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车软件大战,那些不使用打车软件的人怎么办?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chenqin​ 发表

从乘客的角度,上面的答案已经够丰富了,我从另外几个角度说点自己的看法。
**一,被误解的空驶里程
**先考虑没有打车软件的情况。一般情况下,如果没有电调系统,司机需要在在街道上空车驾驶以找到想打车的乘客。在前一个乘客下车之后,后一个乘客上车之前的路程,被称之为空驶里程。上海出租车平均每天行驶 380 到 400 公里,空驶率在 40% 左右。也就是说,每辆出租车每天都有 150 公里在道路上空驶。

目前对空驶里程主要有这样两种理解:
1,空驶里程越高,说明出租车效率越低,需要降低空驶里程。
2,空驶率高,说明出租车还有提高效率的空间,一些人认为此时增加出租车供给无效,只是进一步增加空驶率而已。

空驶率和打车到底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重新考虑一下出租车最基本的作用——人们走到道路旁边扬招,不用等多久就有车可以坐。而保证马路边随时都有空车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足够的空驶里程

事实上,在这篇关于纽约出租车的文章里,空驶里程被直接称为 taxi service availability 的一种度量。一个简单的模型可以告诉你为什么空驶里程如此重要。
截至 2012 年底,上海市道路总长度达 16688 公里5 万辆出租车每天行驶 400 公里,其中约 150 公里空驶里程。假设每辆车每天开

小时,那么平均车速约为

公里 / 小时。
此时你若是在任意一个时间出门扬招,每辆车正在马路上运行的概率为

,5 万辆车大约有

辆此时正在马路上运行,平均间隔的距离为

公里,再除以车速,这 5 万辆车扫过所有路面的时间为

小时。
由于你可能站在道路的任何一个位置,为了得到在路边扬招到碰到第一辆出租车的平均时间,还必须把上面的计算除以 2。
然而,并不是每一辆出租车都可以乘坐,每辆车为空车的概率等于空驶里程除以总里程,即

。再用平均时间除以车辆为空车的概率,得到遇到第一辆空车的时间,为

小时,约为 100 秒左右,(注:该数字为粗略估计的平均时间,受到实际出车数量以及早高峰晚高峰时段的影响,不能与个人感受简单比较。)即道路总长度乘以 12 之后再除以出租车总数和空驶里程数。
以上式子得出的结论是:在道路总长度和出租车数量不变时,扬招等候时间与出租车空驶里程数成严格反比,且不受其他任何参数的影响

二,叫车难的根本原因——空驶里程减少

再从司机的角度看。打车软件的意义在于极大地减少了司机方面信息不对称的现象,让司机知道可以去哪里接到生意,而不是像无头苍蝇一样在马路上乱转,这极大地减少了空驶里程。根据我本人询问的情况以及一些新闻,司机普遍认为在使用打车软件之后,他们平均的空驶里程数减少了 50 至 100 公里左右。

空驶里程的减少至之前的 1/2 甚至 1/3,直接结果就是乘客扬招时间上升至 2 到 3 倍。如果再算上车辆赶往乘客所在地点的距离以及高峰时期使用打车软件的人数增加,能够为扬招乘客所用的有效空驶里程还会进一步减少,扬招乘客需要用之前 4、5 倍的时间打车也就不奇怪了

所以在我看来,打车软件引起争议,其根源不是补贴,也不是加价,这些因素虽然对打车难有推波助澜的作用,却不是最主要的。根本矛盾在于:
**扬招乘客希望能尽快打到车,因此希望司机像无头苍蝇一样到处开车,增加空驶里程来接到站在路边的自己;****而司机希望减少油耗,增加收入,因此要用尽可能短的空驶里程来找到下一位乘客。当司机因为打车软件而不再是随处乱开的无头苍蝇时,**大幅度减少的空驶里程,成为了乘客「扬招难」的罪魁祸首。

**三,司机的声音就那么不重要吗?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呢?
**
看到政府在打车软件的问题上翻烙饼,一会儿整改了,一会儿叫停了,一会儿又要纳入电调平台了,我常常想:要是上海出租车司机有自己的工会,能联合起来发出自己的声音,难道会听凭他们摆布?

根据现有的一些新闻,使用了软件的司机每个月可增加收入二至三成。政府在打算对打车软件实行一刀切时,是不是也应该问一问因软件而受益的出租车司机的意见

另外两个重要的因素是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在同样载客量的前提下,如果 5 万辆出租车每天都减少 100 公里的空驶里程,那么在接送同样数量的乘客时便可节省油料 25%,按百公里 10 升计算,约为 50 万升燃油。另外,上海市每天的机动车日均周转量为 14865 万当量小轿车

公里,那么 5 万辆出租车每天减少 100 公里的空驶里程,相当于机动车尾气总排放量降低 3.3%。要知道当前 pm2.5 中尾气排放的贡献要占四分之一呢。
弱势群体,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这些都是公共知识分子最喜欢的话题,打车软件刚好在这三个问题上都有正面的作用。为什么我们此时不多考虑一些这类话题,偏偏将视野全部聚焦于所谓「扬招难」?难道只有拦不到车的老人的声音才属于民生吗?

