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下调首套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 0.15 个百分点,将产生哪些影响?
知乎用户 每日经济新闻 发表 从今年年初开始列举一下楼市刺激举措: 过完年之后就有不少地方以玉米、西瓜等农作物作为首付,鼓励居民买房; 南京等地出现政策一日游,前脚放松限购后脚收回; 网传 12 万亿刺激房市,来一波涨价去库存,并再来一波 …
有个成语叫“指鹿为马”,实际上一点也不夸张。
最近有位专家孟晓苏“建议百姓拿出三分之一存款买房”的新闻很火,想都不用想,孟晓苏这话说完后必然被骂的狗血淋头。但你们绝对想不到,让你“拿三分之一存款买房”并不是孟晓苏最雷人的语录。
三个星期之前,孟晓苏也讲过一句话:房价上涨促成了居民共同富裕,房价下跌对老百姓没有任何好处。
见过不要脸的,请问诸位见过这么不要脸的吗?
孟晓苏的理由也简单,房价上涨,之前买了房的老百姓就赚了呀,所以要多涨涨,让那些以前买房的老百姓发大财。
专家就是这样,话只说对自己有利的那部分。以前买房的人赚了,请问以后买房的人呢?
而且最赚的是谁?肯定是房产商,毕竟以前买房的老百姓各自就一户,房产商可是有一块地皮,上千户。
为什么孟晓苏能说出这么不要脸的话?因为他自己就是搞房地产的嘛。天眼查上可以查到,孟晓苏在11家企业任职,括天津翠金湖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汇力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等等。
所以,并非是个人披个“专家”的皮他就是专家,这是专家讲经济吗?不,这是房地产老板惦记老百姓口袋里的钱,在劝老百姓买房呢。
孟晓苏对外有个名头,房地产评论员,房地产评论专家之类,其实稍微了解一点这行的人都知道,大部分城市里都有很多做房地产生意的大v,他们赚钱可简单了,弄个媒体号,再找些销售,去跟房地产开发商谈合作,无非就是让开发商给自己钱,自己帮开发商发广告。
你以为开发商愿意这样给他们送钱?当然不愿意。但你不买他的广告位,他就在媒体号里找你的瑕疵。不要太好找,每天去你的在建楼盘附近拍拍照,说说地理位置,说说周边生活多不方便,说说你质量哪里哪里不行,说说附近的哪家哪家比你行……这谁吃得消?而这,就是这些地产评论员存在的意义。
孟晓苏心里很清楚,老百姓的存款增加十几万亿又怎么样?其中80%都掌握在2%的人手里,老百姓卡里能有多少钱,也就混个温饱而已。看看近期社交媒体上,什么少爷、公子的称呼频频出现,为什么?贫富差距太大了啊。
他孟晓苏不知道?其实他心里比谁都清楚,只是他不说而已。
让老百姓拿三分之一的存款出来买房被骂上热搜之后,刚刚孟晓苏已经进行了第二波解释:不是逼低收入的家庭买房,是支持有支付能力的家庭买房……啧,话说得快,改口更快。
别说三分之一了,就是存款的一分之三,老百姓恐怕在北上广那些地方,都买不起一个厕所。
我觉得专家们还是不要把目光时时刻刻盯着老百姓了,大家这两年怎么个光景,你们还不清楚吗?实在不行,可以看看城投,问问城投欠下的几十万亿进了哪些人的腰包,让那些人把钱吐出来恢复经济;也可以看看瑞士银行里的信息,100个中国人存款7.8万亿,然后摸着良心问问自己,老百姓口袋里能存下多少钱。
建议这种建议,专家们就不要拿出来丢人了。你们这提的还没我好,我建议专家把存款拿出来分给老百姓买房,这样就能恢复中国经济了。
原版不敢说,网友改过之后的版本也不错:我翻开历史书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经济复苏”四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买房”!
知乎用户 每日经济新闻 发表 从今年年初开始列举一下楼市刺激举措: 过完年之后就有不少地方以玉米、西瓜等农作物作为首付,鼓励居民买房; 南京等地出现政策一日游,前脚放松限购后脚收回; 网传 12 万亿刺激房市,来一波涨价去库存,并再来一波 …
知乎用户 放下客户端 发表 蜗居里面有一段,秘书长宋思明指导小弟某房地产商如何卖房的谈话, 意思是如果开发的楼盘,老板姓都不买,那就几个开发商联合起来互相买, 小弟问,如果我买了他的,他不买我的怎么办 宋答,你可以自己再开一个挂名公司自己买 …
知乎用户 第一财经 发表 秉承着钱从哪里来,钱到哪里去的原则思考这个问题。 公积金是个池子,企业和个人交,虽然是基金,收益基本可以忽略,大家交,大家贷款用。读者也知道,一旦涉及到大家钱池子,还是有一些问题的,谁来决定钱怎么用,比如前几天当 …
知乎用户 第一财经 发表 看似荒诞戏谑的动员口号其实影射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小县城的土地财政该如何维继? 看看最近频出的政策吧。 **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凡符合 2022 年度农房改善政策的农户,在县城购买新建商品住房的,在原有农房 …
品葱用户 逃离东亚大陆洼地 提问于 5/24/2020 我是上次咨询30多岁零基础能不能学IT的,现在在一家房地产公司从事建筑相关的工作,城市是一个边疆五线小城市,公司开发的小区不是学区房,离市中心八到十公里,这个小区没有出租的信息,基本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