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战前欧洲人民对战争持疯狂的态度,他们不知道战争有多可怕吗?

by , at 27 August 2022, tags : 战争 一战 欧洲 他们 自己 点击纠错 点击删除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孤星泪 发表

你 130 平的三居室住着,早八晚五每个月拿着几千上万的工资,没事吃个烤肉喝个小酒,动不动还能来个城郊游,还能买辆自己的小车。上边父母安度晚年,下边孩子茁壮成长。

这种情况下,你有毛病才会疯狂的支持战争。

可是,如果你不是这样的生活,而是

租着 10 平方的小破屋,房东动不动就涨房租克扣水电费,老板强制每天工作 12 个小时,加班不给钱,迟到早退生病全部扣钱。一个月见不到几次肉,靠着最基本的食物果脯,唯一的娱乐就是买点最便宜的酒跟工友傻喝,孩子是没有的,因为老婆都娶不到,唯一能解决生理需求的是方法是寻找最廉价的性工作者。至于爹妈,谁能顾的了谁呢?啥时候死了,找个地方埋了就算了。

然后,这个时候有人告诉你,给你枪,还发钱,去隔壁家打仗打赢了还能拿战利品。待在这早晚是穷死,闯一下说不定还能有个出路。

战争从来都不是靠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地主打的,他们要么是在上边谋划战争,要么是躲在后边享受战争的好处,战争从来都是靠生活没有保障的农村自耕农、无产阶级、流民来打的。

怎么引爆战争呢?

让自耕农破产,让工人一无所有,兵源就有了。

军事是政治的延续,而政治被经济所决定。

但凡是能过好小日子,也没人愿意打仗。

为什么打仗呢?

因为过的日子还不如打仗,为什么不搏一把?

知乎用户 我竟无言以对 发表

他们早就忘记了

一战前 100 年欧洲最大的战争是第九次俄土战争(克里米亚战争

参战总兵力不过七十万俄军,五十万英法联军(英军 20 万法军 30 万)。最终结果也仅仅是塞瓦斯托波尔陷落,俄国认输并且整个黑海沿岸俄罗斯被去军事化而已…..

俄英法均未总动员,俄国主要使用农奴征召兵,英法派的常备军…..

然后还有个普法战争——这仗两边正规军不少但是真拼命的人数没有俄土战争多,(但是规模其实比俄土战争还大),而且普鲁士和法国都直接动员了——可是教训却也没那么惨痛——拜拿破仑三世的拙劣军事素养,从 1870 年 7 月法国开战到 1871 年 1 月法国就彻底认输一共只打了半年…..

当人们忘记战争的滋味的时候,对战争就会狂热起来。

贵族们觉得战争没什么。战争里自己会穿上军官的制服,指挥着手下人去战斗而不是自己去丧命

中产们会觉得战争烧不到自己头上;说不定还能在战争里再发一笔;如果自己的国家取胜自己又能吃香喝辣,所以会为战争摇旗呐喊

穷人们则渴望来个大的,变革社会秩序——反正自己身无分文,已经不畏惧失去 “什么”,反而是乱世出英雄,所以毫不犹豫的参军开赴战场

忘记历史的人注定要重蹈覆辙

直到战争掏空了贵族的一切,摧毁了经济让他们的产业破产,生活举步维艰,下一秒炮弹还会把自己和士兵一起送上西天;

直到战火摧毁了中产们的房产和庄园,让他们几代的积蓄化为乌有;直到动员令也送到了自己的手上…….

直到每天士兵们无畏也无谓地执行着命令去送死,在肮脏的堑壕里互相射击,吃着百年前的腌肉穿着褴褛的制服,任由枪炮随时夺走自己和同伴的生命……

直到自己所熟知的一切都彻底改变。

一战还好些,因为一战不兴无差别轰炸这种东西。中场休息 20 年,到了二战那就是人间地狱

(如果你是男生的话)你以为只有自己扛枪倒霉就可以了吗?

父母小孩病了去医院?抱歉没有药品供应等死吧。

妻子要分娩?抱歉医院被轰平了没有条件,自己在废墟里生死由天吧。

孩子要吃饭要喝奶?抱歉粮食有限要优先供给前线的战士,你就往后稍稍了就这些多了没有。

想洗澡抱歉没有自来水。那个年代欧洲有种设施叫 “cleansing house”,因为大部分人已经不再有条件洗澡,所以有公办的澡堂大概一年洗个两三次的样子

晚上是没有路灯的也没有电灯,因为灯火管制防轰炸,伦敦大轰炸里每天因为半夜不开灯被车撞死的就有几百人;电是限时供应的;燃气也是没有的;轰炸最严重的时候伦敦不允许市民生活做饭,有冷饭吃就不错了

家人是要分离的——孩子要被强制和父母分开,从城市里疏散到乡村——再见面就是 N 年之后了,能不能互相认出都是问号了

教育?不存在的,学校早没了,老师们扛枪去了战场,校舍也夷为平地了。至于这一代人以后怎么办?“他们为国家做出了牺牲”

战争法律被通过,工会不再被允许,工作时长不再被限制,男人在战场上当畜牲用,女人也要在工厂里当男人用,在工厂里当牛马——一切为了胜利,一切为了战争,我们今天说的电子厂的牛马,互联网的 996,和那时比简直不值一提

上面这一切,都是在英国发生过的——在苏联,在中国 情况比这个还惨——因为没有英吉利海峡里的帝国海军保护,对面的陆军可以直接蹂躏自己的城市,对面的刺刀可以直接捅进你的胸膛….

知乎用户 Zpuzzle​​ 发表

用中国打个比方的话,一战之前几十年的战役,基本就是抗美援朝、对越自卫反击这种规模的战役。

这种战役的特点是,出动人数虽然多,但基本到不了全国动员的级别,并且主战场基本在国外或者边境地区。在战争中,军队虽然有伤亡,但整体上不算高,多者十几万,少的可能就几千人。

至于战争的进程,当时的欧洲各国相对来讲比较 “讲武德”。基本上,如果一方能在某场战役中取得决定性胜利,另一方也就屈服了。战后,那些俘虏基本也都会被释放。

与此同时,对于战争双方而言,无论是战争国还是战败国,在宣传中总是倾向于宣传对自己有利的内容。就算不讳败为胜,至少也能找出一些战场的亮色——比如我军将士英勇杀敌,摧毁敌人多少碉堡之类的。

这样导致的结果是,普通人对战争伤亡的感觉并不直观。

拿抗美援朝来说,前三次战役志愿军打得非常顺——这的确是事实——于是国内舆论强烈要求志愿军继续作战,把美国人赶下海。是彭德怀亲自回国,面陈志愿军的巨大困难,才逐步修改了后面的作战目标。而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解放军的伤亡达到了数万人,但国内更多的是沉浸在 “教训了越南” 的情绪里。

一战对于欧洲人最深刻的影响,来自于在这场战争中,主要交战国基本都进行了全国动员,甚至于拉来了大量的殖民地军队。在平民阶层里,绝大多数的家庭对于战争都是感同身受的。

按照现在的统计数据,一战中各国投入的军队达到了 7000 多万——我们做个对比,现在全世界的总人口是一战时的 5~6 倍,但目前全世界所有国家的现役军队加起来也就是 2000 多万。

若以法国来算,那么在一战中法国阵亡的士兵达到了 120 多万,负伤的士兵达到了 300 万,当时法国的总人口是 3000 多万。而如今,法国在 6000 万人口的基数下,常备军人数也不到 30 万。

其实从一战初期各国的宣传以及决策层的争论来看,主要参战国都没有想过战争会惨到这个程度。德国想的是几个月内快速结束战争——这里说的结束战争,不是说德国觉得自己可以杀光法国军队,而是认为可以通过决定性的胜利迫使法国屈服,那些被俘虏的法军战后是会被释放的。同样的,法国也认为只要给予德军有力的反击,那么德军退却之后,这场防御战也就结束了。但双方都没想到的是,彼此的部队会在堑壕里打上几年,各种 “绞肉机” 式的战役始终不断,一代人的生命就此终结。

按照法国当年的伤亡比例来计算,放到中国的话,相当于一场战役要阵亡 5000 多万、负伤 1.5 亿人左右。

中国抗战打下来,军民伤亡 3500 万人,这个比例其实比法国在一战中的伤亡率还要低。

能理解一战的惨烈,也就能理解为什么一战后英法会对德国绥靖,这背后正是那一代人对于战争的恐惧。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没错,很多民众确实不知道战争有多可怕——这不仅仅因为大众的记忆是短暂的,我们同样需要注意到欧洲在世界大战之前的承平日久。

为了了解部分欧洲人民对于战争的疯狂态度,不妨先看看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欧洲战争。下图展示了 19 世纪涉及欧洲国家的战争数量,以及与战斗有关的死亡人数的数据。这些数据被分为三类战争。国家间战争是两个或更多国家之间的冲突,其中至少有一个参战国是欧洲国家。民族主义战争和内战是一组战争,在 1848 年至 1871 年期间极大地改变了欧洲的权力平衡。这类战争中最重要的是 1867 年意大利统一战争,以及 1871 年普法战争后德意志帝国和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形成。这类战争还包括美国内战,它在 1865 年后重组了美国政治和社会格局。

根据上图所示,欧洲国家之间的战争数量相对较少。从滑铁卢战役,直到 1853~1856 年的克里米亚战争,欧洲依然处于相当和平的状态。当英国和法国因为担心俄国人的胜利可能会让他们控制达达尼尔海峡而参与俄土战争时,战事才扩大起来。即使如此,这场战争依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历史学特雷弗 · 罗伊尔(Trevor Royle)将这场战争描述为:

punctuation mark that emerged almost half way … between Waterloo in 1815 … and the fighting in Flandersin 1914. More than 600,000 men died on both sides during the war, only 20 percent of them from wounds on the battlefield.
在 1815 年的滑铁卢…… 到 1914 年的佛兰德斯战役之间的几乎一半时间里,出现的一个标点符号。战争期间,双方有 60 多万人死亡,其中只有 20% 死于敌手。

然而,人们对这场冲突印象最深的是南丁格尔为推动英国伤兵的护理工作所做的开创性成果,以及在巴拉克拉瓦的英国 “轻骑兵” 的英勇冲锋。

十九世纪中晚期的战争,主要是民族主义战争和内战,这些战争极大地改变了部分地区的政治结构。虽然与拿破仑战争相比,这些战争在规模上相形见绌,但它们在这一时期的其他战争中脱颖而出,并迎来了一场新的权力平衡的斗争,这种斗争将一直持续到 1914 年。在 1880 年至 1914 年期间,只有另外两场重要的国家间战争。一场是 1878 年的俄土战争,它是俄国将奥斯曼帝国赶出欧洲的努力的延续。俄国的成功促使主要大国在柏林召开会议,讨论如何应对奥斯曼帝国的问题。

下表列出了 1880 年至 1914 年期间欧洲国家和美国的战死人数和战争次数,战争类别和参战国家排列。这些国家是按伤亡总数依次列出的。

虽然美国内战是 1815 年至 1914 年期间,烈度与范围相当夸张的战争,但是欧洲人却对美国的斗争兴趣不大,他们认为这只不过是顽固的美国人之间的自相残杀。在最近的记忆中,1914 年之前唯一的大型国家间战争是日俄战争,很多欧洲人也基本上忽视了这场战争,因为它与伦敦、巴黎或柏林以东几乎相隔半个世界的距离。法国和德国的老兵可能会回忆起普法战争的往事,但到十九世纪末,公共舆论对那场战争的记忆已经相当模糊了。


统计图来自_Gambling on War Confidence, Fear, and the Tragedy of the First World War_

知乎用户 倪伟 发表

是的。他们不知道。

因为对本国的绝大部分民众而言,在别人国土上发生并且打赢了的战争,并不可怕。

一战前,欧洲本土有点规模的战争要回溯到普法战争(1870),到 1914 年,44 年过去,当年年龄够参战的人们早已退休,甚至于按照那个年代的平均寿命,已经死了大半了。欧洲国家之间发生的大规模总体战,更是要回溯到拿破仑,近百年前了。

期间其它的战争都是欧洲大军远征打亚非拉。比如八国联军仅仅伤亡数百就横扫大清,赚回来 4.5 亿两白银,参战将士也各自从故宫搬了些宝贝回来。一代人看下来都是这样的战争,民众当然憧憬多多害怕少少。

911 后美国基本上一直在阿富汗 / 伊拉克 / 利比亚 / 叙利亚打仗,大部分美国人民觉得可怕吗?没有吧?

知乎用户 斯波莱托公爵 发表

回答之前,先讲一个故事吧。

德国驻彼得堡的大使普塔莱斯在下午七点钟被带进了俄国外交大臣萨索诺夫的办公室,他们一直以来都是很要好的朋友。

普塔莱斯在俄国已经住了七年,他非常喜欢俄国这个国家,他年纪大了,在这场危机来之前正准备退休,现在他已经几天没有睡觉了,到星期六的时候,他的精神已经接近崩溃。他站在萨索诺夫面前,用极为平静的口吻询问萨索诺夫,俄国是否能同意德国的最后通牒。

萨索诺夫刚和英国大使开完会,他极力试图说服英国大使相信俄国的战争动员并不意味着战争,但是他失败了。

针对普塔莱斯的问题,他按照沙皇回答德皇的话再一次重复道:“尽管俄国已经无法停止战争动员,但是俄国希望继续谈判,俄国认为避免战争还是很有希望的。”

普塔莱斯听了,沉默不语,伫立良久后,他从口袋中拿出了德国政府的最后通牒,他深吸了一口气,强忍着情绪,用平静的口吻朗读了一遍,最后他补充道,俄国如果不同意德国政府最后通牒的后果会很严重。

萨索诺夫冷冰冰地看着他,机械地重复了一遍他刚才的回答。

普塔莱斯激动起来,也再说了一遍:“不同意德国最后通牒的后果极其严重!”

“我还是那个回答。” 萨索诺夫冷冷地说道。

普塔莱斯沉默了一会,颤抖着从口袋中取出另两份文件。“如果是这样,先生,我的政府指示我向您提出这份照会。”

他手中有两份东西,都是宣战书。第一份用于俄国不回答时,第二份用于俄国给予否定回答时。

也许是因为过于悲痛,也许是搞混淆了,他把两份照会一起递给了萨索诺夫,然后,他一只手捂住脸,哭了起来。

萨索诺夫慢慢地接过文件,沉默着不说话,大滴的泪珠顺着他的脸颊淌下来,这两个年迈的男人都哭了起来,他们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大声地哭着,紧接着,他们相互推开对方,开始互相指责。

“你们这是在犯罪,” 萨索诺夫的脸上泪痕满面,愤怒地说,“所有的国家都会诅咒你们。”

“德国不过是在为民族的名誉而战。”

“侵略者根本没有名誉可言。”

“德国不可能对盟友的遭遇视而不见。”

“俄国在这个问题上的态度比德国更为坚定。”

“为德国争取到应该有的国际地位,这是全体德国人的共同意志。

“所有俄国人也不愿意看到沙皇陛下对巴尔干斯拉夫人的遭遇视而不见。”

“民众能决定一切,但是一切却都不由民众来决定。” 普塔莱斯直勾勾地盯着萨索诺夫的眼睛。

萨索诺夫沉默了,没有说话。

“最终摧毁欧洲的,将会是欧洲人自己。” 普塔莱斯深深地叹了一口气,知道自己是时候结束这场无意义的辩论了,他转身离开,萨索诺夫走上前,帮助精神状态已经有些错乱的好朋友颤颤巍巍地走到门口。

故事讲完了,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吧。

人民能决定一切,但是一切却都不由人民来决定,任何个人在时代的洪流面前,都如沧海中的一粟,没有团结起来的民众永远是松散的,他们只能不断地被各种代表们牵着走,只有当他们团结起来的时候,他们才会知道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知乎用户 Xiuquan Yu 发表

一战前破坏性比较大的战争要追溯到拿破仑战争了

拿破仑 1815 年就滑铁卢了

到一战前 这都特么快一百年了

战争的可怕?他们知道个 p

社会的毒打 永远只能揍疼一代人……

知乎用户 Magnus 发表

一战前的大规模战役:普法战争两年间双方死亡人数不超过 30 万。

一战:索姆河战役第一天英国佬就送了 6 万人头。

一场史无前例的战争,谁能想到呢。

知乎用户 杨文理​ 发表

甭说一战前的欧洲人,一战后的德国人总该对战争有清醒认识了罢?然后呢?

强烈推荐大家读一下雷马克的《西线无战事》、《三个战友》以及《凯旋门》,看看面对统治者假 “爱国主义” 之名掀起的全民狂热,个人理智是多么的无力。

雷马克十八岁时即应征入伍,参加了一战。他作战英勇,先后五次负伤,面对残酷的战场,曾经的狂热迅速冷却。战后,这些为国牺牲的青年成为了不折不扣的耗材,被统治者迅速遗忘。雷马克痛定思痛,于 1929 年撰写出版了《西线无战事》。

建议任何对战争抱有罗曼蒂克幻想的人都去读读这本战场实录

我们眼睁睁地看着一个活人,被炸掉了脑袋。看见一个奔跑的士兵,被炸飞了双腿,靠着残破的身躯挣扎着爬到了下一个弹坑。有个一等兵,拖着被炸碎的膝盖,靠着双手爬了两公里。另一个一等兵跑到急救站,手里捧着涌出的肠子。我们看见没有嘴的人,没有下巴的人,没有脸的人。我们只前进了几百米,而每一米上都躺着一个死人。

小说发表后轰动了西方,累计销量超过 3000 万册,并于 1930 年被拍成同名电影,一举夺得了奥斯卡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奖。

影响不可谓不大,于彼时的读者不可谓不感同身受。

然而,有用么?

雷马克不得不目睹德国再一次被掀起 “爱国” 狂热,一战的惨痛教训被耗材们迅速遗忘了,取而代之的是 “我们没有输,我们是被(犹太人)背叛了” 的集体催眠。

于是,他撰写了一系列小说警醒民众,个人最爱读的是描写一战退伍老兵遭遇的《三个战友》。

然而,有用么?

这位前战斗英雄的书籍被纳粹查禁、焚毁,乃至褫夺了德国国籍,不得不避居外邦,几经辗转定居美国。

于是,有了描写反战人士流亡遭遇的《凯旋门》。

在这部小说发布之时,德国也终于彻底消停了。

并非雷马克之功。

而是红旗插到了国会大厦的顶上。

德国被分区占领,炸成一片废墟,可谓家家有住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

一战大致发生在国境之外,德国人民知道战争可怕,但大多并不知道究竟有多可怕。

现下,他们知道了。

下到贩夫走卒,上到达官显贵,都输了个底掉精光。

大家都成了耗材。

于是也便没有了耗材。

知乎用户 鹏鹏​ 发表

真不知道。一战爆发前,欧洲大陆尤其是西欧已经多年没打过仗。

上一次欧陆全面战争还是一个世纪前拿破仑战争。此后西欧就很少发生大规模战争。少数战争比如 1848 革命,普鲁士王朝战争,俄土战争,克里米亚战争等等。

而且很多战争冲突发生在中东欧,比如俄国俄土战争克里米亚战争,比如巴尔干半岛火药桶。至于西欧,19 世纪拿破仑战争后大规模战争还真不多。

很多战争发生海外殖民地外国,欧洲人不了解也不关心。

知乎用户 maomaobear​​ 发表

[

大棋局: 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 布热津斯基 地缘

京东

¥21.50

去购买​

](https://union-click.jd.com/jdc?e=jdext-1546745244229754880-0-1&p=JF8BARcJK1olXg8DUFhZDkgVAF8IGloXVAMAXF5fCEsTAF9MRANLAjZbERscSkAJHTdNTwcKBlMdBgABFksWAm0BHlkdXQQCVFpeFxJSXzI4bStmQ09fKQM4fBdpYQQMXCdeXBhnElJROEseA20AGloVWgUyVF9cCE8SAGwOGmslXQMyFTBdCU8XAWkAHmsUbQYFU15ZDEgeAm0NGlslXQ4GZIjznJ6fvLa4vo2_89OP5IvUo5-phV84K1glBlNWHRtBCE8SBGkNH1gQWAUBXFhZDUIeAnMJB1slXQcDVFpeDEoSAgEJdVsdXQYHV15aDEonA18LKwV7XFUEXF0IXUl5XmlbGwQUDVRsVFxdAUkQBWwLK1kUXAQAZG4)

现在中国人知道战争可怕吗?

你看到多少人说,打台湾,我愿意捐一个月工资,就洋洋自得以为自己是付出巨大代价了?

对战争真正有切肤之痛的,是 1949 年前已经记事的人,至少 1940 年出生。这些人在互联网上发不出声音。

对计划经济配给制,一个月 30 斤粮食,一斤肉生活有记忆的。大约要 1980 年出生,今天已经是中年人了。

对大下岗,突然全城失业,没有就业机会,没有购买力,做什么生意都不行。吃肉都困难有记忆的。至少要 1990 年出生。

今年也 30 多岁了。

现在互联网主流是 20 多岁的十多岁的人,这些人对于战争的印象来自于教科书和自媒体网文。

对于饥饿的概念,来自于纪录片,电影。

他们不知道,哪怕不起战争,仅仅是一次外部金融为危机,一次经济决策失误,落到个体头上,就是一座大山。

政府财政有点钱,能发发奖金,不用灰色收入。,日子也能过的还行,也就不到 20 年。

政府顾及舆情,基层不敢明目张胆的搞,仅仅是最近十年的事情。

真的有战争。

哪是一个月工资那么轻松。

你得还有工作

工资得能买到东西

配给制下你要解决的是吃饱问题

上前线,征兵,战场死亡。

在后方,城市被轰炸,房产毁掉

存款被通货膨胀清零,只有物资值钱。

而没有权力与武力保护的物资,并不属于你。

到了战争,一切规则都会退化为元规则,暴力控制一切。

暴力控制物资,物资维持生存,为了生存,要你什么你得给什么,不给就死亡。

而在战前

平民以为战争是荣耀与别人的牺牲,自己只要被感动就行了。完全意识不到自己会是代价。

——————————————分割线————————————

二战日本人的生活

日本在 1941 年东条英机上台以后,颁布了平民食品配给制度。作为家庭阵线的一部分,由于太平洋战场的开始,日本本土的民众的生活水平一降再降,一个成人每天所能获得的米饭只有 330 克,可以说非常少了,很难填饱肚子,而且米也只能从政府所指定的米店购买。

政府苛刻的细节也体现在米的吃法上。日本的政府在二战战争时期颁布了法规,要求日本本土百姓精米和糙米混着吃,直接食用特别纯的精米是属于犯法行为。之后的几年日本政府变本加厉,对很多日常生活物资进行管制,同时对米、味增、酒类进行统一管制,并且对于私自囤积、违法拥有者会按照当时的经济犯罪判处,可以说非常不人道了。

1944 年左右的时候,正处于战争的末期,由于美军不断的轰炸,日本本土也饱受战争侵害,轰炸导致日本国内的劳动力减少,生产力大幅下降,并且在战事逐渐吃紧的时候,国内的资源出现了严重的短缺,日本民众生活所需要的必需品的供应量与 1937 年相比,棉织品减为 2%;胶鞋减为 10%;皮鞋减为零,纸减为 8%。

再到 1941 年,日本当时政府所规定的 330 克米食被替换成了更加糟糕的食物,替代米的是 300 克淀粉类食物,而副食品和调味品供给量与 1941 年相比也大幅减少,肉类减为约 20%;鱼类减为约 30%,调味品则减到了 50%以下,糖类可是直接就都取消供给。

曾经 1937 年的日本,几乎每人所能获得食物的热量高达 2160 大卡,然而悲惨的是在 1945 年,配给标准已经降到了 1400 大卡左右,可以说当时的日本本土民众几乎是在饿死的边缘徘徊了。面对民众普遍的饥荒情况,当时的日本政府宣称反复咀嚼可以让食物充分吸收获取食物的营养,并且还计划着将橡子作为百姓的充饥食物,号召日本的平民要自行搜集橡子充饥。

日本政府为了满足战时油料的庞大需求,日本本土把能提炼酒精的饮料都被征收给了日本政府,甚至可怕的是出现了松根炼油的情况,经过蒸馏松根变成轻质油,之后再混合酒精便成为了发动机的燃料,但是往往由于油品不好,炼出的松根油基本无法正常使用,更难说为战争供给燃料了。不过,在当时日本国内的澡堂是被政府勒令不得关闭的,否则就会由警察接管了。当时的澡堂老板们为了烧水的燃料愁坏了,甚至不得不将被称为 “爱国鞋” 的木屐当做燃料烧掉,为群众提供热水。

