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抗疫

by , at 08 March 2020, tags : 疫情 非典 新冠 影响 点击纠错 点击删除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投资者目前仍在观望,疫情防控进程、信息披露透明度、中国政府将出台哪些相关政策,都将决定资本市场和宏观经济的未来走向

2020 年 1 月 29 日,港股新春开市第一天,恰逢农历正月初五,民间素有「迎财神」的习俗。戴着口罩的香港交易所 (00388.HK) 主席史美伦和行政总裁李小加一起为员工派发新年红包。两人在舞狮点睛仪式上则摘下口罩,敲响农历新年港交所铜锣的第一声。

当天上午 9 点半一开盘,香港恒生指数裂口低开 848 点,跌幅超过 3%,全日收跌 2.82%,蓝筹股全线尽墨,港股市值最大的上市公司阿里巴巴 (09988.HK/NYSE:BABA) 下跌 3.36%。

资本市场一时弥漫着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悲观情绪;但悲观有限,因为有 17 年前的非典 (SARS) 疫情作为参照。

2019 年 12 月 8 日,官方宣布的中国内地首例不明原因肺炎患者发病;1 月 21 日之后,虽然 31 个省份先后采取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及延长春节假期等有效措施,但由于此次病毒传染性高,源发地武汉本身是个千万人口的大都市,又是九省通衢的交通枢纽,暴发时间正好是人员大幅流动的春节假期前,因此近两个月来,疫情呈指数化蔓延之势。

截至 2020 年 1 月 31 日 24 时,据国家卫健委官网信息,中国内地确诊病例 11791 例,累计死亡病例 259 例,共有疑似病例 17988 例;此外,港澳台地区累计通报确诊病例 30 例。

据世界卫生组织 (WHO)1 月 30 日的披露,中国内地以外有 19 个国家超百个确诊病例;其中德国、日本、越南和美国等 4 个国家,出现至少 8 例「人传人」病例,但尚未有死亡案例。此番疫情发展到现在,已超过 2003 年非典时期中国内地 5327 例、全球 8069 例的确诊总人数。

WHO 在 1 月 12 日正式将造成武汉肺炎疫情的病毒命名为「2019 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并将该病毒在全球范围内的危险程度,从初期的「中级」上调至「高级」,在中国的危险级别为「极高」。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袁国勇称,新型冠状病毒虽毒性不如 SARS,但属于「高度传染性」,情况不容乐观。北京时间 1 月 31 日凌晨 3 点半,WHO 决定将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列入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PHEIC),但强调不建议对中国实施旅行和贸易限制,并再次高度肯定中方的防控举措。

率先开市的港股因此低迷,外围市场也早有预兆。由于没有农历春节假期,在美国上市的多只中概股 ADR,过去一周股价已率先跳水,亚洲其他地区的股市现货和期货市场也相继重挫。由于疫情持续扩散,A 股新春开市时间从 1 月 31 日推迟至 2 月 3 日,成为中国农历春节期间亚洲最晚开市的主要股市,市场预计 A 股复盘后将承受重压。这是 A 股历史上第二次延迟开市,上一次是在 2003 年,当时非典给内地经济复苏的路上踩了一脚刹车,对处在经济衰退周期的香港更是雪上加霜,两地股市也都走弱。

虽然历史常常压着相似的韵脚,但 17 年后,市场结构已发生重大改变,信息传播速度大幅提升,市场现状与过去不可同日而语。市场当前普遍担忧,此次新冠病毒疫情将进一步冲击增速本已放缓的中国经济、原本 2020 年一季度被寄予的复苏期望已然破灭;但是,市场也高度一致地预期中国政府将出台一系列政策扶持经济渡过难关,此番新冠病毒疫情对经济的中长期影响,目前被认为基本可控。

