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实现经济内循环?

by , at 18 October 2022, tags : 内循环 消费 循环 经济 我们 点击纠错 点击删除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赵灵犀 发表

内循环成功的关键,是必须成为一个内需旺盛的消费国才行,

而我们实际情况,是一个内需不旺、依靠低端制造、工人工资微薄、还在呼唤人口红利的生产国。

我国实现内循环的基础是产业升级,只有产业升级带来大量高附加值的就业机会,

才会在根本上,促进全民的福利和工资提高,全民消费能力才能提升,内循环自然就发生了。

但是目前,我们的产业升级属于失败挽救状态,大学生就业困难是最好的证明,没有产业能容纳接

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只能逼着本科、硕士、博士门去送外卖,干销售,进厂打螺丝。

本质就是因为,目前的产业升级失败了,之前扩招储备的人才无用武之地,只能返祖,回归低端制造业。

还有就是,目前只允许 50% 的孩子上高中了,其他人只能上职高的政策,也是目前产业升级失败后的政策调整,为未来的低端制造业留出足够的人力空间,也为了避免国家层面的就业安置压力。

目前疫情状体下,除去部分经济发达地区以外,主要的内需消费力是依靠国家公职人员来支撑,

财政供养人员、事业单位人员、国企央企人员、军队政府相关机构、支撑了当下中国大部分地区的消费,但是对于号称世界工厂的国家来说,这点消费力杯水车薪。

所以只能依靠各类刺激疗法来提升当下的消费,六个钱包买房、补贴消费券、汽车下乡、农民买房

优惠等各种竭泽而鱼的方法来挽救眼前,本周,本月,本季度的经济数据。

美国个人中位数是 63214.03 美元,去掉各种税费剩余大概 4000 美元(28000 人民币)左右,美国的消费,贡献了美国 70% 以上的 GDP。

而我国,根据中金的数据,月收入高于 2 万的人,才仅有 70 万人。

美国有将近 4 亿人口,这是一个妥妥的消费大国,综合考虑物价,收入,社会福利等因素等因素,一个普通美国人的消费力是我们一个普通人的 8-10 倍左右。

有个英国机构,对比了牛奶、牛肉、猪肉、鸡蛋、大米、面粉、服装、咖啡、基础电子产品、等 30 多项现代生活必须的消费品做了中美价格对比,国人的基本生活消费品的负担,是美国人的 4.1 倍。

比如,美国 1 加仑的牛奶卖 2.37 美金,约 15 元人民币,1 加仑约 3.8 升,也就是每升牛奶 3.9 元人民币,数据有很多,大家可以自己去查。

以前认识一个 “大佬” 他在国内赚到了超高的收益,属于财务自由类型,一次吃饭他说,目前国内多好啊,现在想要去美国,欧洲的,都是中国边缘地区的下等人,他们才会认为他们那边好等等一大堆理论。。。

我当时就想,那是因为你已经在国内锦衣玉食,名利双收,你这个收入在美国也是一流的富豪了,可不就认为普通美国人生活也不行吗。

但是如果,开车出了北上广深的五环,真实的中国,又有谁在关注哪?

根据中金的数据:

13.2 亿人月收入在 5000 元(693 美元)以下,你让他们除去医疗、食品、住房、教育、等基础事项之后,还拿什么消费?

中国目前月收入低于 3000 元(416 美元)的有 11.6 亿,你让他们除去医疗、食品、住房、教育、等基础事项之后,还拿什么消费?

你让月薪低于 1000 元(138 美元),的 6 亿人,在除去医疗、食品、住房、教育、等基础事项之后,还拿什么消费?

产业不升级,就业不升级,社会福利待遇不升级,内循环就只是口号而已

知乎用户 米斯特汤​​ 发表

拉动内需,刺激消费,实现经济内循环,肥水不流外人田。倒不是把钱花光才叫为国争光,至少要有底气敢花钱。要想做到敢花钱,需要解决三个问题。

一是老百姓手里要有钱。

手里有钱不是国家印的钱,而是提高劳动力价格,提高百姓的收入水平,降低企业成本,包括融资成本、交易成本、税收负担等等,企业减少的这部分成本作为工资支付给员工,老百姓钱包鼓了,获得感更强。

二是让老百姓不要害怕以后没钱。

消除普通百姓的后顾之忧,主要解决三个方面的负担,大幅度降低上学、看病、住房的开支,只要不为这三件事担心,相信大多数人还是敢花钱的。

三是严厉打击炒房。

买一套房,会让几个家庭几十年的积蓄付诸东流,几十年不敢花钱,还谈什么拉动内需、刺激消费。如果能控制房价,打击炒房,靠自己的收入买房没有压力,那么,原来的六个钱包就可以拿出来五个钱包用于消费,实现经济内循环将更加顺利!

知乎用户 叶泊枫​ 发表

经济不是钱,而是钱的流动。

别看现代经济搞得好像很复杂,其实概括起来就是「生产」和「消费」。

但归根结底还是「消费」。

因为有需求才有生产。

而消费,就是最终端的需求。

所以说消费,才是经济发展的终极引擎。

于一国而言,为满足别国的消费而生产,叫出口导向的经济。

为满足出口而兴建的工厂、港口、交通等一系列基建,以及随之衍化而来的城市化,就叫投资劳动的经济

当别国增长停滞,需求下降,又或者是他们对外部供应链没有安全感,要求产业回流。

那么出口国内部,就必须产生足够的消费需求,来接住这些产能。

这个,就叫作**「内需驱动的经济」**。

所谓的东亚模式,走的都是这种路线。

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中,车头角色依次由出口投资内需扮演。

2021 年,新兴国家的 GDP 增长中,消费的贡献率已经达到了 65.4%。

所以消费降级,可不仅仅意味着大家不愿意花钱了,更预示着经济要出大问题。

如果大家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都在下降。

那内需怎么拉?

「内循环」怎么转?

接着就是生产过剩,工厂裁员,失业加剧,收入下降,消费进一步扑街……

很多专家总是从年轻人的心态上找问题,批判大家佛系躺平,仿佛只要把年轻人的观念扭转过来,不需要改革分配机制,问题就会消失。

这显然是忽略了经济结构性的问题,没有看到全球正在陷入的 「衰退螺旋」

在这个螺旋中,消费降级不单是消费的问题,低欲望也不仅仅是心态的问题。

它是一环压一环,互为因果,且互相强化的螺旋系统:

我们都是被时代潮流所裹挟的普通人。

一方面要尽可能看到宏观趋势的流向,做出顺应周期的决策,从而避免被「老乡别走」的套路拽进坑中。

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市场主体和消费人群的变化。

然后你才能知道,衰退期的生意该怎么做,工作该怎么做。

最好是在「寒气」到之前,就已经做好了保暖工作。

不管你是想让消费热起来,还是想知道它继续凉下去世界会怎样,首先都得先知道它是怎么凉下去的,对吧?

有人说是黑天鹅事件导致的,比如疫情,接触式消费被阻绝。

又比如俄乌战争,造成能源和粮食的大幅涨价,使全球的需求都在下降。

然而疫情也好,俄乌战争也罢,都只是导火索。

真正的问题出在经济结构上。

即使没有疫情没有战争,也会有其他的黑天鹅,把危机给点着。

客观地讲,全球都处在一段长债务周期的末期

这个周期的症状有很多,最突出的有两个:

一是债务扩张到头,所以货币也没法超发了,流动性会转向收缩;

二是借债周期结束,还债周期到来,人们为了偿还债务,降低了消费。

关于货币无法再超发的逻辑,我曾经解释过了,此处主要展开讲「还债周期」对消费的影响。

债务周期运行的特点,就是借债时你好我好大家好;还债时你惨我惨大家惨。

达利欧的视频动画《经济机器是怎么运行的》向我们表达了以下几个观点:

1) 经济是无数个交易组成的;

2) 在交易中,一个人的支出,是另一个人的收入;

3) 当你借债时,你的支出能力明显增强,别人也能赚到更多的钱;

4) 所以经济在借债周期呈螺旋上升,债务增加,大家的消费在增加,收入也在增加;

5) 借债的钱看似来自银行,实际来自未来的自己——当债务到期时,你必须要减少开支,用以偿还债务;

6) 在还债周期,由于你减少了开支,别人就会减少收入;

7) 于是经济呈螺旋下降,收入减少,消费也减少。

这样的周期是难以避免的,而且下降的过程不会这么平滑,因为有相当一部分人,并不是压缩了消费就能偿还债务,只能违约。

因为在上升周期,资产价格,随着债务扩张,而水涨船高。

但到了下降周期,资产的价格和交易量都下降了。

然而债务却没有降。

很多人即使卖掉房子减少消费,也依然还不上债,必然要违约。

违约的情况变多,就叫债务危机。

债务危机的过程是非常剧烈的。

因为信用系统遭到了破坏,没有人敢向外借钱,也没有人敢向外投资,市场会急剧收缩。

所以,它不是温和而缓慢的「压缩消费➜ 偿还债务」,而是剧烈又短促的「债务和资产同归于尽」的过程。

为什么现代经济喜欢增发货币来解决问题呢?

经济学家马寅初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个赶考的书生到旅店投宿,拿出十两银子,挑了该旅店标价十两银子的最好房间,店主立刻用它到隔壁的米店付了欠单,米店老板转身去屠夫处还了肉钱,屠夫马上去付清了赊帐的饲料款,饲料商赶紧到旅店还了房钱。
就这样,十两银子又到了店主手里。
这时书生下来说,房间不合适,要回银子就走了。

你看,店主一文钱没赚,但大家却把债务都还清了,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呢?

说明了经济不是钱,而是钱的流动!

在现代经济中,谁承担了书生这样的向市场注入流动性的角色?

银行!

银行把钱借给旅店老板,转一圈后,旅店老板再把钱还给银行,市场上的钱既没有变多,也没有通货膨胀,但债务实实在在被解决了。

理论上可行的事,放到现实中,却完全变了个样子,因为钱没有给到旅店老板。

从银行的视角看,旅店老板欠债太多,实在信不过,所以更愿意把钱给地主,地主有土地,而土地又是银行最喜欢的资产。

地主拿到钱,就去炒房,房价越来越贵,书生为了买房,就只剩一两银子的差旅预算了……

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钱的确超发了很多,但只在银行和地主间流动。

更严峻的是,书生的钱也被「地主 银行」这个系统给吸走了,没有钱流入「旅店➜ 米贩➜ 肉铺➜ 旅店……」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 M2 数字庞大,但市场依然缺钱,因为只有流动起来的钱,对经济才有帮助。

问题出在哪里呢?

出在没有把钱给到应该给的人。

所以有些西方国家绕过银行系统,直接全民发钱,反而是有用的,不会有什么「都发钱等于没发钱」的效果。

因为中下阶层所产生的资金流动,大部分都发生在消费领域。

当然发消费券也有用,数量发得够多就行。

问题是当财政也没钱的时候,就只能能给口惠了。

比如不是鼓励「地摊经济」,就是号召「后备箱经济」。

效果么,可想而知。

大家不去消费,并不是因为缺乏消费场景。

而是缺钱,缺意愿,缺信心……

再不然把房价压下去也行,让「书生」腾出预算,去住店,买米,买肉……

但房价压不下去,也不敢压,多少人就等着这个吸,哦不,等着这个开饭呢。

所以内循环转不动。

转不动,衰退就会遏制不住地深化蔓延,最终酿成危机。

现代经济因为有债务周期的存在,所以经济危机多表现为债务集中违约,冲击信用系统的金融危机。

但在债务周期被发明之前,经济危机的表现形式是生产过剩。

马克思,把经济危机总结为:绝对过剩与相对匮乏,同时发生。

什么叫绝对过剩?

生产的东西卖不出去,比如牛奶只能倒掉,数以千万计的大学毕业生只能躺平摆烂,都是绝对的过剩。

什么叫相对匮乏呢?

知乎用户 有事问彭叔​ 发表

不把房价预期打掉,内循环基本不可能。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蔡昉最新的一些观点,彭叔觉得蛮好的,分享给大家,核心内容是:

一、现在的繁荣只是短期的,国际经济长期处于低通胀、低利率、低增长率,以及高龄化、高负债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世界经济仍然处在或将处在长期停滞的状态。

二、消费不振可能会成为一个风险,而且是长期的风险。

三、2025 年中国人口总量或将达到峰值,此后就是负增长。总人口的负增长不仅带来的是供给侧的冲击(潜在增长率的下降),同时带来需求侧的冲击,对消费需求产生不利影响。

四、促进消费真正的生力军是中等收入群体,要培养中等收入群。

想要完成这个循环,高房价就是最大的阻碍。

知乎用户 从不毒舌可达鸭​ 发表

炒高房价—卖地搞钱—给 gwy、事业编等发高工资—体制内人士花钱买房—房价坚挺,继续卖地

此所谓内循环,又名,分布式地方债(指体制内房贷)

知乎用户 可可的老尸 发表

这是一个很迷的词。

我们喜欢干一件事。

把清晰的概念模糊化,然后就可以无限解读。

这和元宇宙类似,每个人都可以谈元宇宙,因为这是一个不精准的概念。所以可以有无数的解读。

概念一旦精准,大家就不爱谈论了。

比如,内需就是一个比较准确的概念,而且很多年了,所以再提这个概念大家谈起来没什么意思和激情。

但换成内循环就不一样了。

他比较模糊,于是各种大咖可以各种解读,大家听的也很有兴趣

但是听完以后,貌似也云里雾里,百般思索发现,这内循环貌似和内需也没什么区别。

后来看到了一些新闻,才恍然大悟,原来内循环是这样的,让农村人养成消费 习惯。

知乎用户 飘飘然 发表

现在的房地产就在演绎内循环

地方政府卖地 城投国企买地

资金由国有银行提供

国企建工集团承建 然后地方政府回购

完美闭环

有人会问银行钱哪里来?印啊 一个月 12 万亿 还不够银行放贷!

知乎用户 龙哥 发表

01 什么是 “内循环”?
首先,让我们开门见山,“内循环” 不是一个新玩意,已经持续了好多年,但是效果却正面临着递减。
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可以分成 2 个阶段:
1. 2002-2008 年是第一个阶段,经济是 “出口 - 投资” 模式,即外循环和内循环互动模式;
2. 2009 至今是第二个阶段,经济是 “负债 - 投资” 模式,即以内循环为主的经济模式。2012 年之后,内循环就逐步出现问题,2019 年外部条件恶化后,问题加速放大。
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分 3 部分来讲。
1、2002-2008:外循环和内循环互动阶段;
2、2009 至今:内循环及其矛盾;
3、当前经济的基本情况。
02 2002-2008:外循环和内循环互动阶段
一个商品,如果卖出去了,最终只可能有 3 种去向:
第一、被国内终端消费者买了,用于日常吃喝玩乐,这就是消费;
第二、被国内企业买了,用于生产或扩建厂房,这就是投资;
第三、被国外的消费者或企业买了,这就是出口。
消费 + 投资 + 净出口,这三者的总和用货币来计量,就是 GDP。
一个商品,如果国内消费者不买、国内企业不买、国外的消费者或企业也不买,那就卖不出去。当大规模的商品卖不出去的时候,就出现了经济危机。
所以经济危机又叫做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生产相对于消费能力出现了过剩。
1996 年的中国,经济第一次出现了过剩。
当时一半以上的工业企业产能利用率不到 50%。到了 1998 年,商品库存甚至占到了国民生产总值的 50%。如果按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经济一定会出现危机。
但是 1998 年的生产过剩,并没有转化为经济危机,反倒是在之后几年被逐步消化掉了。
经济危机体现为商品卖不出去。那么一个很自然的逻辑就是,我只要想办法把商品卖出去了,经济危机就暂时过去了。
所以自由资本主义时期有两种传统的方法可以延缓经济危机:一是进一步挖掘国内市场,二是进一步开拓海外市场。
两者的实质都是一样的,把商品卖给以前不买的人。
1998 年之后,我国就是通过 “对内深挖国内市场,对外开拓海外市场”,来延缓经济危机的。
内部而言。1998 年之后,我们通过各种方式来深挖国内市场。比如,废除福利分房,振兴带动一系列产业链的房地产市场。
对外,我们 2001 年加入了 WTO,出口暴增,消化掉了巨量的轻工业过剩产能。
在内外两个新市场,也就是房地产和出口的带动下,中国经济迅速走出阴影,形成了 “外贸 - 投资” 双驱动的经济模式,并且形成了内部和外部两个非常重要的经济循环。
这两个循环的有效运转,是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根本保障。
03 外循环和内循环的本质
接下来,我们来好好剖析外循环和内循环的本质。
外部循环,对应着整个外贸出口。
首先,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消费者购买中国产品,中国形成外贸顺差,获得大量外汇储备。
其次,我国用外汇储备,购买美国国债,资金回流到美国,支撑美国债市、股市等虚拟经济。(这句话是理解外循环的最重要环节)
美国虚拟经济市场不断膨胀,股市上升、房地产市场上升,美国老百姓手上有钱后就开始不断地消费,继而购买更多的中国产品。
这就是外部循环,外部循环的本质是不断通过出口来带动经济。
然后来说说内循环。
内部循环有两条线,一是投资,一是消费。
投资方面,当时的内部循环对应着城镇化和整个房地产市场。
首先,老百姓把钱放在银行里面,形成银行体系的巨额存款。
其次,银行通过土地开发、土地买卖、房地产买卖这 3 个渠道,把这些存款投放到房地产市场。老百姓用自己的存款,支撑了整个中国房地产市场,最终,再自己去贷款,消化不断升值的房屋。
这就是当时的内部循环,内部循环的本质是不断通过城镇化和房地产投资来带动经济。
消费方面又有两条线。
首先,外部循环导致出口订单增多,“食物链” 上各级企业都需扩大生产,雇佣更多工人,使得内需消费增加,形成良性互动。
其次,内循环的城镇化需要的大兴土木,跟上述类似,也会使得内需消费增加,同样形成良性互动。
可以看出,我国消费是一个被动项,是由外循环(出口)+ 内循环(房地产带动的城镇化)导致的内需增加拉动的。如果外贸和投资熄火,是无法靠所谓的消费来拉动经济的,因为此时的消费就是无源之水。
然后,我们得讲到外部循环的破灭。
这两个循环一个主要对应着城镇化和房地产投资,一个主要对应着外贸出口,这也是我们当时消耗过剩产能的两个主要途径。但是,这两个循环都是不稳定的。
外部循环,要求美国虚拟经济不断膨胀。只有美国虚拟经济不断膨胀,美国人才爱花钱,爱买中国产品。
内部循环,要求中国城镇化不断推进,房地产价格不断上涨。只有土地和房屋不断涨价,地方和开发商才能以此为抵押借到更多的钱,进而通过投资来带动经济。
说白了,要维持两个循环运转,就要求美国的股市和中国的房市一直高涨。但这是做不到的,比如 2008 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我们的外部循环就开始出现了问题。
04 2009 年至今:内循环为主阶段
2008 年的时候,次贷危机已经爆发两年了,危机重创了欧美日经济,中国出口企业订单也大规模减少,越来越多的企业因资金链断裂而破产,产能严重过剩。
净出口对 GDP 的贡献率从前几年的 10% 左右,迅速下降到 2008 年的 3.5%(修正后的值是 2.7%),随后在 2009 年更是下降为 - 44.8%(修正之后的值是 - 42.9%)。
轻工业产能过剩,直接导致其扩大再生产的意愿下降,从而波及到了重工业行业,然后就是大规模裁员、需求进一步萎缩。
2009 年,中国出现了 20 年来最大规模民工返乡潮。如果再不出手,经济问题就可能演化为社会问题。
NHK 甚至还为此拍了个纪录片:《返乡潮:2009 年春节广州站纪实》
万分危机之下,我国启动大规模刺激计划,暂时缓解了危机。
我们外循环 + 内循环的两个引擎,既然坏掉了一个,那我们就把内循环加强,补上外循环的失利吧!加大政府投资,到处修桥修路,不是照样能拉动就业拉动内需,保证经济的持续运转嘛!
当年,我国决定加大投资力度,鼓励企业贷款,准备实施一系列基建工程。除了灾后重建外,主要有如下方面:
第一,加快保障房建设,
第二,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第三,加快铁路公路机场建设。
基建的钱从哪里来呢?从银行来。国家要求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取消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限制,加大对重点工程等项目的贷款支持。
为实施上述工程,国家预计到 2010 年投资合计 4 万亿,其中铁路公路机场城乡电网共计 1.8 万亿,灾后重建 1 万亿。这就是俗称的 4 万亿计划。
外循环靠不住了,我们就在 4 万亿刺激下,经济正式从 “外贸 - 投资” 双驱动模式,转变成以城镇化为依托的 “负债 - 投资” 单驱动模式。
咱们一方面持续大搞基建,另一方面一遇经济下滑就放宽房地产贷款和购房政策,努力挖掘房地产市场潜力。通过基建投资和房地产投资,带动重化工业需求,进而全面带动制造业,最终成功盘活中国经济。
也就是说,其实从 2009 年开始,我国经济就已经走向了以内循环为主的模式。
内循环不是什么新东西,只是 2009 年已经开启的凯恩斯主义的新表述而已。只不过在最近外部条件恶化之下,被再次强调,因而受到格外关注而已。
▲ 凯恩斯主义图解
但是,通过政府主导、银行放款、企业借钱进而大搞基建的内循环刺激模式,有 3 个致命的缺点。
05 内循环引发的 3 个问题
1、这会导致更大规模产能过剩,因为任何基建项目都是有周期的
比如修公路,修路的时候,需要买大量的重化工业产品,消耗过剩产能,并催生更大规模的产能。基建周期内,为满足市场需求,重工业领域各行业扩建厂房,扩大生产规模。
但是,路修完之后怎么办呢?以前卖给修路单位的钢筋水泥现在又卖给谁呢?如果你是决策者,你会怎么办?
你会说,那就再修一条路。这可以继续延缓危机,但是路总有修完的时候。一旦城镇化进程慢下来,各个基建项目周期就会陆续完结,更严重的产能过剩就会凸显出来。
2011 年底,产能过剩又出现了。这个产能过剩有多严重呢?我们在后面会详细介绍。
2、这会造成企业高额负债
基建资金多是银行贷款,这些钱是要还的,但是很多钱却还不上。为什么呢?因为很多基建项目根本不能创造收益。
举个例子来说,某个四线城市地方政府借钱修了一个机场,这个机场一年都没几架飞机停靠,根本不赚钱,他拿什么还钱?这种现象在全国非常普遍。大家可以去查查自己家乡都欠了多少钱。
不光如此,负债还会从地方政府传导到一般的私营企业。
地方政府搞基建,必然会向其他企业购买原材料,比如购买钢铁。基建项目周期内,钢铁企业订单就会增多,钢铁企业就要扩大产能。但是钢铁企业一时间没有钱去修厂房,怎么办?他们就会向银行借钱来扩大再生产。
但是,基建项目周期完成后,就会再次出现产能过剩,进而导致钢铁价格下跌,赚的钱根本无法偿还银行本息。这些还不上钱的公司不得不继续贷款借新还旧,利息负担越来越重。
企业债务有多严重呢?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对发债企业做过一项统计,2015 年所有发债企业中, 98% 的企业利润根本不足以偿还债务,而必须靠借钱才能偿还之前的债务。
也就是说,中国企业的债务负担,使得企业从 “借债投资”,变为 “借新还旧”。
3、这会导致经济脱实就虚
这个大家都很熟悉了。由于制造业大规模过剩,制造业本身的利润越来越低。与此同时,得益于城镇化的推进,得益于高杠杆购房的优惠政策,中国房地产的价格持续攀升,房地产成了最赚钱的行业之一。
而且,怕制造业还不上钱,银行更加不愿意贷款给制造业,大量资金变着方儿的流向房地产。甚至,前段时间还有一个惊人的新闻:
目前,高昂的房价已经成了所有年轻人心中的痛。掏空了 “六个钱包” 后,更加没钱消费了,导致需求进一步萎缩。
但房价能跌吗?不能。银行借出去的钱,相当部分是以房屋和土地作为抵押品的,一旦房地产泡沫破裂,银行将出现大量呆坏账,最终爆发系统性风险。
产能过剩、负债高企、脱实就虚,内循环是一剂可行的药方,但副作用很可怕。所以,供给侧改革 5 个字,才如千钧一般重。
06 当前的的经济情况:外需萎靡,内需不振,投资下滑
在产能过剩、负债高企、脱实就虚这三大问题环绕下,我国经济能通过外循环或者内循环来重新启动吗?
为了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详细分析一下当前中国的经济数据。
首先讲讲产能过剩有多严重。
对一个经济循环而言,包含着原料采掘的采掘业,制作成中间产品的冶金、化工等行业,为他们制造设备的制造业等。这些就是主要的重工业行业。
大家仔细看一下数据:
绿色部分是产能利用率在 75% 以下的,也就是产能严重过剩的;黄色部分是产能利用率大于 75% 但是小于 80% 以下的都标,也就是产能过剩的;白色部分是产能利用率大于 80% 的,也就是产能不过剩的。
2016 年以来,主要重化工业部门中,几乎所有行业,在几乎所有时间中,全部产能过剩,可谓触目惊心。
整个经济是联动的,重化工业的过剩会传导到轻工业。这里我们看一下轻工业过剩情况。
轻工业中与我们生活相关度最高的两个部门是食品和纺织,逛街的时候买买买,主要就是买吃的、买穿的。
2016 年以来,和我们日常生活关联度最大的两个轻工业部门,食品部门在所有时间全部产能过剩,且多数时间是产能严重过剩。纺织部门在 9 个季度中产能过剩,在 6 个季度中踩线达标。
也就是说,在开启以投资为主导的内循环之后,数年之间,整个工业部门就都处于产能过剩之中,重化工业尤为严重。而这些过剩产能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中难以消化。
所以我们必须得问,这些产能过剩能消化掉吗?
目前,消化过剩产能也只可能有 3 种渠道,
第一,拉动国内消费,
第二,促进国内投资,
第三,加强外贸出口。
现在的经济是什么情况呢?外需萎靡,内需不振,投资下滑。
下面我们就这 3 个方面做一个详细梳理。
07 详解外贸、内需、投资
首先是外贸。
金融危机以来,先是欧债爆发债务危机,其后 2015 年新兴市场爆发金融危机,接着是新冠。整个外部经济环境一直恶化,逆全球化趋势越发明显。
在这个大背景下,我国出口增长率持续走低。按美元计价的出口总值,在 2009 年、2015 年、2016 年出口增长率都低于零,2019 年的出口增长也仅有 0.51%。
外贸形势非常严峻,短期看无法通过外贸消耗过剩产能。再加上川普乱搞、美国衰退,外循环根本无法重建,所以我国只能不断强调内循环。
然后是投资。
投资是内循环最大的依托,凡是讲内循环的,无不讲到城镇化、基建等等。的确,2009 年之后,投资在中国经济中占有绝对主导的地位,中国经济就是靠投资吊着一口仙气持续至今。
但是,投资这个引擎还有效吗?
这里我们详细分析一下。制造业投资、基建投资、房地产投资,是投资中最重要的部分,三者合计超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七成,三者的增长基本决定了投资的增长。
制造业方面。由于制造业过剩越来越严重,投资增速从 2011 年开始持续下滑。2011 年,制造业投资增速还有 30% 左右,到 2012 年就下滑到不足 20%,之后持续下跌,在 2015 年 6 月份之后,增速再也没超过 10% 左右,到了 2019 年底,增速仅有 3.1%。
可以说,制造业投资在数据上对拉动经济的作用越来越小。
基础设施方面。自从 2009 年四万亿以来,基建就成了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基石。在 2018 年前,基本保持 15% 以上的增速。
但是,基建投资至少受到 3 方面的制约。首先,2015 年以来,我国城镇化的速度明显减慢,其次我国大中型城市的基建已经比较完善,大规模基建的空间在降低。最后,基建的投资主体是地方政府投资平台,这些企业往往债务高企且被限制继续借债。
这一系列原因,导致基建投资增速从 2017 年开始快速下降,2018 年 5 月,增速跌破 10%,到 2019 年底,基建投资增速下滑到 3.8%。
可以说,基建投资在数据上对拉动经济的作用也越来越小。
制造业投资和基建投资都慢慢乏力了,于是,只能靠房地产投资拉动经济了。
但是,房地产也有自己的问题。比如抚养比(非劳动人口(老人和小孩)/ 劳动力人口的比例)上升,比如价格高企导致购买需求减少,比如国家的严格限制,这些都导致房地产投资增速下滑。
中国房地产投资增速,从 2003 年以来,除 2008 年底前后的金融危机异常期外,基本保持在 20% 以上。到了 2013 年底,增速都在 20% 以上。但是从 2014 年开始,房地产投资增速迅速下降,到 2019 年底,增速勉力维持在 9.1%。
房地产投资拉动经济还在勉力维持,但所有人都知道,这同样也长久不了。
制造业投资、基建投资和房地产投资,从高达 20%、甚至 30% 的增速,逐步下滑到不到 10% 的增速,制造业投资和基建投资增速更是仅有百分之三点几。它们高速增长时期催生出来的产能,在潮水褪去之后,全都裸露在了沙滩上。
那么,可以靠 5G 等新基建投资增长点吗?新的投资增长点,就算有,体量不如上述 3 项大。更何况,就算体量与之相当,也只是个 “缓兵之计”,未来还是有产能过剩的危险。
08 内需能消化产能过剩吗?
外贸和投资都不能消化如此庞大的过剩产能,那么就只有靠促进国内消费来消化过剩产能了。但是,这能做到吗?
现在有人说疫情导致国外消费内移,可以通过消费重启经济。这个其实并不容易。
之前说过,消费是一个被动项。由于外贸订单增加或者城镇化加速,导致企业盈利增加,进而扩大生产,雇佣更多工人并一定程度提高工人工资,这才导致消费增加。
但是 2012 年以来,企业再次出现产能过剩,生产出来的产品卖不出去,利润大幅下滑,亏损企业越来越多。
大家看这个表格。4 万亿初期,2010-2011 年,企业盈利快速增长,亏损企业亏损总额与盈利企业盈利总额的比值远低于 10%。
但是从 2012 年以来,企业亏损快速增长,再次提升到 2009 年的水平,并且在 2015-2016、2018-2019 这两个时间段,亏损额和盈利额的比值都明显高于 10%。
企业盈利下滑,必然导致裁员。离职员工丢失工作,在职员工福利薪酬也势必受到影响。
事实上,在这两个时间段,中国人均收入增长率持续放缓。看这个图,蓝色的线是人均实际 GDP 增长率,橘黄色的线是人均实际可支配收入增长率。2015 年底开始,人均实际可支配收入就长时间低于人均实际 GDP 增长率。
工资降低,非就业增多,据此可以得出一个基本判断,可供消费的工资总量,其增速势必在加速下滑。
可供消费的工资总量增速在下滑,而房价和房租却居高不下,这又极大程度挤压了消费。
这 3 个因素综合作用下,我国消费不振,难以消耗如此庞大的过剩产能。
09 总结
截至目前,中国距离开始大规模开启内循环的 4 万亿时代,已经过去 11 年了。
之前我们说过,投资刺激经济是一种凯恩斯主义的玩法,而凯恩斯主义是必然导致通货膨胀的,毕竟印了那么多的钱,不可能对货币总量没有太大影响。
但几乎所有的经济学家都不得不承认,我国反映通胀的 CPI 指数并不高。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大量资金被房地产领域吸收了。
也就是说,我国印出来的钱,没有去追逐一般的商品,而是有相当部分去追逐房地产领域中的房屋和土地这一特殊商品。这就是 CPI 涨幅并不大,但房价却暴涨的原因。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王德培,甚至把房地产成为 “人民币的稳定之锚”,王德培曾经“掏心掏肺” 地说:
“中国有 200 多万亿的人民币印制和发行,全世界之最了,为什么没出问题”,就是因为房地产,房地产是 “中国通货膨胀的主战场。”
但是高价房这个问题主要针对 “中产阶级以上的人”,所以社会本身不至于出问题。
王德培的这段话说得太明白了,我国为什么不敢让房价跌,因为 “货币大量沉淀在那里”,一旦房价跌了,巨量的货币就会涌现其他商品市场,造成全社会范围内的通货膨胀。
那么,房地产的价格会一直维持高位吗?
城镇化放缓,人口结构逆转,房价虚高,房企背负高额负债…… 只能说,这实在有些岌岌可危。
房地产泡沫会破灭吗?会怎样破灭?我们都不知道。只知道的是,一旦房地产泡沫破灭,中国经济将最终停滞下来,而伴随着经济停滞的,是大量货币涌向市场导致的通货膨胀,停滞和通胀将并存,这就是可怕的滞胀。
所以说,我们必须护着这个泡沫。
从本质上来说,经济从内外双循环转向内部循环为主也已经 11 年了。
目前,经济面临的外部形势越来越严峻,全球经济衰退,新冠只不过是骆驼背上最后一根稻草。外部循环熄火,投资主导的内部循环成了唯一可靠的驱动引擎。
在这样的局面下,再次提出内部循环,只不过因为我们已经无从选择。虽然副作用大,但也不得不一饮而下。
中国有句老话,生意好做,伙计难搁。
我们面对的是一个越来越复杂和动荡的世界;没有一种商业模式是长存的;没有一种竞争是永恒的。