同样在战争末期的时候,日本本土纺织物也是非常稀缺的,变得极其缺乏。原本从澳大利亚进口的棉织物遭到切断,而从中国掠夺的材料又很难以在短时间内加工成成品。日本当时的政府非常愤怒,砸毁了数千台纺织机,改为生产一种名为 “豆腐” 的织物,所谓的 “豆腐” 就是废旧织物和树浆纸屑的混合物。

1944 年的冬季到来,日本正处于投降前夕,由于优先满足日本侵略军队需求的政策,当时的日本东京地区从来没有获得过燃料补给。但多亏日本当时的房屋多是木制结构,得益于此,东京拥有众多木质房屋的优势,当时的日本民众能从轰炸的建筑物残骸中找到木料,使用木料烧火、做饭乃至取暖。

————————分割线————————

一战德国的平民生活

开战后,随着双方敌对行动的开始,对消费者问题的关注如天文数字般地高涨。1914 年 8 月 4 日的宣战布告立即导致了大量基本物资的短缺,产生了在战争期间只会加剧的根深蒂固的危机,尽管季节性和其他波动也是造成不稳定的因素。造成食品短缺的原因有很多,例如俄国与之后的美国均终止了对德国的小麦供应;但讽刺的是德国的地主为了贸易获利在开战之前仍将他们大部分的黑麦收成出口至俄罗斯帝国。英国政府实施的海禁令拦截了本应进口至德国的智利硝石,而硝石对用于农作物的肥料和军事物资都至关重要。英法两国更在此时迫使欧陆上维持中立的国家扣留对德国的物资出口,例如来自丹麦的乳制品:此决策导致了德国人均饮食脂肪严重缺乏。德国官员在战前并未对物资消费不足做好准备,因为他们宁愿获得一场快速的胜利。当战争开始时,文职官员均被用于军事职务,并通过征用固定数量的氮,驮马与农场劳动力而迅速减少了国内的农业生产。粮食的短缺造成了基本商品最令人绝望的持久性危机。然而,消费必需品的稀缺性,如用于烹饪和取暖的燃料与食品短缺相互关联,并加剧了对德国民众生活条件的负面影响。

到 1915 年初,战争头几个月所出现的食物短缺已达到了危机级别。帝国内某些地区在持续几个月严重缺乏小麦供应后,更完全得不到马铃薯供应。挫折和恐惧在民众之间显现。为了获得食品供应,民众时常不得不在长队伍中等候数个小时,等待着总是在预计时间之前便告罄的货物。民众苦涩地形容这样的等候为 “跳波兰舞曲”。这种情况大规模地引起顾客之间以及消费者和店主之间的争端;警方也越来越担心且尝试控制动乱。这样的日常景象持续了多年,因为获得基本商品能力的减少只会作为一种长期趋势,并且其对社会所带来的创伤也是累积性的。同样,士兵们也开始表达他们的不满,他们对有限的食品和对在被征服领土上的生活表示遗憾与痛苦:从比利时到俄属波兰,人们也遭遇着同样的贫困。军中的步兵对他们自己微薄的口粮与军官的口粮之间的区别表示不满。 他们亦对身在国内的家人的饥饿表示谴责;他们宣称,官员们当士兵在前线冒着生命危险时却丝毫没有尽到关心这些家庭的义务。

在柏林,肉类在黑市上的价格从战争前夕的略多于 1 帝国马克,在 1918 年增长至了 25 帝国马克。在开战前,莱茵兰的工人每月平均在食物上花费 26 帝国马克(超过他们每月一半的收入),但到了战争中期则每月需要花费 60 帝国马克。

在战争期间,儿童长期直接或间接地受到缺乏食物所带来的生理及心理影响,例如缺乏维生素 D 广泛引发儿童骨骼变形。农村地区以外的可疑食物来源引起一系列持久性肠胃疾病,这种疾病被嘲讽地称为 “芜菁病”,因为在当时因其纤维块茎而被大众所厌恶的瑞典芜菁甘蓝有时是唯一易于获得的食物。然而,许多疾病也是某些人恣意恶行的结果,无论是被水淡化的牛奶或是被当作鸡蛋粉出售的有毒物质。

当时在相对富裕的鲁尔区城市黑尔讷(Herne),1916 年政府规定的 “正常配给口粮” 仅占普通成年人每日所需膳食脂肪的 ¼。1917 年 4 月,威斯巴登的一名医疗官员发现,自 1914 年 8 月以来,健康成年人体重下降 60 磅是 “不稀罕” 的,即使是那些尽可能采用一切手段获得配给的人也是如此。

————————分割线————————

民国抓壮丁

据抗战时期曾任国民党四川省达梁师管区司令官的周开勋著文记载,国民党政府于 1939 年颁布新兵役法后,组建了庞大的兵役机构,各省均设立了军管区司令部,其下设若干师管区司令部,再下又设若干团管区司令部,以专司壮丁征调和新兵训练。

1943 年夏天,国民政府军政部长兼军事委员会参谋总长何应钦召集各省军、师、团管区司令,到重庆开会。会议期间,国民政府兵役署长程泽润在其所作的兵役工作报告中称:“自 1939 年实行新兵役法起,到 1943 年 5 月止,全国 (东北不在内) 所征出的壮丁将近 1200 万人。”

1200 万壮丁,本是作为兵役机构成绩来宣扬的,不料,当场受到何应钦的质疑:“全国军队包括警察在内也不过 700 万人,而征出的新兵数却比此数大得多。至于伤亡,根据各战斗部队报告,综合起来也没超过 240 万人。你们征了 1200 万壮丁,各部队的长官却天天叫喊要补充新兵,这是什么原因?” 按何应钦的 “算账”,4 年中,有数百万的壮丁神秘地失踪了。

面对何应钦的责问,专司征兵的司令官们叫苦不迭:“征兵困难,逃兵太多……” 据抗战时期曾在四川荣威师管区任职的张登上著文记载:“由于大多数的壮丁都是被强迫、陷害、欺骗来的,在押送途中,他们常常是被一根粗麻绳一个一个地串联捆绑着。而送壮丁的官兵则是刺刀出鞘、子弹上膛,虎视眈眈地押着进行。” 即便如此,被抓壮丁还是逃亡不断,甚至还有集体逃跑的。

据抗战期间曾任兵役机关骨干幕僚的万金裕回忆:四川在 1939 年征兵工作展开实施 “适龄壮丁抽签” 时,因当时征兵舞弊多,壮丁受虐待致病、致死严重等问题,曾引发严重的社会治安问题。1939 年夏,四川隆昌、新都等地发生过“规模很大的民变”。1941 年夏,四川的广汉、中江、金堂等地因役政舞弊“又一次激起民变”。

可笑的是,大量壮丁经常性逃亡,给个别据守交通要道的地方政府带来 “役政” 工作的便利。据周开勋回忆:“巴东伪县政府曾专派一自卫队,抓由湖南、湖北前方逃跑的逃兵,最多时每天要抓几十个人,一个月即可抓数百名之多。这样,巴东伪县政府即可在本县少抽丁,而交新兵的时间反而又最快。”

抓来的壮丁补入部队后,依然逃亡不断。据周开勋先生回忆,就连何应钦也在这次会议上承认:“根据派到各师的点验委员会报告,照每个师的编制人数应有 1.2 万多人,但有的师只有八九千人,甚至只有五六千人,其主要原因就是逃兵关系。”

难言之隐:“层层吃缺贪污”

说到逃兵太多的原因,何应钦说是部队长官 “管理教育不善”, “带不好兵”。这话也不假,但很不完全。实际上,国民党军队普遍缺额还有一个司空见惯但大家都不愿意说破的问题,就是各级带兵长官 “层层吃缺贪污”。

所谓 “吃缺”,又叫“吃空” 或“吃空额”,就是虚报、冒领并贪污部队空缺人员的兵饷、粮代金和武器装备。“吃空”的方法,通常是有意不把部队的兵员按编制编满,在向上级申报领取各项经费时,所报的兵员数多于实际兵员数,其空缺的兵饷、粮代金和被装则为带兵长官私吞。空缺的武器装备军官也敢贪污。贪污之后,拿去倒卖或送人,并安排在作战之后上报损失予以销账。

据原国民党将领郭汝瑰回忆, 1941 年 10 月他接任暂编第 5 师师长时,发现前任师长戴季韬的 “兵一共 3000 多人,却上报 7000 多人。不但领饷吃缺,他甚至把多报部分人的军装、衬衣、被盖等全部拿去卖了。吃缺最厉害的是大米,仅一个月就可多领 1.6 万多斤。这些大米卖成钱,都被戴季韬等人装进了腰包”。

仍据周开勋先生回忆,一些地方征兵官员也 “吃空”,他们在分配兵额时,有意增加名额,如在原定每乡镇分配的 150 名壮丁基础上,再增加二三十名,以此勒索富裕户出钱。在当时,每个壮丁名额可以敲诈一二百半开 (花钱)。如果没有钱,则要求被敲诈人家 “以骡马代兵”,如云南丽江县政府就曾交给团管区四五匹骡马。

壮丁被拉后,即送往体格检查所检查身体。这时,有钱人家的壮丁只要贿赂体格检查所三五十块钱,就能作为身体有病不合格而准予缓征。兵役官员受了贿,顺理成章地就要免去富家子弟的兵役,而上峰派下来的兵役名额,自然就要转移到穷人头上。

富裕人家可以用钱买丁,穷人则千方百计躲避抓丁。对此,保甲长也有办法,白天抓不到壮丁,就在晚上派乡丁去家里抓人;抓不到本人,就把壮丁的父母关起来,逼迫壮丁 “自愿” 当兵;本乡壮丁实在凑不够数,就带着乡丁上路乱拉商客,钱物没收,人充壮丁,“形如匪盗”。

有的兵役官员还专门豢养一批 “兵油子”。据《宜宾县志》记载:民国 33 年 (1944 年)7 月 6 日,宜宾县交给七十六军二十四师七十团的 86 名新兵,全系收买的兵痞流氓。这些人以充作壮丁为生计,每次得买身价 1500 至 5 万元 (法币),先领一部分,其余暂存乡保长处,每 1 万元生息 1000 元,待逃回之后,即取领本息。乡保长平时把他们供养起来,其 “安家费”“供养费”,一律向民众摊派,承办者从中渔利。

值得一提的是,在一些地区,保长、甲长一旦完不成壮丁 “征集” 任务,保长、甲长本人则被抓去充数,毫不留情。

“没有把新兵看成是人”

为什么要逃? 在周开勋的记忆中,国民党的役政 “弊病丛生,惨绝人寰”,壮丁的衣食住行 “惨不忍睹”:

壮丁穿的——“冬发夏装,夏季不发…… 每人发一套汗衣裤、一套单军衣裤、一顶军帽、一床灰毡 (有时不发)。”

壮丁吃的——“按规定由县政府粮食仓库拨给”,由于接送壮丁的长官肆意克扣壮丁的粮饷,军粮 “发给新兵部队时,则掺入沙土细石”,且 “每人每日八两”,吃掺了沙子的稀饭还要求 3 分钟吃完,美其名曰 “培养战斗作风”。克扣下来的余粮,则趁机卖出,中饱私囊。

壮丁住的——在云南大理三塔病兵集中处,10 月深秋季节,“轻重病员同塞在一间大房里,全无被盖,只是用些稻草铺点盖点,满屋粪便狼藉,臭秽逼人,惨不忍睹”。

壮丁患病——“政府对新兵的待遇和生活不重视,使新兵穿不暖吃不饱,有病无药医”,相当一部分壮丁 “未到前方就病死了,因此人人怕当兵”。用周开勋的话来说,就是 “没有把新兵看成是人”。

兵役视察流于形式

当时,乱抓壮丁的现象十分普遍,就连专司兵役的司令官们也承认:“拉捆壮丁现象各省都有。” 这话,在张登上的《国民党兵役视察目击记》等文章中,能得到一个极富讽刺意味的 “佐证”:

全国第二次兵役会议后,国民党政府军政部针对各管区办理兵役的基层干部积弊甚深的问题,决心建立全国性的兵役视察网。1941 年 4 月和 11 月,遴选 “兵役干部训练班” 优秀学员 120 人进行训练,学习结业后分别派驻各师管区担任驻区视察员。

1943 年 12 月中旬的一天,四川荣威师管区来了一位派头不小的兵役视察员训话:“本视察员奉命代表军政部前来视察,一切有关违犯兵役法令的问题,都要严肃处理。言出法随,绝不姑宽! 尔等全体土兵有苦诉苦、有冤鸣冤,切勿疑惧不前,因循自误……”

据当场统计,全连竟有 90%以上的新兵都有冤屈,诉说起来声泪俱下。大部分壮丁均是被拦路强拉而来;有一些是地方上的乡镇保甲贪污受贿,大搞移花接木骗来的;有一些则是因为得罪了 “地头蛇” 被陷害来的。这当中,竞有两名年仅十五六岁的中学生,因回家度假被强拉来的。

面对上级派来的 “青天大老爷”,壮丁们希望拨云见日,岂知,这又是一场骗局。不仅如此,这个荣威师管区和荣县县政府,后来竟然 “因兵役工作显有成效”,受到了上级的传令嘉奖。(据中国历史研究院)

————分割线————

解放区情况

在晋绥军区建军会议上的讲话

贺 龙

  (一九四七年四月十一日)

  这个会议已经开了一个多月。由于蒋介石、胡宗南打我们,所以最近我很忙,今天才来参加大会。在此以前,有些同志在大会上发了言,有很多同志在小组会上发了言,会议纪录几十本,我虽然没有时间全部看完,但也看了一些,并听了各小组的汇报,所以对大家发言的主要内容是知道的。现在我讲一点意见,供大家考虑研究。

  一、这次总司令和少奇同志参加了我们的会议①,并向大家作了报告,他们对晋西北的工作作了评价,也提出了批评。少奇同志严厉批评军队脱离群众,违犯了人民的利益,并严肃提出,看晋绥三百万人民投票还要不要这个军队和党,如果要,这个军队就有存在的必要,如果不要,就下命令解散,连分局也解散。晋绥工作中存在的缺点和错误,从总的来说,我们领导上要负主要责任。同时,每个干部、每个党员是否也应该很好的反省检讨一下,来到晋西北后为人民做了多少工作? 与人民勤务员的光荣称号是否相称? 是劳动人民的好儿子还是坏儿子!值得大家深思。

  我们一二零师从一九三七年来到晋西北,当时我军的主要任务是打日本侵略者。另外还有三大任务:一是扩兵,二是搞资财,三是搞武器。晋西北差不多每县都有我们的工作同志,我们八路军走到哪里都很香,很吃得开。为什么呢? 因为阎锡山、XXX 和 XXX 的部队到处奸淫掳掠,无所不为,老百姓对他们切齿痛恨。我们八路军一去,这些顽军都不去了,所以人民拥护我们。开会号召参加八路军,大家举手就跟着我们走了。杨旅长在神池义井学兵团②一下扩充了一千七八百人。过不多久,我一二零师就由过黄河时的八千多人,扩充到几万人。一九八年底,师主力去冀中,留下一万多人坚持斗争,这时人民是很拥护我们的。但从一九三九年起,我们干了许多违犯群众利益的事,到今年一九四七年,脱离群众的现象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在座的同志那个敢担保,我们违犯群众利益的现象是一年比一年减少的? 我就不敢讲。我们违犯群众利益和政策主要有哪些表现呢?

  首先,为了解决吃饭问题,我们从一九三九年开始挖老百姓的地窖。一九四零年我们搞 “四大动员”,一是普遍的挖老百姓的地窖,出现了逼死人的事。三支队挖老百姓地窖时,甘主任③赶去及时纠正,一个晚上就制止住了。虽然部队自己吃野菜,饿坏了一些同志,但却救了多数群众。如果继续挖下去,就会把老百姓的东西搞光。二是没收群众办的企业。临县把澡塘、煤窑都没收了。三是在纠正“四大动员” 错误时出现了 “左” 的倾向,有的地方杀了一些人。

  第二、在生产时,侵犯群众利益。我们晋西北地瘠民贫,有的地方连喂马的草也没有,所以全靠老百姓养活我们是不行的,于是我们部队自己组织搞生产。这个方针本来是很好的,全国都会赞成。但是,由于我们在生产中实行 “统一领导,分散经营 " 的办法,从军区到旅、团、营、连、战士层层规定上交的任务。这种办法恐怕任何根据地都找不到,于是出现了很多问题。八分区一个连办了十几个商店,一直开到黄河边。有的商店就搞投机倒把,剥削老百姓。如利民堡商店用六块白洋买进的一匹布,卖出要二十八元,一匹布要换胡麻一石二斗到二石二斗。有的地方要用十一亩莜麦才能换一匹布。据说六分区、绥蒙、卫生部、政洽部都有这种现象。

  有些单位搞 “好汉股子”,像日本人在中国工商业上插日本旗子一样,自己一个子不出,就要参加分钱。如三五八旅八团在临县一分钱不出,就要参加分红。政治部的家业,司令部副官处的几十万白洋,卫生部的一千万元农币,这样大的家业是怎样搞起来的? 有没有剥削群众的血汗? 应该很好反省一下。

  有的部队占老百姓的好地。特务团自己不开荒,去占群众的水地种。该团驻康宁的单位,把农业生产变成了放高利贷、买青苗。这种现象,无论是军区、分区和主力兵团都有。有的部队名为自己生产,实际上盖房子、运东西等,都让老百姓来干。对粮食搞统购,实际上是抢群众。有些地区收不到公粮,就搞公粮变款,所谓 “公粮变款”,实际就是抢,并出现了捆绑、吊打、禁闭、甚至打死老百姓的严重事件。对此,行署、后勤部应该很好反省。有的商店违反商业政策,有的包庇走私犯、逃避兵役者,有的成了土豪劣绅、特务的庇护所。如阎锡山有个少将特务,在我们十七团的商店里住了几个月,也无人过问,他把我们的情况搞清楚后又跑回太原。我们有些同志为了赚钱,已经到了敌我不分的地步。所以,有的群众说:“八路军的钱都是商店化了。”“共产党以前是铁的纪律,现在是豆腐纪律。” 等等。对上述问题,至今我只听到黄新廷④将他们部队的商店整顿了一下,把有的商店关闭了,经理撤了职,没收了他的枪,拉走了他的马,群众说真是大快人心,“我们得到解放了。”此外,我再没有听到有第二人把自己办的商店等企业好好清理整顿一下。

  第三、搞走私和缉私,增加了内部矛盾。现在为了搞钱,不少单位搞走私。如三分区和八分区一支队、三十二团和十七团合伙搞走私。有的单位则通过缉私来搞钱。如独三旅走私时,第一次被三分区缉私拿走,于是该旅就要组织骑兵营去夺;第二次又被缉走了,就提出要抓孙占彪。走私是违法的,缉私是应该的,但是并没有缉到多少奸商,而是地方搞军队、军队搞军队,所以实际上是自己搞自己,结果增加了军政之间和军队相互之间的矛盾。

  第四、军队组织纪律差,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群众的负担。一九四五年我来到河东,在平川的张家庄看到我们有的部队纪律很差,随便向老百姓派差。正是秋收期间,有几个团要了几百副担架放在团部备用,说是为打仗的需要,而实际上却让拾担架的龙百姓去干挑水、烧水、背柴、背草、铡马草、喂马、背麦子、磨面等十几种杂活,另外又就地动员了几百副担架。我看到这种情况,把供给部长找来批评了一顿,让他把担架队解散,赶快放老百姓回去秋收。

  二、我们从一九三七年来到晋西北,到现在已经有十来年了,但老百姓的生活仍很贫穷,有的穷苦到了卖儿卖女、卖老婆的地步。临县贺家坡有一个村的群众大部分没有被子,卖老婆的有好几户。兴县是个模范区,也有饿死人、卖儿卖女的现象。岢岚县是一个三万多人的小县,也弄得残破不堪,老百姓穷困到了极点。我们晋绥根据地问题严重到这个样子,少奇同志及时给我们敲了警钟。有些问题我们上头要负责任,但参加今天建军会议的高级干部,是否也应该很好检查一下,我们军队应负什么责任? 你们自己有什么责任?

  建军首先要搞好思想建设,明确我军的宗旨。因此,必须反对和克服当前在军队中存在的几种错误思想和错误倾向,主要是:

  第一、要反对军阀主义。在我们一些部队中,军阀主义相当严重。不仅在政治上没有民主,基层干部管理简单粗暴,随意捆绑、打骂士兵;而且在经济上也不民主,领导掌握行政开支大权,随便批条子,钱随便用。团以下部队的农业生产,百分之九十九的经济收入没有用到战士身上。军区、分区也没按规定把经济收入的百分之八十用在士兵身上,所以士兵生活艰苦,就出现了战士大量逃跑,部队不巩固的状况。其中三十六团最为典型,有一个连队一个班就逃了六个兵。班长不敢向连长、指导员报告。该团有的单位把逃兵抓回后拴在马尾巴上拖,或是枪毙后把帽子拿到部队,去吓唬其他士兵。所以这个团的士兵打了胜仗、行军时都跑,如打了败仗就跑完了!可见这个团的军阀主义已经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二十七团有个连怕士兵逃跑,晚上把门倒锁了,甚至在门上挂手榴弹,结果士兵还是开窗逃了。岢岚县一个区就有几百名逃兵,都拿着手榴弹,他们表示,如果让他们归队就同归于尽。

  但是,我们对军阀主义的认识,也不能只缩小到打人骂人上。我认为凡不符合无产阶级思想的言行,比如上面讲的生产中出现的侵犯群众利益,搞 “好汉股子” 等等做法,都是军阀主义思想作风的表现,如果我们不把这些军阀主义反掉,建军也搞不好。

  第二、要克服本位主义。有些部队和单位没有全局观念,只顾自己的局部利益。因此,在处理上下级之间、同级之间、兄弟部队之间的关系上,在处理人员、武器和供给等问题上,都表现出了只关心局部,不关心全局;只顾自己,不管别人的本位主义。

  第三、要克服自由主义,开展认真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党章明确规定,在同志之间应该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可是,我们有些同志明明对某人有意见。就是不敢进行批评,此人在不敢讲,此人不在也不敢讲,对其他同志、其他地方的错误不敢批评;对下级的错误不敢批评,对上级的错误更不敢批评;对别人的错误不敢批评,对自己的错误也不作自我批评,认为自己是百分之百的布尔什维克。所以,六分区的同志原来非要叫孙超群⑤来,好像有天大的问题,现在他来了,又提不出什么问题,正像俗话说的:门角落里的土簸箕——没有一点勇气。

  毛主席在 “七大” 时说过:“我们都是有缺点的布尔什维克。”所以,我们希望同志们在党的会议上,要反对自由主义,有意见尽量翻,有什么话尽管讲,大胆的揭发。只有这样,才能通过讨论或争论,明辨是非,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向无产阶级思想靠拢,把今后的工作做好。

  第四、在建军思想上,要克服单纯军事观点。要搞好建军,除在军队内部反对军阀主义、本位主义、自由主义和贪污浪费等错误倾向外,关键是要发动群众,反对恶霸地主,解决群众的土地问题,发展生产,提高群众的生活,把地方工作搞好,把根据地建设好。这样,建党、建政就有了基础,建军也就有了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基础。我们绥远根据地是怎么搞垮的? 就是因为脱离群众,失去了群众基础。所以,一九四五年我到绥远时,曾批评他们的党、政、军的基础是建筑在马背上的。现在,我们部队中出现土兵大量逃跑的现象,这同地方工作没做好,士兵家庭生活困难也有密切的关系。

  搞好地方工作,当前主要是发动群众,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调动广大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所以,军队要拥护并积极参加地方的土改,要成为一支土地改革的军队。我原来还以为,军队同志都是赞成土地改革的,但实际并不是这样。临县贺家坡曾发生了两件事:一件是三五八旅有一个姓曲的副营长,回到家中庇护地主老子,阻碍群众对他老子的斗争,还说什么他家不是地主而是富农,“党的政策不消灭富农” 等等。另一件是三分区有个会计包庇地主丈人,并开了清单,说丈人家的一切财产都是他的。群众和他进行说理斗争,对他说:“八路军里没有你这样的人,你不配作八路军。” 还把他的军衣、军帽给脱了,并要求把他拉回村里去斗,我们批准了。这两件事表明,我们军队有些同志,特别是少数地主、富农家庭出身的干部、战士,对土地改革是不太赞成的。但绝大部分同志的表现是好的或比较好的,如分局张子意同志⑥马夫的哥哥是地主,他不仅积极提供材料,配合地方工作,还回去亲自参加斗争,帮助搞土改。从这正反两方面的事例告诉我们,应该积极做好地主、富农家庭出身,或娶了地富女儿作妻子的干部和战士的思想工作,教育他们要站稳无产阶级立场,党员要站在党的立场上与剥削家庭划清界限,如果有谁敢包庇地富家庭,情节严重,群众反映很大的,要开除党籍、军籍,甚至送回原籍,让群众批判斗争。要是不这样做,我们就不是一支人民的军队,群众就会不拥护我们。

