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挽狂澜张闻天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力挽狂澜张闻天

作者:周志兴

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张闻天和毛泽东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他曾经是毛泽东的上司,后来,毛泽东又成了张闻天的上司。其实,他们,还曾经同病相怜过,就是都被边缘化的那一段时间。

毛泽东后来对张闻天的评论是“明君”,因为他比较民主,不争权,但同时也说张闻天身上始终书生气太重,因而毛泽东对他“一直不大满意”。其实,如果没有这种书生气,毛泽东也不会能够顺利地站在革命航船舵手的位置上,再进一步说,中国共产党的成功也不会这样迅速。

我在上面说过,张闻天力挽狂澜。1945年毛泽东在党的“七大”期间谈到遵义会议时说:“遵义会议是一个关键,对中国革命的影响非常之大。但是,大家要知道,如果没有洛甫(即张闻天)、王稼祥两个同志从第三次‘左’倾路线分化出来,就不可能开好遵义会议。”

事情是这样的。1935年1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遵义召开,会议的主要议题是“总结在反对五次‘围剿’中与西征中军事指挥上的经验与教训”。会议由博古主持。

首先是博古作“主报告”。他在总结报告中,主要强调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客观原因,过分强调敌人强大,革命力量弱小,因而第五次反“围剿”不能被粉碎。对于主观方面的错误却轻描淡写,甚至避而不谈。

接着是中革军委副主席、红军总政委周恩来开始作报告。他着重谈了军事问题,认为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军事指挥上的错误应负主要责任。他的讲话使大多数与会者长舒了一口气。这一报告又称“副报告”,与博古的主报告有明显的不同倾向。

周恩来的“副报告”讲完后,博古提议与会者对“主报告”、“副报告”加以讨论。

博古话音刚落,张闻天就站了起来。他手里拿着提纲,很有条理、很有系统地讲起来了。张闻天开篇即称博古关于第五次反“围剿”的总结报告基本上是不正确的。

张闻天指出,博古把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主要原因归之为敌人力量的强大,人民力量的薄弱,这样必然会得出第五次反“围剿”不能取胜的机会主义结论,而事实上,“左”倾军事路线和军事指挥上的错误,是五次“围剿”失败的主要原因。张闻天还批评博古的重大失误:拱手让权于李德,破坏了军委的集体领导,给红军造成巨大损失。

张闻天的报告与博古的报告针锋相对,一下子将博古、李德推向了审判席。因而,毛泽东在后来曾称张闻天的报告是“反报告”。

没有这样一个反报告,遵义会议的走向很难预料,而中共的命运也很难预料。这就是张闻天的力挽狂澜。

这个会上,张闻天被选举为总书记。

他是够格的,无论从理论水准还是个人修养上,都出类拔萃。

很多党史记录说他是“总负责”,其实,这是因为陈云受命去苏联汇报遵义会议,不能说是总书记,总书记要经过共产国际的批准,只能是“总负责”,陈云回国后,到各处介绍到共产国际的汇报经过,依据的就是当时的汇报提纲,而档案中保留下来的,也就是这份汇报提纲。

在总书记任上,张闻天做了很多可圈可点的事情。比如和平解决"双十二事变"。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联手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对蒋介石进行兵谏,提出了改组南京政府,停止一切内战,立即释放上海被捕之爱国领袖,释放全国一切政治犯,立即召开救国会议等八项政治主张。

第二天,张闻天在自己的窑洞里召集并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讨论西安事变的形势和对应策略。在处理事变的方针上,由于情况还不明确,认识也不一致。张闻天倾听报告和各种意见后,认为会上有两点相互关联的主张是不妥当的。一是在政权问题上,主张以西安为中心,建立实质的政府,以西北为抗日前线,影响全国,领导全国抗战;二是在对蒋介石的处置上,主张反蒋审蒋除蒋,认为应该在人民面前解剖蒋的罪恶,罢免蒋介石。