四,我对打车软件的看法?
网络时代的一个趋势是所有的信息不对称现象都有可能被消除,打车软件的作用正是如此。**这种信息不对称的改善,本质在降低交易费用,实为当今已经为数不多存在帕累托改进可能的地方。**虽然我同意我们必须增加对使用打车软件司机的安全驾驶的监督,同时也赞成对于加价行为需要有所限制,但我想这并不是政府一刀切禁止打车软件的理由。

根据我之前的论述,在没有打车软件时,想要打车容易,唯一的方式就是更多的司机在马路上四处乱开更长的距离。但更长的空驶距离显然并不是什么好事。与其叫停打车软件,损害司机、资源和环境三方的利益,我们是不是更应该找到更好的方式,让所有人都能在空驶距离降低的情况下也能使用上出租车?

对于习惯扬招,苦于扬招难,且希望取缔打车软件,大家一起回到扬招时代的乘客,我想用一个比喻来结束:

你在马路上站着,一群盲人在四周走来走去。你希望与盲人们进行一个小交易,盲人们也这么想。但你始终保持沉默,等着盲人们四处乱撞。终于,一个运气比较好的盲人走来,碰到你。那些四处乱走距离最远的盲人,也获得了最多的交易。
突然有一天,一些人不再保持沉默,开始轻声呼唤周围的盲人。而盲人也复明了,他们走向最近的发出呼唤声的人,没有人愿意理仍然保持沉默的你。
此时,你是想学会如何发出呼唤声,还是想把那些复明的人再次弄瞎?

知乎用户 安江泽 发表

其实个人觉得在市区里这玩意远比用叫车软件方便。如果能在公交站 100 米开外立一个,不但使用便利,还能极大的缓解出租车随便靠边停车造成的道路拥堵。当然最重要的是——老人会用。如果政府真的关心老年人出行,应该给马路边上每隔 100 米装上一个。

遇到问题上来就谈存废而不谈解决方案的都不是好的态度。

知乎用户 苏莉安​ 发表

我不清楚这个问题到底是 “疑问” 还是“质问”,不过大家都把它当质问来答,大谈社会影响和市场经济。那我愿意当疑问来回答一下。

我在北京,不了解其它城市的情况,说说自己的看法。
自己身边所看到和听说的打车软件对老年人的影响微乎其微——北京打车难特别是上下班高峰时打车难已经好多年了,没有打车软件时你照样打不到,只不过以前骂市政府、骂拒载的司机,现在都改骂打车软件了。
而且北京的公共交通对于节俭的老年人来说实在太有利:地铁两块、公交 4 毛、老人免费、售票员还主动招呼让座,不愿意挤的话只要避开上班高峰就行。
对于绝大多数老年人来说,打车不是日常交通手段,而是紧急情况下比如赶火车赶飞机或去医院时的一种应急措施,这种时候如果打不到车确实很要命。但正如上面所说,打不到车是个老问题,原因从出租车太少到份子钱太高,都不是打车软件带来的。
目前来说,最可行的解决办法就是:打黑车

北京的黑车市场欣欣向荣,正是打车难带来的,黑车的价钱比打表的正式出租贵不少,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毕竟正式出租车打不到么。
现在四环外和郊县居民区和商业区集中的地方都一堆黑车趴活;二三环附近抓得严,大部分接到电话才出车。不过人家都有自己圈子,你找到一个就找到几十个。比较保险的方法就是手头常备三五个较熟的黑车司机电话,如果是预定出行的话就提前一两天约上,遇到紧急情况也不至于每个都没空吧。
怎么要电话?你自己隔三岔五坐黑车当然好办了,然后碰到离家不远趴活的上去问问,或者问问同事邻居还有楼下小卖部的大婶。
前面说了,老年人平时是不打车的,基本是有急事才打。那么做子女的帮父母多记几个靠谱黑车司机的电话,关键时刻派上用场,也算是尽尽孝心吧。

别的城市应该也可以参考一下,按说如果哪个城市出现了经常打不到车的情况,黑车生意很快就会火起来的。

知乎用户 Dr.Wu​ 发表

我抱着被狂喷不止的危险写出这个答案。
我有两个观点:
(1)什么是全局最优~ 即取缔打车软件和继续沿用对社会总体而言哪个更好?
(2)怎么能更优~ 在现有的基础上我们还能做什么?

