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纪轻轻就进入体制内精英部门工作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Heby Jarl 发表

貌似某人 9 月 21 日被挂后修改答案,自称 “纯属虚构”,承认吹牛逼了。9 月 23 日又修改答案删掉被挂部分,羞答答抹掉 “纯属虚构”,表示 “如有雷同,巧合巧合”,装到这个份上,也算是尽心尽力了~

另:部委里,“处长”是最低的领导,所以刚入职的所谓 “高级公务员” 可以歇了。

————————以下为 9 月 21 日原回答————————

看不下去了,挂一个人:

@海阔天枫

,以下是他的回答

知乎用户:年纪轻轻就进入体制内精英部门工作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中央国家机关,新入职几十人,清华北大人大教育背景占 40% 以上,100%985211。10% 博士,90% 硕士,全是党员。平均年龄,28.5 岁。伯克利,伦敦政经,在我们这普普通通。

每年入职几十个人的部委,除了发改委外,就是商务部。(外交部、公安部招人也多,不过学历要求不高,多数职位本科就够了。)然而这两个部位拟录用公示里显示,没有这么多清北人大的,甚至某一年发改委还录用了一三本同学。

平均年龄,28.5 岁。
工作经历,有金融机构精英,高级工程师,nb 律师,来这里工资只剩个零头。

这两条实际上是矛盾的,为什么呢?因为无论是 “金融机构精英,高级工程师,nb 律师”,一般年纪都不会太轻。就拿这里面含金量最低的高级工程师来说吧,24 岁硕士毕业,一年后转正定岗助理工程师,两年的年限到了顺利晋升工程师,三年后才有资格评高级工程师,这样算下来已经是 30 岁了。如果是读了博士,算 27 岁毕业吧,也才定岗工程师而已。除非是博士后,否则不可能直接给高工。

我们领导对我们新人的标准是:5 年内成为本业务领域的顶尖专家,对其他各大领域,都有正确的深入认识,不能说外行话。30 岁入门,35 岁跳槽,年薪百万真的,不是什么特别高的目标。

在体制内,不会有哪个领导主动和你谈跳槽的事,原因你懂的。其实,部委里是有最低服务年限的,一般想走还走不了。之前商务部还有人因为走不了,闹到被开除。为什么,因为核心司局人力非常紧张,工作强度极大,甚至需要借调企业人员协助,某些部位借调人数能达到在编人数三分之一。

如果你了解中央部委繁琐的办事办文办会流程的话,就应该知道,进来经过两年磨练,也才勉强能干活而已。然后再过三年速成(科员主要工作还是事务性的,政策性建议多数由智库提出),你就成了顶尖专家了?至于跳槽后年薪百万,就更呵呵了。国家 xx 局科技装备司司长,跳槽到某电动汽车公司,连一把手都没混上。一行三会的处级以上干部出去,混个百万年薪还是有可能的。发改委就呵呵了。不过,就算是是一行三会,30 岁进来,35 岁也不会是处长以上。进来一年后转正定主任科员,三年后才有资格提副处,还不一定成,你自己算算时间。

工作任务,大处需要纵览全局,细微之处又不可出错。

这话算对了一半,细微之处确实不可出错。但是总揽全局的事,不是小科员能做的,甚至处长都做不到。为什么呢?因为即使是在发改委,下属的司是没有权力对外正式发文的,更别提处了。涉及到全国的事情,一般由发改委牵头,几个司合作,司下属的处做具体工作。在这里面,处长是最小决策者,他的意见都要层层签字,更何况是一科员?

这是真正年轻高级公务员的情怀。

最后吐槽一句,不知道这个 “高级公务员” 是指什么。但是,中央部委国考招人,都是“主任科员及以下”,刚进去撑死了也就是科级干部,还得是一年转正以后。在部委里面,处事最小机构,处长都算兵头将尾,更可况是一主任科员?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本人 top2 高校硕士毕业,现就职于某直辖市市委组织部。

1、无休止地加班,周末加班是家常便饭,且工作强度极大。

2、纪律要求极严,市委组织部内,即使只是科员级别,也至少套用处级领导干部的纪律标准来进行纪律约束。自由受限。

3、受尊重感强。其他单位厅局级领导在态度上对你十分尊重,并希望与你建立良好联系,其他单位的同级别干部对你更是毕恭毕敬。其实自己心里很清楚,这一切不过只是平台赋予的,与个人能力无关,离开了组织部门,你什么也不是。

4、对工作标准的要求极高,对严谨性的要求已接近神经质的程度。周围同事素质高,不管是接触的本单位的组工干部、还是接触其他省的省委组织部同志,都是情商很高、工作精益、吃苦能力极强、纪律意识极强的人。
总之,体验就是,年轻的自己,还有太多需要学习,学习的动力和压力一以贯之。

5、前途的可预期性强。不犯错误,大概率能至少副厅局级以上退休。混的好副厅实职,混得差副厅虚职。

6、心理压力大。由于组织部的工作性质太过敏感、特殊,也经常有人以各种目的接近你、想获得一些利益或信息,所以一直都是以如履薄冰、小心谨慎的状态在工作生活。部里的氛围也是长期严肃、压抑。

7、政府部门藏龙卧虎。由于自己在组织部门,有机会接触各种厅局级以上领导干部,感受就是,政府部门真的是藏龙卧虎,有非常多手腕、能力、情怀、思想兼具的领导干部,他们中的很多人对中国许多社会问题看得极其透彻,甚至比很多专家学者都看得更加透彻,很多所谓的知乎大 V 的观点,在他们眼里就是呵呵。只是由于体制的束缚,不能表露想法或将想法完全付诸实施。我们国家的领导干部,绝不是很多人以为的,都是一群只会拉关系往上爬、只会念稿子、能力有限的人。他们中的很多人,也在隐忍中前行,努力为这个社会奉献力所能及的改良和贡献。

8、对比在体制外动辄年薪数十万的同学,生活确实清贫得多。但内心依然热爱于自己的工作和追求,也被周围组工干部同事那种对党的事业忠诚竭力、无怨无悔的精神所影响和感染着。对自己的工作认同感强。

有些评论里对于大概率能副厅级退休这一条有疑问,在这里统一给大家解释一下哈:
直辖市市委组织部长是副部级,多数副部长是正厅级,部务委员和少数副部长是副厅级,内设处室处长是正处级。(而且一些处长本身已经挂着副巡视员的级别了,即本身已经是副厅级了)
由于组织部干部通常不在本单位里退休,处长当一段时间后基本都能提拔一级外放到别的单位,空出处长位置,所以后面的副处长就能跟进提拔成处长,主任科员跟进提拔成副处长,以此循环。因此最终部里多数人都能至少副厅退休(副巡视员退休或者副厅实职退休),少数混的差的正处退休。

先写这些,想到了继续补充。2017.09

———以下为四年后更新的回答———

距离第一次回答该问题,已经四年多了。四年来,我也一步步得到提拔和重用,目前在同龄清北同学中也算是发展比较突出的。结合自己在直辖市市委组织部工作的经历,我也想给刚步入体制内、或将来立志从政的朋友们提供一些参考建议和感悟感想。其中一些想法可能不完善、不全面、不系统,但只要能给大家一些启发,就足矣。

1、道可道,非常道,体制内的核心能力来源于对实践进行不可言说的提炼。

人类的语言是有边界的,很多东西是无法精准全面地通过语言描述的。体制内的很多细节、很多注意事项,只能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去总结、去把握其中的微妙之处,在变化的情境中进行灵活地应变、持续地微调。通过别人之口传授的经验,终究会有较大的事实折损和信息失真。因此,一定要大量地实践,抓住一切机会,多去经历急难险重任务、多去与不同层级的干部、群众打交道,不断地反思、总结、提炼,逐步形成自己的行为体系和模式,并在成长中不断优化。总而言之,体制内没有 “顿悟”,只能 “渐悟”、“见悟”、“践悟”。

2、要做一个 “有特点”、“有标签” 的干部。

组织部门考察和评价一个干部,领导评价和使用一个干部,经常会用一些关键词,诸如 “对工程项目建设和企业经营比较熟悉”、“有较强的统筹协调能力”、“招商引资招法多、力度大”、“政策理论水平较高”、“思路视野比较开阔” 等等,这些关键词就是你区别于其他干部、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你的“标签”。在全面培养自己办文、办会、办事能力,确保没有明显缺陷和短板的同时,要有意识地发掘并持续培育自己某一项核心素质并与其他同事拉开差距,使得领导一想起你,第一反应就想到这些素质特点。当某些岗位需要某些特定素质时,组织上就能想起并使用你。这时,你就能比别人走得更远。最怕的情况是,组织上说起你,完全没有突出印象,只能含含糊糊的说“这个同志比较老实”“这个同志表现还可以”,那你就必然泯然众人矣了。

3、不要迷信关系,“有为才有位”。

在任何时代、任何社会形态下,都会有不少关系户,这点无须讳言。但在处级以上干部中,完全凭关系上位的人,还是少数。多数处级以上干部的培养选拔使用,是一个人因、事因、势因、制因综合博弈的均衡结果,其中个人的能力和业绩还是占主导地位。原因自然很多,但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党和政府是需要为国家和百姓干实事的,上级领导也是需要出政绩的,如果底下全是一群没能力的关系户,如何撑得起这些事业?所以哪里都需要一大批政治过硬、能力过硬、肩膀过硬的干部来干事创业。只要你有真本事、机遇不算差到极点,总会有你出头的机会,至少下限不会太差,但上限确实有太多不确定性,不好预估。

4、要刻苦钻研公文,从高水平公文中汲取宏观站位、中观理念和微观方法。

体制内需要的能力很多,但我觉得有必要把公文能力单独突出,这绝不是老生常谈。实话实说,体制内的公文,固然有一些 “八股文”的形式和特点,但也蕴含着党政部门最核心的理念思路和方法论。把公文写好了、钻研透了,不仅是锤炼了文字功底,更是培养了工作思路和方法,获得了 “身在兵位、胸为帅谋” 的经历体验。很多官员都是笔杆子出身,这既有笔杆子受到领导器重提拔的因素,也有笔杆子经历本身培养了这些官员的全局观和解决问题思路的因素。

5、要有年轻人的朝气和激情。

年轻人刚进体制内,既要展现成熟和周全的素质,但又不能显得过于圆滑、世故和油腻,否则容易引起领导的反感。要有年轻人应有的朝气、拼劲和热情,甚至可以偶尔表现出个别无伤大雅的 “棱角”,让领导看到你的潜力和活力,同时又要在关键时刻处理得当、稳妥。如何保持这二者的平衡,需要在具体情境中用心把握和体会。

