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不知道自己是试验品
原创 维舟 维舟 小米Su7车祸爆燃后的车辆 随着更多细节披露,小米Su7事故的真相已大致得到还原:3月29日深夜10点多,三名女大学生在驱车经过安徽枞阳时,驾驶员将车速提到时速116公里后,就交由NOA智驾系统,而当NOA提示“请注意前方 …
结合今年官媒、协会和监管层不断的吹风、倡议、表态,都是要强化对当前驾驶辅助功能 (所谓智驾) 的引导和管理。
除此之外,科技部在 7 月 23 日也发布了《驾驶自动化技术研发伦理指引》[1]。
在这个《指引》当中,抛开自动驾驶分级和事故处理等已经在学界、产业界讨论比较多的话题,还有个 “公平公正、避免偏见” 原则值得让人留意:
自动驾驶相关技术在我国的发展,正在告别野蛮生长的时期,以后将会是**有方向性、有约束的、普惠性地发展了**。
不算 2025 年以来各种关于 “智驾” 降温的媒体吹风和协会倡议,这次算是直接监管机构第二次亲自下场手捶 “智驾” 了:
[
公安部发文「虚假宣传自动驾驶可面临 2 年以下刑期」,有何警示意义?你对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有哪些了解?107 赞同 · 16 评论回答](https://www.zhihu.com/answer/1896148554315175855)
4 月 14 日公安部交通管理局的文章更像是一个关于驾驶自动化分级、关于辅助驾驶系统使用的科普,更多是讲清楚风险,呼吁大家谨慎使用,最后法规。
而 7 月 23 日的文章,更加精炼,重点讲了三个方面:
除了公安部公开表态之外,这几天还有个关于自动驾驶的大事儿悄悄落地了。2025 年 7 月 23 日,科技部发布了《驾驶自动化技术研发伦理指引》。
说个重点之前没见过的新内容吧——自动驾驶技术的公平公正原则:
自动驾驶技术已经从当年的野蛮生长,逐步转向了有方向性、有约束的、普惠性地发展了。
注意这件事的几个背景,
王强局长的这个发言是在国务院新闻办组织的新闻发布会上作出的;
此前懂车帝的 “懂车智炼场” 评测活动,是由“央视新闻” 负责牵头,懂车帝出面实施的;
这个活动**新华社和人民日报**都作了转发,支持之意昭然。
数一数参与这件事的强力机关——央视、人民日报、新华社、公安部和国务院——大概就能明白这究竟代表了谁的意志。
但即便是如此背景,只是因为某厂的 ADS 在测试中没有 “遥遥领先”,还是有人在狂喷懂车帝,认为评测有黑幕,这就属于是“拎不清” 了…
来来来,接着闹!
我很久前就科普过了:
[
我为什么没法理解智驾的逻辑?1287 赞同 · 463 评论回答](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890708698667651381/answer/1891237818442957475)
现在的所谓智驾不过是一个大号循迹小车而已。无非是写了一堆 if-else 让它看起来有点像人、能处理点意料之类的状况罢了;但现实状况和意料略有偏差,你就要拿你的血你的肉你的骨头为它买单。
不知你们是否用过 AI 客服?不是现在的 deepseek、gpt 什么的,而是十年前你一个电话拨过去,我网络特卡延迟特大怎么办?
对方回答:充值请按 1,查询余额请按 2…… 故障报修请按 6……
你按了 6,又提示你:不能接打电话请按 1,宽带故障请按 2……
或者,现在其实你仍然可以体验。
比如,打开你的京东 / 淘宝,咨询客服 “我买的剃须刀刮不干净怎么办”,体验体验人工智障是怎么糊弄你的。
再比如,打开你的微信,找电信公众号之类机构账号,找它的 AI 客服体验体验。
现在所谓的智驾,说白了就是这么个大号的老式自动应答机。
它通过一定的算法(图像识别之类),替你按 1,前方有障碍,于是它就给你刹车…… 不行,刹车体验太差了;于是按 3,是否还有别的车道?有,请按 5,车子自动变道。于是程序替你按了 5。
这一套说白了就是这么个 “基于图像识别自动替你按 1、2、3、4、5 选择不同功能” 的大号傻逼而已——但,你可以看看我之前涉及这个话题的帖子是怎么被人评价的:
[
如何看待专家质疑小米的「2 秒预警」,称最少需 10 秒才能唤回分心的驾驶员?2347 赞同 · 430 评论回答](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891070015475787260/answer/1892243505860047334)
这个领域过于恶臭。压根没有正常人说话的余地。
那没关系,我继续闭嘴,你们自己拿命买单就是。
[
马斯克再批激光雷达「纯视觉方案才是智驾的未来」,为何他坚持纯视觉?是基于成本原因还是技术原因?261 赞同 · 113 评论回答](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097111100/answer/52201607203)
[
如何评价何小鹏谈论不要相信短视频 AEB 炫技,实际在量产中无法使用?491 赞同 · 112 评论回答](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28354612/answer/3274404958)
另请注意一个点:我在之前举例 “小孩路边打闹,领头的两个看没车跑过马路,最后一个原地大笑,然后不看车突然闯进马路”、“醉汉走路步态不稳”、“足球滚过马路预示着后面可能有人追球” 等等场景——你们也见到了,我一说这些场景需要推理、识别困难,马上一群人跳出来说有。
行,现在懂车帝的测试出来了,究竟有没有?
别说这么复杂微妙的场景了,“变道时看看旁边车道有没有车”,这个场景有几家做了?
那么,在我的评论区撒谎、放屁什么 “做了细微场景识别” 的几个人渣,你们要不要出来道个歉、为死难家属捐上一百块钱?
希望公安部交管局:
1、实时公开目前市场上销售各款车型的准确事故统计数据 ,包括伤亡数据,便于群众选购时参考,也便于保险公司核定保费。
2、牵头制定科学的自动驾驶测试方案标准,并发动社会群众共同参加讨论,群策群力。
3,组织周密、公正、透明的自动驾驶测试,对市场上的销售各款汽车自动驾驶能力进行准确的测试,并发动社会群众共同参加和监督测试过程。
这才是真正的实事求是为人民服务态度。
讲真也不要笑话那些看起来有点蠢,相信自动驾驶,开车的时候低头看手机或者睡觉的人
虚假宣传真的很厉害的,又不是只有老年人会上当 - - 人在自己不懂的地方特别容易被忽悠。我之前就相信实时自动字幕很好用 - - 一直没用过但是总听宣传,也没怀疑过,有一次看生肉就放心用了,用了以后才发现这 tm 啥寄吧玩意… 宣传和实物总是差很多,尤其是自己不懂的地方,我用翻译软件坑也就坑我一次,那些相信宣传智驾的被坑一次说不定命就没了
倒是这种明显教唆犯罪(危险驾驶罪)的宣传,竟然到现在都没人管,终于有个官方人物出来说话了才是奇怪… 我记得这些年因为开着智驾撞死自己,或者撞死警察的案子上新闻的都好几起了,出事故但是没死人的都不计其数了。
在目前的 L2 时代,反正是需要司机一直看路的,那么车机在 SR 渲染界面显示智驾的意图信息就很重要了。
目前智驾事故最大的争议源于,车看似行,实则不行的最后关头,车还是在正常开的,报接管却不采取必要的应对行动,浪费了宝贵的 2-3 秒钟。
懂车帝今天的多车横比测评,有没有控制好变量的主要争议点也源于这两秒关键时间里,驾驶员有没有对智驾有额外的干预。
导致出了很多司机刚反应过来接管后,却来不及救车的事故。
所以建议车机直接把车计划往哪开,规划路线画在自己识别出来的 SR 界面里,如果出现已经识别了障碍却没采取正确开法,也没报接管的问题,司机可以第一时间看到。
如果车没识别到障碍,相对往常已经有绕行规划,本次没有绕行规划,也能引起司机的提早警觉。
所以对买 L2 车的建议是,找那种会在 AR-HUD 或是屏幕里,标记危险的车型,比只会发声报警,却不说危险在哪的车更有接管安全冗余。
智驾绝不应该像现在这样,在简单场景代替人驾,而在复杂场景把控制权还给人驾以甩锅。
恰恰相反,智驾应该在简单场景仅仅监督人驾,而遇到可能出事故的场景时强行接管,最大限度吃满车本身的操控能力以尽可能避免事故发生。
智驾从不应该模仿人驾,而应首先超越人驾。
现在就是辅助驾驶。
买车的人一定要明白。
路况好,没车的时候,让它自己跑一会儿,司机歇歇脚和手。
稍微复杂的时候,一定要自己开。
不要说国家定义现在就是辅助驾驶,就算国家定义智驾,我也信不过。
支持交通部严管,支持工信部严控认证。
只有这样,才能推动自动驾驶的认证。
让那些营销大于研发,天天上热搜。
吹就是第一梯队,端到端,丐版是友商的天花板。请大家用放大镜查品质。
出事就是新势力,别用放大镜看风味车盖,风味车标,风味风阻,风味把手,风味 aebPro,风味端到端,风味自研…。
余大嘴让你开车睡觉,你不睡觉出事了只能怪你自己啊。
强烈建议交通部门推出科学的,全面的汽车智能测试制度,事故科出题,可以像高考一样,分成多个科目,一个季度一次,每次考试不一样,公布考试成绩,让消费者有知情权,而不是由厂商来说。
自动驾驶,消费者要考试,厂商同样也要考试!
