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兴风作浪的姐姐,一路是怎么过来的……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这是奴隶社会的第 2138 篇文章

题图:低迷的日子里,还好胸中有丘壑。

作者:英伦麻麻Miya,定居伦敦,毕业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就职英国四大的咨询部。关注职业教育和个人成长,用多年“折腾”经历,讲不一样的海外职场、教育和生活故事。公众号:英伦八斗帮(ID:BadouBangUK)。

写在前面:

大家好,我是英伦麻麻 Miya,30+ 热衷于“兴风作浪”的姐姐一枚。芒果台的综艺节目《乘风破浪的姐姐》在朋友圈引来热议,我想,我们普通人的 30+ 故事,比明星们更真实生动更楚楚动人。三十而励,承载了多年的挣扎和积淀。然而不管在什么年纪,我们都可以有“乘风破浪直挂云帆”的魄力和精彩。一切过往,皆为序曲。我想把上一个十年里自己的一些探索和经验,与正在路上的你分享,一同见证成长的力量。

今年以来,一场全球流行病疫情打乱了很多人的脚步,包括我。作为身在英国的华人,和全球很多华人一样经历了无比艰难的数月。从疫情初期对祖国和亲人的担忧、张罗海外物资寄运,到疫情在欧洲蔓延后抵制歧视、安慰国内忧心的家人、反思调整和适应在家办公的“新式常态”生活。

此时再回看自己这十年来走过的路,热泪盈眶的理由又多了一个:我很幸运“活着”。原来每一天都来之不易,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好好抓住每一个风和日丽花团锦簇的日子,尽情呼吸新鲜的空气,随心所动,逐梦天涯呢?与所有努力行走在路上的你,共勉。

二十多年前,我在苏中老家的农村上小学。夏初芒种这个季节,是小孩子们最欢乐的时光。大人们都在忙着操镰刀割麦子迎丰收,我们一放学,就跑到麦地打滚撒欢堆草垛。可是天一黑,我就得犯愁,黑灯瞎火里点亮家里的最后一根蜡烛听着烛油吧嗒吧嗒地滴到最后一小截争分夺秒地把作业做完。一入夏,大忙季农村里电力供应不足,经常停电跳闸到半夜。

十多年前,我从国内大学新闻本科毕业,和大多数刚入社会的高校毕业生一样,踌躇满志又焦虑不安。我在京城的第一份全职工作,拿着三千块的月薪,勉强只够自己租房和日日吃单位食堂;生活在单位和宿舍间的两点一线,经常夜班赶突发新闻,没有谈对象,零恋爱经历。

如果那时有人告诉我,再过十年 — 你将带领不同肤色和人种的团队在世界顶级投资银行给大佬们讲数据管理战略,同时你还能做些自己热衷的教育探索回报社会,你有不错的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嫁了一个爱做饭的波斯男人,住在伦敦郊区,闲暇时过着田园牧歌式的生活 — 十年前的我会热泪盈眶,我能想象到,接下来十年的艰辛和我将要为之付出的努力。我喜欢做梦,但我更执着于现实地脚踏实地做好眼前事。

上一个十年,我从国内本科毕业,去香港找到工作,在北京央媒就业,又辞掉稳定工作,英伦读研、转专业、拿到留英工签、进四大、在伦敦金融城升级打怪……

▲ Photo by Sean Pollock on Unsplash.

每一次迁徙、转变,都会经历一次类似的黑暗时刻的洗礼,而每一次的柳暗花明,我想都归功于跟时光一起磨砺的以下三点经验的总结:

01

敢于折腾和尝试定位,不停找出路

如果将留学这个选择作为我近十年人生选择的一个横截面,剥茧抽丝地分析,它串联起了我这十年的折腾和挣扎。可以被概括为,尝试,失败,再尝试……一直折腾一直爽。

那年,父亲把老式皮箱里装满了家乡的土特产,满口叮嘱满心欢喜满眼希望地坐了一夜火车护送我到北京读大学。然而,读本科那几年,褪去了中学里学霸的光环,我就像是一只到处乱撞的无头苍蝇,脑中反复纠结,是透支父母的血汗钱出国深造,还是安分点就在国内就业?国内工作一年多后我辞职,提上两只硕大的帆布箱,跑到了伦敦,对未来充满深深的焦虑和怀疑,在异国他乡毕业求职失败过 N 次后低迷无助……

看到这里,你肯定会质疑,这哪里爽?