知乎用户 Dr. 张狒狒 发表

基本操作其实就两点:稳步推进人民币升值,不断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所谓内循环的本质也还是 “再分配”,所以手段也就好估计啦。

知乎用户 塔哥 FRM​​ 发表

其实内循环这个事,以前咱们常干,只不过那个时候叫小农经济,叫封闭经济。

大家注意,我没有调侃的意思。

我的意思是说,内循环要想转起来,就必须首尾相衔自产自销。

事实上,咱们建国后实施的相当长时间的独立自主,也是以内循环为主。

所以内循环这个概念不稀罕。

但是如今再提内循环,现在不是在以前的旧模式上进行重复,而且要升华,要在更高的层次上实现这个独立自主的过程。

那么怎么样既能实现自我循环,又能体现出高层次呢?

分两个角度:

需求侧要解决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的问题,因此要把收入分配、收入倍增计划、财产性收入和社会保障体系做到位。

收入分配:

收入分配既包括央地财政收入分配,也包括个人所得税的分配功能。

在央地财税方面,要加大分税和分工的改革,鼓励先进省份继续快速发展,鼓励人力资源从生态地区向经济中心转移,从农村向城镇转移。

在所得税的个人收入调节机制方面,要完善财税体制,堵死逃漏税漏洞,加大个人所得税的收入分配调节功能,降低贫富差距。

收入倍增计划:

十九大指出,社会主要矛盾已经从过去的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供不应求),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供大于求)。

既然要提高生活品质,没有收入的大幅增长是不可能实现的。

因此,在现阶段需要国家在立法和税收方面,将收入分配向劳动者进行倾斜。要把收入增长率高于 GDP 和税收增长率当做一个政策目标来实现。

财产性收入:

为了实现收入倍增,不但要提高劳动者分配的占比,而且要扩大劳动者的收入来源。为此还要加大资本市场的合规性建设,鼓励大家通过投资获得国家成长的资本红利。

同时还要提高对老百姓财产性收入的保护,以作为工资薪酬的有效补充。

社会保障体系:

老百姓手里即使有钱,也未必愿意花,因为他还要考虑后顾之忧。

因此,政府有必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剪除老百姓的后顾之忧,老百姓才敢大胆消费。

一个巴掌拍不响。除了需求侧,还要有供给侧的调整。

供给侧要聚焦新能源和高科技,做好产业升级

首当其冲的就是原油钢铁天然气这些战略性资源的对外依赖度。

原油钢铁天然气本身就是进口依赖,不降低它们的权重,内循环也无法真正实现。

所以上游必须发展光伏风能核能可燃冰等新能源,提高能源自给率,中间重点发展特高压坚强电网,下游推动电动车等新能源应用,从而在能源领域形成内循环的主体。

只有这样,才能在中美对抗中做到在生存条件上不被对方卡脖子。

而在高科技领域,则要下功夫在产学研方面取得突破。在这方面,国家财政大有可为。

吃喝玩乐领域的消费是有上限的。以中国的世界工厂生产能力来论,常规生活消费都已经进入供给过剩状态,如果不对外输出产能,仅靠国内是不可能实现完整循环的。

内循环不是为了缓解产能过剩,而是为了把资源调整到更有价值、更有意义、更具创造性的生产领域上来。

而就创造性而言,还有什么比科研教育文化创新更有意义呢?在这方面我们花多少钱,都是不够的,并且不管多少钱也都是可以投入进去的。

说实在的,企业可以评估研发风险,但国家不能缩手缩脚——不但不能犹豫,而且还要加大国家层面在科研教育上的投入。

反正国家这钱都是印出来的,投给城投也是投,投给人力资源建设也是投。前者只是一锤子买卖,后者却是百年大计。

最后,欢迎关注 “财经杂感”,公众号和专栏同名。

知乎用户 观众阿景 发表

要讲内循环,我们得把经济危机产生的本质原因——产能过剩给捋清楚了。

重复发生的 “产能过剩”

啥是产能过剩?

举个例子吧,好比资本家们生产了 1 万桶牛奶,对应着是 1 万块的收益,资本家本拿走了 5 千块,剩余 5 千块发给穷人做工资。

穷人需要生存和消费,于是就买了 5 千块的牛奶,但是资本家们人数少,占得钱还多,这 5 千块花不完啊,多出来的数千桶牛奶就属于生产过剩了。

因此,历史教本上就有了那个举世瞩目的图片,一边是资本家们忙着把多余的牛奶全部倒掉,一边是穷人们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是不是对应咱们中国的一句古话:“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由此,我们可以想到,这个世界的常态就是,绝大多数人口都是穷人,他们是主要的消费群体,却拥有着最少的资源。

上学的时候不懂,既然牛奶过剩了,资本家为啥要倒掉而不是给穷人分了呢?

后来想通了,生产过剩对应的是有效需求太少。

假设富人消费后,还剩余 4500 桶,你倒掉 4000 桶,还剩余 500 桶可以在市场上卖出价格,这 500 对应的就是有效需求,就是还有少数人可以勉强买的起牛奶。

如果免费送的话,牛奶的价格就不保了,这 500 个人也不愿意掏钱买,那资本家们是一分收益也没有,没有利益的事儿,资本怎么会干?

在资本主义初期的时候,产能过剩一次又一次的出现,导致类似的悲剧重复发生,产能过剩的最终呈现就是我们所说的经济危机。

工业化以来,过剩与危机之间传导原理是这样的:

技术革新——生产扩大——加杠杆——继续扩大生产——产能过剩——经济危机!

举个例子,18 世纪的时候,由于英国大力推广织布机,这个时候纺织行业利润较大,于是资本一哄而入,借贷扩张,紧接着就造成了布匹产能过剩,产品大规模滞销,产品卖不出去,企业无法持续经营,工厂破产,工人失业,有效需求不足,经济危机随之爆发。

当时的情况有多严重?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写下了这样一句令人毛骨悚然的话:“织布工人的尸骨把印度的平原都给漂白了!”

可见经济危机带给这个社会的灾难有多大,可以说是不亚于一场惨烈的战争。

织布机技术毫无疑问是一项伟大的发明,这样有利于全人类的发明却酿成了这样惨烈的悲剧,主要的原因还是资本主义自带的缺陷。

因为资本逐利,只要有技术革新带来新的产业和利润,就一定会涌入并扩张生产,最终导致产能过剩和经济危机重复出现。

“印钱” 刺激经济循环

那么有办法解决产能过剩,避免经济危机么?

官方显然一直在这个路上想尽了办法,既然产能过剩是因为人们有效需求不足,那就 “印钱” 给大家,让大家手里有钱,有钱了就能去消费,帮助去产能。

现代社会都是以信用为基础的货币体系,也就是通过债务创造货币,货币通过贷款的方式投入市场。

当时的美国就是通过各种花样信贷,给普通老百姓发放贷款,刺激他们借钱消费。短期内产能过剩的危机还真被解除了,但是却带来了更大的麻烦,那就是 2008 年的次贷危机——因为美国银行各种天量放贷,人们借钱太多,收入跟不上,最后还不起款,又引发了系统性金融风暴

可见,信贷规模是有个极限的,过了这个极限,经济危机同样会到来。

这是美国的例子,那么中国又是如何通过 “印钱”,帮助经济发展和有效去产能的呢?

答案是通过房地产,房地产就是中国的 “印钞机”。

我打个比方,假设有一个与世隔绝的小村子,这个村子里每天都可以生产出 1000 件商品,但是人们只能够消化掉 200 件(内循环),剩余 800 件属于产能过剩。

这个时候怎么办呢?因为与世隔绝,也不能往外倾销,自己内需也消化不了,那不是要爆发危机了么!

为了防止村里经济危机的爆发,村里的一位长老发现某种石头特别受大家的喜爱,于是他就开办了一家银行并鼓励大家去炒石头。

人群出于私欲和贪婪,非常喜欢这种通过买卖石头赚取差价就可以致富的经济方式。这模式完全满足了一些人想要不劳而获,一夜暴富的心态。

于是,人群开始疯狂的借贷炒作石头,在这个借贷过程中,无数的钱被 “印” 了出来,一时间,这个村庄开始繁荣了,人人都有了钱,人人也都有了债。

接着,因为山村有了钱,轻松地消费掉了那多余的 800 件产品,经济危机解除了。甚至由于大家疯狂借贷,这 1000 件商品完全不够满足需求了,又出现了产能不足。

这个时候,有条件有眼光的人就去投资实业生产产品,有了利润之后,其他人开始借贷涌入这些产业,慢慢的,山村每天能够生产的商品远远地超过了 1000 件。

好在长老有先见之明,早早地领着大家把通往外村的路也给修好了。这多生产出来的产品还能大量地出口给别的乡村(产业规模扩大,开始外循环)。

最后,由于外村的加入,需求增多,产业竞争加剧,商品的种类越来越多,质量也越来越好(产业升级),有些甚至创造出了新技术,可以更高效的生产新产品(技术创新,带来新的产业模式和利润点)。

好,我们再回过头去看,石头在实际生活中有价值么?

当然没啥价值。

为了鼓励大家去炒,长老利用手里的资金强行把石头的价格推了上去,有了利差,这石头才算是有了收益,但它本身其实是没啥价值的。

就像房子,对于一个人来说,除了居住的那套,其他的也就是一堆钢筋混劲土,有些城市的百十平小空间,真的价值百万甚至上千万么?

真正有价值的那些东西,反而不能随意炒作,比如说粮食,大米等,这些必须是国家管控价格,要是炒作的话,就会有人囤积持续拉高价格,这样的情况持续演化下去,最终会出现大规模饿死人的情况。

所以,炒作物的选择也是很有技巧的。

虽然石头毫无价值,但是我们可以看到,通过炒作石头这种行为,不但拯救了山村,使其免于经济危机,还让它走上了发展壮大的道路。

长老利用每个人的贪婪,发展了村里的产业,修建了村子的基础设施,让村子变得更加宜居美丽。

最后,曾经落后挨打,积贫羸弱的封闭山村竟然实现了传说中的伟大复兴,一跃成了强村。

村民也过上了比以前更加幸福,更有尊严的生活,甚至包括那些没有能力购买石头的人,也在这场石头炒作盛宴中获得了更多就业的机会。

到了这里,大家可以看清楚了吧,这个炒 “石头” 拉升经济的模式,说的就是中国房地产与中国经济发展的交互原理。

“长老” 就是国家,通过房地产 “印钱”,去化了过剩产能,提升了经济活力,并最终通过高效的生产力敲开了世界其他国家的大门(加入 WTO,进入世界贸易体系)。

但是,石头炒作的借贷规模是有限的,一直玩下去,也会出现美国次贷危机那样的问题。

“石头” 不能炒了,又出现了产能过剩

中国房地产信贷规模一路发展到近几年,国家开始强调 “房住不炒”,并启动了房地产行业去金融化,也就是不让给“石头” 贷款了,这相当于从根上卸掉了 “印钱” 游戏的关键环节。

“印钱” 停止了,市场中现有的货币规模还在,生产力还有,但是需求跟不上了。

我们先说内需。

宏观的来讲,2021 年在对房地产,教培,互联网等行业大刀阔斧的整改之下,企业出清和人员失业可以说是挺严重的,当然,这是经济转型升级阵痛期,有挤压和缩表,势必会伴随着一些负面效应。

而这负面效应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人们的收入增长受限,失业率居高不下,消费需求萎靡。

2021 年统计公报显示,全年国内游客 32.5 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是 29191 亿元,平均每人次算下来是 898 块钱 / 年,同比正常年份(2020 年有疫情)减少了,比如说对比 2019 年,当年的人均旅游花费是 952 元。

两年时间,人均减少了五十多块钱。

也就是说,即便大家都愿意出门消费,但是真正花出去的钱还是比以前要少。

消费十分疲软啊。

还有就是人口增速在放慢,虽然人口减少现象目前还未凸显,但是作为消费主力军的孩子们的数据确实实打实地降了。

2021 年数据显示,学前教育在园幼儿人数为 4805.2 万人,比 2020 年下降了 13 万人,是过去 17 年以来第一次出现下降。

如今,无论是一线城市,还是三四线城市,都在网上被曝出部分幼儿园开始出现 “一孩难求” 的局面。

仿佛一夜之间,排队抢幼儿园的时代已经过去,前几年还是幼师荒,转眼却是孩子不够用了。

这人数量都少了,还怎么谈消费啊?谁去消费啊?

最终导致的结果是什么样的呢?

我们看数据:

2022 年 1 月份,CPI 同比增长 0.9%,PPI 同比增长 9.1%。

这两个指标可以简单理解为企业生产成本上涨了 9.1%,但是老百姓日常消费品物价仅上涨了 0.9%。

这意味着疫情之下生产原材料价格飙升,企业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但却无法将增加的成本通过产品加价最终转移给消费者。

更直白地说就是,消费端有效需求太少了,企业主不敢随意加价!

而且,这个 PPI 和 CPI 的剪刀差不是单月的偶然现象,而是持续相当一段时间了。

综上来看,市场真实的情况还是——产能过剩!

因为负债见顶,“炒石头” 模式是指望不上了,“长老” 的大部分资金只好在金融机构里空转,那么产能过剩怎么解决呢?直接印钱发给群众?

当然不行,直接印钱发那妥妥的引发恶性膨胀,直接把老百姓的生活给带沟里去了,他们的生活压力会更大。

内部有效需求不足,外部有效需求呢?是不是可以考虑加大外循环?

短期能,长期肯定不行。

因为全球其他国家也需要外循环去产能。

2021 年,因为中国疫情控制得快,生产链条率先恢复,出口一度十分强劲,确实给中国经济复苏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今年随着海外供应链短缺问题的逐步缓解 ,接下来中国出口顺差优势会慢慢下滑。

而且,翻开历史数据可以看到,在过去五年间,中国货物出口额都稳定在大致 17 万亿元的水平。

也就是说,中国贸易外循环此刻也遇到了瓶颈,想要上一个台阶,除非技术上有突破,或是再遇到某种黑天鹅的降临。

还有一个不得不考虑的因素是,在美元霸权主导的世界经济循环体系之下,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常态化,外循环模式下的经济增长动力,随时可能被一些外在因素打断。

比如说这次俄乌战争,虽然中国并未参与,但是全球国家是一个人类生存体系,彼此之间经济往来繁复错杂,中国根本不可能完全置身事外。美国也不允许中国独善其身,甚至在近日多次公开发声要对中国加大贸易制裁。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完全依靠外循环模式拉动经济增长,无异于把经济控制权转让给他国,无法保障我国经济增长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所以,中国也很有先见之明的提出,要以内循环为主,外循环为辅的双循环发展战略。

其他国家都是是咋刺激 “有效需求” 的?

我们来看两个国家的案例,一个是德国,一个是美国。

德国在二战之前是内循环经济,后来在一战中伤了元气,内循环不起来了。美国就借款给德国买材料开工厂,生产出来的产品大部分卖给美国,一小部分留到国内。

就这样,德国慢慢由内循环贸易体系逐步转变成了美国的生产国,经济增长开始以外循环为主。1929 年,经济危机爆发,德国又出事了,加上美国也是大面积破产,德国的循环体系又完全不行了。

这个时候,希特勒上台了,他是咋解决这些问题的呢,简单说就是靠军工,国家发行国债,把筹到的钱给军队,军队拿着钱找企业下订单,这样一来,经济就运行起来了。

这和罗斯福搞的 “以工代赈” 本质上是一回事儿,都是凯恩斯主义的精髓。

说道这里,我还想说一句,所谓凯恩斯主义的精髓,其实我国古代先贤,两千多年前的管仲早就用过了。他的主张是,在年岁欠收的时候,国家可以通过广建宫殿台榭来增加就业机会。

这些举措和现阶段我们国内通过搞基建,吸收产能,扩充就业,最终实现经济增长是一回事!

我们再仔细说说美国吧,尤其是罗斯福政府时期。

当时美国的思路并不是简单的 “以工代赈”,更确切地说,他们搞的其实是 “共同富裕”!

是的,你没看错,罗斯福之所以伟大,一直被美国人民敬仰,是因为他很超前地意识到,整个美国社会要想稳定运行,必须得搞出一个庞大的中产阶级来!

通过产业改革,配合财政转移支付等手段,进行社会财富重新分配,最终实现提高工人收入和生活福利保障的目标。

牛逼吧?

很多人或许不相信,美帝这个资本主义国家怎么会宰割资本家呢?还用收割资本家的钱去造富无产阶级?

其实这个是有背景的。

在那个时代,苏联的意识形态是普世价值,处于进攻位置,而欧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处于防守状态。

苏联,全称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是一个没有地理和民族限制的国名,纯粹以意识形态凝聚,代表着无产阶级的利益。

当时地球上的资本主义国家,尤其是欧美,都被这一意识形态严重渗透。苏联政权统治下的国家成了人类精英心目中的乌托邦,各国的共产主义者都在为心目中的 “苏联” 而奋斗者。

那个时代的苏联展现出了强大的号召力,比现在的美国号召力强悍多了,欧洲和美国的情报体系都快被苏联搞瘫痪了,很多高级精英们愿意无偿为苏联提供帮助,各种机密信息不断传输到苏联高层之中,为苏联战略版图扩张提供了极大帮助。

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美国资本家本发起了斗争反击!

