如何看待年轻人 “躺平” 的现象?
知乎用户 free 发表 我今年 28 岁,已经躺平了,在山里过着隐居般的生活。 在这个时代,要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真的太难了。 我看到很多朋友在一二线城市里努力挣扎,最终不是带着一身病痛灰溜溜地回老家,就是带着一身债回来。 还在坚持 …
看电影,为了获得更好的视野,一个人先站起来看了,被他挡住的人不得不也站起来,最后大家都不得不站起来看电影,只有第一排的人坐着。
玩游戏,为了更好地娱乐,一个人先充钱吊打别人去了,被他虐的人不得不也充钱,最后所有的人要么使劲充钱要么被吊打,只有管理员不用充钱还能吊打所有人。
追女生,为了更好地表示心意,一个男人钻石恒永远一颗永流传了,其他人不得不跟着钻石永久传,所有人都花了更多的钱,只有卖钻石的赚了。
抢火车票,一个人先用抢票软件,逼得其他人也用抢票软件,因为票没有变多,最后大家都回到了起跑线,但是开发抢票软件的赚了。
孩子上学,一个孩子上辅导班,逼得大家都去上辅导班,最后排名还是没变,但开辅导班的赚了。
本来大家都是工作 8 小时,有人开始加班,最后逼得所有人都加班,所有人挣得还是那点钱,但是老板的 3 系换 5 系了。
内卷是啥,就是大家都损失了,只有一小撮人赚了。
那一小撮人赚的原因,很可能只是买了第一排的电影票而已。
但他们不这么讲,而是会告诉你,你没坐在第一排是因为你不努力。我是努力才坐到第一排的。
久而久之,大家就会忘了,假如没人站起来,看电影最好的位置是在中间的……
这周六天,我面试了 11 个实习生,全部知名 985 本科,大部分有硕士学历,海归小一半,top3 为数不少,也有的人有一线厂实习经历。
但我作为一面,这些人我只通过了 4 个…… 因为简历实在太多了,根本筛不完。
最内卷的事情在于,以我当年的背景和简历,我绝对没有与他们竞争的能力,我之所以能面试他们,给他们提出各种各样刁钻的问题,唯一的原因是:
「我比他们早出生了五年」。
一切产品经理相关问题(简历优化 / 面试辅导 / 职业规划),欢迎私信问我~
简而言之就是:日复一日,越混越掉坑里。
我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京沪的白领,天天早上出门,晚上很晚到家,天天都在忙,但是他过了一些年才发现,他以前所得到的升职加薪,本质都是教育和年龄的红利,等到黄金年龄一过,如果没有升到一个不可或缺的位置上,绝大部分人迅速进入下行通道,似乎越努力掉得越深。
所谓内卷化,指一种社会(文化模式)某一发展阶段达到某种确定的形式之后,这种形式便停滞不前,难以转化为另一种高级模式的现象,从而把自我锁死在低水平状态上,周而复始地循环。
有个词语,跟「熵增」一样值得我们好好吃透,叫内卷化。第一次听到这个词语是在一篇分析清朝经济的文章中,讨论清朝为什么没有发生工业革命。学者们针对清朝没有发生革命的现象,提出了内卷化的概念。
清朝为什么没有发生工业革命,以及内卷化到底是什么概念?——清朝人口太多,人力成本非常低,所以,不管人们做什么,都不需要改进技术,通过增加人力就可以解决。比如在清朝的时候,生产丝绸和瓷器有利可图,作坊的所有者如果需要扩大再生产,只要多招一些手工业者就行了。如果同样的事情在英国,情况就完全不同了。由于人力太贵,作坊主想扩大生产,增加一百个人的花费还不如搞一台机器来解决节省成本的问题。于是英国人开始研究改进机器。清朝的时候,因为作坊主不研究开发机器,就不会有工业来吸收多余的人口——工业化时代人口才是资源,在工业时代之前的农业社会,人口往往是累赘,因为农业社会对过剩人力的吸收能力极弱,过剩的人力进一步导致人力成本低,于是形成恶性循环。清朝在这种恶性循环的逻辑之下进入了一个循环向下的通道。如果没有外界打破自身的循环,很难突破手工业和农业的「结界」,就像一面无形的玻璃似的,挡在清朝的前边。所谓内卷化,指一种社会(文化模式)某一发展阶段达到某种确定的形式之后,这种形式便停滞不前,难以转化为另一种高级模式的现象,从而把自我锁死在低水平状态上,周而复始地循环。
我认为内卷化是非常值得我们研究的现象,一方面它有极高的价值,因为它能解释我们心中的很多困惑,而不是用一句简单的「中国人的思维有问题」去解释现象。
「思维有问题」是非常「万金油」的解释,这种解释方法能解释世界上几乎所有的问题,比如为什么有的国家穷?我们可以套用一句,说他们国家人的思维有问题。为什么中东总打仗?我们套用一句,也是他们的思维有问题。其实,喜欢用这个逻辑的人思维才有问题。另外,把内卷化的逻辑延伸下,就能发现我们身边到处都是这样的现象。比如,一个父母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在爷爷奶奶的照顾下,很早就辍学,然后进入社会当小工,他只有体力可以出卖,闲暇时间也被游戏和抖音挤占了。他想学习点新东西,基本不大可能得到周围人的支持,而且他也没有多余的时间去学习,这就是一种「低层次循环」,日复一日,人生越混越掉坑里了。再如,一个京沪的白领,天天早上出门,晚上很晚到家,天天都在忙,但是他过了一些年才发现,他以前所得到的升职加薪,本质都是教育和年龄的红利,等到黄金年龄一过,如果没有升到一个不可或缺的位置上,绝大部分人迅速进入下行通道,似乎越努力掉得越深。
一旦进入真正的内卷化的陷阱,如何解决呢?
首先,解决内卷化陷阱的问题就是注入外界的资源。
我们复盘下,为什么后来我国从农业社会的内卷化逻辑中摆脱出来了呢?
我认为有下面几个核心因素,一是新中国成立后在初代领导人的带领下,我国被深层次改变了一遍,加快基础建设、推广平等意识、妇女解放、全民识字…… 在全民的努力下,社会的软、硬件方面都有了初步的奠基,这算作自身的努力。
其次是苏联的援助,在苏联的支持下,我们获得了很多技术。中国初步有了工业化的能力,不仅埋藏在我国地底的财富被开发了出来,而且各种各样的物质也被加工成了有价值的产品。
后来,我国加入 WTO 之后,出现了像大海一样的市场,前期的工业准备具备了更高的价值——我们的工厂和设备可以生产、升级、再生产,越来越多的农民转型成为工人,越来越多的人收入多起来,慢慢地形成了巨大的内需,内需又可以拉动经济。
一开始我国的工厂生产一些低端的产品,慢慢地生产出越来越精细的东西,将来会像韩国、日本一样引领科技进步。当然了,生产的广度上也有了突破,黄桥镇农民们生产的小提琴干掉了日本同行,市场份额达到了世界的一半,而且生产的不是低端产品,很多是中高端的。桐庐被称作「中国民营快递之乡」,中国快递行业著名的「三通一达」全部发源于此。这一切简直恍若隔世。
一个人要解决内卷化的陷阱难题,是需要外力来帮助的,即需要外界拉一把,也就是我们民间说的贵人。所谓的贵人,其实是比你高出一个段位的人,你的问题在他那里不算什么问题,他可以把你从底层拉上去,当你有能力形成正反馈,你就能在高层次进行良性循环了。如果你能力差一些,也有可能是锁死在了一个稍微高一些的层次,但是一定会比之前强一些。
多年以前我从一个非常有智慧的人那里学到了一句话:「小孩靠教育,年轻人靠勤奋,中年人靠运气。」是的,教育其实是很多人的「贵人」,知识本身就是上帝,可以帮助很多人提高很多层次。
从某种层面上看,如果一个人真的很勤奋,教育对他是非常平等的。现在你能够在网上看到耶鲁大学的心理学课程,并且这些内容还是翻译过来的。令人气愤的是,到现在还有糊涂的人问看书和教育有什么用。如果你真的接受了正儿八经的教育,就不会问这么无知的问题了。高考其实是教育这个上帝对你的一次救赎,把你往上拉几个阶层。
很多人认为犹太人智慧是因为他们的基因(血统),然而多数人并不知道,如果严格地讨论血统,原始的犹太人和阿拉伯人是同一个血统,都是中东闪米特人后裔。你如果坚持认为犹太人种族智商高,你得顺便相信阿拉伯人也智商高。因此,准确地说,犹太人这个概念更多的应该是一种文化概念,而不是血统概念。也就是说,信仰犹太教,并且母系跟原有的犹太人有血缘关系的,就是犹太人。
不过犹太人的成就,是和地理位置有着很大关系的,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犹太人里成就高的,往往名字中带有「斯坦」和「伯格」,基本上都是大德意志地区的犹太人,也就是现在的德国和奥地利那一带的犹太人,而其他支系的,普遍成就比较低,比如东欧的那些犹太人就没有很大的作为。对于这种现象,这些年有一个非常可信的解释:犹太人高成就,其实和德国最早开始搞义务教育是分不开的,他们吃了大德意志地区的教育红利。
解决内卷化陷阱的问题就是注入外界的资源。
其实经济学上对应内卷最好的解释就是囚徒困境(prisoner dilemma),因为 “内卷” 的本质就是,【在参与内卷的人当中】个人的最优选择(做题家、奋斗逼、鲤鱼精,etc.)会导致整体的无效率(700 分上不了清北、996 福报论),这恰恰是囚徒困境所表达的内涵。
更详细地对 “囚徒困境” 的介绍可以参考我这个回答:
哪些经济学理论,在你了解真实世界运转后,才理解了其惊人的解释力?
不过显然 “囚徒困境” 不如 “内卷” 更朗朗上口,这是个传播学问题,就不赘述了。
【但是出现 “内卷” 并不一定意味着所有人,包括参与内卷的人和不参与内卷的人,作为一个整体衡量会变差,】我用最简单的古诺竞争模型(其中也蕴含了 “囚徒困境” 的思想)来解释一下:
两家生产同种商品的企业,在市场上竞争用户:
如果他们合并成一家形成垄断 (monopoly),或者他们密谋达成联盟 (collude),那么他们本可以设定一个更低的产量(进而价格更高),并获取更多的利润。——这就是 “不内卷”。
当他们各自行动的时候,由于相互竞争,他们就必须选择一个更高的产量(进而价格更低),结果他们各自的利润不如垄断或密谋时所能分得的利润——这就是 “内卷”。
但从用户的角度,或者从社会整体的角度来看,当存在竞争的时候,产量更高,价格更低(更接近边际成本)——“内卷” 对整个社会或是用户来说更好,尽管它使得企业更差。
或者更直白地说:
“内卷” 对整个群体更好,但使得其中参与 “内卷” 的人更差,一进一出,多出来的福利其实都被不参与 “内卷” 的人享用了。
那么,谁不参与 “内卷” 呢?
林平之公布了辟邪剑谱,于是江湖规则发生了巨变。
你练吧,又发现很多人都在练,练成了也收获不了啥竞争优势;
不练吧,又有很多人在练,生生把自己比下去了。
又是就陷入了江湖内卷生态,练下面挨一刀,不练上面挨一刀,大家都痛苦,不知道受益的是谁。
内卷本意指的是:
人类社会发展到一个确定的形式,发展力停滞不前,无法转化成更高级的模式,于是为了瓜分现有的利益,开始过度竞争,进入内耗状态。
比如好的教育资源有限,家长为了竞争督促孩子学很多有的没的,没日没夜投入学习。
比如劳动力过剩,而高收入职位有限,即便 996 不合法,不妨碍一波又一波的人趋之若鹜。
1. 办公楼等电梯
每天中午 12 点,所有楼层吃午饭,大量人坐电梯。
电梯总是从最高层向下走,到了低层人满了就进不去。
低层的为了能坐上电梯开始把上下楼的按钮都按了,趁电梯上行时候就先进去。
电梯上楼每层都停,下楼也每层都停,所有人下楼吃饭的时间更慢了。
2. 单位加班
在一个企业,原本大家都是晚上六点就下班。
单位来了个新人,单身住出租屋,所以他每天在单位吹空调上网到八点再走。
单位领导无意中发现了,表扬了新人,说企业艰难,大家要和新人学习。
其他人怕开除,下班都不敢走,熬到八点,所有人回家都晚了。
企业没有提高效率,大家只是在上网,还浪费了更多的电费。
3. 家务劳动
家里只有一台电视机,原来 6 点孩子看动画片,7 点爸爸看球赛。
有一天动画片换到 7 点了,儿子要看,爸爸不干。
妈妈出来主持公道说儿子去把碗刷了,我让爸把电视给你让出来。
儿子高兴刷碗,爸爸说那我明天做饭,妈妈正犹豫儿子说我刷了碗还扫地。
爸爸忙说,我做饭而且还看着儿子写作业。爸爸赢了。
儿子沮丧白刷了碗。爸爸第二天负责做饭和看孩子写作业。
俩人依旧是儿子 6 点看电视,爸爸 7 点看球赛,但各做了额外的家务。
三个故事里有一点是相同的:
所有人都多付出了劳动或代价,但并没有制造新的收益,甚至付出更多。
因为他们都是在一个封闭的系统内互相竞争,投入的劳动并没有将整个系统升级提高产量或创造新机会。
这就是内卷化的本质,无法实现生产升级,不能打开外部市场,各自增加投入实际却没有发展,没有带来价值总量的提升,所有人的收益还减少了。
更新内容:
好几个回答把内卷和恶性竞争两个概念搞混了。
首先 “内卷” 是一个形容系统体系的概念,必须是一个封闭的自体系。
在这个自体系内,多家竞争者为了获得有限的资源不断加大投入最后导致收益变小的过程。
比如两个邻居,一家人砌墙把另一家人的光挡了,另一家就加高砌墙,这不是内卷。
因为两家从一开始就是恶性的竞争,没有收益。
在比如游戏里,原本网络游戏没有充值买装备一说,后来游戏公司开发了这功能,人民币玩家太多,导致大家都要充值,这也不是内卷。
因为新的机制本身就是系统的外界引入变化,不是系统的自封闭结果。
如果是游戏里面的金币是有限的,大家一开始每小时能收获不错,慢慢金币越来越少,大家被迫投入更多时间花在游戏里,这才是内卷。
再比如原来商店都有客人,现在网店多了,商店想吸引客人要投入更多广告互相竞争,这也不是内卷。
总是,内卷是个更复杂的词,也不是所有大家投入更高的场景适用。
比如宋朝作为商业帝国通过开辟海外贸易获得外贸利润,汉唐作为军事和商业双重帝国,开拓丝绸之路,均对外扩张了华夏影响力**(外部市场)。**
再比如通过科学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工业产品的附加值**(技术要素,三星起家是搞水果蔬菜贸易的,后来大量投入资金进入集成电路研发)。**
再比如西方开启大航海时代以后,通过殖民扩张,奴隶贸易,为欧洲本体不断输入金银财富,并为工业革命积累了原始资本**(外部资源注入)。**
再比如将来有一天通过星际殖民、开发外星资源来缓解地球资源紧张的状况**(外部资源注入)。**
再比如某家公司具备核心技术竞争力,通过抢占对手市场份额,获得高额利润,给内部员工发放高额福利待遇**(外部市场、核心技术,如华为)。**
再比如日本 80 年代经济高歌猛进,一度要买下美国,日本半导体、汽车、电子产品的竞争力能够打到美国本土并让美国行业巨头丢盔弃甲,此为外卷**(外部美国市场的开拓和研发投入的叠加效应)。**
但随着泡沫经济破灭、少子化、低欲望,人口老龄化,经济增长低迷,平成宅男盛行当道,日本某种意义上又回到了明治维新之前等级森严、各安天命、高度稳定的内卷化社会。
比如明清人口数量爆炸式增长,但没有通过技术革命提高劳动生产率,也没有对外输出人口进行殖民来缓解人地紧张状况。而是闭关锁国,阻隔对外贸易,只能通过不断剥削压榨农民来巩固特权阶层,最终国家整体日益贫困,国家整体上好似一个偌大的囚笼。
比如中世纪欧洲被奥斯曼、阿拉伯垄断贸易航路,欧洲国家之间为了争夺有限的资源相互攻杀了一千年,但欧洲发现新航路走上对外扩张后,欧洲民族国家之间的紧张关系有所缓解,表现为对外合作压榨大清等落后地区和国家(八国联军侵华)。
比如公司没有核心竞争力,只能靠不断压榨自己员工的方式维持生存运转(血汗工厂)。
比如没有核心竞争力的公司,拿不到业务单子,内部人浮于事,权力斗争和相互扯皮盛行,没有业务,但员工还要天天加班给领导写文件、PPT,在大量表面工作上浪费时间。
比如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就是地球上的殖民地被老牌帝国主义国家瓜分完毕,德意日等新兴资本主义国家只能从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嘴里抢肉,最终引发世界大战。
经济学中有一个模型叫帕累托最优,是由现代福利经济学鼻祖帕累托提出的。在达到帕累托最优之前的帕累托改进状态都可以看成外卷,假定仅能通过损害内部其他群体利益才能补偿少部分群体利益,那么这种状态就可以看成内卷。
帕累托最优(Pareto Optimality),也称为帕累托效率(Pareto efficiency)。
帕累托最优是指资源分配的一种理想状态,假定固有的一群人和可分配的资源,从一种分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的变化中,在没有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使得至少一个人变得更好,这就是帕累托改进或帕累托最优化。
帕累托最优状态就是不可能再有更多的帕累托改进的余地;换句话说,帕累托改进是达到帕累托最优的路径和方法。 帕累托最优是公平与效率的 “理想王国”。
按:在此感谢大学时教授我西方经济学的大学老师
1. 世界经济增长将长期陷入停滞。
2008 年金融危机以来,全世界的经济都陷入了中低速增长的状态中,而且这种状态是长期性的,所以上面经常提 “新常态”。所谓的新常态就是在整个世界经济在粗放的快速狂奔状态偃旗息鼓背景下,中国经济受外部因素和自身产业升级瓶颈期规律制约作用,经济增速由过去的高速切换为长期的中高速,并面临着增速平台进一步下移的趋势性压力。
今天的全球经济严格意义上来说,其实并未完全走出 2008 年金融危机的影响,很多经济指标根本没有回到 2008 年之前的高值,贸易、物流、经济增速等数据其实相对于 2008 年之前,是下了好几个台阶的。如下图所示,反映全球海运繁荣程度的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自从 2008 年金融危机从前期高值跌落以后,再没能从极低值的谷底爬起来。
2008 年金融危机爆发以后,虽然全世界主要国家纷纷出手救市,货币宽松放水救经济,但成效微薄,主要表现在货币政策的边际效应逐渐递减,同时大放水还带来了很大的副总用,如下图所示,全球总债务规模不断攀升,沉重的债务压力使得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实行零利率、负利率政策,如果今天再次爆发类似于 2008 年的金融危机,试问各国手中的弹药还能剩余几何?
![](data:image/svg+xml;utf8,)
穆迪于 2020 年 8 月 25 日发布的《全球宏观展望报告》将 2020 年中国 GDP 增长预期从此前的 1%上调至 1.9%。中国是穆迪上调 2020 年增长预期的唯一国家。穆迪预计今年全球 GDP 萎缩 4.6%,除了中国以外,20 国集团所有经济体的经济今年都会下降。
2. 经济增速长期停滞的根本原因在于技术革命遭遇瓶颈。
人类近 100 年创造的生产力超过了工业革命以前的总和,所以是科技让人类拥有了更多向自然界获取资源的能力。
举个例子,工业文明之前,人类可以利用的燃料只有木材、裸露在地表的煤炭,而今天我们可以向深海开采可燃冰,打穿地下几千米去获取煤炭。能源利用方式的重大变革一直都是人类科技能力取得标志性突破的重大信号,所以人类历史上历次工业革命都是按照能源利用方式进行划分的:1. 第一次以燃煤蒸汽机的使用为代表;2. 第二次以石油内燃机的使用为代表;3. 第三次以核电为代表。
电影《流浪地球》中有一种 “烧石头” 的能源利用方式,学名叫“重元素核聚变”,可以看出那时候人类已经掌握了可控核聚变技术,而且是利用重元素进行核聚变,比今天我们的技术水平要高得多,意味着人类那时候的发展不受能源稀缺的制约,还能进行星际旅行。
粮食产量也与科技息息相关,美国的现代化、机械化农业不能看成简单的农业,它是资金密集型和科技密集型产业(化肥、转基因种子技术、石油消耗驱动的机械化的广泛使用),中国开启工业化进程以后,化学工业得以建立,因为化肥的大量生产使用以及新型杂交水稻的研发,使得今天中国可以养育 14 亿人,而不必再像三年自然灾害时期那样担心饥饿,但是中国可耕种的土地面积和历史上相比,并没有明显多多少。
一句话,科技让生活更加美好,这话真不是虚的。
“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出自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经济学对于人口增长无法突破有限技术条件下的资源总量约束的定律,有个 “马尔萨斯陷阱” 模型。即人口总量不能超过资源量的可获取数量,否则就会发生战争、易子相食等历史上的惨剧,被动把人口数量减到资源承载能力之下。
这里的资源可获取总量其实在不同历史阶段是高度浮动的,与当时技术所能达到的程度高度正向相关,比如因为重金属在亿万年间不断受重力因素影响而下沉,地心深处中黄金储量其实很多,但是受制于现有技术水平,人类无法打穿到地心的深度去开采黄金,只能在浅层地壳中挖掘,而浅层地壳的黄金储量其实很少,这就是黄金稀缺的真正原因,如果有一天技术发展到能打穿地心深处,或许黄金就不那么稀缺了吧。
据科学家推断,地壳中的黄金资源大约有 60 万亿吨,人均 1 万多吨。但是,到目前为止,世界现查明的黄金资源量仅为 8.9 万吨,储量基础为 7.7 万吨,储量为 4.8 万吨。截止 2005 年,人类采掘出的黄金不过 12.5 万吨,约占总储量的六亿分之一,人均只有 20 克。
在星球形成之际的剧烈波动期,地球是一团融熔状态的矿物。许多大小不同的天体撞击这团融熔矿物。这些天文级的撞击可能撞出了月球,并且造成数十亿吨的液化黄金沉入地核。
绝大部分的黄金之所以集中于地球深处是因为它们的密度较大,在早期地球物质处于熔融状态时,重物质下降,轻物质上升的分异变化形成了这样的结果。
那些黄金从此留在了地心。按照地球形成理论,地球上的贵金属早已沉入地核,人类不可能开采出大量的黄金。那么,人类已开采出来的大量黄金和其他贵金属从何而来?
人类开采的黄金来自陨石撞击 [1]
按照西方的历史经验和学术智慧,在工业革命之前的时代,人口迅速增加是不可能的,必然要受到马尔萨斯陷阱的限制。
近代以来,欧洲人口增长确实发生在工业革命之前,这主要得益于智利的硝石开采和秘鲁沿海的鸟粪石资源,这促使欧洲在化肥工业成长起来之前,就大幅度地提高了农业的单产水平,这是欧洲突破马尔萨斯陷阱的历史因素,这个突破本身是作为地理大发现之后资本家的革命性作用来受人称道的。[2]
2008 年之前世界经济的繁荣景气得益于:1)美国 80 年代开启的 “国家信息高速公路” 计划(互联网技术革命),由此互联网作为新兴科技极大提升了人类分工协作的效率;2)中国 78 年改革开放、2001 年入世,使得十几亿中国廉价劳动力融入到世界工业文明进程中,西方的资本和中国的劳动力结合成中国物美价廉的制造业产品,开启了一轮世界经济繁荣景象。
按照 “康波周期”理论,互联网革命的发起国是美国,当 2015 年方兴未艾的 “移动互联网” 技术在作为技术追赶国的中国兴盛的时候,意味着互联网革命开启的经济周期即将进入尾声。今天的美团、饿了么、头条、大众点评、优步、滴滴均诞生于那个时点,可是当这波技术红利被榨干后,再难呈现 2016 年国家号召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的创业热潮。
所以,技术红利用尽是经济周期由繁荣走向衰落的根本原因,除非下一轮技术红利雨后春笋般出现,否则新一轮经济周期不会轻易开启,今天的 5G、量子通信、新能源汽车都没有进入大规模商用阶段,更何况标志下一次人类能源利用方式重大突破的信号——可控核聚变,尚无法进入实际运用,谈新一轮技术周期还为时尚早。
今天虽然技术应用层面五花八门、日新月异,但其实难掩科技理论长期停滞的囊中羞涩,技术红利用尽背后是基础科学技术理论始终无法有新的重大突破。刘慈欣曾在《三体》中猜想,人类物理学最近百年没有重大突破,是因为三体人为了阻止地球科技的发展,发射智子锁死了人类科技层级的进步。
现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给人一种应接不暇的感觉。但是,实用技术的繁荣表象,难以掩饰基础科学停滞不前的事实。卫星导航精确到厘米的级别,但指导其运行的科学理论,仍然是一百年前的牛顿力学和相对论。人工智能和移动互联网运行的核心——芯片,其基础科学理论依然是上世纪的量子力学。以操纵电子运行作为计算基础的芯片,已经发展到 7 纳米的极限水平。再往下,比如 3 纳米左右,只有几个原子那么大小的尺寸,热运动造成的扰动非常激烈,电子不再有规律地运行,已经无法承载计算功能了。计算技术要突破极限,需要寻找新的粒子,例如光子、中微子,等等。[3]
3. 因为技术红利用尽,经济增长放缓,而导致的居民债务负债率攀升、收入增加困难、房价攀升,是当今年轻人感到内卷化的根本原因。
没有技术创新,意味着没有新的赛道和领域给新人实现弯道超车,就没有大量初创企业上市所引发的连锁造富效应,年轻人只能在传统行业 996(互联网发展到 2020 年的今天,相对于 2000 年而言,即便腾讯、阿里也算是传统行业),前段时间,字节跳动 28 岁的年轻员工在最不可能的年纪里实现了绝大数人不敢想象的提前退休、财务自由,这就是技术创新所产生造福效应的明证;
劳动报 - 28 岁实现财务自由 “退休”,踩到风口不光是运气
对于传统行业而言,没有技术创新,意味着企业借再多的钱投资,都属于无效投资,不能产生利润,这些行业的员工自然加薪困难,升职无望(高薪岗位主要还是需要新的行业和领域创造,而不是传统行业老人让贤,因为今天很多中高职位的领导自己本身都还很年轻)。
此外,房价一般都是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发生暴涨,因为经济不景气只能靠印钞票(货币宽松政策)放水以刺激经济,在中国,这股票、房地产、债券、期货四大金融市场中,只有房地产这么大的池子才能够容纳这些年全社会巨量泛滥的超发货币。
另一方面货币宽松有边际效应递减的规律。边际效应递减可以简单理解为:以前借 100 元钱拿去做生意或投资于风口行业或领域,能创造 150 元价值,除了还 100 元借贷本金和 20 元利息,还能创造 30 元利润。而随着创新枯竭,市场上涌现了大量提供同质化产品的竞争者,现在借 100 元钱不但无法创造价值,还可能因为存在的大量低质量、低创新含量的产品,超过了人们的需求而无法销售(智能手机出现后未能及时转型还在大量生产功能按键机的厂商注定血本无归),100 元钱的借贷,自然连本金都还不上。
1)对一个人最高的评价是真正了解经济周期规律;
2)离财富最近的地方是金融,而财富的源头是技术。(自己想象下,是不是金融和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应届生起薪最高?原因就在这里;
3)无论是择业还是投资,远离人多扎堆的地方。
对高赞匿名答案做一点扩展和补充,先放高赞答案原文:
扩展和补充:
资本家接了个做题的项目,然后招了 5 个做题家来完成。
如果这 5 个人每人成绩都是 80 分,做完以后利润 20 元钱,zb 家给做题家们总共 10 元钱,那么每人 2 元钱,很公平。
现在其中一位做题家 A,努力提升,使自己考到了 90 分,这使得他可以得到更多的钱。这时资本家的利润变成了 21 元钱,它决定给做题家 A 2.8 元,其他人统统只有 1.8 元。这时,资本家剩余利润上升为 11 元钱,而做题家们的总收获依然为 10 元钱,没有变化。
做题家 B 见此,也想获得更多钱,于是也提升自己到了 90 分。于是资本家的利润变成了 22 元钱,它决定给 A 和 B 每人得 2.6 元,其他人每人得 1.6 元。结果:资本家 12 元,做题家们 10 元。
剩下的做题家不甘心,奋发图强,都努力提升自己,于是大家都考到了 90 分。大家分数都一样,所以每人还是 2 元钱。资本家 15 元,做题家们 10 元。
这时候咱再回头看,原先 80 分就能得到的 2 元钱,现在要 90 分了。大家都要比以前更努力,但是得到的钱却没有变多。那谁获利了呢?不言自明。
而且为了争取更多的钱,一定还会有人把自己从 90 分变成 100 分,进而导致竞争,最后又使得大家分 2 元钱的标准变成 100 分。
然后 110 分,120 分…… 一直这样下去,资本家的剩余利润越来越高,做题家们依然是 2 元 2 元……
这就叫内卷。
可能会有人说,资本家可以把多赚的部分分一些给做题家嘛。
这样说的人并不明白什么叫资本家:资本家就是要剥削做题家的剩余价值。内卷本来就是资本家用来剥削剩余价值的一种途径,它就是希望内卷。
那做题家应该怎么办呢?
那得:全世界做题家联合起来。
经济学上有两个概念,intensive margin(深度边际)和 extensive margin(广度边际)。
比如说两个企业在竞争市场,各自都重金投放广告。
广告一般有两个效应,**一个是会吸引新的顾客,一个是会吸引现在竞争对手的顾客。**一般来说,这两种效应是同时存在的,但是在不同的市场,双方的强弱会有不同。
比如说,在一个新生的市场,就像智能手机概念刚刚提出来的时候,智能手机占有率是很低的,小米、华为和 OV 等厂商虽然市场份额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但是绝对数量都在高速增长。这个时候,就是广度边际的扩张占了主要;而等市场渗透率已经接近饱和——也就是能买得起手机的,几乎人手一个智能手机了,这时候 A 厂商少一个客户,B 厂商就多一个客户,但是整体的市场不会再增加了,如果某个厂商再要奋发图强,就不再是扩张新的市场了,而是在现有市场上深耕,这就是深度边际上的扩张。
后者就是「内卷」,而前者或许我们可以定义为「外卷」?
**站在火星的角度,内卷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一定是坏事。关键还是看对谁。**当市场饱和之后,公司之间就是刺刀见红的竞争,双方都要铆足劲的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功能来赢得对方的客户。最后可能市场份额变化并不大,但是消费者拿到的手机的质量比以前都好多了,这就是手机厂商内卷带来的好处。
当然,如果站在手机厂商的角度来说,内卷显然就是坏事了,因为相当于他们多花了很多成本,但是没有任何的显著市场份额的提高。但是这个成本又不敢不花,因为自己不花的话,竞争对手花了,那么竞争对手就会偷掉自己的市场份额。
但是为什么我们平常提到内卷,都是以一种负面的角度来看的呢?因为大部分人都是雇员,只有少部分人是雇主。广而言之,公司能提供的职位是稀缺的,而有资格争取位置的人随着国家教育能力的提高而不断在增加。一个雇主,对应多个雇员,还对应更多潜在的雇员。在雇员们的劳动技能没有绝对的稀缺性,并且也无法联合起来和雇主谈判的情况下,雇主毫无疑问是占据优势的。
对应到我们上面的例子,雇主在这里就是手机用户,雇员都是一个个红着眼要争取「市场份额」的公司。在真实世界,公司的体量远大于个体用户,有较大的市场力量;但是这些雇员并没有,那么内卷几乎是不可避免会发生的。你不能接受的工作条件,有的是人能够接受;你不能接受的工作时长,有的人能接受……
再次站到火星的角度来看,有人可能会说,这不是从宏观上来说是好事么?虽然雇员条件差了,但是公司创造的产品因为公司对雇员的「压榨」而变得更好了,最终还是雇员得益啊。
然而现实并不是这样的。
国家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尤其是对中国而言,是非常依赖于国际贸易的——世界工厂这个称号本身就说明了这一点。大量的来自于国际贸易的收入,让老板面对的是广度边际上的竞争,国际市场无边无际,对很多公司而言,尤其是沿海的小制造业繁荣的时候,其实只要做了,满足标准了,卖出去就是钱,彼此之间并不内卷,但是雇员是有国籍的,雇员不可能大规模跑到发达国家去求职,享受对方的高工资。
所以这种贸易上的国际化,和人员流动的限制就形成了一对矛盾,因为人员流动的限制,雇员之间不停的内卷,争着给雇主贡献劳动力;而雇主们可以在享受国内劳动力单价较低红利的同时,赚取国际上的利润。
这样造成了一些低效公司的存在——一方面,国内人们的生活水平差别巨大,那么就意味着来自于低生活水平区域的雇员,更愿意接受更严酷的工作条件;另一方面,外向型经济让雇主甚至于都不需要怎么珍惜雇员贡献的劳动,浪费一些照样都可以在国际上保持竞争力。于是大家口中的无效「内卷」就这么发生了。
把「内卷」归结为某个国家或者区域特别的「人性」是最省力,也是最无意义的。重要的,是找出导致内卷的原因去改善它。**「内卷」只是在特定的环境下人们的一种无奈的最优选择——**说最优,是因为如果不这么做,连现有的这么一点也得不到;说无奈,是因为自己本身并不想如此,认为自己的价值比现在获得的更多。
就拿评项目来说,
本来没人去找评委拉关系打招呼,评审也就那么过了;
后来有部分人去打招呼,捞到了好处;
再后来越来越多的人去打招呼,最终全部打招呼,评审也还是就那么过了;
大家忙碌来忙碌去,盘子一点也没变大,所有这些努力,仅仅是在内耗。
有什么意义呢,大概是两点吧:
①从没人打招呼,变成了人人打招呼;现在打招呼等于过去不打招呼,现在不打招呼等于直接弃权。(你不用问什么吃相好看不好看,都是些半斤八两差不多的你上也行他上也行的东西,没那么多什么爱因斯坦牛顿那么耀眼不上说不过去的存在;网上的人么,都是些跟风狗,只有别人上了之后去舔,很少有雪中送炭别人没上去给别人撑的)
②内耗耗出个啥来呢,耗出了评委的地位,耗出了存在感;这江那青的,如果不是评审找他们,那些单位至于点头哈腰的讨好吗,真当这些人尊重他们?
通过这个例子,你应该可以看出来,内卷的表现是:
**从全局来看,人人都努力=人人都躺平,**全员的努力没有创造比全员躺平多一分的价值;
从个体来看,它并不能让努力的人过得更好(那本来就是他应得的),只是让躺平的人过得更差。
[
怎样通俗易懂地解释内卷是什么意思?
弹吉他的胖达的视频
· 2911 播放
](https://www.zhihu.com/zvideo/1362040060536332288)
你读本科的时候,你们学校只要本校硕士就能当有编制身份的讲师发表几篇 SCI 就大概率升副教授。
但是到了你读本校硕士的时候,你就需要本校博士才能给了讲师了。
于是你十分辛苦地读完了本校的博士,
结果发现招聘信息上写着要求洋博士或者海外留学经历。
于是你又开始了洋插队的生活,快三十的人了跑到异国他乡的冷风冷雨里埋头搞研究发论文。
三年过去了,你们学校的招聘信息又改了。
说是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
改为非升即走,淘汰率 90%,还不给安家费。
回国后不久参加同学会,看着同班里本科毕业就去工业界工作在一二线城市三套房的学渣们,
流出了激动的眼泪。
当年的学渣,拍拍你的肩膀:
我们都有了光明的前途。
[
内卷,收好你的卷。
京东
¥39.80
去购买
[
公平之怒 理查德威尔金森 讲述 “阶级固化”“中产焦虑”
京东
¥31.20
去购买
不信的去看看现在招聘简历到底是个啥标准,再对比下几年前的简历,看看什么叫内卷?
很简单,如果把社会资源比作一块蛋糕,人们的生存竞争就是抢夺这块蛋糕的过程,而内卷即意味着:
从供需两侧举例子。
需求方:
比方说我某天发达了,我准备请个阿姨当保姆。
一下子来了 100 人应聘。
我一看,好家伙,老的少的,胖的瘦的,丑的俊的都有。
但我就需要一个人啊!
于是我说了,大于 50 岁的,退散。
一下子,就剩下 50 人了。
我还是要不了这么多。
于是我又说,做饭达不到米其林三星的,出门左转电梯送。
一下子就剩下 20 人了。
我接着说,洗衣服用洗衣服的,不要,我喜欢手洗衣服的工匠精神。
还剩下 10 个。
我继续:30 岁以上的,再见。
剩下 5 个。
我:身高低于 170,胸围 D 以下的,走好。
剩下 3。
我:985 以下的,bye?
剩下 2。
我:得用英文当母语的,才行。
最后就一个人胜任了。
我一看,哟呵!刘亦菲。
我问她为什么干这行了?
刘亦菲当时就哭了:还不内卷卷的,接不着戏,只能干这行啦!不过,最主要的是…… 我只是想有个接近虎哥你的机会…… 羞羞脸。
其实我就是想请个保姆,但内卷导致我请来了刘亦菲,资源过剩,就卷了。
………………………………
供应方:
公司效益不好,员工都预感要裁员。
以前不加班的员工,开始自觉 996。
都 996 以后……
为了有口饭吃,有些员工开始住在公司里。
公司变成通铺大车店以后……
员工开始努力提升业务以外的技能。
商务开始学编程
程序员开始学营销
销售开始做市场案子
市场开始做运营数据分析
员工都变成全才以后……
为了有口饭吃,员工开始学习非业务技能。
有人学习溜须拍马。
有人天天给领导捏脚。
有女员工给领导带孩子。
有男员工给领导当免费保镖。
人均千手观音以后……
员工开始自觉提出降薪。
甚至说不要薪水了管饭就行。
最后不管饭也没问题给上社保就行。
最后管住就行……
这就是供给侧的卷。
总而言之:
内卷的核,就是坑少萝卜多。
赤贫农民的坑里最后种满的了皇上御花园的萝卜。
就卷了。
需求侧花 1 块钱买价值 10 块钱的劳力是卷;供给侧甘愿以 1 块钱的价格出卖自己价值 10 块钱的劳力也是卷。
爱情来的太快,就像龙卷风那种卷。
吹的我睁不开眼。
听一本科就去工作的朋友说:
最近面了一批学生,我们学校硕士毕业的学长学姐去了不少,但是因为有能力更强,学历更好的竞争者,不少人都被刷下来了。
而比较有意思的是,我这个朋友当年就是因为学习不努力,没有考上研究生才去找工作的。
人生就是那么讽刺:
那些当年明明学习能力不如你的同学,因为赶上了行业红利期,选择了工作,反而发展得比你更好。
在本科毕业时,你能轻轻松松找到的工作。
等到你好不容易,硕士博士研究生读出来,反而找不到同样类型的工作。
你本来是为了更好的生活,结果反而生活境遇变得更差了。
更有意思的是,大家最后在经历了社会的毒打以后,决定选择更为安稳的生活,考体制,考公务员甚至去非洲垦荒。
最后却发现,连去非洲都得 top2 学历了。
大家感到内心悲痛,天旋地转,胸中万卷而又不得志时。
才发现:这就是内卷啊!!
举个反内卷的例子吧。
那是我大一的时候,距现在四五年了,那时候我甚至还没有听过 “内卷” 这个词,却无意间完成了一件反内卷的标准案例。
当时我们物理班和计算机班一起上数学分析,每班十六个人,加起来一共三十二人。
有一次课上,老师突然说要办个翻转课堂,选两名同学各讲一节课,讲课的同学可以在期末成绩里加五分。
“想参加的现在举手,名额只有两个,先到先得哦。”
说完这句话,老师抱起手臂看着我们,露出一个 “打起来,打起来!” 的微笑。
这时候已经快考试了,突然准备讲课对我们的复习压力很大。并且同学间分差很小,数学分析学分又重,加的这五分足够在期末排名中超过两到三个人。突然给谁加上五分都不公平。
大家都不希望别人额外多出五分,又不想自己占这个便宜影响同学关系。
以班为单位看,我们只有负收益。标准的零和博弈。
在几秒钟的目光交流和小声商量之后,我们班迅速达成了一致。
班长站起来说 “老师,这个活动物理取向集体退出,把机会让给计算机的同学吧。”
老师一脸饶有兴致的表情,同意了我们的请求。然后计算机班争夺出了两名讲课的同学,各自得到了五分。我们班则卸掉了一个包袱。
至于计算机的同学加的分,由于两个专业不一起排名,对我们毫无影响。
这是我能想到的 “普通人如何反内卷” 最好的实例。
但是这个实例也告诉我们,被置于内卷环境下的人要想反抗成功,需要足够少的人数,足够低的沟通成本,一个 “在集体中的个人形象被在意” 的环境和 “内卷是不体面的” 的集体潜意识。
这在大部分情况下是很难凑齐的。
如果做不到,并不是内卷受害者的错,而应该想想是谁提供了这个内卷斗兽场。
意思就是,在资源总数、分配方式不变的情况下,少数劳动者为了获取更多资源提高竞争难度,导致后面的劳动者都必须跟进,最后所有的劳动者的付出更多的劳动,但得到的资源和之前一样甚至更少。
地铁终点站不知道你做过没有,地铁有两个方向,你在一个方向的倒数第二站上车,一直不下车过了最后一站就会往回走,这样你就相当于是第一站最先上车的。
我之前上班就需要做地铁,租的房子是倒数第三站的,是另一个方向的正数第三站。
我把我那站称为 A,把终点站称为 C,把中间的称为 B,我上班的那个地铁站称为 Z。
最开始我 9 点上班,8 点起来时间就够了。
我就在 A 站上车,直接到 Z 站下车。虽然很挤,但是基本都能挤上去。
后来有些人怕挤不上去,就在 A 站的另一个方向上车,从 A 做到 C,在从 C 到 Z。这样,这些人还可能有座位。
这些人虽然舒服了,C 站的人虽然没座位但是也能上,B 站的人就可能挤不上去。直接从 A 到 Z 的人就真的挤不上去了。
慢慢的 B 站的人也从 B 到 C 再到 Z。
我从 8 点起床,后来 7 点就得起,再后来 7 点也不行了。
然后你就发现,为了挤上地铁,所有人都开始早起,花更多的时间只为了挤上去地铁。
但是地铁的容量没扩大,车次也没有增多,人还是那些人,地铁还是那些地铁。
但是每个人都受到了影响,都比之前起的更早。
如果时间一直发展,那么为了挤地铁,很可能无论是从哪个方向做地铁,在 A 站的人可能都坐不上去。
地铁就像资源,资源一直没有增加,人花的成本却一直在增加。
这就是内卷了。
所以内卷对于每个人来说都不是置身事外的,除非你跳出这个规则。比如你不坐地铁,你骑车。
但是社会的内卷,除非你去外太空,否则你就跳不出去这个规则。
用我喜欢的金庸小说来举例吧。
记得前段时间在知乎看到一个问题,说林平之(林震南)到底要怎样才能避免被灭门的惨剧呢。
有一个高赞回答很妙,他的核心论点就是:林平之(或林震南)一旦拿到祖传的辟邪剑谱,马上印发一万册,**完美破掉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的困局,**而且还能赚一笔运营发行费用。
所以我们想象一下,**如果在武林世界中,这个假设成真的话,就是标准的内卷了:**辟邪剑谱流行武林,一练就能大幅提高武学水平,人家自宫的,都变得厉害了,那么,你切,还是不切?
不过,一旦都切了,情况就会变化。虽然自宫的个人付出了极大的代价,但当自宫这个行为变成潮流后,武林的整体武功水准水涨船高,那么个人在其中的序列还是依旧。总结起来就是:白切鸡。
但是如果不自宫,更不行了,分分钟被仇人碾压。
最后赚了的,其实只有发行运营的林家人。
内卷就是这样:
当总体发展被 “封印” 之后,内部就只能这样“内卷”。
有的卷心菜品种因为 “卷” 得太紧甚至已经无法自己抽薹,必须用刀在上面的包叶划个 “十字”,破开“封印” 才能抽薹开花结实繁殖。
“内卷化” 一词源于美国人类学家吉尔茨(Clifford Geertz)《农业内卷化》(Agricultural Involution)。根据吉尔茨的定义,“内卷化” 是指一种社会或文化模式在某一发展阶段达到一种确定的形式后,便停滞不前或无法转化为另一种高级模式的现象。
黄宗智在《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中用内卷化(也译作过密化)这一概念来描述中国三十年代小农经济发展的困境,即在科技和社会发展停滞后,只能在有限的土地上投入大量的劳动力来获得总产量增长的方式。由于江南的家庭农村经济不计劳动力成本并常常增加工作时日,形成了一种总收入增长而生产率和劳动力的日平均报酬边际递减,单位时间收入和人均收入均在下降的 “过密化发展”。也称为没有发展的增长即 “内卷化增长”。
甚至于更扩大一点,现在的日韩也同样如此。
“东亚人为什么活得累?” 的问题下现有 1480 个回答。东亚人为什么活得累?
“日本和韩国都属于发达国家,但是相比于欧洲国家(比如法国),感觉普通人活得很累是因为什么?” 的问题下现有 782 个回答。日本和韩国都属于发达国家,但是相比于欧洲国家(比如法国),感觉普通人活得很累是因为什么?
在过去的 25 年,日本 GDP 总量从美国 70% 跌到现在的 20% 多,人均 GDP 毫无增长、从美国 150% 跌到现在的 60% 多,难道美国人比日本人更聪明?更勤奋?
“为什么日本总是点错科技树?” 为什么日本总是点错科技树? 这个问题的出现就已经部分回答了 “东亚人为什么活得累?” 的问题(并非全部原因、勿杠)。
其实日本并没有总是点错科技树,例如日本半导体产业在被劫掠后至今仍有重要一席,等离子显示技术、氢燃料电池技术等等也不能说完全失败;但是,有没有点错科技树的 “鉴定权” 不在日本手中,这是确定的。
当年日本(也是今天中国)的经济体量和总体水平就是在现有国际政治经济体系下,美国以外国家所能达到的上限。
如果不能突破就只能 “内卷”。
所以
内卷化的根本原因在于科技和社会发展的停滞;或者针对现实情况来说,就是科技升级产业升级速度赶不上劳动力和工作期望增长的速度。
所以
中国只有更好地工业化,更快实现科技升级产业升级,突破雁阵的科技封印,才有可能避免 “内卷”,跨过 “中等收入陷阱”。
春过雪消:如何评价人民公社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工业化过程中的历史作用?
春过雪消:小农经济(包产到户)是否已到最后的末路?
春过雪消:1949 年,中国(大陆)的工业水平和规模在世界上能排到什么等级?
春过雪消:如何评价建国后、改革开放前中国的工业体系?(近现代史之核心:国家工业化——不能理解工业化的重要和困难的人,没有资格评论中国近现代史)
春过雪消:就中国而言,近代到今最伟大的人是谁?
春过雪消:如果你可以改变你的国家一个政策或者法律,你会改变什么?
春过雪消:有哪些农业上的事实,没有一定农学知识的人不会相信?
春过雪消:中国整体的潜力有多大,尽头在哪里?
绿洲。
外面都是沙漠。
只有绿洲才有水,才有农田,才有牲畜,才有饭吃。
那么你们努力的方向,就不是种更多的地,因为没有。
而是结识更多的党羽,把握每一个可以获取利益的机会。
比如说,杀死弱者,瓜分他的财物。
比如说,压迫弱者,剥削他的劳动。
对外无能的时候就只能对内压榨。
这就是绿洲。
绿洲之外,一片荒芜。
绿洲内的人没有能力对外扩展,没有能力从外部获取足够的资源。
历史上的绿洲文化也有过一些突破。比如说他们武装起来,去劫掠其他绿洲,劫掠经过绿洲的商队。用现在的话说,也就是变成法西斯。
不是所有的对外扩张都会变成法西斯,是绿洲文化的内卷特质导致他们在这样的基础上很容易变成法西斯。
所谓内卷,就是发展到极限的政治经济实体的发展趋势。在对外发展失去可能的情况下,对内压榨一切的分配趋势。
这种趋势在很多公司都可以见到。例如说,一个公司,原本一直经营着,没有大的问题,但是逐渐的,在没有大的发展的情况下,忽然不断加强考勤,变着法子抓员工小辫子,扣工资,降待遇,那么就多半是遇到了员工不知道的经营不善的情况。比如说老板拿钱出去投资,赔了。
至于说有些学校讲内卷,这是不符合当前实际的。
因为中国以外并不是荒芜的。
所以内卷只是一个可能的危险,能力不足才会出现的可能的危险。
作为顶尖的大学,如果他们觉得自己能力不足,那么应该做的事情是让贤。我想他们不会有这样的想法。那么他们讲内卷的理由就不是十分充分。
当然,可能他们在潜意识里对他们自己有什么我们不知道的评价。
对外扩展是当前必须要做的事情。但是,不是说对外扩展就是法西斯。法西斯不是我们要做的事情。因为法西斯已经被反复证明没有出路了。
现实中,我国已经努力对外扩展了。比如说,我们制定、发起并推行了一带一路的国际合作新模式。
所以,打破内卷的工作已经开始很多年了。
如果现在还将注意力集中在内卷上,怕是落后于时代了,未免显得愚蠢。当然,如果这是为了扩大信息差距、让缺少信息的大多数普通人更加滞后于时代,从而为少数人抢得先机取得更大的便利,那么这也是可以理解的。按照我们通常的说法,不是蠢,就是坏,这里面至少得选一个。当然,也有人俩都选。人心隔肚皮,这就不是我所能知道的事情了。
内卷说到底,就是绿洲上的部落,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无力对外扩张。对内的时候,他们是等级森严压制严酷的残酷部落,上层贵族醉生梦死荒淫无耻,底层人民苦不堪言,打手武士如同狼狗一样环绕着贵族大人。这也导致他们经常会有美妙的歌舞,因为贵族有需求。这样的绿洲文化,遇到强大的商队就是热情好客的主人,可以贡献出美酒佳肴以及部落中的女人,但是遇到弱小的行人就是面目狰狞的强盗。
这个世界上建基于内卷基础上,而后法西斯化的,大多数比较知名的都是欧美国家。
其实中东地区也很严重。
内卷是顺势加速,逆势充电。你只能卷自己,跟自己卷。跟别人卷就跑偏了。时间做什么都流逝,所以努力方向格外重要。
如何科学的内卷
五个做题家,现在要分十块钱。
如果这五个人每人成绩都是 80 分,那么就一人 2 元钱。很公平。
现在其中一位做题家 A,努力提升,使自己考到了 90 分,这使得他可以得到更多的钱。于是他得到了 2.8 元,其他人统统只有 1.8 元。
做题家 B 见此,也想获得更多钱,于是也提升自己到了 90 分。于是 A 和 B 每人得 2.6 元,其他人每人得 1.6 元。
剩下的做题家不甘心,奋发图强,都努力提升自己,于是大家都考到了 90 分。大家分数都一样,所以每人还是 2 元钱。
这时候咱再回头看,原先 80 分就能得到的 2 元钱,现在要 90 分了。大家都要比以前更努力,但是得到的钱却没有变多。
而且为了争取更多的钱,一定还会有人把自己从 90 分变成 100 分,进而导致竞争,最后又使得大家分 2 元钱的标准变成 100 分。
然后 110 分,120 分…… 一直这样下去。
一般语境下的 “内卷” 就是指这种情况。
举个最近看到的内卷例子:
中考结束之后,第二天已经有不少孩子开始全天补课了。因为假期多刷些题,高中开学后第一场考试会按成绩分班。
我家孩子考完试后,下午约同学第二天出去玩,就有不少同学去不了,因为补课开始了。
要知道这些刚考完试的孩子,自从去年暑假之后,除了过年休息 2-3 天,已经补了一整年的课,所有周末、节假日都被用上了。结果连一天都休息不了。
另一个孩子中考出来的时候,说自己考的不太好。下午回家手机、笔记本就都被没收了,从第二天补课。全天课,晚上回家还要写作业。
昨天跟朋友吃饭时,他家孩子,上午考完的试,下午在家背单词,晚上就去上了一节课。第二天继续,一直补到开学。
上学还有个间操、体育课什么的,而假期时就是全天补课,夸张的,补到晚上 7、8 点,然后回家写作业。常年如此。
所以最近十年,好学校的分数都拉的特别近,答错一首 2、3 分的小题,可能差出几百人或 1000 人。
现在我终于能理解,为什么有的孩子看起来好好的突然跳楼了,这种学习压力换我,我也承担不了,这完全是不给人活路啊,不一定遇到哪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就彻底崩溃了。
过去的黑天鹅是这样,
现在的黑天鹅是这样,
在遍地黑天鹅的今天,找工作是不是就难于上天了?
通俗易懂的说:坑就只有那么多,但是竞争者越来越多,使得竞争激烈到有些畸形。那么自然对于底层的学子而言,出头的概率变得更加渺茫。
打个比方:一群人站在一块围观一个东西,如果前面的人想要多看一点,踮起了脚,那么后面的人也得踮起脚,最后所有人都踮起了脚。看的东西没有变化,但是所有人都踮起了脚,比之前更累了。而且也因此,大家付出了更多的精力。
简单来说,老板同样是出一年 100 万,但是公司团队里来了个新人,单身住出租屋,所以他每天在单位吹空调上网到八点再走。
单位领导无意中发现了,表扬了新人,说企业艰难,大家要和新人学习。
其他人怕开除,下班都不敢走,熬到八点,所有人回家都晚了。
企业没有提高效率,大家只是在上网,还浪费了更多的电费。
为了到手的钱不减少,其他不加班的人也被迫加班,最终大家的工作时间都增加了,但是老板还是一年只花 100 万。
所有人都多付出了劳动或代价,但并没有制造新的收益,甚至付出更多。
因为他们都是在一个封闭的系统内互相竞争,投入的劳动并没有将整个系统升级提高产量或创造新机会。
这就是内卷化的本质,无法实现生产升级,不能打开外部市场,各自增加投入实际却没有发展,没有带来价值总量的提升,所有人的收益还减少了。
因为竞争激烈,导致部分生产力提供者恶意竞价,导致投入产出比越来低。
理论上无产阶级越团结,越能实现生产力提供者的议价能力,这也相当于生产力垄断。
美国的一些工会就是干这个的,打击恶意内卷的商家,保证全国定价的统一性。
资本可以流动但劳动力相对来说流动性更差,资本选择外流,内部势力就会变弱,无产阶级就会变强,就会导致制造业回流,只需要一个革命就能直接跨入社会主义。
工会对生产力垄断导致的后果,就是没能力的生产力提供者想内卷而不能,只能领救济金过活。
资本家只能内卷加价雇佣生产力提供者,导致成本日益提高,同等情况下无法与国外奉行 996 的资本家竞争。
反过来呢,想要提高利润,就要打击工会对生产力的垄断,让生产力不再有统一的声音,不能够自由流动。
要分化生产力提供者,把他们分为男权、女权,分为小镇做题家、城市内卷者,分为体制内、体制外,分为农民、工人……
无产阶级越不团结,越能提高无产阶级内部的竞争,这种竞争的结果就是生产力降价,同样的价格可以享受更便宜,更高级的生产力,获得更高的利润。
让无产阶级分化,是资本家们的共识,垄断会导致价格飙升,会导致成本上升,所以必须打击无产阶级团结起来的行动。
为了维护工会的团结,必须要打击工贼,可惜工会存在感太弱,缺乏权威,对工贼的打击也经常打击过当,导致资本家的借题发挥。
只有 955 成为常态,加班才会有加班工资,大部分人才会有休息时间和自我提升时间,若 996 成为常态,只会既丢了时间又丢了金钱。
抗衡内卷的办法就是团结起来,成为一个有攻击性,而且不怎么善良的无产阶级团体,对内打击工贼无底线妥协,对外打击资本主义垄断公司的出现,否则只能无底线妥协,成为一天二十四个小时都在做重复性劳动的社会牲畜。
生而为人,这不值得。
这个问题下的很多答案,就是 “内卷” 这个词的鲜活案例。
他们的思潮,就是 “内卷” 的起因,也是 “内卷” 的结果。
如果在回答问题前搜一下,你会发现 “内卷” 在各种百科网站是如此解释的:
内卷化,指一种社会或文化模式在某一发展阶段达到一种确定的形式后,便停滞不前或无法转化为另一种高级模式的现象。
很明确了吧?
两个要点:
1、停滞不前
比如,中国持续了 2000 年的皇权社会:
[
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撞击
京东
¥46.50
去购买
2、无法转化为另一种高级模式
比如,黑叔叔有了枪,但仍然坚持黑巫术:
和竞争激烈不激烈(中国古代是小农经济,“竞争”就没有激烈过;只是 “排挤” 非常多)、有没有海外市场(四大文明古国彼此没多少交流,绝大部分文化遗产都是自己闭门造车出来的)没有半毛钱关系。
一言以蔽之:
并不是你毕业了结果要和 1000 万人竞争就是内卷;你毕业了,却不得不和 1000 万人竞争薪水微薄、工作时间超长、没有技术含量的低级职位——社会无法良性运作、无法迁移到更高效的运行模式上、无法更充分更合理的使用人才,这才是内卷。
换句话说,社会不会用、也不需要高级人才,因为它本身停滞不前,因为它眼睁睁看着有更好的经济 / 运行模式、而且照着这个模式培养了很多人才——然后却只能拿大学生当黑叔叔用。
包括人才在内的、各种资源的低效运用,才是内卷。
因此,当毛都不懂却瞎指挥的 “产品经理” 大量出现时、当 996 大行其道、手机壳领导归来时,我就说这是个极为危险的预兆。
因为这种现象,证明我们压根没学会 “知人善任”、压根没学会 “绩效考评”、压根不知道如何识别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这些事实,反过来也证明,如果你是个人才,那么你将没有出头之日。
因为你的才学在别的地方,你也没有精力像他们一样,醉心于办公室倾轧。
亦因此,那些因为 “竞争者太多” 而不得不加剧办公室斗争的思潮,进一步拖低了整个社会的底线,使得内卷加剧——于是,伴随这种越发剧烈的“内耗”,资源,包括但不限于自然资源、社会资源以及人才资源,它的利用率就更加的惨不忍睹。
更为惨不忍睹的低效,反过来又加剧了 “内耗”,甚至发展到“不参与内耗就出局” 的危险状况之下——内耗的深化、剧烈化和扩大化,形成了一种强有力的“裹挟”;而 re 这种裹挟,反过来限制了社会整体效率优化的可能、从而把社会整体锁死在低效的死循环中。
那么,温习一遍:内卷化,就是指一种社会或文化模式在某一发展阶段达到一种确定的形式后,便停滞不前或无法转化为另一种高级模式的现象。
大家都在聊内卷
那么我给大家分享一下最近关于内卷的观察
之前在一篇文章里面提到过一个事情
B 站上面有个游戏 UP 主
专职做了两年游戏视频
结果反响平平,眼看着就要养不活自己
最后和家里人约定的两年期限已到
不得不回家接手上亿资产的公司
临走之前
他做了一个家里人给买的上千万豪宅的介绍视频
结果不小心收获了好几百万的点击量
比他前面做的所有游戏视频的数据都高
其实除了游戏 UP 主有这样的困扰以外
音乐 UP 主也有同样的困扰
之前日本有个女钢琴家
在油管上面上传了很多自己的演奏视频
可惜播放量始终平平无奇
![](data:image/svg+xml;utf8,)
后来她转变了一下思路
在弹钢琴之前
她都会精心 cosplay 二次元角色
从那以后视频的播放量终于稳定在百万以上
尝到了甜头之后
女钢琴家们纷纷别出心裁
今天玩少妇 play,明天 cos 女学生
二次元钢琴家们也开始了疯狂内卷
钢琴爱好者
[
钢琴弹奏【鬼灭之刃】
沙雕研究生的视频
· 4549 播放
](https://www.zhihu.com/zvideo/1286947262166667264)
直到前几天
所长看到有沙雕网友
在沙雕群里面分享了这样一张图
我才知道这股内卷的风气
终于从国外刮到了国内
![](data:image/svg+xml;utf8,)
作为一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倒背如流的当代好青年
我本想大声呵斥低俗
但是这钢琴键实在是太大太白了
就算是见惯了吉娜的郎朗
看到了都想喊一句
B 站牛逼!
一开始我甚至怀疑是黑子去某考研网站国产区上面截的图
所以我秉持着实事求是的原则
特意去了一趟 B 站的演奏区
没想到 ···
B 站看片指日可待这句话
不是一句空谈!!!
这肖邦练习曲也是神了
实在是太感人
着实有些废纸巾
又见面了
各位贝多芬爱好者
是什么让我们在评论里相遇?各位绅士
是对音乐的渴望?
还是对大师的景仰?
黑夜给我了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来寻找黑丝
更有甚者
听混 B 站音乐区的人介绍
在吉他贝斯区
女装演奏已经是传统了
甚至还有裙子越短,水平越高的说法
论技术和色相我只服这个
给爷冲!
这股穿女装演奏的风气
自然而然地又弥漫到了其他领域
迎男而上知男而上
可不是说着玩的
![](data:image/svg+xml;utf8,)
当然了
女装也就图一乐
真要 ghs 还得看我们肌肉男
有人说,B 站要这么搞的话
和斗鱼有什么区别?
其实所长觉得
虽然 B 站用户 lsp 含量浓郁
但对于真正有实力的 UP 主
大家普遍不会吝啬点赞和三连
最终想冲击音乐区榜单前排
还是得靠实力说话
比如这位叫**吴恩师**的卖唱艺人
他翻唱的每首歌几乎都上榜,嗓音太棒了
自从知道了这个宝藏级 UP 主
所长忍不住给大家安利啊!
当然吴恩师只有纯粹的嗓音
在他的视频里面
内容长期是这种画风
等
等
.
.
.
预
个
警
好久没见到这么纯粹的 UP 主了
只是安安静静唱歌
没有女装,没有大波,没有大长腿
在听着他的歌,感动之余写下这篇文章
我不禁反思:为什么现在到处充斥着这些低俗不堪的东西?
为什么露胸露腿才能有播放和关注?
因为市场有需要啊!
说到底,还不是各位老色批造成的局面
长期 ghs 的主播
靠着擦边球和大波浪
吸引了色批们的眼球
严重挤压了真正的才艺主播的空间
简直是令人痛心啊!
难道各位的生活里
一天天的就只会搞黄色吗?
你们就没有学习、工作吗?
什么?你说你是十级色图收藏家?
那我只会说
加我好友
来点色图
这样的内卷,请加大力度
gkd
/End.
古代有一小姐,遇到一个上京赶考的穷书生避雨,发现其很有才华后,打算对其进行资助并以身相许。
1. 结果第一天来了 10 个书生,高矮胖瘦,能说会道,唱跳齐全。
小姐让 10 个书生进行比试,涉及到九九八十一个项目,最后的冠军可以得到小姐。
《内卷》
2. 某个书生不想参与比试,发了一纸公文,号召方圆百里的千金前来投资,效果很好,来了 20 个千金小姐,人人抱得美人归。
《蛋糕》
3. 某书生未被小姐选上,去了十个地方,终于遇到了看得上自己的小姐,最后抱得美人归。
《模式》
4. 某书生发现了小姐们和书生们都有需求,就收集了很多双方的信息,进行组合售卖,大赚了一笔。
《平台》
5. 某书生参与多人争夺,最终熬死了其余 9 人,抱得了美人归,还考上了状元!光宗耀祖,名震一时。
《阶级跃迁》
6. 有一书生没能得到小姐资助,名落孙山,只能回家种田,娶了乡村里的农妇,务农一生,郁郁而终
《阶级固化》
7. 娶了小姐的书生没能高中,倒是继承了小姐的家业,成为了当地富商。
《凤凰男的奋斗史》
8. 朝廷重农抑商,对商业行为收重税,不允许商人请私塾先生上门给孩子教学。书生一家过得如履薄冰。
《中产焦虑》
9. 书生和小姐情定终身,但第一年没考中,只能再考一年。第二年书生再来到此处的时候,发现小姐已经有了其他人。
《后浪》
10. 正当书生们争得你死我活的时候,皇帝突然下令,赶考学子只要成绩达到一定标准,即由政府免费提供婚配,解决学子婚姻难题。
《调控》
分享一个有趣的脑洞:
和一个好看的故事:
内卷,顾名思义,向里面卷曲。越卷曲,里面的空间就越小。
用本义延伸到其他领域
最终得出,社会内卷就是随着各种压力与困难,使得社会内部空间越来越小,内部的竞争个体没有减少,
所以社会竞争压力加大。
证明完毕。
这些文章也还不错,可以看一下~
Marquis Dong:《火锅英雄》这个电影怎么样?Marquis Dong:奇奇探长 27—52 集的案件谜底是什么?少年包青天有哪些细思极恐的细节?
2021.1.13 更新
增加一篇价值很高的回答。
Marquis Dong:你读过最冷门,但「含金量极高」的书是什么?
20210125 更新
可以凭颜值蹭饭(臭不要脸),却偏偏用小聪明(吹牛无下限)。
相信你看过不会后悔。
我开了一家洗头房。
店里招聘一群妹妹洗头,每个月工资两万。
一开始妹妹没招到,先招了一群大妈,生意也还不错。
因为听说我开得条件好,来应聘的姑娘越来越多,我挑得眼花缭乱。
于是我开始提要求。
年龄 30 岁以上,不要。
身高不够一米七,不要。
学历低于 985 本硕,不要。
认为我不如吴彦祖帅,不要。
筛掉了一些,我一看,好家伙,人还是太多了。
于是我又加了新的要求,有空乘、护理、教师工作经历或从事过管理工作当过女上司的,优先考虑。
这次人少了很多,我把她们都招了进来,并打出广告:快乐洗头房,生活不迷茫。
虽然这些人各方面条件都不错,但我这么一家小洗头房,每天的客人数量是有限的,客人洗一次头也只会付 300 块钱,所以她们的工资也不会再高了。
我们洗头房实施严格的优胜劣汰制度,制定了十分苛刻的绩效考核标准,并且坚持弘扬狼性企业文化,员工们都非常努力。
我是一个好老板,为了减轻她们的负担,我又招了一些小帅哥,不过他们市场欢迎度一般,店里每个月的营收并没有明显增长。
其实我知道,我的经营陷入了瓶颈,要想打破僵局,我应该进行转型升级,比如改成高级商务会所。
但是转型得花钱扩张店面,还要装修,还面临政策风险,我想想现在这样就挺好,反正不缺顾客也不缺员工。
没想到的是,同一条街的洗浴中心把我举报了。店被封了,我流着泪和小姐姐们说再见。
在去派出所的路上,我哭得很伤心,一边哭一边感叹:
内卷真是太严重了!
谢邀。
很多回答已经把内卷说得很易懂了,就多嘴一句:
我们是劳动力过剩、资本过剩、产能过剩这三大过剩下的内卷。
一般内卷,是指供给不足下的恶性循环。
清朝时期,珠三角人多地少,正常的灌溉播种等农业生产活动中只要有一点争端,就要用人命来解决。
最后本质是争夺田地的土客械斗,发展到殃及百万人。以 1854 年至 1867 的土客械斗为例:烧村 3000 到 5000 余个,单个县月均死亡人数可达 2000 人。这 14 年里,死于土客械斗的人数超过百万,产生的流民超过五百万,是下南洋的重要起因。
这里面有大量屠村围城的血泪史。无论土人客人,输的一方被集体活埋、活烧、钉船沉海、卖身做妓做奴做猪仔,都是常态。
“铲村” 了解一下。
在新中国成立前的百年里,不管是客家、广府还是潮汕,只要村与村有过械斗史,通婚近乎不可能。不趁着官兵不在屠你村,就是良好市民了。
可以说,内卷就是马尔萨斯的幽灵,是一种系统在供给不足下的惨烈自我调整。
土客械斗什么时候走入尾声?
新中国。
你们 “士农习战,人皆带剑,户尽佩刀,巨炮洋枪,视为故物,碉楼寨栅,俨若长城”,武德这么充沛,是为了什么?
土地。
那好,人人有份,我来分。
剿匪反霸、减租退押、救灾治产。听我的,有地一起种;不听我的,人民民主专政伺候。
不斗了,种地去。
广东当年土改留了许多争论,但是不改不行。
客家人当年大夏天裹着厚厚的棉胎衣,手持长刀正面冲火枪阵,不改,怎么陪你聊梅菜扣肉?
潮汕人当年沿海屠村,掠人为奴卖往南洋,不改,怎么陪你喝功夫茶?
广府人当年洋枪兵上万,武装和鸦片战争时的英军相当,不改,怎么陪你喝早茶?
蛋糕不是不够,看你怎么分。分得好,大家都是广东人。
现在我们的 “内卷”,重点也是在分配上。
自然资源肯定还是缺的,教育医疗等知识资源也是缺的。但是作为一个已经严重过剩的工业社会,一般工业制成品会缺?基础建设产能会缺?
我们的内卷,和那些分析珠三角长三角农业社会论文里的那个 “内卷”,已经不是一个概念:
我们是在供给过剩的前提下卷起来的。
我们的内卷,更突出一个 “淤结”:
大量资本淤结在地产等金融板块,不进实体。但主要靠实体解决就业,于是实体卷起来;
大量政策利好淤结在城市,农村几乎没有增长空间,于是农村卷起来;
大量收益机会淤结在 30 岁以上,20 至 25 岁人群的收益增长机会明显下滑,于是年轻人卷起来。
实体、农村、年轻人,卷一个也就算了,三个都卷,全中国就都是老北京鸡肉卷了。
讲内卷,大家第一反应都是武德充沛起来,到外面搞一波。
但说实话,这些淤结不打通,搞得越多,积得越重。
再说我们像是出去搞的样子吗?
真要聊内卷,应该细化一点:我们知道很多领域卷得很厉害,但是还有很多领域一点也不卷。
那些地方为什么不卷?普通人为什么进不去?这是我们这个内卷版本的核心问题。
原答案不满意,重新写:
你结束了 8 个小时的工作,终于下班了。
你和你们部门的四个人随即开始五黑排位。
这时老板(行业压力或者需求)走过来:有一点私事,你们能帮我加班 8 个小时搞定嘛?
你:爷不加班。
A:加班可以,1000。
B:我比他便宜,500。
C:我 100,选我。
D:我不要钱,老板你记得我的好就行。
这就是内卷,非理性竞争。
D 拉低了整个公司的下限,你们被迫接受最低底线的报酬—夸奖。
因为你不接受,也有别人会去做,那你可能就会被淘汰。
随着加班的投入越来越大,你加 8 小时,他就一定要加 8.5 小时。
因为老板只会记得最勤劳的那个人,夸奖也只会给他。
你们获得的回报却越来越廉价:老板的夸奖越来越敷衍和常态化,不具备实际价值。
到头来,这个加大投入以期得到等值回报的行为,会彻底失去原本的价值:
你一天 8 小时,收入 500。
你一天 16 小时,应该是至少 1000 才合理,
但因为同事的内卷,让你的报酬直线降低到 500 + 朋友圈一个点赞 。
所有的秩序和逻辑会在个别同事(社会现状)的非理性竞争下彻底被摧毁。
出现了 “投入和回报非等比增长” 事实、以及 “报酬递减” 的现象。
这就是内卷化。
你的加班会在他们的扰乱下变成正常的习惯性现象,你的投入并不能给你带来额外回报或者仅仅带来极少的额外回报。
但你不加班,你就会被淘汰。
——————————————————————
因为一个小妹妹孜孜不倦的找我,都找到我粉丝那里去了,不得不下载一个知乎。
答完卸载,谢谢各位。
何德何能,何其荣幸。
这片回答能凑满 15 个赞,我就有 26 万赞了,希望能够圆梦,阿门。
小升初。
刚开始,需要数学题水平:1+1=?
后来人多了些,需要数学题水平:11×11=?
再后来人太多了
需要数学题水平:
11×11+1111/11+111×(111+1111)
家长看到后,不甘落后,开始 “军备竞赛”
刚开始,数学竞赛题涉及初中知识
后来太简单,数学竞赛涉及高中知识
再后来还是不行,数学竞赛开始走向微积分
那些已经 “功成名就” 的父母,为了以后的阶级不掉,拼命拉高阈值。
加减乘除不行
函数几何导数不行
微积分线代概率论不行
开始进行,哥德巴赫猜想,求证 1+1=2……
于是,其他学科不甘示弱…
有了:
全国青少年科技大赛获奖作品的真实性如何?如何看待网爆部分家长将科研成果安到孩子身上的现象?
放张大神图看着你们,看着你们这些后浪~有多浪~
1. 让造原子弹的人去卖茶叶蛋;
2. 资本需要抹平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对想往上爬的下等人尤其如此);
3. 人才,中国最不值钱的就是人才啦。
九十年代的湖南农村没有包心白菜,可是农民想吃不见阳光的嫩白菜心,怎么办?
做法是用田间的稻草,紧紧捆扎住白菜的腰部与顶部。
这样,白菜内部的叶子没法突破最外那层叶子,也找不到空隙钻出来,只能在里面生长。
时间稍长,本来平直的叶子就扭曲翻卷,叶子与叶子之间犬牙交错。
再过一段时间,里面的心子内卷得没有空间,并越来越密实。
等心子长得像实心球一样,农民就知道:收割的时间到了。
镰刀一挥,人头,不,菜头落地。
好吃。软嫩香。
有很多人说国人崇洋媚外,印度人说英语一口咖喱味也能当上公司高管,日本人说英语就更夸张了,直接用日语发音,只有中国对标准发音耿耿于怀。
其实,大家学语言不都是为了沟通嘛,别人听得懂就够了。我和欧洲小姐姐聊天的时候,别说发音了,有时候我俩都得拿出词典来翻译,但我们一样玩的很开心,她也没觉得我发音不准有什么问题。
之所以我国对英语发音要求这么高,从来就不是因为外国人的原因,他们的实际要求就是听得懂说的明白就行。
但国内公司招人的时候,发现应届生真的太 tm 多了啊。人脉拼完了拼学历,学历拼完了拼能力,能力拼完了拼长相,长相拼完了拼性格,最后发现什么都比了,留下来的应聘者还是比我需要的人多,那怎么办,只能比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了呗。
英语发音标不标准啊,普通话说的好不好啊,是不是一线户口有没有对象,用尽一切筛选方法之后,公司就能用最少的钱,招到一个最全能的厨子了。
这么说吧,
角斗士都知道他们今天可能要死,不是因为对面拿着长矛和盾牌的同行,
黑奴都知道今晚别人吃鸡他吃玉米,不是因为吃鸡的这位哥们多采了 50 磅棉花,
比属刚果人都知道自己儿子的手要被砍掉,下命令的人不在加单加省。
这群傻哔还在抱怨斗蛊斗输了是因为对面的虫儿比较内卷,它妈给它报了补习班。
内卷的本质,是发展的停滞,大家一起分存量的蛋糕。
“精细化管理、控成本” 是内卷时代的主流精神,剩余的一切都在贬值。如果以后清洁工需要大学学历,我一点不会感到奇怪。
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进入这样的阶段,然后只能等待下一次技术革命带来的生产力大飞跃。
上周我去会见一个嫌疑人,疫情期间,都安排在派出所视频会见。时间是下午两点,但同一个时间,安排了两个人,电话里我问看守所,“那谁先谁后?”“谁先到谁先” 这隐约是个坑,直觉告诉我两点去摸奖肯定没戏,我早早的一点二十就去了指定的地方。一进派出所大厅就知道晚了,大厅里同行已经先到了。办案的民警说,她中午端着盒饭来等的。南京律师的内卷化实在太严重,执业环境实在太恶劣了。
内卷化,本来是人类学中的一个概念,不过既然是概念,就都是人提出来的。这种概念,就像一个模型,只不过不如数学模型那么精确,这个是一个描述性的模型。原意指的是一个社会发展到某一个阶段之后,停滞不前。但其实光是不同阶段这种描述性的分类,也是值得探讨的。
知乎的 “内卷” 是不带 “化” 字的,大家把存量竞争称之为内卷,你就理解成内斗,内耗就好了;要是在增量资源的前提下竞争,也就不会内斗得那么惨烈了。
众所周知,中国香港是内卷之王一般的存在。我接触的很多香港人,张口闭口就是 “阿妈话死都唔好买大陆楼。(妈妈说,哪怕死都不要买内地的房子。)” 所以他们很多人,在过去的二十年中,守着香港的物业,白白错过一河之隔的深圳长达十多年的房产牛市。
香港的人口如果没有移民进来补充的话,本地人口是几乎不增长的,而且人口结构是不断老龄化的。而且香港的出生率,从 1981 年有统计以来,持续性走低,从每年出生 86,000 多婴儿到 2019 年仅有约 53,000 名婴儿,总和生育率无法维持更替水平。[1] 这样的情况下,实际上对住房的需求,理应是逐步减少的。
吊诡的是:因为香港人普遍住得太小,导致改善型需求持续增加,导致香港人对香港房产的需求与人口基本面背离。
香港的一房户型在 2017 年卖到了 1,000 万港元,让香港本地的财经博主 “高明” 都大跌眼镜,写出了发展商吃定这群蚁民没有能力去国外生活的评论文章。[2] 更让人无奈的是,2020 年的今天,房价更贵的。这就是内卷之王,大家所有的置业需求都集中在香港,即便涨幅明显被一河之隔的深圳甩开,也不愿意去外面的世界探索。比如有人 98 年花 200 多万买香港房子然后 800 万卖掉的新闻,表面上赚了 600 万,但 200 多万港元,按当时的汇率,可是比人民币还贵的。这笔钱,在深圳可以买 10 套都不止,现在怎么说都五千万一个亿了吧。
大号唐人街,内卷之王——中国香港。
然后,现在的深圳,作为社会主义示范生,好的没学,学着人家资本主义炒楼,把深圳的年轻人都卷跑了,搞到现在又急匆匆限购,恢复去年刚取消的豪宅税。但凡内卷,就是内耗,大家都不好过。看深圳买房论坛,多少人是咬牙买的,首付都是问亲朋好友借的,六个钱包更不用说,这就是内卷卷到他们了。
实在不懂,就这样想,你们 10 个人站在两个滚筒中间,滚筒尼玛是往内卷着滚的,越往内卷,你们 10 个人的空间就越小。谁要是先从两边走出去了,自然就不怕被滚筒卷到。如图:
A. Gershkov and Eyal Winter, Exploitative Priority Service
这篇文章讲的就是一个 fcfs 的队列,然后提供 Priority Service (类似迪士尼的 fast pass)让人插队,那这个 Priority Service 对个人及集体 welfare 的影响 (Kamada and Zhou 有一篇类似的,讲这种 fast pass 的定价)
这种就是典型的内卷
很多人解释内卷会用电影院模型,就是看电影,为了获得更好的视野,一个人先站起来看了,被他挡住的人不得不也站起来,最后大家都不得不站起来看电影,只有第一排的人坐着。
但是,很多人忘了,就算看不见电影,也能听到电影的声音。而且就算你坐下,你也能听到电影的声音,最差最差,你只是看不见画面而已。
而且,如果你听不见声音了,周围吵闹不堪。
你以为,坐在第一排的人,能听见声音吗?他们撑死了,只能看默片。
而且,这还是在很多人遵守规矩,只是站起来,而不乱跑的情况下。
如果有人跑到第一排前面站着,请问第一排的人,能怎么办呢?
最后,第一排不断的向前,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坐过第一排看电影,其实全程的感受是很不好的。电影院推荐的座位,第一排永远是最烂的位置。
所以,并没有所谓的坏的内卷。
只有资源有限,但是大家都挤进来的窘迫。
如果你不想进入内卷,最好的方式是你不进入这家电影院。但是,你真的不想进去吗?其实,没有人是被刀子逼进电影院的,都是自愿走进去的。
内卷的本质,就是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大家都想分一杯羹,所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最后某些捷径被选的人太多了,分到的羹越来越少。这就是内卷。
但是,你不过这个海,你就不会被内卷,也不会活不下去。
所以,所有的制度,最后都敌不过人性。
内卷卷的,是人性的贪婪。
欢迎关注圣范锦意,一个对生活有独特洞察力的人。
同名公众号:圣范锦意,每日更新更多精彩问题。
题外话:我看到题目说 “清华大学一直在讨论内卷”,为何这么说呢?
至于题主的提问,动动手指,往内卷到这个链接,你就会清晰了解何为 “内卷”。
难得糊涂:究竟何为「内卷化」?生活中或者历史上有什么通俗易懂的内卷化的例子?
恶性竞争就是这么一个意思。
对高校内卷现象的分析与探因
姚 **
(清华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北京 10084)
摘 要:内卷现象在高校领域引发了激烈的讨论和学生的焦虑。本文通过数据整理和问卷调查的方法,调研内卷问题的舆论情况,首次深入分析高校内卷现象及原因,同时呼吁研究者重视高校内卷问题。本文提出的内卷模型包括三个判定条件:系统资源的有限性,缺乏实际的增长与同质化竞争的剧烈性,是内卷在高校领域的存在性的依据。高校内卷的原因包括资源的有限性、社会风气和文化影响,缺乏公平且全面的考核评价制度,权威和规范给出了可预期的激励以及社会内卷的延伸。本文首次指出了内卷机制和精致利己主义可能关系。内卷现象弊大于利,解决内卷问题可以从三个判定条件出发。
关键词:高校内卷;精致利己主义;社会内卷
Analysis and exploration of the Involution in Universities
Yao Jihan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10084, China)
Abstract: The phenomenon of involution has aroused intense discussion and students’ anxiety in universities. Through the method of data collecting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 we investigate the public opinion of university involution, and analyze the reason for the first time. At the same time, we call on researchers to pay attention to university involution problem. The university involution model proposed in this paper includes three criteria: the limitation of resources, the lack of actual growth and the intense homogeneous competition, this can be used to determine the existence of university involution. The reasons for university involution include the limitation of resources, the influence of social atmosphere and culture, the lack of fair and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system, the expected encouragement given by authority or norms, and the extension of society involution. For the first time,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e possi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volution and refined egoism. university involution does more harm than good, we can find possible solutions from three criteria.