6、要构筑一个丰富的内心世界,帮助你从容地应对起起伏伏。

无论工作再忙,也要在业余时间尽可能大量地阅读,政治、经济、哲学、心理、历史、文学都要读。每一本书都是一个独立的世界,当你心中经历了林林总总的世界时,你就会逐步在内心构筑一个独立于外界的力量的王国,你的人生就会更加淡定从容,在面对体制内很多局部性的烦恼、困扰乃至仕途的波折时,就会从人的一生、历史发展、社会规律的视角认识到它们的本质和渺小,就能够真正做到 “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这既有利于克服工作中遇到的痛苦和惶惑、冷静理性地寻找解决的出路、从而促进仕途长远发展,也有助于获得心态的平和与人生的幸福感。

7、宁慢勿错,宁可慢一点,也要尽量避免忙中出错。

与科学试验需要不断试错不同,体制内的很多错误是无法挽回的,可能一次错误就毁了你的仕途。在具体工作中,无论工作再紧急,领导催得再急,各方压力再大,都要稳稳地把握住节奏,切不可乱了分寸。要做到 “每临大事有静气”,顶住各方面压力,虽然用最快的速度去做,但思路是清晰的、内心是相对平静的(只能说相对平静,绝对平静谁也做不到)。

8、用 “战略冗余” 实现“游刃有余”

起草具体政策条文时,要把可能发生的最糟糕情况考虑进去,确保政策规定有 “弹性”、政策执行有 “温度”,政策评估有 “空间”,使得政策既行之有效、又灵活适度。制订时间计划时,要比最高效完成任务所需时间略多一些。与特定个人或团体发生矛盾冲突时,要始终做好今后由于各种原因需要重新合作、甚至被迫有求于他们的准备,说话时不把话说死,始终给彼此留有台阶和余地。做群众工作时,一方面要坚持人民至上、尽力解决问题,但另一方面要注意不能许下过高的承诺,而应实事求是、坦诚真挚地讲明困难和风险,求得群众理解和宽容,避免因期望过高、最终未能实现,而激发更大的不满和冲突。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

总而言之,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底线思维,始终留有政策资源、时间资源、空间资源、人际资源、心理资源、能力资源等各类广义战略资源的富余和冗余。唯有如此,方能在各种突发、意外情况来临之际,提升风险承受能力,尽可能赢得战略主动和回旋余地。

9、不卑不亢,上下有别。

在体制内,除了工作业务外,最重要的就是把握好对不同人的不同状态。我的体会是,对所有人都要总体上保持一种不卑不亢的态度,不能将 “见人下菜碟”、“媚上欺下” 做得太过分,否则不仅口碑恶劣、人格尊严尽失,而且很多时候真正有水平的领导反而会看低你。

在总体上不卑不亢的基础上,要注意细微的差别,对领导要尊重、虚心和诚恳,对同级要亲切、热情并适当提防(总有那种心态阴暗、成天想抓你话中把柄、关键时刻来一刀的人),对下级要鼓励、体谅但严格要求、坚守原则。当然了,具体到不同的人,需要有不同的策略,需要适当进行随机应变。

10、要勇于直面矛盾,闻难而喜、知难而进、迎难而上。

每个单位和业务领域都有 “老大难”、“硬骨头” 的难题矛盾,往往表现为:推动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障碍、机制设计的缺陷、政策的模糊处、前人失误造成的烂摊子、特定的历史遗留问题、各方冲突的集中爆发点等等不同形式。

很多体制内的 “老油条” 往往告诫年轻人:“要避开矛盾,能推就推。多干多错,少干少错。”这固然是一种稳妥自保的体制内生存之道。但对于有更大志向和追求的干部来说,难题矛盾其实是发展的机遇口、工作的突破口,是全局的关键点、问题的核心点。如果能主动作为、全力以赴地解决这些难题矛盾,一是能够排除工作隐患、消除潜在风险;二是能够磨砺意志品质、锤炼心理素质;三是能够增长工作本领、积累应变经验;更为关键的,四是能够展现自身能力优势、取得工作亮点和突出政绩。以上这四个方面效果,既是真正践行党员干部责任担当的体现,也是你在仕途上实现更大发展的宝贵条件和政治资本。

11、要有大格局、大情怀和大视野,这是支撑你走得更远、更稳的坚实基础。

诚然,我们党员干部中出现了一些腐败堕落分子,但我们党作为一个整体,却始终坚守初心使命,不断地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而奋斗,并已经在尝试一场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伟大试验,这是一种融马克思主义价值体系、中华文化传统、近现代西方社会政治进步成果、党治深度嵌入民治的新的社会形态、制度形态和治理形态,我们正努力去改善那些西方政府架构下根本无力去改善的问题,脱贫攻坚和疫情防控所体现的中西方鲜明对比只是小试牛刀,今后还会有更多的案例来展现我们党领导下的中华民族的优势。

很多人用传统的社会科学、政治经济学理论框架去套用和分析我国的现实处境,得出一些所谓 “不合理”“不民主”“不科学” 的结论,这本身就是教条主义。理论是为实践服务的,当现有的理论解释不了我国的实践时,我们就应去创造一种新的理论,而不是在旧有西方理论框架中兜兜转转、作一些无谓的争论。创造、开拓,正是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主题和底色,我们党员干部应该要有这种哲学自信和时代气魄。

我们应该要有更大的格局和胸怀,认识到我们既是在从事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更是在从事更大的历史视野下前无古人的使命和事业,我们应当、也能够在其中发挥自己的或大或小、但终将载入永恒的能动性作用。

认识到这一点,是保持工作激情的恒久动力来源。至少我工作这么些年,尽管经历了风风雨雨,但毕业时的那份家国情怀和初心信仰从未动摇,这也是我多年来加班加点无怨无悔、同时对贪腐回扣没有一丝一毫兴趣的深层次原因。很多评论问我,离我第一次回复这条知乎问题已经过去四年多了,问我是否改变了。我可以以一名共产党员的信念和底气、理直气壮地说:我的内心深处,从未改变过。

以上点滴感悟,愿与诸君共勉。2022.01

知乎用户 阿兰 de 龙 发表

谢邀,非精英,已离开体制。题主说的现象其实就是北京的圈子文化,在现实生活中其实挺普遍的,但没有题主说的那么夸张,体制内 25-35 之间,大部分都还没有到处级,“能量都大的很” 就算了,“分析问题一针见血” 可能是某次会议上领导或专家的观点,“很多内幕消息” 也大多是本单位的一些小道消息。

类似这种圈子,平时大家吃饭,都还会拉一个微信群,也就起一个联络感情的作用。当然,也会有人热衷于建圈子,我偶尔也会被拉进几百人的大群里,各行各业的人都有,也有一些人在其中寻找机会,这恐怕就是圈子的最大作用。

但是,真正的圈子,肯定不是一个好朋友学长拉你加入,就能进去的。而真正的消息,也不会有人傻到在微信群里发布。

所以回到题主的问题,年纪轻轻就进入体制内精英部门,只不过站在了权力的大门口而已。有时候因为身后的门很大,就觉得自己也很高大。公务员与码农们不一样,离开身后那扇门,自己可能什么都不是。

至于什么是精英部门?这里面还存在着鄙视链吗?组织部办公厅高大上?发改委国土部有实权?大家各自负责一摊,就别说什么谁看不起谁了。但题主的认定的精英部门多少有点虚,从实用出发,应该多结交政法系统(公检法 + 交管局)、教委和卫计委系统的公务员,其他那些再高大上,也和我们普通人无关。

知乎用户 宋羽寒​ 发表

我说实话,如果题主讲的是真事,那么在你群里的人还真算不上是精英。我很难想象一众年龄跨越十岁,级别跨越四级的不同单位的 “精英” 们能在一个群里各种放内幕,晒能量,有时间去针砭时弊。

讲一下我认识的在题主眼里公职位置可以算精英的年轻人。

A 君,时年 34 岁,top2 毕业,前副省长秘书,后任省政府办公厅某处副处长。为人性格内敛,谦虚低调。嘴很严,非工作场合不会透露领导的任何信息。人热心,没有什么架子,下级机关请示报告流程不顺时,会给很多的指点,在下级机关口碑很好。有合适机会的时候,也会给我们一些很好的职场建议。只是工作强度非常大,年纪轻轻的他已白发丛生。

B 君,时年 30 岁,军转干部,某厅长秘书,酷爱健身,不是在加班就是在健身,后来考上了教练资格证。有极强家国情怀,职场理想是任一方大员,造福一方百姓。但仕途并不顺利,后来辞职回家继承快要垂死的家族企业,目前有声有色。“重要的是能力和想法,而不是体制内外。” 这句话在他身上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C 君,时年 27 岁,军转干部,国安部门外勤。反恐抓捕行动中不顾安危的夺枪,左手掌被击中形成贯穿伤,落下残疾也不考虑病退,继续要求改去内勤部门工作,这是我心目中的英雄。其人性烈如火,胆大心细,考虑问题时非常注重细节,爱较真,可能跟他在隐蔽战线工作有关。

D 君,我的旧同事。时年 25 岁,公务员考试进单位,当年就两个名额,印象人事处长说报考人就有 2000 多个,不知是不是真的,总之说个千里挑一应该不算过分。这哥们和 A 君几乎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半年后不出意外,当了厅书记的秘书。

E 君,比我大几岁,国家部委某外联性质司局工作,前驻外大使馆武官转业。头脑灵活,十分注重仪表,在国外我目睹了几个外国妹子找他搭讪。人颇为健谈,挺喜欢吐槽单位、领导和北京的房价。估计是因为这个,进步的不算快,但是一直是司里的业务大拿。

最后不要脸的说下自己,25 岁军转到省政府某厅局,33 岁辞职。期间主要在外联和宣传部门工作。题主所说的各种论坛,会议,各种大场面,大人物我都因工作关系组织过,接触过,也没有感觉有什么特别,只是工作分内而已。工作八年(除却报道那一年没有正式转关系,所以应该是七年),五次优秀公务员,一次优秀共产党员,受表彰的行业里十二五期间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个人(应该是最年轻的),2013 年全行业推选的省十大杰出青年候选人报送团省委,当然最后没评上,不过自认这也是本行业年轻人能拿到的最高荣誉了。

不知道我这样算不算题主眼中的精英,如果勉强算的话,那题主也看的出来我是个普通人,没事也在知乎上编段子,写小黄文,熬鸡汤。

但是,以上 ABCDE 君加上我,还真没有天天在群里嘚瑟的,没那个时间,也没那个胆量,你知道你今天说的什么所谓内幕,将来会不会传出去变成大新闻?这点政治觉悟都没有,还怎么混机关?