Task1:
我们看看多少打车的人是老年人,我刚刚特意问了下出租车司机,不到十分之一。也许因为我学计算机的,我追求的是全局最优,打车软件提升了大量年轻人的效率(可以很快打到车,也许就不会错过某个回忆),同时也方便了出租车司机(不用空驶浪费汽油)。不过,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人群的利益,不过我相信超过 90% 的人,可以短时间学会用手机叫车。在追求全局最优解的条件下,用打车软件叫车,势必优于不用打车软件。
如果,我们用 考虑到老人,这种不会使用智能机人群的利益 的思想来生活,那必然我们生活中很多行为也要遭到质疑。例如:火车票网购(不会上网的人必然失去),例如电影可以网上订座。甚至宽泛来说,我买了余额宝你没买,因为你不会尝试新鲜技术而导致你的利益损失,也让你在生活上遭遇了不公平等等……

Task2:
我们做的不应该是阻碍科技的发展,而是如何更好,比如应该教会更多的人使用高科技的方式去生活,其次我们应该惩罚那些司机对招手的人拒载。而不是,简单的,粗暴的禁止打车软件。
我很同意这个 App 造成了一些不公平,但同时,我们在追求解决方案的过程中,是否应该想想有没有比取缔更好的建议。这个世界上,提出破坏性建议很简单,例如 XXX 不好,就连互联网我们也可以有它传播盗版,暴力,色情等信息来说他不好,而提出改善性建议才有意义,如何让互联网更好。我希望我们在考虑这个问题时,不是去说:马云,你让我妈妈打不着车了。而是:马云,能不能想个办法让我妈妈也打到车。
我一直认为从事计算机科学的人就是让世界上其他人变懒的一项职业,我相信老人打不到车,会激发出一个潜在的 App 升级空间,即开发一个适合老人的打车工具,比如可以让子女帮老人叫,即使子女并不到老人旁边等等~

我的观点是,往往在我们没有尝试的时候,我们就说老人不会。老人听完这个结论肯定也不想去尝试。但我相信如果 App 更简单,可以让百分之 95% 的人有能力学习!我觉得这个学习难度不高,没必要说很多人无法掌握。

我很不同意上面一个人这段话

你们这些人的短视在于,你们看得到技术是要前进的,却看不到,新趋势是必然会滚滚而来,但是如果放任这个社会上的弱势群体被这样的滚滚大潮碾压而过。

那么,不要期望,你不会是下一个“弱势群体”。

保护“弱势群体”,不是因为道德和同情,而是因为,我们本应一体。

我们对弱势群体并没有说 “就直接让他们去死”,而是在考虑先进科技发展潮流的同时,尽力去照顾弱势群体,比如更简单适合他们的 App!!!

我举一个实例,低保~~~ 低保让很多很多人选择呆在家里受救济,而不是出去打工干活。北京那么多岗位缺人,保姆月嫂,而很多很多低保户是有能力从事这些工作的,而因为懒惰他们不去!低保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懒人。所以低保逐渐也在向提供就业岗位倾斜叫做就业保。只有对真正那些丧失劳动能力的才提供低保。(这个资料是我从历史课上听到的,我没有进行过查证,如果大家说不对,我会立马删除并道歉)

举个也许可行的 app,就是第三者叫车,你可以为其他人叫车!这样子女不就帮助了老人!希望大家提提别的可行策略。

在当今的这个社会中,我认为公平和效率绝对是一对冤家,相互制衡。我承认互联网企业对于效率的追求是超过所有其他行业的,所以公平也随之会降低。我们甚至可以回首近几年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革命,都是伴随着效率的提升而导致公平的下降。比如我们可以看看,淘宝的兴盛是否影响了很多售货员的岗位需求?信息行业是否影响了传统媒体行业的就业岗位?

在出租车这种非每人必需性的产业上,效率比公平更加重要,我们首要目标是效率但兼顾公平。如果哪天说急救车也是加价叫车,钱少没有,我第一个反对!

知乎用户 王梦雨 发表

今儿碰巧看到若干媒体都在「声讨」打车软件,理由就是损害了老年人利益。

诸如
新浪湖南:【为了爸妈,请卸载打车软件!】打车软件方便了年轻人,却让不会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乘客打不到车了。在这场打车软件的竞争中,他们才是真正的弱势群体,请体谅他们的苦衷!少一分懒惰,多一份关心,为了老人孩子,请卸载打车软件!你愿意吗?
人民日报:【马云:打车软件让我妈打不到车】昨晚马云在 “来往” 中写道:老人享受不到“竞争红利优惠”,连起码的打车服务也没有了。我父亲说要不是我公司参与这个竞争以及看到很多年轻人喜欢,他早骂上门来了。马云称,不怕烧钱,更不怕竞争,但最怕伤害用户利益,特别是老人孩子的利益。看到这些,我第一时间就想起了

@逼头死

一个答案里的一句话
无论是出于道德感、同情心、或者政客对选票的争取,对弱势群体的倾斜往往起到反效果。

同样适用。

说打车软件这事之前我想起另一件事,前几年刚刚开始搞火车票网上购票的时候,看到身边有朋友转发这么一条状态,大意是:
网上购票伤害了农民工们,他们只会排长队买票,根本不会上网,现在网上购票,他们通宵排队都买不到票了!还配了一幅从以前老新闻上扒下来的一幅图,一个农民工买不到票痛哭流涕的照片,转发量及其巨大,就差加一句一起抵制 12306 了。

这大约是我见过最可爱的黑 12306 的状态了。当然里面描述是否正确暂不讨论,就说这条本身,其实逻辑就很怪,票是有限的,你觉得网上购票不公平,我还觉得排队购票不公平呢,通宵排队这事儿,民工是比白领、学生群体更有优势的。如果要照顾农民工群体而取消,难道是农民工群体的利益比其他人群体「更重要」么(票数有限的情况下,照顾一个群体等于对其他群体利益的损害)

换到这个故事里也是,公共交通对老年人有保护倾斜,我们认为是应当的,因为老年人群体体力不如年轻人,也容易受伤,但是否老年人在打车上应该受到更大的保护?

