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强调「防疫不能无差别无休止地管控和限制」,要让城市逐步恢复活力,这意味着什么?
知乎用户 经济观察报 发表 什么时候新闻里出现某某书记因为 “过度防疫”“层层加码” 被通报处理了。我就信 知乎用户 深海 发表 看禁止类公告一定要注意相关处罚措施,如果没有,就要怀疑这份文件的效力,甚至不排除表面禁止,实则鼓励的可能。 …
这几天最热的话题,莫过于新出台的优化疫情防控“二十条”。
其中最引人关注的规定,是严禁层层加码,随意采取“静默”管理。
话音甫落,黑龙江省铁力市就来了个反向操作,使得掷地有声的政令,一拳砸在棉团上。
因为发现一例初筛阳性,该市13日宣告在全域实施三天临时性管控。
如果放在过去,铁力市官员此举,或可博得“高度负责”“态度坚决”“行动迅速”之类的褒誉。
而在今日之语境下,这不是明明显显、毫不掩饰的“顶风”么?
按照防疫新政,一般情况下,阳性出现在哪个楼栋,“静默”哪个楼栋即是,至多管控一个小区,再至多管控一个街道吧。
出手就来个“顶格”处置,事实上全市都给封了,整体停摆。且开始劝返抵达该市人员。
狗皮膏药好贴不好揭。说是三天,根据经验判断,该市如期解封的概率约为0.0001%。
铁力市不屑于“市民自发静默三天”式的噱头,不藏不掖,不虚不矫,上来就往大里、狠里搞,着实有股子“敢搞”的彪劲儿,因此 “眼球效应”十足。
新政归新政,最终解释权归铁力市官方所有。“一阳全封”,举措过于生猛彪悍,这便有了非同一般的样本意义。
或许铁力市很快会搬出若干条理由,诸如“专家集体研判”等,辩称此举并非“随意”。最新消息说,铁力市已经发现3例阳性。
尽管如此,也无法淡化其过于扎眼的“土围子”色彩,也不足于成为其构筑“土围子”的理由。
公众依稀看到,铁力市的城头,挑着一面杏黄大旗,上书四个斗大的字:“宁左勿右”。
该市在防疫措施上的“加码”,或许还不够全然上升到政治层面的“左”,但思想脉络却是相似的。
这种 “宁左勿右”思维,可以看成一种行动逻辑,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当地官员的行为取向。
名曰“人民健康第一”,实为“顶戴花翎第一”,只求千万别在新冠病例指标上出问题,完全不顾及次生灾害。
“经验”告诉他们:“左”一点没关系,最多被上面批评几句;若是“右”了,轻者要受处分,重则要丢乌纱帽的。
在这个“土围子”里,官员在公开场合,也一定满嘴正确词汇,脑壳后面却依然垂着一条又粗又长的辫子。
这个“土围子”,跳得出政策法律的边界,却走不出地方官员的利益局限。它一定是要以政令法规权威受损为代价的,简言之就是利胜于义。
“土围子”大量出现之时,就是政令权威、法治力量在基层消解之日。
但凡“土围子”,都具有封闭性的心理结构,以及极强的抗外部干预性。除非处于强大的外力干预条件下,一般很难从内部解构。
从行为学的角度来看,唯有让地方主事者不觉得“左比右好”,方能让他们不信奉“宁左勿右”。
时下公众普遍担忧,“宁左勿右”惯性会阻滞防疫新政落地。
打破防疫“土围子”,不妨从铁力市开始。
知乎用户 经济观察报 发表 什么时候新闻里出现某某书记因为 “过度防疫”“层层加码” 被通报处理了。我就信 知乎用户 深海 发表 看禁止类公告一定要注意相关处罚措施,如果没有,就要怀疑这份文件的效力,甚至不排除表面禁止,实则鼓励的可能。 …
近日遇到件比较荒诞的事,原想见好就收低调做人,但有些话不吐不快,本着对相关管理部门善意提醒的态度,我还是决定写了这篇。 事情是这样:看过我朋友圈的朋友都知道,我又去浪了,自驾甘南。疫情三年累计飞行130次去了三十多个地方,一向谨慎从未被隔离 …
知乎用户 《财经》杂志 发表 西安本轮疫情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 10 例、无症状感染者 8 例 7 月 5 日下午,市政府新闻办召开西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第 76 场),通报疫情防控最新情况。 2022 年 7 月 2 …
知乎用户 人活爱 发表 安徽某市之前有疫情的时候在临街店铺外用铁皮围了一圈,然后只留一个口供人出入,哪怕你是进店而不是进去小区也要扫码证明自己。 这个墙显然不具备吓退病毒的功能,它只是防疫措施的一部分—隐性的要求所有人都在防疫志愿者那里扫码 …
知乎用户 卢青春 发表 说实话,我已经不关心上海什么时候能清零了。 刚才有国外的朋友发给我北京超市的图片,问我是不是真的。 我只能说帝都老百姓充分学习领会了魔都的经验教训,官方一发物资充足的通告,身体很诚实立马,就提前预判,囤起来了。 无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