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 “建议专家不要建议”?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尘梦羽 发表

《致越南专家》

如果你觉得别人不好,你就从自己做起,去改变他们。

如果你要建议别人买房,你就帮他们还清三十年房贷;

如果你要建议别人投身制造业,你就去血汗工厂努力工作;

如果你要建议别人不要躺平,你就让他们不用内卷也能活的像人;

如果你要建议别人积极生育,你就想办法降低他们的婚姻和教育成本;

如果你要建议别人成为低需氧人才,你就把自己收入降到低需氧标准;

如果你要建议别人为时代而牺牲,那就先让你的子女成为大棋下必要的代价;

愿越南专家都摆脱仙气,学会向下看,做实在事,说实在话。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而不是自己的生活岁月静好,便自觉高高在上,忍不住对负重前行的别人指指点点。

知乎用户 谁还不曾是只猫 发表

建议杜绝专家 这种称呼。

你是以什么身份建议?是某某大学教授?是某某医院医生?是某某部门部长?

下次建议的时候,把你前缀带上,加黑加粗加重点,这样 群众喷的时候,直接喷你单位,好的建议就夸,垃圾建议就把你单位喷臭。

就一个专家,名字太难记,脸丢了,职称还在,过几年又是一条好专家。

这不行,你建议,你就得负责任的建议。你的单位就是你的第一责任人。

以后有建议,就写:清华大学建议 xxxxx,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建议 xxxxx,南京工商局建议 xxxxx。

你说:诶,我都不是,我就是以个人身份建议的,

这不禁让我想起一个笑话

我走进一家酒吧,里面有三百个醉汉,他们每个人都能就经济问题发表一个小时的看法。

知乎用户 要顺风顺水​ 发表

知乎用户 熊小浣 发表

我国专家严重过剩,建议出口。

知乎用户 当尼采哭泣 发表

我算是看明白了!

大陆专家 = 台湾名嘴!

知乎用户 S10EP69 发表

建议专家实名制建议并列出参考文献

知乎用户 杨十八 发表

恕我直言,这就是网友们不懂事了!

愚以为,“专家” 现在已经不是个职称了,而是一种职业,而提建议就是这种职业的主要工作内容,谁给我饭吃,我就替谁说话。既然都是出来混口饭吃,何必要砸人家饭碗。

什么?

你说提建议可以,但不能瞎吉巴乱提。

这又是你不懂了。

设想一下,你十年寒窗,考完大学毕业又是读博又是考研的,等研究生毕业进入单位你是又拍马屁又拉关系,又考资质又熬资历,你是熬啊熬啊,终于媳妇熬成婆,你成为了被认证的健康方面的专家。

健——康——专——家!

什么概念?

就是说你在健康这方面的认知是权威,是懂王,没人比你更懂健康。

这时候有人慕名而来拜访你,顺便问了你一个问题:“你对现在年轻人的早餐有什么建议?”

你琢磨了,该怎么回答好呢?

其实你想到的建议就是:早餐要吃好,什么鸡蛋、牛奶什么的,补充蛋白质……

但是你能就这么回答么?

你不能!

这些建议谁不知道啊,早就人尽皆知了,你现在可是专家,要说就得说点有营养的,就得说点与众不同的,不然怎么彰显出专家的出众性?不然我这专家不是白当了么?

于是你思来想去,郑重的回答到:“我建议啊,现在的年轻人最好不要空腹吃早餐。”

全场震惊!

专家就是专家,看问题的角度总是那么的新奇,抛开事实不谈的话,这个建议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他将开启新时代年轻人健康饮食的新篇章!

如果大家觉得这个建议好,那是当然的,因为你是专家。如果觉得不好,那也是当然的,因为你是专家。

从建议的角度提建议,大家可以质疑,但你必须建议。

知乎用户 龙宇 发表

我也不废话了

我唯一的建议

建议专家们去组团缅北 30 日游,谁能完完整整的回来就听谁的

各位觉得如何​

知乎用户 梦境之末 发表

专家必须持续高输出建议

马上就会有诸如:

专家建议年轻人要多交社保

专家建议年轻人要多交医保

专家建议年轻人要爱岗敬业

专家建议年轻人要趁早结婚

专家建议年轻人要趁早买房

专家建议年轻人要积极生育

专家建议年轻人要重视教育

专家建议年轻人要忍辱负重

等你们老了,国家也发达了,到那时候你们就享福了。

知乎用户 小小佛的娘 发表

我原来一直奇怪,这些专家也是从建国初的温饱时期过来的,也经历过物资紧缺的痛,却为何现在总有 “何不食肉糜” 的建议。

现在我明白了,不仅人和人的喜怒哀乐不相通,就连大家的苦难与苦难也是不相通的。这些专家只知道饿肚子是什么滋味,却没有体会过 35 岁后工作不保和高房价让人买不起房还居无定所的无奈。

所以,他们总是高高在上给出几个无关他们自己痛痒的 “建议”!因为他们真的不明白年轻人的痛!

知乎用户 一只羊​ 发表

“这大概就是人民日益增长的智商水平和专家落后的胡乱建议之间的矛盾。”

现在所谓的专家到处都是,发表一种观点后就被营销号疯狂带节奏。关键有些言论,短时间内大家并不能知道对错,带给我们的除了焦虑就是焦虑。

我们反感的不是专家建议,而是越来越多的人顶着专家的名号胡乱建议。

还有一些确实是专家,但因未曾深入老百姓的生活,所以总是发布一些不接地气,纸上谈兵的言论。

建议以后的专家在发表建议时,附带单位和职称,并且直接实名。

一来,方便广大网友查证建议出处,根据专家身份进一步考虑对言论的信服程度。

二来,一旦言论有错误,造成的舆论影响请直接问责专家,以此也不会再有冒牌专家出来胡说八道了。

知乎用户 WCD00 发表

知乎用户 有事问彭叔​ 发表

今年这个专家真是爆火了,一口气先后建议了年轻人不要掏空六个钱包去买房,又建议了年轻人不要租房要买房,最后又建议了年轻人在 6 月到 10 月买房比较好。
这个专家一个人就建议了那么多
专家建议了那么多东西,唯独没有跟年轻人说该怎么样赚钱凑到首付。
不用动六个钱包去买房,听着很简单,但实际上做起来,非常难。
假设在上海买套房,一套房随便 600 万,首付就要 180 万,都不用说以后的房贷问题,光这个首付,就足够年轻人喝一壶了。
180 万,就算年轻人毕业起薪是 10 万,以后每年工资上涨 10%,然后这个年轻人不吃不喝十年,依旧攒不下来首付的。
而且这还是建立在房价不涨的情况下,如果按照这个专家的观点,房价还要继续上涨,所以大家要赶紧买房的话,年轻人起薪 10 万的话,工资年涨幅 10%,不靠六个钱包,干到退休,也凑不到首付。

彭叔房产粉丝群第 15 次拉人了,全国各地房产群都有,不卖房纯交流

知乎用户 何来浪漫 发表

所谓的专家就是各利益集团的代表人的喉舌,每次开口都是试探民意和转移矛盾

知乎用户 deemer 发表

说起这个,就必须说到越南的麝香猫怪谈。

据说若干年前,有高校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在越南,不少犯罪分子不约而同地从几个相对薄弱的区域 “打开局面”、攫取 “第一桶金”。

是什么让他们神奇地找准了突破口呢?有关人员表示:

其实,走私者在前期会做一些小范围的试探,派人故意携带一些违反海关规定但性质较轻、处罚尺度灵活的物品,看看各方反应。

最常见的试水品种就是麝香猫。

这玩意学名 “大灵猫”,原本广泛分布于东亚、东南亚、南亚等地。但由于它是麝香的来源,具有很高的商业与医药价值,因而从上世纪 90 年代起数量急剧减少,入选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属于越南海关明令禁止进出口的动物。

但在当时,这个禁令刚刚实施不久,各地在实际执行时的理解不同、处罚尺度不一。因而不法分子从海关的反应、处理、沟通程度等方面,可以看到明显的管理、行动上的差异。

而走私者综合求证后,从中找到薄弱关口,再辅以各种后续手段,确定最终的大规模闯关节点。有人把它形象地称之为:

麝香猫策略。

总的说来,相比于我国传统智慧里的 “投石问路” 或“拨草寻蛇”,越南的 “麝香猫策略” 是一种综合了安全性与有效性、更加具有实操性的草莽手段。这是因为:

“投石问路” 虽然更安全,但往往诈不出对象的真实反应;“拨草寻蛇” 虽然更有效,但容易被蛇咬,安全得不到保障。

正因为具有这样的优点,“麝香猫策略” 的变种在多个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例如专家们抛出来的反智建议。

欢迎参阅原文:

村镇银行取款难问题,现在是什么情况?​mp.weixin.qq.com/s?__biz=Mzg2NjY2NjU3OQ==&mid=2247486507&idx=1&sn=8197abcfa862ac961d201c818dedc79b&chksm=ce461d17f9319401188397ca147d6c500651ec1beaca893792a14392a6feb97dfc7ac0c87fa7&token=707906857&lang=zh_CN#rd

更多内容请访问公众号将军箭(jiangjunjian31)。左走天堂,右走金盆,弓开弦断, 一往无前。本号关注财经与民生,虽是自娱自乐,仍求立足干货!欢迎关注,欢迎转发!

