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的成就很伟大吗?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长尾科技 发表

如果你知道杨 - 米尔斯理论是啥,你就不会问这个问题了~

在上一篇文章《深度:宇称不守恒到底说了啥?杨振宁和李政道的发现究竟有多大意义?》里,长尾君用了很长的篇幅跟大家聊了聊宇称不守恒的事。大家也知道杨振宁和李政道先生因此斩获了全球华人的第一个诺贝尔奖,然而,对杨振宁关注多一点的人就会经常听到这样一个说法,说宇称不守恒虽然为杨振宁赢得了物理学界至高无上的诺贝尔奖,但这并不是他的最高成就,杨先生最大的贡献是杨 - 米尔斯理论

这下子很多人就懵圈了。杨 - 米尔斯理论是啥?上学的时候老师肯定没讲过,去百度上搜,搜出来结果更是一头雾水,那都是只有懂的人才能看得懂的东西。隐隐约约能感觉到杨振宁先生好像做了什么非常了不起的工作,但是要具体说他做了啥,在科学上有啥意义,就迷糊了。

杨 - 米尔斯理论到底重不重要?重要,当然重要,绝对的重要,这是现代规范场论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的基础。在讲宇称不守恒的时候我就说过,杨 - 米尔斯理论是一个背景更加宏大的故事。宇称不守恒虽然也影响了物理学的方方面面,但是我们把它单独拎出来还是马马虎虎能讲清楚的,而杨 - 米尔斯理论就不一样了,想要把它搞清楚,我们得把视角上升到整个物理学发展的高度上来,因为这是一个跟物理学主线密切相关的故事。

01 物理学的主线

物理学家到底在研究什么?

大自然中有各种各样的现象,有跟物体运动相关的,有跟声音、光、热相关的,有跟闪电、磁铁相关的,也有跟放射性相关的等等。物理学家们就去研究各种现象背后的规律,然后他们得到了一堆关于运动啊,声学、光学、热学之类的定律,然后物理学家们就满意了么?

当然不满意,为啥?定律太多了

你想想,如果每一种自然现象都用一种专门的定律来描述它,那得有多少 “各自为政” 的定律啊。于是物理学家们就想:我能不能用更少的定律来描述更多的现象呢?有没有可能有两种现象表面上看起来毫不相关,但是在更深层次上却可以用同一种理论去描述?有没有可能最终用一套理论来描述所有的已知的事情

这个事情,本质上就跟秦始皇要统一六国一样,我决不允许还有其他六个各自为政的国家存在,必须让所有人遵守同样的法律,服从同一个政令,用同样的语言和文字,这样才和谐。物理学家的统一之路,也是这样浩浩荡荡地开始的。

牛顿统一了天上和地上的力,麦克斯韦统一了电、磁、光。到了 19 世纪,随着人们对微观世界研究的深入,许多在宏观上风牛马不相及的东西,在微观层面上却很好的统一了起来。比如我们熟悉的支持力、弹力、摩擦力之类的东西,在宏观上它们确实是不同的东西,但是到了微观一看:这些杂七杂八的力全都是分子间作用力造成的,而分子间作用力本质上就是电磁力。并且,这些分子、原子运动的快慢,在宏观层面上居然体现为温度,然后热现象就变成了一种力学现象。

于是,到了 19 世纪末,人类所有已知现象背后的力就都归结为引力和电磁力,其中引力由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描述,电磁力由麦克斯韦方程组描述。但尴尬的是,麦克斯韦方程组和牛顿力学这套框架居然是矛盾的,那么到底是麦克斯韦方程组有问题还是牛顿力学的这套框架有问题呢?

爱因斯坦说麦克斯韦方程组没毛病,牛顿的框架有问题。于是爱因斯坦升级了一下牛顿的这套框架,在新框架下继续跟麦克斯韦方程组愉快的玩耍,这套升级后的新框架就叫狭义相对论

在狭义相对论这个新框架里,麦克斯韦方程组不用做任何修改就能直接入驻,这是一等公民。另外,牛顿力学里有些东西无法直接搬过来,但是稍微修改一下就可以很愉快的搬到这个新框架里来,比如动量守恒定律(直接用牛顿力学里动量的定义,在狭义相对论里动量是不守恒的,需要修改一下就守恒了),这是二等公民。还有一类东西,无论怎么改都无法让它适应这个新框架,这是刁民

刁民让人很头痛啊,不过还好,虽然有刁民,但是刁民的数量不多,就一个:引力。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在牛顿力学那个框架里玩得很愉快,但是它骨头很硬,不管怎么改,它就是宁死不服狭义相对论这个新框架,那要怎么办呢?当然,我们可以继续改,我们相信虽然现在引力它不服,但是以后总能找到让它服气的改法。但是爱因斯坦另辟蹊径,他说引力这小子不服改我就不改了,然后他另外提出了一套新理论来描述引力,相当于单独给引力盖了一栋别墅。结果这套新引力理论极其成功,而且爱因斯坦提出这套新理论的方式跟以往的物理学家们提出新理论的方式完全不一样,这种新手法带来梦幻般的成功惊呆了全世界的物理学家,然后爱因斯坦就被捧上天了,这套新理论就叫广义相对论

爱因斯坦用广义相对论驯服了引力,用狭义相对论安置好了电磁力之后,接下来的路就很明显了:统一引力和电磁力,就像当年麦克斯韦统一电、磁、光那样,毕竟用一套理论解释所以的物理现象是物理学家们的终极梦想。但是,爱因斯坦穷尽他的后半生都没能统一引力和电磁力。不仅如此,随着实验仪器的进步,人们撬开了原子核,在原子核内部又发现了两种新的力:强力弱力

这下可好,不但没能统一引力和电磁力,居然又冒出来两种新的力。所以,我们现在的局面变成了有四种力:引力、电磁力、强力和弱力。其中,引力用广义相对论描述,电磁力用麦克斯韦方程组(量子化之后用量子电动力学 QED)描述,强力和弱力都还不知道怎么描述,统一就更别谈了

到了这里,我们这篇文章的主角杨 - 米尔斯理论终于要登场了,我先把结论告诉大家:现在强力就是用杨 - 米尔斯理论描述的,弱力和电磁力现在已经实现了完全的统一,统一之后的电弱力也是用杨 - 尔斯理论描述的。也就是说,在四种基本力里,除了引力,其它三种力都是用杨 - 米尔斯理论描述的,所以你说杨 - 米尔斯理论有多重要?

同时,我们也要知道,杨 - 米尔斯理论是一套非常基础的理论,它提供了一个非常精妙的模型,但是理论本身并不会告诉你强力和电弱力具体该怎样怎样。盖尔曼他们把杨 - 米尔斯理论用在强力身上,结合强力各种具体的情况,最后得到的量子色动力学(QCD)才是完整描述强力的理论。格拉肖、温伯格和萨拉姆等人用来统一弱力和电磁力的弱电统一理论跟杨 - 米尔斯理论之间也是这种关系。他们之间的具体关系我们后面再说,这里先了解这些。

以上就是一部极简的物理学统一史,只有站在这样的高度,我们才能对杨 - 米尔斯理论有个比较清晰的定位。统一是物理学的主线,是无数物理学家们孜孜以求的目标,杨 - 米尔斯能在这条主线里占有一席之地,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有了这样的认知,我们才能继续我们下面的故事。

在物理学的统一史里,有一个人的工作至关重要,这个重要倒不是说他提出了多重要的理论(虽然他的理论也极其重要),而是他颠倒了物理学的研究方式。以他为分水岭,物理学家探索世界的方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正是这种改变,让 20 世纪的物理学家们能够游刃有余的处理比之前复杂得多得多的物理世界,让他们能够大胆的预言各种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东西。这种思想也极其深刻的影响了杨振宁先生,杨振宁先生反过来又把这种思想发扬光大,最后产生了精妙绝伦的杨 - 米尔斯理论

那么这个人是谁呢?没错,他就是爱因斯坦。那么,爱因斯坦究发现了什么,以至于颠倒了物理学的研究方式呢?

02 被颠倒的物理学

大家先想一想,爱因斯坦之前的物理学家是怎么做研究的?

他们去做各种实验,去测量各种数据,然后去研究这些数据里的规律,最后用一组数学公式来 “解释” 这些数据,如果解释得非常好,他们就认为得到了描述这种现象的物理定律,然后顺带着发现了隐藏在理论里的某些性质,比如某种对称性。在这里我们能清晰的看到实验 - 理论 - 对称性这样一条线,这也符合我们通常的理解。

但是,爱因斯坦把这个过程给颠倒了,他发现上面的过程在处理比较简单的问题的时候还行,但是当问题变得比较复杂,当实验不再能提供足够多的数据的时候,按照上面的方式处理问题简直是一种灾难。

比如,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时候,开普勒从第谷观测的海量天文数据里归纳出了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然后牛顿从这里面慢慢猜出了引力和距离的平方反比关系,这个还马马虎虎可以猜出来。我们再来看看牛顿引力理论的升级版 - 广义相对论的情况:

上图是广义相对论的引力场方程,你告诉我这种复杂的方程要怎样从实验数据里去凑出公式来?况且,广义相对论在我们日常生活里跟牛顿引力的结果几乎一样,第谷观测了那么多天文数据可以让开普勒和牛顿去猜公式,但是在 20 世纪初有啥数据让你去猜广义相对论?水星近日点进动问题是极少数不符合牛顿引力理论的,但是人们面对这种问题,普遍第一反应是在水星里面还有一颗尚未发现的小行星,而不是用了几百年的牛顿引力有问题。退一万步说,就算你当时认为那是因为牛顿引力不够精确造成的,但是就这样一个数据,你怎么可能从中归纳出广义相对论的场方程?

经过一连串的深度碰壁之后,爱因斯坦意识到当理论变得复杂的时候,试图从实验去归纳出理论的方式是行不通的,洛伦兹不就是被迈克尔逊 - 莫雷实验牵着鼻子走,最终才错失发现狭义相对论的么?实验不可靠,那么爱因斯坦就要找更加可靠的东西,这个更加可靠的东西就是对称性

于是爱因斯坦在物理学的研究方式上来了一场哥白尼式的革命:他先通过观察分析找到一个十分可靠的对称性,然后要求新的理论具有这种对称性,从而直接从数学上推导出它的方程,再用实验数据来验证他的理论是否正确。在这里,原来的实验 - 理论 - 对称性变成了对称性 - 理论 - 实验对称性从原来理论的副产品变成了决定理论的核心,实验则从原来的归纳理论的基础变成了验证理论的工具。理解这一转变非常的重要,后面的物理学家都是这么干的,我们要先把思路调对,不然到时候就容易出现各种不适应。

爱因斯坦利用这样思路,先确定了广义坐标不变性,然后从这个对称性出发得到了一套新的引力理论,这就是广义相对论。这也是为什么其他科学家看到广义相对论之后一脸懵逼,而且说如果不是爱因斯坦,恐怕 50 年之内都不会有人发现这套理论的原因。爱因斯坦是第一个这么反过来干的,广义相对论大获成功之后人们才发现原来理论研究还可以这么干,这种思想后来被杨振宁先生发扬光大,并形成了 “对称决定相互作用” 这样的共识。

爱因斯坦完成广义相对论之后,继续朝着更伟大的目标 “统一场论(统一引力和电磁力)” 进军,在强力和弱力还没有被发现的年代,能够统一引力和电磁力的理论似乎就是终极理论了。我们现在都知道爱因斯坦终其后半生都未能完成统一场论,但是统一场论的巨大光环和爱因斯坦自带的超级偶像的磁场还是吸引了一些物理学家,也带来了一些有意思的新想法。

03 规范不变性

我们再来理一理爱因斯坦的思路:爱因斯坦把对称性放在更加基础的位置,然后从对称性导出新的理论。他从洛伦兹不变性导出了狭义相对论,从广义坐标不变性导出了广义相对论,现在我们试图统一引力和电磁力,那么,有一个问题就会很自然地被提上日程:究竟什么样的一种对称性会导出电磁理论呢

这个问题很自然吧,但是它的答案却不是那么好找的,这么容易就让你找到导致电磁理论的不变性,上帝岂不是太没面子了?麦克斯韦方程组是从前人的实验经验定律总结出来的,并没有指定什么具体的对称性,那要怎么办呢?

不着急,诺特定理告诉我们对称性跟守恒定律是一一对应的,我现在不是要找导出电磁理论的对称性么?那么我就去看看电磁理论里有什么守恒定律呗,最好还是电磁理论里特有的。

说到电磁理论里特有的守恒定律,那肯定就是电荷守恒啊。电荷肯定是只有电磁学才有的东西,而且电荷守恒定律又是这么明显,不管是不是它,它肯定是嫌疑最大的那个,必须抓起来严刑拷问,看看跟它私通的对称性到底是什么。

外尔的严刑逼供下,电荷守恒招了:跟电荷守恒相对应的对称性是波函数的相位不变性,(在量子力学里粒子的状态是用波函数来描述的,既然波那肯定就有相位),但是由于历史原因,这个相位不变性我们一直称为规范不变性,也叫规范对称性

这个相位不变性,或者说规范不变性,我们怎么理解呢?为什么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里会有规范不变性呢?如果从公式里看就非常的简单,就是我给它这里做了一个相位变换,它另一个地方就产生了一个相反的相位,总体上刚好给抵消了;如果从直觉上去感觉,你可以想想,在量子力学里,波函数的模的平方代表在这里发现该粒子的概率,你一个波函数的相位不论怎么变,它的模的平方是不会变的啊。如果你还想继续深挖,我推荐你去看一看格里菲斯的**《粒子物理导论》**(回复 “粒子物理导论” 可以获取这本书的电子版),他在第十章里专门用了一章来讨论规范理论,而且很通俗。

总的来说就是:规范不变性导致电荷守恒

但是事情还没完,外尔接着发现了一件真正让人吃惊的事:我们上面说规范不变性导致电荷守恒,这里说的规范不变性指的是整体规范不变性,但是外尔发现如果我们要求这个规范不变性是局域的,那么我们就不得不包括电磁场

泡利针对这个做了进一步的研究,1941 年,泡利发表了一篇论文,他在论文里严格的证明了:U(1)群整体规范对称性对应电荷守恒,它的局域规范对称性产生电磁理论,甚至可以直接从它推导出麦克斯韦方程组。U(1)群是群论里的一种群的名字,叫酉群(unitary group),或者幺正群,数字 1 表示这是 1 阶酉群,我们现在只需要知道对称性在数学上就是用群论来描述,而且通常不同的理论对应不同的群(这里电磁理论就对应 U(1)群)就行了。

也就是说,我们现在终于找到了决定电磁理论的对称性,它就是 U(1)群的局域规范对称性。U(1)群和规范对称我前面都解释了,那么问题的关键就落在对称性的整体局域的区别上了。

04 整体对称和局域对称

整体对称,顾名思义,如果一个物体所有的部分都按照一个步调变换,那么这种变换就是整体的。打个比方,舞台上所有的演员都同步地向前、向后走,或者全都做同样的动作,观众看着演员都整整齐齐的,觉得所有人都像是一个人的复制品一样,这样的变换就是整体的。如果经过这样一种整体的变换之后,它还能保持某种不变性,我们就说它具有整体对称性

有了整体对称的概念,局域对称就好理解了,类比一下,如果一个物体不同的部分按照不同的步调变换,那么这种变换就是局域的。还是以舞台为例,导演为了使表演更具有个性,他想让演员表现出波浪的样子,或者是千手观音那样,再或者是形成各种不断变化的图案,这种时候每个人的动作变换就不一样了吧,也不会说所有人都像一个人的复制品一样了,这时候这种变换就是局域的。因为它不再是所有的人按照一个规则变换,而是局部的每个人都有他局域特有的变换规则。同样的,如果经过这样一种局域的变换之后,它还能保持某种不变性,我们就说它具有局域对称性

从上面的情况我们看出来,整体变换要简单一些,所有的地方都按照同样的规则变换,而局域变换就复杂多了,不同的地方按照不同的规则变换。所以,很明显,如果你要求一套理论具有某种局域对称,这比要求它具有整体对称复杂得多,局域变换对物理定律形式的要求就更加严格一些。但是,你一旦让它满足局域对称了,它能给你的回报也会多得多。

还是电磁理论的例子:整体规范对称性下我们只能得到电荷守恒,但是一旦要求它具有局域规范对称性,整个电磁理论,甚至麦克斯韦方程组都直接得到了。电荷守恒和麦克斯韦方程组,这就是整体对称和局域对称给的不同回报,孰轻孰重差别很明显吧?电荷守恒是可以直接从麦克斯韦方程组里推导出来的。

以上是偏科普的解释,从数学的角度来说,整体变换就是你所有的变换跟时空坐标无关,局域变换就是你的变换是一个跟时空坐标相关的函数。跟时空坐标相关的函数,其实就是说不同的时空点,这个函数值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变换不一样。

不管从哪种解释(从数学更容易),我们其实都可以看出:整体变换其实只是局域变换的一种特例。局域变换里变的是一个跟时空坐标相关的函数,但是这个函数的值也可以是一个定值啊,这时候局域变换就退化成整体变换了。

那么,一个大胆的想法就产生了:在电磁理论里,整体规范对称性对应着电荷守恒,但是我一旦要求这个整体规范对称性在局域下也成立,我立马就得到了整个电磁理论。那么我可不可以把这种思想推广到其他领域呢?比如强力、弱力,有没有可能同样要求某种整体对称性在局域成立,然后可以直接产生强力、弱力的相关理论呢

这是一个十分诱人的想法,杨振宁从他读研究生的时候就在开始琢磨这个事,但是一直到十几年后的 1954 年,也就是他 32 岁的时候才有结果,这个结果就是大名鼎鼎的非阿贝尔规范场论,也叫杨 - 米尔斯理论

05 杨振宁的 “品位”

在我们正式讲杨 - 米尔斯理论之前,我们先来聊一聊杨振宁先生的品位。

有一个曾经跟爱因斯坦共事过的物理学家这样回忆:我记得最清楚的是,当我提出一个自认为有道理的设想时,爱因斯坦并不与我争辩,而只是说:“啊,多丑!”。只要他觉得一个方程是丑的,他就对之完全失去了兴趣,并且不能理解为什么还会有人愿意在上面花这么多时间。他深信,美是探索理论物理中重要结果的一个指导原则

爱因斯坦自己也说:“我想知道上帝是如何创造这个世界的。对这个或那个现象、这个或那个元素的谱我并不感兴趣。我想知道的是他的思想,其他的都只是细节问题。

爱因斯坦对一个理论的美学要求达到了一种不可思议的地步。从麦克斯韦电磁学里发现的洛伦兹不变性成了狭义相对论的核心,但是爱因斯坦觉得狭义相对论偏爱惯性系,这点让他很不满。他觉得洛伦兹不变性的范围太窄了,上帝不应该让这么美的思想之局限在惯性系里,所以他要以一个在所有参考系里都成立的不变性为前提,重新构造一个新的理论,这就是广义坐标不变性和广义相对论的来源。

说白了,爱因斯坦就是觉得:这么好的对称性,这么美的想法,如果上帝你不选用它作为构造世界的理论,那上帝简直就是瞎子。爱因斯坦深信上帝一定是用简单和美来构造这个世界的,所以我从如此简单和美的对称出发构造的理论一定是有意义的。

杨振宁先生的品位,跟爱因斯坦几乎是一模一样的,这也是一位对理论的美学要求达到了不可思议地步的人。杨振宁先生最为崇敬的物理学家就是爱因斯坦,他对爱因斯坦颠倒物理学的研究方式,把对称性放在极为重要的位置,以及对科学理论简单和美的追求都有非常深刻的领悟。除此之外,杨振宁还有一个一般物理学家不具备的优势:他有一个非常厉害的数学家老爹,这就使得杨振宁的数学水平比同时代的物理学家高出很多。数学在现代物理中有多重要不用我多说,这就叫凭实力拼爹~

杨振宁先生是父亲杨武之是著名的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是数学教育家就意味着他会以一种非常恰当的方式让杨振宁接触并喜欢数学。杨振宁还是中学生的时候,他就从父亲那里接触到了群论的基础原理。诺特定理的发现让物理学家们重视对称性,但是他们对群论这种对称性的数学语言却没有足够的重视。当时很多物理学家都反对把群论这种过于抽象的数学语言引入到物理学里来,怼神泡利直接把群论嘲讽为 “群祸”,薛定谔表示附议,爱因斯坦也只是把群论当做一个细枝末节的工作。

幸运的是,杨武之恰好是擅长群论的数学家,他在清华大学开过群论的课程,当时华罗庚、陈省身这些未来的数学大师都来听过课。有这样的父亲,杨振宁对群论肯定不陌生,而杨振宁在西南联大学士论文的题目选的就是《群论和多原子分子的振动》,他的老师吴大猷就借此引导他从群论开始关注物理学的对称性问题

所以,年纪轻轻的杨振宁就已经非常重视物理学的对称性问题,并且在那个其他物理学家还在普遍怀疑群论的年代,他已经很好的掌握了群论这种研究对称性的重要工具,这无疑是非常幸运的。有这样的杨振宁,他会对泡利在 1941 年发表的那篇论文感兴趣是很自然的。

06 对称性的推广

我们把眼光再拉回 20 世纪四五十年代,这时候人们已经知道自然界除了电磁力和引力之外还有强力弱力强力把质子和中子黏在一起(不然质子都带正电,同性相斥早就把原子核拆了),弱力在原子核衰变的时候发挥作用(比如中子衰变变成质子、电子和反中微子的β衰变)。但是那时候对强力和弱力的认识都还非常的肤浅,汤川秀树的介子理论、费米的四费米子理论都能只能解释强力、弱力的一些现象,还有大把的问题他们没法解决,谁都知道这些理论只是关于强力、弱力的一个过渡理论,最后肯定要被更加精确的理论取代,但是该怎样去寻找更加精确的理论,大家心里也都没谱,没有一个十分清晰的思路。

但是杨振宁先生那时候的思路确是很清晰的:他对理论的美学要求是跟爱因斯坦一样苛刻的,因此,任何只是试图粗糙、唯象的模拟强力、弱力的理论他都懒得搭理(就跟爱因斯坦嫌弃它们长得丑一样)。然后,加上数学大牛的父亲和恩师吴大猷的悉心栽培,杨振宁那先生对数学的群论、物理学的对称性都有非常深刻的理解,所以他就特别理解外尔那种想法的重要性。所以,他要不惜一切代价的扩展它

外尔发现 U(1)群整体规范对称性对应电荷守恒,但是,一旦我把这个整体对称性推广到局域,我就可以直接得到整个电磁理论。这种想法对物理学上有 “洁癖” 的杨振宁来说,吸引力实在是太大了,因为它实在是太美太简洁,给出的回报也太丰厚。如果我在强力、弱力里通过把某种规范对称性从整体推广到局域,是不是也可以得到关于强力、弱力的理论呢?

我们从事后诸葛亮的角度看,好像这一切都显得很自然,好像只要是物理学家都应该想到这个。但其实不然,且不说当爱因斯坦在搞统一场论的时候,他就已经被所谓的主流物理学界给边缘化了,外尔跟着爱因斯坦搞统一场论时提出的这种想法跟着被边缘化是很正常的事情。物理学家们每天都要产生各种各样的想法,这些想法哪些可靠,哪些值得考虑,哪些值得自己深入研究,哪些东西值得自己不顾一切的去守护,这原本就是一个极困难的问题,也是非常考验物理学家水平的事情。

在当时更多物理学家的眼里,外尔这样的手法可能确实很漂亮,但有点 “绣花枕头” 的嫌疑:麦克斯韦方程组我们早就知道了,狄拉克、费曼等人也已经成功的把电磁场量子化了(就是所谓的量子电动力学),你在电磁领域这样颠来倒去好像确实很漂亮,但是没有增加任何知识啊?好吧,就算你的这个东西可能更普适,可能在强力、弱力里也有用武之地,但是在当时主流的描述强力和弱力的理论(也就是汤川秀树的介子理论和费米的四费米子理论)里,也看不到合适的用武的地方。而且,一般物理学家对 “对称决定相互作用” 的认识还远远没有达到爱因斯坦和杨振宁的水平,所以他们不怎么关注这个也是自然的。

所以,当时除了杨振宁、泡利、外尔等寥寥几人关注这个以外,其他人对此根本就不关心。而在这些关注的人里,杨振宁又无疑是其中对此关注度最高的一个,毕竟本科论文就是做的这个,后来给他带来诺贝尔奖的宇称不守恒也是关于对称性的,他一直对对称性在物理学里的作用保持极高的关注度。

既然想推广外尔的思想,试图通过找到某种新的局域规范对称性来找到强力、弱力的理论,那么关键就是要找到这种对称性。但是怎么找这种对称性呢?当然还是按照诺特定理,去看看强力、弱力里有什么守恒定律呗,最好还是像电荷守恒那样,在那种相互作用力特有的。

07 同位旋

杨振宁通过一番审查,发现弱相互作用里暂时没有什么特殊的守恒定律,但是强相互作用力里却有一个现成的:同位旋守恒。而且这个同位旋守恒还只在强相互作用下守恒,在其它作用下不一定守恒,这不刚好么。

同位旋是啥呢?大家只要看一下质子(1.6726231 × 10^-27 千克)和中子(1.6749286 ×10^-27 千克)的质量,就会发现它们的质量实在是太接近了(差别在千分之一)。而且,人们还发现 2 个质子、1 个质子 1 个中子、2 个中子之间的强相互作用几乎是相同的,也就是说,如果我们不考虑电磁作用,在强相互作用的眼里,质子和中子完全是相同的。

于是,海森堡就来了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他认为质子和中子压根就是同一种粒子 - 核子的两种不同的状态,它们共同组成了一个同位旋二重态。在抽象的同位旋空间里,质子可以 “旋转”成为中子,中子也可以 “旋转” 成为质子,因为质子和中子在强相互作用下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就可以说:强相互作用具有同位旋空间下的旋转不变性。

大家可能注意到我上面的 “旋转” 打了一个引号,因为我们这里说的旋转并不是在我们常说的真实空间里,而是在核子内部抽象出来的同位旋空间,因此这种对称性又叫内部对称性,而之前我们谈的各种跟时空有关的对称性就叫外部对称性。内部对称性咋一看好像不那么真实,但其实它跟外部对称是一样真实自然的,它们一样对应着守恒定律,强相互作用下同位旋空间里的这种旋转不变性就对应同位旋守恒

关于同位旋的事情这里就不再多说了,大家只要知道在强相互作用里同位旋是守恒的,并且同位旋空间下质子和中子可以相互旋转得到就行了。

因为描述对称性的数学语言是群论,与同位旋这种对称相对应的群叫 SU(2)(特殊幺正群),里面的数字 2 提醒我们这是两个物体(如质子和中子)相互变换来确定的。我们也先甭管这个 SU(2)群到底是什么意思(这是群论的基础知识,感兴趣的自己看群论),只需要知道这个群可以描述两个物体相互变换的这种对称性,跟电磁理论里用 U(1)群来描述电磁理论里的对称性一样的就行了。

外尔和泡利发现,只要我们要求系统具有 U(1)群的局域规范不变性,我们就能从中推导出全部的电磁理论。那么,杨振宁如果认为强力的本质由质子和中子相互作用产生,那么推广前面的思想,我们就应该要求系统具有 SU(2)群的局域规范不变性

好吧,要推广那就推广吧,不就是把局域规范不变性从 U(1)群推广到 SU(2)群么,有些人认为科学家们风风雨雨什么没见过,把一个东西从 U(1)群推广到 SU(2)群应该没什么难度吧?那你就错了,这玩意还真不是这么简单的,广义相对论也不过是把狭义相对论里的洛伦兹不变性推广到了广义坐标不变性,你觉得这个简单么?

U(1)群的问题之所以比较简单,是因为跟 U(1)群对应的电磁理论它本身就具有局域规范对称性。也就是说,当我们的麦克斯韦同学写下麦克斯韦方程组的时候,他就已经把 U(1)群的局域规范对称性写到这方程里去了,虽然他自己没有意识到。熟悉电磁理论的人都知道其实我们有两套表述电磁场的体系,一套就是我们初中就开始学习的场强体系,还有一套势体系,也就是电磁势这些东西,从这个角度很容易就能看出它的规范不变性。

但是 SU(2)这里一切都是空白,没有电磁势这样的东西。杨振宁先生想做的就是要找到类似电磁势这种具有局域规范不变性的东西,然后利用他们来描述强力,所谓的推广是这个样子的一种推广。在这种推广里,最困难的地方就在这四个字:非阿贝尔

08 非阿贝尔群

在前面我跟大家提过,杨 - 米尔斯理论又叫非阿贝尔规范场论,这个阿贝尔指的是阿贝尔群(以挪威的天才数学家阿贝尔命名),它又叫交换群,通俗的讲就是这个群里的运算是满足交换律的。

最简单的例子就是整数的加法,小学生都知道加法满足交换律:3+5=5+3,不论你加数的顺序怎么交换,最后的结果都不变。于是,我们就说整数和整数的加法构成了一个整数加法群,这个群的运算(加法)是满足交换律的,所以这个整数加法群就是阿贝尔群

那么,非阿贝尔群自然就是指群的运算不满足交换律的群。那么,不满足交换律的运算有没有呢?当然有了,最常见的就是矩阵的乘法。稍微有点线性代数基础的人都知道:两个矩阵相乘,交换两个矩阵的位置之后得到的结果是不一样的。而矩阵这种东西在数学、物理学里是非常基础的东西,比如你对一个物体进行旋转操作,最后都可以转化为物体跟一个旋转矩阵的运算,这样非阿贝尔其实就没啥奇怪的了。

这里我借用一下徐一鸿在《可畏的对称》(强烈安利这本书,需要的在回复 “可畏的对称” 即可)里的一个例子让大家感受一下这种不可交换的次序,也就是非阿贝尔的感觉。

上图是一个新兵,他现在要执行两个操作,一个是顺时针旋转 90°(从上往下看),一个是向右倒(其实就是从外往里看顺时针旋转 90°)。上面的 a 图是先旋转再右倒,而下面的 b 图则是先右倒再旋转,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最后这两个人的状态是完全不一样的(一个左侧对着你,一个头对着你)

状态不一样说明什么呢?说明这两个旋转操作如果改变先后次序的话,得到的结果是不一样的,而这两个旋转操作都可以通过跟两个矩阵相乘得到,这说矩阵的乘法是不能随意交换顺序的。

好了,有了这些概念,我们再回到杨振宁先生的问题上来。

09 杨 - 米尔斯理论

外尔把 U(1)群的整体规范对称性推广到了局域,因为 U(1)群(1×1 矩阵)是阿贝尔群,所以这个过程很简单;杨振宁试图把 SU(2)群的整体规范对称也推广到局域,但 SU(2)群(2×2 矩阵)是非阿贝尔群,这个就麻烦了。

我们知道杨振宁先生的数学水平在物理学家群体里是非常高的,他的父亲杨武之就是群论大师,他自己也很早就进入了对称性领域。饶是如此,他从泡利 1941 年的论文开始,前前后后过了十几年,一直到 1954 年,他才和米尔斯(当时和杨振宁先生在同一间办公室,是克劳尔教授的博士研究生)一起写出了划时代的论文**《同位旋守恒和同位旋规范不变性》《同位旋守恒和一个推广的规范不变性》**。

上图便是 1954 年杨振宁和米尔斯在《物理评论》上发表的第一篇论文截图。按照惯例,这种经典论文长尾科技会提前给大家找好,想亲眼目睹一下杨振宁先生这篇划时代论文的,回复 “杨米尔斯理论论文” 就行。

这两篇论文正式宣告了杨 - 米尔斯理论的诞生,杨振宁先生终于把局域规范对称的思想从阿贝尔群推广到了更一般的非阿贝尔群(阿贝尔群的电磁理论成了它的一个特例),从而使得这种精妙的规范对称可以在电磁理论之外的天地大展拳脚,也使得他一直坚持的 “对称决定相互作用” 有了落脚之地。为了区别起见,我们把外尔的那一套理论成为阿贝尔规范场论,把杨振宁和米尔斯提出来的称为非阿贝尔规范场论,或者直接叫杨 - 米尔斯理论

杨 - 米尔斯理论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精确的数学框架,在这个框架里,只要选择了某种对称性(对应数学上的一个群),或者说你只要确定了某个群,后面的相互作用几乎就被完全确定了,它的规范玻色子的数目也完全被确定了。这就是为什么后来大家能直接从强力和弱电理论里预言那么多还未被发现的粒子的原因。

什么是规范玻色子?科学家们按照自旋把基本粒子分成了费米子(自旋为半整数)和玻色子(自旋为整数),其中费米子是组成我们基本物质的粒子,比如电子、夸克,而玻色子是传递作用力的粒子,比如光子、胶子。有些人可能是第一次听说传递作用力的粒子这种说法,会感觉非常奇怪,怎么作用力还用粒子传递?

没错,在量子场论里,每一种作用力都有专门传递作用力的粒子。比如传递电磁力的是光子,传递强力的是胶子,传递弱力的是 W 和 Z 玻色子,传递引力的是引力子(不过引力子还没有找到)。两个同性电子之间为什么会相互排斥呢?因为这两个电子之间在不停的发射交换光子,然后看起来就像在相互排斥,这就跟两个人在溜冰场上互相抛篮球然后都向后退一样的道理。那么相互吸引就是朝相反的方向发射光子了,其他的力也都是一样,这些传递相互作用的玻色子在规范场里都统统被称为规范玻色子

也就是说,在杨 - 米尔斯理论里,那些传递相互作用的粒子都叫规范玻色子,每一个群都有跟他对应的规范玻色子,只要你把这个群确定了,这些规范玻色子的性质就完全确定了。比如在 U(1)群里,规范玻色子就只有一个,那就是光子;在 SU(3)群里,理论计算它的规范玻色子不多不少就是 8 个,然后实验物理学家就根据这个去找,然后真的就找到了 8 种胶子。以前是实验物理学家发现了新粒子,理论物理学家要琢磨着怎么去解释,现在是理论物理学家预测粒子,实验物理学家再去找,爱因斯坦颠倒研究物理的方法现在终于从蹊径成了主流。

10 从杨 - 米尔斯理论到标准模型

杨 - 米尔斯理论从数学上确定了 “对称决定相互作用”,那么我们接下来的问题就是 “什么样的对称决定什么样的相互作用” 了。比如,我现在要描述强力,那么强力到底是由什么对称决定的呢

有些人可能觉得奇怪,你上面不是说了一大片同位旋守恒么,杨振宁先生不就是看到同位旋守恒和电荷守恒的相似性才最终提出了杨 - 米尔斯理论么,为什么现在还要来问强力是什么对称决定的,难道不是同位旋么?

没错,还真不是同位旋!

海森堡从质子和中子的质量相近提出了同位旋的概念,同位旋守恒确实也只在强力中成立,但是大家不要忘了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只是接近,并不是相等。杨 - 米尔斯理论里的对称是一种精确对称,不是你质子和中子的这种近似相等,当时的科学家们把质子和中子的微小质量差别寄希望于电磁污染,但事实并非如此。所以,当杨振宁试图用质子中子同位旋对称对应的 SU(2)群作为强力的对称群的时候,得到的结果肯定跟实际情况不会相符的。

但是,我们要注意到当时才 1954 年,人们对强力的认识还太少了,后来我们知道真正决定强力的精确对称是夸克的色对称,与之对应的群是 SU(3)群,所以我们把最终描述强力的理论称之为量子色动力学(QCD)。但是,夸克这个概念要到 1964 年才由盖尔曼、茨威格提出来,所以杨振宁在 1954 年就算想破脑袋也不可能想到强力是由夸克的色对称决定的。

夸克有六种(上夸克、下夸克、奇夸克、粲夸克、底夸克、顶夸克),每一种夸克也称为一味,质子和中子之间的微小质量差异是就是因为上夸克和下夸克的质量不同。另外,每一味夸克都有三种色(红、绿、蓝),比如上夸克就有红上夸克、绿上夸克和蓝上夸克,这不同色的同种夸克之间质量是完全相等的,这是一种完全精确的对称,这种色对称最后决定了强相互作用。

一旦建立了这种夸克模型,并且意识到夸克色对称这种精确对称对应 SU(3)群,那么接下来利用杨 - 米尔斯理论去构造描述强力的理论就是非常简单的事情,基本上就是带公式套现成的事。所以,成功描述强力的量子色动力学的核心就是夸克模型 + 杨 - 米尔斯理论

在弱力这边情况也是类似的,你要想找到描述弱力的理论,那就先去找到决定弱力的精确对称和相应的群,然后直接按照杨 - 米尔斯理论来就行了。但是,弱力这边的情况稍微复杂一点,科学家们没找到什么弱力里特有的精确对称,但是他们发现,如果我把弱力和电磁力统一起来考虑,考虑统一的电弱力,我倒是能发现这种精确对称。于是,他们索性不去单独建立描述弱力的理论了,转而直接去建立统一弱力和电磁力的弱电统一理论。而最后在弱电相互作用中真正起作用的是**(弱)同位旋——超荷**这个东西,他们对应的群是 SU(2)×U(1)(× 表示两个群的直积)

描述强力的量子色动力学和描述电磁力和弱力的弱电统一理论一起构成了所谓的粒子物理标准模型,于是我们可以在杨 - 米尔斯理论这同一个框架下描述电磁力、强力和弱力,这是物理学的伟大胜利。同时,我们也要清楚的知道,杨 - 米尔斯理论不等于标准模型(没有夸克模型你拿着理论也不知道怎么用),它是一个数学框架,是一把神兵利器,它本身并不产生具体的理论知识,但是一旦你把它用在合适的地方,它就能给你带来超出想象的回报(想想我们 50 年代末还对强力弱力束手无策,但是 70 年代末就完全驯服了它们)

11 不得不说的质量问题

标准模型的建立是另一个非常宏大的故事,这里就不多说了,这里谈一个不得不说的问题:质量问题

在上面我们知道了费米子是组成物质的粒子,玻色子是传递相互作用力的粒子。比如两个电子之间通过交换光子来传递电磁力,两个夸克通过交换胶子来传递强力,那么光子和胶子就分别是传递电磁力和强力的规范玻色子。但是,大家有没有考虑过玻色子的质量问题?如果传递相互作用力的玻色子质量过大或者过小会咋样?

还是以溜冰场传球为例,假设两个人站在溜冰场上相互传篮球,那么一开始他们会因为篮球的冲力而后退(这就是斥力的表现),从而把距离拉开,但是他们会一直这样慢慢后退下去么?当然不会!当两人之间的距离足够远的时候,你投篮球根本就投不到我这里来了,那我就不会后退了。再想一下,如果你投的不是篮球而是铅球那会怎样?那可能我们还在很近的时候,你的铅球就投不到我这里来了。

在溜冰场的模型里,球就是传递作用力的玻色子,你无法接到球就意味着这个力无法传到你这里来,就是说它的力程是有限的。从篮球和铅球的对比中我们也能清楚的知道:玻色子的质量越大,力程越短,质量越小,力程越长,如果玻色子的质量为零,那么这个力程就是无限远的

所以,为什么电磁力是长程力,能传播很远呢?因为传递电磁力的光子没有质量。但是我们也清楚的知道,强力和弱力都仅仅局限在原子核里,也就是说强力、弱力都是短程力,所以,按照我们上面的分析,那么传递强力和弱力的玻色子似乎应该是有质量的,有质量才能对应短程力嘛

但是,杨振宁在研究规范场的时候,他发现要使得系统具有局域规范不变性,那么传递作用力的规范玻色子的质量就必须为零。也就是说,规范玻色子如果有质量,它就会破坏局域规范对称性。

为什么局域规范对称性要求玻色子的质量必须为零呢?你可以这样想,什么叫局域规范对称?那就是不同的地方在做着不同的变换,既然不同的地方变换是不一样的,那么肯定就必须有个中间的信使来传递这种状态,这样大家才能协调工作,不然你跳你的我跳我的岂不是乱了套?好,既然这个信使要在不同地方(也可能是两个非常远的地方)传递状态,按照上面的分析,它是不是应该零质量?只有质量为零才能跑的远嘛~

所以,这样分析之后,我们就会发现局域规范对称性规范玻色子零质量之间的对应关系是非常自然的。但是,这样就造成了现在的困境:局域规范对称性要求规范玻色子是零质量的,但是强力、弱力的短程力事实似乎要求对应的规范玻色子必须是有质量的,怎么办

这个问题不仅困扰着杨振宁,它也同样困扰着泡利(其实当时对规范场感兴趣的也就他们寥寥几个)。泡利开始对规范场的事情也很感兴趣(杨振宁就是读了泡利 1941 年的那篇论文才开始对规范场感兴趣的),但是当泡利发现了这个似乎无解的质量问题之后,他就慢慢对规范场失去了兴趣,也就没能得出最后的方程。

杨振宁的情况稍微不一样,他的数学功底非常好,对群论的深入理解能够让他更深刻的理解对称性的问题(想想那会儿物理学家都不待见群论,泡利还带头把群论称为群祸)。另外,在美学思想上,杨振宁是爱因斯坦的铁杆粉丝,他们都是 “对称决定相互作用” 坚定支持者,这使得杨振宁对规范场产生了谜之喜爱。而且,杨振宁那会儿才 30 岁左右,是科学家精力和创造力的巅峰时期,自然无所畏惧。

所以,杨振宁一直在疯狂地寻找杨 - 米尔斯方程,找到方程之后,即便知道有尚未解决的质量问题,他依然决定发表他的论文。在他眼里,这个方程,这套理论是他心里 “对称决定相互作用” 的完美代表,他跟爱因斯坦一样深信上帝喜欢简洁和美,深信上帝的简单和美是由精确对称决定的。如果是这样,那么还有什么比基于规范不变性这种深刻对称的杨 - 米尔斯理论更能描绘上帝的思想呢?

杨振宁对对称性的深刻理解使得他对杨 - 米尔斯理论有非常强的信心,至于强力、弱力上表现出来的质量问题,那不过是这个理论在应用层面出现了一些问题。强力、弱力比电磁力复杂很多,因此用杨 - 米尔斯理论来解释强力、弱力自然就不会像处理电磁力那样简单。为什么电磁力这么简单?你想想,电子有电效应,电子的运动产生磁效应,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光子这个规范玻色子传递的,所以电磁力的本质就是电子光子的相互作用。这里只有一个粒子电子,和一个规范玻色子光子,而且光子还是没有质量的,你再看看强力里面,三种色夸克八种不同的胶子,这铁定比电磁力复杂多了啊!

所以,杨振宁想的是:杨 - 米尔斯理论没问题,现在它应用在强力弱力上出现了一些问题(质量问题就是初期最大的一个),这也是自然的。这些是问题,而非错误,以后随着人们研究的深入,这些问题应该可以慢慢得到解决的

历史的发展确实是这样,质量问题后来都通过一些其他的手段得到了解决,那么质量问题最终是怎么解决的呢?

在描述强力的量子色动力学里,我们注意到传递夸克间作用力的胶子本来就是零质量的,零质量跟规范对称性是相容的。那但是,如果这样的话,零质量的玻色子应该对应长程力啊,为什么强力是短程力(只在原子核里有效)呢?这就涉及到了强力里特有的一种性质:渐近自由。渐近自由说夸克之间的距离很远的时候,它们之间的作用力非常大,一副谁也不能把它们分开的架势,但是一旦真的让它们在一起了,距离很近了,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就变得非常弱了,好像对面这个夸克跟它没任何关系似的,活脱脱的一对夸克小情侣。这样在量子色动力学里,零质量的规范玻色子就和强力的短程力没有冲突了。

渐近自由解释了为什么胶子是零质量但是强力确是短程力,那么传递弱力W 和 Z 玻色子可是有质量的。有质量的话短程力是好解释了,但是我们上面说有质量的规范玻色子会破坏规范对称性,这规范对称性可是杨 - 米尔斯理论的根基啊,它被破坏了那还怎么玩?

最后解决这个问题的是希格斯机制。希格斯机制是来打圆场的:你杨 - 米尔斯理论要求规范玻色子是零质量的,但是最后我们测量到 W 和 Z 玻色子是有质量的,怎么办呢?简单,我认为 W 和 Z 这些传递弱力的规范玻色子一出生的时候是零质量的,但是它来到这个世界之后慢慢由于某种原因获得了质量,也就是说它们的质量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赋予的,这样就既不与杨 - 米尔斯理论相冲突,也不跟实际测量相冲突了

所以,希格斯机制其实就是赋予粒子质量的机制。它认为我们的宇宙中到处都充满了希格斯场,粒子如果不跟希格斯场发生作用,它的质量就是零(比如光子、胶子),如果粒子跟希格斯场发生作用,那么它就有质量,发生的作用越强,得到的质量就越大(需要说明的是,并不是所有的质量都来自于粒子和希格斯场的相互作用,还有一部分来自粒子间的相互作用)。2012 年 7 月,科学家终于在大型强子对撞机(LHC)中找到了希格斯粒子,为这段故事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也理所当然地预约了 2013 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这样杨 - 米尔斯理论就可以完整的描述强力、弱力和电磁力了,在霍夫特完成了非阿贝尔规范场的重整化(重整化简单的说就是让理论能算出有意义的数值,而不是无穷大这种没意义的结果,这是点粒子模型经常会出现的问题。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我们都知道电荷越近,它们之间的电磁力越大,那么当电荷的距离趋近于零的时候,难道电磁力要变成无穷大么?这个当做思考题~)之后,粒子物理标准模型就正式投产商用。

12 结语

至此,我们关于杨 - 米尔斯理论的故事就告一段落了,相信能坚持看到这里的人对杨 - 米尔斯理论应该都有了个大致的了解,对它的作用和意义也会有自己的判断。

这篇文章是我有史以来耗费心血最多的科普文,为此我的公众号都有好长一段时间没更新了,在公众号后台社群里也都理所当然地收获了一大波粉丝的催更~ 不过,相信大家看完这篇文章之后应该就能理解了:杨 - 米尔斯理论涉及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对称性、规范场、非阿贝尔群、标准模型,这些东西对于许多非物理专业的同学来说实在是太陌生了,甚至从来都没听说过。即便对于物理系的学生,杨 - 米尔斯理论也是要到研究生阶段才接触的东西。因此,要把这么复杂,牵扯面这么广的东西用中学生能懂的语言科普出来,其中难度可想而知。许多公式和术语跑到嘴边又被我逼回去了,特别要在不涉及分析力学作用量的前提下讲杨 - 米尔斯理论,差点没给我逼出内伤~

之所以执意用这么通俗的语言讲杨 - 米尔斯理论,主要就是想让更多人更加客观的理解杨振宁先生的工作,很多事情如果彻底搞清楚了,就会省去很多无意义的争论。现在网上关于杨振宁先生的新闻很多,但是很不幸,大部分新闻上的却是娱乐版,即便除去那些娱乐八卦,关于杨先生科学方面的话题大部分最后都演变成了诸如 “杨振宁真的很伟大么?”“杨振宁跟霍金谁厉害?”“杨振宁跟爱因斯坦一样伟大吗?”“杨振宁没有你想象的那么伟大!” 等极容易引起撕逼骂战却又很空洞没营养的问题。并且,论战中的双方要么就把杨振宁先生往天上捧,要么就把他使劲往地上踩,这还算是科学讨论么?这是讨论科学问题该有的态度么?

物理学家并不是擂台上的拳击手,他们一起通力合作构建我们现在恢弘的物理大厦。没有开普勒和伽利略的奠基,不可能有牛顿的力学体系;没有法拉第工作,不可能有麦克斯韦的电磁大厦;狭义相对论在 20 世纪初已经是水到渠成呼之欲出了,爱因斯坦也只不过是捷足先登了而已。而且,除了广义相对论确实是爱因斯坦的独门独创,好像还真没有哪个东西说是非谁不可的。没有牛顿,我估计胡克哈雷也快找到万有引力定律了,洛伦兹彭加莱已经一只脚跨入狭义相对论的大门了,有没有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差不多都该出现了。

我这么说并不是要否定牛顿和爱因斯坦他们的功绩,能抢在同时代最杰出的头脑之前发现那些理论,这本身就是科学家的能力体现。我只是想建议大家不要总把注意力放在 “谁或者谁更伟大,谁比谁更厉害” 这种很虚的东西上面,而更多的把注意力放在这些科学家工作本身上去,这些才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大家的时间都很宝贵,我们就尽量把时间都花在刀刃上去,科学家最宝贵是他们的科学思想,而中国比任何一个国家都不缺少娱乐八卦

杨振宁先生是我们国宝级的科学家,杨 - 米尔斯理论是他工作里目前已知的最为璀璨的明珠(鉴于杨振宁先生工作的基础性和前瞻性,他有很多理论刚提出来的时候不被重视,过了几十年之后却发现它极为重要,所以我不确定以后是否会出现比杨 - 米尔斯理论更重要的东西)。

诺特发现了对称性和守恒律之间的关系,打开了现代物理对称性的大门。

爱因斯坦敏锐而深刻的意识到了这点,然后以雷霆之势将它应用在相对论上,取得的巨大成功把当时其他的科学家惊得目瞪口呆。但是这个套路爱因斯坦熟悉,其他人不熟啊,况且在量子革命的时代,爱因斯坦是那帮量子革命家的 “反面教材”,波尔才是他们的教皇,所以人家也不屑于跟你玩。

杨振宁可以说是爱因斯坦的嫡系弟子,如果说爱因斯坦对对称性是偏爱的话,那么杨振宁对对称性就是情有独钟了。他充分吸收了爱因斯坦的对称思想,并且把它发扬光大,再吸收了外尔的规范对称的思想,最后创造了集大成的杨 - 米尔斯理论。杨 - 米尔斯理论出来以后,对称性就不再是一个人的玩具了,杨振宁通过这个理论把对称性这种高大上的精英产品一下子变成了谁都可以玩的平民玩具,他把如何释放对称性里蕴藏能量的方式给标准化、工具化、流水化了。从此,“对称决定相互作用” 就不再是一句标语,而成了物理学家们的共识和最基本的指导思想,这极大的释放了物理学家的生产力,为后来快速构建标准模型奠定了基础。

这一块是大家在谈论杨振宁先生的工作,谈论杨 - 米尔斯理论的时候最容易忽略的一块,如果你不能认识到对称性在现代物理里的重要性,不能认识到杨振宁先生和杨 - 米尔斯理论在对称性问题上的作用,那么你对杨先生工作的理解是非常片面的,甚至错失了他最精华的部分。希格斯机制、渐近自由、夸克禁闭、自发对称破缺、规范场的重整化,这些从杨 - 米尔斯理论到标准模型之间众多精彩纷呈的故事似乎更适合说书,但是,大家要记住对称性才是现代物理的核心。

杨振宁先生是非常伟大的物理学家,除了在学术上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外,他的治学态度一样十分值得大家去深入学习。深入了解之后你能非常明显的感觉到杨先生身上同时闪烁着中国教育和西方教育的优点,他非常有效的把东西方教育里的糟粕都给规避了,所以杨先生总是能很超前的看到一些关键问题。学术上的问题我们无法复制,但是科学教育中一些问题我们是可以复制的,这些问题我后面会慢慢跟大家谈。

杨振宁先生在八九十岁的时候还亲自给清华大学的本科生上课(羡慕嫉妒恨~),想必也是想把自己做学问一些心得尽可能的交给更多人,这点跟我们这些做科普的想法是一样的。考虑到杨先生的年龄,长尾君不得不写个大大的 “”,不知道以后自己七老八十了,还有没有给年轻人做科普的动力~

最后,祝杨先生身体健康~

相关文章:

原文链接:


相关书籍:如果这篇文章让你对杨 - 米尔斯理论规范场论产生了兴趣,你想进一步了解杨振宁先生的相关工作,那可以看看下面的书籍。

1、必看:《可畏的对称》(徐一鸿)

这本书没什么好说的,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那这本书就是必看书籍。这是一本严重被低估,甚至差点绝版的关于对称性的绝佳科普书。作者徐一鸿本人就是从事这方面工作的物理学家,此书的专业性不用怀疑,另外他的文笔你也不用担心,也很通俗。

以前的理论物理科普主要集中在相对论、量子力学、黑洞、宇宙、超弦等内容上,关于对称性在物理学中作用的科普非常少。所以,我们普遍对 20 世纪 40 年代以来粒子物理领域的发展比较陌生,所以对杨振宁先生的工作就比较陌生,这本书填补了这个空白。

2、进一步了解:《粒子物理导论》(格里菲斯)

如果你觉得科普书的深度不够,想再进一步了解对称性粒子物理的相关内容,我推荐你看看格里菲斯的这本**《粒子物理导论》**。

这本书名义上是一本教材,但是我却始终把它看作半科普半教材的一本书。因为,相对科普书,它的深度和难度肯定是了一级,但是,相对正儿八经的粒子物理或者量子场论的教材,它的难度又明显了好几个等级,这就是格里菲斯的厉害之处了。

他总是能用非常通俗的语言,非常顺畅的逻辑把物理讲得很清楚。所以,他的书都特别受初学者欢迎,非常适合用来做入门,非常适合从科普教材的过渡。格里菲斯有著名的三部曲,除了这本以外,还有**《量子力学概论》《电动力学导论》都是各自领域最好的入门教材。可惜,后面两本好像都绝版了**!!!

看完这本书以后,如果你还想做更进一步的了解,那就只有看专业的量子场论的教材了。这类教材一般都是英文的,诸如 A.Zee(就是《可畏的对称》的作者徐一鸿)、Peskin 、Srednicki、Weinberg 等等,它们具体的书可以参考这个回答:如何评价 Zee, Srednicki, Schwartz 和 Peskin 的量子场论教材?

3、统一理论:《爱因斯坦与万物之理:统一路上的人和事》

我在文章的一开始就讲了一部极简的物理学统一史牛顿统一了天上和地上的力,麦克斯韦统一了电、磁、光,爱因斯坦统一了牛顿力学和麦克斯韦电磁学,顺便也解决了引力,以杨 - 米尔斯理论为基础的标准模型统一了电磁力、强力和弱力。

如果大家对物理学的统一史很感兴趣,想进一步了解统一路上的各种事情,我就推荐张天蓉老师的这本**《爱因斯坦与万物之理:统一路上的人和事》。张天蓉老师跟徐一鸿一样,也是相关专业的物理学家,**所以,她书里的数学,或者比较难的物理思想会讲得更深一些,但是绝对还是科普的层面。

比如,她讲狄拉克推导狄拉克方程的时候,是真的会用很通俗的语音把狄拉克推方程的思想和过程说出来。她真的会用具体的例子给你讲群论的思想,将规范场的思想是如何一步步建立的,真的会把张量、度规张量、黎曼张量放在科普的层面给你讲,这是很多科普书不会涉及到的深度。

因此,如果你看一半的科普书觉得深度不够,又不想去看专业的数学书,只想了解一下其中的重要思想,那么这本书可以看看。

4、杨振宁先生的书和传记:《杨振宁传》+《晨曦集》+《曙光集》

想进一步了解杨老的事迹,那就去看他的传记吧,这里我推荐杨建邺的这本《杨振宁传》,里面杨老的生平和科学思想都做了不错的介绍。

此外,还有杨振宁先生自己出的**《晨曦集》《曙光集》**,书中收录了一些杨老的代表性文章,也有亲友、学生、同事等人写的回忆文章。这并不是杨老的学术论文集,一般人都能够看的懂的,从这书名里也能看出杨老对未来年轻人的希望~


相关回答

[微积分到底是什么?3.2 万赞同 · 1843 评论回答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36322284/answer/918067537)

[如何深入浅出地讲解麦克斯韦方程组?8138 赞同 · 391 评论回答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6766702/answer/734497923)

[怎么解释麦克斯韦方程和牛顿力学的不兼容性?1.2 万赞同 · 611 评论回答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2992989/answer/1207274251)

[如何理解闵氏几何,为什么说它对相对论非常重要?2183 赞同 · 147 评论回答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83664814/answer/1117154890)

[如何学好高中物理?334 赞同 · 103 评论回答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812276/answer/1713680672)

我出的书

知乎用户 想飞的猪 发表

杨振宁的学术地位

据复旦大学物理系教授施郁(施郁教授即将入驻头条,有其他问题的朋友可以向他提问)统计,杨振宁有 13 项具有开拓性的科学研究,特别是和 R.L. 米尔斯合作提出非阿贝尔规范场理论,是现代规范场论的基础,已经有 10 多个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得奖与杨振宁的非阿贝尔规范场理论有关。三联书店总编辑李昕也说过:我们常常可以听到一些物理学家的名字,像麦克斯韦、爱因斯坦,量子力学初建时的海森堡、薛定谔以及狄拉克。现在再要往下排的话,杨振宁的名字就要算在里面了。

以上评价都是比较客观的,但是,有些文章的作者由于缺乏了解,或者说是由于民族虚荣心,把杨振宁说成是前五甚至前三,拔高到比肩甚至超越爱因斯坦的程度,这个就不太切合实际了。

一位华裔学者对我说:“在大陆关于杨振宁的评价永远是两个极端,要么是‘卖国贼垃圾汉奸,老少恋不要脸’这种脑残黑,要么是 “历史前五甚至比肩爱因斯坦,比温伯格威腾费曼狄拉克海森堡等人还厉害!霍金和杨振宁之间还差 100 个费曼” 这样的脑残吹,难道就不能给杨振宁一个公正客观的历史地位吗?非要吹或者黑才高兴?!”

我对他的抱怨深以为然。

实际上,“杨振宁历史地位比肩爱因斯坦”,是国内的声音,在国际友人看来,杨振宁真实的物理历史地位,还远远无法达到前三甚至前五的程度。

1997 年,日本的《かがくしゃ》仅仅将杨振宁列为第 11 位。而有的学者认为他在物理当中平行地位比 Grothendieck 弱一筹,大概相当于 Atiyah 在数学中的地位。而弱一筹的原因是杨最拿得出手的杨—米尔斯方程要后面几个科学大佬打好几次补丁才能用,而 EGA SGA 等在 1950 年后都让 Connes 惊叹,所有的一切在 60 年代的巨著里都为后人准备好了。

温伯格和杨振宁基本上并驾齐驱,半斤八两

又根据比较权威的 1999 年 millennium poll physicist,杨振宁列为古今最重要的 18 位科学家之一。那份排名说这 18 名科学家不分先后,按照姓氏排,可见,杨振宁下限在第 18 位。

我就杨振宁的科学地位咨询过普林斯顿大学物理研究员 HK Charles,他是一位精通科学史的专家,他说:杨振宁据说有多项诺奖级成果,打个折扣,5 个或者 6 个问题不大,如果要排名,应该在第 10 位或者往下一点。要是只列学术履历,量子力学最早一批创始人和费曼 Richard Phillips Feynman 等也能列出一大堆震惊世界的贡献,更何况杨振宁和 Atiyah 其实很类似,很多论文都是合作居多。

英国学者 Albert 曾经是《英国物理学会》期刊的编委,他在科普随笔《弦论能否在低能态验证》里面,将威腾、费曼、温伯格、杨振宁、郎道五个人做了详细的比较,他的大概的意思是,假设 M 理论被验证,威腾名列第一,费曼第二;如果没有验证,费曼第一,杨振宁和温伯格并列第二,或者杨振宁第二温伯格第三,两个人半斤八两差别很小。综合看,杨振宁上限在第 10。所以,

杨振宁在科学史上的真实地位应该是第 10-18 位。

科学界的超级蓝:霍金教授

关于杨振宁和霍金的比较,从学术界的地位看,杨振宁确实远远在霍金之上,比如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双南就支持这一看法。霍金当然很牛,但他的成就局限于宇宙学,即使是宇宙学领域,霍金也未必可以进前三。由于霍金是科学界的超级 IP,更多的科学家没有被尊重。尽管如此,霍金依然是一位令人敬畏的学者。

不管是牛顿、爱因斯坦、麦克斯韦,还是杨振宁、郎道、霍金,他们的成就也是建立在无数前人成果的基础上,科学不是几个人的表演,所有为人类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都应该受到同样的尊敬。

(转发:文 / 怀疑探索者)

杨振宁的学术成就:

(A)统计力学

**A1. 1952 Phase Transition(**相变理论)。论文序号: 52a,52b, 52c

**A2. 1957 Bosons(**玻色子多体问题): 论文序号: 57h, 57i,57q

**A3. 1967 Yang-Baxter Equation(**杨 - Baxter 方程)。论文序号: 67e。

**A4. 1969 Finite Temperature(**1 维δ函数排斥势中的玻色子在有限温度的严格解)。论文序号: 69a

(B) 凝聚态物理

B1. 1961 Flux Quantization(超导体磁通量子化的理论解释)。论文序号: 61c

B2. 1962 ODLRO(非对角长程序)。论文序号: 62j

(C) 粒子物理

C1. 1956 Parity Nonconservation **(**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受恒)。论文序号: 56h

C2. 1957 T,C andP (时间反演、电荷共轭和宇称三种分立对称性)。论文序号:57e

C3. 1960 Neutrino Experiment(高能中微子实验的理论探讨)。论文序号: 60d

C4. 1964 CP Nonconservation(CP 不守恒的唯象框架)。论文序号: 64f

(D)场论

D1. 1954 Gauge Theory(杨 - Mills 规范场论)。论文序号: 54b, 54c

**D2. 1974 Integral Formalism(**规范场论的积分形式)。论文序号: 74c

D3. 1975 Fiber Bundle(规范场论与纤维丛理论的对应)。论文序号:75c

科学网 - 物理学之美:杨振宁的 13 项重要科学贡献 (增补版) - 施郁的博文

李政道谈杨振宁的学术水平:

杨极端聪明,在数学物理上特别有天赋,他是一个第一流的数学物理学家。1954 年杨和米尔斯 (Mills) 发表了他们关于同位旋规范场理论的文章 ,这就是著名的 “杨 - 米尔斯方程” 的首次问世, 它注定要在现代物理学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杨天赋具有高度评判能力的头脑。(摘自李政道的《破缺的宇称》、《往事回忆》等)

聂华桐:我所知道的杨振宁(节选)

电磁学的基础是麦克斯韦方程式,那组方程式有一个性质叫做规范不变性。所以最早关于规范场的理论就是电磁学。电磁学加上量子力学就成为量子动力学,这个理论是最成功的物理理论之一。后来实验上发现同位旋是一个守恒量子数,性质和电磁场中电荷守恒有些类似。杨先生由此就问为什么不可以把同位旋守恒的性质也变成一个规范场理论呢?他告诉我,他在做学生的时候就在考虑这个问题。1954 年,他把这个问题解决了,提出了现在所谓的非阿贝尔的规范场理论。近十几、二十年来,理论物理中一个很重要的探索就是寻找一个完整的弱作用理论,可是一直没有成功。到了 20 世纪 60 年代,物理学家格拉肖、温伯格、萨拉姆引用了杨先生 1954 年写的这篇文章中的数学结构,即非阿贝尔的规范场理论的数学结构,来构造一个完整的弱相互作用的理论。1954 年,杨先生和米尔斯写出文章时,杨—米尔斯规范场还不被承认是物理,而只是一个叫能对物理有用的数学结构。但到 1972 年,这个非常简单而又非常漂亮的数学结构被正式承认是物理的一个基本结构了,是完整的弱相互作用理论的基础

从物理基本规律看,相互作用可以分为四类: 一类是电磁作用,根基是麦克斯韦方程组。另一类是万有引力,比如太阳和地球之间的吸引力,万有引力理论,现在当然公认爱因斯坦的理论最成功。而弱作用理论的基本数学结构是由杨先生和米尔斯提出来的。所以从长期的物理发展的观点来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贡献。还有一种相互作用是强作用,大约十年前,由于弱作用理论获得成功的剌激,有人提出强作用也是一种杨—米尔斯规范场作用。虽然这还是一个没有最后证实的理论,但在现存的理论中,是成功可能性最大的一个理论。

这样看来,电磁作用、万有引力作用、弱作用和强作用,这四种基本的相互作用中就有两种是基于杨—米尔斯非阿贝尔规范场的数学结构。从这一点大家就可以了解到杨先生的这一贡献是何等了不起。由于这一贡献,再加上其他种种成就,杨先生现在在世界物理学界的地位是非常崇高的。我们常常可以听到一些物理学家的名字,像麦克斯韦,爱因斯坦,量子力学初建时的海森堡、薛定谔以及狄拉克。现在再要往下排的话,我想杨先生的名字就要算在里面了。

注:1966 年聂华桐获得美国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就职于纽约大学石溪分校理论物理研究所,与杨振宁一起从事理论物理研究。

弗里曼 · 戴森谈杨振宁

杨教授是继爱因斯坦和狄拉克之后,二十世纪物理学的卓越的设计师。

从当年在中国当学生到以后成为石溪的哲人,引导他的思考的一直是他对精确分析和数学形式美的热爱。这种热爱导致了他对物理学最深远的和最有创见的贡献──和米尔斯发现的非阿贝尔规范场。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所发现的非阿贝尔规范场已渐渐成为比宇称不守恒更美妙更重要的贡献。后者使他得到了诺贝尔奖。发现宇称不守恒,发现左手和右手手套并不在各方面都对称,是一项了不起的破坏行动,它摧毁了在前进道路上的思维障碍。与之相反,非阿贝尔规范场奠定了新的思维结构的基石,这个结构以后经过三十年才建立起来。今天当代理论描述的,并为当代实验证实了的物质的本质,是各种非阿贝尔规范场的组合。他们为杨在四十五年前首先猜测到的数学对称性所支配。

摘自(保守的革命者——戴森在杨振宁荣休晚宴上的讲话词) 弗里曼 ·戴森(Freeman Dyson,1923 年 12 月 15 日-)美籍英裔数学物理学家,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教授。他证明了施温格和朝永振一郎发展的变分法方法和费曼的路径积分法的等价性,为量子电动力学的建立做出了决定性的贡献。

知乎用户 盐选推荐​ 发表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还是从罗彻斯特会议说起。

**杨振宁在罗彻斯特会议上鼓足勇气说,会不会宇称是不守恒的呢?**说实话,对于讲故事来说,我很希望我此时对你们说,杨振宁抛出了一个离经叛道的观点,举座皆惊。这样的描述充满了戏剧的张力,就好像迈克耳逊 - 莫雷实验之后,爱因斯坦大声宣布以太并不存在,光速是不变的一样。然而,对于西桃之谜来说,宇称不守恒的观点并不是什么惊世骇俗的观点,很多初次接触西桃之谜的物理学家都会想到如果宇称不守恒,这个西桃之谜也就不攻自破了。

但问题是,**过去已经有太多的实验符合宇称守恒的信念,宇称守恒不仅仅是物理学家们的一种执念,它确实是有大量的实验基础的。**科学家们都认同实验是检验理论的唯一标准,没有实验基础的理论都是空中楼阁。所以,在罗彻斯特的会议上,杨振宁再次提出宇称是否守恒时,既没有举座皆惊,也几乎没有人同意,杨振宁自己也是心虚的很。

重大转机是在罗彻斯特会议结束后没多久到来的,在纽约的一家餐馆中,杨振宁和李政道突然想到:似乎之前所有的所谓证明宇称守恒的实验都没有仔细地按照不同的相互作用来分类,会不会宇称仅仅是在弱相互作用时不守恒,而在其他相互作用时是守恒的呢?咱们稍微解释一下什么是弱相互作用,牛顿把力定义为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万有引力是人类发现的第一种相互作用。电磁力是第二种。进入到量子时代后,人们又发现了弱力和强力。只是在粒子物理学中,人们习惯性的使用相互作用,而不是力这个词。而强相互作用是把质子和中子结合在原子核中的一种力。

知乎用户 Liberty 发表

杨振宁先生之于中国物理学几乎等同于汤川秀树之于日本理论物理学。

杨振宁先生本人也是很尊敬汤川秀树的。

然而汤川秀树在日本被后人用各种方式纪念,比如《神探伽利略》中被致敬;我们的杨振宁呢?人们更多的是从八卦中了解其事迹的吧。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前,主流物理学界基本上没有华人参与,的确有一些西南联大的老一辈在欧洲求过学结识了不少理论物理学大师。但真正可以做到主导一个子学科的,还是要从杨振宁的规范场论开始,那一年,杨振宁正面刚了泡利——一个令同时代理论物理学家胆寒的物理学天才大师。随后的宇称不守恒令其扬名立万,更是同时代其他理论物理学家无可比拟。他的同时代大家们几乎是在其 20 年后才拿到诺奖。

尽管这样的 “民族” 成就几乎晚了日本一个时代,但杨振宁在物理学界的历史地位却高过汤川秀树。杨振宁时代的理论物理学家,可与其并肩的,只有另外一个天才人物——理查德 · 费曼。

粗略讲讲其物理学上的成就(时间顺序):

  • 杨 - 米尔斯场
  • 宇称不守恒
  • 李杨相变
  • 杨 - 巴克特斯方程
  • 规范场与纤维丛

这是一个公众话题,简要讲下上述五个成就的影响力。

  • 杨 - 米尔斯场(又称规范场)很可能是物理学最伟大的终极问题的必经之路,问世 70 年来经久不衰,是终极理论最有竞争力的超弦理论的基石之一。就算没有完全解决终极问题,规范场论也是物理学标准模型的基础。后来有个人修补了下这个理论,成为了近年来理论物理届公众话题人物,这个人叫希格斯。

  • 宇称不守恒给了我们进军标准模型信心,如果没有宇称不守恒,几乎就没有标准模型的建立。

  • 李杨相变是相变理论的基础,不是 cmt 的不多说了。

  • 杨 - 巴克特斯方程是可积系统理论的基础,由此引申的与数学上的 3 维纽结理论的关系至今方兴未艾。纽结理论是当代最牛理论物理学家 Witten 菲尔兹奖的获奖原因之一。

  • 纤维丛引入物理学后,引发了数学与物理之间第三次合作革命。第一次是牛顿的微积分,第二次是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与黎曼几何。

大约可以说,如果中国在世界上有足够的文化话语权的话,杨振宁就是当代牛顿和爱因斯坦。

知乎用户 张佳玮​ 发表

谢邀。

杨振宁先生,身为理论物理学家,从成就到提携后进,都是伟大。历史级别的伟大。其他答案已有详细论述,不提。

容我就这问题多说几句别的。

这话不太好听,但 20 世纪,各行各业,绝大多数的学界顶尖成就,都是普罗大众无法理解的

而且隔行如隔山,导致每个行当的人,对其他行当的顶尖成就,盲人摸象而已。

人们一直有个错觉,即 “大道至简”、“最复杂的道理其实最简单”、“最重要的道理都是深入浅出一句话的事”。这种思潮,是民科诞生的土壤。当然不能说是坏事。如果一开始就告诉大家 “做学问复杂艰深而且别人永远不明白你的成就有多牛”,估计得吓退不少。

我稍微学上点研究葡萄酒香气的课。许多人都和我一样,以为琢磨这个就是闻,学了之后可以回去吹牛,谈笑风生,就如同社交网络流行的 “10 分钟让你学会 XXX”。

等看到乙缩醛、甲硫基丙醇、甲氧基乙酸戊酯的字样,已经晚了。

老师开玩笑说,这行就是这样,都是 “骗你入行,想逃就来不及了”。当然,这还是化学工业里极粗浅的部分,精微的更不提。

我们觉得世界是简单的,可以解释的,道理很明白?

那是多少学界前辈登高望远地研究,多少科普界前辈绞尽脑汁用形象化的比喻给我们解释透的呢?