张闻天在讲话中指出,在抗日问题上,主要的矛盾是抗日派同民族妥协派的矛盾。张学良杨虎城行动的意义,是使整个局势向着全国性的抗日方向发展,他提出了处理事变的根本方针,是把局部的抗日统一战线转到全国性的统一战线,并且预见到党的工作也将有一个转变,要转到合法的登上政治舞台。在政权问题上,他明确表示,我们不应该采取与南京对立的方针,不组织与南京对立的方式。对于蒋介石的处置,张闻天明确主张,对妥协派应尽量争取与分化、孤立,要尽量争取南京政府。这里所说的民族妥协派是与亲日派投降派不同的,代表人物就是蒋介石。

但是,这次会后张闻天提出的策略和方针,并没有完全的得到体现,毕竟认识不统一。12月19日,张闻天再次主持政治局扩大会议,第二次正式讨论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这时候西安事变已经过了六天,情况也逐渐明朗。张闻天在会上提出了关于西安事变的两个前途:一是全国抗日发动伊始,我们的方针应确定争取成为全国性的抗日,坚持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方针。二是坚定地主张抗日而不反蒋,他强调,我们应以抗日为中心,避免内战扩大,争取全国抗日。

张闻天发挥了毛泽东报告中“分两手”的思想,提出我们尽量争取时间进行和平调解,我们应与张扬靠近,应打胜仗扩大影响,准备以防御战来反对内战。他这两手,就是和平调解和防御战并举。

19日的会议产生了两个重要的文件,一个是公开发表的《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及中共中央对西安事变的通电》,一个是党内发布的《中央关于西安事变及我们的任务的指示》,这两个文件成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纲领。从会议记录、文风等方面来研究,大致可以判定通电是毛泽东的手笔,指示为张闻天所写。

从处理西安事变的情况来看,张闻天是有驾驭全局的能力的,也有听取各方意见的民主作风和决断能力,但也可以看出他并不是一言九鼎的强势领导。

张闻天是有大格局的人,不计较个人得失。对毛泽东,他说过这样的话:谁说得对,就跟谁走。作为“君”,他“礼贤下士”,所以成为“明君”。

张闻天不是一个恋权的人,他没有想到自己会当上总书记,也没有想在这个总书记的位置上谋取自己的利益。为了党的利益他随时准备让出这个位置。长征中,为了团结和争取张国焘,他曾经主动提出,把总书记的职位让给张国焘,毛泽东不同意,说张国焘看重的是军权,不一定要。而如果真的让他当了总书记,一但擅权非常危险。这才作罢。

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和张闻天的地位有了改变。从形式上也可以看到这一点。以往的政治局会议是在党的一把手张闻天住的窑洞里开,后来,就转到了名义上还不是一把手的毛泽东的窑洞里开了。

张闻天夫人刘英有这样的回忆。她去苏联看病,回到延安已经是1939年的3月了,回到家里发现张闻天不在,他在毛主席那边开会,很晚才回来。等他回来刘英才知道,现在中央的会议不在他家的窑洞里开了,张闻天的主要工作调整为管理党内的理论宣传和干部教育了。关于党中央领导的变动情况,张闻天也跟她讲了一下,说1937年冬天王明到延安以后,中央书记处扩大,张闻天已经不再“负总责”了。

在张闻天上位时共产国际没有发挥作用,此时他们又要干预了。

1938年8月王稼祥回国传达了共产国际的意见:中国党应以毛泽东为首来领导。张闻天当即提出向毛泽东让位。不仅如此,他严格进行了自我批评,自觉检讨自己过去犯的左倾错误,并身体力行于1942年初带队到陕北晋西北进行农村调查,同时抓马列学院这样的具体工作。

毛泽东要张闻天把总书记的位子继续担着,保留这个名义。所以六届六中全会以后,张闻天还是名义上的总书记,主持中央会议,但实际权力都交给了毛泽东,一切事情也都由毛泽东来定,这件事情,就是毛张二人的权力转换,很多人都是知道的,但是也有很多人不知道细节,刘英就把这件事情说得很清楚。

虽然在延安时期张闻天还是名义上的总书记,但是,实际上就是负责学习和理论工作。但是,他还是很认真地对待这份工作,哪怕是他已经没有了实际的权力,有点指挥失灵。

到了1941年的5月,毛主席写了《改造我们的学习》,评论延安过去的教育,是教条主义的典型,说整个党的宣传理论学习全部要改造。虽然毛主席没有明说是批评马列学院的教育,大家都听得出来。因此,马列学院要停办,要改造我们的学习。

