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睡前消息 460 期?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凌云​ 发表

这就是最典型、最经典的代际差异。1981 年的出生的马前卒,能够认知到当下年轻人面临的问题,但因为切身经历并不能真正理解问题的严重程度。马前卒会去谈论 “科举制”,但对 95 后、00 后而言,现在的愤怒最大的来源不是什么 “科举制” 的问题,而是一种受骗感,是 “做题家” 已经完全沦为了一个笑话,甚至是“做题家不如街(gai)溜子”。这里关键差异在哪里呢?

马前卒,或者这一代的马前卒 “们”,作为 “做题家” 的成长周期与这个国家的发展周期是完美同步的

所谓的 “做题家”,生活的经历就是学校教的 “先苦后甜”:在青春期躁动的时光里,忍受三年甚至六年的寂寞,放弃大多数娱乐和情窦初开谈恋爱的机会,投入到枯燥的学习中。之后利用这种学习积累的基础知识到大城市上大学,找好工作,得到了回报再享受。

而 “吃苦”、“忍受寂寞” 对少年时代的马前卒们而言,几乎天然地不构成一个问题。“小镇做题家”很大比例是县城体制内的子女。而 90 年代后期的县城甚至多数地级市的生活,本来就是极度无聊和枯燥的。当时如果不好好读书,到了校外混,实际上也没有什么娱乐可言:没有网吧,没有 KTV,没有现代化的商场和购物中心,也很少有长途旅行的机会,家里也给不了多少富余的生活费。当时出去娱乐,要么是跑去录像厅里看不良电影,要么是到简陋的苍蝇馆子吃一顿,要么就是到自然的旷野里跟小孩子一样跑跳瞎闹。甚至哪怕谈了恋爱,开放到了想要跟女朋友出去不可描述,当时也没有什么酒店,招待所住不起不说还要查结婚证,最后搞不好得跑到玉米地里,体验极差。而 1998 年的马前卒们上了大学来到上海,必然会感受到 “降维打击” 一般的刺激:第一次吃肯德基,第一次坐地铁,第一次见高楼大厦,第一次进窗明几净的现代超市和购物中心。仅仅这种现代化的生活体验会让马前卒们觉得之前的人生、县城的一切简直都一文不值,更不会觉得自己错过了什么美好的少年生活。

而 “回报” 这一层就更不用说了。2002 年土木工程毕业的马前卒们正赶上这个国家的大基建大发展期,这批做题家按部就班工作,很快就能爬到中层,买房买车。这里还有一个关键:能抓住这个国家大发展期的是马前卒们而不是他们的父辈。他们的父辈在 70 年代后期参加工作,到新世纪成了 4050 人员,也没有精力再去抓住机会进一步发展了,所以马前卒同龄人里不读书的,往往就是整个家庭的财富积累和生活方式被马前卒们甩开,只能在县城里过紧巴巴的日子。

所以 40 岁的马前卒回首人生,他看到的是虽然存在不公平,但做题家整体还是得到了很大的回报,跟不读书的同龄人从人生体验到生活方式都拉开了很大差距。所以马前卒会去谈论 “科举制”,概念上就会觉得做题家是一个虽然遭受了不公但还是得到了很多回报的群体,应该从社会的整体去考虑问题。

而现在的做题家,譬如 2012 年上大学,发出了 “做题家不如街溜子” 感叹的曹丰泽们,其成长经历、受到的教育就跟国家发展完美错位了。

到 2010 年以后成长起来的做题家,“吃苦” 就真是一个需要自我压抑的过程了:哪怕是县城,也往往有了网吧,KTV,购物中心,餐饮连锁店。在学校住校的学生省吃俭用一点,就容易攒下生活费到外面享受。谈了恋爱干柴烈火的,也完全可以到有空调和热水的校外宾馆开钟点房。而等到曹丰泽们压抑着自己考上了名校,来到大城市,也很难感受到马前卒们一样的震撼。这一代的县城做题家基本上早就到过大城市,见过高楼大厦和地铁。实际上我自己第一次到北京,看着成府路两侧低矮破败的楼房,最大的感受是——“北京就这?” 进而很容易怀疑自己的牺牲到底为了什么,牺牲了那么多,生活体验为什么没有根本性的改变。

至于回报,新一代人得到的回报不如老一代是老生常谈了。还有一个关键点,这一代做题家的父辈才是抓住大发展机会的一辈人。曹丰泽的岳父说他们两家能够帮他们在一线立足、在二线过富裕生活,这就是相对抓住了机会的家庭——对于这样的家庭,他们的孩子无论是用功读书去大城市还是在家乡找个工作混吃等死,生活体验其实不会有什么根本性差距,该体验的现代化生活都能体验到,甚至前者会羡慕后者离家近不用 996。而如果家里积累相对较少的做题家,更是面临一种进退不得的尴尬,大城市攒钱难以买房,退回去生活质量也不怎么样,痛苦和纠结下几乎不可能觉得做题得到了什么回报。

所以这一代 “小镇做题家” 最大的感受是,做题家已经完全成为了笑话——在人生只有一次的少年时代,他们与习题册相伴,同龄不读书的人却在享受美好青春。结果毕业多年之后,自己的生活体验也没有什么能胜过不读书同龄人,那自己辛苦付出到底是为了什么?学校教育不就是在骗自己吗?这里跟科举类比更是不知所谓。现在拼命去捍卫一个编制名额那点可怜的公平,也宛如唐吉坷德大战风车——易祥千玺没编制也身家几亿,有编制的做题家不还是只能仰望?

为什么几乎所有大学专业都在劝退?

这里的根本关键在于,这个国家本身已经从 “做题家” 变成了“社会人”,面临的问题也完全不同,但教育体系、教育理念却没有来得及适配这种新的现实。

改开 / 恢复高考前三十年,这个国家模仿西方,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大多是 “现成的”,需要的也正是大量掌握了“现成解决方案” 的做题家。譬如建设基础设施,需要的知识大多是现成的理工科知识,也没有什么获取障碍,主要困难是缺少这么多掌握这些现成知识的做题家,于是学校教育生产做题家掌握现成知识去完成现成的问题,实现了国家发展和个人进步的“双赢”。

但到 2010 年以后,本国成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和第二大经济体,基础建设已经基本完成。社会到这个阶段,面临的问题和需要的解决方案逐渐分化,只是掌握现成知识的做题家现在越来越找不到自己的位置。而教育体系却仍然在那里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先苦后甜” 地说着老师自己可能都不信的话术,所以让信这一套的年轻人产生了巨大的脱节和受欺骗感。社会需要的技能多元化,那就必须在教育环节与之适配。

否则在教育环节强行保证单一评价体系的 “公平”,无异于把问题延后。到了社会上发现,企业不会仅仅因为你的名校头衔给你高薪,985 生化环材还不如二本计算机法学,也不如谈笑风生能拉来单子的销售甚至房产中介;女生也不会仅仅因为你的 “名校头衔” 对你青眼相加,而宁可不要彩礼也去跟那个能说会道又会弹吉他的小子。做题家们牺牲了很多,无意义地消耗大量时间在无效的做题技巧上,换来的只是一份虚幻的荣誉感,是社会打的一针麻醉剂。要谈解决问题,第一步就直面社会分化的现实,然后建立与之适配的教育体系,而不是为了一针麻醉剂无限沉沦。

知乎用户 飞奔的马达​​ 发表

泻药,

督工关于教育改革的观点其实这么些年没有变化。一直都是社会化抚养 + 加税 + 高考加难度 + 学位拍卖替代学区房 + 打破铁饭碗。任何与教育相关的话题,无论督工怎么进行概念解析,回溯历史渊源,最后都会回到 “教育服务于现代化” 的主题以及他的几板斧上。

但是这一次用四字的新闻这个 “饺子” 来沾他工业党式教育改革的这盘“醋”,至少有一点我觉得是很不匹配的,那就是原新闻里大众关于 “教育公平” 的诉求被忽略了。

虽然说督工的 “世家 vs 科举寒门” 的类比能部分解释现状,但是它不能涵盖的是人们的一种现代化的,对于教育会有的一种 “正义” 的要求。因为既然教育被看做是一种永远供不应求的资源,那么关于它的分配必然会涉及到“分配正义” 的问题。然而在督工的观念里,我们仿佛看不到正义问题所占据的位置。

事实上,正义问题是不可能回避的,就拿督工的教改方案来说,用学位拍卖替代学区房实际上就是用一种不平等代替另一种不平等,那么就学位拍卖换取更多的教育投入这个做法而言,**从什么程度上说拍卖学位是能被接受且被认为是正义的呢?**这是督工似乎完全没考虑过的,但确实是很重要的问题。(PS: 关于拍卖学位的正义性这个问题,哈佛的 Sandel 教授在他的一次讲座中是专门提到过的,不过具体是哪一个我忘了 )

所以回到原新闻,“做题家” 对于四字考公问题的愤怒,除了是出于自身利益使然之外,**我们并不能否认其中也有对于 “教育公平” 的朴素要求。**那种人们只会为了自身利益而发言,忽视了人对于公共事务还有正义性的要求的看法,反而是不符合历史唯物论的。

回到教育问题上来,除了如何改革教育使得它能更加促进现代化,另外一个教改必须回答的问题是我们应该追求和坚持什么样的 “教育公平” 的理念?柏林自由大学的 Gosepath 教授曾总结区分了四种不同的教育公平的原则:

1,非歧视原则(principle of anti-discrimination):即任何人,无论身份,背景和天分的差别,都应该享有平等的入学机会。

2, 形式的机会公平原则 (principle of formal equality of opportunity): 即所有教育席位和资源,应该向所有有能力的人开放。一个席位应该让所有竞争者平等得入场竞争。

3,公正的机会平等原则(principle of fair equality of opportunity): 即所有教育席位,应该在同等得起始条件下向所有有能力得人开放。同形式的机会平等原则不同的是,公正的机会平等原则有一个消除起始条件差异的要求。比如一个高材生可能因为家境贫困无法上学,或者一个女性可能因为偏见而被教育拒之门外,偏远地区的人接触到的教育资源较差。这些起始差异需要被消除。

4,实质的机会平等原则(principle of substantial equality of opportunity):这个是最高的平等原则,即要求教育的不平等仅仅只能是真实的自然能力的不平等。富人家庭对于自己孩子的额外帮助,或者因为幸运的原因而有机会获得更好的教育机会都是 “不应得的”(undeserved)。一句话,如果孩子自己不能对教育不平等的结果负责的话,那么这种结果就是不公平的。

以上四种原则几乎涵盖了大多数人关于 “教育公平” 的理解,任意一个普通人,只要关注教育公平问题,其持有的正义观基本上不是上述四个之一就是四个中的杂糅。那么,如果可能的话,我会好奇的是,督工,或者工业党版本的教育公平原则会是什么?

参考文献:

Education, Justice and the Human Good. Fairness and equality in the education system. Edited By Kirsten Meyer. London: Routledge, 2014.

知乎用户 穗千果 发表

利益相关,大学毕业,正在考编

我认为督工最后那句 “小镇做题家更应该思考编制和考试本身的问题” 很有意义

接下来我简要地说一下我自己的思考

那没事儿了,现在我认为督工说得不对了。不说了,我该接着做题了

知乎用户 索利蒂德 发表

这期的内容相当深刻,可惜大部分人看都不看,只言两语就上来评价,导致评论区的质量实在不忍直视。我就做一石砖,以引珠玉吧:

首先我要指出一点:视频里对小镇做题家的批评,不是批评他们对公平的追求,而是追问:为什么公平只有考试这一种方式

督工最令我佩服的一点,是他敢于批评观众,敢于直接揭露自己受众的问题

简单来说,本期节目讲了这样一个循环:

1、科举制是有问题的,本质是用社会教育及未来的生产力来换取公平,以维稳

2、科举选拔让大量的寒门弟子获得了上升的通道,寒门弟子必然会维护这种制度

3、科举制不断得到加固,大量的青年将时间浪费在四书五经这种对将来生产生活没有任何意义的地方,社会生产力增量逐渐停滞

4、社会生产力增量停滞,经济的上限就被决定了。而当王朝逼近这个上限后,必然就是长期的停滞,随后阶层固化

5、阶层固化让科举这种改变阶层的方式更加受追捧,更多的寒门弟子加入到维护科举的队伍中

以上形成了循环。王朝周期律,如果按 “社会可容纳的生产力无法进一步发展” 来算,科举制应该有一部分的作用。最后实在无法上升、无法生活的那部分人,就成了反抗者,带领着新的火苗再一次踏入这个周期律中。

督工在最后辛辣地指出了小镇做题家的问题所在:因为阶级差异,想要通过考试实现阶级跃升,因而本能地维护公平的考试。结果在这个过程中,自己却被考试 “异化” 了,成为了流水线上批量生产的 “考试机器”,在无用的做题技巧和大学的蹉跎时间中,浪费了大量的时间。

更可怕的是,这种科举方式会让大量经受了它考验的人本能地维护它,从而如上所述,让大量的时间被浪费,严重阻碍了社会发展与生产升级。

督工反对小镇做题家们,不是反对追求公平,而是认为 “既然是追求公平,那为什么只能有科举这一种公平?

他提出了以下六点:

1、减少无用的地方债,资金投入到教育中

2、教育主导考试,而不是由考试主导教育

3、增加考试门类和分数上限

4、大学提高淘汰率,提供退出机制

5、编制进行淘汰制

6、公开承认某些选拔不适合考试的方式

我们回顾一下科举的本质:

- 为什么这么多的寒门弟子会追求科举?

- 因为科举能够提供阶级跃升的通道

- 说明社会本质上存在阶级差异

第 1 点,从根本上来考虑,应该减少阶级差异和阶层差异,那就是减少无用的投资,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教育中,减少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带来的阶层阶级差异

2-3 点对应科举固化的问题,强调扩充考试内容和分数上限,将内容延伸开,这样教育就变成更纯粹的教育知识,而不是解题技巧这种牛角尖的东西。

4-5 在讲淘汰机制,本质是加强社会流动性,“户枢不蠹,流水不腐”,高淘汰性下人人才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回到最合适的地方。

6 是最后的完善方式,打个补丁。

最后督工深化了一下,如果科举制的方式不被冲击,人们没有意识到科举制的危害,反而自己去维护它,那人就被科举反过来异化了,永远不可能实现自我解放

以上是我对本期睡前消息的理解。


接下来是笔者的评价。

首先,一切问题在于经济,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如果社会阶级差异不明显,或者人人都可以靠劳动和技术来获取阶级上升的通道,那么科举制的危害就会被无限缩小。这是解决王朝周期律的根本方法。

其次,督工的设计和思路很好,但有一个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明确的回答,那就是 “公平”。**小镇做题家之所以会捍卫考试,本质就是为了追求公平。督工给出的方案,并没有详细论证其中的公平性,这就必然会遭到大量的抨击和无法理解,**节目效果也会在这种层次的争论中而减弱。

第三,小镇做题家追求的 “公平”,并不公平。这也是视频里就提到的。

乡镇学校和城市学校的教育资源差距有多大?

各省之间的高校名额差距有多大?

同一张卷子不同省份同一高校录取线差距有多大?

不同卷子之间的难度差异有多大?

现在的考试制度,是公平的吗?值得维护吗?

第四,是我对督工的总的看法:督工看待问题的角度的确足够新颖,有着独到的见解,而且对问题也能有自己的解决方案。**只是可惜,大多数情况下,要做到解决方案的效果,必须要有一个足够强大的、如同钢铁一般的基层,容不得任何水份。**否则,就像王安石那样,提出的想法很好,结果执行起来全歪了,效果全反了。就像数据隐私统一管理,结果就造成了大量的泄露。

最后,丁真、谷圣、四字,代表了官僚、买办、资本,小镇做题家们要想战胜他们,只有走真正的社会主义的道路,从无产阶级的角度出发,去审视周围的一切。而这,就必然要求你们抛弃小镇做题家的身份,去探寻…… 我也不知道、不清楚的道路。

如果自己不能放弃这个身份,不去改变现有的考试制度,那最终解放不了任何人,也解放不了自己

——给有志者

知乎用户 荀子曰 发表

观点不讨论,观点是针对现在现象的。

就是这历史论述非常的…… 糟心

因为就完全不挨着。

天下世兵制都是跟佣兵制对应的,没听说世兵制和科举制对应的。

按理说正常讨论好歹你得举名的是科举制不适合。效果不好。

而不是只要存在你就给弄上来。

军队,天文观测,医疗……

明清

这四个词凑一起简直反例大集合。

明初野战部队指挥官在操军外别设假子亲军的记录已经不少了。明初更是军户比赛大逃亡。往后人身依附不那么牢固,军户可以靠参加科举改变命运之后才有好转。这纯纯的反例。

清代军制那是跟明朝财政齐名的烂账。几乎都是依靠别立营头,新的凑合几年变旧的然后比赛谁保质期更短。

稍微说个暴论,明清军制就是体现在人劳动价值上升之后,军事这类的钱和干部不到位就不要做梦了。那阵的世兵制度恰恰是保证你干部和钱永远都到不了位。

天文观测。…… 中国历法需要传教士帮忙做是啥时候来着。

医疗…… 之前别的说过,明清的中医到叶天士和火神派这路玩意实在是无力吐槽。

专门挑了三个世袭制效果奇烂无比的玩意来反科举,这可是太会选论据了。

至于那套姨学风味的文明扩张论调。

也许 1854 年文官改革之后大英帝国就走下坡路了。

也许东晋是出于好心把半壁江山让给也不行科举的那帮蛮子。

大宋朝在平行空间里面真的走了科举选将,而不是因为从上到下一堆勋贵把持,选将胡扯训练稀松代代被名臣动奏议骂的狗血淋头。

辽金是因为科举才不能重振雄风,而不是世袭各位都觉得皇帝宝座好玩天天内乱的。

借古讽今这种民国大师自己当反例天天挂自己的东西。都 2022 年了,还有正史水平连民国大师都不如的人自己往上死磕。

就事论事少灌点水能死么。

知乎用户 董恩威​​ 发表

这期稿子一看就是秃头咪蒙写的,文章风格很有他自己的套路,通过扯一些并没有直接相关的东西貌似打了一个虚空的靶子。之前很早就在构思一些全面评论他想法的文章,正好借着这个机会写一点罢。

我认为,督公说的很对,但很遗憾,这是真空当中的球型鸡。为了达到督公的理想状态,我们首先需要大幅度降低管理成本、全面移风易俗、并且物理清除掉绝大部分不能适应这套管理体系的人。我可能正好是他的反面,从小接受广博的素质教育,初中开始每学期班级组织游学一次,高中更是开了一百多门选修课。因为学校性质的原因,大学差不多也聚集了全国最少的小镇做题家。自己在还不错的高校这个小社会里搞 it,老婆在地方政府工作多年。碰巧还去过以色列参观过社会化抚养的先驱,基布兹。算是有资格评论一下督公的这套理论了。

督公很贴心的为他的视频制作了十个小标题,我们正好一一来讨论。

一、“小镇” 是什么?

督公认为,小镇青年是认识到自己生活在主流社会的外围边缘。努力利用应试教育体系摆脱边缘身份。

这个说法我认为有待商榷,但无伤大雅。实际上社会阶级并未真正的广泛拉大,只是因为近十年来互联网的高度发达,让原本就存在的阶级差距被成倍放大了而已。而感谢算法推荐,让绝大多数真。小镇青年反而根本不在意也没有能力改变,阶级差距已经达到连梦想都不配有的地步了。当看到有小学能够在鸟巢办运动会、开学典礼有院士发言时,我想即便是北京一般的小学生家长,都会心生出 “小镇做题家” 之感。然而院士也是有孙子的,鸟巢也只是北京的一个比较大的体育场馆。这是一种 “正常现象”,只是之前未被曝光而已。我认为“小镇青年” 大致可以划成除了拥有中国最顶尖教育资源的那批人之外的所有其他尚有考试能力的人,能被叫做 “做题家” 的,大致也得是双一流学校的学生了。他们不一定生活在主流社会的真正外围边缘,而是真正的主流社会本身。只是被新媒体成倍的聚焦了 “主流社会” 的范围。他们被放到了高考这条赛道上,考上之后四年也真的至少在形式上和所有人人人平等,享受同样的教育,吃同样的食堂,翘同样的课,拿同样的奖学金挂同样的科。至少在这如梦一般的四年里,在学校事务内部可能也的确真的做到了平等。

二、“做题家” 的世界观

督公认为,小镇做题家本身就是在内卷的考试中胜出,在互联网大厂结束扩张后内卷无效化竞争之内开始卷基层公务员岗位。并且维护这个考试体制本身。

这里有很多事实很生艹,但结论问题不大。能被互联网大厂减员影响到的小镇做题家真正内卷的,一般也是中直岗位和东部发达地区的基层岗位,我监考了几年国考和京考,至少在我们这国考还是明显比京考热很多的。而计算机行业也远还没内卷到要去考基层公务员的程度。我们部门最近在招人,这个我还是有发言权的。但就整体上看,2022 年的就业形势确实要成倍严峻于 2021 年,真实原因那肯定就是最近发生的事了。

三、“做题家” 与编制 四、 进士轻薄? 五、王安石的反击

都公认为,“小镇做题家” 要求自己熟悉的考试制度能够包括所有的体制内上升通道,公务员考试制度是相当于是古代的科举制度。

这里就在偷换概念了。我国公务员制度和古代最大的区别就是官吏不分,现代公务员考试制度实际上只是在选拔 “吏” 这个层面的东西,他们是办事员而非决策者,只有当你满足组织考验你才有可能变成决策者。而科举考试实际上是考取政治家,他们不负责具体事务。具体的施政从来就是通过吏员来完成的。而吏员在古代可是从来就没听说过要考试,都是家学渊源,公务员体系也是通过大大增加办事人员的专业化程度来完成的。为此增加的公务员考试和为了选拔政务官而产生的科举制毫无关系。这点我想任何一个参加过公务员考试都能够体会到。

科举考试的目的实际上是建立一个统一的文化圈子,同样的进士懂得同样的典故,有着类似的经历能够产生共鸣,用着一样的语言,若不是我们有统一的书面语言,很多进士都有严重口音根本没法交流。执政官实际业务能力很重要吗?看到如今的欧美政坛的政治素人上台,国家也没有彻底停摆想必就了解了。执政官核心是平衡人、做决定、担责任。讲求的是做人与用人之道,这一点放到如今的体制内也是相同的。

另一方面,督公讲的考公务员作为优秀人才的蓄水池和安定剂作用也是有的。只是现代社会这个蓄水池也早已经有考研读研,教师资格证等等替代物了。而且按实际论,现今社会也远远没有到最优秀的人才不考公务员就没有去处的程度。事实上考公务员的往往也都是那些没什么能力又追求稳定的女生(他们也是易烊千玺的受众),家里往往还有一点小钱,可以帮衬着他们有个体面生活。这个基本逻辑不存在,后边又臭又长的扯历史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六、改自己的命

督公通过他那段又臭又长的分析最后又绕到了教育改革,改变考试的范围和方法。我理论上是支持的,但真的代价太大。正如我前面讲到的,这本质上就是让小镇做题家们通过抖音看到了炫富,通过微博看见了王思聪。在少数教育发达的地区,比如我的初中,背靠中科院,给了我们良好的科研环境,参加了各种兴趣小组,有自己的天文台和标本馆,每学期组织一次外出游学,假期还有去国外的暑期学校。但全国又有几个中科院呢?又有几个老师能够指导这样的项目呢?有几个学生承担得起这样的费用呢?我的高中开了几百门选修课,古代史交响乐作曲各种小语种数电模电应有尽有,那又能怎样呢?绝大多数课程,可能一节课里真正认真学习的也只有 2-3 个人,但每周一个半天又能学到多少东西。有些人可能确实在某些方面比较突出,那也是因为他从很小的时候就花费了大量业余时间,在专门的论坛等地方学习过了。绝大多数人都只是划水而已。有没有真正的天赋在这个过程当中被发掘的?也可能有。但我还是认为这样的代价还是太大了。

我们简单列举一个事实,诸位在大学里可能学过高数,在一个一般的双一流学校,真正用两个学期,每周 2-3 个课时把高数讲明白了的老师有多少?如果考试内容不是课后作业变一变数字,能过的人又有多少?如果现有的大学在一年时间里都不能好好做到的事,怎么可能下放到高中生就没有问题了?同样的道理也可以放在大学其他的公共课程上。如果在现有体系下大学都没法好好做到,又怎么期盼能够推而广之全国统考呢?

顺便,督公说的清末改革是顺应潮流,真是 23333

对呀,不改革清朝至少还能再苟五年,不改革哪来的那么多革命家?这些人哪个在革命前不是个秀才举人了?这件事对清朝是有利还是有害历史早有定论。如督公前面所说,不改革前农民起义的智囊最多是个破落秀才,改革了革命党级别一个比一个高。本质上科举就是维护清朝这个想象中的共同体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改了,还不给原来的人出路,不造反还能干嘛呢?

我爱大清国 我怕它完了 可谁爱我啊!

七、“做题家” 的自我批判

督公表示,不要陷入考试制度里面去,要注重对社会的整体了解,关心发展增量。靠考试出身的寒门更注重利益,执政手段更严厉,不在意普通人的生活质量。也要反思自己考试好的客观原因。

督公所描述的现象也是客观存在的,但与督公论述的问题恰恰相反。事实上现在很多中直机关新入职人员已经被所谓的 “世家子弟” 占了相当大一部分,道理很简单,中直机关实行“阳光工资”,对于小镇做题家来说工资之外的收入几乎没有,就算是可以分到宿舍,多年以后分到房子,解决住宿问题,工资也实在是少的令人发指。在部委完全靠自己生活就基本只能活着,工作强度还巨大,男生相亲绝不算是一个加分项。他们虽然相对来说有一定的家学传承(家里是公务员老师或者经商),可能知道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但这些人对基层状况确实不了解,也没吃过什么苦头,对他们来说巴黎纽约可比燕郊在心理上近多了。省级公务员也有类似的现象。

在市一级,才是小镇做题家的主场。夹在中间的公务员确实想的很少,对上不了解巴黎纽约,对下也不知道农民工人的辛苦,对基层了解的不够。乡一级那倒是真的挺接地气,是真正接触人民的公务员。但如文章开头所说,除了极少数发达地区,真正严格意义上双一流学校的小镇做题家往往也不太看得上了。往往来自于普通高校的一般学生,卷也是卷的,但毕竟不能称之为做题家了。

这种脱节,也有一部分来自于当前教育模式。从小就在疯狂内卷读书,前十八年两耳不闻窗外事,四年大学是象牙塔,从大二大三起就在准备考研考公考教师资格证律师证 acca 之类的,谁有功夫管社会是什么样的呢?公务员偏偏还基本只招应届生。这确实是现在教育畸形导致的问题。

八、 世界不是一根棍子

督公认为,小镇做题家维护自己的尊严与考试这个选拔方式的尊严才批判此次事件。需要通过扩大新的生产力,开辟出新的上升通道来解决问题。

但我认为,这是一个两条平行世界突然相交,让小镇青年破了大防的故事。正如我前面所分析的,四字弟弟的受众大多是年轻女性,而他们有的或许正在复习公考,有的可能刚刚上岸。当发现自己刷题之余看的微博上为之打榜投票,寄托了很多感情的四字弟弟突然不费吹灰之力的拿下了自己或是正在努力,或是费尽千辛万苦的编制时,自己为他所寄托的情感一下子反噬了过来。碰巧,这群人也是网络上发声的主力军,一下子点燃了汹涌的舆论大潮。

至于督公借题发挥的观点嘛,我也认同,后边再讲。

九、强学校 废科举

督公指出,学校要主导考试,而不是考试主导学校。国家要拿出钱来,建设多类型的公立学校,而不是只注重维护单一考试的公平性。让学校变成了考试复习班。提出了

1. 官方不能拔高名校的地位。

2. 加强对教育的投入,让普通学生能够接受的教育服务超过中产阶级能够达到的上限,同时用规模化来降低成本。

3. 是强调教育主导考试,不考试的科目一定要有。

4. 增加考试门类和频率。高校提高淘汰率,提供退出机制。

5. 打破编制,增加动态考核

6. 公开承认某些领域选拔不适合考试,只要结果公开就要可以有多种选拔方式。

这六条观点。

怎么说呢,无力吐槽。

1. 督公在不久以前的 456 期睡前消息刚刚说过科研是一个依靠骑士冲锋的手工业行业。如果不拔高名校的地位,不在全社会给这个骑士手下不适合科研的伤兵一个荣誉出路,谁又会死心塌地的跟随骑士冲锋呢?不能在说导师压榨学生的时候说这是合理的,榨完了想去干别的了就说抬高地位,拔吊无情啊这是。名校光环是保证科研骑士们有优质耗材的非常重要环节。

2. 如果普通学生能够接受的教育服务超过了中产阶级能够达到的上限这句话实现了。要么就是学生人数急剧减少,要么就是中产阶级没了大家都是穷光蛋。这是一个不合逻辑的提法,中产阶级本身就是社会的中等偏上阶层,从国内语境来看,可能还要偏上很多。督公可能想的是消灭中产阶级,但我认为先没的可能是学生。孩子又不光是教育成本,收那么高的税是没有办法应付的。而且教育又不是 app,实际上是一个高人力成本,极度定制化的场景。不上人力的纯视频课到了职业教育才勉强有那么一点好处,很难通过规模效应降低成本。老师水平有优劣,实践也证明了小班制、导师制可以大幅提高教育质量。除非强人工智能实现,否则教育的规模化就是一个伪命题。

至于他提出的占 gdp20% 这个问题。这就有一个误区。对于个人来说,钱的确是钱,但站在国家角度来看,钱就不是钱了。突然增加的经费是没有地方花的,现在学校早已经过了缺钱建大楼的年代了。钱基本花在人身上(或者相关的软件),不提前培养,是变不出符合督公要求的人才的,这不是帝国时代里造兵,点了科技树就能出来的。整个社会没有准备好,投再多的钱也是浪费。

3. 督公说的对,具有可行性,双手支持

4. 普职分离、春季高考、江苏省的高考改革、高校自主招生都已经做出了实验,结果如何也看到了,一地鸡毛。至于提高大学淘汰率,前文你已经用大篇幅论述了高考和科举制度的相似性,把一批人暂时束缚在这个轨道里,现如今光是应届生已经非常艰难,如果再加上一堆肄业的那更是难上加难。如果说是增大招生人数,减少毕业人数的话,据我了解小镇做题加们青睐的高校基本上都已经是把基础设施用尽,不存在大规模扩招的空间。本质上,这个可以称之为上山下乡嘛,问题是我们已经无乡可下,打包送去非洲吗

5. 任何一个公立单位,必然都会将人事权与上级领导分离,不管是中国还是外国都一样,不分离只会造成一把手拥兵自重,到时候后果极其严重。这个就不多展开了,我不认为这个可以改。现在看到的政府机关里有很多尸位素餐的人存在,更多程度上还是因为近 40 年来发展的实在太快,政府职能转变也太多,原有的人员不能够适应新的工作造成的。在进入存量时代,把老人消耗掉后事情就好很多了。

6. 督公说的对,只要他能说服更多的人,双手支持。

本质上,我们看到的现状已经是多方博弈的结果。如果一个制度尝试改革了很多次而改不动,必然是有其深厚的历史基础的。在 2022 年的中国,确实看不到太多改善的地方。

十、为谁维稳

督公说,此次争议是因为陷入了增长停滞的阶段,所以小镇做题家重新要求维护考试的权威性。进而提出了一些观点,在此不多做描述了。

我的问题是,先有停滞?还是先有维稳?显然是先停滞,再维稳。不解决停滞的问题,再好也不过是改了个姓而已。如果没有创造性的生产力提升,再怎么扑腾挣扎也是没有用的。

那么,我们要怎么办呢

我个人觉得,能够看到方向就是建设整个国家的大数据中台,以生长模式,不依赖现有业务结构,从 0 梳理出一套符合数字化时代政府的一体化业务系统。推广数字人民币,让中央,或是任何想知道的政府 / 机构能够得到每一笔资金的流向,把 m0 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这两项系统建成,目测可以淘汰掉一到两个层级,公务员减员 80% 以上,行政透明化,在数据中台进行绝大多数程序性的处理。同时让中央对地方掌控力度前所未有,多余的能力进行改革。

我曾经在某双一流高校参观,他们通过做数据中台打通了学校的多个系统,在校园内部实现了全景敞视的效果。不仅仅是摄像头,而是把校园里几乎每一个系统都打通,融会贯通到一起。在校园内几乎所有事务性的工作都可以通过线上完成。一个不到一平方公里的校园,两三千学生,硬件 + 软件花费大概在 1 亿左右,这个成本并不算离谱。考虑到高校已经是一个小社会了,我相信总有一天,有那么一群聪明的程序员能够完成这个工程。希望我能够在有生之年看到类似的系统成长起来。

这样的系统,一定不是从现有系统上改造下来的,这是一场革命。最开始可能是局限于一个自治社区,一个自治街道,慢慢的一个区一个市。通过不断地增加逻辑逐步完善整个系统。能够比旧系统提高一个数量级以上的效率的话,就有很高的胜算。如果真的达到了这个效率,那么多出来的人发放基本社会福利我觉得也是挺好的事情。消费才能产生经济流动,如果生产端已经过剩,那么满足人的自由发展就是第一要务了。

通过接受足够良好的教育,并在受教育过程中形成与人良好的沟通交流和协作能力,并能够对某些领域有专门的兴趣。

在工作之余,人会自由的划分出一些小的赛道。轨道交通、公共政策、税收、航空、羊毛毡、战棋、模型等等等等,每个领域都会有一群爱好者,也应当有专业人士进行交流,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就好像现在的同好会一样。每个人出于兴趣而非工作去学习专业技能。了解一项税收减免的提出就像了解一架飞机研发史一样自然。不仅仅是这些与公共领域息息相关的内容,依靠在某一条小赛道里达到一定的水平,就可以在同样爱好内容的小圈子里得到赏识付出一定的费用。考虑到社会基本福利的普遍发放,这样的圈子足可以让自己过上一个平均水平的生活。

但,这真的是我们想要的生活嘛?

知乎用户 暮可暮者非常惠也​ 发表

姨 前 卒

所以说马逆估计是完全不通政治思想史,不明白贵族制和文官制分别对应的是未来的什么政治路径(科举制相当于是最高级的文官官僚制,也是现代国家最主要的发展方向;但是文官官僚制并不一定和政府性质强相关,换言之封建制、资产阶级都可以搞文官官僚制。而强大的贵族制通常对应的是君主虚化为 “首席贵族”,最终使得政治文化发生向共和制发展的倾向。而这两点跟马逆强调的武德,关系也就…………)。而中国历史上贵军事贵族和世家协和发展倾向最严重的就是东晋南朝,估计马逆 “王师败绩” 看少了。而与此对照的,十六国北朝在国人武装的条件下皇权复兴两汉式的官学兴盛(北朝官学太学动不动好几万太学生,甚至包括南燕这种小朝廷,与此同时东晋南朝太学就几百一千人,门阀世家还看不上穷人孩子进太学读书),而且还顺着两汉的察举制的脉络发展出了后代隋唐科举制的雏形(实际上北周就有官方公务员考试的)。

我一直有一个看法,魏晋南北朝时期绝对是中国政治史上最值得关注的一段时期。无论是之前的还是后来的中国政治史,乃至于西方的政治史,在这个时代都能看到些许的影子。马逆要是真的能看懂这段政治史,估计很难沆瀣姨气。

马前卒推荐几本书吧

[

东晋门阀政治 田余庆

天猫

¥49.90

去购买​

](https://s.click.taobao.com/t?e=m%3D2%26s%3DbMlXv8Tggdxw4vFB6t2Z2ueEDrYVVa64yK8Cckff7TVRAdhuF14FMVBGwjPrVUhx1aH1Hk3GeOgILPWGY2RQV2xjoNjkpP3ljdLnU0MnJ9G2EH8qGUI6ZAM73NetcUnd5mzd0fxoCIaFpjofm3hpRnAfIyCYObKTgJJD1jknPVB7eOomWeapY46aPGMf4TJAZNZG9prGfMBckd1RaMOV8%2BUqwo4roQCrXDDqpiZMHPW1WOGNrWGplfQytuEST7rZPJxmMA%2BE8pXPxgV7n5anml%2FM2ZDcQBLz3OZlIar2m1vOCrzAVpCSncYMXU3NNCg%2F&unid=1Pfsv1z52X60&union_lens=lensId:TAPI@1658291476@21334a8a_0bf7_18219dfd950_ac37@01)

[

波峰与波谷:秦汉魏晋南北朝的政治文明

天猫

¥33.10

去购买​

](https://s.click.taobao.com/t?e=m%3D2%26s%3Dt3LsN4VpCUlw4vFB6t2Z2ueEDrYVVa64yK8Cckff7TVRAdhuF14FMZRtDOD%2FpcyE5x%2BIUlGKNpUILPWGY2RQV2xjoNjkpP3ljdLnU0MnJ9G2EH8qGUI6ZAM73NetcUnd5mzd0fxoCIaFpjofm3hpRsvUU99q9KO5DANjEbewDYYDlpP3xB8UAAnD4qta78pBCEJlXSxGQZYa2Bmd%2BzfSauR2KbePhjdkP1cycc7nVA1YLe1t2Dgt59yR3mPQgo4bjZndpieetyDuhOtPc8RUDWCY072fSIx0QkNtTkXPFtVQGNYb8l%2BVKwC%2FJeSfTd6eyInoxq%2BxiZ%2BiZ%2BQMlGz6FQ%3D%3D&unid=1PfsBBkqjQc0&union_lens=lensId:TAPI@1658291565@21045f9a_0c3c_18219e13523_900e@01)

[

魏晋南北朝 川胜义雄 著,林晓光 译 正品书籍 后浪 20

天猫

¥61.60

去购买​

](https://s.click.taobao.com/t?e=m%3D2%26s%3DvhxREER%2Bbl9w4vFB6t2Z2ueEDrYVVa64yK8Cckff7TVRAdhuF14FMbyZgx%2FT4fK45x%2BIUlGKNpUILPWGY2RQV2xjoNjkpP3ljdLnU0MnJ9G2EH8qGUI6ZAM73NetcUnd5mzd0fxoCIaFpjofm3hpRoZigGbI80abuOuaLcYhuxKMHuv7RoNv0YzeH%2FA0sTcbRTCh%2FxUc2ZYpQZBmbfDYnBlI%2FgnJ4EHD%2BMCqXV7QBuF6yLkQCjAKZiwj7rwAnwG%2B3ZNOe6GgYdhSP7kFlPaAxGldSn1gdutGY9J%2BlFwIBd79vrU3xJWG%2FERQ0YM4VIPkoyZwH%2BdO1L8b61%2BPOUQT98Yl7w3%2FA2kb&unid=1PfsFi4vaY80&union_lens=lensId:TAPI@1658291615@2103e456_0c1f_18219e1f85b_9082@01)

知乎用户 一剑飘香​ 发表

马逆这期要说的话可以概括成这几点

①你们(指小镇做题家)天天练的那些玩意(指刷题和应试技巧)没啥用

②你们现在追求的那些玩意(指稳定)已经影响国家未来发展了

③你们要公平,要群体利益,就不能盯着自己眼前的那点利益

④你们现在赖以生存的那套体系(指教育考试体系)有大问题,必须立刻修改

⑤你们现在维护这套体系,不是因为这套体系有多好,而是你们要利用这套体系往上爬

马逆他真的,明明可以出个十来分钟的视频复读一遍事件经过,再把某些人骂一顿,把某些人夸一顿,最后升华一下,但是马逆不,他非得做个三十二分钟的视频把自己的观众骂一顿

现在的中国人,痛恨特权的唯一理由就是他们自己没特权,不信你看有些人上车了,他恨不得把车门用钛合金钢板焊到死

小镇做题家觉得不公平,那么,那些从小没上过几天学的人,对于你们而言,公平不公平?