Key words: Chinese university involution; refined egoism; Chinese society involution
内卷化的概念由美国人类学家吉尔茨(Clifford Geertz)在农业研究中首次提出后,被广泛应用于对中国社会各方面的讨论。目前,内卷已经成为了在新生代学生中讨论极为广泛的现象,但目前对于高校内卷现象的研究却十分稀少。在以往对于高校内卷问题的研究中,[1] 关注了学习时效、学科分化、科研选题中的内卷现象,[2] 关注了高等教育资源的稀缺性和集中性,并倡议强化高校和教授的地位,构建高等教育的利益共同体,[3] 关注了教育规模和学科划分的内卷化。但这些研究基本上关注都是有关现象,而没有进行严密的论证和综合讨论,其对于原因的探究和结论也多落在社会风气和制度的不合理上,研究深度并不够。同时,以往研究的时效性问题,关注的内卷角度与当下热议的内卷现象并不完全吻合,其研究所引用的数据也已经较为过时。
本论文将统一的给出高校内卷的定义,探究内卷现象在高校的存在性、存在原因以及可能的解决方向,并揭示内卷模式的内在机制,探究高校内卷与社会内卷、社会阶级流动性、精致利己主义等现象的关系。论文目的在于呼吁研究者关注这一问题,并对此展开深入的研究,并希望能够有研究者提出解决内卷现象的具体措施。
本论文采用的研究方法包括文献整理、问卷调查、统计数据整理,各研究方法的结果将在论文内整合呈现,不再单独列出调研结果。
1 内卷现象在高校的存在性
在吉尔茨的《农业内卷化——印度尼西亚的生态变化过程》[4],内卷化被定义为一种社会或文化模式在某一发展阶段达到一种确定的形式后,便停滞不前或无法转化为另一种高级模式的现象。在教育或者市场领域,内卷的含义有一定的变化,但是在有关内卷的研究中并没有给出过明确的定义。在本论文中,内卷被定义为:在资源有限的环境里,竞争的参与者因为需要争夺有限的资源和利益,需要投入更多的资本,从而导致系统整体的边际收益递减的现象。
本文定义的内卷与吉尔茨定义的内卷有三个重要的相似特征:1. 系统资源的有限性。吉尔茨所提到的印度尼西亚的农业生产方式长期以来原地踏步,没有劳动生产力的提高自然也就没有社会财富的增长。2. 没有实际的增长。吉尔茨描述的现象中,大量的人力进入农业生产,但是并不改变生产方式,每亩平均劳动力增加,造成亩产增加但是人均产量没有增加。本文的内卷则类似。由于资源的有限性,竞争的参与者只是在进行存量的竞争,没有创造新的财富。3. 同质化竞争剧烈。在吉尔茨的理论中,由于粮食产量的增加导致粮价下跌,迫使其他农民也投入更多的生产力进行粮食生产。在本文的内卷中,我们预设参与者都会被要争夺的利益驱动,投入更多重复性且缺乏意义的劳动资本来获得相同的回报。
图 1 内卷现象中投入与边际效益的关系
首先,我们从社会舆论的角度,了解高校内卷现象的存在性和普遍性。我通过对北京高校(清华同学占多数)共 88 名同学开展线上调查,研究舆论对于高校内卷情况的看法。研究结果如图所示:
图 2 高校是否存在内卷现象调查结果
图 3 高校内卷现象是否到了需要重视的程度调查结果
可以看出,有约 95% 的同学认为高校存在内卷现象,有 87% 的同学认为内卷现象已经到了需要我们重视的程度。内卷已经成为了很大的问题,而我们的研究在这方面几乎是空白,这实在值得我们警惕。接下来的分析将从内卷的三个重要特点出发,论证高校内卷的存在性。
1.1 系统资源的有限性
对于学生而言,需要竞争的资源通常为研究生名额以及好的工作岗位和工作收入。在工作收入的资源方面,我整理了 2018 年的应届毕业生的平均工资 [5] 和 2010-2018 年主要省市直辖市的商品房每平米平均销售价格[6],结果如图:
图 4 2018 年全国应届毕业生平均工资
图 5 2010-2018 年全国重要省份商品房均价
可以看出,以北京为例,2018 年毕业生的月均薪资为 7114 元(合年薪 85368 元),而北京商品房每平米的平均销售价格为 34142.89 元,也就是如果不吃不穿不喝在北京一年的工资可以买 2.5m2 的房子,如果想要买一套 80m2 的房子,则需要这样工作 32 年。对于毕业生来说,只有两种选择,拥有更好的简历(主要指的是学校和和在学校取得的成绩)以获得更高的工作入门门槛,或者更加努力的工作来得到快速的升职加薪,而这都意味着对于相对珍稀资源的争夺。因此,尽管我国的就业岗位和高校招生数量都在逐年增长,但其中的有效岗位和有效大学(即显著高于平均水平的岗位或大学)始终处于卖方市场。
在研究生的招收数量上,我整理的有关数据 [6] 如下:
图 6 2010-2018 年普通本科毕业生和研究生招生人数
可以看到,在 2016 年以前,研究生 / 本科生的比率都是在逐年下降的,在 2016 年之后,中国政府采取为了促进科研事业是发展,加大了对研究生的投入力度,研究生 / 本科生比才有上升的趋势,但是总体比例仍在 20% 左右,研究生资源没有展现出明显的扩充趋势。
那么对于优秀的大学的研究生资源的情况又是怎么样呢?由于中国各大学的研究生具体招收人数和推免人数是不公开的,所以我无法得到详细数据。但是从 2014-2018 年清华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7] 可以得到:
图 7 2014-2018 年清华本科毕业和推免人数
图 8 2014-2018 年清华计算机本科毕业和推免人数
可以看出清华本科生的推免率是逐年下降的,这至少说明了清华研究生资源是饱和且竞争激烈的。如果我们关注一些热门学科如计算机学科的推免率,我们会发现这种下降更为显著,越来越多的人涌入这个学科使得推免资格始终处于抢手的形式,即使是扩充研究生名额(2017 年)也只是扬汤止沸。
此外,在研究领域,还可能存在 “学阀” 现象 [8],这些人通常具有三个特征:博士生导师、 掌握行政职务 (或权力) 、善于“跑关系”。 每年通过国家各类科研项目评审的学者中, 拥有行政职务的学者占比都很高。由于高校的学术资源(包括科研经费、职位、头衔等)分配方式是由行政权力主导的, 那么有行政职务的“学阀” 自然可以获得更多的资源, 大部分科研经费按照行政级别进行分配,“学阀”会充分利用手上掌握的行政权力捞取更多的学术资源,并难以得到监督。由于学阀现象的存在,普通研究者能够接触到的学术资源更加稀缺。
综上,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高校学生和研究人员争夺的资源的确是有限的。
1.2 没有实际的增长
尽管高校内部的竞争本质是存量的竞争,因此高校系统的可竞争资源是没有实际增长的。但是高校系统的产出是否有实际的增长呢?必须肯定的是,我国科研水平近年来出现了飞跃式增长。但这是绝对的增长,我们需要研究的是相对的增长。也就是投入产出比的增长情况,即边际效益。在一个系统中投入的资本,对于学生而言,无外乎是学习和科研。下面我们将分学习和科研两个方面进行论证。
首先是学习方面。衡量的学生学习能力的决定性指标就是 GPA,舆论调查结果显示,有 87% 的同学认为存在 GPA 膨胀的问题,其中 40% 同学认为膨胀很严重。有 95% 的同学认为同学中存在帅 GPA 的现象,其中 48% 的同学认为这种现象很普遍。在刚刚恢复高考的清华,微积分考试每个班及格的同学都很少,而在八字班,GPA 达到 3.7 已经不能算是最顶尖的学生,甚至已经有少部分学生的 GPA 达到了 3.8。而九字班经过 GPA 改革,GPA 成功的跨越了 4.0 大关,门门满分不再是梦想。
但是 GPA 的膨胀并不代表学生的学习能力有真实的提高,有更多的学生(94%)认为同学中存在刷 GPA 的行为,而且有 43% 的学生认为这种现象很普遍。实际上,内卷中投入的劳动资本是可量化的且缺乏意义的,就像搬砖一样是重复性的劳动,如果投入的劳动是创造性成果,是不应该归在内卷的范畴内的。而通常的刷绩点是指,将课程报告或论文多写数倍或者数十倍于要求字数或者为报告进行好看的排版,在课堂展示中添加酷炫的元素或者使用新奇的展示方式,大作业中使用一大堆超出课程范围且与课程无关的知识等行为。观察这些行为,我们会发现,我们增加的时间并没有用在课程的核心内容上,例如一份很长的报告只是对问题分析的更加详细却没有更深刻的观点,一份超额完成的大作业只是展示美观而其核心代码可能并不完美,我们这些额外的努力可以认为是非具有创造意义的努力,无论对我们的核心能力还是关键分数提高都影响很小,也就是边际效益很低。
其次是科研方面。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中国大陆 SCI 收录科技论文篇数得到了长足增长 [6]:
图 9 2008-2017 年全国 SCI 收录科技论文数
可以产出,中国大陆 SCI 收录科技论文篇数呈现逐年增长的迅猛态势,而且增长率还有提高的趋势,根据中信所 2019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 [9],2009 年至 2019 年,中国科技人员共发表国际论文 260.64 万篇,排在世界第 2 位。然而,数量的增长并不一定与质量的增长挂钩。以论文篇均引用数作为论文质量的指标 [9]:
图 10 2011-2019 年中国和世界全部发表论文篇均引用数
可以看出虽然我国论文的篇均引用数和国际平均水平的差距在逐年减少,这也说明了我国对于科研论文重数量而不重质量问题的治理卓有成效。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我国论文的篇均引用数始终没有到达国际平均水平(如果和发达国家相比将会更低),而且从 2016 年之后篇均引用数的差距缩小的速度开始放缓。考虑到中国科研地位提升对于论文引用数的自然提升效果,我们很难断定我国论文灌水现象是否得到了本质性的好转,也就是说我国论文产出的质量有实际性的增长。
此外,科研选题还呈现出较为明显的 “蹭热点” 属性。例如本次新冠疫情中,有关的论文出现了井喷式增长的乱象,“水分”多、良莠不齐。然而,蹭热点是一个全球性的现象,尚没有资料表明中国的研究者更喜欢蹭热点[10],因此以往的研究将蹭热点作为内卷现象的依据是不成立的。
1.3 同质化竞争剧烈
同质化竞争剧烈的两个重要方面就是同质化和非竞争者被迫参与竞争。同质化即参与竞争的个体在同一个赛道上展开激烈的竞争,这涉及到高校考核体制的问题,即我们的考核指标是否提供了足够宽阔的平台,来避免同质化竞争。
首先来看学生,我们的高校一直在倡导学生的全面发展,但实际情况如何呢?以去年的公众号爆款文章《浅谈清华学风、课程内卷、特奖与其他》[11]为例进行分析。文中提到清华学生的最高荣誉清华特奖的配方包括必需品:GPA,论文数,学生会主席;点缀包括:体育或者文艺的杰出表现,志愿项目,实践金奖以及其他 “光彩” 的事情。乍一看似乎很全面,仔细分析却有门道,1. 所有的成绩必须是可以量化的,而且必须可以套进德智体美劳的模板才可以被认定为成绩。2. 成绩必须是有意义的,如果参加辩论社这种 “不入流” 的社团是不能被认定的。3. 成绩科研和社工是必需品,其他的做再多也是加分项,所有的学生都被赶到必需品的三条赛道各显神通。
就目前而言,在学生评价方面至少存在以下问题:1. 重视同一性要求轻视多样性需求, 个性化发展比较忽视,2. 评价指标固定,而且重视绝对标准轻视相对标准。3.“潜”标准单一,科研、成绩成为隐形评判标准。从这个角度而言,我们很难说我们现有的考核标准是 “真” 多元化的。
在研究领域,我国高校一直在实施职称制度。在职称评审的过程中,重科研轻教学,片面追求论文和课题的数量、级别一直为社会所诟病。在舆论调查中也有也有 95% 同学认为存在科研发表论文压力巨大,科研课题同质化严重,其中 50% 的同学非常认同。尽管近年来在高校职称改革领域有很多创新性的尝试,但没有对这个体制产生根本性的改革。由此可见,发论文几乎是科研领域唯一的竞争筹码。可以,看出,无论是学习还是科研,可竞争的指标都是极其有限的。
接下来是非竞争者是否会为了或迫于利益的驱使加入竞争的研究。首先还是 88 名同学的舆论调查,以下是调查结果:
图 11 学生对于内卷看法调查结果
图 12 是否会为内卷感到焦虑的调查结果
图 13 同学是否反抗当前高校和社会的内卷现象调查结果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只有 18% 的同学相信竞争能够真正带来成功,而大部分的同学保持了悲观或者佛系的态度。只有 8% 的学生几乎不会为内卷感到焦虑,而大多数人受或多或少的收到了内卷的压力影响。只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敢于跳出内卷的怪圈,剩下的同学则表示会在内卷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其实这个问题也是高校内卷是否存在的关键。首先我们肯定的是,高校的内卷并不会出现吉尔茨书中所言的,农民必须靠半工半农参与内卷才能养活自己的现象,即使你不参与高校内卷,在现代社会也不会出现流离失所的悲惨情况。但是如果我们将标准放高,如果我们不仅仅只是想过普通的生活,而是想成为一个世俗意义上的较成功人士,我们是否必须参与竞争?也就是说高校的较优秀学生,是否都是内卷的胜出者?这里将良好而不是通过作为衡量学生的标准是合理的,因为 1 中已经指出了,仅仅是通过(平均水平)而不是良好(高于平均水平)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普通人的工资并不足以支持普通的房价。
没有明确的指标可以反映高校学生的竞争程度。但是根据 97% 的学生认为 “学习或者工作负担大,经常连轴转”,其中超半数认为这种现象普遍存在;再结合高校内卷现象的普及度以及同学对于内卷的焦虑程度,我们可以认定,有很大可能高校的较优秀学生绝大多数都是内卷的胜出者,即有很大程度高校的内卷现象是存在的。内卷很大程度上不是个人的主观意愿选择,而是被迫的情况。
最后附上问卷调查中对于这三条分析原因的认可度,可以看出来,同学对这三条原因的平均认可度都在 90% 左右,其中有 40% 的同学十分认可。
图 14 同学对于内卷现象的认可度调查结果
2 高校内卷现象出现的原因
高校内卷现象出现的原因在上文存在性的中已经有所呈现。下面我在做进一步深入的研究。
2.1 高校资源的有限性
资源的有限性是现象,但其原因却有两种完全不同的来源:天然的有限性和人为的有限性。前者是如何做大蛋糕的问题,后者是如何分好蛋糕的问题。
天然有限性的本质是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低下,竞争的参与者基数重大,而竞争的战利品却难以匹配需求,甚至有时是零和的,也就是僧多粥少的局面。这种现象是很难通过行政的手段进行改变的。就好比无论大学生 / 研究生的数量怎么扩招,好大学就只有那几所;无论学科怎么细分,挣钱的专业只有那么几个。中国的好大学少,不是因为中国盖的楼少,而是技术少,老师少,研究少,平台少,这些归根结底都是经济发展水平的问题,在工作资源稀缺方面也是同样的道理。
人为有限性本质上是分配制度的问题。如果 80% 的资源被 20% 的人掌握,那么我们就可以认为的制造供不应求。例如,在高校中存在的学阀现象,阻碍了学术自由,排斥打击了新人新思想,浪费了学术资源。对于学生而言,GPA 高的同学常常能够更有优势获得其他资源,而且这种优势常常是压倒性的,这就使得本来基础不好的同学很难有翻身的机会。我们现行的分配制度很容易给出赢者通吃的结果,这样会使得资源快速集中,加剧了竞争的激烈性。缺乏对于普通学生 / 研究者的保护机制,以及缺乏对于资源掌握者的监督,是人为资源有限性的根本原因。
2.2 社会风气以及文化影响
在非竞争者是否被迫加入内卷现象问题上,我们很难得出确定性的结果。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社会的争上游的文化,包括同学影响和父母成龙成凤的愿望,的确造成了内卷的现象,无论是真内卷(被迫内卷)还是伪内卷(自愿内卷)。这一点可以从东亚文化中看出端倪。
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东亚文化更偏向与集体主义,个人的社会性色彩很强。每个个体都是 “帝国的燃料”,就像是吃进去的营养物质,被吸收后用来维护整个系统的有序性。我们会自发的遵守系统的规则,并尝试融入这个系统。同时,东亚社会相对于其他工业社会,具有相当强的父权主义色彩,个人与社会地位的捆绑更多,在这个体系中,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需要通过权力、地位、财富等来彰显自己的价值,也就是说我们个人都在追求高于平均水平的资源,而这些资源是永远珍稀的。
回到高校领域,恰恰是服从性和竞争意识促进了高校内卷。在这种文化的裹挟下,即使我们说内卷是个人的选择,我们也未必敢跳出内卷模式,成为不一样的人,这在上面的问卷数据中已经得到了证实。由于我们不能排除内卷所谓的个人的选择没有文化的裹挟的可能,所以我们依然将文化影响列入了内卷的原因,并认为内卷是真实存在的。
2.3 缺乏公平且全面的考核评价制度
尽管我们提到了考核标准实际的的单一性导致了同质化的竞争。但这是否意味着,只要我们使考核标准多元化,就可以有效解决内卷问题呢?这是显然不可能的,以 William Deresiewicz 的《优秀的绵羊》[12]为例,美国的大学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不仅仅是考试成绩,如社会实践、志愿工作、艺术、体育等等,然而常青藤精英是怎么做的呢?他们去社区服务只为凑够志愿工时,去学习小提琴为了装点门面,甚至 “只读开头、结尾和书评的方式,假装读过很多本书” 来维护自己在师生中的日常形象。
事实上,真正的问题在于,现有的单一考核制度不仅鼓励了同质化的竞争,同时也鼓励了无增长的竞争,我们的改革目标不仅是要解决前者,还要解决后者。只要我们依然考察的是指标而不是真实能力,就不能杜绝钻空子现象的存在。如果我们将现在可量化的考核指标比作一台不太高明的识别系统,那么我们不一定非要拥有一颗价值连城的钻石(指掌握真正的能力),只要能够仿造出一颗逼真的假钻石(指具有光鲜的履历),便也通过验证。对于系统而言,假钻石没有带来任何实际的增长,但对于个人而言,其结果都是一样的,而且制造假钻石的成本远低于真钻石。
所以对于竞争者而言,最省力的策略就是列出所有的考核指标,然后将所有的技能点点满,这样即使增加考核指标,也不过是多点几个技能而已。如果我们坚持使用论文发表数来评判研究人员的学术水平,以学生会头衔来评判学生的社会工作能力等,内卷的模式是不会改变的。通常而言,这种模式是恶性的。如果一位平时作业靠模板,考前复习靠往年原题的同学的最终成绩,高过了平时上课认真听讲的同学,那么只会鼓励更多的同学加入到刷绩点大军的行列中来。
但是指标式的考核方式却有其他考核方式难以企及的优点:程序公平。例如,相比于笔试,面试有更多的操作空间,具有更强的不确定性。如何找到一个保证公平性、多元且非指标式的考核方式,其实是非常困难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仍然坚持单一考核制度,即使它可能带来无增长的内卷。
2.4 权威或者规范给出了可预期的激励
尽管我们说内卷没有实际的增长,是存量竞争,但是如果对于个体而言,如果他能够在在内卷中获得更多的资源,也就是系统如果是鼓励竞争的,那么这个竞争者便会乐于参加内卷。例如,如果某课程的老师的给分习惯是字数越多给分越高,那么这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一种激励,但如果老师明确超出一个字扣一分,这种反向的激励就会遏制在字数劳动上的内卷。同样的,学校对于特奖之类的宣传,也变相的引导同学们向特奖的三个必须条件上靠拢。宣传或制度对于竞争的引导,是导致内卷不可或缺的条件。
同时竞争者的利己主义既是内卷模型的假设也是内卷的原因,由于两者的关系比较复杂,这一部分我会在下一章进行详细的讲解。
以上四条已经涵盖了内卷的三个方面,但如果我们将高校内卷现象放在中国社会的整体背景下进行考察,就会发现高校内卷只是中国社会内卷现象的一个缩影。这个道理很简单,大学不是象牙塔,如果学生想要在进入社会时具备内卷的资本,那么他必须在大学就做好准备,事实上,不仅仅是走出大学,甚至是进入大学的方式——高考,也是内卷的形式(读者可以对比上文提到的三条定义自然得到该结论),这样看来,高校内卷只是社会内卷的某种前传或者延伸。因此,如果我们只是在高校的范畴内观察内卷现象,我们很难得到有深度的结论。而社会的内卷现象则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调控系统,其产生原因在本论文狭窄的篇幅里是无法阐述的。这里我只是简单的论述社会内卷与社会阶级流动性的可能关联。
社会阶级的流动性既不是社会内卷的必要条件也不是充分条件。如果我们把社会资源分配的不公看做阶级的存在性,那么阶级跃升即占有资源较少人去竞争更多资源的过程,阶级固化即资源分配的固化。从定义上可以看到,阶级固化并不与社会内卷直接挂钩,事实上,只有阶级固化还不能引发社会内卷,是既要社会资源分配的不公和固化,还要给占有资源少的人一个竞争的平台,给他们一个能够阶级跃升的希望,这种情况下才会卷起来。不然资源分配固定、阶层固化的情况下,竞争内卷是缺乏利益的,没人会去内卷,比如如果没有高考,穷人只能失学,穷孩子根本就不会高中玩命学习。同时即使资源分配不公,但占有资源相对少的那部分人也有相当大的资源数量绝对值,他们可能也会安于现状而不参与竞争,例如在阶级固化严重的美国,由于中产阶级占据了绝大多数,很少有关美国内卷的研究。由此可知,说社会内卷只是阶级流动性在某个居中范围内的一个体现,两者并无绝对关联。当然,从阶级固化和社会内卷的关系来看,最理想的解决局面还是降低社会的基尼系数,促使分配公平,例如在北欧的社会民主主义,这显然是竞争公平性和个体幸福感最高的模式。
最后附上舆情调研图表,调研结果基本与之前的分析一致。
图 15 同学对于导致内卷原因的认可度调查结果
3 高校内卷现象与 “精致利己主义者”
很少有学者将高校内卷与精致利己主义联系起来,但其实这两者是有一定关系的。在讨论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确精致利己主义者的概念。本文所论述的 “精致利己主义” 与北大教授钱理群教授的定义不同,并不是一个贬义词,而是泛指 “精致”+“利己主义” 两条组合特征的人群。
利己主义。这里的利己主义指心理利己主义,即人类每一个个体在行为的动机上是自私自利的,他们总是并且不可能改变地被利益所驱使。巧合的是,我们在描述内卷模型时,也假定竞争的参与者都会被要争夺的利益驱动而参与内卷。无论内卷的参与者是否有利他思维,其首先要是利己主义的,毕竟像雷锋一样的绝对利他主义者会把有限的资源让给他人,内卷根本就没有存在的根基了,可以说,利己主义是驱动内卷的动力。利己现象几乎是普遍存在的,人在面对生活中的具体利益问题时,会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争取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因此,将利己主义作为内卷的原因是不苛刻的,内卷模型也是有普适意义的。
精致,显然与粗陋相对,指的是利己主义者中更为隐蔽的群体。这个群体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13]:高情商高智商、善于表演配合、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道德原则薄弱。如果我们在参与内卷竞争者(也都是利己主义者)中考察,我们会发现精致利己主义者的形象与 2.3 中的假钻石的拥有者一样都是良好的伪装者。事实上,精致利己主义者的产生有两个条件:外部不完善可以利用的规则和内在道德操守和原则的缺失。而在经典的内卷体制中,由于已经提供了现成的条件——单一评价指标,竞争者是否选择成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几乎完全取决于自身道德的底线在哪里,更令人痛心的是,成为精致利己主义者往往是内卷规则下最省力(并非最优)的选择。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可以说内卷机制为精致利己主义者的发生提供了温床,特别是在单一评价标准的高校内卷中,通常我们忽略了思想品德教育,精致利己主义者产生的概率更高。
由此看来,内卷现象是精致利己主义者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精致利己主义可以看做内卷极端化中出现的某个群体,但是精致利己主义没有内卷机制也可能会自然产生。内卷和精致利己主义的共同点在于:1. 两者都要求个体是利己主义的。2. 内卷标准化的竞争条件为精致利己主义者提供了外部环境。这可以为今后精致利己主义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
4 可能的解决高校内卷问题的方向
由于内卷现象的边际效益是很低的,所以内卷模式是效率很低的一种生产模式,而且内卷会给内卷的参与者带来巨大的物质和精神的压力,这已经在存在性中得到了论证。因此,无论是从个体还是集体的角度出发,内卷模式都至少不是最优的模式。内卷模式几乎唯一的好处就是其程序公平性。在内卷模型中,竞争的规则是透明的,通过内卷实现阶级的跃升是可能的。在有些时候,为了保证程序公平性,内卷是唯一的选择(例如高考),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内卷模型都是可以得到改良甚至是彻底的改革。
由于作者缺乏在高校的实践和考察经历,在本部分不能给出高校改革的具体措施。但是如果我们从高校内卷的原因出发,我们可以得到解决高校内卷的可行方向。
1. 做大蛋糕,分好蛋糕。提升中国的产业链地位,重视科研投入,吸引国外技术人才,提高我国科研的整体水平。支持民族企业的科技创新,积极促进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优化,推动就业岗位的有效增长。改革高校科研经费分配行政主导制度,扶持青年研究者。
2. 改革目前的人才评价考核标准。破除唯 GPA 论,特别是在荣誉评定、保研审查时降低 GPA 的作用,实行多元化考核标准,构建公平且考察学生实际能力的评价指标。积极贯彻高校职称制度改革,破除论文数量决定论,教学与科研并重,实行学术腐败一票否决制。
3. 取消或减少对于竞争标准的宣传,鼓励学生多元化发展。打压刷 GPA 和科研注水的行为,设立专门考评机构来考评教师的考评标准是否合格。推进课程改革和授课质量的提升,为课程减负,减少对学习没有提升意义的考核,杜绝 “减学分不减课程量”、“赶鸭子上架” 的现象。
本文只是对高校内卷现象做了表面性的阐述,实际上,高校内卷只是中国社会内卷现状的一个缩影,内卷现象已经几乎发生在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本人可以大胆的预言,内卷现象及其带来的问题,即将成为中国社会上半叶最大的挑战,如何抓住机遇,使社会成功完成转型,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难题。希望能够有更多的研究人员对高校内卷这一普遍的现象投以重视,能够提出缓解高校内卷的切实可行的措施,促进高校内部人员、技术、资源的合理配置和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庞守兴, 李书肖. 内卷化: 教育的瓶颈描述 [J]. 高教发展与评估, 2010,26(06):24-29+119.
[2] 夏骏. 高等教育内卷化增长探讨 [J]. 教育评论, 2012(03):12-14.
[3] 曾思远. 研究生教育中的 “内卷化” 现象初探[J]. 煤炭高等教育, 2013,31(02):85-87.
[4] George A. Theodorson. Agricultural Involution: The Process of Ecological Change in Indonesia. Clifford Geertz. 1965, 71(2):202-203.
[5] 梧桐果校园招聘, 2018 届毕业生薪资大曝光,你拖后腿了吗?[EB/OJ],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03669047702768353&wfr=spider&for=pc,2018-06-19
[6] 国家统计局, 数据查询 [EB/OL], http://data.stats.gov.cn/
[7] 清华大学学生发展中心, 清华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EB/OL]. http://career.tsinghua.edu.cn/publish/career/8155/
[8] 郑智伟, 曹辉. 高校 “学阀” 现象及其治理[J].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8,32(06):20-25+125.
[9]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 [EB/OL], https://www.istic.ac.cn/
[10]London A J , Kimmelman J . Against pandemic research exceptionalism[J]. Science, 2020, 368(6490):eabc1731.
[11] 宜城漫士, 浅谈清华学风、课程内卷、特奖与其他 [EB/OL]. https://mp.weixin.qq.com/s/QZHvnRcICYpq8411PxJ78g, 2019-11-01
[12]Deresiewicz, William. Excellent sheep: The miseducation of the American elite and the way to a meaningful life.[J]. 2014.
[13] 焦迎娜, 苏春景. 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一个亟待关注的当代青年群体 [J]. 中国青年研究, 2019(03):91-96+79.
这只是我的某门课程的期末论文,这就是内卷
来自百度图片
气球灌水,轮胎打气,麻袋填土,米缸装米。
再结实的容器,一直往里装,也是会爆的。
在某个以房地产为主要产业的二线城市,有一个公司想要招聘前台。
老板想的是学历不重要,长得好看,有礼貌,能做基本的指引工作就行了。
所以一开始开的条件是大专学历,工资 6000,要求相貌气质俱佳。
但这个条件吸引来了一大批人,其中大多数姑娘都符合条件,甚至还有几个冷门专业的研究生来应聘。
后来公司 hr 光是面试这一个岗位就压力山大,就和老板商量把招聘条件改了。
最后他们用 4000 块钱的工资,招到了一个相貌气质俱佳的本科生。
这就是内卷。
人口红利,从来都只是资本家的红利。
[
资本论 + 国富论 共 5 册 马克思 三联书店 完整版全三卷中
¥48.00 起
举个例子,来自朋友圈中年老母亲的咆哮
不给韭菜添肥料,还命令韭菜们晚上也得作光合作用。
结果还他妈成功了。
内卷一般源于资源匮乏、欲望却又过剩。
5000 人嗷嗷待哺,五饼二鱼怎么分?
大家都要当 “第一巴图鲁”,13 副铠甲怎么分?
平均分配,不如让他们自己争抢一番,活下来的来领赏,“请客、斩首、收下当狗”,这就是 “养蛊”,内卷就是 “蛊王之争”。
比如说,北美种植园奴隶主,为了奖励好好工作的黑奴,会给他们发西瓜,戴红花,把那些听话、健壮、努力的黑奴,带进大 house 里,给予更高的地位和待遇,那么黑人就不会团结起来,而是努力成为 “高级黑人”。《乱世佳人》里的黑人管家,就经常说:“我们和地里干活的那些垃圾黑人是不一样的”。
比如说,许多大公司,其实并不会 “强制加班”,但因为有加班费,有晚餐补贴,HR 也会按照上班时长评奖金,有些鸡贼的员工反正单身、闲着也是闲着,就因为一点钱,干脆天天加班。这下很多人都这么干,正经工作按时下班的员工,反而成了异类,被 HR、领导刁难,克扣工资福利,最后因为 “不够变态而显得格格不入”,只能被淘汰。最后,会导致 “不加班就不是 XX 人”。
再举个例子,大家都要高考,本科、211、985 的名额就那么多,之前教育资源平均的时候,大家都是拼孩子的努力和个人天赋;后来有个鸡贼的学校,从中考就开始大规模收拢高分学生,开始高强度的训练、考试;有些鸡贼的家庭,除了正经在学校上课外,还让孩子去补习班。于是,他们就开始占便宜;于是所有学校、所有家庭都这么干,这就导致大家的受教育环境越来越差,竞争难度也越来越大。
内卷,一般反而发生在 “上升期” 的社会里。因为大家都有盼头,都想着出人头地。
内卷的社会,不是没有活力,而是每个人都太有活力,想尽一切办法往上爬,想尽一切办法多吃多占。
内卷的社会,往往阶层没有完全固化,上下可以流通,还存在着 “机会公平”,那么所有人都会抓住一切可以抓住的机会,去变现自己的努力、天赋、资源。
但是,因为资源太匮乏,人太多,又个个都觉得自己是个人才,都应该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心里想的都是 “和尚摸得,我摸不得?”“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就会导致内部竞争太激烈,大家开始不择手段,比着突破规则和底线、比着不要脸、比着用盘外招,最后会导致 “劣币驱逐良币”,德行低下不择手段的人,反而会最终胜出。而大众的生存环境,会越来越差,人的心理满足阈值,也会越来越高。
最后,到底会导致,上什么样的大学,才算好大学?赚多少钱,才算有钱?住多大的 house,才算大 house?吃多少肉,才算吃肉?多成功,才算成功啊?
所有人都会焦虑,焦虑自己不能阶层跃迁,成为 “人上人”,所有人都会恐惧,恐惧有一天阶层会跌落,失去已经拥有的一切,成为 “下等人”。
这一切,除了资源匮乏之外,还因为 “个人主义”、“自由主义” 成了时代的主流价值,人人为私,无人为公。
海那边有个灯塔,因为占了世界上最多的资源,他们奉行自由主义,人人自私,却能过得很好,以至于整个世界都融入了他们的体系,以他们为榜样。
因为地球的资源也是有限的,因为灯塔无比成功,所以许多国家都挣着抢着当它的狗,当狗也 “无上光荣”,他们不想着团结起来打破这个体系,夺回自己的资源和利益,而是拼命成为它的附庸,求得一口残羹冷炙,加入它的阵营,去压迫剥削异类。
在资本主义体系下,按照他们的道路走下去,是必然无法获得自由的,只能成为他们养的 “蛊”。它们过得越潇洒,我们就越 “内卷”,越痛苦。灯塔就是私欲在人间最成功的典范,是内卷者的 “魔心”。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也容易,也不容易。
13 副铠甲确实不够分,但为什么一定要分呢?所有的铠甲、弓箭、粮草都属于公会,按需领用不行吗?
解放发展生产力,扩大部落地盘,多生产铠甲、多收集铠甲不好吗?
只有一条路,拆灯塔,诛魔心,灭蛊池,天下大同,人人如龙。
好比清朝 明知道外面工业化了 但还是觉得工业化太贵 太慢 并且动了既得利益者奶酪
所以继续大力发展丝绸 陶瓷以及农业 这些来钱快 又容易的产业
由此导致短期内经济可以稳步拉升 但长期看再也没人愿意努力搞研发 因为真正高端制造业的研发需要至少数十年的时间 才能出产品 来钱太慢了 由此导致清朝走向灭亡
回头一看 是不是和发展带货 发展地摊异曲同工呢 所以最近这个词出现的频率才这么高
重销售轻研发 永远是更容易的路 也永远是最扯的路 制造业才是国之根本 短期衰退并不是不能接受的 没必要那么着急要业绩 长期发展才更重要
网络上看到的
群里阿豹的创作:
某大牛把某个语法极其恶心的高并发语言开源了:
1。不学,别人学了,秒杀你
2。学了,不光被恶心坏了,学完也就那么回事——因为别人也学了
《一分钟解释 “内卷” 及其在生活中的危害》
社会的资源是一块蛋糕。
每个人都是切蛋糕的人,每个人都在研究怎么切蛋糕能让自己多吃一点,但这并不会让一块蛋糕变得更大。
研究 “切蛋糕学” 要消耗一定的能量蛋糕,对个体而言是有害的。
但如果一个人不去研究 “切蛋糕学”,他最后分到的蛋糕一定会越来越少,甚至会饿死。
最后的结果就是,每个人都被迫消耗大量的能量去研究 “切蛋糕学”,每个人都没吃饱。
最后大家都饿了肚子,每个人都活在焦虑之中,整个社会的幸福感降低了。
“切蛋糕学” 在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包括但不限于:
1. 后宫争斗学、职场关系学、如何讨领导 / 异性 / 老师 / 长辈喜欢、以及各种教人钻营人际关系、提高情商、混社会、从而让自己在人际交往中获得利益的学问。
2. 各种需要考生占用大量时间和精力学习和准备的**选拔性考试和资格考试。**一旦完成了考试,达成了筛选的目的,**考试内容和选拔标准本身并不会产生太大的实际价值,**或者说大部分人白学了。俗称 “敲门砖”。
公共草地上,有一群牧羊人,每一个牧羊人都想要多获利一些,所以某个牧羊人就带了大量的羊来放牧,虽然他知道过度放牧,草地可能会承受不住。但他依然获利了,而后所有的牧羊人都跟进,所以草地牧草耗竭,悲剧因而发生了。
-—- 公地悲剧(Tragedy of the commons)
各位朋友都参加过高考吧?
高考竞争就是最典型的内卷。
我们都知道,教育是稀缺资源,
假设你所在的省 985、211 加起来有差不多一万个名额。
放在你们学校,就是年级前 100 可以上。
高二结束时,你正好能排年级第 70,如果不出意外,你能上个好学校,光宗耀祖。
![](data:image/svg+xml;utf8,)
但是到了高三,所有人都努力了!
毕竟这决定了你接下来去哪玩游戏,
阿不,毕竟这是传说中改变人生的三次机会之一(出生、考学、结婚)。
周围的人都开始早上 7 点起床背单词,一天做 3 套数学卷子,刷理综题刷到晚上 11 点。
一开始你躺在功劳簿上睡觉没有引起重视,
结果高三上期中考试,你掉到了第 120 名!
这下 985、211 不保了!
十年寒窗苦读即将付诸东流!
你开始着急了。
![](data:image/svg+xml;utf8,)
但你很快意识到,自己本来成绩就好,只要付出同样多的努力,就能凭借天龙资质战胜对手。
于是你也开始早上 7 点起床背单词,一天做 3 套数学卷子,刷理综题刷到晚上 11 点。
很快,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来了,你顺利地回到了年级第 70 名!你果然资质是很好!
然而好景不长,就在你自满地在寒假过年好吃懒做的同时,你的同学们都在翻动书页!
他们或许是畏惧于你的聪颖天资,现在开始加倍努力,
居然早上 6 点就起床背单词,一天做 5 套数学卷子,刷理综题刷到晚上 12 点了!
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你又掉到了 120 名,你顿时觉得前途没有了。
![](data:image/svg+xml;utf8,)
但是你很快冷静了下来!怕什么?老子天纵奇才,拿起书本跟他们拼了!
这一次,你甚至决定打一点提前量——
直接升级到早上 5 点起床背单词,一天做 7 套数学卷子,刷理综题刷到凌晨 1 点!
高三下期中考试,你如愿意以偿回到了第 70 名。
你虽然开心,但再不敢松懈了,你知道越临近高考,就越有人闹个鱼死网破,
局势随时可能逆转!尤其是看到同学们愈加努力,你更感忧虑不安。
怀着忐忑的心情,你走上了高考的战场。出分后,你考了第 70 名,顺利转战 211 玩游戏了。
慢着?!你注意到没??
![](data:image/svg+xml;utf8,)
你努力了,起早贪黑学到吐血,一年过后考的还是第 70 名?这一切到底为了什么?
是的!虽然年级所有学生都疯狂学习,糟践自己,但是你们的名次几乎都没什么改变。
考虑到高中教材翻烂了也就那点知识,所谓努力不过是重复背诵和温习。
你们这确确实实浪费了一年的时间。
但是,谁又敢不努力呢?
正所谓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在有些情况下,由于资源匮乏、竞争激烈,我们被迫不断让步、付出更多,仅仅是维持现状。
所有人都更不幸福了,但现实没有根本改变。
这 TM 就是内卷。
借朋友圈看到的一个视频
内卷
大家生活不容易是事实,但很多人对内卷的理解是完全偏差的。
首先,内卷一定是一个整体概念,而不是一个个体概念。衡量是否内卷一定是看整体而不是看个体。
知乎上常见用来引用说明内卷的三个例子:囚徒困境,踮脚效应,一美元拍卖陷阱其实都是错误的理解了内卷。
这三个例子都有非常明确的整体最优解策略,但这些策略你根本无法用来真正应对内卷,因此用这三个例子来说明内卷毫无意义。
踮脚效应,如果大家都不垫脚,大家都可以好好看戏,然而适应现实中比如大家上学都不努力学习都不上培训班,结果是大家都能上大学吗?
一美元拍卖陷阱,如果大家都不竞拍,那么大家不都会有任何损失,然而现实中大家都躺平了,结果是大家都能生活越来越好进而过上美国或者北欧的生活吗?
囚徒困境同理。
真正的内卷,指的是整体产出不再提高,或者说是整体来看付出转化为产出的边际效率越来越低趋近于无。
从社会角度,太久远的不提,就说过去三十年,国家 gdp 是不是在不断增长?人均 gdp 和人均收入是不是在不断增长?每年是不是有大量的转移支付用于扶持落后地区和贫困人群发展?这样的情况内卷从何谈起?所以有人提社会内卷纯粹只是为了抒发自己的诉求和情绪而已。
学校方面呢,以前年代一个大学生很吃香,现在一个博士生都不一定吃香;以前可能不用上补习班也能上好大学,现在可能上了补习班也上不了好大学。从教育这个层面看,确实是内卷了,内部付出不断增加(上课补习时间)但是整体产出并没有本质改变(好学校录取名额)。
但是在整个国家的角度看却并不是内卷,全国的整体劳动力素质提升了,研发能力更强了。印度也是人口大国但为什么经济和工业化差中国这么远,人均受教育程度是很重要的因素之一。
知乎上经常讨论的内卷其实并不是真正的内卷,所以我话放在这里,知乎上所谓的内卷,短期内一定不会消失,国家也没有动力去改变。
内卷这个词,在英文里是 involution,其另外一个中文翻译其实更直观一点:过密化。
这个词并不是什么生僻或者新造的词汇,它首先被用于中国历史研究应该是始于美国华裔历史学家黄宗智:
黄宗智,1940 年生。著名历史社会学家。普林斯顿大学学士,华盛顿大学博士。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历史系教授,1991 年晋升 “超级教授”,2004 年荣休。中国研究中心创办主任(1986-1995 年)。《近代中国》季刊(Modern China)创办编辑。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讲座教授、兼职博士生导师。 [1] 主要学术兴趣为明清以来社会史、经济史和法律史。主要著作有:《法律、习俗、与 司法实践:清代与民国的比较》、《清代的法律、社会、与文化:民法的表达与实践》、《中国研究的规范认识危机》、《长江三角洲的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 **《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等。
真要了解这个概念,找找上面两边黄的著作稍微读一下就行了,都是快二十年前出版的。文章本身并不晦涩,和费孝通的《江村经济》差不多。
内卷化这个概念,大致可以这么解释:当可耕种的土地数量,大于可耕种土地的劳动力人口的时候;每多投入一个劳动力,那么粮食产量也可以预期有相应的线性增长。但是当人口过多,土地不够的时候,劳动力被迫只能往单位土地上投入密集劳力进行精细化耕种。但是这种情况下,粮食产出不再和劳动力投入成正比,单位劳动边际报酬不断递减。这就是内卷,或者(人口 / 劳动力投入)过密了。黄宗智对于清末明初,中国很多人口密集地区农民的辛勤耕种用了一个更现代的词来形容:隐藏性失业。
内卷化这个词从来不关系分配,只关系土地(或者生产资料 / 资源)和人力的比例。解决内卷其实只有三个办法:一:得到更多的土地;二:减少多余的劳动力人口;三:技术突破使得单位面积的产出有飞跃。
第一种情况我们可以以美国立国时为参考。《国富论》有一段话我现在一时找不到原文了,但印象特别深刻。亚当斯密对当时美国的婚姻市场如此评价:一个带了七八个未成年孩子的寡妇,被认为是有着一笔丰厚的嫁妆,而在婚姻市场上特别受到欢迎。为什么呢?因为白种移民在占据了最肥沃的北美大陆之后,有着几乎无尽的土地可以耕种,却没有足够的劳动力。带着七八个拖油瓶的寡妇等于是自带了七八个快长大的劳动力。
如果土地供应无法增加,那么我们就要考虑第二种情况。这个可以以日本为例子,日本当今的出生低迷本身就可以看做是对内卷的一种反应,但这并不是日本第一次这么做。我们看看几百年前德川幕府时期,就能看见相似的例子。德川幕府建立后,日本承平两百多年,但和同时期的满清的高速人口增长不一样,日本在德川幕府统治下,人口长期保持稳定,在相当程度上避免了中国式的内卷化。其原因在于:
要按知乎很多人的理解,这都是卷得不能再卷的 “内卷化”。但实际上,这些残酷的措施却恰恰避免了日本卷入内卷,保持了农业生产的最大利润率,还极大的推高了日本的城市化率和识字率。这些结果在近代西方入侵时期,日本的快速西化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维新刚刚结束,新日本政府的土地财政收入就直接超过了满清每年的田赋收入。对比一下日本本土和整个中国大陆的农业生产条件,大致就能理解内卷的中国和相对避免了内卷化的日本的区别。
第三种情况在几十年前的中国能找到很好的例子。黄宗智的书中用了很多篇幅分析了中国现代农业生产的情况。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写长江三角洲的农村在六七十年代的密集劳动:一年不仅要投入大量劳力来种两季稻,而且还要在两季稻收完之后投入劳力把水田暂时变成旱地再种一季冬小麦。这种在技术条件有限的情况下无限投入劳力以求粮食产量提高的做法可以说是内卷的极致了,也只有在中国政府这样对于基层组织力无比看重的地方才能做到。这种绝对平均化分配的年代,按照知乎的理解,应该算是非常的不内卷了。但真就内卷这个概念来说,这就是不折不扣的内卷。作为解决办法,黄的书中有相当大的篇幅和数据,介绍了化肥的大规模使用对于粮食产量的巨大提升作用。作为对比,我印象特别深的另一段文字,是黄在文中提到,旧中国很多乡村养猪的最主要目的,不是为了吃肉,是为了能让少数不能耕种的荒地上长的猪草,能变成猪粪肥田。
其实很简单,这个集体不能再创造更多价值了,只能内部争夺现有价值,这种内部竞争一旦由良性往恶性发展,很多人为了竞争做了很多无意义的事情,就是内卷。
举个悲伤且现实的例子,拼命学习参加高考就是一种标准的内卷。
比如,假设某省一本只有 3 万个名额,有 30 万考生,这是固定的,和这 30 万考生努力程度无关。
如果这 30 万人每个人统一只用 40%精力用来学习,剩下时间吃喝玩乐,最终还是只有成绩最优秀 3 万人能上一本。
如果这 30 万人特别积极,每个人拿出 90%精力来学习,没时间吃喝玩乐,最终还是只有成绩最优秀的 3 万人能上一本。
你看,说来很奇怪,但如果大家统一步调的话,“努力学习” 其实对高考没有任何意义。
当然了,适当的内部竞争是必要的,良性竞争能促使一个体系健康发展,这我认为算不上内卷。
但现在的高考显然已经超过了应有的良性竞争,总有一部分人和大家想要的步调不一致,特别努力的投入在学习上,导致其他人也不得不努力起来。
大量的做题,熬夜,补习班,牺牲身心健康,牺牲金钱,炒学区房,等等这一切,从集体整体看,没有任何意义,还是 30 万人争抢 3 万个名额而已。
你的努力,没有创造价值,只不过是夺取了原来属于别人的价值。
那怎样反内卷呢?
如果不能减少竞争人数,就要提高名额。
如果还是 30 万人,把一本名额从 3 万人扩到 10 万人,将会有更多的孩子享受到高等教育,这样才能真正创造出价值。
如果我们拿出内部竞争所用的精力和金钱,用来想办法提高一本名额,这就是反内卷了。
当然,怎么做到这个又是另一个问题了,本题不讨论。
医疗系统也是这样。
排队抢号、黄牛、高价号、全国患者集中到那几家大医院就诊,这些,通通都是内卷。
增加医生和医院的数量和质量,就是反内卷。
就是这样 (。・ω・。)ノ♡
内卷这个概念简单来说,就是稀缺性的统一。由生物演化和技术突破所带来的不同领域的熵减(异质性),必然在统一的更大系统的熵增(同质化)过程中被均衡。演化的多元性,构筑出不同的稀缺性边界,而市场化即是打破边界的过程。利益,便出现在此一同质化的熵增过程中。通俗点说,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从奇怪变得正常的过程。然而正常本身就是一件奇怪的事情,因此变得奇怪的正常又必须被正常化。万事万物,都是这么一个道理。
三国杀,标准版貂蝉的技能,离间
出牌阶段限一次,你可以弃置一张牌,令一名男性角色视为对另一名男性角色使用一张【决斗】(不能使用【无懈可击】响应此【决斗】)。
如果谁都不停,两个人就会把手里的杀都耗光了。
如果有一个人先停下,自己就掉血。
但你们两个谁也没有赢。
所有的努力,动作,企图,都是在分蛋糕,而不是做蛋糕。
所有的都是为了抢存量,都不是为了做增量,就这么简单。
恶性竞争窝里斗。
内卷是衰退的结果,或者说是经济增长放缓的结果。当蛋糕不再增大,分蛋糕的人却越来越多时,每个人靠自身努力而带来的边际收益会逐渐变小,甚至趋于零。所以我们才会开始越来越在乎努力以外的要素:户口 学区学校 家庭背景 社会资源
以下分别是最初的内卷,知乎上大家公认的内卷以及我所理解的内卷。
内卷化最早指的是一个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停滞不前,不断轮回的现象。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那个放羊的小孩的例子,即放羊 -> 赚钱 -> 娶媳妇 -> 生孩子 -> 放羊。这样的一个轮回自然会导致社会发展的停滞,即所谓的内卷(字面意思:向里面卷,而非外扩)
而显然现在的知乎上的内卷与这个意思大相径庭,题主看了上面那么多的回答,自然也明白此内卷非彼内卷。这里来说简而言之就是一个分蛋糕的问题。在蛋糕总量变换很少的情况之下,一是分蛋糕的人变多了,二是分蛋糕的人中有人想分更多的蛋糕了,而这之后发生的情况便被叫做 “内卷”。就是为了平衡与妥协,分一定蛋糕的成本逐渐变得越来越高,越来越高。甚至有的时候出现了成本大于获得的蛋糕这种结果。在社会的发展中,上述两种情况是无法避免的,但蛋糕做大的速度远低于每个人为了分得与之前相同量的蛋糕需要的自我提升的速度,但为了生活或荣誉,大部分人只得继续提升自己(此处的提升特指的仅是为了适应划分蛋糕的规则而进行的提升,不一定真正能够收获)。而这样的一种风气无疑会导致很多隐患与已经出现的问题,但有效的解决方法也是有的,比如做大蛋糕等,但鉴于讨论起来会涉及众多复杂的因素以及跑题了,这里就暂且打住。
而最后一点其实也是我最想说的内容,这也是我所理解的内卷,一个站在本科大学生的角度来理解的学生之间的内卷。
内卷是一个贬义词,毋庸置疑,贬得不能再贬的贬义词。在我们日常讨论的时候,内卷特指的是仅为了刷 GPA 而进行的做题家行为。注意:我没有说考高 GPA 是错的,诸君且看。
比如说一门主修课程线代,期末考试要占到总成绩的 70%。你平常认真听课,完成作业一丝不苟,对每一个定理和概念不敢说能够随口说出。但是对知识点之间的层次关系和脉络都理解得十分清楚。你平时在这门课上也没花太多时间,你也没有刷各种难题,只是做了考试前老师发的两套历年期末试题。同时呢,你对计算机图形学比较感兴趣,所以还在备考线代的期间和学习的间隙看了一下闫令琪老师的网课,感觉受益匪浅。你看着周围同学都在紧张地备考,有因为平时没好好学而紧张复习的人,但也有很多人你看不懂,他们平时也认真的只学习课本内容,备考的时候更是拿了好几本题来做。你觉得没必要,又去写了一点底层的代码,觉得很有意思。打算考完试再看看进阶的课程。
成绩终于出来了,最终你考了 90+,总绩点 4.0 甚至有可能 4.3(我们学校总成绩 95 + 是满绩 4.3)。嗯,不错,这说明这门课的知识你基本掌握了而且能够一定程度熟练地应用,很好。你在这门课的表现上做到优秀。你也很满意,但是当排名出来的时候,你傻眼了,虽然你所在的班是学校相对最好的班级,但你的成绩在 105 个人里面仅仅排到了 40 名——中游偏上的水平。你看到了一个你的好朋友考了 100,是并列第 7,你便拉住他,给他讲了讲你学习的方法,让他帮忙看看有啥问题。他听完,沉思片刻,慢慢回复道:“你做的题还是太少了啊。”“啊?” 你不解,大学了还要向高中那样刷题吗?他无奈地撇了撇嘴角,“那有啥办法,大家都在做题,GPA 和排名那么重要,没办法啊。” 紧接着,他给你说了说他的学习专业课程的方法。听罢,你愕然发现,原来他只是把你用来投入到爱好的时间用来做题了。你憋不住了,又不禁问了一句,“那你觉得值吗?”“哎,能有啥办法,反正到时候出国,保研都要看成绩的啊。唉算了,不说了,我去复习离散了,明天还有考试。” 说罢,他缓缓离去,给我留下一个孤独而又坚毅的背影。
但是我的举例仅限于 GPA 本身,是因为内卷的根本是评价体系的单一导致的。而 GPA 这种只看成绩的评价体系,无疑最容易让刷 GPA 成为内卷的产物。
重点来啦!!!
我身边有不少同学,对这种做法嗤之以鼻,认为内卷是毫无意义的,但却因此而嘲讽那些努力学习,认真完成作业,甚至在其他领域比如竞赛,科研,兴趣方面下了很大努力且有成果的同学。我觉得这一类人,更令我憎。
我看来内卷的重要指标是单一的评价体系,即考试成绩。但如果是因为爱好与兴趣,或者说你做的事,在对你现实生活中的能力方面有所提升。那么在这方面的 “卷”,不叫卷,这是值得敬佩与尊重的事情。(比如我的一个室友的坚持与恒心,我就很是敬佩)
再说回来,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为了考出从 90 到 100 的成绩之间所要做的努力是很大的,恰好等价于对一个领域的入门所需要的精力。但是当你为了证明自己而刷那对能力其实没多大卵用的那最后 5 分 10 分的时候,你不用用这个时间去看看书,跑跑步,学学自己想学却因为做题没能学成的东西。
说句不好听的话(不是给题主的话,也不是给各位观众的——请勿对号入座(求生欲)):
不要老把卷啊卷的放在心里,你卷起来了,对大家有较小的影响,对你这种做题家的影响是最大的,你以后把自己卷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不要老把卷啊卷的挂在嘴边,你酸人家努力的人,科研有成,绩点不低,师生融洽,就说人家卷。你不看看你自己,干啥啥不行。就算卷,你也卷不过那些卷怪,你还是自己打你的游戏,刷你的手机,多看点书,少说点话吧。
最近高考了,内卷就好像高考大省河南一样。
学生太多,本地高校资源不足以满足学生需求,为了竞争相对好的学校,学生需要更努力,花更多时间更大精力去考更好的成绩,然后得到一个相对好的大学名额,学生为此很累也很难。
而在北京,因为资源充裕,高考不用像河南考生一样拼命,但也有相对较好的大学可以上。
我理解的内卷,是寻租的另一种说法。只有这样理解,才能够讲清楚『内卷不好,内卷邪恶』。我看很多朋友讲的内卷其实是『大范围的激烈竞争』的意思。那么我跟他们想的不一样。
美国有一个经济学家叫图洛克,他说这社会上有两种竞争,第一种竞争给社会带来了总福祉的增加,第二种没有带来总福祉或者减小了总福祉。
举几个例子来讲解这两种竞争的不同点。
假设在欧亚国,有一个企业家叫做李布斯,他发明了一种新的手机。这种手机性能如此强劲、外观如此漂亮,成功地挤死了其他所有的手机厂商。李布斯通过技术革新获得了竞争优势,那么他叫做『创租』或者叫做『寻利』。
又假设在另一个大洋国,有一个企业家叫做马富豪。他的竞争方式和李布斯截然不同。他不通过技术革新这种低级的竞争手段,而是通过给老大哥行贿来谋求特许。他行了如此多的贿赂,终于获得了可以动员大洋国所有的政治犯给他的企业无偿劳动的特权(假设这些犯人原来在搞劳动改造,比如装配手机芯片,他们的劳动力之前是被有效利用的),由此获得了竞争优势,挤死了其他所有的友商。那么马老板的做法叫做『寻租』。他的做法的外部性是负的,他降低了而不是提高了对资源的利用率,减少了而不是增加了社会的总福祉。
有人认为寻租是超近路,其实不尽然。寻租也是很贵的,代价很大。创租有时候反而代价很小,比如某个天才人物的灵光一现,发明了一种新的组织方式或者新材料,他的创租反而没什么大的代价。
二者的区别其实在于是否提升了社会的福祉。如果给社会带来了进步,那么这种竞争如何如何激烈,也是良性的;而如果给社会带来了封闭、阻碍了正常的通道,那么这种竞争无论如何轻微,也是恶劣的。
有一位答主给出了下图这样的例子。
在这个例子中,我认为五个做题家的竞争是创租的。他们好好学习的行为具有正向的外部性,比如他们掌握了更多的知识,考上了更好的学校,或者工作时为社会创造了更多的价值。所以做题家们的白热化竞争不能叫做寻租。
类似的例子还有:此有 20 个乘风破浪的姐姐,本来在家里吃香的喝辣的,但是她们为了存在感,努力精研跳舞的手艺。姐姐们的竞争是创租还是寻租呢?他们的外部性也是正的,比如各位喜欢四十以上异性的老色批们获得了精神上的高尚满足,第二天对领导更忠心了,无私奉献更卖力了。
以上是创租的例子。我们可以学到:有正的外部性的竞争就被看做是创租的。
下面我们来讲有负的外部性的例子,也就是寻租的例子。寻租的例子常常比较反革命,经济学家最喜欢举政府腐败的例子。中国当然没有腐败的事情,所以我们举丑国的例子。
假设丑国现在有一个问题,就是房价飙升,青壮年男性买不起房娶不起媳妇儿就上街搞动乱。总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希望兴建更多的房屋来提高供给打压房价。有几个房地产老板来游说总统。其中有一个老板手段最为高明,他把自己妹妹嫁给了总统当第十八房姨太太,他就成了总统小舅子,成功地拿到了兴建廉租房的特权。(当然我们假设国舅爷擅长搞关系但是不擅长真正的房地产业务。)国舅爷的竞争手段不是通过降低成本、提供更好的商品或者服务,而是把明钱变成暗钱,把竞争变成特权。那么他的这种做法就是寻租。
还有一些常见的寻租行为。譬如某西方国家政治腐败,在该国当公务员有很多好处。这个国家的青年努力学习的目的不是进入实业或者从事研究,而是想在公务员队伍里面混一个闲职,从此拿红包吃空额。这种做题家们的激烈竞争就可能是寻租行为。
某西方国家的女明星们美女爱英雄,特别喜欢电影导演。于是电影导演有独特的租,那就是可以搞女明星。这就导致很多色情狂拼命地考电影学院,他们如此努力,以至于那些本来有天分和梦想的导演反而考不过他们,也拿不到投资。这个西方国家电影行业竞争非常激烈,但是作品质量则一塌糊涂。
以上就是通过外部性的好坏来区分寻利和寻租。这种分法是不是无懈可击呢?也不是的。这种分法的问题在于,外部性到底是正的还是负的,这件事情不是那么好说。
比如 A 民族青年女性吸引男青年的手段,是锻炼身体。身材越好的女性越能够得到大老板和大领导的青睐。所以 A 国女青年走上了举铁的道路。在激烈的竞争下,她们肌肉如此强壮,韧带如此柔软,婀娜多姿,力能扛鼎。我们认为,这种竞争应该是好的。因为她们身体健康,生育出了更强壮的宝宝,降低了社保的支出,为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与此同时,B 民族的女性吸引异性的手段是化妆和整容。容貌越是精致细腻的女性越能够得到大领导和大老板的爱情。于是 B 民族女性走上了无休止整容和化妆的道路。在激烈的竞争下,每一个妇女都是假胸假屁股。那么她们的竞争完全是寻租吗?好像也不好说。比如 B 国的旅游收入和侨汇收入可能因此很高呢?B 国男青年们走在街上,觉得到处都是亮丽的风景线,于是更爱他们的祖国了呢?这都是说不定的事情。
我还喜欢举通宵营业的超市的例子。众所周知超市消费有一定的消费惯性,就是经常去沃尔玛的人往往更熟悉沃尔玛的布局,就不太喜欢去家乐福。于是超市为了争夺深夜出门的顾客的那一点点市场,开始无限制地把关门时间延后。结果就是,现在有很多超市是通宵营业的。我想啊,这个通宵开着的超市的电费和人工都是不得了的开支。而且,大家都通宵开业,等于大家都不通宵开业,谁也没有竞争优势。这样看来这个竞争好像是囚徒困境的恶果。但是它的外部性真的是负的吗?这也很不好说。因为毕竟造福了晚上三点钟忽然想买东西的人。这个外部性计算起来挺麻烦的。
更重要的,老板们经常会因为寻利受挫而转向寻租。
比如我们假设,共和党的特朗普大总统在位时,有很多工厂努力提高生产效率。他们虽然很努力,但是实在提不动了,他们转而开始打政客的主意。他们纷纷把共和党的党支部设到生产线,要求工厂的主要干部都加入共和党,并且每天安排学习特朗普总统的政治理念。大老板们用这种方法来争取特朗普的好感。这种事情是很常见的事情,在邪恶的资本主义社会每天都在发生。寻利是很容易滑向寻租的。
总结一下:
竞争的好坏不能看涉及范围和激烈程度,如果对于整个社会福祉是有好处的,那么大范围的激烈竞争也是好的,是受欢迎的。
坏的竞争就是耗散了很多资源去抢夺一个资格,而这个资格对社会却没有贡献。丑国的老板们争相贿赂领导,夺取垄断经营权,他们竞争的内容对于他们提高商品服务质量没有意义;丑国的女明星争相去睡投资人,她们的竞争对于提高演技没有意义。这样会带来负的外部性的竞争,就是坏的。我们叫它寻租。
阿根廷蚁,最早只生活在南美洲,这种黑色蚂蚁虽然身长只有 3mm,但却具备极强的攻击性。 这种蚂蚁不会主动攻击人类,但是经常会剥夺当地原有植物和动物的生存机会。它的入侵势力范围从意大利一直延伸到西班牙西北部海岸,长达 5800 公里,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的蚁群。据估计这个蚂蚁帝国至少有几百万个蚁穴,数十亿只蚂蚁。
在老家阿根廷,由于各蚁群之间高度敌对,彼此可以制衡,限制了数量的发展,蚁穴的规模往往不超过百米。然而,在入侵新领地的过程中,蚁群结构竟会发生改变,各蚁群之间的敌意降低,导致相邻蚁穴逐渐连接起来,最终形成一个 “超级” 蚁穴。
我在北京的小区,地下车库是全部按年向业主出租的,但竟然没有固定车位,而且(因此)管理方大幅超租。也就是说,因为车位不固定,管理方无对号入座的责任负担,所以就肆无忌惮地不断出租根本不存在的车位。
因此,交了包年车位租金的业主每天开车回家后还要在地库里抢车位,稍回来晚点儿,连停车资格都没有。二环内本来停车资源紧张,北京这个地方,大家对各种无规则管理行为早已司空见惯,所以也就逆来顺受了。
小区业主群里大家讨论到这个问题。我就说了一句:“北京的教育内卷已经世界闻名,现在连停个车都要卷。”
这句话引起的涟漪以我被迫退群而告终。尽管我曾在群里组织大家争取到了因权力利益问题十年都进不来的光纤宽带(北京的水就是这么深),尽管我对小区管理的意见被群主要求全群传阅。
后来有邻居跟我说,他们普遍认为,我说的 “内卷” 是在讽刺北京高考简单,所以绝不能忍。所谓 “高考容易” 是北京人的逆鳞,他们都快要被卷死了,你还敢说他们容易?
好吧,那你们就开心地玩抢车位游戏吧。
**不管某某中学招多少人、升学率多高,211/985 大学分配给该省的招生名额是不变的,**全国各类高校在该省的招生名额也是基本不变的。
但是依旧会有无数的各地尖子生涌向某某中学,这就是在侵占该省其他的升学资源
这就是内卷
就拿最高赞答案的电影院例子来说,其把内卷发生的原因归结于那些率先引起群体内部争斗,站起来看电影的人!但是如果深层次的思考,其实本质根本的原因在于:
至于到底什么是内卷化,百度百科就有明晰的定义
内卷化(involution),又译为 “过密化”,指 “农民在人口压力下不断增加水稻种植过程中的劳动投入,以获得较高的产量。然而,劳动的超密集投入并未带来产出的成比例增长,出现了单位劳动边际报酬的递减 “的现象。
内卷化一词源于美国人类学家吉尔茨(Clifford Geertz)《农业内卷化——印度尼西亚的生态变化过程》(Agricultural Involution: The Processes of Ecological Change in Indonesia)。根据吉尔茨的定义,“内卷化” 是指一种社会或文化模式在某一发展阶段达到一种确定的形式后,便停滞不前或无法转化为另一种高级模式的现象。
黄宗智在《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中,把内卷化这一概念用于中国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的研究,他把通过在有限的土地上投入大量的劳动力来获得总产量增长的方式,即边际效益递减的方式,称为没有发展的增长即 “内卷化”。
黄宗智认为明清以来,在人口的压力下,中国的小农经济逐渐变成一种 “糊口经济”。几个世纪以来中国农村经济的商品化并不是 “资本主义的萌芽”,而是贫困的小农为了生存而不得已的选择,商品化并没有打破小农的经营体制而是进一步强化了它。
他认为有必要对几个世纪以来的农业商品化做出区分,为了以现金或实物向不在村的地主缴租而从事的市场行为可称之为 “剥削推动的商品化”,为了支付生产和维持生活的直接开支而从事的市场行为可称之为 “生存推动的商品化”,为牟利而出售满足租税、生产费用和消费需求之后的剩余农产品可称之为 “牟利推动的商品化”。黄宗智的研究及国内学者研究都表明,无论是华北还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剥削推动的商品化”都是农业商品化的主要形式。这种商品化 “是谋求活命的理性行为,而不是追求最大利润的理性行为。” 黄宗智在使用这一概念研究中国农业经济与社会变迁时,拓展了这一概念的内涵,使之对研究对象有更强的解释力,并非是使“内卷化的含义已经变得复杂而含混,由此产生出一些更加纠缠不清的问题。”
杜赞奇在《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 年的华北》中,提出了国家政权内卷化的概念。他认为在其著作中,内卷化这个概念不完全符合吉尔茨的定义,自己只是借用这个词,它所揭示的现象已脱离了原词意义。“国家政权内卷化” 指的是,国家机构不是靠提高旧有或新增(此处指人际或其他行政资源)机构的效益,而是靠复制或扩大旧有的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如中国旧有的赢利型经纪体制——来扩大其行政职能。[3]“政权内卷化” 与农业内卷化的主要相似之处在于:没有实际发展的增长(即效益并未提高);固定方式(如赢利型国家经济)的再生和勉强维持。
我个人看过后,简单的归纳就是所谓内卷,应该指的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无法有效突破后的边际报酬递减效应,因为边际增效递减,没有办法突破这个框框,所以才引发了剧烈的内斗,各位大大所举的通俗易懂例子是内卷的一种表现形式,只是字面上的告诉你所谓内卷,就是向内斗争,卷起来打滚。
然而实际上,清华大学所阐述内卷,大概终极目的是为了研究内卷的产生原因,以及突破生产力限制,打破内卷。
这么想一想
反而马逆督工 @马前卒 的工业党表述成了解决内卷问题的最优解!
后浪们啊,打破内卷,并不是单纯说要让大家认清资本家面目,避免内斗
想打破内卷,那就
百度上搜的 “内卷化”
知乎上的火起来的内卷化。
越努力越累,越无用。我对人的名字不感冒。经常不记得。
1、如果某人不说自己往届生改成应届生这个事情估计你我也不会知道。然而他在 18 岁就知道了。
2、如果日本的某个女生不去《读卖新闻》爆料,日本某大学的招生歧视女性丑闻估计也没有几个人会知道。
3、韩国的某知名大学教授给自己读初中的儿子加论文二作和一作的事。
4、去年的美国名校招生丑闻,要上什么样的大学明码标价从 25w 的 usd 到 650w 的 usd
内卷化,这个名词还是很有道理的。不过,内卷化这个名词,却不是中国古老的名词,古代也没这个概念。内卷化主要是形容,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外部市场受到了挤压之后,陷入内部斗争的一种形态。
当然,外国人有时候也会用这个词语,去形容国内古代的小农经济。
资本主义社会是一种高强度的竞争社会,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竞争,资产阶级内部还会有大量的竞争。
在这种斗争关系下,企业间如果不斗争,自己的资产就会缩水和死亡。
所以,啥叫内卷化,看一看斗的热火朝天的各个产业就好了。
阿里,腾讯,百度,头条,等等一大堆的企业,哪一天不斗?
这都是内卷化的一种标志。
内卷化也可以被称呼为 “过密化”,目前国内的状态是,全产业资本过剩,产能过剩,在这样的情况下,不斗死几个,自己怎么能活的下去?有一些企业受不了这种强度的竞争,就会选择出海,去海外扩张市场空间。
当然,内卷化并不是中国特有的,其他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内卷化比中国严重的多。
如果,不是内卷化十分严重,发达国家也不会拼命的输出自己的资本了。
内斗太惨烈,就合伙一起欺负别人被。
就如美国,一边剥削国内老百姓,一边剥削外国人。按照列宁的话说,美国就是帝国主义形态。“对内压迫,对外掠夺。” 是这个社会形态的本质特征。
对内压迫,也可以说是一种内卷化。
企业间的竞争,最终也会斗到工人阶级头上,内部竞争狠了,利润率下降了,裁员,减薪,都是内卷化的标志。
呵,等过几年,美团,抖音,快手这些互联网企业也起来,互联网产业内卷化更厉害。
当然,最后在说一下。。清华大学天天嘟囔内卷化这个词语,实际上就是没安好心,属于典型的指桑骂魁。
最近几年,什么 “中国人最会内斗”“中国人一盘散沙” 之类的言论不准说了,于是这帮玩意就捡起了一个新词,用不同的方式,暗示 “中国人最会内斗” 这种事。
内卷化这个词语的流行,也有暗示 “黄祸” 的意识,就是你中国人太多了,只能自己斗自己。
一句话:内部恶性竞争,每个人都出了一大堆力情况反而变坏了。
我是山东人,山东高考就是内卷的一个表征,好大学的招生名额就那么些,却有太多优秀的学生争抢,以致于分数越堆越高,出省上大学后山东学生一般是同专业分数最高的。山东学生也是普通人,分数高的背后是对学习越来越多的投入。学业挤占了我们几乎所有的时间,以致于上大学后不少人出现心理问题。“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的思潮逼得每个家长、学生都极为辛苦,成绩差的要被鄙视指责,成绩好的固然风光,然而也压力极大。学生、家长受的苦越来越大,每年去名校读书的人还是那个数量。
内卷的精神内核是人上人思想,猴子都知道争夺拥有优先交配权的猴王位置,凌驾于同类之上是每个智人都有的本能欲望。
强者、优秀、学霸、成功者,我们所崇尚的这些词汇都是比较出来的,比大部分人都 “强” 就是强者,比全班大部分人学习好就叫学霸。无论是比成绩、比身体、比赚钱,所有人都会对从同类中 “脱颖而出” 的人投以赞赏钦佩的目光…… 内部的竞争完全不可避免。
然而这并不全是坏事,良性竞争刺激个人努力,促进全局发展。而且通过竞争发现在某一领域的佼佼者,然后国家、社会给与更多的资源使他在这一领域披荆斩棘,这样的投资也更有效。
但是,当资源有限,并且增长乏力时,内卷就来了。
资源充沛如漂亮国,还能不断吸世界的血,上层香车游艇,中产牛排大 house,底层再不济也能领救济肯德基吃到饱,各安其位。当然,随着漂亮国走下坡路,社会矛盾、种族冲突也逐渐暴露出来了……
增长迅速如我国本世纪初那十年,人人如龙,买房、创业似乎都绰手可得,大家忙于开辟市场、跑马圈地,蛋糕做得越来越大,人人都能分一口。
我们现在不幸处在一个内卷时代。为了争抢有限的 “体面” 资源,人们殚精竭虑,普通的努力和技巧已经不够了,因为竞争对手是同质化的,相似的见识、经历,极强的模仿能力使得出奇制胜变得极难,某人要想出人头地只得压榨自身,或是走歪门邪道,然而大概率是于事无补……
遥望未来,扩大资源基本盘不太现实,也只有期待下一次工业革命早日到来。或者,投身于当下中国空白急缺的行业,比如集成电路,也是个摆脱内卷的好选择。
马上跨年了,各位打工人大家平安。这两周瓜尤其多,很多瓜离普通老百姓属实有点远。与其吃瓜,我更关注打工人的饭碗是否抱得牢。
之前有媒体报道快手将裁员 30%,国际业务裁员 30% 已经开始,其他业务线裁员情况大致相当。12 月 1 日开始爱奇艺进行一轮大规模裁员。在 20%-40% 之间,堪称 (爱奇艺) 史上规模最大。在此之前,字节跳动、阿里巴巴、腾讯等互联网第一梯队也传出了裁员消息。
之前打车的时候,司机师傅跟我感叹互联网公司附近太堵车了。我跟司机师傅说,可不是么,一个公司就好几万人呢。司机师傅大为震惊,发出了一声灵魂拷问的感叹:做个 APP 要这么多人啊?以前的互联网是招 10 个人,做 40 个人的活儿,发 20 个人的工资。处于业务的快速扩张期,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但现在的增长空间已经不明显里的,其实很多互联网公司内部是处于抢活儿干的程度,一个需求几个团队跨几个部门一起干,因为真的没有那么多需求要做。大部分的时间都是浪费在跨部门开会沟通上。我的同事们一天七八个会都是正常现象。跨团队跨部门沟通上,你一句意见,我一句意见,时间就这么过去了。业务真的没有那么多,但必须显得自己很忙,否则在向上管理的过程中就会吃亏,晋升和涨薪就轮不到自己。
师傅马上说:现在各行各业都内卷的厉害。
那么问题来了,_到底什么是内卷_有人说,它是人类社会在一个发展阶段达到某种确定的形式后,停滞不前或无法转化为另一种高级模式导致的现象;有人说,它是一种内部长期自我消耗和重复,整体没有扩张和发展的现象。
对于年轻人来说,各种 “卷” 简直像是卷饼,里面什么馅都有。
比如,考 “公” 失利,是因为招录比越来越低;考研努力三年还没考上,是因为报名人数越来越多;
比如,“天,都晚上十点了,我们同事还没有一个下班的”;
从我个人的理解来看,**内卷就是供给对需求没有很好的满足,进而产生的一种熵增行为。**我们可以想象,如果需求大,供给少,每个人都会活得很好,每天都会朝气蓬勃,大家就不会感到内卷。就像下图中每个新技术、新场景的诞生初期,总会有一波人能比其他人嗅觉更敏锐,靠能力(忽悠)收割一波。一地鸡毛后,最后买单的还是老百姓和政府。
我用一个很简单的公式来表示内卷程度,就是:
内卷度 = 供给 / 需求按照这个逻辑,为什么会发生内卷?可以从两方面进行思考:
第一方面是需求的真实性的问题。需求场景有可能是真实的,也有可能是虚假的,可能是有价值的,也可能是无价值的场景。比如最近比较热的元宇宙。元宇宙到底是不是真实需要的场景?在我看来元宇宙的存在会进一步加剧人们的焦虑,会更加驱使我们从现实世界向互联网迁徙。在现实中遇到困难的人会更加逃避现实,更喜欢去虚拟世界寻找成就感。热捧源宇宙的大厂、公司,他们一直善于利用人性弱点去收割。
再有再举一个例子,快手抖音每天在线人数几亿人,平均在线时长几小时。是人们离不开短视频吗?并不是。为什么看着很多内容,觉得很可笑很有意思,但是看过后又觉得很空虚,觉得自己浪费时间,但又管不住自己,觉得自己很内卷。在这些大厂的资本驱动下,现代人需要更大的信仰和毅力去对抗人性。
第二方面是供给对需求的满足问题。比如我们想了解一个事情,学一个知识。我们可能去网上找买书,看文章、视音频。但其实网上的大多是碎片化的观点,并不能称为知识。很多观点,如果你细品的话,都是缺乏逻辑,缺乏论证过程的,而且无论是我们工作还是学习,没有大段的时间去让你非常系统化的去了解一个知识,这就对每个人的学习、提炼、逻辑能力产生了非常高的要求。互联网实际解决了人与信息、人与人、人与物链接的效率问题,但是没有解决信息链接的质量问题。我们长时间的接收很多垃圾信息。这样的学习过程就会让人觉得很疲惫,很内卷。
什么是职场中的内卷
除了生活中,大家在职场当中内卷现象也是比比皆是。
大家都知道。这两年的疫情影响疫情对各个行业的影响比较大。职场中的打工人过的很辛苦。那么我们怎么去分析职场中的内卷?我这里有一个框架和大家分享。
之前我写过一篇文章分析一个职位的价值。我的观点是,职位的价值大小是个系统工程,不能孤立的去看。职位的薪资高低,价值大小,贡献大小,背后还代表了一个公司、一个行业,一个风口机遇的价值。而个人只是这几层大系统里面的最小的一环。
个人在职场中的价值 =(X 因素)*(产业 / 行业)*(公司)*(职位)
从这个公式来看,为什么我们很多人会觉得工作中很内卷,产生不了价值。我们按照这个系统关系,从小往大说。
首先说,你的职位在一个公司里面是边缘角色还是核心角色。比如,零售公司的采销岗位就是核心岗位,技术岗位可能就相对地位差一些。能为公司产生大价值的职位就是核心岗位。
其次,你可能是个核心岗位,但是你的公司不行,你的公司在行业里面,不是头部公司。公司挣不到钱,活得难,那么你也会觉得很内卷,很累。付出一年也可能挣不到钱。
再次,你的公司可能是上市公司,你也是核心高管或者骨干。但是你的行业已经是夕阳产业,或者说是国家将要淘汰的产业。这样的话,你们公司可能整个都会被淘汰掉,甚至是以后想换工作都很难,因为行业已经不存在了。比如今年的教培行业遭到团灭,好未来大量的骨干员工遭到裁员。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教培行业这种情况?这里面又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叫做 X 因素。这个 X 元素可能是跟国家政策,经济形势,地缘政治,以及突发事件有关。X 因素一出,一些行业受损,一些行业会受益。比如这两年的疫情突发,餐饮行业、旅游行业、航空业以及一些政府采购类的业务,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相反的,互联网公司、生物医药公司普遍业绩大涨,收割了这波成长业绩。再比如,中美贸易战下,硬科技以及卡脖子行业被看好。希望大家多分析宏观环境、地缘政治,预测机会走势。
我们说完上面几个因素后,最后才轮到个人价值。大家一定记住,个人价值一定会在时代下体现。只有时代的个人,没有个人的时代。在 80 年代,90 年代市场经济的初期,还是以工业时代机械劳作为主。我们所谓的专业和本领就是车工、钳工等机械工种,就相当于现如今的程序员。但是,你要说你现在只会车工钳工,恐怕你连工作都找不到。在中美贸易战前,从事半导体工作的人是小众群体,收入水平较互联网差很多。但现阶段再看,从业者已经彻底起飞了。
现在的普通的本科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人很多。用我们上面的系统框架,怎么去分析这个情况?是哪层系统在起决定作用?我认为应该是从我们国家的经济层面和产业层面去解读。说明我们现在的经济形势不好,产业机会及产业需求不够旺盛,那么本科生就业市场就会比较内卷。
而另一方面,相反的,如果你现在是一个会打零件的手艺人,可以通过视频直播,打造自己的个人 IP,获得流量和粉丝,大概率会比本科毕业生活的更好,收入更高。这个现象就很有意思。也就是我说的那句话,个人的价值永远在时代下体现。当你的职场经历遇到困境的时候,不妨想想去怎样利用自身的技能去适配甚至重构你的价值链条,进而找到新的职业机会和突破点。
通过改造需求打破职场内卷
那么如何打破职场内卷这种现象?或者说如何让自己的职业发展更进一步呢?我们还从开始的这个公式说起。
第一种思路就是提升供给的质量与效率。这个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的,也就是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专业能力,积累自己的经验。这个不多讲。
第二种思路就是从需求端下手。我们可以创造需求,重构需求,扩大需求。我们以元宇宙举例。元宇宙这个概念,是今年最热的一个产业概念,也是一个风口。很多的资本、创业者项目都冲进来,想分一杯羹。但是元宇宙并不是一个新概念,距离元宇宙的最早提出,已经几十年了。离它最近的一个行业是 2016 年起飞的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由于技术、场景和生态原因,至今一直不温不火,并没有发展起来。元宇宙里面讲的很多场景和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讲的高度类似。在我看来,元宇宙的提出就是某些大厂在资本的助推下,把旧的概念又重新包装,创造的又一新概念而已。还有这两年新消费很热,各种新食品、消费品牌层出不穷,套路都是一样的,都是资本为实现利益最大化而包装的故事。
作为一个打工者。可能无法参与到需求的创造。但是我们能做到的是及时地审时度势,不断的去总结自己的核心能力。积极的去做跨界融合,尝试创新事物。
总结一下。我们这篇文章,给大家分享了职场内卷发生的背景以及如何去评价自己在职场中的价值。数字经济时代已经到来,每个人都在不断的被数据化,线上化。这就要求我们对新事物,新形势有较快的反应速度和学习能力。并且,根据自身专业和优势去不断的修正自己和提升自己。
下一篇文章,我们来讲一讲如何职场中的打工人,如何规划跨界融合。对于职业规划,我有一套可实践的方法论。也欢迎大家来聊。
简单。你们常说的做题家不是内卷。996 不是内卷。
但 xxx 亿,依靠投资来强行推 gdp 与就业,这是内卷。
一战西线,一天十万人命前进一公里,第二天恢复原状,这是内卷。
内卷与过度竞争的区别在于是否真的存在市场竞争。内卷不是过度竞争,它是一种反市场的特殊状态。道理很简单。如果你把华北小农经济换成资本主义方式经营的农场,那绝对不会内卷,但凡是有农场这样干,在竞争环境下早就死了。只有在非竞争条件下,才会持续投入生产要素来换取越来越少的边际产出,无他——家庭农业不能让一部分成员失去生计流落他乡。
内卷是人与天的矛盾。996 与做题家是人与人的矛盾。混淆两者,解决不了问题。
明明就是很简单的一个 “来自特定研究问题的” 概念,用起来的时候,非要抛弃原语境,自己望文生义。为什么要这样干呢?无非是资本家和美国容易骂罢了。
正好,有个关于我儿我闺女的事,可以回答一下。
背景
去年我家附近新建了一个公园,有一块儿童区,滑梯假山什么的,还挺大的。附近的小朋友都很喜欢去,下午放学和晚上人都挺多。
但这个儿童区晚上照明不行,很暗。
一堆孩子一起跑来跑去,很难一眼确认自己家孩子在哪,大人看孩子很累。
我家领导脑子活,买了俩发光的啪啪带。
有了这等神器,我儿我闺女就成了公园里最 “亮” 的崽,大人一眼就能分辨出来,带娃瞬间就轻松了。
然后,昨天有个大姐趁着晚上没城管,在儿童区边上摆摊,卖玩具。
我儿我闺女也过去看。
大姐很有商业头脑,问我老婆,孩子戴的这叫什么,在哪里买的。
我老婆反应也挺快,拉瞎话,说朋友送的,忘了叫啥。
这要是告诉了大姐,全公园都普及了这玩意,我儿我闺女,就不是公园里唯二的 “亮崽”。
老母亲也就不能轻轻松松,一目了然的带娃了。
感觉我老婆成功的阻止了一场内卷。
最起码,拖延了这场内卷到来的时间。
你们要的啪啪带链接
[
我家的是简版 啪啪圈 闪光臂带 led 发光手环
淘宝
¥4.56
去购买
抖音已经开始带货的网红款
[
迪士尼(Disney)汽车总动员 驱蚊手环 旋转发光
京东
¥39.00
去购买
迪士尼这个买 5 个凑单,价格才合适,13.5。
不在乎品牌的同志们,点开链接看看款式,去隔壁阿里巴巴,同款也就两三块钱。
看到阿里巴巴的价格,本来想带我儿子开始他的第一次创业——去小公园摆摊卖手环。
老婆:你还嫌你儿子 “卷” 的不够吗?
(摊手)
假如我的公众号叫做金融激光枪,那我觉得没必要解释 “内卷” 这个词。
奈何本公众号是满分激光枪,为了防止部分读者想入非非,觉得 “内卷” 这个词是像阿拉善 “卷 X” 一样的词汇,tututu 觉得写这篇文章前我得先解释下这个词。
通俗点讲,内卷就是本来大家都能轻轻松松竞争,却偏偏要累死累活的竞争。
举个例子,一个班级如果大家都不太努力,那你取得好成绩是很简单的,做一个好学生也很轻松。
但当大家都很努力的时候,操蛋的事情就发生了,你必须通宵备考才能考到好成绩。
而内卷就是,当你通宵备考之后,别人更努力,人家吃饭都拿着一本书背、甚至边骑自行车边拿着笔记本电脑写论文、发着高烧也要背知识点。
本来大家都能轻轻松的,但因为 “内卷” 所有人却都得累死累活,但取得的成果其实没什么变化,因为争夺的本质上还是名次。
内卷,就是过度竞争导致的陀螺化死循环。
如果你看到这里还没懂 “内卷” 这个词,那我用蹦迪圈举个例子吧。
几年前泡女孩,你在舞池走过去买杯鸡尾酒,可能一段爱情故事就发生了。
现在你盘女生,你不订一张卡座那是基本不可能的,有时候你还得开香槟王或者黑桃 A。
为什么呢?
因为其他所有男生都在开卡、开黑桃,卡上都摆了神龙套,你要是不也这么干,就竞争不过他们。
大家都开卡座了,这还不够,男生们继续疯狂竞争,有的人租超跑、有的人直接转账,他转 520,那个转 1314,我就转 5200….. 尤其是这几年,你在夜店泡女孩的难度越来越大了,成本也越来越高,需要付出的精力也越来越大。
内卷就是一种陀螺式的死循环,每个人都付出更多无意义的精力和成本。
不仅仅在泡女生这件事上,中国蹦迪圈的各个方面早就被内卷给压榨到极限了。
就说女生出去蹦迪,过去女生你随便画个妆就有行情,但越来越多女生为了更好的行情,开始玻尿酸、肋骨鼻、穿的越来越少。
卡上的男生就开始杯杯先敬肋骨鼻,微信先加玻尿酸。
为了行情,女生们开始竞争,这就内卷了。女生们要行情好就去做肋骨,打玻尿酸,弄热玛吉,搞瘦脸针,干皮秒。
到后来,女生还得精心布局自己的朋友圈、装成白富美、掐着喉咙装嗲,蹦迪蹦到越来越累,本来是去放松的,结果去蹦迪竞争比选美还激烈。
抛开性别,我们再说说整个蹦迪圈的内卷。
以前蹦迪其实很简单,没什么套路、鱼、行情这些词。
我喜欢你,你喜欢我,咱们今晚一起回酒店,谁也不骗谁的,第二天早晨想谈恋爱就谈恋爱,当成一夜情的话咱们就当成一夜情。
内卷之后就操蛋了:
你不套路别人,别人就套路你,你不养鱼塘,别人就把你当备胎,你放弃自己的行情,人家不放弃自己的行情。
不套路的那个就总得吃亏,白热化的竞争导致大家全都越来越套路了,每个人都怕自己吃亏、怕自己被渣、怕自己爱情不够甜美,恨不得养十几条鱼,多套路七八个异性。
这几年蹦迪圈内卷下来的结果就是,你蹦个迪用的脑子,比中情局卧底去酒局刺杀政要动的都多,真的太累了。
上面我写的内卷也仅仅是玩家层面的内卷,夜店、酒吧的内卷就更严重了。
![](data:image/svg+xml;utf8,)
过去开夜店哪里像今天这样啊,现在哪家夜店开业不宣布自己投资上亿都不好意思。
中国各大夜店就是今天我投资一个亿,明天他投资八千万;你弄三千个激光灯?我就干五千个激光灯;你请两百个销售,我就挖五百个销售;你搞十个美女股东,我搞一百个美女股东;你请百大小马丁,那我就花钱请烟鬼。
整个一个神仙打架,混乱烧钱。
开个夜店成本越来越贵,就连运营夜店的成本也能随随便便让一位大老板吃不下饭。
但各大夜店都这么拼,利润反而比几年前没有上亿大投资的时候更多了,夜店投资人、管理层活的更累了。
再说夜店销售的内卷,刚开始夜店销售的工作很简单,就是帮忙订个卡座,跟客人喝喝酒,维护下关系就行了。
结果到现在,销售还必须给客人叫妞,你叫不到女孩就没人找你订卡,不光给给客人叫妞,你还得送酒,你还得请客人吃夜宵。
现在许多销售为了更大的竞争优势,连 “反点” 都得全都给客人,有的销售甚至惨到要自己组局、自己跟客人 A 卡。
因为行业内过度竞争导致的内卷,当夜店销售都越来越累了。
再说说 DJ 行业,过去 DJ 需要专注的只有音乐水平,打 Bass 就专注 Bass,打 Techno 就专注 Techno。
现在不行了,DJ 还得在台上跳舞,还得运营自己的抖音,还得给各个排行榜充钱,还得陪夜店的音乐总监喝酒,有的 Techno DJ 接不到演出甚至为了生活得跑去喊着大大大打 Bounce。
没办法,DJ 行业的内卷太过于严重。
![](data:image/svg+xml;utf8,)
所以你会发现,整个中国蹦迪圈的内卷都过于严重。
由于盲目的竞争,从玩家到夜店,都被压榨的一干二净,进入了一种陀螺式的死循环,大家都越来越累,成本越来越高,还玩的没以前那样开心。
整个中国蹦迪圈都已经快被内卷化卷哭了。
那你问,内卷化有解决方法吗?
其实有的。
有位经济学家,叫做约翰纳什,一部著名电影《美丽心灵》拍的就是他的经历。
电影里有一个桥段,约翰在普林斯顿上学的时候,和三个同学一起去夜店蹦迪。
这个时候进来了一位漂亮女生跟她的闺蜜们,于是约翰和他的三位同学就在思考如何去泡这个漂亮女孩。
博弈论中最著名的一个理论,“纳什均衡” 的灵感就来自于此。
约翰纳什说:如果他们四个人全部都去搭讪那个漂亮女孩,那个漂亮女孩一定会摆足架子,对谁都不理不睬。
泡不泡得到不谈,但泡到的难度和成本一定会增加很多。
而且当他们被漂亮女孩拒绝了,再去泡漂亮女孩的闺蜜,她闺蜜也不会理他们的,因为没有一个女人愿意当次品、备胎。
但如果他们先去泡美女的闺蜜,最次的情况也是闺蜜被泡到。
而漂亮的女生也会感觉到 “被孤立”,这个时候泡她也就会容易许多。
解决蹦迪圈的内卷化,唯有靠博弈论里,自愿放弃竞争,实现团体的最大效益。
不过很可惜的是,这在蹦迪圈行不通。
因为蹦迪圈并不是一个沟通密切的整体,你自己放弃竞争对内卷化不会有丝毫改变,只能让你自己盘不到女生、订不到卡座、被渣。
说来也很真实。
你不蹦迪的时候,上班内卷人人加班 996;读书内卷人人通宵做五三;就连你是富二代,继承家产,都得跟别的富二代比,不然你老爸得数落你学历,骂你败家子,你也逃不过内卷。
白天你已经被内卷卷哭了,你说我去蹦个迪,放松一下,到了夜店才发现这边内卷更严重。
你能咋办呢?
那也只能硬着头皮卷下去了。
更多蹦迪趣事,请关注全网最有趣的蹦迪公众号:满分激光枪。
我在外面出差,因为公司的安排只能住在三人一间条件很差的员工宿舍。
有两个同事打呼噜的声音很大,不管谁先入睡,另外一个都会睡不着。为了防止这一现象的出现,我们入睡的时间将会越来越早。
啥?你说这个故事跟内卷没关系?
那为啥我们不能住宾馆的单间呢?
你开了一个饭店,旁边的邻居觉得去你家吃饭的人很多,于是开了个超市卖卖烟酒。
邻居的邻居觉得你们两家搞得不错,这条街川流不息,于是开了一个洗车店。
内卷大概就是说,你开了个饭店,你邻居看到去你家吃饭的人多,于是也开了个饭店,你邻居的邻居跟着也开了饭店。
你家鱼香肉丝 10 块钱,邻居 8 块,邻居的邻居 6 块就卖,邻居的邻居的邻居 4 块也能卖
然后你第一个死了,你的邻居也死了……
最后一顿饭只要 4 块钱的邻居的邻居的邻居,因为地沟油坏了名声,于是这条街再也没人了~
枚举法吧:
香港人住的鸽子笼,日本 70 岁的出租车司机;
台湾岛的骗子手,中国大陆的 996。
美国故意而为的快乐教育,欧洲的赎买型福利制度。
这些都是内卷。
我前两天看到一个说法我觉得很有道理。
内卷(involution)他的反义词是 进化(evolution)。是不是有点意外。
西方最早的哲学中,人们认为物之为物的原因在于其自身。举个例子,我们见过很多的狗,有的大有的小,甚至样子差别很大,京巴和黑背甚至就像两种生物。既然他们那么大的差别,为什么都是 “狗” 呢?让一个东西成为 “狗” 的那个原因是什么呢?
当时的认为,那是因为所有的狗中都有着某种 “共同的” 的东西或者特征。正是这些共同的东西,使得狗是“狗”。也就是说,狗之所以是“狗”,原因就在他自己身上,在他的内部。
顺着这个思路,我们就知道,“内卷”,向自身内部翻卷,意思就是所有的变化,运动,努力都是在事情的内部进行的,而没有发生任何的质变。而进化则完全相反,其中的变化,运动,努力已经使得环境超越了原有的内部特征,突破了原有自身的限制,变成了和之前完全不同的存在。
所以,最早说清朝人口增长陷入内卷,意思是人口资源的扩张,没有使得清朝社会超越自身,演化成新的社会形态。所有的经济活动,仍然停留在原有的社会形态之中。
内卷化,又称之为 “过密化”。
吉尔兹提出 “农民在人口压力下不断增加水稻种植过程中的劳动投入,以获得较高的产量。然而,劳动的超密集投入并未带来产出的成比例增长,出现了单位劳动边际报酬的递减,即过密化现象。” 这种现象就叫做“内卷化”。
学者黄宗智把这种在有限土地通过投入大量劳动力获得总产量边际效益递减增长的方式,称之为没有发展的 “内卷化”。
黄宗智认为明清以来,在人口的压力下,中国的小农经济逐渐变成一种 “糊口经济”。几个世纪以来中国农村经济的商品化并不是 “资本主义的萌芽”,而是贫困的小农为了生存而不得已的选择,商品化并没有打破小农的经营体制而是进一步强化了它。[1]
之前看一个博主视频,就很准确的解释了内卷这个现象。视频来自抖音博主 “行为心理学”,抖音 ID:1647886960。我发现她主页有大量现象的行为的理论解释,很多都通俗易懂。侵删。
内卷化效应
A:为什么要放羊?
B:为了卖钱。
A: 卖钱做什么?
B: 娶媳妇。
A: 娶媳妇做什么呢?
B:生孩子。
A:生孩子做什么?
B:放羊。
当下提及的内卷化也大概有没有发展的增长的意思。所以目前我国的策略是很多企业开始走出去。不管是字节的 tiktok, 华为的 5G,非洲的投资,印度的小米、OPPO、vivo 等等。
一个国家要发展,先剥削他国,当已经无法剥削他国时,就要剥削自己。这个剥削自己就是内卷。
有很多年轻人跟我说,感觉现在活着实在太累了:
工资稍微高一点的岗位基本都得 996,如果没有,多半是靠关系才能上位;
虽然网上的年轻人一致声讨资本家给打工人的 “福报”,但是每次要加班的时候,几乎没有谁敢拒绝加班的;
和他 / 她谈个恋爱,真的没有玩游戏 / 看直播香;
每次看到一线城市的房价都感到绝望;
。。。。。。
这类抱怨听多了,确实会负能量瞬间爆棚,同时会带着情绪怨天恨地。
但是等我冷静之后再一想,这些抱怨虽然符合现在的社会现实,但是并非毫无解决办法。
我是一个喜欢讲真话的人,所以今天这篇文章就讲讲真话。
首先,你得接受一个基本概念:
不管你是年入百万的职场经理人、还是月入 6000 元的小白领,本质上而言你们都是中国劳动力市场的一员。
从政府和资本的角度来说,你们虽然学历更高、穿的更得体、说话更有格调(也许),但是你们和大街上扫地的清洁工其实没有区别,都仅仅只是劳动力资源而已。
如果你能接受这个朴素的观点,你就继续往下看;
如果你不能,赶紧取关我,别浪费时间。
如果你承认自己是劳动力市场的芸芸众生之一,那么我们就得按照劳动力市场的规律来分析你的处境。
在中国,劳动力市场的薪酬变化是按照 “均值回归” 周期循环的。
简单来说,越是劳动力饱和的领域,薪酬越低、内卷越厉害,反之则越爽。
不真正理解这一点,劳动力市场的未来趋势你是把握不住的!
在 90 年代,社会上盛行 “造原子弹不如卖茶叶蛋” 的论调,在那个年代,只要是做生意的,不管大小都能赚到钱。
因为 90 年代刚刚改革开放,那个时候国内劳动力资源廉价无比,但是各类消费品供小于需,所以只要敢做生意,只要能够拿到货源,都能发财。
到了 90 年代末期,做小生意就没开始那么容易了,反而是做白领很好赚钱。
为什么呢?
因为随着中国市场与国际市场接轨,消费品的供应开始大于需求,而中国市场开始从最低端的产业链有想法往中高端产业链攀升。
在这个阶段,有一定职业技能的白领打工人是社会最迫切需要的。
所以在 1999 年,中国的大学开始全面扩招,这是市场发展对于劳动力的需求倒逼教育机制进行改革。
到了 2010 年左右,很多行业的金领、白领明显感觉打工这条路不香了,钱少事多离家远成为常态,为什么呢?
因为内卷加剧了。
什么叫内卷加剧?
如果把社会比作黑暗森林的话,内卷就是指采取同一种生存策略的野兽太多了!
在 90 年代,白领是值钱的,因为大学生少;
在 00 年代,高级白领以及金领还是值钱的,因为扩招的这批大学生很多刚刚才进入社会,还在底层攒经验值;
到了 10 年代,高级白领以及金领也不值钱了,因为持续扩招的大学生已经把所有较低门槛的脑力劳动领域都挤满了。
更关键的是,当 90 年和 00 年代的父母们采用同一种策略去培育子女时,就意味 10 年以后某一类型的劳动力必然过度饱和。
理论性的东西讲完了,现在开始我的无差别吐槽:
如果所有年轻人都把北上广深买房作为人生目标、都把大厂打工年入百万当做人生目标,而你们所经受的教育路径又是一致的,那么你们之间怎么能够不内卷吗?
如果所有年轻人都把进入体制作为人生目标,都把稳定安逸的生活当做人生目标,而你们所能采取的竞争策略又都一致时,那么你们之间怎么能够不内卷吗?
当太多年轻人挤在有限几个赛道上竞争时,福报、996 甚至低收入是你们必然的结局!
即使马云不这么干,还有牛云也会这么干。
时代的一片雪,落到个人头上都是一座山。
实事求是的说,这不是你们的错,至少不全是你们的错,但是最终的后果只能由你们来承担!
难听的话说完了,现在说点有用的东西:
现阶段要想在职场上活的好,你得具备提供差异化劳动的能力!
比如说,一个企业有 100 个销售人员,但是这 100 个销售人员当中,只有你一个人具备技术修复能力,你就具备了提供差异化劳动的能力;
比如说,一个企业有 10 个会计人员,但是这 10 个会计人员中,只有你一个人做过大客户维护工作,你也就具备了提供差异化劳动的能力;
只有具备这种能力,你才能回避内卷的竞争环境。
当一群地鼠只能在地上打滚的时候,只有你能飞,你当然就具备向资本家议价的能力。
这个道理很多人都懂,但是很多人又说真正做起来好难啊!
当然难,因为你们的父母在过去 20 年里都是把你们按照同一个模版培育的,他们在你们身上堆积了足够的教育资源,唯独没有教会你们怎么去求变。
要想具备差异化的劳动能力,首先就得把很多陈旧的观念从身上抖落。
比如白领工作比蓝领工作更体面这种想法。
当然,如果只把真话说到这一步,算及格,不算优秀。
所以我现在要把今天的话题升华一下,先看表格:
这是摘自知乎一篇回答里面的数据。
数据很长,我知道你们也没心思看,所以我直接给答案:
从 2023 年开始,中国劳动力市场将迎来 “临界点”,每年劳动力市场将减少 1500-1600 万适龄劳动力。
这里我特别解释一下,所谓适龄劳动力,不是指现在的白领等脑力劳动者,更多指的是蓝领劳动者。
如果以后的生育率没有大的变化,这种趋势将持续整整 30 年左右。
按照这个趋势计算,在未来 30 年内,中国目前 9 亿多劳动力将下降 30% 以上。
从这个角度来说,2010 年以后出生的孩子们将遭遇中国历史上可能是最漫长的一个 “黄金打工期”。
只要你身体健康、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只要你不追求完全混吃等死的死宅生活,未来你是饿不死的,反而有很大概率会活的相对自由。
中国劳动力市场即将开始 “均值回归” 之路,廉价劳动力的时代即将消亡。
所以,最后的最后给各位职场上的打工人一个温暖的鸡汤:
别太拼、也别太累,别看现在老板和你说 35 岁就滚蛋,等你真到了 35 岁,老板会跑过来求你干到退休再走!
如果你从现在开始老老实实的控制消费,认真储蓄,虽然要很老很老才有很小的可能拿到退休金,但是有很大的概率可以干到很老很老才会真正退休。
最后一句话到底是鸡汤还是毒鸡汤呢?
就看你从什么角度去解读了!
更多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愚者的世界。
现如今的舆论环境,不说内卷二字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了。
但凡要点竞争的,都喊内卷。
自己考不上初中、高中、大学,说这是内卷。
自己找不到工作、考不了公、拿不到高工资,说这是内卷。
程序员 996 是因为内卷,外卖小哥困在系统里是因为内卷,生意不好做是因为内卷。
连高房价,也说是内卷的锅。
万物皆可卷。
内卷到底是个啥呢?
内卷,其实是一个学术名词,很明显,现在被滥用了。
最早把 “内卷” 这个词引入中文世界的,是一位从海外回国的历史社会学家,叫黄宗智。
黄宗智在 1985 年出了一本书叫《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其中提到中国的小农经济,劳动力过多,土地又有限,形成了一个 “过密化增长”。
特别是黄宗智发现,单个劳动力的产出已经出现了边际生产率递减的情况。
这也就是说投入到土地中的人越多,平均每个人就越穷,可以说已经是内耗了 —— 黄宗智把这个现象叫做内卷。
黄宗智说得对不对呢?