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马克思主义不是说资本家是剥削工人的么?那么在资本家当家的欧美资本社会里,资本家们统一思想,配合罗斯福政府展开了 “自我革命”!

在搞基建的过程中,罗斯福大刀阔斧地拆分了自由主义时代的那些工业和金融巨头,同时对富裕阶层征收重税!

通过资本家们配合的自我剥削,把财富集中到罗斯福政府手中,然后对社会财富重新分配,提高无产阶级社会福利,给工人提高工资,加保障,加福利!让美国这个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过得日子比谁都好。

咋一看,好像资本家们良心突然发现了,工人们欢欣鼓舞啊,人心开始摇摆着跳动了,与资本家们的对立事件开始减少了。

美国政府主权阶层(资本家们)一看有戏,那就按照罗斯福说的办吧,不就剥层皮么,总比被苏联入侵了砍头强,于是咬着牙可劲地加大自我剥削。

1950 年至 1980 年,美国税率高的可怕,主要针对的就是富裕阶层。

尤其是 1951 年至 1963 年间,苏联影响最大的年代,最高税率达到了 92%,资本家们的高额收益几乎全部被拿走。通过财政转移分配给工人提高他们的生活福利,这一举措顺利地平息了工人阶层的愤怒,有效地遏制住了苏联的赤化渗透。

大家可以看下图,橙色线是美国 90% 以上人口占有的财富比例,在 1929 年的时候,占比最低,少数的富裕阶层占有更多的财富,美国国内贫富差距巨大,老百姓手里都没有钱,自然也就没有消费力了。

到了罗斯福执政期间,主要致力于调整国内收入结构,从他出台一系列法案开始,富人财富占比一路向穷人阶层转移(上图中间箭头所示),美国慢慢涌现出一个庞大的中产阶层,国内消费力就上来了。

同时,罗斯福还搞了个养老基金,保障无产阶级退休后可以老有所依,让大家可以放心消费。

就这样,工人阶层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过了起来,国内经济也被消费拉动,逐步盘活了。

时间一长,老百姓们的思想就变化了,甚至那些精英们的看法也变了,发现马克思主义中提到的资本都是冷血的不太正确啊,还有那资本家靠剥削工人喝工人的血活着这话好像也错了。

看看那些资本家们,累死累活的投资开厂,挣的钱大部分都交给国家了,转手又变成福利补贴让无产阶级享受到了。

这哪是资本家剥削工人啊,分别是工人在剥削资本家啊,还斗争什么呢?这日子多好,资本家给自己打工,干嘛还要打倒资本家!

啥叫糖衣炮弹,这就是糖衣炮弹!

后来,苏联没了,资本家们也不怕了,尤其是到了里根政府时期,为了追求社会效率,又开始搞自由化,税率麻利地又降下去了,好日子又回到了富人自己手里。但是社会却越来越分化,同样的剧情再次上演,直接导致了 2008 年的次贷危机。

所以说,政府介入虽然会抑制资本家的投资意愿,影响社会效率,但是却可以保障社会的稳定性,因为政治上追求的不仅仅是效率,还有和谐可持续发展。

要是只考虑效率,的确达尔文的强者生存更有效率,但是财富和资源会越来越多的集中到极少数人手中,而剩下的大部分人会因为贫困无法得到生活保障,就会产生经济危机,而经济危机是直接导致战争的根本原因。

除此之外,国家介入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我们常说的 “国家要集中力量办大事”。

比如说基建工程,通常是投入大,周期长,回报率低,这个要是交给市场运作肯定不行。市场中的资本只会趋向于那些利润丰厚,回报高效的行业,这样整个社会就谈不上创新突破和稳定发展。

尤其是在科技研发上,像是原子弹,基因工程,互联网等技术都是国家领头搞出来的,最后用到国防,或是用到市场上,最终一步步走入民间,创造出很多的超级互联网企业和海量的工作岗位,为国家经济带来新一波的红利。

我国战略转型的相关思考

上面德美两国的例子也看了,德国的很简单,可以直接理解为 “以工代赈”,我国如今在国内投资基建,在国外搞“一带一路” 都是“以工代赈”,目的是为了消化产能,拉动经济增长。

至于美国,通过转移支付和国家科技突破两个抓手发力,一方面创造出强大的中产消费群体,一方面通过科技革新,找到新的货币发力点,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就业率。

我国显然是早就意识到了这些,现在也走在这样的路上。

在 2021 年,先是从国民的刚性开支上着手给老百姓减负,针对住房,教育和医疗等行业出台了一系列治理政策。某种意义上讲,降低老百姓的刚性开支算是变相增加民间福利保障,减少老百姓的后顾之忧。

比如说住房,国家坚持 “房住不炒” 指导原则,出台二手房指导价,限涨限购等措施,有效打击投机者炒作,平抑房价,利好刚需。

同时加大保障性住房供给,老百姓多出的钱可以去消费,提高家庭生活质量。还有给中小企业减税降费,补贴个人所得税等,都属于国家财政转移补贴,杠杆转移。

说到杠杆转移,我们可以对比下中美两国的国家负债比:

现在美国国债已经占到 GDP 的 133%,中国的只有 20.6%,也就是说,中央政府层面的负债,占 GDP 的比值其实不高,我们的财政转移支付这一块有着很大的提升空间。

但是,我们要看到,虽然中央层面的财务是健康的,但是地方政府,居民和企业的负债率已经很高了。

有一些地方政府已经很难,企业里暴雷的也不少,居民的杠杆率也快达到了 62%,接近发达国家居民负债水平。大家可以看一下周围认识的人,有几家没有房贷,每月不需要勒紧腰带过日子的?

所以,下一步,中央层面会进一步加大负债,一方面是转移支付,杠杆替换,目的是为了给居民降杠杆,提高福利保障。另一方面是投资基建,尤其是新基建,比如说特高压,东数西算,西气东输、西电东送之类的,这是我们未来科技发展的突破点之一,是重头戏。

最后,再说一个,那就是大家一直热议的房地产税。为什么 2021 年释放开征该税的信号那么强烈?

一个原因是土地财政需要替换,为地方政府减负。

另一个原因就是为了共同富裕,对富人征税,补贴穷人阶级,最终扩大中间收入阶层,提升居民消费力,为国家 “双循环” 战略发力。

分享完,感谢阅读,欢迎关注 @观众席上的阿景

知乎用户 SALADIN 发表

多甩几个大词,发明几个新词,提炼一下自然经济现象,然后像小王子一样指着太阳命令升起落下,事就这样成了

知乎用户 Eidosper 发表

只需要看看我国进出口有哪些即可,断掉不影响生活 / 有替代品就算实现了内循环。

知乎用户 农村卖油翁​ 发表

坚决捍卫发展的权力,毫不犹豫的发展军事实力,毫不犹豫的升级高端制造产业,毫不犹豫的发展国产替代。

这个阶段不能走金融自由化,必须在货币变成硬通货以后,才能走金融自由化道路。

经济循环离不开三大产业,和国内外局势。

服务业给工业提供服务和市场。

农业给工业提供材料和市场。

工业开拓新领域,提升生产力,也提供市场。

所有的问题,都会直指一个问题,哪就是市场,也就是需求。

1、需求的诞生方式:

真正的发展,一定是在创造生产端的同时也产生消费端。

创造 1 个生产端,产生 1 个消费端,是自给自足。

创造 1 个生产端,产生了 2 个消费端,就正常发展。

创造 1 生产端,诞生了 5 个消费端,就坐火箭。

创造 1 个生产端,没有诞生消费端,就产能过剩。

没错,只在全球供应链一环内,是解决不了消费端问题的。因为本身就不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整体。

贫穷只是他没有能力站在生产端,并且拿到属于这份生产端等值的收入罢了。

2:关于发钱

人类自带需求,发钱确实可以刺激消费,发钱的弊端在于现有生产力,已经构建好收割镰刀,钱发下去依然会流入现有结构里的生产方,现在发一万亿仅仅只是短暂的解决了制造商的产能过剩问题,并不能完全解决产能过剩问题,发钱的最大问题,是我们的货币不是硬通货,如果是硬通货,发钱就是给全世界的落后国家一个发展工业的机会,美国在这样做,但是他只有 3 亿人口,发的钱浪费再多资源,也难以拖动全世界的经济向前发展,西方的十亿人消费,在全世界 70 亿人口基数面前,根本不够看,中国解锁几个省的工业,产能就足以覆盖西方的消费市场,市场不够大,中国唯一和最大的优势,就是人口数量和组织能力,而这就是全世界经济发动机的基础条件,要变成硬通货,才能真正拖动亚洲走自己的发展道路。

3:最广大的基础,农民。

农业的发展或者扶贫农产品依然存在工农业剪刀差,一亩地的产出,还不够财米油盐酱醋茶和衣物、孩子教育支出。加上现在不遗余力的农村自来水工程。如果农民没有持续性收入,用水的水费、电费都是问题,最终农民还是流入电子厂给国外资本和福报 996 打工 15 块一个小时被人剥削。

提高农民收入和全社会收入,就是提升消费能力,有了消费能力和市场,国外资本和工厂,自然会留下来,你不让他来投资,他都会求着来。所以我们不用舍本逐末,要的是创造需求和超级市场。

要解决内循环构建问题,先要解决的问题很多,举一例。

第一:户籍问题。(城市化进程,生产力发展,内外局势的变化,以及未来的判断,都需要我们更加优化的资源配置,更加健康的结构,时代变了)

首先要清理户籍问题,在城市已经稳定工作,有相关社保医保,比如在广东上班,交的社保给了广东省,户口挂着江西。交满 5 年十年的在广东买了一套房的,老家继续占着农村土地。有的已经常年不回家都已经举家搬到县城。农村的生产资料依然还是他的。大城市真正要建立和控制房价,不可能控不住,只要城市第一套房出现,农村户口结束,农村耕地收回村集体。有能力的自然就能进入城市,没有能力的还能回到一亩三分地的基本生活空间,如果一直是这样,全是投资性房产,城市难以发展,看似几套房在手,不过是空中楼阁,哪我们搞城市化的意义何在?

农村户籍众多牵扯到的农户越多,越难以推进农业现代化,因为聚集生产资料成本过高,矛盾也多,而返乡创业的并不是人人都有雄厚的资本。

看看我们进口的情况,澳洲的龙虾,大麦,奶粉,以及葡萄酒,还有美国的大豆,但是我们自己的原始农村却在凋敝。

只有解决了户籍问题,才有可能保障基本耕地,同时兼顾经济发展,因为一个村 1000 人,种粮食不可能。但是土地一样,100 人的村种粮食,可以的。并且还会有富余,流入市场。这一步就是让有能力在城市谋生的人,在城市谋生,把农村资源聚集起来,农业附加值低,实现内循环前农业要发展必然聚集生产资料,推进农业现代化

并且应该以农村集体为根本,聚集合作社,这点很重要,因为这会避免继续出现生产资料聚集到少量大资本手中以免在农业领域出现垄断,这么做还能减轻战略储备压力,把集中的储备分散到农村集体上面。

为什么以前不行,现在可以?因为以前生产力比较低,绑在土地上的人过多,这样就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现在的科技发展和生产效率,让村集体有了高效率的生产方式,在农业机械化的基础上,清理完进城人口以后。以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带动那些没法进城谋生的农民,也是从世界工厂被外资压榨的一代,给没有在城市站住脚跟的劳工一个生存空间。他们不应该一直都是红利,把它们当红利,禁锢了市场规模也不是最有未来的方式,只是一种无奈罢了。

农村发展的金融手段太少,但凡有个领头人,过年召集一下,村里的大学生,配合金融手段,集体利益,长在红旗下的大学生,必然蜂拥而至,到时农村都是百花齐放。农村发展不会有问题。

农村合作社的持续产出是城市未来危机的保障。而合作社的利益分配也是工业商品超级市场的基本盘。

(因为我们曾经做过一件伟大的事,分田到户,这会惠及到未来,损不足而补有余的方式,是不可能长期持续的,推进基础,扩大需求,也最终惠及每个人,掠夺式发展,是基于地中海地理环境形成的文明和制度,包括金融,这些制度和方式根本不适合原住民为主的大陆,继续走西方文明形成的制度和方式,只会加剧矛盾和分化,走向制造无产阶级的闭环。)

这是我们的食用油行业的进口数据,我们有全世界最好的山茶籽油,最健康的食用油,但是我们的食用油行业进口规模是消费市场的 3 分之 1 到 3 分之 2。我们的食用油消费市场是 3100 万吨左右。在庞大的进口数据面前,我们的山茶油压榨行业,却被分析成产能过剩。根本原因,不在于压榨行业是不是产能过剩,而在于我们的消费能力不够,这也是我谈农业,谈户籍的原因,背后是我们心酸种茶的农民,我们成了跨国集团的市场,原材料供应地,最后还给我们一顶帽子,说我们是产能过剩,这找谁说理去,我们的社会学家和西式学者们,摸着良心说,“还有王法吗?还有法律吗?”。

第二:创造需求以后,有没有能力完成这些需求创造背后付出的成本。

要实现内循环,说白了就是印钱,发钱,和立足未来的前提下打破封印。但是印钱发钱给我这种穷人是不划算的,对于我来说,我只需要一日三餐,一个避寒之地,至于是否结婚都不在我的考虑范围之内。因为我创造不出来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

发钱时控制资本流入科技产业,消费产业,军事科技、形成有能力支付创造需求时付出的成本的产品和企业。

发给可能创造出打破围堵,具备国际收割能力的科技企业,推动外循环的发展,比如 ICT 制造业,芯片,半导体,人工智能,机器人,资源开采,国际货运,创业者,国家级比赛获奖者,生物科技、成绩优秀的中小学生,高中生,大学生等等。给被制裁围堵的企业,以及那些有突破封锁和引领未来的技术,同时还得控制海外投资规模。

以此拉动一线,二线城市的消费能力。同时控制房价,控制国外奢侈品税率,让这些钱流入消费领域。而一二线城市的服务业带动就业。并且吸纳人口就业,提升服务业基本工资保障,让进城的人,成为新城市居民。再清理进城人口的农村户籍,让进城后的人口顺利落户,融入城市,孩子顺利上学。

同时要把农村资源释放出来。现在的关键点就是进城后没释放农村生产资料。在之前以出口为主的前提下,几代人赚外汇储备去了,没有办法,高端制造业,和农村农业跟不上是正常的。现在在完成生产资料释放以后,再根据地形,条件,生产资料情况,从新发展农业,旅游业,再次创造就业岗位以及农产品和乡镇企业,完成内循环构建。

农村人口依然会持续流出,最终农业会形成国有和集体农场,最终作为自然灾害和人类危机问题解决的基石。加上军事科技持续投入和发展,有这种基础存在,国际上的很多问题,都有解决的底气,自然会形成国际事务话语权。

到那天,我也不用在卑微的问,你们要口罩吗?而是直接拉过去,大喊 “开门,贸易了”

第三:解决最顶端和最底端的问题。

顶端就是科技、科研和教育,底端就是农业等基本生活物资保障,顶端锻造发动机,底端承载人口底线。

工农业剪刀差一直都在,如果农村人口生产资料还是以前自给自足的哪几亩地,很难兼顾到经济发展和耕地保障问题。比如城市户籍问题的开放,会给大城市带来更大的教育市场,更多的服务业就业机会。有了城市户籍,也不会再纠结自己的农村户口和农村两亩地了。如果有需要可以在村集体发展以后给予补贴。这样才能让乡村振兴,内外双循环轻装上阵,不然只能是哪些在城市形成的资本再次进入农村,很难改变生产资料再次聚集到少数人手里的命运,也难以再次扩大消费群体,生产资料聚集成本过高,必然偏离农村耕地种植方向,只能发展高附加值作物,在未来出现风险时,乡村不能提供大规模的粮食供应,非常危险。

内循环的构建过程如果还是推进私有制进程,经济软着陆的根基、维持市场规模、建立超级市场的代价和成本会很高,甚至丢失引领人类发展的机遇。解决底部底端托住底,解决顶部顶端完成国际收割能力建立。底部决定我们未来能抵御风险的能力 - 下限,顶部决定我们未来能否顺利站上顶端的问题 - 上限。中间会随着顶端的发展,以及底部的供应,自然成长。

第四:数字人民币、身份证号、及银行账户等数字时代面临的问题。

数字人民币的开始发行,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要为将来打下最好的基础,是一个身份证号下面的银行账户,身份证号,以及各项数据分析带来的利剑,能否锻造完的问题,我具体指什么你们都明白的。有量子计算的发展,和数字时代的到来,哪些蝇营狗苟之事无所遁行,关键还看有没有这么大的魄力。

没错,我说的就是我换 5 家公司要换 5 张银行卡的问题,我就不能一出生有身份证号那天就有一个固定的账户吗?这样银行也不会每天给我这种没工作,没收入的人打电话推销理财产品。

对的,就是这样。

万一那天村里发展好了,要给你家孩子每个月补贴 2 块钱牛奶钱,不是可以直接到孩子账户里,你也惦记不了孩子这点奶粉钱啊。

借用内循环谈几个基本观念,很重要,关于未来的问题。

一:谨防私有制进程,最终侵蚀调度能力。

不管如何构建内循环,都必须慎重的考虑一个问题。没错,就是王朝周期律。

王朝周期律只是表像,根本问题古代是土地兼并,现代是资本和生产资料聚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收益分配不匹配。

本质就是所有行业和领域都形成了固有的利益分配方式,而这种方式延展性非常差,最终导致行业资源聚集,而无法获得资源的人群却在扩大,最终外显为社会矛盾。而富人最终选择移民,避税等等,最终持续性的私有制进程必将侵蚀调度能力,最直观的表现就是税收能力变弱。这也是西方社会目前很想把部分行业进行国有化的根本原因。比如新的行业税收,电子商务,以及电力费用等,会导致征偏了,或者某人 1 块钱领了几十年还振振有词的情况。

我个人并不是反对私有制,相反我会赞成私有制,但是分配模式不能私有制,有人觉得这样会矛盾,其实并不矛盾。

比如:你家农村 5 亩地,被集体在使用,使用权归集体,所有权是国家,收益分配权,你应该享有。这就是你这个家庭在社会上的基本保障。你为了更好的生活,还是会进入城市谋生。在你家正式进入城市后,收益权应该收归集体,在城市产生的再贫困人口,可以回到农村再次受到收益权保障。这就是延展性,包容性。

但是这个问题最大的问题,是操作者,但是现在科技手段面前,真要解决这个问题,并不难。

二:高速增长才是正常情况,不能实现高速增长是偏离经济发展轨道,或者存在发展短板。

全球化的本质就是资源控制权争夺战,实现对资源的支配控制权。就是最核心的关键中的关键。前半段竞争得益于红色的组织能力,我们已经有了一席之地。后半段应该是进来可以,资源交出来。

再进入国家内部分析,如果一个行业形成延展性极差的集团,必然导致的是市场萎缩,最终是难以发展的,比如现在的韩国,日本,台湾,俄罗斯等进入经济发展缓慢的情况,只要人类还没到物资极大丰富的阶段,工作一小时也行,工作 5 小时也随你,有兴趣探索太空工作 15 小时也行,你可以躺着都行,没到这个阶段,哪生产力就没有完全释放,高增长依然是正常的,不存在说高速增长有问题,有问题的是高速增长的财富是否归于人类社会,如果归于少数人,持续高速增长是不会持续的。

三:人口膨胀是伴随经济增长,生产力进步必然出现的结果。

人口膨胀是必然会出现的问题,因为生产力的解放,进步和发展,物资丰富,必然会导致人口增加。如果你不增长,别的国家一样会增长。人口膨胀带来的问题很多,也带来了好处,并且目前已经处在转型和新思想的爆发期。地球环境未来是足够承载人口发展的。并且人口膨胀带来的繁荣与发展,最终是会正向反馈到经济和生产力上,我们要做的只是保持平衡。培养 100 个人,跟培养 1 个人,最终 100 人大概率会胜于一个人的价值,并且不断诞生的新产业,需要有人进入,小产业也需要超级市场才能实现,而人口的自然增长就是在扩大市场规模,也是拓展海外市场的根本动力。

只有保持符合经济增长的人口增长,才会有持续性的人才投入新产业,新行业。

有人会说没有资源负担不起,哪是因为印钞机不在你手上。有了印钞机和军队,哪地球的生产力和财富,会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

四:人工智能机器人,才是下一次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关键。

一个人培养最少 15-18 年,由于知识的跨学科,和知识深度的发展,以前博士 25,现在博士 30,知识科技继续进步,可能需要更长时间。

一个机器人的产生和制造只需要一个月。相比较而言制造一个机器人的的速度,效率,成本是非常低的,并且可以持续性创造物资和财富。

比如在某地建立一个大棚。全流程自动化,全由机器人进入管理,十几个大棚可能只需要几个人。并且能一年四季,24 小时持续的产出。在现有资源的利用率和生产效率方面是全胜于人工的。

并且机器人和无人化,必然会快速发展。

这也是农村的发展,不能走私有制的根本原因,农业和服务业,要把这些人口的基本生活承载住,兜住底。才能减轻国家的压力,并且还要在这个转型阶段完成适应未来的布局。

**而这些科技的应用和诞生,最需要的,不光光是人才,最重要的还是市场规模,超大市场规模的存在才会摊薄机器人应用的成本,才有可能实现人类创造力的解放,也是对生产力的解放。**而这种科技和创造力的应用诞生出来的产品,是可以换取任何地球上现有资源的,核弹除外。全自动蔬菜生产基地加上机器人,完全可以换取一些矿产开采权

“当我带着衣食住行一整套科技解决方案,换个地方让机器人开矿,你说他们给不给,答案是肯定给,还会求着你去,因为你还能保障他的安全”

五:思想和教育

我们要做的,就是创造一个全球第一的超级市场,并且是高速增长的市场,最终这个市场里的人,只需要持续学习,持续的创造和开发新产业,这是人类生产力发展、和知识深度拓展的必然要求,我们也必将带领人类探索新空间。把重复性的消耗增长交给机器人,把最好的未来交给下一代,这是属于这个社会少部分精英的真正的责任。

某国维持不住现有的这种体系,因为市场规模太小,不足以支撑全球的生产力、创造力的解放,因为他们的维持,是对于先进生产力的束缚他也维持不到生产力发展进入机器人时代,我们更没有放弃下一代,而维持某国体系的义务。他的制度也建立不了这种人类未来的终极体系。

我们的很多思维,和教育,不要跟着西方思维走他们的理论和思维是为他们的体系服务的,我们要有自己的思想。曾经的清北培养的人才大部分流往国外,这不是他们的错,是我们的经济发展模式决定的,我们曾经的发展模式是因为我们没有力量,主导体系,只能先赚外汇储备,必然是从内到外的西式逻辑,我们的知识分子要清醒的认识到怎么做才是自己的道路。我们不比任何人差,甚至更加优秀。

“曾经有人说我们没有创造力,开拓能力,这是不对的,我们如果不是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都是 5 天 8 小时,有不错的待遇,安逸的生活,我们的品质和学习创新能力不比任何人差。不要变成贬低我们自己的帮凶,现代科技起源于西方,光语言和学习资料,我们就有很多障碍,这需要很多时间学习,不要拍脑袋的跟着坏人瞎起哄”

我们需要的是做好自己的工作,完成这代人的使命,既要解决发展问题,也要解决发展利益归于谁的问题,这样才能促进所有行业持续,健康的发展。

我们的未来,我们面对的问题,以及生产力发展的程度跟以前任何时候已经完全不在一个纬度上,再用西方思想禁锢自己,无疑是刻舟求剑。

借用一句话,结束我认真回答的这个问题,武器大师:“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知乎用户 过程 发表

答案已修改:

重德富民。

知乎用户 宝贝请转身 发表

自产自销,自给自足,就是循环。

但是我们要的不是循环,我们要的是迭代。

需求产生循环的动力,市场的竞争和扩张产生了生产技术升级的需求。

竞争可以来自于内部,也能来自于外部。

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和精神生活水平,提升需求,产生发展迭代的动力。

只有这样,960 万平方公里和 14 亿人口的体量优势才能体现出来。

知乎用户 赵星 发表

1、免费医疗;

2、小孩从 0-18 岁月月发钱,金额为当地最低工资;

3、九年制义务教育提高到高中;

4、年收入低于当地年平均工资的发生活补贴,补贴总额为当地最低工资,一半现金一半食品券;

5、住房补贴,名下无房产的夫妻,补贴为当地最低工资的一半;

6、让富于民,把所有国企垄断的行业全面开放给全民,大家凭本事抢占市场(这条不行可以暂时不搞)。


广东一家大型服装厂一年就能生产十亿件服装,这样的工厂数之不尽,其它行业也是如此,生产力是足够的,不过剩余价值没有被工人享受到,导制工人消费不了自己生产的服装。

市场经济的生产力一定是充足的,物资是极大丰富的,但必然是分配不均的,所以政府收税给穷人发钱是全世界政府的最主要功能,上面的六条就是发钱,发达国家钱多事少休假多商店经常不开门就是因为福利就能保障生存。


有人担心通货膨胀,这是伪命题,通货膨胀不是因为印得多或印得少,是因为货币的数量与产品的数量不匹配,以我们给全世界提供日常生活用品的生产力,拿出一半供国内,以现在 13 亿普通人手里穷的程度,产品价格得降到成本的十分之一甚至更多才卖得完,厂家分分钟倒毙,所以只能销往国外。

如果 13 亿普通人有钱消费,这些生产力自然会供应国内,必竟消费与生产总是倾向于本土化,普通人的生活会十倍提升。随着与国际正在进行的脱勾,如果不给老百姓发钱,就等着世界工厂倒弊,生产力大幅倒退。

目前印钱的速度并不低,但是没有发给老百姓,或着说是穷人在补贴富人。

最后,发钱引发通货膨胀,任何国家都有可能,唯独中国不可能,因为中国是超级生产国,能供应全世界的国家不能让自己国民物资极大丰富岂不是笑话。

知乎用户 Josh 发表

为什么要内循环?

