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第一财经,投资者需做好不动产定价重估的积极准备,“积极做好风险资产价值重估的准备” 的社论 ?

by , at 29 October 2022, tags : 重估 房价 房地产 房子 点击纠错 点击删除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王克丹​​ 发表

本身就不存在的财富,双重杠杆支撑的繁荣,只有最后接盘者才需要考虑的事情,刚需的公共服务还能维持,而投资者靠的就是纸上财富变现,定价重估是影响很大的。

其实多数城市涨的慢时已经在替银行打工了,拿着 5-6% 的资金成本去炒 2-3% 增涨的房子,更何况是跌呢,还期待赚钱,这不是小学数学题么,现在连一线永远涨的信心都经历考验了。

知乎用户 王子君​ 发表

谢邀。

就是很委婉地又形容了一遍灰犀牛。

社论里给出了四个理由:

一,老龄化。

这个字词,人口下降是长期看空指标;

二,流动。

这个字词,人口流动是资产价格分化的加速器;

三,股市更完善,会和房地产争夺居民投资。

抠鼻鲁豫脸。真的吗?我国金融市场的监管水平真的能形成这么庞大的投资信心吗?

四,社保体系更完善,居民会减轻对房地产的储值保值依赖。

哈哈,你开心就好。

总之,社论最后总算给出了一句明牌:

“投资者需做好不动产定价重估的积极准备”。

问题是,这是句废话。

照央行的多份报告(城镇居民家庭资产负债情况和季度储户问卷调查),房地产既是我国城镇家庭的主要资产(占财富的七成),也是主要负债(也是七成)。

跟特么洛丽塔第一句似的:我生命之光,我欲念之火;我的罪恶,我的灵魂。

我国多数家庭的财富,实际上就是房价的增量,甚至不是现金。

因为很多家庭基于对通胀、不健全社保、子女独立、养老等原因,现金积攒到一定程度后,还是拿去买房。

而且还是负债买房,是背着还贷成本的财富。

一旦大范围出现 “不动产定价重估”,那纸面财富消失、资产瞬间转为负债,很多家庭就实质性破产了。

这句 “不动产定价重估”,说得轻飘飘,字面背后是山崩。

而且这事没法怪普通人。

土地财政,造成限制土地供给和鼓励托价;

城乡二元制弥散到土地财政上,就是学区房;

村里还在发一百出头的养老金,城里是确定延期养老,并推出了各扫门前雪的个人养老账户;

股市里监管日常缺位,企业大庄联手割割;

商业贷款体系里银行永不背风险,一切贷款,抵押物向房看;

民资和制造业少有的积累,看了一眼收益率后,乖乖向虚向房。

房价成了一场上下同步的循环盛宴。普通人想躲开这场盛宴的成本,最好的方式不是远离,而是尽早参与。

早进场、早套现或偿清负债,反而能早点躲开爆雷的牵连。房子没贷,爆雷炸不到你;起码有房,衰退期里熬的成本更低,甚至还能留点租金收益和抵押物。

自我强化的下沉循环。

社论里有句话我是字词的:

“房地产这一风险资产出现重估定价是迟早的事,且价值重估越早对经济社会的伤害和拖累越小。”

话对,恨晚。你看之前限价限得那么开心。

各地左手买右手的托价、行政干预限价、人为制造建设用地指标稀缺,都是出于私利而污染市场。

“今年要是赚得少了,预算一改,明年能花的就少了。百万漕工衣食所系,明年大建也要花钱,今年必须接着赚”。

都觉得污染一下不要紧,屁股可以留给后来人擦。

现在一句 “定价重估”,屁股留给所有人擦,毕竟多数个体没有对银行违约的能力。

我不敢给投资建议。万一亏了,再厚的皮也不够锤的。

但财政部前段时间发文,严禁各地政府通过国企购地方式虚增土地出让收入。(可以理解成严禁左手买右手抬价)

发完文后,无锡刚好搞了第四轮集中供地。这轮供地,地方国资拿地金额占比只有 33%。而前三次分别为 92%、55%、89%。

如果全国普遍严格执行财政部要求,那很多三四线的房价就彻底炸了。一些刚需买房的小胖友,务必记得观察本地的同类指标。


闲聊公号:王子君的碎碎念。

知乎用户 Deep Van​ 发表

1. 这话有点委婉,但按这地方的标准,已经是明示了。

2. 接下来,就请大家见证史无前例的资产负债表衰退吧,当年在日本已经演过一轮了,放在中国只会更大更持久。这也是我在知乎念经一样念了一年的东西。

3. 真是活几把该,用这种不可贸易品吸毒,遭报应不过是早晚的区别

知乎用户 从不毒舌可达鸭​ 发表

我倒是有一点不同的看法

房地产是灰犀牛这件事情,所有跟房地产有关的决策方恐怕都充分认识了;而对普通人来说,“不是所有房子都能无脑涨” 这点恐怕连对房地产最不敏感的人都该意识到了。

那么在这方面的吹风,不能说陈词滥调,也算不上振聋发聩、意义重大。

而意义在哪呢?

我想恐怕并不是对需求方的,而是对供给方的。

目前基于金融属性估值的住房,其高房价抬升了经济社会运行成本,压低市场的投资边际收益率,加剧房市的有效需求不足,使高房价很难维持,房地产这一风险资产出现重估定价是迟早的事,且价值重估越早对经济社会的伤害和拖累越小

价值重估越早对经济社会的伤害和拖累越小——反过来说,价值重估过晚,就会拖累和伤害经济社会。

那么也就意味着:

各地应把握住政策激励的头寸,避免过犹不及的诱多,扼杀当地经济的活力和透支长期的增长潜能。

显然这是今年无数地方正在做的事情,解除限购限售、开放户口限制、降息并提供融资便利,甚至暗戳戳地允许开发商以一定的折扣出售,如今已经到了亲自下场回购托市的地步。

多地政府为稳楼市再出「大招」,大手笔回购商品房,此举将带来哪些影响?

不是不能意识到,地方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叠加今年的经济局面和防疫支出,这种依赖只会更大;而另一方面,作为很大一部分金融体系的估值锚,稳定地价房价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但是_价值重估越早对经济社会的伤害和拖累越小_,过犹不及的诱多是要避免的;当地经济的活力和长期的增长潜能是要保护的。

这恐怕才是这个政策的核心。

至于普通人,我还是那个建议——没有什么当下立刻马上非买不可的刚需,持币观望死不了人。

知乎用户 雨雪雨雪​ 发表

就是想告诉你,房子我卖给你时,确实值这么多钱。

现在价格降了,是随着时代发展,自然的潮涨潮落,属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和我真的没关系。

所以

老年人不要妄想卖了房子去雇人养老,

年轻人不要妄想卖了房子去鹤岗躺平。

上车了还想下车?

知乎用户 佐伊 23​ 发表

前段时间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出了一个报告,截止今年 7 月份,易居 50 城中所有城市的住宅价格指数都在跌【这里要注意,此处的幅度不是房价下跌幅度,而是指数幅度,房价下跌幅度更大。“这里的房价指数是综合处理后的价格,其波幅会明显小于我们实际感受到的幅度,比如廊坊的实际体感累计跌幅为达五成。”】。

不仅是价格下跌,并且有的城市已经持续下跌好些时间了,“河南、贵州、山东三省主要城市房地产市场较弱。表现为廊坊和郑州的市场景气度最差,廊坊自 2017 年 7 月开始下跌,至今累计下跌 41 个月;郑州自 2017 年 8 月开始下跌,至今累计下跌 44 个月。”

另外,大家如果刷抖音,会经常看到各种房地产博主讲各地消息,一种常见的消息是:某地楼盘降价,业主不满跑去大闹。

这说明什么呢?这说明房地产价格一直在降,凡生活在其中的人,都能通过不同方式感受到,根本无需媒体多言。

但是,为什么《第一财经》这篇文章会引发大家关注呢?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事实上,像《第一财经》这类媒体,发文讲究一个政治正确,有些话题要么不说,要么就需和我党保持一致,毕竟 “研究无禁区,宣传有纪律”。

之前,正规媒体谈房地产降价问题都比较谨慎,毕竟这事关经济大局,还涉及地方财政。如《第一财经》般如此直白就差告诉你房地产要跌价了,我印象中相对较少。

这就是《第一财经》此文被关注的关键。在好些人看来,这篇文章可能代表一种态度,标志着房地产跌价不再是一个敏感话题,而是一个媒体可以逐步放开讨论的话题。

为什么可以放开讨论呢?有可能是因为保房价不跌,或者说软着陆,越来越困难。因此需要通过某种方式来吹风,让大家逐步形成一种心理预期,在某个时刻点房价真的出现较大波动时,不至于恐慌。而媒体逐步放开讨论,就是一种渐进的吹风。

另外,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下载易居报告原文自己看。报告原文见链接:

http://admin.fangchan.com/uploadfile/uploadfile/annex/2/4395/63205828ef07a.pdf

知乎用户 九乡河龙牙​​ 发表

首先必须要指出的是第一财经不是官媒,上海第一财经传媒有限公司创办于 2003 年 7 月,第一财经隶属于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SMG),始终致力于成为中国最具公信力和全球影响力的新型数字化财经媒体和信息服务集团。

其次我认为第一财经此番言论是很善良的,表达的已经非常委婉了,说成大白话就是劝一些人尽早卖房,尤其是那些还在相信新区、新城大饼的人。我为什么说第一财经善良,因为我所认识的炒房团在 21 年中旬到 22 年初就套现完毕,身边了解一些房产知识和信息的朋友同学也都在卖城郊房套现,只有完全不关注不了解地产信息和变化的人还在无动于衷。这就像投资受伤的总是那些存在严重信息差然后被套的股市小散一样。

知乎用户 洼地韭菜 发表

我读大学的时候,老师们课堂上还可以随便讲话,也没有学生可以去告老师。即使真有好事者,告老师乱讲话的渠道也没有,大家都认可老师在课堂上讲的,独立于其他的东西。

在这样的课堂氛围里,一个讲毛概的老师说过一句话,我记住了 20 多年。他说,一个体系最大的腐败,是语言词汇的腐败。

语言词汇怎么会腐败?当时不懂,后来结合实际情况,慢慢理解了。

语言词汇的腐败,就是它不能按照通识约定来表达真实的意思了,因为操纵、规避等关系,语言和词汇表达的意思,开始似是而非、大相径庭、离题万里甚至是非颠倒。

比如现在的 “我真是谢了” 表达的已经很感谢没关系了,甚至是愤怒。

而这个价值重估在这里的含义,也有这种情况。虽然没有颠倒,但是至少不是个积极的方向,翻译成人话就是 “有巨大的下跌风险”。

这其实是一个研究经济的共识,经济规模增长到一定程度,人口开始持续下降,经济增长率会出现下降甚至为负值,人口下降因素叠加,固定资产尤其是房产类,肯定也会下降。

但是,媒体用词很讲究,一方面觉得这个话题不报可惜了,另一方面又怕忤逆,最后只能在词汇上搞文章。

很多事情,就词汇语言表达上,就开始模糊……

知乎用户 奶包的大叔 发表

知乎用户 神秘启示录 发表

所以说,别随意嘲笑东洋呀。知乎现在有种风气,嘲笑东洋失去的三十年,断言东洋经济总崩溃,可上山的人总是这么无所顾忌,东亚东南亚有过经济奇迹的国度多了去了,别觉得就比别人强。

从现在开始,能够经济像东洋那样稳个三十年,熬也熬倒美帝啦,能做到吗?美帝欧洲各有各的问题,起码也熬倒了苏联,三十年无敌于蓝星,难道不值得学习吗?先达到敌人的高度再说。

有时候,实践及思想汇聚出新的理论,东亚东南亚超高速经济增长毕竟有先例,如今越南那样按部就班学邻居不难,可能不能走出比东洋更能稳住或者说苟住的新路,可是门大学问,这可能比改革开放需要调节的要素更多,探索总比跟随难噢。至于题干问题,东洋高位贷款买楼的各位,基本也还完贷款啦,这三十年这么稳,国民服从性或者社会保险性,难道不值得佩服吗。事物的普遍性及特殊性总结很重要,结合实际呢,哲学的指导性不能忘呀。其他不能细讲,平台也得顾虑,先要保障不删帖呗。

知乎用户 华夏英灵​ 发表

对于已经孤注一掷的人,他们能怎么准备,你说说看?个人破产是最后的仁慈啦,但这种政策准备,又不是个人能作为的。

对于上车早、早已没有了高杠杆在身的人,充其量做一做心理准备,不要因为纸面财富的得而复失,就过度影响了判断和消费。

对于投资者,好吧,也许聪明的投资者早就不会无脑 all in 了,而所谓的核心资产,又能有多少呢,门槛又能有多高呢?