包括华国吗
这个表态针对天天宣扬开车睡觉的那家
我很好奇,他们准备叫公安部叫什么?
毕竟之前一个退休干部说的话他们都奉为圭臬,毕竟罩着他们的领导都退休了
买错了手机最多也就卡一卡
买错了车,车毁人亡申冤无门会造成社会不稳定
车厂可以无数次 OTA,死了大不了赔钱就是,你的命只有一次
不知道执行花法到底用属地原则,还是属人原则
看完懂车帝和央视做的智驾评测,对了我先帮你黑,黑车帝对吧
提前下载了下来,看什么时候会被 OTA
00:49
车企再如何测试也不可能交通管制
特斯拉是出了名不给媒体广告费的,甚至把公关部砍了的
相反我的微博还出现了饱和式营销
懂车帝最后一期视频出来了,直接点菊花名了,我只能说功德无量
这样看来,懂车帝的这次测试大概是官方授意下的一次 “表演”,旨在揭露各车企智驾的真实水平,戳破“智驾大跃进,跑步进去 L3 时代” 的幻想。
公安部亲自对 “智驾竞赛” 踩刹车,泼冷水,估计有足够的数据支撑他们的判断。
没毛病
公安部要对公共安全负责
车企只对客户负责
所以比亚迪自动泊车为客户兜底
也怕车企过度竞争夸大宣传造成安全事故
我买不起这么高档的车,谁开的哪家车怎么开的有人负责就行。
放心,我哄蒙还可以让车主免费蹭饭,就凭这个卖点,我还是遥遥领先
前段时间,朋友转了个智驾的视频到群里。
然后发出一个灵魂提问:“这种长时间违反交规的智驾,真的合适宣传吗?”
视频里的行为包括:连续变道,长时间骑线行驶,跨双黄线超车。
某城郊区道路,汇入右一后,马上连续变道,进入右三快车道的时候有车,于是骑着虚线行驶了约 10 分钟,不久又跨双黄线超车,过了几分钟又连续变道到最右侧到达目的地
车主还是为了吹捧某家智驾发出来的。
交规到底对智驾有没有约束力?
或者说交规到底有没有被写入硬约束?
更多的传感器到底是为了更安全,还是为了智驾更激进,更好的违反交规?
利益相关: 身体原因,L4 之前没有开车的打算,可以说是最期待 L4 落地的。
公安部,央视等各大部委联合宣传慎用智驾系统,本来是好事,让一些泛用智驾,比如智驾水平不行的车全面信任,智驾水平还行的上车睡觉,这种行为予以刹车。
但偏偏央视找懂车帝做车皮来宣传,懂车帝从之前一系列测试就能看出标准不同意,测试方法并不科学,这才导致的宣传 效果完全没有达到要球。
懂车老王说的很好
华国的天会不会塌?
挺好的,让 L2.99999 此类擦边球现原形。
不过那家现在开始吹 4s 店食堂好,不舍得去下馆子的车主可以蹭饭。
这人不爱国 建议严查
厂家为了自己的利益夸大宣传,赌的是智驾能处理 99%(此为比喻)的突发情况。而万一有那 1%,也可以用钱摆平。
政府部门担心的是即便就那百分之一,以中国的体量,依然是一个巨大的群体。
来来,遥遥领先,让你的水军冲下这个帖子
可能关键词不够,这是非常罕见的没有小米的帖子
机器的 1%,就是你的 100%,目前的智驾只是辅助驾驶,这本该是常识的话,却要公安部领导出来以正视听,绝了。
卧槽懂车帝 央视新闻 公安部怎么这么坏啊
只要所在的行业但凡涉及一些机械自动智能化相关的人,都不敢把身家性命交给自动驾驶。
最多用用辅助驾驶差不多得了。敢用自动驾驶的有一个算一个都是小白。
像制造业、飞机这种,环境工况单一的自动化,也只能说把故障率事故率维持在一个很低的,综合考虑能接受的水平,并不能打包票。更何况马路这种环境随机,工况恶劣,还由人类主导的工况。
你接管了,出事故,给你出一个报告,告诉你,如果你不接管,就不会出事故,车子会躲避过去,所以你全责。
你不接管,出事故,也会给你一个报告,告诉你事故发生前多少秒已经提示让驾驶员接管,你反应不够快,所以你全责。
余总呼吁要鼓励真牛逼,打击吹牛逼。现在公安部交管局来打击吹牛逼,他们又不乐意了。
公安部的本意是希望大家谨慎使用辅助驾驶,保证行车安全。
而某个企业和极端粉丝的关注点完全聚焦在 “我不是第一上”。
究其原因还是在于:按照现行标准,L5 才是完全自动驾驶,至少也要达到 L4 了才能放心使用。但是这家企业天天企图让用户把 L2 当自动驾驶,公安部此举无疑是挡住了这家企业的财路。
极端粉丝现在已经开始在网络上围攻央视了,等一个围攻公安部。
PS. 评论区已经看到有人攻击北京了,太牛了。
我还是之前说的,
很多人都不负责任告诉你,高速公路适合 “智驾”
高速公路看似路况 “简单”
但其实高速公路用智驾极其危险
高速路上 1 秒钟甚至更短的时间决策就能决定你的生死
要么你完全相信智驾的决策,不论什么情况都不去干涉智驾,完全让智驾去跑
但这种选择连车企自己都不敢这么说
哪个车企敢说上了高速完全智驾不要人工干预出了任何事情他们负责的,有吗,哪个敢?
好了,那么当你要人为干预的时候,
什么时间点干预?
会不会你干预了,出事了,车企反而怪你——因为你退出了智驾所以出事了,你要是不退出就没事
请问,你怎么自证呢?
哪个车企能明明白白说清楚,什么情况下需要退出智驾人为干预,最晚在几秒钟或者多少毫秒之内必须退出智驾人工干预,哪个车企能说清楚?
为什么要精确,因为高速开车就必须精确,1 秒钟之内的操作就是生和死的区别
高速智驾只有两条路,要么车企负全责完全交给智驾,要么就是司机全责你自己看着办,反正截至目前我是不可能在高速状态下交给智驾的
相反,停车和 60 以下速度可以有选择的使用智驾,相对来说损失可控
当然以上是我个人意见,喜欢用智驾的自便
严重的外交事件!!
一句正确的 “废话”
世界上目前 “唯一” 的 L3 级自动驾驶资格,是德国给奔驰的。
但这个 “高大上的唯一 L3”,其真实标准,我可以负责任的说,让小米去跑,也不太可能比它还弱鸡。
这种标准也只配在德国耍,放在中国,只会被斥为连 L2 都不配。
而我国公安部没出台过任何 “自动驾驶” 的强制规定。
那在这个前提下,当然就没有任何汽车在中国 “自动驾驶””,因为你都没有 “标准”。
中国没有人是五星上将,因为中国就没有五星上将的军衔。你就是十大元帅,那也不是五星上将。
所以我觉得他单纯 “普法” 是没问题,因为没有规定,所以任何企业的任何车都谈不上法律上的“自动驾驶”。驾驶员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不管这种选择是自己开车,还是信任辅助驾驶,责任都是自己的。出了事,车企帮你兜底或者部分担责,算企业有担当,不负责,那完全合法。
你看累总嘴里说 “不会逃避责任”,这话就很妙,法律上哪有责任,谈何逃避?我不负责不等于我逃避。
所以我个人建议是,公安部还是要学法懂法。你要谈 “有没有”,先得有 “标准”。
虽然公安严格来说是个行政部门,并不是司法部门。但毕竟可以出台 “行政规章”,也是个实打实的“立法机构” 了。
在这个前提下,把自己的水平再提高一下,避免立法滞后是十分有必要的。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有法可依是最初始的条件。
你得先定义了 “什么是自动驾驶”,才能谈 “合格不合格”。你都没有标准,哪来的合规合法。更谈不上责任义务。
你怕出事,标准可以定高一点,哪怕你定成 L5 级别起步呢,我觉得未为不可。厂家你们自己努力呗做不到 L5 那就都是辅助驾驶,不要搞个区域智驾就觉得够了。就是要做到全区域,高度智驾才行。
甚至可以更粗暴一点,也别谈技术了,就按企业申报的责任承担算,承担 30% 的是 L3,50% 是 L4,80% 是 L5,100% 是 L6
技术指标太难定了,就看疗效呗。
当然了,让公安部门把制定行政规章的水平再提高,和其行政权力相适配,不要老被法院系统的人抓小辫子,可能和让女法官不打拳的难度相当。
大力支持公安部和工信部对于智能驾驶系统的严格管理!