有一位老同志曾彦修回忆过这段历史。

曾彦修受革命思想影响,到了延安,后来到马列学院教育科做教育干事,但是办到第五期的时候,就是1941年初,马列学院办不下去了。为什么呢?请不到教员。当时的院长是张闻天,张闻天虽然还顶着一个中共中央“总书记”的名头,但是实际上被边缘化了,所以,他谁也请不动,谁也指挥不动了,甚至他手下的干部。

曾彦修说,现在看来,张闻天太单纯了,他非常困难,四面楚歌,还要硬撑着。

张闻天是名义一把手,毛泽东是实际一把手,两个人的关系有点微妙。但是,这位“明君”其实始终和毛泽东隔着一层。也许,他们在瑞金云石山上的云山庙里同住的几个月是他们最融洽的时候,因为要抱团取暖。

到了后期,他们的矛盾还多了起来,不只是大政方针,还有个人生活。毛泽东和江青结婚,张闻天开始不想管,因为他知道毛泽东的性格,他还劝刘英不要管。但是,因为各方意见太多,而且集中到了他这个总书记这里,他不得已去规劝毛泽东,可以离婚,可以结婚,但是,不要娶江青。毛泽东顿时大怒,说老子明天就结婚!这是结疙瘩的事情。

说实话,张闻天是大好人,也有理论功底和政策水平,但是,他还是书生气多了一些,不够硬朗。而在这样艰苦的时代,内忧外患,不硬朗就不是合格的政治家。其实,共产国际也看到了这一点。

张闻天的命运不太好。

在1959年“庐山会议”上,他和彭德黄克诚和周小舟一起,被打成“彭黄张周”反党集团,他成了“副帅”,文革他遭受残酷迫害。从1969年起,张闻天名字不得再用,而被化名“张普”流放到广东肇庆,1976年7月1日去世,终年76岁,火化时妻子给他的花圈上写着:献给老张同志。

同年去世的有朱德、周恩来和毛泽东。也是在同年10月,粉碎“四人帮”,文革结束。

邓小平在张闻天的追悼会上致悼词给了张闻天盖棺论定:

1935年1月,在我党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上,张闻天同志被选为党中央总书记。从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接替博古负中央总的责任到1938年9月6届六中全会,在这三年多的时间里,张闻天一直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代领袖。

(XYS20250206)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难忘的“特殊使命”——为晚年毛泽东提供电视节目

难忘的“特殊使命”——为晚年毛泽东提供电视节目 作者:黄海 1974年,我当时在中央电视台(当时称北京电视台)文艺部工作。10月下旬的一天,部领导通知我到台里开会。我发现到会的基本上都是中年以上的“老电视”,都是业务骨干和技术尖子,像我这样 …

我与法轮功的关系

我与法轮功的关系 ·方舟子· 我很早以前就开始批法轮功,可能是世界上最早批法轮功的。1996年,李洪志刚刚移民美国,想在美国招兵买马,在中国留学生中招收信徒,由他的信徒把《转法轮》发到ACT上。ACT是当时中国留学生扎堆的地方,相当于一个网 …

外交部里是非多——刘英谈外交部的人和事

外交部里是非多——刘英谈外交部的人和事 选自《刘英自述》 毛主席说,做外交工作要不说话少说话 1950年调我们到联合国代表团工作,我们就到了北京。总理安排得很细,说洛甫的房子还没搞好,先住颐年堂那边吧!中办主任杨尚昆就把我们安排到那里去了。 …

梁漱溟对1953年顶撞毛泽东的反省

梁漱溟对1953年顶撞毛泽东的反省 作者:马勇 学术界至今依然津津乐道梁漱溟与毛泽东1953年的争论,以为梁漱溟敢于触犯“龙颜”反映了中国知识分子不畏强权的精神和浩然之气,值得继承与光大。其实这个说法是很值得怀疑的,因为梁漱溟虽然在当时敢于 …

从学习“毛选”到学习“习选”

从学习“毛选”到学习“习选” ·方舟子· 最近中国出版了《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第二卷,由习近平主持会议,亲自指挥、亲自部署人们学习他的思想,就以这两卷“习选”作为教材。不仅要求全体党员学,还要求全国各族人民也都要学;不仅要求党校把“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