而且这个思维的可怕还不仅于此,打车软件的存在,第一让打车市场享有一定的自由度(加价打车),一方面可以提高出租车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出租车的运输力(外行不知道此处该用什么词),提高了效率,所以打车软件实际上是缓解了打不到车的现状,最终获益的所有需要打车的人。

如果因为有些人主观上不愿意使用新技术、新发明而停止了新技术、新发明,这才是真的可悲。

———————————————————————————————————
最后一句,提醒若干位觉得这东西很难的。
嘀嘀打车的流程是,点击 app 图标,等待打开,按住「我要打车」,说话,松手,等车。全程一次点击,一次按住,一次说话。
这个玩意难易度估计略高于用遥控器打开电视并换台,略低于拿出手机找到联系人并拨号。

知乎用户 凋零 发表

为什么故事不是一个老人在偏远的地方叫不到车了旁边出现了一个路过的年青人用手机帮他叫了一辆车?
如果连打车软件也没有. 那么他就只能等了.
再换个思维. 如果在用车高峰期. 就算没有打车软件他就能叫的到车?

最 TM 讨厌把这种东西架到人文和道德的高度了. 报社现在都是傻比来的吧
社会道德的展现形式第一步本身就不该是放弃个人优势去拉平差距. 而是以自己的优势帮助别人
与其说打车软件使年轻人在打车的时候更有优势导致很多不用打车软件的人 (包括老人和其它人) 打不到车. 为什么不改成号召使用打车软件的人在别人需要打车的时候能帮个忙?

打车软件本身带来的直接效果就是加强了出租车的使用率. 按总打车人数不变. 总车数不变的情况下. 只会让打车效率越来越高. 这样每辆车的承载次数才会上升. 自由度才更高

国家该做的不是叫停这个叫停那个. 该做的是引导事物正规化. 比如强制不允许加价. 纳入评分评级制度与奖金接轨. 接受拒载举报等. 不管使用何种措施. 引导他成为一种积极向上的事物才是正途.

现阶段畸形的并不是打车软件这种事物本身. 而是打车软件所实行的营销策略是畸形的.
试想一年两年甚至十年之后. 打车软件依然能够实现补贴么? 难道我们离共产主义越来越近了?
与其去管制一个产品本身. 不如去引导这个产品的销售形式让他快速进入正轨.

-—— 下边是吐槽. 和话题无关了 ——-
这不就像叫车电话似的吗? 你自己没有电话. 别人用电话叫车你觉得伤害你的利益所以你呼吁大家以后不要打叫车电话. 什么 JB 狗屁逻辑.

吐槽一下. 媒体的评论文章我现在是一概不看. 写手都不知道是吃什么长大的. 一没脑子. 二没逻辑. 写个东西哗众取宠也值得讨论一下? 与其管制不如无为而治. 多关心关心怎么合理使用比一刀切好的多

知乎用户 张远翔 发表

很好…… 今天就有动作了

昨天晚间,快的打车宣布启动老人关爱计划,将会在北京试点包下 5 辆车,安装一部 400 电话,50 岁以上的老人有出行需求可以免费接送。

  快的打车称,近期以来,无论是用户反馈、媒体报道、政府管理部门的意见,都指出了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包括一些出租车司机忙于抢单可能导致不安全、老人小孩不会用打车软件因而打不到车等。为此,快的打车决定,首先在北京试点包下 5 辆车,安装一部 400 电话,50 岁以上的老人有出行需求可以免费接送,试点顺利的话,在上海、杭州、广州等城市进行推广。同时,50 岁以上的支付宝钱包用户,用扫码支付或者快的 APP 内支付,优惠翻倍。

原文地址:快的打车北京试点免费接送 50 岁以上市民

知乎用户 袁卿 发表

把 50 票以上赞同的答案都看了一遍,眼见得诸位唇枪舌剑,你来我往,辩得好不热闹。一会儿是公平与效率之争,一会儿是科技与道德对垒。

看完的感觉是:呵呵

知乎真是清谈之风盛行啊,一个原本简单至极,可以轻松解决的问题,居然能被搞得如此复杂。各位大牛展现才华,我没意见,问题是秀完知识面,输出价值观之余,能否顺便给家有老人的朋友一点实际建议?

算了,还是答题吧

目前国内的老年人群体,打车需求高不高?跟年轻人比起来,肯定不高。原因有三,一是普遍的节俭思想。二是广泛实施的公交车免费优惠。三是大部分老年人,社交范围本来就小一些,一般局限在居住地附近。

但是,这并不是说老年人就不用打车,恰恰相反,老年人打车,往往是有了所谓 “刚性需求”。比如临时有急事,再比如公交车下班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打不到车,确实很麻烦

问题是,这都智能手机普及的时代了,都打车 app 了,诸位,难道都没听过 “电话叫车” 这个东西?还是大家觉得,人老了,就只能在路边招招手,连个电话都打不了?