我一个常年科普铁路和航空航天史的,一直很在意可靠性、 稳健性 (有大聪明翻译成鲁棒性)。
因为车损等经济损失,车企是方便赔偿的,因此我的侧重点一定是:人员伤亡!
如果我最在意哪个结果,可能是:
你这个智驾系统,每 1 亿公里,会死亡或重伤多少司机、多少乘客、多少路人?(期望值和方差)
民航界可是有类似指标的。
1 亿公里很多吗?
分摊到 1 万辆车,不过每辆车 1 万公里而已。
现在的问题是,智驾系统的宣传点长期是误导消费者,说我几乎可以替代人工驾驶了!
我一位多年的工程师,自然了解其中的道道,但我们不能苛求每一位司机都有丰富的工程经验。
那我更希望约束的是车企的宣传,要正确引导消费者对于智能驾驶的认识。
而实际上,智驾系统真正应该宣传的,比如这个系统的设计,在模拟评估和实际运行中,比人工驾驶降低了多少碰撞、减少了多少伤亡。
人工驾驶的数据是每年实际存在的。
如果你说你不会算?那你的可靠性工程设计大有问题!
如果做不到比人工驾驶还低呢?那还不给我闭嘴!
哪怕你做到了比人工驾驶更低,那问题来了,肯定是高于 0 的,车企将承担什么样的法律责任,如何赔偿?遇到极小概率的重大事故,里面的刑事责任如何解决?
这就涉及另一个重要指标:极小概率事件。
我国有 14 亿人,4 亿多辆车,-50~+50℃的温差,广袤的国土面积。
各种条件下,在愈发庞大的数量、复杂的环境下,极小概率的事故的期望值是可观的。
那么,极小概率下发生的智驾事故,很可能始料不及,甚至都难以 “归零” 或复现,车企如何处理?
民航业用相对苛刻的条件,实现了大飞机相对安全的运行环境。
这些条件背后有着太多血和泪的经验教训。
我不希望汽车行业不鉴之而带来更多血泪教训。
民航业的规则和标准,对于汽车行业,有着很大的参考意义和借鉴价值。
我不点名哪家或哪几家车企,我开的 AOE。
大家不必去讨论懂车帝的测试细节了。
这次这么多强力部门发声,本身就说明这是个政治问题,牵涉利益过于广泛。
你可以理解为,华为的智驾,你等一等其他车企吧!
宣传上,特斯拉智驾无敌。 我希望特斯拉车主最好是带着全家出游的时候,开启无敌智驾,放心游!
200% 执行懂车帝的测试结果。
“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Das Kapital kommt zur Welt von Kopf bis Zeh, aus allen Poren blut- und schmutztriefend.”*)
怎么看,看戏呗。
但凡你看完完整懂车帝的视频,尤其是最后的车祸受害者的控诉,再加上这一波公安部和央视一起出来打配合,懂行的应该就知道闭嘴了,而不是去找视频里面的瑕疵,控诉懂车帝没做完全控制变量。懂车帝这次也很硬气进行文字回应了,之前做大碰撞测试的时候挨骂也没看他们怎么敢跟某些群体对着干的。
反正这次事件就是冲着智驾来的,而且是所有车企挨个点名,一个都不放过,不管你民间 kol koc 跳的再高,后面有工信部能处理,但是如果车厂还敢下场夸大宣传,接下来就是市监局了。
而且这次测试暴露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问题,特斯拉分数高不是因为它多么智能,而是因为它比较遵守交通规则,所以才能留下足够的时间来应对危险。而反观能力强的因为安全距离不够导致做不到。而且比较棘手的问题在于端到端属于黑箱,很难修改里面的规则,所以从结论上来说,公安部这套话语没有任何问题,智驾到自动驾驶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汽车进入智驾状态,能不能做状态提醒
无论是 “彩灯”、还是 “文字标识”
我们这种一家老小的是真的害怕
公安部是警示了
感觉某些群体反而要加速疯狂了
界是嘛事呀!
买车,你记住一条
如果某款车有缺点,你去看评论,有大量 “安慰” 你的
不要买
但是我知道,你并没有什么判断能力,你还是会买的
那我只能感谢您对汽车业做出的贡献
完美打脸各大无良国产车企
仗着是国家支持的新兴产业。(享有法律豁免权)。开绿灯,不会严格追究他们责任?(中国特色)各种虚假宣传,是越来越放飞自我,无法无天。以至于到了官方都看不下去,出来打脸的地步。
尤其是辅助驾驶这一块,你说你的辅助驾驶,就辅助驾驶。自动驾驶就自动驾驶。
什么叫媲美自动驾驶,相当于自动驾驶,完全可以当自动驾驶。车企主管老板各种公开站台,宣传误导人描述宣传?这真的不算虚假营销吗。真的合法吗。拍视频双手离开方向盘,被举报违法之后。又说什么在看手机。要脸吗???
人命关天的事,你们这么搞,不丧良心吗???
消费者信了你们的鬼话,真出事了。你们管不管?一个个跑的比谁都快,合着跟自动驾驶差的哪一点,就是不需要背负法律责任呗。(跟风买他们车的,本来智商就不高,最容易被忽悠的一群人)
某米老板。出了事赶紧躲得远远的,各种软文,什么人生的最黑暗的时刻。创业史上最大的灾难。各种悲情营销。搞得自己跟多委屈一样。
为啥黑暗你怎么一句不敢提。
出事前我们这是自动驾驶,出事后我们这是辅助驾驶。是她自己不合规。
操纵舆论攻击消费者,以前买车的时候。出了问题,发到网上。下面一堆支持的。
现在互联网企业进去之后,饭圈营销盛行。买了车说一句车哪里不好。立刻引来一堆骂你的水军。
我作为消费者,最怕的就是有钱的,跟有权的站在一起。可现在国内车企就是这情况?
有权的给有钱的站台,消费者别说法律渠道了,好多连发声渠道都被封死。
很多 不好使的嘲讽那家 2.999999 的简直是可笑
哎,上面出台摁住智驾夸大宣传最难受的不是那些
没本事还整天宣传第一梯队,天花板智驾的其他友商吗?
华为系智驾已经占据了普通消费者的心智
现在出台不让宣传智驾简直就是利好华为系啊
人家华为第四季度就要上 L3 高速有条件的自动驾驶了
人家到时候又可以宣传了,
其他友商能跟上吗?
还搁着嘲讽, 笑死个人
这什么部的人懂不懂智驾啊,我为国民都说了,余总要落实 L3 了,怎么被友商给误导了。
没天理啊,又有人要搅浑水,阻碍发展了。真替我为憋屈啊。
跟之前消防做的事是一样的,你们刷业绩不能增加我们的负担。
你们搞经济的部门刷业绩,放着企业胡吹大气,弄死车主回头来收尸的是我们。
把吹智驾的车企高管聚一起,绑住手固定在自驾车主驾位,绕武汉三环跑两圈,顺时针和逆时针各一圈。计时赛,禁止安排保障车。不被撞死,也不被打死,我觉得智驾就行了。
冖作为湖北出去的大明星,智驾天花板缔造者,学学湖北老乡 LZJ,建议带头摇人出来比赛。
王局不给遥遥领先面子。。。。。
智能驾驶会不会成,一定会,但不是现在他们吹的这种。
目前的智驾还不如我二大爷养的骡子,躺马车上睡着了,它真能自己回家。
华为国自有特殊国情在此,买不买账还另说。
一,接管频率
现在的智驾,距离一百万公里接管一次,还有相当漫长的距离。即使做到接管频率一百万公里一次,依然需要安全员进行安全把控。百万公里接管一次,意味着如果不接管的话,则每一亿公里就会有一百起智驾导致的事故。
以百万公里接管一次的水平,都不足以宣传睡觉开车,现在各家都是几百公里就要接管十几次甚至几十次的水平,宣传开车睡觉简直就是胡闹。
二,责任划分
现在各路媒体自媒体大肆宣传 L3 级自动驾驶厂商负责,但丝毫不提厂商只有一部分情况负责。
L3 依然需要接管,车辆提示接管超过一定时间未接管,发生事故就完全是驾驶员的责任,但这个时间内接管了依然发生了事故,也未必判定为厂商的责任,这种情况仍然需要相关部门定责。
宣传 L3 可以睡觉开车同样是无视法律。
三,驾驶习惯
和各种 AI 大模型一样,刚开始经常有错误,你会仔细检查 AI 生成的文章,代码,图片,但随着大模型发展迭代,错误越来越少,你就会检查的越来越不仔细,甚至不检查,但是错误越来越少不代表完全没错误,也许你在运行代码的时候才发现有错误,再进行修正。
辅助驾驶也存在这个问题,当它不太成熟的时候,你知道它不成熟,所以你会认真观察路况,时刻准备接管,但当它越来越成熟,你需要接管的次数越来越少,你对路况的关注度是不是也同样会下降,一旦遇到需要接管的突发情况,松弛状态下的你能否及时反应?