目前投资者多处于观望态势。中国资本市场能否挺过这次危机,疫情能否得到有效遏制,未来一段时间的形势走向和政策应对,至关重要。

资本市场有限冲击

尽管此番疫情已经持续近两个月,但对外正式披露是在疫情出现的一个月后,中国股市早期影响甚微,也侧面显示相关信息披露不足,一度预期不够。

A 股从 2019 年底起呈上升走势,直到 2020 年 1 月 14 日,即首个案例病发一个半月后见顶,沪深 300 指数在约一个月内涨逾 8%。港股在上述时间也呈整体走强趋势,同期香港恒生指数累升逾 10%;直到 1 月 20 日,才对疫情出现「明显反应」,比 A 股晚了一周。因为武汉市卫健委是在 1 月 20 日的疫情通报中,首次未提及「不排除有限人传人」和「持续人传人风险较低」的判断。

两地市场的显著下跌,发生在 1 月 21 日与 1 月 23 日。WHO 在 1 月 21 日首次称,武汉新型冠状病毒可能存在持续人传人风险,武汉市政府也要求该市旅游团不得外出。1 月 23 日上午 10 点开始,武汉封城,并陆续叫停市内交通。

因逢春节假期休市,两地市场跌势暂告一段落。从上述提及的两地市场高点起至春节前,沪深 300 指数到 1 月 23 日休市前,近两周跌约 5.2%;恒生指数至 1 月 24 日休市前,一周跌约 4.2%。在此期间,资金涌向医疗健康板块,两地多家药企股价连续走高甚至涨停。

尽管 1 月 20 日后防控措施已经全面启动,但疫情在中国春节假期期间仍有持续扩散与升级。境外市场已率先受到这些负面信息的持续冲击。1 月 24 日,多只在美股挂牌的中概股 ADR 集体跳水,个股单日跌幅最高近 10%。

由于香港春节公众假期较短,港股在 1 月 29 日率先复市。恒生指数开盘当天就重挫约 3%,截至发稿,跌势仍在持续。而内地春节假期长达七天,加之 A 股春节后开市时间推迟,意味着在 2 月 3 日复盘时,A 股市场需要消化过去十余日以来的负面信息,市场可能承受的压力相对大。

作为全球投资者判断 A 股未来走势的重要指标之一,新加坡富时中国 A50 期货指数从春节假期前就已开始下跌。以该指数 1 月 14 日的盘中高位起计算至今,半个月内下跌超过 10%。

反观 2003 年非典时期,由于当时官方在疫情通报机制上的缺陷,加上市场当时正处于整体向上趋势,A 股在通报首例非典确诊者后曾出现短暂回调,但很快又反弹,直到 4 月中旬官方通报疫情严重恶化后,市场才再度大跌,此后再次回升。港股当时则是一路下行,直到 4 月中旬才见底。

瑞联银行首席亚洲投资策略师陈祖杰称,港股当年本已处于熊市周期,非典疫情加剧市场跌势。当前市场回调幅度尚属温和,如果投资者看到代表疫情见顶的确切证据,市场可能会在官方通报疫情得到控制前就开始反弹。

百达资产管理亚洲 (日本除外) 股票高级产品专员 Kiran Nandra–Koehrer 称,2003 年非典时期,市场直到新增病案数目趋于平稳后才触底;目前尚须等待新冠肺炎发病案例数量稳定后,才会考虑入市。

总体来说,机构大多汲取上次非典的经验,对这次疫情的看法相对谨慎乐观,但市场对中国经济状况仍存担忧。1 月 20 日至 1 月 27 日,中国五年期美元主权债信用违约掉期 (CDS) 的信用利差,八天内飙升近 13 个基点,达到 42.311。CDS 是一种金融衍生品,可被视为相关金融资产的一种风险担保,CDS 的信用利差越高,反映该金融资产违约的可能性越大,资产发行方需要偿付投资者的代价也越大。

经济难免短暂下滑

对比非典疫情,此次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发现相对较早,政府应对相对迅速,病毒虽传染性比较强,但毒性或许没有 SARS 高。目前中国的确诊病例数超过万人,超过 SARS。非典疫情持续了 10 个月,中国确诊病例达 5327 人,全球 29 个国家和地区,合计确诊病例超过 8000 人,近 800 人死亡。

