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的疫情反弹对中国经济有何影响?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Terminus 发表

房价再放一轮水!再让统计局的同志们加加班!

知乎用户 杳辰公 发表

绝对不会有影响,2022 GDP 必定是 5.4-5.6%。

知乎用户 特立独行侠 发表

影响要到 7.8.9 月之后才能看出来,看谁先扛不住,这就不好说了,未来大概率救市政策要一个接着一个的出来,但老百姓跟不跟就是另一回事,老百姓不跟了,也不过就是一堆 A4 纸而已啦。老百姓大概率不会跟了,玩不起了。

这时候一方面体制以外的人,工资收入就业压力会在两三个月后体现在还贷压力上,恶性循环会慢慢影响消费,造成连锁反应。

市场预期越来越低,想拖得住房地产可能破鼓万人锤,第二个就业,就业,就业,稳不住就业很可能还不起房贷,还不起房贷之前必定某呗,某条,各种借已经爆了,到时候想控住成交价,我看很难,

灵活就业 2 亿,疫情后第一批研究生明年毕业,如何有工作,马上毕业的大学生大专生 1000W,今年裁员力度那么大,难道这些人不用继续还贷,到时候第一个被抛弃的就是车,估计二手车商都不敢收了,市场预期和信心是很重要的,破鼓万人锤,墙倒众人推,到时候你哪个经济学派,神都难救了。

金字塔结构,基数最大的那部分占比很大,稳不住他们,很可能下半年各种三观炸裂的新闻就层出不穷了。

。。。。。。。。。。。。。。。。。。。。。

追更一段: 一方面下半年稳就业将是重中之重,如何精准的把钱送到底层手里,中层手里,我们现阶段杠杆非常大,一旦送晚了,就不好说了。

人治而非法治,一旦大多数人达成一种观念,政策的作用将微乎其微。

对于整个社会而言,对于大多数而言,苦日子是可以接受的,苦一时可以,但时间久了,信心,预期,等等将会一去不复返。

人和动物的区别就是人能控制住自己,但也带来了人性的另一面。人能控住住自己的需求。前几年,彩礼过高,咬咬牙坚持坚持结婚了,房价过高,咬咬牙坚持买了。但随着这个彩礼从以前的 8W,变成了 X8 万,房价从以前的 0.8W 变成成了 1.5W+,但大多数人需要买房吗?需要,需要结婚吗?需要。但在这种极端克制没有能力实现的情况下,如果时间长了,压住欲望太久了,没有把需求给释放,转头可能彻底放弃这些东西,再也不需要了,等到这个时候你再来给糖吃,很可能理都不理你。这是人性。

我告诉你努力就能得到 XX,一年过去了没有得到,两年过去了,你发现离追求的东西越来越远,等三年五年需求还在这里,没有得到释放,需求还在只是没钱,人与兽的区别,你不可能去抢,只能克制需求,一旦时间久了,很可能就掉头再也不关心不需要这个东西了,到时候再给糖吃,来来来,继续努力,你一定会得到 XX,很可能没人跟你玩了,这是人性,无论谁也改变不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由于涉及个人信息所以匿了,家里在某一线城市从事医疗相关行业,私营企业主,也认识一些相关部门的负责人,级别不算那么高,但也算知道一些信息。

先说结论,对各行各业,可以说除了核酸检测和疫苗相关的行业(可能还有航运)都是重大打击。很多答主觉得医疗行业是受益方,其实完全不是,因为一般的医疗行业依靠的是常规的就诊和手术获得收入的,而疫情使得医院的床位变少,外省病人来看病的频率减少,同时国家财政收入减少投入到平常的医保中的也会变少,因此医疗行业其实也是很惨淡的。只有很小一部分做核酸和疫苗的才在疫情中获利,这其中又以核酸为暴利,疫苗价格是被国家压价过的。前段时间公布了疫苗的花费是一年 1200 亿,而核酸的花费远不止此,平均每天的花费都在十亿量级,一个人一年最多也就打三次疫苗,何况还有很多人没打,而核酸每个人每年测的恐怕都不止三次,光是防疫的直接花费都对国家是一笔巨大的开支。

除此之外,更主要的是对经济本身的影响。如果家里做生意的话基本都会知道,2019 年左右还没有疫情的时候,经济的结构性问题已经显现了,很多人都开始抱怨钱不好赚,但此时问题还是慢性的。疫情一来,几乎所有行业都受到重创。之前看很多人讨论封锁对企业的影响有一个误区,一个企业如果一年受疫情封控影响停业一个月,损失的是一个月的营业收入而不是一个月的利润。比如一家小微企业一年营业收入正常为 1200 万,由于目前小微企业利润率都不是高,可能正常经营全年的利润也就不到 100 万,封控一个月损失 100 万的收入,基本直接亏损。而且这个估计其实还算乐观的,实际情况中远比这个赔的更多。2021 年的时候中小企业还有些资金能扛,而现在很多已经到了极限,开始大量的破产。我猜想这也是为什么国务院大力推行减税降费还有企业贷款的原因。但实际上如果真正解决营业收入断崖式下跌的问题,不管怎么减税降费或者续贷无非是续命罢了。当然这样的举措有总比没有强。

总之,目前的情况是经济本来的结构性问题没有解决,本来还比较繁荣的消费等领域又受到沉重打击,今年恐怕是到了中小企业撑不住的临界点了。最近上海又封城了,全国的进出口大多依赖上海,要是短暂的封半个月可能损失还勉强可以接受,如果超过一个月进出口都会受到严重影响。听家里说,19 年的时候企业界流行一个段子,“2019 年可能会是过去十年里最差的一年,但却是未来十年里最好的一年”,这个段子出现的时候还没有疫情,只是单纯从当时的经济形势去判断的。大家做好过苦日子的准备吧!

知乎用户 前进四 发表

COVID-19 将重塑我们的世界。我们还不知道危机何时结束。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到那时,我们的世界看起来会大不相同

上个月中旬,前进提示风险【必读】宏观面进入新阶段,密切关注几个方面动向

图片

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就一起深度剖析下,本轮疫情将从哪些方面影响中国经济

正文开始:

进入 2022 年 3 月以来,中国疫情出现反弹,且病毒传播呈现出点多、面广、频发三大特征。

4 月 1 日,全中国新增确诊病例 2129 例,覆盖全国 27 省市,创下自 2020 年 3 月以来新高。

其中,吉林,福建,上海,广东,山东及浙江确诊病例均超过 500 例。

考虑到上海和东南沿海经济大省持续受到不同程度的疫情困扰,中国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将阶段性放大。

前进咨询了同行的分析师,估计本次疫情冲击将对一季度实际经济增速造成 1.8-2.1 个百分点的冲击

单纯从疫情角度看,不禁为年初定下的 5.5%GDP 发展目标捏一把汗

但考虑到中国经济韧性强大且政策效果将渐次显现,前进认为中国经济能够稳住底线、实现预期目标。

这就反过来就要求

在疫情造成意外干扰的背景下,政策必须从 “靠前发力” 的基础上进行持续发力,包括前期绷住不放水的货币政策,在四月份假如再持续观望,恐怕会对市场信心形成打击

本轮疫情将从三个层面影响中国经济

一、供给侧冲击 今年 2-3 月以来,疫情影响促使深圳和上海两大全国经济中心先后采取区域封锁等隔离措施。

尽管这一举措对限制疫情的传播发展已经起到关键性作用,但从经济影响来看,这将直接导致制造业及服务业劳动力供给出现阶段性短缺。

同时,交通物流的封锁和限制将影响劳动力和原材料的正常流通,并进一步对广大中小微企业形成冲击。

二、需求侧影响

动态清零政策要求对局部聚集性疫情进行快速严格防控。

这意味着城市居民日常出行和生活将受到影响,人员的流动和聚集下降将直接影响餐饮,零售,旅游及房地产销售等服务行业。尽管疫情也将一定程度提振医疗服务、医用设备、线上零售以及线上教育等行业需求,但线上零售需求的上涨很难对总需求的下滑起到明显缓冲作用,这是因为线上零售需求增速的提高更多的是对线下消费需求的局部替代而非整体拉动。

三、信心及预期影响

对病毒的过度恐慌和高度敏感可能会影响民众对经济增速的信心,从而进一步抑制短期内消费和投资的反弹。

同时,叠加美国加息和乌俄地缘等外部不确定性因素影响,私营企业扩张的能动性或因预期衰退或将受到一定程度影响,服务业将受到广泛性冲击

假如我们从行业角度来看,除了上游工业制造业因价格因素同比增速显著上升外。中下游制造业和服务业均已受到疫情反弹的广泛冲击影响。

首先,供应链上直接影响较严重的行业包括了交通运输和物流业。

全国整车货运流量指数自 3 月以来出现显著下滑

其次,截至 3 月 30 日,全国 18 个省份相继在 3 月 20 日后先后受到停工停产政策影响,导致耐用品市场的供应、需求、物流及仓储等方面均受到政策端不同程度的影响。

前进预计 3 月与基建相关的大宗原材料出货率下降(如水泥,建筑钢材,铝材)将进一步影响地产及基建项目的开工进度。

最后,隔离政策导致跨区域人口流动和聚集密度有所降低,全国总体迁徙指数自 2 月 6 日以来持续下行,这将进一步传导影响服务业活动。

前进预计旅游餐饮、文教体娱、零售批发以及地产建筑业均将因全国疫情反弹受到来自供需层面的直接冲击

综上,疫情将对中国一季度实际 GDP 造成下行冲击

目前除了刚刚前进提到的两大托底举措的势在必行

1、政策面靠前发力需要持续延长发力时间,为经济托底提供动能

2、货币层面需要注入流动性,对冲疫情及美元加息造成的双重影响

避免因为需求、流动性的双重塌缩导致经济衰退的自我强化!

除了宏观面上需要以上政策对冲,我呼吁政府应该更加关注微观民生层面的问题

除了疫情重灾区的防控导致了居民买菜难,看病延误等等问题,政府还需要关心小微企业,商铺,甚至外出打工人员目前的艰难处境,并给予相应关怀

前进最近在网上看到一些视频,讲的是最近外出打工人员被困,只能住在桥洞下的视频。

宏观冲击下在微观民生层面的映射,在互联网时代,第一时间真实地传递到每个人面前。这种情况下,预期引导和信心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大幅凸显,需要加大力度,通过稳预期来稳外资、稳市场、稳经济、保民生。

关注前进四,带你走进真实的宏观世界!

拓展阅读

长期炒股的人有哪些经验教训?

更多干货,关注公众号:前进四的财富世界

知乎用户 冷月 发表

虽然……,

但是……,

我相信……

在…… 的领导下,

在…… 的共同努力下,

一定可以……!

知乎用户 恶魔莱恩 发表

对经济是大大的利好。

众所周知,拉动经济增长有三驾马车:分别是外贸出口、集中隔离、核酸检测。

外贸出口方面,国外浮尸千里,水深火热,风景这边独好,所以我们仍然会大赢;

集中隔离和核酸检测受益于疫情反弹,将更好地发挥经济火车头的作用。

总的来说,形势是稳中向好,不是小好是大好。

敢说我们中国不好的人都是 50w。

知乎用户 123456 发表

毫无影响,封,给老子狠狠的封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影响是全面的,链条式的,全社会的,全行业的。(好吧除了医疗健康防疫相关行业以及公务员和国企)

说一个可能大家都想不到行业: 综艺节目市场。今年综艺市场似乎比想象的还要冷。

“往年 Q1 的项目过年前就开始敲定,今年不太一样,我接连 3 个项目谈着谈着就没了,没活干的我在家躺平了快 3 个月”,最近在中文播客 “不上不下” 里,某去年 S 级影视类综艺的导演木木(化名)讲述了一个大导演在 Q1 赋闲在家的窘境。

知道市场冷,没想到这么冷。失去秀综,Q1 综艺的不景气此前就被热议过,一面是数据冷清;一面是招商乏力,流量与口碑尚佳的《半熟恋人》全程竟拉不到一个赞助、只能无奈地 “裸播到底”。事实上,综艺项目的腰斩状况比剧集惨烈得多,是真正的凛冬将至。

如果连综艺娱乐都不行了,那就是真的不行了。因为越是乱世,越需要奶头乐式的娱乐节目。为什么?防止社会动乱啊,减少 80% 的底层和 20% 的上层之间的冲突。

20% 的人能在乱世比如对疫情的严防死守中获益,不受影响或少受影响。80% 的人尤其是底层这两年受到的伤害和打击很大,越是底层越是如此。

如何看待郑州爱马仕开业当天店外排队 4 小时,商品全部售罄?如何看待货车司机被困高速靠 5 元馒头撑 4 天?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求助?

你觉得全国有多少手停口停的人?

月收入不足千元,这 6 亿人都在哪如何看待我国灵活就业人数达 2 亿人?

受疫情伤害和打击最大的,就是上面这些人。对于他们,有比疫情防控更重要的其他事,有比新冠更严重的其他疾病!

那这 80% 的人与其余 20% 之间,必然存在冲突。冲突如果剧烈,社会就会动荡。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奶头乐是一个很好的手段。

所谓奶头乐,就是指采取娱乐化、低智化、游戏化、低成本、轻易就能获取刺激性快乐的办法,卸除底层人口的不满。

所以,娱乐要越多越好,游戏要越普及越好,综艺与真人秀要随处可见,低智的、无逻辑的、甚至堪称脑残的偶像剧要一部接一部。

当这些东西触手可及,底层人就会安分下来,快乐地、毫无怨言地、无知无觉地继续贫穷,继续无所得,然后虚度一生。

现在好了,就连制作奶头乐的行业都不行了!因为拉不到赞助!

你就说影响多大吧。


据不完全统计,2022 年 4 月 10 号全国处于封闭 (全域静止) 或者半封闭状态的城市县城乡镇有: 上海,长春,哈尔滨、天水、阜阳、徐州、唐山、邯郸,沈阳,廊坊。。。欢迎评论区补充。

知乎用户 小辣椒 发表

大白很难,夜以继日

基层很难,连轴转,夹心层,两便挨骂。

医生很难,说不上话做不了主,挨骂挨打在一线

人民得病,进不去医院很难,只要不是新冠不你就慢慢排队吧,哪怕是中风、心梗呢

失业吃不起饭很难,你喝水唄,谁让你考不进体制内呢

房贷车贷孩子要上学很难,谁让你买的、生的?

欠一堆外债因为疫情导致无收入还不上逼的要跳楼很难,你活该唄

却有一堆防疫 aihao 者,不去呼唤科学防疫逐步共存的理性之路,为了万分之一的重症率,要求 zf 年年月月清零下去。无语啊!

毒害程度如流感,为什么要为了那一点点重症率严防死守下去?上海官宣 13 万感染者仅 1 例重症,严重程度连往年的季节性流感都不如,为什么要继续错下去??

流感病株将年年月月的与人类共存,怎么能清零啊?从 200 多年前流感爆发以来,人类什么时候清零过!现在等于多了一个叫奥米克绒的病株,怎么就把目标定为清零了呢?又怎么清得了啊。

上帝给了人类机会,让 covid19 变异成了传播率高十倍毒性也将低十倍的奥米克绒,可惜,世界向右,中国和朝鲜向左。没救了!!!

别抱怨,别说喊开放,不然你就是 50w、就是美帝走狗和汉奸,是不在乎别人家老人死掉的狠心贼。切 ~

不得不怀疑,疫苗和核酸生产厂,绑架了话语权。

知乎用户 时代之 发表

如果不额外进行大规模刺激措施,可以收 5.5% 的 GDP 增长目标,肯定完不成!

这次疫情,波及范围是武汉解封以来最大的,而且影响了我们最重要的两个经济重镇,那就是长三角和珠三角

而国际投行,则已经把 GDP 增长的预期,从 5% 以上,平均下调到了 4%。

目前数据还没有出来,但是很多数据,已经开始不如 2020 年 3 月了。比如清明的出游和旅游消费,比如 2020 年还低。

比如财新的服务业 PMI 只有 42,也是 2020 年 3 月以来新低。

所以,现在实行进一步的刺激,刻不容缓,特别是消费!

今年,我提出了两个建议,就是热闹一下,不奢求能够上达天听。

第一,就是刺激消费,这个可以通过发消费券或者现金。代价是适当增加中央部分负债。

第二,就是降低存量房贷!银行的利润增速已经回到两位数了,看看实体经济都成啥样了。而我们的房贷,在前十大经济体里面,减去 CPI,其实是最高的!如果不考虑 CPI,我们也是第二,仅仅低于印度。

而我们的房贷总量,却是全球第一,甚至高于欧美总和。降低存量房贷,刻不容缓!

今年,要保证 5.5% 的 GDP 增长目标,如果没有进一步的措施,基本已经不可能。因为疫情影响了深圳和上海这两个重要的城市。

我看到 3 月很多数据,已经低于了 2020 年 3 月水平了。

不过,年前股市炒的是房地产和基建,难道真的还要动用夜壶么?这次房价再飙升,就彻底失去化解风险的机会了。

如果大家支持以上措施,可以双击屏幕支持!大家可以关注同名公众号,和知乎内容基本不重合。

我是时代之,一个独立投资人¥心理咨询师,关注金融投资及自我升级,更多干货,欢迎关注公众号 jingji-xinli,或者微信搜索公众号 “时代之”。祝你幸福!

知乎用户 owen 二代目 发表

没有任何影响。

今年年末你还是会看到,虽然出现一点波折,但是最终 5.5 的目标还是顺利达成。

这点小事都做不好,养这群统计学高材生干什么?

知乎用户 赵天伍 发表

与病毒共存大概率将在今年实现

医疗资源挤兑必然会牺牲掉小部分老弱病穷

老实讲, 说这句话时候太痛心了

一刀切封城维持不了多久了

出口消费投资三驾马车

现在看看还能用哪个 没错

除了投资基建房地产还能有谁

继续放水搞, 可能效果会大打折扣也没别的法子了

消费没得救了, 鹅城的税都收到™ 西历二零五零年了 都成穷鬼了没油水可榨了

伴随着国外复工复产, 国内疫情失控, 出口早早就完成使命了

随着无症状患者增多, 清零已没有可能了

剩下的就看如何降低病毒带来的损失了

谁都不想成为那百分之一的牺牲品

给自己的老人孩子未雨绸缪多做一点保障才是当务之急 [doge] 狗头保命

知乎用户 天凤肥羊 发表

3 月的服务业 PMI 从枯荣线上直接跌到 42,4 月会更惨。

而且这次倒下的是少数几个有余粮的省市,今年财政也会很困难。

房地产下滑螺旋不遏制住的话,在地卖不出去的情况下,会有大面积的内地地方政府,甚至省一级的政府被迫财政重组。

如果不做大规模放水,全年 gdp 要到 5% 都够呛。

回头看去年打房地产是真的打过头了。原本摁住一线城市和部分热点二线城市就可以的,结果搞全面性打房,各地方比着层层加码,原本二线之下的城市是挨个出清的,变成了集体系统性风险。感觉是过分高估了经济形势。

像四五线城市本来也收不上来多少房产税,根本也没法作为地方财源的主税源。这种城市以后的基建维护又要怎么办呢?今年还有人说只搞基建不搞房地产的… 很多地方搞基建的项目本身就不赚钱,没有土地做抵押根本撬动不了资金来基建。土地价格崩下去了,基建也是搞不成的

更新

有人不理解现在基建项目很多是亏钱的… 去翻翻现在到处都建的各种新城(尤其是内地三四线以下小城市),去看看小城市为了搞旅游造的一堆奇观,去看看每个县城几乎都标配的产业园,入驻率怎么样

贵州茅台去年接手了贵州当地的一条高速,这还是高速公路,我国基建里面最容易源源不断生钱的项目之一。

08 年的时候,赚钱的基建项目还有不少没上的,所以 4 万亿计划里面,还是有相当一部分是有效投资的。但是即使是 08 年,由于 03 年开始用行政手段(土地指标)强行平衡地域发展的思路,导致到了 08 年很多地方也缺有经济效益的基建项目,有很多投资注定是亏损的了。

虽然地域平衡是政治正确,但是用行政指标和每一轮刺激投资基建的方式,十几年了到现在,基建赚钱的地方反而还有赚钱的基建项目,亏钱的地方根本找不出几个靠谱的新项目还能上的。比如广州的南沙至今没开发,深圳的土地明显不够用,上海的临港才刚起步,而独山县借了 400 亿只能造各种旅游奇观。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你应该思考一个问题:如此严防死守疫情为了什么?

还需要思考另一个问题:在我国,经济重要还是政治重要?

十年文革都发生了,还能笃定没有下一次吗?

知乎用户 永远感恩​ 发表

2019 年年末时候大家在讨论什么? 房产税,延迟退休等

为什么? 因为这帮供给派不供给消费终端,盯着资本家供给,供给侧改革喊了多少年了,改了什么?全改企业老板买房投资上去了

经济出问题了,参与工作 - 退休 比例开始持续低于一了,而随着贸易战,美国持续摆烂,进出口也在接受挑战

进出口多重要? 中国 GDP 一半是房地产,剩下一半里进出口占比百分之 68,也就是说除了房产以外,我们的经济是围绕进出口发展的。

就是说 19 年末,我们的经济已经有问题,但是意识到问题所在,政策的改革也在路上,当时我的悲观预计是 2029 年问题会总爆发,乐观预计是能通过十年的持续阵痛转变经济结构

然后 20 年疫情来了,疫情刚来时候,其实有点经济学常识的都不担心,虽然我是个铁神神,但是疫情确实只是暂时切断了生产需求,不代表生产需求出现问题了,当时旧号还在,我在知乎搬运了我不少发表的文章做回答,大家的点赞也能看出,大多数人都是这么认为的。而且中国经济有个特性,金九银十生产,金三银四准备,五六七八供应链,十一到过年消费,金融,投资,追债。所以过年一波问题一点都不大。

我甚至在 21 年底,乐观的估计,随着病毒危害减弱,22 年疫情就会消失,央行也定下随时准备放水的调子,之后随着大会召开,对外政策转变,对内宽松,一波短暂经济飞起指日可待,到时候()声望拉到顶峰,大家都有钱赚

然鹅。。。

我还是那句话,中国经济是有严重隐患,但结构没有大问题,只要能改革隐患,经济不可能出问题,我们桥水深耕中国这么多年,各行各业数据我们看的很清楚,我们不是王思聪,我们有极其专业的人员。

然鹅。。。

我真的不是歧视文科生和学历低的人啊,但有时候吧,术业有专攻对吧?是这个理吧?