知乎用户 孔涛罗 发表

说明大伙们已经越来越不想听念经了

也代表着大伙们越来越需要切实的解决办法,而不是口惠而实不至

知乎用户 七叔 发表

这两年我发现一个现象,就是那些所谓的专家,提出的意见几乎都是不靠谱的。

无论是号召年轻人进厂工作,还是把自己的房车租出去灵活就业,或者不要掏空六个钱包买房。

这些建议只要一见光,立刻引来无数嘲讽。

大家把有些不敢说的话,全部发泄到这些专家头上,稻草人的作用倒是发挥得淋漓尽致。

给人一种感觉,这些何不食肉糜的专家似乎和社会的现实脱离太久了,给人一种严重的割裂感。

但有趣的是,他们从表面上看,依然是一些德高望重的成功人士。

这种严重的反差,不禁让人怀疑,到底是他们的屁股不够端正,还是真的水平有限?

其实吧,这些人的成功固然有自己的水平,但更重要的是,正好踩着改革开放的红利,以及社会的高速发展。

所以,他们把自己的成功经验完全建立在自己的社会阅历上,而对于当今社会的现状,他们更多地看数据,做一个客观理性的判断。

比如说人口问题,实在是太典型了。

很多专家都站在高层管理者的视角,给出各种建议,希望年轻人多生多育。

他们之所以给出这样的结论,是因为过去这 30 年的发展,我们发家致富的根本不是靠科技,不是靠变异,靠的就是人口红利。

房地产也是人口红利的一种表达方式。

30 年来一直如此,你说一个人有几个 30 年?

所以在他们认知里就会有一个根深蒂固的概念,想赚钱,就是人口红利。

甚至现在很多地方政府,还是没有摆脱这样的观念。

一旦这样的观念固定化,就会推导出一个结论,现在人口大跌是不对的,我们一定要把人口数量补上来,然后继续靠这个赚钱。

于是,年轻人就不再是具体的人,而是一组数据。

专家们不会亲自体验年轻人的生活环境,不会做到将心比心。

他们只是用一种宏观的概念,一种俯视的眼光,甚至冠上爱国的头衔,再通过一系列的数据得出一个无比正确的结论——多生育可以让我们继续富强。

那么实际情况是怎么样的呢?

实际情况是,这些前辈大概率不知道现在年轻人面对的社会困境。

别说这些处于决策层,已经脱离群众太远的专家,我们甚至可以问问自己的父母,他们知不知道年轻人的处境。

如果不是经常和小辈沟通的父母,可能不知道 996 是什么,35 岁有可能面临失业,灵活就业的人已经超过 2 亿。

他们对贫富差距分化巨大,房价和实际收入的差距,可能体验都不深刻。

而以上这些,恰恰是年轻人最痛的软肋。

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才是年轻人不愿意生育的关键。

但恰恰这一点,是上一代人成功的关键。

在他们眼里,只要你努力,就一定会有回报的,他们可能依然沉浸在多劳多得,按劳分配的老观念中。

你们年轻人为什么不愿意进厂啊?

像你们这样名牌高校出来的本硕学生,在厂里很快就可以崭露头角,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做个管理,不是一二三的事情么。

而且国家还在不断地强调高端制造,这样你们既能学以致用,又可以踏准政策的步调,钱肯定也少不了,简直完美。

于是,他们苦口婆心地劝导年轻人:

我真心希望年轻人进厂,尽管一开始是比较辛苦,没有办公室舒服,但是现在就业困难,大家可以先就业再择业,而且中国的未来一定是制造业的。

可能他们的确是一片好意,但他们不知道的是:

现在的劳动者面临的是严重缺失的劳动保障,加班裁员已经司空见惯。

最重要的是,经过这 30 年的高速发展,企业的管理层早就被 60,70,80 牢牢占据,他们不退休,根本没有上升空间。

这就意味着,年轻人只能在基层拧螺丝。

而且这种工作,对自己的个人发展很难有质的飞跃,按劳分配的观念,早就成为一种传说。

此外,各行各业的资本家们已经牢牢占据了生产资料,企业家们剥削打工人,马云们剥削企业家,一层一层的利润空间被剥离,留给打工人的利润已经微乎其微了。

甚至,一些企业还要用 2 个人干 5 个人的活,发 3 个人的工资,这又进一步加重了社会内卷。

所以这些成功的专家,和当今的年轻人,看似生活在同一社会,实际上他们的认知完全在两个时代。

简单地说,专家和我们生活在不同的美林时钟里:

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市场经济从零发展,完全落在美林时钟的第一象限;

08 年以后的四万亿,无疑把经济推向 “过热”,于是我们来到了第二象限。

而那些在象牙塔里指点春秋的专家们,恰恰是第一第二象限最直接的受益者。

然而,我们现在的经济形势,很有可能已经从 “过热” 往“滞涨”过渡,未来我们甚至还可能面对“衰退”。

身在第三第四象限的我们,却要听从第一第二象限的成功经验,这种严重的对立和割裂,才是我们反感专家的根本原因。

所以,现在很多人提出 “建议专家不要建议”。

我觉得这个建议是正确的,专家的建议并没有太大实际参考价值,因为现在的一切都是他们未曾经历过的。

甚至因为年龄和地位上的优势,他们还没有年轻人了解现实的社会。

因此,最正确的做法,就是把选择权交给年轻人,去理解他们的做法,不要代替他们做决定。

或者把你们已经垄断的社会资源让出来一点,房价降一点下来,不要把年轻人看成一组数据,把他们当人看。

因为只有人才会生育,数据是不会的。

只有这样,年轻人劳动和生育的积极性,才能慢慢展现出来。

啥?你说我又与虎谋皮了?

好吧,我的确是被关傻了,略过略过。

七叔东山再起

知乎用户 Cola 数码 发表

当脱离群众太久了,就不再是一个世界的人了,专家觉得自己说得对,群众觉得专家在放屁,那么问题出在哪?懂得都懂。

知乎用户 root 发表

网友喜欢站在专家发布的言论上找出对错,实际这是不对的。

比如某位专家说,国家鼓励年轻人灵活就业,比如把闲置的房子出租,开车去跑滴滴。这完全不经大脑思考的话,为什么会从一个有超高智商的专家嘴里说出来?

包括近期很多专家发表的奇怪言论

年轻人应该多缴纳社保,晚退休拿的养老金更多

年轻人应该早点买房,早买房早幸福

年轻人应该多生孩子!

为何各种专家能无下限挑战民众底线?

为什么?

因为专家不领民众工资。

最近很热门的漫威话题,为什么漫威能屡屡夹带私货,其实也是一种站队行为,他的态度是在向美国政界证明,我是站在你这边的。

知乎用户 罗生门 发表

读书人的毕生追求: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张载《横渠四句》

对照一下,这些读书人出身的专家到底做到了哪一点?

现在泛滥的专家无非就几种:

要么一切唯上,拍就完事了,睁眼说瞎话。

要么混吃混喝,人云亦云,随波逐流。

要么高高在上脱离群众,神似晋惠帝之问,饿死何不食肉糜之类的,

没收入,为什么不把多余房子租出去的神言论。

要么成为代表的少数利益阶层代言人,为少部分既得利益者的利益奔走呐喊。

所谓人生在世,人各有志,在哪都是混口饭吃,都理解,

当你身为专家,居庙堂之高不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只忧私利。

食民之禄却不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不忠

身居高位却吃里扒外,内外勾结,背叛国家和民族利益——这是不孝

占着专家之位却尸位素餐,占着茅坑不拉屎,还不给别人挪地方,——这是不仁。

更有甚者扯着专家的虎皮,诱骗群众,以谋私利,——这是不义。

古往今来,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徒,凌迟下场不过分吧?

