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中国人到底应不应该过西方的节日,例如万圣节、圣诞节?
知乎用户 伏罗希洛夫射手 发表 所有节日都是为了消费而产生的(是消费不是消费主义,不要半句话没看完就杠)。温带人通常会在冬季设置一个大型节日。东方有春节,西方有圣诞节,东正教的圣诞节不是 12 月 25 号,但也是冬天。节日本质上是一次集 …
中国人过圣诞很有意思的,和西方人的过法很不一样,西方人过圣诞和我们过春节中秋一样都要一家团聚,而中国人过圣诞都要出门过。
大概是因为中国传统节日中没有外出和同辈一起过的节日,只有和长辈家人一起围坐在家里吃饭的节日。
与同辈的朋友爱人交际是一个很重要的社交需求来的,圣诞节元旦情人节填补了这一空白。
于是你看到圣诞之类的西方节日,街头的节日气氛比中国传统节日要热烈,那是当然——因为要上街过嘛!
因为圣诞节不放假。
比如春节非常热闹,家家团圆。同时也意味着公司基本上都放假了。你商场,饭馆,京东阿里要在春节搞活动,谁给你加班,谁来派送?就算三倍工资付得起,一个一个快到春节就消极怠工的,怎么应付的了搞活动的庞大工作量。
本来商家在年底都有点库存卖不掉的货,找个机会低价处理掉。年底了冲一冲业绩,销售额。用利润换取市场份额知名度。青年男女也需要找个借口出去厮混,干一些没羞没臊的事。本质上,在中国热闹的圣诞节跟双十一光棍节是同样的节日。而西方人过的那个圣诞应该跟咱的春节是一回事。
其实只是为了找个借口热闹一下,跟什么文化什么信仰没一分钱关系。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中国那么多传统节日不过,非要去赶个 “洋节” 凑热闹呢?
答:洋节没包袱啊。
圣诞节,我不吃火鸡,我送苹果,不会有谁跳出来指责。爱怎么过怎么过,谁管耶稣是谁,甚至谁管 24 号还是 25 号过。端午节道句 “端午节快乐”,文明点的一本正经的考据,还有些缺家教的……
中国传统节日承载的民族情怀和历史包袱太重了,重到不能随意地玩耍。春节不能说不吉利的字、元宵节要合家团圆、清明节要怀念祖先……。当然这很好,这都是文化、都是瑰宝,但是人们想玩耍啊,不受那么多条条框框限制的玩耍啊。与其捧着宋仁宗用过的碗李太白用过的杯周公瑾用过的扇子过日子,我宁愿用我双十一扫的锅碗瓢盆。特别是八零九零这一代人,多是独生,有兄弟姐妹的大多也只有一两个,而中国传统节日多讲究 “团圆”。于是过节的时候,要一边谨小慎微的在众长辈面前做乖宝宝,一边看着熊孩子争抢自己的平板、祸害自己的单反航模手办假装大度。现代生活够累了,好容易过个节还如履薄冰,人生还能不能有点乐趣……
大家热衷于在 “洋节 “狂欢,并非对传统的不尊重,恰恰相反,我们对传统太尊重了,尊重得不容亵渎。不容别人,也不容自己亵渎。正因为基督教在国内没有太多民间基础,我们才狂欢起来无压力。所以,别纠结什么文化缺失什么信仰融合了,起来 (。・∀・)ノ゙嗨~
要说,圣诞节应该是本土化最好的节日了吧?在历届大学生和商人们的影响下,圣诞节成了一个吃苹果,疯狂购物,然后 “如家汉庭,锦江之星,全都没床位” 的节日,跟庆祝耶稣诞生已经没什么关系了。一些官方的和保守民间团体对圣诞节的抵制,反而使年轻人逆反并加速了圣诞 “新民俗” 的传播。
其实,年轻的大学生是更有文化自信的一群人。一个消费主义的节日不会动摇传统文化的根基,反而是一个有益的补充。什么时候平安夜阖家团圆,除夕夜消费开房,才是亡了天下,不过我相信那时候会有更多的大学生站出来抵制的
国民都有开放包容的心态才是汉唐气象,这样一个 平苹 同音所以吃苹果的平安夜显然已是中国化了的基督教节日,就跟有的农村老太太向玛利亚求子意思差不多。所以,为什么要这样如临大敌呢?有道是:
平安夜里没苹果,撒旦来年把命索;
圣诞不端饺子碗,冻成冰棍没人管~
祝朋友们圣诞快乐!
1. 不拒绝异族、异教、异文化的节日,这是文明发达与包容性的象征。不信你看看回教弟兄过不过春节?
2. 节日创造了大量的消费,这是轻工业发达、人民生活比较富足的象征。
3. 国家不强行干预国民自由选择喜好的节日,这是三个自信的象征。
我觉得没啥不好。葡萄酒就饺子,越吃越有嘛。
类似的是,琐罗亚斯德教徒在伊朗、伊拉克和叙利亚占比很低,在土耳其、阿塞拜疆和中亚五国以及中国几乎没有。但这并不妨碍诺鲁孜节成为一个跨民族的节日。
为什么?因为人们喜欢有一个庆祝春天的节日。
在中国人数膨胀最快的那些基督教会(暂时不考虑非法的邪教),其信徒是各种刷屏的圣诞节商业活动的主要对象吗?并非如此。
12.24 对于多数中国人而言,最多是一个年末出去嗨的时节而已。实质是对元旦节的补充。类似的是,6.18、11.11、 12.12 同样在大众传媒上是生造出来的。
这个问题其实挺有意思的,我于是去问了问我的几个同事。
因为她们在上个月开始就经常提圣诞,似乎对这个节日特别熟悉、特别热衷的样子。
但据我所知,她们全不是基督徒。
她们是这么回答我的:
管他呢,我先要个礼物再说。
要是外国人不吃年夜饭,贴春联,包饺子,放鞭炮,办年货,走亲戚,认属相,发红包,就说个春节快乐,我们都不会认为他们是过春节。
那中国人这样只会说圣诞快乐,连圣诞节不是耶稣生日而是太阳神的诞辰都不知道,又不去教堂做弥撒只会去商场买买买的一天,实在不能说过圣诞节。
圣诞前两个半月没节日。
说得透彻一点,圣诞节和国庆节,劳动节,儿童节一样,是现代化的节日。这和传统节日有什么区别呢?
传统节日,是基于农业社会和宗族社会发展出来的,和农业做休、家族聚散息息相关,是一个熟人之间的节日。踏青啊祭祖啊团圆啊莫过于此。
而现代化的节日,是基于城市生活和原子化个人意志发展出来的,是陌生人的节日。哪怕是圣诞节这种本来有宗教气氛的,也会刻意淡化其宗教气氛,变成一个购物聚餐约会的大爬梯。
那么好了,现代城市生活的人,哪种节日更能引起你和陌生人的共鸣,对哪种节日更有认同感,不言而喻吧。
现代化节日就是为城市生活量身定做的,打传统节日完全是降纬打击,不吊打才怪呢。
如果你还不服,那还有一个隐藏在大家生活中的宗教大 boss:双休日。
各种宗教都有上帝上班六天休息一天的传说,但到底是休息哪天,基督教说周日,犹太教说周六。在工业化时代这就太麻烦了,经过复杂的闹腾斗争,干脆周六周日都放假,爱哪天安息哪天安息去。
作为不信教的国人,好像完全不排斥双休日啊………
原答案:按题主的逻辑,作为害死楚怀王直接导致屈原跳河
元凶的子孙,陕西人民是不是都不能过端午了?
过节是为啥?归根到底不就是图个乐么?还真有那么缺心少肺的渔父,看到屈原掉河里了,怀着满腔悲愤,大喊一声:乡亲们啊,屈大夫死的冤啊,大伙儿来我家吃粽子喝雄黄酒吧……
圣诞节,灯火辉煌,其乐融融,购物的购物,聚餐的聚餐,开房的开房,各取所需,每个人都沐浴在幸福中,发自内心地感谢主给我们带来这一天寻欢作乐的理由。同样的,主如果看到大家幸福,想必也会很欣慰吧。
大家日子过的好,会变着花样给自己找乐子,11 月没有节日,光棍节不是就被创造出来了?
双 11 真是因为光棍多吗?
圣诞再热闹,也不过是大家借耶稣的名义做点小买卖罢了,毕竟自古以来庙会就不是真祭神的。人家耶稣赶走在庙门摆摊的法利塞人,基督徒要是听从圣经,也去打圣诞节堵着教堂做生意的小贩…… 今年 1225 还正好赶上不许开业的安息日呢。
【耶稣进了神的殿,赶出殿里一切作买卖的人,推倒兑换银钱之人的桌子,和卖鸽子之人的凳子, 对他们说,经上记着说,我的殿必称为祷告的殿。你们倒使它成为贼窝了】
最后,一定要谈细节的话,巴勒斯坦是东二区,和中国中部省份差六个小时,那里的圣诞夜对应中国 12 月 26 日早上。猜猜这是谁的生辰……
人民需要娱乐,商家需要赚钱,两方面需求一拍即合。
祝大家圣诞快乐!海劈牛耶!
典型的为我所用,糖衣吃下肚,炮弹打回去。
生意人能拿他挣钱,年轻人能借机开房,连要饭的都知道拿两把红月季当玫瑰花儿给卖出去。
反正你好我好大家好。管他是纪念耶稣还是桃酥呢!
赶庙会的时候也没几个真的佛教徒。
图个热闹呗。
其实不止是圣诞节,洋节越来越热闹,相对的是传统节日越来越冷清,原因其实很简单,两个字,隔阂
我们的传统节日,是以家族为核心的,而我们的社会这些年发展太快了,这种大家族式的关系是在渐渐的分崩离析了,其实很多人特别是漂在北上广的人会发现,和那些个七大姑八大姨坐在一起慢慢变成了一件变扭的事,因为根本都聊不到一起去,而渐渐的,洋节却让能聊的来的,能玩到一起去的人找到一个一起玩的理由,我想这就是为什么洋节越来越热闹的原因。
因为我们正从大家族式的熟人社会向以小家庭为核心的陌生人社会变更。
理由很简单,因为大多数人过的圣诞节是 “圣诞老人” 节,而不是 “耶稣诞生” 节。再说了,有谁不喜欢一个互相送礼物的节日呢?
话说圣诞老人和耶稣是个啥关系?