告诫地方不要 “诱多”?嗯,某些表面光鲜的新一线、二线城市的某些行为被叫停,乃至某些人员被问责前,看都不看。人家也有理由,也有难处;两难中哪一个被证明更主要,可不就从这些姿态里来看嘛。

话说回来,整个金融体系无数的资金活动以房地产为标的抵押,维持着各行各业脆弱的资金链,真敢不维持表面的价格稳定么?

敢么,不敢么?

许多相互矛盾的压力共同构成了现在的结,哪一种压力占据了主要地位,还得看人的方面被如何处理。

对于持币观望的人,我想大概这年头也没人敢孤注一掷了吧。

知乎用户 无志青年刘敬梓​ 发表

真正的危机从来不会在多数人都意识到的时候发生

知乎用户 时代之 发表

房价允许跌了!

当前,房价上涨的预期已经被完全打掉了,9 月 70 个大中城市,房价下跌的占绝大多数。

但是,很多人认为房价不会跌。

而这个表态,意味着房价应该会跌,也也可以跌了。

当前,房地产已经遇到了天花板:

房地产大周期 20 年,这是大周期顶部,和之前的小周期回撤完全不一样。

人口面临负增长,这是 5000 年在正常年份头一回。

人均住房面积达到国际一流水平了,

居民杠杆率已经完全加不动了,大家都跑去存款了,甚至提前换房贷了。

实际上,我们的底线是不发生系统性风险,房价跌幅小于 30%,问题不大。

但是一旦跌幅大于 30%,系统性风险几乎肯定发生。

我是时代之,提供实盘、策略,祝幸福!

知乎用户 耳旁风​ 发表

这个投资者其实主要指的是银行,个人投资者算个小头。

过去银行杠杆加的太高了,躺着赚钱,房企开发贷赚一道,个人房贷赚一道,放出了天量信贷,推高了房价。过高的价格直接压抑了有效需求。另一方面高估的房价让银行高估抵押率,导致金融不稳定性增强。

目前能想到的比较稳妥的方式就是,逐渐提高首付比例,降低房贷杠杆,逐渐降低首套房利率,发挥金融普惠作用。房价下跌会刺破很多人的财富幻觉,但细水长流总好过直接躺尸。

知乎用户 Smith Ai​ 发表

结合这几天吹的风,可以看出房地产税应该要来了,那么这个价值重估指的就是税基,也就是参考价

根据既要又要还要理论,需要处理的问题有:

  • 补充财政收入
  • 新房保交楼
  • ……

首先,税收都是循序渐进的,并且现在经济低迷,所以房地产税大概率不会每个城市都收,且税率不会太高,不可能取代目前的土地财政,所以还是得保卖地。

第二,需求不变的情况下,要保新房,那么就要牺牲一下二手房。

如果参考价是目前市场价的 70%,那么首付就要 70%*30% + 差价 30% = 51%,后面二手房交易只会越来越难。

知乎用户 双泉​ 发表

这不就是家庭资产负债表缩水么?

我这几年嘴巴都快说出老茧来了。

知乎用户 乘海生 发表

这事儿嘛,很多时候普通人是该恐慌的时候不恐慌,现在又过度恐慌。这破文章放两年前,甚至一年前是价值很高的,放在今天就是马后炮。当人们恐慌 max 的时候就意味着最坏的时候已经过去了,这就叫做消息的反身性。

两年前我朋友问我手里有百来万要不要上杠杆再买套房,我跟他说你买个鸡儿 。现在不敢买了,我反而劝他去看看房子,从经济周期来看,本轮房地产周期的低点会在 2023 年末到 2024 年初出现。不要说我马后炮,关注我的朋友都知道我去年开始在知乎写东西就是这么说的。

实际上像楼上的某些答主所说像日本那样的资产负债表衰退,未免又刻舟求剑了。当所有人都觉得是个大坑的时候反而不会在这个坑跌倒,危机总在你意想不到的地方发生。

大众的信息是有滞后性的,比如去年下半年小圈子里已经在讨论今年房地产公司企业债大规模到期和美元可能的流动性收缩问题了,当时我知乎上还和一位大 v 讨论 fed 的加息缩表问题。关注我的朋友应该不会陌生。但是这事儿进入大众视野已经是大半年后的事情。

fed 去年开始加息,紧缩我国的外部需求的话,我国是有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然而加息拖到今年,有了一年多的准备时间,看上去很可怕,但实际上风险反而没有那么大了。

评论区有人问危险会在哪儿,我觉得弱兑换保证被穿透都比房地产这个风险更高。至于我说哪里懂的人自然懂。允许被公开讨论的都不是什么大了不起的事情,比如村镇银行,区区 400 亿,还比不上一次恒丰银行 1800 亿的暴雷,又比如停贷潮,都不过是毛毛雨

知乎用户 智慧熊​ 发表

前几天第 yi 财经发的有关资产价格重估的文章,或许不少读者已经看过了,虽然不是最有影响力的媒体,不过从官方角度,高房价的副作用已经被认识到,并且开始对未来房价的大规模下跌进行吹风了。

和读者私下讨论,他说:他感觉降低房子的商品属性对整个市场来说未必不是一件好事,解放出来的资金可以去滋润其他行业。

对此,我做了一个比喻,房地产泡沫发展到后期,就像​一圈人打麻将,打着打着,发现不过瘾,就把赔率调得越来越高,而且不断吸引围观的人也跟着压上筹码。然后还是不过瘾,又把高利贷喊过来过来给更多没钱参与游戏的围观者放贷,支持更多的人来玩儿。但是无论怎么玩,都只是财富的转手而已,没创造出新财富来。反而吸引了太多人参与玩游戏而耽误了回家好好搞研发和创新的时间。

如果这场麻将结束了,大家回去好好工作,然后把赚到的钱用于消费,消费又带动生产的发展和技术的创新,经济重回活力。所以这是好事呀,不必像一些人担忧的那样,钱从房地产出来,进入了实体消费领域,会导致物价的上涨。把赚到的钱用于消费,改善生活,原本就是正常的经济循环,只不过之前被高房价吸走了而已。没有这个吸金池,经济也不会如现在这般低 mi。

知乎用户 pure 日月​ 发表

第一财经这篇社论隔靴搔痒、浅尝辄止,根本就没有深入 “论一下” 最重要的。

建议某些不清白的人在 A4 纸上认真默写 “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和“规范财富积累机制” 各一万遍!

这是两个层次的东西,目前市面上并没有深刻解读,都是浅尝辄止而已。

为何如此?

聪明人不需要解读就清楚明白其中内涵了,笨蛋你无论怎么教育也白搭。

本文的目的就是扫清网络上的各种杂音,给房地产税正名,从根本上夯实房地产税的合理性与合法性!

  • 没有房地产税,房地产就失去了自调节。一些人就可以肆无忌惮地囤积居奇、漫天要价,中介则为赚超额佣金、利用信息差推波助澜。
  • 房地产税将是削弱房地产金融属性大杀器,也是打击泡沫的有效武器,是我国第二次分配的核心调节方法,利于共同富裕。

我以前总结了房地产税改革有三大作用:其一是最大程度限制金融属性天花板,其二是缩减贫富差距(现在是共同富裕);其三取代土地财政死局!

房地产税基本和我历史分析路径一直,有历史文章佐证:

(1)18 年 4 月我发布第一篇综合信性分析中国房地产的文章,字数不多,但都是核心点。其中就包含了对房(地)产税的分析,现在看还是一针见血。

(2)关于【房地产税】分析文章我过去三年写过很多篇了,详见公众号【悟空新之助】(目前暂无法关注),您可以按照下面操作步骤去公众号搜索房地产税相关旧文。

(3)看房地产分析文章,没看我的,看再多也是白搭;已经看了我的,看其他人就纯属浪费时间。我就是一支军队,房地产分析,看我足矣。

1、写在前面

本文是系统性梳理,以下的内容是我过去三年房地产版块下的房地产税分项思考的总结。我最早系统性开始写房地产是 18 年 4 月(文章链接《https://zhuanlan.zhihu.com/p/34771949》),如下截图,至今这些观点依旧一针见血比如:

  • 房(地)产税直接目的不是为了降房价的,其直接目的是为了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地方财政收入最终也是用在了社会公共设施建设、维护,社会正常运行等,可以说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 虽然房(地)产税的直接目的不是降房价,但是他的间接功能具有强烈的降房价属性(增加持有成本,极大削去金融属性,扭转供需天平)。

一年后,依据 18 年 4 月分享到知乎的那篇文章,我在 19 年 3 月又丰富了一下,在公众号分享了一篇文章《站在 2019 年看——中国房地产最后的五年》,该文有述:

因为房地产会在接下来的五年内急速没落,因此房产税会很快推出以履行它的历史使命,大概率两年内出台,因为根本没有时间拖延。——2019 年 3 月

2019 年到现在,刚刚两年,我相信,要不是疫情缘故,20 年房地产税就落地了,是疫情延缓了房地产税的落地速度,但也没关系,我还是完全命中了。

【11 千字深度分析(典藏版)】房地产税的合理合法性、征收方式、70 年产权、租金影响等关键问题剖析!