要回答这个问题,先想清楚自己想做什么与做成了什么。

很多朋友问过我,为什么选择留在伦敦。香港、北京、伦敦,21 世纪的第二个十年的起始,我在 3 个城市里分别折腾过一些青春岁月后,情定伦敦。

我觉得,人要达到一个好的生命状态,需要找到一个跟自己脾性相投的地方长居。这个地方的气候、人文、经济发展、生活节奏要大致跟你合拍,而不是你要拼命去适应它。这跟找伴侣是一个道理。我很幸运,遇见了伦敦:比北京湿润的气候,比香港干爽的天气,比北京和香港温和的生活节奏,与我一拍即合。

除了换地方,我还重新选择了专业和职业。先是学新闻、做电视、玩新媒体,后是学信息管理、玩数字营销、做咨询、搞金融。直到在跌跌撞撞后找到了自己在咨询和金融企业里的职业方向和定位。

我从国内的国际新闻本科转到了 LSE(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信息管理的研究生,主要因为当时我在国内媒体职业圈里的发展前景不明朗。这是在某央媒做了一年电视民工的觉悟:没有背景,自身天赋不算突出,不喜欢做突发新闻的心跳感和日夜颠倒,不想去迎合圈子编织关系网……五年还是十年后,我的层级也许会随着资历被推进,但要牺牲的很多。

更现实的是,不吃不喝攒个十几年我才够给自己在京城的五环外买套小公寓……这是我要的职业和未来吗?不是。在北京工作了一年多后,有 LSE 的 offer 在手,有家人的支持,我果断辞职。

当时的新媒体领域方兴未艾,BAT 迅速崛起,人才竞争刚刚开场。我认定这是一个有发展前景的领域,而时间验证了我的想法。后来参加各银行、咨询公司招聘的时候都发现,信息管理专业真的相当抢手。

每个人的成长都是螺旋上升的。折腾,是与心灵一起螺旋成长。想清楚自己想做什么与能做成什么,方能折腾且爽。

人生是一场长跑,有的人把折腾放在开局,后程就能完全把控了节奏,轻松到达终点;有的人在开场时犹豫观望,打不起精神全力去拼,结果越跑越累,直至最后完全丧失方向。

▲ Photo by Andrew Tanglao on Unsplash.

02

锁定目标和付诸行动,不轻易放弃

2011 年夏天,我辞掉京城央媒的工作,拖着两只大箱子只身来到梦寐以求的大伦敦。在一米见方的宿舍住下的第一个月,我的脑中竟全是质疑、痛苦、挣扎:为什么要放着北京的舒适日子不过,到国外来折腾受罪!

那段心情,就如同伦敦的秋冬里连绵不绝的阴雨天一样,许久见不到阳光。在一个陌生的国家和全新的环境里,迎面涌来的是让人窒息的学业和生活的压力,我重新审视自己的出国决定,顿感方向尽失,前途未卜。

住到伦敦的头一个月,我甚至没有勇气去完全打开从国内带过来的行李箱,因为内心总时不时冒出一个念头,“要不回去算了,之前的单位应该还会接收我“。没错,我想的是随时拎着箱子离开,当逃兵,回国过回我的安稳日子。那段时间,吃不好、睡不足、作业多、压力大、例假都迟迟不来。

现在想起来,那两只等待被打开的笨重的箱子,像极了诚惶诚恐,无法融入新环境,沉浸在一种消极情绪中的自己。在伦敦的日子就这样从阴霾开始……接下来的日子,我努力走出阴霾。

我给自己打气:既来之则安之;我张开耳目去接受新鲜的人事和经历;我感受着多元思维和文化碰撞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冲击和交融。上课、实习、打工、旅游、恋爱,渐渐地,箱子打开了,里面的东西纷纷跑出来,渴望看一看这个世界到底有什么不同。我的人生像是突然被打开了其它种种可能。

我给自己列下了留学目标和行动列单。我知道短短的一年会很快过去,只能马不停蹄地行动起来:

  • **打工:**到餐厅或咖啡厅去找一份工,可以去多跟人交流,能练英文,还能自己赚生活费。

  • **实习:**申请去联合国的实习项目。

  • **恋爱:**想弥补大学的遗憾,向往校园爱情,抓住最后一年的学校时光,多去主动认识男同学,谈一场校园恋爱!