电招平台这个东西,不是什么新鲜事吧。在国内,这玩意儿各个城市有区别。本人的家乡,一个 40 万人口的中部三线城市,刚刚查了一下,两家大出租车公司都有叫车电话,打 114 也可以统一叫车。顺便查了邻近省份的大城市,也有统一的出租车叫车电话,均为人工服务。给自家的老人买个最简单的按键老人手机,存上几个号码。我家外婆快 80 了,一天学没上过,就是这么叫车的,让她去街角招手,她自己还不乐意呢

当然,电话叫车是有电招费的,刚刚看了省会的统一电话,5 块钱一单。考虑到老年人叫车的特点,我认为这完全可以接受,毕竟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顺便多说一句,如果您家的老人,连最最基本的固定电话都不会打,真心觉得,不应该一个人坐出租车出门,没有任何不敬的意思,纯粹安全考量。

ps 国内有些城市,即使没有打车软件时,一样极难打车,黑车横行。这完全是出租车体系的问题,跟打车软件无关,最好还是另开题讨论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昨天,某个高票答案推送到我的时间线。忽然想起了公交车上两位阿姨的对话。
70 多岁的老人,不想麻烦孩子,打算自己坐车去医院看病。结果拦不到出租车,好容易挤上了公交车,又因为人太多,没人给让座。老人全然没有抱怨,只是在念叨:听说有个打车软件,还能补贴。我等了半天没有人拉,再挤公交过去,医院排队又晚了。

有些事情,并不是简单的「不会就去学,学不会是因为你笨,你笨活该就受罪」这样简单粗暴的理论就能解释的。我很奇怪居然会有上千的赞。

或许你们的父辈还很年轻,50 多岁也能接受新生事物。不要忘记,现在 70 岁以上的老人有几千万,他们学不会智能机是件太正常不过的事情。你会说他们怎么不去挤公交,还能免费。我想有这种想法的人,都不一定会给老人让座。
老人出门,或者是帮孩子去买菜做饭,或者是接送孙子上下幼儿园,或者是独自去医院看病。如果单纯为了个人休闲,去附近公园溜溜弯岂不是更轻松。
当老人在默默无闻为我们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我们不仅理所应当,还在苛求他们的落伍。

回到这个软件,不可否认它的作用更大。那我们能帮老人做点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当你看到马路上有老人拦车时,停下来用打车软件帮下他们,耽误不了几分钟时间。
当你在马路上等车时,看到有老人拦车,让给他们先坐,耽误不了几分钟时间。
当你在公交车上看到老人时,能让座尽量让座吧。
当你在公交车上也没位子时,老人路过身边,伸手帮忙扶一把也是好的。
平时自己多去储备些菜,老人就不用挤公交去赶早市。平时多关注老人身体,老人就不会单独打车去医院。平时自己早起半个小时,老人就不用帮你去送孩子。

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都比简单的说句「谁让你不去学」要温暖的多。

知乎用户 刘啸峰 发表

道德制高点的屡试不爽是这个社会进步的一大枷锁,

这个社会但凡出现一点 “有悖于” 传统的做法时,都会遭受到各种各样的刁难,好像每一个市场行为都要照顾到所有人才是好决策,但是这可能吗?当每一个群体都不能损失任何一点利益时,发展就是纸上谈兵,空头支票。退让、妥协各方的利益才能发展,动辄使用道德至高只会适得其反。

-–03.01 更新 —-
从题目本身角度出发,老年人打不到车怎么办?

0. 如其他答案所列,打不车的根本原因是打的市场管制太大,没有市场化,其他所有措施都是在弥补这一先天缺陷。
1. 提高老年人生存技能,掌握一些基本的现代交互逻辑
2. 出租车公司承担一定量的 “老年人义务单”,不多,但是摊下来足够解决现在很多打车难的问题,并非很好的办法,只是能解燃眉之急
3. 打车软件公司针对老年群体进行优化软件(老人模式,字体变大,操作简便,绑定子女代付等),但这样对一个商业公司来讲,增加了负担却得不到相应的收益,如果出于 “良知”,但别人也无权干涉。
……

还有很多很好的办法,现在占领道德至高后变成了这样:既然你用了别人打不到车,是不是应该都不用,把时间都浪费在扬招上?把司机都费到路上?如果这个软件不好,能解决它存在不存在的是出租车司机和软件的目标用户,而非一纸文书和同情牌。归根到底,在现有语境下,是老年人愿不愿意学习,愿不愿意适应时代的发展而付出一些代价,剩下的,交给市场好了。

知乎用户 pansz​ 发表

老年人有很多种。不使用打车软件的老年人跟打不上车的老年人没有太多的交集。

从公共交通的角度,打车一直是最高成本的出行方式,所以我们必须分析一下打车的老人包含哪些:

  • 不缺钱,
  • 愿意消费,有很主动的消费意识,愿意跟随时代潮流
  • 没有私车
  • 有私车但没司机。
  • 有私车但因身体缺陷残疾等各种客观原因无法自驾

而不用打车软件的老人又是哪些呢?

