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如今网络发达的时代,仍然有顽固保守思想的年轻人?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高林 发表

高等教育和保守思想矛盾么?乍看好像是矛盾,但假如你抛开教育作为传播知识思想的一面,单纯从它的社会功能上看,尤其是它在我国所扮演的社会功能上看,问题就简单多了。

在我国教育的首要功能是选拔,义务教育这个制度本来应该以传播意识形态、灌输社会共识为主要任务的,否则茹尔 - 费里为什么把 “免费” 作为义务教育三原则之一呢?无非是好要脸不好意思把灌输意识形态的宣传收费罢了。

但在我国义务教育的这个功能其实并不重要,因为相比意识形态教育在我国有更重要的使命。那就是服务于当前社会最大的主题 “工业化”“城市化”,而且这种“工业化” 和“城市化”还是以一种官督商办或者 “为主体”“为补充” 的形式推进的。

这就意味着我国需要从传统的六成农民社会进步到五成甚至三成农民社会。这种社会转变必然伴随以财富的增长和财富的重新分配还有社会阶层的重构。

那教育、考试在这个过程中就成了最有说服力的选拔工具。我之所以说是 “最有说服力的” 而不是“最公平的”,原因众所周知我就不展开了。

而假如一个人在这样的选拔工具里脱颖而出接受了高等教育。在他的思想观念里真正起了决定性作用的其实不是他在学校里学了什么,而是他通过学习在社会上将要扮演一个什么角色,在社会分工里处在什么位置。

而一个 “高等教育” 的产品,在经济分公里最可能扮演什么角色呢?当然就是 “中产阶级” 了。

中产阶级这个玩意,或者说体面市民阶级从来都是最保守的。他们比无产阶级富裕又比富裕阶级穷。他们的那点财产刚好起到一个让他们纸醉金迷钱不够,放飞自我又多少还有点钱的尴尬状态。

这种人是最保守的,因为有钱人的生活对他们来说太遥远,穷人的生活又太可怕。最好的就是大家都跟他们一样,老老实实夹起尾巴生活。

不过有趣的是中产阶级过去往往要毕业以后进入社会感受到了自己的社会角色才开始逐渐保守起来的。而最近这一两年却是一大批在校学生变得保守起来了。这说明什么呢?这说明中产阶级觉醒了!

我们这个时代的在校生分为三种一种是中产阶级家庭的第 N 代。别看我们的国家 49 年还是九成农民社会,但医生、教师这些典型中产阶级职业我们也是有的。确实有些家庭是几代人都当老师或者都当大夫的。那种家庭的孩子里有些人是可爱的,但也有那种看了就让人毛骨悚然的。波德莱尔说渗入人血液的 “拉丁灰烬” 就是说这种人的,只不过在我国不是拉丁灰烬而是鬼知道什么玩意的灰烬,“新编革命历史故事灰烬?”

比这种人多一些的是中产阶级第二代或者第三代,他们的人数依然不多,原因也很简单毕竟我国 49 年还是九成农民国家。一共 71 年往多了数也就四代人,哪来的那么多中产阶级二代。

最多的其实是第一代中产阶级。他们千辛万苦努力做题终于迈进中产阶级预备班。结果他们看到的是什么?是房价突飞猛进、就业形势恶劣、一夜暴富的情况越来越少、九九六却越来越多。

这样的局面之下 “准中产阶级” 们还没来的及被社会交易就已经被社会里不断传来的嚎叫声教育了。他们要工作他们要掏光六个钱包付首付,他们要换月供。你们天天发些什么乌七八糟的东西?大卫像是能随便放的么?他们还要生小孩子呢!

所以学生日趋保守并不奇怪,这是我们的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阶层重新固化,各个阶层的人都开始表现出他们的本来面目而已。这才是正常的。相反一群学生、医生、律师、程序员天天高歌猛进追求社会进步、个性解放才不正常。一定是社会出了什么问题才会让美短当牧羊犬。

知乎用户 Mourtzouphlos 发表

在当代各种社会思潮中, 保守主义思潮是一种对年轻人影响比较大的社会思潮。这股思潮在我国历史悠久, 根深蒂固, 有着深厚的土壤, 同时也有着广泛的现实生活基础和需要。

1. 到底有多少年轻人认同保守主义?

下面我们以某综合类 985 大学的一个调查为例说明。

当代大学生普遍认同 “儒学正统论”。这与“五四时期” 新文化运动以来直到世纪年代的青年大学生基本都是热情崇拜西方文化, 不认可儒家文化, 把儒家文化当作封建文化的糟粕给以全盘否定, 有很大区别。

可以看到,赞同的人数还是比不赞同的多的

由表可见,不多谈了

该调查组采取的是分类分层按比例调查, 调查的结论应该是具有比较高的。可信度的如果我们把这一比例乘以目前在校大学生的人数, 就会发现, 即使认同度最低的, 所对应的人数也数以万计。例如对 “儒学应该成为当今指导思想” 虽然认同度低,但总人数相当多的。

2. 青年保守主义的特征

从世界范围看, 文化保守主义是现代化的催生物, 其是在反现代化运动中兴起的一种主张回归传统的传统主义, 在非西方国家, 文化保守主义还涉及到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问题, 这使非西方国家的文化保守主义带有传统主义与民族主义的双重特征, 即保守传统和回归传统倾向, 近现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都具有这双重特征, 当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仍然具有这双重特征。

相对于现代而言, 当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主张回归传统, 相对于西方文化而言, 当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主张保守传统, 回归传统, 这两种倾向是当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基本特征。

1. 保守传统

本世纪初以来, 随着全球化与现代化所带来的文化交流, 当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认为迫切需要保守自己的文化传统, 以保持自己的民族特性, 希望倾听被忽视太久的人文主义声音, 回归自己的传统。当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者都高度强调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 致力于传统文化的认同、保守和回归。在实践上, 他们开展儿童读经、推动孔子公祭活动, 推动古代儒家典籍的 “抢救” 工作, 创办《原道》等刊物, 力图以此来保守自己的传统文化在理论上, 他们极力倡导复兴儒学, 重建儒教, 甚至要用儒学来解决中国的一切问题, 充分表明了他们保守主义的立场。正如有学者指出, 新保守主义的核心就在于 “守” 个人以传统为 “精神家园”, 沉迷于其中, 以文化自慰,“养吾浩然之气” 以“避世而全身”。

如保守传统的 “训诫”、“忠孝” 的价值体现的受众之多便催生了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的“豫章书院”。

2. 回归传统

在这种 “守” 中, 还体现出一种回归传统倾向。当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者批评 “五四” 新文化运动, 认为是 “五四” 新文化运动造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断裂, 他们的目标就是重新回到儒学传统。在这种思潮推动下, 我们在年代的文学里, 看到的是对传统文化的过分偏爱和回归传统的强烈倾向。《白鹿原》、《废都》、等体现的是希望回归传统文化家园 “文化之旅” 表达的是一种回归传统故乡的期盼 “田园” 是厌恶现代文明、对传统文化的一种倾慕和向往。在影视作品中, 各种各样的古代人物被搬上荧幕……, 在哲学、管理学、伦理学、心理学领域, 人们开始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方略在思想界, 反对激进主义, 主张以儒学为体, 回归传统。

而今日的 “国学热”、“古风热”、“汉服热” 便是这种 “回归传统” 的表现。

3. 总结

当然, 保守传统和回归传统, 对不同的人来说, 目的是不一样的。对一般通过来说, 保守传统和回归传统, 可能只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自然热爱, 一种对喧嚣生活中的暂时退避和放松或者只是一种提高文化素质和个人修养的追求。

但对真正认同当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人来说, 保守传统和回归传统, 不仅只是一种文化的认同, 而且还是希望让儒学重新成为当代中国的主流文化, 指导思想。无论怎样, 保守传统和回归传统是当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基本特征。这种文化保守主义, 一方面对于 “树立自信心” 是 “有积极意义” 的, 但另一方面, 其对现代性和多元文化的排斥、对外来文化的消解作用是令人担忧的。

3. 年轻人的保守与低俗的日常化(以短视频为窥视)

为了避免律师函警告,下面不出现真实的 APP 名字。

1. 为何某 APP 能展现最大的年轻人群体

青年群体是某 APP 的主力军,也是某内容创作与软件使用的核心人群,使用某 APP 的青年用户可以分为两大类:视频创作者与观看消遣者。某 APP 目前没有独当一面的视频创造者。这种无差异化的竞争为更多普通人创造曝光的机会,作品表现力强,同样也可以收割大量用户关注,所以很多年轻人选择某 APP,这也是某 APP 视频创作者的数目远高于其他平台的重要原因。观看消遣型用户主要是通过观看来消磨时间和获得身心愉悦,观看消遣型用户拥有相对较多的空闲时间,喜欢搞怪博彩的内容和短视频的展现形式,他们通过刷某 APP 来打发无聊时间。某 APP 平台都是年轻用户,配乐以电音、舞曲为主。他们有着一些共性,都很有节奏感,用观看来打发无聊时光。

阶层属性是某 APP 青年群体的另一特征,某 APP 一线城市用户相对较少,这与一线城市青年群体中知识阶层和精英阶层数量相对较高有关,一线城市缺乏对某 APP 的群体用户适配性。使用该 APP 的青年群体对事物的认知层次和能力也展现出其所受教育的认知(以中学生、普本生为主),既有一定的文化知识作为支撑,又因为学历限制缺乏远见的视野和格局。

无论是使用人数还是学历阶级分布,某 APP 无疑是一款最能代表中国草根青年的短视频国民软件。而其他的类似 app 不具备国民性,在此不做考虑。(城市人口 / 农村人口比重过高)