那些一边上学一边干农活的人,对于你们而言,公平不公平?

从地理意义上的小镇走出来的做题家,不管你承认不承认,大部分都是当地中高收入阶层家庭的孩子,那么你们从小能无忧无虑的接受教育,这件事对那些低收入阶层家庭的孩子公平不公平?

现在很多城市白领,抱怨加班,抱怨裁员,说不公平

那么,那些每个月领几百块退休金为了养活自己还得干农活的农村老人公平不公平?

那些在工厂里时薪五六块钱的低端产业工人公平不公平?

那些在工地上,领不到高温补贴的建筑工人公平不公平?

那些风里来雨里去的外卖小哥快递小哥公平不公平?

你别跟我说他们小时候不努力,他们的成长环境跟你不一样,他们要从小能有个学习的好环境没准现在比你 nb 多了

你们天天在网上骂的那些压榨你们的资本家,什么马云任正非,说 996 违法

人家公司里的程序员,一年几十万上百万,对于全中国百分之九十的人来说,能到那里被压榨还真是福报

你说小镇做题家有没有先进性呢?

有点但不多

就像现在的网络左派一样

这边网络上 “全世界的无产者联合起来”

那边现实中外卖小哥给你晚送两分钟饭恨不得把举报键给戳漏了

知乎用户 睡前消息 发表

清朝废科举之后,知识分子读旧书没有上升空间,而新军的军饷相对丰厚,所以读书人大量进入新军当基层军官甚至是士兵。军队开始从只考虑利益的暴力集团变成有政治理想的新时代组织。

其中工程兵对技术要求最高,吸收的读书人比例最大。

然后,然后湖北新军第八镇工程营拔枪造反,南方新军一呼百应,大清就没了。可见废科举要了帝国的命,不如不废,也许还能苟延残喘。

然而,大清的坏事,对中国似乎是好事?

另外,本期实践了 457 期刚刚提出的原则:

把两面的逻辑都摆出来,实际上就是促使观众考虑应对方案。很多观众也的确在评论区表达了自己的想法,然后观众就开始相互争论,相互攻击,证明了 “提出方案要挨骂” 的客观规律。
很多观众挨骂了,就会意识到,是马前卒推着自己去挨骂的,所以和别人争论之后,还要把睡前消息节目加上,一起批判。但睡前消息总是不放弃现有风格,一直鼓励观众当无产阶级接班人,提出自己的社会方案,所以睡前消息一直陪着各种立场挨骂。
…………
还有一些媒体同行,比前面说的 “一直赢” 要强一些,他们也承认社会有矛盾,甚至很乐意描述当前的社会危机。但追溯问题原因的时候,这些同行总是想把问题归结到某一条具体的政策,或者是放弃了某一条具体政策。比如说最近几年说期房价问题,总有人说,一切的原因都是某年推出的住房市场化政策,或者反过来是,是因为某年放弃了过去的分房政策,退回去就完事了。
至于说为什么会有这样一条坏政策,原因就更简单了,肯定是坏人提出来的。
……
面对复杂的世界,有些媒体哄着观众,说大家是 “完美” 的人民,做什么都是对的。只要一起大声骂那些不站到人民一面的少数坏人,天堂就会到来。而另外一些媒体对你说,骂少数人不解决问题,必须综合考虑怎样改造产业链,怎样重新设计经济循环,才能解决眼下的小问题。而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少数人要吐出不合理的利益,包括观众在内的普通人群体也要承担一些责任,付出一些代价。我猜,后一种媒体挨骂的概率比较大。
但是,挨骂的媒体,要求人民自我批判的媒体,才是把人民当国家主人的媒体。
相信大家都看过新项目的剪彩仪式,上台剪彩的有两种人,一种是劳动模范、基层代表,一种是能决定项目的领导。基层员工上台剪彩,或者按一下启动按钮,回去该干啥就干啥,项目本身的问题和你无关。而真正能决定项目的领导,剪彩前后还要开很多会,听很多汇报,要知道项目本身还有多少难处,付出多大代价,甚至要在最后一刻决定要不要推迟剪彩仪式。这才是真正的主人心态。
那些努力讨好观众的媒体,嘴上赞美人民,实际上把观众摆在了旁观者的位置上,说问题很简单,你只要拿起剪刀,把坏人剪掉,剪彩仪式就结束了,项目就成功了。有这样的同行在,我挨骂就是必然。

知乎用户 郑天玑​ 发表

大任务和小任务之分,类似王安石变法这样的改革是大任务,不是芸芸众生中的一位平凡小镇做题家能决定的,作为个体的小镇做题家只能做好眼前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好自己人生抉择的小任务。

既然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那更要跑步进编,赶紧让自己成为老人才对。

知乎用户 1781 的小提琴 发表

“做题家”表面上追求社会公正,追求 “机会平等”,实质上他们在用这种“才德至上” 的文化来合理化资本主义的阶级秩序:“赢家之所以赢是因为他们聪明又努力,这是他们应得的,而输家之所以输都是他们自己的错”。

现在的这一套做题体系,就是在不断地把前一阶段的 “做题赢家” 聚拢起来放到下一阶段里教育资源更加丰富的地方继续“赢”,最后分出了不同阶段梯次里“赢麻”->“大赢”->“小赢”->“小输”->“大输”->“输麻” 的阶层结构。

而某四字演员,虽是这一套伦理体系的 “例外”,可实际上却揭露出了被做题文化掩盖的阶级秩序真相:已经赢麻的人就是想要自己的后代继续赢麻,做题与否只不过是可选的手段和表面的装点。

知乎用户 QLLD 发表

比较一下《逸语道破》和《睡前消息》对四字考编事件的分析视角,做个有点不恰当的比喻,有点像西方社会左右两派对社会问题思考方式的差异。只不过在我们的社会中,看似保守的沈逸言论,更类似左派;看似激进的督工言论,更类似右派。

《逸语道破》强调警惕 “合规化的不公平”。即便易烊千玺考编本身是合规的,如果公众在主观上依旧很难接受,那么这样的“不公平” 就应该得到关注和改变。这是不是像左派面对社会不平等问题的解决方案呢?即便资本家的钱是市场经济规则下的合规收入,但如果普通人在主观上难以接受这样的不平等,他们就应该拿出一部分收入来弥补“合规化的不公平”。

《睡前消息》则强调小心 “表面公平下的停滞”。他觉得现在的考编乃至高考中考等选拔制度,其单一渠道和形式公平的特点,带来的更多的是平民阶层的稳定,既偏离了选拔合适人才的直接目标,也不符合促进个人成长的长期目标。这有点像右派对效率的重视,坚信个体利益与社会价值具有统一性,希望通过个人成长来带动社会发展,这样也做大了蛋糕满足更多人的诉求,用发展解决问题才能避免“表面公平下的停滞”。不过督工更进一步,既要“做题家” 从考编里解放出来,也要他们放弃编制带来的种种好处,得到编制不只靠一场考试一种渠道,得到了编制也要面临终身考核。

现在,如果在十年前的高速发展阶段,后者或许会有一定的市场,因为人们对未来有信心,对自我成长和社会进步的同步性有信心。但在经济增长有所停滞的当下,当人们开始通过 “内卷” 来维护自身利益,政府也更在乎社会的稳定性,肯定是前者的观念更得人心。但问题是,前者的理念不能解决 “停滞” 问题本身,更不解决 “不公平” 的根源。

无论如何,二者的分析都脱离了四字考编本身,开始探讨制度本身的问题。二者很难界定孰是孰非,但这样的讨论无疑是有益的,而且应该更多更深入一些,因为我们 “小镇做题家” 中的很大一部分将成为未来的中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如果中流砥柱的眼界都只局限于一人一事一言一行,对流量明星和无良媒体就重拳出击 ·,谈到群体利益和制度改革就唯唯诺诺,那么社会又如何进步呢?

知乎用户 陆仁贾​ 发表

熬夜看了,感觉吧… 差点。

马督工是不是看不起马圣啊,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种基本规律要谈的嘛…

从古代说,门阀士族的存在根本是单纯的教育?

耕读传家的意思是:地我的,地上的佃农我的(人地依附关系),地上的产出我的,我呢不做佃农那些下流事,我要学习诗书礼乐,然后在朝廷(政府)里做官员(议员)。

这一点,日本保存的比较好… 可以视为一个参照物。

门阀官员最大的优点在于:只要任职范围是其家族势力或能力范围,只要谈好了,双方达成协议,问题很好解决。

所谓寒门官员最大的问题:可支配资源不足。

督工谈寒门官员受贿(目前也常见)问题,看上去他们都说 “穷怕了”,但核心原因是他们必须与门阀沆瀣一气以换取可支配资源,收钱授之以柄,那叫投名状

《让子弹飞》其实说的就是这么个事儿:中央委任的县长到任,必须拜会地方码头,而只要地方各话事人不给面子,县长很难玩得转。

至于地方码头列表,各位有兴趣翻翻各级政协名单就知道了。

古代的依附关系比较简单,从最初级的人地(生产资料)依附,到稍微高一点的制度性依附(良贱制度),再到最高级组织化(家庭)依附(死士基本选择的就来源于此,一人死换全家衣食无忧的逻辑),都比较容易总结。

现代的依附则比较隐晦,而且相关研究敢噼啪讲真话的特别特别特别少。

征辟制也好,察举制也罢,甚至科举制,都是派生于依附关系的…

寒门难出贵子的根本原因不是上升通道堵塞了,而是即使通过通道上去,也会发现通道上面有俩选择:要么被门阀收编,与门阀狼狈为奸;要么拒绝门阀,郁郁不得志。

各位有兴趣数一数,古往今来,真正寒门或平民出身,不与门阀勾结且一展大志的有多少。

督工说做题家们是上车关门焊死,不是啊,他们上车之后就不是做题家了,是与 old money 一丘之貉的 new money 了。

自古以来总谈什么 “贵人提携”,各位当这是什么?人家看你顺眼所以给你金银财宝荣华富贵?

督工说教育改革,我笑笑不说话。

这套所谓教育改革畅想,根本没法改变实际的社会生态,看上去很美,但咱看看就得了。

某男星这件事呢,不过是社会生态里的 new money 与 old money 行为轨迹的偶尔曝光。

大多数人不接受这种事的原因其实不是因为考公或者编制,国家宣传好几十年——我们是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结果到头来发现,自古以来 “士绅之外无百姓” 的潜规则依然客观存在,而且好像还越来越强大了。

给大多数人整破防的不是小镇做题家,而是他们信仰在崩塌…

说什么人民,都是骗人的,人民不过是既得利益集团新换的幌子,就如梁山那面替天行道的大棋一样骗人——既没有什么天,也没有什么道,不过是给杀人放火涂脂抹粉罢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与我之前一个反直觉的观点不谋而合:欧陆式的贵族制度,恰恰比科举制度更有利于社会公平。

逻辑很简单:

  1. 多代人的智力水平倾向于回归均值
  2. 贵族人数远少于平民;
  3. 由 1、2 可得,长远来看,平民人才的数量显著多于贵族;

若采取欧陆式封建制度

  1. 因为贵族血缘的限制,所有平民均无法通过常规手段「晋升」;
  2. 因为 1,平民内的人才只有两种选择:
  • 剑走偏锋,比如经商或开拓新大陆;
  • 带领其他平民和贵族「谈判」;

若采取科举制度:

  1. 科举制度给平民内少数人才提供了「晋升」的空间;
  2. 因为 1,平民内的人才,更希望沿着既定的轨迹,与上层合作。因此他们:
  • 更倾向于循规蹈矩,按「官方」道路走;
  • 当平民与上层冲突时,更支持上层;

因此,这间接导致了:

  1. 欧陆式封建社会,往往更有利于科技突破和全社会普适性的公平,但稳定性较低;
  2. 科举制,往往会导致社会发展停滞守旧,且平民与上层的不公平持续加剧,但稳定性较高;

注意,我并没有说这两种之间,某一种一定优于另一种;仅仅只是希望各位在代入时,别光代入「寒门」,不代入「平民」。

当然,如果让我本人选的话,我希望我国能成为璃月那种商人贵族制,而不是科举制。

知乎用户 聂一微 发表

督工的长期教育改革规划相比现状相差太大,短期内肯定无法一一落实,但是在现有制度上小修小补、先解决矛盾中的一部甚至大部还是有可能的。

比如现在个别地方 “双减” 后的考试制度,相比以前简直既不讲效率也不讲公平(某直辖市中考满分进不了全区前 20 的奇观),能不能把这种烂活先废除掉?

接下来可以尝试在效率和公平之间出现矛盾时,有没有兼顾方案,在没有兼顾方案时适当取舍的问题。

我认为未来中高考应该可以向 SAT 之类的 “标化考试” 发展,搞出一个 CSAT(或者干脆叫什么都行),先介绍考试和录取方法,后面再介绍几个优点。

CSAT 的考试包含必考的语文、数学、外语(多语种可选)和物理、化学、生物、历史、政治、地理、信息技术这些基础科目,其中语文数学 3 小时 200 分,外语可以不用单独考试——中国不是要建设英语等级量表系统吗?直接考 NETS 就行。其余 7 科每门 2.5 小时 150 分,只取最高 3/4 门计入总成绩,满分 850/1000 分。

考题模式我在以往回答说过了,这里重复几点:考试范围要大大增加,比如数学尤其要增加微积分和线性代数基础、初等数论等之类大学理工科用得上的内容,既能让学生尝试提高上限又能让大学教育降低阻力。其余科目也是如此。这些考试都不设置统一及格分,200 分数学考到 190 + 的外星人、120 分的做题家和二三十分的摆烂人一定要拉开差距。最后的 850/1000 分满分,可能北大清华录取线只有 700/800 分,但是真的能考到 800+/900 + 的外星人就可以重点培养——因为他们是真的知识量大、学力充足,而不是学了大量到了社会就没用的解题技巧。

在录取方面,限选考科目是远远不够的,因为选了物理考 0 分的肯定不会比选了政史地但是考满分的优秀。所以高校可以针对各种专业设置需求科目和分数标准。(假定选考 3 门,满分 850)比如某大数学专业要求数学 150 分以上、物理 120 分以上和 NETS4 级,那么一个语文 160、数学 160、物理 130、政史地都是 140 分、NETS5 的人,总分是 740,虽然物理没有算进总分,但是因为满足了物理分数要求,当然可以填报该校数学专业,只是投档时要按照 740 的总分投档,其余科目分数在小数点后面,决定同分的优先级高低次序。

在考试频率方面,每年提供 2 次 / 4 次考试机会(3 次会导致有一次考试放在春节假),6 月、9 月、12 月、3 月各一次,全国统考。一次考后觉得自己单科分数够高的同学就可以不重复参考了。至于哪些时段开放哪些科目考试,视人力物力情况而定。取消高中毕业会考,直接以 CSAT 分数作为毕业成绩,毕业标准只要总分的 1/3 甚至 1/4 即可。

一年 4 考并不是什么不现实的事情。现在由于各地偶发疫情,经常有的省区四六级考试延期到 9 月 / 3 月,实际上已经实现了四六级一年 4 考,这说明我们是有条件搞一年 4 考的。至于命题力量从哪里来的问题,全国统一卷后各省命题组没有了命制本省试卷的任务,就可以承担起命制标化考试的任务来。

这种制度顺便还能带来一个好处——中国学生不是总抱怨土洋不平等吗?CSAT 也可以像 SAT 一样承担起统一招生的任务,还能减少这部分社会怨气。连本土的标化考试都考不过外国人的家伙,只能确实是菜。中国如果真的相信自己未来能够 “赢” 美国,最好是尽早做一下制度和人才储备,为以后全世界人才都来考中国大学做准备。

知乎用户 雪泥鸿爪 123 发表

按照督工的观点,郭麒麟应该比四字更适合国家话剧院。

因为郭麒麟更是专业世家。相比下来,四字这种才叫做题家。

什么叫小镇做题家,其实主要靠自身变异突破考核的人。这个考核有做卷子,也有艺术绘画音乐表演的。

做题家,本质是满足客观排序标准的人。

别说音乐不能客观考核,比如高音唱多高,低音唱多低,气息稳不稳,对音符的听写熟悉情况,对传统剧目演唱熟不熟,音乐理论怎么样,台步怎么样?这些都是可以客观排序比较的。

所以,四字还是把这些成绩,以及应试画面放出来吧。

所以,不是只有卷子的应试才叫客观做题。很多都是可以客观化比较的。明明可以客观化比较,却硬被要归入主观范畴,这明显是屁股歪了。

督工既然站位唯物主义就应该尽力剔除一切行业的神秘主义色彩,而不是给神秘主义附身的伪世家站台。

-—–

这一点上,我是佩服郭德纲的。相声那么主观的行当,硬是让他搞出了客观标准,唱太平歌词,打竹板,报蔡明 ,叫小番。这才是符合发展规律的事情。

知乎用户 EWTW464 发表

这期视频堪称睡前消息典中典,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睡前消息现在风评如此,以及为什么没法做大做强。

首先,就各个平台的评论区来看,我觉得我们有必要先搞清楚这期视频在说什么。或者说,睡前消息这档节目一以贯之的喜欢说什么,

对于这次舆论事件,从最肤浅的表面来看,对立的双方似乎是 易烊千玺 VS 小镇做题家

停留在这一层面的大多数网民,是把易烊千玺个人当做攻击对象,攻击流量偶像明星一直以来获得的不合理收益。这种层面的讨论和饭圈级别的争吵一样,意义不大,大多是人身攻击

认识再深刻一点的网民,会认为是易烊千玺(特权)vs 小镇做题家(普通人),会以普通人的立场,反对有特权的人,侵犯普通人的权益,破坏社会公平。但是他们反对的依然是易烊千玺个人,最多也就是流量明星这一群体。这一层次是绝大多数网民思考的层面。

但长期对社会现实有了解的人应该知道,社会上有财力,有地位的人,依靠或经济或文化权力,在体制内,不经过正规选拔就占有一席之地是时常发生的事情。把握住这一点,就不会停留在批评易烊千玺个人或者流量明星这一群体,而是思考如何改变这样一个社会现实。

上述三种理解都是正确的,都有他们自己的合理性,只是因为社会上每个人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及认知水平不同,才会产生不同的理解。但这样三种理解,在解决问题上是有先进与落后的差别的。

那么睡前消息的视频在说什么呢?

这不得不让我想起之前睡前消息评价联想和星星点灯两件事情

第一层面:

1. 柳传志个人道德有问题

2. 郑智化,王心凌等艺人饭圈级别的对骂

第二层面

1. 资本家柳传志以及整个联想有问题

2. 郑智化版权以及湖南台修改的权利以及法律层面的问题

第三层面

1. 国企改制时期国有资产遭到侵占的宏观社会问题

2. 社会文化管制层面的大背景问题

显然,包括这次小镇做题家事件,睡前消息为了彰显自己是有深度的媒体(当然,我也不否认睡前消息确实相对同行来说很有深度),最起码的是要从第三个层面来说,甚至是自己再搞一个第四维度出来。

当然,我不否认睡前消息去讲更深层次的内容,但作为受众面较广的大众自媒体,如果睡前消息希望出圈,希望增强自己的人民性,最好还是吧逻辑起点尽可能放低一点。很显然,就目前各个平台的评论区来看,绝大多数观众在第一次看的时候并没有很好的消化本期内容。

现在看睡前消息真的感觉编辑部有些急了,经常费尽心思搭建自己所思考维度的逻辑框架,却不告诉观众为何要进入这样一个思考维度。这就会导致睡前消息的节目在普通人看来很像 “愤青”,在某些人看来就是 “反贼”。这一点希望编辑部可以多多考虑或者与观众沟通。

那么睡前消息到底喜欢谈什么呢?

睡前消息一以贯之的,就是喜欢告诉网友:“别搞二元对立了,咋就不能抬头看看呢?”

但讲真的,大家是真的不知道抬头看看吗?

我觉得一方面是老百姓刚抬头,脑袋就被按下去了,另一方面就是被按下去太久了,能抬起来都懒得抬了。残酷的社会现实已经让大家成了 “低头族” 了。正如我现在宛如谜语人一般说话一样。

而睡前消息,仗着自己背靠大树,输出大家 “曾经” 愿意输出的观点。自然让观众又爱又恨。

我带我父母看了这期睡前消息。他们说 “督工讲得很好啊,但又有什么用呢?这体制根本看不到改的希望啊,我看你长大还是只有考公这一条出路”

是啊,普通人从教育的起点就开始内卷,能到达高考的门槛,按理就超过 50% 的人了。大学毕业就业却依然是困难的,小企业福利待遇是不足的,大企业管理是严格而内卷的,自主创业大环境是不利的,考研是内卷的,出国留学在疫情之下是难上加难的(同时疫情结束的希望也暂时看不到)…… 普通人的出路呢?

当我们想发声的时候,又被迫 “鸦雀无声”。

这个事情如何解决呢?睡前消息又一直避而不谈。似乎只要支持睡前消息就能迎刃而解。

但就目前睡前消息出的几次问题来看,睡前消息的粉丝纯度已经相当高了,哪有几个知识区大 UP 播放量有睡前消息这般稳定,

如果睡前消息想做大做强,无论是影响力上还是收入上,继续开发这 50 万左右粉丝意义不大。睡前消息不改变上述问题,降低逻辑起点,不把话说明白一点,就不可能继续做大做强。当然,我觉得上述要求也不大可能。睡前消息就是占据了背靠大树擦边球的生态位走到今天的。只可惜,同样背靠大树的,连擦边球也不愿意打。真的是遗憾中的遗憾。

上次提问,我询问督工新传学生的未来在哪里,督工点赞却没回答,我只能默认他也没有答案,或者他的答案也摆不上台面。那我也只能说我未来也会继续看时事新闻,关注睡前消息。但在我能走出国门之前,我是绝对不主动输出时政内容了(这话如何理解看我以前的回答)

哎,真的是…………..

知乎用户 Ako 的红​ 发表

马逆这个新一期不谈 “过于直球的历史隐喻”,不谈因为我自己也没有明确想法的“稳定路径” 与特异化处理的解决方法,但是中间那一段“自我批判” 确实拿捏住了我

我从我中考之后,从看着我的初中同学去技校中专,从我妈以前在政教处每年都要按照指标 “哄” 学生和家长去技校,我的头脑里面一直有一个达摩克利斯剑,那就是如果我不是一个教工子弟,我能不能还有机会在你赣上一本 (时至今日,我依然记得我那年江西省一本率不到_5%给我带来的恐惧_,即使从现在的现实和我自身的考学表现来看,我确实一点都谈不上胜利者)

这种恐惧更进一步,让现在的我,让六年前刚刚进省城市中心高中的我,甚至衍生出一种对 “正道美德丧失” 的恐惧。我也经常想,要是我不是一个教工子弟,一个青少年活在相对封闭但又在现代化程度高于平均水平的工业化聚落里面,要不是我父母一个是教员,一个是中层,在后面改制买断的大浪里面都还能找到跳 的路,今天的 ako 一样当一个性格和善,待人和气的,甚至有点瞧不上市井吵架的家伙儿嘛?

这种自我畏惧再到后面伴随着我自己的命运上上下下和看到的越来越多,也愈加多地方让我 “自我忏悔”,如果我的童年少年不是在一个几乎停滞在上个世纪末国企大院的地方,我会不会因为我的偏执而变成 “恶徒” 之类的想象始终是我个人镜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更进一步,我会时不时忏悔于自己在这样的环境下,活的越来越颓僻而缺乏价值创造。

我妈经常因为我这种想法骂我偏执,我爹经常拿其他 “更好资源” 的“身边人”开导我,但是在这种偏执上,这种开导显然有点南辕北辙

所以当马逆这样说的时候,我忍不住在这样一个我肯定没想到什么解决方案,也谈不上支持马逆观点的一期忍不住情绪激动到写回答

最后,我至少支持这句话

知乎用户 胖哒二世 发表

督公就这点好,他明白教育的目的是啥?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强国,如果影响这一目标,那教育就变成了阻碍;我怀疑督公对于高中物理教学的恨远远如于我,毕竟他那脑子学个入门的微积分,学些大物、结力的解题思维,不是啥难事,但高中那类教学,只对刷题有好处;

我的是恨是觉得脑子最好时陷在无意义的背题曲里,但凡有个背不过的坎,我就放弃了,早放弃早舒服

BTW:拍卖学额这个我很早就说过,结果就有小镇作题家教育我,我当时的想法就是把所谓自招的全给卖了,用这钱来搞实验室图书馆。后来这个好像也取消了吧,嘿嘿。

关于腐败这个,我也经常讲清朝守土靠卖官,开疆靠卖官 + 亲贵,想当于用股东 + 家族成员去经营

知乎用户 asd - 徐 发表

我一直想指出人们在现今中国教育上存在的一个诡异的观点,尽管到现在近期以来似乎有所改善,但是在几年之前这是非常常见的,也就是现在自诩为左派或者社会主义的支持者的人,为了追求公平,在以前是很喜欢大谈高考的公平性,然而这一点一直为我所感到奇异。


从学术上讲,机会公平这一概念显见的起源于自由主义,甚至是新自由主义下对于公平原则的阐发。要追溯起底层的思维,其实和早期的自由主义也就是古典自由主义并无区别,即对于个人天赋或者个人能力发挥的推崇。

而高考或者说当今教育的分配逻辑,完全就是起源于机会公平这一底层原则,尤其和左派所要求的公平之间相去甚远。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做题家在这个问题上很大程度上保有了某种小资产阶级式的保守性及对于社会秩序的某种不可避免的保守,因而他们对于公平的追求也仅限于自我以上的人人平等,而这一平等最终要通过一种自由主义式的对应能力的机会平等来反映,然而这种观念越是成型,他们的这种愿望就越不可能被实现,因为从这种观念说起来,易烊千玺根本就没有违反什么机会平等的原则。

从结果的宏观上看,我们可以说这是资本的推动流量效果,但是如果有一个做题家最后,获得了某种成功的结果,难道这种结果能寻不出这样的因素呢?你只能回到起源的地方去,可如果回到起源,流量偶像也不过只是一个普通的机会吧,流量市场就在那里,从某种意义上说,做题家们大可人人都去做练习生看看,谁能够当得上偶像。流量界竞争可比高考激烈多了。

至于编制就更不是什么能够用这种 “平等” 来理解的,毕竟编制本身就不是一个机会问题,恰恰就是要形成这一统治秩序所必须的,如果没有知道统治秩序,谁来组织高考呢?


所以到这里我们就可以引出一种 “中国式的自由主义” 了。曹丰泽就曾经宣称过他是自由主义者,但其实他在做题家这一问题上的立场与中国式的自由主义还是有一些区别的,关键在于他承认了做题以外的道路可以被这种原则所吸纳进来,但对于普通人而言,他们并没有理解这种底层原则的存在,所以他们只看到了表象上的执法做题视为的这种唯一的 “通往自由之路”,也就是说他们并没有把曹大佐所说的那种 “做题家不如混子” 的思想纳入进来,尽管这些观念的底层原则和做题的原则是一样的,都不过是一种“个人能力的发挥,体现” 这种传统自由主义原则在中国情况下的延伸。

也就是说在知乎上被提倡的所谓多赛道的竞争也不过就是这种做题思维的延伸而已,只不过是把其他的赛道转换成了做题,尽管也有着背弃中国式的自由主义的可能,但目前还没有到达。(这种可能就在于其他赛道,很有可能是不在控制之下的)

而中国式的自由主义有着一个非常独特的特点,这是相比西方的自由主义所不同的:

这种由做题家衍生出的理论观念的一大神秘特点在于它不是有经济基础的竞争所带来的,也就是说他与企业家资本家,为了市场的自由竞争所提出的个人能力的发挥的自由主义不同在于——这在我前文谈到高考需要由编制组织的时候,其实就体现出来了——并不要求脱离控制的自由(这里的控制指的当然只是有形的手),相反要求受到了绝对控制的自由,也就是奴役即自由。

做题家们的诉求非常容易体现这一点,他们要求的难道不就是在一个已经被控制好了的打分体系里面获得一个优势,并且凭借这个优势处在一个被严格控制了的市场之上,要知道自由市场是不会拥有固定优势的,但是在做题家的要求里面,学历,必须要拥有一个固定的优势,这也是一种绝对控制,也就是说做题家要求的,必须是方方面面都受到了控制之下的发挥,这也不是在发挥他们真正的能力,而是要求发挥出一种评分体系的控制力。

所以这种思维一方面导向自由主义,另一方面需要能和大政府控制的观点相符,就不难理解了。


但我一开始就说了,人们越是这样子要求这种原则的实现,就越是不可能得到这一点,一切矛盾就集中在那个平时为我们称为克苏鲁的东西之上,因为它根本就不要求发挥出评分体系的控制,或者说它的控制力根本就跟评分体系关系不大。这些控制里有意识形态的国家机器和传统的国家机器部分组成,对于经济系统的控制,对于大多数的人群的意识形态的考量,唯独是不包括对于做题家的安抚,因为做题家毕竟是少数人他们也掀不起什么影响,当然会引起一些后患,比如说科研的进展问题,但那些问题都是无足轻重的。

再进一步说,这种矛盾其实正是由于做题家想要的个人能力的发挥,这一追求的观念,无关乎于社会的基础,而只是在一个上层建筑的评分体系里形成的。

也就是说西方的自由主义要求的那种发挥是紧密的联系于社会的基础,它涉及到资本主义市场本身的运行经济的交换,而这些事情都是有它的重要性,而做题家所要求的发挥只不过是在一个人工制造的体系下,这个体系从根本上说并不是那么重要,整个系统本身都不重要了,做题家就更没有什么重要了。

从一开始做题家们就把自己的诉求规约在了现有的一个意识形态当中,不能够跳出去一步,这也正是他们之所以不重要的一大原因,毕竟就算他们所在的系统不重要,作为活人,一大群活人,他们也有别的重要性可以发挥,但他们自己却对此丝毫不知。(值得一提的是,泛亚文化与键政的联合当中,统战价值的观念,在某种程度上其实就在发挥这一点)

概而言之,这一切的问题,用统战价值论的说法,都可以被简化为 “做题家对编制的忠诚”,越是把自己限制在想要把自己的打分换成优势这一点上,就不得不依赖于控制,也就不得忠于编制,这一忠诚越多,那么统战价值就越少。

而且编制毕竟是优先于做题的,所以无怪乎宇宙的尽头是考公。


对于做题家而言,到这个时候还在祈求怜悯或者说再进一步的寻求统战价值,也不过是稍好一点,最根本的解决这种困境的办法对于做题家自己而言,就是返回到社会基础当中去,在就业雇佣劳动待遇等方面作出具体的斗争,而不要指望宏观政策会倒向自己。毕竟网上经常有的说法是这个和塔也一起那个和塔也一起,其实啊不是他们和塔一起,而是因为你们对塔啊,太不重要了。

而他们的统战价值可以来源于各种其他的发挥,但是做题家,还是要扬自己的长,要体现出技术上的优势,另一个重要问题在于,这可能是更困难,就在于要抛弃掉常年以来在做题的恶性竞争当中养成的恶性思维,也正是由于这种恶性思维才会导致一种底层互斗,只要这种互动仍然存在,那么领导自然就敢于对你说,你不干有的是人干。

为什么这一段的建议,那么的不政治呢?

因为政治性的建议直接参见上面对于中国式的自由主义的分析就可以得到了,但它们对于当下的情况而言,还为时过早。

知乎用户 秋水​ 发表

说一句中肯的话,督工的问题是走得太远了,中学教育改革一定是最后动土的地方。身为小镇做题家,也是高考受益者,我从进中学第一天就知道中学教育制度的低效,可是我花了三四年整明白了一件事,这个东西自己无法改变,甚至将在很长一段时间无法改变,痛下决心,忍痛做题家思维应试。

当前中国而言,最符合实际的,也最能见成效的教育改革,人才培养改革发力点,应该是大学教育。而在大学这种资源投入都充裕的地方都问题百出,大量的培养方案不切实际,大批蛀虫老师糊弄学生,大量资源白白浪费。

举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大量应用工程为导向的学科大量重复教学无数年前的理论技术,不亚于在热武器时代,练习骑马射箭。大量应用工程导向学科划分及其封闭,招生人数及其固定。

应用导向学科和理论导向学科培养导向就完全不同,讲究的是因地制宜,因势而动,市场,技术日新月异,不同赛道随时可以联动,学习内容和招生人数,方向,都要随时与时俱进,那种计划式培养方案根本不靠谱。

这种培养导向,最后的结果就是和苏联计划经济调度一样,严重不平衡,严重死板。旱的旱死,涝的涝死,最要命的是发挥不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大家一看毕业导向不理想,纷纷选择考公,求编制。而恰好目前中国的问题是需要高级应用,工程人才,引领产业升级,甚至工业革命。大家都入编,真正的问题没人愿意解决,长此以往恶性循环。

这和古代科举制度没有丝毫关系,那怕表面相同,其实完全两个东西。现代教育也好,编制应试体系也好,导向是为了先进生产力,是为了社会发展,是为了优化资源的生产和分配,而古代培养导向为的是便于统治者统治,甚至露骨一点,为的一家一姓的统治稳定。这根本不是一个目的。

对于小镇做题家而言,大部分人能想穿,中学阶段被应试毒害一下虽然很痛苦,但是是能够理解和忍受的,毕竟国家现状摆在这里,资源也好,发展程度也好,不可能做到全面优化中学教育。大家也不是第一次被生活强奸,十几岁时候的时间被浪费了,就浪费了吧,也不会扼杀太多可能性。

但是大学教育,国家在投入最多的地方,甚至最多的那几个学校,仍然是培养糊弄,导向混乱,最后导致毕业吃屎,逼着你自寻出路,你努力考编还要被骂姿势不正确,这个确实不应该。

督工提出的我们改变思维诉求方式,尚且可以放到一边,从长计议,但是做题家碰到的实际问题和感受确是最真真实实的群众问题,一手信息。普天之下,除了极少部分,谁不是做题家,彼此都是做题家,又何必小镇不小镇。

六十年代的硅谷,八十年代的深圳,人人都是穷得叮当响,人人都能为了工作彻夜无眠,不是因为公平与否,不是因为有编有制,而是他们确信他们正在做大蛋糕,他们看得到希望,他们正走在正确的道路上,那种安全和满足感,远远不是所谓编制可以提供的。

现在国家最需要人来做大蛋糕,而连最正统,最红最专的培养导向和体系都不能做大蛋糕,一时间人人自危,众人含怨,这才是这场风波的根源矛盾。

做题家按照宣传的最正宗路线走完了,最后根本实现不了自我价值,社会还要骂你不够努力。剑走偏锋的反而被宣传成颜值有价值,远远超过做题家。你自己好不容易找到编制的出路,还要被骂做题家思维。这真的是狗子日。

知乎用户 宇宙战神郭奉孝​ 发表

连我这种半吊子键政壬都看出教育系统的问题了,何况他马逆这个老缓则。参考我之前的两个回答。

如何看待清华本科生、湖大博士生去卷烟厂当流水线工人?由于产业升级的失败,导致教育投资的失败,导致教育现在只剩「维护社会稳定」这一个作用。
很久以前,人们就不断提出一个灵魂拷问:学习有啥用?工作和生活用得到圆锥曲线吗?当时社会百废俱兴,有识之士提出,只有提高民众的科学文化素质,才能发展;虽然现在学圆锥曲线没用,但以后社会发达了,也许圆锥曲线就有用了,所以你现在学圆锥曲线是值得的!本质上,这是一种投资,在前期投入教育资源,期待后期得到回报。
然而几十年后我们发现,社会科技水平仍然很低端,不仅圆锥曲线依然没用,中学和大学 90% 的知识也都没用。一个人高中毕业进了工厂,高中知识没用;本科毕业当了销售,本科知识没用;研究生毕业从事科研,只会查文献、试错、筛选数据,研究生知识还是没用。至此,教育投资就已经失败了,赔本了,人都跑路了,没人愿意投钱了。
**教育丧失了「投资 - 变现」的作用,就只剩下维稳了。**有人辩解说,数理化虽然确实没什么用,但可以锻炼人的思维逻辑。但王者荣耀也能锻炼思维逻辑,为什么学校不教王者荣耀?因为数理化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成本,小学中学加起来 12 年,让最不安稳、最惹是生非的学生们闷头苦学,当然是有好处的。相反,你教他们王者荣耀,他们学一个小时就上手了,玩两年就腻了,然后怎么办?会不会当街溜子,或者做更危险的事?大学生去搬砖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吗? 在我国,大学一年 5000 块钱的学费只是象征性的,大学教育是重要的财政支出。现在你把培养了 16 年的大学生赶去工地搬砖、赶去工厂踩缝纫机,无疑是巨大的财政浪费,而财政的钱来自全体国民。要想解决该问题,有 3 种办法:
1. 接受产业升级失败的现状,大学逐步缩招。可能引起学生家长的抗议。
2. 努力提升产业科技水平,让大学生有适配的岗位。这是一条修罗之路。
3. 继续躺平,继续摆烂,继续得过且过,直到财政爆炸。

知乎用户 忙不完花絮​ 发表

谈两点:

**1,与寒门子弟往往缺少晋升途径相反,世家子弟往往缺少退出机制。**什么哇瓜劣枣只要沾了点世家血统就霸着位置,这对生产力的摧残恐怕不比 “穷怕了” 的寒门子弟小。

而且,这些世家子弟往往更加缺少 “被迫反思的压力”,也就是缺少负反馈机制。现在曝出来的部分,与真实发生的权权,权钱,钱钱交易相比,绝对是极小极小的部分。

以及,他们大部分人选择闷声发大财就行了,督工恐怕连想报道,都不知道报道什么,因为你这个小镇做题家根本没有资格进入人家的圈子

即使是在督工提到的小镇做题家 “横行” 的宋明清,世家也从来没有衰弱到需要小镇做题家们替他们操心 “世家传承断绝” 或“缺少晋升途径”的地步。

换个角度,易同学就算没有获得编制,影响了他继续为艺术领域做出贡献吗?他会缺少资源吗?

以及,按照马超的逻辑,那些从小接受了艺术熏陶的世家子弟,不应该更加纯粹吗?为了个编制的虚名,难道就受伤了,就不愿意为人民做贡献了?

世家子弟既然标榜家风优良,我们就要帮助他们守住,帮他们刹住车,怎么能沦落到跟小镇做题家一样 “稀罕一个编制”、“不给就闹脾气” 这种地步呢?