这才是重点…

因为外部世界经贸不稳定,有担心…

中国有 14 亿人口,就不能内循环?

这个很难,一是国际原材料上涨,控制不住啊。那出口少了?进口原材料不就少了吗?不行啊,得赚外汇。那赚外汇的本质是什么?

在人民币不能自由兑换意味着什么?

电子厂厂妹赚的外汇去了哪里?

你把这个捋顺了,再来谈谈内循环也就发现。其实都是那么回事。

德川家康的治国道理。

吃不饱,饿不死嘛。

知乎用户 Daniel 发表

不讲理论,只说现实!

最近一直在思考 35 岁被企业淘汰后做什么,如果不能上班,自己做点什么事情(创业)才能活下去。花了 4 个月时间去了解多个行业并尝试开网店做抖音,最终得出一个结论,当下环境普通人创业(如果不骗)远比想象要难,犹如愚公移山,行业的 top 企业就是一座座大山,就我们三瓜两枣的实力根本跨不过去,完全没有竞争机会

因为不管是淘宝还是抖音等平台的玩家都是赢者通吃,流量不断流向 top 玩家,少数人越来越有钱,绝大多少人挣不到钱,怎么促进经济内循环!

这就是互联网的隐形病,得治!

关于这点直接说解决方案(待讨论)

将各大网购平台根据成交排序、推流的方式改成由近至远推荐,并且隐藏成交量。凭喜好购物,不被数据左右,让更多产品有展示的机会。

没有少数人的暴富,就可以让更多人小富,大家都挣钱,有钱了就能促进内循环。

所谓的生产过剩还远得很!不说偏僻穷困的地方,就是我自己

以前我一年换一个手机,现在四年了这个手机还在用;以前一到换季就去男人的衣柜换两套新衣服,现在半年花了 159 在淘宝上买了一套爆款;以前一周至少去一次餐馆,现在两三个月有什么重要日子才去一次;连水果、排骨买的频次也是直线下降

内循环受阻本质就是缺钱!

那么谁在影响大多数人赚钱

不管投资还是消费,最终普通产品的交易大多数发生在这些大平台上,所以这些平台影响着整个市场资金的流向,资金流动就是内循环。而赢者通吃就是一种垄断,让资金不断流向富人,严重阻碍内循环。

所以关于大平台的规则问题,有关部门必须得尽早介入,管得具体一点,就像取消 “榜一大哥” 一样。因为资本家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设计出一系列看似合理的规则,而这些规则就是一只无形的手在影响市场,甚至要比政府的宏观调控要厉害得多!

知乎用户 辟雍 发表

关于这个问题,温铁军教授讲过很多了。

这本书最有代表性。

不想硬着陆,最后还得靠农村。

内循环概念不是他提的,但怎么度过危机,实践经验总结的思路、教训和具体措施,为什么及怎么办,书里基本都涉及了。

知乎用户 宇宙战神郭奉孝​ 发表

“经济内循环” 用一句俗语来形容,就是 “肉烂在锅里”。什么意思呢?就是只要你把这一锅肉分给大家吃,那别管是炖还是炒、是煎还是炸,大家都不在乎,反正能吃到肉就行。但假如肉没烂在锅里,被你送给外人了,那大家就会抗议。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打工人贡献剩余价值,资本家富了,然后他必须回馈社会,涨工资、发福利,这样打工人才买得起他的商品,自己才能回本;同时,资本家自己也要消费,把自己的财富还给社会。当然了,资本家的回馈社会具有延迟性,在资本家涨工资、消费之前,就会有穷人活不下去,但终究是 “肉烂在锅里”,别管是资本家还是打工人,大家的肉都在同一个锅里,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原本应该是这样的。

但实际情况是怎样的呢?打工人贡献剩余价值,资本家富了,然而他并不需要回馈社会,不需要涨工资、发福利。为什么?因为他的商品是卖给外国人的,国内的打工人再怎么穷都无所谓;同时,资本家的消费也是在外国进行的,他的财富都贡献给了国外的社会。这样一来,肉就没烂在锅里,打工人辛辛苦苦的买菜、烧柴、烹饪,到头来肉都被资本家分给外人了。

所以,要想实现经济内循环,就得让肉烂在锅里,把那些吃里扒外、胳膊肘往外拐的蛀虫消灭掉。然而,你能阻止马云在欧洲买别墅、买游艇吗?你能强迫那些瞧不起自家人、宁与友邦不予家奴的虫豸,给自家人涨工资、发福利吗?很蓝的辣!

于是,所谓 “经济内循环”,也很蓝的辣!

知乎用户 挖山农夫 发表

严格来说,我们所要实现的是高质量的经济内循环。

空间维度上,内部循环很容易实现。改革开放之前的中国,基本就是一种经济内循环状态;而当前的世界经济则毫无疑问是一种地球内部的循环状态,总之,封闭的经济体必然是内部循环的,人口越多、地域越大、资源越丰,那么内循环实现的越容易,这是一种分工角度。

时间维度上,经济也是循环的,物品从生产到分配再到消费,如果放弃观察交换环节,那么一粒种子种下去再到收获再到加工成熟食并留下种子,然后再进入下一个生长周期,就是一种典型的循环,当然,这主要指向一种时间顺序,其实内循环主要是指空间上的分工角度。

不过,在目前的生产关系下,内部循环不是均质的,每一轮从生产到分配的循环,总会产生破坏性的力量,也就是经济的分化,表现为耳闻目睹的贫富分化以及生产相对过剩,最终会打破循环并重新开始新一轮的循环。

目前我们语境中的内循环,指向的是一种分工角度的高质量内循环。

单纯实现内循环是很简单的,落后的经济分工依然可以实现循环状态,实际上,每一个贸易分工体系就是一个经济内循环体系(不以国界为限制),中国古代,大部分农村地区,都是一个个内循环的小型分工体系,他们以某一个县城为界限,县域范围的人,终其一生都可能未踏出所在地区一步,也未曾品尝过其他地区的特产。

世界贸易在世界范围内完成分工,相当于把各地区的优势资源都充分利用起来,从而促进了整体财富的增加,所以开放整体是一种好现象,这中国提出未来经济发展要以内循环为主时,有人质疑的原因,人们害怕回到这种低质量的经济分工状态,只要一想到,你无法换取别人的东西,可能就是一种痛苦。

但是,以内循环为主是有其特定追求在其中的,而且也并未放弃国际循环,这我们随后再说。

至于,怎样实现经济内部循环,从结果上看就是重新划分分工体系,原先只是在整个贸易体系中承担一部分职能,现在要在内部实现一个大分工,而这需要一个过程,切换起来也往往很痛苦。

当然,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如何平稳切换或者兼容两种循环模式。

历史上并非没有快速切换的例子,比如,苏东剧变后的朝鲜,就是从外循环切换成内循环的典型例子。

苏联解体之前,社会主义阵营基本上是一个封闭的经济循环体系,整体是一个内循环体系,内部由原材料提供者、有重工业制造者、有农业生产者,空间范围内的分工明确,与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经济循环体系分庭抗礼。

但是对朝鲜而言,却是一个开放的体系,是一个国际循环的体系,朝鲜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生产包括拖拉机等在内的中重工业产品并出口,然后进口能源等原材料和部分轻工业产品,日子好不快活,并顺利在 60、70 年代实现了工业化,比同期的韩国日子要好过不少。

但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阵营瞬间垮塌,朝鲜遭受制裁,被迫进入经济内循环状态,但是人少地小资源贫,日子非常惨谈,会生产拖拉机却无法生产石油,无法进口化肥粮食产量下降,苦难行军三十年,整个金二时代,都是特别艰辛的岁月,所以我非常同情金二同志,朝鲜人民的日子我们都或多或少听过。

由此可见,内部循环需要一定的条件才可以支撑,至少要生产资料丰富、劳动人口足够,否则全都是漏洞,好在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即使是纯粹的内部循环,也足以实现远高于小国家内循环的生活水平。

不过,内外都是相对的,我们经历过封闭的时代,也经历过开放的时代,自然更明白其中的好坏。

改革开放前我们并非世界经济大循环中的一环,改革开放后尤其是加入 WTO 后,彻底融入世界但是却也受制于他人干涉,而后再追求有礼有节保持合理合作关系,本身也未超脱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范畴,是 “否定之否定” 螺旋上升的形态,站在历史长河也符合唯物主义的历史发展观

总之,内循环不是绝对的追求,如何高质量的发展才是追求,所以,我们就会逐渐得出结论,那就是,内循环不是目的,而是发展的手段。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要以内循环发展为主呢? 也就是为什么要否定之前的否定?恰恰是因为之前的经济循环状态有对我们不利的一面,并且正在显现。

即,我们是参与世界经济循环了,但是在世界经济中,我们目前的角色安排已不符合我们的利益,而在贸易分工中占据何种地位本来是 “各凭本事吃饭” 的,但是,现实告诉我们,一旦进入这个体系,很多角色就稳定了,就只剩下这种 “本事” 了,也就是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发展自主性,但这还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想自主学习其他本事的时候,竟然有人回过头来对付你,那么经济发展的安全性也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

所以,关系国家命脉和发展基础的产业,需要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引领下一波生产力高速发展的科学技术,我们也要尽力掌握,

现在谈如何实现内循环。

这事情急不来,不能够生硬的切换,那就有可能陷入当年朝鲜一样的局面(我们地大物博,会比朝鲜情况好很多),而是需要抽丝剥茧,国内国际双循环相结合,慢慢进行布局。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人与人的关系尚且如此,国家关系更不能忘却这一点,但是现实是,很多人忘却了这一点,看对方天花乱坠,看对方人类灯塔,不由自主的无条件的相信对方,现在是对此的一种反思和抽离,在对外关系上,自主意识的建立相当费神,但是却很重要,这是内循环的意识基础。

好在我们也已行动起来,就我们身边而言,供给侧改革和消费侧的管理就是为经济内循环创造基础。

将消费引领到关系到未来发展的领域上来,例如新能源,从而使该产业领域得到长期稳定的资金反馈;将财政资金利用到更加基础研究的领域中去、培养高尖人才;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将尚未工业化的人口充分利用起来;改善能源结构降低国家运行基础对外的依存度;发展现代农业,充分利用已有的耕地资源,降低农业领域的劳动投入。

内循环为主是摆脱目前发展困境的一个手段,但是更大范围内的分工仍然是提升发展效率和水平的不二法门,所以,“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未来仍然会是世界范围内的国际大分工,不过那时的国际秩序会更多一些 “平等” 的味道在其中。

所以以内循环为主后面那句国际国内双循环相结合更是极端重要,因此,当下国际生意一定是该做照做的,根本不会放弃,所以,很多人担心的闭关锁国实在是多余,事实也是如此,我们从未放弃和别人做生意,而是别人在放弃和我们做生意。

知乎用户 阿典 发表

国产打败进口货,比如大家都宁买国货不吃进口食品

比如博物馆等政府财政的单位,必须买国货,国内展具设备之类

一点点做呗

愿意牺牲,大家的手机电脑突然变大变慢,芯片也不是做不出来,而是不够先进,而是时间差

知乎用户 深思的蓝 发表

内循环的关键是产业平衡。第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

目前,我国是第二产业(制造业)一枝独秀,处于产能过剩状态,在国际贸易中是顺差。第二产业(农业)和第三产业(服务业)都不强,是逆差状态。

这种产业关系没法进行内循环。因为过剩的制造业产品无法全部出口的话,想转内销,搞内循环,但农业和服务业没有相应的产值与过剩的工业品进行交换。

解决办法有三。一是制造业升级,使产品更抢手,能卖完,不剩余。二是农业扩产,打败进口农产品,这样产值增加,就可以交换过剩的工业品。三是,让服务业扩产,然后交换过剩工业品。

这三个解决办法,核心都在科技创新,都在于能不能突破卡脖子的科技问题。科技没法突破,工业没法转型升级,过剩问题难以解决。农业科技不突破,我国自然条件又没有优势,农业人口还大量流失,进城去搞城市化、工业化,想回乡还回不来,被房地产经济锁住,被教育、医疗资源和工作机会锁在城里,这样农业怎么可能增加产值?服务业的科技水平看似在发展,但服务业服务于第一二产业。第一二产业没增长,服务业怎么可能增长?服务业现在是逆差,想变成顺差还是要靠科技突破,靠国家整体实力的提升。

总结来看,科技不全面突破,制造业过剩解决不了,农业和服务业产值也无法增加,这是没法搞好内循环的。

当然,还有一个办法搞内循环,就是闭关锁国,断绝进出口。直接把过剩的工业产能取消。人口下乡种地。这样就能完成内循环了,但是人们愿意吗?

所以,在 “国际分工” 冲击 “国内分工” 的环境下,短期内中国经济还是要靠外循环,然后在较长时期内争取加强内循环。

最后分享我的一篇文章《从民主化退潮谈中国经济走向》,在主页—专栏—重要文章里获取。

知乎用户 缄陌 发表

地产、养老、医疗、教育的 “系统改革” :先让豪绅出钱,带着百姓捐钱。豪绅的钱如数奉还,百姓的钱三七分成;

如果在这几项花钱花多了甚至觉得不堪重负,那只能说明你就是改革的主要受众对象。


其实经济一直都在内循环,毕竟从来都是贸易顺差。

为什么既然一直都是内循环,怎么就要强调内循环?

知乎用户 清风白衣​ 发表

每月最低工资达到 3000+,收入中位数达到 6000+,75% 的人群收入达到 4500+

然后朝九晚五每天 8 小时工作标准,周末双休,节假日都有

这些达到的话内循环应该能启动了

知乎用户 沉钧 发表

参照前 30 年。

知乎用户 李老大 发表

你都敢花钱了,我都不敢想你还会做什么

知乎用户 孙可林​ 发表

这是国家发改委应该考虑的事情。体系太庞大,1 万字 2 万字的都写不完。

知乎用户 开心小花 发表

内循环这个词来源于循环经济,是环境经济学的术语,描述的是资源的再开发和再利用的机制。这里的关键词是 “资源”,所以跳出环境研究,延伸到宏观微观的资源开发与再开发,就有了新的思路。

经济内循环在经济学领域是指国内的供给和需求形成循环,可以近似说是我们自己的自产自销行为循环。

具体来说,是以国内的各个企业为主体,产品国内生产,产品国内销售,产品国内消费。产品从生产到销售到消费整个流程都在国内完成,这就是内循环经济的基本概念和形式。

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互不矛盾,是互相促进的良性关系。在国际环境不确定性因素增多时,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可以更好地保障中国经济安全,同时持续拓展经济发展空间。

知乎用户 喝茶聊天 发表

在长三角经济对称模型中浦东相当于合肥,浦西相当于南京。

根据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逻辑,未来我国经济将以内循环为主驱动器,外循环为辅驱动器。在内、外循环共存的情况下,长三角区域经济呈现出对称模型。上海浦东从区位上连接海外,安徽合肥连接中西部。南京和上海浦西均有着旧中心的基因,镇江加常州和散装苏州异曲同工,苏北和浙江遥相呼应,整个长三角构建出以无锡为原点的对称模型。

按照以上模型,如果内需充分发展,体现出明显重于出口,那么浦东将被合肥取代,南京也将取代老上海。

中国的城市化一定不会做纽约、东京的跟随者。

1. 提到我国的城市化、一线城市的房价,有些人很容易拿纽约、东京这样的外国大都市进行参照对比。不可否认,在城市化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研究外国的案例,但我们肯定不会做他们的跟随者,甚至还会刻意绕道而行。

2. 你不要面子,高层还得要面子呢!道路自信,不仅要体现在精神面貌上,在肉眼可见的事物面前,更加不能打折扣。假设我们拼命建设,结果只是做了一个纽约副本或者东京长期追随者,颜面何在?

3. 所以,如果你不怀疑高层,你就得相信我们的城市化一定会从另一个角度吊打纽约、东京。正如当西方说我们加入世贸组织后仍然不够贸易开放,作为应对措施,我们并没有按照西方标准去复制贸易政策,而是全国建设自贸区,告诉他们个别自贸区没什么了不起,分分钟全国都是自贸区,你们所标榜的东西其实一文不值。特朗普当年反全球化,保护本国产业,我们就举办进口商品博览会,让他们见识一下,什么叫 “有本事别过来啊!” 最近俄罗斯在应对种种西方制裁时,用的也是同样的方法回应,甚至去激化制裁,目的就是证明美元不可靠、瑞士银行不可靠、某某组织不可靠… 总之,你有的都是浮云。

4. 那么关于城市化,西方的标准又是什么呢,中国如何吊打这些价值观呢?首先,他们搞了一个全球 10 大城市排名,当然把纽约排第一,再搞两个中国城市垫底,还故意把上海放在香港后面。我们如何应对呢?2022 年 4 月 10 日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中就有答案,我们全国一盘棋,只有区域优势,不搞资源集中。我们本来也没想把上海发展成世界第一大城市,我们将建设国内大循环驱动城市群体,极大满足更广泛人民居住、消费和创新的需求,也就是共同富裕。

5. 个人预测,中国未来不会重点发展超级大城市,而是会重点释放中型城市的市场价值。过去几年成都、武汉的发展,证明了这条路走得通。将人口挤进城市的局面转化为城市建设跟人口走的新发展局面。四大一线城市总人口不到 1 亿,要解决共同富裕,体现制度自信,另外 13 亿才是成绩单。

6. 中国的城市化一定不会做纽约、东京的跟随者。《北京人在纽约》将成为永远的历史,《纽约人在成都》、《东京人在无锡》已拉开序幕…

知乎用户 执两用中 发表

内循环是个伪命题,国家政策并不支持,除非是全球陷入全面战乱而不得已作为权宜之计。看问题不能陷入非此即彼,国家加强内循环不代表放弃外循环,中国有几万亿的出口,怎么可能内循环?

知乎用户 长平君​ 发表

不是都在提税务改革吗,调节收入分配机制是势在必行的。

知乎用户 对我笑笑​ 发表

自给自足叫经济内循环吗?

如果是,那要分两种状况:开放状态,和闭关锁国。

闭关锁国就不提了,每个人都在课堂学过那段历史,屈辱回忆,被强国吊打。

我们现在说的经济内循环,那当然是开放状态下的情况。

放眼世界,不论是德法英,还是韩日澳,更不用说老美,要实现内循环,就要在供给侧和需求侧同时下功夫。

说直白点,供给侧就是我们既能生产普通产品,也能生产出高大上的产品,需求侧就是我们喜欢并消费自己生产的产品。生产和消费能够自给自足,这是我理解的内循环。

可能好多知乎儿年龄不大,我是属于 80 和 90 交接时期长大的。小的时候,动画片要看日本的《灌篮高手》、《龙珠》、《足球小将》。看到邻居家哥哥从新西兰留学回来,那是一脸的羡慕。去亲戚家体验韩国三星的电视、洗衣机,亲戚一脸骄傲地说,这是最好的家电。大家,聊起世界上最厉害的花,那绝对是荷兰郁金香。路上跑的德国的桑塔纳绝对是最亮眼的车型,以至于后来心目中的豪车就是奥迪 A6大众途观。在学校学习电脑操作,软件一定是美国微软出品……

现在,我们也有自己的骄傲:高铁、华为、阿里、腾讯、小米、大疆…(尽管最近阿里口碑不佳)

这是我们多年高速发展供给侧的成果。


在产业上,我们依然在很多方面在不停发力。

比如,电动车引进美国的特斯拉,中欧协议放开股比限制,引德国的电动车竞争,目的都是为了培育自己的电动车产业链。目前有了蔚来、理想、小鹏、比亚迪整车制造商,有了华为软件供应商,有了比亚迪、宁德时代电池供应商。对了,上海特斯拉也开始往海外供货了,也是一种进步。

比如,半导体发展由国家成立大基金扶持。中芯国际留住了梁孟松蒋尚义

比如,C919 按计划推进,CRJ21 投入市场运营,为了发动机又专门成立了大公司。

总之,在供给侧,高端产品一切在路上,就等时间孕育。


在需求侧,在去年底,我们首次提出 “注重需求侧改革”(要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注重需求侧改革)。

这是重大的信号

说明我们要调节分配制度

这其中,就不得不提给我们带来了大量外汇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比如衣服、鞋子、玩具等等。

不过,高工资和劳动密集型企业就不对付。想要高工资,劳动密集型企业是承担不起人力成本的。想要劳动密集型企业创造收益,那就只能低工资。两者不可兼得。

现在工资收入逐年上涨,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已经在向东南亚特别是越南转移。与其被动流失,不如主动出击。RCEP 协议签订,就是主动出击,引导这些企业往东南亚。但前提是我们的高端产业要成功。


我们的改革是一环扣一环。

国际国内市场普遍预计,我们的 GDP 总量将在 2028~2030 年间超过老美。

日媒称,Japan 经济研究中心 10 日发布了亚太 15 个国家和地区截至 2035 年的经济增长预期。预测值显示,我们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GDP)有可能在 2028 年超过老美。
IMF 预测,最快 2030 年,我们 GDP 就会超过老美,而这一次疫情可能会加速这一进程,即:反超的时间会缩短。

既然砖家都说了肯定要超越,在真的这一天到来之前,老美的反击肯定会越来越频繁和重拳,别的经济体当然是鹬蚌相争,坐山观虎斗。**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打铁自身硬,抓紧时间完成产业升级,避免少被卡脖子。**讨论和实施这个,才更靠谱。

知乎用户 划水 发表

严格意义上的内循环实现不了,

因为石油天然气和铁矿石还要依赖进口,

所以必然需要生产一些产品作为交换,

其它部分内循环就是要使产出都进入国内投资和消费,使这部分资金不要外流。

知乎用户 周山 发表

发钱。看似荒谬,却很实用。

按人头发,却很直接,不拐弯,不损耗,不产生中间环节。香港试过,皆大欢喜。仿佛如过年,人均一千元,先试一次,全国是一万四千亿,能直接发到人民手中,为人称颂。别担心,人民会花。有钱的锦上添花,去买奢侈品,没钱的油盐酱醋,有病的治病,穷困潦倒的雪中送炭,各种目的都达到了。那些穷大学生、高中生们可改善伙食,多吃几百顿肉,当然小份,多了他们也吃不完,举国皆欢。

现在社会分工明确,不需要授之以渔,效率太低,退而结网捕鱼,单说也禁捕猎,也不现实。生产效率提高了,你去捕渔,不如去买工厂化养的鱼,简单快捷。现代社会,不是花钱就是走在花钱的路上,甚至手持按钮,网上直达,不必费心废神教人捕渔。分工才实现进步。

知乎用户 偶然 发表

把经济内循环顺序颠倒一下变成内循环经济,这样就好理解了,即自成体系自己玩自己的。

就是自力更生,也称为闭关锁国。

知乎用户 可乐猪 发表

与其让制造业转移到东南亚国家,为什么不将制造业转移到中西部内陆不发达区域呢,重点做强各省省会,让人员不再只聚集在北上广深,每个漂泊在外的人,省吃俭用的攒钱,如果他们可以在自己的妻儿跟前,过正常人的日子,那么会很大提升商品的流通;

减少加班时间,加班看似对国家企业贡献多,但是可以很明确的说,是一种短视,比如,像我们这样的工薪阶层,本来应该是消费的主力人群,然而,我们每天加班,购物的精力和欲望全部被压制了,其他 996 的人基本上也差不多,因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控房价,房子捆绑了太多东西,穷人和富人都在拼命买房,穷人是刚需。富人是投资,很多行业因此被影响。

知乎用户 美利坚大金毛 发表

这不应该还需要咨询吧?

改革开放之前,我们早就实现过数十年。

知乎用户 Farewellly 发表

十一月份以来,不是要搞 rcep,中欧互贸吗?

