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时代下的小人物:虽隐入轻尘,但不能被遗忘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如果让屏幕前阅读本文的你列出心目中经典的文学形象,或许会出现不少小人物?鲁迅的阿Q、老舍的骆驼祥子,抑或是梅里美笔下的吉普赛女郎卡门、卡夫卡的格里高尔,你脑海中是否会闪现出他们的形象?

文学中从不缺少这些精彩的小人物,但在正史中,那些真实而鲜活的普通人,常常是被遮蔽的:普通人不值得史家浪费笔墨。而在现实时空里,宏大叙事消失了,往往是普通人的故事,更能抚慰我们的内心——正如前段时间走红并治愈许多人“精神内耗”的二舅,和电影《隐入尘烟》中的马有铁和曹贵英。

普通人的故事之所以打动人,是因为他们的挣扎和坚韧,映照着每个人自身的经历。而我们关注和书写普通人,当然不仅仅是出于这一个原因。以下这三本书,讲述了三个普通人的故事,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答案。

没有普通人

历史就是不完整的

如果不是上世纪20年代一方墓志的出土,北魏宫女王钟儿的故事,就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了。通过寥寥几百字的墓志和相关史料的钩沉,历史学者罗新试图在其新书《漫长的余生:一个北魏宫女和她的时代》中,窥见一个普通宫女的一生。

公元439年,王钟儿生于南朝刘宋的中下层官僚家庭。如果在承平岁月,她也许能有令时人艳羡的人生,但在南朝刘宋与北魏你死我活般的边境战争中,王钟儿不幸被北魏俘虏。

那年王钟儿三十岁,她的命运急转直下。“被俘入北,掠没奚官”,王钟儿自此失去自由,沦为地位卑贱的宫女,开始了长达56年暗黑无边的余生,被命运摆布且身不由己。

北魏洛阳城示意图

王钟儿进入北魏皇宫十五年后,被派去服侍宣武帝生母高照容,以及照料年幼的宣武帝。这时王钟儿并不清楚,她已经被迫卷入了北魏的权力中心,即将与史上著名的孝文帝幽皇后大冯(其妹小冯,后人称其为“废皇后”)夺宫废储事件和“子贵母死”制度发生关联。

“子贵母死”是北魏一项独特的制度安排,指的是当某位皇子被确定为皇位继承人时,其生母要被处死,目的是为了防止外戚权力独大。为了稳固皇权,甚至可以将日后即位皇帝的生母处死,该制度的残忍程度可见一斑。

宣武帝元恪本不是皇长子,但在大冯夺宫废储事件中,原太子元恂被废、被杀,元恪按例成为皇储。而在“子贵母死”制度下,其母高照容也沦为这场权斗的牺牲品。王钟儿或许亲眼目睹了高照容被害的不幸场面,同时失去了元恪的抚养资格,被迫在宫内寺庙出家为尼,法号慈庆。

魏晋时期画像砖,描绘了一女子开箱取衣物的情景

北魏皇室好礼佛。对于王钟儿来说,比起限制诸多的宫中生活,寺庙生活带来了一定程度的自由和崭新的社会生活,也给她提供了一种精神上的慰藉。但她无法预料的是,她还是无法完全置身于宫廷政治之外。

在“子贵母死”的阴影下,宣武帝的六宫妃嫔“相互祈祝,不愿生太子”。孝明帝元诩后出生后,迅速被保护起来。这时宣武帝想起自己的老保母,于是年逾古稀的王钟儿又一次承担起了抚养皇子的工作。墓志中称赞她道:“虽劬劳密勿,未尝懈其心;力衰年暮,莫敢辞其事。”

515年,孝明帝即位后,王钟儿逐渐隐入洛阳宫高墙华屋的暗影深处。524年,她病重去世,孝明帝感念这位老保母,亲自手敕表哀,追赠女尼最高官职,命史臣作铭志之,这才给后世留下了她人生的一鳞半爪。

罗新认为,佛教在北魏的流行,某种程度上为那个时代的小人物们带来了自由和精神慰藉。图为北魏时期开凿的云冈石窟

王钟儿的大半余生,见证了北魏帝王废立、后宫洗牌等权力争夺的残酷,也见证了局内人面临的喜悦、疑惧和绝望。即便史料缺乏,但从这些历史事件中,我们或许也可以透过想象,还原她在北魏皇宫中所经历的喜怒哀乐?

这也是罗新写本书时所作的努力。虽然这只是一个北魏宫女的漫长余生,但罗新还是无法摆脱这个故事对他的吸引力。他在书中写道:“关注遥远时代的普通人,是因为他们是真实历史的一部分,没有他们,历史就是不完整的、不真切的。”

罗新对历史中与文明的发展和变革最密切相关的议题,始终保持着观照与书写,同时也在怀疑和反思中求索历史。对普通人的遮蔽和无视,是传统历史学系统性缺陷,而让历史重新关注普通人,是他真正的史学追求。“关心弱者、为边缘人发声,不正是当下历史学人的重要责任吗?”