因为科普读物的存在(为了不吓退大众,许多科普作家甚至科学家自己是屈尊降贵的。比如霍金开玩笑,一本书里出现一个方程销量就减半),因为对自我尊严的维护(相当多人不肯接受世上有复杂到自己智商理解不了的事情),因为实用主义的泛滥(原子弹不如茶叶蛋;场论能让我盒饭打折不?),普罗大众对学术,任何一门学术,都缺少了解,以及,敬畏。

敬畏是建立在了解的基础之上的。普罗大众对学界精英们的敬畏,更多是 “别人都说他牛,教科书课本也说他牛,我信教科书;哇好像有些牛人也说他牛,那确实很牛”。行内人的敬畏则是,“我接触过这个,这玩意我根本搞不懂,他三下两下搞定了,这是上帝附体啊我靠。”

也因为知道普罗大众的敬畏门槛不高,所以宣传部门其实做了许多的调整,**刻意降低了理解门槛。**比如,许多人拿来跟杨振宁先生做比较的邓稼先先生。

邓公国士也,但一般宣传,只强调他如何忠肝义胆,如何甘守寂寞。普罗大众也只了解结果(原子弹),但并不完全了解邓公的才具和艰辛。如果宣传部门将邓公做过的计算公式之类列出来…… 大众(包括我)肯定也看不懂。

就像我一直爱举的例子:某领导人,留学、归来、平衡各派系、扶持霸主、组织谍报、亲自编码、持国理政、辅主抚将、于超级大国间斡旋。这等大国宰相,无法宣传,只好说他如何不摆架子,如何睡衣又打了几个补丁。没法子啊,说别的,说深了,我们也不懂。

我有位长辈,平日讷讷不能言,爱好就是看点破电视剧,搞得我很怀疑其人的品味和表述能力,私下里还觉得就是书呆子。偶尔出行,过某市,经过其规划的某地,随手指点,勘测、土层、山脊线、气候、流向、空间布局、间距、建筑材质、园林、交通——谈吐间信手拈来。我瞠目结舌。长辈说完了,还挺不好意思——许多学者都这样,没话可说,羞赧,遇到可说的话题一高兴说多了,自己也觉得不好意思。

我恭维道:“您真是厉害。”

长辈:“哎呀,每个人时间花在不同的地方嘛。”

我当时还觉其说得有理,还觉得人各有所长,嘻嘻我也还行。回头读了读书房的一些专业入门书,才觉得,真没道理:同样花那么些时间,我的所知所学所懂,就不如长辈精微复杂之万一,更不用说信手拈来了。

大多数大牛不仅牛,而且比我们普罗大众所能认知的,还要牛得多。宣传部门和科普作家们,更多是客气客气,照顾我们普罗大众的日常生活理解能力,将各种成就简化了说,免得吓到我们,让我们明白自己有多无知。

我们如果真信了,还蹬鼻子上脸,觉得 “啊哈他们也没那么伟大嘛”,那就是真傻了。

知乎用户 项海波 发表

偏个题。杨振宁最大的贡献,并不是使他与李一起获得 1957 年炸药奖的弱作用宇称不守恒(尽管这个也相当伟大:它的出现在纷乱中为电弱统一指明了正确方向),而是规范不变性原理。那么我就来科普一下,这规范不变原理到底是什么,到底有多重要,以至于它能使杨振宁封神

一,牛顿的故事:粒子怎么运动?

整个物理学,讲得无非是:物质是怎么运动的,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近代物理学史上,第一个牛人恰好也姓牛,就是牛顿。他说,给物体一个力,那么这个物体就按简单的

来运动啦。这,就是所谓的牛二定律。

二,麦克斯韦的故事:光怎么运动?

牛顿的事情,就这样成了。牛顿说的,是可见可摸的实物,那么,光,作为可见不可摸的奇怪物质,又是怎么运动的呢?那么,物理学史上的第二大牛人又出来了,他,就是麦克斯韦。麦克斯韦说,光按一组方程运动,这个方程,后世人叫它麦克斯韦方程组。

三,量子力学的故事:故事反转——光有粒子性,粒子有波性!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转眼,我们来到了 1900 年。这一年,普朗克发现,光的能量不是连续的,是一份一份的;爱因斯坦把这件事,称为光是量子化的;这具有最小能量的光,即称为光量子。在此启发上,一个本科学历史、研究生刚转到物理的富家公子德布罗意就在想:即然你这光,作为一个波,竟然具有了粒子性,那么,我们的寻常粒子,如电子质子等,为什么不可以具有波动性呢!于是,物理学上的**第四大牛人(也可以说是第四大牛人群之代表;因为其中玻尔、海森堡、薛定谔、狄拉克、泡利等亦有伟大贡献)**又出来了:他就是薛定谔,就是他顺着德布罗意的路子,给出了非相对论性粒子的波动方程:薛定谔方程。

四,爱因斯坦的故事:定义一切运动的时空框架!

以上说的这些情况,除了光,都是针对低速低能情况而言的。爱因斯坦在小时就想,如果我们的速度越来越大,一直到接近光速,那么,这时会发生什么状况呢?于是,粗略地说,从 “不同速度下看到的光速应该是不变的” 这一个假设出发,爱因斯坦在 1905 年发现,我们日常感受到的空间与时间,不是一成不变的。这,就所谓的狭义相对论。过了近十年的努力,爱因斯坦又出 “恒速跑与加速跑进看到的世界应该是相同的” 这个论断出发,又进一步得出,时空是会弯曲的;导致时空弯曲的就是物质的质量或能量;所谓的万有引力,就是时空弯曲的表象而已。至此,我们可以说,爱因斯坦无疑是物理学时间线上的第三位牛人

五,杨振宁的故事:让实物粒子与光统一起来!

好了,一切事情都美妙无比,看似事情应当就这样成了。但是,最后,我们还有一个问题:我们已经知道电子按薛定谔方程(严格的是狄拉克方程)运动,光按麦克斯韦方程运动,而我们又显然知道,光与电子是要发生作用的,那么,光与电子的相互作用,是怎么样进行的呢?这可谓是目前可证伪物理学最后的一项重大基础工作,就是我们的主角——振宁 · 弗朗克 · 杨所做出的;这个理论,就是所谓的规范不变原理,或叫杨米尔斯理论。

中途 ps. 微分几何同时为 1)作用时空理论的广义相对论,以及 2)作为量子场论核心的杨米尔斯理论,提供了数学表述框架。杨米尔斯理论与微分几何(具体地,是微分几何中的纤维丛理论)的相似性、对应性,就是杨振宁首先建立起来的;称为吴 - 杨字典。

总之一句话,牛顿最初给出了物质如何运动;麦克斯韦给出了光如何运动;爱因斯坦与量子学家一起给出了高速高能下的时空结构以及此时的物质(粒子,如电子或夸克等)如何运动;而我们的杨先生,给出了物质与光是如何发生相互联系的!

所以,我们可以毫无疑问的说,杨振宁同志,是整个物理学界的第五位牛人

六,PS

与上述几个人同时代的,其实牛人还有很多;虽然牛顿与爱因斯坦当选最伟大之列无人会有异议,但薛定谔与杨振宁当选,可能会很有争议;因为最起码他们不惟一,与他们地位相似的不止一个。的确也是这样,与薛定谔同时的就有玻尔、海森堡、泡利、狄拉克等;稍晚的,还有朗道、汤川、薛温格、费曼等等。与杨振宁同时的,有格罗斯、格拉肖、温伯格、萨拉姆等等等。他们中的这些人,从物理学功底,或从数学功底上看,很多人都是很出色的,甚至比爱因斯坦、杨振宁好的也大有人在;但是,要么是由于生不逢时,要么是由于工作比别人晚,要么是由于大部分精力都花在了不那么基本的研究方向上,所以,或许玻尔、狄拉克、薛定谔等量子力学早期创建者难分高下,但二战后的一群物理学家里,以杨振宁作为牛首,是并无不妥的。毕竟,不管是出于智慧还是机会,规范不变原理这个能与最小作用量原理、量子化原则、狭义与广义相对性原理以及等效原理并列的物理学中的又一个最新的基本原理,既然被杨振宁发现了,我们就只能承认他的一代伟人的代表地位了。

最后,我们大体按时间顺序,来对各个时代的最厉害人物(们)列个坐次表:

1.{牛顿 + 伽利略 + 拉格朗日 + 早期力学与数学家群},

2.{玻尔兹曼 + 19 世纪热力学家群},

3.{麦克斯韦 + 19 世纪电磁学家群},

4.{爱因斯坦},

5.{海玻薛狄泡 + 早期量子物理学家群},

6.{杨振宁 + 战后理论物理学家群},

7.{威腾 + 弦论学家环}。

最后 PS:弱电统一有几大关键部件,按重要性依次,弱作宇称不守恒,规范不变原理,对称性的自发缺(希格斯机制),以及温伯格转动。显然其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就是前两项:弱作用宇称不守恒与规范不变性;这都是杨振宁做出的。把杨振宁排当世第一,毫无不妥。

知乎用户 大理想家​​ 发表

杨振宁先生的成就主要分为两种:1. 作为一位物理学家在科研上的成就;2. 作为一个中国人为中国做出的贡献。

一张图总结杨振宁先生的 13 项诺奖级别的工作:

大部分人都对这 13 项工作所知甚少。比起牛顿的万有引力,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霍金的《时间简史》和身残志坚,杨振宁先生的 13 项工作并不简单易懂,难以被大家理解他到底在物理学有什么成就。这就导致了杨振宁先生的物理学成就不被大众所熟知。

但是实际上,杨振宁是当今世界的物理学泰斗,一句话就可能影响一个领域的兴盛和衰败(见从 2016 年到现在对 CEPC 的激烈讨论和欧洲粒子物理组对杨振宁的观点的反应)。他作为一名物理学家的成就和能力,都是被科学家们认可的。

类似于外国科学家对潘建伟老师的评价,”China is very lucky to have him.” 能拥有杨振宁先生,也是中国的幸运。

但是对于中国来说,杨振宁先生的贡献并不仅仅在于他在物理学上的成就。更重要的是,他给中国的基础学科的建设带来了莫大的帮助。

一. 把中国高能物理引向世界

1971 年从中国回到美国后不久,杨振宁得到了一个令他振奋的消息,那就是国际高能物理会议即将召开,而举办地点正是石溪大学。他马上想到,这就是一个机会,他是东道主,完全可以邀请中国的学者过来交流。这个想法没有丝毫的危险性,因为前一年,美国尼克松总统进行了访华工作,这代表中美关系上的坚冰已经被彻底打破,两国可以正常来往了。想到这,杨振宁没有丝毫犹豫,立即向中国学者发出了邀请。

二.缓和中美关系

在美期间,杨振宁有担任了美国华人协会的会长,在这个职位上他对新中国的介绍,中美关系的缓和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为此他遭到了一些驻美国民党官员的辱骂,这同样也是承担着一定的风险的。

三.在美国宣传中国

1971 年,当时杨振宁作为第一位访问新中国的美籍学者来到了中国,回到美国之后,他以自己的声誉和地位在美国很多大学和中国城作了演讲,他告诉美国人中国近些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当地华人中引起很大的轰动,为此美国中情局还多次找他进行了谈话。

四.促进中国教育与学术与世界的交流

1980 年,杨振宁在纽约组织成立了 “与中国教育交流委员会”(CEEC),这个委员会成立的目的便是资助中国学者到石溪大学访问,资金则由他在美国和香港组织募捐得来。自此,复旦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等众多单位的学者都能到石溪大学进行访问学习了。对于那些前来访问的学者,杨振宁总是竭尽所能给他们最热情的关怀、最实际的帮助,并嘱咐他们,一定要多为祖国作贡献。
一九八三年,杨振宁经过多方奔走,取得香港学术界、工商界等各界人士的支持,在香港成立了 “中山大学高等学术中心基金会”。如同“与中国教育交流委员会” 一样,中山大学高等学术中心基金会是个非营利机构,杨振宁建立它的目的是促进广州中山大学与国外的学术交流。每年,基金会会在香港及海外发起募捐,所得资金全部用于资助中山大学开展学术研究。基金会工作开展得十分成功,多年以后,杨振宁提到这个基金会依然十分自豪:“我是这个基金会的主席,当年与香港的朋友组织基金会,发动捐款建立中山大学高等学术研究中心,运作得很一九八三年,杨振宁经过多方奔走,取得香港学术界、工商界等各界人士的支持,在香港成立了 “中山大学高等学术中心基金会”。如同“与中国教育交流委员会” 一样,中山大学高等学术中心基金会是个非营利机构,杨振宁建立它的目的是促进广州中山大学与国外的学术交流。每年,基金会会在香港及海外发起募捐,所得资金全部用于资助中山大学开展学术研究。基金会工作开展得十分成功,多年以后,杨振宁提到这个基金会依然十分自豪:“我是这个基金会的主席,当年与香港的朋友组织基金会,发动捐款建立中山大学高等学术研究中心,运作得很好。教授学者申请项目,基金会审查,通过了就给钱,迄今已有近两百个项目了!”

五.鼓励中国学生的多样发展

刘永龄先生是香港亿达工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在中山大学高等学术中心基金会成立后的第二年,杨振宁便找到刘永龄先生,商量设立一个青少年发明奖。杨振宁认为,中国的教育制度把学生的发展限制在一个很狭窄的范围内,以至于大多数学生的事业都无法与自身兴趣爱好相结合,层层考试对那些动手能力强但是不怎么会考试的学生非常不利,设立奖项对这类学生进行鼓励非常有必要。经过杨振宁的分析,刘永龄先生认识到这种鼓励的必要性,同意与他一起设立青少年发明奖。刘永龄对杨振宁一直深深仰慕,他想将奖项命名为 “杨振宁青少年发明奖”,但杨振宁坚决不同意,最终,这个奖项被命名为“亿达青少年发明奖”。不久后,“亿达青少年发明奖” 在上海正式设立,他们将评选工作委托给清华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完成。到如今,这一奖项已经有了相当高的知名度,对鼓励中国青少年培养兴趣、敢于创新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亿达青少年发明奖”设立不到一年,杨振宁又一次去香港找刘永龄先生,因为他觉得,一个奖项还远远不够。这次他给出的主意是,设立 “吴健雄物理奖” 和“陈省身数学奖”。吴健雄我们已经介绍过了,这里简单说说陈省身。陈省身比杨振宁大十一岁,是杨武之的学生,也是杨振宁多年的朋友。他毕业于清华大学研究院,后在汉堡大学获得数学博士学位。他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微分几何学家之一,被誉为 “微分几何之父”。杨振宁觉得,设立这两个奖一是可以纪念吴健雄和陈省身在科学事业上的伟大贡献,二是能够鼓励更多的青年科学工作者向吴、陈二人学习,为祖国乃至世界作贡献,第二点尤其重要。一九八六年四月,在刘永龄先生的大力支持下,“吴健雄物理奖” 和“陈省身数学奖”正式设立了。

六.归国发挥余热

除此之外,杨振宁先生一生给中国的大学捐赠了上千万美元,在归国之后也发挥余热,依靠自己世界级的影响力号召华人科学家回国报效祖国,指点年轻科学家和学生。杨振宁先生现在已近百岁高龄,现在的他已是中国多所高校的荣誉教授,马不停蹄地奔赴一次又一次的学术报告,一场又一场的学术讲座,利用自己一生的经验和远见帮助中国的科研事业和教育事业。

杨振宁先生无论是作为物理学家,还是作为中国人,都担得起伟大之名。不知道哪些只知道 “国家有难不回国”“老年吃嫩草”“放弃中国国籍”“归国养老” 的网民有什么资格站在道德的高地评判杨振宁先生。

战士战死了的时候,苍蝇们所首先发见的是他的缺点和伤痕,嘬着,营营地叫着,以为得意,以为比死了的战士更英雄。但是战士已经战死了,不再来挥去他们。于是乎苍蝇们即更其营营地叫,自以为倒是不朽的声音,因为它们的安全,远在战士之上。

知乎用户 Trivial​ 发表

像我们这种凡人,好好看书,好好学习,好好做题,好好写文章。不要动不动搞那些有的没的的吧。我觉得杨这种人不是我们可以评价的。
可以说,在大家周围,任何一个目前我们感觉牛逼到天的人,杨都比他们高出几个数量级。
最后在知乎上看过一个公式写的不错
你能感受到杨的牛逼程度=e^{你目前的牛逼程度}

知乎用户 名人档案馆​ 发表

杨振宁是鉴赏万物的全才式物理学家,他将对自然世界的审美放在一切研究的前端。 美国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赛格瑞推崇杨振宁是「全世界几十年来可以算为全才的 3 个理论物理学家之一」。他所说的另外两位分别是爱因斯坦和费米。

杨振宁,1922 年 10 月 1 日出生,杰出的华人理论物理学家,对物理学的贡献包括粒子物理学、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学等。除了同李政道一起发现宇称不守恒、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之外,他还率先与米尔斯提出了杨 - 米尔斯方程,与巴克斯特创立了杨 - 巴克斯特方程(杨振宁提出了一个方程,后来巴克斯特又讨论了此方程的其他意义,故该方程世称「杨 - 巴克斯特方程」)。

杨 - 米尔斯方程犹如杨振宁的睿智目光,洞察到并「激发」了粒子间的碰撞轨迹,规范了接下来物理学统一的秩序。他本人的中英文亲笔签名「竖横对照」,表明了他是一位十足的中西方文化的结合者。

「中国积极吸收自然科学,由来至今,已届树人之年。国人在国际科学坛上有建立不朽之功绩者,乃自杨振宁始。」对于近代华人在世界科学史上开始发挥作用,实验物理学大师丁肇中有如上说法。

杨振宁首先于 1948 年与费米一起提出介子是质子及反质子束缚态的可能性,开创了研究粒子内部结构的先河;后于 1954 年与米尔斯一起发表了规范场理论,这是一个划时代的创举,不但成为当时理论的基石,并且在相对论以及纯数学上也有重大的意义;1956 年他又与李政道教授指出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不守恒,次年便获得了代表世界科学界最高荣誉的诺贝尔奖。从 1966 年起,他开始主持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理论物理研究所的工作。

纵观杨振宁的物理学生涯,他将对自然世界的审美放在一切研究的前端——就像一位艺术鉴赏家,而其对微观物质结构及其规范、对称性的洞察都建立在一个具有东方基因的学者整体和谐观的基础上。

报考西南联合大学时的准考证——所用照片一脸稚气

探究自然的规范与对称之美

杨振宁生于安徽合肥。据说 4 岁时母亲便开始教他认字,一年多的时间杨振宁学了 3000 个字。1938 年夏,杨振宁以高二的学历报名参加统一招生考试,以优异的成绩被昆明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简称「联大」)录取。1942 年,20 岁的杨振宁从「联大」毕业。

杨振宁读「联大」物理学系时,给他上一年级普通物理学课程的是擅长实验的物理学家赵忠尧教授,教二年级电磁学课的是著名学者吴有训教授,力学课则是由在广义相对论等方面颇有研究的著名物理学家周培源教授的。但除了物理系直接教他的这些教授们外,作为数学教授的父亲杨武之对他的影响也相当大。在学校里,杨振宁一遇到有困难的问题和难以处理的事,总是跑到数学系向父亲请教。

成年后的杨振宁面容俊秀

杨振宁还多次说过:「在『联大』给我影响最深的两位教授是吴大猷先生和王竹溪先生。」1942 年,杨振宁本科毕业时,选了「用群论方法研究多原子振动」作为毕业论文的主题,并请北大教授吴大猷做论文导师。在研究生院读书时,他受王竹溪教授的教育和引导,对统计物理学产生了兴趣。

1944 年研究生毕业时,杨振宁请王竹溪教授做其硕士论文的指导老师,在其指导下又非常成功地完成了硕士论文,《超晶格》即为其中的一部分。1983 年王竹溪教授逝世,杨振宁发来唁电说:「我对统计物理的兴趣即是受了竹溪师的影响。」杨振宁还回忆道:「以后四十年间,吴先生和王先生引导我走的两个方向—对称原理和统计力学—一直是我的主要研究方向。」

杨振宁与 R.L. 米尔斯于 1954 年共同提出的杨 - 米尔斯场理论,开辟了非阿贝耳规范场的新研究领域,为现代规范场理论(包括电弱统一理论、量子色动力学理论、大统一理论、引力场的规范理论)打下了具有物理学意义的数学基础。后来这一方程又被数学家 S. 唐纳森引用,获得了拓扑学上的重大突破。

杨 - 米尔斯方程合作者的合影

1956 年他又和李政道一起,深入研究了当时令人困惑的「θ-τ」之谜,即后来所谓的 K 介子有两种不同的衰变方式:一种衰变成偶宇称态,另一种衰变成奇宇称态;如果弱衰变过程宇称守恒,则它们必定是两种宇称状态不同的 K 介子。但从质量和寿命来看,它们又应是同一种介子。杨振宁和李政道通过分析认识到,很可能在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他们仔细查阅了过去的所有实验,确认这些实验并未证明弱相互作用中宇称守恒。

在此基础上,他们进一步提出了几种检验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的实验途径。次年,这一理论预见得到吴健雄等小组的实验证实。杨振宁和李政道的工作迅速得到了学术界的承认,二人还因此获得 1957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一项科学工作成果在发表的第二年就获得诺贝尔奖,这是极少见的。

杨振宁、李政道和「联大」时的老师吴大猷的合影

然而,这些成就与他探究自然的规范与对称之美的初衷是相对应的,他在许多科学与艺术相联系的文章中都表述过这样的意思。

鉴赏万物的全才式物理学家

除了上述探究规范与对称深奥之美的成就外,杨振宁还做出了全才式的其他贡献:费米 - 杨模型(1949 年),与李政道合作的二分量中微子理论(1957 年),与李政道和 R. 奥赫梅合作的关于 C(电荷共轭变换)和 T(时间反演变换)不守恒的分析(1957 年),与李政道合作的高能中微子实验分析(1959 年)和关于 W 粒子的研究(1960—1962 年),与吴大峻合作的 CP(宇称)不守恒分析(1964 年),规范场的积分形式理论(1974 年),与吴大峻合作的规范场与纤维丛的关系(1975 年),与邹祖德合作的高能碰撞理论(1967—1985 年)等。

杨振宁评价吴健雄工作的硬笔书写——当时已是 75 岁老人的他笔迹还是那样有力道(左);给中国学生的题字——老辣、厚重 (中、右)

美国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赛格瑞推崇杨振宁是「全世界几十年来可以算为全才的 3 个理论物理学家之一」。他所说的另外两位分别是本书已介绍过的爱因斯坦和费米。可以说,越全面的知识储备和兴趣涉猎就越能产生具有创造性的联想——这也是杨振宁在长达数十年的研究生涯中得出的科学经验。

曾任美国布洛克海文国立实验室主任的实验物理学家萨奥斯说:「杨振宁是一位极具数学头脑的人,然而由于早年的学历,他对实验细节非常有兴趣。他喜欢和实验学家们交谈,对于优美的实验极为欣赏。」

知乎用户 「已注销」 发表

杨振宁是那个时代第一流的物理学家。
这话不是我说的,是盖尔曼说的。按照盖尔曼的看法,费曼和杨振宁是当时美国最优秀的物理学家,南部阳一郎相比这两位都要略逊一筹。题主,你说,我是选择相信你呢,还是选择相信盖尔曼这个有着 “二十世纪的门捷列夫” 之称的诺贝尔奖得主呢?

知乎用户 徐义尧​ 发表

老杨被国人黑这种事根本就是中国的历史传统。千年以降,国人评价人物从来不能做到客观理性。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数学家秦九韶,就因为被一个叫刘克庄的古代写手黑了一通,七百年没有得到应有的认可,至今知名度远不如祖冲之父子等人。可见人言之可畏。

另外这跟大型加速器有毛线关系。黑了老杨为人,加速器国家就会批了?这什么逻辑。该不该造加速器应该是仔细分析学术 / 工业 / 社会回报,由专家组统筹考虑的问题,也不是老杨一句话就能否掉的。一个巨额政府投资项目,纯从学术角度否定也未见得就是全面的。

人的本性就是偏爱阴谋论,听风就是雨,造谣传谣,片面看人。这才是老杨被黑的根本原因。在回答里说老杨被黑是因为得罪了两批人的答主,和写文章黑老杨卖国娶小老婆的写手,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都是对谣言起到推波助澜作用的帮凶。

说到底,杨米尔斯理论是什么,宇称不守恒是什么,大型加速器又有哪些意义这些真正值得探讨的事情,有几个人关心啊。人们心中的历史人物形象,与他们的成就其实并无多大关系,而往往反而是被几篇以哗众取宠为目的的文章塑造的。

最后,有人说我离题了,那我最后扣个题好了,省得各位考官大人给我不及格。我觉得老杨很伟大,我把他和秦九韶并列,其实就隐含了这一点。他在华人物理学家中是毫无疑问的首屈一指,世界物理学史中,如果建一个名人堂,他也该是前 50 名的人物。另外,我觉得某种意义上说他和秦九韶其实有相似的境遇,而且古往今来,有太多伟大的人物,都是这样。

// 评论里就有说秦九韶邪恶的。要知道秦九韶的数学成就非常显著,但所谓的邪恶除了刘克庄文并没有明显佐证。在这种情况下,一口一句恶心,就是我们应该极力避免的行为。三人成虎,随性写下的句子说不定传着传着就会变成难以考证的历史资料。要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觉悟,谣言也就没有了土壤。可惜的是,这与人的本性相悖,没有良好的教育和高尚的品性,这是不容易做到的 (我承认我有时也不行)。

况且,即便秦的人品有问题,他的数学成就也理应得到承认。而把人分成两部分来评价,又恰恰是我国传统所做不到的。像郭沫若这样的人,其贡献往往也得不到大家的认可。总之非黑即白,认为一个人伟大,他做的错事我们也觉得是对的; 认为一个人恶心,他就没做过一件正确的事情,他做的好事也是出于私欲。这样思考,永远也成为不了智者。

知乎用户 纯净苍穹 发表

作为一个数学物理化学白痴的人,本来我是没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的,但是看到下面的回答文科生不太多,我就以文科生的视角来回答一下吧。

我记忆中是初中的时候从报纸上了解到杨振宁的,当然就是他轰动一时的婚姻,82 岁娶了 28 岁的娇妻,一时间,舆论哗然。由于我年少的的无知和愚昧,直到我认识那位前几天我写的买车的朋友之前,我都一直以为杨振宁是一个 “好色” 的老不正经,我想打自己的脸了现在。

对于他的第二个认识,来自于一篇媒体报道:美籍华人杨振宁,临阵脱逃,不为国效力,看中国富裕了,回到清华当客座教授,占据了清华最好的别墅,年薪五十万美金,是谁给了清华领导这个权力,是谁在浪费纳税人的钱。

毫不避讳地说,当年的我也是被媒体牵着鼻子走,他们说什么我就信什么,我一直根深蒂固地认为杨振宁是一个待祖国有钱了之后,回国骗钱,享受高级待遇的大骗子。

我为自己年幼的无知感到惭愧和深深的忏悔。

上了大学,我结识了那位我买车的朋友,他是学物理师范的,他给我普及了很多基础的科学常识,我给他讲了很多政治常识。在他的带领之下,我对杨老有了一个清醒的认识,原来这是一个无比伟大的科学家。

“虽然有很多人也在说他对李政道使用的手段,但是不影响我一个人对他的伟大的认识。

是人,就有一定的瑕疵。”

他给我讲的杨老的那些成就,没有知乎上这个问题下其他朋友回答的那么仔细。实话实说,其他朋友你们说的这样那样的理论,我一个都不懂,但是我还是认识中文,知道你们所说的地位的重要意义,也看到了很多人对于杨老的客观崇拜,对事不对人。

去年我去清华的时候,专门去找杨老的住址,但是很遗憾,我没有等到他。

我记不得从什么时候开始,对于从事自然科学的人的崇拜要高于从事社会科学的人了,当然不是说社会科学就不重要。大概是我看不懂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从而对他们有更大的敬仰吧。

社会科学通过足够时间的积累,达到的成就应该要高于同等条件付出的自然科学的成就。在自然科学领域,对于智商的要求应该更高吧?(这一点我没有定论,只是推测,望有研究的知友能给出补充或者是解答,感激不尽)

我们不得不承认,虽然马克思主义强调人民群众的主体力量,但是真的不能忽略了某些特别杰出的历史人物对于人类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杨振宁,在我心中算是一个改变了人类历史进程,对全人类作出了重大贡献的人物。虽然这些成就他也是站在了前辈科学家的肩膀上,没有杨振宁也有马振宁,朱振宁,但是历史偏偏将重担放到了他身上。

这样的人,还不够伟大吗?

我本来不想回答这个问题的,我确实是被今日头条上的某个评论高达几千的报道给恶心到了。上面又开始写 “翁帆四十岁了,明显对杨振宁有了嫌弃,老夫少妻不可靠!”

下面的评论区不忍直视。

也许这篇答案不会被那些人看到,但是我还是要写出来,我真的很恶心一些玩弄 “大众” 智商的媒体,今日头条算是媒体吗?个人感觉跟小区麻将馆的王婆八卦是没有区别的。

遗憾的是,我身边的姑娘们,获取资讯,主要依靠的是今日头条,那上面说啥,她们就信啥。虽然我很气愤,但是我没有魄力去指责她们傻。她们有一个给我说过,因为看今日头条不费脑袋,新闻很简单,基本上是 “某某在某个时间做了什么事儿,完了。很简单,不费脑袋!

我也是后来才发现了的,大多数人是愚昧的。

我们现在坐轮渡去一个岛,我就近问了一下她们杨振宁伟大吗?她们一脸懵逼!

“杨振宁?谁啊?”

我说一个科学家。

其中有一个还是记忆力比较好的,“我知道,那个娶了个孙女一样年纪当老婆的”。

众人哈哈大笑。

你要问他们杨洋,杨颖,杨幂,她们倒是熟悉的很,这几个人的微博她们都有吧,随便发个什么,咔咔先点赞,谁管你是杨振宁,谁知道什么是杨米尔斯(其实我也不知道杨米尔斯是什么)。

不好意思,我旁边的一些姑娘,不是高端的,是比较低端的,有的人初中没读完就出来了,我给她们说 “宇宙第一速度是 800 公里每秒”,她们也会相信我。

她们不会花时间去求证,毕竟知道了准确地第一宇宙速度不会让她们收入增多,她们目前最想要的只有钱和快乐。

快手等网站能给她们快乐,
知乎给不了她们那个层次想要的快乐,
虽然知乎 er 很喜欢。

我倒不是歧视她们,只是真的为一些科学家作出的伟大贡献感到悲哀。在很多底层人民的心里,他们对于快手网红的崇拜,远远高于对杨振宁、钱学森、钱三强等伟大科学家的了解和崇拜。

快手上的大哥动则坐拥粉丝百万,收小弟几千几万,但是他们在历史的长河里如白驹过隙,昙花一现,总会被历史的车轮所碾压;

杨振宁先生的伟大,会有时间来检验,待经济更发达,受教育的人更多,人民不再那么愚昧,我相信崇拜杨振宁的人会更多,正视杨振宁的伟大成就的人会更多,认为杨振宁伟大的人也会更多。

我们这个时代,大多数人依旧没有摆脱对于他人私德的评判,不就是找了个比自己小几十岁的老婆么?有那么嫉妒么?

科学家被当代遗忘,娱乐明星被抬举;
科学家未来会在历史中被铭记吗?娱乐明星不知道会不会以后被取代。

如果有一天我发明了一种药,这种药可以治愈艾滋病,那时候的人或者是媒体会不会揪住我现在做的工作来批判我呢?

其他人批判我就算了,要是一些被我治愈的病人也来抨击我是个超级大坏蛋,我可能会很失望的。

我相信关注我的朋友们,基本上都是比较理性的朋友吧,不会对我道德进行审判的。

感谢.

乌云是终究遮不住太阳耀眼的光芒,
如果能遮住,那也只是一阵子
期待所有的光明能冲破黑暗的侵袭
惠及更多的需要光明的群体
我是那片因为太阳的存在而更闪耀的云
我的部分同伴变黑了 我先奔向太阳的方向.

知乎用户 Cruz Feynman 发表

第一次回答问题,我简单说两句:

首先毫无疑问的是,杨振宁在学术上的贡献很大。
其次,为了中美关系正常化,他也做了很大的工作,1977 年。他在美国以 “全美华人协会” 负责人的身份与他人共同发起成立“全美华人促进美中邦交正常化委员会”,并以 8000 美元的代价在当天的《纽约时报》上刊登全页广告启事“致美国卡特总统公开信”,全文用英文发表,旁边加了八个中文字:“亡羊补牢,犹未为晚”,如果他是以中国国籍发表这些言论,肯定没人理他。
接着是他对我国人才培养上的贡献,极力推动中国基础科研,还亲自出资奖励学生,向国外举荐人才,也推进了我国的超常儿童班(少年班)的成立。
最后我想说,我对杨的了解并不多,对他的印象也不是很好,但评价一个人还是应该用客观事实去评论,不该掺杂着主观情绪,对吧?他为国家做了很多,各位正在从事科研活动的人的道路,也是由他一手铺平的。他是位伟大的科学家,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爱国人士。

知乎用户 「已注销」 发表

本文来自复旦大学物理系教授施郁写的

《千古三旋律,循循谈笑中 ——杨振宁总结二十世纪物理学》,大家可以看出杨振宁在物理学界真的地位好高。

————————————————————————

原文:

“千古三旋律,循循谈笑中” 是杨振宁先生《归根》诗中的一句。本人有幸目睹了这个诗句所指的事情。

二〇〇二年六月二十二至二十七日,巴黎。国际理论物理大会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的会议厅召开。在当代,很少有这种覆盖物理学几乎所有分支的大会。这次会议可以说是在世纪之交对物理学的一个总结和展望。

那次理论物理大会的压台戏是两位重要人物的历史性报告**。一位是凝聚态物理大师安德森(P. W. Anderson)。另一位就是杨振宁。**

主持人是统计物理大师费希尔(Michael Fisher)。在安德森的报告开始前,杨先生飘然来到会场,坐到第一排中间一个空位上,并习惯性地摆正话筒。杨先生身着白籿衫,步伐矫健,动作麻利。安德森和费希尔向会议组织者金佳思廷(J. Zinn-Justin)指明杨先生的位置:“Frank isthere”。对于当代物理学的老将们来说,这个熟悉身影和二十世纪后半叶物理学的许多风云岁月密切相关。不知道与会者中有没有人曾在一九五六年的罗切斯特会议(Rochester Conference)上听三十多岁的杨振宁综述θ-τ之谜,或者有没有人一九六〇年在乌特瑞特(Utrecht)听四十多岁的杨振宁讲非理想玻色(Bose)系统。不过我认识一位作大会报告的教授,他曾是参加一九八二年马哟拉纳(Majorana)暑期讲习班的学生。**那是为庆祝杨振宁六十寿辰举办的规范作用(Gauge Interaction)讲习班,理论物理大师狄拉克(P. A. M. Dirac),维格纳(E. Wigner)和特勒(E. Teller)都参加了。当时特勒在祝寿发言上说杨振宁应该得到第二次诺贝尔奖。**而狄拉克和维格纳都是杨振宁学生时代佩服的物理学家,恐怕学生时代的杨振宁没有想到过几十年后他们会参加自己的生日祝寿。而在这次巴黎会议上,时不时出现 “杨 - 李零点”(Yang-Lee Zeros)和 “杨 - 巴克斯特方程”(Yang-Baxter Equation)这样的名词,更多的是 “杨 - 米尔斯理论”(Yang-Mills Theory)。

安德森的报告是 “凝聚态物理五十年”,主要是回顾他五十年中对凝聚态物理的贡献。报告开始时,他先指出上一次这样全面的理论物理大会是一九五三年在日本。确实,笔者读过费曼(R. P. Feynman)和佩斯(A. Pais)有关那次会议的回忆。安德森还回忆了日本会议期间他和杨振宁俩家的交往,并展示了一些当时的照片。当时他和杨先生都带了夫人和孩子。那时持中华民国护照的杨夫人杜致礼和大儿子到台湾探亲后要回美国遇到麻烦,正好先在日本与杨先生团聚。不过,那天大会结束后,记忆力过人的杨先生告诉我,安德森把自己的女儿当时的年龄说错了。

会议休息后,是大会的最后一个报告:杨振宁的 “二十世纪理论物理的三个主旋律:量子化,对称和相位因子”(Three melodies of 20thcentury theoretical physics: quantization, symmetry and phase factor)。费希尔特别提醒大家:杨教授的第一篇科学论文发表在化学物理杂志(Journal of ChemicalPhysics)。这是因为虽然杨先生最著名的工作是在高能物理方面,但是他在高能物理和统计物理两方面的贡献都很重要。 作为统计物理学家的费希尔的意思是说杨先生的科学生涯始于统计物理。不过,其实杨先生的第一篇论文是数学论文,发表在美国数学会通报(Bulletin of American Mathematical Society)上。费希尔说的那篇文章是杨先生的第三篇论文。 这些都是杨先生在中国做学生时的工作。费希尔也提到当年杨先生对作为后生的他的慷慨帮助。他还提到杨先生刚刚度过八十大寿。然后说:“他要唱二十世纪物理学的三个主旋律(He is going to sing the three melodies of20th century physics)”。因为安德森刚才提到一九五三年在日本的会议,杨先生在开始正式报告前告诉大家,那次会议上有十几位与会者后来得到诺贝尔奖。

杨先生的报告横跨一个世纪,与他的科学论文风格一致:优美简洁,浑然一体,抓住要点,含义深邃。这是一篇壮丽史诗。报告的主要内容已经作为一篇综述文章发表在 “国际现代物理杂志” (InternationalJournal of Modern Physics)[1]。为了与大家分享杨先生对物理学的整体把握和精彩述评,以及由此传达的物理学的激动人心,下面我把杨先生这篇文章的引言部分翻译成中文:“人们说二十世纪是物理学的世纪。有充足的理由支持这个说法:人类自从祖先发现了火之后,在这个世纪里发现了第二个而且强得多的能源:核能。在这个世纪里,人类学会了操纵电子, 从而创造了晶体管和现代计算机,改变了生产力和生活。在这个世纪里, 人类学会了探测原子尺寸的结构, 从而发现了核酸双螺旋这个解开生命奥秘的钥匙。在这个世纪里, 人类挣脱了地球的束缚, 在月球上跨出了第一步。 总而言之, 在这个世纪里,人类在许多前沿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而这些进步大多数是由物理学上的震撼人心的进展所带来的。

人们很难不对二十世纪物理学的巨大发展在人类历史上的决定性角色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是虽然这些角色是决定性的,它们却不代表二十世纪物理学发展的真正辉煌。

二十世纪物理学的真正辉煌在于对重要的发源于人类文明之始的原初概念的加深理解:空间、时间、运动、能量、力。对于所有这些原初概念,我们的理解都发生了深刻的革命,而这些革命带来了一个更美、更微妙、更准确、更统一的对自然的描述。

近年来人们对于二十世纪物理学的详细历史有多方面的研究。我这里不去仔细探讨这些课题。 我将做的是在这个历史里找到物理学发展的大的主题,整理出三条主线。这三条主线通过概念的发展编织在一起,并以多种形式一次又一次地或单独或交织地再现,正如同交响乐的主题旋律一样。我们将看到这三个旋律一起决定了二十世纪物理学的主要发展的音调和味道。”

然后杨先生的阐述分四部分。下面介绍一下大概内容。

一,量子化。这是第一个主旋律。杨先生特别讲了在量子力学的诞生过程中,它的创造者们当时的既有希望又绝望的深刻感受。

二,对称性。这是第二个主旋律。杨先生的阐述内容大概如下。这个主旋律从爱因斯坦(A. Einstein)的狭义相对论,特别是闵科夫斯基(H. Minkowski)对它的四维描述开始。爱因斯坦对这个时空对称性的推广最终导出了广义相对论。对称性这个旋律的另一变奏则是在量子力学里。通过量子力学,人们意识到,原子物理中的量子数与对称性有深刻的关系,而群论正是关于对称的合适数学工具。后来通过核物理和粒子物理的发展,对称性和群论成了物理学中的一个主导性主题。

我们知道,杨先生正是这个主题的高峰期的一位领袖。杨先生在西南联大读书时,就在统计物理和对称性两方面打下优秀的基础。后来,杨先生在对称性研究上的特长正好与粒子物理发展的需要相契合。正如杨先生自己曾经说过的,他和他的同事与粒子物理一起成长。

我们知道,杨先生正是这个主题的高峰期的一位领袖。杨先生在西南联大读书时,就在统计物理和对称性两方面打下优秀的基础。后来,杨先生在对称性研究上的特长正好与粒子物理发展的需要相契合。正如杨先生自己曾经说过的,他和他的同事与粒子物理一起成长。

三,相位因子。这是第三个主旋律。杨先生先引述了狄拉克的一段关于量子力学里的相位因子的重要性的论述。然后,杨先生讲述了最初相位因子是如何被发现的。事实上,这段历史的发掘是对物理学史研究的重要贡献。杨先生告诉我们,一九二二年,薛定谔(E. Schrödinger)在创立正式的量子力学前就通过更正外尔(H. Weyl)的规范或拉长因子而发现了相位因子,然后又遗忘了它。后来外尔自己也更正错误,创立了正确的电磁规范理论,从而 “规范” 的涵义更正为相位。

四,展开。杨先生指出,三个主旋律通过展开、变奏、交错在整个二十世纪扮演着类似音乐里的主题旋律的角色。一九五四年,为了解决人们无法确定大量发现的奇异粒子间相互作用的问题,杨振宁和米尔斯(R. Mills)给出一个确定高能粒子间相互作用的原理。在外尔的规范理论中,电荷守恒和规范对称联系在一起。杨振宁和米尔斯继承这个思想,把规范对称推广到一般的所谓 “非阿贝尔” 情形,并和同位旋守恒联系起来,他们认为这同时又符合定域场的概念。一九七四年,相位因子被推广到不可积非阿贝尔相因子,从而把对称性和相位因子这两个主旋律交织起来。“对称性支配相互作用”成了一个原理,并呼应爱因斯坦导出引力作用的方法。人们对非阿贝尔规范理论(即杨 - 米尔斯理论)的进一步研究导致了粒子物理的标准模型, 但标准模型还有种种问题。

杨先生的报告中还有些很有趣的内容在书面版本中省略了。比如,杨先生对几位物理大师言简意赅地评价如下。泡利 (W. Pauli):(Power); 费米(E. Fermi):(Solidity, Strength); 海森堡(W. Heisenberg):(Deep insight); 狄拉克:(Cartesian purity)。杨先生还提到规范场和当代数学中的纤维丛(fibre bundle) 的紧密关系。并提到他与数学大师陈省身的交往。事实上杨先生的工作对数学也有极深刻和极深远的影响。最后,杨先生还站在一个特别的高度,探讨了三个主旋律在人类思想发展中最初的起源:量子化的思想和德谟克利特 (Democritus) 的“原子”思想以及芝诺 (Zeno) 和庄周的连续性思想有关;相位的概念和月亮的阴晴圆缺的循环有关;对称性的概念则源于阿纳克西曼德 (Anaximander) 和毕达哥拉斯 (Pythagoras) 的思想。杨先生指出,经过一个多世纪的数学家和物理学家努力,这三个原初的、不准确的概念发展成为二十世纪理论物理的主题旋律,并将继续引领物理学在下个三十至五十年的发展。

杨先生在他的报告中高瞻远瞩,抓住了二十世纪物理学的最主要思想:三个主旋律及其发展、变化和交汇。全场听众屏息凝神,陶醉在这位关键参与者对这个伟大事业的充满感情的描述。

杨先生报告后,全场热烈的掌声经久不息。 我想,这不仅是因为杨先生这个报告的成功,更是因为杨先生本人对物理学的贡献,以及深刻的历史洞察力和科学美鉴赏力。

而杨先生对二十世纪物理学主旋律的总结,不仅是在这个报告中,更体现在物理学的实际发展中。杨 - 米尔斯理论综合汇集三个主旋律,是这三个主旋律的高潮,同时也成为主导后来的物理发展的另一个主旋律。

杨先生报告后,作为统计物理学家的费希尔问杨先生, 二十一世纪物理学是不是主要将在复杂性上发展。这是统计物理和凝聚态物理的方向,所以是费希尔和安德森关心的问题,而杨先生既是高能物理大师又是统计物理大师。对于费希尔的追问,杨先生给了个不完全赞同,但以某种形式有所肯定的回答。安德森当时高兴地举起抱拳的双手。安德森似乎常常认为并不满一些高能物理学家有一种傲慢,但曾经在一次关于科学美的演讲中,特别提到规范场论,并推崇杨先生在 “杨振宁论文选集” 中的评述。

以上是对杨先生的巴黎报告的记述。二〇〇四年圣诞节前一天,笔者收到杨先生的一个电子邮件,说他正要回北京定居,并将他写的一首诗传真给我。这首诗就是 “归根” 诗。我收到的是一个打印于二〇〇三年十二月三日、并注明 “二〇〇三年十一月定稿” 的竖行打印稿。单从打印的工整就可以看出作者的认真和即将归根的心情。“归根”诗曰:“昔负千寻质,高临九仞峰。深究对称意,胆识云霄冲。神州新天换,故园使命重。学子凌云志,我当指路松。千古三旋律,循循谈笑中。耄耋新事业,东篱归根翁。” 诗后有注释:“二〇〇二年我在巴黎的一个演讲题目是:‘二十世纪理论物理的三个主题旋律:量子化,对称与相位因子’”。

感谢杨振宁先生的讨论。

参考文献:

[1] C. N. Yang, Int. J. Mod. Phys. 18, 3263(2003).

知乎用户 西西弗斯 发表

“我评论冰箱难道还要会制冷吗?”
“不需要,但你起码得明白制冷的原理。”
一群高中物理补考、大学物理挂科的人跑来评价杨振宁够不够伟大?
呵呵!

弱作用宇称不守恒
Yang-Mills 非交换规范场理论
费米子系统的 Bethe ansatz 严格解和 Yang-Baxter 方程
非对角长程序
磁单极子的量子化和规范理论中的拓扑结构
Lee-Yang 单圆定理
2D Ising model 的自发磁化和临界指数
玻色气体的 Lee-Huang-Yang 修正

这些东西你能看懂一半再来评价人家为不伟大吧!
杨振宁是一位科学家,但绝大多数吃瓜群众评价杨振宁,评价的不是他的理论不是他的对物理学的贡献,而是他的国籍他的老婆。
所以说,科学家还是别被舆论关注的好。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阻碍」他伟大的最大理由是他还活着,而且还活在你我的同一时代。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讲个真事儿。

我一哥哥的朋友,清华毕业之后去了欧洲某研究所,据说科研方向是核物理的一个分支,小时候我一直觉得这人应该是离我最近的科学家苗子了。

好几年过去,无意间我和哥哥又聊起这个朋友。

“他啊,早回国了,现在在一培训机构当老师呢。”

“啊?”

“这不是前阵子杨振宁站出来发话了么,说他们研究那个方向,受当今的材料科学所限,真要出成果那天,还不知道要多久。这么一整,那谁还乐意往他们这没边儿的事上拨经费啊,研究所都关门好几个啦。”

“那你那朋友呢?他能甘心?”

“不甘心怎么着啊,那可是杨振宁啊。我朋友说,他现在当个普普通通的老师,多挣点钱,也没什么不好,要是真像人家说的那样,自己的研究方向钻得进去钻不出来,到时候连后悔的机会都没了。”

好家伙,一场报告,或者几句话,多少人的一辈子就变了。

杨振宁先生在学界的权威性,当真是可见一斑。

为免大家觉得我在黑他,补几句话。

钢铁侠里边演过,斯塔克他爹在理论上琢磨出来的元素,受时代所限,造不出来,等到了儿子这辈才算实现。

现实世界中,科学的进步往往也是如此,不仅要那几位的惊才绝艳,总也得时代的大浪真能推着人往前走才行。牛顿不也说,自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成了事的。

而杨先生,则就是这样一位有资格去说,杯子里的水到底是半还是满的人物。

对,就这么伟大。

放心,学物理学到一定程度的人,都是人精,他们不会允许一个不够伟大的人,对他们毕生所做的付出,指手画脚。

知乎用户 蒙歌先生​ 发表

**杨振宁真的太伟大了。**他在统计力学、凝聚态物理、粒子物理、场论等物理学 4 个领域的 13 项世界级贡献,不禁让人想到 Landau 十诫。希望熟谙他老人家八卦的同学也多了解一下学术方面的造诣,有利于你跟别人谈笑风生。

题主为什么要加上不考虑个人问题来评价杨振宁呢?加上个人问题其实更显其高大。他作为一个有能力达到这种境界的人类,如果当时回国了,对中国的发展会有一定帮助,但是对于这个地球对于人类文明来说,那就是可惜就是损失,应该庆幸他没有回来被斗死并为科学作出重要突破。

说到上帝的最后一个礼物,娶了 28 岁的翁帆,一句歌词一张图就让你懂了一切并心生佩服——Never mind I will find someone like you.

对于那些得不到或者得到后又逝去的真爱——朕,就是想当这样的汉子。

上图为杨振宁原配杜致礼 (国民党陆军中将杜聿明的女儿,所以说回国纯属作死) 和翁帆的照片对比。

上图为杨振宁原配杜致礼 (国民党陆军中将杜聿明的女儿,所以说回国纯属作死) 和翁帆的照片对比。**你的每一世,我都珍藏。**颇有神雕杨大侠 16 年后再续尹志平 / 公孙止の女儿之风范。

**活人看人品,死人看作品。**没人说钢之炼金术师牛顿毒逼。顺便插播一句,好多人都说郎咸平是财经界迷蒙,有机会你去看看郎咸平的论文引用情况,简直世界顶级哇,揣着明白装糊涂挣钱我良辰也是服了。

如果想具体了解一下杨振宁的 13 项科学贡献(虽然正常人读跟都天书似的,每个字你都认识但是文章不知道啥意思),可以搜索关注我的公众号 mengge47,或者扫码添加。更多有趣有料的文字会首发在公众号里。

点这里进入公众号二维码关注

知乎用户 老衲好羞涩 发表

如果套用武侠小说的设定,大概就是这样的。

牛顿属于开天辟地,达摩传武级别的祖师爷。

爱因斯坦跟普朗克,属于少林和武当这种开宗立派,建立了相对论跟量子论。但是俩人地位还不一样,相对论属于一脉单传,量子论则是被哥本哈根学派垄断。

之下的还有很多一代宗师,比如虐猫狂魔薛定谔就属于有拥有一技绝学流传后世,当然绝学是一套方程不是虐猫。

在比如搞电磁学的麦克斯韦,也属于拥有一门绝技的宗师,当然了,人家这门绝技就是大家现在能用手机电视互联网的技术基础。你能逛知乎首先要感谢这位。

邓稼先先生呢,我感觉更想是郭靖这样的巨侠,论评价,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霍金属于是一段传奇故事,就是大概是张无忌坠崖学会九阳神功那种,而且江湖地位还需要等今后的评价。

杨振宁呢,有一点类似无崖子这种级别。属于以一人之力练成至少五门绝技的妖孽。然后呢,还跟一位后辈坐而论道,论道的结果是直接开宗立派。

开宗立派是小,这个门派直接打开了一个新的修炼法门,在此之后,各种新门派各种新绝技层出不穷。

大概就是在少林武当之后,开启了五岳剑派时代的世外高人。

而且,现在有五岳并派的趋势,甚是到了要一统江湖的样子,如果一统江湖的话,这地位只能用四个字形容:

震古烁今

当然了,这等地位,这样的大宗师级的人物,为国为民的贡献也是有的,中国的理论物理学奠基人。甚至还给 “郭靖” 提供了重要的帮助。

但是,此等大师,却因为娶了一个神似亡妻的妙龄女做夫人,身陷是非,结果沦为茶馆酒肆之笑柄。

知乎用户 August​ 发表

我是学理论物理的。我的观点是,杨振宁在物理学界的地位,相当于小罗在足球界的地位:历史前 25,巅峰时期是稳稳的当世前五和有争议的当世第一,但和马拉多纳(爱因斯坦)还是差了档次。当然,私生活也都有话题性。

知乎和网易新闻是两个极端,一个捧杨,“当世第一,历史前五”,一个倒杨,“不爱国、好色”,都不客观。这里很多答案太情绪化了,为了与众不同、说明自己和只关心桃色新闻的大众不一样,过分拔高了杨振宁的地位。

杨振宁在在世物理学家里能排前 5:
温伯格(强弱电统一)
威腾(弦论。被证实的话能排在世第一)
菲利普 · 安德森(安德森局域化。凝聚态理论第一人)
以上 3 个人的英文版维基百科上都有某种意义的 “当世第一”,h-index 都非常高。威腾是 “在世的最聪明的理论物理学家”(Times),安德森是 “在世的最有创造力的物理学家 “(José Soler, 2006),温伯格是 h-index 和创造力 (José Soler, 2006)。

在历史上能排前 25:
文明史级:任何全球通史都绕不开的人物,读过书的人都知道。
亚里士多德:物理学和诸多科学之父
伽利略:引入实验方法
牛顿:力学,甚至是真正意义上的系统性的科学之父)
爱因斯坦:相对论,光电效应。

科技史级:任何科技史绕不开的人物,学理工科的都知道,但文科生不一定知道。
法拉第 麦克斯韦:电磁学。第二次工业革命之父。
普朗克 玻尔 薛定谔 海森堡 狄拉克 波恩:量子力学的 original idea. 量子力学是 20 世纪最重要的自然科学成就。杨振宁还是狄拉克在品味上的继承者,“秋水文章不染尘”。
欧拉:分析力学的贡献排不到这个级别,但加上数学界的地位就肯定够了。

物理学史级:物理学从业者都知道,但学生物电子的就不一定知道了。
3 个战后的全才物理学家:朗道(凝聚态,特别是相变、费米液) 费曼(量子电动力学) 杨振宁(Yang-Mills)。谁最伟大看你做的是凝聚态还是高能。
拉格朗日:和欧拉类似。
玻尔兹曼:统计物理。
克里克:DNA 双螺旋结构。21 世纪是生物的世纪,而 DNA 是 20 世纪最重要的生物发现。
费米:费米统计;核反应堆。最后一个理论实验通吃的顶级物理学家。
伦琴:X 光之父。医学物理、各种射线、衰变的滥觞。杨振宁得诺贝尔奖的 beta 衰变也在这个大领域里。首届诺贝尔奖。
还有前面的温伯格,安德森,威腾。

知乎用户 Darcy Xu 发表

不考虑个人问题的前提下,杨很伟大;在考虑个人问题的前提下,杨还是很伟大呀。
杨的成就明明是华人在物理领域最高了吧,这个没法批判了就把矛头转向个人人品,在某些人心中不按他们的想法活就是败类,是人品有问题。首先说回国,不回国就是叛国,这逻辑给 99,还有这人煞有介事地说杨是签署了放弃中国国籍的声明,当时美国承认大陆政权了么,那放弃的是中华民国国籍?理论物理研究要资金支持,成果属于全人类,中国当时没有高水平实验室吧,可能在很多人眼里理论物理就是一支笔一个本子演算演算演算?无论他是不想放弃研究回国还是对新政权不认同,都不能代表他人品有问题。坚持认为他这方面有问题的何不去骂骂你那些出国科研的同学人品有问题。 至于 82 岁娶 28 岁,人家结婚要你批准还是要你评论,是杨振宁凭借名声地位强娶还是霸占了?他们结婚十几年了也没闹离婚啊,别人的正常生活你可以在心里嘀咕但不要说出来这是最起码的尊重。 还有年老回国的事,一个年老的长者随便给你传授点人生的经验就能让你在科研里少走多少弯路,大陆不欢迎他他不能去台湾?

知乎用户 科学声音​ 发表

霍金先生去世以后,媒体掀起了一阵评论霍金先生的狂潮,顺带着比较霍金先生和杨振宁先生的文章也非常非常多。就有很多听众来问我,霍金先生和杨振宁先生的学术地位到底怎么样?希望能听听我的想法。

关于霍金先生的主要成就和学术地位,在我和平哥的《科普经典解读课》中已经讲的很多了,我不想再重复讲了。今天我重点来讲讲杨振宁先生的学术地位。

我先说一下我这几天看了很多文章后的一个总体感想,我觉得,大量的文章对于杨振宁先生的评价存在两种极端化,

  • 一种是极端地贬低他,
  • 另一种则是不断地吹捧、神话他,

而能够真正从客观真实证据出发,中肯评价的文章实在太少,甚至可以说,我没有看到一篇是令我完全信服的。

那些贬低杨振宁先生的文章我就不提了,往往都是挥舞所谓道德的大棒,这类完全没有科学精神的文章我基本上看了个开头就不愿意再读下去了,因为写这些文章的人往往不具备最基本的科学素养,是没有能力客观评价杨振宁先生的学术地位的。

而极端神化杨振宁的文章也很多,最典型的就是周小平先生的一篇文章,标题是《西方媒体对得起霍金,中国媒体对得起杨振宁吗?》[1]。周小平先生的文章我很早以前看过几篇,我诚实地说,他的文章引用的数据或者史料、事件往往都是道听途说的段子,缺乏基本的文献引用常识,所以,我再也没有看过他的文章。

直到最近看到这篇评述杨振宁先生的,因为标题引起了我的好感,所以我完整阅读了。但是,我发现,周小平先生还是周小平先生,习惯用谎言打击谎言,依然得不到我的任何尊敬。例如,为了说明杨振宁先生的学术地位,他在文中说:

2000 年时《自然》评选了人类过去千年以来最伟大的物理学家,全人类总共只有 20 多人上榜(人类物理学终极封神榜单),杨振宁先生在这个评选中名列 18 位,并且他还是这个榜单里唯一一个活着的物理学家。与他一同登上这个榜单的其他人全部都是已作古的大牛,包括(牛顿,爱因斯坦,麦克斯韦,薛定谔,波尔,海森堡等等……)。

看到这样的煞有介事的报道,我将信将疑,因为这么重要的材料,对于我一个职业科普人来说,居然从来没有印象,觉得自己挺失败的,看的书还是太少。于是我花了大量时间检索,最花时间的检索就是寻找一段不存在的资料,这个坑很大。

**我想,我只能诚实地告诉大家,穷尽了我能想到的方法,我没有检索到《自然》杂志有过这样一次评选。如果大家找到了,我可以道歉。**我想我以后应该不会再对周小平先生的文章感兴趣了。因为除了浪费我的时间,我不知道能有什么可靠的收获。

因为科学家的学术地位不像财富榜,可以有一些硬的财务数据来排名。科学家的学术地位只能通过两个维度去参考,

  • 一个维度是某些机构或者同行科学家对他的评论性文字,
  • 另一个维度就是同行或者公众的票选。

鲍尔科学终身成就奖

首先,我们先来看 1995 年 5 月,美国富兰克林学会将上一年度的鲍尔科学终身成就奖颁发给了杨振宁先生,奖额是 25 万美元,是当时美国奖额最高的科学奖。

颁奖的正式文告指出:

授奖给杨振宁是因为他提出了一个广义的场论,这个理论综合了有关自然界的物理规律,增进了我们对宇宙中基本力的理解。这个理论模型,毫无疑问,如果从对未来物理学影响的角度,它已经可以和牛顿、麦克斯韦和爱因斯坦的理论相较。[2]

特别说明一点,我上面这些话是我亲自查找到了颁奖文告的原文后中肯翻译的,而网上流传着这段颁奖文告的很多中文版本大多带有故意夸张的成分。

美国富兰克林学会是非常著名的,这个机构颁奖的份量是很重的。而当时报道该新闻的《科学家》杂志是这么说的:

杨振宁因为在杨 - 米尔斯理论的形成中作出的贡献,而获颁了鲍尔奖。众多科学家都认为,这个理论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一样,是一个基础的科学理论,也是对科学发展的巨大贡献。该理论被认为是现代对亚原子粒子相互作用理解的基础,因为它,我们重塑了现代物理学和数学。

关于杨振宁获奖的杨 - 米尔斯规范场论,我稍后再说。

这段机构的颁奖文告,应该是我能找到的属于学术机构对杨振宁先生的最高评价了。而著名科学家对杨振宁先生的评价,我能找到的最高评价是美国物理学家、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教授弗里曼 · 戴森的评价,戴森教授说

杨振宁先生是继爱因斯坦、狄拉克之后为现代物理学树立风格的一代大师。

这个材料出自北大杨建邺教授所著,三联书店出版的《杨振宁传》,应该是可信的。可以说这个评价相当之高,不过我也必须中肯地指出,戴森教授也只能代表他个人的看法,而且他不算是非常非常著名的物理学家。

我们再换一个维度,就是从票选排名来看。

最有名气的一次物理学家排名票选可能是 1999 年的那次千禧年投票,英国的《物理学》期刊让 130 位在世的顶尖物理学家投票,选出史上最伟大物理学家的排名。可惜的是,这份排名只有前 10 名,他们是:**爱因斯坦、牛顿、麦克斯韦、玻尔、海森堡、伽利略、费曼、狄拉克、薛定谔、卢瑟福。**没有杨振宁先生。然后还可以查到的几次票选分别是 2005 年、2007 年的物理论坛投票,和 2009 年的谷歌点击热点分析,排出的前 10 名物理学家与千禧年的略有微小差异,但也都没有杨振宁先生。[3]

我唯一能检索到的带有杨振宁先生名字的排名是一家名气不是很大的国外网站 http://Aneki.com ,在一份在世的前 20 名物理学家排名中,杨振宁排名 19。但从这份排名第一的是霍金来看,估计是按照知名度来评选,而不是学术成就。网站没有介绍评选办法。因此没有什么说服力。

好了,关于杨振宁先生的学术地位,我已经不带任何主观感情色彩地给大家做了一番文献综述,或许不够全面,但至少我引用的都是比较可信的资料来源。**实际上,在我准备这个问答的过程中,我看到了大量的有关杨振宁先生学术地位的评论文章,我也看到了很多说法和数据,但是最终能够核实,有可信出处的就上面这些,大多数都被我排查掉了。**还是那句话,真正让我花时间的是查证那些不存在的数据。但这些时间完全无法体现在字数上。真是越想越胸闷。

下面我再来谈谈杨振宁先生的学术成就。普遍公认的成就是 13 项成就,清华大学在他九十岁寿辰上,为杨先生制作了一个纪念奖杯,刻上了杨先生的 13 项成就。我今天只取杨振宁先生被公认最高的两项成就简述一下。

杨 - 米尔斯规范场论

第一项,也是公认最高的成就是:杨 - 米尔斯规范场论

什么是杨 - 米尔斯规范场理论呢?简单来说,

  • 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决定了电磁相互作用,
  • 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决定了引力相互作用,
  • 杨 - 米尔斯理论又决定了弱相互作用和强相互作用,

而无论麦克斯韦的理论还是爱因斯坦的理论,都是规范场理论,这一切都是通过杨振宁和米尔斯的成就才最终了解的。

因此,现在的科学家已经公认:**杨 - 米尔斯理论是继麦克斯韦电磁理论、爱因斯坦引力理论之后对于 “力” 的起源最重要、最基本的理论。**这是杨振宁先生在物理学领域里作出的最高成就。

丁肇中先生在他写的《杨振宁小传》中有这样一句话

“1954 年他与米尔斯发表的规范场理论,是一个划时代的创作,不但成为了今天粒子理论的基石,并且在相对论及纯数学上也有重大的意义”。

所以,这个理论在物理学界的重要性和地位是毋庸置疑的。**而且必须要说明的是,这个理论的最大贡献者就是杨振宁先生。**米尔斯在 1984 年 12 月来到中国科学院参加纪念杨 - 米尔斯理论发表 30 周年的活动,米尔斯当时是这样说的:

“30 年前,杨振宁已经是一名教师,而我是一名研究生,那时我和他同在一个办公室,我们经常讨论问题。杨振宁先生是一个才华横溢,又是一个慷慨引导别人的学者。我们不仅共用了一个办公室,杨振宁还让我共用了他的思想”。

米尔斯也在很多其他场合毫不讳言地说这个理论的主要贡献者是杨振宁先生 [4]。

**今天科学爱好者都非常熟悉的粒子物理学中的标准模型,实际上就是建立在杨 - 米尔斯理论之上的。**在这个领域诞生了许许多多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但是有些文章把之后的这些诺奖获得者都归功于杨振宁,甚至说丁肇中、希格斯等人都是杨振宁的徒子徒孙,这就过度了。

杨 - 米尔斯理论没有获得诺奖,但据我跟周围所有的搞物理学的网友交流,没有人否认这是一个诺奖级的成就,**至于为什么没有获得诺奖,很大的一个原因可能是杨先生已经在很年轻的时候获得了一次诺奖。而诺奖又极少颁给框架性理论。**这就引出了我要讲的杨振宁先生的第二项成就,也就是他获得诺贝尔奖的宇称不守恒定律。

宇称不守恒定律

实际上,他和李政道先生共同发现的宇称不守恒定律是在杨 - 米尔斯理论发表之后的贡献,只不过杨 - 米尔斯理论太过超前,不过原始的杨米理论无法产生有质量的粒子,只是一个无关物理学的数学模型,知道希格斯机制出现后,杨米理论的威力才真正显现,这已经是论文发表 10 多年后的事情了。

我在我的收费专辑《环球科学有故事》中有两期节目,叫《上帝是左撇子吗》,我用了两期节目详细介绍了到底什么是宇称不守恒定律,有兴趣详细了解的可以去听我那两期节目,我这里不展开谈。总之,宇称不守恒定律获得诺贝尔奖是当之无愧的,而且创造了诺奖颁奖的最快记录,当年发表论文,第二年就获奖,这也足可以证明这个成就的重要程度,诺奖委员会毫不犹豫地就把奖颁给了杨振宁先生和李政道先生。

这是对宇宙本质规律的一次深刻发现,而且打破了一种旧有的思维定式,很有一点毁人三观的味道。

如果用最简单的话来介绍一下宇称不守恒,就是过去的物理学家有一个基本信念,那就是:

这个宇宙中的任何一个方向都是绝对对称的,自然规律对左和右没有任何的偏好,你永远无法用发电报的方式告诉一个外星人地球人是怎么定义左边和右边的。

但是,杨李却发现:**在弱相互作用下,左和右是不对称的。自然规律偏爱左边。**换句话说,我们可以用一些特定的实验来告诉外星人地球人是怎么定义左右的。因此,我那期节目叫做《上帝是左撇子吗?》。

好了,关于杨振宁先生的其他成就我就不介绍了。

还有一个流传很广的说法,说

数学界的最高奖菲尔兹奖有 6 个研究杨振宁的方程而来,其中 3 个和杨 - 米尔斯方程组相关,3 个和杨 - 巴克斯特方程有关。

对于这个说法,我花了一些时间,并没有找到比较权威、可靠的出处,因为专业性太强,我很难判断,暂时存疑,但是我的直觉告诉我这可能是真的。

好了,希望我今天的节目对你客观认识杨振宁先生的物理学地位和学术成就有所帮助,我不敢说他在人类历史上的所有物理学家中排名第几,但是他在所有华裔物理学家中排名第一,这一点是我不怀疑的。

参考资料:

[1]http://mp.weixin.qq.com/s/oKzjOIpCE2ou10DJnm2HQA

[2]http://www.ams.org/notices/199508/people.pdf

[3]http://www.eoht.info/page/Greatest+physicist+ever

[4] 杨建邺《杨振宁传》

ps:科学声音的知乎官方微信群已经成立,在这里,你可以和志同道合的科友们谈天说地话宇宙,岂不快哉~

https://marketing.kexueshengyin.com/#/wechatgroup/7 (二维码自动识别)

知乎用户 xiaobieshan 发表

.  Yang-Mills 规范理论是整个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的基础。标准模型的两大部分电弱统一模型和量子色动力学(QCD)都是靠 Yang-Mills 规范理论建立起来的,其中电弱统一模型直接用了他提出的 SU(2),量子色动力学在他的基础上扩展到了 SU(3)。标准模型的建立已经成全了 7 次诺奖,Higgs 是最后一次。
  标准模型来自规范对称场论,规范对称场论来自杨米尔斯方程,杨振宁 1954 年发布该方程,并明确指出该方程用于描述基本粒子,后面和李政道合作的宇称不守恒更解决了建立弱力理论和弱电统一理论具体工作的最关键问题。
  有 7 个诺奖是因为找到杨振宁的标准理论所预测的粒子而获奖的,例如丁肇中希格斯,研究标准理论获得成就间接获得诺奖的有几十个,杨振宁垄断了理论物理带领徒子徒孙几乎垄断了六十年来的诺奖物理奖的理论物理和粒子物理部分。另外有6个菲尔兹奖是研究杨振宁的方程而来(3 个和杨米尔斯方程相关,3 个和杨巴克斯特方程相关)。
  盖尔曼是一代奇才吧?两条腿的图书馆,夸克之父。他处处和费曼较劲不服气。但是盖尔曼在杨振宁面前很谦虚,他自己多次声称量子色动力学不过是将杨振宁标准模型的 su(2) 对称性扩展到 su(3) 而已。杨振宁多次生日他都不远万里赶过来参加。
  杨振宁当然是一代物理学宗师,是科学泰斗,何止是伟大?
======================================================================
    1994 年,美国富兰克林学会将北美地区奖额最高的科学奖(25 万美元)——鲍尔奖颁发给杨振宁。颁奖的正式文告指出,授奖给杨振宁是因为他提出了一个广义的场论,这个理论综合了有关自然界的物理规律,为我们对宇宙中基本的力提供了一种理解。作为 20 世纪观念上的杰作,它解释了原子内部粒子的相互作用,他的理论很大程度上重构了近 40 年来的物理学和现代几何学。这个理论模型,已经排列在牛顿、麦克斯韦和爱因斯坦的工作之列,并必将对未来几代产生类似的影响。
  引用自:HIT 物理小站 - 人人小站《杨振宁,不只是宇称不守恒,杨 - 米尔斯理论,近代物理的基石,足以获得第二次诺贝尔奖!》
————————————————————————————————————————
    这是鲍尔奖的官方文告的内容啊,美国诺奖科学家上百,二战后绝对一股独大的科学豪门,他们的公开文告不会胡说吧?
  请看清楚啊,文告有 “综合了有关自然界的物理规律”、“对宇宙中基本的力提供了一种理解”、“解释了粒子的相互作用”、“重构了40年来的物理学和现代几何学”、“排列在 **** 之列” 这些词汇啊,如果是学物理的应该知道这些词汇的意义。富兰克林学会排名杨振宁在前四名,死了三个在世的杨振宁是第一没有争议吧?
   这是 94 年的文告,而且希格斯粒子的证实表明杨振宁又一次获得极大成功,他的公式更重要了!