如果要说 “精英们” 有什么不同,我认为什么性格沉稳,心思缜密,高情商这些根本不是重点,重点只有一个,任何得到领导同事认可的“精英”,那都是在要害部门,核心位置上废寝忘食、兢兢业业甚至不要命的干出来的。

群内装逼瞎聊就能成精英,那这个精英的门槛还真比当知乎大 V 还要低。

知乎用户 李毅二一个​​ 发表

题主,我知道一个人,他的学历肯定比你那些群里的朋友高一大截,他托福满分,耶鲁全额奖学金,回国后没有选择去部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工作,没有选择参加你所谓的 “高大上的各种会议”,而是去了最基层的乡村担任村官。

他叫秦玥飞,生于 1985 年,2001 年考入重庆南开中学,毕业时,他考了 SAT,获得绝对高分,并且在托福考试中更是获得让人惊讶的 120 分满分,最终顺利考取美国耶鲁大学,获得该校一年 46892 美元的全额奖学金,享受学费、住宿、书费、旅行费等多项免费服务。当年,耶鲁在中国只录取了两名高中毕业生。12 年前和现在不一样,那时候美国藤校在中国录取人数极少,况且还是全额奖学金,足见他已经在智商上碾压了众人。

就在大家都一位这位美国名校毕业生会找个年薪百万的工作,从今以后迎娶白富美的时候,他却选择来到中国农村,来到湖南省衡山县福田铺乡白云村,成为一名清贫的大学生村官。

这和一般人的预期相差太远了!有人觉得:这货一定像释迦摩尼、鸠摩罗炎一样,富贵日子过多了,想体验体验穷苦日子。很多人觉得现在中国阶级已经开始分层了,这货一定是从小生活在学术世家,五岁琴棋书画,六岁就请洋外教,八岁出国游学,十岁参加模联。但事实并非如此,他的父母都是非常普通的工人,当年,他母亲带他去北京求学的时候还住北京的地下室。

来到农村这几年,秦玥飞住的是简陋的乡村宿舍,干的是粗杂的农活,惦记的是整个选区农民百姓的生活,每个月不到 1500 的工资,锐减的体重和勤劳的付出,换来的是他和村民们紧紧相连的心。

我和一个同学聊到秦玥飞,他对我说,他肯定是为自己的政治前途刷履历。

好吧,那退一步说,如果他真的是为了自己的政治前途刷履历,换做你,你耶鲁毕业,你会这么做吗?你会拿着那一千五百块钱,走泥坑子,编起裤腿子下田干活吗?不要以为农村人都特别朴实,很多时候,农村的勾心斗角远远胜于城市,你会耐心去解决吗?不仅如此,我佩服的更是他对生活的热情,对理想的执拗,在我们现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你名校毕业去农村工作有时候都可以成为一种错误,有的人嘲弄你投资收益不成正比,白瞎了国家对你这么多年的培养,有人揣测你肯定是为了出名,为了积累政治履历。而秦玥飞对这样的批评似乎毫不在意,就像他不会刻意去宣传自己一样,只是踏踏实实地做着该做的一切。

很少能见到对于理想如此单纯执着的人了。

即使他真的是在刷政治履历,那这个政治履历也值得我们佩服。

顺便说一句,他用自己踏踏实实的工作作风和影响力正在做一些实事,创办了一家叫做黑土麦田的机构,旨在培育杰出的乡村创客,为中国农村创造可持续的影响。

他不是权力的核心,没有谈笑有鸿儒的高端论坛,只是用自己的胶鞋,认认真真地丈量着农村的每一寸土地,但他激励着千千万万的人,有了他,有了这千千万万的追随者,我们的国家才会有希望。

而年纪轻轻就去体制内的核心部门,太过接近权力,还真不见得是什么好事。

你所描述的情况可能确实存在,但这和普通人真没有太大关系。而秦玥飞这样的人才是我们这些出生于普通家庭芸芸众生的榜样。年级轻轻,就应该像秦玥飞一样,脚踏实地做一些实事,不应该把时间花在幻想和虚无中。

公众号:吐鲁番的姑娘熟了

持续更新新疆旅游、美食、文化等相关内容,欢迎关注

知乎用户 chris4ever 发表

看到很多人为卢某鸣不平,有说他能力强,说他绝不是草包,抬杠者、不屑者、挖苦者纷至沓来,让我无法苟同,不吐不快。

首先,卢某是已经盖棺定论的严重违纪违法的腐败官员,为此类人 “鸣冤” 到底妥不妥,你们先掂量掂量自己。

其次,卢某为了升迁,年龄、学历、入党材料、工作经历、家庭情况全面造假,他自己都说自己 “疯了”“就是个官迷”,我评价他土包,已经是客气了,蠹虫、渣滓、败类这种更加贴切的词我没有用吧?

再次,在其位谋其政,这是中国亘古不变的价值观。卢某在位期间,一年半载就获得提拔,从私营企业主做到了副部级领导干部,如此高效高速获得提拔,他除了挖空心思给自己谋官,还有时间干实事吗?他到底做了哪些利国利民的事儿,你们心里没点谱儿吗?

另外,身为党的高级领导干部,纵使智商再高,能力再强,拿余生的自由、父母的期盼和家庭、骨气作为筹码,走上了只有输没有赢的赌桌,简直愚不可及,真正有智慧的人会这样让自己遗臭万年吗?这还不是土包是什么?

最后,关于卢案,《巡视利剑》纪录片讲得很详细,大家可以看看,此片把一众腐败官员的丑恶嘴脸公诸于众,实在让人大快人心!

如果看完上面这五点,你还觉得卢某不是个草包,说明你的价值观存在重大缺陷,联系赶紧作出修正!

以下原答案

-———————————————————————————————

开宗明义,根本不存在精英部门,只有精英人士。

官僚主义几千年来在中国老百姓心中是如此的根深蒂固。

在外人看来,进入体制内已经算是一件光宗耀祖的事情了,后来发现体制内原有的优势比如说特权、灰色收入在改革中已在逐渐丧失,于是想方设法在体制内划分三六九等,来强调自己的尊贵,归类出一个所谓的 “精英部门”,实在让人啼笑皆非。

如果所谓的 “精英部门” 指的是国家的部委办局,我不能认同。因为任何部门,都有精英,更有糟粕。

比如,原司法部副部级官员卢恩光,名副其实的土包,名副其实的 “全假官员”,他所在的部门不可谓不中心,他手上拥有的权利不可谓不大,但这种人跟精英二字沾上边儿吗?

又比如,原巴东县委书记陈行甲,清华硕士,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区区一个正处级干部,却有勇气有诚意向媒体袒露心声,痛陈体制弊端。他在微信朋友圈发出一篇《再见,我的巴东》告别信,宣布离任巴东县县委书记,他写道,“我在巴东的十多万穷亲戚们,虽然不为你们直接服务了,我还会牵挂你们,还会尽力为你们做一些事情。” 这样的基层干部难道不是精英?但他所执政的巴东县,相信是绝大多数人都没有听过的老少边穷地区。

所以,根本不存在精英部门,只有精英人士,他们分布在全国各个角落,下达基层上至中央,若不是这些精英人士砥砺奋进夙夜在公,相信也就没有中国的今天!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直辖市某辖区司法机关工作,后来通过关系借调最高检工作,那里比较忙,工作环境好,吃的也好,福利也好。半年以后回单位大概多了几个月又被借调市司法机关,带了一段时间还可以,也算比较忙,但是离家太远。上下班不方便。在到后来,又借调到区里的组织部,卧槽,这里是真忙,官僚主义比较严重,晚上下班基本没点。工作很无聊,与法律无关,组织口,成天除了考察就是换届,大概又过了一年考了最高法的遴选,考察阶段二选一被刷掉了。现在回到原工作单位,今年六月份提了副主任科员。工资收入大概因为司法改革的原因。工资 7300 + 公积金 6200,其他收入几乎没有,不过工作真心不忙,房子很大,两套,市值 600/700 万之间,对象也是司法工作人员,家离单位较近。孩子现在一岁出头,我不算精英。但是我从来没有放弃对理想的追求,自己工作不忙,但是从来没有闲着的时候,论文写作一大堆,每天晚上加班看书学习。自己努力考上了北京大学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单证的。现在马上毕业,已经联系好导师考博,目前论文已经发表不少,获奖也不少。总的来说正在朝着追求的目标而努力

知乎用户 啊呸服​ 发表

先写一段,回头再补,纯粹胡写啊,大家别当真

中央部委的公务员,大多名校毕业,能力那是没得说,尤其文字功夫,和机关文化,还有一些专业知识,牛逼啊

更新:—————

见过几个,英语很棒,为人低调,但总能感觉到才气逼人,还有点压抑,这是机关文化造成的。因为他上面的那些人,也是这么过来的,能力更强,人际关系更娴熟,有那么 1-2 个回合,大家上下就都知道了,还不算谁和谁关系好等盘根错节的东西。

更新继续————————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圈子,但又非常谨慎,即使是同学,也有区别,

接下来就是工作中认识的人了,有同为部委的同僚,也有部委的业务合作对象。这方面,一般是按口来联络,比如大农口,一般涉及财政部农业司,发改委农经司,水利部,国土资源部,国家林业局,农业部,供销总社,等等,有时候起草中央一号文件时,还会加一些这样面的研究机构,比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务院研究室、中央政策研究室的相关司局,笔杆子们共同参加,

和厅局的半同事:一般是和同系统的省市领导打交道,比如农业部的,肯定联系多的是农业厅,农业局等,

说几个案例吧:

见过一个农口的处长,但是感觉话很少。真正熟悉以及令人惊讶,是看他出国去联合国某组织后。在那边写的散文,大概有十几个,文笔好的不得了,当时的感觉,就是服气的一塌糊涂。当然也不是我一个人的感觉,好多人这么认为。还有一个感觉,就是感觉个性鲜明,这是深交之后的反差。

还有一个处长,英语相当的棒,由于工作事务是面向美国,经常半夜在单位加班,因为有时差。

一天写一点

先贴一个延伸阅读

中央部委挂职一年的感悟

从乡镇到中央部委挂职 – 我这八年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第一次在知乎回答问题,试着答一下吧。

23 岁,末流 985 本科毕业,参加中央选调考进了某部委。这是我的大致状况,应该符合题主所说人群的基本条件,不过我没你说的那些人那么优秀。。

感受如下:

1. 朝 8 晚 6,经常加班。第一年没被直接下放到基层,先在北京熟悉一年工作。被分到了人事部门,总体来说比业务司局轻松一些,但也时常加班,而且工作很多都是急活,做不完做不好也真的不敢下班。其他一批进单位的同事有被分到业务司局的,加班真的是家常便饭,有很多人有加班到 10 点的经历,甚至也有加班到 12 点然后只能在单位凑合睡一觉的。不过工作带来的成就感也特别大,工作的平台高,国家很多大政方针的制定过程里都可能有你的一份贡献。很多人也只是普通背景,没有多富裕,但却拿着微薄的收入做繁重的工作 (不仅繁重而且责任重大,不敢出错也不能出错,因为一个微小的失误就可能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这种长期的压力可想而知),这真的需要一种情怀来支撑。

2. 学习氛围浓。处里 6 个人,除了我三个北大一个人大一个西南财,最低的硕士,而且都是经济金融类热门专业 (与我们单位业务也有关)。虽然在人事部门做事务性工作多一些,但处里几乎所有人都在不断学习充实自己,处长副处每天忙完工作,就开始研究与单位业务相关的政策文件、最近的时事热点、新的理论或技术,甚至国内外相关的论文 (可能和我们单位学术性较强也有关系);其他的同事也在平时读业务相关的书籍,想再考博士或者公派出国再深造。我是学计算机的,阴差阳错考到了现在的单位,无论是学历还是专业都挺不对口,所以现在也在努力学习经济金融的专业知识中,毕竟每个人都在努力,想要追赶上他们的步伐,而不被甩开太多,只能让自己每个时段都能变得更好一些。

3. 才高不自恃,位高不凌人。很多年轻同事都曾是学校里的男神女神,不仅学习好 (清北人 985 各种海外名校),综合素质高 (文学、艺术、体育只要参与水平就比较高),而且还国际范十足 (普遍英文好),但都特别谦逊。可能这和在机关里工作也有关系,不过我是真心觉得越有才的人越谦虚,水平越高眼界越宽越知道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不会恃才傲物。领导们在生活里也基本没什么架子,除了部级大领导,基本都和我们一个食堂吃饭一栋楼里工作。当然工作里还是比较严厉比较有领导范的,但是平时生活中给人的感觉,就像自己亲近的长辈。

先说这三点,还有一些感受暂时形容不出,只有在以后工作里慢慢体会。总之,与优秀的人在一起,自己也不知不觉像他们学习靠拢。很庆幸自己毕业时的选择,这是我读研或者做程序猿学不到的,现在对我自己来说,就是做好工作里的一件件小事,然后争取在业余时间里多学一些专业知识,读个研提升一下学历。无论将来留不留在体制内,都不想辜负这一段难得的经历,望共勉。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题主进的那不会是知乎装 * 群吧

保密条例没学吗?