果真计划赶不上变化呀

知乎用户 天雪尘 发表

“劫富济贫”

内循环一直都有,只是较为乏力。

没有技术含量的那种就是发钱,人人发数字货币,限期一天消费,不花作废,三十多个省,一个省一天,轮着来,减轻一点物流压力

当然也不能滥发,收点遗产税,赠予税各种不劳而获税,收多少发多少。

知乎用户 南斋孤云 发表

理想的 “内循环” 是生产端全产业链自给自足,自主可控,从原材料到生产设备、生产技术整个全流程都能够实现不依赖于外国; 而消费端需求产自国内,生产企业只需要将重点放在国内消费者身上,并获得收入,不需要再去寻找海外客户对接,实现了“国产替代” 和“出口转内销”。

因而,可从推动经济发展的生产端、消费端两个维度去分析如何实现 “内循环”。

(1) 吸引全球优势资源,转化成中国生产力;

(2) 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释放潜在的市场需求,拉动消费增长;

(3) 加快制造业升级,实现产品更新迭代,提高产品竞争力;

(4) 加大研发投入,自给自足生产设备、生产技术;

(5) 完善金融配套体系、物流配套体系,提高资源流通效率。

知乎用户 左一 发表

减少层级结构,降低贫富差距,改善产业结构。

知乎用户 cv3dboxatlove​ 发表

当某种生活资料表现为金融产品,失去了本有的价值就很危险了。这会导致大量的资本在空转,而不产生价值,然而整体上金融的收益是高的,那么实业就必然是被抽的厉害的,导致工资收入必然降低。内循环,想多了。

知乎用户 陌上花 发表

实现不了,只能靠外需了,因为既得利益集团不放手

知乎用户 豌豆射手 发表

想办法让富人先花钱,富人不配合就政府花,带头拉动整个系统循环运作起来。

这个时候穷人借债无异于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知乎用户 王不知 发表

社会的财富总值在一个周期内是有限的。当每年的 GDP 在增长的情况下,说明总值也在增长……

以上,赞成的接着看。

回头看,推动 GDP 增长的主要动力是什么?

是房子!

以前,房地产市场什么样,我就不说了,大家懂的,就懂得了。

那么……

内循环的抓手是什么?

是货币!

以前的房地产市场的杠杆是什么?

是货币!

现在提内循环,一定不能走老路!

以上,把所有已知条件,带入一个逻辑

——以货币为抓手,用货币调控为手段,以精准投放为目的,寻找新的(转移产能)经济增长点。同时,继续加大并重视,且培养并增加需求侧(韭菜)的消费能力(增加收入)。切勿出现竭泽而渔(抑制消费信贷)的情况。从而实现良性循环。

供给侧,首先要解决,发展不均衡问题。其次要有计划有步骤的实现产能专业性(环保、安监等),具备新时代要求的新产能生产理念(产业升级,设备换代)。尽量,以为新地区填补空白为目的,实现生产力均衡(企业搬家)。

以上,除老旧产业外……

知乎用户 joechuang 发表

  • 资本通过市场向头部寡头集中
  • 打土豪、分田地、均贫富

反复上述过程就循环起来了……

知乎用户 李大白话​​ 发表

如何实现经济内循环?

首先经济内循环是拉动国内消费。

大家都知道经济的三大马车:投资,消费,出口,现在外汇和出口都比较疲软

在这个特殊时期,制定经济内循环说明了国际形势的不容乐观,说明了疫情可能短期内不会结束,即便疫苗研发出来也可能要持续一段时间,就目前的情况下,最早也得到 2022 后再说了,目前我国的人口总是高达 14 亿人,消费要成为主力,推动经济内循环!消费要针对的什么群体呢?当然是低收入人群!为什么这么说?想一下一个富翁会有缺的东西吗?衣食住行都备齐了吧。反观咱们的低收入群体呢?

如果你是领导者你会怎么做呢?

第一 肯定是刺激消费,促进国人消费信心和消费动力。比如前段时间的发电子购物券,还有汽车新政等措施多多少少都与消费有关系。

第二 让大家的钱袋子多多少少都比以前鼓起来。这一条难度比较大,促进国人就业,加大岗位投放。像现在的鼓励创业,降低小微企业税率等措施,都在变相的放水给大家。

这里说一下前段时间国家出台的反垄断法,为了就是保护就业,避免普通老百姓被商业巨头打压。社区团购做起来,我们的老爷爷,老奶奶的辛苦钱或者说生存费就被资本剥夺了,这样下去不要谈内循环了,消费会疲软的。

第三 简政放权,非必要的工作也不去打扰企业发展,现在办理执照手续短平快,这一点在今年体现的非常明显。

第四 坚定不移的解决创收问题!怎么讲呢,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进出口在这个特殊时期没有叫停,国家的压力也是很大的。有人说停掉进口,我笑了,疫情开始的时候家门口国产口罩都买不到,现在停掉进口?

祖国所做的,都是为了国人生活!做在中国人我很骄傲

知乎用户 hyn 发表

Gdp 贡献度外贸已经从 90 年代顶峰的 60 降到现在 30 几。现在大半 gdp 增长都是内循环贡献的。继续下去就行

知乎用户 快乐的小杠精 发表

关键看人,其他都是假的。

制度需要人执行,事需要人做。

最关键的因素永远是人。

知乎用户 仓鼠饼干 发表

先把 996 问题解决了,先保障普通打工人的最基本利益,再谈别的吧。

之后还有住房,教育,医疗这三座大山。挖掉这三座大山之后,再来考虑提升内部消费能力,形成内循环的事。

从现状来看,大概率没戏。

知乎用户 老肥牛​ 发表

看到你的 ID 就不想回答

鸿钧不会问这么低端的问题

知乎用户 独人 13 发表

内循环经济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科技武德经济完全落后世界的经济萧条,一种是科技武力经济完全超越世界的经济外溢,前一种是被世界卡脖子,有一种是卡世界脖子,可是科技和智力能做到卡世界的脖子真不是那么简单的,光吹牛是不行的,强大的内循环经济必定需要一个精密的互动社会,做不到公民强力的凝结核根本运转不了内循环,,,

知乎用户 飞文 发表

货币税。货币电子化,每月按余额扣 1% 为税金。

谁有钱谁交税,钱越多税越多。货币流动起来了,经济就起来了。

知乎用户 馥洛 Flora 发表

浅说一点我自己的真知灼见,希望可以抛玉引砖。

要做到内循环,本质是要合理分配社会财富。

首先看为什么内循环不起来?用一个最简化的模型来解释。比如整个国家只有 100 人。创办了一家公司,公司今年生产出了 1 千个产品,每个产品卖 1 万元,理论盈利是每个 5000 元。那么这个国家今年 GDP 就是 1 千万,这家公司的盈利是 500 万。

公司投资人有 2 个,拿了 50%的盈利 250 万,他们一共可以买 250 个产品,当然他们显然不会买那么多;公司管理层 5 个人,拿了 40%的盈利,也可以买 200 个产品。剩下的 93 个人分 10%的盈利 50 万,他们每个人都一个产品也买不起。

怎么办?只能出口了,因为产品有竞争力,我可以出口 800 个,剩下 200 个由国内的这 7 个人消费了。

现在问题来了,国际竞争激烈,出口不了那么多了,只能出口 500 个,怎么办?要把剩下 500 个都国内自己消化,也就是要内循环了。

怎么做到内循环?当然是重新制定盈利分配制度啦。93 个底层工人,每人都分 3 万以上工资,那么他们就有能力消费掉 300 个产品了。可以这么分:60%的盈利也就是 300 万给工人,每人 3w 多点;20%也就是 100 万给管理层,每人 20w;20%给投资人,每人 50w。

这就实现内循环了。

当然现实中复杂的多,但是大方向就是这个,资本家们可少敛财吧,给广大劳动者们多发点工资吧。

补充视频版

知乎用户 李非 发表

用思想

用意识

用爱心

知乎用户 经济调茶馆 发表

实现内需环其实说难也难,说容易也不容易。

内循环的根本在于创造高收入的岗位,中国现状需要的是创造高收入的岗位。

而高收入的岗位是什么?第三产业,尤其是科技型第三产业,包含产品的设计、研发。还有就是高精尖制造业。这些都是高收入岗位,说白了,这些岗位的背后都是科学技术。

高收入岗位创造出来,我国的经济就能摆脱现状的桎梏,开启新一轮腾飞,启动内循环根本不在话下,为什么这样说?

创造高收入的岗位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靠科技生产产品,生产出来的东西都是高质量的,迎合消费者的好东西,物美价廉的东西,这就不怕东西卖不出去。另外一点,高收入的岗位意味着大多数人都有高收入,消费力非常强劲。

一方面有物美价廉的东西,另一方面有高收入人群。成了,这配合天衣无缝,任何国家有了这种配合,还担心经济停滞?内循环的本质就是构建这种配合。

所以内循环的本质依靠科技,科技搞起来,中国经济就起飞。

知乎用户 走路不长眼 发表

搞内循环你得有足够的市场,也就是得有足够的消费者来当韭菜,有了韭菜就能带动生产,搞生产又会让工人有足够的钱去消费,于是就循环了。

但是,内循环也是不可持续的,贫富差距扩大,工资增长缓慢而资产疯狂增值,消费者六个钱包被掏空,人人都背负越来越多的债务,韭菜萎缩,内循环破裂,游戏结束,恶性循环开启。

生产力越发达,少数人就能吃掉所有的市场,割掉所有的韭菜,游戏就结束的更快。

以前靠着把国外成功的创业项目抄袭过来,贷款融资上项目,找点工人来 996,就能轻松投放在中国这个庞大的市场上进行收割,躺着赚钱。现在和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小,能赚钱的都倒手完了,真正要自己创业了才发现千难万难,以前的高增长永远不会再有了。

割韭菜容易,养韭菜难,寄希望于非洲只不过是自欺欺人。

知乎用户 不不倒翁 发表

简单:禁了特斯拉,禁了苹果。

知乎用户 孙武 发表

1、按市场规律办事。重奖先富带后富,树立社会商业典范。

2、树立健全法律,培养依法办事的公民习惯。

3、完善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和制度建设。

4、必须坚持多种所有制共存。

5、稳定的国内外政治环境。

6、吸引国外农业高科技。

内循环目的是为了实现社会共同富裕,提升社会大众消费水平、劳动成果获得感、幸福感。

这些都是过去国家高层的精神,按部就班的照做就 ok。

知乎用户 士禁不换剑 发表

提高工资 降低物价 降低房价 你看多简单

知乎用户 小石头 发表

卖地的回购房子了。

知乎用户 自由的 Z 发表

说这个话题挺长篇大论的,内循环最重要的一点应该是人民币重新换锚,把人民币锚定到我们可以控制的资源生产要素上。这也是我们提出乡村振兴这个大战略所需要干的事情,生态资源资本化,生物资源资本化。生态生物资源所引导的货币扩张成为一个新的蓄水池,债务的增发成为新经济得起动器推动科技创新和改革,所沉淀下来的财富和原先城市化的社会财富加在一起总量就可以扩大,债务风险在总量的扩大基础上可以可控。这次疫情的情况也说明了内循环其实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内循环的成功与否也会影响到我们走向世界,走向国际化的进程。

以上是简单的说了其中一个点,希望还有其他人来做补充。

知乎用户 楚虞 发表

打土豪,分田地。

知乎用户 铃儿叮当 发表

通过加大高新技术的研发投入,引爆消费新的增长点,譬如象以前的互联网,智能手机,电商网购,引导刺激民众消费意愿,扩大内需,做大规模,实现经济内循环。

知乎用户 如风在​ 发表

内循环,自产,吊打全球,生产力没问题;自销,需求匮乏。所以要解决需求匮乏的问题,需求少吗?不少,但是呢,没钱,为什么没钱?问题来了,指望搞慈善的三次分配,现实吗?指望从增量上改变分配比例,可能吗?指望存量差异巨大的问题不解决,是掩耳盗铃吗?

问题从来都是体系化的,环环相扣,我问问题主,该如何实现内循环呢?

知乎用户 李丹丹 发表

内的意思是存量博弈,需要分配上去下功夫,然后疏通毛细血管造血功能,刺激大家敢消费,生活中充满阳光与惊喜,这很不容易啊,需要各个地方真正与中央步調一致,不要再学以前,小算盘打得精。

知乎用户 水寒 发表

房价每年降 10%

知乎用户 张聪 发表

要人口红利就别谈内循环,那是扯淡

知乎用户 禾呈提扯 发表

不忘初心

知乎用户 兰克​ 发表

短期和中期内无法实现,如果被制裁外贸完蛋,大概率会采用军工订单代替内需的方法,当然武统台湾也会不可避免

知乎用户 靓仔少爷 发表

严格执行劳动法,要求企业加班要付加班费,为全社会减负,消费自然上去了。

知乎用户 卡卡 66 发表

社会福利变好

知乎用户 鲁新奎 发表

刺激消费!

但消费不等于奢侈糜烂,真正的消费是改善生活质量。在保障基本的衣食住行后,还是高科技提供的生活品质,曾经的电影、手表、自行车、缝纫机、洗衣机、电冰箱、录音机、电视、手机、电脑、互联网、5G、轿车……,而高科技才是消费和生产力的最大原动力。

知乎用户 史文飞 发表

茅台主要是东部有钱身份省份人喝,还有政府招待在喝,有钱人在投资茅台股票!贵州省的茅台股份把 10% 划给省国资委的投资平台,然后按解禁比例卖掉,套现的钱被用来省内基础设施,工业建设,农村脱贫,土地拆迁,有个钱的农民大量消费,买东部人做的电器,汽车,家具!

知乎用户 月下行舟 发表

把存量房贷利率降下来试试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QGrh52 发表

这需要过人的智慧**,除了反垄断,还得实现低碳加科技双赢的城市新格局,这是很多国内大城市目前,急需的一种发展模式,经过这俩年的疫情影响,充分证明,我说的一点错都没有。**

知乎用户 diskonline​ 发表

谨慎但坚定地印钱,减个税,增加国企就业,上调最低工资,坚决地平抑房价,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扶贫。

①印钱就是为了通胀,适当的通胀有利于稀释债务。

②印钱不是为了发钱,最终得增加民众可支配收入。减个税,增加国企就业,上调最低工资,都是为了配合印钱调控工资水平。

③平抑房价和公共基础设施(包括教育和医疗),衣食住行无忧,则民众才肯花钱消费。

④扶贫,增加中等收入消费者的数量,也就是增加需求。

知乎用户 彳艮 发表

中国还有几亿人口月收入不足 2000,内循环?贷款循环吗?

知乎用户 窦晓波 发表

正在实现,高铁,高速、能源 (特高压、油气) 网络,构建统一的大陆市场。加大社保(社保只能让你饿不死,想要更好的生活,需要劳动)、工人涨工资,就是提高劳动报酬,提高底层人民的消费能力。″共同富裕 " 之路。

知乎用户 Diway HHO System 发表

先解决相对公平的分配问题,否则内循环就没法转动,只是少数人玩玩罢了。

就像男人并没多多少,但女人都想着去给土豪做 2、3、4……88 奶,旱的旱,涝的涝,没能促进生产力。

知乎用户 农业数字化 发表

这个方式有很多,主要是多消费,消费拉动生产,生产后赚取报酬再去用去消费。消费后又带动生产,如此形成一个优势循环,在这个循环中,国家会利用银行利息来调控刺激消费。同时依靠货币的印发来调节市场。

最后经济内循环,就是靠卖房子、卖汽车,让他们成为日常消费品,刺激一物的多次消费,多次带动内循环。

知乎用户 股伤科一诊室 发表

先把外循环断了

知乎用户 磨死人的小鬼 发表

很简单,创造中国人民需求。为什么非洲过去不需要穿鞋,穿衣服,而现在非洲人穿鞋,穿衣服了?从无诞生有。

疫情下,人民也想玩,也想吃好吃的,怎么满足呢?创造更高服务的产业,更新科技的企业,就能一定程度上满足人民需求。

目前人民对健康的需求最大。

知乎用户 啥都不能说​ 发表

生产消费内循环,科研学术外循环。不重视前者会受制于人,不重视后者会闭关锁国。

知乎用户 榕安​ 发表

前些日子有个想法,内循环不是怎么实现而是必须实现。我觉得人民币有进入贬值通道预期。

知乎用户 川驰情报 - 李冰 发表

三个方面着手:

  1. 提高国内企业生产自给率,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让大家手里有钱。
  2. 随着竞争力提升,人民币稳步升值,进口购买力提升,降低原材料等进口价格。
  3. 国家建立健全保障体系(医疗教育养老),让国人敢花钱,敢超前消费。

知乎用户 林志英和江鑫​ 发表

不可能实现经济内循环

知乎用户 无见只马 发表

德三的军工内循环

知乎用户 你猜 发表

乡村振兴。

知乎用户 罗汉 发表

美国是全民消费,美国用自己强大的内循环,换来了强大的外循环。

我国是中产消费,中产现在把钱包捂的紧紧,哦大部分应该是买房子套进去了。富豪都是盯着国外的香,谁去买?

政府买,哈哈,全面开放政府采购,九千多万强需求群体,日用,电子,饮食,出行等等,你看看内循环不是一下子起来了,卖的人开心,用的人也开心,多印点票子给财政,循环起来就好

知乎用户 Ccfapvecf 发表

地球是个内循环,现在要把地球里面的供需缩小到一个国家内,就行了。

知乎用户 修昔底德 发表

正如特里芬难题无解,能够稳定运行且保持增长的内部经济循环体系在现阶段也是真空球型鸡,毕竟无法把消费者和生产者两种互相冲突的利益诉求按在同一个人身上。

知乎用户 骑骆驼的祥子 发表

放眼全球,哪个国家是以 “内循环” 为本的?并没有啊,为啥没有,做不到呀!

知乎用户 十一 发表

当年天涯帖子说 8 以上才能保持社会稳定

知乎用户 能吃是福发胖是猪 发表

不破除等级政治、分配壁垒,妄想产业进步来解决社会问题,造出永动机都不可能。

知乎用户 cyyya​ 发表

实现持续的人均生产力(效率)和消费能力的提升。

而不是提升国外的消费能力和国内部分产业的规模生产力。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完全内循环目前基本不可能

我觉得内循环至少需要大多数人都赚到钱并且敢把钱用来消费,并且消费本国产品。

老百姓喜欢存钱是因为穷怕了,害怕哪一天连饭都吃不上,害怕医疗、教育、住房没有钱作为基本保障。

那就需要

1、住房不炒,中国老百姓 70% 资产在房产,房价一降资产立马缩水,维稳都难。所以短时间白菜价无法实现,并且制定房产相关政策的人并不是老百姓,地方财政对土地依赖也比较大;

2、中产阶级占到主流,这就需要从工厂、商家大家放弃内卷,物价会涨,但是所有人收入涨更多,要支持中间商、实体店的存在,大力优化发展服务业;

3、尊重劳动法,建立工会。一是工作待遇的提高,二是一定要限制加班,不然底层工人只会越多钱越想赚钱,哪有时间去消费;

4、提高国民福利,让生老病、吃住行都有最基础保障;

5、高额关税,不对外来产品制约,本国很多产品还处于发展中,受不了外来产品的冲击。

知乎用户 Jone 发表

你得有钱才行。有合适的收入,不用还巨额房贷,不用担心巨额的医疗和教育开支时,你就会想花钱了。。。我也想花钱,但是阻止我花钱的地方太多了。

知乎用户 铁血青蛙 发表

第一不想,第二又不是没有过,不需要问怎么实现。

知乎用户 许文 发表

就像传销一样,传销不到外面的新人了,只好多传销几次自己人,这样级别高的头目才能抽到更多的分成。

知乎用户 大卫 发表

很简单,搞一个活动,把全社会所有人的财富平分。然后给钱规定一个保质期,在活动中额外分到的钱在指定时间内在国内必须全部消费完。(少数资本大佬花不完的钱,全国老百姓帮他们花,消费能力猛增了上万倍,有没有?)

给所有老百姓住房,医疗,教育,养老,丧葬全部免费。(大头都免费了,存太多钱没用,持续刺激消费)

这样,全社会就彻底安定了。各种生产会合理化,只会在必要的时候才进行。(不会为了钱而采取错误的措施)最后的问题只有一个,就是如何保证大家不偷懒逃班,不参加劳动的问题。

靠投资拉动经济的凯恩斯主义只会导致产能过剩越来越重,属于饮鸠止渴。经济危机虽然推迟了,但下次爆发的威力会更大。现代社会问题的主要来源还是在于分配不均太严重。一边是大量穷人工薪阶层没钱消费,一边是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得倒掉销毁掉。一边是资本大佬,钱太多了,该买的全买过好几套了,没啥可以买的,也消费不出去。

产能过剩的核心问题是劳动者的过剩,大量下岗失业人员除了转到其他行业外,可以分配他们土地,让他们从事农业劳动,自给自足。经济危机是工业时代的产物,农业社会是没有经济危机和产能过剩的。把工业中多余的人口,让他们去开荒,从事农业,自给自足,就能很好的解决就业和社会稳定问题,也就不会为 GDP 发愁了。也就是说,富余的人口从事农业,多余的厂房机器又不要饭吃,影响不大,钱花了还可以印嘛,要多少有多少

综上所述,解决方法比较好的就是把多余的人口,送到西藏,新疆去开荒,从事农业生产,自给自足,这样就不会担心失业,担心社会稳定问题。其次,是分配方案改革,提高工资和社会福利,让老百姓能有钱消费,甚至直接给每个公民发放消费券也行

知乎用户 令狐补冲 发表

一个女生要卖一套房子,一个男孩子买下来了,结果这两个人看对眼了,恋爱了,结婚了。

女生想,结婚了,嫁了个老公,房子还在我手里,真好,

男孩子想,捡了个媳妇儿,钱还在我们名下,真好,

这就叫经济内循环

知乎用户 逼迫树先生爱国 发表

美国为了提高内循环,他们经常给老百姓发钱,多好的日子,不知道满足,还天天游行。

不知好歹

知乎用户 悠闲一辈子 发表

受外部影响小,就容易实现经济内循环。

我们现在的外部影响主要是,矿产资源,科技壁垒,军事威胁。

现在发达国家掌握着铸币权,也把持着矿产资源,还有科技优势,和强大的军事力量。

中国发展需要大量的矿产资源,发展起来后日常的生产生活也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

而这些矿产资源只能用美元去购买,为了赚美元,就得卖大量的商品,而为了让商品有竞争力,一方面要压低汇率,一方面还要用到欧美的先进技术。

这就联系到了科技壁垒,有明的有暗的。

明的比如光刻机,才 1.2 亿美元一台,中国一年进口 4000 亿美元的芯片,多花 10 倍的钱买光刻机也乐意啊,但人家就是不卖你。

暗的是虽然卖你,但是要附加很多条件。

比如阿迪耐克优衣库,丰田福特大众,苹果这些企业每年从中国赚走几万亿人民币,中国人是离开这些牌子就活不下去吗?

不是,但人家就敢公开抵制新疆棉,你也不能把人家赶出中国去,为啥呢?因为中国对发达国家的高科技有依赖,很多产业没有人家的高精度零部件,精密仪器设备,材料等,你的产品就没有竞争力。

发达国家是很懂得一顿饱和顿顿饱的区别的,人家把高科技零部件,产品的定价都压得比较低,虽然利润率还是比较高的,但总产值并不大,让你的企业下不了决心投入巨资去搞科研,产业升级

然后发达国家从别的大宗优势商品再把钱赚回来,你如果对这些商品进行贸易保护,那人家就可以技术封锁你。让你生产不出有竞争力的商品,无法满足国内的消费需求,也就没法出口换美元,买需要的矿产资源。

中国以前的办法是把产业做大还有高额补贴,这样产值大了,国家还提供经费支持,国内企业也就有了搞科研,产业升级的欲望,比如高铁,盾构机,液晶显示设备,光伏产业,等等。在准备发力搞芯片的时候,美国就忍不住搞科技贸易战了,这对中国来说是好事,没人逼着真的挺难下决心全力以赴。

最后就是军事威胁,没有强大的国防力量,就会像日本一样被失去几十年,像法国一样被明着抢劫阿尔卡特,潜艇大单。

中国最近军事实力在暴涨,在自己家门口已经可以不吊美军了,但全球投放能力还是差,也没法保护自己的海上贸易线,还得继续努力一段时间。

其实这三个外部影响,国家都定了个大概解决的时间节点就是 2030 年。

矿产资源方面,中国未来 10 年人均矿产资源保有量就达到发达国家标准了。比如钢铁,现在中国人均钢铁保有量是 20 多吨,发达国家标准是人均 30 多吨,而中国一年 10 亿吨的钢铁产能,10 年后刚好差不多。其它如铜,铝,玻璃,塑料等等这些很容易回收利用的矿产资源都是差不多的节点。

等这些矿产资源的人均保有量达到要求,中国也就没有必要继续大规模吃进这些资源。只进口日常生产生活所用的资源就行,如石油,天然气,煤炭等等。

而这些能源,其实需求也因为中国的新能源战略而减少。我国光伏,风电已经占到总装机容量的 11%,还在继续增长。新能源汽车今年上半年就卖出 150w 辆,预测未来 10 年会以年均复合增长率 25% 的速度发展。也就是一年比一年增长 25%。

这也是中国承诺 2030 碳达峰,2060 碳中和的底气。

产业升级方面,比如芯片,国家订的目标是 2023 年前 28nm 芯片要 100% 纯国产化。2030 年前,芯片自给率要达到 80%。

军事方面,2030 年前,003.004 要形成战斗力,四代机,预警机要上舰,台湾要收复。正式跟美国全方位竞争。

所以国家和很多地区制定的经济规划,都是未来 10 年继续保持 gdp 高速增长,2030 年后是更注重合理分配劳动所得,共同富裕。

拿日本德国举例子,两个国家 80 年代末都被广场协议,被迫提升了本国货币的汇率,导致出口严重下滑,被迫同时转型为经济内循环。但德国正好赶上东西德合并,东德大量受过良好教育的工人拉低了整个德国的工资水平,也给西德的工业产品找到了倾销的市场,于是德国走向了共同富裕的道路,经济长期平稳得增长。

而日本一开始玩金融玩房地产,最终的结果是失落的几十年,且还会继续失落下去。

中国最近一段时间,扶贫攻坚战,打击娱乐圈,垄断资本,教育培训机构等等,继续推进一带一路,看样子选的应该是德国那条路。

而中国还有德国没有的优势,就是不一定非要当个游戏玩家,还可以当游戏规则的制定者。

我们花那么多军费,有那么庞大的工业基础,为啥非要玩美国人制定的游戏?美国为了石油美元可以打中东,我们为了铁矿石不涨价就不能搞搞澳大利亚吗?