公告原文:
**  For the formulation of a general field theory which synthesizes the physical laws of nature and provides us with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fundamental forces of the universe. As one of the conceptual masterpieces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explaining the interaction of subatomic particles, his theory has profoundly reshaped the development of physics and modern geometry during the last forty years. This theoretical model, already ranked alongside the works of Newton, Maxwell, and Einstein, will surely have a comparable influence on future generations. These scientific contributions combined with his championing of understanding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ern world and his promotion of science education among the youth in all corners of the globe reflect the scientific and humanitarian genius of Franklin himself.**
————————————————————————————————————————
  杨振宁更让人讶异的是,他总是很快进入物理学不同分支,很快成为领头人,在扔下一个该领域大批诺奖物理学家梦寐以求的公式后转战其他领域再次做出惊人成就,这是让人不可思议的。论数学才华杨振宁和爱因斯坦不相上下都是数学天才,但要论物理学多分支贡献爱因斯坦难以望杨振宁项背。——类似的奇才是陶哲轩,陶哲轩在数学领域也是这种玩法,当然眼前成就无法和杨振宁相提并论,但是他们的多领域能力让世界瞠目,绚丽无比!
  我个人认为杨振宁陶哲轩的多领域能力源于汉语的简洁高效,汉语只需要四千基本语素四千字就能表述一切,这是英语一百万单词才能做到的,只有中国的高中生可以读任何学科任何文章,汉族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连文盲都能背诵99乘法表能心算口算的民族,我认为就是源于汉语表述数字的简洁带来的优势。当然中国人祖先多年高寒生存有了世界最好的生物智商也是原因之一。
  我另外有文字专门阐述生物智商和寒冷的关系,高智商来自寒冷同时也带来肢体笨拙导致田径足球水平差,汉族是世界首屈一指高寒种族。总的来说我个人认为汉语的简洁高效的优势是杨振宁陶哲轩能在多领域多分枝成为天才的原因。
————————————————————————————————————————
  说一些题外话,杨振宁是世界多个国家科学院院士,美中俄三个超级大国科学院院士,韩国科学院名誉院长,杨振宁获得的荣誉奖章奖项无法计数数不胜数,科学界重要奖项全部囊括,当然这些只是题外话,是杨振宁伟大成就的一些小小增色花边而已。
  可以确定的说,华夏子孙自炎黄算起只有杨振宁一个人长期占据科技巅峰引领文明的发展,他当然是炎黄子孙中最伟大出色最杰出的那个。

知乎用户 Shannon 发表

如果说杨振宁不够伟大,第一个切入点就是八十岁的人娶了二十多岁的姑娘,“老不正经”,“晚节不保” 之类的词呼之欲出,这件事让人不由得想起了村东头的老汉和村西头的翠花,我们五千年的文化瑰宝岂容的这般猥亵;

如果没有上面这事,还有一个切入点,那就是当年邓稼先钱学森突破万难回国报效国家的时候杨振宁没有回来,这就是走狗汉奸呐,这就是忘本的叛徒,我们伟大的国家岂容的这般败类;

如果上面这条说不通,还有一个切入点,那就是杨振宁功成名就之后回国享受国家待遇到处照耀,这就是不劳而获倚老卖老,我们辛辛苦苦的革命果实岂容的这般糟蹋;

如果上面这条不严谨,还有一个切入点,那就是杨振宁的父亲临终前不想见杨振宁,反而要见李政道替儿子道歉,这就是盗取他人劳动成果过河拆桥豪取强夺啊,我们的社会岂容的这般小人。

以上,大概就是那些觉得杨振宁不伟大的吃瓜群众能想到的所有理由了吧,吃瓜群众毕竟是吃瓜群众,这种家长里短的内容比较容易接受,也在认知可承受范围之内,也在容易发挥的段位之内,所以理所当然的流传最广影响最大,除此之外,别无其他。

当然那些教科书上最重要的章节,学术界最具重量级的论文,以及无数科学家无不赞叹的成果,不是每个人都能看到、理解甚至掌握的。

所以,杨振宁的伟大是毋庸置疑的,杨振宁的伟大也不是每一个人都能了解的。

知乎用户 「已注销」 发表

西南联大物理系学生李有两大才子:杨振宁和黄昆,两人经常在茶馆高谈阔论。当时有同学听到,黄昆问:“爱因斯坦最近又发表了一篇论文,你看了没有?” 杨振宁说看了。黄昆问如何。杨振宁把手一摆,很不屑地说:“毫无 originality,是老糊涂了吧”——《上学记》
这是年轻时候的杨振宁对爱因斯坦的学术成果的评价,不知道目前中国大学里有多少学生还有这样的底气敢对杨说出这种话的。

知乎用户 K.Zhang 发表

我不知道这个人是否伟大, 但是我可以说明为什么我觉得他超出我(或者绝大多数人)能评价的范围。

我们来看一下 Yang-Baxter 方程(YBE),这是杨振宁诸多工作之一:

我知道它在共形理论、completely integrable systems 等等上面有意义,但是我不懂物理,我知道它在数学上是什么:

在 quasitriangular Hopf algebra 上, 不上交换,但是存在 universal R matrix 满足这个公式。也就是说,虽然 quasitriangular Hopf algebra 不上交换,但是这种不上交换是在可控范围之内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上交换的 Hopf 代数的性质这里都满足。而且,任何有限维度的 Hopf 代数都可以嵌入有限维度的 quasitriangular Hopf 代数。

说了这么多,其实这个 YBE 有一个我认为最简洁、最直观的数学意义:

下面是三个 Reidemeister Move (RM),RM 变换下,纽结等价,只是换了投影。

第三个就是 YBE——从左到右看作三股绳子交叉,顺序是 12;13;23 的情况和是 23;13;12 的情况等价。

第一次看到这个方程是在国际航班的长途飞机上,我不知道这个 Yang 是杨振宁,这个纽结上的意义也是我自己推出来的,当时激动得想跳起来。我从来不知道物理原来可以和数学一样简洁。

下了飞机,连上网,我做的第一件事是给家人报平安,第二件事是查这个 Yang 和 Baxter 是何许人也。后来,后来你就知道了。

另外,我现在做的东西涉及到计算这个方程的解。

知乎用户 染柒尘 发表

四种相互作用中两种由 Yang-Mills 场描述,并且如果有第五种很可能依然是 Yang-Mills 场,如果有大统一很可能依然是 Yang-Mills 场,凝聚态中也有 Yang-Mills 场。因为宇称不守恒而得了诺奖而宇称不守恒重要性基础性可能还略逊于 Yang-Mills 场。weinberg-witten 定理证明,可重整理论自旋必须小于 2,而自旋为 1 的粒子必须是只能是 Yang-Mills 场。
把杨的 Yang-Mills 场以及宇称不守恒去掉,单考虑其凝聚态方面的贡献,依然吊打一般水平的凝聚态理论物理学家。
杨以前被重金挖去石溪,去之前石溪的粒子物理学科不是很令人满意,而现在即便杨已经走了,石溪的粒子物理依然全美至少前 20.
现在杨在清华,清华物理系建系区区三十年,在杨的远见卓识下,如今清华的物理科研水平是中国离世界顶尖大学水平最近的物理系之一。当年张守晟来找杨做粒子物理,杨劝其做凝聚态理论,张如今因理论预言拓扑绝缘体并被实验证实 开创了一个崭新的巨大的领域,并成为了诺贝尔奖的热门获选人,而杨当时不看好的粒子物理,这几十年来,除了实验缓慢地不断验证几十年前的理论以外少有进展。杨当年的眼光不可谓不毒辣。而张如今也一定程度上因杨的人脉而在清华兼职,并且帮助培养了清华本土博士祁晓亮成为斯坦福的教授。
杨回国后对中国物理学科发展、人才引进的贡献可以参见此问题下某些高票答案
如何看待杨振宁、姚期智放弃外国国籍,转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 知乎用户的回答 - 知乎

知乎用户 白如冰 发表

知乎用户 王四哥 发表

好人做了一辈子好事,有一次做了件糊涂事,然后人们就说,原来他骨子里是个坏人啊,以前做的所有好事都是蒙蔽我们啊。

坏人做了一辈子坏事,终于做了一件好事,人们原谅了他所有的错误,因为人们认为他骨子里原来是个好人啊。

人家就是娶了个年轻老婆而已,年轻人可以羡慕嫉妒,但恨人家的话,狭隘的就是自己而不是人家老杨了。

知乎用户 异次元裂缝 发表

还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做点儿扫盲兼普及的工作吧。让我们看看杨振宁到底是谁,看看他除了迎娶新夫人,还做了什么,为地球和为中国。
霍金对比杨振宁,你就知道杨振宁的贡献有多少

先插播一个与杨振宁同时改变国籍的姚期智。

一、先看一些对他的不同评价
1.1956 年提出宇称不守恒,次年即获得诺贝尔奖,成为第一位华人诺奖得主。杨振宁创建了并主持了纽约大学石溪分校的理论物理研究所,1997 年该研究所更名为杨振宁理论物理研究所。

2. 有 7 个诺奖是因为找到杨振宁的标准理论所预测的粒子而获奖的,例如丁肇中、希格斯;通过研究标准理论获得成就,而间接获得诺奖的有几十个;杨振宁垄断了理论物理,带领徒子徒孙几乎垄断了六十年来诺奖物理奖的理论物理和粒子物理部分;另外有6个菲尔兹奖是研究杨振宁的方程而来的(3 个和杨米尔斯方程相关,3 个和杨巴克斯特方程相关)。
盖尔曼是夸克之父。他处处和费曼较劲不服气。但是盖尔曼在杨振宁面前很谦虚,他自己多次声称量子色动力学不过是将杨振宁标准模型的 su(2) 对称性扩展到 su(3) 而已。杨振宁多次生日,他都不远万里赶过来参加。
3.1994 年,美国富兰克林学会将北美地区奖额最高的科学奖(25 万美元)——鲍尔奖颁发给杨振宁。
颁奖的正式文告指出,授奖给杨振宁是因为他提出了一个广义的场论,这个理论综合了有关自然界的物理规律,为我们对宇宙中基本的力提供了一种理解。作为 20 世纪观念上的杰作,它解释了原子内部粒子的相互作用,他的理论很大程度上重构了近 40 年来的物理学和现代几何学。这个理论模型,已经排列在牛顿、麦克斯韦和爱因斯坦的工作之列,并必将对未来几代产生类似的影响。富兰克林学会排名,杨振宁在前四名。前三位都去世了,在世的杨振宁是第一没有争议吧?
4. 说一些题外话,杨振宁是世界多个国家科学院院士,美中俄三个超级大国科学院院士,韩国科学院名誉院长;杨振宁获得的荣誉奖章奖项数不胜数,科学界重要奖项全部囊括。可以确定的说,华夏子孙自炎黄算起只有杨振宁一个人长期占据科技巅峰,引领文明的发展。
不完全统计:杨振宁接受过院士头衔的单位有:中国科学院、美国国家科学院、英国皇家学会、俄罗斯科学院、教廷宗座科学院(罗马教皇学院)、巴西科学院、委内瑞拉科学院和西班牙皇家科学院,等等。

5.“在世最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没有之一。” 学术界习惯于把他排在历史前十甚至前五。
6.Yang-Mills 场是基础理论的基石之一。过上十万年,百万年,千万年,只要人类文明还存在,他的名字就会被印在课本上,这造福了全人类的伟大工作,真正值得万世瞻仰。能拿去跟牛顿、爱因斯坦相比。
7. 杨振宁真的太伟大了,至少目前在美国人心中是这样,按照美国物理学界的权威评价,杨振宁是继【爱因斯坦】和【费米】之后,第三位物理学全才。一些美国人甚至认为他是在世的爱因斯坦。他在统计力学、凝聚态物理、粒子物理、场论等物理学 4 个领域的 13 项世界级贡献。(见后文)物理学家按照贡献排名,第一梯队是牛顿、爱因斯坦、麦克斯韦和杨振宁。其他人请到第二梯队第三梯队去找。
8. 据搞理论物理的朋友说,杨老有 12 项诺贝尔奖级别的贡献,当世理论物理贡献第一,有史以来前五。去全世界哪所大学都会享受最好的待遇,何况中国的养老条件和医疗水平还不如西方发达国家。一句话概括:你能认识到的杨振宁的伟大程度 = Exp(你的学识程度)。
早在五十年代,杨振宁在美国物理学界就差不多是最高薪酬者,年薪五十万美金,他被称为战后最伟大的天才,战后著名天才有盖尔曼,费曼,图灵,冯. 洛伊曼,哥德尔,但是所有这些人认为第一伟大的天才还是杨振宁。
五十年来所有的粒子物理学家的诺奖,大半功劳来自杨振宁,比如希格斯粒子,是希格斯使用杨振宁的标准理论做的预测,希格斯粒子是宝石但藏宝图是杨振宁提供的,杨振宁徒子徒孙诺奖几十个,标准理论描述了 62 种基本粒子,也解释了四种基本力,已经是一统天下的物理教皇了,地位超爱因斯坦。
有争议,也是在超级大牛和顶级大牛的争议,而不是牛不牛的争议。
二.科学上的贡献
杨振宁十三项 “诺奖级别” 的成果
(A)统计力学
A1. 1952 Phase Transition(相变理论)。论文序号: 52a,52b, 52c。
A2. 1957 Bosons(玻色子多体问题)。 论文序号: 57h, 57i,57q。
A3. 1967 Yang-Baxter Equation(杨 - Baxter 方程)。论文序号: 67e。
A4. 1969 Finite Temperature(1 维δ函数排斥势中的玻色子在有限温度的严格解)。论文序号: 69a。
(B)凝聚态物理
B1. 1961 Flux Quantization(超导体磁通量子化的理论解释)。论文序号: 61c。
B2. 1962 ODLRO(非对角长程序)。论文序号: 62j。
(C)粒子物理
C1. 1956 Parity Nonconservation (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受恒)。论文序号: 56h。
C2. 1957 T,C andP (时间反演、电荷共轭和宇称三种分立对称性)。论文序号: 57e。
C3. 1960 Neutrino Experiment(高能中微子实验的理论探讨)。论文序号: 60d。
C4. 1964 CP Nonconservation(CP 不守恒的唯象框架)。论文序号: 64f。
(D)场论
D1. 1954 Gauge Theory(杨 - Mills 规范场论)。论文序号: 54b, 54c。
D2. 1974 Integral Formalism(规范场论的积分形式)。论文序号: 74c。
D3. 1975 Fiber Bundle(规范场论与纤维丛理论的对应)。论文序号: 75c。
以上引用自:Beauty and Physics: 13 importantcontributions of Chen Ning Yang, Int. J. Mod. Phys. A 29, No. 17, 1475001(2014)
事已至此,连上述论文题目都看不懂的喷子们,也只好拿邓稼先和翁帆说事儿了。
以下是这十三项贡献的简单说明,比较长,没兴趣了解的可以直接跳过。我还是放在最后吧,有兴趣的自己去看。
三.对清华的贡献
现在杨在清华,清华物理系建系区区三十年,在杨的远见卓识下,如今清华的物理科研水平是中国离世界顶尖大学水平最近的物理系。当年张守晟来找杨做粒子物理,杨劝其做凝聚态理论,张如今因理论预言拓扑绝缘体并被实验证实,开创了一个崭新的巨大的领域,并成为了诺贝尔奖的热门获选人。而杨当时不看好的粒子物理,这几十年来,除了实验缓慢地不断验证几十年前的理论以外少有进展。杨当年的眼光不可谓不毒辣。而张如今也一定程度上因杨的人脉而在清华兼职,并且帮助培养了清华本土博士祁晓亮成为斯坦福的教授。
在清华物理基地科学班的教学模式,清华 IAS 的建立,以及凝聚态和冷原子领域方面,我国的物理学研究的积累很大程度上和老杨有关系,尤其是 08 年前后那些个论文,很大程度上对于我朝理论物理的研究团队培养做出了贡献。90 年代清华物理系甚至请不到一些一流的研究者来组建团队,甚至某些课还要请外校的来上,杨振宁以个人影响力把清华物理系的基础给打了起来,以私人社交圈招了不少大牛研究者。而这个影响是全中国业界都受益的,那代人或多或少都受了老杨物理学界私人社交圈的影响,而凝聚态和冷原子恰恰也是我朝弯道上赶上世界水平的一些领域。包括偏向工科的东南大学,物理学在凝聚态的水平也是极高,所以老杨对于我朝物理学的成长确实是做了力所能及的贡献。
四.对中国的贡献
杨振宁早在 WEN 革期间就回国讲学,成为中美关系解冻后的第一位来华访学的知名华裔科学家,为中美人民的相互了解做出了巨大贡献。
浩劫结束后,中国百废待兴,杨振宁多次回国讲学,为被浩劫阻碍的中国物理学界带来了前沿知识。他在八十年代推动南开大学建立理论物理研究室,促成了亿利达青少年发明奖的设立。到了九十年代末,杨振宁促成了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的建立,吸引大量优秀科学家回国服务,其中包括首位亚裔图灵奖获得者姚期智。
这些年,杨振宁为中国科学发展做出了数不清的贡献,把中国在部分领域拉到了世界一流水平,同时还推荐了上千名优秀学生赴国外深造。
另外还有几点要加以说明:
1. 关于他回国是为了钱:

2. 关于爱国:
很多人都知道,当年钱学森被美国军事部门拦阻拘押,历经艰险回国的事,却不知道 1971 年春中美关系解冻后不久,杨振宁马上就决定回国看一看,是美籍知名学者中访问新中国的第一人——而且,他也曾经遭到美国官方的阻拦,但被他顶了回去! 即便身处美国时,杨振宁也会在美国到处演讲,介绍新中国的情形,许多美国人恰恰是受他影响,开始愿意同中国亲近;一些美籍华人学者纷纷回国探访。
以下是他的一部分工作:
1978 年 3 月,在杨振宁等人的倡导下,中科大创建首期少年班。
1980 年,杨振宁在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发起成立 “与中国学术交流委员会”,资助中国学者去该校进修。
1983 年 12 月 28 日,杨振宁向邓小平建议:“国外认为,搞软件 15—18 岁较有利。” 由此,科大少年班设立了计算机软件专业。
1984—1986 年,杨振宁倡议的 “亿利达青少年发明奖”、“吴健雄物理奖” 和“陈省县数学奖”相继成立。
1997 年,在杨振宁建议下,清华大学决定根据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经验,成立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杨振宁把在清华的工资都捐了出来,用于引进人才和培养学生。
2003 年底,杨振宁回北京定居。清华大学盖了三幢 “大师邸”,一幢给杨振宁,一幢给姚期志,一幢给林家翘,姚和林都是杨振宁劝回来的。而姚期智正是这次新闻里的另一个主角。
杨振宁以物理学第一人的身份,用 “面子” 为中国请回多少人才?为中国科学家打开了怎样的视野?与世界科技前沿拉近了多少距离?
他如今尽管已经 90 多岁,却依然会给本科生上课,用自己丰富的人生阅历启发指引着这些中国科学界的未来人才。
所以,杨振宁不仅科学成绩令世界瞩目,他给我们国家带来的贡献也同样是巨大的。
五、关于国籍
杨振宁回国二十多年了,姚期智到清华建设交叉信息研究院也十余年了。可以说两位晚年的事业就在中国,就在清华。国籍转回来可谓名正言顺。
两位都是世界顶级的科学家,都是全人类的骄傲。就算抛开学术成果不谈,两人在清华的十余年,在学生培养,学科建设,海外联系等等诸多方面贡献极大,更是吸引了一批高水平的年轻教授一同回国。学科之外,终身教职的制度改革,清华高等研究院的建设都来自杨振宁的提议;而姚期智在姚班的本科生培养上的心血投入和亲力亲为,我是羡慕了四年了。两人归国可以说是全球华人学术精英回流中国和中国高等教育崛起的一个标志。
然而这件事最长远的意义应该是在为了此事通过的《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转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暂行办法》。长久以来加入 / 恢复中国国籍一直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施一公教授的国籍问题就十分尴尬。这一办法通过标志着吸引学术精英回国的规格进一步提高,也是国籍政策松口的一个开端。政治上意味着什么现在评论为时尚早,但基本上能肯定会是中国学术发展和国家复兴的一个历史性标志。
【附录】
杨振宁的工作包括而不止于:
一、相变理论
统计力学是杨振宁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他在统计力学方面的特色是对扎根于物理现实的普遍模型的严格求解与分析,从而漂亮地抓住问题的本质和精髓。1952 年杨振宁发表了 3 篇有关相变的重要论文。第一篇是他在前一年独立完成的关于 2 维 Ising 模型的自发磁化强度的论文,得到了 1/8 这一临界指数。这是杨振宁做过的最冗长的计算。Ising 模型是统计力学里最基本又极重要的模型,直到 1960s 才被理论物理界广泛认识,看到了杨的尾灯。
1952 年,杨振宁发表了两篇关于相变理论的论文,引起爱因斯坦的兴趣。论文通过解析延拓的方法研究了巨配分函数的解析性质,发现它的根的分布决定了状态方程和相变性质,消除了人们对于同一相互作用下可存在不同热力学相的疑惑。第二篇论文中的单位圆定理指出吸引相互作用的格气模型的巨配分函数的零点位于某个复平面上的单位圆上,这个理论精品至今翻出来放到统计力学和场论中仍然可以优雅到令人高潮。
二、玻色子多体问题
起源于对液氦超流的兴趣,杨振宁在 1957 年左右发表了一系列关于稀薄玻色子多体系统的论文。首先,他和黄克孙、Luttinger 合作发表两篇论文,将赝势法用到该领域。在写好关于弱相互作用中宇称是否守恒的论文之后等待实验结果的那段时间,杨振宁双碰撞方法首先得到了正确的基态能量修正,然后又用赝势法得到同样的结果。得到的能量修正中最令人惊讶的是著名的平方根修正项,但当时无法得到实验验证。但是时间时间会给你答案,就象现在的分子生物学去证实达尔文,最近的引力波去印证爱因斯坦。随着冷原子物理学的发展杨振宁的判断也得到了实验证实。
三、杨—Baxter 方程
1960 年代,寻找具有非对角长程序的模型的尝试将杨振宁引导到量子统计模型的严格解。1967,杨振宁发现 1 维δ函数排斥势中的费米子量子多体问题可以转化为一个矩阵方程,后被称为杨—Baxter 方程。1967 年,杨振宁还写了一篇文章进一步探讨了此问题的 S 矩阵。后来人们发现杨—Baxter 方程在数学和物理中都是极重要的方程,与扭结理论、辫子群、Hopf 代数乃至弦理论都有密切的关系。杨振宁当年讨论的 1 维费米子问题近年来在冷原子的实验研究中显得非常重要,而他在文中发明的嵌套 Bethe 假设方法次年被 Lieb 和伍法岳用来解出了 1 维 Hubbard 模型。Hubbard 模型后来成为高温超导的很多理论研究的基础。
四、维δ函数排斥势中的玻色子在有限温度的严格解
1969 年,杨振宁将 1 维δ函数排斥势中的玻色子问题推进到有限温度。这是历史上首次得到的有相互作用的量子统计模型在有限温度 (T> 0) 的严格解。最近这个模型和结果也在冷原子系统中得到实验实现和验证。
五、超导体磁通量子化的理论解释
1961 年,通过和 Fairbank 实验组的密切交流,杨振宁和 Byers 从理论上解释了该实验组发现的超导体磁通量子化,证明了电子配对即可导致观测到的现象,澄清了不需要引入新的关于电磁场的基本原理,并纠正了 London 推理的错误。将规范变换技巧运用于凝聚态系统中,跨界为王。相关的物理和方法后来在超导、超流、量子霍尔效应等问题的研究中广泛应用。
六、非对角长程序
1962 年,杨振宁提出 “非对角长程序(off-diagonallong-rangeorder)” 的概念,从而统一刻画超流和超导的本质,同时也深入探讨了磁通量子化的根源。这是当代凝聚态物理的一个关键概念。1989 到 1990 年,杨振宁在与高温超导密切相关的 Hubbard 模型里找到具有非对角长程序的本征态,并和张首晟发现了它的 SO(4)对称性。
七、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
对称性是物理学之美的一个重要体现,是 20 世纪理论物理的主旋律之一。从经典物理以及晶体结构,到量子力学与粒子物理,对称性分析是物理学中的有力工具。杨振宁堪称最美物理学家,对对称性分析极为擅长,能准确利用对称性,用优雅的方法很快得到结果,并且突出本质和巧妙之处。1999 年,在 StonyBrook 的一次学术会议上,杨振宁被称为 “Lord ofSymmetry”。
1950 年,杨振宁关于π0 衰变的论文以及他和 Tiomno 关于β衰变中相位因子的论文奠定了他在此领域中的领先地位。1956 年,θ—τ之谜是粒子物理学中最重要的难题,当时普遍讨论宇称是否可以不守恒。杨振宁和李政道从θ—τ之谜这个具体的物理问题走到一个更普遍的问题,提出 “宇称在强相互作用与电磁相互作用中守恒,但在弱相互作用中也许不守恒” 的可能,将弱相互作用主宰的衰变过程独立出来,然后经具体计算,发现以前并没有实验证明在弱相互作用中宇称是否守恒。他们更指出了好几类弱相互作用关键性实验,以测试弱相互作用中宇称是否守恒。
吴健雄于 1956 年夏决定做他们指出的几类实验中的一项关于 60Co β衰变的实验。次年 1 月,她领导的实验组通过该实验证明在弱相互作用中宇称确实不守恒,引起全物理学界的大震荡。因为这项工作,杨振宁和李政道获得 1957 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1962 年,杨振宁提出 “非对角长程序(off-diagonallong-rangeorder)” 的概念,从而统一刻画超流和超导的本质,同时也深入探讨了磁通量子化的根源。这是当代凝聚态物理的一个关键概念。1989 到 1990 年,杨振宁在与高温超导密切相关的 Hubbard 模型里找到具有非对角长程序的本征态,并和张首晟发现了它的 SO(4)对称性。
八、时间反演、电荷共轭和宇称三种分立对称性
质疑弱相互作用中宇称是否守恒的论文预印本引起 Oehme 于 1956 年 8 月致信杨振宁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 (P)、电荷共轭(C )、时间反演(T) 三个分立对称性之间的关系的问题。这导致杨振宁、李政道和 Oehme 发表论文 57e,讨论 P、C、T 各自不守恒之间的关系。此文对 1964 年 CP 不守恒的理论分析有决定性的作用。
九、高能中微子实验的理论探讨
1960 年,为了得到更多弱相互作用实验信息,利用实验物理学家 Schwartz 的想法,李政道和杨振宁在理论上探讨了高能中微子实验的重要性。这是关于中微子实验的第一个理论分析,引导出后来许多重要研究工作。
十、CP 不守恒的唯象框架
1964 年,实验上发现 CP 不守恒后,引发出众多乱猜其根源的文章。杨振宁和吴大峻没有理会那些脱离实际的理论猜测,而作了 CP 不守恒的唯象分析,建立了后来分析此类现象的唯象框架。Fermi 名师高徒,我自当独辟蹊径。
十一、杨—Mills 规范场论
1954 年,杨—Mills 规范场论 (即非阿贝尔规范场论) 发表。这个当时没有被物理学界看重的理论,通过后来许多学者于 1960 到 1970 年代引入的自发对称破缺观念,发展成今天的标准模型。这被普遍认为是 20 世纪后半叶基础物理学的总成就。此论文从数学观点讲,是从描述电磁学的阿贝尔规范场论到非阿贝尔规范场论的推广。而从物理观点上讲,是用此种推广发展出新的相互作用的基础规则。
引力波最近大热,大家更了解了在主宰世界的 4 种基本相互作用中,弱电相互作用和强相互作用都由杨—Mills 理论描述,而描述引力的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也与杨—Mills 理论有类似之处。杨振宁称此为 “对称支配力量”。杨—Mills 理论是 20 世纪后半叶伟大的物理成就,杨—Mills 方程与 Maxwell 方程、Einstein 方程共同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堪称物理学史上的一场革命。但是杨振宁的出发点并不是要颠覆什么,而是要在复杂的物理现象背后寻找一个原理,建立一个秩序。这种秩序的建立是杨振宁追求物理学之美和追求对称性的一个主要表现。
十二、规范场论的积分形式
杨—Mills 理论还把物理与数学的关系推进到一个新的水准。1970 年左右,杨振宁致力于研究规范场论的积分形式,发现了不可积相位因子的重要性,从而意识到规范场有深刻的几何意义。
十三、规范场论与纤维丛理论的对应
1975 年,杨振宁和吴大峻发表了论文 75c,用不可积相位因子的概念给出了电磁学以及杨—Mills 场论的整体描述,讨论了 Aharonov—Bohm 效应和磁单极问题,揭示了规范场在几何上对应于纤维丛上的联络。这篇文章里面附有一个 “字典”,不禁让人想到牛顿给这个地球写《原理》,杨也当了一把翻译,把物理学中规范场论的基本概念准确地“翻译” 成数学中纤维丛理论的基本概念。这个字典引起数学界的广泛兴趣,大大促进了数学与物理学以后几十年的成功合作。

一句话,你的学识决定了杨振宁的伟大!

(文章转载,侵权删之)

知乎用户 往北走 发表

简言之,杨先生无论是学术上还是婚姻上,都是我辈楷模。

知乎用户 赵璘 发表

国内媒体对于杨振宁的报导很多,可是我发现大多数网友纠结于两点。第一,他 82 岁的时候娶了个 28 岁的女的。第二,他大半辈子在美国,功成名就了,年老了回中国来养老了。所以很多网友揪出来这两点,大加挞伐,甚至有的人就说,杨振宁就是个骗子啊,他写的文章也是李政道写的,不是他写的,他就挂了个名而已。

杨振宁所研究的理论物理,对直接指导新中国的生产、发展、壮大没有什么用,因为他是一个纯理论性的研究,他跟原子弹跟导弹还是有一定差距的。换句话讲,杨振宁回到中国他也不会造原子弹。而他在美国,利用美国先进的实验室,利用美国更充沛的资金,去研究对人类更有意义的物理学不是一个坏事儿。所以他当年没回中国是有这方面原因的。

今天我就要讲讲,杨振宁到底是一个什么级别的人物。

今年是 2017 年,60 年前的今天,也就是一个甲子之前的今年,1957 年是杨振宁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那一年,1957 年的时候,杨振宁只有区区 35 岁,有几个人 35 岁的时候,别说是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了,在今天的中国,你能到一个大学当个正教授就已经算是破格提拔了。

而杨振宁成名如此之早,这在物理学界也是不多见的。前两年屠呦呦获得了诺贝尔奖,那也是她八九十岁的高龄了,可以想象吗?35 岁初出茅庐不久的杨振宁就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而这样一个奖项 60 年过去了,还没有再被一位中国人所获得过。

其次,评价一位物理学家,得让物理学家来说话,你不能让一个裁缝去评价一个厨子做饭好坏吧,这是不可能的。所以让同行来说,这个话才最准。

举个例子,2000 年的时候《Nature》自然这个杂志,评选了过去 1000 年影响世界的物理学家,当然,牛顿、爱因斯坦这些人都在,里面就有杨振宁,而且杨振宁是活着的、唯一的一个影响世界千年的物理学家。从这个角度上讲,杨振宁不仅仅是最伟大的华人物理学家,完全可以说是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

有人甚至排名,说这个世界上影响世界的几大物理学家,牛顿肯定排第一,经典物理嘛,爱因斯坦排第二,爱因斯坦之后是谁呢?那就是杨振宁了,因为杨振宁的学说影响了 20 世纪后半叶以及现在的整个理论物理学的发展。

那为什么杨振宁的很多学说我们不了解、不清楚呢?这个太正常了,你跟一个小学生、一个初中生讲讲 “力” 他还听得明白,你跟一个大学生、研究生讲讲 “相对论” 他还听得懂,别忘了相对论刚刚推出的时候,全世界听得懂的人连 3 个都不到。那么杨振宁所研究的理论物理学,又走在了更尖深、更精尖的地段,所以研究生听不懂也很正常,所以广大一般人听不懂,不知道杨振宁到底对理论物理学有了什么样的研究,这非常正常。

杨振宁这么厉害,跟霍金能比吗?霍金是一个伟大的物理学家不假,但是国际上对霍金还有一个词叫什么?叫 “Showman”,他是一个非常擅于用媒体来传达自己的人。从理论物理学界来讲,不客气的说,霍金给杨振宁提鞋都不配。甚至有一个说法,霍金跟杨振宁之间差了 100 个费曼。

而且霍金现在年龄可比杨振宁小多了,他现在已经出现大脑不太灵光的状态了,霍金这些日子在说人类要小心啊,一两百年之后外星人要进攻地球了。他还有一点点这个正常的理论物理学家的素养吗?

可是杨振宁先生今年已经 95 岁高龄了,到目前为止,还在兢兢业业耕耘在理论物理第一线,这样一个伟大人物,我们不去想想人家物理学上的成就,反而去揪住人家的小辫子,老去谈 82 和 28 之间的关系,这样有意思吗?

理清复杂的国际纠纷,分析最新的国家政策,体味最细小的国际动态,

@赵璘

,带你去见识一下这个真实的世界。

知乎用户 魏霁野​ 发表

一直都在说杨振宁先生 82 岁娶了个 28 岁的,我先给你们看个图

这位是杨振宁先生的原配夫人,叫杜致礼,她的父亲是国民党上将杜聿明,和杨振宁 1950 年结婚,直到 2003 年杜致礼女士病逝。(金婚啊啊啊啊啊)
我们再来看现在的这位配偶,翁帆。

看出来什么没有?,如果还看不出来,我再放一张图。

两个人几乎一模一样。完全可以理解为,翁帆是杜致礼的替代品,虽然这对翁帆是相当的不公平的。杨振宁先生也应证了一句话:十年之前,我爱的人是你,十年之后,我爱的人像你。

—————华丽丽的混歌线—————

又说道杨先生成就的问题,杨振宁市目前少数的几个活在世上的新千年的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第一名是牛顿,第二名是爱因斯坦,第三就是杨振宁。

这里是杨振宁先生的一部分诺奖级别的研究。
(A)统计力学
A1. 1952 Phase Transition(相变理论)。论文序号: 52a,52b, 52c。
A2. 1957 Bosons(玻色子多体问题)。 论文序号: 57h, 57i,57q。
A3. 1967 Yang-Baxter Equation(杨 - Baxter 方程)。论文序号: 67e。
A4. 1969 Finite Temperature(1 维δ函数排斥势中的玻色子在有限温度的严格解)。论文序号: 69a。

(B)凝聚态物理
B1. 1961 Flux Quantization(超导体磁通量子化的理论解释)。论文序号: 61c。
B2. 1962 ODLRO(非对角长程序)。论文序号: 62j。

(C)粒子物理
C1. 1956 Parity Nonconservation (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受恒)。论文序号: 56h。
C2. 1957 T,C andP (时间反演、电荷共轭和宇称三种分立对称性)。论文序号: 57e。
C3. 1960 Neutrino Experiment(高能中微子实验的理论探讨)。论文序号: 60d。
C4. 1964 CP Nonconservation(CP 不守恒的唯象框架)。论文序号: 64f。

(D)场论
D1. 1954 Gauge Theory(杨 - Mills 规范场论)。论文序号: 54b, 54c。
D2. 1974 Integral Formalism(规范场论的积分形式)。论文序号: 74c。
D3. 1975 Fiber Bundle(规范场论与纤维丛理论的对应)。论文序号: 75c。

以上引用自:Beauty and Physics: 13 important contributions of Chen Ning Yang, Int. J. Mod. Phys. A 29, No. 17, 1475001 (2014)

这些研究连名字都看不懂,每一个讲物理的研究拓展 70 年,而且!!而且!!杨振宁研究的是物理学中最难的弦理论!!!
于是乎又有人把他和霍金在一起比较,在业内霍金还有一个名字我们是不知道的,就是 Showman,意思就是作秀的人,霍金研究的宇宙极点和黑洞理论到目前为止还是处于猜想阶段,并没有得到实质的结果,当然啊也是很伟大,但是离杨振宁,就差了十万八千里。

———————华丽混界限——————

接着就会有国籍的问题,说杨振宁先生是卖国求荣啊什么什么的,拿诺奖是以美国人身份啊…………
给广大文盲做个科普,杨振宁先生的本科,是在西南联大读的。

在西南联大的时候就已经显露出了极强的物理天赋,后期得到庚子赔款奖学金去国外深造(这边你不得不承认,要学好数理化去国外深造是很必要的)知道后面和李政道先生一同获得诺奖,他都是中国国籍,1964 年加入美国国籍,说他一开始不回国是因为他的老丈人杜聿明,但是后期不回国就说不过去了,我们走起来关注一下时间点,1964 年,离文革差两年,中美关系尚未解冻,回去是不是作死?
那文革结束之后呢?
1971 年夏,杨振宁回中国访问,是美籍知名学者访问新中国的第一人。[21]
回到美国后,杨振宁在美国好几个城市举行演讲,许多美国人,因为受他的影响,开始对中国持友好态度,并愿意同中国亲近;一些美籍华人学者,纷纷回国探访,为祖国的科技教育事业献计献策。在当时中美关系还没有解冻的情况下,他这样做,是担了相当大的风险的,但他认为正面报道中国在各方面的许多发展是他的义务。由于他在学术上的地位,他经常到欧洲、南美洲、东南亚、日本等地去讲学或访问,大家往往都要求他作关于中国的情况的报告,他的报告在这些地方,尤其是对当地的华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许多美国人、尤其是科学家对中国持友好的态度,愿意同中国亲近,杨振宁的功劳是非常之大的。[22]
1971 年上半年,杨振宁参加保钓运动。作为海外华裔科学家访问新中国的第一人,他 1971 年甫一回美,即应 “保钓” 学生的邀请,穿梭在全美各高校演讲,以所见中国不屈不挠之精神示于学生,感染了一批热血青年立下报国之念。[23][24][25][26]
他在保钓学生中发表题为《我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印象》的演讲,轰动异常。他和历史学家何炳棣、数学家陈省身都坚决支持保钓运动,被称之为运动的精神导师。当年台湾赴美留学生写的回忆录,谈到杨振宁在保钓运动中的影响力,征服了许多台湾学生。[27]
1971 年 10 月,杨振宁在美国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举行的 “归还冲绳协定” 听证会上作证。他从历史、地理和现实的角度全面讲述了钓鱼岛是中国领土的事实,为维护中国领土完整做出了重要贡献。[28]
1974 年,杨振宁利用回上海探亲的机会,开始了与复旦大学谷超豪等十几位教师长达数年富有成果的合作,推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同复旦签订交流协议。
1975 年,杨振宁向周恩来建议加强科普工作,并建议引进《科学美国人》中文版版权。在邓小平等领导的关心下,这本刊物进入中国,成为改革开放后我国第一本版权合作的期刊,即《环球科学》前身。《科学美国人》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连续出版时间最长的杂志,影响了数代精英人群。[29][30]
1977 年,杨振宁和梁恩佐等人在波士顿创办了 “全美华人协会”,任会长,促进中美关系。同年,他以该协会负责人的身份与他人共同发起成立“全美华人促进美中邦交正常化委员会”,自费 8000 美金在《纽约时报》上整版刊登“致美国卡特总统公开信” 及其他文章,敦促两国建交。公开信全文用英文发表,旁边加了八个中文字:“亡羊补牢,犹未为晚”。[31]
1978 年 3 月,在杨振宁等人的倡导下,中科大创建首期少年班。[32]
1979 年初,邓小平访美,与美国总统卡特签约建交,杨振宁代表全美华人协会和全美各界华人在欢迎邓小平夫妇宴会上致辞。杨振宁致了题为 “建造友谊桥梁的责任” 的欢迎词。[33]
1980 年,杨振宁在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发起成立 “与中国学术交流委员会”,资助中国学者去该校进修一年。
即便是在国外,也一直在为国家做贡献。
如果看到这里,你还在黑他,那不是真的傻了。

知乎用户 杨威利 发表

前面有人提到杨振宁和费曼,到底哪个在物理学上更伟大。恰好这两人都是我非常喜欢和欣赏的物理学家。要说他们谁更厉害,真的很难判断,不好偏爱任何一方。个人认为这个问题值得仔细辨析一下,由于评论区字数限制,现单独回答如下。
先把结论亮出来:对于物理和整个物理学界的贡献,杨振宁和费曼两个人旗鼓相当,不能简单的说费曼不如老杨,具体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 首先看理论框架的成就,规范场是粒子物理大统一标准模型的基础,而现代各种形式的量子场论几乎都是用路径积分的语言写成的,也使得量子场论能通过最小作用量原理过渡到经典场论。规范场的思想源于泡利海森堡外尔等人,路径积分源于狄拉克。老杨和费曼虽不是这 2 种理论最早的研究者,却是真正让理论发扬光大,产生无尽生命力的人。由于规范场论的提出 nontrivial 的程度更高,此处且认为老杨先胜费曼一筹。2 再看诺奖成就,显然 QED 重正化比宇称不守恒要高明复杂不少,况且还有 Feynman diagram 这种做场论微扰计算的神器,费曼扳回一成。3 再看凝聚态和统计物理的成就,老杨有 Yang-Baxter 方程,相变的 Lee-Yang 定理,非对角长程序,Ising 模型磁化强度临界指数的严格解,在冷原子实验中被验证的一维 \ delta 函数势基态的严格解等霸气的工作,费曼只有液氦超流问题等只能称得上漂亮的工作,老杨碾压费曼。4 粒子物理方面,费曼在弱相互作用 V-A 理论,强相互作用的部分子理论方面都是有很重要的贡献的,这方面老杨就逊色不少了。5 物理教育方面,老杨以一己之力将石溪从一所再普通不过的州立大学打造成世界理论物理和数学研究的中心,并引导了张首晟等杰出的凝聚态学者,确实大家风范,费曼虽没有成立自己的学派,喜欢单打独斗,不算好的研究生导师,但他的费曼物理讲义三卷本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轻学子,将真正的物理品味传授给大家,教给大家入坑物理的正确姿势。老杨的物理品味也非常独特醇厚,所谓秋水文章不染尘,但遗憾的是他并没有能从普物的角度阐述什么是真正的品位,失之抽象,曲高和寡。此处且认为他们也没有高下之分。6 社会服务方面,老杨对中国物理学界,尤其是清华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物理系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而费曼年纪轻轻就在曼哈顿工程中担任计算物理部门的负责人,在老年又参与了挑战者号航天飞机事故的调查工作,用他物理人的敏锐眼光给出了最关键的结论,也是美国人的骄傲。这里他们也没有高下之分。
如果说老杨真有比费曼强的地方,那就是杰出的数学思维。他和吴大峻等人合作,在规范场和纤维丛的关联,磁单极子等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启发了许多杰出的微分几何学家,如 chern, simons, Atiya,Donaldson。Yang-Baxter 方程也与数学中的量子群,辫子群密不可分,同样成了一门独立的数学分支。论对数学的影响力,老杨可称得上牛顿,Witten 一类的人物。费曼很大程度上还是以解决物理问题为导向的,不像老杨是以对称性美感为导向做问题的。但他们两人都很反对弦论,虽然可能出发点不同。总结一下,看物理水平,老杨约等于费曼;物理 + 数学,老杨胜。

知乎用户 Jimbo 发表

杨振宁先生非常伟大。无论是学术,人品,科研方法和对中国的贡献上,杨先生都非常伟大。

这个问题关注了很久,一直没抽出时间来仔细回答。每次看到知乎或者其他论坛上看到黑杨先生的言语,我总是想到一个世纪前郁达夫在《怀鲁迅》中写的话:

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知乎用户 约克公爵 发表

伟大,下一题。

什么你说举例子。。。

人家五六年拿诺奖的东东,我现在看着还烧脑,这就是差距。六十一年了啊亲,六十一年前连右派都还没有。而我时至今日对宇称不守恒还是一头雾水,智商捉急啊。

知乎有多少脑子比我好使,物理比我还牛的,可以站出来举例子。

我想,有这水准的大牛,都懒得答题吧。完全看不懂物理书的,才会提出这种问题

知乎用户 superliu 发表

杨振宁被黑是有人有计划的再带节奏,主要是老杨得罪了两批人。第一,老杨说 tg 的好话,说了几十年,得罪了自由派知识分子和公知们。第二,老杨反对国内上大型粒子加速器,断了学术界很多人的饭碗和财路,为国家省了几千亿。这些人和他们的学生亲友能放过老杨吗?
至于老杨娶翁帆,第一是明媒正娶,第二是发妻过世后再娶,第三娶了后安安静静过日子,招谁惹谁了?
任何方面,老杨都是对得起中华的。

知乎用户 Musings 发表

有些中国人真是太可怕了,对他人非要敲骨吸髓才能满意。

杨老对物理学的贡献可以说历史上是排的进前十的。Yang-Mills 场是基础理论的基石之一。过上十万年,百万年,千万年,只要人类文明还存在,他的名字就会被印在课本上,这造福了全人类的伟大工作,真正值得万世瞻仰。跟为了某个国家研制武器相比实在是另一个尺度的贡献。

这里我们还没有提他杰出的领导能力,帮助很多地方建设了一流的研究所,培养了一流的人才。

然而即使是这种人,回到国内,收获自己应得的待遇和爱情,也让国人眼红脑热、气急败坏了。他的第二段婚姻是双方自愿的,也没有影响到他人的利益,为什么就不能被接受?他为了自己的事业和全人类的更重要的进步,以及避免政治迫害,没有回国科研,完全正当。你有什么资格让他必须榨干自己的血给你喝才算道德?他晚年回国,帮助清华建立了国内顶尖水平的高研院,帮助培养了两代杰出的物理学家,他的待遇哪里过分了?

有些中国人,非要别人像邓稼先一样,牺牲自己的全部青春、事业,家庭被分开、家人被迫害,就为了军事实力给你自己带来的个人利益,实在是太可怕了。

我记得有人问过穿越回建国前后对科学家说什么,有的人竟然反对告诉这些科学家将来会发生的政治迫害。真是太可怕了。为了他们自己的利益,可以坐看一两代人被羞辱和虐杀。

知乎用户 博扬 发表

在不考虑个人问题,请你先告诉我们他个人有什么问题?
如果你要是觉得杨振宁的个人有问题,那只能说明你自己才是最大的问题。

知乎用户 Dandan Liu​​ 发表

杨老很伟大,但可惜的是很多不人不知道,也不关心。他们只关心,八十二岁和二十八岁。

辩论中有一个技巧叫 “绑架”,无知的群众最喜欢用这种办法来评价他人。

知乎用户 苗舰舰​ 发表

杨振宁 (规范场理论) 之于麦克斯韦 (电磁场理论) 就像

爱因斯坦 (相对论力学和广义相对论) 之于牛顿(力学和万有引力)

知乎用户 李昰应 发表

中科院院士朱邦芬:回归后杨振宁先生所做的五项贡献。

杨振宁 7 岁来到清华园,那年他父亲杨武之应聘到清华大学任算学系教授。清华大学物理系和算学系当时都在科学馆办公,科学馆是杨振宁小时候最喜欢的一个地方,尤其夏天,里面特别凉快。2003 年杨先生正式回到清华大学任全职教授。之后他创办的高等研究中心从理科楼搬回到科学馆,杨先生形容自己的人生画了一个圆。那段时间,他特别喜欢读 20 世纪英国大诗人 T.S.Eliot 的一首诗,并亲自译成中文,其中的两句是:“我的起点,就是我的终点…… 我的终点,就是我的起点。”“我们将不停地寻索,而我们寻索的终结,将会达到了我们的始点,从而第一次了解此地方。”

我于 2000 年 1 月调到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任教授,之后在清华物理系任教至今,有幸与杨先生有很多的个人接触。据我观察,画了一个圆以后的杨先生,终点成为新的起点,心态反而变得更年轻了。60 寿辰时,杨先生第一次感到 “生命是有限的”“好像这种想法在我 60 岁以前从来没有在我的脑海里出现过”。1999 年 5 月,在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荣休的晚宴上,他想起了李商隐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又用朱自清的“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 激励自己 [3]。然而,2003 年正式回到清华后,他写了一首《归根》的诗,里面的两句“耄耋新事业,东篱归根翁” 表明,归根后的杨先生要开始新的事业。2013 年杨先生出版了一本新书 SelectedPapers II with Commentaries,在评注里,他将苏东坡的词句改编为“谁道人生无再少,天赐耄耋第二春”[4]。显然,2003 年回归是个转折点,回归后,杨先生开始了新事业,也开始了人生的第二个春天。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我所熟悉的几位中国物理学大师》[1],文中我对每位大师都用一个词来形容。对杨先生,我思考再三,用了 “率真” 二字。杨先生的性格是多方面的,我为什么用 “率真” 二字来形容他呢?一方面是因为他的坦率和真诚,他在文章《父亲与我》里写道,“我知道,直到临终前,对于我的放弃故国,他 (指杨振宁父亲) 在心底里的一角始终没有宽恕过我”。杨振宁和他父亲一直父子情深,杨武之从未对杨振宁加入美国籍说过什么,更没有写过什么,这句话只是杨振宁自己内心的感觉。我以为只有率真、坦诚的人才会把对自己形象有损且不为人知的内心独白揭示出来。另一方面,率真又指一个人童心未泯,直言不讳,多年的接触,我确实感到,杨先生的心理年龄低于他的生理年龄,更远低于他的档案年龄,他确实具有一颗“童心”。

杨振宁 2003 年归根,绝不是一些不了解真相的人所想象的,是回来 “养老” 和“享福”。“80 后”的杨先生开始新的事业和新的寻索,做出了许多新的贡献。从 80 岁至 95 岁的 15 年间,他所做的事情远比大多数科技工作者做的要多,更重要。

杨先生回归后的新贡献,可以归纳为五个方面。一,作为有远见卓识的科学领导人所起的引领作用;二,作为物理学家在物理学研究领域所做的具体科学研究;三,作为教育家在培养中国年青一代杰出人才方面所做的贡献;四,作为科学史研究者,写下了一系列传世之作;五,其他方面的贡献。鉴于许多人并不清楚个中详情,今天借庆贺杨先生 95 华诞之际,我就杨振宁在这五个方面的具体贡献铺展开来,让更多人了解回归后的杨振宁。

1 科学事业引领人

帮助发展中国的科学研究是杨振宁先生的夙愿。杨先生是中美关系中断多年以后于 1971 年 7 月第一位回国访问的美籍华裔科学家。从那时开始,他做了大量的实事,一直在尽心尽力帮助中国发展科技事业。回归以后,有了更大和更多的空间,在科学研究的组织和引领方面,他主要做了四方面的事情:一是成功地组建和领导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二是为清华大学物理系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从根本上改变了清华物理系的面貌,三是对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和邵逸夫奖基金会的奠基性的指导;四是对中国大科学工程的卓见。

早在西南联大读研究生时,杨振宁和好友黄昆就认真讨论过在中国 “successfully 组织一个真正独立的物理中心”,认为其“重要性应该比得一个 Nobel Prize 还高[5]。” 杨振宁之后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成功的经历,使他一直怀有一个梦想:在中国创办一个类似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这样的理论研究中心——几位世界级的理论大家带领一批有才华的年青人,引领世界理论物理和数学的研究。1970 年代初期和中期正值 “文革”,知识分子在劳动改造,他多次访问祖国,参观中亲眼见到大学教授在工厂把不同电阻分类,深感“在那些年里,中国政府片面的平等主义已经毁了中国的科学[6]”。在第二次回国的晚宴上,他直言不讳地向周恩来总理呼吁,要重视基础科学,虽然得到了周总理的积极响应,但是现实与他的梦想毕竟相离太远。“文革” 后,祖国迎来了科学的春天,也开始重视基础理论研究。1980 年代,杨先生积极帮助创建了中山大学高等学术研究中心和南开大学陈省身数学研究所理论物理研究室,两个机构都很成功,但还不是他心目中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那种模式。1997 年杨振宁答应清华大学的请求,创建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现称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并担任名誉主任。杨先生和清华大学时任校领导经过多次商讨,确定以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为模板建设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

杨振宁作为一个科学机构的领导人,他既充分放权,只管全局性和战略性的大事,又对重要事务的细节予以充分注意。作为一个做大事的人,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成立不久,杨先生就在香港注册成立了 “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基金会有限公司”,在香港和美国筹集资金。杨先生明白,有了财务上的自由,才可能有招聘杰出人才和开辟新研究方向的自由。为此,杨先生一方面把自己个人积蓄以及在美国长岛一幢占地面积 3 英亩的别墅捐给基金会;另一方面,他还努力向好友和香港的爱国人士募捐。正是有了这个基金会,高等研究院才有可能把美国科学院院士、图灵奖获得者姚期智先生引进到清华全职工作,才有可能设立“杨振宁讲席教授” 职位,给翁征宇、王小云等一批优秀的中青年科学家以比较体面的薪酬,才有可能给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稍好一点的待遇。杨先生不但捐款给基金会而自己分文不取,而且还把回归后国家给他的每年 100 万人民币津贴的很大一部分捐给中心用作日常开支,使中心能够较好运行。

要使一个科学研究机构成功,研究方向的正确选择和一流研究人员的招聘是关键。杨先生一开始为高等研究中心确定的研究方向是理论物理和数学,其中理论物理又聚焦在凝聚态物理和冷原子物理的研究,为此中心邀请了张首晟、文小刚、李东海、何天伦、华泰立等一批在该领域国际物理界最出色的华人学者到高等研究中心来工作。他们对中心做出了重要的贡献。2005 年,在杨先生的感召下,国际理论计算机领域的大家——姚期智先生全职加盟清华高等研究中心,而后又引进数学和密码学交叉领域的杰出女科学家王小云,还聘请微软亚洲实验室的一批信息领域的翘楚兼职,高等研究中心的研究领域也增加了理论计算机科学。杨先生对招聘杰出人才到高等研究中心工作费心思量。对每位候选人,杨先生都要仔细研究其学术背景和已有的学术成就,往往谈了多位,每位谈了数轮,最后才成功一位。在研究人员结构和行政运行机制方面,高等研究中心采取了类似于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做法,本着 “精干、择优、流动” 的原则,积极通过各种渠道延揽国内外科学英才,营造宽松环境,埋头科学探索,培育顶尖人才。20 年来,高等研究院已成为一个学术氛围浓厚的“学术殿堂”,一流学者的报告常年不断,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大量活跃在物理前沿研究领域的青年学者云集于此,青年学子刻苦钻研互相切磋,多个学科交叉融合,产出了大量的学术成果,培育出一批学术精英,对清华理科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如此,正如清华大学前任校长陈吉宁所说,“在杨振宁推动下成立的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不仅在学术前沿研究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也对清华大学的办学理念和管理体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学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杨先生对改变清华物理系的面貌起了关键性的作用。2002 年 6 月,时任校长王大中聘请杨振宁、沈元壤、沈志勋、沈平 4 位先生组成国际评审委员会,对清华大学物理系开展清华历史上第一次对一个院系的国际评估。评审委员会的 “三沈一杨”4 位先生花了整整 2 天时间,听取了各研究组的综合报告;参观了多个实验室;与校系领导、教授、院士等深入交换意见;还分别与青年教师、学生、实验员、行政人员、系务委员会成员、教学委员会成员等座谈。事后,评审委员经过多次认真商讨后,向学校递交了评估报告。国际评估报告在学校引起了很大振动,校领导要求物理系成立专门小组讨论落实评估报告的建议。我当时是高等研究中心教授,正是在落实评估报告的讨论中开始涉足物理系的事务。2003 年担任物理系系主任后,我要求向全系教师公开这份评估报告,引起了系内许多讨论以至争论,因为许多人从没见过一份评估报告如此尖锐地指出存在的问题,如此明确地指明发展方向。有的老师觉得报告太敏感,不能公开;但我认为这对清华物理系的未来至关重要,最后还是向全系公开了。报告中最重要的是对清华物理系的发展方向给出了明确的指导意见:第一,“系内实验科研亟待加强”;第二,“同意选择凝聚态物理为优势学科。目前系内这方面的实验科研力量极为薄弱。纳米材料生长、超导应用等的工作多属化学、材料、工程类,物性研究的成分很少。物理系应在物性研究上推广层面,包括更多不同的凝聚态物理领域,促进理论和实验的合作交流”“高能物理与核物理的发展前途困难极多,此二领域不宜增聘工作人员”;第三,“校方应创造一个以教学为荣的环境。明确教学依然是一个大学的最重要的任务,即使是在强调科研的今天仍应如此”“要求正常情况下每位教授都必须每学期授课,促使教研合一。鼓励科研出色的教授讲授基础课。明确规定教学工作是考核的重要一部份”。这三点对清华物理系之后的发展是纲领性的,对学科布局调整和发展重点的确立起了关键作用。

2013 年,薛其坤研究组实验发现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我认为没有杨先生就没有这项成果。一方面,杨先生把张首晟请到高等研究中心做客座教授,张首晟指引祁晓亮、刘朝星这些优秀的博士研究生进入到拓扑绝缘体领域,而祁晓亮和刘朝星及合作者则在国际上最早在理论上预言了实验观测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机理和实际的材料体系。另一方面,薛其坤 2005 年到清华工作,是杨先生等在关于清华物理系应重点发展实验凝聚态物理的指导方针下的产物。正是杨先生,为张首晟和薛其坤之间的合作提供了平台,导致薛其坤研究组实验上观测到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杨先生听到这个好消息后,非常高兴,当即要请吃饭,评价为 “这是个诺贝尔奖级的成果”。图 1 是晚餐后杨先生、薛其坤、王亚愚三人的合影。王亚愚是薛其坤主要合作者之一,从事输运实验。这个例子反映了杨先生作为一位物理学大师和领导人的远见卓识。

2010 年,清华大学对物理系进行了第二次国际评估。新的评审委员会的成员包括 “四沈二杨”6 位先生,即第一次评估的“三沈一杨” 再加上沈吕九和杨炳麟。在一如既往尖锐指出清华物理系尚存问题的同时,评审报告的结语写道 “自 2002 年第一次评审以来,清华物理系在各方面都有了极大的改进,在教授治学的大方针下科研实力已进入国际水准,在某些领域已处在世界领导行列。教学方面,更是非常成功。每年都能招引到全国拔尖的本科生,集而教之的英才多对系的教学相当满意,与八年前大不相同。物理系在这一基础上进一步改善,极有希望成为世界一流,但还需要系内同仁坚持方向同心协力才能达到。” 借用王大中前校长一句话:“清华物理系有今天的成就,杨教授功不可没。”

杨先生是香港 “邵逸夫奖” 评审委员会首任主席,也是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的创始顾问,他为这两个奖项的成功设立了宗旨和高标准。1993 年香港查济民先生想切实帮助中国发展科技事业,他向杨振宁表示,基金会的基金由查氏家族提供,而基金会的组成、运作和发奖方法,由杨先生这样有成就又关心中国的科学家负责。他们俩决定香港求是科技奖的宗旨为“雪中送炭”。杨振宁回想起好友邓稼先等人的清贫生活,想起中国一批最杰出的科学家的工作条件还很差,于是,求是基金会 1994 年第一次颁奖,奖励了包括两弹一星元勋邓稼先、于敏、周光召在内的 10 位杰出科学家;1995 年,为了鼓励优秀的青年科学家留在国内做基础研究,求是基金会又设立了杰出青年学者奖,获奖人中有一大批后来成为了中国科学研究的领军人物。1996 年,求是基金会授予屠呦呦等 10 位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研究工作的主要科研人员“求是杰出科技成就集体奖”,当时没有任何机构授予屠呦呦等人奖项。2004 年设立的邵逸夫奖的奖励领域是数学、天文学和生命科学与医学。杨先生作为首任评审会主席,把邵逸夫奖定位为与诺贝尔奖互补的、具有最高水准的全球科学大奖。杨先生的辛勤工作和慧眼识才,使得邵逸夫奖声誉卓著,评出了一大批世界最优秀的数学家、天文学家、医生和生命科学家,其中多人在获得邵逸夫奖后进而获得诺贝尔奖。

杨先生十分关心中国一些重大的科学工程以及科技政策,经常就此发表自己的意见。他的意见从来不为自己或小集团谋取任何私利,一心只是为了中国的科技发展。1990 年代末,他独具慧眼,建议中国研制 X 射线自由电子激光器,为此多次上书。2017 年 1 月在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工作在 20—100 nm 范围的全相干自由电子激光,还正在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试运转一项软 X 射线自由电子激光,且同步发展更大规模的高重复频率的超导加速器驱动的硬 X 射线自由电子激光。中国的自由电子激光事业在杨先生的推动下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图 2)。最近杨先生关于中国建造超级大对撞机争议的见解,不管持有什么立场,毫无疑问,都可以看到杨先生热爱中国、一心为中国人民的赤子之心。杨先生以他的学术成就和声誉,在科学界所起的引领作用非常显著。

2 老骥伏枥的物理学家

杨振宁先生 90 岁生日时,清华大学送他的礼物是一块黑色的立方体 (图 3),上面刻有杨先生最喜欢的杜甫名句——“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四个侧面分别是他在场论、粒子物理、统计物理和凝聚态物理这四个领域的 13 项重大贡献。这些贡献都是他在回归以前做出的。定居清华园时杨先生已年过八旬,但他还是倾力而为,拼搏在研究第一线。图 4 是他回归后发表的、以清华大学为作者单位的 27 篇 SCI 收录的文章目录。这些文章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纯物理研究文章,一类是有关物理学史、物理学概念诠释的研究文章。此外,他还出版了两本著作和一大批中文学术论文。

对于物理研究选题,杨先生根据自己的经验提出了两条原则:“要找与现象有直接简单关系的题目,或与物理基本结构有直接简单关系的题目”“把问题扩大往往会引导出好的新发展方向”。这两条原则对于研究生和研究工作者选题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耄耋之年的杨振宁仍然依循这个 “直接简单关系” 的原则,来决定自己的研究题目。回到清华后,他的物理学研究主要在统计物理领域进行,这一方面是因为统计物理始终是他最喜欢的一个领域,与他对数学之美的欣赏和对物理之美的追求相洽;另一方面的原因是进入本世纪后,随着激光冷却技术的进展,冷原子物理学成为物理学研究的一个最活跃的重要前沿,而杨先生早先在统计物理上的一些重要理论预言得到了实验证实,而有实验配合,理论研究当然更有动力。杨先生回归后的统计物理研究是在两个物理结构直接简单的理想化模型上开展的:稀薄玻色硬球系统和一维具有δ函数排斥作用的多粒子系统(属于他的 13 项物理学重大贡献中的 2 项)。1950 年代中期,出于对液氦超流的兴趣,杨振宁与合作者完成了一系列关于稀薄硬球玻色子多体系统的论文。他们分别用双碰撞方法和赝势法得到了相同的基态能量,其中最令人惊讶的是著名的基态能量修正与密度的平方根成正比的修正项,即

当时无法得到实验验证。50 年后,这个修正项随着冷原子物理学的发展而得到了实验证实。杨先生自己重新研究这个问题,用赝势方法将稀薄硬球玻色子多体系统从 3 维分别推广到 2 维、4 维和 5 维。

1969 年,杨振宁和他的弟弟杨振平将一维δ函数排斥势中的玻色子问题推进到有限温度。这是历史上首次得到的有相互作用的量子统计模型在有限温度 (T>0) 下的严格解。基于这个模型的结果也在冷原子系统中得到实验实现和验证,回归后,杨先生将其扩展到一维费米子系统,具有多个分量的粒子系统,推广到各种形式的束缚势,如一维谐波限制 (harmonic trap) 或其他限制(trap),排斥或有吸引力的δ函数势的作用,等等。这些推广并不是平庸的,有的具有相当难度,也都与冷原子物理研究紧密结合。

杨先生回到清华后,一共写了 13 篇纯物理研究文章,这些文章中多篇杨先生是唯一的作者,也有一些文章有合作者,一般是一个合作者,主要是马中骐。还有一些合作者帮杨先生做了一些计算,像香港中文大学的 Wei B. B.。这说明这些理论研究文章是杨先生亲自研究和推导的,不像现在很多人,从 40、50 岁开始做老板,已不在科研一线做研究了。

回归后杨先生曾经向《物理评论快报》(PRL)投过一篇稿件,引起很不愉快的经历。第一位审稿人轻率地认为作者是与诺贝尔奖获得者同名的某位 C N Yang,审稿极为马虎,似乎也完全忽视文章所研究系统存在受限势;第二位审稿人的意见是许多人常遇到的、无实质性批评内容的所谓 “缺乏广泛兴趣” 和“缺少新的物理”,加上编辑 “明显傲慢自大和官僚化” 的程式化答复,使得杨振宁这位 PRL 的创始人和多篇重要论文的作者,感到整个拒稿过程 “funny and troubling”。为此,在杨振宁文集 Selected Papers II With Commentaries 的附注中,杨先生原原本本地附上审稿人意见以及他与 PRL 编辑的两轮通信,力求改变这一错误的趋向[4]。之后,他的科研文章主要投给中国物理学会所属的《中国物理快报》(CPL) 上,以实际行动表达了杨先生的价值观念:一项学术成果的价值并不等价于发表刊物的影响因子。作为 CPL 的主编,我经常可以收到杨先生于晚上 11—12 点发来的电子邮件,作为一个耄耋之年的科学家,杨先生的干劲与活力实在令人敬佩和惊叹!

3 致力于杰出人才培养的教育家

杨先生回归之际抒怀的 “归根” 诗中有两句:“学子凌云志,我当指路松”。培养中国杰出人才是杨振宁先生归根以后最看重的一项使命,也是他花费时间和心血最多的。作为诺贝尔物理奖的大师和文理兼通、中西融汇的教育家,杨先生回归后培养杰出人才是多方面、多层次和全局性的:包括本科生、博士研究生、博士后和年轻访问学者的培养;包括基础课的讲授,讲座,讨论,本科生杰出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中国和美国教育的比较;涉及清华高等研究院和物理系,清华全体学生,全国几十所高校。

大学的本科教育是高校之本,教师授课是基本职责,然而教学是个 “良心活”,是否尽力只有自己心知,外人很难考评。2004 年秋季学期,杨先生鉴于中国许多大学的知名教授不给本科生上课的现状,主动为清华物理系和数学系 8 个班 200 余名大一新生讲了一学期的“大学物理” 课(图 5)。82 岁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以其独特的见解、深入的理解,每周两次、每次两个 45 分钟讲授基础课,常常在课间的 5 分钟休息时间还在讲课。不仅学生们受益,全国许多高校的教师也在旁边教室观看直播,细细品味杨先生讲课与众不同的地方和精妙之处。杨先生给大一新生授课为所有大学教师树立了高标准,鼓舞了活跃在教学第一线的广大教师,也推动了清华许多研究做得好的老师走上讲台。

清华物理系有培养本科学生的两个特别的 program,一是基础科学班,另一是清华学堂物理班。两者都是探索如何使学生更好地成长为世界级的杰出人才。杨先生对基础科学班和学堂班学生的成长十分关心。图 6 为 2010 年 4 月 1 日清华学堂物理班开班仪式上杨振宁讲话时拍的一张照片。杨先生神采奕奕竖起一个指头说 “10 年以后,我们再聚首,评价这种学习模式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我说这话是认真的!” 时光飞逝,清华学堂物理班成立很快就要 10 周年了,到了再请杨先生来帮助我们总结清华学堂班成败的时候了!我经常邀请杨先生给清华物理系学生和学堂班学生面对面讨论问题,他从不推辞。图 7 是有一次与学堂班学生面对面讨论时,他认真聆听学生提问的画面。

杨先生领导的高等研究院以优良的学风和卓越的导师吸引、影响和培养了很多中国年青一代的科学家。杨先生 “我的学习与研究经历” 报告和文章 [7] 成为杨振宁对学生和青年科学家的 “十诫”。近些年来,清华物理系已经有多位毕业生在国际上崭露头角。以美国斯隆基金设立的斯隆研究奖为例(1955 年设立,专门奖励在职业生涯早期的杰出年轻学者,获奖者中已有 43 人获诺贝尔奖,16 人获菲尔茨奖),2010 年以来,毕业于清华物理系获得斯隆奖的有祁晓亮、许岑珂、檀时钠、陈汐、沈悦、马登科、亓磊、陈谐等 8 位,其中多人在科学馆这个学术殿堂中得到升华,即使在本科阶段也在这里获益匪浅。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至今一共毕业了 65 名博士,走出了很多非常优秀的人才,“土博士” 获得国外名校教职的约 10 人,在国内大学任教、有各种头衔的更是数不胜数。比如,2007 年博士毕业的祁晓亮,现在已是斯坦福大学的教授;2005 年博士毕业的翟荟是杨先生回国后带的唯一一名博士,他已经是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的获得者,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教授,是国内最好的一位冷原子理论研究的专家,与许多实验组有非常广泛和密切的合作。图 8 是高等研究院 2011 年的博士毕业典礼。

作为一位睿智的物理学家,又是对中美教育都非常熟悉的教育家,杨先生经常比较中国和美国的教育的优缺点。杨先生很多观点,特别是对如何培养中国一流科学人才的看法,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他对中美教育的长处和短处有清醒的认识,认为中国大学教育有利于 70—85 分的学生,而美国大学教育对于 90 分以上的学生是有好处的。在一次中美物理教学研讨会上,他说道 “由于深及历史和文化的原因,关于教育的哲学,中美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单词‘Educate’系从一个含义为‘养育’、‘抚育’拉丁文单词衍生而来。反观汉语中,‘教育’是两个汉字,‘育’字的含义为‘抚育’,它之前的‘教’字的含义是‘教导’。在中国的教育哲学中,教导和养育至少同等重要。教育一词,中美二者之异,含义非凡。我想这一巨大的差异还没有被教育家、教育者和教授们所充分分析。”

4 科学大师和科学史的独特研究者

杨先生回清华后发表的 27 篇 SCI 论文和 2 本专著,其中一半以上涉及科学史和物理学史的研究,物理学一些重要概念和理论演变的诠释,以及对物理学大师的评注。杨振宁先生的科学史和科学大师研究有一些很独特的地方。那就是他所研究和评述的多位物理学大师和数学大师与他差不多时代,或者稍比他年长一点,有过直接交往。特别是本世纪前 10 年恰逢多位物理学大师的百岁诞辰,杨先生与他们都有比较多的个人交往或直接接触,他也应邀参加国际会议做邀请报告,撰写了一些文章。另外一个特点是,一般研究科学史的人都不在第一线做科研,或者是曾经研究过物理的小字辈,他们往往站在仰慕这些大师的角度来研究科学史,因而常常有些失真。而杨先生与他们是同辈,本人又是一位主导 20 世纪下半叶物理学领域的大师,所持的是平视的角度,甚至有些时候是俯视。实事求是地讲,杨先生的学术成就一点不亚于他所研究的大师们,比其中一些人更有甚之,因此,他往往站在更高处看这些大师,独具匠心,极其精彩和珍贵。除此之外,杨振宁先生率真的个性,open 的思维,令人惊叹的记忆力和条理清晰的、详细的个人档案资料,使得他对物理学史和科学史的研究也更加可贵。这些特点使得杨振宁的物理学家和物理学史的研究文章,格外珍贵,我以为当今世界已几乎无人能够写出这样的文章。

杨先生在科学史研究方面最重要的一些成果,我印象深刻的有这么几点。杨振宁先生曾经概括 20 世纪理论物理学史的三大主旋律:量子化、对称性和相位因子,这是非常深刻的。在世界物理年 (2005 年) 纪念爱因斯坦的时候,杨先生把爱因斯坦的成功归结为他的眼光和机遇。杨先生认为,区别于洛仑兹和彭加勒,爱因斯坦的自由眼光 (free perception,即远距离眼光和近距离探视结合) 导致了狭义相对论;他又认为,是爱因斯坦首先运用了近代理论物理的基础——对称支配相互作用的原则,用广义坐标不变性,加上等价原理,创造出了广义相对论。杨先生特别欣赏爱因斯坦的孤持 (apartness)、追求和深邃的眼光,认为其改变了基础物理的发展进程。杨先生对爱因斯坦在理论物理领域深远影响的这些评价,给后人以深刻的启迪。杨先生还在《麦克斯韦方程和规范理论的观念起源》这篇文章[8] 中从麦克斯韦 3 篇原始文章开始研究这段历史,仔细研究规范自由度 (gauge freedom) 怎样产生,又如何演化成为一个支撑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的对称原理。

在研究科学大师时,杨振宁发现,成功的欧美物理学家绝大多数非常咄咄逼人 (aggressive),行事奉行 one-upmanship(渴望取胜,为胜利甚至有时可以不择手段),如奥本海默、泰勒、费曼等;而他本人则更喜欢费米、周光召、米尔斯(R. E. Mills) 这类具有君子风度的物理学家。杨先生提出:欧美科学取得的很大成就是否与大多数欧美科学家这种咄咄逼人的个性有联系?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我称之为 “杨振宁猜想”。如果跟中国的教育联系起来,到底儒家文化对于创新人才的培养起正面的,反面的,还是正反面影响都有?这些都值得我们研究。杨先生认为自己受到了浓厚的儒家传统的影响。他 12 岁那年的暑假,在科学馆里,他父亲请来清华历史系一位高材生丁则良带他学了一个暑假的《孟子》,尽管四书五经中杨先生只认真学了《孟子》,然而他认为儒家文化对自己的影响很深。2015 年在纪念杨—米尔斯规范场理论 60 周年时,杨先生回顾了 1960 年代初他和费曼等人关于物理学发展前景的争论,他认为现在来看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而之所以正确的原因在于,他受到“吾日三省吾身” 儒家文化的影响。

5 其他方面的贡献

并不限于物理,杨振宁回归后还在其他许多领域,如中华文化、国际关系、中国发展、社会、艺术、美学、考古等许多领域做了很多公开讲演,写了很多文章。限于篇幅和时间,我这里只举两个例子。

2004 年,杨先生在题为《易经对于中华文化的影响》的讲演中,认为《易经》影响了中华文化的思维方式,而这种影响是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萌芽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于近代科学为什么没有在中国萌生这个大家关心的问题,杨先生认为其原因有:首先是中国的传统是入世而不是出世的,即比较注重实际,不注重抽象的理论架构;第二是科举制度;第三是不重视技术,认为技术是 “奇技淫巧”;第四是中华文化只有归纳法,而没有推演法,近代科学需要把这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发展;第五是天人合一的观念。其中第四与第五跟《易经》有密切的关系。杨先生这一看法独具视角,虽然招致许多不同意见,但是很明显,这种讨论以至辩论对于加深认识中华文化、对于发展中国近代科学是有益的。

杨先生还对国内学术界学术诚信问题,明确提出自己的看法。2010 年 6 月 14 号晚上快 11 点,我收到杨振宁一封 email,涉及《中国物理快报》一篇稿件的评审。清华高等研究院一名博士生 XX 向《中国物理快报》投了一篇文章,署名只有他一个人。编辑部组织两位同行评审论文,其中一位评审人对论文给予完全正面的评价,而另一位评审人则要求作者再另外引用 3 篇文章,而这 3 篇文章与投稿论文所研究内容实际上没有任何关系。作者向杨先生请教如何处理。杨先生的判断是,第二位审稿人要求引用的这 3 篇文章 “have absolutely nothing to do with XX’s work”,他指出这是审稿人在滥用其特权而谋取利益。我们很快做了调查和处理。这种现象是一种严重的学术不当行为,目前在学术界经常发生,许多人熟视无睹。杨先生 “管闲事”,旗帜鲜明地反对学术不当行为,值得我钦佩。

杨振宁先生回归以后,开始了一位理论物理学大师人生的第二个春天,并且非常成功,对物理学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对中国的科技发展有着卓越的贡献。我们祝杨先生身体健康,期待庆祝杨先生百年寿辰和茶寿 (108 岁)!

