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中高级职业技术院校学生未毕业就被企业抢空,人手 2 到 4 个 offer,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知乎用户 经济观察报 发表 看都不用看。 什么叫职业技术院校学生未毕业就被抢空? 还不是让这些没毕业的学生提前进入工厂,从事生产劳动? 工厂以低廉的价格,将 “毕业” 当做 “筹码”,用“实习” 进行搪塞,半强制半诱骗地,让那些无辜地学生 …
谢邀。
还是 K 型复苏的问题。
很多大面数据都挺好,例如上个月制造业的 PMI(采购人经理指数)是 51,已经连续 15 个月高于枯荣线。像食品工业、黑色金属、通用设备、交通设备的行业生产指数都比上个月高。
中国的实体经济总体还处于扩张状态。
从 FDI(外商直接投资)角度看,中国全球是全球外资流入第一大国,总计约 2120 亿美刀,同比增长 14%。要知道去年全球 FDI 减少了 38%,中国这属于逆势里强势上扬。
但大面的数据要细看。像总体扩张的 PMI,小型企业其实在枯荣线下,只有 48.8,是收缩状态。
16 至 24 岁的失业率一定是高的(欧洲很多青年失业率快到 50% 了)。但今年还比去年高,说白了,中小微企业还没恢复过来,还在衰退。
大企业快速从衰退中恢复,甚至趁机廉价兼并,待到市场复苏后就能爆发式增长;而中小微企业因为抗风险能力差,得到的政府救济也不足,往往趴下了就起不来,甚至继续衰退。
一条线往上,一条线往下。而且往上的那条线虽然人少,但数额够大,因此可以在账面上弥补往下的那条线的损失,哪怕那边人更多。
这就是 K 型复苏。
六保六稳其实没结束呐,“中小微企业就是市场主体”,这句话不能忘。
去年从大学到事业单位都出台了很多延迟就业的措施,所以很多事实上是失业的小胖友,被专升本、考研、劳务合同给遮掩了。
但毕竟该来的还是要来。去年的 874 万加今年的 909 万毕业生,就当至少释放了 1600 万大学生就业需求;而去年 GDP 增长 2.3%,今年就当 8 点多,加总也就 11 个点。
每个点约为 150 万个新增就业,11 个点也就 1650 万个,将将解决。但新增就业不是全给大学生的,你至少要留个两成给劳动力市场的正常流动吧。
pia,大学生那边少了 250 万左右的新增就业。这等于就算效率极高做到一个萝卜一个坑完美对应,也肯定有至少 200 万大学生是得不到新增就业的。他们只能转入各种低水平就业和待业的交叉状态。
也差不多 15% 了。
主要矛盾之后,还有一堆加重病情的。
工厂为什么招不到工?流水线上机械动作,一天要整上 12 到 14 个小时,每月干足 26 到 28 天,才有 5k 到 8k 这个区间。
如果是二十年前,农村种地月入 300 到 500 元,那十倍落差是足够吸引农村劳动力进厂的(就像互联网一般能对传统行业形成 3 倍以上落差,所以很多人 996 也无所谓);但现在往往进厂也就 3 倍落差,村里待着每个月也能搞到 1000 到 1200 元,还能大白天躺着刷手机。
你要是勤快点做个瓦工木匠,出个工就有一两百,帮人开个大型农机一小时也有四五十,何必进厂呢。
城里的小孩就更不可能了,流水线上的城市青年基本都是撸贷撸崩了的。
在工人薪资停滞的前提下,职业教育就很尴尬:高收入的有,但其实也是一种高学历要求(例如深职院和广轻工,带专双星);其他很多职教专科院校,并不具备培养高收入专业人才的能力。
我国职教体系是有毛病的,但最大的毛病是实体经济的收益不足,无法大规模提供有竞争力的薪资,这是硬伤。
而且这个硬伤不仅仅是利润率低那么简单,还有大量土地成本和企业借贷成本拉高了经营成本的问题。很熟悉了,按下不表。
现在有种风气:往死里吹第三产业,仿佛这块的增长就能弥补就业压力。
这两年各地也上了一堆网红小镇和直播基地,成了几个嘛?数数嘛。
投资科技和基建以拉动生产效率,效率换来利润增长,更好的分配机制尽可能覆盖更多人,这才是 “虽然笨但不会崩” 的路线。
印度的第三产业也很火,是因为印度人民收入增长到了一个高度而产生了丰富的餐饮娱乐教育等服务需求么?
是因为别的产业实在拉垮,不得已进这个产业,毕竟第三产业相对门槛低、启动资金少。
送外卖也算服务业,这是充分就业?这是低水平就业,只不过被 “灵活用工” 这词给遮住了。
要批判还有很多角度,例如扩招和教育体系倒挂。不过当务之急还是保市场主体,恢复中小微企业的繁荣,毕竟这个不行,都不行。
很多指标该改了,要看 “大多数”:增长是肯定增长的,但大多数有没有增长?
到今天 “以 GDP 为纲” 的考核思路还是没变。而这个思路下,能主导巨额交易量的头部企业将永远是地方的座上宾。
中小微如果不能有效恢复,那恐怕我们就要习惯这种 “总量越喜人,普通人就业越愁人” 的奇景,因为增长红利并没有沉淀到多数人身上。
众所周知,我国各高校就业率常年超过 90%。
这才是人间烟火。
你看啊深圳、上海、北京的普高升学率只有 50% 左右,另外重庆不准公立高中复读。
21 年上海这个 2000 万人口超级特大城市,高考人数不足 8 万。你看上海有多少小学生呢,多少初中生呢。
明星中的杨超越、岳云鹏、他们的 16 岁在干什么呀,在打工在餐厅养活自己呀。
当你走进大学的时候,你已经淘汰了太多太多的人了,所以你看到的是 16 岁起
目前找个活太容易,但结婚生子买房子难,这中间的差距是失业率主因。
就像回头看人民公社大锅饭多荒谬一样。
土地拍卖,90 平的房子内含土地价够一个人社会平均工资二十年 - 四十年,土地财政又是内部就分了,城市基建和各类刚性支出分,五大班子以及事业编分,剩下的还要倾向性的给自己所在区域的医院学校甚至建设几个公园这类事情倾斜,最后再考虑社会福利方面象征性支出一些还要围绕着自己喜好来。整个收入分配都是闭环的,外边的人参与不进去,要么卷进去要么躺,这个对比太强烈。
过几十年回头看历史,土地财政开始到这笔钱用完整个流程,背后的一整套分配制度问题会像看人民公社一样荒谬,收入双轨制,分配双轨制 。地方收入最大头靠控制供应量的土地拍卖,地皮税。地皮税拿上来分配大头是城市基建以及层层政府都有的五大班子占大头的体制内分配。体制外的流行躺平是没办法,吃饱穿暖没问题,但结婚生子就涉及到交地皮税,很多人交不起。很多目前的现象拿古代的词古代的现象套用都没差别。要压的是地价房价,更应该是地皮税的占比,资产利得税的占比,以及政府支出上的合理分配。绝大多数人躺平是因为看不到低收入工作的意义。上一次双轨制大伙闹的激烈,而且可以看到的眼前的人差别不大,才有下海这个词。现在没人闹不代表社会是公平的,目前工资性收入和资产性收入比,太低了。这个二元世界割裂的太大了,中间靠税收和二次分配来弥补一次分配的改革迟迟不来,就混吃等死了。目前很多人把目标发泄在房价上,根本的应该是税收来源和税收分配上,招挂拍土地财政的根本是当年分税制改革后的补充。税的改革比聚焦房价更接近本质,但地皮税这个口子越开越大。就像工资收入占比、福利制度涵盖面比失业率更接近本质。不仅仅是躺平造成的失业率,很多问题都要靠二次分配扭转,已经很晚了,不能再晚了,目前人口结构已经支撑不起转型了,靠改革福利支出比例控制痛苦度吧。
这个问题下面一共 432 个回答,我翻了很久,只看到了几个本科生用自己身边的朋友举例,说因为没找到满意的工作或者准备考研,选择暂时失业。
400 多个回答,没有一个是 16-22 岁之间的失业人员。这只能说明知乎 er 整体受教育程度还是比较高的,基本读完本科、大专就 22 岁了,13.6% 的失业率居然没几个人中招,知乎精英诚不欺我。
然后知乎告诉我 35 岁之后就要失业,但是 4 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 5.1%,25-59 岁就业主体人口调查失业率是 4.6%。我觉得 25-35 岁的就业率应该是 100%,不然怎么符合 22 岁以下失业、35 岁以上失业的大前提呢?如果数据统计不对,那一定是数据出了问题。
5 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 5%,比上月下降 0.1 个百分点,其中 25-59 岁就业主体人口失业率为 4.4%,比上月下降 0.2 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5 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 1.3%,其中食品价格同比上涨 0.3%,涨幅较低,猪肉价格下降 23.8%。
**什么?我们中国的失业率居然在稳步下降?**这怎么可能呢?欧美发达国家失业率应该更低吧?
上面是 2021 年 5 月份各国失业率的官方统计口径,一定是因为他们的调查失业率统计制度更加完善,我们有很多失业的人都没有统计进去,怎么跟人家比?
什么?美国失业率去年竟然高达 13%?4 月份比中国高 1%,5 月份比中国高 0.5%?所以说啊,世界灯塔还是厉害,一个月的时间差距减小一半,下个月应该就反超中国了,阿霉痢卡南波湾!
我总结一下部分知乎 er 对着统计数据发泄情绪的惯用套路。
第一步:发布一下失业率,发布一下基尼系数不会怎么样的!
答:这些数据都已经发布了啊。
第二步:果然如我所料,你看这数据这么差,ZG 真的不太行,吃枣药丸!
答:其实数据还可以,虽然还存在结构性矛盾,但在逐步改善。
第三步:可以个 P,这数据你也能信?国外比我们好多了!
答:国外的数据更差,你看美欧 ********。
第四步:比烂能解决问题吗?不许比烂!
答:我们确实要解决问题,但发展的问题要靠发展去解决,不能凭空建立地上天国。
第五步:你终于承认了吧,不行就是不行,扯那么多干什么?
答:你赢了!阿霉痢卡南波湾!
郑重声明:此问题为资乎 APP 于 2021 年 6 月 19 日 20 点 36 分,无端在首页推荐给本人,本人从未在资乎上搜索、浏览、发布、点赞、评论过任何相关内容。此问题下所有回答、讨论本人一概不理解、不参与、不传播,自愿与此问题下所有答主划清界限并屏蔽此问题。
另外本人每天加班到九点纯属自愿行为,公司没有给过我任何期权,这可以证明并本人并没有收到任何金钱的诱惑或者老板的威胁。感谢祖国养育了我,为老板收入,为公司前途,为国家未来,本人所做的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最后希望在资乎上能结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我喜欢关注的话题有:美国疫情、印度疫情、日本老龄化、韩国生育率、越南制造业工人等。。。希望找到有共同爱好的朋友,我们一起讨论,互相学习,共同进步!谢谢!
这不梦幻联动了吗?