暴富也不是随便一个人接得住的,人的财富最终还是与其认知成正比。

有些人毫无自知之明,自己那烂认知水平好意思整天做梦发财、暴富。

每次看到金融投资、理财下面的一些求人带的评论就搞笑,一群认知不清白的居然向诈骗犯镰刀讨教致富门路。

不切实际的梦想只会被人利用割韭菜,目标越是不切实际,软肋就越大,随随便便就可以被人利用割韭菜。

笨虽不富但不足至悲惨,贪才是悲剧之核!即笨还贪,死不足惜。

请大家知悉,不要被假冒伪劣账户欺骗了,防迷路请关注【悟空择善固执】

知乎用户 看烟火不嫌事大 发表

不就是房地产拖不住了吧。

准备想放弃维持房地产资产价格的意思啊。

做了很多事情,但是失败了。

这个对比日本来说很好看啊。

中国房子是 18 年出的剧烈问题,

毕竟 19 年恒大出来了问题,那时候大棋党想的是能否把泡沫让百姓再抗一抗,再苦一苦老百姓。20 年有疫情,发现百姓消费降了,扛不动,那只能限制一下危险房企,

2020 年 8 月住建部出台房地产行业融资管理新规 “三道红线”,将房企划分为 “红、橙、黄、绿” 四类。位于红色区域房企有息负债规模增速不能增加,位于橙色区域房企有息负债规模增速不能超过 5%,位于黄色区域房企有息负债规模增速不能超过 10%,位于绿色区域房企有息负债规模不能超过 15%。

让金融机构快一点跑吧,毕竟风险都说明了啊。

绿的

然后是普通房地产投资者,沉迷于过往的或者前面人的投资经验,无情被市场血洗,导致期房穿仓,欠银行的房贷钱,房子也没有了。最终导致了民企开发商的期房基本崩盘了。这个不知道怎么能全国约多俗成的说,期房这种期货穿仓这个银行没有责任的,毕竟爆仓银行不需要期房投资追加保证金吧。

毕竟普通投资者怎么能玩的来期货(期房)这种高风险投资,那只能买央企国企的期房,那央企国企期房接盘无数地方政府的目标,也是负债累累。有理智的投资者,累了,这个东北大下岗的国企又不是没有见过。

房地产失去了金融带来的属性,那就是爆仓时刻啊。毕竟很多时候房子如果是投资品,肯定不能算细账啊。毕竟十年如一日的投资,带来的巨额资金,让房地产泡沫原地升天了 。回归现实的情况就是,房子按照租金计算,房子一年的租金可以用房子现在资产的利息租 2 个这样的情况。你涨房租,那就是大家都不租这里啊。毕竟来打工是来赚钱的,不是来亏钱的啊。

那房子资产估值降一半很合理吧,那 16 年上车的只想打爆这些空军的狗头,我贷的款现在需要还的还比我房子价值高了,那我恶意逃债行不,那银行只能含泪法拍➕失信人上着吧。法拍房增多,导致市场上房子供不应求,继续加大房子资产估值下降的力度,那房子越多人恶意逃债。进入螺旋下降循环,

这种导致的情况就是 1991 年末至 2005 年末,日本 6 个主要城市土地价格指数跌幅达到 76%。其实时间跨度在拉 10 年,日本房子还是升值了的。对比中国,如果拉到 15 年以前,按照 14 年的房价计算,10% 的增幅会是多少。

北上深 3 万多,广州杭州也才 1 万 8 千多了。成都那时候才 8 千房价啊。

那种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境界犹在眼前。

马上 15 年,就是房子即将面临崩盘的情况,这个马上开始大规模的政策救市,导致了房地产泡沫的继续扩大。

知乎用户 光暗 发表

真衰退起来不可怕,人的适应力很强,久了也就麻了。真正可怕的是进入衰退的前夜,那时候人们认为不会发生衰退或者至少不该是现在发生,而人们的身家也早早的都投入这个游戏了。

不信,可以参考国企大下岗的时代。

风险来临,缓冲是永远不存在的。

要是有缓冲,还叫什么风险?

国企大下岗是对中国经济的第一课,那房地产危机就是对中国金融的第一课。

每个国家都是这么过来的,中国也不例外。现在唯一的问题是中国要付出多少课时费?该什么时间付?谁去付?这个问题看上去简单,但一个操作不好,就是大问题,从二十年前(炒房)到三十年后(还贷)大问题,关乎着千千万万户居民未来生活甚至人生道路的大问题。

现在风险评估还重要么?早干什么去了?

知乎用户 ZT135 发表

文化人就是不一样,房价下跌都能这么说

知乎用户 mdlhdeutsch​ 发表

这问题看过我文的人应该都知道吧。在中国整体产业升级转型的大背景下。主要特征就是分化,房地产在大分化,我已经说了,基本也点出了方向。至于实体产业,我几个产业也很明确的说了吧。所以 这不是问题,本质在于选择。相信中国还是润。因为 这些事就是明摆着,就是从新定价的过程。因为 连底层增长的逻辑都变了,大家还想用以前的逻辑套发财的捷径,本身就是错误的。

我前面的回答就说过了 2023 年就是中国互联网经济的滑铁卢。可是就是一堆人死抱住不放。不信的多翻翻我前面的高赞回答。熟悉我的给他们提个醒。大厂怎么样,这个那个的谁是大厂,风头都变了。现在是新能源。大厂都是基于美国逻辑产生的。新能源不是,或者说不全是。这是我们真正要支持的。看看和新能源相关的我们多少做到第一了,再看看互联网 出去东南亚哪个走出去了。

我不是说互联网一无是处,而是说的商业逻辑。我们需要的是不依附于美国的商业逻辑。谁与谁脱钩呀!是中国要与美国脱钩。看不明白的永远明白不了。

很多人到今天都是浑浑噩噩的,真正掀桌子的是我们呀!不再遵循原有的美国主导的世界规则。你们可以查查 以前是什么样子的,现在中国做了什么。大家习惯于我们自己创造的悲情当中,其实 人家都怕呀!中国要抢饭碗!!!这才是真正的表述。就哪欧洲讲,谁可靠呢?当然是美国 二战后美国真金白银砸的马切尔计划,实实在在棒了欧洲人过上了好日子。

逻辑是个好东西,很多人喷的时候就忘记了。就是 美国人不会颠覆自己,哪是谁颠覆了美国人的所谓世界秩序呢?俄罗斯吗?是不是玩呢!它一直遵循西方的玩法!别不信呀!仔细捋捋 它是怎么走的。

知乎用户 江下白 发表

那你倒是开始啊,别光喊了

知乎用户 who7who8 发表

第一财经社论,又不是人民日报的社论,没有那个高度也没有那个广度。主要给那些爱投资理财的看的,这些人才会有几套房和一堆房企的债。对绝大多数的普通人而言,刚需房的本质是居住,即使价值重估也是用来住的,买房的时候就对贷款是有心理准备的虽然不会降,但也不会大幅涨。

深入想想如果投资者不动产不好卖了,那么土地拍卖也不好卖了,到时候打起房产税的主意,那么投资者不但面临价值重估还要面临继续投入,那就真的一茬一茬没个完了。

知乎用户 Lex Finance​ 发表

曾几何时,很多人也高喊过 “你什么时候见过土地流拍”,可后来呢?

一切都不过三两年之间,那些你以为雷打不动的事情都正发生着巨变,正如今天我们看房价。

很多人包括各路财经大 V 都曾经表态过:我们走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西方那一套经济学理论在这不适用,人定胜天是自古以来常有的事情,所以房价不会跌、也不可能跌,即使现在小幅波动,但拉长时间看也一定增长。我不知道到今天为止,还有多少人对此深信不疑。

人都是趋利避害,俗一点就叫屁股决定脑袋,那些到由始至终都深信着楼价飞天、并且还努力让其他人认同的人,八成是因为要么手上拿着一套套房子、要么是因为做着和房产相关行业。

在此没有要诋毁谁的意思,但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这种自然界的规律是不可能轻易改变,更何况单单只靠一两张 A4 纸的努力。


说回问题本身,有人说第一财政的文章,不过是个别媒体观点,一家之言不成气候。我想说,在之前稳定楼价的活跃气氛阶段里,某些楼盘或城市哪怕只是初露降价意愿都立马被严厉喊停,换作是半年前发出这文章,恐怕不足 3 小时内就会被和谐。如今居然可以留存在网络超过了 3 天,说明什么?

说明被默许了。

除此之外,再结合这两天国考中税务系统招收人数突破新高、赤字率翻倍 以及 之前会议报告里 “规范财富积累机制”,这一切都在指向着三个字——房产税。

今天的环境已经和 2 周以前不再相同,如果说之前推行还有内部阻力的话,那么今天的管理层已基本已经没有不同意见的可能。不展开说。

再次回到问题本身的 “定价重估”,向上重估没有需要做 “积极准备”,所以只可能是向下重估。而为什么需要向下重估,根本原因不在于近一年来房市表现的惨谈(包括一二手成交价和量、以及房企端的投资)和延续,而在于对即将发生事情的提前预判。

无论是你看烟花、放烟花、或者就是烟花本身,应该如何应对,我想你心中自有答案。

祝君好。

知乎用户 几米的部屋 发表

不动产定价今年已经在重估了,问题是,还要重估到多大幅度才算到位?

地产寒冬中,大家都是一根绳子上的蚂蚱,房企,施工单位,银行,买房者,谁又没有重估的心理准备呢?

在这样的时间节点,这样热烈胜利的氛围中,第一财经发这样的社论,究竟是意欲何为?

借用高育良书记的一句话:

不利于团结稳定的话不要说!(狗头保命 )

知乎用户 娟娟 发表

保房价发现汇率炸了

而且销售面积跟本没拉起来,没人接盘了。

之前每周都有政策,现在没了。

等于是看出来了,保不住,还不如掉头回去保汇率。

日经如果算上汇率,也等于腰斩。

知乎用户 Marshall 发表

补充一个点,第一财经实际控制人为上海市国资委

知乎用户 五利 发表

古今中外,核心城市核心地段都是优质资产。这是经过几千年实践经验而来的。第一财经的标题比较模糊概念,博人眼球。

我的看法是以后城市分化大趋势,强者越强,弱者越弱。人口逐渐向高能级城市集中。全国上两千万人口以上大城市房子升值没一点问题。

知乎用户 大巧不工​ 发表

我不能理解这些社论,也不能理解现阶段的资产暴跌的看法。

凡事看过东南亚危机中的经济危机传导方向以及过程,最后的结果都会知道,真正打倒各个东南亚,韩国的,并不是第一波的外汇危机,外汇危机,顶多就是开胃菜,敲门砖而已。

真正让这些国家翻车,彻底失去未来的,则是坐困愁城下,不得已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严苛条件,最终导致本土企业不能自救,不能他救而破产,导致证券公司,银行等核心资产在黑天鹅的暴击下,极端环境中暴跌,被花旗银行,瑞士银行低价入手,最终成为美国等西方国家的附庸,成为西方国家红利与福利的来源之一。

这才是金融战中最可怕,最核心的目的,也是美国不惜一切代价,拼了命加息的原因,它在乎的是,加息背景下的各国撑不住,国内各项资产被打崩,打垮,然后签下城下之盟,易手对方核心资产,再享受对方再次起飞的红利,为自己解套。

所以你就能理解美国 31 万亿国债算什么,每年高额的利息支出算什么,总归有解套的办法。

当然,国内资产价格暴跌,全民被洗劫一空,沦为给国际资本打工的境地。

大家就只能在金融败战以后,给对方输送自己的血汗。

自然你就能理解为何美国还有加息的上限,加息的空间,它的目的就是瞄准你的核心资产的崩溃为代价,不惜【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因为只有活着才有一切,死了就什么都没了**。**

所以你才能理解德国为何要默许中资入场,带队来中国,去乌克兰,都是为了给自己长一口气,都是为了不率先倒下,成为被瓜分的对象。

日本如此诡异的局面,都在苦苦支撑,没理由我们先自戕,率先认输的道理,这都是些什么混账逻辑

都什么时候了,说话难道不看看背景,看看时候?