(本文原载于 “中国物理学会期刊网” 微信公众号,原标题:回归后杨振宁先生所做的五项贡献)

知乎用户 老丁 发表

看了很多回答,@想飞的猪 根据国内国际业内人士的看法,把杨老排在 10-18 的位置,这已经是回答里比较低调的排法了。
这让我想起知乎的关于身边学霸的提问。

在一所重点高中,能排到年级 10-18 的,已经可以称为学霸了。在一所 985,能排到这个位置,已经可以称为学神了。在国内任何一个学术领域,能排到这个位置,已经可以称为大牛了。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学科,能排到这个位置,已经可以称为大神了。
我不知道一个能在世界几千年历史上,和牛顿爱因斯坦这些只能在传记和课本上看到的名字比肩的除了伟大这个词,该用什么来形容。

姚明退役的时候,好像是涨工资说过:这是 NBA 历史上最成功的中国篮球运动员,以后也许很多年我们都不会再看到下一个,到了那个时候,你会感觉到,和姚明一个时代,能完整的看到他的职业生涯,是一件多么幸运的事。

以后也许很多年,在物理这个领域,都不会再有杨老这个档次的科学家出现,更何况他还是个华人。
珍惜吧,这是个活着的传奇,

知乎用户 韦易 发表

就凭题主把施一公拿来和杨振宁相提并论的水平来质疑杨的学术成就…… 在过去 100 年领域内排前十甚至前五的角色(某些诺贝尔科学家把杨说成第二第三)居然在题主的见识里不如施一公让我该怎么回答

钱学森曾经同办公室上班的同事在工作期间被直接拖出去打死,清华北大一些专业的创始人 那一批回国的许多大师在反右和文革中大部分死于非命,两弹一星元勋也有被迫害的。更多回国的科研工作者一辈子没有机会上项目碌碌无为,毕竟大部分资源(当时有的总体很少)都给了两弹一星几个做出来就立马提高国防实力的大项目。杨振宁的老师作为能和波尔谈笑风生的科学家扫厕所几十年都是活生生的例子。杨振宁的研究成果是偏向基础理论研究而非搞出来以后立马能提高军力的方向!杨振宁甚至是国民党高官的女婿!!他的 “成分” 比被弄死的回国的大部分人要紧得多,回国不得好死几乎是可以预见的,还扯啥回来“有可能学术成就也能达到现在做出来的高度”?哪怕没被弄死苟活,基本是没机会上研究了。幸好他没有像邓稼先(正面例子) 黄昆(反面例子)做出风险很大的决策,而是选择了有可能实现个人价值以及为全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相对合理的道路

知乎用户 Yuanqi Li​​ 发表

杨先生是整个中国科学界都必须铭记和感谢的人。

成就自不必多说,数个诺奖级的工作,20 世纪后半叶最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之一。也是全世界范围最伟大,最受尊敬,影响力最大的科学家之一。

杨先生得过一次诺奖,却有数个诺奖级的工作。杨 - 米尔斯理论,杨 - 巴克斯特方程,弱相互作用宇称不守恒。

最值得说的是杨先生对中国科学界的贡献。

一方面,杨先生很早就在学术界享有盛名,并且对留学海外的华人青年学者多有提携,若没有杨先生,在那个年代,华人在学术界的地位会雪上加霜。

另一方面,就是杨先生回国对于我国引进人才的推进作用。很多人黑杨先生回国是为了挣钱,那实在是太鼠目寸光。杨先生的回国,就像在改革开放后的中国插上一面旗帜,海外很多犹豫是否要回国的科学家看到杨先生的选择后,纷纷也选择归国,这种带动效应是投入再多的资金也得不到的。如今中国的引进人才工作可以取得如此多的成效,杨先生功不可没。

知乎用户 WEI’W 发表

不读书,只提问。 这种人,这种问题,丢尽了我们民科的脸!

知乎用户 许小然​​ 发表

原来无知也能成为资本么?

类似于

因为我没素质呀

以及

我们没文化的人就是这样的

这种话是用来自嘲的或者图博君一笑尔的,而不是真的让你用来当座右铭。

凡是拿这种话当做行事资本,甚至高高捧之,还莫名有种假洒脱的人

在我心里他们已经死了。

知乎用户 王不二 发表

关于杨老的问题,我在知乎上被邀请过多次。总感觉有人想要痛骂傻逼,但又不好意思亲自开口,于是甩出直钩钓我。好吧,我特么又上钩了!

之前我在 历史上有哪些成就颇高但鲜为人知的人? 中描述过叶企孙先生的教育成就。其中提到他的学生杨振宁时,我的措辞是:“在世最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没有之一。” 事实上,学术界习惯于把杨振宁排进历史前十甚至前五。什么叫历史?历史就是:拿你去跟牛顿比,去跟爱因斯坦比。

然而在那篇回答下,有好多知友直接绕过叶企孙的主题,留言质问:呵呵,杨振宁在世最伟大?请问你把霍金放在哪里?

他们说得好没道理,我竟无言以对。

首先必须声明:无论从罕见病,从畅销书,还是从学术成就的角度,霍金先生都是非常值得尊敬的。霍金曾经表示,希望在有生之年,黑洞理论能够得到验证,从而拿一次诺贝尔奖。那么问题来了:杨振宁到底有多伟大呢?

下面请看,杨振宁十三项 “诺奖级别” 的成果:

(A)统计力学
A1. 1952 Phase Transition(相变理论)。论文序号: 52a,52b, 52c。
A2. 1957 Bosons(玻色子多体问题)。 论文序号: 57h, 57i,57q。
A3. 1967 Yang-Baxter Equation(杨 - Baxter 方程)。论文序号: 67e。
A4. 1969 Finite Temperature(1 维δ函数排斥势中的玻色子在有限温度的严格解)。论文序号: 69a。
(B)凝聚态物理
B1. 1961 Flux Quantization(超导体磁通量子化的理论解释)。论文序号: 61c。
B2. 1962 ODLRO(非对角长程序)。论文序号: 62j。
(C)粒子物理
C1. 1956 Parity Nonconservation (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论文序号: 56h。
C2. 1957 T,C andP (时间反演、电荷共轭和宇称三种分立对称性)。论文序号: 57e。
C3. 1960 Neutrino Experiment(高能中微子实验的理论探讨)。论文序号: 60d。
C4. 1964 CP Nonconservation(CP 不守恒的唯象框架)。论文序号: 64f。
(D)场论
D1. 1954 Gauge Theory(杨 - Mills 规范场论)。论文序号: 54b, 54c。
D2. 1974 Integral Formalism(规范场论的积分形式)。论文序号: 74c。
D3. 1975 Fiber Bundle(规范场论与纤维丛理论的对应)。论文序号: 75c。

以上引用自:Beauty and Physics: 13 important contributions of Chen Ning Yang, Int. J. Mod. Phys. A 29, No. 17, 1475001 (2014)

事已至此,连上述论文题目都看不懂的喷子们,也只好拿邓稼先和翁帆说事儿了。

低维生物永远无法理解高维世界的多样性。即使物理学家的伟大,也可以是丰富多彩的:叶企孙因为桃李满天下而伟大,邓稼先因为牺牲小我成就大我而伟大,杨振宁则因为一次次刷新了全人类的认知极限而伟大! 曾经有人问:霍金是不是被过誉了?正确答案是:不是霍金被过誉,而是比他更牛的科学家没有得到足够的尊重。杨振宁就是其中之一。最令我难以理解的是,为什么在自己单身的情况下,爱上年轻漂亮的姑娘会成为一个人的污点?

在我的认知范围内,只有文革这样暗无天日的大环境下,知识和美丽才会等同于罪恶。

最后以古人的一段话作为结尾:

行藏以道,出处因时,使无三顾频烦,亦以水镜鹿门,甘心肥遁;
成败论人,古今同慨,似此全才难得,尚有子由承祚,刻意讥评。

这是张曜孙题武侯祠,也就是写诸葛亮的一副楹联。什么意思呢?

上联说,如果不是政治环境绝对可靠(三顾茅庐),就算你伟大如诸葛亮,还不如像水镜先生司马徽、鹿门隐士庞德公一样,躲得远远的。

下联说,任何事情都可以用来黑你,就算你伟大如诸葛亮,也还有苏辙、陈寿之流,站着说话不腰疼。

试想把这副联挪到杨振宁的身上,毫无 PS 痕迹。客观地说,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人类,都没有资格评价杨振宁。你连人家在半个世纪前发表的论文都看不懂,还好意思出来指点判决?

不过杨振宁也不会在乎。

他瞄了一眼网上的各种乱黑,想:怎么这么多虫子?

知乎用户 闲吟客 发表

1,杨非常伟大。

2,不赞同很多高赞答案中 “仅次于爱因斯坦” “公认的历史前五” ” 战后最伟大“ “公认的在世最伟大物理学家” 的说法。

之前因为与翁帆的事,杨被无数人踩到地下,但最近知乎的风气似乎是把杨捧到天上。杨与翁帆,两情相悦,合理合法,外人置喙皆为多余,以此贬杨自为不该。

但是,过犹不及,因民族自尊心等原因捧杨过度也不对。你可以说杨非常伟大,但是非要说 “比肩(仅次)爱因斯坦” “公认的历史前五” “公认的在世最伟大物理学家” 就过了,尤其对于没受到过系统的研究生等级物理教育的人,因为这等于说其他很伟大的物理学家不如杨。

就如我不懂篮球,不会因为姚明是中国人就说 姚明 “公认的” 是仅次于乔丹的最伟大的球员,因为这等于说其他伟大球员比如张伯伦、科比等都不如姚明伟大。而且我作为一个不懂篮球的人,没有资格评判篮球球员谁更伟大。

@Liberty

的高赞回答

@看着耳熟

在其他问题下的高赞回答。记得还有大 v 做过类似的” 公认 “表述,可能是后来修改了。

上面这些说法都是非常不合适的:

1, 物理学圈内不存在这些所谓的公认。一个圈外人把自己的看法说成圈内的 “公认” 是歪曲事实。

2,如果是陈述你自己的看法,要做到有理有据。比如说杨是前五的物理学家,除了要列出杨的各项贡献,分析其伟大之处,还有列出其他伟大物理学家有哪些贡献,这些贡献为什么比不上杨的贡献。仅仅列出杨的所谓 13 项 “诺奖级成果” 是不足以说明他是仅次爱因斯坦 / 前五 / 战后第一。其他伟大物理学家同样能列出一长串“诺奖级成果”。

知乎上回答杨振宁问题的大部分答主似乎没有这个意愿(与能力)有理有据的论述自己的观点。

以下为分析:

据我所知,对于伟大的物理学家排序问题,物理学界能称得上公认的只有牛顿爱因斯坦前二,(谁第一有争议),大致算公认的是麦克斯韦第三。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公认排名。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谁最伟大这种事本来就见仁见智,除了极少数突出贡献者,其他人都做了很重要的贡献,很难对其按照伟大程度进行排序。进行这种排序也没有什么意义。

如果非要分个高低,倒还真有好事者弄过。1999 年美国物理学会的 physics today 进行过” 千年 “投票,2005 年和 07 年 physics forum 进行过两次投票,不过杨没有一次入围前十。

如图所示,杨没有入围前十,自然在第七的费曼和第八的狄拉克之后(狄拉克也可以算二战前的物理学家)。physics world 的投票者是”100 of today’s leading physicists“,我不认为包括

@王不二

等在内的任何知乎用户,比他们更能代表物理学界的”公认 “。因此,说杨是” 学界公认 “的” 仅次爱因斯坦 “” 史上前五 “” 战后最伟大“的物理学家,都是站不住脚的。

至于在世最伟大物理学家,如果非要选一个,我个人认为是 t’Hooft

他最重要的成就,是在 PhD 期间,证明了非交换规范场论(non Abelian gauge theory)是可以重整化(renormalizable),并因此获得诺贝尔奖。我认为此工作无论是重要性还是难度都不在 Yang Mills theory 之下。

简单的说,量子场论的主要功能是计算某几个粒子发生相互作用,变成另几个粒子的概率。但是计算概率时往往会出现结果无穷大,导致无意义,因而需要重整化,把概率变成有限。描述电子和光子的相互作用叫做量子电动力学(QED),属于可交换规范场论。构成质子与中子的夸克之间的相互作用由量子色动力学(QCD)描述,属于不可交换规范场论。

物理学家当时已经意识到基本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应该由不可交换规范场论,但如何重整化非交换规范场论困扰了广大物理学家很多年,70 年代很多人甚至因此对量子场论失去信心,转向 boot strap 理论。t’Hooft 作为一个博士生选择啃这个最硬的骨头,据说其老板反对,认为太难。t’Hooft 开发出 dimensional regulization 方法,假设我们的时空不是整数维,找到了重整化非交换规范场论的方法。据说他的论文发表之后全世界没几个人能看懂。相比之下,把规范场论从可交换扩展到不可交换是一个不那么难想到的扩展,所需要的技巧也没有那么难,如果杨没有做也会有人能做出来。Yang 和 Mills 在 1954 年将可交换规范场论扩展到不可交换规范场论,试图用之描述强子间的相互作用。但是 Pauli 指出规范场的质量问题,杨不知道如何解释,因而被认为是错误的,很快被遗忘。直到 60 年代南部等人开发出对称性破缺理论解决了这一问题,才重新引起重视。而 t’Hooft 的工作是大家都觉得极其重要,都想做,但都做不出来,最后他用非常巧妙的方法做出来。如果没有他,很可能相当长的时间内还是没有人能做出来。

除此之外,t’Hooft 还有很多其他重要贡献,比如 1972 首先发现 QCD 的渐进自由。可惜当时他的老板不喜欢,不让他发表,最后被别人先发表,并因之荣获诺奖。这和所谓 “诺奖级” 的工作不同,是实打实的得诺奖的工作,如果不被其老板阻拦发表得诺奖的就是他(据说 t’Hooft 后来因此和老板闹翻)。如果按照杨的 13 项”诺奖级 “工作的标准,我也可以列出 t’Hooft 各种” 诺奖级“贡献,比如首先提出 holographic principle, large N limit of SU(N) gauge theory, ’t Hooft–Polyakov monopole, 等等。

t’Hooft 最伟大之处,在于解决了这么多年这么多物理学家都想解决但都解决不了的问题。而且他的解法天马行空,如果没有他不知道要等多少年才有人能解决这个问题。而不解决这个问题,建立在 Non Abelian gauge theory 基础上包括标准模型在内的一系列理论的发展都会成问题。他是不可替代的,是真正通过一己之力极大的推动整个理论物理发展的人。

我没有广泛调查过圈内多少人认同 t‘Hooft 是在世最伟大物理学家。只不过今年开会时,t’Hooft 再次提出奇思妙想(上图),被大家认为难以置信。私下讨论时我提到我认为 t’Hooft 是在世最伟大物理学家,他的 dim reg 当年也是匪夷所思,现在被写入所有量子场论教科书。当时讨论的几个人似乎都认同 t‘Hooft 为在世最伟大物理学家的观点,说明持此看法至少不止我一人。当然,这仅仅是我个人看法,不会声称 t‘Hooft 是” 公认的 “在世最伟大物理学家。

知乎用户 netsys 发表

杨振宁母亲说出真相

1960~1962 年,杨振宁父母经统战部同意,两次到瑞士日内瓦与杨振宁会面。

【记得 1962 年我们住在 Route de Florissant,有一个晚上,父亲说新中国使中国人真正站起来了:从前不会做一根针,今天可以制造汽车和飞机 (那时还没有制成原子弹,父亲也不知道中国已在研制原子弹)。从前常常有水灾旱灾,动辄死去几百万人,今天完全没有了。从前文盲遍野,今天至少城市里面所有小孩都能上学。从前……,今天……。

正说得高兴,母亲打断了他的话说:“你不要专讲这些。我摸黑起来去买豆腐,站排站了三个钟头,还只能买到两块不整齐的,有什么好?”

父亲很生气,说她专门扯他的后腿,给儿子错误的印象,气得走进卧室,“砰” 的一声关上了门。】

——杨振宁回忆录

1964 年杨振宁加入美国国籍。

1973 年,毛主席接见两名美籍华人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李政道。


关于解放前豆腐价格,周作人曾记其乡昌安门外三脚桥有豆腐店名 “周德和” 者,所制茶干最有名:“寻常的豆腐干方约寸半,厚三分,值钱二文“,

豆腐并非稀罕玩意。是几百年来老百姓餐桌常见食品。老百姓的收入基本都买得起。

当时工资水平见下:

毛泽东的名作《寻乌调查》:杂货店 “学徒三年出师后,照规矩要帮老板做一年。他在这一年的开头,就把他在学徒时期穿的那些破旧衣服不要了,通通换过新的,因为他现在有了些钱用…… 如果回家去讨老婆呢,那老板除送他十多块的盘费外(他家在远乡的),还要送他十元以上的礼物,像京果呀,海味呀等等,使他回家好做酒席。他不讨老婆而只是回家去看看父母呢,如果他是远乡人,就以“盘费” 的名义送给他一些钱,盘费数目少也要拿十多元,多的到二十四、五元。如果是近边人,那末径直送他十几块到二十几块钱。帮做一年之后,正式有了薪俸,头一年四、五十元,第二年五十多元至六十元。…… 忠实可靠而又精明能干的先生,老板把生意完全交给他做…… 赚了钱分红利给先生,赚得多分三成,赚得少两成,再少也要分一成。”

知乎用户 吴牛喘月 发表

这两天写了两个关于杨先生的回答,不过都是贴的旧文,原因嘛,因为最近和出版社签了一个出版合同,书里面有关于杨先生的比较详尽的文章,因为书还没有出版,担心会有一些纠葛,所以不好过于详尽的写杨先生。

不过,为了自己的一点私利这么做,想想也有点不合适,所以,我把书中内容修改了一下,尽量和书中不完全一致,算是骑墙吧,实在是有愧于先生的国士之风。

不多说了,大家谅解。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关键时刻,无论是同盟国还是轴心国都意识到了原子弹的重要性。美国开始了 “曼哈顿工程”,英国则建立了 “合金管工程”,德国在海森堡的领导下开始了 “铀计划”,日本则启动了 “F 计划”,苏联也有自己的 “铀炸弹计划”。

由于种种原因,纳粹德国和日本的计划失败,1945 年,美国成功引爆了原子弹,1949 年,苏联也爆炸了原子弹,从此地球进进入了微妙的核平衡时代。

中国的核计划开始的比较晚,1945 年秋,魏德迈将军透露美国有意帮助中国学习原子弹制造技术,中国科技界群情振奋,上书要求选派青年才俊赴美学习,共有六人入选,这些人都是未来让世界瞩目的科学大师。

其中有黄昆,他是中国固态物理和半导体物理的奠基人,2001 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朱光亚,中国工程院院长,两弹一星元勋,李政道,诺贝尔奖获得者,当然还有杨振宁。

一、漫漫求学路

杨振宁到美国的初衷是做实验物理,毕竟对于积弱多年的祖国来说,理论物理有些像空中楼阁,报效祖国最直接的就是做实验物理,所以杨振宁一下船就兴冲冲地到哥伦比亚大学去找费米。

费米是兼通实验和理论的大家,著名的链式反应就是他提出的,这是制造原子弹的关键,如果没有费米的发现,原子弹的制造还是一个大问题,也是他第一个对美国海军部提出了制造原子弹,这在爱因斯坦上书罗斯福总统之前。

可是没想到的是哥伦比亚大学告诉他查无此人,这当然是骗杨振宁的。杨振宁辗转来到芝加哥大学,终于见到了费米,可是费米所在的阿贡实验室实验室研究的是绝密项目,是断不会接纳一个来自异国的学生的。

在费米的介绍下,杨振宁来到了芝加哥大学,师从 “氢弹之父” 泰勒。泰勒对他青睐有加,非常喜欢这个有深厚理论功底的中国学生,但杨振宁还是对实验物理情有独钟,在费米的介绍下,他进入了艾里逊实验室,当时艾里逊实验室正在建造加速器,而加速器是制造原子弹的关键设备。

进入实验室后,杨振宁发现自己具有一种神奇的能力,只要有他在,实验就会出问题,艾里逊教授曾戏称 “哪里有杨振宁,哪里就有爆炸”。

传说泡利也有这种神奇能力,只要有泡利在的地方,实验就不会成功,哪怕他做火车经过这座城市也不行,泡利有这种能力,是因为泡利是上帝之鞭,周身自带光环,莫非杨振宁也是泡利一般的天才?

杨振宁确实是天才,但是实验问题却不是因为自带光环,那是因为他很少做实验,他的老师就是差点获得诺贝尔奖的赵忠尧教授。赵忠尧教授也是实验大家,曾第一个观测到了正负电子湮灭,不知为何错过了诺贝尔奖,可是赵先生也教不了他实验技巧,因为杨振宁读书时在西南联大,那时候兵荒马乱,西南联大提供不了实验条件,。

另外就是杨振宁动手能力确实很差,传说爱因斯坦小时候手工课上做了最丑的小凳子,这个仅仅是传说,可杨振宁小时候自以为捏出来一只鸡,却被父母认为是一段藕,这确实是真的。

泰勒注意到了杨振宁的窘境,建议他去改行去做理论物理,杨振宁听从了老师的建议。

这一改行杨振宁就如鱼得水了,博士毕业后,经泰勒和费米推荐,他来到了普林斯顿,在这里他见到了爱因斯坦,还遇到了中国老乡李政道。

奥本海默当时是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所长,他说他最喜欢看到的景象,就是杨振宁和李政道走在普林斯顿草地上,可是芝加哥大学和普林斯顿研究所是有协议的,一年之后杨振宁就要回到芝加哥大学。

奥本海默爱才心切,试着问杨振宁能不能留下,出乎意料的是,杨振宁居然答应了,这并不是因为奥本海默是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帅大叔,而是杨振宁遇到了杜致礼。

杜致礼是杜聿明将军的女儿,也曾是杨振宁的学生,异国重逢,一见钟情,两人很快走到了一起。此时祖国的硝烟已经散尽,杜聿明将军也进入了功德林,杨振宁的父亲杨武之先生对这桩婚姻并不看好,曾来信劝告杨振宁,但是政治并没有影响两个年轻人的真挚爱情,很快他们就结婚了。

杨振宁生活美满,可物理学却遇到了危机。

二、宇称不守恒

物理学家们发现了两种新介子,θ介子和τ介子,这两种介子就象双胞胎一样,自旋、寿命、电荷和质量完全相同,甚至可以认为是一种粒子,可是在衰变时,θ介子衰变成两个个π介子,而τ介子则衰变成三个π介子,这就好像是双胞胎照镜子,一个是有两只手,另一个有三只手,这怎么可能呢?要么是眼花了,要么是镜子错了,物理学家又揉揉眼,仔细看了看,确认没有眼花,那难道镜子错了?可镜子怎么会错呢?

这面镜子就是宇称守恒定律,这是物理学的金科玉律,是从诺特定理推出来的,由传奇女数学家诺特提出,大意就是物理定律不随着时间空间改变而改变。今天做了迈克尔逊莫雷实验,是零结果,明天再做一遍,还是零结果,在北京做的结果和在纽约的结果还是一样的,对于微观粒子来说,除了自旋方向,任何粒子的镜象与该粒子具有完全相同的性质。

在科学遭遇危机的时候,总会有英雄站出来,面对黑体辐射的困难,普朗克站了出来,开创了量子论,在迈克尔逊莫雷实验零结果的时候,爱因斯坦站了出来,提出了相对论,现在这个重任落在了中国人的肩上。

杨振宁和李政道指出就是镜子错了,在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不守恒,为了保险起见,他们一边找吴健雄博士安排实验,一边把论文寄给了泡利。

泡利乃物理界的上帝之鞭,在物理界混,不被泡利抽两鞭子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果然泡利抡起了鞭子,不过这次却抽到了自己的脸上。

泡利声称 “我不相信上帝是一个弱左撇子,我准备押很高的赌注,赌那些实验将会显示…… 对称的角分布……” 对称的角分布就是宇称守恒,泡利一直以爱因斯坦为偶像,连说话风格都和偶像一致,爱因斯坦说“上帝不掷骰子”,泡利则说“不相信上帝是一个弱左撇子”,爱因斯坦这句话被玻尔推翻,泡利这句话的下场也一样,也幸亏没人和泡利打赌,否则泡利就要破产了,因为在泡利说这句话之前,吴健雄博士已经做实验验证了“宇称不守恒”。

这个结论意义重大,狄拉克提出过反物质,正反物质相遇就会发生湮灭,那么在宇宙之初,正物质和反物质质量相同,那岂不是在一片光芒之中宇宙又消失了,正是因为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不守恒,这样正物质就会多一点,就是多的这一点正物质创造了我们广袤而神秘的宇宙。

1957 年,杨振宁和李政道站到了诺贝尔奖的领奖台上,这是中国人第一次获得诺贝尔奖,莫言与屠呦呦只能分列二三,当时他们还是中国国籍,获奖之后才加入的美国国籍。

当时的《人民日报》曾刊文表示祝贺,他们的老师吴有训周培源也发去贺电,在他们前去领奖时,中华人民共和国驻瑞典大使馆人员也曾到斯德哥尔摩机场迎接。

三、百尺竿头

获得诺贝尔奖,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可以说是人生巅峰,但对于杨振宁来说,这只是开始。

2012 年,90 高龄的杨振宁先生收到了清华大学送来的生日礼物,这是一块 8×8×6.6mm 的黑色大理石长方体,前后左右四面上镌刻着杨先生的十三项成就,涉猎范围之广世所罕见,而名闻遐迩的 “朗道十诫” 也只不过记录了朗道的十项成就,这十三项成就每项都足以获得一次诺贝尔奖。

科学已经进入了分工精细团队作业的时代,象牛顿、麦克斯韦和爱因斯坦一样独行侠一般纵横于天地之间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就连伟大的玻尔,也是带领量子学派完成了量子力学,而杨振宁则幽游于天地之间,在统计力学、凝聚态物理、基本粒子和场论方面都有卓越贡献,可以说杨振宁是最后一位全才的物理学家。

这些成就中最重要的就是杨. 米尔斯规范场理论。

自从麦克斯韦将电和磁统一为一体,物理学家们就想把其他几种基本作用力统一为一种,这就是统一场论。

外尔、爱丁顿都在这方面做出过努力,爱因斯坦也试图将引力和电磁力结合,但都功败垂成。

早在提出宇称不守恒之前,杨振宁就和米尔斯一起提出了杨 - 米尔斯方程,虽然米尔斯谦虚地认为主要是杨振宁的工作,但确实是他们合作完成。

杨 - 米尔斯方程一提出就遭到了泡利的质疑,这位 “物理界的良心” 的说法有理有据,让杨振宁无法反驳,而理论又无法象 “宇称不守恒” 一样做个实验验证,杨振宁也只好把理论束之高阁。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这个理论的重要性,杨振宁自己也完成了规范场理论的积分形式,尤其是 1972 年以后,杨 - 米尔斯的规范场理论得到物理学界的广泛认可。

虽然理论还不完备,但是目前已经可以把弱相互作用和强相互作用统一在一起,而且对引力的描述也和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有异曲同工之妙。

以往就连爱因斯坦都没有完成的工作,杨振宁完成了一多半,靠着规范场理论,杨振宁完全可以和牛顿、麦克斯韦还有爱因斯坦并驾齐驱。

四、拳拳赤子心

1971 年,美国乒乓球队踏上了中国大地,这就是著名的 “乒乓外交”,这意味着中美的外交开始了破冰之旅,这对于别人来说,只是一条新闻,对于杨振宁来说,这却是回家的希望。

自从少年离家,他已经二十多年没有回到祖国了,而他的父亲杨武之先生一直对他加入美籍耿耿于怀。

“乒乓外交” 之后,美国政府取消了美国公民前往中国大陆的限制,得知消息后,杨振宁立即筹划回国事宜,经国务院批准,杨振宁从纽约转飞巴黎,到达了上海,他是美籍著名学者访问新中国的第一人。

杨振宁见到了分别多年的老父亲,也第一次见到了岳父杜聿明将军,不过他还想见到一个人,那就是小学弟邓稼先。

邓稼先夫人许鹿希事后回忆当年的事情,可谓千钧一发,当时邓稼先正在被批斗,理由是有两次核试验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此举真正的目的,就是要把邓稼先搞掉,接到杨振宁请求后。周恩来总理命令立即把邓稼先召回了北京,邓稼先得以逃出生天。

许鹿希感叹道:“我对这件事情总觉得冥冥之中上天有个安排,让杨振宁来救邓稼先一命!其实,无意之中他还救了一大批中国搞核武器的人。这样的巧合真不能用语言来描述,简直太绝妙了!我至今想不出该怎么表达,我为此非常感激他!”

回到美国之后,杨振宁发表了《我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印象》的演讲,当其时,保钓运动如火如荼,杨振宁的演讲造成巨大轰动,被称为 “运动之精神导师”。

爱国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方式,如钱学森邓稼先一般毅然归国效力,当然是爱国,对于满目疮痍百废待兴的新中国来说,杨振宁所学理论物理,无异于空中楼阁,但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爱国的最好方式就死敦促中美建交。

1977 年,杨振宁与他人共同发起成立 “全美华人促进美中邦交正常化委员会”,自费 8000 美金在《纽约时报》上整版刊登“致美国卡特总统公开信” 及其他文章,敦促两国建交。

1979 年 1 月 1 日,《中美联合建交公报》正式生效,古老的中国对世界敞开了大门。

这个时候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提升中国的科学技术水平,毕竟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那段不堪回首的岁月里,我们落后太多了。

在杨振宁的建议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成立了少年班,促成了 “吴健雄物理学奖”“陈省身数学奖” 的设立,在南开大学建立理论物理研究所,帮助清华大学物理系从根本上改变了面貌。

杨振宁一生荣誉无数,他最在乎的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这个称号,2017 年 8 月 26 日,95 高龄的杨振宁恢复中国国籍,成为中国公民。

“在没有英雄的年代里,我只想做一个人。” 北岛的这句诗可谓为杨振宁先生量身定做,在物理学界,他纵横驰骋,达到了古来少有的高度,在后英雄时代,如独行侠一般傲立于世界之巅,他的拳拳爱国情更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榜样,当然,杨振宁先生不止是中国人的骄傲,更是人类的骄傲。

五、一点补遗

对杨先生诟病最大的一点是当年为什么没有如钱学森先生一样回国。

首先,当时杨先生的岳父杜聿明将军还在功德林,杨先生归来会遇到什么,不说大家也会明白,就连邓稼先先生也会被批斗,何况这位前国军大员的女婿;其次,杨先生是理论物理大家,共和国那时最需要的钱学森先生这样的战略家和钱三强何泽慧夫妇一般的实验大家,即便杨先生归来对共和国影响也不大,何况杨先生还有在哪哪爆炸的神奇能力,要是杨先生参与核工程,我的天,不敢往下想了;第三,杨先生获得诺奖时是中国国籍,所以杨先生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如果还有人反对,只能说不懂得 “九二共识”,自古以来只有一个中国,就好像李白是中国人苏轼是中国人,曹雪芹也是中国人一样。

另外再说一下杨先生的爱国情,第一个访问新中国的著名学者算不算爱国?初代保钓领袖算不算爱国?如果这还不算爱国那什么才算爱国?做键盘侠吗?

最后说一下 82vs28 的问题,我只能说纠缠这个问题的人很无聊,彼时杜致礼女士已逝,而翁女士待字闺中,俩人的结合天经地义,合理合情合法,这就是美女爱英雄,这就是千古佳话,和渣男爱因斯坦,渣神薛定谔比起来,杨先生简直就是圣人了。

知乎用户 之乎者也 发表

世界物理学家排名:

牛顿 ≥ 爱因斯坦 > 麦克斯韦 > 玻尔 > 温伯格 > 卡文迪许 > 费曼 > 狄拉克 > 杨振宁 > 法拉第 > …… > 霍金 ……



杨老的成就(“诺奖级别”):不是诺贝尔奖带给他荣光,而是他带给诺贝尔奖以荣光。

1、相变理论;

2、玻色子多体问题;

3、杨—Baxter 方程;

4、1 维δ函数排斥势中的玻色子在有限温度的严格解;

5、超导体磁通量子化的理论解释;

6、非对角长程序;

7、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

8、时间反演、电荷共轭和宇称三种分立对称性;

9、高能中微子实验的理论探讨;

10、CP 不守恒的唯象框架;

11、杨—Mills 规范场论;

12、规范场论的积分形式;

13、规范场论与纤维丛理论的对应;

由于杨的存在,清华的物理是中国离世界顶尖大学水平最近的学科之一。


庄子曾经过说过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举世誉之而不加劝”,华人世界只有一个杨振宁,请珍惜他的存在!


知乎用户 魔封与他的电饭锅 发表

大学的电磁场老师老师原话:

把自牛顿以来的所有物理学家按科学贡献排序,老杨可以排进前十。

知乎用户 PirloM 发表

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长尾科技。侵删

大家都知道杨振宁和李政道先生因为 “宇称不守恒” 的发现斩获了全球华人的第一个诺贝尔奖,然而,对杨振宁关注多一点的人就会经常听到这样一个说法,说宇称不守恒虽然为杨振宁赢得了物理学界至高无上的诺贝尔奖,但这并不是他的最高成就,杨先生最大的贡献是杨 - 米尔斯理论

这下子很多人就懵圈了。杨 - 米尔斯理论是啥?上学的时候老师肯定没讲过,去百度上搜,搜出来结果更是一头雾水,那都是只有懂的人才能看得懂的东西。隐隐约约能感觉到杨振宁先生好像做了什么非常了不起的工作,但是要具体说他做了啥,在科学上有啥意义,就迷糊了。

杨 - 米尔斯理论到底重不重要?重要,当然重要,绝对的重要,这是现代规范场论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的基础。在讲宇称不守恒的时候我就说过,杨 - 米尔斯理论是一个背景更加宏大的故事。宇称不守恒虽然也影响了物理学的方方面面,但是我们把它单独拎出来还是马马虎虎能讲清楚的,而杨 - 米尔斯理论就不一样了,想要把它搞清楚,我们得把视角上升到整个物理学发展的高度上来,因为这是一个跟物理学主线密切相关的故事。

01 物理学的主线

物理学家到底在研究什么?

大自然中有各种各样的现象,有跟物体运动相关的,有跟声音、光、热相关的,有跟闪电、磁铁相关的,也有跟放射性相关的等等。物理学家们就去研究各种现象背后的规律,然后他们得到了一堆关于运动啊,声学、光学、热学之类的定律,然后物理学家们就满意了么?

当然不满意,为啥?定律太多了

你想想,如果每一种自然现象都用一种专门的定律来描述它,那得有多少 “各自为政” 的定律啊。于是物理学家们就想:我能不能用更少的定律来描述更多的现象呢?有没有可能有两种现象表面上看起来毫不相关,但是在更深层次上却可以用同一种理论去描述?有没有可能最终用一套理论来描述所有的已知的事情

这个事情,本质上就跟秦始皇要统一六国一样,我决不允许还有其他六个各自为政的国家存在,必须让所有人遵守同样的法律,服从同一个政令,用同样的语言和文字,这样才和谐。物理学家的统一之路,也是这样浩浩荡荡地开始的。

牛顿统一了天上和地上的力,麦克斯韦统一了电、磁、光。到了 19 世纪,随着人们对微观世界研究的深入,许多在宏观上风牛马不相及的东西,在微观层面上却很好的统一了起来。比如我们熟悉的支持力、弹力、摩擦力之类的东西,在宏观上它们确实是不同的东西,但是到了微观一看:这些杂七杂八的力全都是分子间作用力造成的,而分子间作用力本质上就是电磁力。并且,这些分子、原子运动的快慢,在宏观层面上居然体现为温度,然后热现象就变成了一种力学现象。

于是,到了 19 世纪末,人类所有已知现象背后的力就都归结为引力和电磁力,其中引力由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描述,电磁力由麦克斯韦方程组描述。但尴尬的是,麦克斯韦方程组和牛顿力学这套框架居然是矛盾的,那么到底是麦克斯韦方程组有问题还是牛顿力学的这套框架有问题呢?

爱因斯坦说麦克斯韦方程组没毛病,牛顿的框架有问题。于是爱因斯坦升级了一下牛顿的这套框架,在新框架下继续跟麦克斯韦方程组愉快的玩耍,这套升级后的新框架就叫狭义相对论

在狭义相对论这个新框架里,麦克斯韦方程组不用做任何修改就能直接入驻,这是一等公民。另外,牛顿力学里有些东西无法直接搬过来,但是稍微修改一下就可以很愉快的搬到这个新框架里来,比如动量守恒定律(直接用牛顿力学里动量的定义,在狭义相对论里动量是不守恒的,需要修改一下就守恒了),这是二等公民。还有一类东西,无论怎么改都无法让它适应这个新框架,这是刁民

刁民让人很头痛啊,不过还好,虽然有刁民,但是刁民的数量不多,就一个:引力。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在牛顿力学那个框架里玩得很愉快,但是它骨头很硬,不管怎么改,它就是宁死不服狭义相对论这个新框架,那要怎么办呢?当然,我们可以继续改,我们相信虽然现在引力它不服,但是以后总能找到让它服气的改法。但是爱因斯坦另辟蹊径,他说引力这小子不服改我就不改了,然后他另外提出了一套新理论来描述引力,相当于单独给引力盖了一栋别墅。结果这套新引力理论极其成功,而且爱因斯坦提出这套新理论的方式跟以往的物理学家们提出新理论的方式完全不一样,这种新手法带来梦幻般的成功惊呆了全世界的物理学家,然后爱因斯坦就被捧上天了,这套新理论就叫广义相对论

爱因斯坦用广义相对论驯服了引力,用狭义相对论安置好了电磁力之后,接下来的路就很明显了:统一引力和电磁力,就像当年麦克斯韦统一电、磁、光那样,毕竟用一套理论解释所以的物理现象是物理学家们的终极梦想。但是,爱因斯坦穷尽他的后半生都没能统一引力和电磁力。不仅如此,随着实验仪器的进步,人们撬开了原子核,在原子核内部又发现了两种新的力:强力弱力

这下可好,不但没能统一引力和电磁力,居然又冒出来两种新的力。所以,我们现在的局面变成了有四种力:引力、电磁力、强力和弱力。其中,引力用广义相对论描述,电磁力用麦克斯韦方程组(量子化之后用量子电动力学 QED)描述,强力和弱力都还不知道怎么描述,统一就更别谈了

到了这里,我们这篇文章的主角杨 - 米尔斯理论终于要登场了,我先把结论告诉大家:现在强力就是用杨 - 米尔斯理论描述的,弱力和电磁力现在已经实现了完全的统一,统一之后的电弱力也是用杨 - 尔斯理论描述的。也就是说,在四种基本力里,除了引力,其它三种力都是用杨 - 米尔斯理论描述的,所以你说杨 - 米尔斯理论有多重要?

同时,我们也要知道,杨 - 米尔斯理论是一套非常基础的理论,它提供了一个非常精妙的模型,但是理论本身并不会告诉你强力和电弱力具体该怎样怎样。盖尔曼他们把杨 - 米尔斯理论用在强力身上,结合强力各种具体的情况,最后得到的量子色动力学(QCD)才是完整描述强力的理论。格拉肖、温伯格和萨拉姆等人用来统一弱力和电磁力的弱电统一理论跟杨 - 米尔斯理论之间也是这种关系。他们之间的具体关系我们后面再说,这里先了解这些。

以上就是一部极简的物理学统一史,只有站在这样的高度,我们才能对杨 - 米尔斯理论有个比较清晰的定位。统一是物理学的主线,是无数物理学家们孜孜以求的目标,杨 - 米尔斯能在这条主线里占有一席之地,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有了这样的认知,我们才能继续我们下面的故事。

在物理学的统一史里,有一个人的工作至关重要,这个重要倒不是说他提出了多重要的理论(虽然他的理论也极其重要),而是他颠倒了物理学的研究方式。以他为分水岭,物理学家探索世界的方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正是这种改变,让 20 世纪的物理学家们能够游刃有余的处理比之前复杂得多得多的物理世界,让他们能够大胆的预言各种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东西。这种思想也极其深刻的影响了杨振宁先生,杨振宁先生反过来又把这种思想发扬光大,最后产生了精妙绝伦的杨 - 米尔斯理论

那么这个人是谁呢?没错,他就是爱因斯坦。那么,爱因斯坦究发现了什么,以至于颠倒了物理学的研究方式呢?

02 被颠倒的物理学

大家先想一想,爱因斯坦之前的物理学家是怎么做研究的?

他们去做各种实验,去测量各种数据,然后去研究这些数据里的规律,最后用一组数学公式来 “解释” 这些数据,如果解释得非常好,他们就认为得到了描述这种现象的物理定律,然后顺带着发现了隐藏在理论里的某些性质,比如某种对称性。在这里我们能清晰的看到实验 - 理论 - 对称性这样一条线,这也符合我们通常的理解。

但是,爱因斯坦把这个过程给颠倒了,他发现上面的过程在处理比较简单的问题的时候还行,但是当问题变得比较复杂,当实验不再能提供足够多的数据的时候,按照上面的方式处理问题简直是一种灾难。

比如,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时候,开普勒从第谷观测的海量天文数据里归纳出了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然后牛顿从这里面慢慢猜出了引力和距离的平方反比关系,这个还马马虎虎可以猜出来。我们再来看看牛顿引力理论的升级版 - 广义相对论的情况:

上图是广义相对论的引力场方程,你告诉我这种复杂的方程要怎样从实验数据里去凑出公式来?况且,广义相对论在我们日常生活里跟牛顿引力的结果几乎一样,第谷观测了那么多天文数据可以让开普勒和牛顿去猜公式,但是在 20 世纪初有啥数据让你去猜广义相对论?水星近日点进动问题是极少数不符合牛顿引力理论的,但是人们面对这种问题,普遍第一反应是在水星里面还有一颗尚未发现的小行星,而不是用了几百年的牛顿引力有问题。退一万步说,就算你当时认为那是因为牛顿引力不够精确造成的,但是就这样一个数据,你怎么可能从中归纳出广义相对论的场方程?

经过一连串的深度碰壁之后,爱因斯坦意识到当理论变得复杂的时候,试图从实验去归纳出理论的方式是行不通的,洛伦兹不就是被迈克尔逊 - 莫雷实验牵着鼻子走,最终才错失发现狭义相对论的么?实验不可靠,那么爱因斯坦就要找更加可靠的东西,这个更加可靠的东西就是对称性

于是爱因斯坦在物理学的研究方式上来了一场哥白尼式的革命:他先通过观察分析找到一个十分可靠的对称性,然后要求新的理论具有这种对称性,从而直接从数学上推导出它的方程,再用实验数据来验证他的理论是否正确。在这里,原来的实验 - 理论 - 对称性变成了对称性 - 理论 - 实验对称性从原来理论的副产品变成了决定理论的核心,实验则从原来的归纳理论的基础变成了验证理论的工具。理解这一转变非常的重要,后面的物理学家都是这么干的,我们要先把思路调对,不然到时候就容易出现各种不适应。

爱因斯坦利用这样思路,先确定了广义坐标不变性,然后从这个对称性出发得到了一套新的引力理论,这就是广义相对论。这也是为什么其他科学家看到广义相对论之后一脸懵逼,而且说如果不是爱因斯坦,恐怕 50 年之内都不会有人发现这套理论的原因。爱因斯坦是第一个这么反过来干的,广义相对论大获成功之后人们才发现原来理论研究还可以这么干,这种思想后来被杨振宁先生发扬光大,并形成了 “对称决定相互作用” 这样的共识。

爱因斯坦完成广义相对论之后,继续朝着更伟大的目标 “统一场论(统一引力和电磁力)” 进军,在强力和弱力还没有被发现的年代,能够统一引力和电磁力的理论似乎就是终极理论了。我们现在都知道爱因斯坦终其后半生都未能完成统一场论,但是统一场论的巨大光环和爱因斯坦自带的超级偶像的磁场还是吸引了一些物理学家,也带来了一些有意思的新想法。

03 规范不变性

我们再来理一理爱因斯坦的思路:爱因斯坦把对称性放在更加基础的位置,然后从对称性导出新的理论。他从洛伦兹不变性导出了狭义相对论,从广义坐标不变性导出了广义相对论,现在我们试图统一引力和电磁力,那么,有一个问题就会很自然地被提上日程:究竟什么样的一种对称性会导出电磁理论呢

这个问题很自然吧,但是它的答案却不是那么好找的,这么容易就让你找到导致电磁理论的不变性,上帝岂不是太没面子了?麦克斯韦方程组是从前人的实验经验定律总结出来的,并没有指定什么具体的对称性,那要怎么办呢?

不着急,诺特定理告诉我们对称性跟守恒定律是一一对应的,我现在不是要找导出电磁理论的对称性么?那么我就去看看电磁理论里有什么守恒定律呗,最好还是电磁理论里特有的。

说到电磁理论里特有的守恒定律,那肯定就是电荷守恒啊。电荷肯定是只有电磁学才有的东西,而且电荷守恒定律又是这么明显,不管是不是它,它肯定是嫌疑最大的那个,必须抓起来严刑拷问,看看跟它私通的对称性到底是什么。

外尔的严刑逼供下,电荷守恒招了:跟电荷守恒相对应的对称性是波函数的相位不变性,(在量子力学里粒子的状态是用波函数来描述的,既然波那肯定就有相位),但是由于历史原因,这个相位不变性我们一直称为规范不变性,也叫规范对称性

这个相位不变性,或者说规范不变性,我们怎么理解呢?为什么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里会有规范不变性呢?如果从公式里看就非常的简单,就是我给它这里做了一个相位变换,它另一个地方就产生了一个相反的相位,总体上刚好给抵消了;如果从直觉上去感觉,你可以想想,在量子力学里,波函数的模的平方代表在这里发现该粒子的概率,你一个波函数的相位不论怎么变,它的模的平方是不会变的啊。如果你还想继续深挖,我推荐你去看一看格里菲斯的**《粒子物理导论》**(在公众号回复 “粒子物理导论” 可以获取这本书的电子版),他在第十章里专门用了一章来讨论规范理论,而且很通俗。

总的来说就是:规范不变性导致电荷守恒

但是事情还没完,外尔接着发现了一件真正让人吃惊的事:我们上面说规范不变性导致电荷守恒,这里说的规范不变性指的是整体规范不变性,但是外尔发现如果我们要求这个规范不变性是局域的,那么我们就不得不包括电磁场

泡利针对这个做了进一步的研究,1941 年,泡利发表了一篇论文,他在论文里严格的证明了:U(1)群整体规范对称性对应电荷守恒,它的局域规范对称性产生电磁理论,甚至可以直接从它推导出麦克斯韦方程组。U(1)群是群论里的一种群的名字,叫酉群(unitary group),或者幺正群,数字 1 表示这是 1 阶酉群,我们现在只需要知道对称性在数学上就是用群论来描述,而且通常不同的理论对应不同的群(这里电磁理论就对应 U(1)群)就行了。

也就是说,我们现在终于找到了决定电磁理论的对称性,它就是 U(1)群的局域规范对称性。U(1)群和规范对称我前面都解释了,那么问题的关键就落在对称性的整体局域的区别上了。

04 整体对称和局域对称

整体对称,顾名思义,如果一个物体所有的部分都按照一个步调变换,那么这种变换就是整体的。打个比方,舞台上所有的演员都同步地向前、向后走,或者全都做同样的动作,观众看着演员都整整齐齐的,觉得所有人都像是一个人的复制品一样,这样的变换就是整体的。如果经过这样一种整体的变换之后,它还能保持某种不变性,我们就说它具有整体对称性

有了整体对称的概念,局域对称就好理解了,类比一下,如果一个物体不同的部分按照不同的步调变换,那么这种变换就是局域的。还是以舞台为例,导演为了使表演更具有个性,他想让演员表现出波浪的样子,或者是千手观音那样,再或者是形成各种不断变化的图案,这种时候每个人的动作变换就不一样了吧,也不会说所有人都像一个人的复制品一样了,这时候这种变换就是局域的。因为它不再是所有的人按照一个规则变换,而是局部的每个人都有他局域特有的变换规则。同样的,如果经过这样一种局域的变换之后,它还能保持某种不变性,我们就说它具有局域对称性

从上面的情况我们看出来,整体变换要简单一些,所有的地方都按照同样的规则变换,而局域变换就复杂多了,不同的地方按照不同的规则变换。所以,很明显,如果你要求一套理论具有某种局域对称,这比要求它具有整体对称复杂得多,局域变换对物理定律形式的要求就更加严格一些。但是,你一旦让它满足局域对称了,它能给你的回报也会多得多。

还是电磁理论的例子:整体规范对称性下我们只能得到电荷守恒,但是一旦要求它具有局域规范对称性,整个电磁理论,甚至麦克斯韦方程组都直接得到了。电荷守恒和麦克斯韦方程组,这就是整体对称和局域对称给的不同回报,孰轻孰重差别很明显吧?电荷守恒是可以直接从麦克斯韦方程组里推导出来的。

以上是偏科普的解释,从数学的角度来说,整体变换就是你所有的变换跟时空坐标无关,局域变换就是你的变换是一个跟时空坐标相关的函数。跟时空坐标相关的函数,其实就是说不同的时空点,这个函数值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变换不一样。

不管从哪种解释(从数学更容易),我们其实都可以看出:整体变换其实只是局域变换的一种特例。局域变换里变的是一个跟时空坐标相关的函数,但是这个函数的值也可以是一个定值啊,这时候局域变换就退化成整体变换了。

那么,一个大胆的想法就产生了:在电磁理论里,整体规范对称性对应着电荷守恒,但是我一旦要求这个整体规范对称性在局域下也成立,我立马就得到了整个电磁理论。那么我可不可以把这种思想推广到其他领域呢?比如强力、弱力,有没有可能同样要求某种整体对称性在局域成立,然后可以直接产生强力、弱力的相关理论呢

这是一个十分诱人的想法,杨振宁从他读研究生的时候就在开始琢磨这个事,但是一直到十几年后的 1954 年,也就是他 32 岁的时候才有结果,这个结果就是大名鼎鼎的非阿贝尔规范场论,也叫杨 - 米尔斯理论

05 杨振宁的 “品位”

在我们正式讲杨 - 米尔斯理论之前,我们先来聊一聊杨振宁先生的品位。

有一个曾经跟爱因斯坦共事过的物理学家这样回忆:我记得最清楚的是,当我提出一个自认为有道理的设想时,爱因斯坦并不与我争辩,而只是说:“啊,多丑!”。只要他觉得一个方程是丑的,他就对之完全失去了兴趣,并且不能理解为什么还会有人愿意在上面花这么多时间。他深信,美是探索理论物理中重要结果的一个指导原则

爱因斯坦自己也说:“我想知道上帝是如何创造这个世界的。对这个或那个现象、这个或那个元素的谱我并不感兴趣。我想知道的是他的思想,其他的都只是细节问题。

爱因斯坦对一个理论的美学要求达到了一种不可思议的地步。从麦克斯韦电磁学里发现的洛伦兹不变性成了狭义相对论的核心,但是爱因斯坦觉得狭义相对论偏爱惯性系,这点让他很不满。他觉得洛伦兹不变性的范围太窄了,上帝不应该让这么美的思想之局限在惯性系里,所以他要以一个在所有参考系里都成立的不变性为前提,重新构造一个新的理论,这就是广义坐标不变性和广义相对论的来源。

说白了,爱因斯坦就是觉得:这么好的对称性,这么美的想法,如果上帝你不选用它作为构造世界的理论,那上帝简直就是瞎子。爱因斯坦深信上帝一定是用简单和美来构造这个世界的,所以我从如此简单和美的对称出发构造的理论一定是有意义的。

杨振宁先生的品位,跟爱因斯坦几乎是一模一样的,这也是一位对理论的美学要求达到了不可思议地步的人。杨振宁先生最为崇敬的物理学家就是爱因斯坦,他对爱因斯坦颠倒物理学的研究方式,把对称性放在极为重要的位置,以及对科学理论简单和美的追求都有非常深刻的领悟。除此之外,杨振宁还有一个一般物理学家不具备的优势:他有一个非常厉害的数学家老爹,这就使得杨振宁的数学水平比同时代的物理学家高出很多。数学在现代物理中有多重要不用我多说,这就叫凭实力拼爹~

杨振宁先生是父亲杨武之是著名的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是数学教育家就意味着他会以一种非常恰当的方式让杨振宁接触并喜欢数学。杨振宁还是中学生的时候,他就从父亲那里接触到了群论的基础原理。诺特定理的发现让物理学家们重视对称性,但是他们对群论这种对称性的数学语言却没有足够的重视。当时很多物理学家都反对把群论这种过于抽象的数学语言引入到物理学里来,怼神泡利直接把群论嘲讽为 “群祸”,薛定谔表示附议,爱因斯坦也只是把群论当做一个细枝末节的工作。

幸运的是,杨武之恰好是擅长群论的数学家,他在清华大学开过群论的课程,当时华罗庚、陈省身这些未来的数学大师都来听过课。有这样的父亲,杨振宁对群论肯定不陌生,而杨振宁在西南联大学士论文的题目选的就是《群论和多原子分子的振动》,他的老师吴大猷就借此引导他从群论开始关注物理学的对称性问题

所以,年纪轻轻的杨振宁就已经非常重视物理学的对称性问题,并且在那个其他物理学家还在普遍怀疑群论的年代,他已经很好的掌握了群论这种研究对称性的重要工具,这无疑是非常幸运的。有这样的杨振宁,他会对泡利在 1941 年发表的那篇论文感兴趣是很自然的。

06 对称性的推广

我们把眼光再拉回 20 世纪四五十年代,这时候人们已经知道自然界除了电磁力和引力之外还有强力弱力强力把质子和中子黏在一起(不然质子都带正电,同性相斥早就把原子核拆了),弱力在原子核衰变的时候发挥作用(比如中子衰变变成质子、电子和反中微子的β衰变)。但是那时候对强力和弱力的认识都还非常的肤浅,汤川秀树的介子理论、费米的四费米子理论都能只能解释强力、弱力的一些现象,还有大把的问题他们没法解决,谁都知道这些理论只是关于强力、弱力的一个过渡理论,最后肯定要被更加精确的理论取代,但是该怎样去寻找更加精确的理论,大家心里也都没谱,没有一个十分清晰的思路。

但是杨振宁先生那时候的思路确是很清晰的:他对理论的美学要求是跟爱因斯坦一样苛刻的,因此,任何只是试图粗糙、唯象的模拟强力、弱力的理论他都懒得搭理(就跟爱因斯坦嫌弃它们长得丑一样)。然后,加上数学大牛的父亲和恩师吴大猷的悉心栽培,杨振宁那先生对数学的群论、物理学的对称性都有非常深刻的理解,所以他就特别理解外尔那种想法的重要性。所以,他要不惜一切代价的扩展它

外尔发现 U(1)群整体规范对称性对应电荷守恒,但是,一旦我把这个整体对称性推广到局域,我就可以直接得到整个电磁理论。这种想法对物理学上有 “洁癖” 的杨振宁来说,吸引力实在是太大了,因为它实在是太美太简洁,给出的回报也太丰厚。如果我在强力、弱力里通过把某种规范对称性从整体推广到局域,是不是也可以得到关于强力、弱力的理论呢?

我们从事后诸葛亮的角度看,好像这一切都显得很自然,好像只要是物理学家都应该想到这个。但其实不然,且不说当爱因斯坦在搞统一场论的时候,他就已经被所谓的主流物理学界给边缘化了,外尔跟着爱因斯坦搞统一场论时提出的这种想法跟着被边缘化是很正常的事情。物理学家们每天都要产生各种各样的想法,这些想法哪些可靠,哪些值得考虑,哪些值得自己深入研究,哪些东西值得自己不顾一切的去守护,这原本就是一个极困难的问题,也是非常考验物理学家水平的事情。

在当时更多物理学家的眼里,外尔这样的手法可能确实很漂亮,但有点 “绣花枕头” 的嫌疑:麦克斯韦方程组我们早就知道了,狄拉克、费曼等人也已经成功的把电磁场量子化了(就是所谓的量子电动力学),你在电磁领域这样颠来倒去好像确实很漂亮,但是没有增加任何知识啊?好吧,就算你的这个东西可能更普适,可能在强力、弱力里也有用武之地,但是在当时主流的描述强力和弱力的理论(也就是汤川秀树的介子理论和费米的四费米子理论)里,也看不到合适的用武的地方。而且,一般物理学家对 “对称决定相互作用” 的认识还远远没有达到爱因斯坦和杨振宁的水平,所以他们不怎么关注这个也是自然的。

所以,当时除了杨振宁、泡利、外尔等寥寥几人关注这个以外,其他人对此根本就不关心。而在这些关注的人里,杨振宁又无疑是其中对此关注度最高的一个,毕竟本科论文就是做的这个,后来给他带来诺贝尔奖的宇称不守恒也是关于对称性的,他一直对对称性在物理学里的作用保持极高的关注度。

既然想推广外尔的思想,试图通过找到某种新的局域规范对称性来找到强力、弱力的理论,那么关键就是要找到这种对称性。但是怎么找这种对称性呢?当然还是按照诺特定理,去看看强力、弱力里有什么守恒定律呗,最好还是像电荷守恒那样,在那种相互作用力特有的。

07 同位旋

杨振宁通过一番审查,发现弱相互作用里暂时没有什么特殊的守恒定律,但是强相互作用力里却有一个现成的:同位旋守恒。而且这个同位旋守恒还只在强相互作用下守恒,在其它作用下不一定守恒,这不刚好么。

同位旋是啥呢?大家只要看一下质子(1.6726231 × 10^-27 千克)和中子(1.6749286 ×10^-27 千克)的质量,就会发现它们的质量实在是太接近了(差别在千分之一)。而且,人们还发现 2 个质子、1 个质子 1 个中子、2 个中子之间的强相互作用几乎是相同的,也就是说,如果我们不考虑电磁作用,在强相互作用的眼里,质子和中子完全是相同的。

于是,海森堡就来了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他认为质子和中子压根就是同一种粒子 - 核子的两种不同的状态,它们共同组成了一个同位旋二重态。在抽象的同位旋空间里,质子可以 “旋转”成为中子,中子也可以 “旋转” 成为质子,因为质子和中子在强相互作用下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就可以说:强相互作用具有同位旋空间下的旋转不变性。

大家可能注意到我上面的 “旋转” 打了一个引号,因为我们这里说的旋转并不是在我们常说的真实空间里,而是在核子内部抽象出来的同位旋空间,因此这种对称性又叫内部对称性,而之前我们谈的各种跟时空有关的对称性就叫外部对称性。内部对称性咋一看好像不那么真实,但其实它跟外部对称是一样真实自然的,它们一样对应着守恒定律,强相互作用下同位旋空间里的这种旋转不变性就对应同位旋守恒

关于同位旋的事情这里就不再多说了,大家只要知道在强相互作用里同位旋是守恒的,并且同位旋空间下质子和中子可以相互旋转得到就行了。

因为描述对称性的数学语言是群论,与同位旋这种对称相对应的群叫 SU(2)(特殊幺正群),里面的数字 2 提醒我们这是两个物体(如质子和中子)相互变换来确定的。我们也先甭管这个 SU(2)群到底是什么意思(这是群论的基础知识,感兴趣的自己看群论),只需要知道这个群可以描述两个物体相互变换的这种对称性,跟电磁理论里用 U(1)群来描述电磁理论里的对称性一样的就行了。

外尔和泡利发现,只要我们要求系统具有 U(1)群的局域规范不变性,我们就能从中推导出全部的电磁理论。那么,杨振宁如果认为强力的本质由质子和中子相互作用产生,那么推广前面的思想,我们就应该要求系统具有 SU(2)群的局域规范不变性

好吧,要推广那就推广吧,不就是把局域规范不变性从 U(1)群推广到 SU(2)群么,有些人认为科学家们风风雨雨什么没见过,把一个东西从 U(1)群推广到 SU(2)群应该没什么难度吧?那你就错了,这玩意还真不是这么简单的,广义相对论也不过是把狭义相对论里的洛伦兹不变性推广到了广义坐标不变性,你觉得这个简单么?

U(1)群的问题之所以比较简单,是因为跟 U(1)群对应的电磁理论它本身就具有局域规范对称性。也就是说,当我们的麦克斯韦同学写下麦克斯韦方程组的时候,他就已经把 U(1)群的局域规范对称性写到这方程里去了,虽然他自己没有意识到。熟悉电磁理论的人都知道其实我们有两套表述电磁场的体系,一套就是我们初中就开始学习的场强体系,还有一套势体系,也就是电磁势这些东西,从这个角度很容易就能看出它的规范不变性。

但是 SU(2)这里一切都是空白,没有电磁势这样的东西。杨振宁先生想做的就是要找到类似电磁势这种具有局域规范不变性的东西,然后利用他们来描述强力,所谓的推广是这个样子的一种推广。在这种推广里,最困难的地方就在这四个字:非阿贝尔

08 非阿贝尔群

在前面我跟大家提过,杨 - 米尔斯理论又叫非阿贝尔规范场论,这个阿贝尔指的是阿贝尔群(以挪威的天才数学家阿贝尔命名),它又叫交换群,通俗的讲就是这个群里的运算是满足交换律的。

最简单的例子就是整数的加法,小学生都知道加法满足交换律:3+5=5+3,不论你加数的顺序怎么交换,最后的结果都不变。于是,我们就说整数和整数的加法构成了一个整数加法群,这个群的运算(加法)是满足交换律的,所以这个整数加法群就是阿贝尔群

那么,非阿贝尔群自然就是指群的运算不满足交换律的群。那么,不满足交换律的运算有没有呢?当然有了,最常见的就是矩阵的乘法。稍微有点线性代数基础的人都知道:两个矩阵相乘,交换两个矩阵的位置之后得到的结果是不一样的。而矩阵这种东西在数学、物理学里是非常基础的东西,比如你对一个物体进行旋转操作,最后都可以转化为物体跟一个旋转矩阵的运算,这样非阿贝尔其实就没啥奇怪的了。

这里我借用一下徐一鸿在《可畏的对称》(强烈安利这本书,需要的在公众号里回复 “可畏的对称” 即可)里的一个例子让大家感受一下这种不可交换的次序,也就是非阿贝尔的感觉。

上图是一个新兵,他现在要执行两个操作,一个是顺时针旋转 90°(从上往下看),一个是向右倒(其实就是从外往里看顺时针旋转 90°)。上面的 a 图是先旋转再右倒,而下面的 b 图则是先右倒再旋转,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最后这两个人的状态是完全不一样的(一个左侧对着你,一个头对着你)

状态不一样说明什么呢?说明这两个旋转操作如果改变先后次序的话,得到的结果是不一样的,而这两个旋转操作都可以通过跟两个矩阵相乘得到,这说矩阵的乘法是不能随意交换顺序的。

好了,有了这些概念,我们再回到杨振宁先生的问题上来。

09 杨 - 米尔斯理论

外尔把 U(1)群的整体规范对称性推广到了局域,因为 U(1)群(1×1 矩阵)是阿贝尔群,所以这个过程很简单;杨振宁试图把 SU(2)群的整体规范对称也推广到局域,但 SU(2)群(2×2 矩阵)是非阿贝尔群,这个就麻烦了。

我们知道杨振宁先生的数学水平在物理学家群体里是非常高的,他的父亲杨武之就是群论大师,他自己也很早就进入了对称性领域。饶是如此,他从泡利 1941 年的论文开始,前前后后过了十几年,一直到 1954 年,他才和米尔斯(当时和杨振宁先生在同一间办公室,是克劳尔教授的博士研究生)一起写出了划时代的论文**《同位旋守恒和同位旋规范不变性》《同位旋守恒和一个推广的规范不变性》**。

上图便是 1954 年杨振宁和米尔斯在《物理评论》上发表的第一篇论文截图。

这两篇论文正式宣告了杨 - 米尔斯理论的诞生,杨振宁先生终于把局域规范对称的思想从阿贝尔群推广到了更一般的非阿贝尔群(阿贝尔群的电磁理论成了它的一个特例),从而使得这种精妙的规范对称可以在电磁理论之外的天地大展拳脚,也使得他一直坚持的 “对称决定相互作用” 有了落脚之地。为了区别起见,我们把外尔的那一套理论成为阿贝尔规范场论,把杨振宁和米尔斯提出来的称为非阿贝尔规范场论,或者直接叫杨 - 米尔斯理论

杨 - 米尔斯理论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精确的数学框架,在这个框架里,只要选择了某种对称性(对应数学上的一个群),或者说你只要确定了某个群,后面的相互作用几乎就被完全确定了,它的规范玻色子的数目也完全被确定了。这就是为什么后来大家能直接从强力和弱电理论里预言那么多还未被发现的粒子的原因。

什么是规范玻色子?科学家们按照自旋把基本粒子分成了费米子(自旋为半整数)和玻色子(自旋为整数),其中费米子是组成我们基本物质的粒子,比如电子、夸克,而玻色子是传递作用力的粒子,比如光子、胶子。有些人可能是第一次听说传递作用力的粒子这种说法,会感觉非常奇怪,怎么作用力还用粒子传递?

没错,在量子场论里,每一种作用力都有专门传递作用力的粒子。比如传递电磁力的是光子,传递强力的是胶子,传递弱力的是 W 和 Z 玻色子,传递引力的是引力子(不过引力子还没有找到)。两个同性电子之间为什么会相互排斥呢?因为这两个电子之间在不停的发射交换光子,然后看起来就像在相互排斥,这就跟两个人在溜冰场上互相抛篮球然后都向后退一样的道理。那么相互吸引就是朝相反的方向发射光子了,其他的力也都是一样,这些传递相互作用的玻色子在规范场里都统统被称为规范玻色子

也就是说,在杨 - 米尔斯理论里,那些传递相互作用的粒子都叫规范玻色子,每一个群都有跟他对应的规范玻色子,只要你把这个群确定了,这些规范玻色子的性质就完全确定了。比如在 U(1)群里,规范玻色子就只有一个,那就是光子;在 SU(3)群里,理论计算它的规范玻色子不多不少就是 8 个,然后实验物理学家就根据这个去找,然后真的就找到了 8 种胶子。以前是实验物理学家发现了新粒子,理论物理学家要琢磨着怎么去解释,现在是理论物理学家预测粒子,实验物理学家再去找,爱因斯坦颠倒研究物理的方法现在终于从蹊径成了主流。

10 从杨 - 米尔斯理论到标准模型

杨 - 米尔斯理论从数学上确定了 “对称决定相互作用”,那么我们接下来的问题就是 “什么样的对称决定什么样的相互作用” 了。比如,我现在要描述强力,那么强力到底是由什么对称决定的呢

有些人可能觉得奇怪,你上面不是说了一大片同位旋守恒么,杨振宁先生不就是看到同位旋守恒和电荷守恒的相似性才最终提出了杨 - 米尔斯理论么,为什么现在还要来问强力是什么对称决定的,难道不是同位旋么?

没错,还真不是同位旋!

海森堡从质子和中子的质量相近提出了同位旋的概念,同位旋守恒确实也只在强力中成立,但是大家不要忘了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只是接近,并不是相等。杨 - 米尔斯理论里的对称是一种精确对称,不是你质子和中子的这种近似相等,当时的科学家们把质子和中子的微小质量差别寄希望于电磁污染,但事实并非如此。所以,当杨振宁试图用质子中子同位旋对称对应的 SU(2)群作为强力的对称群的时候,得到的结果肯定跟实际情况不会相符的。

但是,我们要注意到当时才 1954 年,人们对强力的认识还太少了,后来我们知道真正决定强力的精确对称是夸克的色对称,与之对应的群是 SU(3)群,所以我们把最终描述强力的理论称之为量子色动力学(QCD)。但是,夸克这个概念要到 1964 年才由盖尔曼、茨威格提出来,所以杨振宁在 1954 年就算想破脑袋也不可能想到强力是由夸克的色对称决定的。

夸克有六种(上夸克、下夸克、奇夸克、粲夸克、底夸克、顶夸克),每一种夸克也称为一味,质子和中子之间的微小质量差异是就是因为上夸克和下夸克的质量不同。另外,每一味夸克都有三种色(红、绿、蓝),比如上夸克就有红上夸克、绿上夸克和蓝上夸克,这不同色的同种夸克之间质量是完全相等的,这是一种完全精确的对称,这种色对称最后决定了强相互作用。

一旦建立了这种夸克模型,并且意识到夸克色对称这种精确对称对应 SU(3)群,那么接下来利用杨 - 米尔斯理论去构造描述强力的理论就是非常简单的事情,基本上就是带公式套现成的事。所以,成功描述强力的量子色动力学的核心就是夸克模型 + 杨 - 米尔斯理论

在弱力这边情况也是类似的,你要想找到描述弱力的理论,那就先去找到决定弱力的精确对称和相应的群,然后直接按照杨 - 米尔斯理论来就行了。但是,弱力这边的情况稍微复杂一点,科学家们没找到什么弱力里特有的精确对称,但是他们发现,如果我把弱力和电磁力统一起来考虑,考虑统一的电弱力,我倒是能发现这种精确对称。于是,他们索性不去单独建立描述弱力的理论了,转而直接去建立统一弱力和电磁力的弱电统一理论。而最后在弱电相互作用中真正起作用的是**(弱)同位旋——超荷**这个东西,他们对应的群是 SU(2)×U(1)(× 表示两个群的直积)

描述强力的量子色动力学和描述电磁力和弱力的弱电统一理论一起构成了所谓的粒子物理标准模型,于是我们可以在杨 - 米尔斯理论这同一个框架下描述电磁力、强力和弱力,这是物理学的伟大胜利。同时,我们也要清楚的知道,杨 - 米尔斯理论不等于标准模型(没有夸克模型你拿着理论也不知道怎么用),它是一个数学框架,是一把神兵利器,它本身并不产生具体的理论知识,但是一旦你把它用在合适的地方,它就能给你带来超出想象的回报(想想我们 50 年代末还对强力弱力束手无策,但是 70 年代末就完全驯服了它们)

11 不得不说的质量问题

标准模型的建立是另一个非常宏大的故事,这里就不多说了,这里谈一个不得不说的问题:质量问题

在上面我们知道了费米子是组成物质的粒子,玻色子是传递相互作用力的粒子。比如两个电子之间通过交换光子来传递电磁力,两个夸克通过交换胶子来传递强力,那么光子和胶子就分别是传递电磁力和强力的规范玻色子。但是,大家有没有考虑过玻色子的质量问题?如果传递相互作用力的玻色子质量过大或者过小会咋样?