  • 没钱买智能手机
  • 消费意识不强,有钱但舍不得买智能手机,反对接受新事物
  • 有私车
  • 有司机
  • 因身体不便等客观原因无法使用打车软件。

前四项项对应来看。两个人群都完全不重合,除了最后一种情况。

要解决最后一种情况,打车软件需要大幅度提升用户体验,为视力与听力相对低下,行动不便的人群改善该软件的界面(例如增加字体,减小选项,增加语音提示等等)。对于第五种情况,解决方案应当是要更大力度的发展与改进打车软件,而非取缔之。

总结:这种观点是偷换概念,不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与每天打车的老年人,两种老年人大部分是不重合的。

**最后说个我身边的真事:老年人对打车软件其实非常欢迎,因为他们终于能打到车了,而在出现打车软件之前,叫车之困难已经达到了接近奢望的地步。
**为什么呢?因为,要用大脑记忆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方位用什么方式容易叫到车,这对老人来说太困难了,那是年轻人的专利,没有打车软件之前,老年人才是真的打不到车!

知乎用户 中华田园熊 发表

政府会补贴最贫穷的最基本的生活保障让他们有饭吃有衣穿,但是没人要求政府补贴红烧肉补贴真丝内衣吧,一个是基本人权,一个是高级享受。

同样,政府补贴老人做公交地铁甚至免费,但是从来没听说过政府补贴老人打车,就是因为基本的出行权是通过公交地铁实现,而不是通过出租车实现,出租车天生就不是生存必须而是高级享受。

至于个体,比如家庭偏远又需要去医院看病的老人达不到车,那么同样可以说我是个穷人但是我就是胖一个月的补助吃不饱咋办?任何政策只能考虑绝大多数人。

难道打车软件对老人没有好处吗?以前他们要在寒风或者酷暑中扬招不知道多久,而且只有经过他们的车才知道这里有一位老人要打车,现在如果教会他们,让老人可以在家里打车,甚至等出租车到了门口再出门,而且可以让更多范围的司机知道这里有人打车,难道这样的场景不是老人希望看见的?

有人说道 12306,其实在运力不足、不考虑黄牛这样的规则外条件的前提下,现在已经是最好的方案了。民工用他们的身体,白领用他们的智力,都能用自己擅长的东西去获取自己的利益。否则,上大学的时候第二天有考试还得通宵排队和已经放假的民工拼体力,为啥没人说这是对大学生的不公平?

聪明人总会利用规则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每次技术的进步都是有人被淘汰,很残酷但是这就是现在的环境,全球的环境都是这样。这个聪明不是智商高,而是一个人的综合头脑,肯学习智能手机应用的老人也很多,像洒家母上那样看电视只会音量 +- 频道 +- 的也大有人在。

上面有朋友说的好,这只是把政府不愿意动自己的蛋糕解决打车难的问题,不愿意取消份子钱或者类似的方式开放出租车市场,然后用打车软件来背黑锅,再很聪明的拿老人上演苦情戏罢了。

知乎用户 木头文 发表

有人认为不使用打车软件是自己跟不上时代。这是错的。因为无论从现行出租车管理体制,还是从乘客的利益出发,打车软件都在损害他们。
从管理体制上说,出租车行业不是充分竞争的市场,而是受到政府严格管控的公共交通行业。这个行业的准入、退出、运行机制都有很明确的规定。它和公交、地铁等一样,服务的人群应该具有不确定性,而不是定制,不能利益最大化的选择乘客,特别是不能有议价和拒载行为。
从乘客的利益出发,当前的现实是,在高峰期时段,出租车是无法满足乘客需求的,而基于非高峰期的乘客需求,出租车的数量不可能无限提高,必须有一个限度。因此,乘客无法保证他的每一次用车需求都能够在司机众多选择中脱颖而出,要么放弃,要么加价。这种加价很有可能演变为层层加码,在某些时段和地段形成实际上的价格上涨,最终大家都付出了代价,只有更有钱的人才能上车。
因此我支持将取消目的地的做法。

知乎用户 赵文泽 发表

老年人座公交低费甚至免费,公交地铁有人让座。他们如果不工作的话意味着时间很宽裕为什么打车?如果工作的话那就和年轻人一样为何要照顾?如果需要出租车完全可以避开高峰时段,那会没人抢出租不是么?
再者,现在是 2014 年,为何不学?因为不学习活该受歧视不对么?老人手机,大屏手机怎么就不用?苹果手机那么多语音控制,大字体设置和发音设置是干嘛的?您都打出租了总不能说买不起吧?