现在为什么考公务员的人那么多? - 世袭人民上议员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19184748/answer/1958524130
以下引文自该回答:
新华网在 2017 年刊登过这样一篇文章《韩公务员报考火爆:人才都去考试了 国家 “很受伤”》,文章选段如下:
报道称,公务员在韩国被称为 “神的职业”,因为任职为公务员不但稳定,而且有良好的福利与退休保障。
公务员在韩国为何如此吃香?首尔市人才开发院人才录用课课长李真指出,韩国年轻人就业非常难,最近青年失业率又达到新高,因此公务员招考非常吃香。
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OECD) 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 4 月,韩国 15 岁至 24 岁青年失业率为 11.2%,较去年 12 月提高 2.5 个百分点,增幅创下经合组织成员国最高。
此外,68.9% 受访者认为,公务员考试的选拔过程,比民间企业公正透明。他们认为,公务员考试只凭 “考试成绩” 来选拔,排除了学历、人脉、考生个人条件等不公平因素。
韩国社会就业困难,即使是首尔知名大学的毕业生也大幅降低要求,挑战 9 级公务员考试的人越来越多。韩国现代经济研究院最近指出,青年人口不从事经济活动,反而为了当公务员拼命备考,这对国家经济造成年均 17 万亿韩元的损失。
还是这届年轻人不够努力。连韩国都不如。
第一,就业市场是可以没有失业的,首先就业的恶化是就业降级。
博士抢硕士岗,硕士抢本科,本科抢专科。专科抢中专高中,而最后被旧行业挤出的劳动力则受益于外卖快递行业兴起有新就业途径。这样子第一阶段大家都不会失业,但大家都是学历错配的。社会学历无用论兴起。
第二,如果出现不严重的失业,小于 5%,会出现劳动力一部分不参与经济活动,或者不参与多余积累劳动。前者途径就是是返乡务农,自给自足。后者就是三和大神。
第三,如果出现大于 5% 失业,那会明显出现各种有学历者不参与劳动,或者大规模进一步提高竞争力的群体行为,前者是慢就业,考公考编,后者是考研规培无限堆实习与项目经验。
第四,进一步大于 10-15%,那就会发现,硕士或者博士读完,找到的工作和以前本科硕士没差。就像轮子在原地空转了一样,没有进步。开始有高学历学霸学校毕业从事不法行为的新闻。并且群体性教育过度。
暂且认为该数字为真,毕竟是权威的部门。那么,我们正处于三与四的中间,即将面临硕士读了找到的工作和当初本科一样困境。
我们具体结合年龄段,16-24,那就是本科大专这些大学刚毕业的学生与中专技校与初中毕业工作的群体。那最终指向很明确:
以智能手机为核心的新行业,快递外卖均遭遇瓶颈期,快递能跑马圈地的地方都有了,下沉乡村的 pdd 成为了网购主流,而外卖注定局限于城市。新行业目前就这些,就连新产业核心的深圳南山区,新总部基地不过也就是大疆传音,一个搞新行业无人机行业,一个拓展第三世界市场。新行业并没有达到能像快递外卖一样解决就业的行业量级。
旧行业,上游钢铜铁糖豆原材料上涨,下游消费降低,行业利润下降,工厂不景气,工地则没有四万亿驱动力歇火,生活服务又因为疫情歇菜。那旧行业势必对于新劳动力是不欢迎的状态。而且旧行业整体机械化,降低了劳动力需求,另一方面前几年部分低端产业转移到东南亚,而旧行业待遇普遍较低,因此旧行业并不成为这部分青年人的就业主流。号召青年人去工厂的新闻,无法实际解决问题。
公布下失业率,公布下基尼指数。天能塌了?
失业率高,啥原因?分配问题,贫富差距大,穷人穷死,没钱消费,富人钱多的花不完,不产生消费。生产就相对过剩了,市场就萎缩了,企业就倒闭了,失业率就高了。
要改,不改不行了。如果富人不能节制自己的贪欲,不能让利于民。最终的结果,就是经济危机和大萧条。最终大家都得倒霉,谁也跑不掉。
有效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严查超时工作和加班。一次性发放普惠纾困金。这些都应该尽快搞。
垄断资本主义时代,不考虑出口,就是四种选择,滞涨沫崩。
根据政府货币政策和具体经济政策,出现四种现象中的一种或几种。
真实就业率最终由社会顶层的消费和贫富差距决定。
这几年,国内一直在加杠杆,广义货币迅速上涨,体现在债务、房价和物价上。
物价和房价都出现了告急的信号,所以广义货币增速没有能够继续按照几何级数上涨。
2019-2020,猪肉几乎失控,几乎冲击 50 一斤的心理价位。
现在除了猪肉,全线上涨。猪肉作为一个指标,为了让这个指标好看,默许大资本使用做空工具屠杀中小养殖户。
打个比方,菜价失控,于是默许美团 0.99 买菜。你们看,谁说物价在上涨?至于后果,将来,谁也顾不上。
地方政府最近在搞铁索连江,不知道某特大房地产公司下一步怎么办。
经济规模将停滞或萎缩,多余的货币还将继续冲击物价。
如此考虑,在可以预期的未来,失业率、通胀,都是向上的。金融风险也是。
996、007 除了掏空年轻人的健康,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拉高了失业率,原因很简单:996、007 打着提高产出的旗号,把两个、甚至几个人的工作压给一个人完成,结果就是正常情况下应该设两个人的岗位,最后只设了一个岗位,甚至更少;实行 996、007 的企业、公司越多,吞噬掉的岗位越多,失业率就越高。
假如有人跳出来为 996、007 辩解,那我就问一句:如果实行八小时上班制,是不是那些整天鼓吹 996 是福报的公司就要破产了?那帮福布斯上的人物是不是就要沦落街头要饭了?我可以肯定的说,真正沦落到需要实行 996、007 来维持生存的公司、企业,哪怕让员工二十四小时不休息,它也存活不了多久。
更为讽刺的是,996、007 叫得最凶、实行得最广的,恰恰就是那些富得流油的公司、企业和那些腰包揣得鼓鼓的人。
如果说实行 996、007 的公司、企业是为了压榨员工的剩余价值,那么整天鼓吹 996、007 的那些人则是想摧毁这个社会,他们不是想塞满腰包就是想把自己的顶戴花翎染得更红。
总之,996、007 是诸多拉低就业率的重要原因之一。
我之前的回复其实就不断提到了,当一个社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时候,
年轻人失业率攀升,工资增长停滞,物价上涨。
这种情况我在东南亚看到的例子简直数不过来,
很多人告诉我东南亚太小,不能类比之类的云云,我觉得无论经济体大小,
中等收入陷阱的经济现象都是一样的,这个世界本质上就是个资本社会,
无论你是什么体制,都要遵循最基本的经济规律。
未来如果不解决财富分配失衡的问题,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无法实现的话,
以我在东南亚看到的现状,除了年轻人的失业率会继续保持在高位外,
更让人担心的是那些背负巨大家庭债务的 35 岁以上的中年人。
只能说这届年轻人不懂事。
不就是房价高?
不就是工作钱少事多离家远?
不就是教育发展不平衡?
如果你觉得失业率高,那就去努力就业,去改变它而不是抱怨。
从小事做起,从今天做起。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我先签个那啥奋斗协议书?
啥,进厂不需要?
进场没有协议书,可以尽情加班,还把公积金和社保的钱直接给我。
简直是天堂啊。
这里上厕所不需要计时『根本不让上』
上班可以坐着。
食堂竟然比机场便宜。
电子厂真是人间天堂。
前些天厂里电器死和个人。
厂长给死者家属发了三十万,真是大善人。
还跑我们尊重死者隐私,别乱发。
有个不懂事的乱发什么微博,苹果手机都被砸烂了。
早跟他说了,要用华为手机。
苹果靠不住。
厂里说了,每周天都可以放假,不鼓励大家加班。
厂长还说了,少去做什么程序员。
整天 996 身体能受得了吗。
工资再高有什么用。
确实,我低下头继续拼装手机。
手里拼的是苹果手机。
厂长说了,师夷长技以制夷。
今年夏天的流水线格外清凉,老板给发了雪糕,一小时可以吃一根伊利雪糕(清真)
厂长还说了,绩效第一的奖励 500 块。
当天中午有人中暑,厂长给弄了个冰桶过来。
家人们,炎炎夏日,流水线旁边几大桶冰。
这人文主义关怀精神,这是什么? 这个是爱。
就资本主义那一套空调早过时了,厂长说了,空调带氟利昂,吹多了容易风湿病。
藿香正气水不甜? 确实不甜。
但老一辈也说了,先苦后甜。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下午,我满头大汗,都是奋斗的汗水。
还好没滴落在机器上,不然半个月工资没了。
六点了,车间依然灯火通明。
感谢老板,舍得开灯让我们工作。
之前的黑砖窑,灯都不舍得给,得脑袋上戴个手电筒子。
下班到了食堂,吃一顿炸酱面配焦圈儿。
咱今儿个也是北儿京儿人儿。
当天就窜稀了,不过没关系。
电子厂上厕所免费~
1、25 岁~59 岁的人群才是存量就业人口的绝对主力。
2、疫情以来 25 岁以下的通常记两种,一种是 20~24,且只统计接受过专科以上教育的年轻人;另一种是 16~24(题目中这种)… 用哪种统计取决于你想表达什么概念、想引导出什么结果。
3、2020 年 3 月到 6 月这一阶段,年轻人的调查失业率是继续爬坡的,反正比题目爆出来今年 3 月的数据高得多(所以本题目这里是在说反话),且年轻劳动者 2020 下半年的处境并未明显改善。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大学扩招
普高升学率卡死 50%
课外辅导机构重拳酝酿中
我只能说庆幸自己毕业得早
以后年轻人的失业率还会一代比一代高。
我在知乎说过多次。
以后中国大陆的世代矛盾将会越来越尖锐。
香港为什么那么多废青?
台湾为什么年轻人和军公教如此对立?
因为经济下行叠加巨大的贫富差距,大量年轻人没有活路。
搞不好这就是中国大陆的未来。
失业的、对生活没有盼头的年轻人,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是时候体现我们的优越性了。有些事情应该从嘴炮变成现实了。不然口号喊得再响也改变不了社会的本质。
最后祭出
的图,确实可以用到知乎破产。
大家可以去看看信用卡和消费贷的坏账率,看看这几年是怎么样的上升趋势。
要注意,这是坏账。分期还钱不算是坏账,只有分期都不还或者还不上才是坏帐。
本质是,年轻人收入来源锐减导致无力负债,从而在宏观层面表现为坏账率上升。
而收入来源锐减,一方面是优良就业岗位供给严重不足;一方面是中低端岗位保护严重不足、吸引力低,所以很多人选择宅在家里、其中一部分人可能还在网络上从事副业,能有一部分收入。
能宅在家里其实是一种社会相对富裕的体现,意味着家庭有余力供养闲置劳动力,允许他只吃不干、或者少干,即日本化。
日本化其实算是一种相当体面的衰退,除了社会死气沉沉、压力大之外,总体上治安、社会稳定、社会运行没有出现重大恶化。强如美帝,去年也是遍地零元购、冲击国会山。
疫情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长期的、持久的,很多岗位在疫情及后续防控下,持续衰退失血,恶性循环,经济两级化大幅加深,有钱的经过疫情以后、竞争对手倒掉、信贷便宜,更有钱了;没钱的经过疫情以后 ,就业困难,大幅负债,生活更难了。
既然接受市场经济,必然是硬币两个面一起接受,经过这些年,相信很多原来不懂初高中课本政治讲什么的,能够懂一点了。
蓝领用工荒是人民群众用脚投票结果,是市场规律的体现,广大人民群众宁愿在家闲着也不愿意进厂,是因为进厂得到的报酬和付出的劳动的比例不如在家闲着,当用工荒真的影响到资方的生死存亡时,资方就会主动调节报酬和劳动。
如果社会认为用工荒和高失业这种结构性的失衡影响了经济发展,那调节的重点也应该是调节报酬和劳动比例,而不应该劝年轻人进厂。
关键词调查失业率,
伴随着合村并居、抛荒弃耕,农村在逐步市场化,
同时农民一点点从土地上被剥离,农民渐渐不再是贫穷的小资产者,
城市之外的农村蓄水池在被城市一点点吸干,
所以在今年人口普查数据公布的时候可以看到城市化突出的进展,
城市的失业人口不同于农村,他们没有资产,没有苟活的方式,
断绝工会仅仅是做到一部分断绝联系的功能,
借助于网络孕育着巨大的潜力。
粉丝追星打投、游戏玩家党同伐异、字幕组分工翻译、公众号串联变现,
这里面都蕴含着自组织的潜力,可能现在那些组织力用来的是追捧偶像,
用来的是对骂攻击,但是在娱乐之外渴求着新的希望时,这些能力可以转变为行动的基石。
统治者可以扩张赎买,可以镇压取缔,但是这些行为都有成本,每一项增强应对动乱的措施,本身却因汲取更多资源增添动乱。
职业化把人送进工厂并不能解决问题,因为当前情况是血汗工厂使用页游滚服一般的操作从广大的人力市场里筛选服从者,大部分吃亏了忍忍算了而后离开是因为可以离开,断绝希望将改变忍耐的性质。
形容人坏的话可以比作饿狼,但是现在形容诸国的坏只能用秃鹫,每一处都是病入膏肓,等待着弱者先死去可以再苟活酣畅。
下着围棋只能黑白非此即彼,一盘又一盘,在秩序之内永无解脱。
国家统计局的这段话里划两句重点:
1,3 月份 16-24 岁年轻人的调查失业率是 13.6%,比上年同期上升,说明年轻人就业还面临一定的困难。
2,沿海的工业和外贸大省,很多企业普遍反映存在招工难的问题。
总结起来就是:年轻人找不到工作,是因为他们宁愿失业也不进工厂。
换句话说,只要把年轻人送进工厂,年轻人高失业率和工厂招不到人的问题都会解决,直接双赢。
那么引导年轻人进入工厂呢?正常思路是,提高工厂待遇及工作环境,让工人也能享受公务员待遇,自然有很多年轻人会愿意进厂。
可提高工人待遇就意味着产品成本上升,成本上升后的中国制造面对海外竞争又如何保持优势,到时候工厂接不到订单,政府的税和老板的利润上哪收去,最终厂子倒闭苦的还是工人。
因此,我建议把职业学院升级为大学并大量扩招,让学校尽量吸收年轻人,用年轻人父母的学费先把年轻人们养起来,以降低失业率。然后再让大学加强实习教育工作,把毕业证与实践环节挂钩,即可解决 24 岁以下年轻人的失业问题,还能提高国民中的大学生比例,增强大学生实践能力,为制造业提供低成本人才,直接赢四次。
一定有人要问,大学本科只有四年,学生总要毕业,不解决根本问题,毕业后不还是失业?其实这也不用担心。现在是 2021 年,再过 4 年就是 2025 年,按照 6 年前国务院出台的《中国制造 2025》规划,四年后产业升级就会成功,迈入制造强国行列。产业都升级成功了,还会担心失业问题吗?就算到时候产业升级不及预期,大不了再扩招第二学士学位和研究生,再加二到五年,盎撒匪帮肯定解体,产业升级肯定成功。
升级未到,政策先行。为使 “中国制造 2025” 早日实现,我建议所有英才抓紧时间考取编制,为产业升级献策,鞭策中国制造踏实前行。
去年很多人高呼,经历了疫情,才知道体制内工作的好。
体制内当然好,谁不知道。
中国经济 = 体制内经济 + 体制外经济,
而,全球疫情有没有影响?中美对抗有没有影响?你说有没有影响?