四,人车博弈
开启智驾,人已经发现了突发情况,要不要主动先进行接管,还是放任不管相信智驾能够处理。
如果人已经发现了突发情况,不主动接管等待智驾自行处理,智驾有处理不了的情况,等你发现智驾没能正确处理的时候再介入,多数时候是来不及。
如果人每次发现突发情况,都主动进行接管,那要这智驾有何用?
对于这种宏大叙事,辩经是没有用的。
天天有朋友跟我辩:一个事,到底是姓社还是姓资?是计划还是市场?是姓钟,还是姓美,还是姓俄?是丛林法则,还是奴役之路?
各种帽子扣下来,让人无言以对。
好像在语言上辩经胜利了,在实践中就可以一路坦途,直达目的地。
这个话题之下,又有无数人在辩论:到底是辅驾,智驾,还是自驾。
毫无疑问,这是公安部给全行业夸大宣传智驾系统的行为敲响的一次警钟。
同样的,公安部的发文也旨在让那些依然盲目相信智驾系统的驾驶员,认清智驾系统存在的不足和缺陷。
一次次因滥用智驾引发的的事故,甚至是生命的逝去,其实在我看来,都没有引起那些对自己的车的智驾能力极度自信的驾驶员们足够的警醒。
反而,他们还会嘲讽:“你看,我的车用的是 xxx 家的智驾,肯定没问题”,或者他们会阴阳怪气:“你看看,他们家的智驾就是不如我的车上的吧?”
诸如此类,不绝于耳。
所以,只有官方下场进行整顿,甚至对滥用智驾的驾驶员 (比如说在驾驶过程中 “脱手脱眼”、未对车辆行为进行干预和监管等) 进行法律层面的约束,才能从消费端遏制「把辅助驾驶当成自动驾驶」的不良之气。
近日,央视新闻联合懂车帝平台,对市面上主流的配备了智驾系统的汽车进行了测评。
测试结果可以说让人大跌眼镜。
此次测试,分别选取了:
一、26 款车进行「城市事故场景模拟」
每款车型的通过情况如下:
二、36 款车进行「高速事故场景模拟」
每款车型的通过情况如下:
从上面的测试结果中,我们至少可以获取到以下 3 点信息:
【备注:第三点最为重要!】
一、辅助驾驶避免事故的能力,城市路况好于高速路况,低速场景优于高速场景。
二、在通过率低的车型中,不乏有许多不遗余力宣称自己辅助驾驶能力有多么强大的厂家旗下的车型。
三、高速路况,极端场景下,辅助驾驶避免事故的能力可以说几乎为零。
但是,人们往往在高速路况下更愿意去用辅助驾驶,并且还对其抱有 “可以避免事故发生” 的期待。
这第三点,便是使用辅助驾驶时,最危险的态度!事故,往往也是在精神最松懈的时候发生的!
最后的最后,还是奉上那句老生常谈的话:“现在市面上所有在售的,搭载了 ‘智驾系统’ 的车型均为 L2 级辅助驾驶!不可将其视为自动驾驶!”
作为驾驶员的我们,要牢牢将安全握在自己的手中!
一直都是这样,谁在这宣传自动驾驶呢?
说的很中肯,提醒驾驶员注意交通安全。
不要把弱智当天才。
这就很难评,如果说不存在自动驾驶,那么萝卜快跑就应该立即下架,因为萝卜快跑是不具备前台安全员的 哪怕后端监控也是通过远程遥控的方式。
所以还是尽快落地 l3 法规吧,最近几年法学界关于自动驾驶法规出的成果也不少了,这方面灌水灌的发自动驾驶相关的行政法硕士论文都不行,深圳也有已经落地自动驾驶的地方性法规《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
所以现在国内自动驾驶的现状就是,一方面已经有试运营了一年多的自动驾驶 “萝卜快跑”,另一方面却没有完善的全国通用性的自动驾驶法律规定,一方面公安部说现在不存在“自动驾驶”,另一方面自动驾驶的“萝卜快跑” 已经实际运营了一年以上。
赶紧出台相关法规吧,不然萝卜快跑的运营也是没有法律依据的。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如果按照目前市面上在运营的不少 “辅助驾驶” 汽车,他们的水平绝对是比不少司机要高的,那这些 l2.9 级辅助驾驶都不如的司机是不是应该取消他们的驾照?尤其那些油门当刹车的,在他们出现事故以后 是不是应该让这些司机全部重新参加驾考。
还有现今驾考存在的问题,驾校教学,让学员背点,考场上对着点开车,倒车就行了,这样教出来的人,很多连倒车入库都搞不定,这些人在马路上开车的危险性怎么算?是不是对于驾校教学和驾考标准也该重新规范?
个人电脑已经发展几十年了,到现在你的电脑依然会莫名其妙死机、蓝屏或者出 bug,当然,重启能解决大部分问题。
那车的智能驾驶呢,才应用几年啊?要是在高速上出问题了,恐怕需要重启的就不是车子,而是人生了。
而且从运行环境看,pc 可能只面临积灰,而车子可能要面临高温、大风、雨雪、颠簸,以及其他不可预测的交通参与人。
双手离开方向盘,是对自己不负责,更是对他人不负责。
这是正片里没有的特斯拉,大家且看且珍惜,明白懂车帝为啥不加到正片里,降维打击
【懂车帝辅助驾驶测试:没有放到正片里的 —– 特斯拉 Model X - 哔哩哔哩】 https://b23.tv/ReSBPS0
不要说智驾了,我公司所有的数控机床,算工况最简单、技术最成熟稳定的了吧?
但每个数控机床旁边都是急停按钮,哪怕机器自动运行时,操作工也要在旁边看好,决不允许擅离职守。
是机器就会有故障,公司各个车间群里每天都能看到各种故障和请修单。每年的请修单都是厚厚的一沓。再好的进口数控机床和数控系统,偶尔也会出现系统报错。
不要说机器了,就是我的苹果 15 Plus,算运行极其流畅了吧?某些软件偶尔也会有 bug 卡死界面,这时就要退出软件重启。
所以哪怕智驾很智能,你敢保证一辈子没故障和 bug?一次软件故障就足以把你送上天堂了。
今年小米汽车的智驾在安徽出事,3 个女生被活活烧死,就是明证。
至于那些开车睡觉的,小心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到天堂了。
那么到底准用还是不准用?
既然没禁止那就是准用?
出事故?企业担责也好个人担责也好,规范这些本来就是国家的工作啊。
节能都是一二三级,怎么到了智驾就这么唧唧歪歪的?
即没有技术且 “不能合作” 且只能拖后腿的情况下,搅浑水是唯一办法了。
不过这个后腿可不好拖,不是看不是某些企业,明年底之前勉强达到小鹏现在的水平就算是进步神速功效显著了。
。。。换句话说,不可能等某些企业完善了技术达到 L3 水平才推进 L3;
而且等你完成了 L3,智驾技术还在往前推。
等某些企业的高速路 L3 上路了,人家都已经城区 L3 了。等你城区 L3 了,人家高速路 L4 都开始正式上线了。。。追?没国外公司给方案,难受吧?
居然还有脸玩字眼 “我们家哥哥都说了要握方向盘,不像余承东那样睡觉玩手机”。。。确实该握方向盘,专心一点,会死人的。
拜托,有记者非要问人家公安部怎么看解放双手,人家当然把规定念了一遍。不知道大家在狂欢什么?