  过去,我们开会都是讲好的,从去年起,才开始讲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特别是这次少奇同志对我们工作中的错误提出了严肃的批评,甚至把它提到如果老百姓投票说不要晋绥军队和党都可以解散的高度。对此,有些同志可能一下子难以接受,但的确绐我们很大的震动。因此,在这次建军会议上,同志们不要去扯那些鸡、鸭等枝节问题,应该集中精力去揭露我们过去工作中存在的主要缺点和错误,讨论研究克服的办法,如何把我们地方的工作、军队的工作来个一百八十度的转变,把今后工作做好,这就是我们召开和开好这次建军会议的主要目的。

  [注释]

  ①一九四七年三月二十六日,中共中央在陕西清涧县枣林沟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决定: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留在陕北主持中央工作;刘少奇、朱德、董必武组成中央工作委员会,前往华北进行中央委托的工作。三十一日,刘少奇和朱德等从陕北绥德县出发。四月一日过黄河。二日到达晋西临县三交镇,与周恩来、贺龙、董必武、叶剑英、杨尚昆会晤。八日,刘少奇和朱德参加了晋绥军区建军会议。刘少奇在会上作了报告,批评了晋绥地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②杨旅长,仰晋绥军区独立第三旅旅长杨家瑞。学兵团即新兵团。

  ③甘主任,即晋绥军区政治部主任甘泗淇。

  ④黄新廷,当时为三五八旅旅长。

  ⑤孙超群,当时任晋绥军区第六军分区司令员。

  ⑥张子意,当时任中共中央晋绥分局副书记。

  * 一九四七年三月三日至五月八日,晋绥军区召开了建军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军区、军分区、地方兵团、野战军团以上军政干部。会议就部队建军思想、兵役问题、战役检讨、政治教育、党的工作、财政供给等问题进行了讨论。贺龙在大会上作了两次讲话,这是在会议中间的一次讲话,五月六日,他又作了会议的总结报告。

贺龙军事文选 / 贺龙著,总参谋部《贺龙传》编写组编.—北京:解放军出版社, 1989

知乎用户 天生万物以养人 发表

知乎用户 叶赫乎 发表

他们确实不知道。近代欧洲出现职业化军队之后,普通老百姓就和战争没啥关系了。当时的国家间的战争有个特点,就是职业军人占总人口的比例极低,以至于战争跟普通老百姓没有太大关系,而战争的胜负也跟国家的 “综合国力” 没啥关系,完全是双方职业军人数量和质量的比拼,跟现在的体育比赛很类似。最典型的就是普法战争,《最后一课》里只提到大人们在新闻上看到战败的消息,可从没提过说哪个同学的父亲、兄弟战死的消息。《柏林之围》里靠几封假信就可以伪造战胜的消息。这在总体战时代是不可想象的。开启总体战时代的是拿破仑,可那已经是十九世纪初的事情了。在滑铁卢后的近一百年,也没有这样的大战了,惨烈的拿破仑战争被认为仅仅只是个例外。所以后来才有了一战打的皇冠掉落一地无人捡拾。

知乎用户 非凡 发表

在这个问题下最好不要讲小故事,借题发挥。这没意思。

一战最大的问题就是实行国民总动员。

在此之间的欧战,从来没有过这么大的国民动员规模。

19 世纪的很多战争中,有商人团队,医疗团队,妓女,买小吃卖火烧的跟着战场转移。

从来没有军队去攻击他们。

这些人跟着战场转移的目的,就是可以赚钱。

而作战双方的军队将领和士兵都很欢迎他们,认为他们提供的服务很好,可以解决实际困难,缓解士兵的紧张恐惧心理。

有的时候,就是士兵在山谷中战斗,平民在山头看热闹。

村子外面战火连天,村子里一派和平气象。

在鸦片战争时期,英国军队花钱就可以雇佣中国老百姓当挑夫,挖掘战壕。甚至到了八国联军侵华的时候,还是有老百姓愿意为了钱给这些侵略军服务。

造成这一切的主要原因,就是国家民族意识还远未深入人心。

绝大部分老百姓认为战争和自己无关,那是政治家的事情,我自己只要过好日子就可以了。

动员老百姓参战,这在 19 世纪还认为是不恰当的行为。

政治是贵族游戏,老百姓最好不要掺和进来。

面临军队不足,花钱雇佣外国军队,也比动员老百姓参战更好。

老百姓也乐见于此。

你们打仗,我不管。

只要士兵没有严重违纪行为,烧杀抢掠,老百姓不会主动去理会的。

一战前的欧洲,国家民族意识空前高涨,对于社会矛盾难以容忍,资本主义先发国家和后进国家的竞争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

国内矛盾已经无法内部消化,必须要扩展到外部去。

喊打喊杀之风盛行。

与此同时,人们对于战争的认识依然停留在 19 世纪,这是政治家的事情,老百姓只要鼓动政治家发动战争就行了。作为百姓就等着看闹热。

这不只是老百姓,各国的贵族和精英也是如此。

英国的年轻贵族就十分踊跃,纷纷参军,要到第一线去战斗,为自己的家族增添光彩,为自己赢得人生最重要的资本。

一方面要将矛盾外溢,一方面认为战争没那么可怕,骑士精神闪光辉。

一战是人类战争的分水岭,是近现代工业发展的一次重大检验。

大家都知道索姆河战役在 5 个月时间里,双方伤亡约 134 万人,其中英军 45 万余人,法军 34 万余人,德军 53.8 万人。

而发生于 1916 年的索姆河战役,距离一战结束还有两年时间。

19 世纪影响最大的克里米亚战争,被称为相当残酷,也是现代战争的雏形。

在这场战争中,

俄军损失 52.2 万余人,土军损失近 9.6 万人,法军损失 9.5 万人、英军损失 10.2 万人。

这些都是职业军人,里面没有多少平民。

战争很可怕,但只要不是死自己,那有什么关系呢?

就像现在的俄乌冲突,挺俄派和挺乌派,你们想这场战争停下来吗?你们觉得这场战争残酷吗?

深陷在战争中的人,和置身事外的人,对于战争的感受大不相同。

你坐在电脑前,或者拿着手机在网上发表评论,是一种闲暇时光的消遣活动。

而一战前的欧洲老百姓,就是这种认识。

没有想到工业革命的发展能进步成这个样子。

贵族和职业军人很快就消耗完了,不动员全体国民,那就是死路一条,丧权辱国就是铁板钉钉的事实。

上战场吧。一支步枪,200 发子弹,没有时间训练了,先上车,在车上给你讲一下步枪发射原理。

高喊着战争的人在战壕里瞬间清醒了,一发炮弹袭来,就落在自己的脚边。

过了一会儿,清醒过来,万幸自己还活着,甚至还轻快了不少。

仔细一看,原来是腿没了。

知乎用户 团子 PMP 咨询 发表

德国统一后,社会各阶层民族主义情绪高涨,媒体大肆宣扬 “地缘政治学”、“生存空间论”、“人种优劣论”、“武力决定论” 等等,其主题是德意志人是最优秀民族,注定对世界起到支配作用。
对这种民族主义情绪,政府有意培养,学者也著书立说加以解读,正当化这种疯狂的自命不凡,这是后来纳粹在德国崛起的思想基础。
意味深长的是,虽然很多人将德国的侵略扩张下意识地归罪于上层容克贵族,但实际上煽动民族主义最卖力的却是德国新兴的工商阶层及专业人员阶层。比如在这方面影响力最大的 “泛德意志同盟”,其成员多为大资本家、议员、律师、媒体老板和主笔、政府官员、军官、牧师和教授等。

其他各国也多多少少存在着这种民族主义激发的好战情绪。如果今日的人们了解到,在 1914 年 8 月一战爆发时,在不少欧洲国家首都,人民自发上街庆祝,包括远说不上军国主义的英国,伦敦特拉法加广场上也是 “欢声雷动”,该作何想?[1]

参考

  1. ^https://mp.weixin.qq.com/s/beByazkMGbwEQeeA0DM4PQ

知乎用户 糊面包 发表

一战给所有的统治者都上了很好的一课……

民心可用,都是假象。

“爱国心” 只能支持他们体面的赢,而不是输,甚至不能支持他们赢的不体面。

威权的最核心正当性来源,就是,赢…… 国王能给我们带来好日子;一雪前耻;打败敌人……

一旦,你输了,或者大家被战争拖的生活质量下降了…… 反抗和叛逆到来的非常快…… 所谓的民族自尊心、“爱国心” 都只能支持共富贵,支撑不了太久的共患难。

德国如此,俄国如此…… 二战德三、日本和意大利也一样如此。

不是民选政府的民众觉悟更高,而是民选政府这种反对早就让你下台了,而维权政府只能等到大败亏输或者生活艰难的时候才会发现他们引以为傲的民族士气和动员能力竟然会退潮的那么快,甚至调转枪口变成敌人。

今日也一样,民心要的是赢,越赢越旷热。为什么最近佩洛西落地舆情这么汹涌。因为他们对 “赢” 动摇了,觉得我们是不是输了一小点;再往前是上海封控,对防疫的盛赞瞬间就冒出了很多不一样的声音,这就是民意的反噬。

人民是不会犯错了,人民永远都是正确的。因为,错误的那些,都已经被掀翻下去了。只是,民意是善变的。他们只会随着自己的利益来评价。

知乎用户 Auditore II​ 发表

一战之所以被称为一战,就是因为他是欧洲第一次各国都动员平民和社会力生产力量打总体战,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用工业化的大杀器进行的战争,所以其破坏力也是史无前例的。

一战之前,绝大多数欧洲民族是没有经历过总体战的经验的。中世纪那种打来打去在中国历史的视角基本不超出村民械斗和军阀混战太多。这种战争的经验无非就是打赢了吃肉,打输了吃土,谁来不是纳粮,最不济二十年再长出一波韭菜之后再来过。

欧洲历史的总体战基本要去到三十年战争和拿破仑战争才逐渐形成,以克劳塞维茨著《战争论》为理论成熟的标志,这时已经是 1832 年了,离一战也就三四代人的时间了。相比之下,以国家政治和社会资源为战争研究对象的《孙子兵法》的形成,已经是两千多年前的事情了。因此关于总体战这件事,欧洲平民的记忆跟长期与游牧文明进行文明级总体战 (游牧文明的全民皆兵军国体制 vs 农业帝国常备军和社会动员体制) 的我国平民的记忆,是完全不同的。

在此之前,你跟欧洲平民说一场战争能把一个国家国库打空,人口打出年龄断层,是没有人能够想象的。

知乎用户 花村妇联主席​ 发表

如果战争真的像你想的那么可怕,那一战的受害者德国人为什么要发动更狂热、更惨烈,死亡人数更多的二战?

一战到二战只有 20 年,如果算到 1935 年希特勒公然违反凡尔赛和约开始扩军,只有 17 年。区区 17 年,断不至于让德国人好了伤疤忘了疼。

二战德国虽然输了,但也打出了真正的统战价值,冷战时期东西德国都是各自阵营的王牌打手,冷战后统一的德国更是欧洲经济的实际主宰者之一,跟日本这种狗一般的货色待遇天差地别。虽然还是逊色于法国,但德国这辈子也没过过几天骑在法国头上的日子,可谓回归历史常态。

当战争耗材虽然可悲,但总比当砧板上的鱼肉强。

知乎用户 郑云潇 发表

“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战争论》

讨论一战前欧洲人民对战争的态度,绕不开给战争下一个明确的定义。我觉得正如克劳塞维茨所言,战争是一种政治工具,如果加一个限定的话,它通常是在其他所有政治工具都无法解决问题时,最后被使用的政治工具

国家利益分为两种,可以妥协的边缘利益与无法妥协的核心利益。当边缘利益互相冲突时,可以通过谈判来分配。当边缘利益与核心利益冲突时,持边缘利益的一方会知难而退,因为持核心利益的一方不惜为此发动战争

然而,当两国的核心利益互相冲突时,就只能诉诸战争来解决了。战争的结果,要么是一方被消灭,要么是一方因无法承受的预期损失被迫在核心利益上妥协,要么是继续战争不符合任意一方的利益,导致相互妥协停战

当然,就战争与非战争的分界线,好像并没有标准定义。如果你把它理解为有组织攻击的话,那么炒作粮价导致大量发展中国家人民饿死算战争吗。资助反对派,破坏目标国家政治稳定,并附加制裁,又算不算战争呢

为避免歧义,此处讨论的仅是那种大家都普遍视之为战争的,一群人拿着武器和另一群人厮杀的行动。这种战争,本质上是一种赌国运,风险极大。所以很少有人会仅仅因为憧憬而赌上一切选择它,更多则是别无选择

这就像如果我拿一把俄罗斯轮盘赌的手枪,让你对着自己太阳穴扣下扳机,你同意只能说明你疯了。但要是我说敢扣就给你一个亿,死了也打到家人那里,你可能就扣了。没有人真的想死,只是有些事让 ta 认为值得献身

欧洲人民同理,不妨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德国人,你能接受世界已经被先发的列强瓜分殆尽,自己发展空间被锁死吗。如果你是英国人,你能接受欧洲的均势被打破,出现一个陆权霸主像拿皇一样推行大陆封锁吗

如果你是法国人,你愿意白白放弃收复阿尔萨斯洛林,一雪前耻的机会吗。如果你是土耳其或奥地利人,你愿意见证国家化为碎片,少数族裔纷纷独立建国吗。不管之后是否后悔,至少应该承认其最初认为值得的合理性

今天的我们自己,难道不是这样吗。就拿本人举例,看过我之前回答的人,应该能充分感受到慎战情绪。但这种心态的另一面,则是一旦有必须开战的情况必须战至胜利或毁灭,没有中国的世界更是适合直接聚变重置

更何况,相比于今天的我们,那时的欧洲人民没有电视和互联网,无法直观感受战争的惨烈。人均寿命导致无法从参加过欧陆大战的祖辈那里获得经验,父母辈则更多在砍瓜切菜,因此那一代年轻人很可能会产生误判

知乎用户 海寇 发表

列宁和红军用实际行动告诉你:我们当然做不到吊死德皇,但是我们可以吊死沙皇。


欧洲人最大的问题不在于没有认识到战争的恐怖,而是在于:他们没有认识到,吊死自己身后的皇帝比吊死对面的皇帝要容易得多。

知乎用户 云金曜 发表

因为他们确实不知道啊。

在当时,战争在欧洲人眼中没什么大不了,对第三世界国家的战争就是单方面砍杀,耀武扬威的欺负人,砍了脑袋不算,还要夸耀一番文明世界真理的力量,这是 “浪漫的英雄远征”;而欧洲列强之间的战争呢,拿破仑战争以后的一百年里,欧洲大仗没有,小仗不断,列强间的战争属于耀武扬威的“武装散步”,1864 年普丹战争打了 9 个月,普法战争也不到 10 个月,普奥战争打了 2 个月多一点儿,所以欧战开始时的“圣诞节回家过年” 算是一种普遍认知。

人们从未意识到死神的来临,他们不过以为这是儿戏。毕竟从君主上论,大家都是维多利亚老太太的孩子们,实在亲戚表兄弟打架哪有隔夜仇,从经济上论,欧洲的经济早就实现了 “一体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闹矛盾也就闹一阵儿,难道还能真杀红了眼,从社会上论,1848 年革命以后,欧陆的美好年代持续了近 70 年,新奇技术层出不穷,技术每天都在改善生活,虽然在很多方面不尽人意,起码工人们不满意。但是总体上说,人们的生活质量在节节攀升,大宪章颁布了,普选制推行了,博览会开展了,“有色人种” 被抓来聚在大都会里供人指指点点了,每天一睁眼都会有新鲜事物改变了生活,跨越大西洋的电报传来了,飞艇上天了,头疼了喝一杯可乐,难受就服用阿片酊,电影放映了园丁踩水管子的滑稽片段,唱片机里传来了来自古老亚洲的声音…… 处于这一时代的人自然会打心里相信人类越来越充满爱与美、“明天会更好”的。社会高歌猛进,社会矛盾虽然也逐渐凸显,但是人们普遍是自信的,“大不了闹一闹”,“大不了就打一仗”,打仗无非就是扛枪溜达一圈儿,一年半载见分晓,赢了自然好,输了也无非死几个人,总之大概不是我。当然,天真的人们还不知道,技术可以带来繁荣,也可以危机与冲突,带来死神与地狱,还有长达三十年的绝望与颓唐。

最后呢还是说,茨威格《昨日的世界》与塔奇曼《骄傲之塔:战前世界的肖像(1890-1914)》是两本绝佳的书,茨威格是用亲历者的眼光哀悼追忆美好的战前时光的,塔奇曼女史则是以整理研究者的眼光把那段美好年代的历史事件和社会思想完整准确复述出来,都足以让我们了解战前欧洲人的普遍心境。

知乎用户 到岸读行者 发表

今天资讯这么发达,电影和纪录片都告诉人们战争有多么残酷了,那么,不照样有的是人喊打喊杀么?不照样战争还在世界很多地区进行么?

人是很健忘的,又是好斗的。

1815 年拿破仑被干掉以后,一直到 1914 年,这中间欧洲 99 年整体是和平的。尽管偶尔会有地区性战争比如英法土和俄罗斯在克里米战争和德国的统一战争。

虽然拿破仑被干掉了,但是拿破仑释放了前所未有的东西:民族主义。

民族主义这东西劲儿特别大,民族主义这东西玩好了,凝聚力超级强,立马能让之前一盘散沙的一群人形成一个拳头,而玩脱了,就是全世界都欠我的,除了 “我们”,所有“他们” 全该死!

而在 1815 年到 1914 年之间,欧洲各国的民族主义兴起,尤其是一盘散沙的德意志,被普鲁士通过民族主义纠集在一起,让德国的民族主义爆棚。也难怪,一盘散沙的德意志都拉胯几百年了,突然间被凝聚到一起,爆发出了巨大的战斗力和创造力,几乎短短几年,从一个个落后的邦国,变成眼瞅着超越世界第一的英国的老二,这种情绪,放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控制不好都会发疯,何况,当时俾斯麦下台后,威廉二世还鼓励这种情绪,更让德国刹不住车了,恨不得报复过去百年来欺负过德意志民族的所有人,而德国人最恨的,就是俩:世界老大英国和世仇法兰西。可以说,那时候的德国就是一个火药桶,随时准备报复世界。而带着这种极端民族主义情绪的德国人,就是从上到下都是准备献身的英雄主义情绪。

虽然一战爆发是因为巴尔干,但是那只是一个引子而已。冲动的德国,和时刻准备阻止德国超越自己的英国,他俩之间的矛盾,在那个信仰武力的时代,早晚得擦出火花的。而巴尔干,也是民族主义的火药桶——那里的民族主义也觉醒了,都想建立自己的势力范围。巴尔干之所以乱套,就是因为,那里的各种名不转经传的民族,都在民族主义刺激下,打算重新建立他们古代的荣光。比如被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来回揉搓的塞尔维亚人,不仅想着独立,还想统一巴尔干呢。塞尔维亚这种民族主义也是破坏力特别大,后来这种大塞尔维亚主义也在后来的二战中血洗了巴尔干兄弟,在 90 年代又屠了一遍,好不痛快呢;马其顿已经开始梦想着恢复古希腊时代的亚历山大大帝的荣光呢 —– 所有这些野心勃勃的民族主义梦想,也注定了巴尔干时刻都会擦枪走火呢。

总之,那是一个民族主义兴起的时代,更是一个信仰拳头的时代,也是一个各国势力发生变化的时代,注定了要来一次大洗牌。尤其是德英之间,老大老二是相处不来的,要么冷战,要么热战,而那个时代,人类根本不懂啥叫冷战,就知道不服就干,就是 Just do it 干就完了呗的年代。

人类终于弄明白光靠拳头和屠戮解决不了问题这个道理,真的是有了原子弹以后才不得不明白的。

人类就是那种,啥道理都懂,但是就是不想好好过那种物种,除非拴上一个类似核武器这种锁链,才不得不忍住屠杀同类的冲动。

今天的世界也一样,要不是畏惧核武器,各大国也早开干了。

人类在历史中就是什么都没有学到,只有现实的威力巨大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才能拴住人类。

今天和昨天,没有多少不同。

之所以今天世界总体还没有进入互殴模式,感谢核武器吧!

知乎用户 臧大为​ 发表

人类从历史中学到的唯一教训,就是没有从历史中吸取到任何教训。

日光之下,并无新事。

先前有的,后必再来。

看看今天的世界,看看动不动就炸平日本、摧毁关岛的青年。你就知道以上说的全对。

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事情,以及面临的后果。

知乎用户 Burgundian 发表

一次大战前的普通人民一直以为世界大战打不起来,“一国被袭击,另一国有义务参战” 不就是个礼貌嘛。

麻辛枪杀人那么厉害,不懂,老师教的三个 70% 就是 210% 啊。

“我不就跑趟台湾吗?替儿子拉一拉关系赚点小钱。”,我怎么知道 80 多了,老年痴呆前兆症状就是极度固执呢?

什么世界大战,不就是人口进化的过程嘛。

知乎用户 朵朵他爸 发表

真的,不知道!

一战前英国最后一场大规模的战争是布尔战争,在南非打的,虽然英国死了不少军人,布尔人死了不少平民,但英国平民没有受到战争的大规模伤害,顶多就是家里死了父亲、丈夫、兄弟、儿子。

法国和德国一战前的最后一场大战是普法战争,虽然法国战败,但战争还是被限制在了战场了,后续的法国革命是法国人自己的事。

俄土战争更是遥远得不能再遥远的事了。

事实上,一战以前,欧洲人心目中的战争都被限制在了战场了,就如同现在的欧洲足球联赛一样,战场以外还是要讲点儿绅士的。

问题是,一战其实也只能算是一场战场上的战争,德军从未突破索姆河和凡尔登防线,大规模在城市中,裹挟着平民进行的战斗从未真正发生过。主要城市外围一定会有防线,而防线被突破后,城市乃至国家都会投降,就如同在比利时。

所以一战之后还会有二战,因为一战并没有大规模的平民伤亡。所以,一战中的大规模潜艇战和德国飞艇对英国的轰炸才被认为是不可接受的。

德国也仅仅是在战场上失败了,国内的平民并没有受到过太大的伤害,所以一战战败条约才被当时的德国人认为是耻辱。

话说回来,二战德国所签属的战败条约,其条件的苛刻甚至比一战战败条约更甚。但德国人并没有感到屈辱,为什么?

因为二战期间,德国平民已经吃够了战争的苦头。

话说,二战后,欧洲各国普遍地放宽了对殖民地的态度,对殖民地的反抗行为也不再是一副喊打喊杀的样子。究其原因,还是二战对欧洲平民的伤害极为深刻,民众普遍厌恶战争。

只有一个国家在二战之后,多次介入世界各处的战争。原因也很简单,他们在二战时本国国土几乎没 受到过攻击,平民受到的伤害不多。

知乎用户 怀剑听雨​ 发表

民众很容易被煽动,一战前各国都很狂热,二战也是。

新冠猴痘都是美国实验室的,新冠应该只是自然生成但人为培养的,猴痘的基因上直接就有美国公司的修改基因专用标志片断,这种地方中国人日本人是进不去的,于是里面的印度科学家发现新冠对亚洲人效果格外强,于是告诉了自己的日本金主,并受命偷了出来在美国散布,日本人则在武汉散布,因为武汉同时有病毒实验室与世界军人运动会,这样中美民间就永远世仇了,日本从疫情开始直到现在,一直都是 g20 里疫情死人最少的

知乎用户 禁与千寻 发表

第一,绝大部分人都不知道战争多可怕

古代没有电视剧,顶多报纸,模糊得图片,人们如何知道什么叫做断手断脚,什么叫做尸横遍野?

别说古代了,今天又高分辨得视频,但是几个人看过鲜血?看过残肢?

你说战争残酷?如何证明呢?无非是亲自上战场,既然上了战场,还需要证明什么呢?