没影响我们搞双循环干啥?
好了,体制内依旧稳定,
但是,体制内大幅增加了岗位供给吗?并没有。
消费你可以降级,但是欠银行的钱你能不能不还?税你能不能不交?
那么,各种负面因素影响的结果,谁扛了?
成本,不可能消失,只会转移。
看完几个高赞答案以后我都不知道该说啥,在发泄怨气之前,还是先把一些基础概念搞清楚,否则喷都喷不到点子上。
首先,题目里的内容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新闻发布会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就 2021 年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答记者问
而这个发布会是针对一季度经济统计数据的答记者问
其次,几个基本概念
劳动力 指在 16 周岁及以上,有劳动能力,参加或要求参加社会经济活动的人口。包括就业人员和失业人员。
就业人员 指在一定年龄以上,有劳动能力,为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而从事一定社会劳动的人员。具体指年满 16 周岁,为取得报酬或经营利润,在调查周内从事了 1 小时(含 1 小时)以上劳动的人员;或由于学习、休假等原因在调查周内暂时处于未工作状态,但有工作单位或场所的人员;或由于临时停工放假、单位不景气放假等原因在调查周内暂时处于未工作状态,但不满三个月的人员。
城镇登记失业人员 指有非农业户口,在一定的劳动年龄内(16 周岁至退休年龄),有劳动能力,无业而要求就业,并在当地劳动保障部门进行失业登记的人员。
城镇登记失业率 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与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扣除使用的农村劳动力、聘用的离退休人员、港澳台及外方人员)、城镇单位中的不在岗职工、城镇私营业主、个体户主、城镇私营企业和个体就业人员、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之和的比。调查失业率与登记失业率有何区别?
答:调查失业率与登记失业率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 数据来源不同。前者来自于国家统计局的全国月度劳动力调查,后者来自于政府就业管理部门的行政记录。
2. 失业人口的指标定义不同。前者采用国际劳工组织的失业标准,指 16 岁及以上人口中,在调查参考周内,没有工作,最近三个月正在找工作,并且两周内能够工作的人。后者指 16 岁至退休年龄内,有劳动能力,有就业要求,处于无业状态,并在政府就业服务机构进行了失业登记的人员。
来源:
最后,纠正几个常见的错误。
1,25-59 岁的失业问题更严重,25-59 岁的失业率不敢公布
错,参见统计局公告的第八部分,25-59 岁失业率比 16-24 岁低得多,这个数据每月统计局公布一次
一季度,全国城镇新增就业 297 万人。3 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 5.3%,比 2 月份下降 0.2 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下降 0.6 个百分点。本地户籍人口调查失业率为 5.3%,外来户籍人口调查失业率为 5.4%。16-24 岁人口、25-59 岁人口调查失业率分别为 13.6%、4.8%。31 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 5.3%,比 2 月份下降 0.2 个百分点。3 月份,全国企业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为 46.9 小时,比 2 月份增加 0.6 小时。一季度末,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总量 17405 万人。
2,在读学生算就业人口
错,参见上面失业率的定义,在读学生既不算就业人口,也不算失业人口。失业率统计的是有就业意愿但没有工作的人口占有就业意愿的人口的比例。在读学生没有就业意愿,这里的 “有就业意愿” 指的是“最近三个月正在找工作,并且两周内能够工作”。
3,16-24 岁的失业率高主要反映的是大学生就业困难
错,这跟第 2 个问题是关联在一起的,按照中国目前的学制,15-16 岁初中毕业,21-22 岁大专毕业,22-23 岁大本毕业,在读大学生和大学毕业后考研或者专升本的学生都不算劳动力人口,16-24 岁的劳动力人口里只有很少一部分有大专以上学历,这个数据实际上反映的主要是中学生的就业困难。
4,高校公布的就业率普遍 90% 以上,跟统计局数据矛盾,证明一方造假
结论可能是正确的,但论证的过程是错的。一方面,参考第 3 个问题,16-24 年龄段劳动力的主体不是大学生;另一方面,高校就业率的统计标准跟统计局是不一样的,读研、出国按统计局的标准既不算就业,也不算失业。但按高校的统计标准,这不但算就业,而且算高质量就业。
5,只有去政府部门登记的才算失业人员
这个说法是不全面或者说过时的,我国的失业率分调查失业率和登记失业率,2005 年之前,只有登记失业率,确实要去登记才算失业人员,2005 年以后,开始有调查失业率,采用的调查方式是入户调查。目前统计局发布月度或季度经济数据,已经基本上不提登记失业率了,说的都是调查失业率。当然去统计局的数据库里还是能查到登记失业率的。
就业数据是如何统计的?
答:统计部门常规就业统计包括以下两种:
一是劳动力调查制度。该项调查制度于 2005 年正式实施,每年进行两次全国劳动力抽样调查,调查范围为中国大陆的城镇和乡村,调查对象为 16 岁及以上人口。2009 年 3 月,为更及时准确反映劳动力市场变化情况,建立了 31 个大城市月度劳动力调查制度。2013 年 4 月,又将月度劳动力调查范围扩大至 65 个城市。2016 年 1 月,全国月度劳动力调查正式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调查范围覆盖全国所有地级市。
二是劳动工资统计报表制度。该项调查制度是以企业、事业、机关、民间非营利组织等单位为调查对象的统计调查,包括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统计和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统计两个部分,工资和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等就来自这项调查。劳动力调查采用由调查员入户登记方式进行。调查使用手持电子终端(PAD)进行样本管理、任务分配和数据采集,并由调查员利用 PAD 通过数据直报平台将调查数据直接报送到国家统计局。劳动力调查制度(2021)
6,有些人质疑入户调查的存在,理由是 “我从来没被抽到”“我的亲戚朋友从来没被抽到”
这其实是两个问题,“我从来没被抽到” 是个单纯的概率问题,调查个失业率,大概几千个样本就够了,全国范围看,平均几十万人里面才有一个,你要被抽到,可以去买彩票了,没被抽到才是正常的。“我的亲戚朋友从来没被抽到” 除了概率还有抽样方法的问题,这种涉及全国的大型调查一般采用的是多阶段分层抽样,比如要 10000 个样本,不是全国随机抽 10000 个,而是按照地区或者产业构成把全国的县级行政区分 5 组,每组抽 20 个县,然后每个县抽 10 个小区 / 村,每个小区 / 村抽 10 名住户。如果不住在被抽中的县里,你和你的亲戚朋友都不会被抽到。
统计局没具体公布过劳动力调查的抽样方法,但类似的社会学调查基本都是这么干的,比如比较有名的西南财大的中国家庭金融调查。
统计学上看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 (CHFS) 抽取 28000 户家庭的全国调研方法上严谨吗?
7,有些回答和评论在讨论本科生究竟是多了还是少了,提供点基础数据吧
数据来源是 19 年的教育统计公报
2019 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政府门户网站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 99.94%
初中阶段毛入学率 102.6%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 94.8%
高中阶段毛入学率 89.5%,其中普通高中招生 839.49 万人,中等职业教育招生 600.37 万人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51.6%,其中本科招生 431.29 万人,专科招生 483.61 万人
研究生招生 91.65 万人,其中,招收博士生 10.52 万人,招收硕士生 81.13 万人
其中
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是指小学教育在校学龄人口数占小学教育国家规定年龄组人口总数的百分比,是按各地不同入学年龄和学制分别计算的。
毛入学率,是指某一级教育不分年龄的在校学生总数占该级教育国家规定年龄组人口数的百分比。由于包含非正规年龄组(低龄或超龄)学生,毛入学率可能会超过 100%。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是指初中毕业班学生数占该年级入小学一年级时学生数的百分比。
粗略估计一下,相当于每 100 人里,
5 人在初中辍学
6 人初中毕业后没有继续上学
37 人进入中等职业教育(职高、中专、技工学校),52 人进入普通高中
52 人进入大学,其中 25 人本科,27 人专科
5 人读研
8,统计局好几年不公布基尼系数了
错,自 2013 年起,基尼系数每年公布一次,2019 年是 0.465,收录在中国统计年鉴里,国家统计局官网可以免费查阅,见 1-4“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比例和效益指标”
评论区有人提到统计局数据与西南财大数据不一致的问题,这个问题撕了小 10 年也没撕明白,我把当时双方的几篇文章附在下面,感兴趣可以自己去看一下
岳希明:西南财经大学 0.61 基尼系数不可信!- 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
甘犁:以公开科学的抽样调查揭示真实的中国 - 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
岳希明、李实:我们更应该相信谁的基尼系数?- 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
甘犁:关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的再说明 - 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
岳希明、李实:缺少说服力的回应――对西南财大住户调查项目公布的基尼系数再质疑 - 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
其实不用太担心~
等会改一下统计标准就可以解决了(不是)
其实之前我也说过这种问题,我的意见一共有三,国家扶持的政策,我们根本不缺的。经济发展势必需要公共部门去发力,我这里主要谈谈私人市场 :(
1. 提高工资和待遇
这个层面的直接影响很简单。
一来激励劳动力供应。劳动力供应不止是单个人进入劳动力市场,还有工时,实际施展的努力。
二来提高劳动力跳槽的机会成本,稳定就业。如果工人一直跳槽,“浮躁地” 寻觅所谓 “适合的岗位”,【**我之所以说是浮躁地,是因为我们劳动力市场的信息太……】**实际上会破坏 learning-by-doing 这个过程。当然,matching 是应该被鼓励的,因为一旦适配到了合适岗位,可以减少摩擦性失业。
三,这算是个生产要素替代的过程。
过低的工薪(这里的过低我说的不算,总之就是没有达到劳动力群体预期的工薪?有没有和劳动力边际生产率对等?工资有没有体现劳动力的生产水平?)
以至于劳动力人浮于事,生产率与预期利润率之间产生差值,对于企业来说反正工资不太贵,多雇佣几个,直接粗放式地,跟小农经济生产一样,一个人搞不定就来两个,两个不行拉一堆。
**对于人力资本的利用效率低得令人发指。**一个公司里一堆大学生硕士生之后呢?有好好利用他们的内在生产力么?有事没事就让劳动力猝死和脱发不叫利用人力资本,叫做浪费人力资本。
除了从单单地堆数量转成精细化利用人力资本。
工资的提高势必逼迫企业考虑向 R&D,熊彼得式创新发展转变。把资源投向实在的创新,而不是继续雇人,雇几百个人没日没夜地干简单机械的活。
人人都喊:国际分工里产业链不高,岗位和教育水平不配适,所以失业。
谁家产业升级全靠别的国家,全靠国际市场给的?我们没有能动性?如果依旧靠劳动力,“工人后备军” 拿人海战术来填坑,这种发展根本不可持续。
想要靠目前的工资水平调动所有企业投钱去有风险,固定成本高的研发上,根本就是痴人说梦。因为明明几千块钱雇百来个人也能活的下去,为什么要花千把万去做 innovation?根本没有动机。科学技术不止是国家实验室和载人飞船。研发 3080 显卡也是一种进步,而且收益更直观。
2. 盘活劳动力市场
人人都说劳动力市场 “竞争激烈”。但实际上这种竞争大部分都不是为了 “生产效率”,而是为了 “信号”。
劳动力都追求证书,学历,谁比谁或做 PPT,谁比谁会做 presentation。这实际上是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市场失灵:
一个 HR 一天要读几百份简历,那么要极快地筛选就必须从一些明显的,与 “生产效率” 正相关的 “信号” 上设置门槛。
但以现在与生产脱节的高等教育视角来看,谁能有十足地把握说 “越高学历,生产效率越高” 这种相关度很高呢?
