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集体”跑操的医护们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原创 写字的木白 木白文笔平平

文|木白

今天上午走遍了这个更萧瑟的小镇,现在停下来找一爿茶馆开始写今天的文章!

有几个事其实还是需要写的,但考虑了一下还是别写了。出门在外,总是不如在家里的时候有底气。更多的还是不值得!

网上的这则新闻:

河北一医院全体医护下班后跑操。我看到的时候这件事还没上热搜。但看完之后是无法评论的。因为现在的很多媒体报道,说实话完全没有了新闻人的基本素养。

就像下面这则报道。你在这个简短的报道上只能看到医院医护人员下班集体跑操,以及医院工作人员回应,此举是锻炼身体,全院都可以参加跑步,更好地为病人服务。

如此这个新闻看到了什么?

一是说不清道不明,这个集体跑操,你去采访了,一个重点便是,是不是医护人员下班之后必须要跑操?这一点在新闻上是没有透露的。

二是,如果是自愿参加,为何又是集体跑操?正常情况下的集体跑操都是有着规定的,譬如某个领导要求下班大家跑操哈,然后医护人员即便很累,也需要参加。但这个新闻上又说了一句,全院都可以参加。如此,这就给人一种也可以不参加的概念。

也正是因为这个简短的小报道,正常人无法理解,我就搁置没有写。

现在这件事上热搜了,很多网友评论:像下面这则帖子说了,想强健队伍的心意能懂,但医护本就高压连轴转,别让为病人好变隐形负担。

翻看了一下网络,大多的网友评论大多如此,医护人员本就工作忙不规律,没有必要这样折腾人家。

我的几个观点:

一是,这阵子我走街串巷,期间也是见了几位好友的,诸如在我喜欢的那座城市一家很好医院上班的小罗,因为我知道他很忙,我家里也有医生,我知道这个规律,就没打算打扰,但他看完文章知道我就在附近,说什么也要晚上吃一顿饭。

但一见面,下着小雨,破败的小饭馆,恹恹欲睡的小罗。再问一句,说好几个晚上没休息好了。问,什么原因?说,即便不上班,来了病人,领导一个电话你也过来的。无论白天黑夜。我说,你这是被当驴使唤了,他笑着说,驴不用填报表,不用这些人情世故,不用人前见人笑人后苦艾艾。活得还不如驴呢!

收入在现在几乎腰斩。我说,医生算是体面的职业的,现在也难啊。他说,医生不体面,少数资历深的还可以,像他这种工作才五六年的基本挣扎着,没有那么光鲜。

我心里默数着,才五六年的工作资历,加上学习的时间,等到混到资历高的时候,普通家庭出来的不是距离退休也不远了。

二是,抛开医护群体,一种气息。我发现越是靠北的地方,那些单位啊啥的,一些领导越是喜欢动辄搞一套什么“小玩意发明”,譬如我在山东的一位做老师的读友,几年前和我吐槽说,新来的校长真是个神经病,今天组织老师搞什么大合唱比赛,而且指定一些他那个年代的歌曲来比赛,自己的喜好是满足了,但不想想老师也是有家庭的,孩子需要照顾,忙活一天,也想休息一二,而非是他一天到晚背着手在学校转一圈,琢磨着搞点娱乐来折腾别人。

我记得当时回答说,折腾这个字很重要。

因为一些人的心理就是,在自己的一个指令下,诸多的人围绕着这个指令转起来,到最后自己在台下坐着,眯着眼睛端着保温杯看着台上的这些人因为自己而卖力的表演,它们就能获得快感。

讲到这里,我意识到自己有点偏颇,特意给这个老师说,当然,你们新校长不一定是这样的,我当年就遇到过这种领导,遇到这种活动我是从来不参加,狗腿子来叫我,我还会骂狗蹄子一句,瞎叫唤什么,滚!当然,我这个性格领导咋会喜欢,所以现在我靠写字靠打赏为生。

那个老师咿咿呀呀。我说,没得办法,忍着吧。毕竟你和我不一样。

我没和他说的是,折腾,很多时候就是一种服从性测试的艺术。这就是本质。但看透这个本质就有点残酷了。

三是,有时候我在想,很多的人其实从一开始并不是今天这个样子的,大家都是在这种折腾下,在这种一点点测试的侵蚀中慢慢变了样子,不信的话,回头看一眼你最初的模样,是不是和今天很不一样。

罗素有一句话说,人最怕的是你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加入了那个你讨厌的,在潜移默化下你已经变成了那个当初你讨厌的人,在风和日丽的午后你照一照镜子发现映照而出的早已不再是你。

嗯,大体就是这样。

一句感慨是,人有时候其实是需要保留出部分的精力来维护最初的自己。但我也知道太多的人无有能力这样做,像新闻里那几个白发苍苍,头顶秃秃的男医生,他们不跑起来,他们身后的父母妻儿就要为了生活陷入窘境。活着,很多时候,你已经就不是自己了。因为,你要为了活着而妥协。

PS:

这个号后面随笔会尽量不写了,因为影响号的属性,而随笔的也没有多少阅读,下面这个号,深度阅读木白随笔的朋友关注一下,等关注的朋友多了,这个号就开始写随笔!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教科书中有哪些细思恐极的细节?

知乎用户 花花酱 发表 教科书上的: 你以为他在认真思考实验 而现实是这样的: 哈哈 其实,长大后才发现,语文课本里的故事都是以悲剧结尾,从小就被伤感的文学作品所熏陶,怪不得如此丧。 《城南旧事》:“爸爸的花儿落了 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了” 哭 …

从张雪峰到特朗普,整个世界都正在变得“精致利己”

下一个“自私时代”的来临,与它将怎样终结。 说个新鲜事,在小黑屋大约一个来月之后,著名网红张雪峰复播了。 他的第一场直播就有四万多人观看,在被网友问及“怎么看看到文科生就业”的问题时,张雪峰一改往日狂贬文科找不到工作 ,“把孩子打晕,闭着眼 …

如何评价女大学生进入色情行业?

知乎用户 知行一致 发表 孔乙己脱下了帽子, 孔乙己脱下了长衫, 孔乙己脱下了内衣, 孔乙己脱下了裤衩, 孔乙己们, 还有什么可脱的? 。。。。。。。。。。。。。。。。。。。 附: 评论被关闭,仍然 10 天内点赞超万人,是所有点赞人的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