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实战课 | 社会最大的悲剧,不是坏人的喧嚣,而是好人的沉默
1 前段时间,一位母亲在微博上控诉老师体罚自己患有哮喘的女儿,并配上了“血衣”的图片,引起网友对老师的漫天声讨。 随后,事情反转,根据警方通报,照片展示的衣服“血迹”实为化妆品和水。该母亲为扩大影响,故意编造了谎言。 那些出于善意,为这位母 …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对公共事件表态的门槛越来越低:
阅读公众号推送,拉到文末点亮“在看”就是一种表态;微博上,只需两步操作就能“快转”一条推文;在知乎,一个按键就能“赞同”或“反对”一篇洋洋洒洒的回答。
你可以说这是一种进步。社交平台极简的产品设计缩短了我们操作的路径,让我们越来越便捷地在一次次点赞、转发中,向朋友们表明“这就是我的想法”。
但仔细想想,就会发现这里面的异常:你想说的话,总有人帮你说,而你需要做的,只是随手点赞、转发就可以了。于是,你的思考过程,也随着交互,一同简化。
不信你回忆一下,遇到热点事件时,你是静下来抽丝剥茧地分析事情始末?还是上网点赞意见领袖们的说法,然后搬过来当成自己的观点?
想要表达的时候,你是条理清晰地发表自己的看法?还是转发一篇认同的文章,用别人的思考代替自己的思考?
如果你是后者,那长此以往,很容易习惯性停止思考,丧失了判断事实、分析逻辑和表达观点的能力。
就像面对无锡高架桥坍塌事件,你可能会脱口而出这是货车超载问题和高架桥质量问题。
有的人则会看到,货车超载之所以猖獗,背后有物流成本问题,也跟执法环节存在“不良激励”有关:
交警“以罚代管”,容许超载的重卡司机交罚款后继续上路,而不是禁止其上路,实质是以惊人的低价出租这些公共设施的使用权。
再比如,某高管夫人在微博上叫板某网红,或许你只是把它当茶余饭后的八卦,而有的人,却上升到人性和社会层面,用边际效用和机会成本分析此事;
教育部下发减负清单,你想到的可能是学生压力大,确实该减负,而有的人,却从囚徒困境和竞争的传导机制中,意识到家长并不会领情,会把课内减的负在课外变本加厉地加回去。
真相就像是一座冰山,对于习惯了点赞和转发“深度好文”的大多数人而言,只能看到浮在表面的一角,而有看法的人却能透视海面下数十米的冰层。
在众声喧哗中,这种拨开迷雾、独立思考的能力,尤为重要。
那在用点赞代替思考的舆论场中,我们要如何保持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呢?
今天,我们请到了7位深谙表达之道的媒体评论员,他们将用十数年的评论经验,告诉你答案。
01
怎样捕捉一个好选题?
当你找到了一个好选题,你的一只脚已经踏进了爆款的河流。
说实话,刚入行时,我也常常因为找不到好选题、错失一些重要选题而苦恼。后来,每天写评论、编辑评论,慢慢摸索出了捕捉好选题的方法。
**评论要为公共事务而写,这是选题的一把标尺。**评论与新闻一样是易碎品,但我们可以写出独家评论,让子弹多飞一会儿。出圈、捞干货、带私货、向评论大家学习,每一种方式都是好选题的探寻之路。
评论人或许只能在螺狮壳里做道场,但还是可以有所发挥。
宏大如世界形势,细微如饮食男女,都需要有清晰的参考和指引。如果我们能够在这里有所作为,前途应该还是光明的。
02
怎样用核心论据说服他人
我努力把每一篇评论的写作,看成寻找真相的过程,翻山越岭,去不一样的地方看风景。
抽丝剥茧,庖丁解牛,是寻找真相的快乐。或许再过几年,我的观点会落伍,但我在评论中提供的那些论据、信息增量,却会成为人们眺望世界的窗口。
打造知识护城河、扼杀细节中的魔鬼、用亲密性的证明产生共鸣,**每一处论据、细节都是我们的子弹,**弹无虚发才能诠释好一个观点。
背上我们的行囊,去世界各个角落寻觅新知吧。打开知识的缝隙,让光透进来,用扎实的论据,赋予文章山河般的力量。
03
怎样练成别人杠不赢的强逻辑?
