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 2022 年春节期间三、四线城市新房成交下跌超九成?
知乎用户 王克丹 发表 其实一些四线城市早就开始 20% 首付了,提前透支了需求能力,一般人买房还要以来父母的资助,亲朋的借贷来完成首付,明面杠杆加隐形杠杆撬动了房地产在一段时期的繁荣,没有人想过之后的事情。现实就是亲朋间信用越来越弱, …
县城缺的是什么?
是人口?谁不想在家门口上班
是消费?谁不想享受高质量物质生活
你会说不就是没有投资吗?
很多地方是有乡贤投资的
最后为啥没走起来?
县城来的 l 导,有几个想搞好小县城的?
过去几年土地财政 卖地太舒服了
这一来 承接大城市产业转移的动力没了
再一晃 承接大城市的产业的时间窗口过去了
现在想起县城来了?是为啥呢?
县城有人 有潜在消费
2021 年年底,我国城镇常住人口为 9.1 亿人。
其中,1472 个县的县城常住人口为 1.6 亿人左右,
394 个县级市的城区常住人口为 0.9 亿人左右。
有基础设施改造需求
县城投资消费与城市的差距很大,
人均市政公用设施固定资产投资仅为地级及以上城市城区的 1/2 左右,
人均消费支出仅为地级及以上城市城区的 2/3 左右
财政给钱 - 地方为主 + 中央为辅
对公益性项目加强地方财政资金投入
其中符合条件项目可通过中央预算内投资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予以支持;
公益性项目和经营性项目鼓励增加中长期贷款投放
支持符合条件企业发行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专项企业债券。
落户县城,不过这个作用偏长期
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
确保稳定就业生活的外来人口与本地农业转移人口落户一视同仁,
确保新落户人口与县城居民享有同等公共服务;
不能拉房地产 城市基建不能过度投资
只能想办法投资其它基建了
毕竟,今年的 GDP 增速 5.5%
但是,县城的财政能不能扛得住,要注意了
先看看重点要搞的方向
县城的特色优势产业;市政设施体系
公共服务供给;人居环境质量
从长期来看,大家都爱发展产业
从绩效来看,大家都爱去搞市政基建设施
做实验 - 典型 - 做推广
在示范工作基础上,将及时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和有效做法,
稳步有序推动其他县城建设,形成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有效路径。
等待更多细节落地吧
希望不要走简单棚改货币化道路,真正激活县城活力~~
《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全文看下来,其他内容真的只是 “意见”,具体怎么做各地可以根据自身条件调整、自由发挥。
唯独下面这条是全国统一、必须执行的 “政策”,而且是一条能决定小城市特别是县城生死的政策:
建立健全省以下财政转移支付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重点支持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多的县城。
建立健全省以下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与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机制,专项安排与进城落户人口数量相适应的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
为什么说这条政策能决定小城市特别是县城的生死,而不是大城市生死?
很多人都听说上海寸土寸金,以为上海土地资源稀缺是土地面积不够大;事实上到过上海市区稍微往外区域的人都知道,其实上海还有大片大片的空地——也就是说,上海的土地稀缺,不是物理意义上的稀缺,而是国家给的用地指标有限制,指标层面的稀缺。
这么说可能还不够直观,我给大家算一笔账:
目前全国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区,是天津的和平区,3.5 万人 / 平方公里。如果按照这个密度,上海 6340.5 平方公里的土地,可以住 2.2 亿人。实际上目前上海常住人口 2500 万,平时流动人口 1000 万左右,总共也才 35000 万人,还有巨大的容纳空间。
对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包括大部分省会城市,在肉眼可见的将来,土地指标才是稀缺资源,人口并不是。
因为只要条件再松一松,又能吸纳海量人口落户。所以很多人所担心的大城市老龄化带来的问题根本就是杞人忧天,因为解决方案其实很简单——有节奏地吸纳年轻人进来,稀释老年人比例即可。
所以你看这些地方出台的人口政策,从一开始的本科生可以落户, 到后来有城市说大专生可以落户湖,再到后来有城市把门槛降低到中专、高中——虽然一降再降,但依然存在门槛,始终把只有自己一条命的农民排除在外。
他们之所以还这么 “矜持”,就是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并不缺人口,只是缺各种层次的人才,所以有权力挑三拣四。
真正该担心全国人口收缩给自己带来灭顶之灾的,是小城市,特别是县城。
因为对于小城市特别是县城而言,他们对有知识文化、被大城市和省会城市选中的人才的吸引力,自然不如人家大城市和省会,所以这个层次的人口会被大中城市抽走,他们只能在剩下的存量人口里,竞争着抢人。
因为中国总体的人口增长已经接近拐点,未来进入负增长几乎无法避免,在这样的情况下,存量人口会不断减少,小县城如果不抢人,人口必然只会越来越少。
而这次《意见》明确说了,以后的转移支付、用地指标都跟人口挂钩,你人增加了,就多给你批指标,人口减少了,没说要砍指标,但要新增用地肯定是没有了。
没有用地指标,不管是招商引资需要的工业用地指标,还是搞土地财政需要住宅用地指标,都没了,城市发展机会也基本没有了,只能等着城市越来越收缩。
如果靠近比较大的城市,还有机会撤县变区;如果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即使不退格为镇,也没什么前途了。
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对县城而言,得人口者,得未来。
所以如果文新政之下有何建议,那就是各个县城应该把视野放宽些,不仅放开限制把本县的村、镇人口抽上来;而且应该全面取消限制,积极面向全国抢人。
这里所谓的取消限制,意思就是坚决落实 “落户了就是本地人”,不要再用落户年限限制新来的“外地人” 参与养老保险、子女教育、以及考公务员、进国企等各种。
而且得尽快行动,你带头这么干,还能抢到先机;等大家都这么干的时候,竞争已经进入白热化,这些条件吸引力就降低了。
当然,以上只是关系普通居民生活幸福度、获得感的 “福利” 层面的东西。
要吸引人口落户,最最关键的还是工作机会。你如果提供不了工作机会,上面说的福利层面的东西做成一朵花成效也不大,毕竟你福利再怎么好,也不可能从摇篮到坟墓把人全部闲养起来。
而要提供工作机会,关键还是取决于当地产业发展。有产业,才有就业机会。
而要发展地方产业,可行的路径其实只有三个大类:
1、招引外来产业——所谓外来产业,就是外地商人把他以前在别的地方干到已经没有多少利润的工厂,搬到你们当地来。他们带着资本来投资建厂,政府可以收税,百姓有了就业机会。但问题是,模式虽然在这里,但基本上只有那些有特殊优势——比如位于交通枢纽的区位优势,或者靠近大城市可以嵌入产业链参与分工,这样才有机会招商引资。所以,大部分县城,恐怕没有这样的机会。
2、发展本土特色产业——这个也容易理解,因为国家这么多年,在全国各地乡村砸了很多钱搞基建,搞村村通,原来因为交通、物流不便走不出去的地方土特产,现在有机会到全国大市场里去赚钱了。如果能根据当地特色,用工业化的方式对农业进行升级,也就是通过工业的方式提高农业效率,也能赢得一波增长。
3、盘活资源——这里所谓的资源,包括矿藏资源、青山绿水等自然生态资源,也包括民族文化资源,还包括历史文化遗迹等资源,还是一样的,做好挖掘、开发、宣传,也是一种能促进经济增长的方式。
这三大路径,有的地方可能只有一种,有的地方兼而有之,可以综合利用。不管怎样,搞好了,都能创造财富、提供就业岗位,从而吸引人口。
如果,你所在的县城,很不幸,以上三方面都找不到突破口,那实在没办法,只能建议你早点逃离了。越早越好,不要等到公司倒闭了才辞职,不要等到船沉了才找救生艇。
在过去的 20 年间,我国已经有超 60 万个村庄已消失,相当于每天平均消失 80 个村庄。
在未来的 20 年,也会有许多县城消失,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全国人口开始收缩必然发生的事情。
【回复】1、“振兴农村放到哪里了?都到小城镇,农村的地谁来种,没粮食没菜了,怎么办?”
——目前早已脱离土地,每年在外打工 6 个月以上的农民工,2020 年就有 2.93 亿。
你看,这 2.93 亿人没在种地,中国粮食照样够吃,所以,且不说中国的农业效率有待提升,单是在目前现状下,也不需要那么多 “农民”。
这 2.93 亿人,在城市工作,为城市发展做贡献,你却不给人家养老、子女教育提供条件,你觉得理应如此吗?
再者,就是发达如上海,蔬菜自给率常年保持在 40%,绿叶菜的自给率 80%——有钱了不代表不能从事农业,只要你给够收益,总有人愿意给你种的。
不给牛吃草,还总想挤人家的奶,不是长久之计。
谢邀。
注意这条:
英文叫 “Every man for himself”,广东话叫 “自己执生”,普通话叫 “自求多福”。
先说明:我肯定支持该文件。
通过大规模内陆投资,建设一批有活力的城镇和小型城市,形成本身具有自发增长能力的经济腹地,这肯定是比单纯集中资源砸大城靠谱。
想起林毅夫。两千年初中国城市化高歌猛进,他参与三农问题;十年前中国城市化进入高潮,他提出城镇化问题。他对经济结构的思考很到位,一直关注金字塔底层的增长。
我们这么大的国家,一定要群星闪烁。如果只有几颗特别明亮的星星,那迟早会被总体的灰暗所淹没。
我所遗憾的,还是一个时间点的问题。
如果是在人口增长期开搞,哪怕就十年前,效果估计也会好很多。
这份意见稿和往常的文件有个明显区别,就是显著地点明了人口的重要性。
简单说:在这波城镇化里,人口是核心指标。
一方面是 KPI,“主动承接人口”;
一方面是限定条件,“引导人口流失县城转型发展”。
二者结合,其实就是鼓励展开县级竞争,各自在能力范围内聚集人口。
竞争成功者,国家投资将予以倾斜;竞争失败者,要自行承受债务消化(消化不了就转为不良资产)。
部分负有特殊任务的城市,可以给予一定的政策保护。
从某种角度来说,我国过去四十年的增长,得益于以省级为单位开展内部竞争,竞争对象主要是投资;
现在把竞争的层级下发到县级,实际竞争对象依然是投资(只是国有为主),但加入人口指标作为考核。
例如 “支持县域人口达到一定规模的县完善县级医院”,这句话意思其实很明显:
人口够了,你就可以向上面要医疗的钱;如果不够,你自己解决。
“推动人口流失县城严控城镇建设用地增量”,有人口,你可以到国土部门这拿用地指标;如果没有,就这样吧。
“公共资源配置与常住人口规模基本匹配”,这句话其实是非常严肃的 KPI。
换言之:文件里关于对县级的投资,例如产业园、物流、基础市政、教育医疗等方面,不是假的。
前提你得去搞人。
站在县城的角度、以人口为核心指标去理解这份意见,思路就很通畅了。
方向都给你指出来了:“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全面落实取消县城落户限制政策”。
全面开放农村人口进县城。至于怎么进,各地县城可以大胆一点。
我不负责地猜一猜:最直接的手段估计还是驱使农民进城。
例如以某种 “旧改” 的名义,继续合村并居,拆迁农民的 “危旧” 住房,变相“进城上楼”;
留下的农田可以转让使用权,一方面为进城农民提供基础收益,另一方面加速农业集约化,再者还能为资本提供有效投资品(分散的农地不适合高效投资);
直接拆迁如果不便,那也可以凭 “产业规划” 进行实际上的征地;如果还不行,还可以 “规划” 出“生态保护区”,并对原保护区的农户进行就近迁移。
核心逻辑是尽己所能聚集人口。有足够的人口,物流、市政、学校医院等基建投资才有复用的价值,国家投资才能批下来。
国家投资到有复用的基建里,才能更真实地拉动经济增长。
同时,县城的产业园区也需要人口聚集才能获得较为充足且廉价的劳动力(县城生活成本较低)。再结合有复用的基建,才能更有效地承接东南产业对内转移。
“搞本地农村人口进城” 会是各县城未来几年的核心任务。有人口才有资产复用价值,有复用价值才有投资有效性,一切的根本在于更高效的国家投资。
谁能证明这一点,谁就是未来的明星县城。
看到这,估计就能理解我的感慨。
这事如果是在人口增长期做,事情会 “干净” 很多。
因为新增人口就是新增市场需求。你不需要去考核人口指标,你只需要去看哪些地方的承载能力不足,你去追加投资就行了。
徐州为什么有个 “淮海省” 的梦想?因为他周边县市的公共建设太欠缺了,山东河南安徽都有很多人看病上学在徐州,物流集散也在徐州。
这种高度不平衡的现象长期存在,只是我们一直把钱砸进了大城市,追求一定时期内相对较高的回报。
个人投资追高大城市,没毛病;政府投资长期追求大城市,是失职。
十年前人口还在中高增长,新农村建设已初有成效,县城基础建设和产业的缺口都大。如果那时候就启动对县域的大规模投资,就算地方治理能力较低,搞大水漫灌,大量空白市场都能自发形成良性增长,东南中低端产业也能更低成本且精准地对内转移。
一个非常自然的阶梯式工业化。
现在做,当然也很好。但是人口停滞期也是需求停滞期,更别提外部大环境。
因此不得不把人口作为投资的前置指标。但这有可能导致很多不正常状况,
政府先投资县域,拉高县城的收益,再吸引农村人口进城,这是较自然的流动。
农民自愿交易自己农地的使用权,自己知道进城打工做个体户交得起房租或物业费,大量个体的市场行为自发平衡。
但现在是县城们先聚集人口,再争取投资。很可能在各种细节上,不是按照农民的意愿。
虽说人口聚集肯定能带来增长和投资价值,但合村并居已经暴露了不少问题。只能说:希望这些问题在这波城镇化里,不要深化。
总之,有好过没有,晚好过不做。
希望十年后我们能形成一片片更强健的经济腹地,这样发展才能更平衡,大城们的繁荣才能持久。
也希望县城集中农村人口这个过程,有更多的市场引导,而不是单靠行政指令。
就没人讨论入城税吗?
实际就现在全国的落户限制来说,除开北上深这些超一线城市来说,其它城市的落户限制真不算高,够到是肯定没问题的。
但为什么现在还有那么多人不愿意跑到城市落户呢?
原因很简单,入城税太高了。
咱不说别的,对农村来讲,从农村搬到城市最怕是没有地,没有产业吗?
实际真不是。
农村人实际都清楚,种地赚不了钱,一年算下来还真不如跑去工厂打打算下来划算,你说当地没有产业也实际不是多大个事,咱这当地没产业不代表其它地方没有不是?
真不行咱跑去别的地方打工不就完事了?
说白了,现在农村能去城市还是愿意的,毕竟不说别的,城市的医疗、教育最起码还是管够的不是?
但为什么不愿去呢?
无他,进城税太高了。
你从农村跑到城市,租房就不要说了,每个月得掏不少钱给到人家,你这直接就背上负债了,那还不如在农村活得潇洒呢。
但你要说买房,那这边土地财政虎视眈眈盯着你,你这辈子积蓄难道不留着看病养老就留着扔进这些混凝土吗?
讲真,落户实际并不是坏事。
人口聚集了,最起码消费是能上去的,摊薄下来的成本自然也能低不少,但问题的关键真的在于放开落户这个政策吗?
就像疫情防控没人关心商户和打工者未来的收入从哪来一般,在入城税这个巨大诱惑下,谁又会真的关心老百姓的生活呢?