  • **旅游:**想去东欧的布拉格和布达佩斯,还有德国看闺蜜。

  • **工作:**尝试在英国找到工作。

就这样,我挣扎着融入了环境,环境也回馈给我足够在社会上安身立命的本事。

除了联合国没去成,其它目标一一实现。那年,我在 LSE 的学位论文被评 Distinction(最高等),去了欧洲旅游,还陆续尝试了五份兼职工作:在餐厅打过两个月工;复活节和暑假在 WPP 的伦敦办公室带薪实习;适逢伦敦奥运我帮了国内的电视台做采访;给 London Marketing 网站做中文翻译;和赫尔辛基的初创团队开始做 Moves App(后来这个 App 卖给了 Facebook)。也是那年,在 LSE 旁的小酒馆里,第一次约会了我的爱人。

在英国找工作这件事,最惊心动魄一波三折……

2012 年的下半年,我花了整整五个月的时间,一门心思地钻研了一件事:如何在英国找到工作,拿到签证,顺利留英。这期间失败、痛哭过无数次。哎,人在江湖飘,怎能不挨刀。

当时,英国仅有的 6000 个工作签证机会,投简历、面试、被拒、再投、再被拒……“连环拒”的背后,是作为外国人的不公正的“礼”遇:我拿到了德勤的终面,最后被告知他们优先本国人。可恶!一开始不拒我,而是耗到了我学生签快要结束……另一家知名的 digital marketing(数字营销)公司最后一轮因为我需要资助签证,所以他们选择了另外那个候选人……

那一刻,倍感沮丧的我站在伦敦街头,看着所谓的国际大都市来来往往的各色人种,委屈涌现,是我不够优秀,还是你英国社会不够公平?!

生性倔强的我,没有放弃尝试。在最后的最后,临近学生签到期,我已经愤怒到要拎起当初那两只箱子回国的时候,我一下拿到了两家 offer,最终我选择了在安永的伦敦总部做咨询。那段经历让我体尝到社会的残酷。

社会的不平等常常有;同时也让不服输的性格刻在了我的骨子里。我成功地留下了这两只箱子,开启了与行李箱谈恋爱的咨询生活。

▲ 咨询生涯,是行李箱和我谈恋爱的日子。

03

放下,清零,重新装满

等到开启理想的工作,一脚踏入英国社会,和行李箱谈上恋爱,我却又像回到了起点。

初入职场,我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恨不得把领导或同事讲过的每一句话都记下来日后留用;然后,在拿到全队年终最高评分的那一年,却没有得到升职,我揣着满肚委屈、满心不甘,先是找到团队里的五个大 Boss 一起讨说法,之后,转身,一个人默默躲到厕所里哭到昏天黑地,但又没有勇气辞职切断经济来源……而那一年的年末,我被另一家四大看重,直升为管理者。

《奇葩说》里哈佛博士詹青云讲到为什么她能够从贵州到哈佛,她说:“是放下,再放下,不停地转学,让环境重塑我”。不停地放下自己已经有的一切,让环境重塑你,这是成长的捷径。放下,从来不是成长的代价,放下,就是成长本身。

我也记得,自己从超市买了东西,提着沉重的塑料袋在异国的街上走,看到漫天落叶飘下来,那一瞬间,就在想,我的最好的年纪到底要怎样度过?该和谁在一起?未来又在哪里?

放下,清零,再重新装满。在这过程中,五味杂陈的自我挣扎,大概便是成长的本色。

▲ LSE 读书的时光,为我的人生打开了种种可能性。

时光再回溯到十年(1999 年),那时我还没有能力、没有意识做主动选择,我只会听从父母的安排。初中的我被送到县城读书,因为那里有更好的学习环境,还有更优秀的同学和更加激烈的竞争。在千禧年的跨年夜,我在万家灯火的欢聚夜写了一句日记: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当烟火燃放起的午夜时分,我在黑暗中的光亮里悄悄给自己打气地加了一个批注:专心学习,证明自己,期盼团聚。我的父母,终因为工作繁忙没有来跟我跨年团聚。

在新地方新环境里,我一点点地开始自己结交新朋友,适应新节奏,认识新世界。很神奇的是一年左右的时间里,自信找上了我:被推选为班长,组织同学办报纸写期刊,参加全国物理竞赛拿奖。之后的每一次迁徙、转变,都该感谢少年时候便学会了挣扎、自强和自娱自乐的本领。

我们都在一边挣扎,一边成长。

从小,老师和家长告诉我们,读好书考上大学了,或者出国了,以后就会有光明的前程。可现实是,读书并不能给我们一切,分数并不能证明你的所有能力,学校的光环辐射不到今后的人生!如果仅仅把读书和前程栓到一块,那就太低估了读书的价值,也低估了我们作为一个人的潜质。

读书学习,是为了明白自己想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求学路上的挣扎过程,是在生理、心理全方位的历练和修行,那才是成长成材的最好的养分。

04

写在最后:给在路上的自己和你们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去哪里?我们迟早要开始问自己这几个哲学问题。愿在定位、行动和披荆斩棘之后,你为自己的人生找到答案。

