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婆可以传统,女儿必须现代?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在国内各大网络平台上,知乎是出了名的“直男气质”,标准的两性画像是:男性博学睿智,优于女性,女性乖巧懂事,小鸟依人。但在一次谈及“依附型女性”时,有一条答复得到了高赞:

“我希望我老婆是,但不希望我女儿是。”

这个看似矛盾的答案引起的广泛共鸣,证明这样的“双标”并不仅仅是少数人的内心。

和很多人的认知相反,对两性地位的观念,男性群体并不是铁板一块。且不说男性中也有支持女权的,在同一个男人身上,也完全有可能在不同情境下采取不同的立场和主张。

**“男人不止一面”**

前些天坐出租车,看到路边一个男生对女友唯唯诺诺,司机摇头感叹:“这世道可真是变了,女人何止半边天,都恨不得把整片天给占了。”在他眼里,现在的女权运动就是一出闹剧,哪有什么两性不平等?有也是对男性不平等。他儿子就对老婆言听计从,完全没有一点话语权。

我问:“你就一个儿子?”他笑笑:“还有一个女儿,她倒是在家里拿主意的。以后看来还是女儿比儿子靠得住啊!”

这位司机所理解的“女权”,其实是家庭内部的“权力”而非“权利”**,**他相信女儿“更靠得住”,因为女儿比儿子更能掌控小家庭的权力。一个看起来非常抵触女权的老直男,在现实面前并没有坚持“女性不如男性”的老观念。

像这样的事,在老一辈身上比比皆是。

我二舅脾气暴躁,别说接受不了女权主义,还会动手打老婆。但这样一个人,会在家务纷争中极力维护两个妹妹,见不得她们受一点委屈。曾一度对我小姨夫怒吼:“以为我们娘家都没人了是吧?”而当我妈跟他讲道理,责备他不该打老婆时,他也听得进去,能认错。

虽然他也曾阻拦女儿读大学深造,觉得“女孩子读个卫校就够了”,造成我表姐多年来的遗憾, 但在情感上,他始终喜欢女儿多过儿子, 也许是因为表姐比表哥更“成器”,也许是因为她更体贴听话,他不会因为“是个儿子”就偏爱表哥。

▲ 《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18)》显示,我国护士岗位女性占比达到97.3%。   

 © 电影《中国医生》

二舅没什么文化,不会从“女权”的理论高度去看待自己的所作所为,对女性也没有前后一贯的立场,而是分别根据她们的角色、行为来做出反应。

当他为妹妹讨公道时,首先想到的也不是其女性身份,而是“自家人”——他维护的不是抽象“女权”,而是“亲人”——这在现代话语中,其实是女性依附于男性的父权家庭系统的另一个证明,却在一定的场合被用来维护女性。

日本前厚生劳动大臣柳泽伯夫2007年曾失言将女性说成是“生育机器”,在遭到如潮抨击后谢罪下台。但据说他是个怕老婆的男人,因为这番话还被老婆大人狠狠训了一顿:

“你妈生了你们兄弟八人,家庭贫困,一个个把你们带大,后来还操劳过度而死,你说这种话,是人话吗?”

▌****情境主义男权

许多人跟我说,这些年看了太多男性意见领袖在女权问题上暴露出他们厌女的本质,进而对“是否还有男性支持女权”深感怀疑。这种绝望感可以理解,却可能低估了现实的复杂性,进而把网络看作是对现实生活完全真实的反应——但它其实并不是。

一个人心里想的、嘴上说的和实际做的,会出现巨大的反差,这原本就是人之常情。能完全将自己的信念贯彻到整个生活中的,只是极少数人。尤其在中国社会,一个人决定采取什么行动,都要看具体的人和语境,所谓“看情况”。这或许可称为“情境主义男权”,也就是说,一个看似顽固的男权主义者,也远不是铁板一块的,完全可能在不同情况下采取因人而异的立场。

一个男权主义者生了女儿之后,就可能在某种特定情形下转变为“女权”主义者了——这看似笑谈,却是当下社会的现实——哪怕这个“女权”只适用于自己的女儿。

当女性拥有了传统社会中的权力地位后,她就不再是被压迫者。《红楼梦》中,女性固然处于男权社会的结构性压迫中,但更重要的是身份上的尊卑:小姐和丫环、夫人和姨娘都有贵贱之别,王熙凤能整死贾瑞这个寒门男性,更别提贾府的男人们再威风,哪怕像贾赦一度想强娶鸳鸯,面对贾母时个个都得低头。

▲ 贾母位高权重,是因为她在权力结构中的地位,与女性身份无关。 

© 87版电视剧《红楼梦》

这绝不是说,像这样一个社会只有“权力”而没有“男权”压迫女性。不过,它可以提醒我们留意社会现实的复杂性:很多乍看矛盾对立的特质,完全可能并存于同一个人身上——一个狂暴好斗的厌女者可能是母亲面前的孝子,一个对女友体贴理解的男人,可能是个大男子主义者。

现代话语可能会把这些特质解释为男权社会结构的另一种反映,与真正女性的权利话语没有太大关系,但如前所述,在还没有广泛接受权利话语的中国社会,客观上某些女性是可以从中受益,得到助力的。

▌“言行一致?”