而且,南方日报诶,就是那家教全红婵用英语说 “拿捏”,说人家疯疯癫癫的那个媒体。
从法律角度讲的确是这样的
我一个花粉都强烈反对鸿蒙智行吹嘘自动驾驶,你可以有技术但不能让消费者违法。更何况厂家也不兜底啊
估计自动驾驶会先从部分高速,以及部分大城市开发区开始放开
前者比如各种绕城高速,机场高速,京沪京沈这种的,跑的人多,长度和难度适中。
后者道路是新修的,很容易在路牌里加入自动驾驶的固定引导设备。
现在还是算了,人们还没做好让机器完全对生命负责的准备
这几年瞎用智驾导致的交通事故太多了,之所以你看不到相关报道,因为都被压下去了。尤其以龙岗必胜客为首,一个吹的太厉害,宣发的经费也多,另一个车多,用户多,而且他们品牌的用户普遍还特别盲目,所以真给他们当小白鼠,真用他们吹牛逼的破系统。
需要注意的是这次限制宣传智驾,无人驾驶的主要推动方是 “公安部” 。
我前些年还干无人驾驶的时候,刚开始要给政府部门写 PPT,帮他们制定无人驾驶相关政策的主要推动,或者对接部门都是交通,工信的。你可以翻往年的新闻稿,发促进无人驾驶,只能驾驶的基本都是交通部(管建设),工信部(管工业产业发展),或者地方政府的相关链条的部分发的,推无人驾驶,攀科技,一个是他们的政绩,那几年科技转型,智能化喊的多,另外一个,推无人驾驶有新基建的项目在里面。能搞项目,能搞钱。第三个,跟他们打交道的同事反馈看,那帮当官的,包括他们找的一帮学校里的专家,要么狗屁不懂,要么不说实话。
于是在官方(主要是交通,工信)的鼓动或者默许下,大家一起喜气洋洋,吹牛逼,吹泡泡。
但是,路上真出了事情,公安交管大队是真要上去处理的,是真要给这帮人擦屁股的。
一线的交警跑去擦屁股还不讨好,想做点安全宣传,还能被和谐掉,被某些力量强大的厂商给盖下去。
一次两次还行,太多了,公安交管的可就不给你背这个黑锅了。
所以,你看从去年开始,限制无人驾驶宣传,包括这次开发布会,以及懂车帝搞的路测都是公安交管部门在推。
(其实懂车帝测的那些情况我们从业者早就知道,几年前我还干这行的时候,测试就碰到过,那还是有经验丰富的安全驾驶员全程高度注意的测试场景,测试车的传感器配置也远好于世面上卖的车,安全员都是找的 10 年以上驾龄的专业老司机,好几个被吓的魂都飞了,半天缓不过来)
我觉得这个应该大力宣传,大力普及,写到驾照考试的内容里,不然,以后都是新大嘴吹牛逼的,在车里睡觉的马路杀手,那问题就大了。
不过,这些个厂商确实屌,这事儿都出来这么长时间了,特别是懂车帝那个评测,而且是对全社会交通安全如此重要的新闻,还是央视参与,公安部主推的。我居然在各大新闻 App 里都见不到,要搜索才可以找到,要真是花钱压下去的,也是太猖狂了。
其实,这些年,你买的到的智能驾驶,除了特斯拉稍微强一点。不管大嘴怎么宣传遥遥领先,其实跟 20 年前就有的那个自适应跟车巡航没有代差,强是能强点,强的不多,毕竟现在传感器多,动不动十几个摄像头,还有激光雷达。但是,不管是视觉模型也好,激光也好,真实场景下,失效的概率还是太大了。所以,不管大嘴怎么吹,其实就是 L2。
国内真正能强一点,可能还是百度那个 robotaxi,一个是算法调教非常保守,再一个人家干的时间最长,覆盖的场景应该也是最多的。最最最重要的,百度那个云代驾,云端是真有人盯监控的,真要出了事儿,百度公司也是真担责任的,有事儿你真能找到李彦宏,人家不会赖的。
虽然,国内主流媒体,百度被黑最惨,这几年发展也确实不行,说实话,国内几乎所有干无人驾驶,还有智驾的,都是抄百度,哪一家不是靠挖百度的工程师,抄百度阿波罗的代码,做起来的?包括遥遥领先。
最后贴个懂车帝的测试链接,希望更多人看到
想了解无人驾驶到底什么情况的,可以看我前几年的一篇知乎,当时怕得罪人,写的有点保守,不过,现在看也不过时,行业其实也还是那样
公安部的意思,别 tm 用智驾出来害人了,想死自己去死,别拉上别人。有些群体真就是这样,你拦着不让他找死,跟刨了他的祖坟一样。很多人说小米车主是鬼火少年,我看这个群体才是真正的鬼火,他们甚至连方向盘都想摘了!
本来就是啊
智驾智驾至少得像个正常人一样吧。
感觉南极人牛逼的。
你坐车上,然后开智驾,然后让你爹在马路上,你直接冲过去,看智驾会不会给你避开
一次不行,就来 100 次
请加大宣传力度,至少让我那个坚信华系不用碰方向盘的同事看到。
我们是真怕遇到这样的人,毕竟他是自己开车能给自己撞成 180° 掉头直接报废的人。
从责任划分角度看,任何责任都是驾驶者需要承担的,不论是否使用智能驾驶系统。
这玩意就像,开车压实线超车并线一样,你只要愿意承担扣分和罚款风险,那么你压实线超车就问题不大。同理,你只要愿意承担后果,那么把驾驶权交给 AI,自己睡一觉有又何妨?
明确责任,并不是打压企业创新。相反,企业在各种交通事故中反而没有了压力。
PS,现在比亚迪 15 万的车都有智能驾驶,这种技术除非不允许出现在汽车上,否则,根本无法阻止人们使用。
我几乎每天都用 FSD(美国版,2025 modely),特斯拉的表现符合预期。就是说,我差不多能猜出来特斯拉在每个场景会如何表现,比如,它应该能刹住,会明显地做 defensive driving,会急刹,但是也会开错车道,等。
完全没有猜到的的是国产智驾竟然这么拉垮⋯先说明,我还没有尝试过国产智驾,对网上的描述充满好奇,想着今年回国一定要约几个试驾。结果…
不能理解的是,在进入大转盘前,绝大部分的车都不按照车道行驶,为什么会这样?还有,高速上前方突然出现障碍物,让速不让道这算是基操了,咋就猛刹都不做呢?还有,为什么这些智驾可以让用户调整跟车距离,但不会主动地根据车速调整呢?
—————-
更新,随手晒几个评论区里 “遥遥领先” 的目标用户,热乎的,各新势力赶紧来投放广告啊
通过这次发言,以及央视下场支持以及宣发的测评,明显能看出懂车帝这是命题作文。
你宣传正确看待自动驾驶可以,但不该用这种歪屁股媒体非统一标准测试,这样反而没有说服力。
但明显能看出懂车帝技术水平严重不达标,测评根本做不到控制变量,上次测评车追尾大卡车也是如此。
要知道车设置的是定速巡航 130km/h,请问高速限速是多少?为什么不把条件设置成 120km/h?
我知道 130km/h 现在并不违规,但是路上你遇到大部分人在高速上速度是多少?
再比如:
道路前面有一台抛锚车,测试车跟随前车行驶,在靠近抛锚车时前车突然变道,测试车需要及时刹停,避免碰撞,同时旁边车道还有大量社会车辆。
通过大家集体翻车得出智驾不行 ,那么请问这种情况人驾行吗?
另外,懂车帝对特斯拉的偏爱已经不是一回两回了。
特斯拉智驾高速跟车距离特别远,提到这点评论区一堆人说这跟车距离正常就这么设置的。但我开高速从来没见过这样的跟车距离,难道特粉都没有驾照吗?
特粉们请回答我的问题:
你有开过 fsd 吗?你平时高速什么跟车距离,你开智驾这个跟车距离你是调节还是就这么开?
那距离前车这么远你会一直这么开吗?高速上我怎么一个这样跟车距离的车尤其是特斯拉都没见过?
你就说高速上你见过这种跟车距离吗?你会这么远跟车吗?
那距离前车这么远你会一直这么开吗?高速上我怎么一个这样跟车距离的车尤其是特斯拉都没见过?
所以他测的是日常工况吗?评论区有两个特斯拉车主说确实跟车距离远总被插车,他们说后来基本就不用了。
具不具备且不说,先把 L3 的商用准入标准和法规定下来,这才有利于推动技术的进步,车企做不到就老老实实的就搞研发,现在这样遥遥无期,到底是不是真的想推动自动驾驶场景,消费者不知道车企技术水平,车企浑水摸鱼,这并不是一个好现象
我国早已打破国外垄断,实现了 L4 级驾驶。遥遥领先于世界。
只是有些人跪久了,监管跟不上时代发现而已。
只要监管放开,L6 也就这两年的事情。
遥遥领先。
在中国,敢这样说话的只有公安部了,赞一个。
我这么一个汽车行业工程师,说这些话肯定会被骂不爱国的。
顺便提一嘴,自动驾驶的国标在某爱国企业的主导下,定的目标事故率是是每一万小时一次,差不多就是平均每辆车生命周期内撞一次,你们觉得怎么样
法规赶紧出来啊,现在这乱象还不立法?
当下的智驾功能属于一个可选的功能。
如果你不信任它,那么就不启用。
如果你信任它,那就用,同时要清楚明白,出车祸后,所有法律责任是由你自己承担。
道理很简单,人家接触的交通事故比我们多得多,了解的信息更全面,不会被网上那些舆论信息干扰。说白了,事实胜于雄辩。智驾事故 OTA 再厉害,那也对他们无效。开车还是要自己对自己负责。
支持直接 BAN 掉智驾!
L3 法规也别出了,等 0 事故率的自动驾驶技术真正问世以后再出吧!
在广阔的天空,连配自动驾驶系统的飞机都要配 2 个驾驶员。
在情况复杂的路面,竟然可以放心无人驾驶。
随随便便造了一辆豪华的大型玩具电车,那些生产电动牙刷的,造空调的,搞抄袭的还想在复杂的路面给人的生命保驾护航?
对生命的敬畏都没有
FSD 全称 Full Self-Driving Computer
翻译成中文是完全自动驾驶
但公安部又说目前我国市场上销售的汽车搭载的智驾系统都不具备自动驾驶功能
不怕特斯拉撤资吗
现在某为的粉丝,已经癫狂了。完全没有逻辑。
知乎上甚至能看到他们在宣扬什么央视和懂车帝联合做局抬高特斯拉,打击某为。
把我都看愣了?想起一句台词。
嘉靖:严世蕃的意思,朕的儿子也通倭?