在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中,县城是关键支撑。县城位于 “城尾乡头”,郡县治、天下安。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最新印发的《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下称《意见》),我国县城被分为五大类:大城市周边县城、专业功能县城、农产品主产区县城、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城、人口流失县城。
县城定位不同,建设思路是相同的——
坚持以人为核心推进新型城镇化,尊重县城发展规律,统筹县城生产、生活、生态、安全需要,因地制宜补齐县城短板弱项,促进县城产业配套设施提质增效、市政公用设施提档升级、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环境基础设施提级扩能,增强县城综合承载能力,提升县城发展质量,更好满足农民到县城就业安家需求和县城居民生产生活需要,为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协同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意见》提出,到 2025 年,一批具有良好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集聚人口经济条件较好的县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2025 年还有一个目标指标值得关注,那就是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要达到 65%。
两者结合来看,县域将成为新型城镇化的关键战场。
县城为何如此重要?城叔梳理了自 2010 年以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 “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从中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观察视角。
**
**
总量增加,增速放缓
今年是国家统计局发布年度 “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 的第 12 年。按照国家统计局标准,那些 “户籍仍在农村,年内在本地从事非农产业或外出从业 6 个月及以上的劳动者” 被称为“农民工”。
总体来看,我国农民工总量从 2010 年的 2.42 亿人,一路增至 2019 年的 2.91 亿人,2020 年疫情之下稍有回流,2021 年离开了农村、离开了田地的人又恢复到 2.93 亿的水平。
总量还在增长,但是增速已经减缓了。2021 年,全国农民工总量 29251 万人,与 2019 年相比只增加 174 万人。
这种总量变化是多重原因造成的。
首先是疫情,不确定性会促使农民工返乡退守。其次是城镇化,2020 年底,1.2 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 45.4%,农村户籍人口已相应减少。然后还有城乡差距逐渐缩小、乡村振兴也在吸引农民工的回流。
**
**
省内流动、本地增加
2021 年的 2.93 亿农民工,41.29% 是本地农民工,58.71% 是外出农民工。
所谓 “本地” 与“外出”,区别在于他们是否走出了户籍所在的乡镇地域。离开了自己的乡镇,就算“外出”。
2021 年,留在自己乡镇的农民工又增加了,达到 1.21 亿人,占四成有余;外出农民工虽然是主流,为 1.72 亿人,不过占比一直在下降,从 2010 年的 63.31% 下滑至 2021 年的 58.71%。
这些外出农民工,来到其他小城镇、地级市、省会城市或是直辖市,具体又分为跨省与不跨省。全国来看,外出农民工一直都是省内流动居多,占比过半,2021 年继续上涨至 58.5%;跨省流动的农民工则持续减少。
历年的报告一直在打破 “孔雀东南飞” 的印象。仅看 2016 年到 2021 年,以京津冀、江浙沪、珠三角为代表的东部地区,虽然吸纳了过半的农民工,但其总量已从 15960 万人减少到 15438 万人,占比也从 56.65% 降至 52.78%。
珠三角地区尤其突出,2017 年在珠三角地区的农民工尚有 4722 万人,4 年减少逾 500 万,2021 年为 4219 万人。
相比之下,中部、西部地区吸纳的农民工数量占比出现明显上升。2021 年,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农民工数量相比 2016 年分别增加 825 万、496 万。
**
**
本地农民工,平均老十岁
整体来看,全国农民工的平均年龄逐年提高。2013 年农民工平均年龄 35.5 岁,2021 年已经达到 41.7 岁。
从各年龄段数据来看,2017 年开始,50 岁以上农民工数量占比首次突破 20%,随后一路增长,到 2021 年,该群体占比跃居第一,为 27.3%。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21-30 岁农民工占比不断下降。2010 年这群年轻农民工占比尚有 35.9%,近年来一路缩减,2021 年其占比首次跌破 20%,只剩 19.6%。
对于年龄这个话题,历年报告中屡屡提及,“青壮年农民工比重下降、50 岁以上农民工占比提高”,这个现象已持续多年。国家统计局曾在报告中解释,受农村人口结构变化、各年龄段特别是 50 岁以上农村劳动力非农劳动参与程度提高、农民工就地就近转移增加的影响,农民工平均年龄不断提高,50 岁以上农民工所占比重提高较快。
如果算上 2.93 亿的农民工总量,2021 年这群 “大龄农民工” 已经站在 8000 万的当口。
此前全国多个城市发文,对建筑行业用工年龄进行管理,禁止 60 周岁以上男性及 50 周岁以上女性从事建筑施工作业。当然,也有一些地方打了政策补丁,对于那些不能进入建筑业的 “超龄农民工”,引导他们从事保洁、保安、仓管等工作。农民工群体越来越老龄化,不仅仅是建筑行业的特例,也是整体趋势。
说到农民工年龄问题,还有一个现象值得关注。
报告数据显示,本地农民工年龄偏大,平均年龄 46 岁,比外出农民工群体整体老了 10 岁。
这群本地农民工,需要在户籍所在的乡镇地域完成生产、生活以及未来的养老。
**
**
城市落脚 or 返乡安家
从 2015 年起,国家统计局增加了农民工市民化的调查。历年报告中,居住在城镇地域内的农民工被称做 “进城农民工”。2016 年,进城农民工为 1.36 亿人,占农民工总量的 48.22%。到 2021 年,进城农民工减少至 1.33 亿人,占比也减至 45.5%。
住房方面,从 2016 年到 2018 年,三年时间购买住房的进城农民工比例提高了 1.2 个百分点,从 17.8% 增至 19%。租赁是主流,占比逾六成。直到 2018 年,购买保障性住房和租赁公租房的农民工也不足 3%。这一组数据自 2019 年起未见披露。
随迁子女入学方面,从 2017 年到 2021 年,义务教育年龄段随迁儿童的在校率从 98.7% 提高到 99.6%。不过,报告中提到,城市规模越大,升学、费用和高考问题越突出,在 500 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这些问题更加显著。
主观感受来看,在关于 “认为自己是所居住城市的‘本地人’” 的回答中,回答 “是” 的人数占比从 2017 年的 38% 增加到 2021 年的 41.5%。同样,报告中再次提到,城市规模越大,农民工的归属感越低,2018 年在 500 万人以上大城市中,该归属感的比例仅为 16.8%。
不管是大龄农民工也好,新生代农民工也罢,都会面临在何处安家的难题。家与安稳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家与所能享受的公共服务密切联系,家也与身份的转变与认同挂钩。
城市落脚,进程缓慢。那返乡安家这个选项呢?
《意见》发布后,国家发展改革委规划司有关负责人在答记者问时给出一组数据:
到 2021 年年底,我国城镇常住人口为 9.1 亿人。其中,1472 个县的县城常住人口为 1.6 亿人左右,394 个县级市的城区常住人口为 0.9 亿人左右,县城及县级市城区人口占全国城镇常住人口的近 30%,县及县级市数量占县级行政区划数量的约 65%。在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到县城买房子、向县城集聚的现象很普遍。
我国到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阶段。县城,一头连接城市,一头服务乡村。这位负责人提到,“推进县城建设,既有利于适应农民日益增加的到县城就业安家需求,又有利于辐射带动乡村发展和农业农村现代化,也有利于强化县城与邻近城市的衔接配合。”
记者 | 吴林静
编辑 | 程鹏 盖源源 杜恒峰
校对 | 卢祥勇
|每日经济新闻 nbdnews 原创文章|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镜像等使用
每经记者 李可愚 每经编辑 陈星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 “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此次发布的意见指出,县城是我国城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支撑,对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意见还特别提出,要顺应县城人口流动变化趋势,立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区位条件、产业基础、功能定位,选择一批条件好的县城作为示范地区重点发展,防止人口流失县城盲目建设。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意见的一大特点就是提出要科学把握功能定位,分类引导县城发展方向。
其中,有关于加快发展大城市周边县城的内容尤其引人关注。意见指出,支持位于城市群和都市圈范围内的县城融入邻近大城市建设发展,主动承接人口、产业、功能特别是一般性制造业、区域性物流基地、专业市场、过度集中的公共服务资源疏解转移,强化快速交通连接,发展成为与邻近大城市通勤便捷、功能互补、产业配套的卫星县城。
针对上述内容,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微信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分析,政策明确,支持位于城市群和都市圈范围内的县城融入邻近大城市建设发展,从这里可以看出,此类大城市周边的县城,未来将更好导入人口、产业、公共服务资源,同时在交通等方面会有更好的发展。
未来大城市周边的县城等地的人口导入速度比较快,客观上也能够释放出人口红利和住房需求。房地产领域也要重点关注此类县城的发展机会,积极谋划新的发展战略。
值得注意的是,**意见还特别提出,要引导人口流失县城转型发展。**结合城镇发展变化态势,推动人口流失县城严控城镇建设用地增量、盘活存量,促进人口和公共服务资源适度集中,加强民生保障和救助扶助,有序引导人口向邻近的经济发展优势区域转移,支持有条件的资源枯竭县城培育接续替代产业。
此次发布的意见还就培育发展县城的特色优势产业作出部署。
国家发展改革委规划司有关负责人指出,产业是县城建设发展的根基,有产业才有就业岗位、才有人口集聚。产业配套设施可供众多企业共用共享,直接影响着要素是否流入和企业成本高低。不少县城的产业平台功能比较薄弱、配套设施不健全,升高了企业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冲抵了县城劳动力和土地成本相对低的优势。要推进县城产业配套设施提质增效,夯实县城产业基础,促进居民就地就近就业和持续增收,带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强化县城的公共服务供给方面,意见也提出多项举措。一是完善医疗卫生体系,推进县级医院(含中医院)提标改造。二是扩大教育资源供给,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扩容增位,完善幼儿园布局。三是发展养老托育服务,提供基本养老和长期照护服务,支持社会力量发展托育服务。四是优化文化体育设施,根据需要完善文化场馆功能,建设居民健身载体。五是完善社会福利设施,帮助救助残疾人、未成年人和流浪乞讨人员。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中办、国办发文指出加快发展大城市周边县城,引导人口流失县城转型发展,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信息?
这份文件里提出的各项工作,早就以发展县域经济体的形式尝试好多年了。
以 “育城”(培育中的城市)为概念,各地政府与园区运营机构不是没进行过积极的尝试,但结果大都失败。主要原因是县城很难通过引入制造业提供大批就业岗位,反而上级政府(地级市)为了发展新城,还要抢走县城本以不多的制造业企业。
少数能留下的食品加工企业,也都属于初级加工,利润低还很容易自动化,提供的岗位也有限。
我在一线城市长大。
但我老家在十八线小城市。
祖宅在一个小农村里。
几年前,我回老家过年。
我妈告诉我,我堂妹上小学了。
就在村里的那个小学念书。
那个小学。
我爷爷在那念过书。
我爹在那念过书。
属于百年老校了。
我爹带我逛了一圈,他说没多大的改变。
一样的磕碜。
我去老家的市中心逛。
我看到已经有星巴克。
已经有大片大片的楼盘了。
已经有各式各样的豪华 KTV,各式各样的酒吧。
但我觉得这样的发展是失衡的。
很虚假,就像泡沫一样。
教育是根本,却是被疏忽得最严重。
我没仔细研究过老家教育模式。
但就我接触过在老家念书的许多小孩,真的没有被教育得很好。
比当时的我都差了不少。
当初我爹为啥一早就在大城市买房。
就是为了让我有学位,进好的学校,能拥有好的教育资源。
在大城市,那么累,工作那么辛苦。
会自己老家躺平不好吗?
不好,大部分人为了孩子,会拼命扎根在大城市。
这就是为什么县城人口会流失。
是为了下一代而努力。
能给到下一代最好的东西,就是良好的教育资源。
我说那么多,是因为我看完《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全文,我没看到教育在文中被提及。
搞什么房地产,基础建设,发展旅游业等等。
我见过大多烂尾的了。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看看珠海多少烂尾楼,还有烂尾的轻轨)
他们只要短期见效的东西。
教育是百年大计。
却没被重视过。
我是既有利益得到者。
我的学生时代很轻松,玩着学,上了重本。
没别的,因为我吃了很多教育资源,我能很轻松考得比农村县城的考生好。
但我觉得这不公平。
他们应该和我一样有着同样的教育资源。
起码不要差太多。
我不喜欢县城那些鬼火少年。
窄脚裤豆豆鞋少年。
国家的未来是他们。
如果都是这批样,我都没眼看了。
所以,发展大城市周边县城,投入多一点精力在教育上。
这不是短时间能看到效果的。
却是有着最持久的正面影响。
更新一下:
评论区有朋友指出:
关于加强县域教育问题,尤其是高中教育,已经发过文了,这个文件主要是讲经济面的。
(二十二)扩大教育资源供给。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扩容增位,按照办学标准改善教学和生活设施。鼓励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全面改善县域普通高中办学条件,基本消除普通高中 “大班额” 现象。鼓励发展职业学校,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完善幼儿园布局,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引导扶持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服务。落实农民工随迁子女入学和转学政策,保障学龄前儿童和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入学。
是我没仔细了解清楚所有信息。
但关于教育这块,我觉得是非常重要的,我就不修改回答了。
大家去县城看看,其实很多发展都很虚,领导班子几年一换,他们想要做的只是业绩。
搞开发,拉房地产公司建房。只要不停在建东西,这业绩就很漂亮。
但教育这些要长时间才能看到效果的事,是被很多地方忽略了。
连省会都抢不到人了,县城再不取消落户限制,人口流失只会更加严重。
不过,这份文件的核心不是取消落户,而是分类引导县城发展方向:
加快发展大城市周边县城,积极培育专业功能县城,引导人口流失县城转型发展。
这意味着,县城发展迎来分水岭。
大城市周边县城快速向都市圈融合,产业强劲的县城获得独立发展空间,而人口流失的收缩型县城,则面临被限制扩张的命运。
先看经济强县。
2021 年,全国共有 43 个 GDP 破千亿的经济强县,主要分布于东部沿海地区,中部仅有 5 个,西部仅有 3 个。
其中,江苏、浙江、福建分别拥有 17 个、9 个、5 个,位居前列。
东部的经济强县,多以制造业为主,且多数与都市圈、大城市群深度融合,吸纳了大量就业人口。
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昆山,2021 年 GDP 超过 4700 亿,高于贵阳、乌鲁木齐、呼和浩特等省会城市,堪称全国第一县级市。
中西部的千亿县,一部分是省会下辖的县城,尚未进行撤县设区,比如长沙的长沙县,南昌的南昌县。
另一部分千亿县,要么是家里有矿,要么是有特色产业。
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陕西榆林的神木市、内蒙古鄂尔多斯的准格尔旗,这两个都是产煤大县。
另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则是贵州遵义的仁怀市,毫无悬念,贵州茅台撑起了半壁江山。
[
中国城市大趋势:未来 10 年的超级新格局
京东
¥55.80
去购买
哪些县城人口在流失?
根据龙瀛团队的最新研究,2010 年 - 2020 年,全国共有 266 个收缩城市,与前十年相比,增加了 86 个,总数占全国城市的 4 成左右。
以区县来看,全国共有 1507 个收缩的区县,占比超过一半,总面积为 440 万平方公里,覆盖了中国近 46% 的领土。
龙瀛团队:2010-2020 年,中国人口收缩的县区市,新疆数据暂缺
这些区县,不仅包括传统的资源枯竭型地区、中西部偏远县城,甚至**连广东、江苏、浙江、山东等东部一些县城,**也面临大城市人口持续虹吸的压力。
当然,人口流失最集中的区域仍是东北。
七普数据显示,在东北 40 个地市中,仅有沈阳、大连、长春 3 城人口正增长,其他全部负增长。
而黑龙江则是人口流失最严重的省份,也是收缩型城市、收缩型区县最多的省份。
人口流失县城,该如何发展?