相比于经历两轮完整牛熊的股市的股民,情绪稳定,楼市,土地等主要资产的走势更像美国的牛市一样形成了长期牛市的态势,这个关键档口要是沉了,就别怪接连这个资产上的所有游戏一起玩完,产业一起报销,大家一起完蛋。

说话真的要复盘,要看场合的,不是什么结论都可以套的上去的。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各位,有些话还是积点口德,真的要到那一步,你真的会后悔,没有地方后悔的。

知乎用户 Leonardo​ 发表

这段时间看房,很有感触。

看上一个挂牌 500 万的房子,中介跟我讲税很高,仔细一问,当年零几年的时候入手价不到 100 万。合着差额的 20% 都打算给接盘侠承担。

对面小区,20 年刚疫情时候 4 万出头,差一点楼层 3 万多也有。最近看挂牌价 6-7 万,合着 2 年不到涨接近一倍。本片区新房价格 4-5 万,奈何积分不够。(距离市中心 28km)

地铁下一站,开盘 4 + 的房子,变二手了直接挂出来,6-7 万出。

上海二手房市场都在寻找这样的接盘侠,能首付 200 万,月供 2w+, 持续 30 年,接盘跳涨一倍的价格。

哦,忘记说临港了,离市区 70 公里,距离相当于去苏州了。楼面价 8000+,开盘价 3W 多,推盘无限量,这是要套死 20 年的节奏。

纽约离市区 30 公里外的房子也就 2W-3W rmb 一平,东京 23 区之外的房子也相当便宜。

感觉人民广场 30km 圈外,跌一半都是轻的。五大新城的新盘就更是坑,5w + 的松江,为啥不去二线城市核心区?就凭一家三甲医院和无数菜小还有拥挤的 9 号线?

知乎用户 满城全是黄金甲​​ 发表

高格调表述:不动产定价重估、风险资产价值重估

大白话表述:房产价值重估、房产泡沫破灭后的价值重估

隐晦的表述了:房价过高,目前出现无人接盘的现状。

暗示了:房价大概率下跌的未来逾期。

知乎用户 萧萧​​ 发表

这个社论很有趣的地方,在于那个 “诱多”。

那个 “诱多” 太精髓了。

已经道明了地方政府,有房韭菜,无房韭菜之间的关系——庄,多头散户,空头散户,

只有庄股才能用诱多这个词。

以及房地产的本质——庞氏游戏。

话说回来我觉得房地产税要开始收了。

因为卖地卖不出钱,为了平衡开支就会收这个税。

刚上车的多头最可怜,土地让出金出了一大票,房贷还没还清就开始要交税了。。。

实话说我长沙有两套房,老家还有两三套。但对房价暴跌以及收税没什么感觉。

知乎用户 强哥 发表

首先,第一财经不是某家自媒体,是上海文广集团 (上海国资委控股),广州日报,北京青年报的联合品牌,所以这几家背后是谁,应该不用多说了吧。

其次,对应规范财富增长机制的大环境,对房地产的重新估值,可以理解为会大涨价,也可能是大跌价,配合当前环境,大跌价的可能性非常高,如果只是 3-5 个点,就没有必要重新估值这么大动作,至少这个幅度会 20% 以上,才会需要资产重估价值。一般我们把 20% 以上跌幅叫崩盘。

最后就是这句:“房地产这一风险资产出现重估定价是迟早的事,且价值重估越早对经济社会的伤害和拖累越小。” 那就有意思了,说白了,长痛不如短痛,晚点跌只会有更多人破产,更多人间惨剧。

话说到这个份上,房价的大变局已经是呼之欲出了。

知乎用户 Tanlislee 发表

城投也兜不住,房产税和土地转让金并行。

知乎用户 旋律 发表

字面上看,这就是为了公平正义,为了普通百姓啊!你们这帮炒房的、有房的都爽了,让勤勤恳恳的老实人吃亏。所以,房子股票之类带来的的非劳动收入不应该太快太多,那顺理成章地就是收房地产税、资本利得税了。

这话对不对那?应该说是对一半、隐藏了一半。首先说,侵蚀全体国民最厉害的还轮不到高房价,而是通胀。

而且我国的通胀还格外具有隐蔽性,是因为反应通胀的 CPI 指数本身就太失真了。根据过去 40 年官方 CPI 的数字计算,过去 10 年物价只涨了 23%,过去 20 年涨了 64%…… 这和真实感受简直是差了十万八千里,就是侮辱智商好不好?!其余的你自己看吧,反正只用了官方 CPI 数据,如假包换。

我这篇文章里有更详细的数据和分析。

旋律:房价和中产阶级自救之六:通胀是多少?如何解读 CPI?(1)

**其次,**光说房子股票等资产升值不能太快了,有法律或者伦理上的依据吗?凭什么这么说?那些买房的、买股票的人哪个违法了?是漏了税、还是害了人?房奴省吃俭用还房贷、股民十年九套牢、关灯吃大面得时候,你咋不说不公平呢?

明明是政策原因导致国进民退、资金空转,民间不敢做实业,房产税遗产税又不到位,可不就是房子涨价,屎盆子还老想扣到老百姓头上。

为啥房产税遗产税又不到位的?您以后连私产都不准备承认,当然现在不能收那俩税了。要不以前都收那俩税的,为啥又在极左时代给取消了呢?

根据论文统计,1990 年至 2011 年国内累计从 A 股拿走 4.3 万亿元,向股民分红 0.54 万亿元。

中国股市 21 年融资 4.3 万亿累计分红 0.54 万亿元 - 百度学术

更整体的数字和上述结论没啥区别,不傻的人都能看出来,股市就是抽血机、屠宰场,这事儿你咋不呼吁呢?

也有数据表明,中国老百姓的买新房的房款里,税收就已经占了 50% 多,举世罕见。现在你又惦记着收房产税。加税加佣当然可以提,国家就是一个阶级统治另一个阶级的机器嘛!但是房主股民都是在法律框架里做的事情,你走个形式,也得按法律规则来办吧?

没有法律依据就说他们的私产有问题的话,就跟我红口白牙就说第一财经净胡说八道一样,对不?

我还有句话放这儿了:啥都想着多吃多占、吃干抹净的话,最后可能会咽不下去的。

旋律:房产税试点慌什么?捋一捋基本逻辑

知乎用户 我没有钱哎 发表

定理一:内债不是债,内债是税

定理二:四人麻将至少有一人输钱。

定理三:左脚登右脚不能上天定理。

定理四:婆罗门不割肉定理(原 “再苦一苦百姓定理”)

定理一(内债是税)

原 ZF 部门债务属于内债,也就是 RMB 债务,与外债不同的是,外债无法通过印钱来解决,内债可以让房地产开发商借钱买地建房,抗下 ZF 的债务,接着老百姓借钱买房,抗下了开发商的债务。内债变成为税,加在了韭们头上。

定理二:四人麻将必有且至少有一人数钱

麻将桌上,有 ZF,有银行,有开发商,还有你。

ZF 说我赢钱了,你看我拿到了土地出让金

银行说我赢钱了,你看我拿到了利息。

开发商说我赢钱了,你看我拿到了利润。

你说我赢钱了,你看我房子增值了。

定理三:左脚蹬右脚不能上天定理

老王是买面粉的,老许和老孙是卖面包的,现在面包滞销了,老许和老孙不再买面粉了,老王让儿子小王买面粉,冲冲人气。问老王家今年挣了多少钱。

定理四:婆罗门不割肉定理(原 “再苦一苦百姓定理”)

定理四各位自己理解吧

各位用父母前三十年财富以及自己后三十年财富,默默抗着鼎。

结论:当土地财政不能继续的时候,房地产税一定会来。

知乎用户 ARPK 发表

我比较认同第一财经本次的观点。

不多说了,这东西说太多次了,嘴都快说秃噜皮了。

另外,房价对于地方和国家都是想保的,但是保不住了,已经保了十几年了,再保也保不住了。

知乎用户 磨坊楼居士 发表

1. 第一财经是地方媒体,而且即使是所谓的央媒,这从佩洛西到现在才被涮了几天啊,就在这儿又因为听到了老大哥电镜中含混的声音而高潮;

2. 三十年的土地财政和 “制造业创造外汇 + 金融业创造信用” 这个系统是相互支撑的。目前,外汇告急了,不赘述。信用就是超发货币,这东西原来一直沉淀在地产的,现在没有盘子吸纳了,而外汇告急对其超发能力又是新一轮打击。可问题是不放水就是死,而加息死的更快。如果地产彻底给搞死(其实已经半死不活了,过去的实践证明靠央企国企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未来也不过是局部续命罢了),那面对超发压力,无非就是金圆券还是双轨经济又或是第四帝国的选择问题,当然也可以按顺序全选。

3. 最后加一点。从这地方历史上看,系统性社会危机,注意这次是社会危机,来临的时候,往大城市跑还有一线生机。

知乎用户 南猪 - 巨能吃 发表

终于要等到了吗?

大家都知道这一刻迟早要来。

但只是一个财经媒体,我不敢信。

没人可以精确预言未来。哪怕未来如此清晰。

巨大体量带来巨大惯性,崩溃不会立刻发生。

钝刀割肉应该是常态。

知乎用户 安吉丽娜圖图 发表

第一财经社论,是对谁说的,这件事要搞清楚。第一财经不是中央政府的机构,它看上去更像是某个地方政府的喉舌。

听众包括:各个地方政府,各个地方银行,各个金融机构,普通老百姓。

听众不包括:国家所有的银行,国家政府。

这个事实必须搞清楚:第一财经是没有资格写社论给国家的央行和四大行的,这是本文没有写出来的核心内容。第一财经,代表了某一级别的地方政府,发声。明白了吗?

某个地方政府,通过第一财经,向 (投资者) 其他地方政府,其他地方银行,开发商,购房者喊话,明白了吗?