令观察者悲观的一大重要因素是,中国目前所处的经济周期与非典疫情暴发时不同。2003 年中国经济处于高速增长的上升周期,一季度 GDP 同比增长 11.1%,创下 1995 年首季度以来单季最快增速;但二季度非典疫情发酵升温,当季 GDP 增速较一季度下跌 2 个百分点至 9.1%;随着疫情逐步缓解后,当年三、四季度 GDP 增速都分别回升至 10%,全年经济增速达到 10%,较 2002 年加快 0.9 个百分点。

而此次新冠病毒疫情正值中国经济增速持续放缓之际,2019 年四季度经济虽有企稳之势,但下行压力不容忽视,2019 年末市场关于「保六」的大讨论即为担忧继续下行的一大反映。而现在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市场改变了 2020 年中国经济将出现开门红的乐观预期。春节前后,为防控疫情,多地关闭了景区、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与吃、住、行、娱、购、游相关的消费需求急速下降。企业延期复工,生产经营活动受到直接影响,一季度全国的经济增长势必难保。

由于对疫情未来发展及其对经济影响机制的判断不同,多位研究者对中国经济受到冲击程度的预测也不尽相同,但共识是,疫情拖得越久,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也就越大。

「现在还没法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会给经济造成多大影响。」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黄益平撰文指出,目前主要是担心病毒传染的作用机制,自动或被动地限制人员流动,造成服务需求减少、生产、投资与出口中断、失业人口增加,最后可能导致财政与金融环境恶化。

「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大概率要超过 2003 年『非典』。」野村证券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陆挺认为,此次疫情传播面广,重要制造业基地纷纷宣布延后开工,预计将对制造业造成较大影响。「这已经不是简单的需求冲击,也是供给冲击。」陆挺称,甚至对全球制造业的某些产业链都会产生一定影响,加之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服务业占比相较 2003 年提高了 12 个百分点,他预计此次疫情对 2020 年一季度 GDP 的拖累可能超过 2 个百分点,而对后续经济的影响,关键要看对疫情的控制情况。

摩根士丹利则预测,如果疫情在 2 月至 3 月见顶,中国 2020 年第一季度 GDP 增速将下降 0.5–1 个百分点,如果疫情见顶还需要三至四个月,将拖累上半年经济增速 0.6–1.1 个百分点。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魏尚进预期,这次疫情将在 4 月初得到基本控制,鉴于此,其对全年 GDP 的影响大约在 0.1 个百分点,但对一季度的影响可能达到 1 个百分点。他称,当年许多机构高估了非典对经济的负面影响;与 2003 年的一大不同是,中国已进入互联网商业时代,新型冠状病毒造成的线下销售减少,大部分可能会被 (快递恢复后的) 在线购物的增加所抵消。而且春节正是许多工厂的例行停工期,疫情暴发的时机可能使进一步停工的损失降到最低。

「新冠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悲观估计则为一年时间,乐观估计只要半年左右,影响较大的时间是在一季度,半年后基本可以恢复正常。」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认为,疫情不会改变中国经济的长期趋势和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中的上升地位。

麦格理银行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胡伟俊称,2003 年非典给投资者上的最重要的一课,就是当市场充斥各种噪音时,经济基本面仍将在未来 6 至 12 个月内主导市场走向;病发高峰期后,市场普遍出现明显修复。

法国兴业银行亚洲股票策略主管 Frank Benzimra 称,公共卫生事件是否会冲击股市,关键要看其是否会对宏观经济产生实质性影响,进而影响投资风险回报比率,以及企业盈利增长率。

新加坡银行投资策略主管李依莱称,虽然判断市场是否见底目前为时尚早,但全球正处于货币宽松的低息环境,中美两国刚刚达成第一阶段经贸协议,贸易紧张局势暂缓,综合过去非典、中东呼吸综合症、禽流感和猪流感等历次重大疾病的经验,再考虑中国为应对此次疫情可能出台的经济刺激政策,预计新冠病毒疫情不会对全球经济基本面造成重大打击。