现在只让他们闭嘴,过分吗?

知乎用户 游西松 发表

我懂,就是迅哥儿嘛。

鲁迅曾经说过:”

知乎用户 kyara 柏林 发表

笑得发抖,我觉得这句话就很好玩哈哈哈哈。

这一届年轻人真是我见过活得最自在最洒脱的。

不触犯他人权益的前提下,活出最大自由。

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该是什么就是什么。放下助人情节,尊重他人命运。

有利也有弊吧只能说,这种自由会不会演变成一种冷漠,我也还在看。

知乎用户 随便完美主义 发表

下次列出这种专家之前

先把专家所属 “领域”、“学科成就”、“学术贡献” 先列出来

否则我会以为专家和我一样,是个 “小编” 呢

知乎用户 留声机 发表

无论专家给年轻人什么建议,本质是都是让年轻人多做贡献。

毕竟年轻人的享乐安逸就是社会沉沦腐败,年轻人的奋斗奉献就是专家们的享乐安逸。

年轻人怎么想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专家想让年轻人做什么事情,社会想让年轻人承担什么责任。

知乎用户 赵子臣​ 发表

从我们医学上来看,我们更倾向于相信循证医学——就是那些经过细致设计和研究得出的有科学证据的结论。我们可能在小学就学过「尽信书不如无书」——不管是别人说的、还是书上写的、还是专家或者前辈说的,我们不应该直接去相信,因为从证据的级别来看,如果只是停留在经验级别的观念和意见,它的级别是非常低的(参考下图),只有经过严谨的设计和反复研究得出来的证据才值得我们绝大多数人相信。

那我们该怎么做呢?其实比较简单的方法就是后面跟着问一句「有证据么?」以及「有什么样的证据?」对于很多健康和医学相关的问题,除了教材和指南外,我倒是很喜欢求助于 UpToDate( 无利益相关)

UpToDate 临床顾问

——这是一个我们可以比较容易获得的较新而且更靠谱的证据库,很多「能不能」以及「该怎么做」之类的问题都可以在这里面找到——不过,虽然 UpToDate 有很多科普教育类的内容,但还是偏专业一些了。

另外就是可以考虑听听看

@丁香医生

的科普建议,因为我也会间或给丁香医生提供科普稿件或者审阅内容,我对他们的信任是来自于在供稿和审稿期间所体验到的他们严谨的机制。

知乎用户 杜莱 发表

专家有两种。

一种家养的,一种野生的。

家养的为了吃饭,摇摇尾巴,作作揖当然是必要的。

野生的,对不起堵嘴了你听不到。

有时候家养的不太听话,梗着脖子叫几声,不好好出来表演。那就先堵住嘴,拿鞭子抽啊,抽疼了自然不敢乱叫了。

专家还是得建议的,那是人家吃饭的家伙事儿。

但听不听,怎么听,这就很有学问了。

想把专家的建议完全听懂,专家的归属啦,弦外之音啦,叼盘之困啦,背后属于哪派啦。

你得先把专家研究得比专家自己都清楚,才能全面分析出,他说话的意思。

我想到读史书,光读文字可不行。

你得知道史书是谁写的,他的史料来源是什么,他的阶级立场是什么。史料来源是谁写的,史料来源的阶级立场是什么。史书和史料来源,成书的时代对于所写的时代,是什么态度。史书后面有没有被删改过,有没有代入删改者的时代立场。

有的史书,读错了一千年。得千年后挖出来些竹简墓碑什么的,才能知道史书的真相。

但愿,专家的话不用千年来解读。

知乎用户 茕茕的老团​ 发表

有一天在地狱里,一个美国专家和一个中国专家相遇了。

中国专家问美国专家:“你做了什么才下的地狱?”

美国专家答到:“我在面对社会问题时沉默不语,上帝觉得我没有负起责任,所以下了地狱。” 接着又问中国专家,“你为什么来了地狱?”

“正和你相反,上帝觉得我胡说八道。” 中国专家答到。

知乎用户 静水湖居隐者 发表

这热搜榜的热搜标题不太好,普罗大众多多少少还是愿意相信专家的!普罗大众反对的是什么样的专家?答:只是那些不实事求是、不热忱、不真诚帮助老百姓,反而成为御用文人式的、为虎作伥的专家!

但是,那些赤诚、竭尽心力为老百姓服务的专家越来越少。有鉴于此,老百姓才会说:“建议专家不要建议”!

知乎用户 无力小芮​ 发表

生活中会 “迷信权威” 的人通常 “自我感” 比较弱且大部分时候不愿意“独立思考”,推卸自己生活的责任,底层逻辑是“听专家的去做,结果由专家负责(而不是由我自己负责)”,那些过分听父母、伴侣或者朋友话不愿自己深度思考和做决定的人,也都是同一种逻辑,试图推卸自己人生的责任。

✦ 生活中常有难以识别的 “控制” 行为,类似:

◍ “你必须听我的(我很权威)”

◍ “我觉得你 “应该” 要这样(符合我的意愿)”

◍ “这也是为你好(你只能按照我认可的方式好)”

◍ “我给你建议(在别人并不需要的时候)”

◍ “你真是一个 XX 的人(主观评价)”

◍ “这有什么好生气的(否定你的情绪)”

◍ “你这样可不好!(攻击、打压)” 等等…

当我们想强行和别人建立联系的时候,就会无意识的使用这些 “控制” 逻辑,并且无视他人的拒绝,企图用自己脑补的感受取代他人的真情实感,强迫他人符合自己的期望和意愿,并幻觉这样可以和人建立好的联系,而通常这样 “反向” 的社交方式只会招来厌恶,边界模糊,令人困惑,并不会与人产生真正的联系。

学会深度而又独立的思考,放弃草率的思考,勇敢的承担自己生活的责任,也学会放下控制,真正耐心的看懂他人,尊重他人的意愿,也才能够识别 “控制” 行为,及时的拒绝,勇敢的面对冲突,不去认同。

✦ 不论外界和他人说什么,请忠于事实,忠于自己的真实感受和思考,勇敢承担自己生活的责任,才不会在困境到来时只能怨天尤人。

知乎用户 懒羊羊风衣 发表

专家?朝廷的传话狗太监罢了。

知乎用户 NoName​ 发表

建议专家下次再做建议时,先署上本名、公布所在机构,研究什么领域、研究了多少年、已经发表发表了哪些论文,拿自己的专业背景和成就做背书

既然不要空气炸锅,那应该买哪家品牌的炸锅、电磁炉,也要摆上链接,要专业一点

知乎用户 野兽先辈 发表

对于一些胡乱建议的专家

我只想说

快闭上你那老猪嘴吧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你是你,专家是专家;屁股决定脑袋的问题,立场都不同,你把利益让渡给他人决定?

知乎用户 韩翰 发表

不涉及事件上、下游,甚至一点都不涉及的所谓专家意见,不就是瞎 jb 扯淡吗。

知乎用户 中拓 发表

就,专家建议这个事吧,在我看来只有三种。

一种是自相矛盾的。

比如一半说吃苹果带皮,一半说不带皮的。一半说要尽快买房子,一半说观望的。一半说晨跑好,一半说夜跑好,一半说不跑好的。

一种是只说废话的。

比如,建议年轻人不要加班,建议年轻人不要只是打工,建议不要大量负债买房的,建议低收入者把房子租出去,自己开滴滴的。

废话,这些是我能选择的吗?

一种是言行不一的。

比如总说不建议买房,自己偷偷买的。比如说国内多好多好,家人全部都安排到国外的。

以上这些专家,核心问题是没有很好指导实践,第一个是各有道理没有定论,第二个是很有道理但你没办法操作的,第三个是你根本就不敢相信。

所以建议专家不要建议也就在于此了。你的建议从各种角度来说,指导不了实际,那你说的那些建议,往好了说,只是多提供了一种思路,往坏了说,那跟一阵风有什么区别呢?