喊话的内容:资产价值重估,翻译成人话就是:我的房产增值,你的房产贬值。

有些评论迫不及待提到房产税,实在是太跳跃。有几个公开的秘密:

第一,开发商会死掉很多

第二,留下的开发商需要股权变更

第三,流动性压力全在地方政府和地方银行

第四,房价不会涨

基于上述事实,结合第一财经的资产重估,我们可以得到第一财经的真正想说的,就是:

第一,引导老百姓应把资产转移到没有流动性压力的城市

第二,地方政府不要再扩大自身的负债,没用

知乎用户 财富巴巴 发表

通篇看下来,就是在委婉的说,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房价是下行趋势。下面解读下这篇简短的社论。

1. 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

在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等三重压力下,如其他风险资产一样,房地产面临着一场显见的风险定价重估和投资逻辑重塑。

需求收缩:就是我最近经常问大家的一个问题,刚需都去哪了?如果我告诉你,2021 年底和 2022 年底贷款 300 万买房,利息差 100 万,这个时候刚需都懵了,2021 年底的我,还是刚需么

供给冲击: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 年 9 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 54333 万平方米,同比增长 8.1%。其中,住宅待售面积增长 15.6%。天量二手房、老破小老破大,待竣工的期房,现在是妥妥的买方市场。

预期转弱:这个没什么好说的,房价一直涨的预期早就被打破了,现在糟糕的是,对未来收入的预期不明朗,以及对 xx 防控的预期不明朗。

2. 不谈金融属性,谈居住属性

社会结构和整体风险偏好,都出现新的调整,住房的居住属性已通过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两个途径得到强化,金融属性则开始褪却。

自上而下,就是老生常谈 “房住不炒” 了,政策是不可能在短期内有转向的;自下而上,这个属于内生动力,是长期决定性力量,其中,老龄化少子化冲击着未来的房地产市场,简单点说,就是你这些房子想要赚钱变现,卖给谁?没有流动性的资产,就别谈什么金融属性了,鹤岗几万块一套房你会买吗?你不会。

多说一句,需要的时候谈金融属性,不需要的时候我们就谈居住属性,需不需要其实不是你说了算。

3. 租售比需要回归理性

区域发展不均衡和区域竞争,在加速人口流动的同时,使人们开始调整对住房内生价值评价指标,即住房内生价值愈发基于房租(或虚拟房租)的贴现,而非基于房价上涨预期。

现在不仅人才在内卷,地方和地方之间也在内卷,国家也在继续推广 “都市圈” 的概念,所以未来人才的分布并不会越来越集中。深圳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高房价倒逼年轻人才 “逃离” 深圳、倒逼企业“另寻他处”,正在发生。

在这种背景下,你再看看现在一线城市夸张的租售比还怎么维持?具体数据,可以去看下任泽平的文章《全球一线城市房价比较:2022 新版》,里面提到:

在考虑持有成本后,以使用面积算,纽约、伦敦、东京市中心房价收入比分别为 12、18、12,北上广深分别为 55、46、35、32,纽约、伦敦、东京市中心租金回报率分别为 2.5%、2.5%、2.1%,而北上广深分别为 1.5%、1.8%、1.3%、1.0%。中国内地一线城市绝对房价、相对房价依然位居全球前列,全球前十大高房价城市,中国占一半。

4. 高房价拖累经济发展,必将回落

目前基于金融属性估值的住房,其高房价抬升了经济社会运行成本,压低市场的投资边际收益率,加剧房市的有效需求不足,使高房价很难维持,房地产这一风险资产出现重估定价是迟早的事,且价值重估越早对经济社会的伤害和拖累越小。

作者说的很委婉了,就差直接说 “高房价拖累经济发展” 了,就差直接说 “房价肯定要继续跌” 了。

可以说,现在很多城市的房价,基本上脱离人民群众的收入很远,这几年很多人强行上车,实际上已经透支当下家底,以及未来几十年的可能性。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有稳定的收入,不是每一个人生活中都没有意外的。高房价绑架了你,你拿什么去抵御风险?

所以必须 “重估定价”,才能释放经济活力。


最后,说下这个 “社论”,它本质上是一种舆论工具,这篇放在第一财经这种媒体出来,只能说是试试水,威力不大,你说是一家之言也罢,危言耸听也罢,至少它是一种声音,某种程度也是官方放出来的一种声音。听不听,怎么听,自己判断。

知乎用户 大王 发表

太简单了,这不就是个杀猪局吗?

2014 的时候,外汇储备达到了近 4 万亿美刀,风景这边独好,我国经济步入辉煌,决策层志得意满,决定逐步放开人民币汇率,进行汇改尝试,结果 2015 年一年跑了 1 万多亿美刀,人民币基础货币随之减少近 7 万亿,闹出了钱荒。没有办法,央行只好搞了麻辣粉酸辣粉,向市场注入流动性。

明明知道未来房地产必然下行,但是由于当时维持经济增长的需求,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因为怕当时的国内资金都跑到国外去,所以 2016 年涨价去库存,让老百姓加杠杆,老百姓的钱都买了房子甚至是期房,自然也就没钱换美刀了,汇率和外储就稳住了,房地产产业链还能维持,地方也有钱花了,就类似于股票高位派发,让股民们高位接盘。

现在房地产的价格已经维持不住了,而且也不想维持了,因为该买的都买了,没买的也买不起了,所以就要让房地产价格自由落体回归合理价格,进行资产价值重估了,谢谢你加杠杆,谢谢你顶缸!拿着天天贬值的房子慢慢还几十年贷款吧亲!

知乎用户 豌豆射手 发表

银行有国家收购注资摆脱破产的命运,撑过去杠杆周期。

这两年掏空六个钱包上杠杠去买房的穷人,那你要凉了。穷人是不具备逆周期抄底能力的,无论是经济上还是心理上,而且前者的波动会放大后者压力,更别说有人是高位接盘的。

知乎用户 寂静的胖子 发表

好多人表现的都是从今天才开始看世界,好多人表现的就像是从来没活过就出生在了今天。

拜托,看看中国银行业的对于不良资产的剥离,看看承接这些不良资产的 amc。看看中国银行业的发展和改革历史,看看每个阶段剥离的不良资产的规模,看看后续,不要表现的从来没见过类似的处理好吗?

再睁开眼睛看看,中国银行业居民的长期贷款的总量 — 这个一般认为是居民的房贷规模相似,再拿这个数据和国企央企的一年利润总额去比较下。然后参考银行剥离不良资产的路数,去想想。

在看看什么是租售同权

回看下几年前的关于安抚民资的那个会议内容,都是公开的。

看看各地政府在什么阶段提建设廉租房什么阶段提收购房子做廉租房。

再看看,日本央行购买了多少日本企业的股票和债券,在看看美联储购买了多少债券 – 里面的企业债和房债有多少。

这次的不动产重估早就进行了,而且这次调整从来都是公开透明的,每年都拿着大喇叭告诉所有人这次不动产是认真的要调整了,早就通过各种办法把危机的爆发拉长拉平缓了 — 如果不知道看美房市场。

真的让我奇怪的时候,一些高赞真的表现的好像今天才开始睁眼看世界一样,不都是早就明牌的事情吗?

别说什么人口老龄化,少子化,这些问题,美国都有。

美房的市场 不用太远 从 2006-2022 这个阶段去看看,发生了什么,怎么解决的,现在如何?

发展才是硬道理,稳定压倒一切,难道都不理解这两句话的意思吗?至于表现的那么奇奇怪怪?

而且,不动产价值重构的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这些不动产的在抵押问题,不过在抵押的资金用途,谁心里没数?至于单纯的一房还房贷的,用 20 年期计算,自己算算,有多大的降息空间?20 年的房贷种的本金和利息的构成比例如何?谁心里没数?

这种一房的,当做不良资产,直接打包给新的 amc,然后这个新 amc 有全牌照,通过大幅度的降低一房者的房贷利息 完全可以抵消房价下跌的幅度,然后不动产的重构的五到十年就可以平稳渡过了。至于表现的要炸了一样?

对,现在确实有的群体要炸了,就是通过在抵押的人群的资金并没有起到预期的增值,然后有房产被回收的风险,但是这个规模有多大?去和国企上缴利润比一比,然后考虑下,国家的性质,是不是可以给入城打工的人群提供廉价租房搭配租住同权,是不是可以解决一部分人群的公平问题?

都表现的正常一点,现在事情看不明白,看看历史,很多事情不是没有前例,不是没解决过,为什么表现的面对问题就要死了一样呢?是表现你的无知吗?

增加一个补充信息说明,2020 年美国进行了人口普查,2020 年美国 65 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为 17%,已步入老龄化社会(世界老龄化标准为一个国家或地区 65 岁及以上人口数达到 7% 以上)。

这个信息是说明美国确实有老龄化,至于主体民族少子化,可以看这个报告的关于白人人口比例的部分。

数据是美国人口普查局公布的,有疑问,自己去白宫许愿。

或者,美国人口的老龄化和主体民族的少子化是不能说的秘密?

知乎用户 凡人侠 发表

第一财经是上海国资委背景,社论参考价值是有的

房地产业所带的铁公基及上游产业链的过剩已经是定局了,铁公基的增长对长期经济增长带来的边际效益可能已经是负的了,房地产的需求也肯定不如十年前的水平了,未来随人口下降还要下滑,如果中国在不转型像 15 年一样涨价去库存实质上是将商品房推成投资品,结局只会像现在一样,gdp 很好看,但是居民负债增速迅速提升,现在不转型放下房地产下一次经济下行居民负债率可能就是 80% 了,城投债负债率更高,房地产业的负债端更高,这是必然发生的,因为只要房地产业还是中国拉动 gdp 的第一动力,要想 gdp 好看这些指标就得上,那到那时候处理房地产问题只会更棘手

知乎用户 小二黑 发表

反正现在各路 V 都在提醒了,我以为这个要被删的没想到还在。

听说有些人是直接抵押然后跑路了,现在的舆论环境并不利于房地产起死回生啊。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求求你们房地产税赶紧收吧,利空出尽就好了

知乎用户 哦哦哦​ 发表

本币计价 + 政府管控土地 + 有限的城市化率 + 一线城市楼龄,房价很难崩的。。。大部分地区高点算本币计价跌三四成很正常,哪怕它是一线,这叫正常回调。

这回答里有些网红博主去年说一线房价永远涨,现在又无限看衰了我就想笑。

知乎用户 代老师营销笔记 发表

标题唬人。

标题用了 “风险资产” 四个字,全文说的却是房产,解读的内容基本可以选择忽略。这个话题几年前已经提过,博博眼球,挣点流量。

第一财经属于上海传播下面矩阵,也不是党媒官媒,最多算市场化主流媒体,性质上和澎湃、南方周末、凤凰差不多。

最近发现好多媒体加入知乎矩阵,且是偏流量平台型的,引导话题和曲解有一手,只能说客观甄别吧。

知乎用户 赞美猴小猴​ 发表

投资者教育如果不能在入市之前进行,那么就会在趋势中完成教育,股票市场如此,房地产市场依然如此。

知乎用户 QFMF 发表

当局迷者总是侥幸地寄希望于会前会后会有前后不一样的事情发生,如同对某个政策,也将其与开会与否捆绑。其实在投机投资里面就是所谓的不懂得止损,死扛。

资本市场讲究的就是个 “认命”,也就是说,当下怎样就是怎样,能抓住的也只有当下,未来未知的别去寄望,并且抓也抓不住。

资产重估,本就是资本游戏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否则就是个日不落游戏了。周期这东西,可能会迟但一定到。

知乎用户 阿泽 发表

嗯,18-21 年上车一线的勇士安好,地方财政的延续、广场舞人群的幸福微笑就靠你们的月供了。

知乎用户 ahwucheng 发表

第一财经说重估的第二天,经济日报说要稳房价、稳地价、稳预期,你说听谁的

知乎用户 李大毛 发表

如果是我,就转变思路,把房价砸下去,低位吃进房子,然后转型当包租公

知乎用户 小小漫画家 发表

记得房地产税先收北京。

知乎用户 大湾区土地快评​ 发表

我感觉他说法有点过于自嗨了,像喝多了一样。

如果现在就按照租售比来评估房地产价值,全国房价得跌去 2/3。因为我国目前租售比普遍在 1%,而国外的正常租售比为 3-4%,由此推算房价可不就得跌去了 2/3 了?