还是以溜冰场传球为例,假设两个人站在溜冰场上相互传篮球,那么一开始他们会因为篮球的冲力而后退(这就是斥力的表现),从而把距离拉开,但是他们会一直这样慢慢后退下去么?当然不会!当两人之间的距离足够远的时候,你投篮球根本就投不到我这里来了,那我就不会后退了。再想一下,如果你投的不是篮球而是铅球那会怎样?那可能我们还在很近的时候,你的铅球就投不到我这里来了。

在溜冰场的模型里,球就是传递作用力的玻色子,你无法接到球就意味着这个力无法传到你这里来,就是说它的力程是有限的。从篮球和铅球的对比中我们也能清楚的知道:玻色子的质量越大,力程越短,质量越小,力程越长,如果玻色子的质量为零,那么这个力程就是无限远的

所以,为什么电磁力是长程力,能传播很远呢?因为传递电磁力的光子没有质量。但是我们也清楚的知道,强力和弱力都仅仅局限在原子核里,也就是说强力、弱力都是短程力,所以,按照我们上面的分析,那么传递强力和弱力的玻色子似乎应该是有质量的,有质量才能对应短程力嘛

但是,杨振宁在研究规范场的时候,他发现要使得系统具有局域规范不变性,那么传递作用力的规范玻色子的质量就必须为零。也就是说,规范玻色子如果有质量,它就会破坏局域规范对称性。

为什么局域规范对称性要求玻色子的质量必须为零呢?你可以这样想,什么叫局域规范对称?那就是不同的地方在做着不同的变换,既然不同的地方变换是不一样的,那么肯定就必须有个中间的信使来传递这种状态,这样大家才能协调工作,不然你跳你的我跳我的岂不是乱了套?好,既然这个信使要在不同地方(也可能是两个非常远的地方)传递状态,按照上面的分析,它是不是应该零质量?只有质量为零才能跑的远嘛~

所以,这样分析之后,我们就会发现局域规范对称性规范玻色子零质量之间的对应关系是非常自然的。但是,这样就造成了现在的困境:局域规范对称性要求规范玻色子是零质量的,但是强力、弱力的短程力事实似乎要求对应的规范玻色子必须是有质量的,怎么办

这个问题不仅困扰着杨振宁,它也同样困扰着泡利(其实当时对规范场感兴趣的也就他们寥寥几个)。泡利开始对规范场的事情也很感兴趣(杨振宁就是读了泡利 1941 年的那篇论文才开始对规范场感兴趣的),但是当泡利发现了这个似乎无解的质量问题之后,他就慢慢对规范场失去了兴趣,也就没能得出最后的方程。

杨振宁的情况稍微不一样,他的数学功底非常好,对群论的深入理解能够让他更深刻的理解对称性的问题(想想那会儿物理学家都不待见群论,泡利还带头把群论称为群祸)。另外,在美学思想上,杨振宁是爱因斯坦的铁杆粉丝,他们都是 “对称决定相互作用” 坚定支持者,这使得杨振宁对规范场产生了谜之喜爱。而且,杨振宁那会儿才 30 岁左右,是科学家精力和创造力的巅峰时期,自然无所畏惧。

所以,杨振宁一直在疯狂地寻找杨 - 米尔斯方程,找到方程之后,即便知道有尚未解决的质量问题,他依然决定发表他的论文。在他眼里,这个方程,这套理论是他心里 “对称决定相互作用” 的完美代表,他跟爱因斯坦一样深信上帝喜欢简洁和美,深信上帝的简单和美是由精确对称决定的。如果是这样,那么还有什么比基于规范不变性这种深刻对称的杨 - 米尔斯理论更能描绘上帝的思想呢?

杨振宁对对称性的深刻理解使得他对杨 - 米尔斯理论有非常强的信心,至于强力、弱力上表现出来的质量问题,那不过是这个理论在应用层面出现了一些问题。强力、弱力比电磁力复杂很多,因此用杨 - 米尔斯理论来解释强力、弱力自然就不会像处理电磁力那样简单。为什么电磁力这么简单?你想想,电子有电效应,电子的运动产生磁效应,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光子这个规范玻色子传递的,所以电磁力的本质就是电子光子的相互作用。这里只有一个粒子电子,和一个规范玻色子光子,而且光子还是没有质量的,你再看看强力里面,三种色夸克八种不同的胶子,这铁定比电磁力复杂多了啊!

所以,杨振宁想的是:杨 - 米尔斯理论没问题,现在它应用在强力弱力上出现了一些问题(质量问题就是初期最大的一个),这也是自然的。这些是问题,而非错误,以后随着人们研究的深入,这些问题应该可以慢慢得到解决的

历史的发展确实是这样,质量问题后来都通过一些其他的手段得到了解决,那么质量问题最终是怎么解决的呢?

在描述强力的量子色动力学里,我们注意到传递夸克间作用力的胶子本来就是零质量的,零质量跟规范对称性是相容的。那但是,如果这样的话,零质量的玻色子应该对应长程力啊,为什么强力是短程力(只在原子核里有效)呢?这就涉及到了强力里特有的一种性质:渐近自由。渐近自由说夸克之间的距离很远的时候,它们之间的作用力非常大,一副谁也不能把它们分开的架势,但是一旦真的让它们在一起了,距离很近了,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就变得非常弱了,好像对面这个夸克跟它没任何关系似的,活脱脱的一对夸克小情侣。这样在量子色动力学里,零质量的规范玻色子就和强力的短程力没有冲突了。

渐近自由解释了为什么胶子是零质量但是强力确是短程力,那么传递弱力W 和 Z 玻色子可是有质量的。有质量的话短程力是好解释了,但是我们上面说有质量的规范玻色子会破坏规范对称性,这规范对称性可是杨 - 米尔斯理论的根基啊,它被破坏了那还怎么玩?

最后解决这个问题的是希格斯机制。希格斯机制是来打圆场的:你杨 - 米尔斯理论要求规范玻色子是零质量的,但是最后我们测量到 W 和 Z 玻色子是有质量的,怎么办呢?简单,我认为 W 和 Z 这些传递弱力的规范玻色子一出生的时候是零质量的,但是它来到这个世界之后慢慢由于某种原因获得了质量,也就是说它们的质量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赋予的,这样就既不与杨 - 米尔斯理论相冲突,也不跟实际测量相冲突了

所以,希格斯机制其实就是赋予粒子质量的机制。它认为我们的宇宙中到处都充满了希格斯场,粒子如果不跟希格斯场发生作用,它的质量就是零(比如光子、胶子),如果粒子跟希格斯场发生作用,那么它就有质量,发生的作用越强,得到的质量就越大(需要说明的是,并不是所有的质量都来自于粒子和希格斯场的相互作用,还有一部分来自粒子间的相互作用)。2012 年 7 月,科学家终于在大型强子对撞机(LHC)中找到了希格斯粒子,为这段故事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也理所当然地预约了 2013 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这样杨 - 米尔斯理论就可以完整的描述强力、弱力和电磁力了,在霍夫特完成了非阿贝尔规范场的重整化(重整化简单的说就是让理论能算出有意义的数值,而不是无穷大这种没意义的结果,这是点粒子模型经常会出现的问题。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我们都知道电荷越近,它们之间的电磁力越大,那么当电荷的距离趋近于零的时候,难道电磁力要变成无穷大么?这个当做思考题~)之后,粒子物理标准模型就正式投产商用。

12 结语

至此,我们关于杨 - 米尔斯理论的故事就告一段落了,相信能坚持看到这里的人对杨 - 米尔斯理论应该都有了个大致的了解,对它的作用和意义也会有自己的判断。

杨 - 米尔斯理论涉及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对称性、规范场、非阿贝尔群、标准模型,这些东西对于许多非物理专业的同学来说实在是太陌生了,甚至从来都没听说过。即便对于物理系的学生,杨 - 米尔斯理论也是要到研究生阶段才接触的东西。因此,要把这么复杂,牵扯面这么广的东西用中学生能懂的语言科普出来,其中难度可想而知。许多公式和术语跑到嘴边又被我逼回去了,特别要在不涉及分析力学作用量的前提下讲杨 - 米尔斯理论,差点没给我逼出内伤~

之所以执意用这么通俗的语言讲杨 - 米尔斯理论,主要就是想让更多人更加客观的理解杨振宁先生的工作,很多事情如果彻底搞清楚了,就会省去很多无意义的争论

物理学家并不是擂台上的拳击手,他们一起通力合作构建我们现在恢弘的物理大厦。没有开普特和伽利略的奠基,不可能有牛顿的力学体系;没有法拉第工作,不可能有麦克斯韦的电磁大厦;狭义相对论在 20 世纪初已经是水到渠成呼之欲出了,爱因斯坦也只不过是捷足先登了而已。而且,除了广义相对论确实是爱因斯坦的独门独创,好像还真没有哪个东西说是非谁不可的。没有牛顿,我估计胡克哈雷也快找到万有引力定律了,洛伦兹彭加莱已经一只脚跨入狭义相对论的大门了,有没有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差不多都该出现了。

我这么说并不是要否定牛顿和爱因斯坦他们的功绩,能抢在同时代最杰出的头脑之前发现那些理论,这本身就是科学家的能力体现。我只是想建议大家不要总把注意力放在 “谁或者谁更伟大,谁比谁更厉害” 这种很虚的东西上面,而更多的把注意力放在这些科学家工作本身上去,这些才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大家的时间都很宝贵,我们就尽量把时间都花在刀刃上去,科学家最宝贵是他们的科学思想

杨振宁先生是我们国宝级的科学家,杨 - 米尔斯理论是他工作里目前已知的最为璀璨的明珠(鉴于杨振宁先生工作的基础性和前瞻性,他有很多理论刚提出来的时候不被重视,过了几十年之后却发现它极为重要,所以我不确定以后是否会出现比杨 - 米尔斯理论更重要的东西)。

诺特发现了对称性和守恒律之间的关系,打开了现代物理对称性的大门。

爱因斯坦敏锐而深刻的意识到了这点,然后以雷霆之势将它应用在相对论上,取得的巨大成功把当时其他的科学家惊得目瞪口呆。但是这个套路爱因斯坦熟悉,其他人不熟啊,况且在量子革命的时代,爱因斯坦是那帮量子革命家的 “反面教材”,波尔才是他们的教皇,所以人家也不屑于跟你玩。

杨振宁可以说是爱因斯坦的嫡系弟子,如果说爱因斯坦对对称性是偏爱的话,那么杨振宁对对称性就是情有独钟了。他充分吸收了爱因斯坦的对称思想,并且把它发扬光大,再吸收了外尔的规范对称的思想,最后创造了集大成的杨 - 米尔斯理论。杨 - 米尔斯理论出来以后,对称性就不再是一个人的玩具了,杨振宁通过这个理论把对称性这种高大上的精英产品一下子变成了谁都可以玩的平民玩具,他把如何释放对称性里蕴藏能量的方式给标准化、工具化、流水化了。从此,“对称决定相互作用” 就不再是一句标语,而成了物理学家们的共识和最基本的指导思想,这极大的释放了物理学家的生产力,为后来快速构建标准模型奠定了基础。

这一块是大家在谈论杨振宁先生的工作,谈论杨 - 米尔斯理论的时候最容易忽略的一块,如果你不能认识到对称性在现代物理里的重要性,不能认识到杨振宁先生和杨 - 米尔斯理论在对称性问题上的作用,那么你对杨先生工作的理解是非常片面的,甚至错失了他最精华的部分。希格斯机制、渐近自由、夸克禁闭、自发对称破缺、规范场的重整化,这些从杨 - 米尔斯理论到标准模型之间众多精彩纷呈的故事似乎更适合说书,但是,大家要记住对称性才是现代物理的核心。

杨振宁先生是非常伟大的物理学家,除了在学术上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外,他的治学态度一样十分值得大家去深入学习。深入了解之后你能非常明显的感觉到杨先生身上同时闪烁着中国教育和西方教育的优点,他非常有效的把东西方教育里的糟粕都给规避了,所以杨先生总是能很超前的看到一些关键问题。

杨振宁先生在八九十岁的时候还亲自给清华大学的本科生上课(羡慕嫉妒恨~),想必也是想把自己做学问一些心得尽可能的交给更多人,这点跟我们这些做科普的想法是一样的。考虑到杨先生的年龄,小编不得不写个大大的 “”,不知道以后自己七老八十了,还有没有给年轻人做科普的动力~

最后,祝杨先生身体健康~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君子不因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知乎用户 Adonis 发表

还记得小学,可能是三年级或者四年级,那个时候思想品德书上面出现了杨振宁的照片,估计应该是提到华裔物理学家,所以就放了他的照片。我当时处在那种对他更改国籍的愤怒中,恰好有绿色的圆珠笔,就把照片中杨振宁的眼睛涂成了绿色,以此表达愤怒。

十多年过去了,我现在是一名物理专业的大学生,小学时的这个行为不知为什么居然清晰记得。我已然明白了杨振宁的伟大,并理解了他在那个时候回国的难处。在我意识到杨振宁的伟大之后,当我某一天突然想起小学时的行为时,我就自己打了自己几个耳光,作为给曾经无知的自己对这位伟人的亵渎的惩罚。

知乎用户 阿訇爱肉夹馍 发表

我就说一句话,某些人在拿国籍黑杨振宁前,最好先了解下 70 年代杨振宁支持保钓运动的事迹,也顺便再多了解文革时期在大陆被迫害致死的科学家名单。如果连听都没听说过的话,那就少在知乎放黑屁。

知乎用户 少鍪 发表

高能预警!呼呼呼~ 伐伐伐~~~~ 极度长文来袭!

搁置主观,直观了解科学家的方方面面,也是不错的。

我觉得不错,就码上来了。

2017 年版本!介绍杨振宁的文章,包括他的演讲。杨振宁的生平,杨振宁对中国教育的看法,对中国文化的看法,对中国科技发展的看法,对未来的展望,对国内的帮助,都有涉及。废话不讲,直上干货

【详细介绍】

2002 年 6 月 19 日,对于中共中央党校的学员来说,是一个难忘的日子。这天,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教授杨振宁,应邀来到中共中央党校为老师和学生做了题为 “从历史的角度看中国的现代科技” 的精彩演讲没这事中共中央党校的 “三基本” 和“五当代”教学历史上和杨振宁的学术生涯中都是第一次。

初夏的中共中央党校,绿草茵茵,杨柳依依,云松挺立,月季盛开,银杏海棠和蔚蓝天空、洁白云朵一起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杨振宁教授的到来,更显露出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与现代科学发展紧密结合的一种意境,展示了中共中央党校培养学院的世界眼光和理性思维的一种创新。大礼堂里座无虚席,礼堂东西两侧的大教室里还坐满了许多来自国防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等北京高等院校的师生。下午 4 时整,八十高龄的杨振宁教授在中共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虞云耀得陪同下,走上演讲台,礼堂内爆发出热烈得掌声。

在座的中共中央党校学员,大多数是在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得高级干部,他们对杨振宁教授崇敬不已这次有幸在党校聆听他得演讲,目睹他得风采,看到他那闪烁着人类深邃智慧的目光,深感是一次难得的机会。演讲结束后,在休息室里经虞云耀常务副校长同意,我和杨振宁教授单独交谈了十多分钟并合影留念。我将自己的新作《走进科学家》一书赠送给杨振宁, 一道愉快回忆起《杨振宁评传》《三十五年心路历程》在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往事,谈到杨振宁先生 20 世纪 80 年代在美国留学的学生、广西大学教授、我的老师甘幼玶教授,会议了 1995 年 8 月 17 日杨振宁先生在广西大学演讲之后与我亲切交谈和合影等。杨振宁教授笑容满面地坐在会客厅的沙发上,花了十多分钟的时间仔细翻阅《走进科学家》一书,问及什么时间出版,并对图书内容、出版质量、清晰的图片给予高度评价。虞云耀副校长风趣地说:“黄健现在是中央党校中青年班的学生,他是你的学生的学生,所以你是他的师爷,孙子写师爷的书,很有意义嘛。” 杨振宁爽朗地笑了起来。

求学生涯

1922 年 10 月 1 日,杨振宁出生在安徽省合肥市西大街回古巷。父亲杨武之在 1923 年考取省官费留学,前往美国斯坦福大学和芝加哥大学学习,1928 男回国吗 1929 年被聘请为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杨振宁说,小时候全家搬到北平,在清华园住了 8 年。他还说:“清华园的 8 年在我的回忆中是非常美丽、非常幸福的时光。”

在美丽的清华园里,杨振宁少年时最好的朋友是后来新中国 “两弹元勋” 邓稼先。邓稼先也出生在安徽,5 岁随父母到北平父亲在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担任哲学教授。等加薪后来又到西南联合大学读书吗 1947 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的考试,26 岁获得博士学位。在美国学习期间,杨振宁和他经常一起交流,相互帮助。新中国成立后没邓稼先立即从美国回到祖国,主持原子弹的研究制造工作。中国原子弹爆炸的方案是他设计的骂他也是氢弹的主要设计者。

1937 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杨振宁全家从北平回到合肥。1938 年 3 月杨振宁随应聘于长沙临时大学的父亲到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当时,西南联合大学仍保持着清华大学把过问作为大学一年级学生必修课的传统。很多中国文学大师,如朱自清。闻一多、王力都教过杨振宁的国文课。杨振宁在西南联合大学学习期间,一年级时时赵忠尧教普通物理课,二年级时是吴有训教电磁学、周培源教力学,三年级时时张文裕教原子粒子物理学、王竹溪教统计力学。杨振宁的理学学士论文是跟吴大猷做的,硕士论文是跟王竹溪做的。

杨振宁说:“西南联合大学有一个群星灿烂的教师群,是一个在我国科学史和教育史上做出了重大贡献的科研教学集团。他们学识渊博,专业精深,思想活跃,治学严谨,培养了一大批饮誉中外的科学精英。”1944 年,杨振宁考取清华大学留美公费生。这年夏天,他告别了家人、老师,告别了祖国,乘昆明至加尔各答得航班,在印度转乘美国自由轮船到了美国纽约。

1945 年春,杨振宁在普林斯顿大学见到了张文裕教授。在张文裕的指引下,杨振宁在芝加哥大学见到了仰慕已久的物理学大师费米,并成为费米的学生。费米对杨振宁先生一生有两个重要的影响:一是善于抓住物理现象的本质,二是做学问耀有广泛的兴趣和扎实的基础。在美国,对杨振宁产生了重要影响的另一位著名学者是美国的 “氢弹之父” 爱德华 · 泰勒教授,经费米的介绍,杨振宁成为泰勒博士的博士研究生。

1949 年春,美国的 “原子弹之父”、普林斯顿高等学术研究所所长奥本海默到芝加哥大学演讲,激起了杨振宁去普林斯顿高等学术研究所工作的愿望。经费米和泰勒向奥本海默推荐,该所同意接收杨振宁。普林斯顿高等学术研究所是爱因斯坦工作的地方,杨振宁曾经在爱因斯坦的办公室里与爱因斯坦讨论统计力学的问题,这是杨振宁终生难忘的。1953 至 1954 年,在纽约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杨振宁和米尔斯共同发表了“杨 - 米尔斯规范场” 理论。这一理论是杨振宁在物理学领域的最高成就,被世界科学家公认为 20 世纪最伟大的理论结构之一。

诺贝尔奖

1956 年,杨振宁和李政道合作,深入研究了当时令人困惑的 “θ-t 之谜”,并通过实验证实了“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1957 年 1 月 15 日哥伦比亚大学物理系举行了一个史无前例的记者招待会,会上向全世界宣布“宇称守恒定律” 这个物理学中的基本定律在弱相互作用中被推翻。这一结论彻底改变了人类对称性的认识,促使了其后几十年物理学界对对称性的关注。杨振宁和李政道获诺贝尔奖时,他们持用的还是当年出国留学的中国护照。

1986 年 3 月,时任美国总统里根在白宫授予杨振宁美国国家科学奖。1993 年,美国哲学学会向杨振宁授予最高荣誉的本杰明 · 富兰克林将奖。1994 年秋,杨振宁获得美国费城富兰克林研究所的鲍威尔科学成就奖。

1970 年,中国的 “乒乓球外交” 轰动了世界。1971 年春,杨振宁在巴黎巷中国驻法国大使馆申请签证,并于当年夏天乘坐法国航班回上海,回到了他阔别二十七载的故土。他意识到,这是他一生中又一具有重要意义的开端。1971 年 7 月 28 日,周恩来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并宴请杨振宁和他的亲属。周恩来详细地询问了美国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等情况。1972 年,杨振宁再次回国访问时,周总理诚恳地请杨振宁就中国的教育、科技等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1973 年夏天,在杨振宁第四次回国访问期间,毛泽东主席在中南海会见了杨振宁。杨振宁的回国访问,叩开了中国紧闭多年的科学大门,从此,大批著名的华裔外籍科学家陆续回国访问,中西方学者交流日益扩大,对世界科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自 1971 年回国访问以来,杨振宁对中国的科学教育事业提出过许多建议和意见。如 1980 年,杨振宁在纽约州立大学发起了建立 CEEC 组织(中国学术交流委员会),资助中国的学者去该校进修。这些年来,接受 CEEC 资助的 90 名科技工作者已完成在美国的进修和学术交流,他们回到祖国后,一些人在科研硕果累累。1982 年,杨振宁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决定给中国科技发展的战略结构再次提出意见,中央认真研究并采纳了他的意见。

2002 年 6 月,杨振宁在八十华诞之际,帮助清华大学建立了一个高等的研究中心,并举办了前沿科学国际研讨会。有 14 位诺贝尔奖获得者、2 位菲尔兹数学奖获得者出席了国际上实属罕见的科学巨匠云集的论坛,其中包括激光发明人查尔斯 ·H. 汤斯(Charles H. Townes)、夸克(Quake)创议人默里 · 盖尔曼(Murray Gell-Mann)等,这在我国的学术领域还是第一次。科学家们围绕粒子物理和场论、统计物理和数学物理、交叉学科、生物物理、凝聚态物理、天体物理学和宇宙学等 6 个主题进行交流。杨振宁教授多次回国探亲、访问和讲学,并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会见。1994 年他当选中国科学院首批外籍院士,1995 年获中国国际科技合作奖,还受聘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 20 多所著名大学的名誉教授。40 年来,他为我国的科技发展和教育发展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和贡献,对我国的科技政策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重要建议,同时在促进中美科技交流合作中起了关键作用。

民族耻辱

杨振宁在中共中央党校做 “从历史的角度看中国的现代科技” 的演讲中,用非常亲切的中文和标准的普通话说出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一下子把自己和听众的距离拉近了许多。杨振宁满怀深厚的感情,用饱含深情的语调说:“我的一生到过很多著名的大学做演讲,不过,到中央党校做演讲,在我的学术生涯中还是第一回。我要重点谈 20 世纪中国科技的发展,这一点很重要,要充分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就要了解中华民族的近代史。中央党校地处圆明园和颐和园附近,19 世纪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烧了圆明园,看一下关于那个时代的报刊和书籍就可以了解,就会有很深的感受。还有一件事,不是传闻而是真实的事情,就在上海外滩黄埔公园挂了一块‘中国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这些都历历在目。今天,我特别跟大家谈的是关于 20 世纪中国科技的发展。我个人认为,从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来看,20 世纪对中华民族来说是非常重要的,20 世纪是中华民族浴火重生的世纪,要充分了解这句话的意思。回顾一下 20 世纪初,中华民族处于什么状态?那是一个贫穷、落后、任人宰割、被人看不起的民族。” 杨振宁用计算机投影仪给大家展示一幅历史照片,照片是在 19 世纪末的中国租界,一个中国犯人跪在一名英国法官面前。杨振宁接着说:“那个时代,中国的经济很坏,民不聊生,水灾、旱灾、兵祸 ······ 正如我父亲的同龄人彭德怀所描述那样,祖母说:‘我们四个人都出去讨米’,我立在门槛上,我不愿意去,讨米受人欺侮。祖母说:‘不去怎么办,昨天我要去,你又不同意,今天你又不去,一家人就活活饿死吗?’寒风凛冽,雪花横飘,她一个年过七十的老太婆,白发苍苍,一双小脚,带着两个孙孙(我三弟还不到 4 岁),拄着棍子,一步一扭地走了出去。我看了真如利刀刺心那样难过。每每回忆至此,我就流泪,就伤心,今天还是这样。不说了!在我的生活中,我的伤心遭遇,何止几百次?”接着,杨振宁又展示了另一张历史照片,他说:“我是 1922 年出生的,我 10 个月大的那天父母亲和我照了一张相,我父亲当时还穿着长袍马褂,穿着特别正式的、整齐的服装,因为这天,他就要离开中国去美国留学。我家住在安徽合肥市西门大街回古巷杨家宅院,西门大街还在,但房子已经拆了。”

杨振宁说:“今天在座的年轻的各位是没有我的这种亲身体验的,那个时候中国落后的情景,现在的年轻人没有见过。那时候,很多人抽大烟,我小时候我的几个堂叔叔和祖父的妹妹都抽大烟,站在旁边闻到的鸦片烟是很香的。在当时,姨太太比比皆是,稍微有钱的男人都会娶姨太太;女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被裹了小脚,我的母亲小时候也是被裹小脚的,幸亏在她十一二岁的时候,受新思潮的影响解除了,不过她整个脚的骨头都变形了。看到她的脚,我很痛苦。我看见的时候,是在放裹了许多年之后,她走路还可以走得比较快。我母亲一直活到 90 多岁,她是一个勤俭、操劳的女人,除她的脚变形、心理有比较大的压力外,其他没有什么问题。小时候我家的经济条件不好,但比我家经济条件差的有更多的人家。那时候常常闹水灾、旱灾,很多难民逃到合肥来,在一个大广场上,有的人把自己的儿女出卖,我的外祖母在我的母亲没有出家前就买过一个女孩做她的养女。”

杨振宁说:“我目睹了当时中国的贫穷落后,又经历过艰苦的抗日战争,最后于 1944 年经印度加尔各答乘美国自由船去美国读书。这是我少年人生的第一段经历,在我的人生开始之时,就目睹了旧社会的悲惨情形,这段记忆刻骨铭心的。”

旧貌新颜

杨振宁在演讲中继续说:在美国学习和工作 27 年之后,我于 1971 年首次回国探亲,那时从美国到中国来的学术界人士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为什么我要急着来呢?因为我看的出来,中美两个国家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在互相试探是否可以做些有用的接触。当时越南战争还没有结束,我很担心这刚刚打开一道小缝的门在几个月之内又会关闭起来。而我本人也很想回到我 27 没有看到过的祖国去看看,跟我的老师、朋友和亲戚们见面。在那以前,我曾经跟我的父亲、母亲和弟弟在日内瓦和香港见过面。不过我还有很多别的亲戚多年没有见到了。1971 年 7 月,我在巴黎的中国驻法国大使馆拿到签证,自巴黎乘法航到上海。在中国,我去了上海、合肥、北京和山西大寨。中国的天翻地覆的变化给了我深刻的印象,个人感受决不是三言两语可以描述的。1971 年,我看到的新中国确实很好,与 1944 年离开时的中国已经有很大的不同了。在北京居庸关长城,我弟弟杨振汉为我拍摄了一张照片,我十分喜欢这张照片,在照片下方,我写下了这样的一段话:

长城象征着中国的历史。它象征着中国历史的悠久,它象征着中国文化的坚韧。它表现出了几千年来无数中国人的胼手胝足,以及他们的辛劳与人类所做出的优异贡献。它象征着历史上中国一统的观念,尽管中国经历盛衰兴亡,尽管中国有如此大的地域和多种方言,尽管中国有多次内战和朝代的更替,但是贯穿历史的只有一个中国。在世界人民心中只有一个中国,在中国人民心中只有一个中国,合则盛,分则衰。

杨振宁说:1971 年我回国时住在北京饭店的旧楼,当时新楼还没有盖,我住在一间很大但是很久的客房里,房里有一副对联,是毛主席有名的诗词:“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我昼夜不停地看这副对联,又看了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于我个人而言,当时我认识到我有一个做桥梁的责任,我应该帮助中美两国之间增进了解和建立友谊。

杨振宁说:中国和美国都是伟大的国家,对这两个国家我都有非常深厚的感情。这句话是我当时讲的,今天我仍然要讲这句话。我觉得 21 世纪最重要的事情是中国人民和美国人民要深入地互相了解,真正地认识,假如这个了解和认识出了毛病的话,前途不堪设想。所以,这 30 年来,增进中美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帮助中国发展科技,渐渐变成我个人生活的目标。

杨振宁说:我从六七岁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前夕是在清华园里长大的,小学 6 年都在清华园读书,所以我对清华大学有非常深厚的感情。1997 年,清华大学王大中校长说,1952 年进行院系调整,当时清华大学的理科是一流的,但是被调整出去了。现在清华大学的领导觉得这样不行,要把清华大学建成国际一流的大学,重新建立起一所优秀的以研究为主的大学,我当然义不容辞。我现在要帮清华大学建立一个高等研究中心,请书法家启功先生为中心题了牌匾,挂在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的大门上,这是我今天所要做的最重要的工作。前几天(6 月 16~19 日),我们在清华大学的高等研究中心开了一个前沿科学国际研讨会,有 14 位诺贝尔奖获得者、2 位菲尔兹数学奖获得者出席了研讨会。那天会议结束吃中午饭的时候,大家一致认为这个会议开得十分成功。大家在会上听取了最前沿的国际科学家大师的演讲,清华大学和其他许多大学的老师和研究生都获得了前沿科学发展的最新消息,我也很高兴能为这些国际科学家创造条件,给他们提供对今天的中国有更多的了解的极好机会。

杨振宁说:大家都同意这个观点,就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变化之大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我一直认为,今天的中国与 1971 年的中国完全不一样,中国的一切,包括生产方式、思想、政治、经济、教育水平都发生了巨变。所以我说,20 世纪是中华民族浴火重生的世纪。

百年中国科技

杨振宁说:回想这 100 年间,中华民族经历的斗争和种种错误的道路,有今天的变化确实是不容易的。其中最惊人的发展是科技的发展,我们回想起 100 年前中国的现代科技是零。大家知道,在 1984 年洛杉矶奥运会之前,中国没有获得过奥运会金牌,没有银牌,也没有铜牌。自 1984 年以后,才有了零的突破。我们又可以用同样的话来说,100 年前中国的现代科技是零,绝对是零。比如说,1898 年京师大学堂成立,那个时候的理科教师都是外国人;我在西南联合大学读书时中国物理学会只有 10~20 人开会。新中国培养大批人才是从 20 世纪 50 年代开始的,当时我在美国,收到国内同学的来信,说北京大学物理系全体同学在开会时有 1000 多人,大礼堂坐不下,而当年的西南联合大学是国内最好的大学,我在物理系读书,物理系全系的学生加起来不超过 50 人。50 年代人才培养的结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比如说,1964 年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枚原子武器,从 1949 年新中国成立到 1964 年不过 15 年的时间,制造了原子武器,需要的科学知识很多,比如探铀、开采铀、原子学、核物理学、提炼铀、流体力学、冶金学、爆炸学、放射物物理学和计算机科学,每门学科都需要成千上万的人才,人才从哪里来,这些年轻的人次基本上都是在 50 年代成功培养出来的。从 1964 年到今天,从发射卫星到神舟上天和回收,这个发射和回收过程之间的困难又比第一枚原子武器爆炸的困难大得多,这需要很多的设备和精密仪器,这绝对是一个惊人的发展。所以,从社会发展史来看,中华民族近 100 年来的科技进步速度是史无前例的。假如有人说,日本的明治维新时从 1868 年开始的,到 20 世纪初,发展也是非常迅速的,这个话不是完全没有道理,不过你仔细想想,它还是不能跟中国在 20 世纪的发展相比。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中国在 20 世纪初的时候,不但近代科学是零,而且对于要学习近代科学这个观念还没有稳固树立。而对日本来说,明治维新虽然是从 1868 年开始,可是在那以前几乎整整一个世纪陆续地引进了一些现代科学。那个时候,现代科学在日本被称为 “兰学”,因为是从荷兰引进的,而且在 19 世纪初,日本出版了从荷兰翻译过来的整套的百科全书。因此可以说,日本引进现代科学不是从 1868 年开始,而是在那以前,已经有了 100 年的历史,这是中国在 1900 年以前没有过的经历。所以,中华民族在 20 世纪 100 年间的进步,在历史上是没有过的经历。当然也有人说,中华民族还没有达到最先进的地步,这个话也是对的,中国要以 100 年的时间超越西方 700 年的现代科技发展是不可能的,我们应该以历史的角度和辩证的观点看待这个事情。首先,就是要接受这个事实,中国这 100 年间的科技发展绝对是惊人的,而且这 100 年间的成绩是其他大国如印度和巴西所望尘莫及的。这个观点接受了以后,就可以展望未来。对于中国科技的发展,有些人采取不乐观的或是悲观的态度,还怀疑今后 30~50 年能否继续如此高速进步。这点我想过很多,我的结论是乐观的。为什么结论是乐观的?仔细想一下,一般人都会又一个错觉,认为科技的发展是非常非常困难的,我要指出来的是科技的发展要有先觉条件,如果这先决条件能够解决的话,科技的发展是很快的,所以过去 100 年中国能有这样高速的发展,就是因为中国有这几个基本的因素。事实上在这 100 年间,中国有种种困难,新中国建立以后,仍有种种灾害和错误,有自然的,有人为的,可是在这么多的错误、困难和灾难之中,中国仍有这么大的进步,是什么原因呢?因为中国具有科技发展的基本要素,我认为有四个基本要素:第一是中国拥有数不清的非常聪明的青年,这一点全世界都人认识到。20 世纪初,关于中国人的自信心问题,当时有人说是“种族退化论”,意思是说中华民族过去几千年是很聪明的,现在退化了。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呢?这种说法是受到高等教育而且很有学问的人提出来的,关键是那时候这些人丧失了自信心。今天,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很多中国留学生在国外尤其是在美国,他们的优秀表现使全世界的人都承认中国人是非常聪明的。有聪明的年轻人还不够,第二就是中国人有很优秀的传统,如注重忠诚、勤奋、忍耐、教育,可以培养出一代又一代勤奋而有纪律的青年,这是别的国家所不具备的。第三就是有决心,这个决心在新中国建立以后就非常坚定。所以中国在 20 世纪 50 年代培养出了很多优秀的人才,现在又提出了 “科教兴国” 的口号,这就是中国人的决心。这三点是新中国建立之后都具备的。第四是要有更多的经济支持,过去的 50 年,因为中国的经济力量不够,科技发展水平有限;今天的中国跟过去 50 年的中国大不一样,未来 30~50 年的条件会更好,在这样的情形之下,我对今后 30~50 年的条件会更好,在这样的情形之下,我对今后 30~50 年中国科技的快速发展持很乐观的态度。今后 30~50 年,中国科技的发展又什么特点?这个是非常值得思考的,尤其是做决策的领导人必须掌握的。

科技展望

杨振宁说:20 世纪世纪科技发展的速度是惊人的,这个发展是建立在 20 世纪 50~60 年代科技的基础之上的,尤其是物理学和生物学的发展。基本物理学载 0 世纪 30~40 年代有过几次大的革命,即相对论、量子力学。这些基础学科的发展影响了 20 世纪各个方面科技的发展,而且还将继续产生影响。另外,1953 年英国科学家沃克和克拉克发现了人类基因双螺旋体的结构,这个发现产生了生物工程研究。这几项大的科技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为此,整个世界的生产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以后 30~50 年会出现什么现象呢?讨论这个事情要讨论 30~50 年,因为没有人能预言,100 年后的科技发展会是怎样一种情况。正如 100 年前的人不能了解今天的世界,今天的飞船登月、飞机、电视机、网络通信等,这在 100 年以前是不可能想到的,所以不可能讨论 21 世纪的未来科技发展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但讨论今后 30~50 年的发展方向是又可能的。我要指出的是,在今后 30~50 年,基础科学的发展和应用科学的发展,将继续向应用科学的方向倾斜。在这里,我举一个例子。在 2002 年 6 月 4 日,美国 A&E 电视等媒体曾评选出 20 世纪 15 大科学发现和发明项目:电灯、飞机、半导体、电视、小儿麻痹疫苗、塑料、交流电、计算机、避孕药、原子弹、激光、流水生产线、无线电、生物工程、通信网。这是非常重要的 15 大科学发明和发现,直接影响了半个世纪里每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其中大多数是在是 20 世纪下半叶发明和发现的。这说明科技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而这些发展多数是应用科学的发展,这些应用科学的发展是由 20 世纪上半叶基础科学的发展引导的,每一个新的方向的发展都可以创造和产生巨大的财富。全世界都在朝这个方向走,其速度之快,都是以前不能想象的,这个势头在今后的 30~50 年还将继续发展。如计算机的半导体芯片,芯片的应用非常广,很显然,再过 20 年,可以在每一栋房屋,每一个房间,每一辆汽车甚至每一个人身上都装上芯片。因为现在科技发展到一定程度,是可以想象出无数的、新的、有用处的、能够增加财富的、能提高人类生产力发展的东西的。所以,向应用科学方向倾斜,我想,这个趋势将要在全世界,尤其是在已经工业化的国家和正在工业化的国家继续发展。这是任何一个国家和行政领导人都要面临的问题,就是在这种情形下,经费的分配应该采取什么政策?我想这不是一个能够抽象讨论的问题,需要每一个国家、每一个地区、每一个研究所、每一个学校都本着他们过去的经验以及当时的环境、条件来做好他们自己的决策,这是一个容易造成困扰的而且容易令人误入歧途的、复杂的决策性问题。

文化韧性

杨振宁说:科技发展的基本因素可以用人才传统、决心、经济支持四个因素来表示,这四个因素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充分的条件。1947 年,英国的大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写过一篇著名的文章,他在文章里写道:“美国和苏联是强国,我们是在什么地方可以找到第三个强国?不在欧洲,也不在英联邦,当然也不在中国或印度,因为这两个国家都有悠久文化、众多人口、广袤土地、丰饶资源,但这两个大国极不可能在未来关键性的历史年代里发挥他们的潜力。”汤因比是一个极有学问的人,他用宏观的眼光去研究整个使劲儿的形势和发展。他和其他西方历史学家有很大不同,他能够跳出西方文化发展的圈子,用更客观的眼光看待世界的发展。可是从他说的这几句话可以看出,他虽然学问很深,但没有看到一些重要的事情。今天看来,汤因比的语言有两大错误:第一,他没有预见苏联的解体;第二,他没有遇见强大的中国崛起。没有预见苏联的解体时因为他对苏联的基本政治结构没有了解,但没有预见中国的崛起,是特别值得我们深思的。我想他对中国的潜力,对中国共产党的能力与中国文化的韧性恐怕都没有正确的认识。这是我在 5 年前所写的几句话,我今天要谈一下对 “中国文化之韧性” 这几个字的认识和了解。过去我曾两次提到 “韧性” 这两个字,一次是在我看到长城的时候,另一次是在 5 年前我谈到汤因比没有预见中国的崛起,是因为他对中国文化的韧性了解不够。我不是研究历史的,也不是研究社会学、哲学和经济学的,不过对此我有一个不完全错误的看法,我大胆提出来和大家讨论。中国历史上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是别的世界文化所没有的,比如犹太教、伊斯兰教、基督教、佛教这些跟中国文化有根本的区别。中国的儒教虽然受到了佛教和道教的影响,但儒教不是一种宗教,儒教没有教堂、没有圣经、没有严密的教会组织。儒教和其他宗教不一样,儒教是哲学,而不是宗教,儒教哲学代替了宗教的一些作用。“未知生,焉知死”,这是一个非常入世的、现实的哲学,这一点跟别的许多大国文化有基本的区别。荀子曾经说:“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中国要“孰与制天命而用之”,这是入世的、现实的。

杨振宁说:中国之所以有那么快的发展和转变,是因为中国的文化和中国的传统就是入世的、现实的。中国文化跟犹太教、伊斯兰教、佛教都不一样,那些没有中国文化那么现实,没有中国文化那么入世。因为这个缘故,在中国的历史上没有西方国家的宗教革命、宗教冲突和宗教斗争,没有印度解不开的宗教问题,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的幸运。中国的整个哲学是入世的、现实的。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跟我有切身关系的。最近 20 年来,我所研究的物理学叫 “超旋理论”,是热门理论物理前沿方向,现在世界一些知名大学的年轻人都在进行这方面的研究,而且做得很出色,科是却很少有中国年轻人搞这方面的研究。现在中国学物理的年轻人很多,每年在国内国外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的人也很多,但是很少人做“超旋理论” 研究。为什么呢?道理很简单,就是因为 “超旋理论” 不够现实,是想入非非的理论,而中国的传统思想使他们不想做这个理论,我也不要我的学生做这个理论,因为这个理论太玄了。这个很简单的事实和中国的传统思想有关系,这一点我跟国内外的同行谈过,大家都同意。中国人认为这个理论不够现实,有空中楼阁的危险,所以不去搞,而西方人在这点上基本有不一样的感觉,

杨振宁说:1937 年 “七七” 事变以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一起搬到昆明,我在西南联大读了 4 年本科、2 年研究生,获得了硕士学位。西南联合大学有一首校歌,写得很好,是冯友兰先生写的词,他晚年把这首词收入了他的《三松堂自序》。校歌是这样的:“万里长征,辞却了五朝宫阙。暂驻足衡阳湘水,又成离别。绝徼移栽桢干质,九州遍洒黎元血。尽笳吹弦诵在山城,情弥切。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需人杰。便一成三户,壮怀难折。多难殷忧新国运,动心忍性希前哲。待驱除仇寇复神京,还燕碣。”冯友兰先生对这首校歌很满意。我和西南联大的许多同学都会唱这首校歌,每次我们相会,都不可避免地想到当时的情形。在 1946 年西南联合大学解散的时候,这 3 所学校搬回北京和天津这一年,冯友兰先生又写了一篇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文。这个碑文的原件现在保存在昆明师范大学里,在北京大学校园里有复制品。纪念碑文很长,其中很重要的一段是:“我国家以世界之古国,居东亚之天府,本应绍汉唐之遗烈,作并世之先进。将来见过完成,必于世界历史,居独特之地位。盖并世列强,虽新而不古;希腊、罗马,有古而无今。惟我国家,亘古亘今,亦新亦旧。斯所谓‘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者也。”冯先生晚年非常喜欢这个碑文,并简称为 “旧邦新命”。“旧邦新命” 有两个意义,一个是旧亡新生命,另一个是旧貌新生命。我觉得冯先生这个想法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心愿。

2002 年的初夏,在中央党校的荟茗园里,在掠燕湖畔,聆听当今世界伟大科学家对中华民族深情的呼唤,对中华民族近代国耻的痛苦回顾,对当代中国建设成就的高度评价,对中国未来科技的展望,使我为之动容,为之感慨,为之鼓舞,为之骄傲。顷刻,我陷入对历史的沉思,心中充满着对未来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以及科学发展的憧憬。

杨振宁——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而且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和民族主义者,他以特殊的方式度过了 80 岁生日。

八十华诞的最好纪念——清华大学的 “前沿科学国际研讨会”。

八十华诞的最好礼物——中共中央党校的首次演讲。

八十华诞透露的心愿——希望世界物理研究中心转移至中国。

八十华诞的人生回归——定居少年时代曾经生活过的清华园,在这里找回了认同感,正式成为清华大学教授、高等研究中心主任。

杨振宁是中国近现代史和中国现代科学发展的见证人,他的演讲对中国的决策者来说,无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几十年来,杨振宁一方面在为科学献身,另一方面在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呐喊,在他身上,完美地体现了中华民族和现代科学的高度统一。

2005 年 11 月,我应美国微软公司的邀请,访问西雅图微软总部、旧金山硅谷的惠普公司、英特尔公司以及斯坦福大学,参观了当年杨振宁的父亲学习生活过的校园、教室、图书馆和校实验室。我在校园展览馆前的法国著名雕塑作品《地狱之门》前伫立,在绿草如茵的广场上行走,在高大雄伟的棕榈林中徘徊,心中荡起一阵激情。这所近代创办的学校,培养了美国总统胡佛和时任国务卿赖斯,以及几十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这是美国高等教育比较成功的一个典型。在即将离开斯坦福大学的那一刻,我回想起 2002 年 6 月 19 日与杨振宁在中共中央党校的那次谈话,脑海里浮现出 1957 年 12 月 19 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诺贝尔奖典礼上杨振宁发表的一段热情洋溢的著名演讲:

今天,站在这里告诉你们这些事实,我沉重地体会到一个事实,就是我在不止一种意义上,是中国和西方文化的共同产物。我一方面为中国的血统和背景自豪,一方面将工作奉献给起源于西方的现代科学,他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

晚年清华

1999 年 5 月,杨振宁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执教 33 个春秋后退休。新命名的 “杨振宁理论物理研究所” 的揭幕仪式于 5 月 20 日至 21 日在石溪分校举行。与会者包括杨振宁当你按在芝加哥大学物理系的同学、在普林斯顿高等学术研究中心和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理论物理研究所的同事,以及从世界各地专程赶来的学者。他们大都是硕果累累的知名科学家,其中有 15 名诺贝尔奖获得者。

2006 年 6 月,清华大学成立了高等研究中心,关于这个中心得的成立和原因,杨振宁说,成立中心是清华大学王大中校长和梁尤能副校长提出来的。他们邀请我来清华访问,期间我们多次交流,他们说清华要想建成世界一流的大学,必须要有一流的研究机构。他们一位普林斯顿的高等研究中心是非常成功的一个研究机构,所以也非常想在清华也建立一个类似的研究中心。因为我在普林斯顿高等学术研究中心工作了 17 年,所以希望我能到清华来办一个类似的研究中心,这是原因之一。其二,我的少年时代是在清华度过的,感情因素义不容辞,就答应了。

研究中心命名也和普林斯顿的有点关系,名字是从 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y 译过来的,只改 Institute 为 Center。中心成立以来,除了找世界第一流的学者,最主要的工作是筹集资金。要发展一个研究中心非常重要的就是要有经济的支援。目前,国家拨给清华大学的经费很多,但能够用于研究中心的钱却少之又少。

杨振宁说:所以,中心第一步就是筹集资金,而我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帮清华大学在其他地方成立基金会,一个在美国,一个在中国香港。之所以成立两个,是因为两个地方的税务不一样,香港人捐的钱可以放在香港的基金会,美国人捐的钱可以放在美国的基金会。现在两地的基金会都已经成立,已收到的捐款有 700 万美元,另外认捐的还有 300 万美元,这样,目前中心至少有 1000 万美元。我们基本上不用这个本钱,而是把这些钱存到银行,只用它的利息,我希望最后捐款能够达到 1500 万美元,这个数目的利息足够中心运转,我相信几年后可以达到。哈佛大学的研究中心办得很成功,有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学校有个完全由校方自己支配的基金。这个基金拥有 1800 亿美元的资金,年利息恐怕都有 20 亿美元。仅靠利息,就可以做到很多别人做不到的事情。

大学教育

2005 年 9 月 27 日,杨振宁在北京做了一场关于大学教育的演讲。杨振宁说:评价中国大学是件非常复杂的事情,正如苏轼在诗中所说的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1993 年我在香港大学做了一个演讲“近代科学的回顾与前瞻”。那次演讲与今天我们要讨论的“中国文化与近代科学” 有密切的关系。那次演讲的结论是,到了 21 世纪中叶,中国极有可能变成一个世界级的科技强国,因为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需要 4 个基本条件:人才、传统、决心和经济支持,因此四个基本条件中国已基本上或即将具备了。

关于传统,杨振宁说:儒家文化注重忠诚,注重家庭人伦关系,注重个人勤奋和忍耐,重视子女的教育。这些文化特征曾经并且将继续培养出一代又一代勤奋而有纪律的青年。与之相反,西方文化,尤其是当代美国文化,不太看重纪律,这影响了对青年的教育,产生了严重的社会与经济问题。能培养出勤奋而有纪律的青年是中国文化传统的一个特征,同时也是对发展近代科学极为有利的一个因素。

杨振宁详细地讲了他对中国大学教育的几点看法。今天全世界对于大学的评价有一个共识,就是要从三方面去考虑:一是对社会的贡献;二是本科教育;三是研究生与研究生教育。关于第一、第二点,50 多年来中国的大学培养了几十届毕业生,他们对国家的贡献是无法估量的。没有 50 多年来中国大学毕业生的贡献,今天的中国不可能达到目前的状况。今天中国的这些变化,大家都是公认的。

杨振宁认为,中国最好的大学对中国的贡献,比哈佛大学今天对美国的贡献还要大;中国二流大学对中国的贡献,也比美国二流的大学对美国的贡献大。这是历史发展的结果,起源于正在发展中的国家和先进国家的社会需要的不同,这是不争的事实。2004 年,我在清华大学教了一学期的大一物理,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九十年代我也曾经在美国教过两年的大一物理。对比中美两国的学生,我有两个极深的印象:一是中国学生在中学习题做得多,远比美国学生基本功扎实。二是中国学生得大一学生比美国大一的学生成熟得多了,能集中注意力,能努力学习。所以我认为清华大学的本科生普遍比哈佛大学的本科生好。

美国的教育哲学对年轻人采取的是放任政策。讲得不好,是让他们随波逐流。这种教育哲学的好处是能给有特殊天资才干的人以极大的创新空间。关于研究和研究生教育,中国大学确实比先进国家的大学落后许多。清华、北大、复旦的研究成绩比哈佛还差得很远。这是全国都十分关心的问题。国内科技研究成果仍然跟不上先进的国家,有多种原因。而我认为,其中极重要的是经费仍然不足。近年来,投入科研的经费确实大大提升了,可是对于年轻教师,对于博士后和研究生的待遇,包括住宿条件、薪水、子女教育与医疗条件,所投入的钱仍然远远不够。

科研工作者需要长期稳定的生活环境,最好能长期不受干扰,不必整天写研究项目申请书,不必因为住所太拥挤而夫妻经常吵架,不必为孩子的读书而困扰,不必因家人生病而分心,等等。科研工作者需要专心做研究。这样积累几年的思考和探索才容易有成就。

在国家还未能给许多科研工作者安排长期稳定生活环境的时候,责备他们的工作成果不理想是不公平的,忽视中国大学本科教育是不恰当的,对中国科研发展前途抱悲观的看法是不明智的。

教育哲学

杨振宁认为。中国的教育哲学对于 90 分以下的学生比较好。为什么呢?这是训导的政策,把 90 分一下的学生引到了成才的道路,让他们将来可以在某个方向发展他的才能,变成对社会有用的成员,还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面对于 90 分以上的学生,杨振宁认为美国的方法更好。90 分以上的学生不需要训导,如果准许他自由发展,他可以海阔天空,发展出别人所没有的事业,美国教育的着重点就是这些学生,这有它成功的一面。但是这种政策允许只能在美国才可以,像比尔 · 盖茨不仅在中国不容易产生,而且在其他国家也很难产生,如德国、日本、英国等。

杨振宁认为现在红果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现在的孩子都比较着急靠重点中学、重点大学,所以就需要赶紧做习题,多做数学题,那当然就少了学习别的重要的知识,如中国的传统文化的时间。他觉得这是个大问题,而且这个问题不只中国有,日本、韩国等都有。杨振宁认为产生问题的原因在于经济发展的问题。比如在美国,因为国家富强,所以美国孩子只是中学毕业,生活就可以过得不坏。也就是说,当国家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一个中学毕业生的平均生活水平在欧洲和美国还是相当好的。所以美国大学毕业生的平均生活水平要普遍高于中学毕业生的生活水平。在这种情形下,家长都希望孩子将来过得比较好就是很自然的事情,因此,他们就要孩子们考重点中学、重点大学。韩国、日本也和中国一样,小孩子必须要补习,为将来打基础。但社会上对这个现状不满,与教育界吵来吵去,可是没有结果,因为整个社会对经济结构还没有达到一个水准,所以就出现了这种现象。中国台湾研究院的院长李远哲,曾设计了一个教育改革,他花了大量的时间来推动改革,到现在已经有十几年的时间,但是结果却是彻底失败。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教育改革不是一个委员会的事情,而是与整个社会的喜欢同、整个社会的结构有密切的关系。这个应该引以为戒。

杨振宁一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哪一段教育对他来说是最重要的呢?杨振宁说,教育有有幸,也有无形的,事实上一个人最重要的教育是无形的教育。儒家教育注重人伦、注重子女教育、注重迁建,这都不是在学校里面学的,也不是老师所能教授的,而是整个社会和环境的影响。而这个无形的教育,在小学、中学、大学都有。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都可以吸收不同的传统思想对个人的要求。

至于有形教育,对杨振宁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在西南联合大学和在美国学习,这与杨振宁的专业有关系。杨振宁在西南联合大学先念了 4 年本科,再念了 2 年研究生,又在联大附中教了一年书,这个附中就在大学附近,所以他在教课之余还是经常在大学的讨论会里活动,前后共 7 年,这 7 年对于杨振宁吸取近代物理学的只是是一个重要的关键时期。后来杨振宁到没过去,进了芝加哥大学的研究院,在那里又从另一个方向了解到了学习物理学的方法。所以说如果要讲哪一个阶段的有形教育对杨振宁影响大,应该是在西南联合大学的 7 年和在美国芝加哥大学的 3 年。

2006 年 10 月 30 日,杨振宁在东南大学演讲时表示:“中国高校对中国发展做出的贡献远远要比美国高校对美国做出的贡献大。”

杨振宁十分肯定中国的大学教育,因为中国发展起步迟,对人才的需求非常大,高校培养出的人才对中国发展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而美国发展已经处于稳定器,因此美国高校贡献的重要性不能和中国的相比。

事实上,杨振宁已经不是第一次对中国的高等教育大唱赞歌了。2005 年 10 月,他就曾公开预言:“大陆学者在 20 年呢内将获得诺贝尔奖。” 当时也的确让很多人大大激动了一番。2012 年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屠呦呦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让他的预言变成了现实。而在全国巡回演讲的过程中,杨振宁更是从来都不吝啬他对中国教育的赞美之词,只要有机会就会夸一通中国教育的现状。

文章摘自《院士之路》迎接党的十九大精品选题。许智宏 / 顾问;黄健 / 著。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 年 12 月第一版。

黄健: 2007 年 9 月—2014 年 2 月 广西新闻出版局(版权局)党组副书记、(正厅级)副局长。2012 年 10 月至今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参事。 2013 年 1 月至今 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委员、广西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正厅级)

许智宏:1942 年 10 月出生于江苏无锡,植物生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院长。

好像有一万八千多字了,没想到哇,哈,没赶得上论文,还是论文级别高点儿体量大点儿,哈哈,希望列位的窥奇心理得到一点满足,看完觉得没什么欢迎留言哈,也不强求,哈哈,如果觉得挺不错的,欢迎点个赞哈,这样,码字送好文的动力更强!

知乎用户 小侯飞氘​​ 发表

一个恶意捏造的谣言居然都赞到 500 多,我几乎以为这里是朋友圈了。
出来辟辟谣。辟谣对象为 Charrine 在本问题下的一个回答(这是谣言!这是谣言!这是谣言!):
杨振宁真的很伟大吗? - Charrine 的回答
截图如下:

杨振宁之妻翁帆怀孕是 2006 年就开始传播的一个谣言,杨已经亲自出面辟谣了:
据称翁帆怀孕是假新闻 饱受关注的 “杨翁恋”
http://news.qq.com/a/20091029/000052.htm
老翁之妻怀孕,医生讲述猎人故事的这个段子,也是一个老笑话,在网上流传了多年。结果被 Charrine 拿来恶意攻击杨政宁。按照 刑法第 246 条关于诽谤罪的定义:“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该用户的行为足以定性为犯罪。

我在该回答下做出了反对的评论,并举报了该回答。然而很快 Charrine 关闭了非关注者的评论权限,知乎管理员也没有对该答案进行处理。
知乎应该作为一个传播知识的平台,而不是一个谣言集散地。然而就这样一条明显的谣言,截至目前却得到了 500 以上的赞同,有愈传愈广的趋势,实在有点看不下去。

利益相关:和杨振宁没有任何关系,和造谣者 Charrine 也没有任何关系。只是对这种恶意造谣传谣,被人打脸还关闭评论权限的猖獗行为特别看不顺眼。
-———————-
一天没注意,评论区都撕的不像样了… 有人说何必大题小做,我认为说段子可以接受,但不能拿段子当新闻蒙观众。造谣传谣不仅仅是道德低劣,而且是犯法的行为。

在此之前,我还没在在知乎上拉黑过任何人。以前有人告诉过我:在学校呆久了会产生一种幻觉,会觉得 “讲道理” 是每个人的基本属性。这次算是领会到这句话的真谛了。
在此声明:接受任何批评与讨论,但进行人身攻击的评论一律拉黑 + 举报 + 删除。

知乎用户 吕豪 发表

杨振宁对中国科研的贡献:
杨振宁在 20 世纪 80 年代初期直接领导了南开大学物理研究室的创建,为此呕心沥血。南开大学理论物理系的早期毕业生,比如吉林省政协副主席、东北师范大学副校长薛康、中国科学院院士孙昌璞、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副院长苏刚,基本都曾受其个人资助到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访问一年。很多年后,他们才得知,为了筹款送他们深造,杨振宁曾抱病在唐人街演讲。
1971 年后,杨振宁坚持每年至少回国一次,每次都停留很长时间,直接指导我国科研发展方向。他创设了中国学术交流委员会,中山大学高等学术研究中心基金会,亿利达青少年发明奖、吴健雄物理奖和陈省身数学奖,成立了南开数学所理论物理研究室等。他担任了我国数十个大学的名誉教授,不顾高龄,经常奔波在各校之间指导科研工作,参加和领导学术研讨活动,所有活动的报酬都一概不取。因为杨振宁对中国科教事业的杰出贡献,我国在 1996 年向其颁发了首届 “中国国际科技合作奖”。
1997 年,高龄的他为了强调本科阶段的重要性,还坚持主动给本科生上课。在清华物理基地科学班的教学模式,清华 IAS 的建立,凝聚态物理和冷原子领域方面,由于他的直接帮助,弯道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他为中国理论物理的科研团队培养了两代杰出人才,很多名校物理领域的大牛教授、系主任、院长,都是他一手带出来的学生。此外,他以私人社交圈在国际上招了不少国际级别的大牛研究者,而这个影响是全中国科研、学术界都永久受益的,比如世界计算器学顶级权威姚期智就是杨振宁力邀回国。
据统计,他共为中国协助建立先进物理实验室 60 余座,为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拉来了 20 亿美金的科研经费。以清华大学的名义发表顶级 SCI 论文 30 多篇,将冷原子、凝聚态两个热门科研领域的水平提高到世界一流,在统计物理领域也有杰出贡献。并以清华名义出版科学史研究著作数部。他利用在国外的人脉关系,私人推荐 1200 多名青年才俊出国深造,基本都归国成为栋梁之才。中国第四代光源的科研大项目也是杨振宁一手促成。
朱邦芬院士:杨振宁在清华大学的年薪为人民币 100 万元,但他分文不取,捐给了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他还卖掉了在纽约的一处大宅子,折合美金 100 万,捐献给清华大学。近年,杨振宁夫妇还陆陆续续向清华大学捐献了近 200 万美金的存款。更早的时期,他就把诺贝尔奖金的一部分,也捐给了清华大学。
目前,94 岁的杨振宁依然在兢兢业业的带科研团队。

知乎用户 唯小痞 发表

“比生活在黑暗里更悲催的,是大白天的,却站在在别人阴影下。”

一、

2000 多年前,嬴政还是秦王,他的亲戚们和韩国勾结,派了好多奸细到秦国,准备把小嬴搞垮。

小赢怒了,“哎呀我去,你们这些歪果仁,给我滚”,要把六国谏客都赶出去。

有个叫李斯的人,冒死写了一篇《逐谏客书》——“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哎呀,有牛人不用,还赶出去,怎么能是泱泱大国呢?

同僚们骂李斯,“你脑子进水了啊,没看大王生气呢吗?”

小赢却被说服了,他收回成命,还给李斯升了官。后来,小赢统一了六国,成了秦始皇。

2000 多年后,也有个人说:“我大天朝现在有实力了,把全世界的人才都招揽过来吧!”

受到呼唤,先回来入籍的两个科学家,杨振宁和姚期智,都曾是中国人,一个得过诺贝尔,一个得过图灵奖。

这个人比李斯幸运,没挨骂。杨振宁太有名了,想骂人的都骂杨振宁去了,没工夫琢磨到底谁是这个 “呼唤者”。

杨振宁你到底是牛人,还是沽名钓誉的啊?!别人是峨眉、武当,你这洪荒之力派,名字倒是很耳熟,我们看不懂啊。再说,年轻时,你还和同事小李闹矛盾来着。

还有,你怎么才回来?前几届武林大会叫你,都你不来。

最关键的是,你 82 岁的时候,还和我们抢 28 岁的姑娘。

比生活在黑暗里更悲催的,是大白天的,却站在在别人阴影下。

给他制造阴影的,是小时候的好朋友邓稼先。他们都是安徽人,小时候在清华园里就认识了,一起玩、一起读书,后来又一起去美国,都成了著名物理学家。

两个早年经历这么像的人,很容易被从晚年境遇来判断品行差别。

让老杨郁闷的是,老邓这个人,品德之高洁,简直是高山仰止。弄得老杨,满身都是阴影。

二、

五十多年前的一个宴会上,卓别林曾对爱因斯坦说:“他们欢迎我是因为他们都理解我,他们欢迎你是因为他们都不理解你。”

同理,老杨到底牛不牛,我要是都懂了,估计他也得不了诺贝尔奖。

幸好我还没笨到家,知乎上那些搞物理的,对杨振宁的评价我大致看明白了:

全世界伟大的物理学家终极排名中,活着的人里,他最牛。把活的死的都算上,他能至少能排前十。最高排位是第四,当然这个第四,有十几位有力的竞争者。这个排行榜,前三位是牛顿、爱因斯坦和麦克斯韦,都上过我们中学物理课本。

杨振宁有 13 项世界级贡献,涉及统计力学、凝聚态物理、粒子物理、场论等物理学 4 个领域。

其中,有三个是够得诺贝尔奖的。还有八个,在中国,只要有一项就是大师泰斗。

著名物理学家霍金,带病还当上物理学家,的确应该被人敬仰膜拜。但论学术成就,霍金见到杨振宁,是要倒头膜拜一下的,如果他能的话。

同为物理学家,杨振宁和好友邓稼先的研究领域也有区别,一个搞理论物理,一个搞核物理。

咱不论人品是否有差别,仅伦表现力,核物理比理论物理强太多了。

杨振宁的论文,我连一个标点符号都看不懂。杨振宁的学术研究有多大价值,我们不知道啊,人类研究还没到那个高度啊!

他的 Yang-Mills 非交换规范场理论,是当代前沿物理学的基础理论。即便是物理专业的学生,大部分都还没摸到他的研究领域,就碎成渣了。

所以说,杨振宁伟大与否,一般老百姓是感受不到的。

十几年前还是还是二十年前,他在清华给大一新生上过物理课。这算是杨振宁在做普及教育,最接近大众的一次。可是,想接触,咱不是也得先考上清华吗?

相比之下,邓稼先搞两弹一星,一爆炸咣咣的,那动静就太大了。

同是给中国人长脸,杨振宁获得诺贝尔是为了证明中国人有智慧,氢弹原子弹,则是证明,我们不会被打了。两个相比,一个锦上添花,一个生死之忧。

就算大家再不了解核物理,美国人也教育了全世界。广岛、长崎两颗原子弹扔下去,大家都知道,这玩意厉害了。

当我们看不懂大事儿,就容易琢磨一些看得懂的小事儿。

比如,他当年和李政道的矛盾。和物理有关的,我们不懂。但办公室政治,大家多少还是懂一点的,没上过班,也看过甄嬛传。

他不是只有一项成就,13 项,总不能都是占了便宜吧。如果是,那更要请回来了。

历史上,有过一张大牛物理学家们的合影,拍摄在美国。当时人们感叹,这就是人类智慧之精华啊!

这些人,如果都在中国多好。如果仅靠占别人便宜,就有了 13 项世界级成就,旷世人才啊!忽悠回来一照片大牛科学家,就靠他了。

三、

五十多年前,美国,当时的杨振宁和邓稼先或许有过这么一番对话:“咱哥俩,一个回国建设,一个在外掌握最前沿的技术。”

半年前,杨振宁反对中国建设超大型对撞机,也有人编了个段子:

老杨:不要建设超大型对撞击机,太贵,同样的钱应该先建设……

中国科学家:你又不是中国人,多嘴什么?

老杨:哎呦我去!

然后他就入籍了。

猜测也好,挑剔也罢。我既没有把他回国赋予多么崇高的意义,也没把他想的多么现实功力。只是一个普通的 95 岁老人,一个朴素的愿望——落叶归根。

他的父亲杨武之,曾是清华教授。他小时候在这里生活过,父亲又在这里被批斗到去世。

他当年加入美国国籍,父亲至死也不肯原谅他。回国,必然是他的心愿。

他变换国籍的理由,其实是充分的。

当年不回国,是因为杜鲁门总统下令,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的中国学生,不能回国。

他在获得诺奖的第二年,拿了美国国籍,说是为了旅行签证方便。想想也是,他是庚子赔款去的美国,拿的中华民国护照。那时已经 1965 年,是没办法办签证。

只是,他的小伙伴邓稼先,在爱国这件事上,做的太感人了。

同是在杜鲁门的禁令下,邓稼先辗转回国,为中国开创了核事业。

相比之下,杨振宁作为第一个到访新中国的美国学者,回到美国被 FBI 屡次找麻烦就不算啥了。

为了中国的核事业,邓稼先隐姓埋名 28 年,远离家人、子女,在嘛都没有、条件很差的戈壁滩上奋斗。

相比之下,老杨将学术成果全部公开,带回一批姚期智这样的台湾科学家就不算啥了。

由于当时条件落后,防护不到位。邓稼先曾直接用手拿反应物。后来,因为辐射得了癌症,全身渗血,62 岁就去世了。

相比之下,老杨写信保护邓稼先不受迫害,给他找药,22 年后第一次回国,第一个想见邓稼先也就不算啥了。

邓稼先之伟大,除了学术成绩,真的是如书上写的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不仅爱国,而且牺牲了一切,愿意把骨髓都榨干来报效国家。这不就是我们小时候学到的,最伟大的人吗?

相比之下,杨振宁的确更聪明,更会审时度势。他知道,相比理论物理,核物理才是中国当时最需要的。他也知道,他的出身可能会影响科研,自己的岳父杜聿明,还在被俘。

至于两人的评价,已经一目了然。

杨振宁被写在物理书里,邓稼先被写在历史书里。

四、

900 多年前,有个叫张先的人,八十多岁迎娶了一个十八岁的小妾。

他们在一起八年。张先去世后,最大的儿子和最小的女儿差了 60 岁。

当年张先纳妾,最兴奋无比时,他的好友苏轼写诗调侃他,就有了 “一树梨花压海棠”。再之后,这就越来越不是什么好词了。

杨振宁最被人诟病的,也是他的爱情。

好吧,我承认,对他和翁帆这段相差 54 岁的感情,我也有过各种不善意的揣测,谁让我也是个普通人呢?

他和第一任夫人杜致礼,曾是一对让人羡慕的佳偶。杜致礼去世后不久,他就和翁帆结婚,翁还当过两人的秘书。

作为女性,了解过这段故事,恐怕不善意的揣测还不止 “为老不尊”,或者 “一树梨花压海棠”。

直到我看到这张照片,一切释然,不再有不善意的揣测。

someone like you

老杨不止一次说过,她是上天赐予的礼物。我终于又懂了一些。

他的确是被上帝摸过头的人。

那些非议者,可能是觉得,一个漂亮的 28 岁女人,在离过婚之后,应该降级选择配偶。“终于轮到我了!” 可没想到,被一个 82 岁的老人抢了。

其实呢,换成别人,翁帆只是个普通的漂亮女人。但对老杨来说,是上天恩赐。

对别人来说,翁帆也未必合适。明显这是上帝给老杨的私人定制、量身定做啊!别人穿上,可能袖子太长、肚子太凸、屁股太翘。

所以也别惦记了。上帝同样的动作,对老杨来说是摸摸头,对别人来说可能就是一棒槌。

五、

比生活在黑暗里更悲催的,是大白天的,却站在在别人阴影下

由于邓稼先的品格,犹如圣人般伟大,很容易显得周围的人是 “渣”。

但有没有可能,和圣人在一起的,也是一个了不起的人呢?

我理解那些痛批老杨的人。现在已经不是喊口号,非得说一个人伟大的年代了。完全可以不认同他。

但我们至少可以,把他当成一位普通的 95 岁的老人。如果他是我们家里的长辈,我们一定让他想干啥干啥,不对他有任何要求。

就凭杨振宁,95 岁还在工作这件事。我为之前通篇的 “老杨” 道歉,认同与否,喜欢与否,我都应该称他为“杨老”。

围观唯痞(微信公众号:VP1VP1)家小鲜肉的快去加微信 weipiweipi 勾搭唯小痞,记得发暗号 “芝麻开门”,用别的调戏也行~~ 唯痞饭米粒红包礼品惊喜不断哦!