看你能不能活着下来了

如果说打美国打日本,保证无数人要求参加。

第二,战争不是一下子就爆发且残酷得,会开始有矛盾冲突,舆论,然后动员,开始小规模冲突,然后进而导致战争

第三,战争不可控,之前俄罗斯打乌克兰,总以为是摧枯拉朽,结果打到现在,战争得结果是什么样子,需要经历多久,规模多大,牵涉多少,都是不可控得,打赢打输,是死是活,皆是未知

第四,绝大部分时候绝大多数人都是盲目,且非理性得,且没有能力理性

第五,少数可以决定得人,虽然理性,但是往往让位给利益抉择

知乎用户 这谁顶得住啊 发表

还真不知道。

一战之前的大规模战争,应该是普法战争,发生在 1870-1871,距离一战发生的 1914 过去了四十余年。经历过战争洗礼的上一辈已经进入晚年,热血沸腾的年轻人哪里知道战争、死亡的残酷。

另外,还有一个发明诞生于 1884:马克沁重机枪。重机枪服役后直到一战前,没有真正在欧洲战争中使用过。欧洲各国还没有用自己的血肉,体验每分钟 600 发弹幕降临的快感。等到了索姆河,一天内 60000 英军灰飞烟灭,从贵族老爷到普通平民都能感受到战争的可怕了

知乎用户 h 汉唐气象 发表

还真不知道。自从 1815 年拿破仑被打败后,欧洲就进入了不列颠治下的和平时代,即使爆发战争,持续的时间也不长。而且由于英国的强力遏制,战败国并无亡国之虞。

在此期间欧洲引进英国工业革命的技术,完成了工业化,在殖民战争中无往不胜。这就给欧洲人一种错觉,战争就是胜利。

知乎用户 GALA 发表

前两天湾湾搞事情,全网也是对解放军没把佩洛西降落前给解决掉感到失望透顶,解放军击落一架台湾战机的谣言一出网民兴奋异常。

我就是其中一员。

后来看到只发了谴责声明后,多少大陆网民感觉失望透顶,多少人觉得 zf 无作为,觉得丢尽了颜面。

后来华春莹女士希望 “大家理智爱国”,有人分析本来根本不能打起来,只有佩洛西落地才能给这件事情的恶劣定性,没有这个由头我们做什么都会在国际上处于被动。

我就是其中一员。

但是很快这些言论被网友批判为理中客,梧桐的口号喊的越来越响。

后来啊,解放军开战武装行动了,网友们慢慢不失落了,兴奋了,因为感受到战争的前兆了。

湾湾也要演习了,网友们更兴奋了。

我就是其中一员

美国航母的消息也来了了,网友们更兴奋了。

下一步呢,你我皆清楚,下一步就是战争。

我们为什么因为武装演习而兴奋,为什么会因为武装手段而兴奋,为什么会觉得以武力的形式展示我们的强大而兴奋,为什么看到湾湾被我们武装包围而兴奋。

武装演习的最后结果是什么,我们希望的结果是什么,不言自明,梧桐。

你是不是想问,梧桐根本不等于战争?当美国航母开过来,俄乌先例在先,各国制裁声明紧跟时,会有人觉得梧桐只是中国的内部战争,别的国家不会参与吗。

不说别的,就看看日本和美国现在的反应。

你是不是还想问,梧桐明明是中国内部问题,大陆梧桐于情于理都是正义的,和一战的为了利益不一样。

你觉得一战发生时,国家没有对国内的舆论进行过引导,民众不觉得自己国家战斗是为了正义吗,看看这个问题的第一回答,德国和俄国外长的对话,两**个国家的外长都觉得自己国家是正义的,每个国家的民众都觉得自己是在为民族荣誉,民族正义而战。**他们对自持正义的优越感不比我们少。

你是不是还想问,我们期盼的是对湾湾施压,不是武装解决,不会和其他国家产生战争。

这个只能扪心自问了,8 月 2 日晚全网盯着佩洛西的飞机一步一步飞过来时,你们想着的是什么。

如果按照网友的意愿来,一架未确定乘客身份的世界第一大国、军备狂魔的国家的飞机被解放军无故击落,飞机摧毁尸体无法鉴别无法确认佩洛西是否在飞机上,这种情况下,这个第一大国会怎么办,如果证实是佩洛西的尸体,一架载有美国三号政治人物的飞机被中国解决军击落,作为一个超级霸国,会抛下一句 “这是台湾和大陆的内部问题” 而袖手旁观吗。

所以在 8 月 2 日当晚,我们每个人都是题主问题里民众的一员。

我们明明可以理智,等佩洛西到达台湾,这件事情性质确定后再说动武,我们知道盲目出击的后果是战争,我们却期盼着它的到来,那一晚,民族情绪被调动,似乎如果不做一些激进的事情,就无法平息 14 亿人的愤怒。

我们不计后果,我们只希望看见我们硬气的一面,并为了我们国家的正义坚定的支持动武,甚至不武装不罢休。而动武的结果,也许就是三战的导火索,可我们每个人都乐在其中,

所以题主需要的答案,就在那一晚的心路历程中

知乎用户 陈必红​ 发表

战争没什么可怕的吧?我认为一战到现在,欧洲人其实比中国人惨。因为这期间,中国人受到许多屈辱,打过败仗,但是人口居然一直爆增。就是说死的概率其实不大。比如苏联人死亡人数除以苏联总人数,一定大于抗日战争中国人死亡总人数除以中国总人数。你看一战纯粹是绞肉机。但是一战中,交战双方还会越过战线两边联欢,然后炮声一响两边接着开战。

另一方面,战争其实具有很强的娱乐性,会让人成瘾,其实比任何游戏软件好玩多了,是真的很好玩。

有人说战争会死人的啊。但是人总是会死的,所以无非是生命的长短而已。长度为二十几年,还是七八十年,无非是个数字。精彩的二十几年可能优于平庸屈辱的七十几年。你再怕死最后不还是个死吗?

其实文革中参加武斗的人,许多就是想过打仗的瘾。我当时是五年级小学生,还不够搞武斗的资格,看着拿枪的大哥哥大姐姐,真的很羡慕,其实他们完全不懂毛泽东思想,也完全没有什么政治观点,他们的想法和现在沉迷于游戏的青年没什么不同。

现在欧洲许多青年跑到乌克兰去打仗,也是过把打仗的瘾。所以著名作家王朔讲:过把瘾就死,讲得太妙了。

白种人打仗的瘾是很强的。但是他们会雇佣一批哈叭狗在网上宣传打仗很可怕,用 “战争恐怖论” 吓唬中国人民,让中国人民瑟瑟发抖。

毛泽东指出,共产党人对于战争的态度是,第一,不怕,第二,反对。不要枪杆子必须拿起枪杆子,以战争消灭战争。

向大家宣传要害怕战争,直接违反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写在宪法里,你大谈战争可怕就是违宪言论。

美国人害怕战争吗?如果害怕他们怎么敢到中国沿海来找事?你美国人敢干就跟你干,谁怕谁啊?

那一群受美国中情局派遣来中国宣传战争可怕的哈叭狗们,敢实名吗?

知乎用户 璠璠 发表

对于,一无所有的人来说,生命是最重要的。他们当然怕死。

而对于很多人,他们的在意的家庭,财产,儿女,父母早就超过了自己生命。所以他们不会无谓的牺牲,同样为了自己在意的东西也会牺牲自己生命。

统一台湾,表面看与其他中国人没啥关系。

而实际上这是中国突破美国为首七国集团经济压制。

民富国强,这是必须的。

不然我们在意的儿女只能在内卷中苦苦挣扎。

经济被压制,我父母的医保钱从何而来?

如果经济下行,我苦苦支撑的高房贷的意义何在?

统一台湾,打垮昂撒集团在太平洋布局,给中国更大的发展空间。有更多的工作岗位等着我儿女。

经济好了,国家财政也不吃紧了。我父母退休金,医保也有保障。

如果国家需要战争,为了我在意的人,我会去的。

而且如果战争继续,我家的子弟也会继续参加,谁叫我们是中国既得利集团一员呢?在中国做中国人习惯了,没办法去外国重新做人。

————

我也想问那些啥都没有的人,发生战争你会去吗? 有什么值得你牺牲的?

你们这些人终究还是一群累赘

知乎用户 dihao1983 发表

哈哈,

你看这些年国人对房地产的疯狂就知道了,

他们难道不知道房地产崩盘多可怕吗?

一战前,

欧洲人民也是一直打战(赌)(抢)一直赢吖!整个西方世界外都被打趴了,无论乡土还是城市处处流传胜利的消息和乐观祥和的信息!到了一战,就是赢家之间的对决喽!决定世界霸主,最大赢家,多刺激!

白花花的银子,

活下来进世俗天堂;

plus 宗教信仰,

人死后进上帝的天堂;

死活都赢!

赢麻了,

人人都觉得还能继续赢!

冲鸭!win big!

知乎用户 不言之教 发表

打仗,是时代的需要,是 “战国时代” 的必然。只有 “大一统” 才能减少战争,促进和平。近代欧洲,学习中国的文化,从 “部落” 而“国家”,从 “野蛮” 而“文明”,必然要经过 “战国时代” 才能“大一统”,必然要“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从 “春秋时代”,逐步“战国时代”,你死我活的“战国时代” 开始了,和假惺惺 “春秋时代” 的‘贵族’战争有着本质的不同。

-—–

国家,人民,都被时代所裹挟,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

人类历史,就是从野蛮而文明,从 “小国寡民”逐步 “大一统” 的历史。战争,就是 “大一统” 的主要手段。两次世界大战,是欧洲 “大一统”,人类“大一统” 的历史发展的必然,是无法避免的。

西方文化,比较落后。

中国在 2000 年前的汉代,就 “大一统”、“中央集权”了。今天的欧洲还是 “四分五裂”,只能是“战争宗教” 文化,相当于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战国” 时代。整个世界范围来说,大概处于 “楚汉相争阶段”。对了,美国,最像 “楚霸王”,力拔山兮气盖世,武力值超群,大有 “兵强天下” 的趋势。

在中国的战国时代,不是楚国、齐国 “一统天下”,就是秦国“一统天下”。只有“大一统” 才能结束战争。但是,只有 “战争” 才能大一统。中国最为残酷、最为血腥,伤亡规模最大的战争基本都发生在 “战国时代”。直到今天,我们依然可以通过“历史” 感觉到其血腥和残暴。

两次世界大战,就是西方 “春秋战国” 时代的重演:诸侯争霸,群雄并起,逐鹿天下。不是德国统一欧洲,就是俄罗斯统一欧洲。这是西方必然的历史阶段,是西方无法避免的。两次世界大战,战争、国破家亡、尸横遍野,是实现 “大一统” 必然。只是,由于英国、美国的介入,导致 “大一统” 的失败。

今天的欧洲,依然四分五裂。欧盟的出现,使得人们认识到 “和平统一” 的可能。但是,英国的退出,政治的分裂,看起来 “欧洲大一统” 依然任重道远。

今日世界,人类的科技、政治、经济有了很大的提高,人类文明 “大一统” 的趋势,也是很明显的。希望人类有更大的智慧可以 “和平” 地实现 “大一统”,也希望中国“人类命运共同体” 的思想得到人类的接受,希望中国更加强大,以中国历史的经验和中国文化特有的智慧,和平实现人类的“大一统”。

知乎用户 无头的于天 发表

因为有怕死的人,就有不怕死的人

希特勒也参加了一战,在战壕里摸爬滚打了好几年,眼睛差点被毒气熏瞎

据周围的战友回忆,希特勒从不抱怨战场上的艰苦生活,总是第一个请战,任何反战或认为德国会输的言论都会引起他暴怒,他的优异表现让他拿到了一枚一级铁十字,他之后一直在公共场所佩戴它

我相信,当年的欧洲不会缺少这样的人

喜欢战争,享受战争,以战争为生,以枪为画笔,以血为颜料的人,这个世界永远不会少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19 世纪的欧洲,除了前十几年有个拿破仑战争是让各国拼动国力以死相逼的,剩下一百年里像这种大战基本没有。克里米亚战争在黑海打的火热,圣彼得堡和伦敦的人感受不到,普法战争在法国打的火热,柏林的人感受不到。像普丹,普奥这种,参战国家有限,参战地区有限,参战目标也是有限的。

自普法战争之后,各大列强之间基本就没有战争了。到了 1910 年,普法战争那年出生的人都快四十岁了,大半辈子都在和平中度过,至于后面出生的人,战争估计也就在书本中才看到过。1913 年的欧洲,大英帝国在庆祝自己称霸欧洲的辉煌战绩,甚至在想像百年后帝国的未来,德意志帝国则在全民总体战的领导下时刻准备和世界较量一番,法兰西共和国则歌舞升平,认为世界从此不会再有战争,俄罗斯帝国在庆祝罗曼诺夫王朝统治三百周年。在战争爆发的那一瞬间,各国的年轻人都兴高采烈,认为自己的国家与阵营都会很快取胜,自己在归来之后会得到勇士的荣光与美人的青睐。在柏林爆发了盛大的欢庆游行,年轻人们都走上了街头并喜笑颜开,皇帝威廉二世终于顺应了他们的心声,向法国宣战,向俄国宣战,向英国宣战。在他们眼里,战争肯定不会持续太久,俄国工业远远比不上德国,法国也就一场战役就可以解决了,英国?在海上他们还有点优势,但是一旦他们敢上岸,帝国陆军将会叫他们做人。

然而呢?他们上到战场看到底是什么呢?是下雨就坑坑洼洼的堑壕,是杀人无数的机关枪,是前日还一起嘻嘻哈哈的好友那具冰冷的尸体。他们这个时候肯定已经没有了任何对于战争美好浪漫的想象。面对泥泞的坑道和随处可见的断壁残肢,他们肯定在心里想:我要回家。但是,这个时候,他们想回也回不去了。

知乎用户 Shadowherobrine 发表

现在这么多粉红天天血洗台湾,留岛不留人,他们知不知道战争可怕?

当国家被民粹主义民族主义所裹挟时,结果就很难控制了 所幸现在的中国还不至于。

知乎用户 王占计 发表

看了大家的答案,比较具体,不具有概括性;其实是思想运动使然。

当时正值黄金时期顶峰,各种新思想层出不穷,恕不能详述;不然会和 “法国大革命” 的问题答案一样只剩下伯辽兹的《幻想交响曲》概述。其实,马勒的 “第六交响曲”(悲剧)已预示了大战的到来;在我的 “英雄概念概论” 的答案中已提及,有意者不妨一瞥;艾森为首演地点,也是战争机器运转的核心地区之一,工业的大齿轮的轰轰隆隆声正朝着炮弹声发展;至于当地的人民是否害怕,从现存的纪录片看,法军以为圣诞节前就结束了,打仗正是体现国家盛世成果的好时机。

知乎用户 一拳打哭女神 发表

其实刻意强调一战二战的残酷和可怕都很无聊。

因为那时候人们生活生不如死。

宁愿搏一搏,也不愿意穷死。

知乎用户 大熊喵​ 发表

欺负亚非拉人民欺负习惯了,都觉得战争就是天兵一到敌人一触即溃,自动把家里的财产和女儿全都乖乖献上。

什么样的人群最好战?

答案是刚刚打赢了战争且从战争中获得了巨大利益的人群。

刚好一战各国都在不久之前打赢了一场战争,并且个个吃足了油水,到一战开战的时候还在领赔款呢。

换句话说,都是大清把他们惯的,以为只要开战,用不了多久就能让对手割地赔款。

你们知道,你们面对的是一个狡猾的、勇敢的、武备良好的和残忍的敌人。假如你们遇到他,记住:不要同情他,不要接收战俘。你们要勇敢地作战,让中国人在一千年后还不敢窥视德国人

———1900 年,威廉二世对出征中国的德军演说

知乎用户 呼延犇 发表

不谈战争的始作俑者,不谈战争贩子是谁,不谈谁在战争中获利最大,不谈谁在利用战争发财,不谈谁在把谁逼向战争,只谈战争的危害有多大,就是在纵容战争,就是在战争贩子的帮凶!

知乎用户 算子​ 发表

所有人都知道战争可怕。

但当人们觉得胜算高的时候,认为敌人将承受更多的可怕,自己甚至有占便宜的可能。

等发觉战事不如意的时候,已经没有选择主动权了。

另外,也有认为若此一代人不承受可怕,则下一代人将承受更多可怕。

还有一种,虽然觉得战争可怕,但如果周围人都是积极主战派,此时异议的风险是即时的,对个人而言大于几个月几年之后的战争影响,不如跟着别人一起喊战安全。

知乎用户 实话商人​​ 发表

以前我带 20 多个人做快递的时候,早上 7 点睁开眼,一直干到晚上 12 点,一个月没有一天休息。

一年几乎都没有休息。超长待机的电话被打个没完没了。

看到电话响,就恨不得摔了电话。

路上有人堵着,恨不得一脚油门撞开。

别人口出不逊,恨不得弄死他。

因为这种压力之下,你只需要发泄,愤怒一点就燃。

这时候,如果有外人还来抢了你的生意,你跟那些快递员可能二话不说,气氛一点就燃。

以前快递公司总部,很多人为了发货插个队,经常打的头破血流,一地鲜血。

但是当时很多快递员的收入勉强糊口。你说他们值吗?不为钱,不为多少利,就是为了一口气,怨气。

现在每天打酱油刷手机,不用风吹热晒,没有电话催,没有人来找茬,见天几千块钱。你让我干架,你给我 100 万我都不会去。

现在欧洲还打架吗?生活这么好。谁打架干嘛呢?

当你生活很苦,有人告诉你,这么苦都是因为其他国家的压榨,比如德国一战后的赔款。

是因为地主,买办,资本家的压迫。

你不需要任何动员,也不惧怕任何死亡,也不在乎任何血腥,只有一个念头,弄死他。哪怕战斗到最后一个人。

知乎用户 猫骑士 发表

一战之前欧洲快半个世纪没打过大仗了,整个社会对战争的概念还停留在普法战争和克里米亚战争,是快速开始快速结束,是英雄主义情结拉满的细红线。对军事科学的发展毫无概念,什么叫加特林?哪个是克虏伯?等打起来一天死几万人的时候才能清醒。

战争是挺残酷的,但战争确确实实充满了魅力,正如罗伯特李说的那样:“幸好战争如此残酷,否则我们都会爱上它。”

这也说明一个道理,理性是看待战争的基础,反对战争和支持战争背后都应该是理性而不是情绪。

知乎用户 切申公爵​ 发表

因为他们确实不知道总体战有多么可怕 在总体战出现之后 人民再也不应该狂呼酣战了

知乎用户 内卷什么时候是头 发表

对啊,就是不知道,咋了?

19 世纪大型的欧洲战争有

1812 年结束的拿破仑战争

1845 开始的欧洲饥荒、农民暴动、1848 欧洲大革命和镇压

1854 克里米亚战争

1870 普法战争

以及持续到 20 世纪、烈度不大的奥斯曼统治下民族独立战争以及俄土战争

整个 19 世纪的欧洲核心区战争是不多的,长久的和平以及繁荣

与之对应的是,19 世纪是欧洲白人瓜分世界的狂潮。

白人终于深入非洲内陆、征服亚洲王朝、向美洲特别是北美和大洋洲大肆扩张

欧洲人民长久以来听到的就是自己几百几千人远征打下一个古老王国,然后自己跟着去殖民地玩弄那边的女人、奴役那边的男人

和那边被殖民国家战争是为了独立、为了活下去不同,欧洲人战争是为了殖民、为了掠夺财富

这种情况下,欧洲人不对战争疯狂那才是脑子有问题

知乎用户 耳东进皆​ 发表

田中芳树借杨威利之口说过:“我学过一点点历史,人类社会的思想潮流可以分成二种。一说世上有比生命更有价值的东西;一说没有。在战争开始之前,前者是对的,在战争停火之后,后者是正确的,几百年来,几千年来,一直都是如此的……”

不知战争痛苦的人民,对战争渴望,不惧怕战争,愿意为一点点意气或者利益叫嚷战争。

实际上田中芳树还是把问题简单化成小说读者能懂的逻辑说出来的,战争的爆发是两方各出于自己角度向爆发战争的结局迈出了几步自以为不会导致战争的臭棋导致的。

比如台独,台独这个概念实际上对台湾人民带来不了什么实际好处。游走在大陆与美国两者之间,两边都投其所好,避免触碰底线才是目前对台湾人民来说可能合理的选择。但是民进党为了当权,为了选票大肆炒作台独自我认同,本质上就是民粹式的竞选思路。台湾人民甘之如饴,致使两岸逐步走向爆发战争的道路。现在很多台湾人虽然不想战争,但也不惧怕战争(认为美日会死保),也不能认识到战争的残酷。甚至反而觉得是大陆太好战……

对于中国大陆,于情是两千年历史大一统思维,和官方从建国开始就宣传解放台湾的目标。于理是南中国海的完整,来自马六甲船只的航道的掌控,对美亚太第一岛链的突破。反而有很足的施展武力的动机。

这里就体现了 “民主专制” 政府较 “民主代议制” 政府更为理性、计划长远性、更能压制民粹的优越了。

现状就是:最有理由发动战争的战争优势方反而理性克制,最不该站错队,最不该挑衅的战争劣势方反而向着战争的深渊猛踩油门。

同时感谢核弹和高超音速导弹,各国领导层都知道大国之间翻桌子只有同归于尽,虽然现在昂撒国家和湾湾一样,喜欢拿反华作为煽动民意赚取选票的捷径,但至少不会翻桌子发动战争。

再者感谢全球产业链,虽然美国开历史倒车,妄图否定经济全球化,否定国际贸易,同时从国际经济体系中开除了俄罗斯。但中国已经通过规模经济在国际经济体系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在新冠环境下,任何妄图实际和中国脱钩以至于开战的国家都会面临严重的通货膨胀风险或者变成 “假” 脱钩。任何对中国制裁都不能伤筋动骨,反而会反噬自己。实际上和核弹效果是一样的。

知乎用户 伊壁鸠鲁主义者 2​ 发表

知道啊,不就是大炮轰完步兵冲,大家提着沙袋往前冲,放完几枪就拼刺刀

最后骑兵收割,很快的,不会打太久

知乎用户 塔圈时光机​​ 发表

此刻

这个世纪东方的势力开始严重下滑。

大清帝国的康乾盛世走到了尽头,农业文明的未来已经被蒙上阴影;

莫卧儿帝国送走了巴布尔、阿克巴、沙贾汗等大帝,开始无可救药的滑坡;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刚刚在 1683 年对维也纳的围城中惨败,元气再也没有回复。

这个世纪的西方,尤其是欧洲国家与北美殖民地,展现出了强大的力量。

在欧洲——英国刚刚结束了资产阶级革命,出台了 1701 年的《王位继承法》,把天主教势力赶回了欧洲大陆;

启蒙运动逐渐进入高潮阶段,公民权利与自然法精神即将伴随着大革命的力量席卷全欧;

1764 年的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完全进入生产力大发展、全球经济体量重新洗牌的新纪元,同时以绝对的统治力助推了军工业的蓬勃发展;

新旧势力拉开阵仗摆开架势,在威斯特伐利亚的三十年停战之后再次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准备开打。

资产阶级放出来民族主义和军国主义两只怪兽。

“盼望”发生战争的 “人民” 不过是被裹挟的民众罢了。

一战前,无数的业余战略家和爱国者们都相信战事会势如破竹,立见分晓。

而有着丰富实战经验的英国陆军大臣基钦纳却知道:

马克沁机枪、铁丝网、长距离火炮早已改变了战争形态,对势均力敌的两方,这将是一场残酷而旷日持久的战事。

他说:“到我国只剩下最后 100 万人时,战争才会结束”。

但是当时没有人愿意听这种泄气话,人民自动屏蔽了这类丧气的预言,也许还斥之为懦弱卖国的言论,他们挥舞着旗帜,带着胜利的憧憬,一往无前地冲向死亡。

也正因如此,一战的废墟上才会诞生苏联和纳粹,那才是人民所盼望的。

在欧洲,不仅统治阶级,而且相当大部分的民众都相信打仗既有必要,也有理由,并一厢情愿地认为战争将是一场激动人心的短暂冒险,相信自己的国家必能迅速取胜且伤亡不多。

这说明了为何随着紧张不断加剧(民众到 7 月底才意识到紧张的存在),最终爆发全面战争,欧洲各交战国会有如此之多的民众热情高涨,甚至喜气洋洋。

大多数人相信他们的国家会在几个月内取得胜利。

奥地利宣布与塞尔维亚断交后,英国驻维也纳的大使报告说,“兴奋狂喜”的 “大群人” 走上街头游行,“高唱爱国歌曲,直到深夜”。

后来,奥地利反战作家斯特凡 · 茨威格(Stefan Zweig)描述了沉浸于爱国热情的维也纳的气氛如何使他心醉神迷:

“街上到处是游行的人群,旗帜、横幅迎风飘扬,音乐响彻大街小巷,入伍新兵兴高采烈地欢呼着列队前进,他们年轻的脸上容光焕发。”

茨威格发现,这种 “壮观、狂喜,甚至诱人” 的场面一度压倒了他“对战争的憎恶和反感”。

欧洲很多参战国家的人民欣喜若狂,走到大街上庆祝宣战,适龄男人踊跃参军,为国效力。

据当时在耶路撒冷的美国人耶鲁回忆,在各国发动总动员令后,很多居住在耶路撒冷的各国青年纷纷主动回国入伍,火车站上,

“他们就像去参加足球赛的年轻大学生一样,叫嚷着,欢呼着,歌唱着”。

一节车厢内的德国人唱起《德意志高于一切》,另一节车厢内的法国人回报以雄浑的《马赛曲》。

8 月开战后不久,德军的口号是 “回家过圣诞节”

谁也不会想到,仅仅在三十多年后,类似的口号会出现在驻韩国联合国军总指挥麦克阿瑟口中,就在中国军队已秘密入朝参战之际。

英国民众傲慢地认为日不落帝国要永远地光荣下去,任何国家在海军建设上的举动都是一种挑衅;法国民众则被拿破仑的荣光晃瞎了眼睛,出奇一致地认为收复东北失地的时机到了;

俄罗斯民众醉醺醺地高呼宗教口号,觉得救世主就要降临,拯救随落的西方势在必行。

然而谁能想到一战这玩意,冬去春来发现对面就是不走,自己冲出去一分钟不到能死一万次。

于是 1917 年差点成为关键一年,要不是贝当平复了法军的叛乱和美军及时增援,西线估计也要重蹈东线俄国崩盘的覆辙。

扛过了 1917 年后,1918 年同盟国就撑不住崩盘了,四个同盟国,最厉害的三个全换代了。

所以,每当战争爆发前,具有前瞻性可预见目光的往往只有一小部分人。

想起来之前看到的一段话,

说来讽刺,战争的预兆从来都是在不那么直观的地方最先出现。
早在血流成河、白骨遍野之前,早在炮声隆隆、旗帜招展之前,早在大人物慷慨激昂,小人物惊惶逃窜之前,战争的预兆就已经出现了。
战争是如此之大的暴风雨,它会影响世上的一切。
在蒲公英战争之前,预兆是市面上的铁锅铁盘都悄悄消失,再有钱也难买到往日不值钱的金属器皿。
那些生铁全数被铸成了武器,这些武器被精 灵帝国的继承者们拿来互相厮杀,最终在第一个柯曼手里打垮了精灵帝国本身。
在自由国家宣布独立之前,预兆是帝国首都的咸鱼价格突然高涨。
南方列港所有的商 船渔船尽数启航,水手和海兵们去英特雷列岛为他们的信仰互相厮杀,再也没有人给德兰的贵族们捕捞海产。
到了这次战争,最先做出反应的是伦尼的魔法物品交易市场。
……
“拿出你们的本事来,把市面上所有的紧俏原料全部包下!把指数推高吧,战争爆发了!”
其实他早有准备,从三个月前就开始积攒从魔法金属到宝石的所有材料。但能下达这个交易指令,还是令他感到一阵难以形容的快感。交易员们接到命令一哄而散,在市场里四处奔突,鹅毛笔书写如飞,购入单如雪片般飘下。
“精金五十五手!”“秘银三十七手!”“新大陆树胶一百一十手!”“燃水七十五手!”“二等钻石七手!”
“战争爆发了!”“军费增加法案批准了!” 其余的交易员们也兴奋起来了,投机的血液在他们身体里面熊熊燃烧。还有什么比战争更能让投机者兴奋?
国债、股票市场正因战争恐慌一片惨淡,伦尼城里的几亿游资无处可去,他们不来购买魔法物品还能干什么?