其实不太对。
1963 年,美国文化人类学家克利福德 · 格尔茨出了本书叫《农业的内卷化:印度尼西亚生态变迁的过程》。
格尔茨总结内卷就是 “某文化达到某最终形态后,无法自我稳定,也无法转变为新的形态,只能使自己在内部更加复杂化。”
印尼有个爪哇岛,土地条件很好,适合种植水稻,但是人口众多,又没有资本进来,只能让越来越多的人耕种这有限的土地。
请注意人多地少并不意味着内卷,内卷有个关键特征,就是社会不能稳定并发展。
随着爪哇岛上劳动力的增加,人们对土地的耕种变得更加细致了。
格尔茨说,对土地的使用变得更加错综复杂,租佃关系变得更加复杂,合作性的劳动力安排变得更加复杂,正是这种变着法地精耕细作,推动了社会发展。
爪哇岛在人口增加的同时,每个人的生活水平并没有显著下降。
就是说,人多地少的爪哇岛并没有出现内卷。
人是聪明的,不可能就跟一块土地死磕。
在古代,中国的江南地区最富裕,但江南地区也是典型的地少人多。
自从江南被开发后,就有 “苏湖熟,天下足” 的说法,意思是苏州和湖州丰收,足可供养天下。
江南地区不仅农业发达,工商业也发达,这就是人在应对土地不足时,变通想出来的办法。
反而那些地广人稀的地区是最穷的。
内卷最简单的意思就是:内向演化,低水平的复杂。
什么理解呢?
举个大家很常见的例子,不少家长逼孩子背圆周率,谁背得多,谁就得到表扬。
背圆周率不需要什么创造性思维,只要你肯死磕,总能背下来。
还有一些所谓的艺术家,在核桃上雕花样。
这也是内卷,在小小的核桃上雕出花来,这确实复杂,但也是低水平的劳动。
说实话,现在所推崇的工匠精神,绝大部分的工作也是内卷。
花一辈子做寿司,和花一年学寿司的人,做出来的寿司,真的差距有十几倍吗?
这其实就是内卷,低水平的复杂。
作为普通人,我们当然钦佩那些一辈子只死磕一件事的事,在核桃上雕花可不容易的,得雕多少个核桃才有这手艺。
但不管这工匠怎么劳作,他也不可能有创新。
他是在按照固定的套路在玩一套固定的游戏。
那个从外到里框住他的模式,他是突破不了的。
![](data:image/svg+xml;utf8,)
当一群人都这样干时,内卷就变内耗了。
今天你能在鼻烟壶上写首诗,明天我就要在核桃上刻一艘船,后天他就能在头发丝上写一篇文章,完了大家都得拿放大镜看…… 这是自己跟自己较劲。
精细真是越来越精细,但是你这里只有时间花费和意志力消耗,没有创造力,你这是低水平的复杂。
如果我们从这方面想,他就是一个可怜人,跟一个永远不变的东西较劲,劳作永无尽头,但创新却终止了。
这就是内卷的悲哀之处。
当然,我们看内卷好像挺悲哀,但陷入内卷的人很可能乐在其中,都不觉得那是悲哀。
中国高考的确是内卷,但这并不是因为它的残酷性和获胜的人少。
彩票、诺贝尔奖、奥运冠军、电影明星,这些都是中奖者极少而 “炮灰” 极多的项目,但是这些项目并没有内卷化。
高考的内卷之处在于考试内容呈现低水平的复杂。
人多名额少,那选拔优秀人才的直观办法是增加难度。
在中国,试卷的目的不是考会人,是考倒人,通过提高出题的难度来选拨人才。
中国高考受到大纲的限制,题目如果超纲就对不起边远地区的考生,可是又要能把人淘汰掉,结果只能向大纲之 “内” 发展,把题目出得很怪。
学生们为了上大学不是各显神通追求长板,而是把聪明才智和大好青春消耗在做题这一件事上,这就是内卷。
但我们可以看到,大家对高考的竞争是乐此不疲的。
当然,这个例子你可能不太同意。
再举其他例子。
“红学” —— 也就是对《红楼梦》的研究,也是内卷。
这就这么一本小说,一两百年来无数学者翻来覆去地发掘,你还能整出什么来呢?
但是研究仍然在深入,精细还能再精细:现在已经有人拿红楼梦研究管理学、经济学、研究菜谱。
你不能说这种研究是胡扯,它的确是个学问,但这是鼻烟壶学问,是低水平的复杂。
红学是内卷可不是内耗。
红学家有着很好的声望,整天写书作报告,互相吹吹拍拍,日子过得很不错。曹雪芹一本书,养活了多少人。
![](data:image/svg+xml;utf8,)
政府部门办手续,大企业走流程,也是内卷。
其实就这么简单的一件事儿,系统会把它搞得越来越复杂,你得盖很多章,你得证明你妈是你妈。
办事的人一个个一本正经,给人感觉专业又正规,其实什么都不是。他们也不是在内耗,他们过得也很好。
有些内卷,其实是自己造出来的。
现代人的婚礼、生日、一些节日的仪式也越来越复杂,特例变成惯例、惯例变成规矩。
比如,结婚一定开宝马奔驰来接新娘、生日一定包个 KTV 包间庆祝、过情人节一定要送花……
你说,这些举措升华出什么新精神新思想来吗?
没有啊,反而造成了大家互相攀比。
宝马奔驰要更高级的,有人还追求宾利劳斯莱斯。生日包 KTV 包间还不行,把整个酒吧包下来。送一朵花不行,送一束花也行,得 999 朵玫瑰……
大家都在向内演化,在固定的模式下比拼人力物力财力,这跟你在核桃里雕花,我在头发丝写诗,有啥区别哦。
当然,你还不能不这样干,因为大家都这样做,都在这个模式里内卷,你不干,你就是异类,你就会被排斥,导致你明知道这样不对,也被迫加入这场游戏。
这就是剧场效益,前面的人站起来了,后面的人也被迫站起来,结果最后大家钱花了,电影也没看好,还贼累。
你说,我不看这场电影,看其他电影行不行?
行啊,但你没伴啊,只能自己走,一个人看电影。
你说情人节不送花,你女朋友答不答应,你接亲不开宝马,你老婆答不答应,你说不去高考,你爸妈答不答应,你不在核桃上雕花,你的师父答不答应……
说到这里,你应该就知道,内卷要怎么破了。
就是不跟你玩了。
跳出当前的发展模式,寻找新的平台。
其实,人类文明之所以能持续发展,也是这样干。
人类文明从农耕文明,到工业文明,再到信息文明,都是因为之前的发展模式内卷太厉害,只能寻找新的发展模式。
人类从非洲迁徙到全世界各个角落,也是如此,这块土地卷不动了,其他地方大有作为。
太久远的就不说,就说东北吧。
在清末民初,有 “闯关东 “的壮举。
华北地区,尤其是山东地区的民众穷得吃不饱,怎么办呢?
去东北开荒啊。
东北不仅成了中国的大粮仓,借助工业革命的东风,东北一下子成了中国工业最完善的地区。
改革开放后,国企改革,东北开始没落,困在东北的民众,肯定是内卷,要生存,只能出关。
去北京、去长三角、去珠三角,甚至出国,哪里有新机会就去哪里。
人是活的,人也有腿的,这里内卷,跑就是了。
你不跑,就只能跟周边人死磕,他核桃雕船,你头发丝写诗,他一百出工,你五十就能干。
你说,这是因为人多吗?
不是,这是因为机会太少。
你要人少,你去大西北啊,地广人稀,人少,机会也少,只能放羊了。
商品房刚出来的时候,不等福利分房、自己掏钱买的人发财了。
城市新区规划出来的时候,买不起老市中心、只能买新区的人发财了。
想想当年,” 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的一套房 “的人,得有多后悔。
股票交易所新开的时候,买的人发财了。
当时就那么几个股票,你分摊去买,存活到现在的公司,少则一千倍,多则一万倍。
万科从上市到现在,算上分红配股再投资,收益率是万倍,买一万,现在变一亿。
![](data:image/svg+xml;utf8,)
比特币刚出来的时候,买的人发财了,这个大家都知道。
当你发现大家发财,再去买,你自己就是韭菜了。
之前在网上看到一个段子。
岳不群发现了《葵花宝典》,自己并没有据为己有,而是把书大量复制,拿到江湖贩卖。
想练神功的人当然抢着买。
第一批买的人,翻开一看,“欲练神功,必先自宫”。
有的人舍不得,有的人是真狠,挥刀自宫。
自宫的人,练成了神功,在江湖上无敌手。
其他人看到了,就眼红了,于是大家跟着自宫。
但等大家都练成神功的时候,那神功也就不神了。
后面自宫的人,只能白挨刀,捞不到好处。
你看哈,这场 “葵花宝典内卷事件”,只有岳不群和最先自宫那批人拿到好处,后面的人都成了韭菜。
就是说,发明新游戏的人,和最先参与新游戏的人,是获利者。
![](data:image/svg+xml;utf8,)
当然,新事物也往往意味着新骗局。
怎么知道是不是骗局,这就是需要自己靠认知和见识去甄别了。
如果那么容易就知道这是机会还是骗局,那就没穷人了。
新事物不容易分辨,但旧事物,我们还是门清的。
我们都是年轻人,还有时间输得起,用开放心态参与最新的游戏,不要再去内卷了,因为现在再 “自宫” 真的太晚了。
更多精彩文章,欢迎点击下方链接:
往期精彩文章:
历时三帝,大清终于灭掉准噶尔汗国,完全统一新疆、西藏、蒙古地区
现在男女对立那么严重,剩男剩女那么多,国产电视剧要付多少责任
更多精彩文章,欢迎点击下方链接:
人人皆可卷,万物皆可卷。“内卷化” 在 2020 年非常意外地破圈流行起来。当然,这个时间点可能还可以往更早的时候推。
既然这是一个出圈的词,在其破壁流行后,往往少不了人来解释它到底是什么意思。然而,在上个世纪 80 年代,当 “内卷化” 进入汉语世界之初就已经被误读,持续至今,而误读后的 “内卷化” 反而展现了令人吃惊的概括能力。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新京报书评周刊
撰文|罗东
01 1986,从 involution 到内卷
在当下谈 “内卷” 或“内卷化”无法离开历史社会学家黄宗智。人们一般认为,“内卷化”要表达的意思比较简单——没有发展、不断重复的简单再生产——而这一层意思的确定也就是在他那里完成的。
前不久,黄宗智在《开放时代》2020 年第 4 期发表了一篇论文《小农经济理论与 “内卷化” 及“去内卷化”》,可以将其视作他对 “内卷化” 的一种重述。在展开分析前,他写了一段话来讲写作缘由。
“今天,在笔者最初提出‘内卷化’概念的 35 年之后,并在其已经成为常被人们使用的概括时来重访此课题,为的是更清晰简约地说明这个现象和小农经济理论的关联,也是要借助多位其他学者和笔者自身所增添的有用概括来进一步澄清‘内卷’的实质含义,同时,加上笔者关于中国农业经过近几十年的一定程度的‘去内卷化’过程之后所凸显的演变机制和理论逻辑的研究。”
黄宗智说的 “35 年” 指的是 1985 年,在那一年,斯坦福大学出版社推出了他的《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第二年中华书局的中译本将 “involution” 翻译为 “内卷”“内卷化”。自此以后,“内卷化” 进入汉语学术界。虽然在 1992 年,当《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中国农村的过密化与现代化》出版之时他将其改译为“过密化”,然而,最终被接受并大范围流行开来的只是“内卷化”。
![](data:image/svg+xml;utf8,)
确如他所说,这个词 “已经成为常被人们使用的概括”,也可以说,它是汉语学术界本土化比较彻底的经济社会概念。研究者以此来概括中国农业生产、国有企业生产、政治制度,以及学术研究出现的“没有发展的增长” 现象。
当然,到今年最为人熟知的是 “内卷” 被作为一个网络高频词,形容工作或考试的非理性的内部竞争、内部消耗或停滞不前。只要是没有产生发展或创造等质变,却在形式上疯狂扩张的、人员投入上越来越紧密的,似乎都可以纳入到内卷的范畴之中,比如在考试选拔中,举办者抬高学历要求、提出偏僻奇怪的测试,不是为了考察与学习或工作相关的能力,而只是一种不知如何筛选而进行的淘汰策略。于是人们感叹,招聘内卷了,幼儿园也内卷了。
这样说来,所谓内卷化的问题大概也就是中国那句老话说的 “僧多粥少”,解决不了资源的稀缺或短缺,人人都可卷。从表面上看这个理解好像把神秘的、复杂的“内卷” 简单化了,而其实这与 “内卷” 被舶来之后的内涵确实差异不大。
作为 “内卷” 的汉语引入者,黄宗智当年提出的核心理解是 “没有发展的增长”。
他研究中国 14 至 20 世纪的农业史,在这漫长的历史期间,棉花经济兴起,越来越多的人穿上棉布。而根据他的计算,在长江三角洲,一亩地棉花的种植、纺纱和织布总共需要 180 个工作日,是一亩水稻所需的工作日的 18 倍,可是产生的收益却远低于这个倍数。他认为这意味着单位劳动投入报酬严重递减,劳动投入过密,劳动的边际生产率已经降低。那么,这部分农人为什么在不划算的情况下还是持续投入劳动?
黄宗智多次引用俄国小农经济理论家恰亚诺夫的观点。在后者看来,“在沉重的人口压力之下,小农经济会几乎无限地投入更多的劳动力来提高土地的产出,直到边际报酬接近于零,为的是家庭成员自身的生存”。继续投入棉花生产的便是家庭中被传统伦理和分工边缘的女性成员。而在市场经济之下的农业,如果劳动边际报酬降低到亏本的状态,就会停止加入更多劳动力。黄宗智认为能解释中国农业 “内卷” 的就只有小农经济理论。
而事实上,在卡尔 · 波拉尼的《巨变》和摩西 · 芬利的《古代经济》中,也可以对此理解为,在商品经济崛起前,小农经济意味着经济生产方式不是 “经济理性” 的,而是随时随地嵌入到社会或社会网络中。“人” 在这里追求的不是个人报酬,而是声誉、地位和共同体成员的认同,其在家庭生产中的一种表现是 “为了家人”。这是人类在工业革命及社会大分工前极为普遍的生产方式,在资源短缺的环境中让人得以通过分享、分担来维系生活。只不过在进入现代世界后,大规模生产诞生,人们可能淡忘了这一段历史,渐渐地,也失去了解释它的能力。
所以在这个意义上,互联网上流行的 “内卷”“内卷化” 所吐槽的,无论具体表述是什么,到最终也大多可归结为一个人在工作或教育资源稀缺乃至短缺的困境中被卷入了无休止的内部竞争,而难以跳脱。
02 被加入的条件,被缩小的外延
然而,问题在于,“内卷化”在进入汉语前,它的原型 “involution” 与我们这一层意思并不一样。按照刘世定和邱泽奇两位社会学家的说法,黄宗智改变了 “内卷化” 的分析方向。这一改变是从他一开始使用之时就出现的。
![](data:image/svg+xml;utf8,)
一般认为,最早将 “involution” 放入到社会经济解释中的是人类学家吉尔茨(Clifford Geertz),他在研究爪哇水稻农业的过程中发现,在当地人既无法参与资本也无法开拓土地疆域的条件下,把劳动持续投入到有限的水稻生产,导致农业生产内部精细化。没有 evolution,陷入 involution。也就是说,一个成年劳动者可能终其一生种植水稻,而没有或无法进入产业分工体系。刘世定和邱泽奇在《社会学研究》2004 年第 5 期的论文《“内卷化” 概念辨析》也便是从这里展开了他们的反思。
格尔茨对爪哇水稻种植业出现 “农业内卷化” 的分析是指它导致的农业生产内部精细化过程 , 而不是劳动的边际生产率的变动趋势。劳动的边际生产率既可能不变,也可能提高或降低,总之并不是 “内卷化” 的条件、内容。我们无法根据边际生产率变化来定义是否产生了 “内卷化”。而且,格尔茨在爪哇观察到的恰恰是生产“稳定地维持” , 是“更多劳动力的投入并不导致人均收入明显下降”。黄宗智对“内卷化” 的界定则刚好相反。
实际上,这也成为彭慕兰(Kenneth Pomeranz)等加州学派成员反驳黄宗智的条件。他在《大分流》中认为,在十八世纪前,尤其中国长三角在内的地区已经在发生社会经济变革,而此时与英国的经济生产水平并无多大不同。2011 年,同属于加州学派的王国斌(R. Bin Wong)在《大分流之外》中更是提出,社会经济变革还可以追溯至更早些时候的宋代。黄宗智不同意彭慕兰,2002 年,他在当年《历史研究》第 4 期刊文,以 “发展还是内卷” 发问,质疑《大分流》对中国和英国土地使用的不同 “熟视无睹”。前者土地始终是既定的,让农人在有限的资源上持续加大劳动投入,而英国是拓展了的圈地农场。在他们争论的背后,更大的议题是中国社会是否在明清时期孕育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变革。黄宗智持否定看法,即便这么多年过去了,他还是认为只有小农经济理论能解释 20 世纪 80 年代之前的中国农业生产,也就是处于持续的“内卷” 状态。
这里无意于纠结他们的不同。与我们今天 “内卷” 密切相关的是,黄宗智通过加入劳动的边际生产率递减作为条件,缩小了 “内卷化” 的外延。在吉尔茨那里,农业生产内部精细化是 “内卷化”,有增长,甚至也有发展,只不过其程度非常有限。而经过黄宗智的改造,只有“没有发展” 的增长才是“内卷化”。
两者的不同恰如做一道菜。一个人经常做某道菜,尽管可以不断调整配料改变色香味,让其越来越精细,但是如果不能突破食材的限制就只能 “内卷”。而这“内卷” 与做菜的效率、是否好吃并无关系。“没有发展的增长”则认为它们有关系,效率低、不好吃的才可能是“内卷”。
当然,吉尔茨也不是最早的提出者,他也是从另一位人类学家戈登威泽那里借用而来。经济学家韦森在《社会科学战线》2006 年第 1 期的论文《斯密动力与布罗代尔钟罩》中还将此往前追溯,直至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认为他在《批判力批评》一书里已经提出 “内卷理论”,并与 “演化理论” 比较。内卷 involution 与演化 evolution 是演变的两个相反方向,前者向内,后者向外。
03 烙饼卷、卷铺盖走人与 “卷晒垫” 并不同
而三十余年过去了,“内卷化”讨论方向确实至今是由黄宗智最初的使用奠定。这不只是因为他不凡的分析洞见,也不只是因为这位学界前辈是将 “内卷” 中国本土化的推动者,其实也是因为 “内卷化” 这个令人吃惊的概括能力。就像他说的,它是 “常被人们使用的概括”。
自 2013 年至 2020 年,除了 2018 年外每一年都有百篇论文以 “内卷化” 为主题在学术期刊刊发。在 2020 年,“内卷化”破圈在网络上疯狂传播,更是让人见证了它的概括能力。
哲学家迈克尔 · 波兰尼在《个人知识》一书中有一个比较形象的类比——将语言比喻成地图上的符号。固然,地图放得越大,就越能看到准确细节,但是如果一个地图被放大到和其代表区域一样大,就没有任何意义了。如果每个问题都有一个词,那么这个词也没多大意义。一个词能流行起来一般都具备刚好合适的概括能力,不笼统也不具体。确实,很少有一个词像 “内卷化” 一样,几乎可以概括一切需要反思的议题,凡是不如意的、存在问题的、被扭曲的,只要加上资源思维,都可以 “卷” 了。
理解 “内卷化” 何以能流行不过是事后解释,大多都无法证伪。不过,我们确实可以看到它恰到好处的 “陌生感”,既不直白、不流俗,也不是那么典型“行业黑话”。这是因为我们一般难以从生活经验中想象何为内卷。是烙饼卷起来的那一刹那,或者叫人“卷铺盖走人” 的那一怒吼吗?这些经验往往只是看来的,或听来的。倒是作为庄稼人的农人,可能有更切身的感受,那便是当夕阳西下,要收晾晒的粮食了,他们用双手整理晒垫的过程就是 “内卷”。第二天太阳升,又重新打开,让晒垫“外卷”。这一容易割手的动作在农耕社会不断重复。只是,将他们的生产描述为“内卷化” 的不是他们。参与描述的是像吉尔茨、黄宗智这样的外来者、描述者。
然而,与庄稼人不同,在今天的网络上,人人都是在吐槽、批判或反思的情况下使用 “内卷化” 的,描述者是他们,被描述者往往也是他们。换句话说,他们要描述的是自己或同类人的处境,表达诉求,渴望改变。强烈的判断是需要的。黄宗智界定后的 “内卷化” 反而与此契合。如果一个人感受到人生停滞不前,甚至出现下坠,最终陷入不知何时休的重复人生,拼命竞争,就可能说他 “内卷化” 了。而原来的 involution 并不必然意味着停滞、下坠,也不必然意味着非理性的内部竞争,甚至还可能意味着“知足”,或至少并未认为那是问题。
每一个词都有它的命运。如果 34 年前,黄宗智没有把 involution 翻译为 “内卷化”,而是一开始就用他后来用过的 “过密化”,那么这个词在今天会是什么样的?当然,即便是 “内卷化”,终将也和此前的同类流行语一样被慢慢放弃,那一天如果不是处境已经改变、困境不再存在之时,大概也就只能是它流行到再也无法唤起共鸣之时。
本文内容系独家原创。作者:罗东;编辑:西西;知乎编辑:赵文朔;校对:赵琳。题图素材来自动画短片《找工作》(_Under The Fold_2013)画面。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内卷是一种技术快速发展,人与人竞争把技术红利吃掉的结果。内卷的意思是大家都会被某种不可抗力吃掉。
从唯物视角看,是技术奴役的必然结果。
以前人民劳动,没有电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工作时间只能限定在有自然阳光的时候。
而发明电灯之后,工作时间就开始无限制挤压睡眠时间了。
以前人民劳动,没有合适的压缩路程的工具。马匹饲养成本高,食物量是人类 10 倍,轮子不耐用,转向麻烦。只能步行,那么工作通勤距离只能在一个很小的步行范围内,大约几公里是上限。
而有了汽车之后,工作通勤距离上限就从几公里延展到了几十公里。按照法律你可以准时上下班,但是早晚高峰那个拥挤环境你自己挨着。当然,你也可以选择更早上班和更晚下班。但是,那是出于你本来的意志吗?当城市发展跟不上交通需求的时候,必定卷出了一大波人被动分流去更早上班更晚下班。
当人类没有电话的时候,人回家就隔离了工作。而有了电话,意味着人在家也只能被随时干预。而到了手机,乃至智能手机之后。哪怕人在假期,也要按所谓规定每天上线打卡。
说买洗烘机扫地机器人解决内务问题让自己喘口气的人不知道,所有技术革新让人腾出手不做内务的同时,时间都被挤占掉了。996 是什么时候普及的?外卖普及之后。
以前的学生离开学校进入社会之后,他们努力工作完事了。所有人都这样,一个普通人都活不下去的制度必然有问题的前提下,普通人都可以这样活下去。
今天完全不是这回事了。今天的学生被迫竞争补习班的同时,还在各自偷偷网上学越级的课程。学习了几十年才进入社会的人发现,自己能力总是不够,有一点点时间还必须在网上各种找慕课之内的知识教学视频看。而哪怕一直幸运有个好工作,还有时间的少数幸运儿拿上手机刷一刷,视频上个个女的靓男的帅。咋办?付费运动健身去……
技术的发展空出了人类大量的时间。而要命的是,这个社会竞争天然会有无形之手把技术发展带来的一切便利都变本加厉变成对人类的伤害。这个伤害结果以内卷的方式显示出来。
火车发明前,人是不需要背井离乡去打工的。
汽车发明前,人是不需要通勤几十公里的。
互联网发明前,人是不需要跟整个地区前万分之一的强者竞争的,一个班级前 1% 足以心理充实。
生物学心理学等生命科学越是洞彻人类,人类就被技术的线栓得越紧。你以为是你自由选择了玩游戏刷视频丰富自己生活的时候,恰恰是后者选择了奴役你。
内卷是表象,根本原因是人类文明的旧有制度建设在技术面前无力抵抗。
绝大多数人现实世界都是正态分布区间 95% 的那部分,然后被动去接受整个世界前万分之一的那部分信息。这个就是我们现在正在发生的事情。
新技术发明出来之后,一个 a 地区可以保证人权不去提高劳动时间。但是 b 地区提高了劳动时间,a 地区的就业环境就会崩溃了。最终所有地区都会被竞争影响而进入无休止的劳动状态。
某单位招专业技术人员 1 人,面试 6 人,笔试 60 人。
未进面试的 54 人,复习和应试期间,交通、住宿、时间成本,全都白费。
进面试而未上岸的 5 人,在面试前还参与了资格审查和心理测试,花费了更多的时间和财力,但也全都白费。
60 人都是修够学分的专业对口的硕士毕业生,选谁上岗都没有多大差别。
这其中的 “白费”,就是内卷。
一群既得利益者,曲解了一堆概念以后,制造出来灌输给后来的挑战者,用来保持自身地位的一个词语。
简单的说,首先给大家灌输一个不存在的虚妄的稻草人概念,就是所有人上了大学就应该是得到同等的工作,轻松的工作内容,以及丰厚的报酬。
然后在用现实来批判这个不存在的稻草人。再告诉大家,努力读大学没用的。努力工作没用的。你们这是内卷。
这样,有一部分竞争者被洗脑而退出,减少了后来竞争者的数量。一定程度上,保持了既得利益者的利益保存。
问题来了,这世界上确实不可能让所有人都当金领,确实如果所有人都去做白领工作,白领的竞争力会很大。
但是白领金领就是好啊。人人都去竞争,有成功,有失败。但是在这个竞争的过程中,学了很多知识,积累了很多经验,对大脑进行了训练,下一代还可以带着上一代竞争的经验继续参与竞争,这是正常的。
如果一个国家大部分人都信了有些人的邪,因为竞争可能失败,就直接放弃,拒绝对大脑和知识的培养和训练,拒绝努力拼搏。那才是永不翻身,把脑子里面都注射进消毒水,世世代代,发达国家给人做票仓,买消毒水给自己打。落后国家就直接给人做奴隶,种地,挖自己的资源卖给发达国家,换来饭都吃不饱。
===================================
其实我们可以看到,在知乎上有个奇异的现象。
内卷大 V 们。一个个都是名校毕业。奇怪了,你们自己既然说的好听,为啥当时不选蓝翔,反而打破脑袋要进 985 211 或者出国留学呢?
为啥你们还都挤在最 “内卷” 的互联网,金融等白领行业,不见你们去做什么装修工,水电工,开挖机呢?
说白了,所谓的 “内卷” 行为,努力学习考尽可能好的大学,毕业了努力工作,尽可能网上爬,尽可能存钱,尽可能在更好的城市买房子,尽可能让孩子读更好的学校。
这是普通人正常慢慢往上走的正常需求。被人污化了而已。
===========================================
就好像高票答案写的。看电影坐位置。
是啊,大家都不站起来,中间的位置是最好的。
可是,凭什么你可以坐在中间呢?就凭你爹坐在中间?所以你就要世世代代坐中间?生在前排后排的,站起来都不可以?
有的国家用了各种方法,限制人不可以站起来。那么中间的人就可以永远的坐在中间。
但是中国,没规定不允许站起来,也给了条件站起来,我站起来合理合法不可以么?
要是换有些国家,不光是站起来,早拿着刀把你们中间的人砍了自己坐过去了。
内卷通俗易懂地说就是一个资源争夺的人太多而资源不够。
举个例子吧,中国宋代以后的读书人要想出头就只能考科举,但是进士每次才三百多人,录取率比今天的北大清华还低,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自然就内卷了。
内卷是让大多数人把时间精力浪费在不多的资源上,产生这种现象有两种可能,一个是这种资源是生存的必须,比如农业时代的土地就是生存必需品,人口越来越多,土地越来越少,竞争激烈导致内卷。第二张可能就是这个资源的回报率特别高,比如古代的科举一旦考中就可以平步青云,立刻实现阶层跨越,比中彩票都厉害。
内卷最大的危害就是摧毁一个社会实现多样性的可能,陷入内卷状态时间长了之后人的心理会出现一种锚定效应,也就是认为只有这一条路是正当的,没有更好的出路,即使别的出路真的存在也看不见。
中国文明在宋以后逐渐陷入衰落就是科举制造成的内卷的后遗症,所有的知识精英都认为只有科举出仕这一条路是正确的,失去了探索其他社会组织形式和制度的可能性,所以整个文明就逐渐走向衰败和僵化。今天中国人依然被科举遗毒毒害,所以才会有各种主动 996 的奋斗逼,不清除科举遗毒,中国会永远在内卷的陷阱里徘徊。
这个其实你看咱们的高考就知道了。
高考就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大型内卷活动。
我以我参加过的 2019 陕西高考为例啊。
2019 陕西高考实际参加人数约 26.4 万人,其中理科 17.6 万人。
然后 2019 年 6 月 7 日到了,这理科 17.6 万人就开始互相内卷了哈。
大家做了同一套全国二卷,然后得到一个分数。省招生办会根据你的分数给你排个名,录取正式开始。
好,假如你现在是超级学霸小 A,你考了 700 分,最后成功考上了北京大学。
你考上了北京大学,那么就注定有另外一个陕西考生考不上北京大学。
因为北大 2019 年在陕西总共招收 21 名理科生,也就意味着你挤掉了某个人考上了北大。
甭管这个人是谁,反正你把他卷了下去。
好,现在你是普通学霸小 B,你考了 620 分,最后成功考上了西北工业大学,这是一所 985 大学。
你考上了 985,那么就注定有另外一个陕西考生考不上 985。
因为 985 也就录那么多人,你上了,那么肯定会有一个人上不了。
以此类推,你是优秀学生小 C、普通学生小 D、学渣小 E….. 你们分别考上了 211,普通一本,二本….. 只要有人占了一个招生名额,就注定有另一个人会被刷下去。
因为各个大学的招生名额(资源)就那么点。所以高考注定就是考生之间的内卷博弈——你上我就不能上,我上你就不能上的一场游戏。考生们根据自己的做题水平,一个萝卜一个坑,去攫取属于自己的那份教育资源。
所以高中老师那句话 “高考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真不是扯淡。你上了 985,那是踩着全陕西近 98% 的人上去的。你上了 211,那是踩着全陕西近 94% 的人上去的。
在这场内卷活动之下,每个上去的考生,其实脚底下都踩着无数人。
这就是内卷。
過密化。
密集的密,勞動密集型的密。
简单来说,就是你越是努力工作,你老板的马子就越靓。
而你忘记了,这些增值是你们劳动得来的啊,为什么连个普通女朋友都找不到。
原来老板投资 100 万开了家小工厂,有四个员工,每周五天,每天 6 个小时工作,公司净利润 50 万,四员工一人 5 万,老板 30 万。
有一天老板为了 “奖励勤劳的员工”,设立了一个五万年终奖,四个小年轻也没家庭负担,精力也足,身体也好,为了收入翻番,有人开始每天 7 小时,然后有人 8 个小时… 最终人均 996,甚至频繁加班。结果现在每个人的工作时间都快翻了一番,收入不知道怎么样,公司利润倒是被你们翻了番成了 100 万,老板只花了 5 万成本就净挣多了 45 万,他不用增加资本,收入从 30 万变成了 75 万,立马把 5 系换成了 7 系,说 “小伙子们好好干,996 是你们的福报!”
甚至呢,原本年纪大了,只挣 5 万也挺满足的 “人才” 们,反手就被被输送给了社会。
还有呢,因为你们的产品大幅降价,导致越来越多的公司工厂老板开始对员工要求:“不努力工作的不是我的兄弟。” 于是乎,这个行业进入了内卷时代,工资没涨,但工作强度可能已经翻番了。
我们工人呢?只因为个别人最初想过的好一点点,却使整个社会滑入了泥坑
资本家呢?只花了五万,推动了整个行业的大发展。
不过客观点说,这样也才使得我们中国工厂的产品有了强大的竞争力,国内经济能够两位数高速平稳地发展了好长时间。
国人的勤奋和上进是优点,但却产生了坏的一面,被资本利用了。
说句不好听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文明发展的阶段逃不过扩张,不论什么形式,你以为别人美国 真的会相信这只笑眯眯的兔子不会吃人?而我们现在的产业扩张说的好听叫和平发展,市场下自由竞争,可实际上不就是在抢老美的饭碗和地位么?因为美国人相对懒,而且人均小资情调,你不给加班费我就不加班,再逼就 SORRY I QUIT,所以真的放开市场下自由竞争美国资本家根本没得赢,这也就是我们过去 40 年发展的外因。但美国毕竟保持了大幅的技术和地位,话语权领先,美国人必定要打好这张牌,维持差距,看他们对华为是怎么做的就明白了,华为是国内产业升级的开拓者,也是发展的里程碑,我们大概率要经历历史。
谈到内卷,没人引出狮子管狼的故事我是没想到的,你要能看懂为什么为什么狼越来越拼,分到的食物却越来越少,甚至只能去吃草,你就懂了内卷了。
有一天,狮子让一只豹子管理 10 只狼,并给他们分发食物。豹子领到肉之后,把肉平均分成了 11 份,自己要了一份,其他给了 10 只狼。这 10 只狼都感觉自己分的少,合起伙来跟豹子唱对台戏。虽然一只狼打不过豹子,但 10 只狼豹子却没法应付了。豹子灰溜溜的找狮子辞职。狮子说:今后,看我的。
第二天,狮子把肉分成了 11 份,大小不一,自己先挑了最大的一份,然后傲然对其他狼说:你们自己讨论怎么分这些肉。为了争夺到大点的肉块,狼群沸腾了,恶狠狠的互相攻击,全然不顾自己连平均的那点肉都没拿到。豹子钦佩的问狮子,这是什么办法?狮子微微一笑,听说过人类的绩效工资吗?……
第三天,狮子依然把肉分成 11 块,自己却挑走了 2 块,然后傲然对其他狼说:你们自己讨论这些肉怎么分。10 只狼看了看 9 块肉,飞快的抢夺起来,一口肉,一口曾经的同伴,直到最后留下一只弱小的狼倒在地上奄奄一息。豹子钦佩的问狮子,这是什么办法?狮子微微一笑,听说过末位淘汰法吗?……
第四天,狮子把肉分成 2 块,自己却挑走了 1 块,然后傲然对其他狼说:你们自己讨论这些肉怎么分。群狼争夺起来,最后一只最强壮的狼打败所有狼,大摇大摆的开始享用它的战利品。狼吃饱以后才允许其它狼再来吃,这些狼都成了它的小弟,恭敬的服从它的管理,按照顺序来享用它的残羹。从此,狮子只需管理一只狼,只需分配给它食物,不必为其它的狼再操心了。豹子钦佩的问狮子,这是什么办法?狮子微微一笑,听说过竞争上岗吗?
第五天,狮子把肉分成 5 份,自己拿了 3 份,然后把 1 份分成 9 小份,对狼们说:每个都领一小份,我考察你们,最后决定最优秀的可以额外获得那份最大的。然后狼群们迅速拿了各自的那块,各自考虑了一番,有些狼拿出来了自己那份的一部分来给狮子,有只狼把全部都上交给了狮子,却换回来的优秀员工奖励——那块大肉。狮子得到了全部 80%的肉。豹子佩服得五体投地,问狮子这是什么计策?狮子微微一笑,听说过官场规则吗?
第六天,狮子把肉全占了,然后让狼去吃草。因为之前的竞争,狼群已经无力再战了,于是只能逆来顺受。豹子钦佩的问狮子,这是什么办法?狮子微微一笑,听说过 吗?
就是要打倒狮子(资本家),而不是狼群哄抢。
仗我们是不怕打的,帝国主义要想‘和平演变’我们这一代人也难; 可下一代、再下一代就不好讲了。中国人讲‘君子之泽,五世而斩’,英国人说‘爵位不传三代’; 到我们的第三代、第四代人身上,情形又会是个什么样子啊? 我不想哪一天,在中国的大地上再出现人剥削人的现象,再出现资本家、企业主、雇工、计女; 如果那样,许多烈士的血就白流了……
———— 毛泽东
现在 “人民富豪” 和其宣扬的 996 到底是怎么回事那就仁者见仁了,这里无法进行定性评价。任何事都有双面性,目前我们还脱离不了资本,因为它能在这个市场阶段带来社会高速发展,但不能承认它的合理,更不能忘记忘记我们的道路。
《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讲的清清楚楚的东西,为啥要重新发明一个名词。
内卷化(involution),又译为 “过密化”,吉尔兹提出“农民在人口压力下不断增加水稻种植过程中的劳动投入,以获得较高的产量。然而,劳动的超密集投入并未带来产出的成比例增长,出现了单位劳动边际报酬的递减,即过密化现象。” 这种现象叫“内卷化”。
内卷化,指一种社会或文化模式在某一发展阶段达到一种确定的形式后,便停滞不前或无法转化为另一种高级模式的现象。
农民,种地,只有 100 亩地,这个是有限的资源。
开始是投入 100 个人,发现产量是 100 吨,人均收入 100 元。
后来加到 200 个人,产量提高到 200 吨,人均收入 100 元。
直到加到 500 人,产量提高到 500 吨,人均收入 100 元。
但是增加到 1000 人,因为地力有限,产量还是 500 吨,因此产量没有增加,1000 人的工资反而减少了。
我还上初中的时候,班主任讲过这么一个故事:
通隔壁县的首班车每早六点发车。
大家也都习惯了首班车六点。
直到有一天,一个小机灵鬼提前了半个小时,出了车站在既定路线转了一圈,把路上的人一波带走。
他获得了什么呢?
提前出击,捡走了路上的乘客,赚了一波。
乘客终归是固定的。你早起半个小时,拉走的就是下一辆车的乘客。
为了不亏,其他司机也得提前半个小时出发。
可所有司机都提前半个小时出发的话,真的会多拉到乘客吗?
只有第一天的第一辆车提前捡到了一路的乘客,代价是以后所有人都得早起半个小时。
包括乘客。
这个故事真的是当年老班主任讲的,具体记不太清了。
用我这个行业的发展给你举例。
在 19 年之前,这行业是个很小众的行业,没什么竞争,大家独立在各个城市发展,互不影响,都能过的不错。一个人一年能搞个 30/40 万。
从去年开始,行业进入了爆发,业绩翻了 4 倍,很多人轻松赚了百万,于是每家公司都在扩招,培训,更多的人看到这行业赚钱涌进来。资本也在大量的投资搞平台。
现在已经离谱到每个月都有 2 次行业展销会。上个月苏州某平台举办了一次展销会。这个月 15 号,苏州又来一次展销会。北京还有一次。
这种疯狂的招人,办展销会。最后就是从业者越来越多,市场被瓜分的越来越细。每家新开业的都要囤货吧。
随着国外疫情褪去,产能恢复,国内的人可以出国购买,这行业会逐步进入下行期,而从业者却越来越多。
最后很多人都会发现,货都压在自己手里呢。这个时候,陌生人看到从业者 20 年,21 年,22 年,赚了一笔钱,房车都有了。认为是个好行业,依然闭着眼睛往里闯。
这个时候行业并不会崩溃,而是很多原先的从业者发现金子采完了,可以靠出售经验,道具,教别人赚钱,从而继续营造这行业非常暴利的假象。到处都是炫富的。
等到再过 2 年,陌生人都被收割的差不多了,这行业基本上又会回到小众行业。
这你也可以理解成内卷。
要解释何谓内卷,就要从内卷鼻祖、清华卷王、学堂路车神说起了。
众所周知,想考上清华大学,你必须学会空手骑车,否则就会被刷掉(笑)。
一图胜千言。
南朝鲜,人口和浙江差不多,经济总量和广东差不多,但是搞出来的偶像男女团比中国全国加起来还多好几倍。一两个光鲜团体的背后是无数没饭吃的糊团。
以前的策略是开发日本市场,但是这也不够。这些年挖空心思,想要开拓中国市场,但是限韩令挡着进不来。迫不得已,还想出了跑到中国建团的主意。
什么叫内卷,这就叫内卷。
以下内容截图来自公众号 “挖数”
原知乎回答地址
平时你花 5 块钱能买到的饼,别人出 10 块 20 块来买。因为别人也很饿。
你们三个为了吃这个饼不断加价,你们三个就内卷了。
即使它不值这么多钱。
一亩地可以种的庄稼数量是有限的,
到了一定阶段,越密植,反而产量越低。
过犹不及。
工业转移实实在在的在发生,内卷或者过密只会越来越严重。
2001-2015 中国经历了世界最大规模的财富扩散,基本原因是承接了工业转移。
当工业转移继续发生的时候,那些曾经出现在先发经济体的矛盾也同样一个不落的会出现在中国。
孟加拉,印度尼西亚,承接了世界一半产量的低端衣服,有一千多万的中国年轻工人需要转产,需要到其他行业去恶化其他行业的竞争优势。
越南,三星把自己一半的手机产能调集过去,东莞和深圳就有两百多家工厂的工人需要转产到其他行业。
当这样的问题出现在大家面前时,知乎网友说,三星的零件还是需要一车车的从广西口岸过去,是的,他们现在还只能做整机组装。
可,我们也是那样开始的。
从台湾和香港运零件,到广东和苏州组装啊,这才几年。
春江水暖鸭先知。马云们为代表的大资本想要再维持善意人格化,变得越来越困难,他们走不了,只能退休,远离风口浪尖,中小企业主就相对灵活了,疫情暂缓了他们脱离国籍的既定规划,但不会永远阻止,他们必须要加速脱身了。
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竞争并不能增加资源,这叫内卷。
竞争可以增加资源,这不叫内卷。
到了举例子的时候了。
比如一个省份只有二十个清华大学的名额,那么这个省份的学生都开始激烈竞争,每个学生都尽量压缩学习外时间,但学生 A 努力学习,学生 B 也只能努力学习,每个人都只能努力,否则就被淘汰。无论学生们努力还是不努力,努力程度如何,名额都是 20 个,还不如大家商量好都不努力拼天赋——当然这根本做不到,大家根本不可能商量好。这是内卷。
又比如,A 为了多生产粮食多赚钱,发明了化肥,造成粮食爆发式增产。自己的粮食产量虽然增产了,但因为粮食供应量大了,价格下降了,自己的收入并没有增加。B 的粮食没有增产,收入下降了,于是 B 发明了农药,第二年 B 的粮食产量也大量增加,但同样原因粮食价格又降了,B 的收入也没有增加。
但因为 A 和 B 的竞争增加了粮食资源,增加了粮食供给,这就不叫内卷。
打个比方,我是渣硕,学校有个学科是 A 类学科,可惜我不是,哈哈调侃一下。
我本科毕业的时候听师兄说,研究生毕业出来一些单位不需要笔试。
他确实也不需要笔试,于是我就读了。
可是我忘了,研究生要读三年,出来后已经扩招的很厉害。
打个最简单的比方,我本科同学,青海西宁人,211 中传硕士,她回家后,应聘央视驻青海记者站,足够了,但是要应聘西宁还不错的中学,那远远不够。
而且她还说,美女记者也是会内卷的,火几年,下面新的来了,就忘了。
这就是内卷,想通过学历摆脱内卷的,过几年,你好不容易得到的学历一样贬值。
你正在进行着你并不情愿的竞争。
——如果你不清楚内卷的客观定义,这是最简单直接的主观判别标准。
本文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内卷是你并不情愿的竞争
第二,努力和内卷的区别
第三,内卷的源头——异化(劳动的异化和人的异化)
第四,逃脱异化的思路
一、你不情愿的竞争
你不想加班,但同事都在加班,你怕领导看到会有想法,怕被末尾淘汰,所以被迫加了班。你在内卷。
你觉得孩子该有快乐的童年,但看到其它家长都在鸡娃,你怕输在起跑线上,所以只好跟着鸡娃。你在内卷。
你觉得胖点无所谓,开心最重要,但闺蜜们都在减肥,你怕在婚恋市场上掉价,不得不开始痛苦地减肥,你在内卷。
你不想断子绝孙,但江湖上你的对手都练了辟邪剑谱,你不得不忍痛挥刀自宫,你在内卷。
二、努力和内卷的区别
由上述可知,努力是为了自身的真实需要,主动地奋斗;内卷是害怕落于人后,不得不被动奋斗。
你觉得瘦身之后会很健康、舒服,所以坚持运动和节食。你在努力,不是内卷。
你想要完善自己,拓展自我的边界,所以不懈地积淀与学习。你在努力,不是内卷。
你觉得孩子应该丰富的自我表达的途径,所以带他学音乐学绘画学体育。而不是为了超过别人。你在努力,不是内卷。
同样,林平之也是在努力,不是内卷。
三、异化是内卷的源头
内卷的源头,我认为是马克思所说的 “异化”。异化包括劳动的异化,和人的异化。异化到一定的阶段,必然会产生内卷。
他的劳动不是自愿的劳动,而是被迫的强制劳动。因此,这种劳动不是满足一种需要,而只是满足劳动以外的那些需要的一种手段。
外在的劳动,人在其中使自己外化的劳动,是一种自我牺牲、自我折磨的劳动。
——马克思《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按马克思的理论,异化分为四种。
第一是劳动本身的异化。分工的不断发展,使得劳动越来越流水线,越来越枯燥,每个人都是螺丝钉,可以轻易被取代。劳动本是人的属性,是快乐的事,变成为沉重的负担。此谓劳动的异化。劳动因为简单、低层次、可被取代,劳动者不得不通过增加工作量来进行竞争,所以通往内卷。
第二是劳动者和劳动产品相异化。劳动者生产的产品,属于资本家。劳动者生产得越多,为资本家创造的剩余价值就越多,资本家越富有,劳动者越贫困,贫富差距越大。劳动建造了宫殿,但工人却住进了贫民窟,也就是我们说的 “你被割了韭菜”。这样的努力是无效或反效的,改变不了劳动者的根本处境,反而越陷越深,所以通往内卷。
第三是劳动者和人的类本质异化。人类成为了资本的从属物,成为了资本的奴隶。你忘记了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你的努力都不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资本营造出的种种骗局,比如身材焦虑、起跑线焦虑、职场焦虑,这种盲目的努力通往内卷。
第四是人与人之间的异化。这是异化导致内卷的最重要因素。由于上面的三点异化,导致人与人的关系逐渐对立,同一阶级的劳动者,拥有相同的不利处境,他们之间本是同志是战友,却变成了对手,造成普遍的恶性竞争,无疑通往内卷。
简单总结,异化的人所进行的异化的劳动,通往内卷。
![](data:image/svg+xml;utf8,)
四、逃脱异化的思路
这是一个大哉问,不能简单说说就能解决的。在此只从个体的角度,和大家讨论逃脱异化的思路,不讨论作为集体的阶级斗争、社会革命等。
作为个体,逃脱异化包括改变人的异化和改变劳动的异化。
改变人的异化,要从内心出发,重审自我,重审生活,重申时代。不要甘于做分工中的螺丝钉,而是实践马克思所说的 “全面发展”,做一个完整的人,这样才可能知道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而不会随波逐流,被卷入并不需要的恶性竞争。
比如米兰昆德拉就曾说,他选择写作,是因为写作是他能做的 “和世界的整体保持联系” 的最好方式,避免了在分工中成为狭隘的异化的人。
马克思说,**人类的本质是自由自觉的人类劳动。**改变劳动的异化,是在 “改变人的异化” 的基础上,探索什么是你愿意的努力,什么是自由自觉的劳动,属于你本质的劳动。
以我喜欢的作家杨无锐的两段文字作为结尾。
现代人大多患有成功焦虑症,同时,对成功的想象力却极度匮乏。整个社会,人们都在模仿有限的几种成功:身体爱情、财富、权力、国家的繁荣。人不仅担心自己不够成功,还担心不能按照规定的样子成功。这些人间的成功,没什么不好。但若只能想象这些,社会就成为充满胁迫和压抑的怪物。每个人都被胁迫,也都转身胁迫别人。
在神圣尺度之下,人对成功的想象会丰富许多,也谦逊许多。因为神圣本身就意味着超出我们理解的可能性。神圣照临之下,人会看见更多值得奉献之事,更多奉献之可能。他不必屈从缺乏想象力的社会的 “成功胁迫”,也不会加入他人的 “成功胁迫”。
这个世界,人总有太多 “不得不”。有些 “不得不”,是追赶潮流。有些 “不得不”,是随波逐流。“回到种子”,哪怕只是想想,至少能让人意识到,那些波那些潮,未必那么 “不得不”。
——杨无锐《其实不识字》
当然,这看起来有点鸡汤,也有点 “站着说话不腰疼” 了,关于 “如何摆脱异化、逃离内卷” 的大哉问,也不是几篇文字可以解决的问题,更需要长年的自我积淀与内审了。
(认真写作的新号,求赞求关注呀~)
突然发现,原来 “内卷” 这个词本身就是内卷的产物,它通过内卷的方式,打败了 “剧场效应” 和“恶性竞争”,成为了脍炙人口的常用语。
不能绕开内卷,那就主动去吃屎,虽然难以下咽,起码还能吃到热的,后面的别说冷的了,就是连吃的机会都没有…
就像修炼葵花宝典一样,先练先爽,虽然代价大,但是前期会的人少,收益也就大。当大家都会了,收益就没有了,代价依然还是那么大,就一点意思都没有…
所以,人口下降是必然的,卷是因为人多,都卷死了,人自然就少了。
当然,竞争者少了,收益大了,人又会冒出来,又开始卷。
人太多资源不够用,总需要以战争的方式去清理一部分人口…
很好理解。
内卷
通俗一点讲,举例说明就是:中国人不得不为每个月 5000 块钱的工资去和同龄的很多人去竞争,并且尽量努力做到更好,这 5000 块钱扣了社保这些,到手 4000。
而国外的工作你又没办法申请,也创造不了外部市场,同样的工作,可能国外需要的人掌握的知识没你多,做出的工作的水平比你也差,但是他的岗位工资是 30000,是你的五倍,而且福利很好。
内卷是一个新名词。作为新词,目前尚未查到任何标准、权威的定义,只有个大致的理解。内卷这个概念的内涵很丰富,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内卷 involution,与之对应的是 evolution,即演化。直观地说,内卷就是 “向内演化,或绕圈圈”。更宽泛一点说,所有无实质意义的消耗都可称为内卷。生活中许许多多低水平重复的工作,貌似精益求精,大家都按部就班,埋头苦干,乐此不疲,但只在有限的内部范围施展,不向外扩张,工作方向是向内收敛的,而不是向外发散的,这就叫内卷。再形而上一点儿,自古以来的大帝国也都是在慢慢的内卷过程中消亡的。
还有个咱身边的明显例子,就是大公司。
我早年天天都在纳闷,大公司怎么就把自己变得这么臃肿不堪,人浮于事,写一行代码还要反复评审,对应几十倍工作量的文档、管理工作,而且浪费无处不在。
此外大公司里,还有比项目团队更大的支持团队,各种大小领导多的离谱。我以前一直以为 “领导泛滥” 这个毛病是国企的,后来发现不仅国企,各种私企外企几乎无一例外呈现出这种症状。如果你们公司没出现这种症状,可能只有一个原因,你们还是小公司,再等等,等到足够大了,这些毛病一个都不会少。
归根结底,就是一个趋势问题,所有的系统,都有走向 “高成本,高损耗” 的方向。就跟盖一栋楼似的,楼层低的时候想怎么发挥都行,甚至可能整个公司只有一个施工队。
楼越高,考虑的问题越多,安全性、可靠性和稳定性成了最高优先级。公司里越来越多的人跟盖楼没啥关系,施工单位反而成了次要优先级,随便一群人都可以对施工单位指手画脚,直到组织臃肿不堪。
组织在死之前,要拼命想办法给自己弄到更多的资源来对抗成本和消耗,如果资源不足以压制这种消耗,很快就废掉了,大公司轰然倒地。
既然大公司问题这么多,为啥还要存在呢?
因为它能做得事,小公司根本做不了,但是公司大了,又紧跟着出现了新的问题,比如官僚化,人浮于事,这些问题处理不好,最后把公司给拖垮了。
比如说:
**1、无意义的精益求精。**比如大会堂桌面上摆的几千只茶杯,横看竖看侧看皆成行,蔚为壮观!那是很多工作人员花很长时间用绳子逐一定位折腾出来的。相对于会议的内容及其意义而言,这种严格和精准的摆设没什么作用,这就叫内卷。
2、将简单问题复杂化。例如,有些单位为了落实上级领导决定的项目,又要冠冕堂皇使整个决策过程看起来科学化,以应付审计和巡查,为此,大费周折,搞了一套又一套的可研报告,邀请了一批又一批的专家学者提意见和建议,开了一次又一次的评审论证会,穷折腾一番,其实项目早就由领导拍板决定了,这些庞大繁忙的工作,费钱费时又费力,把简单问题搞得很复杂,目的只是补程序,把所谓决策科学化的圆圈画完,这也是一种内卷。
3、为了免责,被动的应付工作。每逢重大节日或敏感时期的前几天,下级机构必须响应上级号召,组织大规模的安全生产 (或维稳之类) 大检查。大家都明白,大部分领导可能连安全生产的资质证书也没有,这些检查未必有什么实际效果,但还得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完成这个固定动作,以期万一出了事可以免责,这也是一种内卷。
4、与预期的目标严重偏离的工作。社会上许许多多的创建评比就是内卷。因为这些评比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却不能借助这些评比大赛来推动其预期的工作,无法实现其初衷,做秀成分多于实质效果。例如,某某创业之星大赛,又或某省几个部门联合搞的科技创新先锋大赛等等,事实上,个人不会因大赛才去创业,科技企业也不会因为大赛才搞科技创新。大赛的初衷是推动个人创业和科技创新,但实际作用却微乎其微,这种大赛当然是内卷。
5、限制创造力的内部竞争。例如,僵化的内部考试制度严重限制了员工的自由学习和成长的空间。我们公司 HR 就为了刷存在,经常搞些自以为是的等级考试,居然还排斥政 Fu 组织的考试文凭,而且出题人把考试题目出得离奇古怪,比如某某起义谁开了第一枪,谁开了第二枪,谁开了第三枪等等无聊之极的考题,这也是内卷。
7、在同一个问题上无休止的挖掘研究。中国人对很多历史名著的研究让人咋舌,就这么几本书,一两百年来无数学者没完没了地去挖掘,你还能整出什么新东西来呢?但是研究仍在深入,精细还能再精细,没完没了。研究人员前赴后继,内容却不断重复炒作,论文抄来抄去,不断用曲解原著和牵强附会的佐证来标新立异,实际上都是那锅里的一堆烂肉,这是典型的内卷。
02
内卷的成因很多,我们略从制度和文化的二个维度来认识一下。
人们为什么会身处内卷困境而无法自拔呢?
囚徒困境理论对此作了很好的解释。按照囚徒困境博弈模型,在制度的压力下,人如同囚在困境中,为了自身的利益,绝大多数人都会选择 “配合” 的方案,极少人会选择与体制对抗。因此,人们便乐此不疲地与小范围内的相关的人员进行零和甚至负和的博弈,客家谚语把这种现象叫做“裤裆里面打拳”,大家争来争去,累死累活,不管你再努力,付出再多,利益总量不会增加,还是这么一点点。由此看来,制度化的内部竞争是内卷的第一成因。
从文化基因上看,二千多年的帝王文化和太监文化驯化出无数的 “顺民”。帝王文化的核心是愚民,以利于其统治,而太监文化的最大特色就是拍马屁,讨好主子,以期获得主子的恩赐。所以,中国人从小就要求听话,要求坐言起行都规规矩矩,习惯于在狭隘的人际关系里寻求自己的安身立命之地,文化基因里决定了中国人习惯于内部竞争,而缺乏向外开拓创新的勇气。看看现实中的官场职场的残酷内斗,即可理解。从文化的另一个角度看,传统文化到了某个阶段而无法适应新的形势后,就容易走偏,走进死胡同,既然无法适应外来文化挑战的新形势,只好在内部不断深挖,寻找寄托。
中国几千年积累下来的诸多规矩、讲究、禁忌就是内卷。封建迷信更是将内卷发挥到极点了。人性是闲不住的,若是没有新的思想产生、没有新鲜事物可以期待,就必然会琢磨出一些东西来折腾,如各种风俗习惯,又如微雕、微刻和书法等等,以增加一点生活的花样。这也是内卷的成因之一。
内卷是一种无声的悲哀。再比如历史学家说明朝亡于党争,这是直接原因。我觉得深层原因还是内卷,党争导致明朝没有一个政策(不光是张居正)能持之以恒执行下去。明朝后期有几项政策复盘的时候就能看出来还是很有希望的,不过最后都在扯皮与内斗中熄火了。明朝的朝廷就跟个沙雕施工队似的,盖的楼都缺个顶,不亡没天理。
还有财政,张居正改革之后财政只好转了几年,很快又不行了,财政的崩溃导致边军大范围反水,大家知道 “戚家军” 吧?这支部队哪去了?
惨极了,这支部队后来因为欠饷问题向朝廷讨饷,最后的三千人被加了个罪名全部诛杀了。
明朝后期基本所有的问题都和钱有关,裁撤公务员里的临时工导致李自成反了,军队发不下去军饷,导致军队变成了乱军到处打劫,秩序进一步混乱,最后乱到不可收拾。
国家层面的财政问题几乎是所有问题的根源,你们看美国现在的很多问题,本质也是财政出了大问题,比如美国这两天突然出来这么个牌子,奥斯丁市警察经费消减了,让市民风险自担,也是有生之年系列:
还有俄罗斯,其石油产值在俄罗斯 GDP 里比重并不高,但是对俄罗斯财政的重要性却是压倒性的,这也是为啥普京豁出去也要修理那些支持过他的寡头。
当然了,咱写文章的目的不是为了最后嘲笑那些老大帝国,个人跟国家都差不多,我们自己也一定要警惕。
毕竟明朝的这些问题还会一再出现,这玩意比历史周期律还猛。
反正只要陷入内卷,对个人而言,是一种无声无息不知不觉的虚度;对社会或机构而言,大量的人默默地做无用功,白白浪费了资源,降低了整体效率,削弱了对外的竞争力。
天朝拥有全球最多的博士、教授和研究员,但是,我们的科技创新竞争力却与之很不相称,这或多或少与我们的教育体制和科研体制的设计有关,无数的人才被困在内卷化的制度性环境里无法自拔,造成巨大的人才浪费。
明白了内卷的含义,大家可以反思一下自己的生活。也就是大部分人没法发财,大部分人没能激发出特殊的技能的原因。
空耗了时间,最后在大城市什么都没落下,甚至可能还得退到二三线城市,这种恐惧在每个人踏上大城市的时候,就一直如影随形。
而且担心自己像一颗柠檬似的,被大公司榨干最后一滴汁水后无情抛弃。网上流传着一张图,多少能看明白这种深入骨髓的恐惧感:
而且吧,有时候你在一线收入已经非常高了,但是跟周围的人一对比,毫无优越感,因为在一线,大家才能体会到什么叫高手云集,这种感觉会进一步加深那种抑郁感。
这种情况下,光顾低头拉车,从不抬头看路就成了大家的 “内卷” 通病。
个体要有意识地避免陷入内卷,减少内卷造成的浪费和伤害。无论你是决策者还是执行者,做事前都要判断一下,尽可能避免内卷。
去年看美剧《亿万》,无意中看到一句话:所有系统都将走向衰亡。
恍惚间,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来源:马跃檀溪 2018
不入关,就只能摸鱼,哪年来一场大雪就死一半,鱼的数量是一定的,查干湖的鱼每年都摸,其实也就是那么多,有的人根本一条都摸不着,只能啃树皮,内卷的生态环境上限是一定的。
关外内卷,关内其实也内卷,土客械斗已经持续几百年了,土地少人又多,土地里面刨食不管怎样都是不可能多么富裕的,有的人考秀才上去了,但是也只是百分之一的幸运儿,那些没有上去的,有的的人传教,也有的就在街边写对联为生,这就是内卷明朝每年的进士其实就那么多。
入关之后,一切都改变了,满洲人打下了大大的天下,可以跑马圈地,满人的地位有汉人供养,这个内卷的问题就解决了,而汉人的内卷问题其实也解决了,旧的一批官僚阶级和地主被杀了大半,有的地方被杀的连人烟都没有了,这些空出来的位置,那些投靠满人的汉族知识分子如洪承畴之类,就得到了在明朝不可能获得的待遇,而四川被杀光了,那些湖广械斗几百年的内卷农民,一下子都获得了移民四川,一下子捞个几十上百亩地的待遇。
解决了内卷问题,某种程度来说是康乾盛世的根本社会原因之一。
两百年后,清朝又内卷了,旧有的各种利益群体又控制了各种位置,两广地区又一次陷入了严重的械斗,华北平原地区的流民也多了起来,这一下内卷化,又陷入了严重内耗。随后广西金田起义,华北捻军起义,又开始了一次大规模的社会阶级变革,那些地主和官僚又一次受到了严重的冲击,整个长江和华北平原地区的旧有利益格局几乎是一扫而光,湘军淮军大量的普通人获得了上升的机会,整个湖广江南和江淮地区,大量的地方官和土地都换了人,湘军大量人员得以入仕和提拔,湘军不仅平太平军,还平回平苗首复新疆,巨大的新的生存空间带来了红利,让大量人口走出了内卷化困境。这个时候闯关东走西口和下南洋美洲移民又大量开始了,他们给了汉族人几乎前所未有的新的生存空间和机会,走出了又一次内卷,这就是同光中兴的根本原因。
这一次走出内卷的红利,应该说几乎持续到了今天,虽然很多人都在抱怨中国内卷化,但是客观来说,中国从湘军平太平军开始到今天,都是一直在高速发展中,虽然有过曲折,但是总的来说巨大的工业化近代化全球化红利,一直吃到今天没有消退,所谓有些人抱怨的内卷跟历史上中国那些真正的内卷化困境来说,真的不算什么。
按照两百年周期话,差不多 2060 年之后中国会陷入真正的内卷化,就像历史上那样,那之前,中国巨大的工业化红利全球化红利一带一路市场,还可以吃个几十年吧,我们八零九零后大体不用抱怨这个的。
先说一个贴近知乎氛围的,上海地铁形同虚设的安检,看似无用却创造了上千个工作岗位。
大部分答案基本说的都是大城市里一眼能看出的人满为患的 “内卷”。但中国最内卷的地方,在农村。
几百亩的土地,如果能进行机械化生产,用联合收割机在上面工作,效率会远远高于手工劳动。但现实是,只有开发较晚的东北等地有这样的条件,在大多数地方,这样一块地,通常有几十人、上百人依赖它维生。人们不得不在小块的土地上进行高强度但却低效率的劳动,以维持生计。甚至为了生存下去,开发一些不太适合人类生存的地方,例如一些处在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威胁之下的山坡。内卷的结果,就是人们辛劳一辈子只能勉强维生,在工业有所发展时,会为了微薄的收入,到工厂里从事白领们看来难以忍受,但比起小农社会已经足够好的工作,这样把内卷传递到了社会的其他行业中去。唯有解决农村的内卷,让人们不用生活在泥石流的威胁下,让人们看到 “农业” 首先想到的是大型机械而不是手工劳作,才能解决社会上其他的内卷。只要人均 1 亩地的小农经济还存在,就总有人为了摆脱这种生活,接受比知乎上的城市居民的预期更低的待遇。
今年,似乎没有哪个词比 “内卷” 更让人上头,从职场卷到幼儿园,再从中国卷向整个东亚。甚至在阐述观点或者抒发情绪时,用上诸如“囚徒困境”、“马尔萨斯陷阱”、“内卷” 等几个让人半懂不懂的术语,就是要比正常说话显得更高级。
你瞧,连这都卷起来了。
在百度指数中,与 “内卷” 一词关联最高的搜索词句为“内卷是什么意思?”
![](data:image/svg+xml;utf8,)
先来解释一下它的原意。
内卷(involution)一词,来源于克利福德 · 格尔茨的《农业的内卷化:印度尼西亚生态变迁的过程》,与之相对应的词是演化(evolution)。在这本著作中,作者讨论了爪哇岛的农业始终是劳动密集型,停止演化,并未产生技术或者政治的变革的现象。
格尔茨的 “内卷化” 理论在 1985 年,被中国学者黄宗智引入中国农村研究。之后,这个词被引申到不同的领域,如今,已然成为互联网高频词,指长期停留在一种简单层面的自我消耗和自我重复现象。只要是没有产生发展或创造等质变,似乎都可以纳入到内卷的范畴之中。
诸如 “后乔布斯时代,库克的苹果内卷了吗?” 其中的 “内卷”,就是“没有突破” 的代名词。
“自从乔帮主离世后,苹果越来越不行越来越平庸的调子就没停止过。简中互联网圈一直试图给苹果打上创新乏力、平庸无趣的标签。”
但 “内卷” 一词从今年四月底异军突起,绝不仅仅是由于词语含义的本身。互联网上,“内卷”背后所代表的时代情绪,比本身的意义更重要。
人们对 “内”“卷” 两个字本身的联想远比它的原意更有传播力。**“内”,自外而入也。与外相对,指有边界的区域。“卷”,裹也,一种大的力量把东西撮起或裹住,让人联想到作茧自缚。“内卷” 两字从直观印象上,能给人困顿、被囿于其中不得出的状态。如无意义地在滚轮上奔跑的仓鼠——甚至还要更糟,仓鼠的滚轮可没有越跑越小。**用这个词形容非理性的内部竞争、内部消耗并停滞不前的情绪,似乎再合适不过。
用一个最令人有代入感的例子:在一家公司所有员工都按时上下班,完成 8 小时的工作量。但突然有新员工到来,自愿加班完成 10 小时的工作量,以换得领导的欣赏与嘉奖。为了与之竞争,获取更多利益,原本按时上下班的员工也打起精神加班,久而久之,10 小时的工作量反而成为常态,员工平白多付出劳动,却不再能换取与付出相应的报酬与嘉奖。
与其说这个词火了,不如说我们的情绪被这个词触发了。它突然爆红,正是因为形象地描述出人们在当下社会中所处的困境,人们愤懑、不安、失望与自嘲,在这一刻找到了合适的标签。
“小学生家委会家长比拼资源”是”内卷 “,“985 硕士当银行柜员” 是”内卷 “,地产教育金融行业更是被“内卷” 的重灾区。
最近频频被刷上首页的文章中,内卷两个字总在一众大同小异的标题党中吸引你的视线:
“当前最内卷的行业 / 专业是什么?” 吃瓜群众蓦然发现吃瓜吃到了自家;“内卷,已从娃娃开始。” 刚刚为人父母的年轻夫妻心头一跳;“被‘内卷’裹挟的我们还有出路吗?” 考研、求职者和 996 的打工人在愤懑中咬紧牙关;“被内卷困住的年轻人太难”,凌晨三点的电脑屏幕面前,传来一声叹息。
有关内卷,在澎湃新闻的《人类学家项飙谈内卷:一种不允许失败和退出的竞争》一文中,项飙先生说:
**“**所谓内卷性不仅仅是说竞争激烈不激烈的问题,而是说白竞争,明明知道最后的收获也没有什么,大家还是要竞争。不知道除了竞争之外,还有别的什么方式值得去生活。如果你退出竞争的话,你有道德压力。”(项飙)
南风窗发布《人生是张饼,内卷是宿命》中,认为内卷是一种恶性竞争:
但在内卷化的世界中,竞争成了拼命,我们都愿意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去换取只可以毫厘计的竞争优势:**宁可饿死自己,也要累死对手。**在这种环境下,人人都很累,但人人收效甚微且彼此怨怼。(赵英男)
三联生活周刊在上个月发布《绩点为王:中国顶尖高校年轻人的囚徒困境》,引发众多热议与共鸣:
“在大学里,学生因‘内卷’而迷茫,教师因找不到潜心治学的学生而苦恼。中国两所顶尖高校发生的困境是:揭开漂亮的指标、体面的成功,这些中国最聪明的年轻人在极度竞争中,成功压倒成长,同伴彼此 PK,精疲力竭。”(徐菁菁)
同时 “内卷” 一词由于模糊的定义,还能同原本的表达情绪微妙的对立形式出现。
网传,上周从华为内部火出圈的一篇文章《什么叫内卷?》举出七大让工作低效的 “内卷” 场景。名为内卷,实为低效。“内卷”原本感性的负面情绪不见了,转而成为理性的工作方法论探讨:
“生活中许许多多低水平重复的工作,貌似精益求精,大家都按部就班,埋头苦干,乐此不疲…… 但工作方向是向内收敛的,而不是向外发散的,这就叫内卷。”
究竟是语义的延伸,还是词语的滥用?不过,在 “万物皆可卷” 的时代,这都不重要。所有繁杂的信息量,都是属于我们时代的内卷——与爪哇岛已经不同了。
在这里问一声,昨晚你卷了吗?
出题难度可以任意大但答案绝不允许超纲。
突然想到一个通俗的解释:
一个和尚打水喝~脱贫
两个和尚打水喝~致富
三个和尚没水喝~内卷
内卷,个人理解为社会整体的相对无能,即社会上层没有能力优化整体结构加速发展的同时,社会下层没有能力实现人口流动、阶层洗牌以使有能者挤到社会上层。也就是说,自上而下的改革,和自下而上的革命都无法实现。
这种现象可以类比成优化里面陷入局部最小值的情况,就是没法解决的。
再比如恐龙繁衍也是类似的:只要恐龙还在挤占生存空间,其他生物就没法有很好的进化条件,恐龙自己又没啥进化潜力了。
被很多人吐槽的腾讯嘛的大公司垄断也有类似逻辑:大公司在自己的专长方向已经做到某种极致,进一步发展有限,但把持着金融、市场、技术等资源,小公司真的很难搞过它们(反正易信用这貌似没差太多,也是搞不过微信。
这种情况,除非来个彗星撞地球之类的变数,大幅度改变外部环境,否则是没法解决的。
今天过六一儿童节
小明爸妈买了一个蛋糕
因为小明爸妈严格遵守了计划生育制度
所以家里只有小明一个小孩
小明说,蛋糕是巧克力的,我喜欢香芋味的,我不想吃
爸妈一看,小明不吃这蛋糕不就浪费了嘛
又答应第二天买个玩具
小明才吃了蛋糕
今天依然过六一儿童节
小红爸妈买了一个蛋糕
小红是单独二胎家庭
所以家里还有个弟弟一共四口人
爸妈说你们表演一个节目再吃吧
然后小红唱了一首歌,五音不全
弟弟念了一首诗,读错了好些字
不过没关系,他们两依然一人分到了一半蛋糕
还是过六一儿童节
小张的爸妈也买了一个蛋糕
因为小张家在偏远地区,爸妈文化不高
所以当时一共生了 7 个
但因为家里比较穷,这个蛋糕很小
只能奖励给最优秀的孩子吃
为了这个六一节的蛋糕
老大提前一个月开始准备,学会了原地前空翻接白鹤量翅
小张一看这不行啊,我得来个原地翻 3 圈接金鸡独立
谁料到老 7 更厉害,使出浑身解数,连续翻了 10 圈滚出了家门
所以,在这个平行时空:
小明吃了一个大蛋糕,还因为任性闹脾气,收到了父母给的玩具。
而以后他依然还可以任性的吃一个大蛋糕。
小红吃了一半蛋糕,尽管她唱歌很难听。
当然她以后也不用唱多好听,还可以吃一半蛋糕。
小张没有吃到蛋糕,但为了下一个六一儿童节能吃到那个小蛋糕,小张默默的准备练习一次性翻 20 个。她们家 7 个孩子为了那一个小蛋糕,要翻的跟斗会越来越多。。。。
于是小张家爸妈只用了一个小蛋糕,就得到了一个杂技班子。
小张家,就是内卷家庭。
假设一个地方,只有 100 个女孩,每一个体重都是标准的 110 斤,不胖不瘦,健康体重。
突然有一天,男人告诉她们:“110 斤太胖了,90 斤更好看一点,快给我减到 90 斤。”
这 100 个女孩起先拒绝了这群男人的要求,因为从健康体重减到 90 斤,就意味着要压抑自己的饮食欲望,且承担过瘦导致的营养不良,体弱多病,月经失调,大脑供能不足,身体瘦弱影响工作效率等问题。
于是这 100 个女孩,约好一起拒绝减重,男人们也拿她们没有办法。
接下来在恋爱,相亲的时候,由于所有的女孩都是 110 斤,体重方面没有差异,所以没有女孩在相亲时因为体重问题而减分。
这个时候,这 100 个女孩里面有一个女孩,她在相亲市场综合排名第 50 位,硬条件比不过其他很多女孩,这样下去根本无法找到最优质的对象。于是她开始减肥,通过各种自虐的方式减到了 90 斤。
这个女孩一下子突然就在相亲市场上从第 50 位升到了 20 位。
其他女孩一看这个女孩减肥了之后,本来条件没自己好,居然排到了自己前面。再加上男性们不断的羞辱刺激,于是怒气冲冲,也开始减肥。
这样一个流程下来,这 100 个女孩全部减到了 90 斤。
男人们欣喜若狂,性体验倒是其次,关键是控制欲得到了极大地满足。
女孩们呢?体力更差了,月经更不规律了,身体毛病更多了,饮食更压抑了。那个最早开始减肥的女孩,本来在相亲市场排第 20 位,但由于大家都减到了 90 斤,她又跌回到了 50 位,优势也没了。
由于这 100 个女孩现在都是 90 斤,90 斤本身也就没有任何优势了,每个女孩在相亲市场上的排位,和自己当初 110 斤的时候一摸一样。
于是 90 斤成了女孩们的标配,最初的 110 斤反而成了异类。
有一天,男人们又不满了,说:“90 斤还不行,80 斤更好……”
历史重演一遍,女孩们集体瘦到了 80 斤。
过了一段时间,男人们又不满意了
说:
女孩子
不去旅游更好…
不要追剧更好…
不嫌弃男人出轨更好…
不读博士更好…
家务全包更好…
温柔弱势更好…
毕业就结婚更好…
贤惠持家更好…
生三个更好…
…
…
就这样不停内卷,一直卷下去。
所有的女孩身上的枷锁越来越沉重,但整体上并没有得到任何好处。拒绝被套上枷锁的反而受到了惩罚。
该怎么对抗这种内卷现象。
1,拒绝进入这个市场。
2,减少对男性的精神依赖,不要将自己的价值寄托于男性的认可之上。
3,反向内卷,也对男性不断提出要求,不过男人一般都会很有默契的团结在一起拒绝听从你的要求,并且极力打击主动内卷的内部存在。
4,男性的思想境界提升,主动意识到【女人的身体健康,比让自己爽更重要】。
(这篇文章主要是参考了网上整体针对女性体重的不良风气。其实生活中瘦的女生未必更受欢迎,但是整体的风气却是逼着女生去瘦。除了性需求之外,一定程度上还有大男子主义控制欲的成分在里面)
竹筐的大小是有限的,韭菜长得太长,又出不去,就只能卷着了。
而且长得越长,卷得越厉害。
(图片来源见水印)
内卷的意思不就是我好几年前就说过的对球场困境的视而不见吗?第一排看球的站起来没人上去给他一脚然后大家都站起来看球,这不就是内卷吗?内卷=球场困境。
《火影忍者》里面,根组织收养的佐井和他哥之间只能活一个。
内卷是什么鬼概念?
清华大学哪个教授吹这个概念的,你大可以送他一句,“你觉得中国穷是因为内卷?那美国富强是因为他们没有内卷?”
国家内部的互相竞争被称做内卷?那外卷是什么?卷谁?
**美利坚算不算内卷?**美利坚全球到处建军事基地。美利坚华尔街,全球资本算是全球第一了吧,结果人家屁民过的什么日子?**黑人佛洛依德当街被活活虐死,千万人上街游行,结果总统下令开枪戒备。**这是不是内卷?美国人为了上大学,但凡是一个中产家庭都负担不起,最后人均毕业背负十万美金的学费贷款,这是不是内卷?**美国新冠疫情全球第一,死的都黑人,死得都是穷人,死得都是老人。**这是不是内卷?
如果全世界第一的美利坚都是内卷,那这个傻概念有什么意义?
**如果美利坚不算内卷,结果中国是内卷?**哪个教授这样教的?请他当面和我对线,我知乎方方告诉他什么叫做当面卷人。
这个世界有很多很简单明了的概念。
比如说发展中国家。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生活水平并不高。所以大家即便努力,人均 GDP 也只有美国人的六分之一。这是简单清晰的解释。非要内卷内卷,卷出一个谁也听不明白的胡话。
美国是发达国家,也是极其不平等的国家。他对外输出不平等,对内也是不平等的压榨国民。非要内卷内卷,卷什么?
语言是用来交流,创造新词不是为了骗人,要为了更好的交流,诸位。
简单来说,就是你作为交易方的某个交易,因为其他个体愿意以付出更多的代价和 / 或得到更少的收益同你竞争,导致所有这一方的个体及整体利益受损的现象。
狼多兔少,狼战狼,狼吃狼;
兔多草少,兔战兔,兔吃兔;
草多肥少,草挤草,一同枯。
人多资源少,地狭空间挤。
增量蛋糕瓜分殆尽,为有限存量蛋糕陷入惨烈厮杀。
向外扩张到极限,卷入内部养蛊。
题主,哈利波特看过吗?别说咱麻瓜了,魔法世界也无法避免内卷啊。
“食物是‘甘普基本变形法则’的五大例外中的第一项,也就是说,**食物永远无法通过魔法凭空制造,只能靠农民辛勤种植和蓄养。**请大家牢记这个知识点,这个理论延伸的题型有很多。”
麦格教授的幽灵铿锵有力的声音回荡在变形课教室的四壁之间。台下坐满了学生,甚至在走道之间还有学生坐在小板凳上。
放眼望去就像陋居后院的一群地精在韦斯莱家烧晚饭时往厨房内探头的样子。
“…… 不要用手转羽毛笔!” 麦格教授激动地吼道。麦格教授把一生一死都奉献给了教学事业。成为幽灵之后,她理所应当地成为了霍格沃茨最受欢迎的讲师——当然生前也是如此,但是身后受欢迎的原因是她的课不计算在学费内:霍格沃茨不给幽灵开工资。
在麦格教授的慈善课堂上竟然开小差,这让麦格教授受不了。
“羽加迪姆,乐维奥萨!” 这是漂浮咒,但麦格教是幽灵,没法对阳间施法。
可神奇的事情发生了,羽毛笔真的飘起来了,随即又重重地落在了那位开小差同学的头上。
你会觉得奇怪,但德拉科 · 马尔福的曾孙——拽哥 · 马粪并不觉得奇怪,因为这是他配合麦格教授施展的无声咒,实际施法人就是他。
拽哥和当年吊儿郎当的曾祖父不一样:他学习成绩优异,掌握了大量高年级咒语方法,深受所有老师的喜爱,所以拽哥够资格为麦格教授维持课堂秩序。虽说这么做确实对同学不够厚道,但他也不是做慈善,因为只要他为麦格教授维护尊严,麦格教授就会奖励他线下私人一对一辅导的机会——这样他离霍格沃茨研究生院也更近了一步。
伏地魔作古之后,神秘事务司的官方工作内容变成了这个样子:坚持遵守《国际保密法》(注:此法律为了让麻瓜不知道巫师界的存在),为麻瓜和巫师们共处地球之上而不懈努力。
**根据《魔法部 2270 巫师人口公告》中显示,在过去的 200 余年内,巫师的人口已经膨胀了五倍。**而地球的可居住面积在过去的 200 余年内,竟然大幅下降。根据麻瓜首相反馈,是麻瓜不会使用冰冻咒的,所以夏天会开一种用电流制冷的铁箱子!是这些铁箱子造成了全球变暖冰川消融的现象。
“你们巫师不是无所不能吗?” 麻瓜首相激动地握着魔法部长哈利破特的手,“赶紧用魔法把冰川变回去啊!”
哈利破特无奈地笑了笑,没有说话,心想:我们要是有能改造地球的能力也不至于连个伏地魔都要打几十年。
回到魔法部后,哈利破特委派神秘事务司作为牵头部门,联合麻瓜事务司、天气灾害司等多部门,形成合力攻坚克难,坚决攻克因陆地面积变小而导致的可居住面积变少的难题。
神秘事务司司长桑 · 洛夫古德表示很郁闷,每次有难事杂事都会找自己的部门,解决好了是应该的,解决不好了就得背锅了啊。但是作为司长干部的觉悟还是有的,她坚定地说到:“请领导放心!”
三天后,哈利破特部长收到了解决方案。让他大跌眼镜的是,原来这个问题可以解决地这么简单:
还记得《哈利波特火焰杯》里魁地奇世界杯上,观众住的小帐篷吗?里面可以用魔法变出大于小帐篷本身的巨量空间。既然可居住的地方不够了,就在悬崖边,沼泽旁,戈壁滩等不宜居住地带放置大量异空间帐篷,虽然离城市远一点,但是可以用飞天扫帚或幻影移形保证通行,完美解决了居住问题!
伏地魔仙逝以来,安宁的生活促成了社会经济的繁荣。
古灵阁终于推出了自己的理财产品,而魔法部也终于成立了证券司。
奥利凡德魔杖终于申请了专利,并畅销海外,成为了市值最高的公司。
牢不可破的誓言曾经被视为一条可怕的咒语,现在却为社会信用系统带来了技术上的支持。
大英帝国魔法世界下的经济繁荣,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媚娃远嫁英伦半岛……
但奇怪的是,一部分巫师表示生活压力反而越来越大了。
是啊,不然桀骜不驯的德拉科马尔福的后代怎么会演变为了麦格教授的小跟班?
霍格沃茨本来是一座七年制的小学,现在竟然也开设了研究生院。
再也见不到韦斯莱陋居这样的大 house,而到处都是魔法小帐篷。
所以这部分巫师们说要从麻瓜那儿争取 “阳光下的地盘”,因为麻瓜导致的全球变暖使得可居住地表面积变少了,粮食不够吃了。
是啊,不就是麻瓜吗,有什么好怕的呢?
入关!跨过那道麻瓜驱逐咒的屏障,我们都可以是麻瓜。
我妈退休有个爱好,就是打麻将,就在小区老年活动室。
以前假期回来,大概是吃完午饭,睡一觉,下午 3.30 收拾收拾出门(新疆人 10 点早饭,2 点午饭,7.30 晚饭)。
后来假期回来,我妈中午很快就吃完午饭,吃完就赶紧出门。
去年回来,11 点多就催我爸做午饭,为了 1.30 能出门。有时候还会因为我爸做饭太慢发脾气,因为耽误了她的行程。
最近回家发现,我妈已经完全不吃午饭了,我爸那边在做新的午餐,而她只能凑活着前一天的剩饭,然后 1 点就出门了,还有点开心的觉得今天又有麻将可以打了。
结果昨天进门我妈喊叫说,我 1 点多过去已经有三桌了!我差点没排上!!
麻将桌是有限的,退休老人往往时间充裕,为了能玩的上,有那么些老人家就越去越早,后来的人就没有座位,只能在麻将桌旁边看一下午,运气好可能会有人不玩了让给你,运气不好一下午也没机会玩一把。于是,一个比一个早,我觉得,还有可能继续恶化下去。
因为我家一般晚餐会简单的喝粥或者吃中午的剩饭,于是我就目瞪狗呆的看着我妈沦落到一天两顿都是吃剩饭的情形……
我觉得,这也真算一种卷到飞起了。
劳动力产能过剩
只要头发在,就往死里卷。
总回报相同的情况下,一旦一个人迈出了努力的一步,使得各人收到的回报不同,那其它人看到自己利益受损,就也会拼命去努力,争取获得相同的回报。
但是第一个人如果看到别人与自己的回报相同,他又会继续拼命使自己更优秀,以获得比别人更高的回报。
简言之,就是一种畸形的竞争模式。
讲个故事你就懂了!
农场主养了两头牛,一头叫大牛,一头叫二牛,这牛吧,你得干活,你还不能吃草,干完活你还得产奶,不产奶,那就是你身体有问题,有一天,二牛产奶量下降,农场主建议二牛自牛反省一下,为什么不产奶,去医院做个牛检,更奇葩的操作是,农场主觉得,我还有大牛,大牛每天不休息,还能产奶,就把二牛开除了牛籍,打回了原牛。
![](data:image/svg+xml;utf8,)
二牛被开除后,每天郁郁寡欢,以泪洗面,每天想着是不是我真的身体有问题才不产奶的,我为什么不产奶,我真是一个无用之牛!
自从二牛被打回了原牛,农场主又买回来了一头刚成年的小牛,心想这小牛壮实啊,正直壮年,肯定卖力,上来就套上犁耙子让小牛干活,这小牛哪受过训练啊,哪会犁地啊,再说他也没见大牛犁过地啊,犁耙子干坏了俩不说,农场主还被带了个狗啃屎。
小牛被农场主一顿训斥,小牛非常委屈,找到大牛,想跟大牛取取经,大牛一想,本来我能一食尽粟一石,你来了,我就只能吃半石,等我老了,肯定会有一天被主人杀了吃肉,大牛非但不教经验,还用长出了牛角的头用力的抵小牛,小牛被抵得遍体鳞伤。
有一天,大牛告诉农场主,这小牛,啥都教不会,动不动还尥蹶子,建议开除牛籍。农场主觉得,对啊,大牛言之有理,于是小牛被以试用期不合格开除了牛籍。
![](data:image/svg+xml;utf8,)
小牛也开始郁郁寡欢,心想我从小到大,不说是精英,但怎么也勤学好问,吃苦耐劳吧,怎么就成这样了?难道真的是我的问题?我的牛生从此就废了吗?
农场主辞退了小牛后,又买了个三牛,三牛跟大牛势均力敌啊,每天都想着竞争,你耕十亩地,我就耕 11 亩,你吃一斤草,我就不吃草,你睡 6 个小时,我就睡 4 个小时,还主动提前上班了。
农场主看了,乐得合不拢嘴,语重心长的说到,大牛三牛均为我司中牛砥柱,欲选一牛为副农场主!
大牛三牛更加卖力,纷纷开发了了新技能,大牛不但不吃草,还早早去割草,还往家里带猪草喂猪,三牛拼命产奶,早早送牛奶,补贴给农场主,大牛甚至帮农场主带娃,接农场主孩子上下学,三牛使出杀手锏,研发了拖拉机,大牛打造出旋耕机,割草机,农场主开着拖拉机一天之内把百余亩地全给耕完了。
![](data:image/svg+xml;utf8,)
农场主心想这俩牛也没啥用了,欲杀了吃肉,大牛说,杀我,我肉筋道,三牛说杀我,我肉好吃,农场主说,你们也别争了,全部成全,都给杀了!
大牛三牛到了阴间,大牛对三牛说,我数了,农场主一共吃了我二十口肉,喝了我三十口汤,三牛说,农场主一共夸了我三次,一次说肉嫩,一次说香,一次说好吃,他都感动哭了,含泪吃了我三大碗,我谢谢他!
大牛说一会孟婆汤我得喝三碗,三牛说,我四碗,我五碗!那我六碗!
我:得嘞!二位牛爷,都什么时候了,还卷呢?走好嘞!
大家好,我是王标标,职场各行业经历者,有什么问题可以向我咨询!
下图可能是 “内卷” 最通俗易懂的解释了。
内部良性竞争是发展,内部恶意竞争是内卷。同样的场景你可以自行对应到职场加班、家长报辅导班等等
所以 nineteen 大牛逼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不是 “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生产力的矛盾”,因为现在都过剩了
也不是 “帝国主义同中国人民之间的矛盾”,这顶多算次要矛盾
入关只侧重外部矛盾,不讲内部分配,所以这是入关学的缺陷,或许这个学说是绕道而行,因为主要矛盾不好说,容易 gg
比来比去,还是温老全面一些,内外矛盾他都说了
但是温老学说也有个问题,它相对于理想主义者来说还是偏保守的,算是折中妥协的
不过一点温老自己也承认了,他自己说:也许是我老了,保守了……
不过我认为这是成熟的思维
类似于 186 在黔省会议之前,和黔省会议之后的转变,整个人成熟了
黔省会议之前的 186,就是个怼王,整个人透露着一种:我不是针对谁,我是说在座的各位都是……
然后成了孤家寡人
然后思维方式转变了,开始拉人了,一点一点的拉,然后用实际效果巩固,然后继续拉,后来内些人就成了孤家寡人了…… 甚至为了不分裂,在张的兴师问罪的情况下保护内些人……
会议之后身边已经团结了一批人
这是斗争和妥协的艺术,扯远了……
都太啰嗦了。
供大于求,引起恶性竞争,最终导致整体生态变差,称之为内卷。
这些年来贬值最大的不是货币,而是你的努力。这就是内卷。
上位世界与下位世界是两个世界。
上位世界灯红酒绿,遍地流淌着奶油和黄金。
而下位世界则是平凡而温馨的世界。
下位世界的人为上位世界工作,换去相应的报酬。
本来是这样的。
然而,最近上位世界对下位世界的压迫逐渐加重了。
那些下位的人不甘于下位越来越艰难的普通生活,想要成为上位的人。
但上位终究就那么点坑,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成为上位的人。
于是下位的人们发动了被称为 “内卷” 的,互相残杀的内战,
把下位的世界变成了一个日益激烈和血腥的战场。
只有最强的人才能爬到上位,过上梦想的生活。而且这个最强的标准还在越来越夸张。
大部分人终究还是要回到下位。
但这时候下位的世界已经成为一片荒芜的废墟了。
甚至连想要个栖身之所这些基本的需求,都要靠残酷的竞争挣得。
上位世界的人们还会时不时过来,用简单的一纸房契、车契、乃至一顿饭食,
就将他们掳为奴隶。
他们一辈子只能不断地和自己的同胞拼杀,拼杀,
在血海里沉浮只为像个普通人一样活下去。
其实他们忘了历史。
在上古时代,下位世界也曾经一片荒芜。下位人的父辈们都曾经是上位世界的奴隶。
而这些下等的奴隶们却团结起来,与上位世界的人进行过激烈的战争,
最终逼迫他们让出了一个平凡但充满鸟语花香的下位世界。
虽然还是有着上下位的世界,但平凡的日子也十分幸福。
而上位世界的人本应该是畏惧他们,不敢大肆入侵,破坏他们的平凡生活。
因为他们体会到过下位世界团结起来时的怒火。
如果一开始没有那个鲤鱼跃龙门的梦。
下位的世界虽然没有上位世界那种酒池肉林,但原本也是有鸟语花香的。
绝不是现在这样遍地残垣断壁,连像个普通人一样活下去都是奢望。
但这场叫 “内卷” 的战争,却让下位世界化为了灰烬。
再次沦为了上位世界的奴隶。
说起来,最初的时候,“内卷” 战争是怎么爆发的呢?
好像是上位世界对下位世界的压迫逐渐加重。
越来越多的下位人,想要跃过龙门,才开始互相厮杀的吧。
但是,我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将互相厮杀看做了天经地义呢?