知乎用户 呵呵 发表

因为现在的部分专家建议真的是建议 没有丝毫作用可以用来解决问题 何不食肉糜的话题 越来越多 也许就是单单的为了博关注吧。所以这部分专家对于我们来说是不需要的 毕竟除了引出话题 并没有什么其他作用。

知乎用户 光明日报​ 发表

这两日,“建议专家不要建议” 的话题冲上了热搜。事情源起于在近日播出的一档节目上,参与的几位专家针对当前房地产市场态势,提出了几个建议,随后这些建议迅速形成了三个话题——“专家不建议年轻人掏空六个钱包凑首付”“专家称买房比租房划算”“专家称今年 6 到 10 月是购房好时机”,被众多网友热议。

对于这些前后矛盾的专家建议,网友们表示得用魔法才能打败魔法,纷纷戏谑 “建议很好,建议下次不要建议了”,也因此衍生出了“建议专家不要建议” 的新话题。网友的此种反馈正是对互联网上各种各样 “专家建议” 的不满。在过往的诸多社会事件中,总有专家发表不当建议,如 “经济学家建议年轻人别在通勤上花过多时间” 等。此类专家往往被网友指责“何不食肉糜”。

近来,房地产市场消息频出。本周,有媒体报道称,随着今年高校毕业生即将毕业,新增租赁需求增长强劲,将推动市场开启新一轮升温,北京房租继续上涨,租金超过房贷月供。而在今天(5 月 20 日),最新一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显示,与房贷相关的 5 年期以上 LPR 为 4.45%。根据最新利率,按照 50 万元、期限 30 年、等额本息还款估算,平均每月可减少月供支出约 45 元,未来 30 年内共减少利息支出约 1.6 万元。

由上述政策和来自市场的反馈,人们不难得出,当前似已到了购房的一个合适时机,也能够印证 “专家称买房比租房划算” 这样的观点。这样的结论显然不严谨,更经不起推敲。就如最新 5 年期以上的 LPR 利率所带来的优惠,于个人而言只是很小的优惠,并不意味着人人都能受益。但置于全国市场下,这一优惠的利好信号就会被放大,有助于稳定市场信心,直接利好房地产,同时促进消费提升。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不同地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天然差距,人们对于事物的判断会首先基于所处地域实际市场情况得出。此番热议的专家观点实则都是老生常谈,并无任何新鲜内容。一个粗浅的判断是,对绝大多数人而言,能买房就一定不会想去租房。在中国文化语境下,房子是安身立命的根本。只不过现实情形是,并非所有人都买得起房,甚至有一部分人都租不起房,而不得不在通勤上花费更多时间,以换得负担得起的居所。

专家的观点实际没有对错之分,但置于不同地域实际市场环境和不同人群经济实力背景下讨论,这些观点也就没有了对应的价值。这表明了在一些问题上,由于专家观点不具备普遍适用性,除了引起人们的反感,并无更多价值。因而,“建议专家不要建议” 的建议背后,实则是人们期待这些拥有公共关注度的专家,发表一些切合实际的言论,能够影响到政策环境,对改善自己生活有所帮助。

(转载请注明来源 “光明网”,作者 “光明网评论员”)

知乎用户 foolxie 发表

知乎用户 朝廷心腹魏忠贤 发表

Listen to me thank you because of you warm the four seasons Thank you because of you the world becoming beautiful I want to thank you ‍♂ ‍♂ ‍♂because of you love’s always in my heart Thank of you because of you happiness is passing on[赞同][赞同][赞同]

知乎用户 温瞳 Vantal 发表

不懂就问,这帮人和省里的 “吃不起茶叶蛋”“pei 陵榨菜” 有什么区别吗

知乎用户 DT 财经 发表

本篇原创文章源自微信公众号:DT 财经(ID:DTcaijing),作 者 | 金花鼠、编 辑 | 唐也钦、数 据 | 董道力、设 计 | 戚桐珲。

2018 年,有专家提到 “六个钱包” 的概念,意思是年轻夫妻买房,可以拿双方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六个家庭的积蓄来交首付,一时之间在网络上引起热议。

时间来到 2022 年,景晖智库专家胡景晖表示,不建议男女结婚时掏空六个钱包凑首付。相关话题再次冲上热搜。

说建议的也是专家,说不建议的也是专家,这不禁让冲浪多年的年轻人感到困惑:要不,你们俩打一架?

这些年,专家们都提出了哪些建议?我们决定用数据来研究一下。

哪些专家建议,获得了人们的关注?

这届专家,在社交平台上总是与提建议直接挂钩,各路 KOL 似乎把帮助专家上热搜作为绩效考核,每年年终盘点,就是看看谁上的热搜数量最多。

为了找到本届 “最受网友关注的专家建议大奖” 究竟花落谁家,我们查看了微博上与 “专家建议” 有关的话题信息。

从阅读量最高的话题来看,专家们的关注点深入生活各个角落,上至买房生育退休难题,下至吃饭喝水睡觉日常,甚至于洗头、制定新年计划等琐事也覆盖到位,简直比父母还要为我们操心。

其中,建议女性退休年龄延至 55 岁的议题获得最多关注。这些年来,延迟退休的话题一直讨论不休,到底什么时候能退休,作为关乎个人切身利益的话题备受瞩目。

建议晚上 10 点至 11 点睡觉的话题,成为本届 “专家建议大赛” 亚军。这则来自北京朝阳医院呼吸睡眠中心主任郭兮恒的建议,出发点是希望大家为健康着想而早睡。

但打开评论区,留言中充斥着由于客观原因不能早睡的怨气,比如 “不要随便对别人说晚安,可能别人还要加班”。面对难以实现的专家建议,评论区便成为了网友集中泄愤的阵地。

另外,热门建议中还有一些被评为废话文学,比如 “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这样看来,早在 1997 年播出《还珠格格》里,小燕子就有过“渴了当然要喝水,不渴还是可以喝水” 的专家发言。

而面对 “晚饭只吃七分饱”“不建议一天多次洗头” 等老妈子式唠叨,看官们纷纷表示,要严格按照专家建议活着,可真不容易。

专家们都在操心什么事?

虽然专家们常被网友调侃 “家住大海边”,但各个领域的专家对微博热搜的贡献度不尽相同。

我们从若干微博话题中,总结出了专家最关心的 10 大热门主题。来看看,被提炼为话题的 “专家建议” 都有哪些主题?对专家来说,如果你希望自己的建议成功上热搜,可以往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别)。

可以看到,吃饭、喝水作为最贴近普通人生活的话题,也是专家们提建议最多的领域。

在关于 “吃” 的热门话题中,专家们更多是从健康角度出发,提醒大家控制饮食。比如 “青团每次只吃一两个”“每日吃荔枝不宜超过十颗”“吃螃蟹 1 天不超过两只” 等等。不过也不乏 “不要在吃饭和睡前批评孩子”这类让人闪过一丝疑惑的建议。

解决了吃饭问题,再来聊喝水。根据专家们的建议,既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也不要在吃饭时过量饮水,既要保证每天 1.5 升以上饮水量,也要注意单次喝水不超过 50 毫升,最好每天喝 8 杯 200 毫升的水。能把喝水这件事,打点得比打工人开会还细致,也就专家了。

除了日常起居,疫苗、生育、退休、教育、买房等人们普遍关心的社会话题,也是专家们提建议的热门领域。其中既有针对社会发展的提案,比如 “建议保障单身女性生育权”“建议房产税试点”,也有给普通人的提醒,比如 “建议新冠肺炎愈后 3 个月再考虑生育”“建议初中生接种 hpv 疫苗” 等等。

在具有人群针对性的专家建议中,女性和年轻人格外受到关照。不过,年轻人究竟喜不喜欢 “该结婚就结婚”“别晚婚晚育”“不该找钱多事少的工作” 这类长辈口吻的建议,又是另一回事了。

年轻人为什么反感 “专家建议”?

据说,一个没有吐槽过 “专家建议” 的人生是不完整的。

5 月 19 日,针对 #专家称买房比租房划算# #专家称今年 6 到 10 月是购房好时机# #专家不建议年轻人掏空六个钱包凑首付# 三条热门话题,# 建议专家不要建议# 冲上热搜第一。

我们浏览了相关网友评论,发现不少留言已经偏离了买房主题,而是在调侃专家和表达负面情绪。

专家建议自相矛盾,是令年轻人反感的原因之一。

尽管大多数专家都是实名制建议,但热搜词条往往套用 #专家建议 ×××# 的句式,网友们不会特别关注到底是哪个人提出了什么观点,而是将所有专家视为一个整体。

于是,年轻人不满专家们提出截然相反的建议,提出 “建议专家们先自己开个会”“这边建议专家们统一话术,不要自相矛盾”。

另外,部分年轻人也认为,专家不接地气,未曾深入普通老百姓的实际生活,就纸上谈兵地提出各种建议。

去年 12 月, #经济学家建议年轻人别在通勤上花过多时间# 登上热搜第二。评论区的年轻人指出,专家的建议不考虑大城市租房成本、年轻人经济能力等现实情况,将通勤时间等同于个人意愿问题,纷纷反问,住得远难道是自己愿意?