知乎用户 Yuxuan Deng 发表

那个年代没有啥战争大片。而人们日常接触的戏剧、小说以及其他文艺作品往往都会美化战争,把战争描绘成对英雄的历练。加上参战的士兵大多是 20 出头的小伙子,正处于叛逆时期。对战争缺乏客观的了解。所以就会这样了。

知乎用户 十一点半睡觉 发表

你还真说着了,真不知道。

因为第一次大规模爆发的现代化战争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

这种现代化要分为

轻武器现代化 - 后装药线膛枪与以马克沁为代表的机枪大规模列装部队。(1870 年普鲁士王国用后装药枪击败了奥地利帝国)

重武器的现代化 - 大口径高倍径的加农炮、臼炮等大规模列装部队

要塞与工事的现代化(这块属于我不够懂的地方,不提了,会露怯)但结果是导致了两边都在打蹲坑烂仗。

非火炮类技术兵器 - 飞艇和飞机把战争变得立体,也第一次模糊了前线与后方的概念。

战术的现代化 - 火力准备、步炮协同和步兵突击战术(风暴突击队)。战术不同于军备,有很多也是在战争中逐渐摸索,以人命为代价的摸索,目的是为了更有效地带走更多人命。

国家现代化 - 封建主义基本脱离了各个主要参战国的经济,尽管也有沙俄这种农奴制和德国容克地主对农民的剥削,但这几个帝国整体上都是资本主义帝国。人们也从宗教和对领土的忠诚,彻底转变为对民族的忠诚。

而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早期的现代化战争烈度极高。两国的战争从一支部队 vs 一支部队变成了一个国家 vs 另一个国家。

而对于欧洲的普通老百姓来说,他们并不知道以上那些由后人总结的结论,因为这些甚至指挥官们也不一定了解。

德国人知道的是法国那帮进攻邪教们要猛干我们的阿尔萨斯与洛林,那两个地方明明日耳曼人更多。所以我们要积极参军,为了民族认同感。

法国人则是想一雪前耻,不计后果的进攻能不能带来胜利不重要,不敢冲的人都是软蛋,这种氛围下贝当这种理智派也都成了懦夫。。。。

一战就这样爆发了。

咱们就来罗列下数据吧,最后作证下早期现代化战争的伤亡。

普法战争:

北德伤 8.8w,亡 2.8 万。参战 60w

法兰西伤 14.8w,亡 3.8w。参战 60w

而到了马恩河

双方参战兵力合计超过 200 万。

伤亡

英法 26 万,德军 25 万。

一场战役,报销了几乎 40 年前一场战争总参战兵力的一半。

而一场战争是由大大小小多场战役组成的。。。

所以那几十年,第二次工业革命迅速的发展让所有人都始料未及,尤其是杀人的技术。

人们都以为战争是骑士对骑士,都是为了自己的国家和君主。完全没想到 1914 年等着自己的是焦土千里;是一台台钢铁组成的杀人机器;是堑壕里每个不能宽衣,不能脱鞋的夜晚;是一只只在堑壕里啃食你的食物,在堑壕外啃食你的战友的老鼠;是一个个被战争的压抑所折磨地半疯的和自己一样的穷人家的孩子们所扮演的 “敌人”。

最后放几张我最爱的一战战争片 -《战马》的剧照。

最后,民族主义不坏。但过度的民族主义与沙文主义相结合,十分可怕,我们明明已经有过太多过去证明过这一点。

而现今的网络环境无时不刻让我想起黑格尔的话:“人类唯一能从历史中吸取的教训就是,人类从来都不会从历史中吸取教训。”

知乎用户 原木​ 发表

不知道,一战本来就是新兴强国和老牌列强分赃不均爆发的,之前的和平本身就是建立在还有新的殖民地可瓜分的基础上,在包括我们在内的 “列弱” 苦难之上,欧洲在拿破仑之后一直在大体上维持着和平,亚非拉的血泪他们直接无视,所以他们确实不知道战争的可怕

不过就算他们知道又如何,仅仅 20 年后就爆发了二战,一战幸存的老兵都还在呢,然而他们迷失了几年后,除了少部分坚持反战的,大部分人又再次狂热的支持了战争,无论哪边的

知乎用户 两笔带过 发表

你打开国内任何一个社交平台,看看国际新闻类下面的评论不就知道了?

知乎用户 三无水滴 发表

不妨参考 8.2 时的我们

知乎用户 Chris 发表

有一点希望民主人士想明白,是否面对战争不在于你想不想,而是会不会,到时候进澡堂子和进堑壕你得选一个。

知乎用户 皮诺切特骑科比飞​ 发表

还真不知道,首先抛开殖民地战争(这种战争离欧洲民众太远,死的也大都不是本国人),光看欧洲的战争,在一战之前的几场战争规模和烈度都很一般

巴尔干战争,第一次巴尔战争是巴尔干诸小国和奥斯曼老大帝国的战争,战争持续半年多,烈度一般(这次战争并非工业化的战争),可能在欧洲大国民众的眼中就是小孩子打架。第二次巴尔干战争只持续了一个多月,更是菜鸡互啄

德意志统一战争(普丹战争,普奥战争和普法战争)均在几个月内结束,且各国损失难以和一战相比:丹麦失去了本来就不服统治的石勒苏益格—荷尔施泰因,奥匈几乎是没有没有付出任何代价,损失最大的法国也仅失去阿尔萨斯洛林,且推翻了逐渐不得人心的第三帝国

克里米亚战争持续时间较长,但也难以和一战相比,这场战争中海战的比重较高,战争也发生在黑海沿岸,双方也并未总动员,俄国兵员是征召兵(沙皇的灰色牲口嘛,懂得都懂),英法则是常备军,战争也仅以黑海非军事化和奥斯曼的又一次被保障独立(为什么要说又)为结果

意大利统一运动,和德意志统一运动相似(只不过没那么武德充沛)

知乎用户 Francis 发表

正是因为知道战争的可怕,才会希望用这种方式逼迫对方向自己让步。说到底,古往今来真正喜欢战争杀戮的人屈指可数。哪怕是希特勒,相比战争杀戮,他也喜欢通过用战争威胁让对手害怕妥协。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战前以为是公职人员,如周公子先上,后来发现牛马先上。。。

知乎用户 温行江 发表

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

英国人民不持疯狂态度,英国也极力避免战争。

最疯狂的是法国,奥匈,德国。

法奥疯狂是有原因的,德国的疯狂是内生的。

沙皇俄国的疯狂仅仅是为了打乱德国的部署。

沙皇俄国道路太烂,需要提前总动员,

不然法国被打败下一个就是沙俄,

是法国要求沙俄动员,从而更好地履行条约。

法国战前就贷款给沙俄修铁路。

至于德国为啥这么疯狂?

只能归结于军国主义,德国军队干预政治。

知乎用户 远方 发表

几十年前的口号 “早打大打打核战争”,难道百姓不知道核战争的残酷吗?

答案是当然不知道。

能发动核战争的高官有高级核防地宫躲避,它们对核战争没有自己变成碳烤小鸡的切身恐惧,广大 p 民平均 100 的智商,没有太强的逻辑思维跳出官方洗恼,少数高智商者也会淹没在愚昧狂热的大海里。

再加上各种不平衡,先发国出现衰败,后发国要求更大的势力范围,争吵个几十年,官方民间一点点煽火,一件小事就能引爆一场大战完全有可能。

知乎用户 孔涛罗 发表

他们确实不知道,所以二战他们怂了,万人痛骂的绥靖政策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提出来的

不是修防线坐以待毙,就是装作看不见,或者是干脆投降,德国说啥就是啥

知乎用户 1453 发表

答案是不知道,不光欧洲人民不知道,连政治家和职业军人也没有意识到工业革命后的全面战争有多么可怕。

知乎用户 池宇​ 发表

因为战争是底层民众跨越阶级的最快途径,

知乎用户 房住不炒抖泥丸 发表

少子化,老龄化,当时还不存在

知乎用户 Tuuaka​ 发表

高赞虽然说得好,但现在网络战狼普遍认为收复台湾就是抬抬手的事,还能直接摘了台湾的果子分发给大陆战狼们。和他们说二战的残酷、中国过去 50 年的艰辛,他们只会觉得日本、德国是菜,过去五十年是买办误国。

哪怕拿俄罗斯举例子了,他们也觉得台湾凭啥和乌克兰比,人家乌克兰可是正经主权国家。打台湾和俄乌战争难度差太大。

没办法,战狼的智商就是这样。

知乎用户 蓝瞳的卡斯巴尔​ 发表

知道个锤子。19 世纪中后期的欧洲战争实在屈指可数,克里米亚远离欧洲本土,人民能感受到啥,况且英法还大胜,普鲁士和法二的几次战争规模都有限,哪怕是普法也是很快打完了,都不足以让人们感受到恐惧,基本上欧洲人对战争的印象仍然停留在滑铁卢那一幕中:内衣带着胸甲骑兵冲向英国方阵,充满了悲壮和不屈的色彩,拿破仑和威灵顿俩个老狐狸的排兵布阵是多么的精妙绝伦,斗智斗勇,普鲁士的援军是多么戏剧性,拿破仑的失败是多么令人惋惜。基本上欧洲人对战争也就这点见识了,加上雨果这种文学带师一渲染,拿破仑时代的战争更是变得很浪漫且高大上,符合了大多数人对战争的 “定义”(实话实说,在我心里古典战争形式最后就是以拿破仑战争收尾的),况且即使是持续了数十年的拿破仑战争,总体来说烈度并不是很大,除了西班牙遭受到巨大破坏,其余国家并没有遭受特别大的损失,大部分平民并不会被战争所波及,拿破仑时代的战争基本是以几场决定性战役锁定胜负,时间也持续较短,比如第三次反法同盟,从 8 月份拿破仑开始进军奥地利,到 12 月 2 日奥斯特里兹打完,就 4 个月时间,其中排兵布阵占了一大部分时间,奥斯特里兹更是只打了一个早上,早上 7 点开始交火,中午 11 点俄军开始顶不住,下午 4 点半拿破仑已经开始打扫战场庆祝了,这种烈度的战争和一战一比也叫战争?一战啥情况?无情的机枪,惨烈的无人区,毒气战,把人逼疯的持续炮击,对平民的无差别轰炸(飞机飞艇远程巨炮),不管是对平民和士兵,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带来的震撼远超历史上任何一场战争,战争方方面面影响到了社会的每一个层面。滑铁卢打完威灵顿立马就去舞会跳舞了,英国是死了几万士兵,但获得的胜利和荣誉是压倒性的,一战整整死了 90 多万人,伤者不计其数,打完全国上下一片哀嚎,20 年时间都不敢再言战争,经济上从债权国打成债务国,英镑打成美元,妇女小孩被战争逼的上生产线。一战让欧洲人见识到了什么是真正的屠宰场,而不是滑铁卢的兵棋推演游戏了

知乎用户 勃猫猫头嗷非秀 发表

因为存活到 20 世纪的 “人民” 当年都是战争胜利的受益者,失败者在文明史早都没了。

对于一个贯穿人类文明历史甚至可以说生物史的现象,出现是正常的,没有才是反常的。

看着新疆各种蒙古地名,你就会明白为什么清准必须定义为平叛,同时也不怎么提这件事,人民永远是战争的牺牲者是一种政治宣传。

知乎用户 夜泊姑苏 发表

哦,战争可怕又怎样?

小黄人根本就不用担心战争的可怕,哪次你不是先被别人打的?也许你觉得当待宰羔羊比当战争耗材舒适?不过是生不如死和一了百了的区别罢了。

伤春悲秋是白人老爷们对战争的感慨,小黄人压根没的选。

知乎用户 橘子和柠檬 发表

我横看竖看,这题目明明是 “为什么台海战役前大陆人民对战争持疯狂的态度,他们不知道战争有多可怕吗?”

看了下面的评论,我觉得自己没看错呢。然后我又看了半天,终于从字缝儿里看出两个大字:反思!

好好好,我反思,反思大陆为啥非要台湾,祖国为啥非要统一,中华民族为啥非要复兴…… 对不起,我实在反思不下去了,违背良心的事情真的干不来。

从前我也是支持和平统一的,我也是把他们当成同胞对待的,但看这几年的台海态势,还有那些蛙的所作所为,和平还有希望吗?

知乎用户 藏珑 发表

楼上一个个就别在这里影射了。既然战争可怕,那美国就不应该发动那么多战争,更不应该在台海挑事,应该主动促成中国和平统一才对。换句话说,今天的美国人之这么喜欢挑事和发动战争恰恰是忘了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的结果。

而且你以为只有外战恐怖?公知精英渴望的中国内战更恐怖,秦灭六国 楚汉战争 汉末军阀割据 八王之乱 五胡乱华 北方十六国混战 安史之乱 中晚唐藩镇割据 唐末五代混战 元末混战 太平天国 同治回乱 解放战争及各种大规模农民起义造成的伤亡几乎都是同时期世界上最大的(像满清为了镇压太平军 碾军和平定回乱造成的伤亡是上亿级别的,同时期的美国内战远比不了)。更不用说女真 蒙古 满洲这些外族入侵造成的破坏。

对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而言,矛盾真到了不可调和的那一刻,选择外战也比内部爆炸强。选择外战起码还能让国内多数人活下来,内战像安史之乱那种规模直接让 5200 万人降低到了 1700 万人(不算隐户),太平天国战争伤亡上亿。

知乎用户 蒋芬芬 发表

回答里的鹰友和公道秩序壬可真多。回答时间可真近,话术可真一致。

我这里没有太多想反驳鹰友的,倒不是说我是汉利安早该发动三次大战了,只是看到有些人时间线是真难绷。

你反建制没人拦你,放下助人情节,尊重他人命运,我也不是班里辅导员还管你政治问题,你血别溅我身上就行。

一方面觉得你国是邪恶极权,另一方面又寄希望于说战争多可怕来搞认知战,那么在邪恶极权的战时状态下,民众意见=?

既然自己也知道反战没意义,一定被宣传机器碾的粉碎还留在这干嘛?

赶紧追随公道秩序,到自己想要的正义一方去,这就是我对鹰友精神健康方面的建议,随着时间推移会越来越难,我劝你早润,现在你不爱国还能口头上掰两句,等真开战了还能说话不?

当然我还有个更简单的办法,就是现在打开 ytb 上面搜 china,然后开始看中国崩溃论,加起来记得十多亿播放量吧,够乐不少时间的。

知乎用户 孙睿博 发表

他们还真不知道,整个 19 世纪对一战主要参战国来说都是绝对的黄金岁月,各个主参战国几乎没有大规模战争,彼此之间摩擦顶多是局部战争,克里米亚战争和普法战争也没有打的多么惨绝人寰,战场基本远离本土或者局限在少数地区,你指望各个人民怎么认识战争?他们的多数人对战争的了解不过是报纸的报道和物价的上涨。而且战争无论输赢,代价真的不算大,普法战争法国人才丢了一点点土地,也没有一战那种炸平整个城市,几十万人在一天内死光的操作。你指望多数待在安全的后方的群众能怎么认识战争?

这还是列强之间的,19 世纪欧洲列强的主要操作是什么?派出一只船队,带着远征军,跑到海外的某个地区,烧杀抢掠,然后就带着战功和抢掠来的财富回国,还占领了一大片殖民地,无数人可以靠着这次胜利飞黄腾达,当时欧洲社会对战争的印象不过是带着先进的枪炮,去屠杀不算人的 “猴子” 罢了。

这还是对于社会中上层的资产阶级来说的。对于底层的无产阶级来说,战争?那是啥?当时可没有八小时工作制,工人一天从事 12 小时以上的重体力劳动是常态,他们根本没有多少精力来思考战争,他们妻儿老小,都得被狂飙突进的工业化浪潮裹挟着喘不过气来,妇女得在无穷尽的家务中耗尽精力,儿童得在童工工作中和父辈一样流尽血汗,你指望这真正的 “沉默的大多数” 去思考战争?

大概像马圣、恩圣这样的少数革命者认识到了帝国主义战争可怕的未来,但是他们恰恰是被各国政府收拾的最惨的一批人,你指望他们的意见能被重视起来?别扯淡了,资产阶级政府巴不得他们早点死呢。

最后一个,在一战爆发前,没人想到工业化战争的野蛮和残酷,没人想到总体战会多么广泛的波及社会的各个阶级。在一战以前,机关枪是拿来屠杀 “野蛮” 的祖鲁人、印度人…… 的,绅士们可不屑于将这玩意儿用在 “文明世界” 的“小摩擦”里。毕竟那是一个大英帝国会为祖鲁人弄死几千英国绅士就怒不可遏的时代,但是他们从来没拿正眼看过被英国人弄死的几万个祖鲁人。

知乎用户 秦一鸣​ 发表

坐在空调房里操纵无人机在炸翻地球另一边的游击队可怕吗?

千里之外动动手指发射远程导弹动辄抹平几个敌军基地可怕吗?

开上隐身战机几百公里外超视距击落睁眼瞎的敌机可怕吗?

一点不可怕,可怕的是那些被碾压的 “敌人”

随着少数大国和其他国家的军事差距越来越大

要不了几十年战争就会变成单方面吊打

绝对的科技压制下,你连自杀袭击溅别人一脸血的机会都没有

知乎用户 好好学习 发表

不知道啊!

毕竟二十一世纪了,基瓦们还大有市场,泽连斯基还七进七出呢!

那有同志问了,为啥不知道啊?!

因为,因为,各国人民当时听到的看到的都是大本营战报呗,都是我军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敌军一触即溃望风而降呗。

那又有同志问了,上了前线的士兵就不会带回点真实信息?

明确告诉你,不会!

谁敢说谁就是 x 奸,就是国贼,就是扰乱军心,就要被天诛!

所以,结局只有一个,只能凡尔登绞肉机了!!!

知乎用户 米哈伊尔 发表

当时对战争的宣传不是在非洲拓地,就是抢中国,不是拿皇进军,就是威尔逊殉国,总之就是 “你” 是最靓的仔。再一个就是战争规模,没有像一战那么大。最后,民族主义兴起,为借此获胜的国家谋红利,给因此而败的国家加 buff。于是……

知乎用户 把猫丢狗身上 发表

简单来说,帝国主义文化的精神内涵就是偷抢骗,横惯了。1900 年代由儒勒. 凡尔纳的小说改编的电影《从地球到月球》,白人上了月球见了外星人依旧是奴役殖民那一套。

一个时代的经典电影往往能反应当时人的精神需求:他们要殖民,要开拓更多处女地,要延续濒临崩溃的殖民地经济,找头肥羊,抄起枪抢他妈。

一战结果大家也看到了,战败国基本沦为了战胜国的经济殖民地,高贵的白人老爷做梦也没想到,自己曾经对有色人种的那一套苦难,会原汁原味地落在自己身上。

帝国主义自抢掠、奴役、殖民落后民族中兴起的,也终在殖民地经济走向末路后在互相勒索与劫掠中灭亡。

生于罪恶,死于疯狂。

知乎用户 月入杯中 发表

关于一战的起因,无论是史学,国际关系学,还是政治学,都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但大致有这么几种心态。

一,藐视敌人,认为本国统帅英明,士兵英勇,而敌国则统帅愚蠢,士兵懦弱,因此本国必胜无疑。

二,战争正义,认为人类已经堕落,只有战争才能扫荡腐朽,净化风气。

三,因为可以速战速决,只需要承受短暂的痛苦,不会持续很长时间。

四,放大敌国的恶意,认为它们要毁灭本国,双方是不死不休的关系,唯有战争才是唯一的解决手段。

五,窗口理论,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敌人会越来越强大,因此晚打不如早打。

在这些心态的驱使下,世界最终不可避免地滑向了战争的深渊。现在人们普遍不认为一战有正义与邪恶之分,就是因为这场战争有深刻的结构性原因,不是靠某些人或某些势力单方面推动的,各国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知乎用户 有个胖子​ 发表

为什么两岸统一前,民进党以及支持他们的弯弯对统一持疯狂的态度,他们不知道战争的可怕么?

知乎用户 唔妖王 发表

你应该问为什么一战没有吓到欧洲人,导致他们爆发二战

知乎用户 狼叔 发表

前两天回答了一个中美核战可能性的问题,贴了一个核弹落到广岛和长崎是什么样的文章,顺便科普了一下万一有核弹要来袭只有 20 分钟躲避时间,该往地铁地下车库跑之类的。

底下有几个评论,让我有点印象:

  1. 日本挨核弹时都是木房子,经不起核弹炸,我们现在的城市都是钢筋混凝土建筑,核弹影响范围只有 1 公里;
  2. 美国佬敢跟我们拼命?过去他们输了,再打他们还会输;
  3. 我们被人被核弹指住了,所以我们也要指住对方,难道让他们单方面指着吗?
  4. 武力平台湾就没人再敢针对我们了

知乎用户 落花有意流水无情​ 发表

谁跟你说一战前欧洲人民对战争持疯狂态度?哪本历史书说的?这不纯属胡说八道吗?英国历史学家、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教授的著作《铁壁之围》中就描述了一战前欧洲人民对于战争的恐惧和不安:

在德国,大多数乡村居民也同样感到沮丧和恐慌。和城镇里的情形相同,随着哈布斯堡最后通牒在 7 月 23 日发布,焦虑开始出现了,并且在接下来的一周里不断加剧。来自上西里西亚萨克劳村的鲁斯 · 霍夫纳回忆道,在 7 月的最后几天里,“全村被一种巨大的不安笼罩着,人们站在街上,无心劳作”

德国人民可不想打仗,谁不害怕打仗?听说要打仗都无心劳作了。

卡罗尔 · 马勒克是马苏里安地区布洛多文村的农场工人,他形容道:“每个人都失声恸哭起来。” 对于萨克劳和布洛多文这种毗邻俄国的边境村落,战争即将爆发所引发的强烈恐慌是毫不奇怪的。霍夫纳和马勒克都逃离了自己的家乡;7 月 31 日早上,霍夫娜带着他哭泣的母亲,挤上了一列超载的火车,但是,在相对安全的地区,动员所引发的恐慌并没有少多少。埃灵位于巴伐利亚南部,远离战争伤害,但一名埃灵警察仍然记录道:“大家心中满是惊慌与恐惧。”“所有娱乐活动都戛然而止了。现在人们谈论的只有战争以及如何在战时维持家庭生计。”
正如豪斯纳指出的,人们最害怕的,是自己或近亲可能会丧命,尽管只有老人才记得这些国家打的最后几场战争,1870~1871 年的普法战争,1878~1882 年在波斯尼亚黑赛哥维纳地区的哈布斯堡反暴动战争,但两国民众基本都没有对即将爆发的大战心存天真的想法。男人和他们的家人都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每一个人都感觉自己正在径直前往屠宰厂。”一位社会民主党人在不莱梅看到后备军人出发奔赴前线的场景之后这样写道。当时在德奥两国,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乡间,人们都认为这是一个令人垂泪的时刻。在特兰西瓦尼亚的锡比乌,当男人们出发时,“几乎只能听到呐喊,叹息与哭泣。” 在克拉科夫南部,中年后备军人和他们的家人告别时,“尽是哭喊与呜咽之声。” 德国的火车站已笼罩着深深的悲伤与恐惧。“看着男人们踏上征途,实在是让人难受。” 一位在动员期间在卡塞尔站小吃摊帮忙的女孩这样写道。“有些人噙着热泪回望身后伫立着的妻子与女儿,看到站在那里泪流满面的人们,实在太让人伤心了!”