2. 某 APP 暴露了年轻人的哪些保守特征

i. 农耕文明下的中国人封闭保守而自给自足,缺乏对新鲜事物的接受力,虽然我国的小农人口早已大大减少,但这种封闭保守的文化传统一直延续至今,对小孩与妇女的社会规训也千年未变的。

在网上接力传播 “化粪池警告”,向对象发出“不听话的时候两吨水解决一切问题” 的“警告”,很难想象,这一低俗到恶俗的 & quot; 梗 & quot; 是大多数年轻人所 & quot; 喜闻乐见 & quot; 的。(在抖音传播这些梗的大多数为年轻人)

我想稍有常识的都知道, 这只是毫无科学根据的 & quot; 伪科学 & quot; 言论

但是却迎来了某短视频网站年轻网友的 & quot; 欢呼 & quot; 和 & quot; 簇拥 & quot;,这跟他们的父辈是一样的。

无论是 “化粪池” 还是 “穿棉裤”,都体现了儒家对妇女的规训 — 女人必须听话、不能抛头露面,衣着暴露,否则男性辱骂、殴打都是合情合理的。正如《论语》里说:“唯女人与小人难养”。

这些极端保守的观念并未随着时代变迁消解,而是印在了相当一部分年轻人的观念中。

ii. 在印度的 “种姓制度” 中, 低种姓是一种耻辱, 在中国人的潜意识中, 做一个 “农民” 也是低人一等的。某短视频 APP 以城市人口为主,有意识无意识的便反应了他们高人一等的 “自尊”。

iii. 说大众文化庸俗保守并不意味着大众文化就不能高雅进步,但市场经济条件下物质主义极大膨胀导致大众文化逐渐逃避崇高、放纵本能而流于保守。

张之洞:???

真热闹啊(大嘘)

撇开拿着张之洞等人的画像说这是李鸿章不谈,单单几十万条 “叩拜” 已经反应了当代一部分年轻人的思想观念仍然与一百年前的大清国国民没有本质性的改变。

v. 对于资本的崇拜(不多谈)

值得提示的是,某站的反人民富豪的视频拉到抖音上都是骂声一片

vi. 盲目的爱国情绪(不多谈)

总结:

某 APP 本身的监管和审查都是出色的,APP 本身无罪,他只是还原了一个真正的中国现状。

-– 一个保守的前现代的中国。

4. 为何年轻人选择保守?

恩格斯曾说过 “历史从哪里开始, 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 而思想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不过是历史过程在抽象的、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上的反映这种反映是经过修正的, 然而是按照现实的历史过程本身的规律修正的, 这时, 每一个要素可以在它完全成熟而具有典范形式的发展点上加以考察。” 当代中国年轻人的保守主义思潮的兴起是与中国的社会氛围是联结在一起的。中国的繁荣富强和不断崛起的发展态势, 给中华民族人民的心理带来了深刻的变化, 中华民族的自尊心、自豪感大大增强, 民族文化自信心也日益增强。

可以说, 当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兴起正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崛起在部分人那里转变成的一种膨胀心理的反映。当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正好因应了在全球化现代化进程中发展中非西方民族国家对西方文化霸权主义的一种积极反抗, 其强调保存民族传统的价值和和意义, 因此得到社会广泛的支持与认同。

早期法兰克福学派学者几乎全部否定了文化工业的价值,认为这种文化是 “反启蒙” 的,他们认为媒介已经为资本主义的国家机器和利益集团所操纵,沦为意识形态的文化工场。第二代法兰克福学派学者如哈贝马斯则将大众传媒视为一个可以产生公共领域的机构。文化研究学派的霍尔、费斯克等人则看重大众文化在社会民主化进程中的价值,并为之大肆鼓吹。

其实,法兰克福学派的学者都没有看到文化工业问题的实质,更没有看到文化工业在当代社会政治运动中的价值。根本问题在于他们的研究路线是自上而下的精英主义。费斯克的高明在于他看到了文化生产的关键,他的路线是自下而上的平民主义,他对大众的文化消费做了深入的研究之后发现,大众是感性的,大众文化只要能够产生简单的精神愉悦,就能够得到大众的拥护和欢迎。

在这里我们引入一个概念 “新部落”,这个概念由米歇尔 · 马菲索里提出,并用来用来考察现代亚文化。在现代社会中,人们渴望通过多种交往的方式与外部社会链接,得到外部的认同和理解,找到同类或者具有相同兴趣爱好群体,实现社会交往的融合。

掌握短视频亚文化空间这一生产工具的人,也是参与到亚文化空间生产的主力军。空间因有人的参与,其价值和功能方可更为明显。短视频空间的生产不单单表现在个体利用抖音短视频观看不同地域、不同年龄的人的生活,并以关注某音 APP 的动态或评论点赞的方式与他人建立一种非及时性的话语联系,还表现在个体为寻求具有相同目的群体的关注和对话,录制了带有强烈个人符号的短视频,并上传至短视频平台的实践行为。这些实践都在构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短视频用户无形地集合在个人喜欢的群体生产的 “圈子” 内。例如某音短视频平台中的搞笑、低俗分享、恶俗舞等垂直化视频类型,都在聚合着相同品味的用户。而基于算法几乎每个人都能看到这些带有强烈保守主义的视频,每个人在翻阅评论区的时候也都接受了或多或少的保守主义的观点。

约翰 · 菲斯克用生产性的原理解释了该现象的原因。“生产性扩张了解释的空间,它再诠释,再表现,再创造。原初的文本是一种文化资源,从中可以生产出无数的新文本。” 某音短视频参与者对于同一个事件(尤其是新闻)进行不同的保守主义演绎,评论者对内容信息基于保守主义的理解再加工和主动参与。解读过程中将个人某种情绪和风格在群体内部传播,群体内部成员被这种情绪所感染,从而增进了某 APP 的新闻氛围的认同感。

笔者认为并不是观看某一类型的短视频网友,就可以算作是参与保守主义再加工的成员,衡量标准大可根据其是否 “真正参与到” 短视频的互动中来而进行判断,即对短视频的视频内容和互动结果产生内心情感反馈,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窥屏党”。

符号内容和感觉结构是个人融入到短视频亚文化空间,并进行短视频亚文化空间的空间区隔的主要方式。一方面,短视频中充斥的某些符号,在一定程度上具备天然的区隔能力。比如短视频中出现的文字 “我爱 Huawei。”

这类文字便是一部分 “同人” 群体寻找身份认同的符号,天然地与其他群体形成空间区隔。另一方面,所谓共享感觉结构,是指短视频参与者可以共享同一话语体系、视频表达内容和方式,也就可以融入到群体的戏谑和游戏中,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群体的稳定性和创造力。因此群体成员中的观众,还会通过编码、演绎进行符号的新一轮创造,这不单单是符号的创造,更是感觉结构上的共享所产生的感觉结构的区隔。

传播是由传送、接受和反应共同构成的。大众传播支配式传递意图时,由共同体培养起来的共同兴趣、共同知识和共同经验,三者所构成的整体文化经验会在传播的接受和反应环节发挥明显作用,也就是说共同的感受结构在接受和反应某项内容符号时具有天然的区隔性,因此,亚文化群体通过区隔的作用达成亚文化成员之间的凝聚,与此同时,区隔内的短视频亚文化社群也在观看短视频过程中积极地参与到视频内容生产。在这一过程中,群体认同感和参与感得到满足,进一步实现身份融合。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短视频的观看者既扮演着 “观众” 的角色,他们通过播放、评论、分享等实际行为来判定自己喜欢的圈子,并在大数据算法的技术舞台中尽情浏览圈子内分发的视频内容。同时他们也是“表演者”,随时做好了表演的准备,并需要其他人的认可和喝彩。

与监狱规训犯人不同,短视频用户的观看行为不似 “狱卒” 对“犯人”的监管,给人以驯服的味道,而是将对主体性的压制改变为对主体个性的解放。也就是说短视频观看者即是权力的主体也是权力的客体。用户在观看的行为过程中将实际生活的人际交往逻辑复制到短视频社交,但此时的 “他” 也变成了别人 “观看” 的对象。短视频 app 也在无意之间成为了帮助保守主义疯长的帮凶。

纵观当代中国年轻人纷纷接受保守主义, 其既有社会发展和社会氛围的根本原因, 也有短视频社交软件作为推手,今天我只从几个小角度进行了分析,远远没有达到全面和客观。总之, 文化保守主义正以一种更为便捷、实在的方式在当代网络空间延伸和实践。当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有其历史、文化的承袭性,他们中有 “非今、非现代化、非民主” 的, 也有站在民族文化保护立场的, 也有文化怀旧但并不愿推翻现行生存环境和状态的, 种种种种。因此, 必须冷静分清,冷静看待。

[1] 张迪. 当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发展 [J]. 文化学刊, 2020(01):9-12.

[2] 滑晓军. 当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研究 [D]. 河北大学, 2018.

[3] 俞祖华. 离合之间:中国现代三大思潮及其相互关系 [D]. 湖南师范大学, 2014.

[4] 刘东锋, 张琪. 网络青年亚文化现象梳理与特点探析 [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20(10):19-21.

[5] 陈伟球. 中国当代媒介文化民粹化倾向研究 [D]. 苏州大学, 2013.

[6] 顾杨丽, 吴飞. 短视频平台的伦理困境 [J]. 当代传播, 2018(05):98-100.