知乎用户 Sisyphus 发表

确实很伟大,引一句鞠国兴老师的话 “讨论 20 世纪后半的物理学,杨是绝对绕不开的”

…… 然而,本渣渣没了解过其工作,也没读过杨振宁传,就不显眼了

===== 看书的时候发现了点材料,更新一下 ===

爱因斯坦方程指爱因斯坦场方程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1956 年提出宇称不守恒,次年即获得诺奖,从没见过那么快拿诺奖的好吗,希格斯老先生等了几十年。第一位华人诺奖得主。杨振宁创建了并主持了纽约大学石溪分校的理论物理研究所,1997 年该研究所更名为杨振宁理论物理研究所。
据说了解越多越觉得杨振宁突破天际的厉害,最后一位在理论物理学界横冲直撞的人了吧

知乎用户 如月千早​ 发表

谢邀。
我一个小学生不懂物理,但是杨振宁拿到了诺奖,比起那些嘴炮民科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知乎用户 volley 发表

我在石溪大学呆了五年,也听到过不少关于杨老的轶事。
讲一个吧,你们看现在几个学者能够做得到的:
当年还没有电脑的时候,写文章需要用打字机打。杨老那样身份的人当然不会自己亲自打。他有一个秘书帮他打字,需要写文章的时候就是他口述,秘书打字。据说他可以不带停的把一篇文章从头到尾口述完,秘书打出来都不用再看就可以直接投了。

知乎用户 倪伟 发表

大家都知道杨老 1957 年得了诺贝尔奖。诺贝尔三个科学奖的权威性还是没什么问题的。但是得诺贝尔奖的人里面也是有强有弱的,怎么分呢?可以分三个层次:

因为一生最大的成就得了诺贝尔奖(绝大部分得主。比如大家熟悉的李政道,屠呦呦)

因为一生第二大的成就得了诺贝尔奖(人数少了很多。杨老是其中之一,他靠宇称不守恒拿的奖,但他还有一样公认比宇称不守恒更牛的成就 – 杨—Mills 规范场论)

因为一生第三大的成就得了诺贝尔奖(这一档只有爱因斯坦一个,科学界普遍认为广义相对论 > 狭义相对论 > 光电效应)

BTW:哦,如果不限定于科学奖的话,还有一层:因为未来可能会做出的成就得了诺贝尔奖(Barack Obama,2009 诺贝尔和平奖)

知乎用户 Oviya 发表

居然有人说杨振宁是过气的科学家,还真是新鲜,科学家还有过气一说。杨振宁不仅仅是美国中国的科学家,他做出的贡献全人类受益,而且在物理领域,他就是最伟大的,不仅仅是因为诺奖,那枚诺奖不过是一纸凭证而已。他的成果至今保持在物理学的前沿,怎么就过气了?何况杨振宁之于中国仅仅是一个虚名,他对中国在国际学术交流方面做出的贡献没有人能够相提并论,在他利用个人学术威望为这个国家劝回多少科学人才?对这样一个老人,入到一个无数同胞们自己都嫌弃的身份里来,孜孜以求的发挥着自己最后的光和热,岂是续个弦娶个年轻小媳妇就能被抹杀和诋毁的。
另外,关于私德,举例说明:脱离了德国国籍,先后加入瑞士、美国国籍的爱因斯坦,他跟妻子离婚,娶了自己的表姐兼堂姐。脱离了波兰国籍,加入法国国籍的居里夫人,不仅跟自己的老师搞师生恋,还跟老师的学生郎之万搞婚外情,薛定谔在婚内搞过学生、演员、OL、人妻,几乎集齐了所有 AV 主题,并且还不跟老婆离婚,人称量子界的陈冠希,既在你床上,也在她床上…… 霍金,就算动也不能动,依然两度离婚,还娶了年轻美貌的小护士,填补了薛定谔的主题空白,请剑桥大学不要再奉其为国宝,接二连三地给他配备小护士了。

知乎用户 雨田 发表

知乎上有个很奇怪的现象。

一说起同性恋,那必须得赞同啊,否则就是政治不正确;一说起老少配就开始各种讽刺挖苦了。

知乎用户 高宇 发表

至少目前在美国人心中是这样,一些美国人甚至认为他是在世的爱因斯坦(可能有些夸大)。他的规范场理论可以比得上牛顿运动定律,简洁,有效,规整,其实真正写成论文也没多少东西,但这是基石,你做理论研究就绕不开(我不是很懂大物,所以就不展开说了)。
再举一个小例子,我们院(本人数学狗一枚)计算数学的徐利治老师(很有成就,华罗庚的学生,华罗庚当年钦点院士,但由于某些原因没选上,今年 96 岁高龄),有一次他去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授课时无意中提到他当年在西南联大批改过杨振宁的作业(当年华罗庚是杨振宁的授课老师,徐利治做助教,华本人比较忙,所以好多事情都是徐做 ),大家听到这些,都不去过问徐老师的研究了。。他们都想了解关于杨振宁的一些事情(/ 汗 )由此可见杨老的影响力。

知乎用户 Miss 穆勒 发表

2017 年的时候,我的导师范桁先生收到了杨振宁先生的一封手写信。

当时,他在《科学》上发表了一篇关于量子计算的论文,杨老先生写信表明他发现其中一个公式是错误的,是否是他产生了误解。

此年,杨老先生 96 岁高龄。

我的导师惭愧得说:“我们是当成工作来完成,杨振宁先生则是真正的热爱。”

作为一个一心想摆脱物理从事金融的学生,我忽然对我的想法产生了质疑。望而生畏,忽而惭愧。

知乎用户 荀白龙 发表

终于看到这个最老本行专业的问题,杨振宁先生也是我非常敬佩的物理学家,身为晚辈的学生很荣幸也很开心能为他写一篇文章,为他正名。

作为理论物理专业学生先给出我的结论观点:“杨振宁是当今世界在世的物理学家中最伟大的,没有之一

知道很多人一看到这句话纷纷就犯嘀咕甚至要撸起袖子为其他科学家打抱不平了,说道: 霍金难道不伟大吗(虽然已经过世,但在世的话依旧如此),还有人说那提出超弦理论的奠基人爱德华威顿呢?没错,这两个人提出的理论都很漂亮超前,特别是威顿的 M 理论如果被证实也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甚至可以比肩牛顿爱因斯坦级别的。

但是在科学界所有的纯理论都是不作数的,只有被证实了的理论才能算作对科学的贡献,如果霍金任意一个理论被证实那拿个诺贝尔奖简直是探囊取物,易如反掌了。

这里就可以提一下爱因斯坦了,提起爱因斯坦我们都立即想到相对论这个他最伟大的成果,但你知道爱因斯坦是靠什么成就获得的诺贝尔奖吗?其实并不是靠相对论,而是一个相对于相对论来说的一个 “小成就”——成功的解释了光电效应。现在看来有些忍俊不禁的是,当年皇家科学院颁奖给爱因斯坦时只字未提相对论,因为当时这个理论太超前,也远超当时的实验设备基础,缺乏大量实证,所以几乎根本没人懂。**这个理论有多超前呢,爱因斯坦于 1916 年基于相对论的研究预言了引力波的存在,直到 2015 年人类才首次探测到引力波证实了相对论的正确性,整整过了 100 年。**按道理爱因斯坦如果在世,2015 年诺贝尔奖必定是他的。

下面我们来看看杨振宁先生有哪些已经被证实的学术成就,并不准备一一细讲,如果每个都具体讲解分析估计没个几万字是下不来。只是简单罗列一部分比较重要的:

  1. 相变理论
  2. 波色子多体问题
  3. 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
  4. 规范场论与纤维丛理论的对应
  5. 超导体磁通量子化的理论解释

学术著作:

  1. 大约 300 篇论文发表于《物理评论》《物理评论通讯》等
  2. 《对弱相互作用中宇称守恒的质疑》
  3. 《基本粒子发现简史》
  4. 《科学、教育和中国现代化》
  5. 《科学的品格》
  6. 《新世纪的科技》
  7. 《20 世纪的物理学》
  8. 《对称与物理》

其中有一个我认为最重要的需要稍微花点笔墨来讲一下那就是 “杨—Mills 规范场论” 也就是非阿贝尔规范场论。个人认为这个理论伟大之处远远大于当年获得诺贝尔奖的宇称不守恒定律。是他最伟大的发现和贡献。

为了更好的解释给非本专业的小伙伴,以下语言会尽可能通俗易懂,摒弃一些专业术语但同时不可避免的也会失去一些科学严谨性的表述,希望同专业学生理解,切莫锱铢必较。

解释这个理论 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下 “万物理论 |”,也就是 The Theory of Everything

目前科学界已知宇宙中的四种自然力分别是 强力,弱力, 电磁力,引力。

其中电磁力和引力大家应该是比较熟知的了,电荷同性相斥,异性相吸,日常生活中比如平时和小伙伴拉拉扯扯,你推我一下我打你一拳的,还有搬箱子之类的都是电磁力的作用,因为分子尺度上的相互作用就是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简而言之基本都是电磁力了。引力不用多说了,就是牛顿的那个万有引力啦,万物之间存在吸引力,人因为地心引力才能呆在地球要不然早就被抛到太空了。

强力,顾名思义就是非常强劲的力,也就是原子核内部让中子和质子吸引在一块的作用力。非常强,但是力程极短。弱力因为比较少见大家了解也比较少,只作用于费米子,并且主要约束的是放射性现象,左右着放射性衰变的过程。

值得一提的是,这四种力的现在基本参数都非常精确,如果任意一个参数发生大的改变,那么整个宇宙都毁灭也不是不可能发生的。

那么有没有一种理论把这四种力统一到一个理论框架里面,试图证明这四种力其实是一种力,只不过是在不同的物理环境下表现的不同性质而已呢?如果我们能证明这四种力是一种力,那么几乎所有的事物我们都可以解释清楚了,因为背后都是这一种力在操纵啊!这种理论就是万物理论。爱因斯坦中晚年耗尽精力也没研究出来的 “终极理论”。

现今科学界进展到了哪一步呢?当然没有达到这个地步,目前科学已被证实的理论是 “标准模型”

这个理论基本已经可以把除了引力以外的三种力统一到一个框架之下了,大概 1965 到 1973 年,有几位科学家发明了这个 “标准模型”,在一定程度上把其他三种力统一到了一起。这也是很了不起的成就了,当然也获得了诺贝尔奖。

但说了这么多,大统一理论和杨振宁先生有什么关系呢?这关系可就大了,因为最早统一起来的两种力是电磁力和弱力,当时弱电统一理论的核心思想正是杨—Mills 规范场论的核心思想。

杨—Mills 规范场本身术语叫做:非阿贝尔规范场。规范场这个理论基本是在理论物理学顶端的存在了。

后来在杨—Mills 规范场论的思想指导下经过一些科学家的努力下又把强力也统一了进来,建立了所谓的标准模型。

所以说杨—Mills 规范场论是理解标准模型的关键所在。没有杨振宁提出这个理论,标准模型的建立也是遥遥无期可能。

而如果有朝一日四种力都被统一起来,那么杨振宁更是功德无量,在物理界排名又进好几名。

最后说几句题外话,也满足一下科学迷的好奇心,如果这四种力都被统一的话人类能做什么呢?那人类可能就成神了,我们理解研究清楚了引力的本质之后,我们也许就可以操纵引力,进而可能操纵虫洞和黑洞了,再也许更久之后我们就可以进入黑洞或者打开虫洞穿越时空也不是不可能的。最起码也可以进入到不同维度的空间了。想想还有些小激动!穿越时空的愿望终于可以实现了呢!

知乎用户 肯肯和麦麦 发表

目前比较公认的前四是绝代双骄牛爱,第三人麦克斯韦,元始天尊伽利略,然后就是量子黄金时代一大批加杨振宁。

知乎用户 辛载阳 发表

直到越来越了解到理论物理特别是凝聚态物理在二十世纪下半叶的进展 才更加了解到杨先生的重大贡献 也直到越来越了解到杨先生从改革开放以来的为中国科学发展的积极奔走甚至早到支持当年的保钓运动 可以说 杨先生绝对是有这赤子之心的科学家

引用杜甫的一句诗 对于那些于网络上只知谩骂的人
尔曹声与名俱灭 不废江河万古流

知乎用户 洋耗子 发表

其实好像没人说过杨振宁在物理界的贡献比得上牛顿爱因斯坦吧?

至于说 “大师”、“伟大” 啥的,要看你怎么定义这个 “大师”、“伟大” 咯。
例如说朗道等人算吗?如果算的话,那杨振宁也应该查不了多少了。
那霍金呢?霍金都能算的话,杨振宁没啥理由不算。

知乎用户 有书 发表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是一所神奇的大学,创立不到 9 年,却出了很多精英。

在这本熠熠发光的校友录上,有两个名字是怎么都绕不过的,他们就是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杨振宁和李政道。

01. 学霸中的学霸,朴素无华

杨振宁曾在接受采访时说:

“我在物理学里的深刻感情,主要是在联大 6 年时间里培养起来的。”

杨振宁是个学霸,16 岁那年,他以全国第二名的成绩考入西南联大,是西南联大那年招收的年龄最小的学生。

别看他年纪小,他对于知识的追求可不小。

他常常背着一个装满书的大书包,还因此,被同学们打趣为 “小孩背着个大包裹”。

从 1938 年 9 月 28 日开始直到 1943 年底,日本军队从未停止过对云南各地的空袭。

轰炸的范围遍及云南全省,造成无辜群众伤亡 7500 多人。

求学期间,西南联大校舍被炸,人心惶惶,大家都躲进防空洞逃难,杨振宁家也被日本飞机炸为灰烬。

嗜书如命的杨振宁,一直惦记着家里的书,他用铁锹在废墟中挖出几本可用的书,开心得不得了。

在困境之中还保持着求知欲的杨振宁,和在战乱中还传道授业的联大精神有一种 “神默契”。

杨振宁对待物质条件十分简朴,他不在乎吃什么、穿什么。

  • 他总是身上套着妈妈补了又补的旧衣服

  • 在一撕就破的粗纸上做笔记

  • 在四面漏风的教室里学习

对物质要求极低的他,对待学术研究的要求却很高。

杨振宁认为做学问有两种态度:一种是俯视,一种是趴视。

在学习的前期你要趴着去学习,去谦逊尊重伟大的学问。

后期,他主张:对待物理学要站得高,要俯视,不能够趴视。

我们西南联大的几个研究生对物理学的了解已经到了一个相当的程度,
知道俯视者能够切换观点的好处,能够看到趴视者看不见的东西。
理论物理学是一个猜测的学问,猜测意味着不是逻辑推演,只有猜得聪明还是猜得笨,但是你要大胆去猜。

大四那年,他选择了吴大猷教授作为自己的论文指导老师,并将吴大猷曾论证过的原子振动,作为自己的毕业论文研究方向。

然而写论文的过程并不顺利。

因为当时关于原子振动的论证,吴大猷都提出过了。

如果杨振宁只是换汤不换药,那么这个研究就没有太大意义。

但杨振宁并没有放弃,在苦思冥想之后,他终于找到了论文的突破口——群论。

最终,从新的角度确立了毕业论文选题《群论方法应用于多原子振动》。

同时这篇论文中提到的对称性在分子物理学的应用,成为后来整个二十世纪后半叶的物理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柱。

源于杨振宁沉下心做研究的态度,1942 年 7 月,他顺利本科毕业。

要知道西南联大是出了名 “严进严出” 的大学。

在联大接受过教育的 8000 余人中,正式毕业生只有 2522 人。

而在杨振宁毕业那年,物理学系最终完成学业的只有 9 人。他堪称是学霸中的学霸。

02. 真学霸,都很有趣

在西南联大的日子,杨振宁并不只懂得做研究,他还会时不时给自己找些乐趣。

在当时,看电影是一个极其奢侈的娱乐活动。

为了在有限的物质条件下丰富自己的课外生活,杨振宁发挥理科生的动手能力。

他用家里的旧饼干筒,自制了一台 “幻灯机”,并找来善于画画的同学,在玻璃片上画上一些人物。

如此一来,在夜晚打着手电筒,就可以放出一部 “小电影” 了。

对此,杨振宁乐此不疲。

他既当放映员,又当配音演员,看着宿舍大院里的弟弟妹妹被自己的 “小电影” 所吸引,他就觉得倍儿开心。

除了 “看电影”,杨振宁在学业之外,还颇爱辩论。

在西南联大读研究生期间,杨振宁和黄昆、张守廉十分要好,被人称为 “三剑客”。

那时,学校里没有供应食水的设备,三剑客便常常到大学附近的茶馆,一边喝茶一边侃大山。

在茶馆里,所有话题都会成为他们讨论和争辩的内容。

不论是历史还是政治,不论是物理还是文化,他们都聊得不亦乐乎。

据校友回忆,大家都爱在茶馆里高谈阔论,但讨论声音最大的,当属三剑客。

在茶馆的辩论之中,杨振宁曾语不惊人死不休。

有一回,黄昆问杨振宁:

“爱因斯坦最近又发表了一篇文章,你看了没有?”

杨振宁说看了,黄昆又问杨振宁怎么看。

结果杨振宁一脸不屑地说:

“毫无 originality(创新)。”

当场的一名老师听到了,十分惊讶。

爱因斯坦可是物理学界的超级明星,竟被一个小伙子骂得一文不值?

很多年后,老师看到了学生杨振宁取得的成就,再回想起当初的那句狂妄之语,便觉得年轻人想超越前人或许就需要这样的气魄。

是的,如果你要走上山巅,你必须要尊重伟人,但同时也不能被他们的光芒压弯了腰。

正因为西南联大学术风气严谨,教学环境兼容并包,才赋予了杨振宁对待知识既开放又严谨的态度。

杨振宁坦言,自己对物理学中某些方面的偏爱就是在西南联大的日子里形成的。

在西南联大的这 7 年,也为他后来的研究打下了无比坚实的基础。

03. 天才 + 学霸的世界

就在杨振宁研究生毕业那年,李政道进入了西南联大。

李政道并不是正儿八经考进西南联大的,这件事和他之前的求学经历如出一辙。

李政道的求学之路因为战争原因频频受阻,导致他小学、中学都未曾毕业,全靠同等学历升学。

同意李政道 “插班” 的是杨振宁的导师吴大猷。

当时,吴大猷让李政道随班旁听,需要考试合格,才能 “转正”。

但这件事对于李政道来说,简直就是小菜一碟。

在学业上,李政道完全就是 “别人家的孩子”。他既聪明又努力。中学都没毕业的他,旁听大二的课程,一点儿都不吃力。

对于闻 “刷题” 色变的现在考生来说,李政道最大的爱好就是“刷题”。

当课堂的题目难不倒他时,他便请吴大猷给他出更多更难的题目,但是这些题目还是很快就被李政道解决了。

吴大猷见状,就直接拿出美国沙尔林编著的《物理学》,让李政道去解里面的题目。

这本书里的题目,一般只有大学高年级的学生才可以解出。

结果,李政道又没过多久就把题目解完了,这让吴大猷称李政道为 “奇才”。

“奇才” 李政道身上没有一点自诩聪明的影子,反之,为人非常谦逊。

他常常到吴大猷家里去,帮忙打扫房间、劈柴挑水,有时还替师母捶背按摩。

吴大猷对李政道十分欣赏,他曾这样评述道:

他思维敏捷的程度大大异乎常人。
他天资高,亦不需要我详细讲解,自能领会资料和习题的内容。

这样的 “奇才” 自然是西南联大的“心头好”,很自然地,李政道从旁听生顺利成为西南联大大二的学生了。

李政道在求知上的精力仿佛是无穷无尽的

他不仅专注于物理学,还选修了数学、电磁学,同时还旁听了大三的课程。

不仅如此,吴大猷给大四学生、研究生开的《量子力学》李政道也学完了。

所以大二的李政道当时的水平已经相当于大四学生。

足够努力的人自然足够幸运。

1945 年,国民政府打算派员赴美学习原子技术,李政道占了 6 个珍贵的 “种子选手” 中的其中一个名额。

一名大二的学生被选派赴美学习,这个决定在当时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

要知道,当时的西南联大物理系不仅有在读研究生,还有不少毕业留校青年教师。

“论资排辈”,多的是人排在李政道前面。

但李政道用自己的天资与努力,赢得了吴大猷和西南联大理学院院长叶企孙的欣赏和力挺。

他破格拿到了这一名额,也为自己的人生赢得了机遇。

1946 年的秋天,李政道从上海乘船赴美,由此开启了世界近现代科学史上的一个新篇章。

抵达美国芝加哥后,李政道联系上了师兄杨振宁,两人一起潜心研究。

1956 年,两人推翻了被物理学界奉为金科玉律的宇称守恒定律,提出 “宇称不守恒定律”,被认为是现代物理学的重大突破。

(1957 年李政道、杨振宁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时的照片)

1957 年 10 月 31 日,该年度诺贝尔奖物理学奖揭晓,李政道和杨振宁折桂。

这是华人首次登上诺贝尔奖的领奖台,此次殊荣也为西南联大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不论是杨振宁还是李政道,他们都成长于中华民族最苦难的时代,都经历过西南联大的颠沛流离。

但他们和西南联大的精神一样,对知识有着无尽追求,对祖国有着美好向往。

正因此,才有了脚踏实地研究的后来,才有了斩获诺贝尔奖的殊荣。

才将 “东亚病夫” 的帽子在全世界面前彻底摘下!

04.

这些年在八卦绯闻的世界里,人们盯着忘年恋里的杨振宁,却忘记了一个为中国和世界做出卓越贡献的杨振宁:

  • 是他,孤身一人把清华大学的冷原子凝聚态的科研水平提高了几十年,力挽狂澜。

  • 是他,参与建设了中国六十多个顶级的物理实验室。

  • 还是他,全身心投入到中国物理学的教学工作,开展了诸多免费讲座交流和实验指导!

很多人还误解杨振宁的妻子翁帆,认为她是为了财富而委屈自己,28 岁嫁给高龄杨振宁。

其实翁帆家境富裕,何谈对财富的趋之若鹜?

她本就是清华的博士,在学霸的精神世界里,只有更厉害的人才值得自己仰慕!

2000 年世界顶级学术周刊《自然》评选了人类千年以来最伟大的物理学家,全人类只有 20 多人上榜:

包括牛顿,爱因斯坦,麦克斯韦,薛定谔,波尔,海森堡等这些逝去的伟人。
杨振宁在这个评选中排名 18 位,他是这个榜单里唯一一个活着的物理学家!也是唯一一位华人!

杨振宁改变的是中国的格局,造福于人类。

回想自己曾经在西南联大的岁月,杨振宁认为本科时期对物理的感知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近年,他选择回国燃烧自己最后的余热,在清华大学教授本科生物理学科。并将自己的国籍迁回中国。

如今已经 96 岁的他,用一个世纪的经验与阅历,指引着中国科学界未来的人才!

在祖国未来的路上,少年强,则国强!

而在学术的世界,理想早已超越了国界!

也许你还会喜欢以下回答:

女性一辈子不结婚会怎样?

有哪些文艺到爆的句子?

如何评价《霍乱时期的爱情》一书?

知乎用户 鹤云声 发表

中国这个土地上,自古以来都有一种政治正确,那就是对他人具有非常高的道德要求。

这种道德要求不是看他有多大功绩,而是以 “德” 来评价一个人。

比如,圣人的标准就是 “立言、立德、立功”,这三者的关系是怎样的?

“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左传》

最重要的是要 “立德”,就算你取得旷世之功,你没有 “德”,仍然会被攻击,被批判,甚至被打上耻辱柱上。

那么 “德” 有那些?

“仁、义、礼、智、信” 五德,五德里究竟有没有不允许年纪大的男人娶年纪小的女人呢?

其一,玉温润而泽,谓之仁;

其二,玉廉而不刿,谓之义。廉是廉洁的意思,刿是伤害的意思,自身清廉,不伤人肥己,这就是义;

其三,玉垂之如坠,不趾高气扬目中无人,谓之礼;

其四,玉缜密坚实,谓之智;

其五,色彩斑斓却心地透明,谓之信。

你看,压根就没有不允许年纪大的男人娶年纪小的女人,只要是明媒正娶,又属于双方愿意,即可。

那些拿着杨娶年纪小女人攻击的人,压根就是酸的掉牙了,就好像终于找到一个可以攻击的点,前列腺都要高潮了一样。

杨在文革期间以及新中国刚成立,都积极帮助国内的一流科学家,功成名就不忘祖国,82 高龄还在为祖国物理学奔波。

所以,中国历来就是这样,不去看别人的功绩,专门挑刺别人的 “德行”,德行有亏,做的再好,那不行,可以批判,可以动嘴皮子。

然而轮到自己呢?

那万万是做不到的,又可以放心的说古往今来圣人才几个,自己只是小老百姓云云,凭什么让我无私奉献,我做的只是一份工作之类的,都是国家的体制问题。

仿佛别人因为可以被批评,就不如自己,别人建立的功绩都直接忽略掉了,然后安心在圣人背后挖掘他们的 “德行”。

毕竟,物理论文我们也看不懂不是?

怎样才能让这种人闭嘴呢?

就只能做到无求无欲,还得立功立言,消费方面得跟海瑞一样,挣得钱都得捐了,不能自己花,还得打补丁才叫感动。

像杨这种人居然在娶,怎么可能伟大嘛(我都还没老婆),必须得骂他,你怎么不把你的钱全捐了(最好直接捐给我),你怎么可以不死心塌地的只为人民服务(得白干活用自己的钱才行)。

所谓的圣人,说到底就是人民群众自私的祭品。

知乎用户 李茂山 发表

很伟大,个人也没什么问题

知乎用户 宫泽清一 发表

个人问题怎么了?
娶个年轻的老婆,这个人就有问题?

知乎用户 Jason 发表

突然发现我这边回答的价值在于,让大家明白最最最开始,题主究竟问了啥。。。。。。

-———————————————————————-
古人有云:莫把容易得,便作等闲看。
现在看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也很 easy 啊,不就是把一块金属板在两块磁铁中间动两下嘛,法拉第怎么会用了十年才发现呢?

楼主怎么想一出是一出的,谁告诉过你说磁生电只有法拉第一个人想过啊?

楼主啊,你这个思路得转变一下。我来给你理一下思路:你的 argument 是:杨的成功是因为运气好,然后杨在中国被神化了。然后你给的论据有一下几点:(1)读了杨的论文觉得没那么牛逼。(2)杨没有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体系。(3)当时很多人都有参与到场论这个概念了,而且比较统一的看法是这个概念不靠谱,杨是一个屌丝,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就提了。

OK,让我来帮你分析一下。你的第一个论点,觉得杨的论文没那么牛逼。本身很主观,你觉得他的论文牛不牛逼和人家本身牛不牛逼一点关系没有,我还觉得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也就一般般呢。第二,一个人对科学界的贡献并不是看他有没有建立起什么完整的体系。波尔,薛定谔,爱因斯坦,海森堡等等一大堆牛逼的人也没有完整的建立起量子力学的体系,你能说当中任意一个人不牛逼么?第三,也是最搞笑的一点,在此奉劝楼主,不能想一出是一出。你可以有自己的想法,但一定得有充足的实证,你回答里面这种意淫出来的故事情节,真的连常识都没有了。杨向整个科学界提出了一个连自己都认为是错的理论而且这个理论还被科学界很多人早就认为是错误的?? 这真是太滑稽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杨振宁本身也没有爱因斯坦厉害,中国也很少这么宣传,无非是一些媒体乱叫罢了。
但是杨振宁的工作非常有意义 目前理论物理框架基本是以杨振宁为基础的,目前公认活着的人里杨振宁是最厉害的。历史上可以排进前 20 吧。
至于牛顿。。。。。不是和凡人一个体系的,百年一出的人才,一己之力推动科学体系的人。。。没法一起讨论的。
施一公嘛 不评论╮(╯▽╰)╭

知乎用户 hanlong 发表

不了解其科学成就,不敢答相关问题,只有个小建议。看过他的生平,建议题主没有必要强调个人问题,就公开资料看他没有做违背法律,违背基本三观的事。

知乎用户 啊啊啊啊啊​ 发表

其他不说吧,

许多人一直借邓稼先批评杨振宁,

却不知道杨振宁许多时候是邓稼先人生路上的良师益友

邓稼先与杨振宁的友情_云深不知处_新浪博客

当时邓稼先癌症,杨振宁还亲自在美国找药。

而且杨振宁还救过邓稼先

这不是胡编乱造的,是邓稼先夫人说的

文革时杨振宁救了邓稼先一命_穿越时空_黑龙江新闻网

1971年杨振宁首次回中国,到上海之后定了一份要见的亲友名单,其中第一个就是邓稼先。
据许鹿希说,那时“四人帮”有个计划,要把搞核武器的人打掉。年轻些的已被搞得非常之惨,那些忠实可靠功劳很大的人都被打成了特务,很多人遭了殃。当时有两个口号:“会英文的就是美国特务,会俄文的就是苏联特务”,可见迫害之烈。有个很有贡献的炸弹专家钱晋,他们拷打要他承认是特务,他坚决不承认,结果被活活打死。年轻的一批搞光后就轮到高层的了。因为不能在北京搞,他们就把邓稼先调到青海的“221基地”去,组织了一批士兵和工人去斗他,理由是有两次核试验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抓住科学测试的失误上纲上线,目的就是要把负责人邓稼先搞掉。就在这危急的时刻,杨振宁要见他。周恩来命令把邓稼先召回了北京,侥幸得救。
许鹿希感叹道:“我尽管不信佛,但是对这件事情总觉得冥冥之中上天有个安排,让杨振宁来救邓稼先一命!1990年我去美国时,与杨振宁谈起,他大吃一惊:‘有这样的事?’其实,无意之中他还救了一大批中国搞核武器的人。这样的巧合真不能用语言来描述,简直太绝妙了!我至今想不出该怎么表达,我为此非常感激他!”

邓稼先走之前,还委托夫人给杨振宁其遗物。

知乎用户 Fcmorrowind 发表

很莫名其妙的一个观点是:先说老杨品德有问题,然后再争学术水平能不能掩盖品德问题。

我 TM 就纳闷了,除了和老李争得昏天黑地,稀里糊涂,现在都没人搞清楚咋回事的历史悬案以外,到底有啥道德问题?

老杨的学术成就,不说了,就说他给中国干了些啥。

清华高等物理所是他一手带起来的,从资金募集到人才引进,包括自己做研究、带学生。我们浙大人怎么感恩丘成桐,清华人对老杨的感恩只有更多,何况这样重量级的研究所不只属于两所大学,而是属于全中国。

担任过全球华人协会主席,募捐筹款、维护海外华人利益等等,真以为每年春晚给海外华人同胞拜年是拜着玩啊?

利用自己的国际威望保了邓稼先(这种环境,呵呵,毕竟道德婊站着说话总是不腰疼的)

70 年代坚决反对造大型对撞机,说要先发展民生。同理今天也反对造对撞机,建议把经费投到凝聚态、生物医学等领域,要知道他是高能大佬,对撞机利益相关者。

回来的时候自己捐了一大笔钱。

和李政道的纠缠扑朔迷离,真相不清楚,可能是碰到了灰色地带吧。老李贡献也很大,海外留学选拔考试就是他张罗出来的,培养了一大批人才。只能说遗憾了。

最后,不偷不抢不出轨不劈腿,人家有本事讨老婆管你毛事。

鲁迅倒是早就看白了,这种瞎起哄的一言以蔽之:苍蝇。

ps:被人举报不友善,只能改了措辞,呵呵。

知乎用户 数学建模老司机 发表

杨振宁属于能力很强,人也很精,运气还很好的那种。

知乎用户 失路翁 发表

xiaobieshan 同学讲得很好,就是有一点,陶哲轩不会中文。

知乎用户 图与信息​ 发表

还有个人问题,当年杨振宁的亲属有在弯弯的,然后你回国,搞出个大新闻…… 搞出个原子弹,氢弹,搞出个星际导弹,最后弄得自己的亲属被弯弯那边被迫害,这就叫做人品好了?
钱学森是伟人。杨振宁也不是不爱国。
杨振宁晚年不也是致力于国内科研的追赶吗?
我觉得当年那些出国的人,最后心向大陆的原因是:绝大部分中国人都在大陆。他们的情感是纯粹对于中国老百姓的情感。这是最质朴的爱国情怀。
说中华文化在台湾、日本的人,可能对于爱国有更抽象化的理解吧,文艺青年多一点儿。但是理科工科男或者气质上的理工男一般喜欢的都是活生生的中国老百姓。
这是我的理解,不知道对不对。

我是日照的,给我长辈去日照的公墓扫墓的时候,发现一片叫丁肇 ×,丁肇 × 的墓碑。我突然感觉没有什么人不是真爱国的。去留肝胆两昆仑,蝇营狗苟的事情大家都做过。别太计较了。

知乎用户 Y1N1ng Ch3n 发表

其实牛顿爱因斯坦这种你们认为伟大的人也有不光鲜的一面,杨老只不过赶上了媒体信息爆炸的时代。
只知道八卦家长里短的市井平民不可能去理解规范场论的奥妙,理论物理学家也不大可能一天到晚关心老头子娶了小媳妇。
其实他是一个极好的例子: 观者是何种境界,便从杨老身上看到何种人。

知乎用户 「已注销」 发表

私以为即使加上所谓个人问题 杨也可以说是很伟大

知乎用户 Master Dark Flame 发表

你现在看微积分,牛顿定律,几何原本也很简单啊

知乎用户 宫郑 发表

现在还活着的物理学家里数五个怎么也数到杨振宁了吧…

知乎用户 Lukinhasasa 发表

对不起,我贴了我的另一个回答,因为内容差不多。下面是正文。

学术成就和人品没关系。杨振宁的学术成就的确非常大,可以排当今世界前五,或者可以数一数二。当然,现在他没有活跃在科研了。

民众一般都很蠢,老喜欢不讲逻辑。就算他娶了 100 个老婆,他的学术成就还是在那里。这两样一点关系都没有。普通民众总喜欢给一些人个体的差异找个理由。比如爱因斯坦头发乱,就说不修边幅的就是天才。费曼非常喜欢性,就说聪明的人喜欢性。然后还有哪个著名科学家桌子很乱,都会被说成,桌子乱可以引发创造力,其实人家只是懒得收而已。

为什么我说普通民众蠢?因为他们根本没有去评价别人学术能力的知识,也去评价,还用出了:“娶了个年轻老婆,研究一定是很挫” 的结论。

科学家的奇怪个性很多时候和他们的研究还有成就没有关系。各种各样的人都有,有对人从来不客气的 Pauli,也有对人非常好的 Bohr。

说物理学家的人群,里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自己的方式,有的摇滚,有的古典。因为民众自己喜欢让自己站到平均里面(特别是中国民众,因为在国外普通人民的个性也是非常强的),然后自己就有了安全的位置,凡事不是平均所期望的性格、行为,都会被称作奇葩,怪人,不道德,不检点。

然后说说圈内。这些东西我们在学术圈里面都会互相了解,然后尊重,这是一个人的特性,和研究没关系。要评价一个人的学术成就,我们就仅仅看他的学术成就,难道不应该这样吗?我管你有几条腿,管你上几个女人,管你领不领奖,管你把得的奖金拿来买别墅或者捐掉!只要你为学术界做出贡献,我们就记住你的贡献。因为这个贡献是实在的。

所以,无知才是你们的特点,由此可以说,你们真蠢。不好意思,我没素质,随口就骂了,确实忍不住告诉大多数人这个真相。所以结论是,像我这样的,肯定不会做科研了。

只看私信,不看评论,也不回复评论,随便喷。

知乎用户 fayechou 发表

以前的老师讲课时说,如果说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还能看懂的话,杨振宁的理论就更深一些,连看都看不懂了。

杨振宁当年靠 “宇称不守恒” 和李政道拿了诺奖,而这个 “宇称不守恒”,在他的研究成果里根本算不上最顶尖的,甚至和他的“杨米尔斯规范理论(Yang-Mills)” 相比,“宇称不守恒”只能算三流的工作…… 他有 13 项诺贝尔级别的成果,虽然因为很多原因,再获得一次的可能性很低(然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也没能获奖,只获得一次诺奖不能证明什么)

杨振宁最大的贡献是其 Yang-Mills 奠定了二十世纪后半页至今的理论物理发展轨迹,他的 Yang-Mills 是整个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的基础。而他在粒子物理的地位,类似于牛顿在宏观物理学的地位,说他仅次于爱因斯坦和牛顿,甚至和他们一样牛逼,也不算夸张

很多其他获诺奖的物理学家都依靠着他的理论基础,**他的****标准模型的建立,已经成全了别人 7 次诺奖。**连爱因斯坦都梦寐以求、所求不得的 “统一场论”,也在杨振宁的理论基础上逐渐得以实现。

然而现在国内的网民一提到他就是一副猎奇的语气。“老夫娶少妻”,“汉奸”,“老了又回国享受国家给他的高规格待遇,骗吃骗喝”,甚至还造谣他的岳父和他孙女结婚…… 有的文章上纲上线的把他描述为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的无耻之徒。加入美国籍就是不忠;父亲因此不原谅他就是不孝;回国四处走走就是骗钱,是为不仁…… 哎呀妈呀,吓死我了。

知乎用户 杨三金 发表

涉及学术,跟外行装逼有百害而无一利。跟外行卖弄文史哲有百害而无一利,跟外行卖弄数学物理有百害而无一利。

知乎用户 弥撒石 发表

转载,文章很长,图片太多就不贴了。

来源:综合自今日平说、明人明察、后沙月光论古今

大国危机再次拉响警报:当今世界最伟大的中国物理学家,竟在国内被黑成这样!

物理学家史蒂芬 · 霍金在英国去世,享年 76 岁。

他生于伽利略、马克思忌日,死于爱因斯坦的诞辰。

有人说:最接近外星人的地球人去世了,这是全人类的损失。

也有人说:他属于星辰宇宙,不过是离开了地球,掉进了虫洞。

一代科学巨匠陨落,轮椅太小,但恰好宇宙够大。摆脱了这副束缚他的皮囊,他终于可以遨游宇宙了!

确实,霍金很伟大,21 岁患渐冻症全身瘫痪却仍然能够在宇宙论与黑洞中有不俗的成就!平常人若是遭此不幸估计连活下去的勇气都没有,更不要说成长为一名杰出的物理科学家。

但是,霍金却做到了。被禁锢在轮椅上的他,不仅拼命学习,努力向命运抗争,逐渐成长为了一名杰出的前沿物理学探索者,其性格更充满了诙谐、幽默和机智,可以说是 “身残志坚” 的典范人物。

加上霍金在科普工作上的贡献,作为全球最畅销的物理科普书籍作者,他所得到的尊重和地位配得上他的努力。这说明,西方媒体对科学家的宣传和重视是足够的。

但是,再怎么样这也不是神话霍金的理由。西方媒体怎么评价自己的科学家,那是人家自己的事,我们管不着。但是作为中国人自己,不假思索地跟着西方媒体的尾巴炒作,甚至越过西方媒体直接给霍金封神的做法,显然是有失公允的。

——从前天开始,各种 “最伟大的科学家” 逝世、“最聪明的大脑”离开了、“爱因斯坦之后的第一人”去世等等不实文章就在网上泛滥开来,这种架势估计连西方人都会看呆。

霍金的励志和精神力量我们十分佩服,他一生的奋斗和杰出成就也有目共睹,但在前沿物理学的贡献在物理学大师里,其作出的物理学成就仍不是顶尖成果。

你可以佩服霍金的人生奋斗历程,但你不可以随便封神。这是对物理学的不尊重,也是对霍金的过分捧杀。

比如所谓的 “霍金警告:随意联系外星文明可能招来打击”,这一重要猜想,其实明显涉嫌抄袭中国科幻作家刘慈欣《三体》里面的“黑暗森林” 猜想。

《三体》黑暗森林法则在全世界尤其是西方科学界和科幻界都引发了剧烈思想震荡和巨大反响。并且在大刘 “黑暗森林” 猜想正是出版发表两年并风靡西方世界之后,霍金才跟着提出内容完全一样的 “黑暗森林” 猜想。很显然这个思想成果不应该加冠于霍金,而应该名归刘慈欣

如果要评选 “爱因斯坦后的第一人” 的话,杨振宁先生或与其同等伟大的前沿物理学家才有资格入围。但很遗憾的是,如今在中国打开网络输入霍金两个字,出来的全是各种溢美之词,而打开网络输入杨振宁三个字,则全部都是一些诽谤谣言或花边新闻,甚至还有许多恶毒的诋毁和羞辱之语。

这很悲哀。怎能一边对别人家的大师盛赞若悬河,却又一边对自家的宗师弃之如敝屣呢?

今天说这些并不是要贬低谁或抬高谁,只是想要客观地讲清楚事实。客观事实是:霍金当然是十分了不起的,值得宣传和纪念以及学习。而杨振宁当然也是伟大的,同样值得我们宣传和学习。

在 2000 年的时候,《自然》评选了人类过去千年以来最伟大的物理学家,全人类总共只有 20 多人上榜(人类物理学终极封神榜单),杨振宁先生在这个评选中名列 18 位,并且他还是这个榜单里唯一一个活着的物理学家。与他一同登上这个榜单的其他人全部都是已作古的大牛,包括(牛顿,爱因斯坦,麦克斯韦,薛定谔,波尔,海森堡等等……)。

▲(杨振宁是物理封神榜上唯一在世大师并且他也是唯一的华人。)

然而现实却是常见迷恋霍金,少有崇拜杨振宁。很多人转发霍金去世的新闻,其实根本没有看过他的物理学科普书籍,或者根本就看不懂。他们转发霍金只是为了假装自己有文化热爱物理学。

不过很可笑的是,这群人当中有一部分平时也很喜欢转发关于诋毁杨振宁先生的谣言或无关紧要的花边新闻。——这就说明,他们根本没有文化,根本不懂物理学。他们不尊重宇宙,不了解宇宙,不欣赏物理、更不喜欢宇宙深处的那些秘密。因为一个对宇宙有真正崇高探索之心的人,是绝对会尊重和敬仰杨振宁先生的。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其他国家,对同样一件事情,在评价上众说纷纭甚至观点尖锐对立的非常正常的,尤其是在网络时代并且舆论开放的时期。就拿美国总统特朗普来说,不是现在还在让美国佬郁闷和烦躁吗?

但,关键在于,是哪些人在煽动骂他,又是为了达到什么目的?

就因为他放弃美国国籍回归中国?娶了与他年龄相差悬殊的翁帆?还是因为他在建国初期没有回国?但事实上网上关于他的这些言论都是极其偏激断掌取义的,翁帆家庭富裕根本不是为了杨振宁的钱财,人家本来就是个学霸,是清华的博士,在学霸的精神世界里,只有高山仰止的终极学霸才值得自己仰慕。而杨振宁,无疑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吧。

然而谣言辱骂远不止这些!
还有人说他回国养老?但他们同样在说中国这不好,那不好,又是雾霾又是毒食品,那杨振宁是回国吸雾霾养老?这不是在扇自己的脸吗?他回国后把自己的钱财都捐献用于中国的科研,说他是回来养老?

还有人说他自私,没有早点回到中国、逃避税收说、说他帮助美国罪恶?

拿爱国主义来指责杨振宁,实在牵强。退一步讲,即便有过美国国籍,杨振宁没有做过伤害中国利益的事情。有过美国国籍的人多了去了,李政道这些人至今还在美国,也没被黑成这样啊?

事实上,根据权威渠道提供的材料显示,杨振宁先生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一直都有一颗中国心,始终在为中国物理学做奉献。

杨振宁和钱学森关系很好,并且和两弹元勋邓稼先先生也是亲密挚友。他们不仅在学术上有诸多交流,且杨振宁还在生活和工作上对邓稼先有诸多帮助。在邓稼先遭到困难的时候,杨振宁老先生还积极发声坚决支持邓老。对此邓老的夫人许鹿希也曾经说过:“他们之间的情义堪比战友和亲兄弟。”

杨振宁的确没有和钱学森一起在中国最危险的时候回国,但这并非是他的本意。当年杨振宁先生有过回国的念头,但是大家研究之后没有同意。

钱学森老先生是做应用物理研究的,他的研究成果可以直接用于造导弹,是新中国最最迫切需要的东西。但是杨振宁先生不一样,杨先生是搞前沿物理研究的,他的研究成果在当时的中国国内很难马上发光发热。因此当时大家的意见都是,希望他继续留在国外发挥作用。
也正因为如此,杨振宁先生才接受了这一建议,继续留在国外做研究。—要知道当时的新中国极度孱弱,西方有些国家个别政客甚至会直接骂中国人是黄祸、黄皮猪、垃圾人种。所以有些国际科学交流学术会议或场合,总是特别排斥中国科学家,这十分不利于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

而杨振宁先生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利用自己在前沿物理学界积累的人脉和影响,积极在国外活动,说服各个国际学术研究交流组织,帮助中国科学家参与国际交流。杨振宁先生的努力,感动了很多国家的科学家,他们纷纷站出来帮助中国科学家,为中国打开了学术交流的大门。

并且,杨振宁先生留在在美国做的物理研究的那些年里,工作性质和 “给美国人造导弹” 没有任何直接关系。他所主持的最前沿物理研究,短时间内不可能作为任何武器应用,并且这些学术成果,杨振宁先生都印在脑子里,带回了中国。

1971 年杨振宁开始回到中国旅居并开展物理学教育以及讲座。七十年代的中国并非像今天一样富足,而是依旧十分贫穷落后,很多家庭都吃不饱饭,还有数亿人在温饱线上挣扎。
由于当时国内局势和经济形势依然很不乐观,所以物理学科研条件和物理学科知识储备十分短缺,很多方面的研究都是一片空白。因此杨振宁回到中国旅居后,把自己的家产都捐给了国家,然后全身心地投入了搭建前沿物理学教育体系的工作当中。

按照美国物理学界的权威评价,杨振宁是继爱因斯坦和费米之后,第三位物理学全才。

另外,杨振宁还是最早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而且是在 1957 年,而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这件事的意义也绝不亚于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为什么? 因为在当时的条件下,中国的科研水平和条件都不如别人,可邓稼先却站出来说 “中国人也可以造原子弹”,而与此同时,杨振宁也站出来说,“中国人也可以获得诺贝尔奖”。

所以,这给中国人带来的精神冲击是突破性的,是中国年轻一代科学人信心的基础性支撑。

实际上,杨振宁自己也曾多次在许多场合表示,他取得诺贝尔奖的最大意义,就是帮助克服了中国人觉得自己不如人的心理。

但是,他给年轻一代带来的还不仅仅是信心。
1978 年 3 月,在杨振宁等人的倡导下,中科大创建首期少年班。
1980 年,杨振宁在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发起成立 “与中国学术交流委员会”,资助中国学者去该校进修。
1983 年 12 月 28 日,杨振宁向邓小平建议:“国外认为,搞软件 15—18 岁较有利。” 由此,科大少年班设立了计算机软件专业。
1984—1986 年,杨振宁倡议的 “亿利达青少年发明奖”。“吴健雄物理奖” 和“陈省县数学奖”相继成立。
1997 年,在杨振宁建议下,清华大学决定根据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经验,成立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杨振宁把在清华的工资都捐了出来,用于引进人才和培养学生。
2003 年底,杨振宁回北京定居。清华大学盖了三幢 “大师邸”,一幢给杨振宁,一幢给姚期志,一幢给林家翘,姚和林都是杨振宁劝回来的。

杨振宁以物理学第一人的身份,用 “面子” 为中国请回多少人才? 为中国科学家打开了怎样的视野? 与世界科技前沿拉近了多少距离?
他如今尽管已经 90 多岁,却依然会给本科生上课,用自己丰富的人生阅历启发指引着这些中国科学界的未来人才。

所以,杨振宁不仅科学成绩令世界瞩目,他给我们国家带来的贡献也同样是巨大的,其中很多都是改变中国明天的宝贵资源。

他,独自一人把清华大学的冷原子凝聚态的科研水平提高了几十年。
他,义务参与建设了中国六十多个一流的物理实验室。
他,全身心投入了中国物理学的教学工作,开展诸多免费讲座交流和实验指导。——也就是说他和钱学森、邓稼先、于敏一样,同样是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仰的伟大科学家。

但现在仍然有绝大多数的中国人仍然被带路党带偏,宁愿相信攻击杨振宁的言论,也不相信他的真实事迹?这难道不可怕吗?

还有那条流传甚广的谣言,是说杨振宁曾经问病床上的邓稼先,为 10 元钱 (指原子弹和氢弹研制成功之后的奖金) 搞科研值不值? 关于这件事,邓稼先的夫人许鹿希也有过辟谣,她说,这完全是子虚乌有的事情:我当时就在旁边,杨振宁只是询问病情。

杨振宁被黑成这样,就是中国舆论场奇特生态的写照,是中国舆论场疾患深重的一个症候。雷锋不也是被各种黑吗? 不用说杨振宁了,中国的英雄人物群体,都没有几个是没有被质疑和否定过的。

丁肇中在杨振宁 70 岁生日宴会上曾这样说:提到 20 世纪的物理学的里程碑,我们首先想到三件事,一是相对论 (爱因斯坦),二是量子力学 (狄拉克),三是规范场 (杨振宁)。

对杨振宁的妖魔化,脱离了事实与逻辑,却能在中国舆论场形成一个持续日久的风潮。事出反常必有妖,蹊跷之处必有因。妖魔化杨振宁背后的动机是什么?

说明中国的舆论管理真是出了严重问题。白的可以说成是黑的,黑也能洗成白的,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背后仿佛有一只无形的手在主导着中国的舆论。我们需要问一句:中国的舆论指挥棒到底在什么人手里?

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的。回国不需要理由, 不回国才需要理由!

好怕他们为这个国家和民族,为人类文明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之后,却仍只能收获满满的网络负面评价。

好怕多年以后的中国人会愤怒地声讨我们这个时代的舆论:西方媒体对得起霍金,但中国媒体对得起杨振宁吗?

知乎用户 维德小姐 发表

强烈反对某个 C 开头用户的评论.
手机不会 @,先说吧
洗澡之前我看到了这个答案,不禁想到 MJ 死的时候网易上拿 “老农走下火车被姨妈巾砸脸,称:火车真 tm 快” 开玩笑
这不是恶意吗!?这不是诽谤吗!?这不是人生攻击吗!?
得嘞,评论区还有人评论:还不许开玩笑吗
好嘛,我骂你祖宗是浑身虱子烂肉大猩猩,开个玩笑的哟~玩梗嘛~
综上
1. 这种千年老段子拎出来 毫不幽默 鲁迅说老莱子把肉麻当有趣,那么这便是拿恶心当幽默了
2. 意思意思回答一下问题 杨振宁无疑是个伟大的人,伟大的学者 对于这样的伟人如此侮辱,恶心啊
洗完澡发现已经有人反对了 心安

知乎用户 猕猴桃国的奇异果 发表

先抖个机灵,再回答

说我的结论:

杨老是很伟大的,现今在世的最伟大的科学家,无人能出其右。

绝大多数中国人(包括我)都在为了衣食住行,娶妻生子这种目的付出一生。

理解不了某些东西是很正常的。

但我们做人要有底线,不懂的东西,不要去评论。尤其是涉及到科学技术理论这种东西。

更不要轻易认同无良媒体,公知,白做了帮凶。人家也是为了钱,为一口狗粮,吸引眼球,信口胡诌的。

抱歉,我杨老这一辈子的成就古往今来也没几个人达得到。

不需要像那些蝇营狗苟的流量鲜肉那样炒知名度。

别 TM 蹭热度了,滚粗!

铁血网还敢打出可悲的标题。真不愧是全国第一大弱智收容所。

对好人是赶尽杀绝,对坏人是百般容忍,生怕坏人有心理阴影,不能重新做人。

我们这个国家的价值观早崩溃了。

官员嫖宿幼女,无人敢发声。干部卷款潜逃,包养几十二奶,媒体噤若寒蝉。

至于” 临时性强 X“只蹲三年局子的…

甚至还有看到悔改书,听到他们说一句 “我也是农民的儿子啊“就涕泪横流的” 匿名网友“

却容不下一个 82 岁伟人的自由恋爱。

百度百科上的,大家信也好,不信也罢,反正中国最不缺的就是阴谋论者。

中国人的逻辑,科学家,就必须把常人不能吃的苦全吃了,把常人做不到的全做了。跟白莲花一样一点污点不能有,最后惨死。

模板:幼年贫穷,父母早逝,自己努力学习,留学海外,学成后毅然回到条件不好的祖国,先遭批斗,再得绝症,为了工作不治疗,终于在死前把活干完,走的时候家徒四壁,最好再膝下无子。

这样就勉强可以上个小学生作文。

科学家刨炎帝黄帝祖坟了?????!!!!!!

当一个人把几万块送还给失主的时候,他是好人,他够得上人们一句 “好人一生平安”

当一个人对全人类都有不可磨灭伟大贡献的时候,还有人觉得不喷他就是对他最大的宽容了

正文完


部分事迹:

2004 年 9 月 13 日,81 岁的杨振宁在清华大学开始为本科生讲授普通物理。

2005 年 4 月 2 日,杨振宁在海南大学捐资设立 “杨振宁特困优秀生奖学金”,用于资助海南大学每年 20 名品学兼优特困生顺利完成学业。

2005 年 7 月 4 日,杨振宁等曾参与保卫钓鱼岛运动的老将们集结,召开记者会表达保钓的立场

杨振宁为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一共拉来了 2 亿美金的科研经费。他以清华大学的名义发表 SCI 论文 30 多篇,将冷原子、凝聚态物理科研水平一下子提高了几十年,为国家在科学界争得了巨大荣誉。杨振宁私人推荐 1200 多名青年学者出国访问、深造,绝大多数都归国成为科学界的栋梁之才。

知乎用户 段丞博 发表

杨振宁有很多工作再拿几个诺贝尔奖也不为过。

其伟大已经无法用言语描述。

就比如你学数学,某些人特讨厌,老看到他的名字。不过中国人很少。

但是物理你学到高年级,杨振宁的名字也是够让人烦躁的。

物理学学生最早接触应该是热统里的李杨关于配分函数奇点的理论。

知乎用户 朱颜 发表

很伟大,我看霍金《时间简史》时,里面有一句印象深刻,

感谢美国科学家杨振宁为全世界人类做出的贡献!

我理解他去美国从事相关科研工作,因为如果在中国的话,算了还是不说了,懂的人都懂,我可不想被查水表!

一些 “极端爱国份子”“热血青年”,请你们在评判这种“叛逃” 行为的时候,

先仔细想想,科学家是不是人?
然后再想想,大量优秀科研人员 “叛逃出国”,都是因为他们崇洋媚外,追求浮华的物质生活吗?

知乎用户 王晓迪 发表

最近杨振宁又在舆论风口上了。
我认为,每个帮助我们去认识世界,了解世界,征服世界的人,都是伟大的。与品行,与国籍无关。

伟大。
毋庸置疑。

知乎用户 雪中的萤火虫 发表

我物理方面一窍不通,对于这个问题我想从化学角度来说一下,他确实很伟大。
杨振宁在化学方面有贡献吗?是有的。
但凡了解我国诺奖级别工作的人都知道,我国在胰岛素全合成方面曾经是与诺贝尔奖失之交臂。网上有传说是因为中国人是团队合作,推不出三个主要完成人。亦或者说是中国人不重视不去答辩,种种。
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当年主要完成人很明确,国家也很重视。没有获奖主要是这项工作其实只是繁重,并没有太多的创新性(创新发现是有的,但是关系不大),而在其后 Merrifield 发明的固相合成法(1984 年诺贝尔化学奖)使得蛋白质的人工合成十分简便,因此这个工作离诺奖越来越远。而且据说恰好当年同时参评化学奖的科学家还有 Brown 和 Wittig,这两个人的在化学界做出的贡献跟胰岛素的全合成做出的贡献相比…… 根本无法相提并论。
扯了这么多,到底杨振宁跟这件事有什么关系?
这项工作就是杨振宁推荐上去的。
杨振宁跟邓小平谈话中提到了这件事,他是诺奖获得者,拥有推荐资格,他通过这个工作让世界认识一下中国,尽管最后没有成功获奖,但是真的很伟大。

但我同样也认为他个人有问题,不是指他的婚姻。
我不想站在道德制高点来说这件事,因此不提也罢。

知乎用户 Sunbeam 发表

真的很伟大,基本上可以算是当世理论物理学家第一人

知乎用户 李军 发表

“为什么你不回来和我一起吃苦?” 我总觉得这样想问题的人很危险,和这样的人做朋友,同事,甚至只是认识都是很有风险的事。 如果你掌握权力,你该想的难道不应该是:我该怎样创造条件让有才能的人过的舒服更好的施展所长?
如果是作为朋友,看到你的另外一位朋友幸运的没有遭受你所经历的那些厄运并且成就斐然,难道不应该替朋友高兴?
如果是作为陌生人,一般来讲看到别人因为幸运没和你一起受苦,第一反应大概有些嫉妒和愤愤不平,这没有什么,但是不是应该马上意识到这种嫉妒心不太体面,深怕让别人知道?

知乎用户 亦对亦错​ 发表

1956 年,杨振宁和李政道推翻了被物理学界奉为金科玉律的宇称守恒定律,提出 “宇称不守恒定律”,被认为是现代物理学的重大突破。

1957 年 10 月 31 日,该年度诺贝尔奖物理学奖揭晓,李政道和杨振宁折桂。

杨振宁为中国和世界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1、孤身一人把清华大学的冷原子凝聚态的科研水平提高了几十年,力挽狂澜;

2、参与建设了中国六十多个顶级的物理实验室;

3、全身心投入到中国物理学的教学工作,开展了诸多免费讲座交流和实验指导。

2000 年世界顶级学术周刊《自然》评选了人类千年以来最伟大的物理学家,全人类只有 20 多人上榜:包括牛顿、爱因斯坦、麦克斯韦、薛定谔、波尔、海森堡等这些逝去的伟人。杨振宁在这个评选中排名 18 位,他是这个榜单里唯一一个活着的物理学家!也是唯一一位华人!

2019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获颁 “求是终身成就奖”,成为第二位获此奖项的科学家。

近年,他选择回国燃烧自己的余热,在清华大学教授本科生物理学科,并将自己的国籍迁回中国。

知乎用户 AWF 发表

如果你听过杨老讲课的话就不会这么说了。犹记得当初看杨老的网络课,别的老师讲都是这个是 xx 理论,在 xx 背景下提出的,人家讲的是这个现象的本质是 xx,我和李政道在做实验的时候发现的 / 我跟泡利讨论的 / 我请吴健雄做的 / 我和 xx 认为等等,基本上就相当于毛主席讲近代史吧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表达一个观点:科学研究不是为了制造话题,学术成就自有同行评议。

我对那些卓越学者心存敬佩,希望他们能够在学术上继续前进。

知乎用户 徐也 cyk 发表

连问的出这种问题的人都知道杨振宁先生,难道还不伟大吗?

知乎用户 再改个名 发表

Schopenhauer 说过这样的话:要估定人的伟大,则精神上的大和体格上的大,那法则完全相反。后者距离愈远即愈小,前者却见得愈大。
正因为近则愈小,而且愈看见缺点和创伤,所以他就和我们一样,不是神道,不是妖怪,不是异兽。他仍然是人,不过如此。但也惟其如此,所以他是伟大的人。战士战死了的时候,苍蝇们所首先发见的是他的缺点和伤痕,嘬着,营营地叫着,以为得意,以为比死了的战士更英雄。但是战士已经战死了,不再来挥去他们。于是乎苍蝇们即更其营营地叫,自以为倒是不朽的声音,因为它们的完全,远在战士之上。
的确的,谁也没有发见过苍蝇们的缺点和创伤。
然而,有缺点的战士终竟是战士,完美的苍蝇也终竟不过是苍蝇。
去罢,苍蝇们!虽然生着翅子,还能营营,总不会超过战士的。你们这些虫豸们!
——鲁迅

知乎用户 胡言乱语 发表

杨振宁娶个老婆都能成黑点,人家既不是抛弃发妻,也不是拆散家庭,关你屁事。

即使是封建社会,也不过是限制寡妇再嫁,很好有人抨击鳏夫再娶的。

想说人家不伟大,请去质疑学术成就,别再拿老婆说事了。

补一句,也别拿邓稼先说事。

邓稼先伟大在为国家人民奉献,杨振宁伟大在为全人类物理学做出成就。

本来就不同方面,有什么可比的。

烈士、官员、科学家都可以伟大。

你不能责怪将军没堵枪眼,烈士没科研贡献,科学家没从政,对吧?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看得出来题主对杨先生的工作几乎毫不了解,字里行间透露出对杨先生的不屑。文末又提到了施一公,至少从现在看来,施一公还远远达不到杨的成就,并且和杨先生相比,施一公更像是被神化的人。

而且并没有人把杨和爱因斯坦相提并论,如果题主要把伟大定义成这样,那么人类历史也没有几个人称得上伟大。

知乎用户 Eigen Hermit​​ 发表

最为一个理论物理学家来说是很优秀了,但由于现在理论物理本身已经走入一个瓶颈期,所以很多人对他的工作不太了解。

知乎用户 狮子吃肉 发表

这么说吧,好多国人认为很屌的霍金在杨振宁面前就是渣渣。。。

知乎用户 矢白 发表

物理系学子强答一波

结论就是明明伟大到了人类这个层面,却依然没有享受到作为伟人的待遇

在学物理的人眼里,杨老当世 top2,历史也能排进 top10 甚至 top5

不学物理的人,也应该知道几个名字的,麦克斯韦,波恩,波尔,薛定谔什么的,杨老的成就并不逊色与他们。

也许大部分人知道杨老还是 82 和 28,还有晚年转国籍的事。

不是洗,只是希望客观的了解这帮子物理学家

牛顿那句:巨人的肩膀,仅仅是在讽刺胡克(弹簧力与形变关系的发现者)

牛顿莱布尼茨在开会的时候打架,不止一次

薛定谔最多的时候七个女朋友(都是风尘女子)

爱因斯坦两次婚姻均失败,据传一生多位情人,第一任也是因为出轨导致的感情破裂

霍金出轨

……

说实话,这帮子物理学家的私事真的挺恶心的,但是正是因为我们评价的是物理学家,他们才可以在物理的历史里熠熠生辉,我们评价的并不是道德楷模

凭什么私生活如此混乱的物理学家们要被推上历史,而杨老要因为私生活被口诛笔伐呢

请以一个物理学家的身份对待他,不了解物理没关系,你只需要带着类似于爱因斯坦的感情面对他就好,剩下的专业知识的膜拜交给我们这些物理系的学生。

清华为什么愿意把杨老当成吉祥物供起来呢?杨老已经 90 + 高龄,科研能力基本不具备,但清华仍然这么做的原因就是因为国际影响力,他会作为中国物理学界的符号在世界限期涟漪。

知乎用户 共形对称的牵牛星 发表

来到石溪第一场考试,用的草稿纸上写着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几个中文字
来回监考的老师(不懂中文),看到我的草稿纸,问我:“Is it C.N. Yang is No. 1?”
大约在石溪有一部分人还是持这个观点的

知乎用户 壁炉 发表

一群连三好学生奖都拿不到的 loser 说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不够伟大。

知乎用户 李牧探长 发表

超级伟大。

在力学领域,杨是可以和牛顿、爱因斯坦比肩的人物。他的杨 - 米尔斯理论,是统一解释各种力的基础理论,非常具有前瞻性和奠基性。近来不少在他的理论基础上扩展研究的物理学家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但是,这却不是他获得诺贝尔奖的研究成果。他获得诺贝尔奖的成果,是和李政道合作的《宇称不守恒定律》。

这两项成果,必将载入人类物理学史册,成为进阶高深物理学必学理论之一,就和学习牛顿 “万有引力定律”、爱因斯坦的 “相对论” 一样。

他只有这两项成果吗?当然不是,他一共有多达 13 项突破性的研究成果。

2000 年《自然》科学杂志评选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物理学家,杨振宁是唯一一位入榜的华人。

你可以想象一下,由全球最权威的科学杂志,评选出的最牛物理学家,居然是一个华人进了榜单,还是极少数在世就入榜的 (另一个是已经去世的霍金),可想而知他的发现有多牛?这个榜单里有爱因斯坦、牛顿、麦克斯韦、伽利略、狄拉克、玻尔、普朗克、费曼、法拉第、薛定谔、阿基米德、居里夫人等大牛。

另外,有不少秀下限者不断用 “杨振宁"“82 岁娶了 28 岁的姑娘 " 这样的段子来污蔑杨先生,是无知且无畏的表现。从私德来讲,28 岁的姑娘愿意嫁,好像也没妨碍谁吧,我不认为他有任何不妥的地方。偏偏有很多无知者拼命用这点来贬低老人家的成就,老人家的成就岂是尔等宵小之辈能贬低的?

精彩推荐:

为什么华为不上市呢?

小米 10 能否成为下一个米 6 神机?

小米 10 Pro 和 iPhone 11 选哪个?

现在小米 10pro(5499)和 iPhone11(5499)那个更值得买?

2019 年笔记本电脑销量排行榜(TOP10)

最受欢迎的平板电脑有哪些?2020 年平板电脑销量排行榜 (TOP10)

扫地机器人哪个牌子好?2020 年最新扫地机器人排行榜(前 10 名)

华为品牌有哪些产品值得推荐的?

家用破壁机什么牌子好?2020 年破壁机销量排行榜 (排名前 10 名)

知乎用户 UsernameRedacted 发表

杨 - 米尔斯场论在量子场论中极其重要,是标准模型的理论基础之一。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物理学有史以来前五名毫无问题。

知乎用户 卡卡罗特 发表

前些天温伯格去世了,杨振宁已成无争议的当世物理第一人。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很伟大,但不能听知乎上所谓 “坐三望二” 之类的说法。他们把标准模型全算到杨振宁一个人头上了(以至于说杨振宁统一三大基本作用力)。如果真是这样,那杨振宁完全可以超过爱因斯坦了,但事实并非如此。

不同于相对论的主力可以说是是爱因斯坦一个人,标准模型的建立是由诸多科学家合力,经过漫长时间完成的。我随便列举下其中关键性的步骤:规范场理论 (外尔,泡利,杨,米尔斯),量子电动力学 (朝永,施温格,费曼,戴森),量子色动力学 (盖尔曼),自发性对称破缺 (南部阳一郎),希格斯机制,弱电统一理论 (温伯格),重整化规范场 (特霍夫特),重整化群(威尔逊)。。。可以看出杨振宁做出了伟大贡献,但其实他是没有参加量子场论真正的大发展时期的。当然加上他在凝聚态等方面的贡献,可以说他是当今世界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但要说一定比还活着的温伯格,霍夫特等人伟大,则是完全外行的独断。

知乎上有个不良倾向就是 “规范场是后续步骤的基础,所以杨振宁对标准模型贡献最大”。这不仅抹杀了后面众多科学家艰难的努力,还是对物理学的误解。物理学是要解释自然现象的,牛顿前面有胡克已经提出了引力的平方反比关系,爱因斯坦前洛伦兹,庞加莱其实也已经差不多得到狭义相对论的数学形式,但牛顿与爱因斯坦仍是最伟大的,为什么?因为他们用一套理论体系总结了前人成果,并且完美解释了物理现象,分别建立了经典力学和相对论。说提出了规范场的人一定比用规范场发展出各种物理理论的人更伟大对物理学来说是很奇怪的想法。

我无意质疑杨的贡献,只是想给知乎上现在乱吹水的风气纠一纠偏。

知乎用户 王善钦 发表

提出杨–米尔斯理论真心不算太难的事,只是把交换规范场论的想法推广到非交换而已。把这个理论搞成可重正化,那才难。

所以杨没有因为与米尔斯一起提出杨–米尔斯理论得到诺贝尔奖,而特霍夫特因为实现了这个理论的重正化而得了诺奖。

知乎用户 水陌轻寒​ 发表

我个人是不太喜欢杨振宁的,但凡事要客观,先谈对科学的贡献,杨振宁在多个领域有巨大发现,可以说是个全才,在人类科学史上至少能排进前三十,前二十都非常可能,这是什么概念,这说明杨振宁是影响整个人类进程的人,再谈对中国的贡献,杨振宁牵头培养了大量人才,引进大量设备,比很多中国教授不知道高到哪里去,再谈人品,和牛顿爱因斯坦薛定谔他们的破事相比,杨振宁那点小事算个屁,综上所述,杨振宁非常伟大!是中国最伟大的物理学家,没有之一!

知乎用户 龙与地下党 发表

诺贝尔物理学奖都拿了还不叫伟大,非要拿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才算么?

知乎用户 象马 发表

“如果你在专业的道路上干不过对手,你就在道德上诋毁他,这招百试百灵。”

知乎用户 Pathian 发表

恕我直言,邓稼先的事业,对整个人类而言,不过是一次重复建设。
诚然,中国人民今天能安居乐业,必须感谢邓的功劳。诚然,邓在奉献于他的事业的过程中体现出的勇敢坚韧,让人无论站在何种立场上都不得不赞叹钦佩。
但也不可否认的是,邓放弃了在人类认识自然进而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事业上有所建树的机会,转而效力于一个政权。
孰轻孰重?与杨振宁相比,孰高孰低?
我无意统一不同的观点。立场不同,没什么可争论的。

知乎用户 不羹侯 发表

打到文科僧的舆论霸权。

有些人就是坏种,结果一大波人也被带着分裂了。

色中恶鬼齐白石是大师,被无数人顶礼膜拜推崇备至。
华人里最伟大的科学家,不过是结了一次婚而已,就被传媒追着奚落几十年。

nm,凭啥一溜搞书画文学的,嫖宿幼女就是风雅往事,一个大科学家娶个剩女就被戴高帽批斗,何其不公?

各位理科僧,团结起来,打倒文科僧。

PS:此处文科僧指那些玩弄笔杆子、口条的人,此辈人中理工科出身者甚多,和读的专业没有必然关系,吾见过不知凡几,所以此答案不是在歧视文科专业。

知乎用户 木子小懒 发表

杨振宁先生到底厉不厉害,我也不清楚(虽然我本科是物理系毕业的)。但 35 岁能拿诺奖,五常美中俄三国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在座的有几位毕一生之力,皓首穷经能做成一件?

读书评论的时候,一个个文韬武略,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全都是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的主!

回到现实,看看自己同等的年纪在干什么?是在撒尿和泥还是放屁崩坑?

你我皆凡人,大神们的世界,让他们自己玩去吧。那片星空,我们负责仰望就好了。

至于酸他用诺贝尔奖骗小姑娘的,你也可以去搞一个的玩玩!

知乎用户 成大王司徒 发表

一万年后,也许没有你没有我没有知乎,但只要有物理,杨振宁这三个字就会出现在课本上。

知乎用户 傅一行 发表

隐约觉得题主科普入脑… 把 “杨发明了场论” 拿出来批判一番。本来也没人这么说。杨振宁的工作(杨米尔斯理论和宇称不守恒,见前面那个回答)是不会被人评价为‘发明了场论’的。但是现代物理全都是在整个框架下做出贡献,基本上没有自己发展一整套理论这回事儿。而这些都足够重要
‘爱因斯坦后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什么的说法我也觉得呵呵…
杨振宁当然是世界一流理论物理学家 至于在一大群理论物理学家里说谁特别拔尖,那肯定是不好说(而且杨振宁很可能排不到最前)。不过华人理论物理学家里面他毫无疑问算极为突出了。
另外 题主如果多读几篇理论物理的论文就会理解理论物理到底是怎么做的。大家都是在相关研究水到渠成的情况下迈出自己那一步。 一般来说别人没有发表可能是因为没有精力去做这个具体的工作或者觉得不重要。并不是‘光脚的不怕穿鞋的’这种反抗权威、逆流而上的戏码。像杨 - 米尔斯理论,泡利之前考虑过,但他不发表的原因绝不是什么怕败坏名声,只是因为他觉得解决不了规范波色子质量的问题。至于宇称不守恒,泡利 倒是打赌说不相信了.. 但那个跟名声没有关系,人家自己就是不信啊…

知乎用户 周诗勇 发表

在中国历史相当长的时间段,我们中国对一个人是否伟大似乎有着较为统一的意见标准,就是无论政治人物、历史学家或是专业学者谈到他的贡献会态度很慎重,对于他的私德,绝大部分人会 “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人有耻而不忍明书”。我认为这样的态度是一种善良温润的美德,而不是充满戾气的恶意。

我并不是说中国古代对于伟人,对于贤者的标准一定正确,这个标准可以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但是对于伟人贤人的标准的执行方法却是现代人可以参考,甚至学习的。

人艰不拆,古人也说过: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迹,论迹贫家无孝子;万恶淫为首,论迹不论心,论心世上少完人。古代的伟人也好,先贤也好,如果按照今天人们的道德放大镜来观察,是没有几个古代伟人贤人可以过关的,现代人的恶趣味很强,试问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哪一个过得了关?