写个会议记录都还得想清楚哪句话能记哪里句话要改,什么事情不该说什么事情不该问什么事情不该知道什么事情知道了也得不知道。

再说,这些个单位的人有时间抓个手机在上网聊天和你扯淡磨牙?

最后,一个群这么牛逼,群主是谁?讨论这些个涉密内容,现在进去了没有?

知乎用户 流刃 发表

现在的 95 后真是大胆,最高赞的回答竟然在网上公开曝光某人的办公室以及对话!

就以他所在人民日报来说吧,人民日报记者每天的工作大概就是找资料、拟题纲,找选题,初稿写完后发给直属上司审稿,有问题的就要修改,偶尔出去采访别人找素材,然后在通过人民日报的全媒体矩阵发出去,现在一般都是采编和经营两分开,像以前那种媒体腐败越来越少了。

至于题主所说的体制内精英参加什么各种高大上的论坛和会议,其实每个人都非常清楚参加并不意味已混进这个圈子,一个年轻人没资源没实力没人脉,去参加会议即使拿到名片联系方式作用也不大,最后还是得看你本身的价值。其实体制外也有类似岗位,比如投行狗,也是经常接触上市公司高管,外行人看到都是一片荣华富贵,纸醉金迷的生活,但真实情况到底如何你问问他们了解下就清楚了。

我猜作者并不是想知道各个党政府核心部门的工作体验吧?是想知道体制内精英或者说是高官都有何特点,以让自己不那么迷茫,终日毫无目标无所事事,虚度一生。

由于本人接触过各种大大小小的官员,而且家里几乎都是体制内的人。虽然官员与官员之间有不同个性,但是共性的东西还是可以总结说下的。

1、业务能力、管理能力强,这些和体制外的企业高管没什么区别了。如果是背景够硬的 “高富帅”,没业务能力、管理能力也能上位。

2、善于降低自身风险。

2.1、亲和无架子。我党的群众路线都不搞好的人绝无升迁的可能,除非你后台背景很硬。由于体制内人员流动性是很低的,若得罪领导、同级同事和下属成本是很高的。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能做到高官,社交为人处世的能力一般是有的,脱离社会搞清高无疑是减低自己与社会的联结,升迁机会大大减少。

2.2、稳如狗。对于基层领导先不谈什么政治智慧,但是政治常识应该是会有的吧,说话模棱两可,宏观性强少细节,谨慎言行。再高阶点就是站队的艺术。比如在人民日报工作,肯定有领导会跟你说什么可以写,什么不可以写,即使你写了审稿的时候肯定也不会通过,除非领导愿意和你一起出事。政治是绝不可以犯错误的,只能一命通关,所以说上面的 95 后如此率真很容易会出问题的,很多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即使喜欢看知乎也不会在网上随便乱说话。

总之,无论通过什么样的方式,都是善于将自己本身的风险降到最低。至于那些敢腐败敢冒风险的官员,一就是政治智慧不足,不然就是他的后台背景硬。

最后,在体制内过于压抑自己的个性,缺乏自由民主,升迁运气成分不亚于体制外创业,只不过体制外更关注市场,体制内更关注人际,唯一能支撑你一直走下去的理由可能只有是对权力的渴望或真正为人民服务的心了。我倒是认为真正的精英不会留着体制内,如果真的有这种能忍辱负重数十年才一鸣惊人的人,我很佩服,这种人到体制外也会是个超级精英吧。

其实有很多话是不能说的,所以我也只能是引用亚里士多德说过的一句话了:“在僭主政体下永远是小人得势,因为小人既喜欢阿谀奉承,又能奉旨干坏事的工具,而那些具有自尊心和独立自由意志的人很难得到重用。” 而且权力是非常诱惑人的,把持不住极容易堕落,想了解的话也可以看下《权力的悖论》这本书。

知乎用户 静水流深 发表

实在受不了这个问题老在首页蹦来蹦去,出来说两句:

1. 都是为党和国家打工的,哪有分什么精英不精英的,体制内从来不会有 “精英部门” 这种说法。体制内的岗位,有做宏观政策的,也有从事具体业务工作的,年轻人都一样苦逼,搞宏观政策的哪来那么多优越感。

2. 一般来讲,部委以上的机关都要求硕士研究生 + 基层工作经验 2 年以上,人生再稍微蹉跎一下,30 岁以前能考进部委的已经相当不易,部委里真正的中坚是 40 岁左右的处长副处长们,35 岁以下挑大梁的青年干部很少。更何况现在这个年景,真正那么年轻有为的同志,谁脑子瓦特了还往体制里跑啊。

3. 部委里针对保密的说法是 “为了个人前途和家庭幸福”,对宏观政策这么敏感,动不动涉密的东西,还能建个群天天说,个人前途不想要了是吧?“上网不涉密、涉密不上网” 这句话没听过?体制内一般只有业务交流群,群里只会交流业务,不会有什么 “驻外记者、领导秘书、统战人员” 来给你分析国家形势,传达内幕消息,很难想象这三路完全不搭边的人是怎么凑到一个群里的。

这种问题我看就是出来炸鱼的,这么直的勾还有这么多人咬,简直无语。

以上

知乎用户 崔丁 发表

其实这个道理跟真正的有钱人,不会大声嚷嚷自己有多少钱,每月赚多少,如何赚到的一样,很多都是谨言慎行,尽量低调!

体制内对于个人言行看重几乎到苛刻的地步,重要部门的人情商不会这么低的,更不会群内随意聊天,讲很多话。

看下面有几个匿名回答有话不能说,就帮他们说了吧,此问初步判定钓鱼问。

不要随便答,最起码不要暴露自己。

知乎用户 要学的太多​ 发表

看来满足猎奇心理的题真就这么受欢迎,这精不精英的问题还就天天在首页上刷个没完了。可看完题目描述我就震惊了。

在微信群里分享内幕信息还觉得自己很精英,炫耀完挺高兴是么?

未经组织批准将工作考虑和情况以其明确的职位身份向他人明示是么?

说出口的话,定没定级降没降密心里没点哔数是么?

没学过三严三实不搞小圈子,不交小兄弟,不纵小爱好是么?

不知道党员干部网络行为规范是么?

来来来。

杏花射央湿人家事业单位,记者朋友没规矩也都习惯了。省部领导秘书和国 x 局这后台忒硬,咱真心惹不起。就说说这个在国发的叫啥名吧,哪个所儿的或是哪个研究部的。

反正听这描述,您这位朋友应该不在职能部门或者那几个杂志社。经院本硕毕业的一般也去不了宏观或者战略部,八成就在产经部或者市场部,要么就是技经所这类。

30 岁上下,男性,非京籍,您直接给个名字,省得还得查了,我去国发时直接报给他们人事局让他们多多进行表彰这多好。

题主您觉得人家的工作高大上就先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牛成庞统那样也得先把手头儿上的活儿弄漂亮了,再怼张飞说些掌上观文的漂亮话儿不是。再者说觉得岗位闲可以调去务实的岗位,不想调也可以加紧在本领域学习,多产出务虚调研不是。

真正的精英都是身怀理想和追求,严守规矩爱惜羽毛,绝不会因为见些什么人当个什么长就沾沾自喜广而告之,只有没经过场面的小孩,才爱这样报团取暖从内部获取贫瘠的荣誉感。

而且您记住了,搞搞小圈子,随便透露自己工作领域内部信息,这样缺乏政治意识和保密素养的人,跟精英这俩字,一点边儿都不沾。

知乎用户 澹台明 发表

我曾经去国务院某部门参加公务员面试。当时接待我们的职员刚工作半年,是清华大学刚毕业就被校招进来的。我问了一下他的生活情况,他说他每个月的工资只能领 2500 块钱左右,然后每个月租房子需要花 1500 块钱。我问他那你当公务员考虑过生活的问题吗。然后他告诉我一句话,让我记忆很深,他说,既然你从事了这一行,你就要相信,只要你好好干,党和政府是会给你解决你所有问题的。

知乎用户 体制内生存之道 发表

引言

近年来,随着就业压力增大,越来越多的高学历人才选择到体制内工作,其中有硕士研究生,也有博士研究生。如果你在中央部委工作,高学历的同事更是非常常见,一个处室 5 个人当中可能有 3 个都是名校的全日制硕士或博士。

高学历的人才选择到体制内工作,于国于民都是一件好事。于国,体制内队伍中拥有了一批高学历、高素质、专业基础扎实的年轻干部。于民,干部队伍素质的提升能一定程度上净化体制内的风气,老百姓也能从中受益。

高学历的人才在体制内,有许多的优势,比如他们仕途的起点会高一些。他们有着高学历的光环, 学习能力比较强,在某些领域有专业特长等等。

但是高学历的人才也往往有着知识分子的通病,比如为人比较清高,比较认死理,遇事不够灵活,在处理人际关系上相对比较迟钝等等。

可以说高学历是一把双刃剑,用好了会对你的仕途发展有很大的帮助,用不好将成为仕途晋升道路上的隐患。有些高学历的人才在体制内的环境中抑郁不得志,过得并不如意

高学历者该如何认清自己、认清环境,扬长避短取得较好的发展呢?关于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企等体制内的高学历者如何在体制内生存与发展这个话题,老秘书写了一篇长文,以下是精彩摘录:

1. 高学历的人因为有知识有才华,大多数都比较清高,有时候比较难以合作,甚至会看不起身边的领导和同事。清高是知识分子的通病,而清高又是体制内的大敌。如果仅仅凭着高学历就觉得自己跟别人不一样,没事就显摆、卖弄自己,自命不凡,那最终的下场只可能是在体制内被孤立和弃用。