如果是父辈们的话,
他们应该再次团结起来,
发起对上位世界的战争吧。
[
奥卡万戈三角洲的旱季的鲶鱼
路人李志强的视频
· 212 播放
](https://www.zhihu.com/zvideo/1288847892854099968)
看这个视频就能理解了。(出处:纪录片《大自然的微观世界 5:奥卡万戈三角洲》)
这应该就是所谓的 “内卷”。
我来换个角度,从女性受教育程度越来越高而引发的少子化、老龄化,进而导致社会竞争内卷来说明。
我们的社会经济繁荣,创新活力强,每个人能够改善生活的可能性比较高,一个很大的原因在于我们的人口众多,形成了庞大的国内市场。
庞大的国内市场,让任何一个行业能够养活的企业数量远超其他国家,能够提供的工作岗位也远超其他的国家。
现今阶段,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女性,能够实现经济独立的难度并不大,这其中一个最为重要的原因就是国内市场的庞大,青壮年数量整体上还是高于老年人群数量的。
但是,女性在获取较高的教育程度,再加上实现了经济的个人独立,反而不愿意再生孩子了。
少子化引发老龄化,市场规模将会逐渐萎缩,原本庞大的市场容量将会越来越难以维持,能够养活的企业数量将会越来越少。
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女性将会越来越多,她们走向社会之后,将会参与到社会竞争中,但是我们的社会由于市场的全面萎缩,能够提供的就业岗位将会越来越少。
这就产生了一个很奇怪的悖论,女性受教育程度越高,只是在短期改善了女性的经济条件和社会地位,长期却造成了市场萎缩,竞争加剧,原来好赚的钱,越来越难赚。
内卷趋势下,努力能够在短期内改善个人的生活状况,但是长期来看,所有人都会因为竞争加剧生存环境变得越来越恶劣。
女性受教育程度较高引发的少子化趋势不可避免,内卷将会越来越激烈,如今的女性能够通过拼搏实现经济独立,享受不婚不育带来的时代红利,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能够享受不婚不育带来的时代红利的女性将会越来越少,也会越来越难。
所有人都奉行不婚不育的结果就是市场规模越来越小,能够赚钱的机会越来越少,个人能够从不婚不育中获得的红利越来越少。
不婚不育者目前鼓吹的各种不婚不育的好处,根源在于社会人口众多所带来的经济大繁荣,而她们却又用行动不断地摧毁这个给他们带来好处的源头活水,让自己享受的红利不断消失。
个人的无意识导致的集体有意识,造成了这种 “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 的社会现象。
你所信奉的,你所努力奋斗的东西,却因为你的行动而被摧毁,最后越来越难从中得到好处,甚至会加剧整个社会生存环境的恶化。
所以当所有人都在鼓吹不婚不育好处多多,自诩自己现在挣的钱够自己花的时候,危机已经在慢慢靠近。
或许将来的某一个时刻,那些不婚不育者发现自己越来越难以维持住自己年轻时候的收入水平了,甚至会出现收入下滑的情况,这就是内卷的长期影响开始发作了。
内卷就是你们所鼓吹的自由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者版本。
也就是为了竞争,劳动者会拼命压低薪资价格。
常见的经商就是这个意思,比如说市场上原来没有人卖豆沙包,第一个食品厂卖豆沙包市场反应好赚了大钱,随后其他商人一看豆沙包是生财之道,纷纷就开始办食品厂做豆沙包开始卖,逐渐地食品厂处于严重的供过于求的情况,市场只容纳十个食品厂,但现实有二十三十个,人们一共就只能消费定量的豆沙包,每个食品厂为了活下去,开始相互造谣说原料过期,开始降价竞争,最后导致食品厂生产豆沙包没有赚钱,甚至是赔钱卖,目的是消灭竞争对手后独占市场,这就变成内卷
涉及员工同样如此,如果企业盈利空间大利润多,就会更有动机给员工奖励福利换来更好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态度,如果企业盈利空间和利润因严峻竞争被压缩,就会更倾向对员工进行 996 之类的剥削式的制度
但是如果开拓了海外市场,海外市场可以容纳五十个生产豆沙包的食品厂,那么蛋糕就做大了,每一家食品厂没必要恶性竞争比赛降价或相互造谣,大家可以开开心心的挣钱,分蛋糕的人多了,但是蛋糕也大得多,所以大家依旧可以笑着和谐地分享蛋糕,这就不是内卷
可是问题往往是,因为卖的不过是豆沙包,门槛太低,导致一旦赚钱所有人蜂拥进入市场,就是海外市场,外国人一看豆沙包赚钱,没理由不自己开厂做豆沙包卖非要进口,当地政府也会鼓励本国不是外国的经济发展,这个道理很简单
人类到现在也没有殖民其他行星,一共就这一个地球这点人,开拓新空间做大蛋糕的能力非常的有限,外国政府还会保护自己的市场不会随便让他国进入,所以竞争很容易激化变成恶性竞争,即使每个卖豆沙包的厂家不相互造谣攻击,老老实实卖,也必须竞赛降价才能活下去,能赚钱的可能只有顶尖几家食品厂,这是客观现实,市场消费者相比海量的企业来说毕竟很有限,现在全世界的孤立主义和重商主义的流行就是例子,形象的说,把一棵树的成长空间压缩,让树没法顺利正常垂直生长,那这棵树只要活着,肯定会卷曲畸形的生长,就像很多山洞夹缝里的树木形状一样
因此,想要不内卷,仅仅依靠所谓更大蛋糕,终究是有限,还是要力图提高门槛,比如说卖的不是豆沙包,是量子通讯卫星,这个商品能赚大钱,而且远远不是张三李四王五这些商人有钱就随时能进入市场推出替代品,所以卖门槛高的商品,从事门槛高的行业,虽然难度很大,但是竞争会控制到一定的限度,不会出现卖豆沙包,一家卖群起蜂拥设厂,最后导致很快陷入恶性竞争和内卷
本来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如果萝卜越来越多,坑跟不上,就只能几个萝卜抢一个坑。
有没有解决办法呢?有啊。
1、多挖坑(拓展就业)。
2、萝卜上架无土栽培(产业升级)。
简单的说,内卷就是恶性竞争,以及恶性竞争带来的一系列后果。
一个商品如果没有品牌没有技术含量没有特点,生产门槛低,一定是个生产极度饱和的市场,商家唯一的筹码就是拼价格,到最后价格拼到极限,大家都是艰难的生存着。
劳动力也是商品,也许你被生产出来是有技术含量有特点的,但市场只需要廉价劳动力,劳动力的技术含量和特点几乎没有任何价值,到最后这些劳动力为就业也只能放低身价沦为廉价劳动力。延长工作时间 996 也是廉价劳动力的一种体现。
没有人甘做廉价劳动力,于是拼命考公考证,目的就是为自己的劳动力赋予这个市场认可的品牌和特点,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这就是内卷的由来
不择手段的底层互相竞争,竞争变得无规则,无底线,最终无尊严,劣币驱逐良币。。。
各种盘外招,轻的就像主动免费 996,严重的主动做情人等等
用高考举例再合适不过了。
一个班里。
本来大家都有时间体育锻炼,充足睡眠。突然某天,李华开始不去体育锻炼了,早起晚睡,请课外辅导,从中游来到了上游。
其他同学开始学习李华,不断放弃体育锻炼和睡眠,李华的成绩开始下滑,最后大家都放弃了锻炼和睡眠,搞课外辅导,李华又回到了中游。
一个学校里。
本来全校每个班都有课外活动,睡眠充足。突然某天,25 班开始不去锻炼了,早起晚睡,甚至周末加班,这个班的成绩从倒数几名到了正数几名。
其他班级开始学习 25 班,放弃体育锻炼和睡眠,25 班的成绩开始下滑,最后全校都放弃了锻炼和睡眠,都进行了周末加班,25 班又回到了倒数。
一个县城里。
本来几所高中都有课外活动,睡眠充足。突然某天,一中开始取消锻炼,早起晚睡,减少假期,结果一中拿到了全县第一。
其他高中开始学习一中,取消锻炼,早起晚睡,减少假期,最后几家高中只能轮流当第一。
一个省里。
本来所有市都在素质教育,拓展课外。突然某天,A 市取消了户外活动,早起晚睡,A 市成了全省教育强市。
其他市开始学习,大力发展衡水模式,最后全省的学生都没有了锻炼和睡眠,也没有了教育强市。
下一届听说了李华、25 班、一中、A 省的经历,只会更加疯狂熬夜刷题。
却没人关注教育资源在地区分配上的不均衡(超小声)
还有一个例子是,一群人下班赶公交,本来大家都是走路。李华跑了几步,大家突然觉得事态紧急,都开始跑步。
跑得快的人最终还是争到了第一,但是所有人都忘了大家本来可以走着上车。李华想的是,比起同样速度的人自己总是有一点点先发优势。
所以现在的人就是都在争取这一点点的优势。
其他行业(互联网、科研等)的内卷也是类似形式扩展开的。
关于 “内卷” 这个概念,我最无法理解的不是这个概念本身,
而是在多年以前 “内卷” 这个概念早就存在了,只是不叫这个名,
为啥改了个名之后就又要 “通俗易懂” 地再解释一遍?
这个行为本身就很 “内卷”。
我严重怀疑这是做题家们的内卷,后来的做题家为了卷走先代做题家而发明了一个新瓶装旧酒的概念。
啥是内卷化趋势?
就是社会发展停滞不前之后——也就是在没有增量资源的情况下,整个社会对存量资源争夺而加剧的一种社会现象。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结束之后,由于人类社会长达数十年还基本停留在利用化石能源阶段,生产力发展渐渐停滞,在这样情况下,全球各国陷入对存量资源越来越激烈的争夺。
这种对存量资源的争夺不仅导致地缘政治冲突不断,更让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对后发国家工业化进程充满敌视与不安。
存量博弈本质就是零和游戏,强者恒强是因为掠夺了弱者的资源。
在农耕文明的阶段,不同的文明争夺的资源主要是土地与人口,只要拥有土地与人口就能生产更多的粮食、丝绸与瓷器。
在农耕文明的阶段所谓的富贵都是在占有更多的土地与人口基础上的。落后的生产力只能保证极少数人能过上舒适的生活——“朱门酒肉臭” 对应的一定是 “路有冻死骨”。
工业革命是人类生产力的第一次飞跃,但是在化石能源阶段,现有的生产力水平也只能让相对少数人过上比较舒适的生活(虽然这个比例比农业时代要高得多)。
全球 70 亿人口,发达国家人口总数大致 10 亿人,如果扣除发达国家贫困人口,加上发展中国家的富裕人群,全球过上舒适生活的人群不会超过 10 亿人——1:7 就是目前人类生产力水平发挥到极致的现状。
二战之后为什么只有少数国家(主要是亚洲 4 小龙总人口不超过 1 个亿)能够跨过所谓的 “中等收入陷阱” 进入发达国家俱乐部?
从本质上讲就是二战后人类生产力的发展增量只允许增加这么一点人口过上舒适的生活。
其它国家的人民可不可以挤进发达国家俱乐部?
可以!
前提是你得拿出独特的核心竞争力把俱乐部某个成员挤出去!
内卷化趋势下存量博弈就是这么残酷!
文章首发微信公众号,更多深度内容请关注公众号:猫哥的视界、猫哥的世界;
知乎:花猫哥哥,哔哩哔哩:花猫哥哥 713
相关阅读:
有增长,无发展。这是内卷的原来的含义。
在中国古代就是处于这种状态,尽管数字上好像是有增长的,但是实际上劳动生产率几乎没有变化,导致他的增长很快被人口增长所掠夺掉。
有篇文章可以看看:
这些年各行各业都出现了一个类似现象。**无数的人涌入同个行业,从金融到互联网,从制造业到保险经济,从旅游到电影制片。这种挤压带来了资方也就是你的上头老板,占据了绝对的议价优势,九九六这种行为在业内越来越成为标配。**劳工群体当然很不爽却又不得不忍受,毕竟房贷车贷有老有小,工作能保住就够了。而另一方面,广大企业主们却又直呼赚钱太难。内卷化仿佛一夜之间突然流行,所有人都在谈论这个现象。中国人太多,老板心太黑。甚至还有说必须对外扩张。一时间什么理论都有。
那么到底什么是内卷化现象呢?在改开之前中国基本上都是小农经济,一亩三分地。**中国实际上已经运行了 2000 多年的内卷化。人们被禁锢在自己的土地上,一代代的传下去,始终处于一种低水平的循环往复中。**在中国的土地上,资本主义始终没有壮大。改开前占比高达 90% 的国营企业也一样,所有人都希望挤进去混个编制。国企的效率也始终处于非常低级的循环中。
其实不光是中国,当时的国外也是如此。例如印度或拉美,**大量的人涌向城市,他们从事着非常低端的服务业,像是送快递外卖、餐馆打工、做保安等等。**在南美的秘鲁,甚至出现你的车刚停下,就有人搬个板凳过来帮你看车,一个下午只要一美元。**社会和经济发展无法向前,处处皆是低级的循环往复,根本无法突破。**拉美甚至还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也就是人均收入到了 10000 美元左右,突然陷入了长期的停滞。
然而,奇迹的事情发生了。**在广袤的亚洲土地上,中国在八十年代后开始突破两千年的内卷。**而成功从农业社会突破内卷的还包括,七八十年代的四小龙和九十年代的四小虎。这又是为什么呢?答案也很简单,四个字,出口导向。也就是经济高度依赖出口。中国的经济腾飞,亚洲四小龙和四小虎的腾飞,都离不开出口导向。
我们知道,无论是农场还是工厂,还是现在的互联网创作者,他们的产出都归属到社会总供给的范畴。这些总供给需要被有效的消费掉,而不是堆在仓库。改开前中国的所有人都很穷,我们假设每年全国只需要五千万条新裤子,而且第二年增长也有限,制裤厂就只需要 100 名员工。这时候加进来五个新员工,反而引起了工人们的互相碾压。要么大家统一降薪、随便老板欺负,要么另外有五个人就得被辞退。这就是制裤工厂中的内卷化。
上世纪八十年代,邓小平宣布打开国门拥抱资本主义。大量国外的订单从天而降,美元欧元日元纷纷进入工人们的腰包,工厂内部从此不需要内卷。工厂不光多招了很多人,旁边还新建了很多工厂。有做玩具的,有做西装的,大家忙得不亦乐乎。这就是开放的意义。2001 年中国加入了世贸组织,出口彻底放飞,以出口拉动总需求的增长。而总需求除了净出口还有其他三项,包括居民消费,政府开支和企业投资。
**大约在 2005 年,又把房地产纳入了支柱产业之一。于是政府开支和企业投资这两项又获得了跨越式增长。**上下游的大量产业兴起,如上游的钢铁水泥电力,下游的租赁家居装修,周边辐射无数的行业。同时海量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大量的城市居民申请了房贷,每月按时还贷。大量的农村居民进城买房。**政府在土地财政也就是卖地收入充盈的情况下,再次杠杆拉满投入基建。于是出现了又一波的上下游刺激。**与此同时,中国的总债务率不断攀升,目前已达到官方数据的 300%、业内人士的 600% 之多。这就跟你炒股一样,拉满杠杆自然收益翻倍,净值自然快速增长。一时间,中国成了一颗耀眼的明星。其他发达和发展中国家如同萤火之光,不敢与日月争辉。
**不过大约到了 2015 年,世界的需求出现了饱和,出口的增长接近停滞。**早就提出的产业升级在本质上是想进一步刺激出口。但是一来产业升级并没那么容易,技术从零到一往往是最难最慢的。二来中国对很多国家的贸易顺差已经够大,此时的川普已经喊出 45% 关税的竞选口号。**而房地产和基建早已日趋饱和,全国的总债务也再也不能增长了。**日本当年的一幕幕酸楚恍若昨日。中央把去杠杆喊成了长征似的口号,虽然也就是降低债务率,却令老百姓热血澎湃。于是政府支出和企业投资出现了停滞。那一年,人们的信心不再,两年内外储减少了近万亿美元。
上面提到的**总需求中的四项有三项失去动力,增长出现停滞。于是需求端乏力,供给端也就跟着乏力。**用大白话说,就是各行各业不再需要那么多人。而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仍在进入城市,大量的高校毕业生仍在进入市场,资本家不断的把工厂改为机器人流水线。于是内卷化在中国正式开启。其实此刻防止内卷的方法不是没有。刚才我们讲的四大需求,除了出口、政府开支和企业投资,尚且还有一项,这就是居民消费。也就是说,如果居民消费能够扛起大梁,填补其他三项的停滞,那么未来的内卷化是可以避免的。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消费增长从 2015 年开始出现下滑,投资增速更是降到了零区间。指望居民消费解决内卷问题显然没有实现。环顾世界,**中国居民消费占经济的比重更实在是太低,低到从一开始就注定无法扛起大梁。到此我们已经找到了中国内卷化的真正原因,居民消费占比过低。**而其他三项在多年透支式发展后也日趋饱和。这也是为什么改开后突破千年内卷,如今再次内卷的真正原因。
但消费占比如此之低又是为什么呢?目前大部分的适龄劳动人群都或多或少的背负房贷,他们也是消费主力人群。这些人月工资的一大半都需缴纳房贷车贷,剩余的消费能力会大大缩水。这是第一个原因。另外,全球的资本家都是一个德性,资本永远逐利,他们想的是如何从工人身上赚取最后一分钱。
**早年的西方资本主义改良前,工人阶级是非常悲惨的,这也导致了后来的工农阶级共产运动的兴起。**后来资本主义被迫改良,工人的福利大幅提高。1929 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后,纯自由放任的市场被凯恩斯主义取代,工人阶级开始有了双休日。而社会主义的中国直到 1995 年才实行了双休日。随后的西方工会领导下的一轮轮罢工,迫使资本家不断的与时俱进提高工人福利,包括工资、各类保险、带薪休假病假等等。而西方的立法机构也就是国会,不断的有左派偏向劳工的议员提出劳工权利的议案,这就从立法的层面进一步保护了劳工。
工人无法举行罢工或和资本谈判。在这种低人权优势的逻辑中,经济要尽量偏向市场,政策要偏向企业家,福利要一点一点的挤。这三大因素结合起来,就导致了中国 8 亿多的劳动者极其弱势的地位。这不光是这些年在信息和金融领域的九九六,制造业服务业的普遍低薪。连医生教师教授甚至是公务员的工资都被人为压低。贫富差距极大就形成了这张著名的图钉结构。
**广大的工薪已彻底被拉开,这是劳工弱势的政策的必然结果。那么总消费自然就无法拥有相应的比重,就无法支持经济的持续。**而其他国家多为橄榄形结构,中间收入群体庞大。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国家的居民消费不光支撑着本国经济,甚至还支撑着中国的出口。我们假设中国只有 1 个富人,另外还有 9 个穷人。这一个富人的本身需求有限,无法代替九个穷人被抑制的购买力。富人的消费的大部分还是进口。但是如果经过工资和税收的再分配,有 6 个穷人变成了中产,这六个人激发出的需求是惊人的。**要解决这个问题其实也很简单,这不需要什么推倒重来,只需要让现有的体系真正运作,**真正选出代表广大劳动者的代表,工会可以组织并代表劳方和资本谈判。有了这些就足够解决当前的贫富差距,也就自然会解决当前的内卷化问题。这些事做起来易如反掌,也不会影响稳定。
其次就是政府的再分配问题,简单说就是税收怎么分配。**在广大劳动者被高度压榨、基建房产饱和的同时,政府却依然把过高的税收用在了房产和基建。**其用在医疗教育和社保的比例仅仅比印度高两个百分点。无数人连失业保险都没领过。而老百姓对医疗教育养老的需求却始终存在。这意味着如果政府支出不足就只能自己填补。老百姓省吃俭用防止未来不时之需。这就进一步挤压了百姓的消费能力。
在政府再分配存在根本问题之外,市场本身难以调节。很多人被一线城市的光鲜迷惑,但数据却不说谎。**中国除了少数新兴产业的工资惊人,其他产业的工资并未跟上多少。这也进一步拉高了贫富差距。**其实如抖音这样的大大小小的互联网企业,他们看似风光无限,占据了全国市场。但从本质上看,只是把全国用户的财富转移给了公司的员工和少数的头部玩家。
一言以蔽之,低人权模式不可持续,这种低人权模式,只有两种道路,一条是德国、日本那条道路,转移矛盾。那么这就是对于中华民族包括世界文明的极大危害,中国人难辞其咎。事实上,他也不可能解决真正的问题。
要么就是走向现代转型之路,只要打破这个低人权优势,整个矛盾就可以大大缓解
意思是几十个饿了几天的人得到了一个馒头,于是去抢,这就是内卷
但知乎上的内卷不太一样,对你来说,你抢馒头不是内卷,其他人抢馒头是内卷
家里只有一碗饭,却有三个孩子。
父母不想自己决定饿死谁,那就让你们打吧,赢的吃,输的饿死了不许怨父母。
额外补充条款(名字带北上的孩子,可以拿武器)
吴军老师说:所谓的 “内卷” 可能只不过是社会经过高速发展之后,到达平稳发展的状态时出现的一个必然结果而已。这句话道出了内卷的本质,社会发展速度放缓了,各种机会增加的速度变慢了,竞争也慢慢变的更激烈。
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呢?一般有两条路:
1. 不断提交自己的竞争力,还有持续创新。这条路效果最好,但是很难。
2. 低水平的重复劳动,刷存在感。这条路效果一般般,但是很简单。
一条难的路和一条简单的路给大家选,很自然,大多数人就选了简单的那条路。低水平的重复劳动,刷存在感,做起来简单还不费脑子,还有那么一点点效果,为什么不做呢?提高自己的能力和创新多累啊?还不一定成功,是不是?所以,这条简单路上的人就越来越多,变得越来越拥挤,大家都是拼体力,越来越累,越来越内卷。
比如加班,有句话说的很有意思:“让你加班的不是你的老板,而是那些自愿加班的同事。” 自己的事情已经干完了,下班的时候发现大家都在加班,你也不好意思一个人走,也留下来假装加班,硬是耗到晚上八九点大家一起走。慢慢地你会发现有的人加班到十点多才走,你还跟不跟?如果大家都加班到十一点呢?这就是典型的内卷。
简单的路会越走越难,难走的路会越走越简单。正是因为我们选择了简答的路,所以才会越走越难,而难走的路,从来不拥挤。破除内卷的方式就是我们换条赛道,走那条难走的路,好好提升自己的能力,做更有难度的事情,做别人做不了的事情,避免在低水平的事情上和别人竞争。
主播和水友们玩《方舟:生存进化》,他们把服务器各项设置超高难度。
海滩随便一只渡渡鸟就达 21 级,拳头打上半天才掉一点肉。三角龙迅猛龙根本打不过。刚出生的没有工具用手撸树,差点把自己撸死。工具耐久超低,长矛戳恐龙几下就断了。
主播他们刚开始努力伐木采集狩猎,好不容易点起篝火烤起肉,肉一熟眨眼间就被抢没了。僧多粥少,于是大家都站在篝火边等别人放肉上去,烤好立刻去抢。
后来,没人再去狩猎,大家绕火堆围成一圈,谁饿死倒地,大家就把尸体分了放在篝火上烤了吃。死了重生的人再跑回到篝火边,等着别人饿死。
最后,这些饿得等不及的人们开始用拳头相互攻击,打死残血的人放到篝火上烤,重生的人返回篝火边继续战斗。
战况激烈而乏味。
[
方舟:内卷进化
输给睡魔了抱歉哈的视频
· 2004 播放
](https://www.zhihu.com/zvideo/1278423659255345152)
(剪辑自:雷哥 leeson 直播录像 2015 年 8 月,剪辑时有部分片段未按时间顺序排列)
能换赛道就换赛道,只要不在一个赛道,内卷就少多了呢,谁还不是精致的利己主义了?
比如你有成绩,我有学位房;你有成绩,我有国籍;你考 211,我转学 211;你考研保研,我改 GPA;你当社畜,我当包租婆;你当社畜,我躺平了;你当社畜,我当公仆;你当社畜,我拆迁了;你当社畜,我当三和大神。。。
我来举一个内卷的例子!
外卖的满减,大家都知道吧?
一开始是平台掏钱补贴商家,抽点也抽不高,现在是商家抽满减前的百分之 23(注意,满减前,满减前,满减前,重要的话说三遍)的钱。
这就导致了,如果按照那种满减幅度,怕是挣不到钱还亏钱,就这,还是有人打价格战,本市原来有三家麻辣香锅,价格都差不多。后来新开了一家,一下子满减一半,把客流全部吸引过去。
现在这三家麻辣香锅价格都比以前便宜不少。但问题是喜欢吃麻辣香锅的人并没有增加。这就是内卷。
你们可能觉得,在这个例子中,虽然商家付出了惨重代价,但消费者占了便宜,别急,还有下文,这些店赚不到什么钱了,怎么办呢?那就以次充好,降低质量。还有少用调料,地沟油之类的。
这就是一个消费者,商家双输的局面,唯一的赢家是资本的代表——外卖平台。反正它是按照满减前抽点的,点外卖的人多了它自然赚钱。
看似独立的商家,也是内卷的受害者,只有 zi ben jia 才能从中受益,无论各行各业都一样。
很少有这样一个生僻的社会学术语,如此频繁地被不断的提起,在教育、职场、经济等多个领域,它就是 “内卷”。现在,就连直播网红,也大有蹭一蹭 “内卷” 热度的势头,仿佛不懂内卷就显得没有文化,跟不上潮流。
内卷(Involution)是个标准的学术用语。内卷化(involution),又译为 “过密化”,根据美国人类学家吉尔茨的定义,劳动的超密集投入并未带来产出的成比例增长,出现了单位劳动边际报酬的递减 “的现象。“内卷化” 是指一种社会或文化模式在某一发展阶段达到一种确定的形式后,便停滞不前或无法转化为另一种高级模式的现象。
现在网上流行的 “内卷”,与学术意义上的内卷并非一码事。人类学家项飙解释说,尽管两种内卷都意在表明 “没有突破”,但内卷在学术上的意义,是为了解释为什么一个社会或组织既无突变式发展,也无渐进式的增长,只是在一个简单层次上自我重复。
而现在社会上所说的 “内卷” **则多用于形容竞争的白热化,是在面临稀缺资源(领导青睐、升职、加薪)时所进行的群体内斗争,目的在于通过零和博弈的手段(加班、拍马屁、主动降薪),获取到更多的稀缺资源。**通俗上说,总共只有一块蛋糕,不管怎么分都不会让大家满意,所以就 “另辟蹊径”。
所以,一提到 “内卷”,往往会伴随着痛苦、无力、焦虑等负面情绪,许多人会最终表现出一种面对时代大势的无可奈何。
放眼社会,很多行业都遭遇着 “内卷” 之困:网约车司机收入因过度竞争而下降,内卷;银行职员为完成任务指标求爷爷告奶奶,内卷;程序员只能通过 “自愿” 延长工作时间来体现工作业绩,还是内卷。而在高校,课程为了控制优秀率,规定获得 90 分成绩以上的学生不能超过特定比例,于是个别学生为了 “刷绩点” 不择手段,甚至卖弄见不得光的 “小聪明” 等等。
以上。
我是小贝老师,800 + 金融、咨询、快消等业内人士职场交流的集中地。
同名 B 站 / 公众号:小贝求职(或搜 xbcareer),希望我的文字对你找准方向、拿到满意 offer、更稳步的职场发展有所帮助
内卷的本质就是原有的物品,已经不够分了。
比如说是有一个 10 寸的蛋糕,10 个人分,每个人可以分到十分之一,后来又有了三个人,但是蛋糕还是只有 10 寸,于是每个人就只能分到 13 分之 1,后来在这 13 个人里面,有一个人不愿意只拿 13 分之 1,他还想和过去一样,拿 10 分之 1 的蛋糕,于是这个人比其他的人都要努力,最后他拿到了 10 分之 1 的蛋糕,但是蛋糕总量就那么大,他拿到了 10 分之 1 的蛋糕之后,就意味着有人连 13 分之 1 的蛋糕都拿不到了,然后那个分到蛋糕最少的人也开始努力,想要拿到原本 13 分之 1 的蛋糕,然后剩下的 11 个人看到他们两个都这么拼,于是也加入了进去,最后大家就都很努力,但是得到了却没有过去多,而且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分蛋糕的行列,蛋糕总量又无法变大,于是大家为了拼命保住原本的配额,就死命努力。
这就是内卷的本质核心。不是大家没有以前努力,是因为人数越来越多,蛋糕越来越少。
你还信房价会上涨吗?深圳楼市去年万人摇的网红盘,现在都卖不出去了,刚需都去哪了?
户籍制度
土地产权
劳动法
人均资源
无意义的恶性竞争
比如目前的就业状态,某知名企业工作岗位大专学历足以胜任,招聘条件却写着 985 硕士以上,因为本来需要 10 个人,应聘的大专来了 2000,本科来了 1000,985 本科来了 200,985 硕士来了 50,为了减轻 hr 压力,就直接把门槛提到 985 硕士以上,只从 50 个人里筛选就行了。
作为个体的某个人, 这个工作,本来读个大专就能做的工作,但却无意义的消耗了巨大精力和资源去读了个 985 硕士才得到,这就是内卷。
个体的理性,带来了,整体的非理性。
说明制度设计还有提升空间。
抱歉,内卷,并不存在。
如果非要说存在,我通俗的给大家解释一下:
比如说,初高中的时候,你一直在好好学习,因为所有人都告诉你,好好学习你才能有出路,你以后一定要找一个好的工作,好好打工。
于是,你拼命的学习,拼命的刷题,拼命的想干掉对手,让自己在班级里的学习成绩靠前排。
后来,就出现了 “内卷” 这个词,如果要用残忍程度做比喻的话,那就是,同伴砍掉一个胳膊,你就要砍掉一条腿。
他晚上 11 点睡,你就要晚上 12 点睡,你必须干掉对手,你才有可能获胜。
做个假设,如果你赢了(其实很难赢),拿到了很多证书,你将会获得一个职位,每个月的工资顶多不会过万。
可能也会月薪过万,但是呢,你付出的代价也是很大的吧?
要么熬夜,要么透支身体健康,损失相当惨重,你要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当中去,没有时间和精力去陪家人,陪孩子。
你的人生根本不是你自己的,别人通过一些银两,就买断了你的这段时间,买断了你的这段生命,这就是打工的本质。
如果你月薪 5000,你还想有一个幸福的家庭,追求诗和远方,那抱歉,不可能的,你还有车贷,房贷。
在 xx 这片土地上,凡是谈婚论嫁,必须要涉及到车,房,哪怕你再穷,就算是农村里土老帽,也要给女方盖新房子,不然,你是娶不到老婆的。
没车没房,不想付出经济代价,那可以啊,以后就不要孩子了即可,永远打光棍儿吧。
有车有房呢,你也只能凑活着过紧巴的日子,每个月被催还贷款。
此时此刻,你想让你的孩子上比较高级一点的学校,即便把你们两口子压榨干净,也培养不出来一个高材生。
月薪一万,贷款 5 千,我这是往少了说的,加上衣食住行,起码 2 千,你手里的钱寥寥无几,你根本不敢想象这日子怎么过。
在大学阶段,你刻苦学习,只为出人头地,可是现实生活告诉你:你的生活费非常高,你的学费非常高,你想要的东西和人都非常贵。
此时,金钱把你卡的无地自容,羞愧难当,每次给爹妈伸手要钱,你都非常的不好意思,而且还要受到道德上的谴责,每花一分钱,吃一顿饭,心里就会有罪恶感。
有学生说了,我可以兼职打工啊,我心说,兼职打工能把人累成狗,送外卖分分钟就能把你摔死。
你要是去干销售,给别人当服务员,你会发现,那些顾客非常的难伺候,他们的素质、段位、修养极低。
底 C 人,什么话都都敢说,你一天就赚个几十块钱,憋了一肚子气,最后他们还会污染你的大脑,入侵你的思想,非常的恶心。
从那以后,你再也不兼职打工了,你发现,就连兼职打工也有内卷,同学们还会抢单子,因为谁送了,这个钱就是谁的。
从那以后,你再也不天真无邪了,你变得非常功利,一心搞钱,奋不顾身。
可是,你发现了,你搞不到钱的,因为你发现,xxx 给你 G 输的所有思想,不是在教你赚钱,而是在教你做一个彻彻底底的合格且优秀的打工者,闪闪发亮的那种 L 丝钉。
你是要好好学习,可是现实总是咄咄逼人,每天都要吃饭,每天都要支出,如果口袋空空,你学不踏实,你心里难受。
你是要好好工作,努力打工,可现实总是让你无地自容,工资不见上涨,各种琐事,杂事,铺天盖地的向涌来,即便你满心热情的奔向生活,缺钱的现实,也会像一盆凉水一样,把你从头浇到脚。
金钱,可以让男人高风亮节,可以让女人貌美如花,这绝对不是吹的,有一定道理。
没钱的男人,经常违 F 犯 Z,干各种坏事,没钱的女人,经常是一个比一个丑,用不起化妆品,总是说朴素最美。
如果他们肯接受现实,他们就会一直这样活到老,安慰自己,然后到 70 岁埋在土里,和这个世界说再见。
如果他们不肯接受现实,他们会努力内卷,和其他人竞争,拼命的拔高,拼命的学习,拼命的打工,拼命的满足公司的标准和要求,向 xxx 展示出我是一个优秀的打工者,请你一定要选我。
以上,是给普通大众看的,下面,我说点犀利思维干货,是给创业者和老板看的。
这都是最值钱的内容,今天,我在这里免费分享给大家,想听我分享更多,可以加入我的写作群(VIP 不招人了)。
我认为,内卷的核心和本质,就是对方给你设定一个限制,给你提一个标准和要求,让你去满足它。
为什么要让你要去满足呢,很简单,生存法则如此,gui 则是强者来制定的,弱者,只需要做到遵守就可以。
你为了达到这个标准,你必须竭尽全力的去做,他让你怎么表演,你就怎么表演,让你翻跟斗,你就要翻跟头,让你滚,你就得滚。
笨人,傻人,会一直满足 xxx 的标准和要求,在这个规则下,拼命的内卷,竞争。
而聪明的人,会开辟出自己的一片赛道,闯出一片自己的天地。
他们的姿态是:我要做老板,我要开创自己的事业,我不和你们竞争,你们谁爱打工,谁打工,我是不打工。
那么,你说某某大公司招聘的时候,他们需要符合别人的标准吗,完全不需要。
因为他们不需要吃这碗饭,人家根本和你就不在一个赛道上,你们是两个世界的人,两个物种。
这就像食物动物和食草动物的区别一样,xxx 拿出来一筐草,让各种食草动物去竞争,食草动物就拼命的去抢,去够那些草。
吃草动物,他们可能会互掐,互打,甚至背地里下黑手,伤害彼此,因为就这些草,不卷就没了。
而食肉动物呢,则拼了命的去补杀猎物,去吃肉,你说草对他有诱惑吗?你说你手里有草资源,你能够拿捏的住食肉动物吗?
想让我内卷,抱歉,非常可笑。
爱德华说过,快乐是他们的,我什么都没有,朱自清也说过,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都没有,内卷同理,大家能懂即可。
内卷是他们的,我只做好自己就行了,那是他们的内卷,与我无关。
这世间绝大多数成年人,活了三十年,还不清醒,变成了一个内卷方面过于专业的孩子,赚钱方面过于愚钝的傻子。
真扎心!
所有人都怀抱着对更加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去奋斗,本该大家一起团结一起变好一起进步,可由于资源的匮乏,导致人力的富余,因此,人们开始相互竞争,相互降低生活质量和要求,最终导致所有人失去了得到更加美好生活的机会。
例子 one:
王者荣耀:曾经的王者段位,说出去是很 “自豪” 的。现在的王者段位,有个手都能上。
为什么呢?
积分导致肝帝的出现。
而肝帝就是导致王者段位含金量严重下降的原因之一。
你愿意和实力差却段位高的肝帝一起双排吗?
——————
例子 two:
男女关系。本来男生女生自由恋爱,看对眼就谈,看不对眼就算了,可某天突然出现了一只舔狗。它无微不至,它随叫随到,它甘为备胎。会有部分女生成功被追。
而舔狗的出现,则破坏了原来的恋爱生态,且风向变了,变成了比舔大赛,谁更能舔谁就更有对象。
你愿意成为这种内卷的舔狗吗?
————
例子 three:
最经典的,莫过于现实。
一份工作,它本应的工资是 6000。而因为公司的黑心,给出的招聘工资为 5000。你很不高兴,但为了生活,咬牙准备去干。可突然杀出个程咬金,说他一个月只要 4000 工资就足够了,甚至还可以免费加班。你说,hr 会要谁呢?
招聘工作时,说的好好的,一天工作 8 小时。于是,你一天按时上班,工作八小时。这是再正确的事情了吧。可是,现实并非如此。而是有大把的人愿意去免费加班获得工作的机会。这就导致了所有人加班时间越来越长,还没有工资
————
例子 four:
江苏卷。
不得不说,「内卷」真的太可怕了!
就拿我自己来说,本来以为住在国外,一个人做自由职业,也没有娃,可以不「卷」、或者少「卷」一点;但是,没想到,社交媒体却让人无处可逃。我有一阵就被「卷」到万念俱灰,瑟瑟发抖,常常想着自己做人真的太失败了。
来,不能我一个人「卷」!要「卷」一起「卷」万物皆可「卷」
注:小郑只是搬运工,以下截屏的文字和图片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
以下内容,首发在同名公众号:小郑杰西卡。欢迎大家订阅哦。
先从爱美开始,热身而已,大家慢慢来~
以前,美女必须要拥有**直角肩、A4 腰、漫画腿,没有拜拜肉;**现在「卷」出了新名词:丸型臂,就是胳膊垂下时和后背挤出来的脂肪。我就想说:手臂和后背处的脂肪,是人就有,谢谢 ♀️。
以前,整容离不开割双眼皮、隆鼻、削骨;现在「卷」出新花样:整耳朵,往耳朵里打玻尿酸,因为招风耳能显脸小。贴心附上甄嬛前后对比图给大家欣赏。人生第一次,发现招风耳居然有这样的功效?!
以前,需要高颅顶、头包脸显脸小,大家忙着学习吹头发、烫头发、做头发让头发看上去高一点;现在一步到位,「卷」为增高颅顶手术。据说是直接划开头皮,往里面注入骨水泥 ♀️ 一不小心,小郑还看到了手术失败的图,给我留下了一辈子的心理阴影,这里就不放图吓大家了 ♀️
行了行了,我不要变美了,我这样挺好的 ♀️
那就看看和工作有关的吧,看看其他人在做什么,我也能吸取下经验 以前,时尚博主去网红餐厅打卡、拍照,展示美好生活;现在「卷」为穿着比基尼去雪山拍照,当然别忘了拿块滑板,抬头挺胸,举重若轻。我终于懂了,为啥我永远红不起来!!!
以前,博主晒自己三月涨粉 10 万,给大家分享经验;现在,10 万哪里够?一个月 20 万、300 万涨粉起。啊啊啊啊啊,快来教教小郑我,为什么 3 个月才涨 300???
以前,人家晒六七点起床学习,展示自己的自律生活;现在,越「卷」越早,凌晨 4:30 起床打卡,并贴心附上起床后 4 小时做了啥:英语听力、阅读、背诵、思考、写作、健身…….
鹅厂的某领导刚提点过大家了:青年们不该在假期里、尤其是青年节当天睡懒觉…… 于是,小郑深刻地检讨了下自己:我不配每天睡到自然醒呜呜呜 (按照世卫组织,40 岁还算青年)
行了,我不要美,我也不要上进了,谈谈结婚生子吧。以前晒老公帅、老公有钱、老公对我好;现在,晒外国老公在春意盎然的草丛里读…… 黑格尔。于是,我眼前一黑~
挣扎着爬起来……. 再来一波,孕期妈妈也要「卷」起来。
以前,准妈妈们胎教就看看书,听听莫扎特;现在,内卷要从胎儿做起!胎教也是有鄙视链的:现场听交响乐的鄙视在家用手机播的,双语胎教的鄙视母语,甚至还看到了胎教学物理的!
以前,准妈妈开开心心晒孕肚、秀恩爱;现在,怀孕 9 个月增重 3 公斤。从 97 斤到 103 斤,宣传只长胎不长肉,对饮食、运动严格要求。真的太不好意思了,我平时多吃几顿,就能增重 3kg ♀️
等孩子长大了,就要开始鸡娃了。这个不用多说,最近热播的《小舍得》大家应该都看过一点;而海淀区家长们表示:现实要比电视剧里残酷几百倍。
别说我们普通人了,就连女明星张柏芝想要给孩子办理转学,照样要经历家长面试和孩子学前测试。
**鸡娃,是为了晒娃。**以前,晒娃的可爱、机灵,或者晒娃聪明,会唱歌、跳舞、背唐诗;现在,晒的是 8 岁女儿的雅思分数,第一次考就得 7.5 分!
当然,还要附上女儿如何备考、刷题等攻略。小郑太惭愧了,估计我读的英文书都没有人家 8 岁女儿的多!
鸡娃时,老公没啥用,需要阿姨搭一把手,没想到阿姨届也开始内卷了。展示下 xhs 上某阿姨中介机构帖子,电商总监、私募基金风投、董事长助理,曾帮助前雇主的娃上耶鲁。信息量太大,容我消化一下……
差不多了,今日份「内卷」就到这里吧。小郑已经写出工伤了,心力憔悴,准备躺平平复下心情。正如《小舍得》里说的:大家都在看演出呢,突然一个观众站起来了;其他观众为了能看到演出,都不得不站起来,最后所有人从坐着看戏到站着看戏了。
再接着,还有踮脚尖看、站在椅子上看、垫着脚尖站在椅子上看…… 你想坐着,但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只是,这样卷来卷去,何时是个头?
小时候,大人说不可以做鸵鸟,把头埋在沙子里太愚蠢了;现在,我反而觉得做个鸵鸟挺好的:少刷社交媒体,少看别人的世界;把头埋在沙子里,专心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和昨天的自己比较,也许,会快乐很多。
如果觉得写得不错,记得点赞并关注小郑杰西卡哦。
我是小郑杰西卡,横跨三大洲的职场时尚博主,记得关注我,做最时尚的职场达人!
公众号名称:小郑杰西卡
我想最近热门的鸡娃家庭,就是内卷的一个典型的代表。
现在全民鸡娃已经成为了不争的事实。
其中以 “海淀妈妈” 为代表, “七八个兴趣班是标配,6 岁考过 KET 才正常,一年 30 万的培训班费也不眨眼”。
后面再以 “浦东爸爸”、“湾区妈妈”、“杭帮家长” 为辅,大语文,奥精班,物竞班、英语培优,体育培训…. 各样格式都来一打。
其中引来全网争议的鸡娃事件为—海淀妈妈晒出为孩子招聘的家教要求。
首先是大学学历要求,必须是是清北复旦、同济、交大、南开或是美国藤校 TOP15 或英国 G5 名校毕业的金融类专业,另外初中学历也要求是在北京六小强毕业的。↓↓
而除了学历要求,最令大家震惊的是这位海淀妈妈根据结果不同的奖励标准用 KPI 的方式把家教工作安排的明明白白。
![](data:image/svg+xml;utf8,)
很多人看完这个新闻后,纷纷表示:教育内卷已经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了!
一边是家长们蜂拥而至,砸钱上培训班,上补习班的 “高价鸡娃”,另一面却是源源不断跑路倒闭的培训机构。
从欠上千万学费的橄榄球培训机构 “巨石达阵”到英语培训机构 “巧虎” 再到优胜教育,家长们损失的金额已经超过千万元。
有家长甚至是卖房凑钱来给孩子报的培训班。
优胜教育的受害者齐妈妈面对镜头,哭着说到 “四年前把唯一的房子卖了,一共卖了 200 来万,其中交优胜的学费得有三四十万,销售人员跟我说效果不好不满意,随时全额退。现在竟然是这个情况。”
为此齐妈妈工作也辞了,跟一众受害家长来到北京优胜教育总部蹲点,希望能退还学费。
可事情到现在依然没有结果,而最近爆出的 “学霸君” 又成为了家长们的噩梦。
一面是家长的教育焦虑,另一面是培训机构跑路关门。
资本骗局的背后,藏的就是当今教育的严重内卷。
择校精英说福利分割线
香港身份优势:
帮助孩子申请国内知名国际学校
可参加香港高考,低分考取国内外名校
可参加港澳台华侨生联考,低至 400 分上清北,300 分上本科
你能办香港身份吗?↓↓
不管学术上对内卷的定义最初是什么样的,但是放在我们现在,内卷就是大量的投入却换来少量的产出,类似的解释还有剧场效应——在剧场里大家都坐着看剧,可能有人矮看不到,但是至少看得不累。这时候如果有人站起来可以看得到全部,就会有人模仿和跟进,接着全剧场的人都站了起来,有的甚至还要垫脚,结果就是该看不到的人还是看不到,但是全部人都看得很累,就是这么个意思。
我们的社会文化中大量存在着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这样的思想,把吃苦当成一种美德和出路,却没想过换一种方法来让自己轻松些,没跳脱出来关注有没有其他更好的方式来解决现状。不关注自身的体验和感受,也不关注身边人的体验和感受,不向外界寻找出路,却在自己的内心里找到了自洽。
除了提倡吃苦,还有攀比,什么都要排名,什么都要最好的,不是最好的就没有意义… 自身的要求和旁人的目光将自己裹挟向前,却没发现真的躺平是最优解。
再以我自己遇到的情况举个例子,先交代背景,有一个朋友是一县城公务员,而我是邻县的一名医生,在医院行政板块工作。
昨天一个偶然的机会跟他吐槽我工作上遇到的一点小状况,还没等我吐槽完,他就开始说你这才多大点事啊,巴拉巴拉觉得我矫情。然后他现在的情况是因为脱贫攻坚阶段,每天各种材料搞得 7 天时间有 5 天在加班,有时候甚至在办公室过夜都是常有的事。
了解到他的情况以后我就跟他说,那你们这样子不行的啊,工作量太大这样子压着你们,先不说效率如何,身体都吃不消的。他给我的答复是,但是选择了这条路,就只能忍受你所要面对的,有时候看看别人比我劳累比我惨都能笑得出来,那我心里自然就没有那么委屈和不忿了,所以你遇到的那点小状况根本不算什么,至少你们工资照常发,至少你们按时上下班,至少你们不需要加班不需要贴上健康,已经很幸福了不是吗。
我顿时语塞,但是我马上觉得他这样想是不对的,当他遇到的状况比我糟糕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是如何解决他现在面对的困境,人力不够?资源倾斜?领导压的任务太重?抑或是其他的原因。所以我即刻反驳他说,你有没有发现我们的不同,当我看到比我惨的状况的时候,我想的是如何解决这个惨状,而他却在从这种比较中得到了自己内心的平衡与慰藉。这样做最终的结果就是,你解决了你自己的心态,最后却没能解决问题。
所以他那句所谓的**既然你什么都不能改变,那为什么不去学着适应它呢。**我觉得这才是最可怕的,我说那我觉得身处于你们队伍里的每个人就应该达成一种共识,就是解决现状的共识,去反映,去沟通,真实且正常的表达自己的诉求,而不是一味的委屈自己。
所以,我认为的内卷,就是大家都在比谁更能忍耐,谁更能吃苦,最后把忍耐和吃苦当成一种奉献和美德,却没注意自己已经被自己制造的漩涡搞得精疲力尽,做了太多的无用功,增加了太多的不必要内耗。
写到这里突然明白鲁迅为什么要如此辛辣的讽刺阿 Q,开始的时候我觉得他的精神胜利法也挺管用啊,但是现在我不这么认为,因为精神胜利只会解决你自己内心的矛盾和困境,但是你遭受的威胁和矛盾一直存在,最后遭罪的还是你自己,不是吗。
就是大家本来都是多米诺骨牌,老老实实站着,不拨的时候不倒就行。
有一天,一个逗比突然发现,他以脚为固定点,用头做圆周运动,旋转摇摆起来,其实也不会倒。
于是他就开始摇摆了起来。
其他的多米诺骨牌可气坏了,你不倒,可你碰到我,我就倒了。
于是只能保持同步,和他一起摇,让他碰不到自己。
于是,一排多米诺骨牌从站着就行变成了得一直摇摆。
但它们并没有额外获得什么,它们仍是一排多米诺。
在需要它们倒的时候,仍然一拨就倒。
总结起来就是,
在不向外发展的前提下,一个人起了幺蛾子,其他人没有选择,要么跟,要么死。
这个回答不是一搜一大把吗?
在电影院里面看电影,前面一个人站了起来,为了不被遮住,后面的人也站了起来,慢慢的整个电影院的人都站了起来 。
同理,公司里面,有一个人开始加班,为了给领导一个好员工形象,又或者是想要多干点事拿绩效,别的同事也加入了加班大军 。
同理,可以比做各种不同的行业
内卷就是炒股啊,零和游戏,你在股票里赚的钱一定是别人亏给你的。
内卷也是零和游戏,总量一定,有人赚就有人亏,没有双赢的游戏。
就这么简单。
拿高考举例,大家知道高考是省内竞争,省内考生竞争有限高校指标。
假定两个省,考生相等,清华北大这样的顶尖高校指标相等。
在教育水平相同的情况下,两边都不实行过于严格的教学方案,那么两边高校录取分会差不多
但是如果有一个省的一所高中出现了过于严格的教学方法,那么这个高中的高考成绩就会提高,其他高中为了自己学生也会采取更加严格的教学方案,于是这个省所有考生的学习负担加重,高考分数增加,但是实际录取人数还是那些。省内所有考生都进步了,却不能增加录取人数,只是加剧省内竞争,这就是内卷
奴隶主用尽一切手段压榨奴隶,奴隶的生活痛苦不堪。这时候有个奴隶问为什么活的这么痛苦,奴隶主告诉他因为庄园里的其他奴隶工作太努力,挤压了他的生存空间,并美其名曰 “内卷”。
我从来没不相信自己努力工作会让他人活的痛苦这种屁话。真正让多数人痛苦不堪的,是一小撮吸血鬼毫无节制。基尼系数 0.63 的庄园,底层奴隶一定苦不堪言,无论他努力不努力。
最近,复旦大学图书馆医科馆曝光的一组数据冲上了热搜。
开馆纪念日这天,复旦大学图书馆医科馆揭秘了一年以来同学们在图书馆的 “打卡排行榜”。
排在第一的 “打卡王” 在一年之内竟然打卡 1424 次,核桃也不由得瞳孔地震。
这位同学一年看的书,可能比核桃一辈子看的书都多。敬佩之情无以言表,网友们也纷纷表示自己 “悔的很冲动”。
当事人:惭愧,总之就是非常惭愧。
不知道核桃这么算对不对:
根据复旦大学医科馆发布的数据,在馆天数最长的应该是范同学,记录为 301 天;
那么,如果孔同学在馆天数按 300 天算,平均每天也要打卡 1424÷300≈4.7 次。
和很多网友一样,核桃君也疑惑:为什么一天要打这么多次卡?
在澎湃新闻的采访中,孔同学给出了答案。
图书馆 “打卡王” 来自 2017 级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
2020 年暑假,孔同学忙于研究生推免,又在医院实习,因此没有回家,医科馆就成了她的第二个家。她几乎每天都去图书馆,从早上 8 点待到晚上 12 点,只在吃饭时临时离开。
预约制的座位让她加快赶回,往返进出图书馆则增加了她的打卡次数(进出都需要打卡)。
孔同学说:“每次家人发起视频聊天,一接通我就在图书馆,以至于要是有一次我在寝室,他们就会很意外。”
对于同学们调侃的 “卷王” 称号,孔同学认为,去图书馆是很平常的事情,“打卡多并没有特别之处,我只是进馆次数较多,校园里这样的同学很多。”
有同学诉说自己定力不太好,孔同学建议,先从戒除手机做起,逐步降低使用手机的频率,把多出来的精力转移到学习上去。
大家都因为学霸的坚持和努力而敬佩的时候,也有网友发出了 “拒绝内卷” 的抗议。
身为老年人的核桃君本来就不太能 get 到年轻人的梗,这下更懵逼了:这就是内卷吗?
核桃怀着大大的疑惑向度娘求助。
百度百科说:“高等学校学生常用‘内卷’来指代非理性的内部竞争或**‘被自愿’竞争**。现指同行间竞相付出更多努力以争夺有限资源,从而导致个体 “收益努力比” 下降的现象。可以看作是努力的 “通货膨胀”。
嘿嘿,顺便来积累一波词汇:
“非理性的内部竞争”(Irrational internal competition);
“争夺有限资源”(Competition for limited resources);
“收益努力比下降”(The ratio of revenue to effort drops);
那么,孔同学的高强度学习是内卷行为吗?
奈何核桃读书少,没有长篇大论的水平,只好用问题来回答问题:
1、为了自己的目标而奋斗是 “非理性的内部竞争” 吗?(2 分)
2、将大量精力投入学习的同学是在抢夺一般人的资源吗?(3 分)
3、“优秀的人努力起来,我们努力就更没用了。”这样的论调是否把 “优秀” 和“努力”的因果关系搞错了?请举例论述。(5 分)
(注:答案超出评论区不得分)
疫情时代,我们看到无数的生命延续,累累的伤痛痊愈,每个救死扶伤的良医都曾是刻苦专研的 “医科学霸”,说明这些同学们的努力绝非无意义的。
勤奋、努力和坚持不应该成为 “内卷” 的背锅侠,孔同学的学习过程更不是“非必要劳动”。
![](data:image/svg+xml;utf8,)
核桃明白,各种消费符号和商业广告都打着 “努力” 的旗号贩卖焦虑,这种 “别人有的我也要有” 的口号,甚至让人对 “奋斗精神” 也感到厌烦。可是,“提升自我”可不是为了 “卷死别人” 哦!
《中国青年报》给出了这样的评论:
如今,快节奏的生活、碎片化的信息,让许多年轻人感到浮躁。这群坐得下来、沉得住气的学生,就像一股清流,向人们展示了一种值得向往和效仿的专注。他们表现出的自律精神,不仅值得在校学生学习,也能让已经告别校园的 “社会人” 得到启发,收获对抗浮躁的定力。
披星戴月地埋头苦读,不过是是为了实现内心的理想。
与其争执谁在 “内卷”,何为“躺平”,不如把“享受当下” 和“挑战自我”都看作人生的一种选择。
所以,大家别打了,所谓 “心有山海,静而不争”,不如遵从内心,专注自己喜欢的事就好啦!
素材来源网络,侵删。
【内卷】就是说… 我举个【例子】
别人家的小孩是【自愿】去学习生存技能。可你家的小孩却是被【强迫】的去学习生存技能。就是这个意思。
然后借着这个问题我这再说一下,那些有梦想的人不要怕,不要被【内卷】这个词受影响,导致自己的生活【一落千丈】,请相信你自己做出的决定,坚定你自己做出的选择,追求你自己想要的东西。热爱自己喜欢的东西。抵制来自【外界】的恶意【否定】。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以前下小电影都是用 BT,本着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原则大家各自做种,资源共享,源源不绝。
直到有人开始选择了迅雷。
内卷一词来自 Clifford Geertz 的 Agricultural Involution 一书,大致说的是荷占印尼的农业生产方式的演变,在内外因素下,农业生产耗费的劳动力越来越多,亩产越来越高,人均产出却越来越低,且整个过程带不来任何技术或者政治体制上的改变。
把这玩意拿来用在万物上据说曾经是远邪开的先河,不过这个词大概被支持远邪和反对远邪的人广泛使用,多少已经分不清了。
字面意思上,involution 就是 in(内)+volvō(卷)。但是想必你也注意到了,原作者选择这个词是用来跟进化(evolution)以及革命(revolution)做对比的…… 如果我们也按照字面意思翻译 evolution 和 revolution,那么 evolution 就是 “外卷”,revolution 就是 “重卷”。至少通过这种对比,我们可以通俗地解释内卷不是什么。
所以我对这个概念目前知乎用法的直观理解就是,你把竞争用在既不能带来实质进步,也不能颠覆原有体系的地方,比如考试努力练字体,用 007 对抗 996 这种,就是内卷。
简单理解就是:
这个世界上,大部分人的人生没有用在为社会创造价值,而是被消耗在无意义的内卷化过程中。
当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的赚钱方式,长期没有改变,长期无法进入到下一个财富量级或者另一个更高效的赚钱模式之中的时候,经济总量就长期得不到增加,只能通过不断地增加低效率的劳动来获得低效率的收入的时候,他们的人生和家庭生活,就会陷入内卷化。
同样地,白领的低效加班工作,却最终无法得到升迁走向管理岗,就是典型的内卷化人生。
普通人职场的中年危机,也是典型的内卷化。
贫贱夫妻百事哀,也是因为生产力无法提升最终两个人把关系耗在低质量的两性消耗中,也是内卷化。
大部分贫困地区,长期生产力得不到发展,没有好的就业岗位出现,他们要么考编,要么只能进行互骗互害搞传销,也是典型的地区内卷化。
总之,当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地区的生产力长期得不到发展,赚钱效率长期得不到提升的时候,就非常容易陷入到内卷化的生存模式中,从而陷入穷忙族。
存量市场博弈
内卷这个词越提越频繁,但是其实不过是换了一个比较专业的说法而已。
粗略点说,这就是一种针对竞争者的恶性竞争。竞争者恶行竞争下损失了各自利益,即,付出更多但回报不变甚至更少;相应地,一定有另一个群体从中获利,正如一个高赞中说到的,例如,资本家。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行业内的恶性竞争不仅存在于个人,同样存在于资本之间。例如,小米当初横空出世,对于其他一众国内外手机厂商而言,就是那个 “带坏头” 的人。随后引发的价格战,虽然不至于说亏本,但大家也能看到手机利润已经被大大压缩。这种情况,不就是行业资本之间的内卷么?那这种内卷,不又是我们希望看到的么?
我个人觉得,内卷这个词没有邪恶和正义的区别,只是取决于你到底处于什么利益方。这不仅仅是你是否早出生了五年或者十年的问题,而是你要主动寻找可能成为内卷收益者的机会。
其实,我不怎么担心现在各个行业(从 IT 到教职,内卷是普遍现象)会内卷到无下限,倒是贩卖焦虑的倾向更大了些。按我的理解,如果内卷要继续上一个台阶,那人们的思想觉悟要回答计划经济时代。但看现在的年轻人们,我觉得大家可以省省心。在个性自由和捍卫权利方面,后浪们要比当年的前浪们清醒得多。虽然后浪身处劣势,但这不代表前浪可以收割到底。
我觉得,内卷的上限不久后就会到来。
LinkedIn 领英 LinkedIn 领英,帮助职场人走好职业发展的每一步。
4 分已失效
内卷就是,当对外扩张的获利速度,无法满足内部利益分配需求的时候,内部利益分配竞争会激烈化,甚至进一步降低到对外扩张获利的速度,形成恶性循环。
内卷反义词是什么?外扩,向外扩张。
大家都知道,在一个组织也好,公司也好,国家也好,在成长的时候一定会向外扩张,从外部获利,而自身的体量在增长。组织内的人,大家也都从扩张中获利,并且着力于对外扩张。
但是,如果这个组织,向外扩张速度慢了,会怎么样?首先这个组织总量无法增长了。但是组织内部的人呢,还是要获利的,怎么办?从组织内部的人手里抢啊,内部竞争啊?这种状态一旦形成,弄不好组织内的所有人会把精力都从扩张转移到了内部争夺上,关注向外扩张的人更少了,这个组织的扩张更慢了,甚至范反而因为这样对外能力减弱,而收缩了。但是越是不扩张,内部的竞争抢夺越激烈,内部竞争抢夺越激烈呢,越是没有力量去扩张了,然后组织体量逐渐收缩,这就叫做内卷。
现在,组织内部通过毫无意义的激烈竞争,来分配利益,这种行为,会被嘲讽为内卷。比如说吧,一群小学生进行数学竞赛,但是呢题目又不准高出小学水平,这时候怎么比?大家做加减乘除,做 100 道,看谁错得少,谁赢。结果大家水平都不错,都没错,怎么办?做 1000 道。还没错,怎么办?做 10000 道题目。这个时候,总算有人手写不动啊,看花眼了啊,做错了。于是,小学数学竞赛结束,冠军亚军可以在升初中的时候加分。这种比赛竞争本身毫无意义,目的只是为了最后能够分配几个加分。
所以现在的过于激烈的升学考试,就被人说内卷。还有很多企业内部,通过比谁 996 997 加班更多,来进行利益分配,也是如此。
目标过于单一导致了一群人不停地进行无意义的精益求精
内卷很好解释,简单来说就是低水平的重复竞争。
它的成因也很简单,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一下就能想明白的。
如果我们跳出所有人为规定的社会概念,你会发现这样一个事实:
宇宙是无限的,不可能说宇宙装不下人类的野心,只要你敢想敢干,还怕这个宇宙没有容纳人类扩张的空间吗?
你会说人类目前还没有进入深空的能力,但我们还不如羊吗?
羊吃草能把地球吃没吗?哪怕地球上的草原资源如此的丰富,但为什么羊不能随便吃草?因为它们是被圈养的,即便是野羊,它们也有天敌,所以不能无限扩张,只能在一个狭小的范围内相互竞争有限的草资源。
所以,所谓的内卷的实质,实际上就是因为圈养和天敌两个因素。至于如何克服这两个因素,那就是另外一个宏大的问题了。
“我不怕你笑话,我真的都不敢休息,全家就靠我挣钱,休息一天是舒服了,但是全家的嘴就扎上了。”
昨晚加班到凌晨一点,打了个滴滴,是个出租车接的单,刚上车的我心有疑惑,司机主动说我这车出租车和滴滴单都接,要系好安全带哈”
车内有薄薄的烟味,心里有些不满,安全带也很难插进去,就抱怨的问司机 “后排不系也行吧?”
“嗨~ 都行,我们就是按系统要求,必须提醒下,不系也没事,但是系上总归安全点不是”。
之后,我戴上蓝牙耳机,车里一阵顿漠,兴许我天生有被搭话的体质,更也许司机太无聊了,突然跟我搭起了话。
“周六晚上还加班这么晚呀?”
“对,赶一下项目的建设方案,打工嘛,加班很正常。” 为稍显礼貌,我摘了一个耳机。
“也是,软件大道这块这会儿下班的人不少,我接到过几单。”
黑暗中看不到司机的表情,他的声音听着像三十几岁的中年人,剃着平常的平头,每句话都从喉咙中透着哑涩。
“你们做互联网的好,加班多也挣钱多,不像我们再怎么干也挣不了几个钱?”
“我们做软件的,不比做互联网的,也不挣钱,生活压力大,没办法,不然谁想加班?”
“也是,现在压力都大,前两天拉的华为的人,人都说压力大的不敢生了,他们说今年出生人口最低。”
“华为的可挣得多呀” 我羡慕的说。
“那也抵不住养孩子压力大啊。” 平头的司机声音一下子激动了点。接着说 “你看,现在养孩子,不比以前了,以前吃饱穿暖就行,现在哪哪都花钱。”
耳机里听着《杀死那个石家庄人》,又想起自己一岁多的孩子还在老家让爸妈帮着带,我有些悲伤,缓了一会儿摘下另一个耳机,回应平头哥。
“没办法,房贷压力也大,没房生孩子想着没保障,有孩子和房子了真是不好整。”
“你说,现在学校都三四点下班,我怎么办,只能老婆不上班带孩子,带孩子不算,现在上小学了,还得上辅导班,别人都上,咱不能不上,你说咱们那小时候谁上辅导班,不都挺好的吗?”
“这就是内卷吧!” 我随口而出,觉得前几天在知乎上看到的这个词特别应景。
“内卷?” 平头哥有些不解想回头问我。
我赶紧解释 “就像看电影,第一排人站起来了,后边的人都得站起来看,本来大家都能坐着看的。”
“哦~ 就是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吧!” 他一下子 get 到了这个点,继续把话题拉到孩子上 “其实我有时候挺后悔,为啥要生孩子呢,本来有一个闺女挺好的,为啥还要去要老二?”
“老二是男孩女孩呀?”
“是男孩。” 平头哥嗓音稍微亮了一些,像点了一根火柴将车内的黑暗驱逐了一丝丝,但随即又暗淡下去 “可是还在吃奶粉呢。唉! 虽然是意外吧,但是还是留下来了。”
“儿女双全,挺好的呀,现在辛苦点,以后就有人孝顺了。”
“兄弟啊,你看看咱们现在就知道,他们以后不啃老就谢天谢地了。生个孩子小时候吃奶粉,长大点上辅导班,以后上完大学还得买房子,一辈子都给孩子搭进去了,有时候真想休息下呀。”
“是啊,有时候想休息下,出去旅旅游看看。” 我想起承诺老婆很久的旅行计划一直没实施。
“旅游,谁不想出去看看,可是谁敢啊,不怕你笑话,我真的都不敢休息,全家就靠我挣钱,休息一天是舒服了,但是全家的嘴就扎上了。”
他顿了一下,猛吸一口气 “你不知道,我现在每个月都贴钱,老大上辅导班,老二喝奶粉,我每天不停的跑车,挣得还不够花的。幸亏以前还存了点,不然真过不下去了,日子可真难啊。”
车继续开着,窗外的路灯夹杂着呼啸的冷风听着 “现在的东西还越来越贵了,我真觉得自己天天就是个挣钱工具,还 tm 挣不到钱。”
我想起自己每月还完房贷也入不敷出,看着窗外越来越近的房子,家快到了。
想说点什么安慰下他,但是又不知道自己有没有安慰他的资格。车开的慢起来,滴滴语音提醒我快到了,他似乎还想说点什么,但是气氛沉重的压着车内的一切,话匣一直无法打开。
“以后会好点吧,毕竟疫情快过去了。” 临下车时候,我打开车门对他说。
“谁知道呢?带好随身物品,再见啦。” 他迅速驶离,去拉另一个夜归的人。
知乎上学生是绝大多数,用高考来举个例子:
当年(2011 年)和我一起入职的河北清华哥(清华本硕),他的高考分数是 665 分。
他回忆当时他分数清北都够,貌似 650 多分就可以稳进,他这分数不算低。
然而,到了 2018 年是这样的画风:
2020 年河北高考 700 分以上的学生也非常多,达到了 108 位,且清华、北大除去保送生等名额,往年在河北理科总招生人数也不足百人,这些 700 分的考生基本无缘清北。
分数线从 650 到 700 不够,同时名额还少了,这就是内卷。
好了 ,你看这下是不是很好理解了。
总的资源(蛋糕)不变(其实是变小了,因为分配方式更加不公平)。而大家争夺这点蛋糕渣,投入近乎荒谬的资源(投入产出完全失衡)。此之谓:内卷(狭义内卷,知乎上说的内卷)
而大家无力改变这些不平等,及时蛋糕做大了大家也吃不到高台之上的蛋糕,只能为了地上的蛋糕渣互相搏命。
还是以教育来谈,如果没被和谐,下面谈谈教育的内卷
早晨上班坐电梯
电梯到了一层要去地下一层
周围人乌泱乌泱往里进
我不想进啊,里面热呼呼臭烘烘的,但是我要不进,等它到了地下一层我就上不去了
于是只好进入了
——早上突然想到的,本来电梯不是想去哪个方向就按相应按钮么…
是目前最被滥用的概念之一。目前异化的解释主要是两种:
内卷的最原始定义是 Involution, 是 revolution 的反义词 (当然,不是严格的反义词,进化的反义词是退化,这个的大约意思是 “不进化,无限在里面折腾”)。指本该革命性提升,结果提升不了。比如明末资的萌芽,有学者认为永远不可能 revolution 到真正的资 (这个观点对不对,另说)。
上述两类的异化,基本是没文化看字面意思瞎联想的结果。因为庸俗化多了,也不知道正解该是什么了。现在基本用于骂街和表达对社会不满。按某些不可描述人群的思路,就不该有竞争。因为在资源有限情况下,竞争必然导致它们所谓的内卷。
比如中国没有殖民发展,就靠内卷。
你如果说马云一句好话,你就是内卷,背叛了劳动人民。
大家本该躺着赚钱,你非要努力,就是在奔内卷去。
就跟 “割韭菜” 一样,专门用来骂别人给自己那啥啥找借口。
一声长叹。。。
大饼就那么大,负责分饼的人每年还想多分点,别人少了怎么办?
多劳多得,谁努力谁多分。
须知,资源不足的时候,最怕竞争,因为赢家通吃,输家没了活路,就掀桌子呗。所以古人云:不患 “寡而患不均”。越是没资源,越是要平均分配,否则社会矛盾必然激化。你看原始社会只有搞原始共产主义,否则大家一起完蛋。石油降价,经济崩盘,委内瑞拉搞搞穷福利,就坚持这么多年,把美国气的不行。同样是经济困难,乌克兰走向寡头经济,才叫真的没救了。
内卷,就是资源有限,分配不均,竞争压力转向内部,各种内耗加剧资源消耗,恶性循环,失败者活不下去,最终秩序崩溃。
你看我始终用分配不均,而不用分配不公。
因为人都是一个脑袋一双手,人比人能差多少?分配只要不均,肯定分配不公,不接受任何理由。
你穷是因为你不努力——这话最混账。
劳动是人的本能,实际上人人都喜欢劳动,是不合理社会分工和以及更不合理的分配制度和摧毁了人劳动的欲望。整天让强迫你做不愿做的工作,拿微不足道的报酬,看着老板日进斗金,还大言不惭的说他养活了你,你要 996 才能报答…… 这谁他妈能努力得下去。
人的努力程度本身就差不太远,人的个人能力也差不太远,根本不足以拉开这么大贫富差距。李嘉诚一天睡 0 个小时,他也不过付出了 3 倍的劳动时间。马云再有本事,没有员工靠他一个人能挣几个钱?
简单一句话 “资源相对有限,分配绝对不均”,这就是内卷。
在某三人的合租房里,我起身,听到卫生间有人,穿好衣服,耐心等待了 15 分钟,待她出来再去洗漱,5 分钟,出门
背着电脑包,走入地铁站,排队中。想到昨晚看的吐槽地铁背包怪漫画,放下包,右手提,左手拉住扶手。
累,风雨般的人流中飘动着,N 站后,面对迎面进站的风暴,25 分钟后,挤出地铁,微微出汗,没吃早餐(不想再排队), 到了工位,开始一天的干电池生活
1 年后,换了两人的合租房,我起身,听到卫生间有人,耐心等待了 10 分钟,待他出来再去洗漱,5 分钟,出门
存钱买了台电脑,不带电脑回家,走入地铁站,排队中,地铁像满载着沙丁鱼的罐头一般驶入,黑压压,只下来两个人,奇迹地挤上去 5 个人,不用慌,前面还有 20 个人排队。
好不容易等我挤上了,感觉汗水透过衬衫沈沈地冒出, 没有帅哥没有淑女没有大叔没有孩子,只有紧贴,各种气息,然而此时仍然有大把人可以掏出手机浏览屏幕发出笑声,手机果然是没有体积的
30 分钟后,挤出地铁,略略出汗,没吃早餐(想早点去公司吹空调), 到了工位,开始一天的干电池生活
再 1 年后,换了单身公寓,我起身,10 分钟洗漱,出门
站在马路边,秋天的妖都太阳炙烤着我,往后退到便利店屋檐下,滴滴排队 15 人,还有 20 分钟,滴滴排队 10 人,还有 18 分钟,滴滴排队 5 人,还有 15 分钟。等到我上车,已经过了 35 分钟。果然,滴滴的时间虫洞技术发挥了作用。
20 分钟后,到公司,基本无汗,快迟到,没吃早餐(因为不赶趟), 到了工位,开始一天的干电池生活
再 2 年后,换了自己的房子,我起身,听到卫生间有人,去另一个卫生间,5 分钟洗漱完,等待 15 分钟后她出来一起出门
她开着车或者我开着车,放着我手机里的歌,她说快歌不好容易踩油门,我一生气扭到 Dschinghis Khan。都堵了一公里,你还敢踩油门?路上她骂了 8 句其他车傻 X,我说不要这样,我会不喜欢你的。她停顿了一下,骂了另一个车傻子。我觉得还是用回傻 X 习惯。
1 小时后,到她公司,迟到,她下车。10 分钟后,到我公司地下停车场,B1 没车位,B2 还没,兜一圈到 B3 找到了,我下车,拍下停车位置,最近记性不好。
略微出汗(停车场里走的),没吃早餐(算了下房贷车贷和早餐价格), 到了工位,开始一天的干电池生活
我不知道这算不算内卷,只感觉到在我疾步往前走时,参照系以更快的速度往前飞驰。。。。
于是我陷入了沉思,写下了这篇文章
你玩电竞游戏,爬天梯 / 上分外服比较轻松。
朋友转发给我的。
觉得很有道理。
内卷就是在核心无法改变的情况下,产生的死循环。
感觉啥也没听懂?没关系,不用那么严肃,我讲个我住宿舍时的故事就行了。
我们全校都是住宿生,上完课回到宿舍一躺,晚上洗个澡,美滋滋睡觉,舒服啊。
然而到了冬天就发现问题了,冬天天冷,莲蓬头里出来的竟然不是热水,洗澡是真的冷啊。
走廊里冷风嗖嗖的刮,浴室里洗着冷冰冰的水,太难受了,冻得我瑟瑟发抖。
我们一层楼有 13 个宿舍,共用一个公共浴室,这是背景。
当我们洗过几天冷水澡后,在被窝里瑟瑟发抖的我在宿舍严肃地跟室友讨论,再这么下去,我非得冻死不行。
然而学校的热水系统很显然不是我们一群小伙子能够改装的,因此七嘴八舌讨论下来,我们决定:
把每天地洗澡时间从晚上八九点钟,更改到下午四五点下课后。
然后当我们洗上滚烫地热水澡后,人生都美满了。
可好景不长,一个星期后,当晚上洗澡的人发现晚上连温水都没得用了之后,所有人都开始下午四点洗澡了。
我们又没有热水用了。
然后我们召开第二次宿舍澡堂大会,我们又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
我们要在午休时洗澡!
然后我们在众人吃午饭的时候,迎着所有人的诡异目光,拿着脸盆衣服洗发水沐浴露进了澡堂。
然而好景还是不长。
当每天午休时宿舍都传来哗哗水声的时候,我们就知道我们又一次失败了。
然后我偷偷地找到我的好基友,我们两个人想了一个妙招:
我俩在早上六点钟起床,在所有人都在沉睡时,偷偷用掉宝贵的热水,让别人无澡可洗。
然后我们两个二货在早上五点半起床困成狗的时候,就理解了什么是内卷。
所以什么是内卷?
我们的洗澡时间从晚上,变成了下午,变成了中午,甚至变成了清晨。
谁洗的早,谁就能享受到热水,洗的晚的人就没有热水用。
原本晚上洗澡,天经地义,现在所有人被迫在中午就得洗澡。
但其实核心在哪?
核心在于热水的产量与库存不足。
翻译一下,内卷是在核心无法提升改变的情况下(热水只有那么多,烧水只能烧的那么快)的死循环竞争行为(洗澡时间越来越早,越来越拼)
《中国近代史》 蒋廷黻 著
节选文字所描写阶段:清初至清中期。
那时的人一方面不知利用科学节制生育; 另一方面又不知利用科学增加生产。在大乱之后, 大治之初, 人口减少, 有荒可垦, 故人民安居乐业, 生活水平略为提高。这是老百姓心目中的黄金时代。
后来人口一天多过一天, 荒地则一天减少一天, 而且新垦的地不是土质不好, 就是水源不足, 于是每人耕地的面积减少, 生活程度降低。老百姓莫名其妙, 只好烧香拜佛, 嗟叹自己的命运不好。
市场经济需要生产资料私有制,私有制会导致企业主对工人的剥削,工人被剥削就会导致消费能力下降,最后导致市场总生产的增速大于总消费的增速。
结果是企业商品卖不出去,就无法扩大再生产,就无法招更多的员工,会使大量的人陷入失业。劳动力就业市场上就会形成劳动力总量大于就业岗位总量的现象,非常多的人竞争同一个岗位,结果就是卡学历、卡简历,然后谁要的工资低就录取谁。
内卷反映的是劳动者在市场经济下的弱势地位,但 “资乎” 这种平台的 “内卷” 仅限 985、211 的学生在讨论互联网就业内卷。这一群体自认为自己为了获取学历而经历了千难万险,这固然也不算错,但一个国家的优秀的青年必然不该是仅为了个人而学习、奋斗的。这不是用 nationalism 做道德绑架,而是说看问题要勇于翻越背景框架。
如果不能翻越背景框架,就容易陷入错误的认知,比如什么东亚必然内卷、中国人都在争当人上人……
这些只能称之为现象,不能称之为原因。要挖这个原因,只能是市场经济的生产关系,这种生产关系伤害得就是广大的劳动人民。
郭德纲:我现在是皇上了,我要册封你们。
高峰:可以。
于谦:这是好事儿啊。
郭德纲:于谦,我册封你为大太子,高峰你是二太子。
高峰:凭什么啊?
于谦:这不合适。
高峰:凭什么他是大太子,我是二太子?
于谦:啊?不是,问题没在这儿。
高峰:他凭什么是大太子?我要当大太子。
于谦:我凭什么不能是大太子?我就要当大太子。
为了好找工作,大家选择考研,研究生多了,工作不好找了,大家选择读博。
别卷了,还是选择躺平吧。
一语中的,内卷就是恶性竞争!
是一种呛行行为,
武林外传中的怡红酒楼是怎么倒的?
是同福客栈比这送东西,活活把自己送倒闭了
喜剧的内核是悲剧,
电视剧中同福客栈为了抢生意,疯狂的无脑的给顾客送东西
怡红酒楼为了留住顾客更疯狂的送东西,
直到把自己送倒闭
讽刺吧
讽刺的现实是什么?
多少大学生寒窗苦读多年,终于拿到一纸文聘
想着终于有机会大展拳脚,实现梦想,过好日子
却发现学的东西根本用不上,
自己学生时代探索多年,引以为傲的应试技巧,
在资本面前,一文不值
没人知道,也没人想知道
曾经被村里认为是天之骄子的莘莘学子,
在资本家眼中却只是案板上的鱼肉
为啥啊?
不是你不努力,只是因为大家都努力
比你聪明的和比你笨的都在努力,
甚至比你聪明的还比你努力
但更可怕的还在后面
这里只有一个岗位,一个名额给你们
意味着只有最优秀的那一个能获得这个岗位
而剩下的都白费功夫了
上次回答这个答案是 2020 年 7 月了,
此时已是 2021 年 5 月 25 日,
对内卷这个问题我有了更深的体会,
所以做一次更新,内卷这个事就有点想曾经在杂志中看到的一个故事,
就说把一只螃蟹放到篓子里,螃蟹可以自己爬出来;
但如果你把一群螃蟹放在里面,没有一只能爬出来。
为什么?因为内卷,
因为在一群螃蟹里无论那一只螃蟹将要爬出来,
都会有其他的螃蟹因为自己出不去而别人即将出去了而眼红,嫉妒。
所以那只即将要爬出去,重获新生的螃蟹,会被同伴拉下来。
就是这样,
人类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明明就那么点活,四点就能干完,可以按时下班享受生活的,
就因为同事间的掣肘,
谁都不敢先走,即使已经到了晚上十点,
明明已经没有效率了,
好家伙,你不走我不走恨不得住这。
搞得大家都身心俱疲!
大家都比以前累了,但生活水平却不见提高甚至下降了。
简单来说就是恶性竞争。
用个人的视觉就是,收入和奋斗程度脱节。
张三李四两个人做蛋糕,王五负责分蛋糕。
开始张三李四两个做了三人份的蛋糕,结果却吃不饱。
张三李四以为是自己努力不够,蛋糕做少了,就加把劲做蛋糕。
后来两个人做了四人份的蛋糕,六人份,十人份,百人份,千人份…
但是还是吃不饱…
王五出来说,这是你们不够努力,这样吧,你们比赛,每天谁做得多,我给你们多分一份蛋糕。
于是两个人就谁都不理谁的,死命做蛋糕。
头一天,张三一个人就做了千人份的蛋糕,李四不够努力只做到了八百人份的蛋糕。
然后王五果然说话算话,给了张三两人人份的蛋糕,李四还是只领取到一人分的蛋糕。
然后王五又说,以后千人份的蛋糕是标准,只有达到标准才能领取一分蛋糕,达不到标准,只能领取半份蛋糕..
后来有人越来越努力进了 ICU 获得了荣誉,
另外一人成为了社会不安定因素,大家把他批倒批臭。
而做蛋糕的已经换成了更精神的张小三和李小四…
零和游戏,总效益不变。与人斗,卷力无穷
小红和小明去树林里摘果子,每人每天摘 10 颗。有一天小红造了一个摘果工具,摘了 20 颗,小明还是摘了 10 颗,总共 30 颗,总效益提高了,这叫生产力提升。
还是小红和小明去树林里摘果子,树林每天只能产出 20 颗果子,本来每人 10 颗,小红发明了摘果工具之后,小红摘了 15 颗,小明摘了 5 颗,小明那村子饿了肚子。这叫内卷。早年还有些愤怒的小明称小红为奋斗逼。
内卷是竞争的高级阶段
资本进入高级阶段会不断兼并,消除竞争,形成寡头垄断;而劳动力不能兼并,进入高级阶段就是内卷。
当然还有一种传说中的良性竞争,小红用工具摘了 10 颗之后提前收工享受清闲,小明也没有饿肚子。这叫享受了技术进步的福利。不过中国好像没有,外国某些地方疑似有过,并且仇视华人生意。
前几年去德国的餐厅吃饭时,比较惊讶,这里无论男女老少,一般对话都是轻声细语,两个人的对话,一般旁桌的第三个人是听不清的。在国内,一般人多的地方都吵吵闹闹,人一多就和结婚喝喜酒现场一样。这个时候说话再想让朋友听见,就必须得发出洪亮于他人的声音,这就是内卷。
提到日本的工匠精神,国内的评价一般呈现两级分化。
一端是不屑一顾:你有的我们祖上都有!还会调侃近些年日本产品质量,说日本工匠精神被吹炸了什么的。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另一端的狂热追捧,什么刨刀凿子菜刀锄头,沾个日本字,那价格一下就上来了。他们说:这里头有工匠精神!
日本也有聪明人啊,马上就对症下药。
有一个传闻,说日本政府准备将日本建设成中国富豪们的后花园,意思是土豪们你们在中国赚钱,来我们日本消费,吃喝玩乐我们全包了。
现在已经有人呼吁理智的看待工匠精神了,但理智却有一个前提,就是是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必须有一定的深度。
那么,日本的工匠精神到底是咋来的?现在活的咋样?未来又将会咋没的呢?
这个话题很大,没有万字根本聊不清楚。所以,我会分两篇来聊,今天先聊工匠精神的由来,以及为什么会有人为高价的工匠精神买单。在下一篇,我们会聊日本工匠精神的现状和未来。
好了,废话不多说,开始正题。
一、工匠精神这个词的由来
关于工匠精神的定义大家问度娘,这里就不重复了。我们先聊一下 “工匠精神” 这个词的由来。
2010 年,在日本横滨诞生了一家木工学校,主事人叫秋山利辉。2013 年其著作《一流を育てる 秋山木工の職人心得》(培养一流人才 秋山木工的匠人心得)在日本大卖。2015 年该书被译为中文,书名《匠人精神》。
据百科介绍,“工匠精神” 这个词最早由聂圣哲首创,具体时间不详。此人的头衔很多,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继续问度娘。
在 2016 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说:“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至此,工匠精神这个词开始广为大家所熟知。
日语中有一个比较冷僻的词叫:职人魂,意思比较接近。我好事上网上搜了一下,没多少结果,感觉很少有人用的样子。
好了,我们从头捋一下:通常被视为工匠精神代表的秋山利辉,实际上并没有提出什么定义,人家只是想聊一下心得。《匠人精神》是中译本的书名。“工匠精神” 这个词是中国人创造出来的,用来描述某种职业精神的一种提法。
虽然是个土生土长的中国词儿,但我们必须得承认,要形容日本匠人的墨迹劲,还真没有比工匠精神更合适的词汇了,所以,本文中我们也会延用这个说法,
二、工匠精神为什么会产生于日本呢
工匠精神看着很美好,但如果冷静地分析,你会发现美丽的外表下面全是冷酷的现实。
大家都知道,以明治维新之前,日本的统治权掌握在幕府将军手里,这就像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其统治最大的问题是合法性不足。没自信啊,所以就特别强调尊卑有序。
在江户时期,每一个阶层该穿什么衣服,走路的时候谁前谁后,哪个阶层的小孩玩什么玩具,谁喝白水谁喝茶,等等。事无巨细,都要讲究个高下尊卑。如果违反了规定,武士阶级甚至可以当街击杀之。
还记得动画片《一休哥》里的桔梗店老板吧?很有钱的样子,却任由新佑卫门呼来喝去不敢回嘴,只能充当一个小丑一般的角色。为啥?商人没地位呗。
这就造成了两个结果,一个是根深蒂固的阶层固化,另一个是逆来顺受的臣民社会。
现实一:根深蒂固的阶层固化
日本的阶层固化问题由来已久,有人形容,日本人一出生,其阶级就已经被固化了。我们不讲古代只讲现代。
有资料显示,日本社会的阶层依次为:底层民众——低收入者——伪中产——真正中产——高收入者,再往上就是财阀和政客。
据日本人自己统计,现代日本人中的 90% 是劳动人民,9% 是利得阶段,1% 是统治阶级。从 1955 年到现今的 60 多年,日本内阁大臣成员的三分之二是世袭议员,最近 30 年的 14 位日本首相,有 10 位都是世袭议员。政治大佬们盘根错节,将政治圈子经营的水泼不进。
除此之外,私立学校高学费、一流大学的举荐制录取、男女地位的不平等、终身雇佣制等,都对阶层固化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毫不夸张的说,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里,一个日本人终身从事的职业,大约在其幼年就已经决定了。
现实二:逆来顺受的臣民社会
读过中学的人应该都记得,日本的开放起源于黑船事件。所以,日本的国门是被美国打开的。这是他们运气比中国好的地方。
美国嘛,地大物博啥也不缺,美国人心又比较大,打开日本国门后,除了要求随便做生意以外,其它诉求没有多少。根据利益均沾法案,其它列强也是照方抓药,不求其它。
而中国就悲催了,打上门来的是英国,小国寡民,又十分鸡贼,一副没见过世面的样子,房子票子啥都要,折腾的一地鸡毛。
这样的结果就是,与中国不同,日本社会的变革仅限于经济方面,政治分毫未动。这其中就包括了层级化的社会结构和逆来顺受的臣民社会。
这个话题说来就长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本书:《水俣病》,相信会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
因为长期的臣民社会传统,日本人普遍安于现状,上面说啥是啥,极少有人会做非分之想。
这种服从性曾给美国大兵们留下了深刻印象。1945 年日本投降后,大兵们上午端着枪登陆,下午就刀枪入库马放南山,满大街的逛窑子了。
好了,我们小结一下:
阶层固化使得日本社会缺乏上升通道,长期维持着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去打洞的状态。而臣民社会传统又使得民众安于现状:我爷爷一个月挣一千五,我爸爸一个月也挣一千五,我将来一个月也挣一千五,但我们都很快乐,因为我们都没有办法…… 于是,工艺的内卷化不可避免,专注地琢磨细节,以便打发漫长的时间。
这就引出了另一个话题:资源匮乏和工艺内卷化。
三、资源匮乏,以及工艺的内卷化
工匠精神让我们印象深刻的,除了极致的产品以外,还有复杂的工艺。但却很少有人知道,种种复杂的工艺,也许只是匠人们在资源匮乏下的无奈之选。
我们以被传得神乎其神的玉钢为例。
我们知道,炼钢最好的材料是焦碳,而焦碳来自于煤。中国采用焦碳炼钢的的记录最早现于明代。方以智《物理小识》说:“煤则各处产之,奥者烧焙而闭之成石,再凿而入炉曰礁,可五日不绝灭,煎矿煮石,殊为省力。”
英国于公元 1709 年由阿拉伯罕 · 达比首创用焦炭炼铁,竖炉高度迅速超过十米以上。
回头看日本:虽然于 1469 年就发现了煤矿,但直到明治维新初期,煤炭一直被视为燃料。最终到 1901 年(明治 34 年),才在在九州八幡建设了一贯式高炉,钢铁产品的日本生产正式开始。
稍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虽然与煤炭相比,木炭杂质含量更少,炼出来的铁更纯正。但这里却有两个问题,一是燃烧时间太短,二是燃烧温度太低。
钢铁的完全溶解温度是 1538℃,但普通木炭燃烧时间太短,所能达到的温度只有 1200℃以下。千年以来,无数日本匠人绞尽脑汁,终于在江户初期才发明了 “备长炭”,能长时间燃烧,使得炉温达到 1300℃左右。但是这仍然不足以熔化钢铁,只能烧出乱糟糟的海绵铁。
那怎么办?接着想办法咯。
首先不用铁矿石,改从河里像淘金一样淘铁砂,用现代电厂常见的沸腾炉一样的原理,以提高热效率;然后将炼出的海绵铁反复煅打、破碎、组合,用复杂的工艺来去除其中的杂质。
据说从海绵铁到成品玉钢,出料率只有 1.5-3%,效率低得令人发指。
是工匠精神吗?不是的,是没有别的办法!
除了金属锻冶,资源的匮乏还影响到了日本文化的诸多方面。比如长期的缺乏燃料,导致日餐以生冷食物为主;居住环境逼仄,人只能坐着干活,于是产生了往回使劲的锯和刨。
再具体点呢,比如软木无法制做纤细复杂的造型,于是诞生了组子细工;本地木材色彩单调花纹较少,于是寄木细工应运而生(一块影子木就能解决的问题)……
另一个问题是工艺的内卷化。
现在流行一个词叫 “内卷”,美国人类学家克利福德 · 格尔茨定义其为:某文化达到某种最终形态后,无法自我稳定,也无法转变为新的形态,只能使自己在内部更加复杂化。如果用更简略的词语来描述内卷定义的话,那就是 “低水平的复杂化”,再简略一点就是 “向内演化”。————万维刚《精英日课》
现在明白了吧,日本匠人所谓的工匠精神,其实就是一种工艺内卷化。从事了几辈子的工作,实在是无法创新,无法改进,只能在细节上下功夫。
比如放弃机械采用手工,不用温控设备而只凭经验判断火候,放弃高效的砂纸而用砂草来打磨梳子齿等等。
一代匠神千代鹤是秀,不惜花费 60 天的时间,非要用一把没牙的旧锉刀,把凿子修得美轮美奂……
网友朱夏无忧同学的观点我特别赞同,他说:根本上说日本没有工匠精神,他们只是在用一种叫 “超量服务提升价格” 的方式在做营销而已。
但是这种高价营销就是有市场,比如和纸,和服,和铁,虽然都挺贵,但似乎都不愁卖,是爱吗?是责任吗?是情怀吗?