《圣经》中并没有圣诞老人,书中并没有提起这一号人物。因而,圣诞老人与耶稣基督没有任何关系。
圣诞老人是这样出现的。
相传在一千六百多年前,荷兰巴里地方有一个老人,名叫尼古拉斯,他一生最爱帮助贫穷的人家。其中有一次他帮助叁个贫穷的少女,送她们叁袋金子以逃过被卖的不幸。传说,当尼古拉斯偷偷把其中一袋金子送给其中一名女子时,他把金子从其中一个窗户扔进去,恰好掉进景在壁上的一长袜中。
到了一八二二年,由荷兰传教士把这位伟大慈善家的故事传到美国,扮圣诞老人渐渐地流行于世界各国。
而把礼物塞进袜子送给孩子,也就成为一种风俗。
总之,圣诞老人是源自民俗而不是宗教。
所以非宗教徒过的圣诞节和基督教真的关系不大。我只想再提一点,我们这边,圣诞节后(26 日)是跟感恩节黑五相当的打折日——买买买是所有人最好的节日之一呢~
整个过程和基督教与基督徒的关系不大,圣诞节等中式西方节日更多的是后殖民主义和消费主义合流之后的产物,在共同制造这一节日文化的过程,消费者和商家都是符号传播载体,而基督教不过是提供了原始的文化符号而已。
后殖民主义理论继承于后现代文化批判理论,研究欧洲殖民体系的历史叙事以及在空间话语造成的文化现象的理论,其中关注比较多的是文化身份的问题,比如黑人的身份政治。后殖民主义理论具有十分强烈的政治取向性。
在后殖民主义秩序中,第三世界国家被西方中心话语秩序单一叙事建构成象征符号的 “他者” 而处于主体性缺失状态,西方世界掌握着文化话语主导权,通过把文化和审美符号 “编码” 给第三世界国家,在文化和审美秩序上建构自身合法性,仿佛欧美文化天然比其他文化更具有正统性和优越性;而包括中国在内的第三世界国家则处于文化秩序的低生位,自身主体性在后殖民叙事中被忽略。我们的审美观念和文化标准是被西方中心话语重构过,我们自己并不掌握话语秩序的主导权。
于是,欧美的文化具有天然优越性,欧美的价值观仍是世界主流价值观,欧美的生活方式仍然是其他国家的中产与小资阶层积极模仿的对象,欧美的审美和时尚仍然是世界主流,欧美国家的品牌仍然具有高端价值属性。
这就是我们日益热衷于这些西方舶来品的主要原因。
同时这些节日的流行离不开消费主义文化的符号建构。
在消费社会中,人们更多的是关注物品的交换价值和符号价值,通过对符码的差异性操作,人们可以毫不指涉真实世界的意象,而仅仅通过拟像和仿真就可以建构出世界的全部。
现代公共媒体尤其是互联网的兴起加快了信息要素的传递速度,并引发了公共场域的变革,加快了消费主义文化对社会的全方面渗透。消费主义通过文化工业贩卖价值观念并制定某种具有强迫性的文化标准,通过公共场域将消费符号进行快速扩散开来;人们通过消费商品的方式来获取赋予商品以交换价值的消费符号,利用消费符号建构自我个性和身份,通过种种消费行为塑造出某种 “独特” 的生活方式,并通过以此形成的价值判断标准在公共场域产生群体认同和身份归属,形成价值观共同体。
生活在商品消费社会的人类长期沉浸于消费带来的持续兴奋与虚假满足当中,人们被文化工业制造的虚假的需求驱动,不断追逐着各种消费商品。
最终会产生 “你就是你所消费的商品” 的奇怪现象。
而在共同制造圣诞节这一消费节日的过程当中,消费主义通过对圣诞节文化符号的差异性运作和包装生产出商品符号价值,并利用话语权将圣诞文化符号在公共场域以制造话题讨论的方式进行快速扩散流行开来。
在所有环节中,西方文化提供了文化符号来源,消费主义提供驱动力,文化工业提供了符号价值制造手段,公共场域提供了传播场所;而商家出于牟利目的进行积极宣传,而消费者出于对西方文化价值和基于商品的消费符号价值的认可,主动购买商品获取基于商品的文化符号价值或在公共场域无意义地传播圣诞文化符号,商家与受众在此过程中有意或无意地充当了消费主义文化符号的传播载体。
这是消费时代的狂欢,许多流行文化现象都是类似如此的套路。如果哪天伊斯兰文明发达起来,开始掌握世界秩序主导权了,换成开斋节或古尔邦节也毫无违和感。
老外对春节的概念就是相当于自己的圣诞节吧。
然后发现那几天唐人街有舞龙舞狮各种表演,商店各种打折。
于是就开开心心去玩咯。
最后其它非中国商家趁机也搞活动,搞来搞去,老外有人上网提问题:
你们又不是中国人春节凑什么热闹?
(눈_눈)
11 月本来没有节日,商家们都要搞一个双 11.11 光棍节出来,还那么火。
对商家来说,节日嘛,有一个算一个,多多益善。
“管它祭神敬鬼,能捞钱就是好日子。”
非基督徒还会在星期天放假呢,过圣诞节算什么?
因为我们用公历啊!
现行公历本来就是教廷颁布的历法,教皇亲自批准颁布推行…… 以耶稣出生为元年,圣诞节就写在历法上…… 圣诞不热闹才见了鬼。
你们还没有发现吗… 所有的节日兴起,都缘于女孩纸能收礼物。
圣诞节,进可表白,退可刷好感。它既不背负任何特殊历史意义,也没有道德禁锢,就是疯。
而且很赞的一点,是圣诞节连着平安夜,很多人 24 就出来 high 了,25 续一天。
什么意思?
就是如果男同胞表现好,讨得女孩纸欢心,可是直接过夜哦~
过夜哦~
过夜~
过~
既能讨好女孩纸,又有机会让男孩纸得偿所愿,这不是一个好节日是什么?
话说我这边已经直接把平安夜叫作 “失身夜” 了( ´•ω•)ノ
有人说
后半截答案完全没必要,前一半足够了。
看来粘的那一大段还不如我吐槽抖机灵,我也感觉却是如此,但怕有小朋友光看前一半学坏,还是留着不删了吧
……………… 手动第一次大分割完毕
因为不信,所以过得愉快。因为没这个传统,所以没有负担。因为宣传得好,所以显得浪漫。
……
这是之前另一个类似问题的回答
作者:姜小博
链接: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
因为开房虐狗狂欢剁手啊!!!!(好押韵)
我是支持过圣诞节的,和崇洋媚外没一毛钱关系。实名反对某些回答,过个节都能站在民族立场,还非遗都扯上了,也太过了!
因为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没有真正自己的节日:春节回家,清明祭祖,公历假期休息旅游,难不成让我七月十五去嗨皮?????
团圆、传统、祭祖,很多时候对年轻人来说已经成了一种负担。小爷我一年下来 997,过年回家就像葛优躺十来天休息一下,结果百十来号长辈等着我拜年,还不给我红包,想想都累。反过来顶俩月工资的年终奖,都不够熊孩子的红包的。图啥?
春节、上元、清明、五一、十一、重阳,哪个是我自己的节日?
反倒是圣诞节,有这么个借口让我可以去开房虐狗狂欢剁手,还比双十一双十二都有节日气氛,老板还会给半天假,不过个圣诞节我都觉得对不起祖宗把基因传到我这。基督徒过不过圣诞、怎么过圣诞、基督教和圣诞节的关系、圣诞老人长得像不像雷神他爹,我不信基督教,所以不 care,所以才能没有负担地去过一个圣诞节。
别跟我扯什么外国的节日,我就知道圣诞节我去开房 papa 不回家我爸不打我,和朋友 party 通宵我爸也不打我。春节呢?不用试,想想就知道,肯定揍!
外国人可以七月十五去狂欢,因为没有忌讳。同样我过圣诞节,我也没有忌讳。我就不信那些高喊民族口号的人也能号召全民七月十五大半夜在外头嘚瑟!那揍他的就不光是他爸爸了,还有爸爸的爸爸的爸爸的爸爸的爸爸了!