我从没想过用评论对抗不朽,只希望不轻易被打败。
在我看来,写评论是一个克服思维惰性的过程,本质是逻辑操练和思维拉练。
这么多年,我养成了一个习惯:动笔之前,先看看新闻跟帖或留言板,看看很多人在争论什么。产生初始的逻辑框架后,在心里设个“假想敌”,想想他会从什么角度、维度去“杠”自己,自己又该怎么驳斥?
前者是为了启发逻辑基点,后者是为了避免逻辑死角。这两种思维,不能说包治逻辑“百病”,但确实是解决思路阻塞、逻辑混乱的良方。
评论本来就是不被现实闷死的“深呼吸”,评论人要做的是,努力拨开速朽的文字骸骨,在无声中显意义,于逼仄处见胸怀。
04
怎样把握结构美感?
可能很多人认为,评论的结构就是怎么写开头、正文和结尾,这确实是结构的一部分,但却不是结构的全部。
在我看来,结构就像一幅全景图,包含着各个局部、各个构件的信息,站在结构化的视角看问题,可以让我们看到,我们在拼出整幅图景的时候,有没有缺拼图,如果有缺,缺了哪几块图。
对于结构这棵参天大树来说,观点是它自然而然的果实。要吃到甘甜饱满、营养丰富的果实,我们得让这棵树,先从我们的大脑中长出来,再从我们的笔尖流出来。
我们要在阅读中有意识地将知识进行结构化、系统化、网络化,让知识在大脑中自动“归位”,学会编制一张张意义之网。同时,找到有价值的概念与解释模型,举一反三,用这些概念与解释模型让我们的评论变得更深刻。
05
怎样写出准确又深刻的评论?
语言的表达是有奥秘的。同一个意思,好的表达和差的表达相差好大。
如果你说:“我想和你一起睡觉——你这是耍流氓”。但如果说成:“我想和你一起起床——你就是徐志摩”。
在鲁迅的《阿Q正传》里,阿Q对吴妈说的是:“我和你困觉,我和你困觉!”这就是阿Q表达的水平。我们的表达不能停留在阿Q的水平上,我们要做徐志摩。
用民间的生动语言,还是官方拗口的语言?用民间的口语化表达,还是紧紧抱住书面语言、论文语感不放?**书面化语言和生活化、口语化的语言,差异比较大。我们写评论时,要找到两者间的黄金分割点。**取时评之素材,写杂文之华章。
06
如何构建评论员的专业视角
财经评论员,最重要的两个字,一个在评,一个在论。**“论”是摆事实,讲证据,“评”是讲道理,下判断。**一般财经评论员常犯的毛病是:沉浸在论述里不可自拔,太过执迷于数据化。这种操作容易让简单复杂化,和简约形式无法调和。
以我之见,财经评论员的重心应当放在“评”上,**用简单的、通俗的论,来达成精辟、犀利的评。**谁能够用生活语言,表达财经分析,谁就掌握了财经评论员的通关密码。
07
怎样成为一名合格的评论员
一个合格的评论员,要言之有物、持之有据、言之成理、问心无愧。
评论是对客观事实的评价,要有所依托,不能自说自话,这需要我们调动自己储备的论据去“格物”,加以比较、借鉴,这个“据”,是理据,是依据,是根据,也是需要长期积累的。
评论也是一个人内心世界的投射,所以致力于评论写作,一定要忠于自己内心中最可信赖的那个地方。我们可能无知,可能偏离,但写作时内心不能有杂质,掺杂私欲或明知道的偏见。问心无愧是对自己评论的最高评价。
在众声喧哗中,拨开迷雾、独立思考,并非易事。但纵横言论数十年的评论老手们,却已经在舆论场中练就了一身理性表达的技巧,若非身处业界,你很难获悉。
但今天,我们将这些披荆斩棘的评论员们都邀请至此,倾力打造评论写作实战课——《怎样表达一个观点》。
如果你也想在用点赞代替思考的时代,洞察逻辑之美,发现思想之真,欢迎加入我们,做一个敢表达、懂表达的独立思考者!