虽然有句名言叫没有问题制造问题也要上,可现在是制造的问题已经开始逐渐失控了。。你去年九十给我拉闸限电本来就会影响今年三四月份,现在好了,不用影响了。那再到九十也不用拉闸了,直接萎缩了。死亡螺旋去吧。

现在我就一个想法,谁提什么共存踩刹车,谁就是真正的民族罪人。

不破不立。

知乎用户 三三得韭 发表

没吊影响,至少在 GDP 数据上

知乎用户 谢丹​ 发表

我们一定迎难而上。

没有困难创造困难也要上。

知乎用户 蓝调 发表

1,关于经济和寿命的关系。吵来吵去很多人只知道新冠会死人,但真不知道经济和人命到底是啥关系?公共政策考虑的是整体,不光是你家我家那几口人。补张图大家琢磨吧。

2,关于防疫和经济的关系。这两年受影响的主要是服务业,2022 年开始向制造业蔓延。具体多少就拿旅游业做个例子吧。省的说我编数据。上图说明

2021 年旅游业下降了一半。参考上表算算多少人没了收入?这还只是旅游业。

3,关于共存后的经济。国外的数据多了,也不想多说了。还以旅游为例,上一张百度到的图吧:

知乎用户 房住不炒科技兴国 发表

3 月上海、长沙、重庆、青岛、太原、天津、成都新房销售面积,准新房与期房的价格博弈结果是什么?

3 月份以上 5 个城市的新房销售面积并未出现反转,其中剔除掉疫情因素以后,天津的商品房销售增速重新回到了 - 24.9% 的区间。

按照《真假 “刚需”-1,以深圳新房、二手房成交数据为例,探讨我国真实的商品房需求数量?》我们的推断,实际天津的需求量应该在 2w-3w 套,目前的新房成交量依旧偏高。

真正的成交量反转还需要等待今年 7 月份全国楼市转折以后才可能出现,目前开发商仍可以降价促销提高销量。

成都整体新房成交量同比下跌 35.86%,而二手房成交量却创出了新高,成都新房的下一个周期就是郑州周期,而二手房显然议价空间比新房大。

新房降价幅度小于二手房,导致新房销量小于二手房,彻底进入存量市场,我们研究了保利、万科、龙湖的部分楼盘,严格意义上来讲并没有降价,这些开发商有部分特价房,但是新房价格仍旧偏高,因此准新二手房的成交量大于新房。交付 5 年内的二手房地段较好,且议价空间较大,好于目前几大开发商开发的楼盘,这些二手房的议价空间远大于新房,且安全有保障。

以龙湖为代表的企业本身拥有巨大的品牌溢价,在楼市下行周期,这些品牌溢价反而不被市场认可,相同位置的楼盘要比其他楼盘贵出 20w-30w / 套。

只有傻子才会去上当了,因此我们发现远郊新楼盘和近郊准新二手房有巨大的价格交叉,导致了目前这种情况的发生。

二手房的成交主要看买家,如果接盘侠太少,必然要降价,然而新房市场的定价却在开发商,购房者只能任人宰割。当存量市场足够大,抛盘足够多时,二手房市场就开始步入成熟期,二手房价格反映市场价格,新房反而具有滞后性。

**目前市面上有很多未住人的准新房,其议价空间远大于开发商的期房,在房地产泡沫的后期,前期获利的投机客必然要抛售出逃,而此时开发商的新房就被二手房套住了。**巧妙的是杭州利用新房与二手房价格倒挂,把二手房套住了,因此新房短期不愁卖,然而大多数地区恰好相反,是二手房价格把新房价格套住了。

在长期的价格博弈以后,二手房率先降价,而开发商的新房期房还做梦利用涨价去库存了,根本不优惠且地段较偏。我们分析了几大房企的操作套路,以某些楼盘为例,在远郊、近郊拿地,然后签约所谓的名校,把一个三流楼盘卖到一流的房价。

与市区房价几乎持平,结果后期配建的学校自然无法兑现,最终房价进入博傻阶段,前期业主只能傻傻的高位站岗。

即便后期学校建好了,一个冒牌、套牌、贴牌的学校,真的是学区房吗?

炒作学区不仅仅是二手房的通病,新房也存在这种情况,这种溢价幅度在 2000 元 / 平 - 5000 元 / 平,本质上就是一场骗局。这种远郊地皮异常便宜,非常不好卖房,因此开发商合谋弄个学区概念,既能够好卖,还能够赚取暴利,何乐而不为

楼市已经进入到博傻阶段,愿者上钩,溢价过高的楼盘一定要小心,尤其是自诩高端物业、豪宅的房子,一定要避开。

[1] 诚然很多城市还存在惜售现象,比如深圳、杭州,这种情况下,没钱的肯定是熬不住的,需要套现就必须降价。

参考

  1. ^3 月长沙、重庆、青岛、太原、天津、成都新房销售面积,准新房与期房的价格博弈结果是什么?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1MjE5MDAzNw==&mid=2247487735&idx=1&sn=737560193aa69c0a47656dd1eb43fcf4&chksm=fb84b9cdccf330dbcb0452602f21185af35e71ba31427e92e30d662210ffcefae50f5e7dcc57&token=1811101939&lang=zh_CN#rd

知乎用户 啊你好啊 Justin 发表

稳中向好,各地 GDP 增长超 5.5%。尤其大核酸产业链,是一抹靓丽的中国红。

知乎用户 不会停止发声 发表

疫情前的我:来生还生种花家,此生无悔入华夏

现在的我:中国人 (非大富大贵阶层) 唯一的出路就是华润万家

我终于理解外国人为什么要批评我们的人权与自由等问题,因为我们确实不存在人权与自由!比如说话的自由,微博热搜:那些躺平抗议的国家后来怎么怎么样了?昨天半夜一水的骂封控骂隔离的,今天起来一看,热评都是支持清零支持抗议,我们不能学欧美,我们是以人为本,全是歌功颂德,我呸!

ps:不玩梗说句真话:不管怎样,我永远不会背叛我的祖国,但是这波疫情我觉得应该会把很多正常人逼成真正的 50 万

知乎用户 经传股事汇 发表

**本轮疫情反弹将对经济产生三重影响。**一是供给侧冲击。今年 2-3 月以来,疫情影响促使深圳和上海两大全国经济中心先后采取区域封锁等隔离措施。尽管这一举措对限制疫情的传播发展已经起到关键性作用,但从经济影响来看,这将直接导致制造业及服务业劳动力供给出现阶段性短缺。同时,交通物流的封锁和限制将影响劳动力和原材料的正常流通,并进一步对广大中小微企业形成冲击。二是需求侧影响。动态清零政策要求对局部聚集性疫情进行快速严格防控。这意味着城市居民日常出行和生活将受到影响,人员的流动和聚集下降将直接影响餐饮,零售,旅游及房地产销售等服务行业。尽管疫情也将一定程度提振医疗服务、医用设备、线上零售以及线上教育等行业需求,但线上零售需求的上涨很难对总需求的下滑起到明显缓冲作用,这是因为线上零售需求增速的提高更多的是对线下消费需求的局部替代而非整体拉动。三是预期影响。对病毒的过渡恐慌和高度敏感可能会影响民众对经济增速的信心,从而进一步抑制短期内消费和投资的反弹。同时,叠加美国加息和乌俄地缘等外部不确定性因素影响,私营企业扩张的能动性或因预期衰退或将受到一定程度影响。
**服务业物流业服务业将受到广泛性冲击。**从行业角度来看,除了上游工业制造业因价格因素同比增速显著上升外。中下游制造业和服务业均已受到疫情反弹的广泛冲击影响。首先,供应链上直接影响较严重的行业包括了交通运输和物流业。如全国整车货运流量指数自 3 月以来出现显著下滑(图 1)。其次,截止 3 月 30 日,全国 18 个省份相继在 3 月 20 日后先后受到停工停产政策影响,导致耐用品市场的供应、需求、物流及仓储等方面均受到政策端不同程度的影响。我们预计 3 月与基建相关的大宗原材料出货率下降(如水泥,建筑钢材,铝材)将进一步影响地产及基建项目的开工进度。最后,隔离政策导致跨区域人口流动和聚集密度有所降低,全国总体迁徙指数自 2 月 6 日以来持续下行,这将进一步传导影响服务业活动。我们预计旅游餐饮、文教体娱、零售批发以及地产建筑业均将因全国疫情反弹受到来自供需层面的直接冲击(图 2)。

**疫情将对中国一季度实际 GDP 造成下行冲击。**基于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假设短期停工停产对劳动力供给造成冲击,同时假设服务业(交通运输,餐饮旅游,文教体娱、零售批发以及地产建筑) 也将受到来自需求端直接冲击影响。此外,我们也考虑了医疗设备、公共服务以及线上零售需求增加的叠加性影响。模型的模拟结果显示,受到疫情冲击影响,中国第一季度实际 GDP 将受到约 2.4 个百分点的冲击。其中,一季度私人消费需求下降幅度约 3.1%,同时拉低固定资产投资变化 4.5 个百分点。阶段性停工停产将进一步对非熟练劳动力就业产生较大冲击,未来一个季度城镇失业率或持续维持在 5.5%左右水平。当然,经济下行压力下降会进一步促使财政,货币及相关纾困政策的集中发力,这将一定程度缓解疫情对经济活动的负面影响。考虑消费者偏好及宏观政策的对冲影响后,我们对模型冲击结果进行调整并认为本次疫情冲击将最终使一季度实际经济增速受到 1.8-2.1 个百分点的拖累,一季度实际 GDP 预测值约为 4.8-5.1%,平均值为 5.0%(表 1)。

**宏观政策有望对冲疫情影响。**疫情对中国经济的短期冲击已在近期公布的 PMI 数据中有所体现。

解决办法:
第一,强化政策稳字当头、稳中有进的政策基调,值得注意的是,2022 年以来,俄乌冲突爆发和新冠疫情反复一定程度上超出预期,全球滞胀格局进一步固化并强化,IMF 等国际组织都进一步看淡全球经济复苏前景,并反复警告通胀长期化上行,美联储在 3 月 17 日议息会议中也将增长预期下调并将通胀预期上调,滞胀背景之下,宏观政策两难和微观经营挑战都大幅上升,此时政策需要保持定力、稳字当头,以稳增长带动保经营、促就业和助民生,此外,滞胀也将带来长期全要素生产率下行压力,稳住底线的基础上,还需增强战略布局、谋求发展新动能,积极推进东数西算、制造业赋能、专精特新、双碳工程和数字经济进化,为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第二,政策发力靠前的时间可以进一步延长,2022 年以来,外部和内部不确定性的演化带来了明显的经济冲击,压力在第一季度充分显现,政策发力靠前的决策部署可谓未雨绸缪、见微知著,现在第一季度已经结束,经济增长面临的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未见明显减弱,经济增长韧性虽有显现,但未来挑战依旧不容小觑,所以建议政策发力靠前不仅在第一季度体现,还可以延续到整个上半年,持续为宏观经济复苏提供动能;
第三,政策发力重心进一步从宏观向微观倾斜,严谨的数据分析表明,新冠疫情的冲击具有结构上的不对称性,对中小企业的冲击大于大型企业,对中低收入阶层的影响大于中高收入阶层,中小微企业是最大的就业载体,将政策纾困的资源进一步向微观倾斜,增强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微观直达性,将起到更好的政策效果;
第四,加强政策预期引导和市场信心维护,最近一段时间,特别是美联储加息前后,国际金融市场巨震,市场一度出现恐慌情绪,所谓史诗级行情反复出现,市场波动性大幅上升,金融不稳对实体经济复苏带来了额外压力,如此背景下,预期引导和信心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大幅凸显,需要加大力度,通过稳预期来稳外资、稳市场、稳经济。

观点仅供参考

知乎用户 山东大叔​ 发表

对中国影响多大,我小老百姓算不了,但是对我影响非常大非常大。

我也纳闷了,我们 80 后咋了,咋啥事都能赶上了,计划生育,教育改革,房屋改革等等一堆事情。

本来 19 年开开心买了房子,稳定的还房贷就行了,没想到最近几年收入骤降,99% 的底气现在也就剩 20% 了,身体累不怕,就怕心累。

知乎用户 防腐管干部 发表

其实解决经济问题一点都不难,有一个好办法,那就是全民每天两次核酸检测,重点区域每天五次,按每人次 10 元算,一年下来至少可以创造 10 万亿 GDP,别说 5.5%,就是 10%也问题不大。而且高频率核酸检测还可以帮助控制疫情,有助于生产恢复。大量核酸检测必然需要大量工作人员,至少 1000 万,可以解决就业难的问题。而且核酸检测机构挣钱之后,必然会促进消费,别的行业也会好起来。

知乎用户 资本不眠 我不眠 发表

看懂接下来的疫情下的中国经济 这七层高度你不能不了解!

最直接,最能够看到的,最多人能感受到的就是 - 消费降低!

深圳封城 上海封城 广州开始大规模核酸,这些无疑会降低人们的消费欲望和时间。

第二层,比较难直接感受的,不少老板们头疼,要么扛着亏或者先关了

从经济学上来说,消费与投资是相辅相成的。有钱了会消费,大多数人的钱都是来源工资。

第三层 出口企业今年将持续景气放缓。更关键在于国内外不同的防疫政策。

之前国内稳住疫情,外围乱得一锅粥,外贸起来一波。现在外国躺平不防控,客观上会冲击外贸。

第四层 稳经济政策会持续发力,国内今年订的经济目标是 5.5%。

“国内生产总值的预期增速目标为 5.5% 左右”,这是 2022 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经济发展全年目标任务。

第五层 中美货币政策差异化 俄乌局势演变 新冠毒株的变异。这 3 个是要持续关注的。

欧美躺平防疫,美国开始加息缩表,中国进一步降准降息的可能性较大,俄国和乌克兰局势反复变化。

第六层 对于今年最好的打算,就是准备充足的备用金,减少非刚需支出。

普及个金融知识,手里的钱划分为常规支出 日常存储 紧急备用 投资规划。紧急备用 最好是日常存储的三倍,也就是够你或家庭三个月的最低消费。

第七层 愿天佑中华 能够在这不平世中,能偶稳妥度过,顺利崛起。

大家别忘了关注美国的科技狂人马斯克。他很疯狂,很有可能改变世界,带来人工智能时代。中国要崛起,光靠经济体量可不行,必须要有领先世界的科技实力!

-——————————————- 分割线 ————————————————-

0411 追更

今天出了国内金融数据 -3 月 PPI 和 cpi

cpi(消费者物价指数)方面,同比是 1.5%,环比增速是 0%。同比对比去年是一个正常范围,关键的是环比 2 月份是没有增速的。

进一步对比之下,PPI(工业生产者物价指数)是在环比上涨的。

也就是说,最终总体消费品价格没涨价,但是企业的出厂价却在提高。

这里边可以看出两个点:

一个是需求弱,而是涨价是有生产成本推动,而不是市场需求推动的。

一个生产辣条的企业,它涨价了。但是,小卖部却因为辣条不好卖,不敢涨价。

辣条厂不是因为货不够卖而涨价,那就是因为生产辣条的原材料成本涨价了。

这就导致出厂价上涨,但是消费者卖辣条的价格没上涨。

你会说,这补利好爱吃辣条的消费者吗?可是,长久下去,小卖部老板顶不住,不进货了。辣条厂还能存活多久呢?

当然,PPI 传导到 CPI 可能会有时延,但是 4 月这消费状况也是多少有点令人担忧的。

经济游戏必须是一个【投资 - 消费】的良性并行上升的循环。缺了谁都不行!


还有一个就是 3 月的社融数据(社融:社会融资规模,反应的是大家借钱的意愿)。

央行周一公布 3 月金融数据显示,3 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 3.13 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 4.65 万亿元,广义货币 (M2) 余额同比增长 9.7%。

这一波的社融,总量上是超预期的。

但是结构上存在问题,社融数据中政府债券融资占绝了大头。

**这说明老百姓没有消费欲望,企业投资意愿不强,政府融资多。**当然,这对接下来基建的预期会有一定的刺激。


最后,做一个总结 - 大家都在勒紧裤腰带过日子。

还是按照上诉给大家的第六条原则,做好备用金的准备,以备不时之需。

知乎用户 VVV 发表

不会有任何影响,我们会和朝鲜肩并肩,向世界证明我们是唯二掌握着真理的。

知乎用户 王百万讲量化​ 发表

不知道,也不太关注,对我们做交易的人员来说,也影响不大。。好了做多,不好就做空。。。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The Economic Cost of Lockdown in China: Evidence from City-to-City Truck Flows, 2022

abstract

通过非药物干预来控制 COVID-19 大流行代价很高。本文使用高频的城市间卡车流量数据,估计了中国封城(一项严格但有效的政策)的经济代价。通过比较封城与不封城城市的车流量变化,我们发现,一个月的全面封城会在当月导致与封城城市相连的卡车流量减少 54%,这意味着在城市对城市贸易的引力模型中,城市的实际收入下降了相同比例。在引力模型中,我们还从结构上估算了封城的成本,封城的影响可能会通过贸易联系扩散到其他城市。对北京或上海等大城市实施全面封城将使全国实际 GDP 减少 4%,其中 7% 是由溢出效应造成的。

知乎用户 放逐 发表

说个事 不知道有没有联系。本人老家在西南大省十八线乡镇。最近给老家的奶奶打电话。奶奶告诉我,我们后院的一大片田地要征用了。我以为是要被征用搞房地产 (没理由 现在谁还会在乡镇搞地产)后来 奶奶给我说是要 修医院 本来我们乡镇就有那种乡镇医院,大病几乎都是往县或者市里去治疗。奶奶说要修大的,不知道这个和未来疫情有关系没有也只是猜测。

知乎用户 宝贝请转身 发表

掐指一算,总增长搞不好比去年还多。

总体经济影响不大,-0.2 个点吧。

知乎用户 努力做个好妈妈 发表

去年重回职场,进了一家展会相关的企业,这是一个很窄的行业,我在的公司算是行业里做的好的了。

上周,公司发通知,停工停产,只保留最低工资标准。

原因嘛,就是疫情影响,很多展会不敢开,不能开。我们这些围绕展会的周边产业,自然断了收入来源。

东家不开业,伙计们自然揭不开锅。

其他行业不清楚,一个个诺大的场馆,空空荡荡半年多,对于国家经济的影响会有多大呢?大家可以依着自己的经验或者想象估一估。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道理我都懂,经济下行,消费降级。

但为什么现在买车这么贵?BBA 的 56E 都涨成这么样了?销量还不见降?

2019 年,5 系奔驰 E 低配 42 万就能买,现在低配没 46、47 根本开不走。

2019,低配 A6 基本在 38、39 落地,现在最低配基本在 40.5 落地。

就连比亚迪汉 EV2022 款,都从 21 万涨到 27 万了。而且订单依旧飞起。

所以,各位坐公交车的经济学大师们,你们能告诉我,今年合适买车吗?还是再等等?

知乎用户 老王 发表

毁灭性的影响,如果不彻底放弃野蛮防疫,这个国家就真的完蛋了。

知乎用户 晓阳 发表

2021 年,分季度看中国 GDP 的同比增长:一季度同比增长 18.3%,二季度同比增长 7.9%,三季度同比增长 4.9%,四季度同比增长 4.0%,全年增速一直是在急剧下滑,经济下行压力下半年开始凸显。刘俏、颜色 “预计 2022 年经济增速或将回落至 5% 左右。” 部分学者认为稳增长压力已变得前所未有的巨大。林毅夫说:“我高度重视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对中国而言,经济增速是最大的大局,是最大的政治。”

2022 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国内生产总值预期目标是增长 5.5% 左右,略高于多数学者专家的预期,反映出政府对稳增长诉求的重视、回应、自信和坚守。自 2021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各地、各部门、各国企陆续纷纷发力,国家发改委正在推进 102 项重大工程,新开工项目数量明显增多,2022 年 1-2 月经济数据超市场预期的好,2022 年的经济形势好像会稳住并转向 5.5% 左右的增长。

然而,短期因素一是最近深圳市、吉林省、上海市等地爆发新一轮新冠肺炎疫情,各地强力战疫,本轮疫情受影响省份数量和相关城市经济体量都创下了两年来的新高,对于零售、餐饮、旅游出行等线下实体经济的影响很大,需求收缩压力可能加大。生产和需求的恢复再次被疫情打断,疫情导致企业临时减产停产,疫情冲击会沿着产业链向更大范围蔓延,对 GDP 增长的影响估计不小。中金公司测算,截至 3 月 18 日,疫情波及的地级市 GDP 占全国比重为 37.6%,预计疫情或对一季度 GDP 增速造成 0.3 个~ 0.7 个百分点的负面冲击。汪涛估算中高风险地区城市占全国 GDP 的 34%、占全国人口的 26%。张瑜认为:“18 个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城市对全国 1 季度 GDP 增速的下行拖累可能在 0.5% 左右。” 预计 1 季度 GDP 同比在 4.8-5.0% 之间。连平认为:“一季度 GDP 有可能达到约 5%”,罗志恒预计一季度 GDP 同比增速或降至 4.8% 左右。管清友、伍艳艳认为:“一季度稳增长的压力还是比较大的,能不能在 4% 左右,确实面临很大挑战。” 摩根士丹利邢自强等将其中国全年 GDP 预估值调至 4.6%。

二是俄罗斯与乌克兰战争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俄乌战争可能激发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的新一轮上涨,增强了国内的输入性通胀动力,上游的原材料、能源,粮食、大宗商品价格可能持续高位运行,供给冲击压力可能加大,可能演化为滞涨风险。

出口、投资、消费,是拉动中国经济 GDP 增长的 “三驾马车”。从“三驾马车” 后面起重要影响的长期因素或结构性、机制性因素来看,投资:许多人习惯于用政府的投资来“稳增长”,主要靠发改委批准更多地方政府的大基建项目,包括基础设施的项目,上马大的公共投资项目。但中国经济一直公共投资超前大投资,许多领域公共投资、基础设施、产能是过剩的、闲置的。问题的关键在于民间有效投资不足,而且政府公共投资、国有资本投资对民间资本投资有挤出效应。消费除了疫情冲击外,现实存在资本与劳动的分配失衡、国有资本与民间资本的分配失衡、金融资本与实体产业资本的分配失衡、政府与企业的分配失衡,导致中产阶层比重偏低、消费能力不足,较低收入阶层比重偏高、缺乏消费能力,再叠加老龄化、人口负增长的影响,消费总量增长乏力。出口由于逆全球化可能在大国博弈中加剧、地缘政治恶化而前景可能会异常悲观。当然长期因素、结构性因素的短期影响不一定会很显著,但其影响更持久、更深沉。

综上所述,2022 年经济形势可能较 2021 年更加复杂严峻,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理智的对策我认为首先应旗帜鲜明地放弃对保持较高经济增速的反复追求,才能避免对不断扩大公共投资的依赖,才能将注意力转移到破解更实质的问题上,才能更好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更好地践行新发展理念,更好地体现以人民为中心、高质量发展、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的要求,虽然让社会各界接受可能很困难,但我认为政府应勇于选择站在历史正确的方向上。预期转弱压力表面看似乎与增速下滑密切相关,其实质来源于对市场扩张的信心不足,来源于基层监管部门过度干预企业、市场和地方政府、国有资本、国有企业过度参与市场竞争,来源于对中国经济市场化进程和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的信心不足,市场的信心可能只能来源于经济市场化改革、市场全球化开放的决心。这可能才是最大的大局、最大的政治。请参见我写的文章:晓阳:经济增速重要吗?