另一方面,那些在网上嚷嚷着男权的大男子主义者,现实中是否也这样打压女性呢?

人们的公开言论,和他们的实际作为,往往并不是一回事,所以古话才强调“听其言,观其行”。这种分裂在网络时代更为明显,现实生活中我们遇到的多是规规矩矩的正常人,但在网上会发现遍地都是充满戾气的喷子**,**反差之大令人费解。即便是那些在网上狂喷女权的人,你有时也会赫然发现,他在现实中竟然怕老婆,他对女权的狂暴与愤恨,其实只是对自己现实无能的一种心理补偿机制。

数十年前,美国心理学家拉皮耶曾设计过一个巧妙的实验,以研究这种“言语上强烈排斥,行为上却要温和得多”的现象。那是在美国排华浪潮的年代,他和一对中国夫妇遍访美国各地,一同在66个旅馆过夜、在184个饭店就餐,仅一次被拒绝服务。但他事后给这些店主邮寄问卷,调查他们“是否会接待中国人”时,93%的饭店和92%的旅馆都回答“否”。

这两种看似相反的态度都是“真实”的,分别适应不同的情境,“纸面”的情境可以更安全地表达敌意,但威胁要实施歧视行为的人并不一定有胆这样做。

美国心理学家戈登•奥尔波特在其名著《偏见的本质》中认为,小孩子可能无所顾忌地在言语中表现出偏见,行为却可能是宽容的。而到了青春期,他们已经对成年人的行为模式有相当的模仿能力,此时就可能反过来,知道在谈吐中表现得政治正确,能在不同场合根据情势需要分别进行不同的谈话,但在举止中,他们可能表现出真实的偏见。

一些网络社区无意中加剧了这种偏见,一方面“纸面/键盘”上的表达是安全的,完全不用承担现实中行动的风险,可以更激烈;另一方面,社区中的小圈子抱团,也制造了一种情势鼓励人们表达极端观点,以获得小圈子的认同,男权社区如此,女权亦然。

▌改变的可能性

当下有很多男性,虽然内心并不认同女性的独立人格和主体权利,但由于男权制下对家人的传统观念,也有可能在客观上维护了女性。尽管他们真正所维护的,很可能是作为自己所有物的“女性权力”,但现代女性在寻求维护自己权利时,可以在自主自立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利用这些助力**,**而不需要将之简单看作是铁板一块。

▲ 路是需要两性一起携手走的。 © Pixabay

这种观念也许并不是女性主义真正的意义和目标,甚至一些人会认为是女性权利发展的阻碍,是落后的,但这就是社会现阶段所需要面对的现实:如果将这些完全视为阻碍,那其实就等于拒绝了外部帮助,也没必要争取大众支持,毕竟再怎么解释,“他们”也不会理解“我们”,更不会“真正支持”我们。然而,任何一个小众群体在争取自己权利时,尽力去获得大众的支持,都是非常重要的**,**即便那种支持看起来没那么全心全意。

社会的改变总是渐进的,要求传统观念的人一下子认同现代话语并不现实,尤其是涉及这种深层次的社会观念变迁时,顺势而为的逐步改进,也完全有可能产生客观的正面效果。

很多女性发现,即便父母曾支持自己发展学业、事业,但一旦进入婚姻,父母就会转向,推动自己往贤妻良母的方向靠。也许在婚前,父母对子女所抱有的期望并无多大差异,都是指望你成才成器,但到了婚后,传统上性别角色的期许和价值观底色就逐渐显露出来。

这是当下中国女性的真实处境:你可以在不同情境下尽力获取来自父母等各方面的支持,但如果你想捍卫应得的权利,最可靠的还是自己的独立自主。说到底,任何外部的帮助都不必拒绝,但前提是这有助于你的主体意识,而不是需要你交出自我来作为交换。不论女性还是男性,任何一个个体的独立人格,都是在这样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为什么有人说中国女权是伪女权?

知乎用户 kimi​ 发表 如果现在有个女生说,为什么中国没有女主席,不公平,我要从政,通过自己的努力当上中国第一个女主席 如果现在有个女生说,为什么马云,马化腾,王健林都是男的,不公平,我要创业,凭自己的双手当上中国首富,不是中国女首富 …

国内还有真正的女权主义者吗?

知乎用户 M3 小蘑菇 发表 关键是这个真正的女权主义者是谁有资格来认定的呢? 女权主义者自己就可以认定的话,那肯定有很多女权都自称真女权 如果得到大部分女权主义者同意的话,那选出来的可能是最擅长经营团队,让手下女权得到好处的企业家。就像梁 …

如何看待微博上愈演愈烈的性别对立矛盾?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中外合力,一起制造男女仇恨,导致现在以及未来,男女之间矛盾会越来越重。 不到日本那样 25% 男人终生不婚,年轻男女集体草食,逃离异性,难有缓解。 美国大使馆出钱,美国下流高校炮制各种性别排名,这些都是众所周知的。 …

为什么一些女性讨厌女权主义者?

知乎用户 Romandy 发表 中国其实从来都没有 “女权” 主义者,有的只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只不过她们喜欢拿真正需要维护权益的女同胞们的悲惨故事来包装自己,以此来获得更多利益。 对于国内所谓 “女权” 而言,姐妹?不过工具人尔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