再贴个网上的回答吧,出处找不到了,找到了再更新。
一、“西风压倒东风”,圣诞节为何来势渐猛
近年来,以圣诞节为主打菜的洋节攻势越来越猛,而中国传统节日相对于洋节则越来越冷清。特别是在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大城市,年轻人一提到过圣诞就眉飞色舞,而传统的农历春节却越来越觉得 “老一套、单调、冷静、越过越没意思……”。圣诞节这种咄咄逼人的局面的出现有其特定的原因:
1、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过圣诞节,是国家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象征。经济越发达,居民收入越高,居民的物质基础就越雄厚,对闲暇的追求也就越强,假期和节日就越多。
2、中西文化交流的深入和西方强势经济的作用
中国的对外开放程度越来越高,大量的欧美跨国公司进入中国,为数众多的西方人到中国工作和旅游,西方的很多传统习惯也被更为广泛的带入并产生深远影响。
圣诞节在中国日渐盛行,经济也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在中国这样一个根本没有基督教传统的国家,圣诞节这么风靡,西方的经济、文化的相对强势起了微妙的作用。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地区兴起过圣诞节的历史比中国要长,主要就是因为经济更为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的扩散和传播。
3、都市居民尤其是青年人对圣诞节形成了特殊定位
春节是中国人习惯了的重温亲情的时间,讲的是团聚;十一五一是奢侈的休息时间,居民只想着举家出游,或干脆休养生息睡懒觉养精神;而对于圣诞节为代表的洋节,中国的都市居民尤其是青年人模糊了它原有的意义,已经把它变成了聚会疯狂开心狂欢的盛宴了。如果从民俗学的角度上说,中国的传统节日更强调团圆,因此对于很多青年人来说反倒显得是一种负担,而西方的节日大多带有狂欢的色彩,圣诞节更像是为自己过的。对于崇尚个性、追求时尚的青年人来说,洋节日更加能够张扬一种自由的心情。
也就是说,年轻人难得有一个自己的节日。
4、商家和媒体推波助澜的宣传
商家和媒体从各方面推波助澜的宣传攻势引领了普通大众对节日的幻想和渴望,从而产生出波澜壮阔的圣诞节大军。正如现在的国庆黄金周,民众本来不一定非要出去旅游,但当大环境提供了这样一种可行为的条件,当媒体和商家又做好这样一个 “美丽的” 陷阱后,民众就不得不往里面跳了。当然,让更多的人跳这种陷阱并无坏处,这也是一种节假日经济。
二、中国圣诞节消费的特征
圣诞节作为一种舶来品,在中国有其特定的适用主体和时空条件。从当前来看,中国的圣诞节消费存在以下特征:
1、圣诞节消费的主体是青年人
调查发现,70% 过圣诞节的人为 38 岁以下的青年人,而他们中的 45% 都有相当的经济实力。
学生和一些比较开放的、直接与脑力相关的行业的从业人员是圣诞节的主要买单者。学生能够迅速接受新鲜事物,而一些比较开放的、直接与脑力相关的行业,比如网络、商务、教育等等,容易接触到外来的新事物,在这些行业中工作的人自然而然就被职业带进了平安夜,其中突出的是外企白领阶层。
2、发达开放城市是圣诞节消费的集中区域
一个城市是否过圣诞节,怎么过圣诞节,这与城市的文化构成、经济发展、开放程度紧密相关。在北京、上海、广州这种发达开放的城市,圣诞节已经成为寻常百姓都知道的洋节日,但是西北一些内地城市平安夜的热闹空气十分稀薄,尤其是一些经济并不发达的中小型城市,圣诞节形同虚设。再到城镇、农村,圣诞节更没有踪迹了。
3、圣诞节娱乐消费时间集中于平安夜
因为没有假期,所以庆祝活动 100% 都聚集在夜晚进行,忙碌了一天的学生、白领,这些活跃在时尚前沿的人群,都趁着这个机会好好放松一把。因为圣诞节也是 “第二个情人节”,所以高校里的学子们最为热衷于此,尤其是那些热恋之中的情侣,都会选择在平安夜里聚众狂欢。同样因为没有假期,圣诞节完全没有阖家团聚的意义,圣诞节也就止于圣诞夜。
4、圣诞节娱乐消费强调其特有的情调
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我国喜欢圣诞的年轻人的理由是 “因为浪漫”、“是一个快乐的借口” 等等,其实他们喜欢的是的圣诞节特有的一种情调。
消费者对西餐厅、酒吧、咖啡馆和迪厅情有独衷,据新华社报道,2002 年圣诞平安夜,广州市几乎所有的西餐厅、酒吧、咖啡店都人满为患。另据统计,上海城里 70% 的 14-30 岁的年轻人在平安夜选择走出家门,狂吃狂欢,其中 90% 的人会选择像 JJ、纽约客等可容纳千人的大型迪斯科舞厅,去参加通宵达旦的化妆舞会,发泄旺盛的精力。情侣中则有 88.3% 去排场不大的西餐馆享受一顿浪漫的西餐。年轻人向往的是在节日的气氛中,感受到他们所向往的另外一种生活方式,另外一种文化氛围。
5、圣诞节礼物不可或缺
在圣诞节互赠礼品,很有人情味,对人际关系也是一种很好的促进,因此圣诞节礼物被青年人认为是不可或缺的。对于圣诞贺卡,电子贺卡正在对传统贺卡发起强有力的冲击。
圣诞节不是基督教节日,就像诺鲁孜节不是伊斯兰教节日,春节不是儒教节日。
上述三个,正好就是在欧亚大陆影响最广的三大节日,他们实际上都与气象和农耕有关。
1、罗马历冬至 / 圣诞节:
首先说欧亚大陆的西部。古代信仰太阳神的西方人,选择在冬至纪念太阳神,因为从冬至开始,天会越来越长,人们每天见到太阳的时间也就越来越长。西方人将其视为太阳的重生或者回归。在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之后,为了将当时罗马大众的习俗与这个新国教结合,这一天才成了耶稣基督的生日。而且由于当时的历法比较混乱,所以定的日子并不是 12 月 22 或者 23,而是 12 月 25。
2、春分 / 波斯新年 / 诺鲁孜节:
诺鲁孜节 (3 月 21 日,波斯新年) 是 09 年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的国际性节日,也是欧亚大陆中部数十个国家的传统节日。这些国家要么是穆斯林人口占主导,要么有大量的穆斯林,然而诺鲁孜节与伊斯兰教并没有什么卵关系,其早在伊斯兰教诞生之前一千多年就存在了。这个日子其实就是我们二十四节气中的春分。在这一天,太阳直射赤道,然后开始往北回归线走。这同样也是一个太阳回归的日子,而且人们庆祝他的方式,和庆祝圣诞和春节没有多大区别——家人聚在一起吃大餐,第二天出门串亲戚。
3、春节 / 中国历新年:
略。
综上所说,我们发现,欧亚大陆三大节日,都与太阳和气象有关。上古农耕文明中,为了更好的服务于农业生产,人们必须研究气象,进而形成历法,而历法的一些关键节点,后来就成为了节日。其真正目的还是为了服务于农耕,而其宗教意义,则是后人附和上去的。在世俗化的今天,剥离节日的宗教意义,令其回归普世和实用的本质,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西方人已经不说圣诞快乐 (Merry Christmas) 了,而是改口说“节日快乐 Happy holiday)。反之,某些原教旨主义者,声称春节具有宗教含义,并且以此拒绝庆祝春节,这是逆历史潮流而动。
如果我们深入挖掘,没准会发现,二十四节气的每一天,都有一个我们不熟悉的民族将其作为意义重大的节日。中国作为唯一延续至今没有被一神教灭亡的文明古国,忠实地保留了,这些节日源自上古的气象学意义。对太阳和万物复苏的渴望,是一种超越地理和民族的普世价值。从这个角度来说,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不仅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微小贡献,而且是普世价值的巨大胜利。
西方人也开始在春节时玩中国元素。无论是讨好海外华人,还是针对对东方神秘文化好奇的西方本地人,归根到底,市场在那里。
纽约时代广场与中国春节
LV 春节系列商品
任何一种文化的节日都可以借 “好奇心”“跟风心态” 等成为 “购物节”,“约会 & 交配节”,“今儿个老百姓真呀真高兴我要喝瓶酒撸个串” 节等等。
真正的基督徒是用吃苹果,约会,商店大促买买买和去如家上床交配的方式庆祝圣诞节么?我想不是吧。
抱歉,有钱是真的可以让鬼推磨的,别说鬼了,让神子降临一下又有何不可呢?
来个老新闻的图片
日本人过中秋我理解了,都是东方人,人家还喜迎咱国庆呢
这年头只要有钱赚,有的玩,你管它是谁的节日?
真要上纲上线,这日本超市算不算 “通敌叛国”?
圣诞节本身也和基督教没什么关系。
最高票说什么过圣诞节是文明包容性。真是逗。
我怎么没见到西方国家过春节啊,端午节啊,重阳节啊?
所以西方国家都不包容了呗?
既然你们说中国文化包容性强,那你们为什么只过欧美国家的节日啊,圣诞节感恩节万圣节,为什么不过非洲国家的节日啊?为什么不过印度越南缅甸中东的节日啊?
明明就是西方对中国的文化输出,自己非要安慰一下自己,是我们文化包容性强,呵呵。
自欺欺人很有意思吗?
我今天就非要反一下知乎政治正确,很多人过圣诞节就是因为崇洋媚外,就是因为西方国家比中国发达。
知乎的用户群体中,爱过西方节日的人占绝大多数,我清楚的知道这个问题要想得高赞,就要为过圣诞节找各种各样的合理借口,可我就是不找。
我也知道我写这个答案一定会被喷,但我还是要写,没别的,就是看不惯楼上那些为了迎合政治正确胡说八道的。
那个年代,年轻人需要一个节日去发泄,圣诞节不幸当选了。
现在圣诞节也变成了传统的年轻人套路日了。
耶稣就是因为知道遥远的东方有一群黄种孩子拿他的节日这么开刷,气的复活了。所幸复活节还没被熊孩子们染指
光棍没那么多,仍然要过光棍节,还越来越多盛大。
没那么多婚外关系或者热恋中人,一样要过情人节。
商家利用一切借口让你买东西送人吃饭开房。
要是清明节商家能找出更好的商业模式,没准清明节也能弄得盛大异常。
这和信不信、信什么一点关系都没有。
所有的节日,都起源于文化,兴盛于假期和消费(还有秀恩爱)。
还真以为圣诞节的热闹都是在纪念耶稣?很多地方是在迎接圣诞老人好不好?——我们都过圣诞节,可过得不是同一个节!在圣诞节里,你去教堂拜耶稣,他到商场去购物,还有人在这附近的日子怀念他。
在世界范围内圣诞节兴盛时间并不长,不过 200 年的时间。它之所以能兴盛,一是因为:与圣诞节挂钩的名词是圣诞礼物!礼物一词足以开发商人的想象。不仅是在中国,即使在美国这样的基督教国家,圣诞节的兴盛依然是商业带起来的。
二来因为:圣诞节去宗教化比较成功,不信你问问周边朋友,看到圣诞节他们先想到的是圣诞老人还是耶稣?传说中的圣诞老人,带来的不是圣经,而是礼物和平安。这两样东西都具有普世性,谁会去拒绝这两样呢?若是圣诞老人的卡通形象是一个老人举着一本圣经,你猜会是什么结果?关公、寿仙、送子观音,这么多神仙中国都接受了,再接收一个送礼物圣诞老人算什么!
基督教里的圣诞节,恰恰是反对商业化的!当初在犹太教受洗的耶稣正是因为驱赶在圣殿里做买卖的人,要把圣殿改成 “祷告的殿”,才触动了犹太祭司长和文士,引起众长老的反对——谁给你权柄做这些事?!最终被定死十字架……
你还觉得圣诞节的热闹是基督徒带来的吗?
去逛庙会的,在庙会上做点小生意的都是信教的吗?
因为圣诞节是一个商业上具有非凡意义的节点。这个时候正好是服装行业冬装出清和春装上市的档口,距离春节差不多一个月了,家家户户要采办年货买新衣了了,商场趁机搞活动,打折促销,使出浑身解数,肯定很火爆的。同样的元旦也是西方的,但新奇的文化特色不多。而传统的腊月二十三二十四啥的已经太迟,由此,这是一个合适的时机出现的合适的噱头而已。
他们是去商场,去饭店,又不是去教堂,也不吃西餐,不吃火鸡大餐,这叫过圣诞节吗?恰好相反,这是春节的前奏。这是在为不远的春节做准备啊。
传统节日:吃吃吃。
西方节日:草草草
单身狗:边吃边看别人艹
steam 圣诞打折。。。
●因为是作为一种全球性节日而存在的。
就像大家主要去看西医一样
圣诞节并不是耶稣的生日,基督徒又为什么在这一天过圣诞节呢?
罗马帝国在这一天为太阳神密特拉庆生的时候,基督教还是非法教会。
地中海沿岸在这一天为酒神狄俄尼索斯举行狂欢游行的时候,耶稣还不知道在哪。
古埃及人在这一天为冥神奥西里斯庆祝的时候,以色列人还是古埃及人的奴隶。
那么,现在我们中国人把这个本来和基督教没有关系的节日办成购物节开房节苹果节,又有什么关系呢?