_2._高学历者比较爱认死理,从褒义的角度来说就是讲原则。古人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讲原则是好事,但是太讲原则不懂得变通的人,为人处世就容易碰壁,就显得不那么可爱,不那么容易让人接受。高学历的人往往规则意识很强,做事喜欢循规蹈矩、按部就班,但体制内为人处世不是考场答题,也不是做专业研究,很多事情并不是 1 加 1 等于 2 那么简单。领导也不是一把精准的尺子,更不是一台冷冰冰的机器,领导都会有个人的喜好和偏见。

_3._高学历者往往只懂得埋头拉车,不会抬头看路。学校的评价规则是一元化的,在学校里你基本上只需要做好一件事情,那就是学习成绩好,基本上就能得到同学、老师、家长、亲戚朋友的认可。但是进入体制内职场以后,体制内的评价规则变得多元化,不光要看你会不会做事,还要看你会不会做人,不光看你会不会做人,还要看你平衡各方面利益关系的能力和艺术。

_4._高学历者喜欢沉迷于本职工作,信奉专业主义路线,多数人既没有精力也不屑于搞工作以外的感情投资。平时单位的饭局从来不参加,自然就缺乏群众基础。工作中不主动跟领导请示汇报,也就没有办法给领导留下深刻印象。

_5._高学历者仕途前期可能走得很顺,由于踏实能干,年纪轻轻就是单位的业务骨干,当上了小领导,但是仕途再往上走就比较艰难了,体制内几乎很少完全靠专业主义提拔到高级领导岗位的。

_6._高学历者在体制内为人处世,一定要先调整自己的心态。高学历并不是体制内提拔晋升的充分条件,知识跟能力也不是一回事,尤其是与被社会承认的能力不等同。拥有高学历,只是证明你在学习上或者说考试上这个很小的领域取得了成功,但社会是一个特别复杂的多元的系统和环境,要学会正确认识和评估自己以及自己所处的环境。

_7._要懂得变通。学好书本知识,考个好成绩只是学校和老师们一直以来灌输给我们的价值观念,甚至是唯一的价值观念。怎么跟社会打交道,怎么跟我们价值观不一样的人打交道,怎么和这个复杂的社会相处,这一点学校从来没有教你,父母也从来没有跟你说过。在体制内,评价的标准变了,你要么固守原来的价值观不变通,要么放下清高,试着融入这个复杂社会,没有其他选择。

_8._如果有一天你能做到心中有自己的原则,又能跟三教九流都相处得很好,就说明你已经开始适应这个社会了,你开始学会正确地评价自己和这个社会了。别人贬低你,你也不会因此太在意,别人吹捧你,你也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不会因此得意忘形,开始在做人做事上达到一个比较成熟圆融的境界。

_9._调整自己适应社会并不完全等同于放弃自己的价值观和原则,而是尽量适应社会的评价标准,懂得一件事情的成功并不完全跟学历挂钩,也不完全跟能力挂钩,是由很多因素综合起来决定的。这个弯要转过来,有的人要花三五年的时间,有的人甚至花了一辈子的时间。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差不多能满足题主描述的某一类:领导秘书。老板的级别是地级市二把手。但精英真的是谈不上。 其实我正没啥突出的素质,从小到大成绩都一般,也没啥领导气质,但学校老师就是让我当班干部,小学大队长,中学团支书一路干上来。也不奇怪,我爷爷是老革命,经常到我们学校做革命传统教育的演讲,经常举例子,说到年轻一代,就顺口提到 “我孙子 XXX 怎么样怎么样”,一来二去的,大家都知道了这层关系,关键是我舅舅也是教育口的人(小学的时候是区团委书记,后来中学的时候调任教育局的主任),所以我小学和中学 “仕途” 都比较顺。 其实我是无所谓的,我自己没有想当干部,是老师指定我让我当干部,我总不能辜负一片期望吧,我其实是个没啥想法的人。然后我高三的时候就成了预备党员,全校三个名额,我是其中一个。 后来高考,我超常发挥,本来我想填北京的 985,被家里人阻止了,就只是报了本省的一个关系户密布的普通 211,我爷爷和我外公还特别高兴,说我的成绩在那个学校的干部子女中还算好的。专业特别水,就是思想政治教育。 第一次稍微脱离了家庭,就比较自由,第一学期就谈恋爱玩掉了,春节回家我外公就找我谈话(不是我爷爷,是外公,小学那时候都是在外地,他那个时候正式退下来,回到干休所),说跟我说政治山不能放松,“须要求进步”,然后下学期我就进入了校团委、学生会。 其实,我家里人对我的要求是:学习上,不挂科就行了,反正也不是搞学术,申请留学要看绩点。关键是多参加各类社会之间活动,当然前提是要挂帅,这样才能凸显履历的优势。 于是我参加了数不清的活动,什么扶贫三下乡,支教,农村实践活动,救灾,党员先进性教育,民办企业调查….;有学校组织的,有教育部组织的,还有党团组织的,我在里面一般不是一把手就是二把手。 你要问,在这里面学到了什么,其实和主题的相关的东西真没学到什么,这种活动完了之后的总结报告,技术性的东西我一般都是交给下面的同学来写,我一般写的都是后面的套路的话,就是那种上升到思想认识高度的话。但也不是一无所获,我觉得最大的锻炼就是跟各种人打交道,尤其是基层的群众,怎么和他们交流,怎么样子显得得体,这个是我的一个收获。 毕业之前,我家就已经开始找我谈话,先去下面的农村回炉锻炼,“再听组织的安排”。 就在农村待了两年零八个月,后来就是回来跟了我现在的老板。我爷爷对我现在的老板有知遇之恩,当时见面谈话他就提到了这一点,我也隐约想起来之前我家谈过这个事情。 要说人在官场,没有诱惑是不可能的,但我这个人不爱财,我从前就是有点对美女把持不住,我上小学的时候就开始谈恋爱了,后来大学的时候分分合合的也换了两位数的女朋友。工作之后自然是出席很多应酬,收到的钱物一律上缴,不过好像也没人知道我的弱点。但是我家里人估计也是顾忌这个事情,前年给我介绍了对象,是政法系统的,已经结婚了。 说道我对象这个事情呢,本来我是不愿意的。总感觉结了婚不自由,但是走仕途这条路的,没有一个稳定的家庭是绝对受影响的,因为这也是组织考量你的一个要素。好在我对象却是挺符合我的标准,我当时跟我家里人说,除非身高 173 以上,否则别被我介绍,本来是那段时间不想结婚的一个借口,想不到真的给他们找到了,人挺好的,性格一点也不作,是那种适合当妻子的类型。 再一个年龄也渐渐大了,奔三的年龄是要考虑要下一代了,尤其是我这样的家庭,这方面还是非常传统的。不出意外的话,未来肯定是要生二胎。 工作方面也日渐进入佳境,各种关系的处理越来越好。当然,我家里人总是教育我做事 “要对得起党,对得起人民”,我一直恪守这个教诲。 当然,工作压力也是越来越大,不到三十岁,感觉有点力不从心,白天有的时候萎靡不振,刚结婚的时候生龙活虎,有段时间性生活也基本就是一周一次,老丈人在美国做生意的,给我带回一些西洋参,让我上班的时候泡水喝;老婆是国家二级游泳运动员,带我隔天去游泳。坚持了一段时间之后恢复了不少。 总之,现在的生活就是有条不紊,稳步推进,我老婆经常说我得失心太重,我现在心态也渐渐平和,就是稳字当头,懂大势,不出事。至于其他的,就顺其自然吧。

知乎用户 不一 发表

大概就和逛知乎的感觉一样。

知乎用户 官系网 发表

《县府办主任》第一部合集

官场,不能感情用事,做人也不能不管不顾,要善于给自己留后路,指不定将来你被哪颗石子硌了脚。

王刚就是这样,把情绪放在表面,虑事也不够周密,我要是他,办公室调整分工时候,我会先反省为什么王县长不用自己,而不是把自己的过错归咎到别人身上。

体制内,我见过太多这样的人,遇到不公、碰到事情,总是怨天尤人,抱怨领导没水平、埋怨同事不配合,客观理由一箩筐,却罕有反省自己的。同样的环境、同样的单位,一起进来的同事,为什么有的能力、资历不如自己,反而弯道超车,一路绝尘,我想内情绝不只是自己不懂人情世故那么简单!

智商只是代表你学习的能力,决定你的下限;情商考验的是你的社交能力,这个才决定你的上限。

虽然我借势借力堂堂正正给王刚上了一课,但我知道他不是善罢甘休的人,我们的争斗远没有结束,我也做好了随时跟他掰手腕的准备。

官场最大的忌讳是树敌,通过这场较量我已经有了王刚这个敌人,不到迫不得已就不想再多一个敌人,特别是老资格的正科级副主任于志航。我的目标是,即便他不站在我的阵营,至少能在涉及到我的各种问题上保持中立态度。

于志航长我 5 岁,是办公室老资格的副主任,也是我的前辈。我之所以先挑王刚下手,一是因为我跟他年纪相仿、互为竞争对手,关系向来不冷不热;二是他自己不长眼,这个节骨眼上送我这么好的机会;三是于志航是我的老前辈,跟他过招风险太大,我没有必胜的把握。况且我跟他之间没有利益冲入,没有必要斗个你死我活,他只是一时想不开,心气不顺而已,本意也不是一定要跟我针锋相对。但他真要跟我死磕,我利用自己服务常务副县长的优势与他斗上一斗,也未必会处于下风。

大数据局负责全县的办公自动化,也就是全县的政务系统以及电脑耗材都由大数据局统一运营管护、采购维修,是一个看似清闲,实则权力很大的单位。县财政每年的专项预算有几百万,给分管大数据局的常务副县长换台电脑自然不在话下。

于主任是官场的老狐狸,大风大浪见多了,自然就有了闻风而变的本事。王刚被收拾一事,也就难逃他的法眼。不过于主任公事公办的话说出来容易、收回去难,对我一个晚辈服软,传出去面子上也不好看。而如果跟我硬刚下去,一旦常务副县长真在笔记本事件上较真了,对他的负面影响也不小。现在他有点骑虎难下了。

这几天,我忙于拉练,没腾出时间考虑电脑的事情,但这几天我觉得于主任有主动向我示好的意思。今天,他主动到我办公室,问我王通县长什么时候有空,想要汇报下大数据局的工作,趁机三拉两扯把话题绕到办公自动化上。我明白他的意思,主动接过话头:“于主任,我倒忘了办公自动化归您分管,我突然想到王县长电脑的事情,按道理是得走程序,但给县长配备一台电脑这样操作总感觉有点小题大做了,您老点子多,能不能想个别的法子。”

于主任等这话很久了,立即道:“前几天你问我,我听错了,以为是一批电脑,一批的话动用资金大,而且各级有规定,不允许新购置办公电脑。原来王县长要的是一台啊,这个好办,我想办法倒腾下,没有问题,不知县长对配置有没有什么要求……”