不管是哪个国家,民众听说要打仗的第一反应都是恐惧。打仗是要死人的,自己的生命,家人、亲属和朋友的生命都有可能丧生在战争中。

尽管在民众发现战争在所难免时,他们的反应变得严肃而冷静,无视内部的矛盾与分歧,团结起来一致对外。但这也不意味着他们对战争狂热了起来。

尽管几乎所有人都将欧洲大战的爆发看作一场大灾难,但德奥两国的民众中很少有人认为这是本国政府的过错,协约国的民众也是如此。
德国人在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格外精诚团结,得以在大战中幸存下来的许多人都回忆到,无论是阶级、教派差异、还是地区族群差异,全都在这个举国危急的时刻突然消失了。
战事爆发之初的恐惧感,使得人们迅速搁置了国内争端,从团结一致中寻求安全感。此外,帝国政府也灵活采用许多手腕来凝聚共识、增进团结。
人们公开展示着爱国情怀和勇敢无畏,私下里又感到害怕和悲伤。这两种表现并不矛盾,反而息息相关。对于士兵和平民而言,无论他们多么焦虑,欢呼与歌唱是他们表达团结,暂时忘却焦躁、克服离别痛苦的一种方式。这确实有所帮助。

所以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事实是一战前欧洲大多数民众对战争是恐惧的、是焦躁不安的。同时也是冷静的。民众能够迅速团结一致对外。

相较于当时欧洲各国民众对于战争的恐惧,我更惊异他们对于即将到来的战争如此冷静和有觉悟,打起仗来民众有强烈的国家认同感,每个人都觉得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绑定在一起,愿意为自己的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包括各国的女人们也积极地参与到战前动员中,她们也认为自己要做出贡献,在德国大量的妇女参加护理工作和急救培训。反观一战 14 年前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不得民心到百姓自己引八国联军入圆明园。与其说当时清朝的百姓是百姓,不如说是清朝统治者的奴隶,奴隶怎么可能对自己的主人抱有同情心呢?这样腐朽的国家即使科技没有落后,在面对现代民族国家时肯定也是不堪一击的。

知乎用户 韩熙载夜宴图 发表

一战前很多欧洲人民对战争的理解还停留在他们爷爷辈父亲辈去世界各地打殖民战偷东西抢东西的水平。大多数人都见过那些在世界各地抢的盆满钵满的人回到欧洲过人上人的故事。而主要参战国的几个皇帝,是抱着要从老虎嘴里抢点肉顺便消耗下人民过多精力的目的,积极参加。所以一开打都傻眼了,他妈的老子派那么多军队出去一天就推进了几十米效果好推进了几公里,大多数时候是僵持不下。由于皇帝下的赌资越下越大,不忍放手结果就悲剧了。彩笔帝国主义沙皇率先离场去地下室了,然后是奥斯曼皇帝,奥匈帝国,德国也坐不住了。看似打赢的英国、法国其实也随着一战的胜利失去了全球霸主的地位。

知乎用户 海水浴场第三个号 发表

一战??

你是一个体面的布达佩斯市民,祖上还是王族,今天,穷凶极恶的塞尔维亚暴徒杀死了斐迪南大公,你会不报名参军拿回自己祖先的应许之地?

你是一个德国工人,柏林到巴格达的铁路马上就要竣工通车了,不管是降低物价还是提高销量,好日子就在后头呢,现在法国人和俄国人不让德国修铁路??你不参军干他丫的?上次你二爷爷跟着首相大人打到巴黎可是拿了不少好东西,你二爷爷每次喝大都说巴黎的小娘们那个水哦。

你是英国农场主,你是支持英法俄对付德国呢,还是准备眼看着铁路通车了满市场都是售价只有你家产品一半的德国货?

同样的,法国人要普法战争的仇,俄国人觉得德国在巴尔干的行动是往自己脖子上套绳索

上次欧洲全面战争是什么时候的事了?是 181x 年的反法同盟围剿拿破仑。

接下来就是 184x 年笑话一样的普法战争和巴黎公社——打的震天响连 50w 人都没死上

现在全欧经济下行,两个联盟互相看着对方都是肥肉,不打?不打日子都过不下去了好么。

知乎用户 沈先生评电商 发表

上天给人类最大的恩赐在于和平,这也是为啥要支持乌克兰的原因之一。

和平稳定了,你才能谈发展,才能谈喝酒吃肉。**和平没了,啥都是空谈,天知道明明炸弹会不会在你身边爆炸?**这就是中东的现状。

所以支持战争的人,是什么想法,我就真的不知道了,还整天喊反战不反美啥的,**美国是现在世界能大体保持和平的最重要的因素,没有之一。**如果没有美国,光欧洲就会打得不可开交了。东亚这块也是成天在打仗,无论多大的国家,整天对外开战,内部民生就不可能搞得好,你还想整天玩电脑?要不是有没有的话,即使有电脑你也没法用。

玩过辐射的都知道,在战争阴影笼罩下的世界,有多可怕!希望世界能永远和平,不要有战争。但同时当战争不可避免的发生时,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有足够的勇气,拿起武器抵抗侵略者!

知乎用户 莉塔 · 贝尔纳尔 发表

一战之前的欧洲和近东战争,大部分也就是打个决定性战役,然后一方输惨了签个条约赔钱割点地,对老百姓的直接伤害其实并没有那么多

即使是拿破仑从 1813 年包岑、吕岑、德累斯顿的胜利,到莱比锡败退之后,一直到 1814 年的法国保卫战,拿破仑利用自己的出色战争艺术,(克劳塞维茨都对此高度赞誉)不断的对联军取得一系列的战术性胜利,一定程度上延缓了法国败亡的时间,这都算是持续很久的战争了

普法战争则更是反过来,普鲁士抓了法国皇帝,法军一线作战部队几乎全灭丧失战斗力,法国内部还爆发了内乱,这落实到最后也就是割走阿尔萨斯洛林和 70 亿法郎赔款(俾斯麦预计法国要赔六七年,实际上三年就结账了)

我以前看过一段鲁登道夫关于总体战的文字,但这段话是一战后写的,德国赢一战的那个军事计划一切都设想于法国丢了巴黎就光速投降

一战之前没有这种无休无止看不到头的战争

知乎用户 一苇奈何 发表

按照正常生育年龄 20-30 年算起,两代人基本就足够消磨记忆。。先是亲身经历的惨痛,然后感同身受的模糊,到了第三代是唠叨不停的反感。也就是说三代人

用中国古代的话来说,君子之泽,三世而衰 五世而斩。。。 而一代人的记忆就更短暂,通常第三代就差不多忘个精光。

时间大约是 40-90 年,,,很难超过 100 年 四代人。。

以我们为例,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到现在,多长时间?三代人多一些接近 4 代人,看看我们。。。父辈的艰辛,祖辈的惨苦,基本已经被无视,30 岁以下的人,天天痛苦的是什么?内卷,房价,我累。生命之不能承受之重。。 等等, 建议看看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 记得必须是看小说版,那才是平凡父辈们的真实写照。。 记住:就这样的生活,在中国人眼里都已经是平凡而普通且安稳的生活。

如今,不止一站前的欧洲人民不知道战争有多可怕, 就现在而言,美国国内的人不知道,日本不知道,德国法国欧洲包括芬兰丹麦,包括我们,包括我们的台湾省,大部分还活着的老百姓就根本没有战争记忆。一律不知道战争的可怕。。

巴掌打到脸上, 离感到痛都还有段时间呢。何况还在打嘴炮。

问问伊拉克 叙利亚 阿富汗的贫苦老百姓吧。。他们最大的愿望是冬天别太冷,孩子能活下去,今天的晚饭希望有个着落。

一切不了解战争的不要侈谈战争,战争不是热血沸腾,不是地图上的挥斥方遒,不是花哨的嘴炮,不是精良的武器,不是笔挺的军装, 对于一个老百姓来说,战争意味着某个亲人被人在电报信件中告诉他 已经牺牲,意味着高昂的物价,拮据的生活,孩子最后半袋奶粉,意味着当反应到这些时候,这个老百姓已经失业, 如果战败被占领意味着更惨。 你连房价都无法承受说史上最惨,那么那样的生活常态是什么?就这样的心理承受能力,你上嘴唇一碰下嘴唇,就各种嘴炮?

所以古人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当时的欧洲,国家发展迅速,尤其是工业革命以后,国家的快速发展,大家都有了一个错觉,我们的国家很强大了,战争不是意味流血牺牲,战争意味着国家赢得更多的利益,国家会更加的强大。战争会带来更多的利益,所有人都认为能从战争当做得到好处。当一个国家的绝大部分人都这么认为时,哪怕再有理智和远见的人也无法阻止了。

洛佩希串访台湾的时候,看到评论,也是那么的狂热。感觉看到的、听到的所有的声音都是要不就把洛佩希打下来,要不就是她降落之时就是我们解放台湾的时候,大家都熬夜不睡觉,都想变成历史的见证者。那时候她马上降落的时候,我都怀疑是不是因为访问的人流量太大,网络都崩盘了。

我们的国家周围的环境不算友好,日本,台湾,印度,东南亚,基本都会有一些摩擦和冲突。网上要求国家更加强硬的态度已经越来越响亮,每次中国人受到欺负或者不公的时候,战争论都很有市场。似乎呼吁战争,渴望战争才是爱国的表现,尤其是面对日本的时候,连屠杀这样子的词都会有人讲出来。

我们的军队是党领导下的军队,士兵的素质是有得保障,我也相信这样子的军队哪怕境外作战,也会严守纪律。但是,一旦战争扩大化了呢,一旦兵员需要快速补充的时候呢,一旦投机分子进入到军队里面的时候呢?他们的素质能得到保证吗?就像我们平时有一些反日、反美的游行,本来是和平示威,和平游行,后面有些时候会失控,打砸抢现象发生,为什么,就是里面混入了个别的小混混,趁机煽动群众,趁机搞破坏,失控的人群是可怕的。

我不渴望战争,甚至害怕战争,战争永远都是最后的手段,绝对不能变成目的。

知乎用户 Kause 发表

只要民众被上层所制造的舆论和教育裹挟,对政府抱有幻想,他们当然对战争狂热,这是人性的一部分,来源于我们祖先的那种原始的英雄崇拜。

很多人以为反战教育就是要向民众展现战争的可怕,残酷和血腥,其实这些根本吓不倒已经进入狂热情绪的民众,反而会让很多人有做 “烈士” 的冲动,他们会觉得自己为了一个崇高的目标献身,是光荣的。

真正能让民众反战的,是要让他们认识到战争对其的无意义性和荒谬性,要让他们知道在战争里面,绝大部分人是生的卑微,死的随机,而通过战争所获取的利益和荣誉一分也不会到他们手上,这样才会使有些人清醒。

知乎用户 美丽新世界 发表

在战争中,政治家提供枪支,富人提供资金,穷人则提供他们的孩子。

战争结束后,政客损失了枪支,富人损失了资金,穷人们则在寻找他们孩子的坟墓。

战争没有赢家,然而输得最惨的却是普通民众。

知乎用户 不吃玉米的鸽子 发表

因为他们坚信祖国处于危难之中,战争是唯一能保卫国家的方式,并错估了自己与敌人的差距。

首先,一战前德国与奥匈帝国的处境是很恶劣的。两国需要面对两线作战的尴尬处境。西方是法国,英国,比利时。东南方是塞尔维亚和黑山。东部是俄国。敌人一共投入了 572.6 万兵力,218 个步兵师与 22 个骑兵师。而同盟国只有 348.5 万兵力,137 个步兵师和 22 个骑兵师。同盟国将领们清楚,若想取得胜利,唯有速战速决。这表明同盟国极有可能挺而走险,发动预防性战争来解决国际争端。 同时,奥匈帝国内部矛盾重重,民族主义者争吵不休,奥地利议会和匈牙利议会多次瘫痪,由于匈牙利人的不配合,奥匈帝国一直无法增加军费预算,奥匈帝国的军备水平极为低下,征兵率与火炮数量落后于欧洲主流国家,奥匈帝国每个师只有 42 门野战炮,而俄国有 60 门,其中三分之一的火炮已经过时,弹药储备严重不足,每门榴弹炮只有 330 发弹药储备,每门野战炮 550 发,是其他强国的一半。

奥匈帝国在国际上被人轻视,被视为同奥斯曼帝国一样有待各国瓜分的猎物。这引起了奥匈精英强烈不安,他们渴望通过一场战争为奥匈帝国立威,震慑图谋不轨的列强并消除帝国外部的敌人(尤其是塞尔维亚)。

德国面临法国与俄国两大对手,作为欧洲最强陆军,德军在纸面上强于法军,德国有 6700 万年轻化人口,而法国仅有 3900 万人,且出生率低迷,这使德军相信,法军后备兵力有限,不足以支撑持久战。但令德国人不安的是,俄国在法国资金的资助下正在迎来繁荣,600 万俄军的军备水平正在提升,俄国铁路的改善使俄军集结速度越来越快,这破坏了施里芬计划的基础,而这是德国唯一能取胜的可能性。在不久的将来,德国将面临法俄两大陆军强国的夹击,德国危矣。德国军方越来越倾向于先发致人,在施里芬计划完全破产之前痛击法俄,一举消除隐患。

各国官方声明

一战奥匈帝国告臣民书一战德国首相国会致辞,为德国辩护(1914 年 8 月 4 日)一战英国首相赫伯特 · 阿斯奎斯在议会上的讲话

知乎用户 编程随想​ 发表

因为大家都想看烟花,但是最后才发现,原来自己是烟花。

知乎用户 大匠 发表

你们喜欢军训吗?

一群军训都受不了的人,说什么要上战场就是笑话。

知乎用户 233333​ 发表

确实不知道。

人的记忆、感受是私有的。

上过战场的和没上战场的同一代人对时代的记忆是完全不同的。

举个例子

俄乌战争,在我们眼里,乌克兰哪个地方被俄军占了,哪个地方乌军反攻了又夺回来了,可能只是几十个文字的战报,180 秒的视频。对我们来说我们能共情什么,能感受什么? 什么都共情不了,什么都感受不了,哪怕是圣母也只是共情自己的想象而不是能接触到的客观事实。

可是对于身处其中的个体,这就是战争,是身边的物体会损坏,身边的人会死,自己也会死。

战争对他们来说是完全可以感受到战争的恐怖和可怕。

再举一个例子,佩洛西窜访台湾当晚,坚子的【拭目以待】,多少人【包括我】以为大的要来了,我们知道战争会死人吗? 知道。我们有怕吗?没有。

为什么。

我们完全不知道什么叫战争,我们没有任何感受任何个体的记忆。

因此,一战前欧洲人民的狂热战争想法确实是因为不知道。

知乎用户 有车不开的老司机 发表

很正常,没经历过战争的人大体对战争的认知和复仇者联盟没啥本质区别,轰轰轰就完了。

一帮对计划经济深恶痛绝的人在网上吵吵要打这打那,不打就是怂,就不能接受,呵呵。。

计划经济都接受不了,在这吵吵战争。比起战时经济,计划经济算个鸡儿。

知乎用户 冰玲椰凤茜 发表

很大一部分人其实是认为自己是在保家卫国,抵御可能遭受的侵略。帝国主义国家基本不会对内宣传自己是侵略的,像希特勒伪造波兰袭击了德国,宣称波兰入侵,导致不少德国人认为自己是在保家卫国。在内宣下,大家都以为自己是保家卫国,自然兴高采烈了。

知乎用户 SocialCreditBot 发表

还真没几个人预料到玩那么大

知乎用户 小猪四月花​ 发表

其实当时的普通平民百姓也没有多盼望打仗,当时的普通老百姓都是觉得自己的国家能够很快的打胜这场战争,而且现场战争能够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好处,所以是比较拥护自己国家政府采取比较激进的战争政策。

一战前,当时主要参战国都以为战争很快就会结束,时间不会超过一年,而且伤亡也不会很大。日俄战争的经验教训根本没有吸取,各国的高级军官还是想着拿破仑是怎么打的,根本没想到战争会是这个样子。

一战前,欧洲无大战,欧洲国家大部分都是和殖民地用着大刀长矛的武装打,都以为战争可以轻易获胜。

一战前的欧洲国家里边,象英法德这种相对发达的国家已经是普及了小学教育,小学教育里边肯定是宣扬什么忠君报国之类的东西,法国没有国王但是即便对于德国也是说不了什么好话,肯定是以报仇的教育为主,所以法国人一听是要打德国人,那肯定是没有意见,揍他!

在一战之前,欧洲国家爆发的战争普遍是规模小,时间持续短,但是战争的收益比较大,而欧洲的仗基本打完了以后,欧洲国家出去打仗都是用步枪大炮去对付殖民地的大刀长矛,这种殖民地战争更是代价小而收益巨大,所以欧洲人也觉得战争没什么了不起,而且对于年轻人来说还是一个能够迅速飞黄腾达的机会,所以从上到下,对于战争的残酷性根本没有直观的感受。

知乎用户 yryan 发表

现在很多人支持武统 tw,他们不知道战争的可怕么?因为他们觉得这是一场小仗。

事实上,一战之前,欧洲人也没想到会打成一战。

知乎用户 绯色烟火 发表

看看网上的鹅粉和那晚的叫嚣,还真以为穿越 1914 年的欧洲

知乎用户 作家基尔 发表

当然不知道了,脑子里还是玩排队枪毙那套呢。

知乎用户 憨叔叔 发表

欧洲人习惯了!

“英法百年战争”,听着就离谱!

两千多年形不成统一,碎的像铺了一地的乐事薯片一样。这两千多年彼此相安无事?一直在打,一直在卷啊!

中世纪一场黑死病大家都消停了,人口锐减,生存空间没那么挤了也就没那么卷了。

航海大发现!非洲奴隶、美洲资源、亚洲市场,欧洲人发达了!发达了就有巨量资本搞工业化现代化了! 工业化完成,结果产能过剩了! 产能过剩经济停滞,又不能搞计划经济,只好开打! 杀人抢地盘抢资源啊!

知乎用户 理塘第一深情 发表

因为一战前的欧洲人民觉得 敌方帝国主义妨碍了他们崛起———此时仍旧停留在对于殖民地支配权的争夺上,未曾到达争夺金融资本出海支配权争夺的更加隐秘的地步

就像在二战,德三也认为自己被英法帝国主义欺凌到无法忍受的地步。

他们认为昂撒犹太蜥蜴人是骑在他们日耳曼民族的头上耀武扬威的最大元凶,他们需要以斗争求和平,以战争求尊严,最好给欧洲大陆来一场留欧不留人。战争不是由他们发动的,而是由英法帝国主义发动的,他们的目的是打败帝国主义,让日耳曼民族重新崛起再次伟大

对于小胡子来说,民族主义是最好的让他拥有神一般话语权巅峰的良药,而民族主义的受众———与土地深刻绑定的农民群体以及中产阶级则是他最强大的信徒

对于容克贵族而言,民族主义则是可以使他们免于被图图,并且名正言顺的打击德共和进步工人群体的最好途径

对于 spd 而言,日耳曼民族主义和反英法帝国主义则是交给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的最好投诚状———因为反对帝国主义——这也确实是左派政党的纲领之一。

已有之事,势必再有,已行之事,势必再行

日光之下,并无新事。

但历史总是螺旋上升的。

知乎用户 武松打虎 发表

难道二战老百姓经历完一战就怕了吗,德国入侵波兰后,英国主战的民意直接让张伯伦政府垮台,

知乎用户 sinchaos lee 发表

美国人每年都在打仗,每天都有枪战,他们不知道战争的可怕吗?

知乎用户 刘立刚 发表

民众是盲目的,看看现在武统弯弯的叫嚣。

多想想哪家儿郎、谁人父亲,会葬身在浅浅海峡。

知乎用户 恐虐之斧​ 发表

战争可怕,被政府和资本家层层盘剥的耗尽力气也只能苟延残喘就不可怕?

知乎用户 凯撒猫​ 发表

普法战争到一战前夕这段时间被法国人称为黄金时代,所以这段时间里经济极速发展,欧陆上几乎没有任何战争。

所以这四十年期间里,成长起来的年轻人们早已忘记了当年普法战争时的惨烈,而只知道以前战争中士兵杀敌立功,建立一番事业的伟大。其而言之,已经忘记了战争的后果

再加之一战前夕,各国民族主义的高潮。茨威格曾在他的回忆录《昨日的世界》中有这样一段描述:

“就在威廉二世皇帝出现在画面上的那一瞬间,一阵尖厉的口哨声和跺脚声完全自发地开始在昏暗的电影厅里响起。所有人都吹口哨和喊叫;男人、女人、孩子都发出嘲笑,好像有人侮辱了他们自己似的。善良的图尔人除了知道自己国家的报纸上登载的消息外,并不知道关于政治和世界的更多的事。可是他们却在那一秒钟像发了疯似的。我感到吃惊。我浑身不寒而栗。因为我感到经过多年来煽动仇恨的宣传,流毒是多么的深,甚至在这里,在一座外省的小镇,这些毫无恶意的民众和士兵都对威廉二世皇帝、对德国抱有这样的成见,以致银幕上一副匆匆而过的画面就能引起这样的一场骚动。”

在一战前夕,一个什么都不知道的普通民众都会对一个外国领导人有这样深的仇恨,便不难看出在,一战开始之后,他们会抱有一种怎样的态度去参加战争。

所以一战前夕,这些民众不仅不知道战争有多可怕,他们还渴望战争,希望靠战争获得功业。这便是他们在一战前如此疯狂的原因。

知乎用户 名字名字 发表

一是虽然海外冲突不断,但本土少见的安稳了很多年,战争的恐怖已经不是那么刻骨铭心。

二是欧陆几个强国实力确实很强,偶尔还虐虐菜,大量拥战者对祖国的武装力量有及其的自信。

当具体的战争被抽象化成荣耀与梦想,具体的人也只会成为战报上的数字。

知乎用户 江萧忆 发表

战争时期人们看见了太多的死亡,因此认为生命是最宝贵的,希望停止战争;

和平时期人们习惯了安全,却认为总有东西比生命更重要。

列宁同志认为: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高级阶段。从历史唯物角度出发,资本主义周期律到了末期,庞大的债务已经无法出清,社会爆发经济危机,大量工人失业,社会开始动荡。为了维持统治,统治阶级只能扩充警察和军队,吸纳青壮年。大量新增士兵,产生了武器订单,带来了军事工业的发达,人们有了工作,可以暂时缓一口气。

但是,维持庞大的军队和武库也是要花钱的,对于资本来说,可不能光投入无产出。这个时候,就开始宣传昭昭天命,八纮一与,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就酝酿起来了。

一战是欧洲各国国内矛盾尖锐冲突的时候,各国都需要把矛盾对外转移,同时重新分配殖民地和世界市场,但是由于 1918 大流感的爆发,战争草草结束,并没有完成周期律,因此后面紧接着就是金融危机,最后二战爆发。

知乎用户 答嗔 发表

隔岸观火的人永远也无法知道起火的原因,只有置身风暴才能在战火中占得一席之地。

我们都喜欢在看抗日神剧中打败小鬼子获得爽感,也会为手无寸铁的百姓被欺凌而愤怒。

但实际上,当战争发生在身边的时候,我们会是怎样的情形。

实际上,我们无法下结论,没有经历,就不会有未雨绸缪,不会有防御。

所以,和平的年代,我们应该理性分析得与失,看抗日神剧神剧应该多学学如何在战争中生存,如何调整在战争中的心理准备。

不要因为这些事情不可能发生就忘记了战争的悲惨和痛苦,不要因为这些事情没有发生在自己身上就不会感同身受。

战争中,生存的本能决定了你能否获得过明天。

题外话啰嗦完毕。

知乎用户 同伦群​ 发表

因为大家都以为自己优势很大

知乎用户 waterboy 发表

只有我一个人觉得这问题有点借古讽今吗

知乎用户 岁月无限​ 发表

一战以前,欧洲列强,对外没有遇到过工业化的敌国。

对内,以打促谈是主流。外面可以抢的地方那么多,何必打生打死。

德国把英国人大陆均衡的桌子掀掉,

是临近一战,整个地球已被欧洲列强瓜分完后的决策。

知乎用户 哈喽 发表

因为社会的各种矛盾需要有地方释放,然后去抢更多的钱

知乎用户 慕古风 发表

严重怀疑这是在借古讽今。

知乎用户 欧木瓜​ 发表

就像现在欧洲人,特别是东欧小国们,对俄罗斯歇斯底里的情绪一样。以为打仗是别人,至少是领居家小伙,替自己打。。。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一战前不知道,但二战前的德国是这样的:

遭遇了恶性通货膨胀,马克兑美元的汇率最高达到了 4.2 万亿兑 1 美元,对你没多看一个字,不是万,也不是亿,是万亿。你扛着一麻袋钱,都不够买一小块面包。

全国劳动人口近一半失业,上千万人挣扎在饥饿和死亡线上。

工业被肢解,无数工人流落街头,就这样还要抢走你们的口粮,去支付《凡尔赛合约》中的赔款。

而你和你的家人、朋友们每天生活在屈辱和痛苦中、不知道希望在哪里、明天吃什么都要发愁的时候,脑满肠肥的犹太富商们却依然歌舞升平,穿金带银开着豪车,从你们身边路过时还要流露出厌恶和鄙夷的眼神。你从小青梅竹马的女孩、你跪舔不到的女神,他们只需要一块面包就能换取她们的初夜。

这时候,如果有一个人对你说:跟我干吧,我保证你会有面包、工作和尊严,但前提是犹太人、共产主义者、精神病患者、同性恋等你平时就厌恶和仇恨的少数人会死,当然还会有另一些人死,他们是你素未谋面的外国人。

你会不会选择跟他干?