都不是!这就引出另一个话题来了,那就是文化迷恋。
内卷更多的是内耗吧,资源就这么多,生产出来的产品也就相应这么多,但人口是会增加的,总是在消耗甚至是浪费资源,却又一时找不到什么增加资源的路子,就慢慢内卷化了。就像有时候,有些道路修了翻,翻了修,今天我搞水管,明天我搞排污管,其实也是在浪费,但这样做,钱起码还能流动起来。假设现在突然制造出了什么体积小能量大价格便宜可应用甚至是家用的物品,就能减少内卷。但内卷这东西,如果说它是内耗的话,其实也是自然界的一种现象,你殊不知野生动物们内卷更严重
其他答主已经给出了许多通俗但不严格的解释了。我这里给一个严格但不通俗的解释。
除了数学之外,一切事物的发展与进化,都需要依赖于某种环境。
事物并不能无限进化。环境,决定了这个事物的进化上限。
而环境未必完美。
一个事物在发展时,很可能会因为环境中缺乏了某些条件,而导致这个事物在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要想再进化,就要付出极大的、难以承受的代价,所以它就只能不进化、不发展;
或者,环境中多出来了某些条件,导致这个事物在发展到了一定程度之后,不需要进化自身的形式、也可以利用那些条件来发展——这就导致了这个事物的形式就此被锁死在了当前的进化级别,只能量变,再也无法质变。
后者的这种锁死,就被一些学者称为:内卷。
更狭义的内卷,是专指【多出来的条件 = 劳动力条件】的情况。这也是绝大多数网民所使用的 “内卷”,这种内卷其实更合适的称呼是 “竞争内卷”。
拿游戏举例,分为 PVE 和 PVP 两种玩法。而内卷就是 PVP。
PVE 玩法中,玩家成就和自己付出的努力是成正比的,再难的 BOSS,再稀有的装备,只要努力,总能完成。
PVP 玩法中,玩家成就除了看自己的努力,还要看别人的努力,只有比别人更努力才能晋级。如果别人都很努力,那你努力的作用只是让自己不会降级。至于排行榜第一的位置,只是一个饵,你是没有可能完成的。这就是内卷。
所谓 “内卷” 就是内部竞争,最近的人新发明出来的一个贬义词而已。目的就是为了当贬义词用。同样是这事儿,洋大人就是竞争,中国人就是内卷,以达到崇洋媚外的目的,除此之外,别无他意。
两个例子:
1,村里甲家有 10 人,大多数都在外地打工,上个月每人赚了 1 万块,回村里给老爹盖了新房。
2,村里乙家也有兄弟 10 人,都在村里生活工作,
老大帮兄弟几个修房子,赚了 1 万,
老二帮兄弟几个养猪,赚了 1 万,
老三给兄弟几个做饭,赚了 1 万,
老四照顾家里的老人,赚了 1 万,
老五开车帮兄弟几个运东西,赚了 1 万,
老六给侄儿侄女们辅导功课,也赚了 1 万,
老七把兄弟几个的地都种了,也赚了 1 万,
老大修房子时不小心腰扭了,老八会推拿,也赚了 1 万,
……
算下来上个月每人也都赚了 1 万元。
很多回答把内卷归纳为竞争,这基本是没说到点子上,内在逻辑是错误的。
一群狗在追逐嬉戏。
这时候如果有人扔了一块肉。
群狗立马撕咬起来,为了多争一口不惜露出獠牙狂吠。
其实就那么一块肉,你狂吠也不会得到更多。
这就是内卷。
我们河北省你知道吧
京津冀一体化……
我们河北省优秀高校不多
河北工业大学还属于天津……
所以河北省学生考大学难度全国前列
良性的发展就是省内建设若干所优秀大学
然后因为本省招生最多
所以河北省孩子考大学变容易
这就是外卷
什么是内卷呢
就是考大学名额不变
a 高中开始晚自习到十一点
b 高中开始早晨五点开始上课
c 高中开始每年就春节放假三天其他假期取消
久而久之其他的学校都 5127 了
小明原来每天读书八小时全省排名两万多
只能上一个普通二本
但是全员 5127 之后
名次还是那样
还是普通二本
受更多的苦却没有更好的收益
这就是内卷
有些人说内卷是自然现象,无需忧虑。但自然的不见得有利,内卷对社会的不良影响是巨大的。
内卷是一种过度竞争,竞争是有利有弊的,但过度竞争却是有害的,这点大家都知道。故内卷最大的危害就是浪费。
我们从类似经济学的角度看,你做一件事,是想要达成某一目的,因此,你要付出努力。这份努力,就是你的成本。这个成本有两部分,一部分,你付出,然后直接地获得收益,你学习,获得知识; 商家买产品,得到钱。这部分成本,我将它叫做投资成本。虽然它是否能获得收益也是不确定的,但它和收益直接相关。
那还有一种成本,我叫它竞争成本。你刷题,获得的知识没多少,付出却太多了。商家打价格战,也是在亏损的。他们也许有的人会因此在竞争后获得巨大的收益,但对整体而言,浪费就是浪费了。
那有人说,不管是哪种成本,都是付出,然后可能得到收益,那怎么辨别呢?要注意的是,投资成本的收益即时的,你付出,短时间内就有了回报,你学习,知识就会增长,就算是投资股票,股票也到你手里了。但竞争成本不同,竞争成本的收益是预期的,商家打价格战,预期的收益在将来,在价格战打赢时,在此之前,它是在亏损的,这叫延时收益。
当然,内卷,有一个卷字就代表它会将人拖入竞争中,关于这个,有人用囚徒困境来描述,但我更愿意用下面这个例子 “一美元拍卖陷阱”
1971 年,美国耶鲁大学经济学家马丁 · 舒比克在学校里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公开拍卖 1 美元,五美分起拍,出价最高者获得这 1 美元,但出价最高和次高的两个人都需要支付自己的出价。
重要的是,这张 1 美元钞票,既不具有由于错版丽导致的意外收藏价值,也不具有特殊的历史纪念意义。
这样别开生面的美元拍卖引起了大家浓厚的兴趣。“10 美分”,人群中有人出价。“15 美分”,“20 美分”,“25 美分”…… 叫价之声此起彼伏。当叫价喊出 “50 美分” 时,节奏逐渐慢了下来,只有几个人继续叫价。拍卖仍在继续,一直到喊到“95 美分”,大家都觉得不对劲了,开始由赚转亏,陷入了一种困境。但这样的拍卖规则下,等同于骑虎难下。虽然后悔,但为了少亏一点,不能先停下来,于是继续喊价“100 美分”。于是,又进入了一个循环…… 尽量亏得最少。而拍卖价格,继续往上涨。
最终,这 1 美元在哈佛、耶鲁等大学的学生中拍出了几十美元的天价。
一张 1 美元钞票,竟然能够拍卖出几十美元,谁会相信呢?但事实却不止一次出现了。在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高校进行了多次实验,最终的报价在 20 美元到 66 美元之间。
在这一拍卖中,前期的竞争并非恶行的,但随着竞争的发展,逐渐 “卷” 起来了。
你看,当报价超过一美元时,所有竞拍者都已经在亏损了,但,由于之前所付出的成本,人们不愿意退出。并且,随着竞争的加深,人们也不理智起来,到出价几十美元时,一美元的收益微乎其微,这时候,心理因素甚至比利益因素更成为竞争的推力,人们都骑虎难下了。
但,对竞拍者来说,尚有退出的余地,但对你我呢?
在很久以前,我国就已经进行教育的普及,这是人口红利的基础,只有优质的人口才能带来红利。但,人们能力的提升,也意味这见识的提升,需求的提升。甚至说,不提升的人,会被时代所抛弃。
2000 年,中国 gdp 总量为 8.9 万亿,到 2020 年,已经增长到 101.6 万亿,经济飞涨的背后,人口红利也逐步耗尽,教育住房的紧缺,是大量的人被困在狭窄的通道中,浪费了闯荡广大天地的潜力。经济的增长,使压在人们头上的压力大增,gdp 翻十倍,人均要创造的 gdp 也要翻十倍。
淘宝兴盛后,多少线下店和小卖部被挤垮,滴滴强大后,多少出租司机无钱可赚。在发展中,难免有人被抛下。在时代巨轮下苦苦挣扎的,又何止是年轻人呢?
虽然内卷是必定发生的,但不是不能缓解的。但,当乡村教师的人手尚不够用时,一些学校已经为名师开出天价,号称能让孩子 “圆梦清北”,带动了残酷的高考竞争;当人们感叹工作不够时,大集团兼并挤压,压缩着本就稀缺的工作岗位;当房价飙升,让人绝望时,大城市仍为企业让步,减少着不剩多少的住宅区。前两天看到一条评论,“相信社会会更好,但不觉得自己会更好”。让人们绝望的,只是压力大吗?不止,让他们绝望的,是压力一天比一天大。诚然,每个公司,每个城市,都应更欢迎人才,但其他的人呢?他们为别人买单,谁为他们买单?
俩人在森林里走,前面突然钻出一只熊
其中一人马上蹲下系鞋带
另一个人不解,问他难道系好鞋带就能跑过熊了
系鞋带的回到:我只要跑过你就可以了
内卷是同行间的竞争,且这样的竞争并不能使整个领域有真正进步和发展。
比如是劳动者之间的竞争,而非劳动者和老板之间的再平衡。往往老板还能从打工者人群的内卷过程中获利。简直就像二次压榨剩余价值一样。
但为什么人们要加入内卷呢?比如 955 好好的,为什么一定要 996 呢?工资也没多多少。我认为一是在同一领域中不同企业公司之间的内卷也广泛存在,压力不会凭空消失只会层层传导。二是人们有某些压力,如生活,贷款,医疗,孩子教育,更好生活质量的期待等,使人们不惜代价赚更多钱的意愿强烈。
关于内卷,我从 “教育” 这个大家都有比较切身体会的方面具体来讲讲吧,这样更便于理解。
讲实话,我不太喜欢在文章里刻意强调一个阶级,但是在教育这里,谈教育是离不开谈阶级的。
阶级意味着社会位置,而教育,很多时候,从功利的角度来说,是为了抬升社会位置。
这个抬升的动作,在什么位置就必然对应着什么方法,中产阶级和现代教育的关系尤其如此。
现代教育的本质,是因为工业革命带来了巨大工作敞口,而相应的 “人才” 不够。当时的“人才”,就是把农民培养成能坐在流水线上的工人,能识字,能操作机械线路,能进行简单的分工配合。脑子稍微灵活一点,对整个流水线能想的深入一些的,技能更熟练一些的,就可以成为生产小组长,或者厂长什么的。
社会发展需要这样的人,所以教育就开始刻意的培养这样的人,中产阶级这个阶层的出现,就是工业化教育的产物。
有本书叫做《下流社会》,讲日本的,书里说日本曾经是没有中产阶级的,一直到 19 世纪 50 年代,日本还是一个由极少人数的上流阶层(不工作却能够维持富庶奢侈生活的地主、资本家等富人阶级)与人数众多的下流阶层(无论怎样辛勤劳动也摆脱不了贫困生活的穷人)所组成的等级化社会。
其实不止是日本,所有经历工业化的国家都是如此,**教育,让一个人在一堆文盲中脱颖而出,听得懂指令,于是变成了工薪阶层,工薪阶层虽然并没有太多的个人财产,然而收入却年年增加,形成中产。**这是英国、德国、日本,中国,各个社会,都百试不爽地让 “下流阶层” 上升到中产阶级的梯子。
这个梯子在中国至今仍然有用,但记住,它只是对下流阶层向中产跃升有用。
而中产(也就是曾经的下流阶级),想再往上跃升,就不管用了,或者说,作用就不那么大了。
但人嘛,总是有路径依赖的。所谓的路径依赖,就是你会下意识地延续曾经对自己有用的办法,不去想或者也想不出别的办法。
**所以你看现在拼命鸡娃,刷题的,给孩子规划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一条龙路线的,都是靠学习一路改变生存地位的中产家庭父母。**因为曾经好好学习上好大学,太管用了。最早的一批大学生有福利房、铁饭碗、包分配;第二批的大学生就算不包分配但在人才市场上也是个香馍馍。
时光流转到现在,普通大学生已经不好找工作了。家长能想到的唯一解就是:既然普通大学找工作不管用,那就 985,211;985,211 的名额又那么少,那就拼命的提前孩子学习的时间,增加孩子学习的密度。
而这,本质上就是一个陷阱。
大家看一下在上图中,四个球从各自的位置出发,从斜坡上滚下来,哪个球会最先滚到终点?
是黄色那个离目的地最近的球吗?
非也。
这四个球会同时到达终点。
中产阶级的教育焦虑以及各种抢跑,其实就是在重复这个过程,每个人都想变成那个黄色的球,以为离目的地近一点,再近一点,就能早点到达终点。
所以鸡娃,鸡的那叫一个热火朝天。大家拼命的想要在这个斜坡上尽量占位靠前一点,结果却不知道,在这个跑道上,你站的靠前不靠前啥用都没有。
这才是内卷化。
说起内卷,不得不澄清一个事实。
最早把 “内卷” 这个词引入中文世界的,是一位从海外回国的历史社会学家,叫黄宗智。黄宗智用内卷化来形容中国的小农经济劳动力过多,土地又有限,结果就是投入到土地中的人越多,平均每个人就越穷。
但其实他误读了 “内卷” 本来的含义。
“内卷” 这个词,最早是美国人类学家亚历山大 · 戈登威泽(Alexander Goldenweiser)从艺术角度提出来的。他说下图这种装饰艺术,看起来相当复杂,特别精细,一看就知道花了很多功夫。
但这个复杂是一种单调的复杂。精细倒是精细,但是精细得没有太多意思。它就是几种模式不断地重复,没有什么创造力和多样性。
说白了就是没有什么价值,看着投入不少,但是就跟在斜坡上一样,拼老命的往前走,但其实不走在原地,也会同时落地。
你看像不像现在跟风式鸡娃?
看着家长和孩子都花了不少时间,灌输了比以前更多的知识,但是这些知识并没有转化成能力和创新力,就像肚子里灌了一堆水,看着肚子大了,挺强壮的,结果一去 pk,歇菜了。
并不是说这个社会没机会了,而是说这些人都挤在同一跑道,试图凭借路径依赖,抢跑 “没有意义、没有创造力、没有效率” 的复杂性。
我一直说,不要把一个社会现象局限的理解为某个国家的特色,学会在历史的维度去思考去比较,就会有更加宏观的认识。
这种低水平的复杂消耗,并不只是在现在的中国。日本 90 年代经济腾飞的时候,所有的人都在吹日本的彩虹屁,什么东亚奇迹啊,全美学习榜样啊。
只有美国经济学家保罗 · 克鲁格曼,在 1994 年的时候在《外交杂志》上泼了一盆冷水,他说:
“亚洲的繁荣是高投入创造的数量增长,而非效率提升,建立于浮沙之上,迟早会幻灭。”
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克鲁格曼再次发文,称亚洲的增长 “主要来自汗水,而非灵感。”
啊,多么痛苦的感悟。
前一代人换来了奇迹与财富,换来了从下流社会到中流社会的演进;后一代人延续路径依赖,却早已失去同等的价值,这才是真正的内卷化。
这是为什么在《减负就是让你孩子什么都不干?信了你就傻了》那篇文章里,我说大家都误读了减负,减负不是 “减掉负担”,而是 “减掉冗余负担”,减负不是不努力,而是为了更高效。
在这里必须强调一句,我之所以说内卷化只存在于中产阶级,因为中产阶级家长才给孩子加了过分的冗余、低效的负担。没达到中产阶级的家庭,还处在把孩子留守的状态,对于这些家庭,反而是应该适当辅导和关注下孩子学习的。
这就又呼应了文章开头,一个阶级一个方法,就跟一个病一种药方一样,别随便拿着别人的方子乱吃药。
那中产如何逃离这种低水平、无效率的复杂呢?
想知道答案,我们再来看看前面那个四球落地的数学题。
就四球落地,伽利略提出过一个著名的问题:
他问,当一个球从同一个高度的斜坡滚下来,什么样的坡滚得最快呢?
这简直是解决中产内卷化的终极拷问。大家都是中产,孩子基本都在同一个高度,怎样才能跑的快?
而且大神就是大神,早已洞悉真相,根本不说抢跑,他换了个问题,问的是哪个赛道快。
1696 年,瑞士数学家约翰 · 伯努利向全欧洲的数学家提出公开挑战,解决当年伽利略提出的问题。包括牛顿在内的几位大神解出了难题。如下图。
答案是反普通人直觉的。
“两点之间,直线最短”≠“两点之间,直线最快。
最快的坡并不是直线那个坡,反而是中间那个红色的,看似走了些弯路的曲线。
这是一个具有时代意义的隐喻,当大家拼命都在追求两点之间,直线最短的斜坡时,在这个直线斜坡上不停的抢跑,你有两个降维打击的组合拳。
第一,允许孩子犯点不那么致命的错误,有时候,走弯路是个好事,别急于给他安排一条看似最短的路线。
第二,从长计议,学着为新赛道做些准备。大家都拼奥数的时候,你娃没有奥数天分, 那就仔细观察他天分在哪,然后再那个点上加强突击。
不只是学习如此,在新经济那篇文章中,我说过,过去这十年,如果把新经济作为一个指数单独考察,它涨了整整 7 倍。
这意味着大量的人在抱怨内卷化煎熬与痛苦之时,有人在新的赛道上干的风声水起。
许多曾经的大佬过的并不好:
曾经的首富王健林已经快要掉出榜单了;
施华洛世奇全球削减门店数量;
小霸王面临破产;
还有很多曾经的时尚品牌,艾格,真维斯、GAP、 ESPRIT、拉夏贝尔都早已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之中。
而新赛道这边,风声水起,随便举几个例子:
喜茶创始人中专毕业,公司估值 160 亿;
安克创新的创始人辞去硅谷高薪工作,回国开网店,身价超百亿;
再看看今年天猫双十一,357 个细分类目第一,都是入驻天猫不到 3 年的新品牌,销量吊打很多国际大牌,像 2015 年才刚刚创立的速溶咖啡品牌 “三顿半”,销量超越老牌速溶咖啡霸主雀巢,多么吓人:
《2019 年生活服务业新职业人群报告》中,提到了许多曾经我们听都没听过的新职业:
密室剧本设计师、轰趴馆管家、电竞顾问、酒店收益管理师,非遗菜系传承人,线上餐厅装修师,外卖运营规划师,整屋设计师,STEM 创客指导师,整体造型师等等。
在普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的情况下,这些新职业人群的缺口不仅大,而且收入还高于平均值。
一半以上的新职业人群从业者,收入在 5000 元以上。而月收入超过 10000 元的从业者,比例能占到 1/4。还有 5% 左右的从业者,收入达到了 25000 元以上。
这还仅仅是现在,未来孩子们长大后的二十年,可能我们早就无法想像那会他们的工作会是什么,需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而我们现在熟知的工作,甚至金饭碗,萎缩的比你想像还快。就像中国亦步亦趋学习的美国,在 2007 年 - 2016 年,制造业萎缩了 42%-65%;金融业里的一些细分领域,萎缩了 43%-46%,比如曾经非常吃香的证券交易员少了 43%,因为美国今天 90% 左右的交易都是机器完成的。
所以啊,就像我在之前的文里一直说的,阶级终究是要固化的,但并不是在现在的中国。
中产的内卷化并不只是发生在中国,美国、日本均如此。很多人对美国的情况有误解,这个我们改天也单独写一篇,大家可以把美国当成时光穿越机,因为中国在很多层面基本上在复制美国几十年前的情况,美国中产的现在就是我们几十年后的未来。
总而言之,跟风从众、进行低效化的努力和尝试,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其实是风险最小的,因为失败了,可以把责任归结于外部环境 “不友好”,而不是自己的问题;
可是,反思自己的低效,尝试为未来做准备,反而是痛苦,甚至掉层皮的,因为它需要反惰性,需要不停的进化大视野和大眼界。
当你拥有视野和眼界的那一天,你会发现,大部分人追求的所谓安全,都是最不安全的。或者说,这世界上本来就没有一条完全安全的路。
——end——
看更多犀利热评,欢迎关注我~
考试第一的能上大学
有人偷偷买了练习册
大部分人都买了练习册
有人买了学习机
大部分人买了学习机
有人偷偷请了家教,
大部分人都请了家教
有人通宵达旦学习
大部分人都秉烛夜读
有人一年不行再来一年
大部分人考不好就复读。
最后还是只有一个人上了大学,其他人一样是炮灰。到所有人的成本都提高了,花了钱,最后去做了体力活
假设人在一家公司,想追求更高的收入。
如果他想着靠拓展公司业务,增加公司营收来拿提成的方法来实现这个目标,那就是外卷。
如果他想着拍领导马屁,给同事下绊子最后靠宫斗提升职务来实现这个目标,那就是内卷。
几乎都在诉 “自己作为打工人” 遭受的内卷苦
而资本家之间为了取悦 “广大的打工人用户”,之间也在内卷,卷着降成本,降用工成本。
本质都是 “资源的优胜略汰”
拿着刚换掉三星的高性价比的小米,
点着更优惠、便利的饿了么外卖
骂着 “压榨” 写代码的自己的资本家
都是一帮边享受着 “工人内卷” 带来的高性价比的便利产品,
一边又在咒骂资本家 “用工内卷”,压榨自己的薪资
果然都是屁股决定脑袋的聪明人才
前段时间江南百景图出了一个活动,做菜次数满 40 次可以拿一个建筑,而且把全服玩家进行了分组,如果你的做菜次数在组里是前一百,那你就可以额外拿一个建筑。
有的组约定整个组里所有人都做四十次菜,一次不多一次不少,这样组里的所有人如果想拿两个建筑的话只需要做四十次菜就可以了
但是有的组就是大家都在拼命做菜,做到四十次之后还有人在一直冲榜,排名靠后的玩家看到自己的名次在掉也怕自己掉出前一百,于是也开始冲榜,我在的那个组就是这样,最后我们组第一我记得是二百多次,第一百名也是一百多次
一直冲榜的那些组,就是在组内内卷
所有人都在绞尽脑汁的分蛋糕,却没有人去烤新的蛋糕。
内卷,“内”和 “卷” 要分开看。
先来说 “卷 “。
“卷”是当人口爆炸到一定程度,而又陷入社会资源不足,科技停滞的境况时,人们已无 “新大陆” 可利用开发,只能在现有基础上进行修修补补,勉强度日的过程。由于在人口爆炸前的 “耕作” 方式较为粗犷,分配方式较为不均,于是在马太效应的作用下使得部分人口只能通过比前人更加努力的方式来获得低于前人的报酬,以勉强维持生活;而与此同时,在这场 “军备竞赛” 中获得先手的一方,反倒可以制定规则,通过 “卷” 这种行为获取更大的利益。
举个例子就是国家每年培养许多大学生,但是由于技术停滞,经济下行,或是其他原因,社会没有诞生出那么多与其专业相关的工作岗位。然而大部分人又得求条活路,于是在这场军备竞赛中落伍的选手,就将目光放到了只需中学学历的岗位上,不仅排挤了中学生,甚至还逐渐将其炒高到需要名牌大学毕业的大学生才能投简历的地步。但是相比于培养一个大学生的成本来说,生产效率并没有获得同等水平乃至更高水平的提高,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在此期间,惟一的获胜者就是作为先手者的资本家,他们付出同以前相等的成本,却收获了更高的生产率,至于培养成本则是由国家来承担,自己的资本可以实现无风险增殖。
再来看 “内”,如果说“卷” 诠释了这样一种行为的存在,而 “内” 则是导致这种卷化行为的原因之一。**在社会生活中,我们看得到许多卷化行为都是在一个群体内部产生的。**领导喜欢大家加班,于是大部分人开始加班来获得领导的好感,你加一小时,我就加两小时,最后作为赢家的领导很满意,但是你们却陷入了无尽的循环中。**而少部分人则放弃这样的卷化行为,主张向外发展,他们不去迎合领导的喜好,反而是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如考研、考证、自媒体等等,来向外拓展,最终实现脱坑。**同样的,你也会发现有一些小团体,他们最喜欢做的事情是怎么算计团体内的朋友、亲戚、同事等等,以求从他人为数不多的口粮中再扣下那么一小块,并以此为乐;而不是团结一致、向外发展,所谓 “内战内行,外战外行” 也不过如此。
**所以,想要解决 “卷” 的问题,就先要解决 “内” 的问题。只有从精神层面摆脱“小农思想”、“游击习气”,在实践中才有可能大有作为。**所以,这就是个人为什么要走出去,国家为什么要走出去的原因。**当然,只解决 “内” 的问题也无法彻底解决 “卷化” 这个顽疾,我们还需要好好考虑一下,在向外之后,分配该如何进行。**如果继续采取合理化 “赢者通吃” 的政策,可能向外拓展的空间还不够缓解目前的内卷化程度,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会加深内卷化。当然,最本质的还是要回归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根本上来,但是上层建筑不能忽视,也不容忽视。
最后,今天的内卷化绝对不是单单由美国主导的西方体系所造成的,也不是只通过内部帕累托最优化处理就能解决的,更不是科技爆炸做大蛋糕就能根除的。所以入关消灭北美反人类奴隶匪帮,和内部进行分配方式改革,加快科研速度,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只有这样人类才会有光明的未来,内卷化才能得到根本的控制。
在成功学肆虐的时代,“内卷” 一词现如今已经随处可见。
白热化竞争带来的社会压力让很多人硬着头皮加入内卷。
“人人皆可卷, 万物皆可卷。 经历卷中卷, 方为人上人。”
内卷已经不再是一种自我调侃了,是很多人当下生活的真实写照。
内卷最大的能量就是如龙卷风一般把我们卷入其中,焦虑被无限放大。
“居安思危”和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这类语言更是成为了一些焦虑内卷者的人生信条。
社会的内卷造成了我们内心的焦虑。
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
焦虑的来源从来就不是外界,只不过是外界的一些因素放大了我们内心的焦虑。
没错,内卷的本质就是 “焦虑”。
从个体的角度来说内卷是一种由焦虑引发的竞争行为,焦虑作为行为的动机导致个体的行为带有明显的强迫性特征(无法停止行为从而引发焦虑)。我们内心超量的期待,卷起了这个社会,卷起了过度焦虑。
过度焦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我们大部分情况下的焦虑都是来自于对自我的执念,对自我形象的认知。
或者说你觉得别人眼中的自己必须得是理想化的自己。
如何不被 “卷” 关键不在于 “量” 的比拼,过度的、盲目的追求 “量” 会无形中演变成资源浪费以及贩卖焦虑,进入消耗精力的死循环。
我们都知道北极的严寒和赤道地区的酷热不适宜人类居住,历代生活在北极的爱斯基摩人信奉 “只有向着太阳走才是最温暖舒适的” 这句话不难理解。
但是当我们对本已靠近赤道的刚果地区人民来说这句话是否也有同样的效应呢?
所以任何道理都因情况而异。
如果说焦虑就是压力,那么我们这个时代最不缺乏的就是压力。
需要我们思考的是,是否还需要更多的压力?
就好比我们去换位理解刚果人是否还需要更多的阳光。
这样看来,问题的重点不在于我们是否需要焦虑和压力。
而是我们需要多少压力。
社会和个人的发展需要竞争,可竞争的压力(焦虑)并非多多益善而需要适合的程度。
为什么有的人可以避开内卷,而有的人却深陷内卷陷阱无法自拔呢?
还是回到问题的根源,自我认同的缺失造成了迷茫、焦虑。
好像不跟风就会焦虑,焦虑自己的不完美、惊恐他人的不认同,将自我价值建立在他人或者是社会标准的评价上。
一个自我认同协调的人不会对外界产生过度的竞争意识,也不会太过在意别人的评价。
比如先去审视自己的优势,结合自己的首要需求去制定规划,而不是别人怎么样你就得怎么样。
当你发现已经被 “卷” 了,不要继续急于求成。
如果说 “太快” 是一种病,那么慢就是一种解药。
慢不是懈怠,更不是停滞不前,而是找到自己的节奏,提升自我认可感。
在思考的过程中多提问题。
比如,
我为什么要这么想?我是不是要年入百万才有价值?
可能你会发现很多事情其实是理想化形象向外的投射,这些或多或少都是我们内心的欲望,我们用向外的说辞去掩盖欲望的合理性。
不要单纯的被欲望拖着走,也是我们实现 “反内卷” 的重要的一环。
停止被焦虑驱逐,停止参与内卷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
但是只要我们意识到问题,按照一定的方法去改善,深呼吸,都会好的。
愿大家在不可定义的未来上,都能向内寻找自我价值和人生目标,重新注意自己。
放轻松一点,往前走。
深层次的原因是人才市场供需不平衡导致的,例如我的工作只需要搬砖就行,但是应聘人太多了,导致搬砖的工作也需要 211 毕业才能上班,这就叫内卷
宁可累死自己,也要饿死别人。
假如你和你另一个同事给同一个老板打工。
老板说,我们每天 5 点下班,交给每个人的任务 2 天内完成就好了。
结果突然你的同事为了竞争和升职,每天自觉加班到 7 点,2 天的任务拼死拼活不吃饭也要当天下班前完成。
于是你为了保持竞争力也必须要 7 点下班,然后把 2 天的任务压缩到当天完成。
虽然老板说不需要加班,不需要当天完成工作,但是由于竞争激烈,你的竞争者拼命压榨自己,超额完成要求,你也必须要跟着压榨自己,超额完成要求。
放到整个社会也是这样,一个普通的岗位对人才的要求很低,本科学历,零工作经验,会简单的 excel 就可以胜任。
但是竞争这个岗位的人实在是太多了,为了挤破脑袋,一群博士生,2-5 年工作经验,会 Python,Excel,VBA,SQL 的人来了。
于是大家都要拼命去压榨自己,拼命降低需求,人人都要读到硕士学位,学习一堆技能,接受 996,接受低薪,最后只是拿到一个普普通通的岗位,但是也很满足的情况。
这就是社会的内卷化。
内卷简单来说,就是很多人去争一个位置。
从而提高了获得这个位置门槛的一种现象。
举个例子,我们以前去看电影的时候,可能大家都是坐着看。
后来第一排的人站起来看了,导致后面所有的人都跟着站起来去看。
表面上看,大家都在努力,大家都在进步。
但这种投入并没有带来实质性的增长,不创造价值的努力。
就是 “内卷化” 的开始。
问:如果给你十亿,有一只不能被杀死的蜗牛日夜不停的追杀你,你愿意吗?
答:我愿意。
评论:九亿我就干,来追我吧。
回复:五亿。
回复:一亿。
回复:一千万我就让它追。
回复: 一百万。
懂了吗,现在你的十亿和蜗牛可以追一千个人了。
你不做,多的是人做…
饭不够吃了,得吃人
内卷是一种社会现象,广泛存在,有社会活动就有内卷,不管你喜不喜欢,它就在那,你能做的就是面对它,要么把它干掉,或者被它逼着把你的对手干掉。
大多数情况下,当某个时刻你产生了 “钱越来越难赚” 的感受时,你所处的职业或环境就是陷入了内卷了,内卷的含义很简单,吃这碗饭的人过多,饭不够吃了。饭不够吃就要竞争,很简单的丛林法则,适者生存,产生进化。
策略有两种,一种是找到新饭,新的市场,新的职业,新的出路,就属于这一种。像人类从非洲向全世界迁移一样,发现新的山脉、平原、海洋、河流等栖身之地。
另一种就是绝活,像猎豹的速度、昆虫的拟态、青蛙的两栖,发展并保持住任何别人不具备而自己拥有的优势,人脉、头脑、资金、技术、性格等等等等,可以不用是最优秀,但必须保证不能是最后。
有黎明就有夕阳,有生长就有衰老,有前进就有停滞,有发展就会有内卷,这是世间的道理,躲避不了,我们能做的,就是察觉并应对,然后活下去。
人类就是内卷化的典型了,自从古代以来人类自从征服了其他的生物和大自然了以后,因为在暂时没有其他特别大的威胁,人类便开始了内卷化,开始了互相伤害和攻击了,因为地球上面的资源就是这么多了,然而人类的欲望却又是无限的,所以在此消彼长之下,才是会有了内卷化的形成。
在我看起来,人类需要团结起来,结束几千年以来的内卷化以及轮回的过程,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减少乃至于消灭基于性别、种族、民族、阶级、国家、信仰、地域、年龄等等的隔阂甚至是伤害,这是我的美好理想,我知道这是非常难以实现的,但是需要让我们一起来加油吧,反抗来自于内部以及外部的束缚,否则人类就是永远没有出路,而是一直的内卷化还有不断的轮回罢了。
1000 个人做了一块蛋糕,切成大小相等的十块。
第一次分配:出钱出想法出配方的 10 个人分了 9 块。出力的 990 人分到了一块。
在 990 人中进行第二次分配:按劳分配,多劳多得,弱肉强食,990 人争抢一块。
第二次分配就是内卷发生的过程,但第一次分配才是内卷的原因。错的不是按劳分配,不是多劳多得,不是加班工作,因为一块蛋糕不管怎么分给 990 人都分不好。错的也不是蛋糕做的不够大,因为做的再大,留给出力的就那么一块。
内卷就是:狼多肉少,不肝死别人就要饿死自己。只不过与改革开放前不同的是,肉不是真的少。
罗翔老师谈内卷,永远都是那么振聋发聩
【远离中原】个人认为,读书也好,就业也好,赚钱也好。一定一定一定要去人少,而资源多的地方。而不要去人多资源少的地方。前者,你努努力,哼哧哼哧干几年,肯定有发展。后者,没有硬关系与实在的机遇,根本不可能有出头之日。全国大地哪里卷,自然是我们大中原河南。高考最难,工资房价比最不合理,关系户最多,思维方式最内卷,不说合作求发展,而是把别人都挤干压净才是好。这种地儿,除了省会,都是人口外流,一点都不稀奇。
一百克面粉,加五十克水,一克盐,一克酵母,充分混合揉匀后放在密封容器里,过一小时以后上蒸屉蒸 20 分钟,得到一个雪白蓬松的大馒头。
同样一百克面粉,加五十克水,一克盐,不加酵母,充分揉匀,直接上蒸屉蒸 20 分钟,得到一个小小的硬面团。
同样差不多的材料,蒸的时间一样,为什么一个变成了好吃的馒头,另一个是没法下咽的死面疙瘩?
因为没有发酵这个机制,没有微小的气泡扩展空间,面粉们被紧紧限制在有限的空间里,就变成了死面疙瘩。
所谓内卷说的就是这种现象,社会中大部分的资源人力都会消耗在内部倾轧上,社会不再发展甚至倒退。一般来说,我们说的内卷都是指由于制度社会机制的原因产生的,也即社会机制阻碍了社会发展。
一个内卷化严重的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关系远远大于合作关系,每个人的奋斗结果主要是为了与他人抢夺有限的利益而不是创造社会价值。
刚看到这个词的时候觉得挺新颖的。后来读了罗尔斯《正义论》,猛觉 “内卷” 这个词可能抄袭了罗尔斯的 “中等匮乏状态”。
这一点很关键,因为 “内卷” 是一个孤立的说法,其所生发的旁支理论(尤其是方法论)并不见得合理。如有朋友认为 “内卷” 的方法论就是“零和博弈”。
而罗尔斯的中等匮乏状态的背后是一整套契约论伦理学,有助于我们理解在所谓内卷或说中等匮乏状态下的社会参与者究竟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与方法参与社会实践。
至少中等匮乏状态并不导致零和博弈,而是以两个正义原则为核心要义的,以康德思想为哲学基础的契约论建构伦理体系。
有时间的话我会贴几张《正义论》的相关表述的截图,并且希望能够继续探讨 “内卷” 与“中等匮乏状态”的理论关系。
我简单的写篇小文章。
有一天,你爸爸妈妈相遇了,有了爱情的火花,十个月后你呱呱坠地。你在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呵护下到了上学的年纪。
忘了说你的家庭背景,爷爷奶奶都是国企职工,外公外婆也是体制内一般工作人员。你的爸爸是一个普通公务员,妈妈是普通小学老师。你这样的家庭在当地算得上前列,但不好意思,你只是在一个市里面的县城里。
你要上学了,你发现你的快乐没有了。你要开始学一门爱好,比如乐器,画画。你的父母对你寄予厚望。
你从幼儿园就开始双语教学,加上学艺术,特长。一个月花费 5000 块左右。
到了读小学,升初中你都没啥可焦虑的,这个时候你还是个快快乐乐的孩子。
不好意思,来到 15 岁,你要升高中了。你发现只有 50% 的人可以读高中,你不知道高中有啥重要性,但是你的父母知道。他们希望你读最好的高中。但是,你数学好像有点短板。
你父母找了一圈,发现一个机构的 1 对 1 的课程很好,于是你周末每天两个小时的数学课开始了,一节课 500 元。
幸不辱命,你终于考上了你们当地最好的高中,进了清北冲刺班。这个时候,你爸妈好开心,暑假父母请了年假,全家跑去旅游了一圈。
回来后,你爸妈发现隔壁的小孩在某机构上高一的课,你还没来得及从旅游的快乐里出来,就被爸妈安排去上课。从早上 8 点到晚上 6 点,回家还有作业做到 9 点多。
终于开学了,你们的校长在全校开学仪式上说你们很有希望,然后你们开始收拾东西到班级准备开学第一课。
每天早上 7 点 10 的早自习开始了,校长每天都会到你们班上点卯,同时还有班主任。你们是学校的王牌,是要考清华北大的,是要争状元的。
一学期下来,你发现数学有点短板,其他科目大差不差,成绩在班里中等。你看着年级第一名受着校长,老师的表扬。你有一丝丝羡慕,也有一点嫉妒。
你爸爸妈妈最先发现你成绩在班里只是中等,他们在开家长会时几个家长一聊天,发现某某机构的课程,真的有效果,可以提几十分。你父母心动了,你也服从了。
在周末那为数不多的休息日,跟着机构老师的脚步一步一步的走,老师告诉你,这都是套路,学了就可以更高更快更好。
终于期末时,你进了班级前十。校长和老师在家长会表扬了你和你父母。你的虚荣心得到了满足。
你的同学们,被你挤下来的同学们,知道你在外面补课,那还得了,你们都在外面补课。
整个三年下来,你一会儿被挤出前十,一会儿又挤进前十。互相比分都咬得很紧。背后,是你们的父母经费在燃烧。
高考前一个月,你的校长和老师给你们打鸡血,考上 985,211 和清北。你们就是未来的社会栋梁。
高考成绩出来了,你上了 top10 的 985。很遗憾,没上清华,你发现全省才录取几十个。
匆匆几年,大四到了。你发现有个考研名师告诉你,考研有更好的未来。你听了话,发现有的人保研本校,但是你想赌一把清北。
于是,你开始拼命学习。终于,你考上清华北大的研究生了,你的导师是圈内有名的大佬。你读了三年,你终于要毕业了,你爸爸妈妈希望你走定向选调生,但是你发现清华博士可以给副处待遇。于是你又读了清华博士。
毕业了,在家乡隔壁县当科技副县长。你发现你的排名最后,虽然可以圈阅文件,但是你没有进班子。做决定的总是那几爷子,你也想当说话算话的那个人。
于是,你沉下心来,努力工作了几年,终于排名靠前了,同时组织上考虑你的个人问题。副市长家有一个二本毕业后分手一直没找对象的女儿,副市长向你伸出了橄榄枝。
你并不喜欢这个没有话聊的女人,你觉得她思想上有病,而且什么也不会。你就差把拒绝挂在嘴边。
你的爸爸的一通电话让你悬崖勒马,你咬咬牙接受了。
终于 33 岁这年结婚了,副市长一家把你当宝贝,在结婚前夜,你岳父拍了拍你的肩膀,对你说了很多很多勉励的话。你扭头看见你接下来共度余生的女人在沙发上玩手指。你的心里充满了苦涩。
35 岁,孩子出生了。你的排名又靠前了,离县长只有一步之遥。你岳父 57 了,如果不进一步,还有三年就要转到人大或者政协了。所以你岳父开始玩命工作,准备搏一把了。
很遗憾,你岳父妥协了去人大,政协任职了。同时,你调任隔壁县当县长,这一年你 38 岁。当了父母官。
此后 8 年,你未再进一步。你 46 岁还是县长,你知道自己得搏一搏了,于是让岳父带着你去以前经常汇报工作的老领导家里汇报工作。老领导对你的工作很认可,对你提出了表扬,同时,也给你指了方向。换届时,你接了老书记的班。成了县委书记。
终于在你,50 岁那一年,你被提名副市长 (副厅级),你终于成为了副厅级干部,你的岳父很开心,开了一瓶 15 年的茅台。
在你 55 岁,你还是副市长,不过排名又向前移了。你的儿子也快从普通一本毕业了,他说他想当公务员,你坐在床头抽了一宿的烟。
57 岁,又到了关键时刻,你要退了,转为人大或者政协。不过组织上认可你,让你享受正厅待遇,你成了一级巡视员。
你的儿子刚刚大学毕业,,,,,,,,
我不想写这个故事了。因为写着写着发现这并不是普通人的生活,这是家庭中产向上走的生活。至于大多数底层老百姓,就算是考上好的大学,改变的也仅仅是个人命运,并无法改变自己的原生家庭,并没有特别大的代表性。
为什么卷?
做生意的,有了 100 万想 1000 万;当公务员的,当了科长想处长。一环扣一环。
关键,这个世界又不止你一个人想。我前面写的这个故事的主人公算是社会精英了,按照爽文岂不是天大地大我最大。但是,还不是按部就班的走着,最后在某一刻不得不停下脚步。
大家在大学接受了同质化的文化教育,走上社会,各种声音充斥,各种欲望滋长。你也会卷。有一个现象,人们总是夸大学历或者某一方面的特质,现实是综合条件。
上层社会不想滑落,中层社会在不想滑落的同时,还想往上爬,底层社会想往中层走。但是,层级无处不在。
成功者被放大,失败者却如草芥!
抖音上,人均劳斯莱斯
小红书上,人均马萨拉蒂
知乎上,人均年入百万
我记得一个很深刻的事情,为什么有的年轻人一毕业就可以说自己上班是找个爱好。我举个例子,有一个 00 后,他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一人有一套房,爸妈也各自有一套房,均价两万。从他出生那一刻他就有 6 套房子,他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同时还有退休金,存款,爸爸妈妈每个月挣 1 个 w。哦,对了,他爸妈还给他买了套房子。而你是从县城或者农村出来考上双一流的普通大学生,你需要多少年可以和人打平。还不说社会资源。
任你豪情万丈,面对这样的对手。你怎样打平?这样你不就焦虑了吗?不就卷起来了吗?
内卷就是在有约束的情况下的纳什均衡。
体育比赛完美符合这些条件。
[
教育内卷了我们该如何面对?
我是毛豆爸爸的视频
· 812 播放
](https://www.zhihu.com/zvideo/1349770748907659264)
![](data:image/svg+xml;utf8,)
![](data:image/svg+xml;utf8,)
以前有 100 人,其中 90 个农民 10 个城市大学生,国家可以提供土地和 10 个知识岗位,农民和城市大学生都有光明的未来
现在还有 100 人,但是有 30 个农民 60 农村大学生和 10 城市大学生,而国家只能提供 20 个知识岗位,虽然农民的未来依旧光明,但城市大学生需要通过竞争才能上岗了,而且无论怎么拼命,这 80 人里依然只能有 20 人可以获得知识岗位
农村大学生往往对这个看的很透,甚至还有点小感恩,毕竟以前他们是没这个机会的,城里孩子虽然资源多,但他们愿意通过拼命上岗
城市大学生看的也很透,他们明白如果农村大学生拼命,那他们就需要跟着拼命才能维持地位,然后一来二去相当于大家都没拼命,所以他们希望农村孩子可以在没有任何资源的情况下像他们一样快乐学习然后老老实实去干体力活,或者回十八线城市安心受穷
为什么城市孩子自己不老老实实退出竞争呢,废话他们又不傻
所以喽,所谓的内卷其实建国的时候就有了,之所以这些年才被真的提上台面,只是因为农村人之前被排除在了外面而已
解决内卷的办法有三个,一个是增加知识岗位增加机会(产业升级),一个是让部分人自愿退出竞争(社会资源巨幅增加),一个是回到过去,给部分人赶出竞争
但从目前的舆论看来,很多人希望的都是第三个
什么 996 一点用都没啊,什么衡水模式一点用都没啊,什么效率至上啊
既然欧美互联网企业这么有效率,为什么我国产出大量程序员之后,新兴互联网大企业几乎都是中国的呢
既然衡水模式没用,素质教育有用,城市孩子为什么不继续素质教育呢,弹弹琴跳跳舞顺便还能把学上了不好吗
游戏《江南百景图》有一个活动。
1-100 名共享一个奖品,但是排名机制是,A2 分,B2 分,AB 均为第一名;C1 分就是第二名,DEF 都是 0 分就都是第三名。
这次活动只需要 40 分就能拿到累积奖品。
也就是说,如果所有人都是 40 分,所有人都是第一名,都能拿全奖品。
最合理的排名是第一名 140 以上一些,这样不想拿 1-100 奖品,想拿 101-500 的只需要停在 40 就好。
想想应该很容易很顺利是吧?
但是现在前面名次已经肝到几百分了。(分小组赛,我们小组原先还好是 80 割线,一觉醒来也 160 了)
奖励没丝毫增多,但玩家更辛苦了。
你说是游戏想让我们肝吗?并不是,如果游戏想让我们竞争。
只需要 A3 分第一名,B3 分第一名,C2 分第三名。这样能拿到奖品的只有 100 人,玩家必须拼命竞争。
游戏甚至和大家说:最好的不是第一名是第一百名,大家不要晚上熬夜。(所以真的不必骂游戏,摆明给大家送礼物的)
这大概就是内卷吧。
内卷是细胞生物学之中的一个词汇,细胞生物学是建立在显微、亚显微和分子三个水平层次才能够了看得清楚。主要就是用来研究细胞的功能和作用,帮助人们更了解、更知道细胞是什么东西,有什么能力。如果要在细胞的水平之上研究的生命科学的科学,则要研究的核心问题就是遗传问题和发育的问题。
内卷就是动物胚胎在进行原肠作用的时候,基部的细胞往外扩展,而且也会向内迁徙,最终附着在其余外部表层细胞内表面的过程。这属于细胞生物学的相关知识。
内卷本质上是一个宏观经济学概念,对于个人的这种微观经济学概念其实没有太多的参考。个人还是依靠自己的获利来进行经济判断比较好。偶尔使用宏观经济学对自己的微观行为进行调控。
一种往坏的方向发展的纳什均衡。
最近说 “内卷” 的文字越来越多,我接触到这个词大约是两年前,但是感受到内卷却是很多年前的事儿了。我曾经亲眼目睹两次内卷现象:
第一次是在电信上班的时候,当时有一个非常诡谲的情况。每一年领导都在改革,每一年大家都越来越拼命,每一年加班冲量越来越多,每一年工作都越来越精越来越细,每一年的财报都越来越好看…… 但是呢,每一年大家拿到手上的钱,比起物价的上涨真的上升了?其实很多人还下降了。
后来我到了互联网和新媒体两个行业,坦白说之后的几年我付出的拼命程度、工作时间只有以前的十分之一,但是收入上涨了不只十倍。
这是因为我聪明?不,因为当时互联网和新媒体在蓬勃发展,而电信行业已经衰退,运营商陷入管道化竞争,管道之上的利益都被互联网公司抢走,自己只能为卖多少手机和宽带这种低层次的战场打得头破血流。当时集团公司的韦乐平院士就指出了这点,认为电信公司要突破管道化,但是即便到下面的封疆大吏,也很少有人真正执行,大家嗤之以鼻,毕竟发展量装机量收入拉动这些 kpi 更稳妥直接。在当地公司我是最早开始独立 app 开发的人,一度靠一己之力获得 60 万用户 10 万 dau,结果被当作了异类,我是从那时起决定转行的。
这就说明,一个总体蛋糕不放大的行业,你竞争激烈、努力太多,但是边际效益反而下降。同样的才能和努力程度放到新兴行业,可能效能乘以 10 以上。
我第二次观测到内卷现象是在非常热爱的辩论领域。事实上尽管最近十年网辩增加,参与者甚众,但是辩论的蛋糕反而越来越小了,它越来越脱离普通受众,看辩论的观众寥寥无几。
(奇葩说因为遭到 “正统辩论圈” 排斥,不在讨论范围内)
这是因为评委变成了 “辩手”,于是辩论从说服观众变成了辩手说服辩手,他就越来越自我强化,不断加强自己的标准,一个非常可笑的说法是 “观众不懂辩论滚一边去”,老师说不好却抱怨学生听不懂,于是就越来越追求所谓专业化,技术话语和套路套话越来越多,单位时间信息密度越来越高,端腔干扰越来越多,打法越来越急功近利,辩手说话越来越不像正常人。b 站上有一个辩论病的配音动画,可为传神。
于是,校园辩论变得不仅不能培养人正常思考、独立批判、读书思考、理性沟通,反而使人越来越不像人,反而越来越有害于人。
现在,我们看到互联网行业也开始了,产品不创新,人们开始 “拼运营”,甚至拼一些虚假套路。新媒体盘子不扩大,kol 们开始玩标题、玩擦边球、玩极端情绪……
所以内卷化到最后都是一样的:
1、蛋糕不扩大或者扩大的不够快。
2、竞争者急剧增加,且竞争模式同质化。
3、在同一赛道上,大家越来越拼,越来越细节战术和套路,但是边际效益越来越低。
4、同样的努力换个赛道可能效能乘以 10。
5、出现了所谓既得利益者,垄断的头部、天龙人、电信里的官二代等等,他们不需要多努力,收获也是乘以 10。你和他们竞争永远不平等。
所以你能看出,核心是敢于跳出来,换个赛道,开疆扩土。但是这是非常冒险的,谁都不知道你跳到的赛道是否靠谱,有没有更大的危险,已有骑着的驴放弃也不容易。
离群索居,不是野兽就是圣人。通往天堂的门往往是窄门。话虽如此,但强调从众化的中国文化其实对创新多元和少数人没有太大的包容,你要承载所有人异样的目光、不理解的非议甚至恨不得你死掉的敌意。
比如眼下的考研、打工人、过早结婚、过早投入买房和子女教育,都是明显会把自己拖死在内卷战争的选择,但是多数人都是这么做的。你如果不这么做,不仅被视作异类每天被教育,而且人人发自内心恨不得你倒霉。
我有幸生活在一个开明的知识分子家庭,父母虽谈不上多理解我,但却从不指手画脚横加干预,可能他们也看到了被上一代干预的后果,真得感谢我的家庭让我可以独立勇敢的战斗,不断找准定位、接近自己、敢于试错、寻找新的窄门。
“选择大于努力,不要用战术勤奋掩盖战略懒惰,更不要在沉沒的船上悲壮的感动自己。”
内卷化是社会过度的个体竞争产生的结果
内卷绝对算得上今年的网络热词之一,其英语 Involution 的词源要追溯到 14 世纪。它不仅是经历过意义上的转变,实际上,“内卷” 本就是一个从生物学和解剖学嫁接过来的术语,并且在社会学中大放异彩。
**在一个系统对外扩张的能力被严格限制的情况下,其对内生长就会变得畸形,表现出极端的精细化、复杂化的趋势,这就是内卷。**在现代社会中,内卷最显著的成因是资源的绝对不足和分配的阶级性倾斜。**内卷表现出来是一种无效化的激烈竞争。**这种竞争是确实激烈的:从 3000 字膨胀到 15000 字的周末论文;小学生研究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基因敲击课题;为了每周的生物考试而提前背诵一模卷答案…… 这种竞争也是确实无效的:高等教育呈现出欣欣向荣、力争上游的局面,而中国人的创新能力和科研实力仍旧在国际上碌碌无为,乃至学术不端泛滥;有的学生从很小就被培养了所谓科研能力,实际上真正凭借自己努力、并且延续幼年兴趣,在学术领域做出后继贡献的微乎其微。社会学意义上的内卷如同经济学的通货膨胀一样需要警醒:学生陷入了重复的低效劳动的旋涡,人人似乎都在积极地构建自己的价值,其结果却使得内卷下的成功遥不可及。
这主要是因为内卷在精细化的过程中设立的标准是粗暴的: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内卷也在寻求最广泛的普适性,于是这一套标准几乎都是量化的(字数、分数、等第……),或者至少也是易于评断的。然而这些标准总是忽略了不同 “所得” 之间的不可通约性。甲在考试中取得进步在最终核算时是一概而论的:他语文作文从 45 进步到了 55,数学粗心多扣了 10 分,他最终得到的结果是完全相同的,却没有人——包括他自己,去想语文作文的 10 分和两道数学题的 10 分究竟是否等价。在个体上是这样,在群体之间也是如此,没有人会去选择数学 150 分而语文 30 分的乙而不是两科 100 分的丙,因为总分被通约了,前者也就失去了竞争力。不仅如此,论文字数和论文质量实际上是完全不挂钩的;课题艰深程度和其体现的学生探究能力也并不一定对应。这是内卷的运作机制本身不合理的体现。
所以说内卷是无意义的:人们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资源花费在了满足虚假的标准和做虚假的事情之上,而社会又利用这套虚假的标准来筛选、分层,最终倒逼个人加大对于虚假竞争的投入,使得内卷愈发惨烈,而个人在这个过程中失去的是进行全面的自我完善和高效的自我发展的机会;社会在这个过程中逐渐丢失了一大批有真实才能的劳动者和规划者。
我们还要提出的问题是:是谁制定或默许了这套虚假的标准?以及,这样无意义的内卷是如何在实践当中被合法化的?
或许这个过程太漫长、太细微以至于被忽略:**内卷是规训的。靠着内卷的重复低效劳动,从基础教育开始我们就潜移默化地接受高昂的补习费、黑灯瞎火的放学时间和做不完的题海战术,很快我们就会认为,无止境的科研产出是必要的,996 的工作安排是合理的,并且我们诚惶诚恐地接纳它们,将这种竞争指认为取得成功、自我实现的唯一途径,认为自己稍微力有不逮便是罪过。内卷中的标准于是被赋予了盖然性。这样来看,内卷之所以在中产阶级内部固定发生,之所以以一种反人类的方式消磨人的生命力,就是因为它依赖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 (ISAs),也服务于国家机器,并提供一批又一批准备被剥削的、优质的、自信的劳动力。这不同于民粹主义和集权主义的剥削,内卷社会的剥削以一种罪恶的自由出现:每个人自认为自己参与内卷的动因都是向上的、自我实现的、乃至实现阶层突跃的,于是每一个个体似乎都是努力的、自主的,然而每一个人实质上都受到国家机器制定的标准的绝对控制,于是他们是在自主地表达对统治阶级的服从、自我规训成了被统治阶级。**这个自由是虚伪的、脆弱的。“个人被传唤为自由的主体,为的是能够自由地服从主体的诫命,也就是说,为的是能够自由地接受这种臣服地位,也就是说,为的是能够‘靠自己’做出臣服的表示和行为。”(阿尔都塞)所以说,内卷从来就不是一个成为自强、自主、自立的人的过程,它标准的盖然性使得它完全服务于意识形态统治,潜移默化地使人顺从,并且维持着光鲜亮丽的外表。
显然,没有一种机制是全然依靠统治者施加的,我们对于某些预设的承认和一些渴求是内卷之所以被合法化并且持续存在的必要条件。我们如今承认:竞争是获得成功和区别于他人的特质的必由之路;依靠胜过他人可以取得竞争的胜利。然而在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诱使下,我们忽略了真实的有意义的标准:我是否解决了过去困扰我的问题?这份作业是否充分展现了我的深刻思考?…… 而将注意力转移到了虚假的标准上:我的分数提高了吗?这份作业的字数是否可以帮助我胜过别人?…… 乍一看似乎没有差别,实际上却南辕北辙。**另外,我们在竞争过程中把自己物化了、异化了。**很多情况下,我们竞争的目的并不真正明确。我们只是大约清楚,我们竞争是为了进入好的大学、进入好的企业。内卷社会中,个人竞争的目的就是被挑拣,宛如货架上争奇斗艳的商品。我们渴求自己被挑拣,惧怕自己被剩下,因而竭力自证自己值得被挑拣,难免病急乱投医。所以说,内卷是一个商品化的进程,它看似赋予了参与者较高的社会地位——高于蓝领工人和低薪服务业,却实际上创造了一批精神最贫瘠、迷茫、自卑的商品阶层,他们是供富裕阶层挑选的。
**无意义,不自由,商品化是内卷的三宗罪。**我们既不能盲目归罪于社会规则制定者而躺平不作为、等待社会自发正义化,也不能将责任揽到自己身上、沉醉于佛系低欲望社会的消极面,**我们要坚定自己的路,做超时代的人、超群体的个体,也要保持理性批判的心,认识到内卷现象的剥削本质,并不懈地与之作斗争。**实际上,内卷的生命力也已经到头了,它对于社会阶层固化维稳的正面作用几乎就要彻底被它低效、无能的生产力促进能力所抵消,大力推行或放任内卷的统治集团终将被内卷反噬。我们要在社会彻底失去创新动力和高质量多样化人才之前将这种趋势扭转过来。
这个问题李永乐老师曾经说过一个一美元拍卖问题可以通俗地解释。为什么人们心甘情愿地花 30 多美元去换 1 美元,这种看似巨亏的事情和内卷是一样的。
说有一个简单的游戏,主持人拿着 1 美元,让大家以任意价格来换。规则是,你报出的价格无论最后你是否得到这 1 美元,都必须支付。大家可以多次报价,最后出价最高的人拿走 1 美元。
一开始第一个人愿意出 0.01 美元,因为这太合算了,0.01 美元就能换 1 美元,赚 100 倍。但是第二个人出了 0.02 美元,因为这其实也很合算。大家不断加价,直到一个人出了 0.99 美元。而另一个人加价到 1 美元。前一个人一看,果断出了 1.01 美元,为什么他愿意花 1.01 美元换 1 美元?因为他此时放弃的话,就亏了 0.99 美元,但是如果 1.01 美元拿下这 1 美元,虽然亏了,但是只亏了 0.01 美元,相比之下,他不愿意停止。而另一个人也这么想,他不愿意亏 1 美元,所以加到 1.02 美元……
最后的结果是,这个游戏在 37 美元的时候,一个人终于止损退出放弃了,他亏了 37 美元,另一个人则花了 37 美元买了 1 美元。
所谓内卷,基本就是这种博弈的翻版。你学了那么多年的书,又工作了那么多年,如果你退出这个行当,意味着巨亏。所以明明已经没有利益了,但是你还愿意在这个行业坚持,并且加大筹码,和你的竞争者博弈。你的竞争者也是这么想的。所以最后的结果就是没有赢家的内耗损。
因为还没进入社会遭受毒打,从学校例子来举,内卷就是: 我被正态了,本校评定成绩一直以一个公式闻名: 正态分布又名高斯分布。正态分布(Normal distribution),也称 “常态分布”,又名高斯分布(Gaussian distribution),最早由 A. 棣莫弗在求二项分布的渐近公式中得到。C.F. 高斯在研究测量误差时从另一个角度导出了它。P.S. 拉普拉斯和高斯研究了它的性质。是一个在数学、物理及工程等领域都非常重要的概率分布,在统计学的许多方面有着重大的影响力。
什么是内卷呢?成绩是变量 X,Y 是该成绩在整个班成绩分布,学校层面规定成绩优秀者 (分数 90 及以上) 不多于百分之 20,成绩中等偏下 (80 以下) 不低于百分之 30,剩下的百分之五十在中间。正态比例是严格控制的,多一个人少一个人都不行。
此种情况之下,大家其实都想当那百分之二十,于是本来一门课,老师布置的作业一般是论文,字数一般是不低于 3000,一般人为了保险可能就写 4000 吧,但是这个时候内卷就开始了。
有些人一想 “我是不是多写一点数据好看分数就高了呢?” 这些人就开始 5000 6000 地写。
大佬怎会满足一般分数,“不行我必须得满绩!我要写一万字!”
那些写了三千四千的一听 “什么?!别人写了一万字!我得加内容我得改!”
以此类推,论文字数反正又没有上限,数据图片又没有规定,你永远也不知道有些大佬可能拿着他能发期刊的论文来交课程作业。这种情况下,课堂的成绩分布硬性指标丝毫没有变化,只是论文的字数一直涨,花样更加多,校内一般不叫内卷叫恶竞。
在这种情况之下课堂天天被迫 push 是常态,毛概等思政课为甚,“什么?那个组回答了十次问题,不行我们得回答十五次,小组分数才会好看!”
“什么?!那个组的报告字数有两万?他们除了 PPT 还有视频还有分析还有采访?那我们也得加上!”
出成绩时,听到的最多就是 “我又被正态了呜呜呜呜呜呜”
选课时听到的最多的问题是 “这门课的老师正态厉害吗?” 谁管他上课水平怎么样,反正只要不支持恶竞那就是爸爸。
我恨正态分布,真的,我恨内卷,真的。
当市场产品供大于求的时候,产品公司要么降低产品的生产时间,生产成本,要么就提升产品的品质
当就业市场人才供大于求的时候,人才要么提升自己的生产时间,降低自己的工资预期,要么提高人才的自身素质
当就业市场人才远远大于需求,导致人才拼命增加生产时间和降低工资预期,并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时,即使以上情况,人才还不能稳稳当当赚这份廉薄的薪水,外面还有很多没有工作的人虎视眈眈的时候,我们称之为内卷
造成内卷的原因 1 我国的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得到有效提升,为社会提供大量中高素质人才(主要原因) 解决方法 1 知青上山下乡,2 学老美自废武功搞快乐教育 3 降低人才薪酬预期,社会地位 4 进行供给侧改革,就业市场透明化,从政府层面引导高考就业(计划经济),尽可能满足某些少为人知却存在人才需求的行业,并平衡好人才以及岗位需求
2 我国经济发展趋势开始减缓,不能像以前一样腾飞拉动就业创业投资
3 全球经济不景气,导致我国大量出口的公司盈利降低
解决方法 除了拉动内需我真的想不到了
内卷化的动力是:每个人都想追求更好的生活,贫困中下层想完成阶级上升。资本想不断增值自己,那么就要从各个方面进行吸血
加大内卷的重要催化剂:房价 如果房价没有那么高,大家住在自己几十平方的小房子,每天工作完刷刷抖音玩玩手游不香吗,但现在每个人都 996 半辈子为了买一套房。偷懒是刻在人类基因上的,所谓安居乐业,就是老婆孩子热炕头,有个家能吃饱穿暖就行,中国百姓的需求真的很低了,但为了满足这个需求,我们要不断与自己人竞争
在疫情袭来的 2020 年,老李失业了,他干了一辈子的会计。
本来以为还能熬几年,待到退休,不料老板招聘了一个年轻人,薪水只有他的二分之一,而且愿意加班。
不过还好,为了安抚他多年来一颗忠诚的心,老板给了他 5 万块。
并叮嘱他要像多年前,深圳一个姓任的失业老工人一样创出一片天地。
老李投了不少简历,没有一个公司哪怕给他一次面试的机会。
他心寒啊!
这日子,没法过了!
有一天,老李的一个年轻的朋友小赵来找他,小张摆出几张朋友圈的照片,羡慕得指着一个和保时捷合影的女人说,
这个女人做的是微商,是他们的头头,靠微商走起,三年不到赚了 5000 万,而且还自己购买了几百万的跑车。
老李听了心动,就问自己可不可以加入。
小赵说加入可以,但是要先掏两万块钱,这两万块也不是白掏,可以换到相应金额的商品。
老李很需要这个机会,他挣扎了很久,掏出来两万块钱,得到一个做微商的机会。
而且,他还从小赵那儿拿到了一大批价格不便宜,其实没啥用的化妆品,袜子,和成人用品。
一个月时间过去了,老李毛线也没有卖出去,就找到了小赵,问他怎么办?
小赵双手一摊,对老李说,你可以用我对你说的那番话去忽悠新的人入伙,
只要他们付出两万块,你可以那一半,其余的给我!
老李一看这个钱来得快,并且自己确实需要一份工作啊。
于是他又找了三个刚失业的人,这些人手里或多或少的几万块钱,都别老李吸了进来,老李也顺手赚了三万块。
当他的下线问他怎么办时,他让下线在找更多的人入伙。
小赵,老李,老李的三个下线,他们总的财富并没有增加,
但是由于很多人的财富集中到了一个人的手里,所以这个人致富了,
这就是内卷!
不要以为内卷离我们很远!
今天的科技股泡沫,把很多没有利润的公司炒得很高,大多数人的钱集中到少数的原始股东手里,
股票涨了每个人都以为在赚钱。
但是实际上总财富没有增加!
股市暴跌,我们手里的钱都消失了,其实它被集中到一个人或者几个人的手里。
这也是内卷。
每个人看到纳斯达克的股价很高,学着别人欢呼,以为这就是人人致富的牛市。
昨天纳斯达克 10900 点的样子,你知道 20 年前,也就是 2000 年,纳指就已经突破了 8000 点。
20 年后它其实不过涨了百分之三十,增长率还比不过银行存款!
这也是内卷!
诗云:
内卷复如何,
微商口若河,
今天坐宝马,
明天买别墅,
外有纳指美,
内有圈钱多,
历史周复始,
内卷躲不过。
本文约 3600 字,浏览大约需要 12 分钟。
两人结伴在森林探险,不期遇到一只饥饿的熊。其中一人急中生智:“我们跑不过黑熊的,快一起倒下装死!” 不料,另一个人拔腿就跑:“我不需要跑过黑熊!跑过你就行了!” 现实生活中,那个跑掉的人甚至是还要先绊倒他的同伴的。
“内卷” 是近来十分流行的一个词汇,入选过《咬文嚼字》杂志 2020 年度十大流行词,在笔者撰写本文的今天(2022 年),热度也没有降低。对于该词汇最初的来源已难以考证,梳理其在过去文献中的含义也对本文行文没有价值。本文所讨论的 “内卷”,指的是群体内部成员共同付出更多努力争夺有限资源,导致“收益 / 付出” 比值下降的现象。
内卷这个词在当前的情感色彩显然是贬义,在人人喊打面前,笔者决定先给它一些申辩的空间,以期得到更多客观公正的结论。对于某个行业而言,如果其中的一个游戏选手能够在相同的成本下提供更优质的产品、更周到的服务,无疑是更能赢得市场的青睐的,这使资源大量向他倾斜。其他的参赛选手迫于压力,也要提供相同甚至更高的性价比(这里的性价比既包括产品力,也包括品牌力)的产品或服务。在这种你来我往的持续竞争中,生产力得以发展,其良性的体现为技术进步。以当前世界两大消费级 CPU 制造商 intel 和 AMD 从 2006 年至今十余年的产品表现为例:
2006 年左右,intel 发布基于 65nm 制程及 Core 架构的处理器 Core2,以出色的产品力主导了高端双核市场。此外,Intel 提出 Tick-Tock 战略(即以 2 年为周期,一年升级 CPU 架构,一年升级工艺制程),将市场优势延续了十年。AMD 在这十年中颓废萎靡,其产品当时被人笑称 “i3(intel 的低端 CPU)默秒全,i5(中端)秒全家,i7(高端)轰成渣”。Intel 因坐拥具有统治力的产品,在产品更新上诚意不足,仅 14nm 制程就保持了五六年,被人称为“牙膏厂”,虽天怒人怨但却无可奈可。直到 2017 年,AMD 推出极大提升的“锐龙” 系列 CPU 并迅速迭代抢占市场,intel 也随之“挤爆牙膏”,对产品进行大幅更新。内卷的压力,无疑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 intel 自身的研发。在市场层面,消费者也能以更实惠的价格购得更先进的产品。
内卷能够促使人们在单一行业做到更极致。但是从工程上看,这个投入产出比也是不划算的。在大部分情况,从 90 到 95 分的投入远远大于从 60 到 80 分的投入。那么,做到极致难道是一件坏事吗?请看后文的讨论。
内卷的危害在其定义中其实已经得到清晰的概述——“收益 / 付出” 比值下降。试看以下简明的例子:
某地同时存在 A、B 两家律所,双方实力、规模、收费相当,平分着当地客源。他们每天工作 8 小时,在工作时间中为客户服务,其他时间则是律师的个人时间,客户的诉求将被记录,在工作时间统一处理。在这样相安无事多年后,A 律所为了抢占市场,打出 “24 小时极速回复” 的口号。这样 “加量不加价” 的服务从 B 律所抢走了一大批客户。B 律所迅速反击,不仅推出同款 “24 小时极速回复”,甚至还将费用下调了 20%,又一举夺回了其在市场的优势。A 律所被迫跟随降价 20%,双方再次回到博弈的平衡。只是,双方都大大延长了工作时间,降低了收入。这只是一个反映内卷的非常简单的模型,在现实的生活中影响因素很多,但大体的发展结果是一致的,即内卷让付出更“廉价” 了。
如果从市场的角度分析这件事,内卷的危害还不止于此。在 “加量不加价” 之前,律师有更多的时间用于消费,资金重新流回市场,推动更多需求。但是,当资金因为没有时间消费而更多地沉淀下来,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市场萧条。一个直观的例子是:健身房老板、服装店老板、餐饮老板都因此少赚钱了。
如果我们回到本文第一段的笑话,可以轻易发现,内卷的目标不是解决外部的困难,即干掉那头熊,构建一个安全的生活环境;内卷的目标是利用困难干掉自己的竞争同行,哪怕这个行为从长远看来对自己是不利的。在这个例子中,失去同伴,无疑让他在下次碰到猛兽时几乎必死无疑。
**内卷行为的一个标志性的鉴别因素是,它的核心着力方向并非指向外部物质世界,而是指向了人际关系这个内外之间的过渡区域,这使得内卷不可持续发展。**我们可以在内卷中处处看到此现象。学生通过熬夜、早起,不断拉长学习时间,并非培养科研素养,养成思辨习惯,而是在分数、绩点上超过自己的同学;职员通过加班拉长工作时长,并非寻求更高效解决问题的策略,而是通过累积额外工作量在绩效上超过同事;服务业以近乎神经质地方式要求精益求精,再辅以价格战,并非为了创造一套精确满足客户的真实需要的服务流程,而是力图熬死同行,让自己活下来…… 是的,内卷的目标从来都不是星辰大海,而是搞死同行,随后陷入固步自封。
内卷有时是无奈之举,有时却是思维惯性。对未知的外部物质世界的探索,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事实上,这正是博士们的工作。一个 “被迫” 内卷的经典案例来自美国人类学家克利福德 · 格尔茨(Clifford·Geertz)在其 1963 年写的书《农业的内卷化》中提到的印度尼西亚爪哇岛:
爪哇岛与世隔绝,外围几乎都是欧美列强的殖民地,岛上没有什么现代技术和相关产业,岛民主要从事的生产就一个——种水稻。随着人口增加,岛上有限的自然资源越发捉襟见肘。此时,一个面向外部世界的方法是发展航海,开辟新的栖息地,甚至引入其他产业。遗憾的是,迫于当时的政治局势,岛民只能留在爪哇岛。岛民们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吃苦耐劳的精神,硬是个个都成长为种水稻高手,精耕细作满足了温饱的需要。但是,也仅限于此了。
然而,不同于爪哇岛民,一些人并没有生活在被列强殖民地划定边界的孤岛上,而是在习得性无助为自己划定的边界里内卷。在对外部物质世界的探索屡屡受挫后,他们将自己在某个领域的行动范围限定在外部世界和人际关系之间的边界内,让内在的自我误以为自己是在对内在精神世界边界以外的范围施加影响,从事 “实业”,以求得安心。殊不知,内卷是由于面对外部物质世界产生了受挫和无助感,进而引发的一种代偿性的行为。
显然,个体的内卷行为会将同行拉入内卷的消耗中,前提是这些同行暂未能在对外部物质世界的探索中取得突破。相反,在 “勤劳” 所处的语境中,往往暗含了主动选择的意味。两者间一个显著的区别已经呼之欲出,内卷往往是被动的,而勤劳是主动的。然而,内卷和勤劳对个体而言还有更深层次的差异。
心理学家塞利格曼(Seligman)在其代表理论积极心理学中提出了幸福五要素,其中之一便是投入 (Engagement),积极的投入会带来一个美妙的主观体验——心流(Mental flow)。你是否体验过,沉浸而陶醉地做某件事,全神贯注地集中于它,饱满地调动着感官和全部的思绪,伴随着轻微的兴奋但又十分冷静,以至于忘记了时间?电影《心灵奇旅》夸张地以意识进入另外一个纯粹的、轻飘飘的世界的方式表现了这一状态。心流状态的达成需要几个重要条件,高难度的任务(但不至于遥不可及)和与之匹配的高度投入,以及正面的反馈。其中,高难度的任务和正面反馈的绝佳来源,就是个体在其外部物质世界这个范围内,根据已有的经验再进行些许的突破,得到探明未知的奖励(实质性的发现和人类天性好奇心得到满足)。而勤劳,则保证了高度的投入。从这个角度看,其实 “勤劳” 是由于面对外部物质世界产生了掌控感,进而引发的一种成瘾性的行为。
笔者假设个体能够 “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客观物质世界及其规律,并且利用它们对物质世界产生影响”(还记得《边界的边界》这一节吗?),当通过 “勤劳” 引起技术突破后(这几乎是必然的),能够产生降维打击(* 这个用法扭曲了它在原文中的含义,但作为已经被广泛接受的用法,暂且使用)般的效果。
“成吉思汗的骑兵,攻击速度与二十世纪的装甲部队相当;北宋的床弩,射程达一千五百米,与二十世纪的狙击步枪差不多;但这些仍不过是古代的骑兵与弓弩而已,不可能与现代力量抗衡。”——《三体》
再怎么培育骏马,打磨弓弩,也卷不过面向外部世界的勤劳所带来的技术突破。
人们都恨内卷,为什么还要卷?
显然,内卷可以给人带来收益。如前文所说,一部分人混淆了内卷和勤劳,只看到勤劳在时间上的投入这一浅层的标志,而忽略了投入指向的领域不同这一根本差异,只是用内卷行为补偿被外部物质世界挫败时的无助感。对于另一些个体而言,需要在 “内卷被误认为勤劳” 的社会评价体系下,伪装出被扭曲后的勤劳的人设,以获得所处群体的奖励。
当 “勤劳” 被从外部世界拉入人际关系的过渡区域后,就被扭曲成了“内卷”。事实上,由于穿过边界而被扭曲的现象,远不止于此(参考本书第 4 章中的篇目《“亲密” 卖多少钱?》)。
从另一个角度看,内卷是在博弈下几乎必然的可悲选择。在「内卷,难道不是勤劳吗?」中,笔者提到 “前提是这些同行暂未能在对外部物质世界的探索中取得突破”。事实上,面对同行的内卷行为,如果不以相似的方式予以回应,很难得以撑到“在对外部物质世界的探索中取得突破”。对于面对饥饿的熊和抛下自己的同伴,你能做的很难不是追上他,超过他。本书将在第 5 章“高效性与自由意志” 中探讨此困局。
暂且,让我们在卷的过程中,清醒地留意到哪些时候的卷是在顺应社会评价,哪些时候是在卧薪尝胆,还有哪些时候,是在胡乱地应对面对外部世界挫败所带来的无助感,并误以为自己真的在前进。
最终,我们要找回勤劳和心流。毕竟,我们的目标是幸福地前往星辰大海。
系列文章下一篇:《开启潘多拉魔盒:从催眠说起》,聊一聊催眠的现象和作用机制,借此打开内在精神世界的神奇大门。
上一篇:《狂妄的 “务实”》,聊一聊结果导向与边界的关系。
第一章第一篇:《边界:开启现实与幻想之行》,笔者提出了本书的核心概念 “边界”,并将用它建立物质世界、精神世界、人际世界的模型。
如果你希望更多人看到此文章并从中受益,可以双击屏幕。
此文章收录于本人知乎专栏 “边界:幻想与现实”,这是一个在心理学专业背景下,以 “边界” 为切入点,从社会现象联系到个人的讨论专栏,正在陆续更新中。希望这些讨论能让你我更通透。
外国人说有句中国谚语:一图胜千言
你看是不是向内卷了?
就是生活达不到合理预期。
团体内部恶性竞争
社会内卷化本来是一个让人感觉到描绘某些现象很给力,但是却无法对自身做出明确定义的概念。
但它的使用范围明确指向宏观社会现象。
我个人对社会内卷化的理解是:
由于向外部扩张的动力不足,社会中的每个成员都更加关心向内扩张,即成为内卷现象。
社会内卷化的最主要危害并非是总体福利水平的降低(总体福利水平的降低另有机制),而是内卷化会导致单个人的生存成本急剧增加,并进而导致社会在多个维度上呈现集体滑坡,最终促使社会解体。
向外部扩张并非单指入关学,也并非单指利用自然,而是处理事务时的一种状态。
专注于外部性的意思是:
为了处理事务,而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
专注于内部性的意思是:
为了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而去处理事务。
在封建时期,土地就是基本的社会资源。有更多的土地,才能收获更多的粮食。
中国在汉唐时期,已经有了广袤的疆域,足够肥沃的土地,可以基本满足人们的农耕生活需求。
但是古代的西欧,适宜种植的土地太少了,以至于人们不得不发展陆地和海上贸易(山脉阻隔),获取生存的资源。
中世纪时期,中华文明就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西欧文明则处于黑暗愚昧的状态中。但是随着贸易的发展,西欧社会中出现了小市民阶层,这之后出现了资产阶级。
资产阶级为了生存的需要,推翻了封建上层建筑,也就是教皇和皇权。
同时也出于生存的需要,不断发展航海业,四处占领新的土地,掠夺自然资源,人力资源,进行三角贸易。
从大航海时代到第一次工业革命,大约三百年的时间里,西欧的资产阶级用暴力的征服,种族灭绝,掠夺了全世界大量的资源。
通过掠夺来的资源,进行社会再生产,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军事都开始大发展。
到了现代,欧美的社会财富累积之多,科技先进之程度,已经无需再通过殖民掠夺,种族屠杀来获取资产阶级所必要资源。
而像纳粹德国一样希望通过暴力战争,种族屠杀来获得社会资源的方式,已经是落后的,非正义,非人道行为。所以纳粹最终失败了。
我国从改革开放到现在,只有几十年。几十年就要追赶发达国家几百年的进程,难度可想而知。
当社会资源有限,人口又不断发展的时候,内卷就发生了。为了争取社会资源,人们不得不进行高强度的社会性竞争。(升学考试,996 等)
我从饰品业表述一下。
内卷开始:
本来,大家标一样的价,挣一样的钱,虽然竞争,但都挺滋润;
直到有一天,一个人为了抢客,降价了;
别人为了挽留顾客,只能都降价。
最后大家还是赚一样的钱,但赚钱都少了。
内卷加剧:
赚的少了,有的人就作假降低成本,然后降价吸引大家来买;
别人又赚不到钱了,但真货没法再便宜了,所以只能也作假。
最后大家赚的依旧一样,但不仅都少了,还都背负了风险。
内卷转型:
渐渐的,卖首饰已经不赚钱了。
有的人于是转型成为加盟商,宣传 “加盟能赚钱”,收取加盟费,
赚钱后,在知乎、某红书投放广告:
摆摊 / 代理卖首饰日入 500;
大学生做什么兼职可以月入 3k;
做什么工作可以年入 50w;
有什么赚钱的行业…
醒悟了的,也一起煽风点火,找人接盘。
接盘的清醒了,再找人接盘。
最后大家谁也没赚钱,但都被坑了一遍。
不信你随便搜一个 “推荐耳环手链” 的问题,
除了头部大 V,剩下的,全是食物链底端的接盘侠,
孜孜不倦地发着僵硬而毫无意义的广告,
无知而坚定的继续着内卷。
社会有两种模式,一种是摊大饼式,比如说做煎饼果子,能摊多大摊多大,直到所有面都平均的覆盖。
另一种是卷边披萨,就是摊到一定面积,不能大了,得把多余的向内卷回来。
我们的社会就是第二种。
内卷和外卷的本质都是人的异化,内卷是因为异化对一国内部人的剥削,外卷是因为异化对一国外部人的剥削。
对高赞做一次补充
100 元五个人瓜分
一开始大家都考 80 每个人都是 20 元
后来有个考 90 的所以导致分配比例变成了 9:8:8:8:8,90 分的人拿到了 22 块钱,其他人每人 19.5。
所以最后大家不得不都考 90 分,使得比例重新变回 1:1:1:1:1,才能和原来大家都考 80 分拿到的一样多。
干的活儿明明更多了,收入还不变
这叫内卷
但是还有一个加剧内卷的情况
就是本来五个人,又多了 1 个人进来。
100 元被 6 个人挂分,每个人的收入 16.7
再进一个 14.3
再进一个 12.5
在不出现 90 分的情况下,人数翻一倍收入就会减少一半(十个人每人 10 块)
而且此时,
五个人中一个考 90 会导致收入能增加 2 元
十个人中一个考 90 收入只能增加 1.1 元
此时别说 22 了,当时的 20 都拿不到。
因为如果在其他人都 80 分不变的情况下想在十个人中获得 20 的收入,需要的成绩是…
180 分
也就是说人数翻倍收入减半,但是想回到原收入,付出的努力却比两倍更多
名牌大学的硕士博士抢着去卷烟厂内卷烟叶子了,这个叫内卷
斗地主会么?
正常情况:一张 2,我小王大你,我大王大你,要不起,要不起。
内卷情况:一张 2,我小王大你,我大王大你,过,。。。。我四个 4 炸弹,我四个 8 炸弹,我四个 Q 炸,我四个 A 炸。。。。
在看电影时,有人想获得更好的视野就从座位上站了起来,而后面被挡住的人不得不也站起来看,于是为了能看清电影除了第一排所有人都站了起来。第一排的人不用站起来只是恰好买了第一排的票而已,但他们会告诉你是你不努力才坐不到第一排的。久而久之,大家就会忘了,假如没人站起来,看电影最好的位置是在中间的。
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大家都损失了,只有一小撮人赚了。
大体是说当一个安静剧场人们都坐着看剧。这时一个 “矮个子” 为了看清站了起来,而他身边的人为了看清,也无奈的站起来,这时整个剧场都得站着看剧了。这时其实大部分的人并没有从中获得什么额外的优势。
“矮个子” 这时依然看不到剧,就站到了椅子上,而其他人为了看清也必须站到椅子上了。这是就是所有的人都站到椅子上看剧了。
矮个子的行为并没有改变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只是增加了所有人获取资源的难度。这个过程就是内卷化。竞争压力并没有带来实际的好处,只是造成了封闭群体内部环境的恶化并造成矛盾。
马太效应
evolution 是进化。involution, 英文中有退化的意思。网络上称之为内卷。你不理解内卷具体是啥意思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内卷这个概念在被滥用和错误地使用之后,已经变成了个框,啥都可往里装,正所谓万物皆可内卷。
首先要明确一点,人类不是一直前进的。人类会一直向上发展,从哲学角度来讲,是一种从经验主义道路出发,得到的结论。怀疑论者认为只是一种由自身经验出发推出的结论,并不是真理。也就是说人类并不必然进步。比如,人类历史上有退步的时候,比如欧洲中世纪就是明显的倒退。还有著名的复活节岛,就是明显的文明退化的例子。但是文明退化和严格定义的内卷并不是一个概念。
内卷概念的提出者,戈登威泽 (A. Goldenweiser), 他用这个概念来描述一类文化模式 , 即当该模式达到了某种最终的形态以后 , 既没有办法稳定下来, 也没有办法使自己转变到新的形态 , 取而代之的是不断地在内部变得更加复杂。拿诗歌举例:中国诗的基本形态在唐朝达到极限, 结构特征得到了固定, 创造的源泉枯竭了。但是, 诗这一艺术仍然在发展, 在所有边缘被固定的情况下, 发展表现为内部的精细化。在前人用尽了所有资源(元素), 把诗这一体裁发展得登峰造极,尽善尽美之后,一种特别的鉴赏性便开始了。那就是一种对技术性的细节的追求,比如韵脚。格尔兹的劳动内卷化概念是指农业产品数量的增长是由于在有限土地上劳动人数的增加而不是耕作技术的发展。
至于国内网络上流行的内卷概念,比如所谓的看电影的时候一个人站起来,导致所有人都得站起来。在社会学上,更类似于劣币驱逐良币这个概念,即失信者得利、守信者失利。996 是强迫劳动 (根据国际劳工组织强迫劳动风险指标)。学生不得不增负,叫做恶性竞争,即在资源不能满足所有人需求的前提下,与他人竞争时,希望通过让他人输掉为代价来获取胜利。
一个概念是有它的适应环境的,国内在黄宗智教授引入这个概念之后,就一直存在着把内卷这个概念和边际收益递减概念弄混的情况 (内卷化概念辨析,刘世定和邱泽奇)。希望本回答能减轻下国内万物皆卷的情况。
以上。(还有本文引用不规范,请见谅)
就是这样的
攀比——> 逐利——> 恶性竞争
马克思资本论里一些话我看起来我还觉得挺贴切的:一个国家要强大,要想积累财富。就要不断资本化。剥夺人们来完成血淋淋的财富积累。
于是在资本的世界里它用超出你自身的价值来逼迫你加入城市化,逼迫你走进社会的 “大工厂” 让你卷入资本积累的游戏里。 如果说资本代表性的体现,或许就是 “房价” 吧,资本的社会给你设置一个你非常难以达到的目标,以致你会发现你永远够不着,然后为社会积累资本化财富。基层人均收入 2000 多的小城,房价 5000 多;月平均工资 10616 的深圳,平均房价是四万~11 万一平方米。可能你一个月不吃不喝也买不了一平方米。
于是人们为了配合国家资本发展积累,沉溺于 996 的游戏,拼其一生,晃晃荡荡,摇摆于教育,摇摆于房子,老了还要摇摆于医疗。
似乎就没有听到说哪一年就业容易的。年年似乎都是 “最难就业年”,说到底就是社会总财富蛋糕小了咯。看似科技发展,经济积累,又与普通人何关?贫富差距不断变大,信息鸿沟不断加深,顶层资本家蛋糕越来越大,社会不断内卷化,中产阶级及以下总蛋糕越来越小,人们不断去争抢越来越小的这块蛋糕,互相厮杀。这就是我们所说的 “社会内卷化”。
总有人问:父母那一代是中产阶级,那我们能,能不能保住我们的阶层地位,会不会过的比父母还差?大家都在怕,我也不知道。
我只知道,专科生也好,本科生也好,研究生也好,博士生也好,只不过都是资本社会里大资本家的玩乐游戏而已,在资本的世界里过着一个个普通的生活而已。
最近恰好遇到了一个事情我觉得还蛮符合通俗解释的标准的:
我们这边有一个送外卖的平台,平台上各个餐厅的名字可以自己改。
有一天奶茶甜点那个分类里,鲜芋仙率先把自己的店名后面加上了一个 “· 甜品皇帝”。变成了 “鲜芋仙 · 甜品皇帝”。虽然中二但是的确有点效果,他家的销量马上有了提升。
然后过了没几天,另一家店马上把自己的店名加上了一个 “· 甜品皇后”……
很快出现了第三家店加上了一个 “· 甜品至尊”……
可想而知其他的甜品店也要逐步跟进了,而且越到后来名字越难起。他们陷入了一个越竞争越折磨自己但是又没法跳出去自己圈子的情景之下。
你有没有发现,他们都陷进了一个固定模式的怪圈里,也就是 “· 甜品 + 尊号” 这个改名模式之里。每个人都想提高销量,但是没有人想出一个这个小圈子外的提高销量的办法。
如果大家都不努力的话,那 600 分就能上清华
摊儿多顾客少,降价抢生意。
一群人,资源有限,内部分配依靠某种排名决定,排名靠前的拿大头,可以酒池肉林,越靠后越少,食不果腹,于是大家都力争上游,导致大家在提高自己排名的手段上投入越来越多,从而不堪重负,就好像考试一样,以前只要考 90 分就能前三名了,现在要满分才能排进前十,然后满分的人再加赛。这就是现在网络上流行的内卷。
有人会说,我们可以通过做大蛋糕的方式缓解这一情况,这当然是有用的,但是用处不大,因为分配是不平均的,总是排名靠前的少数人拿走了极大部分,就算蛋糕做大了,排名靠后的人生活境遇还是不如人意,就算从吃糠咽菜变成了吃米啃馍,但是看着上面的人山珍海味,难道排名靠后的人,心里面不觉得火热吗?我们的祖先早就告诉我们不患寡而患不均,至理名言啊。事实也是如此,进入了工业化时代,生产力极大发展,难道世上就没有饿死的人了吗?
还有人会问为啥这一情况就东亚特别突出?因为我中华文化的先进性,在中华文化的概念里,早就没有了血统论,自从陈胜喊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豪言,自从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理念深入人心,我们中华文化圈的人就没有一个觉得自己应该排名靠后的,都希望靠自己的努力,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而其他文化圈的地方的人民,不知道是因为宗教的原因,还是因为什么其他原因,总有一种认命的想法,你看印度人搞了这么多年的种姓,欧洲的白皮以贵族制度为荣,到现在为止,各种文艺作品上面还在搞血统论,而我们东亚地区,自从科举制度被创造出来之后,大家都相信通过读书考试来改变命运,所以内卷现象在东亚中华文明圈特别严重。
通过上面的简单分析,我们就会发现,只要私有制度一天不被消灭,只要人人平等努力奋斗的理念被大家所接受,内卷就永远不会停止。但是我觉得内卷也不是什么坏事,人民群众多学点东西,提高自身的修养,自然能整体提高整个民族和国家的素质,政府当局需要考虑的就是,引导大家朝好的方面进行竞争,不要做一些无谓的努力。
通俗易懂的地解释就是:
我想请问可以理解成,原来一个企业挣 100 块钱,老板拿走 80,两个工人,一人 10 块,一共 20,现在经济衰退,企业只能挣 90,但是老板仍然坚持他得 80,所以他就要辞退一个工人,让工人自己斗争,最后就是工人做了原来两个人一起的工作的百分之 90,相当于原来的 1.8 倍工作,但是只得到了原来一半的工资,而另一个工人失去了工作,要去其他地方再去跟别的工人竞争,整个社会都陷入这种情况,然后老板仍然活的很好,工人却付出了比原来多很多的努力,得到的少了很多,但是达到了有些资本家说的,一个人干三个人的活,拿两个人的工资的目的?
想要考上好大学,就要努力学习,大家都努力学习了,是不是就更容易考了?实际上学生们整体上越努力,想脱颖而出就越难。蛋糕没做大,越是军备竞赛,越是容易把双方拖垮。
大家的努力程度越来越高,努力却越来越不值钱,可以说是 “努力” 的通货膨胀。
内卷的根源在于 “生长极限” 的存在。
一个人有生理层面的生长极限,从呱呱落地到发育成熟,身高、体力、精力、智力、性功能,达到巅峰后就开始回落,而且是永久性的回落。
一个智慧种群也有文明层面的生长极限,主要分暴力极限、劳动极限。其中劳动极限又分为体力极限、脑力极限。达到极限后,文明的组织力量和生产力量就开始回落,同样是永久性回落。
马哲对共产主义远景描述中,有 “生产力极度发达、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们道德水平极大提升” 等等前置条件。但其实束缚人类的瓶颈中,最关键、最核心的一个恰好是极低的体力极限和脑力极限——亦即人本身极低的生长极限。
传说中盘古一个人开辟了天地。
现实中一个人开辟不了天地怎么办?
过往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正确的道路”,是 “假于物”、是 “假于人”。
通过假于物,我们制造了工具,开办了教育,发展了技术和市场。
通过假于人,我们结成了联盟,缔造了国家,建立了体制和组织。
通过社会分工和协作,通过权力和资本的组织,借助种群的力量,创造出文明社会。文明社会从萌芽的第一天开始,就种下了”内卷 “的因。这个因,随着最广大的、劳动者个体的体力极限、脑力极限被一步步压榨出来,就会逐渐催熟那” 内卷“的果。
阿尔法狗战胜柯洁,是一个人类脑力极限被有效证明的标志性事件。
大多数人轻易就能沉浸于《流浪地球》的悲壮与浪漫,对星际航行、曲率引擎、虚拟生命津津乐道,但甚少有人注意到核聚变项目的 “50 年不变”,甚少人注意到土星 5 号的昙花一现,甚少有人注意到复活节岛上预演过的文明宿命。
人类的极限,其实很低,很低。低到大多数人不敢置信。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于其理论上能最大限度推迟 “文明生长极限” 的到来。但也仅仅是推迟。历史上,更多的时候,强大的文明往往等不到自身 “理论极限” 的到来,就已经不堪重负、轰然倒塌。
假于人,就必然要奴役人。假于物,就必然要剥削人。
权力的上升通道,再怎么样叠床架屋、增容扩张,都掩盖不了体制先天性上层过剩的缺陷。政治越扩张,越集权,上层的位置就越有限。老人天生不是政治家,政治家天生就是老人。
资本的大水漫灌,再怎么样优化配置、加速周转,也掩盖不了资本层层逐利逐步窒息实体的事实。金融越发达,越创新,食利者侵占的利润空间就越大。资本家天生不是金融寡头,金融寡头天生就是资本家。
被奴役、被剥削的人数量有限,体力和脑力的劳动产出有限,不堪重负后就会消极怠工,就会成为佛系青年、成为三河大神、成为不婚不育一族。劳动者群体本身在数量上的萎缩,正是文明整体衰退的开始。
满清扣关,晋商忙着发财。人口断崖,同样有晋商忙着引进 “外援”。
掩耳盗铃、涸泽而渔、割肉相啖,都不足以形容人类的愚蠢。
大概率我们等不到理论上的生长极限,大概率我们等不到真正弹尽粮绝后、终有一天会面对的内卷。
很多答主说的,都是比烂。在我看来,比烂不是内卷,但每一次比烂,都是在提前召唤内卷。
这个世界已经快被玩坏了。本来也要玩坏的,可惜甚少有人认真考虑怎么样可以玩久一点。
人类的希望本来就不多。现在的情形,是留给下一代博一把、以期待奇迹出现的时间,也不多。
内卷是社会价值观固化的必然产物。无论是生产力、经济市场、知识智慧、人际关系、军事武力都不应该成为衡量一个人的唯一标准。
社会无论以什么作为唯一标准,必然会导致这个东西变的稀缺,稀缺就会争抢。所以越强调生产力,生产力就越不足,于是不停的增加工作时间;越强调经济和市场,经济越危机市场越低迷,大家只重视短期效益;越强调智慧,社会就越愚昧,因为谁也不想成为傻子,用无数的谎言粉饰自己;越强调人际关系,社会关系越冷酷,所有人都恩威并施的去巩固关系;越强调武力,社会越脆弱,因为资源都浪费在无意义的斗争上了。
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多样性是世界的发展趋势,这是普遍共识。违背自然规律让社会趋同必然会造成严重的后果。那么反过来讲,不改变价值评定准则的情况下,改变政策只能改变内卷的方式,不能改变内卷的现状。
“如果我这个星期大多数的时间都不快乐,那这个星期简直是白过了。”
关于 “内卷” 这个话题总有些想说的,却不知道从哪里说起。
连续几个周末,明知道要学习,却无所事事地睡了一个上午,在家门口晒了一个下午的太阳,也不觉得愧疚。
20 年年初,国内疫情爆发,但更令我本人切实感到忧心的是母亲,四十出头年轻的年纪,就得了颅内淋巴瘤。整日头晕头痛、因为伤及脑部无法正常行走,生活无法自理。于是我就休学,照顾她,陪她化疗,陪她复健。
幸亏她挺过来了,幸亏。
现在她在屋内看着电视剧,我在屋外晒着太阳。
觉得这样的日子挺好的,人活着,并不一定要有多宏伟的目标,不一定要挣很多很多的钱,只要自己和家人能每天平安、健康,一家人在一起,开开心心的就好。
然后突然自嘲地笑了笑:“高中的老师们如果看到我现在的这个样子,应该很不可相信吧。”
我高中的时候好胜心极强,恨不得一天有 25 个小时能够用来学习。死死盯着班级的名次表,若有进步就告诉自己:“不够,还不够。” 若是退步了,就一遍又一遍地回想自己最近的学习,如果哪里有失误,就在脑子里把自己骂个千八百遍。
每次放松娱乐的时候,都感觉身边努力奋斗的同学时刻都在赶超自己。劳逸结合,简直是一种对自己的背叛:天哪,你正在随意地对待自己的未来!你这种家境一般的人,如果不考上一个好学校,还有什么活头?