这种巨大的信息不对称,驱使学生个人,家长,学校,社会风气,把教育资源向 “塑造信号” 而不是 “塑造劳动力” 上投入。
所以内卷到底在卷什么呢?对大多数人来说是卷我比你更强?还是卷我比你看起来更 “光鲜亮丽”?鸡娃学的那些东西到实践中到底能发挥多大用处?还是只是让简历更好看些?
归根结底,劳动力市场这个要素市场缺乏真正的 “竞争” 与“激励”,大部分劳动力本身在这个市场上没有任何议价权,这个劳动力市场在一个宏观视角上,我个人认为,并不存在一个真正的供给方,这更像一堆大鳄去矿区淘金,矿石屹然不动,死气沉沉。这么一来,势必是低效的。
具体表现为:大多数情况凭一种有定价权的需求端发放信号,这种信号更像一种粗陋没有计算的计划指令——“我今年要学土木的”,“我现在要 CFA”,“我以后都要学 IT 的”,“我要网红主播”。
劳动力供应跟农业生产的周期一样,刚刚还 “供不应求”,突然又 “供大于求”。劳动力市场的这种低效,很明显传到到了 “教育行业”,除了把很多资源都丢去塑造劳动力的信号之外,还有以下影响:刚刚还 “天之骄子,黄金专业”,在某些专业砸了一堆钱变成沉没成本,固定成本之后,突然又 “天坑专业,千万别来”。您觉得这种资源的利用效率高么?
但是种的菜烂了就烂了,劳动力回炉重造基本上……
3. 社会观念
其实我之前和别人讨论生育率的时候就说过,除了纯粹的资方与劳方,供给与需求之外,还有一个因素起来很大的作用:职业观念。
那种三六九等的职业等级其实还潜在地影响着劳动力市场。
打个比方
这里有 100 个人,95 个希望以后做白领当经理。5 个人选择做蓝领技术工人。
如何让 95 个人当经理管 5 个人成立呢?
更何况现在的公司架构应该是精简化的,中间管理层因为被拆除掉以提高效率。
这时候有人可能会说,需求端会发挥作用,让劳动力流向技术学习。
但很抱歉,需求端也存在这种三六九等,他们不打算提高技术工人的工资释放信号。或者这种信号根本不够强烈来弥补 “成为职业歧视链末端” 的损失。
这种资源错配有没有办法解决?
有~
比如德国的职业教育,19 世纪的德意志就推行职业平等观念。这种观念的深入要花很长时间。
还有一种想多快捷的,给工人议价权,完善工资激励的传递。
虽然现在的失业率由意义存疑的登记失业率转为了调查失业率,但**统计局关于劳动力失业的标准规定的依然极为严苛。**这使得每年失业率的数据总是死水一潭。但是在对比下,16 至 24 岁人口的失业率就显得极为扎眼。
事实上,与青年人口失业率伴生的,还有另一个数据。
约 44% 的企业反映招工难是面临的最大问题,尤其是一线普工、高技能人才以及技术工人最为奇缺。
这说明,目前我国出现的是青年人口失业率和企业招工需求双高的尴尬场面。一面是年轻人找不到工作,一面是企业招不到工人。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尴尬局面,就是因为三个原因:
**1. 我国高等教育模式已经不适应现在的整体形式。**过去过分强调本科教育而忽视职业教育,沉迷于人口红利而忽视了对技术工人的培养和待遇的提高,这两点导致了人才供给和需求上的错位。一方面是去年大学毕业生 874 万人,但社会能够提供的适合大学生的工作岗位不足 500 万个。另一方面是各大企业对技术工人的需求高,招工难。
**2. 国内 996 的盛行严重挤占了岗位。**原来可能需要两到三个人才能完成的劳动,由于劳动法落实不到位,最终通过一个人的 996 来解决。而且不知道为什么很多人都把企业想象成一个需要精心呵护的宝宝,动辄担心它裁员,活不下去,事实上,对于绝大多数企业来说,落实劳动法不会伤筋动骨,反而可能因为失业率的降低提振国内的消费能力。
**3. 落实劳动法不到位也严重影响了青年的求职意愿。**一方面,对于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很多人看到企业在日常工作上的 996,裁员时不足额发放补偿,因而选择了更有保障的体制内岗位,_2021 年全国公务员报考人数 131 万人,实际录取 2.57 万人,录取比例仅为 1.96%。_另一方面,**接受职业教育的年轻人看到技能与需求不匹配,普通工人待遇低,长期加班的情况,选择了就业相对灵活的外卖,网约车行业。**阿里巴巴发布的《2020 饿了么蓝骑士调研报告》显示,去年平台骑手超过 300 万人,其中 “90 后” 占比近 50%,而《2020 年 00 后蓝骑士报告》显示,近一年来,_新注册 “00 后” 蓝骑士数量同比增长近 2 倍。_而这些选择灵活就业的年轻人,很多人又会在企业的大数据压榨下被迫失业,成为摩擦性失业的失业者
这只是调查失业率,调查失业率和西欧北美的所谓失业率不是一回事。其次调查失业率要远远低于真实失业率。
形势不容乐观,继续恶化可能会出现某些群体事件。目前来看社会风气偏左,民粹思想,极端化已初见端倪。而高校扩招会导致部分不稳定势力拥有斗争理论基础,近年来马哲毛选销量暴增。
16 到 24 岁对应的差不多是高中到研究生的阶段,如果还在读书的当然不会计入失业。这个阶段出来就业的要么是 16 岁初中,18 岁高中,21 岁高职大专,22 岁本科毕业出来的。
可能除了本科以及某些专业的大专这个年纪出来能找到相对好一点的工作,其他的估计就很难了,而在咱们这里能容纳这些人群就业的除了工厂,几乎没有选择。但是现实的情况是年轻人宁愿去送外卖,去做大神也不进工厂。
这背后其实才是反映了咱们社会目前的尴尬处境。制造业的利润太低,给不了员工太高的工资,而超高的工作强度和变态的管理更是不断的劝退年轻人。
所以我们今年看到的一种很奇怪的现象,一边是工厂招不到工人,一边是年轻人失业率一直居高不下。社会上灵活就业人员的数量已经达到了两个多亿。想想看这背后的现实是多么的残酷。
只能说数据联网何其难或者数据公开何其难,
天天大数据大数据的,
直接把学生数据社保数据和人口数据一除,什么不就出来了么,
其他剩下的都不是技术问题,只是宣传问题了
看到有人奇怪为啥统计 16 岁的失业率。
那是因为大多数的厂弟厂妹们第一次进工厂前的一两个月才刚刚拿到初中毕业证。他们其实是同龄人里的大多数。三年后,又有不少曾经的同学会踏上相同的道路。
有一段时间因为一些原因,持续接触过厂弟厂妹们。大同小异的童年,大同小异的教育经历,大同小异的打工生活。作为小镇做题家,其实一直觉得生活对我太刻薄。但较为深入了解了他们生活后,我简直觉得命运女神为我掀起了超短裙。厂弟厂妹们对自己的生活状况也非常清楚,绝大多数都在积极努力。想想岳云鹏,杨超越这些底层出身的明星 16 岁时在干嘛,是不是就好理解了些。要知道目前深圳的青少年都有大约一半上不了高中,更何况其他地区。
这个失业率不知道用的什么标准。短期失业不知道算不算,估计应该不算,要不不会这么低。近两年来各种经济社会数据指标都在直指在运行的各类制度缺陷,改革深水区诚不欺我。
看待失业首先要搞清楚两个基本问题:
谁失业?
为何失业?
16 到 24 岁,对应的是社会上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
这一代年轻人相比他们的父辈,有个重要的优势:
即使暂时不工作,中长期内也不会有生活上的问题。
因为他们家里都有能力承担他没有工作的生活。
一旦就业和维持生活在因果关系上脱钩,那失业多半是好事。
这时候年轻人既脱离了学业的束缚,又暂时没有陷入工作的忙碌,且没有养育压力。
于是对他们来说,这是一段美好的幸福时光,是人一生中最闲适的日子。
这时候可以冷静下来,重新想想自己到底想做什么。
这比一毕业就出来工作要好。
因为人出社会之前根本没有经验,就算是工作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在还没工作的情况下,用一年左右静心思考,幸运的话搞不好就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人生追求,避免了以后三十年的人生弯路。
在待业期间,青年也可以尝试做一下自己喜欢的事。
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发现自己以前没有察觉的兴趣或者天赋,如果是那种比较稀有的,发展它,你以后可能会有更多的收入。
当然上面这些好处仅局限于被动失业的情况下,有很多青年他们其实是主动失业的,这些人家里一般比较有钱,不太满足简单的工薪,所以选择先尝试创业。
这就更好了,如果创业成功,意味着他以后对社会的贡献更大,就算失败,那能力也得到锻炼,没有损失。
我相信,这类人是当代失业青年的大多数。
无论是上面哪类原因失业,客观上对我们的社会都有一个好处,就是能促进整体工资水平的提高。
因为社会上的雇主见青年的工作意愿不高,自然就会通过提高工资水准来激励就业。
这样一来全社会的打工者都是受益者。
所以说,失业青年变多,恰好说明我国家庭承接待业人口的能力变强,以及青年选择变得更多,不用急着去工作。
中国家庭爱储蓄的好习惯,让当代年轻人的失业变成了一段追寻诗和远方的假期。
我国一直在说内卷,劳动力过剩,比如题目里的失业率 13.6%。
但实际上的国情是,我国只有白领在内卷,蓝领一直都是一片蓝海。
你们可以仔细观察一下,我都不说电工、油漆工、钳工、焊工这种有技术门槛的,你就去看那些餐馆、服装店、奶茶店,招服务员的广告基本上都没有撤过。
为什么?因为缺人,无比缺人,根本没人愿意去做。
一边是大量拿着大学文凭的年轻人卷成大大卷,然后还失业一大堆,一边是底层劳动力急缺。
这两天一直在说要打压辅导班了。有人说这是为了让大家别再互相卷了,但实际上根本不是那么一回事。
对于上层阶级来说,他们提升孩子能力的方法很多,规避处罚的能力也会强很多。
所以打压辅导班,最终受损的是我们这些中下层屁民。
没有辅导班了,自家的娃就卷不过上层阶级,最后可能读完九年义务教育就被 50% 不到的普高升学率给按死了。
我玩过一个模拟经营城市的游戏。
在这个游戏里你可以建造大量的工业区,然后你的市民在找工作的时候就会自己去工业区上班。
工业区等级比较低的时候对市民的学历要求并不高,甚至让你的城市最缺的市民不是高知,而是文盲。
可是我们上哪里去搞这么多的文盲呢?
很简单,少修一些学校就好了。这样的话就会有大量的市民得不到教育,就会被迫成为文盲,工业区的招工问题也就解决了。
一般来说解决这种问题有两种方法:
1. 把教育和经济拉满。
2. 把教育和科技拉满。
前者是北欧模式,后者是美国模式。
怎么理解呢?
比如北欧模式,人人都是本科生,那就没有什么学历的差异了。
人人都是本科生,那就人人都不是本科生。
餐厅服务员是本科生,水管工也是本科生,那一份工作谁去做都一样,这个社会也就很难出现白领内卷、蓝领蓝海的情况。
但是这里面还有个条件,就是你得保证本科生做水管工和做白领的收入是一样的,甚至还要比高于白领,也就是西方那种 “装个路由器花了一千块” 的薪酬模式,不然蓝领还是没人做的——这也是为什么要把经济拉满。
再说一下美国模式。
美国模式简单地说就是,把低水平产业都踢出国外,只留下高精尖产业。与此同时再把教育拉满,保证国民总体受教育程度比较高,大家都去做高精尖的产业。
换句话说,就是大兴教育,人均本科生起步,然后把那些需要文盲的底层工业区都替换成需要高知分子的办公区就可以了。
可是这两点我们做到了吗?