去年还是前年,过个传统节日端午节,说个端午节快乐,立马蹦出来一堆人 BB 应该是端午节安康。
平时加班累成狗,过个节还得考究下传统文化,累不累?要我说,中国大部分传统节日,太压抑,就是围绕着死人和思乡两大主题的。清明,烧纸的,端午,祭奠死人的,中秋,加班回不去,重阳,放假我只想睡懒觉不想爬山,中元节,路边一堆烧纸的。
大多数人放假就是想乐呵乐呵,想吃顿好的买买买,想开个房打个炮,碍着谁了??整天这么瞎搞,那是过节么?天天公祭啊!
复活节还是耶稣被吊了 N 天之后的节呢,也没见人满大街烧纸哭耶稣啊!!
我作为一个基督徒,觉得这太正常了,圣诞节从一开始就是给外邦人过的,基督徒本身照理是不过圣诞节的,因为圣经上压根就没有圣诞节。但是怎么说呢,就着休假和打折的方面来考虑,偶尔参与一下也挺划算的。
任何节都是情人节和购物节。
我就问哪个节不热闹?尤其他们知道这是老外的年,还有圣经都看不懂的假基督徒去教堂装逼呢
因为有闲钱的人越来越多了。。。
我觉得过节日就是找个借口吃喝玩乐而已,跟这个节日的意义没多大关系,清明节我们也可以吃的很开心的…
昨天我们班主任还在说这事,因为她发现我们班同学都在搞些送苹果之类的事情,她对此表示不满,说中国人又不信基督教过啥圣诞节
我听她说这话时感觉有些奇怪,但又说不上来哪奇怪
今天我才想起来:就在不久之前,她还在课上提倡让我们过感恩节,并说中国也需要定个感恩节呢
显然,我们班主任对感恩节和圣诞节的文化历史并不了解,她只是望文生义,就觉得感恩节是个用来感恩的节日,圣诞节是个基督教节日
题主好像也有这个问题
今天的圣诞节,已经是全世界各种文化元素的混合体
比如圣诞树来自罗马农神节(对基督教来说是个异教节日)、圣诞老人来自北欧奥丁神(对基督教来说是个外邦神)
大多数人对这个节日的过法也是聚会吃饭买买买,而不是去教堂做弥撒
甚至有些基督徒是抵制这个节日的:
https://www.douban.com/note/123266004/
在街上,真的没看到过耶稣。我只看到过圣诞老人。所以,这节日在中国跟信仰根本就没关系。这就是找个借口,商家可以卖东西,学生可以聚会,恋人可以表白,年轻人可以约炮。我估计过的兴高采烈的人,八成连圣诞啥意思都不知道,就知道这是个充满暧昧气息的日子,而且比较洋气。你换个日期,换个名字,只要炒的好,保准也一样。如果伊斯兰世界是主流发达国家,中国人把斋月炒作成夜店月我都信。在这个地方,谁会在情人节约炮的时候知道这一天是纪念瓦伦丁的呢!当然,我一直觉得这是我们这个民族的优点,把外族东西的壳拿来,塞进我们自己的文化,吸收了别人的养分,并且没丢弃自己的精髓。
谁跟钱跟热闹过不去?不就是为了赚钱,为了凑个热闹嘛!
因为圣诞节怎么过,跟谁过,自己选择。
而传统节日,没有选择余地。
清明,就得去坟地,没有选择。
春节,就得全家团聚,哪怕大家各玩各的手机。
中秋,就得回家过,哪怕父子关系恶劣。
作为一个单身狗,
我自动屏蔽所有不必要的节日信息。
中国的节日太少了,假期也太少了。你信不信只要有人带头,每天都能搞成节日
因为我们传统节日可以撒开了玩的,其实不多。
毕竟,
清明节出去约炮好像不太好啊,万一遇到女鬼呢?
端午节又是纪念屈原,好像出去约炮也不太好啊,不尊重屈原。
中秋节,基本上就是合家团圆,坐在一起吃饭;春节也差不多意思,也是全家人聚会,而且,很多风俗禁忌特别多。。。。
圣诞节这种,对于没有什么基督文化背景的中国人来说,简直太好了。
来呀!快活呀!
随便吃,随便喝,随便浪,只要不犯法就行。
我过春节也没什么开心啊!春节还有这样那样的事情不能做,很多话不能说,除了拿个红包能有什么乐呵的?
对了,今年表姐堂哥们的孩子生出来了,我还得分钱出去,简直丧心病狂。。。。
对于一个车祸都能围聚成百上千无关人士围观的国度……
好歹是个节啊……
连充满悲伤缅怀祭祖的清明节以及端午节都能过得喜气洋洋的国度……
只要能吃吃吃啪啪啪买买买的节日都是必须过的……why?因为可以吃吃吃啪啪啪买买买
爱尔兰人的圣派翠克节如果不是要从头到脚全身绿的这个颜色太反传统颜色观念,相信我,它也可以在天朝有无数簇拥者的……
因为传统节日没法玩
年轻人晚上出去吃个饭,K 个歌,玩个通宵,也就只有这些洋节了。
不然你大年夜的跟狐朋狗友出去玩通宵,不行试试中秋,再不行清明呢。
根本玩不起来!
因为圣诞节成了有商业价值的节日,会被商家热炒
国内的人那算是过圣诞节?既不放假也不会在平安夜熬夜,只是一个噱头而已,商家找个卖点,百姓找个买点罢了。
你看吧,说是圣诞节,但是大街上只有圣诞老人圣诞树,十字架或者耶稣一个他娘的都没有。
为什么圣诞老人更多,因为礼物嘛,又是一次小小的消费高潮,礼品店,饭店,酒店一条龙下来,这是多少钱?商家又不傻。
不是过年不重要,过年是最重要的,只有这一天,中国人才肯抑制住喧闹,老老实实在家里呆着,但是不过几天,正月初五以后就憋不住了。
其实就是因为洋节日的那一天,你妈妈不会喊你回家吃饭。
节日更多的是营造跟往日不同的氛围。
每天过着循规蹈矩、平淡无奇的生活,来个节日调节一下气氛也不错。
更何况哪个女生不喜欢节日?
1 / 就是想过节,找个理由一起热闹一起玩
so, 谁管是个什么节~
2 / 商家宣传,购物热~ 总要有个理由买买买吧?
这样心里舒坦点: 过节,花钱多一些没什么
3 / 中国人对洋节日的好奇。
4 / 好吃
讲真,正统基督徒看到你们把圣诞节过成打炮节,说不定会生气的。
这些洋节其实有个共同的中文名字:剁手虐狗节。这样是不是好理解一些了?
其实就跟双 11 变成节日是一样的,找个由头,商家促销,消费者购物,大家高兴
谢邀
图片来源:电视剧《潜伏》。
我问一句,圣诞节和基督徒关系大么?这不清真啊,同志们,怎么能过异端太阳神的生日,然后纪念日还有一个伪圣送礼物呢?
圣诞节本质也不是基督徒的节日 是以前异教徒庆祝新年到来的节日,包括圣诞老人也是来源于异教徒。有些严格的基督徒是拒绝过 “圣诞节” 的。
但圣诞节的现在更多的意义是家庭和团聚,其实具体叫什么节并不重要。只因为我们需要一个节日庆祝,商家需要一个节日促销而已。
=————- 补充的分割线 ———
记忆有误, 查询了下, 说圣诞节来自于异教的农神节 不是庆祝新年到来
有吃有喝有的拿,还有人说节日快乐,一个单身狗和情侣和平共处的日子,为什么不过?
首先,基督徒国内大约 7000 多万,人数而言不低。其次,圣诞是很好的商机,有钱赚何乐而不为。再次,群众喜闻乐见,过节多有意思啊。
因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节日如同母亲一样无微不至地解决了几乎全部的关于食物的我们的欲望
却完全没有一丝一毫考虑我们性欲的意思。就一个七夕,也是近几年硬扯上的东方情人节,但很显然当事男女双方牛郎织女是被拆散了的。这么晦气也要拿来作东方情人节,可见咱们饥渴到了什么地步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既然自家不给力,我们就来个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西方文化给人的印象就是男女关系开放,西方最大的节日又是圣诞节。so
我反正没见过哪怕一个中国人在圣诞这天讨论耶稣或是基督教义。翻翻朋友圈,不是开房撒狗粮就是纪念 ex。要不就是几只单身狗抱团取暖。歪歪斜斜几行圣诞快乐,字缝里全是一个性字!
就这么简单,一个情人节饶一个七夕完全不够。满足性欲的节日起码要和满足食欲的一样多,你不给,我们就自己自发造!
有时我在想,中国文化里对饮食的极度推崇,是不是对性压抑文化的一种补偿。因为过分压抑某一种重要的欲望,所以放纵自己另一种欲望来缓解。就像戒严者为了压制烟瘾就会多吃零食糖果导致增重,想到这里,本单身狗真是食不下咽
咱淳朴的中国老百姓不就是想找个由头聚会吃饭泡妞约仔搞点欢乐的气氛早点下班,顺便促进一下市场经济,刺激刺激消费,这么利国利民大家都开心的事情,还扯什么宗教嘛。
你应该这么看,国外的节日 在中国都可以理解为情人节!要么是甜蜜秀恩爱,要么是单身狗求脱单,别说圣诞节了,连万圣节都是这套路。前俩天定的胡桃夹子的票,想约一姑娘看,结果人家说没劲,非要去逛街….
圣诞节就是个喜庆,不是一个真正的宗教节日,毕竟耶稣基督并不出生于 12 月 25 日
中国大部分基督教是不过圣诞节的,因为这天实际上不是耶稣的生日。
每年圣诞节都会很多基督徒宣传说耶稣实际上不是这个季节生的,天太冷了和记载不符。
但是教堂 会借着这个节日来传福音,就像商场搞大促销一个意思。
因为洋节除了热闹没其他任何额外意义啊……
过圣诞,我们拜关老爷也可以吗?
何必上纲上线呢?