部分产业企业遇难关

目前来看,新冠疫情对宏观经济的中长期影响相对可控,但对部分行业和中小企业来讲,短期的挑战已经迫在眉睫。从资本市场表现看,旅游、航空、消费、娱乐等板块已经成为重灾区。

此次疫情暴发正值春运期间,受各种出行限制影响,2020 年春运前 20 日 (1 月 10 日–29 日),全国铁路、道路、水路、民航共累计发送旅客人次比去年同期下降 11.9%,而前 15 日这一数字还是同比增长 2%。正月初一 (1 月 25 日) 开始,每天发送旅客数量明显下降,到正月初五 (1 月 29 日)、初六 (1 月 30 日),降幅超过八成。

餐饮相关企业也受到明显影响。1 月 23 日,星巴克 (NASDAQ:SBUX) 中国宣布暂时关闭所有武汉门店,到 1 月 28 日已临时关闭全国半数以上门店,并调整部分门店的营业时间。星巴克称,鉴于疫情还在变化,目前无法合理估计业务中断的持续时间、客流的减少量以及相关财务影响,但预计将对 2020 财年第二季度 (2020 年 1–3 月) 及全年的业绩产生重大影响。

火锅连锁餐厅海底捞也宣布,2020 年 1 月 26 日至 1 月 31 日暂时停止中国大陆地区 (港澳台地区除外) 门店营业。后续营业时间将根据疫情发展情况和国家规定决定。

航空和博彩股在疫情持续发酵期间成为表现最差板块,中国国航(601111.SH/00753.HK)H 股从 1 月初就开始走弱,过去一个月内股价从高点跌逾 26%;美高梅中国 (02282.HK) 在最近一周内重挫近 22%。根据澳门旅游局公布的数据,从 1 月 24 日农历除夕至 1 月 28 日农历正月初四,五天春节假期的整体澳门旅客人数只有约 22 万人,同比大减近 74%,内地游客只有不到 13 万人,同比大减近八成。

惠誉评级亦发布报告称,若新冠病毒疫情规模显著扩大,或将对信用评级产生重大影响,预计全球旅游业受到的冲击最大,旅行与观光业将承受巨大风险。

中国独立金融研究机构弘则研究在一份报告中称,非典疫情对当时股市大部分行业均有负面影响,即便医药行业,也因非典造成其他疾病的门诊量下降,致使整体板块受压。

弘则研究统计了 720 家当时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上市公司。非典期间医药企业处方药销售额和酒店业销售额同比均下降 20% 至 40%,旅游景区收入同比下降 30% 至 50%,航空客运量和高速公路通行费收入均下跌 10% 至 20%,啤酒行业收入同比下降 20%。

与 2003 年的非典不同,此次新冠病毒暴发时点在春节前后,延长假期、限制出行,使得制造业生产也受到一定影响。

虽然国务院只将春节假期延长三天,但上海、广东、江苏、浙江、山东等主要经济大省 (市) 在此基础上又延长了一周。李迅雷认为,新冠疫情导致劳动力流动受阻,物流也受到一定影响,春节假期结束后,各地可能面临「用工荒」,尤其疫情比较严重的湖北、广东、浙江及上海等省市。「用工荒」或各地开工时间不一、生产配套、交通运输问题等将影响部分企业的正常生产。同时,不排除部分国家和地区出于中国新冠疫情的隔断考虑,减少或暂停从中国进口与疫情相关度较大的商品,对制造业带来一定负面影响。

制造业可能受到的冲击,已引发跨国公司的关注。1 月 28 日,苹果首席执行官库克在电话会议中表示,苹果公司在武汉有供应商,正在拟定措施以应对减产。武汉以外的供应商,情况也不明朗,春节后或延迟到 2 月 10 日左右才能开工,基于这些不确定因素,苹果对 2020 年一季度的营收预测区间较以往明显拉大。