[7]【美】丹尼尔 · 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 三联书店出版社, 1989 年版。

[8]【美】艾恺《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论文化守成主义》, 贵州人民出版社, 1991 年版。

知乎用户 拜生活教 发表

事先声明:答得有点跑题,不喜勿看。

很难说中国青年越来越保守化了,因为传统的家庭伦理和性伦理都在迅速解体之中 [1]。所谓青年保守主义倾向增加,越来越认同传统,与其说是传统文化的复兴,不如说是传统文化的终结:民族主义出于构建文化 - 政治共同体的需要,对传统文化加以剪裁、编纂、重构乃至再解读,其内核(天下体系、尊尊亲亲、江湖义气)被抛弃,只留下了符号性和象征性的部分(诸如汉服、古风等),用来构成民族主义的前端 UI。

民族主义擅长运用生物学 - 人种学叙事构造族群身份:生命权力在人口内部进行了民族 [2] 划分 (民族识别),人口变成了一个民族混合体(「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同时,民族的洁净变成了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尼哥问题、维维豆奶问题):低等民族作为退化者,其死亡与我们的生命产生了联系:只有低等民族死亡,整体民族的生命则更加健康 [3]:作为整体的民族是一个肌体,肌体的健康取决于我们如何去除有害健康的「杂质」。民族主义的生物学,在这里也可以解释性开放和性保守的矛盾结合:如果女性外嫁,对民族整体不利,是一种生殖资源的流失,不利于民族的洁净性和同质性的保持,所以要性保守;而对于民族内部,则应性开放,满足人口再生产的需要。

这一套生物学治理术自新中国建国开始就已经产生 [4],只不过当时的国际主义意识形态一定程度上掩盖了其赤裸裸的一面。「后革命时代」之后,国家放弃原有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转而愈加求助于民族主义,使得中国的民族建构问题公开化(皇汉的兴起、治安战)。我们这一代年轻人只是见证了民族主义生物学治理术日益渗透入我们的日常生活话语之间罢了,而古代的中国传统,实际上对年轻人来说很陌生。

从曹丰泽氏曾经引爆知乎的争议言论来看,我们对民族的认识越来越混乱和极端化,所以说这一代年轻人必须面对中华民族的建构问题。当然现在还好,还有党的领导,保证社会安定团结稳定大局。一旦政局生变,乃至鼎革,我们可能就要考虑大小德意志方案了(金鸡还是汉地十八省?)。西北的巴尔干化,也不是没有可能。最坏的结果则是福柯说的:「对其他的种族最后解决,是种族的纯粹自杀。现代国家职能的这种机制导致了这一步。」[5] 当然,虽然笔者「位卑未敢忘忧国」,却也只能是「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未来到底怎样,只能听天由命,取决于我们是否入关失败,或者山海关是否逼近我们(笑)[6]

参考

  1. ^ 详见《私人生活的变革》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1491734/
  2. ^ 详见《必须保卫社会》,239 页,原文用的是种族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5290303/
  3. ^ 前揭,240
  4. ^ 前揭,详见本书被删节部分 https://book.douban.com/review/6460491/
  5. ^ 前揭,244
  6. ^ 入关学或许算是民族主义生物学的对外政策,具体讨论见前揭,240

知乎用户 AiYouHe 发表

因为在某些人眼里:认同我的,即为思想先进发达,反对我的,就是思想保守顽固。

如果没有一位全知全能的智者给出 “先进” 和“保守”的定义,那么这个问题的根本就是看话语权在哪里。

并不是每一种新思潮都是先进的,它可能是沉渣泛起。

也并不是每一种旧思潮都是保守的,它可能是文艺复兴。

知乎用户 宁输输 发表

那个啥,其实很多时候甲觉得乙思想保守,其实乙也觉得甲思想偏激。

往往只有其中一方本身不反感另一方的观点的时候,或者随着时间推移,另一方在观察或实践中,发现对方观点确有可取之处,这种前提下才会逐渐选择性接纳对方的思想。

忘记那个问题了吗?“我们为什么很难说服彼此?”

以及,即使是一方认为的 “思想保守” 就一定不好吗?未必啊,也许人家日子过得也挺爽的。

知乎用户 轻狂 124 发表

都说人穷则返本,社会群体的意识也是一样,可如果真的经济崩溃,生活困难,往外看落差极大,那也不会有什么传统思想的盛行。

例如清末民初,或者 78 刚改开的时候,人人都知道这样子下去不行了,老祖宗的东西玩不转了,甭管除旧后要扬什么新,至少除旧肯定成为共识了。

怕就怕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总体来说将成未成,又遇到了阻碍与困难的时刻。

这时候,一方面,我们是有底气了的,放眼看去,也不差别人多少嘛。既然成功了,自然要给成功归因,归因的时候,自然也要找我们独独特殊的地方——不然,怎么能预言我们会继续成功呢?这是人性使然,就跟从前有些老板,会把自己成功归结为做善事佛爷庇佑,归结为从前有人给自己算命,归结为得到过一块玉佩一样… 于是各路传统文化的热潮就来了,毕竟这些才是我们独独与外人不一样的东西嘛。

另一方面,我们又遇到了困难,低垂的果实都已经摘完了,经济快速增长,不用费啥力气就能分口汤喝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在不同国家与不同时期,这展现出不同的面貌,但总之,从前被高速发展掩盖的各种矛盾都开始凸显了。于是大家越发深切的感受到:原来 “现代化” 它也不是个全然的好东西。

这本身结论是没有任何错误的,但与上一点结合,问题就大了。

本来需要靠进一步发展来解决的矛盾,在群众眼中变成了是 “现代化” 的根本错误,看作了是缺少某种传统因素所带来的弊病。大家都看到了现实的问题,但曾经为自己成功错误归因的人们,顺理成章的选择了大开倒车… 于是题主眼中那些仍然有着顽固保守思想的年轻人们就出现了。

其实这些年轻人,根本不觉得自己是保守的,反而觉得自己是革新派,是在呼唤改革的,同样也是在与他们认知中的主流相逆反的… 因为他们从来没接触也不相信曾经的日子,他们只是在反抗成长时期被灌输的那些或对或错的权威观点而已。

巴列维王朝的年轻人们,看到了王权统治的腐败,看到了城乡经济的差距,于是不约而同奔向了阿訇们的怀抱,念起了宣传说天下皆兄弟的 gl 经…

无非是已看了无数遍的循环罢了,只是身在其中,一个循环就是大半辈子。

知乎用户 查无此人 发表

受过高等教育并不一定代表着拥有进步的思想,现在的高等教育更像是培养专业人才,对于思想的改造其实并不重视的,不然凤凰男怎么来的?

同样,年轻也并不意味着一定是进步的,在保守的大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不可能比上一辈进步到哪里去

互联网有其共享的特性,但是接入互联网是需要成本的,这不止是硬件成本,还有学会熟练使用网络搜索、学习、规避信息茧房的时间成本,这不是每个人都能负担得起的(想想山区的儿童),所以发达的网络也不一定代表所有人都可以获得【进步的知识】

大部分人【进步】或是【保守】其实和社会思潮的动态有关,梁启超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

今之恒言,曰‘时代思潮’。其此语最妙于形容。凡文化发展之国,其国民于一时期中,因环境之变化,与夫心理之感召,不期而思想之进路,同趋于一个方向,于是相与呼应汹涌,如潮然。始焉其势甚微,几莫知觉;寝假而涨,而达于满度;过时焉则落,以渐至于衰熄。

**随着冷战后国际共运的退潮,借着批判文化激进主义,“新儒家” 开始抬头,此消彼长之下,我们的社会确实是在趋于保守,**虽然在 49 年后,文化保守主义在我国已经难以立足,但是依旧存在于很多不发达地区,**在一片【复兴传统文化】的浪潮中,很多曾经被宣布为【反 dong】的观点再次复兴起来得到了新的面目,**在中产中,它变成了前一阵的女德班、豫章书院等等,而在下层社会中,它变成了 “仿古”“帝王豪门小说” 甚至最近的 “茶艺照” 等等热潮,如果题主所谓【发达的网络】充斥着这种【热潮】,年轻人中存在顽固保守思想就不足为奇了

你不能一边默许父母对孩子的惩戒权一边反对豫章书院

你不能一边复兴传统一边说年轻人保守

就是这个道理

知乎用户 奈格利奇 发表

查无此人的回答属于书看的不多的结果,新儒家(指八十年代那波,因为历史上至少有三波人都有新儒家的名号)对大陆的影响没那么大,八十年代新儒家发源于港台以及海外华人之中,核心重镇是新加坡——这段出自《后革命时代的中国》,实际上到新儒家也开始没落的时候也没有对大陆有多少影响。

现在女德班所依托的国学热我记得最早也只是 14 年的东西,这个是完全的狗哨政治,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你要觉得这个能代表 “保守”“传统”,那你开心就好。

以前的全民进步无非是流民性的一个表现形式,前三十年人们普遍贫穷,精神方面极度荒芜,在一个吃不饱饭还要跳忠字舞的时代,人们根本没有什么可以保守的东西,所以就只能跟着一起进步。

而 90 年代的进步思潮是农民被剥离出土地,进城被消费主义冲击,人们普遍的迷茫所造成的,人们根本不知道啥是进步,但是只要是城市的都还好的,这段时间的进步,其实是城市碾压过农民所发出的惨叫而已。

所以你不能既反感现在贫富差距大,整天宣传阶级斗争,一方面又觉得当年人都进步,因为当时的进步就是因为当年一批人先富起来带动了进步的时尚。

知乎用户 伦苏 发表

互联网本质是信息共享,它的具体内容仍然来自于群众,来自不同的个体。

人群中既然有保守思想的人,那么出现在网上被人发现也就是很正常的了,因为思想本就诞生于其生存的环境土壤。

但保守思想一定代表落后吗?当然不是。

保守思想是倾向做出和过去相符合的行为逻辑,是想对激进而言的,而非进步而言。就拿性观念举个例子,如果一个地方,长期都是禁欲主义社会,那么性压抑就是保守思想,但如果一个性开放的社会,突然有人宣布从一而终,不得离婚,那么性开放就是保守思想。

我国自 80、90 年代,社会观念向开放的道路野蛮生长几十年后,已经产生了很大的撕裂感。一方面大城市里,男女平等,无彩礼,性自由。另一方面的三四线城市和农村部分地区,还有高额彩礼,男尊女卑等观念。

所以,大城市里一部分人激进分子,可能和小城市的保守分子观念重合,小城市的激进分子和大城市的保守分子更像一些。

那么受到高等教育的人出现你所说的顽固保守思想,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了。

只是和平年代,激进的人相对整体来说,都是少数罢了。

知乎用户 开轩面场圃 发表

之前我回答了这个问题,一定程度上解答了这个问题~

cp26 对穿 jk 走光女孩的评论是否可以算作荡妇羞辱?

