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巧合,这叫模式
01 今天,我在地铁上刷到一条新闻。 “苏州,一名日本母子在地铁站遭袭击。” 我以为是去年的旧闻,又翻上热搜了。 结果往下一拉时间——2025年7月31日。 我愣住了。 你知道那种感觉吗? 像是你以为埋在地底的尸体,又从泥土里露出一只手。 …
文 | 难得君
昨天晚上,偶然刷到一个视频,某地景区里,赫然立着一座“郭巨埋儿”的雕像。家长们指着雕像,向孩子们讲述这个“感人至深”的孝道故事。
看着那冰冷的石雕,我忽然明白了什么,这座雕像,何尝不是一把穿越千年的刀?
郭巨埋儿的故事,我们都不陌生。汉代郭巨,家贫,为了养活母亲,决定活埋三岁儿子。掘地三尺时,竟得黄金一坛,于是孩子幸免于难,郭巨也得了孝子美名。
若没有那坛黄金呢?孩子就被活埋了。
这哪里是孝道?这分明是吃人。
鲁迅先生在《二十四孝图》中早已批判过这个故事:
“至于玩着“摇咕咚”的郭巨的儿子,却实在值得同情。他被抱在他母亲的臂膊上,高高兴兴地笑着;他的父亲却正在掘窟窿,要将他埋掉了。”
“我最初实在替这孩子捏一把汗,待到掘出黄金一釜,这才觉得轻松。然而我已经不但自己不敢再想做孝子,并且怕我父亲去做孝子了。”
鲁迅直言,这种孝道“无非是‘蔑视了真的人情’,装点了虚伪的伦理”。
一个父亲亲手杀死儿子,这样血腥的故事,为何竟能被奉为美德,流传千年?
历史资料显示,《二十四孝》成书于元代,由郭居敬编撰。其中的故事多来自民间传说,很多人物和情节都缺乏可靠的历史记载。郭巨的故事最早见于汉代刘向的《孝子传》,但原书已失传,只能从后世引用中窥见一斑。
也就是说,这很可能根本就不是真实事件,而是一个被虚构、被传播的“道德寓言”。
但今天,我想谈更深层的东西:孝的背后,站着的是忠。
这两把刀,一把对着家,一把对着国,却流着同样的血。
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为何如此推崇孝道?
《孝经》道破天机:“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
原来,孝是忠的训练场。在家里顺从父亲,在社会上才会顺从皇帝。孝道,不过是帝王拴住百姓的第一根铁链。
汉代推行“举孝廉”,孝顺的人可以直接当官。这制度看似推崇美德,实则是把孝工具化。
史料记载,不少人为了做官,不惜造假表演孝行,有人甚至在父母坟前一住二十年,只为博个孝子名声。
“郭巨埋儿”最可怕之处在于,它把这种忠孝逻辑推向了极致,为了尽孝,可以杀子;那么为了尽忠,自然可以捐躯。一个人的生命价值,在忠孝面前变得无足轻重。
鲁迅在《狂人日记》中呐喊:“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这吃人的,既是孝,更是忠。
古代帝王需要的是什么?
是听话的奴才,牛马。
于是他们发明了一套精妙的统治术,先把人变成家庭的奴隶,再变成国家的奴隶。
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一个人从来不属于自己,永远是别人的附属品。
数据显示,中国历代王朝中,明朝对孝道的推崇达到顶峰。洪武年间,朱元璋亲自颁布《孝慈录》,规定子女必须为父母守孝三年。违者轻则杖责,重则流放。孝,从道德规范变成了法律强制。
为什么?因为刚刚建立的明朝政犬需要巩固统治,需要绝对的忠诚。而孝,正是培养这种忠诚的最好工具。
这种忠孝文化,至今仍在毒害着我们。
想想那些“父母都是为了你好”的道德绑架;想想那些“必须生儿子传宗接代”的家庭压力;想想那些以爱为名的控制与剥夺。这不都是新时代的“埋儿”吗?只不过埋的不再是孩子的身体,而是他们的灵魂。
在职场,我们被要求“以公司为家”,无条件加班奉献;在社会,我们被教育要“舍小家顾大家”,个人的需求和声音可以被无限压制。这些,不都是忠孝逻辑的现代变种吗?
二十四孝中的另一个故事“老莱子娱亲”,七十岁的老莱子穿着五彩衣,假装跌倒学婴儿哭,只为逗父母开心。
这看似温馨的故事,细思极恐,一个人活到七十岁,还不能做自己,还要扮演父母想要的角色。
这不正是我们很多人的写照吗?