知乎用户 nikophtgrphsm 发表

不可能有影响!

我们从来都是大赢、中赢、小赢滴

知乎用户 楚天霸 发表

现在政府开始炒房了,房炒不住政策正在实施。房价跟 15,16 年一样直接翻倍,经济立马好转。房地产占 GDP 总值 10% 以上。翻倍了,今年经济少说也得增长 5.5%,目标轻易完成了。

看吧,各种政策都在炒房。

知乎用户 小猫​ 发表

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可能总数上看觉得还好,毕竟各种药品,各种隔离,还有各种各样的新冠检测之类的,其实还是产生了很多的 GDP 的。

但是从行业和实质上讲,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

首先,关于上海,不得不说,从一个所谓的 “陶瓷店里抓老鼠” 的“好学生“,到此时此刻大家在上海这次疫情总感受到了奥密克戎的威力,也只过了短短半年。在中国经济最繁荣、城市建设最全面的几个大都市之一,疫情一旦没有及时控制,导致蔓延以后,尚且如此严重,可想而知,如果是经济尚不够发达的三四五线城市,将会面对的是怎样一个场景。

所以,其实 2022 疫情的反弹,对于经济和社会的影响是深远的,这不是一个关于 2022 年的数字问题。而是对于每个小人物,疫情三年了,本来以为可以好好迎来 2022,会变好了的。

但是上海的事情让大家明白,冬天还在,还是很冷。这意味着,影响的不是 2022 的一年的数字,而是每个小人物的选择。不管这个小人物是学生,还是职员,还是小商户,他们的信念和选择,都在这次波动中,慢慢发生着怀疑和变化。可能他们的求职方向会变,他们做生意的行业也会稍微变一变。

所以,预计行业轮动会加速,经济转型和和行业结构的转变,可能才是深远的变化。

知乎用户 南方 发表

想听真话吗?2022 年我国 gdp 能够实现爆发式增长,2023 年较 2022 年大幅度增长,2024 较 2023 全方位增长。

知乎用户 北京大学 - 乘风​​ 发表

1、疫情进入第三年,中国商业基本面被重置了。

跨过 2020 年的客流冰点,全国 3 万方及以上购物中心日均客流已恢复至 2.5 万人次,但回暖不及预期,离疫前水平尚有距离

**吸客不易,填铺也难。**虽 2021 年全国 20 个一二线城市的购物中心空置率终于降至 9.0%,但相比疫前的 6.1% 的较低水平,仍有差距。

购物中心们,艰难前行;品牌们,亦拓店维艰。

2020 年,全国 24 城购物中心的开关店比骤降至 0.78,“惨不忍睹”;行至 2021 年,这一数字回暖至 1.14,各业态品牌新开店超过 50000 家。

2、人均可支配收入三连涨,买买买却 “谨慎” 了

与人均 GDP 节奏同步,自 2019 年至 2021 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了三连涨。对应的具体数字分别为 30733 元、 32189 元、35128 元,同比增速则为 8.9%、4.7% 及 9.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分别增长 5.8%、2.1% 及 8.1%。

3、疫情影响严重,PMI 跌入收缩区

3 月,受国内疫情强劲反弹和俄乌冲突持续的负面影响,我国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再度收缩,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制造业 PMI 指数回落至 49.5%,供需两端同步走低,均回落至收缩区,其中,新订单指数是主要拖累项,对 PMI 的拖累为 0.57 个百分点。在大宗商品价格高位波动的影响下,价格指数如期继续上行。非制造业方面,疫情对服务业的冲击尤为显著,服务业 PMI 回落 3.8 个百分点至 46.7%;建筑业景气水平小幅上升 0.5 个百分点至 58.1%。

当前国内疫情防控形势严峻,疫情波及 29 个省份,深圳上海等重点城市遭受重创,令经济发展面临 “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 的三重压力进一步加大,1-2 月经济开门红超预期未能延续,预计 3 月份的宏观经济指标将出现较大回落,并拖累一季度的经济增速。

4、疫情影响严重,制造业和非制造业 PMI 跌入收缩区

2022 年 3 月份,制造业 PMI 为 49.5%(前值 50.2%),非制造业商务活动 PMI 为 48.4%(前值 51.6%),综合 PMI 产出指数为 48.8%(前值 51.2%)。

5、新冠肺炎疫情对农业的影响

对农产品供给的影响。疫情始发期,农产品运销中断,导致外销受阻、产品积压,造成经济损失。多地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的蔬菜、水果、水产等农产品的价格明显下跌,特别是当季果蔬等产品的价格和交易量呈现断崖式下降。当前,广西、海南、福建等南方地区以及特困山区在疫情期间出现的农产品严重滞销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

6、疫情对我国的航运和贸易影响

知乎用户 柴某人 发表

说点我刚知道的,本市的财政状况估计不太好。好几个区已经拖欠公务员工资一两个月了,缺钱到连省里下拨的专项资金都已经挪用了。一方面是核酸疫苗防控需要资金,另一方面为了保就业城市建设不能停。防控加环保双重打击,本市的服务业、制造业、旅游业通通完蛋。房地产也马上崩盘,据我知道的烂尾、即将烂尾的楼盘有两位数,有几个开发商已经因为贷款利息都还不上进去了。

知乎用户 B-52 发表

经济本来就是有起有伏的,再加上有疫情影响,只希望他们能正视经济规律,不要为了自己的面子工程瞎搞,只管自己在的时候数据好看

知乎用户 今年她二十岁了 发表

又是一个资源财富走向集中的好机会,大概会新增 200 个以上的亿万富翁,并且所有亿万富翁的财富会平均增长 15% 以上,当然大部分中产以及以下家庭的资产会缩水 10% 以上

知乎用户 嗯赢​ 发表

全国劳动人口总数 8.8 亿人,其中 6 亿人月收入不到 1000,2 亿灵活的就业也就是没工作没收入,1000 元收入在全国就是前 8000 万。平均收入大约是前 10% 收入分位的前 1%,大概就是 300-500 元。

而印度平均薪资按照 numbeo 统计的数据,印度平均月薪是 450 美元,按照购买力计算是 1500 美元,约合 10000 元人民币。印度基尼系数很低,平均数薪资约等于中位数薪资,因此印度中位数薪水大约相当于人民币 10000 元。

综上所述印度中位数月收入是国内的 20-30 倍,考虑到劳动时间优势,实际时薪至少是国内的 40-60 倍。

知乎用户 阿狗 发表

22 年不是 21 年,21 年经过复苏,数据对比 20 年已经有相当大的回调,所以 21 年第一第二季度数据基数是很高的,所以至少目前来看第一第二季度受疫情影响经济是相当低迷的。季度 GDP 增长率会相当低。

现在乐观如大摩的已经将 GDP 年增长调到四开头,悲观如野村甚至调低 GDP 增长率到三开头。

当然,这是在不出台规模刺激计划的前提下,不管是什么机构都不可能将棚改或者无限 QE 这种纳入预测模型。

所以说,省钱,储蓄,少消费,今年应该是自然增长状态下最低的一年,不可能硬编 5.5 的,现在不是过去了,编不下去的。

知乎用户 向子墨 发表

疫情下中国政策搭配将更加有所作为——政策 “发力靠前” 适度延长,政策重心进一步从宏观向微观倾斜,加强政策预期指引和信心维护。

“COVID-19 will reshape our world. We don’t yet know when the crisis will end. But we can be sure that by the time it does, our world will look very different… (COVID-19 将重塑我们的世界。我们还不知道危机何时结束。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到那时,我们的世界看起来会大不相同…) - Jose Borrell (何塞 • 博雷尔).”

进入 2022 年 3 月以来,中国疫情出现反弹,且病毒传播呈现出点多、面广、频发三大特征。3 月 29 日,全中国新增确诊病例 1629 例,覆盖全国 27 省市,创下自 2020 年 3 月以来新高。其中,吉林,福建,上海,广东,山东及浙江确诊病例均超过 500 例。考虑到上海和东南沿海经济大省持续受到不同程度的疫情困扰,中国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将阶段性放大。

模型分析显示,本次疫情冲击将对一季度实际经济增速造成 1.8-2.1 个百分点的冲击,但考虑到中国经济韧性强大且政策效果将渐次显现,我们认为中国经济依旧有望稳住底线、实现今年预期发展目标。在疫情造成意外干扰的背景下,中国政策搭配将更加有所作为,就此我们建议:政策 “发力靠前” 适度延长、政策重心进一步从宏观向微观倾斜、加强政策预期指引和信心维护。

本轮疫情反弹将对经济产生三重影响

一是供给侧冲击。今年 2-3 月以来,疫情影响促使深圳和上海两大全国经济中心先后采取区域封锁等隔离措施。尽管这一举措对限制疫情的传播发展已经起到关键性作用,但从经济影响来看,这将直接导致制造业及服务业劳动力供给出现阶段性短缺。同时,交通物流的封锁和限制将影响劳动力和原材料的正常流通,并进一步对广大中小微企业形成冲击。

二是需求侧影响。动态清零政策要求对局部聚集性疫情进行快速严格防控。这意味着城市居民日常出行和生活将受到影响,人员的流动和聚集下降将直接影响餐饮,零售,旅游及房地产销售等服务行业。尽管疫情也将一定程度提振医疗服务、医用设备、线上零售以及线上教育等行业需求,但线上零售需求的上涨很难对总需求的下滑起到明显缓冲作用,这是因为线上零售需求增速的提高更多的是对线下消费需求的局部替代而非整体拉动。

三是预期影响。对病毒的过渡恐慌和高度敏感可能会影响民众对经济增速的信心,从而进一步抑制短期内消费和投资的反弹。同时,叠加美国加息和乌俄地缘等外部不确定性因素影响,私营企业扩张的能动性或因预期衰退或将受到一定程度影响。

说到这里,老墨回顾一下,关注了老墨很久的朋友都知道,3 月开始让大家布局的浙江建投(002761)和宁波建工(601789)差不多都已经实现了翻倍,前段时间在公众号提到的楚天龙股(003040)和天保基建(000965)也都吃了一波肉,这足以证明笔者的实力!

老墨 4 月甄选出一只中线标地

(1)该龙头公司属性,具备全行业核心领域技术!加冕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2)央企担当,政策扶持,资产收购,最低估值 300 亿以上,目前才 76 亿!

(3)公司主要利润来源项目较多,已实现绝对竞争优势,现金流稳!

(4)底部堆量 + 筹码高度集中 + 涨停复制模型,庄游结合,周线突破平台,龙抬头形态,主力高控盘。

(5)超跌反弹 85% 以上,翻倍预计有 140% 以上的涨升空间,明天开始策略布局了,想要吃肉的朋友一起跟上我的节奏!

这只强势标的名称,就不在这里讲了,想跟上布局操作的朋友来 公 中 皓:新 论 时 说 ,回 复:4 月,即可!

服务业将受到广泛性冲击

从行业角度来看,除了上游工业制造业因价格因素同比增速显著上升外。中下游制造业和服务业均已受到疫情反弹的广泛冲击影响。首先,供应链上直接影响较严重的行业包括了交通运输和物流业。如全国整车货运流量指数自 3 月以来出现显著下滑(图 1)。其次,截至 3 月 30 日,全国 18 个省份相继在 3 月 20 日后先后受到停工停产政策影响,导致耐用品市场的供应、需求、物流及仓储等方面均受到政策端不同程度的影响。我们预计 3 月与基建相关的大宗原材料出货率下降(如水泥,建筑钢材,铝材)将进一步影响地产及基建项目的开工进度。最后,隔离政策导致跨区域人口流动和聚集密度有所降低,全国总体迁徙指数自 2 月 6 日以来持续下行,这将进一步传导影响服务业活动。我们预计旅游餐饮、文教体娱、零售批发以及地产建筑业均将因全国疫情反弹受到来自供需层面的直接冲击(图 2)。

图 1:全国整车货运量指数 (3 月 10 日起始)

资料来源:Wind, 我们的整理

图 2:百度 2022 全国迁徙指数

资料来源:百度, 我们的整理

疫情将对中国一季度实际 GDP 造成下行冲击

基于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假设短期停工停产对劳动力供给造成冲击,同时假设服务业(交通运输,餐饮旅游,文教体娱、零售批发以及地产建筑) 也将受到来自需求端直接冲击影响。此外,我们也考虑了医疗设备、公共服务以及线上零售需求增加的叠加性影响。模型的模拟结果显示,受到疫情冲击影响,中国第一季度实际 GDP 将受到约 2.4 个百分点的冲击。其中,一季度私人消费需求下降幅度约 3.1%,同时拉低固定资产投资变化 4.5 个百分点。阶段性停工停产将进一步对非熟练劳动力就业产生较大冲击,未来一个季度城镇失业率或持续维持在 5.5% 左右水平。当然,经济下行压力下降会进一步促使财政,货币及相关纾困政策的集中发力,这将一定程度缓解疫情对经济活动的负面影响。考虑消费者偏好及宏观政策的对冲影响后,我们对模型冲击结果进行调整并认为本次疫情冲击将最终使一季度实际经济增速受到 1.8-2.1 个百分点的拖累,一季度实际 GDP 预测值约为 4.8-5.1%,平均值为 5.0% (表 1)。

表 1:疫情冲击对 GDP 增速的影响

资料来源:我们的估计

宏观政策有望对冲疫情影响

疫情对中国经济的短期冲击已在近期公布的 PMI 数据中有所体现。鉴于中国经济内生韧性强大,我们对中国经济增长稳在底线之上始终保有信心。为实现今年 5.5% 左右的增长目标,宏观政策加大力度势在必然,就此我们建议:

一是,建议强化政策稳字当头、稳中有进的政策基调,值得注意的是,2022 年以来,俄乌冲突爆发和新冠疫情反复一定程度上超出预期,全球滞胀格局进一步固化并强化,IMF 等国际组织都进一步看淡全球经济复苏前景,并反复警告通胀长期化上行,美联储在 3 月 17 日议息会议中也将增长预期下调并将通胀预期上调,滞胀背景之下,宏观政策两难和微观经营挑战都大幅上升,此时政策需要保持定力、稳字当头,以稳增长带动保经营、促就业和助民生,此外,滞胀也将带来长期全要素生产率下行压力,稳住底线的基础上,还需增强战略布局、谋求发展新动能,积极推进东数西算、制造业赋能、专精特新、双碳工程和数字经济进化,为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二是,建议政策发力靠前的时间可以进一步延长,2022 年以来,外部和内部不确定性的演化带来了明显的经济冲击,压力在第一季度充分显现,政策发力靠前的决策部署可谓未雨绸缪、见微知著,现在第一季度已经结束,经济增长面临的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未见明显减弱,经济增长韧性虽有显现,但未来挑战依旧不容小觑,所以建议政策发力靠前不仅在第一季度体现,还可以延续到整个上半年,持续为宏观经济复苏提供动能。

三是,建议政策发力重心进一步从宏观向微观倾斜,严谨的数据分析表明,新冠疫情的冲击具有结构上的不对称性,对中小企业的冲击大于大型企业,对中低收入阶层的影响大于中高收入阶层,中小微企业是最大的就业载体,将政策纾困的资源进一步向微观倾斜,增强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微观直达性,将起到更好的政策效果。

四是,建议加强政策预期引导和市场信心维护,最近一段时间,特别是美联储加息前后,国际金融市场巨震,市场一度出现恐慌情绪,所谓史诗级行情反复出现,市场波动性大幅上升,金融不稳对实体经济复苏带来了额外压力,如此背景下,预期引导和信心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大幅凸显,需要加大力度,通过稳预期来稳外资、稳市场、稳经济。

文章作者:Arethusa 秋蕾

文章链接:​​今日头条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侵权删)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知乎用户 vbfgm 发表

基本上直线下滑,很悲观

1 出口:美欧俄爆发战争,出口肯定下滑

2 消费:疫情防控,社会层面基本上封闭了,物流受限,钱不能生钱,导致老百姓没钱了,消费趋于保守,基本上只会购买生活必需品。

3 投资。老百姓兜里没钱,民间投资趋于 0,国家只能通过借债的方式进行。但是借出来的债要还,用啥还,只能寄希望今后的出口和消费这两项。

但是消费还会受限于人口,而中国的人口开始萎缩,所以消费基本上指不上了。

那就还要依靠出口,出口欧美国家,现在看可能要哑火,出口到亚非拉国家,但是这些穷国需要钱,所以咱们还要借他们钱来买中国货。中国只能还要搞一带一路建设。

总之,进行新的丝绸之路建设,是解决目前危机的一个最好的办法。消费没戏,民间投资指不上(至少目前是这样)。

知乎用户 云意逍遥 发表

虽然大量店铺、工厂倒闭,

但是,核酸、育苗、防护、方仓等一系列也是 GDP 的一部分。

知乎用户 鹏叔子 发表

我是上海市民,我支持逐步共存,要实事求是

知乎用户 鹤鸣山人 发表

人流物流割裂了 经济负增长了

知乎用户 子墨说 发表

疫情第三年,国内防疫,再遭重大考验这段时间的疫情彻底发酵了,先是从深圳突然 “封城”,再到上海客运总站停运,再到吉林,单日超过 2000 例,最后到了上海的,“半封城” 疫情简直就没完没了,很多人的心情是非常沉重,三年了,什么时候这该死的疫情才能结束啊?那么究竟对资本市场又有何影响呢?其实啊这段时间持有疫情概念股的,就如同过年似的,那么大部分股票呢?是五味杂陈,股民悲喜并不相同。

反反复复的疫情,对实体经济直接有很大的影响,对今年的经济稳增长,打了一个大大的问号,这一波疫情,会导致 2022 年又不知有多少企业将面临倒闭,又不知有多少人将负债累累啊,今年绝对是一个不太平的年份,各人还是捂紧自己的口袋为妙。

那么关于接下来的行情还有没有机会呢?子墨则认为,已经持续三年的疫情,得瑟的也差不多了,目前也是最后的疯狂,也该收场了。股市向来是实体经济的晴雨表,这段时间房地产板块的崛起就充分说明了管理层对房地产这一块的松绑,还是起了很大的作用。今年的主基调是保持经济稳增长,那么自然少不了老基建与新基建,他会给灾后重建起到一个积极的作用。

再者受到三年重创及影响最大的旅游业以及影视传媒业,接下来将会受到政策的呵护,实体也会得到修复。所以啊这些版块会有大把机会。另外新老基建个人认为每一次大调都是机会。

说到这里,老墨回顾一下,关注了老墨很久的朋友都知道,3 月开始让大家布局的浙江建投(002761)和宁波建工(601789)差不多都已经实现了翻倍,前段时间在公众号提到的楚天龙股(003040)和天保基建(000965)也都吃了一波肉,这足以证明笔者的实力!

同样最近老墨再次甄选到一支强势中线标的,看好理由:

1、该龙头公司属性,具备全行业核心领域技术!加冕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央企担当,政策扶持,资产收购,最低估值 300 亿以上,目前才 76 亿;3、公司主要利润来源项目较多,已实现绝对竞争优势,现金流稳;4、底部堆量 + 筹码高度集中 + 涨停复制模型,庄游结合,周线突破平台,龙抬头形态,主力高控盘;5、超跌反弹 85% 以上,翻倍预计有 140% 以上的涨升空间,明天将开始策略布局了,想要吃肉的朋友一起根上我的节奏!