实际上题主的感觉我觉得是对的,之前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在大学作演讲时说过一个问题,就是互联网时代实际上是强化了人们的偏见。

我觉得这个说法是有道理的,大数据时代什么都讲究云推算,很多软件都是你看了什么,哪怕是不小心点开的,第二天给你推荐的都是类似内容,这势必造成一个 “人们看的越来越多的都是自己喜欢的,并且是媒体精心包装过后的内容”。

至于说保守的问题,我认为家庭,学校,社会都在不同程度上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正如我在上面连接里写的,中国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到 2000 年初影视文化的审查不像今天这么敏感,所以在没有自媒体的干预下,人们反而可以接受相对 “大尺度” 的内容。

现在影视审查比过去的机动性要强太多,导致一个严肃的问题,就是上面的审查必然带动下面跟着参与审查,最后导致创作者自审,逐渐的失去了多元化和 “大尺度” 的生存空间。

而学校和家庭也扮演着相同的角色,如果一个社会开始倡导回归传统,那么就说明一个问题,就是正负把权力进行了下放,最近日韩相继出台政策,禁止父母体罚少年儿童,这个意思就是虽然你是父母,但孩子作为有一个独立人格和权益的人,你也不能随便的以教育为名行伤害之实。

这在中国现在我并不认为有实施的条件,因为许多人默认了父母有权对子女进行处置,哪怕是暴力的。很多人在看到父母虐待儿童新闻时义愤填膺,但是最后却很少有人质疑,是谁给了这些父母随意体罚孩子的权力?

权力下放导致的结果必然是层层盘剥,而最应该得到保护和重视的未成年人却因为缺乏相关的保护机制,而暴露在父母的威胁之中。我个人认为保守一定程度上也源于对强权的依赖,不能反抗,不敢反抗,当受到伤害时则寄希望于更有力的强权对伤害自己的人作出处罚,反之,如果强权打压了自己不喜欢的人,则喜闻乐见!

学校也是一样,我们不鼓励学生质疑,探索,而鼓励灌输,在两个极端之间反复横跳,有那么二十年,教师是高危职业,但他们的高危其实不是源于学生对他们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的质疑,而是一旦说的话做的事触碰了什么看不见的高压线,整个人的生命安全会遭到狐狸背后老虎的严重威胁。所以让他们不敢说话,不能说话。而反对老师的学生并非是因为自己的力量而驳倒了老师,只不过恰巧他们站在了更强力的权力背后。

除此之外,在应试教育下,灌输是最简单的教学方式,同时也是最简单的洗脑方式,我说的都是对的,你听着就行,那么学生不反思,不质疑,久而久之也就不能接受来自于其他方面的质疑,谁质疑谁别有用心。

大则集体主义,小则少数人掌握最终解释权。

这也是现在最令我担忧的一点,在上述教育氛围下,很多人不由自主的选择了加速集体,从众,错了反正也不是我一个人的错,而从众必然导致人们为了加入集体不得不自行隐藏磨灭被称之为个性的东西。做事之前先看整个社会和身边人的反应,有人做了在跟上。

而小则少数人掌握最终解释权则屡见不鲜,最典型的最近发生的例子就是 “上海漫展 JK 事件” 我们姑且不论指责趴地上女生的那个人是不是想炒作,就算她是真心的喜欢 JK,她那么做的目的无外乎是通过踩其他人,维护她臆想中 JK 的样子。

“我觉得 JK 是什么样子,就必须是什么样子”JK 本身是日本初高中生的工作服,校服,在中国根本就没有学校采用,不管你怎么解释,多么热爱,你本身是 COS,对方也是 COS,COS 又没要硬性指标,你怎么能说对方就是给 COS 抹黑呢?但是,如果我是权威,我就可以垄断解释权,我就可以让你进不来这个圈子,小圈子里少数所谓大佬,往往会成为一个合格毒材者,所有人想加入或者想呆在这个圈子里,就必须按照大佬的想法去做。

而且,最新的调查显示,含大专在内的全国大学或以上学历者只有 9% 不到,保守是一种安全态,随大流,听家长的,听老师的,听正负的,听圈内大佬的,我只负责听话,错了我也没责任,而保守思想不光让人不再去追逐自由,更重要的是在保守氛围下成长的人大概率会随着年龄增长,身份变化,有样学样先辈的样子…..

所以网路不会让人更加开放,加入集体并不会让人变得更有安全感,要想让整个社会的风气变得多样化,最好的办法就是打破来自社会、学校和家庭的种种垄断,保障个人的种种权益,让各种声音都进来,让各种人凭本事在规则下竞争交流… 做不到这些,一代代的,只能周而复始,如此反复!

知乎用户 冯不悔 发表

我是一只井底之蛙,有一天我学会了用互联网。

我原本来通过互联网了解这个世界,我认识了很多不同种类品种的青蛙,大家说话都好听。

有一天大家开始思索到底这个世界是不是井口那么大?

通过我们激烈的辩论得出一个结论这个世界真的只有井口那么大。。

知乎用户 小糖糖 发表

提前五年知道丧尸会爆发,而身边有 100000 亿你会怎么做?

有哪些 les 小姐姐愿意分享自己的爱情故事捏?

cp26 对穿 jk 走光女孩的评论是否可以算作荡妇羞辱?

我初二女儿因为我把她攒了两年买的电脑卖了,拒绝和我交流怎么办?

被富二代男友撕退网,换头成白富美再圈钱,她手段好高!

初一升初二的暑假如何弯道超车(求写的详细一点,谢谢。)?

————————————————————————————————

墨者不绝——在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屠刀下维护” 没有信仰 “的自由

如何理解「存在纯属偶然,人生全无意义」?

为什么要在我们与世界之间树起高墙?

法国人真的很懂浪漫吗,或者谈一下您对法国人或者巴黎的印象?

有没有什么自然科学理论瞬间击中你以至于改变了你的价值观?

有哪些是欧美人普及的拉丁语句子,而我们却不熟悉的?

为什么聪明人有时会犯傻?理智和智商到底有没有关系?
这是我随手摘录的,现在和 2015 年知乎推送给我的问题。

一般来说,受教育程度越高,社会阅历越丰富,往往越开放。我经常在沪宁、京沪线出差。经常差旅的人,往往在车上的 “行为” 很简单,要么补觉,要么看书、写稿子。而偶尔坐这条线的,可以把 1 个半小时的沪宁之旅,变成人生大戏。从喝饮料,吃小吃,吃准正餐,到餐后水果,最后一堆堆垃圾,到上海下。更进一步,出国 7 天游,都是马上受不了什么这个饮食,那个饮食。拜托,出国饮食再差,总比出国者几十年前饥饿时期的饮食要好吧。当年那么饥饿,都忍忍过了,怎么就出国七天,就仿佛慈禧巡游一般呢?最后非要榨菜+方便面,或者当地找中餐馆。不都是说中华民族吃苦耐劳的吗?怎么七天游,就如此不堪呢?

因为读书少,所以觉得,这个世界就是这样的。判断标准单一,行为模式单一,人生方式也单一。他们不是真的顽固保守,他们只是浅薄无知罢了。他们找不到其他可以讨论、遵守的内心原则,于是只能把干瘪瘪的有限几条,作为自己自尊最后的风火墙,抵挡可以瞬间攻陷他们的各种外界思潮。

思考是一件痛苦的事,要反思,要否定。有多少人有勇气去否定自己呢?很难很难,一个六十岁的人,也许可以说我 20 岁的时候发现自己错了,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已经 40 年了。一个 20 岁的人,要他否定自己,让自己从零开始,他怎么肯啊。年少气盛,恨不得全世界就他是对的。

网络再发达,对很多人来说,不过是聊天、看视频、听音乐、购物。

知乎用户 无拘上人 发表

也许在你问出这个问题的同时,对方也正在想 “为什么会有这么偏激急躁的人”。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活法,何必将自己的三观强加于他人身上呢?只要活的开心就够了嘛。

知乎用户 张伟​ 发表

这源自五四运动以来孔家店几次的死灰复燃。儒家的核心思想就是崇古,宣扬克己复礼,将古代描绘成天堂,把古人描绘成圣贤,而你现在所处的时代是礼乐崩坏。从教育阶段就告诉你祖先多厉害,他们医术高明,文功武德。他们全知全能,完美到不可质疑。同样也会告诉你古代的疆域有多宽广,万邦来朝,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而你的人生最高价值的体现就是实现复兴。如果你只是一个废柴,没关系,这里有迪士尼规模的娱乐造梦小说和肥皂剧带你穿越回古代。

至于外来文化,都是礼乐崩坏的源头。所以对于顽固守旧思想保守的人来说,他在继承和维护某种必须世代不变的传统,这是通往理想国的充分必要条件。

知乎用户 一个妮可厨 发表

说明我国真正的要迈入现代化了。

18 到 19 世纪那会,英国很多小说也有清教徒伦理的倾向。那恰恰是现代化的成果。

不太懂那些优越感怎么来的。什么叫因为他们能上网了?意思上网还是一件需要准入的事情了?