第二天上午,于志航主任就到王通县长屋汇报了工作,手里还提着一台最新款的华为笔记本电脑。这个老狐狸,原来早就有准备。

解说词,王县长和栾县长都提了意见,我反复修改了几稿后,王县长让我给县委荆楚书记送一份。很快书记的意见反馈了过来,要求沿途介绍城建工作时,将这两年文明城市创建的相关内容穿插进去。我按照要求一一改好。

正式拉练定在三天后,今天王县长跟栾县长要模拟一次,先整体看下效果,以便于从实战中查漏补缺。我的工作就是坐在王县长旁边,给他掐时间、掐地点,每一段从哪里开始念,我要给他最精确的提示,并根据车速提醒他语速的快慢,这些都要建立在我对路线和解说词十分熟悉的基础上。

途中每个观摩点刊版位置的摆放、巴车停靠的位置、领导穿行的路线、现场项目解说介绍,每个环节海滨县长都看得很细致,逐个指出不足,可见海滨县长对这项工作重视程度之高。

拉练这天,天清气朗,到登州的时间安排在下午 3:30 至 6:00。按照计划是午餐后,先看环海,再看登州,晚上留宿登州,然后第二天早上赶往海成县继续拉练。

拉练路线安排有很多名堂,老机关往往从各县区的时间、路线安排就可以大概看出最终的名次。特别是市四大班子主要领导,选择在哪里就餐、住宿,有着鲜明的政治导向性,也更蕴含着很深的意味。

如果一个县区经济发展差强人意,也没有拿得出手的项目,领导通常不会在这里逗留太长时间,一般也不会选择在这里就餐。进餐而言,晚餐和午餐意义也大不相同,午餐虽然属地领导可以趁就餐时间跟书记、市长汇报工作,但因为下午还要赶时间参观其他县区,时间往往很紧凑,汇报时间内容有限;而晚餐就不同了,不仅晚餐可以适当饮酒,气氛更加融洽,而且晚餐后领导到睡觉前有一大段时间,正是属地领导汇报工作的大好时机。

所以每次拉练,各区市都想方设法跟市重点办主任搞好关系,争取这宝贵的晚餐名额。而客观来说,市重点办主任只有建议权,没有决定权,但就是为了这票建议权,各县区也是争得头破血流。这次能在登州晚餐,据说海滨县长亲自到东海拜访市重点办张建中主任,荆楚书记也亲自拜访了东海市的孙涛书记,但拜访只能表明一把手的姿态,近两年登州县日新月异的工业发展态势,才是坚定领导在登州晚餐的最重要筹码。

拉练当天下午,我提前半小时陪同王通县长来到接头地点,王通县长抽空吸了一支烟后,就上了中巴熟悉稿子。市拉练团中巴车队驶入登州后,解说中巴顺势插入了市观摩团的车队中,然后收音台就传来王县长富有磁性的声音:“尊敬的各位领导大家下午好!首先,我代表登州县委、县政府热烈欢迎督导团莅临我县检查指导工作。我是登州县常务副县长王通,今天由我为大家汇报登州县项目建设情况……”

由于登州是今天观摩的最后一站,车队车速并不是很快,但有警车开道,全程绿灯,郊区平均车速仍然达到了 110 公里 / 小时,远高于模拟时的 90 公里 / 小时,这不仅需要王通县长加快语速,更考验我掐点的能力,虽然我经历过不少次观摩,但是亲自参与其中,承担这么重要的职责还是第一次,我紧张得后背都是汗,手机全程导航,随时监控车速和距下个地点的准确距离,精神高度紧张,所幸整个过程有惊无险。

由于登州是工业强县,工业项目特色明显,这次观摩登州特意挑选了两个重点工业项目,一个是登州农用车与上汽合作的新能源汽车项目,目前已经投产,计划三年内产量突破 3 万量,产值可达到 20 亿元,关键是以新能源汽车为载体,可带动东海汽车产业链发展,打造东海首个百亿产业集群。另一个是电子信息产业园项目,其中惠普打印机项目已经落地,不出意外三年内这个产业园也将强势崛起,成为登州乃至东海重要的工业增长极。

市四大班子领导在这两个点看得很详细,全程兴致勃勃,原本安排 20 分钟的停车点,每个点足足看了 40 多分钟,领导对这两个项目的重视可见一斑,荆楚书记、海滨县长异常兴奋。

陪同孙涛书记来的秘书是市委政研室的主任张爱国,我之所以认识他,是因为他跟上届常务副县长王志强是同乡,均为虞山县人,我曾陪同志强县长跟他吃过两次饭。他对我依稀有印象,但是好像忘了我的名字,我见状一路小跑过去跟老领导打招呼,将我的名字又说了一遍。张爱国才大笑道:“好个大海,几天不见位置更稳当了呀。”

晚餐安排在喜来登大酒店,由于晚上拉练时间没控制好,晚餐开饭时已经是 7 点了,席间气氛热烈,直到晚上 9 点晚餐才结束。由于第二天还要继续拉练,再加上晚上孙涛书记还要抽空对登州新一届班子成员进行个别谈话,所以没有饮太多酒。孙涛书记有晚上散步的习惯,张爱国主任就陪同他在酒店后花园溜达了半小时才回房间,个别谈话正式开始。

由于时间有限,孙涛书记只点了四个人重点谈话:荆楚书记、海滨县长、组织部洪军部长,外加王通副县长。

市委书记跟登州两个主要领导谈话,理所应当;与组织部长谈话,了解干部也说得过去,与排名常委倒数第二的王通县长谈话,就有点意思了。

接到通知后,我愣了一会,随即意味深长地笑了。

知乎用户 竹君子 发表

没有亲身感受过,然而有个同学可以算是。

top2 法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毕业当年进入全国人大办公厅工作,现于山东德州挂职锻炼。

这个同学是我的高中前后桌,本身是高考超一本线仅仅个位数,在我们班大概倒数第三第四的样子,押大小年成功进了北京林业,经管学院。大一下学期突然告诉我成了学院第一,自己也很意外,之后就开启了学霸之路。

当初 top2 两所学校挑了很久,最后挑了未名湖,居然还去了法学院。。。。

研究生毕业前又在犹豫去国家部委还是北京市。。。。

嗯,算是传奇。

看朋友圈一如既往乐呵乐呵的,也不发跟工作相关的东西,确实,朋友圈其实就该是业余生活嘛。

有次聊起来,就是觉得国家部委的工资比较低,在北京租房子住攒不下什么钱。相对而言,公务员队伍里上海、广东、浙江待遇较高,县市单位的比省直单位的待遇要高,同理,北京市单位待遇也就比国家部委高一些,当然,不同类型的单位肯定也不一样,所以,具体比较要看具体情况了。

这么高的平台,起码能做到厅局级退休吧。

好吧,我不了解公务员体系,乱猜的。。。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真怀疑你加的是啥群,竟然还在群里当众分析问题,表达自我观点,有点不可思议,典型小屁孩的心态。

真正体制内的精英,很少甚至几乎从不在社交群里发,带有倾向性的言论。即使发了,也基本都是就事论事,谨慎克制,很少加上自己的主观评论。他们实在憋不住想发表一下个人见解,一般也只敢匿名在网络上发,比如我

知乎用户 撕葱博士 发表

一个博士同学,在上海市委办公厅工作,现已离开加入某成立一两年的小券商。另一个博士师弟,之前在上海市发改委工作,曾借调国家发改委工作一年,现加入阿里巴巴

以上两位应该符合体制内精英的定义了,也没有那么夸张啦。现在更多的是体制内年轻人受不了上海的压力,出来赚钱的多。

另外,我的博士生导师才算得上是精英,副部级,国内的顶级智囊,长期掌管政策部门。生活不是你题主想象的那样,要有奉献精神才行。

知乎用户 王十三 发表

你用 “精英部门” 这个词,就注定你得不到恰当符合您心中预期的答案。

我们通常语境下的 “精英部门” 应当去金融机构寻找。

————

我理解,在京机构可以分为 “实权部门”、“实利部门”、“文书编纂部门”。其中自然是后二者,人数最为庞大。

但需要注意的是,三者的划分并不明晰,同一单位内不同的组成部分之间,有时亦可如此做出区分。

在京机构中,其实 “实利部门” 最为庞大,从各省市地区、企业驻京、采购、接洽部门开始起算,一直到机关事务管理局…… 其实都是具有实利的单位。因为其具有后勤、服务的性质,我不把他们划为 “实权部门”,但须知权力与利益伴生…… 另外,如上述,就其内部而言,处理“文案” 的人员也不在少数。

这么讲,不知您发觉 “实权部门” 是哪些了吗?

就我个人而言,在京最苦的其实是一些搞规章制定的司局级单位,但其与地方、大型企业之间有无联系,这就不是我能了解的了。

若果还不明白,随便找一个有驻军、有央企矿厂的县城研究一下,再放大一百倍,就是京城了。

—————

至于什么体会?(以下是个人观察。另外这个问题下好多是借调进京的,借调就是来干活的哦~你不加班,谁加班?)

办案就离京,驻京就处理文案、开会——自己选了……

能当上实职处长(非 “文案编纂部门”)之后,也蛮爽吧~出国开个会,换楼开个会,去地方开个会;签个字,碰个头,见见地方巨头;回家做个饭,溜溜弯,练练字;争取去培训下,陪各路厅长吃个饭……

知乎用户 赛赛 发表

相传是不错的。我的一个小伙伴,她自己是某运营商员工,负责和商务宣传有关的部分,包括陪顾客吃喝玩乐之类的,说是工作一年练得唱歌跳舞都很好了。当然这个工作对于个人能力的要求挺高的,比如得开朗活跃才行。她老公是某银行程序员,工作加班较少,工资和同等工作年限的互联网工作码农相比有竞争力,并且还有户口,最关键的是可以写代码。不过距离楼主描述的精英程度还有很大差距,算是很不错的地方。

我所在的地方略微酱油一些,通常没什么代码可写,当然自己想写可以写。论文随便写,多多益善,征稿的时候有机会参加会议。

我这边是计算机方向的体制内,可以作为参考。对于文科专业名校的同学有过几面之缘,他们对于事物的分析能力确实非常的强,我觉得这对于天份和勤奋的要求比写好代码要更多。所以也不用光羡慕别人的能力强,这些都是别人勤奋努力得来的。

知乎用户 喃喃 发表

昨天和我爸的朋友们吃饭,其中有个某局长和他夫人来晚了,人家一进门我和我老公作为晚辈马上站起来喊 “叔叔好!” 然而下半句 “阿姨好” 却噎在了喉咙里,因为他夫人实在有点太年轻了,看上去与我同龄,我和老公只好微笑点头把人家迎进来。席间吃饭才知道某局长是 85 年的,只比我老公大一岁,我看看我老公,再看看某局长,好了,不说了,吃饭!(ಥ﹏ಥ)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唉,差距太大,人比人得死。

我在信访局工作,成天都是一群刁民上来告恶状,很多完全就是无中生有的事情。

我成天和这帮人打交道,境界都 Low 得很,想想同样是体制内的人,那些精英和我们真的不是一类人啊。

我爸妈还以我为荣,说我是吃皇粮的,他那里知道这里面的高下之分呢。

知乎用户 海阔天枫 发表

中央国家机关,新入职 N 人,清华北大人大教育背景占 40% 以上,100%985211。10% 博士,90% 硕士,全是党员。平均年龄,28.5 岁。伯克利,伦敦政经,在我们也算不得出众。
【我们不只是优秀,我们的目标是顶尖】
【本文你就当成是虚构,如有雷同,巧合巧合】

文艺体育爱好者众多,也不乏支教支遍村官志愿者经历。工作经历,有精英级金融机构从业者,工程师,律师。他们来这里工资只剩个零头。

这是一种震撼。我所在地方,某种意义上是最强,从这里走出了三位数以上的中央大员,内阁宰相好多位。

我们领导对我们新人的标准是:5 年内,认识水平要达到本领域的顶级,对其他各大领域,都要有正确的基本认识,不能说外行话。
30 岁入门,35 岁跳槽,年薪百万真的不是什么特别高的目标。(这不是知乎平均水平么??)