太压抑了。
因为这种长期的压抑,生理和心理的状态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因为我的睡眠质量比较差,所以长期以来每天都要每天维持 8—9 个小时的睡眠,但是我看到身边的朋友每天只睡六七个小时,就要强迫自己也只睡六七个小时。
脑袋支在胳膊上昏昏欲睡,也不能去睡觉,要在半梦半醒间把卷子写完。
长期如此,耳朵开始耳鸣,经常偏头疼。早上上课经常犯困,于是经常买咖啡。本来就不太好的肠胃受不了咖啡,到后来落下了一喝咖啡就腹泻的毛病。
那个时候,班主任见我这个状态,把我拉了出去,讲了一个电视剧的故事,大意是,一个优秀又好强的女舞蹈员,本有一门幸福的婚姻。最后为了去出演一个著名的舞蹈节目,出轨了那个舞蹈节目的导演,怀孕的她为了能参演节目,流掉了身上的孩子,落下了终身不孕的毛病,丈夫也和她离婚了。她虽然活的很成功,可并不幸福。
班主任问我,听懂了吗?我摇摇头。
就在今天下午,我却觉得当时班主任的话和担忧的面容,此时在我耳边和眼前格外清晰。
今天回想起来,那就是 “内卷”——一种人与人之间的恶性竞争。我见过它在学生时代以以下几种姿态呈现:①不惜过度消耗自己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去取得一个好的成绩。我就是其中的一个反面事例,也就是当时班主任想通过舞蹈演员的事例告诉我的。但身边像我这样的人,其实不在少数。大学的内卷更是严重,为了平衡社团活动、学习和实习的学姐学长一周通宵三次都是常态……
②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完全地建立在利益之上。学生时代是自愿选择同桌的,一个学期一换,我认识一个女生,哪个科目有缺陷,而别人正巧那个科目是优势科目,就竭尽全力地与别人做朋友。等到自己那个科目的成绩提上来了,又不顾旧同桌的意愿,去寻找新的 “朋友” 做同桌。
还有因为两个同学之间的排名比较相近,年级中,一个同学就去造谣、中伤另一个同学的情况也有出现过。
现在想一想真的觉得不可思议。
疫情复学以来从小学生到大学生都有自杀事件,我不知道被大环境被卷进去的有几个人。
妈妈患病以及疫情爆发以来我思考了很多东西。
年轻的时候很容易觉得时间很长。我要考很好的学校,认识很多优秀的人,我要见识更大的世界,我要挣很多很多的钱,让生活变得宽裕。
其实人生可能很短。生命可能终止在六十岁、四十岁、三十岁…… 不是诅咒自己,但是我觉得也有那样的可能…… 可能会是明天?
所以要时刻警示自己,努力延长自己的生命,保持一个好的生理健康:每天坚持三十分钟以上的运动,不熬夜过度消耗自己,以后也不从事超出负荷的工作。
努力让自己在有限的时间里活的开心,保持一个好的心理健康。
以前我定义自己的时间的方式是:如果我一星期以内大多数时间没有学习,那这个星期简直是白过了。
现在变成了:如果我一个星期以内大多数时间都不快乐,那这个星期简直是白过了。
我会努力学习,但那是为了自己和家人能够生存,而不是为了参与到恶性竞争里(当我还有选择的可能的时候)。我会努力快乐,因为那才是平凡的生活中我所看重的唯一的意义。
忍不住写两句,因为这个话题在我们学院已经成为了一种畸形。
啊啊啊……
举个例子,打王者,你和你室友开黑,他和你说 “走,法师,我们去抓射手”
然后你看着小地图一股劲拖着方向键往下,走到河道,他两个位移回来把你线吃了,还和你说小心对面推中塔。
班里说今天下午去聚餐,你室友兴高采烈的和你说着各种吃的,把你吃欲调动得淋漓精致,马上出发了,他和你说肚子疼,叫你们先下楼等校车,结果你们都到了,打他电话他说一个人不想去了,而这个时候另一个朋友告诉你,他在图书馆遇到你室友了。你似乎明白了什么,于是你也跟着这么做。
室友说今天下午有个讲座非常好看,大家一致同意下午去看讲座,快到时间了,一个一个离开了寝室,说去占位置,你和他们说,“你们先去,我洗个脸就来。”等他们走了,你背上了书包走向了图书馆,好巧不巧,在一楼看到了其他室友,你们尴尬的对视着,突然一个人说 “那讲座没意思,我听了几分钟就出来了” 于是大家互拥着“对对对,我也是”,大家对视着笑了笑,便低头开始了学习。也没有人再说讲座的事情。
内卷说白了就是自己想学,但是又怕别人超过自己,于是就偷偷的学,用他们的话来说,就是悄悄努力,然后惊艳众人。
想要自己好还看不得别人好,如果你正大光明的学,没人会说你卷。只会说这个人学习认真,努力。高数考 95,人家会觉得这个人牛逼
如果你内卷,同样的高数 95,人家只会说这个人是卷王,对于你的成绩似乎都是两种态度。
如何评价《三联生活周刊》刊载的《顶尖高校:绩点考核下的人生突围》一文?
我在上面链接里的问题下讨论过内卷与竞争的关系。
内卷就是恶性竞争,看来已经在舆论被关注到了。这是内卷一词 “恶性竞争” 的内涵在舆论上应有的归位。
内卷这一个词语的复读和滥用,将恶性竞争与竞争的界限和概念模糊化了。当谈到竞争,就只会想到和使用内卷一词,那么内卷的内涵意义 “恶性竞争” 替换掉了 “竞争” 包括“良性竞争”,直接导致人脑袋里的认知丰富性缺乏,这时候,人人的认知就会出现偏执,就会陷入系统性的认知滑坡。这才是知乎某一段时间流行并滥用内卷一词的遗患。
舆论负面传播的速递效应,一大特点就是将同源各性的事物和概念偏(单)性化解读。同源各性偏(单)性化解读,就是一种去内涵去理论的表现,而这种表现在舆论领域方法化以后,就是传播意义上的只有传播度和传播效率而无视事实和理性。
没有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内涵,光有传播度和传播效率,传播和讨论只会变成混乱的催化剂。
(本题下面很多回答,不乏大 V、专业认证人士,仍然混淆内卷 “恶性竞争” 与竞争的概念,也不知道是无知还是名利驱使)
当你竞争不过别人的时候,这个词可以给你一些心理安慰。
是啊,社会如此的内卷,我失败了也是情有可原的。
要知道,在非洲大草原上可没有什么内卷,因为你跑不过别人,要不被吃,要不饿死。
谁还会听你像祥林嫂这样叨叨个没完,有口吃的就不错了。
别把不想努力、比不过别人,当做内卷。
送个视频给你。直观点。。。你就明白了。
[
内卷方向要对
贵重物品 DR 的视频
· 51 播放
](https://www.zhihu.com/zvideo/1272233491049308160)
内卷其实是个网络词汇,本意不是现在我们用的意思。
现在可以这么用。
大家都想得到一件东西,为了这件东西展开竞价,这个价格可以是金钱,也可以是能力,时间或其他资源。
在竞价的过程中,不排除有人恶意营造焦虑控制资源哄抬价格。这种竞价就像拍卖一样,对价越出越高,获取这件东西的成本自然而然提高了。
我们就说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内卷。
透过现象看本质,也可以抽象为高一就学过的供求关系——“供不应求,价格上升”
如果对方懂一点微观经济学,告诉他就是 “边际效应递减” 换了种说法而已。
A 学分绩专业第一,96.8 分
B 学分绩专业第二,94.3 分
C 学分绩专业第三,94.2 分
假设只有学分绩第一研究生能进长江千人的实验室,且他们三个都想进。(设定)
C 有一个电子设计竞赛,保研学分绩加 3 分;
A 感受到 C 带来的学分绩压力,便猛攻数学建模比赛,结果拿到保研加分 2 分;
B 也不甘示弱,发现专业有规定发 SCI 可以加分,便通过各种途径发了一篇,弄到保研加分 3 分;
C 为了真正实现超越 A 和 B,就刷各种志愿经历,答辩第一拿到了省三好学生荣誉称号,保研加 1 分;
A 其实瞒着 B 和 C 发了一篇 SCI;
B 也留了心眼,在发那篇 SCI 的时候整了一篇发明专利。
……
结果 ABC 三人的真正目标是保研清华某大老板实验室而不是本校…
于是他们三人在互相不知情的情况下给那位大佬实验室的某教授发了邮件…
![](data:image/svg+xml;utf8,)
…
知道什么叫鲶鱼效应
知道什么叫 太效应
两个加在一起就是内卷,资本卷起来,资本家才有钱赚,懂了
你以为你在车间里卖命加班,市场上的电子产品越来越便宜,你就能买得起了吗?
不会的,你还是买不起,不仅买不起,下个月还要被开除
很多经济学家解释 “内卷” 就是行业的恶性竞争,其实就是从以往的增量时代过渡到现在的存量时代,遇到的种种社会问题。
最近,去外地出差,顺便看望了一个住院的朋友。
这个朋友之前得过痛风,治好之后,这几年也保养的不错。
今年,因为经常熬夜加班,也没注意饮食,痼疾就犯了。
看他的时候,他也快出院了,但是让我诧异的是:
医院里面,形形色色的病人,好多都是年轻人,颈椎问题、中风问题、腰间盘突出等……
朋友就职于一家教育培训公司,非常卖力,刚好今年遇上国家政策打压;
公司没办法,又是裁员又是转型,他作为管理者,忙的停不下来;
以前我们每周会通电话几次,今年明显少了很多;
每次找他的时候,都是在开会,开到凌晨的会议,他跟我说每周都有 2 次左右;
996 的工作制,休息那天,大部分在处理公司事宜。
高负荷的工作,加上强大的心理压力,最终击垮了他。
他跟我说:这两年经济实在是太差了,之前的竞争对手,基本上都关门了。他们的公司也关掉了外省的很多分校,在裁员的过程中,他看到自己的无能为力,也看到了被裁成员失落的表情。
很多老师的年龄都到了快 40 岁,为公司奉献了 10 年,出去很难找到工作的;
很多 30 岁的员工,刚刚结婚买房,指望靠着薪资养家糊口;
好多员工也都是他从校招招过来的,所以每走一个员工,他都心如刀绞;
好几次,他也想就这么算了,离开公司,但是他不甘心,不想这样一了百了;
所以,他只能比别人更努力,加班更多,来维持自己的基本盘。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年轻人有时候,真的没必要,太跟自己较劲。
生活之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自己睡眠不太好,精神状态也不好,表现往往很消极,什么也不想干的时候。真的不是脑袋的问题,而是身体虚弱造成的,所有的心理问题本质都是生理问题,需要通过改造体质来解决。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一旦闲下来,就各种身体毛病很多;
都是之前的大量超载行为,形成的病毒积累,最终全部释放出来;
每当身体发出信号之时,其实就在提醒你,该关心自己啦!
这个朋友,出院之后,最大的感悟就是:以后要追求每天 “从容的开始”,而不是一天取得十天的效果。
今年的频频上热搜的网络词,当属 “内卷”,似乎遇到什么问题,都能用内卷解释。
开头已经说了,“内卷” 其实卷的就是资源的有限性。
智能手机普及的时候,人人拥有一台智能机,就是刚需;
那时候,OPPO、VIVO 很出名,华为在手机市场似乎没啥浪花;
但是等到人人都拥有智能手机之后,客户关注的更多是场景体验;
谁做的产品更好,更具有工匠精神,谁就活的更好,所以华为崛起了。
一个北上深的白领,天天早上出门,晚上很晚到家,天天都在忙;
一年之后,他也许会发现,他的努力让他能够升职加薪,享受的是教育和年龄的红利;
但是等到黄金年龄一过,他没有升到一个不可或缺的岗位,就会面临职场危机;
他会迅速进入下行通道,似乎越努力,越是掉的深。
一旦真的遇到 “内卷”,怎么办?
我听到的最好答案就是:找到你的贵人,或者多试错碰运气。
方法都给你了,真正的干货呀,是不是该点赞、收藏呢,谢谢啦!接下来,我会跟你讲述如何实现这两招。
“贵人” 的意思指的就是,比你阶层更高的人,你所谓的内卷问题,在他那里往往不是问题;
他可以轻松的把你从底层拉起来,让你到一个新的阶层,当你有能力形成正反馈,你就可以在新的阶层实现正循环;
即使你的能力差点儿,你也上到了一个更高的阶层,一切都是新的,内卷就解决了。
找到这些贵人,其实并不难,做不了朋友,就做他们的客户,因为他们也是有需求的。
新中国刚成立的时候,我们能从农业国迅速转变为工业国,一来是我们自身的努力,二来是苏联老大哥的支持;
加快基础建设,加强全民教育意识等,国家慢慢有了工业化的能力;
国家不仅把埋藏在地底的财富开发了出来,还把各种物质加工成了有价值的产品。
有句话说的很好:小孩靠教育,年轻人靠勤奋,中年人靠运气。
解决 “内卷” 第二个方法就是运气,他和变化是一对孪生兄弟,所以不要太害怕变化,也不要太害怕不确定性。
如果在承受的范围内尝试,多去面对不确定性;
往往我们买了股票、彩票,才会有中奖的机会;
年轻的时候,不要怕苦,去一线城市多尝试,毕竟那里机会多。
如果你做的每件事情,确定性很强;
当你在学校的时候,一直是个好学生;
毕业之后,进入职场,也一直是个好员工;
你一直都是,很少冒险,人生按部就班;
那你就会变成一个,彻彻底底的,平淡主义者;
你不会相信,有些成功,是来自偶然性。
如果你做高冒险的事情,你就会多出很多运气;
就比如你去创业,你每天都在想着各种事情:
每天睡着不知道能不能醒来,随时一个失误,就会造成公司关掉;
每一天,都有解决不完的事情,时间和身体,经常不是自己的;
但是一旦你成功,你就脱颖而出,实现了阶层跃迁,解决了内卷问题。
运气就是基于不确定性产生的,一般来说,你坐在家里什么也没干,好运很难会从天而降。
鸡汤文常说的:对自己狠点儿。并不是指,在内卷情况下,靠着拼命加班,搞垮身体,换取心理的平衡。
要对自己足够好:舍得对自己投资、花钱,提升自己。
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值钱,不然最后,很容易搞到 “出师未捷身先死” 的悲剧。
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地球离了谁,都照样转,千万别太跟自己过不去了!
码字不易,用心编写,如果回答能帮助到您,还请花 1 秒钟点个赞,或者收藏,谢谢啦~
我是
一位教育行业搬砖员,懂点儿心理学,也能讲些好课。
你可以继续阅读我在知乎其他问答,推荐你看看:
目前我国人均国民收入超 1 万美元,这意味着什么?全面禁止课外培训机构的存在,你同意吗?整顿培训机构,教培机构老师该何去何从?高三女生,为什么要努力考个好大学啊?
你去拉屎。
别人也去拉屎。
坑就那么多。
于是,大家打起来了。
内卷。
——————————————
就是 “宇宙可以卷地球,地球可以卷人类,外部可以卷内部,但你小子出于各种理由不能卷我。”
收拾不了宇宙,收拾不了地球,收拾不了灯塔国,我通过 “阶级叙事抓叛徒” 什么的,还收拾不了你小子?
我个人对内卷的理解主要还是基于国内现状的。
一项工作需要 10 个人完成,结果有 20 个人求职。然后为了竞争获得这项工作,其中 5 个人每个人干了两个人的活,结果 5 个人就完成了 10 个人的工作,剩下 15 个人只能去竞争低一层的工作,导致一层一层出现这种超强度竞争,大家都过得很难受,即使付出更多的努力,晋升期望也很低。
但另一个方面,其实内卷这个词适用范围很广,不要以为只有中国卷,美国中下层也很卷。
美国中下层长期处于无存款,工作覆盖账单的反复状况,没有上升空间,也是一种内卷状态。
把复杂问题简单说成内卷其实毫无意义,遇到事情就说 “卷啊卷啊” 的,最后只能成为交流符号,无法解决问题。
如果你是一个美国人,你太佛系了不想工作领取最低社会保障金,美国最低标准的州大概是 800 刀一个人,以美国的基础物价,800 刀能买到大概 500 磅左右的猪肉,或者一台 iphone,或者十双左右的 nike;这并不能让你体会到美国最低收入人群的生活,那么大部分美国低收入人群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呢,大部分美国的低保户住着 3 房 1 厅的独栋房屋,有 1 辆以上的汽车,家中有空调,家人有肥胖问题;
在中国你想要达到美国领取最低社会保障金同样的生活水平,ennnn 大概 60% 知乎用户都达不到吧;
重点是一个美国人完全不需要任何努力,甚至不需要完成美国的义务教育,就能享受我们寒窗十几年都不一定能享受到的;
但是我们又不能大规模移民美国,只能在国内,你想过的更好,生活水平更高那就只能相互竞争;
最简单的理解就是蛋糕还不够大,有人想多吃,但是又不能抢,那就要有别的竞争方式,比如先读个研究生?
他们说: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所有的鸟儿都起早了,结果大家都没有虫儿吃。
他们说: 会舔的人有对象,结果大家都去舔对象,结果大家都还是没有对象。
他们说: 努力的人能成功,结果大家都去努力,结果大家都还是不成功。
资源本来就是有限的,但是想要获得的人太多了了,不够分了,那就卷了。
虫子就那么多,有幸被几个早起的鸟儿吃了,后面的自然没得吃,大家都起早,但是虫子就那么多,还是有很多吃不到。
对象就那么多,资源有限,有幸几只舔狗舔到了,后面的自然不好找,当大家都去舔,对象也不会增加,再多的跪舔也无济于事。
成功也一样,成功本来就是少数人的,有幸几个努力的成功了,不代表所以人都能成功。
这世界的资源本来就是有限的,分配又极不均衡,有的人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早早的把资源占有了,然后兜售成功学,说自己的成功历程,本来很多成功的人就不是靠努力,而是机遇和天时地利,是幸存者偏差遗留下来的幸运儿,本来就是不可复制的,大家都去复制那不就就卷了吗?
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资源就那么多,想分的人太多了。
最常见的内卷。
不同的人看法不一样,而真的内卷我认为有几个情况。
1. 大家都往一个赛道跑,最后摔下来跑不动(35 岁现象)。
2. 学历分化下的底层机会越来越少,导致资源的差距拉开人的收入和工作时长。
唐伯虎点秋香片段
唐伯虎:街坊邻居们,快来啊,刚出炉的孝子大拍卖,不买也来看一看啊!
惨人:我好惨啊,卖身葬全家!
唐伯虎:不会吧?!
惨人: 两位姑娘,可怜可怜我吧,我一家六口一晚上全死光了。我身染十级肺痨,半卖半送,你就买了我吧。
秋香:哎呀, 石榴,你看他可怜多了,我们就把他买回华府,好不好?
石榴姐:那就买他吧。
唐伯虎:姐姐,我先来的哎。
秋香:这不是先来后到的问题嘛。
石榴姐:对呀,人家家里死了六个,你家才死一个。我也很想帮你,可是我真的很为难啊。
唐伯虎:可是我也很惨啊?
石榴姐:你有什么比他更惨的,快说出来啊。
唐伯虎:你看我这几天没有剪指甲了,里面全是黑泥,难道这还不够惨吗?
惨人:旺财…… 旺财…… 旺财你不能死啊,旺财,你跟了我这么多年,对我有情有义,肝胆相照,但是到了现在我连一顿饱饭都没让你吃过,我对不起你啊,旺财!
唐伯虎:小强!小强你怎么了小强?小强,你不能死啊!我跟你相依为命,同甘共苦了这么多年,一直把你当亲生骨肉一样教你养你,想不到今天,白发人送黑发人!
惨人:谁能比我惨啊!
我个人理解,内卷本质是蛋糕总量不变,分蛋糕的人多了,导致剧烈的存量竞争。
比如 10 年前,比较好的工作单位是 XX 局,要求本科;现在,比较好的工作单位还是 XX 局,但因为毕业生的众多,此时单位要求 985 硕士来做筛选,毕业生们纷纷表示:太卷了!
以上例子,其实有几个前提:
1、现在比较好的单位,还是 XX 局。这意味着 10 年的发展并没有增加更多的优质就业单位,蛋糕总量不变。
2、毕业生众多,这意味着 10 年的时间新增的就业人数却大幅度增加了。
3、在 1,2 前提之下,就开始了惨烈的内卷:我为了得到这个 offer,我读了硕士、博士;我为了这个 offer,考了 XX 证书;我为了这个 offer,我愿意每天工作 20 小时….
其实上面这个例子还可以很深入的分析,比如为什么 10 年的发展就业人数增加了那么多,而就业岗位却没有?
为什么还是只有 XX 局,而没有新增 XXX 局?
1,非目的性增长
以前唱歌好听,可以当歌星。
后来唱歌好听,长得好看,可以当歌星。
现在唱歌好听,长得好看,还要会篮球 RAP,可以当歌星。
但是在唱歌这个事情上面,追求变少了。
2,不能引发质变的量变
以前一个乐队 5 个人,一个组合两个人。
后来个乐队 10 个人,一个组合 48 个人。
现在一个乐队 30 个人,一个组合分 ABCD
我看完这些大佬举得的例子 我感觉
85 后 - 95 前 这一代人就是内卷的一代人……
上小学的时候中学包分配
中学的时候大学包分配
大学的时候房子包分配
买了房子之后,特么的小学又改革了……
很简单,没你想的那么复杂。
你们班 20 个人,考试奖状只发三个。
后来你们班变 40 个人了,考试奖状还是只发前三名。
奖状数量不变的情况下,40 人的竞争比 20 人的竞争更激烈了,原先两门课 90 就能拿奖状,现在得 98 以上。
这就叫内卷。
这是个很自然的竞争现象,不知道有啥好吐槽的。
毕竟前三名永远是少数,班干部不可能比普通同学数量还多。
原先可能是矮个子里拔高个儿,现在就是高个儿里挑肌肉。
所以搞得好像大家都很累。
但说老实话,你当文盲就不用这么累了,愿意么?
说白了这就是,发展中国家,快速普及教育的必经之路。
如果不是近些年大学各种扩招,很多人连卷的资格都没有。
在说回你们班。
你们班是个在建班级,为了让很多人受到教育,于是又招了 20 个学生进来。
现在成 60 个人竞争了,更内卷了。
这里面,最不爽的就是第一批 20 个人,因为他们的资源被后来的 40 个人分了。
但是他们又能说什么,只能说,麻痹的,搞这么多人干球,老子原本 90 就能拿奖状,现在难的一批,大家有必要这么内卷嘛?
第二批 20 个人,里面有一些脑子不大清楚的,感觉第一批还是高大上,喜欢把自己和第一批划到一个阵营,于是也满嘴喊内卷,嫌搞得人太多了。
第三批由于新来的,地方还不太熟,一进来就是参与到卷的白热化,更不爽,特么的怎么这么卷?天天把卷挂嘴边。但你让他退学他肯定不愿意。他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能进来卷,完全是班主任给了进来的机会和名额。
班主任开始的想法是,通过上学,让大家姿势水平都提高,这些都是未来的苗子,所以苗子越多越好,就使劲儿找苗子。
但班主任始料未及的是,教室不太够用了……
外面还有一群人准备挤进来。
怎么办?
只有俩选择。
一个是扩建班级面积,这个需要时间,毕竟盖房子不是一朝一夕。但还有个办法,嗯,也就是你在知乎上看到入关,把其他学校的教室给占了。
第二个就是,减少招生的名额,缓解教室压力。
第一个,作为一个发展中学校,自己还有很多空间盖房子,所以不会选择去占别人学校,有慢慢来的条件。而占别人学校,风险太大,麻烦太多,也不符合自己性格,几乎是不会考虑的。
所以就只能选择第二个。
进教室的人少了,竞争也就小了。
因此,教育出现新政策了。
中考实现分流制,读高中的和读职高的学生,进行一比一分配,为了中考的公平性,不允许复读。
也就是说,后面还想进来的 20 个人里面,不管你原本学得好不好,班级只收十个,不像之前,来多少就要多少。
但用某些人的话,意思就是从高考卷到中考了。
是不是觉得很无语?
又来吐槽卷了?
大家都想发展好有错吗?
好的位置少本来就是客观现象。
所以竞争争夺好位置,这事情有啥好吐槽的。
Ps:昨天逛了一天外网,发现简体字的逻辑能力,完全吊着其他字体打。
内卷确实把人搞得很累,但内卷的同时,大多数人基础素质也在全面提升。你要说这种素质没用,那我也不勉强。
看电影,为了获得更好的视野,一个人先站起来看了,被他挡住的人不得不也站起来,最后大家都不得不站起来看电影,只有第一排的人坐着。
玩游戏,为了更好地娱乐,一个人先充钱吊打别人去了,被他虐的人不得不也充钱,最后所有的人要么使劲充钱要么被吊打,只有管理员不用充钱还能吊打所有人。
追女生,为了更好地表示心意,一个男人钻石恒永远一颗永流传了,其他人不得不跟着钻石永久传,所有人都花了更多的钱,只有卖钻石的赚了。
抢火车票,一个人先用抢票软件,逼得其他人也用抢票软件,因为票没有变多,最后大家都回到了起跑线,但是开发抢票软件的赚了。
孩子上学,一个孩子上辅导班,逼得大家都去上辅导班,最后排名还是没变,但开辅导班的赚了。
本来大家都是工作 8 小时,有人开始加班,最后逼得所有人都加班,所有人挣得还是那点钱,但是老板的 3 系换 5 系了。
内卷是啥,就是大家都损失了,只有一小撮人赚了。
那一小撮人赚的原因,很可能只是买了第一排的电影票而已。
但他们不这么讲,而是会告诉你,你没坐在第一排是因为你不努力。我是努力才坐到第一排的。
久而久之,大家就会忘了,假如没人站起来,看电影最好的位置是在中间的……
你是个厨师,去一家川菜馆应聘,老板说月薪 3000,
你嫌少,不干,因为正常工资是 8000。
老板:那你走吧,你不干有都是别人干。
结果又来了一帮厨师,他们抢着干。
用百度的话说,就是努力的 “通货膨胀”。如果还不理解,给大家讲个故事。
很久以前有个小镇。整个小镇里的商铺都是固定的,比如卖衣服的,就只有两家,镇上的人,什么时候需要买衣服了,就来这两家店。于是这两家店每天早上 9 点上班,晚上 5 点下班,周末休息,生意也一直都很好。服饰市场淡季的时候,两家店的老板就把店门一关,跟员工出去旅游度假,衣服店的员工们周五下班的时候,会找朋友去饭馆儿聚餐或者在酒吧喝上一杯。就这样,一年一年过去了,小镇上的常住人口没有什么变化,衣服店的商品质量一直都很好,供货也很稳定,整个小镇的服饰市场供求和需求的关系达到了一个几乎完美的平衡状态。
突然有一天,从外面的世界来了一户新的人家,在这里也开了一家卖衣服的店,就叫它 “良衣裤” 吧。“良衣裤”的老板是从大城市过来的,那里的人们以拼搏、热血著称。于是他们的店早上七点就开门了,一直到晚上 11 点才关门,周末也不休息,淡季的时候也正常营业,他们的老板从来都不会允许店里的员工出去度假或者聚餐。
“良衣裤”的努力和勤劳让他们得到了回报。店里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顾客,营业额也逐步上升,但是因为小镇每年的服装需求量就那么多,“良衣裤”业绩越来越好,也就意味着原来的两家店生意越来越差。于是原先两家店的老板也开始学着 “良衣裤” 每天早上 7 点就开店,取消了度假,周末也要加班,更不许员工 6 点出去聚餐。
而两家店的改变和努力也得到了 “回报”,它们的收支状况又恢复了原来的样子。
但是工作时间从原来的 8 小时,变为了 16 小时,工作时间变长了,收入反而没有增加。而他们以前常去的度假酒店、酒吧、饭店也因为服装店的员工们一直加班,没有了这部分的营收,“回报” 也变少了。
上面的故事讲的,就是 “内卷” 的故事。
从上面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内卷似乎不仅不会创造更高的价值,而且还会影响到每一个人。工作的时间长了,“回报”却反而变少了,打工人的幸福感降低,从而出现了 “躺平” 青年,这似乎是一种必然的现象和趋势。
所以,如果小镇服装店的老板来问我对策的话,我会告诉他要制定有效的措施防止内卷,如果任由内卷的发,三个服装店的老板和员工都将是受害者,不能休息,不能度假,自然也很难感受到快乐。
对打工人的建议是:内卷这个现象是普遍的,努力永远都是不会错的,除非你有办法不把自己卷进去,以前的努力是为了更好的生活,现在的努力是为了自己不掉队。
至于 “躺平”?只要你有手机,资本家都有办法割你的韭菜。
所以,躺会儿就好,别躺太久。
大家都补课,共同推高考试难度和分数线
资源有限,竞争激烈
蛋糕不变 ,某些人为了分更多蛋糕不断提升自己能力,后来 “某些人” 变成“所有人”,所以分蛋糕的比例不变,这时候所有人都认为是分蛋糕的锅
内卷度 = 供给 / 需求(消耗)
当内卷度等于 1 时,我们认为内卷度最小;
而内卷度比 1 越大或越小时,我们认为内卷度越大。
中国曾经尝试过消灭内卷,但由于生产力低和民众素质的众多原因,我们现在选择了内卷性生产生活方式。
虽然我们都认为内卷有诸多不好,但是内卷还是促进了生产力。
至于如何消灭内卷带来的弊端,我想,也许要等到有一天,我们的物质生产极大丰富到可以按需分配吧。
当然,那时我们的民众的思想水平也会与现在人有巨大不同。
至于现在,我们可能还需要内卷,只是控制好那个度值吧。
四个字,剧场效应!
都说东亚内卷世界第一,实在是高看我们自己了,要我说,内卷的震央在非洲,内卷的未来更在非洲。
首先,推荐一个网站,可以直观地看到各国人口情况。https://web.phb123.com/city/renkou/rk.html
让我们看看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具体国家。
人口排行第一的尼日利亚,面积 92 万 km²,官方语言英语,沿海信基督教,内陆信伊斯兰教。
黑人非洲人口排行第二第三第四的国家就不贴了,大概说一下。
埃塞俄比亚,面积 110 万 km²,信仰东正教,官方语言阿姆哈拉语,生育率 4.025/1,1950 年有 1813 万人口,2018 年有 1.0753 亿人口,预计 2095 年有 2.4884 亿人口。
刚果 (金),面积 234 万 km²,信仰基督教,官方语言法语,生育率 5.714/1,1951 年 1231 万人口,2018 年 8352 万人口,预计 2095 年 3.663 亿人口。(这里是用人口时钟的数据 https://countrymeters.info/cn/Democratic_Republic_of_the_Congo)
坦桑尼亚,面积 94.5 万 km²,信仰伊斯兰教和基督教,官方语言英语和斯瓦西里语,生育率 4.924/1,1950 年人口 7650 万,2018 年人口 5909 万,2095 年人口 2.885 亿。
可以看到,撒哈拉以南非洲尤其是西非,人口从上个世纪中叶便开始爆发,刚果 (金) 即使经历过人口损耗极大的非洲大战,依然保持高速增长。埃塞俄比亚其实不是典型的黑人国家,他们几千年前就进入文明社会,也没有太重的被殖民历史包袱,使用的语言和阿拉伯语、希伯来语同属闪含语系,情况也相对较好。坦桑尼亚历史上和中国关系较好,伊斯兰教和斯瓦西里语是古代阿拉伯人带去的,所以分布在东部沿海。刚果 (金) 是热带雨林气候,说的又是法语,不利于对外移民,而尼日利亚是热带草原气候,更适合垦殖,而且说英语,所以可以想象刚果 (金) 的内卷问题会更严重。
再推荐一个人口预测动态地图,可以更直观地看到非洲的人口问题有多严重。https://b23.tv/H0umDV
回到正题,什么是内卷?非洲人民以前只要上树摘果子,地里撒种子就可以吃饱了,现在人口实在太多,即使是像我们中国人一样十分珍惜和利用每分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最晚本世纪中叶也养活不了自己了。那买粮食呢?以前非洲凭借矿产资源,凭借可可、咖啡豆等经济作物换外汇,能喂饱自己,现在主权卖了也养活不了所有人,这就是内卷。
所以,更关键的问题来了,非洲人民不会傻乎乎地留在祖国饿死,内卷是会往外输出的。法语区还好,就往欧洲跑,但是谁叫大英帝国当年牛,撒哈拉以南非洲一半都说英语,其中还好几个人口大国,而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的现实,使得这些国家可以把内卷输出到地球的各个大洲,甚至可以在一些国家谋求英语外教的职位。
其实卷啊!穷人有穷人的卷法,富人有富人的卷法,你看非洲人跑到欧洲,除了低端劳工遭了殃,其他阶层可乐开了花,毕竟来了那么多陪卷家,也能让自己阶层卷得舒坦些不是?当然,陪卷家尤其是陪卷二代也想要卷高级点,所以各种 lives better 就出来了。所以啊,指望外籍劳工终究不是个办法。我们现在高端的东西还没上去,所以在低端产业这卷得厉害,也没那么多空间给别人卷,毕竟扫大街洗厕所也得先照顾自己人不是?
解决不了结构性问题,根本问题。
在细枝末节中为了抢占有限资源,无底线斗争。
如果顺利(划掉)
如果有一天,美国真的走下神坛,就能看到最大规模的内卷,
真实,残忍,世界直播。
因为没有一个国家可以没有门槛的一直向前。
我们最近 30 年的记忆中,咱们自己也从未倒退。
00 后的孩子,对 5 分钱和 2 毛钱的感觉,就是过去三十年发展的结果。
各位不希望咱们的孩子,回到那个时候吧。
谁输,谁就给全世界表演个内卷。
当然搁置争议,共同发展肯定是好的。
内卷这个词就是知乎传出来的,什么清华大学一直在说……
这个词就是一个很糟糕的词,对贫富分化、不同收入人群(jie,ji)的问题、不同政治地位问题等在大环境下,一些可以具体研究、讨论的问题,用一个笼统的词去概括,使得人人都可以进行讨论。
你 15 岁只要好好学习就行,别人学 1 个小时,你学 2 个小时,成绩提升得很快。
你 25 岁努力工作,别人干 8 个小时,你干 12 个小时,薪水提升得很快。
你 35 岁还想努力工作,结果发现,同龄人与你的差距越来越大。
你竞争不过他们,就只能继续和 25 岁的人去竞争,谁干得时间更长。
你身体不行了,只能干 12 小时,他们咬咬牙,干 13 小时,要得钱比你还少。
于是你很快就失业了,也不知道自己该干啥。
这就是内卷。
你没有根本性的提升自己,而只是按照惯性,用增加工作时间的方式,降低自己的成本,提升投入产出比,于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快速进入下降通道。
波特认为,战略分三种:
第一种,成本领先。对应的就是你 25 岁的时候,便宜,肯干,投入产出比高。
第二种,差异化。对应的是你的同龄人,他们掌握了 25 岁没有的智慧、格局、经验和技能,老板没他们不行。
第三种,细分市场。对应的是,例如公司里的合规专家,可能一个公司就一个岗位,甚至多个公司共享一个岗位。过于冷门,没人竞争。
波特认为,最有效的战略就是差异化战略。第一种利润太薄,第三种市场太小。
A 国和 B 国,好比两根树苗。A 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甚至可以很容易地调用外国的资源,所有国家的人才都想去,科技蓬勃发展。所以 A 树苗可以无上限地蹭蹭蹭往上长,是一根健康的树苗。
反观 B 国呢,人太多,人均资源少,科技被卡了脖子,发展存在上限。在这种情况下,B 树苗长到限制它的台子以后,就自己卷了起来,变成了一根畸形的树苗,我们将这种现象称为内卷。
哪有什么内卷,不过是极少数人垄断了绝大多数的资源;
哪有什么躺平,不过是绝大多数人失去了成为那极少数人的绝望和愤怒;
哪里有什么经济危机,不过是日益扩大的生产和不断萎缩的购买力之间的矛盾。
蛋糕不能做大的情况下,只能在内部竞争以分得更多的蛋糕。大家越努力竞争的就越激烈,但是最终分得的蛋糕却没有因为努力而增加。
如果全国高中都变成衡水中学那样,学生普遍会很惨,高考分数普遍会更高,但清华北大并不会因此扩招,你原本只能上蓝翔的,现在大概率仍然只能上蓝翔
但是,你如果取得外国国籍……
内卷的本质就是,每一个人对稀缺资料的争抢导致了每一个人对自身利益的损害。
资本之间的内卷也许是有益的,甚至促进自动化的发展。
从进入工作到退休可以预见性的发现自己这辈子的收入其实就那么点并依旧忙碌工作,听着《我的未来不是梦》一年比一年想哭。
内卷其实也是很有意思的,从校园到职场内卷无处不在。
2003 年我在哈尔滨市读大学,当年哈尔滨可以说消息闭塞,还不太流行 “司考”,注会。。学生中流行考 “导游证”“报关员”“报检员”“计算机国家二级”,大家趋之若鹜,培训机构赚的盆满钵满。现在回想起来,真是心疼时间金钱,不知道花钱考 “报关员” 目的何在。
后来看到各种资格考试回答下,比如某生物专业的学霸博士,拿到注会,法考两个国家级证书,评论区无数顶礼膜拜。虽然学霸不见得去从事这些行业,但是带动着学弟学妹拼命考证。正是因为这些学霸占了学渣的过关名额,导致分到死亡之组的学渣们永无出头之日。我也特别佩服同时过了注会,“注税”,ACCA 的人,现在看起来,正是舆论这样宣传导致内卷永无止境。
如今,就拿教师行业,本科毕业几乎无缘初等教育三尺讲台,至少五所师范博士方可成为灵魂工程师。这会导致一种现象 “名校 985 的学生当老师后,突然有了落差,觉得自己这些年付出与回报完全不成正比,心情烦闷,抱怨最多的就是那些名校毕业学霸老师们”,这些老师也是离职率最高的。相反 ,那些普通本科,普通研究生毕业的孩子,虽然内心珍惜机会,空有一腔为献身教育事业热情,却被无情拒之门外。。。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各司其道,各司其职,不要人才高消费,用最合适的人去做最合适的事情。不宣传高考状元,社会上也少宣传各种学霸握着一大把与本专业不相关的证书光辉事迹。。
教育资源跟不上,外省的名校给山东的名额就那么几个,你要跟学神和学霸一起竞争那个学习机会,于是在山东高考总分必须超过 660 分才有可能被 985/211 学校录取。这就是内卷。
面对高考,
努力刷题,
每高一分,
淘汰千人。
内卷并不是简单的供过于求,而是中国社会、企业、团体的粗糙 KPI 导向引发的结果。
一个健全的结构不可能是人人平等的,必然是能者上庸者下,但如何衡量谁上谁下的方式过于粗糙了。粗糙的 KPI 导向给平庸奋斗逼们希望,明知做的是垃圾是在耗时间却依然乐此不疲觉得升职有望,然后把大家都拖进低质努力的恶性竞争里。
例如有些公司以加班时间来判断员工的好坏,高校以论文数量来衡量教师的高下等等。这些以数量为导向的 KPI 考核,所需要的不是高质量创造性的努力,而是低质量的可重复的努力!
因此,所有人都觉得自己可以通过耗时间的低质努力来得到更高的绩效,特别对庸才来说就是他们上位的机会。这也是庸才擅长的工作,通过熬时间垒数量来拼掉有创造力的人。最终的结果就是人人都觉得自己可以更努力来拼时间,但低质量的努力无法扩大蛋糕,只能通过耗死分蛋糕的人来获得更多的利益。
解决方法只能是纠正 KPI 导向,以工作的质量来衡量人的高下。现在国家也有往这个方向转变的苗头,今年的评奖也开始限定代表作的数量了,希望能让那些能力不够数量来凑的人,让那些立志要累死同行的奋斗逼们早点绝望吧。
对于真正有能力的天才,大家都是咸鱼,有梦想就去做有价值的大问题阿,灌水再多也是咸鱼,咸鱼何必为难咸鱼。。。
一切试图通过比其他人做的更好来争取资源的行为都叫内卷
记得分蛋糕理论么,蛋糕就这么大,你多我就少,你少我就多,天天琢磨怎么分,想办法让自己多分点儿,这就是内卷。
感觉是不是很容易解决,把蛋糕做大就行,问题在于水和面粉是有限的。
比如提到的教育,师资力量有限,资金也有限。
资金的问题是共通的,想办法提高 GDP,税收就更多,能用于教育的资金就更多。所以国家努力向第三世界提供援助,开辟蓝海,培养新客户,开发新市场。这样一方面解决我们生产过剩,一方面避免我们与发达国家过度竞争原来市场,让他们联合起来对付我们。
为什么欧美对我们感到恐慌,因为我们太过强大,人多货多,物美价廉,抢了所有人的奶酪。如果没有新市场,我们蛋糕变多,对方就在减少,我们经济增长,对方就在衰落,然后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出现。所以,从对方的角度看,无论我们是不是和平崛起,只要我们崛起,蛋糕没有做大,对方衰落矛盾出现,社会就一定会发生动乱,这就是全球恐慌的原因。我们当然也很委屈,明明什么都没做,偏偏各种指责。
如何解决师资问题?目前看来最好的办法还是发展科技,用发展去解决问题。实际上上半年我们就做了大量测试,由于疫情原因,上半年的教育只能依靠网络进行,正好可以做一个大型网络教育的实践反馈。
优秀教师的资源是稀缺的,一直受到各大高校的抢夺。现在依托网络在线教育,任何一个学生都能同步收听北京四中老师的讲课。但这里有一个问题,因为教学是需要反馈的,教育不是老师光上课就行,还要检查辅导,要了解每个学生的掌握情况。讲课可以依靠网络一对多,辅导反馈不行。
能不能结合一下,试想,随着 5G 发展,网络上课可以同步,效果等同现场,顶级教师可以实现全国讲课,而批改作业、自习辅导、辅讲反馈的工作可以依托于普通教师。单从讲课这一环节就可以释放出大批优秀师资力量,相对抹平教育资源的差异化,这就解决了内卷问题。
当然,教育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环节众多,咱们外行人只能简单地讨论,聊一个方向。有没有可行性和如何具体实施都是政府专家考虑的事情。
以上。
面试造火箭
进门拧螺丝
工人受到四面八方的竞争者的排挤;我们还要提醒一下,一种工作越简单,越容易学会,为学会这种工作所需要的生产费用越少,工资也就越降低,因为工资像一切商品的价格一样,是由生产费用决定的。总之,劳动越是不能给人以乐趣,越是令人生厌,竞争也就越激 烈,工资也就越减少。工人想维持自己的工资总额,就得多劳动:多工作几小时或者在一小时内提供更多的产品。这样一来,工人为贫困 所迫,就越加重分工的极危险的后果。结果就是:他工作得越多,他所得的工资就越少!
而且原因很简单,因为他工作得越多,他就越是同他的工友们竞争,因而就使自己的工友们变成他自己的竞争者,这些竞争者也像他一样按同样恶劣的条件出卖自己。所以,原因很简单,因为他归根到底是自己给自己,即自己给作为工人阶级一员的自己造成竞争。机器也发生同样的影响,而且影响的规模更大得多,因为机器用不熟练的工人代替熟练工人,用女工代替男工,用童工代替成年工;因为在最先使用机器的地方,机器就把大批手工工人抛向街头,而在机器日益完善、改进或为生产效率更高的机器所替换的地方,机器又把一批一批的工人排挤出去。我们在前面大略地描述了资本家相互间 的产业战争。这种战争有一个特点,就是制胜的办法与其说是增加劳动大军,不如说是减少劳动大军。统帅们即资本家们相互竞赛,看谁 能解雇更多的产业士兵。
不错,经济学家们告诉我们说,因采用机器而成为多余的工人可 以在新的劳动部门里找到工作。他们不敢干脆地肯定说,在新的劳动部门中找到栖身之所的就是那些被解雇的工人。就假定那些直接被机器从工作岗位排挤出去的工人以及原来期待着这一工作的那一部分青年工人都能找到新工作。是否可以相信新工作的报酬会和已失去的工作的报酬同样高呢?要是这样,那就是违反了一切经济规律。我们说过,**现代产业经常是用更简单的和更低级的工作来代替复杂和较高级的工作的。**那么,被机器从一个产业部门排挤出去的一大批工人如果不甘愿领取更低更坏的报酬,又怎能在别的部门找到栖身之所呢?
有人说制造机器本身的工人是一种例外。 可是,在一个男工被机器排挤出去以后,工厂方面也许会雇用三 个童工和一个女工!难道先前一个男工的工资不是应该足够养活三个 孩子和一个妻子吗?难道先前最低工资额不是应该足够维持工人生活 和繁殖工人后代吗?资产者爱说的这些话在这里究竟证明了什么呢? 只证明了一点:现在要得到维持一个工人家庭生活的工资,就得消耗比以前多三倍的工人生命。总括起来说:生产资本越增加,分工和采用机器的范围就越扩大。分工和采用机器的范围就越扩大,工人之间的竞争就越剧烈,他们的工资就越减少。加之,工人阶级还从较高的社会阶层中得到补充;降落到无产阶级队伍里来的有大批小产业家和小食利者,他们除了赶快跟工人一起 伸手乞求工作,毫无别的办法。这样,伸出来乞求工作的手像森林似 地越来越稠密,而这些手本身则越来越消瘦。
上述发展进程越迫使资本家以日益扩大的规模利用既有的巨大的生产资料,并为此而动用一切信贷机构,产业 “地震” 也就越来越频繁,在每次地震中,商业界只是由于埋葬一部分财富、 产品以至生产力才维持下去,——也就是说,危机也就越来越频繁了。这种危机之所以越来越频繁和剧烈,就是因为随着产品总量的增加,亦即随着对扩大市场的需要的增长,世界市场变得日益狭窄了, 剩下可供榨取的新市场日益减少了,因为先前发生的每一次危机都把一些迄今未被占领的市场或只是在很小的程度上被商业榨取过的市场卷入了世界贸易。
但是,资本不仅在活着的时候要依靠劳动。这位尊贵而又野蛮的主人也要把他的奴隶们的尸体,即在危机中 丧生的大批工人陪葬,同自己一起葬入坟墓。由此可见:如果说资本增长得迅速,那么工人之间的竞争就增长得更迅速无比,就是说,资本增长得越迅速,工人阶级的就业手段即生活资料就相对地缩减得越厉害;讽刺的是,资本的迅速增长对雇佣劳动却是最有利的条件!
我们听到了各方面的责难,说我们没有叙述构成现代阶级斗争和 民族斗争的物质基础的经济关系。我们只是当这些关系在政治冲突中直接表现出来的时候,才有意地提到过这些关系。过去首先必须从日常历史进程中去考察阶级斗争,并根据已有的 和每天新出现的历史材料来从经验上证明:当实现了二月革命和三月革命的工人阶级被 征服的时候,它的敌人(在法国是资产阶级共和派,在整个欧洲大陆 则是反对过封建专制制度的资产阶级和农民阶级)也同时被战胜了; 法国 “正直的共和国” 的胜利,同时也就是以争取独立的英勇战争响应 了二月革命的那些民族的失败;最后,随着革命工人的失败,欧洲又 落到了过去那种受双重奴役即受英俄两国奴役的地位。巴黎的六月斗争,维也纳的陷落,1848 年柏林 11 月的悲喜剧,波兰、意大利和匈牙利的拚命努力,爱尔兰的严重饥荒 ——这些就是那些集中表现了欧洲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之间的阶级斗 争的主要事件。
我们曾经根据这些实例证明过:任何一次革命起义,不论它的目的显得离阶级斗争有多么远,在革命的工人阶级没有获得 胜利以前,都是不免要失败的;任何一种社会改革,在无产阶级革命 和封建反革命没有在世界战争中用武器进行较量以前,都是要成为空想的。
在我们的阐述中,也如在现实中一样,比利时和瑞士都是大历史画中的悲喜剧式的、漫画式的世俗画:前者是资产阶级君主制的典型国家,后者是资产阶级共和制的典型国家,两者都自以为既跟阶级斗争无关,又跟欧洲革命无关。
现在,在我们的读者看到了 1848 年以波澜壮阔的政治形式展开的 阶级斗争以后,我们想更切近地考察一下资产阶级的生存及其阶级统 治和工人的奴役地位所依为基础的经济关系本身,也就适当其时了。 我们分三大部分来加以说明:
(1) 雇佣劳动对资本的关系,工人的 奴役地位,资本家的统治;
(2) 各个中等资产阶级和所谓的市民等级在现存制度下必然发生的灭亡过程;
(3)欧洲各国资产者阶级在商业上受世界市场霸主英国的奴役和剥削的情形。
我们力求说得尽量简单和通俗,我们就当读者连最起码的政治经 济学概念也没有。我们希望工人能明白我们的解说。加之,在德国到 处对一些最简单的经济关系的了解都极端无知和十分混乱,从特许的 现存制度的辩护者到冒牌的社会主义者和未被承认的政治天才都莫不如此,这种人在四分五裂的德国比诸侯王爷还多。
我们首先来讲第一个问题:什么是工资?它是怎样决定的? 假如问工人们:“你们的工资是多少?” 那么一个工人回答说:“我 做一天工从我的雇主那里得到一马克。” 另一个工人回答说:“我得到两马克”,等等。由于他 们工作的劳动部门不同,他们每一个人因做了一定的工作(譬如,织成一尺麻布或排好一个印张的字)而从各自的 雇主那里得到的货币数量也不同。尽管他们得到的货币数量不同,但是有一点是一致的:就是工资是资本家为了偿付劳动一定的 时间或完成一定的工作而支出的一笔货币。
可见,看起来好像是资本家用货币购买工人的劳动。工人是为了货币而向资本家出卖自己的劳动。但这只是假象。实际上,他们为了货币而向资本家出卖的东西,是他们的劳动力。资本家以一天、一星期、一个月等等为期购买这个劳动力。他在购买劳动力以后使用这个劳动力,也就是让工人在约定的时间内劳 动。
资本家用以购买工人的劳动力的那个货币量,譬如说两马克,也可以买到两磅糖或一定数量的其他某种商品。他用以购买两磅糖的两马克,就是两磅糖的价格。他用以购买 12 小时的劳动力的使用 的两马克,就是 12 小时劳动的价格。可见,劳动力是一种商品,是和砂糖一模一样的商品。前者是用钟点来计量的,后者是用重量来计量的。 去换得资本家的商品,即换得货币,并且这种交换是按一定的比例进行的。一定量的货币交换一定量的劳动力的使用时间。
织布工人的 12 小时劳动交换两马克。但是,难道这两马克不是代表其他一切可以用两马克买到的商品吗?可见,实质上工人是拿他自己的商品即劳动力交换各种各样 的其他商品,并且是按一定的比例交换的。资本家付给他两马克,就是为交换他的工作日而付给了他一定量的肉,一定量的衣服,一定量的劈柴,一定量 的灯光,等等。可见,这两马克是表现劳动力同其他商品相交换的比例,即表现他的劳动力的交换价值。
商品通过货币来估价的交换价值,也就称为商品的价格。所以,工资只是人们通常称之为劳动价格的劳动力价格的特种名称,是只能存在于人的血肉中的这种特殊商品价格的特种名称。拿任何一个工人来说,比如拿一个织布工人来说吧。资本家供给他一台织布机和一些纱。织布工人动手工作,纱变成了布。资本家把布拿去,卖了比方说 20 马克。织布工人的工资是不是这块布中的一份,20 马克中的一份,他的劳动产品中的一份呢?绝对不是。因为这个织布工人是在布还没有卖出以前很久,甚至可能是在布还没有织成以前很久就得到了自己的工资的。
可见,资本家支付的这笔工资并不是来自他卖布所赚的那些货币,而是来自他原来储备的货币。资产者给织布工人提供的织布机和纱不是织布工人的产品,同样,织布工人用自己的商品即劳动力交换所得的那些商品也不是他的产品。可能有这样的情形:资产者给自己的布找不到一个买主。他出卖布所赚的钱,也许甚至不能捞回他用于开销工资的款项。也有可能他出卖布所得的钱,比他付给织布工人的工资数目大得多。这一切都与织布工人毫不相干。资本家拿自己的一部分现有财产即一 部分财产去购买织布工人的劳动力,这就同他拿他的另一部分 资本去购买原料(纱)和劳动工具(织布机)完全一样。购买了这些东西(其中包括生产布所必需的劳动力)以后,资本家就用只是属于他的原料和劳动工具进行生产。
当然,我们这位善良的织布工人现在也属于劳动工具之列,他也像织布机一样在产品中或在产品价格中是没有份的。所以,**工资不是工人在他所生产的商品中占有的一份。工资是原有商品中由资本家用以购买一定量的生产性劳动力的那一部 分。**总之,劳动力是一种商品,是由其所有者即雇佣工人出卖给资本的一种商品。他为什么出卖它呢?为了生活。 可是,**劳动力的表现即劳动是工人本身的生命活动,是工人本身的生命的表现。**工人正是把这种生命活动出卖给别人,以获得自己 所必需的生活资料。可见,**工人的生命活动对于他不过是使他能够生存的一种手段而已。他是为生活而工作的。**他甚至不认为劳动是自己生活的一部分;相反,对于他来说,**劳动就是牺牲自己的生活。**劳动是已由他出卖给别人的一种商品。
因此,他的活动的产物也就不是他的活动的目的。工人为自己生产的不是他织成的绸缎,不是他从金矿里开采出的黄金,也不是他盖起的高楼大厦。他为自己生产的是工资,而绸缎、黄金、高楼大厦对于他都变成一定数量的生活资料,也许是变成棉布上衣,变成铜币,变成某处地窖的住所了。一个工人在一昼夜中有 12 小时在织布、纺纱、钻孔、研磨、建筑、挖掘、打石 子、搬运重物等等,他能不能认为这 12 小时的织布、纺纱、钻孔、研 磨、建筑、挖掘、打石子是他的生活的表现,是他的生活呢?恰恰相反,对于他来说,在这种活动停止以后,当他坐在饭桌旁,站在酒店柜台前,睡在床上的时候,生活才算开始。在他看来,12 小时劳动的 意义并不在于织布、纺纱、钻孔等等,而在于这是挣钱的方法,挣钱使他能吃饭、喝酒、睡觉。如果说蚕儿吐丝作茧是为了维持自己的生存,那么它就可算是一个真正的雇佣工人了。
劳动力并不向来就是商品。劳动并不向来就是雇佣劳动,即自由劳动。奴隶就不是把他自己的劳动力出卖给奴隶主,正如耕牛不是向农民卖工一样。奴隶连同自己的劳动力一次而永远地卖给奴隶的所有者了。奴隶是商品,可以从一个所有者手里转到另一个所有者手里。奴隶本身是商品,但劳动力却不是他的商品。农奴只出卖自己的一部分劳动力。不是他从土地所有者方面领得报酬;相反,是土地所有者从他那里收取贡赋。农奴是土地的附属品,替土地所有者生产果实。相反地,自由工人自己出卖自己,并且是零碎地出卖。他每天把自己生命中的 8 小时、10 小时、 12 小时、15 小时拍卖给出钱最多的人,拍卖给原料、劳动工具和生活 资料的所有者,即拍卖给资本家。工人既不属于某个所有者,也不属于土地,但是他每日生命的 8 小时、10 小时、12 小时、15 小时却属于这些时间的购买者。工人只要愿意,就可以离开雇用他的资本家,而资本家也可以随意辞退工人,只要资本家不能再从工人身上获得利益或者获得预期的利益,他就可以辞退工人。但是,工人是以出卖劳动力为其收入的唯一来源的,如果他不愿饿死,就不能离开整个购买者阶级即资本家阶级。工人不是属于某一个资本家,而是属于整 个资本家阶级!
至于工人给自己寻找一个雇主,即在这个资本家阶级中间寻找一 个买者,那是工人自己的事情了。现在,在更详细地谈论资本和雇佣劳动之间的关系以前,我们先简短地叙述一下在决定工资时要考虑到的一些最一般的条件。 我们已经说过,工资是一定商品,即劳动力的价格。所以,工资同样也是由那些决定其他一切商品价格的规律决定的。那么,试问:商品的价格是怎样决定的呢?
商品的价格是由什么决定的?它是由买者和卖者之间的竞争即需求和供给的关系决定的。决定商品价格的竞争是三方面的。
(1){卖者间的竞争} 同一种商品,有许多不同的卖者供应。谁以最便宜的价格出卖同一质量的商品,谁就一定会战胜其他卖者,从而保证自己有最大的销路。于是,各个卖者彼此间就进行争夺销路、争夺市场的斗争。他们每一个人都想出卖商品,都想尽量多卖,如果可能,都想由他一个人独卖,而把其余的出卖者排挤掉。因此,一个人就要比另一个人卖得便宜些。于是卖者之间就发生了竞争,这种竞争降低他们所供应的商品的价格。
(2){买者间的竞争} 但是买者之间也有竞争,这种竞争反过来提高所供应的商品的价格。
(3){买卖双方间的竞争} 最后,买者和卖者之间也有竞争。前者想买得尽量便宜些,后者却想卖得尽量贵些。买者和卖者之间的这种竞争的结果怎样,要依上述竞争双方的情况如何来决定,就是说要看是买者阵营里的竞争激烈些呢还是卖者阵营里的竞争激烈些。产业把两支军队抛到战场上对峙,其中每一支军队内部又发生内讧。战胜敌人的是内部冲突较少的那支军队。
假定,市场上有 100 包棉花,而买者们却需要 1 000 包。在这种情形下,需求比供给大 10 倍,因而买者之间的竞争就会很激烈;他们中间的每一个人都竭力设法至少也要搞到 1 包,如果可能,就把 100 包全都搞到手里。这个例子并不是随意虚构的。在商业史上有过这样一些棉花歉收的时期,那时几个资本家彼此结成联盟,不只想把 100 包棉花都收买下来,而且想把世界上的全部存棉都收买下来。这样,在我们前述的情形下,每一个买者都力图排挤掉另一个买者,出较高的价格收买每包棉花。棉花的卖者们看见敌军队伍里发生极剧烈的内讧,并完全相信他们的 100 包棉花都能卖掉,因此他们就严防自己内部打起架来,以免在敌人竞相抬高价格的时候降低棉花的价格。
于是卖者阵营里忽然出现了和平。他们冷静地叉着双手,像一个人似地对抗买者;只要那些最热中的买者的出价又没有非常确定的限度,那卖者的 贪图也就会没有止境。可见,某种商品的供给低于需求,那么这种商品的卖者之间的竞争就会很弱,甚至于完全没有竞争。卖者之间的竞争在多大程度上减弱,买者之间的竞争就会在多大程度上加剧。结果便是商品价格或多或少显著地上涨。
大家知道,较为常见的是产生相反后果的相反情形:供给大大超 过需求,卖者之间拚命竞争;买者少,商品贱价抛售。但是,价格上涨和下跌是什么意思呢?高价和低价是什么意思呢?沙粒在显微镜下就显得高,宝塔比起山岳来就显得低了。既然价格是由需求和供给的关系决定的,那么需求和供给的关系又是由什么决定的呢? 让我们随便问一个资产者吧。他会像新即位的亚历山大大帝一样,马上毫不犹豫地利用乘法表来解开这个形而上学的纽结。
他会对 我们说,假如我生产我出卖的这个商品的费用是 100 马克,而我把它卖了 110 马克(自然是以一年为期),那么这是一种普通的、老实 的、正当的利润。假如我在进行交换时得到了 120 或 130 马克,那就是高额利润了。假如我得到了整整 200 马克,那就会是特高的巨额利润了。
对于这个资产者来说,究竟什么是衡量利润的尺度呢?这就是他 的商品的生产费用。假如他拿自己的商品换来的一定数量的别种商 品,其生产费用少于他的商品的生产费用,那他就算亏本了。可是假 如他拿自己的商品换来的一定数量的别种商品,其生产费用大于他的 商品的生产费用,那他就算赢利了。他是以生产费用作为零度,根据 他的商品的交换价值在零度上下的度数来测定他的利润的升降的。 我们已经说过,需求和供给的关系的改变,时而引起价格的上涨,时而引起价格的下跌,时而引起高价,时而引起低价。
假如某一种商品的价格,由于供给不足或需求剧增而大大上涨, 那么另一种商品的价格就不免要相应地下跌,因为商品的价格不过是 以货币来表示的别种商品和它交换的比例。举例说,假如一码绸缎的 价格从 5 马克上涨到 6 马克,那么白银的价格对于绸缎来讲就下跌了, 其他一切商品也都是这样,它们的价格虽然没有改变,但比起绸缎来却是跌价了。人们在交换中必须拿出更多的商品才能得到原来那么多 的绸缎。商品价格上涨会产生什么后果呢?
大量资本将涌向繁荣的产业部门中去,而这种资本流入较为有利的产业部门中去的现象,要继续到该部门的利润跌落到普通水平时为止,或者更确切些说,要继续到该部门产品的价格由于生产过剩而跌落到生产费用以下时为止。
反之,假如某一种商品的价格跌落到它的生产费用以下,那么资 本就会从该种商品的生产部门抽走。除了该工业部门已经不合时代要 求,因而必然衰亡以外,该商品的生产,即该商品的供给,就要因为 资本的这种外流而缩减,直到该商品的供给和需求相适应为止,就是 说,直到该商品的价格重新上涨到它的生产费用水平,或者更确切些 说,直到供给低于需求,即直到商品价格又上涨到它的生产费用以上 为止,因为商品的市场价格总是高于或低于它的生产费用。
我们看到,资本是不断地从一个产业部门向另一个产业部门流出 或流入的。价格高就引起资本的过分猛烈的流入,价格低就引起资本 的过分猛烈的流出。 我们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证明:不仅供给,连需求也是由生产费用决定的。可是,这样一来,我们就未免离题太远了。
我们刚才说过,供给和需求的波动,总是会重新把商品的价格引 导到生产费用的水平。固然,商品的实际价格始终不是高于生产费 用,就是低于生产费用;但是,上涨和下降是相互补充的,因此,在 一定时间内,如果把产业衰退和兴盛总合起来看,就可看出各种商品 是依其生产费用而互相交换的,所以它们的价格是由生产费用决定 的。价格由生产费用决定这一点,不应当理解成像经济学家们所理解的那种意见。经济学家们说,商品的平均价格等于生产费用;在他们 看来,这是一个规律。他们把价格的上涨被价格的下降所抵销,而下 降则被上涨所抵销这种无政府状态的运动看作偶然现象。那么,同样 也可以(另一些经济学家就正是这样做的)把价格的波动看作规律, 而把价格由生产费用决定这一点看作偶然现象。
可是,只有在这种波动的进程中,价格才是由生产费用决定的;我们细加分析时就可以看出,这种波动起着极可怕的破坏作用,并像地震一样震撼资产阶级社会的基础。这种无秩序状态的总运动就是它的秩序。在这种产业无政府状态的进程中,在这种循环运动中,竞争可以说是拿一个极端去抵销另一个极端。
由此可见,商品的价格是这样由它的生产费用来决定的:某些时 期,某种商品的价格超过它的生产费用,另一些时期,该商品的价格 却下跌到它的生产费用以下,而抵销以前超过的时期,反之亦然。当 然,这不是就个别产业的产品来说的,而只是就整个产业部门来说 的。所以,这同样也不是就个别产业家来说的,而只是就整个产业家 阶级来说的。
价格由生产费用决定,就等于说价格由生产商品所必需的劳动时 间决定,因为构成生产费用的是:
(1) 原料和劳动工具的损耗部分即产业产品,它们的生产耗费了一定数量的工作日,因而也就是代表一定数量的劳动时间;
(2) 直接劳动,它也是以时间计量的。 调节一般商品价格的那些一般的规律,当然也调节工资,即调节 劳动价格。 劳动报酬忽而提高,忽而降低,是依需求和供给的关系为转移的,依购买劳动力的资本家和出卖劳动力的工人之间的竞争情形为转移的。工资的波动一般是和商品价格的波动相适应的。可是,在这种波动的范围内,劳动的价格是由生产费用即为创造劳动力这一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来决定的。
那么,劳动力的生产费用究竟是什么呢? 它是指指:
**(3)为了使工人保持其为工人并把他训练成为工人所需要的费用。**因此,某一种劳动所需要的训练时间越少,工人的生产费用也就 越少,他的劳动的价格即他的工资也就越低。在那些几乎不需要任何 训练时间,只要有工人的肉体存在就行的产业部门里,为造成工人所 需要的生产费用,几乎只归结为维持工人的可以保住其劳动能力的生 存所需要的商品。因此,工人的劳动的价格是由必要生活资料的价格决定的。 可是,这里还应该注意到一种情况。
工厂主在计算自己的生产费用,并根据生产费用计算产品的价格 的时候,是把劳动工具的损耗也计算在内的。譬如说,假如一台机器 值 1000 马克,使用期限为 10 年,那么他每年就要往商品价格中加进 100 马克,以便在 10 年期满时有可能用新机器来更换用坏的机器。同 样,简单劳动力的生产费用中也应加入延续工人后代的费用,从而使工人阶级能够繁殖后代并用新工人来代替失去劳动能力的工人。所以,工人的损耗也和机器的损耗一样,是要计算进去的。
总之,简单劳动力的生产费用就是维持工人生存和延续工人后代的费用。这种维持生存和延续后代的费用的价格就是工资。这样决定的工资就叫作最低工资额。这种最低工资额,也和商品价格一般由生产费用决定一样,不是就单个人来说的,而是就整个种属来说的。单个工人、千百万工人的所得不足以维持生存和延续后代,但整个工人阶级的工资在其波动范围内则是和这个最低额相等的。
现在,我们既已讲明了调节工资以及其他任何商品的价格的最一 般规律,我们就能更切近地研究我们的本题了。资本是由用于生产新 的原料、新的劳动工具和新的生活资料的各种原料、劳动工具和生活 资料组成的。资本的所有这些组成部分都是劳动的创造物,劳动的产品,积累起来的劳动。作为进行新生产的手段的积累起来的劳动就是资本。
经济学家们就是这样说的。什么是黑奴呢?黑奴就是黑种人。这个说明和前一个说明是一样 的。黑人就是黑人。只有在一定的关系下,他才成为奴隶。纺纱机是纺棉花的机器。只有在一定的关系下,它才成为资本。脱离了这种关系,它也就不是资本了,就像黄金本身并不是货币,砂糖并不是砂糖的价格一样。 人们在生产中不仅仅影响自然界,而且也互相影响。他们只有以一定的方式共同活动和互相交换其活动,才能进行生产。为了进行生产,人们相互之间便发生一定的联系和关系;只有在这些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的范围内,才会有他们对自然界的影响,才会有生产。
生产者相互发生的这些社会关系,他们借以互相交换其活动和参 与全部生产活动的条件,当然依照生产资料的性质而有所不同。随着 新作战工具即射击火器的发明,军队的整个内部组织就必然改变了, 各个人借以组成军队并能作为军队行动的那些关系就改变了,各个军 队相互间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
因此,各个人借以进行生产的社会关系,即社会生产关系,是随 着物质生产资料、生产力的变化和发展而变化和改变的。生产关系总 和起来就构成所谓社会关系,构成所谓社会,并且是构成一个处于一 定历史发展阶段上的社会,具有独特的特征的社会。古典古代社会、 封建社会和资产阶级社会都是这样的生产关系的总和,而其中每一个 生产关系的总和同时又标志着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个特殊阶段。 资本也是一种社会生产关系。这是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是资产阶级社会的生产关系。构成资本的生活资料、劳动工具和原料,难道不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不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内生产出来和积累起来的吗?难道这一切不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在一定的社会关系内被用来进行新生产的吗?并且,难道不正是这种一定的社会性质把那些用来进行新生产的产品变为资本的吗?
资本不仅包括生活资料、劳动工具和原料,不仅包括物质产品, 并且还包括交换价值。资本所包括的一切产品都是商品。所以,资本 不仅是若干物质产品的总和,并且也是若干商品、若干交换价值、若 干社会量的总和。不论我们是以棉花代替羊毛也好,是以米代替小麦也好,是以轮 船代替铁路也好,只要棉花、米和轮船——资本的躯体——同原先体 现资本的羊毛、小麦和铁路具有同样的交换价值即同样的价格,那么 资本依然还是资本。资本的躯体可以经常改变,但不会使资本有丝毫改变。
但是,虽然任何资本都是一些商品即交换价值的总和,然而并不 是任何一些商品即交换价值的总和都是资本。任何一些交换价值的总和都是一个交换价值。任何单个交换价值 都是一些交换价值的总和。例如,值 1000 马克的一座房子是 1 000 马 克的交换价值。值一分尼的一张纸是 1 分尼的交换价值 的总和。能同别的产品交换的产品就是商品。这些产品由以交换的一 定比例就是它们的交换价值,或者说用货币来表示,就是它们的价格。这些产品的数量多少丝毫不能改变它们成为商品,或者表现交换价值,或者具有一定价格的规定。一株树不论其大小如何,终究是一株树。无论我们拿铁同别的产品交换时是以罗特为单位还是以公担为单位,这一点难道会改变铁成为商品,成为交换价值的性质吗?
铁是一种商品,它依其数量多少而具有大小不同的价值,高低不同的价格。一些商品即一些交换价值的总和究竟是怎样成为资本的呢? 它成为资本,是由于它作为一种独立的社会力量,即作为一种属 于社会一部分的力量,通过交换直接的、活的劳动力而保存并 增大自身。除劳动能力以外一无所有的阶级的存在是资本的必要前 提。只是由于积累起来的、过去的、对象化的劳动支配直接的、活的 劳动,积累起来的劳动才变为资本。
资本的实质并不在于积累起来的劳动是替活劳动充当进行新生产 的手段。它的实质在于活劳动是替积累起来的劳动充当保存并增加其 交换价值的手段。资本家和雇佣工人是怎样进行交换的 呢?工人拿自己的劳动力换到生活资料,而资本家拿他的生活 资料换到劳动,即工人的生产活动,亦即创造力量。工人通过这种创造力量不仅能补偿工人所消费的东西,并且还使积累起来的劳动具有比以前更大的价值。工人从资本家那里得到一部分现有的生活资料。
这些生活资料对工人有什么用处呢?用于直接消费。可是,如果我不利用靠这些生活资料维持我的生活的这段时间来生产新的生活资料, 即在消费的同时用我的劳动创造新价值来补偿那些因消费而消失了的价值,那么,只要我消费生活资料,这些生活资料对我来说就会永远消失。但是,工人为了交换已经得到的生活资料,正是把这种贵重的再生产力量让给了资本。因此,工人自己失去了这种力量。 举一个例子来说吧。有个农场主每天付给他的一个短工 5 银格罗 申。这个短工为得到这 5 银格罗申,就整天在农场主的田地上干活,保证农场主能得到 10 银格罗申的收入。农场主不但收回了他付给短工的价值,并且还把它增加了一倍。可见,他有成效地、生产性地使用和消费了他付给短工的 5 银格罗申。他拿这 5 银格罗申买到的正是一个 短工的能生产出双倍价值的农产品并把 5 银格罗申变成 10 银格罗申的劳动和力量。相反,短工则拿他的生产力(他正是把这个生产力的作 用让给了农场主)换到 5 银格罗申,并用它们换得迟早要消费掉的生活资料。所以,这 5 银格罗申的消费有两种方式:对资本家来说,是再生产性的,因为这 5 银格罗申换来的劳动力带来了 10 银格罗申;对工人来说,是非生产性的,因为这 5 银格罗申换来的生活资料永远消失了,他只有再和农场主进行同样的交换才能重新取得这些生活资料的价值。
这样,资本以雇佣劳动为前提,而雇佣劳动又以资本为前提。两者相互制约;两者相互产生。 一个棉纺织厂的工人是不是只生产棉织品呢?不是,他生产资本。他生产重新供人利用去支配他的劳动并通过他的劳动创造新价值的价值。资本只有同劳动力交换,只有引起雇佣劳动的产生,才 能增加。雇佣工人的劳动力只有在它增加资本,使奴役它的那种权力加强时,才能和资本交换。因此,资本的增 加就是无产阶级即工人阶级的增加。 所以,资产者及其经济学家们断言,资本家和工人的利益是一致的。千真万确呵!如果资本不雇用工人,工人就会灭亡。如果资本不 剥削劳动力,资本就会灭亡,而要剥削劳动力,资本就得购买劳动力!
投入生产的资本即生产资本增加越快,从而产业越繁荣,资产阶级越发财,生意越兴隆,资本家需要的工人也 就越多,工人出卖自己的价格也就越高。原来,生产资本的尽快增加竟是工人能勉强过活的必要条件。但是,生产资本的增加又是什么意思呢?就是积累起来的劳动对活劳动的权力的增加,就是资产阶级对工人阶级的统治力量的增加。雇佣劳动生产着对它起支配作用的他人财富,也就是说雇佣劳动生产着同它敌对的权力——资本,而它从这种敌对权力那里取得就业手段,即取得生活资料,是以雇佣劳动又会变成资本的一部分,又会变成再一次把资本投入加速增长运动的杠杆为条件的。 断言资本的利益和工人的利益是一致的,事实上不过是说资本和雇佣劳动是同一种关系的两个方面罢了。一个方面 制约着另一个方面,就如同高利贷者和挥霍者相互制约一样。
只要雇佣工人仍然是雇佣工人,他的命运就取决于资本。这就是 一再被人称道的工人和资本家利益的共同性。资本越增长,雇佣劳动量就越增长,雇佣工人人数就越增加,一句话,受资本支配的人数就越增多。
我们且假定有这样一种最有利的情形:随着生产资本的增加,对劳动的需求也增加了。因而劳动价格即工资也提高了。一座房子不管怎样小,在周围的房屋都是这样小的时候,它是能满足社会对住房的一切要求的。但是,一旦在这座小房子近旁耸立起一座宫殿,这座小房子就缩成茅舍模样了。这时,狭小的房子证明它的居住者不能讲究或者只能有很低的要求;并且,不管小房子的规模 怎样随着文明的进步而扩大起来,只要近旁的宫殿以同样的或更大的程度扩大起来,那座较小房子的居住者就会在那四壁之内越发觉得不舒适,越发不满意,越发感到受压抑。
工资的任何显著的增加是以生产资本的迅速增加为前提的。生产 资本的迅速增加,会引起财富、奢侈、社会需要和社会享受等同样迅 速的增长。**所以,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工人可以得到的享受纵然增长了,但是,与资本家 的那些为工人所得不到的大为增加的享受相比,与一般社会发展水平 相比,工人所得到的社会满足的程度反而降低了。**我们的需要和享受是由社会产生的;因此,我们在衡量需要和享受时是以社会为尺度,而不是以满足它们的物品为尺度的。因为我们的需要和享受具有社会性质,所以它们是相对的。工资一般不仅是由我能够用它交换到的商品数量来决定的。工资包含着各种关系。 首先,其包含的关系是工人靠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来取得一定数量的货币。工资是不是单由这个货币价格来决定的呢?在 16 世纪,由于在美洲发现了更丰富和更易于开采的矿藏,欧洲流通的黄金和白银的 数量增加了。因此,黄金和白银的价值和其他各种商品比较起来就降 低了。但是,工人们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所得到的银币数仍和从前一样。他们的劳动的货币价格仍然如旧,然而他们的工资毕竟是降低了,因为他们拿同样数量的银币所交换到的别种商品比以前少了。
这是促进 16 世纪资本增长和资产阶级兴盛的原因之一。 我们再举一个别的例子。1847 年冬,由于歉收,最必需的生活资料(面包、肉类、黄油、干酪等等)大大涨价了。假定工人靠出卖自 己的劳动力所得的货币量仍和以前一样。难道他们的工资没有降低吗?当然是降低了。他们拿同样多的货币所能换到的面包、肉类等等东西比从前少了。他们的工资降低并不是因为白银(货币)的价值减低了,而是因为生活资料的价值增高了。
我们最后再假定,劳动的货币价格仍然未变,可是一切农产品和 工业品由于使用新机器、年成好等等原因而降低了价格。这时,工人 拿同样多的货币可以买到更多的各种商品。所以,他们的工资正因为 工资的货币价值仍然未变而提高了。总之,**劳动的货币价格即名义工资,是和实际工资即用工资实际交换所得的商品量并不一致的。**因此,我们谈到工资的增加或降低时,不应当仅仅注意到劳动的货币价格,仅仅注意到名义工资。但是,无论名义工资,即工人把自己卖给资本家所得到的货币量,还是实际工资,即工人用这些货币所能买到的商品量,都不能把 工资所包含的各种关系完全表示出来。此外,工资首先是由它和资本家的赢利即利润的关系来决定的,这就是比较工资、相对工资。
实际工资所表示的是同其他商品的价格相比的劳动价格,而相对 工资所表示的,则是与积累起来的劳动,即资本从劳动新创造出来的 价值中所取得的份额相比而言的直接劳动在这一价值中所占的份额。 在前面,我们说过:“工资不是工人在他所生产的商品中占有的一份。工资只是原有商品中由资本家用以购买一定量的生产性劳动力的那一部分。” 但是,资本家必须从出卖由工人创造的产品的价格中再补偿这笔工资。资本家必须这样做:他在补偿这笔工资时,照例要剩下一笔超出他所支出的生产费用的余额即利润。
工人所生产的商品的销售价格,对资本家来说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补偿他所预付的原料价格和 他所预付的工具、机器及其他劳动资料的损耗;
第二,补偿资本家所 预付的工资;
第三,这些费用以外的余额,即资本家的利润。
第一部分只是补偿原已存在的价值;很清楚,补偿工资的那一部分和构成资本家利润的余额完全是从工人劳动所创造出来的并追加到原料上去的 新价值中得来的。而在这个意义上说,为了把工资和利润加以比较,我们可以把两者都看成是工人的产品中的份额。 实际工资可能仍然未变,甚至可能增加了,可是尽管如此,相对工资却可能降低了。假定说,一切生活资料跌价 2/3,而日工资只降低了 1/3,比方由 3 马克降低到 2 马克。这时,虽然工人拿这 2 马克可以买到比从前拿 3 马克买到的更多的商品,但是他的工资和资本家的利润 相比却降低了。资本家(比如,一个工厂主)的利润增加了 1 马克, 换句话说,资本家拿比以前少的交换价值付给工人,而工人却必须生 产出比以前多的交换价值。资本的份额与劳动的份额相比提高了。**通货膨胀使得社会财富在资本和劳动之间的分配更不平均了。资本家用同样多的资本 支配着更大的劳动量。资本家阶级支配工人阶级的权力增加了,工人的社会地位更低了,比起资本家的地位来又降低了一级。**究竟什么是决定工资和利润在其相互关系上的降低和增加的一般 规律呢?
工资和利润是互成反比的。资本的份额即利润越增加,则劳动的份额即日工资就越降低;反之亦然。利润增加多少,工资就降低多少;而利润降低多少,则工资就增加多少。也许有人会驳斥说:资本家赢利可能是由于他拿自己的产品同其他资本家进行了有利的交换,可能是由于开辟了新的市场或者原有市场上的需要骤然增加等等,从而对他的商品的需求量有所增加;所以,一个资本家所得利润的增加可能是由于损害了其他资本家的利益,而与工资即劳动力的交换价值的涨落无关;或者,资本家所得利润的增加也可能是由于改进了劳动工具,采用了利用自然力的新方法等等。
首先必须承认,所得出的结果依然是一样的,只不过这是经过相 反的途径得出的。固然,利润的增加不是由于工资的降低,但是工资 的降低却是由于利润的增加。资本家用同一数量的他人的劳动,购得了更多的交换价值,而对这个劳动却没有多付一文。这就 是说,劳动所得的报酬同它使资本家得到的纯收入相比却减少了。此外,我们还应提醒,无论商品价格如何波动,每一种商品的平均价格,即它同其他商品相交换的比例,总是由它的生产费用决定的。因此,资本家相互间的盈亏得失必定在整个资本家阶级范围内互相抵销。改进机器,在生产中采取利用自然力的新方法,使得在一定的劳动时间内,用同样数量的劳动和资本可以创造出更多的产品,但决不是创造出更多的交换价值。如果我用纺纱机能够在一小时内生产出比未发明这种机器以前的产量多一倍的纱,比方从前为 50 磅,现在 为 100 磅,那么我在一定时间内用这 100 磅纱所交换到的商品不会比以前用 50 磅交换到的多些,因为纱的生产费用减少了一半,或者说,因为现在我用同样多的生产费用能够生产出比以前多一倍的产品。最后,不管资本家阶级即资产阶级(一个国家的也好,整个世界 市场的也好)相互之间分配生产所得的纯收入的比例如何,这个纯收入的总额归根到底只是直接劳动使积累起来的劳动在总体上增加的那个数额。
所以,这个总额是按劳动使资本增加的比例,即按利润与工资相对而言增加的比例增长的。可见,即使我们停留在资本和雇佣劳动的关系范围内,也可以知 道资本的利益和雇佣劳动的利益是截然对立的。资本的迅速增加就等于利润的迅速增加。而利润的迅速增加只有 在劳动的价格,相对工资同样迅速下降的条件下才是可能的。即使实际工资同名义工资即劳动的货币价值同时增加,只要实际工资不是和利润以同一比例增加,相对工资还是可能下降。
比如说,在经济兴旺的时期,工资提高 5%,而利润却提高 30%,那么比较工资即相对工资不是增加,而是减少了。所以,一方面工人的收入随着资本的迅速增加也有所增加,可是 另一方面横在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社会鸿沟也同时扩大,而资本支配 劳动的权力,劳动对资本的依赖程度也随着增大。
所谓资本迅速增加对工人有好处的论点,实际上不过是说:工人 把他人的财富增加得越迅速,工人得到的残羹剩饭就越多,能够获得 工作和生活下去的工人就越多,依附资本的奴隶人数就增加得越多。 这样我们就看出:即使最有利于工人阶级的情势,即资本的尽快增加改善了工人的 物质生活,也不能消灭工人的利益和资产者的利益即资本家的利益之间的对立状态,利润和工资仍然是互成反比的。
假如资本增加得迅速,工资是可能提高的;可是资本的利润增加 得更迅速无比,工人的物质生活改善了,然而这是以他们的社会地位 的降低为代价换来的。横在他们和资本家之间的社会鸿沟扩大了。
最后:所谓生产资本的尽快增加是对雇佣劳动最有利的条件这种论点,实际上不过是说:工人阶级越迅速地扩大和增加与它敌对的权力,即越迅速地扩大和增加支配它的资本家的财富,它就被允许在越加有利的条件下重新为增加资产阶级财富、重新为增大资本的权力而工作,满足于为自己铸造金锁链,让资产阶级用来牵着它走。
然而,是不是像资产阶级的经济学家们所说的那样,生产资本的 增加真的和工资的提高密不可分呢?我们不应当听信他们的话。我们甚至于不能相信他们的这种说法:似乎资本长得越肥,它的奴隶也吃得越饱。资产阶级很开明,很会打算,它没有封建主的那种以仆役队伍的奢华夸耀于人的偏见。资产阶级的生存条件迫使它锱铢必较。 因此我们就应当更仔细地研究一个问题:生产资本的增长是怎样影响工资的?如果资产阶级社会的生产资本整个说来是在不断增长,那么劳动的积累就是更多方面的了。资本的数量和规模日益增大。资本的增大加剧资本家之间的竞争。资本规模的不断增大,为把装备着火力更猛烈的斗争武器的更强大的工人大军引向产业战场提供了手段。
一个资本家只有在自己更便宜地出卖商品的情况下,才能把另一 个资本家逐出战场,并占有他的资本。可是,要能够更便宜地出卖而 又不破产,他就必须更便宜地进行生产,就是说,必须尽量提高劳动 的生产力。而增加劳动的生产力的首要办法是更细地分工,更全面地 应用和经常地改进机器。内部实行分工的工人大军越庞大,应用机器 的规模越广大,生产费用相对地就越迅速缩减,劳动就更有效率。因 此,资本家之间就发生了全面的竞争:他们竭力设法扩大分工和增加
机器,并尽可能大规模地使用机器。可是,假如某一个资本家由于更细地分工、更多地采用新机器并 改进新机器,由于更有利和更大规模地利用自然力,因而有可能用同样多的劳动或积累起来的劳动生产出比他的竞争者更多的产品(即商品),比如说,在同一劳动时间内,他的竞争者只能织出半码麻布,他却能织出一码麻布,那么他会怎样办呢?
他可以继续按照原来的市场价格出卖每半码麻布,但是这样他就 不能把自己的敌人逐出战场,就不能扩大自己的销路。可是随着他的 生产的扩大,他对销路的需要也增加了。固然,他所采用的这些更有 效率、更加贵重的生产资料使他能够廉价出卖商品,但是这种生产资 料又使他不得不出卖更多的商品,为自己的商品争夺更大得多的市 场。因此,这个资本家出卖半码麻布的价格就要比他的竞争者便宜 些。虽然这个资本家生产一码麻布的费用并不比他的竞争者生产半码 麻布的费用多,但是他不会以他的竞争者出卖半码麻布的价格来出卖 一码麻布。不然他就得不到任何额外的利润,而只是通过交换把自己 的生产费用收回罢了。如果他的收入终究还是增加了,那只是因为他 推动了更多的资本,而不是因为他比其他资本家更多地增殖了自己的 资本。而且,只要他把他的商品价格定得比他的竞争者低百分之几, 他追求的目的也就达到了。他压低价格就能把他的竞争者挤出市场, 或者至少也能夺取他的竞争者的一部分销路。最后,我们再提一下, 市场价格总是高于或低于生产费用,这取决于该种商品是在产业的旺 季出卖的还是在淡季出卖的。一个采用了生产效能更高的新生产资料 的资本家的卖价超出他的实际生产费用的百分率,是依每码麻布的市 场价格高于或低于迄今的一般生产费用为转移的。可是,这个资本家的特权不会长久;参与竞争的其他资本家也会采用同样的机器,实行同样的分工,并以同样的或更大的规模采用这些机器和分工。这些新措施将得到广泛的推广,直到麻布价格不仅跌到原先的生产费用以下,而且跌到新的生产费用以下为止。
这样,资本家的相互关系又会像采用新生产资料以前那样了;如 果说他们由于采用这种生产资料能够以同一价格提供加倍的产品,那 么现在他们已不得不按低于原来的价格出卖加倍的产品了。在这种新 生产费用的水平上,同样一场角逐又重新开始:分工更细了,使用的 机器数量更多了,利用这种分工的范围和采用这些机器的规模更大 了。而竞争又对这个结果发生反作用。
我们看到:生产方式和生产资料是如何通过这种方式不断变革, 不断革命化的;**分工必然要引起更进一步的分工;机器的采用必然要引起机器的更广泛的采用;大规模的劳动必然要引起更大规模的劳动。这是一个规律,这个规律一次又一次地把资产阶级的生产抛出原先的轨道,并且因为资本已经加强了劳动的生产力而迫使它继续加强 劳动的生产力;**这个规律不让资本有片刻的停息,老是在它耳边催促说:前进!前进! 这个规律正是那个在商业的周期性波动中必然使商品价格和商品 生产费用趋于一致的规律。 不管一个资本家运用了效率多么高的生产资料,竞争总使这种生产资料普遍地被采用,而一旦竞争使这种生产资料普遍地被采用,他的资本具有更大效率的唯一后果就只能是:要保持原来的价格,他就必须提供比以前多 10 倍、20 倍、100 倍的商品。可是,因为现在他必 须售出也许比以前多 1000 倍的商品,才能靠增加所售产品数量的办法来弥补由于售价降低所受的损失;因为他现在必须卖出更多的商品不 仅是为了得到更多的利润,并且也是为了补偿生 产费用(我们已经说过,生产工具本身也日益昂贵);因为此时这种大量出卖不仅对于他而且对于他的竞争对方都成了生死问题,所以先前的斗争就会随着已经发明的生产资料的生产效率的提高而日益激烈起来。所以,分工和机器的采用又将以更大得无比的规模发展起来。不管已被采用的生产资料的力量多么强大,竞争总是要把资本从这种力量中得到的黄金果实夺去:竞争使商品的价格降低到生产费用的水平;也就是说,越是有可能便宜地生产,即有可能用同一数量的劳动生产更多的产品,竞争就使更便宜的生产即为了同一价格总额而提高日益增多的产品数量成为确 定不移的规律。
可见,资本家努力的结果,除了必须在同一劳动时间内提供更多的商品以外,换句话说,**资本家个人取得了利益,而整个资本家阶级的资本的价值增殖的条件确恶化了!**因此,虽然竞争经常以其生产费用的规律迫使资本家坐卧不宁,把他为对付竞争者而锻造的一切武器 倒转来针对他自己,但资本家总是想方设法在竞争中取胜,孜孜不倦 地采用价钱较贵但能更便宜地进行生产的新机器,实行新分工,以代 替旧机器和旧分工,并且不等到竞争使这些新措施过时,就这样做 了。现在我们如果想象一下这种狂热的激发状态同时笼罩了整个世界 市场,那我们就会明白,资本的增长、积累和积聚是如何导致不断 地、日新月异地、以日益扩大的规模实行分工,采用新机器,改进旧机器。这些同生产资本的增长分不开的情况又怎样影响工资的确定呢?
更进一步的分工使 1 个工人能做 5 个、10 个乃至 20 个人的工作,因而就使工人之间的竞争加剧 5 倍、10 倍乃至 20 倍。工人中间的竞争不只表现于 1 个工人把自己出卖得比另 1 个工人贱些,而且还表现于 1 个工人做 5 个、10 个乃至 20 个人的工作。而资本所实行的和经常扩展的分工就迫使工人进行这种竞争。其次,分工越细,劳动就越简单化,工人的特殊技巧失去任何价值。工人变成了一种简单的、单调的生产力,这种生产力不需要投入紧张的体力或智力。他的劳动成为人人都能从事的劳动了。
因此,工人受到四面八方的竞争者的排挤;我们还要提醒一下,一种工作越简单,越容易学会,为学会这种工作所需要的生产费用越少,工资也就越降低,因为工资像一切商品的价格一样,是由生产费用决定的。总之,劳动越是不能给人以乐趣,越是令人生厌,竞争也就越激 烈,工资也就越减少。工人想维持自己的工资总额,就得多劳动:多工作几小时或者在一小时内提供更多的产品。这样一来,工人为贫困 所迫,就越加重分工的极危险的后果。结果就是:他工作得越多,他所得的工资就越少!
而且原因很简单,因为他工作得越多,他就越是同他的工友们竞争,因而就使自己的工友们变成他自己的竞争者,这些竞争者也像他一样按同样恶劣的条件出卖自己。所以,原因很简单,因为他归根到底是自己给自己,即自己给作为工人阶级一员的自己造成竞争。机器也发生同样的影响,而且影响的规模更大得多,因为机器用不熟练的工人代替熟练工人,用女工代替男工,用童工代替成年工;因为在最先使用机器的地方,机器就把大批手工工人抛向街头,而在机器日益完善、改进或为生产效率更高的机器所替换的地方,机器又把一批一批的工人排挤出去。我们在前面大略地描述了资本家相互间 的产业战争。这种战争有一个特点,就是制胜的办法与其说是增加劳动大军,不如说是减少劳动大军。统帅们即资本家们相互竞赛,看谁 能解雇更多的产业士兵。
不错,经济学家们告诉我们说,因采用机器而成为多余的工人可 以在新的劳动部门里找到工作。他们不敢干脆地肯定说,在新的劳动部门中找到栖身之所的就是那些被解雇的工人。事实最无情地粉碎了这种谎言。其实,他们不过是肯定说,在工人阶级的其他组成部分面前,譬如说,在一部分已准 备进入那种衰亡的产业部门的青年工人面前,出现了新的就业门路。这对于不幸的工人当然是一个很大的安慰。资本家老爷们是不会缺少可供剥削的新鲜血肉的,他们让死人们去埋葬自己的尸体。这与其说是资产者对工人的安慰,不如说是资产者对自己的安慰。如果机器消灭了整个雇佣工人阶级,那么这对资本来说将是一件十分可怕的事情,因为资本没有雇佣劳动就不成其为资本了!