如今, #专家建议买房月供不超过收入一半# 再次登上热门,这对于租房都要花去收入一半的年轻人而言,无异于 “何不食肉糜”。

著名投资家塔勒布提出 “风险共担” 的概念,指的是提议者和执行者承担对称的风险。比如《汉谟拉比法典》中就有这样一条法令,如果建筑师建造的房子倒塌了,导致房屋主人死亡,那么建造房子的建筑师应该被处死。这样就可以说,建筑师与房屋主人有风险共担的关系。

回到现实,很多年轻人会认为,专家生活在精英的世界,与普通人并不存在风险共担的关系。专家可以大胆提出空中楼阁式的建议,因为他们不必对普通人听从建议的后果承担责任。

不过,从 “建议专家不要建议” 的热议来看,越来越多年轻人已经将 “专家建议 ×××” 归入 “站着说话不腰疼” 行列,不将他们的话全部当真,也不因此产生焦虑。

只是,“专家建议 ×××” 逐渐失去权威指导意义的今天,许多曾经有用的指引被剥开祛魅后倒下的今天,社交平台上营销与实用信息无法分辨的今天,真正迷茫的年轻人,还能在哪里寻求参照呢?

(题图来源:《让子弹飞》)

知乎用户 忍者神里 发表

建议将专家出口,让洋鬼子也享受一下洋垃圾

知乎用户 张 C 发表

哪有什么专家呀,凡是不给出论文地址的,都是假的,就发文的编辑自称专家。其实可能高中肄业。

知乎用户 9527 发表

掏空你六个钱包的专家吗?

让生育率暴跌的是专家吗?

政策是谁制定的?不应该向他们建议吗?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建议夹总和营销号不要复读这些八字还没一撇的建议!

知乎用户 陌路人 发表

建议针对专家也出一个影响因子评分系统,根据每个专家的 “专家建议” 被引次数评出专家的分区(Q1-Q4),这样专家也不会随便给出低影响力的“专家建议”。

大伙儿再看到 “专家建议” 也可以先看一看专家的分区,以此确定该专家的可信度,比如要是 Q4 的专家,那他的 “专家建议” 也就图一乐。

![](data:image/svg+xml;utf8,)

知乎用户 安安聊楼市 发表

最近,各种专家建议因频上热搜,引发了很多网友反感,甚至 “建议专家不要建议” 这一话题也以极高的热度登上了热搜,并获得广泛讨论。

有网友表示,“说得很好,下次别再说了”,“建议专家们先打一架”…

为什么这届的网友对专家建言不 “买账” 了?

有网友坦言,道理谁都懂,但这些建议不切实际,解决不了问题,不如不说,“专家” 的身份让人觉得站在制高点上指手画脚,因此才会反感。

诚然,不可否认,这些登上热搜的专家,每个都是各自领域里的大佬。然而,上热搜的往往是只言片语的个人观点,没有上下文背景,且论调往往与现实背道而驰,让专家们的权威性大打折扣。

专家中最具热搜体质的,要属因 “六个钱包” 买房论调走红的经济学家樊纲。近年来,他曾在多个场合为当年的言论澄清,但每次澄清,都变得 “越描越黑”,又讲出很多新的听上去“离谱” 的观点。

比如前段时间的 “建议年轻人婚前未必要买房”,引起网友一片反驳。当时的原话是这样的:

“你如果有六个人、六个钱包帮你买房子,你买就买了对吧?有人说你是在鼓励啃老,我这不是鼓动啃老,我说的就是你们现在买不起房子了,因为房价这么高,特别是大城市。那为什么不赞成年轻人很早就买房子呢?世界上那么多国家,包括那些发达国家,那些年轻人,都不是说结婚之前就买房子,都是自己要打拼,要挣钱,结了婚有了孩子那么再换一些大房子,然后真正有条件了再去买房子。为什么我们现在的年轻人,自己没有经济能力买房子,就一肚子抱怨啊?就觉得天下亏待了你了。那句话其实是在批判我们年轻人的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

网友们反驳主要认为这一言论放在现实中根本不成立:如果结婚不买房,丈母娘不同意;不买房影响脱单。

用数据说话来看,据 58 同城、安居客发布的《2021 年单身青年居行报告》显示**,在常住一线和新一线城市的单身青年中,有 17.4% 的人已购房,有 55.5% 的人有购房规划**。在谈及购房的主要原因时,有 54.3% 的单身青年是为了追求稳定居所,而有 20.6% 的单身青年是为了增加脱单的几率

买房为了脱单,调研出来的结论,与网友们的观点一致。

仔细想想,专家的话也有一定道理,房价太高,如果一味追求买房,年轻人压力太大,幸福指数下降。但这更多的是理论层面的合理,并非现实层面。

再往前,还有北大教授姚洋再三劝年轻人不要买房,同样遭网友一致反驳。

“外面租房,那是你的家吗?”
“没有房子就相当于没有户口,这直接过滤了众多学校,因为人家学校的门槛你都到不了”
“我都 35 岁了没媳妇,就是因为没房子”
“有条件为什么不买房,租房为别人还房贷就保值了?”

据 58 同城、安居客发布的《2022 年青年置业报告》显示,参与调研的居住在一线及新一线城市的青年中,有 81.1% 的人在 5 年内有购房计划。其中,在 00 后的青年群体中,有超过六成的青年在 5 年内有购房计划。这说明,大多数想要成家立业的年轻人,还是有 “安家” 梦的。

再往前数,去年 12 月份,经济学家管清友还提出,年轻人不要在通勤上浪费太多时间,建议在公司附近租房。

结果被网友怒怼:我不住公司附近是因为我不想吗?还不是租不起?

**有点让人啼笑皆非,**也难怪有人总结,专家是最擅长 “废话文学” 的群体。

其实每一个引起争议的观点,如果套进当时讲话的情景、结合上下文,专家的观点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但理论上的合理,在现实中也不一定适用。

因此,这些专家们慢慢被网友反感,逐渐失去了公信力。

而那些能与广大网友群体共情,说出一些贴合实际,专业又不失接地气建议的 “专家”,才会得到大家的认可和尊重。

大家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呢?哪些专家的建议,你会认真听取?

知乎用户 幽云 发表

西方媒体是最没有良知的,因为他们只会向民众宣传符合自己价值利益的信息,并且在向大众传播时常常通过名人效应使得那部分受教育程度不高的民众觉得这是正确的,通过经常扭曲事实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对于那部分有学术,有良知的人,西方媒体总是有各种各样的办法来让他们闭嘴。

知乎用户 你的益达 发表

建议专家体验一下底层生活然后被专家建议。

知乎用户 清风无雨 发表

专家会作孽啊

知乎用户 卷毛学姐 发表

由此可说明,专家的建议对老百姓来说多么荒谬

知乎用户 htr hrt 发表

标题是什么

“专家建议”

“专家称:@¥!¥!123”

十个里面有 9 个是自媒体掐头去尾的标题党

点进去一个,甚至连专家的名字都么有。“最近有专家称,每天睡 7 小时比 8 小时更健康”

哪个专家???

不知道….

知乎用户 也许应该换个角度 发表

虚假的网红:只红几个月,只会玩梗,热衷整烂活,节奏大师,逆天言论被无限复读

真正的网红:“专家”,在某领域颇有建树(大嘘),每次发言都震惊世人,(反智)言论传播广泛,互联网还没普及的年代就频繁上热榜(报纸和电视),经久不衰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建议专家实名制。哪个专家提意见就说谁的名字。以后就《专家 xxx 建议什么什么》。别老是挂着专家这个名词,个体代表总体。

知乎用户 小杨别吃了 发表

都是剥削老百姓的阶层出来发声,“狗” 嘴里能吐出象牙?

知乎用户 骆驼 发表

专家反驳:如果你建议别人不要建议,就请你自己首先不要建议。

知乎用户 Risky 发表

专家的生活就不是我们的生活。

人家按职称分房子。我们得掏空六个钱包凑首付。

专家家里的车就是摆设,真用车给所在单位的小车班打个电话就有车,还配司机。

专家一般不用做饭,人家单位里食堂用饭票能十块钱打四菜一汤,两荤两素,主食米面自选。

还有更多懒得列了,有心的评论里补吧。


指着脱离我们生活的专家能给我们什么建议?