现在正是介入的最佳时机,为了不打乱主力操盘的节奏,这里就不公布了, 公众账号 : 新 论 时 说 ,da 上 “4 月” 即可,早点跟上,早点回血! 真正的成功,来源于长久的积累和量变,那些看似随随便便的成功,大多藏匿着投机和速朽的命运。

至于大盘目前月线还处于空头状态,空头说明什么呢?则说明至少 60% 的股票还未见底。

目前只能当反弹对待,千万不要去听那些所谓的股评家以及大 V 什么的,说行情己经反转我真的搞不懂,月线都是空头,凭什么说是反转。又为什么去欺骗那些可怜小散户。还有点良心吗?总之一句话,不是说以后就没有行情了,月线空头排列,起码需三到五个月的时间去消磨,否则就是给市场打强行针,也会下去的,市场本身有自己的规律。

子墨大胆预言,在节假日这么多重磅利好的刺激下以及外围市场这么好的情况下,如果节后第一个交易日,高开低走,或者冲高回落,那么接下来只有一种可能,继续寻底。节后只有唯一的一种可能会让市场反弹到 3420 点左右,就是高开高走,收放量中大阳,否则就必须大幅降低仓位。风险意识要始终放在第一位,放心吧,各位市场暂时飞不起来的。在第二季度,你可以追跌,不追涨,唯有这样的操作,才能保证让你跑赢大盘,跑赢绝大多数散户。

我是子墨,一个技术派高手,一个超短线玩家,一个从不追高,绝不马后炮,专做深水区低吸的专业投资者,你若喜欢我的文章,欢迎点赞十关注,以便下次阅读,希望提岀宝贵意见

文章转自:股侠明哥 AAA

文章链接:​​今日头条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侵权删)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知乎用户 M28 星云星主 发表

下半年大规模投资呗,八成会有,下半年投资,明年上半年见效,

喜迎新一届。

消费出口增长基本没了,那就只有投资了,不投资明年喝西北风吗?

明年可是新一届,数据很难看那怎么行。

知乎用户 孜孜不倦​ 发表

当前一季度已经过去,1-2 月份的经济整体表现开门红,超出市场预期,3 月份数据也会在近期相继出炉,不过,结合当前国内疫情形势,3 月经济数据恐大幅下滑并拖累一季度经济。

从工业生产到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1-2 月的经济数据均呈现明显增长,经济恢复好于预期,表明在今年稳增长紧迫性提升下,政策的靠前发力也发挥出了显著效应,为经济的良好开局奠定了基础。在三重压力之下,今年两会设定了不低的增长目标。

但是,3 月以来,我国多地再度暴发本土疫情,目前已波及全国 29 个省份。3 月,全国新增本土确诊病例数和新增无症状感染者人数分别达到 38527 人和 67127 人,为 2020 年 3 月以来疫情最为严重的月份。4 月 1 日至 6 日,新增本土确诊 8747,无症状 87290。

疫情的反弹,延长了经济运行偏紧境况,打断了传统生产旺季,进一步增加了稳增长的压力,在今年本就不低的 5.5% 的目标下,后续相对应的稳增长政策或需要更加积极地出台。

汽车消费同比明显回落

根据乘联会统计,3 月这四周厂家零售当周日均销量同比分别为 - 13%、3%、-29% 和 - 29%,乘用车厂家批发当周日均销量同比增速分别为 - 21%、-3%、-21% 和 - 5%。两项指标同比增速呈回落趋势,显示出疫情对汽车销售带来的较大冲击。

清明小长假消费受到到严重冲击

受疫情影响,今年清明档表现冷清,据猫眼专业版数据见证,截止 4 月 5 日 20 时,2022 年清明节假期(4.3-4.5)总票房 1.18 亿,总场次 61.5 万,总人次 338.0 万,远不及去年同期的 8.2 亿元票房。

4 月 5 日,文化和旅游部发布清明节假期文化和旅游市场情况。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2022 年清明节假期 3 天,全国国内旅游出游 7541.9 万人次,同比减少 26.2%,按可比口径恢复至 2019 年同期的 68.0%;实现国内旅游收入 187.8 亿元,同比减少 30.9%,恢复至 2019 年同期的 39.2%。

房地产市场不容乐观

房地产对我国的经济影响很重要,房地产 GDP 占整体 GDP 比例在 7% 左右。但在自去年三季度开始房地产行业受信用违约、政策收紧等各方面因素影响,快速下滑,并拖累整体经济增速。

根据克而瑞统计的数据显示,百强房企的销售额也在加速下跌。2021Q1 受超低基数影响,同比大幅上升,Q2 同比 14.1%,来到三季度则开始快速下滑,Q3、Q4 分别同比下降 22.5%、33%。今年 1 月同比 - 39.6%,2 月同比 - 47%、3 月同比 - 52.6%。3 月的跌幅在进一步加深,这也和 1-2 月份房地产投资有所对应的,房地产投资的反弹更多的是来自施工端的支撑,需求端依旧疲软,通过 2 月份居民中长期贷款来看,2007 年 4 月以来出现首次负增长(-459 亿元),说明房地产市场尚未企稳,销售市场加速下滑。

企业经营景气度跌至收缩区

受疫情频发、国际地缘政治因素影响,我国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明显收缩,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3 月份,制造业 PMI 为 49.5%(前值 50.2%),非制造业商务活动 PMI 为 48.4%(前值 51.6%),综合 PMI 产出指数为 48.8%(前值 51.2%)。制造业供需两端均跌至收缩区,价格指数不断上升,生产经营预期回落 3 个百分点至 55.7%。疫情对服务业影响显著,尤其是运输、住宿、餐饮等接触性聚集性行业,景气指数均下降 20 个百分点以上。

总体来看,当前疫情强劲反弹,3 月经济数据将大幅下滑,尤其是消费等或现负增长,会明显拖累一季度经济。在海外地缘政治局势不明朗,大宗商品价格高位运行,海外加息缩表加快的综合背景下,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政策稳增长至关重要。财政和货币政策联合发力,为实现全年经济目标,投资或发挥重要作用,出口上半年仍能保持韧性,消费复苏任重道远。

文章来自作者:旭日知天下
原文链接:今日头条

知乎用户 M 记超人 发表

不是疫情的问题,是恶意打压房地产影响了中国经济,2020 年房地产健康发展的时候中国经济也是稳中向好的,大量问题集中出现在 2021 年恶意打压房地产和其他行业的时候。

知乎用户 苍狼吟月殇 发表

不知道,反正我已经失业,2 个月没有任何收入,希望疫情尽早的结束吧,希望世界和平,希望祖国能够统一,希望今年我能找个女朋友,希望我明年能够结婚,大抵是希望吧,现在对于我这种底层打工仔来说只剩下希望了

知乎用户 像条小蛇 发表

坚持清零,直到把 GDP 都清零~~

知乎用户 时耕科技​ 发表

作者:小时,公众号:时耕科技(SG-TIMEWORK):深耕商业地产 14 年,现已形成以大商圈、智慧园区及 IT 服务为三大核心业务的软件企业。服务过华润、万达、华侨城、碧桂园文旅、大悦城等中国知名商业地产 50 强客户。

4 月以来,海外局势依然动荡,布查事件引发俄乌冲突再度升温,巴以地区暴力事件频发导致紧张局势加剧;国内疫情仍未出现拐点,上海全面封控延续,疫情防控措施影响下多地货运受阻。

本次疫情后,消费和稳增长可能仍将是反弹主线本轮疫情得到控制之后,消费和稳增长可能仍将是反弹主线。虽然本轮疫情更为严重,但仍有望在不长时间内得到有效控制。预计历史规律仍然成立,疫情之后,消费和稳增长仍将是短期内反弹的主线。

 一是供给侧冲击。疫情影响促使深圳和上海两大全国经济中心先后采取区域封锁等隔离措施。尽管这一举措对限制疫情的传播发展已经起到关键性作用,但从经济影响来看,这将直接导致制造业及服务业劳动力供给出现阶段性短缺。同时,交通物流的封锁和限制将影响劳动力和原材料的正常流通,并进一步对广大中小微企业形成冲击。

  二是需求侧影响。“动态清零” 政策要求对局部聚集性疫情进行快速严格防控。这意味着城市居民日常出行和生活将受到影响,人员的流动和聚集下降将直接影响餐饮、零售、旅游及房地产销售等服务行业。尽管疫情也将一定程度提振医疗服务、医用设备、线上零售以及线上教育等行业需求,但线上零售需求的上涨很难对总需求的下滑起到明显缓冲作用。

  三是预期影响。对病毒的过度恐慌和高度敏感可能会影响民众对经济增速的信心,从而进一步抑制短期内消费和投资的反弹。同时,叠加美国加息和俄乌冲突等外部不确定性因素影响,私营企业扩张的能动性或因预期衰退受到一定程度影响。

消费、出行、开工等都不同程度的受到疫情的影响,严重的地区,经济活动暂时处在半停滞状态,一季度本来不错的开局,被 3 月份的疫情给拖累了。

除了影响居民收入与消费外,疫情还会干扰政府的财政收支。具体表现为:收入方面,疫情后一个季度内政府财政收入下降;支出方面,政府的民生开支保持刚性或增长,而基建相关开支则被迫压缩,并制约未来两个季度的基建投资。

欢迎关注时耕科技(SG-TIMEWORK),获取更多商业数智化服务

知乎用户 謬綺 发表

不扯别的,数字说话。

2017 年:全国住宅用房法拍房数量为 9000 套

2021 年:168 万套

截止 2022 年 2 月 20 日:175 万套

也就是说,法拍房数量 5 年间翻了 185 倍

当然,某些人看不到这些的。他们张口就是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统计”,闭口就是 “不这样会死好多好多人”

就这点破事,讨论过多少次了?要么穷死,要么病死。

实在理解不了,借用一句台词——“世界上只有一种病,穷病。

知乎用户 大树与蘑菇 发表

近期局部冲突导致大宗品价格高涨,通胀担忧加码;疫情反复进一步影响全球消费,在上游原材料和终端消费的双重挤压下,中下游制造业所承担的压力短期或难缓解,通胀也将加速部分行业出清的脚步。长江证券结合历史通胀数据,寻找本轮通胀有可能快速出清得到格局优化的行业。

一)当前通胀较难传导,或加快中下游行业出清

**当前大宗商品价格仍高企,终端消费景气度在春节、疫情等因素干扰下较低迷。**截至 2 月数据,PPI 向 CPI 传导仍不顺畅,同期的绝大多数主流中下游制造行业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较大,利润增速明显低于收入增速。

能源及原材料价格短期明显下降的难度较大,终端消费若好转速度较慢,中下游制造业将持续面临较高的通胀压力,通胀高企或加速部分制造业出清板块来看:

1、通胀目前对行业出清影响相对不明显,中游制造行业企业破产率:2022 年稍高于 2019 年;这或与多数制造业已出清过一轮有关,留下的企业已具备一定的需求下行期抵抗通胀的能力。

2、需求弱目前对行业出清影响更大,下游消费行业企业破产率:2022 年明显高于 2019 年。

二)本轮通胀背景或更加速下游消费行业的出清,理由主要有二:

1、在疫情反复的背景下,当前终端消费景气度显著低于上一轮通胀期(2016-2018 年);

2、上轮通胀期中游制造的格局得到显著优化,而近年下游消费多数细分领域仍处于激烈竞争、出清未尽的过程中,通胀 + 需求差的大环境使得下游对中游的议价权相交此前有所弱化。

三)从财务数据感知哪些行业或将加速出清

在上一轮 2016-2018 年通胀上行的过程中,不少中游制造行业经历产能出清,对于大多数行业而言(暂不考虑严格激进型出清的行业),行业出清的微观体现:

1、上市公司选择关闭综合收益低的产线,龙头公司在行业洗牌期 & 通胀期间破产的概率较小,更多会缩减产能,压缩投资、经营活动现金流出;

2、小企业或许直接破产。

从财务数据上可大致看出,在这些行业出清后半段:

**1、固定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增速经历底部拐点。**需求景气度较差的出清阶段,产能利用率下行;出清接近尾声,企业关停产线,固定资产减少,营收不会快速提升,产能利用率回升;这种情况下,固定资产周转率触底回升;

**2、静态生存时间经历上升触顶。**构建指标:静态生存时间 =(流动资产-存货)/ 经营活动现金流流出,表示企业在生产商品难以变现阶段,账上可用流动资产支持企业经营运转的极限时长。出清阶段,上市公司破产的概率较低,但会主动减少开支、缩减费用,适当降低经营活动现金的流出,因此加速出清的行业容易伴随静态生存时间上升触顶的过程。当出清结束行业景气度上行,企业减少对现金流出的控制,静态生存时长下降。

**四)**大致筛选 21 年 Q1-Q3,上述三类财务指标呈现出该走势的行业,除去三级行业-黄金,其余行业均处于成熟稳态期 / 出清期 / 激烈竞争期 / 成长期,值得后续关注,筛选标准:

A、固定资产周转率 - 分位数:1、挑选 2021Q1-2021Q3 期间分位数提升幅度小于 10% 的行业;2、同时排除 2021Q1-2021Q3 期间分位数上升且 2021Q3 分位数超过 50% 的行业;

B、固定资产同比 - 分位数:1、挑选 2021Q1-2021Q3 期间分位数提升幅度小于 10% 的行业;2、同时排除 2021Q1-2021Q3 期间分位数上升且 2021Q3 分位数超过 50% 的行业;

C、静态生存时间:1、挑选 2021Q1-2021Q3 期间分位数下降幅度小于 10% 的行业。

筛选结果如下表所示,可能在通胀期间加快出清的行业主要分布在:

中游:电新、机械、交运、电子;

下游:汽车、食品饮料、农业、纺服。

精选最新宏观策略研报,汇集投研智慧,提供领先市场观点和投研思路,为读者构建投资知识树。

芝士树 100 优惠券

知乎用户 Zxy 发表

我以前的回答 GDP6%,依然不变。

知乎用户 轩之笔记​ 发表

疫情下中国政策搭配将更加有所作为——政策 “发力靠前” 适度延长,政策重心进一步从宏观向微观倾斜,加强政策预期指引和信心维护。

“COVID-19 will reshape our world. We don’t yet know when the crisis will end. But we can be sure that by the time it does, our world will look very different… (COVID-19 将重塑我们的世界。我们还不知道危机何时结束。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到那时,我们的世界看起来会大不相同…) - Jose Borrell (何塞 • 博雷尔).”

进入 2022 年 3 月以来,中国疫情出现反弹,且病毒传播呈现出点多、面广、频发三大特征。3 月 29 日,全中国新增确诊病例 1629 例,覆盖全国 27 省市,创下自 2020 年 3 月以来新高。其中,吉林,福建,上海,广东,山东及浙江确诊病例均超过 500 例。考虑到上海和东南沿海经济大省持续受到不同程度的疫情困扰,中国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将阶段性放大。

模型分析显示,本次疫情冲击将对一季度实际经济增速造成 1.8-2.1 个百分点的冲击,但考虑到中国经济韧性强大且政策效果将渐次显现,我们认为中国经济依旧有望稳住底线、实现今年预期发展目标。在疫情造成意外干扰的背景下,中国政策搭配将更加有所作为,就此我们建议:政策 “发力靠前” 适度延长、政策重心进一步从宏观向微观倾斜、加强政策预期指引和信心维护。

本轮疫情反弹将对经济产生三重影响

一是供给侧冲击。今年 2-3 月以来,疫情影响促使深圳和上海两大全国经济中心先后采取区域封锁等隔离措施。尽管这一举措对限制疫情的传播发展已经起到关键性作用,但从经济影响来看,这将直接导致制造业及服务业劳动力供给出现阶段性短缺。同时,交通物流的封锁和限制将影响劳动力和原材料的正常流通,并进一步对广大中小微企业形成冲击。

二是需求侧影响。动态清零政策要求对局部聚集性疫情进行快速严格防控。这意味着城市居民日常出行和生活将受到影响,人员的流动和聚集下降将直接影响餐饮,零售,旅游及房地产销售等服务行业。尽管疫情也将一定程度提振医疗服务、医用设备、线上零售以及线上教育等行业需求,但线上零售需求的上涨很难对总需求的下滑起到明显缓冲作用,这是因为线上零售需求增速的提高更多的是对线下消费需求的局部替代而非整体拉动。

三是预期影响。对病毒的过渡恐慌和高度敏感可能会影响民众对经济增速的信心,从而进一步抑制短期内消费和投资的反弹。同时,叠加美国加息和乌俄地缘等外部不确定性因素影响,私营企业扩张的能动性或因预期衰退或将受到一定程度影响。

服务业将受到广泛性冲击

从行业角度来看,除了上游工业制造业因价格因素同比增速显著上升外。中下游制造业和服务业均已受到疫情反弹的广泛冲击影响。首先,供应链上直接影响较严重的行业包括了交通运输和物流业。如全国整车货运流量指数自 3 月以来出现显著下滑(图 1)。其次,截至 3 月 30 日,全国 18 个省份相继在 3 月 20 日后先后受到停工停产政策影响,导致耐用品市场的供应、需求、物流及仓储等方面均受到政策端不同程度的影响。我们预计 3 月与基建相关的大宗原材料出货率下降(如水泥,建筑钢材,铝材)将进一步影响地产及基建项目的开工进度。最后,隔离政策导致跨区域人口流动和聚集密度有所降低,全国总体迁徙指数自 2 月 6 日以来持续下行,这将进一步传导影响服务业活动。我们预计旅游餐饮、文教体娱、零售批发以及地产建筑业均将因全国疫情反弹受到来自供需层面的直接冲击(图 2)。

图 1:全国整车货运量指数 (3 月 10 日起始)

资料来源:Wind, 我们的整理

图 2:百度 2022 全国迁徙指数

资料来源:百度, 我们的整理

疫情将对中国一季度实际 GDP 造成下行冲击

基于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假设短期停工停产对劳动力供给造成冲击,同时假设服务业(交通运输,餐饮旅游,文教体娱、零售批发以及地产建筑) 也将受到来自需求端直接冲击影响。此外,我们也考虑了医疗设备、公共服务以及线上零售需求增加的叠加性影响。模型的模拟结果显示,受到疫情冲击影响,中国第一季度实际 GDP 将受到约 2.4 个百分点的冲击。其中,一季度私人消费需求下降幅度约 3.1%,同时拉低固定资产投资变化 4.5 个百分点。阶段性停工停产将进一步对非熟练劳动力就业产生较大冲击,未来一个季度城镇失业率或持续维持在 5.5% 左右水平。当然,经济下行压力下降会进一步促使财政,货币及相关纾困政策的集中发力,这将一定程度缓解疫情对经济活动的负面影响。考虑消费者偏好及宏观政策的对冲影响后,我们对模型冲击结果进行调整并认为本次疫情冲击将最终使一季度实际经济增速受到 1.8-2.1 个百分点的拖累,一季度实际 GDP 预测值约为 4.8-5.1%,平均值为 5.0% (表 1)。

表 1:疫情冲击对 GDP 增速的影响

资料来源:我们的估计

宏观政策有望对冲疫情影响

疫情对中国经济的短期冲击已在近期公布的 PMI 数据中有所体现。鉴于中国经济内生韧性强大,我们对中国经济增长稳在底线之上始终保有信心。为实现今年 5.5% 左右的增长目标,宏观政策加大力度势在必然,就此我们建议:

一是,建议强化政策稳字当头、稳中有进的政策基调,值得注意的是,2022 年以来,俄乌冲突爆发和新冠疫情反复一定程度上超出预期,全球滞胀格局进一步固化并强化,IMF 等国际组织都进一步看淡全球经济复苏前景,并反复警告通胀长期化上行,美联储在 3 月 17 日议息会议中也将增长预期下调并将通胀预期上调,滞胀背景之下,宏观政策两难和微观经营挑战都大幅上升,此时政策需要保持定力、稳字当头,以稳增长带动保经营、促就业和助民生,此外,滞胀也将带来长期全要素生产率下行压力,稳住底线的基础上,还需增强战略布局、谋求发展新动能,积极推进东数西算、制造业赋能、专精特新、双碳工程和数字经济进化,为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二是,建议政策发力靠前的时间可以进一步延长,2022 年以来,外部和内部不确定性的演化带来了明显的经济冲击,压力在第一季度充分显现,政策发力靠前的决策部署可谓未雨绸缪、见微知著,现在第一季度已经结束,经济增长面临的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未见明显减弱,经济增长韧性虽有显现,但未来挑战依旧不容小觑,所以建议政策发力靠前不仅在第一季度体现,还可以延续到整个上半年,持续为宏观经济复苏提供动能。

三是,建议政策发力重心进一步从宏观向微观倾斜,严谨的数据分析表明,新冠疫情的冲击具有结构上的不对称性,对中小企业的冲击大于大型企业,对中低收入阶层的影响大于中高收入阶层,中小微企业是最大的就业载体,将政策纾困的资源进一步向微观倾斜,增强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微观直达性,将起到更好的政策效果。

四是,建议加强政策预期引导和市场信心维护,最近一段时间,特别是美联储加息前后,国际金融市场巨震,市场一度出现恐慌情绪,所谓史诗级行情反复出现,市场波动性大幅上升,金融不稳对实体经济复苏带来了额外压力,如此背景下,预期引导和信心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大幅凸显,需要加大力度,通过稳预期来稳外资、稳市场、稳经济。

文章来自作者:Arethusa 秋蕾
原文链接:今日头条

知乎用户 阿吉米德 发表

公信力、共识都是建立难,破坏起来容易的东西。

温总理曾经说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而公信力何尝不是,我们作为世界老二,为什么能去追逐科技比我们强大、资本比我们丰富的美国?

因为我们 “集中力量办大事”、“强有力的基层动员能力” 形成的制度优势确实存在,并且依赖于这种制度优势去追逐技术与资本的积累优势。

但这次上海疫情控制,彻底打碎了我的认知。

所以世界经济早已进入了技术桎梏阶段,没有增量只有存量博弈的全球经济中。面对依然保持强大的美国资本和技术,中国经济到底怎么走呢?

知乎用户 锡默尔斯多夫领主 发表

预估今年 gdp 增长破四,我说的是比 4%高。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旗帜鲜明地表态:我支持共存!

我知道,共存以后会发生:

  • 医疗挤兑
  • 抵抗力弱的人死亡比例上升
  • 年轻人可能得长期的新冠后遗症

但,这是瘟疫!!!如今的情况是什么,国外都开放了,因为咱们不开,没法做生意!内需疲软,出口受阻,这是要多少人重新返贫?要多少人从此过上穷日子?逼着地方政府上大基建,松房地产,以后转向就更难,更遑论还有个美国天天垂涎着大陆的血肉。不是我们的命不重要,而是现在的客观环境容不得我们用这么极端的方式保护自己。

一个人,为了不生病,把自己关屋里,本来他提供大家很多服务的,但因为他自闭起来,人家的服务就慢慢找其他人了,等后来,他发现自己身边的人都得病了,就算他出来,也发现大家都不跟他玩了,社会性死亡同样是死亡的一种!!!

