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哪敢吃人血馒头?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卓见 SeeDifferently(ID:scribble1123),作者:张卓,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不是坏,是无知”

东航MU5735空难发生第二天,《人物》杂志推了一篇描写空难家属的文章,被一些人骂吃“人血馒头”,群情激愤,有些小圈子吵成了一锅粥,有人说,这叫暴露受害者隐私,有人说这叫消费灾难,总之统统都是媒体有罪论,很快,文章就消失了。

我生气啊,气得我顶着过敏的眼睛,一大早翻出了大学学过的《新闻采访学》,蓝鸿文写的,主编是方汉奇,中国人民大学出版。我倒要看看,是我上学学过的知识扔给了老师,还是专业院校教的已经被时代抛弃了。

教材第360页,写了记者如何报道突发事件采访:第一,要关心形势。第二,反应灵敏,及时投入报道;第三,有紧迫感,要抢在时间前面,多发东西;第四,既要不怕危险,又要保护好自己。

教材第364页写了突发事件报道原则:如实报道,客观报道,积极报道,做好连续报道的准备。

好了,没其他的了。

所以《人物》的报道哪里出了问题?如果按照当下的舆论,那么,约翰赫西那本著名的《广岛》描写了美国往日本投了两颗原子弹后的日本惨况,也是吃人血馒头喽?诺贝尔获奖者阿列克谢耶维奇写《二手时间》也是吃人血馒头了?普利策新闻奖作品集三分之二的文章都是吃人血馒头?2008年,汶川地震那么多报道灾后残酷一面的媒体如《南方周末》《中国青年报》统统都在吃人血馒头喽?

我是觉得挺可笑的,换句话说,没有一家严肃媒体在社会重大议题发生后,存心把自己变成“议题”本身。

气的我一上午没缓过劲,到下午,恍然大悟,骂“人血馒头”的人并不是坏,而是无知。在中国,媒体“消失”太多年了,大部分人根本不知道正常媒体的运转逻辑是啥。

正常情况下,灾难性报道,媒体需要依次提供四个层次的信息:

1. 客观信息,所谓三w,谁?在哪里?怎么了?事态客观进展

2. Why和How?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灾难?是天灾还是人祸?

3. 核心当事人的故事

4. 多角度、专业的,丰富的,有建设性的反思,多来自专业人士

以上按顺序,为一组连续报道,符合大众的心理认知。但当下这样的环境,哪个媒体能做到一板一眼的1、2、3、4……《人物》抢发了3,大众所受到的心理冲击过大,一时情绪激动,可以理解,但一家媒体之所以连夜刊发,我猜是:能早发一天是一天。

倘若我们的公众能明白专业媒体的运行机制,日常就习惯了接受专业媒体的服务,阅读消费专业信息,是否还会对做出类似“吃吃人血馒头”的判断呢?是否在悲愤伤痛之余,会更谨慎评判媒体的价值意义呢?

有时候,轻易下的判断不是因为坏,而是源于无知。

“媒体”离开我们太久了

中国媒体行业的黄金年代是1998年10月,时任总理朱镕基去了一趟《焦点访谈》,从不题词的他,破例为《焦点访谈》写下题词: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

自此,《焦点访谈》《南方周末》《中青年报》等风行全国——在这里读懂中国,绝不含糊。新闻行业也拉开了黄金十年,其背后是大国崛起的玫瑰梦。

水均益、敬一丹等央视记者成为国民级偶像,而后,普利策新闻奖所带来的特稿这种特殊的文体又传入国内,极大丰富了报道的多样性。

昨天,《人物》刊发更偏特稿文体,特稿要求以“人”为核心,着力刻画人的情绪、经历,特稿更像小说,重写法,重情绪,但基于客观事实之上。

世事变迁,随着媒体商业模式的全面崩塌,特稿在中国几乎消亡了,调查报道也是,从收费到免费到流量思维,媒体只剩下“娱乐、宣传、教育“这类功能。

人们误会媒体,也不足为奇。

我之前的同事,现在在某大学新闻系教《媒介经营与管理》,她经常在课上声嘶力竭地喊出:

伟大的新闻需要伟大的商业模式,如果流量是唯一盈利模式,媒体就会流于低俗,课程的本质是教会大家如何用内容赚钱,同时探索流量之外的可能性,维持一个良好健康的产业生态。

喊完,下面的学生一脸茫然,问:抖音不是活得挺好的吗?