所以人家建议自购的住房可以出租,因为人家还有福利房。

所以人家建议私家车可以去跑网约车,因为人家私车本来也是摆着吃土。

所以人家告诉你不要用空气炸锅,因为他不知道上一天班累的跟孙子似的还要给自己弄口吃的,有空气炸锅这种东西能让多少上班族免于油烟困扰。


一个人看似生活在你身边,但你的生活他从未体会过。这就像就业导师教你应该如何面试找工作,但是他自己是毕业后直接服从分配留校一样。

知乎用户 niuniup 发表

建议专家不要建议。如果是十年前,没有人会说这样的话。那些年我关注了不少专家,受益匪浅啊!有些怀念。现在,这些专家都闭关修炼去了,网上一言不发了,这也是一种态度,一切尽在不言中吗。

现在网上活跃的专家,很多都应该加引号的,为了不要误人子弟,确实可以建议专家不要建议了。

知乎用户 天涯剑客 发表

资产阶级的的专家是为资产阶级统治压迫服务的,这些专家比蛆还让人恶心。

你如果觉得党国不好,就去建设党国,

如果你觉得 kmt 腐败,就加入 kmt 去做官,

如果你觉得国民们蠢不堪言,就从你开始做一个中华好国民,

从你开始改变身边的人,而不是攻击一党专制,

抱怨委员长,向美爹弯腰! 你所站立之地,

正是我党国! 你怎样,党国便是如何! 你若光明,党国便不黑暗。

知乎用户 奔驰的死胖子 发表

这是因为疫情被隔离么 红红火火恍恍惚惚

知乎用户 篮球的那四根条​ 发表

今年看过的最靠谱的建议!

知乎用户 玻璃心阳光宅男 发表

看都不想看。只想让他闭嘴。

就好像郭德纲说过的,如果说一个厨师对一个科学家说,我觉得你这火箭不该用燃料,应该用煤炭。但凡这个科学家和厨师理论,这个科学家就输了。

我也想提个建议,下次专家提出建议的时候把自己名字单位带上,哪方面的专家。这样我有疑问也好直接寻找到人解惑。

知乎用户 Baker Corinne 发表

知乎用户 剑君 发表

这个其实有很多层面
1、无良媒体断章取义。
之前都是传统传媒,由于受管制,而且相对而言,准入门槛比较高,可能稍微还好点,再加上分发的渠道不是很多,所以影响不是那么大。现在人人都是自媒体,准入门槛太低了,导致人多了起来,再加上抖音等分享型平台的兴起,都卷的不像样子,现在大多数新闻,只求流量,多出格的话,都敢说,更何况断章取义?

2、社会割裂太严重,尤其是是千人千面的算法
某种程度来说,任何人的区别可能比人和狗的区别更大,你指望狗能理解人的想法,还是人能体量狗的难处?不细说,都懂,总之就是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的教育,其实是很有必要的,这一政策,也造就了很多 95 前相比于 95 后对人际关系潜意识上的更平等

知乎用户 神经蛙 发表

广泛听取意见,必须包括专家的意见,也必须包括非专家的意见,尤其是不同观点的意见。

对意见建议进行理论审查,给出符合理论的观点,以及违背理论的观点。

对符合理论的观点,给予可行性评定。

对于不符合理论的观点,给予反证排除,对于无法排除的,作为可能有创新价值的观点予以保留。

对于意见的采纳,优先选择可行性高的。如果是研发,尝试,则可以选择没有排除的不符合理论的观点,做有限的尝试,看看是否有所突破。通过尝试,可以确定或者排除此观点。

知乎用户 Sean 发表

“专家” 这个词是谁喜欢用呀,如果我是个专家我会发表言论的时候自称专家吗。。

像极了曾经写作文,需要引用名人名言可无奈肚子里什么都没有,只能自己即兴创作:古人云、智者说、佛曰…

无良媒体呀,为什么这种离谱的话题能频上热搜,因为热度大啊!节奏带的飞起,一小撮冤种们一点就着,,,微博看多了,本来过得好好的也觉得所有人都在压榨你,输出焦虑不是一天两天了。。看这个回答下面,知乎也沦陷了。

知乎用户 裁缝 发表

专家指在学术技艺等方面有专门技能或专业知识全面的人;特别精通某一学科或某项技艺的有较高造诣专业人士;还应该是对自己的言行负责,有着行为准则的人,因为你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其他人。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整合建立统一规范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方案(征求意见稿)》提出,各省级政府应按照全国统一的评标专家专业分类标准,整合本省专家资源,组建本地区综合评标专家库。这一规定,引发了政府采购业内专家对组建综合评标专家库的质疑。

在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副教授朱中一看来,建立综合评标专家库能否真正释放改革红利,还未可知。“不同行业和领域专家库设立的法律依据不同,专家库的专业分类不同,而且土地出让和国资转让并没有专家评审的程序,不需要专家库。基于此,我认为建立综合评标专家库的绩效值得怀疑。”

专家库横向 “打包” 大可不必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进一步简政放权,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近年来,一些地方以 “简政放权、统一有序” 为由,认为地方政府及各部门分别设立评标专家库存在行政成本过高、专家资源分散等问题,主张打破部门界限,对本地区评标专家库进行全面整合,实现资源共享。

“这种主张听起来合乎逻辑推断,实则缺乏考究,有些‘想当然’的意味。”一位业内专家指出,当前我国招投标活动的专家库建设确实存在专家资源匮乏、专家不专等问题,但所谓的专家资源 “打包”,不仅自身能否成为“治病良方” 尚有待考究,而且 “打包” 的前提条件和必要性都存在疑问。

在探讨组建综合评标专家库之前,不妨先了解一下 “专家” 的含义。所谓专家,指在学术、工艺、技艺等方面有专门技能或专业全面知识的人,及特别精通某一学科或某项工艺或技艺的有较高造诣的专业人士。通常分为理论型专家、实务型专家和两者兼具型专家。

南京审计学院副院长裴育认为,《征求意见稿》中所指的专家应该囊括各领域、各方面的专家,其中包括土地出让、国有企业产权交易专家。“尽管在实务操作中这两个领域一般不需要专家进行相关评审。” 裴育补充道。

总体看来,评标专家库的大规模建设和应用主要集中在工程建筑和政府采购两大领域,其他行业也有专家库,但专家库规模、应用领域、影响力较小。对工程建筑和政府采购专家库进行专业分类后,记者发现,工程招标的专家主要集中于工程施工、工程中常用建筑材料、设计和监理服务等专业,而政府采购评审专家的范围更广、对象更庞杂,既有人们耳熟能详的计算机、打印机、软件开发、仪器设备等专业,也有人们较少接触的气象、卫星、测绘、环境卫生等专业。两者仅在家具、综合布线和弱电系统、装饰材料等专业上存在重合。

“工程招投标和政府采购货物、服务这两种公共采购所需的专家群体是不一样的。” 朱中一斩钉截铁地指出。

“专家库专家的专业重合度很低,推翻以往的专家库建立体系,重新组建综合专家库的意义何在?” 国际关系学院公共市场与政府采购研究所副所长羌建新向记者反问道。

职能部门如何各司其职

“除专家专业重合度低、整合的绩效性差外,由于各专家库监管职责尚未合并,专家入库、抽取仍无法合并,只会增加机构合作的麻烦。” 朱中一指出。

他的担忧正在现实中上演。

记者在某试点综合评标专家库省份的实施方案中看到,虽然该省试点部门依旧负责监管本部门专家抽取终端的专家抽取及开标、评标过程,但各级发改部门负责抽取终端进行的专家抽取活动。此外,该省各市由发改委设置网络抽取终端,经市发改委授权后可在市建设工程交易中心设置网络抽取终端。

事实上,自 2003 年 2 月原国家发展计划委审议通过《评标专家和评标专家库管理暂行办法》后,国务院各行业主管部门和各级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评标专家库管理的配套办法,并组建了各自的专家库系统,在不同行业、领域和地域指导招标评标专家的选聘、建库、评标、管理工作。如,建设部、交通部、水利部等部委都有各自的专家库及管理办法;商务部在其设立的中国国际招标网上建立了国家、地方两级专家库。2003 年政府采购法实施后,财政部、监察部颁发了《政府采购评审专家管理办法》,规定评审专家应当通过政府采购专家库进行管理。各级财政部门可以根据本地区实际和资源整合要求,统一建立政府采购专家库。

不难看出,由于各部门和地方政府建库单位及管理要求的不同,各评标专家库建立、使用、维护过程均有所不同,具体体现在专家推荐、资格审查、录入、抽取、通知等方面。这些差异,都给专家库的 “大一统” 提出了现实难题。当然,专家库建立后,需要定期维护与管理,以逐年扩大和优化专家库资源,还应加强对专家的绩效评价和监督。而这些原本由各职能单位完成的工作,今后又将由谁主导?