根据最新文件:
推动人口流失县城严控城镇建设用地增量、盘活存量,促进人口和公共服务资源适度集中,加强民生保障和救助扶助,有序引导人口向邻近的经济发展优势区域转移,支持有条件的资源枯竭县城培育接续替代产业。
这意味着,与收缩型城市一样,人口流失县城同样要强身瘦体,有必要的还要向周边优势区域转移。
至于坊间热议的县城撤并,也并非没有可能。
去年,全国政协委员李冬玉建议优化县级行政区划,对人口规模低于 10 万人的小县进行合并试点,减少行政资源浪费。
李冬玉在建议中提及了一个案例:
某县 2019 年常住人口 3.02 万,地方财政收入 3661 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8.65 亿元,行政事业和社会组织 120 余个,财政供养人员 6000 余人。
这个县正是陕西佛坪县。佛坪位于秦岭腹地,属于名副其实的袖珍县,常住人口规模与财政负担严重不匹配,若非借助持续的转移支付,恐怕正常运转都难以维系。
不仅如此,即使只有 3 万多人,本身还在面临人口持续流失的困境。数据显示,佛坪县 1990 年代还有 3.5 万人,2010 年减少到 3.3 万人,到 2020 年进一步减少到 2.66 万人。
虽然不是县城都像佛坪一样袖珍,但面临人口持续流失压力的不在少数,有的县城在短短十年时间,人口流失了 20% 以上。
当人口持续流失,不仅大规模公共建设无从谈起,连财政自给自足都会成为问题,遑论房价这样需要人口作为强支撑的资产价格。
对于这些县城,促进人口和公共服务资源适度集中,乃至引导人口向邻近的经济发展优势区域转移,甚至与周边区县进行撤并,都是大势所趋。
[
中国城市大趋势:未来 10 年的超级新格局
京东
¥55.80
去购买
大城市好是好,但是过去这 10 年发现了几个问题。
大城市里的住房、公共服务这些资源是稀缺的。
新城市化的一波人虽然在收入上吃到了红利,但收入的很大一部分又返还到城市里购买资产了,比如房子。
在工资收入增速高于房价增速的阶段,这并不是太大问题,但是收入增速跑输或者远远跑输房价的阶段,这种将大量收入转化为资产的行为,对宏观经济就不那么有益处了。
不动产和金融资产能升值,实业投资就会被抑制,有些制造业企业的老板们发现辛苦一年不够一套房子的升值。
同时资产价格上涨太猛,消费行为也会被抑制,而消费贡献了当下大部分 GDP。
很多帖子都提到大城市里的年轻人,消费其实还不如小城市,这和我观察到的市场现状是吻合的。疫情前密集调研了很多 3、4、5 线城市,5000 月薪的大学毕业生,生活质量比一线城市毕业就拿到 1 万的毕业生,并不差。
关键是看他们的生活状态和精气神,还更好一些。
很多人会提到大城市的职业上限问题,话放在十几年前可以,但是现在已经不太合适了。
选择不同城市,相当于将自己的身价绑定在了城市的发展上,是一种 “人生投资”。
既然类似投资,就有性价比的问题,在不同发展阶段大城市和小城市的投资性价比,是动态变化的。
要不怎么有些城市 “抢人”,有些城市“疏解” 呢?
另外就是这三年发现的问题,大城市是一部高度精密的机器,带来的并不都是好事。
虽然运转起来高效无比,但是鲁棒性不够,抗风险能力差。一旦出现一些问题,对全局影响大,恢复起来也更慢。
学过管理学或者供应链的朋友可能知道,系统复杂度提升,要想同步提升抗风险能力,那可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到了某个复杂度临界点的时候,实现同样等级的鲁棒性完全是海量投入。
建议朋友们可以读一下塔勒布的著作。
[
反脆弱
¥51.80 起
现在是疫情,未来还可能是别的什么问题。
温铁军教授一直说农村可以极好地缓冲风险,我很同意他的思路。
不过从社会发展阶段来看,保证整个农村地区有足够的能力承载重任,提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所需的投入还是太大了。
县城是个不错的方案。
问题是,县城能否承担这个重任?
以前不太行,基础设施不到位、公共服务不到位,吸引产业集群的能力不够强。
所以大家可以看到以前的百强县要么是依附于大城市,要么是历史上因为各种原因形成了产业集群。
钱投入到县城,比投入到大城市效率要低。
投资就是这样,将求个机会成本,当砸钱到大城市有更好回报的时候,县域投资就没吸引力。
但是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投资县城的回报没太大变化,投资大城市的回报却在下降。
性价比就出来了。
这个事情在一些新一线城市,省会城市已经出现好几年了。
被投资圈奉为一线 PE 的合肥,企业落户性价比超高的成都,等等等等。企业的选择往往很诚实,他们很早之前就在考虑不同地区的投资性价比问题了。
按照政策的特点,往往要超前布局,所以对县域提前进行规划和建设指导,也是水到渠成。
我们最后来看一下文件,这里我就跳着写了,说一说我比较关注的几个要点。
强化规划引领。坚持 “一县一策”,以县城为主,兼顾县级市城区和非县级政府驻地特大镇,科学编制和完善建设方案,按照“缺什么补什么” 原则,明确建设重点、保障措施、组织实施方式,精准补齐短板弱项,防止盲目重复建设。坚持项目跟着规划走,科学谋划储备建设项目,切实做好项目前期工作。
县域经济毕竟总量有限,投入资金试错成本低,所以定位就变得很关键了。
不是每个县都有能力成为产业聚集地,也不是每个县都要做专精特新,根据自身禀赋选择发展方向是动手以前的必要工作。
这是难度比较高的一项工作。
中国城市发展最早阶段,全部都是大而全的规划,每个城市都要建全套产业,都要尽可能涵盖产业上下游。
成功者跻身头部城市,不成功则留下各种空置的产业园。
这种每个城市把自己当成独立公司赛跑的模式,在 10 几年前开始逐渐转向根据自身禀赋错位发展的模式。
以前是分公司互相竞争,现在变成了上下游或者事业部。
对县城来说,虽然产业规划本身工作量不大,但是找准方向比地级市更难,有点类似创业者寻找方向。
所以文件中特别强调防止盲目建设,注重统筹。
从过去经验看,当然会有一些规划不尽如人意,但也会有一批拿到政策的县城可以跑出来。
培育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稳定扩大县城就业岗位
这点不用多解释,产业和就业是发挥县域经济的根本。
没有 “恒产”,居民就做不到 “恒心”。
文件中 “粮头食尾”、“农头工尾” 这个用词我认为很准确。
对工业生产来说,绝大多数县城很难承接现代产业链核心环节,作为产业链配套是更好的定位。
对农业生产来说,目前我们的农业距离发达国家还有差距。不要说深加工,初级加工还有很大短板。作为距离农村、农业产区更近的县城,有更好的禀赋。
完善市政设施体系,夯实县城运行基础支撑
大多数表述都是意料之中的,基础设施是发展的前提。
这里值得关注的是对数字化改造的表述。
实话说就传统意义上的公路、铁路、管网等的基础设施建设,县城和发达地区差距并不算大,甚至一些发达地区的县城基础设施比高线城市还要好。
但是在数字化领域,智慧城市、智慧政务等县城还是落后很多,我想这部分对参与其中的企业来说,是个巨大的机会。
对产业投资和资本市场投资者来说,县城城镇化发展会是一波新机会。
至于股票。。。。。。。别做这种概念型投机了,基本到最后都是亏。
以上,供参考
题目说的早在年初《2021 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就提到了,根本不稀奇。
城区常住人口 300 万以下城市落实全面取消落户限制政策,实行积分落户政策的城市确保社保缴纳年限和居住年限分数占主要比例。
连中型城市都全面放开了,县城肯定也放开。其实这个文件非常正常,只是把今年的城镇化任务里关于县城的那部分拿出来细化了一下。
事实上很多人不看以前的文件,孤立看这个就能脑补出一堆,早在 2020 年就有了《关于促进特色小镇规范健康发展意见的通知》,和县城的这个规划正好形成新型城镇化的主要发展内涵,更别提还有每年关于乡村振兴的文件。
其实题目的意思非常明白,刻意把人们往救房市的思维上引导,脑子里会本能的跳出地方债和县城没人药丸,虽然是部分事实。
我国一半左右人口居住在县域,5 亿农村人口中的大部分居住在县域内的乡村地区。1472 个县的县城常住人口为 1.6 亿人左右,算上 394 个县级市的 0.9 亿的城区常住人口,人口总量与地级市城区人口要多的,他们也是人需要发展。
以往城市化路线资源向地级市倾斜,大城市吃小城市,和平时期没什么。这就表现出我国基于城乡二元结构独特的历史经验,经济发展好人口就向大城市聚集,经济差就向农村回流。
你不提前发展落后地区,等到危机爆发时失业人口也就无处可去,会砸在城市里。从内循环逻辑看,也需要把产业向纵深转移,鼓励就近打工。从战争逻辑看也需要分散资本,何况这次疫情打击最大的也是大城市。
它的另外一层意思是又该发展基建了。
就冲抗疫这个决心,我觉得啥都能做到,别说县城人口增长了,县城经济中心都行。
县城最需要的是产业,有个大规模公司的话,就能带动养活一个县,但是你一方面拼命把产业往大城市集中,一方面又要发展县城,发展个
为什么要推进县城建设?
现在的情况是,
一线城市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深圳达到 100%,北上广都超过 85%;
二线城市和三线城市基本上也都达到了 75%;
剩下的就只有小县城了在拖后腿了,而且小县城与大城市之间的差距还在不断拉大。
2021 年城镇常住人口为 9.1 亿人,其中 1472 个县的县城常住人口为 1.6 亿人,394 个县级市的城区常住人口为 0.9 亿人,总共 2.5 亿人只占全国城镇常住人口的 27%。年轻人口不断流出,导致县城优质劳动力缺乏,产业发展没有人,消费刺激也没有用,很容易形成恶性循环。
但不是所有人最终都能在大城市里安家,房价是一道天堑,小县城才是农业转移人口最终的归宿。
取消县城落户限制,推进县城建设发展,引导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城镇化,既是为了减小大城市和小县城的差距,又可以提振县城居民的投资和消费能力,刺激区域经济,可谓一石二鸟。
1. 县城人口流失,绝对是保不住的,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核心地区的县城能保住。除了新疆部分生育率很高的县城可能好些。
2. 地级市市区取消限制落户意义更大。
3. 有人说小城市节奏慢,轻松,实际上县城或者一般地级市主要是除了医师公外,没有啥好企业,收入低,或者 996,工作一点也不轻松,留不住人才。小城市企业大多是单休,大城市双休多。
没有任何意义,县城没人去缺的是落户政策吗?鹤岗一些小区租房甚至不要钱,只需要自付水电暖气,你看有人去吗?
我在杭州,也算长三角的经济发达地区了吧?然而郊区的房子现在首付 20 万,下单送奥迪都卖不出去,为什么呢?
人只会往工作机会、医疗教育好的地方钻,b 乎上天天有人吹躺平,实际上现实生活里没有人会陪你躺,卷的不得了。连经济发达地区的郊区都这个样子,普通三四线城市下面的县城,房子 0 首付都未必有人愿意去。
还限制呢?
很多农村人哪怕在县城买了房也不愿意落户改成城镇户口,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农村户口有宅基地。
跟上面那个 “生育无需审批” 的热搜是一个性质。
把本就属于人民的权利还给了人民,还假装是多么大的恩赐,幻想让人民感恩。
县城取消落户限制,不是老爷开恩,而是进城税收不到了,而是跟 “进城” 绑定的工作岗位正在萎缩,失业潮近在眼前。
这些年县城的发展靠的是债务,而债务又通过房地产转嫁给进城的农民。
因为房子跟户口、医疗、就业、教育是深度绑定的。
比如我们那个小县城,有个很好的公立中学,但只收县城户口。我这个农村娃方面要么去烂一点,9 年义务教育全收的,要么去贵一点的私立。
农民要摆脱世代传承的下等身份进城,给孩子一个好未来,就必须给官老爷缴纳进城税。
但现在,大家都不生孩子了。
这就叫釜底抽薪,进城税没得收了。
但现在教育、医疗、消费资源几乎全部集中在县城,从幼儿园到初中,再到消费市场,甚至前些年紧张的儿科、妇产科,少子化带来的市场需求下降会在全国各个县城蔓延。
农村其实早就经历过这个,我小侄女在村里上的小学,他们一个年级只有一个班,一个班只有 7 个学生。
没两年村里小学就跟邻村合并了,老师们也不知道去了哪里。
但这如果发生在城市呢?