2,工业党人有一个致命的缺陷:

他们所有的历史经验中,极度缺乏关于 “生产力长达几百年(甚至几十年)的停滞的背景下,制度该如何设计” 的内容。

当然,在他们看来,一切制度都是为了生产力发展,一旦停滞,就意味着制度本身就已经失败了,就理应被淘汰

暂时不谈,从基础原理上,科学技术能不能支持生产力的无限上涨。

即使在大家都十分乐观地默认这一情况会持续下去的今天,科技的发展水平明显也是有快有慢,经济发展时常会面临瓶颈。

历史上,当然主要是近代西方的历史,工业党人应对停滞的方案是极其被动和粗暴的,说白了就是战争和殖民

本质上,一个为了 “前进,前进,永远前进” 而设计出来的组织架构,一旦前进的势头受阻,内部压力就会激增。

在实际经济体系中,这种压力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债务率

两次世界大战,实际上都是 “不打仗就要破产,都不愿意破产,那就打一仗”

而且,这个停滞 - 增长的周期已经越来越短了,一个 20 年的繁荣周期已经是难得一见了

假如代表下一个能源台阶的技术迟迟到来不了,人类将面临一个至少 50 年起步的漫长停滞期

世界各国将或已经进入残酷的存量博弈阶段:

即所有产业加起来最多支撑 10-15 亿人的(准)现代化生活,其余人只能生活在半现代化或前现代阶段

那么谁有资格去过现代化生活呢?

个人认为,中国的发展一方面的确扩大了生产力,这主要发生在前半段,我们支撑了发达国家坐在资本、技术、产权之上的安逸高福利生活;另一方面,我们又的确在从发达国家中虎口夺食,争夺进入现代化生活的资格,这主要发生在现在以及今后数十年。

假如这种形势持续下去,工业党人一切推理的预设前提:生产力进步无论在何时都是第一位的”,就会大打折扣。

因为这时候最高的目标是生存下去,并保存相对完整的组织结构,以渡过漫长的停滞期,以及同时是残酷的存量争夺期

也就是说,存在某些阶段,维稳的价值会超过生产力的价值

当然,这个阶段什么时候到来,或是不是已经到来,则是另一个话题。

知乎用户 吟游诗人马走日​ 发表

用自己的话简单捋一下这期节目的逻辑。

1. 只有出了小镇的人才会用小镇标榜自己,所以小镇做题家其实是小镇中杀出来的成功人士。

2. 高考 / 考编等考试看似机会均等,但实际上仍存在资源不平等造成的更深层次的不公平。这个资源不平等又分两层,一是地区间教育资源不平等,二是地区内家庭间教育资源不平等。

3. 大多数成功杀出小镇的做题家都是 “地区内家庭间教育资源”有优势的人,但又都是 “地区间教育资源” 有劣势的人。

4. 编制铁饭碗和高考这种一考定终生的模式在经济上行时期还跑得通,但是在经济下行的时期会阻碍经济发展。

5. 小镇做题家是编制和高考的最大受益人群,所以会无限维护高考和编制。对下宣扬 “机会平等”,对上追求 “人人平等”,换言之就是站在不公平上追求公平。

6. 四字特权打破公平固然不妥,但是小镇做题家所追寻的公平也只是 “个人的公平和进步”,对社会整体同样无益。所以这两样都需要抛弃。

7. 用社会化抚养和提高教育总投入的方式保证公平,用打破编制和高考等一考定终身模式的方式保证效率,用增加学习内容和多样化考核的方式促进整体社会的进步。

具体论证过程细节太多我记不清了,所以不敢保证赞同这期节目的全部观点,但是就上面这个主脉络而言,我还是十分赞同的。

在这个话题下,之前的讨论一直集中于四字的特权上,所以导致评论区形成四字和小镇做题家二元对立的局面。

但其实问题的关键是,为什么 2022 年,编制问题又能如此广泛地吸引小镇做题家的关注了。

原因很简单,那就是经济下行但是编制是铁饭碗旱涝保收,无疑吸引了更多人去考取编制,其中不可避免地包括了一些渴望一劳永逸的人。

比起四字这种个别特权阶级对公平的践踏,维持社会运转的整个体系出问题结果会更严重。

单单解决个别特权只能解决问题的一小部分。

从特权角度说,只要有利可图,那就一定会有人不断的用特权践踏公平。

从社会层面说,只要编制还是旱涝保收,那体系终归会吸引一批来养老的人,最终导致整个体系臃肿低效高消耗的空转。

所以最佳的解决办法,就是把编制变成一个苦活累活,必须不断的考核工作成果决定人员去留,只有这样才能筛选出真正为人民服务的人来。

既然医生这个治个人病的职业都得按时考核,那老师公务员这种治整个社会病的职业为什么不能呢?

知乎用户 幻想乡的洛克马戏​ 发表

我才不关心 460 期,我只关心 459 期。

为什么偏偏 459 期没有问题呢?

我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看到军迷们继续撅督工了!(直球)

知乎用户 苏沉船​ 发表

关于现代映射部分,我也看不懂,可是马前卒拿汉朝与唐朝早期蒸蒸日上为例,去踩科举制,是真蚌埠住。无论结论是否正确,,但举例不能离谱。

这方面的历史水平,还有待提高一个。

知乎用户 MUMA 发表

简单讲三句:

1、答主个人感觉写得比较差的一期。

2、单独来看,每个编号的段落都写得不错,但节目整体编号太多,不同编号之间的联系和逻辑答主感觉不是很顺畅,整体的阅读感很割裂。

3、节目文本也许精简一半,可能整体的阅读效果会更好。

知乎用户 无牙 发表

你说有没有一种可能,高考选拔制度其实是一个工厂,而做题家的做题其实是一种异化的劳动?

学生们不仅忘记了自己为什么要读书、书中知识有什么用,更被迫把自己的学习经历无限地单一化、机械化,就像流水线上的工人。读书自然是一种劳动,而读书的本质应该出于自己的需求学习知识,无论是为了学历,为了工作,为了爱好。那么为什么说做题家的做题是一种异化的劳动呢?

所谓异化,我浅显理解就是,变味了,脱离本质了。

第一个异化就是上面所说的,**读书(也就是劳动)**本身应该是有益自己的,快乐的。你看阅读理解与作者共鸣,有感而发写下了感想;做数学题以一种巧妙的方法得出了答案。这种活动会使你感到快乐,有成就感,有参与感。而理解出题老师的意图 、解一种现实里根本不会存在的问题、违背内心替作者表达感想,是感受不到快乐的。这种劳动不光摧残肉体又折磨精神。

很多人都说读书是为了一个好大学好专业好工作。第二个异化就是 读书(也就是劳动) 慢慢的得不到回报了。生化环材,农林牧渔,再结合现在视频热门专业土木工程 以及时事同济大学招生线断档。一个选择或者一个大环境的改变,单位的专业限制,你的劳动就变的分文不值了。你作为劳动者看似拥有自己的**劳动产品(读书换来的证明,哪怕是大专)**的价值已经和你脱离了。

按理来讲我还需要其他两个异化,但我一方面我觉得我没有全部理解,一方面觉得有些以牵强不太适用。剩下两个分别是:劳动者和人的类本质的异化,人与人的异化。有待大家自己思考分享见解。

我简单讲一下我对 460 期的看法:我比较赞赏马前卒的思考角度,但对他 “抛砖引玉” 的砖 直接无视。我的角度就是 “异化的劳动”的角度,其实和他的角度有些类似。单一的选拔制度,存粹是未选而选。但我对教育改革的建议不是趋向于深,而是倾向于广。教育的本质是为了就业,很难想象我们教了一大堆知识,结果对职业没有帮助。我知道有些人说大多数工作,高中毕业就可以干了,以至于读书无用。但我不这样认为,一方面 知识和技能本质就是用来使用的,都有他的工作场景。另一方面 人应该要从工作中获取到认同感以及成就感,要热爱自己的工作。我的意思不是像黑心老板那样给你洗脑,而是不热爱就不应该去做。但现实很难,工作之间的收入差距很大,人不是从心的快乐的工作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效率。我真心希望 改革不只是多考几门课,而且 要把社会上那些打通知识和工作的人 加入到教育团队中。

知乎用户 萌之检事正​ 发表

督公说的要是能行得通,国家必须为每个受教育人口提供均质化的基本教育和先修教育

以中国式家长的鸡娃激情,先修教育国家恐怕负担不起

终于明白为啥老有人说督公太理想化了

知乎用户 安静内敛哈士奇​ 发表

作为县城高中里出来的真 · 小镇做题家,对督工的批评我没有感到一点不适——因为至少一年多前我就已经被锤麻木了,并意识到对做题家或精神做题家的系统性打压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了。各位直到四字出事或者督工批判才跳脚,是不是反应太迟钝了?

我在 2021 年 4 月就说过:

而与此(指公知韩寒发文称后悔退学并让大家好好学习)同时,那些和韩寒立场相反的正能量们,则在嘲笑辱骂做题家,鼓吹盲流子。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56038855/answer/1853908657

当时,嘲笑辱骂做题家的主体,是 “韩寒立场相反的正能量们”,再加上鼓吹盲流子街溜子——四字再差也比盲流子街溜子好点吧。

那时的情景是,分配壬要求降低房价并改善分配公平,入关壬发明了如下话术:

“要求改善分配降低房价的都是名校出身并在一二线城市的做题家,他们并不是真想要公平,只是想为自己谋求利益,否则他们为什么不为扶贫工作呼喊?他们其实是在搞‘自我以上自我以下’,想当壬上壬”。

这个问题下有人说督工对做题家的定义不对,他们认为做题家应该指 “希望通过考试改变命运的人”——不好意思,这种人在上面那套话术里正好符合 “想通过做题往上爬,想当壬上壬”,简称 “壬上壬”。

我化用一下上面那套话术,请问各位要如何回应:

“要求考编公平的做题家并不是想要真公平,因为他们的同龄人中有近一半没机会上高中,不能高考和考编,想做题而不得,他们只是装作底层,追求的还是通过考编往上爬,当壬上壬”。

请问各位怎么回应?

督工和大家讲道理,有人嫌难听,难道要放入关壬出来指着大家骂各位壬上壬各位才满意?

而且实际上骂得更难听:

你们绝大多数自诩做题 “家” 的废物恐怕还真不配这个“家”,也就算个做题员
什么是劣,就是明明自己题做得狗屁不是,还自以为自己是个做题家的废物

大家与其生气,不如想想:

1,督工和入关壬立场有很大不同,但为什么他们在对做题家的态度上差别不大?

2,以前是公知以 “高分低能” 为由攻击教育和好学生,现在是与公知立场相反的人在攻击做题家,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知乎用户 骡马人 发表

我看到更多的人的觉醒,非常开心。

这是接轨欧美资本主义剥削

中国古典剥削法的巨大的胜利。

虽然资本主义各种不好,但是得分跟谁比。

知乎用户 max-v5 发表

最讨厌的就是那个所谓轻薄进士的说法了,这个和钟小艾那个权利小小任性是一样的恶心。

知乎用户 蒋默默 发表

没那么复杂,一句话可以讲清楚,只是很难听。

督工关注的是社会选拔人才的效率,是选拔制度与社会实际匹配的问题,外部性问题,坚持把蛋糕做大,然后才是兼顾公平,;

反对者关注的是制度内的公平,绝对的机会公平与程序正义,是我与他人有不有同等机会的问题,内部性问题。至于社会效率?只要我赢,便是晴天。

(“反对者”,是为了避免 “小镇做题家” 的定义之争,不知道是马逆的又一次错误,还是故意设陷,不得而知,但你往里边跳就没人阻止得了了)

所以,这会诞生三个子问题

1. 督工的立场是坚持把蛋糕做大,有利中国这个共同体下的全体人,那反对的人在坚持什么,是在坚持公平吗

2. 反对者为什么要如此坚持?

3. 为什么反对者只关注 “我赢”,而不是 “我们赢”,是群体 / 阶级属性,还是社会问题?

··················································································································································································

1. 反对者在坚持公平,规则内部的机会公平,本文开篇便给出的观点,重点是第二个问题。

2. 反对者如此坚持,还怒喷马逆,仅仅是需要输出情绪,平复内心吗?

何谓思考,就是不能设想别人是傻瓜,我聪明,别人行为都不够理性,无需分析

反对者的愤怒恰恰是出于实际利益的考量,对即有规则内部的维护,维护的既是规则,但实质又是维护的反对者的竞争优势。十年苦读,培养出某个选拔规则下的竞争能力,在这群人还未上车之前改变选拔规则。那么,十年光阴,没有选择自己爱好,根据之前的规则,投入无尽的精力和资源,变成巨大的沉没成本,至于改革理由是公平还是效率或者其他,重要吗?重要吗?重要吗?一点都都不重要,你的改革损害了一群人的利益,就要做好被反对的觉悟。

所以,改革是需要红利的,因为改革者总要面对一群即得利益者,无论什么样的规则都如此。

选拔规则会选拔有特定天赋的人,特定天赋的人又会维护此选拔规则。

高分者、上岸者、赢者,本身就是现有规则的即得利益者。

现在有人从内部破坏规则,例如 4 字,他们呼唤公平;有人从外部破坏规则,例如马逆,他们也呼唤公平,这就搞笑了,因为马逆的观点就是这规则对社会不公平手工业的天赋选拔就不适合采用做题选拔

说到这,已经澄清,再回过头来看 “小镇做题” 这个名号,很多人说是自嘲,确实,没有人自称小镇做题者,一个 “” 显示的大家气息与众不凡,学霸的谦辞,可不包括学渣。

试想一个考试总不及格,完全没有上岸可能,**人生未来从不以此赛道规划的学渣,**会自嘲做题家吗?会有多少情绪激烈反击,强调所谓的公平呢?至少从利益层面缺乏动机。他们可能会有其他天赋,成为其他各种大家,那做题选拔对于他们公平吗?

当然还会有部分人对公平这种概念不做区分,处于朴素正义的惯性呐喊,但这种中间派恰恰容易被马逆的观点剖析与说服。

3. 为什么反对者只关注 “我赢”,而不是 “我们赢”,是群体 / 阶级属性,还是社会问题?

个人认为这才是核心问题,但可能没法多谈。

这是个权力结构问题,因为讨论该不该的问题,首先要讨论能不能的问题。

我们能改变规则,让整体共赢吗?

我们能合力形成一个组织,发出明确的诉求,形成某种意见,直接改变国家吗?

如果无能为力,那靠个人努力,依附规则,强调规则内的公平,呼唤青天大老爷应该不算错吧?

**我们不要刁侃甚至嘲笑反对者的愤怒,可能恰恰是因为我们已经赢或者上岸,是社会分配的即得利益者。**马逆的提案是正确的,但可能对于社会实际产生影响,可能需要很长很长的时间,单位是一代人两代人的年华作为刻度。虽然长久,但至少在有生之年。但对于今天便需要解决衣食住行,只能依靠自己努力的年轻人来说,还是呼唤公平容易多了。

科举,不,维稳便进一步自我强化了。

所以问题的核心在于,相对年轻人更老的人,敢结社改变现有格局吗?

知乎用户 杨先森 发表

1. 视频一开始花了大量篇幅想要界定 “小镇做题家” 的概念,但视频中又把四类考试(古代的科举考试,现代的高考、事业单位与国企考试、公务员考试)一锅炖,这就让前面的名词解释变得几无意义。

2. 内卷这个词被黄宗智教授引入中文后,语义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偏移,现在互联网上基本只关注低效重复、恶性竞争这面的含义,但我觉得真正振聋发聩的还是另外一部分:

人多地少的客观情况下,很容易导致越来越高的单位土地劳动投入和越来越低的边际回报,从而形成一个比较顽固难变的封闭体系。由于其 “内卷”(或 “过密”)状态,甚至能够抵御、排除质变

黄宗智提出内卷最开始是用来总结归纳明清时代的中国小农经济,他就认为农业高度内卷使得中国农民能够承担极高的地租,甚至让早期工业化的收益都相形见绌,这就让地主阶级更加有恃无恐、不思进取,可以说,农业内卷是近代中国落后西方的重要原因之一。

黄宗智同样也注意到内卷在应试教育上的新含义:

同一机制也可见于以应试为主的教育界。面对快速递增的竞争人数和伴之而来的递减机会,学校大多逼迫学生投入越来越高的 “劳动” 来应试,为的是提高本校的平均考分以及对其自身的质量评估,促使本来就缺乏创新性的应试教育体系更加高度内卷化基本排除了更多关注创新而不是死记的教育改革

这样看来,不但小镇做题家在小镇努力学习是 “内卷”,脱离考场之后,持续关注和维护各类考试神圣性,更是 “内卷”。

睡前消息也是看到了这一点,所以提出做题家应该把眼界放宽,不要 “傲气” 和“小气”,要有勇气去改革现有考试制度

3. 但我并不认为做题家有义务去推动这种改革。

首先是风险与收益不成正比。睡前消息提出要区分 “集体利益” 和“个人利益”,在我看来,所谓个人利益,就是现在让你受益的,而所谓集体利益,则可能到死都不一定轮得到的。

以农业为例,明清农民固然辛苦,但比起英国工业化下的失地农民还是好上不少,如果从 17 世纪的圈地运动来算,离那个让人 “骄傲地挺起胸膛” 的大英帝国更还差着一百多年。

同样的,如果有人穿越到 17 世纪的中国,劝说农民为了两百年后的中国着想,你应该放弃种地,把自耕地都交给地主建厂,然后转而去江南织造局里当一个没有着落的工人,恐怕也只能引来无尽的白眼。

所以没有道理让做题家放弃眼下的既得利益。路径依赖不是好事,但没有路径更是坏事。

像是高考考试范围的狭窄保障了下限,而 750 分则锁死了上限,这一上一下也就提高了平均值。真搞种纵论古今,学贯文理博学考试,只会把大多数人排除在及格线以外,结果不过大大提高了富裕家庭的财力与学力优势。

4. 前面主要说的是高考,现在说说干部选拔问题,睡前消息举了大量寒门官员腐败无能的例子,意图论证考试选拔(不论这是古代科举还是如今的公考)的局限性。

但问题是,指望一次性的考试来给官员公务员未来几十年的人生定性本来就不现实,也从来没有人这么想过。

真正的问题是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 官员的选拔依然只来自上级安排,科层制的弊病当然会暴露无余。不论是古今中外,一个人有那么大权力的同时又只受到那么少的监督,那腐败当然大概率事件

所以维持干部队伍的基本能力和廉洁度,根本不在有没有各种五花八门的考核,而是普通公民能不能真的参与政治,监督政治,至于最初入门的考试形态和编制稳不稳固,我认为根本不是重点。

知乎用户 江萧忆 发表

首先是个人角度:

大家需要接受这么一个现实:大部分人都是处于平均值上下的普通人。

同时,精英和底层也要接受一个现实:自己的孩子更大可能是往平均值走,也就是精英会降级,底层会升级,即精英循环。

但是,精英们大概率是不接受下一代不是精英的,他们会选择实现精英再生产。

教育制度的争论,其实就是精英循环与精英再生产的冲突。

我不能压着诸位的头接受任意一种观点,我只能说,请你们先搞清楚自己所在的阶层,然后按照你们屁股下的凳子做出有利于自己、有利于自己阶层的决策。

其次是国家角度:

从科学发展的角度来说,一个博士最容易出现突破性成果的年龄是 25~45 岁,所以越早成为博士,能产出的成果必然更多。

那么综合国家与个人的需求,教育改革的方向就是不要在限定的知识框架下卷偏难怪题,而是掌握了对应的知识框架后,就应该让其有学到新知识的机会,不要卷 17 世纪的东西,而是尽快掌握 21 世纪的知识。

所以我们有两种方向:

一是通过考核后,就可以升级学到进阶的知识。如果在一定年龄仍无法升级,那就分流。

二是和督工说的那样,按年龄自动升级,考不设上限的题目,掌握知识广度更广的学生,可以考到几倍的分数。

我作为一个普通人,从屁股角度,考虑到有钱的精英可以让孩子通过课外教学超车。我不要求考试公平,但是我要求教育公平,所以我选第一种。

知乎用户 张大川 发表

核心还是教育如何服务于现代化的问题。

现代教育是无论如何不能与开科取士等量齐观的。

正如小镇做题家不等于科举时代的寒门。小镇做题家是工业时代的特有产物,工业化的生产生活,文化传播,民族构建,促成了共同文化传播,构造了国家共同体。

可以说没有小镇做题家就没有现代化,对小镇做题家的轻视,完全是竞争压力减小后的观念回潮。

每个时代的形势造就每个时代的观念,当美国需要进行冷战竞争时,美国不会搞比例招生,不会大张旗鼓的搞各种招生优待,不会到处都是特事特办。当竞争压力减少时,各种比例招生,捐款上大学都来了,当有人质疑为何教授的孩子可以利用关系,提前获取科研挂名,获得各种奖项时,“平均主义”,” 个人进步不等于国家进步” 的论调就来了。


小镇自古就有,但只有离开小镇辛苦谋生的人才会经常怀念 “小镇”,所以“小镇青年” 的概念出现在打工潮之后。最近两年 “小镇做题家” 的概念忽然兴起,原因是中国在大学扩招后出现了第一次经济停滞,大学生不能凭高考成绩就找到体面的工作,所以要保卫 “做题家” 的专有赛道——然而胜利注定属于少数人。

小镇是自古就有的,但是双元革命却是近代的事情,自从双元革命后才诞生了报纸,通用的语言文字,共同的文化,义务教育,民族被构建出来。没人要保卫做题家的专有赛道,就算有所谓赛道,这个赛道正是现代化国家发展的唯一赛道,现在绝大多数人都接受义务教育,都是 “做题家”,而对“做题家” 的批评本质上是对现代化的否定。


“小镇做题家” 的概念忽然兴起本质上是失去了垄断文化的权力,倒打一耙,对现代化教育培育出的社会发展主体的污蔑。

知乎用户 吉翁舰长​ 发表

借古讽今和以论代史都是坏毛病。

谈小镇做题家就谈做题,没必要扯科举制,本来也没太大关系。

众所周知,《睡前消息》节目最大的竞争力,就是剖析当下中国社会现象,分析社会政策的利弊,提出一个 “不太靠谱的方案”。

可这期节目水准滑落回论坛吵架水平,或者说是 “SC 流名词定义学”,先规定一个“马流小镇做题家” 词义,再为这个词强行找历史溯源。

现代中国教育问题很多,可教育体制产生的所有问题,都立足于 “现代性” 问题之上,即现代化产生了现代问题,现代问题要在现代化的过程中解决。

@飞奔的马达

作为《睡前消息》老粉,就介绍过 “越推进社会现代化,越难以建立现代社会共识” 的社会学学术观点。

所以 “小镇做题家” 哪怕有一万个原因,都不应该和几百年前的封建王朝科举制建立因果关系,

“小镇做题家”作为全球通行的社会现象,在过去的《睡前消息》节目中,有过非常精妙的分析,也有配套药方,如 “平衡全国教育资源”,“教材改革”,“修订《高等教育法》” 等等

结果 460 期节目无视往日节目观点,无视了目前中国教育体制存在的,如生源师资分配、教材问题、名额分配、无效教学内容、从业者冗员等一大堆非常形而下的、具体的问题。

直接来了个 “科举制导致中国社会停滞”,“科举制就是现代公考”,我谔谔。

这完全是姨学暴论,单说 “科举扼杀中国发展” 这点,说服力甚至不如俺们顺粉的明清易代学…

科举制对中国教育体制有影响,但因果关系远谈不上 [1],科举既不是因,停滞也不是果,甚至 “明清文明停滞”,不值一驳了。

(待补)


诛心部分:

无论是作为 MCN 运营的立场,还是对税前消息编辑部的了解。我判断这期稿子 95% 可能是马督工一个人写出来的。

即所谓 “半夜鸡叫写稿法”,督工半夜拍脑袋写完,大早上加紧录了发。

可以明确几点,马督工肯定是不了解 “历时性和共时性” 的,也不太了解历史社会学的比较定性分析方法(虽然他是个大分流爱好者),最后拍脑袋复读一个”科举制导致中国社会停滞“惹怒历史爱好者,也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了。

参考

  1. ^ 变量的因果考察模式,一般从一组经验范畴的关联模式中推断出因果主张。起源法一般通过生成过程的系统调查来理解因果关系。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来答一篇,督工的意思是这样的。

与其大家追求程序正义在现有框架范围资源下,互相指责你多吃了一口,我少吃了一口,没有意义。

大家都缩起头头来当这个乌龟 ,追求程序的正义当然没有问题,但真正的问题是,这样做对于拓展蛋糕 没有帮助,反而有害,在最大的范围内,会导致有毒的萎缩。程序是正义的,问题是没有决绝的。只会让人们陷入 “看这多公平” 的美好虚幻之中。

圈外面可还有外人在张牙舞爪的扩张,你这样下去就是走老路。在变革中犹豫不决, 只顾眼前 “小利”,不为所动,便倾然倒塌。贪图一时的稳定,社会失去的是未来。

社会要变得 “动荡” 才会有活力,每个人变得像野外的野兽随时会死不可怕,至少生活未来的是无限可能的,而停滞不前,做养殖场的 “猪”,注定只有被宰杀一条路。只会有萎缩死掉这个结果。

作为社会的一个微小分子,可能觉得我就是要抓住这个稻草,社会是一个整体,是一代又一代的人,不同的阶层。无限制的这样追求公平、注定没有未来。你这是 “工贼”。

“世家” 的存在是有意义的, 纵观世界历史,如果一个文明没有一个有钱有闲的阶级在满足的物质需求、精神需求后,去寻求更高层次的开拓是不行的。说白了就是既得利益集团,有组织有能力去向外开拓,往文明内装新东西,拓展文明范围。哪怕这个集团一开始是买办,它也能创造岗位,买办的力量壮大以后,反过来也会吞噬主人。

寒门” 出身没有这个能力,因为欠缺平台锻炼。

当然 “寒门” 是不能不被照顾,不被重视的,否则迎来的将是 “天街踏尽公卿骨,内库烧为锦绣灰” 一样是大家一起玩完。

无限的追求公平,无疑会极大的打击掉 “世家” 的存在。 我们要去寻求这之间的平衡。

无限制的公平内卷,伤的是所有人,当然包括 “寒门” 自己。

不追求增量,存量也会萎缩,尤其是目前现在增量已经快要见底的时代。

欢迎挨骂。

知乎用户 Joseph Q 发表

很多人说要求公平,但他们都忘记了一个大前提:这公平能够促进【整个社会和国家】的进步,而不是你【个人】的进步。

举个最极端的例子高考如果只考背圆周率,背的越长分越高,公平么?太公平了;有进步意义么?完全没有!

另一个方面的极端例子:搞研发和程序开发,顶端 20 的人才会拿走整个圈子 80 的资源,也就是二八效应。这公平么?不公平,但这就是最有利于研发和开发的模式!一个顶尖研发的贡献就是顶得上 100 个平均值人员。给他们一样的资源完全是不合理的。

回到四字入学,演艺行业是标准的手工业,而手工业的模式就是研究生的传帮带模式,也是二八效应体现最突出的地方,就是个不讲公平的地方!这点上我是支持特事特办的,先上车后补票的例子以前也数不胜数,为什么这次就如此反应激烈?是因为社会变得更公平,因此对特权更加不能容忍了么?并不是,根源是因为现行的公平制度,在经济放缓开始下行的当下,已经开始成为进步的阻力了,因此维护当前公平制度的人的反应也越来越激烈。

视频里也说了,你【个人】的进步和改命并不代表【整个社会和国家】的进步和改命,且这两者并没有一致性。而现在的矛盾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部分人】追求的公平,实质上阻碍了【整个社会和国家】的整体进步。马逆的解决方案是让这个社会【有多重公平的标准】,或者套用名言【一部分人比其他人更加公平】,从而整体上让社会更利于进步。而反对者要求的是【绝对的明文规定公平】,尽管他们没意识到这实际上可能让社会逐渐停滞。

希望大家能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

知乎用户 萧竹声 发表

不说做题家,单说 “世家” 的问题。古代史中 “世家大族” 的兴起是东汉中晚期的事情,这些家族有家传的经学,一般精通五经之一,依靠此文化背景出仕做官,比如司马炎自称“吾本诸生家,传《礼》来久”,就是说司马氏有家传的《仪礼》学。

东汉几个最著名的世家往往有硬刚宦官的历史,比如关西孔子杨震,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这种政治立场为他们的家族赢得士林美名,积累了成为顶级世族的政治资本。杨震的弘农杨氏更是延续到唐朝的豪门,即使今日,杨姓仍然以弘农为郡望,以杨震为祖宗,我认识的一个韩国杨姓说家谱上写的祖先就是杨震。

世家大族在魏晋时有由儒入玄的趋势,比如琅琊王氏的王衍王戎都擅长玄谈,这往往是晋代崛起的新贵,而东汉以降的豪门如清河崔氏延续了经学传统,后者因为历史悠久家大业大并没有衣冠南渡,一直留在了北方并且和鲜卑人合作,从北朝一直延续到唐代。南朝的王谢则因为侯景之乱,江陵城破数次战乱被屠戮待尽,没有入唐就衰落了。最终,士族也终结在唐末的战乱中。

督工说汉唐因为军事贵族和世家而兴盛,问题在于,西汉就没有严格意义上的世家,世家大族这个东西东汉末年才出现的。至于士族门阀制度登峰造极,“王与马共天下” 的魏晋南北朝为什么不提,大概是因为他也知道这是中国史的大低谷吧。

知乎用户 喜新不厌旧 发表

这一期马前卒的问题很大。

首先是缩小了小镇做题家的定义,有些玩文字游戏的感觉。虽然小镇做题家实际上并不是自己认为的那样普通,在同龄人当中算家庭比较优越的。但在这个互联网表达语境当中,小镇做题家是一种自嘲,而且在有资格考编的人群当中,小镇做题家是最普遍的群体。

其次是马前卒表达的对考试选拔制度的意见,马前卒认为低水平的内卷没有意义,且阻碍社会进步,应当改革,把教育支出提高到 gdp 的 10%-20%。

对此,我持不同意见。

分析了过去科举的历史,想把教育当成维护稳定的工具,这是拿过去封建社会几乎没有生产力变化的历史时期的经验指导今天飞速变革的社会,作用不大,封建社会再激烈的变革带来的也不过是城头变换大王旗。教育是需要改革但步子迈大了容易扯着蛋,方向错了容易摔跟头。然后马前卒又用计划经济时代的经验指导市场经济下的教育,这本身就不合适。以当前的社会经济问题,各部门都不能花钱花到拖累经济和影响其他领域就业的程度,一下子把教育开支提高到 gdp 的 10%-20%,这相当于又制造了一个房地产行业,这下普通人的出路真成了考公考编了,反而形成了实际意义上的科举。

影响选拔考试难度和考生感受的最重要因素是就业。如果就业得不到改善,增加学习难度,降低毕业率对学生的影响是什么?使学生把毕业后的考编内卷提前到了毕业前而已,朝三暮四不解决问题。

我反复讲,市场经济的根本性矛盾是一个经济体内部的生产必然相对于消费能力过剩,只有出口能消化这种过剩,任何不能提升出口能力的经济政策都是债务扩张。那么把各地区地方债的投资改成投资教育,想要做到能提升出口能力,就要提升产业竞争力,也就是要重点投资科研高校,包括普通高校和职业技术学校,把投资重点放在提升出口能力的方向上。当初苹果手机在中国制造的时候,连一颗螺丝钉都是进口的,只能赚到 8 美元的组装费和包装费,而现在大多数的组件都是国产厂商供应,这就是产业升级带来的就业岗位增加,同时这部分就业岗位还能带动增加更多的服务业就业。

影响教育政策最重要因素还是就业,在就业得不到根本性改善之前,改动教育政策的意义不大,无非就是以新的不公代替旧的不公。

知乎用户 任凤口鸟 发表

感谢冲昊发图。

上图字幕的右边有一亭台,挂有一组白皮灯笼,如图所示,可以看到灯笼内有红烛照明,外有流苏装饰。

上图中央也有两个白皮灯笼,如图所示,可以看到灯笼内有红烛照明,外有红字装饰,灯笼很大,约有半人来高。不过为了便于放置,这种大灯笼没有配流苏。

喜庆时节常用红色,为什么 460 期图中的灯笼是白色为主呢?

因为古代照明条件所限,如果想使灯笼光线充足,制作外皮时需要考虑便于光线传播的材质,白皮灯笼就成为一种常用选择。但人类需求是不断升级的,当满足了现有条件后,人类就会想着如何立足现有条件满足更高需求。

如上图所示,门亭等处这种用于人员聚集活动的地方,选择了白皮灯笼,因为这样照明效果更好。而在走廊等处不常用于人员聚集的地方,则同时悬挂了红皮与白皮灯笼,这样就兼顾了照明和喜庆气氛。

上图是放大后的走廊部分,可以看到这些灯笼和冲昊发的图一样,都是内有红烛照明,外有流苏装饰。而红皮灯笼由于光线传播效果没有白皮灯笼好,所以上图中的红皮灯笼看不到内部红烛。

综上可知,在中国古代,当人们实现照明效果后,就会选择红色等颜色制作灯笼烘托气氛,不但要在白皮灯笼上贴红字,连白皮灯笼内部也要用红烛。

随着工业革命的起步,电力照明带来了极大方便,电灯效果远超蜡烛,以前困扰人们的光线传播问题得到解决,红皮灯笼不再担心照明问题,变成了门亭上的主角。

相关回答

如何评价【睡前消息】324 期?