我们没有北欧的经济水平,也没有美国的科技水平,甚至连教育水平也比不上他们。
不信你去看看 QS 全球高校排名前 100,中国有多少,美国有多少。你再去看看世界 500 强,中国上榜的公司有多少是科技公司,美国上榜的又有多少是科技公司。
所以这两种解决方式,我们都用不了。
我一直都在说,我国的基本盘其实是深圳的流水线工厂。
这些产业提供了最多的工作岗位,容纳了最多的工人,也为我国贡献了最多的 GDP。
至于产业升级虽然一直在说,但是并没有改变以流水线为基本盘的现状。
而这种大环境,正是我前文所说的游戏里,需要海量文盲维持运转的社会。
在这样的大环境里,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紧缩教育。
正所谓事情要连起来看,这里我写几个线索:
1. 师范生毕业找不到工作,但是学校教室却不够用。
2. 民办大学转职业本科。
3. 鼓吹 “大国工匠”。
4. 打压辅导班。
5. 中考不允许补习。
从此以后,我们将迎来大文盲时代。
“调查” 失业率
取样区间 16 到 24 岁(嗯,这个年龄段…)
取样时间 3 月(农历新年刚结束)
我知道有些资本家很焦虑,想着东墙损失西墙补,实在不行骗点税收优惠也行,但忽悠人不是这么忽悠的。
先说我从数据上得出的结论:13.6% 这个数据要重视,因为确实很难看,不算去年因疫情影响的话可能已经达到了历史最高的数值;横向比较的话,今年 3 月这个数据在国际上并不难看,因为更多国家因为疫情没有缓过来,但和前疫情时代相比也不咋好看,差不多是东欧的水平,高于主要发达国家,近期其他国家似乎一定程度上有所恢复,所以衬托得我们就更不好看了。
至于原因,我不太懂,就不多说了,也许和很多答主说的一样,说明内卷,说明年轻人不愿意进场,说明年轻人失去奋斗的希望,说明中小企业还没有恢复,但我不知道哪个是主要原因。
以下数据来自于国家统计局官网和 OECD 官网。
到 7 月份这个数据更难看了。2021 年 7 月,全国 16-24 岁城镇调查失业率是 16.2%,估计是多了一批毕业就失业的缘故,往年也是夏天达到峰值。所以单月不能说明什么,还要往后看。
看一下往年的数据:
2018 年以前的数据统计局官网就不显示了,但总体可以看得出,情况是逐年恶化的,我据此推论之前的数据应该比今年好看。只有今年比去年好一点,毕竟去年在疫情期间。
下面比较以下其他国家的数据(15 岁 - 24 岁,和我们稍微有点偏差),横向来看 13.6% 这个数据也不是很好,说明经济存在一定问题。
下图 2019 年的,OECD 的平均水平是 11.9%,G7 的平均水平是 9.5%,美国是 8.4%。13.6% 是介乎拉脱维亚和比利时之间的,大家可以看一下主要经济体大部分都是低于 13.6% 这个数字的,所以 13.6% 它真的不好看。
下图是 2020 年的,OECD 的平均水平是 15.2%,G7 的平均水平是 13.8%,美国是 15.1%。疫情期间大家都恶化了很多,中国 2020 年的均值是 14.19%,介乎英国和澳大利亚之间。感觉大家日子都不好过,显出我们相对还好。
下图 2021 年 Q2 的。本来想放 7 月份的,但 7 月份是我们的集中毕业季,感觉不一定很公平,所以放 Q2 吧。OECD 的平均水平是 13.6%,G7 的平均水平是 11.1%,美国是 10.1%,中国 Q2 的平均数是 14.67%,属于中间水平。感觉大家都恢复了,就显得我们不那么好了。
我对统计一无所知,一切都是看了这个题目以后的现学现卖。如果在统计口径上还有其他解释的话,欢迎大家指正。
另外感谢一下答主胡编,他的答案里详细解释了统计口径,以及失业率是否统计在校学生的问题,建议大家也看一下。这里简单强调一下,在校学生是不会记入劳动人口的,所以已经刨除了在校学生的影响。另外,知乎人均 985,但其实适龄人口里没读大学的差不多占一半吧,所以这个数据的分母应该是七八千万人的样子,并不是小数目。
如何评价国家统计局公布中国 16 至 24 岁人口调查失业率高达 13.6%?
附上答案里数据的来源,统计真有趣。
Unemployment - Unemployment rate by age group - OECD Data国家数据
我爹妈就是典型的冤大头,从 20 来岁干到五十岁,在浙江勤勤恳恳做服装贸易,到 10 年左右事业有成,小有积蓄。
后十年却急转而下,拼命做事,落下一身病根,却眼睁睁看着周围 “投资客们” 阶级跃迁。
他们是这个国家小微企业的一个缩影,他们用双手生产出了精美的工业品,用自己的血汗和无数个日夜支撑起了大国的崛起,怀着最朴素的理想--改变家庭的命运,有一个更好的晚年,然而结果却不尽人意。
现在躺平实际上就是愿意当冤大头的人少了,虽然大家还没完全搞懂 “金融、蓄水池、再分配” 等一系列概念,但是都明白这事情不对劲了
而躺平绝对不是一件小事:当工业品越来越少,服务提供越来越少,货币总量不变乃至超发的时候,会引起事实上的通货膨胀,购买力下降。这对努力谋求国际化的人民币是致命的--没有人愿意持有一堆无法兑现的油印纸。
纵观疫情下的百态,中国人民是最勤劳最努力,也是少数还在用双手去支撑世界运转的存在。他们值得更好的未来,愿世界不再有 “冤大头”。
假设房价还在 5000 每平,很多人其实是愿意进厂打工的,我们甚至可以把失业率降到 3%。
但是现在是 50000 每平,大家不愿意进厂很难理解吗?提不了工资,怪工厂主吗?可是工厂主回报率也很低,除去成本能勉强跑赢通胀都不错了。怪年 20 个点的炒房客吗?房子有限而货币泛滥,市场规律决定物以稀为贵,这不是某个炒房客能决定的。
算来算去,源头只能是在超发上,剩下的,就不好说了。
慢就业,缓就业,在家待业,自由职业,灵活就业…… 这些算不算失业人员
经济滞胀就明说得了、各种慢就业,各种名词的来回表述,有用吗?!经济失衡的必然结果,低端制造业人员缺口几百万,一年大学生在家待业几百万,没看到问题吗?!说来说去还是经济不好,向下传导而已。为什么会有上山下乡,还不是培养的学生城市就业安排不了那么多了,只能分流!以前我们还可以靠行政命令,领袖指示来办,现在是市场调节,都想向上走,但是活少收入高的工作我们已经提供不了那么多岗位了,这也是为什么 996 盛行的原因,为了减少成本,大家都在低效竞争中!你让 900 万大学毕业上去工厂,他们也得去啊!这就是无奈的现实而已
某财经类 211 热门专业应届研究生,同专业 60 人左右至少有四分之一,也就是 15 人还没找到工作。我认为这个数据是大体可信,符合现实,甚至有些保守的。
并不是说绝对失业,可我们当初考研就是为了逃离银行逃离柜台销售,可等到研究生毕业尤其是女生还是只能去银行做柜台做销售,很多同学都放弃了。这两年每年的就业情况都在肉眼可见的直线下降,但考研难度却一年比一年高。唉,真的太卷了。
这段话我能用到 xx 破产
(摘自西尾胜 行政学)
失业率高无非就是没人进黑心工厂给黑心老板打工而已。
要想失业率为零,直接宣布失业者违法,
这样,大家都有工作了,没工作的直接毙了。
保证每一家黑心工厂不发工资不交社保也不管吃住也一样招的到工人。
根据我的观察,虽然网友们都在谈内卷,但是有一部分(甚至是大部分)行业,在疫情冲击下,根本没能力内卷。(券商的朋友们都开始坐班打卡、喝茶遛狗了…)
订单全面萎缩,开工率很低,裁员导致一大批熟练工和技术工进入自由市场。
那为什么 16~24 岁的青年人失业率这么高?
可能只是因为他们在用人市场上不具有足够的竞争力…
这个群体普遍受教育时间有限(16~24 岁的群体,最高最高也就硕士毕业)、工作经验有限(显然)……
他们的唯一优势,就在于年轻身体耐操…
不过疫情冲击下,没那么多业务给他们去加班去闯了。
对于企业主,最紧要的是活下去。在开源受限的情况下,节流是最好办法。
所以薪酬支出可能会被砍,直接表现为裁员和优化,新开拓的岗位预算也就很有限。
同应届毕业生一同被卷入求职大军的,有大量被 “优化” 的经验工,他们对于薪酬的预期估计也会下降一些。
所以,同一个岗位,愿意接受更低薪酬的熟练工,和一个初出茅庐没有经验(甚至还需要花很大精力和资金去慢慢培养)的年轻人,想必很多 HR 和高管会选择前者。
不一定正确,毕竟没有掌握任何数据,纯粹逻辑分析得出的结论。仅做一个考虑问题的视角罢了。
现在其实问题还不大,真正有问题是 3-5 年后。
你去 b 站看看,有考公考研的,有富士康打工的,还有各种讨生活的。
19-24 岁,差不多对应高中毕业,大学毕业几年。找不到工作的暂时还能靠考研考公家里养着,家里养不起的跑美团打工流水线自媒体也能活下去。
你等到 3-5 年后,考不上研的也不可能再考了,考上的毕业了等着改变命运了,加上打工的都会存在一个问题,要考虑买房子结婚了。同时物联网一代起来的 05 大学毕业了,包括最早一代从初高中开始被分流的人也要走上社会了。
失业率高是极大的社会不稳定因素。你试试一群 20-30 岁的男男女女不上班在大街上游荡会搞出啥事情来。同时互联网时代,依靠考研群,招工群之类的,很容易自发的聚集起来。
人家有的是时间和精力。而且需要突破口发泄精力,你单纯靠现在的治安力量管不过来的。很容易被类似 hk 那样渗透。
就业中
营业流水两块钱
无论你是否支持,是愿意还是不愿意,立场如何,在未来的一段时间,中国的整体中低端制造业都必然会外移,产业向上攀爬的副作用就是这样。如果相应的中高端产业不能完全建成,就会导致年轻人失业率不断攀高。
短期解决的方式是大学扩招,吸纳难以覆盖的就业,长期来看,必须要有产业的发展。
事实上整体失业率升高的原因来自于三个方面:
1,中国的发展会导致人民币汇率上升,这是一个自然过程,占有的产业越上游汇率就会越强势。也就是说,中国越发展,中低端的产业的压力就会越大,除非中国不要向上发展了,否则中低端产业的成本迟早会上升到无以为继的地步。但这种挤压只是在货币汇率,成本,和利率层面,所以中低端产业挤出的过程,就伴随着就业降低,这也是一个客观现象。
2,中国的中高端产业发展出现一定的瓶颈。事实上为什么有所谓的高等教育内卷,所谓的人才过剩,很简单,就是中国对高等教育和高等级人才的需求不够高;本质上就是中高端产业的发展还不够。我们在执行级的人才是过剩的,但是在可以真正发展和拓展产业,创造新的方向的公司和人都不够多。
3,整体生产力的发展会导致所需劳动力越来越低,这不仅仅是中国的问题,这是全世界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目前来看还不知道该如何解决。
我是今年毕业的应届硕士研究生,学校还行但专业不行✋,机械 gou,工作当然是能找到但是工资都不高,而且工作条件差,工作时间长。就是那种典型的钱少事多离家远,位低权轻责任重。
机械,土木,生化环材都各有各的惨。
工科除了计算机每年转行的大把,大锅工酱们太惨了。讲个笑话警惕国外打马恩牌
这有意思呀,一方面说人口红利不在,各单位招人难,一方面失业率高,35 岁警报。真是矛盾重重。
我所知道的职业技术学校学生不进工厂原因如下:
为了缓解工厂招工,为了同时这些技校学生都要实习,每年技校二年级,三年级学生都要求实习期限,有的是每个实习期 3 个月,要求有 3 个实习。不管你是在一个企业待 9 个月还是分开 3 个企业待 3 个月。反正实习期就这么久,用人单位盖章回传学校。
既然这么一合计,你要招工,我要实习,一拍即合。
大家耳熟能详的校企合作?还是叫推荐实习?就这么来了,学校大批量送人,工厂大批量收人。
大家都很嗨皮,灰色地带我不讲了,就因为以前现在越来越合规了,现在很多学校都是不强制你去这个工厂实习但是你要满足实习期,而且有的学校会实际跑去工厂考察参观,至于为啥你想下以前。
反正蛋糕还在,就是比较隐蔽,心照不宣,因为不合规。学校也开心了。
工厂更开心了,可以用很低廉的价格来取得大量实习生。主要是稳定的实习期,大批量,社会已经招不到了,以前会更便宜一点。大概给的实习工资比城市最低月工资高出几百块就可以,因为有学校在嘛。现在因为招不到人已经提高了工资,但是高强度,条件环境差,特别是高温粉尘,噪音和 12 小时两班倒等问题,实习期一结束基本学生全跑了,又换一批血,有的工厂也没用心培养,也不反思人性化管理和提供福利待遇,反正就跟烧炭一样,烧完一批换一批。学生体验过了,知道工厂怎么样,又因为这廉价的实习工资,更觉得干工厂又苦又累。
就算硬着头皮挺过来了。毕业以后也不会选择再进厂了。
以上来源于现实招聘经历。
不是说好的缺劳动力吗?