跟历史和信仰无关,纯粹商业炒作的结果。但有些人就是作,你没办法。
其实一般正常的基督徒才不应该庆祝圣诞节(当然了知乎伪基督徒比较多),因为傻子都知道弥赛亚不是冬天出生的,圣诞节本身只是商人创造的节日,和双 11 没什么区别。至于为什么越来越热闹,我引用一下三天两觉的一段话:
节日是人类堕落的标志之一,我们需要在一年中定下几个特殊的日子,提醒自己去做一些在平常同样能做的事情,却又装作意义不凡的样子。
每个节日基本都由谎言和惨剧这两部分组成;大人们骗孩子,说这世界上有个驾着飞行雪橇的胖老头儿会给你们带来礼物;男人们骗女人,我一辈子只爱你一个;女人们则骗男人,我爱的是你的人,和钱无关;感恩节让你有了一整年都不知感恩的理由;春节给了你一整年都不回家的理由;非宗教和民俗传统演变而来的节日基本就是纪念某个人的死或者某一群人的死,而我们为什么要纪念他们?因为他们是时代英雄,他们的牺牲改变了一些事情,甚至带给了我们今人切实的利益。
所以,归根结底,这是一种另类的交易。玫瑰、鞭炮、扮鬼、当个好孩子等等,挑准了日子,目标就是滚床单、发财、糖果、礼物。当然如果你运气不好,也可能得到好人卡、罚款单、恋童癖和家暴之类的。
没听说过 “庙会” 吗?
因为产能过剩,供过于求,商家需要通过打折销售来刺激消费。圣诞不过是借口罢了,这样的借口每个月都能弄出来好几个。比如周年店庆、年中庆、父亲节、反季促销……
以前没什么娱乐活动的时候,路上的人看到路边一个修窨井盖的工人都能里三层外三层的看半天。
中国人围观的能力应该是全球首屈一指的。因为我们以集体为目标,以热闹为荣。
中国人结婚,热热闹闹。歪果仁结婚,安静地捧花拥抱。
中国人吃饭,一锅热火锅温情满满。
歪果仁吃饭,冷餐羊汤面对面相坐。
说白了咱中国人就是爱热闹,爱凑热闹,爱创造热闹。
其实就是为了给自己找一个购物,吃饭,出去玩的借口而已,就像现在儿童节好多成年人也喊着过一样
老外还过春节哪……
俄罗斯族是中国 56 个民族之一,圣诞节是俄罗斯族的传统节日,抵制圣诞节就是破坏民族团结。
圣诞节本来就不是为了纪念耶稣基督的生日。
注意它的时间,12 月 24 日。
冬至是 12 月 23。
本质上,它就是北欧人过冬至。
圣诞老人鲁道夫与耶稣基督一点关系没有。
后来随着西方消费文化的兴起,圣诞节逐渐变成了一个大众化的狂欢节。
在西北欧,北美这些冷的地方,一家人在家吃火鸡。在南美,出门玩。
和中国过年一样,北方人在家吃饺子,广东人逛花市。
传到中国的时候,自然也是以狂欢节的方式进来的。自然就是年轻人上街玩喽。
只要你想过,巴甫洛夫诞辰 130 周年也可以庆祝一下。
不光是圣诞节,其他节日也是
传统节日很多都是要陪长辈过才像那么回事。
圣诞这种长辈几乎不在乎的洋节,才是真正的年轻人喜欢的节日。
所以才说,传统节日是一大家子吃,洋节反而可以带人去开房。
等很多年后,我们这些人老了,盼望和孩子们一起过个圣诞吃个苹果的,估计孩子们又整出点我们不理解的节日去自嗨了。
圣诞节打折可以买买买么,不知道跟基督教有啥关系
因为多了一个买买买的理由啊!
一切跟打折和放假挂钩的某假,在中国都会越来越火,与信仰无关
不请自来,题主,看了您的疑虑以及一些知友的回答,我想在这里也表达一下我的看法。(电脑就是方便)
。。。。。。。。。。。。。。。。。。分割线。。
1 和基督教关系不大
题主说中国基督徒很少,那么这个明显是基督教的节日,为什么那么多中国人,尤其是年轻人过?其实这里我想说一点,中国的基督徒不仅不少,而且可以说很多很多,在中国这种大环境下,很多教堂都是家庭式的聚会,并不被政府承认,我本人就发现学校附近有许许多多的教堂,各种形式都有。据外媒不完全统计,中国基督徒 (主要是新教,在中文语境下叫做基督教,天主教在现在大陆中文中特意区分开) 有六千万,主要在非常开放的大城市和东部广大农村。那么我们看真正的教徒会在圣诞节买买买,啪啪啪?肯定是不会的,他们去教堂做礼拜,办音乐会,诵读经文,一起分享感受,一起祷告。是所以说题主觉得现在圣诞节很火,大部分题主看到的人都不是基督徒,甚至相当一部分人对基督教一点了解也没有 (耶稣他老人家也很郁闷吧 )。
其次,要把宗教现象和文化现象分开,我们国家也有宗教,也产生了很多宗教文化,但是由于各种地理历史原因 (就不多说了) 我们国家没有形成欧洲那样的单一宗教型国家,更没有长期以来的神权统治一切的情况。西方国家的基督教可以说源远流长,已经不能用宗教来阐释了,更多的是作为社会文化的存在。**所以说,如果一定强调圣诞节作为舶来品的话,也是西方的社会文化,而非宗教文化。
2 圣诞节本身
圣诞节本身就很值得怀疑。**圣诞节顾名思义,圣子诞生的节日。那么我们来看新约(旧约的时候还没有耶稣)的第一本福音《马可福音》中没有记载耶稣准确的出生年月,公元二世纪后人们开始在不同的日子庆祝圣诞,直到公元四世纪中叶,查士丁尼大帝才规定了每年的十二月二十五日为圣诞节的日期。其中很多内容也是为了让异教徒更好的皈依基督教做的解释和修改。我们现在看到的充满了北欧童话色彩的圣诞节,实际上是到了十九世纪才慢慢形成的。至于圣诞节最重要的圣诞老人,其实是可口可乐创造的。**1931 年,可口可乐公司与瑞典商业艺术家哈顿 · 珊布签约,让其创造一个喝可乐的圣诞老人形象。珊布以他的朋友罗 · 普兰蒂斯为创作原型,因为他长了一张快活的胖圆脸。可口可乐公司坚持,圣诞老人皮毛大衣的颜色必须是明亮的可口可乐红。圣诞老人就这样诞生了——一个基督教改革者、异教神祗和商业形象的混合物。**西方的节日不少,为何偏偏圣诞节在中国大受欢迎呢?还是说它满足了人们的需求,一个发达城市中的年轻人在一起营造一种欢乐氛围的节日就是好的节日。
**3 消费主义
**回到中国,结合以上的分析,现在年轻人追捧的其实并不是什么基督教文化,甚至可以说,也不是小孩子童话般的幻想,仅仅是从现代西方传来的消费主义带来的快感罢了。**正如有些知友所言,年轻人追捧西方节日只是为放纵狂欢找个借口,恰恰体现了对传统节日的尊重。**因为传统节日总是要和家人在一起,要满怀对历史和文化传统的尊重,不能很好的和朋友玩耍。反观西方,他们心中的圣诞节也是传统节日,也要和家人在一起,温馨的并不过度享乐,做个弥撒,吃个火鸡,聊聊天,足矣。
随着国人生活水平的提高,西方文化的渗透,消费理念的转变,以及年轻一代在快节奏高强度的生活中姑且寻欢作乐一下的渴望,构成了当代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色彩的中国式圣诞节。
西方文明的特点在于其完备的现代化性,一些被认为是 “西方文明糟粕” 的东西(比如基督教及其节日),经过现代化之后就成了“现代文明”
根据调查,欧陆年轻人中,信仰基督教的已经越来越少,但是这不妨碍别人将圣诞节作为现代社会的一种调味
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比起 “文化原教旨主义” 要好得多,西方人过圣诞也约炮,也没有哪个神父牧师出来反对
作为中国人不信基督教,并不妨碍借某个机会和亲人团聚;但是过了圣诞节,也并不意味着就要去对基督教做出什么表示
———————————————
另外你说 “中国基督徒很少” 实在有点乐观了,中国基督教的现状是很堪忧的
比起不值得批判的圣诞节本身,还是多关注下中国基督教的现状吧
———————————————
这也能用来黑回族我真是服了 = = 或是尼玛
因为明目张胆约炮的时间节点就那么几个
拜托,什么圣诞节!!!那是情人节好么!!
噢,蟹妖
很簡單,因為我們把聖誕節過成了情人節……
不誇張的說,一年有三個情人節
年初 2 月 14 情人節、年中 7 夕情人節、年尾聖誕情人節…….
每当过节的时候,我都能感觉到销售人员的压力,和兴奋。
买买买,也叫去产能。
产能过剩集中在于一般消费品,而又捆绑了房地产。
还房贷的人群,一定是没有这样的轻松过节的心情的。
剩下的,没有房贷压力的人们,大家一起来把钱都花掉吧!
我很支持这么个做法,储蓄不能对抗通胀。(攒首付的不算)
同时我也支持宗教节日,但是圣诞节就不怎么讨巧,刚好在月底。(月初发工资)
那有人问了?“既然要买,那有哪些套路呢?”
不得不说,有句老话,“只有错买,没有错卖。” 不再实用。
因为现在销售行业几乎是零门槛,来人就用。所有去产能的压力,都在销售身上,不论是实体店,还是互联网。
这和以往按照市场规模去生产是不同的,现在几乎是按照销售规模去生产。
一个优秀的销售,必须是身经百战,什么样的顾客都见过的那种。成交量上去了,业绩自然就上去了,这样的销售万中无一。
(要想买到便宜实惠的东西,一定要避开这种销售冠军。)
¥
个人认为是圣诞节的标志明显而且好玩。
红色,圣诞老人,圣诞树,礼物,袜子… 这些东西很可爱也很显眼,很容易被我们认识和了解。
还能趁机送礼物。
如果圣诞节是每家像穆斯林一样斋戒,我估计就没几个人跟着过节了。
本质上来说,国外节日一个都没传进来,
传进来的是,双蛋促销季,双亲促销季,黑五促销季,Cyber Monday 促销季,现在还有万圣节促销季,除此之外,您听到什么了么? sorry , nothing. 基督教的圣诞节,跟所谓的圣诞节半毛钱关系没有。
在国外,圣诞节是宗教,家庭,商业,长假,四重意义。国内,就是 99% 纯商业 + 1% 宗教意义。无家庭和假日意义。
而且,宗教圣诞反对商业圣诞,
耶稣诞生,是为了救人脱离罪世,
而商人以圣诞装点罪世,让人狂乱,荷包出血。
创世纪前三章,已经表明,神不喜人以自己的方式自我满足。
音乐应该奏在礼堂,而不是酒吧,
丰富应该奉在圣宴,而不是 big sale,
上帝不救赎喜欢打折,血拼来找满足的人,因为没救了。
因为我们不是机器人,所以我们要过节。
课业、绩效、信用卡、房贷、车贷,上到老人下到学生小孩,买靓菜要抢,入学要靠房,无处不在的压力,没几个节日来放松,跟流水线上的机器人有区别?