如果这种事情能让某些人不痛快,那我是希望能让他们越不痛快越好。

知乎用户 白非非白 发表

不知道题主所说的顽固保守思想是什么意思。

我就当按部就班工作和生活理解了。

网络发达,但大多数人都用网络进行来娱乐。

所以网络发达,导向了,娱乐发达……

娱乐发达与思想顽固保守,嗯,没有任何逻辑关系。

所以,网络发达,与顽固保守思想没有任何关系。

而且,不管在什么年代,按部就班工作生活都是稳定的、可预测的。

你说的那种开放,其实也是一种有规律的思想开放的生活。

总而言之,很有规律。

所以,综上,只有各种各样的年轻人,没有题主所说的那种年轻人。

知乎用户 Van 静石 发表

顽固保守有很多种,有好的,有坏的,有不好不坏的。

不好不坏的意思是,对一些人是好的,但对另一些人是坏的。

比如有人安土重迁,有人喜欢到处闯闯。

前者被后者称为保守,后者被前者称为孟浪。

比如一个年轻人,上完大学,就想回自己小县城,买房结婚,是不是很符合题目描述。

可人家晚上抱着媳妇看电视的保守,比你在十平米出租屋里熬夜玩手机刷网络信息就差吗?

幸福而充实的人,其实没那么喜欢刷网页。

有些人思想保守,结婚前连手都不牵,这样的人但凡出现在电视剧或小说里的,大部分都是被嘲笑的配角。

但同样,也有很多人,还没毕业就堕过四五回胎了。

开放的人群里,聪明的可以占不聪明人的便宜,但也会吃更聪明人的亏,但保守的人甚少吃亏。

骗子少的时候,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骗子多的时候,越谨慎越能立于不败之地。

当然还有一些问题,比如

该不该支持同性恋结婚合法化,

该不该允许早恋,

该不该支持丁克,

该不该生二胎,

穿 jk 参加漫展该不该支持,

与黑人结婚该不该祝福 ,

应不应该反对彩礼,

青少年玩游戏应不应该反对,

中医能不能信,

是不是不能喝冷水,

结婚后女性能不能独自去夜店,

结婚后家里的钱财是不是要女性管,

是否要做婚前财务审查,

女儿去做人体模特是不是可以允许,

儿子去学护士是不是要支持,

安乐死法是不是要通过,

朋友吸大麻要不要举报,

父亲要卖房创业要不要支持,

父母要离婚该不该反对,

疫情来了,要隔离还是放松开 party,

领导做错了事是否该当众指出来,

去餐馆吃饭要不要打包,

出门逛街男生拒绝为女生拎包,要不要分手

超前消费该支持还是反对,

为爱豆打榜是错的吗?

大学不想读去辍学创业是否要鼓励,

……

哪些开放,哪些保守,你的保守可能是别人眼中的开放,而你的开放,在别人眼中可能是保守。

承认吧,每个人必然是既有开放又有保守的一面,保守的好处是能保住既有的状态,而开放的好处是可能有机遇,但同时也有风险。

保守既可能是因为太笨傻人有傻福,也有可能是明确风险,避免了损失,当然也有可能是被变化的局势淘汰,啥好处都没赶上。

开放既可能是胆大心细,住了机遇,也有可能是因为运气站在了风口上,当然也有可能因为孟浪和不谨慎,输到内裤都没了。

网络上的年轻人,大多处于一种自以为很懂,但其实只懂了皮毛的状态,加上现在坏人又多,开放未必是十足的好事。

[

激荡三十年:中国企业 1978—2008(十年典藏版)(全 2 册

京东

¥ 69.60

去购买​

](https://union-click.jd.com/jdc?e=jdext-1273039299035406336-0&p=AyIGZRNfEwERB1MSXiUCGwBSH18SARIFVysfSlpMWGVCHlBDUAxLBQNQVk4YDk5ER1xOGVUSXBIGFgBWG1kXHUtCCUZrTnsXHTdtGhVhenE3YFxzdXddAmkcUw4eN1USWxcKEwZVHFglAhMGVR9eFgEUBmUrWxAyU2lQGF4SACIGZRtfHQURD1IYWBQLFgBlG1MRMsSpwc7TqtuiooOx9cCPotLcsI%2BrhCI3ZRhrTldGThAHWxYEEAZXE1gdChMFUR5aEgAQAEkaaxUDEwddHV8RCxVpVHVbHQEbA1ESXRYFIgdlGGtLbBNUVRNcQFEQaQ9OCFBZWk4IdV8UBhEEVBJbJQATBlcZ)

知乎用户 陈道生 发表

因为首先大多数年轻人都是普通人,而一个不关心政治的普通人的思想在进步主义者看来很 “保守”,这很正常。

其次,这说明题主您的家长制欲望很强,连别人怎么想都要伸手管一下。这和传教士的思维很像了——看到天下有那么多人思想和自己不一致就不舒服,给他们扣上各种帽子,比如 “保守”(进步和保守的定义权也在他自己手里)。我建议您还是认真过好自己的日子,而不要整天操心别人的思想。

知乎用户 加贺改二戊 发表

不,是保守的人学会上网了。

知乎用户 海风 发表

一个角度,不全面。

现在社交媒体和视频网站普遍采用的机器学习和智能算法太厉害了,孜孜不倦地观察你在网络上的一举一动。它知道把什么样的故事和观点放在你面前,你就会阅读观看并分享它们,一方面,这是一种贴心的服务,你会一直看到自己似乎会喜欢看的那一类文章和视频,完美契合你的价值观与世界观。另一方面,这会妨碍你遇到和自己不一样的观点,直到完全接收不到,最终的结果便是两极分化,“保守”的愈加 “保守”,“进步” 的愈加“进步”,最终双方似乎是生活在两个世界的人,互相仇恨与谩骂,这不是只在中国存在的问题,在美国也一样,同样的社交网站,给左派与右派推送的东西完全不同,左派看到的内容里特朗普是一个想对有色人种实施种族灭绝的俄罗斯间谍,右派看到的是奥巴马是穆斯林,民主党制造 fake news 挑动内乱。于是乎,左右派间的隔阂与仇恨逐年加深,双方各说各话,都觉得对方完全不可理喻。大数据分析公司 Cambridge Analytica 就曾从 fb 上大量搜集用户数据为特朗普投放特定政治广告,影响了 16 年大选的结果,足可见这种手段的厉害。

知乎用户 全南战车道大赛组 发表

举几个非常个体的例子,都是我身边比较熟悉的人,个人感觉这几位的形象比较典型。当然了,这个回答仅供参考,希望能浅薄地探讨年轻人思想形成的环境,不具备任何统计意义。

A:父母央企中层,因为是施工单位对孩子管教非常之松(主要是没有时间),但在性这方面比较保守,时常试图拆散他和女朋友,仅仅因为他俩是中学 “早恋” 确定关系,因此即使现在大学都快毕业了还是耿耿于怀。出于逆反心理这哥们对各路进步思潮非常欢迎,甚至自己申请了一个 LGBT 权益保护的课题亲自实践(比我这种嘴炮支持的强多了)。当然,其父母把知识分子的修养和学习能力也传授给了他,对其有能力理解、接受和传播思想很有帮助。

B:贫困地区农民家庭,他是我见过的第一个把大学过成高三的人,人是挺好,但是腐化堕落这一项还得靠我亲自传道授业,比较木讷呆板,衣服日常脏的要命。这哥们在学习之外的生活十分经验主义,差不多算是被 “规训” 成现在的模样。除了政府应该多补贴小农以外不存在任何政治信念,日常求神拜佛的理由是 “我家长辈都信佛”,见不得包括抖音小姐姐在内任何“有伤风化” 的服装(甚至包括紧身裤和古希腊神像),认为女理想性就应该是传统贤内助的形象,认同二十四孝之类的东西,因为当地建设精神文明,要求中学天天教这些,但是在我天天发表反动言论的影响下也有所转变。

C:经济发达地区某县富商千金(当然按照逼乎标准也就是平均水平),肤白貌美大长腿,你乎宅男女神标准,成长环境优渥,琴棋书画一半精通,言谈举止落落大方,是一个就读名牌大学,爱好文学的二次元少女。虽然有精英主义倾向,但是富有同情心,不存在对下层的歧视,对大多数试图改善社会问题的变革持支持态度(可能是没有继承家产,对税收不敏感吧),对我来说和她探讨文学问题是最享受的,不仅有自己独到见解,而且能跳脱出传统的道德批判,和她谈金瓶梅、渡边淳一甚至索多玛里的性描写都完全没有问题

D:某西南地区大城市郊区青年,家长较为溺爱,家庭背景不知,但看行头家境似乎不错。平时无任何社会观点,不了解任何一种主义,不理解任何群体事件(HK 事件时甚至问我 “HK 那么有钱为啥要闹啊”)平时热衷于抖音外放看美女直播,但却秉持着别人家的穿少点,自己家的最好穿黑袍的理念(当然能不能找着女朋友是另一回事了)同时对性侵受害者及其刻薄,谈到此类话题时日常编段子嘲讽受害女性愚蠢,不检点

E:家里是某富裕县城餐饮个体户,也不存在政治观点,自然也无所谓开放保守,仗着脸帅嘴甜泡了不少小姑娘,单纯喜欢美女,在女性地位和性观念上观点极为佛系,以能找到女朋友为先,开放保守也无所谓