对本就处境艰难的中小企业来讲,疫情会加剧其困境。一位深圳生产手机配件的中小企业主表示,其企业原定 1 月 30 日开工,但广东将假期延长至 2 月 9 日,而且新冠病毒在无症状潜伏期也会传染,复工后万一有员工感染,工厂将面临全部被封的风险,「不知道疫情什么时候结束,无法规划生产,还要面临客户的压力,如果客户丢了就麻烦了」。

按照国务院和各地的规定,延迟复工是出于疫情防控需要,对休息的职工,企业应按劳动合同约定的标准支付工资;对于承担保障等任务上班的企业职工,应作为休息日加班给予补休或按规定支付加班工资。这对企业而言无疑增加了一笔不小的成本。

山东青岛化工企业人士表示,虽然企业不开工,但房租、贷款利息、员工工资、社保等,一样都不能少,「闭着眼睡觉都在花钱」,还得考虑上下游,如果客户开工了,原料供应商不开工怎么办,「上下游一个都不能断」。他担心,如果疫情持续发展,一些中小企业很可能坚持不下去。

一个好消息是,目前已有万达、龙湖、华润等多家企业对商业地产推出减免租金的举措,与一些企业携手共渡难关。但这主要针对部分服务业企业,对众多制造业企业来讲,境况仍然严峻。

宏观政策如何应对

在此番疫情中断中国经济的企稳势头后,宏观政策应如何应对?市场普遍预期,中国政府将采取适当的货币和财政宽松政策,缓解疫情对经济造成的影响。

「这次疫情是非常典型的外生事件冲击,需要特定政策手段应对特定事件冲击。」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张斌认为,总量政策不需要针对此事件做出特别反应,政策重点是针对特定地区、行业和部门的应对措施。他强调,政府有责任也有最大的财力空间应对挑战,政府应尽可能主动承担疫情带来的损失,减少企业和居民部门的损失。对受冲击较严重的地区和行业,可考虑特定时间内的税收减免;对受冲击比较严重的特定群体,可考虑给予一定补助。

天风证券宏观团队负责人宋雪涛则认为,新冠肺炎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大概率从一季度开始显现。一季度实际 GDP 增速能否维持在 6% 以上,取决于稳增长政策的对冲力度。

SARS 疫情期间,中国政府曾采用较为宽松的宏观政策,为受影响的行业提供定向财政支持,包括对民航客运、旅游业免征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对饮食业、旅店业减征、免征或缓征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对出租汽车司机免征个人所得税或降低征收定额等。

「宏观政策的重头戏应放在财政政策方面。」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黄益平撰文建议,3% 的赤字率可能没有必要,财政扩张也不能总是重复「铁公基」老一套,这次应对疫情尤其如此,宏观政策要稳增长,但更关键的是要稳民生、稳社会。他认为,可以参照美国在全球危机期间的做法,经全国人大授权,国务院建立一个专项的紧急「救助基金」。

具体操作上,央行应适度放松货币政策,包括适当增加注入流动性与引导贷款市场报价利率 (LPR) 往下走;政府应为新经济行业提供各种政策支持,为中小企业提供税收等优惠,帮助受疫情冲击而失去工作的人员,特别是缺乏良好社会保障的农民工等。

「关键是就业需要引起高度重视。」李迅雷认为,从受新冠疫情影响最大的服务业看,酒店、餐饮、交运等以中低端劳动力居多;出口相关制造业中,也有不少属于劳动密集型的,若疫情导致的服装鞋帽、玩具等出口增速下行,也会影响这些行业劳动力的就业。

「除了满足控制疫情的应急需求,政策应将重点放在纾困上,维持经济基本稳定,防止大规模的中小企业破产违约,而非简单地扩大财政和信贷刺激。」陆挺也认为,在各地延迟开工、封闭交通要道的情况下,传统的围绕刺激汽车、地产、基建需求的扩张政策,其实并无用武之地。