当然商家的营销手段也是要因。
从前一个包子五毛钱,现在一个包子要 2.5 元——物价上涨的脚步不停在摩擦,摩擦,似魔鬼的步伐,工资就像蜗牛,一步一步往上爬,前方的饼很大,路上的坑很多。商家不营造点 “消费氛围”,谁愿意掏钱?
不论是传统节日还是洋节,但凡能够放松身心的,我们都要试着 enjoy,毕竟大家身上都有太多无处发泄的压力。话说,2016 年还有 12 天就特么过去了,大家都有米过年了么?
So,just f**k.
有的人就觉得哎呦呦, 都在过圣诞节, 崇洋媚外, 文化入侵
我只能送这些人两个字呵呵
我们像欧美一样圣诞树, 圣诞服啊, 发礼物啊?
别闹了, 你以为这是春节呢, 大部分人还没双十一剁手的多, 一群人依然瘫痪在床. 和手机被窝做着殊死搏斗, 先不说这个写作圣诞节读作圣诞老人节的槽点满满的节日.
一个关键问题有几个扮圣诞老人啊, 你扮啊, 说是过圣诞节有几个扮圣诞老人的, 如果摆个圣诞树就算过圣诞节, 那么我用猴赛雷的表情包, 岂不是没事就过猴年?
其实这也是三百多年前利马窦,汤若望等人向罗马教廷所不断抱怨的同一类问题,不过无论中华政体变了多少次,这一问题也解决不了,再神通广大的传教士也改变不了,谁让耶稣比孔圣人晚生了六百年呢!嘎嘎嘎!
中华民族生来幸哉!
什么叫节日?不知道双十一算不?现在所谓的洋节流行,难道你真的认为是老百姓崇洋媚外自发要过的?这是商人的诡计而已,所有商场饭店 KTV 走哪儿都在搞活动,但有几个正经在家吃团圆饭的?这不是过洋节,是被洋节过。
小时候圣诞节和小伙伴去教堂蹭糖吃,教堂的一个大屋子里都是老头老太太,台上不知道什么人在说着不知道是什么的话,还会有一些不知道是什么的节目,我们就楼上楼下到处跑着玩,等到晚上九点圣诞老人发糖。
到了晚上九点,前面门里出来两个圣诞老人手里拿着糖果袋子,沿着两边的过路发糖,然后我们一群熊孩子都上去把手伸进袋子里掏糖,圣诞老人很不爽,张嘴就来:“滚一边拉去!一帮小兔崽子!滚滚滚!”
什么?中国过圣诞节和基督教有关系?
谁说 12 月 25 日大家都是在庆祝耶稣的生日?像我就是纪念护国战争爆发 101 周年。
混乱博物馆在今年也就是 2017 年的圣诞期间更新的视频,大家也可以去看看作为解惑的参考。
====
即便没有基督信仰,过圣诞节也毫无障碍。
而人也不会讨厌多一个轻松玩乐的节日,更何况大家都愿意这一天乐呵,这很圣诞节跟城市契合好、人们对西方文化的接受积极 (因为知道先进嘛…) 等,都有分不开的关系。
而事实上圣诞节也并非是耶稣诞辰,这个是有人根据故事推测的当时季节。
而圣诞节本来也是来自罗马那边的一个太阳神的诞辰…
基督教经典里也很少提到圣诞节的日期吧?
中国的圣诞节无非是商家找一个促销的噱头,普通人找一个玩,约会的理由而已。你见过多少人过圣诞节是去教堂礼拜?我想大部分人都是去购物中心,步行街,电影院吃喝玩乐吧。
更进一步,怕是见不到哪个中国人过圣诞节,会像过春节一样,哪怕千里迢迢,千山万水,哪怕不要工作,哪怕一路站票大包小包也要回家与家人共度佳节?
所以在中国圣诞节就是一个玩的日子,别和什么宗教牵扯太多,估计还有人只知道圣诞节却不知道它的来源。
商家赚钱 情侣开房 单身狗遭虐 都和耶稣没半毛钱关系
大家都喜欢过节啊。
国庆呢?真的是庆国?
不用发三倍工资的节日商家都欢迎
大家只是想找个节日开心下,根本没有那么多理由。
好么?
圣诞节是性暗示最强的节日
而且,历史上圣诞节确实是鼓励大家滥交的节日
荷尔蒙最需要释放的年轻人
一点就着而已
其实在西方,基督徒的人口比例下降的很厉害。他们把当代称为 “post christian”。在政治正确的影响下,北美的很多大型公共场合已经不准使用“merry christmas” 这个表达,而是要用“happy holiday”。而圣诞节这个节日在西方也已经逐渐的和基督教脱离。不管什么信仰,大家都在这天过个节。
国内的情况也类似。这个圣诞节的宗教氛围非常淡,甚至还出现了吃苹果这样的本土习俗。而商家们则可以借此机会大赚一笔。既能刺激经济,有没有什么明显的坏处,为什么不呢?圣诞节的传入主要的原因是全球化。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们与其他国家的交流也势必越来越多。我在北美这边也看到了很多西方人学习了解中国年。甚至还有老外给我打电话拜年的~
天天首页都能刷出来这个问题,连我这种没读过书的文盲都知道为什么,还有什么好问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不用过的那么紧张了,信息传达快了,文化交流多了,什么都变的寻常了,闲下来图个热闹,谁管他过的什么节,大家一起吃喝玩乐就好了,然后就是商家了,这个节促销,那个节促销,想不过都不行。除了我,我特么每年都会问,诶,这个节快到了吗?那个节快到了吗?什么时候啊?你现在要是问我圣诞节怎么过,我会问你圣诞节啥时候啊。怎么过?过个屁,吃饭睡觉打游戏。
中国人好一个热闹。
商家图一个钱。
那帮人能在清明节开房……
双十一,双十二越来越火热,是不是邪教在传播呢?
题主没明白这件事的本质,与圣诞无关,与信仰也无关,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只是习惯性的想找个借口吃喝玩乐而已,什么叫信仰,人家某绿教才叫信仰,抛开某些社会治安意识形态冲突问题,人家某绿教教徒真的是为了信仰压抑个人欲望,过节真的水米不进,祭拜真的一步一跪活生生爬到某真寺里去。做个对比,本国的大部分名为宗教祭祀活动,其实本质呢?比如庙会,谁会真的关心今儿到底拜的什么玩意,就是做生意的找个借口捞一笔,老百姓找个借口放个假慰劳一下自己。清明节都能打着祭拜先人的口号给先人坟前先摆上美食,然后装模作样的表示先人已享受过,然后把贡品拿出来分了吃。中国人能为每个节日都创造一系列的特色食品。前面的言辞大家可能会误会我在批评谁,不,完全没有,我觉得这很好,人活着就该这样,这是咱们中国人的优点,人活一世再不违反基本道德法律的前提下,就该怎么开心怎么活,谁要是为了什么旁枝末节的东西剥夺压抑生活的乐趣,那才是耍流氓。
个人认为是商业化时代的文化断层造成的,中国实际上是由农业社会直接没有经过过渡直接进入商业社会的。大部分农耕时代的节日都没能承担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娱乐交友和给人喘息之机的休闲职能。比如中国最盛大的春节被亲情所束缚,变成了一年一度的最大人口迁徙。隐藏在温情脉脉的面纱下 (互相祝福,赠送礼物,交友,旅游等),有着成熟商业模式 (黑色星期五之类的购物狂欢),再加上西方强势的文化输出,事实上没几个年轻人能够拒绝这种节日的。
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条:
1、圣诞节是洋节,没有传统价值的压力,自由度比传统节日更大,会玩的更开心。比如传统节日都会有 “我们要这么做” 的传统习惯压力,而圣诞节想怎么过就怎么过,和美国人过的不一样也没人管你。
2、圣诞节更适合年轻人和孩子,风俗习惯也比较贴合现代社会。比如孩子许愿,情侣送苹果等等。
3、圣诞节是一个消费主义节日,可以大大提升圣诞树、彩带、玩具等商品的消费。因此商家乐于推广。在中国,举办圣诞节活动的大多数都是各大商场。以 80 后 90 后父母带着孩子去玩为主要形式。在家庭内部,圣诞节并没有得到普及。(情侣送苹果不算普及。毕竟情侣能把所有节日都过成情人节)
4、中国人在过圣诞节的时候,几乎不会考虑其身后的宗教含义,因此不会面临无神论者的大规模抵制。
明天我搞一个二愣子节
这个节里,所有东西打折,促销,买一赠一,疏散一下产能和库存。而且民营单位可能会借此放假笼络员工。
我再让写手和爪牙去舆论里鼓吹,炮制。跟别人说这个 “二愣子” 文化,是个很有逼格的文化,是个有纯粹的文化,一个有人生高度的文化,他不仅有源远流长的历史,还受到现在世界各地的年轻人的喜爱,既符合历史潮流,又合乎个人奋斗…… 男生此时追求妹子,有逼格。妹子此时梳妆打扮,睡得香。孩子此时要红包,不写作业,有借口。
“二愣子” 的光辉事迹再来一点,让主流媒体宣传宣传,告诉他们,我们搞的这个节日啊……
然后这就成了一个著名的节,一个有意义的节日。为了给自己想放假,想要红包,想处对象找借口,人们会自发的妆点这个 “二愣子”,把他说成是伟人,捏造他的一些生平事迹,和传说。同时说 “什么年代了,思维不要僵化,要开放,要接受不同文化的新事物………”
然后,大家狂欢,娱乐,办自己想办的事,就顺理成章了。
至于二愣子是谁,到底值不值得过他这个节,他有什么事迹………… 谁在乎呢?
如果你感觉不爽的话,可以这么想:
把圣诞节过成咱们这样的娱乐、商业节日,才是对基督文化根子上的打击。。。
小伙子们找个由头约喜欢的女孩子一起出去玩
吃个饭 借机表个白(???)
女孩子收收礼物 开开心心顺便捡个男朋友(???)
一个你好我好大家好的节日 开开心心凑热闹
这不是很正常嘛
管他什么耶稣基督
开心就好 (๑•̀ㅂ•́) ✧
每当随着圣诞节情人节的日子临近,网上总有人哀叹: 中国人崇洋媚外太严重了,以至于外来的洋节在社会风靡,而民族节日诸如端午节,上元节,重阳节被忽视等等传统节日被忽视。呼吁人们重视传统节日抛弃圣诞节等洋节。只是如之奈何?洋节期间的消费逐年攀增,网上会流传各种真假难辨的政府禁止洋节的公文照片,更是使洋节消费报复性增长: 你不要我过节,我偏要买买买!