知乎用户 曹无伤 发表

背景

一战前夕,西方国家对世界瓜分完毕,市场饱和,资本增殖遇阻,国内剥削、内卷严重。

饱受压迫的底层民众需要一场战争来发泄愤怒,打破枷锁,扬了作为统治阶级的资本家和贵族的骨灰。

统治阶级不敢直面国内民众的怒火,也无力解决国家内部的分配问题,只好鼓吹民族主义,煽动民粹情绪,大搞矛盾输出。

于是,整个欧洲大陆像个火药桶,战争阴云密布,就差一点火星引爆。

1914 年,萨拉热窝,所有人盼望的火星来了。一场符合所有阶层愿望的世界大战开启。

暴力或者战争,是底层人民进行抗争的最后手段,天然具有合法性。可惜遭统治者利用,变成了替统治者火中取粟的为虎作伥。

社会

一战前,信息传播手段有限,人们对战争认识还停留在诗歌和文学的描写里,以为浪漫。贵族为了展示骑士精神和阶级荣誉而踊跃参军。底层民众则被洗脑蛊惑,以为战争烈度不高,出国作战就像度假,也纷纷报名。

等真上了战场,见识到现代战争的惨无人道,一下子幻灭了。战后纷纷患上战争应激性障碍。大量关于一战真实的文字、影像作品传播开来,颠覆了人们对战争的认知。从此,反战成为大多数西方国家的政治正确。

知乎用户 自由城 发表

莱岛才 2000 多万人都不怕战争,难道 14 亿人会怕吗?

知乎用户 互联网喷喷客 发表

当上一场战争的幸存者们都死去时,

下一场战争就会开始。


一战前欧洲人民其实也知道战争有多可怕,但是他们都觉得战争不会在自己的本土上发生,不会威胁到自己的日常生活,可是战争的雪球和仇恨的连锁越结越大的时候,没有人能置身事外。

为什么美国人和北约那么热衷于战争?

过去两百年,最热衷于煽动战争的英国、美国本土几乎没有经历过战争,反而是欧陆各国,名为棋手,实际上成为了一战中的牺牲。

美国本土已经有 210 年没有经历过战争或者战争威胁了,所以在压倒性优势的军事科技和军事理论的装备下,他们才习惯于将战争带给其他国家的人民。并不是说这些国家的人民没有同情心,只是他们理解不了在战争中失去家园的人的经历和感受。政客?政客从来都是无情的,反正死的永远不会是他们。

中国人为什么能始终保持对战争的乐观?

  1. 大部分幸存者们经历过跟战争一样艰苦的生活
  2. 相对于战争,新生代们对国家弱小更感同身受
  3. 过量的人口稀释了战争会付出的鲜血代价
  4. 中国一直面临着现实的战争威胁:前朝、美国、印度、苏联、越南、台海、日本… 回避不了
  5. 虽然隐蔽,但中国本质上是流着不信神、不认命的革命主义和抗争血统的国家
  6. 中国人民解放军优秀的素质赢得了民众信任
  7. 舆论引导

知乎用户 路漫漫其修远兮 发表

看看台海问题评论区

知乎用户 Enma Ai​ 发表

这个问题现在国内百分之七八十的人都有资格回答。

知乎用户 韩牛牛 发表

这么说吧,战争被枪,被炮直接打死那算幸福的,过着今天的日子想着明天吃的哪里来,那才是绝望的。

知乎用户 10.43 发表

是不是战争从来不是人民说的算!占有社会资源多的人说了算!只要认为自己会赢,就会发生战争!

知乎用户 洪 1 发表

他们可能还真不知道。

要知道,在一战爆发前,欧洲大陆上的主要国家已经有 30 多年没爆发过大型战争了(上一次是 1870 年的普法战争)(巴尔干战争除外),这已经是几乎两代人的时间了。两代人的时间足以消磨很大程度上对于战争的映象。而且绝大多数人对于一战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新式武器如机关枪和大口径火炮全无概念,对于新式战术如战壕也一无所知。还是停留于以一小部分精兵给予对方毁灭性的打击来获得胜利的理念。

所以社会上最冲动的年轻人根本就没体验过战争的残酷,而垄断资本主义呼吁国家获得更多的市场和原材料。在各大殖民地被瓜分殆尽的前提下,各大国只有通过战争来武力抢夺他国的殖民地。所以各国政府宣传的都是战争,这是一战的大背景。

接下来是各国独特的国情。

首先是法国,普法战争失利后,法国被迫割让阿尔萨斯洛林地区给德意志帝国,这让一向傲气的法国人非常受不了。所以法德矛盾主要聚集于此,况且当时法国的宣传基调是不断进攻以及战争是荣耀的一部分。所以大部分或者说基本上全部法国人将战争视为重新洗刷耻辱和获得荣誉的好方式。

然后是德国,德国与法国的矛盾在前文已经提及,然后是德俄矛盾,这主要是因为俄国将农产品大量廉价的输入进德国区域,而德国的主要统治阶级容克贵族大多是以庄园农业经济为自己底盘,所以他们非常抵制俄国农产品的侵入,主张对俄国农产品加以关税以保护本国的农业贸易。这使得俄德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同时德国与俄国在巴尔干半岛上也存在着不可调和利益矛盾关系。

然后是英德冲突,这主要是因为德国十分羡慕英国广大殖民地和丰富原材料,所以拼命的扩充海军来与英国争夺海洋霸主的地位,以扩充自己的殖民地。而英国自然不会再允许一个欧洲强权甚至是海洋强权的崛起,来挑战自己的霸主地位。

所以综上所述,一战前的背景就是各国民众都愿意打(将战争视为晋升的荣誉和洗刷自己民族耻辱的好机会),各国统治阶级也愿意打(使本国的势力范围进一步提升,以获得更多的原材料和市场来发展自己)。各国和各国民众都对于战争的残酷没有预料,更对于战争可能持续时间没有预料。那可不就愿意打了吗?

知乎用户 做人留一线 发表

这是高见,热血可以,不要盲目跟风

知乎用户 七彩靓妹 发表

看茨威格《昨日的世界》,大多数欧洲民众还真不知道

知乎用户 赵某 发表

很奇怪吗?我们不也天天喊着梧桐台湾的。不需要考虑后果?

知乎用户 风中凌乱​ 发表

因为他们不知道,战场之上排着密集队形对着重机枪冲锋是多么恐怖血腥的事情。

知乎用户 qwe 发表

打仗 = 抢钱抢粮抢女人

知乎用户 百年孤独的寂寞​ 发表

游牧民族对【死】这个概念不会看得很重,只有农耕民族,小农意识的人才会把生死看得很重要。

知乎用户 橘子香水 发表

比起战争,饿肚子更可怕。

知乎用户 男女平等幸福 发表

很多人过不下去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人性是自私的,人的本性就是反战败不反战,只要能拿到好处,很多人其实是不反战的,能让他们犹豫的也只有战争要求自己付出的量。或许这也是日本反战败流行的原因,想要抑制战争与其告诉他打仗会让对方有多惨倒不如告诉他打仗会让他自己有多惨。

知乎用户 bhagavate 发表

战争为了推翻统治与独裁

战争其实相对于那两条来说,并不可怕

知乎用户 麓枫 发表

战争不就是大规模打群架,有人死亡吗?死亡这个在以前很常见的,饥饿、疾病、瘟疫哪个比战争逊色?

科技发展了,和平年代生活久了才会有这种幼稚的想法。典型的书读的太少而思考太多

知乎用户 游山玩水玉狐殇​ 发表

还真不知道。

如果仔细了解列宁的历史,去了解布尔什维克与孟什维克的历史。

你会发现无产阶级还是需要有一个坚定的领导人,去领导他们。

说的简单点,孟什维克把帝国主义和国家人民相结合,鼓动怂恿这些人去上前线。

而布尔什维克党导师则明白,孟什维克搞的什么鬼。


如果这个不够极端,我再举个例子。

知道戈培尔是干嘛的么?知道海因里希是干嘛的么?

知道 “白羽毛” 运动内容是什么么?

知道日本军国主义思想的控制下,无数人都把上前线杀中国人当英雄壮举么?

知乎这些公知耗材是不知道的。

俄语布尔什维克意思是多数派,孟什维克意思是少数派。

但是实际上,孟什维克才是所谓的多数派,知乎无数回答,都是在鼓动人,说什么为了自己参战。

实际上鼓动他人的人,才是真正的敌人,从上到下都是如此,火中取栗谁不会。

表面把自己包装的挺好,好像很 “亲民” 但是说出来的话总是引用旧社会历史的只字片语。

知乎用户 hejin 发表

战争比贫穷还可怕?

知乎用户 Erika-Von​ 发表

“为战争而欢呼者,必为欢呼而战争。”

——沃兹基 · 硕德

赠每一位入关壬

愿他们足够幸运,还能在人间忏悔

知乎用户 ontrip 发表

推荐一本书《巨人的陨落》,虽然是小说,但对一战前后各个国家,各个阶层的生活有详细的描写。人民往往是盲从,处于统治地位的精英谁也不愿退缩,贵族要证明自己的勇气,战争就这样爆发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大炮一响,黄金万两

知乎用户 棋盘上的喧闹 发表

就我而言,我躺平太久了,想来波大的找找刺激而已

知乎用户 浮生 发表

你为什么觉得战争打不打轮到他们决定?

你所谓的欧洲人民,只不过是战争的炮灰而已。

知乎用户 飞鱼 发表

一战爆发时欧洲那些国家上到国王首相,下到普通老百姓,都只认为这是一场短时期的战争顶多打上了半年多战争就会结束。当时的老百姓还没有认识到现代化战争是一项多么可怕的事情。结果协约国那些个王公贵族子弟都争先恐后的上战场,生怕去晚了打完了就没有赚军功的机会。

知乎用户 oceancwy 发表

如果内部矛盾不可调和不如对外开战,至少还有利可图

知乎用户 杨叛 发表

不知道,一战前谁也没想过世界大战会持续那么长时间,战争会那么残酷。毕竟之前打的基本都是殖民地战争,投入小产出高死人还少,但列强之间的战争就完全不同了。所以二战前英法无论从政府到民众都害怕,放纵德国做大,就是因为一战打得实在太惨了。前边有答主说台湾,台湾完全就是两回事,它是列强吗?它那个实力比越南印度都差了一大截,如果不是隔着海峡几十年前就被平了。中国建国后最难的无疑就是朝鲜战争,无论从哪方面看中国实力都比美国弱很多,如果不是麦克阿瑟傲慢自大事先毫无准备这场战争打起来还会难得多。那之后中国就没打过大仗,每一战奉行的都是快打快结,坚决不陷入战争泥沼。美国就一直吃这个亏,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每一次都是又臭又长,结果把原本雄厚的国力慢慢消耗一空。所以你说和美国打估计大家都不想,损失太大不划算,但打台湾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拿下台湾锁住台湾海峡就斩断了美国伸向东南亚的魔掌,同时又掐住了日韩的睾丸,让它们要多难受有多难受。还可以威逼土澳,让它不敢再那么跳腾,总之战略意义太大了,即使不说祖国统一这个历史任务好处也是大大的

知乎用户 鲁大师 发表

这点列宁著作中有提到过,根本原因是工人阶级出现了工人贵族这种叛徒,让工人阶级受蒙骗为资本家打仗去攻击自己的阶级弟兄

知乎用户 意在云驰 发表

他们确实不知道会折腾那么久

一战是一场好大战哪,没一战欧洲老流氓们还不知道要多风光多少年

知乎用户 李一凡 发表

你八月二号那天没上网吗?

知乎用户 前行​ 发表

现在我国不也一样吗? 你真像个外宾

知乎用户 我佛不渡苦逼 发表

虽然有上层忽悠下层民众的成分但是说到底是社会矛盾发展到了需要靠战争来解决问题的地步而老百姓心里也很清楚但是没有办法只能接受毕竟战争也提供了一种可能一种机会一种变化。不见得是纳粹法西斯裹挟人民而是人民愿意赋予他们权力。

知乎用户 城市公子 发表

怕了,真的怕了!是谁怕了呢?

当然是北美法西斯匪帮和台湾反动派,他们心虚怕死,所以出动网特,拼命渲染战争的可怕。

我就用一句话答复:中国人民虽然渴望和平,但是我们绝不惧怕战争!

知乎用户 PHILA 发表

玩一下游戏

战地 1,5 从军 squad。

这些东西你玩一遍你就知道战争多残酷,作为一个士兵,你可能都不知道你怎么死的,作为一个平民你是可以被随意蹂躏的对象,作为国民,你只是数据表的一个数字。

上面没人在乎你的死活,在乎的只是你的价值,如果你为了保护家人而逃避战争反对战争你还会被打成头像 。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最近明里暗里反战的这么多啊,自己不走和平统一天天口嗨选了那么个玩意上台开始呼吁和平了?中国的崛起和中国人的尊严是靠一场场卫国战争打出来的,现在大部分中国人能吃饱穿暖也是靠前辈们的鲜血打出来的,正因为中国在外面有脸面有尊严有实力了,别的国家才和中国平等贸易。

台湾是中国的领土,别人在你家拉屎撒尿,各种 zz 作秀,这会还天天搁这喊反战,真就一点脸不要了?住海边上怕死那就坐个飞机高铁去西北西南东北住个两周。怕饿死的也大可不必,那种程度的话得世界大战,真掀起世界大战全球人没几个能活着的。

反战派们能天天吃着火锅在家躺平是国家发展给你带来的红利,中国为了国家的利益为了国家的统一为了国家的尊严发动战争统一台湾那也是理所应当。

知乎用户 菲利斯特 发表

现代核战争,会死 50 亿,美国新闻说的,假如美国和俄罗斯发生核战争,50 亿人死于饥饿

知乎用户 热心市民小马 发表

你小子到底是在问一战前的欧洲人,还是 21 世纪的中国人啊

知乎用户 大诺颜董狐狸​ 发表

民族主义绑架国人呗,宣扬外敌转移矛盾。

知乎用户 浮生若梦 发表

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燕太子丹乃令秦武阳为副。

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

知乎用户 缺德卿 发表

实话说没别的想法,就想看烟花长什么样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只要你把发起战争定义为 “先发制人的防卫”,那越是宣扬人民“害怕战争”、要“避免战争”、全力保持“持久和平”,就越希望能“先发制人的防卫” 了不是?

知乎用户 杜子垩 发表

是的,他们不知道战争有多可怕,就这么简单。

仅仅半个月前我们不就看到了很多人想要与全世界军事最强的国家挑起一场无意义的战争吗。

同一群人两个月前看一场人命都没出的斗殴就吓得哭爹喊娘了。似乎他们很难理解两者的不同。

一战前的欧洲人大概也不会比他们聪明到哪去。

知乎用户 嘻嘻嘻 发表

怎么狂热了?

知乎用户 许氏王朝天子​ 发表

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当时的整个欧洲都缺乏对一场旷日持久战争的准备,之前的普法战争,普奥战争,克里米亚战争,巴尔干战争都属于一场区域间的战役。再往前的拿破仑战争,虽然波及范围广,但是参战部队人数难有超过百万的。纵使拿皇天纵奇才,指挥几十万军队也是力有未逮。而机枪与铁丝网堑壕的组合,极大地克制了骑兵力量,使得防守方具有了莫大的优势。而运输工具尚未迭代完成,使得后勤依旧处于骡马化时代,大规模穿插歼灭尚不可能实现。多重因素叠加下,使得一战成为了对防守方有利至极的消耗战。而攻击方一旦不能打破这点运动起来,则必然陷入大量消耗之中。德军初期的西线运动战受阻于马恩河后,则不可避免地与法军陷入此类战役之中。这是宏观层面的,再来看看微观。其实英国人一直都在计算德国人的硝石储备,并且在战争爆发前减少了德国此方面的贸易,而硝石是近代军工的重要原料,关乎整个武器的弹药供应。按理说德国在硝石储备耗尽后会自然失败,然而怎么也没能想到科学家哈伯的合成氨技术直接取材于空气,使得德国的军火制造并未受到硝石储备的限制。种种误判之下,战争爆发,并迅速陷入到恐怖的消耗战中,随即迁延日久,完全超出了当时世界主流判断的数周内分出胜负。至于后边因为各种新式武器的投入,毒气,坦克,飞机,造成的大量伤亡,贸易断绝,封锁引起的生活水平下降,饥荒等民生问题,都是始料未及的。

知乎用户 九尾狐 MTF 发表

你怎么会问中国网友这种问题

知乎用户 hjh 发表

书上说的这话你也信?

知乎用户 卡卡拉拉 发表

战死的人不会写书

知乎用户 doctorlzj 发表

作为一个短寿种,区区几十年的生命,人类是很难有历史记忆的。难得有那么几个清醒点的异端,何必在这里浪费唾沫?人生苦短,多陪陪家人朋友不好吗?

知乎用户 东方曜 发表

现在不也是喊着要打 tw 吗

知乎用户 lcyuansu 发表

那帮孙子从殖民地抢东西吃的肥头大耳的,当然对战争持疯狂态度。

后来打完二战发现自己打赢打输都吃亏,就开始反思了,当然,美国除外。但越战也帮它冷静下来了。

知乎用户 高地且保安 68​ 发表

你想不想复仇日本

知乎用户 砼龙 发表

民众对于战争的感知从来都是不准的,因为国家就是统治阶级造就的,它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成为能够拥有武装力量的存在,军事愚民已经成为了正义,现在美其名曰 “国家安全,国家秘密”,你都不知道军队是什么东西,怎么能清楚战争可怕与否?而且说句不好听的,原子能作为科技爆炸的一撇一出生就把世界大战封印了,这以后别说老百姓,连天天打仗的美军部队实际上也不清楚下一次世界大战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他们只知道现在自己可以安安稳稳的坐在信号车里喝咖啡玩那种沾满中东人血液的 “模拟飞行”,仅此而已。

国家的产生比一战早多了,所以当时的欧洲人不知道是很正常的,决定开战就是赌博,谁也不知道谁会笑到最后,很不幸,欧洲人赌输了,那个时代的军事力量真的是不可撼动的存在,至于那些类比中国人的,我就不予评论了,说实在话,把台海战争扩大为中国大陆内战,本身就已经隐含了 “中国国力衰微,解放一个小岛都能演变为全面战争” 这种暗地里的辱华论调,真想扣帽子也不是不行啊

知乎用户 我不想写 发表

确实,因为和一战相比,之前的所有战斗都像是游戏一般

知乎用户 不会永远是大多数 发表

如果在网上说

不支持武统,只支持和平统一台湾

会怎么样呢?

知乎用户 吼什么吼啊 发表

因为此前他们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中获得了巨大的利益,让他们相信战争百利而无一害。

知乎用户 窃钩者诛 发表

阳光之下无新事,看看这问题下面这么多民族主义者在慷慨陈词,我作为一个毁灭主义者很欣慰。

知乎用户 房住不炒科技兴国 发表

谋生 - 2:与大多数人无关,房地产泡沫结束后,有哪些最有潜力的行业呢?守财奴是如何炼成的?

谋生 - 1:中国哪个城市最有潜力?

一直以来,大部分人都有一个疑问,房地产泡沫既然一定会崩溃,那么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是什么?资金会去哪里呢?

如何谋得生计呢?

我们以前谈过,欧美社会的进步 = 市场规模 + 科技含量,市场规模 = 人口规模 + 产品竞争力,人口一直温和增加,那么总需求是增加的,企业是赚钱的,赚到的钱会投入到下一阶段的研发,促进海外市场规模的扩大。

然而全球市场总会有一天饱和,全球市场饱和就和国内市场饱和一样,标志着增量财富的丧失,财富一定要经过存量交易最后落入一部分人的手中。

古代社会以战争的手段减少人口,人口减少以后社会资源不再那么稀缺,重新开始一个新的循环。**资本家主要依靠金融危机,完成对中产财富的剥削,最后重新启动游戏,新的游戏再次完成生产力进步和财富壮大的过程。**因此资本主义国家大部分人只是充当劳动者和消费者,并不是财富的所有者,一辈子碌碌无为,早九晚五。

房地产泡沫结束以后,我们的大中小城市也会陷入沉寂,大部分注定是无法实现财富自由的,快递员、外卖员、司机、文员、服务员、老师、农民工、甚至公务员收入基本持平。

不会存在极高水平的工资的人群,如果某个群体的收入与其付出不成正比,那一定是制度性漏洞,而欧美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已经把这种漏洞堵死了。

**高收入者 = 天才 + 资本家 = 科技 + 金融,如果你所在的行业既不属于科技、也不属于金融,那么大概率一辈子不可能取得突破。**有人说,师医公也应该是高收入群体。

首先医生、教师如果具备一定的技术,那么也属于高科技人才,但是大部分的医生、教师都是碌碌之徒,不可能具有高收入,而政客也一样,只有高级政客才会有高收入,大部分的公务员都是服务者,都应该是服务业的工资。

群体性的富裕只会存在于科技和金融两个领域,而且要掌握技术,这两个领域也是淘汰率较高的行业

-— 家庭幸福度 = 劳动人口 + 父母退休金 + 财产性收入 + 老年上班 + 国家补贴

理论上双职工家庭劳动力人口为 2,但是大部分传统女性婚后 5-10 年不会去上班,因此按照国际标准来看,劳动力人口为 1.5,按照中产月薪 5k 计算,家庭劳动力收入为 7.5k-1w。如果双方都是独生子女,则父母退休金有四份,除去父母开支,理论上还能剩余两份,合计 1w 元,如果有一方不是独生女,那么退休金部分有 5k。

财产性收入主要是存款收入和商品房出租收入,按照目前的社会情况,中产普遍有 2-3 套商品房,普通人 1 套商品房 1 套农村自建房

房租收入大概为 3w-4w。

农村居民的国家补贴为 2k-5k / 年,有些地方城市化较早,早已脱贫因此也没转移支付了。

很多父母退休后还发光发热,例如医生、教师,有影响力的乡绅,预计收入 7k / 月,农民工终身不退休,按照每年 1w 计算。

中产家庭收入 =(1w+1w)*12+4w+1w=29w / 年

即正常的中产家庭每年收入接近 30w,房贷车贷对其生活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其中工资性收入占到了总收入的 80%,财产性收入占到了 20%,**工资性收入中父母退休金占到了总收入的 40%,子女工资收入占到了 40%。**如果父母没有退休金,且无法每年给子女提供 1w 元幸福费,也没有 4w 元的租金收入。

那么实际无产家庭的收入 = 1*12=12w,如果无产家庭中女性较为懒惰,那么实际无产家庭收入 = 0.5*12=6w,这种情况下,父母大概率每年必须贡献自己的收入 1w 元进行养媳妇,即无产家庭合计年收入 7w-13w 元。房贷预计每年 4w,剔除房贷以后,无产家庭合计最高年收入 9w

中产家庭剔除房贷以后,年收入合计 25w。是无产家庭的 2.77 倍。

发达国家对中产征收重税,补贴无产,比如出租房屋要收个人所得税 20%,征收房地产税 1.5%,征收遗产税 40%,征收资本利得税 20%,这样下来,中产每年的收入会被压缩到 20w 以内,对无产家庭的各种补贴 2w 起步,无产家庭的最高收入可以达到 11w,双方的差距压缩到 1.81 倍以内,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和提高社会的消费水平。

中产消费汽车、商品房远比无产阶级的水平高,那么实际上中产的税负还要高一些。

中产想要进入资产阶级,必须获得生产资料和生产关系,我国及全世界的富人利用信托隐藏家庭财富,其财富本身等值于生产资料,而生存关系即是利用职业经理人进行投资,获得整个经济体进步的收益。

那么中产如何积累财富获取生产资料呢?