罗新是北大历史学教授,同时是拼多多“众声创作者计划”入驻作家。对王钟儿一生的书写,既是他作为历史学者对于传统史观的一次突破,也体现了他作为一个写作者对于好故事的本能追求。

边缘的人

带领我们看清自己的良知

和王钟儿一样,如果不是1995年考古学者约翰·莱茵哈德在海拔6700米的安帕托火山的偶然发现,冰冻少女胡安妮塔的一生同样也无人知晓。

冰冻少女的名字早已成谜,“胡安妮塔”是莱茵哈德团队对领队的致敬。但我们知道,她是500年前古印加帝国献祭给安帕托火山山神的祭品,被献祭时,她只有14岁。

在这本混杂着历史、旅行和冒险的作品《安第斯山脉的生与死》中,人类学家金·麦夸里通过实地探访秘鲁库斯科、阿雷基帕等地,在现实和历史的交织叙事中,给读者呈现出胡安妮塔短暂而悲剧性的一生。

考古学者约翰·莱茵哈德与冰冻少女胡安妮塔的合影

古印加帝国首都库斯科城,10岁的贵族少女胡安妮塔和她的妈妈正走在人来人往的街道上,前方不远处是帝国的处女院,里面住着“被选中的少女”。这些少女长大后将会被许配给君主和贵族,或成为祭司,或被神选中成为祭品。

经过处女院的时候,胡安妮塔人生的转折点也随之到来了。她被这时偶然经过的某个权力更大的贵族所选中,被迫离开父母,进入处女院生活与学习。她在院中学习如何祭祀太阳神,如何烹饪各类汤和炖菜,以及如何用织布机和最好的羊驼毛,纺织出皇家专用布料。

14岁那年,胡安妮塔听人说起,这年太阳节过后,她和其他“被选中的女人”都要被带到君主面前,由君主来决定她们每个人的命运。她既有点期待结局的到来,又隐约感到不安。

印加帝国马丘比丘遗址,位于秘鲁库斯科城

决定命运的一天到了。作为祭品的少女名单,直到最后才被君主宣布。看着一拨拨同伴都在君主“给神庙”、“给贵族”、“给后宫”的命令中被领走,而自己没有,胡安妮塔觉得天旋地转。

君主发出“人类祭品”的命令时,聚集的人群静静地望着这几个被选中的女孩,没有发出一点声音。在当时的印加人看来,被神选中的祭品是幸运的,她们成为被神化、被崇拜的对象。于是,当胡安妮塔和其他女孩一起穿过广场时,人群恭敬地为她们让出一条路来。

**放在当下,我们很难理解被献祭不是一件非人道的残忍事情,反而是幸运的命运安排。**难道文明一定得需要野蛮和残酷才能孕育?如果生活在那个年代,我们是否也会觉得胡安妮塔是幸运的?又或者,如果我们像胡安妮塔那样被选中,我们有可能抵抗命运的不公吗?

离开库斯科经过一周的跋涉后,胡安妮塔被四位祭司带到了安帕托火山上。山顶上空气稀薄,她觉得呼吸困难、头晕目眩。祭司给她吃了古柯叶和吉开酒,她的身体开始变得麻木起来,轻飘飘的。“做好准备吧”,她听见祭司说,此刻她蜷缩着身体,随后她感到头部被什么钝物猛地一下击中了……

胡安妮塔

500年后被发现时,胡安妮塔身子还蜷缩着,“脸上有一种遥不可及的神情”。她身穿一件颜色亮丽的七彩裙,披着一件红白条纹的披肩,腰上还戴着一条有复杂花纹的腰带。历史呈现出它的吊诡之处——胡安妮塔在处女院学到帝国最先进的纺织技艺,到头来却成了促使她死亡的献祭仪式的一部分。

**胡安妮塔像是一则古老的寓言。她提醒着我们从愚昧走向文明的不易,帮助我们看清人作为人的良知。**就像作者在书中借秘鲁总统之口说的那样:“胡安妮塔的觉醒——以及她跨越时间和空间的旅程——让我们思考这个世界在过去这些世纪中历经的漫长变迁。我们祈祷她带给我们知识,带领我们看清自己的内心、自己的历史和自己的良知。”

在贫民社区的街角

看见另一种真实

将视角从历史转向现实,社会学家怀特的《街角社会:一个意大利人贫民区的社会结构》,为我们理解现实中普通人书写的意义提供了契机。作为第四季拼多多发起的大型正版图书补贴计划“多多读书月”推荐书籍之一,这本书和《漫长的余生》《安第斯山脉的生与死》一起入选了“多多读书月”2022金秋书单,代表着“多多读书月”对普通人一贯的关注与共情。

1937年,美国大萧条的余波还未过去。美国意大利裔移民生活困顿,同时美国主流社会对他们也充满了偏见。怀特于彼时进入波士顿北区意大利裔贫民社区科纳维尔(原文为Cornerville,即“角落”和“城市”的合成词,为怀特使用的化名)进行调查,希望真正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