知乎用户 进步思潮 发表

首先我们总结一下 460 期讲了什么

简单来说,本期节目讲了这样一个循环:
1、科举制是有问题的,本质是用社会教育及未来的生产力来换取公平,以维稳
2、科举选拔让大量的寒门弟子获得了上升的通道,寒门弟子必然会维护这种制度
3、科举制不断得到加固,大量的青年将时间浪费在四书五经这种对将来生产生活没有任何意义的地方,社会生产力增量逐渐停滞
4、社会生产力增量停滞,经济的上限就被决定了。而当王朝逼近这个上限后,必然就是长期的停滞,随后阶层固化
5、阶层固化让科举这种改变阶层的方式更加受追捧,更多的寒门弟子加入到维护科举的队伍中
以上形成了循环。王朝周期律,如果按 “社会可容纳的生产力无法进一步发展” 来算,科举制应该有一部分的作用。最后实在无法上升、无法生活的那部分人,就成了反抗者,带领着新的火苗再一次踏入这个周期律中。
督工在最后辛辣地指出了小镇做题家的问题所在:因为阶级差异,想要通过考试实现阶级跃升,因而本能地维护公平的考试。结果在这个过程中,自己却被考试 “异化” 了,成为了流水线上批量生产的 “考试机器”,在无用的做题技巧和大学的蹉跎时间中,浪费了大量的时间。
更可怕的是,这种科举方式会让大量经受了它考验的人本能地维护它,从而如上所述,让大量的时间被浪费,严重阻碍了社会发展与生产升级。
督工反对小镇做题家们,不是反对追求公平,而是认为 “既然是追求公平,那为什么只能有科举这一种公平?
他提出了以下六点:
1、减少无用的地方债,资金投入到教育中
2、教育主导考试,而不是由考试主导教育
3、增加考试门类和分数上限
4、大学提高淘汰率,提供退出机制
5、编制进行淘汰制
6、公开承认某些选拔不适合考试的方式
我们回顾一下科举的本质:
- 为什么这么多的寒门弟子会追求科举?
- 因为科举能够提供阶级跃升的通道
- 说明社会本质上存在阶级差异
第 1 点,从根本上来考虑,应该减少阶级差异和阶层差异,那就是减少无用的投资,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教育中,减少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带来的阶层阶级差异。
2-3 点对应科举固化的问题,强调扩充考试内容和分数上限,将内容延伸开,这样教育就变成更纯粹的教育知识,而不是解题技巧这种牛角尖的东西。
4-5 在讲淘汰机制,本质是加强社会流动性,“户枢不蠹,流水不腐”,高淘汰性下人人才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回到最合适的地方。
6 是最后的完善方式,打个补丁。
最后督工深化了一下,如果科举制的方式不被冲击,人们没有意识到科举制的危害,反而自己去维护它,那人就被科举反过来异化了,永远不可能实现自我解放

上面是我高度赞同的知乎一个总结,下面是我对马前卒这期内容的总结。

在教育的问题上,督公认为现在的社会教育问题是没有群体追求社会教育进步。
具体体现就是社会 “世家” 追求个人特权,用自己家庭的积累优势压制普通人的考试优势。
而普通的 “寒门” 们则用考试公平无限制追求打破所有差异,希望考试优势就可以击败所有积累优势,无视社会客规发展规律。

在改革方案上,督公认为重点在于学校主导考试,学校本身公平大于考试公平。

在具体体现上主要表现为,加强学校建设和投入水平,在大幅度提高社会整体教育下限同时,设立不同层次多级学校来保障社会教育上限。在具体实施上,认为消弱单次考试重要性转为多次考试,加强高等教育淘汰率,引入公务员淘汰,促进终身学习等。

总结完毕,接下来也就是真观后感,为什么我认为马前卒对于教育的问题判断准确,改革方案合乎逻辑和科学规律的情况下,依然必然失败。、

接下来全是自我思考(个人暴论),请谨慎选择性的观看理解。

在这期节目中,马前卒多次谈到王安石变法(变相自比当代王安石),并和西方的变革进行过一次对比,结果是,王安石变法没有成功还给后世的统治阶级打了一个大补丁,而西方的资本变革大获成功,并在 20 世纪用武力重新让中国捡起了王安石变法的大部分内容,再次改革。

虽然很有千年爽文,跨越历史长河打脸的快感,但马前卒并没有过多的讨论这个结果,而是回到当代的教育改革中来。

而我注意到后情不自禁的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同样代表历史发展潮流的改革,在时间差差距不大的基础上,西方的资本主义改革大获成功,而中国的王安石变法却人走茶凉,人死政息。

大家自己思考一下,我这里说我的思考。

因为西方的资本主义改革在大航海的刺激下,诞生了一批长时间鉴定维护改革方案追求进步的群体,而王安石变法则看似国家整体收益,但没有任何具体的群体有根本性改变,没有诞生一个彻底长时间支持变革的群体,所以变法失败。

同时我看到很多弹幕说道外部压力不一样,我这里说一下,王安石变法就是在国立弱小外部压力最大的宋朝时期,如果这样都算没有外部压力,那中国也没有什么更大的压力了,相比于压力大小,我认为外部的航海环境影响才是主要原因。

扯远了,回到马前卒的教育改革方案,在我看来,马前卒的教育改革,其实和王安石变法类似,都是站在国家或者说社会整体的角度谈到了问题,和改进方式,在一个非常聪明大脑和科学的经验使用下,提到的改革方案其实没有任何 “问题”。

但这样一个优秀的改革方案,却缺少最关键的一点,如果这个方案实施,到底上社会那一部分群体会长久的支持教育改革,在推广过程中的阻力如何消弱,如何保障支持改革的群体可以长久支持,这一群体在改革获利如何不阻碍更多人继续支持改革。

这个根本性的问题不解决,那这个改革方案其本质就是空中楼阁,是幻想着一个强有力的万能中央克服一切困难的软弱表现,宋朝时期封建程度的集权都无非在低段位区成功推行王安石变法,更加复杂的现代社会也无法仅仅依靠万能中央来完成社会改革。

呼,批评完了,接下来我来讲我的方案。

我的方案其实和马前卒的方案极其类似,重点都是学校教育主导考试,发展教育本身,全面竞争增加淘汰率这些。

但在一点上有所不同,那就是我的方案会塑造一个能够长时间支持改革的群体,也就是有一部分群体会因为改革而长时间获利。

而改革方案便是:

魔法禁书目录~ bgm~~

这个世界上有着太多的惊喜,初中的入宅作却是日后对于我的理想之一的最大启发,是的依然是社会化抚养但却更进一步,不是教育改革,不是教职工和家长的权力变化,而是直接去建立一个真正的教育城市。

这个世界上的改变本质是就是社会力量的角力,维持秩序的力量,为了增值反而推动行业发展的力量,不满而寻求改变的力量,当一方的力量大于另一方社会就因此而改变,在过去我们常说中国错过了资本主义革命而被世界淘汰,当我们寻找原因把原因找到文化,地理甚至是人种的身上,但放下这些琐碎不过是代表资本的商人群体不具备改变中国王权社会的力量而已。而西方的淘金者商人海盗在新大陆新航线殖民地的刺激下拥有了改变旧贵族的力量,所以他们能够推翻王朝统治进入新的社会阶段。

那么现在代表社会化抚养的力量还没有培养起来,而旧秩序的力量却已经占据整个世界,如果只是因为不满和理论上的不够美好是没法在这场角力获取胜利的,但现在没有新大陆新航线能够不断让新力量壮大那怎么办。

当我思考到这一步,我也就明白了教育城市的作用,绕开社会的保守势力,在全新的土地上建立足够引领社会改革的方向,在一个完全独特的城市积累改变世界的力量,这件事我的方案,跳过现有的一切去建立一个新的不会妥协的进步之城。

而这样的进步之城更是在避免了督公原本方案缺点的同时占据了巨大好处。

首先就是在开销上,一所完全进步的城市只要控制权在国家手里,完全可以让资本市场去进行投资,投资一所城市我想没有资本会拒绝。

第二就是可以不妥协,比如监控设备,隐私问题下,完全的监控覆盖是不可能的,但在一所代表进步的教育之城却可以完全做到,只需要对监控进行简单的分级就可以避免很多问题,比如公关领域的监控所有人有权观看,而进一级则只有申请才能观看,而在进一级则需要进行执法人员确认和陪同等,在这种全领域覆盖但有足够分级和监督的情况下,相信打造零犯罪的城市都是有可能的。

第三就是可以更好的集中资源,督公的社会化抚养无法解决不同地区的不同差异问题,而将一整个地区的学生放到一所城市进行教育则可以完全避免这种情况,更加公平的教育资源分配。

第四就是可以消除大部分人对自身权力受损的心理抵触,在一所城市进行社会化抚养,这和自己的孩子大学在外地上学没有本质区别,比通过法律规定家长无权教育自己孩子要更能让人接受。

第五就是促进经济发展以及改变国际声望,于 140 期讲到的凭空创造需求不同,这是一个只要实施成功就必然能吸引全世界目光的项目,这种新型的城市必然有着更多的不同的需求,这里面的需求很有可能创造一个新行业,而学校本来就是一种社会新技术新商业模式的最佳实验地区,ofo 最早就是在学校先行测试成功才投放到全社会,一个城市规模的学校蕴含的商业价值会超过所有人的想象。

而当这种巨大的代表社会先进方向的城市建成,试想一下它对其他国家的吸引力有多大,马斯克成功将火箭廉价化成为世界首富,那代表先进城市的学院之都建成将引起世界的癫狂。

嗯哼,这是我之前写过的一篇文章的内容,如何评价社会化抚养,这里直接拿来用了,方案大体上就是马前卒认为的教育理念加上教育都市。

通过这种极其吸睛的方式来拉拢投资群体的目光来获取投资,并不断的用这种方式来获取更多支持者。

有点小小中二,不过希望你喜欢。

知乎用户 床单军团菲利克斯​ 发表

“军队、天文观测、医疗行业,经常会实行准世袭制度。”

目测一大堆无法接受事实真相的卷壬要开始进一步围攻马逆了。我虽然过去长期对他的各种频发暴论当做笑话看,但是这一次还是绝对要支持一下马前卒

和做题家们 YY 的历史线不同,我们现实中存在的真实历史线,至少在 1945 以前,无论是军官、科学家还是官僚组成情况中,“准世袭为主” 和 “做题为主”2 种成分,互相之间其实完全看不出来有什么优劣高下之分。

(注:如下数段不针对任何具体的人、具体事件,大家不要借题发挥随便联想)

尤其是军事方面,这里不是说上军校没用,做题家不行,而是第一你怎么知道拼爹的人真要做题做不过你,第二你军校中做题分数如何,最终又有什么用。一般来说,在军事这个实际铁的成绩和战争结果压倒一切的学科,经过经验式观察,看不到在达到同一专业水平线基础的情况下,再往上继续做题与否,对战绩有任何决定性影响。

目前似乎真的有一个全世界范围内,我仅仅在中文互联网军事论坛,话题 / 百科 / 公众号 / 其他文章中,才能屡屡观察到的现象——在吹军事将领的时候,频繁出现过吹履历的过程中重点提到此人军校成绩,考试排第几名、以 “第一名”“第二名“第 X 名” 毕业啊什么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在谈论背锅侠南云时,特别喜欢一上来就首先提“南云在江田岛海兵吊床第 7,海大考一次就通过,第二名毕业,你看 XXX 才第几名毕业,甚至还有 XXX 考了多少次海大进不去,怎么能和南云相比。。。” 在这里当然我不是在黑南云,他上司山本和下属山口、草鹿黑点都比他多,而是在关于南云在珍珠港、中途岛 “表现” 怎么样的讨论中,乃至于 “如何评价南云” 之类的得话题,经常动不动加上一句“海大第二”,有什么意义吗。。。

知乎用户 神棍 发表

这期内容其实可以看做马逆之前各种观点的大合集。以下只是解读,不代表答主支持其观点。

1. 忽视效率只追求公平,不想着前进只想着稳定。结果是所有人都会被拖到沟里去。反而会失去稳定得到的也只是貌似的公平。这个是在之前某次演讲提到国企不得不大下岗时候说的

2. 不要只盯着那点蝇头小利,作为接受教育程度相对很高的一批人你们就不多想点什么?这个在之前的节目中也多次提到过无产阶级不要只想着分配,要想着占有生产资料。

3. 马逆多次在节目中提到要超前教育,加大教育投入至于为啥呢?曾经有一位答主分析过其 “险恶用心”

综上所诉,马逆就是想看大那个啥。哦,不对,是改革

知乎用户 Carolus 发表

督工讲的很好,解决方案我也许不太认同,但是自我批判确实是很有深度的。用通俗的话说,就是 “你并不在乎所谓教育公平,你只在乎你自己。” 现实也确实如此,除了考试制度真的让一部分人得到了阶级跨越之外,还有一点在于很多人并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少年时代花在了很没有意义的做题上面,还是愿意给自己的过往赋予一点合理性的。

当然只是有一个小问题,在现在这个时代,教育的目的和考试制度的目的,真的和古代不一样吗?他当然很清楚了,他只是不能说或者不想说而已。

知乎用户 登徒子 发表

本来是规则制定者涉嫌破坏了自己制定的规则,马却让遵守规则的普通人替规则制定者反思规则的弊端。问题是在这片连高考试卷、录取分数都做不到统一、要个存款就能被赋红码被打的土地,遵守规则的人有和平改变规则的能力吗?认为有和平改变规则能力的人,请说出你的人大代表是谁? 你因为他的什么主张投票给他?说不出来,就闭嘴。

知乎用户 无念 发表

前言: 有被判阶级的个人,没有被判利益的阶级。

马逆自称无产阶级,替无产阶级自我批评,要求无产阶级先解放全世界然后才能解放自己。我惊得目瞪口呆!因为他看上去好像真的相信自己是无产阶级一样!

马逆这一期的节目在 B 站的弹幕很多表示讲得不中听但很有道理。原因我想大概和马逆一样,这些观众似乎真的把自己代入到无产阶级的立场上了!

连马逆自己都说自己算当时的 “有书一族”,把现在的应试教育高考制度和科举选拔制度做比较,“世家子弟和中产家庭” 余音未绝,扭脸就说无产阶级该如何如何…… 那些身为资产阶级的人,对着小资产阶级的人说:“你们无产阶级应该为社会发展考虑,把蛋糕做大再考虑其他,不要阻碍社会发展”,然后发个视频到网上告诉真正的无产阶级“你们看,我们自己还是有革命性的,要改造自己,我们面对某某不守我们自己拥护的规矩的人都没有那么大怨气,还要反思自己……“请问你们该不该反省你们自己呢?”…… 真不知道怎么就这么厚的脸!

我没有得意忘形到以为自己不会在某天突然成为无产阶级,但我也清楚的知道目前的我有房子有车子有文凭有证书,我对自己的无产阶级斗争性精神不抱有太高的正面期待,但我还没能脸厚到说出这种话!我想说的是:

你饶了一大圈无非就是说犯不上批判易烊千玺考编公不公平,还要无产阶级反思自己!rnm,那些真正穷苦的底层上来的人要求点公平怎么了?

知乎用户 漂漂小马驹 发表

督工这套理论在理论层面都是很好的。

@睡前消息

但是他的理论都有一个前提,就是通过大范围的公开透明的公示制度和行之有效的监督制度,来约束中间的暗箱操作,释放效率。这套东西是什么?就是万恶的民主制度……

小镇做题家不得不维护低效的公平制度的原因是什么?就是知道督工那套在中国玩不转,别把自己当外宾了督工。小镇做题家不配,啊,知道对于真正的权贵没办法,小镇做题家就算死也只想拖着尽可能多的人死,就比如这次的易烊千玺。什么发展停滞算个屁,摆在我们面前的只有 70%人完蛋和 30%人完蛋两个选择罢了。

谁在乎易烊千玺到底有没有能力,符不符合标准?谁在乎中国有没有长期发展潜力?小镇做题家只想让易烊千玺这样的假权贵都滚下来和我们一起死,给伟大事业陪葬。

知乎用户 Ray 发表

马逆自己上车了,就恨不得把车门焊死。这期《睡前消息》,各种阴阳怪气 “小镇做题家” 是耽误 “社会进步” 和“社会稳定”的祸根。搁这玩什么 “宏大叙事” 呢?“小镇做题家”最气愤的点难到不是 “社会上升渠道” 越来越窄吗?寒门出身的年轻人改变命运的机会越来越少吗?

马逆在这期节目结尾,还要 PUA“小镇做题家们”:不要目光短浅,不要争那些 “蜗角微名,蝇头虚利”。简直可笑!就像劝一个饭都吃不饱的农民,不要用化肥,不要种转基因农作物,要考虑环保,要发展有机绿色农业。你不能说提这种建议的人 “错”,但此人终归没啥人性。

去年年底,有一期《睡前消息》,马逆读了某位读者的留言,借此表达了自己虽然热衷 “键政”,但始终保持着一颗平常心,绝不会以高人一等的态度去搞“键政”,绝不会因为自己混“键政圈” 就看不起其他普通老百姓。当时我信以为真,对马逆的这颗 “平常心” 大为激赏。

结果这期节目,马逆彻底露出鸡脚了。马逆明显心里充满了中年男人的 “怀才不遇”,大概觉得自己才该当名副其实的“马科长”“马处长”“马厅长”,其他寒门考上去的人都是“德不配位” 吧。

知乎用户 Misfortune 发表

马克思说:“一个统治阶级越能把被统治阶级中的最杰出人物吸收进来,它的统治就越巩固、越险恶。”

任何历史时代的统治阶级都不免被它自身的生活方式腐化。

如果仅从本阶级的后代中选拔统治阶级的接班人,统治阶级的统治能力就不可避免地会趋于退化。

只有经常从被压迫阶级中选拔优秀分子来补充自己的队伍,统治阶级才能保持生命力。

现代学校教育使现代的统治阶级能够以系统的方式从被压迫阶级中选拔杰出人物,这些选拔出来的杰出人物,组成为现代社会的中产阶级。他们通过参加现代社会的管理培养统治社会的能力。

所以,中产阶级既是下层社会向上进入上层社会的阶梯,又是统治阶级的后备军。

中产阶级不同于城市小资产阶级

小资产阶级有自己的生产资料,主要靠家庭劳动力或雇佣少量工人谋生或谋取薄利。城市小资产阶级也就是小业主,通称为个体户。

中产阶级没有生产资料,属于所谓 “工薪阶层”,靠出卖劳动力获得收入。与无产阶级不同,中产阶级出卖的不是一般的劳动力,而是凝结了科学技术和知识的劳动力。这种特殊地位,使中产阶级能够脱离绝大多数劳动人民,而进入特权阶级的行列。

小资产阶级的个别成员也许会上升称为私人资产阶级,但是小资产阶级不可能成为统治阶级的后备军。

现代社会的管理需要专门的科学知识,只有经过正规学校教育的中产阶级成员才能胜任。

在资产阶级社会,劳动力价格是与供求决定的。而中产阶级的劳动力,如前所述,是凝聚了科学技术和知识的劳动力,是特殊的劳动力。它不像其他劳动力那样只要在普通劳动人民的家庭中就能生产出来,它必须经过正规学校教育才能生产出来。

而在资产阶级社会,能够受高等教育,是一项社会特权。中产阶级由于有了这项特权,就在很大程度上垄断了社会的科学、艺术和文华,垄断了 “知识劳动力上这种特殊劳动力的供给。就像地主凭着私人土地所有权能索取地租一样,中产阶级凭着私人占有的知识也能获取垄断收入。” 中产阶级虽然不是统治阶级,但是作为统治阶级的后备军,却常常以未来的统治阶级、候选的统治阶级的眼光看问题。另一方面,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中产阶级的地位又是矛盾的、动荡不定的,它摆脱不了社会竞争,而竞争就不免产生失败者。资本主义永远无法做到让所有的中产阶级成员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一个压迫社会中,人生价值是用能否进入统治阶级来衡量的)。

大学生考入大学是为了能进入统治阶级。但是,考入大学并不等于自动地成为统治阶级的一员,毋宁说真正残酷的个人竞争刚刚开始。有限的人口仅向其中一小部分人敞开。这种矛盾由于现代统治阶级承担的现代化使命而进一步加剧。现代化,要求大学成为一个特殊的工业部门,生产中下级专门技术人才的工业部门。

因此,大学生面临着两种前途,或者是上升为统治阶级,或是充当现代化所必需的中下级专门技术人才,后者不得不接受被统治阶级的社会经济地位。这两种前途的存在导致现代大学内部矛盾尖锐化,其结果就是使大学校园中充斥了各种各样的竞争失败者。

这些失败者,对现实强烈的怨恨不满,在这种不满的基础上,他们成为各种批判思想的接受者。但是,正是因为他们对现状的不满的真正心理根源,既不是抽象的信仰,也不是对社会结构的科学认识,恰恰是个人野心的破产。他们对现状的批判也就不可能是真正科学的、真正革命的,实际上仅仅是表达他们在竞争中被淘汰的满腔怨恨。他们特别害怕回到劳动人民中去,他们对此越是恐惧就越要标榜自己蔑视世俗,越要千方百计证明精神贵族之优越。所谓革命倾向的大学生,他们的社会基础,他们的个人出身,无非是这批在竞争中淘汰了的大学生。由此,决定了目前革命的主观方面的落后性。它有两个致命的弱点:

(1)脱离劳动人民

大学生在思想上、心理上、生活方式上都不同于劳动人民并且以高于劳动人民自居。

现代大学既然以培养统治阶级后备军为己任,它也就努力灌输精英意识和脑力劳动优于体力劳动的迷信。在这种大学中教育出来的大学生,即使是革命者,也不能摆脱无视劳动人民伟大历史创造者的偏见。

这些有革命倾向的大学生,奉行英雄史观,赋予自己特殊的历史使命,群众仅仅是听候领袖的召唤并在关键时刻为领袖增添光彩的配角。

(2)投机性

大学生参加革命,既然是为竞争失败所迫,那么他并没有放弃个人的野心,并没有忘记自己日夜梦想的衣锦还乡。

由于革命意味着改天换地,今天的革命者明天可能就是统治者,所以大学生参加革命,往往带有强烈的投机性。

-—- 来自 B 站《为什么 “小镇做题家” 难有出路?》

原视频链接:

【为什么 “小镇做题家” 难有出路?- 哔哩哔哩

https://b23.tv/ReBK86S

知乎用户 早茶奶饼干 发表

个人认为这期的深度基本上已经接近这个节目的天花板了,睡前消息的很多受众可能并不能接受这样的深度讨论。

而且上来就站在反主流的立场(对小镇做题家的缺点进行剖析),很容易让人不看内容直接扣帽子。最后结果就是掉粉。

大部分网民包括年轻网民,并不喜欢过于深度的内容,如果喜欢的话,那么财新新闻这样一个报道写上万字的媒体才应该是国内最受欢迎的。

知乎用户 rockTurf​ 发表

推荐一篇当年翟文喆写哈利波特的文章,里面对有关于霍格沃茨录取标准的分析,进而对中国和西方社会选拔人才方式的讨论。

为什么赫敏不能嫁给哈利

非常长,可以说是透过哈利波特电影对整个西方社会的运行规则深入剖析。

他们的大学选拔和公务员选拔体系几乎就是赤裸裸的血统论加封建人身依附体系,但这套体系是有其生命力和优点的。感兴趣的可以去看看。

知乎用户 奈格利奇 发表

马前卒想给中古贵族当幕僚,所以鼓吹汉唐世袭,但是琅琊王氏从西汉就当官了,结果几百年才能王与马共天下,这几百年有多少比琅琊王氏更显赫的家族都没了;而宋明会给做题家封荫后代的权利,导致一个家族几十年只需要一个做题家就可以保住家族。哪个更费做题家高下立判,只不过这种宗族是不需要马前卒的,所以他大言不惭的乳宋明。

然后还是讲讲做题家困境,从大的角度来说,原子人都去当做题家,社会无法满足所有做题家他们期望的回报,这是肯定的。

然而马前卒说的让做题家去自寻出路,显然也是不负责任的,结果除了都去当社会不稳定因素或者去接受更低的生活水平没有其他路。

所以,现在要做的是从根源上减少人去做题的需求。

这也是我上面说他批判的宋明故智反而是更有现实性的做法。

通过逆现代化逆原子化来使得一个家族不需要那么多人都去做题。

不过这点,像马前卒那种进步主义信士当然是不会同意的。

知乎用户 西门吹 HP​ 发表

要让国家进步,需要怎样的人才?

以这个前提逻辑来思考的话,

我们的教育制度太浪费人的青春了。

即便是牛顿、爱因斯坦、拉普拉斯等在中学也得学习文言文、也得学习历史地理等……

我承认我们学习科目越广阔,未来的道路才会有千万条,能适应工业化后国家所需要人才。

过去的两千万人能挑够人才

未来这出生的一千万人呢?

也五百万人考研、一千万人考教资、四百万人考公务员吗????

那这个国家还有未来吗?

(因为我就是其中一员,双减政策影响大吗?挺大的。那么双减政策做对了吗?

是人都清楚,做对了。)

那么未来十年幼师、小学教师下岗潮,可以装作看不见吗?

可以的,皇帝的新衣,粉饰太平,岁月静好。

可以说冗余的编制会被踢掉,中国共产党会做。

早晚的问题而已。

有官员会背负这个骂名。

我是希望偏科生能有自己的发展

因为偏科在我这教师眼里,绝不是缺点。

知乎用户 张文泽 发表

1 关于 “小镇做题家

督公的定义不对,督公把 “小镇做题家” 这个词划分成 “小镇” 和“做题家”来分别进行定义。有意无疑忽略了那些批判 “小镇做题家” 的话里的具体语境,使得 “小镇做题家” 的范围大大缩小,认为那些不是小镇出身的人没必要把自己代入其中。

然后又以张锡峰这个讨人厌的家伙举例说明,暗示批判这类 “小镇做题家” 没啥大问题吧。(顺带一提,张锡峰家境很不错,上衡水,豪车接送,经济实力上已经超过中国绝大多数做题家,以 “拱白菜的猪” 自居一方面是戏精附体,另一方面他眼里的 “白菜” 跟大家眼里的白菜不是一个物种,他这头 “猪” 自然也不是普通人眼里的猪,并不属于督公定义下的“小镇做题家”)

包括中国新闻周刊文化部主任杨在内,那些批判 “小镇做题家” 的人语境里可没有把范围局限在小镇,甚至都不局限于应试刷题、思维僵化、情商低、不懂变通,只能疯狂加班内卷的大城市寒门子弟。作为曾经的 “小镇” 或“大镇做题家”,他们暗搓搓 diss 的是一整个有望通过 “做题” 改变命运,成为自己潜在竞争者的“后来者”。

举几个不甚恰当的例子来粗略说明这种心理:

1 大量偷渡移民美国的墨西哥群体号召、呼吁严控美墨边境

2 部分有上升空间的新晋员工认为部门存在冗员

3 马督工长期 diss 同行

有必要细说一下第三例:包括马督工在内的大部分新型媒体人的阶层属性是很模糊的,既不是献身于文化研究、言说公共领域重大议题的知识分子,也不是完全基于市场化运作的资本家,而是介于两者间的 “中介”。特点是把已有的、晦涩的文化、艺术成果以一种更加通俗、易懂、且具有一定个人风格的方式倒卖出去。区别是,有的文化属性重一点,有的商业属性重一点。这些文化、艺术中介对市场有着天然的寄生性,他们知道,自己的受众只会是中间往上那一阶层(尽管这一阶层总是喜欢与上层阶级比较然后以底层自居),真正的底层是没有购买力和闲工夫去接触这类审美的,自然也成不了他们的受众。所以新型媒体人们打造的审美也大多基于抽象理论下的自我想象,对底层的关怀也往往流于表面,振臂一呼、浅尝则止。比如我数次批评过的马督工版 “社会化抚养”。即便如此,马督工扔是这里面的佼佼者,他 diss 同行的行为很大程度上起到了监督他人,鞭策自己的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拔高了新型媒体人的整体水平,是具有正面价值的。说句政治不正确的话,“卷起来” 对很多行业,对社会发展其实有很多益处的,我们要分辨和抵制的应该是那些无用内卷。

回到易烊千玺考编的问题上来,我认为很多议点都被带偏了

我们写论文的时候都讲究一个阐述现状——发现问题——寻找原因——提出对策的框架。

我分析问题的时候也喜欢这样,成功解决问题的最重要因素就是要找到问题的源头,才能对症下药,有的放矢。

那么易烊千玺考编引爆舆论的源头是什么?是督公和大部分人说的因为富人抢了穷人赖以为生的 “坑” 吗?

对,但只是一部分

人每天都会接受海量的信息,但是真正能够形成记忆的却很少,信息时代尤其如此。那么,那些没有被我们记住的信息去哪里了呢?它们并没有被完全以往,而是被储存在了我们的潜意识中。

直到某一天某一时刻某一新的、与之有所关联的信息重新将我们潜意识里的信息牵引出来,不满 + 不满便会使人更加不满。很多人记不得、说不清这些不满来自于何方,但他们会下意识潜地跟随群体行使心中看似盲目的趋力。(我曾用这个逻辑分析过 “管虎屁股歪”、“90 后美女博导” 被人骂的问题根源,一个被建议修改,一个被折叠。与之相对很多造谣骗赞的回答却堂而皇之。)

这场舆论的引爆点起码有两个,一个是流量明星造星机制引起反噬,另一个是官媒在市场化运作机制下受利益驱动对政府公信力滥用引起的反噬。

基于人性拿捏的造星机制赚钱容易,反噬也强:

易烊千玺所在的 TFBOYS 组合走的是日本最著名的偶像经济公司——杰尼斯事务所的造星模式(圈内人士语)

旗下艺人会在专人指导下进行为期不断的专业培训,公司也会在偶像和粉丝之间建立很多基于想象的(假性)亲密关系,老婆粉、老公粉、妈妈粉姐姐粉妹妹粉,(想想看一个 20 岁的年轻人老是在心仪对象朋友圈看到一堆易烊千玺照片并配文 “我老公好帅,一整个爱住了” 的画面,这只是反噬的一种)利用这种假性亲密关系来增强两者的联结,以促进粉丝的消费意愿和行为。包括但不限于针对粉丝意见来打造人设、组建大量的后援会,收编和驱动具有影响力的大粉、职粉、渗透在粉丝中间,细无声地对路人粉丝进行规训和刺激,高压 “引导” 粉丝消费,实现粉丝群体的有效变现。

有人可能会说人家粉丝愿意消费愿意为偶像买单你管得着吗,我会对这种非蠢既坏的人说滚。粉丝里面有穷有富,富粉丝是不在乎这点钱,多少带点自愿性质,但是他们的 “自愿” 必定会造成穷粉丝的心理压力,觉得自己要是不氪一点就会被其他粉丝看不起,所以勉强也会氪。富粉丝有毕竟是少数,偶像的主要收入还得从基数最大的平民粉丝身上扒。也就是“带节奏的钱如数奉还,铁憨憨的钱三七分账”。易烊千玺只是后来做大了,才将侧重点从这种在粉丝身上直接攫取的变现模式挪开的。

此外,在互联网公司强势入驻,“互联网思维”对影视、文化、综艺等文娱产业游戏规则进行重构的大背景下,偶像公司还会借由 “粉头”、“后援会” 来引导数据组女工来进行安利、打投、网宣、控评等功能性活动。给自家偶像制造正面影响吸引文娱项目投资方的商业合作、邀约、代言。同时也在不遗余力地抹黑对家。给普通人的信息获取制造了大量的垃圾和迷雾。

易烊千玺的团队自然比肖战的团队吃相好很多,团队给他的定位也更高,逐渐在往国民性上靠。

以前的演员、明星国民性的建立大多要依靠天时地利人和的作品,实打实地要用作品说话。如唐国强、赵薇等。

现如今就很难,好作品可遇不可求,急于变现的资本市场等不了。再加上整体人文教育的缺失,掌握决策权、话语权的人即便遇到好作品也分辨不出来。还不如直接就花点钱,凹人设,做几件 “皇帝的新衣”,推动粉丝做第一批叫好的人,只要控评控得好,就能迅速滚雪球带动路人们跟着叫好,毕竟“矮子看戏何曾见啊,不过随人道长短。” 如果你有观察过,就会知道在娱乐圈这是极为普遍的现象。

易烊千玺凹过的人设我就不说了,经常刷到,不关心所以没记住。平常刷到也就算了,毕竟那么多人在底下叫好,可是当舆论来袭潮水退去,看到的只有满屏底裤时,反噬不也就来了么。

第二个是官媒滥用政府公信力收钱为明星站台引起的反噬:

吃饭

知乎用户 lovedragon 发表

先说说这一期,马逆只是借着四字人的事情讲自己的教育改革观点。

关于世家是怎么最终败给士大夫的,在造纸,印刷普及了知识之后,自东汉开国皇帝刘秀之后,历朝历代的皇帝不停的玩弄着制衡的把戏,糟糕的如汉灵帝,买官卖官断送整个汉朝,聪明的如李世民,提拔寒门,设立科举,极端的如武则天,杀得人头滚滚血流漂杵,可是这些皇帝无论有意无意,自上而下的改变却都缺乏一往无前的勇气,最终彻底把世家送进历史的坟墓里的,却是杀人如麻,彻底断送唐朝命运的黄巢

同样类似的是,西方的宗教改革也出现在黑死病之后,天主教的神父在黑死病的进攻之下也如同世家大族面对黄巢时死伤惨重,权利的真空出现后便被填补,只不过填补的不再是天主教的神父,也不是声名显赫的世家大族。

历史没有如果,但是假设没有黄巢,没有黑死病,天知道世家和神父能依靠自己的优势地位和资源在欧洲与亚洲文明上吸多久的血。

科举制度取代世家大族无论如何都可以说的上是进步,就如同资本家再怎么肮脏也比封建地主强一样。

可惜科举制度也在自唐朝灭亡,五代十国,宋朝建立后,在士大夫与皇帝共治天下后,双方出于维持稳定的需求下,不断扭曲,最终演变成八股文这样的畸形制度,最终带着明王朝,清王朝一起,带着整个封建帝制一起,走向了历史的坟墓里。

无论怎么喷马逆,都不能否定一点,就是中国现在的高考制度,是朝着曾经的科举制度一路狂奔的,语文上,学生甚至要揣测批改试卷人的喜好,数学上不断重复练习做题技巧,这种情况甚至带着整个义务教育体系走向歧路。

教育系统不再能够提供社会整体知识上升,甚至会如同当初的科举制抑制科学的发展一样,抑制整个社会发展。

知乎上都有在回答里自爆自己舅舅是市长秘术,自己完全 “靠努力” 考上公务员,你们经商风险自负疫情破产纯属活该的主,一阳前戏那点破事要不是那几个靠着政府公信力的二流报纸傻缺一样的群嘲,都不一定能掀起多大波澜,毕竟娱乐圈里的 “老前辈” 别说有编制,有官身的恐怕都不在少数。

知乎用户 萨伏依 - 尼斯 发表

这就是典型的 “打着反旗保红旗”,通过辱民来保姥爷的戏码。

怎么滴,招生考试制度是现在这群 20 出头的 “小镇做题家” 定的?10 年前这帮人还在上小学初中,有影响教育制度的能力吗?(虽然成年了也依然没有)

“达者不兼济天下,反怪穷者独善其身”。你不去批判当年开摆的姥爷们,反而批判开摆的读书人。还装出一副自己最正义最为了发展的样子,你恶心谁呢?

“哎呀,小的就应该牺牲自己的利益为姥爷们迟来的改革买单。至于造成改革延迟的姥爷要不要为此赔偿呢?”

“哎呀,你这不忠不孝之人,还敢动姥爷的蛋糕,拖出去砍了。”

知乎用户 漠雨红衣​ 发表

车祸现场了属于是。

且不说话题远不远,屁股歪不歪。光是逻辑本身都特别散碎,诡异,赶稿的既视感很重啊。

先自定义一番什么叫 “小镇做题家”;遇事先定义也没错,拿五十年代的概念来套是几个意思?摆明了,现在互联网的语境下,“小镇做题”大概就是指 “非一线城市以高考为主路径” 的大多数中国青年。结果一通定义,得非农村、非城市、非大镇的青年才有资格自称 “小镇做题家”,开除靶籍了属于是。其心昭然啊。咋不先批判下“⼊” 字。

这还不算最离谱。

然后话锋一转,开始讲门阀世家和科举制,还叨叨王安石变法。可是不论跑题,也不论屁股直接沉到世家子弟,光看批判高考这点。目前的高考制度跟科举制也截然不同啊?这什么拿前前前前前朝的剑斩本朝的官?目前的高考不仅不是纯文字游戏,而且也不正是考试 + 学院的模式么,所谓科举限定死了考纲,难道我们的述求是国话考编改制成只考语数外?大学专业之多,国话考他的艺术、表演,这不正是多样化么?

而且什么世家子弟自幼治国能更好当官。试问如有跟易烊千玺一同参考的,梨园子弟或者话剧世家的子弟,被官宦子弟或资本太子挤掉了名额,这算是世家察举的胜利呢还是失败?

最后话锋一转,开始批判高考。前文已经说了,事件中心的考编恰恰跟高考不是一回事。批判高考也很蠢。还 GDP 提升到 20%,我建议直接拉到 100%。毕竟玩维多利亚 3,大清都是所有基建先全拿去狂修大学,不顾民生,然后三年就能超英赶美的争霸全球的。制度的更改、社会的进步从来不是靠大家来找茬实现的,较真的话,世上没什么事情是分析不出缺点的。

PS:唯一有点价值的,就是指出了考试导向本身导致了卷和无效功。但这点是必然的其实。

在职业教育真正树立、分流之前,因为社会的资本化,学历的已经商品化,通过追求学历而非知识来寻求经济收益是必然的选择。一副居高临下地批判 “做题家” 毫无意义。是社会和经济在要求孩子做题,考试只是次因,而不是小镇做题家们自私狭隘,脑子想不通。

知乎用户 张大川 发表

“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迹,论迹贫家无孝子;万恶淫为首,论迹不论心,论心世上少完人。”

很多人说要求公平,但他们都忘记了一个大前提:这公平能够促进【整个社会和国家】的进步,而不是你【个人】的进步。

这是某一个回答里说的,问题是你怎么知道别人要公平只是个人的公平呢?为什么每个人都要公平就与社会的进步矛盾了呢?

举个最极端的例子高考如果只考背圆周率,背的越长分越高,公平么?太公平了;有进步意义么?完全没有!

然后又神奇的滑坡谬误,从现代的综合性选拔考试滑坡到只背圆周率,殊不知哪怕八股文也是很复杂的技能。

部分所谓的 “工业党”,只看到的表面的大工厂,大机器,大生产,看不到背后社会关系的大变革。

视频里也说了,你【个人】的进步和改命并不代表【整个社会和国家】的进步和改命,且这两者并没有一致性。

我认为恰恰相反,这种论调是毫无理由的,反而是刨了现代工业国家的根基。

维护制度公平,不需要动机猜测,不需要利益判断,完全应该站在实事求是的立场,就事论事,而不应该动辄指责别人要求【绝对的明文规定公平】,这是典型的二元化思维模式,既然绝对的公平不存在,就立即倒向了不需要公平,连相对的公平想都不想。

长期以来,二元论盛行,连某位生物大教授都不能免俗,一想到公平,立即极端化到平均主义上去了,然后开始虚空输出。


当然我不反对特事特办,我支持特事特办,只是这个要提前规定特事特办的范围,而非事后找补特事特办的原因。比如我就经历过,某次竞争上岗,我考评第一,按说该我上,领导一句话,有特殊情况,我年轻,此次特事特办,由某位老同事上,他有经验,问题是事前不说啊,我敢去争就成了只为个人进步,不为公司发展的刺头了。我哪里说理去。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考试的公平从来都是机会公平,结果是阶级分化。从制度设计上,绝大部分的人都会被淹死,这样的分配制度和结果公平毫不沾边。考试考得过别人,就获得收益,考不过,就得去制造业服务业当牛马。维护机会公平,结果就是失去分配正义。凭啥不是每个人生下来就拥有平等的,买得起房的,值得拥有爱情的生活,而是社会资源被收走,通过考试的方式分配下去,部分人拥有超越他人的资源条件呢?内卷思维是今天小镇做题家发现做题收益越来越低的主因,而注意力却大大放在了机会公平上。

无论是科举,高考还是公考,都是典型的金字塔型考试。通过考试获得的利益始终是集中于头部的,少数人的。所以,通过考试的选拔制度是无法普惠的,小镇做题家所谓的改变命运,只是对其个人而言,而不是整个社会群体的利益。

那么,如何让考试制度适应社会发展,才是根本上提高整个国家发展水平的关键问题。无论是寒门还是世家,制度的设计都不应该是给特定的少数人巩固利益,就像节目中举的寒门贵子出现职务犯罪的例子。

回到易烊千玺。网民目前关注的热点是易烊千玺的合法合规问题,说明只要易烊千玺的流程是合规的,是凭实力考进去的,小镇做题家是 “愿赌服输” 的。制度上要做到这一点根本不难,因为以易烊千玺为代表的艺术生,他们的艺考就是这样的形式。小镇做题家的愤怒,一方面是源自于对既得利益者破坏规则的愤怒,另一方面是某周刊的反向指责。本质上说的是,你们这些既得利益者真的是太嚣张了!有种我们来比一比做题!

整个节目,本质说的是让小镇做题家明白事实的本质。如果做题家真的关心寒门改变命运,就应该关心的是所有寒门的生活质量如何得到提高,而这最终也会惠及自己。这是一个做蛋糕的思维。事实上,小镇做题家往往只关心自己的门是否越过了龙门,而对他人是漠视的。在总量控制的规则下,这样的思维普遍化只会疯狂内卷,最终成为张锡峰这样的人。这是一个抢蛋糕的思维。

小镇做题家,应该考虑的不是在规则之下疯狂地跑,因为绝大部分的人是没有办法 “上岸” 的,绝大部分人会在这条路上累死,这是制度设计。而这种奋斗就是没有意义的。

回顾历史,卷题也不是真正的有效途径。上个世纪的人,虽然也非常认可高考和编制,但到了中专或者大专更倾向于直接本地国企入职,卷做题上大学最终混的还没有中专大专香的事比比皆是。做题改变人生是新世纪以来 20 年不到的事情。新千年让做题成为改变人生途径的原因有二,一是大学扩招,二是经济奇迹。二者缺一不可。而如今学生数量已经开始有意识地控制,除了研究生增速较大,高中,大学的扩招都比前二十年慢了。经济状况进入长下行周期。做题家卷编制已经不是为了逆天改命,而是逆境求生。这必然是积攒怨气的。

这种怨气撒在了易烊千玺考编的公平性上有一定合理性,但这不能解放怨气,而是会积攒越来越多。在经济下行期,制度与经济是不匹配的。只有改革制度,选拔更有社会主义精神的人进行普惠改革,才能根本上消除怨气。所以,易烊千玺考编的公平性只是第一重问题,小镇做题家可以在改变制度面前表示无能为力,但是维护制度要点到为止,把怨气往改变制度上撒更为合理。

追逐规则的仓鼠逃不开牢笼,联合起来的人民才是规则的制定者。

知乎用户 DONTEN​ 发表

不少小镇做题家一个很大的问题是,他们追求的公平是机会均等而非人人平等,即使这份机会是纯粹的无用内卷。也即他们想要(或是被迫想要)公平地机会均等地翻身改命成为人上人,而不是让世界上没有人上人。

一个人通过公平内卷改变命运的潜台词其实是,让另一个人改不了命。因为内卷不创造社会增量,也就增加不了人上人的坑位。最后就总是有一个人上岸的同时就有另一个人溺死。所以我从来不祝福陌生人高考成功。

另一个角度说,如果内卷的应试教育不改变,大学扩招也好,提升高中比例也罢,都是没有什么意义的事情。社会终端的岗位数量不变,最后只能让一批大学生去下厂,还会徒增戾气。

再者,机会均等有时候跟公平根本不沾边。科举考八股能力来决定谁能治理国家就是对有能力治理国家的人不公平。同样,我要是话剧院的人,我也愿意要四字而非一般人。因为话剧院就是需要能卖座的演员,而虽然四字家世就是比别人不公平,但他就是能吸引更多观众,就是能赚到更多钱,作为演员就是会比一般人更加符合资本主义意义上的成功。

知乎用户 江湖夜雨十年灯 发表

马逆每一次都是借着热点话题的东风,在节目里面大谈自己那一套哲学,那么评论区偶尔会被来看热点问题的观众冲烂也没什么可同情的。

回到这期讲的教育问题和公平问题,国家话剧院通过一场类似古代 “举孝廉” 的选拔考试,打破了众多老百姓对于 “科举” 的迷信和幻想,所以汹汹舆论想要讨个说法。马逆直接跳过了 “科举” 与“举孝廉”(世家)之争,画出了这么一张图。马逆不在乎 “科举” 制度维护的公平,或者说表面上的公平。他在乎的是国家作为一个整体的生产力发展。

在此基础上,马逆给出的建议是:增加教育经费,为更多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增加高考之外的选拔通道;在人生所有阶段增加淘汰分流机制,包括大学,研究生以及找到吃公粮的工作之后,彻底结束各种意义上的 “一考定终身”。

这样的制度会让人一生都需要鞭策自己,孩子不能利用父母给的起点,公考上岸的人也要时刻小心自己被淘汰,社会制度像是一个有末位淘汰制的公司一样,时刻要求每个成员努力。这对于促进生产力进步当然是有用的,然而这对于提升每个个体的人生体验是没有什么帮助的。可以说是为了生产力可以把人当成手段,而忘记了发展生产力的目的是为了让每个个体能过上更好的生活。当然这也可能是马逆由于篇幅关系而没有谈到,那么我来试着给他的方案打打补丁。

一个补丁是在淘汰机制建立的同时也应该有兜底机制,比如一位被大学中途淘汰的学生可以方便的转学到其他更合适的学校去。

另一个补丁是拉平各个大学的差距,拉平体制内待遇和体制外的差距。这样人们就不用卷起来去考好大学和考公,马逆所说的淘汰机制就更像是一种自由选择的分流机制。现在社会上很多鄙视链,去了职高,考不上一本,考不上公务员都要低人一等,甚至开除人籍,我觉得是不对的。两个人可以有职业,收入,学历,知识水平的差异,但是这些因素不能成为评价他们谁更高贵的条件。

当然我就这么一说,这两个补丁太理想了,我看不到它们实现的希望。但是我觉得马逆的建议同样很难实现,因为教育和社会公平都属于上层建筑,生产资料在肉食者手里呢。

知乎用户 伏里阿 发表

小镇是啥

小镇是指出身较低,身份较低

没有足够的资源在当前社会环境中攫取超额利润,上至大厂程序员,体制中下层,小商贩,下至农民工乃至农民。

做题家是指依靠考试改变命运的群体

指上至院士博士,下至从农村考是大学到城市当技术工人和白领的人群

两者结合起来范围就限制好了,指大厂程序员,体制中下层(包括劳务派遣也要考,不考连职位也不会开放给大众),小商贩,技术工人和白领。这些群体最仰赖的是自身努力,从读书到工作。其敲门砖是学历,进入行业靠考试选拔制度。

小镇做题家是绝对不能等同寒门的,寒门与世家区别,世家瓜分了朝廷的最高权力,相当于,而寒门则是吃剩下的资源,可以染指市长省长,是十个马不看得罪不起的,绝不会是中下层公务员这样的小吏。

做题家在古代也不好听,叫小人。

小镇做题家被用于自嘲的原因是什么?