去上班死,在家亦死,等死,死()可乎?
有人说这叫躺平,这不叫躺平,失业率首先是有工作意向的,无工作意向和无工作能力的不计入失业率统计范围内。
慢就业,慢就业,什么失业,格局小了。
有 13.6 百分比的人选择了慢就业,只能说这些人生活富裕,幸福度较高,根本原因是社会稳定发展,经济节节升高,这才有机会才有机会慢就业。充分说明了我们的…… 伟大成就,…… 日新月异…… 必将走向繁荣富强!!
这个问题太大了,我又没有数据和考察能看出啥?
告诉你 98-00 年前后的职高、大专学生对这事怎么想,江浙沿海省份的他们这个年龄毕业或辍学到哪里就业去吗?他们要么是国家二级运动员来混个学历,要么本来就想开水果店做个小生意、去送外卖啥的。说不好听,我感觉职高很大程度就是收容高等教育的漏网之鱼,这些失败过的半大孩子们的,尤其是对于西北某省份的内地班,这是有脱贫和政治任务,不单单是什么经济或教育问题。
其实我做大专老师的时候,挠破头皮也不知道这帮二把刀不怎么学习的学生到时候怎么就业,只能船到桥头自然直、儿孙自有儿孙福了。当然里面有一些学的好的,跟着外面有工作室副业的老师,能找到实习或者建筑画图的工作不难。
更有上进心的,会专升本,最初一个三十多人的班最多能有一两个吧。另外还有因为学费、家庭父母婚变民办学费交不上的。一般来说,我们江苏再怎么工薪,养活孩子不工作、饿不死,本地人住家里也不难,省着点不买东西和衣服,养一个孩子一个月花一两千也不至于多惨。
出路?进厂太苦了,最多去超市和餐饮小时工什么打打工,现在还有超市自己的外送捡包员等新型职业,问题不太大。倒退回去,感觉 90 后也有会来事的,去卖车卖手机什么卖房柜姐?做销售啥的,英雄不论出处。我感觉这个年龄和层级的年轻人,他们打工是为了快速获得钱,而赚钱是为了网购买东西更好的消费和玩的。
但失业和裁员潮来了,大专生最先被内卷时代砍掉,海归抢土鳖,博士抢硕士工作,硕士抢本科,本科抢专科,专科去不需要非熟练行业打工,我看这逻辑貌似是合理的。
问题在于现在工厂太苦,太脱节,不适合现在这批学历不高的年轻人了。他们也是抖音快手的重用户,受台湾模式管理,人家受不了就提桶跑路了。零工的就业质量就那样,时薪几块的只适合大学生,那真的就叫隐性失业。起码时薪 20 元左右,再加上 7788 的绩效啥的,才能算还可以吧。
为何调查 16-24 岁?16 岁读高中,24 岁研究生,读书算就业吗?为啥不调查 25-59 岁?
1、因为没有 25 岁到 30 岁的统计口径,所以 25 岁以下的口径非常重要。
25 岁以下失业率 13.8%,25 岁 - 59 岁失业率 4.4%,算是世代差距?
2、有人说 25 岁以下都是专科,言下之意是他们不具有代表性。
但事实恰恰相反,年轻人本科以下学历占比在 70% 左右,更何况 25 岁以下包括本科毕业生。
3、年轻人不进工厂,收入太低只是其中一方面,另一方面是脸面体面,这对城里人很重要。而目前以及未来的绝大多数人都算广义上的城里人。
如果两个岗位收入相当,绝大多数人愿意坐写字楼的办公室,而不是在工厂工地干活。
工人感觉更像是农业社会到城市的过渡阶段,但凡务农家庭脱离了农业(即便还在农村),第二代第三代都不愿再当工人了,宁愿做两三千元的文员。
在这个背景下,该如何塑造工人的社会地位,体面感精英感、上档次的工作环境… 是个问题,粗制滥造低成本的制造将一去不复返,让付不起
之前听卡车司机说,老一辈的司机喜欢狂野的车,新一代的卡车司机就开始追求精致了。
4、顺应人性,如何创造更多的文职性岗位,企业加大研发是一方面,但解决不了 25 岁以下的就业问题,媒体、营销、做大翻译行业… 还有什么?把智能制造的工作环境做漂亮一点,那也是文职。
5、严格八小时周休二日工作制。
很多企业招 1 个人干 1.5 个人的活,严格工作时间要求,或可以立竿见影降低失业率。
这问题标题党,什么叫 “高达 13.6%”?最搞笑的是,一群人在下面喷失业率高,讲真的,对这类专业知识一点没有就来喷来搞笑么。开局一句话,剩下全靠编。
我想问问提这个问题的人,统计局只说了 13.6%。这个 “高达” 您是怎么得到的结论。难道不是应该问 “如何评价国家统计局公布中国 16 至 24 岁人口调查失业率低至 13.6%?”
然后这问题下面 400 多个答案,要么在喷教育制度,要么在喷 996,要么在喷经济不行。然后说一顿分析失业率高。笑死
分析的头头是道,然而,谁说 13.6% 这个数字高了?
如果这个 13.6% 数据是真实的
那么这个数字,中国作为一个人口结构(还算)健康的发展中国家,相当之低
讲真,这类数据,OECD 都是公开的,全套检索工具,直接生成图表,又不难查,动个手查查就那么难?就在这 “失业率高”“高达”?
比中国低的都是些什么国家,13.6% 还不够低?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如果这个失业率是真的,几乎可以冠绝全球,能说明我国的经济复苏非常强劲。就业形式非常稳定。
简单说一下这个数据代表什么:
城镇调查失业率,基数就是所有适龄劳动力人口,按年龄段分布,第一段国际一般采用 15-24 岁年龄段,我国用 16-24 岁,几乎没区别。
**这一段失业率通常是所有年龄段中最高的,**因为只统计劳动力人口(即有求职意愿的人口,因此学生、残障人士、家庭主妇不会被计入在内),按照学制,一般大学毕业 22-23 岁,那么这段劳动人口教育程度总体就比较低下,并且劳动技能短缺,家庭经济能力较差。导致这一段的失业率会比高年龄段高很多。
通常,如果 15(16)-24 岁的失业率不超过 15%,那么总体失业率不会超过 5%。非常之低。尤其是对于一个发展中国家。
而且,如果这一段(15(16)-24 岁)的失业率过低,通常只能反应一个问题——人口老龄化极其严重。
什么日本韩国德国荷兰瑞典这种,社会主要问题是招不到人,因此岗位通常超过就业人数。
通常,失业率和通胀是类似的指标。4-5% 左右是比较健康的(毕竟经济发展存在结构性失业和摩擦失业),过高的失业率和过低的失业率都反映问题。过高说明经济停滞,过低说明老龄化严重。
(PS:通胀大约是 3-8% 比较健康,过高说明货币贬值严重影响民生,过低说明经济停滞)
13.6% 是一个非常非常非常健康的失业率,反映在总体失业率大约 4.5%
因此,失业率都不是越低越好
日本失业率 2.8%,韩国失业率 3.8%,冠绝全球,你看他们经济好么。。无非人口老龄化严重,各个岗位都找不到人了而已。。。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教育资源短缺,并且仍有较大发展空间、时薪临时就业制度根本不完善的情况下,16-24 岁的失业率不到 15%,只能说明我国目前经济非常强劲,非常健康。所以 13.6 这个数字非常低,低的刚刚好,再低就要说明另外的问题了。。。
13.6% 高个屁,人统计局意思意思,你们当真。就好比公布数据 CPI 上升 0.4%,然后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市场活力逐步提升,发展预期向好,内生动力加强。某些行业虽然竞争激烈,涨幅过快,但是下游行业供给充足,市场竞争充分。供求基本面不支持价格的大幅上涨”
公布一个非常好看的数据,然后自我批判一番,分析一下利弊,然后总体向好,未来一片光明,统计局的套路还不懂么?
统计局就意思意思讲讲套话,这问题下面的答案各个都在那写命题作文。这数字都叫高,那什么叫不高?
我国能让你看到的数据肯定都是报喜的,真反映问题报忧的数据能公布出来让你看到?
基尼系数几年没公布了?
PS:但是以上言论都是建立在这数据是真的的前提下。凭直觉,目前我国的经济环境,不太可能失业率这么低。一个根据身边的见闻,经济应该没有那么好。第二是我国人口老龄化没到那个程度。所以这个数据我觉得有失偏颇,太低了。
所以我个人不相信 13.6% 这个数字是真的。就跟我不相信我国失业率常年维持在 4-5% 之间一样。因为这个数字太健康了。健康的不正常,跟我感受到的身边的经济环境不相符。
都是命题作文大师。现在知乎一些人的水平真的是很逗,这问题下面一些人长篇大论都给我看笑了。
这提问就是来硬钓呗?统计局明明没讲这数字是高还是低,就发布了一个数字,然后问题就来了个 “高达 13.6%” 来钓鱼。然后下面全上钩,分析 “为什么高”,请问,谁说这个数字高了?
统计局说我国失业率 4.5%,一帮人喷统计局不真实,真的失业率不可能这么低。
然后说 16-24 岁失业率 13.6%,一帮人喷经济不行,都是 996 房价教育制度害的失业率这么高。
这两句话难道不是一个意思????????
说明在知乎回答问题不需要专业知识,会春秋笔法,会煽动情绪,开局一句话剩下全靠编就行。
400 多个答案,没有一个指出这个数字其实很低,也是离谱。
据统计,美国 5 月份 CPI 高达 5%
美国输了。
看到这个数据
就不难理解最近的组合拳了
首先是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
然后 6 月 7 日职业教育法修订草案,提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
然后各级政府强调要按照全国职业教育大会部署要求,把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重要位置来抓。
具体表现就是前段时间的把一批民办大学转成职业教育专业学院。
目的很简单:
为了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为什么六稳、六保第一条都是就业?
知乎人均 985 感觉不深,纠结是选哪个
广大二三本大专毕业生才是应届生的底色,他们的就业才是国家最关心的。
结构性失业下,办公室位置不够了
工厂很缺人
产业升级很缺人
这数据意义不大。
如果是 35 岁左右的人失业率高就麻烦了,因为他们上有老下有小,那就是严重的社会问题。
我们要摆脱两个成见:1、毕业后必须工作;2、不工作的人在家就是浪费时间。
16-24 岁这些人,大部分都刚毕业。这些人里面,除了比较贫穷的小部分,其他人都处于「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对他们的父母来说,反正都养了这么多年了,多养一两年也没事。
所以这些年轻人是有不工作的底气的,他们能选择不工作,我觉得恰恰是社会进步的体现。
如果生活压力大到年轻人毕业后必须工作,不然就饿死,从而导致年轻人被迫在不喜欢、不满意的工作上将就,那也不是什么好社会。
不工作不代表年轻人就闲着没事干。举个我身边的例子:
A、下定决心搞学术,但考研没考上,于是不工作,在家全职备考;
B、全职备考公务员;
C、公司面试时和入职后差别太大,于是不到半年就离职,在找到合适的工作前不将就;
D、从小学到大学毕业,都按部就班地学习,没有停下来过。现在毕业了,难得可以停下来了,就先健身,把长年积累下来的疾病(脂肪肝、尿酸高)都解决掉后再工作。
……
大部分 16-24 岁的年轻人,他们的家境让他们有不工作的权利,这绝对是值得羡慕的好事。
如果我家境允许,我绝对躺平,不工作。
38 岁失业者表示情绪稳定。
猝死在岗位上不如躺平等死呗
当 996 成为常态;
当大小周成为默认;
当偶尔 8 小时工作成为奖励,干嘛不躺平?
大部分地区放假在当地年薪中位数 30 倍以上时(原谅我不会那个专有名词),为什么还要努力去工作?
一方面: 学生减压,素质教育,不准补课,控制房价
另一方面:高考刷 50% 的人,大学变大专,公立学校不准复读,学区房政策,16-24 岁人口失业率 13.6%
不知道这教育结构要怎么调整才符合预期,青年人要怎么做,他们才会满意。
我也只是为了去码头整点薯条罢了。
这只是开始。。。。
16——24 岁,一部分人是读大学的年龄。而另一部分人,则是普通的社会青年,缺乏专业技能的大有人在。上海某些房产中介招聘销售都要本科学历起步。。。
所以他们的就业方向往往是服务行业,象——餐饮服务员、快递员、外卖这类靠体力的工作。
但是,这样的工作机会已经在减少了。。。
上海最知名的便利店超市——全家,在最近的 1-2 年里,开始普及了这种自动付款机。
店员已经变成了辅助结账的人员,机器变成了主角。
一家原本需要更多人轮流值班的便利店,现在缩减 1-2 人也可以正常运营。
你看懂了吗?