F:这位仁兄我是真的忍不住想要吐槽一番,家庭出身是某人口大省三线城市郊区拆迁户,家里一堆姐姐,为了少交罚款甚至还有过继女儿的操作,他是非常认同各种乱七八糟的封建思想的,觉得几个姐姐就应该听父母话放弃继承权,随便上个学嫁出去卖个好价钱完事,认为女性的使命是顺从男人,应该守在家中,别出去和男孩子抢工作机会,虽然天天对着各位日本老师活塞运动,但是居然觉得女性就应该裹起来,不然 “有伤风化”,是“白左女权” 的行为,平时不看书(除了心灵鸡汤、成功学和货币战争一类),但却认识到一切外国来的观念都是“犹太人为了控制世界编出来的白左思想”,无脑站政府和资本家立场,鄙视包括罢工在内一切维权行为和群众运动(他甚至说过朴正熙没有把罢工的懒狗蛀虫杀光是被圣母洗脑的表现)这是我在现实中碰到最令人瞠目的保守派青年,看起来他和继续者张付、Y.X 两位大湿应该会有不少共同语言

举了上面几个例子,主要是想说明现在年轻人的成长环境千差万别,甚至可以说来自不同的世界,你很难想象一个人是在何种条件影响下形成的思想倾向,在这个日益撕裂的社会中成长起来的年轻人认同任何思想都不奇怪,自然顽固保守的派别也在其中,迎接现实吧╮(╯_╰)╭

知乎用户 paloma 发表

曾经你会因为 cool 而去支持一些你也不知道自己喜不喜欢的东西

现在你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东西 不喜欢什么东西

知乎用户 游走的上勾拳 发表

网络看似发达,

实则不互联,

只是局域。

知乎用户 Eudemonia 发表

很多花里胡哨的玩意儿最大的意义也就是花里胡哨,

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古往今来没怎么变过。

知乎用户 白昼若尽 发表

你得解释解释什么叫顽固保守的思想,否则我只能给顽固保守下一个确定的或褒义或贬义的定义了。

然而,顽固保守的解释权在你那或者所有疑问者哪,这要怎么回答。

非要回答的话,如果顽固保守的人上网,那么他们自然有一席之地可以抱团取暖,如果不上网,那你网络再发达关人家屁事。

知乎用户 过河卒子 发表

@张伟

实名反对张伟的答案

第一:答主既然说了礼崩乐坏之时代,那就回到孔子身处的春秋末期,这是一个社会剧烈震荡和转型的时代,传统的封建宗法制制度正日趋崩溃,周礼已经基本上丧失其应有的社会控制功能,不但周天子失去了原有的权威,“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 而且各大诸侯的权利也纷纷旁落到大夫甚至陪臣的手里,所谓 “陪臣执国命。整个社会已经处于一种无序与混乱的状态。这就是一个社会转型、文化冲突、价值失范与认同危机的时代。

这是当时的社会历史现实,而不是如这位答主所说的 “宣扬……,而你所处的时代是礼崩乐坏。” 请这位答主有最基本的时空观念。

也不是答主所说的外来文化是礼崩乐坏的源头。礼崩乐坏是生产力、经济基础等的变动,在生产关系、上层建筑方面的表现。而且当时中国,文化圈层呈放射状,越中心越先进、正统,我不认为当时四夷之地的文化传播成为礼崩乐坏的源头。

请这位答主树立唯物史观,不要凭空臆想,随意逼逼。

对于这种礼崩乐坏的局面,孔子深感忧虑与不安,他毕生的努力就是为了匡救时弊,重建一个社会的价值与道德秩序。把”无道 “变为” 有道 “社会,而孔子心中理想的” 有道 “社会莫过于西周。在孔子看来,当时社会秩序之所以紊乱不堪,主要原因在于周礼被当时的人们所废弃,要从根本上解决当时的社会危机,最适当的方法就是重新恢复西周时期的礼乐典章制度,” 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但是应当注意,孔子虽然提倡恢复周礼,但也不完全都束缚于西周的古义。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也,虽百世,可知也。——————————《为政》

这位答主估计也看不懂这段话,我给你解释解释。有两个要点,其一是承认周礼是可以损益的,其二是损益是可知的。孔子对于周礼是有扬弃的。

再说克己复礼,就是恢复西周时期的等级名分制度,重建社会秩序,使天下太平,所有人过上好日子。

孔子推崇的西周,主要体现在政治、社会方面,也不是答主所说 “医术高明、文功武德,全知全能”。全知全能的是上帝,我们不信那个,我们信自强不息,这也是儒家一贯提倡的

再说孔子本人,为推行自己的治世之道,周游列国几十载,不成,退而修书教学,开一代私学之先河。儒家也一直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积极参与社会治理,要有所作为、妥妥的行动主义啊。

自强不息、行动起来,入世,这一切不是该答主所说:“如果你是一个废柴,没关系,有迪士尼规模的娱乐造梦和肥皂剧带你穿越回古代。

儒家思想经过上千年的演变,其内涵形式等都在发生变化,哪怕是在孔子的时代,崇古也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我想该答主不应该在对儒家思想不够充分了解的情况下,发表这等言论。

第二:我们看看今日之世界,漂亮国大搞身份政治,教育分层,奶头乐盛行,大肆愚民政策,他们信仰着全知全能的上帝,连口罩都不带。我觉得该答主所描述的现象,更像是西方。五四运动是功大于过的,但是也存在着全盘西化的倾向,是有弊端的。对儒家的批判,是应该的,是必须的,但不是像这位答主一样不明是非、不明道理,大放厥词,令人发笑。

第三:大声喊出来,我们当下最响亮的时代口号之一是什么?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要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创造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中国,我们要创造一个人人都能过上好日子的中国。我们曾经有光荣的历史、骄傲的过去,这是先人留给我们的激励,留给我们的信心。我们深深为这个国家而骄傲着。我的人生最高价值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尽管我只能做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情! 这位答主,咋了,不可以嘛!

第四:终于回归到如今互联网络发达的时代,仍然有顽固保守思想的年轻人。我想说几点我的思考

(1)互联网信息茧房,限制了人们获取多样化的知识、思维、态度、观点。

(2)如今的网络时代并不是真的发达,也有相当部分的年轻人无法参与到网络时代。

(3)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气质、性格,有些人偏保守,我想在这里保守不应该作为一个贬义词。顽固是不好的,但保守至少是中性的。

(4)啊,套用一句名言吧,凡是存在的事物,必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只是另外的人并不能理解。所以,这种问题的争论,或者类似问题的争论都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以后想到再补充

最后 ,辩论的目的是达成共识,但显然,我与这位答主是无法达成共识的。那么我费劲码字的目的就是呈现观点,申明理由,阐述逻辑,表明我反对的态度。也就这样吧 。。

知乎用户 禁与千寻 发表

因为很多人思想开放不是主动寻求而是被这个世界所影响。

他接触这个世界的方式只能依赖网络,离开网络几乎就是与世界隔绝。

他不看报纸不看新闻,接触的人也往往停留在这一亩三分地。

久而久之它也学会了思想开放。

然而这个世界上总有很多人,他是不需要依赖网络的。

你觉得它思想保守,那又如何。

思想保守又不是贬义词,更不是说落后愚昧。

只是人家有人家自己的坚持罢了。

不要因为自己接触了网络就认为自己是与时俱进的人。

仔细想想,现实里,离开网络,你还有多少思想?

你有你自己的思维么?

思想开放和保守,只是不同态度。

没必要觉得人家如何。

知乎用户 河森堡 发表

昨天有一件事在微博上被大家热议,就是另外一个平台的某节目中出现了米开朗基罗的《大卫》,但招致了一些人的批评,批评者认为雕塑展露的裸体不雅,不应该在公开场合展示。

用日常公共道德去批判这种名垂青史的古典美术神作,自然招致了很多人的愤怒和鄙视,大家声讨一番后纷纷表示,如今网上的文化风气是越来越保守了。

我也同意,从实际感观和一些相关学术研究来看,社会风气确实在走向保守,但为什么呢?为什么随着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大家在文化上反而保守了?

对此网上有不少观点,比如互联网的普及让思想僵化的人也有了发声机会,数据算法的定向推送让人们的立场在自我反馈中趋向极端,要不然就是官方机构面对无理取闹的人时没有教育引导,而是一味地迁就妥协等等,很多老师都详细地阐述过,都说的很好,但我以为除了上述诸多因素之外,还有一个原因不能忽视,那就是不同时代的人们经历过迥然相异的历史。

上个世纪 80、90 年代,中国文化界一派红火,那气氛热烈到仿佛是在燃烧,当时上海的新华书店门口,每天都能排出吓人的长队,书店里的玻璃因为人流太多而被挤爆,刚换上新的,第二天又被挤爆。人们去图书馆也要排长队,还要带上食物和水,都是为打持久战做准备。北京在文化上势头更猛,不少年轻人张嘴海明威,闭嘴陀思妥耶夫斯基,相亲时,光说自己的家庭工作条件那还远远不够,俗了,你还得着重显露出宽阔多元的知识文化修养才行,这才是真正的加分项。

对于新鲜的少见的,甚至在当时看来离经叛道的文化事物,人们不仅表现出极大的宽容,还流露出热烈的好奇,年轻人都希望表现出见过世面的牛逼,生怕自己因为在文化思想上流露保守而被认为是少见多怪。

为什么那时候大家对新思想新文化这么狂热,以至于几乎到了歇斯底里的程度?因为之前社会压抑饥渴的太久了。

1978 年以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只能欣赏有限的几部戏剧,看有限品类的书籍,听政治可靠的广播以及根正苗红的音乐,要是在家里偷偷欣赏境外文艺作品被抓了现行,那可是要付出代价的,彼时国内的精神文化世界可谓一片荒凉。