有一位非常亲美的朋友和我聊这个世界某些活着的和死去的政治领袖的坊间传说。我并不是左派,但是我还是非常严肃的说对他:中国几千年来从来不将这种男女破事当作评价一个人的历史地位的依据,甚至西方历史上也不会,这很低俗,我们要聊,就要聊实际对社会的贡献。

中国在建国后一直追求中国式的政治正确,打仗不允许投降,输了为什么不去死,你投降就是叛变;不忠于党和不忠于国家放在相同的地位,甚至不忠于党内某人和不忠于党是相同的地位;不回国效忠就是叛国,哪怕回来你将遇到三反五反,文化大革命等政治运动…… 当然现代中国政治越来越清明,之前这些中国式的政治正确正在改变。

《普京访谈录》中奥利弗 · 斯通问道普京是否有不开心的时候,普京回答:“我又不是女人,女人情绪化”。奥利弗 · 斯通笑言:“恭喜你,你已经得罪 50% 的美国人了。”

似乎美国式的政治正确已经成为中国人乃至世界人类政治正确的唯一标准。基于这样的政治正确,我们不仅仅用它重新定义现代人,甚至重新定义古人。我们的坚守几十年的 “中国式政治正确” 正在被 “美国式政治正确” 取代,哪怕 “美国式政治正确” 中的问题在中国不是问题。

杨振宁比较倒霉的地方就是,他不回国效力这件事情在旧的 “中国式政治正确” 体系中一定是有罪的,但是在 “中国式政治正确” 中老夫少妻却不是什么问题,例如:李宗仁晚年还娶了一位比他小 48 岁媳妇,还得到了中央高层的祝福。顺便一说,同时代这样的例子多了去了。

现在,杨振宁的 “老夫少妻” 受到了 “美国式政治正确”,或是“变体的美国式政治正确” 的质疑,受美国影响,现代人崇尚婚姻的自由和平等,崇尚纯爱情原因的组成家庭,因此老夫少妻是被质疑的,人们会怀疑你是为了金钱,为了地位,为了其他目的结合,而不是为了爱情——风华正茂的年轻女子怎么可能爱上将行就木的老人?但是新时代的中国时下流行的政治正确并不以出国效力为耻,反以为荣,例如,最近中国舆论因为印度裔美国高管多过中国裔美国高管而愤懑不已。

大家看,杨振宁如果是在李宗仁的时代老夫少妻,在现在的时代离开中国去美国效力,甚至加入美国国籍,在美国做大家,就算为国争光,就什么问题都没有了。

杨振宁从事的是理论物理,我估计全中国乃至全世界能够读懂他的人估计万分之一都没有,他的伟大应该是科学界或者说科学家集体的评价。我不是物理专业的,但我相信物理专业的专家、学者甚至学生们对他的集体评价。也相信比起诺贝尔和平奖、文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要严谨很多的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评价。所以我相信物理界朋友评价的那句话,他是物理黄金时代活着的见证者。也相信物理学界的朋友们列举这些年他回国后为中国做的贡献。他是一个伟大的人。

至于私德,我认为你去研究人的私德,尤其是伟大的人的私德,并不是一件对自己,对社会有益的事情。当然,娱乐界的明星不在此列,他们绝大多数并不伟大,更多的作用就是供人作为话题娱乐的,甚至可以说他们赚的就是被消遣的钱。但是,伟大的科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等等伟大到影响人类进程的人物应该拥有不被娱乐和消遣的豁免权,我们普通人为他们的私德避讳,本身就是我们普通人给予他们的回报。

丘吉尔说过他的空军:“从来没有这么多的人如此感激这么少的人。” 事实上,伟大的人也应该有这样的待遇,这是我们普通人唯一能为他们做点的事情。

唉,不是这个话题领域的人,实在忍不住说两句。最后,祝杨振宁身体健康,他迄今为止的人生非常精彩。

知乎用户 是个好人 发表

大概也就是
活着的最牛的物理学家
有史以来黄种人中最牛的物理学家
可以跟爱因斯坦牛顿齐名的物理学家,如果不齐名,也是仅次了
在他的诺奖成果后,以他的成果为基础,又拿了好几个诺奖

如果您连宇称不守恒这五个字都没听说过,请不要用您那不值一提的智商侮辱一个值得全人类尊敬的物理学家。
还有人说他在中国养老,说他生活作风不检点的。
人家要跟谁结婚,法律没说不,你说个啥?
至于对中国的贡献,您知道人家参与组建了清华,南开的物理系,甚至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还在给清华的本科生上课。还有前两年,若不是杨的意见不支持,王怡芳上百亿的经费就砸进去了,你们这些嚷嚷自己是纳税人的人不知道杨给你们省下了多少钱吧。
他对中国的贡献,对世界的贡献都是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的人比不了,他的待遇还可以加!
真的想说,智商是个好东西,如果您没有,至少学会谦卑。

知乎用户 凉介 发表

一个不欣赏伟大的民族,终将伟大不起来。
对于一个举世皆知的科学家,不关注他的科研成果,反而对其私生活指指点点,这种视角本身即是谬误。
而造成这种谬误的,在我看来,实则是中国社会普世流行的 “娱乐至死” 的心态。很多人说,戏子当道,科学家默默无闻,是一个民族的悲哀。在我看来,用调侃戏子的心态去调侃一位德高望重的科学家,更是一个民族的悲哀。

知乎用户 肉要炒成焦糖色 发表

现代物理第一人

弱作用宇称不守恒
Yang-Mills 非交换规范场理论
费米子系统的 Bethe ansatz 严格解和 Yang-Baxter 方程
非对角长程序
磁单极子的量子化和规范理论中的拓扑结构
Lee-Yang 单圆定理
2D Ising model 的自发磁化和临界指数
玻色气体的 Lee-Huang-Yang 修正

不要总拿翁太太说事,翁太太成为你们茶余饭后的谈资是因为你们谈话的高度仅限于此,同理,你们人生的高度也仅限于此。

知乎用户 于田大叔 发表

当时去采访杨老,结束后老人一个人走回去的背影,孤独又无助。突然间,一切语言都苍白了。大浪淘尽,方见真如。

知乎用户 探索之子 发表

导读:杨振宁是如何建立成就他物理地位的杨米尔斯方程的,看此文就懂了。

杨 - 米尔斯(Yang-Mills)理论,是现代规范场理论的基础,20 世纪下半叶重要的物理突破,旨在使用非阿贝尔李群描述基本粒子的行为,是由物理学家杨振宁和米尔斯在 1954 年首先提出来的。这个理论对今天的标准模型形成起了重要作用。这一理论中出现的杨-米尔斯方程是一组数学上未曾考虑到的极有意义的非线性偏微分方程。

首先我们还是对这两位科学家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吧。杨振宁,1922 年 10 月 1 日出生于安徽合肥,世界著名物理学家,现任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清华大学教授、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荣休教授,他还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台湾 “中央研究院” 院士、俄罗斯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957 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是中美关系松动后回中国探访的第一位华裔科学家,积极推动中美文化交流和中美人民的互相了解;在促进中美两国建交、中美人才交流和科技合作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

**而另一位科学家全名是罗伯特 · 劳伦斯 · 米尔斯(英文:Robert Laurence Mills,1927 年 4 月 15 日-1999 年 10 月 27 日),美国物理学家,生于新泽西州恩格尔伍德。**1956 年成为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物理学教授。主要贡献是与杨振宁合作的杨 - 米尔斯理论。

1954 年,杨—Mills 规范场论(即非阿贝尔规范场论)发表。这个当时没有被物理学界看重的理论,通过后来许多学者于 20 世纪 60 年代到 20 世纪 70 年代引入的自发对称破缺观念,发展成标准模型。这被普遍认为是 20 世纪后半叶基础物理学的总成就。

杨振宁和 Mills 的论文,从数学观点讲,是从描述电磁学的阿贝尔规范场论到非阿贝尔规范场论的推广。而从物理观点上讲,是用此种推广发展出新的相互作用的基础规则。

在主宰世界的 4 种基本相互作用中,弱电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都由杨—Mills 理论描述,而描述引力的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也与杨—Mills 理论有类似之处。杨振宁称此为 “对称支配力量”。杨—Mills 理论是 20 世纪后半叶伟大的物理成就,杨—Mills 方程与 Maxwell 方程、Einstein 方程共同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

很抱歉,没有找到一张关于罗伯特 · 劳伦斯 · 米尔斯照片,他由于后来没有其他的理论发现,所以没有杨振宁知名。但是我们依然不应该忘记他。

通过上面的介绍,大家知道了,杨—米尔斯理论也是一个非线性波动方程。这个很重要。那么这个理论最初是为了解决上面问题呢?它起源于对电磁相互作用的分析,利用它所建立的弱相互作用和电磁相互作用的统一理论,已经为实验所证实,特别是这理论所预言的传播弱相互作用的中间玻色子,已经在实验中发现。

杨-米尔斯理论又为研究强子(参与强相互作用的基本粒子)的结构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杨振宁和米尔斯发现,量子物理揭示了在基本粒子物理与几何对象的数学之间的令人注目的关系。基于杨-米尔斯方程的预言已经在如下的全世界范围内的实验室中所履行的高能实验中得到证实:布罗克哈文、斯坦福、欧洲粒子物理研究所和筑波。

尽管如此,他们的既描述重粒子、又在数学上严格的方程没有已知的解。特别是没有被大多数物理学家所确认,并且在他们的对于 “夸克” 的不可见性的解释中应用的 “质量缺口” 假设,从来没有得到一个数学上令人满意的证实。在这一问题上的进展需要在物理上和数学上两方面引进根本上的新观念。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看过我物理科普书籍《变化》的朋友一定会想到爱氏的场方程的。爱氏场方程也是很难有确切解,也是非线性波动方程。这和杨—米尔斯理论有很大的相似之处。

一贯的想法让我不认为这是偶然,所有描述最根本的宇宙方程,都显示了其深刻的波动性,开放性。这对于前面我们提到的诸多定律,比如波粒二象性,不确定原理等,都有深刻影响。

一起来看看这个方程吧,虽然我们看不懂它。但看和不看是两个概念。一直不看,永远看不懂。

再发一个爱氏的场方程大家看看。关于爱氏场方程的基本认识,大家可以去看看我的《变化》,会有启发的。

有一点值得一提,那就是杨振宁的杨—米尔斯理论和爱氏的相对论,都影响很大,但两个人都没有因此获得诺贝尔奖。两个人都是因为其他理论获得诺贝尔奖的。杨是因为和李政道提出 “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 而获奖。爱氏是因为光电效应理论获奖。

大家也看到了,由于这个理论的方程是非线性波动方程,所以方程没有能力为大家讲,这也是世界性难题。期待中国的学生,多去研究。

不过为了让大家理解这个理论,还要补充的。上面说了,杨振宁和 Mills 的论文,从数学观点讲,是从描述电磁学的阿贝尔规范场论到非阿贝尔规范场论的推广。

非阿贝尔规范场是为了描述原子核里的核子们 (当时认为就是质子和中子) 为什么会被紧紧拉在一起,而不会被正电之间强烈的排斥力而炸开(质子们带正电,是互相排斥的),而设想的一种作用力场。

电磁力是由电磁场传播的。电荷及其运动所形成的电流产生了电磁场,场传出去后可以作用在远处电荷和电流上。于是,杨振宁和 Mills 也设想了一种类似电磁场的别的场来传递核力,那就是非阿贝尔规范场。

这个设想看似容易,其实很难。最重要的是,杨振宁和 Mills 此时极大地推广了场和荷的含义。他们设想了一种更为复杂的荷 (当然不能再叫电荷了) 和它们所产生的场:这些荷和场都不是普通的实数能表示的,它们是一些矩阵。矩阵的乘法是不能交换的,这种乘法的不交换性叫 “非阿贝尔” 的,因此也叫非阿贝尔规范场。对那些学过物理的人应该说明的是,学过量子力学的人知道,量子理论里力学变量可以表示成矩阵。但这里说的场和荷表示成矩阵不是由于量子化的结果,而是在经典物理的意义上它们就是矩阵。

杨 - Mills 的那篇文章是 1954 年发表的。那时这个理论中还有几个关键的问题不能解决(比如质量问题,量子化和重整化之类,这是些更为专业的名词,只有研究这个方向的理论物理博士们才学的)。而且在随后的六十年代,物理学界对于用场的观点描述核力是较为悲观的,那时别的观点在物理学家中占主流。

不过后来,经过几位物理学家近二十年左右的持续探索,解决了所有原来不能解决的问题。而且,后来找到了别的不同的荷(当时还不知道呢)分别能产生强力和弱力(核力就分这两种力)。但它们用的数学形式都是类似的,都是杨 - Mills 理论。

不同的是其中矩阵的大小不一样:有 2 乘 2 的、有 3 乘 3 的;如果所用的矩阵是 1 乘 1 的,那它就是以前的法拉第和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到了七十年代末,就知道自然界的所有基本作用力 – 引力,电磁力,弱力,强力中,除引力外的其它三种力都能用杨 - Mills 场描述。 这就是可以看出这个理论对物理学的影响有多大了。

杨振宁和 Mills 所设想的那种古怪的荷叫做同位旋。他们把描述电磁场的麦克斯韦理论做了一个优美而且深刻的推广,得到一个新方程,后来就叫杨 - Mills 方程。当然比麦克斯韦方程普遍得多也复杂得多了。至于推广的方法,是依据了一个来自电磁理论的原理,叫做 “定域规范不变原理”。这个我会在下一章给大家做介绍。

其实过程是这样,杨振宁从外尔的工作受到启发,即外尔通过规范不变性建立了 U(1)群,轻松地得到了麦克斯韦方程,杨振宁就想着,我能不能通过一种规范群来解释强力,弱力,甚至引力。那么首先要找到规范对称性,杨振宁发现强相互作用具有同位旋空间下的旋转不变性,这不就是一种规范对称性吗?这个 “同位旋” 概念比较抽象,它是海森堡提出来的一个想法,大概就是认为中子和质子是一回事,即质子和中子压根就是同一种粒子 - 核子的两种不同的状态,它们共同组成了一个同位旋二重态。在抽象的同位旋空间里,质子可以 “旋转” 成为中子,中子也可以 “旋转” 成为质子,因为质子和中子在强相互作用下是一样的。那么要用这个同位旋守恒来解释强相互作用,就需要 SU(2)群有局域规范不变性。

要把 SU(1)推广到 SU(2)首先要解决非阿贝尔规范问题。阿贝尔指的是阿贝尔群(以挪威的天才数学家阿贝尔命名,他最著名的一个理论是首次完整给出了高于四次的一般代数方程没有一般形式的代数解的证明。这个问题是他那时最著名的未解决问题之一,悬疑达 250 多年。),它又叫交换群,通俗的讲就是这个群里的运算是满足交换律的。比如 1+5 等于 5+1。非阿贝尔群自然就是指群的运算不满足交换律的群,最常见的就是矩阵的乘法。

这里值得单独说说阿贝尔,尽管阿贝尔成就极高,却在生前没有得到认可,他的生活非常贫困,去世时只有 27 岁。正是风华正茂啊,可惜了!

凡是读我这本的书的人,你们一定要记住他,他的故事,因为我在教给你们一个道理——你们要记住自己!不要想着长命百岁,去想着活得精彩。

阿贝尔 (Niels Henrik Abel,1802 年 8 月 5 日─1829 年 4 月 6 日) 是十九世纪挪威出现的最伟大数学家。他的父亲是挪威克里斯蒂安桑主教区芬杜小村庄的牧师,全家生活在穷困之中。在 1815 年,当他进入了奥斯陆的一所天主教学校读书,他的数学才华便显露出来。经他的老师霍尔姆伯的引导下,他学习了不少当时的名数学家的著作,包括: 牛顿 (Newton)、欧拉(Euler)、拉格朗日(Lagrange) 及高斯 (Gauss) 等。他不单了解他们的理论,而且可以找出他们一些微小的漏洞。

1820 年,阿贝尔的父亲去世,照顾全家七口的重担突然交到他的肩上。虽然如此,1821 年阿贝尔通过霍姆彪的补助,仍可进入奥斯陆的克里斯蒂安尼亚大学 (University of Christinania),即奥斯陆大学就读,于 1822 年获大学预颁学位,并由霍姆彪的资助下继续学业。在学校里,他几乎全是自学,同时花大量时间作研究。

1823 年当阿贝尔的第一篇论文发表后,他的朋友便力请挪威政府资助他到德国及法国进修。当等待政府回复时,在 1824 年他发表了他的《一元五次方程没有代数一般解》的论文,渴望为他带来肯定地位。论文不仅以数万字的内容代替了鲁菲尼【也是一位数学家】五百多页的证明,甚至还做了许多的补充。

可是他实在付不起印刷的钱,于是数万字的论文稿再次被压缩成 6 页纸。阿贝尔将这 6 页论文寄往各地著名的数学家,希望能够得到肯定。其中他把论文寄了给当时有名的数学家高斯,可惜高斯错过了这篇论文,也不知道这个著名的代数难题已被解破。

阿贝尔苦苦等待,却得不到回复。所幸一年前发表的第一篇论文为他争取到了一笔政府的进修资助金。阿贝尔带上这笔钱,开始造访各地名家,他在德国柏林拜访数学王子高斯时,遇到了一生挚友克列尔。

高斯根本不相信阿贝尔能够用 6 页解答这个超级数学难题,只有克列尔感到十分地惊喜。克列尔是个土木工程师,而且对数学很有热诚,他跟阿贝尔成为很要好的朋友。1826 年,在阿贝尔的鼓励下,克列尔创立了一份纯数学和应用数学杂志,该杂志的第一期便刊登了阿贝尔在五次方程的工作成果,另外还有方程理论、泛函方程及理论力学等的论文。在柏林,新的数学向导使他继续独立地进行研究工作,后来阿贝尔更到了欧洲不同的地方。

高斯

1826 年夏天,他在巴黎造访了当时最顶尖的数学家,并且完成了一份有关超越函数的研究报告。这些工作展示出一个代数函数理论,现称为阿贝尔定理,而这定理也是后期阿贝尔积分及阿贝尔函数的理论基础。他在巴黎被冷落对待,他曾经把他的研究报告寄去科学学院,望可得到好评,但他的努力也是徒然。他在离开巴黎前染顽疾,最初只以为只是感冒,后来才知道是肺结核病。

无奈,他辗转回到挪威,但欠下不少钱债。他只好靠教书及收取大学的微薄津贴为生。但他的穷困及病况并没有减低他对数学的热诚,他在这段期间写了大量的论文,主要是方程理论及椭圆函数,也就是有关阿贝尔方程和阿贝尔群的理论。他比雅可比 (Jacobi) 更快完成了椭圆函数的理论。此时,阿贝尔的名声经已响遍所有的数学中心,各方面的人也希望为他找到一个适当的教授席位,当中克列尔便希望为他在柏林找得一个教授席位。

在 1828 年冬天,阿贝尔的病逐渐严重起来。在他圣诞节去芬罗兰探他的未婚妻克莱利 · 肯姆普期间,病情便更恶化。到 1829 年 1 月时,他已知自己寿命不长,出血的症状已无法否认。直至 1829 年 4 月 6 日凌晨,阿贝尔去世了,他的未婚妻坚持不要他人之助照顾阿贝尔,单独占有这最后的时刻。

左图为阿贝尔未婚妻克莱利 · 肯姆普。

葬礼后的第三天,阿贝尔的家人收到了他生前的好友克雷尔寄自柏林的一封信及一份柏林大学的聘书,上面写着:“尊敬的阿贝尔先生:本校聘您为数学教授,望万勿推辞为幸!柏林大学。”

阿贝尔去世后,他的老师霍尔姆伯于 1839 年为他出版了文集。

继续回到文章标题来,杨振宁的推广工作并不是一帆风顺,直到 1954 年,他才和米尔斯(当时和杨振宁先生在同一间办公室,是克劳尔教授的博士研究生)一起写出了划时代的论文**《同位旋守恒和同位旋规范不变性》和《同位旋守恒和一个推广的规范不变性》,就是这两篇论文,奠定了他的物理学宗师地位。**

有的物理学家指出,物理学基本定律可以写在一件文化衫上(意思是很简洁)。从牛顿时代开始,物理的主要目标就是描述物质结构相互作用运动规律。随着物理学的发展,这个简单的目标又进一步被简化了。因为后来知道物质其实也是场,不过是所谓的 “量子场” 的一种。因此物理学最基本的定律就是描述各种场的运动和它们之间的作用。现在如果要做那样一件物理学文化衫的话,可以肯定地说,杨 - Mills 方程是一定应该写上的。

有些人提出这类质疑:有的说杨 - Mills 理论后面的很多进展不是他们做的,是别的物理学家做的,怎么还说他们的贡献那么大。还有的说杨 - Mills 方程最初的出发点是 “错的”,怎么还说那么重要。

前一类疑问很容易解释。确实杨 - Mills 理论在物理上取得这么大的成功,包括了前后好多位物理学家的贡献。如希格斯,温伯格,南部一郎盖尔曼等。其中好几位得到了诺贝尔奖。

还有数学家,如量子化杨 - Mills 场的俄国数学家 Faddeev 和 Popov,他们也没得诺贝尔奖,同样杨振宁也不是因为提出杨 - Mills 场得的诺贝尔奖。

如此多人的贡献,如果整个是由一个人作出来的,那他的成就和爱因斯坦一样大了,甚至可以说是超过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曾经以一人之力建立了相对论。其它的物理理论,如量子力学,特别是后来的量子场论,都是由很多人,有时是经过几代人很多年的持续努力才建立起来的。

杨 - 米尔斯理论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数学框架和思维,在这个框架里,只要选择了某种对称性,后面的相互作用几乎就被完全确定了,它的规范玻色子的数目也完全被确定了。这就是为什么后来大家能直接从强力和弱电理论里预言那么多还未被发现的粒子的原因。

也就是说,在杨 - 米尔斯理论里,那些传递相互作用的粒子都叫规范玻色子,每一个群都有跟他对应的规范玻色子。比如在 U(1)群里,规范玻色子就只有一个,那就是光子;在 SU(3)群里,理论计算它的规范玻色子不多不少就是 8 个,然后实验物理学家就根据这个去找,然后真的就找到了 8 种胶子。

不过最终解释强相互作用的不是同位旋,而且色荷。因为夸克这个概念要到 1964 年才由盖尔曼、茨威格提出来,杨振宁在 1954 年就算想破脑袋也不可能想到强力是由夸克的色对称决定的。

后来科学家们也是通过这种思维,将弱力和电磁力统一起来,就是前面提到的电弱统一理论。

此外,关于杨—米尔斯理论这个方程的数学性质的研究至今还是国际上悬赏最高的几个数学问题之一。比如你可以搜索 “千禧数学问题”,它们是美国克雷数学研究所于 2000 年公布的七个数学难题。根据克雷数学研究所订定的规则,每解破一题奖金 100 万美元。这几个问题是:

1、P/NP 问题。2、霍奇猜想

3 庞加莱猜想。4、黎曼假设

5、杨 - 米尔斯存在性与质量间隙

6、纳维 - 斯托克斯存在性与光滑性

7、贝赫和斯维讷通 - 戴尔猜想

第五个是杨米尔斯问题的质量问题,大概就是传递强力和弱力的玻色子应该是有质量的,有质量才能对应短程力。比如光子没有质量才是长程力,引力子【没有发现】也是没有质量,才是程力。矛盾就出来了,杨振宁这个理论,要使得系统具有局域规范不变性,传递作用力的规范玻色子的质量就必须为零。哈哈,大家看出来矛盾了吗?

杨振宁先生怎么可能不知道这个矛盾呢?但他认为这是技术上的事情,一定能解决,所以还是果断发表了自己的理论。后来大家就知道了,解决这个问题的是希格斯机制。杨 - 米尔斯理论要求规范玻色子是零质量的,但是最后我们测量到 W 和 Z 玻色子是有质量的,我们想办法赋予它质量不就行了?也就是说它们的质量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赋予的,这样就既不与杨 - 米尔斯理论相冲突,也不跟实际测量相冲突了。

上面 7 个解决其中任何一个问题,你就是拥有最强大脑的人物。知识改变命运,从来不是一句谎言。你相信它,它才能改变你。

摘自独立学者,科普作家灵遁者科普书籍《见微知著》

知乎用户 Jason Liu 发表

关于各位对他的评价——赞誉或诋毁:
王杨卢骆当时体, 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 不废江河万古流。**关于某些强行比较杨振宁和霍金的成就的行为:

矮人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说短长

关于某些对他和翁帆的爱情指指点点的人:
.

关于某些用喜好用私德评价人物的行为:
譬如勇士,也战斗,也休息,也饮食,自然也性交。如果只取他末一点,画起像来,挂在妓院里,尊为性交大师,那当然也不能说是毫无根据的。然而,岂不冤哉?

最后,这段送给某些喷子:

战士战死了的时候,苍蝇们所首先发见的是他的缺点和伤痕,嘬着,营营地叫着,以为得意,以为比死了的战士更英雄。但是战士已经战死了,不再来挥去他们。于是乎苍蝇们即更其营营地叫,自以为倒是不朽的声音,因为它们的完全,远在战士之上。

的确的,谁也没有发见过苍蝇们的缺点和创伤。

然而,有缺点的战士终竟是战士,完美的苍蝇也终竟不过是苍蝇。

去罢,苍蝇们!虽然生着翅子,还能营营,总不会超过战士的**。你们这些虫豸们!**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即便是考虑了个人问题,杨振宁先生也是一样的伟大。

知乎用户 哎呀呜呼呼 发表

旧照片是杜致礼,新的是翁帆
愿你走出半生,归来任是少年
有人说这是瑕疵,我觉得,这是上天给杨振宁最好的礼物

知乎用户 陈钊 发表

这个问题的回答明摆着就是一场物理学专业人士对普通知民的对撕,搞理论物理的自然知道杨振宁的伟大,但是普通人没接触过理论物理,他们的知识范围局限在两弹一星,两弹元勋,专业人士把杨抬的再高在普通人看来就是没有原子弹实在。理论物理的研究已经超出了对国家和民众当前所具有的现实意义(解决不了民生,解决不了国防)。而情怀者们动辄就提上全人类的高度,不是我说,在座的有生之年没有人能见证和受益到杨的理论成就,虽然这么说显得我很狭隘,但事实就是如此
还有人拿邓稼先和杨振宁比,这其实也完全没有可比性,我的看法是在对国防贡献上,邓甩杨十条街;但是在对理论物理研究上,杨也甩邓十条街

知乎用户 黄金狮莱因哈特 发表

我只知道有些人,像邓稼先那样回国艰苦奋斗的批他浪费自己的才能给土(和谐)共做嫁衣,像杨振宁那样在国外做研究的又批他无耻之徒香蕉科学家。

知乎用户 Meepo 发表

ps: 评论区有个普林斯顿物理博士,哈佛博士后,不懂他在说什么,大家可以去围观,可能他觉得他比杨老伟大

好像这个博士喷了很多人,大家看可以移步这里

https://www.zhihu.com/pin/1120087950184185856?utm_source=zhihu&utm_medium=social&utm_oi=917778442525757440

--------分割线-------

答案是肯定的,历史前十,现役前三。

第一次对杨老有印象是刚上高一的时候,在我们高中主楼大厅有一张我们校长和杨老的合影,杨老勉强微笑,据说是杨老来我们这个城市看个亲戚,被校长知道了,硬拉来合影的(我们高中校长能量很大),再后来高二时在某大学物理竞赛培训的时候,当时有个教授是杨老的狂热崇拜者,听他讲了很多杨老的故事,时至今日,还历历在目。

首先杨老 1948 年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毕业,1957 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这是什么操作?如果诺奖级别的成就都不算伟大,那什么算?

再看下杨老的研究成果,杨老 1957 年以宇称不守恒定律获得诺奖,后来在粒子物理学,和凝聚态物理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大概有十三项诺奖级别的成果,奠定了现代规范场理论的基础,说一个现象吧,杨老的徒子徒孙们几乎垄断了理论物理学六十年来的理论物理和粒子物理的诺奖,还有六个菲尔兹奖是研究杨老的方程而来,说物理届欠杨老几个诺奖也不为过。很多人拿霍金跟杨老比成就,不好意思,不在一个档次(当然霍金也很伟大)。拿杨老跟牛顿麦克斯韦等上古神兽比,可能有点关公大战秦琼的意思。

杨老晚年回到清华大学,组建清华大学高研所,培养了大批顶尖学着,为清华人和世界 top 大学之间提供了桥梁,张首晟和薛其坤就是一个例子,以至于 2010 年四沈二杨对清华物理系做第二次评估时,做出了很高的评价,甚至有些研究方向走在世界前列,使清华物理系成为中国距离世界学术之巅最近的地方,杨老功不可没(又该有杠精说施一公的生物系和姚期智的交叉学院,施一公不说了,黑料太多,姚老板的交叉学院的确是牛叉)。

至于 82 和 28 这个事情,不明白为什么国人就是喜欢窥探公众人物私生活,难道抹茶妹妹的八卦还没看过瘾?国人对于老外老夫少妻的这种现象就觉得是开放,有勇气,但是对于中国人正好相反,只能说真香了。我是发自内心的佩服杨老的勇气,也祝幸福!

杨老还有很多奇闻趣事,包括在纽约大学石溪分校任教时,和好友西蒙斯的故事,一个乱讲,一个用心听,最后完善了伟大的杨 - 米尔斯理论,西蒙斯和杨振宁两人的丰功伟绩是石溪分校的骄傲,到现在其几何学和物理学机构都还是叫 “杨振宁理论物理研究所” 和“西蒙斯几何物理中心”;还有晚年在清华大学研究《孟子》《易经》的趣事等。

最后附上一张图片吧,清华大学送给杨老的 90 岁生日礼物,上面刻上了杨老 13 个诺奖级的成就。

知乎用户 sweep 发表

大一的时候在一个巨大报告厅听杨教授报告,盛况空前过道上都坐满了人,物理学院资深教授给他当主持人,态度谦卑,他的报告一直在说吴健雄应该获得一个诺贝尔奖,替她鸣不平,其他没有感觉很高深,和同学的交流一直在强调天分的作用,感觉很装…… 加上他前岳丈是国民党反动派,还睡了年轻漂亮的姑娘,觉得这个人嘛也就那样!!后来听了邓稼先的故事,看了马兰花开 (这是学校主旋律话剧,杨在里面作为一个烘托高大上的配角粉墨登场),甚至有点鄙视杨了

再后来,8 年过去了,我终于成了搬砖狗,我
终于明白天分的重要,理解了杨为什么是当世堪称前三的物理学家,原来他的国民党反动派岳丈杜聿明也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呢… 杨晚年对中国科学的促进作用何止巨大!至于他的选择,我只能说,不管你喜欢邓还是杨都很好,两种人才国家都很需要,只可惜我们这些凡夫俗子一辈子都难以望其项背,想想当年自己的各种幼稚想法呵呵一笑

原来,只是自己太年轻了,好好搬砖,有狗粮吃还不满意吗 (◔◡◔)

知乎用户 王礼熠 发表

我对物理不了解,但我知道中国有句古话。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知乎用户 particle higgs 发表

他对科学的贡献真的很伟大。

知乎用户 chang pengphy 发表

按气候和地理条件配一千平别墅十个,每个配 10 个美女女佣,吃喝拉撒睡奶妈式照顾,费用全公费。出入豪车车队,顿顿山珍海味,只要他愿意,他就配享受,然而这并不足以报偿他对人类的贡献。

他的现任夫人能嫁给他是她的运气。

五百年后他的名字与成就仍然是丰碑,他指引了人类的物理学方向并影响一百年以内的走向。

他是大地的精华,国之重宝,国之利刃,生在哪个国家,都是国家之幸。

愿他连同夫人,仙福永享,寿与天齐。

没说准确,他生在哪个星球,都是这个星球文明之幸。

知乎用户 龚子 发表

不管爱因斯坦住在哪国,我也看不出让犹太人喷他的理由。

知乎用户 雪犁​ 发表

杨先生是伟大的物理学家,华人物理界颠峰。他不回大陆情理说的通,他岳父是是杜聿明,改革开放后来清华邀请他回来主导清华物理系,成绩是巨大的。只有 low 人会无聊指责别人生活,他的生活与你无关,也不影响你生活。但他用他的智慧影响了世界,也影响了你对世界的认知,这是他伟大之处

知乎用户 jnshusheng 发表

关于杨振宁是爱因斯坦的嫡系这一点,稍微说一点:基本是不错的。我的意见是,爱因斯坦对研究方法的改变这样说更准确更能体现其价值:他之前科学界的研究方法是以实验法为主,思辨法为辅,爱因斯坦则是以思辨法为主。1、在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时代,自然哲学(科学)的研究方法基本就是思辨法,亚里士多德则是思辨法的集大成者。伽利略那个时代引入了实验法,研究方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之后基本就是实验法占住主要地位,所以才有牛顿的 “我不杜撰假说”,牛顿则是以实验法为主的集大成者。2、爱因斯坦建立相对论则是以思辨法为主,或者说,从爱因斯坦开始,研究方法进入了又一个新的时代,(更完善的)思辨法重新回归,这一点爱因斯坦和伽利略有着同样的贡献:新时代的开启者。之后的后继者们一直希望将爱因斯坦的思辨法加以发扬光大,只是他们基本未能领悟其精髓,唯一领悟部分的就是杨振宁了,所以杨振宁确实可以称为爱因斯坦的嫡系。3、其他人之所以未能领悟思辨法的精髓根本原因是:他们把理论物理做成了数学,而忘记了物理的本质,这一点是从海森堡开始的。所以当海森堡对爱因斯坦说:我(的矩阵方法)就是按照您的思想来做的啊,却得不到爱因斯坦的肯定,因为爱因斯坦感觉到那里没有他内心的声音。所以,无论这些后继者们的思想如何的“疯狂” 都无法逃出黑夜的笼罩,这是引力始终无法进入统一的根本原因。这有点像上个世纪哲学的命运:理论物理家们个个都是哲学家,而哲学家反而是被他们嘲笑的对象。4、你说的爱因斯坦的方法是把这个过程:实验 - 理论 - 对称性给颠倒,这正是理论物理家们未能领悟爱因斯坦思辨法精髓的真实写照。应该说,这样看爱因斯坦的思辨法,是一种理论物理的思维,但不是哲学的思维,所以理论物理才会变成数学而不再是物理。可以预料:当思辨法真正得以发扬光大的时候,就是统一理论问世的时候。注意:我说的是统一理论而不是四种力的统一。

我近两天才注册知乎,这两天留神看了看科大北大清华学生在知乎上的发言,发觉没有人谈论和哲学有关的话题(或许有但是我刚刚来所以还没有见到?),最顶尖学校的学子们都没有这方面的热情,其他学校是否会有呢?

记得这么一句话 “不谋长久者,不足以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用在自然科学领域就是基础理论的重要性了。对于理论物理而言,哲学是基础,数学是工具。或许现在高校学子甚至学者们的上述情况,至少是国内在物理领域无法同国外相比的根本原因。

知乎用户 huang liu 发表

李和杨因为谁提出理论互相扯皮分道扬镳,现在谁对谁错已经无需辩论,事实证明一切

加速器那事,基本上杨的赤子之心溢于言表

丘处于自己学术研究特色,对田刚转向应用科学数学表示非常不满,说白了还是有门阀之见

不过我要说另外一个问题了,杨振宁在物理上贡献自然不用多说但是我们最需要的不是这种人,而是真正的工程师,而且是工程师集群。

杨振宁贡献再大,他能帮中国搞出原子弹,还是搞出芯片来?这样的科学家出的再多,就算对中国科技发展有一定正面影响,他能有钱学森杨伟的影响大?

中国的科技发展,一靠钱学森这样的领军人物,一靠王进喜这样的实干家。杨振宁的成就是在美国做的,他基于的是美国的基础工业体系和科研体系,跟中国无关。他不可能帮助中国发展导弹,卫星,更别说芯片了。

看看印度吧,印度在 1920 年代就出了拉曼,钱德拉塞卡等等诺贝尔物理学奖,还有拉曼努金这样的数学家。但是印度还是殖民地,根本跟什么国家工业发展经济发展毫无关系。印度还是殖民地,英国等西方国家可以让你在他们的科研体系里做点边缘的工作,让你得诺贝尔奖,但是核心得工科绝对不会让你碰。杨振宁得本质跟拉曼这样得科学家没区别,后来得丁肇中,崔琦等人,跟杨振宁也没区别,他对中国也没啥大贡献,也就到中国做做讲座而已。这点印度人也不是傻瓜独立之后第一件事情就创办印度理工大学就是 IIT。那之后印度才有了自己得自主工业发展。

香港得那些大学也是一样得,英国在香港得发展大学,本质只是他们科研体系里得二流研发方向给香港大学做而已,真正得工科研究香港的大学基本没,也就做做理论研究,发发外国大牛教授的一个小方向而已。这样的大学科研西方最喜欢。你要英国给香港搞个工科强大的搞工科那他肯定不行。而这样体系下香港的大学排名比清华还高。

现在我们需要的是夯实工业基础,用我们的工业基础去发展我们的工业体系,支持我们的研发,我们芯片和发动机问题解决了,比出多少个杨振宁都管用。

知乎用户 大白菜​ 发表

耶稣受难将死时对其信徒说:不要怪他们,他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知乎用户 喀大学子 发表

为什么公众要指责他 82 岁娶了 28 的女人?难道这不正是他伟大的强有力的佐证么?如果是一个默默无闻的 82 岁糟老头,28 岁的女人即使对他有性趣,也不一定有兴趣。看看爱因斯坦跟薛定谔的裤腰带,都要多松有多松好么(牛顿不是同志就是性冷待,另当别论)再说早早回来干嘛?跟刘辽束星北一起刷厕所么?我估计以老杨的背景,当时一旦回国,能保住命都不错了!退一步讲,就算老杨早早回来能平安无事,那工作了也是给中国政府效力,跟吃着浆水面的命、操国务院的心的屌丝没一分钱关系。

知乎用户 「已注销」 发表

是这样,按照国人的标准,品行的考量的确是确认是否伟大所必需的。因此说杨并不伟大,也无可厚非。其他人也不要强行告诉他们杨的学术贡献多么伟大,这就没在一个点上讨论了。

只是,这样一想,我国的伟人中,不少政治家都得从名单上除名了吧。

知乎用户 卓越教育​ 发表

你们对物理世界的力量一无所知。

**杨振宁是有史以来排名前 15 的物理学家(《Quora》评),与费曼、朗道奠定 20 世纪物理学的白银时代,是继爱因斯坦和狄拉克之后,20 世纪物理学最卓越的设计师(弗里曼 · 戴森语)。**他是华人骄子中的骄子,他的伟大是历史级别的伟大。

如果华人在世界上有足够的话语权的话,杨振宁就是当代牛顿和爱因斯坦。


杨振宁是因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不守恒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宇称不守恒影响对物理学产生了重大影响,所以杨振宁和李政道的宇称不守恒设想获得实验验证后,当年就获得了诺贝尔奖。这个获奖速度在 100 多年诺贝尔奖史上是空前绝后的,足以见得这项成就的重大。

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不守恒并不是杨振宁的最大科学贡献,杨振宁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的杨 - 米尔斯方程。(这个请大家看其他答案,文科生表示无力)


还有人对杨振宁的品德、私生活指指点点,我感到悲哀。

什么老牛吃嫩草、剽窃成果、晚年骗中国补贴…… 黑子们真是为黑而黑。杨振宁是全世界争抢的顶尖科学家,说他可以为所欲为都不过分,造谣传谣真的太过分了。

BTW,有一位科学家抛弃祖国移民美国,民族邀请他出任要职以抗外敌被断然拒绝,他风流成性和众多女人不清不白,乱伦爱上年龄悬殊的女间谍,始乱终弃抛妻弃子。

这个人是爱因斯坦。

知乎用户 酥盐 发表

我来分析下,另外一个杨振宁的伟大之处,从非学术方面

1. 你知道 1957 年的时候杨振宁获奖的时候,台湾方面突然就活跃起来,对他的丈母娘一扫杜聿明淮海战役被俘的阴霾,并且允许她从台湾前往美国劝说杨政宁去台湾,从简介上促使了杜聿明夫妇在大陆团聚。

2. 此外,据说就是因为 1957 年杨振宁的获奖,间接导致了自己的岳父杜聿明在 1959 年的首批特赦,和整个文革期间都没有受到太大的冲击,

3. 我们知道杨振宁去清华教书,你们知道他是教什么么?
如何评价杨振宁先生讲的普通物理课? - 教育 - 知乎
最好的大学越是基础的课越是需要牛逼的老师,替学子打好基础,比如说哈佛的经济学基础是曼昆教,。杨先生怕是中国大陆境内最好的物理学学者(因为港台有高琨)
顺便提一下,这样的大师都屈尊去上课,那些连诺贝尔奖都没拿到的人抱怨教学任务多没什么钱是怎样……

4. 所以说,如果哪天有一堆清华出身的大牛级物理学者…… 千万记得人家的好。

5. 人家也没有出轨。。是等老婆去世了才续弦的,而且翁帆本身也是离过婚的,扣掉年龄问题,两个离过婚 or 丧偶的人再婚有什么问题呢?

知乎用户 浅予 发表

说一点题外话,节选自许渊冲先生的自传《梦与真》。

" 回忆还是放大镜,把当年的小事放大,可以发现意想不到的乐趣。

例如 1938-1939 年,我和杨振宁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同上大学一年级的英文课,叶公超教授讲赛珍珠的《荒凉的春天》时,课文中有一个动词的过去分词并不表示被动的意思,全班同学都没有发现,只有杨振宁一个人提出问题。当时大家只觉得杨振宁好学爱提问而已,不过小事一桩。

等到 1957 年他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后,我才想到这是他善于发现异常现象的结果。1957 年以前,物理学家都认为宇称是守恒的,他却能注意到不守恒的现象,结果得了大奖。”

知乎用户 编号 9527​ 发表

视频来源: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17882977?from=search&seid=8795274984585334981

知乎用户 第二道彩虹 777 发表

貌似题主说那么多还是无法否定他很伟大,顶多就是伟大程度打点折扣,然并卵?很伟大这个东西有那么高要求么?难不成有人说屠呦呦很伟大你也要来批一顿?按你的逻辑青蒿治疟疾不就是一个古代就有人提过的东西。
当然我也知道作者只是想拿杨振宁跟爱因思坦那些大牛比,但是这跟你的问题毛线关系?文不对题,不要在这玩标题来贬低别人。后面居然还有人说杨物理排不上前十来说事,排不上前十就不很伟大了么?

知乎用户 一味仙虾 发表

17.2.23 更新
学品不能和人品混为一谈
更何况婚姻等跟人品压根没有关系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一批滞留海外的科学家响应新中国政府的号召,纷纷回国,以实现 “科学救国” 之夙愿。但是,在那个特殊年代,也有一大批海外科学家出于多种因素的考虑,没有选择回国,而是选择留在海外发展。”是的 经历重重险阻愿意回到中国的科学家们很伟大 例如邓老 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敬佩 但是没有选择回国的 就是千古罪人了吗?评论区里的 “像邓老这样才是伟大 杨振宁算什么伟大” 这种观点从逻辑上就是错的

还有前几年就有的杨老来开讲座是美国人不要他又回中国圈钱的说法 真的能体现一个人的无知…
这个问题是我 16.7.21 回答的 2.21 杨老舍弃外国国籍 现在又有他 90 多岁了回国家养老骗钱这样的说法 …20 多岁的青壮年不如一个 90 多岁的人我也挺替你们羞愧的

原答案分割线

越读书越觉得自己浅薄

最早认识杨老 是小学英语老师讲起
“那个不要脸的老男人 恶心死了”
小学时候的价值观就形成了

后来每每有人提起他
都是黑他又找了个小媳妇的事
而我 这个人云亦云的跟风狗
对杨老的印象就没好过

后后来在一次物理课前
和后桌大声谈论了对杨老的偏见
上课时 (哈工大原子物理研究生) 班主任说: 杨老在物理史上很有成就的

真的感觉
一个人的眼界决定了他对世界的看法

惭愧至极
惭愧至极
惭愧至极

为什么每次总有事情让自己觉得自己是傻逼
然而下次还是不长记性呢?

知乎用户 zhoudailin 发表

讲道理,个人不太喜欢杨振宁,主要还是因为当初和李振道之间的事情觉得双方都太小气,但是杨振宁肯定是一个伟大的人。在我没有入坑计算机之前,还算半个学物理的之前,对他的成就还是略知一二,虽然不太认同高票答案的和爱因斯坦相提并论的地步,也在我心中代替不了费曼,朗道这两个人的地位(我作为非专业的,有限的物理学知识都来自于费曼还有朗道),但是他是一个伟大的物理学家这点毫无疑问。一个科学家,拿到了科学界的最高成就诺贝尔奖,还不能称之伟大,那请问什么才叫伟大?你可以不喜欢他,但是不能因为他娶了一个年轻的太太就对人家说三道四的。人家你情我愿没有犯法,现在也不是旧社会,这种事情有必要带着有色眼镜看人?再说了,人家并不 care,喷子们也只有在晚上自娱自乐而已。不过对于上面有些人说的什么你能看懂人家论文么,就来评论人家,这个我就不太认同了。隔行如隔山,你这么说不是学物理的都没资格评价学物理的咯,不至于吧。不过我是不太懂为啥知乎现在这种问题越来越多了,“如何评价 XXX”,“如何看待 XXX”,真的不知道问这类问题的人是啥心态。是等着大家吐槽呢,还是 get 一些谈资呢,还是抱团取暖呢?以我两三个月上一次知乎的频率基本每次打开都是这种问题我也是醉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譬如勇士,也战斗,也休息,也饮食,自然也性交。如果只取他末一点,画起像来,挂在妓院里,尊为性交大师,那当然也不能说是毫无根据的。然而,岂不冤哉?”
——鲁迅 《“题未定” 草》

莫非是要包揽了物理定律,奥运冠军,声乐美术,骑马射箭还把个人所得全捐给慈善组织才堪称伟大?
背后议论的苍蝇也不过始终是苍蝇罢了。

知乎用户 Muller 发表

知乎用户 名可名非常名 发表

杨振宁和邓稼先、钱学森都是中华民族的好儿女,邓稼先为民族利益作出贡献,杨振宁为人类发展作出贡献,他们的贡献都是永恒的,但没有比较性,你说数学和美术哪个贡献大?杨振宁的贡献是世界级的,把世界物理学一下子向前推动了数十年。站在人类历史的角度看,国家的富强最终不靠几件武器,而是靠发展科学和民主制度。朝鲜也有原子弹,人民幸福吗?一个国家如果不尊重科学家,这个国家只能是东亚病夫。别说是为人类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就是普普通通的洗碗工,我们也不能肆意辱骂。爱因斯坦没有回德国,也没有回以色列,却被犹太民族视为民族英雄。辱骂科学家,说明我们这个国家的意识形态还停留在义和团时代,辱骂杨振宁仅仅是丑陋的缩影,也就不奇怪为什么 21 世纪的中国依然迷信、伪科学泛滥。‘科学家有国界’这句话就犯了形而上学的片面、孤立、静态的错误,只有与国家安全相关工作的科学家才是有国界的,比如政府科学家。基础科学的科学家是没有国界的,他们的成就既是国家的,更是全人类的。比如你发明了癌症疫苗,藏起来只给自己人用,就是错误的’界’。”
来源不明 侵删

知乎用户 胡椒 发表

2000 年,《自然》评选了人类过去千年以来最伟大的物理学家,杨振宁先生在这个评选中,名列第 18 位,他是这个榜单里唯一一个在世的物理学家。

按照美国物理学界的权威评价,杨振宁是继爱因斯坦和费米之后,第三位物理学全才。

丁肇中曾这样说评价杨振宁:提到 20 世纪的物理学的里程碑,我们首先想到三件事,一是相对论 (爱因斯坦),二是量子力学 (狄拉克),三是规范场 (杨振宁)。

七个诺奖是因为找到杨振宁的标准理论所预测的粒子而获奖的,例如丁肇中希格斯

研究标准理论获得成就间接获得诺奖的有几十个

杨振宁先生的伟大是无须质疑的,但是更让我好奇的是

为什么曾经很长一点时间,网上对杨振宁先生的评价都是负面的

可最近,风向突然就变了,网上都是一边倒的夸赞杨振宁先生

这到底是乌合之众的狂欢,还是理性的回归

知乎用户 聂顺利 发表

我们讨论物理学家,那肯定是有伟大的物理学思想突破。所以,验证物理学思想的理论学家,发现物理学现象但却没有做出物理学思想、物理学理论突破的人不能算进来。所以,像法拉第、居里夫人、卢瑟福等是排不进去的。

为什么把杨振宁排前 10 级别?因为从物理学基础的发展脉络来看,杨振宁就可以前 10 级别。

按照物理学发展来看,

1,阿基米德:对基本力学做了仔细观察,并用数学来解释物理学现象。

2,伽利略:开启了经典物理学研究范式,将数学跟物理学更深入紧密的联系起来。

3,牛顿:一手创建了经典物理学。

4,麦克斯韦:, 完善了经典物理学

5,爱因斯坦:突破经典物理学,改变了时空观。 同时参与了量子物理学的开创。

6,海森堡:同下

6,普朗克:同下

6,波尔:突破经典物理学,从宏观到微观(开始了量子物理学)

9,薛定谔,:同下

9,狄拉克:把相对论引入量子力学。完善了量子物理学。

11,杨振宁:开始统一物理学的基本作用力。为物理学再次大统一开始新征途。

这是按照物理学思想脉络顺序排列。

知乎用户 卓伦 发表

对杨的学术成就或者说贡献,争议主要在民科领域,在学术界是没啥争议的,有共识。

杨米尔斯给物理学开辟了一个新的框架,后来很多前沿物理的突破都是基于这个框架发展而来。 就像当初爱因斯坦给人们开辟了一个新物理框架一样,只不过相对论是爱因斯坦一个人想出来的,并且是实验物理还不发达的时候,所以爱因斯坦更厉害。

知乎用户 谢文颂 发表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为谁培养人是落实教育根本任务的出发点与立足点,但清华大学在这个问题上为国人所诟病。现在看来,这应是与那些 “精致” 的大师的影响脱不了关系——他们顶戴着太多耀眼的光环,端着泰山北斗的架势,举手投足皆是倾城。但科学失去了求真与正确,就如同人丧失了灵魂与人性——相对论是个错误的多余,“卡 - 丘”空间是“熟鸡蛋孵出小鸡”,杨振宁、丘成桐之流就如同行走的谬误、扩散的病毒,遗祸无穷……

[谢文颂:杨振宁、丘成桐有对中国科教发展进行战略忽悠的嫌疑 2 赞同 · 9 评论文章

](https://zhuanlan.zhihu.com/p/412977533)

知乎用户 参宿四守望者 发表

答主只是一个准高三狗,对于杨老的理论只是在科普作品里有些了解,但已经能够感受到杨老的伟大。
以前受周围人的影响,对杨老没什么太好的映像,小学时学过一篇钱学森回国的文章,语文老师盛赞钱老的爱国,并以杨老做对比。上初中时,父母饭后聊天聊到年龄差距大的婚姻是提到过杨老,父亲言论很激进,大致上就是说杨老年轻时没有回来建设祖国,老了回来养老,还娶了一个可以做孙女的女孩。直到今天父亲的这种观念都根深蒂固,我的周围大多数人也是这样,甚至是我的同学。
初三时,我喜欢上了物理这门学科,开始看物理相关的论坛,有一次看到一个帖子,标题是 “他真的是继牛顿,爱因斯坦之后最伟大的物理学家吗?” 配图为杨老的照片。出于好奇,我点开这个帖子,我至今仍记得当时的感受,算是一次观念的刷新吧,当时在帖子的底下的留言和我听到的言论完全不一样,没有人去提那个什么 28 与 82 的事,完全是在公正的评论评价杨老的贡献。从那时起我就明白一个道理,你在什么圈子里,就可以决定你成为什么样的人。曾经因为习惯了周围人把杨老的事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我也没有对杨老有什么好的映像。但后来我才知道对杨老评头论足的(包括我的父母)都是对物理学没什么了解的人。
没学过经典力学的人永远无法体会牛顿的伟大,他们只知道苹果砸头的捏造的故事。同样没有学过相对论的永远无法体会爱因斯坦的伟大,没有学过杨老的理论他们也无法体会杨老的伟大。很多人崇拜霍金只是因为霍金的身残志坚,而连霍金提出过什么理论都不知道,同样大多人喷杨老,也只看到了 82 和 28。
我无法决定我身边的人对杨老有什么看法,即使是我的父母也不行,因为他们的观念已经根深蒂固,我只能努力接触思想境界更高的人,和圈子,让自己能够体会到这些大科学家的伟大,而不是和键盘侠们一样连杨老的论文题目都看不懂就对他的道德评头论足。

知乎用户 靳树坤 发表

是的。很伟大。

我们碌碌无为,为何要质疑一个游走在已知世界边缘的先驱者呢?

知乎用户 Winly 发表

Q: 杨振宁有什么成果嘛?
A: 好多…
Q: 高中课本上有吗?
A: 没有…
-—
结论:杨振宁没有什么成果,只是个沽名钓誉之徒。

知乎用户 德仔 发表

我只知道我学的课本很多次出现他,我并不觉得官方会宣传一个负面人物

知乎用户 必以奇胜 发表

如果把每个获得诺奖的物理学家称为大牛,那么杨振宁就是牛魔王…… 下文转自李爷,我觉得比其他答主秀多了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321943191962763&mod=zwenzhang​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321943191962763&mod=zwenzhang

一直想为杨振宁先生写点什么,又怕冒犯先生。

​ 发了个杨振宁的短评,有人说请李爷科普下杨振宁。我说不敢,因为杨振宁是需要仰视的。

时常看到有些自以为是的人对杨振宁报以蔑视的态度,别有用心的人各种编排、诋毁、抹黑杨振宁先生,我只能说:无知决定了您的认知。

国人对杨振宁的了解实在是太少了,对杨振宁的诋毁实在是太多了。

一:杨振宁在世界物理学界的地位。

​杨振宁是物理学界公认的在世最伟大的物理学家,没有之一。

在整个物理学历史上,杨振宁的成就也可以和牛顿、爱因斯坦并列。
被一些人吹的神乎其神的霍金,同杨振宁相比就是小学生,不是一个重量级。没有任何亵渎霍金先生的意思,但实际情况是霍金先生其实给杨振宁先生提鞋都是不够资格的。

霍金只是个科普作家,就是方舟子那类型的。在中国方舟子人人喊打,霍金众口吹捧。其实,他俩是一个重量级…… 霍金比方舟子的优势在于他是个残疾人,和中国激励了一代人的张海迪雷同。霍金更多的意义也是一种激励,并不是科学。

中国一些人拼命吹捧霍金是因为他不是中国人,拼命诋毁杨振宁是因为杨振宁是爱国的中国人。当然也有一部人是不明真相的中国人,他们认为杨振宁相比钱学森邓稼先不爱国,这个在后面谈。

一位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物理学界大牛,曾这样说:

提到 20 世纪的物理学的里程碑,我们首先想到三件事,一是相对论 (爱因斯坦),二是量子力学 (狄拉克),三是规范场 (杨振宁)。

这位大牛叫丁肇中…… 大牛丁肇中的意思,杨振宁属于牛魔王级别……

一本杂志曾评选了人类过去千年以来最伟大的物理学家,全人类一共只有 20 多人上榜,杨振宁是榜单里唯一一位活着的物理学家……

这本 “杂志” 叫《自然》……

爱因斯坦后最伟大的物理学家是杨振宁,物理学界的扫地僧当之无愧。

二:杨振宁的物理学贡献​

什么叫贡献?我们在这里称之为成果吧。看一下杨振宁 13 项 “诺奖级别” 的成果:

(A)统计力学

A1. 1952 Phase Transition(相变理论)。论文序号: 52a,52b, 52c。

A2. 1957 Bosons(玻色子多体问题)。 论文序号: 57h, 57i,57q。

A3. 1967 Yang-Baxter Equation(杨 - Baxter 方程)。论文序号: 67e。

A4. 1969 Finite Temperature(1 维δ函数排斥势中的玻色子在有限温度的严格解)。论文序号: 69a。

(B)凝聚态物理

B1. 1961 Flux Quantization(超导体磁通量子化的理论解释)。论文序号: 61c。

B2. 1962 ODLRO(非对角长程序)。论文序号: 62j。

(C)粒子物理

C1. 1956 Parity Nonconservation (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受恒)。论文序号: 56h。

C2. 1957 T,C andP (时间反演、电荷共轭和宇称三种分立对称性)。论文序号: 57e。

C3. 1960 Neutrino Experiment(高能中微子实验的理论探讨)。论文序号: 60d。

C4. 1964 CP Nonconservation(CP 不守恒的唯象框架)。论文序号: 64f。

(D)场论

D1. 1954 Gauge Theory(杨 - Mills 规范场论)。论文序号: 54b, 54c。

D2. 1974 Integral Formalism(规范场论的积分形式)。论文序号: 74c。

D3. 1975 Fiber Bundle(规范场论与纤维丛理论的对应)。论文序号: 75c。

以上引用自:Beauty and Physics: 13 important contributions of Chen Ning Yang, Int. J. Mod. Phys. A 29, No. 17, 1475001 (2014)

什么叫诺奖级别的成就?也就是说,上面这 13 项成就,如果不是杨振宁的,那么他们都可以凭借其中的任何一项成就提名诺奖……

问:李爷,你看得懂吗?

答:看不懂。

问:那你不是瞎吹牛逼了?

答:这不是李爷说的,杨振宁是物理学界一群大牛公认的牛魔王……

事实上,让杨振宁李政道名声大噪的诺奖——(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受恒),在杨振宁的成就中只能排第二。

问:那第一呢?

答:第一就是前面大牛丁肇中说的和爱因斯坦相对论并存的——规范场。

问:那规范场那么牛逼,咋没有获得诺奖?

答: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也没有获奖(科学史上扯蛋和撕逼的事不比我们的网络少)……

那么这个牛逼在哪里呢?这么说吧,60 多年来,理论物理学家们基本上都在杨振宁画的圈里遨游。

根据统计,有 7 个诺奖是因为找到杨振宁的标准理论所预测的粒子而获奖的。研究标准理论获得成就间接获得诺奖的有数十个。

杨振宁垄断了理论物理,徒子徒孙等杨家将几乎垄断了六十年来的诺奖物理奖的理论物理和粒子物理部分。优雅的人生,是多么的碉堡。

更不可思议的是,另外有6个数学界的诺贝尔奖——菲尔兹奖,是因为研究杨振宁的方程而来(3 个和杨米尔斯方程相关,3 个和杨巴克斯特方程相关)。所以有人说杨振宁是物理学界数学最牛的,数学界物理最牛的,世界上物理和数学结合最完美的的科学家。就是这么碉堡。

所以, 物理学界的扫地僧,杨振宁当之无愧。

三:杨振宁对中国物理学界的贡献

只简单说几句,因为贡献太多了,要厚厚的一本书也写不完杨振宁先生的贡献。

有人说,杨振宁晚年才回来是养老的,清华大学专门给了杨振宁一座别墅楼是浪费国家财产。

我就呵呵,杨振宁三个字,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科学院都会奉若神明,任何一所大学都会对杨振宁伸出的手欣喜若狂,可能只有在中国喷子眼里才会说杨振宁是回来养老的。

杨振宁先生在 70 年代末 80 年代初,就已经帮助祖国培养了 1000 多名科技学者。这些人无一例外地成为了我国自然科学各领域研究的带头人,有多位当选两院院士,其中就包括后来担任过北京大学校长的陈佳洱,担任过复旦大学校长的杨福家以及担任过中国科技大学校长的谷超豪。

1980 年在兰州大学讲课

当你们 10 几年来骂杨振宁归国是为养老的时候,又有谁知道,杨振宁作为牛魔王从 1980 年起就开始在兰州大学授课了…… 当年的兰州大学是多么的牛逼可能现在很多人都不知道……

杨振宁先生 2003 年归国后,不仅为清华大学捐款数百万美金,还以【清华大学】的名义,发表了近 30 篇 SCI 论文……

会不会有人说杨振宁怕自己名气不够,所以才借用清华大学的名义发表论文啊?

骚年,在物理学界,清华大学和杨振宁相比,杨振宁才是金字招牌……

那杨振宁为啥用清华大学的名义呢?杨振宁一心一意要把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打造成世界级的。

据统计,杨振宁为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一共拉来了 20 亿美金的科研经费。

谈钱,太俗了。虽然你们认为那个大师别墅很值钱。

当你们从 2003 年起就骂杨振宁归国养老的时候,杨振宁参与建设了中国 60 多个顶级的物理实验室。以清华大学的名义发表 SCI 论文 30 多篇,将冷原子、凝聚态物理科研水平一下子提高了几十年,为国家在科学界争得了巨大荣誉。

今天,在杨振宁先生直接参与下,经过多年的努力,清华高等研究院里面已经遍地牛人……

这就是杨振宁,名副其实的扫地僧。

​四:杨振宁爱不不爱国

答:杨振宁先生拳拳爱国之心,始终如一。​不管是身在海外,还是荣归故里,杨先生对祖国的热爱都是不容置疑的。也正因为杨先生对毛泽东的评价,对祖国的热爱,才导致了网络上妖魔化杨振宁的风潮。当然,还有一些人是不明真相,认为杨振宁先生和钱学森邓稼先等人比起来太不爱国了。

是的,钱学森、邓稼先,对祖国的贡献的伟大的,是值得每一个科学家景仰和学习的。但是,并不能因为杨振宁先生彼时未归国就认为杨先生不爱国,这是不符合史实的。​更不能借钱学森邓稼先来贬低杨振宁先生,他们都是伟大的科学家,伟大的爱国者!

钱学森、邓稼先冲锋陷阵在第一线,相当于彭大将军。

杨振宁先生,则是相当于李克农——我不说我在做什么,有人知道我在做什么。

1971 年,访华期间,杨振宁通过周总理的秘书主动提出希望回国工作,但是由于中国当时积极谋求与美国建交,这一可能涉嫌 “挖墙脚” 的建议,被婉言谢绝。周总理为了发展与发达国家的关系,请杨振宁留在美国组织华人协会,为中国做宣传。(来源:中央文献出版社《共和国外交风云录》)

周总理接见杨振宁

杨振宁先生在祖国时,一向是非常低调的。但是,你说杨先生只是个文弱书生,那你就 out 了!杨先生在国际上,代表祖国时,一向是高调的。

杨振宁先生,是中美关系缓解后第一位访问新中国的美籍华裔科学家,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的接待。杨先生回到美国后,到处公开演讲,称赞新中国的成就。

杨振宁演讲中强调:我发觉今天的中国是完全地改变了,和二十六年前我所认识的中国已完全不同。而这也就是我今天晚上想报道的事。在我还没有分别指出这些大变动之前,我想归纳一下我所见到的变化,最重要的一点,也是最值得中国人自豪的一点,就是:“精神”。

想看全文点击链接:《我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印象》——杨振宁

(听众)问:你所提到的中国过去二十年来在物质上的进步,尤其是在社会主义下的精神面貌的进步,你认为在二十年的资本主义下,这种情形是否同样有可能发生呢?

(杨振宁)答:正如我告诉过你的,我并不是学社会科学的。**我认为在中国所发生的事是一个奇迹。**假如你曾问我,我对中国二十六年前的印象是怎么样,我就会联想到目前这种转变是不可能的。当然,这样想是错了。我并不能解答,是否会有另外一个制度能产生同样的奇迹。但我极表怀疑。

牛魔王级别的人,总是佩服毛泽东。

爱国这事上,杨振宁先生不仅仅是说,更是身体力行。

恐怕很多不明真相诋毁杨振宁的所谓爱国者,不知道**杨振宁 70 年代就在美国参议院听证会上讲述钓鱼岛是中国领土的事实。**因此被誉为保钓精神导师。

杨振宁先生,不仅是物理学界的一代宗师,就在爱国保钓这事上,也是保钓界的精神导师。这简直碉堡了!

还有更碉堡的:1977 年 2 月 27 日,杨振宁自费 8000 美元在当天的《The Times》上刊登全页广告《致美国卡特总统公开信》,加八个中文字:“亡羊补牢,犹未为晚!” 为中美关系呼喊。

再给你一个碉堡的:1979 年 1 月,邓访美,全美华人协会设宴接待,致欢迎辞的叫杨振宁……

最碉堡的是:很多人知道蒋公称毛润之为 “毛匪”,不知道蒋公也曾称杨振宁先生为 “杨匪”……

因为**蒋公为了拉拢杨振宁回台湾,亲自请杨振宁先生的岳母、杜聿明的夫人曹秀清喝茶。**但是杨振宁先生毅然决然的选择了代表中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无时不刻不在为新中国说好话,无时无刻都在显示他对祖国的热爱!无时不刻不在贯彻周总理 “为了发展与发达国家的关系,请杨振宁留在美国组织华人协会,为中国做宣传。的特殊安排。

和钱学森一样,受到毛周的最高规格重视

1973 年 5 月,杨振宁父亲去世,他回国参加葬礼。当时接待人员问他想见哪些人?杨振宁说想见毛泽东。几天后,他被带到了毛泽东的书房…… 再想想钱学森被安排在毛泽东的身边,说毛泽东不重视知识分子,我就呵呵。

事实上,前面我们说的杨振宁对中国物理学界的贡献,也是杨振宁先生爱国的具体体现。

正因为他爱国,公知们没有一个喜欢他的。正因为他爱国,他被各种编排、诋毁、抹黑。

当我们很多人,在跟风说杨振宁先生不爱国的时候,杨先生用他碉堡的人生传奇,投向你一个善意的微笑。微笑的意思是:年轻人,我对你的无知表示歉意。

五:杨李之争

这是一部分道德婊借以指责杨振宁先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李政道传》的作者,季承。季承是大师季羡林的儿子,从季羡林老先生 10 几年不许季承进家门,也就是不认这个儿子这事上,可见季承的为人。在《李政道传》(实际上这本书李先生并不十分认同,季承也承认很多是他自说自话),季承把杨振宁先生描绘成了一个窃取李政道研究成果的学术骗子。所以说,文人就是这样子热衷于搬弄是非!

杨李分家,是一大憾事。杨振宁先生说过,李政道是他最欣赏的合作者。二位大牛在这事上闹出这么一段公案,的确令人惋惜。天才都有点那么难以捉摸,但杨振宁可能是理工科天才之中唯一的优雅者。

方是民为这段公案,专门研究过当年杨李二人的论文。这不难,历史都有记忆。研究发现,可能李先生所说离事实更远……

自 1952 年到 1962 年,两人一起发表了 23 篇论文(不包括有第三者的论文),署名情况如下:

CN Yang, TD Lee. Phys. Rev. 87, 404 (1952)

TD Lee, CN Yang. Phys. Rev. 87, 410 (1952)

TD Lee, CN Yang. Phys. Rev. 98, 1501 (1955)

TD Lee, CN Yang. Phys. Rev. 104, 254 (1956)

TD Lee, CN Yang. Il Nuovo Cimento 3, 749 (1956)

TD Lee, CN Yang. Phys. Rev. 102, 290 (1956)

TD Lee, CN Yang. Phys. Rev. 104, 822 (1956)

TD Lee, CN Yang. Phys. Rev. 105, 1119 (1957)

  TD Lee, CN Yang. Phys. Rev. 105, 1671 (1957)

  TD Lee, CN Yang. Phys. Rev. 108, 1611 (1957)

  TD Lee, CN Yang. Phys. Rev. 108, 1645 (1957)

  TD Lee, CN Yang. Phys. Rev. 109, 1755 (1958)

  TD Lee, CN Yang. Phys. Rev. 112, 1419 (1958)

  TD Lee, CN Yang. Phys. Rev. 113, 1165 (1959)

  TD Lee, CN Yang. Phys. Rev. 113, 1406 (1959)

  TD Lee, CN Yang. Phys. Rev. Lett. 4, 307 (1960)

  TD Lee, CN Yang. Phys. Rev. 117, 12 (1960)

  TD Lee, CN Yang. Phys. Rev. 117, 22 (1960)

  TD Lee, CN Yang. Phys. Rev. 117, 897 (1960)

  TD Lee, CN Yang. Phys. Rev. 119, 1410 (1960)

  TD Lee, CN Yang. Phys. Rev. 122, 1954 (1961)

  TD Lee, CN Yang. Phys. Rev. 126, 2239 (1962)

  TD Lee, CN Yang. Phys. Rev. 128, 885 (1962)

  我们可以看到,除了第一篇是杨振宁排第一,其他 22 篇全都是李政道排第一……

**论文排名,23 篇有 22 篇李都在前面了,杨非常够意思,称得上虚怀若谷。**在物理学界,李先生属于大牛级别,杨先生属于牛魔王级别。杨李如果不分家,将会是科学史上无敌般的存在吗?也许吧!

我们退一万步说,李先生的贡献大于杨先生,排名问题公案,也丝毫不影响二人的伟大。

但是中国人,对中国人的要求太严格了。

你比如另外一位牛魔王,因为不是中国人。他们只有推崇,丝毫不会贬低。

“如果我看得更远一点的话,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牛顿

中国人把牛顿这句话打造成了牛顿谦虚谨慎、高风亮节、高逼格……

实际上这是牛顿写信骂他一生的对手胡克的话,因为胡克不仅矮,还是个驼背…… 罗伯特 · 胡克首先使用了 “万有引力” 这个词…… 于是,撕逼大战就开始了。

牛顿独占了万有引力的成果,还不足以解除对胡克的恨,当他于 1703 年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主席之时,牛顿就下令在皇家学会除去所有的胡克的肖像…… 斩草除根……

其实牛顿的一生不是在撕逼,就是在去撕逼的路上……

牛顿成为英国皇家学会的主席后,撕逼撕的更加得心应手。他曾经专门组成大英皇家委员会参与同莱布尼兹关于微积分的撕逼大战……

当然结果是牛顿完胜,因为该委员会是身为英国皇家学会主席的牛顿安排他的七大姑八大姨组成的…… 牛魔王就是牛魔王!

还有一位牛魔王,爱因斯坦。如果你懂可点击→_→《阿尔伯特 · 爱因斯坦——世纪剽窃者》

爱因斯坦被称为世纪剽窃者…… 爱因斯坦和希尔伯特撕逼撕了一辈子。希尔伯特说你抄我的,爱因斯坦说你抄我的。反正撕逼撕的撕心裂肺,不亚于牛顿胡克大战。

爱因斯坦还有 10 几个情人,他们称之为歪果仁的浪漫……

再看我们这位牛魔王,杨振宁杨先生,一生优雅的活着。杨先生很少为杨李之争开口,也从不为社会上对自己的诋毁和抹黑进行辩解,就那么优雅的存在着。

杨先生的嗓门有时候很高,那是在为祖国呐喊。只能说,中国人对中国人的要求太严格了。

六:夕阳无限好

杨振宁先生晚年和翁帆的结合,是另一个被小清新诟病并疯狂编排的原因。

做人,一定要阳光一点。翁帆不计名利的自愿照顾杨振宁先生的晚年,如果说有什么名,也是你们给的骂名。有什么利?翁家可比你们大多数人富裕多了……

我相信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如果你们看过翁帆和杨振宁夫人杜致礼年轻时的照片对比的话,杜致礼翁帆就是前世今生…… 所以翁帆义无反顾的走进了杨振宁的晚年。​

这对翁帆可能是不公平的,但汝非鱼焉知鱼之乐?

讲几个故事。

建国后耗十年之功写下惊天地泣鬼神巨著《柳如是别传》的大师陈寅恪,洗澡摔伤后陶铸派了 4 个护士 24 小时照顾,你们现在口口声声说天天遭受迫害没人管。

大师蒋梦麟莫逆之交高仁山,1928 年被奉系军阀杀害,临死前要蒋校长照顾老婆陶曾谷,结果蒋校长把好友遗孀照顾到床上去了,把给他生了三个儿女的原配孙玉书踢出门,于 1936 年娶陶曾谷。

当今中国公知祖师爷胡适,在杭州搞婚外情,把他和江冬秀结婚时的伴娘曹诚英肚子给搞大了。胡适,今天被公知们奉为楷模。

瞧瞧公知们推崇的民国大师们干的这些破事。

反观杨振宁先生和翁帆女士的结合,光明正大,堂堂正正,合情合法,何错之有?更有甚者,极尽编排无中生有之能事,真是人言可畏!

何也?皆因杨振宁先生一颗热爱新中国的红心不受宵小之辈待见也!在当今的中国,爱国在某些人眼里是有罪的。

​杨振宁,优雅的活着。像那位少林寺的扫地僧,偶尔出来讲几句经。

时光老人,在他的脸上留下了斑点,但是杨振宁先生,没有污点。

郑州李爷 01
​​​​

知乎用户 墨迹斑斑​ 发表

你们知道霍金吗?

知道呀!那个很出名的物理学家,宇宙之王!身残志坚!

那你们知道霍金取得了哪些成就吗?

emmmm 坐在轮椅上写了一部时间简史?

…… 霍金辐射知道不?

啥?霍金有辐射?是得癌症了吗?

… 你们知道杨振宁吗?

哦!就那个取了比他小几十岁的老婆的人!

…… 宇称不守恒知道吗?

喵喵喵?

规范场论呢?

???