为啥?基础硬素质好,平台高视野宽,工作多任务难,学习能力和学习劲头超强,家国情怀和理想信念坚定。

基础素质和学习劲头,看入门条件就知道。
平台,可以说全国第二高。X 里面那是最高。
工作任务,大处需要纵览全局,细微之处又不可出错。任务多是急难险重,别的衙门都处理不了的任务,交给我们。

这份工作,私心杂念过重,过于关注自己的得失而不是国家人民的利益,可能在一段时间内还不错,但最终要不出去,要不进去。
“天下为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些一般人不太需要,但公务员必不可少。

权力会腐蚀人,所以用权要格外注意。制度约束,有作用。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制度法律这些东西会有滞后,随机应变中的 “自由裁量权” 永远不会消失。怎么办?还得靠自律。

在工作中,我的革命同志,我的兄弟姐妹们,都是那么的谦逊温和,其实拎出来哪一个都是大神。说说我们现在的基本工作状态:
朝 8 晚 8 满负荷。 我们领导,工作数量、难度、质量要求比我高一倍。
新人实习期月薪 5000,在北京,转正 7000。
大家感受一下。

我们是为了啥?不同的领导同一句话语:
“国家的方向,重大的决断,重要的调控,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你们参与其中”。
我们有人舍弃了高薪,有人舍弃了舒适的生活,有的年轻杰出学子就凭借一份热血和激情,
选择了克己、奉公。
选择 “信仰坚定,为民服务,恪尽职守,勤政务实,清正廉洁” 的工作信条。
选择了 “牺牲”——自由、金钱、时间、甚至是身体健康和家庭。

很多人在坚信,坚持,坚守,原因就是大家都知道的那两句诗:
“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这是真正中央部委年轻公务员的情怀。
但愿自己能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和大家一起共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
关于 bug 的修正:
1、本文你就当成是虚构,如有雷同,巧合巧合。大家看看就好。我明确说,我是战忽局的。
在这里我尤其对局里另一位同志的 cover 表示 thx
2、之前我们一个领导说前几年他都想辞职了,准备写信给宝宝,核心一句话,“要让公务员过上有尊严的生活”。
现在呢 有尊严问题不大。单位有食堂,住宿也给解决方案。工资偶尔小清新一下也还行,但是想要 “小资” 是不太够的。
3、我们转正了月薪肯定不到 8000,找老婆难呀,远期空头支票给人家,人家未必信呀。
“有房吗,有车吗,月薪过万吗”-3NO 精英
4、“敬畏市场”“政府的作用也不可忽视” 这俩是辩证的。同样,社会治理宏观调控靠政府,而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大多时候是靠市场激励机制,靠企业。
5、为啥我要谈情怀,因为我们这活儿,是公心还是私心,影响的不是几个人,几万块,几天的事情。“天下为公,执政为民” 须臾不敢忘。
6、看百家讲台讲张居正,结合自身感受,公务员是一个要求必须隐忍,自律,非常受约束的行业。当然,执掌公权力,也应当如此。

学者可以大方厥词,企业家可以我行我素,大学生可以彰显个性,高级点的白领可以用名包带名表,去外国旅行,甚至普通人你出差间隙去参观个景点,朋友吃喝玩乐,聊工作的内容,吹牛,这些都很平常。
但对于公务员,特别是 “官” 以上每一条,都可以当成新闻,是不是?
难受不难受?难受。应该不应该?不只是应该,是必须。“风清气正” 就是从对党对政府机关的严格要求开始的。

每个行业都有他的光鲜,背后都有他的艰难。
大家所需的情怀也是不一样的。
保家卫国、救死扶伤、教书育人、公平正义,
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开拓创新的企业家精神,
坚持不懈的科研精神,为人民服务的公仆精神。
这些都值得尊敬,都值得敬佩。

知乎上年轻人比较多,大家都说是朋友。我在这瞎 bb,其实就是想将我的情感传递给大家,祝福大家能够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能够发挥自己的力量,做出自己的业绩,受到社会的肯定,这样的成绩必然利国利民。你说你在国外?那你也是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来贡献。

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候距离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这一目标都要近。这个目标,需要我们的共同努力,需要我们年轻人有一点理想和感情。

唯有浓烈的情感,唯有胸中的一口气,一团火,才能让我们在艰难困苦面前不放弃,保持乐观,继续前行,将星星之火变成燎原之势。

“所以我时常害怕,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鲁迅

知乎用户 Leon 发表

看到这段话不禁对你的身份和目的有所怀疑!

希望回答的人注意保密。

“我阅历有限,我所理解的体制内精英部门大概有:决策 & 智库部门(比如 XX 发展研究中心、发改委,国开行,XX 政策研究室);喉舌宣传(宣传部、新华社、央视之类的),领导秘书(厅局级以上的),情报机要机构的心思慎密但雷厉风行的特勤人员等等。”

知乎用户 吕志超 发表

反正就我能接触到的所谓 “经营部门” 的所谓精英们,出席各种行业高峰论坛,发言往往令人哭笑不得,还不得不捧着。其实这些人不是业务不精,而是发言稿必须交给完全不懂业务的领导去审,然后被改得面目全非,其中郁闷可想而知。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有国安的哥们儿吗,我要举报这里炸鱼!题主身份值得怀疑

知乎用户 Burgundian 发表

原来我踹过体制内精英部门的人

知乎用户 赵小新 发表

不是精英,本来想站在平民的角度认真答一个的。

但是,仔细浏览过问题后觉得题主对精英生活的叙述很蹊跷。难道精英们也和吊丝们一样去个高档场所都拿到群里和朋友圈炫耀一番吗?我想呵呵了。

还是简单回答一下吧:

记住,货比货得留着,人比人得活着。向往更高的阶层没错,但你也要知道,精英也是人,你也是人,剥光了扔澡堂子里看不出区别来。

你觉得我这是精神胜利法吗?错了,这是踏踏实实的心态,是向上攀爬的基础。如果你想向上爬,有一个准则:能爬多高爬多高,爬到哪算哪。

积极向上的心态,和向上攀爬的过程,比站在山顶本身更幸福。

知乎用户 米家老三 发表

组织部算是体制内精英部门了吧

一朋友给我讲的他们部门的段子,真真假假不好说。

某组工干部新婚不久。在要不要回家吃晚饭这件事情上,与家属经过了一个很长的磨合期。

第一阶段,每到快下班家属总会准时来电:“晚上回家吃饭吗?”

“回,你先做着,我稍晚一会儿回去。”

饭做好后,家属又来电:“饭好了,人呢?”

“那个,我还要一会儿,你先吃,给我留点就行。”

家属不悦地挂了电话。再无音讯。

晚上十点,推开家门,家属强忍着没发火:“以后能有个准吗?”

“本来要走的,临下班来个急活,下次注意,下次注意。”

然,剧情并未好转,反而继续重演,直至进入第二阶段——

不管多晚,再也没了下班前的电话。

晚上十点,推开家门,家属没有责备和不悦,

只 “麻木” 地指着餐桌上的剩饭:“饭给你留了,自己热热吧。”

“好好,我自己来,谢谢老婆 / 老公。”

升级版剧情继续重演,很快进入了第三阶段——

晚上七点,难得有一个不加班的日子,兴冲冲回家陪家属吃饭。

推开家门,没有惊喜,却是家属惊讶的目光:“哎?今天没加班?”

“嗯。明天要开的会临时取消了,所以今天没加。”

“哦。没给你做饭啊,以后回家吃饭提前说一声。”

“好……”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米家老三。更多体制内故事等待你挖掘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驻海外的统战人员还加这种群暴露自己身份???

要么你编故事,要么这个人该被处理了

知乎用户 死螳螂 发表

工农兵大学生进中联部算不算?

我爹在中联部呆了不到半年,觉得不是做学问的地方,打报告调到某学术部门去了。

现在还在不断的用他的人生成就给我增加心理阴影……

我倒是的确没有 “别人家的孩子” 的烦恼,我妈削我从来都是用“你看看你爹!”……

甚至包括体型和长相!

艹……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8rEcg8 发表

这工作多好呀,精英部门只是少数,还不如自己搞点副业。

知乎用户 Johnson 发表

认识一个 T 大的博士,毕业后留校纪委工作两年,后调入我市下属区县实权部门,正处级,据说今年有望进副厅……

博士哥做事思路清晰,语言表达能力很强,每次聚会语言恰到好处又能保留自己的风格。有点少年得志的轻狂,又不失体制内特有的稳重。

对了,他还不到 30 岁。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nopMRV 发表

看看就好!

知乎用户 刘思翼 发表

体制内精英,且年龄都在 20~35 岁之间。
他在里面年龄算是较小的,大的也不过比我大三五岁,有新华社央视的驻外记者,有省部级领导的秘书,有国某局在海外的统战人员。

负责的跟你说,你进了一个假群,我在里面说自己是联合国秘书长你信不信?我头一次听说省部级领导秘书这么不值钱,海外统战人员这么不值钱。

要不然就是交际极为广阔,要不然就是有很多内幕信息。

按照保密条例这群人都死了一万次了你知不知道,你觉得什么省部级领导秘书和海外统战人员在群里给你透露内幕消息,国安的人都是瞎子咯?