毫无疑问,以某位 “大嘴” 为超级范本的汽车厂商在所谓 “智驾” 的宣传上,尤其是宣称已实际达到 L4 等级这样 “无知者无畏” 的无耻态度,对消费者产生的误导作用以及由此引发的安全甚至生命事故,必然也确实正在随着 “智驾” 的普及而井喷。
L2 级辅助驾驶的要求是:无论手脚是否脱离(hands off, feet off),驾驶者都必须完全处于驾驶状态,并随时准备接管方向盘和油门与刹车踏板(hands on, feet on)。
那一堆系统你收费八万他收费六万都是在干嘛
做好全速自适应巡航就行了。
真有什么问题能刹住就可以。
变道转弯这些需要更多复杂考虑的工况交给车主来进行。
希望能像迪子那样对某一工况进行兜底。啥时候能直接对全速自适应巡航兜底,我觉得就可以了。
遥遥领先法务部可是要给他发文的
逆天,昨天还是懂车帝恰烂钱,今天已经快进到公安不懂法了
这些年汽车圈浮躁得很,越来越爱造名词。自动驾驶分级就只有 5 个,L1-L5
但是这两年汽车企业宣传上搞出些啥?L2+,L2.5,L2.9999。为啥不敢说 L3?因为 L3 最大的特点是出了事故,车企需要负责,要是没有这条限定现在估计都在吹 L3.99999 了。
这两年自动驾驶技术发展确实非常快,啥大模型,车路云等等,学术产业两开花,确实试驾了多款车型,体验都不错! 但是现在的算法是没法应对一些边缘常见的(出现概率极小,很难复现),在这种情况下出问题很正常,因为算法设计之初就没有考虑过这种情况。所以说不要看着宣传,还有平时体验不错,就完全放松警惕,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大胆!竟敢违反华为法,251 警告!不爱国警告!
这边建议直接开除国籍、党籍,剥夺一切政治权利,在中纪委和国家监委主导下会同国安部、公安部、最高法院、最高检共同审理,并处以亟刑!
学过化学的应该都还记得活化能的概念,也就是诱发反应的能级比反应本身还高。自动驾驶技术其实也一样,人类不可能一瞬间过渡到所有车都自动驾驶,而部分车人开,部分车自动驾驶的技术难度其实比最终形态还高,毕竟人是无法预测的
[
L3 自动驾驶同步登陆北京、武汉,理想、比亚迪等多家车企已全面备战,新能源车企如何应变?3 赞同 · 1 评论回答](https://www.zhihu.com/question/8797505063/answer/72572434652?utm_psn=1931985760862570337)
至于车主应该如何对待自动驾驶技术,我曾听过某头部新能源车企高管的分享。他说即使他自己到了高速上也不会用自动驾驶,因为命是自己的,但在城市路段堵车期间,自动驾驶就可以大显神威,代管一脚油门一脚刹车这种让人崩溃的工作
当计算器发明的那一刻,很多人都会用算盘再算一次,生怕算错,此时此刻恰如彼时彼刻
好几年前我就一直喷自动驾驶,然后被一群忠实的自动驾驶技术崇拜者喷,他们完全忽视了当下技术发展层级。。。以下是原来的回答。
说个题外话,对写代码写出来的自动驾驶、自动泊车持很悲观的态度。。。码农不可信,程序员不可信。哈哈
新能源车是好东西,但是自动驾驶在现阶段别太信任。自动驾驶现阶段质量不行。我只说高级别自动驾驶,只说你别在高速上开自动驾驶睡觉,行了吧?我不说别的了。
你们为什么会相信智能驾驶?真的,我真的很好奇,写代码写出来的东西你们都敢信?大晴天的时候城市道路低速体验一下得了。。。
真想把做智能驾驶的公司的 bug 单列表放出来给大家看看,看看都有些什么奇怪的 bug,哈哈哈
作为程序员,虽然不是做智能驾驶的,但是略懂一点,这方面朋友也有若干,有产品开发测试,经过我们的充分讨论,高级别智能驾驶远远谈不上安全。
毕竟,连开发者都不知道会触发什么奇奇怪怪的 bug。
衷心建议:
1. 阴雨天别开高级别自动驾驶。
2. 车况复杂时别开高级别自动驾驶。
3. 路况复杂时别开高级别自动驾驶。
4. 高速上别开高级别自动驾驶,这倒不是 bug 更多,而是万一出 bug 了太危险。
我不知道评论区有人怼我干嘛。。。我只是跟你们科普说现阶段所有的高级别自动驾驶都是腊鸡,所有的。。。
我没夸小米。。。小米自动驾驶同样是腊鸡,只要是软件就必然一堆 bug。。。懂?
你把标准定出来啊,市面上都不具备,这不是你懒政不推出 l3 标准的理由
华为的水军最好找点有脑子的人领导。
国家这次出手就是摆明了告诉你,别打擦边球了,什么 L2.9 无限循环,什么本来已经 L3 了是国家耽误你了,什么开车睡觉,开车办公。
这次就是告诉你,以后别吹牛逼了,老老实实的手放在方向盘上。
以前我只是反感余承东天天吹牛逼,现在我更烦华为这个粉丝群体。
测试结果一出,整个抖音全是华为花钱买的博主在硬洗,底下无数的水军号出动,这次经费没少花吧?
华为这个粉丝群体真的太可怕了,这要是让别有用心的人领导了,真就是一个邪教。
不认识这个叫王强的,我想说的是,满大街在跑的萝卜快跑,是不是自动驾驶?
支持。
智驾是汽车行业发展的大方向、大趋势,
但决不能一蹴而就。
在缺少行业标准、法律保障、驾驶员专业指导与考核体系的今天,
一定要条件、有步骤、有策略地逐步推广与应用,
并不断修订、完善、升级。
千万不能置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于不顾,
沦为车企市场营销的噱头。
过年的时候,有个极氪车主开车睡觉,写过一个回答,直接搬过来得了,再做一些补充。
————
我一直很讨厌国内车企过度宣传智驾。
稍微了解一点这个行业的人会知道,智驾分 L0-L5 几级,
真正符合普通人嘴里的所谓自动驾驶,基本要到 L4 才能实现。
而当前市场上所有车型,
是的,我说的是所有的车型,国内国外,包括国内最强的华为,国外最强的特斯拉,
智驾等级最高是 L2。
这距离真正的无人驾驶,还有非常非常远的距离。
事实上当前的智驾,更像一个鸡肋,它的存在其实连泊车都无法做到绝对安全,开车就更不谈了。
更加更加重要的是——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智驾出事,和油车出事是一样的,驾驶员自己负责。
来源是哪里?
根据国家标准《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GB/T 40429-2021),L3 级别及以上级别智能网联汽车涉及驾驶权转移,自动驾驶系统逐步取代人类驾驶员执行驾驶任务,其中 L4 级别、L5 级别已经完全脱离驾驶员,全权由自动驾驶系统执行驾驶任务。
根据上面,责任的认定,主要由驾驶权来决定。到了 L3,才涉及到驾驶权的转移,但即使是 L3,智驾也只能叫逐步取代驾驶任务,驾驶员也要承担部分责任,到了 L4,才能做到完全脱离驾驶员。
这个意思就是,只有到了 L4,在法律上,你才能不自己开车,出事了你才能无责。
————
但是国内大量车企将智驾作为重大卖点,
加之现如今很多人对于信息的接收能力基本相当于弱智,
车企一说就信,然后就放开方向盘,也放开自己的命。
目前传的比较大的智驾出事,除了之前小米一车三命之外,还有问界车主一车人开车出去旅游,一车人都在睡觉,司机也在驾驶座上睡觉。
结果直接撞护栏的。
————
事实上,几年前我就写过一些回答,建议大家暂缓购买电车。
不是因为电车不好,电车当然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但很多买电车的,不了解我们国家的习惯性做法。
我们国家习惯先试点,再修正,成熟后再推广。
电车虽然销售了很多,但重要的智驾和电池,还有大量技术没有实现突破。
所以本质上电车还是处于一个试点的状态。
于是很多人用自己的钱和小命在为试点来贡献经验。
有了这些经验,几年后的今天,智驾正在逐步规范,对电池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说明电车已经逐步进入了修正的状态,即将进入成熟状态。
综上,建议要买电车的人,
第一,可以暂缓一到两年,等电池、智驾等业态成熟后再入手。
第二,不要被智驾的宣传忽悠了,即使是修正和提升过的智驾,最多也只能到 L3,驾驶权仍然没有完全转移,出事了你还是要负责任。
这意味着,别说现在的 L2 了,就算到了 L3,你还是不能放开方向盘,L4 才可以。
最后,虽然大家都看不上百度,但百度的萝卜快跑,还真的是唯一一个由厂家负责的车。
虽然网上一搜全是后台的工作人员,但由于车里没有司机,所以出了事,还是百度兜底。
所以百度和这些车厂完全不一样,他是另外一个逻辑了。
早该下场了!!!!!