但是房价跌去 2/3 这个损失谁能承受得住?我国居民最大的财富基本上都体现在房地产上,全国的大型的国有商业银行最有价值的资产抵押物也是房地产,你要跌去 2/3,全国人民的财富都灰飞烟灭了?这是一个噩梦。

要理解一点,我国的土地金融往往是和地方的产业融资挂钩的,通过土地作为抵押物从银行获取大量的长期金融贷款,去补贴产业发展,由此可以为产业提供大量低价的土地及税收补贴。同时,土地收入也能去做城市大基建,包括地铁、道路、医院、学校及图书馆等。这都是经营土地而获得的,而且是在短短的十多年间就获得的。

现在最可恶的就是有些人动不动就全盘否定了房地产的贡献。不懂可以理解,乱来可就是罪恶了。

知乎用户 吴域 发表

一个月收入 2 万的中国上层家庭(根据可支配收入统计,三口之家 2 万的月收入已经超过中国家庭的 90%),如果未来几十年收入保持不变(其实大概率会减少,因为 35 岁以后脑力劳动的价值降低,下岗的风险大大增加,再就业后收入很难恢复到原来的水平),家庭终身收入仅 700 万或更低(男性一生最多饱和就业 38 年,女性 28 年)。

如果这对夫妇用父母资助的 100 万首付和从银行获得的 150 万贷款在二线城市购置一套 250 万的房子,他们需要归还近 300 万的本金和利息。到他们年老的时候,这套房子的价值可能还不到 100 万,因为到那时城市里的年轻人每人都有很多套房(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父母的房子)。

此时,国家养老金不足,可能会强制要求延长退休时间;但是,老人的工作竞争力很弱,无法获得高薪的工作。最后,如果这对夫妇在年轻时没有积累大量的储蓄,他们很可能在孤独困顿中离世。

如果不想在贫穷中死去,小两口就必须存钱。终身收入减去抵押贷款后,可用于家庭日常开支、子女抚养、子女教育、家庭医疗和家庭退休的钱,只有 400 万元。为了退休时能有储蓄 100 万元以应付医疗支出和日常开销,扣除子女抚养和子女教育的约 100 万元费用,该家庭在退休前每月的日常花销不能超过 5000 元。

对于在二线城市生活三口之家来说,每月在生活必需品上的支出低于 5000 元是一个挑战。考虑到这个家庭的月收入在中国的前 10% 以内,其余 90% 的人的生活可能更加困难。


该家庭终身税后收入 700 万,在得到这个收入之前,可能已经交了近 200 万的所得税和保险。企业为了聘请职工,也已经为该家庭交了 200 万的所得税和保险。

购置房屋的总花销达 400 万元(100 首付 + 300 万按揭本息),其中可能有超过 200 万是政府的收入。

该家庭的终身花销 400 万,其中还有近 100 万是政府的税——商品和服务的增值税、关税、消费税、城建税和各种附加基金等。

所以,该家庭在就业市场上的收入总和是 1100 万,该家庭获得的收入只有 700 万;在买房和消费中又向政府贡献了 300 万,家庭实际的消费和房屋投资只有 400 万。

所以,如果政府不开辟新的税源或其他收入来源(例如提高国企的经营效率和财政贡献)以及减少支出(例如一些无效的基建投资项目),中国的生育率会维持低位,中国的增长潜力会继续下降,中国家庭的生活水平会持续低于同等发展水平的国家。

知乎用户 白鱼 发表

我们不妨搞中式 mmt

知乎用户 我差点乐出声​ 发表

家人们,缘分到了,该跑了。

知乎用户 小二 发表

搞清楚当下的风险资产是什么,不就读懂了。我们的风险警示都是明牌的,19 年银保监郭总就说了房产就是最大的灰犀牛,有谁听进去了?

知乎用户 第三行星的奇迹 发表

乐。

知乎用户 李涛 发表

搞快点。

知乎用户 向南楼孙儿 发表

意味着财富重新洗牌,当然最后永远不会洗到老百姓口袋里去,拭目以待。

知乎用户 大豆爷 发表

其他远的不 BB 了。

那些企图房贷转经营贷的还是缓缓。别看 5% 利率转 3.8% 很香。

过个三年,你房子评估价腰斩。你贷不出这么多钱来的时候。

到时候就是资金链断裂的问题了。

所以至少,打算要转经营贷的,先观望观望。

知乎用户 Ye Ben​​ 发表

股市走牛的起点

房地产长期因为人口趋势性下行已经确立了,资产的预期如果确认很难逆转,特别是地产这样流动性比较差的资产,一旦没人接手后续麻烦会很大。地产核心用途其实就是住,唯一的现金流就是租金,按照市盈率的概念很多住房的 pe 在 50 到 100 倍,对于一个现金流相对稳定的资产来说这个极度高估值就是预期未来地产价格大涨,如果预期逆转未来涨不动,pe 掉一半到 25 至 50 倍就是跌一半,何况跌一半估值也高,股市里面大把资产 15 到 20pe 还有一定的利润增长,所以未来长期资金肯定往股市走,房子信仰破灭后未来海量的资金需要理财,除了股市没有其他更靠谱的选择,虽然甄选上市公司有难度,但总体比啥数字货币等靠谱多了,当然如果愿意存银行也可以,但是一年期国债利率 1.7,三年期 2.2,现在的股市估值水平大量资产三年期年化收益远高于 2.2,而且还有增长,放银行长期被通胀吃掉,是不理性的选择,大部分人会明白的,现在是未来慢牛、长牛起点。

知乎用户 闲的蛋疼 发表

市值又不是真的给你这么多钱,

不卖出不兑现值多少都图一乐,

不过大家都喜欢说自己身家几亿,

真的重估估计就得怨天尤人了,

咋不说自己当初多英明神武呢,

不过无所谓,要不是当初每个人都加把力,

今天也不会绽放的如此美丽,

国家都来做心里辅导了,

就认了吧。

知乎用户 Open Fish 发表

媒体就说说,大家就听听,还能怎样,说半天还不是一聊房价就有人说什么 “一线城市”“核心地段”,叫不醒的。

奏乐,起舞。

知乎用户 战忽局副局座​ 发表

可以啊,16 年我家对门卖房,卖了 400 万,户型和我家差不多,当时老爷子说中介说我家 390 万,随时能有人要。那时候房子才住了 9 年。去年楼上也不少卖房的,其实成交价也就是 300 万左右,你看,已经都跌了 100 万了基本上,我跟老爷子说你不怕下跌么?老爷子说跌到咱们这房子成本价才好,30 万,对门肯定扛不住,你小子给我把对门买下来,咱们把房子打通… 我们那是某新一线城市…

知乎用户 无知的鬼 发表

看一遍达利欧的债务危机就了然了

知乎用户 LeonWang 发表

那么问题来了:

作为风险资产,风险资产的首付是应该升呢?还是应该降呢?

狗头

知乎用户 程谨谦 发表

来波大的

知乎用户 一二三四 发表

落袋为安

和画饼没有区别

无非是饿死

还是饿死前吃到饼

另外如果房子抵押人润了

银行怎么办?

知乎用户 这个逻辑不对 发表

“房地产这一风险资产出现重估定价是迟早的事,且价值重估越早对经济社会的伤害和拖累越小。”

知乎用户 久歌​ 发表

一个无论参与人数,资金规模,时间周期都是史无前例的资金盘。已经是奇迹了,何以解忧,大放水呗,牛马不怕高倍杠杆,再创辉煌。对了不要拿小本子和我大中国比,全世界在房地产产业链基建狂魔可不是盖的,CHINA·N O·1!

知乎用户 这里的烟花静悄悄 发表

房价上涨时还可以自戳双眼说 “这是市场规律”“房产具有投资价值”

等房价下跌后,欠银行的贷款还是那些,乐

到那时土地财政的隐形税就没什么可开脱的了吧(狗头)

知乎用户 快进键 发表

就是说国家也不打算保了,大家开始进入真 • 社达时代……

知乎用户 糊面包 发表

这话既不新鲜,也不惊讶,反而是这种话居然还要强调,是看不起投资者,还是这个市场上有太多不适格的人,明明是低风险偏好的人却在以 “刚需” 的名义搞高风险投机……

先说定价重估这件事。

长期大趋势,太长的说出来都是耍流氓,什么人口老龄人口减少,这些东西对眼前的投资很难有指导意义。这趋势太长了,你的投资标的除非是会马上产生影响的,要不然对你也就是知道了就知道了。

只说眼前事。

现在整个世界范围内,流动性都极度紧缺,而且以各国央行的表态来看,紧缩周期不止来的急,而且恐怕持续的时间长。这样的档口上,不只是不动产,是一切的金融资产都要重新定价找锚定了,这句话都没什么可看待的,因为你再一个滞后的时间说一句正确的废话,有什么用?

这句话的关键是,这句话很可能背后透露的是一种别的担忧,这种担忧和房地产这个资产无关,而是在担心本来是一个纯粹的投资问题,会不会引发社会问题。

而这一切的核心问题,就是前面已经大吹特吹了十几年的,把房地产投资和民生强绑定的行为。

现在返回头想,真的不好说,一直以来把房地产市场说成是民生问题,到底是蠢还是坏。尤其是当下,我越发觉得与其说民众自己在追求让房地产变成民生问题,不如说是稳定的需求、人民的喜好和利益的操盘手三者以一种扭曲的形式各取所需的产物。

房地产的买卖,不是民生!不是民生!不是民生!没有刚需!没有刚需!没有刚需!

房地产的产权的购买,就是投资!就是投资!就是投资!

你不能因为你说我是为了买来住的,你就不是投资客。投资的目的不止是为了盈利的!要实现住的使用价值,不需要购买产权,不需要购买产权,不需要购买产权!

炒是投机,住是持有,两者都是投资!

投机是短期套利,持有,可以选择备供出售也可以选择持有到到期。但是,两者如果都是高杠杆入场,面对的风险是一样大的。不代表你是所谓 “刚需”,就会有“民生” 来给你兜底。买房,就是投资,投资就是——投资有风险,风险需谨慎。超过能力的拉杠杆上车买房,如果加息呢?如果房屋价值贬损需要补充抵押呢?