知乎用户 邓妍 发表

北京的打车软件很难用吗?我在伦敦,我这里有一个 73 岁的老爷爷,他打车的过程:打开 iPhone,找到黄色的打车 app 的 icon(他手机上根本也没几个 app),然后再按屏幕上一个大大的黄色按钮,再按一下确认,就打上车了。

整个过程就按三下…… 会不会是北京的打车 app 太复杂了?(我没见过)

再补充一个,我自己手机上的打车 app,整个过程也是按三下,而且账户连接信用卡,什么都不用带就可以上车,连小费都是自动算在信用卡上(可选 0-20%)。

另外我很反对那些不尊重老年人的言论。老年人和我们的思维完全不同,这是我们这些从小就玩游戏机玩电脑的人无法想像的。如今的老年人四五十岁甚至更老才见到第一台电脑,而那时候的他们早已超越基层,工作上也不需要他们会用电脑。如果你正处在大脑的 prime 发育期,你要经历十多年才能感觉到 “学习越来越吃力” 这种感觉。而在那之前,你是很难感受到老年人是怎么思考、接受新事物的。我认为目前普遍的城市老年人做得已经很好了。

知乎用户 Qiu Mohyee 发表

欧们国家的 IT 男太高大上,老人们高攀不起。
难道不应该是,做一个专门针对老人的打车软件?

其实很简单,做个招车电话的快捷连接,一按就接人工服务,这样就可以了呀

知乎用户 雨声敲敲 发表

打车软件的出现,方便了软件的用户,却也使得不用软件的人打车难度增加,而不仅仅是对老年人。

问题其实是,不用软件的人怎么办?
1. 坚持抬手打车,无非就是多等等
2. 跟上潮流,使用软件
3. 等待新的打车方式出现

路边拦车和看报纸一样都是过时的方式。人们当然可以选择不跟时代发展并自己承担损失。
不过时代发展那么快,我相信很快就会有更加方便的打车方式出现,到时候只要按一下按钮就行连老年人也会用。

知乎用户 伊织崇子 发表

问题是打车软件和智能机做的还不够人性化吧,而不是新技术的问题啊。

知乎用户 安祖 发表

问题不是出在打车软件本身。对打车软件进行谴责,只不过是一些媒体或个人走着他们试图操控读者情绪的老路罢了。
打车难的问题出在打车软件的合作方为争夺移动支付市场而进行的补贴,使出租车司机更乐意选择通过 app 打车的群体。
以及,移动支付软件对打车者的补贴,激发起了部分本来打车需求不强烈的人的需求,选择了打车,使有限的资源变得更加紧张。
另外,据我观察,打车软件打车有可能造成打车人通过软件召车后无故(有可能拦了别的出租车)退订的行为,也造成了运力浪费的情况。
老年人打车难问题,包括老年人操作打车软件难问题和普遍打车难问题。而老年人打车难的问题,只不过是在打车难问题上加上了老年人这个定语罢了。故着重需解决的应该是打车难问题。要做的,是规范出租车管理规范,禁止司机无端拒载,以及对打车软件使用者进行信用记录,而不是对软件本身进行谴责。
至于老年人难上手打车 app,跟老年人难上手智能电视一个问题,不应在这里跟普遍的打车难混为一谈。完全可以单独列出一个类似于 “如何向老年人普及电子设备” 的问题来予以解决。
以上。

知乎用户 嵇可睿 发表

简单说两句,该折就折吧。

这事儿其实没什么可说的,世界的潮流就是用先进的代替落后的,人类社会才能不断向前。

如果举 12306 之类的例子还是太新的话,我给大家找点已经即成事实的例子。

联合收割机的发明害死了辛苦耕作的农民了么?
手机的流行害死了那些当年传呼台的工作者了么?
汽车的流行害死了当年养马的人了还是害死拉黄包车的人了?

不思考怎么进步,非得追求所有人的均衡,那就等着大家一起饿死算了,因为你永远会发现有人过得比你好,你就非得说人家不道德,然后抢光他的东西,把他拉到跟你一个生活水平上来。。。

知乎用户 狮子座的渔夫 发表

我很少看到老年人打车~~ 很多都舍不得那个钱 坐公交的很多!!不知道有些人怎么想的~ 如果老年人打车是一个潜在市场的话,真的有打车这个需要的话。我相信,一定会有人来做这个市场~~ 不知道题主为什么很担心老年人打车问题,是觉得车都被年轻人打了么?题主这个问题就很有问题,什么叫年轻人受益?什么叫老年人怎么办?年轻人也有不会用软件的,老年人也有会用的。知识比例不同罢了~ 此问题完全可以改为,从打车软件出来以后,会用这个软件的人受益了,不会用这个软件的人吃亏了,这些吃亏的人中,大多还是老年人,该怎么办?!我脑海中不自觉的出现了别的问题,汽车出来以后,会开车的人受益了,不会开车的吃亏了,而且大多数都是老年人,怎么办?网上购票,美团,网上办理业务,淘宝,貌似只要涉及到网络的,都是懂的人占便宜了,不懂得吃亏了,而且吃亏的大多还是老年人~~~~~
看到有的文章说,真正需要打车的人打车难了,老年人,病人,残疾人,这话有一定的道理,如果 A,B 在同一小区打车,A 用软件,B 是病人,不会用软件。会出现几种情况呢?
1 出租车司机 T1 用软件抢单,专程来接 A。同时 B 打到一个过路出租车 T2。
2 出租车司机 T1 用软件抢单,专程来接 A。没有过路车拉 B。
3 没有出租车司机抢 A 的单,过路车拉 A。过路车拉 B。
4. 没有出租车司机抢 A 的单,过路车拉 A。没有过路车拉 B。
5 没有出租车司机抢 A 的单,没有车拉 A。过路车拉 B。
6 没有出租车司机抢 A 的单,没有车拉 A。没有过路车拉 B。