这是瘟疫,是瘟疫,有的死亡我们只要尽力拦了就行了,要是轮到自己了,该接受就得接受!

知乎用户 黄天当道 发表

坚持住吧,美国今年以来物价涨了 50-70%,换中国啥结果想想看

知乎用户 不喜欢抬杠的潜水员​ 发表

有个锤子影响,继续清零,稳中向好,超越丑国指日可待

知乎用户 利康 发表

去年 2 亿灵活就业,一片大好

今年我估计继续正增长,3 亿灵活就业不是梦

什么 CF 中国服,3 亿鼠标(sb)的枪战梦想

知乎用户 老赋论股​ 发表

3 月份以来,多地出现了散发疫情,部分地区疫情形势有所趋紧,虽然从全国来看,全国疫情防控形势还是总体稳定的,但部分地区疫情防控措施升级导致的停工、停产,对经济的影响,特别是商业、服务业、娱乐业的影响,客观上是存在的。这对今年扩消费、稳增长也会带来一定的压力。

那么,本文结合目前各地疫情的基本情况、防控措施的强度,以及之前类似强度防控措施对当地经济的影响,初步分析这一轮疫情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程度。

一、目前的疫情基本情况。

截止 3 月 20 日,全国累计确诊 42.8 万例,其中现有确诊 26.38 万例,无症状 1.62 万例。其中吉林累计确诊 12957,广东 1245、福建 700,、上海 551、浙江 544,分居确诊病例较高的前五名。

3 月 20 日,当日新增确诊病例 1781 例,比 19 日增加 2.5%。新增加的病例从 12 日以来,虽然总数比高峰期 14 号的 3602 例低了一半左右,但数据并不稳定,存在反复。

特别是 3 月 19 日全国新增无症状感染者 2177 例, 比确诊病例 1656 例高出 31%。考虑到无症状感染者亦存在小比例地转为确诊病例,以及无症状感染者也具有传染性,3 月 19 日以后确诊病例可能会有所反复。

分地区看,依据卫健委的通报,3 月 19 日全国新增本土确诊病例 1656 例,其中新增超过 50 例的有:吉林 1191 例、福建 158 例、山东 51 例、广东 51 例。

3 月 19 日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 2177 例,其中新增超过 50 例的有:河北 534 例,上海 492 例,山东 380 例,吉林 303 例,辽宁 132 例,福建 109 例,江苏 50 例。

截止到 20 日,全国 31 个省份,已有 32 个高风险区和 429 个中风险区。疫情防控力度也随此增强。

二、目前各地防控措施升级后的停工停产情况。

由于多地多点发生本土聚集性疫情,吉林、山东、广东、河北等地疫情还在发展中,为进一步强化疫情防控措施,配合疫情防控工作,全国有 20 多地采取了小区封控、交通管制、停工停产的强力封控措施。

长春地铁、深圳地铁、东莞地铁全部线路暂停运营,杭州地铁、南京地铁等城市部分线路停运。

深圳从 3 月 14 日起,采取了停工停产措施,但实际上,3 月 11 日 24 时起,华强北所在的福田区被划定为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富士康集团在深圳各园区(龙华、观澜等)配合当地政府新冠疫情防疫工作,也暂停营运。

3 月 14 日起,东莞与深圳同步进入 “慢生活”,严格管控生产经营,工厂企业、产业园区全面实行封闭式管理。

4 月机会

大家经常问赋哥,为什么选票这么精准,其实也没大家想的那么高深,都是一些技术面 + 基本面 + 消息面叠加的综合,历史经验这方面是急不来的,谁都是需要时间学习精进一步一步来的。比如 3 月 11 日分享给粉丝朋友的精华制药(002349),吃肉 71%!3 月 15 日分享给粉丝朋友的北玻股份(002613)吃肉 112%,持仓者的盛宴!这就是笔者实力的体现,也是粉丝对我信任的原因。

那么接下来 4 月的机会又在哪呢?大家可以从 3 个方向出发:
1、行业,属于优质领域,当前处于高成长阶段;
2、公司,属于优质龙头公司,业绩增长确定性高,不存在利空压制;
3、技术面,近期走势强于市场,暂时回调并没有破坏趋势。
以上述条件为基础,小编筛选出一只翻倍迹象的个股!横盘半年时间已完成历史底部的建仓,大资金进场,底部吸筹完毕,接下来的机会,耐心等待大资金拉升动作信号,短期将开启主升浪!预计涨幅 153% !感兴趣的朋友 | 宫 | 中 | 皓 | :司马解市,打出 四月 即可有传送门。

吉林省发布通告,为减少跨省跨市流动带来疫情外溢和传播,从 2022 年 3 月 14 日起,禁止本省 (特别是长春、吉林两地) 人员跨省、跨市州流动。

华东地区目前受影响较为严重的是山东、上海、江苏、安徽等地区,其中山东青岛基本停工,处于严格管控中。威海也有部分地区停工;上海地区需持有 48 小时的核酸检测阴性报告,部分企业如特斯拉等停工停产。另外据了解,除了企业停工外,周边运输均受到影响,截至 3 月 14 日 12 时,江苏 167 个高速公路收费站出口 / 入口临时关闭 (较前一天净增加 99 个),各地在未关闭的高速公路出入口、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市际路段和重点农村公路省界市界路段设置查验点,构建查验防控网。浙江嘉兴高速辖区亦采取管控措施,关闭 5 个收费站,禁止一切车辆上高速,客车一律劝返。

3 月 7 日,江苏连云港发布通告,除水电气等疫情防控及生活保供企业外,全区各机关事业单位原则上停工停产,各大中小学、幼儿园停课,各类经营场所暂停营业。

常州市 3 月 19 日开始园区所有企业一律停工停产,大街上商铺饭店,都已经关门,平时人流涌动的地方现在已经是人员稀少,常州一夜之间仿佛被按下暂停键。

商洛市将决定从 2022 年 3 月 21 日起,对中心城区全面封控实施停工、停课、停学、停业、停运,禁止人员流动的现象出现。

安徽铜陵的铜官区、义安区、郊区从 3 月 18 日起,非保供应、保民生、保生产的工商企业一律停工停产、停止营业,实行临时交通管制。

今年 3 月以来,截止 15 日,已经发出停工停产或受到疫情影响公告的上市公司已超过 20 家。如长盈精密 (300115.SZ)、西安饮食 (000721.SZ)、三达膜 (688101.SH)、炬芯科技 (688049.SH)、南侨食品 (605339.SH)、江特电机 (002176.SZ)、光威复材 (300699.SZ)、健之佳 (605266.SH)、蓝思科技 (300433.SZ)、迪瑞医疗 (300396.SZ)、大地海洋 (301068.SZ)、朱老六 (831726.BJ)、朗科科技 (300042.SZ)、吉大正元 (003029.SZ)、石英股份 (603688.SH)、吉林化纤 (000420.SZ)、三友联众 (300932.SZ)、日出东方(603366.SH)、泰林生物(300813.SZ)、国林科技(300786.SZ) 等。15 日后又有多地升级到包括停工停产的防控措施,这份名单还会增加至少 10 家。

三、各地采取的停工停产、交通管制等措施将影响全国 GDP 减少 0.4%。

部分城市因应疫情防控的需要,采取的停工停产停业和运输中断等措施,不仅会中断当地的工业生产、基建施工、商业和服务业经营,还会对国内大宗商品市场的供应端、需求端、物流及仓储等方面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3 月 15 日,中华建设杂志披露,常州、深圳、上海、天津、深圳、东莞等地多个建筑工地都出现确诊病例,全国 10 多个城市发布在建工地停工通知,暂缓新项目开工。

截止 2022 年 3 月 14 日,Mysteel 发布调研报告称,调研本轮疫情对于全国建筑工地的影响,覆盖全国 25 个省份,约 77 个主流城市。就调研省市情况反馈来看,建筑工地受疫情影响情况相对较大,粗略计算,所在区域建筑工地存在封闭管理的比例约为 47%。目前正为 “金三” 消费旺季,预估疫情将影响螺纹钢消费 50-60 万吨 / 周,实际总消费影响量在 240 万吨。2021 年螺纹钢产量预计为 2.51 亿吨。对建筑业有不低于 1% 的影响。

其他暂未受到疫情影响的地方,钢材铝材、化工产品、机电产品等采购量也受到影响,因为部分供货商受到管控。这对后续生产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这次疫情复发多为东部和东南部城市,这些城市多为主要的出口城市,部分地区停工停产对出口的影响比较大。比如深圳市 2021 年货物贸易出口达 1.92 万亿元,居内地外贸城市首位,其中机电产品出口达 1.54 万亿元,占同期深圳出口总值八成以上。东莞 2021 年外贸进出口规模则位居广东省第二位,出口 9559.8 亿元,机电产品出口占七成。

除深圳、东莞外,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泉州、青岛、天津、上海等地也是出口大户。按照平均停工半个月测算,已采取停工停产地区将损失大约 3000 亿出口额,占 2021 年全国出口总额的 1.4% 左右。

截止 3 月 20 日,我们通过网络平台搜集到,全国已有 24 地先后实行了以下防控强度的强制措施:“保供应、保民生、保生产的企业,经所在区疫情防控指挥部批准后可继续生产运营,其它企业一律停工停产;除农贸市场、生活超市、药店等涉及居民生活必需的公共场所,以及经批准的少数餐饮和银行网点外,其它经营场所一律暂停营业;实行临时交通管制,保供应、保民生、保生产和经批准的车辆凭证通行,其它车辆一律禁止通行”。公告的封控时间从一周到半个月不限。但从以往的防控经验来看,即使疫情能够得到快速、有效控制,从防控到基本解封一般不会低于 2 周。

考虑到最近一周确诊病例数据反复性较强,疫情防控恐难很快放松。基于此,以上城市和地区的风控手段大多会在 2 周及以上,不排除少数地方封控 3 周到 4 周的可能性。

上述地方 2021 年 GDP 为 21.54 万亿元,占全国 GDP 的 18.8%。按平均封控 2 周,封控期间 GDP 将损失 50% 计算(这是 2020 年的历史经验数据),将造成 GDP 损失 4500 亿元,影响 GDP 减少至少 0.4 个百分点。其中建筑业、机电行业、化工行业、商业服务业损失大于平均水平。

从近两年我国疫情防控总体经验和情况来看,我们在疫情防控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也能够有效阻断疫情传播,对经济的影响会逐步得到控制。

但考虑到疫情的变化还存在一些不确定性,下阶段对经济的影响还有待我们继续观察。

作者:司马解市

链接:今日头条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知乎用户 孤竹君 发表

一、餐饮、旅游等行业继续不景气

疫情肆虐,谁也不知道下一个爆发点在哪儿,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宅家里。而当大多数人都成了宅男宅女后,那靠人流吃饭的餐饮和旅游等行业自然就赚不到钱了。

二、房地产市场受到冲击

在政府的高压政策下,房地产的日子过得本就没有前些年那么滋润。而疫情的到来,对这一行业可谓是雪上加霜。在中国又没有多少人能一次性全款买房(这样的人有,但基本都已经上车了)。所以很多人买房很大程度上都是要依靠向银行贷款,然后每月还月供。

但是如今工作不稳定,收入得不到保障,万一断供了,那可是要上黑名单的。

三、出口贸易走弱

因为国外过早躺平,所以他们受疫情的影响比国内严重。他们为了提振本国经济,势必会采取保护措施来保护本国企业,这就会导致他们进口中国产品的需求降低。

最好没经历过疫情的人一个忠告:该吃吃,该喝喝,把身体养好。

如果对你有帮助,请别忘记点个 “赞同” 哦!感谢~

本文配图来源于版权素材网站摄图网 https://699pic.com/

知乎用户 sghcx 发表

作者:一根油条仙

链接:为什么很多人在辩解欧美国家新冠疫情死亡人数?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1. 清零影响经济,只要躺平,感染几亿人,经济就起飞了

2. 清零医护人员很辛苦,只要躺平,感染几亿人,医护人员就轻松了

3. 清零是利益集团利益相关,清零他们有钱赚,躺平感染几亿人,医药公司反而赚的少了

4. 虽然打辉瑞 bnt 的国家没有一个控制住疫情了,但辉瑞 bnt 天下第一

虽然美国一月份就死了十几万,但辉瑞特效非常有效

5. 清零是政治,躺平是科学

6. 虽然美国过去两年死于新冠人数是死于流感的二十倍,但新冠和流感一样

7. 虽然美国过去两年平均每年比 2019 年多死五十几万,但美国死人多是因为统计标准不同,实际上美国新冠没导致多死人

P.S. 某洲某护士等殖人还在传新冠流感论的谣言,美国每年死于流感 3-5 万,过去两年死于新冠总共一百多万,平均每年超过五十万,刚才我把这个数字发出来被它拉黑了,在这种可以用客观数字表明的问题上硬着头皮尬扯,只能说明殖人们实在拿不出什么有意义的论点论据

8. 新冠是 China 的谎言

9. 疫情初期美国对中国断航是科学,现在中国严防美国是政治

10. 发明 “防疫爱好者” 嘲讽支持清零的人,这个词非常“美式人身攻击”——即说这个词的人认为自己在非常有力地嘲讽对方,但对方却看不懂这个词有什么攻击性

11. 说支持清理的网友 “减刑”,这是 1450 常用话术,因为台湾用囚犯当网军,所以他们认为内地也一样

12. 西安一个孕妇流产——全网喷

美国孕妇死亡一尸两命三百多起——没人在乎

13. 我不在乎你家死几口人,但你一定要关心我少赚了多少钱,不然你就是中国人的冷漠

14. 中国每次感染几百人就有官员下台,美国一个月死十万人没人负责,得出结论美国官员更负责

15. 共情个体悲剧,同时希望出现大规模悲剧

16. 躺平了各行各业强烈欢迎感染爱好者上班,餐饮娱乐业感染最多的最受欢迎,公司帮感染爱好者还房贷

17 共存教派眼里容不下时代的每一粒沙,但他们给出的解决方案是把房拆了迎接沙尘暴

知乎用户 西瓜气泡美式 发表

很大但不单单是疫情,究竟有多大要看今年黑天鹅事件到底有多少。去年底我预测的情况是今年美联储加息三到五次但美股不会崩,国内央行适当降息房地产不松不紧 A 股适当雄起,只对了一半,因为爆发了俄乌战争这只黑天鹅一号,然后我反思了下,把后半部分改成央行不降息房地产适当放松 A 股震荡,然后又爆发了上海疫情这只黑天鹅二号…… 所以还能说什么呢?我现在已经开始提前为下半年上海取消限购后在上海买房的可能性做准备了。

知乎用户 jingwei​ 发表

哪年不崩溃?

尤其在如今的殖乎。

知乎用户 主角死对头 发表

这要看局域网的封闭程度

知乎用户 奥斯托洛夫斯基 发表

不可能有任何影响,说它 5.5% 的增长,就是 5.5。

我们订到 10%,它最终也会是 10%。

知乎用户 郭昊 发表

没毛影响,说过一百遍了,产业资本商业资本金融资本全面过剩,本来就该出清了,之前两次是政府逆周期调节放水,而当时中国城市化率依然有空间,所以硬生生承受下来了,但现在逆周期,投资边际为负,要么市场出清要么政府主导出清,现在就是政府借着疫情出清体制外产能和资本,以应对国际大宗通胀,顺便调整经济结构,整合体制内力量。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已经实现全面脱贫了 所以清零也一样可以 经济增长更是毫无问题 必须赢

知乎用户 jadon 发表

5.5 的增速可以保证,你永远可以相信统计局

知乎用户 小鱼 N.TESLA 发表

中国信通院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 年 2 月中国手机市场总出货量为 1486.4 万部,同期相比跌 31.7%。2022 年 1 月—2 月份,国内市场手机总体出货量累计 4788.6 万部,同比下降 22.6%,其中,国产品牌手机出货量累计 3843.4 万部,同比下降 27.9%,占同期手机出货量的 80.3%。

走在前面的手机先倒下了,需求在萎缩、不停的萎缩,各行各业都一样。这是消费

海运方面,中国到美西出口从 2000 美金一个集装箱涨到 20000-30000,10-15 倍不止。这是出口

原材料方面、煤炭、有色、金属、粮食等等。涨幅一倍以上的比比皆是。这是基建

我们现在在干啥。

知乎用户 小镇撸狗家 发表

从 PMI 数据的角度看看当前国内经济现状

3 月 31 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 2022 年 3 月 PMI 数据,4 月 1 日财新公布了其调研的 3 月综合 PMI 数据,至此新一轮 PMI 数据基本公布完毕,相关数据具体内容如下:

**点评:**整体来看,3 月 PMI 数据显示当前国内经济处于边际下行当中,且面临巨大下行压力。历史上 3 月往往是制造业景气度回升的季节性高点,但今年 3 月制造业 PMI 继 2021 年 10 月后再次回落至荣枯线以下,且较三年历史同期水平低 1.8 个百分点。财新综合 PMI 则创下 2016 年 2 月以来的第二低(最低值为 2020 年 2 月)。疫情冲击是 3 月 PMI 下行的最主要原因,地缘政治、国内财政政策发力等因素也都在 PMI 数据中有所体现。

分项来看,3 月 PMI 数据值得关注的有以下要点:

制造业新订单和新出口订单指数均大幅回落且处于荣枯线以下,非制造业新订单指数在之前较低水平上再度大幅下降,创出 2007 年有数据以来的第三低(前两个低点分别为 2020 年 2 月和 2021 年 8 月)。新订单指数下降显示国内外需求同时收紧,国内需求收缩主要为疫情导致,新出口订单指数下降或显示因疫情带来的国内出口红利在加速消退。鉴于新订单指数往往是经济周期的先行指标,3 月新订单数据或意味着国内本轮经济下行仍在加速期。

②制造业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均有所上涨,前者显示上游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中下游行业的影响仍在加速扩大,后者显示消费端物价上行压力增大。未来本轮大宗商品上行带来的冲击或仍将继续演绎,表现为(1)上游资源行业持续收益;(2)中下游制造业原材料成本上升,毛利率下降;(3)消费端价格上涨,通货膨胀压力上升。

③受防疫因素影响,制造业从业人员指数和供货商配送时间指数大幅下滑且双双创下 2020 年 2 月以来新低,前者显示国内就业压力继续增大,后者显示受疫情影响国内物流条件大幅恶化,若国内物流条件继续恶化,国内引以为傲的供应链安全的优势可能会持续负面冲击。值得关注的是,制造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随有所下滑,但仍在荣枯线上方,显示市场对未来国内经济前景仍有较强信心。

④3 月大中型企业 PMI 指数均有所下滑,但大型企业仍在荣枯线上方,中型企业自 2021 年 11 月以来在此回到枯荣线下方。3 月小型企业 PMI 指数均有所上升但仍连续第 11 个月处于荣枯线下方。整体来看,当前小型企业压力依然最大,而中型企业景气度加速下滑,对中小微企业的救助依然任重道远。大型企业处于繁荣区间,一个重要原因可能是上游资源类企业以大型国企为主。

⑤在非制造业方面,3 月建筑业指数有所上升,显示当前财政刺激政策下基建发力已看到效果,但当前力度的财政政策发力较对冲整体经济下行的理想目标仍有较大差距。除建筑业外,其他领域非制造业受疫情影响普遍有较大幅度下行。

整体来看,2022 年 3 月各项 PMI 数据仅略好于 2021 年 10 月水平(整体指标略好,部分指标以低于 2021 年 10 月水平),基本是 2020 年 2 月疫情以来最差或第二差水平。考虑到 PMI 数据反应的是经济基本面的边际变化趋势,2021 年 10 月 PMI 数据偏低意味着 2019 年国内经济复苏周期的结束(2021 年 10 月后,国内经济进入下行周期,同时政策主线转向稳增长),2022 年 3 月 PMI 数据或意味着国内经济在 2021 年 10 月连续下行后再次出现加速下行,虽然这种加速是因为疫情导致的,但结合当前的国内疫情现状和防疫政策,疫情冲击可能并不是一个短期变量。因此 2022 年 3 月 PMI 数据是否就是一个周期性低点目前仍无法判断,这取决于 4 月疫情冲击的程度和政策对冲的力度。

知乎用户 zpltys 发表

互联网各大厂纷纷裁员,虽然可能爆出来的 30-50% 那么夸张,但也不是空穴来风。也确实有些公司会给每个组裁员名额这种事情。

疫情造成的国内各大城市轮番停摆大家都知道,这种疫情冲击下会不会是那些本来背着高额房贷资金紧张的家庭的最后一根稻草?

分享一个亲身体验,自今年春节过后,从我所在小区打车去实验室几乎都不用等待了,而过去普遍都要等 5-10 分钟才能打到车。司机师傅没有不抱怨单少的问题的。

知乎用户 楚烈​ 发表

这波疫情看得出来

1:有人搞我们,

2:某地确实拉跨,

3:雷霆还没降下

总之,这波对疫情必然有影响,但是问题不大,

经济不好的国家,有一种方法来解决所有的经济问题,就是进入战时状态,

这是个兜底策略,所以我国民众不用担心,

更何况这个经济主要是 GDP 体系本来就是美国人发明出来的,不符合我国国情,该舍弃的时候来一次大截断又不是不行,上世纪七十年代啊,

经济对美式一锤子民主的国家影响才大,

正因为他们经济不好了,才会把乌克兰国土当作搅拌机丢给毛子搅拌,

榨出油水来吃个痛快,

至于岛那边的话,我倒是希望早日回归,如果战时状态了,那岂不是更好?