一个是小镇,出身低,光靠努力感受到上升的瓶颈。而且经济实力也导致其话语权相对较低。但这一点在网络自媒体时代出现改变,发声门槛显著下降,这也是小镇做题家为何会成为热点话题。

二是圈子小,往往停滞于自己的小圈子,很难深入的与其他阶层,尤其是更高阶层的打好关系以便融入与晋升。事实上当前各阶层都有逐渐封闭的趋势,无学历劳动者很难挤入有学历劳动者的圈子,两者唯一的渠道就是学历与考试招聘制度。而中层到上层的渠道则极度不透明。

三是做题家,体现在人际交际能力较差,不会来事,不会恋爱,不会搞事。导致升能力弱,独身,统战价值低。

互联网的发展,让原本只能在寒门和世家压迫下吃残羹剩饭,干脏活累活的小镇做题家第一次有了发言权,能够打破地域限制,场景限制,发言权限制让这一群体聚集在一起制造了一个热点。

对于这样一个群体,最重要的当然是保证自己晋升的合法性,如果自己的努力,学历和考试制度被否定,自己也就回到古代的小人定位,只能靠君主,世家,寒门的提拔从纯体力劳动者晋升到部分脑力劳动者。所以极力要求考试制度公开透明公正,对于不经考试就得到晋升的破坏规矩者抱有敌意,尤其是依靠非努力要素(权力,资本)的人。

这也是问题的来源。

提高所谓的考试门槛跟当前做题家的诉求是风马牛不相及,再难的考试,只针对做题家,不针对特权人士,也是毫无意义。既不会有公平公正,也绝不会有效率。

知乎用户 流寇死社稷 发表

老生常态了,马前卒的核心观点很正确。小镇做题家与其扣扣搜搜的为了一个编制挤破头,争当那一丝稳定以及人上人的机会,为什么不和广大群众一起,齐心协力建立一个普通百姓都能过上有编制的人能享受的生活水平,提高整个社会的生活水平。哎,这样太难了,所以大家只能选择大逃杀的内卷了。

知乎用户 郭芯剑 发表

我觉得咱们谈定义,谈教育,谈公平,谈生产力,谈内卷之前

咱们是不是先谈谈有没有人违法,有没有人违规啊?

已经有的法律法规都不遵守,咱们谈这个法律法规是不是有问题是不是有点扯淡啊?

知乎用户 shawn hao 发表

我是真的佩服,前十分钟的以古评今可谓刀法精熟,十分利的软刀子

知乎用户 施施然 发表

这一期有 30 分钟出头,刨掉 “经典原声” 部分,弹幕情绪每隔十分钟就会变化一次,很有意思

知乎用户 古续 发表

1、套题作文

先讨论这期节目被诟病的方面:本期先定义小镇做题家,直接跳过了反应最大的群体视角下的词汇意义。但假使不这样做,就不能进一步扩增睡前消息节目一贯需要的效果:走后门古已有之,难道观众要看唐山事件那样的、“唐山不安全但是比车匪路霸时代安全” 的观点吗?

如果审视大家在四字事件中关注的话题,则发现内容实际上可以拆分成多个:1、四字考编不公平,让相对天真(正反意义都有)的粉丝破大防;2、媒体下场嘲讽小镇做题家,这篇文章实际上是想引导向一个 “全民考编不健康” 的思路,但是爹味太重把话题发酵了;3、对娱乐圈资本 - 权力结构的一向厌恶;4、进一步引申到教育和考试公平的话题。

以上哪个也不是睡前消息 460 期的选题。个人认为,其原因是睡前消息有自己的逻辑主轴,因此即使是管中窥豹,也要把豹从头到脚画一遍。但是如果以命题作文的角度来看,这个 “管” 就有些多余:当别人讨论社会公平的时候,你讨论社会发展需要什么样的组织形式,讨论考编人自我反思。文稿结构上又先从四字事件起,转向小镇和做题家定义,最后引申出要讲的主题——也不再去扣题了。

这是从节目本身谈节目的问题。在评论区第一波基于 “跑偏了” 的恶评之后,本期还能够引发其他更多的讨论,确实是因为内容本身有点意义。


2、打不过就加入

即使公民 - 政府或者国家 - 社会往往被视为西方政治学范式下的二元对立,在中国这种对立也并非不存在,而是换成了有意志与权力的 “官” 群体(体制)和无能动性的 “民” 的对立。即使 “民” 想参与政治,也因为组织能力在全能主义时代全部收归上层,实质上什么也做不到。

“好消息”是,尽管 “民” 将权力和责任都赋予和归咎于体制,既要求体制为他们做到一切、又抱怨体制什么也没为他们做到,他们依然可以打不过就加入,把那个虚无缥缈又无处不在的体制 “他者” 变成自己的身份,从此就可以用这个身份为自己做到一切,且不需要为任何人担负责任了。

这就是 “有编制你就轻松了” 论调隐含的矛盾。“我”要求 “他者” 承担责任,而同时又知道 “他者” 是不承担责任的,更渴望成为这样的 “他者” 的一份子。那还要 “我” 做什么?想要躺平你可以吃小球藻,而你却说,税金小偷真可恶,我也想做。

如同人类社会所有的群体行动一样,为了成为食利阶级而进行的考试也自然的蕴含着毁灭自身的倾向。没有人在乎这样的矛盾所露出的端倪:我们的社会最【公平】的机制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本期节目也强调了这种 “翻身仗” 意识驱动下的阶层跨越无非是使低阶层的人加入高阶层后上屋抽梯、过河拆桥,如果不是独木桥那边的体制膨胀到自我爆炸,那就是先来者完全堵死后来者的路,让独木桥这边爆炸。

体制需求优秀人才,和它但求无过的文化底色实是不相容的。这种不相容的性质会吸引许多优秀的原石,然后将他们不加打磨地放进了陈列馆。可是陈列馆又不是靠石头出钱来修。如果奋斗三十年的终极目标就是为了能躺着,这里再次建议放弃内卷,大家一起喝小球藻呢。自给自足,自我组织,能动性拉满,安那其主义的伟大实验……


3、“太理想了!”

本期节目提出的方案许多是教育方面。要实现全民共识不太容易,实现做题家在高考前、高考后的任何转向都是一个胆小鬼博弈——你敢先下车吗?而现在也没有任何力量可以直接让人上山下乡。不过我们至少可以设想一下,行政力量可及的范围内不要实现大规模的人才浪费,降低考试内卷的价值。

以往针对类似问题,睡前消息提供过的粗略方案,其实也是大家能快速想到的方案,无非缩编和市场化竞争。只不过在政府指导下的市场化竞争尚且无法避免资本主义周期性的危机,让技能点单一的卷王通过市场竞争的方式去到合适的位置,恐怕会是一个一辈子也跑不完的冒泡排序。这种机制在 “几十年走完几百年现代化道路,并希望追赶发达国家的后发国家” 恐怕也不甚相容,如前面所述,许多个人尚无任何积累或时间去转向。

到头来,我们需要寻求的是这样一种机制:让编制内外的工作和福利水准拉平,使得编制成为一种价值导向,即从事一定范围社会内的基础保障性工作,或必须由国家财政拨付的长期创造性工作。不是让个人,而是让事业单位乃至公共服务部门一起参与 “真正的” 市场竞争,就如同许多国企所经历过的一样。这类似于本期建议的第五、六条,不过实际操作中自然不会那么简单粗暴,因此此处提出的是一种价值取向。

你读博士去卷烟厂,今天你骄傲,是因为烟草真的太棒啦。明天再来一个博士,是因为实在没有博士的岗位了,读了就当提升自己,上班时间打什么工不是打工?后天就没有博士来了。本期节目谈论教育改革,可能家长还不认、改革作用凸显不出来,乃至私下里再去补课继续卷。但是卷烟厂敢不敢有这个魄力?如果内卷的边际效益真的可缩减、敢缩减,那么配套的教育改革跟上就不是什么天方夜谭了。

睡前消息一贯的观点是,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旧的事物不是靠修补,而是靠新的事物使其消亡。消灭考试内卷,从考试和教育上动手只是其次,重点是从【边际效用最低的内卷考试目的地】着手消灭——最好是有替代品。当初下海有搞头,现在不太行,不好开源,但好消息是体制内节流也是能做的。


以上回答还基于一种 “假设”:体制内才是有正经员工保障的。所以以上回答也只提供一种观念:不只讨论打破编制,而是将编制内外拉平,无论是编制里面的砍待遇,还是社会上的加保障。什么,你说经济形势不好,老板给不了保障?那编制里又如何呢…… 等等,你说你还想上岸获取保障?

那要不我们国家靠两桶油再合并合并,卖资源给民众发钱过活呗?那还省事一些。

知乎用户 alloc​ 发表

不否认督工

@睡前消息

逻辑的合理性,我只从督工没分析的角度去分析下。

世家、寒门、做官本质就是资源分配的合理性。做官是是一种资源,这种资源是用来全社会公平分配,还是基于谁最善于发挥 / 使用这种资源,优先分配。

督工的观点是,善于使用者,优先分配。

那如果类比下资本家、无产者、财富呢?财富也是一种资源,这种资源是公平分配一点好,还是善于使用这种资源的人,优先分配。

资本家毫无疑问是善于使用财富的。财富集中在资本家手里有利于投入再生产,创造更多的价值。

那是否财富也该有限分配给善于使用者?

那否我们最 “进步” 的方式是让贫富差距拉大一点。不会赚钱的人活该穷死?会赚钱的人,赚的盆满钵满。这样才是极致有 “效率” 的社会。

那这么说,是不是资本主义更 “先进”、更 “有效率”。

其实,资源过度集中的后果,历史已经证明了,最终只会带来社会崩解。通过改朝换代清洗一遍社会资源分配。

到底是一遍遍每隔几百年的清洗资源重新再分配更有效率,还是兼顾公平维持长久的秩序慢慢发展更有效率?

我们是看到了资本主义极致效率必定会带来崩解,才决定走的另一条路。

我不是支持绝对公平,但是公平和效率间如何做到平衡,我觉得是很难做到完美的,而且全社会都很难有共识。

知乎用户 飞跃本屯 发表

对马前卒来说,社会效率高才是唯一的正义,教育是否公平并不重要。为了提升理论上的社会运行效率,教育公平甚至各种公平都可以边去。

他的理论是社会效率高蛋糕就能做大,这样哪怕遭受不公平对待的平民,也能分到更多的残渣,美美的填饱肚子。

俺个人对他的这种理论并不认可,因为做蛋糕要温度合适才行。公平哪怕是表面的公平,最大的作用是维护社会稳定,如果社会都不稳定了,那还上哪来的社会效率?

公平和效率要平衡,这个平衡度就是蛋糕烤箱的温度,温度在社会发展不同时期都适时调整,社会科学很大一块就是研究这个温度,但这明显超出马前卒的知识范围了。工业党是个做烤箱的工厂,但用好烤箱,还是得手工业(社会治理)传承者才行。

知乎用户 姚楚 发表

马逆这期讲了一整期的废话,为了强调自身的观点甚至不惜召唤古老的门阀制度来充当案例,可惜案例是个反面例子,不仅无助于把事情讲明白还更加火上浇油。想要另起炉灶,但是表达的观点因为右派的天然属性注定得不到年轻人的共鸣,只能在小圈子自嗨,甚至听感上还不如沈逸情感真挚。

顺带一提,所谓的世家化的发展速度在中国其实并不慢,只要是学术相关的,需要受到高等教育的,诸如学界、法律界、教育界,论资排辈的行业世家化的速度非常迅速,要不了多久就真的能实现马逆说得世家化的实行。考试本身的萝卜坑化也在变得更加多发,估计也过不了多久就能实现基本除高考和公务员考试外,其他考试沦为形式的结果。再结合上中国经济目前的下行趋势,可以说马逆举例的考试影响轻度化、部分行业世家化会非常快速的实现,到时我们都可以期待,到底这些行业会变成什么样以及这些行业带来的影响是什么,以及所谓的中低层在这样的局面下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

拭目以待即可。

知乎用户 zzcugod 发表

b 站写了长评可能被吞了,没有备份简单概括下要点,

督工讨论的纵向多,横向比较少,我补充一个横向视角,结论相仿:

1. 做题家在大陆的回报异常的高。不用说和美国比,即便同文同种的港台也是如此。

2. 目前大陆的一些优势行业,靠做题是可以进入的,并且实际收入可以和北美港新同行相比,远超其他发达国家。与此同时是 “6 亿人月收入不过千”

3. 这种异常的高源于几十年经济发展与全球化下人力资本的相对稀缺。

4. 随着经济的放缓和高等教育的扩张,人才过剩是必然的。在市场经济下,理性的企业不会仅仅为了 “会做题” 而开出额外的薪酬,除非做题能提升人的人力资本。

5. 然而现实是教育体系倾向于刷题,重复高中阶段知识的一百零八种变换,大学教学和就业脱节,和古代科举一样,更像是为了筛选而教育。教育带来的知识增量是有限的。

6. 自然的推论是,如果继续下去,小镇做题家红利会消失,名牌大学毕业只能干高中生的活已经是现状,而未来连收入和发展前景都会和高中生无异。好一点说,这其实就是欧陆尤其北欧社会和日本的 “一亿总中流”,大家都差不多,社会很平等。坏处是,大多数做题家虽然没有明说,但其实还是想当人上人,而苦读十六年最后和“低端人口” 平起平坐,从文化上和期望上都是不能接受的。

多说一句,这也是为什么我认为北欧不适合绝大多数中国人的理由。

7. 基于此,督工的建议核心其实和易烊千玺甚至编制都关系不大,还是在帮做题家想,怎么增加教育回报(尽管我认为建议部分尤其淘汰制非常扯淡)。

我认为横向来看,教育过剩问题是无解的,督工纵向来看相对乐观些。

知乎用户 李天启 发表

算是用隐晦的语言揭露了洼地的本质了。

洼人的 “努力” 是什么?是靠玩无用的、人为制造的文字游戏或规则游戏得一个躺着拿钱的身份,同是也需要整个群体都 “认同” 皇帝穿的新装可真漂亮。

而那种不同於简单科层制的有机复杂社会结构,对人的要求则是真正有效的自生力和创造力。这是洼人所不具备,甚至是害怕的。

知乎用户 宋鹏飞 发表

那么问题来了,我为什么从来没见过任冲昊批判自己?

兴许它从来没想过改变世界?


这个以偏概全向世人证明:人确实可以无耻到这个地步

您这意思是穷孩子就一定不择手段的升迁哇?

迈尔斯 - 布里格斯类型指标(MBTI)

我先不具体举例啊,人的追求和梦想就一样吗?

它为什么不想想有的人的理想并不是 “升迁” 呢?

要让我具体举例,那我说王安石人品比范仲淹好?


据我观察,小镇做题家对社会的不满程度不如蚂蚁金服的股东经理人们高

小镇做题家再怎么着,也是在规则之内的的奋斗(Si),跟不遵守秩序贪得无厌妄的人没法比啊

知乎用户 orchimike​ 发表

“更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新华社 2022-07-19 20:27:36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正确的废话,经典的 “只讲做蛋糕,不讲分蛋糕” 论调。迭代这么多轮物业,里子终究还是那套东西,普通人终究只能做选择题而不是解答题。看到最后那几条解决方案我直接大半夜笑喷,纯纯的写爽文上头了。督工想让你我这些连王安都算不上的人去做成超越王安石的事属实沾点…… 现在又不是能写出考察报告的年代,督工你装什么外宾呢?

很多问题就像我平时写程序一样,看似是某个地方出了点小差错,其实要追根溯源得跳转好几个函数去揪出来,关键是很多函数都不止被一个地方引用,盘根错节最后变成屎山。要解决这个问题要么换能力高的人来层层理清要么推倒重来进行重构。我前几天去理发听到好几个家长在交流哪有优秀辅导老师和价格贵不贵的话题,能想出一棍子打死一个行业以为能解决问题的系统,我不知道你我还能指望它做什么。

我个人是很讨厌这种脱离现实去谈主义的话术。虽然督工说的教改很多观点我也百分百赞同,但当下情况就是我们根本没渠道去影响决策。做决策的人又不和你我利害一致,督工脱离这个最重要的点洋洋洒洒一大堆,这和在象牙塔里高谈阔论有什么区别?唯一有点希望的就是让他们至少维持表面的公正,本身这事就是怕它从潜规则变成明规则。说句悲观一点的,不想做朝三暮四的猴子只怕最后连一颗果子都吃不到。

最后务实一点,该考公就考公,这玩意的道理就和 “连四大行都出问题,就不该考虑钱不钱” 一样。

知乎用户 欧阳思七 发表

骂人的人骂得是一码事, 马其实想说的是另一码事.

骂人的人骂的是炸鱼行为, 至于开挂炸鱼还是凭实力炸鱼不重要.

而马说的是, 为什么鱼是鱼, 为什么普通人喜欢鱼, 人上人也热衷炸鱼.

为什么这鱼不是屎, 如果是屎, 普通人不会喜欢屎, 人上人也大概不会喜欢炸屎.


我觉得为什么普通人骂, 是因为明星为了给自己镀金, 就轻易拿去了一群普通人追求的职业发展.

我们绝大多数人对世界的认知是: 5 级的人打 5 级的怪, 有自信的打 6 级 7 级, 没自信的打 3 级 4 级.

为了社会的发展, 我们对于所有的错配都不乐意, 比如之前国产大飞机工程师做志愿者出事, 然后去世.

普通人就觉得浪费和痛心, 你让 60 级的英雄打 5 级怪, 然后卡 bug 把英雄卡死了..

同理, 易烊千玺占有了那么多社会资源, 你去消费奢侈品, 去和其他影星神仙打架, 都无所谓, 你为啥要来新手村把定时刷新的 boss 秒杀呢, 你秒杀了 boss, 其他人就做不了人物了呀, 你说你凭本事打的 boss 没有开挂, 问题这™是开挂的事吗?

马前卒感觉并没有回应网游的期待, 当然了我也觉得易烊千玺这个问题反应的问题本身不是问题. 这最多只能算是症状不是病因.

实际上我也不在乎编制考核公不公平, 我在乎的是编制为什么那么吃香. 以级为什么编制慢慢变成哪些努力的人看不上, 想混的人很看重的资源.

马前卒的一期节目的结论基本就是越后面分量越重, 越前面越水.

最后马说, 编制内要频繁改革, 说要解放全人类才能解放自己 (精英应该把屎吃了, 空气就不会臭了, 大家才解脱了, 作为精英要么你去赚钱, 要么带着社会责任感来吃屎). 这才是他想说的. 只不过为了过审凑时常才说了前面的屁话, 甚至什么教育投入 20% gdp 也就是说说.

马要说的其实就是: 凭什么全体纳税人要出钱搞出一个混上可以躺平一辈子舒舒服服小确幸的 “编制”?

只不过这个结论如果赤裸裸的放在最前面, 太得罪人了.

知乎用户 女装大佬司马懿 发表

小镇做题家:有人录取走后门,我们要一个公平,督工要为我们做主啊!

马前卒:谁管你公不公平,再这么考下去,再公平国家都得完蛋!

知乎用户 桃花坞左巷​ 发表

马秃工拉开架势,像模像样的打了一套太极拳,大部分就和我对武术的看法一样,都是舞蹈表演,只有那一招 “撩阴腿” 才真正符合太极绵里藏针的奥义。

打破 “编制” 的束缚和崇拜,避免让编制成为吸血鬼的诅咒。

我们的事业是正义的事业,绝对不能让这种邪恶的变身仪式来分化出一个腐朽的群体。

知乎用户 泉禾丹 发表

小镇做题家从来不否认除了考试之外的其他成功路径,只要是合法合规的。我有几个亲戚,都是初中小学学历,这几年称得上是小 “暴富”,但方式各异。一个是前几年养猪碰到猪肉价格历史高点,赚了几百万。一个是卖烧烤的,从摆摊转为店面,开始了非常稳定的流水,但是都是辛苦钱。一个是以前吊儿郎当,去一线城市闯荡几年后,回来也赚了几百万,但是问他干什么的,绝口不提。

所以显然,前两种成功的方式,没有人会去否认,反而会赞赏,只有最后一种,利用见不得光的方式成功,才会被人所不齿。

知乎用户 lord 发表

督工只讲了这次事件的一方面,忽略了另一方面,即考试公平性本身,是否易某和他的室友得到特殊 “照顾”。

说回节目本身,先根据历史发展对 “小镇做题家” 下定义,我个人认为是可取的。我们不能停留在一个抽象不明确的概念中去讨论问题。

其次,督工这次看似讨论 “小镇做题家”,实则在讲教育改革,声东击西。高考中考的问题,我相信每个人很早就意识到,现在高考中考对于一般人,就是唯一道路,造成了大量精力浪费在训练做题技巧上。

最后回看现实,我们正在改革高考,大力发展职业学校,这是好兆头,但还远远不够。我个人认为,现在的教育,必须再一次扩展广度,让上进的人通过广度拉开差距;同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让职业教育和高考形成平行的双轨,实现人才的更好的分流。

知乎用户 cainmusic 发表

马超明显是一周三更整不出好活了,建议降低更新频率。

或者开辟新栏目。

开新栏目的说法真不是瞎说,睡前作为老项目对很多老用户来说已经审美疲劳了。

互联网产业里,老项目壮年期就要考虑给新项目导流量导价值,新老项目接棒,也能完成金融市场里估值下行期间对韭菜的收割。

趁着睡前现在热度还高,给观众来点新东西,也为未来从睡前消息栏目走向睡前 “系” 打下基本,迈出第一步。或许那时候睡前 “系” 也能和老东家平起平坐。

知乎用户 汪某人 发表

圣上不想改,王安石变法也只是糊裱匠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改革开放 40 多年,中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哪些群体做了最大的贡献?我认为是工人、农民(包括农民工)。正是他们的奋斗,才使得中国成为世界工厂,摆脱了贫困,一切都变得现代化了。

哪些群体是拖后腿的?我认为小镇做题家、知识分子难辞其咎。国家对科学教育、科技研发的投入不可谓不大,期待值很高。就是让这些中产可以突破核心科技,实现产业升级,冲上发达国家的。但是现在呢?虽然各种表彰还是很多,但是说不失望是假的。

知乎用户 中国 2049 发表

发展,发展,发展,谈一万遍也是发展,不发展大家都要完蛋

只要按照 A 方案执行,我们一定能够获得发展!

我去你的发展!给岁月以文明,而不是给文明以岁月!

“这种方案可以保证我们获得每年 5% 的增长率”

怎么样,有没有点三体的意思了?

这东西必将成为传世名作

玩玩梗而已,目前还没想出来什么逻辑,本期就是督工例行拷问观众的一期,顺便做做历史科普,中心思想集中度确实不如最辉煌的那几期,个人感觉。

知乎用户 六耳普通人 发表

简而言之:上屋抽梯,过河拆桥。进屋焊门。

一个钻制度漏洞的人跑这里能说说出什么有利于制度的?

知乎用户 不想上吊朱由检 发表

骨子里就是效率和公平无法兼顾,只能在不断磨合中找一个平衡点

知乎用户 白云飞 发表

孟什维克的运动固然有其局限性,但对比沙俄的统治无疑是进步的

知乎用户 在何方 发表

一个体系在一定的时间中就会形成只为自己的利益集团,到那时就是这个体系改革的时候,如果不改或失败,那历史书上的案例多的是。

知乎用户 spore 发表

督工啊,别嘲讽别人自已也犯逻辑错误啊。

有没有一种可能社会停滞收缩是多方面原因而非科举制一家的锅呢?而且你要论证是不是用没有科举制的国家做对照实验?都是与贵族共天下,沙俄衰落重点是不是经济危机?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解体重点是不是民族矛盾尖锐?德意志第二帝国衰落重点是不是容克贵族绑架国家?

而且我们已经是新式教育,起码读到博士才有直接做官的机会,还是科技副县长(副处)这种半官半吏的级别,直接带入科举制不太合适吧?

这些话在 b 站实在发不出去 ,键政不久都不知道哪里有问题,或许是我反问句太多显得太刻薄吧

知乎用户 常兵兵 发表

B 站用户:好!督工也要开始骂四字了。

督工:我们来借着 “小镇做题家” 热点讲讲教育问题。

B 站用户:????

很明显,这一期节目没有顺着热点事件网友们的想法去谈 “公考风波” 是否公平,“伤害感情”之类的内容。

而是借机推销了一波马逆对教育、选拔固有的思考。

我很欣赏马前卒运用历史分析法分析科举制度。不过我认为马逆对教育改革的畅想太过保守了。

前排答案总结了马逆的改革设想。总结起来就是。

1 与其乱投资,不如投教育。

2: 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终身学习终身淘汰。(这太理想了,如果各阶级一直能通过学习、劳动获得上升通道,社会就没啥矛盾了,人的痛苦来源于现实的错位和未来的黯淡,现实是大部分人没有未来,而在经济停滞时期,自然就有美好预期与残酷现实之间的错位感。这也是大家怨气那么大的基础)

回顾一下 50 多年前对于教育的大讨论大改革。“知识改变命运”VS“知识改造世界”

那个年代对于考试有很多的批判,我们学习知识是为了认识世界改变世界,而不是成为 “人上人”。这一理念深深印在那一段时代记忆中。

但是最后,改革的结果如何呢?结果是这一代人包括我,从小都还在封建时代那种 “读书当官”、一考定终身氛围中受教育,不准宣传“状元” 不过最近两年的政策,但大家都希望通过 “考试” 当一把人上人。

督工重点批判的人群,是通过考试获利了,所以拼命维护考试选拔的人,维护科举制度公平性的人。大家要明白,考试本身只是测量知识水平的工具,不是赋予个人价值的 “圣旨”。现代社会,皇帝都没一百年了,没人能决定你的价值。个人的价值是靠我们自己的社会实践决定的。

无论在考试中得利还是失败,都要清楚认识这一点。

我说督工设想保守,是因为他的想法没有走出 50 年前的框架。50 年前都没有成功,现在完全可以更加大胆一点。

任何社会变革都不能抗拒社会基本规律。1: 权力服务于自己的来源。2: 改革的代价会不停的向弱势群体转移。

单单增大教育投资,教育差距是扩大还是缩小?是投资皇城小学,还是村镇学校?教育差距会拉大,最后由于溢出效应,整体教育水平提升。

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不一考定终身。那谁有评价权?拥有评价权的那批人会背叛自己的屁股吗?答案是未知的。

终身学习终身淘汰,关键都在谁掌握评价权这一点上。如果广大人民群众不能掌握评价权,那么就不能做到公平。

这也是现在考试制度大行其道,人人痛苦却不没有改变的原因。

它是最简单的能确保相对公平的方式。也能让普通群众认为自己获得了一部分公平。

那么我们怎么办?

教育和选拔的目的,1 是向前发展改造社会。2 是创造流动性维持社会稳定。在官僚社会里,官僚阶级必须把控选拔渠道,才能维持住自己的权力。自古以来 “吏部” 权力大,因为吏部掌握了官员的升迁,拥有评价权。

不改变官僚体制掌控选拔渠道的局面,评价权永远也不会到人民的手中。也永远不可能实现 “公社人民拥有选拔和罢免官吏的权力” 这一愿望。

大家都喜欢当谜语人,我就直说了。

想改革教育,那就不能只在教育上小打小闹,这就被限制死了。

至于这一次的热点事件,大家其实更关注的是 “公平问题”。 应该是大家觉得不公平所以很有情绪。

知乎用户 路迢迢 发表

我本来也算标准的小镇做题家,小城市出身考上了河南唯一的 211,但是近几年我对这个群体实在是没有任何好感,因为小镇做题家是真的不把下面的人当人,很多人是真的打心底里认为那些考不上高中,大学的人,是纯粹的因为懒和堕落,或者干脆就是因为整个人是低等人,所以他们后半辈子活该没有任何希望的挣扎,就应该去毫无怨言的从事最低端的就业,每次看见这种说法我身为一个小城市出身的人就恨不得所有考试既得利益者(包括我自己)都去死一死,这次四字事件一出我就知道有些人为什么破大防,我和马逆想的一样,因为这件事发生在他们最擅长的上升通道,仅此而已

知乎用户 谢自然 发表

易烊千玺事件,上可以讲阶级矛盾,下可以讲宣传问题。

马前卒讲的却是小镇做题家,得出了一个堪比胡锡进的结论,分配财富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创造财富。

可我想问一下,如果财富分配做不好,你为谁创造财富。

小镇做题家愤怒是什么,不是所谓的特权,也不是所谓的公平,而是易烊千玺搞了特权,还大肆宣传,连演一下都不演。

说实话,马前卒还不如胡锡进,胡锡进的开的药方是,搞特权要低调,被人看见就放弃,是有可行性的,马前卒开的药方却是画大饼,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知乎用户 长理威兹班 发表

岔开话题

马前卒在这一期一直 q285 期后面就是黑岛建议买房要小心有无备案 小心一房多卖的那一期

谁能想到现在的问题是就算是合规买的也烂尾

知乎用户 HojoyWhite 发表

知乎用户 Kherrisan​ 发表

观众希望要么就事论事,讨论四字没有经过合理程序就被录用,有以权谋私的嫌疑(像连花清瘟那样摆事实讲道理);要么就把事件上升到分配不公上(几乎所有问题都能上升到分配),但其实马督工一般不谈分配。

也就是就事论事和定体问这两个方向。

四字走关系,没啥好谈的,wb 上那么多人盯着他找证据呢。

要谈分配,那又是一起特大冲塔事故了。

马督工挑了一个中间节点,讲教育方面的体制问题,并且把一些血淋淋的人性和社会的事实摆了出来:

  • 就算是高考也不是完全公平的,分省录取,家庭背景等。
  • 为应试付出的代价只是空转,为了社会稳定,效率低下。且在空转的飞轮之外存在一个确实在提供动力的轮子,这个轮子不讲公平但是却很有效率。
  • 做题家渴望上升的机会更加富裕,却想只有做题这一个通道是正统的,有一种自我以上人人平等,自我以下阶级分明的双标意味。这种价值观念不是多看几个罗老师视频能撼动的,在中国有好几百年历史了。

马督工并没有为个人指明具体的方向,例如让小镇做题家们不要执着于内卷考编制,而是去做那些有利于社会进步的事。这样的话爹味也太重了。做题家大可不必愤愤不平。

马督工从一个做题家出发,向教育改革提出了几点建议,我觉得挺好。

马逆高考前改了自己的民族,到底有没有这回事儿?

还有,不要一提到世袭就像猫被踩到了尾巴一样跳起来,真正的世家,网络上是发不出来的。

知乎用户 博学而思 发表

公平一件事就足够重要了,没有公平才是社会效率下降的根本原因。即使有省份之间、家境之间、乡村于城市之间巨大的差别,那也是在尽可能的求公平,绝对公平本就难以做到,除了考试,中国还有其他地方有公平吗?

我这一辈子见过能称得上公平的事情,只有三件,一高考,二股市,三游戏天梯。一不用说了,绝大多数穷人最稳妥的上升通道。二,即使有众多内幕盘,有各路神仙鬼怪,但是大部分散户信息差较小,大量的人凭本事出头。三游戏天梯,如果你是国服第一,你真的可以打职业,拿世界冠军,即使有演员、有代练,但仍然是最接近公平的方式,真的是用能力来衡量人,你不行就是不行,这也是我认为的电子竞技的魅力。

曾经彩票也是很有吸引力的,直到人人都知道连彩票的腐败都太多,销售额就开始大幅走低。可想而知人们是多么渴望公平竞争,即使是 roll 点拼运气,也是好的,中国人不怕内卷,怕的是卷都没地方卷。

除此之外再无公平,无论是经商从政,想要出人头地,就离不开裙带关系,权力寻租。

至于说的几点

一、加大投入减少不公平。加大投入反而会扩大不公平,市场经济必然如此,资源总是朝着最高效的地方走,就像你总想投资实业,资金反而往房地产走一样,无论怎么加大资源投入,也必然是越不缺教育资源的地方资源越多,最终阶级更加固化。怎么投入很重要,不患寡而患不均。

二、内容可以延展,这完全没问题,高考再加个 5 道大题,越来越难考到高数,让有能力的去学,有何不可?增加体育分自然大家锻炼就多了,还会有文化课挤压体育课时间的问题吗?利用好指挥棒很重要,效率很高,比靠监督有用的多。

三、科举世家那块不想多说,漏洞很多。编制我绝对支持取消,凭什么体制内特权?反一切特权。

四、至于小镇做题家追求的公平,其实是一种绝对的法制,就像谷爱凌,如果中国有一条法律允许特殊人才双重国籍,我想争议的东西会少很多。而如果易少靠特招,那大家也不会说什么。真正的愤怒在于他们假装遵守规则,这种对规则的漠视才是可怕的,因为会放出真正的野兽。

因为最普遍大众发现了,法制似乎是一条空话,法律只在普通人心中是一条准绳,而对于特权阶级就不存在,他们可以轻松跨过这条准绳,限制不了任何人,还是可以故宫开大 G,太庙大婚,如果你觉得健康码是一项重要的无形资产,那对法制的信仰,共产主义的信仰是不是一个更大的无形资产?我从小都遵纪守法小心翼翼,现在呢?谁在乎,道德有发财重要吗?

其实大家发现,法律其实就是如果警察没抓你,犯了法也没事。过去至少是水下的腐败,现在是明目张胆,性质是完全不同的,公平的公义变了。那这件事其实是堪比彭宇案的一次大范围的道德滑坡,必然导致社会治理成本的巨大提升。

所以小镇做题家的愤怒,其实是大众试图去挽救心目中神圣法制的一次悲鸣,单单教育是引发不了这么大热度的。把小镇做题家看成自我之上公平,自我之下社达其实看低了大家的格局,小镇做题家恰恰是最左的那些人,相信能力,相信竞争,相信共产主义,从不违反规则,相信正义,现在却输给了走邪路的人,谁甘心呢?

抱团停贷就是一个例子,征信系统还有那么神圣吗?不要低估人民的匪气,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有权有钱的低调点,不是说说。

六、增量问题固然重要,但是分配也重要,世界上粮食生产早都够所有人吃饱了,中国的生产能力也远远超过了中国人的需求,为什么还是有人饿死,为什么内需还是这么低。

不能我们对外都强调打破外国技术封锁剥削,对内就不说了吧?以中国的体量,即使吃下了欧美全部的高端产业,芯片、新能车、风光锂储等等,多了几家像英特尔、spacex 这种公司,又能多多少工人,雇佣多少技术员呢?全部发达国家人口才 11 亿,体量还是不够的,而且也不可能像基建这样量大管饱,说白了产业升级最终带来的,不再是过去实际 GDP 规模的大幅度跃升,大家大水漫灌都富了,而更多体现在美元对人民币的长期贬值,而大部分人其实并不在这个产业升级的直接受益的范围之内,只有少数寡头企业少数人直接受益,所以大家其实是没有太多收入提高的机会的,甚至贫富分化进一步加大,所以不改革分配,内需问题始终是解决不了的。

最后说一句,马前卒发视频能不能说人话,听一遍太费劲了。

知乎用户 zzzz7777 发表

马逆他自己都讲了,科举制不是为了公平而是为了维稳,这不正是非常重要的吗?做题家都没题做了,他们就会乖乖进厂了吗?到那时候他们争的就不止是一个编制那么简单了。实际上,清朝取消了科举后反而加速了灭亡。

知乎用户 咸鱼 发表

这期视频的评论区挺好玩的,昨天 11 点 50 看的视频,隔一会评论就要换一批,连秃子昨晚置顶的观众评论,今早上去看都没了。

也不知道会不会有小朋友痛失账号。

秃子这期视频的观点和过去的没什么区别,看完完整视频,秃子知道小镇做题家的实际含义,并且也是基于实际含义在讲内容。然而现实是环境越来越糟糕(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

秃子提到的死亡循环正在发生: 环境恶化 -> 反对短期利益受损的改革 -> 环境继续恶化 -> 继续反对 -> 继续恶化。

把历史书翻一遍,横竖写着 2 个字:等死。

阿 Q 就好了,日常看秃子消息,中年人劝年轻人乐观

知乎用户 四十一个哈利 发表

吃饭的时候听了听:

  1. 和易烊千玺没啥关系,就是在讲自己的东西
  2. 太凌乱了,文稿问题很大,时间分配,文稿重心也有问题
  3. 站在足够的高度讲教育制度,科举 / 高考,但就是忍不住回来降低到小屁民层次来鞭笞他们思想觉悟不高。。。听感割裂,说得好好的,莫名其妙忍不住要嘴炮一下普通人。**谈天文地理,真知灼见,然后每 10 秒停下来说一下隔壁邻居思想觉悟不高,还要上升一下,你这个觉悟,限制了社会的发展。。。**还能不能好好说话了。。。

知乎用户 装甲熊 发表

说的很好,但是。。。

民众要求四字弟弟按规则考话剧院,恰恰是遵循了督公说的 “其它选拔考核方式啊”

考话剧院并不是高考的数理化,是考话剧院的相应能力。

民众质疑的并不是四字弟弟有没有能力,而是四字弟弟有没有遵循规则。

所以督公说了那么长时间,跟民众质疑的,完全是两回事啊。

现代社会,正是多种选拔途径并存啊。

高考考数理化,戏剧院考表演能力,没人要求四字弟弟做着高考卷去考戏剧院的编制啊。

知乎用户 qlc Matrix 发表

督工本质上是个唯生产力论者,这是他绝大多数观点的出发点。

关于高考也是,与其浪费全国青年学生的时间去卷对于提高生产力无益的做题技巧。还不如,提高知识的广度,在实现选拔同时学到真正有用的东西。

很容易想到的是教育出更多的人才,社会会更卷。如果卷赢了,中国必定成为发达国家,卷输了后果不堪设想。

卷的对象是全体发达国家,即便要赢了,人家也有掀桌子的能力。

所以我的观点,这是一个持续几十年,甚至于上百年的过程,不应该搞这样狂飙式改。就像玩魔兽争霸,二本都没升级,去开两分矿。

慢慢改进,稳扎稳打,今天搞定光伏产业、明天搞定新能源汽车、后天搞定高端手机(华为可惜了),一个行业一个行业的占领。

知乎用户 小叶栀子 发表

我理解就是马督工认为需要国民做出一些牺牲 (放弃公平追求效率) 来把蛋糕做大,类似他之前说的无产阶级需要对自己狠一点,要不断学习提升自我;但我还有一些问题,放弃公平后蛋糕做大了能够保证分配公平么?放弃公平的考试,其他制度类似世袭、察举真的能够保证效率么?