……

有时候,知识的局限性使许多人只会也只想了解一些快速,八卦的东西来填补内心的空虚。相反的,如果你的内心有广袤的星河,就会明白杨老真正值得我们敬佩的地方。

知乎用户 david xie 发表

有些中国人(不知道他是否认受这个身份哈,姑且按照他目前的国籍)真是更可怕了,回答问题起来居然能够做到完全是没有一点中立客观,全凭个人喜恶和感觉,再加点意识形态认同,就一个劲跑火车。跑起火车来六亲不认,别说基本常识了,一个劲上纲上线。

首先,在杨振宁是否回国这个问题上,这是他个人的人生选择,是他的个人自由,无可非议,无论是回国还是不回国。那些因为杨振宁不回国,而上纲上线扯什么不爱国之类的,完全是站着说话不腰疼,连基本的同理心,将心比心都不会,甚至有可能就是己所不欲偏施于人的那类渣渣。杨振宁回国,于他而言,有可能冒着巨大的政治风险,甚至让他的整个家庭受难,留在美国,对他个人的事业,对他的家庭,绝对是更好的选择。这并不意味着杨振宁就不爱国。如果一个政府,不能为爱国者提供最起码的安全和支持,反而连爱国者想去爱国都依然要去迫害他们和他们的家庭,那么这个政府才是真正的、最大的、绝对的不爱国。

然后,当一些人黑起人来没谱,另一些人就会表演什么叫捧起人来没谱。杨振宁作为诺贝尔奖获得者,他的成就是巨大的、卓越的。但 “杨老对物理学的贡献可以说历史上是排的进前十的”,物理学那么大一个经典学科,那么多大咖,灿若星辰,群星闪耀,杨振宁的贡献可以排到前十?还是物理学历史前十? Are you kidding me? 就算知乎上没有物理学史的大神,你也不能吹的这么离谱吧?来句“Yang-Mill 场是基础理论的基石之一” 就可以这样吹了?

“过上十万年,百万年,千万年,只要人类文明还存在,他的名字就会被印在课本上,这造福了全人类的伟大工作,真正值得万世瞻仰。” 哈哈哈哈哈哈!杨振宁是伟大的人,但吹成这样,这卖相就恶心了。什么百万年千万年啊,什么乱七八糟的,就算是现在,有多少国的教科书是有提到杨振宁的,篇幅有多大?评价有多高?在这个知识爆炸,各行业各学科英杰爆炸的年代,你跟我扯什么万世瞻仰?

“他为了自己的事业和全人类的更重要的进步”“没有回国科研”,杨振宁什么时候在任何时候扯过他不回国是为了全人类的更重要的进步了?他没有回国是因为这个假大空的理由吗?他做不回国考虑的是这个假大空的理由吗?

最恶心的是用春秋笔法来贬低邓稼先,就为了吹捧杨振宁。呵呵,看来那些为了吹捧杨振宁而贬低邓稼先的,拿什么 “全人类的伟大工作” 概念来贬低什么“为了某个国家研制武器”,比起吹捧邓稼先而咒骂的杨振宁的,就真是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

最后还扯什么 “有的人竟然反对告诉这些科学家将来会发生的政治迫害”,言论自由,林子大了,就是什么言论都会有,你想要哪怕在某一个问题上完全全体一致,一言堂,请你加入 party 好吗. 那只能代表他们自己的个人看法好吗。那有些人还说要核平中国呢,为了他们自己的利益,他们可以蓄意想要虐杀全体中国人呢。你怎么不觉得可怕?

有些人黑起人来,就唬什么爱国,不然就唬什么全人类,一个套路。喝水不忘挖井人,没心没肺跟白眼狼有什么区别?那你是哪国人啊?

知乎用户 法兰克斯雪诺 发表

这个世界真奇怪

一帮啥开创性成绩都没有对世界毫无贡献的人到处开演讲忽悠,在个什么比赛中拿个奖就不得了又是学霸又是神童,搞个稍微有影响力的项目就被捧上天,一堆人屁股后面喊大牛

结果来了个真正的诺贝尔奖得主,现代物理界都能排上号的人,有些人倒质疑起人家了

这就是传说中的叶公好牛么?

不过 “伟大” 这个词嘛,个人不是特别喜欢,这词本身就有点把人往神坛上栱的倾向,人家首先是一个人,而不是神,是人就有缺点,甚至是不为世人所容的缺点,所以我不认为这世界上有几个人配得上 “伟大” 二字(事实上很多人也压根不想背负这种东西),你可以说他牛,说他智慧,说他为人类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但是强行上“伟大”,再把他贬下来,这算是自己树靶子自己打吧

知乎用户 无鸣的知了 发表

看了这么多回答。我总感觉知乎上面充高逼格的一大堆,外行人问个略显弱智点的内行的问题。然后一大堆内行中半桶水都没有的人,以绝对高姿态来批评教诲提问者,其谆谆之意,让人感动啊。不由的赞叹,知乎真是诲人不倦的地方。

知乎用户 马花花 发表

杨振宁真的很伟大吗(不考虑个人问题情况下)?

他个人有啥问题?????
有啥问题?????有啥问题?????有啥问题?????有啥问题?????有啥问题?????有啥问题?????

知乎用户 搞笑马大哈 发表

96 岁杨振宁喜添千金?遭网友怒骂滚出中国,英雄被辱太令人心寒

知乎用户 Peter Tam​ 发表

对于杨振宁在物理学上的成就无疑是很大的,也可以用伟大来描述。但是我想我们有的时候是从二方面来看这个问题的,一种是看他纯粹在物理学上的贡献,另一种就是在承认他的学术成就的前提下,看他对我们中国的教育与研究方面所做的贡献。

以下说法丝毫也不是贬低杨振宁的学术成就。

之所以会有后一种看法,首先是杨振宁老年归国,娶妻嫁孙女。其次,还有人把李政道搬出来与他比较。

我们仅就对中国的贡献来说,我个人听到的李政道回国讲学的比较多,很少听到杨振宁回国讲学。特别是在当年,八十年代还刚刚开始发展的中国。我在上大学的时候就听过李政道的课,但是我连见杨振宁的机会都没有。而李政道对中国的大学和研究机构的支持和帮助,有人列举出了一长串的单子。不知道是否有人可以也把杨振宁的相关贡献列一个单子给我们看看?

知乎用户 啊喂 发表

什么叫个人问题?

知乎用户 猪铁 发表

活着的物理学家里面排名进前 4,历史排名前 10。杨在物理学成就相当于其他华人物理学家总和,
牛顿,爱英斯坦当然是 top2 无疑问,但杨和其他任何顶尖物理学家如法拉第,麦克斯韦都可一比。
牛顿带入经典力学,爱因斯坦带入相对论,杨将物理学带入量子力学,唯一有点缺陷的是杨幂方程需要后面人打补丁升级,所以比起爱因斯坦弱了点。

知乎用户 吉祥 发表

杨振宁是中国最杰出的科学家,工资待遇也就跟三线明星差不多。



噗!——

而且还捐了好多钱。

就这样,还有很多人议论他的品格。

噗!——



知乎用户 Salute 发表

最让人恶心的就是有人非要拿什么回不回国说事儿,难道这就是你们信念里的爱国?

知乎用户 闪耀的北极星 发表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长江万古流。

知乎用户 「已注销」 发表

为什么要一起看呢,分开看不更好?
学术上毫无疑问吧?
为人上也没太大问题吧?
这不就完了,又不是找人当上帝,那么完美干嘛。

知乎用户 知呼噜 发表

这个问题的评论区充分说明了:不是所有问题都能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的。 如果不想收获一堆嘲讽的话,这类问题题主你只能直接问为什么。

知乎用户 扎维耶小丑 发表

杨振宁的成就当然伟大咯。就算天朝宣传过度粉饰,那也是在伟大的基础上略有夸张。起码和全世界尬吹霍金比起来,杨老先生的成就还是良心太多了。客观地讲,杨振宁是少有的名副其实的 “国产物理界大咖”(他获得诺奖的那会还是中国籍)。他的历史地位大概在牛顿与爱因斯坦之下,在诺奖水平之上。光这一点,就足以称他为中国物理第一人了。也是在世的物理学家中第一人。

至于杨的成就,主要有两个:

第一个是发现 “宇称不守恒”。这个发现刷新了物理学的普遍认知——“对称性本应是绝对的”。“宇称不守恒” 定律的发现改变了近五十年粒子研究的方向,在微观领域具有巨大的启蒙作用。所以杨在 56 年 6 月发现该理论,第二年诺奖就痛痛快快地颁给他了。实至名归,毫无争议。

第二个是 “杨——米尔斯理论”。这个理论是杨振宁最重要的发现,它成功地统一了除引力外的所有力,是迄今为止最成功的 “大一统理论模型”。现今的粒子标准模型,就是建立在杨——米框架下的。可以说杨米理论是和经典力学,相对论一样具有奠基作用的科学理论,它直接开辟了一个新的物理学研究方向,是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成就。

那么,为什么杨振宁无法比肩牛顿和爱因斯坦呢?

因为杨——米尔斯理论是一个数学工具,而并非实实在在的物理理论。科学家们可以借助杨米群论去搭建标准粒子模型,可以用杨米群论去统一电磁力,但杨米群论本身并不具有任何物理意义。

这就好比牛顿发明了微积分,但微积分本身并不能让牛顿成为伟大的物理学家。他成为物理学家靠的是牛顿三定律,而不是发明了一种数学工具 。

尽管如此,杨振宁本身也足够伟大了。他的两项成就足以让他跻身历史上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列。

如果索尔维会议开在今天,我想杨的位置应该是在爱因斯坦身边,前排第二 C 位。

知乎用户 神仙姐姐格蕾丝 发表

我觉得他的娇妻翁帆在为人类守护着瑰宝,所以你说呢。说实在的,我挺羡慕翁帆的,不需要一个天才的脑子,不需要不分日夜的实验推演计算,只是通过尽到一个妻子的责任就为人类做了巨大的贡献。可谓曲线伟大阿。

非物理专业,利益不相关,无粉丝滤镜。

知乎用户 道学新 发表

很多人自己没创造什么价值,就只能通过否定牛人的价值来刷存在感了,以至于都有了现在这个问题。。。

知乎用户 姚文定 发表

尔曹身与名俱灭,
不废江河万古流。

知乎用户 叶晓度​ 发表

一个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人,一个历史上第一个发现弱作用宇称不守恒的人,足够称为伟大。
无论他是否娶了小自己几十岁的妻子

知乎用户 卫 · 道尼思 发表

不伟大不伟大。

一般一般。

。。。。。。

和我差不多。

。。。。。。

我手中牌更棘手一点。

人家直行道。

我这儿

成集大成者这么个角色。

或者是拐点。

。。。。。。

我完美解释了,

所有的王霄都是我,

影分身之术。

不同外貌,

身份。

经济地位。

生或死。

IT’S 霄。

知乎用户 文以载道古律师 发表

不伟大。

杨振宁现在投了共,投共可是天大的罪过。是比挖坟掘墓,杀人放火还要严重 100 倍的罪过。

既然他罪大恶极,自然就不伟大了。

知乎用户 「已注销」 发表

在知乎,众口铄金,杨的伟大似乎排在牛顿和爱因斯坦之后,历史第三!
但普罗大众能一看到名字就叫出他的成就吗?譬如 “万有引力” 之于牛顿,“相对论”之于爱因斯坦。一看到这两个学术名词,第一时间就想起这两位。
而 “万有引力” 和“相对论”在人类物理学发展史上,都是“划时代的理论”。
那么作为历史排名第三的物理学家,有一门他自己独立开创、和 “万有引力”、“相对论” 开拓性并驾齐驱(谦逊风骚也行)、在普罗大众中耳熟能详的、人和理论抽象成一体深烙在脑皮层的理论吗?
杨足够伟大!但还到不了牛、爱的程度!后二者的成就让他们拥有了 “物理神格”。
我相信,牛顿和爱因斯坦如果到了 82 岁还去娶 28 的续房,没有人会说什么,因为他们是物理的化身,只能令人仰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感觉中国网友是一个很不好的现象,我来比喻一下

在牛顿提出万有引力的时候,中国网友:虽然不是中国人,但是学术没有国界的。

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的时候,中国网友:超越神的人物。虽然不是中国人,但是学术没有国界的,

当特斯拉的事情出现的时候,中国网友:神一样的人物。虽然不是中国人,但是学术没有国界的。

当物理学家霍金去世的时候,中国网友:可惜一代天才,虽然不是中国人,但是学术没有国界的。

当杨老取得比自己小娇妻时,中国网友:你也敢做的出来,不要脸。

当有人说杨老是伟大的时候,中国网友:他不是中国人。

当有人说杨老获得若贝尔奖,中国网友:他不是中国人。

当杨老的贡献一条条出现时,中国网友:他不是中国人。

中国网友:我不管,他就不是中国人。

其实我的觉得这样的问题问出来是很无语的,杨老伟大吗?他已经 96 岁了,大家能否消停会?

我个人认为拿着这样的一位人物来显示自己的无知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杨老的贡献无需某些人来承认,中国好不容易出现这样的一位国宝级科学家了,却要不想去承认,也不知道大家如何想的。

我们想象一下如果杨老说要加入某个国籍的话,会有什么的现象?最后还是那句话,他已经 96 岁了。96 岁了啊!哎

知乎用户 larry0211 发表

是的,我在微信中不知道骂过多少个转发 “丑陋的杨振宁” 的段子了。这简直令人懊丧。杨振宁的人品我可不关心,我关心的是他和别人合作的理论是多么的重要,是现代量子物理的基础,没有他参与研究的理论,整个大楼就塌了!你们还在跟我搞什么 82 和 28 什么的?懂不懂科学啊!简直是丑陋的中国人!

知乎用户 园巴依 发表

看不下去了,看了很多评论下面提霍金,就有人开始 挖苦 讽刺 嘲笑。

诸如,天啊别侮辱杨,你不懂就去多看看书,天啊知乎什么时候这样了。。。

知乎的存在不就是给各有所长的人提供一个分享知识的平台吗?为什么一定要秀优越感?说这些不要把杨和霍金并列的人,有几个真的懂杨老的东西,有多少是人云亦云?

既然你们在支持杨老,在反对不尊敬杨老的人,为什么不能尊重一下周围的人呢?

假如我朋友法学毕业生,在评论底下问了一句霍金的成就和杨老怎么比。然后底下无尽的嘲笑讥讽,他一个高中以后就没接触过数学,物理的人你让他回去看书?从初中物理看起?他看物理书的时间花在法律上所创造的价值比看物理不知道好多少。如果底下评论能温和的告诉他霍金与杨老的差别,这个问题不就解决了么?有那么难?非得嘲笑?非得讽刺?

我见过诺奖大牛来我们学校演讲,社会教授提奇葩问题,人家大牛也没嘲笑,耐心的解答,反而知乎上有这么一些人跳得最高。

知乎用户 7Even 发表

在理论物理学领悟霍金是一条强壮的比特犬的话,杨是一直霸王龙,不是一个档次的,说的难听点,霍金不配给杨提鞋,杨的高度是可以和牛顿 爱因斯坦坐一张桌子吃饭的人!

知乎用户 生活在别处 发表

来,键盘侠们,我们不谈杨振宁的学术成就,他依然很伟大

1、1971 年上半年,杨振宁参加保钓运动。作为海外华裔科学家访问新中国的第一人,他 1971 年甫一回美,即应 “保钓” 学生的邀请,穿梭在全美各高校演讲,以所见中国不屈不挠之精神示于学生,感染了一批热血青年立下报国之念。

2、1971 年 10 月,杨振宁在美国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举行的 “归还冲绳协定” 听证会上作证。他从历史、地理和现实的角度全面讲述了钓鱼岛是中国领土的事实,为维护中国领土完整做出了重要贡献。

3、1977 年,自费 8000 美金在《纽约时报》上整版刊登 “致美国卡特总统公开信” 及其他文章,敦促两国建交。公开信全文用英文发表,旁边加了八个中文字:“亡羊补牢,犹未为晚”。

4、1980 年,杨振宁在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发起成立 “与中国学术交流委员会”,资助中国学者去该校进修一年。1981 年,杨振宁在美国石溪分校设立了 CEEC 奖金,从美国和香港募集资金,专门支持中国各大学、各研究所人员到石溪做访问学者,到 90 年代初,共有 80 余名中国学者得到此奖金支持成功赴美,其中绝大部分按时回国到原单位服务。

5、1985 年,杨振宁倡议建立亿利达青少年发明奖。同期,杨振宁促成了 “吴健雄物理奖”、“陈省身数学奖” 等多个奖项。杨振宁注意到,学习能力强但缺乏科学研究创意是亚洲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他于 1986 年倡导兴办了“陈嘉庚青少年发明奖”,鼓励青少年勤于思考,为国家发明有经济效益的新产品。

6、1997 年,清华大学为加快理科发展,时任校长王大中与杨振宁教授反复磋商后,决定根据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经验,成立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将它建成一个高水平的纯学术性单位(2009 年更名为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该研究院已在理论凝聚态物理、冷原子物理、理论计算机等领域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汇聚了众多国际一流学者。杨振宁出任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荣誉主任,推动成立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帮助清华引进了姚期智等顶尖人才,为清华在香港、美国分别设立了两个基金会,并成功募集巨额办学资金。

其他懒得找了,都是百度上复制的,有的东西,一句 “募集”,“资助” 写的简单,想象一下,一个学术名宿为了祖国的科学教育事业,东奔西走,甚至要忍辱负重,低三下四,在美国受白眼,释放着自己的光和热,还要被这些对国家毫无贡献,无能低智的废物喷子肆意羞辱,真是悲哀。

知乎用户 李蓬国 发表

杨振宁 “归国” 不该抹黑也别拔高

近日来,杨振宁 “归国” 的消息引起网友热议,其中不少批评的声音,认为与邓稼先、钱学森为代表的老科学家相比,杨振宁“爱国晚矣”。对此,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环球日报网、上观等媒体纷纷转发一篇题为《媒体评“杨振宁回国养老说”:你们问过邓稼先吗?)(原题为《你们这么说杨振宁,问过邓稼先吗》)的文章,严厉批评上述说法,并认为“对杨振宁,我们本应该肃然起敬!”

对于此次论争,我的观点是:杨振宁在人生的最后阶段 “归国” 值得肯定,不宜抹黑,但也不宜过度拔高,更不应 “为尊者编”。而在一些为杨振宁声援的文章中,则有明显的“编” 的痕迹。

《你们这么说杨振宁,问过邓稼先吗》一文称,“照美国物理学界的权威评价,杨振宁是继爱因斯坦和费米之后,第三位物理学全才。也就是说,他是当世物理学界第一人”。为了证明杨振宁 “牛逼”,就说他是“当世物理学界第一人”,有这必要吗?再说,这“世界第一” 究竟有没有客观评价标准?所谓 “美国物理学界的权威评价” 到底又有多 “权威” 呢?

该文还对指责杨振宁 “爱国晚矣” 的说法提出批评,虽然也承认杨振宁在毕业之后没有选择与邓稼先一起回国,而两人获得的物质报酬悬殊极大,这成为了 “批评者们的一个论据”,但又说“拿他和杨振宁做简单类比是非常不合适的”。我以为,这种狡辩就有点不要脸了。与邓稼先义无反顾的爱国精神相比,杨振宁无疑相差甚远,为什么就不能“简单相比” 呢?难道还要通过 “复杂相比” 来证明他们的爱国程度其实可以“等量齐观”?

在新华社的相关报道中,杨振宁说,回归对我是什么感受?挚友熊秉明曾经说:“你的父亲虽已过去,你的身体里还循环着他的血液。” 我说:“是的,我的身体里循环着的是父亲的血液,是中华文化的血液。”

可是,杨振宁又说,“我是 1964 年 3 月 23 日加入美国国籍的,当时做这个决定曾考虑了很久,是一个很痛苦的决定。1983 年在一本书里我曾经说我父亲到临终时都没原谅我放弃中国国籍。”

虽然杨振宁父亲当初强烈反对他放弃中国国籍,但他还是放弃了。既然他说自己为 “父亲到临终时都没原谅我放弃中国国籍” 而愧疚,既然他说自己身体里还循环着“父亲的血液”“中华文化的血液”,那为什么在父亲去世后 44 年时间里都不去弥补这遗憾?为什么非要等到自己九十四岁高龄才想起要“做回百分之百的中国人”?

我以为,与邓稼先、钱学森为代表的爱国科学家典范相比,杨振宁晚年 “归国” 行为中的 “爱国” 含金量不高,就算不是为名为利,充其量也只是一种 “叶落归根” 的朴素情怀,没必要非得 “升华” 到海拔以上几百米的高度。

文 / 李蓬国

欢迎关注李蓬国网站、微信公众号 “挽弓搭见”。

知乎用户 喵小萌 发表

…… 老杨很牛逼…… 至少全世界上说能找出来几个跟他怼的 基本没有
换个小说里的说法 就是独步天下 各路肖小通通跪舔的那种 反正我是自愧弗如
他的一生荣耀 太多太多 仿佛太阳一般 而且绝不是吹出来的牛逼
但是不可否认 他背叛了自己的国家 背叛了民族 重点是 他背叛之后 从他拿到美国国籍 离开中国后 我不知道国外怎么想 但是的确 这是中国自己的错 领导我们的人的错 反正离开的高精尖人才不止老杨他一个
每个人都有追寻自己梦想的权利咩 反正他的一切荣耀跟中国没什么关系了 我们也挺不起腰杆为他自豪 相反美国这个没什么历史 也没出过几个顶级大牛的国家挺自豪
然而他又回到了这片生他养他 却没有给他的成功之路上一点帮助的土地 然后继续享受自己一生戎马之后所得到的地位 权势
你接纳也好 不接纳也好 反正他是找了个年轻漂亮的老婆 我承认我嫉妒他
事实上所有人都是如此 正因为不了解 他的成就堪比一位物理学界的神 所以才嫉妒他 其实挺没意义
是的他回来了 其实我认为这很讽刺 一个曾经的中国人 在美国奋斗了一生回国养老 在我看来这分明就是在打中国的脸 他已经老了 或许已经不顶用了而还有某些人去舔一个背叛者的脚丫子 当然这是站在中国人的角度上看 当然我并不为我是中国人自豪 他真的很伟大 邓稼先什么的 这些人的成就给老杨提鞋都不配 反正我不喜欢他 觉得这人挺不要脸 反正他面子很大 以上

知乎用户 止乎者也​ 发表

很多人喜欢拿邓稼先与杨振宁对你,确实,对于当时新中国而言,邓稼先回国无异于雪中送炭,而杨振宁老年回国对于很多人而言只是锦上添花。雪中送炭的没的说,但是锦上添花的花真的价值就比炭低吗?雪中送炭救人危亡,锦上添花却是代表文明的提升,困难的时候生存第一位,现如今基本解决温饱的情况下还对锦上添花不屑一顾就不理智了。

如今的窘境就是,当你从一个别说网,连电都经常停的小山村通过努力考上名校,学习了计算机,在大城市做互联网,然后你的高中同学 d,学了机械,回村办了个厂子带领村里人致富,然后你虽然在大城市互联网行业地位很高,发明了 xxx 语言,制定了 xxx 协议,发布了新一代大数据解决方案,研究出的深度学习指导了不少后面的人往智能 AI 又进了一步,基于你的贡献给你颁发了 xxx 奖。然后村里富了慢慢有人说你闲话,说你贪恋大城市,不回家带大家支付,辜负了大家平时对你那么好,看你同学 d 学成了就回村办厂(当然有段时间大家觉得办厂耽误大家种地差点打了 d 没人提),再看看你,听说你在城里得了个什么大奖,也不知道回村,不就研究互联网吗,村里也有啊,有几个年轻人搞了个卖菜网(忘记他们用的是你发明的语言,你搞的框架),然后你一琢磨,村里也又条件了,自己在城里也基本不在一线工作了,以前也不是没回家看过,当年同学 d 被他们关的时候还是你回村跟村长求情的,不如卖掉城里的房子然后拉几个好友回村教书好了,然后村委给你安排了房子,给了你一个校长当,村里有人就跳脚了,当年村里穷的时候没见你回来带大家发财,现在村里有钱有福利了,你倒好回来享福了!

而城里至今还流传着你的传说。

知乎用户 徵羽宫商 发表

有个公式是这样的,你觉得杨振宁牛逼的程度 = exp(你自己牛逼的程度),在搞物理的人眼里,杨是真的牛逼,保守点说杨的历史地位怎么也在前二十,在搞理论物理的人眼里排名可能还得再靠前点,所以那些觉得杨不伟大的人,大概是因为你自己比较鶸吧。

知乎用户 孤独的盗梦者 发表

对杨老不是很熟悉,我所在的层次是很低的,本来以为上了大学能够接触一些很厉害的人物,结果目前接触过最牛逼的人物就是学院的书记了……

第一次知道杨老是在初中课本的《邓稼先》中知道的,当时也没有深入了解杨老,就感觉你这么厉害,怎么不回国帮助祖国。后来又听说了杨老和他妻子的事情,作为一名 diao 丝,我很是气愤,甚至一度抹黑杨老。

为了更好的拿出杨老不好的证据(我们黑你是有证据滴 o(≧v≦)o),于是看了很多关于他的事。

在 1957 年的时候,杨老与搭档李政道一同提出的物理学观念被试验证明并且成为了中国第一位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人。杨振宁这一生中获得过奖项无数。他的理论涉及了物理学的 4 个领域,获得了 13 项的世界级贡献。杨老也跻身进入了牛顿爱因斯坦这类伟人的行列中。在 2000 年,《自然》杂志评选人类过去最伟大物理学界,全世界共有 20 多人上榜。这个榜单,和所谓 “国家精神奖 “的评选可不相同,这几乎成了整个物理学的终极封神榜单。在这个榜单里,有着牛顿、爱因斯坦、麦克斯韦、薛定谔、波尔、海森堡等人,都是教科书上赫赫有名的大人物。而杨老,在榜单上名列第十八位,是这群大咖里唯一还活着的人。

杨老最大的黑料,也许便是他没有选择在国难当头的时候,从美国回来。可没有回国,真的代表不爱国吗?

建国初期,他确实没有回国,可根据权威资料,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他对于中国的贡献,一直都有,而且很大。他与钱学森、邓稼先的关系都很好,并且无论在生活还是工作上,他都给予后二者诸多帮助。

要知道当时的国外,非常排挤黄种人。

作为中国科学家,在大型学术交流会上,他受到的白眼和冷遇绝对不比旁人少。但他依然选择继续研究,并且多次参加高端研究会,而他所学习到的新东西,他都毫无保留地告诉了国内的科学家。这种爱国情怀,怕是一般人所做不到的。

1957 年,杨老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是第一位获此殊荣的华人。邓稼先的夫人许鹿希曾亲口表示:“他们(指杨振宁与邓稼先)的情谊,堪比战友。”

而建国初期,杨老并非不想回国,只是大家一起探讨以后,决定让他留在美国。

钱学森先生从事的是应用物理,这是可以直接造导弹的知识,也是当时的我国最需要的东西。

但杨老并不一样,他的领域是前沿物理学界,哪怕回国,他的才华也只会被埋没,因为对于那个时候的中国而言,这些东西太大太空,没有意义。所以,以爱国主义来抨击杨振宁先生,本身便站不住脚。

而后来当祖国需要,杨老也果断放弃美国国籍,重返国内,继续为祖国付出。

当年在美国所接受的最前沿物理学知识,他都带回了国内,并且将他用在教育之中,硬生生拔高了当时国内前沿物理学几十年的进程。

而所谓的 “回国养老 “理论,更是站不住脚。

1971 年,杨老回国,那个时候的中国可不像现在,贫穷落后数亿人挣扎于温饱线。论物资,没有多么丰富;论科研资料,绝对处于落后地位。那个时候,他选择回国,除了满腔爱国热情,再也找不出别的理由。

回国后,他将全部的家产捐给了国家,然后将自己,也奉献给了前沿物理的教育学事业。

然后,没有然后了,黑转粉了

————————————————————————

我的高中语文老师去北京学习的时候看见了杨老及其夫人,拍了一张照片,暮色沉沉,可是那眼神却年华依旧!

某些人别黑了,我曾是杨老的黑粉,了解多了,才能发现杨老的伟大。

知乎用户 funhowl 发表

当然伟大,如灯塔一般,如果不是他,或许我们还在追求成为邓某先。他告诉我们,要在适当的时候回来,才能娶个年轻漂亮的。。。。。。

知乎用户 夏季暴风雪 发表

这篇文章转载于 腾讯讲武堂 (包括图片原封不动的盗了出来,大家要是对军事类感兴趣可以去关注他们的公众号 “讲武堂” 里面真的有很多大神,并且可以以问答的形式回答大家问题),个人认为挺适合回答的

在中国的手机网络上,把一个人贴上标签然后进行毫无底线的攻击,已经成为一种常态。他们攻击官员、攻击明星、攻击英雄…… 除了他们自己,洪洞县几乎没了好人。明星赚钱了,他们眼红,纷纷说什么 “要对‘戏子’课重税,奖金发给科学家”,中国科学技术有了新发展,他们又无视,说什么中国只会山寨,没有创新。但对于杨振宁这样的真正具有里程碑创新的大科学家,又一直拿人家的婚姻说事,某些言语之恶毒已经到了发指的地步。

邓稼先(左)和杨振宁的合影

对于普通人来说,杨振宁先生的科学成就是虚无缥缈的,因为太过于高深和复杂。因此,中国人更愿意尊敬像钱学森、邓稼先、于敏等两弹元勋科学家,这不但是因为他们在新中国困难初期毅然回国的忠诚,而且是因为他们的学术虽然复杂,但有了可见的成果——导弹、原子弹、氢弹,构筑了中国的核盾牌。

但是在最前沿的理论物理学界,杨振宁的成就堪称 20 世纪的伟大杰作。国外媒体曾经将杨振宁列为物理学历史上 18 位最顶尖的物理学家。而在众多物理学家心目中,杨振宁的地位还要高。例如 1994 年,美国富兰克林学会将鲍尔奖金颁发给杨振宁,文告中明确指出,这项奖授予杨振宁,是因为他 “提出了一个广义的场论,这个理论综合了自然界的物理定律,为我们对宇宙中基本的力提供了一种理解。作为 20 世纪理性的杰作之一,这个理论解释了亚原子粒子的相互作用,深远地重新规划最近 40 年物理学和现代几何学的发展。这个理论模型,已经排列在牛顿、麦克斯韦和爱因斯坦的工作之列,并肯定会对未来几代人产生相类似的影响。”

杨振宁的成就远,霍金根本无法相提并论

这个所谓的 “场论”,就是杨 - 米尔斯非交换规范场理论。很多物理专业人士认为,杨振宁和李政道获得因为“宇称不守恒” 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只能算是杨振宁的 “三流” 研究成果。杨 - 米尔斯规范场理论才是让杨振宁成为物理学大宗师的奠基石。现在成为科学家网红、而被无数中国小清新崇拜的霍金,其学术地位和成就比杨振宁,差的不是一星半点。

美国斯坦福大学数学系教授基思 · 德夫林在 2006 年写了一本书《千年难题——七个悬赏 1000000 美元的数学问题》,其中 把杨 - 米尔斯理论比喻为 “现代物理学的圣杯”,可见它非同一般的重要性。在 20 世纪 50 年代,杨 - 米尔斯理论却似乎和现实几乎没有什么瓜葛,直到 20 世纪 70 年代以后,属于它的时代才到来了——它构成了获 1979 年、1999 年和 2004 年三项诺贝尔物理学奖成果的理论基础。没有获得诺贝尔奖的理论,成为获得诺贝尔奖的基础,这就是诺贝尔奖的诡异之处。

牛顿、麦克斯韦、爱因斯坦,这些西方人的科学成就,奠定了西方在近现代科技上的领先地位。而杨振宁的规范场理论被认为是走向物理大一统理论的重要一步,比肩广义相对论的巨大成就,使得中国人对现代科学的贡献值陡然而升。杨振宁在一次接受访问的时候曾表示,我一生中最大的贡献,就是帮助中国人克服了认为自己不如别人的心理。杨振宁的工作,等于是在理论物理学界打了一场朝鲜战争,让中国人赢得了物理世界西方人的尊敬。

这才是真正最强大脑的对决!

杨振宁院士理论是人类认识宇宙世界的一大步

然而由于儒家文化糟粕的影响,一些中国人在讨论名人的时候,总是要进行道德的拷问。似乎无论是政治家还是科学家,不能有道德的瑕疵,不能有缺点,甚至个人行为要符合社会规范,否则就要被千夫所指。中国历来推崇岳飞、文天祥、邓稼先这样为国尽忠的 “纯色” 功臣,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也要能包容更多的选择。更何况,相对于邓稼先的回国奉献,杨振宁的选择应该理性看待,不是非黑即白的敌我矛盾。因为当时做出邓稼先这样选择的,不是一个人;而做出杨振宁这样选择,更不是一个人。更何况杨振宁在物理学上登峰造极的贡献,对于中国人给科学的意义,也足以告慰他的同学和祖国。邓稼先夫人许鹿希在《至今热血犹殷红——谨以此文纪念两弹元勋邓稼先院士逝世 20 周年》一文中写道:“邓稼先对杨振宁的学术成就给予高度评价,多次讲过:杨振宁的’规范场理论’是可以和牛顿万有引力定律想媲美的,要比他获得的诺贝尔奖的’宇称不守恒定律’有更深远的意义 ”邓稼先的评价实际有两重意义:首先他为杨振宁取得的成就而感到欣喜振奋。其次,世界军事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均来源于基础理论科学的突破。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谁先在物理学上获得重大突破,就能在军事技术上占据领先地位,甚至颠覆已有的军事武器和作战形式!

这才是真正的游戏规则改变者!

杨振宁放弃美国国籍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这是中国科学走向繁荣昌盛的一个重要标志性事件。在中国遍地是大师,网络遍布大神的背景下,杨振宁才真的算是一位大神,这是因为杨振宁是在牛顿、麦克斯韦、爱因斯坦故去后活着的最伟大的物理学家。当然科学世界是没有神仙的,但我们应该学习杨振宁先生的科学思想和精神,营造中国社会的科学实证、逻辑论证的氛围,让中国为人类科学的进步贡献更大的力量,而不是毫无根据地在网络上进行攻击。如果我们放任这种攻击,将成为世界科技发展史上最丑陋的一幕。

知乎用户 白羊张 发表

杨振宁先生之于中国物理学几乎等同于汤川秀树之于日本理论物理学。

杨振宁先生本人也是很尊敬汤川秀树的。

然而汤川秀树在日本被后人用各种方式纪念,比如《神探伽利略》中被致敬;我们的杨振宁呢?人们更多的是从八卦中了解其事迹的吧。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前,主流物理学界基本上没有华人参与,的确有一些西南联大的老一辈在欧洲求过学结识了不少理论物理学大师。

但真正可以做到主导一个子学科的,还是要从杨振宁的规范场论开始,那一年,杨振宁正面刚了泡利——一个令同时代理论物理学家胆寒的物理学天才大师。

随后的宇称不守恒令其扬名立万,更是同时代其他理论物理学家无可比拟。他的同时代大家们几乎是在其 20 年后才拿到诺奖。

知乎用户 小苹 发表

如果你知道杨 - 米尔斯理论是啥,你就不会问这个问题了~
在上一篇文章《深度:宇称不守恒到底说了啥?杨振宁和李政道的发现究竟有多大意义?》里,长尾君用了很长的篇幅跟大家聊了聊宇称不守恒的事。大家也知道杨振宁和李政道先生因此斩获了全球华人的第一个诺贝尔奖,然而,对杨振宁关注多一点的人就会经常听到这样一个说法,说宇称不守恒虽然为杨振宁赢得了物理学界至高无上的诺贝尔奖,但这并不是他的最高成就,杨先生最大的贡献是杨 - 米尔斯理论

知乎用户 司徒神辉 发表

知乎用户 硬核 Deeper 发表

当年获得了诺贝尔奖的杨振宁刷新了科学界的一个历史记录!因为一个定律的崛起,他的获奖速度在 100 多年诺贝尔奖史上是空前绝后的,足以见得这项成就的重大。同时杨振宁的出现,让很多科学家做出的定律直接回炉重造,全世界的科学家哑口无言,并恍然大悟。这个定律到底是如何诞生的,让我为你带来一场科学的知识风暴!

知乎用户 香港 365 天​ 发表

知乎用户 Benshine 发表

不仅很伟大,以后可能更伟大!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嗯,以中国人的传统标准来说,不算伟大,算很厉害。
大家说的一系列东西其实都是在说杨振宁有多厉害,但是因为中国人受儒家文化影响很深,对于 “伟人” 一向是以内圣外王来要求的。所以除了能力出众、对世界做出了贡献之外,一个人要被评价为 “伟大” 必需还要在个人品德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才。
比如破家为国啊;抒威解难啊;挽狂澜于既倒、救万民于水火啊;千里走单骑啊…… 在中国人的传统思维里文天祥是伟大的,但张居正不是,虽然张居正做宰相做的比文天祥有能力的多,范仲淹是伟大的,但竹林七贤不是,虽然有人觉得竹林七贤的艺术造诣、经义学问都比范仲淹高。因为他们没有 “内圣外王” 的建树,所以算是 “能人” 却不算“伟大的人”。
而具体到艺术家,国人要求的是 “德艺双馨”,对知识分子,要求的是 “有文化,有道德”。道德里爱国肯定是非常重要的。为国献身才能叫伟大。
所以从传统思想来看邓稼先是伟大的,杨振宁离他还有一段距离。
如果在古代,邓稼先这种学者的谥号肯定会是 “文昭”“文宪” 这种褒谥,而杨振宁先生即使很厉害,如果不是碰到国家很需要拉拢读书人的时期,百年之后基本来个 “怀”“惠” 这种平谥也就倒头了。
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杨振宁的研究被越来越多老百姓知晓,越来越多人认可了他的贡献达到 “外王” 的程度,在以后的人心中他也可能会变成一个伟大的人。就像祖冲之,生前也就一普通技术官僚,把圆周率算到了小数点后七位大家也没觉得他怎么样,但在他死后千百年,他的这个成就变成了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于是他也就成为伟大的数学家了……

知乎用户 Freedom​ 发表

当看到末尾时,我终于明白题主为什么不觉得杨牛 X 了。
当然,这里没有对施一公不敬的意思。

知乎用户 叶哲泰 发表

废话少说,那些连场论都不知道是什么的人你们有什么资格评价他?
他唯一不够伟大的地方就是他还活着。
当然我还是衷心祝福他能健康长寿。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老杨就是不爱包装而已。即使是用除了以道德自诩其余一无所长的弱势群体所能理解的朴素价值观去评价,这位老先生跟与他相似成就的人相比,已经算是极有节操的了。

知乎用户 七十二时丶​ 发表

他的理论老子大概十辈子也研究不出来

知乎用户 netkiller​ 发表

现在 100 岁了,还能带团队?还能贡献价值吗?

回来养老消耗我们社会资源?养爷吗?

让他回来就是要一个诺奖名额吗?

杨振宁的成就是美国人的成就,不是中国人的成就,我可以这样理解吗?

知乎用户 凤鸣天下 发表

成就巨大。对全世界来说和南非总统一模一样伟大!对美国来说也伟大,对海外来说也伟大,在中国大陆来说,只能是巨大,伟大的人在中国大陆的定义更多是某种精神,某些行动,而并非成就,这才是两拨人往往争论不休,互相骂街的症结所在。

知乎用户 库巴大叔 发表

杨振宁先生研究的领域,我是高纯度的外行。因此我没有资格也不配评价杨振宁先生的成就。

但据我所知,杨先生有两个地方非常伟大:1、杨先生用自己的影响力为国家培养相关物理人才;2、杨先生反对国家建大型粒子对撞机。

别的我不敢说,但我敢说杨振宁先生是真正的爱国人士(表里如一的爱国),是真正的国士无双!!!

知乎用户 好的 发表

学术上成就大不大,跟人品无关

婚姻更是私人问题,不在讨论范围内。

不过但凡大规模发文吹捧的都应心存疑虑,所以奉劝水军,牢记 “过犹不及”,加强技巧训练,别吹过了头,变成了 “捧杀”。

知乎用户 莫山羊 发表

看了大约十几篇文章,几乎所有人都在歌颂杨的伟大。有人甚至已经把他和爱因斯坦相提并论了。颂扬杨的人,几乎都集中在杨的专业能力方面。作为一个曾经经历过杨回国事件的人,我想说的是,现在的人真的很健忘。眼睛里只盯着闪闪的奖章,忘了其他。推荐去搜一下《清华学子怒斥杨振宁》这篇文章吧。虽然现在有人发文驳斥,甚至说这文章不是清华学子写的。但是驳斥的人不知是否是有选择地忽视了一件事:这文章当年是发在水木 bbs 上的。文章中最核心的对杨的指责不是他娶小妻,抢功劳等等,而是杨在清华的演讲中公开鼓励学子要学会领取上帝最后的礼物。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哪里有便宜哪里占的精神!这种精神的人如何传道,授业,解惑?国家高薪聘请回来传道的人,却在鼓励青年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这与当时正在宣传的两弹一星元勋的奉献精神形成鲜明对比。何谓伟大?能够以自身为民族或者人类产生正向作用的方可谓之。因此,说杨是个一流的科学家,我赞成;但说他伟大,我反对。!

知乎用户 pdd 发表

标 题: Re: 当年杨振宁反对建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真是太对了

对的,老杨是觉得中国裤子都穿不上的时候,不应搞搞这些门面工
程,

应该搞更靠近国计民生的化学,化工,生物等等,提高产业水平。

这都 40 多年了, 中国一大帮挫货还是不理解老杨。

虽然,我写打油诗挤兑老杨吃嫩草,但是

老杨的境界确实是非常高的。

特别是在 40 年前, 那绝对是首屈一指。

【 在 scraper (天朝弃民之非洲萤火虫) 的大作中提到: 】
这个建议非常得体,经营一个国家不能夹杂着太多浪漫主义。吃
饱撑了以后可以玩玩些
吹拉弹唱。
粒子物理也不是不能研究,后来不也是有 HIGGS 么,可是这些不是
一个国家的当务之急
。工程材料等在国家层面上要优先。登月遥控等比发现粒子要重
要。

标 题: Re: 当年杨振宁反对建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真是太对了

这也是我鄙视施一公的一个直接标杆。

施一公都是院士了,已经是顶级待遇,结果境界 low 的一逼,

还停留在,拿人民的钱灌水,数垃圾文章,洋洋自得的阶层。

他给老杨提鞋都不配。

有不少中国的其他的院士,也都是这德行。

算了,不说了!

登月,遥控,航天,卫星等都很重要。

但是,要注意节奏,也不能上太多钱,

步子不要太大,不要扯到蛋。

物理还是很重要的,但是高能物理,基本粒子,

砸那么多钱,除了垃圾文章,用途和回报实

在太少了。

别人都不玩了,我们还花大钱玩,有点太 sx。

知乎用户 王帅 发表

伟大怎么定义?杨振宁物理学成就不低,甚至说可以俯视其他物理学家!这个是铁一般的事实!
牛顿伟大么?爱迪生伟大么?我并不觉得,尽管他们是一个领域内标杆!
业务精通造诣过人,大!独树一帜薪尽火传,师!恪守道义奉献牺牲,伟!
杨振宁也好爱迪生也罢,符合几条就是什么!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定义,其实不用争。名利才需要争,伟大不需要争!

知乎用户 李不白 发表

必须伟大啊。

他回来不是能给国家带回来多少美国机密,而是能完善中国的物理学研究。

当然,他给国家带回来多少美国机密国家是不会说的。

至少杨振宁即使在国外,也没有做过对中国不利的事情吧,比凤姐,胡娜拿碗吃饭,拖鞋骂娘的杂种好了不止千万倍。

知乎用户 迅行者 发表

战士战死了的时候,苍蝇们所首先发见的是他的缺点和伤痕,嘬着,营营地叫着,以为得意,以为比死了的战士更英雄。但是战士已经战死了,不再来挥去他们。
于是乎苍蝇们即更其营营地叫,自以为倒是不朽的声音,因为它们的完全,远在战士之上。
的确的,谁也没有发见过苍蝇们的缺点和创伤。
然而,有缺点的战士终竟是战士,完美的苍蝇也终竟不过是苍蝇。
去罢,苍蝇们!虽然生着翅子,还能营营,总不会超过战士的。你们这些虫豸们!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年轻有为的时候给老美效力

功成名就了回国养老

大多数人的三观很容易上当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有些人啊… 总是叫嚣说:难道我评论冰箱还要自己会制冷吗?
当然当然,你说的对。但是你自己看不懂冰箱参数,还不信专业的工程师分析,知不知道在别人看来你们这样有多傻啊…
个人问题… 请问有什么个人问题?帮美国做研究?杨老的研究是世界共享的?何来的为美国做研究?说出这种话的人已经暴露出自己有多无知了。当年不敢回国… 请问下你怕不怕死?杨老的原配是杜聿明的女儿,请问在当时的环境下,如果是你,你敢不敢回来?你怕死,为什么要求别人不怕死?还有人居然敢提邓稼先的例子,你想说明什么?强行要求所有人都要像邓公一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行啊!满足你!那请那位答主您先为工作鞠躬尽瘁死一个看看?最后一个婚姻,自由恋爱有什么问题?你告诉我有什么问题???还伦理… 他们是血亲?你情我愿为什么不行?醒醒吧,大清亡了一百年了!早就不用裹脚了!

知乎用户 毛佳维 发表

说杨振宁花的。。。你们置薛定谔于何地。。。

知乎用户 雪落林川​ 发表

知乎首答,不知道套路,大家多担待 23333

首先要说,为什么知乎首答选择这个问题,一是我是学物理的,二是在刚刚结束的第九届丘成桐科学奖后的论坛上,我有幸听了杨振宁先生的演讲,并和他合了一张影。从表面上看,杨先生确实是一个不苟言笑的人,不像他的好朋友邓稼先那样平易近人,因此从第一印象上就不是能么的讨人喜欢,与我们合影的时候也是一脸严肃,没有任何其他的交流。搞得我们一度也十分紧张和尴尬。合完影,杨先生就匆匆忙忙地走了,留下了在原地兴奋异常的我们……
通过近距离接触,杨先生给我的感觉不是像费恩曼爱因斯坦那样风趣幽默,善于言谈,更多的是一种不合群。私以为这种所谓的不合群是杨先生对于自己世界的专注,也是对物理、对学术的沉迷。他从不为自己的绯闻去抗争去辩解什么,而仅仅是以一种漠不关心的冷漠姿态看着这一切,然后专注于他的物理世界。
大家都在黑杨先生,无非就是他在当年刚建国的时候没有回国,而是留在美国发展,而现在社会条件好了,他却回来了。首先,我觉得大家不要站在道德至高点去看待任何一个人,回不回国是个人选择的权利。固然,像钱学森先生这样的人值得我们敬佩,但是选择不回国不代表他道德败坏。姑且不论他回国之后的条件一定不能让他达到现在的成就,是物理学的巨大损失,杨先生本身的出身以及经历在那个年代回国都不一定会受到他应有的待遇,甚至将面临牢狱之灾(至少文革他肯定躲不过),这种事情对于一个顶尖的,希望为物理学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物理学家来说都是不可忍受的。而且杨先生并没有完全不关心国内科学的发展。他成立的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南开大学理论物理研究室等都对近代中国物理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他最终选择回国这件事的本身,也说明了杨先生内心对祖国深深的牵挂。
杨先生,他是一个很纯粹的科学家,他也是一个很好的科学家。他已经达到了一个比现在国人认知高的很多的高度。他觉得他说的话人们听不懂也不会听,所以他很少对我们讲话。他很像牛顿,牛顿在世的时候其实也没有几个人喜欢他,但是物理学界以及人们更多记住的是他对科学巨大的贡献,对于一个物理学家,这才是最根本的使命。

知乎用户 林早 发表

伟大是相对的,相对牛顿爱因斯坦来说也不是很伟大,因为他所做的工作还是基于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框架内,并没有像他的前辈爱因斯坦那样提出革命性理论,他的工作应该可以和麦克斯韦奠定电磁学理论基础相比肩,排进物理学家前 10 应该没问题

知乎用户 雁回 发表

我不想评价杨振宁,不是因为我不配(其实我确实也不配),主要是这个问题是不应该成立的,不应该存在的问题。

我只想实名喷一下下面几个答案,所谓讨论杨振宁是不是中国最伟大,或者世界最伟大的物理学家,或者试图给历史上的物理学家排个名,并把杨振宁塞到一个他们意淫出来的比较合适的位置的这些说法,都是胡扯淡!

凡是发表此类言论,或者持此类看法的人,通常不可能是科研人。

在他们的理解中,物理,和搓澡,捡破烂,打架斗殴大体上是一个层次的事,一个维度的事。

科研是个大概念,是可以无限细分为无限多个研究领域,研究方向的无穷大的概念,所以大家在讨论这样一个庞大议题时,请不要用 “最”,“第几名” 这样低维度的粗暴用语,这是极其缺乏尊重的。

知乎用户 jjjastronomy 发表

你看不懂就说明很伟大

想反驳的话,先看懂了再说

知乎用户 淮右布衣 发表

但凡有高中学历都不会问出这种问题。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假如按物理学成就排高度

如果第一级只有俩人 牛顿和爱因斯坦

那么杨振宁可以站在第二级

如果每级都要排次序 杨振宁可以在靠前位置

假如第一级可以多站几个 把普朗克和希格斯这种类型的也弄到第一级 那杨振宁也能站第一级

换个例子

霍金的水平很多人都觉得很高

但是我们现在几乎可以下结论 杨振宁在物理学上超过霍金 无论是水平还是历史地位

再换个例子

杨振宁能进大学本科物理课本

如果有某些决定性的新发现出现 还有可能进中学物理课本

接着换个极端的例子

如果以人类探索自然真理的多少为标准 哪个中国人贡献最大呢

由此上溯四千年历史 答案都只有一个

杨振宁

知乎用户 听风无语我空空 发表

很伟大,宇称不守恒定律,揭示了宇宙中物质的起源

知乎用户 「已注销」 发表

除了劝人多读书外还有什么好说的?那些无脑吹霍金先生和特斯拉的人有多少懂他们的贡献和他们的价值?多读书!!!一定要多读书!!!不然永远只是一只无知的虫子在嗡嗡乱叫!!!

知乎用户 白云龙​​ 发表

一般人看不懂他的贡献,也就在八卦上指指点点了。

而我也一直不认为他娶少妻有什么错,既然婚姻自由,人也自然有与任何年龄的成年人结为夫妻的权利。

大多数人的不满,无非是嫉妒罢了。

倒是他娶的少妻长得那么像前妻,到底是一种专一,还是把她当做前妻的替代品,这一点更值得质疑。

但这终究是人家的私事,我们没有权利指手画脚。

知乎用户 元赢 发表

2000 年过去了,还是尊官畏权轻知。
如果题主直接问牛顿爱因斯坦伟不伟大,喷子至少减一半。除了知道苹果掉头上和相对论三个字,他们真的知道这两位的贡献吗?大概比杨多不了多少。
那为什么一般人会承认这两位伟大呢?因为是从小看着他们的故事长大的。而且必是看书。那杨先生的故事呢?首先大部分是成年后认识他的,其次一般都是网上看到他的新闻。
我们小时候的实体书大都是单纯的,而网上的新闻和段子基本以搏眼球为主。这就决定了两个渠道获得的信息会有严重偏差。一个是积极向上的,一个是低俗下流的。为什么是低俗下流的呢?看看国内软件蹦出来的新闻头条和呻吟的广告就知道了。其实就是媚俗。
知乎本来定位就是不 “俗”,重 “知”。问题是显然人多了自然就俗了。
我不是物理圈的,也不认识杨。看了前排几个回答,杨显然是伟大的。至于伟大是不是要加个范围,我觉得都行。
比如,问秦始皇伟大吗?你说他杀人如麻是个渣。问蔡伦伟大吗?你说他死太监弄权。问李时珍伟大吗?完了,你除了本草纲目根本不知道他还有啥事。
所以说,伟大并不需要完人。某一方面做出了足以帮助了很多人的贡献,就很了不起,当被帮助的人大到一定规模,就可谓伟大。
杨把全人类的极限往前进了一步,肯定伟大。
邓把全中国人的安全系数提升一步,也是伟大。
至于私生活云云,跟被帮助的人毫无关系。娱乐明星的私生活,可以让你消磨时间,他们是靠这个生活的。你自己的私生活也不见得光彩不是。如果觉得自己没啥私生活,要么笨,要么怂,要么穷,要么出世高人。高人不会看这贴的。
我觉得人刷存在感是一种社会属性的本能。社会给了人不同的受知面,感悟肯定不同。喷子很多时候不是他的本意,只是文化水平就那样。人如果只喜欢被赞美,就只能当官。喜欢学术,就要么有两把刷子,要么会辩论了。
跑题了。。

知乎用户 「已注销」 发表

一个科学回答,最高赞是个作家,可见众人水平

知乎用户 紫薯精 发表

能有资格评价杨振宁的,没功夫上知乎,至于杨伟大不伟大,恕我直言,尔等怕是没几个能懂的他提出来的那些公式什么的,当然,我也不懂,所以说,他伟大不伟大?你在码那些字的时候,心里没点数么?科研这类的人,没什么可比较的,各自都在科技进步的历程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杨也好,爱因斯坦什么的也好,没有高下,拿他们去比较,没意义的,好好钻研自己的人生吧

知乎用户 梅花十三​ 发表

很伟大,非常伟大,可以这么说,他当今世界活着的物理学家中最伟大的,没有之一。

由于杨振宁的学术成就太高深了,我想大多数人跟我一样也理解不了,但是我想用两张图片来回答这个问题,而且我认为这两张图片足以证明杨振宁的伟大。

这是现代物理学会议的集体照片,不难看出杨振宁稳居 C 位,在学术界这个论资排辈非常严格的圈子里,这张照片足以证明杨振宁的学术地位。

如果一张照片不太有说服力,那我们再来看另外一张。

这张照片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就是被称为史上智商最高的照片。1927 年,第五届索尔维会议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召开,会以结束后,与会代表进行合照留念,拍下了我们看到的这张 “全明星” 阵容。

从这张照片中看出 C 位的是爱因斯坦,两厢比较的话不难看出,杨振宁俨然是与爱因斯坦同一级别的人物。

1994 年,杨振宁荣获富兰克林奖章时,他的颁奖词是这样写的:

“他的贡献,已经与牛顿、麦克斯韦、爱因斯坦的成就比肩,必将给未来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

知乎用户 吴佐罗 发表

15 年前,杨振宁为我的母校题字,祝愿母校培养出世界级的人才。那时候我的中学物理应该算是不好,甚至动能动量都有时没法算对。当时看到他的字,觉得这字写得真的很丑,只知道杨老得过诺奖,没想到字写得这么差。当时不知道他是长期在国外,而且一般理科好的人字都不怎么样,所以感觉很一般。现在看其他各国的算是顶尖的物理学家、科学家对他的高度评价,感觉是自己消息闭塞没有了解这是牛顿级别的人物。

或许就像是武侠小说里的顶级剑客与普通的平头百姓的区别吧,他们只会成为你的谈资,不在一个层次说多伟大都是没有感性概念的。其实要看其伟大,首先要看评价他的是哪个层次的人物,这样高下立现。

2017 年杨老又为学校题了校名,有时间去看看。

知乎用户 令狐冲 发表

实在对这一类问题看不下去啦,还以为是 NBA 这一类的娱乐节目么,弄个历史排名前十前五,这只不过外面人用来自嗨吧。

杨老对现代物理学的贡献的确大,但非得弄个历史排名然后排个历史前五前三用来自嗨自己的玻璃的民族自信心就有点走歪啦。说到底,每个严肃的物理学家都是值得令人钦佩的,都是有个自己的图景然后孜孜不倦的朝着这个方向不断探索,运气好的就能被证明或证伪这个图景是 “上帝” 构建这个宇宙的一把钥匙,然后各种奖项名誉接踵而至, 运气不好的,可能一辈子都不知道自己理论是对还是错,但归根到底,所有这些最终被证明对的还是错的在历史长流中缺一不可,毕竟没有一个人有上帝视角。

我还是劝各位不要动不动就给个排名,然后让外行领着内行走,为这个圈子增添不必要的烦恼,毕竟世俗名利,山川不移,都是难以逾越的。

要有空实在想给个排名,就去排 NBA 啊,那个是专门为了这些需求存在的

知乎用户 苏南 发表

伟大 = 学术能力强? 我不得不说纳粹科学家很伟大

知乎用户 汤姆 发表

是真的,千真万确。

知乎用户 JNK DOG 发表

把反对意见禁言,骂一句对方,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可真舒服。

@树蛙

对吧!

知乎用户 纠缠的猫 发表

是相当重要的物理学家。但是把他说成最伟大的前几名也就太夸张了。
他的成就远远无法和老爱并驾齐驱。杨在理论上的贡献都是进一步发展现有的理论,如 Yang-Mills 和 Yang-Baxter。而唯一颠覆性的成就(也就获诺贝尔奖的贡献)是介于理论和实验的边缘。而且颠覆的范围有限,不过是一种很少见的力的某种性质。
老爱则是改变了自牛顿(或更早)以来几百年人类关于时间,空间,运动,物质的根深蒂固观念。影响的范围不止物理,而且深刻到哲学的范围了。

知乎用户 余兆武​ 发表

毫无疑问,杨振宁的科学成就是伟大的,就杨米尔斯理论已经可以在物理科学的大厦留下浓厚的一页。可以说是继爱因斯坦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还有就是杨振宁回国前后为中国物理学的发展是贡献了非常之多的!这些成就是无可磨灭的。

知乎用户 phoenix 发表

明媒正娶. 没什么好指责的.

杨振宁 这种高度的人 顶着社会压力 只能是真爱了.

祝福他们.

杨不是普通人. 是人类最杰出那部分人. 也许未来千年都能留名的人.

他能喜欢和爱上的女士 也绝不是简单的普通人.

知乎用户 张浩 发表

之所以会有这种问题是因为绝大部分中国人的档次只能评价杨振宁的老婆。

知乎用户 HMWW 发表

说点不太学术的,1997 年紫金山天文台将其发现的一颗国际编号为 3421 号的小行星命名为 “杨振宁星”。那些对杨振宇个人生活指指点点的键盘侠们,估计要在一张房产证上留下自己的名字都费劲。

知乎用户 大烟枪 发表

科研成果方面是可圈可点的
但是是否能称之为伟大就不好说了
还是社会价值的贡献方面
我个人并不是很欣赏

知乎用户 兰山篮溪 发表

如果一个人,你从工作上整不倒他,你就从道德上谴责他

知乎用户 牧羊女笔记 发表

是,很伟大

不要被一些对他私生活的调笑而污蔑一个伟大的科学家

知乎用户 王听玄​ 发表

目前的主流观点是,

杨振宁差不多是历史前十的物理学家。

就是这么牛逼。

哥本哈根学派那么多山头,也就两三个能排在他前面。

牛顿,爱因斯坦,麦斯韦,伽利略,波尔这几个铁定排在他前面。

剩下来的基本上也就跟他半斤八两的样子。

你说伟不伟大?

铁板钉钉的万神殿一员。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看了一排评论都是一致的正面评论,一致的可怕,是花钱买的水军吧。

知乎用户 Stephen Witten 发表

几百年以后的人们回忆我们 20 世纪的科学, 能够想起的华人必定只有杨先生一个。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 翁帆其实长得跟杜致礼蛮像的。

知乎用户 王铁铲 发表

绝大多数人一不懂物理二不知道人家隐私,就开始喷人家物理喷人家隐私。

知乎用户 AlphaGo​ 发表

谢 邀

中国科学院院长、物理学家周光召教授用 “使中华民族感到骄傲和自豪的伟大科学家” 来概括杨振宁教授业已取得的学术成就。他说,杨振宁教授身上有着非常深厚的中国文化传统,同时他又兼融了西方文化传统中的优秀部分,将二者融会贯通,从而形成了他治学严谨、为人朴实的独特风格,令人钦佩、堪称楷模。

1996 年 6 月,杨振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被问道:“您是一位享誉世界的科学家,现在又荣任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您怎样看待这个荣誉?” 杨振宁先生沉吟片刻,动情地说:“我还是一个中国人,我非常珍视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这个荣誉,我为此而骄傲。” 一番肺腑之言,道出了这位饮誉海内外的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深厚的中国情结――杨振宁 1922 年出生在安徽合肥,家学渊源,使他从小就受到很好的教育。

知乎用户 又红又专的我啊 发表

当然,他的伟大程度超出你的想象。其他高赞回答都讲的很清楚了。

从另一个角度谈谈为啥很多人对杨振宁无感甚至反感。

这是社会宣传度,曝光度决定的。

牛顿很伟大吧?我们从小就听他和苹果的故事。初中高中都在学他所开创的力学体系,大学还得学他的微积分……

爱因斯坦很伟大吧?我们从小就听他怎么发明相对论的故事,怎么发现 E=mc^2 的故事。中学也学习初步的相对论知识。近来的引力波等新闻又让他增加了一些曝光度。让他的光辉愈发明亮。

霍金很伟大吧?他的确也有很大科学成就,但是真正令他有如此大影响力的,一个是他身残志坚的形象,一个是他更多投身入科普工作中,无论是《生活大爆炸》还是《辛普森一家》中都有他的形象,可以说他在一众影视作品里就是物理学家的化身。这极大程度帮他提高了知名度和影响力。

如果你随便找几个普通人,让他们说出最熟悉的物理学家甚至是科学家,也许就是以上几个人。理工科的同学应该还能说出庞加莱,麦克斯韦,狄拉克,薛定谔,玻尔,普朗克…… 等名字。这些基本都是课本上的人物,是近现代物理学的奠基人,名字抬头不见低头见的。

想想我国的大物理学家,钱学森,邓稼先,郭永怀……,他们一是受时代限制没能发表成果,默默无闻为祖国奉献,二是宣传口径也大部分往爱国上靠,学术上就被相对弱化了。

回到杨振宁。随便找几个普通人问问,知道杨振宁吗?知道啊。你知道他有哪些成就吗?不知道,只知道他拿过诺奖。你对他的印象怎样?不怎么样,和李政道闹翻,娶了个年轻老婆,早些时候留在美国后来回中国了。

他的成就,像宇称不守恒,规范场论等,普罗大众基本没听说过,只知道曾经拿过诺奖很厉害,他们除了诺奖没有其他的标杆和参照来评估他的成就。但是他身上发生的种种事情又争议太大,和一般人印象中的科学家的光辉形象格格不入。这些私人轶事,八卦新闻又极容易被造谣,扭曲,传播,吸引大众目光。加上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对 “才”“德” 关系的认识,往往因此倾向于认为他是个有才无德之人,甚至以此来贬低他的成就。

但是他的光辉终究不会被无知和恶意所掩盖。

知乎用户 Remond 发表

看了很多篇回答,觉得答案风气怪怪的,非利益相关者,谈谈自己的感受。
第一学术上道德上的伟大应该分开,不应该用道德上的问题否定别人的学术成就,也不能用学术上的成就掩盖道德上的问题。当然历史上很多杰出的人物生活层面都会有这样那样另人诟病的地方,这并不影响他的伟大。不过人们讨论他生活层面的问题(姑且称之为问题,因为我也觉得这其实不算特别的黑点,可以参见其他很多伟人的事迹),也很正常,没必要冷嘲热讽普通人没知识没文化还黑科学家。
第二很多人提到了邓稼先先生,无论如何我是更尊崇邓稼先先生的。无论别人取得了多大的的成就,为人类的什么科学事业做出了多么高尚的贡献,从心底里我永远无比崇敬那些抛却个人名利成就献身国家民族的人。因为我们承人恩泽,他们才是我们民族延续至今的力量。他们更伟大,更亲切!抱歉我没有你们国际主义的广阔胸怀。你们说不就是我们利益相关么,对!我就是利益相关,没有他们当年的奉献,哪有我们今天的生活,我们就是不够境界!受人恩泽,念人恩情。没有一代代为国奉献的英雄们,又怎么轮到你在这大谈特谈人类贡献、世界进步?
至于有人提到的第一代回国的科学家报效祖国还受到不公正对待,这点上我是深深惋惜和不平的。往事已逝,徒说无用,中华民族会永远感恩纪念他们的努力与热血!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你不能因为杨过没和郭靖一起守襄阳几十年,就说他不是大侠吧?

知乎用户 地球是圆的 发表

知羞耻 知恐惧 知艰难

知乎用户 学半 发表

《杨振宁最重要的一个科学见解》

杨振宁教授说:“除非有定量的实验证据,没有任何一种哲学性的讨论能够作为科学的真理来加以接受。”(杨振宁. 基本粒子发现简史 [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63:1.)

所谓定量的实验证据,即纯数学的实验(实践)证据。

参见:https://zhuanlan.zhihu.com/p/46810864

知乎用户 愤怒的华子 发表

伟大不伟大我不知道,因为理论物理学离我们普通人很遥远。但是看到网上那么多辱骂杨振宁的,我理解了中国为啥会有文化大革命这种事了。

知乎用户 二狗子小彭友 发表

肯定的啊!看到好多人骂,也是从私生活入手,我都不知道该说什么!按照这些骂法,好多伟大艺术家 物理学家你都得骂个遍!不知道现在的人什么情况一点容人之量都没有!说一些有些极端的话 就是有这么一些人破坏了我们国家 科学的土壤!

知乎用户 很有型 发表

我等虫冢,连杨老理论讲的是啥都无法描述,所以学术上根本无资格评论他。对于他的私德,个人认为也完全符合良好的个人作风,人家又不是到处沾花惹草,也没有被判原配,只是单身的情况下,娶了一位和去世的原配长相相近的年轻姑娘罢了。

知乎用户 我名又违规了 发表

我只能告诉你,他做的是爱因斯坦一辈子想做的事,统一四大力场,他已经统一了三个。如果杨振宁不是个华人,而是个欧洲人,他现在应该已经被宣传成霍金那样的科学家,实际上霍金成就远不如杨振宁,然而啊,我国只记得他娶了小姑娘。

知乎用户 追梦人九号 发表

题主如果把问题改成 “杨振宁成就有多大?” 我觉得更合适。

在知乎好像每隔几年这个问题就被拿出来讨论一次,两类评价最烦:

1. 拿人家私生活说话,人家和谁结婚关你啥事?

2. 和邓家先等为国奉献的伟人比较,“科学成就”和 “伟大” 就是两个方面,一个是能力上的,一个还包括了人格方面。以前知乎还有人喊科学无国界,为科学做贡献也是为人类奉献,最近因 IEEE 的事可能熄火了。

你可以崇拜杨的学术能力,我也认同,但 “伟大” 一词本身不仅仅是成就和能力。

知乎用户 吴潇 发表

知乎用户 Carnap 发表

杨振宁的博士论文,最初写完是 3 页。是在泰勒给杨振宁这个课题后短短几天内搞定的。交给泰勒这三页论文时,泰勒说太短了,不符合芝加哥大学的最少页数规定。于是,杨振宁极不情愿的把论文扩展到十页,然后毕业。追求简洁,废话少说的学术精神,杨振宁真的很伟大。

知乎用户 张皓博​ 发表

物理学成就高山仰止,回国之后的个人问题也无可指摘。
至于忠孝方面的事儿,个人觉得的确 “算是污点”。这种事儿,科学家可以选择自己约束自己,无论是当邓稼先还是当杨振宁都是个人选择——可是关你外人什么事儿呢?

知乎用户 墨痕 发表

不请自来。

大多数人做判断都是于自己已有的认知作为基础。

所以这类问题,基本上处于对一方的偏见和傲慢。

类似于一章毛选都没有读过的人把毛选怼得体无完肤。

总结一下,尊敬他人不是因为他人强大,而是因为自己强大了啊

知乎用户 我是来向你请教的 发表

一个被世界敬仰的伟大物理学家却不被自己的同胞所认可,甚至谩骂、贬损,杨老好可怜,键盘侠好可悲。我觉得这种时候,共青团中央应该出来为杨老正名,虽然杨老不需要,但是普罗大众需要。

以前真不知道杨振宁,直到看了这么多回答,又自己上网查了一下,一句话概括我的心情 “我为中国有杨振宁而骄傲”

还有,霍金真的差他一大截,霍金是营销团队比较棒。

非常赞同高赞那句话,如果中国有话语权,杨振宁就是当代牛顿,爱因斯坦。

知乎用户 乌木威喂威恩威乌 发表

给你讲个故事,有五个盲人。第一个牛姓盲人摸到了象腿,告诉人们象是根柱子。第二个爱姓盲人摸到象鼻,说除了柱子,还有管子。第三个摸到了象身子,发现我靠还有这么一大片区域,怎么和前俩人说的很多都是矛盾的呢?第四个杨姓出来,帮这几个盲人描述出了象的样子。(当然不包括尾巴,更不包括大象所在的地球)。第五个盲人,说这世界不止有大象,我们站在一个球体上,球体上有很多象共同构成了地球这个球体,地球应该是由原子构成的,乃至宇宙也是由原子构成的(当然远远不止原子),就是所谓弦论。当这群人去告诉一大群智障儿,发现他们大多数只能理解大象是根柱子,而且还很艰难。

知乎用户 懒猫 发表

我想大部分人都只知道他有个很小的妻子,除此以外就什么都不知道,然后和别人唠嗑也是唠着这件事。

但是认真了解你会发现,他的伟大之处,甚至比爱因斯坦还要牛,这些我就不科普了。我一个文科专业的还不怎么了解理工科的渣渣就不班门弄斧了,高赞回答有。

之所以回答这个问题,是想为自己曾经的无知表示悲哀。我当时也是只知道他结婚一事,就此定论,感觉自己太肤浅了!真正了解过后吃知道他的伟大,因此,以此告诫自己,以后无论什么事,在没有详细了解的情况下,不要凭借只言片语就盖棺定论,没有什么是非黑即白的,即使是再不堪的事,我们也要理性分析、客观判断,就算那件事没有值得学习的,但是也有值得借鉴反思的!

知乎用户 自有诗意 发表

以科学成就来讲是足够伟大,以个人的人品来讲其实差点意思,个人的看法,不喜勿喷啊

知乎用户 「已注销」 发表

爱因斯坦造了个大厦的地基,杨振宁给这个大厦装了电梯,将各个层级贯通起来,谁能比得上?谁能比的上?洗洗睡吧,我们没资格品点这位老科学家。

知乎用户 真白 (九国服射手)​ 发表

在世最伟大的科学家,没有之一。

不说杨老的理论,毕竟绝大多数人完全看不懂。

如果说牛顿书写了物理学的过去,爱因斯坦奠基了物理学的现在,杨老则开创了物理学的未来。

知乎用户 纸树林间 发表

如果你不会只关心他的花边新闻的话,你自然就会明白他很伟大。同样的,你要是深究爱因斯坦的花边新闻的话,爱因斯坦也会人设崩塌的。

知乎用户 风清扬 发表

如果是个连大学都考不上的人就不要去质疑人家了,好好反省自己,如果考上了大学就该知道在物理科学方面,我们普通人在他面前卑微到尘土不如。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杨振宁与霍金相比伟大得多吗?

知乎用户 张萌​ 发表 杨振宁,当代最伟大的物理学家。 可是当提到杨振宁的时候,很多人的第一反应除了 “诺贝尔奖”,就是 “娶了小自己 54 岁的老婆”。在搜索引擎搜索他的名字时,其联想词更是让人不忍直视。 一个举世瞩目的科学家,不应该被如 …

如何看待燕山大学李子丰老师?

知乎用户 发表 李子丰老师是一位博导,这是他的百度百科介绍 https://wapbaike.baidu.com/item/%e6%9d%8e%e5%ad%90%e4%b8%b0/5291690?adapt=1&fr=aladdin …

什么样的国家容不下杨振宁

什么样的国家容不下杨振宁 作者:刁博 近日有媒体发布消息,之前是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的杨振宁、 姚期智已放弃了外国国籍成为中国公民。日前两位教授正式由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转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这则消息很快引爆了门户网站的首页,跟帖数暴涨。从跟帖 …

不必夸大杨振宁的学术成就

不必夸大杨振宁的学术成就 ·方舟子· 我在前的文章中谈到了如何评价霍金的学术成就和给科学家分等级,很多读者都提到了杨振宁。不知为什么,一提到霍金,有人就想到杨振宁。去年霍金去世时,国内媒体对他用尽了溢美之词,当时就有人不乐意了,说我们中国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