北京加华伟业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创始合伙人、董事长宋向前则表示,目前消费行业的中小企业受疫情影响较大。2019 年,第三产业对中国 GDP 的贡献率达到 59.4%,建议对本次疫情中遭受打击严重的中小企业,尤其是消费服务行业,在 2020 年内免征增值税及所得税,并在后续年度降低至少 1% 的增值税率。此外,基于疫情可防可控的前提,允许企业根据自身经营状况灵活决定用工政策,并在社保、五险一金等方面,以发放劳动券、减缓征收 1 年社保、缴纳额度补贴等形式,予以直接的政策优惠,帮助疫情期间依政承担了巨额员工成本的企业主们渡过眼下可预见的经营危机。

目前疫情冲击尚处于开始阶段,财政部门的主要精力放在了出台政策和下达资金来防控疫情上。据财政部披露,截至 1 月 29 日下午 5 点,各级财政累计下达疫情防控补助资金 273 亿元,确保疫情防控经费需要。2020 年中央财政安排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层疫情防控补助资金 603.3 亿元。

随着疫情对经济的冲击逐渐显现,预计相关政策也将陆续出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市场对赤字率的预期一度下调,此番新冠疫情是否会让政府将赤字率上调至 3% 甚至更高,是否会促使政府投资的重点从传统的基建转向加快医疗、养老等社会事业补短板的步伐,都是未来两个月内值得关注的重点问题。

近期,银保监会、央行相继表态,要支持企业发展、稳定市场。1 月 26 日,银保监会发文提出,要提升受疫情影响严重地区的金融供给能力,金融机构不得盲目抽贷、断贷、压贷;鼓励通过适当下调贷款利率、完善续贷政策安排、增加信用贷款和中长期贷款等方式,支持相关企业战胜疫情灾害影响。央行 1 月 28 日表示,考虑到 2 月 3 日开市后到期资金规模较大,将运用公开市场操作等货币政策工具及时投放充足的流动性,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

此外,鉴于疫情变化会改变市场参与者预期,进而加大金融市场的波动,张斌和李迅雷都提醒,要有底线思维,防止过度情绪造成的资本市场严重超调,以及由此带来的其他负面影响。

全球经济研究公司凯投宏观 (Capital Economics) 团队认为,此次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将取决于病毒的传播范围、致死率以及政府的反应能力。

全球最大共同基金管理者先锋领航的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王黔也认为,新冠病毒疫情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影响,首先来自市场情绪变化,面对疫情,公众是「感到恐惧」,还是「充满信心」,取决于政府的反应。

Related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症状轻微,全球连通:为何新冠病毒的传播如此迅速?

由于病毒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速度超过了实施筛查措施的速度,因此感染病例正从裂缝中掉出来 新型冠状病毒已经从中国的一个海鲜和野生动物交易市场扩散到全球,意大利北部几个小镇和伊朗一个重要的朝圣地均未能幸免。这种病毒还通过韩国的一个大型教会传播,并 …

关于新冠病毒,我们目前所知道的

科学家和公共卫生官员一直在试图了解有关新型冠状病毒的情况 中国和另外 29 个国家出现了危险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引发全球高度关注。中国疫情中心湖北省每天的新增确诊病例数在下降,但仍然有很多。国际卫生部门官员日益担心其他地区不断爆发的新冠疫 …

下一个全球大流行病,世界仍将猝不及防

世界对于大流行病的准备程度,不在于哪个国家或机构做得最好,而在于那些最脆弱的环节 人类将会面临更多流行或大流行传染病的威胁,这不是什么新闻。 科学家们早有警告,新病原体的出现速度正在增加,但当他们开始分析驱动病原体出现的原因的时候,譬如「荒 …

全球共济

尽管将新冠疫情认定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世卫组织仍对中国控制疫情的能力持有信心 世界卫生组织 (WHO) 总干事谭德塞在 2020 年 1 月 30 日宣布:新冠疫情的全球性暴发,已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 …

冲击疗法

新冠肺炎疫情给政策制定者带来了一种新型经济威胁​​ 我们唯一要害怕的是害怕本身,富兰克林·罗斯福那句话大概是这么说的。在许多次经济衰退中,情况确实是如此——人们因焦虑而不愿消费,成为威胁经济繁荣的主要因素。眼下,世界对新冠肺炎疫情 (已导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