知乎用户 秋弥 发表

在这个道德,伦理,文化,全部被解构的时代,要求个体去为社会整体考虑,你在发什么梦噫

知乎用户 min 发表

粗略来看,马督工以为的小镇是狭义的,三四线甚至县城农村。人民群众以为的小镇是广义的,就是底层,所有需要考试才能提升阶级的,相对不需要考试就已经在某种阶级的来说。

当然可能是很多问题谈不得,得迂回讨论。我只是说了大家一开始的直观感受。

这次事件核心问题,打个不是太恰当的比方,

我朋友坐火车发现有人占了他的座位,连乘务员都来说算了别闹了。然后听别人都在说,这占座位的人他们那群人也不是第一次了,上下内外都是他们的人这些人坏透了。我朋友想着这次在场议论的群众这么多,让个座位总没问题吧。然后就来了个话事人给大家大谈交通基建,票务系统。。。抱歉至少我和我朋友不关心这个,就事论事,无所谓他们的票真不真,检查放行的人有没有问题,处罚与否,

到底让不让座??

但有人会说,大问题不解决,这种占座的会越来越多。我只能说,大问题我是看不到也摸不着,你哪怕火车全停线了也不是我关心的,只要火车开一天,大家按规矩买票才是实打实的。这样下次万一我碰到这种糟心事也有先例可循。

(当然你规定买票没有指定座位,大家靠本事抢也无所谓啊,甚至超售,先来后到,没位子的站着,你说清楚也行啊)。

算啦,毕竟大家都不是罗马公民,身份证上是 XX 居民。还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吧。

马督工老喜欢把很多问题拉到他熟悉的命题作文里,那是他的事。(老公回家喝醉酒回家吐一地,老婆怪钥匙孔太低够不着,影响去厕所的速度?当然也许对有些人来说老公喝酒说不得,说到换个门就来劲了?)

知乎用户 Frank 发表

马前卒有一个暴论,无产阶级要比资产阶级对自己更狠才能实现自己的解放,但是这个前提是无产阶级要掌握对自己劳动成果的分配。如果连基本意义的公平都保障不了,追求效率只会让有些人更富有。

知乎用户 鲲展 发表

水平真差,简直不忍直视。

上来就偷换概念,没有找到这个问题引爆的本质。妄图给几千年的科举重下定义… 牵强附会,完全跑偏。

他需要把握问题的点根本不在科举制,因为四字也不是什么高贵人家出来的。因现代问题的复杂多样、信息即时性、全球化特征,用单一逻辑简单概括无论如何也不能正确复原问题的核心点。

批判科举就像用枪支打弓箭,那已经不是弓箭的问题了。

马明明自己就是小镇做题家,居然跑到士大夫的宏观视角跟我们谈治国,简直岂有此理。

像这种有点基层话语权的媒体跑偏是很可悲的,因为让人找错了方向。

知乎用户 黑锅侠 发表

最近有个事,人们惊讶地发现一年新生儿一千万太少,但是大学生一年一千万太多

督工有个观点我是同意的,公立教育是为了社会服务的(但是人接受教育本身应该只关乎自己),其实这件事和教育关系不大,而是社会问题

什么地方岗位充足,什么地方稳定,什么地方赚钱,每个人,每个时代有自己的选择。我很多朋友移民了,不知你们关注没有,去了澳洲的,很多人都去做了蓝领,因为当地,蓝领工人的收入,比坐在办公室要多。

所以说,我要说,这问题是不是教育问题,是社会结构的问题

我们企业究竟提供多少岗位,我们不同岗位有什么样的薪资,我们工人,农民的收入与社会地位能够提升

为什么这些有钱有名的艺人,要考进编制

这些问题不谈,谈公平也是可以的

督工这次重点,跑偏了

知乎用户 Philip 发表

伟大中华民族复兴不是靠一群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然后成为公务员来实现的。邓公有言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需要的是优秀的科学家,是全新的社会体系来配套未来的新兴科技生产力,最终实现科学技术生产力的突破。所以我觉得督工讲的还是可以的

知乎用户 知白 发表

不带情绪地讲:放屁。

他把经济下行当成了普通人追求稳定的结果,实际上普通人追求稳定恰恰是经济下行的结果。无效内卷当然会使社会进入恶性循环,但又想让马儿跑又不让马儿吃草,确实没有把视角带入到皇帝身上,这是直接带入奴隶主了。而他借题输出私货的同时甚至连一点点公平都不敢讲,只顾着咬追求公平的考公人,不知是不是因为民族问题。

而其论述过程更是奇怪,就好像 “因为 2+3=4,所以 5+6=12。” 当然没有“岳飞被金朝和蒙古人压着打” 奇怪,可能这是秃咪及其拥趸独有的表达手段吧。

忘了从哪看到的形容秃咪的话了 “如果你一直没有发觉他的问题,那你的确适合当他的粉丝。”

带情绪:

高考怎么加分?北伐进展如何?左翼政党是啥?红军建立什么?如何教化观众?城市贫民怎样?UFC 起源为何?啥样才算打平?能否背诵党章?你是什么媒体?啥是人类未来?网文比什么强?中秋起源何处?解放含义是啥?扩张什么意思?谁有生命活力?何谓人民战争?裕仁可是战犯?哪是大培养皿?什么叫做高超?什么叫做定义?什么叫做吓人?删视频要多久?谁是领域上限?什么正在测试?主体有无高超?激光武器是啥?啥圈子玩玄学?J20 一共几架?我上个评论在哪?

知乎用户 蔡东儿 发表

教育的目的有两个:一个主要目的是发展,一个次要目的是维稳。

督工让教育回归主要目的。他认为发展自然会解决所有问题,包括内卷。

然而社会真相是发展太难了,见效时间太久,统治阶级认为的当下的维稳比未来的发展更重要。

而且以发展为目的的素质教育全面教育必然有新的不公,而不公必然导致不稳。

谁都知道治本比治标重要,但每年几百万热气腾腾的待业青年摆在这里,不维稳,哪有未来的发展。

你不把读书人困在四书五经里,让他们去学习其他知识最后加入革命党,对我大清而言发展有有什么意义。

我学了这么多年四书五经,让我儿子从小就学四书五经。什么?大清居然要改变科举制度。祖宗之法不可改啊,mmp。

统治阶层最敏感的是维稳,小镇做题家现在最敏感的就是不公,而督工却回避教育公平问题谈发展,让多考虑未来的发展少考虑当下的维稳。

所以统治阶级生气,小镇做题家也生气。

虽然咱本人也是小镇做题家,甚至也是维稳职业。但最后这里我还是支持督工,敢把,能把问题分析这么深。

跳出做题家自我感动,跳出统治阶级思维,我个人认为未来的教育还是要改革,未来改革的趋势还是要回归发展本质。

眼下分蛋糕固然最为重要,但未来更重要的还是要把蛋糕做大。

知乎用户 塔斯马尼亚虎狙击手 发表

不要扯什么破防什么自己既得利益不符合现实,下面评论连小镇做题家不关心工人都出来了,工人和易家能一样吗?工人因为不搞小镇做题家那套于是拿到了易家和谷爱凌的特权吗?你也真想的出拿工人搞类比。

认为这次风波下 “破防” 的都是自认为应该拿到既得利益的 “小镇做题家”,这个本身就是非常虚空稻草人的事情。最根本的问题,“小镇做题家” 这个词都是对面扣上来的帽子,这次对易家特权进行攻击的一个个普通人只是顺手用这个词来概括自己而已,并不代表人人都真是帽子本身,举个例子,大家自称〇丝草根不代表真的就是。

这次的本质问题很简单,很直接,特权再一次被赤裸裸的展现在大家面前,尤其考虑到事件发生的国家号称 xx 当家做主,结果一看原来是 xz 当家做主,这更为讽刺的现实激起了所有人对特权存在本身的愤怒,你无论是说愤怒与特权本身也好,愤怒于自己没有这等特权也罢,其诉求都是一样的,就是对形形色色的普通人,应试教育出来的也好,体力劳动者也罢,这种特权本就不应该存在

而在这个话题下扯什么嫉妒别人拿到了自己没有的既得利益,什么没找准自己的定位,什么不接受现实,甚至说既然有了特权,那不妨把特权操作公开化,产业化,那就跟那些在外国工人游行要求劳动权益的时候跳出来说什么 “这世界本来就不公平,你自己没看清,应该投胎去一个你所谓公平的世界” 的资本家走狗没有区别的下贱,用一大堆屁话在欲盖弥彰,这都不是搁置和淡化最为明显的争议问题,而是直接骑在争议问题上玩存在主义。

所谓 “向上要求公平向下社会达尔文” 的口诀想必更像是工业党的自我介绍。

知乎用户 Bauglir 发表

总结一下就是,马前卒当然可以从易烊千玺事件上升探讨制度问题了,我也很感兴趣。

而那些被简介里 “易烊千玺” 吸引,播放视频却发现视频根本在讲另一个问题的观众,当然可以感到被欺骗愚弄了,他们可以失望、愤怒、继续追问易烊千玺事件,这很合理。

马粉们如果一副以马为准,只有马才看透了问题的根本,代表真理的态度,四处给那些受到欺骗而失望愤怒的观众贴标签,说什么追问易烊千玺事件是格局小、层次低、没耐心、不理性,那这种宏大叙事小鬼型 “马粪” 就该呆在 “马圈(juan)” 里别出来现眼。


最滑稽的一点是,视频简介里提了易烊千玺,然而视频内容却基本上是教育考试制度的改革方向。

这其实是蹭热点引流了,易烊千玺这事和教育考试制度有多大关系呢?

然而这个时候任的粉丝们就跳出来说了,教育考试制度是易烊千玺问题的根本,是深层次剖析,是格局提升以后的着眼点。好像把一个具体问题深挖到制度就是大人成熟的理性视角了似的。

可是,解决易烊千玺的事件和改革教育考试制度,哪个更现实呢?教育考试制度改革是方向,那也不代表具体问题都可以归结于改革教育考试制度就解决了啊。改革完成还需要多久,中间出现的事件是不是都等着改革完成就好了,不需要具体分析了,改革制度就完事了?

那如果可以这样深挖到制度解决问题,能不能更深挖一些,说这是共产主义尚未实现的原因呢?能不能再深挖一些,说这一切都是宇宙的热力学物理定律这一根本原因导致的呢?我们不用分析具体问题了,研究清楚热力学定律就能解决一切问题了。分析易烊千玺干什么,对吧?改革教育考试制度干什么,对吧?把根本性的热力学定律研究透了就好了嘛。

其实深挖到最后,已经和易烊千玺事件没有关系了。

那这不就是瞎蹭热度吗,为什么粉丝们一个个拿着宏大叙事来贬低那些想要追问具体问题的人,给这些人贴上没有格局、理解浅薄、没有耐心看视频、看问题不看根本的标签来堵追问具体问题的嘴,来维护任的蹭热度行为呢?

这帮粉丝小鬼搁这玩什么成熟大人宏大叙事语 c 呢?所长林超粉改投马逆了,天天复读格局打开?

知乎用户 ergexh 的小号 4 发表

第 6 条改革,是应该公开承认某些领域的选拔不一定适合考试,尤其不适合用科举制度来选拔。从历史来看,哪怕是科举制一家独大的明清两代,军队、天文观测、医学行业也经常会实行准世袭制度

好家伙,督公意思是军队和医学行业最适合的选拔制度是世袭制吗?你想让八旗军队给你 “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想让医学大前浪们堆文章堆资源造神造出来的科研神医医二代们给你治病开刀?

难道韦舰长是对的,人家在第五层,咱才是思维局限在地下室的做题家。。。。。。

知乎用户 LeeSad 发表

想什么呢 要小镇做题家反思? 考了编制 继续混日子呗

知乎用户 猛虎眼前无沟壑 发表

教育已经从根上烂了

现代教育不该是这个样子

不该沦为筛选与维稳的工具

做题家一词本身就是最大的悲哀

时代悲剧,人民麻木,彻夜恸哭,555

知乎用户 大化自在天 发表

高武小说的网文高考内容和马前卒说的差不多啊

知乎用户 核桃酥不酥 发表

我不关心小镇做题家,因为我不是,我是比小镇做题家层级更低的人。

我比较关心当马前卒说出 “如果现在有……” 的时候,弹幕飘过一片问号和“难道没有吗?”

这让我很感叹。

诚然,这些打问号和反问的人,都必然是境外势力花钱收买的 50W,他们的工作就是这样。

可是十年前,那个公知遍地走,宣扬着中华文明在西方文明面前几乎要被碾压为齑粉的时代,愤青们四处宣泄着对生活的不满,却很少有人认为 “难道没有吗?”

时代真是变了啊,时代的主人们也变了。

知乎用户 祥子卖骆驼 发表

如果不考虑治理成本,中央集权奴隶制社会才是将生产力最大化的。

知乎用户 ScottF1tzgerald​ 发表

评论区不少粉丝都破防了,说马逆奉了上面的意思搅浑水、歪曲了大家不满四字的理由、进行了一次洗粉提纯……

其实这些话说得一半对一半不对。

马逆是在搅浑水,是歪曲了大家不满四字的理由,但不是因为奉了上面的意思,而是因为马逆根本不想讲四字。

马逆关于高考,关于教育改革没什么新观点,都是以前视频传达过的,一如他对产业升级、房产税和社会化抚养的执着。他只是借了四字的壳,再一次系统的阐述自己关于教育的理解。

洗粉倒是真的,洗出了一大批没看完视频,看了个开头发觉不顺心意就破防的粉。

曾有人对督工下过一个著名的论断,我觉得讲得很好。

“马逆之所以叫马逆,是因为他讲的话不一定是忠言,但一定逆耳。”

奉劝将马逆作为先进思想的带领者的粉丝,和看督工视频只为发现新思路的看客们一句话。

看睡前消息,千万不要带情绪,凡是带情绪看睡前消息的,总有一期马逆会把你们气得睡不着。

我印象深刻的有两次。

一次是 asoul 粉丝到处留言,几乎是求着马逆让他带头冲资本,冲字节。结果马逆反手就把忽略幕后劳动者的管人们给冲了。

还有就是这次,标题带个易烊千玺,许多人兴冲冲地点进来,想看马逆怎么冲体制内的潜规则,怎么批判易烊千玺和话剧院。结果眼睁睁看着马逆把话题歪到科举,还把批判易烊千玺的做题家打成了维护自己出身的古代儒生。让人又一次破了大防。

督工讲社会问题的时候,有趣就有趣在别人想越塔杀人的时候,他总是把目光放在最后的基地上。

其实换个思路想想,粉丝和塔两头不讨好的人,做的视频还是很值得一看的。

知乎用户 凌云山折 发表

督工又口瓢了,污蔑代表七一勋章获得者致辞的张老师

女高跟衡中毛坦厂那就不是一回事当然衡中和毛坦厂也不是一回事,这个以后再说

华坪女高收到是什么人?九漏鱼,六年甚至十年教学内容必须三年学完,不苦读能行吗?跟低水平重复刷题训练应试技巧能是一回事吗?

有正常升学成绩尚可的女生想报女高,张校长都劝人别来受罪

知乎用户 Fffgfcgg 发表

啥 “小镇做题家” 啊,不就是凤凰男换个说法

在知乎搜凤凰男,差不多全是嘲讽鄙视

知乎用户 洛伦兹的弧蝶​ 发表

你的远虑是我触不可及的风景

我只捍卫手中日渐渺茫的公平

知乎用户 大脸 发表

说一个不可能做到的高考改制 编制改制 公务员自我革命 引起群众高潮 然后说明高考不是唯一道路 世家和科举可以共存 四字这事公开就没问题 这洗白方法 马逆真是干错行了 做公关不比做 PDD 广告强 还不用哭穷

方案需要可实现 马逆一直的老毛病就是提出高高在上的方案

知乎用户 木又 发表

我一直以来查睡前消息历史记录都是在这个石墨文档里面。但是这个文档有两个小问题:一是 “不收录编辑部全网、全平台自主删除的内容”,二是「地区标注」断更了,而且标注数据不可用。

所以趁着睡前消息公布历史所有文字稿,我决定回顾一下睡前消息这三四年的工作,目前只做到了前 50 期,后续内容会缓慢更新:

督工的主张

在前 50 期视频里面,除了儿童手环(130 期第一次出现),马前卒已经表达了自己的绝大多数观点。社会化抚养和给予非婚生育权利一共六次,符合观众对他的刻板印象。
撤县并市,人口往东南部迁移的次数也是六次,但是大家对于这个观点的印象并不深刻,说明大家默认了这个已经是现实了。
作为一个从西北跑到北上广深的小镇做题家,我一定得说一句:都说农村可以作为经济危机的蓄水池,现在经济危机眼看就来了,有几个人回去种地了?

督工的爱

这一部分指的是督工念念不忘的那些名字,特指刘亦菲。

但是和大众印象不同的是,前 50 期里一次刘亦菲都没出现,搜了一下发现,450 期里面只提到了 10 次刘亦菲,第一次提到是 87 期,我还没遇到。
其实,马前卒爱得最深沉的还是马斯克,450 期里面出现大约 36 次,前 50 期里出现 5 次,是马前卒最关心的人。既然只提到 10 次的刘亦菲都能见一面,为什么不能让马斯克出现在睡前消息里面呢?何同学都能采访库克,马前卒没理由配不上马斯克。
接下来是宣称能治疗阿尔兹海默症的「九期一」,分别是 40 期、45 期、47 期、48 期,对步长药业(3 次)和东阿阿胶(2 次)也保持关注,不过疫情以后没咋提,所以都快忘记了。

主题统计

所有内容都可以打开睡前消息 自行查看,以下所有饼图都是上表填写完成后自动生成的,随着后面 400 期数据陆续补完,会有更新。
第三是主题统计,包括每一期提到了那些国家 / 省份,话题涉及了哪些主题。

提到中国一共 108 次,平均一期视频两个与国内有关的新闻。其中 31 次是全国性问题,不具体到省份。在前 50 期里面,山东和贵州并列督工最喜爱的省份,其次是广东、河南、香港、台湾、江苏、四川、陕西,每一个都获得了国外一个国家级别的关注。

另一方面,最受关注的是卫生医疗和教育问题方面的新闻,包括新技术的进步、青少年近视率,当然还包括最重要的的医保问题。不过前 50 期里面没有提到秃头问题。
教育问题,不仅包括普职分流,还有成都一小学开设男女专属课程等主题,督工比我们想象中的更关心下一代。
意识形态指的是国外两党在竞选上互相撕逼,那段时间全球的意识形态都在疯狂右倾。
国家行政指的是我国在制度和行政上的改革,包括了撤县并市等内容。
历史唯物有 15 条,三分之一的视频会给你科普这个东西是怎么来的,马前卒果然是一个爱看合订本的人。
房地产不仅仅指房子,各种大基建也被我放进去了,和传媒一样,算是马前卒老本行,都受到了 11 次关心。

所有文字稿

睡前消息公布的试刊号居然是个 PDF。

PDF 是为了解决「同一篇文档在不同设备上打开看到的内容是不一样的」问题的,如果找不到导出成 PDF 这个按钮的话,可以在「打印」页面选择「存储为 PDF」。所以,PDF 的本质就是打印成为一个确定的版本然后发行。
那么问题来了,PDF 是以页为基本单位的,需要一遍遍排版,稍有不慎就会乱码。轻则同一块内容之间隔着巨大而难看的分页,重则整整一页只有两个孤零零的图标,留下大片空页。
结果就是既没有做到在不同设备上的观看体验一样,反而增加了额外的排版负担。所以我为了推广飞书,决定把睡前消息的文字稿用飞书重做一遍,展示一下飞书的优势。
我发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第 449 期和 337 期的文字稿督工没放出来。督工可以自己核对一下自己发布的压缩包。

所以飞书能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内容发布以后,如果有想改的东西可以随时改,自动同步给所有人,不会出现发布以后发现有需要修改的地方,需要再发个 1.1 版本的情况。
飞书的第二个优势就是文档之间可以互相引用,然后就有一个非常完善的文档关系网。

整个文档关系网是这样:

可以看到第十五期的连线非常密集,打开文字稿能发现是因为密集关注了一波新闻后续。
再发一波链接:https://b75gu4xte2.feishu.cn/drive/folder/fldcneFUjHKc24wjCigRoOIyuVb,手机、电脑的浏览体验非常好,下载也不限速。

文章完整版:

https://b75gu4xte2.feishu.cn/docx/doxcnmpjCL2NyvOM4RDfaAABa1g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但凡考公考编的群体里面有三分之一的人是下图这么想的,社会也不会发展成现在这个弔样。

知乎用户 自卫反击 发表

满前卒是这样的

知乎用户 blueface 发表

易阳千玺的问题是排队插队的问题,他引申到现在队太少了。解决方法还是老生常谈,加大教育投入,差异化教育,增加退出机制。蹭下易阳千玺的热点,输出自己的观点。

知乎用户 Ansir​ 发表

不久之前,跟一个好朋友聊到了小镇做题家的话题。作为某省会重点中学的同学,我说,我们肯定不算小镇做题家了。但他觉得并非如此,“我家在城市的郊区,从小又没接触多少花花世界,当然是小镇做题家啊。” 我一时无语。

后来想想,所谓 “小镇做题家” 一词,在诞生之后就在无限的被扩大。在农村是小镇,在省会的郊区也可以说小镇,在小城市是小镇,在北京不在海淀区是不是也算小镇呢?至于做题家,当代的年轻人有几个不是通过层层考试选拔出来的呢?如此说来,倒是百分之九十九的年轻人算是小镇做题家了。看似也没错,因为与易烊千玺相比,这 99% 的确看上去更 “小”。

但这不对。我们只是不愿意承认在成长过程中那些自己比别人占优的地方。就好像段子里讲,“百亿富翁的孩子努力创业,中间亏了几亿后成功了,他骄傲的说,都是靠自己的艰苦努力和天分。” 旁观者往往哂之,没有家庭的几百亿托底,哪有可能有今天的成功呢?

当然,这 99% 的人不会都有几百亿家产。但往往也会把自己的成就归因于艰苦努力和天分。这是人性所致,我们不会愿意承认自己的成功是来自家庭来自环境甚至来自运气,更愿意相信是自己的才能。

但是,这样的成功往往止步于考场,当做题家们步入社会,来自成绩之外的种种要素开始显现威力,做题家们却更不愿意承认多种要素在成功中占据的地位,他们只愿意承认,是这社会不公,才让自己无法成功。所谓怨天尤人是也。

而当这样的人性映照到考编问题,尤其是映照到易烊千玺这样的明星身上,才会爆发出如此之大的怨气。说实话,如果我是 HR,一个主演几十亿票房电影获得过诸多奖项微博几千万粉丝的明星,和一个科班出身成绩优异拿过奖学金的学生,闭着眼睛也会去选择前者。这样的选择本身不是问题所在,正如我此前所说的,自认为小镇做题家的青年们抱怨社会不公才是问题所在啊。

我知道这过程中有不合规有各种各样的错误,但这些压根不是这件事发酵到舆论沸腾的原因,原因的根本就是青年人的怨气啊。

但这样的怨气是错误吗?为什么通过层层考试的我们,进入社会之后就会碰一鼻子灰心生怨气?为什么从小就被教育成绩决定一切,进入社会就发现成绩在金钱权力以及种种面前屁也不是?督工作为公众人物没有那么激烈的批判做题家们,但他点出了问题之所在,问题就是以考试为导向的应试教育

学校教育本来的目的是传授知识,在广在博,但高考定终身的体制下,学校教育一天天日趋八股化,最终塑造了大多数中学生以成绩为中心的单一价值观。这样的单一价值观让我们考出好成绩,但也让我们忽略了那些成绩之外的东西。就好像八股规定了考试范围让科举足够公平,但公平的考试却不鼓励广博的知识,反而让明清的中国陷入低水平的内卷,最终在近代丧权辱国。督工的意思就是要在公平与深度之间找到平衡,他在视频里已经详述了,我也就不再多嘴了。

只是一点拙见,有意见欢迎评论区提出(喷我),以上~

知乎用户 optilhshhfdtjhbv​ 发表

好奇怪,一堆平日里 “航母有啥用,我的生活这么烂。”“国家强大有啥用,又分不到我” 的人在这个回答里说“你个人的公平代价却是整个社会的停滞”“虽然你的上升渠道没了,可国家却进步了”。

他们是精分吗?

这不就是另一个版本的 “为了国家好牺牲一下你个人” 这种在知乎被批臭的观点到这里又成香饽饽了。

这和造舰入关的理论没有本质的区别呀,都是牺牲一下自己的公平去拿到一个根本看不见的公平,宏大叙事终极版。

换句话说现在把自己的手里公平扔了去投资一个远大的不着边际的国家昌盛,如果将来没发展得更好我能不能把咪蒙淹了。

这个办法实行了就相当于拿着我手中的公平去投资,而且那些可以世袭的一定有红利了,可我的红利呢,将来国家没如愿向好发展,或者发展了但给我的分红不如我掏出去的公平更贵,那岂不是吃亏的都是我吗?这是一个可以搞世袭的人一定有利可图而做题家们、没关系的人们扔出自己唯一的上升机会的投资,假如最终没能给我更好的回报咪蒙愿不愿意跳楼谢罪。

这是一个肉食者一定可以赚,草食者扔出唯一筹码的风险投资,赢了肉食者吃大的,草食者不一定能喝汤,输了肉食者照样获利,草食者永世不得翻身的好计策,各位生活中一定都是这样理财的吧。

我看到的是位高权重的得到了一个无需代价的权利,比如四字明星直接免试,这个权利没有任何代价。无关系不富贵的失去了权利没有任何补偿,你可以说我不会做题只有万分之一机会考好,可这万分之一难道不也是权利吗?它可以说丢就丢吗,你一点补偿都不要吗?一直在嘲讽先富带动后富,现在秃头咪蒙来了个先带后终极版,先富的不仅不带了还要把门锁死,不知道知乎这种张嘴闭嘴毛选的在这个话题下为啥这么奇葩?精分也请有个度。

知乎用户 徐懋庸 发表

复读一遍窝佬 2016 年前后的观点:

做题家坠大滴问题就是太把自己当回事,局的自己做进北上广就能走上人生巅峰。

这种丑小鸭变凤凰人叙事的结果就是他们一方面瞧不起依据前三十年种姓制度的干部职工后代群体或者资产阶级自由化时代淘金的本地土著。认为前者德不配位,包租公或者国有厂滴老油条如何汗我千军万马独木桥滴高考骄子比较。

而同时,他们却又能对自己所处滴现实环境表达出极大耐受性。体现在单位里的唯唯诺诺和回家之后的坏才不遇。在思想上,作为学习强国小能手和听话好同学滴做题家们锚定辽自己素候补干部、预备国师滴地位。however,做题家怼华容道和绝户楼这种归宿滴排斥,很难通过他们自个儿的努力来避免。

因而坠后,他们滴思想发生力滑坡。面容姣好的男人通过唱跳 rap 获得朒妊的青睐、大字不识滴吐蕃汉子统战价值远高于他、友好国家卢旺达的老哥免试和他享受同一种校园教育最终让他们破了防。

『他们就应该进电子厂拧螺丝』

做题家纯质的自尊样他们不能接受上述这些人能骑在他的头上。当然,愤怒之余,他还得在通州给大胖小子找一个便宜的幼儿园。

知乎用户 Desaix​ 发表

西晋:啊对对对

知乎用户 陈昂 发表

任冲昊说,只有某某县某某镇户口、考上顶尖大学、只会做题综合能力低下,三项一个不少的才是 “小镇做题家”,所以该反思的是群情激奋的网友,人家说的明显不是你们。

按这逻辑 21 点 01 分下班的算 996 吗?

然后就开始批判自己立的靶子,前面已经把 “小镇做题家” 定义成 “综合能力低下” 了,现在就开始扯世家子弟综合能力高,穷人的孩子当官更容易贪污,科举和高考只有利于中产阶级,现在凭考试选拔就是以前的八股文只有公平没有效率,要用 “多种形式” 选拔有 “综合能力” 的人才……

一堆暴论,我不觉得他是弱智,那为什么这么说就只有一个答案了。

知乎用户 难予 发表

我是不认同督工很多想法和立场,但依旧十分支持督工的人。

@马督工

@睡前消息

但是本期督工的建议,依旧站在了一个 “理想主义者” 的立场。

督工的很多建议,其实放在 “完人社会” 是很靠谱的。

什么是 “完人社会”?

领导者是完人,群众也是完人。每个人都站在自己的位置,心甘情愿的尽自己的一份力,为社会的发展做出相应的贡献。

但人性,不是这样的啊。

就好比督工提的问题:寒门学子因为科举制而得利,所以理所应当、本能的维护科举制。

但是人性只要存在,任何立场的任何人物都会制定更利己的行为方式。

伟人存在,但伟人并不常在。

————————以下为个人碎碎念————————

我曾经写过一个电影大纲(哦,我是已经放弃梦想的末流编剧),对标电影《她》,写了一个近未来的科幻世界。

那个世界无比的发达,原因在于人类放弃了 “情绪” 这个东西:被车撞得肚子破了,肠子流出来了,还能没有情绪波动的指导男主进行伤口的缝合,以及最后明知必死,冷静的交代后事…
男主是地球少数拥有情绪的人,被称为 “多情者”。这类多情者所从事的工作,是搭建“故事”,类似于一个记忆球,“无情者” 可以在娱乐时间通过记忆球去感受离合悲欢的故事。

故事的最后,男主是以牺牲为结局,在一场孔明灯大会之中带着放飞孔明灯的无情者们的愿望而死,希望唤醒人们的 “情绪”。因为如果没有 “幸福”,那么社会再高度发展也是毫无意义。

前两天我看了《西部世界》第三季,发现女主所从事的工作,特别像我所写的 “多情者”。我的构思其实是在 2018 年就成的。

至今,我已经放弃了梦想,成了督工口中的 “小镇做题家”。

知乎用户 熵增时代 发表

从 kk 的观点看,中国最大的问题在于社会保障就是个笑话。

简单说,底层没法兜底。

今天马逆谈到做题家这事其实也是类似道理

底层压根没有保障一说,只有试图上升维持或者跌入更惨的深渊直到灭绝(生物意义上)

做题家们的目的就是一个,用那唯一最大限度靠着个人能力的比拼平台(高考,公考),实现自己阶级上升或者说维持。

讲了半天马逆也只不过给了个折中方案,一方面給底层兜底,而另一方面斩断以考进阶的通道。

考当初规则制定者是想借助考试与阶级挂钩筛选人才,教育与阶级上升通道挂钩最终实现某种意义上知识普及(从高考诞生到今天一直如此,无论是设计师前还是后)

但如今事与愿违,人才成了磨炼考试技能的卷王,不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才。这样使得考试失去了意义,唯一得作用只有阶级上升通道。

按照马逆解读,既然这绳索没用了,那还不如换个新的。由大环境现实(市场,或者人民)来实现挑选真正得人才并给予上升通道

同时这绳索上摔下的人也要善待,给底层人更多生存空间别整天想着爬绳一条路。

而终极解决方案,要么学西方走出去,自己国民生活再烂也是亚非拉几十个奴隶供养着的日子。

要么就是人类社会更高形态,gc 吧

知乎用户 手动滑稽 发表

显然

这注定又是一期不讨好的节目

马逆的观众和黑粉都不会喜欢的一期节目

但这恰恰是关注马督工的核心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离谱他妈给离谱开门,离谱到家了!

小镇做题家的争议怎么来的不知道吗?

上次是 “一眼顶真”,靠着“野性的美” 直接绿灯进国企,那时媒体为了压反对声音提出来小镇做题家的!

这个词诞生之初就是一个贬义词,是那些人用来嘲讽普通人的!

它跟 “小赤佬”、“叼毛”、“散兵” 这一类词是一个属性!

换你整天被人叫叼毛你很开心是不是?

闭口不谈考编事件的起因,按照常理,他不应该回答问题之前回顾一下整个事件的经过吗?

闭口不谈把 “萝卜坑” 混在普通人的普通人的考试选拔里。

闭口不谈超鬼的奇葩操作,为了满足报考资格,注销公司无缝转变 “无业人员”。

师爷才是装糊涂的高手啊。

知乎用户 王东来 发表

马匪帮恐怕是忘了,他是通过什么途径拿到的高考加分。

一个既得利益者从这里大放厥词,我怎么觉得这么可笑呢?

曾经的 “搭便车者” 暗讽 “小镇做题家”,谁给你的脸?

知乎用户 林雨君 发表

我直接诶哟不错,这个牛逼

既然督工喜欢百度

基本归因错误_百度百科

错误归因的定义

错误归因指的是从两个事物可能存在相关性,就得出一个事物是造成另一个事物的原因。对他人行为进行归因的时候,往往会倾向于把别人的行为归因为其内在因素,而低估了情境因素的影响。

1、认知偏差错误: 认知者对于其被认知者所掌握的信息不足而导致的对被认知者所形成的认知偏差。例如有人去抽奖,抽了几次都没抽中,于是让他的孩子抽,结果第一次就抽到了,这个人就会建立起 “小孩手气好” 的认知偏差。

……

3、自我服务偏差: 人趋向于把别人的成功和自己的失败归因于外部因素,而把别人的失败和自己的成功归因于内部因素 。比如,学员喜欢将自己受加分奖励归因于自己的努力,而将受到扣分处理归因于干警对自己有偏见甚至社会不公平。

……

4、事后归因谬误:人类有一种强烈的倾向,认为如果两件事紧随其后发生,往往是前者导致了后者。但是,很多事件紧随在其他事件后面发生,却并不是由前面事件所引发的。

错误归因的本质及其在人类历史上所导致的后果 - 哔哩哔哩 (bilibili.com)

知乎用户 铁拳无敌加菲猫​ 发表

大部分观点不赞成

因为现行的教育体制不是为了教育人成为人才,而是筛选人。

教育是筛选人作为最终目的,而不是教育人,所以就算提高 GDP 占比也没有用。你出那么多程序员,那么多火箭工程师,这社会有这么多岗位吗?

公务员的编制就那么少,你认为一个 985 毕业的和一个三本大学毕业的,做街道办科员真的会有质的区别吗?为什么专业是地理的人能成为舰长,而从国防大学毕业生的人却不能成为舰长呢?如果专业是地球科学的人能胜任舰长,那不就证明这个世界本质上很多东西都不需要 4 年的大学教育,其实只要到社会实践一下,久了自然啥都懂。

教育是筛选,是为了在这个资源贫瘠的世界,给一个较为公平的过滤器。让我们在少量的优质岗位里竞争厮杀。竞争赢了,老婆孩子热炕头,手里余钱养父母,给自己的宠物吃生骨肉。竞争输了,进厂打工,地产中介,保险,销售。到中年也可能请不起整个家族的人出去吃饭。

现代教育的本质是筛选。

这个就是草台班子的世界,教育不是让你们个个都能成为中产白领,能从事高大上的行业。而是让下层人民接受这个安排,让他们冒着会得热射病得 40 度高温出工的时候不会产生这个社会不公平的想法,而是埋怨自己为啥不好好读书。

知乎用户 七段腊肠 发表

我看了 我觉得他说的很深刻但是 但是离题了。小镇做题家 或者说 所有中国人 只要你是土生土长,就没有任何人需要告诉你这个世界是不公平的
从我出生起就是这样 考公靠关系的 多了去了,早见怪不怪的。但是 但是 虽然说靠关系的多了去了。但是以前 再过分 再离谱 都是要走流程的 、

1. 面试官给自己有关系的人给个高分 你可以说不合理 但是你很难找到法律上的问题。面试官觉得他高分 这是非常主观的,合法的主观。只要你不找到背后得交易。你是没办法的。

2. 现在的问题是。流程都不走了 面试都可以不去了。

我不觉得大家在批判四字进入了体制内。甚至我们觉得这是必然切合理的。因为从我出生起,好职位就是给有关系的人的。我不觉得有什么不妥
那我批判什么呢 。我为啥那么生气呢。 我生气的是他不走流程。面试可以不在现场。
你可以和我在同一个世界比我强 比我关系多 比我过得好,但是当你可以不面试 不走流程。不需要顾忌法律。就可以随心所欲得到自己要的东西的时候,这已经不是一回事了。

打个比方。我不批判土豪开豪车。但是我批判土豪闯红灯。我看到一个土豪闯红灯一顿骂。你告诉我,这是我太小气 现代化社会比如会出现土豪 有财富的集中才有社会的高效投资 社会才会进步、
你这不是扯淡?

所以不要讲那些有的没得高大上的 看着高端 实则一点屁用没有。不治理这些不走流程 不按法规走的人。什么政策也救不了这个社会。这点我从我老家的廉价房里面停满了奔驰宝马 就看出来了。

全地球都要人脉,但不是全地球的人脉都可以随意的冲破规则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网民:教材插画和内容有问题,毒教材!

秃咪:现在谁还看教材啊?

网民:艺人通过不正规手段拿到编制,不公平!

秃咪:现在整个教育选拔制度有问题,需要改制

偷换概念秃咪一直有一手的

教育制度改制我觉得值得讨论,但是按秃咪那种所谓多学有用知识提高总分上限的改法,只会造成穷 b500 分中产 5000 分富人 5 亿分的课金手游战斗力般的笑话

也不知道是不是秃咪来了个自媒体工作室就以为自己屁股坐到了资本家们那一头,能想出这么这么有意思的教育改革方法还不止一次的提出来

知乎用户 Me414 发表

昨天有打工人,今天有小镇做题家,我真期待明天又有什么可可爱爱的新名词,大镇摆烂家?西北放牛娃?