这就是————机器 “吃” 人 。
除此之外的,还有各种智能语音客服,智能仓储机器人、机器饲养机器种植。
就业机会在减少,40 岁以上的中年人失业转型做快递员外卖员也在竞争本就开始减少的靠体力赚钱的工作机会。
所以,别说生什么 3 胎了,将来的孩子学习不好没有技能的话,连混的机会都没了,都将成为负担。。不延伸了,自己理解。
因为他们不屑于和上一代人抢着吃热乎的 “大饼”。
我的优势是什么 “我月薪只要 3 千”
看到一个回答,硕士生都是低学历,我也是醉了,这个数据简直不要太奇葩。
看你怎么理解 “失业”,
有些专家说这是 “慢就业”,
我看这更像 “躺平”…
一群毕业生奔波在各种考研、事业编、省考国考…… 的旅途上
促进了交通,旅游,住宿,餐饮的产业发展
至少文具卖得挺好……
看来我还是少见多怪了
虽然知道,刑法里有个说明,16 岁,以自己劳动所得为主要生活来源的人,承担刑事责任(说白了,那你原则上当成年人看了),但这个统计,还是挺可怕的
我土生北京人,在我狭隘的眼光里,之隔岁数本来就不应该就业,而应该上学
但随着年龄增长,我也算是 “开了眼界”。不得不被强制培训出两种认知。一种是可以公开的,宣传的,希望让别人看到的。另一种,叫做真实的
问题是,35 岁以上,失业人口占多少?这就厉害了。刨去这两个年龄段,合着就是盯着 24—35 这个阶段坑对么。
那真是有条件的竭泽而渔,系统性敲骨吸髓啊。
唉……
多看看棺材者网,美国疫情,美国纸牌屋就行了。白等又快出牌了。
老板们及他们的家人们舍得给狗天天吃战斧牛排
但肯定舍不得遵守劳动法,再雇一两个工人
毕竟两三个工人等于每天一根战斧牛排,该从谁嘴里抠口粮呢?
学生,农村户口人员在中国本身就是一种职业。
灵活就业与下岗职工在中国也是一种职业一般认为是也就业人员。
所以真实的 16 到 24 岁是在统计了所有 16 至 24 人,之后再把学生和农村户口人员统计为就业,得到的失业率 13.6%
实际值保守估计也是翻倍以上,也就是 30% 的年轻失业率,这个 30% 还是包括学生就业,不包括农民就是就业的情况
如果按照国际数据得达到 50
要知道,在我国读书也是就业形式的一种。
要调查 25-29 岁人口才会知道更真实的失业率。
点到为止。
放开三胎了
婴儿三产可以大发展了
冲
为什么顶着 fxs 的批评我也支持入关,这些林林总总的事情其实都有对策,比如要么产业链上移卖出更多价钱(取代 boss),要么这么多基层技术人才扔到全世界去消化(消除 boss 的体系)…… 二者通向同一条道路:入关。
世界虽大,却没有其他选择。
愤怒吧燃烧吧,不要温驯的进入衰退的良夜。
年龄是从 16 岁起,这个年龄还是个孩子,在以前是急着找工作了,现在如果家庭条件不是很差,更可能会在家玩一段时间吧,或者更多的考虑是不是还要念个技校,毕竟啥技术都没有,在工厂里上班工资是很低的。
然后也没什么经济负担(脑子里),上班也会随意一点,不开心老子不干了,换一家,常有的事情,即使是一二十年前也一样。
想起之前新华网的新闻,评论是一片我国形势大好,美帝水深火热。
1. 这里面有一定数量是主动失业的,不少年轻人不愿意拿着微薄的工资进工厂干辛苦的活。据我了解一些年轻人宁愿待在家里也不愿意去工厂起早贪黑挣一点只够生活的钱。所以一面是用工荒招工难一面是年轻人失业率高。大环境方面,当代 worker 不论是待遇还是社会地位都没什么保障,而且劳动的回报率远低于资本回报率,劳动光荣已经是很遥远的事情了。互联网时代信息顺畅传播,大到一个小目标、一爽,小到网红、直播、纯真的眼神全网推,整个社会氛围没有感受到对劳动有多推崇,投胎牌资本牌都优于奋斗牌。这种情况下,你靠画画饼骗年轻人搬砖是不可能的。2. 就这还学德国用中考强制分流分一半去职高,初衷是为制造业培养技术工人,但是实际上即便培养了也不会去工厂,宁可做外卖员也不会进工厂,低端制造业没多少利润,也给不了吸引力的工资,而且未来低端制造业自动化程度只会更高也不需要那么多工人。而高端制造业在制造业占比并不算高,也不可能吸收那么多人。在制造业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而从业者又没有什么好的就业保障的情况下,强行分流去读职高只会加剧这部分人的中年失业率。以图书服务为例早些年图书馆里还有不少管理员,现在借书还书机器就可以解决。这样的例子大家在实际中可以看到很多。而且未来劳动人口数量会减少这更不适合过早分流。应该给未来的劳动者提供良好的教育以便他们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高速发展。当然肯定有人说,即便都有良好的教育也未必人人都有良好技能都有高适应能力的。以上学为例,就是学风再好的学校都有人一点都不学,但是学风好学校和差学校爱学习的人占比一样多吗 你会因为学风好学校有一些一点都不学的否认整个学校吗
诚心求问,这个数合算应届生自由就业率了吗?
毕竟这个年龄段还有不少人在读书,算不算失业?如果不算,把高中和大学生去掉,其余失业人群比例那就不低了。本应该是最有朝气最应该支撑国家未来的年轻人群,不工作他们都在干什么?是没有足够的工作岗位?还是有岗位但是年轻人不愿意去?
如果是前者,社会内卷造成了岗位不足,长者卷走了资源卷走了工作岗位,那么这种大环境下还要求延迟退休,岂不是伤口撒盐,叫年轻人啃老喝西北风?
如果是后者,是不是更要反思现在各种抖音等等顶级流量应用对文化的影响?网红、漂亮姐姐、消费主义、拜金主义观念当下,年轻人如何安心做事?“宁可送外卖送快递也不进工厂干活”,这是大部分年轻人发出的声音,恰恰反应了工厂工人待遇差、工作苦的现状。
16-24 岁就业是啥?
初中生,高中生,大学毕业不工作不读研的该溜子。
这也能扯到买不起房子我是服气的。
回答区惯例乌烟瘴气。
由于上述描述引起了不必要的误会,我对此进行一下修正:
初中生:指初中毕业没有继续上学准备找工作的(15-16 岁以上)
高中生:指高中毕业没有继续上学准备找工作的(18 岁以上)
大学毕业不工作不读研的该溜子(22-24 岁之间)
还有由于对中专大专体系不甚了解其实还漏掉了中专大专毕业之后不继续上学准备找工作的人。
大家可以稍微想一想这样的人就业环境大概是个什么样的,首先这个人群基数就小,再者就业实力不济,根本找不到什么正经工作。
我不排斥这些人就业,也无意开除其人籍,不像评论区某些人动不动就要把人毙了。。。
问题是,你跟我谈这些人买房子的问题我就纳闷了啊,咱能不能先不要聊房子,你先去学门手艺?
16-24 岁失业率这个问题是一个非常典型的虚假议题空耗社会讨论资源的问题。(当然了,空耗社会讨论资源的事还很多)
在探讨 16-24 岁失业率之前是不是应该先问问,去年同期这个数据是多少,千年是多少?
为什么 16-24 岁失业率有 13.6% 这么高,而总体失业率估计只有 5% 左右?
然后再想想 16-24 岁失业率算的是哪些人口,你 16-24 岁的时候在干嘛?
基于错误的前提得出的结论也正确不到哪里去。
可能有的人不关注,看看新闻吧,衡水中学集团 3 月就赴美上市了
只要这个衡水模式存在一天,培养出的恨的咬牙切齿声撕力竭的要去城里拱白菜的年轻人越多
这个失业率就会越来越高
这就很明显了,教育资本化全面推进倒计时了呀
就算资本化了,一个健康的社会应该是酬优补拙的
但是您抬眼看看,酬了么?酬的是优么?补拙了么?拙呢?
为什么人人都要往上钻
因为底层没活路呀
宏观那点数据和你半毛钱关系都没有,真的。
你只会发现工作越来越难找,生存成本越来越高,抖音越来越好看,游戏越来越好玩
干电池一样的活到 40 岁,幸运的能找个伴搭伙过,运气不行的就只能单着
你还充满了愧疚和自责,觉得都是自己不够努力才会沦落到这样
后面就不能往下说了,说了要封号的
现在社会上话事的一代,是意识不到分配出了问题的,或者意识到了也装作不知道
哪里出了问题呢?
比如,我问过在法国送外卖兼职的同学,底薪一小时 8-10 欧,【每单】按订单额分成 3%-5%,额外还有客人给的小费算个人收入。
作为和兼职工作的对比数据,法国最低的全职月薪——1250 欧,敢低于这个数雇人的,告一告赔到倾家荡产
然后对比一下国内的外卖环境。
又不能往下说了。
留 3 个思考题给有缘人
是因为有这个分配制度所以才是发达国家呢?还是因为是发达国家才有这个分配制度?
法国人是不是都是活雷锋,所有的老板都品质高尚,甘愿让利,所以才有这样的分配制度?
国家越来越好,你为啥越来越难?
最后一个弯道超车附加题,前面 3 题答不出也不要紧,此题答出直接满分
请列举国内民企巨头若干,并列出该企业的垄断情况及分配制度(公开),简单论述社会主义国家内的资本现状(骂人直接 0 分)
我也不知道高不高,横向比较吧
Theunemployment rate in UK(the proportion of the economically active population who areunemployed) for16-24year olds was 13.2% in February-April 2021. This is down from 14.3%inthe previous quarter but up from 12.5% a year before.
英国和中国差不多
US:
During the periodinquestion,youth unemploymentranged from a low of 9.9 percentinMay 2021, to a high of 27.4 percent in April 2020.
美国印钱看来很有效果。
Unemployment - Youth unemployment rate - OECD Data
OECD 发达国家平均大概是 14 左右
另外,受教育是不算失业的,因此高等教育普及率越高的国家,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youth unemployment rate 应该越低。换言之,如果高等教育普及率高的国家 youth employment 和高等教育普及率低的国家一样高,那应该是高等教育普及率高的国家出了什么问题了。
The youth unemployment rate is the number of unemployed 15-24 year-olds expressed as a percentage of the youth labour force. Unemployed people are those who report that they are without work, that they are available for work and that they have taken active steps to find work in the last four weeks.
不过这个指标很 tricky,你在 last four weeks 没去 actively 地找工作,就不算了。这也是美国在 2020.4 失业率贼高(因为很多人 3 月还真的尝试在找工作)而后面就狂跌的原因之一(一部分人不指望能找到所以就不去找了,从而减少了分母),可能” 就业率 “是一个更好的指标。
吃 “人口红利” 的必然结果,廉价劳动力造成的消费能力萎缩,产能过剩,处理不好下一步就是经济危机了。
这事没啥新鲜的,对面的美利坚,拥有林皇的带英帝国,东边的邻居霓虹都经历过这种事
所以他们是怎么解决的?美利坚选择印钞票,以及四处借钱,谁让人家有美元霸权呢。那不能印钞票的咋办?只能从富人身上割肉了,对富人收重税,以及各种防止 “合理避税” 的税法,其中最绝的当属西班牙。然后给人民发福利,也就是大家常见的“高薪养懒汉”
笑。还是人太多地太少。
要是中国也能农村人均一百亩地,还会失业吗?农业(最多)吸纳劳动力的容量几乎完全取决于土地面积。
那些世界上无人耕种或者没有得到很好照料的土地,拿来吧
(暴论)要用共和国的剑为共和国的犁获得土地
(实际上)真的要好好的把荒地、西部土地利用起来,一些眼瞅着这辈子卖地价也追不上二线城市的地方,就应该先把土地低价租出去,降低土地成本,让那些被卖地挤占利润的工业先动起来。
最有趣的是这个数据是四月出的,但问题是最近才问出来的,不知道在某些我们不知道的地方是否正在进行着没有硝烟的战争呢?