“我反复对《征求意见稿》进行研读,并没有读到任何机构整合的意思。既然只是一个交易平台,不涉及机构整合,更不涉及各部门法定职能的让渡,那么《征求意见稿》的附件《部门重点任务分工表》规定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会同有关部门推进全国综合评标专家库互联共享,就让人颇为费解。” 羌建新表示。

纵向整合让专家职能归位

在天津市政府采购中心主任陈燕平看来,专家资源的整合应该是为了更好的资源共享,节约运营、人力、行政成本,而不应淡化各职能单位的主体地位。

“由于技术特性不同,全国统一专家库应该是从中央到地方纵向的分类建设,而不是横向的打包。” 羌建新指出,纵向整合专家库,能够让专家的职能回归,并有效解决部分地区专家不足的问题。

“目前,评标专家库迫切需要解决的是专家不专、专家资源分散等问题,我们显然不能为打破部门界限而组建综合评标专家库。至于组建综合评标专家库就能解决专家不足、打破招标投标行业垄断和地域封锁,更像是制度设计者‘坐在家里想出来的’。对于一些地区而言,某些领域专家本就不多,即使是整合,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专家指出,组建全国、全省综合性评标专家库后,必将大量产生异地抽取专家评标的现象,而专家车旅费和住宿费的增加,将直接导致评标成本的提高。“不仅如此,专家费应按什么标准支付?不同区域单位劳动时间的收入水平不同,如何权衡由此产生的隐性问题?那些设想颇佳但缺乏整体设计的改革方案,除了需要强有力的推动外,设计者还应该回过头来看看其真正的意义和效果。”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发表

一棒子打死的逻辑

知乎用户 码农吉小星 发表

以后专家建议必须挂单位挂名,否则一律按编造处理

知乎用户 心水之物 发表

专家等于有编制的网友。

他们说话都没啥参考价值,不过是摆在茶余饭后的新时代戏子。

知乎用户 kong sili 发表

下次见到专家说话可多长俩心眼吧,你一没给人出钱,二不能让他出名

平时从你这里好处一点捞不到还要向着你说话,最近好人真的少,怎么突然一下都冒出来了

知乎用户 易易易 发表

因为多年来,专家不断透支他们的公信力,到现在大家都戏称他们为砖家!

为何会这样,这个问题比较难说了,估计也没人搞清楚吧!

再者现在专家给出的许多建议看着就搞笑,有点生活常识的就明白那种建议没法施行,专家基本成了脱离实际的代名词!

最后很多专家变成了谁给钱,就按照谁的意思说,根本不顾及基本的事实。

这几点结合在一起,最后专家几乎成了网友嘴里贬义词,失去了他们曾经的公信力!

知乎用户 八万个馒头 发表

专家如果没有好活可以考虑咬打火机。

知乎用户 陈小萌 发表

专家话 陈奕迅演唱

词:刘祖德

  • 专家的建议 早餐不要悭
  • 一天里面最重要是这个简单习惯
  • 专家的建议 呼吸请你小心
  • 避免吸错了空气的碳 无时和无地
  • 十万样做法像是对 但错我也不知
  • 实在没办法辨别每样看法与构思
  • 有专家会食言 一些却未能辨
  • 谁是对 或会准 或有偏差 有商榷异见
  • 专家话天气转冷 你要你要快快着衫
  • 专家话股市快跌 斩仓斩仓斩仓咪慢
  • 专家话恋爱变淡 你要你要趁势转弯
  • 佢话佢话佢话佢话佢话佢话佢系专家
  • 专家这样说 失恋不算太惨
  • 天天都会悭却很多很多时间
  • 专家这样说 婚姻请你小心
  • 闷透今世每一个早晚 无时和无地
  • 十万样做法像是对 但错我也不知
  • 实在没办法辨别每样看法与构思
  • 有专家会食言 一些却未能辨
  • 谁是对 或会准 或有偏差 有商榷异见
  • 专家话天气转冷 你要你要快快着衫
  • 专家话股市快跌 斩仓斩仓斩仓咪慢
  • 专家话恋爱变淡 你要你要趁势转弯
  • 佢话佢话佢话佢话佢话佢话佢系专家
  • 十万样做法像是对 但错我也不知
  • 实在没办法辨别每样看法与构思
  • 有专家会食言 一些却未能辨
  • 谁是对 或会准 或有偏差 有商榷异见
  • 专家话天气转冷 你要你要快快着衫
  • 专家话股市快跌 斩仓斩仓斩仓咪慢
  • 专家话恋爱变淡 你要你要趁势转弯
  • 佢话佢话佢话佢话佢话佢话佢系专家

侵删

知乎用户 云中 发表

知乎用户 宏民​ 发表

建议专家不要建议了!
你们说得很好,下次别再说了!
这届年轻人为什么反感专家的建议?
其实,这届年轻网友不会盲目相信什么空头的权威,但是他们相信科学,相信实践。
有的专家见到二三十岁的年轻人,总是想给别人提建议,你应该这样,你应该那样。
可是这些专家,你有没有想过,人家二三十岁了,都不认识你,不照样活的好好的。
人类之所以会进步,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年轻人没有听老一辈的话。
专家们,我建议你,如果别人没有问你,不要给别人提建议。

知乎用户 三枝春​ 发表

因为专家是从理性角度看待问题,而大众都是非理性的和不可控的。

人生百态,没有一项观点适合所有人,专家的建议可能只是适合某一群体。

知乎用户 无极 发表

摘自某霉国节目邀请中国嘉宾的语录

听美国人治理国家的建议,就像在听你的狗在叫你如何修你家的 wifi

知乎用户 白桦林 发表

套用一句俗话,站着说话不嫌腰疼。还是贴近现实,不要犯众怒。

知乎用户 白宫卧底川建国 发表

“老人言,巴拉巴拉巴拉”

“等我老了我也瞎基霸乱说”

知乎用户 娃哈哈 发表

因为,

专家的建议,

并不是给韭菜网友们看的,

所谓的 “专家” 只不过是一个发声器罢了。

你细品

知乎用户 红豆 发表

刚在微博看见一个专家呼吁不要用空气炸锅,说是少油不等于健康。空气炸锅会导致什么什么营养流失掉,又会产生什么致癌物~ 评论下基本全是 “建议专家不要建议”。

确实现在一说什么就自称专家之后写一段带着学术词汇的话,呼吁人们不要怎样,要怎样。看的人们眼花缭乱。更可笑的是,通常有人呼吁不要做的事,就有人呼吁这件事可以做。这种舆论导向很容易误导观众。

所以,真想求真就不要听信这些所谓 “专家” 的就好啦

知乎用户 大三番 发表

是什么让专家能上热搜然后被我们听到呢?有没有一种可能,专家不是专业,只是手持 “扩音器”。

知乎用户 余生 发表

我建议专家必须持续高输出建议!

不出意外的话,接下来全网就是:

专家建议年轻人要多交社保
专家建议年轻人要多交医保
专家建议年轻人要爱岗敬业
专家建议年轻人要趁早结婚
专家建议年轻人要趁早买房
专家建议年轻人要积极生育
专家建议年轻人要重视教育
专家建议年轻人要忍辱负重
等你们老了,国家也发达了,到那时候你们就享福了。

就一个专家,名字太难记,脸丢了,职称还在,过几年又是一条好专家。
这不行,你建议,你就得负责任的建议。你的单位就是你的第一责任人。
以后有建议,就写:清华大学建议 xxxxx,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建议 xxxxx,南京工商局建议 xxxxx。
你说:诶,我都不是,我就是以个人身份建议的,
这不禁让我想起一个笑话
我走进一家酒吧,里面有三百个醉汉,他们每个人都能就经济问题发表一个小时的看法。

知乎用户 师葛 发表

专家就是狗拿耗子多管闲事那帮人

知乎用户 安越 发表

专家:我收了人家的钱,入了人家的编,我就要为人家发声

知乎用户 Saphir 发表

建议自然科学 / 人文社科领域的专家不要发表对自身专业领域之外的建议。

知乎用户 言不语 发表

“专家”这个身份落到现在这个田地,责任上 “专家” 占 5 成,无良营销号占 5 成。

知乎用户 洛水无花 发表

怎么说呢,媒体故意把【专家】这一内部千差万别的群体

具化成一个【姓专名家的人】

然后呢,广大爱凑热闹的网民无所谓区分

反正也就是发泄下情绪,跟着骂骂开心一下

但却还真有些人信了,便着实有些吊诡的黑色幽默了

知乎用户 三尺有神明 发表

好奇一个问题。“专家们” 逛不逛某乎?