知乎用户 蓝雨 发表

做到以下几点,其实一点都不难,但是就看老爷们愿不愿意:

1、严格执行劳动法,给工具人生活空间,增设公共假期,带薪年假,其实中国老百姓还是很会享受和喜欢消费的。

2、改变高考制度,避免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随时根据工具人自身需求是否考虑去大学进修,可参考欧美发达国家的模式,用人单位禁止出现统招,第一学历这种要求,同时增设职业培训,增加就业率。

3、降低土地出让金,限制房价,取消学区制度。

4、全民全额医保,参考欧美。

5、增加最低工资,对企业及富人增收高比例税收,财政使用公开透明。

6、停止政府面子工程,完善社会服务,包含但不限于无障碍交通,居住,生活设施;各项配套系统建设;完善卫生服务,完善养老,养残服务,完善心理健康跟踪及康复服务。

7、建立机械化种植及收割,保证耕种土地供应量,完善农村城市化建设。

知乎用户 通识智库 发表

最近两个月来上海疫情,在家期间一直也没闲着,难得有时间可以系统思考一些比较宏观的经济问题。

我们都知道目前中国面临着各种外部经济压力和国际局势巨变,特别是全球贸易问题和产业结构调整导致的中国外向型经济发展受阻,使得我们国家提出了新时期应对国际变化的内外双循环经济战略。

笔者认为这是中国应对世界性经济危机的明智举措,我们也到了加速内循环经济的历史性时刻。在可预见的将来,内循环经济将逐步替代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模式,逐步形成一种以内循环经济为主,外循环经济为辅的新经济模式。

在这个百年的世界大变局下,国家提出汇聚众智,号召社会有识之士积极参与探讨,为国家献计献策,那么笔者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位卑不敢忘忧国”,主动为国家分担解忧,将自己的思考汇聚成册,以 “中国经济内循环有希望” 为系列主题,系统阐述自己的观点和主张。

在写这个系列文章之前,笔者一直在冷静观察和思考,从国际到国内的宏观局面,再到结合身边的具体日常生活等微观角度进行体系思考,慢慢形成了一些看法,逐步贯通其中的问题点,然后才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思路。

以笔者所见,中国经济内循环是一个系统性问题,必须要有前瞻性的顶层设计规划思路,才能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走弯路,才能更加健康、快速和可持续的发展。这是一项很大的经济工程,需要借鉴系统工程学的思维,通过逐步摸索和实践加以建立。

在此,笔者只能在自己现有的知识体系框架上,提出一些设想和思路,或者说是提出一些新点子,以供国家专业研究团队进行系统分析和验证。

如果对中国导弹专家钱学森的 “系统工程论” 有所了解的朋友都知道,系统工程是由 “巨系统”、“大系统”、“中系统”、“微观系统” 等构成的一个巨型、动态平衡、互为影响和制约的系统。

从内循环经济角度分析,我们可以将此理解为一个中国内部的 “经济微观宇宙体系”,内循环经济就是如何实现这个中国内部经济的科学可持续循环发展。

笔者认为,内循环体系也是需要和外部循环体系进行资源交换,外因也会对内因起推动作用。但由于本系列文章的题目是以内循环经济为主题,所以暂时不去探讨内循环经济如何与外循环经济互动的问题,先集中精力解决内因,然后再考虑如何进行内外因均衡互动的问题。

那么,在本系列开篇,笔者想先探讨的是内循环经济中最小循环单位的自循环问题。

以此为思考起点,到形成整个中国内循环经济体系的巨型经济工程为终点目标,如何建立这个内循环经济体系流成,如何规避发展过程中的风险障碍性因素,这是以笔者的战略规划理论为先导的,以现实可操作性为手段的方法论。

这就引出了笔者的第一个话题,什么是内循环经济的最小循环单位?它们如何进行可持续的内循环?

所谓的 “循环” 概念,必须是以两个以上的对象进行互动才能成为循环关系。那么,在中国的内循环经济中,最小的两个微观循环对象就是一个家庭和其他家庭的交互循环。简单的说,就是单个家庭和所在社区的交互关系。

这两组关系形成了中国内循环经济的最小循环组。既然我们要探讨内循环经济,这就是问题的起点。由此而类推,才能逐步过渡到最高层面的家庭经济循环与国家层面经济循环的 “经济内循环逻辑链”,这其实既是一个闭环体系,同时也是一个开环体系,这是问题的一体两面,也是硬币的正反面,是一个辩证的话题。关键看在什么时候用,什么阶段用和怎么用。

听上去似乎有点拗口,其实笔者想说的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事一议,一切都是以动态发展为原则,任何 “变” 都是以一个 “不变” 的原则为依据的。

笔者所提出的以家庭和社区的最小内循环体系,必须要坚持的三个原则是:动态评估、均衡与再平衡、成熟的配套组织体系。

而这三个原则,最终的目的是要实现:最小循环单位的科学健康可持续发展,以及最小循环单位与最大循环单位如何实现对接循环。

接下来,我们一个个展开讨论,通过一些现实的案例分析,系统阐述这些指标之间的动态关系。

我们就拿这次上海疫情期间,笔者所观察到的小区内普通家庭应对风险的角度开始探讨吧。

我们都看到,这次疫情期间上海的表现让大家大跌眼镜,完全颠覆了全国人民对于上海的组织管理上的认知。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上海在疫情期间出现了很多问题,具体笔者就不再深入探讨,因为这不是本系列文章需要探讨的重点话题。

在此,笔者就探讨一个亮点,就是在如此混乱的局面下,以 “上海团长” 和“跑腿快递”为组织原型登上历史舞台的经济意义。

我们可能没有敏锐地认识到,这就是中国内循环经济快速成型的真正破局点。

客观地说,正式因为有了 “上海团长” 和“跑腿快递”这两个最基层的经济内循环连接点,加上上海市民的整体自治意识,我们才避免了整个城市陷入日常生活瘫痪的境地,为上海的防疫工作争取了宝贵时间,避免了上海疫情失控而导致全国抗疫阵线全面崩溃的危险局面。

虽然 “上海团长” 和“跑腿快递”中有一小部分人也发生了一些令人不齿的行为,但瑕不掩瑜,“上海团长”和 “跑腿快递” 为上海乃至全中国的抗疫工作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提供了很多参考经验,为后续的中国动态防疫顺利实施奠定了新型组织基础。

那么,为什么笔者认为 “上海团长” 和“跑腿快递”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那是因为,这两个社会组织从以往的市场自发性状态,在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自动催生出来的,不经意之间实现了意想不到的组织升级功能。

这种新型基层组织形式,是目前国家基层组织能力所无法达到的边界模糊地带。

我们都知道,中国目前社会基层管理最小的组织单位是社区街道的居委会和各区物业管理中心。在平时的日常经济生活中,像社区街道居委会确实起到了 “点位管理” 的职能,而且起到了很好的管理效果。

但这只能在和平正常时期,一切都是已经成型成熟的基层管理模式。但是,如果在战时、准战时、遭遇巨大社会危机事件时,这样的组织管理模式是有其先天的不足。

我们看到,在上海疫情期间,各个社区居委会和物业管理中心就出现了很多管理问题,比如如何组织维持社区秩序、安抚社区人心、组织居民的日常生活资源、利用社交平台发布各种可信信息等等,一方面是这些工作已经超出职能范围,一方面也是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和培训,加上整体素质不高,应对突发事件不知所措,只能被动应对。

笔者的意思并不是说社区居委会和物业管理中心没有发挥应有的职能,而是想说明一个问题,在我们的基层社区管理组织体系中,我们发现了平时不太容易发现的短板和潜在风险。这个短板在和平时期不太会暴露出问题,只有在特殊时期反映出来。

比如,上海的坚决全面动态清零政策,一些社区居委会和物业管理中心一发现阳性,就全部隔离。结果造成了整个工作的全面瘫痪,甚至一些老年人较多的老旧小区,出现了很多无人管理的问题,各种买药难、吃饭难、日常护理难等问题发生,老年人又不太会玩团购和社交媒体,整个小区跟外界处于半接触、甚至脱离接触状态,而其子女又因为防疫封控政策无法及时支援照顾,所以才造成了后面人心思动、牢骚满腹的社会不稳定局面。

正因为这种现实的困难和上海人民的自治意识在防疫期间主动和被动状态下的自发觉醒,才出现了特殊时期下的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慈善型 “上海团长” 和以跨区物流盈利为目的的“跑腿快递”。

这跟之前大家所认识的 “市场型团长” 和“企业型快递”是完全两个概念。“市场型团长”是个体化或者小型团队化的以盈利为目标的团购组织,而 “企业型快递” 就是一个企业级别的高效市场物流组织。

两者都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组织模式。

与上面两个市场化的商业组织相比,慈善型 “上海团长” 和以跨区物流盈利为目的的“跑腿快递”,其特征是前一个以社区爱心互助为目的团购组织,后一个虽然看上去是具有非常时期跨区物流资格的、以高盈利为目的的个体或小规模组织,但其本质上是以打通跨社区间及社区内最后一公里物流的下沉物流最后节点。

所以,这种慈善型 “上海团长” 和最后一公里的“跑腿快递”,才是上海最终战胜疫情的基层组织保障,是真正的奇兵。

因为有了最基本的物资保障,解决了各小区和老年社区的各种生活问题,人民就能生活安心稳定,积极配合国家的防疫政策,与国家齐心协力打赢抗疫人民战争。

任何事情总有利有弊,虽然上海在这次抗疫期间出现了很多新问题,但同时也让我们有所警醒和领悟,意识到当下基层组织体系还存在着一些短板和不足,我们需要尽快加以弥补。

如果说这次上海抗疫就像一场准战争形态,那么如果中国在未来遇到一场真正的战争,我们是否能做到全国范围内的基层组织有条不紊、组织有序的动态协调管理,这是需要引起国家高层和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并加以认真深入研究的大问题。

我们都知道,战争某种程度上就是打后勤体系,这里主要涉及到生产能力和物流畅通两部分。以中国的生产能力,这是硬实力的部分,我们没有很大的问题,目前的问题就在于软实力不足,即物流畅通出现了问题。这次上海抗疫出现的很多问题,就在于物流保障出现了意想不到的障碍,这一方面有人为的因素影响,另一方面也有平时没有考虑到,管理层没有设想过极限情况下如何保障物流渠道畅通的问题,也没有建立起与之相配套的组织体系。

这是我们工作上的思维短板,这次上海疫情提前暴露了这个我们平时忽视的但又是非常要命的问题,所以这次出现很多问题不见得是坏事,会引起国家重视,反而会加快国家在这方面的组织体系布局。

所以,笔者建议是,国家需要组织专家团队对此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讨论,未雨绸缪做出决策,不要让这种疫情期间自发的基层新型组织体系因为疫情缓解后就自动消失,而是要进一步研究和发展这种新型社区组织形态,不要轻易浪费上海付出巨大代价而换来的基层组织管理经验。

对于这个新型社区组织形态,笔者将其定义为战略级社区后勤保障组织,是一支全国范围内、遍布城市社区街道的应对战争、准战争或者社会灾难突发事件的,以高素质、年轻化、有社区服务意识的人群所组成的社区 “应急快速反应部队”,是国家级的社区管理总后勤 “战略预备队”。

平时,他们可以帮助社区、街道和小区物业进行一些基层管理的志愿服务工作,战时他们就是城市和社区的后勤保障组织,他们的任务就是确保人民的日常生活不受影响,能满足最基本的物资供给需要。

笔者以为,如果说这种新型基层组织后勤保障体系在疫情之后能得到研究分析和体系发展,有以下三个积极的战略意义:

1、对今后可能的战争和社会极端灾难危机状态中,充实基层组织管理队伍和战时基础物资配给后勤保障。

由于现代战争和灾难性危机应对的形态已经有所变化,比如网络化、媒体化、知识更新换代的加速等原因,很多以往传统的基层管理思维和方式在这种新型态社会公共危机中,整体年龄偏大的社区管理者在科学知识储备和思维意识上已经难以跟上时代发展的要求。

所以,在上海抗疫期间我们会发现真正具备应变能力、有网购经验、高素质的年轻人群被关在家里,他们的智慧是暂时被压抑的,反而是缺乏现代互联网和新媒体知识经验的居委会和物业在指挥后勤服务。在面对这种突发性社区危机事件中,他们的应变能力和应对方式是滞后脱节的,所以才造成了前期混乱的局面。

虽然他们已经非常努力,同时也有一些年轻自愿者加入,但面对这种超大型城市的新型生化危机,很多时候是束手无策,只能消极等待上级命令。

最后,上海人民在迫不得已之下,各个家庭只能自救自团,各自为战,在快递上做了一些管理疏漏,造成整个社区出阳被封的现象。

通过这次极限压力测试,我们已经积累了经验,那就需要我们将这种个体家庭自发的自救形式,上升到组织形态的物资供给管理,这就需要一大批具备组织管理才能、有企业管理经验、掌握现代网络技术的年轻人加入,通过经验总结,制定各种后勤保障策略,完善各项组织管理流程,为今后可能出现的新危机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2、对中国内循环经济起到区域间的协调和配置功能。

笔者认为,这个新型基层社区管理组织,在战时或者危机时期,是社区管理的重要辅助团队。在和平时期,就是服务于区域内循环经济的重要基层力量。

所谓的内循环经济,其核心是如何在中国内部形成比较完善的消费流通渠道,从而创造出新的消费需求。当这种消费需求在一个完善的流通渠道中得到呼应,由此会催生出巨大的、持久的消费市场。

所谓的市场占有率,主要是靠市场需求信息的把握和流通渠道的完善而实现的。

而笔者所提出的新型社区组织管理体系,就是实现国家对于市场的精准把控和降低流通成本具有积极推动意义。

和平时期,这种高度市场化的后勤物流体系是靠企业来完成的,但这套保供体系不适应战时和应对危机事件。一方面无法控制成本,另一方面也会出现市场准入的问题。比如这次上海疫情,由于初期对于快递体系的管理就显得滞后,京东物流体系随后进入上海 “自杀式物流保供”,也遇到了区域壁垒和人力成本高昂的问题。

在此,笔者非常感谢像京东这样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但不能总是让企业这样不计代价的付出,在事关全国范围的社区后勤保障体系建立,国家不能缺位,有些事情运用国家力量去做的效果远远超过企业,市场一体化不能喊口号,而是要落实到具体的事物上,要想办法形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运作模式。

比如,像这次上海疫情,我们会发现上海市民因为物流封锁,只能消极等待国家的物资供应,很多像日用食品等消费品因为人为和现实因素拖延,造成大批外省市支援上海的物资腐烂变质,不得不浪费。

而上海附近的农村,农民没有渠道进市区,很多蔬菜烂在田里,所以上海家庭不得不花高价团物资和跨区快递跑腿。这种结果造成了资源浪费,同时也给本就因为疫情生活艰难的家庭额外增加了经济负担。

比如笔者所在的小区规模较小,一次性采购两三天的蔬菜采购量就达到四千斤,附近农村里有现成的新鲜蔬菜,农民急得愿意降价销售,可就是无法进来,结果只能烂在田里,我们也只能吃政府配给或团购的高价蔬菜。如果平时做好就近定点配给工作,就不会出现物资大量浪费的情况。

如果国家在疫情之前,就提前考虑到这种市场人为干扰因素,就不会造成大量救灾物资被不良人士囤积居奇,大发国难财的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就是因为物资在流通渠道的各个关键点位被 “卡点”,从最后一百公里、最后十公里、最后一公里、最后一百米四个关键点位被少部分人控制了,卡死了。

后疫情期间,如果国家能将笔者所提到的新型社区管理型组织体系建立起来,要将物资流通渠道体系的配给和物流两块主要功能完全掌握在国家手里,一杆到底式地完成快速直达,就能避免这种情况再次发生。在和平时期,这个新型基层社区服务组织是推动国内经济大循环的重要活跃团体,在战时就是国家的基层动员、宣传和组织力量。

我们能预计到,在长达数年的疫情中,国内生产和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很多家庭会面临经济困难,很多企业会裁员造成失业潮。在本次上海疫情期间涌现出来的 “上海团长”,很多都是在家主妇和社区志愿者,他们都是一批高素质的人才。

如果国家主管部门审时度势,建立专门的社区管理部门进行动态管理,一方面可以消化一部分就业人口,通过全职或者兼职的方式,将他们组织起来。“小区团长” 平时就在家庭通过网络或者社区办公服务形式为社区提供有偿后勤服务。“跑腿快递” 由国家相关的部门进行日常管理,比如成立几个属于国家的快递公司,或者通过兼并物流企业来实现对消费流通渠道的掌控。平时可以参与市场服务,特殊时期就纳入国家区域物流保障体系,实行战时管理模式。

另一方面,长远考虑是为今后的内循环经济的快速发展形成基层组织体系。

因为 “小区团长” 了解社区状况,明白市场需求点,又具备社区后勤服务的专业技能和知识体系。他们的日常工作就是了解和统计社区消费市场需求,然后汇总到区域内的主管部门。

通过这种方式层层汇总到国家最高统计部门,国家就知道自建供应链体系下的消费需求和物资总量。国家需要做的是集中精力组织打通物资的供应渠道,对供应商进行准入资格认定,特别是可以实现国内三四线城市和边远地区的产业政策导向扶持和生产指导,同时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重复生产。通过国家大规模集中采购方式,不断降低消费品价格,同时为三四线城市和边远地区的产业升级转型提供一个可靠的持续消费的全国大型平台。

在精准的物资配给信息集成下,并且通过自己的供应链渠道,才能实现对物资的精准生产和一站式配送。而且,这套全体系供应链的建设目标,是为了最大程度为人民提供物美价廉的基础性消费品,最大限度减少物流成本而设计的惠及全民消费保障机制,该体系与市场型的供应连体系相行不悖,互为支撑,这也是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特点。

国家通过参与合理、有限度的市场竞争,可以倒逼国内的企业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开发出更多的创新产品,完善各种服务,为人民提供更多的高水平消费性选择。

当这种国家物资供给随着整个体系的成熟和完善,其规模会逐步扩大,从日常消费品慢慢向中高端消费产品过渡,最终实现国家对于全体系民生产品的控制,为后续的建立起市场经济体系中的有限型计划经济模式探索出一条具有现实可操作性的新路。

关于此问题,笔者将在后续的文章中再展开讨论。

3、对中国的社会高度组织管理体系探索出一条高效化和集约化的新型道路。

笔者对该组织的定义是是由一群高素质、年轻化、有社区服务意识的人所组成,他们精通网络知识,政治素养过关,了解本区域的社会状况,对应急状况反应迅速,有长期服务于社区的奉献精神,所以他们的准确定位应该是一个学习型的组织。

在笔者的设想中,这可能是一个中国未来的新型社会组织。这个组织的功能介于商业企业与社会公益组织之间,也就是说他们既有参与市场服务获得合理利润的一面,同时又具备一定的国家事业机构的组织形态,在必要的时候是可以参与社区内与社区间的无偿公益服务。

这个社区基层组织管理体系,其运营方式是具有商业化盈利性的特征,但其商业竞争形态是有限的,其组建的目的并不是和社会型商业组织进行完全的竞争,而是一个深度挖掘社会消费潜能,创造新的消费需求的新商业形态的服务型组织体系。

它们也是一个与国家经济内循环战略配套的一个国家主导的半商业化组织体系,是国家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高度融合的新型产业组织。它既不是传统的央企国企,也不是民企,更不是非盈利性社会公益慈善机构,如果一定要加以定义的话,这个组织有点像国家财政支持下、国家主权拥有的民间商业互助协会、提供各种社会商业信息咨询服务、完整供应链物流体系三种业态高度融合的商业混合体。

这个组织如果说要找到一个历史性的雏形,就是像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国营计划经济体制下的 “商业合作社” 和“农业合作社”,笔者现在将两种功能实现了融合,即将百姓日常消费品的商业和农业体系实现了对接,将市场机制和计划机制进行了创新融合,通过进一步确立国家在组织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将现代互联技术和相关配套专业人才体系实现了完美的对接。

这是一个属于 21 世纪的、融合了高科技互联网技术、数字化集约管理、低成本高扩张架构和高素质人才集群模式的现代新型社区化商业合作体系,这个组织的最终建立,很可能成为中国实现内外经济双循环体系可持续均衡发展战略目标,将国家力量与民间智慧高度融合的完美组合。

笔者对于这个新型组织体系的初步设计构想,是能承担起未来中国社会迅速构建内循环经济体系,同时实现推动国家内循环体系和外循环经济战略的双重组织任务。

在不久的将来,这个来源于中国民间的自发性商业组织,通过国家力量的支持,将成为世界级的巨型跨国商业协会组织,也可以通俗地称为国家级的 “世界团购”。简单地说,就是将世界上每个国家当成一个巨型社区,而这个发源于中国民间社区的商业协会组织就是组织世界范围团购的 “中国团长”。

这个创新观点笔者将在后面进行综合阐述,这里将涉及到更为宏观的中国全球经济 “巨系统” 工程的逻辑推演和更高层面的系统策略整合,在此暂时不做展开讨论。

接下来我们还是继续探讨以家庭和社区为最小循环单位的可持续动态均衡内循环问题。

在这个内循环体系中,该组织的运营管理费用是国家财政划拨的,利润来源是带有国家垄断性质的。所谓的国家垄断是指国家对于终端消费品价格的直接垄断,是不允许组织按照市场价格随意浮动变化的,也不允许出现囤货转售的现象出现。组织成立的目的是忠实执行国家意志,将经过国家有关部门质量审核体系和价格认定的消费产品,通过精准的物流配送体系,直接送达消费终端。

比如,其中的日常管理人员是国家招聘的,同时这个组织主要的工作人员大部分是社区的兼职人员和自愿者,带有一部分国家事业单位的成分,可以享受事业单位的福利待遇。在社区管理中,他们的主要利润来源是通过集中统计社区内的消费需求和分配国家的定点资源所获得的利润分成以及各项劳务费用。

比如说,通过社区团购需求上报,国家定向集中采购报出销售价格,此价格由国家掌控,但已经包含了社区服务的消费服务点数。根据本社区的单项消费品数量,该组织拿到相应的浮动利润点数。

除此之外,此社区组织也可以参与市场服务,解决市场与企业之间的 “消费痛点”。通过自己掌握的消费渠道与市场型的企业合作,获得相应的服务利润。

它的组织目的并不是参与市场竞争,也不是利用国家资源与企业进行商业竞争,而是完全服务于市场的商业性服务组织,是为了帮助广大企业解决产品与市场渠道对接问题的赢利性社会公益组织机构,对于进一步降低企业的市场广告宣传费用,扩大产品的生产有潜在的推动作用。

与此同时,该组织还能实现社区内部和社区间的消费信息交换联动,在资源上互通有无,比如相互介绍供应商资源,为社区居民提供各种商业咨询和指导,介绍工作机会,推荐各种社区内的消费服务、开展社区新产品路演等等,可以引发很多预想不到的商业形态。因为该组织是以国家主导形态所组成的,所以对于基层社区之间会有信任感,也是符合国家活跃内循环经济政策相适应的。

以上种种设想,还有很多可以演化的各种组合策略,这是需要国家发动全民进行共同思想创新和头脑风暴的方面。

笔者相信,在中国各大社区中蕴藏着无数的智慧,会有无数的社区精英参与其中献计献策,为中国内循环经济体系理论和实践贡献出很多具有创意的想法。

这种融合性的市场服务,可以打通计划与市场的模糊边界,为整个中国社区家庭提供更加多样化的消费选择,这对于完善中国内循环经济是有助益的。

考虑到带有社会公益性组织的职能部分,其跟传统的社会公益组织也会有所区别。既然是一个学习型组织,其组织内部是由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专家和社会工作者组成的年轻精英团队。

他们中可能有精通网络营销的网红、有外企工作经验的全职妈妈、有对市场需求敏感的市场分析师、有大型企业管理经验的管理者、有新媒体传播经验的技术牛人、有社区服务经验的慈善志愿者、有了解供应商渠道的消息灵通人士、有可以为社区提供各类服务的社会人士等等。

总之,这是一个精英云集的社区型服务管理组织,他们不单能为社区内其他人员和商业机构提供各种商业性的服务和咨询,同时也是活跃于各个社区之间,甚至可以进行跨区域、跨省市的商业联动,成为中国基层社区互联互通的信息桥梁,由此所能产生的潜在经济效益是无法估量的。

原本他们都是单打独斗或者小团队的商业运作模式,服务于有限的客户群体和消费产品。如果将全国范围内将这一大批社会精英人才通过社区联盟的新型组织方式加以整合,让他们有一个更高的国家级平台上施展才能,其中所能产生的巨大商机是无法估量的,也对中国内循环经济的快速转型和持续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意义。

国家要实现对于基层社区的高效管理,要将上海疫情期间所自发产生的社群自治模式进行深入分析研究,这是需要有战略前瞻性的举措。一方面,将此社群模式组建起来的方式并不复杂,因为在疫情期间这种社群模式已经初露锋芒,客观上起到了稳定社区民心、参与社区物资有效供给的作用。如何让这种新型社区组织模式加以发展壮大,是需要国家有意识进行引导和扶持的。

另一方面,将社群组建起来的成本并不高,主要是社区管理人员的日常运营费用,加上建立平台和体系建设的必要投入。其他有关的办公场地各社区街道和每个小区的物业都有大量空置场地,而且很多人就在社区内可以就近在家办公,不占有更多的公共资源,这批庞大的人力资源都是现成就有的。一旦国家号召,会有很多社区精英参与其中,不需要花很多精力动员。

如果国家能将这部分社会潜在能量组织起来,实现区域间的消费信息收集和深度整合挖潜,何愁内循环经济不能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中国各大城市中,所拥有的社区数以百万计,这也就意味着国家通过建立新型社区服务组织,就等于直接打通了国家层面和社会基层的消费信息产业链渠道,一下子掌握了上百万个集中消费的渠道口子,将需要扶持的三四线城市和边远地区的消费产品直接和发达的一二线城市进行整体对接,启动了中国内部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的消费循环,对于尽快建立内循环经济有没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通过建立新型社区基层组织,服务于全国上百万的社区,可以带动上千万级别的新增社会就业岗位,在家和社区附近就能工作和生活两不误,这批社区精英实现职业稳健转型,其自身就能产生巨大的消费需求,这对于疫情后稳就业、促生产、增消费有没有帮助?