1000 个人对小镇做题家,可能有 500 种定义,然后对这个定义争论不休,在这个定义上你争赢或输对问题本质有任何解决嘛。

现在总是热衷于创造一个新名字,但始终不愿意回想起历史上已经存在并真正属于我们的名字 “无产阶级

但是转念一想如果全中国的无产阶级都真正认同自己的身份并联合起来那究竟是一种什么力量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几点杂感,和大家交流

1、小镇做题家的 “小镇” 不是实指地理位置上的小镇,而是虚指经济基础、社会关系、能力眼界上的小镇,而小镇之于大城,其特点是贫乏;因此,“小镇”不是一个集合概念,而是一个个体概念,出身县城、地级市、省会、甚至北上广,都有可能是小镇做题家。

2、虽然 800 字命题作文、数列和小滑块自有其妙趣,小镇做题家大多对于做题本身没有多少执着和坚持。如果其他题也能做,比如滑雪和表演,做题家也会欣然参与,毕竟能成为做题家的人,大抵不缺专研精神。

3、做题的好处有三点。一是丰俭由人,或书房私教精致做题,或石凳秃笔粗糙做题,人人可做,不像滑雪;二是付出有回报,大多数人不做题就不会题,反过来说,即使智力平庸,多做题也能更熟练;三是结果透明,题有标准答案,不论国籍美丑,分数是客观的。三点似乎又能归为一点,就是他妈的公平。

4、综上,小镇做题家,因其处于小镇,只能做题,也只好做题,不能滑雪和表演。

5、内卷不是因为做题,更不是因为做题家,而是因为题本身水平低,比如科举、高考和考公。

6、高水平命题,比如把计算小滑块换成培养滑雪健将,就能避免内卷。只要能保留做题的三点好处——人人都有条件做题,有清晰的路径训练做题,明确的标准衡量怎样就算把题做好了,小镇做题家们不但不会排斥换题,反而会举双手欢迎。

知乎用户 马国成 发表

“做题家” 思路有个深层次意识:追求一劳永逸。我考上了二本 当上了卷王,所以以后的人生就理应一路顺利。

所以我们看到,知乎很多考上正经学校的真 · 做题家们,成功做题完毕去高就之后还总是抱怨,字里行间透露出来一个概念 “我做题做的这么好,怎么没能一劳永逸直接通杀还要活的这么累?”

这个时候有个人跳出来,洋洋洒洒的说了一堆东西,最后做题家们听懂了:“不仅要做题,做了题之后还要有淘汰机制,即使做题成功也要继续卷,卷到你被淘汰之后安心认命为止”

什么叫自绝于群众啊(战术后仰

知乎用户 愚者 发表

看都不看

知乎用户 煮鹤焚琴暖浊酒​ 发表

讲真的,觉得督工是先有结论再用结论分析原因。

首先说一个错误

睡前消息说,本次事件的核心剧情是年轻学生维护**应试教育**的权威性。

而实际上,核心剧情是,年轻学生维护任何上升通道的权威性。

可以不应试教育,但是不能规则上是应试教育,实际上反对应试教育。

实际上,如果话剧院这种类似手工业行业改革考试途径,改变考试规则,不会引发这么多人的反对。如果话剧院可以在考试规则中更加注重表演甚至是加一条有作品的考生优先录取都是可以被允许的。​

人们接受不了的是,在没有走上述通道的前提下,有人仍旧可以被违规录取。

其次,说一下观点

睡前消息的本期节目其实并非试图分析本次事件,而且提出最终的观点,即教育需要改革。

我旗帜鲜明的认为教育制度需要改革,但正如马督工所说,新时代的教育制度不应该成为维稳机制,而且应该成为提高生产力的一环。但仅重视生产力一环,会不会同时站在了古代那些嘲讽轻薄进士的人的阵营,是否会导致更多的小镇青年一辈子都只能是小镇青年?是否会导致维稳成本大幅度增加?这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知乎用户 Mad Wiki​ 发表

小镇做题家即便在竞争中浪费了大量的效率,但是他们依然是社会的生产力主力。

他们愤怒的对象即便是在他们所处的行业,其技术和生产力也并不突出并不先进。

从现实上讲,阻碍了生产力进步的恰恰是做题家们所针对的对象。

公平的重要意义,恰恰就是为了保证效率。能者上庸者下恰恰是社会整体效率的基础。

知乎用户 两点水东流 发表

基本没谈四字问题的具体细节,而是一篇马前卒对中国教育的认识介绍以及改革畅享

他认为四字以及古代世家体系属于精英教育享有特权,但所谓小镇做题家也不是真正的底层更类似以前寒门的概念,这些人维护的不是真的考试公平而是另外一种特权,他们不过是自我以上人人平等,自我以下阶级分明

那些当前最能靠考试体系获得权益的人靠的主要不是自己的努力,而是和四字一样靠父母的资源享有更好的教育机会,那些贫困地区留守儿童在当前的考试教育体系里一样是被牺牲的被不公平对待

然后提了一些建议比如加大教育投入增设更多科目,加强专科教育以及大学严进宽出,钱就从那些地方过度投资来,这些东西马前卒基本就是想当然感觉他也没认真有点玩梗的意思

如果要反对他的话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今小镇做题家到底是中产还是包括真底层,四字侵占了中间阶层的利益,但中间阶层一样也在压榨更底层的人,北京是优待北京人但各省对自己的富裕人口贫困人口又有什么本质不同呢?

我如果提个建议那就是高考按地区经济水平以及人口数量决定录取率,越贫困地区人口越录取率越高(当然是必须高中三年在同一地区学习,如果中途转学那就自动算作相对富裕地区的学生),即使某个家庭很富裕如果他愿意移民贫困地区一样可以同样看待。

知乎用户 深入浅出 发表

弃医从政 90 后清华医学博士任副市长_凤凰网 (ifeng.com)

乐,718 的睡前消息刚看到博士副市长

你乎学历歧视链又不是一天两天了,今天大家都是小镇做题家,明天你个 985/211 / 双非也配跟我抢编制?

小镇做题家怕是又要重回贬义词了

知乎用户 天象 发表

中国教育体系最大的内在矛盾是技术官僚和工程师的矛盾。看起来课程内容都差不多,但本质的价值观导向是完全相反的,技术官僚导向公平,工程师导向效率。两者混合就是现在这种既不公平也不效率的怪胎。这种具有巨大内部张力的东西维持现状尚可行,但是一动也别想动,往哪个方向改革都会遇到相反方向上的巨大阻力。

就最简单的议题,高考应该加难度还是减难度来说,这个议题不涉及任何人的直接利益,想怎么改怎么改。但就是改不动,因为两种价值观导向在这个问题上是完全相反的。培养技术官僚应该减难度,重视公平,忽视效率。培养工程师应该加难度,重视效率,忽视公平。工程师培养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只有学习过足够难的课程的基础足够扎实的工程师,企业才敢要,为了政治正确把环境不适合的人抬上来是毫无意义的。既要又要,结果就是两边都不行。

或者说,既要又要,导向的唯一结论就是社会化抚养,强行抹平家庭之间的差别。从这一点我们就可以看出,家庭本身就是私有制和不平等的起源,就算再怎么制度设计,原生家庭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都是无法抹除的。无限制地追求公平正义,最后得出的唯一结论就是彻底消灭家庭。

马逆对我们的作用,就是通过无限制地延伸议题,彰显出既要又要的简单解决方案的矛盾和荒谬性。只有理解这一点,我们才能回到真正法治宪政的轨道上,得到一个复杂严谨妥协的解决方案。例如,我认为,应该高考分卷,技术官僚和工程师用两套卷子,然后对应专业、学位做出区分,以解决公平和效率兼顾的问题。

知乎用户 碳奸 发表

本以为是个假装左派的自由派波旬,现在直接为世家统治招魂,原来骨子里是封建卫道士,满脑子封建思想,脸都不要了。

难怪名字带个督!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其心可诛,宣传封建主义,宣传贵族种姓制度小镇做题家怎么了?你马督工难道不是做题家出来的?你马督工祖上难道是贵族?

世家门阀难道不是封建主义复辟?马督工是不是赚了点钱就开始飘了,认为自己也是 “那个阶层” 的人?

还说现代科学是 “世袭”,这是有多大病才说的出来?要科学是世袭制,西洋科学怎么让中国学到的?难道中国人认了西方当野爹?

知乎用户 慕青眸 发表

有的人只是想让马前卒为他争一时的口舌之快,马讲的却是百年的发展之路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马逆自己在第 29 分也说了,不考试的前提是充分公开,现在充分公开了吗?没充分公开就别怪群众选择相对而言更公平的考试制度​

@睡前消息

你自己也知道不用考试制度的前提是充分公开啊,既然做不到充分公开,既然别人一质疑公平性,又是阴阳词条,又是官媒洗地,又是教育局泄露隐私,那这样的世家特权 “综合性选拔” 有存在的必要吗?

聊疫苗注射你知道结果必然是公务人员强制指标,怎么到这你就不知道在 “综合性选拔” 成为特权的专属通道时群众必然相信相对更公平的考试制度呢。

对 “综合性选拔” 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的情况选择性失明,又要求群众不要死守考试这一条道,我看干脆掀桌子都别玩了

知乎用户 望星人 发表

作为一个看了睡前消息三年的老粉丝,觉得这次督工 “跑题” 了。这次新闻事件人们关注的核心问题是公平,而督工整期讲的却是素质教育相对于应试教育的优点。不是不能讲素质教育问题,但是在这个新闻话题之下只讲素质教育就有扰乱观众注意力的嫌疑了。

作为一个 12 年读大学的 90 后,在我的理解中,人们的愤怒点是自己拼劲全力的在国家划定的赛道内努力奋斗,最后却只能充当 “门阀贵族” 的陪跑。人们不满意的是公开宣称公平的录取考试却是掌权者对 “贵族” 开的后门。更让人不解的是在国家正规考试中,面对已经纰漏的舞弊证据没有官方机构的调查,却有官方媒体下场为 “贵族” 洗地。从最近的郑州红码,到这次的体制内招录事件,官方机构的公正性和威信力才是最应该关注的地方。

一句话,人民选你当裁判,你却不让人民参赛了,人民是不会同意的。

知乎用户 夏家庆 发表

之前有个 B 站 up 主说,不生孩子本来就不是什么财富问题,而是媒体问题。

龟兔赛跑比例

因为媒体行业特别喜欢这些爆料,比如这些人老喜欢播到谁谁谁乌龟跑赢了兔子。

(而不报道,这个乌龟只有 10% 到 20% 是同族,其他 80% 都是兔子还有开火箭的兔子和开豪车的兔子。)

喜欢报道那个笨兔子抢占了那个聪明乌龟的名额,最后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屁事没有。

喜欢报道,那个豪车兔甚至不需要比赛,官方就已经准备给他颁奖了。(王思聪兔)

也让人明白了,即使是这种豪车兔拿了冠军开店也需要运气 (王思聪兔)。

他们每次的报道都在暴打这个比赛的公平。

甚至连最基本的比赛选拔参选资格门票都需要是宝宝有蛋壳保护的才能参加。一大堆乌龟的孩子一生下来连蛋壳都没有。而大部分的兔子都有有花纹的蛋壳,有几层蛋壳,有带血的蛋壳。。。。而这些人在准备好了门票后发现了之前的那些新闻。

媒体啊,你们懂点事,跟现在一样听话,孩子会这么少吗?

这些人不知道这些不公平不就会跟个傻子一样,一直生一堆没有蛋壳的乌龟。对于兔子是多么美好的 (盛世)

知乎用户 化身孤海的鲸 发表

我不知道这回答底下这么多人装傻干什么

马逆这所谓的空谈掀桌子有任何实际应用意义吗?

那同理你们还嘲讽丁真干什么?还嘲讽韦舰长干什么?这些事不都能这么套?

知乎用户 麟野少 发表

其实如果认为论点是科举取士的模式不可沿用的话,问题不大。总体来看科举登峰造极的明清,的确有很多地方是类似小镇做题家的模式的。

比如这套制度的相对公平,看起来明清科举是除了极少数的贱民和极少数的宗室外,全社会都可以参加的十分公平的考试,但实际上大部分人在科举的一开始,就已经被挡在县学之外了。最后殿试的种种保证公平的手段,放在全社会来看也就那么回事。而且据现在学者研究来看,明清的族学义学到最后也被地方强人垄断了。科举本质上是为封建帝王笼络地方强人和增加政治选择余地用的,制度调整还是要服从基本的政治逻辑。

马前卒校重于试是个好的观点,保证教育绝不能是用考试来决定。

但总体来说,他关于历史的论证就很蠢了,唐宋科举的发展本来是很复杂的东西,他提的那些东西十分哈哈哈。

知乎用户 莉格露 · 奈特巴格​ 发表

早该开开高考的团了。但开团这种事,一个人冲上去送也是开不起来的,他这么搞除了自己挨骂以外没啥用。

别人说马逆暴论,我看小马啊说话还是客气了些。要我说,高考和赌博没啥本质区别,每年千万考生就是千万赌狗;试图让 “天天六点起床上学十点下晚自习回家的考生” 自己去反思高考制度是否合理,就像让赌狗多想想自己的爸妈孩子一样屁用没有。

考出头了的大人物们会动高考么?从利弊角度上来说,动高考跟无绳蹦极差别不大;那会说高考的不好么?真要这么做的话,别人看他们,就像看人家赌王赌出头了反倒劝大家戒赌一样:属于是 “上了车就锁车门”。那干嘛还要去碰这茬,做慈善么?

大人物们不会碰高考,小人物们管不着高考,还在考的人考疯了,考这个词已然天地同寿。

知乎用户 若问闲情 发表

有些人说督工没有答到大家想要的点子上,没有在公平性和程序正义的角度冲太子的塔,反而弄什么自我批判、反思科举制,但其实在这里督工就已经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放弃一部分对于公平、对于程序正义的追求,以换取社会整体的生产进步。

——将潜规则摆在台面上,并顺势提出改革。

如果单就教育的有效性一点来看的话,我是赞同督工的方案的。现在的教育体制最大的问题恰恰就是广度小、偏难怪,但如果仅仅只是压制题目的难度,就会演化成今年广东中考那样的完全失败的一次人才选拔——选拔不出人才,所以扩大考试内容的广度我个人认为是唯一的出路。

扩大广度与分数上限就意味着学生们可以不必再花大把的时间去钻研做题技巧,而把精力放在更多知识的学习吸收上,知识水平直接体现为分数梯度,也可以更好地做好各阶段学习的衔接。哪怕是普通学生,中学六年的时间如果真的没有应试压力的话也足够他学完中学内容以及同济的高数两本书或者学完程守洙的两本普物了,快的话比如那些放在现今教育体制下有能力搞物竞的学生甚至可能四大力学能学完一半甚至更多,而不必白白浪费高中一年甚至一年半、初中半年甚至一年的时间去进行应试训练。

我们将更快地跟上人类文明的脚步,投入生产与创造,我们将更自由地探索我们的兴趣与爱好,更自由地发挥我们对知识的热爱。

但问题不容忽视。

督工一向的问题是:只谈生产,不讲分配,把现有问题的解决放在未来,放在社会的增量下。

督工提出的这种模式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它允许非考试性的,在传统眼光看来就是非公平性的人才选拔机制,如果这种模式以改革的形式落地,势必会让原先的既得利益阶层迅速在这些领域瓜分利益、形成垄断——更为可怕的是,科研领域至今仍然是小作坊式的、学徒式的传承方式,如果按督工的说法是符合流程的,是可以放弃一定的公平性的,国内科研环境已经够恶劣了,如果不要程序正义的话最终结果真的能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督工说录取结果社会公示就可以,但这类圈子本就是封闭的,即使公示了普通人也看不懂,谈何监督?包括其它的一些依托于学徒式传承的行业,最后的结果真的是扩大生产而不是促进腐败、贪墨国家拨款?

@睡前消息

在这里我对它的合理性提出质疑。

其次,如何确保在我们拥有更高水平教育、更强生产力的情况下不被剥削更多剩余价值?如何确保最后的局面是共同富裕而不是赛博朋克?我们要的是为自己生产,而不是从生产 100 得到 10 变成生产 500 得到 20。

总结:我支持督工的方案应用在小学 - 中学 - 大学的教育过程中,但质疑它在科研系统中的可行性。同时,我认为这套方案只解决了生产问题,却没有解决分配问题,本质上仍然是缓和矛盾,在经历较长时间的发展后矛盾仍然会暴露出来。

知乎用户 javener 发表

堆叠了一大堆正确且会让很多人不开心的废话。讽刺也就讽刺在这儿了…..

督公所有的话,都有一个隐藏的前提:解决事情就像解题,找到解题方法就可以解出答案。

就是:哲学上,逻辑上,唯物观上,分析问题,分析出了正确结论和方法,按照这个方法或者抱着正确分析的结论去解决问题,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事实上是这样么?这世界上的问题,从来都不是 “被解决” 的,而是就这么变成成文或者不成文的历史,然后被人遗忘。

就比如这次分析了中国历史上科举的各个时代的发展,能引出我们当代应该怎么做。

我的结论是:马督公你是对的,而且这个事情必然不会按照你的设想去发生。

问题的存在和解决,是一个纯主观的。客观分析的唯物主义,是不能真正解决主观的问题的。

三年了,现在我也就把睡前消息当时事新闻选篇看,至于解决问题?

呵…

知乎用户 三尸 发表

马逆清楚的知道自己的观众喜欢看冲塔。

所以尽量每一期都搞点花式冲塔给大家整点乐子。

460 期主要就是在指桑骂槐有人在共和国当凯撒嘛。

只有凯撒才想要稳定多过发展。

知乎用户 Dee vip​ 发表

这可能是我看过的最水的一期。

开头对小镇做题家的定义过于狭隘。小镇明显是泛指。小镇做题家,指的是那些出生在农村、乡镇、小县城、甚至包括出生地级市及以上但家庭条件一般,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

这次四字考编事件的核心矛盾点是:在疫情流行、经济下行、24 岁以下年轻人接近 20% 失业率的社会背景下,收入极高的明星通过程序不公平的方式,谋求一个体制内的岗位,让受过高等教育的普通年轻人(广义的小镇做题家)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生存压力和社会不公。

一句话概括这一期:先自己设计一个靶子,然后一本正经的的去批判这个靶子…. 靶子就是:小镇做题家认为明星考编抢了自己的饭碗,剥夺了自己考编寻求稳定的机会。而督工认为年轻人考编寻求工作稳定的态度会让社会发展停滞,是不可取的。

我认同督工年轻人要积极向上的的观点,但经济社会发展有自己的周期,尤其全球经济发展陷入泥潭的时候。今年年轻人 20% 的失业率,普通知识青年在无法影响大环境,只能转而追求一份稳定工作,养家糊口成家立业。这期没有抓住事件的核心矛盾,基本逻辑和探讨张锡峰的那期没有两样,都是要求出生一般,想靠知识改变命运的年轻人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四字考编事件,来了一次新瓶装旧酒。

当前经济社会背景下,普通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小镇做题家)追求社会的公平公正无可厚非。作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督工不去分析这次事件的核心矛盾点,没有和普通人一起为追求社会的公平公正发声,反而调转枪头让普通人做自我批判……

简单指出几个这一期有问题的地方

1. 中学不限考试范围?这只对智力超群的学生有效,但这样的学生平均下来每个班有没有 1-2 个吗?这样的政策完全不顾每个班 99% 的学生的学习和认知能力。

2. 现在体制内 6070 后官员绝大多数都出生在当时的农村,他们其中一批腐败被查后,去反推他们的出生,当然多数都是出生一般甚至穷苦。但是用这样的事实,去支持出生一般所以会更容易腐败这样的观点,这样的逻辑简直滑稽。难道不应该对比家庭背景良好的官员腐败的比例,才能下结论吗?

知乎用户 Kayce 发表

这期睡前消息马逆的内容只是阐述了几个基本事实,在更高的角度撕开了赤裸裸的真相:

“小镇做题家” 们所想维护恢复的公平选拔体制,既不公平也不合理,设计它之初不是为了给你阶级上升的通道,而恰恰是为了维持阶级稳定。你借此实现阶级上升的原因很大程度是因为你的条件和运气比别人好

现今的教育不是为人民服务,而是为皇帝服务

“小镇做题家” 们既不是寒门士大夫也不是世家,而是无产阶级,不要脑臀分离,身体是无产阶级,精神却鄙视无产阶级。

如果真想为人民创造更公平更积极的环境,就应该彻底砸碎一切,重新创造一个新世界。

知乎用户 特洛伊牧马人 发表

虽然大家的对马逆的这期节目有着诸多批判,但我首先要肯定其核心论点。

他将中国权力的选拔体系分为 “世家” 和“科举”两条线,并着力批判了后者这条线,认为 “做题家” 维护的这种选拔体制并不能有效带领社会进步。

严格来讲,他说的没错。但是他受到批判的原因,并不在于他批评 “做题家” 所维护的 “科举” 是一种落后的制度,而是选择性无视了易烊千玺所代表的 “世家” 选拔体系的加倍的落后性。

如果说 “科举” 是封建社会俘获底层知识分子,维护自身稳定的工具,那 “世家” 就是大地主乃至奴隶主压迫一切底层人民,维护自身统治的工具。两者都代表了落后,但一千年的落后和两千年的落后其中不仅仅是量的差距。


小镇做题家”应当批判吗?应当,但批判的对象不是 “做题家” 所代表的人,而是催生“小镇做题家” 产生的社会现实和拿着这个名词高高在上地蔑视广大底层知识分子的既得利益者。

固然,“小镇做题家”是一群被封建性的 “科举” 制度俘获的人,但是如果不去批判那些 “世家子” 所代表的封建制度本身,那么他对 “做题家” 的批判就会显得软弱而可疑。


我始终认定一点,就是人民群众确实可能受到暂时的蒙蔽而做出错误的行为。但是如果仅根据其行为表象上的不当之处就用 “群氓” 或者 “乌合之众” 来贬低他们,忽视他们的需求当中的合理性,那么这样的人必然是人民的敌人。

说白了,究竟是谁在蒙蔽人民?

知乎用户 多啦叮当猫 发表

跑题谈一下另一个问题。一般而言在知乎的其他问题上,如果社会(或者说国家,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大多数人的选择是保住自我的利益,并批评那些选择集体利益的人为工贼或是圣母,假清高之类。而在这个问题下,大多数人却又一转口风,声称 “一味地追求公平会阻碍社会效率,不利于社会整体进步”

那么问题来了,对于一个大概率分享不到社会发展红利的人(按照部分乎友的说法),这个社会能不能进步,或者社会效率能有多高为何是他要关心的事呢?平日一口一个 “宁要小民尊严,不要大国崛起” 在这种问题上就瞬间双标,是不是也有点过于离谱呢?

所谓独立思考最好还是确实有了自己的思考及想法,而不是拾人牙慧地和其他人抬杠,借此来感动自己。这种事对自己或者他人都没啥好处

知乎用户 无妄之灾 发表

“军事贵族与世家联合执政”

“某些领域的选拔不一定适合考试”

“经常会实行准世袭制

笑死,这不就是说的马前卒他因 “童年阴影” 而厌恶的俄罗斯长期以来实行的

@Tzar Xe

心心念念的沙俄服役贵族吗?

知乎用户 吉翁兵 002B​ 发表

在近半个世纪,把涉及人群扩大化是我国 “左派” 最爱干的一件事之一。

把普通市民当地主,把个体商贩当资本家,基本是常规操作了。

这一波马逆没有把 “小镇做题家” 概念扩大,反而做了缩小,对得起 “逆” 这个字了。

我觉得还可以继续缩小范围。把 “做题家” 框定在狂热追逐体制,视考试、进入体制、掌握各种特权为人生唯一 “出路” 的群体。

以后我们批判 “小镇做题家”,指的就是这种人。跟正常受教育,正常参加选拔的普通人无关。

宇宙很大,生活更大。不同的人适合做不同的事,并不是只有出将入相,将别人踩在脚下的人生才配被视作成功。

知乎用户 红红火火恍恍惚惚​ 发表

你自己不就是吃的汉改满红利吗。。

知乎用户 药罐 发表

大家都是强奸,你好歹背着点人呢。

知乎用户 233 发表

小资产阶级以为自己的核心诉求是公平。

知乎用户 JOJO 发表

说实在的,到底是教育不公平影响社会效率了,还是其他的不公平干扰到社会的正常运行,以至于要饮鸩止渴。病不在肌肤,已经深入骨髓。

我们都不是外宾,不要讳疾忌医。教育公平已经算是为数不多的保留地了,是共和国公平方面的最后一块遮羞布。

你们把所有的公平都拿走了,就连最后一块也不留下。很多人怨恨气愤,是因为这个而气愤。你们还有没有节操和底线,直接裸奔吧,

知乎用户 Liujunjie 发表

说起高考又不提少数民族加分问题。

知乎用户 进口超跑太快了​ 发表

越是脱离一线生产的人,越是喜欢反思 “应试教育”。

在航天领域干了 10 年,我只能说连应试教育这么简单的东西都通不过,真别来祸害我们的航天员了,蟹蟹!

知乎用户 艾克 发表

科举制再怎么坏,也不会坏过察举制

知乎用户 穿林子 发表

小镇做题家要逃离的正是衡水张锡峰演讲中提到的月收入两三千远,一眼望到死的生活。如果底层百姓只有通过高考才能改变这种生活的话,那小镇做题家只会一代代不断涌现。

所以底层人怎么才能摆脱这种生活呢?

千万不要在底层人的生活变得足够好之前,就把他们唯一一条改命的通道堵死了。

黄巢可就是科举落榜生。

知乎用户 大耳朵图图 发表

科举是文字游戏。但高考不是。高考学的东西,哪个是没用的?哪个不是继续学习的基础。说学的东西浅。那也要看跟谁比。全世界也没有哪个国家做到基础教育时候特别难。恰恰相反,中国教的反而是最难的。

知乎用户 不成熟中二病患者 发表

水平有限,请多包涵。该回答是对前人观点的主观性总结,水平还有待提高。

0、视频文本总结(序号和督工文本无关联,仅作为对视频的概括和心得,是包含了督工视频内容和自我反思的缝合怪)

1、从考编新闻入手,分析寒门子弟上升渠道的历史发展线索。

2、说到了寒门子弟的自我解放。但是话锋一转,说这种解放只是一种个别的解放,偶然的解放。个别的解放也就是只是解放了个别,作为问题的系统性的积弊仍未解决。

3、回到现实中,大家批评考编公平时,代入了小镇做题家的身份去做批判。这里就暴露出我们在以一个共性作为批判的主体,而非以个体作为批判的主体。也就是我们在代入小镇做题家的身份,代入无产阶级的身份,然后去试图回答这个社会的公平问题、发展问题、解放问题。

4、那么作为无产阶级,实现个别的自我解放是自然的、合法的,但却不是进步的。相反则是解放整个无产阶级,即实现无产阶级的自我解放。

5、要实现无产阶级的自我解放,无产阶级首先要学会自我批判。只有敢于自我批判的无产阶级本身才是进步的、发展的。

6、无产阶级自我解放的方法就是解放全人类,而解放全人类也就是全人类一起解放,也就是无产阶级要学会放弃个体的妥协的个别解放,走向全体的进步的普遍解放。

7、最后督工借鉴历史,提出了几条改革方案(老生常谈,不多赘述)

8、再总结:督工从外在性的批判转向内在性的无产阶级的自我批判,然后再将这种抽象的自我批判赋予现实的定在,即要求无产阶级的自我批判不能停留在抽象的思维层面,更要落实到现实中去。最后以卡尔的话结尾送个大家 “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但是,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

知乎用户 Star 发表

如果你真的认同这一期的逻辑,我想社会化抚养大概你也能接受了。

知乎用户 剑圣 发表

怎么说呢,胆子很大。。。如果真的让那么多人思考起来,他作为排头兵肯定跑不了的

知乎用户 Rarijack 发表

抢了普通人的位以及录取的不公正不透明都是令人生气的原因,只强调第二点而忽视第一点的人更加彰显了自己的保守性,因为他们默认把现行的制度当成了完美的无需做任何更改的规则,只要严格按照现有的规则执行就能让所有人都满意,但是这是不可能的。每个人起点不一样做不到绝对公平,明星及有钱有势的人起点高比我们更容易得到那个位子,而且这些家伙们本身生活条件就非常好,他们还他妈来抢我们的位置,这难道不令人生气吗? 大大方方地承认了又能怎么样? 所以真正应该做的就是掀桌子,设法找到一种新的制度,让广大人民可以凭本事占位置,让他们抢不到,并且破处那些幻想通过考试可以一劳永逸当人上人的人的幻想。

知乎用户 花鸟一床书 发表

很多人不满的是庄家通吃,不能所有问题都用做大蛋糕来解决,教育不公平就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通道不公平就提供更多通道。这样只是把问题推迟了,经济上行的时候好说,如果经济下行没有足够的资源来做大蛋糕呢?如果大蛋糕还是被特权阶层 “通吃” 了呢?迟早还是要回来解决公平的问题,再去刻意淡化意识形态,也不能掩盖阶级矛盾的本质

知乎用户 对不起还需要请假 发表

马逆的这期视频,乃至其他很多期视频,都存在一个基本的问题:要人民做自己的主人,至少是学着去做自己的主人,并非是存在现实路径的。绝大多数人即使理解了自身 “应有的价值取向”,除了摆开键盘键政之外并无其他的办法实践自身的主张。

所以,与其说是小镇青年和觉醒者的意识冲突,不如说是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的逻辑冲突。活在现实中的人,无论是尚未思考的混沌者还是摸爬滚打的老油条,都一定程度上认识并相信自己无法也无力改造现有秩序。在这个问题上所谓的觉悟和深度绝非是两者得出南辕北辙结论的根源。

马逆的文章逻辑体系是自洽的,从四字入手,古今对照,也确实指出了教育系统客观存在的问题,但得出的结论,和他过往的许多视频一样,本身就是依托于一个 “虚构的公民社会”:公民意识的改变并不能直观决定社会运行的模式。绝大多数人,至少是同龄人中较聪明的那些,潜意识里大多都认定改变社会是天方夜谭(无论是老油条,校园粉红,乃至网左,堪称思想钢印),选择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必然是最好的选择。

所以,对于马逆视频的不同观点,根本原因在于公民社会,法制社会是一个花架子,而且大家都看的清楚,最多报以政治正确的考虑做一点双重思想。

什么时候真的大家都相信自己真的能改变社会了,这个问题才能真正得到解决。

知乎用户 zyykk 发表

非常敬佩,心服口服

知乎用户 IPromise 发表

看了前面的回答,想问什么时候小镇做题家是指代考编制,只会考试的了,参与社会实践的才是大多数吧

知乎用户 AKA 小弈​ 发表

刚刚看完,说一些感想:

这期马督工的核心论点在于:

①在面对触及社会群体福利的事件时,不要把自己看作从中可以捞好处的个体户,而是把自己当做无产阶级地一份子;

②在面对理想与现实发生冲突时,不要把自己当做一个 “人”,而是当做劳动力,让社会总体蛋糕与蛋糕分配方案得到优化,劳动力才能过得更好。

③作为一个小镇做题家,我们总是在平日里以无产阶级自居,但是面对现实突脸时想着的却是如何保护自己口袋里的那点粮食。

④如果真的想要实现无产阶级,或者说小镇做题家群体利益最大化,就必须从长远的眼光去看,摒弃掉过去接受的教育中给我们心里留下地目光短浅的习惯。

以上是我眼中马督工想要表达的意思。

接下来是我的个人观点:

这段话讲得很聪明,似乎让人挑不出任何毛病,但唯一的缺点就是这些话不应该讲出来,或者说,这段话从某个个体的嘴里讲出来是毫无意义甚至于十分讽刺的。

首先是马督工自己一直在强调自己也是小镇做题家。但问题来了,如今坐在屏幕前,已经代表了一批粉丝的这套皮囊,真的能这么轻易将自己融入到这个身份中来与我们共情吗?

至少在此刻,我还带着激情的此刻,马督工不属于我们,也不属于敌人。观众和创作者之间的关系是互相利用的,我们的情绪在创作者身上得到释放,创作者借着我们的欣赏得到了现实好处。

马督工视频的题材表面上一直都是自己编纂,想发什么就发什么,但事实果真如此吗?

至少这个事件中,马督工应当嗅觉敏锐一点,意识到自己观众的大多数不是太子爷王思聪,反而是最愤怒的小镇做题家。也从来没人把你当做小镇做题家的一份子,当你拥有了一定影响力的那一刻开始,你就不是小镇做题家了。你靠着我们给的影响力吃喝不愁,我们靠着从你的视频里获得慰藉来抚平现实生活的不满,所以,保持这个合作关系就行。再靠近,就不礼貌了。

知乎用户 ZHZX 同意注销​ 发表

讲道理一门心思进编制的群体都挺下头的

知乎用户 暮夜岂无知者 发表

b 站评论区都还在聊易烊千玺,但是这期视频就没说他的事,这期视频也不是说谁才是小镇做题家的事,也不是在说公平的事。说的是,科举制(选拔人才的制度)怎样改进,去让社会向上发展,做帕累托改进。马前卒的意思是借鉴王安石变法,扩大赛道,加强淘汰退出机制,而不是靠几套试卷,只靠几套试卷选拔,确实公平了,但是真的又有益于社会进步吗?还是说让大量的人学了一些不实用的,低水平的,同质化的东西呢?​

知乎用户 sic per​ 发表

只能说错的离谱。

为什么要考试?因为岗位有限,而且培养胜任岗位的人员是有成本的。

教育也不可能指向某一特定岗位的工作来培养你。你不是某个岗位的备用零件,工作是要你自己选择和争取的,工作技能学习提高是上岗以后的事情。

因为走出学校不能和工作无缝对接才是常态,因为我们不是你想象里工厂出品的标准零件。

所谓四书五经的教育,以及科举和王朝周期律的生产力衰落,简直是脑子有恙的东拉西扯。

教育确实有提高的空间,但是和马前卒想的那些并不一样。

考试只是上升渠道的分配方法,而且是目前相对公平的方法。在经济下行的现在,有意考试争取阶级上升也是人之常情。我不知道马前卒为什么视考试为科举,视教育为四书五经,唯独看不到当前经济形势下的压力

知乎用户 黄祖荣 发表

中国现行的教育制度,为了维护几千万小镇做题家的脆弱虚荣心,而亲手扼杀一个又一个中国 “牛顿”、中国 “爱因斯坦”、中国 “乔布斯”、中国 “马斯克

从根本来说,教育的目的是传道受业解惑,但是高考制度的存在,让中国教育变成功利主义者的狂欢!

小镇做题家们不在意自己学得知识是否有用,也不在意国家每年投入到教育领域的财政资金是不是真的培养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如果中国教育真的有用,那么他们作为中国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在芯片半导体领域被制裁的时候,应该马上掏出 7nm 光刻机给予有力的反击!

种树的最好时间是十年前,其次就是现在

但 10 年后 7nm 光刻机已经落伍了

为什么国家花那么多钱培养出来的人才出国留学后,都选择留在国外,不会回国报效祖国?!

为什么只知道在野鸡刊物上水论文,不争取拿几个诺贝尔奖为国争光?!

拜托小镇做题家不要再自欺欺人,绞尽脑汁地为自己狡辩!

请用事实说话!!!

把 3nm 光刻机搞定!!!

包揽未来几年的诺贝尔奖!!!

只要你们做到以上的任意一点,就没人敢嘲笑小镇做题家!


我现在开始怀疑长期的应试压力是不是把部分小镇做题家变成偏执狂……

我之所以反对现行的应试教育体制,是因为应试教育体制为了证明自身的合理性,胁迫所有学习的年轻人都加入到无穷无尽的内卷中!

强行以一套单一乏味且错漏百出的标准给每个人进行排名,让学海遨游的探索之旅变成一场毫无意义的题海马拉松!

应试教育剥夺普通人探索世界发现知识的乐趣,取而代之的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应试压力!

应试教育让其他有用的课外知识被学生弃之如弊履,仅仅是因为不在考试大纲中无法提升分数。

应试教育以摧毁莘莘学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作为代价,培养出以应试能力为唯一标准的功利主义者和偏执狂!

在他们眼里,学习只不过是获得权力、金钱与美女的一种手段,与世袭权力或者家族遗产并无差异!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而在我的理解里面,学习是为了自我完善和自我提升。通过书籍等媒介,学习千年之前的古人智慧,与万里之外的同好之人交流。

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智慧,解开疑惑,满足求知欲,这就是一种快乐,与是否成为牛顿 / 爱因斯坦毫无关系!

之所以强调中国应试教育无法培养出牛顿和爱因斯坦这样的伟人,是说明即便是站在功利主义者的角度,应试教育也不算是一种好的制度

应试教育培养不出划时代的智者伟人,只能批量生产心胸狭隘的偏执狂与功利主义者!

知乎用户 仰望天空 发表

我同意高考改革,但其他问题都不同意。

高考确实越来越像以前的八股考试,在知识总量一定的情况下,拼的就是各种无用的技巧,确实是浪费学生的时间精力。所以,大幅提高知识上限,增加题目的广度,把大学知识下放到高中,增加题量,增加考试次数,比如数学考两场,一场基础,一场提升。基础试卷可以很简单,但提升试卷的知识含量必须足够高。

高考本就是一种选拔性考试,从中选择出更优秀更聪明的人进入大学就是他的目的,上限压死的情况下,这种考试就变成了在有限知识里的无限内卷

至于节目讨论的其他东西,恕我不能认同。

首先是对小镇做题家的定义我就不认同。任何词语发明出来随着使用就会逐渐泛化,适用的范围越来越广。也许原始含义确实如马逆所说,但现在小镇做题家的含义早就泛化。所有依靠学习成绩来改变自身命运的学生都算是小镇做题家。比如说,你生在北上广深的大城市,但父母只是普通工薪阶层,无法接受精英教育,没有开阔的视野,未来也无法给子女安排工作,你唯一的依靠就是自己的成绩,那么你就算是小镇做题家。从这个定义出发,更多人是对选拔的公平性进行批评,而不是特招。如果国话在招聘时明确特招条件,摆明了就是要引进特殊人才,我相信舆论会好很多,现在是什么?此地无银三百两,明明是走后门,却非要说是凭自己本事,就好像明明能被抬进门,确非要下地踩着你的脸进去,并且踩进去后还要大言不惭的说,我和你们一样,是凭自己能力去,嘲讽拉满!

