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妇女节不是用来庆祝的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收录于话题 #吃糖说话 17个

这是我去年妇女节写的一篇,可放到今年妇女节却显得更为合适:

我的高中学校,三八妇女节时,会给女老师集体放一天假以示慰问。每逢这天,就有男老师在课堂上调侃抱怨:“为什么只有妇女节,却没有爷们节呢,是我们大老爷们不配过节吗?”

听到这话,同学们都哈哈大笑。我那时也跟着笑,心里却隐隐觉得有点不舒服。

其实只要把逻辑推极放大,就很容易理解这种不舒服。一个男人抱怨爷们也该有节日,听起来似乎很正常。但是如果一个四肢健全的人说,为什么有残疾人日,却没有健全人日,我们所有人都会觉得他犯贱又无礼。因为这冒犯到了节日的本质。所有非文化性节日,都是为了保护弱势群体而设立。

五一劳动节,是19世纪无数贱如牛马的工人,走上街头用嘶吼和鲜血换来的。

六一儿童节,来源于在集中营被毒气杀死,在二战后被活活饿死的儿童。

六月骄傲节,骄傲的是1970年石墙事件,同志们大喊警察无权因我是同性恋而逮捕我。

三八妇女节,不是男性赐来的节日,而是20世纪千万女性靠女权运动夺来的节日。它的背后,是家庭暴力,是职场歧视,是母职惩罚,是无数女性的血与泪。所以为什么没有资本家、成年人、异性恋、男性的节日?因为对于强势群体来说,存在的每一天,都是挤压弱势群体的节日。

妇女节也好,别的非文化性节日也好,从来不是用来庆祝的,而是用来提醒的。

节日,是为了让社会铭记。

还有这么一群人,他们的生存空间还在受挤压,他们的社会地位还在受歧视。

三八妇女节,本该是妇女呼吁、争取、呐喊的日子。而现如今,却被修饰成精致的女王节、女神节,把女性吹捧的似乎她们拥有特权。

但只要,打开精致的礼盒包装,你就能看到里头的陷阱。我高中,确实妇女节给女老师放假,但升职提干永远是「男同志比较没有家庭顾虑」。

我大学,确实妇女节前一天到处有标语赞美女生,但里头的男性凝视恶臭如「女生和妇女只差一‘日’」。鲜花铺就的美丽道路下,是被掩盖的依然存在的结构性不平等。那些放假,赞美,成为男权一种看似大方的礼让,成为女权一种表面繁荣的假象。又岂止是妇女节。他们说保护女性,不建议从事危险行业,就这样擅自剥夺女性职业选择的自由。他们说为母则刚,把母性天天夸上神坛,就这样让繁衍成为女性最高贵的价值。

所谓绅士礼仪,暗自把女性放置于被动地位,通过微不足道的事情完成男性的自我表扬。

所谓彩礼文化,女性被控诉凭空索钱,实际是嫁娶道德下社会给予独自承担生育职责和家务劳动的女性唯一弥补方式。

你以为的鲜花,从来不是鲜花。你以为的「特权」,从来不是「特权」。而最搞笑的是,社会上所有对女性的无关痛痒的礼让,都会成为舆论场上攻击女权主义的子弹。但实际上,这些鲜花,这些「特权」,是让女性获得了同工同酬?还是减少了性别暴力?或是让女性获得了和男性真正持平的社会地位?如果陶醉于蝇头小利,你将永远看不到真正的问题。你以为的礼物,从来只是陷阱。不要因为它上面铺的那层花草,就傻傻掉入底下的坑洞。

妇女节,不是用来庆祝的,而是用来提醒的。

每一年特地拿出一天来,提醒你不要忘记那些出生即死亡的女婴、那些黑暗中被强奸猥亵的女孩、那些被一根铁链锁住一生的女人。

长按二维码向我转账

一块钱的棒棒糖超甜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微信 iOS 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二维码转账支持公众号。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国内首例单身女性争取冻卵权案当事人徐枣枣来信

收录于话题 #你枣说啊 1个 大家好,我是徐枣枣,国内首例单身女性争取冻卵案的当事人。 大家现在是不是也和我一样正在忙碌的年前最后的工作中,期待着放假,期待着春节休息的到来呢?在过去的2021年里,对我非常重要的单身冻卵案的第二次开庭已经结 …

“光棍”不是社会危机

这两天很多人关注江苏徐州被关在屋子里生有八个小孩并被地方污名为有暴力倾向、有精神疾病的女性。光天化日下被默许的涉及拐卖、囚禁、强奸、殴打的人口贩卖现象存在已久,现在又引起一轮愤怒,并勾连出大量个人经验的口述,以及一些关于这个社会在保护谁的诘 …

三八妇女节快乐| 为啥妇女这个词,让人觉得别扭了?

今天是三八节,写个祝女性朋友们节日快乐的文章吧。 虽然我这个公号80%的读者都是男性,这就更显得女性读者的珍贵呀。 但是现在有个为难的地方,不知道怎么称呼女性,比如这样:哎,这位妇女同志,你能给我指个路吗? 有木有感觉怪怪的,如果是老阿姨还 …

王政教授:2022年的“三八”有感

荣休教授王政的2022年的“三八有感”,并附上80年前丁玲的“三八节有感”文章。(重申:教授观点并不代表校方立场) 相关: 一张老照片:九十年前的中国女留学生 文章分享| 女性独立和女性回家是一场持久的拉锯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