最后,笔者对于该组织的职能体系要求再补充一点。该组织本身既有独立于传统的居委会和物业管理等社区管理体系之外,同时又与他们有工作上的内容对接。两者是既平行又交叉的关系。

这个组织既有配合传统社区管理的日常工作职能,同时又是一个专业研究型的学习型社区管理组织。他们不单要研究和平时期的社区内循环经济发展方法思路,同时更为重要的是研究战时和遭遇重大社会危机时期的社区经济健康循环经济方式。特别是要针对战时的各种极限状况进行反复沙盘推演和攻防模拟,研究出一整套可以在战争时期加以应用的、具有现实可操作性的社区管理模式。

比如,在战争时期如果有人蓄意破坏社区物流体系,我们有什么应对之策?我们该如何抵御生化危机和自然灾害对社区生活的影响?

社区内的物资储备情况在极端条件下,如何进行有效的动态配置管理?

一旦本社区的内循环体系被一些危机事件所打破,我们该如何进行社区间的联防联动?

在危机情况下,社区民心波动,我们有什么样的公关宣传策略,配合国家政策来安抚大众情绪?

对于以上的问题,笔者其实已经做过一些简单的沙盘推演和攻防模拟,有了一些思路。但毕竟是孤军奋战,个人能力有限,所以也做一个抛砖引玉,集合众智,希望能形成广泛的探讨,

笔者认为,这种高智商的社区管理研究工作,如果依靠原有的传统社区管理模式是无法胜任的,只能靠一大批根植于社区的年轻知识精英阶层才能实现。

也可以说是一个分布于全国各城市区域的、高度专业化的基层社区市场调研团队,或者说将这些社区智慧进行集成,就是一个城市的社区型管理理论创新和实践高度结合的智库。

综上所述,再回到笔者前面所提出的以家庭和社区的最小内循环体系,必须要坚持的三个原则是:动态评估、均衡与再平衡、成熟的配套组织体系。

所谓的动态评估就是基层精英社区服务组织对于社区消费需求的精准了解和信息收集所掌握的动态大数据评估体系,然后由国家统计部门做出的消费物资均衡配置,以及与不同区域间市场需求之间的动态需求再平衡。最后,要实现此国家经济内循环体系,就要靠国家建立与之相配套的成熟完善的新型社区服务组织体系。

这种形态的组织似乎之前的中国社会没有出现过。对于此问题之前笔者没有认真系统思考过,正是本次上海疫情和外部经济形势变化后国家倡导内循环经济等现实问题,加上正好在家抗疫期间有大量时间,才关注并开始思考这个比较宏观的问题。

在写作的过程中,思路逐步打开,有了越来越多的灵感,才有了万字长文的诞生。希望笔者这些观点能引起社会关注和热烈讨论,也能引起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

后面,笔者将陆续展示如何实现这样一个宏伟目标的思路和方法,虽然有些想法可能并不成熟,可能挂一漏万,贻笑大方,但中国社会的进步匹夫有责,这是中华文明五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笔者也只是尽了一个普通中国人的本分,如果人人都能参与进来共同为国家的未来积极思考,汇集众智为国家献计献策,中国将大有希望。

前进吧,我的祖国。不负韶华,天佑中华!!!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正好写过相关的课程论文,来说一下我的观点

内循环简单来说就是在国内实现经济循环,经济资源在国内被利用,生产出相应的生产性资料和消费性资料,生产性资料更多的被国内企业购买,并应用于扩大国内生产,消费性资料更多被国内消费者消费。这样做的目的很明确,就是提高我国经济系统的稳定性,现在国际局势可以用动荡不安四个字来形容,美国现在的局势大家也看到了,欧洲在疫情冲击下也是一片烂摊子,国际市场的消费力下降的不是一星半点,又遇上各国在美国的带领下对中国产品围追堵截,如果再一味地依赖出口导向拉动国内经济增长,只怕会被世界范围内的经济不景气拖后腿,因此我国提出了以内循环为主体的双循环发展战略。

而如何实现经济内循环,我觉得应该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来解决。

**供给方面:1. 减少出口产品退税,倒逼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内消费升级不是一天两天了,中国在国际市场上卖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直接拿回国内销售恐怕难以满足国内消费者的需求,所以必须给供给升级,但是企业如果还能占领国际低端市场,那他们就不会有动力进行供给侧改革,所以我们要减少对出口的补贴,迫使国内企业升级产品来迎合国内消费者的偏好,这样内循环的供给侧才能跟实现与国内需求的匹配。现在我国的劳动力价格逐渐上升,越南柬埔寨等国家拥有更高的劳动力优势,都纷纷想走中国的发展道路,抢占低端市场,如果我们依赖对出口产品的财政退税和补贴去和他们竞争低端市场,最终只能是造福了国外消费者,这笔钱不如用来提高国内转移支付,提高国民收入。**2. 大力扶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过去的出口导向型经济使得国内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十分落后,跟国际代工体系脱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好才能更好的为制造业服务,才能更好的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需求方面:1. 加强在教育、医疗和基础设施上的投资。**首先加强对教育投资,降低求学成本,提高研究生以及科研人员待遇,加大教育补贴,只有这样,每个家庭的教育成本才会降下来,这不仅使得消费者有更多钱去消费,而且可以提高国内的科研能力,进而更好的促进产业升级。再者要重视医疗保障,解决消费者的后顾之忧,消费者消费不仅取决于先有的支付能力,还取决于对未来的预期,如果医保能够提高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那么就可以促进当期的消费。最后要重视基础设施的投资。一方面传统基础设施投资仍要继续,如交通基础设施,交通基础设施能够打破地域限制,让要素可以更好的流通,生产更加的高效,使生产成本降低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新型基础设施的投资要重视,新型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可以实现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和产业转型升级。**2. 探索新型的数字经济。**过往大家谈刺激需求,多是谈如何提高收入、改善对未来的预期,其实提高消费需求更直接的就是提高消费者的消费欲望,比如今年大火的直播带货,光薇娅一个人帮湖北卖了多少农产品,这都是一些很好地尝试,不过要注意行业规范,数字经济发展的同时,政策和法规得同步跟上。

这都是我的浅显看法,实际途径还有很多,真想了解还是建议多看论文…

知乎用户 王多渔 发表

如果你是一个经济方面的小白,一定要拿出笔记,反复阅读这篇文章,建议收藏

知识是一个体系,永远不能独立存在

驱动经济发展有三个渠道:

  1. 消费(国内消费者买了商品)
  2. 投资(商品被国内企业购买用作生产建设)
  3. 出口(商品被国外的消费者或企业购买)

中国的第一次经济危机

1996 年中国出现第一经济危机,商品库存占国民生产总值 50% 以上。换句大白话讲,那时候国内的商品,国内国外都不卖不动了,因此造成了企业堆积库存,不少企业最后破产,导致失业人口增加,大家都减少消费,造成了恶性循环。

我们国家那时候采用两种解决方式:

  • 国内:

1998 废除福利分房,搞活房地产,出现了商品房,带动上下游产业链

投资对应城镇化和房地产,老百姓存钱到银行,银行通过土地开发土地买卖把钱给建筑商和开发商,房地产买卖给老百姓,老百姓贷款买房,装修,买家电,生活用品,拉动了消费。

  • 国外:

加入 wto,刺激出口,消化产能,外贸顺差,有了大量外汇储备,外汇还是要投给外国的市场,美国的百姓才能有钱继续消费中国的商品。

2008 年次贷危机

08 年的中国,采用政府主导,银行放贷,企业借钱的模式,导致了更大规模大的产能过剩,企业背负着高负债,像制造业等实业产能过剩,利润低,银行也害怕坏账,就拒绝放贷给企业,于是更多的资金流向房地产。

同时,中国的外贸订单减少,企业资金链断裂破产,大规模裁员,民工返乡潮

加大政府投资,主要为基建,拉动就业拉动内需, 建造城乡电网、高铁、机场等

相关产业为了适应需求,扩大规模生产,最后产能过剩从采掘业,化工业,设备制造业(重工业)传导到轻工业 食品纺织。

中国经济暂时依靠房地产维持,但都知道不是长久之计。房地产就像一个吸血鬼,极度挤压消费,背负着房贷的年轻人基本上没什么消费能力了。

内循环

内循环不是 “闭关锁国”,可以用“自产自销” 来概括。主要目的为拉动消费,盘活经济,先要补齐国内在产业上的短板,诸如芯片科技、高端机床等,满足国内的需求,同时出台 “房住不炒” 等政策,严厉控制资金流向房地产,加上稳健的货币政策,想要把中国打造成一个消费型国家。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想首先保障百姓收入,再者就是百姓减负,才能循环起来。

倾向低收入人群,民工,农民,城市劳工等社保医保建设。

所有大小企业,由劳动局普查登记,逐一落实社保医保。

农村社保可否考虑卖粮和粮食直补代扣办理?!

知乎用户 一扇窗​ 发表

本人是浙江某地级市市直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所在处室的重大工作之一是研究全市经济领域重大政策和改革方向,供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

2020 年,我们处室的第三季度调研报告是分析和研究经济内循环有关的课题,我摘重点内容如下供参考:

一、经济内循环的定义概念

内循环这个词来源于循环经济,是环境经济学的术语,描述的是资源的再开发和再利用的机制。这里的关键词是 “资源”,所以跳出环境研究,延伸到宏观微观的资源开发与再开发,就有了新的思路。

经济内循环在经济学领域是指国内的供给和需求形成循环,可以近似说是我们自己的自产自销行为循环。

具体来说,是以国内的各个企业为主体,产品国内生产,产品国内销售,产品国内消费。产品从生产到销售到消费整个流程都在国内完成,这就是内循环经济的基本概念和形式。

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互不矛盾,是互相促进的良性关系。在国际环境不确定性因素增多时,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可以更好地保障中国经济安全,同时持续拓展经济发展空间。

二、实现经济内循环的主要思路

内生消费力是经济复苏基石。中国消费展现出的强大韧性,已成为上半年中国经济抵御风浪的重要压舱石。下半年,扩大内需、助企纾困、稳岗就业等政策的持续发力,有望促进消费的进一步回补和复苏。

在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过程中,消费是国内外市场主体的重要连接点,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从上半年的实际情况来看,中国消费需求的回升,不仅成为中国经济抵御各类风险的重要支撑力量,更为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的信心。未来,以消费拉动国内经济循环的作用还将进一步凸显。

三、经济内循环具体举措有哪些?

**一方面,通过科技创新必将引领我国消费前面升级提升。**目前科技股票市场牛气冲天,反映出国内对科技创新的需求,大量热钱涌入该领域必然会最终传导到中国经济内循环的再造。

中国经济的内循环体系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计划经济,第二阶段是房地产经济,第三阶段是创新经济。市场化改革打破了计划经济的藩篱,

人们都在不同程度上分享了制度变革的红利。城市化驱动了大规模的人口迁徙,人们又在不同程度上分享了城市化驱动房地产升值的红利。

**另一方面,发挥好人口红利是拉动我国消费的重要因素。**换一个角度看中国,最具可持续性的红利是人口红利,因为经济成就的最高评价是人口,经济问题的最终解决方法也是人口,而人口数量影响最深的正是消费。

透过科技创新的热浪,人们可以看到不同时代的人口红利:第一代人口红利是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第二代人口红利是劳动密集型服务业,第三代人口红利正在互联网和云空间飘荡,有穿梭在大街小巷的快递小哥,有跳跃在头条、抖音的创意视频,还有夜以继日辛勤工作的工程师群体。这都最终可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出消费的方向和动力。

我是

@一扇窗

,请关注我,有问题随时咨询。我的知乎主要分享电气专业知识、事业单位在职经历、综合文字写作心得、各类考证经验等。

知乎用户 啦啦啦 发表

这个东西非常虚,这个东西是被迫的。

产业转移,将产能转移到中部,防止产业流失国外。提高全产业能力,啃骨头,比如半导体。

有效控制房价,提高可支配收入。经济三驾马车之一。拉动消费,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像什么 996,尽量减少,没时间怎么消费。 推动农村发展,让农民也消费,pdd nb。

推动金融改革,比如虚拟货币。推动新基建。

安提出该想法的作者,各地发挥相对有事,进行发展。(不过我觉得,它并没有解决广大农村乃至山区的出路)各地区根据自己的优势,发展对应的,比如上海有资本优势,就搞金融(我觉得,呢农村优势是啥,新型农业只能创造少数人财富,解决不了就业,最后很多地方都会变成骗补)

知乎用户 庙坡头路扛把子 发表

70 万亿的总房贷会告诉你答案

知乎用户 图南之翼 发表

多讲讲奉献就有了

知乎用户 904882 发表

鲸落万物生

知乎用户 小羽财经​ 发表

什么叫内循环?自产自消。产的是广大劳工,消费主力也是广大劳工。

为什么要搞双循环?因为 90 年代开始的三驾马车,如今已经不再适用于当前的经济环境了。

至于如何实现,方法简要概括如下:

首先:调整分配

让消费主力分配到更多的钱。因为大资本消费力并不强。也不一定在国内消费。也就是调整分配比例。

其次:政策引导

舆论上,谴责躺平,鼓励内卷。

政策上,鼓励消费,放开信贷。

产业上,积极进取,国货自强,降低进口份额。

最后:控制大宗消费

大家还是没信心消费奋斗,因为手里没钱,说什么都没用。

手里没钱,钱去哪里了?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钱都去还房贷了。

怎么办?

大家不买房,那就租房吧,政府租给你。

大家不愿意背 30 年贷款,那就背 2-3 年的小额短贷吧。反正,只要积极劳动,努力消费就行。消费品是啥不重要。

内循环,这不就循环起来了吗。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像这样

知乎用户 黄浦江仰泳王 发表

知乎用户 嗯哼 发表

你:10 元买了点菜

菜商:用你这 10 元在商店买了包烟

商店:获得 10 元打了你的车

你:用这 10 元买了包烟

商店:用这 10 元买了点菜

菜商:用这 10 元打你的车去趟早餐店

结果:你的 10 元钱、让上面的每个人都获得了他们需要的商品和服务,这就是循环、这就是流动性。

知乎用户 四体投地 发表


自美联储 22 年 3 月进入加息周期后,市场便一直在交易美国经济基本面的衰退,以及全球的金融衰退——这是三峰相会中的债务达峰。


6 月 14 日,国际金融市场遭遇 “黑色星期一”。美国 10 年期国债收益率突破 3.44%,创 2011 年以来的最高水平。盘中,2 年期与 10 年期再次出现倒挂。

股债汇三杀,灾起美国 5 月通胀超预期。投资者害怕美联储激进紧缩,引发金融市场崩溃

很多人将这次美国大通胀类比为 70 年代大滞胀,呼吁鲍威尔重拾沃尔克的 “虎狼之剂”——联邦基金利率在 20% 之上。

但是,70 年代大通胀有一个重要因素是布雷顿森林的崩溃。该体系的崩溃意味着美元违约,等同于美元信用崩溃,此后美元连续三次贬值。这是这场大通胀延绵十年之久的主要原因。

从 6、7 月的美联储动作看,鲍威尔只是坚定不移,但并没有激进紧缩。坚定不移的行动打击了市场的通胀预期,正在重建市场对美元的信任,这看海外资金的走向就知道了。

在上周召开 ZZ 局会议的当天凌晨,大美联储宣布加息 75 个基点,把联邦基金利率提高到 2.25% 到 2.5% 的水平。鲍威尔的讲话首次提到**放慢加息**的可能性,降低了人们对下一次大幅加息的预期。

题外音可能是美国通胀已经见顶,衰退已经到来,那么加息也将出现拐点。这对全球的国家,都意味着外部通胀压力缓解。

然而现在还存在着政策和市场的博弈。

尤其是现在的债市,国债收益率如果长期倒挂,那么市场短期利率可能高于长期利率,这会导致商业银行的存贷款业务陷入困境。

也就是没人去贷款投资未来了。

目前通胀的到顶预期会减缓紧缩,然而债市风险的解除,可能是美联储终结紧缩的条件。

E 乌战争依然在继续,石油价格上涨与美元升值可能相互增强,合力冲击那些资产泡沫大、负债率高且能源对外依赖度极大的国家。

比如近期的欧洲,还有提出破产的国家。

欧美世界正在试图建立了一个去俄油气的国际金融体系,并且在强化国家权力以加大对货币及金融体系的干预,提高粮食、能源及关键资源的自给率,为本国货币增加信用背书。

对于投资者而言,通胀对于股市的影响,也可以从股票估值的两个因素 – 盈利和估值推到出来——除了少数因为通胀获利的行业,大部分企业的生意都不会好做,业绩恶化;由于通胀高企带着无风险利率上升,引起估值倍数降低,直到通胀真的见顶回落,企业的盈利重新好起来。

这些年,A 股独立越来越明显,最重要的因素还在于国家这些年坚持走符合自己发展的道路,不管是经济政策还是货币政策,也才会不至于过度被绑定在某个大国身上,当然,中间付出了一些代价,但从总体的战略方向上看,还是对的。

粮食、能源,国防安全,供应链齐整…… 都为一个广阔的内循环市场打好了基础。

相比海外经济,2023 年中国经济增速将居于优势地位斜,并提升中国在政策层面的主动性。

2022 年 7 月 28 日,年中高层会议淡化 5.5% 经济增速目标,“力争实现最好结果”。毕竟今年二季度当季、上半年经济增速分别为 0.40% 和 2.50%。

虽然总量淡化,也就意味着金融政策会温和而不是放水。但是发达省份的贡献要求提高了,中西部省份的战略纵深的意味也很明显了。

中美两个大国,正在互相配合,共同面对稳定经济增长这一重大命题。

下半年中国要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做好自己的事。

会议提及要积极促进出口、扩大进口,做好技术、外资引进工作,推动共建 “一带一路” 高质量发展。

“要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国际竞争力,畅通交通物流,优化国内产业链布局,支持中西部地区改善基础设施和营商环境。”

这是为了激发强大的战略纵深,打开广阔的内循环市场。

比如 “一河一桥一路” 三个千亿工程——“一桥”是连接上海和宁波的沪舟甬跨海大桥,做大做强中国的外循环经济。沪舟甬跨海大通道,将成为长三角全新的“主动脉”。

“一河” 指的是广西的平陆运河。北部湾的深水良港是 “一带一路” 重大战略的陆海交汇处,是西部地区与中东欧洲的资源交换枢纽。会吸引东部产业沿着运河航道向南宁等广西内陆地区转移。

“一路” 其实是粤港澳大湾区里的一条 “地铁”。造价接近 1200 亿。佛穗莞城际从原来的广州地铁 28 号线演变而来,将串联佛山、广州、东莞三市中心城区,并与深圳都市圈城际相关线路联通。

所以,基建还是今年稳增长的最主要抓手。

在这么一个内循环结构迫切需要发力的情况下,提到 “发挥企业和企业家能动性”,“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

比如对平台经济,阿里的两地上市、滴滴的处罚落地、教培的转型推广、地产的政策箱…… 让各类企业活起来,流动起来,重新加大投资,激活整个经济链条。

这个提议,在一个月前的 6 月 15 日,G 常会也提了部署支持民间投资和推进一举多得项目的措施,更好扩大有效投资、带动消费和就业。

民间投资占全社会投资一半以上,要坚持 “两个毫不动摇”,加大政策支持,用市场办法、改革举措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综上——

1、短期内,通胀无牛市。适合布局一些下杀后的股票,房产依然是抗通胀的好选择。

2、不能大水漫灌,意味着要继续共克时艰式挤压出内生的结构性增长潜能。​企业家精神显得额外重要。

3、省级财政,从【土地财政】,有向【国企财政】转变的倾向。国企改革必将提速,优质国企的混改,也将是未来几年投资和金融难得的政策机遇所在。

知乎用户 远山 发表

经济不可能内循环,否则中国不可能维持现在的生活水平,将来也没有发展空间。只能说,和欧美经济体系脱钩,但这绝不等于内循环,而是新新循环,和欧美脱钩不等于和世界脱钩,和旧体制脱钩也不等于不能和接受了新格局的欧美重新连接。所以内循环是伪命题,大变局才是真机遇。

知乎用户 linlin 发表

中国可以用廉价别墅 + 电动代步车 + 屋顶光伏发电拉动就业,内循环不依赖国外市场。

https://www.zhihu.com/answer/2659418317

中国还有大量土地可以建一亿栋别墅。纽约东京和上海北京的卫星地图对比,纽约东京的别墅连绵上百公里,北京上海离市中心 15 公里就有大量农田。

知乎用户 家居控辉哥 发表

一、降低消费、提高收入。

犹记得四五年前在我老家县城,吆喝三五好友,吃个烧烤(路边摊)喝点啤酒,花费百十来块钱。再看看现在,没有个二三百打发不了。同时,收入明显地下降了,在老家县城周边很多人月收入也就 1500-2500 元之间。这点钱一不小心就花完了,精打细算还不见得能够撑到月底,如何有多余的钱再去消费?二、保住就业。

今年以来,失业率一直不能算低。据统计,2020 年 6 月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 5.7%,领取失业保险的人数达 2.08 亿人。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基金总收入 2.35 万亿元,总支出 2.68 万亿元,可见失业率不低。很多人都赋闲在家,无工可打、无班可上,但家里的正常开销一分都难以减少,哪里来的钱去消费?我的一些发小,出去打工了,三五天又回来了,说没有活。过几天又出去了,然后又回来了,我开玩笑说 – 全给交通事业做贡献了。

三、提升国产品牌信任度。

至今为止,很多人更喜欢合资品牌、进口品牌。买车要买合资车、手机要用苹果,提起华为就一大堆人喷。长期以来,由于我们是由无到有在努力研发、学习着国外的先进技术,而国外的 “成品” 趁机也纷纷涌入了国内,这就造成了 “市场的被占领”,这种长期的品牌“洗脑” 很难以被打破,比如“大众神车”“丰田神车” 在某个地域范围内喜欢得不得了,别的品牌却卖不动。内循环是国内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大多要卖给国内民众的,但国内民众却不买账,如何循环?

四、降低生活成本。

衣食我就不说了,重点说说住和行。

1、高房价,是近十几二十年来被很多诟病的经济现象和社会现象。很多人穷极三四代人的积蓄拥有一套住房,房价降吧,没有人能够承受降价之后的后果,房价继续涨吧,很多刚需和改善型若选择买就会成为高负债人群,既然成了高负债人群,哪里有多余的钱去消费?