从小到大,我们努力扮演好孩子、好学生、好员工、好公民。可那个真实的自己,早就被埋在哪座“孝忠”的坟墓里了。
更可怕的是,这种思维已经内化到我们的骨髓里。
我们一边被伤害,一边又成为伤害下一代的人。就像那个带着孩子参观郭巨埋儿雕像的家长,他可能从未意识到,自己正在向孩子传递怎样可怕的价值观念。
数据显示,中国现有A级旅游景区1.3万余家,其中不少是类似的人文景观。我不知道还有多少地方,也在以“传统文化”的名义,展示着这种违背人伦的故事。
数据显示,目前全国有上千家“国学培训班”,许多都在不加甄别地传授《二十四孝》这样的糟粕。某地甚至出现过让孩子们给父母洗脚、磕头的“孝道教育”。这些看似弘扬传统文化的活动,实际在传播什么样的价值观?
为什么直到今天,我们还要把这些散发着腐臭的伦理观念当成宝贝?
为什么在二十一世纪的景区里,还会立着郭巨埋儿这样反人类的雕像?
答案可能是:有人希望我们永远做听话的牛马。
但人不是工具,不是谁的附属品。每个人都是独立的存在,都有权利追求自己的幸福。真正的爱,不是牺牲与控制,而是尊重与成全。
鲁迅先生曾说:“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
这才是真正的父爱,真正的师长之爱,不是把孩子埋进土里,而是给他们开辟更广阔的天空。
看着那座郭巨埋儿的雕像,我仿佛看见千百年来无数被忠孝之名压弯的脊梁,看见无数在家庭和国家之间被撕裂的灵魂,看见那些本该绽放却过早凋零的生命。
那座雕像应该被推倒。但更重要的是,推倒我们心中那座无形的雕像,那个要求我们无条件顺从的旧道德,那个把活人当成祭品的旧伦理。
千百年来,那雕像的阴影压垮了多少鲜活的生命?而我们要到何时,才能勇敢地走出这片阴影?
如果你也感受到了这份沉重,如果你也愿意挣脱这些无形的枷锁,请支持我的写作。让我们用一个个清醒的文字,砸碎那些吃人的旧道德,迎接一个尊重每个生命价值的新时代。
推荐阅读:
作者带货,吉普休闲卫裤男女同款,79元▼
购物的读者请通过“群团团接龙pro”小程序查看订单和物流信息,也可通过服务号联系客服,还是我本人。
****大号风沙,小号限流,收入锐减,用我们的爱温暖彼此,请赠我玫瑰手留余香,谢谢!****推荐我10多年来一直喝的白酒,纯粮酿造不上头,老窖窖藏,浓香型52°,大师调制,产地泸州。此酒适合自饮或三五朋友小聚,市面上没有销售,但质量不比千元价位白酒差,不失面子又实惠。现读者特价每瓶只需150元,买二送一,很多买过的朋友都复购了,要的速度微信我。点击 阅读原文 了解详情。
难得君原创文章:
特殊日子聊几句私房话,老铁请进坚决不能带孩子看《黑太阳731》
01 今天,我在地铁上刷到一条新闻。 “苏州,一名日本母子在地铁站遭袭击。” 我以为是去年的旧闻,又翻上热搜了。 结果往下一拉时间——2025年7月31日。 我愣住了。 你知道那种感觉吗? 像是你以为埋在地底的尸体,又从泥土里露出一只手。 …
那篇写孩子拉不出屎的文章被删了。虽然我早有预感,但自己辛辛苦苦写的文章就这样被删了,心里还是很难受的。 那篇文章讲的是,在被精密切割的作息表里,一个中学生连上厕所的自由都失去了;讲的是在被严格管理的制度中,一个孩子必须克制身体最基本的信号, …
最近看到有媒体在讲中学生拉不出屎的事,一开始我还觉得是标题党,点进去一看才发现,不是开玩笑。我把文章转给几个高中同学看,大家都觉得现在的孩子太苦了。我们是九十年代读的高中,那时虽然也觉得课业重,但好歹是散养的,至少想上厕所不至于还得抢时间。 …
这是“县城贵妇”系列的最新一篇。 95年的撰稿人康提,曾在珠三角求学、深圳工作,也曾携两万元“巨款”穷游世界。如今因为婚姻落脚中部小城,育有一对双胞胎,在下属县城最豪华的酒店工作,担任品牌宣传。她像海绵一样充分浸入当地生活,也在以一己之力输 …
知乎用户 哇哒西蛙 发表 我是弘文中学 16 年的初一学生,当时有幸亲自走过这段路,现在已经上大学啦。看到很多网友的言论真的很愤慨,忍不住来说两句。 弘文中学的每一届学生都要经历任山河之旅,这是磨砺挑战,是大家共同的回忆,是任山河让我们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