由这件事,就可以推论马逆剩下的意见都不过是臆想。高考为什么公平?因为他只有一次,国家投入了足够多的人力物力保证全过程的公平公正,任你多大的能量,你只能钻研特招,留学等其他出路,不能在高考制度上打洞。如果把录取条件改为平时成绩,增加考核维度,那考核的公平性完全无从保证,考官和标准制定者会获得比现在大得多的主导权,看看美国现在的高校,只要有钱,父母是校友,只要你的孩子不是傻子,就能进去读书,高校完全变成了富裕阶层的传承的工具,穷人仅能占据一点点名额。

至于打破铁饭碗,中国最应该打破的就是领导只上不下问题,只要是领导岗位,只要不犯严重错误,工作再如何低效,折腾基层都无所谓,多少地方领导借了一屁股债,发展好了自己高升,还不起钱了拍拍屁股走了,把窟窿留给下一任。领导以身作则都不能实现能者上,不能着下,凭什么基层的工具人就必须天天考核,并且考核标准和考核内容如何能保证公平客观?可能吗?完全不可能。

高考确实有问题,但他已经是我国能做到的,最公平的测试了。在保证公平的前提下,必须有硬性指标。类似公务员也是,逢进必考,否则你说你合同工干的好,就给他转正,谁能决定他干的好?能保证评价的人完全不存私心吗? 如果干的好就转正,那就是为领导干部安排自己人提供了一条快速通道,国考省考意思意思留一两个名额就好,自己的亲戚朋友干干临时工就把指标占满了。再配合上把公务员队伍中的不合格者清退的政策,简直完美解决了领导的亲朋的安排问题。这无异于新时代的卖爵鬻官

面对这些问题,我相信一个关注社会问题的人不会不知道,不会不了解,但依然能给出这种答案,我觉得就是坏。

指出问题,哪怕问题再尖锐也是爱国的表现,但打着解决问题的旗号提出动摇国本的建议,实在是难以评论。

知乎用户 huangtugaotian 发表

质量很高,没想到这个问题下面的回答质量如此之低,令人发指。其实视频就说了一个问题,第一,目前的应试教育本身就不公平;第二,培养的做题家除了做题,啥都不会,不可能产生乔布斯盖茨这样的创新人才,拖累了整个社会的效率。无论如何,都得改。应试教育要改,公务员科举制度要改,编制要打破。小镇青年维护它,只不过是在这套机制下具有竞争优势的那少部分人维护这套机制的表现,想将全国青年绑在做题这台战车上让大家同台竞争。用全社会的熵增维持自己局部的熵减。跟古代农民起义不是为了解放农民而是自己当皇帝如出一辙。

不过我有不同的改革意见:1、首先高考不竞争上限而竞争下限,只要分数达到一定程度就有资格上大学。这样同学之间就是合作而不是零和博弈。2、大学不设专业,只要学生修满某个专业的学分及毕业论文就可以获得该专业的毕业证。如此可以保证随着就业市场的变化灵活调整劳动力供给结构,避免摩擦性失业。也能保障不同专业学生毕业工资公平,而不是靠忽悠和限制将信息劣势的学生栓在社会不需要的那些专业,陪知识过时的老教授混日子。3、施一公向一般公司面试看齐,打破编织,三年合同,有辞退权利。有考核。

@睡前消息

知乎用户 苏至心 发表

批判从来不是什么好大的本事,你讨厌这件事,唯一彻底改变它的方法也只有使用更有效率的方法,

然后呢?打破铁饭碗怎么保证公务员唯实不唯上?怎么保证公务员不会全面向领导效忠?不论资排辈全靠能力,那什么是能力?家里有权有钱是不是能力?如果你是一个平头科员,以前你认真干,到点还能升个官,现在你认真干也没用,总有比你年轻有为有能力(钱)(权)的人,你这还不摆烂?

说到高考,不用现在的方式用什么方式,考察多方面能力,知道培养能力多花钱吗?音乐,舞蹈,体育,听起来很简单,知道一节课多少钱吗?物化生语数外历史地理政治已经是普通人花钱最少就能学好的科目了,其他的哪个不花钱?就算是游泳,对干旱地区的孩子们怎么办?

另外,小镇做题家真就没用吗?没有对基础知识的深刻掌握,以此训练出来的韧劲,靠什么推动科技发展?靠天才?现在科技发展靠的是天才吗?但凡你进过实验室都说不出这种话,没有小镇做题家耐心收集实验数据,你能有个毛成果!

知乎用户 没有 ID​ 发表

其实这一期视频从头到尾都没有价值

没因为这些方案没有任何实现的路径,对科举式考试的分析的很透彻,很有道理

但当前的考试制度是当前经济发展程度和社会形态所决定的,包括单独命题和分数线的问题,这些都是当前社会问题的体现

小镇做题家对制度的维护实质上是对封建主义,买办势力和资本主义的抵抗,如果进行改革,考试制度必定滑向更糟的方向,快乐教育将会彻底席卷教育系统,现在小镇做题家的疯狂抵抗不是为了维护旧制度,而是为了防止让情况更坏

现在已经有很多声音要把公立教育的目的变成培养社会主义守法公民了,在他们的设想里社会主义接班人则是私立精英教育的任务,在当前这个三座大山占据绝对多生产资料的情况下,维持现状已经很不容易了,因此小镇做题家必须要用更加激烈的方式维护现在的制度,这不仅仅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国家,为了人民,这不仅仅是旗帜,上面的颜色是我们的信仰

同学们大家起来

担负起天下的兴亡

听吧满耳是大众的嗟伤

看吧一年年国土的沦丧

我们是要选择战还是降

我们要做主人去拼死在疆场

我们不愿做奴隶而青云直上

我们今天是桃李芬芳

明天是社会的栋梁

我们今天弦歌在一堂

明天要掀起民族自救的巨浪

巨浪巨浪不断地增涨

同学们同学们快拿出力量

担负起天下的兴亡

巨浪巨浪不断地增涨

同学们同学们快拿出力量

担负起天下的兴亡

知乎用户 身体健康心明眼亮​ 发表

看完本期‍我真的产生了一丝怀疑,如果公平影响社会进步, 那么公平有必要吗?

但很快我就想明白马逆的错误。

王安石的失败已经给出了答案。这个世界是混沌的, 违背了运转规律, 再先进的设想也会被歪曲。马逆经常说所有人利益的最大公约数和社会共识,公平就是最基本的共识和公约数,舍弃这个谈教育改革不是本末倒置吗?而且公平和高效的两难间,舍弃公平换不来高效。明目张胆地破坏公平带来的一定不是进步而是混沌。只有在公平框架内不断改进,才能得到支持,适应发展需要。

更何况现在没有皇帝, 高考公考也早就不是之前科举, 视频里暗搓搓的用维稳来制造关联, 否定了这么多年来高考公考在考察形式, 内容, 普适性上的革新与进步。

所以这期节目只能说角度清奇, 改革方案只能做个方向, 不符合基层执行力水平和社会现实。涉及到千玺的事情更不能避而不谈对公平的破坏。属于是马逆经典拿教育改革锤子乱敲, 以为自己在敲钉子, 其实在砸板子,破坏最基本的社会共识。

知乎用户 小管家这么闲吗 发表

知乎用户 书海一贝 发表

有没有那么一种可能

就是那些军事贵族已经拉到不用小镇做题家就不能维持政权的地步?

要不是小镇做题家,你皇朝早就踏马的寄了

知乎用户 斯波莱托公爵 发表

这事情跟科举什么的完全没关系好吧,怕被堵嘴就别蹭热度,绷不住了。

考编的人越来越多心里没数是吧,中央财政重负不堪,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聘用制、劳务派遣这么多年都在搞不就是想裁撤一下冗官吗?

结果适得其反,更多的人去卷冗官,各地财政继续拉大垮,改革还是原地踏步,这击鼓传花不知道还能玩多久。

还是看看远处连社保都买不起的民营企业吧家人们。

无止境榨干民企、无视教育公平和社会矛盾的下场就是自己当替罪羊,地方财政的亏空还是太少了,还是继续高价卖地让牛马买房吧。

知乎用户 gzl6899 发表

这一期的核心思想是不能为了一时的公平放弃社会的长期发展。

和易烊千玺反倒没啥关系。。。

和上次毒教材事件类似,还是带一点顾左右而言他了。马前卒说的情况存在,马前卒说得情况也确实更加严重,但马前卒说的情况和当前的事件没啥关系。教材的作用边缘化,应该改革教育体系使培养出来的人更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这个没有问题,但不是教材插图可以画的人不人鬼不鬼的理由。现代社会不应该在 “世家” 和“科举”之间做选择题这没错,但是社会选择 “世家” 的时候,“科举”人在一旁念不能为一时的公平放弃社会长期发展就有点可笑了。。。

知乎用户 生活喜剧演员 发表

马尼这个人,其实看问题很不马列,很喜欢把一个问题归咎到两三种原因。然后二分分类,选择这个,选择那个。

这一期本质的东西不敢分析,从历史出发,得出结论,很不马列。

为什么不从社会结构社会制度出发,因为他不敢,他怕得出结论,社会制度有问题,社会结构有问题,他不敢说,不敢提罢了。

讲科举就算你从远古讲到现在,不抓住现在的社会制度,社会结构的关系去说,讲得出个毛线。

社会制度不是选拔制度,选拔制度只是表面,社会制度下,不同阶级,权力的争夺,他敢分析吗?门阀,寒门,我真是笑了,这么区分阶级,可真有你的。生产力关系讲的清楚吗?一条高考链条上,各个阶级的利益关系敢讲吗?

知乎用户 王嘉然 发表

我可以明说我就是推崇痞子混混而瞧不起做题工。人人都知道朝三暮四的典故,也都知道砍基本工资加年终是朝三暮四的鸡贼事。结果痞子混混年轻好的纯的玩爽了,剩下菜米油盐酱醋茶的生活苦涩给做题工了,做题工还搁这沾沾自喜: 看,你虽然赢了一时,但最后接盘的还得是我。和朝三暮四典故的猴子一样搞笑。做题工毁自己也毁社会,毁人不倦,罪孽深厚。曹大佐的入关论我敬谢不敏,但他的该溜子论我是很赞同的。

知乎用户 此心安处是吾乡 发表

自我批评,写完才发现主要是关于做题,考试,高考的观点,就这样发出来了。

我们讨厌一个东西,是因为我们得不到,还是我们不想去再经历,还是说这个东西本身不合理?

小镇做题家是我们很多人经历过的阶段,值得骄傲值得怀念吗?你还想让你的子女去经历吗?

我们只会做题,我们害怕考试变题,害怕考试内容扩大化,害怕超纲。

高考,或者说高三,那是我们做题家最巅峰的时候,熬夜做题,早起上早读,一天天只用来做题,培养做题手感,虽然大多循规蹈矩。

我们怀念高三那是因为我们的青春和大家曾经一起做事 (做题) 的友谊,很疯狂,很热血,但是不再想去再经历一遍。

高中其实只有两年,高三都在复习,一轮,二轮,三轮,课本翻烂,题目刷完,能力有多少实质性的提升呢?做题应试能力确实提升了,但综合素质呢?

分数只有在家人问起来和老师面前值得骄傲,其实我们都知道,我们只会做题,我们不敢进入社会闯荡,我们不会为人处事。

这无意间让我们变的保守,害怕改变。

与其说我们在接受教育不如说我们在学习做题,教育教化人启发人的目的还有,但主要是为了应付考试。

如果可以,我不愿意再看到 18 岁正值青春年华的少年起早贪黑的刷题,每年,每一代考生……

很感谢能有一个机会让寒门子弟暂时跨越阶级进入大学开拓视野,但是获取机会不应该由现在的高考制度决定,高考改革不应该仅仅在于抛弃文理分科,更应该眼光长远,减少资源的不必要浪费。

做题没错,我们被只去培养做题能力错了;

考试没错,我们被区分仅仅依靠考试错了。

我想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建立更加合理的考试制度,包括内容、考核方式,次数,让社会各阶层都参与进来讨论,每隔几年定期会议讨论,进行细节调整,代表各阶级的利益,平衡各阶级的权力,这样选拔的人才,形成的人才结构才更有利于社会阶级流动,解决阶级固化,无效内卷的现状。

知乎用户 德麻希 发表

本来围着科举写了上千字,想了想没必要,全删了。

说点简单的。维护考试制度,无外乎是出于对阶级攀升的向往,但我想说,不论是以前的科举还是今天的高考,能从中真正获利的人,绝对是少数,就说今天高考能考上 985211 的比例是多少吧。

考试制度不论是古还是今,永远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永远是少数人的狂欢,那么大多数人呢?难道他们的人生他们的利益他们的尊严就不值一提吗?

我想我们需要的不是这样一个表面光鲜公平,而内在残酷无情的阶级攀升道路。我们大多数人不是人才,可能也永远成不了人才,但是我们的基本生活条件和个人尊严难道不应该被保障和尊重吗。

当我们不需要攀升阶级也能过上平稳安宁的生活的时候,这个社会能称得上进步。今天只不过是在复现古代科举遗风罢了

知乎用户 猫鲸 发表

晦涩难懂且大胆

你在抱怨游戏环境太差,大骂 策划。

他直接说都一个样,考虑下弃游重开。

知乎用户 衰变的光阴 发表

马逆说的格局太大,可能我不太理解。

但我可以确定,他说这话的时间点不对。

就像一个人给小镇做题家扎小人下诅咒。

做题家发现了,很生气。

然后马逆出来拉架,说做题家你别生气,这个诅咒它落伍了,我们都是现代社会了,哪还有人信这些。

这都吵起来了,对面都踩着我脸骂我了,我还管他合不合理。我说我杀人不眨眼,马逆居然问我你不眨眼眼睛干不干。

知乎用户 心韫 发表

易烊千玺风波源于网民对明星的某种仇视心理,对国内特权阶级的反感,还有某种仇富心理,是普通人对 “精英” 的讨厌,普遍心态就是就是“你不就是投胎好吗?”。

但要谈论整体的不公平实在是很宽泛且无谓,所以本期从编制问题出发谈考试问题,进而谈到整个教育问题,风格延续睡前消息的一贯态度。

睡前消息谈论教育问题的关注点在于教育的效率问题,即教育是否能为社会带来效益,方法就是从一个学生个体考察学生是否被培育成了一个合格的现代公民。

这点的立意高明之处如果它能实现,目前人们谈论的公平问题就不会如此激烈,因为如果你能够被培育成一个能有所作为的人,易烊千玺也只不过是一个富家公子哥罢了。

当然现在已经被培育的无所作为的我们和他们仍是云泥之别,考试仍然是我们能抓住的 “最后一根稻草”,但改变这种事情总是好的。

知乎用户 章晔 发表

秦、汉、唐、宋、元、明、清都是有一定的客观考察标准的,把门第高下贯彻到底近乎种姓制度的只有我晋。

知乎用户 不许议论政治 发表

这件事是好事,让青年认清了局势,不再抱有幻想,为第二阶段做好了铺垫,“小镇做题家”与古代文人 “百无一用是书生” 作用与语境一样,都是自嘲性。而当成为他人语境下,那便是嘲讽性,甚至这文章来自官媒,可见其利害性。另一方面,“小镇做题家”,本就是维护体制稳定而设计,如果他们的不满还只是局限在因为编制资源被更具资源优势的集团所占有这一层面,那 “小镇做题家” 们也需要自省,才能从 “小镇做题家” 蜕变为真正的青年,蜕变成毛泽东眼里八九点钟的太阳,引领时代的变迁。

知乎用户 好吃人心 发表

网上大多数讨论都还停留在对易烊千玺入编如何或者小镇做题家的歧视问题上,看待问题的方式也仅仅是凭借直觉,热度虽然很高,但我在看就是一个普通的新闻,本身没有什么讨论的价值,透过事件去看他背后的教育问题,社会发展问题才会有些意思,督工这次同样没让人失望,没有在广大网友讨论的所谓 “关键点” 上做太多停留,而是试图去讲述问题的本质并敢于提出自己的建议,不是一味地迎合观众,他说的是对是错,意见合不合理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启发观众站在更高的角度去辩证地看待问题,这一点我觉得就很难得。说真的,督工这样一个经常出错的媒体人真的应该被好好保护起来,从舆论和网友的手中把他保护起来。

知乎用户 木数难数 发表

我看到这期的评论区,许多人都认为,评价那谁入编,事情的着重点是在公平与否的讨论上。我们可以来进行一些推演。

假如存在这么一个角斗场,参与者进行乱战淘汰赛和 64 强后一对一晋级决胜,最终胜者可以直接成为国王。

但是这个角斗场对所有人一视同仁,接受所有人的报名,并且乱战淘汰赛分组,一对一晋级抽签都是受到所有人一起监督,抽签人也是由上一年的国王重新随机抽签产生。一旦发现参选者打假赛,参选者、获利者、组织者都会被处以极刑。其中的每个环节,都确保公平公正公开。

如果发现了和目前那谁一样,直接内部给他订到了 64 强,甚至内定了他是冠军,那么那个作弊者以及对应的内部相关人员,都会受到极刑。

你们觉得这样,就是你们想要的公平了吗?

我们讨论公平时,应该去讨论更广泛的公平。

进编制是否公平,高考是否公平,都远不如这个世界是否公平更有意义。

为什么高考不上的人就要比高考上了的人过得更好?

为什么进了编制的人就要比没进编制的人过得更好?

如果无论是否高考去了什么大学,甚至没考上任何大学,考上了编制,没考上编制,大家的生活和地位都不会有什么明显的变化,无论任何岗位,权责都是对等的,做到了真正的 “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 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 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 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做到了这一点,那么自然就没有了权力寻租的意义,也就没有了权力寻租的空间,这就是更大范围更有意义的公平。

只是关注到谁谁谁通过徇私舞弊进了编制,通过了高考,那就意味着进了编制就是比不进编制强,通过高考就是比不通过高考厉害,人与人之间还是分化斗争的。这就是你们要的公平吗?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四字>小镇做题家>………..>我

小镇做题家们掀起的网络狂澜对我来说一点激情都没有,甚至看看这个新闻的想法都没有,还不如桃色新闻来的有意思。反倒督工这一通分析让我很受众,在我心里督工这一套公平远比小镇做题家们的那一套公平来的受用,既然要公平,就干脆从逻辑底层开始公平,总不能你以上绝对公平,你以下社会达尔文吧。虽然我现在听得很爽,但如果我家出现小镇做题家,督工立马就会变成秃头咪蒙。

敬此时此刻,敬永远不会实现的暴论。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直接写观点懒得论证。

第一,科举的问题是教育公平问题,以及考试内容的社会导向问题。古时候的科举确实导致了教育垄断,并产生了新贵族。硬要说贵族政治好多少带点 nt。

第二,罗马就是贵族政治的代表,实际上罗马的贵族们更关心谁话事,导致政治组织度被罗马一个城市内耗,渐渐失去了对整个帝国的掌控力。到最后,拉丁人打进君士坦丁堡的时候,贵族们真的是应 run 尽 run,日后的尼西亚帝国和特拉布宗帝国一个勤王的都没有,甚至没有市民英勇。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笑看工业党和兔小将破防。

难道你们之前真的觉得马前卒是你们的代言人呀?

知乎用户 最后一号 发表

所以说老老实实说这种社科类的不就得了。你看,又有热度又有讨论,而且基本很难被捶死,毕竟有没有标准答案。

干嘛要碰瓷军圈。

知乎用户 惨人 发表

没看睡前消息,就各个答主都好像很难处理一个本身就很怪的点——“教育公平”的 “教育” 是定语还是主语,其作为主语的时候其 “公平” 的正确性体现在哪里?全国一起填鸭?其审定资格来自哪里?填鸭出 juan 主体的对 “教育” 产业的自销?对其 “公平” 作补充条件,即 “‘相对’公平”,那么“相对性” 是基于什么的?辩证一下可以吗?相对苍老师小泽玛利亚老师更加努力吗?

作为定语时,这个 “公平” 的审定权的来源就更怪了,我从这个系统,这个义务制的东西里出来,哪给你从我认识里指出一个 “不公平” 来“公平”“教育”?你的不公使你受义务制教育了吗?你也没受教育你哪来让你认个“教育”“公平”?什么你受教了?那么你说相对什么公平了?就职公平赚钱公平还是圈子公平?所以你又要说你有知识,那你何必受教呢?所以什么知识?专业套话?你审完所有基础文献可验定你被授的知识体系了吗?抽象的彼岸的学术世界认可你销在里面了吗?要你销在里面了,那肯定得祝福你花个小半辈子进入了完全没用的融不进一般人的鄙视链上层——然后能再区分一下 你 有 什 么 知 识?

知乎用户 tensionis​ 发表

这个问题我觉得就不是个什么事,马督工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趁机输出他自己的观点。首先我就瞎猜一下啊,最开始吵起来估计就是粉圈内怼吧。不会真有普通考编人在意这种事吧。人家考的话剧院也不是一般的公务员事业单位岗位。后来火起来是因为什么报嘲讽 “小镇做题家”,这个确实很莫名其妙,不知道背后有什么动机。然后大家就开始觉得自尊受损开始抒发情绪。这也是个很正常的事情,被督工上升到做题家阶层维护自己利益实在是有点…… 你问 10 个在网上喷的 9 个半都不知道自己还会这么想。这就是个单纯的情绪事件,当然背后折射出的一些东西可以分析一番,但是督工还是有点过于牵强了

知乎用户 蚀日 发表

小镇做题家广义上是顺应明面规则努力奋斗的人

核心在于公平, 不仅仅在于效率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马前卒一直都是这个观点。可以把学位拍卖,賺的钱就能补贴穷学生。思路很简单,美国就这样。所以美国的下限就是 xx 的上限。所以就要像美国一样搞推荐制。给富人一个捐款百万换入学名额的机会。

我的态度是,资本主义教育制度不要拿到社会主义教育制度里来。

小镇做题家的所谓的 “高分低能” 问题纯粹是阶级歧视。

只要有经济基础,小镇做题家也可以扩展视野,也可以出国,也可以高情商,也可以玩文艺。

小镇做题家和凤凰男一样,是城市资产阶级(或小布尔乔亚)占据了更优秀的城市资源之后对欠发达地区的优秀无产阶级进步青年的歧视性称呼。

而所谓 “中产阶级”,抱有资产阶级幻想的无产阶级,幻想着不依靠书本知识的“素质” 考核能够给城市小布尔乔亚青年更多机会。

实际上,资产阶级定义了 “素质”,符合资产阶级的“素质” 必然不属于无产阶级,小布尔乔亚将 “小镇做题家” 异化,拙劣的模仿资产阶级 “素质”,将“小镇做题家” 塑造为他者,从而为资产阶级夺取话语权。

知乎用户 萌萌人 发表

建议任先生在 “回顾一下历史” 的时候真的去读史料或者是一些学术论著,抛开任先生想要抛开某明星录取争议这件事不谈的这件事不谈,这一期关于科举的内容似乎表示出任先生在锐评之前对科举制度史和中国古代思想史的理解非常有限。

知乎用户 不学会计不当会计​​ 发表

马前卒也是 “小镇做题家” 中的一员,但是他想的方案却愿意牺牲一点小镇做题家的利益,成全整体的利益与稳定。

知乎上一些老财小财已经考了大量财务证书,工作经验丰富,给老财小财免费分享写了一些财务知识文章,这些总结的财务知识与经验,个别坑人昂贵的财务培训班是学不到的,大学课堂上是学不到的。老财小财却毅然转行离开会计,放弃了之前已产生的大量沉没成本。牺牲自己的利益劝退夕阳职业会计。

因此,要不学会计不当会计。

知乎用户 普普通通的人 发表

假如有下面两名公务员 A 和 B。

A: 家庭条件不好,从小一心只为学习,考上 985,并在大学也是一心只为学习考上 985 研究生,毕业后选调走上仕途。

B: 家庭条件不错,从小到大学习不是特别好也不差,考上普通的大学,但在学校相当活跃,交际能力强,本科毕业后当上公务员,能跟领导和各个领域老板谈笑风生,深受领导和老板的喜爱。

现在你可以决定这两人哪个上任你所在区 / 县的领导,你选哪个?

知乎用户 圆盘生物博物馆 发表

公平和效率的争论其实挺简单的:

当不涉及自身利益的时候所有人都会吹捧效率。

但一旦自身的利益受损,那所有人又都会追求公平。

知乎用户 小小辉辉 发表

还没看视频看了几个回答大概了解了视频内容,此时我只想到七个字 “祖宗之法不可变”。

知乎用户 yinglc 发表

对于 “小镇做题家” 问题的三个理解:

第一,“小镇做题家” 是国家考试秩序的捍卫者,只要严格按照要求办事,大家就都满意了,解决方案是把不按规则插队破坏公平的家伙弄死,这是现在大部分网友的态度。

第二,“小镇做题家”是只擅长应试而缺乏其他技能的人,“小镇做题家泛滥”和 “小镇做题逻辑” 泛滥是国家之害,解决方案是教育与考试制度改革,这是马督工的观点。

第三,“小镇做题家” 是除了应试没有上升渠道的普通人,“小镇做题家” 的核心逻辑是社会公平,关键不是掀翻教育考试制度,而是打倒整个不公平的社会,这是很多人希望马督工说但马督工不想说的。

可以看出,马督工看似激进,其实还是很温和而务实的,有的希望冲塔的朋友大可以自己冲,不必对马督工求全责备。

知乎用户 Zhao Shaun 发表

督工的大方向是没问题的,我们要承认不平等,然后再不平等上做个裱糊匠。但是现在的大趋势越来变得 “谁跟你我们”,共识逐渐陨灭。

知乎用户 名侦探可颂 发表

马督工做的很好的一点就是把网络舆论上的做题家这个群体进行拆解,并且解释了现在精英对于做题家的攻击属于一种天人交战,都是现实中不能代表全体的两个群体互相攻击。双方围绕着编制以及考试这个问题打的头破血流实际上没有什么意义。做题家的目的是社会考试化,四字的目的是社会权贵化,虽然做题家这个全体基数更大更能代表中国人但实际上也是一种思维对社会是绑架,两者都是站在自己阶级的角度上看问题。作为现代社会的公民,本质上是得找增量而不是找存量。

虽然马督工的说法不完全正确,但是我觉得这个思路还是有益的。起码站在社会整体看问题,跳出了两个阶级的对抗。思路的方向没错,具体的操作步骤可以再讨论。

知乎用户 东海阿飞 发表

意思每个群体都在追求自己群体的利益,但是社会发展谁来考虑

知乎用户 夏星梦游 发表

自我批判之后更多是一种空洞感或无力吧。。。在没有某种类似革命热情的常态下去要求某一无统一组织的群体做些什么是不可能的。而制度性问题去分析它无疑是正确的,但对那种层面思考的人对此视频则或会自我确认或会感到过于简化(措施上不够系统化)以及更大的无奈吧(当然,我支持培养对所处社会环境的自觉)。当然,我们必须去做,没有人可以替代我们,但怎样做。(更多时候我们似乎假想一个超越者去一口气调整好这些制度,当然,这在有限篇幅下是合理的)

知乎用户 Stephen Steven 发表

视频里说着不要只关心选拔制度的公平性

评论区里说着我们关心的是易某人进编是否合规

总结,任某在恰流量

知乎用户 朱墨一行 发表

从理解了说王安石变法的用意开始,不停地笑。话剧社的编制名额不给演员,请问给谁?如果大家都是话剧社奋斗了十年的老戏骨,还没编制,那当我没说。我们就算是高考状元,话剧社的演员编制是我们的吗?就像国宴厨师编制,和我们有关系吗?

我们要关心的不该是烟草局的收益,以及烟草工人岗位吗?凭什么成绩好的优先录取?

(转个角度再杀一次 “小做家”)

知乎用户 bird 发表

emm

我实在想不明白海豹为何不谈谈有人怀疑 A 偷了东西,A 急了说:“哎呀,我不要了还不行吗?” 这档事。海豹可以不主要谈这档子事,但总要提一提。

不过建议各位还是要看合订本,马逆冲高考统一比例不统一、学区房制度也不少了。

知乎用户 除虫专家 发表

他那几条改革,我看着都害怕。不如直接扯旗算了。。。

知乎用户 神奇虎皮老虎​ 发表

整顿地方债转投教育建设就好比,

治疗感冒需要提高免疫力,把癌症治好了免疫力就提高了。

这种方案就和穷人为什么不出租房子挣钱一样无厘头。

个人方案:

学校应该开设必修课,线上教学,由专家和教育博主用通俗的方式介绍最新科技进展,社会发展和重要新闻,让学生大概了解课堂和试卷外正在发生的事情,这个课程考试难度可以参考体育考试,只要稍微学习过就能满分。

多开设奥赛,团队项目竞赛,和体育竞赛,鼓励学生参加,增高特长生录取比例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四字事件无论以何种方式收场,特权阶层挤占普通人教育资源的事实都不会改变,与其纠结某一次事件,不如想办法改变整个制度

知乎用户 熊叔 发表

我个人认为做题家在选拔性考试中是必然会出现的,而严重程度和参加考试的人数正相关,与考题的变化程度呈负相关。也就是说参加考试的人越多,做题家的数量越多,甚至做题家的比例都可能会上升;而考题每次变化得越激烈,做题家的数量就越少。

所以如果想减少做题家的数量,有三个办法:

1. 将选拔性考试改为通过性考试

2. 减少考试人数

3. 加大考题变化范围

而这些措施一般都会产生一定的不公平,好不好我也不好说。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有些人既不是小镇,更不是做题家,硬往「小镇做题家」里面挤,不过是变相的 “与民争利” 罢了,谁也别说谁。

知乎用户 无心 发表

我在想 B 站的评论机制是不是有一点问题?

包含了某些词汇的评论直接消失不见了。

我以为我评论了,但是点开留言板发现自己又没有评论。

是我记忆有问题,还是老大哥在看着我?

知乎用户 finalefan 发表

东拉西扯,避重就轻

知乎用户 永不言败的团子君 发表

《批评与自我批评》

如果能把自己摆在 “百姓” 的位置上,摆到无产阶级的地位上。小镇做题家的很多问题就自然解决了。我们是比较擅长做数学题的老百姓,是熟悉写作文套路的无产阶级。如果所有 “做题家” 的人生目标只是考个编制,带着安全感俯瞰其他人的艰难生活,就算编制到手也不会有真安全。90 年代欠薪的公务员、下岗的国企员工已经演示过教训了。

所以,与其抱怨别人的编制来的太容易,抱怨自己的努力换不来安全感,小镇做题家更应该思考编制和考试本身的问题,考虑教育和选拔体制如何超越古代科举制。毛主席把《共产党宣言》的精神总结成一句话:“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 才能最后解放自己”。这句话和各位小镇青年共勉。

结尾这两段写的真好

知乎用户 白云出岫清风拂 发表

当公平不能有效的推动社会和科技发展进步时,效率的重要性就凸现出来了。

而且,现在的所谓公平就如同人民公社一般,是真的公平吗?还不如搞真效率,只是国家民族的未来不至于陷入一潭死水的停滞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公平变成一些人躺平的工具的时候。伤害的是公平这个概念本身。可以说 “小镇做题家” 努力读书改变命运,也可以说沉迷做题躺在舒适区里。

讲这些观点都没有什么用。无非是坐在坑里吵架,互相泼脏水而已。

社会的进步不会是因为这些东西,就像人民是历史的基础,却需要领导和率领一样。就像历史有必然性,出现的一些个厉害人只是历史选择了他一样。

我看这场争论,为不公平的现状而焦虑。也为不思进取的做题家悲哀。

知乎用户 阿萨德 10086 发表

小镇做题家有个误判就是科举进士科 = 高考,其实,科举进士科 = 公务员考试。所以他有一句话是对的,小镇做题家 = 百姓≠寒门士大夫。寒门士大夫对应现在应该是一辈子基层的公务员的子女,而不是普通家庭的普通高考生。

知乎用户 你帽子歪了 发表

当公平被破坏的时候

我们应该怎么做?

知乎用户 哈哈 发表

公平是幌子,做大蛋糕才是主题,所以建议以公平为主题在搞一期满足一下精神需要

知乎用户 占亚 发表

我们小镇做题家想看的是四字爷黑料,你却讲起了历史。。。

知乎用户 Charles 发表

易烊千玺这个事情冲击力度大。原因主要还是他的粉丝和黑粉年龄段正在强烈的想考公并且大部分人必然的失败,很多人一方面信仰破灭,一方面给自己找个软柿子作为发泄对象。

至于小镇做题家,我觉得定义其实可以改成只认为考试能获取成功的人? 很多人都是有着这样的认知才在这件事上这么有认同感的? 这种定义是不是囊括的人更多了。不过如果真是这么多人认为只有考考能成功确实是一种悲哀,但悲哀的缘由也是有些人有意无意的去传达这个信息,哪怕和真实社会的运行法则截然不同。

知乎用户 tio-plato 发表

其实说白了,这个问题本质上其实就是,效率和公平那个更重要。就比如说高考考外语,其实对于家境不好的人来说也是一种不公平,因为外语这一门学科,能取得多少分更多的取决于能获取到多少的教育资源而不是其他,但为什么高考没有为了公平而放弃考外语呢?就是因为中国目前发展仍然需要去吸收国外的成果,取消外语考试,确实能让高考更加的公平,但对中国要追上甚至去赶超发达国家没有一点的好处。

知乎用户 说话过脑子​ 发表

振聋发聩

知乎用户 白小白 发表

玩文字游戏,洗地。

知乎用户 切吉吉 发表

避重就轻了。

这件事最关键的就是对错问题。

拦住四字并不能解决内卷问题,但是可以阻止水面下的潜规则成为常例。

这也配当媒体战士,笑掉大牙了。

知乎用户 福王少小风流惯 发表

我终于知道为什么 b 站不如抖音了。

上来还没三分钟,就铺天盖地的跑题弹幕,难道这些人已经没有聆听的耐心了吗?

幼稚且自大,偏激又狂妄。

知乎用户 大清第一阿其那 发表

公平不一定只有高考一种形式,但高考是注定低效的形式。结合马前卒的设想,其他的形式可以是这样的:

①减少高考文字游戏的性质,通过增加数理化深度广度的形式加大对逻辑思维和系统学习能力考察的力度,于此同时为了防止师资力量薄弱地区一时间应付不了深度广度的增加,可以向贫困地区增加教育投资帮助适应改革。此举意在减少考生精力的浪费,也不会让现在这个本就存在地域公平的高考制度更加不公平

②大学录取依然按照高考名次排序录取,录取后要通过多种方式考察学生的工作科研能力,优质大学能力差的学生要和次一级大学能力好的学生互换。使毕业时学历不取决于四年前的应试能力,而与当前的工作科研能力挂钩,这样高等教育这个全国通用 hr 系统可以沿用,而且准确率更高。在大学期间同校学生间的竞争是相同师资水平下的竞争,极其公平,同时也督促了学生时刻以提高工作科研能力为导向进行学习。

知乎用户 商略黄昏雨 发表

马逆的很多理论都是站在一个预先知道结果的俯视角度观看,那么当你真的去实施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各种卡住,以这一期举例:减少无用的地方债项目投资,改成投入教育。

我有一个问题,什么叫无用的地方债投资?独山那个烂尾的项目是因为它烂尾了所以成为笑话,它要是成功了呢,赚了一大笔钱,改善了财政,还挣了更多钱投资教育呢?事情没发生你就知道它烂尾了?

马逆打脸也不是一次两次了,连推荐股票都能反向挣钱,请问有几个人能够准确预测投资的结果?说实话合肥投资搞新能源产业的时候我觉得那就是个杯具,注定破产,结果人家晃晃悠悠做起来了,成为产业支柱。

投资,尤其和产业相关的政府投资哪里是之前就能准确预测成功失败的?投资本来就是有风险,争取的就是那微小概率的可能性,以小博大,你说把投资削减,那削减的是谁的项目?反正老爷们亲戚的项目是万万不能撤资的。

还升级个锤子产业。

知乎用户 糊面包 发表

说真的,绝对公平就是绝对不公平。

考试毕竟已经算光天化日之下相对公平的事情了。也是经济条件,环境加持最小的模式了。

综合评价很美,但是崔顺实闺女靠骑马能入学,富豪能捐图书馆入学,自然还有各种各样的入学条件,但只要不是一个拉平的标准,就都是不公平的。

何况,四字弟能靠完全合规但是不合理的条件得到编制,如果把考试摒弃了,那这种合规的条件只会越来越不合理。

小镇做题家会做题确实除了天赋,环境和财富可能更容易堆出来。但是他终归会做题。会做题,终归是表达了学习能力和勤奋两者的关系。如果连这个都摒弃了,那就真是什么牛鬼蛇神都呢能出来了。

秃咪之所以看着都是暴论,就是因为,他想追求想象中的完美。但是现实最多能追求不坏。

知乎用户 黄如一​ 发表

我很奇怪的是,他说了半天,居然没提及 “牛李党争” 这个关键词。

知乎用户 秋绵稻晴​ 发表

这题含金量太高了

聊的不仅仅是易烊千玺的程序问题

而是分析易烊千玺现象背后深刻的教育制度和编制制度问题

易烊千玺只是现在 “士大夫阶层” 利用伪公平的科举制的一个社会缩影

我评判易烊千玺,最求的是本体质之下的局部最优解

而体质改革才能逼近全局最优解

而局部最优解之所以可以成为局部最优解是因为打破这最优解需要巨大的惯性和代价

知乎用户 Wilson 与 Edwards 发表

马逆站在他那个年代 “时代受益者” 版做题家的角度去谈这个年代 “时代的耗材” 的小镇做题家。其实谈不出什么来的。

况且现在的做题家耗材连时代的 95#都做不了,只能变成沥青铺路。毕竟比当耗材还难受的就是当了社会不需要的耗材。

知乎用户 游云 发表

如何看待目前尖锐的社会矛盾? - 游云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2081881/answer/2544969109

普鲁士式填鸭 + 科举式选拔不再适应时代。

知乎用户 comet 发表

考试和内卷改变命运是东亚的神话故事。

知乎用户 重开的人 发表

秃子惯用手法––骗进来杀

他从不关心对与错的争论,他只关心什么对是什么是错的争论。

知乎用户 经常注销的用户 发表

我们又不是皇帝, 所以维稳不重要

我们是老百姓, 社会发展才是重要的, 对我们来说维稳没有意义

破坏规则不要紧, 反正规则本身就不合理, 破坏规则才能实现社会发展

寒门的执政水平未必有世家的好

且寒门的道德水平一定比贵族世家的差

还有我们是老百姓, 既不是贵族世家, 也不是寒门

知乎用户 JJJ 发表

小镇做题家们又出来定义世界了。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如何看待中国新闻周刊杨时旸写的关于 “小镇做题家” 发言?

知乎用户 千寻百度 发表 网友们说了这么多不满,就没发现问题吗? 易烊千玺这一类资本捧起来的明星为什么要考编啊? 他们缺资源吗?他们缺钱吗? 他们背后的资源本身就很强大了,可以让他们代表中国青年在联合国发言,这得什么样的操作和关系才能做到? …

如何看待目前易烊千玺事件?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温水煮青蛙,现在的水温已经远远超过温水的概念。青蛙已经要烫到跳出锅了…… 如果不明白我在说什么,那我们看看最近发生了什么事:T 山事件掀起的雷霆活动、百日行动。Z 州急救电话事件、储户红码,和不可言说的事件。烂尾楼 …

易烊千玺是不是惹上什么人了?

知乎用户 梅竹姬 发表 惹上了你社会主义的工人爷爷! 知乎用户 千寻百度 发表 我估计多数网友还不清楚这事的来龙去脉,那就粗略写写吧: 这事,首先是三个艺人考国话院艺术类编制,然后国话院拟录并公示。 其实这事,基本没有任何热度,也没有多少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