这里热烈的讨论算不算沸反盈天的民意。

还是说在他们眼里一切都是精选评论下的岁月静好。

知乎用户 lvjjing 发表

“专家” 这两个字就很坑,啥叫专家?

院士?长江学者?杰出青年?TOP10 高校里的博导?是这类人才能成为专家吗?

还特么真不是!

现在,只要有个高级职称,就能叫专家。大学里的副教授,就能被叫专家;企业里的高级工程师、技师,就能被叫专家;职高职中的高级讲师,就能被叫专家。一个普普通通的大学,可能有四分之一甚至更多的教师都符合专家的定义。

你明白吗,“专家” 其实就是这么不值钱。

就这,还是比较正式的对专家的定义。如果把抖音快手这类自媒体、送鸡蛋兜售保健品的养生课堂一起算上,那专家的门槛更是低到吓人,可能一个医院护士,就被称为医学专家,一个中学副课老师,就被称为教育专家,各路 “专家” 加起来,人数只怕能吓死你。

知乎用户 杠精 发表

建议专家下次发表言论的时候按以下格式署名:

xx 省 xx 市 xx 单位 xx 部门 - 姓名,电话,QQ 号,微信微博小红书抖音号。

如果这样以后我觉得世界上就不会有那么多专家了。

知乎用户 qyqy 发表

不看待就行了,专家说专家的,反正我不听,听到了也是左耳进,右耳出。人家也是打卡上班,按时交作业,那么当真干嘛。

知乎用户 李西西 发表

由建议专家不要建议想到

建议专家不要建议是一个好的建议,就连不严肃的喜剧都在调侃,专家说不会地震,结果地震了,专家说不会涨价了,结果涨价的,专家说不会打仗,结果打仗了,如此这般,所谓专家几乎成为了老百姓踩坑的指路明灯,信必踩坑。

各大媒体上所说专家是什么专家呢?经济专家?军事专家?教育专家?还是专家专家?挂羊头卖狗肉已经是社会常态,而你们把这个下限拉的更低了。你们专家的头衔是谁给封的?你说信口开河的底气是谁给的?你们敢不敢为你们的言论负责任?你们代表了国家哪个部门?科研机构哪个研究所?高等学府的哪个专业?一群来历不明,学历不明,专业不明,资格成谜的妖魔鬼怪怎么就堂而皇之的成了专家学者,在各大媒体上大放阙词,忽悠我们可怜的被统治阶级呢?

专家们在说话的时候,是代表了某部门,还是某专业,还是纯粹的信口雌黄,过过个人的嘴瘾呢?不负责任的话醉酒的莽夫都可以吹上三天三夜,要听吹牛逼,侃大山,的哥,居委会大妈,胡同口的混子聊的不比你们来的有趣?你们不是娱乐明星,不是相声演员,不是跳梁小丑,国家,科研单位,高等学府给你们的名号不是让你们胡说八道用的,这些名号固然有荣誉的成份,有价值的成份,更有责任的成份,你们说话,被统治阶级是要听的,现在被统治阶级不听了,不信了,拿你们说的话当笑话,当放屁了,你们心里就没点数吗?

你们是专家,不是扰乱视听的吹鼓手,你们是专家,不是粉饰太平的翰林学士,你们是专家,不是掩饰真相的甩锅侠,你们该是真话 / 实话。良心话,不该是假话,空话,奉承话。你们不能只站对了主义,一点问题都解决不了,太监这个职业已经湮没在历史的长河里了,你们不能硬着头皮取继承吧,中国足球已经那样了,你们也学着脸都不要了吗?

知乎用户 xyPROBLEM9x 发表

毕竟是砖家和叫兽嘛

知乎用户 神焰处刑官​ 发表

显然我们没有接纳专家的建议

所以专家当然也没有接纳我们的建议

都有光明的未来

知乎用户 osiris 发表

连名字都没有,我怎么知道是不是编的。

知乎用户 问君能有几多愁​ 发表

同志们,专家背后是谁?这样一想你还觉得奇怪吗?

知乎用户 郝君​ 发表

说明了砖家也不过是主人的狗,随时可以出卖,从前可都是给下面当替罪羊的角色,现在公开拿出来卖,不禁感慨现状得多糜烂才不惜用这招数?

知乎用户 咪咪咪咪咪咪 发表

为什么每次需要显示 IP 精准展示学历的时候,就只有 “专家建议” 四个字而不是精准说明到底是哪个学校的哪个专业的哪个专家建议的?啊?这个专家为什么没有 IP?

知乎用户 令狐小怂 发表

因为很多专家的建议和之前台湾教授的大陆吃不起茶叶蛋的言论一样可笑、脱离实际。

知乎用户 啊明子 发表

主要原因是近年来大多数砖家说出来的话已经脱离群众,但有没可能,砖家后面还有人让他这么说的?还有一些无良媒体为些许流量不断的引用挑起热议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砖家建议早晨不要空腹饮食

知乎用户 jiangcy 发表

你确定是专家,不是用来投石问路的 “砖家”?

知乎用户 梓非鱼 发表

首先,从阶级立场来看,这些专家没有多少是现在人民立场的,所以他们的发言才会让人民反感。

其次,这些专家究竟是否代表官方观点,人民无法准确判断,从而有可能试探人民对政策的反应,变成了对官方权威的稀释。

最后,专家的建议和解释,应该在政策执行之后,对政策的完善和解读,而不应该是对政策可行性的分析,至少这种分析不应该让所有人参与。

如果所有人都来主持分蛋糕,那只会掉进无政府主义的陷阱,造成社会恐慌和混乱。

这一点上,在经济下行压力下的各种现象,已经得到很多见证。

知乎用户 习安先生 发表

建议专家实名制,地址精确到门牌号

知乎用户 杨戬看世界 发表

建议专家把他女儿送我这来,我好好照顾她

知乎用户 啊普拉普拉​ 发表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知乎用户 Sophia 发表

他们是想把专家两个字改成他们身份证上的名字,谁谁谁谁谁建议,自己被嘲笑而不是一起被嘲笑。

知乎用户 062 特约嘉宾 发表

专家只是喉舌,替人言之不好言

知乎用户 林 a 发表

专家在中国近现代不是好词

知乎用户 狐狸 发表

建议过剩专家素乌克兰指导战局。

知乎用户 坤坤 发表

专家当然能给出好的建议

只是他们不敢

或者不想

知乎用户 失去的遗憾​ 发表

作为专家,我觉得现在得年轻人越来越不懂事了。

我建议:越南实现封闭式管理,特别是重点监管互联网环境和 16-40 岁的年轻人的就业问题、作风问题、思想问题、抖机灵问题。

知乎用户 老张一本正经 发表

《请不要轻易以专家的名义说话》

不知道所谓的专家

到底是真是假

是不是小编瞎编扯谎

为了那一点点的流量

建议我们做这做那

昧着良心说话

请不要带着目的说谎

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

我相信真正的专家

会为大众说话

告诉大家事实的真相

指引大家前进的方向

知乎用户 金璧辉 发表

中国的所谓专家 十个枪毙九个 没一个冤的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如何看待专家称今年 6 到 10 月是购房好时机?

知乎用户 hardy​ 发表 降了!降了!降了! 中介在抖音,朋友圈又是一片欢腾。一个礼拜连续两次降息,力度够大,来势够猛。 确实是一直在救市,也一直救不起来。 现在最主流的就是 “滞涨” 说,啥意思呢? 就是说现在经济不行,按照央妈 4 …

建议专家不要建议,是对常识和人性的呼唤

一、新闻真实程度鉴定局,我第一次听说有这个机构,有这种砖家。 这是我在调查记者宋阳标的公号上听到的一段录音。事件源于这几天的热点新闻———河北行唐县毁青麦事件。 这个砖家打电话给宋阳标,自称是北京,新闻真实程度鉴定机构的专家。 专家告诉他发 …

知乎|希特勒闪击波兰前的全国演讲

“几个月以来,我们都在忍受着折磨。这个折磨在不断加剧,直到我们再也难以承受。” 但泽,过去是,现在仍然是德国的城市。入海通道过去是,现在仍然也是属于德国。这座城市和港口的文化发展归功于德国人民。但泽从我们的国土分离了出去,港口被波兰所强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