最坏的结果就是人没了,看不到解放台湾的那一天。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还是那个观点,不要拿武汉吉林和上海比,武汉吉林就算封 2 个月也没啥问题,但是封禁上海 2 个月,围绕上海的都市圈和依赖上海进出口的内陆企业全部停摆,这时候广州再一封,产生的企业破产和个人失业,能把 22 年 GDP 干到 4% 是毫无疑问的。

知乎用户 不再做面包的小蔓 发表

其实可以从这次 4 月 6 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看到,国家对于中国的经济是什么看法。

——————如果想详细看这次国常会的内容和政策,可以看最新的一篇回答——————

1⃣️国家表态了,说说看现在的经济是什么样的:

(1)经济判断更偏谨慎,坦言 “超出预期”

几个关键词是:“不确定性超出预期”、“市场主体困难增加”、“高度重视和警觉新挑战”,整体定调更偏谨慎。

又有新的挑战:美联储加息节奏加快,国内疫情,俄乌冲突,国内企业生产成本压力等等。全年实现增长目标难度大增【原定是今年 5% 的 GDP 增长速度】

(2)国内失业率上升,消费疲软,物价上升

1-2 月份失业率已经出现了上升苗头,三月份疫情冲击下预计更趋明显,就业压力也会向消费等领域进一步传导。

再加上近期国内疫情多发,在清零方针的指引下,各城市均采取严格的封控措施予以应对,消费及相关市场主体受到较大冲击。

这一次国常委啊,大家都在看会有什么货币政策工具发布,但是大家期盼的新一轮降准或降息并没有来临。并没有发布降准重点在于宽信用,降息重点在于降成本,后者并非当前核心诉求,且中美利差面临阶段性压力,进一步降息的概率有限。

知乎用户 脚踏车书店​ 发表

嗨,有个疫情掩护,正好顺理成章维持低速增长,顺道连其他社会问题都 cover 了。

未来,天佑我中华吧。

知乎用户 老孙在东北 发表

个人经济会有影响,但是对于国家整体来说,应该不会有影响。

毕竟 2018 年下半年全球经济都在开始下滑了,2019 年下半年我们的出口开始受阻了!欧美在各种领域开始对我们围追堵截。2020 年的疫情只是让这种恶化的外贸环境加剧了而已,2021 年初我们先恢复生产了,那些国家一边恬不知耻的下了很多订单,一边因为乱印钱原材料上涨,后来不得不叫停生产了。要不然结果就是我们倒贴电费给他们物资,回头都赚不回原材料钱。他们下半年开始陆续恢复生产,是他们先扛不住的。

2022 年初到现在奥密克戎感染了整个地球村,谁也不知道下一个变型会咋样,国家说让再等等就再等等吧!应该也不会太久,顶多一两个月吧,最晚年前肯定是能实现共存解封,或者病毒没准自己进化到最后进化没有了也不是没有可能,另外的后手是咱们自己的特效药好像也临床应用了吧。要说今年的经济会怎么样应该是会在国家掌握之中吧!经济下滑是肯定的,毕竟出口受阻影响会很大!转内需已经是定下来的了,看政策和方法吧!我认为很可能是在数字货币投入市场时候就是转机的时候,应该会尽量避免像 2008 年那样钱流入楼市和股市吧,如果不能拉动内需,不能带动就业那就真的大麻烦了。

劝那些跳脚喊共存的省省力气吧!难道国家不想让百姓过好点么?能够在两年内至少避免 280 万民众死亡的政府难道不值得我们信任么?只是现在时机不成熟。究竟会怎样今年下半年,最晚明年上半年就会有答案!

知乎用户 奔跑的树袋熊 发表

今年经济估计很不乐观,很多城市封城,连深圳上海都如此,今年美国还在发战争财,估计今年和美国经济数据差距会拉大吧

知乎用户 平沙生​ 发表

诶,疫情问题下面普遍很多粉红,经济问题底下就看不到……

知乎用户 unjuanable 发表

现在都这样了还有什么底气未来超过美国

知乎用户 123​ 发表

从我实际感受到的数据是。农业和制造业目前影响不大,但服务即第三产业基本节奏被打乱了,一片风雨飘摇。

也许有些人认为,中国经济目前问题是贸易问题,是美国人不买我们东西了…… 不是的,中国的玩具、服装、工业用品依然在欧美畅销。欧美挺喜欢用他们印的纸币,来中国换实际商品的。

中国经济现在的大麻烦是,服务业的常规经济生态被打断了。

第三产业有多大,基本是半壁江山。“2021 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国内总 GDP)为 114.4 万亿,而服务业(第三产业)GDP 为 61.0 万亿。服务业 GDP 占国内总的生产总值比重为 53.3%。”

其中,中国的互联网那点喜欢 APP 杀熟、水军刷单的技术,还是社交网络只聊天讨论不生产大米的所谓巨头,我觉得应该算服务行业,但在我国报告体系中,有时会划成科技生产行业…… 如果严格划分一切不生产直接物质产品的,都是服务行业,那么这个比重还会提高。

然后,你们看到了,由于服务行业本质是为人群的各种时空集合服务的。疫情成功打断了原来的人类集合生态,整个人类社会服务经济体,出现了明显的不适应。

然后,你们看到了,旅游、餐饮、教育、文艺影视、互联网等服务行业一片风雨,从投资到消费充满了不确定性。

而且,服务业也是我国中小微企业扎堆,原本聚集了大量城市就业人口,将来他们要何处何从?

知乎用户 wan lsn 发表

既要,又要,两手抓。。。。好吧,我编不下去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最主要的影响应该还是预期吧。

2020.1 封城,当时疫情集中于武汉一点,封城清零是绝对果断正确的,事实上当时湖北以外的交通并没有中断,大部分地区民众也不知核酸为何物。到 2020 年 2 月底,3 月初,当时国外疫情尚未全面爆发,大家一度以为疫情可以就此为止。总之,有一个明确的信心:坚持,坚持就是胜利。

2020.4-2021.1,这期间全世界疫情爆发,但主要流行毒株还是原始株,Alpha,beta,传染力在今天看不强,国内散点爆发也是百人级的,那阵子中国发了不少的财,利用国外疫情封城,出口贸易跨境电商防疫物资,2021 一季度的 GDP 是 18% 的增长。那时候大家还有个信心:疫苗,疫苗出来就结束了。

2021.1-2021.6,疫苗出来,欧美上半年一度用疫苗把新冠压制得近乎清零, 那时大家依然有信心:疫苗有用。

2021.4-2021.11,大魔王 Delta 横空出世,下半年世界疫情反弹,中国从 2021.6 广州遭遇 Delta 起,就陷入了疫情反复爆发的境地:广州,南京 - 扬州 - 张家界疫情,额济纳旗疫情,西安疫情。但 Delta 多少还能应付,疫苗防不了感染但能防重症,疫情虽然没断过,0 也很少见到,核酸也走进了千家万户,但终究影响力有限,不过四季度,中国 GDP 增长率已经降至了 4%。好在目睹国外惨状,国际上也依然有执行清零的队友,信心多少还是有的。

2021.11,Omicron 杀到,超强的传染力,让执行清零的新加坡越南香港澳大利亚新西兰全部破防,上周台湾省也宣布共存。队友没了,Omicron 的低毒性高传染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形状,让很多人确实可以不用惧怕。omicron 来得快去的也快,截至 2022.4,全球日增死亡人数已经降至 2020.3 全球大流行以来的新低,3000+,放在 80 亿人口里,几乎感觉不到。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经历 2 月的峰值感染后,社会交通恢复正常。

但这也让人的信心跌倒谷底:你说 Omicron 造成的总感染总死亡人数多,但对于大多人就是无症状,轻症绝大多数,谁会那么在意别人的死活?你说美国死了 100 万,但那也是过去时,如今美国日增死亡降至 500 以下,大部分地区 ICU 都空了,社会秩序恢复。20-21 年,清零有助于维持生产秩序,但制造业重镇莞深封城 1 周,长三角封了已经半个月,吉林一个多月,还遥遥无期,交通物流受阻,出门 48 小时核酸寸步难行。

最重要的是,看不到头:疫苗没用,药 2300 一盒,宁可全民核酸一轮又一轮几个亿也坚决不能把钱给洋人赚了,最早研发疫苗老人接种率主流国家里最低。这一轮清零,下一轮又来(比如北京广州疫情就不是源自上海)。

如果继续清零,要么严格的闭关锁国,非必要不入境,非必要不进口。要么不断的动态封城,核酸常态化。

最重要的是,2022 年,除了俄乌,主要经济体最晚今夏将进入恢复周期。如果新冠不在这两个月推出新版本(什么 xe,ba4 那都掀不起风浪),那么世卫组织很有可能宣布大流行结束,专为局部流行病。那时候全世界就你一个人继续答卷子,没完没了,信心从哪里来?

5.5 的 GDP,不知道怎么达到?那些口口声声人命比经济重要的,一个基本事实:经济与人均寿命高度相关,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病,穷病。

信心,比黄金还重要。

知乎用户 A 你代言人 发表

本质上,自媒体创作就是和受众群体在进行一对多的对话,内容受不受欢迎,话题有没有关注,讨论互动是否积极,等等的表现背后,其实是一个非常好的民生情绪和市场态度的观察窗口。

从互动留言,包括对内容不同方向的评价态度,其实从 2021 年下半年开始,就很明显地出现了戾气爆棚的趋势,很多现实中或老实巴交,或其貌不扬,或低调文明的群体,因为互联网匿名和看不见的屏障保护,在网络上摇身一变,将互联网平台当做对现实不满情绪宣泄的场所,将很多互动场景,当做了自身戾气和负面心态的释放渠道。

而 2022 年一季度,在国内疫情出现冲击,叠加国际大国博弈,地缘冲突的间接影响,多维因素的叠加,导致了中国经济环境中,很多人的心态和心理,开始出现了一些负向,但是自己很难察觉的微妙变化。

作为自媒体创作者,对于这种情绪和宣泄的感受,非常直接,也非常敏感,但是同时也能充分理解,并且感同身受,某种程度上,网络喷子和键盘侠的表现,很大程度上就是一种人性和情绪的宣泄,现实里面绝大多数的普通人,都是属于 “沉默的大多数”。

说白了,压力,特别是来自于生存和经济维度的压力,就是人性的照妖镜和放大镜,回避和责怪这些情绪,没有任何意义,而是要看到制造出这样情绪的根源和本质所在。

2022 年,全世界最大的特征就是一个乱字,疫情,俄乌冲突,通胀压力,经济风险,美元危机…… 各种发展进度不同,但是威力十足的问题相互交织纠缠和关联,不确定性的迷雾持续存在。可以说在过去几十年里面从未有过的变局时代,已经拉开了序幕,让很多过惯了安稳生活,习惯了高速增长的中国普通人,经济个体,难以适应,感到困惑,产生了一系列的负面情绪。

经济社会,一切问题都需要回归到经济维度来看,面对宏观经济的复杂性、不确定性,以及 2022 年一季度遭遇疫情冲击对中国国内经济的伤害和冲击,接下来,中国经济将何去何从?又有哪些值得关注的红利方向和行业机会?

抱怨和酝酿负面情绪解决不了实际问题,还容易对信心和动力造成伤害,

远不如将目光向前,心怀希望,仔细观察,把握趋势。

这篇文章,就将对 2022 年第一季度的中国国内宏观经济,进行一次客观复盘和分析,然后,抓住趋势脉络,对接下来,至关重要的二季度,中国经济如何前行与发展,进行有依有据的理性研判,并对值得关注的红利方向和行业机会,进行重点探索和预判。

内容硬核,错过不再。

以微见著,洞察先机,把握趋势,指导决策。

PS:

  • 文章略长,内容的阅读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耐心,并且需要进行思考。
  • 内容不求讨好所有读者,写作分享也是一个阅读群体和写作群体互相选择的过程。
  • 每个人的认知层次不同,不做强求,这篇文章的内容不是什么大路货,也不是什么看完能够带来轻松愉悦精神满足的爽文,请结合自身需要和认知需求理性看待。

选择大于努力,思维决定层次,是任何时代任何环境下的重要规则。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1

2022 年第一季度中国国内经济情况复盘

用关键词的思维进行复盘,2022 年第一季度,对于中国国内经济开局而言,绝对说不上开门红,甚至连差强人意都说不上。

就连经济基本面各项数据的情况,都开始出现了预警信号,客观来说,这是不可抗力和不确定共同冲击之下的被动情况,尊重事实,实事求是,正视现实,才谈得上解决问题,是不是?

关键词一:疫情。

2022 年一季度,疫情冲击的对象,是中国经济集中的重要城市,左边是健康,右边是经济,事关十四亿人,政府反复权衡变数并做好充分准备,这需要时间。

但是因为在多个重要城市的疫情管控对经济产生的冲击和影响,非常明显,特别是上海,人口基数、经济体量都大幅超过了深圳,目前看来防疫清零模式会将会持续较长时间,损失可能远超深圳。

每一个一线城市,核心城市,其实都是一个经济区域的发动机和领头羊。

这很难让人不忧心,本轮严峻的防疫态势,会对中国经济 “稳增长” 目标会产生较大影响。

进入 4 月初,上海的疫情还在高位运行,对于经济影响和遏制还没有出现转折,令人忧心。

不去讨论上海抗疫政策和执行的问题,只说经济影响,早已不仅仅局限于上海这个城市本身,金融市场,长三角经济,物流,贸易…… 等等的维度去考量,不容乐观。

关键词二:房地产经济

2022 年一季度,中国房地产经济所面对的政策环境和市场规则,出现了明显的转向,这个主要分两个维度,一个是国家层面的主线不变,副线纠偏,对 2021 年以来的 “合成谬误” 情况,进行了疏导,此前部分收缩性、限制性政策在多地政策正在退出,最卡脖子的 “三条红线” 也有松动的迹象。

另一个维度,就是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对于楼市的态度在不断的试探中,趋于明显的宽松,甚至是刺激。

总的来说政策和金融环境的底,在 2022 年一季度已经很明显了,该有的红线和底线也清晰,从政策的维度来看,中国房地产经济高压管控的至暗时刻,已经过去。

但是市场方面的回应并不理想,政策底出现,不等于市场底出现,经历 2021 年整整一年的行情和调控压力,受到冲击和颠覆的市场信息和预期要恢复到可以稳住楼市房价的状态,并不容易。

房地产经济,特别是传统的商品房市场,对中国经济基本面的支撑作用,在第一季度,并没有期待可言,而后续是否能够重挑大梁,还有待观察。

关键词三:互联网裁员

2022 年开年以来,鼓励 “数字经济” 的政策定调很高,实际的政策调整并不明显。

反垄断、严监管的政策基调没有实质性的变化,市场氛围依然偏悲观。

行业和头部公司也用行动答复了对趋势的判断,那就是主动收缩,压缩成本,摆出过冬筹备,做好长期煎熬的准备态势。

从经济的角度来看,无可厚非,但是从以微见著的角度来看,也反应出人口红利,流量红利,还有消费力的收缩,已经开始从宏观面,开始往微观面传递的态势。

关键词:外贸马车的不确定性

作为全球经济体系中重要的国家,中国经济还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

2022 年外贸出口、企业海外融资、大宗商品的稳定供给等等,是中国经济重要的增长渠道之一。

但这涉及到复杂的国际政治和外交政策,既复杂又充满不确定因素,而且随着全球其他国家陆续从疫情中开始恢复生产,无论是被动还是主动的,2022 年对中国外贸顺差红利,对外贸易竞争力造成挑战和冲击,已经成为共识。

2022 年第一季度的经济形势,尤其是今年 3 月的部分经济指标,提醒了经济运行中的现实困难和隐忧。从结论出发,2022 年第一季度的开局不理想,以及 5.5% 的增长目标 “咬定不放松” 的国家意志大背景下,给刚刚开启的第二季度,增加了不小的压力和挑战。

与此同时,也要看到中国的经济韧性和底气所在。中国的经济基本面是没有任何动摇和系统性风险的,14 亿人口的消费市场,面对美国过去几年在贸易,科技,金融等等战场上的挑战和影响,乱局之下,中国依然稳定持续的实现了发展,综合国力持续增长,军事,粮食,抗疫等等领域的底子都现实摆着,没有表面的虚假繁荣,中国走的是稳健夯实的路径。

困难是真实的,但是必然是暂时的,崛起之路,绝对不会是什么平坦的大道,阶段承压,完全没有必要消极和妄自菲薄,看到本质,树立信心,非常重要。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2

为什么说第二季度对 2022 年中国经济至关重要?

今日事今日毕,那如果遭遇不可抗力或者因为特殊情况而无法实现今日毕,怎么办?

我听过和看到最好的回答,是这么说的:“把这句话拿到明天,再说一次。”

当然,这里不要有任何揶揄和负面的理解,更重要的是看到一种绝不放弃,绝不躺平,既有目标,坚定实现,迟到总比不到好的决定和定力。

2022 年中国经济能否实现 5.5% 的既定政策目标,能否保障民生和经济运行质量,从第一季度开局的情况和复盘来看,最重要和关键的三个难点和挑战,就集中在疫情防控、支柱经济产业拉动和外部环境。

分别对应了中国消费 - 投资 - 外贸这三架拉动中国经济前行的马车。

2022 年第一季度的开局,遇到的问题和挑战如果不能得到解决,那么谈经济增长就完全没有意义。

而这些问题和挑战,就成了 2022 年第二季度,甚至是有可能贯穿 2022 年全年,甚至更久的长期课题,基于对国内经济的维系和增量的目标,第二季度能否做出有效应对,并且在经济领域走出明显的利好趋势,其实某种程度上,就能够给 2022 年全年中国经济的最终成绩,进行定调。

刚开始的第二季度,必然将是中国在 2021 年全年经济增长的关键时段。

1、因为疫情防控的走势,二季度必然要做出明确定调,特别是一季度上海付出沉重代价的背景之下,二季度在疫情防控问题上,上下一致,消灭杂音是必然的。

2、国际关系对外部环境影响的趋势,同样会在第二季度趋于明朗,外贸生意高峰期基本上都集中在一季度和二季度前半段,而俄乌冲突局势和美联储加息动作,在 2022 年第二季度的走势也必然会走向清晰,虽然外部环境属于被动因素,但是确定性越高,中国对应进行策略调整的效果也就越好,第二季度,跟随趋势,策略调整,对于外贸马车对全年经济的贡献效果,至关重要。

3、第二季度更是及时推进金融和货币调整的时间窗口。

第二季度中国经济的相关政策和整体表现,将会为全年经济表现定下基调。

比如货币工具箱里面的工具,每一年都一样,用得越早,效果越明显,到了第三季度再用,实际上影响必然要在下一年才能得到验证。

总的来说,2022 年第二季度,该有的政策,定调,货币工具,基本上都会出台和落地,时不我待,迫在眉睫。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3

关于第二季度中国经济的几点研判和信心观点

旱资舟,水资车。

物极必反,否极泰来。

这些古人的智慧不会因为时代的变迁而失效,真正应该保持谨慎的时候应该是市场狂热和乐观的时候,而不是市场持续下跌底部震荡的时候,到了人人都表现出悲观的一面的时候,我们反而要保持一定的逆向思维,做好布局和准备。坚定看好中国经济,对第二季度经济反弹保持理性乐观的理由有如下几点:

1、疫情终究会过去,不管以什么样的形态,在什么时间,如何结束,一定会有一个平衡点出现,经济还是要发展的,但也是需要特效药的。

进入第二季度,国家对于疫情防控的定调和执行力度必然会加大,大是大非面前,是体制优势和力量的最佳舞台,2020 年武汉能赢,这一次,上海也能化险为夷,再次胜利。

这是没有争议的,中国对于疫情冲击而言,不能输,也输不起。

2、稳增长还有很多工具可以使用。

中国国家管理的工具和空间还有很多,这些工具和空间并不一定都在货币政策,实际上,经济政策也有很多办法,例如香港的消费券,在悲观的时候,多一些独立思考。

第二季度,最值得期待的并不是简单粗暴地降准降息,而是以政府消费,政府撬动杠杆拉动经济的行动。

3、经济承压,不确定性迷雾之下,要看到价值属性的各类资产和机遇,往往都是最健康,没有泡沫的理性阶段。

无论是金融市场,还是资产市场,这样的机会都是极为难得的,而市场的预期和信心,只需要短暂,稳定,坚定的行情就能拉起来,然后正反馈带动之下,全面盘活。

这其实和上面的工具和空间关联,要看懂国家在宏观层面的定力和耐心,是在等待最佳时机出手。如果能够看懂这个底层逻辑,那么是提前埋伏好,还是行情来了去跟风好呢?

这是个好问题,值得所有有想法的,并且有一定投资素养的群体仔细思考一下。

总的来说,2022 年的第二个季度,绝对值得抱着期待的心态和态度去面对。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4

已经开启的第二季度,中国国内经济环境中,有哪些可见的机会和方向?

2022 年第二季度已经正式开始,文章最后,脚踏实地,基于中国国内经济现实环境和情况,对在这个决定 2022 年全年中国经济表现的关键阶段,经济环境中值得关注的机会和方向,进行讨论和分析。

从需求看机遇:

1、电器,特别是以大容量存储的冰箱为主线的电器销售和相关市场,会在消费力最强,人口聚集程度最高,经济基本面最坚挺的一线城市,新一线城市,经济强市,率先出现反弹。

特别是遭遇疫情影响和冲击的地区,很多电器供应商,经销商,已经开始积极调货。

2、物流和快递行业,供应链关联的上下游和相关配套产业,会在第二季度迎来强势反弹。

2022 年一季度,因为疫情,让供应链体系在大半个中国因为抗疫情况出现了效率下降,甚至是停摆,疫情总是要结束,不仅仅是第二季度,2022 年下半年,物流快递供应链产业将迎来必然的反弹。

3、食品零售,日用百货,会在一线城市迎来一波囤积的销售高峰。

4、旅游,娱乐,餐饮,只要带有人气聚集效应的产业,并不乐观。

5、房地产经济领域,有可能迎来迟到的小阳春,但是价格上升的动力不足,预计将会出现 “量升价稳” 的一个小高潮阶段。延续到 5 月中旬。

6、金融市场,政策为王,但是要考虑到为中概股随时有可能出现的回归情况留空间和市场容量,而且资本流向基于当下国内国外现实情况必然遭到严格监控管理,短期内不具备大行情和牛市的有力支撑条件。

短期看情绪,中期看政策支持,长期就要看大国博弈的中国国运了。

美元紧缩周期,任何一次,过几年回头看,都是价值底部。这是常识。

7、新能源,科技突破,产业升级等等国家重点需求领域,将迎来快速上行发展阶段,市场化会延后,但是在这些领域的投入,资源集中,政策倾斜,会力度加大,效率提升。

大家都知道植物生长最快的阶段就是春节萌发的那段时间,其实也适用于各行各业和经济维度,既然一季度春季因为不可抗力错失或者延误,那么在高温的夏季,第二个季度,就必然要奋起直追,加速发育,不然到秋天收什么,吃什么?