就假定那些直接被机器从工作岗位排挤出去的工人以及原来期待着这一工作的那一部分青年工人都能找到新工作。是否可以相信新工作的报酬会和已失去的工作的报酬同样高呢?要是这样,那就是违反了一切经济规律。我们说过,**现代产业经常是用更简单的和更低级的工作来代替复杂和较高级的工作的。**那么,被机器从一个产业部门排挤出去的一大批工人如果不甘愿领取更低更坏的报酬,又怎能在别的部门找到栖身之所呢?
有人说制造机器本身的工人是一种例外。他们说,既然产业需要 并使用更多的机器,机器的数量就必然增加,因而机器生产、从事机 器生产的工人也必然增加;而这个产业部门所使用的工人是熟练工 人,甚至是受过教育的工人。从 1840 年起,这种原先也只有一半正确的论点已经毫无正确的影子了,因为机器制造也完全和棉纱生产一样,日益多方面地采用机器,而在机器制造厂就业的工人,比起极完善的机器来,只能起着极 不完善的机器的作用。
可是,在一个男工被机器排挤出去以后,工厂方面也许会雇用三 个童工和一个女工!难道先前一个男工的工资不是应该足够养活三个 孩子和一个妻子吗?难道先前最低工资额不是应该足够维持工人生活 和繁殖工人后代吗?资产者爱说的这些话在这里究竟证明了什么呢? 只证明了一点:现在要得到维持一个工人家庭生活的工资,就得消耗比以前多三倍的工人生命。总括起来说:生产资本越增加,分工和采用机器的范围就越扩大。分工和采用机器的范围就越扩大,工人之间的竞争就越剧烈,他们的工资就越减少。加之,工人阶级还从较高的社会阶层中得到补充;降落到无产阶级队伍里来的有大批小产业家和小食利者,他们除了赶快跟工人一起 伸手乞求工作,毫无别的办法。这样,伸出来乞求工作的手像森林似 地越来越稠密,而这些手本身则越来越消瘦。
不言而喻,小产业家在这种斗争中是不可能支持下去的:这 种斗争的首要条件之一就是生产的规模经常扩大,也就是说要做大产 业家而决不能做一个小产业家。当然,还有一点也是用不着进一步说明的:资本的总量和数目越增加,资本越增长,资本的利息也就越减少;因此,小食利者就不可能再依靠租金来维持生活,必须投身于产业,即扩大小产业家的队伍,从而增加无产阶级的候补人数。 最后,上述发展进程越迫使资本家以日益扩大的规模利用既有的巨大的生产资料,并为此而动用一切信贷机构,产业 “地震” 也就越来越频繁,在每次地震中,商业界只是由于埋葬一部分财富、 产品以至生产力才维持下去,——也就是说,危机也就越来越频繁了。
这种危机之所以越来越频繁和剧烈,就是因为随着产品总量的增加,亦即随着对扩大市场的需要的增长,世界市场变得日益狭窄了, 剩下可供榨取的新市场日益减少了,因为先前发生的每一次危机都把一些迄今未被占领的市场或只是在很小的程度上被商业榨取过的市场卷入了世界贸易。
但是,资本不仅在活着的时候要依靠劳动。这位尊贵而又野蛮的主人也要把他的奴隶们的尸体,即在危机中 丧生的大批工人陪葬,同自己一起葬入坟墓。由此可见:如果说资本增长得迅速,那么工人之间的竞争就增长得更迅速无比,就是说,资本增长得越迅速,工人阶级的就业手段即生活资料就相对地缩减得越厉害;讽刺的是,资本的迅速增长对雇佣劳动却是最有利的条件!
由于处于末法时代,天地灵气匮乏。再加上灵石矿脉与各种材料的枯竭。修士之间境界的提升越大困难!
于是乎,各大门派弟子处于对升仙无望的绝望,同时也为了标榜自己深厚的底蕴。各种各样的名头层出不穷。什么练气期第一人啊,结丹以下无敌手啊之类的云云,成了修士们竞相追求的头衔。
这样发展下来,千年以来真正飞升成功的人一个巴掌都数的出来。尤其是近百年来,修士越发不以成仙为目的,反而将打败同境界的修士是做修仙的终极梦想!偶有境界的突破的修士,对于打败更高一层修士的焦虑和懊恼完全压过了境界突破的快感。各阶段的修士都陷入巨大的焦虑之中……
又过了几百年,当某个年近两百的练气期修士寿元耗尽。
这个世界上便再也没有修仙者了。
在一个赌桌上有很多人一起赌博,有些人从头玩到尾,更多人是来玩几把输光了就不玩了。某天大家都不好过也不来赌牌了,赌桌上只剩下四个常客。那四个赌客就开始研究对方打法,打牌耗费时间越来越久收益越来越低,直到有人破产退出,这个过程中赌桌上的筹码并没有增加,赢者只有一人,输者耗费了同样的时间和精力却把底裤都输光了,收益的是少数人,亏损的是大多数,他们还要一直熬下去却改变不了大多数人要失败的结果,这就是内卷。
工具人价值膨胀
你不是清华人,你不配内卷。
大概是这样。
早上 9 点上班,我一般 8:45 到公司楼下,结果今天竟然迟到了。
公司大楼有 26 层,有 6 部客梯 + 2 部货梯。
偶尔会有 1 部电梯故障停运,所以有时候是只有 7 部电梯在运行。
我们在 16 楼办公也不太适合爬楼梯,只能等电梯。
因为大楼总人数比较多,基本都集中在 9 点上班,
所以一定会造成挤电梯抢电梯的局面。
但是每个电梯的承载量有限,一次也就十几个人,这就势必造成排队现象。
排队也行啊,只要来得早就有的排,谁来得早就排到前面也无可厚非。
但是问题就出在公司在 5 楼设置了餐厅,很多同事 8:30 就会来餐厅吃早饭,
吃完早饭刚好集中在 8:40-8:50 这个时间段,
然后他们会从 5 楼截断电梯先乘下去,占着空间到 1 楼再上去。
问为啥不直接从 5 楼上去,因为 1 楼就乘满了,5 楼是不会停的。
初步内卷形成。
但这还不算最严重的,毕竟 8 部电梯总会有几部会下来的。
有些人员比较聪(努)明(力),
他们会先爬到 2 楼去截断电梯,
这时候电梯有很大概率在 2 楼会满员,直接从 2 楼掉头上去,不再返回 1 楼。
时间久了,大家互相效仿,竟然有人从爬到 2 楼上升到 3 楼,
于是也出现了电梯在 3 楼满员掉头向上,直接不来 2 楼的现象。
之前就因为等电梯时间太长管理人员调整了单双楼层停运,强制某些楼层不停等方式。
发现最终都无济于事,归根结底这是供需原因。
在这种供给与需求不平衡的情况下,
总会有一些努力的人,先爬到 2 楼、3 楼……
甚至更高的楼层将有限有限资源先行占有,
还在楼下的那群人像 SB 一样迷茫地等待着,
盼望着电梯能下来一部,
看到电梯停在 1 楼的那一瞬间,像打仗冲锋的士兵一样奋勇向前。
尽管他们隔夜的疲惫还没完全消除,
但此刻也不得不表现的无比英勇。
好不容易挤上去,
互相摩擦着身躯,闻着腋臭、汗臭、口臭甚至屁臭终于熬到了下电梯的楼层,
一看手机,竟然 TM 的迟到了。
我顿时大悟,这不就是 TM 的内卷吗?
改变内卷的方式也很简单,要么减小需求,要么扩大供需。
只有 8 部电梯,再加装几乎不可能。
人员也是这么多,不管出于物业方利益还是经营方利益,都不可能减少人员的。
所以你要想不迟到,唯一的办法是:
【公众号: 门萨冬】今日发布,门萨冬深度疗愈系列
建议在深夜、或无人打扰的时候深度阅读
2020 年,可能没有第二个人类学术语比 “内卷” 更加出圈了,它本来是人类学家解释为什么一个社会或组织既无突变式发展,也无渐进式的增长,只是在一个简单层次上自我重复的概念发明。现在则意味着 “恶性竞争”,人们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拼尽全力,以使自己在社会上获取少量竞争优势,挤占他人的生存空间,同时造成精神内耗和浪费。人们可以在当代生活的方方面面识别出内卷,可以说是从幼儿园一路“卷” 到职场、连婚恋也可以“卷到天上去”。
我们请到了人类学家项飙来谈内卷,今天的内卷和它在被发明之初的含义有什么区别?我们又如何描述当代生活中的内卷?项飙非常擅长使用比喻和日常观察来深化和细化我们对于概念的理解。他把内卷描述为一种 “不断抽打自己的陀螺式的死循环”,他更是站在人类学视野下竞争的大框架内理解“内卷”,指出内卷现象是人类社会的例外现象,它的背后是高度一体化的缺乏退出机制的竞争。项飙最后分享了一些如何缓解内卷焦虑的思维方式,人类学家是如何通过“想细” 和“想开”来面对日常生活的困顿和焦躁的?
王芊霓:内卷最开始就是人类学家用的术语,格尔茨先在他的研究里用到,然后杜赞奇也有个术语叫政权内卷化是吗?所以我觉得我们请一位人类学家来谈内卷来澄清这个概念,是非常合适的。内卷的英文是 involute,我查到一个自然科学家的科普,说内卷这个词源是描述贝壳,有一种贝壳的尖尖是会伸出来的,而内卷的贝壳,它不是往外长的,它是在内部越来越卷,有很多的构造,但是你从外观上完全看不出来这些弯弯绕绕的构造。
项飙:内卷这个概念最早是格尔兹通过对爪哇岛的农业经济的总结里面提出来。他要解释的是为什么农耕社会长期没有大的突破。农耕经济是越来越精细化的,在每个(土地)单位上投入的人力越来越多,我们可能会想象说投入的人力越多,你的产出也会是高的,可实际上这一点的提高,因为人力多投入而增加的产出,就也只够人力本身的消费了,就是说你多了一张嘴就被这张嘴消费了,如此而已。所以就造成了一种平衡状态,多少年一直如此。
为什么叫内卷?是说你在耕作的时候,大家对每一个细节都越来越关注,可是到最后产出跟你投入的关系是没有变化的,甚至是负增长。如果你要到一个荒野上去开垦荒地,粗放地耕种,其实你的产出和投入的比例反而是更高。我在读书的时候,我的老师北大孙立平教授就说,你看中国农民,他们种田跟种花一样。精耕细作这四个字,是对亚洲农业很好的概括。后来黄宗智在对于长江三角洲的及农业经济的发展,他把内卷的概念引到了对中国的农业经济史的分析,他的分析跟 Mark Elvins“高水平陷阱” 的意思,基本上是相通的。 “高水平陷阱” 是说,中国在很早就在农业技术、行政管理,还有社会组织、人力动员方面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但它达到高水平之后一直就没有突破。农业的生活和生产方式就没有变化。Mark Elvins 的解释是指在 17 世纪以后,中国基本上开垦了所有能开垦的土地,土地没有增长,但是人口一直在增长。人口的增长靠什么来维持?主要就是靠精耕细作,靠这种非常内卷的方式。
人口增长是跟文化有关系的,因为我们文化是要多子多福,然后人口的增长倒过来就使得人力变得非常便宜,所以没有技术创新的动力,觉得有事儿就是靠人力。这是中国农业跟欧洲农业很大的一个差别。比如说,扁担在欧洲基本上是不存在的,你找不到扁担这个东西,而中国在任何农业家庭里都有扁担。在欧洲所有重的活都是动物做的,很少需要人做,然后欧洲后来就是说要蒸汽,要机械,就是说靠自然的物理的能源来解决。
杜赞奇把内卷的概念转化为行政和政治上。他是要解释是在清朝末年的新政,要加强国家的控制,所以它要建各种各样的官僚机构,国家投入了很多钱,建立官僚机构,但是国家基层的行政能力并没有增强,对这个地方社会的服务没有增强。这是国家建设中的内卷。这导致什么后果?它有了那么多的官吏,就不得不从农民那里汲取更多的税务来养这些管理人员。但这些官吏很快就变成拿了工资为自己服务而不是为农村社会服务。最后导致了农村社会的解体和革命,因为攫取越来越多,但是没有反馈。
王芊霓:这几位学者讲的内卷似乎和今天我们谈内卷的语境很不同,表达的意思也不一样。
项飙:这两位学者谈的内卷和今天讲的内卷在主观感觉上都是没有突破,走进死胡同,但是它的运行机制是很不一样的。从格尔兹、黄宗智、 Mark Elvin 来看,内卷的一个很重要的意思是缺乏经济意义上的竞争。因为它的目标是为了家庭生存机会的最大化,然后就是要多养孩子,要解释的是为什么没有工业化,没有资本主义。在人类学里面,内卷是解释为什么这个社会运行没有出现一个大的突破,没有从一个量的积累变成一个质的突破,特别是说没有从一个农耕社会转化为一个资本主义经济。这跟我们今天讲的内卷是相反的。现在大家讲的内卷是指竞争的白热化。但我觉得更有意思的是今天我们讲的内卷到底是怎么回事。内卷这个词还是很直观的,它显然反映了很多人关心的问题。
王芊霓:中国社科院的杨可研究员有一篇论文叫《母职的经纪人化》,就是讲妈妈慢慢的变成了孩子的经纪人,她也提到母职的内卷化,就是妈妈会在一个孩子身上越做越多。我当时还不理解,去年我也做了母亲,我就发现在这个过程中,妈妈可以做的事情真的是无穷无尽,越做越多越做越多,比如说我比另外一个妈妈要花的时间更多,给孩子时间表排得密密麻麻,给他护理抹油,脸上抹的跟身上抹的不一样,身上抹的跟屁股上抹的又不一样,总之就是特别精细。这种内卷您觉得它有意义吗? 还有一个就是在母职上用这个词儿是否可以?我的意思是现在内卷这个词已经非常的泛化,它也更多的是一个贬义,是一种对社会的吐槽,您能不能用一句话讲,就是说大家现在的用法的主要错误在哪儿,或者是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不可以用这个词儿,有没有这种分界或是澄清?
项飙:用词是个社会现象,如果大家觉得内卷这个词表达了他们的焦虑,应该是我们(学者)认真听大家的,然后去分析,不是说告诉你们不能用这个词。但是我们可以做的工作是帮助大家去界定内卷究竟是什么,跟历史上的用法有什么不一样。
你说的母职内卷,大概是两点。一个当然是投入的不断增加,无限的增加;第二个是很强的走进死胡同的意思,走进死胡同就是说不知道哪里是终结,然后也不知道还有什么意义,这个究竟能够带来什么产出,但是又觉得停不下来。
这个死胡同是自己循环的一个死胡同,跳不出来了,是走进一个死循环,可能是内卷是一个死循环的这么一个意思,它是个很消耗精力的死循环。在中国语境下面,你为什么会走进这么一个高度耗能的死胡同和死循环的?当然是来自于这个群体压力,因为是别的母亲都在那里那么做,是来自一个群体压力,所以这里就带着有一种有意的或者是无意识的竞争或者攀比在里头,这可能是一个背景和语境。
你要把它叫做内卷,我觉得完全可以,但是如果要跟原来讲的内卷做一个比较,就提出一个新的问题了。传统上谈内卷是说为什么会形成一个高水平陷阱,一代重复一代,从 17 世纪以后没有竞争,大家都只是维持糊口的水平。而今天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死循环的陷阱,你不是每天都在重复你的工作,你在不断发现新的抹油和辅食的品种,成天在微信群里面看别人在用的最新的东西,你如果重复的话,你心里就很慌。而且孩子不断的长大,选幼儿园就开始烦,然后到了小学就纠结,然后到小升初的时候,就是说是快逼疯的时候了。这个当然跟农耕社会里边的高水平相结合不一样。
**如果说原来内卷指的是一个重复的,没有竞争的,不能摆脱农耕社会这么一个结构性格局,今天的内卷是一个陀螺式的死循环,我们要不断的要抽打自己,让自己就这么空转,每天要不断地自己动员自己是吧?所以它是一个高度动态的陷阱,所以非常耗能的。**在小农社会里面,它体力上很累,但是不会有这种在精神上的这种折磨的。
传统上我们对祖先的崇拜非常重要,因为它是一个重复。所以他不肖子孙的 “肖”,是说你不 “像”,没有能力去重复你原来祖先的工作,你的重复能力是最重要的。而今天是完全相反的,我们养孩子的方式一定要跟我们父母养孩子的方式不一样,对吧?这个也是现在中国家庭教育的一个特色,不断的教育孩子,你长大了千万不要跟你爸爸一样。所以它这个是另外一种陷阱,要不断的超越,是奥林匹克,要更高更快更强。
王芊霓 / 葛诗凡:内卷现在这个词这么火,无论是外卖小哥,还是互联网大厂程序员,都在吐槽工作 “太卷了”,或者是我要去银行或者其他好的单位应聘,然后笔试题目也只是为了让我在竞争中比别人强(为了竞争而竞争),它考察的内容本身跟我的工作内容可能没什么关系,最后大家很无奈地用内卷讽刺这个现象。我想确定一下您的意思,我们当下在谈内卷的时候,其实是用来批判资本主义的?对吗?比如大家可能一边在拼命加班,一边在社交媒体上去吐槽 996 的文化,我们也注意到特别是 90 后 95 后的年轻人,其实对大的社会结构他们是已经意识到了,并且特别要去想象一种替代性的生活方式。
项飙:在职场这个角度,我们可以说内卷是用来对现在资本主义的批判。但是资本主义这个词是太宽泛了,不太精确,因为资本主义最早起源的地方,比方说英国,然后现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好的,可能是德国,在这些国家并没有出现这种 “内卷” 现象,所以它是有一点中国特色的。内卷背后,可能指的是高度一体化的市场竞争成为生活导向,成为社会的基本组织方式和生活和资源分配方式的原则。
首先当然是市场竞争。但是很多竞争其实不是市场性的,比方说你教育在严格意义上并不是市场性的,考试这些都是国家或者学校设定的。但是他会模拟市场竞争,把这个东西搞成像市场竞争一样,让大家来参与。
然后 “高度一体化” 非常重要。我们今天讲的内卷的一个很重要的前提条件是不分化,是全国 14 亿人民都认准一个目标,为同一个唯一的目标活着。否则的话,如果你在职场不高兴,你去干点别的,开个面馆不行吗?不可以,大家一定要挤在一个道上。
比如大家现在对 “三和日结工” 其实是有一种恐惧的,就是说你怎么就这样退出竞争了,这个怎么行?在中国,大家面临的压力不仅是说你要往上走,而且不允许你往下走。最近一位读了研究生的同学告诉我,他去麦当劳应聘,麦当劳看了他的学历之后,第一句话就问你有没有考虑你父母怎么想。这句话是问得很重的,不是说你这个书都白读了,学费都白交了,直接是牵涉到情感问题和道德问题,好像是一种背叛。就是说你要把自己的社会阶层往下走,是个道德意义上的背叛,到了这个程度。
全国人民朝着一个目标去,要多赚钱,买一百多平的房子,要买车,一定要成家。一定年龄做一定的事情是等等。这个线是规划的非常好的,大家高度一体化的,都要在这样一个市场里面争夺一样东西,是高度一体的。
王芊霓:一体化的意思其实就是单一对吗?就是跟多元对立?
项飙:是说在目标上的高度单一,价值评价体系的高度单一,然后竞争方式也是高度单一,比如说都是考试的,然后奖惩方式也是高度单一的,奖金或者怎么样。
从人类学来讲,这是比较特殊的一个情况。在其他社会,特别在原始社会里面有没有竞争?是有的。但是原来我们在很多社会里面的竞争有两点值得注意。第一点,社会生活经常分成两个部门,一个部门是声望部门,另一个部门是生存部门。生存部门指打猎种田,在这个部门,大家一般不太竞争的而是合作的,让大家吃饱饭。但是这个社会里是有竞争,谁和谁竞争呢?一般就是说头人,部落的头人或者说家族的首领,一般都是男性,这些人跟其他村里的头是有一种竞争关系的。他们要竞争什么?他要竞争的是一个声望。所以在声望部门里面是竞争。最有名的例子可能是 “散财宴”,头人把积累的财富分给大家,或者把自己的财富当众销毁,通过这个方式来竞争他的声望。这个就非常有意思。因为这种头人对声望的竞争,跟再分配是直接联系在一起的。他们获得声望的方式是把自己的财富重新分给大家,所以声望竞争是物质上的重新再分配,最后达到一种均衡。
但是在生存方面是不竞争的,这里的安排是比较复杂的。比如每个人的守猎能力有高低,比如你能够打到一只鹿,大家在声望上都会认可你的,赞扬你的勇敢以及打猎技巧,但是肉是一定要平均分配的。中国的情况是,现在像这样的分化没有了,通通就是要竞争。
王芊霓 / 葛诗凡:您在《把自己作为方法》里面也谈到了,富有的人想要更富,同时也没有再分配的愿望,我们不存在这样的分化,每一个阶层都有他的焦虑,底层的人还是希望能通过教育达到阶层的提升,中产阶层可能在想,是不是我再努把力就可以成为精英,我的孩子是不是就可以去常青藤,就可以读金融,去投行去华尔街工作;然后精英的人更不想下来,然后肯定孩子要去学艺术或者是怎么样,他们也有他们标榜自己的身份跟品位的一个办法,也没有去再分配的意愿,现状就是大家每个人都很着急,无论你属于什么阶层,好像都很害怕,这就是您之前说的末班车心态吧,我在想这个末班车心态是不是在每个阶层都存在?
项飙:对,问题是现在末班车都过了。一体化竞争从 90 年代就开始了,为什么现在大家提出所谓内卷这个问题,是因为末班车过了。底层还是希望能改变命运,但是中层和高层不是说继续往上走,他们最大的恐惧是不要掉下来,不再等下一班末班车了,就想这班车不能停,而且我的世世代代都不能停。得到的不能再失去,这可能是更大的恐惧。
如果真有希望在,大家不会造成一种这么高度的内卷。 “985 废物” 这里谈的不是说学得很累,而是说上了 985 没用。所以内卷是想表达,我参与了那么多竞争以后,连最基本的期望都没有达到。
所以刚才你提到的几点就很重要,第一个就是我们没有横向的分化。德国很强调学徒工制度,学徒工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就业方式。在德国我去理发,理发之前我有点忐忑,因为我们亚洲的发质跟欧洲的发质很不一样,不知道理发师能不能处理。结果理得非常好,是我理过的话里面我最满意的一次,而且理发师也很投入很高兴。我的假设是,在德国,理发师很早就当作一个学徒工来培养的,理发就是他的事业,很上心。不是说我们在亚洲说读书读不出来了,没办法了,开个理发馆谋生,从此不参加同学会了。
王芊霓:您刚才说末班车已经过了,我不是特别确定,可能这个也确实是一个争议的点。一方的观点会认为末班车没有过,所以教育的竞争才会这么紧张,还有机会,所以家长才会在孩子的教育上,比如大家去买学区房,或者是要拼命的去面试送孩子去最好的私立学校等等,或者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才可以为孩子争取到一个名额,一种观点是认为末班车还没有过,你还是有机会的;但是也有一种看法,可能就是像您说的末班车已经过了,所以我们才会一直在就是这么的这么的内卷吗?或者是这么的这么的批判,对这个现状。 您觉得我们到底怎么样去定性,还是说在社会的不同层面,情况不能一概而论。
项飙:当然这是一个很粗浅的隐喻,如果末班车指的是集体性的上升流动渠道,我认为基本上末班车已经过了,这样的一个结构性的空间基本上不太存在。大家现在挣扎的就是说在结构里面找个缝隙。你刚才讲到的这种非常极端的例子,他不是说在等着末班车,他其实是在末班车后面跑,所以变得很极端。比如你说的 “为了给孩子拿到入学资格跟校长睡觉” 这种社会新闻,它说明结构性的空间已经不存在了,所以你必须要依靠非常个体化的极端行为去找裂缝,没有裂缝也去钻出一个缝来。
如果说大家都意识到已经没有末班车了,那不大家都不会安生了吗?情况不会这么简单,这里就重新回到分化这个问题。
如果看一些比较成熟的社会,为什么大家相对安生了?大家安生了并不是因为说大家知道没有希望了,而是说把你的希望你的努力重新分配。你看到自己的特长,看到自己的兴趣,然后有很多不同的渠道,活得好的方式也是很不一样的。大家各自去找渠道,这样的情况下会有安生。他并不是说努力没有用了,而是说大家还是要努力,但是努力的方式不一样,你找出自己的途径来。我们最大的问题是末班车过了,但是我们又不愿意开出新的小道来。
所谓内卷性不仅仅是说竞争激烈不激烈的问题,而是说白竞争,明明知道最后的收获也没有什么,大家还是要竞争。不知道除了竞争之外,还有别的什么方式值得去生活。如果你退出竞争的话,你有道德压力。
王芊霓:我想接着退出竞争再聊一聊,您观察到中国社会的竞争几乎不允许退出?
项飙:现在内卷的一个很重要的机制,就是没有退出的机制,不允许你退出。刚才讲到那位同学要去麦当劳工作,面试官第一句话就是说你父母怎么想?你要往下走,要退出竞争,过自己的生活,你面对的道德压力是非常大的。现在对三和青年的各种讨论背后也是有一种焦虑,就觉得这些人怎么就这样退出竞争了。因为整个社会的稳定,整个社会的所谓发达都是靠这种白热化的竞争维系起来的。
所以,成功者要失败者一定要承认自己是失败的。你不仅是在钱上少一点,物质生活上差一点,而且你一定要在道德上低头,一定要去承认你是没有什么用的,是失败的。如果你不承认自己失败,而是悄然走开退出竞争,不允许的,会有很多指责。所以现在能够退出竞争的人是非常富有的人,孩子送到国外去或者是怎么样。有退出这个机制是很重要。就是说应该有这样的一个机制,孩子上学不好,让他有别的好的出路。在学校教育应该要涉及到这一块,所谓教育家是说培养一个公共教育体制,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够快乐,都能够发挥他自己的特长,这个不容易。
王芊霓 / 葛诗凡:最近是有一篇叫《绩点为王,中国顶尖高校年轻人的囚徒困境》的文章比较受关注,,是说在清北这样的高校里面,这些中国最聪明的年轻人在极度竞争中成功压倒了成长,同伴之间彼此 PK,然后精疲力竭。在古典教育中教育最重要的功能是认识自己,但在现代社会教育被赋予了改变命运的使命,用教育实现阶层跃升成为一种惯性思维。然后学生因内卷而迷茫,老师又因为找不到潜心治学的学生而感到苦恼,是以这两所高校的绩点为王的这种现象,来去引出了内卷的这么一个情况,可能跟您当时在北大的读书时候是非常不一样了,您觉得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项飙:绩点为王,精打细算这样的经历对我来讲不完全是陌生的。1990 年到 1991 年,我们在一年军训的时候,一点点的绩点,也被看得很大。这里是不是一个竞争问题,是不是你在跟别人的 PK 问题?不是的。你真正要的是让权威认可你,是一个取悦。这种取悦倒过来当然会影响你和你同学之间的关系。
竞争不完全是一个水平的,双边关系的。竞争从来都是一个三角关系,因为竞争它需要一个一个的第三方来确定。在最普遍的模型里面,比方说像体育竞争,当然你需要一个第三方,一个裁判,或者说一个经济的集团社团,确定竞争规则。这个是第三方。今天我们同学和同学之间的竞争,其实完全是由第三方来控制的。我们原来认为竞争是因为资源有限,是因为大家所谓供给需求关系不均衡。但是如果我是一个村长的话,如果我今天发明出一种方法,让所有的人互相竞争,最高的奖赏是我对他的认可,这样我作为一个村长是不是非常舒服?所谓的短缺,都是人为的。什么样是好的生活,什么样的东西是有体面的,这不都是人造的?
这种竞争导致一种非常高度的整合能力,就把所有的人都统一思想,所有的人一起消耗精力和生命,也不想别的,让大家就是这么的忙碌着。
竞争不要仅仅理解为资源有限,所谓资源有限性,是一种手段。大学里有所谓发表的竞争和压力等等,真正的能够上去的人,他真的是靠发表的?不是的。为什么” 青椒” 会有那么多发表压力,彼此竞争?理解竞争一定要理解三角关系。不一样的三角关系,导致竞争的含义是很不一样。
王芊霓:在牛津,您应该不需要带本科生对吧?内卷好像更多的是发生在本科生中间,我不知道在西方这些特别顶尖的高校,他们有这种内卷吗?
项飙:我对牛津本科生了解很少。但是非常绩点化的,一切都工具化的小心翼翼的取悦权威,然后把同学都看作是潜在的竞争对象的情况,这个现象应该不存在。
首先,这种绩点性的竞争,或者叫内卷,在人类历史上是一个例外。在中国也就是这 10 年才发生这样的情况。在英国当然也会有群体压力,牛津本科生的群体压力是什么?是你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大家期望你要说出来为什么觉得这个事情有趣?如果你说不清楚这个事情为什么有趣,就会对你的声望会打一点折扣的,大家就觉得你这个人不是非常 authentic(本真的),好像你做这个事情是为了取悦别人,或者说是因为别人觉得好你才去做,大家会觉得你这样的人会比较无趣。所以你要做事情一定要有一个比较好的 narrative。这是一个习惯,他们写报告或者研究申请,你也都看到那样的轨迹,比较强调他为什么觉得这个事情有趣。中国学生出来以后,在这方面有一点困难,他们的申请报告里就写说社会意义很重要。但是社会意义很重要的东西很多,再说这个社会意义重要的话题已经做过无数次了,能够做出什么新的东西?中国学生往往这方面讲不太清楚,到最后那就不接地气了,讲的都是重复别人讲过的这些主流话语。
王芊霓:这背后会不会是一个阶级问题?就是说越是家庭出身好的孩子,越能找到那种 authentic 的冲动,然后越是家庭出身一般的他越要随大流,他越要看人多的人往哪去,他越做不了自己。所以这个是不是一个阶级问题?
项飙:当然。究竟什么叫不平等?上层的人资源多生活好,下层的人生活不好,这个只是不平等的一层意思。第二层意思,不平等是说上层人不仅生活好,还让下层的人过得比较急,下层的人不仅是物质生活不好,而且同时你也面临很强的道德压力,逼着你去模仿别人,放弃你自己的自主性,这个就是不平等。
不平等为什么这么不正义?就是它不仅是资源上分配不平等,而且让你下层的人扭曲,所以我想说,下层的人一定要退出来,你不要跟他玩这个游戏,你跟他玩这个游戏,那大概率是输的,物质上是会输,然后在精神上也是会输的。
你刚才问到是会不会出现一个阶级问题,当然是存在了,在英国牛津也是很明显的,学古典学历史的,学生确实是出身至少是比较小康,就不用太考虑经济。而阶层比较低的比如说第二代的移民子弟,那都是去学金融、计算机、医学、法律这些比较实用的课程,这个是有差别的。
中国现在物质上的分配,相对意义上不平等很强,但是并没有到了一个下层活不下去的程度,这个也是很重要的一个中国的背景,因为我们的社会主义这个时期形成的一种平等观念,再一个这些年国家福利制度的提高,确实导致下层的基本的生活物质生活其实没有那么差。这个跟比方说南亚、拉美国家非洲国家很不一样的,就是我们国家的下层兜底能力还是比较强的。但另外一方面的,他对上层的模仿和要往上走的欲望,又是特别强的,自我扭曲的动力,是有点极端的。
王芊霓:这可以理解成儒家文化带来的吗?比如一些文章说是因为东亚的文化,就中日韩这三个国家,因为儒家文化的原因,然后比如说教育这一块,大家就可能更重视教育,然后东南亚就是完成另外一个风景了,大家在工作上也不会这么拼,在学习上也不会这么拼。这个内卷是不是也跟儒家有一个关联?
项飙:跟这个是有关联的,儒家文化有一个内涵就是不能够让什么人特别落后,这是一个很好的传统。大家都要往上则是因为儒家它的它的整合性特别强。儒家本来是不强调竞争的,但是儒家它提供了一个一体化的一个背景。
我们今天谈的内卷是非常的个人主义的,一切都是绩点,这个都是非常不儒家的。但同时又是非常儒家的,因为是把大家都放到一个思想空间里面去琢磨一个事,所以它是一个竞争化了的儒家文化。
但儒家也还是一个很大的泛概念,比方你中国式的这种内卷跟日本式的这种工作压力和学习压力,体验不是完全一样的。日本也有加班过劳死,但主要是一种群体压力,它跟儒家更接近,是说它的公共性特别强,同一化的道德判断很强,别人不下班你也不下班,否则觉得对不起别人;但另一方面,在日本那种要出人头地的欲望,不太存在,包括要去取悦权威,或者要把你踹下来什么的。
日本有很大量的宅男宅女,是没有上进心的。昨天我还在问我爱人,你怎么理解日本一方面劳累死,但一方面却没有什么竞争意识。日本的教育是非常平均主义,不让一个掉队,一个班里面的教学是根据最差的学生定,让大家等最差的学生,跟中国教育相反,中国是要拔尖。中国是有儒家的底子,然后又加入了非常自由主义的市场竞争的这一套。
王芊霓:确实,我本来想问日本的内卷是不是比国内卷的更严重,但是刚才听您讲完之后发现这种比较是很难的,因为它内在是很复杂的。您刚才也提到了新自由主义,然后您在《把自己作为方法》里面谈到挺反感我们用新自由主义来解释很多事情的,包括您也说,“确实左派学者的问题不比右派学者小,然后有一些东西你觉得是教条性地在反对西方,然后基本是抄欧美左派的东西”,您是认为不要用新自由主义这样的术语,是不是?因为谈到内卷的时候,可能会不自觉地就要用新自由主义去解释,它背后就是个人管个人,自己负担我自己的责任,比如最近多起博士生自杀的事件,他肯定是自我归咎到一定程度了才会产生抑郁,我是会不自觉的用新自由主义去跟内卷挂钩的,但是您可以讲一讲为什么不要用新自由主义去解释?
项飙:因为用大的概念太容易了。竞争不是双边关系,对权威的取悦,一套规则的制定,这里头不是一个简单的自由主义。想象的好像是一个开放的市场,但是里面有很多的规定。博士生自杀,他觉得是在一种自由主义下压力下吗?可能是他就觉得没办法向父母交代,没办法出门,也没办法跟原来的中学或者大学同学交流,这种可能是更直接的一个原因。跳楼并不是因为他竞争失败,而是他没办法在这个话语下面来解释他的竞争失败,或者来解释他为什么不愿意竞争。
这些东西都是新自由主义解释不了的,大概念太容易把这些细节的东西给抹去了。而我们是生活在这种生活里面的人,最重要的是要做细微的细节的解释,而不是要做一个大的帽子上的概括。
所以那种微观机制是特别重要的,比方说男女生之间的区别。女性的竞争观就非常有意思。一方面我们觉得男性有更强的一种竞争性,女性不太竞争似的;比方说我们说女性追求的就是能够有一个编制,不再往上爬了的这种心态是很普遍的。可是日常生活中女性的这种嫉妒或者说对个体之间的比较会比较强,是一种比较主义。在我自己实地调查里,男的就会向我抱怨,说我买这个车是因为我老婆觉得我们一定要买个车,日常生活要体面等等。在中国在印度都有这个情况。男女不平等并不是仅仅说女性是受害者,少吃两块肉,它还会扭曲受害者。
王芊霓 / 葛诗凡:人类学提供了多样性的思考,我的背景也是人类学,不过我正在过一种主流的生活,比如说我在北京生活,可能是您的叙述中比较统一的一个地方,不像温州远离中心,我就在中心生活,然后也不自觉的被卷入了主流的游戏,学习人类学让我有了反身性,不过它并没有让我的这一切变得更容易,可能反倒我比别人想得更多更复杂,我可能会比较悲观,比如我觉得人类学的精神并没有对缓解内卷焦虑有帮助。您觉得人类学可以帮助到公众缓解一些焦虑吗?您在《把自己作为方法》中还谈到了,在您上学的时候,大学生是对政治经济这些人文社科的东西更感兴趣,没想到这几年好像很多年轻人开始对人类学很有兴趣,是因为人类学可以提供给他们一种 “图景式的思考”,所以可能这也是我很想问的问题,因为我自己可能是失败的,我没有通过学人类学,让我缓解掉这些焦虑,所以我也会很想听您讲一讲,我应该怎么样去安慰自己,或者怎么样通过人类学缓解掉现在的这些焦虑?这可能也是呼应人类学的公共影响力的问题。
项飙:人类学是一门研究,缓解目前的焦虑不是它的主要任务。我们不太会问物理学家化学家,你怎么直接处理我们身边的问题?不过我还是愿意说两点。一个是想细,第二个是想开。
人类学家的一个工作之一是帮助你能够想细,比如究竟是在哪些环节,让你感到焦虑?为什么想细会对你有帮助,当然一方面是深化了你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然后找出一些突破口,解决方案,分清主要矛盾次要矛盾。另外一方面,mindfulness,专注细节,可能是化解焦虑的一个比较重要办法。这主要是来自于佛家的一些想法。如果心情紧张的时候,最有效的办法不是逃遁、离开,最有效的办法是 mindfulness:充分意识到你现在所处的是什么环情况,包括很物理的,比如你在一个房间里你现在很烦,烦的原因是因为刚才的一个同事的一句叫不愉快的交流。然后你现在坐在这里,你就坐在一个桌前,一个人冥想,意识到:你现在在桌前,感到不快,不快的原因和形态很具体,一时挥之不去,但是你也知道一会儿也慢慢淡化。意识到你在这里自己一个人烦。冥想让你注意到自己的存在,对自己的存在有了新的意识,马上会会静下心来。人类学当然和冥想不一样,它是科学思维,它是让你更加分析性的去化解。通过细化,你意识到自己的具体存在,意识到你这么一个人在社会里的位置究竟是什么,这么想,就可能是一个很大的帮助。
第二是想开。想开是比较传统的人类学的做法,让你看到人类实践的多样性,多样性并不是文化的多样性,中国就变化那么快,10 年以前跟今天多样就不一样。你这样一想,有的时候就想开了。比方了解一点集中营里面的生活。我们知道难民和难民之间,犹太人和犹太人之间,也是充满了斗争,因为你在一个很大的权力下面,都要自保,那么你最直接的手段是打击别人。人类学家需要记录这些情况,它对我们想开是有用。
所谓想开就是把自我对象化了,把自我相对化了,就是说现在的生活样式是暂时的,没有什么非要如此的道理。13 亿人民挤在一条路上,看着很累,但你要从一个长远的历史看,也是蛮可笑的。基本上可以肯定的,过 10 年以后情况又不一样,过个二二十年的情况可能就又不一样,所以也没有必要太在心。我们提供大量材料,大家看了以后比较容易想开一些。
王芊霓:能想开还是比较个人化的?可能不只是说人类学的训练,可能还跟人的性格,比如说您给人的感觉是比较随遇而安的,可能从原生家庭开始自我就是比较坚定的那样一个人,我觉得是跟性格有关系,对吧?
项飙:能不能想细是一个思维上的训练,能不能想开可能是性格的东西,但我这里想强调一点,想开也可以是培养的,思维过程是一个物理过程,什么样的材料进来,会产生什么样的思维反应。人类学给你提供更很具体的材料的,提供具体的故事。仅仅说有别人的生活方式和理解方式不一样,解决不了问题,人类学给你提供细微的分析,不仅是看到别人跟你不一样,而且看到不一样背后是有这一套一套的道理,这样你映照到自己,就看到自己背后也有特殊的原因存在。
王芊霓:今天我们谈到了内卷的概念,还有不同的情况下的 “卷”,也涉及到好的竞争应该有什么样的标准,竞争要不要退出机制,应该在什么时间段设置退出机制,我们这个社会应该怎么样对待他们等等,包括今天我们要去推崇工匠精神,近些年其实对工匠精神的讨论非常多,我觉得这个还蛮有意思的,我不知道跟内卷有没有一个呼应?
项飙:我对工匠精神是很推崇的。因为工匠精神比方说焖一碗米饭,开一个小店,卖的东西就是两三种,故意要把这个店保持得很小,完全的投入到你做的这个东西里面去。
我在日本去做天妇罗的店,它就是做天妇罗这一道菜,那些师傅拿起一块海胆,会讲到跳到海里面去捞海胆的那个人,然后怎么样从濑户内海运到东京,这一个海胆里包含了很多人的劳动,然后他去做天妇罗的时候,他抱着一种敬畏之心,然后包括那个油啊,面粉啊,会去想是怎么过来的,这样建立自己和一系列的人的联系。所以工匠精神是在这个意义上的,是对当下,对自己所在的角落,在世界上的位置有非常深刻的投入和体会。我觉得是处理现在这种悬浮和焦虑的一个比较好的出路。
▁_THE END_▁
推荐您关注修行疗愈类公众号:
门萨冬 (ID:MSaDon0211)
![](data:image/svg+xml;utf8,)
简介:
永恒变动无定不确定者的自由。自由意志。普世大爱。智慧之光。与神合一。致力于修行心得互动分享。传递爱与光,让无力者有力,让悲伤者前行。
2021/5/20
当待业人员总数量远少于岗位总数量,老板纷纷提高工资,以求员工。
当待业人员总数量远多于岗位总数量,待业人员纷纷自降工资,以求老板。
第一种是经济上升期老板的内卷,第二种是经济困难期员工的内卷,而这种内卷会产生显著的阶级矛盾。
民国时期阶级矛盾显著,正是因为工业产品和外国农产品大量输入导致农村破产,农民大量进城,使得人力卷的极其便宜,大量城市居民生活得不到基本保障。
勤勤恳恳做大蛋糕的收益不如精打细算到处占别人蛋糕得的多
由于各种心理生理地理原理,没办法飞到外太空征服星辰大海,你只能跟隔壁老王家的兔崽子抢村门口唯一一棵烂枣子树上零星几颗烂枣子,他多抢一颗,你就少一颗,他叫来了再隔壁的狗剩一起抢,你得到的就更少了。
内卷就是抢枣子。如何消除内卷?方法有二:一、发明飞行器飞到外太空,你和隔壁兔崽子一人分到一片星系的枣子。二、你砍死全村所有的兔崽子,一人独占那棵枣树。
内卷讲白了:人太多了,粥又太少了,一个个当牲口养都养不活,想抢别人的粥吧挺困难,宰几个才是王道。
内卷为什么这么痛苦,因为你快被宰了啊。
之前另一个问题里我说过了。这次换个视角说说吧。
我们都知道,如果我们把社会看作是一辆汽车,GDP 是车速,而生产力就是发动机了。在车辆静止的状态下,加速能力是最强的,汽车速度越高、加速能力越低。而这个汽车的加速能力,就是我们平时听得最多的:GDP 增速。汽车如果不更换更好的发动机,那么到了某个速度,它的加速能力一定会达到极限——也就是生产力如果没有得到发展,那么经济一定会在增长到某个阶段以后陷入停滞。
如果再换一个角度说,问题还是一样的。假设,每天工作八小时、每周工作五天的产能是 40。而 996 的产能是 50。这就是内卷化了。
经济中认为买家和卖家之间是不竞争的,只有买家之间的竞争和卖家之间的竞争。
所谓内卷就是卖家之间相互竞争导致价格逐渐下降的一个过程。举个例子,假设没有任何一个女孩儿用化妆品,在恋爱市场上,长相五分以上的男女自动配对。五分以下的互相谁也看不上谁。但是有一天一个颜值四分的女孩通过化妆提高到了一分找到了对象。之后四分女孩们纷纷效仿,五分女孩为了不被市场淘汰也不甘示弱。最后的结果是五分以上的男孩和化完妆六分以上的女孩们配对成功。其实来看,还是那些男孩和女孩,但结果是每个女孩增加了极大的化妆成本。
你可能会问,那男孩为啥不卷呢?你是不知道男孩卷起来有多可怕
内卷往往是用别人昨天的经验逻辑,给自己的今天做选择依据,还指望明天能越活越好。。。
我每天都去接孩子放学。
本来大家把车停在路边等着孩子放学就好,有的人把车停靠着马路牙子成为一排,其他人挨着这些人把车再停一排,一共两排。
后来把车停在靠马路牙子的人发现,想走不是那么容易,因为前后的车和停在外面那一排的车把出路都堵住了,想要走只能等他们都走了才能走。
后来这些人都学尖了,来的早早的,就为了把车直接停在外面的那一排。
靠着马路牙子的那一排直接空着,没有人停,因为外面的一排已经停满了,有人想停也进不去。
于是,本来充充足足的车位,愣是变得不够用了,去送孩子和接孩子的人也去的越来越早了。
就是无底线不良竞争,双方势力竞争得你死我活,反而第三方大赚。
成本 5 块,你卖 10 块,结果你发现有人卖 8 块,于是价格战,甚至最后大家都亏本卖!本来买家是要花 10 块购买的,现在可能只要花 3 元就可以买到,但是站在卖家角度来看,本来大家都有的赚,但是现在全部亏本。
所以你是谴责内卷,还是赞扬甚至鼓励内卷,就看你是不是收益人了!
嗯,反正我是这样理解的 - - 。
反对很多高赞回答。
他们很多没有区分出 “内卷” 和“竞争激烈”。
我们一般认为内卷是贬义的,因为社会与个人都没有得到任何好处,而激烈竞争是对社会与个人有益的。
举两个例子:
1. 别人接受无偿 996 而你不接受,你逐渐被淘汰,被迫 996,你做的工作是重复性极强的劳动,几乎没有能力方面的提升,所以你没有得到任何好处,只是多付出了劳动,这叫内卷。
别人下班后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更多的能力,而你不学习,逐渐被淘汰,被迫也学习,但你得到了好处,你的能力提升了,你更有竞争力了,整体社会素质也加强了,这叫竞争。
2. 你是普通高中生,别人衡水中学的,别人疯狂学习你快乐教育,最终你读的大学会不如人家,于是你的中学日益衰落,能对抗衡中的唯一方式就是加入他,从此所有高中生都非常辛苦,最终所有学生越来越累,能上大学的名额不却变,学到的知识仍然是高中那么点,高中毕业仍然连个定积分都不会算,这叫内卷。
你是优秀高中的学生,别人也是,你们一起参加清北自招考试,别人没事做的时候已经学习了很多大学课程或者做了很多社会实践,而你什么都没,面试必然被拒,于是你也会去尽可能学习一些非高考课程大纲相关的知识,最终所有参加自招的学生学的越来越多,能上清北的名额不变,可是每个学生实力都明显提高,甚至可以自行把高中课本中的向量推广到高代课本中的那样,可以在生活中运用高代思想解决问题,这叫竞争。
说句简单的
原本正常的竞争,突然有人破坏了原有的规则,他战胜了别人获得了更大的利益,别人没办法制裁他,只能选择和他一样破坏规则来竞争。
举个例子:某省只有 100 人可以上清北,本来大家都在普通的学习,比拼毅力,比拼学习方法,比拼天赋,前 100 上去。
突然有一天有一个学校换了个领导,他突发奇想,觉得我如果严加管理我的老师和学生,会不会有更好的成绩,于是他便如此做了,在下一次的模拟考中,他的学校遥遥领先,其他的学校自然不可能让他把省内的清北名额给包了,只能和他一样下同样的命令,最后大家都是一样的新模式,他的学校回到了原来的位置,还是原来的那几个好学校有 100 个好学生上了清北,局势没有任何变化,但是全省的学生和老师都累傻了。
当然有些时候并不会因为一个新模式的形成,局势的重新稳定而停止,总有人会启动下一轮,他会进一步改进他的命令,进一步加大强度,让他可以再次领先,然后过不久别人又追了上来,最后结果就是大家都累成了 Sb 但都什么也没有得到
什么是内卷?
就是
一开始,我们改变不了世界,
就改变自己,说为了适应世界。
后面发现,
我们改变不了自己,也适应不了社会,
我们就假装改变自己。
这种假装的改变,最后就变成了我们施加给自己的巫术。
相似律,接触律。用来画饼充饥。
没有了一分耕耘一份收获的空间,
忘了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实实在在,
世界那么大,资源那么点,
20% 的人占的 80% 那么多,
80% 的人只能抢 20% 那么少,逮住个蛤蟆,就想攥出团粉来,能不内卷吗?
这是从英语来的此,所以从英文构词来看,
volution:螺旋
evolution:e 表示 “向上”。说明是螺旋向上,所以是进化的意思。
revolution:re 表示 “再”。说明反复进行螺旋(发生),是革命的意思。(这个构词就挺 interesting 的)
involution:in 表示 “向内”。说明螺旋向内发生,像水中的漩涡一样,内部会越来越激烈。这个词就被中国人翻译成 “内卷”。
其实就是过度竞争。
竞争可以提高效率,但过度竞争浪费资源。
明明学习知识学习范围了解就足够,但偏偏要每个人研究奥数才能上好大学。
明明一个工作职业培训一下,高中水平就行,但因为整体竞争导致大家都多花几年读到研究生再来。
明明产品服务做好就行,但现在又是恶性比价又是大成本的宣传营销。整个行业用工成本急剧压缩。
很多人觉得这是因为人口太多所导致的。
有部分原因,但也不完全,这种产业升级是多维度的。
市场摊大的同时,优质企业和学校同时增多才行。就拿湖南和英国比,差不多的面积和人口,生活质量,企业数量学校数量还是天差地别。
优质市场,优质企业是一个循环,不然,人口再少也没有意义。独山四百亿投资,没有人也不过是建烂尾楼而已。
我刚毕业,没有收入来源。手里有研三毕业时候国家助学金 3000 和奖学金 6000,加上之前剩下的一共万把块钱。
然后,就是没有任何进项,10000 块钱每天都要花点几十百把左右吧,这还是日常花销,就已经能够看到卡上的数额一点点减少。有一天不太舒服去医院检查,自费下来四百多,晚上房东收租八百,报名一个考证报名费四百。
一天的时间就让我感觉到什么 TMD 是 TMD 的知乎上说的 TMD 内卷。那就是只有支出没有收入,你所有的开销都在在张卡上的钱里面来分配和支使,入不敷出就是真正的内卷,你的财富本身的内卷。只出不进。
我想起前段时间去帮有个老师上了几节课还有点课时费没有结,催了一下 1600 到账,终于有一笔钱了。这个时候我对自己说这 1600 刚好可以抵掉报名费医药费和房租费。相当于我的 10000 块钱没有动用来做过这些东西。
看到没有,有流动就不会内卷,没有流动只会往里抠索就是内卷。说直白一点内卷就是不想着把蛋糕做大,而只想争着把眼前这一小块蛋糕分多一点给自己。或者是蛋糕已经没法做大,那就只能在分蛋糕上各显神通,不择手段。
个人如此,社会、国家也是这样。
不知道理解的对不对,交流一下。
我理解的内卷,是正常事物的对外发展过程中,收到一些因素的制约使其无法继续对外发展,改为对内压缩这么一种状态。
比如滚雪球,总所周知雪球是越滚越大的,变大就是它的对外发展导致的结果。但是如果它还在不停的滚,缺无法继续变大,导致的结果就是,雪球大小不会出现变化,而它的质量会越来越大,内部雪花之间的空间会越来越小,最后完全挤压变形扭曲在这个雪球中。
再比如:一个村,刚开始还有良田百亩,人口百人,那人均一亩田地。设定条件这个村没有人继续对外开垦土地即土地数量保持不变,而人丁继续发展且不能外出务工,只有务农这一条出路。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出现这样一个结果:人均土地不足养活每个人,出现饥荒,重置人口数量。
如果套用到经济上,假设一个经济环境,完全没有提高产业结构和寻求新兴市场的根本动力,消费能力还在不断透支。那在不考虑宏观调控的前提下,只有继续不断压榨市场剩余的消费能力,以期待能达成一个惨烈的平衡。
在雪花、人丁、经济找到新的外界出路之前,内部自我调整、平衡的过程,就是内卷。
1
TT 要被老美瓜分了,这就是内卷。
ZG 资本,以阿美利坚的身份,用阿美利坚的游戏规则,打得阿美利坚同行无还手之力,以至于要大统领出面瓜分了它……
听上去很外,很扩张,对 ZG 及国人有什么好处,税收有吗?就业有吗?对阿美利坚的好处却很大,除了税收就业,还巩固了阿美利坚商业理念的高地。
实际上很内,很收缩——
从 ZG 资本,收缩到资本,放弃了 ZG 属性。
从国际化经营,收缩到经营,放弃了国际化标签。
2
老美要瓜分 TT,这就是扩张。
打不过,就玩横的,还很不要脸。
听上去很卷,其实很外——
你用我的规则打败了我,那不是我的问题,是规则的问题,改规则就好了。
3
世界是平的,如果不平了,铲平它。
怎么铲?
没草地养羊怎么办,羊吃人呗。
人比工作多怎么办,送去新大陆呗。
大表哥分蛋糕太多怎么办,独立宣言呗。
南方兄弟不想进工厂怎么办,内战呗。
看上了别人的殖民地怎么办,门户开放呗。
……
四百年全球化其实也只有四个字:
仗剑经商。
手里的剑,有来福枪,无畏舰,航天飞机,隐形飞机……
嘴里的剑,有自由,民主,人权……
4
内外是相对概念。
相对于 WTO,欧盟也是卷的,英国佬不是脱了吗。
5
卷舒是表象。
实质是划定势力范围。
用什么去划,出枪,还是建墙,啥有用就用啥,Trump 提炼的好,交易的艺术。
五个人做五碗饭,资本家拿去两碗,
然后对剩下四个人说: 努力就有饭吃!
你笑得一脸灿烂的告诉老爹,爸爸真好,爸爸烧的红烧肉最好吃了。
于是第二天,你吃到了妈妈精心烹制的红烧肉。
第三天,你吃到了老爹红烧肉 plus 版
第四天,你吃到了老妈红烧肉 pro 版
。。。。。。
给大家讲个我在大学学习地点的变化。刚开始的时候,所有人都在寝室学习,吃吃喝喝,聊天八卦,还有床就在脑门上,天天诱惑着你 “来上啊,来上啊”,很难让人不上床,睡觉。
于是乎,寝室中有一个人打算离开这充满诱惑的地方,去了图书馆。于是剩下的人都去了图书馆。
隔壁寝室的人看到:卧槽,这个寝室的人这么努力,天天集体去图书馆,不行我们也要去,她们也去图书馆学习,结果所有寝室都去图书馆学习。结果,图书馆开始爆满,每天 9 点去的时候已经快要抢不到位置啦。
有一个人,为了能更早有位置,开始 8 点钟去,慢慢的有第二个,第三个,后来就开始有人通宵了。
本来一般都是复习季的时候,大家去图书馆,但大家看到有人在复习季之前就去了,自然会想:咦,他怎么刚开学就去图书馆学习了,这期末考试还考得过他么,于是图书馆爆满的时间一步步往前推移,现在已经推到开学前了。
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大家假期也在不停的学习(卷)。
虽然有点艺术的手法在里面,但很真实。不说了,我去学习去了,要开学了。。
我就一语道破内卷的根本原因吧:
【性资源竞争】
尤其是男性追求女性
这是生物界永远没法解决的问题
要不是为了找老婆
如今这个社会难道会缺少农产品?
难道会饿死?
难道会缺工业产品?
生存空间?如果不买房买车不生孩子,一间 15 平米的租房加上一只手机一台电脑足以过还不错的日子了
谁有钻石,我找谁结婚
谁有彩礼,我找谁结婚
谁有房子车子,我找谁结婚
谁有学历高收入,我找谁结婚
正是因为这些要求,才导致了社会竞争越来越残酷,因为这是一个没有尽头的竞争,永远没有顶点
不然想想我们的老祖先吧,住山洞里,穿兽皮,食不果腹,动不动闹灾荒
我们社会现在随便一个打工的普通员工的生活条件和环境都比我们的老祖先不知道好多少,但问题是人是一种不会满足、喜欢攀比的生物啊
人家有马,你就要马车,人家有马车,你就要保时捷,人家有保时捷,你就要布加迪威航,人家有布加迪威航,你就要私人飞机,人家有私人飞机,你就要私人空间站…
【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可是,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尽头吗?
各行各业都有举例子的,但暂时还没看到几个做好总结归纳的:
我们以项目经理的角度来说一下。
“内卷” 特性一:在固定外部需求或外部需求略微萎缩下,人力密集度增加。
具体例子:以前有 3 个项目经理,三个项目。你只用当好项目经理就行,其他岗位人力资源充足,每天大家也不用加班。现在变成了 4 个项目经理,八个项目。假设新旧项目都是相同难度,你不好跟客户讲我们现在要两倍工期项目才能完工吧,这样会导致你招标拼不过别的公司。于是乎,虽然项目多了,项目经理也多了,但每个项目经理需要付出的管理工时增加了 1 倍。你也成了别人口中的 “奋斗逼”。
“内卷” 特性二:在工作量增加前提下,收入增加不成比例。
虽然从三人增加到四人,公司给项目经理发的工资增加了,却只发了 3.5 个人的钱,为了收入不降低,项目经理们都得要更努力的把项目做好从而获得 “项目奖金”。你看,项目经理的工时增加了一倍,但总收入可能只相当于以前 4.4 个人的钱。这时,八个人的工作量四个人干了,工资却只增加了 0.1。
“内卷” 特性三:在缩减人力开销大背景下,无效努力增加。
随着进一步发展,老板也意识到八个项目 4 个项目经理,每个项目质量都偏低,客诉不断,大家都疲于应付频发的质量问题。八个项目只有原来四个项目经理和他们的团队,怎么都是不够的。于是开始提倡项目经理们提升工作效率。怎么提升呢?你看,同样一个月,如果你比别人能干更多的活儿,却消耗更少的人力资源,那你 KPI 就更高,没毛病吧。
老板这时候承诺了,如果项目成员缩减 1 人,可以把这个人的工资作为项目奖金。为了更多收入,四个项目经理不得不更多的去学习对他们项目管理履历 “无用” 的技能,比如“项目现场异常数据分析”(没人比你更懂你的项目,也没有人比你更有责任解决之前项目遗留问题)。比如“质量管理”(干掉原本没什么用的质量代表,没错我就是对质量代表有偏见,不干活还分奖金)、“Python”(提高工作自动化程度,干掉其他项目经理)、比如“三大经理培训”(其实就是无证培训,没考试,没提升,学两天,记两周,过后就忘了),至于什么 Excel 操作大法,那都是上一辈玩剩下的,项目经理天生就很 6,没人愿意学。
这个时候老板往往会亲自下场,给项目经理以及有志于管理岗的员工们花钱培训,甚至周末还一起参加培训。我们不妨假设花了 0.4 个项目经理工资吧。小十万呢,对培训来说不少了。
有效吗?有效,因为老板收入实实在在增加了,项目经理通过干掉项目成员角色拿奖金,收入也增加了,还学到了似乎很厉害的屠龙技,觉得也许再学下去就全懂了,能自己当老板了,双赢。
只是,偶尔的,在充实的工作中,稍稍有点心累,因为资源不足,工期紧,要跟团队成员勾心斗角,要跟业主、供应商勾心斗角。可替代性高的,项目经理就可以当大爷,可替代性低的,老实装孙子。还有,这么多培训,都是在周末占用休息时间开展的,也稍显心累。
所以,真的是双赢吗?你觉得老板需要懂你这个项目的关键路径工时缩减才配当老板吗?同样的,项目经理即便要去 PMO(项目管理部门)也不需要你会 python。
你意识到前面参加那么多培训,花了那么多个周末,累了一两年,月工资收入都没增长。但当你告诉老板你想涨工资时,老板说,你涨工资的钱都花给你们做培训了。这样吧,也不是不给你涨,给你加个 1% 吧,别看不起,也好几百呢。你也不好再说什么,感觉老板是真的没法给你更多了,害挺仁义的。在这里工作也有感情了,总是要讲情怀的。
于是,在做了众多 “无用” 努力以后,你的收入增加 11%,工作量增加 200%,八个项目一个也没落下,效率超级高。老板此时收入变成了 200%。五系换七系。
“内卷” 特性四:同行业竞争压力增大,开始被动学习。
如此继续,几年后,项目经理陷入恶性循环,既没有能力翻身当老板,也不能从繁重的重复劳动中抽身。想要继续提升收入,只能期望跳槽。
一看别的公司招聘要求,要求 PMP,要求系统集成项目管理,要求二建、一建。怎么之前公司老板没给我们培训点这些有用的?而且别的公司都要五年经验具体到行业的项目经理,无从学起啊。
无奈只能继续熬,同时开始尝试报考 PMP,系统集成项目管理,二建、一建。好容易二建一建考过了,国家开始严打了。
公司看你挺不容易,给开个条件,一年五千,爱挂不挂吧,反正你社保在我这儿你也不能挂别的公司。
五年前我参加中考时,满分 810,考上我们这里最好的高中需要 736 分;今年中考,满分 750,考上最好的高中需要 712 分
并不是因为意外原因分数线突然暴涨,中考难度系数基本稳定,每所高中招收的人数也保持稳定,中考生数量同样稳定——但就是分数连年上升。和其他省份的同学交流时,才发现全国各地都有这个现象
五年前,我身边的同学很少有从刚进入初中就开始全科补习的,大多都是到了初二初三去普通的补习班学一下不擅长的一两门课;但现在很多初中生是三年不间断的一对一。可是最终的录取比例并没有变化,拥有相似智力水平的学生付出同样的努力,五年前可以考上最好的高中,但是现在却可能只能上第二梯队的高中,因为总的资源没有变化,但是所有人都付出了更多、投入了更多。
还有就是现在硕士本科化,博士硕士化,很多原本需要读到博士才能进入的行业又吹起了博士后风… 我是第一批 00 后,成年前没受内卷化的 “迫害”,但现在看来大学阶段和以后就业是逃不掉了卷地头破血流的命运了…
近期,小职被朋友圈里的一篇文章刷屏了。
不知从何时开始,“内卷” 一词开始更为频繁的出现在各大社交媒体针对社会热点事件的讨论之中。继 “抑郁”“PUA”“女权” 之后,“内卷”成为了一个新的热点标签,打在了当代中国的年轻人身上。
但内卷究竟是什么呢?估计许多大谈特谈 “内卷” 的人自己都没搞清楚。百度百科是这样解释内卷化的。
通俗易懂来形容,就是系统的外部扩张受到约束无法进一步发展。
而目前网络上对内卷的定义显然不是如此, 大多数人将 “内卷” 由一个深刻的发展问题解释为了某种具体的行为模式,简单概括的话,就是**「增量停滞,存量竞争」**。
![](data:image/svg+xml;utf8,)
举个栗子:幼儿园老师规定,小朋友们写字,最后按照写字的多少来按比例分配蛋糕。原本只要每个小朋友都只写一页字,那么所有小朋友都可以拿到蛋糕。但偏偏有的小朋友想吃更多的蛋糕,他可能会写两篇字,三篇字。
而蛋糕的总量是有限的,写的少的小朋友就意味着他吃到的蛋糕会变少,于是所有小朋友都拼命写字。最后每个小朋友都写了五页字,但按照比例每个小朋友得到的蛋糕依然只有一个。
存量下付出了更多的努力,但获得的收益并未成正比,这就是内卷的最直观体现。
其实,内卷并不是一个新鲜的概念。近年来内卷不断地被提及,我们的身边也并不乏内卷化的例子。
三联在《绩点为王》这刊的封面上印着明晃晃的五个字:小镇做题家。
“小镇做题家” 这个词,最早来自豆瓣小组 “985 废物引进计划”。
词条的大概意思是:有很多小镇或县城的青年,依靠中学时代题海战术,考入了 211、985 名校。
但他们除了埋头做题外其他社会性技能几乎为 0,从此陷入困境,大学平庸,毕业可能找不到满意的工作,一步错步步错。
首先,小职并不认同 “985 废物” 这种说法:小镇青年想要考入 985 本身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废物”一词是对其能力和努力的贬低。
对 2017 届高校生的调查显示,家在城市、父亲受教育水平更高以及家庭收入更高的孩子进入 211 的概率显著更高。反之,孩子更有可能会进入专科院校和非重点高校。
而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就是教育增量的不充分:即教育资源的划分不公平。
近年来国家在教育上投入了大量的成本,但优质的教育资源往往更多被划分到大城市,小城镇的教育资源并不充分。
而高考制度的本质是一种存量竞争,有限的教育资源下只有凭借拼命的努力,才能打败其他人换来更高学府的入场券。
也出于这样的原因,二三线城市催生了更多的类似衡水中学的教育模式——牺牲一切时间,做题、做题、做题。
薛兆丰曾说,让你拼命的不是考试而是与你考试的人。
在激烈的教育资源竞争下,小镇青年失去了更多 “诗和远方” 的选择权,他们把更多应该用来开阔眼界的机会和时间投入到了应试当中。
但最后高校的录取名额是额定的,原本五百分可以选报的高校,在竞争下考生彼此筋疲力竭,而高校分数线涨到了六百分,最后依然选报的是这所高校。
在囚徒困境的作用下,所有人付出了成倍的努力,但最后获得收益却极小甚至为负——
这,就是我们每个人都最初经历的内卷。
一个经济社会必然无法一直保持高速的增长,伴随着增长的停滞带来的即是对存量的博弈——企业与企业之间为市场互相竞争,员工与员工之间为资源相互竞争。
但别害怕,小职在这里说的是从社会整体系统来看。而在社会大系统下包含着无数个细分系统。每个细分系统的发展情况各不相同,增量也随即不同,那么竞争状态即也不同。
更何况在不同的细分系统当中,内卷的情况也并非必然。
![](data:image/svg+xml;utf8,)
再举个栗子:我们经常说在体制内的工作比较 “稳定”,即如果你在机关内工作,可以预见你所处的小系统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是可预见趋于固化的,即所谓的存量一定,而这样的工作反而大部分不用加班。
而互联网公司的情况则刚好相反,其迭代和更新的速度极快,往往四五年就会产生一个新的互联网巨头。
而一家企业成为巨头的同时也会拿得头部的绝大部分资源,在无限的变化中带来的即是无限的增量,随之而来的后果是互联网公司也成为了 996 现象最为普遍的地方。
你看,同样是存量固定增量停滞的体制内工作,大家并不加班;而在增量庞大的互联网企业中,996 却成为了普遍的现象。
这也说明如果你所处的系统没有了增量,进入了存量的博弈,即进入了固化的状态,那么在这种固化状态下的确无法驱动人长期加班,甚至无法驱动人加班。
而互联网行业虽然竞争较为激烈,但由于他巨大的增量,带来了更多发展的机会,使得其恰恰是最不内卷的。就此,同学们无需过分担心内卷带来的影响,选择自己喜欢的细分赛道显得更为重要。
而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一个新型的产物——
“奋斗逼”,悄然出现了。
03.
奋斗逼,真的那么讨厌吗
在职场,一定绕不开惹人讨厌、但人人抢着真香的三个字:“奋斗逼”。
经历了高考、大学、职场的 “花样卷” 后,深谙 “努力了不一定会成功,但不努力一定会挨打” 的社畜们,已经潜移默化地达成了共识:即使真的不努力,也要假装自己很努力。
前有新晋孕妈、网红博主 @papi 酱 总结了 “如何在朋友圈花式秀加班”:
后也因此有微软员工抵制新员工主动加班的网图广为流传:
虽然辟了谣,但图中代表了群众呼声的 “请立即停止你们的阿里行为”,也成功出了圈。
但玩梗之余,小职也希望你能静下心来想一想:奋斗逼,真的有那么讨厌吗?
前段时间推拿熊在微博发表过一篇文章,文章的末尾,推拿熊号召全世界打工仔联合起来,摸鱼、划水。
他的论点是因为你的努力会让你的同事倒霉,你的加班工作换来的不是升职、加薪,而是老板让你的同事和你一样努力,而你继续努力,内卷的雏形出现了。
在大家的口诛笔伐下,“奋斗逼” 俨然成为了一个贬义词。大家一致认为,是奋斗逼的出现导致了内卷现象的产生。
但小职在这里要指明,不是奋斗逼创造了内卷,而是内卷催生了奋斗逼的出现。
同时,奋斗逼固然会带来公司内部的竞争,但如果真的一家企业所有人都如推拿熊所号召的,摸鱼、划水,这家公司又如何拥有活力和自己的竞争力?
而伴随一家公司活力和竞争力的消耗,其必然被市场淘汰,公司资源缩减。而随着资源的缩减带来的即是新一轮的存量固化,内卷再次开始了。
奋斗逼,或许真的没那么讨厌。
首先,内卷不是让人放弃努力的理由。
内卷是任何公司发展不可避免会遇到的情况,于人也是如此。当发展遇到瓶颈,我们不妨去做 “奋斗逼”——但不要去做表演型的奋斗逼,而是在奋斗和努力中真正提升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表演型的奋斗逼固然讨厌,但做对自己的投资永远不会是错误的选择。
其次,“内卷” 并不应该是一个贬义词。
虽然每个人越来越努力、越努力越累,但至少我们还能看到奋斗的目标,也能抓住一点成功的可能。内卷带来的付出和收益或许不成正比,但努力带来的一定是逃离内卷的机会。
我们可以自嘲 “废物”“假奋斗”,但谁都没有理由去心安理得地躺平、做一条咸鱼。
虽然鸡汤,但小职依然相信 “越努力,越幸运”。
也请你去试着,用自己的努力,挣得一个美好光明的未来。
举一个贴身例子。去年中秋,香港各种生意也不好,而月饼生意更是大受打击,原因据说是因为某知名月饼生产商撑黄丝,导致蓝丝 (亲中) 发动罢买,而另一知名月饼生产商撑蓝丝,导致黄丝发动罢买,所以月饼生意大插水。
然而,聪明读者一眼就可以看穿问题所在。假设黄丝和蓝丝各有一半好了,蓝丝罢买黄丝月饼去买蓝丝月饼,黄丝罢买蓝丝月饼去买黄丝月饼,平均下来双方的生意额不是应该没有变化吗?假设黄丝 60% 蓝丝 40%,又或者黄丝 40% 蓝丝 60%,那怕有一家月饼生意惨淡,另一家月饼生意也应该红火才对,为什么会出现两家惨淡,全港插水的现象?
这就是因为内卷了。其一在于香港这惨况已经很少人有心情买月饼庆祝中秋节,其二在于以前会来香港买月饼的大陆人不去香港买月饼,其三在于媒体还在欺骗大众、操弄大众,不告诉大众月饼市场缩减的真相,而是去报导罢买某品牌月饼等独立事件。
内卷也就是这三件事同时发生,一是市场无法扩大,反而是在缩小,二是市场内部的消费者也没有心情消费,三是媒体还在盲目地粉饰太平。
剧场效应咯。
补充几个我经历的:
1. 村子里盖房子。
村里人口大量流失,平时留在村里的都是老人孩子,不过这些打工人每年春节都会回村。由于大部分是体力活,无法在城市立足,最终会在年龄大一些回到老家。
大家有了钱,就开始盖房子,而且村里极其讲究风水,就是自己家的房子一定不能比别家低。
结果,第一年大家都盖平房,有钱的盖了更高一点的。
结果过两年就有人盖两层,接着还有盖三层的。
家里总共四五个人,盖了三层。每层都有四五个房间。
这样就第一层能用,第二层三层,基本上没用,就变成了仓库,里面都是毛坯。
本来盖平房,花费也就七八万,这样手里还能剩几万块。
盖了三层,开始找亲戚朋友借款,欠了一屁股债。
花的钱,全给了建筑公司和建筑材料。
2. 村里的彩礼
以前媒婆给年轻男女相亲,一般也就给个万八千,买点首饰就行。
后来,不知道从哪个村学习的先进经验,彩礼要整数,甚至出现了 66666,88888,等吉利数字。
再后来,变成三大件,彩礼 + 房子 + 车。
村里人都出去打工,车基本在家吃灰。
受了这么多彩礼,装修一个好房子,就老人给看门,基本也是吃灰。
随份子的钱,全都交给了饭店。
这样,婚礼轰轰烈烈,风风光光,结果婚后生活捉襟见肘。
3. 上学
一个班里 40 来个孩子,每个家长都想自己的儿子受重视。
然而,老师时间有限,一堂课,也就能跟四五个孩子互动。
没有得到互动的家长,就会觉得老师不重视自己的孩子,然后想办法跟老师套近乎。
什么教师节礼物了,甚至私下的 HB 都有。
还有很多家长为了争取进家长委员会打得头破血流,为了获得跟老师的交流机会。
而进入委员会,需要帮助学校搞卫生,绿化,甚至赞助学校的各种活动。
然而,老师还是那么多时间,每节课互动的还是那么多孩子。
学区房,更是如此,没有学区的时候,有很多孩子能上。
有了学区,多花了几百万,最终名额还是那么多。
这多花的钱,最终哪里去了,恐怕大家心理都明白。
向外也卷 现在托福好多 110 加 却还在无限刷 都还是孩子
我穿越回明朝,饿倒在街头
因为奇装异服语言不通,没人愿意接济我
我的经天纬地九年义务教育的一身绝学毫无用处
最后我只能低下身板,去酒楼,说需要端盘子的吗,一个月 10 两银子就行
他们用棍子请我离开。
我去另一家酒楼,说需要端盘子的吗,管吃住就行。
她们用唾沫请我离开。
我饿极了,只能去另一家酒楼,说需要端盘子的吗,给口吃的就行。
他们上下打量了我一下,说,你现在知道啥是内卷了?
内卷就是不合理的分配制度,导致社会总需求的降低,然后社会需求不足传导到就业上。
100 个,每人需求 100 件衣服,社会总需求就是 10000 件衣服
由于分配不合理,10% 的人获取了 90% 的资源之后。
10 个人需求 300 件衣服,剩下 90 人,每人只能负担 10 件,社会总需求是 3900 件。
然后成衣厂就必须裁员到合理水平,制衣工人就开始内卷了。
内卷的本质就是分配不公,是基尼系数过高的社会表现,也是我国对该系数的汉语解释。
内卷就是挤权,封建,剥削与垄断,就是形而上学的复活与变形。社会要进步,要公平与正义就必须打破内卷,否则如果令内卷不断的加剧恶化,必然会导致社会进步的停滞。
就是本来本来能进实验室的人去扫大街了(没有鄙视扫大街的意思)
乱花渐欲迷人眼,蒙心才能奋马蹄。
无力走出去寻获新饼子,在面对一个饼子竭尽全力的立牌坊。估计直接说是内斗内耗不够脱俗,于是吧啦吧啦的一通算是饭前祷告。
其实古代早有个简明的表达—→怨天尤人。
内卷就是坐电梯
我住在住 20 楼,上面还有 30 层,早上七点得上班。
有一天我发现上班等电梯的时间太长科,根本下不去,于是我按了朝上的按钮,先坐上去再坐下来。慢慢的你会发现你按朝上也坐不上电梯了,因为大家都想到这个办法。最终结果没法好好出门了。
来看一下收益
物业增加了电梯负重和运行,降低了运输效率,收益为负
底层坐不上电梯,选择走下去,浪费时间和精力收益为负
中层选择坐上去或者走下去,收益为负
高层坐不到电梯走下去会疯掉,收益为负。
这就是内卷,一种无序的竞争
最开始,只是一个明星的粉丝氪金,打榜,控评,到处撕人。大家虽然觉得不愉快,但也忍着了;
现在整个互联网所有粉丝都这样,不这样就不行
一群羊关在羊圈里,出圈无望,自杀不敢,所以每天彼此争抢着有限的食物和空间。
内卷的实质就是:资本家太少,劳动者太多,劳动力供大于求,于是劳动者相互竞争,劳动力价格越来越低。
因此,应该大力鼓励人们创业做资本家,大量引进资本家。
但是,左左们整天吵吵吊死资本家,把资本家都吓跑了,害死劳动人民了。
过渡竞争导致资料浪费
我不太清楚,但是他给我一种感觉,就是说吧像是一个螺旋的感觉,大家只能不断的往里面转,虽然最后会是死路一条,而且收获越来越小,可是没有人愿意出去。像是补习一样,明明大家同时停止就可以解决问题,但是没有人愿意,就开始互相较劲,每个人越学越多越累最终会是死路一条。
反正不会是描述好的社会现象的吧 (´▽`)
上面好像有人说到了企业剥削什么的,那个也很有道理呢,只要卷进去的人都联合起来就可以推翻内卷了吧,电影院的人都坐下,学生一致停止补习,无产阶级联合起来,乃至世界和平不再起争端,寻求共同发展。
人类文明发展至今,不管披着何种外衣,有一个底层的逻辑一直没有变:
各集团、团体、个人一直在为了争夺资源而在不断地斗争,而这一切都是为了——生存。
表面看起来,身边的工作机会很多都和资源没有直接关系。
其实,我们目之所及的岗位,都是为了拥有资源、保护资源、争取资源,以便更好地繁衍生息,而产生的衍生品。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始终是有限的。
虽然随着技术进步,能被人类发现并利用于改造物质世界的物质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可持续,未来肯定还会有更伟大的突破。
但对于各个发展中的历史时期来说,总会有那个时期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性还是来源于物质的有限性。
就算是在未来,也会出现属于未来的有限性。
比如说,在未来,可控核聚变技术和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波浪能、潮能、海洋温差能技术,应该能完全替代不可再生能源。但是放现在来说,当前的技术和经济发展程度,决定着不可再生能源仍然是比较廉价、应用广泛的能源。再放未来来说,人类对电能及其他能源的需求只会越来越高,电能充足的未来,可能也可能会出现新的 “捉襟见肘”。
再比如说,在今年问世的不需要细胞参与,产率还较高的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技术,在将来可能会解决人类的吃饭问题。但从实验室进入到工厂量产,总是有一个过程。至于广泛用于固碳和服务于星舰文明,估计也得不少时日,还得克服其它的困难。
需求和欲望,是促进社会前进的重要因素。有需求和欲望,就有斗争。
国家之间有着激烈的斗争。
怎么个激烈法?张文木教授指出:国家边界的曲折程度反映了围绕资源争夺的国家关系的矛盾深度。
而国际斗争日益激烈,那些看似遥不可及的问题,其实对我们的生活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只是很难感觉到罢了。
同样,个体之间也为了需求和欲望而斗争。
各位看官都有亲身经历得到的认识。
总结起来,明朝朱载育写得很透彻。
终日奔忙只为饥,才得有食又思衣。置下绫罗身上穿,抬头又嫌房屋低。盖下高楼并大厦,床前却少美貌妻。娇妻美妾都娶下,又虑出门没马骑。将钱买下高头马,马前马后少跟随。家人招下数十个,有钱没势被人欺。一铨铨到知县位,又说官小势位卑。一攀攀到阁老位,每日思想要登基。一日南面坐天下,又想神仙来下棋。洞宾与他把棋下,又问哪是上天梯。上天梯子未做下,阎王发牌鬼来催。若非此人大限到,上到天上还嫌低。
——《十不足》
同样,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也在另一个角度变相阐明了这个道理。
物质资源的有限性(可衍生社会资源的有限性),而个体需求和欲望的无限性,使斗争的产生有着必然性。
在国际秩序正在悄然变化的今日,在可被占有资源(物质资源、社会资源)愈加减少的今日,这种斗争的激烈性和加剧性可想而知。
在肥隼有限的生命内,估计能见证越来越多超越认识的,为了争夺资源而进行的各类斗争。
同时,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人工成本的增长,可能一些岗位、一些职业的供应量还会减少。
张文木教授指出,吃饭是思考的前提,而不是结果。
生在今日之中国,吃饭已经不是问题了。
但多数人肯定或多或少还会想着,如何能让自己、让家人,吃更好、吃更舒心。
不卷起来,不鸡娃,不拼,不在最需要积蓄能量的低谷时期奋斗拼搏,不仅当下无法更好的立足,未来可能会丧失更好的个人发展,如何能在当下和将来,让自己、让家人,吃更好、吃更舒心。
04
在困难模式下能顶风前行,再回到简单模式便是进入蓝海
很多游戏都会有困难模式和简单模式,困难模式会付出更多,但能够获得的装备和资源也会比简单模式更丰富。
历史上,社会发展总是呈现螺旋式上升。
客观实际的变化必然带来矛盾的变化,发展模式也会相应调整。
矛盾着的事物在一定条件下有同一性,又能够在一定程度时转化到相反的方面去。
市场蛋糕还是在增大,只不过是变缓了。但并不是会一直变缓。
随着国家实力更加强大,在不久的将来能够强大到改写国际秩序的那一刻,形势又会发生另一番转变。
市场蛋糕可能会急剧变大。
而这时,谁在困难模式下付出更多、顶风前行,在那片被新拓展的蓝海中将会游得更远。
而选择躺平的,也会有好的处境,不过,至于会不会抱怨当时选择躺下的自己,也就不可知啦。
如果上述的预期在短时间内无法实现,市场蛋糕万一再缩小一些。
躺平后再想追起来,那可就难上加难了。
历史不负奋斗者,未来属于奋斗者。
最近在推广精益生产模式时创作了一个短篇漫画,和大家分享一下
供给给大家获取的资源不够多,有资格参与资源争夺的人太多,然后导致每个人都很辛苦。
举一个高赞回答的例子:看电影,为了获得更好的视野,一个人先站起来看了,被他挡住的人不得不也站起来,最后大家都不得不站起来看电影,只有第一排的人坐着。
如果电影院足够多,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供给给大家获取的资源不够多,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大自然产生的资源就这么多,一种是控制这种资源的人,对外提供的太少。
其实我有点想不明白这个例子 “孩子上学,一个孩子上辅导班,逼得大家都去上辅导班,最后排名还是没变,但开辅导班的赚了。”,虽然排名没变化,但是每个孩子都掌握了更多的知识,比以前更优秀了,这样算是内卷还是良性竞争?上学的目的是为了排名,还是为了学习更多东西。
然后再联想到,为什么看电影的那个人想要站起来?站起来不累吗? 大家都想要获取更多资源?为了上升一个排名,愿意更辛苦一些,因为每个排名 (座位) 得到的待遇差别太大?
我想着解决这个问题 “看电影,为了获得更好的视野,一个人先站起来看了,被他挡住的人不得不也站起来,最后大家都不得不站起来看电影,只有第一排的人坐着。”
1. 调整座位布局,让每一排的人观影体验差距不是很大。让不同工作之间的薪酬待遇不会相差太大。不同阶层的人生活体验不会相差太大。为了那一点点观影体验的提升,站起来值不值得就会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2. 建立足够多的电影院,有足够多的好座位。刺激经济发展,高薪岗位更多。
但是我们这个社会生产力随着时间发展在往一个越来越高的方向发展,我们这个世界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一个劳动的人能养活的人越来越多,那么不需要劳动就能存活下去的人也会越来越多,岗位就会越来越少,好座位也只会越来越少。
市场经济下关键岗位的待遇也一定会越来越高,每个阶层之间的收入跟生活水平差距也只会越来越大。
社会的生产力越高,内卷就会越来越严重。
平复内卷的措施都是反市场经济的,必须得国家调控。
果然只有社会主义能救世界。
唯一真实的地方:班里 37/38,俗称倒数第二
举个例子,一门水课的课程论文,老师只要求不低于三千字,正常人一般想想写个四五千字吧,但卷学家为了凸显自己努力而获得高分,写了两万字,他的室友本来只想写四千字,看到他写了两万,于是痛苦地写了两万五,于是在这种风气下,大家字数越写越多,因为当其他人都写两万字时,你写三千,注定只能垫底了。这就叫内卷。
所以贵清有些水课改成了规定字数上限而非下限,老师看凑字数的水论文也很累的好伐!
内卷就是没有淘汰机制的竞争
动物之间没有内卷,因为竞争失败就死了。狼多了羊就不够吃,狼需要竞争一下,吃不到羊的就饿死了,羊很快又够吃了。
人与人竞争因为没有淘汰,必须天长日久没有尽头的竞争下去,层层加码,就变成了卷。从幼儿园开始大家卷教育,一卷就是 15 年。等 15 年高考过了,你以为有结果了?并没有,大学开始要为工作做准备了,继续和同一批人竞争。等大学毕业工作了,你会发现,我艹,高考输给你的那一波人又回来和你竞争了。你虽然学校好,但人家要价低啊。你虽然要价低,但人家肯加班啊。
然后你就发现,前 15 年卷教育好像并没有什么用,因为输的人并没有淘汰,过了几年他们又杀回来了。
但是你说,大家都是人,因为一次输了就淘汰是不是也不合适?不能淘汰就接着卷呗。
只有老板们哈哈大笑: 来啊,接着奏乐,接着舞。
在资源用量不变的情况下,内部竞争逐渐变得激烈,然而每个人分到的依旧是那么多
最近
**《鱿鱼游戏》**实在是太火了!
据说拿到了全球 83 个地区的热播第一
不知道大家看了没
反正质心姐姐是上瘾了(bushi)
故事主线简单来说就是:
玩游戏闯关
不过关者,就要死
如此熟悉的套路
不就是韩剧版的 “躺平等死,内卷至上” 么?
![](data:image/svg+xml;utf8,)
说到内卷
质心姐姐今天邀请的这位朋友大有研究
下面就来康康他是怎么 “漫谈” 的~
文 / 辛巴柴汪斯基
内卷化,称为过密化,源于美国人类学家吉尔茨《农业内卷化——印度尼西亚的生态变化过程》。他在研究爪哇国水稻生产时,发现当地人在既无法参与资本也无法开拓土地疆域的条件下,把劳动持续投入到有限的水稻生产,导致农业生产内部精细化。他称这种现象为 “involution”,译作“内卷化”。由此我们不难想到一个更为大家所熟悉的单词——“evolution” ,尽管现代生物进化论更倾向于将其译作“演化”,也就是不赋予其进步性变化的含义,但我们在这里不妨使用其最初的狭义解释,也就是“进化”,以方便我们更好的与“involution” 作对比。
请让我们回到吉尔茨最初的研究,“内卷化” 是指一种社会或文化模式在某一发展阶段达到一种确定的形式后,便停滞不前或无法转化为另一种高级模式的现象。具体点讲,就是爪哇岛的水稻生产随着时代发展,并没有走向机械化生产(evolution),而是陷入精耕细作的圈套(involution),从而始终无法和工业化产生关系。那么,尽管内卷化不具有推动社会发生质变的条件,我们是否可以说它至少带动了量变,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水稻产量,缓解了人地矛盾呢?不幸的是,由于内卷所带来的收益边际效应不仅是递减的,而且是没有下界的。我们小学二年级就在生态学中学习过 “最后产量恒定法则”,也就是说受限于光热条件,水肥条件,我们盲目地扩大种植面积,作物最后的产量是恒定不变的。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多出来的能量,被呼吸作用所抵消,或者流入茎秆无法被人类所利用。并且根据 “负二分之三法则”,当种植密度超过一个上限时,作物产量(y 轴)与种植密度(x 轴)的函数图像斜率为负二分之三,通俗的讲就是种得越多,收获得越少。说到这里我们不难发现内卷绝不是一种社会进步,而是无处安放的社会资源无谓的浪费。
**
**
在此之后,中国历史社会学家黄宗智在《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中,把内卷化这一概念用于中国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的研究。内卷的第一个特点是人力资源过剩,而生产资料相对不足,结合中国近代历史,我们可以更好的理解这一特点。高中历史课上那句 “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令人印象深刻,而也正是康乾盛世使中国人口由 3000 万膨胀至近四亿。如果你学过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知道 “人口几何增长的同时生存资料算术增长”,就知道一场悲剧即将发生。1655 年清朝的全国耕地总面积是 3.88 亿亩,到 1833 年扩张到 7.4 亿亩。人口激增,人均耕地不足所带来的内卷造成最为直接的一个后果就是人命不值钱,不值钱最为直接的体现就是太平天国运动。据不完全统计,太平天国战争光是在江苏、浙江、安徽等 7 个省份的主要战区就造成了 7330 万人口损失,全国人口损失至少 1 亿以上,这是一个骇人听闻的数字。
在电影《投名状》中,苏州杀降的情节就是最为直接的体现。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不把降卒当作奴隶呢?因为不划算,奴隶的基本条件是其产出在满足自身消耗之余仍能给奴隶主带来收益,而在当时的人有余而地不足的社会环境下,降卒本来就是逃荒的农民,指望他们带来收益,无疑是空谈。内卷的第二个特点是将过剩的人力资源浪费,无法提高生产力水平,脱离了社会再循环。对于这一点最为直接的例子就是复活节岛模型。
复活节岛是一个南太平洋东部,孤悬海外的小岛,它以那些摩艾巨人石像闻名。公元 3-4 世纪,当地土著第一次登上复活节岛,人们靠砍伐棕榈树制成独木舟捕鱼为生,因为环境独立且稳定,当地人类繁荣发展;但也正因为环境与世隔绝,多余的社会资源不能得到流通,而全被灌注于石像的建造之中。我们不知道第一座石像是出于什么目的建造的,宗教迷信或者是领袖崇拜?我们只知道岛上的树木被疯狂的岛民们成片地砍倒,并且被消耗到毫无产出的建造活动中去,不断增长的种群数量和石像数量就是最直观的体现。人口顶峰一度达到 2 万人,他们建造了约 400 个完整的摩艾石像,而加上尚未完工的有多达 600 多个。岛屿生态被完全破坏,没有树就无法造船,没有船就无法捕鱼,岛屿最主要的产业不复存在,可想而知原住民的命运是什么:当欧洲殖民者发现这座昔日富饶的岛屿时,岛民只剩下数百人,只能以老鼠肉和人肉苟延残喘。这就是社会资源脱离了社会再生产最为可怕的后果。那么如何判断你的努力是否属于内卷呢?你自以为所做的工作是在去年的稻糠里筛米,还是开垦荒地,杂交水稻,推广联合收割机呢?判断自己究竟是 “evolution” 还是“involution”,要看你的努力是否能为社会带来增量。
**
**
你有过内卷的经历吗?(有的同学点个赞让姐姐康康)
对于内卷有何想法?
欢迎来留言区说出你的故事
假设你面前有一块海绵,你拿它吸满水,刚开始轻轻一挤,就有大量的水被挤出,然后你把它对折再挤,然而你越用力,挤出的水越少,最后你把它卷起一团使劲捏,只有一两滴水被挤出,这就是内卷。
卷~ 卷~ 卷卷心~
为了抢夺有限的阳光,所有的树不得不越来越高。
边际递减,成本递增。
人多地少,累死吃不饱
自闭是一个人的内卷
内卷是一个群体的自闭
就是以比较文明的方式内讧
记得我 2008 年开淘宝店时,淘宝直通车(淘宝搜索结果右侧,以及底部的广告)只需花 1 毛钱,就可以获得一个客户的点击,我花 10 元钱,就能获得一个成交客户,等我 2011 年再准备投广告时,已经需要 1-2 元钱才能获得一个点击,花一两百才能成交一个,现在普遍一个点击要几块钱了,并且对手越来越多,导致成交率也下降,我的产品,也许几百元都难成交一个。所以,十年来,商家越来越难做,淘宝赚得越来越多。
你做初一,我做十五。
然后大家都有做的。
有没有比我理简洁的?
有没有比我更通俗的?
指 系统化导致 内部竞争,而不考虑系统化的前提 和 突出内部系统后能获得的 进步。
说,有一只狮子,追着 3 个人跑,这三个人一个会武术,一个会开车,一个体力好跑得快;
狮子就嗷嗷嗷的追这三人,
你觉得 谁会生存?
