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进后的新冠死亡数字同样不可信
中国改进后的新冠死亡数字同样不可信 ·方舟子· 中国新冠疫情的数据以前是由国家卫健委发布的。中国对疫情彻底躺平之后,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数据就变成了一个笑话。报告每天新增加几千例,不死人,最后勉强承认死了两个人,所以备受大家的嘲笑。后来,国家卫 …
国学是什么玩意儿?
·方舟子·
女诗人余秀华遭到家暴,经常被跟她同居的男朋友毒打。在当地派出所的调解下,男方写了一封道歉信。这件事就算了了,两个人友好地分手,不再追究男方家暴责任。
这封道歉信是手写的,有三页纸,但主要内容不是在道歉,而是在批评、指责余秀华。其中有一段批评余秀华不要老是看外国小说,忽略了中国有灿烂的文化,建议余秀华看看儒家思想书籍、国学书籍。从这封信看,这个人的文化程度是很低的,错字连篇、句子半通不通,可以说是一个半文盲。但是,一个半文盲就敢来教别人看什么样的书,哪来的自信呢?因为他认为自己懂国学。国学现在很时髦,出了很多“国学大师”,还有更多的“国学爱好者”。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懂国学、很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所以就觉得自己高人一等,哪怕是个半文盲,也敢教育别人看什么样的书。
那么,究竟什么是国学呢?它指的是中国传统的学问,是中国独有的,外国的学问不能算。例如北大的季羡林也被叫做“国学大师”,那是误解,因为季羡林主要研究的是印度文化,跟中国的学问没啥关系。但并非中国传统的文化都属于国学,例如国画属于艺术,不属于国学。范曾觉得自己会画国画,就自称“国学大师”,是很搞笑的。还有“中医大师”“风水大师”也自称“国学大师”,这也很搞笑,因为在中国古代,风水、算命、中医都上不了台面,很被人瞧不起,一般文人不会去碰这些东西。
国学包括的学问指的是所有中国古代文人都必须学习、掌握、钻研的学问。这些学问究竟包括哪些呢?国学如果按照以前的划分,可以分成“经”“史”“子”“集”四个部分。“经”,指的是儒家经典,《四书》《五经》之类,这是中国古代文人都必须学的。“史”指的是史籍,所谓正史、二十四史。二十四史太多了,极少有人能够通读,但前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是中国古代文人都必须读的。“子”,即诸子百家,这一类书也很多,其中的《老子》《庄子》也是以前必读的。“集”,指的是古代名家的文集、诗集,也都是必读的。这种划分是很粗糙的,因为中国古代的学问都融汇在一起,很难截然分开。比如,不能因为只对中国古代的诗歌感兴趣,就只看诗集不看别的东西。中国古代诗歌不只是一种文学形式,也是一种学问的形式。中国的古诗特别讲究用典故、化用前人的句子,特别讲究文化的传承,这就是学问。如果不懂经史子集,就很难懂中国的古诗。
为什么国学是融汇在一起的呢?这跟中国古代文人的追求有关系。古代文人的追求跟现代不一样。现代做学问讲究要专业化,中国古代文人做学问追求的是“全”,做一个全才。对中国古代文人最高的赞赏是“博学多才”。博学就是对各种各样的学问样样都精通,多才指的是文才,能够写一手好文章(当然指的是用文言文写的文章),而且还要会写诗。中国古代文化人个个都是诗人,写得好不好是另外一回事,但是必须会写。古代文人只要有一点名气,甚至没啥名气,都会给自己出一个集子,把自己写的诗、文章都收到里头,这样才显得自己有学问,能够传世。他们从小就在学国学的东西,也没有其他东西可学,又能够应用于写文章、写诗,如果学得好、写得好,就变成了大家、名家,也就是“国学大师”了。
但是,到了现代就不可能再出现“国学大师”了,因为整个环境已经完全不一样了。现代人不要说在国学方面做到博学多才,即使要掌握国学的基本功都很难,因为这需要“童子功”,需要从小就学,而且要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在这上面。我们现在从小学的是什么?数理化、生物、地理、历史、外语、语文。语文主要学的也是现代语文,古代的东西学得很少。有的学生对古代的东西比较感兴趣,会自学,那毕竟是业余在学,没有花很多的时间、精力。那种给小孩办的国学班是骗钱的,学得很少,而且学的都是《弟子规》《三字经》这种古人也瞧不起的糟粕。等到长大成人了,如果还想回头再去学国学更不可能,只能学点皮毛来附庸风雅。
中国古代的学问例如古代文学、古代历史当然还有很多人在研究。但是,他们研究的只是一个很狭窄的领域,出了那个领域就未必懂了,让他们写文言文、旧体诗更不行。就像复旦大学中文系主任,号称是研究苏东坡的专家,在一般人的眼里应该算是懂国学的吧,但是他连一篇很简短的文言文也写不通,闹出了“求仁得仁、永珍安息”的笑话。
所以,现在已经不可能再有“国学大师”了,陈寅恪那一代人应该算是最后一代“国学大师”。现在被称为“国学大师”的,个别的比如季羡林是真有学问,但是被乱叫成了“国学大师”,更多的是一帮骗子,像文怀沙、南怀瑾这种江湖骗子。
我并不是反对大家学国学。作为中国人,对中国古代的学问感兴趣,要去学一点、了解一下,这是无可厚非的,也可以算是一个人的文化修养的一部分。但是学国学一定要有一个清醒的头脑,不要学了一点国学的东西就自以为了不起,就敢高高在上地教训别人,更不要幻想自己会因此变成一个“国学大师”。
2022.7.15.录制 2023.3.17.整理
(XYS20230320)
中国改进后的新冠死亡数字同样不可信 ·方舟子· 中国新冠疫情的数据以前是由国家卫健委发布的。中国对疫情彻底躺平之后,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数据就变成了一个笑话。报告每天新增加几千例,不死人,最后勉强承认死了两个人,所以备受大家的嘲笑。后来,国家卫 …
对于美国来说,中国到底有多危险? 作者:SPENCER BOKAT-LINDELL 2023年2月15日纽约时报 本月早些时候,一个中国间谍气球在美国领空被发现并击落,美国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随后决定推迟美国最高外交官自2018年以来的首次 …
当时事成为段子:中国如何塑造气球事件的叙事 记者:王月眉, JOY DONG 2023年2月7日纽约时报 在中国的社交媒体上,关于疑似间谍气球的笑话广为流传。人们开玩笑说,美国人误解了这艘试图祝他们元宵节快乐的飞艇,还有人将气球比作元宵节吃 …
中国的衰落已毋庸置疑,然后呢? 作者:BRET STEPHENS 2023年1月17日纽约时报 多年来,我的专栏文章一直在预测中国的衰落。本周,衰落已是毋庸置疑。下坡路不会是平坦的——无论是对中国还是对我们。 消息称:中国的死亡率60多年来 …
中国人口下降会带来什么问题 作者:保罗·克鲁格曼 2023年1月17日纽约时报 中国的人口去年出现了下降,这是自上世纪60年代毛泽东灾难性的大跃进导致大量人口死亡以来的首次。或者更准确地说,中国终于承认人口减少了。许多观察人士对中国的数据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