8、金融机构和银行面向市场的端口会进一步放开,货币政策工具出台落地的概率肉眼可见。

大概就说这么多吧,以上就是对已经开启的第二季度中国国内经济,在几个维度的分析,研判,和各位朋友们做一个分享。

新的阶段,鼓起斗志,坚定信心,积极适应,才是正途。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最新规定,本文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关于置业,投资等行为的明确建议,入市风险自担。)

作者:司马解市

链接:今日头条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知乎用户 海阔 发表

目前,新冠疫情在国内已基本得到控制,但在境外一些国家和地区出现了蔓延态势。从新冠疫情表现的危害性看,疫情的全球蔓延以至进一步恶化将造成严重的经济冲击和社会影响。新冠疫情在国内爆发后对国内经济以及国际经济影响的分析已经见诸各种媒体,而本研究课题着重从疫情国际蔓延的角度,基于已经并可能进一步扩散的国家或地区,以及各地疫情程度的分析和预测,估计了全球和各国经济受影响的程度,据此来分析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在宏观经济层面,考虑到疫情对于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影响强度和持续时间的差别,我们假设了三种疫情影响强度,并结合扩散区域的可能性,建立了三种情景。在乐观情景下,2020 年全球 GDP 增速为 2.5%,比 2019 年下降 0.4 个百分点;在中性情景下,全球 GDP 增速下降为 2%;在悲观情景下,全球 GDP 增速为 1.2%。

从行业角度来看,疫情蔓延对全球旅游、交通运输等行业将造成直接冲击;对产业链全球化的制药、半导体、汽车制造等行业以及强顺周期的能源行业将造成较大影响。结合全球产业分工的现状,我们定性分析了不同产业链受国际疫情影响的程度差异。在当前疫情形势下,机电、半导体、运输设备、化工以及矿物燃料等方面的供应受影响较大。若疫情进一步在欧盟、美国等主要经济体蔓延,将从生产资料供应、资本供给和最终消费需求三个方面对全球供应链产生极大的冲击。

从对金融市场影响来看,疫情全球爆发后的第一周(2020 年 2 月 24 日—2 月 28 日),全球金融市场的表现可以概括为美元和日元涨,股市和黄金跌。虽然类似的组合波动在 2008 年金融危机的时候也发生过,但目前看来,由于各国央行都采取了相应的积极行动,市场并不会出现类似 2008 年那样的大规模流动性危机

全球疫情的蔓延加大了中国经济企稳的难度和不确定性。从对经济增速的影响看,比照 08 年全球金融危机,新冠疫情的国际扩散将冲击出口增速,从而拖累我国 GDP 增速下降 1.0(乐观)、1.9(中性)或 3.0(悲观)个百分点。如果日韩疫情严重,我国在机电产品、化学制品(尤其是新材料)等领域将受到供应端影响,产业链的延伸可能冲击国内中下游半导体产业、汽车制造业。若疫情进一步在欧盟、美国等主要经济体蔓延,将对我国的机电、运输、化工、家具玩具、光学钟表、医疗设备、纺织品等行业造成较为严重的普遍性影响。

全球疫情蔓延对我国金融市场带来短期波动,但也有正面效应。尽管本次疫情加强了股票市场之间的联动效应,但中美股市的弱相关性意味着资产配置动机将吸引外资流入。在债券市场,需重点关注交通运输行业、汽车制造和化工行业信用债风险。疫情扩散后,由于避险原因,人民币汇率反而走高。未来人民币的走势将取决于经济恢复状况、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实施情况,以及中美贸易博弈的发展。

国际疫情蔓延给我国带来了新的风险和挑战,同时也带来了机遇。全球疫情蔓延使得我国将面临来华人员带来输入病例的风险,这将延迟我国防疫结束时间。全球疫情将造成海外需求和供应的不确定性。但由于我国已基本控制疫情,在国际抗疫中,我国将获得更多机遇,包括降低国际产业链从中国转移的压力、满足增加的抗疫物资需求等。全球疫情为改善中国的国际环境和对抗逆全球化提供了机会。

为应对风险和抓住机遇,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1)做好防范疫情输入性风险的准备;(2)采用积极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但是要注意刺激力度适当、结构合理;(3)对受新冠疫情全球蔓延影响较大的行业进行精准支持,鼓励信息科技等行业帮助海外国家抗击疫情,为疫情结束后向国际市场拓展提供铺垫;(4)积极应对疫情全球蔓延对产业链的负面影响,同时布局完善国内产业链;(5)扩大金融改革开放,满足海外资金在疫情蔓延下的避险需求,在国际疫情防控合作中发挥人民币支付结算功能,加快人民币国际化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开放步伐;(6) 承担大国担当,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应对逆全球化影响。

一、全球疫情发展状况和趋势

本次新冠疫情最早在我国武汉爆发,疫情的高重症率和高死亡率造成了较强的危害性。1 月 23 日起我国共 31 个省市宣布启动重大公共突发卫生事件一级响应;2 月 22 起一些启动一级响应的省市开始调整响应级别为二级。目前疫情在我国(除湖北外)已经基本得到控制。

2 月 20 日以来,中国以外地区新冠疫情初现蔓延态势。3 月初,韩国、意大利、伊朗、日本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疫情;欧盟各国和美国也发现多起病例,而且有大概率发生疫情。从我国疫情的情况看,一旦疫情蔓延,将严重影响当地的居民生活和经济活动。

在估计疫情国际影响的情景分析中,我们考虑了两个维度,即疫情影响的经济体以及疫情的严重程度(对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影响强度和持续时间的差别)。下面假设了疫情全球扩散的三种情景:

乐观情景:疫情局限于中国、韩国、日本以及目前疫情有爆发趋势的欧盟和美国,除中国以外,其他经济体的经济影响仅局限于服务业,但持续时间较短。

中性情景:疫情持续时间增加,对主要经济体的冲击从服务业扩大到制造业。

悲观情景:疫情在全球扩散, 且对经济的冲击时间持续时间达到 3 个月。

二、疫情蔓延对全球经济金融的影响

(一)主要经济体和全球经济增速的预测

基于生产法对三种不同情景下 2020 年全球及主要经济体 GDP 增速预测如下:

(二)对全球产业的影响

地区产业优势的差异,造成不同疫区对全球不同产业的影响差异。

1、全球产业对疫情重点地区的依赖度

中国是全球制造业供应链的重要枢纽,生产停滞对全球经济产生的影响巨大。据日本经济新闻的分析,中国的制造业生产每减少 100 亿美元,海外整体影响约达 67 亿美元。

受日本进出口影响较大的有中国、美国、东盟、欧盟、韩国等国家和地区。机电产品、运输设备和化工产品是日本的主要出口商品。若日本的疫情进一步加重,预计将对机电、半导体等制造业的基础原料供应造成较大影响。

受韩国进出口影响较大的有中国、美国、日本、越南等国家和地区。若韩国的疫情进一步加重,预计将对全球机电、运输设备等行业造成一定影响。

受意大利进出口影响较大的有欧盟、中国、美国等国家和地区。若意大利的疫情进一步加重,预计将对机电、化工、运输设备等行业造成一定影响。

若伊朗的疫情进一步加重,预计将对矿物燃料供应造成一定影响。

2、疫情对全球产业的主要影响

疫情在全球的蔓延将对旅游、交通运输等行业造成直接冲击;对产业链全球化的制药、半导体、汽车制造等行业以及强烈顺周期的能源行业造成较大影响。

3、疫情若进一步向欧盟、美国等经济体蔓延对全球产业的影响

与欧盟贸易联系较为紧密的国家和地区包括欧盟、美国、加拿大、中国、日本等。

美国对全球出口中,机电产品、运输设备、矿产品、化工产品和光学、钟表、医疗设备是主要出口商品。机电产品、运输设备和矿产品是美国的前三大类进口商品。美国出口较多的是资本品和中间品,进口较多的是资本品、消费品和中间品。

欧盟和美国中间品进出口份额较大,在国际产业链中的地位突出,对初级产品的加工和最终产品的形成均具有重要作用;美国是重要的资本品流入和输出国,对国际资本的流动具有重要作用;同时,欧盟和美国是重要的消费品市场。若疫情进一步在欧盟、美国等主要经济体蔓延,将从生产资料供应、资本供给和最终消费市场三个方面对全球供应链产生极大的冲击。

(三)对全球金融市场的影响

疫情全球爆发后的第一周(2 月 24 日—2 月 28 日),全球金融市场的表现可以概括为美债和日元涨,股市和黄金跌。虽然类似的组合波动在 2008 年金融危机的时候也发生过,但目前看来,由于各国央行都采取了相应的积极行动,市场并不会出现类似 2008 年那样大规模的流动性危机。

1、对全球股市的影响

从历史数据看,重大疫情与股票市场的长期表现之间并没有很强的因果关系。股票市场的长期表现取决于经济体的内在发展逻辑,而周期性的疫情对市场的影响一般都是暂时的。短期内,国际股票市场的表现为:

1)全球股市短期大幅下跌,相关性迅速提升,传染效应强

2)美股上涨预期下调和各个市场的估值差异将推动资产组合的再平衡。

3)从各个市场的 PE 值看,上证综指在估值上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2、对全球债券市场的影响

(1)疫情带来的宽松政策和避险情绪使得国债收益率在全球范围内大幅下降。

(2)部分地区债券违约风险上升。由于意大利的债务问题较为严重,疫情有可能加剧意大利债务危机风险,而危机爆发有可能牵涉到欧盟多个国家,形成区域性债务危机。

(3)全球债券资产有再平衡需求

1)流动性泛滥将使得利率失去风险反映能力

2)缺乏利率的风险警示作用,风险在没有预警的情况下爆发会造成更广泛的负面影响。

3)在疫情全球蔓延、全球低利率的大环境下,中国债券的相对高收益率和安全性对海外资金具有一定吸引力。

3、对全球外汇市场的影响

若疫情在全球爆发,不同国家的汇率变动将取决于其受影响的程度,根据前文估计,日本和韩国的疫情较欧盟和美国情况更为严重;短期内汇率的波动率将有所提高。

4、对大宗商品的影响

在疫情带来的需求放缓以及各国央行加大刺激的双重作用下,未来经济是持续通缩还是由通缩转向通胀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率因此上升。

三、疫情的全球演变对中国经济、金融的影响

(一)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

疫情全球蔓延大概率会造成全球经济增速下降。外部需求下滑将对中国经济形成负面影响。

新冠疫情目前比较严重的经济体在我国总出口中的占比都较大。根据估算,乐观情景下 2020 年全年我国出口增速将下降 5.5 个百分点,中性情景下降低 10.9 个百分点,悲观情景下降低 17.5 个百分点。2019 年我国出口占 GDP 的比例为 17.4%,从这个角度估算可以得出,三种情境下出口增速下滑将拖累我国 GDP 增速下降 1.0(乐观)、1.9(中性)或 3.0(悲观)个百分点。

(二)对中国产业的影响

我们基于中国和疫情重点地区的经济联系,分析疫情的全球扩散对国内各主要产业的影响和前瞻性布局机会。

1、中国产业对疫情重点地区的依赖度

从中国与日本、韩国、意大利、伊朗等疫情重点地区的经贸联系来看,中国与日本、韩国的双边贸易额均在 2000 亿元人民币左右,而与意大利和伊朗的贸易额则较小。因此,从产业依赖度来看,日本、韩国的疫情发展状况将对我国产生较大影响。

日韩与中国贸易关系紧密主要体现在:1)中国是日本和韩国的第一大进口国;2)日韩是主要的中间品出口国,中国对日韩中间商品的依赖度较高;3)从产业链的角度,日韩与中国在贸易领域上中下游互相依托,是国内产业链不可忽视的一环。

若疫情在当地进一步升级,日韩作为中国重要的贸易伙伴,企业停工、物流停运、出口减少将直接冲击我国上中下游的供应端。

2、对中国各产业的主要影响

在此重点阐述日韩疫情风险快速上升对我国战略新兴产业的输入性影响。

从我国自日本进口的依赖度来看,排名前三的为机械、电气设备和化学制品。对向日本出口的依赖度来看,排名前三的为电气设备、机械和制成品。

我国在机电产品(尤其是汽车零部件、半导体)、化学制品(尤其是新材料)等领域对日韩敞口较大,产业链的延伸可能冲击国内中下游半导体产业、汽车制造业。

3、疫情若进一步向欧盟、美国等经济体蔓延对中国产业的影响

2018 年,中美间的双边贸易额为 6598 亿美元,且中国保持了较大的贸易顺差。

美国对中国出口的产品主要为运输设备、机电产品、化工产品、光学钟表和医疗设备。根据美国商务部的数据,2018 年对中国出口分别为 276.8 亿美元、270.4 亿美元、123.5 亿美元和 98.4 亿美元,占美国对中国出口总额的 23.0%、22.5%、10.3% 和 8.2%。

美国自中国的进口商品以机电产品为主,2018 年进口 2685.4 亿美元,占美国自中国进口总额的 49.8%,比上年增长 4.7%。家具玩具、纺织品及原料和贱金属及制品分别居美国自中国进口商品的第二、第三和第四位,2018 年进口额分别为 649.3 亿美元、405.0 亿美元和 282.0 亿美元,占美国自中国进口总额的 12.0%、7.5% 和 5.2%,比上年增长 7.3%、3.9% 和 10.9%。

2018 年,中欧间的双边贸易额为 6039 亿美元,且中国保持了较大的贸易顺差。中国从欧盟进口的产品主要为工业制成品,包括机电产品、运输设备、光学钟表、医疗设备和化工产品等。中国对欧盟出口的产品主要为工业制成品,包括机电产品、纺织品、家具玩具和化工产品等。

因此,若疫情进一步在欧盟、美国等主要经济体蔓延,将对我国的机电、运输、化工、家具玩具、光学钟表、医疗设备、纺织品等行业造成较为严重的普遍性影响。

(三)对国内金融市场的影响

疫情对国内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和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的影响有:

1、股市

(1)市场联动性对中国股市带来的影响

首先,从短期相关性看,本次疫情对股市造成的市场联动效应显著。

其次,从长期看,A 股和其它地区的股票相关性并不高,本次疫情带来的相关性的提升会在未来一段时间下降。

最后,中美两国股市的弱相关性有利于资产多样化配置。在美股及其它股市收益预期不确定性因素提高的情况下,中国股市有望吸引更多的外国投资者。

(2)产业链受损带来的实体风险如何影响中国股市

1)产业链受损行业表现

由于疫情重点国家日本、韩国、意大利和伊朗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较为重要的地位,疫情在上述国家的爆发将对我国新材料行业、汽车制造业、半导体行业产生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若疫情进一步向欧盟、美国等经济体蔓延,将对我国的机电、运输、化工、家具玩具、光学钟表、医疗设备、纺织品等行业造成普遍性的较为严重的影响。目前这些行业的上市公司股价和大盘整体表现差异不大。

2)实体经济受损与股市长期发展

由于各国央行持续的宽松政策,未来股市发展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将进一步变弱。这种差异在达到一个临界点之前将在未来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持续。

(3)外资对中国股市的影响

1) 疫情期间外资资金流量的波动和股票走势具有一定相关性,外资净流入量对 A 股有一定预测作用。

  1. 外资更倾向于波段操作,低价买入,高价卖出。这种向市场提供流动性的做法,对缓解市场的波动起到积极作用。

  2. 外资倾向于买入所在地区的核心资产,突显价值投资的本质。

2、债券市场

(1)在与疫情相关的产业领域,信用债市场风险总体可控

(2)外资或将增加对我国债券资产的配置

3、人民币汇率

(1)人民币汇率影响因素分析

长期因素不会在短期内导致人民币的大幅波动,短期人民币汇率的走势主要由市场预期决定。目前带来升值预期和贬值预期的因素都存在。前者包括中美贸易协定的达成、中美利差的增加以及人民币避险功能的增加;后者包括财政赤字预期的增加。

(2)疫情影响下的人民币汇率走势

2 月 3 日人民币汇率(离岸即期)曾贬值到 7.0132,之后汇率走势并没有进一步恶化。在疫情全球扩散后由于避险原因出现升值。

未来人民币的走势将取决于经济恢复状况、货币政策(中美利差)和财政政策(财政赤字)的实施情况、以及中美贸易博弈的发展。

(四)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影响

根据我们的评估,新冠疫情对国际金融中心评估中的大部分指标不会造成直接影响。部分金融产业会受到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是保险和金融科技行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时机。此外,新冠疫情也给上海六大中心的建设带来了更多发展机遇,尤其是金融科技中心、国际保险中心和金融风险管理与压力测试中心。

当疫情在全球爆发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将从以下方面受到正面影响。

(1)上海因风险防范得当,城市品牌和声誉将大幅提升。

(2)外资将加大对人民币资产的配置,人民币国际化有望进一步推进。

(3)有利于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

(4)有助于金融科技产业(移动支付、非接触支付、网络银行等)的对外输出。

四、新冠疫情全球扩散下中国面临的风险、挑战和机遇

全球疫情蔓延无疑增加了我国防疫难度和恢复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给我们带来了更多风险;但另一方面,疫情蔓延带来的国际防疫需求和国际产业调整也为我国带来了一些新的机遇。我们就防疫、恢复经济增长、减少产业冲击、改善我国发展国际环境、促进上海金融中心建设几方面进行一些分析。

(一)防疫的挑战

1、全球疫情进一步扩散的风险非常高

目前韩国、日本、意大利、伊朗、美国都已经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疫情;日韩距离中国最近,给中国带来的输入性风险相对是最大的;欧盟内部人员往来密切,受意大利疫情影响的可能性非常高;由于疫情初期检测范围较小,美国公布的病例较少,实际上存在较高的社区传染风险;伊朗医疗物资和设施不足,如果没有国际援助难以遏制扩散的趋势。

2、国际疫情爆发下,我国将面临新的防疫压力

若国际疫情变得严重,我国将面临大量侨民和海外工作留学人员归国避险的压力,带来二次疫情输入的风险。疫区归国人潮的隔离安置和管理对我国防疫是一个严重挑战,将延迟我国防疫结束时间,增加防疫难度。

(二)经济保增长和优化结构双重挑战

1、海外需求和供应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增加了我国经济恢复的风险

2 月份大幅下滑的 PMI 指数表明,疫情对企业的经营活动造成了显著的影响。全球疫情蔓延有可能进一步导致海外需求的萎缩,对我国出口行业形成二次冲击。

2、经济保增长与结构优化需兼顾

全球疫情蔓延将延长我国经济承受下行压力的时间。在内外疫情双重压力下,采取经济刺激手段必不可免。但是刺激力度要合适、结构要合理,避免大水漫灌式的经济刺激措施对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长期战略的损害是我国在保增长中面临的挑战。我国近几年采取的主动经济结构调整已经取得一些成效,正在逐步改变经济增长对于房地产和高能耗高污染产业的依赖,并为之付出了成本。恢复经济发展的扶持措施应顺势而为,注重经济结构和基础设施的改良,避免为短期增长指标而牺牲实施长期战略所取得的成果。

3、兼顾结构优化与保障就业、保障低收入人群生活水平

在疫情冲击经济下行的情况下,经济结构调整需要兼顾就业和保障低收入人群生活水平,关注民生需求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维护社会稳定。

4、主要经济体采取的一些经济刺激政策增加了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操作空间

为应对疫情,一些主要经济体纷纷采取了财政和货币刺激政策,包括美联储一次性 50 个基点的降息。这为我国使用财政或货币政策提供了更多的操作空间。

(三)行业发展的挑战和机遇

1、行业受疫情影响有差别,需要有针对性的支持

疫情下不同行业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不同。比如疫情对旅游服务、交通运输等行业影响较大,影响时间也较长,问题主要在需求减少方面;有些行业复工面临的是人力资源问题,有些行业面临的是原材料问题;有些行业集中度高,抗风险能力高,有些行业集中度低,抗风险能力弱。因此在支持行业恢复时需要有针对性,切实解决行业面临的问题。

2、疫情对经济的冲击也为加快行业的结构优化,淘汰落后产能提供了契机

国际防疫需求为一些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除防疫用品、医疗产品、药品行业外,我国信息行业在防疫中发挥的作用也是一个亮点。

3、疫情下产生了一些新兴服务的需求

本次疫情中产生了许多新的服务需求,比如电商服务需求的增加和商品范围的扩大、在线教育的需求、远程办公的支持、防疫信息提供等。这些需求为新兴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四)我国产业链发展面临的风险与机遇

1、疫情造成的我国产业链停顿使得各国重新审视自身产业链的风险,我国一些优势产业面临全球产业链调整的压力。

2、我国一些产业链高度依赖日本、韩国的供应链,而目前韩国已经爆发严重疫情,日本疫情爆发风险也非常高。日韩美的疫情有可能通过产业链影响我国部分产业复产。

3、疫情蔓延,增加了全球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国际大型企业可能推迟调整供应链。尤其在我国成功控制疫情的情况下,在华保留相当比例的供应链有益于降低其全球供应链风险。

4、疫情蔓延也会造成一些疫情重点地区的产业链向疫情已经受到控制地区转移,这为我国产业链结构调整提供了机遇。

(五)疫情国际扩散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影响和带来的机遇

1、在我国疫情初步得到控制、全球疫情蔓延的情况下,可能有避险资金的涌入,避险资金的短期性将加大我国金融市场的波动。

2、A 股将吸引更多的境外投资者,有助于 A 股市场长期稳定发展。

3、中国债券作为一种安全资产将得到更多国际认可, 外资加大配置有助于我国债券国际化程度的提高。

4、全球疫情蔓延将推动人民币避险需求,从而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更多的机遇。

(六)逆全球化风险与推进全球化机遇

1、疫情暴露的产业链全球化风险可能带来产业链长期逆全球化的风险。

2、全球疫情蔓延对全球产业链短期的调整带来了困难,短期内缓解了产业链逆全球化的压力。中国要抓住这个短期的机遇让全球供应链更安全可靠。

3、全球化的推动力量主要是资本的逐利性,而逆全球化的推动力量更多是政治因素。在全球共同面对疫情的情况下,一些民粹的思维或许会让位于抗疫和恢复经济的需求,资本的力量也更容易推动全球化的进程。