为什么是保交楼而不是保房价?因为交楼是义务,但是让你不破产不是义务。

现在市场上有太多实际上低风险偏好,没有风险承受能力,杠杆很高,资金流很紧,但是根本不觉得自己在投资一样重资产的不适格的投资者。如果风险引爆,他们既承受不了损失,也拖延不起时间,到时候,返回来要求 “民生” 诉求,这就是社会的稳定风险。

最后说说我自己。我不是 “傻空”,相反,我是完全的“投资客”。从去年年初挂盘在售一套,现在手里具体持有多少就不提了,要不一堆中介找我私信。本来要是去年上心一点,算是逃顶,现在就少赚很多了。我想说的是,买房子,不用一种投资的角度去看,不深究,不了解,觉得买房就是赚,叫“上车”,日后都是要付出代价的。没有东西活该稳赚不赔。房价的宇宙中心深圳,也有“天麓” 这样买到就是赔到的天坑豪宅盘。

我来说说为什么说,用投资去看买房这么重要。我自己是非常明显的低风险偏好的投资者,所以,我从来没有想过买房是为了短期高杠杆套利,我自己接受不了资金链断裂的心里压力。我买房就俩目标,一个是持有到到期,为了自住、学位,另一个就是备供出售,看好后市的租金收益。说真的,房地产市场早就扭曲了,我为什么看好后市租金收益,因为我觉得房地产的大规模买卖的市场早就该到头了,我觉得 16 年前后,市场上其实真正适格的买房人都已经买了房了,再下探进场的实际上就是 “次贷” 了。但是我果然还是小瞧了“刚需”。我现在都记得,当时市面上几个大的投资客群体,大量的投资者都选择出货,然后把最优质和有潜力的集中起来搞“集中式公寓”,就是小米公寓、暴雷的蛋壳、蘑菇公寓那些起家的开始。

我现在有一套房在挂盘,现在价格就是一路掉,但是这是我投资可以面对和接受的风险。这套房从我挂卖本该逃顶的时刻,到现在已经降了小一百个,但是我的着急和高杠杆的着急是不一样的。我着急是,赶紧换成现金,我好做别的投资,晚一点就少赚一点,但是高杠杆进场的,着急的是生死存亡。很可怕的是,现在市场上,我听的最多的故事,不是炒房客跳楼——说真的,房价实际上已经下滑很多了,更何况这么长的换手时间,如果是高杠杆的大炒房客,早就该跳楼了,而全部是普通买房者的悲剧。如果你真的做好了准备来投资,真的做好了准备来 “炒房”,对投资标的的研究,对自己资金和风险能力的准备都是必不可少的。就是因为买房硬被当成了 “民生”、“刚需”,结果很多人实际上投资的行为被自己洗脑成了 “我是刚需”、“我得有个家”。

你会不会看到茅台的股票涨到一万块,但是自己兜里只有 200 块,然后借高利贷去追茅台的股票?为什么到了买房就敢这么干了呢?因为你给自己洗了脑,你会说,追茅台股票叫赌,我买房是为了住。

朋友,这俩在原因上随你想随你编,但是在结果上没有任何区别。

我想吐槽的,不是傻多或者傻空,而是傻。傻不是说你投资眼光不行,买贵了或者买亏了。那是能力问题或者运气问题。傻,是看不清自己。搞不清自己的目的,看不清自己的极限。

有人会说——难道我不配有个家嘛?你配,任何人都配有个家——但是,你要回去想一想,是谁告诉你,这个家必须是你买下来拥有产权并获得资产收益的?

知乎用户 人间骗道番薯涛 发表

财经号

喜欢 渲染焦虑,不然你怎么会关注他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2020 年,武汉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第一财经是全球首个报道的媒体。

知乎用户 绍兴小鲁 发表

社论你都当回事,是人性的沦丧还是道德的扭曲? 社论里美国砸脚多少次,完蛋多少次?

不动产早会是会有定价重估,但不是明天后天,也不是明年后年,是一二十年后的事,这玩意就积极准备了? 那大学一毕业就该考虑盒子和墓地啊

知乎用户 塞翁没有马 发表

做好迎接不动产定价重估准备 = 房价崩了做好迎接房产税的准备。

知乎用户 东方树 发表

要我说,重估重估,也可能是往上估嘛。

印钱,放水,在今年春节前,势在必行。

外贸环节挣这么多钱,天天想润。又不投研发,又不消费。

内部百万漕工,绩效这么扣着,房贷还不还了?

别怕年轻人觉得房价高不生娃,这不教培都砍了么,先得把工资发出来,再考虑十年后吧。

就只是今年。印钱,推资产上涨,推工资上涨,能伤害谁?

政策空间是有的,前几年疫情期间全球印钱,我们印得不多。

退休工资贬值,好事啊,反正他们一个月万八千的也不消费。日本就是反例。

外贸环节没来得及润的钱贬值,好事啊。

年轻人?年轻人没钱贬值,负债贬值?好事啊。

房开这玩意,要我说,就该像电信行业一样,民营企业没必要存在了。您说,房开有啥技术含量?要啥效率?设计,外包的;建筑,外包的;监理,外包的;销售,外包的;开发商就两件事,一个办证,一个出钱。问题是钱还是银行的,国企再懒,办证总会办对吧。

至少国企不会跑路,国企也没动力去乱加杠杆。何必便宜了许家印老师呢。

我不是建议兄弟们逆水行舟赌什么资产涨价。我只是觉得眼下吧,放水漫灌,利大于弊。赶紧的,别等了。

知乎用户 雨珀 发表

可能会和日本一样,日本 1990-1991 年末,房价有一波小的回撤,类似于我们的 2021 年至今。然后日本 1992 年开始,一泻千里至今。我们是不是也如此?

知乎用户 朝财猫​ 发表

已经在释放信号了,哎,之前房子在国内的分类可是固定资产。

这意味着什么?作为固定资产房子拿出去抵押能从银行抵押个百分之七十的资金。你觉得风险资产能抵押出多少来?千万别相信什么把房贷转成经营贷降低利息,到时候行情不好了,银行很可能给你抽贷。房产按照风险资产来评估可能正好反过来了,原先能贷出来 70% 风险资产可能也就贷出来个 30%。

心疼去年刚买了房的自己。

知乎用户 InhonortoG 发表

价值重估是什么我不知道

但是它明确说了自有住房比例会下降,证明租房市场会兴起,会有国企贷款大量购买存量房用作出租用。(显然,有利于人口流动,也有利于债务处置)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应对危机需要花钱,除了印钱,加税也是肯定要加的,考虑到具体的执行问题,显然即将上线的金税四期会配合一些新的东西来拓展税源,有大猪说过我国的避税手段其实还很原始,可能会对很多人造成冲击。

老早就觉得一线靠避险,县城靠便宜卖农民,没产业还债的弱二线必然崩溃,现在看起来还要叠加溺水胥吏的扑腾。

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啊

我们这一代人铁定要工作到 70 岁的,不要幻想存钱养老,会通胀,会被莆田系盯上(也不要幻想自己聪明睿智不会上当,你只是不了解衰老的可怕),人口也会进一步集中。(否则根本无法解决养老问题)

也不知道会不会出现 “医区房” 的概念。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不救了,告辞

知乎用户 kkkaien​ 发表

就像你对象告诉你:“我想重新考虑咱俩的关系”。

知乎用户 秦雄​ 发表

顾名思义,就是说要做好房价下跌的准备,什么准备呢?心理准备和物质准备吗?

知乎用户 Bowen Xiao​ 发表

隐约能看到一些政策的影子:(土地、人)生产要素流动、房价结构分化、房租不炒、保项目不保公司、主动爆破隐性债务、公租房保障房。两年后再看吧。

一个资产如果所有人都看空,那么它最终不会被空。房价硬着陆——即信用体系下的货币湮灭不会是还希望在中国发展的人期待的结局,那会是可怕的通缩螺旋和资产负债表衰退。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说不定是很多地方房产价值新高的前哨呢…… 以后新房,二手房,租房是大不一样哦。

房地产市场逻辑要变了,新房二手房人为变成存量市场,限供给,限交易,限门槛。大部分人四十岁之前都老实租房去吧。房产税能收几个点,还是收租来的快。

知乎用户 回回回去去去​ 发表

关键词,“风险”、“重估”。而且提到了 “以租金为基准”。代表不同城市的分化,重估能向下,也能向上。

吹风第一是给没有人口支撑需求的地方政府准备,第二是给老百姓打预防针,未来百分之 70-80 的房子会导致居民财富大缩水。

所以还是分为下面几种情况;

人口流出县城和小城市。房子没人租,二手房房价鹤岗化,0.3 万 - 3 万一套老破小会在大江南北盛开。

中等规模城市新房。房子当成制造业,价格接近成本的城市未来跟随建房成本少许上涨。价格远高于成本的城市下跌。总体在这波调整到位后回归房住不炒的需求。

头部一二线城市,会随着共同富裕的收入增长转化为租金上涨,房价也继续上涨。即使大部分人观望也阻挡不了向上的趋势。但区域和楼盘也会分化。想不通没人买房价为什么上涨可以参考下面的图。

知乎用户 iux001 发表

当这本书上的所有方法和理论都救不了经济的时候,不妨考虑一下战争?

知乎用户 俠蛙拔刀 发表

能怎么看,核心资金已经安全,然后现在开始唱空,准备抄底,让底层互相厮杀,然后拣带血的筹码。

我能说这些人是用心险恶么,恨不得马上把房奴扒皮抽血吸髓。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坐稳了

知乎用户 岁月斩我 发表

临深片区马鞍岛,从最高的 3 万,跌到了 2.3 万的挂牌价,私下中介说 2 万可以拿下。等到 2024 年初,跌到 1.5 万的时候我去抄底。

不过 2026 房地产税就要出来,很可能 2024-2031,波动横盘个 8 年,只能靠收租获取收益。

知乎用户 HaloCap 发表

目标:控地方财政,强化税收,降低金融自由度。

何立峰,男,汉族,1955 年 2 月生,广东兴宁人,1973 年 8 月参加工作,1981 年 6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厦门大学财政金融系财政学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经济学博士学位。

知乎用户 爱国诗人马斯克 发表

资产负债表衰退。

17 年之后上车的,那真是纯纯的大冤种,以为自己获得了一笔财富,其实只是接盘了一笔几十年的债务,而几十年以后房子根本就不值钱,子孙还冤你怎么还得交房产税。

事实证明,战后所有国家想走过对美七成这个魔咒,不管和谈还是改革都没用,唯一的解决方案就是战争。

知乎用户 无所谓 发表

做好重新估值的准备,就是房价一定会跌。意思是今年虽然跌了,明年后年也会跌,三四线今年跌了,明后年一线也会。然后大家做好心理准备,不要有过去的思维方式看待房市,更不要跌的时候有那么激烈的行为,心态要平和。

实际上,这与国家转型有重要关系。从过去的一部份富起来,带动后富,后来发现先富起来的人并不愿意带后富,还拼命的割韭菜,所以国家出手调整,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资本的目标不用再解释,只是聚集和狙击。它天然不可能愿意将财富分配给穷人,只能动用国家调控手段。所以社会主义初期阶段的第一个目标实现了,现在是转型实现第二个目标的历史时刻。

实际上,在过去的四十年的高速发展之后,中国的社会结构已经发生的巨大的变化——过去的中国社会结构是亩字型,如今变成了三角型。而现代化国家,是菱形。

最下层的梯型占了一半,仅仅是生存,无论是农村人还是城市的底层打工者,未来有希望吗?没有。

而做为新兴的中产阶级,三角型的腰部,还达不到现代化国家的比例,但崛起迅速。是他们,支持了房价。这个群体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特点,他都是自由的市场经济实施后的获益者,数典忘祖,只认外爹。这是一个被资本催生的群体。

历史的变化真的意思,我们社会三层结构,即将发生变动,房产做为风险资产重新估值意思是,腰部下沉,底座上升,重新回到亩字型 。

历史不会倒退,但它的重新回到最适合的结构中去。无论如何,亩字型结构,要比菱型结构更稳定。至于三角型,呵呵,那是更古老的奴隶时代的社会结构。

所以我想,这未必不是好的进化,只是即得利益者不再开心了。所以你看,三角形底座的人,期盼着房价下跌,中部的人焦虑房价下跌,而顶部的人,不在乎房价下不下跌。

那么以后的房价结构也会像亩字型一样,豪宅高高在上。大量的普通住宅,不再成为经济的支柱,形成两极结构。所以那些顶端的,其实并不用害怕,豪宅仍然买买买。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每次遇到这种问题,最搞笑的就是有一群被套的人喜欢跳出来说什么三四线崩,一二线肯定保值。笑死,股灾的时候是空仓更安全,还是头铁一定要找出几个抗跌的蓝筹更安全?自欺欺人

知乎用户 热苏斯 发表

告诉你政府不托市,不救市了,房地产泡沫要戳破

知乎用户 善良的小天使 发表

我就问一句,谁敢动手?