1 不踩坑,不过度负债,不上当,简而言之要脑子够用。中产的财富大部分可以保证普通人普通生活一辈子衣食无忧,只要不要作乱,一辈子都不愁吃喝。

2 不过度消费,很多明星都有破产的例子,再多的钱如果无法做到合理的消费,都会破产,尼古拉斯作为美国知名明星买豪车游艇,最后也不得不破产,日本很多明星在 1990 年高位接盘了房地产,花费了数十年才还完债务,这都是前者留给我们的经验。

3 不玩明星,历史上多位富豪因为娶明星而身陷囹圄、家族破败,当然普通中产也没有资本去娶明星,但是婚姻异常重要,如果娶到败家媳妇,那么大概率中产的头衔也不保

基本上占住这三个条件,中产一般都能保持地位不滑坡,如果贪图美色,导致家族破败,如果贪图消费娱乐,沉迷黄赌毒,那么多少家业也不够挥霍,越是中产反而越要严于律己,不能乱搞男女关系,不欺男霸女,不能和无产者一样随遇而安、随波逐流

[1]

葛朗台是欧洲著名的守财奴,虽说是小说塑造起来的人物,但是也反映了一定的社会财富传承的经验,而莫言的小说《红高粱》也反映了社会的另一面,财富变迁往往和人也有巨大的关系。

参考

  1. ^ 谋生 - 2:与大多数人无关,房地产泡沫结束后,有哪些最有潜力的行业呢?守财奴是如何炼成的?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1MjE5MDAzNw==&mid=2247488456&idx=1&sn=7b92bc43aab591f43e2f484de124e364&chksm=fb84baf2ccf333e465ed59fe8d31863378846812b5a8d9bdfd448b4a31d12ef31209fb774b4f&token=1228915010&lang=zh_CN#rd

知乎用户 有名大卒​ 发表

答:1、英法等老牌帝国主义强国,对殖民地的使用路线是排他。殖民地的原料与市场只与宗主国有关。因为中国不是殖民地,连半殖民地都不是,所以感觉不到这些。德美这些后发国家恨死英法这些玩意了。不过也一直直到 2 战后才由美苏联手拆了大英。

2、一战是第一场世界级别全民战争,总体战。在此之前,一直到日俄,日俄都不是全民总动员,所有适龄男性上战场。所以参战军队才如此之多。

3、工业革命导致国家能有那么多的武器可以武装部队。

4、各方都尽力普及 9 年义务制平民教育,导致第一次对社会平民阶层的大规模洗脑。各方都在自己的历史政治中极不客观,狂吹自己,狂贬对方。我们在外人看来,德国未必打过法国,因为法国也不弱。但是在德国从小洗过脑后的青年炮灰们那看,打个破法国就几十天的事情。各方都没有人想到会一打 4 年。

5、战争打到 17 年的时候,教皇调停。因为双方都没法打下去了。所有的报纸舆论还有老百姓都明白了,这场本为殖民地而打的战争,现在算算,世界上没有任何一块殖民地值得一个民族死光一代年轻人。英法德的停战条件没谈拢。因为比利时。英法德三方都认为自己死那么多人,啥也拿不到就停了对内无法交代。类似于两个专家打赌 100 万,最后结果是各自吃了一泡狗屎一样。这点也和日军对中国侵略无法退出一样。日本军方就是觉得死那么多人就白白退出?白白牺牲?最后继续在大泥潭耗着,直到战败。

6、至少德军没有被吓傻。整个一战,因不遵守军纪被枪毙的德军只有几百人。

知乎用户 感觉还行 发表

战争是无法避免的,就像人终有一天会死一样,只是早和晚的问题,在宇宙物资总量不变的情况下,掠夺是生存下去的唯一手段。

知乎用户 李岩 发表

因为双输就是双赢,至少比一方通吃要好

知乎用户 凹凸霍克 发表

一战之前的战争相对来说文艺了许多,可以类比中国的春秋时期,半渡而击是令人不齿的行为。

另一方面,那时候大部分大杀器还没有普遍使用,坦克还没有,机枪虽然已经有了,但是诞生之后没有强国之间的大面积战争,这些战争机器的威力,大部分人还没有概念,还以为是以前排队开枪的战争模式。军功是一个比较好的出人头地的机会,对贵族破落户还是普通民众,都有挺大的诱惑。

这一切,在一战的几个战役后改变了,凡尔登 索姆河…

战前普通人渴望战争,战争后所有人都被打出了心里阴影,以至于二战前欧洲始终是绥靖政策是主流,从上到下都是尽量避免开战。

知乎用户 野夕​ 发表

起码日不落的老爷们是真不知道,还幻想着功名但在马上取,然后直接打出阴影,二战前期宁愿绥靖都不想打。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那只能说明有让他们觉得比战争更可怕的事

知乎用户 哄哄 km 发表

那代欧洲人,他们还真不知道~

还有啊,当你自己的生活甚至生命受到威胁,只要你把别人宰了抢了他人的东西,你就能活下去,什么公序良俗 死亡啊,这些都无所谓了,战争就战争吧,自己及后代活下去才是最主要的

知乎用户 aut10045 发表

疯不疯狂有啥所谓,打不打只看国家政权利益,战争永远都国家之间博弈的最后选择,哪怕是疯狂的德 3 也是在经济几近崩溃外债赖不掉才选择对外战争,是否战争不是平民好战 / 反战能左右的,平民好不好战撑死算个爱好,我反正没兴趣指责别人爱好。

知乎用户 Maxime Ilich 发表

一颗导弹价格至少几十万美元,嚷嚷战争残酷的人先掂量掂量自己配不配被几十万美元轰死。21 世纪的总体战普通民众更有可能被抓进军工厂 996 给无人机打螺丝,这已经比趴在烂泥里强多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因为爆发了战争,除了顶层,中下层和基层大概率会重新洗牌,这可比 8106(制造业)一辈子要光明的多啊。

知乎用户 图一乐的乐子人 发表

比死更可怕的是生不如死。

知乎用户 女装大佬梅特涅 发表

战争打再大也打不到王公贵族和资本家,而他们掌握着宣传机器

知乎用户 这世界非我家 发表

大学军事理论课,二十多三十多的老师:“我就觉得中国应该跟美国打一次,那边那个同学,我看你点头了,你也很认可我的说法吧,平时成绩加五分。”

知乎用户 源博雅 12134 发表

一战和二战本质上是同一场战争的上半场和下半场。

一战后:《西线无战事》

二战前:《我的奋斗》

一战和二战相隔没多久。难道他们不知道战争有多可怕么?那么为什么还要打?是有什么东西比战争更可怕吧?

知乎用户 蛋不放在一个篮里 发表

欧洲各民族在欧洲生恩恩怨怨生活几千年了, 有合作也有战争。后面因为航海大开发, 跑到了非洲美洲亚洲, 里面的美国白人占多数。但是白人里欧洲各国人数比例没有谁是占大头的, 都是百分之二十几左右的占, 没有谁占百分之五十甚至是百分之九十的。

欧洲几兄弟跑到亚洲时对清朝还合作搞了个八国联军。当然里面的日本是亚奸黄奸 (背叛东亚人黄种人)。几兄弟日积月累的在外面掠夺一个个都养的雄纠纠气扬扬。终于把蛊养成了。个个都是蛊肯定要打起来。(在这里想到个阴谋论, 可能是有些精英跑去美国安家后, 欧洲那么多的财富让这些精英变得想掠夺, 如何掠夺最好是让他们打起来才最有机会, 乱猜的, 不过美国最后是一飞冲天了。这里还有个事实是欧洲各国皇室是存在各种联姻和血缘关系的, 你是我二舅, 我是他二伯那种关系。也就是欧洲各名族已经被同一精英集团统治很久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美国大规模反战,也就是越战打的一塌糊涂之后吧。

之前打仗没吃亏罢了

中国从鸦片战争起,绝大多数战争都打输了,为啥还要抗日,逼到那份上不得不打罢了

知乎用户 天机路人 发表

一点都不奇怪,你去查查十字军东征的资料。

知乎用户 六朝松​ 发表

上一次发生在欧洲本土的大战是普法战争,当时机关枪刚被发明出来,真正大规模应用要到日俄战争、布尔战争,但这都不是发生在欧洲本土的战役

知乎用户 我的实验号 发表

我觉得你在讲蒙德(×)

我觉得你在讲璃月(✓)

知乎用户 少年罗伯特 发表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欧洲人对战争持疯狂态度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原因是媒体将战争描述为令人兴奋和浪漫的冒险。这常常使人们对战时实际发生的事情有一种扭曲的看法,它使许多人渴望亲身体验战斗的刺激。另一个原因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的许多年里,欧洲一直相对和平,人们对冲突的可能性感到自满。此外,民族主义在整个欧洲都在上升,人们越来越认为自己是各自国家的成员,而不是世界公民。这导致了对其他国家的好战感,并使战争看起来更可取的选择。

知乎用户 louis 发表

这个问题可以问问日本人。

为什么二战前日本人民对战争持疯狂的态度,他们不知道战争有多可怕吗?

日本在二战后,靠着战争掠夺和战后美国输血,获得了经济腾飞的几十年,所以战争可怕吗?时至今日日本没有被彻底解决清算,他们依靠战争获得了大量财富。

只要战争对人民有利益,那么他们就会支持。除非对战败国进行彻底清算和惩罚。

知乎用户 the one 发表

掠夺资源,统治其他国家,资本主义思维,过于自负,认为自己种族最高尚,追求刺激等等。

知乎用户 zi mou 发表

至少要到古典时代,社会才有因为战争可怕呼唤和平的特权。再早一些时候,你一不想打,你和你的文化上的后代就消失了。

知乎用户 格拉斯哥少年 发表

中国现在不是?

原因你自己不清楚吗?

知乎用户 吕华阳 发表

在小布尔乔亚眼中,任何战争都不可能存在正义性,全都是是肉食者为了一己私利发动的血肉游戏,只有君有疾在慧根才会为了战争欢呼。

这就是为啥那些纯锑会觉得愿意战争的才是纯锑,并且持续性保持着一种只能感动自己的悲天悯人反复念叨战争的可怕。

但实际情况是什么?

它们从来不会意识到也意识不到他们能说出自己讨厌战争的底气在于它个微毴育之有一份收入还算过得去的工作来维持自己衣食无忧和一份小有厚度的积蓄让自己在一段时间内脱产也能维持生活。

而对于一战前的英法底层市民来说,他们有这些吗?

很显然,没有。

我曾经看过一本书里有一句话,大意是:法国工人的日子比英国工人能好过一点,至少他们能有一双自己的鞋。

没钱没房没车子,没粮没菜没文凭。

改善生活?提升自己?

高尔基大爷说过:Think blind yours good eyes。

在这种情况下,有人告诉你,上了战场就能用命搏一个前途,你怎么选?

到了那一步,命算个虚恭——那时候才是正儿八经的要命一条,搏好了大房子搏不好小盒子,多大事儿?

真没多大事儿。

所以你说他们为啥支持?

用命就能怹萱搏一个前途,就以一战前工人那待遇,谁令慈不支持。

知乎用户 夜音 OVP 发表

当然知道了!只不过战争有多可怕,机会就有多大!

知乎用户 万万 发表

当务之急是以坚决的扩军备战打消昂撒人的战争冒险冲动。

至于台湾同胞,他们不害怕战争,是因为一打起来他们投降就行了。

知乎用户 Changjw1981 发表

其实大多数人的是愚蠢且盲从的,这从股市上就能得出的结论。

你所看到的都是管理员想让你看到的,你想看到的如果与管理员目标不一致,你肯定看不到。如果一方真的想发动战争,你所有反战言论都会被屏蔽,网上都会是敌方如何如何挑衅、侮辱我们,挑动民众的情绪,给人的感觉就是如果还不出手,就要世代为奴了,但是对方的真实态度是怎样的,大多数人是不可能知道的。同样的道理,大多数湾岛人能看到的肯定是大陆是如何咄咄逼人,我们的军事实力拥有一战之力,同时要紧抱爸爸大腿,坚持爸爸意志 1 万年不动摇,这样香甜的空气永远会拥抱着我们。如果战争真的来临,索性就无中生有,添油加醋宣扬对方黑点,让民众恐惧和仇恨,最终对抗到底。

一战前期,民众的心理大概就是这种状态。老牌帝国拥有天然的心理优势,觉得你冒犯我,我就要狠狠教训你,不然就是丢了面子。新势力觉得我有实力了,你应该尊重我,重新分蛋糕,不然就是不给面子,我要狠狠教训你,双方都觉得我有实力碾压对方。

战争是可怕的,但是大国的利益是需要通过局部战争争取的,就像美国,如果它不敢发动战争,那么他的航母就是摆设,谁也不会把他放在眼里。局部战争,牺牲的只是己方极少数人和敌国的利益,甚至己方极少数人还是愿意牺牲获得荣誉的。中国的统一战争如果只是以大欺小,能扬国威而不影响大多数人的利益,肯定是获得大多数人支持的。但是如果是和世界最强的国家全面对抗,结果输多胜少估计没人会同意。但是反过来说,美国也一样。中国一穷二白时都没讨到便宜,现在为了湾岛人再次和中国死斗,不是吃饱撑着?失去对湾岛的控制,美国依然是世界最强的国家,失去一点影响力无关紧要,通过其他途径还能挣回来。但是对中国来说,失去湾岛等于被打断脊梁再也无法翻身,面对自己的底线你都不敢动手,你在世界还有什么说话的权力?

战争是可怕的,但是一味求和只会让对方得寸进尺,如果中国放弃底线,不好意思,中国不会迎来和平,美国会促使周围的小国家和中国不断进行战争。

我不希望战争,但是这又不是我说了算。值得讽刺的是,你只有拥有吊打别人的实力,你才能决定是否和平。

知乎用户 123321 发表

那些吹东亚怪物房的不想想为什么欧洲放弃战备了

知乎用户 毛球 发表

你疯不疯狂,是你能决定的?

你知道人有三六九等吗?

你不疯狂,有人会帮你疯狂。

你不疯狂也得疯狂,不然就要体会什么是社死。

总动员不只是拉人头这么简单,管事的有一万种方法要不参军的人过得万分难受。

知乎用户 骑着猪爬树 发表

战争本身就是资源的掠夺,跟你说去隔壁家可以疯狂的抢劫,你估计更疯狂

知乎用户 木星轨道 发表

知道啊,但有什么用呢?白 “人” 天性嗜血残暴,当几百年殖民扩张把亚非拉人民的血喝干后,还是没有喝饱血。就只好把目光投向同类了,当对鲜血的渴望胜过对战争的恐惧时,自然就开始互相撕咬

知乎用户 Edwardyxf​ 发表

英法的全球殖民秩序和二战后美苏用绝对的武力建立的秩序框架很像,本质上就在于将激烈的地缘博弈变为稳定的利益输送框架,在这种帝国制度下,必然有一些人群是被系统性剥削的。

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初,欧陆的后发国家有制度有技术,却完全被英法帝国利用控制的庞大原材料来源和倾销市场带来的优势所压制。本质上跟当今中国被美国占据各种优势地位进行围剿封锁是一样的。旧秩序的建立者不断的通过优势从其他人群那里攫取利益,当然会让受损人群激愤。同样,帝国的人民也会为有人胆敢挑衅秩序而激愤。这样的情绪在被政客引导煽动之后就会变得疯狂,以今日媒体的力量,我想这样的疯狂只会更极端吧。

知乎用户 沉默是渣 发表

这个态度可以适用于任何一场有绝对信心轻松拿下的战争。

有些没头像的小号,还在柏林战争打不打的问题上损别人怂。

当自己是哪个将军一样。就是排长,也得跟字面意思一样,排排站着死。我等平民站在有利一方,狂轰滥炸就是了。

知乎用户 ysgard 发表

人类的记忆都不长,生活就是整天叫嚣干 S 什么什么的人多了去了。只有刚经历过战争的人才会格外的谦虚合作

知乎用户 西安贷款经理 发表

当日子过的不如人意的时候,矛盾就出来了,这个时候就需要转移矛盾,当然如果他们要是有个传染病,矛盾也就转移出去了,可是他们没有那不是对战争的狂热

那是一种发泄,一种情绪的输出,既然不能改变什么那就毁灭什么

这个来的还痛快。

知乎用户 浮光 发表

不知道

你看后来欧洲人就知道了嘛

两次大战一打

一个比一个怂

知乎用户 大恨 发表

因为穷,打死人无所谓比穷死好。现在全世界都富裕了,再也没有战争。不划算。

知乎用户 晨水 发表

斯皮尔伯格的《战马》,在甫一开始的时候,正好就是一战前的时代

在电影里面,英国人从上到下,从军方到普通老百姓,都对短期内击败德国人充满了信心

而在现实生活中,这种速胜、必胜的信心,不仅充斥在英国人心里

更是充斥了法国人、德国人、奥匈帝国人、俄罗斯人等所有人心里面

当时几乎没有人会觉得这会是一场持续数年的血腥大战

这是战略角度的问题,而从战术的角度来说

在一战之前的战争,一场战斗打下来,双方各自损伤几百号人,就已经算是损失惨重的大战了。

当时哪怕是目光卓越的军事家,大概也不会想到

战争会发展到类似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这样残酷的地步

一场战役的战死士兵能有好几十万,还有大几十万的受伤

这其实也成为二战前,英美对德国采取绥靖政策的重要原因

知乎用户 白墨水与信纸 发表

是的,因为希特勒偷袭了珍珠港,所以美国才对希特勒宣战了。

罗斯福你好温柔。

知乎用户 皮埃尔 发表

欧洲的资本家信奉马尔萨斯人口理论,资本主义不能解决的问题,交给战争,卖弄民族主义的恶臭让他们填战壕。在发展机器,提高生产力,让资本家的后人过更好的日子。是的,后来穷人死多,欧洲各国的人民回霍过来了,狗日的,然后各国哗变,要先弄死我,我先弄死你,红旗升天,王旗落地。过了一百年,某些蠢才想复制这一场面,只能说呸,真当大家都是傻子,还是过去没念过书的土猫啊

知乎用户 武陵人 发表

@maomaobear

我不住台湾,台湾可以丢,我不住东北,东北可以丢,我不住你山东,山东也可以丢。

丢,都可以丢,是不是这样子????

知乎用户 moonstein​ 发表

一战前欧洲这些国家普遍小日子过得还可以,起码跟从前中世纪以来,发生了质的飞跃。各个国家都在不同程度的工业革命,产业升级。可谓是 “国富民强”

特别是几个欧洲 “大国”,那小日子的提升,跟以前可谓是天差地别,工业革命和军事实力使这些国家在世界范围内都获取了相当的暴利,对全世界其他国家也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全都是不同程度的 “霸主”,可谓是 “百花齐放”。

好了,在这种情况下,大家都对自己的实力可能有一个不切实际的 “误判”,“误判” 是基于现在的军事科技水平来评论的。就是说,在当时的科技和生产力的加持下,那个时候的欧洲人觉得自己已经拥抱了科技,拥抱了未来,征服了大自然。全世界也都已被哥几个瓜分了,接下来,只剩一决雌雄了,看看谁才是真大哥。

就好比说你和小区的三个哥们分别都学了武术,散打和拳击,1 学期之后,你们肯定都会有彼此切磋分个高下的念头~

所以,战争就开始了,“那就打打吧”。

但其实当时的军事科技水平还处在初级阶段,更没有信息科技,所有阵营都只能平推,我们都打过红警,原理是一样的,就是 “对子”。

然后结果大家都知道了~

知乎用户 面壁星空 发表

一个赌鬼,

依靠出神入化的老千神术,

在一众地下小赌场赢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虽然靠着出老千,日子过的比普通人好一点

但吃喝嫖赌下来,花销更大,经常入不敷出了

欲壑难平,

他已经开始不满足于这样小打小闹的赌局,

于是便把目光投向了更大牌面的赌庄,

心想着:要是在赌庄里玩把大的,那以后的日子就能躺着享受,更滋润了

但他没想到的是,

赌庄里看场子的和赌客那都是猴精的高手,

老千在他们眼里都算不上台面的小手段,

不出意外,这个赌鬼碰了钉子,

不仅把自己的第一桶金给输掉了,

引以为豪的千术还被人识破,让赌庄里的看场壮汉胖揍一顿扔了出去。

回到家,

赌鬼百撕不得骑姐的自言自语道:

明明在地下小赌坊里,依靠我的先进技术就能轻松赢钱,为何跑到正规场子里就被人碾压了?

怪哉!怪哉!

他不信命,

待伤势恢复,

又靠偷鸡摸狗的勾当攒下点银两,准备东山再起,

于是乎,不出意外的第二次被打,让人给揍残废了…..

知乎用户 玖玖玖 发表

就跟狗和狗抢吃的一样,明明让给对面自己也饿不死,但是就是要打一架,打赢的就吃得到。美国明明比我们富有,为什么还要整天想着围堵我们,底层人民知道打仗不好为什么还要打,因为大赢了以后日子说不定变好点啊

知乎用户 墓墓 发表

比打不过洋人还打不过你的中国人还是强多了,虽然智力差不多

知乎用户 TTTTT​ 发表

谁说可怕了?谁告诉你一战前,一战后欧洲人觉得可怕了?你那些年在欧洲?当时的欧洲人托梦给你了?

如果他们真觉得可怕,那为什么不久后又打了二战?

说白了,都是人为操纵的民意。

当经济不好时,饭都吃不饱了,工作都没了,战争不战争都是无所谓的,不和它国战争,硬拖下去,也会在里面自己人杀自己人,农民起义,革命,造反…… 反正都一个意思,欧洲亚洲称呼不同而已,死的人不会比一战少。(多读点书,查查看,太平天国运动,与抗日战争,我们死的人口比例大差不差的)。

当世道周期轮回到太平了,大家折腾够了,要发展了,就会反思战争的可怕,老老实实发展了。

不是人要选择战争,是没得选……

知乎用户 哼哼 发表

转移内部矛盾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父母总是贬低孩子,是一种什么心理?怎样才能改变?

知乎用户 小妞小妞 2016 发表 大多数无能又自卑的父母, 常常喜欢批评贬低孩子,挑剔他的毛病,不断攻击他,很少会肯定他,称赞他, 要么就喜欢将自家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进行比较,而且每一次比较,自家孩子都是被比下去的那一个,还被贬得一无是 …

为什么现在有一种论点是俄乌拖的越久对俄越有利?

知乎用户 nymbian 发表 盯住能源价格就行,只要能源价格不降俄罗斯就有能力把战争持续下去,同时战争的持续又能推高能源价格,形成正循环。 拜登的策略是一手制裁俄罗斯一手到处求人增产,制裁只能说聊胜于无,欧美嘴上说的好,背地里还是照买不 …

俄罗斯会怎么收场呢?

知乎用户 cpcliusi​ 发表 高赞回答把俄乌战争与对越作战作对比,几位知友请我发表一下看法,由于现在并不知道普京出兵的真实目的和战役企图,所以我也只能就对越作战的几个关键问题解释一下。 1、为什么一定要打越南? 中越两国关系自 70 …

为什么俄乌战争发展到现在,我们越来越看不清真相?

知乎用户 张宗昌 发表 吃席的时候,人家家属说啥就是啥,说暴毙就是暴毙,说意外就是意外,说无疾而终就附和一句喜丧,别跟福尔摩斯一样纠结人家到底是怎么死的,说一句节哀顺变专心吃席,农村大锅饭真香。 如果有很多人,明明不是亲属,却哭天抢地号得震 …

为什么俄乌战争发展到现在,我们越来越看不清真相?

知乎用户 师爷孙​ 发表 因为一开始你把打仗当作打帝国时代了,而且明显高估了俄军的战斗力。 1,一开始 1 小时 22 分钟轻松加愉快的消息,让绝大多数国家、绝大多数人群认为这场战争很快就会结束。但是对于相当一部分人造成一种错觉,俄罗斯是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