这十年里,我像是从一棵幼苗,在被阳光雨露滋润,经历风吹雨打后,奋力长大变得郁郁葱葱。可是,我再也见不到,那位喂养我浇灌我给我遮风挡雨的园丁。成长,还要付出代价的。

十年里,我失去了一位至亲,在爷爷生命的最后时刻,我却远隔千里。在爷爷心梗去世后的第二天夜里,我终于飞过八个时区,回到他的身边。每一个欢聚的日子,我都会想起他,想念他,感谢他;希望我一直是他的骄傲,希望我记得来时的路,珍惜每一个当下,也不惧未知的明天。

西敏寺教堂下的无名墓碑上,有这样一段文字:

当我年轻的时候,我的想象力从没有受到过限制,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

当我成熟以后,我发现我不能改变这个世界,我将目光缩短了些,决定只改变我的国家。

当我进入暮年后,我发现我不能改变我的国家,我的最后愿望,仅仅是改变一下我的家庭。但是,这也不可能。

当我躺在床上,行将就木,我突然意识到:如果一开始,我仅仅去改变我自己,然后作为一个榜样,我可以改变我的家庭。在家人的帮助和鼓励下,我可能为国家做一些事情。然后谁知道呢?我甚至可能改变这个世界。

为自己尽责,就是“以己任为天下”,就是“以不负自己之天命而不负世界”。善其身,才有可能兼济天下。

感谢逝去的日子,让我懂得,人这一生,要走多远的路,经过多少年,才能甩掉迷茫找到方向;感恩这十年,让我知道,梦想,需要多久的积淀,经历多少次失败,才能慢慢实现。

其实光辉岁月并不在将来,更在我们享受折腾,承受挣扎和拒绝苦难之时。

-  END  -

推荐阅读

[

一诺:哪有什么超人?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3NDMyOTcxMQ==&mid=2651253479&idx=1&sn=29a74cd41501bff5b96f944c71452143&chksm=84f331e7b384b8f15d72c32100548b47c2129d6bf852de6edc8f43a9029bd1614d46661da2f5&scene=21#wechat_redirect)

[

给时间一点时间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3NDMyOTcxMQ==&mid=2651249578&idx=1&sn=f9d65fcee6f3c54a8a5bbc67be54af39&chksm=84f300aab38489bc1975767cc827b0a36850a9400e3e5c593d4e9d6f2426d21412f0988b0076&scene=21#wechat_redirect)

[

用一生学会爱自己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3NDMyOTcxMQ==&mid=2651248803&idx=1&sn=b4b2900e1dff1f9d78fa13d4dea21e89&chksm=84f303a3b3848ab534547820d315eb4c0a6d226e62418607744c5e8acf9b1a16e0942c0862fd&scene=21#wechat_redirect)

各位读者们,因为公众号平台改变了推送规则,如果你还想如常看到我们的文章,记得点一下“在看”和“星标”哦,也欢迎在文末留言,期待每个清晨和“不端不装,有趣有梦”的你相遇 :)

加入“奴隶社会”朋友圈

诺言社区

点一下

让我们知道你“在看”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为什么中国人的职业歧视这么严重?欧美也是这样吗??

品葱用户 巴比伦花园 提问于 6/24/2020 感觉在中国很多职业都会被歧视,演员被骂戏子,厨师被骂厨子,还有卖保险的,卖水果的,开小餐厅的,推销员,商场柜员,服务员,维修工,环卫工,保安,司机等等,这些在中国都是不同程度被歧视的职业。 …

天方夜谭盯着instructor翻译成讲师不放,大可不必

天方夜谭盯着instructor翻译成讲师不放,大可不必 作者:ASH Instructor翻译成“资深博后”或许更符合多数海龟人士在国外的工作性质,但资深博后的英文回译“senior postdoc”这个title并不存在,所以也不是个很 …

海洋学界院士见闻之二:J院士的“恐怖”合作

海洋学界院士见闻之二:J院士的“恐怖”合作 作者:万振文 网友“天涯同在”和“樵瞧”披露了丁德文院士(XYS20141125,XYS20141202)的光辉事迹,可算海洋学界院士见闻之一。我来狗尾续貂,谈谈对J院士的点滴印象,编为见闻之二。 …

质疑广西医科大学“千人”王洲教授工作时间问题

质疑广西医科大学“千人”王洲教授工作时间问题 作者:Guiliner 王洲是美国匹兹堡大学全职教授,自2012 年起成为广西医科大学“创新千人”学者。根据中组部千人计划的要求,“创新人才短期项目”要求入选者在国内工作时间“每年不少于2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