2、用车高成本。买车本来是为了增加便利性,但用车成本确实不低。各种电子眼、各种停车难、年检、购置税,可以说一辆车从买回来起,就把一部分价值交税了。但这才是折腾你的开始,一个不慎违章罚款,我想一个几十万人口的小县城一年的违章罚款都是若干个亿吧!同时,停车就收费,像西安一小时三元,一天上个班几十块没了。还不说后续的年检,检测坏了车人家还不赔… 五、降低教育成本。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我们国人目前对于 “考学” 的热情,已经达到了 “不惜代价” 的地步。我们老家县城,四处都是装修高档、广告牌巨大的 “XX 教育”。孩子一学期的课后作业辅导就几千块。还有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花九万托人半娃入学,最后摇号摇上了” 事件,这些都是教育的隐形成本。虽然我们“普九”,但学校之外的学生花费实在是太高了。

我没有穷尽所有情况,但就衣食住行和收入来看,消费高收入低是现实状况。前几年一些商人不断鼓吹 “提前消费” 已经掏干了很多人的口袋,没有高的收入、没有积蓄,如何消费。只有解决上述问题,一切才没有问题。

知乎用户 抖音全国渠道对接 发表

想听真话吗 就是直白说就是把一部分不太聪明的中产的资本一部分交保护费一部分分给底层 因为这个提法起因就是转移危机

知乎用户 呆呆 发表

提升高消费倾向的人的可支配收入。

后面咋说咋敏感,但讲到底还是这么回事。

知乎用户 大知闲闲 发表

mark 一下。

我觉得问题可以加一条,那就是历史上有没有哪个国家实现了内循环,同时经济还不断发展。

————————————————

等了几天后看了看回答没一个靠谱。

有一部分是空谈,看都不用看。

有一部分是没搞明白内循环本质要提高收入。

最后一部分,给了答案 “劫富济贫”,这不扯淡呢。看看 pdd 事件监管什么态度。

总结,目前来看并不靠谱。

知乎用户 挖党专家 发表

所有的经济内循环的发展目的都是将这种内循环变成外循环,也就是将生产资料自主垄断化,将经济发展的 “牺牲代替品” 让其他国家来买单,做经济泡沫、货币升值的替罪羊。经济内循环的发展前提就是在维持原先货币购买力的基础上增加货币持有总量,这便是经济内循环发展,经济内循环发展的发达与否关键就在于如何使自身货币的国际地位得到上升。想要实现经济内循环是一个何等宏观的概念,虽然我国目前的大部分经济产品都融入到内循环体系里了,可是仍然还有很多稀缺重要的科技产品没有成为这个体系的一部分,这也就导致了我国自身货币的国际购买力不够大,所以至今依然还是被国际社会的财富会计部门定义成发展中国家。

将经济内循环发展成外循环的捷径有很多。比如通过科技垄断、非法侵略先用、武器输出等等实现自主拥有生产资料控制权的资本主义手段。

将国外的经济外循环体系运用于我们自身的经济内循环这个过程 —- 就是改革开放政策里发展经济的重要思想途径之一。

如果楼主提出的这个经济内循环只是仅仅局限于国内的经济体系,那么我只能认为: 大哥,你要搞闭关锁国吗?哪里会存在经济内循环只是出现在局限产品圈里做到自给自足的现象,经济内循环现象只有可能是在某一区域里发生的事,宏观上的经济内循环是不可能发生的事,微观上来说,它也不能独立存在。比如某个地区的农民做到粮食自产自足,虽然既满足了农民的经济需求,又避免了购买者们的铺张浪费,可是它终究还是得在某些时间段里出现需要进口或出口的意外情况。对于国外,粮食税的少收是一件坏事,多收是一件好事;对于国内的市场就不一样了,在内循环经济圈里自产的粮食如果产生税收那么就是意味着压迫非小康阶级的底层人民出现被迫 “经济通缩” 的经济选择,在这里,货币的购买力将会得到正增长,这种正增长,对于经济的内循环是一件好事,但是对于经济外循环就是一场大灾难,因为它贬值了所有非粮食行业的所有经济属性。

在市场经济里,因为关于产品的供需关系与重要程度的竞争力不同,所以也就导致了任何不同的产品之间出现的购买力不均衡的现象,这种市场规律是极其普遍而又不可避免的,它构建了经济内循环的总体框架,从而在这个总体内循环区域内,无法得到绝对有效且完全正确的关于货币贬值速度的计算公式。

经济内循环,相对于大环境里来说是一件坏事,可是相对于小环境里来说是一件好事。不分国际线的内循环?内循环带来的国内货币贬值速度激增如何跟国际货币相匹配?内循环弊大于利,提起内循环,受益群体就太小了,它既不利于国家的政治外交,更不利于我国与外国的科技交流。经济内循环也是不可控的,总体的货币购买力无法得到有效掌控,货币的储存量更是无法得到有效利用。打个比方,我国的粮食产量大幅增长,从而导致内循环区域内的货币严重贬值,造成严重的铺张浪费,而外国的粮食供应紧张,如此,不应该人性化趋使经济外循环吗?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与其他国家的技术交流与经济往来仍然不可或缺,经济外循环拯救了中国,也是邓小平眼里的改革开放政策所绽放出的思想光芒之一,为何你现在还要提出 “经济内循环” 这个概念呢?反智?额,不好意思,我的回答稍有冒犯了。

最后一次更新中。。。。

-————————————–

没有强大的科技、军事、政治等核心力量来支撑的经济体系,那么你们自家的货币产品在国外是一文不值的,发展经济不能只搞内循环,内循环与外循环从根本意义上来说是不可分割的,他们是夫妻关系,更是亲子关系,两者根本无法分开!经济内循环发展的前提,是要先拥有强大或优良的军事、政治、科技与资源开发环境、民族团结力、消费产品的认同度等等必要条件,比如如今的俄罗斯,军事发达,可是政治体系却是一团糟,政治体系的文明程度就好比是经济发展的祖先,没有强大的政治文化统治力,你谈经济发展就像是安徒生讲童话,在现代知识共享的科技羽翼之下的民众又不傻,谁还会愿意认你这个 “只搞自私生产” 的政治爸爸呢!如今,还有谁愿意扮演那个被资本家们认领的 “蠢儿子” 呢?俄罗斯就是这样,一个曾经无比强大的国家的经济内循环体系愣是被一群向往 “不同民主” 的人民分裂出五彩斑斓的政治肤色,每个人都争做爸爸,所谓的彪悍文化便成了神秘的资本商店,里面售卖着的,是不同民族对于不同主义的信仰差异所带来的“爆破玩具”,而不是那无数堆真正被血泪史深刻着的和平、希望、幸福、真善美、自强不息等精神层面上的“拆弹说明书”。

知乎用户 为谁零落为谁开 发表

直接给每个人发钱就行

没钱怎么办?

抵押印钞,甚至直接印钞

产能严重过剩,商品卖不出去,直接印钞其实没什么大不了的

让底层去消化过剩产能,有利于整个商业运转

整个商业环境好了,创业也容易了,税收也变多了

从而达到国富民强的作用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强调放任经济自由发展,从而让资本主义高效运转,达到国富民强的目标

但是当代需要大规模发钱给底层,从而刺激商业行为,让资本主义更加发达,从而达到国富民强的目标

知乎用户 90 林林 发表

年轻人是消费最旺盛的群体,改善年轻人生存状况,减少税收、社保、公积金、住房和其他资源分配等方面的年轻人劣势和不劳而获的转移支付福利。

减少强制性强迫供养,因为是违背效率原则大锅饭,最后容易都没饭可吃,干活的没有积极性了。

让人能依靠劳动获得财富,而不是福利和转移支付。

这样才有希望感!

知乎用户 Hyatt 发表

题目就是悖论,没有国家能靠内循环比外循环还成功,只是无奈之举,一旦中西脱钩,届时想不内循环也得内循环,不用怎样,该怎样就怎样了

知乎用户 饭饭侠 123​ 发表

外循环=国内生产力➕欧美发达国家消费力

内循环=国内生产力➕国内消费力

两个市场的人口级别基本相当,那么请问相当于发达国家的国内人均消费水平从哪里来?

知乎用户 Ru Rena 发表

新冠疫情的突袭,打破了中国一直以来的经济计划,中国的外贸形势岌岌可危,一带一路的投资项目也面临着搁浅的风险。由于国外需求的萎缩,中国的出口形势面临着改革开放 40 年以来最大的衰退。为了解决当前的危机,中国必须重新回到内循环来消化过剩的产能。、

那么,中国经济靠什么来实现内循环?是中国传统的支柱产业房地产,是我们所谓奢侈品,如茅台和五粮液,还是我们的新科技投资?

根据马克思给我们揭示的经济学的基本规律,如果一个国家只有内循环没有对外的贸易,必然会使得这个国家陷入衰退。这一次的疫情,表面上看是新冠肺炎这个传染病的作用,但是真正的原因却是,由于经济已经全球化之后,世界在地球范围地内循环,没有对外的交往的恶果。因此,中国的经济要实现内循环的前提条件,就是中国必须 有一个完善的对外交流的通道。

同样根据马克思所揭示的经济规律,世界的财富分配永远是不均衡的,是根据世界上所认同的 “资本” 额进行算术平均分配。这种资本额,不是所认识的资金,而是人类所拥有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通盘考虑这些因素,内循环可以,但是应该以提高中国人总体的知识和能力为目标。(这些太深奥了,很难在这里用短的篇幅讲明白)

正因为如此,中国内循环的结果应该是提高中国商品和服务的技术构成。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应该把重点放在科技创新和发明创造上。这一次的龙头,绝对不是我们的房地产业,更不是我们娱乐业,而应该是科技投资,发明创造。

要实现我们经济内循环,首先就要将房地产投资的热度降下来,房地产税和房产空置税的出台已经刻不容缓。为了应对新冠疫情的影响,我们释放出了太多的货币符号,美国又无底线印钞,美元资本会不受控制地流入中国。会导致中国的资金泛滥,如果不加控制,中国的房价会再次暴涨。

其次,要控制物价的上涨。这一次,由于美元的泛滥,以美元定价的商品价格上涨压力非常巨大。大宗原物料的上涨会最终传导到粮食价格和其他生活必需品价格上面。而由于新冠疫情,中国面临着失业潮和破产潮。这就导致了失业、破产和物价的上涨同时在我们国家出现。如果我们不把这些资金引导到合适的地方,这些泛滥的流动性会最终冲垮我们金融稳定防线,导致中国社会的动荡。

因此,当今之际,为这些资金找到一个合适蓄水池就显得非常急迫。根据马克思的理论,唯一正确的方向就是科技进步和发明创造。科技研发的投资,其烧钱速度远远比房地产投资更快,但是其对于经济潜力的培育绝对远远超过房地产。在科技投资的同时,可以建立一些未来 20-30 年后才能够成型的全新产业和全新业态。

当前,在这种情况下,再维持经济的高速发展既不可能,也不合时宜。现在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固本培元,为 10-20 年后的经济增长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和人才基础。

知乎用户 终日之梅米特 发表

别拿房地产当搞不起内循环的借口。日本房地产泡沫最离谱的时候也能搞得起来内循环。

说白了你要让国家的产业产生足够的附加值,否则都是白玩

知乎用户 李帅 发表

一个经济殖民国想要走内需型不如实施双轨制

所有学校不收任何费用除了大学

对有钱的人提供国际教育

对全国实行医疗 教育 免费

建立计算中心 统一计划发展轻工业满足日常消费

全力发展基础教育 公派学生

公共服务公开大众化

知乎用户 鹅城居民 发表

你为啥要实现内循环呢?

你为什么有欲望呢?

你安安分分的在工厂里 007 生产产品

然后买到国外去给 xxx 挣 dollar

而你自己在 60 左右岁 death 不行吗?

知乎用户 王二 发表

有钱,有时间,有安全感,三有齐全了再来讨论内循环吧。

知乎用户 奚旺​ 发表

加工资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消灭剥削阶级

知乎用户 天天向上 发表

重回计划经济

知乎用户 毛毛 发表

现在已经内循环了 银行贷款 城投拿地 国企建设 政府 兜底回收 完美 内循环 无差价

知乎用户 起名很难啊啊啊 发表

任何国家的内循环都是鬼扯。

别说国家了,就说一个家庭。好比李嘉诚这么牛逼,你让他出钱请人干苦力他乐意,你让他自己去搬砖盖房子三天就去见上帝了。再好比农民工,给李嘉诚干活赚的钱远比自己给自己家盖房子赚的多。你让他去研究经济发展?还不如要他的命。

再说回目前的美国。美国就是因为人力太贵,才把自己的大多低端产业包去穷国弱国。这些都回流绝对造成 cpi 大涨。

所以说,我们到底是个什么定位?到底是李嘉诚还是农民工?现在我们觉得自己是李农民,即是半个李嘉诚,又是半个农民工,所以才觉得自己可以内循环。但我跟你说绝对就没有这个缝合怪!

真内循环了,无论美国还是中国,就都等着大衰退吧

知乎用户 崔树恒 发表

最简单的办法,发钱,每个人发 1000 块,直接从根本上刺激经济。而且 1000 块不够大额消费,不够买房买车,盘活的都是最根本的基础消费。

知乎用户 朴百万 发表

只有坚持动态清零,我们才具有内循环的基础。人民健康有了保障,实现经济活动才有意义。

知乎用户 彼岸花 发表

一个居民部门可支配收入占 gdp 比重仅 44% 的国家搞内循环,现实吗?

(美国居民可支配收入占 GDP 约为 83%、印度为 77%、德国为 61%)

知乎用户 普通人​ 发表

很简单,就是发钱,不是现在搞基建式的大水漫灌,直接拿出一两万亿投入,居民养老保险。让一个月领 100 的人,变成领二三百。这些人花钱是刚需,他们多吃一块肉,多买一件衣服,都是庞大的内需。理论基础,欢乐斗地主,每天免费发豆

知乎用户 萝卜 发表

征服卖地,城投拿地

知乎用户 k1028k 发表

简单说 让绝大多数人觉得生活欣欣向荣 未来可期 那就有大量的需求产生 人们充满活力 经济就蓬勃发展了

知乎用户 刘小宝 发表

要让年轻人挣得到钱,还有时间来花钱,年轻人如果不为房子发愁了,又有充分时间的话,是愿意花钱在各种爱好上的

知乎用户 南枫 发表

我觉得第一步就是承认输。

知乎用户 几笺涟漪 发表

付钱,上班,发工资,继续付钱,上班,发工资,这不就是内循环了么

知乎用户 唬咻 发表

1,粮食安全有保障。

2,国内基本安全长久。

3,除战争物资,价格下调。

4,人民币汇率上涨。

5,有他国大宗物资。

6,作为条件,接受他国公民。(请认真挑选,谨防间谍)

7,国家为战争开动,进行强力宏观调控。即一定程度的计划经济。

知乎用户 沃尔夫斯基 发表

把人民币升值,人民可以用自己的工资买得起自己生产的东西!

一个十四亿人口的国家,纯靠外国,能穷死!现在他们的债务违约风险太大,继续惠,都要一起玩完。

知乎用户 星辰大海 发表

不是不想,而是各方面条件不允许,可能是技术没有人家强,或者能源等制约条件,如果不从国外买,那就要落后,落后的多了就要挨打,如果要从国外买,那就得受制于人咯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强制通商,

强行创造 维持就业岗位,

按着那帮牛马的头,让他们拉磨。

知乎用户 艾小良 发表

以我朴素的理解:普通人的收入是有数的,几个大头直接就花光,不太容易循环起来。

知乎用户 Ggggggggg 发表

拉动内需需要藏富于民。

知乎用户 走弯路的码农 发表

梦里什么都有。

知乎用户 深具世界眼光 发表

■买国货■

知乎用户 万万 发表

刚看完一本书,《置身事内》,这本书开头两章很惊艳,后面就在第一二章的内容里绕来绕去。

这本书主要说明了,政府在中国经济里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自古以来,中国都是经济资本弱而政治资本强。商人在官员面前谨小慎微。直到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才算有了改观。但是,这是由政府来做生意,政治力量引导着经济发展。建国以来的思路都是,依靠强悍的政治引导力,强行分配有限资源,集中到优势项目上,在国际经济格局生生杀出一条血路。比如早期的大学毕业生包分配,就是吸取全社会的精英进入到几个领域;比如户籍制度就是限制人口自由流动;还有农村的余粮征集制度,都是集中有限资源供给部分人群,发展优先产业。有利的一面,就是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功;同时,经济增长,强化了政治力量,两者有了很深的绑定。

打个比方,就好像一场大战,我方粮草不足,军事主官孤注一掷,把军器和给养全部给了最优秀的士兵,希望他们杀出一条血路。无疑,这一战赢了。

后来在新的根据地,那些早年冲杀的士兵成为人上人,他们的孩子们掌握了更多的战利品。他们却不愿意再把战利品跟所有人分享。那些冲阵杀敌的士兵说,浴血奋战的是我们,为什么要分享?那些给他们节约粮食,输送弹药的人说,是我们的牺牲才有了现在的一切。还能打胜仗的时候,冲阵的士兵拿着最多的战利品,后面的人多多少少也能拿点,怨气不那么重。要是仗没打赢,那怎么办?

当下中国经济的问题:

(1)现在分享战利品成了大难题。

在现有的经济体中,早期的政管干部,一线城市原住民,在初期经济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也享受了最大红利。邓小平说,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共同富裕。可是,这些先富起来的人,还记得原先节衣缩食供养他们的人吗?

(2)以前打仗能打赢的,什么都好说。经济飞速发展,贫富差距也可以忍受。如果经济增速下滑,就代表着战利品没了,没法跟下面人交代,士兵是要哗变的。所以,中国领导人,无论如何也要保证经济增速不下滑。现在遇到了是世界第一的美国的阻击,还能打赢吗?

(3)内循环最根本的,就是促进内需,也就是要提高劳动价格,让打工人有钱。但是,内循环就好像一个生态球,是封闭的。这种情况下,是零和游戏。我多出来的,是你减少的。打工人和一线城市房东,谁赢谁输?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国际友人” 郭杰瑞曾拍摄过一期视频大赞中国的脱贫工作,说授人予鱼不如授人以渔,但有人就问了:现在这鱼塘没鱼咋办?

也就会有睿智的人说:出海啊!

但有一种东西,叫 “资本管制”,这就导致了有勇气出海的人越来越少,只能在这鱼塘内各种卷。

其实,里边一直都是有鱼的,只不过里边的鱼,分三种,第一种是公有的鱼,第二种是私有的鱼,第三种是国有的鱼,公有的鱼和私有的鱼只有十来条,但里边实际有百来条鱼,只不过那些都是 “国有的”。鱼塘主跟银行的关系很密切,所以对于国企,鱼塘主就直接授人予鱼,将贷款优先提供他们,对于中小私营部门或个体经商户,鱼塘主就美名其曰:“授人予鱼不如授人以渔”,呜呼,好一个授人予鱼不如授人以渔,这用经济学的话来说就是“信贷歧视” 或“借贷偏见”。

经济内循环要实现,其实很简单,首先的第一步就是要求鱼塘主一视同仁就行了,执行好一个监管者的义务。

知乎用户 天园地方 发表

清朝的教训应够了,不能换个马甲玩闭关锁国,开放的社会才能充满活力与希望

知乎用户 秋名山下见 发表

房价全面涨的话,一切都是纸

知乎用户 razy​ 发表

苏联白给你教学了

知乎用户 黑石头 发表

要是能早就内循环了,还需要下文件喊口号

知乎用户 小伟 发表

立个项,每年花钱找一些年轻的学者,技术人员去研究这个问题。那些年轻人获得了金钱和成就感,想得到答案的人拿到了答案。社会内循环就从这里开始了。

知乎用户 阅读理解 发表

这个问题的答案,实现难度比如何让我不擅学的孩子怎么稳上清北大学更 hard

知乎用户 放火的州官 发表

造农舍生产农民种粮食,开矿铁匠铺兵工厂市场发展经济,建兵营扩展军队,升级城防就实现经济内循环啦!

知乎用户 花颜 发表

看经济刺激能力吧,靠民间资本没多少钱的。

知乎用户 慎独的 boy 发表

培训重新上岗。

知乎用户 The whispered 发表

建个微信群,拉 3 个人,甲乙丙,互相夸,甲夸乙,乙给甲转账 1 块钱,乙夸丙,丙给乙转账 1 块,丙夸甲,甲转账给丙 1 块

最后甲乙丙三赢,而且

不用花一分钱

不用花一分钱

不用花一分钱

知乎用户 shengmai​ 发表

从统计学和生物学的意义上淘汰掉穷人,内循环就成了。实在不行再上点物理学的手段。

知乎用户 神宫寺铃香 发表

经济内循环的本质就是经济循环

经济循环的链条是生产→工资→消费 (时间 + 金钱)(生产盈利)→扩大生产→增加工资→扩大消费 (盈利)→……

你把工资砍了把花钱的时间砍了怎么消费?

政策保护 996 哦!

你看江苏的资本家有污点都不怎么需要坐牢了能放就放。。。

知乎用户 Stock 发表

我们不可能有内循环的,内循环的根本是有消费人群,但是我们连人都没有,你我也配吗

知乎用户 857412 发表

说出口,消费,投资然后扯一堆长篇大论的基本都是非蠢即坏。

实现经济内循环只需要一点就够了。

拥有更强大的社会生产力。

出口、消费、投资三驾马车全都是建立在生产力的基础之上。

之所以全球经济陷入困局,也是因为生产力停滞不前。

而做到内循环也并不是说中国要达到全球最先进的生产力,引领新一轮科技变革。

中国需要的先有国际分工下,获得上一级分工阶段的生产力,也就是说,实现内循环这条河,还是有石头可摸的,摸着日韩欧往前淌就是了。

别喷什么人才外流。

日本人才不去美国?

欧洲人才不去美国?

韩国人才不去美国?

所以他们之前都是靠着念力产业升级的?

先有产业后有人,先有梧桐后求凰,先有林子后有鸟。

知乎用户 盲目愚痴乌贼鱼 发表

说个政治不正确的,印度一亿人 12 亿牛马,牛马出力赚外汇,人在消费国外奢侈品是另一个循环,人消费国外奢侈品之外,在消费点牛马,牛马挣钱满足温饱,这是另一个循环。当然更具体一点是,公首头陀进工厂死命干活,刹帝利出口产品拿着美元,买买买。这是一个循环。刹帝利买买买之外没事找母首头陀开心一下,随手扔个公瘦头陀两个月工资,这是另外的一个循环。

知乎用户 EK GE​ 发表

首先,要定义是什么经济,如果是小农经济,就可以自然实现内循环,并且观察小农经济的特征,总结了一个特征,叫内卷。

如果是市场经济,那么从理论上都没有内循环的可能性,市场经济最基础的特征就是自由。

知乎用户 不可描述 发表

哈哈哈哈哈

知乎用户 略略略 发表

分配不平衡怎么玩内循环?能达到效果?

——小孩子不懂事,瞎说的,请各位不要在意。

知乎用户 头痛医脚 发表

一个字:提高劳动报酬!

两个字:提高劳动报酬!

三个字:提高劳动报酬!

四个字:提高劳动报酬!

五个字:那都不是事!

六个字:劳动者和官僚,选哪个?

知乎用户 晨曦的风 发表

外部原材料科技制约 内部核心问题上左右彷徨 目测搞不成

知乎用户 刘茂东 发表

不搞外循环,只要自己能生产研发制造就不要进口,除非必要否则杜绝一切可向外流动性资金。

知乎用户 链鼎资源笔记 发表

原创 顾鹏的读书笔记 链鼎 2022-03-23 08:12

![](data:image/svg+xml;utf8,)

国富民强:国家富有了,最后还是要落实到老百姓的生活品质上面。
我们国家改革了 40 年,国家已经极大的富强了。现在可以落实到老百姓的生活品质上来了。
怎么落实呢?
2020 年 5 月,中央首次提出 “内循环” 概念。
即 “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说得再明白点,老百姓之间加强消费了。
这次要谁老做领头羊啊?
当然,还是上海。
上海首当其冲首先提出:
“上海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引用:
2021 年,上海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8 万亿元,同比增长 13.5%,规模居全国主要城市首位;网络购物交易额 1.3 万亿元,同比增长 12.3%。全年新增首店 1078 家,同比增长 18.6%,新增首店数量全国第一;夜生活综合指数位列全国第一。
那么提到消费,如何实现呢?
你会说有钱就行。当然,但现在又是疫情,又是战争的,人心惶惶都想存钱。怎么才能让人们多消费点呢?
昨晚观察到一个现象,很有趣:

上海因为疫情导致临时居民采购,超市遭到疯抢。
上海人民的消费力那是杠杠滴。
不过这怎么让我想起了姜昆老师在几十年说的相声,里面老太太抢购几十桶酱油的段子了呢?
不过也好,老百姓多买点,钞票循环起来。国家就可以少印点。
昨天这一晚上,好家伙。
得赶上 2 个双十一了吧!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经济学家聂辉华:寒气终将结束,年轻人要锻炼好身体

今年8月下旬,华为创始人任正非较早在公司内部提出的寒气论在朋友圈刷屏,在大众中间引发了广泛的回响。 对于许多习惯了经济高速增长的80后、90后、00后而言,时下的挑战几乎是人生第一次经历。无论是大学生就业,还是职场打拼,亦或是部分行业发展, …

新闻细节看中共的撒谎习惯

中国共产党十九届五中全会闭幕,在会后的新闻报道中照例充斥着“充分肯定”、”高度评价”各种假大空的套话。在这种“既要……,又要……,还要……”的文体里,其实稍稍留意,就会发现充斥着各种自相矛盾的表述。 比如共产党吹嘘自己的“一带一路”战略取得 …

经济内循环是什么?

知乎用户 卞老板 发表 知乎用户 钰诺女子 发表 原作者:九边 原出处:微信公众号 / 这段时间热议的 “内循环” 到底是个啥? 原文链接: 这段时间热议的 “内循环” 到底是个啥? 这两天这个话题非常热,所以我专门开个帖子说下我对这事的理 …

经济内循环是什么?

知乎用户 星相大白 发表 我之前有写过一篇文章来分析 “经济内循环” 是什么,为什么要搞 “经济内循环”,以及“经济内循环” 带来的一些好处。 [未来有可能转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