农村的自然环境会吸纳失业压力,但城市如果出现大范围失业,会直接形成社会动荡,最终演化成政治危机。
所以他们应该是急了。
相比实在收不到多少的县城进城税,他们更不希望看到危机爆发。
所以尽快把最后一批羊放进来,能薅多少羊毛全靠市场自己努力了。
越南漏洞分析
漏洞 1. 不收房产税,劣币富人甚至某些劣币公司可以在房价上涨早期利用自己的资金优势海量囤积住宅楼,不劳而获,享受大部分的城市发展红利。
如果有房产税的话富人只能买两三套房,那么城市发展红利就能更均衡的分配给城市劳动者了。
补丁 1: 家庭一套免税,二套 1%,三套 3%,三套以上部分每套阶梯递增 5%,欠税拍卖。对假离婚代持进行有力惩戒。
漏洞 2. 不限制捂地,导致李超人这样的劣币商人可以囤地不开发,以很少的投资享受中国劳动人民创造的土地价值增值,并转移到国外。
补丁 2: 针对捂地行为做出相应惩罚,如果没有不可抗力因素,捂地五年开发进度不足 80%,政府以买入原价 50% 进行强制回收。
漏洞 3. 狂撸工资税不收资产税,监管缺失导致很多高管给自己开出很低工资,以资产收益利益输送方式把个人收入以公司收入方式计税,把个人消费当成公司支出来抵税。
补丁 3: 富人持有资产 (不含住宅类房产) 价值超过 10 亿的话,每年需要额外交 2% 的资产持有税(可拿股权交税),被信托的财富依然按个人财富计算征税,并纳入破产清算范围。
资产售出增值部分和股息分红全部按个人所得税计算税率。
继承遗产视为个人收入按个人所得税计算税率,继承遗产可以拿股权债权等金融资产来交税。
漏洞 4. 没有离境税,先富享受了国内市场红利赚到的钱转移到国外造成大量财富外流。内需情况雪上加霜。很多人移民了,在外国找不到工作,还在中国赚钱,抢夺国内就业机会,为外国创造内需,体制内不少人员把孩子家属送到欧美,会极大影响他们的忠诚度
补丁 4: 移民前需税务部门核查近十年有没有出现偷税漏税情况,如果有的话进行顶格处罚。严厉打击地下钱庄赌博比特币转移资产行为,堵住所有已知漏洞。移民转移到国外的资金征收 60% 的离镜税。移民可以转移到国外资金不能超过 500 万,多出的部分用于支付之前享受国家市场和服务的补偿,划入国家财政。限制移民国外的人在国内市场抢夺国内就业岗位,如非剧情需要,不得聘用外籍演员。配偶或子女移民国外的体制内人员,职位不能高于职员级别,对于老板移民国外的公司给予税收惩戒 debuff。对一些核心行业进行资产国有化,对外资股份进行现金补偿,补偿金额上限是外资购入价的 400%,把日本列为不友好国家,不友好国家补偿上限为购入价的 200%。
漏洞 5.a 股缺乏监管,内幕交易,利益输送,虚假年报盛行,准入规则老旧不堪。导致 a 股成了屎坑一样的存在。大量优质企业不得不去美国上市,接受美国监管制度的制约,成为了美国胁迫中国的筹码,大量优质投资机会外流,国内缺乏投资机会只能买奢侈品移民炒房这些。
补丁 5: 参考美股优化准入门槛规则,优化股权架构选择,加大监管力度和惩戒力度。虚假年报,内幕交易, 诱导信息,财务造假一经发现 5% 年营业额罚款起步,最高罚款 20% 年营业额。鼓励美股港股上市的企业回归 a 股,给回归 a 股的企业税收优惠 buff,业务绿色通道。给拒不回归的企业税收惩戒 debuff,业务黄色通道 - 参考滴滴。
漏洞 6: 土地财政,预售制,公摊制,开发商有限责任制,以 gdp 作为 KPI,花多分多的预算制度。导致政府财政收入过度依赖高昂不可持续的土地拍卖,养成了地方大手大脚挥金如土的习惯。地方的过度基建,无效基建成本全部通过预售,公摊,有限责任公司,无限责任个人转移到了无产阶级身上。造成了生育率暴跌,内需不足,债务危机,产业无法升级等恶果。
补丁 6: 取消居民住宅用地竞价拍卖制,收编所有房企成立国家住房,主营住房,装修,物业业务,对标国家电网,用阶梯房产税代替卖地收入,以实际供需关系调整城市住房价格。
停止预期收益率低下的基建行为。不再盲目追求纸面 gdp,以实际产业升级,结构优化,内需提升作为 kpi 考核标准。
漏洞 7: 缺乏对高科技产业的扶植,在自由市场经济下,后发高科技产业前期投入产出很不划算,只有通过很大的销量才能摊薄产品的研发成本,生产线成本,提升竞争力。前期没补贴的话产品相比较那些先发企业的产品和组装贴牌企业产品相比毫无竞争优势,销量肯定上不来。
补丁 7: 利用向富人收来的重税补贴华为中兴等自研率高的国内高附加值产业,把华为的高自研率产品砸到和小米 ov 差不多的性价比,随着华为通过销量摊薄自研芯片的研发磨具成本,逐步减少补贴,完成产业升级。
-–
制度决定行为,只有漏洞百出的制度,没有制度约束不了的劣币,制度有漏洞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打补丁,任由劣币利用漏洞获得竞争优势淘汰掉良币。
很多人担心地产泡沫炸裂其实主动引爆地产泡沫是好事,因为乐涩终归是要淘汰的,如果不淘汰乐涩的话,等到良币全被淘汰,就只剩下乐涩了,最终沦为一个超大号的屎坑。
主要还是想解决钱的问题。
两办一看银行给出的数据:得,六个钱包加三十年卖身契能买得起中心城市房子的人也不多了。但是饭得吃,工资得发,钱得挣,公共支出还一堆,还是得靠卖地的收入。
然后大笔一挥《既然中心城市地价太高了,那就卖卖县城的地吧,那便宜》
真是又蠢又坏。
中国房地产时代的下半场正式开始了。
大家别以为县城的房价有多高,就如何如何,大通胀的事实会教育所有人:所谓的高房价,真不算高。
到 2025 年,建成国际领先的移动通信网络,根本改变核心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实现技术先进、产业发达、应用领先、网络安全坚不可摧的战略目标,涌现一批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跨国网信企业——《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
到 2025 年,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新进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 年)》
到 2025 年,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理念融入政府治理,标准化手段得到普及应用,系统完善、层次分明、衔接配套、科学适用的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全面建立。——《关于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的指导意见》
到 2025 年,深化税收征管制度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基本建成功能强大的智慧税务,形成国内一流的智能化行政应用系统,全方位提高税务执法、服务、监管能力。到 2025 年基本实现发票全领域、全环节、全要素电子化,着力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关于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意见》
到 2025 年,数字乡村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乡村 4G 深化普及、5G 创新应用,城乡 “数字鸿沟” 明显缩小。初步建成一批兼具创业孵化、技术创新、技能培训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农民新技术创业创新中心,培育形成一批叫得响、质量优、特色显的农村电商产品品牌,基本形成乡村智慧物流配送体系。乡村网络文化繁荣发展,乡村数字治理体系日趋完善。——《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
到 2025 年,职业教育类型特色更加鲜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基本建成,技能型社会建设全面推进。办学格局更加优化,办学条件大幅改善,职业本科教育招生规模不低于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的 10%,职业教育吸引力和培养质量显著提高。——《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到 2025 年,多层级多要素的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初步构建,城乡历史文化遗产基本做到应保尽保,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活化利用经验,建设性破坏行为得到明显遏制,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融入城乡建设的格局基本形成。——《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
到 2025 年,与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相适应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基本完备。以生态保护成本为主要依据的分类补偿制度日益健全,以提升公共服务保障能力为基本取向的综合补偿制度不断完善,以受益者付费原则为基础的市场化、多元化补偿格局初步形成,全社会参与生态保护的积极性显著增强,生态保护者和受益者良性互动的局面基本形成。——《关于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的意见》
到 2025 年,乡村人才振兴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乡村振兴各领域人才规模不断壮大、素质稳步提升、结构持续优化,各类人才支持服务乡村格局基本形成,乡村人才初步满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基本需要。——《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
到 2025 年,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立,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 2.6 平方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 38.5%,政府提供的全民健身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标准更加健全、品质明显提升,社会力量提供的普惠性公共服务实现付费可享有、价格可承受、质量有保障、安全有监管,群众健身热情进一步提高。——《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
到 2025 年,城乡建设绿色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基本建立,建设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碳减排扎实推进,城市整体性、系统性、生长性增强,“城市病” 问题缓解,城乡生态环境质量整体改善,城乡发展质量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明显提升,综合治理能力显著提高,绿色生活方式普遍推广。——《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意见》
到 2025 年,建立健全环境治理的领导责任体系、企业责任体系、全民行动体系、监管体系、市场体系、信用体系、法律法规政策体系,落实各类主体责任,提高市场主体和公众参与的积极性,形成导向清晰、决策科学、执行有力、激励有效、多元参与、良性互动的环境治理体系。——《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
到 2025 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基本形成,研究阐发、教育普及、保护传承、创新发展、传播交流等方面协同推进并取得重要成果,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显著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更为坚实,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明显提升。——《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
到 2025 年,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达到并保持较高水平,保护能力有效提升,保护体系更加完善,尊重知识价值的营商环境更加优化,知识产权制度激励创新的基本保障作用得到更加有效发挥。——《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见》
到 2025 年,政府行为全面纳入法治轨道,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日益健全,行政执法体制机制基本完善,行政执法质量和效能大幅提升,突发事件应对能力显著增强,各地区各层级法治政府建设协调并进,更多地区实现率先突破,为到 2035 年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奠定坚实基础。——《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 年)》
到 2025 年,力争 30-70 岁人群因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较 2015 年降低 20%。——《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 年)》
到 2025 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到 2025 年,制造业整体素质大幅提升,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全员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两化(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迈上新台阶。重点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物耗及污染物排放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和产业集群,在全球产业分工和价值链中的地位明显提升。——《中国制造 2025》
到 2025 年的目标,有点多,
fighting!
我们那个小县城前几年发展的贼快
原因嘛,很简单,孩子要上学,但是村子里面的小学初中都被合并到县里面了
那没办法了,想要上学的话就只能去县城租房子或者买房子
租房子的话小学 + 初中,9 年
大部分都会选择咬咬牙买,因为租房条件很差,贵的租不起,便宜的租地下室,或者就是冬天取暖不行,最冷的时候能到零下 20 多度。
这也就是前几年县城没回去一次都不一样,我去年回去的时候已经遍地高楼了,让我感觉一度要超越我现在住的英国小城市
但一切都有想象中那么美好吗? 并不是。
搬到县城的隐形代价大家都没想到,在农村可以种地,买点面粉和油盐酱醋就可以过活。
但是在县城就没办法了,地是彻底荒了,小县城根本没啥就业机会,年轻人端盘子都不好找,更别说上了年纪的人。
所以你可以看到一个有趣的事情,一天工作差不多 12 个小时的环卫工,都得 “有人” 才能干。
另外不少人是借了钱买的房子,这几年还不上的不少,直接首付 + 房子 + 已还的贷款全都没了,只能全家再搬回去村里。
但是回去后发现,地彻底慌了,年轻人一个都没有,全都是等死的老人。
县城只要是想干事,还是能干成事的。毕竟财税直管,只要县长是干事的,就不会太难。我呆过的这几年,感觉县里面确实比城市里面接地气一些。很多东西没那么复杂,谁都知道农村里黑社会多,黑社会多的地方政府搞好关系,反过来拆迁也方便。一个单位里,其实到底有没有贪污腐败一眼就能看出来。只要政府官员不贪,黑社会来处理拆迁问题和企业来办验收没什么区别。同样也是我把拆迁补偿文件给到黑社会,你去谈就好了。到了城市里,绝大多数人没有财权和税权,90% 的工作就是向上级表功,向上级画大饼,跨部门合作难于登天。很多什么简政放权,在县里面根本不是事儿,县长有想法,自然而然就干好了。你在市级部门,不想干一天到晚写材料画大饼这个事情了,总觉得想干点实事儿,立马领导把你换掉了。在城市里,95% 的工作是写材料,和现实有很明显的隔离感。
什么都想干,什么都干不成
人往高处走,全世界的人都涌向大城市,县城留不住人很正常。
其实广大县城都面临人口流失的问题,之前有人提出 “县城高中坍塌” 的问题,其实就是优秀的毕业生不愿回县城教书嘛,县城的医院也是。另一面,我们又看到地方政府考核的内卷,地方政府考核要争 名次,那你硬件得提升啊,一个县级便民服务中心投资几个亿,一个党校投资几个亿现在是常态,但是很多地方财政也就是一个吃饭财政,今天开始要保发工资了。
计划经济时代的政策是农村供养城市,现在的政策是大力推动人口和产业向大城市集聚,估计用不了几年,全国大部分自然村都会消失。目前我国粮食自给率约 65%,以后人口都流向城市,谁种粮食?当然,人口进城有助于消化城市空置房屋,也算是好事。
以前有人主张 “离土不离乡” 的“就地城市化”,也有人以东京和纽约为例,主张建设大城市。中央文件一直提倡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但实际上小城市和县城就业机会非常有限。中国改革开放 40 多年,成绩斐然,农村的支持和缓存作用功不可没。如果农村空心化,以后遇到大的疫情、经济危机或战争该怎么应对?过去农村主要种地生产粮食,改革开放后很多行业都是从农村开始的,例如服务业,乡镇工业。但是,一些专家对农村怀有偏见,认为农村落后,应该被消灭。但你看欧洲,大城市并不多,农村依然欣欣向荣,是人们向往的安居乐业的地方。
地区差别、城乡差别在很大程度上与政策有直接关系。乡镇、县城、地级市、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省会城市和直辖市拥有的权力和资源是完全不同的,加上户籍制度的限制,居住在不同地方,得到的机会、享受的福利待遇是天壤之别。差别可能永远都无法消除,但差别太大总归不是好事。希望政策在出台前有关方面多做调研,多倾听不同的意见。中国不应该只建设人口密集的城市,也应该建设青山绿水的乡村。
其实大城市跟富人一样道理,如果没有限制措施,社会永远都是富人越富,穷人越穷,城市的发展也不例外的,但目前措施更多的是加强大城市的发展。
人定胜天。
客观规律纯粹放屁,只要我拿出政策,啥规律都不好使。
小县城分水岭即将到来,马太效应加剧,能润的赶紧润,千万别买小县城的房产,买了就被套死,人口红利没了,接盘侠没了,除了那些百强县可能强者越强,普通县城肯定没希望了。
客观规律和政策法规,总要分个胜负,你觉得哪边会赢?
公众号:特例的猫
前面有个答案说的好,县城本质上缺的是产业。
先干实事吧:
京津冀高考一体化,
江浙沪 (皖) 高考一体化。
怎么理解呢?
就是以后想到县城里生活,就可以去了。如果你是外地人,在县城里有固定的工作,或者买了自己的房子,就可以把户口落到这个县城来。
如果你是县城下面村子里的,不想在村子里呆了,想住到县城里去,随时就可以把户口迁过去。
不管是外地人,还是本地的村里人,只要把户口落到了县城就行。孩子上学也好,一家人看病也好,买房子也好,跟现在的城里人待遇是一样的。
不得不说:村里进县城,县城进城市,四线进三线,三线升二线,二线争一线,最后村没了…… 这真是一条捷径啊!
当然,也可以理解成 “政府终于改变了建国以后就开始,对农民歧视的户口制度了”。
这项政策的推行和落实,对于促进城镇化的发展意义十分重大。同时只开放县城的户口还是不够的,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还要注意促进县城经济的发展。
在一些发达国家,向中国县城这么大的人口聚集地,已经是重要的工业城市了。
但是中国的县城往往都是以农业为主的,经济工业一般都十分落后。
一个国家没有工业的发达,不可能成为真正的经济强国。工业就要从最基础的线程进行布局和发展。
如果中国 2000 多个县的工业都能够得到很好的发展,中国肯定就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了!
所以,中央和各地方政府一定要重视促进县城工业的发展。
不应该过分的想大城市,包括一线城市和省会城市进行投资了,那样会造成人口的过度拥挤,以及国家发展战略的偏颇。
我老家河南农村,
08 年上大学的时候,听说要农转非,自己糊里糊涂了去派出所办了农转非,
然后身份证上的地址就变成了政府家属院,是个空的地方。
毕业东转西转,最后来到成都差不多十年了。
感觉在大城市安家太难了,房价高不可攀,城市内卷严重。活的太累了。
我感觉小时候在村里玩泥巴挺好的。
老家宅基地之前一直在我父亲名下的,不受影响,我现在想把户口迁回村里继承宅基地,然后做个农村人。
想把户口迁回农村现在比较麻烦。
要先有宅基地,办了宅基证,宅基证上是你的名字,才能给你把户口迁回村里。
今年过了年就一直在弄这个事情,
宅基地申请建房,最开始申请建房的时候就用的我的名字,未来房子建好,宅基证办下来了,就把户口迁回村里。然后自己也准备再过几年回农村躺平了。
300 平的宅基地,建了个四室一厅,一个厨房,一个车库,一个卫生间,一个洗澡间。
房子大概 200 多平,另外几十平是院子。
现在农村确实人越来越少,但是我这人不喜欢热闹,不喜欢社交,喜欢安静。
现在建筑工人确实老龄化严重,人工成本比较贵。
只盖了一层,成本 15 万,人工占一半。虽然邻居都是楼房,但是我们一层就够住了,不够住直线距离十米还有一个老宅,也是四室一厅的,所以不攀比,一层够住就盖一层。这样也节约成本。
盖房 15 万,加上装修啥的,再给 15 万预算,30 万我觉得够了。
这样就有个 300 平的宅子了。
这是农村户口的优势。
现在话题绕回来。
城市户口能给什么?
首先要几十万上百万买套房子吧?
然后楼房给我的感觉是压抑,也没院子,而且未来楼房的维护保养的个问题。
然后是教育问题,农村教育肯定不如大城市。
但是,现在学历都比贬值成啥了……
而且人口现在下降趋势不可避免,你看去年出生人口有去年毕业的人多么?
也就是说,以现在大学的容纳能力,把新出生的人口都直接送进大学,都未必送的满吧?
那再过十几二十年,学生更少,大学数量不变的情况下,大学应该是招不满的,那个时候考大学应该不那么难了。好大学可能是难,但是好大学毕业就未必能飞黄腾达。还是看个人的运气吧。
保证孩子一定的基础教育,甚至普通本科就行了,剩下的看他自己造化了。
再说了,我自己都不想在城市里卷,何必让孩子在城市里往死里卷呢。
而且我对孩子的期望不高,只要做个健康善良的人就行。
不指望他飞黄腾达,也不指望他家财万贯,他长大了想去城市里打拼可以尽管去,
如果在城市里太累了,就跟我一样回老家种种地,种种菜,当个咸鱼也行。
人活一世,总得为自己活一段时间。
只要健康,善良,就行了。
老家有宅子有地,再不济回老家种菜也饿不死,算是我给孩子留下的最后一条退路。
再然后是医疗资源,大城市的医疗资源也确实比农村强太多了。
但是我感觉吧,对于底层人民而言,无论是在大城市里还是在农村,基本都是小病自我诊断,大病自我了断。
在农村空气好,事情少,也许身体能好点,多活几年呢。
然后现在提倡乡村振兴,农村未来发展也是值得期待的,哪怕不怎么搞乡村振兴,现在农村的基建也可以的。
村里都是水泥路,有网,通快递,早就不是十几年前的脏乱差了。
所以:要什么县城户口,现在农村户口才是真的香啊!