特斯拉开始时可以说还没有普遍性你无视,只是把名字改了。华为那些离谱宣传不管…… 太过分了。
智驾退出就免责的问题我想到就想笑。傻逼们还乱用智驾,你想开车放松点用智驾可以,但是别太过分心,什么打游戏睡觉的都傻逼。
智驾期间责任落到企业头上这个目标看来短期内是不可能了 那么确实也就没有所谓的自动驾驶了
爱不爱国?知道 L2.9999999999 的循环的含金量嘛!
国库有小米充值的税
公安部从国库里拿钱发工资
所以公安部什么成分不用多说了吧?
(手动狗头
遥 * 遥 * 领 * 先 * 的那谁,赶紧出来回怼哈
恰好就在懂车帝了发布的智驾大横评视频之后,公安部就强调了智能驾驶是 L2 水平,不是自动驾驶。
再结合央视与懂车帝联合发布视频
这透露了一些信号,也就是上面的某些人开始对龙岗无敌手表示不满了。
懂车帝发布的视频,踩了几乎所有的车企。但车企基本没有什么反映,唯有一家不是车企的企业让全网的 kol 和 koc 表达不满,质疑懂车帝收了特斯拉的钱,口径出奇的统一。这些 kol 和 koc 怎么不去质疑央视呢?我可以理解为这是欺软怕硬吗?
这么说吧,你别看科技部、工信部的名称更显着有科技含量,而实际上我们国家中央部位里面,真正科技化,信息化水平最高的,是公安部,没有之一。
说到底,公安管的宽、管的严,所以肯定比别的部位更要上信息化手段。所以科技企业的东西,公安也是用得最多的,最清楚到底什么玩意儿。
另外,工信部 科技部这些部位,发展国民经济是他们的最首要的的指标,所以厂商吹牛逼只要不是极端过份,他们还睁一眼闭一眼。
而经济不是公安部的首要指标,所以没必要惯着厂商。
最后,现在厂商在辅助驾驶的水平上肆无忌惮的吹牛逼、造假,欺诈消费者,已经严重威胁交通安全了。
而且我在其他问题一直都说,这种司机脱管的 xjb 用辅助驾驶的方式,一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严重后果的可能性远比司机水平菜更高。因为 AI 犯错从本质上来说,相当于司机处于醉驾毒驾状态,一个醉驾毒驾的司机开车上路一但被舆论曝光,完全就是全社会人人喊打,恨不得直接枪毙它他。现在有人放任辅助驾驶自己开,司机睡觉玩手机不看路,居然好意思吹这叫遥遥领先?
说难听点,就算大家都只想保住自己的乌纱帽,你厂商吹牛逼,最后导致惨烈交通事故,是不是还得交警部门去擦屁股?那人家当然实话实说了,凭什么帮你吹牛逼?
现在应该加强的是在出现各种问题事故的情况立法和追责执法。
一些城市近几年交通情况恶化,主要不是由智驾导致的。
各家车企在智驾上进度有差异,定性的对行业整体发表意见是为了啥。
记住了,现在所有的所谓智驾,都只是辅助驾驶而已,只是辅助驾驶。
你要相信智驾,那你就是妥妥的人肉实验品。
说明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
美帝为了打压 HW,不惜用各方势力渗透,渗透各路媒体、央视、公安部。
在各种场合打压污蔑 HW 的技术。
遥遥领先的技术,污蔑成和其他品牌一样烂。
我辈当自强,认清帝国主义的阴谋,为祖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出一份力。
除了某遥遥领先,谁 tm 整天营销智驾,但凡要点脸都不会让人家看不下去!
国家部委的结论都不如某民营企业的推广商单。
妥妥的 x 教,反社会。
局长只是陈诉了下事实啊,有啥好讨论的!!!
建议把智驾的命名也规范一下。厂家负责的 可以把自动放在前面,如 自动泊车,自动领航,自动驾驶。厂家不负责的 请统一叫 驾驶辅助 领航辅助 泊车辅助 。别弄一堆乱七八糟的名字显得自己很高大上。 你都不负责 你还卖力宣传让大家用 ,这比白嫖还可恶,花了钱、 替厂家跑了数据、 出了事还要自己担责任。
其他品牌也就算了。遥遥领先们能忍这样的话?
前期智能驾驶的宣传非常害人。。。
我身边有个研发同事,211 硕士毕业理工男,按理说认知水平应该还可以,但是没有驾照,此前一次聚餐的时候说准备考个驾照,说现在智驾做的很好了,可以解放双手了。。。我当时非常震惊!
我个人做过 61508 标准高安全领域的开发,也开了十几年车,我默认的意识就是智能驾驶再智能,也只能是个辅助功能,让驾驶员轻松点或者遇到紧急情况能够提供一些避让功能,不会真有人开车松开手睡觉???
现实证明车企的夸大宣传和一群没脑子的真就会把命交给这玩意儿。。。
天天吹鸡毛五块钱乘八个的雷达,装上天文望远镜,该是智障还是智障。
本来不就是这样吗?前段时间有人专门做了一些相应的实验,把号称有智驾系统的汽车选了 30 多辆,在封闭的道路上做了相应的实验,结果好像都不怎么满意。从实验结果实际上也说明了就如公安部王强说的那样「目前我国市场上销售的汽车搭载的智驾系统都不具备自动驾驶功能」,只是具有辅助驾驶功能。
我只信余承东,不信公安部
太爽了,狠狠地打那群水军的脸!
懂车帝发布视频之后,一大群人逐帧对着视频找茬,对懂车帝各种喷骂。现在公安部发言打脸,是真的舒服。
给王强的领导打个电话 给个面子
其实当前智驾市场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
这也是娱乐圈的一个方式了,一个 “明星” 出来,大家听都没听过,然后圈里所有人都默认他已经火了,作品?什么作品?先火了再出作品吧
XX 不爱国啊,不诚实不正直
上车就能睡觉,一千多公里零接管,可以玩手机,办公
想撞都难
吹吹冷风哈。
过于领先,不便宣传
赏友商一口饭吃
上交国家,所以保密
得益于经费,hihi 们的岁月史书能力是 t0 级的。
这种是小场面啦。
唯有严格执行广告法,继续打击水军公司,才有好转的可能
干得好 资本天天夸大宣传 洗脑 无法无天了
公安部的意思只是,现阶段智驾还不够成熟,大家别把他当成自动驾驶,完全信任,睡觉、看手机、甚至还有打牌的。智驾方案和营销手段是厂商的,命是自己的,别管你怎么设置,不靠谱就是不靠谱。
但并不是否定各厂现在在做的事情和方向,自动驾驶汽车的发展一样是迟早要替代四轮马车的。
有些人的话术变成了:有些人怎么还没受够上班吗?开车也要 996?
变成了:央视还支持过姜萍呢!
觉得现在的否定辅助驾驶就是否定自驾方向,这是要干嘛?为了销量不顾大家的命了?(其实不光是车里面人的命,路上人的命不是命?)
懂车帝这些测试哪些不是平时会遇到的情况?人家还没测雾天、雨天等特殊天气呢。大晴天可见度那么高还没完全可以 “通过” 呢。更别说那么多意外情况,反正 b 站的 “交通事故” 视频天天下饭的我,还没完全信任“智驾”。
特斯拉第一
国产都是屎
建议以特斯拉为标准开启 L3 法规
哦,最好是 FSD 为基准,其他垃圾智驾一律停止申报。
为啥不把违法宣传的 xxx 抓起来?
所有在高速公路上使用智驾的都应该算危险驾驶。
把自己甚至一家子的交给机器和一个不成熟的技术,这些人是怎么想的?
集火懂车帝:
欢迎补充
我最需要的智驾,定速巡航。其他什么都不要。什么 Aeb,车道居中保持都不要。自动泊车可以有,毕竟我对象停车已经把我车撞烂了。
为什么是公安部,而不是交通部?
严查 wawei
我刚刚看见马斯克假扮成雷军提了两件牛奶进了公安部大楼,真的
工信部、交通部、科技部、公安部交管局都出来说过话做过事了,如果还不管用的话,建议公安部刑侦局出场。
某高赞说智能驾驶就是 if-else
这是几年前的方式,现在所有企业包括特斯拉、Google、百度、以及其它一众自动驾驶企业,已经全面转型人工智能大模型方式了。当然,最彻底的就是特斯拉,完全放弃了之前的分支预测方式。而其它车企,多多少少还在部分使用,毕竟大模型虽然表现不错,但是仍然不完美,特别是中国的车企,智能训练的这方面毕竟全面落后(当然了很多人不承认),必须结合传统分支预测来兜底,一个不成熟的人工智能大家都知道不定出什么奇葩决策。
另一方面,传统的分支预测自动驾驶实际上一直也没有成功,waymo 路测了很多年,就是不敢实用,直到这几年转型人工智能训练的方式,总算敢上路运营了。特斯拉也是刚刚推出,还非常不成熟,大模型就来了。可以说,大模型训练模式是自动驾驶的救星,假如不是在这个时间节点出现,智能驾驶根本远没有现在的效果,国内的车企更是不可能让自动驾驶上路。
可不可以让王强跟余承东 pk 一下
我信余大嘴
目前上路的智驾汽车越来越多,车商的擦边宣传引导,会导致不明所以的车主把智驾和自动驾驶搞混淆,不管是对自己还是对别人都造成了很大的安全隐患,尤其是高速路段我觉得目前阶段还是应该禁止智驾的使用,因为高速上一旦出问题伤害太过严重,等测试验证充分稳定后再逐步放开管控。另外我觉得开车决策不能有两个大脑,要么自己开,要么机器开,车辆行驶过程不应该出现需要接管的场景,如果需要接管那么车辆必须停住,然后再接管。这一条我建议必须写入智驾标准,这样才能做到责任才分明,也更能保护车主生命财产安全。重要事情说三遍:行驶过程不允许出现接管,必须停车接管!行驶过程不允许出现接管,必须停车接管!行驶过程不允许出现接管,必须停车接管!