其实诸位多虑了,洋节之所以能在中国风行,一方面是因为汉民族的民族意识在消亡,一方面洋节的流行是出于推动人的冲动消费为目的,被商家媒体炒作强推的,和中国人崇洋媚外,西方文化入侵没太多关系。热衷于过洋节的都是喜欢热闹,喜欢花钱消费讨女孩子欢心的年轻人,而不是喜欢在胸口画十字,开口就说: 姊妹你生来有罪的基督徒。比如由商人制造的新节日 “双十一光棍节” 逐年流行,节日主旨就是鼓动人们消费。说白了就是商人们希望人们买买买,情人节情侣到西餐厅吃饭,男人到花店给老婆情人们买花,到超市买糖果零食,之后和女人逛街买衣服,有心修成正果的会提前买好求婚钻戒,布置一场别出心裁的感动女人下嫁的求婚仪式。之后去电影院看个电影,电影结束之后去如家七天的酒店房间,畅谈人生理想一起数星星;万圣节时候年轻人们购买奇装异服,在酒吧舞厅举行变装 cosplay 通宵达旦的喝酒玩闹;圣诞节前的平安夜,人们互送各式各样的圣诞礼物,相互要硬币,和中国特色的平安果,相互祝福对方在新的一年平平安安。男女朋友还是延续情人节的套路,逛街购物看电影,和去如家七天的酒店房间里谈人生看星星。商家和媒体不停宣传炒作 “男人的钱就是给女人花的”,“节日里不给女人买礼物的男人不是男人”。“男人负责挣钱养家,女人负责貌美如花”。男人女人们在诸如此类的的消费主义宣传的鼓动下,把几乎所有的洋节都过成了男人给女人“买买买,然后开房节。” 七夕这些年之所以盛行不是因为民族情绪有多高涨,而是商家借助民族主义情绪掩护故意炒作煽动给很多人一个消费花钱的理由在几乎算是全民共谋的情况下,真实的七夕节被遗忘,变成了所谓的 “中国情人节”。
而真实的七夕则是乞巧节,女子们夜里穿针结彩,向织女星祈祷自己心灵手巧,男子们拜文魁星希望自己学业有成。这一自汉代开始的传统到现在已经消亡,只剩下了对拐卖妇女始作俑者牛郎炮制的与天帝女儿凄美爱情的热炒以及由此衍生的 “中国情人节” 里男人为了讨好女人而产生的冲动消费。清明要祭拜先人,然而烧纸放炮被认为是陈规陋习封建迷信被政府所鄙视打压,端午节是吃粽子纪念屈原,现在自家祖先都不祭拜,对于千年之前的历史人物还能有多少崇敬之心?也就是被韩国人端午申遗给刺激了,民族自尊心被伤害。否则屈原是谁哪个关心?
中秋节是举家团圆和亲友互赠月饼的的节日,但是中秋节因为月饼这种单一的节日消费必须礼品贵的离谱让人没有欲望,且痛恨之,不想为了包装精美实则量少难吃的月饼被商家们狠宰一刀的人们对于中秋节的情感并不怎么喜爱,虽然也过但也只是因为中秋节是延续千年的走亲访友的传统,因为礼物贵(月饼贵)就不过节,容易导致人际关系的崩塌,而不得已而为之的走过场。过中秋节所需要的家庭团圆,祝福亲友阖家美满的节日初衷已经被昂贵到变态的月饼所粉碎。近些年随着商家对于 “阳澄湖大闸蟹” 的热炒,随着时间的推移,中秋节可能要增加吃螃蟹送螃蟹的习俗,只是复兴以 “阖家团圆” 为原本目的的中秋节已经无望了。
重阳节主题是敬老,然而年轻人普遍都离家远走,在外打工,为了敬老回趟家成本太大。政治正确的自由主义也在鼓动人们抛却家庭负担追求自我,一个社会里,父母卖掉赖以栖身的房子,供养女儿外出留学后,女儿不感念父母的养育之恩毅然决然的选择和国外的男朋友结婚生子,让已经倾家荡产供她读书的父母老无所依,老无所养。而社会舆论对于这可怜的父母要求女儿回国履行养老责任的要求是横加指责,指责他们不该干涉女儿的婚姻,应该支持女儿追求恋爱自由,婚姻自由。只是那些年轻的自诩 “追求自由,思想进步” 的自由战士们可曾想过欧美发达国家之所以父母能支持儿女恋爱自由,婚姻自由是因为,发达国家有社会福利存在,即便是没有子女亲人抚养的残疾人也能坐享社会福利衣食无忧。中国政府只在计划生育时期,用 “计划生育好,国家来养老” 忽悠民众少生支持计划生育,当发现因计划生育导致人口锐减,年轻纳税人缴纳的养老金无法支持老年人养老之后,立即改弦更张,开放二胎不再提“国家养老”。在养老方面,中国的父母在年老丧失劳动力之后,唯一能够依靠的只有子女。在一个没有老年人社会保障的不发达国家还妄谈“父母要支持子女追求自由” 的鬼话,实在是不负责任。中国的父母们所面临的现状是倾其所有养大了儿女,老年之后却要被儿女用“父母不该干涉子女生活,应该支持他们追求自由” 的借口光明正大的遗弃。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被子女抛弃,老无所养而绝望自杀的老年人会会越来越多。在这样的社会氛围里,年轻人对于父母的厌弃多过尊敬,重阳节除了课本里关于节日仪式的诗句描述的佩戴茱萸,菊花,登高登高望远之外,另外的名字老人节恐怕很多年轻人都不会知道。
春节嘛,时间最长,仪式繁冗,熬腊八粥,贴对联,需要制备的年货无非是煮年肉,炸丸子,割豆腐等和包饺子需要的食材,以及走亲戚的礼品,年轻人的个性越来越强,这种家庭家族集体聚会交流以及过年繁琐冗长的仪式不被年轻人认可,相比于洋节里的给女人们买玫瑰,吃西餐,然后开房畅谈人生理想,共度二人世界的简单而私密。当代中国的年轻人们普遍喜欢春节的长假而反感春节从腊月初到正月末的各种仪式的冗长和被亲戚们探查隐私的家族聚会。出于社会安定原因禁止放鞭炮了,过年时候的重要仪式也就缺失了重要的一环,年味也就不如以前的浓了。
我们终将死亡!历史也将随着我们的思维被埋葬!一切皆空!在我小时候,我母亲一个只读到小学四年级的农村妇女,拿着厚厚的《新华字典》翻开到最后的《二十四节气歌》,一字一句的教我: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逢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
据母亲说: 她小时候我的姥姥也是这么教她背《二十四节气歌的》,她希望我也能够背下来。母亲和父亲都能够不看印刷的日历,手机里的万年历而准确的计算二十四节气在某个月的哪一天。只是很惭愧,我只记得惊蛰,芒种,霜降,大寒,小寒等寥寥的节气名称。八零后九零后,已经没有了或者已经忘却了关于二十四节气的传承,随着时间流逝,对二十四节气有记忆且能计算日期的那一代人死亡后,关于二十四节气的记忆和历史也会随着他们埋葬。之后的人们知道二十四节气,也会只是电视台天气预报里习惯性的提醒,至于深层次的含义不会有人在意,更不会有人愿意知道。
我曾经就过年放鞭炮是否该禁止的事情问过数人,他们的表情淡然: 不放就不放呗,多大的事情。没人觉得过年放鞭炮是年节营造年味的必须,是汉民族的民族习惯。政府法令的禁止和年轻一代人的怠惰会使过年放鞭炮,过腊八节熬腊八粥,贴对联,包饺子,守岁,走亲访友等营造过年气氛的仪式会从汉民族的民族习俗里消失,零零后是幸运的,他们小时候过年至少还放过鞭炮,而他们的孩子,只能听他们叙述过年时候放炮随着一声声的轰响,一片片腾起的蓝色硝烟心情是是何等的畅快。等他们这一代对过年习俗有完整记忆的人都老去之后,过年是什么也会和二十四节气一样消失。过年也就变成了寒冬过后,春天来临之前,人们在家中狂吃海喝养精蓄锐准备来年继续工作的大假期。阳历的一月一日的元旦,会因为消费狂欢的圣诞节演变成未来时代年轻人的新的春节和过年,人们在十二月二十四日的平安夜互送苹果祝福在新的一年平平安安,气氛随着元旦的法定假日达到高潮。
圣诞老人的传说也会本土化,如果未来的中国有幸没有绿化,圣诞老人的名字不会再是圣尼古拉斯。而可能演变成新的人物,新的传说: 圣诞老人叫耶稣诞生于十二月二十五日晚上一个富裕的家庭,他从小善良,乐善好施,喜欢帮助穷苦人,最喜欢让两个宠物驯鹿拉着雪橇满载苹果和硬币在他生日之前的晚上给穷人送去平安果和钱币祝他们在新的一年里平平安安,生活富裕。然而他老了,一年新年来临之际,天气很冷,耶稣外出到很远的地方给穷人派发礼物,直到十二月三十一日晚上才赶着驯鹿雪橇回家,但是天冷路滑被遭遇了车祸,肇事车辆逃逸,没有人愿意冒着被讹诈的风险救他。于是冻死在街头,然而死前善良的他不愿意自己绊倒路人便在寒冷的夜里不断的划着火柴照亮,让别人看到光亮之后绕他而行。直到冻死之前,手里还有一根被风刮灭未完全燃烧的火柴,脸上还是和善的微笑。
我们死后是无脸面对祖先的,因为自汉代起的过年习俗将因为我们的怠惰无能在我们手里断绝。不过我们正在埋葬过去的历史,化洋为中创造,创造着新的节日与新的传说。
自从圣诞节开始就行买苹果了,你就知道其实中国的圣诞节跟基督教已经没有什么毛关系了
大概 10 年前,我还在上高中,住校,那时候圣诞节在学校里就很热闹了,为啥呢?传动节日大家都放假各回各家了,只有圣诞节这种洋节不放假,大家可以借机热闹一下,老师也乐得让大家轻松一下,少男少女可以借机互诉衷肠……
这可以解释一部分人过洋节的心理,传统节日有各自的传统,洋节本土化过程中,就是自己玩出来的啊,什么送苹果啦,吃大餐啦,高团建了,这才是目的,节日不重要。但是你要随便从个小国找个小节日那也不对啊,圣诞节这种西方世界普遍认同的节日,当然是最佳选择。
当年在学校里羞答答送苹果的人,今天都是社会搬砖主力了。
人家也不是真的过节呀。。。就是搞个由头自嗨群嗨收礼物而已。。。那么认真干嘛?双十一双十二也就是近几年创出来的 “节” 啊。。
传统节日大多要和家人一起过,还有很多的规矩,而圣诞节可以只和朋友肆无忌惮的狂欢,还可以要礼物,为什么不过呢?