4、本次疫情控制提供了我国向国际社会展示国内治理水平的机会,有助于提高在国际社会中的国家形象。

5、如果中国能积极迅速恢复国际供应链,可以表现我国在国际经济中的负责任态度,降低各国对于中国优势产业链聚集的担忧。

6、疫情凸显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是对逆全球化的民粹思潮的有力回击。

五、应对措施

(一)做好防范疫情输入性风险的准备工作

1、做好疫情重点地区的来华人员的防疫准备工作,包括应对方案、检测流程、信息处理、场所和物资准备、应急预案等。

2、加强国际疫情信息互通和研究合作,共抗疫情。

3、保证物流畅通,完善战 “疫” 物资战略储备,克服市场失灵。

(二)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货币政策保持稳健并适度放松,监管政策保持连续性和灵活性,长期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1、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应该更偏重激励居民消费和减少税费,而不仅是投资推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优化支出结构,更多转向教育、医疗、养老以及新型基建领域。

2、货币政策保持稳健并适度放松,密切关注滞涨风险,并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3、保持监管政策连续性和灵活性,避免因为抗击疫情的相对短期需求,对长期政策带来扭曲。例如,需要防止短期刺激政策对 “房住不炒” 的基本国策带来的长期负面影响。

(三)行业发展措施

1、对受新冠疫情全球蔓延冲击较大、行业内企业抗风险能力弱的行业(例如旅游服务、交通运输行业)提供定向扶持。

2、支持创新企业发展,支持我国信息服务企业在新冠疫情全球蔓延的情况下扩大服务输出。

(四)采取更加积极措施应对疫情国际扩散对产业链的影响

1、保障对国际产业链有重大影响的行业的复工复产,减少我国对国际产业链影响,提升产业上下游信任度和可靠性。

2、向国际社会承诺,保障一些关系全球安全的产品供应链稳定,并对防疫物资生产提供额外的支持。

3、积极支持日本和韩国的抗疫,减少两国疫情对我国产业链上下游的影响。

4、加强自主供应链配套,推动优势产业的聚集和推广,促进中西部地区对东、南部制造业的承接。

(五)确保金融市场稳定运行,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促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1、在疫情全球蔓延的情况下,针对股债汇三个市场可能出现的风险点积极采取措施,防止恐慌情形下对市场的过度干扰,确保市场稳定运行。

2、积极吸引境外避险资金入市,并通过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吸引外资和国际金融机构长期留在中国。

3、在帮助全球各国抗击疫情过程当中,让人民币发挥更大的支付结算作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促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4、以海外疫情蔓延为契机和风险场景,推动政府与金融机构、政府与政府之间的合作,加强金融风险管理。

(六)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应对逆全球化影响

1、在新冠疫情全球蔓延的形势下,更加积极主动地坚持对外开放和全球化的理念,加强国际交流,充分利用我国在抗疫中的获得的经验援助疫情重点地区抗疫。

2、加强国际合作,为全球抗疫提供产能支持和价格合理的物资供应。

3、鼓励我国驻外公司与机构积极参与当地的疫情防控工作。

4、积极推广我国抗疫中开发的信息管理工具,帮助海外国家抗疫的同时,助力信息服务业的国际化。

5、充分利用互联网等各种平台和渠道,加强国与国之间民众交流,增进中国和各国之间的理解和互信。

备注:

1、由上海交通大学兼职教授、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执行理事屠光绍领衔课题组,成员包括(按姓氏拼音排序):张春、董昕皓、胡浩、蒋一乐、李峰、王江、吴婷、严弘、仲文娜、朱宏晖。

2、疫情扩散国家以及严重程度可以有更多的可能性,我们这里只分析三种主要的情景,也未考虑特大的政府刺激政策的影响。

作者:证券时报

链接: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6802262975542460935/?channel=&source=search_tab

来源:今日头条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知乎用户 徐杭军 发表

根据各种权威发布这边风景独好,西方躺平都是水深火热啊,千万不信谣不传谣,保持感恩和加油。

知乎用户 不爱学习的强弟弟 发表

没有影响

▲国家卫生健康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

梁万年表示,一年多的防控实践已经证明,我国较好地平衡了疫情防控和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我国已经成为全球唯一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事实证明,我国采取的防控策略和措施是行之有效的,是符合我国实际的。通过 “动态清零” 策略,可以实现疫情的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使社会经济快速恢复常态。疫情防控策略能够较好地兼顾疫情防控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梁万年强调,新冠疫情对全球各国的经济社会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事实表明,不同防控策略和措施对减少和控制这些负面影响存在差别。在分析经济影响或者防控成本时,首先应该区分哪些影响是疫情本身造成的,哪些是经济发展本身的变化,哪些是疫情防控策略和措施所引起的,不能一概将经济的受影响归结于防控策略和防控措施。

其次,在评价防控成本效果时,从科学上看,一般有四个维度来进行评价。一是防控成本和防控效果,也就是花费的成本减少了多少感染、多少重症、多少死亡。我国总的感染人数、发病人数、重症人数和死亡人数非常少,这对于一个 14 亿人口的大国来说,防控成本效果比是极高的,我国应该有这个自信。二是成本效率,也就是控制和扑灭疫情的速度。我国的防控工作基本上能在 1-2 个最长潜伏期内把疫情快速处置、快速扑灭,表明成本效率比是高的。三是成本效用。通过动态清零、精准防控,我国保证了绝大多数地区、绝大多数民众正常的生产生活,减少了因疫情带来的不便,乃至心理等健康问题。在发生疫情的地区,现在越来越精准,牺牲极少一部分人的正常活动和控制极少一部分区域,来换取最广大地区和民众的正常生产生活,这显示出很高的成本效用比。四是成本效益,也就是防控成本所带来的经济收益。关键是要算大账、算动态账。若仅按疫情发生地、按疫情发生时的成本来算成本效益,是不全面也不客观的,应该将全国作为一个整体,算大的经济账、大的社会账、大的民生账,甚至是大的政治账。在这一点上,应该自信地看到,我国的疫情防控是有良好的成本效益比的。去年我国 GDP 比上年增长 8.1%,高于 2021 年初确定的 6% 的目标和外界预测,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转自红星新闻

知乎用户 ddcwstar 发表

不管公布经济增长了多少,我只知道自己收入减少了而且物价飞涨,身边的人也都是类似的感受,所以那个数字有什么意义呢?

知乎用户 从新上路​ 发表

本人想到的几点:

1、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成本上涨,效益下降。

2、企业用工难(因疫情,人员减少流动,很多待业劳动力无法出门打工,或回家探亲后因疫情无法准时返岗上班,影响生产效率)

3、失业人员增加,收入降低,消费力下降,导致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难以生存。

4,社会资源,人员为配合疫情防控,大量投入,让经济活动暂停,社会运转降低。

5、银行贷款投放,因疫情导致不良率升高,且老百姓投资活动减少,放贷量也减少。

知乎用户 夕阳西下 发表

上市公司需要在新一年的 4 月 30 日前完成上一年年度报告的披露工作。估计很多上市公司受封控影响,年报会难看,4 月将雷声不断。

日前某证券公司说股指将在 3100-3400 运行,券商不能随便唱空的,所以扣 100 的水分不算多。3300 就是高位了,节前我就说过当前宜持币,且行且珍惜。

俄乌冲突不知和谈成功要多久,但受其影响的粮食、能源涨价影响地区不断扩大。

上次一国股市熔断是 2020 年 3 月,当时巴西、加拿大、泰国、菲律宾、巴基斯坦、韩国、印尼、墨西哥、斯里兰卡股市熔断。2022.4.4 号斯里兰卡股市又熔断了。麻绳专捡细处断,但细处也反应出全球经济下行。

2020,活着就好!

2022,抗疫三年,存粮不多,能活就好。

知乎用户 微信用户尘埃 发表

本来没钱,今年更难,过年到现在一毛收入都没有

知乎用户 Allez19539057044 发表

疫情结束后,会出现国民的一个报复性消费,会对中国经济实现一个增长趋势,而大家在解封后,首选肯定是逛街看电影。可以参考近几年的电影来看,票房普遍都不低,所以我推荐大家做影视投资,收益透明,周期短。

影视投资也是个不错的选择,电影作为文化输出重要渠道,最近这几年国家大力提倡文化传媒,强国梦中国梦的核心必少不了文化的强大,这是国家红利也是福利!在这样的背景和环境下衍生出了很多优秀的国产电影,可以看到最近两年票房过 20 亿的电影越来越多!参与这些文化产品的制作、出品甚至作为投资人,看到的是行业高利润和大空间的产业发展,未来可期!

对于现在的投资市场而言,音乐版权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在线音乐在国内的发展史,与国内互联网的发展史几乎不相上下,互联网从 PC 到移动的两次大转型,更是让在线音乐在行业内部完成了大洗牌。如今随着独家版权被解除,格局已定的在线音乐市场再次掀起了惊天巨澜。但对于国内音乐版权而言,音乐版权仍处于发展阶段,并没有达到饱和的状态,所以音乐版权是一个发展潜力较大的投资行业。

知乎用户 泛泛杨舟 发表

相比于 2020 年,影响小多了。起码对生产影响不大。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只有大赢或者特大赢!

知乎用户 流云 发表

除了过年时候的杭州,经济影响小一点点。

现在广州通知停课。

中间深圳停摆了很久。

上海就不说了吧。

北上广深,现在是四月,三个地方停摆。

各种二线城市,包括省会也好不到哪里去。

还有 3 个 4 月今年才结束。已经不是影响不影响的问题了,是还能不能正常的问题了。

上海的奇葩事,那么多人说。我不信其他地方能好到哪里去。看看 rui 里吧,不是没有奇葩事,是消息没到你耳朵里罢了。

大环境不是低到尘埃里的我们能决定的。

余生摇摇,天命昭昭。

我多么想做一只喜鹊。

我只是提醒灾难的来临。

他们却说我带来了不幸。

知乎用户 龙庭客 发表

稳中进取,长期向好。

下面,我从文化方面略作分析。

天生万物以养人,人无一物以报天

此诗贯穿 “天”、“人” 二要素,从天道无为而无不为却又不图回报的哲学角度,再到提及人固有报恩之心的传统美德,高度褒奖 “天” 的同时,亦反思 “人” 自身的德性。

由此可见,我们优秀的民间文化不但极具在物质范畴深挖的价值空间,亦是为科学理论结构性调整提供了全新的指导。在陶冶人们的文学素养之时,更为科研人员提供了跨越二元论思想的新支撑点。

那么,在有了精神与物质 (科研) 方面的深厚底蕴,经济方面自然是逐步提升,不必忧虑。

知乎用户 擒妖攻略 发表

1. 目光所至,承压恢复,目光不至呢?也不尽乐观

2022 年的这波疫情,非常诡异,和过去两年疫情爆发的经验和规律来看,最大的问题,其实是这一轮的疫情,冲击到了中国经济龙头城市,核心区域。

有个说法很具有代表性,那就是:全国任何城市出现疫情,都能指望国家和一线城市的援助,那么一线城市有了疫情,又有谁能援助呢?

比如深圳,比如上海,特别是上海,进入 4 月以来,依然还在封控中和疫情进行争斗,城市经济基本停摆,造成的损失,包括后续的连锁反应,绝不可小觑。

事实上,从 2021 年下半年开始,除了一线城市和经济基本面强劲的新一线城市以及省会城市(还得看地段)的绝大多数中国城市的房地产经济领域,还有楼市房价,就是明显的下行承压情况,这个恐怕不用多说。

只要看看 2022 年已经有超过 70 个城市调整了房地产政策,进行各种各样的放松和托举就能说明很多问题。

基于现实来看,2021 年下半年开始,民营房地产开发商去杠杆,降风险,延续进入 2022 年,楼市普遍低迷,房价缺乏支撑,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也没有什么争议,事实如此。

看得见的,绝大多数城市的房价行情和楼市温度,已经没有什么吸引力可言,买涨不买跌,话可以违心,身体一定诚实,经济社会,真金白银用脚投票,是不是?

但是其实,楼市看不见的地方,或者说普通大众不会关注的地方,行情表现完全不一样。

比如豪宅,当然,这里说的豪宅不是广告和宣传中的那些打着豪宅口号的普通商品房,而是从价格上面已经形成了明显的,难以逾越的门槛的真正豪宅。

比如深圳和北京总价千万级别以上,上海总价超过一千五百万以上,请不用抬杠,这种用价格区分最现实。大把人在网上点评豪车豪宅,现实里面捉襟见肘,看破不说破。

豪宅市场的行情,不为大众所知,当然也有圈子小的原因,但是从表现来说,绝对能颠覆很多人的想象:2021 年全年到 2022 年这一波疫情以前,几个一线城市的豪宅,出现了反常的持续上涨行情,最高的甚至短短一年,总价上涨的幅度能超过 50%!

同样的世界,不一样的行情,还真挺撕裂的,不过也合理,资本避险情绪嘛。

成功没有偶然,机会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关注公众号《擒妖攻略》!以后的股市道路,无论行情如何,我都会和你们一路同行。

招行发布 2021 年度报告显示在疫情下,富人的数量在增加,招行人均资产 2700 万以上的客户增加了 2 万户,金葵花客户增长了 50 万户。

当避险情绪(资产保值)大于风险情绪(投资热情)的时候,有钱的群体选择永远都是这么朴实无华,而又简单粗暴。

能到这个价位的真正豪宅,也就这么多,不然也不可能成为豪宅,供需挤压,想不涨都难。

这里就要说第一个观点了:豪宅市场的这一波行业,随着这一轮疫情结束,也就到头了。

因为这一波的疫情对经济造成的影响,已不局限实体经济,民生大众,而开始往具备更强风险承受能力的有钱群体产生影响了。

别管你的房子是大几千万,还是一线城市,黄金江景,该隔离隔离,该停摆停摆,就算是资本家又如何?只要工厂不开工,难道还想一直过好日子?

更别说那些背着负债当资产,狠心咬牙都要往上流圈子挤的伪中产群体了。

豪宅市场,特别是一线城市的豪宅市场行情,可能也就到此为止了。

2

全国各地政府土地出让的力度会加大,效率会提升,条件会优化

2022 年这一轮疫情,对一线城市和经济核心的冲击,后续带来的经济损失,其实不用多说,更重要的是,这给很多原本财政就捉襟见肘的城市,增加了现实的压力。

经济恢复,消费拉动,产业培育…… 这些财政项目要么是往里砸钱,要么是周期太长,还有风险,地方政府要维系基本面,抗疫救灾,发公务员工资,钱从哪里来?

只有土地财政,最靠谱。

但是楼市入冬,房价承压的现实摆着,就是卖地,也得讲究方法和技巧了。

内卷大戏,即将在中国各地的土拍市场打响。这是没有什么悬念的:

能买地的开发商和金主,也就这么几个,而且土地买卖也不是小生意,要想卖得快,卖得动,那就得拿好料出来,得抢在别的城市前面出货。

小摊小贩都懂的商业逻辑,更别说人才汇聚的地方政府了吧?

比如苏州和无锡,很明显的,2022 年土拍就是拼速度,拼反应的时候了,当然,上海也是一样,疫情阶段经济的失血,肯定要用部分土地财政来回一口血。

叠加疫情对购买力和市场的综合冲击,内卷不就来了?

图片来源:国民经略(在此表示感谢)

3

年中会有楼市迟到小阳春,但是房价上涨没动力。

先说楼市回暖,这个其实没有什么争议,随着越来越多城市的政策放开,加上银行在房贷和利率上面的调整和刺激,最重要的是,还有国家层面对稳增长的大基调要求,这一轮疫情结束以后,能够释放一定的刚需群体购房需求。

预计在 2022 年五月份,全国各地,特别是省会城市及以上的大城市,会迎来一波楼市购置的小高峰,也算是迟到的小阳春,现在很多城市的新房项目,都把开盘节点往后推,其实就是一种市场共识。

但是绝大多数普通的中小城市,没有这个待遇,该下行调整就继续,趋势不变。

然后再看看房价维度,这或许是更多人关注和聚焦的东西。

直接说结论,一线城市,经济基本面好,恢复快的新一线和省会城市,房价基本能够企稳,稍微反弹,就烧高香了,不要有什么不切实际的想象。

而其他中小城市,则会陷入 “降价也卖不动” 的尴尬局面。

大城市的房价不仅仅关系到经济大局稳定,更重要的其实已经涉及到中国资产在全球大环境中的市场表现脸面问题和信心意义了。

这话说得有些玄乎,能够看明白的朋友一定有不错的经济修养。

所以,即使国家后续开始真正的宽松和放水,从优先级来说,也是首当其冲要对冲一线房价的下行风险。这个认知很关键。

量升价稳,也就这样了,而现在一些房地产自媒体按捺不住,早已开始鼓吹哪里哪里的房价开始反弹,营造出一副行情启动的激动表情,能说什么呢?忽悠别人的最高境界,难道是连自己的良心和道德都不要了吗?

要么是看不清形势,要么就是利益关联,睁着眼睛瞎说想着赚昧心钱,非蠢既坏。

价格涨了,有指导价,有房地产税,2021 年一整年的行情和逻辑证明,再加上大家对现金流的态度都一样了,那套过去 20 年都玩烂了的路数,能不能升级一下?

言简意赅,表达清楚就好,大概就说这么三点吧,个人粗浅分析和判断,立此存照,只发不删,留待市场和时间证明,也将打脸和教育的机会,留给所有认可我的读者朋友们。

真心希望,以上预判能被打脸,那么,中国房地产经济,要么起飞了,要么坠落了,就是这么现实。

别忘了,2022 年,中国经济的主旋律和大方向是什么?

“稳字当头,稳中求进”!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最新规定,本文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关于置业,投资等行为的明确建议,入市风险自担。)

作者:熊猫贝贝小可爱

来源:今日头条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知乎用户 无名氏 发表

在经济数据层面 应该不会有大的影响

那些预测 GDP 增速在 5% 以下的个人与机构绝对会被打脸

我送你们一番话

可能你们很懂我郭经济 但是你们不懂我郭统计局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对中国经济有什么影响我不太清楚,对我影响比较大,工资少了一些,公司里气氛也比较低沉,有一定被裁的风险

知乎用户 又擦飞机了​ 发表

什么 50W?

这是什么梗?

这次反弹对经济有什么影响我不知道

但是对大 A 股影响可是太大了

希望这波疫情早日清零

我大 A 股早点反弹

知乎用户 宝哥 发表

2021 年年底问工业区的厂房租金水电是 1 元 /℃工业用电

2022 年 3 月份问工业用电 1.2 元 /℃

说是要求!

知乎用户 王开 发表

你放心好了。数据不会差,肯定是 5.5% 没跑。

证据呢?加班都要造数据支撑起来。

知乎用户 张巴尔 发表

去年豫北大水灾玉米产量都上涨了,我觉得今年经济稳中有增,不会有错。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没学过经济学,我有一个好办法,大力发展核酸检测行业。每人每天检测两次核酸,每次收费 20 元。这样就需要大量制造检测用品的公司,还需要大量检测者,这都是就业啊!既发展了经济,又提高了就业,每个人都能分到一份羹,核酸检测行业赚钱了还能大量招人,提高核酸检测费用和频次。我们靠着这个行业肯定能打一个漂亮的经济仗!

知乎用户 战斗火鸡 发表

没有影响。

知乎用户 君子剑岳不群 发表

以新华社通稿为准… 其他人说的任何一个标点符号都是谣言…

不信谣不传谣,爱我中华从我做起!

知乎用户 神奇的李二和​ 发表

中国今年的经济会比以往更为艰难…. 消费低迷(疫情),原材料上涨(石油),出口乏力(竞争力减弱)…. 很艰难了

知乎用户 CIAO CIAO​ 发表

知乎用户 North 发表

上海已经影响 2000 公里外的 18 线小街道了,这几天小菜比过年时候还贵。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在加息的背景下,你应该看全球的消费数据,再和中国的出口数据比较来看。

知乎用户 Makulu 发表

这么多阴阳怪气的,

全国都封的你上海封不得?

知乎用户 呵呵西西弗斯 发表

倒逼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自东向西转移。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如何看待房地产 2020 年走势?

知乎用户 shell 发表 我是最早的一代房地产管陪,这个行业前十的公司待了 8 年,3 年运营,5 年投资,集团区域公司我都待过,见证了这个行业很多事情。 我先说观点:涨是不可能涨了,能稳住就不错,我偏向小降。 现在分析市场就是个错误,房 …

疫情结束,一二线城市的房价会跌多少?

知乎用户 邓铂鋆 发表 取决于多少名为 “中产” 用各种奇怪的观念把自己精致包装的无产者因为收入骤降断供失去住处。我国是个大国,千万人口级别的阶层滑落每代人都应该有一次。 知乎用户 黄彦臻​ 发表 这回答里面 80%的人压根就不懂。 国家要 …

如何看待 2021 年 7 月份中国经济数据全面不及市场预期?

知乎用户 Ph 迪 发表 问的人比较多,我展开说一下消费。 消费为什么迟迟不能复苏? 大家都知道,消费是收入的函数。去年,我们顶着疫情的巨大压力实现了经济的 V 型复苏,2020 年全年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 4.7%,但是社零增速全年 …

这次疫情对实体经济产生了多大的影响?

知乎用户 我不说我闭嘴​ 发表 首先做个说明,我是做住宿行业的,民宿房东。 18 年开始入行的,当时进入这个行业完全是因为 17 年在南京做青年旅舍的时候召开十九大因为消防问题不过关而倒闭,但是发现这个行业利润还不错,比较安稳适合我这种闲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