地产价格的大幅下挫就是直接崩盘,金融危机,大量的购房人员会断贷。

而断贷之前,他们是带着全部身家来参与这个游戏的,那是要拼命的。

缓慢下跌是可能的,大幅下跌是天方夜谭。

知乎用户 刘大肚子 发表

这不是在给银行吹风吗?做好心理准备,要么你银行自觉把存量贷款降下去,要么等着断贷。老百姓怎么办?老百姓还不配专发文个提醒

知乎用户 日常冲塔艺术家 发表

很多大企业手里房子也是很多的,作为固定资产抵押出去贷款的,风险资产还怎么抵押扩大债务去循环,这个阶段都已经明牌了,各地大力推举公租安居共有产权房,二贩子的钱,散装生意国家要来做了,本来城投拿地建房搞小区建设,三十年的税收上来,卖给屁民收割剩余价值,再留几栋租出去当公租房,一鱼两吃

知乎用户 上山文明 发表

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例如银行的贷款目前主要是以不动产为抵押物的,重新定价牵一发而动全身。即使要做,可能也要从财务准则上开始准备吧?

知乎用户 小寒 发表

现在就是等啦,也算见证历史了

知乎用户 好多女孩追我 发表

所谓资产就是收割财富的工具

所谓财富就是弱者的血肉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人为镰刀,我为韭菜。

飞鸟尽,良弓藏。

狡兔死,走狗烹。

知乎用户 双子空格 发表

结果是投资者少赚点 衰退风险百姓承担

知乎用户 孙涛 发表

“贺龙我不保了”

现在是

“房地产我不保了”

后续发生啥实在太清楚了

知乎用户 殁偶的图书 发表

无聊,我只想看血流成河!

知乎用户 越王 发表

我要买,我要就要做飞人!!!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看到这么多叫好的说明真不缺进城买房的。

知乎用户 银河星 发表

翻译过来意思就是 “房价要开始跌了,你们之前几年高位接盘的做好心理准备”,和 “我们采取行动保住房价的措施效果微乎其微,只能让某些人接盘了”

现在人口红利到头,我们已经开始走上日本的老路,政策方向转变为保住基本盘,让房价 “软着陆” 才是当务之急。至于你说自己背了二三十年房贷被挂在树上了?总有人要接盘的嘛,当初房价涨的时候也没人逼你买是不是?

国家不关乎善与恶,只关乎治与乱。

山雨欲来风满楼,持币观望吧。

知乎用户 用户名 发表

没人不觉得开心吗,房价跌了不是好事吗?

就这么想一直看虚假的繁荣吗,早就该跌了。

知乎用户 哈迪斯撒嘛 发表

主宽恕你这借贷还贷的一生,愿你安息!阿门!

这是对不动产持有人的宽恕。

知乎用户 Chenny 发表

当老百姓不敢生孩子,不是想着促进生育,而是延迟退休。

当企业不敢投资,不是想着改革体制,改善营商环境,而是苛捐杂税。

当股市一潭死水,不是想着查处假账,转移资产,而是抄概念,做庄家。

资产重估牛奶卖不出去,扔掉更省钱。难道房产也要炸掉?

知乎用户 mazhua​ 发表

艹蛋的房价绝育了多少年轻人

知乎用户 唐吉可德 发表

在 KK 大神的预测里,这是进行到哪一步了?

知乎用户 李龙​ 发表

土地财政政策转向,土拍收入不是主要的政府收入来源,转向房产税。

知乎用户 没有烟抽 发表

这篇文章读起来像不像 k 写的,纯好奇。

知乎用户 拙泥金披石 发表

房地产市场确实不好,大家都在观望。

大地产商处于破产边缘,以及银行坏账什么的新闻都轰炸公众很久。

政府期望地产能够稳定,不要大涨大落的波动,能平稳读过最危险的时期。

从以上背景上来看,第一财经这个文章在这个时刻以 “社论” 的方式在各个圈子了广泛传播,传播方式都是 “社论” 且都不说这个是否是权威社论,从这看出事情的目的就很微妙。

如果从股票这种交易性品种的角度来看,就是在微妙期给你来个砸单,你不跌都得跌。

那么,期待中国房地产崩盘有什么意义呢?

知乎用户 bliss 发表

一旦落地成真,利好什么?

知乎用户 比克大魔王 发表

截肢了 喊两声就不截肢了? 好痛 算了还是打吗啡续命吧。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正儿八经的房贷问题不大的,这里的重估是后面会有一大批经营贷到期不续,顺着经济危机出清房产泡沫,影响都还在可控范围内。

知乎用户 赫法姆 发表

第一财经隶属于上海文广。

发布时间是 24 日。

至于本身的内容,相同的东西已经有很多媒体,自媒体发过了。

知乎用户 巴拉巴拉 发表

低价收购当包租公不香嘛,顺便收收二套税那更妙了嘿嘿

知乎用户 探索新世界 发表

这个感觉就是 90 年代义乌 “三角债 + 全民造假” 的时候,大家都有资产,大家都资不抵债

知乎用户 Spinnenlilien 发表

买香槟去啦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投资有风险,愿各位心安理得、愿赌服输。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本周

国务院发文:给予地方更多自主权,因城施策运用好政策工具箱中的 40 多项工具,灵活运用阶段性信贷政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有关部门和各地区要认真做好保交楼、防烂尾、稳预期相关工作,用好保交楼专项借款,压实项目实施主体责任,防范发生风险,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央行开会:加强部门协作,维护股市、债市、楼市健康发展。

第一财经:积极做好风险资产价值重估的准备。

国家统计局:1—9 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 101422 万平方米,同比下降 22.2%,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 25.7%。商品房销售额 99380 亿元,下降 26.3%,其中住宅销售额下降 28.6%。折算单价(1-28.6%)/(1-25.7%)=96.1%。一年跌 4% 不到,还是一二三四线合计的结果。

住宅用地前三季度 300 城共推出规划建筑面积 4.7 亿平方米,同比下降 41.9%; 成交规划建筑面积 3.3 亿平方米,同比下降 44.7%。土地端收缩幅度更大,明后年仍然有前年去年土地大卖带来的供应和库存,但 2025 年后市场应会均衡,销售端的韧性不可低估,今年行情这么差依然卖出了最高峰去年的 3/4 住宅销售面积。

知乎用户 热心村民老徐 发表

积极做好资不抵债的准备

知乎用户 六识社长 发表

银行: 那我怎么办?我还没下车呢!

local gov: 那我怎么搞建设?停电停水?停公交?罚款?停社保?

维权业主: md,直接上街!干废白衣战士!

知乎用户 你我他大明 1566 发表

开完会议开始定性了吗?开始下手了吗?

知乎用户 Fffff 发表

通过暴跌进行债务出清,远远好于每年贬值 5%,因为时间是属于年轻人的,十数年的负债表修复足以消磨年轻人所有的时光,

知乎用户 钱易 发表

不是官媒,瞎扯而已

知乎用户 叙一 发表

普通人要有身为羊的觉悟,然后再谈其他的。去吃草的时候积极点,去屠宰场的时候警惕点,虽然最终也免不了一刀。

知乎用户 阴阳怪气小丑皇 发表

喜迎。。。

后面你们接

知乎用户 温冰凉水 发表

从房市投资者 18 年前后撤出县城到 22 年媒体撰文房产价值有待重估,有点像反面的鸡尾酒理论,媒体喊你积极准备意味着一批人已经完成了准备。今年突然意识到房子过剩的老乡一般是这几年拆迁分到房或者房票的。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房价可以等效为未来多年租金收入折现加转让溢价预期,目前除一线城市外,转让溢价预期部分基本可以归零,租金也是一个道理,三四线已经供给过剩,那重估必然是剧烈的。说重估都是有点轻了,实际上很可能无法交易,那就意味着评估方法会变成收益法,甚至重置成本法。

更可怕的是,房地产作为金融工具,将大量未来多年收入折现到现在,刺激了结构不好的消费,继而引起制造业过剩和部分低效基建。房地产重估后,金融功能失去,经济周期进入还债周期,消费大幅下行,制造业产能过剩将更为明显,购房群体普通居民购买欲望和能力会进一步下行,进入螺旋下降循环。

至于金融,不说了,房地产作为民企主要抵押物,估值下降会导致给民企带来什么,很简单。

现在的政策是对的,刺激消费,稳定房价,但都是治标,治本还是需要下个龙头产业。

知乎用户 小火烟 发表

我就看前面的热评一个个说着大家爱听的话虾扯蛋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这种无良媒体属实纯纯寻衅滋事了

知乎用户 GOPE 发表

缝裤子都跑了

知乎用户 美方 发表

想硬着陆是吧?

哪怕经济规律答应,红头文件也不答应!

知乎用户 世界核平 发表

愿你三冬暖,愿你春不寒,

愿你天黑有灯,下雨有伞,

愿你一路上,有良人相伴。

愿你所有快乐,无需假装。

愿你此生尽兴,赤诚善良。

愿时光能缓,愿故人不散;

愿有人陪你颠沛流离,

愿你惦念的人能和你道早安,

愿你独闯的日子里不觉得孤单。

愿你人间走一遭,圆满了三界六道,看透了是非善恶;从此福来心至,皆是逍遥。

知乎用户 运河之滨 发表

只问一点,房产价值重估,那么多以房产为抵押的贷款怎么办?要不要追加抵押品? 不追加,银行的巨大风险等着爆? 追加,拿什么能抵得上房产的缩水? 所以房产倒,政府要倒,政府要想不倒必须死保房地产。欧美日本房产倒过了,但是政府倒闭了多少次了?

知乎用户 卡机戏码 发表

不买 30 系矿卡的等等档们,来一起,看黄仁勋飞天咯!

知乎用户 求道金林 发表

潜台词是房地产可能不行了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说房地产拖累了中国实业有道理吗?为什么?

知乎用户 杳辰公 发表 你知道现在制造业老板聚在一起谈什么吗? 我刚从一次饭局回来,里面一桌全是中小企业的企业家。饭桌上谈的最多的话题就是房地产,每当某人谈到当年怎么英明地买下了一块地的时候,脸上洋溢着一种无比的自豪感和满足感。而在座那些没 …

现在中国的房价处于什么阶段?

知乎用户 hooooker 发表 秘不发丧,臭味开始出现,需要注入大量咸鱼来掩盖臭味。 知乎用户 雷宇​ 发表 即将完蛋的阶段,现在所有的救市都是回光返照! 因为房地产能玩转的根本没了! 城镇率 65%、人口下降、库存太大、生育率降低、泡沫 …

房地产行业是真的要凉了吗?

知乎用户 及时晴​ 发表 黄奇帆说:“认为中国房地产市场,受政府政策刺激,开发商调整行为方式,然后房地产又可以变得蒸蒸日上,是脑子(进了水)。” ——括号里的三个字是采访黄奇帆的记者补充。 看了黄奇帆的访谈,他列出了 9 个指标,证明我国的 …

2022 年 7 月,请问现在国内房地产泡沫是不是已经破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无锡 zf 为了捧房价,左手倒右手的在本次土拍中把一块叫夹城里的地块捧出了 2.1 万的楼面价,刷新了本城历史。为此场重头大戏,打破了不交房绝对不公布学区的规定,提前官方公示配套幼儿园、小学是谁。 哈哈哈 就是这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