第一个人是跑得快的那个,他想,只要我跑得比另外两个人快就可以;
第二个人会武术,他想,大不了我和狮子打一架;
第三个人会开车,他想,如果我跑得快,能找到一辆车就好了;
游戏发展第一种情况:
跑得快的那个人 绕圈跑,会武术的那个人打一套拳 吸引狮子注意力,会开车的人去找一辆车,回来把另外两个人载走;
也就是 团队协作,一起吃鸡;
游戏发展第二种情况:
跑得快的那个人 使劲跑,一溜烟没影了;
会武术的人快被狮子追上了,他想,狮子估计饿了,于是就 给会开车的人 三拳两脚打趴下了,然后 会开车的人就被狮子吃掉了;
会武术的人 赶上了 跑得快的那个人,略施计谋,进入射程,三拳两脚又把跑的快的人打趴下了,然后跑的快的人也被狮子吃掉了;
最后,会武术的人 等狮子又饿了,和狮子三拳两脚,最后也被吃掉了。
这种情况已经出现了 内卷,即 系统设定的前提 其实是 只有一个人能活到最后。
有趣的是,跑得快的那个人 是 清华的。
他就想,如果我跑得快,找到警察叔叔,让警察叔叔乱枪射狮子,说不定误杀另外两个人,但是起码我能活下来。
游戏发展第三种情况:
跑得快的那个人 使劲跑,一溜烟没影了;
会武术的人快被狮子追上了,他想,狮子估计饿了,于是就 给会开车的人 三拳两脚打趴下了,然后 会开车的人就被狮子吃掉了;
跑得快的那个人路过清华,找到了门卫叔叔,门卫叔叔说,你有身份证吗?怎么证明你说的话是真的?
跑得快的那个人想了想,拿出自己的学生证,挺起胸膛,唱了一遍清华校歌;
门卫叔叔 看了一下学生证,说,你都没有特奖,还是去 zs 吧。
后来,狮子进入了清华大学。
一群狗被狮子包围,它们没能力冲出去和狮子抢肉,于是只能在圈子里抢屎了。
其实就是很简单的供求问题。供给远远大于需求,典型买方市场。
从对立的角度理解内卷,即:外卷。懂外卷,就是懂内卷。如同懂白色才能懂黑色,即:要么黑白都懂,要么都不懂(纯白的世界里,无所谓白)。
从关系的角度理解内卷和外卷,即:整体与局部。即便在外卷的年代里(比如改革开放),局部也是有内卷的(比如高考制度)。即便在内卷的年代里(比如供应链外迁),局部也有外卷的(比如外卖经济)。无论外卷或内卷,都相互伴随,无非哪个更” 显著”,或” 占大多数”
从主语的角度来理解,什么在” 卷”,即:社会条件。改革开放前,农村因为地理交通的限制导致” 不能” 出去,有自然经济有饭吃也” 不想” 出去(其实是教育资源限制),内卷的结果(应对方法),就是要生” 男孩”,重男轻女,在村里要抬得起头,就看你家有没有壮硕的男人。改革开放后(貌似也是政策),仍然留在农村的男孩,却被人看不起,没出息,所以正常一点的都外出打工了。一个内卷的农村一下子被压平摊开。城市也上演着同样的戏码,限制因素倒不是物理意义的马路交通,而是政策,曾经一度辉煌的工人阶级,职业技校(内卷),被商业服务产业和高等教育取代(外卷),城市也压平摊开。讲到这里,男孩子们要得意了,你们的时代再一次降临,内卷 2.0 拉开序幕。
从原因的角度理解,从上面的历史社会缩影看,从表面上,看原因是” 政策” 或” 限制因素”,其实是” 谁买单” 的问题,有人买单,跳钢管舞也行,没人买单,那只能种个水稻刚需之类什么的。整个社会需求或财富(国内、国外)在收敛,还是在多元,决定着给你开设的社会条件(限制因素和产业政策),决定着你的行为和想法。真到了内卷 2.0 时代,养男儿 1.0 策略,会变成养房 2.0 策略。职业技术学校重登历史舞台。无论从内到外,还是从外到内,都有能量的流动(即机会:比如蓝领直男取个白富美,赚钱的事可以先放一放,回到成家立业的时代)
共勉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这句中国人大都信奉的格言,道尽了内卷的本质。即:
都想压人一头,想当人上人,而不是当人。这个竞争过程又是苦逼的。
这就是内卷。
都信奉这种格言也是为什么中国这么内卷的原因。因为这是主动卷,而不是被迫卷。
所有人都想当 “人上人”,而不是人。人怎么都能当成,当人上人那就只能卷赢了别人才能当。这是内卷的来源。中国人不是被迫内卷,而是自己主动内卷。主动开启从人爬到压人一头的人上人的内卷过程。
饭店里,十个人会做馒头,十个人会包饺子。原来都有工作。现在老板说不分了,就要十个会做面食的,做馒头的积极去学饺子和做其他面食,包饺子的同理。老板说,光会还不行,要考证,大家就一股脑的去考证,老板又说,考证也不行了,得考十级证,大家又得去考十级证,得了个十级面点王的证,就开始正式上岗工作了。
这个过程就是内卷,最常出现在医疗系统。考不上十级面点大师证的,就去了差一点的餐厅,继续做面点。连七八级都考不上的,就回县里开摊卖煎饼果子了。
八王之乱,努力一把当人上人。
结果集体不好过
并不存在内卷,一切内卷都是外卷
很简单,内卷的预设是社会上人与人的关系是零和博弈
可是问题在于如果人和人之间真的是零和博弈,那么最优解其实是杀光所有人只剩自己一个人,这样一个人分到所有蛋糕,实现利益最大化
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必然不是零和博弈,因为人不仅是分配者,还是生产者
(广义的)工人的内卷实质上是异化劳动的体现,工人劳动产物变成了与工人无关的东西,不管工人生产多少产品,这些产品都不能归他所有,996 和 845 拿一样的工资,多劳也没法多得,所以才产生了内卷
而学生的内卷也是同理,学习理应是一个充实自己的过程,但现在学生是为了更高的分数,或者说是为了父母的期望,再深入一点,仍然是为了被培养成为 “善于工作,能为资本家创造更多剩余价值的工人” 而学习的。
内卷的本质是异化,一切内卷都是 “外” 卷
张二河的儿子娶媳妇儿,瓮城的人都随了礼。
李二狗的母亲过世,瓮城的人都随了礼。
王二嫁小女儿,瓮城的人都随了礼。
黄四郎是阿黄的小儿子,为人孝顺,给老母亲办五十五岁寿宴,在进门最显眼处摆了厚厚的两大本礼簿。
下半年,儿子黄蜀郎出生,黄四郎为其办百日宴,又摆出了礼簿。
第二年,黄四郎搬新家,大摆宴席,又摆出了礼簿。
黄四郎之心,瓮城皆知:
我,黄四郎,打钱!
黄四郎家的每一次酒席张麻子都去了,随了礼;之前张二河、李二狗和王二家的酒席他也去了,也都随了礼。
在黄四郎给老母亲办寿宴之前,瓮城默认只有婚丧嫁娶才随礼。那个时候,一户人家一年大不了就随三四次礼。自打黄四郎开了办寿宴的头之后,酒席如雨后春笋,一发不可收拾。百日宴、升学宴、搬家酒、立碑酒,二次升学宴、二次搬家酒。凡此种种,不一而足。隔壁鹅城,黄世仁和周扒皮甚至连家里的老母猪下崽儿都办酒席。张麻子现在每年至少得赶十多趟礼,最癫狂的时候一天竟要赶七八家,有时家中甚至一连近半个月不开火。
张麻子大致算了算,每年光随礼就得一万多将近两万块,几年下来,送出去的礼金差不多快十万块了,自己却一分都没收回来——家中已经将近十年没办过酒席了。老母亲身体硬朗得很,估计再活个十年八年不是问题。一双子女年纪尚轻,谈婚论嫁还为时尚早。前年搬新家,抹不开面儿,也没办酒席,简简单单进了个水火,就算是搬家了。
儿子张牧之今年高考,张麻子思前想后,还是决定放下面子、趁此机会办一回升学宴。没办法,只出不进,实在扛不住了。为此,儿子还和他大吵了一架。
其实,瓮城面临这般窘境的并非只有张麻子一人,大家都意识到这样下去不是办法,谁都扛不住,但没人能解决这困境。于是,越来越多的人为了能收回礼金以应付接下来越来越多的酒席,只能加入大操大办的狂流。
一时间,大操大办之风愈演愈盛,礼金占日常支出的比重不断攀升。
瓮城苦黄四郎久矣!
天下大势,乐极生悲,悲极生乐。
县长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为救百姓于水火,遍贴布告——提倡勤俭节约、拒绝大操大办。
县长的介入触碰了两类人的利益,一类是天生的黄四郎;一类是前期深受黄四郎之害、为其买单而投入了大量成本,如今被逼无奈正欲效黄四郎之法回流资金的张麻子。
于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县长不许办,村民们就悄悄办——或者回老家办、或者提前和师爷、捕头通好气、或者挂羊头卖狗肉——名为结婚,实为搬家,等等等等。
其景,幻若八仙过海,奇如九子夺嫡,好不壮观!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转星移几度秋。
瓮城门楼上,那副对联依旧金光闪闪,
上联:「不吃人」,下联:「只喝酒」,横批:「君请」。
瓮城,还是那座瓮城。
黄四郎第一个按下了内卷键,放出了潘多拉里的恶龙。
张麻子年轻时也是个屠龙少年。
黄四郎是杀不完的。杀了一个黄四郎,还有千千万万个黄四郎。
没有谁能阻止屠龙的张麻子变成恶龙,县长也不行。
张麻子就是黄四郎。
张麻子没得选。囚徒困境下,加入内卷就是他的最优选、必然选。
囚徒困境不可解,看不见的手不行,看得见的手也不行。
梅闻花呀:究竟何为「内卷化」?生活中或者历史上有什么通俗易懂的内卷化的例子?
《爱丽丝梦游仙境》中引出的一个 “红皇后假说” 就是生动而且准确的例子,原文是:
Now,here, you see, it takes all the running you can do, to keep in the same place. If you want to get somewhere else, you must run at least twice as fast!
也就是说,你只有拼尽全力的奔跑,才能保持原地不动。
“红皇后假说”后来成为进化论的一个经常提到的说法。我们现在又发明了 “内卷” 这个词来描述这种现象。
红皇后假说 (英語:Red Queen hypothesis),一种关于生物协同进化的假说,由演化生物学家 Leigh Van Valen 於 1973 年提出。其中心为物种间为了抢夺资源,必须不停歇的最佳化才可以对抗捕食者和竞争者。可是相对于捕食者,它们也必须不停演化去与之抗衡才能生存。其结果是物种本身在不停歇的改变,可这种改变相对于它们的捕食者来说,适应度并没有增强。
——引自 Wiki
所谓内卷,用高考就可以解释。大家拼命的刷题刷题刷题,然而刷题除了帮你淘汰别人,对你将来的大学学业以及工作没啥卵用。
内卷通俗的说就是依靠各种资源在数量上投入(时间金钱精力等等)去获得竞争胜利,而不是依靠质量的进步。
内卷就是书缝中的吃人。
我每天有 10 颗糖,分给 5 个小孩,本来平均 2 颗。
小孩 A 今天特别乖,我一高兴,就给他三颗。剩下的孩子每人给一颗,我留 3 颗自己吃了。
BCDE 不服了,为什么平时 2 颗,今天就一颗,打听后才知道,哦!只要乖就可以多拿糖!
第二天五个孩子都特别乖,怎么办呢?奈何手里就 10 颗,还是平均每人 2 颗吧。
看,配额跟原来一样,孩子们都变乖了,真神奇!
…………………………………………
很多人都觉得内卷是投入产出的经济问题,
但其实内卷,可能源头是一个资源分配的问题。
从例子看,如果我没有因为这个孩子特别乖让我喜欢,而多给他一颗糖的话,内卷就不会发生。
事实上,一个特别乖的孩子没有增加我的收益。(比如给我每天增加一颗糖总量)
按理来说,我不应该多给他一颗糖。
但我多给了一颗糖,等于对所有人发出一个公告,乖的人能多得糖!(万恶之源)
各种的大小内卷事例,基本都涉及到了管理者(总有一个管理者存在)的资源分配问题。
管理者首先破坏了规则(在没有增加收益的前提下,按照个人喜好改变分配比例)
才会导致疯狂的内卷出现。
…………………………………………
以下事例均是从其他评论中抽取,再进行简单分析。
1 - 抢票软件事例:
抢火车票,一个人先用抢票软件,逼得其他人也用抢票软件,因为票没有变多,最后大家都回到了起跑线,但是开发抢票软件的赚了。
内卷的成因在于管理者默许了抢票软件的存在,从而打破了平衡。如果(管理者)越早检测到异常,撤销使用抢票软件的买票资格,内卷就不会出现。
2 - 上学
孩子上学,一个孩子上辅导班,逼得大家都去上辅导班,最后排名还是没变,但开辅导班的赚了。
内卷的成因在于,(管理者)没有采用随机抽选规则,打破了平衡。
3 - 游戏
玩游戏,为了更好地娱乐,一个人先充钱吊打别人去了,被他虐的人不得不也充钱,最后所有的人要么使劲充钱要么被吊打,只有管理员不用充钱还能吊打所有人。
内卷的成因在于,游戏商(管理者)看到短期利益,忽略了长期发展,导致游戏内数据战力急速崩坏。
4 - 学位
读本科的时候,学校只要本校硕士就能当有编制身份的讲师发表几篇 SCI 就大概率升副教授。
但是到了读本校硕士的时候,就需要本校博士才能给了讲师了。
内卷的成因在于,学位的提升,(管理者)没有建立与之匹配的更高岗位学府,导致前人被后人过快的淘汰(且越来越快)。
5 - 保姆
比方说某天 A 准备请个阿姨当保姆,一下子来了 100 人应聘,最后 A 选择了 100 人里年纪最小,身材最好看的。越来越多的年轻女性开始投入保姆行业占据岗位,年纪大的保姆被驱逐,直到所有保姆都年轻了,又会开始拼学历等等条件。
内卷的成因在于,A(管理者)挑选保姆的行为,间接给了保姆行业一个信号(年轻好看的更受欢迎)。
6 - 看电影
看电影,为了获得更好的视野,一个人先站起来看了,被他挡住的人不得不也站起来,最后大家都不得不站起来看电影,只有第一排的人坐着。
内卷的成因在于,有一个人站起来遮挡视野,管理者(或其他看电影的人)没有及时制止这种行为。(有人站起来、或者吵闹,不应该立刻制止吗?)
7 - 钻石
追女生,为了更好地表示心意,一个男人钻石恒永远一颗永流传了,其他人不得不跟着钻石永久传,所有人都花了更多的钱,只有卖钻石的赚了。
内卷的成因在于(这个问题比较大),管理者为了争取钻石的巨大虚假利益,让钻石这种产品在市场流通,并放任经营者对钻石大肆进行虚假广告的宣传和炒作。(若非炒作,钻石也不过碳罢了,就像玻璃,你知道它是沙子做的,还会花大钱买吗?)
8 - 地铁
最初地铁 A 站人比较少,很方便上车不用挤。越到后面的站点人越多。所以人们开始自发早起,导致有些人怕 A 站挤不上去,就在 A 站的另一个方向上车,从 A 做到 C,在从 C 到 Z。
内卷的成因在于,管理者没有按照每个站点的乘客人数扩大场地或增加地铁班次(当然这是大工程)。
“整体不进步,内部纯消耗”,
这样貌似简单好记一点
在整体效率不提高的情况下,系统内部无意义的消耗,就叫做内卷。——qkss
这是我个人的理解,可能概括不准确。
仅供参考。
这里有几个关键点:
第一,这里的效率一般指经济效率,因为这个词原本就是用来形容一个农业社会的经济现象,但现在好像也能通用在一些其他领域,我不是专家,无法确定这一点,请自行判断;
第二,整体效率不提高,不代表总体生产水平不提高,效率和增长是两码事,要区分清楚。
第三,这里的效率、意义都是针对整体而言,不是针对个体来说的。
根据我的概括,判断是不是内卷,就两个点:
第一,整体上效率有没有提高;
第二,系统有没有产生无意义的内耗。
内卷常见例子:
1、明清时期,因为国外玉米、土豆等作物引进中国,人口大爆炸,为了养活这么多人,让他们都有工作,就需要淘汰一部分动力机械,比如说南宋就有的水车,用人力代替水车,更有甚者代替畜力。
整体上看,生产效率不仅没有提高,反而大幅度降低,人还是用锄头等原始工具,远没有水车、畜力干活效率高。(人力大量投入,生产粮食的总量不一定低,但生产效率绝对是低的)
内部看,因为人口多,大家被牢牢困在田地上,从事着简单重复劳动,造成大量人力浪费,这就是内耗。
2、电影院,前排一位观众为了获得更好的观影体验,站起来看电影,导致后排观众观影体验变差,于是后排也站起来看,最后整个电影院都开始站着看电影。
整体上看,电影还是那部电影,观影体验(等价效率吧,不确定)没变,但内部显然是消耗了,大家本可以坐着,现在要站着。
内卷很容易和竞争造成混淆。
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内卷是一种整体现象,竞争更多的是两个或是多个个体之间为争夺某种稀缺资源而发生的关系。
内卷的内耗里,或许包含竞争关系,但要是将竞争和内卷划等号,我个人觉得他们的量纲都不同,是不合适的。
竞争无处不在,内卷不是。
比如,高考就不能叫内卷,而叫竞争。
首先,整体效率不提高?
这就看我们如何理解这里的 “效率” 一词了。用在社会领域,我建议大家将这里的效率理解为:进步。
也就是说,整体上看没有进步,微观上看,内部存在无意义消耗。(可以代入前面明清农业和电影院的例子,依然成立)
因为现在内卷这个词太多用于这种非经济领域,这种扩展性应用,我也是无法很清晰理解,这里和大家共同思考。
高考显然是目前为止最好的一种人才选拔制度,是进步的代表;内部消耗也有意义,不存在说你应付考试的那些知识完全没用,相反这是你以后的基础。
竞争不代表就一定是内耗。
相反,假如废除高考,采用走关系上大学模式,这才是内卷啊,同志们!
首先这肯定是落后的,几千年前的贵族、门阀就是这种模式;其次,走关系、送礼,对整体有进步意义吗?本来可以通过更好的方式完成人才选拔,现在都要消耗大量金钱才能办到。
还有一个是热门话题 996。
请问 996 就一定是内卷吗?
我个人认为得分情况:
如果你 996 被老板疯狂压榨,工作效率高得一批,公司生产效率整体大幅上涨,这就不能算内卷了。
但如果你 996 是各种无意义摸鱼、开会、搞形式主义,或者长期 996 导致身体健康差,影响工作效率,这就是典型的内卷了。
首先,整体效率不提高;其次,无意义消耗人力资源。
再次声明,这里的效率和意义都是对整体而言,对系统而言,并非是对个体而言。
也就是说,如果是 996,公司整体效率提高,内部人力资源消耗有意义,就不能叫做内卷。
相反,那些能够用机器代替人的岗位,非得给你安排个人专门搞那种毫无技术含量的简单重复性劳动,这就很内卷了。
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内卷含义里的内耗其实并不是人与人之间的竞争损耗,而是人与机器、科技之间的竞争损耗。
至于很多人抱怨人太多,高薪岗位太少,这就是内卷,我是不赞成这种说法的。即便人少了,你总有更高的欲望需要满足,而更稀缺的资源永远只属于更少数的人,竞争永远存在,但你不能说社会无时无刻不在内卷。
这是没道理的。
除非这种岗位是:某编制工作,本科即可胜任,但招来几个博士,干一样的活,效率不提高,对单位整体而言和本科生无异,但是博士学习的知识完全用不上,无意义内耗掉,即便这岗位再高薪,这也是妥妥的内卷啊!
总结:
1、整体看,有利于整体进步吗?
2、个体看,内部的消耗对整体而言是有积极意义的吗?
其实看到这里大家就很明白了,内卷的含义是随着时代进步而不断发生改变的。
先秦的时候,用人力可能是提高效率的最优解(打比方啊,不是说绝对),但到了南宋,水车出现了,这时候再用人力代替水车,这显然就是反进步的内卷问题。
再比如高考,如果未来有一天有更好的办法选拔人才,在采用高考制度,显然就是反进步了。
还有一个让人心碎的现实:
目前,996 之所以大行其道,本质原因还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资本市场运作真的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然你也不能解释,那些搞 996 的大厂就是效率高、竞争力强,能够适应现在的市场环境。
在资本主义没有走到它的尽头以前,共产主义真的无法实现。
(两个必然,两个绝不会,给我背!)
以上,仅供参考。欢迎批评指正!
我想到一个说法:
已经产能过剩了,所以要精简产业人口,为了自己不被精简,所以提高个人产量,表示自己比产业里其他人好,导致产能过剩更严重,需要精简更多人。
另一个可能,已经产能过剩了,所以产出单价变便宜了,为了维持以往的收入,每个人都加大了产量,导致产能过剩更严重,导致产量越大越养不活自己。
其他想说的:
成功者的可能。个人要努力向上,升到产业里更高的岗位,使自己达到管理层,掌握分配的权力。到达管理层后,产业倒了就还能去其他产业做管理,使自己不再和产业绑定,然后就可以无负担压榨一线,让原本不过剩的产业过剩,让一线陷入前两种内卷不可自拔,即使产业崩溃,方向把控失误,也可以辩称自己已经尽力了。历史上的著名角色有李鸿章、史蒂芬 · 埃洛普、华尔街、苏联寡头、收购国企的原负责人等。
**我其实一直觉得,要把管理者这个角色提出来,因为他们既不像企业主,承担亏损的风险,也不像工人,劳动并创造财富。以前有种说法,他们负责把方向,是高级脑力劳动,但我们看到多次,他们把方向失误,却不承担任何把方向失误的责任和损失。**所以我才说,他们无任何负担,他们的工作不是把方向,而是如何决策使自己获得更多收益,并通过各种手续流程,让自己不承担任何责任。比如各种协议、虚假的民主投票会议、他人法人代表加有限责任公司等等,不一而足。
而且,即使是真的企业主,现在也喜欢把自己变成高级管理者,这个身份真的太安全了。在这种情况下,管理者又和企业主在某些地方立场一致了。
原始含义:边际生产<0,增加投入不但不会增加,反而会减少产出的状态
我中大毕业,研究生在澳洲 MQ 读的会计,2015 年回来正好碰到公司招聘实习后就进了。
后来我司招人直接要求本科和硕士都必须 985,211,或者全球 TOP100。后再过了一年多实习生也如上要求招聘。
实操上我招的实习生基本全是 985,985 的人都看不完别说 211 了。
如果按照这个要求我觉得我当时就进不了公司,那我比起他们到底好在哪呢?也许也就好在早生了几年吧。
内卷化不仅出现在经济领域中,在其他方面都有体现
比如大学课程评分
我们专业课中有一门实验课,实验报告的成绩算入总成绩中。实验的内容都是在观察描述,课本上都有的内容。
任课老师很看重这点,评分分为 A、B、C、D 四个等级。
我们一开始都很天真,实验中观察到什么就写什么。然而第一次评分,只得到了 B,我们很疑惑,去看得 A 的报告。发现人家用了 4 中颜色书写,老师认为这样能突触重点。
我们知道了以后,都开始用 4 种颜色写报告,结果第二次还是 B。再去看得 A 的报告,人家不仅用 4 种颜色书写,还密密麻麻写满了一整页,连边角都有。
我们开始疑惑,真的要这样做么?于是一部分人尽可能的尝试,发现写满报告纸实际很困难,也并有那么多内容可以写。于是,就尽可能完成,不再管评分了。
等我们升了一年,又把这个 TIP 传授给了学弟学妹。过了一段时间,他们发现了写满报告纸的窍门:抄书。而且这样不仅能抄满报告纸,而且还能夹页。于是评分标准逐渐变成了夹页的数量。。。
一张到三张,三张到十张。。。看来今年新生得把一整本书夹进实验报告中去。。。
问题出在哪?
是因为不努力抄书吗?
过度竞争了。
钱和地位就那么多(甚至因为有人占坑越来越少,有那个资格争的人越来越多了。
然后那些获得资格的人就会觉得难度加大了。
举个例子就是高考,以前能参加高考的太少了,所以高考难度没那么大,现在普及教育以后,能参加高考的人越来越多,于是现在的考生会对着十几年二十几年前的考卷说,就这?
然后抱怨现在高考实在内卷!
从宏观角度看,有资格的人增多是好事,同时也应当努力增加钱和位置的数量 (这也是不得不卷的原因,没位置让你上去了!。
从个人角度看,最好就我一个人有资格上车,后面的人都跟在我车后吃土吧!
所以啊,为什么那么多大企业走向垄断,不就是怕类似的内卷吗
概述:
内卷化(involution),又译为 “过密化”,吉尔兹提出“农民在人口压力下不断增加水稻种植过程中的劳动投入,以获得较高的产量。然而,劳动的超密集投入并未带来产出的成比例增长,出现了单位劳动边际报酬的递减,即过密化现象。” 这种现象叫“内卷化”。
概念内涵:
内卷化一词源于美国人类学家吉尔茨(Clifford Geertz)《农业内卷化——印度尼西亚的生态变化过程》(Agricultural Involution: The Processes of Ecological Change in Indonesia)。根据吉尔茨的定义,“内卷化” 是指一种社会或文化模式在某一发展阶段达到一种确定的形式后,便停滞不前或无法转化为另一种高级模式的现象。这一概念最早是用来研究爪哇的水稻农业。在殖民地时代和后殖民地时代的爪哇,农业生产长期以来原地不动,未曾发展,只是不断地重复简单再生产。不能提高单位人均产值。
黄宗智在《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中,把内卷化这一概念用于中国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的研究,他把通过在有限的土地上投入大量的劳动力来获得总产量增长的方式,即边际效益递减的方式,称为没有发展的增长即 “内卷化”。
黄宗智认为明清以来,在人口的压力下,中国的小农经济逐渐变成一种 “糊口经济”。几个世纪以来中国农村经济的商品化并不是 “资本主义的萌芽”,而是贫困的小农为了生存而不得已的选择,商品化并没有打破小农的经营体制而是进一步强化了它。
他认为有必要对几个世纪以来的农业商品化做出区分,为了以现金或实物向不在村的地主缴租而从事的市场行为可称之为 “剥削推动的商品化”,为了支付生产和维持生活的直接开支而从事的市场行为可称之为“生存推动的商品化”,为牟利而出售满足租税、生产费用和消费需求之后的剩余农产品可称之为“牟利推动的商品化”。黄宗智的研究及国内学者研究都表明,无论是华北还是成长三角洲地区,“剥削推动的商品化” 都是农业商品化要形式。这种商品化 “是谋求活命的理性行为,而不是追求最大利润的理性行为。” 黄宗智在使用这一概念研究中国农业经济与社会变迁时,拓展了这一概念的内涵,使之对研究对象有更强的解释力,并非是使“内卷化的含义已经变得复杂而含混,由此产生出一些更加纠缠不清的问题。”
杜赞奇在《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 年的华北》中,提出了国家政权内卷化的概念。他认为在其著作中,内卷化这个概念不完全符合吉尔茨的定义,自己只是借用这个词,它所揭示的现象已脱离了原词意义。“国家政权内卷化” 指的是,国家机构不是靠提高旧有或新增(此处指人际或其他行政资源)机构的效益,而是靠复制或扩大旧有的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如中国旧有的赢利型经纪体制——来扩大其行政职能。“政权内卷化” 与农业内卷化的主要相似之处在于:没有实际发展的增长(即效益并未提高);固定方式(如赢利型国家经济)的再生和勉强维持。
——我看了一下 “内卷” 的百科词条,挺通俗的。
就是无意义竞争。
有些事情做了并不会创造价值,也不会让人感到身心愉悦,更不会让人获得更多酬劳,但你还是不得不做,因为小范围的人都在做,你如果不做,你就会倒退,让自己更亏。
曾经在某个电视节目中看到一组经典的对话,是一个记者采访陕北的一个放羊娃。
“为什么要放羊?”
“为了卖钱”
“卖了钱做什么?”
“娶媳妇”
“娶媳妇做什么?”
“生娃”
“为什么要生娃?”
“放羊”
这段对话,就能生动的解释什么是 “内卷” 了。
说个真实的吧,我觉得这个就是内卷的典范!
我家旁边的那个中专学校,门口有个小广场,九几年的时候家庭影院突然兴起,有天有个人在那个广场摆了个露天卡拉 OK 摊,一元钱唱一首,晚上学生都没什么事,还有附近居民,围了不少人,也有人去试试嗓子,弄的挺热闹,一晚下来老板赚了大几十块,我老家那里本就经济一般,人想破脑袋都想不出怎么赚钱,那时几十块又不算太少,于是立刻有人受到启发在旁边也摆起露天卡拉 OK,两家三家…………………… 五毛唱一首!
事情发展十分之快,包括附近路边在内,半个月大概出现了十几家卡拉 OK 摊!包括我楼上的病痨邻居(当时也不到三十岁,常年生病无固定工作生活拮据)也想赚这个轻松钱,我很清楚的记得他全家把他结婚时买的廉价卡拉 OK 设备搬搬抬抬弄到一个三轮车上,搬小板凳的病痨拖着病躯却满面春风………………………… 然而从病痨入行那天起,这一片卡拉 OK 摊全部免费唱歌,一分钱不要!!!因为摊位太多客户却有限,谁都不可能赚钱,有些老板就想着吸引一下人气也好,就干脆免费了,一边还大声喊着 “美女来唱一首”,这种气氛下大家反倒都不好意思唱了!
病痨的摊位在一个角落,费尽全身力气搬下来的卡拉 OK 设备兀自呼呼噜噜的放着音乐,前面一个人都没有。病痨满脸茫然坐在那里,不知作何感想!病痨后来又出了几天摊,一分钱没赚是肯定的;不赚钱摊主还不能走,死活都要熬下去,因为这种局势下,熬都熬了,先走的人肯定是输家,最后剩下的又可以恢复收费成为赢家,没人愿意先投降让别人当赢家,耗时间倒贴电费也要熬,没好处也捆在一块,谁都别想自己好~~~
摊主没赚钱白塔时间倒贴电费,群众也没的娱乐,谁都没得到好处,这就是内卷的典范!很多门槛低的行业都或多或少有过这种状况!我个人认为最可悲的不是 “谁都没得到好处”,而是 “本可以每个人都很好”
抖什么机灵呢?一句话概括!
一件事只有我能干,我要收费 500!倘若有其他人会了,他为了招揽生意,收费 400!我的生意被他抢走了!!!我降价到 300,结果他降价到 250!!!去你的 250!这个时候我除非转行,不然我只能继续降价。
这就是内卷,你滴明白?
就是蛋糕只有那么多分的人越来越多,而且没有本事做新蛋糕或者抢新蛋糕
“内卷” 这个词最初的含义,讲的是工业革命之前的农业领域。
“如果一个地区内的耕地面积开垦到了极限,作物品种和农业技术也没有丝毫进步,单位产量也遇到了瓶颈,那么该地区每年的粮食产量就是恒定的,再无增长的可能——在这种条件下,如果没有对外的贸易活动,那么该地区能养活的人口数量也同样是有限的。”
“在这种情形下,增加的劳动力无法生产更多的粮食,徒劳无功。不断增长的人口面对着再无增量的粮食,最终的饥荒就成为了必然。”——这也是 “马尔萨斯陷阱” 的一种注解。
现在互联网语境下的 “内卷” 其实也是同理。
内卷现有的定义,十分简单:无法创造增量的竞争。通常情况下 “内卷” 可以和 “恶性竞争” 划等号,相对的,能够创造增量的竞争就可以简单理解为 “良性竞争”。再稍微细分一点,内卷可以分为“存量竞争” 和“减量竞争”。
“内卷”最经典的例子就是大家耳熟能详 “剧场效应” 了——前排的人站起来看戏,后排的人被挡住视野也不得不站起来。直到最后观众们全都站着看戏了,然而看戏的体验不仅没有得到改善,反而还因为站得腰酸背痛腿抽筋导致集体活受罪——仔细品一品,这尼玛就是纯纯的 “减量竞争” 嘛!
还有一个日常争议很大的例子——衡水模式与河北高考,“一个人努力提高了分数,一群人努力提高了分数线”(其实 2022 年的考研也是类似,招生名额少量扩招,参加考试的人数暴涨,更加僧多粥少)。不过对于河北考生来说,最为悲催的事情发生了——卷了这么多年,好多 985 高校在河北省投放的招生名额……
竟然减少了!
然减少了!
减少了!
少了!
了!
!
这就是内卷的最坏结果——蛋糕越卷越小。
呃…… 至于正经的不增不减 “存量竞争” 的例子,我好像真的一时想不起来了,麻烦评论区里的各位好心的叔叔阿姨哥哥姐姐弟弟妹妹踢我一下、给点提示呗?好人一生平安!
01 条条大路通罗马,有的人一出生就在罗马。 奋斗了十八年,你只是能跟人家一起喝咖啡而已, 再奋斗十八年,你家娃都不一定能和别人家孩子同一个起点。 有的孩子,得闻鸡起舞,高考 688 分才能上北大, 有的孩子,海淀土著,坐 688 路公交车就去上北大。 《开端》揭示的贫富循环 中国的地图有一条 “胡焕庸线”,从黑河拉到腾冲,线两侧的人口和经济是天壤之别。
进入数字社会以后,这条线继续移动,东侧的地域越来越狭小。 还没有发生疫情的 2019 年,只有六省三市的财力能有盈余,基本是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山东、天津、福建在 “供养” 全国。
经历过真 · 房地产调控和疫情考验內功后, 2021 年财力前六,是 1.4 万亿级的广东,1 万亿级的江苏、8 千亿级的浙江、7 千亿级的上海、山东,5 千亿级的北京。
陕甘宁新青,整个西北五省的财政收入加起来,还不到广东的一半,广东 2021 年的 GDP12.2 万亿,超越意大利、加拿大,排名世界第 8,相当于 5 个阿根廷。 今年上半年唯一给中央财政有净贡献的只有上海,原因你后来知道,人家能把中风险地区精确控制到一个奶茶铺。 当年网络上各种鸡汤文,说你永远可以相信上海、相信 XX、相信 XX,浪潮退去只剩百年魔都。 02 虽然表面上看,目前就北上广和江浙在盈余且增长,但中西部地区,中国离得了他们吗? 在大部分县城,很多人从事的是 “什么技术含量都没有” 的普通职业,但你能说,他们都是活该吗? 关注大王公众号的朋友,几百万身家的稀松平常,千万亿万的高净值人群在知识星球比比皆是, 但是 6 亿多月收入不到一千块的也是我们的同胞,他们基本看不到大王的公众号。 安徽当年,有 “脏合肥、灰蚌埠” 的说法,形容工业化大城市的浓烟滚滚,而去年,蚌埠的 GDP 增长 0%。 蚌埠这样的三四线城市为何绷不住了 能奋起直追的蚌埠还算是有条件的,实际上,越来越多的四五线城市开始 “鹤岗化”,房价无人问津、增长异常费劲、产业有心无力、地方官懵逼抓狂,整一个陷入恶性循环。 《从 “恶意返乡” 看买房投资》 10 万块的房子,已经开始出现在安徽淮南、广东韶关这样的长三角珠三角 “非核心城市”。
(网络热传的淮南低价房,主要在八公山区) 一些地方, 资产的价格已经不太好保住了, 保住就业和工资是当务之急。 什么叫稳增长?让中西部地区支棱一下,让四五六线的老乡们也吃口饭。 六保六稳,是弥合 “新胡焕庸线” 两边的鸿沟。 先是节流,对金融地产和互联网巨头敲打,让各路大鳄消停点。 《薇娅被罚 13 亿,垄断才是大问题》 再是开源,让那些上市公司尽量涨一涨,攒个几年工资和家底。 目前股市的风格切换就在体现这个意图, 从 2019 年开始,中国股市是结构牛,代表作是宁德时代。曾老板福建出生、交大读书、技术超群,又赶上了新能源的科技革命,可以 100 倍的市盈率,3 年市值 5 倍。 这也是东南地区经济发展的根本,他们玩得起生物医药、新能源、大数据等高新产业,有技术、有人才、有增长、有业绩。 但其他绝大多数区域和个人,并没有曾老板这样的命,而是出身平平没啥特点,技术烂、人才少、增长低、业绩差。 代表性的行业是酒店、旅游、基建、银行,职工茫茫众多,人均产出低的吓人,发展是靠体力去卷。10 倍 PE 谢天谢地,股价趴在地上无人问津。 他们从资本市场到舆论关注,几乎都被人遗忘了。 大王之前文章里提过的翠微百货,当年是北京一流的高档场所,现在小十年没去过了。
现在美联储这一轮要加息,东南方面和有业绩的还有点家底能扛一扛,中西部和那些老骨头产业咋整?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的 “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 这三大问题,在越传统的行业越凸显,在落后的地区越头疼。 只能信贷放开、资本市场输血,怎么快怎么来。 我们看春节以来就知道,涨的是什么,大金融、大基建、大文旅,以前无人问津的新疆板块、青海甘肃。 一个是便宜,中国的很多银行 3-4 倍 PE,这是按破产估值在计算。 一个是有量,1 月社会融资规模 6.17 万亿,超出预期的 5.4 万亿,创下历史单月新高。 因此,近期资本市场的主线必然是, 东南方向 + 高估值 + 高科技 + 高业绩 VS 中西方向 + 低估值 + 无技术 + 差业绩。
(更详尽的板块分析在 “财经院”) 因为市场和机构的不成熟,各种胡乱杀跌和小道消息搞得大家风声鹤唳, 现在的 A 股进入了 “ICU 时刻”。 为了拿钱去救 ICU 里的银行、基建、文旅、养殖, 把好好的新能源、生物医药、装备制造整进了 ICU。 短期看,大盘还得好几个往复,不要胡乱抄底加仓, 现在这种风格的切换,估计要到两会甚至清明。 大资本的进出不是朝夕之功,所以上述全图,可以作为你短期的指导策略。
有技术的可以进去浪,但记得仓位要轻,要快去、快打、快回。 “高成长” 板块,亏了还有业绩,当股东还有盼头, “强结构” 那些,渣了那么多年,套住了得白头偕老。 至于你问的数字经济,是 2016 年那一轮为了救市,活活整进的 ICU 的。 03 1959 年,日本为了振兴经济,修了一条大阪至东京的东海道 “新干线”。 等 1964 年通车后,日本人觉得欠发达地区这下有救了,火车会带着各种资源下去。 结果,东京把周边地区包括大阪在内的人才、资本、花姑娘,吸了个一干二净。
农家子弟出身的日本前首相菅义伟,就是坐着这条线到东京讨生活的。 体量越大、密度越高的东西引力越强,在人文科学届一样管用。 因此,不管你承不承认,相当一部分稀松平常,没有任何特色产业、区位优势的四五六线城市 “鹤岗化” 是不可避免的趋势, 他们会逐步回归大自然赋予他们的本来面目,成为资源高地、农业重镇、人才后方、精神家园。 在你有生之年,看到一些乡镇裁撤、乃至县城合并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真正能稳住大局的,最终还是要靠科技、实力、人才、业绩。 靠对产权的保护、对人性的尊重、对企业家精神的推崇。
达利欧说,我们就像蚂蚁一样,在短暂的一生中全神贯注于搬运面包屑,却无暇顾及视野和周期,所以投机合人性,投资反人性。 然而,进化和周期共同构成螺旋式上行轨迹, 盯着吃饭,这辈子也就是个吃饭的出息了, 盯着未来,你才能知道条条大路通罗马的背后之意, 是把资产、余生、乃至下一代, 安顿在罗马。
简单易懂真实而具体的内卷:
游戏名:《Fall Guys》
PS: 我知道不该用书名号但是感觉用了更清楚
就是个博弈困局,就像为了阻止亏本,牛奶倒地里一样。
本质上,内卷的群体没有一个协调个体一致行动,实现整体个体利益最大化的协会,委员会之类的组织。
比如电影院的起立博弈困局,很简单就可以解决,就是观众选出一个协会作为管理人员,管理人员强制禁止任何人站起来看,就是禁止自然情况下,个体为实现利益最大化导致整体利益受损的情况发生。
所有内卷的群体都是没有这种组织存在的,基本上就是被外部力量借助个体的自利性,任意摆布的。
其实,认识并承认人的利己本性,把其纳入计划甚至作为工具,是解决很多问题的 key。但是很多人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被误导认为主要问题是道德问题,都是大家品德低下不自觉造成的,只要读圣贤书,陶冶情操,就可以消灭自利性,大家都会主动的牺牲自己的利益维护群体利益,就像电影院的观众,明明站起来会看的更清楚,因为道德高尚而不这样做
蠢 or 坏
班上本来有十个人,老师发了每天一人一个苹果,结果张三通过各种手段先占有了五个苹果,然后剩余九个人就不能一人一个苹果了,结果老师只能按照分数排名黑剩下额度前五一人一个苹果,但是到后面张三拿的越来越多,最后只剩下一个两个苹果,结果老师就搞出按分数排名占比多少,日常表现占多少,邻里和谐占多少,各种权重来综合排名,张三后来结果开心了就丢个苹果出去让他们抢,不高兴了烂在手里也不给其他同学。其他同学为了抢个苹果争得你死我活。
就是本来十个人能吃饱喝足,现在只有五个了,因为资源就这么点,人却越来越多
父母要求你们放假了打扫卫生给你们金钱奖励但是只需要一个人,你哥说一天 10 元,你妹说一天 9 元,你为了挣这笔钱你报价 8 元,同时你哥哥和妹妹也开始降价,就这样你们三个为了挣钱互相报更低的价格一直报到你们的最底线。
现在有 nature 子刊的硕士,申请攻读博士竟然不能稳过。
充分说明这行业论文的作用已经变成啥了。
已经是没有就是死,有了,死的晚一点。
一个地方内部的资源不够大家吃了
这时候要往外拓展,吃外面的东西
百年前西方国家通过侵略 / 贸易达成了拓展
现在我国对第三世界国家提供 “协助”,其实是一样的,为了未来我国能像米国那样,从外面吃东西
就是你拼命想往北京上海挤,只要有这种想法,你就活该被卷。
理解的不是很透彻:举几个例子如下
①第一次写一份课程报告,你写了 1 页,老师给了你 98 分;另有一位同学的优秀作业(100 分),洋洋洒洒写了 10 来页。第二次,老师收到的作业全都是 20 + 页的报告,结果那位第一次写了 10 来页的同学只得了 96 分,那些写了 20 + 页的同学都得了 98 分,但是没人得 100 分了。
那我感觉,这里面收益最大的是老师呢?
②今年学院第一次开了保研夏令营接收外校大三和一些有意向跨专业保研的同学。在外校同学的眼中,夏令营很正式很严肃,要认真准备。然而,作为本院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去听讲座,不需要报名,仅仅是当做课外拓展知识去了解。
我也了解过更好学校的夏令营,也觉得应该认真准备,严肃对待。但是是否我也沦为了別校 “内卷” 的牺牲品了呢?
也许你内卷了别人,另一些人又会以同样的方式内卷你。
一个单位:
一个人,姑且称为:D,他很懒,不想参与办公室劳动,但同办公室的同事都在打扫卫生。
同事 A 觉得:我要好好表现,让领导看见,可以升职加薪。
同事 B 觉得:我喜欢清洁,喜欢工作环境健康一点。
同事 C 觉得:大家都在打扫,集体活动,我来打个下手。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劳动的理由。
但小 D 不这么认为,他认为如果大家都不打扫,他就不用打扫了。而大家都在打扫,如果他不参与会被老板看见,也会被同事鄙视。因此,他为了避免被老板看见,避免被同事鄙视,不得不加入办公室清洁中浑水摸鱼。而且他越混怨气越大,他的惰性让他在浑水摸鱼中不但找不到价值和意义,反而更加剧了内心的厌恶和抵制。大家都知道,如果做一件事本身不专注不投入,就不能在事情中找到认同感。
于是,小 D 开始抱怨其他同事的打扫行为:
他骂小 A 勾心斗角拍马屁
他骂小 B 洁癖有毛病
他骂小 C 随大流没主见
其中什么理由最能引起社会共鸣呢?肯定是小 A 为利益而拍马屁啊。然后小 D 以 “内卷” 来鄙视他人 “上进” 行为,现实中也确实有人很可恶,自己悄悄努力就行,非要在老板面前卖弄实则没老板时偷懒,形成对比,逼得自己做啥都像不对!因此 “内卷” 这个词深得社会各界的认同,因此流行开来。
小 D 不甘心别人做事,让自己的惰性随时被调动,也不想因此丢失点其他东西。毕竟有了竞争,就有了悬殊,如:身份地位、财富物质、社会评价等等。于是他们开始提倡 “躺平”,我不想努力,你们也不要努力了!不管因为什么理由,总之你们努力影响到我睡觉了。
什么富豪,因为你的富让我被女朋友看不起,让我只能羡慕嫉妒,让我必须起早贪黑,所以世界上不要有富豪了,我们一起 “均贫富” 回到计划经济时代吧,因此反市场经济、反改革开放的浪潮在 “躺平” 提倡中盛行。
什么学霸,因为你的努力让我被家人指责,让我们有了学历上的自卑感,让我被逼浪费了谈恋爱、蹦迪、旅游的时间去上培训班,所以学霸去死吧,我们拒绝 “内卷”。因此反对中国应试教育制度、反教育淘汰被他们拥护。
小 D 是谁?部分 00 后是也。
内卷化指的是自我革新。人口稀少或者人力成本高昂的时候,政府就鼓励科研,用机器设备替代人力,比如欧洲工业革命。明朝末期,土地兼并严重,社会产生大量流民,修路搭桥,稳定社会。由于人太多,人力成本太过便宜,也就没必要改进劳动工具。中国历史上劳动工具的改进,大多发生于战争刚结束,人少地多的时候,比如曹操主政时期,改进了水车。
清华大学 MBA 项目其实也是内卷化典型的例子
全年招生 400 人左右,每年去系统注册报名的大概到了 2 万多人,这么大的竞争比例。
这个项目全部读下来小 40 万,而且申请的这个都是全中国青年才俊
所以,大家要死磕材料内容,死磕面试表现。
无他,内卷化
比喻一:
曾经,“辟邪剑谱” 只有一本,代代相传。
练过整本的人变成绝世高手,天下无敌;
有幸瞥见一两页的,也能横行乡里;
而一点都没练过,就只能当个普通人。
但是有一天,这玩意公开了,全天下的人都能免费学到这本书。
这下好了,练过整本的才能横行霸道,练过一点点的普普通通,再也没有人天下无敌了。
再过一段时间,只有练完整本的才能普普通通,练过一点的勉强维生,没练过的干挨饿。
比喻二: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评价用的词汇,比如 “差劲”,“一般”,“还行”,“不错”,“好”,“很好”,“非常好”,“你特娘的真是个天才”…
但大家都开始奉承别人,以满足别人的面子的时候,原本 “差劲” 的评价,也非要说成是 “一般”;原本“还行” 的评价,也非要说成“不错”…
慢慢的,“很好” 的评价,都让人感觉很敷衍。
*英语里也是,“good”和 “fine” 现在都变成专用敷衍词汇了。
“让你 996 的不是你的老板,而是其他愿意 996 的人”。
举个教育口的例子。
河北省,高考大省。
衡水一中,大名鼎鼎,尖子生工厂,每年河北省的清北名额基本全占。
没有衡中的时候,河北省全省学生都正常上下课,作业量正常,晚自习没到 11 点,许多人走读。
后来有了衡中,全河北省的高中都要每天十三节课:早读一节,上午四节,下午四节,午自习一节,晚上自习三节。
全河北省的高中在跑早操前都要举着小本本背英语单词。
全河北省的高中都开始寄宿制,不允许走读。
至于课业量,做题量等,就不一一量化了。
河北省的一本率变了吗?没有。
清北每年的招录人数多了吗?也没有。
这就是内卷。
20 世纪 60 年代末,一位名叫利福德 · 盖尔茨的美国人类文化学家,曾在爪哇岛生活过。这位学者,无心观赏岛上美景,只潜心研究当地的农耕生活。他眼中看到的都是犁耙收割,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原生态农业在维持着田园景色的同时,长期停留在一种简单重复、没有进步的轮回状态。这位学者把这种现象冠名为 “内卷化”。
此后,这一概念便被广泛应用到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及其他学术研究中。“内卷化” 作为一个学术概念,意指一个社会或组织既无突变式的发展,也无渐进式的增长,长期以来,只是在一个简单层次上自我重复。作为学术概念,其实并不深奥,观察我们的现实生活,就有很多这样的 “内卷化现象”。
1996 年另一个美国学者杜赞奇提出 “国家政权的内卷化的概念”。“国家政权的内卷化,意味着国家机构不是靠提高现有的组织机构的效能来推动社会发展,而是靠扩大非正式机构,把它们内卷于正式组织之中来行使权力。”
一言以蔽之,停滞发展造成的重复性劳动与竞争加剧,目前来看中国的内卷化并不严重,毕竟现在还是高速发展期。卷的厉害的是二三流国家比较多,比如什么澳洲加拿大这一梯队的。
这是我看到的题目。
我想知道清华大学哲学或者政治相关专业的研究生是如何看待内卷这个问题的。
题主是清华的学生吗?题主身边的清华学生又是如何看待内卷的呢?
我不是相关专业的,但是看到内卷这种说法很不舒服。我感觉前人应该有类似的学说研究这个,目前也没有看到有水平的文献回顾或者综述。
期待知乎大 V 来解答吧。
起因和过程
结果
既然起诉会败诉,那么唯一解决方法就是摸鱼
![](data:image/svg+xml;utf8,)
高考完,报志愿的时候,都觉得像金融, IT 这种热门专业,出来好找工作,前景好,都去报,然后这些专业的报考分数每年都在增加。
填志愿的时候,都想去上海,北京等大城市读大学,这些城市的的二本学校招生分数线比某些发展不好的城市的一本学校分数线还高。
简单来说,还是供需的问题。供过于求,而且是远超。(只是个人理解,欢迎大家指正)
拿高考来说最简单了。A 省每年本一招生就那么个比例(名额)。为了把别人比下去,你只能拼命地学习,提高你的排名,这样才能上个更好的学校。大家都这么想,都拼命地学习,刷更多更难的题。这就是一个内卷的过程。本身如果大家都每天不上晚自习,都在玩,其实是一样的。但当有一部分人开始拼命学的时候,那别的人也得拼命了。由于好学校招生比例是固定的,名额就是有你没我的。
现在有些行业市场已经开始饱和,就是你多一口我少一口,蛋糕已经做不大了。公司要生存就得做的比别的公司好(或者少犯错)。
而员工也是一样的,有的员工能接受较低工资,较高劳动强度。这样的人多一些,那如果你不能加班,效率低,那你就会失去工作。其实 rkhl 到底有利于谁,我们应该心里有个数。劳动力丰富导致你干的活,有的是人想干,能干,还能接受更低薪资。如果要保住工作,你也只能跟着向他们的方向发展。
荒岛上有十个男人一个充气娃娃,为了争夺有限性资源,男性几乎会无法避免的互相伤害,甚至付出生命。这就是内卷。
要想改善:
1. 生产力优势
这 10 个人竟然是世界著名充气娃娃制造商的员工,而这个岛上竟然有可以制造充气娃娃所需要的各种材料,于是这些人就搭建了一条制造充气娃娃的生产线。他们上岛以后看到那个岛生的充气娃娃就直接给烧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他们自己制造的充气娃娃经过不断迭代优化竟然达到世界顶尖水平,最终在三年后被腾讯收购。(不是
2. 生产关系优势:
(1)国内:
这 10 个人对这 1 个充气娃娃的使用可以达成共识:比如说大家同意靠抽签决定充气娃娃的使用顺序,并建立了对充气娃娃的卫生状况的维护机制等;
(2)国际(入关):
这 10 人在上岛没多久就用小米手机的 100 倍变焦镜头发现附近还有个岛,而且那座岛上的充气娃娃堆积如山,他们在大喜过望的同时将那个岛命名为充气岛,将自己的岛命名为小米岛。前往拜访以后发现,充气岛的岛民竟然全是充气娃娃巨头的员工,而且他们由于长期久坐,不注意锻炼以及纵欲过度导致身体状况很差,而小米岛的岛民竟然是拳击队的队员,他们迅速通过被动的武力威慑让充气岛的岛民心甘情愿的定期进贡那些上好的充气娃娃。
内卷:
1. 内卷即资源浪费,如同浪费一样,内卷是个在比较中产生的相对性的描述。
2. 内卷状况是个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函数。
综上,内卷是生产力成果在分配时产生的过度博弈的状况。
改善方式:
1. 改良生产力,技术革命
2. 改善生产关系
(1)调整国内分配
(2)在国际关系中占据主动
内卷就是电脑开个机,划个图像验证码,都要算一算你击败了多少用户。
“爱干干,不干有的是人愿意干的”
我是一名外卖快送员,我认真工作每天送餐正常下班,突然有一天出现一批新鲜血液,他们和我送同样的外卖,月底工资比我高,原来他们不止送餐他们还给客户倒垃圾,于是我除了送餐我工作内容又多了一项倒垃圾,过了一个月,我发现我还是不如人家,我偷偷发现,人家不止送餐倒垃圾还负责安慰客户感情问题,帮忙照顾宠物,还变装 cosplay 取悦用户,还要露出 100% 纯真微笑。
月末,我还是拿那么多工资,因为 “他们” 服务太好,公司决定降低每单的客单价,以便我们决胜出业务冠军,我准备辞职那天去某团外卖招聘信息上发现要求如下:1 送餐速度在 20 分钟内。2 能为客户倒垃圾并安抚客户 3 能帮助用户照顾宠物 4 有十年以上工作经验 5 能随时随地露出 100 分微笑
你卖 1 块,我卖 9 毛
第一天。
一个蛋糕,10 个人,每个人只需要有能够工作一个小时的能力,工作一小时之后,就能够分一块。
蛋糕好吃,大家都想要。
第二天,
还是这一个蛋糕,又来了 10 个人想要分,这个时候就会需要提高标准,需要工作 2 小时的能力,工作两小时后,就能分一块。
第三天,
一个蛋糕,许多人慕名而来,想要吃蛋糕,这次 50 个人来分,这个时候就会提高标准到,需要工作五个小时的能力,工作五个小时后,就能分一块。
第 N 天,
这一个蛋糕,排了很多人来分,想要吃当蛋糕,因为人多,标准就又提高了。这个时候会把标准提高到工作 22 小时才可以吃到蛋糕,工作 22 小时后,就能分一块。
这就是内卷:因为我们所有人一起共同的努力,过多的人口,投入到有限的资源之中,导致获取资源的标准越来越高。
这是一种社会现象。
比如高考想要考入清华大学,一开始我只需要学习两小时,就能考入清华大学。随着报考的人数越来越多,学生要想进入清华大学就需要付出越来越多的努力 。
到最后,我们比拼的就是金钱(请到家教的钱,更优质的教师辅导)。
这就是内卷,因为大家一起奋斗的结果,你不奋斗,你不努力,你就会掉下去。
对待这种现象,我们采取怎样的措施呢?
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逐渐改革。
比如蛋糕,为了满足更多的人能吃到,把分配的人数跳到 20 个,或者增添蛋糕的数量。
比如,高考,我们开设其它的院校,满足不同层次的人的需求,来扩招来满足更多的人的需求。
一个班级 50 人,成绩有好有坏。刚开始的时候,大家都没有上课外补习班。某一天,某个排名 30 左右的同学开始上了课外补习班,成绩开始进步,从 30 名开始飙升到 10 名左右。
身边的同学也都知道了,也都开始上了补习班,一段时间后,大家都排名和之前差不多。
前后对比,排名没变,但是大家变得更累更辛苦了,原本只要上课完成老师的作业就行,现在还要去上课外补习班。不仅自己辛苦了,家长还要多花钱。
本质上就是有过多的人追逐有限的优质资源(好学校 好房子 好工作等等)。但是优质资源的分配本质上是按照比例分配的,只有前百分之一甚至更低的比例的人能够获得,于是竞争加剧。竞争加剧的后果就是,绝大多数人依然无法获得优质资源,但是更累更辛苦了(参考上面补习的例子),所以有部分人就放弃了,躺平了,日本的平成死宅就是这么来的。
所以,你不更辛苦更累的参与残酷竞争,优质资源和你肯定没关系(各种二代不算)。但是即使你参与了,你能力足够天赋足够运气足够可以脱颖而出,但是绝大多数人依然没办法获得。
这就是内卷,普通人永远无法摆脱。或许你可以想着躺平,但是你要面临父母 同事 同学 配偶等等身边人的压力。那个谁谁谁买房了,那个谁谁谁家孩子上了名牌小学了,那个谁谁谁跳槽去了阿里巴巴拿到百万年薪了,那个谁谁谁刚买了宝马 x5。你想躺下,但是很多人会逼着你往前走,毕竟人是活在社会中,不是孤立的存在。
当然也可以彻底躺平,不要结婚不要孩子不买房住父母家找一份没几个钱的轻松工作混吃等死。但是这样就真的开心吗?年轻的时候还可以混吃等死,还可以周末和朋友出去 high,还可以熬夜玩游戏,还可以干的不爽了立刻辞职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可是,年龄大了以后呢?父母老了,天天念叨着你怎么还不结婚给他们生个孙子,父母病了各种要花钱。将来父母走了,年轻时的玩伴都有了自己家庭孩子也没空陪你玩了,剩下自己一个人,生病住院了连一个探望你的人都没有。年龄大了没有足够的积累随时可能被裁员。想到这些,不会恐惧吗?
这都是普通人摆脱不了的宿命
之前在知乎上看到的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是最大的毒鸡汤,其实一个人能爬升的高度,主要取决于出身和顺境时能借势而为达到的高度,而当逆境来临,一动不如一静,保持清醒不折腾,在原来的高度趴下(躺平)也是一种智慧。出身越好意味着起点越高,能借势而为的境遇就越多,只要不躺平配以清醒的认知和必要的努力就能持续走高。相反,逆境和挫败只能打破努力的连贯性,甚至让之前的积累付之东流,到头来只换来在底层反复挣扎,更谈不上跨越阶层。“必先苦其心志……” 最大的用处就是自我安慰,自以为后面还有机会。其实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吃苦就是吃苦,没有苦尽甘来一说。对于下层和底层而言,如果遇到有几年特别顺,一定不要把精力放在吃喝玩乐所谓的享受生活上,Because you didn’t have a cushion to fall back on. Try your best to have a cushion. 去尽力抓一些未来能长远获益的东西,比如搞技术的拿到职称高级,未来工资都和这个挂钩,比如发展第二技能。随着年龄增长,当精力体力不济的时候,至少不会面临下岗,甚至可以继续带年轻的团队,用经验而不是一直靠熬身体换钱。年轻人特别讨厌内卷,可有的人躺平躺在席梦思上,有的人选择躺平只能躺在草垛上。比如有的人混日子,也不耽误娶妻生子,父母早在一二线城市买好婚房,他赚的钱小两口吃喝就行了,不用买房甚至不用还房贷。躺在席梦思上的人痛恨躺在草垛上的不肯躺平,觉得他们搅乱了节奏,让自己躺平不舒服,躺在草垛上的人心里大骂躺在席梦思上的人,心想我要有席梦思睡也不内卷。那些缺乏资源和途径的人,内卷是他们为数不多能体现其比周围人 “优秀” 一点的手段,但这智慧在于发起内卷的人是否获得实质性的好处,还是只是被上层利用让下层彼此倾扎的工具。
内卷就是自身具备了扩张的实力,却不去扩张,囿于懦弱被动的价值观,精神上为外族所役。不敢或者不愿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那么只能自己跟自己较劲,自己消耗自己。
比如人口增多了,理应去殖民扩张,播撒自己的文明种子。内卷的文明却以为这是累赘,要计划生育把年轻人干掉。
比如经济强大了,理应走出去赚外国人的钱,广阔天地大有可为。但他们不走出去,偏要窝里斗,市场就那么些,那就蓝海杀成红海,红海杀成血海。每个参与者都压力极大,失业严重,竞相降低底线,彼此攻杀,还都赚不了几个钱。
比如海外资源众多,宜居之地有的是,亟待开发。国内却在研究 “红旗河工程”,企图大费周章地开渠藏水入疆,把沙漠变良田。
比如血汗工厂里累死累活,还未必娶得上老婆,买得起房子。但在国外懒汉有吃有喝。出去分分钟把他们干掉,还能享受财主待遇,房车美女一个不少。但他们还是不肯出去。破家值万贯。
比如多强大的狗子,遇到弱小的主子,还是趴下,服从。做只温顺的奴仆,叫它做什么叫做什么,而不是把它主子撕了。他们显然是精神上被驯化了。他们宁愿内卷,自戕自害,也要维护他们外国主子的权威。中国人要站起来时,要做该做的事,他们就感到了僭越的冒犯,高叫法西斯。中国人是不该,乃至不配与欧美的主子们争夺利益的,投降才是,或者只准岸上待敌,不准下海击寇。这也是内卷。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这是克制,不过内卷么,是宁愿渴死也要只取一瓢饮。多特么文明啊!这还是内卷。
先讲一个段子,再说说自己的一些看法~
江湖上有一本《葵花宝典》,人人都想得到它,因为练完以后武功盖世天下无敌。
就这样一本武林秘籍,有一天被公开了,人人都有机会练,到底是幸事呢?还是灾难呢?
试想一下,当只有我有这本秘籍的时候,练不练由我自己决定,我想佛系点,不看重什么武功盖世天下第一,我还想保住我的男儿身,我就把他藏箱子底,不练。
但如果每个人都拥有了这本《宝典》,练不练就不由得我自己了。
因为我不练,别人练成了,就会过来把我干死。
于是,人人都要练它。
于是人人都自宫了。
但是结果呢?人人都武功盖世,也就都到一个起跑线了,再也没什么天下无敌了。
这个是个段子,不过里面把内卷的精髓也道透了。如果你还不明白,可以再想想现在国内的教育。
这些遍布大江南北的教育培训机构呢,就是公开的《葵花宝典》。你不学,别人学了可能成绩就会超过你,你考大学被淘汰的几率就可能变大。你学了,就有可能要自宫掉你的童年。
如果大家都学了,但是上大学的名额数量没有变化,那你虽然寒窗苦读,但考大学被淘汰的几率一点也没有变低,
只是大家的童年都被自宫掉了。
“内卷” 其实蕴含着人性在里面。
其实每个人都拥有《宝典》时,有个最优解:就是都不去练习。
但是人性就是,总会有人从最利己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这里没有说大多数人,因为没必要说,有一个人做了最利己的事情,平衡就被打破了。
这种博弈的结果,就是:要么有人大获全胜而有人完败;要么大家都损人而不利己。
而人们对损失的厌恶感(负效用),大大地超过对收益的愉悦感(正效用)。
这里有个有意思的心理实验:
A.100% 的概率可获得 50 万
B.50% 的概率可获得 100 万
你选 A 还是 B?
聪明的人应该已经注意到,这两个选项的期望值是一样的,都为 50 万。
理性的看,两个选项是没什么不同的。只是,每个人的风险偏好是不同的。
如果选了 A,则为风险厌恶型,直接拿走 50 万;
如果选了 B,则为风险偏好型,冒点风险结大瓜;
但大部分人会选择 A,美美的装走 50 万,因为他们更惧怕 “连 50 万都拿不到” 的损失。而不会去想可能拿到 100 万。
而把这道题换一换:
A.100% 的概率会失去 50 万
B.50% 的概率没有损失,以及 50% 的概率损失 100 万。
这次会选择 A 还是 B?
B 显然还是:冒点风险,可能就没有损失了。
这其实也是期望相等的两个选项。但这时,大部分人反而会选择 B 了。
因为他们更惧怕那一定发生的 50 万损失,即便可能有 100 万损失也要搏一搏没损失。
当选项由收益变为损失时,同样的实验者,却由原来的风险厌恶者变成了风险爱好者。归其原因,还是:损失的痛苦要大于收益的快乐。
这种人性的结果,也就产生了各种很无奈的结果。
所以当结果可能是:要么有人大获全胜而有人完败;要么大家都损人而不利己。
那实际上,大众很可能会选择后者。
这也是 “囚徒困境” 的写照。
其实《三体》的 “黑暗森林” 理论,也有点这个意思。在 “森林” 中,每个文明都好好的生存,互不生事不好么?
但只要有一个不守规矩的文明出现,那 “森林” 也就成为了乱战的战场,最终就是谁也不敢暴露自己,暴露了就会被不由分说的被干掉。
说回现实,国内教育现在内卷的现状是不是严重呢?
据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的调查研究,在上海养个孩子从出生到初中要付出约 80 万元,堪比发达国家抚养一个小孩的成本。然而中国一二线城市的白领工资,还不到发达国家的 1/3。
鸡娃几乎已经变成了每个家长生活中的一部分。在各种 “平静生活”、“自然养育” 的鸡汤文学下,鸡娃的大环境并没有改观,上着幼儿园报个课外班,已经是大多数家长的做法,更不要提上学以后了。
我自己也是曾经的佛系家长,但是当你身边的人都给孩子报班的时候,你真的是无法克制的忧虑(还是 “人性” 使然),现在幼儿园期间也没给孩子少报班。每门课一学期便宜的几千,贵的 2-3w。
个人感觉这也是近期人口普查,反映出国内生育意愿降低的一大原因,孩子的养育成本实在是太高了,起码我自己没要二孩主要是这个原因。
内卷的内因,是 “人性”,当然也需要外因的 “催化”。
这个外因,感觉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分不开。移动互联网时代,让信息的传播超越了时间、空间。在过去,即便有人想把 “宝典” 公开,也不会有这么方便又及时的渠道。
现在各种自媒体、博客、播客,信息的传播成本很低,“焦虑” 也就肆意的滋生。
另外,像大数据技术这些新技术也在助推着 “内卷”,前段时间网络上火爆的一则新闻:外卖平台后台不断优化外卖小哥送餐路径,让送餐效率越来越高的同时,外卖小哥的工作越来越难干了,送的快了,变成你应该做到的了。
最后,还是应该看到 “内卷” 的另一面。
凡事都有两面性,“内卷” 就一定是负面的结果么?换个角度看,虽然你不是天下无敌,但你也练成了一门顶级武功。“内卷” 的正面作用也不可否认,它可以让人不停的改进和提高自我,但只是超越了自我,但却无法超越他人。
一个人的进步是进步。
所有人的进步呢?只是不退步。
这也就是无限循环去改进自身的 “源动力”。
5 月 18 日,美国总统拜登到访福特汽车位于密歇根州的 Rouge 电动汽车中心,试驾了第二天将发布的福特 F-150 纯电动皮卡,并在该中心发表讲话,重申了本届政府对电动汽车的重视,和超过中国的决心:“中国现在领先电动汽车竞赛,这是事实。他们还想在未来继续领先,但我要告诉他们,他们不会赢的,我们不允许这种事情发生。” 美国也正在推动 2.25 万亿美元的基建和经济复苏计划。
其实,继续开汽油车又行不行呢?
支持者们,可能会说,这是人类进步的动力。
反对者们,可能会说,这么快的进步却不如过稳当下。
你又怎么看呢?
(完)
入关:和自己人一起同 xx 抢肉吃。
内卷:同自己人抢 xx 唆了剩下的骨头。
注:这里的入关是曹大佐的魔改入关论,嵩子的入关论基调比较悲凉,入关不是为了过好生活,而是为了能活着。
你去看演唱会,本来大家都坐着看。
然后有几个人,为了视野更好,站了起来,甚至跑到最前排站着看,导致有些人被挡住,只好也站起来看。
一挡十、十挡百,到最后大家都只好站着看。如果再坐下,就什么都看不着。
视野上,和一开始大家都坐着完全没区别。
区别也是有的,站着——大家都累。
岗位不变,竞争者越来越多,就卷了。
直观形象的理解 “内卷”:想象一张地毯,它不停的增大,占地面积自然越来越大。但是这张地毯是铺在一个房间里的,等它触碰到了墙壁,它只能向内卷起来。这时候它还是在不停的增大,但他的占地面积却不会再增大了。这就是 “内卷”。
“内卷” 的概念最早来自农业。一片田地,与粗放耕种相比,投入更多的人力精耕细作,收成肯定会提升一些,但是提升到一定程度,再继续投入更多并不会带来收成的提升。这就是 “内卷”。
“内卷” 的概念在校园中很流行。比如所有学生形成了一个成绩排名,为了提升排名,大家都纷纷投入了巨量的时间精力,但结果显而易见,不可能所有人都提升排名。从排名结果的角度来看,绝大部分人的绝大部分投入都是浪费的。这就是 “内卷”。
由此可见,“内卷”的本质是资源有限,解决 “内卷” 的方法就是突破那道墙。对于农业,不要再继续投入人力,而是应该解放人力去发展其他产业;对于排名,分数上去了就好了,不要细究排名,应该发展一些别的技能。
内卷就是江苏学生一个比一个赛着牺牲睡眠去读书,但是广东的学生能呼呼大睡。内卷就是广东学生感谢自己不用考江苏卷。而江苏学生觉得江苏卷难度太低,分不开水平差距。内卷就是江苏学生日夜苦读,最后和广东学生在同一宿舍。
我很喜欢这个解释。
100 米比赛,大家都在努力地突破 10 秒大关。
但是,有些人努力地在阻止别人跑得比自己快。因为他们只为了赢比赛,而不是追求突破。
他们只关心自己得到的是不是更多,而不关心自己的付出和回报是不是等同的。
第一次接触到内卷这个概念,是前段时间全网铺天盖地讨论 996 的时候,大家都在谴责那些自愿 996 加班的人,认为他们带坏了风气,便宜了资本家。
如果 996 可以拿到更高的工资,那其实也不能称之为内卷,但如果不 996 你就被认为不称职,内卷就出现了。
我觉得内卷的核心是这么做大家都没得到好处,或者只有某一方得到好处但其他人全部被坑,因为大家明明可以轻松地生活,却因为某些人的讨巧行为导致大家都不能像以前那样轻松自在了这,并且,得到的好处却没有增加,我认为这就内卷了。
所以,是否内卷,就需要社会定义一个利益标准,这个标准可以是人为定义的,也可以是社会发展要求的,也可以是自然规律决定的,如果大家付出了更多却没有得利,内卷就发生了。
我理解的就是。
僧多粥少狼多肉少,为求活命,斗成一窝。
我玩恋爱交友软件的时候,有一个功能是发一段语音,可以评论点赞。
一个脸 P 得还算清新的女生发了一段语音,里面啥也没录上,纯白噪音,下面好几十个点赞。
我想这就是内卷吧。
明嘉靖时期的大礼议,就是典型的内卷,一个国家最高层的精英,为了一个名字的事闹得天翻地覆,毫无意义。
这个概念最早可能来自美国人类学家戈登威泽,他将 “内卷化” 概念用于描述 一个事物发展到一定形态后, 既无法趋于稳定也无法上升或突破至新的形态, 而以内部不断精细化和复杂化取而代之 。后来, 美国人类学家格尔茨 (Clifford Geertz)1963 年在其著作《农业的内卷化 (agricultural involution): 印度尼西亚生态变迁的过程》中, 使用内卷化概念对菲律宾农业改革问题进行系统研究。而将这个概念应用于分析中国的最早可见黄宗智 (Philip C.C.Huang)在 1985 年的著作《华北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中, 将格尔茨的 “内卷化” 概念应用于中国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研究, 进一步发展和拓宽了内卷化理论的内涵与外延。
在当下的互联网语境中,“内卷”是指基于劳动者努力的无序竞争,即在缺少技术创新或产业链处于低端的情况下企业只能通过 “压迫” 劳动者提升市场竞争力。戈登威泽的 “无法上升或突破” 可以理解为没有技术创新无法开拓新市场),而 “内部不断精细化和复杂化” 可以理解为对劳动者更多的要求。
你本来考 690 可以上清华北大
但是现在考 690/700 的人越来越多了
你只有考到 710/720 才能去清华
但是关键是
每个省去清华的名额人数是固定的
也就是说
不管你考 500 还是 700
只要你考到你们省名额人数以内
你就可以去清华
但是你们省学生还在特别努力学
照着 710/720 考
所以你不得不提高你的分数才能去清华
大概这个意思?
在换一个例子
知道现在为考研人多吗
因为现在大学生太多了
大学生找工作太难了
本来以前大学生多吃香,毕业就可以去当高中老师了,研究生可以去当大学老师
但是现在,大学毕业去小学,去初中都不错了
高中老师,那都要研究生学历了
我们还是小县城
看有的城市招聘要求,小学老师都要求研究生学历了
所以只有考研,提高学历,才好找到工作
想象一下,有一个 A4(210*297)大小的空盒子。
你的目的(成果)是用纸片(资源)铺满盒子的底部。
当纸片的大小从 0 开始无限趋向于 A4 纸时,表示投入的资源和回报是正相关的。
当纸片的大小超过 A4 纸时,纸的边缘碰到的盒子侧壁必然会卷起来,
此时若再投入资源(增加纸张的大小),也无法再扩大纸片铺满盒子的面积(成果),
这个时候内卷或者说内卷化就产生了。
通俗来讲就是当某种事物发展到一定阶段,现有资源的增加并不能产生相应的收益。
内卷:自己人互相扯后腿,影响整体发展。
蛋糕没法继续做大,所有人都在想方设法多分蛋糕,
最近我爸公司的外包车司机们闹着涨薪,我就拿我爸公司的事儿来给你举个例子吧。
起初我爸公司的外包车司机连人带车租给公司,公司一个月给他们开四千块钱工资。渐渐的有些司机师傅不太满意了,认为司机的工作量,加上车子的损耗成本,四千块钱的工资太低。司机师傅们经常聚在一起悄悄对公司高层的剥削抒发不满,再加上有人煽风点火,颇有星星之火将要燎原之势。于是司机师傅们联合起来写了一些意见书给高层,想要涨薪。
结果在高层有些领导的威逼利诱,逐个击破的攻势下,有些司机开始犹豫了。因为外包车司机基本上是个没什么门槛的工作,可替代性极强,每个司机都怕自己提的要求过分了,惹怒了公司的领导,丢掉饭碗。再加上公司最近盛传将要裁减外包车数量的风言风语,于是越来越多的司机开始慢慢退出要求涨薪的战略联盟。有一次我听说司机们在门房聊天儿的时候,他们说:“我不闹事儿,我老婆有稳定工作,我不指着这份司机的工作养家糊口,别说一个月四千,一个月两千我都干!”“是啊,没错儿,四千块钱也不少了,现在工作也不好找,公司管饭我就干!”
高层领导在收到这样的风声之后,出于维护和保障外包车司机切身利益的角度考虑,暂不裁减外包车数量。
于是司机师傅们欢欣鼓舞,一个个又充满了干劲,一份月薪四千的工作暂时又没了风险,没多久,公司又要求司机们交工会费、福利费等杂七杂八的以前不交的费用,司机师傅们也都上赶着交了。
全然忘记了当初要求涨薪时对高层领导重度剥削的批判与愤恨。
一、定义内卷
解读一、
1. 内向演化,指的是所有无实际意义的消耗
解读二、
2. 垄断,马太效应
解读三、
3. 竞争
二、内卷在我的定义中有好又坏,接下来我将从两个方面为你进行解读
好:它是通往成功的道路
1.【从竞争的角度出发,内卷增加了竞争容量】
竞争在每一个时代、每一种社会中客观存在。在充分竞争的状态下,人的潜力会被激发,从而取到令前人意想不到的成果,加速人类文明的发展。
2.【从社会生产力的角度出发,内卷推动社会生产力提高】
之所以 21 世纪以来人类的生产效力不断提高、探索宇宙的进程持续推进、社会制度更加完善,是因为工业革命开启了人工智能的第四浪潮。而这些都离不开人类的不懈努力,内卷就是提供人类工作的能量
3.【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内卷可以筛选淘汰低价值的人】
拖延症、安于现状是人性之一,人类需要安全感,这是自带的劣势基因。要想实现进化,就必须通过内卷淘汰掉生产力低下的个体,从而实现整体上质的突破。这也是拿来主义的核心。
坏:环境所迫的伪努力
1.【内卷是毫无意义的消耗】
例如: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不必要的精益求精、使大家违背自己的意愿痛苦工作、
2.【内卷扼杀了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因为被动输出,人们在内卷的环境中机械工作,应付了事,埋没了可能在某个领域上有异常天赋的天才或是下一个达芬奇。工匠精神的培养不可操之过急,应该预留时间来精细打磨。
3.【内卷带来无止境的焦虑】
内卷让人处于焦虑的环境中,时时刻刻顶着巨大压力。在这样压抑的气氛下,可能导致人类文明不进反退 – 抗议之声愈演愈烈、社会秩序出现混乱。
内卷这个词一火的全网皆知就会出现一些滥用问题:
如果你的同学只是在努力学习,认真听课,按时完成作业,这不叫内卷。
一群人中间一个人在打游戏,嘲讽另一个在学习,卷死了,这不叫内卷。
如果你的老师要求 3000 字论文,结果有人超标写了一万字,而老师夸了那个 1 万字的,并训斥和要求你们 最好 写一万字,这叫内卷。
在看到这里一大堆回答以后,我震惊了,我一直以为这个词是在开车。
内卷就是无意义的竞争。
就拿我和我老婆说,我做一点儿家务,我老婆一点儿也不干。
后来我发现我老婆实在太懒了,我自己干对我不公平,我就干的少了。
我老婆看我干的少,就更不干了。我们俩就卷,看谁懒的过谁。
一群人听说某一天可以领黄金,领黄金的地点在 100 楼,领黄金仅限一天,一人一份,先到先得,过期不候。于是他们排队在 1 楼做电梯到 100 楼。(目的)
目前电梯是要先下后上的,先从一百楼降到 1 楼,再回到 100 楼,中途可停。(规则)
本来大部分人都乖乖在一楼排队,轮到自己再上电梯。极少数觉得来不及,准备凭借真有大毅力爬到 100 层。(均衡状态的正常现象)
有些人发现 1 楼排队人太多,按时间来看,这样根本就领不到黄金,于是爬到 2 楼去坐电梯,这样乘坐向下的电梯先到 1 楼不下电梯,再坐电梯到 100 楼。(均衡状态被打破,内卷开始)
有人发现这个事情,为了更早做到电梯,他们从 1 楼爬到 3 楼,同样按照先下到 1 楼再上 100 楼的规矩。(内卷加剧)
这个情况被人知道了以后事情愈演愈烈……
所有人都开始不得不爬楼先下后上,因为现在电梯到 1 楼根本就没有位置,满满的全是人,他们在 1 楼不下电梯,甚至有了爬到几十层楼先下后上的,所有人只能爬楼。(营造新的均衡状态,通过付出更高的努力和降低要求来加强竞争力,内卷)
有的人的体力根本爬不了那么高,爬到十几层就无法支持,只能看着那些爬几十层的往前。不得不放弃或等待运气。(竞争力不足的人)
爬到比较高的人,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比其他人爬得要高,终于坐到了电梯,到 100 楼领了大量黄金。(竞争力比其他人强的人)
有几个体力超强意志坚定的人,只凭爬就爬到了 100 楼。(竞争力最强的胜利者)
有些人确实爬不上,也爬不过别人,于是他们打电话使用盘外招。由已经领到黄金的人下到某一层拦截后面的人,或者占着电梯位置等他们到这人那一层再下,等于空出电梯位。或者利用在更高层的某些人,跟他们分享黄金来换取电梯机会…(利用特殊手段的竞争者)
有的人看不下了,开始在打电话联合别人扼制这些行为,呼吁不能进行这些行为(修正者)
有的人很生气,直接把电梯闸给拉了(规则破坏者)
有的人已经放弃了,有的人直接做直升机到的 100 层。
我向来认为一个人口多的国家,想要出人头地是最不易的事情。而一些人口比较少的,较发达的国家,例如加拿大,还有澳大利亚以及挪威等国,受教育的人均资源比我们中国还是要多很多的,且出头的可能性也肯定比一个具有 14 亿人的国家来的大。这其实是非常可惜的一件事,一些人的才华得不到施展,而某些所谓的世袭,却在每个国家都有存在,那么这样的话,其实本该有人口优势而来的人才多的优势却被掩盖掉很多了。到头来,一些人反倒可能失去了研究新事物的兴趣,毕竟闵然众人矣的概率太高了,因此,我们国家的人才比例可能反而还会降低。这一点是非常可怕的。
如今,西方尤其是美国的教育被揭底垄断的现象还很严重,低等阶级的人被高等阶级的人洗脑,并受快乐教育,所以目前来看,中国的优势还算明显。而这疫情,让西方一些高阶级的人嘴脸给露出来了,要是他们发现了的话,由于他们教育资源的丰富性,底下人革命了之后,对我们来说,风险还是存在的。
高考以及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些科举考试,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当中注重教育的公平性的一个非常有利的制度,必然而然要实施下去,进行下去,使得阶级之间有流动,也使得阶级固化能够减缓的最重要的手段就是在这里。而今尽管人口比较多,但相对来说是比较公平的,这点跟西方还是不太一样的。但这种公平势必会拉低人才的针对性的培养,也由于人口众多,教育资源较少,从而导致对我们中国学生的筛选是比较严格的,那么有些人就受不到教育了,这估计就是所谓的内卷吧。
内卷是什么?
内卷,大概就是有人提出如何把一瓶矿泉水卖 2000 块,于是有人建议把马云丢沙漠里然后卖一车水给他。
央视记者到陕北采访一个放羊的男孩,曾留下这样一段经典对话:
“为什么要放羊?”
“为了卖钱。”
“卖钱做什么?”
“娶媳妇。”
“娶媳妇做什么呢?”
“生孩子。”
“生孩子为什么?”
“放羊。”
所谓一顿操作猛如虎, 定睛一看原地杵.
Involution,
用函数解释, 譬如有倒数函数 f(x)=1/x;
那么 f(f(x))=x; 简记为 ff(x)=x;
一万次 f 之后, 还 tm 是 x:fff………..f(x)=x;
所谓一顿操作猛如虎, 定睛一看原地杵.
人生在有限的几个状态之间震荡, 没有一丝丝超越的可能.
而 f 一次, 多少是需要精力与成本的.
表现上来说,内卷是社会发展的一种畸形状态
但根本上来说,它是我们大家的价值观造成的。
每个人都想做人上人,鄙视链根治于心,有些人做的事情都是在社会主流上把人比下去。本科不行读硕士,硕士不行读博出国,工作了还要当个奋斗逼。
没有人想去把蛋糕做大或者找别的适合自己口味的蛋糕,他们只是想分到大的一块。
一个人的上进心很重要,但我不觉得过度上进,做什么事都争第一是件太好的事。把目标放在事情上而不是第一上可能对整体的发展更好。
说到底,我们每个人应该想想自己究竟做什么事,我很赞成每个人都应该提升自己,但我更希望每个人都得找到适合自己的。一个良好的分工结构对每个人都好。
努力增加度 / 回报增加度 = 0
教育内卷简单的说就是大家对于有限的教育资源的那种恶性竞争。 举个例子。 比如说你家孩子现在上小学六年级,面临小升初,本来学完课本上的知识就 ok 了,但是你突然看到别人家孩子在上补习班,你怎么办?肯定也给他补。这不就开始内卷了吗? 最后孩子的课业压力越来越重,但是初中的资源他也就那么多,结果就是钱多花了苦多吃了,小升初该上什么学校还上什么学校,和以前大家都不上补习班的时候没有本质区别。
恶性竞争,无人受益或仅有少数人受益
一个锅里摊一张饼,起初饼小锅大(人口少,生产资料丰富)。
饼可以保持一个扁平的状态,均匀向四周扩张(资本扩展的初级阶段,阶级差距小,流动性强,黄金时代)。
随着饼慢慢变大,开始覆盖到四周有坡度的地方,饼越大,坡度越高,扩张越困难(优质廉价且便于获取的生产资料被瓜分干净,后来者只能从更难获取,更劣质的资源里寻找出路)。
当坡度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边缘的饼扩张力开始小于重力。(已知资源被开发殆尽,所有的生产资料都有了主人,阶级固化开始)。
但是饼的扩张不会停止,边缘的饼在张力和重力的共同作用下,开始向内部用力,整张饼不再扁平,而是逐渐扭曲,打卷,褶皱。一部分饼彻底地挤出锅底,只能依附在其他饼身上。(资源不足,人口依旧增长,人们只能通过排挤、倾轧地方式互相争夺对方手里的资源。失败者失去资源,只能依附于成功者,作为他们的生产和娱乐的工具。)
最后一个阶段,大量的饼层层叠堆,最靠近锅底的饼,完全垄断了锅提供的热量,控制着最多的依附者。每高一层,饼可以获得的热量就减少一分,层级达到一定程度时,终于最后一层的饼们,因为热量过少,而停止了扩张。(阶级完全固化,后来者几乎没有出路,年轻人的收入不足以维持社会平均标准的生活,生育率一溃千里,老龄化不可逆转。)
同质化竞争,你便宜我比你还便宜。
你能工作 8 个小时,我就能工作 16 个小时。
其实大家都会被后来人挤兑死,因为社会风气是会遗传的。
一座山上有一群鹿,有一伙猎人去抓,在猎人比较少的时候,猎人变多了,捉住的鹿会多很多,分给每个人的肉也变多,于是更多的猎人加入,但是由于猎人太多,鹿就那些,所以到了后来,猎人怎么多,捉住的鹿却多不了多少,所以每个猎人只能希望自己得到的鹿占比变大来维持原来的自己得到的鹿的量,于是只能玩命狩猎来使得自己得到的比同伴多,因此随着猎人太多,每个猎人只能越来越玩命狩猎来维持原来的个人所得。
内卷,已经远远超出了良性竞争的范畴,而且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虽然站在某个角度讲可能是人口红利,但对于个人而言,大概率只是古罗马斗兽场上的勇士而已,拼尽全力,只为了能继续活下去。
举一个例子就很简单。
我们可以把他想象成许多只仓鼠在转转笼里散步。
本来一群仓鼠很和谐的在慢慢走,转转笼的速度很慢,大家很悠闲。
突然有一只仓鼠,用百米赛跑的速度跑进了转转笼,让本来慢走的仓鼠搞的人仰马翻。
于是。。。
大家都跑了起来。
其实大家不跑也没事
但没人有敢第一个停
因为第一个停的人一定会摔跤。。。
但是最重要的是大家发现
即使大家比以前跑得更快了,除了累之外,没有任何收获。。
那只跑步进场的仓鼠,就是一个反向帕累托:在没有使得任何一个人变得更好的情况下,把大家的情况都变坏了
谁是那个第一个跑步进场的仓鼠?你和我,都有可能在不知不觉中成为那只仓鼠……
我们 roll , 来决定谁当组长
roll, 一个 1 ,
我没有色子, 转发她的, 也是 1 ,
我不服, 转发了好几个, 都是 1
哈哈哈哈哈
旁边学姐看不下去了, roll 了一个 6
我转发她的, 都是 6
果然是转发的问题, 我 roll 了一个 3
卷不动了, 太没意思, 我想算了算了
然后她又 roll 了一个 1
哈哈哈哈哈哈
我当上了组长. 思政课老师答应给组长多一点分数.
为什么我们会为了干活而撕破脸皮, 你争我抢, 抢夺就业机会?
因为就业机会太少了.
我得到了组长岗位,
可是我分数又没有多起来, 只是从别人那里巧取豪夺或者用运气得到的. 别人分数少了, 这是零和游戏. 我们算计各种分数, 富裕的人也不免对分数斤斤计较, 就是为了利益. 每个分数都要吵半天, 就和我奶奶因为别人少付了一块钱和别人争吵, 因为很重要. 资源丰富的人觉得我们太小气太吝啬了. 但我们资源太少了.
今天又是快乐内卷的一天呢.
有些很简单的概念你不懂,其实就是你不想懂,你内心里抵触这种结论但是又没有证据反驳,所以假装不理解。
内卷就是竞争太激烈,以至于一次次自发地击穿底线委曲求全了。
内卷是恶性竞争,个人之间的内卷以大众的自私为根本原因,是通过不合理的方式提高自我竞争力,并裹挟他人被迫竞争的过程。
拿基础教育举例:
每个人的天赋是有限的,努力后能读什么学校基本是确定,基础教育中本可以把应该学的知识掌握就行,剩下时间本可以用于个人的长期发展,比如发展兴趣爱好、提高学术素养、参加有意义的活动。但因为有人为了一己私欲抢走你的位次,就会把能用于长期发展的时间放在短期的基础教育上,比如疯狂参加补习班,你为了抢回本该属于自己的位次,不能不也把能用于长期发展的时间放在短期的基础教育上,陪它一起参加补习班。本来这些时间能用在更有意义的事情上,但因为内卷的裹挟效应,大家都不得不把时间浪费在对人生发展意义有限的基础教育上。
内卷一词本源于学术名词 “内卷化”,现在这词已经被肤浅的大众给用烂了,很大程度上消减了该词本该蕴含的内容。
明朝的八股文科举,就是一种 “内卷”。你想要出好成绩,就必须按照八股文的范式写作。科举本来是选出对国家的治理才能的官员。结果,选出的都一群只会命题作文,对国家治理没有任何见解的 “书呆子”。
内卷是什么意思?
看电影,一个人先站起来看了。
被他挡住的人不得不也站起来。
最后大家都不得不站起来看电影。
只有第一排的人坐着。
总结内卷是什么,内卷就是大家都损失了。
只有那一小撮人赚了,而那一小撮人赚的原因,。
很可能只是买的第一排的电影票而已。
但他们不这么讲,而是会告诉你。
你没坐在第一排是因为你不努力。
我是努力才做到第一排的。
久而久之大家就会忘了。
假如没人站起来看电影。
最好的位置应该是在中间的。
以前:面试拧螺丝。工作拧螺丝。
现在:面试造火箭。工作拧螺丝。
以前:工作 965。
现在:工作 996。
以前:村里出一个大学生,全村光荣。
现在:大学生遍地走。
……………….
内卷的本质是,蛋糕无法再做大,每个人分到蛋糕就这么多了,想要更多只能去抢夺别人手里的,造成的恶性竞争越来越多,恶性循环出现。
还有一个就是产业升级受阻,还记得以前教科书上,我们被称为:世界工厂。以前我们是低端制造者,如今我们要当创造者、高端制造者。
扩大内需只是一时的,最终还是要走向高端,与更多国家合作(薅全世界羊毛)。
有限的资源,恶性的竞争。有增长,没发展。
名牌大学录取的名额是不变的,好的工作岗位是很少的,上升的通道,蓝海也是很少的。
可是我们人太多了,逼得每个人都削尖脑袋往里钻,你削 0.5,我就削 0.25,每个人都付出了巨大的成本,但最后成功的还是那么多人。
最后也不知不觉被异化了,明明学习可以是为了热爱,明明有的人只是想活得简单点。
看起来好像大家都好努力,但其实都不是大家想要的。
拿会考举例子吧
高中会考等级 ABC 是按比例来的,有的地区 80 分才能拿到 B, 而在一些地方 70 分就能拿到 A 表现为在教育较好的地方 A 变得难拿了并不是因为 A 的名额变少了,而是大家普遍实力都很强,导致内卷
知乎用户 free 发表 我今年 28 岁,已经躺平了,在山里过着隐居般的生活。 在这个时代,要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真的太难了。 我看到很多朋友在一二线城市里努力挣扎,最终不是带着一身病痛灰溜溜地回老家,就是带着一身债回来。 还在坚持 …
知乎用户 咩咩羊 发表 当一个人失去工作之后,他突然就会变得特别灵活! 知乎用户 魔力奥 发表 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官网政务公开部分每个季度都会公开失业保险领取者人数。这一点是值得赞美的,很多城市都有人社局官网,也有政务公开栏目,但 …
知乎用户 发表 本题已加入知乎圆桌 »「春招全指导」 ,欢迎关注圆桌,参与春招讨论»> 知乎用户 公子 V 发表 各位读者,想象一下你正在火锅店吃火锅,我端着自助小料从你旁边路过,一个趔趄,麻酱洒在你身上了。请问,此时我说 …
知乎用户 发表 镜像问题: 现在还有没有喜欢讨好领导的 90 后? 知乎用户 小侯飞氘 发表 有个与世隔绝的村子,因环境问题导致所有人都患有腰椎病,大家都直不起腰。几代之后,人们大都对弯腰低头习以为常。 直到有一天环境突然变好了,新生儿 …
知乎用户 发表 如何看待社会普遍热议的躺平现象? 知乎用户 人心宽看啥都可笑 发表 知乎用户 红瑛 发表 悯 农 【唐】李绅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蚕 妇 【宋】张俞 昨日入城市, 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