做智驾的不把辅助驾驶炒成智驾绝不甘心,这就是目前智驾行业的基本心态,噼里啪啦打脸了还是玩擦边营销。
终于,
等到了。
“智能驾驶” 是个伪概念,
目前在国内上路的所有车型,
也就特斯拉实现了真正无人驾驶,可惜国内没法用…
不明白智驾到底有什么用,真想完全托管,直接所有厂家的车接入一台主机不就完事了,你输入需求,主机帮你安排,走在路上所有车都是主机的棋子,连车祸都不会发生了
来,芯片给你干冒烟
工信部可算歇歇了。
为什么没有各家水军喷他?直接上啊,别怂!
有那心不如杀鸡儆猴杀一杀深圳安徽那些企业天天吹牛逼也不上上税的。还是说你们也管不了
经典段子,ai 最大的短板是不能坐牢。
先给车里塞两张 H100 再说自动驾驶的事。
以前所谓 “智驾” 是高端新能源的标签,那时候买高端新能源的还是少数。比亚迪一把将智驾拉成新能源车标配,这就意味着以后上市的新能源车基本都会有,智驾车辆会越来越多,如果真把智驾当智驾那以后智驾事故越来越多。
无论是算法层面来个什么大突破,还是计算硬件突飞猛进带飞算法,还是别的突破,都和现在的车子无关,现在车子承载不了这些。
和 chatgpt 和色图炼丹这波不同,车子硬件落后太多了,再加上汽车产生的数据量和通信限制,无法靠云端算力去怼。
ns2 有 8 核 a78c 和 1536CUDA,可以大概认为旧时代的汽车计算芯片和这玩意是类似的技术和规格,无非可能多两片,功耗高点,这玩意才卖多少钱。
我买的 ai395 有 16 核和 20 多 T 的 GPU 核,纯跑 fp16 可能有快 60T,我觉得未来很长时间车子车载芯片也就这个规模,当然可能神油优化,但在内存带宽和功耗会卡住性能,这玩意机器卖一万出头。
指望吹这些玩意然后卖高溢价的都是然并卵,自动驾驶行业虽然吹的凶,我感觉和当年 ai cv 时代都没本质区别,巨额投入加每个车企定制加海量车型,等于恶梦。
廉价,通用,能走量,有边界,在边界内靠谱,某厂搞那么多车型,那么多套方案,完全是取死之道。
我觉得,5 千块的传感器,5 千块钱的计算硬件,5 千块钱的软件算法,搞个能糊糊用用的玩意,持续做下去才能玩下去,毕竟普通牛马就这么点工资,但是这么点钱是烧钱巨头可能无法接受的,那商业模式咋玩。
官方终于表态了,这块已经魔怔化了 ,多数群众是跟着宣传走。那么我想问下,那些宣布自己智驾的的汽车品牌,是不是属于虚假宣传和欺诈?以前造成的人员和社会损失,重新考量下他们需不需要买单?这不是标准的重新定制,而是厂家们编了个标准忽悠大众,并不是国家标准。
只怕还是不了了之,这也是看这群昧良心的厂商越整越邪乎,引起的社会安全和隐患越来越大,官方才不得不出来制止。
但是之前因此受到伤害和损失的人呢?你不能一句他们蠢谁让他们相信一句话了事,大部分群众都是信息的接受者,这有这么大范围的欺诈还能没事儿,那市场管理到底管理的什么?这还是公安部发的,市场管理有什么用?
还有脸说,多少年了没人管,政策制度滞后性体现得淋漓尽致。以前厂商虚假宣传的时候有人管吗?在路上用得飞起的人都多了去了,有人管吗?现在睡醒了,早干嘛去了?那以前需要宣传的厂商要不要被追责?违规使用的用户要不要追责?这不追责的话那对应管理部门要不要被追责?!
把为首逮住一顿揍。看看谁还瞎忽悠
代码也是人写的,写代码的人自己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程序没有 bug.
没毛病这个定义一点毛病没有,本来就是辅助驾驶,以目前的人工智能和技术还达不到智能驾驶的水平,一堆花里胡哨的发布会,硬是宣传成了智能驾驶而已
明明是辅助驾驶,非要改个名叫智驾 L2,甚至 L2.99999 然后营销,虚假宣传。
智驾降温,石砸狗叫
关键就算公安部不说什么样的白痴能相信现在的技术能让汽车可以完全自动驾驶了
他不诚实不正直。
PS:5G 被你忽悠了搞跃进,现在还想再来一次?
不是吧,正常智商的人类不都应该能理解现在的智驾再怎么智也只是 L2,真拿它来当自动驾驶就是弱智行为了。
这还咋看待呢?
不理解
这个问题都不应该存在。
我以前对特斯拉嗤之以鼻,我觉得只有 ××× 才买特斯拉,但是自己真的开了以后发现原来自己是 ×××
没有问题。任何汽车都不具备。
但是还是分好用和不好用的智驾。
手机随你们怎么吹,出不了人命。
汽车不行,最近一两年多少人因为所谓的智驾出了事故,丢了性命,公安部交通部那边有最权威的数据。现在出来说这话一定是因为智驾在所有事故因素中的占比极速攀升,到了他们不得不出来给大众和车企敲警钟的时候了。
即便到时候 L3 甚至 L4 出现,驾驶的时候也不要掉以轻心。责任虽然是厂家的,命却是自己的。
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
这个问题下海狗直接死绝
官方觉得现在智驾不行,
但是某些厂商天天吹智驾。
你说官方关心吧,那些天天吹牛的没有惩罚。
你说官方不关心吧,他出来辟谣。
包括遥遥领先吗?
特斯拉是一杆枪,央视联合充值弟给国内智驾降降温
这个消息就像巧克力一样!
第一次提这个事情的时候。我记得好多回答是,只有华为可以叫智驾了。
不知道这次还能不能继续这么说,华为的还是智驾,其他品牌只能叫辅助驾驶。
大家都知道懂车帝和央视联合做的测试,测试的结果就是国产全部扑街了,,奇怪的是只有海狗嘴硬,到处骂懂车帝,但他们却不敢骂央视
看完懂车帝的评测 集体拉闸 剩下特斯拉
收到,马上安排 OTA 公安部
这是事实,国内智能驾驶和特斯拉的不是一个东西。
vla 这玩意,很多车企才刚投入,短期没啥效果。
可以说,和特斯拉技术落后了整整一代
原创 维舟 维舟 小米Su7车祸爆燃后的车辆 随着更多细节披露,小米Su7事故的真相已大致得到还原:3月29日深夜10点多,三名女大学生在驱车经过安徽枞阳时,驾驶员将车速提到时速116公里后,就交由NOA智驾系统,而当NOA提示“请注意前方 …
知乎用户 飞天小女警 发表 特斯拉:意外之中,一直没吹,你们还真的当我没实力。 小米:虽然菜,但是不会有人因为智驾买我吧? BYD:虽然一直被友商黑智驾,真有人帮我洗刷冤情了。 小鹏:我就说我智驾不错吧,你们偏不信。 问界:懂车 D 收钱 …
知乎用户 硅谷 IT 胖子 发表 不是 看看英国当年关于火枪和长弓的辩论,有相似之处: 火枪优势之一,在于训练上手快,长弓需要从小几十年的培养——对应自动驾驶,就是老人小孩残疾人等都可以不经训练开车,而且要知道训练一个熟手司机本身也是有代价 …
知乎用户 小方有点小方 发表 逝者已矣,生者应引以为鉴。看到这一新闻,第一反应是感觉到可惜,第二反应是事故本身也是一种必然。 **事故的原因推测——**作为一名一线的规控工程师,锥桶 + 静止异性车辆是一个典型的 Corner Case, …
知乎用户 张抗抗 发表 简单答几句: 上汽董事长所说的 “不接受与华为合作自动驾驶” 的主体,主要是指上汽旗下的自主品牌,包括荣威、MG、智己、R 品牌,并不包括上汽通用、上汽大众。 通用、大众是否与华为合作自动驾驶,并非上汽能够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