直到改革开放,大家不仅在物理层面得到解放,在精神思想上也终于松绑,那感觉就好像一个人被揪住头发按在水里很久,就当这人快被淹死时,那只手突然消失了,濒临窒息的人必然猛地钻出水面大口大口地喘气。当年人们对文化的疯狂追捧就是对更早之前文化窒息的超量补偿。

改革开放的伟大绝不仅仅是 “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 那么简单,那也是中国的文化生态从一片荒凉中恢复的起点,之后中国社会上集中涌现出的一大批文艺神作正是在这种背景中诞生的。

但是,上述这一切今天很多年轻网民没有切身体会过,他们出生于一个文化资源丰沛的时代,网上和现实中到处都是谙熟人性的专业人士为他们量身打造的精品,这些琳琅满目的内容摆在他们眼前祈求着得到青睐,几十年前这片土地上随处可见的文化窒息他们一秒钟都没体会过。

贫瘠塑造珍视,丰沛带来挥霍,这个东西我看着不爽,那么骂几句或者举报一下,让它消失好了,反正少了这一个还有其他千千万万个,从小到大的生活经历让他们不能理解文化资源的可贵。

然而,这种轻浮和情绪化的挥霍并不只是少数人的习惯,而是形成了风气,“这个东西我不爽,所以它该消失”,但在当下有这个想法的却是千千万万的人,他们每个人不爽的对象又有所不同,于是整个社会的宽容程度就在人们的互相撕扯和践踏中螺旋下行,在保守的道路上冲向一个个新的极端。

我并不知道该如何应对这一切,我也不知道这个趋势还将持续多久,不过多年博物馆的工作经验告诉我,历史钟摆的一个往复有时候就是一代人的一生。

荒凉的土地塑造珍视的人们,

珍视的人们开创丰饶的生活,

丰饶的生活引发挥霍的风气,

挥霍的风气留下荒凉的土地。

知乎用户 kaidi Guo 发表

“顽固保守”,原来这就是现在的自由派小精英对大众主流的认知啊。

那我一个 “傲慢狭隘” 奉还给你。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娱乐和一代人的流行,活在娱乐有限时代抱着 “我们那一代人天天关心的是艺术诗歌家国天下” 的态度认为活在信息爆炸年代从小就看多了低俗垃圾的年轻人 “保守” 才是真的脑子不灵光的顽固。

华农兄弟的视频现在能在年轻人里大火是因为已经没多少人成长过程中需要喂猪杀鸡了,你拿去给你六十多的爷爷奶奶看看你看他们喜欢吗。

你觉得年轻人应该拥抱裸男和诗歌那只是因为你觉得裸男和诗歌代表自由和开放,可在人家眼里裸男和诗歌只有土气和古板根本比不上杀猪来得自由和真诚。

60 写诗,70 弹琴;

80 蹦迪,90 火影;

00 现在看多了声色犬马只不过想搞搞戒律就要被说顽固保守。

那我还觉得在现在整个互联网风气上都在搞黄色擦边球的当下选择所谓的 “保守” 才是新自由新开放呢。

知乎用户 散作满河星 发表

谁能出说说自己有那些 “顽固保守的思想” ,然后 “我们” 就捡起网络里 的石头,就去 砸 他们吧!

知乎用户 太阳石 发表

不是很理解问题。题主好似在说,发达的网络可以消除思想的顽固与保守。同时我也联想起 “信息技术的发展与顽固保守是何种关系” 等命题。但只要略联想如下历史,问题便层出不穷。

1. 东汉发明了造纸术,按理说,造纸术对古人的影响不亚于互联网对今人的影响,可先秦有百家,汉之后如何呢?对比下西方,古腾堡的印刷术对启蒙运动的影响如何?

2. 以信息的传播形式来说,报纸的出现是很重要的,大清的官报跟大英的报纸有什么不同?是否对克服 “顽固保守” 起了一样的作用?

3. 麦克风跟广播的出现,信息的传播变得更便利了,但戈培尔是如何利用的?罗斯福又是如何利用的?是党卫军顽固还是美国大兵更顽固?

网络首先是一种传播手段,是工具,你传播什么,达到什么目的——还是莫谈国事为好。

知乎用户 Ms.Wan 发表

缺少刺激,缺少争论,自我阉割。

网络发达,但我们能接触到的范围也就那么大,不过是圈地养蛊我们本来就是同一性比较高的社会,对 “出圈” 的行为其实容忍度并不高。

《乘风破浪的姐姐》最近很火,最新的一期里,《傲娇》这首歌的歌词都不敢打出来,为什么?

因为审查对这样的歌词非常敏感,一旦你戳中了敏感点,就会触发 “缩圈”,所有在圈子里的人都要自动跑毒。玩过吃鸡的都知道,毒圈只有越缩越小的道理,绝没有可能走回头路,给你开放新的安全区。

想要所有的人苟的足够久,那就要想办法不缩圈,自我限制不去触发缩圈的机关。

爱 真不该
它害你泼妇骂街 不可爱
可怜我 多清白
再美也不至于上断头台
谁怕谁误会
我生来高调 奉劝生人勿扰
女巫盛装狂欢 让嫉妒烧
你的脑 仍在裹小脚
穿得再少
我爸觉得好就好你管不着
放荡是傲娇的一种记号
女巫不发威你真当我病猫

《上瘾》是一个足够勇敢的先锋,但它死的也足够壮烈。

《隐秘的角落》已经是一个足够自控的作品,可它出来后,其他的迷雾小剧场只能遥遥无期。

AO3 已经圈地自萌,但这种荒蛮生长 “无主之地”,只能 404。

不为什么,因为好多人的脑,仍在裹小脚。


更新附赠一条新闻和一个知乎答案:

截至北京时间 8 月 1 日中午 12:00,苹果仅用半天就从中国 App Store 中下架了逾 2.6 万款游戏。苹果早前发布了 “最后通牒”,中国地区游戏 App 需要录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颁发的版号,7 月 31 日进行重新审查,在 7 月 31 日以后,没有提交批准版号的游戏,将在中国大陆的应用商店下架。(财联社)[如何看待 8 月 1 日起,App Store 中国区无版号游戏将全部下架对游戏行业的影响?​www.zhihu.com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05786684/answer/1372943447)

知乎用户 枕水 发表

正是因为网络发达,你才会发现这种有顽固保守思想的年轻人。他们一直都在,只是终于被你们发现了而已。

如果网络不发达,那么能接触到网络的,只能是那些收入在前 10% 的人,而在这些人中间,有充足的时间、精力和知识能够成为网民的年轻人,又少之又少。

这种情况下我们会看到网络上是什么景象呢?你会看到一个相对高素质群体,个个信息量充足,思想开明,思维活跃,彬彬有礼,看得懂英文聊得来时政,动不动国外如何如何。这也是当年互联网刚刚普及时国内论坛的情况,也是知乎没开放注册时的情况。

但这种精英化的现象是危险的,是脱离群众的,是不公平的,沉默的大多数被精英们忽略了,更可怕的是,精英们认为不说话的就是没有思想的,就是应当和自己的思想一致的。

网络发达打破了信息鸿沟,使得民粹的声音也得以传播出去,这意味着沉默的大多数终于有了发表自己观点的机会和权力,这种时候,所谓的以精英自居的人们就忘记了他们整天挂在嘴边的 “不同意但誓死捍卫”,变成了 “不同意并且打倒在地并踩上一万只脚”。

激进和保守,革命和守旧,是两种力量,并非前者就是好的,当激进的力量走的太远,就需要保守的力量来往回拉一下。

保守并非是一个贬义词,革命也并非总是褒义。当你在对琼瑶剧歌颂小三的三观表示认同时,希望在你被戴上绿帽的时候也一样淡定。

知乎用户 猫毛 发表

首先,保守和开明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因此可以在一个人身上同时存在,一个人可以在某个方面非常开明,同时在另一个方面却极为保守。

比如一个大学教授可以在科研上创新不断,却坚持传统甚至或许有些糟粕的风俗习惯;一个小镇青年可以浸泡在人情社会中觉得公务员是世界上最好的工作,但并不妨碍他通过手机接触到最新的流行文化。术业有专攻,得道有早晚。人就和木桶效应里的木桶一样,有长处、有短处;有专精的、有一无所知的;有开放接纳的,有顽固保守的。他可能或被动、或主动地在某个方面异常顽固、落后。常看综艺的人会发现一个现象,电视上的明星们说的流行语、玩的梗,好像永远要比现实中落后一些。即使考虑到拍摄和放送之间的时间差,他们好像也对时下最流行的文化有些不够熟悉。我们能说他们顽固保守吗?不,他们只是没有花时间在这些事情上。任何一样有生命力的、在不更推陈出新的事物,如果不经常在其上投入时间和精力,那必然会在认知上落后于主流。

换个角度来说,保守与否除了与时间投入有关,也与成长背景息息相关。

一个人的三观是身受成长背景所影响的。从小在贫穷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会不可避免地更在乎金钱利益,甚至在他们的眼中硬币的大小都会比常人看着更大(《稀缺》);而一个从小在比较封闭落后的地方长大的孩子、或者跟随爷爷奶奶长大的孩子,也更可能在多种观念上受老人影响而更加保守。诚然,阅读和网络会改变一个人对世界的看法,但三观是如此顽固,以至于人几乎无法完全摆脱旧有的看法和思考方式,在面对新的观点和事物时,第一反应还是先抵触再了解。