PS:如果有和我情况一样的,想回迁农村户口,不知道怎么迁回的,可以问基层办事员或者市政府网站留言询问。
前几天看家乡政府网站,有个留言板块,看了一下各种留言,有和我情况一模一样的,政府留言里写明了回迁的方法和政策。
现在大部分地方应该也都有市政府网站,应该也都可以留言询问的。
今天看见俩新闻挺有意思。
之前有个新闻说要让中国经济内部流动,去掉壁垒。
我当时也没看懂,我心想我们中央统一管理,一套法律,怎么还来个内部能流动?结果答主说,实际情况是,本土企业受到本土政策,官方保护,用来纳税,就是那个什么药酒,当地经济支柱,如果不是跨省把人带走拘捕了,你能知道他不是个普通企业么?南山必胜客,下的周鸿祎连夜逃到香港,这是个普通企业??这种类型的公司和当地的微妙,全国哪里都一样。越是小地方越这样,所以中央开始希望各地进行充分市场竞争,不能地方保护主义,问题来了,东北咋办?计划里定位还是粮仓,粮食价格是受到管控的,地方不保护,地方钱从哪赚?你让东北跟南方发达城市企业竞争?很矛盾,但又必须打破壁垒,反正摆在中央年前的事已经没有容易解决的了,但是受到外部美国黑恶势力打压,充分挖掘内需是必要的了。
我一看这政策我乐了,我回头翻翻日历,没错,是现代啊,人也不扎辫啊穿大褂啊,街上不是马车啊。
县城的城市化率已经很高了
县城早就边缘化了,房子都卖不掉,现在出台这种重大政策给予支持,不正是说明以往的县域定位和建设出现了重大问题。
还不如出台政策支持小城市,村镇和小城市之间需要不需要县城这个行政区域划分都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以后县城在城市和强势乡镇中心的两面夹击下,不上不下的,日子只会越来越难过。
从哪儿看出来有积极意义?突然想起任贤齐有首歌是不是这样唱来着:
对面的老爷看过来,看过来看过来
这里的韭菜很新鲜,不要假装不理不睬。
对面的老爷看过来,看过来看过来
不要被韭菜变黄的样子吓坏,其实它们还很可爱。
我左看右看上看下看,原来每个老爷都不简单。
我想了又想,猜了又猜,嘿,老爷们的心思还真奇怪…… 哎… 哎… 真奇怪。
没有任何意义。乡镇和一般的省市,以及一线城市,缺乏的是高附加值产业,也就是人才,或者说教育。
高校从上至下,已经去年开始禁止民参公了,从去年开始。985211 双一流高校和专业,也分配完毕了。这就是以后一个世纪的发展格局。
那么,以代表科教的高校为首,直到相关的高附加值产业,都已经限定好了。这个基础上,这些蛋糕不可能做大,也不能再分配了。这里的蛋糕,就是发展的机会。别说县城,就是北方的很多省,这些发展的机会基本上已经没有了。
如果规定不是关于资源分配松口的,或者是做大蛋糕的,基本上没什么意义了。
看了那么多回答,我感到很迷茫。难道只有我个看出来,一切的根源都在于社会资源的不合理分配吗???
广西那么多贫困地区,真的没必要如火如荼的去搞脱贫项目,只需要在广西某个贫困市,建一所清华大学的分校去即可。
山西也很穷,只需要把上海的互联网产业,部分转移过去,一年内就能富了山西。
四川某些地区的人,也很苦啊,把深圳的几个大资本家调过去搞事业,不就富了吗?
提高粮价,农民就富了
多建经济适用房,刚需就买得起了
教育公平,穷人就有出头之日了
一边大敢社会主义,一边搞资本家那套
北上广户籍都是人上人,别个省市的子弟 680 读清华,你北京户口,640 就能读
还有啥比搁那喊,说人家祖上有功。
我咋记得毛爷爷是湖南籍贯,如果论功行赏,那现在的湖南人,500 分就应该保送清华,不是吗?
看来先富终于开始带后富了。
搞起来,让我们六线城市也能愉快读书就业绿水青山任遨游,到处干干净净漂漂亮亮没人随地吐痰乱扔宠物粪便。
我所求的,就是一个舒心的环境而已。
感谢之前爱钱、权的人的奋斗,是你们的努力成就了我现在和将来的愉快的废物生活。
明明是一个国家却不能自由迁徙,2022 年开国已经七十多年了,户籍限制这种封建玩意怎么还在。
如果有一天,我在城市混不下去,我爷爷在农村还有三间土坯房,可以给我遮风挡雨,
如果有一天,我在城市混不下去,我爷爷在农村还有三亩薄田,可以让我有一口饭填饱肚子,
如果有一天,我在城市混不下去,我爷爷在农村还有几个子女,可以让我有亲戚以慰藉,
现在城市化,独生子女
如果有一天,我在城市混不下去,地下通道将是我的容身之所,
如果有一天,我在城市混不下去,沿街乞讨,翻找垃圾将是我的常态,坑蒙拐骗偷将是可选项,
如果有一天,我在城市混不下去,举目无亲,天下之大无我容身之所,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优先发展了一大批沿海城市,在接着各省是强省会!大城市发展起来必然造成县城的衰落,现在留在县里的只有两种,一种是没有能力出去的,一种是特别有能力,关系网络都在县城的。
现在各地还在强省会,**县城依靠一帮关系户和老弱病残发展嘛?**我看有个高赞回答说县里没产业基础,县里能调动的资源也不允许他有多少产业,所以这个目标任重道远!
1)赶人进城。
2)要卖房。
3)要还(huan)…… 我这边今年没有多少能帮你们的了,自己多想想办法。
都 2022 年了竟然还在取消县城落户限制。。。落户限制真坚挺
首先,其实落户限制对于县城那肯定基本上就不要再有其他大城市这种条条框框或者学历还有积分的这样的门槛。
所以,其实城镇化建设现在最主要的就是人口太多和太密集导致的乡村这边发展不足,那如果落户能够乡村这边放开一些,并且能够带来资金或者是技术能力的提升和发展,包括人才的引进等等,这对于平衡经济很重要。
让你在县城落户,不给你孩子读县城的好学校,有用吗?
其实,真正困扰人民落户的就是教育和医疗以及养老这三座大山,如果解决不了这些问题,落户到纽约,到华盛顿也没什么卵用。
很多人看问题只看到了皮毛,过去几十年的城市发展把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压榨干了,现在他们不想负责了。
特别是魔都,最近都在驱赶外地人,让他们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现在的意思就是,回去吧,回去你的小县城继续被压榨呗,反正大城市压榨不了你们了,大城市要压榨新毕业的 1000 多万的毕业生了,你们这些 35 岁以上的人可以回去了,好好建设你们的小县城吧,将来你们就是要在这里养老的。
如果你在大城市有一套几千万的房子,你大可以卖点,回家乡买个十套八套的学区房,剩下的钱放银行定投,房子然后收租金,银行的钱积累着,慢慢的滚起来,将来给孩子读书用。
如果你没有钱,那么,好好赚钱呗,只要不违法,你就好好赚钱,没有钱就没有幸福生活,因为生活里的 90% 的烦恼是没钱引起的,你有钱了,别人就会帮你解决烦恼。
如果大城市有机会,那就留在大城市,虽然机会越来越少,但总还是有的,好好努力吧。
县城机会少,如果没有特别好的人脉资源,你要在县城混的好也是不容易的,
反正现在房子的价格又在下降,股票也跌成熊样了,好好学习吧,只有自己炒的越来越厉害才能不断的赚钱。
最好边学习边开个抖音快手微信公众号,全部给他搞起来,把你学习到的东西分享出去,积累一些粉丝,你自然就有钱了。
毕竟,不是所有人都像你一样勤奋好学,你学到的东西总有一些是对其他人有用的,利用这些有用的东西,你自然能够赚到钱自然能够活的更好。
人生路漫漫,好好努力过好自己的每一天!
英雄主义就是看清生活的本质以后,自然努力的生活和工作。
据我所知,很多小县城的高收入阶层,都是搞工程的人。
他们算这个小地方的比较说的上话的人了。
其他产业,就没有了。就没有了。就没有了。
没有其他高收入的工作,谁来这上班啊?
三线小县城,没有风景,没有产业,没矿产,他们靠什么?
靠考出去就不回来的年轻人?还是靠只会基础建设的施工队,包工头?
小县城,没戏了。
县城还能落户?
那么农村人口进城的养老怎么办?还拿那几百块?还是一次性补交几万每月多拿几百?
医疗怎么办?当前防疫搞的医保里的钱是大风吹来的一样,农村人还是新农合还是接轨城镇医疗,接轨要补交多少?
取消县城落户限制但也得有落户的地方,也就是房子,县域经济房产复苏?
落户取消限制,户口政策还继续搁这儿是吧。
刚看了个问题,美帝是最大的监控帝国黑客帝国,我寻思这事倒也没错,的确美国佬窥探情报 CIA FBI 都挺强,看不见的手悄咪咪的乱摸。回头想想,咱们是不是?好像不是,咱们是明目张胆干的,填这填那,做个核酸都得有身份证住址手机号家庭成员,咱们是看得见的手。
迁到北上广深还勉强可以放弃土地和宅基地,迁到县城?忽悠谁呢?
支持卖宅基地进城买房
何时全面取消北上广深的落户限制。
农村人口流失是必然的
那么农村人口往哪里去呢
大城市?一线城市?二线城市?
知乎人均 985 以为这个政策是为了你们准备的?
我国也才刚过了脱贫攻坚而已
农村和乡镇人口是占绝大多数的
以农村劳动力的收入和整体环境期望
去县城安个家已经是很大的突破了
释放这些人的消费潜力
但是人家的存款潜力能支撑起城镇化建设吗
不种田了,到了县城干啥呢
把江浙沪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迁过来?
城镇化率不过就是个报表数字
这个数字要做的好看,很容易
实打实的好看,不容易啊
在中国迈向现代城镇都市集约型产业社会化生存劳动发展关系、规律、秩序和法则运行发展进化的特色之路上,开启了关键性决定性的历史一步。——即县城为本区域 “人口居住、生活、购物、金融、餐饮、物流、政治、经济、教育、科研、中小企业生产” 等活动中心。下属乡镇为本区域的各个现代化农场部所在地,——即一个乡镇范围,则是一个现代化国有民营农场区域和领地的生产、加工、储备贮藏活动中心。
合理的村落村庄村子布局,可成为农场现代机器设备农机农具 “修理、保养和存放” 的基地仓库。
此发展规划思路,首先需要规划局、土地资源局与专家学者,进行前期研讨论证之后,形成可行报告,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批通过,再找一两个示范县,进行实践试点是否可行。千万不能搞一刀切。勿要拍脑袋做决策。她关系到如何寻找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城镇都市集约型产业社会化发展之路问题,千万要慎重、慎重、再慎重!
将传统农民劳动者转化提升为现代城镇都市集约型产业社会化劳动者,则关系着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命运,与真正的强国之路问题。勿要整天高呼高喊不切实际的空洞口号与豪迈壮语。拿出真实可行的规划与蓝图,才是解决问题、矛盾和冲突的唯一有效方法手段和途径。
没啥积极意义,顶多算鸡肋,99% 的县城经济能容纳的人口已经饱和了,反倒是部分一二线城市还缺人口。
也算是吸取经验了吧,搞镇子没用于是搞县城,搞县城没用之后再搞三线城市,搞三线城市没用之后再搞二线城市,搞二线城市没用之后再搞一线城市。
属实是不断吸取教训不断进步了。
县城什么时候有限制了?早几十年就能买房落户了。难道现在不用房产证也能落户了?
可是字没提不用买房就给上户口。
什么时候取消了户口制度再说吧,这种当代种姓制才是最大的问题。
渔网眼越来越细了,小虾米都要捞起来
不如上山下乡一步到位
相当于取消了一个名存实亡的东西,和取消计划生育政策差不多。
因为现在有进县城落户需求的人大部分都是因为子女要上学,农村的学校少而且教育水平差,大家不想让自己孩子落后其他人。
随着不婚不育或者只婚不育的人数量的增多,有进城落户需要的人会大大减少。
大城市房卖的差不多了,新基建带动经济聚焦到周边城市,搭配都市圈。
有活力的县域经济先被工业化洗一波,小工厂小作坊纷纷倒闭。
然后淘宝京东来一下,服装,文具,五金,通讯等等纷纷让路。
拼多多再给关门杀。
还有外卖巨头,各种买菜。
想一想还剩什么?
人口红利退却 + 农村坍缩 + 经济下行 = 靠吸引农村人口维持城镇化进程和廉价劳动力优势难以为继
为了解决这种难以为继,推出包括这一政策在内的一系列刺激政策治标不治本,恐难以事先产业升级,调动积极性的作用十分有限。
不是,我是穿越了?我们县城的楼盘早被农村的接盘完了,农村人和学校早没了,这哪能再长出一波来再接盘一次?咱是一个时间线不?
我觉得可以 先以昆山,东阳,义乌等县为试点,数据不错的话就推广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让农村人能够享受与城镇户口的人一样的医疗教育,提高农村人口整体素质,这也是城镇化的一个重要进程。
要吸引人, 首先得要有高薪工作机会
那就要先吸引企业, 企业最看重的是什么呢?
稳定性和政策的可持续性
一个月 30 天, 15 天不让上班, 还是 1-0-0-1 这样的节奏, 企业是做慈善的?
不如大力发展居家办公,就业,消费,土地都解决了
没啥影响,因为实际上县城落户本来就没啥限制。
大部分县城的问题是缺人,人口流失严重,而不是落户难。
规定:县长和县委书记必须是本地人,且有在本地服务和工作满 10 年以上资历才可以升任。不准升迁和外调。
只有这样才能搞得好。
有一篇论文,中县干部,可以看一下。
这是继全国各大城市放松房地产限购政策之后,从国家层面开始就县城房价、财政重要政策。
经过一辆轮牛市就知道,在股票市场,救市不是好事!!
什么时候需要救市?市场弱的时候。
什么时候转强?只有等走出来之后才知道。
盲目抄底,最后只会一败涂地,股票还能快速止损,房子呢?
中国第一轮人口流动逆城市化来了?
答题要先审题。
既然问的是对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不是问的对老百姓生活的积极意义,这个就好回答了。
各 18 线的县城大拆大建,商品房多的不得了,农村禁止建房子,本质就是房地产下乡,就是赶着农民进城购买,但是看购买情况没有达到预期,并且眼看人口减少,后继乏力。
政策出来了,给县城一个安慰 吃一下。经济发展是利好消息。
城市化进程中,人口向大城市流入,一二线城市房价上涨,但也有很多人买不起大城市的房子,这时候取消县城户籍制度,那么就用大城市打工的高收入回去县城买房子,带动县城的土地财政,这就是双赢。
挺好的,终于把目光转到落后地方了。
只是政策最终能落实到什么程度,改革到什么程度,比较难以想象。
因为,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必须要首先解决:
ZFGY 的清廉和效率问题。
就我老家所在的县城而言,真的是会让人失望。
因为,这个县城的一把手连续几届都在任职期间进去了。
(是不是每届都这个叼样,不得而知,也懒得去查了)。
换句话说,这些人占着国家的资源和地方的权力,只为自己谋利,从不为地方利益和发展谋划。
我想,这也就是我们县城有近 200W 人口(妥妥的大型城市级别人口),却发展不起来的最大原因之一。
每一届的领头都在忙着捞,把县城发展的黄金时间一次又一次地错过了。
为什么会这样?
大概原因可能是因为他们都是这个地方做几年又调到另一个地方做(政绩好的情况下,还能进一步提升到更高的地方去),缺乏父母 G 的情怀;更可能是因为地方 G 的穷根和贪欲。
我始终认为,地理条件和资源条件对县城发展是很重要的。但是,**县城的领导班子的思想、格局和能力更为重要。**一个县城发展什么、怎么发展、发展速度全都要靠领导班子设想、论证、统筹和落实。
政策分两种,一种是事没发生,政策来引导。一种是既成事实,政策补手续。这事属于第二种,意义不大,就是做个姿态
北京的县也解除限制嘛
放过农民吧。
先不管县城有多少产业,资源,配套,工作岗位,单靠一个农村人口的 “人往高处走”,就足够支撑大多数县城的人口迁入了。
毕竟,县城人都往市里跑,市里又喜欢往区域中心跑,区域中心城市的又喜欢往北上广深跑,县城们再不抢农村人口,就该没落了,房子那么多卖给谁。
人来了,再考虑配套和产业,有人,才有一切。
以后农村越来越少,可能除了部分发达农村,其他的都会慢慢合并消失。而后来,再通过现代化的农业规划、旅游规划结合更便利的交通网络,把新的农村运营起来,农村居民构成就成了 “农场主+不喜城市喧嚣的中产+旅游经济从业者” 等等。
连县城都限制落户呀,个个都是百强县吗
农业集群化是大势所趋,农业可能很难承载那么多人口,所以这样的安排也合理。城镇化也有利于商业化,有利于消费,也有利于减少资源的浪费。
但是,城镇的产业足够吗?工人的利益够吗?不搞产业升级,人口也不过是从农村贫困人口转化为工业贫困人口。可能在一时间,城镇化后的百姓比以往过的要好,但是之后就难了,在乡下总归有一亩三分地,工作也可以进城镇工作。但是一旦变成城镇人口,因为工作返贫,那真正难有退路。
再说一句,我家县城,户口可不是阻碍买房的障碍嗷。
你就这么想,长沙买房的限制都很低,县城能有多高?