所以说,只会在某区域出租车很少,而且恰好安装了软件,接到了用软件打车的 A,没接到 B 从而使 B 耽误了时间。如果都没有软件的话,也会出现,A,B 都在一条街等车,而出租车从邻街驶过,空车开走。

还想反问题主一个问题:在这个打车软件出现之前,打车电话已经存在好久了,不知道当时题主是不是也很担心一下:车都被有手机的年轻人打走了,不会用手机的老人打不到车怎么办?

知乎用户 张不同 发表

问题的关键,在于现在打车软件的补贴过高,投资人的钱被用来补贴出租车司机和乘客,等于让打车行为成了二者的红利行为。
真正健全的打车软件市场,比的是产品,比的是谁有更多的市场占有量,真正需要打车软件的乘客,应该是有能力加价叫车的那批人。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大部分的车可以被路人招手即停,这里面。可能有手机没电急着去接女朋友的男青年。可能有不会用智能机急着去接孩子放学的奶奶,可能有你们每一个的家人。
排名第一的答案,以及曾经我所推崇备至的互联网逻辑,我只说一句,有一天,你们也会老,技术可以驱动社会发展,但看不到的公序良俗才是社会的灵魂。

知乎用户 吴笛 发表

很遗憾,这是个无解的问题。

因为任何技术革命,短期内,通常都会使一部分人受益,一部分人受害。

拿阅读为例,当大部分人开始上网阅读,导致传统纸媒体衰落,报纸质量下降,这样不会上网的人都受害;

拿购物为例,淘宝上价格更合理,实体店价高,当用户从实体店转向淘宝后,实体店的销售额下降,但房租水电一分也不会少,只能把价格定得更高,这样所有不上淘宝的人都受害;

等等。

但是这些技术的总体效果是整个社会的效率更高。打车软件也一样。

知乎用户 Albert Zhang 发表

没人说解决方案?打车软件完全可以设置一个客服中心,开设语音打车的服务。老年人不会用 App,难道连打电话也不会?
就算老人迷了路,不知道地址,也可以找街边的报亭解决。这种业务根本不必你操心。

知乎用户 大猫 发表

这算是一种对现代性的反思,但是没戏的,从互联网出现之后,年轻人和老人之间的交流方式就一直在不断变化。现在央视天天在放多回家陪陪父母的公益宣传片有用么?没有,年轻人很难因此拿出时间来多回家,充其量让老人们觉得心里安慰一些,让他们觉得儿子们不回家来看老人是不道德的。

年轻人的时间和马路上的出租车一样都属于稀缺资源,有了新的更加现代的手段来争夺这类稀缺资源的时候,老一代的人抢不到这些稀缺资源这是没办法的。你在怎么样也不可能因为这种对现代性的反思来扼杀新的事物出现。

在中国这种问题表现的尤为严重,因为我们的现代化进程太快。不知道有多少知友会被逼婚?但是回过头想想,如果你有孩子,你会逼你孩子结婚么?如果你出身在上世纪 60 年代,你到 25 岁的时候会选择不结婚么?都不会。

所以反思现代性的问题非常集中的出现在中国 80 左右一代和 60 后的父母的冲突中。除了社会上一部分人承受一些代价,比如家庭里吵吵架,比如老头打不到车,之外,我们能想到的就是等待那些前现代的父辈们长眠地下。然后我们恭敬的纪念他们,却永远的抛弃了他们坚持的价值观。

基本对问题没有帮助,欢迎知乎小编折叠。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我的情色探险:独闯加尔各答"亚洲最大红灯区"

由于偏爱人文旅行,我对静态的博物馆、著名建筑和风景名胜,兴趣不大。每到一个地方,我最感兴趣的都是当地动态的社会和文化。所以,我旅行目的地的选择大多数不是来自旅游网站那些游客撰写的攻略,而是来自政治、历史、文学书籍和纪录片。它们的某个细节总是 …

「大多数女司机不会开车」是偏见还是事实?

知乎用户 chenqin​ 发表 首先,对昨天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河事故的遇难者表示哀悼。在这起事故中,网民们的反应出现了一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从一开始对女司机的咒骂,到后来对女司机集体道歉。其中争论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女司机开车到底怎么样? …

推荐几个非常硬核的公众号

今天推荐几个优质的公众号,他们有态度、有温度、有质量,值得拥有。 stormzhang ID:googdev 张哥可以算是每个技术人的榜样,前码农&产品人,现在成功转型成为一名自由职业者,创业者。另外,张哥也是公众号领域为数不多的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