机缘巧合下,怀特结交了科纳维尔街角帮派“诺顿帮”头儿多克,才得以真正进入这个社区,正式开始了他的研究。

上世纪波士顿北区的街角景观

多克是二代移民,1908年出生于诺顿街。上学时,他很聪明,喜欢艺术,尤其有辩才,但读完中学后,他不得不辍学,早早开始了工作。紧接着大萧条出现,多克失业了。即便他积极地寻找新工作,但都无济于事,于是在1937年,多克回到了出生的街角。

**在怀特的记录下,多克和他的诺顿帮,与主流社会想象中的街区混混生活完全不同。**多克为人义气,但并不喜欢打架:年少时打完架总会觉得抱歉,而在调研期间,怀特从未见过多克动用武力;诺顿帮也有一套街角的处事原则:他们不偷醉鬼的东西,也不掷骰子赌博。他们典型的一天,是下了班在街角闲逛,吃完饭又回到街角,洗完澡又回到街角闲逛。

经典的银幕黑帮形象中,一定有意大利人。图为美国电影《好家伙》剧照

**失业带来的经济窘困让多克回到了街角,但同样也是诺顿帮走向解体的原因,因为金钱是维持街角团体活动的前提。**每当没钱花或失业时,多克就会放弃街角活动,因为他无法再给随从们慷慨解囊了。如果这时不得已参加帮派活动,他就会受到头晕的折磨。

在科纳维尔,多克年轻时曾是个风云人物。但数年的失业摧毁了他的信心,以至于当帮派伙伴鼓励他参加政治竞选,且支持者日益壮大的时候,他却选择主动退出竞选。

“作为一位政治家,我应该参加宴会,出席会议,可是我不能去,因为我没有钱。”多克自白道。要想成功政治竞选,多克也必须走出他的帮,结识新的群体,但他恰恰反其道而行之,或许是因为他的自卑,又或许是因为“他和其他所有的意大利人一样,被打上了下等人的标记”。

怀特在书里写道:街角青年可能会搬走,但他几乎总是会继续忠于他最初的街角。图为美剧《火线》剧照

**怀特开创了用人类学方法研究城市里的少数族群的先河。凭借着真实的记录,他让美国主流社会看到了意大利贫民社区的另一种真实。**如同他在书里写的:“科纳维尔人好像是社会工作的对象、刑事案件中的被告,或者,统统是‘下层阶级’的成员。这样的描绘中有一个错误:其中没有人。”

和主流观点不同的是,怀特在书中回答了,科纳维尔并非一片混乱,缺少组织,它之所以难以融入美国,是因为它本身的社会组织未能与美国的社会结构融为一体。“对于科纳维尔人来说,要爬上社会流动的梯子——甚至只爬到最下面的一级——也是很困难的。”于是,怀特书写贫民社区和小人物的努力,让美国主流社会真正迈出了理解意大利移民的第一步。

怀特对移民和移民社区的书写,也几乎能与过去40年我国的人口迁移历程对应起来:从乡村到都市谋生活的移民,也产生了“浙江村”“河南村”等同乡聚落,而农民工如何融入城市,也是一个被持续讨论的话题。更不论多克经历过的经济窘困和失业颓丧,就如同当下经历职场35岁危机的我们……在一个街角,可以窥见多种真实。

滑动查看更多

第四季“拼多多读书月”部分推荐书单

上述三本书分别为关注和书写普通人提供了各自的答案,但其实它们还隐含着一个更为根本的共同答案——坚信人人生而平等。自启蒙运动以来,人人平等的理念便深入人心,似乎已变成了一个真理。但当它越不言自明的时候,其价值也越需要被重申。因为它得来不易,如果我们都不去捍卫它,就很可能会失去它。

作为新经济电商平台的代表,推动知识普惠,竭力满足普通人的物质与精神需求,一直是拼多多坚持回馈广大消费者的长期理念。

去年4月,拼多多发起了“多多读书月”大型知识普惠行动,建立亿元级读书基金,带来更多平价正版好书,惠及广大消费者。同时,拼多多发起“为你读书”公益捐赠行动,向偏远地区的青少年送去正版图书。将更多的知识传递给更广大、更偏远地区的普通消费者,体现出拼多多作为一家企业的人文关怀。

今年8月,第四季“多多读书月”再次上线。除了上述三本书,“多多读书月”金秋书单上的《压裂的底层》《孟买:欲望丛林》《冬牧场》等书,也同样是书写大时代里普通人生活的优秀作品。打开拼多多APP搜索“多多读书月”,一起享受知识的盛筵吧。在众多品质好书中,在同为普通人的故事中,汲取前行的力量。

策划丨三联.CREATIVE

监制丨路瑞海

微信编辑、设计排版丨袁昌佑

作者丨夜间部

图片来源丨《漫长的余生》&《安第斯山脉的生与死》书内插图 拼多多 视觉中国 unsplash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