七位活跃在一线的评论员、作家
十数年****评论写作经验首次倾囊相授
7月14日起,每周一更新
原价299元
即日起至8月7日
限时优惠价199元
额外赠送**《南方周末》年度精选文丛**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立即加入学习
【额外福利】
推广课程赚10%佣金
推广10单赚回学费
扫描二维码查看详情
课程特点
特别福利
一、22节正课,2节加餐课,600+分钟沉浸式学习!
5位一线评论员,将用22节课的时间(每节时长约20-30分钟),帮你搭建评论写作的知识体系;更有嘉宾秦朔、叶檀加餐分享,干货不断!
本课程为付费音频课程,不设社群服务。2020年7月14日起,每周一课程在小鹅通平台更新,可反复回听,支持手机和电脑微信端学习。
二、一线评论员亲自点评作业,传授实战经验!
课程更新完毕后,我们将上架课后作业。学员按作业要求在8月24日前,将作业提交至邮箱1723488303@qq.com,讲师将挑选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点评。具体作业要求,敬请关注课程页更新。
三、随课更新预习资料包,高效打捞课程干货
每个模块开课前,将同步上架预习资料包(包括PPT、思维导图、讲师推荐书单等),资料包网盘链接将在课程页持续更新。
四、特别福利!8月7日前购课即可获赠实体图书!
凡是在8月7日前购买【南方周末评论写作实战课】线上课程的学员,均可获赠**《南方周末》年度精选文丛一本!(随机发货,购课前请务必填写准确邮寄信息**,保持通讯畅通确保物流派送。)
关于课程疑惑,可咨询客服小皮(微信:nfzm-shuyuan)了解。
备注:本课程为虚拟内容服务,一经购买成功可反复回听,但无法退订、转让,敬请理解。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立即加入学习
【额外福利】
推广课程赚10%佣金
推广10单赚回学费
扫描二维码查看详情
适合人群
有志于新闻行业的媒体人
从找选题到落地表达,帮你系统搭建写作知识体系
想拥有业务优势的职场人
结构化思维、情理兼备的表达技巧,帮你轻松搞定职场沟通难题
面临升学考、公考的备考人
一套严密的观点表达逻辑,让你轻松备考拿高分
想理性表达的每一个人
学会冷静思考,在后真相时代为你提供生活指南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立即加入学习
【额外福利】
推广课程赚10%佣金
推广10单赚回学费
扫描二维码查看详情
(本文为推广信息,文中照片均为冯飞拍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1 前段时间,一位母亲在微博上控诉老师体罚自己患有哮喘的女儿,并配上了“血衣”的图片,引起网友对老师的漫天声讨。 随后,事情反转,根据警方通报,照片展示的衣服“血迹”实为化妆品和水。该母亲为扩大影响,故意编造了谎言。 那些出于善意,为这位母 …
知乎用户 秦春山 发表 太过喜欢的东西总是不敢轻易评价,我只说一下我在这本书中看到的自己。 如何看事情:有人和我说过换位思考,有人说穿上人家的鞋子走路,但是真正实现起来很难,因为你受过的教育,你所处的环境,你站的位置,你的性格,这些都决定了 …
知乎用户 KnowYourself 发表 在心理学上,心智的成熟的一种标志是一个人能用合适的方式对环境做出反应。可以说,一个心智成熟的人基于对自身的了解,可以较为娴熟地掌控人际关系,对这个世界本身也拥有比较清晰的认识,能成熟的应对诸多变 …
知乎用户 仪屋 发表 我是高三学生。题主所说的 “被五毛或公知洗脑”,两种我都经历过。现在回头看自己的中学时代,只觉得十分地丢人。然后默默清空了自己在网上的一切发言记录。 年轻缺乏知识和判断力的时候,为了不被不够客观公正的言论过多影响,我的 …
刚认识你的时候,我根本没想到,你后来会成为一位迷恋文字,追求正义的“情怀派”大学生,因为你内心有那么一点觊觎权力,毕竟受家庭影响太深。 那一年,你暑假放假回家之后,我买了几本林达的《近距离看美国》系列丛书,快递到你家赠送给你。你在中学教书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