北京上海天津同意吗?
榨干老农最后一个铜板,然而真的挤不出来了。
我担心的是,强制推行农业产业化,把老农们的地收起来让企业承包,老农们变成产业工人,然后把他们赶到城里。
建议全球普及简易信号镜(双面平面镜)、人力车信号镜、太阳能探照灯等,激光充电边飞边充的手机壳、手机、单人载具等
说明我们国家的人口形式相当严峻了。
美国那种科技产品在自家车库创业
不知道能不能作为县城的参考
所以到底哪些县还在适应落户限制政策
都 2022 年了,还城镇化呢,现在应该反城镇化才对。
黔驴都不如。
政策:
鼓励电动车下乡.
配套政策:
强制报废现有电动车.
政策:
鼓励发展县域经济.
配套政策:
违建拆除运动, 无论经营用房, 居住用房, 一律拆. 没有赔偿.
好话说尽, 坏事做绝.
下沉到县域的做法,对于即将到来的挑战是一个不错的解法。
至少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是有依据和经验的。
但是操作层面有两个难题要克服。
一是省市县三级统筹协调的问题,功能疏解和定位的问题。不能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那样一来会留烂摊子。至少从省一级做规划,市一级分解再规划。而省一级的规划又必须结合自身定位,有机配合到国家层面的区域发展规划里。
总之一句话,要听招呼。
二是抓落实的能力问题。政府绩效考评和官员任免晋升要拿出新的举措。反腐纪检要盯紧。市县乡人大要发挥作用。基层治理要稳住局面。
总之另一句话,要守规矩。
希望能见效吧。做好了管长远几十年没问题。
县城最需要提升的是营商环境。
对于投资者来说,相关政策的持续性不好。
因受任期影响,有的项目是上一任引进的,下一任可能就不会太支持。
这种不可预见性的投资风险太大。
还有每一任地方长官的管理风格、性格特点、执政方针的侧重点等等因素,也直接影响着投资人的信心。
有的领导别看他年轻,但求稳有余魄力不足,只想不出事,不想多做事。
等等吧。
总之,县域经济的核心问题就是解决营商环境的问题。
还是鼓励自由流动吧。
城市、县城、乡村都是大家的居住和创业就业的机会,不用过分强调这事。
哪里有机会,哪里环境好,哪里就人多,大家都会用脚投票的。
大城市、小城市、乡村,协同融合发展。
依法保障进城落户农民的农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支持其依法自愿有偿转让上述权益。
这句话透露的操作空间太大了!
暂时不要买房,不要买房,不要买房!等等他就崩了
基于此文,个人认为一是为了能够让大都市从事基础工作的普通农村婚育人群能够有相对不错的退路(相对能买的起的房子);二是为了地方政府进行产业转移与承接有明确规划;三是对大城市群进行一定的人口分流(避免马太效应加剧);四是增强县域产业经济造血能力,减缓相对财政赤字;五是延缓生育率下跌;六是有效推进相应的家庭养老。暂时这么多,想到再讲。
聪明人做事要反着来,好事会鼓励你去干?被限制的才是好东西,比如限购越厉害的房子越有价值
学驾照 7 年了,总是跑不直,不是跑左就是跑右,油门也掌控不好,一顿一停,车上的人都想吐了,骂骂咧咧的
你们懂什么,方向这样超车快些,
车不好,司机技术不好,有本事你别坐我的车,
锁门,谁锁门了,有本事你跳车了,老子的车又不会翻
不能这样跑,太费零件了,也太费人了,也不安全容易翻车
没有任何积极意义,就是他妈让你掏空钱包替政府消化烂尾楼,仅此而已,你难道没有看到相关到的报道?中央一直在吐槽各位蝼蚁们储存太高了太多了,要流动起来,笑死了
最近的政策都挺无聊的,说白了基本都是既要又要还要,但不想花钱,你们自己想办法。对于普通人来说,认清自己定位别为这些白嫖政策影响既定计划最实际。
1. 耕地保护问题。18 亿亩耕地红线,让大多数县都 “带着沉重的镣铐跳舞”——建设用地指标给了大城市,小县城很少,为了占补平衡,一些地方将坡地都划成了基本农田。
2. 产业和就业。多数小县城,产业就业主要是围绕着服务 “政府机关、中小学校、县级医院” 和这些人员,缺乏稳定、收入较高的工业产业。吃公家饭的,年龄大点有消费能力的,多数钱给在大城市的子女花了,从事服务型产业的打工者普遍收入低、消费能力差、“非刚需”消费意愿弱,“陪读”型更是如此。
3. 户籍。这个基本上可以说是上面的政策制定者闭门造车臆想出来的发展症结。农民即使进了县城,也极少有人放弃老家的户口,因为放弃了农村户口,就放弃了耕地——这一亩三分地,乃是全家最后的退路,也是我们国家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的压舱石。
4. 乡村振兴。包括之前的新农村建设等,绝大多数产业型项目是在浪费资金,赚的钱覆盖不了折旧。
5. 数字化。县城老龄化比大城市严重的多,老龄群体文化水平也比城市里低得多,无论数字化如何发展,都要确保这些人群生活、就医便利。
6. 基层。村里没有年轻人,村干部的老龄化也不可避免。县城社区工作人员太少,我们县的社区,只有流失,没有补充。
以县城为重要载体推进城镇化,无疑是非常正确的决定。但是这个进程,是需要很多细致的工作,和资金的。
个人建议:
1. 拿出较多资金补贴农民进城,通过腾退农村住宅及宅基地等渠道,以县城商品房面积等方式补贴农民。但这个步子不能迈得大,不然又成了另一场 “货币化棚改”。
2. 提升县城承接东部沿海、大城市工业产业转移的能力。包括土地、交通、产业链等各个方面。进一步引导产业转移到县城,让县城动起来、活起来、闹起来、富起来。
又要炒房子而已
给资本蚕食农田和宅基地创造更多机会和空间。
农桑不扰岁常登,边将无功吏不能。
四十二年如梦觉,春风吹泪过昭陵。
要让农民进城买房了?
匿名了,我们上一个县委书记一来就大拆大建,把农村的房子拆了,然后书记自己从家长带过来几个房地产开发商,硬生生把房价拉上去不少。农村房子拆了给的补偿到现在还没到位,财政亏空的很厉害。还有流转耕地进行绿化,好多村里都没地种了,土地流转金已经欠了两年的了。不久前书记去某市上任副市长了。为了自己政绩不管老百姓死活的书记还升了你敢相信?
一个是有利于县城房地产发展,县城财政收入,二是有利于农民享受现代城市文明的成果,教育文化交通等。三是有利于农业集体化集约化经营。四不还是县城房子卖不出去,逼着农民进城买房吗?如果宅基地能换套房也行,但估计没那么便宜,进城税是免不了的。
读出来一股县城房地产市场要撑不住的味道。
转来转去,还是得靠房地产
县城版棚改去库存要开始了哦,还能继续维持几年。
希望县城人口增长,于是全面放松落户限制。我有农村户口的话为什么卖了农村的土地去县城落户呢?感情我一直是上赶子要去县里,你们拦着不让进似的。
希望生育率上升,于是全面放松计划生育。感情现在还是上个世纪,大家都还在演超生游击队呢。
不去面对问题的本质,只搞些表面的东西,无助于问题的解决。
我老家交警辅警工资靠上街贴条子发,贴不来条子的半年多没发了。
就从这一点来讲,县城穷成这样都破产了,还指望我这个农民进城享受市民同等医疗教育公共服务?我不知道他们是真不知道还是装不知道,
另外,诸位的县城普通工作工资是不是也是 1500 起步?最高 2 万?
房价 6000 起。
这是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第一步,即土地要素自由流转。
转移农村人口,先以向县城转移为试点,下一步即将开放部分城市。
城市的基础配套不再以户籍人口为基准,而是面向所有常住人口。
考核地方政府的政绩也要从投资、拉动 gdp 向构建地方优势产业集群、促进消费和做好服务等方面转型。
立个旗,大城市周边房子未来会涨,消费会再上一个台阶
这是哪个幕僚想出来的主意,居然想炒高县城房价。
这不是造孽么
看看官方最近的政策
为解决制作业用工荒,普职分流。制造业是没人可用吗?是没人愿意来。待遇,地位不提高,这问题根本解决不了
为保证老年人健康,全面禁止 60 以上的人在工地务工。是 60 岁老年人喜欢去搬砖?不能为老年人提供足够保障还剥夺他们工作机会,只会让他们无路可走。不给钱还不让他们赚钱。本意是为了保障老年入,可问题也解决不了
现在又来个取消县城落户限制,县城人口流失等等的问题是因为落户难?
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的老爷们 事关老百姓日常生活的政策还是让老百姓自己投投票吧,老爷们不过老百姓生活,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苦和累老百姓自己最清楚
限制县城,这玩意还用限制?
真滴是脱离人民群众太久了
以改兼赈,两难自解
我前几天说就差逼着农民进城了,果然还是来了。农村人口流失严重,那就把他们都变成城里人,没有农民不就城镇化完成了嘛。
先富带后富就是个笑话。
也不知道这话能不能说 但想了想还是要说
在目前土地财政的情况下很多县里单位公务员薪资都发不出来了 县财政局长低三下四的去市里借钱发工资 笑死 中国大部分县城说白了就是大点村 经济不存在的 税收没有 卖地又卖不出去 只能混一天是一天 没啥好辙
我在想,以后县城发展的一条路,农民土地 (强制) 流转集中,然后县城买房,当工业农民,白天班车回农村种地(机械化信息化的大农场、果场、菜场,无土的、有土的,反正各种各样的工业化农业),晚上班车回家。只是… 土地集中的过程柔和一些。
这么说吧,当前中国的经济问题,除非解决掉分配这个肿瘤,否则其他一切都是隔靴搔痒,卵用都没有,哪怕你是想把房地产保住不倒,解决掉分配问题也能让房地产问题轻松很多
首先过大的贫富差距不仅仅是一个公平不公平的问题,还会导致市场活力下降,资产过于集中到少数人手里,会使得富人手里的钱堆积,而穷人更是有钱不敢花,长期下去就是大萧条
所以现在的一切乱七八糟的政策,除非开收富人税,否则看都不用看
规律和趋势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害盯着农民那三瓜俩枣呢?
发展县城的本事我们没有
但是借着发展县城的名义卖房的本事我们有
而且很大
再次证明,凡事国家倡导的都不好事,凡事好事,都不会让耗材知道,凡事都喜欢把你应有的权利夺走,再还给你一点让你感恩戴德,真大猪圈
盯上了农村的土地。
和玩一样 县城的房子也是国本 农村可能又不让盖房了
以前看文章:跟我有什么关系,有什么好处?
现在:这又想干嘛,想搂我钱?
把农村的人口全撵出来买房,要不然库存真的去不了啦
不会有人天真的认为县城还没开发吧
看来县城房屋挤压情况严重。
《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在我看来,为接下来经济下行,大规模人口失业找退路。县城配套搞上去,失业人口也好心甘情愿回老家,而不是赖在一二线不走徒增不安定因素。但是,哪里有钱搞啊,这政策要是 08 年出台,现在就健康多了。
房子下乡是吧?挺会玩啊!!!
国家想要收回农村耕地以及宅基地,然后统一规模化种植。
未来农民将会成为一种职业,农业农场化,农民是农场的工人。
嘿嘿嘿嘿,这是小虾米也要捞干净
一般来说会去某个县城的多半是县城下面乡镇、农村的人,然而如果县城没有合适的工作,又要花钱在小区房,住进去还得交物业费啥的,他们就会考虑,离县城几公里外的农村大别墅不香吗?好歹菜可以自己种,粮可以自己耕,房子不用交物业费,为何要去县城?为社会主义城镇化做一份不可或缺的贡献吗?
有没有一种可能:房价再高一点。
大家进不去城,不就自然而然在县城了么。。。
矛盾不大到一定程度是不会动户籍的。到时候就是你是城镇户口了,农村的地就收走了
已阅。
呵呵呵。呵呵以呵呵。
外出打工的人有几个不想回家呢?
我见过建筑工人在工地上白菜炖豆腐放一点儿五花肉,这样能吃几个月,一直吃到项目结束。衣服脏的包浆了,一层灰上覆着另一层灰。
他们回家以后,穿的干干净净板板正正,老婆把饭做好端到桌上,父母、老婆、孩子围坐一桌。偶尔和亲朋好友聚餐喝酒吹个牛 B。
如果不是为了送孩子上学,不是为了以后生病住院,不是为了以后孩子结婚生子,谁又愿意过工地上的日子呢?
谁还不是个人了呢?
谁又让生活需要花费巨大的现金呢?
旧社会生病要砸锅卖铁,现在生病还不一样?对农民来说小病靠忍,大病靠等(死)。
医院,事业单位,财政支出,为啥还要看病的人花那么多钱?
原来有村医,感冒发烧几块钱就能治好,现在有医保,感冒各种检查 + 吊瓶,至少 1000 以上,报销完也得花三四百,到底为啥?
如果县城有工作,如果教育、医疗不再需要投入巨大的花费,谁又不愿意回家呢?
普通人看好自己手里的钱
县城年轻人口跑大城市去了,赶农村人进城接盘县城的房子
家电下乡→汽车下乡→房子下乡
农村是个筐,啥都往里装。
现在的现状是欠发达地区中下层往发达地区县镇跑,中产以上的往市省会跑。
很多县城已经感受不到十年前人来人往的景象了,甚至于不敢相信这是十四亿国民的国度。
稍发达地区一样往市区、大城市跑,江浙沪这带一些很多县乡镇多半都是外地人支撑起来。
农村,这两年还多多少少有点回乡创业的年轻人,但是依然改变不了大局。
无论是发达的东部,欠发达的西部,没落的西部,隔三差五有两家老年人驻守村落以外,很多村子都已经少了生机。
对于当前城镇化阻碍的核心并不是一纸落户政策。
欠发达地区房价低,消费高,收入低。这种地方缺乏产业,吸引不到人口进城,未来人口流出依然是大势所趋。
发达地区收入高点了,房价却是高攀不起。这类中高产消费主力外逃,但好在具有不少的制造工业基础,还能持续吸引外地人口流入,但是能大量买房的人口已经少了。
在当前黑雾笼罩的大环境下,居民消费收缩,对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增强。
从房产税叫停,再到各地楼市接连松绑,政策真的能继续力挽狂澜吗?
底层显然已经举步维艰,略显疲劳,中上层做贡献的时候到了。
真希望炒房客继续跟上国家节奏,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
到县城落户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是为了孩子的教育,是为了老人的医疗。
医疗还好,但是好的教育在县城还是稀缺资源,只落户解决不了这个问题
是河北村里的在北京天津上海的县城落户?
依法保障进城落户农民的农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支持其依法自愿有偿转让上述权益
自愿,就是知不知道这个自愿是不是” 灵活自愿 “
饕餮盛宴
涸泽而渔
县城人口流失到城市是自然规律,就像省会城市会向中央流失一样,最大的问题的是发展不均衡,城市城市之间,城市县城之间发展差距过大,老话说人往高处走,解决人口流失关键就是解决资源配置问题,这不是秘密吧?