从另一个角度而言,顽固保守的想法也可能正是因为网络太过发达。

现在不是二十年前只有电视和报纸的时代,也不是十年前只有微博、贴吧、天涯三家独大的时代,现在是一个信息无比爆炸的时代。每天都有太多的信息流从无数个网站、无数个平台、无数个账号上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的方式冲刷着我们的大脑。因此,再小众、再偏颇的观点和想法,也能在某个地方找到共识。女德有女德的网站、导师、微博话题,国学有国学的贴吧、宣讲、公众号,这些在过去几十年中早已被扫进历史垃圾堆的玩意儿如今乘着信息时代和流量时代的快车死灰复燃、卷土重来,在自己的小圈子中不断洗脑着信徒、招揽着参与者,一旦你中了他的道,你会立刻发现网络上到处都有相似的内容,它们一遍一遍地不断强化着你的观点,让你越来越偏激、越来越固执己见、越来越无法接受不同的想法。

信息孤岛其实不只是数据的孤岛,更是思想的孤岛,人们在自己的小岛上抱团取暖,观点相同的放进来,观点不同的就淹死在海里,而绝不可能有共存的机会。更不用说如今个性化推荐大行其道,你越爱看的内容,就会被越频繁地推送,诚然这是一种非常高效的手段,但同时这也让我们越来越难以接触到新鲜的事物、不同的想法,人们被发达的网络锁在了自己的舒适区当中,彼此相望却固执己见,网络本应连接不同的人,如今却只是把相同的人连在了一起。

知乎用户 龚敏迪 发表

有些人是与他们的既得利益有关,即便受过高等教育,即便年青,也要坚持顽固。有些人是为了阿谀奉承,就像贺电的《平安经》一出,那么多人,甚至作协也要出来当吹鼓手一样。

知乎用户 鬼箭羽 发表

从前我跟你一样也想不通,现在我的观点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网络的发达只是让 “同类”、“同群” 更紧密,也就是说保守的人和保守的人之间会加强交流从而更加团结紧密,而类与类之间、群与群之间的壁垒则会更牢固,这种壁垒很难打破需要很长的时间或者类似新冠疫情这样的重大事件才能动摇。

知乎用户 reydiaz3 发表

全世界都在保守化,这是无法阻挡的趋势

不少人有这样一种逻辑:保守必然是落后的,这是典型的缺乏历史常识。近代欧洲的崛起,与基督教的保守伦理密不可分,而二战后欧洲的衰落,恰恰也伴随着性解放运动和自由主义的滥觞。

知乎用户 覅熬 发表

画圈画圈

“网络发达” “顽固保守” “年轻人”

网络发达所带来的影响是,对我们社会占少数(表新立异)的群体起了放大镜的作用,原本在周边社群里无法找到认同感的群体,可以在网络上再构建一个不受距离所困扰的社群。

对少数来说,可以不必压抑自己的需求,虽然在总人口中占比不高,但经由发达的互联网依旧构成了绝对数字不小的社群。于是开始变得更有力量,同时,更加进去,换句话说 “更加贪婪

他们不再止步于自己小小的社群中互相交流,寻求认同感。想要扩散,渗透,影响更大的社群。

换句话说,想出圈。

为什么想出圈呢?因为他们企望在日常生活的周边社群,享受到网络上那个虚拟社群中一样的认同感。

讲实话,这种事很愚蠢,愚蠢在试图强迫改变他人无害的意愿,同时天真,以为自己在互联网上汇聚的那一碗淡水真的能把大海变得不咸。

有先见之明的小社群领袖,往往倾向于 “圈地自萌”。这样不但保证了自己社群的纯净性,把凑热闹的人隔开,同时保证的稳定性和无害性,让其拥有社群圣地的存在感。TalkOP,I 站,AO3 等等,基本上都是以此为思路进行发展。

这样还有个好处,一旦有什么黑天鹅事件来袭,可以博得舆论的天然好感。

而现在有些社群的领袖….. 怎么说呢…. 真是脑袋盖了帽了。追星的社群先不举例,我们来说别的。

比如纹身,蹦迪,异服,非异性恋。

我知道在题主看来,接受不了,或者不喜欢以上这些的,一定会被题主扣上 “顽固保守” 的“年轻人”的帽子。

但问题就在与,这些圈子里很多人,在明知自己是 “小社群” 的情况下,一味的冲塔,一味的想要出圈,想要普世,想要把 x 旗插满能见到的每一个角落。

可问题就在于,就是有人对纹身反感啊,你去日本泡温泉,中国考公务员,不都会因这个有限制,这其实救反映了这几个国家最大社群的态度了。你非要说,这是行驶对自己身体的自主权,彰显个性,同时充满意义。那有人会说,这是行驶自己思想的自主权,爱咋咋滴,就不接受。你又如何?

蹦迪也是,你觉得年轻人就该浪浪浪,舞舞舞。可有些人就觉得这是吵吵吵,闹闹闹啊?你又如何,拿枪指着人家说你新潮说你酷,说你中国权志龙吗?

异服更不用说了,标榜穿衣自由的一个圈子,天天对着穿着和自己有一点点不同的人骂,出警。不懂得圈地自萌,还对得起自己穿衣自由的前提吗?

再说非异性恋,我知道,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伴侣性别的权利,甚至我更激进,我认为爱是 “One individual falls in love with another individual”。

但你有没有想过,有些人对爱的对象的性别是天生的。可是有些人也是天生对非异性恋有着反感心理,你去争夺平等权利没有错。但让那些反感的人改变他们的天生反感,就是所谓的公平自由了么?

甚至你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如果一个纹身爱好者讨厌 gay,一个 les 讨厌蹦迪。你又怎么办?

哪个人是你语境下的 “顽固保守” 的年轻人呢?

老是无法接受有这种 “顽固保守” 年轻人存在的题主你,是否可以被我称为 “顽固保守” 呢?

知乎用户 躺不烦 发表

这句本身就是错句,什么叫顽固保守思想,一个开放的社会就应该存在不同的表达,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誓死捍卫你保留不同观点的自由。

思想顽固保守,只是对同一事物的不同的看法,没有哪一种可以绝对先进开放的,你能包容别人,才能说明你是先进的。我 75 前,我能接梗,能看得惯一切潮流与潮流,但我不喜欢衣服前后襟不一样长,不喜欢穿膝盖以上的裙子与裤子,不是保守,是身理不允许心理也不习惯。

知乎用户 马卡卡 发表

人天生就是保守派,这个毋庸置疑

一般整个社会中,最好的保守派与自由派的比例是 6:4,这样的社会既不会因为自由派的步子太大扯着蛋,也不会因为保守派太多而没有进步近而内卷

按照概率来说,一般年轻人都是自由派,而老年人倾向于保守;贫穷的人偏向于自由派,富人偏向于保守;有限责任的偏向于自由派,无限责任的偏向于保守派。

为什么年轻人偏向于自由,而老年人偏向于保守呢?其实除了老年人一般是既得利益者,正常情况下都是要稳定现有局势以利于自己继续保持优势以外,还有一点很少被提及,那就是精力下降。

是的,你没看错,精力就是和一个人的政治倾向有关系!

鲁迅先生说过这样一段话

无论从那里来的,只要是食物,壮健者大抵就无需思索,承认是吃的东西。惟有衰病的,却总常想到害胃,伤身,特有许多禁条,许多避忌;还有一大套比较利害而终于不得要领的理由,例如吃固无妨,而不吃尤稳,食之或当有益,然究以不吃为宜云云之类。但这一类人物总要日见其衰弱的,因为他终日战战兢兢,自己先已失了活气了。

其实很大程度就解释了这件事

年轻人精力好面对一个新鲜事物,通常是以积极的心态,很快就能适应了,也就能接受新的事物。而精力不好的人,往往对于新鲜事物非常反感,因为他很难适应,他的精力本来就不多,还要花费在新的事情上面,所以一般就拒绝接受新鲜事物,所以也就显得保守。

如果身边有肠胃不好的朋友,跟他们吃饭的时候,一定深有体会。这也不能吃,那个也不好消化,特别是晚上更是要命,除了小米粥,基本没啥敢吃的了,而精力充沛,非常健康的朋友,恨不得顿顿大鱼大肉,并不是说这些健康的人就一定会是自由派,因为保守和自由形成的原因很复杂,但是大概率会是这样一种对应关系。

思想保守并不是什么坏事,只要不耽误社会进步就行

如果在网上跟自己意见不一样就给对方扣帽子,打压,不让其说话,其实也不算是自由派,听不进去跟自己不一致的言论也是一种保守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谁踹了大衣哥家的门?

2011年,“大衣哥”朱之文参加《星光大道》,一曲《滚滚长江东逝水》火了之后,上了春晚,成了独树一帜的草根明星。然后,商演不断,实现阶层跃迁——从一个年收入不到五千块的农民,成为一个一场演出几十万的有钱人。 出乎很多人意料,他没有离开农村老 …

观察者网为什么较多发布不利于西方的内容?

知乎用户 猫之初性本熊 发表 比起 RT,观察者网那点黑简直是喷水枪, 论舆论战,还是得学毛子, 不过话说回来,别人天天高炮干你, 有个观察者网这种喷水枪也不错了, 至于发布对西方不利的内容,不然呢? 发布对西方有利的内容不就成了 NGO …

如何看待天津 67 岁老人营口道捅杀年轻女子事件?

知乎用户 半妖归田 发表 受害女生身边一直蹲着一位身穿黑色 T 恤的年轻女孩子 我非常钦佩这位女孩子的胆量和对生命的敬畏 听闻黑衣小姑娘是学医的 上前去看有没有抢救的希望 后来她一直伸手阻拦旁人拍照 用衣物和手帮着遮挡受害人 给逝者最后的体 …

被锁10年的残障女性,是底层社会的一个缩影

即便同处于社会最底层,男性和女性的地位仍然悬殊,再底层的男性都可以压迫一个女性。 近日,微博视频创作者“石金水”发布的一则视频引起了热议,“男子锁妻十年还曾弑母”同时上了热搜。 相关视频中,博主“石金水”到广西容县一户人家捐赠衣物,向疑似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