结构性的问题吧,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中国人太多了,而且全是中低端的工作,市场不需要这么多大学生,但年轻人都不想进工厂,所以会出现失业。因为我国大部分工厂都是劳动密集型的,而且是产业链下游,所以给工人大幅加工资就意味着工厂破产,外加互联网金融房地产三大吸金巨兽,资本是不可能进入实体行业的,所以所有的大学生都在卷,硬着头皮也要挤进这些行业,不然大学研究生这几年的时间就白过了,人生才有几年?其实分配才是根本性的问题,这里出了大问题。不仅仅是阶级上的,也是产业上的。归根结底,自从中国加入了全球化,你的全行业标准就要对标西方,一切交给市场,分配机制完全是马太效应。最好的方法就是一刀斩断全球化,不受外部影响,内部才好解决问题,不然影响因素太多了,真的改不动,甚至不敢改。
顺便再加一句,不患寡而患不均。
首先,一般讲失业率有两个,一个是调查失业率,一个是登记失业率。
欧美以后者为准,因为人家失业了,都等着去领保险。
我们曾经也是以城镇登记失业率为准,常年保持在 4.5%,没有变过。
这个数据就失去了意义,所以后来我们才退出了调查失业率,
可以更加准确反映真实的失业率状况,最近两年都在 5% 左右波动。
另外,年轻人失业率高,说明两个情况。
一个是阶层开始固化,中老年人占据了社会的主要职位和资源。
看看欧猪五国,就是年轻人失业率高涨,希腊年轻人的失业率高居 20%。
另外,我们的年轻人,很多是主动失业的。
他们是宁愿失业,也不愿意去找一份不满意的动作,比如进工厂的流水线。
这样的人,期望较高,失望也容易滋生,这也会给社会带来很多不稳定的因素。
这方面,就不能说太多,最近两年针对普通人的恶性事件,
基本上都是负债 / 投资失败 / 失业人员干的,还没有一个是稳定收入来源的人干的。
最后,大家可以关注公众号额,和知乎内容不重合,凡是关注我的,都发财了。
我是时代之,一个_独立投资人¥心理咨询师,关注金融投资及自我升级,更多干货,欢迎关注公众号 jingji-xinli,或者微信搜索公众号 “时代之”。_
按照很多人的说法,鸡泥系数的算法不适合我们的情况,得出的结果跟现实感受有很大偏差。
那我们有理由怀疑,调查失业率的算法是不是也有问题。
我们不应该盲目学习西方的计算方法,应该开发出自己的计算方法。
比如在找工作或者准备考研考公,也应该算就业,兼职打零工也算就业。
天天在网上水贴,也是在做自媒体,比如我现在虽然还没挣到败灯的 w,万一哪天就给我转钱了呢?这实际也应该算是就业,而且我还是打两份工(下班后加班挣灯子的 w),应该多算一份就业。
这样计算,实际我们的就业率可能会超过 100%
扩大到 13 岁可能更大
高中精英化,大学普及化,本末倒置。这个政策不是从实际出发,纯粹拍脑门政策。少年上不了学,犯罪年轻化。
诸位回忆一下山东费县的入室抢劫强奸杀人案件。罪犯都多大年龄,受过什么教育?
当今社会的价值观正常么?大家都懂,强行让一群初中毕业思想还不健全的年轻人去读职高,到底能不能增加技术工人的数量?
大学普及化教育,是不是会导致更多的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或者受到用人单位的欺负?就这待遇,你不干有的是人干。
我想起了一些作家笔下的西方国度,在这些国度,中国人永远干着洗盘子刷碗等最下等的活,你嫌待遇低不干?没关系,你的同胞有的是愿意干的。
意淫解决不了问题。
中国的年轻人现在都陷入到一种状态。
说到国家慷慨激昂,
说到自己沉默良久。
我一直将这种情况总结成这样一句话:
这是社会的进步,却是个人的悲哀。
不是所有人在踏入社会以后还有精力再去谈信仰和理想的。他们中绝大部分都已经被现实压得直不起腰来。
国家的一个数字,放到每个人身上就是一座山。
好好珍惜眼下吧。
中国的大部分社会问题,都在于征税不足。而这个不足,就是指对资产没有征税
我去查了查国家统计局关于就业相关的数据,5 月城镇失业率调查为 5%,其中 25 岁到 59 岁失业率为 4.4%,16 岁到 24 岁失业率为 13.8%,4 月城镇失业率调查为 5.1%,其中 25 岁到 59 岁失业率为 4.6%,16 岁到 24 岁失业率为 13.6%,3 月城镇失业率调查为 5.3%,其中 25 岁到 59 岁失业率为 4.9%,16 岁到 24 岁失业率为 13.6%,从统计来看,中国失业率正在下降,25 岁到 59 岁范围的失业率不算高并正在下降,主要高的是 16 岁到 24 岁这个范围,不过 16 岁到 18 岁的应该是初中毕业的,18 到 22 岁是高中毕业的,22 到 24 岁是刚毕业两年的大学生,考虑到初中毕业的这部分属于低学历群体以及 19 年、20 年疫情问题对原有就业岗位和新增就业岗位的影响,这个数据实际上不算离谱。
不知道分母是什么, 这个年纪就业的,不是刚毕业的,就是学历不高的,这个阶段就业不稳或是暂时没找工作太正常了, 这个数据能反映的情况很有限。
招工难,除了最基层的普工,工厂对这个年龄段的没兴趣,干不住也没经验没技术。
女朋友大四要毕业了,为了顺利毕业,必须有 “实习报告”“实习证明”,这些都可以理解。
问题是还需要一个 “就业证明”。这样才能顺利毕业。
也就是说,你需要先 “就业”,才能顺利毕业。
为了让女朋友顺利毕业,我哥作为合伙人的公司和法人的公司就有三四个,我让他帮忙开的全套的证明。帮开了她们一个宿舍四个人的。
如果统计失业数据,她们宿舍四个人肯定不会被统计入失业人口。
而这种情况,我估计在高校里不是个例。
哦,对了,我说的是漂亮国,不是我国!!看清楚了!别再拉我进小黑屋了!!
连着看了几个答案,发现都在顾左右而言他。你们难道没注意到题目问的是 16~24 岁的人口吗?你 16 岁的时候已经就业了吗?
如果一个人。读大学的话那么 16 岁,他正在读高一高二的样子,要一直到 21 岁,22 岁以后他再正式就业。那么原统计数据中,这部分读书的人你是怎么算的?
如果他读的不是高中,而是职校,相当于高中的这个年纪 16-18 岁,他也应该在学校。
所以,如果按照绝对人口算的话,那么在目标人群当中绝大多数人都正在读书,只有 22 岁以后的部分和 18 岁之后的一部分人选择了就业,当然还有 16 岁初中毕业的部分选择了就业。这么算的话,我觉得失业率已经相当低了。毕竟。那么大把的人都没有就业。
如果学生本不算做就业人口,只有不读书的人才进入统计,也就是高中没考上的,读完职校 18 岁后就业的以及 22 岁大学毕业后的,那我觉得这个数字也正常。毕竟年轻人在找工作阶段有很多摩擦和阵痛。初中毕业就出来混的工作可没那么好找,职校毕业的工作,一般是工厂进行打工,而且很多人还要在回老家务农和工厂打工之间犹豫。工作状态也往往不稳定。我觉得也是可以理解的。
收遗产税、资本出境税,进一步加大反腐打黑力度
既然这样,那就再补点料:
我不知道统计局这个数据是怎么得出来的,如果是根据社保数据那还好,如果是根据高校提供的资料,那么数据要远大于 13.6%的。
部分高校为了就业率好看,会引导甚至强制学生不要在学信网上登记为待就业,如果能开公司假证明最好不过,如果不能开就登记为灵活就业。
我更想知道失业率的对立面就业率是怎么统计的。
我们班当年的就业三方协议,除了真正找到工作的、以及当时决定考研的同学。剩下是我哥们和我带着一叠三方协议倒腾了几趟公交车,到郊区的一个工厂里刷刷刷盖章的。
是签了三方就算就业了吗?
胡吹什么中等收入陷阱也有人信…… 什么是中等收入陷阱 Middle income trap 请先去查一下定义。
这是一个世界银行在 2006 年提出来的,
中等收入陷阱(英语:Middle income trap)是指一个国家由于某种优势达到了一定收入水准,而停留在该经济水准的情况。由于工资上涨,制造商常常发现自己无法和别国的低成本生产商相竞争,但他们仍未能处于高附加值产品的先进经济体内,这就是中等收入陷阱。比如南非和巴西,近几十年来一直苦苦挣扎于世界银行称之为中等收入的行列(人均国民总收入约为 10,000 至 12,000 美元,按 2010 年物价)[1]。类似地,一国若人口庞大,自然资源有限,它便会滞留于低收入国家之列,此为贫困陷阱。若该国人口少,但石油储量丰富,该国将自动获得高收入。假如该国的各方面优势都差不多,它就会被夹在中等收入当中,因此中等收入陷阱是较为普遍的发展陷阱 [2]。
通常,被困于中等收入水平的国家表现为:[3]
投资比例低;
制造业增长缓慢;
产业不够多元;
劳动力市场状况贫穷;
国民受教育程度较低;
人口老龄化少子化严重,内需不足;
没有任何一个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能去火星,有空间站,通信技术领先世界以至于被霸权主义制裁。在新的工业革命里处于明确前列,核聚变技术领先全球。
中国现在确实是中等收入,90 年代中国还是贫穷国家。但是国家正在产业结构转型,社会相对稳定,腐败问题正在被严格治理,拥有全球少有的 kpi 不达标就下岗的非常类似企业治理的政府体系。这和中等收入陷阱有什么关系?扶贫还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还在进行,收入的增加还没有明确停滞,为什么就要胡乱用一个经济学概念?千万不要听说一个词,还不懂,就胡乱使用啊。
回到正题,我认为,高失业率是典型的教育结构不合理,配合房价不合理导致的结果。
是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但是在整个教育体系里,没有尊重职业教育,带来的后果。
高房价会严重影响人力成本,人口的可支配收入,奋斗预期,期待收入,以及幸福度。
可以去调查一个能干的电工现在在东部沿海的收入情况。京东快递员的收入情况。
调查一下制造业企业的招工情况。
现在无锡数字电影产业园那边培训的做特效的职校中专生,干几年就被上海的游戏公司挖走了。让无锡那边很头痛。
但是又同时有大量的失业。到底说明了什么?
必须要提升职业教育的地位。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做科研。但是让一个人安心的做好自己的技术工作,踏踏实实生活也是很好的事情。中国的教育总是单一的评价维度,分高的更好,是时候改变这种思维了。有的人记忆力不好,但是逻辑好。有的人智商不高但是有稳定的情绪。都是很有价值的。一定要给予这些群体足够的关注和尊重。
失业率升高和生育率降低都是发达国家和同路径国家已经发生、正在发生的事,是必然现象。当初选猫的时候做的选择,就决定了如今这个局面。
现在的问题是,要不要再选一次猫?猫的 kpi 是什么?猫出问题了,能不能换猫?换什么猫?
当然,这一切讨论的前提,是承认问题。现在最大的问题,是猫不承认出了问题。
知乎用户 经济观察报 发表 看都不用看。 什么叫职业技术院校学生未毕业就被抢空? 还不是让这些没毕业的学生提前进入工厂,从事生产劳动? 工厂以低廉的价格,将 “毕业” 当做 “筹码”,用“实习” 进行搪塞,半强制半诱骗地,让那些无辜地学生 …
知乎用户 河森堡 发表 最近一段,网上爆出各大企业开始成比例裁员,大家纷纷说就业不景气了,我之前还没切身感受,直到前两天,我想起有个谈了一段时间的合作没了下文,就去询问中介,发现中介已经没了,我就想去告诉厂商中介没了,结果发现厂商也没了。 …
知乎网友提问:2021 年失业的人真的很多吗?他们都去哪里了? 以下是中国数字时代摘自部分知乎网友的回复: 河森堡:最近一段,网上爆出各大企业开始成比例裁员,大家纷纷说就业不景气了,我之前还没切身感受,直到前两天,我想起有个谈了一段时间的合 …
知乎用户 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 发表 应该说,直到大面积 “优化”(裁员)浪潮席卷了国内薪酬 Top 3 的两大行业:房地产、互联网之后,国内广大后知后觉的瓜众才开始对“稳中向好” 这个词产生了一丝丝的反思。 首当其冲的,是在国内十几年如一 …
知乎用户 中国新闻网 发表 太棒了! 昨天刚看到韩国个体工商户今年倒闭了 25 万家,我身边因为疫情原因很多小餐馆,景区小摊位,教育培训班,小旅行社等等都休业了,但他们没有倒闭,随时都在等着疫情好转呢。 我朋友圈里卖水果蔬菜的越来越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