简单说下。人群越聚集,越容易推智能化管理。核心目的是降低人力成本。
这事类似于银行疯狂推智能柜员机。每个智能机背后,是一个金融本科生柜员。
一线地区,智能化办事体系是已经试点成功。大量纸质文书工作由线上或下线一体机办理。有兴趣的看下一线城市办事大厅。
这事情已经颇类似智能化 ETC 替代收费员。的确是现象级的减少了财政人力开支。
另外举个直白的聚集加智能化等例子。
一个 33 层的高层楼,每层四户。实际居住 100 多家。快递员每天来一趟,直接蜂巢投递。100 多户散居在乡村里,快递的效率直接降低 N 倍。
有兴趣的可以和快递员交流下。他们最想包的是人群密集的写字楼。一波投递,即可大量收揽,利润比较大。
最怕的人口不密集的老破小。
我不太懂,这是要放弃乡镇了?
在平原地区,县城的区位优势不比下面的乡镇强,住在乡镇的人也没有搬到县城去的迫切需求。
而在山区地区,大部分县城不过是被群山环抱的一小块平地,想要进一步发展难度很大,还是得靠下面的乡镇分担。
而且在县城买房的农民,基本上已经不再从事农业生产。但是现在县城又没有足够的工商业岗位解决进城农民的就业问题。
如果以乡镇为单位,大部分农民还可以正常进行农业活动,如果在乡镇开办一些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其他工业为辅的企业,还能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增加农民的幸福感。
什么时候全面落实取消落户限制政策
也算是玩明白了,靠城市人口拉动内需是指望不上了
是取消户籍政策的第一步,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一大步
疫情以来房价下跌影响最大的就是中小县城。
利好邮储银行
我有耕地为什么要在县城落户
北京上海下面的小县城放开了没?
没放开?那这政策意义有多大?
给大家说两个有趣的事!可能跟这个政策无关。
几年前,我的前同事曾经干过动漫行业,他跟我说了好多国产动漫骗补的事。
在他眼里,那些扶持动漫产业的政策都是狗屎,国漫前途黯淡无光。
确实,骗补是存在的,但是国漫的进步也是真的。
最近看凡人修仙传动漫,把我惊到了,质量顶呱呱,丝毫不输给日漫。想起小时候看的虹猫蓝兔,差距太大太大了。
几年前,我大学的老师,曾经在课堂上聊过两款国产车,比亚迪和某某(忘了名字),说它们一个小毛病不断,一个几年后发动机必定要大修。
一句话,国产车垃圾,上面做的政策更垃圾。
确实,他说的问题是存在的,但是比亚迪现在月销量都过十万了,质量和品牌都受到了市场的认可。
我的老师和同事说的都没错,但他们的预测却错得离谱。
人很容易看到存在的问题,但是他们不知道怎么去解决。
如果有人尝试去解决,他们不仅不帮忙,反而会阴阳怪气。
人啊,估计都这样。
非常喜欢一句话,没事不要惹事,事来了不要怕事。
当下,事就是来了,那就试着去解决嘛,解决不了再想别的办法,总不能等死吧?!
不然,你给个好建议。
最后,农民也没放过,赶进城里买房,薅羊毛。
他们真的急了。
城市经济泡沫转移,也不能过多评价,这也是发展经济的一种手段
农村拆迁,农民拿着拆迁款买房或住安置房小区,合理变成县城居民
鼓励职业教育,农村教育欠佳的孩子们,为县城添砖加瓦
公平得先小事做起
比如
京津冀高考一体化
江浙沪高考一体化
鲁豫皖高考一体化。
怎么都在讨论农民进城的问题 ····· 2022 年了哪还有农民啊,我们这边农村都成空心村了,别说年轻人,四五十岁的有几个在农村生活的,感觉和你们生活的不是一个世界一样 ·····
不就是把农民往城里赶?然后好拿农民手里的地。先把农村拆迁补偿提上来,还愁没人去城里,谁不想好的生活条件,农村是拆了宅基地还得自己添钱才够买房,城里和城中村是拆了得几套房。
真 · 耗材,哪里需要哪里搬
建议继续不婚不育,只有这种釜底抽薪的办法才能让老爷们知道,人没了你有再多的钱也没用!
怎么都不审题呀,问积极意义呢
翻译一下
翻译一下
翻译一下
同志们,都去城市买房子,找工作,然后在城市消费,上班 996,下班买买买,加油,奥里给
还是农村户口的年轻人一定要保住自己户口,保住自己的地。
无论是这个,还是广东取消生育审核,都不过是把该有的东西还给大家。
他们急了,但是本质上有些事情没有变。
还要大家对他们感恩戴德。
呵,无语。
谁不想让自己长辈跟城市的大部分老人一样,有些退休金好好的过晚年生活,不用那么辛苦,全面取消县城落户,怕是韭菜不够割了是吧,可别寒蝉人了,要城市户口过来干嘛?换个地方吃苦耐劳?城市户口赋予的权利呢?从新分配住宅?还是安排工作?
如果 “依法” 来说,中国的土地只有国有、村集体所有两种,县城的落户政策,面向的更多还是指的周边乡镇村。
这其实主要是由于人口流动的原因,很多地区的农村变空心村,年轻人逐步去城市,整合到县域也是大势所趋,现在人口流动的变化主要是,农村去县城或者市区,小城市去二线一线城市,流动人群主要是青年人,所以未来是资源整合,根本上解决未来人力资源匮乏,人口留不住的问题,还是要从降房价,促就业,扶产业下功夫,单纯靠地产或者人口整合是不行的,留得住年轻人要一个是能安居,当前不能以几十年负债为代价,房价要合理轻松,一个是要有有竞争力的企业,有优质企业提供就业岗位,一个是因地制宜发展优势产业,特色很重要
农村也没人。老早外出务工了。像农二代农三代的。谁在乎县城发展? 即使发展了对这群外出在外人除了回家乡便捷点外也没多吸引力在那,人脉关系网少能有多大的发展空间。资源缺乏更是只望不敢靠近。搞这么多花样还不如做好两件事情,一小孩读书,二医疗县城解决好这两样事情父母自然会选择在当地就业,自然就能带来人口,相对有能力的自然购房之类的。两样解决工业跟进傻子才去珠三角,江浙沪,京津冀。在家乡不好么? 不香吗?
为房产税做准备,· 大家都买吧!
加速城市化的饮鸩止渴罢了,没有意义,因为农村的老年务农的劳动人口,这些数字,小城镇化无法提供足够的就业,在利维坦,就业是维稳的第一要务。
经济强、有产业的县,农村人口会自发的去。经济差、产业差的县,可千万别搞强制啊,否则农民失了土地,又没有钱赚,那就瞎搞了
是啊,把本该属于人民的权利还给人民。
和现在的情形一样,具有先发优势的国家(地区)、或者群体(人),把钱赚足了、资源耗尽了、生态环境搞垮了,然后就限制后发展地方了。
比如基本农田,刚开始划定基本农田的时候,老实本份的地方把最好的田地划为基本农田(发达地区说这是穷人思维),聪明的地方把基本农田荒山荒坡上。后来经过十多年大发展,地区差距、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可悲的是,真正保护了基本农田的地方被看不起!现在国家明确基本农田必须是好田、良田,但是发展的差距已经很难弥补了。
进城落户也一样。先入城群体已经获得了城镇化红利、享受了各种优质资源,是既得利益群体。当然,有人会说是靠自己努力获得的回报,这就无语了,没有国家差异化发展政策,哪来你的 “应得利益”?
人力资源是最重要的资源,人力资源流动是市场要素流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因此,限制落户是不太合适的,既造成了歧视,还减少了公平发展的机会。
如果实在认为城市承载力不足,可以利用税收、优惠政策等措施进行城市人口分流。办法很多,就看愿不愿做了!
城乡结合部的田地保不住了呗!
随着自动化农业技术能力的升级以及前期城市化过度发展带来的需求,农民兄弟进城是必然的趋势,未来社会应该是人在城市从事一些复杂工作,而机器在工厂、农村完成基础工作!(可能需要少量人工),目前处于过渡阶段!
带来的好处是
1 工业化后期的人力成本能稳定过渡(降低人力成本),为下一步工业自动化产业发展创造更大的窗口期!
2 推动农业机械化、自动化、规模化发展,农民兄弟进城之后,农业可以承包给企业,由企业规模化生产!(这里可能会影响到个别人的利益,但是从大局考虑,我们目的是提高生产力,让人均资源更多,由 zf 解决分配问题!已经在筹建大市场着手解决这个问题了!)
未来我们肯定更偏向让机器去做农业基础工作,人工肯定不如机器干得快… 人要做更重要的工作!
总人口稳定,资源产量稳定,人均资源实际上是基本恒定的,只是分配的问题,这是 zf 的事,不用瞎操心!
没多大意义。
现在除了几个头部城市,落户还有限制的真不多,有的也是做做样子。
毕竟,明里暗里,都在抢人了嘛!
跟温铁军
简单说几句,政策要连起来看。
之前最火的政策是什么,是一个炒冷饭,统一大市场。为啥要搞统一大市场,因为很简单,国内外局势严峻了,需要增强竞争力了。从国家层面看,统一大市场是为了最大整个中国的 gdp 蛋糕,但问题有两面性,之后很可能会出现三四线城市百业萧条的局面,马太效应更加明显,核心城市吸虹能力加强。这个时候如果公平点的做法,当然是废除户口等的限制,提高福利保障,但这棋太大,领导怕是不敢随便下,毕竟现在农村是什么保障大家都懂。那退而求其次,就出来了这次的新文件。
通过县级城市的竞争,杀出一批明星级别的县城最为核心大城市的缓冲区和蓄水池就成了次优选择。
那这些城市未来的产业是什么呢。个人猜测一下,肯定是未来的核心城市不愿意干的,而统一市场后又可以做到以一个县城领域控制着一大片市场的。也就是说各位可以看看现在三四线城市继续存在的产业中,哪些是各个区域几乎都有且高度重叠的。这里面又有啥是和核心城市高度重叠的,抛去这些,剩下的哪个县城能够留下哪个县城就是未来的明星县城,毕竟,说一千道一万,人随产业走,哪里有工作岗位哪里就有人口流入。
有产业就有人口,有人口就有各种政策的支持。医疗呀,教育呀啥的。得,新一轮的循环开始了,明星县城需要新的基建吗,批了土地指标后需要动土开工吗,人口流入得有居住地方吧。当然,目前县域级别的落户要放开,很可能走一条新路。
不过反正大家懂的都懂,
对 就该把农民全部赶到城里
农村全部变成大农场
一来房价稳住了
二来嘛解放了大量 “劳动力”
三来提升了城镇化水平
多赢啊 农民获得了大房子 越南获得了税收 企业家获得了劳动力
越南这波又赢了
绝户网,哈哈哈
意义不大。
什么人会把户口转移到县城?
绝大多数是这个县城下面的乡镇人口。现在户口是农村户口吃香,因为土地,农民才不会把户口迁入县城。
以我所在的黑龙江中部农业县为例,城镇化率真的特别高,年轻人几乎百分百在城里买房了,为了子女上学。年纪大的他们几乎不会进城了。
剩余的潜在目标人数少,条件差,也几乎不会进城。
截至 2021 年 9 月 30 日,全国高等学校共计 3012 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 2756 所(本科 1270 所、专科 1486 所),成人高等学校 256 所。
截至 2020 年底,全国共有县级行政区划单位 2844 个,包括 973 个市辖区、388 个县级市、1312 个县、117 个自治县、49 个旗、3 个自治旗、1 个特区、1 个林区。
带动了整体及周边经济发展,以县为网点构建高校网络,优化了高等教育资源布局,推进了高等教育结构,满足了国家战略需求,也满足了人民群众对优质高等教育的需求。
再放开县城限购,妥妥的各大县城的房价再涨一波,城市有个家,工作也得有房子吧,不出两年,人均全国均有多处房产,真正地实现了共同富裕,形式一片大好。
县城房价要涨
户籍制度,始于商鞅,发扬于清朝。
自古的目的是减少流动性。让国家区域稳定,随着小农思想的褪去。
越来越多的人已经不在拥有土地,守着土地只可勉强维持温饱,
在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挤压下。不得不迈出田间,走向广阔天地。
这个时代,户籍制度已经不在重要了。特别行政区除外。
开始抢人大战了
县城保卫战
县是我国行政区划的基础单位,。
各位领导们要是想减少县城人口流失,我倒是有个好建议:把县城的高考录取率提得超过北京上海天津就行。
好家伙,新集村并居开始了
和老家的亲戚聊天除了几天主干道晚上路灯都不开了. 医生教室基本工资发到 1 月. 公务员强制去银行贷款给政府用. 一边网上看网友口中有个超有钱的国家, 随时在下大旗.
违反一般经济规律,要发展也是发展地级市,很多县城就两三条街,河谷间连开阔地都没用
依法保障进城落户农民的农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支持其依法自愿有偿转让上述权益。
那,什么时候给城镇居民一个农村落户政策,一个下乡土地承包权?
部分农村集体土地分红几倍于社平工资,拆迁补偿款超过绝大多数城镇居民几辈子的收入。什么时候让城镇居民也沾沾这种福气?
取消县城限制有毛用,呵呵。
杀鸡取卵,农民最后一点血都要榨干
合村并居?
看下来,只要抓到是否还是抱着土地集约化利用思想就行了。
在眼看着人口就要减少的背景下,还抱着几十年前人口要不断增长到 16 甚至 18 亿的背景下的政策思想,说明基本不会有啥大起色。计划生育政策的后果还新鲜呢,政策必须要做好提前量,你不能等到人口减少到 10 亿时,才说现在土地不紧张了,我们要多生孩子,到那个时候全都晚了。
县城应该是新形势下新的土地政策最好的试验地,放弃过时的土地集约化利用思想,在县城试验大幅提升人居环境,看看是否可以通过人居环境的提升吸引人才回流,继而带动产业升级。
至于如何提升人居环境,那就是放宽自建房,政府做好市政配套,中国人也可以城市住大 house。其实大 house 相比高容积率的高层长期对政府收益更大,随着房龄提升,高层的维护未来还是要主要靠政府,而 house 则可以推给住户自己,无需政府负责,且这其中的决策成本更是差距巨大!!
户籍限制就是我们的柏林墙,推倒了应该欢呼
落户县城好么?你能说说有啥好处?难道现在农村人口不更香?
上大学时候户口稀里糊涂迁到学校这边,后来忘记迁回去了,现在后悔死了,老家农村户口迁不回去了。
这年头,但凡老家还有点田地和宅基地的话,谁想转户口,转户口的有多少人还不是为了娃在城里可以上公校读书方便?
有没有高人能结合前一段时间建设统一大市场的新闻来解读一下,我觉得有关系,但不会解读
县城有落户限制?
说得好听,到了下面一实施,还不是简单粗暴地想办法把农民往城镇里面赶,至于没地可种的农民怎么生存,就不是老爷们要考虑的了。
我现在比较期待什么时候取消农村落户限制,现在想回农村落户太难了。
反复
利好公务员、教师,又能加工资了。
其它没啥积极意义
本来就是地方保护性政策
让北京上海,取消落户限制意义才大
毕竟城市可以抢县里的人才,县城只能抢村里的
村以后包给承包户,确实符合未来发展需要。
先进县后,能不能再进城,这个问题要回答清楚!
那个什么地方来着,神木县是吧?那里落户限制取消了没?
听说那个地方十二年义务教育加医疗全免?
取消了的话,我第一时间去落户
所以我可以落户淳安千岛湖的县城去买杭州的房子吗?
问:成年河南农村户口,如何才能拥有一块自己的宅基地?
什么时候【全面落实取消城市落户限制政策】
不用当回事儿,过段时间就又是另一个政策了。有什么可讨论的。我们不是摸石头过河,是在玩拉力赛。任何政策是不会有延续性的。
这些年都是大国大城的发展模式,中心城市吸血全国,省会吸血本省,原来地级市和省会的差距并不是那么大,但是现在看看,省会或者中心城市基本都是万亿 GDP,县城里的教育,医疗,岗位不断萎缩,沦为官绅把持的金字塔架构,小镇青年不断出逃到大城市,就是因为县城没了经济活力,那么发展中心城市符合中国现实吗?能先富带动后富吗?