最近几年,每年都有同样的问题在网络提出,总有人反对过圣诞节,而且总要往耶稣上扯。我就讲两点观点:
1,反对过圣诞节的人往往是因为对传统节日淡出的焦虑。但是现在的中国人往往如此,想要捧点什么非要拿个别的什么做靶子。你自去宣传传统节日好了,非要拉了圣诞来祭旗。你自去宣传汉服好了,非要说其他服装是忘本。你自去喜欢哪个明星好了,非要黑粉他人——这算怎样的一种恶习?
2,相信多数国人过圣诞,只是因为圣诞老人、圣诞树、圣诞大餐、圣诞礼物这样的风俗,与耶稣没有半毛钱的关系。反对圣诞的人却总要和耶稣扯上关系。这样的人不是蠢就是别有用心,或许有些是真蠢,有些是揣着明白装糊涂。
就因為沒有文化情懷
可以純粹的享樂玩樂
加之商人行銷讓你感覺很熱鬧
要製造氛圍其實很簡單
音樂燈光 一些植物點綴
不要說這些是什麼高奢的東西
但是卻她媽的詩情畫意
其實過節這種東西就是過節
就是要熱熱鬧鬧
你這樣理解就夠了
平安夜送个苹果就能表白或者开房了。
谁能告诉我清明节用什么理由约女性开房?
我就是想让男朋友给送个礼物,就酱
商人看中圣诞是为了卖掉那些华而不实的东西。
年轻人过圣诞为的是找借口来满足生理需求!
至于耶稣基督什么的都不在他们考虑范围内!
因为中国人骨子里有一种血脉,现实主义!你道中国三千七百多年文明延续,尤其从嬴政施郡县到辛亥革命,中间经历几次长时间国内分裂割据,外族入华,我们的华夏文明不仅没有断绝,还不断的汉化外族和被外族胡化,各种思潮文明在中国大地碰撞激荡。又为什么没有产生本土化宗教?不要说佛和道,不一样的,它们更像是哲学,毕竟老大都不是神。那又为什么所有的宗教都能在华夏生长?答案就是现实主义!说白了,我们只追随能够补偿我们的宗教,我家庭不睦,工作不顺,我好难受,但不知道怎么我看见十字架就感觉好舒服哦。我们不在乎究竟什么是三位一体,不在乎耶稣究竟是不是神。我们只知道一到圣诞节就有折扣,就有聚会。我们喜欢在这个和我们完全没有关系的日子里带着女朋友,炮友去开房。我们工作很忙,生活压力好大哦,一年国务院定的假期根本不够用好吗?
一个情侣跟单身狗(我这样的)都能出来玩的节日(尽管我现在宅家了)
一个女生可以收礼物(有人收了八个苹果跟我说太少了),男生可以送礼物(并没有)的节日。
一个完全不用有什么顾忌,想怎么过怎么过的节日。
管他什么节,安拉节还是圣诞节,不都可以嚒。
你们懂个屁啊。
谢谢。
基本上外来节日都异化成:买买买,吃吃吃,啪啪啪~ 这三样每样都深受人民的喜爱,哈哈~
因为在这样寒冷的冬天,需要一些热烈的气氛,而且圣诞节的东西都太漂亮了,我尤其喜欢各大商场门口的装饰的圣诞树
这个问题问的就好像国外过圣诞节的都是基督徒
难道圣诞老人坐着雪橇去送礼物是为了纪念耶稣诞生?
请允许我笑一会儿
圣诞节除了被生生扣了一个耶稣生日的帽子之外和基督教几乎就没什么关系了,就像复活节不去纪念耶稣复活却在蛋上画画玩。
因为我们过节总是吃饺子 需要增加一些洋节日吃点别的
圣诞节从来就是一个商业化气息超级浓厚的节日,本质上绝大部分都是噱头,说到底就是给商家赚钱的。
圣诞老人形象是可口可乐创造的?你不知道的圣诞节黑历史 - 劳伦斯 · 科勒曼
提到:
1. 耶稣生日根本就不是这一天,是故意改的。
2. 圣诞老人穿着红白相间的衣服的形象是可口可乐公司设计出来的。
“1931 年,可口可乐公司与瑞典商业艺术家哈顿 · 珊布签约,让其创造一个喝可乐的圣诞老人形象。珊布以他的朋友罗 · 普兰蒂斯为创作原型,因为他长了一张快活的胖圆脸。可口可乐公司坚持,圣诞老人皮毛大衣的颜色必须是明亮的可口可乐红。圣诞老人就这样诞生了——一个基督教改革者、异教神祗和商业形象的混合物。”
说到底,圣诞节这个东西,就是一次次提醒大家:资本家给大众喂什么,大众就吃什么。在此,我只能说一句:马克思主义好!
圣诞不端饺子碗,生下耶稣没人管;
平安夜里不吃饺,来年春天被狗咬;
圣诞不把饺子包,掉进油锅没人捞。
今晚吃饺不蘸醋,圣诞老人打麋鹿;
饺子不在今晚吃,大家会骂你白痴
圣诞你要不吃饺,祝你单身直到老!
圣诞节是一个全球性的节日,既然别人开心,我们当然也要开心下。慢慢地圣诞节好像就在潜移默化中成了我们比较 care 的一个节日。。。
抱歉,从小到大,过了这么多圣诞节,我根本不知道这事跟基督徒有关系——只知道,跟身边的姑娘关系挺大的,毕竟把一个姑娘从女朋友变成老婆再变成孩子他妈,这个节日还是挺关键的。
其实你要是把清明节改成纪念一对情侣殉情而不是纪念介子推自杀的纪念日,那过清明的人也会越来越多的。
对于基督徒来说,圣诞节是纪念救主耶稣基督的诞生,来神的儿子下凡。
西方国家,天主教基督新教,把圣诞节定在 12.25,是家人团聚的日子。我在美国圣诞节前夜曾被邀请到教堂吃大餐,玩游戏。圣诞节被邀请到当地人家里,一起吃大餐,聊天,交朋友,看电视。
圣诞节不是中国法定节假日,中国民间普遍定为 12.25,因为近代主要是欧美传入中国的。这一天精明的商家打着庆祝的旗号赚钱,众多非信徒慕名前往教堂参观,基督徒视为传福音的机会(按照基督教的说法,世人皆有罪,陷入罪中无法自拔而死,神爱世人所以用儿子当替罪羊,赎了世人的罪,世人信这个就得救,称为基督徒)。中国基督徒数量难以统计,官方说有几千万,实际可能比这个数字多些,绝对数字很大,但是相对比例还是很低。
俄罗斯东正教的圣诞节有自己的历法。
除了这 3 个主要派系,基督教在发源地附近有早期的教派,比如叙利亚的一些基督徒是扔火把过圣诞节。
为了防止间谍渗透,中国法律不允许外国人到中国给中国人传教。即使就算这几千万基督徒,和商业化的导向,圣诞节的影响力还是很大。
因为现在的女孩子都闲的没事干。
有钱,有闲,出去热闹热闹多好~
春节是自己家人的狂欢,虽然热闹但是有一种仪式化的感觉。
然而我们年轻人啊,就是喜欢玩啊,春节的条条框框还是有些多啊。
所以圣诞节就是我们玩的机会啊。
可以用来发泄这一年的不满,可以上街拿着喷花对着喷,反正带着假面也看不到我。
可以送人苹果以示平安。
可以在白雪之下跟人表白来增添一点点浪漫。
可以做的,可以干的事情实在太多了啊~
而这一切跟圣诞毫无关系,只是因为这一天是圣诞节而已~
平时这么累,生活这么苦,找个由头让大家高兴高兴,挺好。
中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祭祀,端午节纪念屈原,中秋节和春节主题是团圆,何况最热闹的春节,必须和家人一起过,商场还都不开门,你让我怎么秀恩爱?让我怎么买买买?让我怎么和朋友彻夜狂欢?
传统节日都有沉重的文化使命,外来节日就不一样了,既可以找个借口愉悦身心,又没有文化责任和负担,简直完美。
春节是我们东方人迎接新年拜财神的日子!而圣诞节是西方太阳神诞生的日子,所以可以称之为西方的春节,人们过洋节也是为了体验异国他乡的风情呢
因为 steam 商店打折,原价一百多两百多的游戏通通五十块!
(发出江南皮革厂的声音)
![](data:image/svg+xml;utf8,)
知道么…
大家找个借口出来 High。
商家找个借口搞活动。
游戏找个借口出活动。
大触找个借口画节日图。
等等等
有多么不容易么…
您就担待着点吧,咱们过不过圣诞,跟基督教半毛钱关系都没有。
你看咱们甚至都疯了自己创造双十一和双十二来刺激消费呢…
这份苦心啊…
现在的年轻人除了清明节,所有节日都≈情人节。
知乎用户 伏罗希洛夫射手 发表 所有节日都是为了消费而产生的(是消费不是消费主义,不要半句话没看完就杠)。温带人通常会在冬季设置一个大型节日。东方有春节,西方有圣诞节,东正教的圣诞节不是 12 月 25 号,但也是冬天。节日本质上是一次集 …
知乎用户 脊梁 发表 我认为首先要抵制五一劳动节 警惕资本家打向无产阶级的糖衣炮弹 知乎用户 汪有 发表 看到大家过洋节比过本土节日都快乐,我也很痛心。 我有一计可安天下,让大家讨厌洋节,捍卫我们自己的传统节日。 现在洋节更热闹,有个原因 …
知乎用户 Russell 发表 文化自信啊,同学们! 圣诞节诞生之初有宗教色彩不假,但我国许许多多有我国文化色彩的东西,不也被外国拿去用了么?而且本地化之后还用的有声有色的。 比如茶道,在日本是舶来品,现在成了本土文化。 比如乒乓球,在我 …
知乎用户 西门吹雪饼 发表 郭杰瑞做过视频,纽约圣诞节期间,所有西餐店都关门,只有中国城继续营业。所以以犹太人为首的一群不信基督教的外国人在圣诞节期间养成了吃中餐的传统,有的人已经坚持了几十年,都已经成了家族传统了。连移民美国几十年的华人后 …
知乎用户 小春 发表 中国人该不该我不知道,但是如果我能多放两天假工资又不少的话,什么节我都想过。 知乎用户 花村妇联主席 发表 只要 steam 打折,啥节都过。 知乎用户 bluetie 发表 有个神父到中国传教,他写给教廷的信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