没有任何理由背叛你的采访对象

受过专业训练的记者,身在专业的机构,秉持媒体所遵守的价值观,报道时代,在资本、政府、公众间构成一股独立的力量,这是媒体行业自诞生初期就力图构筑的理想蓝图。

记者的首要任务是什么?美国知名的记者盖伊特里斯曾说过:

我还是一个年轻记者的时候,《纽约时报》一个年长的记者就对我说:“我要教你的是,不要用该死的电话。去见人,看着他们的眼睛,要到场。

深入火灾现场,奔赴地震现场,前往战场;如果不行,穷尽各种方式接近核心当事人,聆听他们的声音——这是职业本分。

如果这叫吃“人血馒头”,那记者这个行业,应该以不道德之名立刻关停,越战著名的照片《火从天降》就不该被刊登出来。

这张著名的照片改变了越战历史

没有任何理由背叛你的采访对象。

这是记者接受的另一重要的职业训诫:**倘若被访者不愿意说,绝不强迫,也不偷录;**倘若稿子发表后,强权逼迫记者说出信源,记者绝不能出卖你的信源,“水门事件“就是这样的故事。

所以,一家媒体怎么敢吃人血馒头?这个行业有其职业操守,当个人的虚荣心和他者的生活发生冲突时,记者一定会坚定地站在他者一面,信守承诺,不强人所难,选择能写的,尊重萍水相逢的被访者。

我从来不会对任何一家专业媒体冷嘲热讽,哪怕它现在就是靠软文为生;我也从来不说冠冕堂皇,充斥着理想主义的陈词滥调,什么记者辛苦,钱少事多,写这些东西纯靠理想支撑,大众应该多点理解。

没必要。

这就是一个关乎职业操守和媒体角色价值的讨论——如果记者编造了事实,可以告他;如果媒体篡改了事实,可以告它;如果是不能理解媒体的价值,可深入讨论,不必扩散议题。

如果每次遇到灾难报道,公众还是无法理解媒体的价值,那就喋喋不休,不厌其烦地讲,告诉大家:媒体到底是什么?抖音和微博为什么不能称之为媒体?职业记者的准则和操守是什么?媒体是如何运作的?新闻伦理为什么是建立在新闻实践基础之上的讨论,而不能纯粹脱离新闻实践。

一遍又一遍讲,兴许讲多了,就多一些人愿意去了解了。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这一次,我们的媒体又在羞辱公众的智商了

唉,我现在真的不知道该怎么说我们的媒体好了,一次次在刷新着公众的认知底线,一次次的在羞辱公众的智商。 对此,网友们纷纷表示不可接受,要求媒体给出一个说法来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采访? 这是当时采访的原现场,主持人点名了。 西安本地媒体的记者 …

中国新闻媒体报道质量在下滑吗?原因是什么?

知乎用户 黑白​ 发表 从高处落到地面才叫下滑。 向地下钻井叫做探索新的底限。 知乎用户 戈戈他爸 发表 2003 年 8 月 26 日,《焦点访谈》主持人敬一丹向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汇报:“我们《焦点访谈》1998 年舆论监督的内容在全年节目 …

怀念那时候的媒体记者

丰县“八孩锁链母”事件,官方四次通报,均未能“一锤定音”,四锤落下,四次都遇到强大的质疑而落了个空。 而在此次舆论风暴中,拿胡锡进的话来说,传统媒体“干干净净”,基本没有参与报道,整个舆情始终由网友自发推动。因此有人感慨,这是媒体的集体沦 …

我真不是幕后黑手

春节前,丰县八孩母亲事件网络爆红。丰县两次通报更是火上浇油,引爆舆论。我当即准备出发去丰县。原因有三:1)我单身,无家庭过春节之拖累,可以说走就走。 2)我住南京,在省内,无需核酸之类。 3)我探访村子有丰富经验,村子里的大场面,我见怪不 …

王冰冰的红与黑

王冰冰翻车了。 可在我这心里,王冰冰没有「车」。我认为她就是一个五官端正的女人而已,业务能力不算拔尖。 我吃过见过,挺大岁数了,不至于像「舔狗」一样迷恋她,甚至在媒体、舆论热捧时,反倒有点生理性的反感。 真正认为王冰冰翻车的人,心里是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