说县城缺人口,就没人关心这些年县城人口为啥流失。是哪些大城市把务工人员吸过去建设大城市的马路和高楼大厦,然后又一脚把农民工踢回老家养老?又是谁把小镇青年逼得在大城市 996 买上百万上千万的房子?
2021 年年底,我国城镇常住人口为 9.1 亿人。其中,1472 个县的县城常住人口为 1.6 亿人左右,394 个县级市的城区常住人口为 0.9 亿人左右,县城及县级市城区人口占全国城镇常住人口的近 30%,县及县级市数量占县级行政区划数量的约 65%
是时候补县城这个短板了,不要眼里只有北上广深这种大城市,还不是外来人口堆出来的,要共同富裕。
敲黑板,重点重点重点:
(三十四)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全面落实取消县城落户限制政策,确保稳定就业生活的外来人口与本地农业转移人口落户一视同仁。确保新落户人口与县城居民享有同等公共服务,保障农民工等非户籍常住人口均等享有教育、医疗、住房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以新生代农民工为重点推动社会保险参保扩面,全面落实企业为农民工缴纳职工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等社会保险费的责任,合理引导灵活就业农民工按规定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依法保障进城落户农民的农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支持其依法自愿有偿转让上述权益。建立健全省以下财政转移支付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重点支持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多的县城。建立健全省以下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与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机制,专项安排与进城落户人口数量相适应的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
等等这个贴也要没
真就是想一出是一出。
以前落户很难吗?
没啥意义
现在所有的政策都是垂死挣扎,信心和希望是金子,14 亿中国人多少还有这玩意?xx,. 不 xx…
前段时间上海那个陆铭教授提出来现在主要的问题是人地错配,大城市人多地少,县城人少地多。所以他的建议是要顺应人口流动的方向,大城市多供地,既然大家都喜欢到大城市,那就好好创造条件让大家都能买得起房进的了城。
国际上看东京洛杉矶首尔这些大城市,人口不比北上广少,但是他们靠摊大饼也满足了城市的不断扩大扩张,并没有带来严重的城市病。
为什么我们不可以?
据说这个陆铭还去中南海给高层讲过课,但是现在看起来他这套高层完全没打算听啊。现在提出来说要发展县城的言外之意,我理解还是你们这群老农民就不要指望着进城了,还是老老实实在乡下呆着吧。这不我把县城也拾掇拾掇,你就不要想着当人上人了。
城里根本没你的份,房价他也不可能跌。
你生在农村里,你世世代代该做农民。农民不想做了,最多当个县城城里人,其实还是农民。
农民也没有钱了
北京上海啥时候取消?打发叫花子呢!
1. 很多农村年轻人已经进了县城了,只剩老人了
2. 市场的驱动力才是根本,政策只能锦上添花,如果反着来,互相抵消,徒劳无功
3. 什么才是政策引导市场,对一个长期不能自己良性循环的市场,投再多钱也是打水漂,这时候政策第一件事是帮助找一条良性循环的路,发现地区的特色市场价值,集中力量打通价值链条,辅助市场自己开花结果
4. 政策的力量是有限的,有些地区,在当前的时间点,当前的形势下,就是没有太多价值,就没必要强行挖掘市场潜力了,无底洞。
5. 上面这些是真的想认真发展县城的思路,但是今年又突然提这个,没有一条具体帮助地方发展的措施,其实本质还是想再捞一下 gdp。
6. 所以,能去大城市的,别去县城,都几十年了,每次要振兴的都没振兴起来。
我家乡这小县城里有中国农业 500 强企业,有 3 万员工,但是还是带不动小县城经济消费。
搞经济拉 GDP 还就是那几招好用……
很简单,县城的下面就是农村,现在经济差城市很多外来百姓呆不下去要回农村了,都回农村又有谁来消化县城的房子呢?
现在把县城搬出来,就是要老百姓继续在县城买房
很多农村户口现在是不愿意落户大城市的,因为落户大城市后,你就连个退路都没有了。
确保稳定就业生活的外来人口与本地农业转移人口落户一视同仁。
重点是这个
还有说只看货币政策的二愣子
菜园子里,一个韭菜都少不了,韭菜可以正着割反着割……
我个人感觉放开中小城市落户,提升中小城市 教育和医疗水准。
将大型企业从大型城市迁往中小城市。控制中小城市房价,提升中小城市居住环境和质量,较少中小城市本地人群外流。
做到这些可能还有希望
县城落户限制现在已经没有意义,放开也没什么好的结果。
相信政府人定胜天吧
这种治标不治本的事做的不是一次两次了!受益对象也不是尔等 p 民,是不是与三胎享受补贴政策有点相类似?受益群体主要是哪些群体一想就知道了!
取消户籍制度和民族加分政策!
如果国家强行推行符合条件的岗位线上办公,对于响应的企业采取一定补贴,拉台相关产业不说,还能让年轻人回流县城,消费啥的也就跟着起来了,还能降低年轻人买房压力,降低疫情对通勤的影响从而降低对经济的影响。想动态清零同时做到经济发展,将翻个城市爆发的不确定性风险降到最低,发展成熟的线上办公系统是唯一选择
区分农村户口和城镇户口独此一家
不知道你们沿海发达地区什么样。
我们这,农村户口比县城比地级市城镇户口之值钱多了。
农村户口有宅基地、有集体土地,随随便便占块组里的集体地,都是一个人几万、十几万,而且这几万十几万每隔两三年就会有一次。一旦占下宅基地,那就上百万甚至大几百万,这还是我们这地级市房价刚到万元的小地方,县城房价才不到 5000。
城镇户口,一点用也没有,上学就业等等都没用。
所以,在我们这傻子才会 “农转非”(不知道还有人知道这个词么)
取消落户限制需要严控高考移民!
农业户口不香吗?可以分宅基地,耕地。县城户口有啥用。
也许很快就会见到各地的 “纸上落户”、“纸上城镇化” 现象。
我都不好意思点 pe 你,取消落户限制放开三胎,还用你来制定政策?
专门用刀猛捅纸糊的墙,对真正的墙却视而不见
县城都被吸干了,出台这样一个政策纯属脱裤子放 P。户口这东西就应该改成登记制,剥离在上面的一切福利属性,包括一线城市也应该全部放开。
以前想要个城里户口好难
现在想要个农村户口好难
哈哈,买不起啊买不起。。
当初不让进,什么一线二线三线四线各种理由,各种条件限制你!
现在没人了,人家都把位置占好了,各种成本都提高了,又要请我们去。
一个字恶心!
胡搞,绝对是胡搞,工业化时代还是那套农业化思维。现代城市终究要靠二产和三产,这就至少需要几百万人口才能支撑,这个规模不是县级能做到的。中国城市化最好的平台是地级市,以贵州为例,全省 3800 人口按照 80% 城镇化率,也就是 3000 万人口进城,那么把贵阳建成一千万人口大城,剩余几个地级市每个两三百万,就完成了。非要在县城里折腾,螺丝壳里做道场,独山的教训就会继续上演!
户籍制度是历史毒瘤,期待扩大范围
如果农民落户能获得事业编制以获得工作机会,则可以带动县城房地产经济。
就跟开放二胎政策一样,治标不治本。当真是年轻人不想生养孩子吗?怎么就不想想是不是因为生养孩子的成本太高,才导致生育率下滑?
小县城能不能留住人,关键看的是收入水平能不能高于生活水平。
我们小县城方圆百里就只有一个 500 多人的制衣厂,此外能提供就业岗位的只有大排档、超市这些服务性质的行业,一个人省吃俭用还能勉强度日,要养家糊口、买房买车就是做梦。
在县城一个月收入 3000,在大城市一个月收入 7000,你问问农民工更愿意往哪跑。收入越低,就越留不住人,越留不住人,收入就越低,这已经是个死循环。
我觉得重点是这个政策后面会跟着撤县,全国县城竞争,留不住人口的县就撤县
有利于县城房地产发展,然后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现在大城市的房价拉不起来,拉动县城房价,毕竟县城的教育对农村人的吸引力还是挺大的,他们为了孩子不至于太落后在起跑线上,买一套县城学区房也很合理,他们钱包里还有一点点钱,狠狠心还是能买的。
未来属于死人
这个政策当然很有用了。
主动城镇化,和被动城镇化
效果和后果是有很大区别的。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春江水暖,未必就鸭先知。
很多时候,都是温水煮青蛙了吧。
另外,
如果 RMB 已经实现国际化,就好了。
可惜,还没有。
原因?
有的可能动手早了点,
而有的,动手又晚了点。
再另外,
以后初中毕业,取消分流,
怎么看???
[吃瓜][吃瓜]
放开农村吧,这样有钱人可以享受农村,农村也有钱去城市买房… 一石多鸟
造富运动
我看谁还没有农村户口!
县城户口是城市户口吧。
其实我搞不懂,我在北京工作,相亲。
我也就跟彭于晏解封后差不多。我还比他年轻。
女生会嫌弃我农村户口。
韭菜不够了?
这是为了发展县域经济。有个疑问,统一大市场和县域经济是矛盾面还是统一面?
以前防着你来抢东西,现在巴不得你过来送人头!其实我们都只是打工人!
开始抄底
汽车下乡
我们县城的第一幼儿园,师范小学,第一对口招生的是公务员家属子女,第二才是区域范围内买房的人,这个特权能不能先取消了?
政策需要连起来看,一方面放松房地产,一方面推动县城建设。房地产最先降价的就是小县城。这不是很明显吗?想让农民继续为国接盘。 既要又要嘛。感恩就完事儿了。
先确定有没有积极意义,再说有哪些
?
我国县城是城市化的重要载体,这是毫无疑问的!
县级行政管理的人口规模极其庞大,担子重,然后大多县城发展都不理想,然而由于工商业发展不理想,财政能自理的县城并不多。
如何出台政策,支持县域经济因地制宜的发展工商业,发展科教文卫,这是个令人头大的问题,解决好了,国运昌盛。解决不好,影响产业升级,影响共同富裕的目标,影响稳定大局。
一线城市的大城市病会在二三线城市逐步蔓延,经济增长也会逐步放缓停滞,国内矛盾越积越多,避无可避。春运依然一票难求,节假日里高速路依然堵的水泄不通。这是病,得治。
这是市区的房价拉不动了 想拉一把县城的
废纸一张,没有任何意义。县城里连公务员和事业人员都留不住,还想留住普通老百姓?我弟在安徽省某小县城当公务员,据他说,今年体制内搞大降薪,结果一通操作后省级部门奖金加了 2 万,现在已经达到了 8 万,每个月都在按时发,而他们却从 4.8 万降到了 3 万,还不能按时发,一来一回把差距反而大大拉大了,他现在已经申请辞职就等通过了。所以啊,不给底层老百姓好处,只想自己吃肉喝汤,老百姓会用脚投票的
毛用没有
晴天送伞,雨天收伞。
哈哈哈哈笑死我了取消县城落户限制算什么
啧啧啧
取消省城落户限制才值得叫一声好汉
忙前忙后一辈子也比不过上边一句话
至少先允许人口在一个省内自由流动
我农村果然是夜壶
我家里 400 平米的宅基地,离镇上 1.5km,高速路口离我家 4km,往西南 30km 是市区,往东 30km 是县区。平原。可以在市里住鸽子笼,但是还是很享受村里的生活
利好县城房地产,
兜兜转转
终于
它们还是要坑农民!!!
“建立健全省以下财政转移支付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重点支持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多的县城。
建立健全省以下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与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机制,
如果这几条真的能实现,特别是最后一条,如果能跨省流转用地指标(可能太乐观了),房地产才会真的恢复其应有作用,才有未来!
《大国大城》中的作者 8 年前已经有相关调查和建议。但……
那乡村振兴战略呢?还搞不搞
相比缺后劲的县户口,村镇户口变香,农业生产力增强,乡村资源变香,工业化进一步增强可反哺农业。
大中城市户口的牵绊还多。在县域,相对而言,县域传统工业进入瓶颈期,农业变强了,社会也无需农业兜底了,工业化无需农业继续兜底了,则无需通过束缚手段维系城乡生产力、生产关系结构,则一切好自然发展。
中国农民真惨。计划时期城乡二元化限制人口流动,将农民绑定在土地上。开放时期户籍制度压榨其剩余劳动价值,农民只能在当地工作确无法享受同样教育、医保…。现在开放落户政策也只是让他们接盘。真惨!下辈子千万不要做中国农民。
那我想落户到通县
估计省会城市要上车的早上了… 再鼓励也难。现在要缩小目标了
早就该取消了,下一步应该去取消所有城市的落户限制,最终实现无户口,只要身份证就可以
没有意义,现在想落也一样落
5.5 达不到就达不到呗,这是搞啥呢
……
取消户籍制度
市区的买不起,可以退而求其次呀
暂停快速城市化发展了 经济撑不住
会有效吗
会有效吧
不取消这个政策,谈到县城发展时,就有人会拿落户限制这问题说事。
现在取消了这个政策,就有人说这玩意没意义,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基本上就是解决了一个现有问题,就会有人立马给你指出更大的问题,根本不会考虑轻重缓急。
反正横竖都有人说,按自己节奏做事就行了。
县这一级行政单位,存活的空间越来越小了。我的家乡其实就是个县,但是被离着八九十公里的地级市一纸行政命令划成了区,以农业为主的县变成区,唯一改变的就是领导们的级别提升了,来搞房地产的多了,对于我们这些已定居外乡的,在填写祖籍或者出生地的时候,有些疑惑,貌似不能直接省份加县城的写法,作为地级市的区已经没有了存在的空间。我对这个问题无法作出理性的判断,只能凭着自己了解一知半解的信息,作出一些情绪化的表达,不过,希望国家的政策是希望把县搞好,而不是把县搞掉。
总觉得没啥意义,取消除了原本想进城的又有多少愿意落户的呢。。没产业,没好的工作机会,留不住人。。发展不动的啦
没有产业就没有人,挣不到钱谁留着啊,如果能让产业转移,尤其是并不刚需集中劳动力的互联网金融行业,使其逆城市化,才能真正乡村振兴,别的劳动密集型或者研究所可以往大城市集中。别说乡村了,天津离北京这么近,也没见产业来多少。集中并卷,太恶性循环了。
依法保障进城落户农民的农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支持其依法自愿有偿转让上述权益。
反正我是不会自愿转让的;
疫情到了现在这个阶段才发现,土地才是真正的劳动资料,没有土地的话,疫情、核辐射、战争,每一个都是让你吃不上饭的问题;
我户口是被迁出来了,以后我孩子还是得回老家领农村户口,死留一块地,不管怎么样,都能够吃的上一口饭
知乎用户 王克丹 发表 其实一些四线城市早就开始 20% 首付了,提前透支了需求能力,一般人买房还要以来父母的资助,亲朋的借贷来完成首付,明面杠杆加隐形杠杆撬动了房地产在一段时期的繁荣,没有人想过之后的事情。现实就是亲朋间信用越来越弱, …
知乎用户 Orz 辉 发表 不会,国家救不了。 鹤岗之类的内陆重工业和资源型城市衰落,基本上是救不了的。 这是一个产业和地区正常的衰落。 以鹤岗为例。 鹤岗发展十分依赖煤炭,然而一方面鹤岗煤炭开采近百年了,面临枯竭,开采成本非常高,另一方 …
知乎用户 jinning li 发表 怎么可能需要二三十年? 最早 2021,最迟 2030,中国几个对于人口负增长的版本,2030 年就是卫计委的版本,2021 年是梁建章黄文政的版本,联合国的版本是中位数 2027 年,总之最迟也就十来 …
知乎用户 啊啊啊啊啊 发表 我做销售的时候,总结过超过 50 种逼定方式 先说一下逼定方式,就是逼客户交定金的各种方法, 交了定金,客户最后 95% 会买房,(有其它意外,但基本都买了) 最好的逼定方式是什么? 所有的讲清楚了,开始讲: …
知乎用户 周看看 发表 会继续向大城市集中,因为城市间的分工将进一步分化 大城市将会享有更多发展机会,不过相对的,中小城市也会变得更宜居,各取所需 这涉及到 “地方政府竞争” 模型的崩解,与国家宏观调控的再兴 _“两会”结束,“十三五”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