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洲|一个新传毕业生的割裂人生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新闻学的确已经死了

看了 @Lola 的这篇《新闻系毕业》,作为一个同样新传专业的学生,满多感慨。

我比 Lola 早一年毕业,刚好在 2019 年 6 月,那个巧妙的节点。不知道是否应该庆幸,我的大学没有赶上香港事件,也没有赶上疫情,我乘着中国大陆最后一丝开放的气息,度过了在新传学院的四年。

那时候的氛围和现在是截然不同的,即便远不如 2013 年之前那样的开放自由,但是现在每每回想起当年的日子,却总觉得是活在梦里。

那时候在网络上发言还不需要绑定手机号,Pinterest、Quora、Reddit 可以在大陆自由访问,国内的应用商店可以随便下载 VPN,翻墙等问题也可以自由在大陆的社交媒体中讨论。那也是国内社交媒体最繁荣的年代,是公众号的高光时代,也有知乎、简书等一大批优秀的小而美产品,在 UGC(用户生产内容)的浪潮下,简中互联网是那样的欣欣向荣。

在那个包容开放、日新月异的环境下,新闻传播专业的老师与同学也大胆地拥抱着一切开放的思想。我们的课堂上,不但可以理性讨论女权、小粉红等国内热门话题,也可以把 “防火墙是否应该存在” 这类政府早已盖棺定论的话题作为开放题目讨论,甚至 “膜蛤” 这类在大陆被屏蔽的话题也可以成为我们课堂汇报的主题。以公众号为载体,花样繁出的校园媒体和别具个性的个人表达,都是那个繁荣年代的生动写照。那时候我们相信,包容与开放终将成为时代的主流,我们也都会拥有光明的未来。

在新传学院,我是没有什么特长的普通人。四年下来,我没有抓住时代红利,没有做成一个账号,也没有做过什么采访。可是现在回想起来,还是蛮庆幸,至少新传专业真的教会了我怎样检索信息,怎样理解传播规律和网络舆情,怎样理性、客观地认识世界,让我在后来越来越糟糕的舆论环境中始终保持清醒。

而毕业后的我们,却仿佛坠入了深渊。

19 年香港事件时,我向我的同事解释游行的合理性,却并不能被理解。20 年疫情时,我妈每天吐槽着国外自由主义的 “防疫乱象”,而我无论如何也理解不了,自由民主的人类文化结晶为什么能一夜之间人人喊打。缅北诈骗、日本核污水,这些问题在墙内都只剩下了一种声音,我甚至没有任何资格质疑。互联网的氛围越来越糟,世界好像只剩下了情绪,再无思考。而更悲哀的是,我越来越难以找到能够理性交流观点的同伴了。

而就业,是时代对我们的另一场的毒打。曾经和我一样不看短视频的同学毕业后去做了短视频编导,曾经和我一起吐槽政治,坚定不考公的同学硕士毕业后选择了考公。和 Lola 一样,我也有同学回到地方媒体写政府宣传稿,也有人在互联网公司经历了多次裁员,一年换了好多份工作。哦,对了,我也还有个同学回到了家乡省会城市当房产中介,我也不知道他现在怎样了。而我,在经历了做产品与做运营都不甚如意的工作后,最后进入了一家国企当螺丝钉,每天过着 “上班还不如上坟” 的生活,毫无成长空间,却又不知道离职之后自己能去哪里。

大学时看过一个高我一两届的同学写过一篇新闻毕业生的感悟,里面吐槽着学了四年新闻毕业却去做了公众号。而如今再来看,做公众号却已经是新传毕业生最好的出路,最起码还在讲深度思考,最起码还没有沦落到被算法支配的地步。总比做短视频强吧?

好像我们都要对这个糟糕的时代妥协,都要被它塑造成自己最讨厌的模样。而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作为一个清醒者,却不得不昧着良心去夸赞那些并不合理的东西,甚至那些东西就是造成自己今日糟糕处境至关重要的因素。

不过,也许我们的学弟学妹不会有此等烦恼了吧。看着《人民日报》,在红色土壤中成长起来的他们,估计早就失去了客观认识世界的可能。而今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当道,教学日渐失去自由的新传学院,真的还能如当年那样,培养出懂得批判性思考,尊重理性的新传毕业生吗?大概,也就像 Lola 文中所说的那样,只能培养出一群只会讲究政治正确,深谙举报要义的 “红卫兵” 吧。

我并不喜欢张雪峰,但不能不说,他确实在某种层面上道破了世间真相。新闻与传播专业这个专业确实不值得报考,因为时代会平等辜负每一个有新闻理想的人。文科确实是服务业,因为不是服务业的那部分已经死了。

说后悔嘛,当然啦,假如从来一次,我只想踏踏实实学门技术,绝不会碰什么新闻学。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胡耀邦向公众开放中南海、人民大会堂和天安门城楼

原创 BJ王明远 阜成门六号院 阜成门六号院 微信号 xihuamentalk 功能介绍 理性、中立、深刻、用事实说话 发表于 _大学、政府机关、文体科教场馆等公共机构的公众开放性,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相关主事方自信开明的 …

“跨栏”副教授:我从来不遵守北大门卫制度

据南方周末报道,北京大学工学院副教授李植近日在社交媒体的几篇文章,让大学校园该不该开放的话题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李植记录了前段时间他“跨栏”进入学校,和保安上演一场“追赶大赛”的故事,呼吁北大打开大门。 此事引起了不小的关注,紧跟着, …

送别李克强

“纯真而不欠闻达,善良而不失坚强, **把生命高举在尘俗之上,**又融化于社会之中, 这应当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共同追求。” ** ——李克强 ** **编者按:**国务院原总理李克强,1955年7月生,安徽定远人,1978年3月至1982年2 …

从县城做题家到首都大学生,我经历了两种人生 | 正午

大学生活令人挫败,我很怀念高中的自己:踏实努力、生活充实,按部就班地等待一所名校的录取。 ** 采写 | 陈振芳** 李秀敏第一次坐飞机是从昆明到北京。飞机升空时有些颠簸,他想起几个月前有架东航飞机失事。头一次感到失重,他耳膜涨气、头有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