所以看来,要么你故事没编好,要么你进了个假群,因为你这个问题里只有一句话说的比较准。

我阅历有限

知乎用户 站在山头望夕阳 发表

我觉得我就是精英部门的,X 球武装突袭集合军团元帅,我们是真忙啊,不像他们说的,一周六到六天半,我们是全年全月全时全秒的盯着环地高清和太阳系实时卫星,每次出动,都得携带 X 型 0M 系激光镭射炮,太累了,让我能坚持下来的。就是一直不用醒过来,啊哈哈

知乎用户 李杨 发表

打文档 擦地灰..%%….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在题主所说的精英机构,正部级,短暂的工作过。这群人的状态和题主描述的群里的状态不大一样。

一、工作很忙,时间非常长,基本是朝 9 晚 12。一周 6 天到 6 天半;

二、同事之间私下交往非常少。办公室非常安静,除了工作事情,没有人闲聊一句话。各自忙各自的事情,不会管别人的事情。自己做事情,也不会随意说。

三、低调、谨慎、平静。身边没有高调的东西,比如车子,衣服,甚至手机,都几乎没有人用苹果的。不会随意对一些事情发表意见。神态平静,间隙休息或者思考的时候,也就是默默抽根烟而已。

四、不热衷于社交,可能本身就是塔尖,想联络他们的人,多到挡都挡不过来。不需要再去联络那些可有可无的人。回家探亲什么的也都非常低调,不会有任何炫耀。因为他们确实已经很牛逼了。

知乎用户 李博彦 发表

接近权利的人 容易产生拥有权利的错觉

知乎用户 盐 Sir​ 发表

十年前进入公安局基层刑警队工作,当然算不上是什么 “精英部门”,只能算是“年级轻轻”,现在看这个问题,也只剩下“体制内” 了。

在我考公务员的那个年代,名校,top 级,985 之类学子,大多数对体制内兴趣不大,再往前追溯一点,在我高考的年代,甚至南方大量的 “状元” 都热衷于去港大,港中文上学,什么清北复交,哪有香江水好喝,所以在那个年代,名校学生去互联网企业,去投资行业的人数众多,至于考公务员也只有我们这种脚后跟大学毕业的才回去参与竞争,反倒是给了我的好多去读硕士博士的同学不少进入高级别单位的机会,我的好几个大学同学在硕士博士毕业之后都相继考取了公务员,在读硕期间,甚至还多次向我询问我的工作情况。

在他们看来,硕士毕业之后,能干个我这样的工作已然是烧高香了,有时候问的我多了,诸如:

“工资多少”“休息多不多”“加班多不多” 这种话题时,当时我也是一时血气方刚,抹嘴就说:

“工资不多,休息也不多,加班不少,但是刚上班嘛,都这样,习惯就好了”

我甚至感觉到了那位老兄他真的理解我当时的心情了,他一定认为我的本意是:

“工资挺高的,正常休息,偶尔加班,但是上班嘛,为人民服务,累点算什么”,

后来他也考了公务员,去了某一个省属厅级单位,在我看来,已经很好了,轮到我向他讨教 “上级单位” 的工作情况了,他说:

“工资不多,休息也不多,加班不少,但是刚上班嘛,都这样,习惯就好了”

我当时就 f**k 了,你学我说话就算了,还讽刺我,你们上面能跟我们基层一样吗?然后他不紧不慢地说出了:我在办公室工作,本系统大小会务,一把手调研前后的材料准备,发文的核对,而且还承担了一些应该是后勤部门的工作,显然他刚去,有点打杂的意思,但是当时分配的时候,那个地方缺人,就去了,别说跟专业不相关,干的活跟人相关就行,只要是人干得了的,都得干。一直到现在,他还是那个部门,干得工作除了他自己感觉宏观了一点,没什么差别。

知乎有些问题在于解决信息差,就像这种问题,很多体制内的人看到了都会往自己身上套,但是体制内工作,终归 90% 的人做的工作时完全交集的,没有什么太特别的体验,如果让我说那就是:

“年纪轻轻” 让你感觉自己竞争力十足;

“体制内” 让你感觉稳定和相对体面的人际关系

“精英部门” 让你对同在体制内的交往上保持维度的优势

以上,

至于是不是每个人都能占到上面全部的三点,我只能说:别太天真。

知乎用户 多默​ 发表

20-35,领导秘书,厅局级以上,各位可以散了。

我觉得吧,题主说的问题我们换个思路,到底是因为人 nb 你觉得精英,还是因为单位 nb 所以显得他精英(不是说他不好,不精英)

这个世界,从来不怕啥富二代,官二代,怕的是,人家富二代,官二代,比你努力,比你还优秀,比你还谦虚。

知乎用户 斯特拉达玛侯爵​ 发表

不属于题主所说体制内精英部门,强答一记。

身在某门户城市由铁路局、市政府合资的负责该市高铁站商业和广告经营开发的公司(列某铁路局直属公司的副处级子公司),主管公司经营部兼任公司董事。

自公司筹建开始,基本没有睡过一个好觉,周末、节假日临时取消休息是常态。从前期的工商注册登记,起草公司及部门规章制度、管理办法、岗位职责、考核办法,对配套设施、工程进行招标、谈判开始;到后来陆续进行的验收、结算,各种收费标准向发改委报批;再到常态化运营后的安全质量管理、员工队伍管理以及临时性的经营任务和政治任务。

最容易打乱工作和作息的往往就是各种临时事务,以今年比较典型的事情举例,年初春运,过后就是一带一路,然后开始创文的准备工作,期间贯穿一直到十九大结束的反恐工作,创文期间赶上暑运,然后是十一黄金周,结束后准备春运。这只是比较典型,还有各种零碎的不表。

工作前 5 年,我也在一个题主说的那种每天玩玩手机,有事加个班没事到点走人的单位。自从这个公司成立被抽调过来筹建开始,再也没有了周周不落的团本和十一、春节的出游,因为高铁站远离市区,经常要在周末和节假日去检查,工作日也是经常办公室 – 高铁站两边跑,给两桶油和公投不知道贡献了多少收入。

累吗,累。但是习惯了,当你想停下的时候,企业会像一台精密的机器带着你往前走,你是停不下来的。当我时不时在某个本地新闻上看见自己的照片时,连自己都想不起来这是什么时候被拍的。最大的感触是,当自己当初毕业后来到这个系统的时候,其实就已经把自己奉献给国家和这个系统了,只是自己当时并没有意识到。很多事情,都由不得你。

知乎用户 梦的解析魏洪谦​ 发表

小伙子,这种群有可能是来组团忽悠你的。

或者新宋吧的伙计用来 cosplay 玩玩的

知乎用户 小小三 发表

中央国家机关,新入职 N 人,清华北大人大教育背景占 40% 以上,100%985211。10% 博士,90% 硕士,全是党员。平均年龄,28.5 岁。伯克利,伦敦政经,在我们这普普通通。

【我们不只是优秀,我们的目标是顶尖】

文艺体育爱好者众多,也不乏支教支遍村官志愿者经历。工作经历,有精英级金融机构从业者,工程师,律师。他们来这里工资只剩个零头。

这是一种震撼。我所在的中央部委,某种意义上是最强,从这里走出了三位数以上的部级干部,副总理好多位。

我们领导对我们新人的标准是:5 年内,认识水平要达到本领域的顶级,对其他各大领域,都要有正确的基本认识,不能说外行话。

30 岁入门,35 岁跳槽,年薪百万真的,不是什么特别高的目标。

为啥?基础硬素质好,平台高视野宽,工作多任务难,学习能力和学习劲头超强,家国情怀和理想信念坚定。

基础素质和学习劲头,看入门条件就知道。

平台,可以说全国第二高。海里面那是最高。

工作任务,大处需要纵览全局,细微之处又不可出错。任务多是急难险重,别的衙门都处理不了的任务,交给我们。

这份工作,有半点私心杂念,过于关注自己的得失而不是国家人民的利益,可能在一段时间内还不错,但最终要不出去,要不进去。(请各位看好前置条件!)

这几天在培训,悟到两句话:

海纳百川,洋为最低,谦虚才能让人持续学习不断进步,包容并取,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峰为最高,崇高理想能引导人超脱个人得失,坚持原则,无欲则刚。

一般工作,真的不需要,但我们,不可少。

在工作中,我的革命同志,我的兄弟姐妹们,都是那么的谦逊温和,其实拎出来哪一个都是大神。说说我们现在的基本工作状态:

朝 8 晚 8 满负荷。 我们处领导,工作数量、难度、质量要求比我高一倍。

新人实习期月薪 5000,在北京,转正 7000。

大家感受一下。

我们是为了啥?不同的领导同一句话语:

“国家的方向,重大的决断,重要的调控,改革与开放的设计,你们,参与其中”。

我们有人舍弃了高薪,有人舍弃了舒适的生活,有的年轻杰出学子就凭借一份热血和激情,选择了克己、奉公。选择 “信仰坚定,为民服务,恪尽职守,勤政务实,清正廉洁” 的工作信条。选择了“牺牲”——自由、金钱、时间、甚至是身体健康和家庭。

很多人在坚信,坚持,坚守,原因就是大家都知道的那两句诗:“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这是真正中央部委年轻公务员的情怀。

但愿自己能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和大家一起共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data:image/svg+xml;utf8,)

知乎用户 泉柳 发表

明年我考上了 告诉你

知乎用户 王愚心​ 发表

体制内基层屌丝部门看见你们这些领导机关的来晒优越感 ·····,唉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体制内工作无聊不是挺好的嘛,正好有时间学 python 啊。

我也在体制内,实在没觉得体制内精英有多少。办个文,办个会,能看出什么精英不精英的?

理论力学都没学过的算什么精英你说。(逃

知乎用户 张长 发表

有个秘书群,想搞个聚会不到晚上 11、12 点人都不一定能凑齐。

知乎用户 天天天天啦噜 发表

加入共青团算吗

知乎用户 林晚枫 发表

什么时候央视变成体制内精英部门了?央视确实是传媒行业内精英部门,和你这种政治决策部门有关系?题主侧重的是时政新闻记者特别能写材料???

知乎用户 呵呵呵呵 发表

体制内工资精英一个月有两三万吗 没达到这个数 或者靠贪污才达到这个数 那这个精英还是留给楼主去做吧 哥还是喜欢写代码 去会所打炮 不怕被双规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y0BjkW 发表

就法律教育来说

老师和我们说,英美法系从律师里选,中国法官转行当律师,所以英美法系的法律教育教你怎么做实务,中国教你怎么当好官

优劣就留给你们自己评判了

知乎用户 哈木瓜 发表

吹牛逼居多。谁那么傻逼实名在群里胡扯蛋?

知乎用户 于开心呐 发表

好牛逼,吓死人了。基层狗只敢偷偷观摩。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X1nA4G 发表

你姓姜,只可惜大多数人是鱼——鳄鱼

知乎用户 深蓝壹号 发表

你绝对进了个假群,真正体制内的都知道,成天在网上瞎 BB,有百害而无一利

知乎用户 土狗的毛发 发表

问题太功利了,我不太明白什么叫精英部门,同一级的部门只有分工不同,没听说过还有精英非精英之分。

就我所在的政府工作部门,应该无论如何也算不上 “精英” 部门,但里面很多基层打拼上来的同志,在我看来大局观和方式方法比某些党委部门的干部要强很多。而且部门的工作与市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能够为群众服好务的都是精英。

不要总想着那些高大上的部门,其实呆久了都一个样,区别在于自己是个什么样子。

知乎用户 法律学社 发表

有关体制内更多精品干货文章请订阅收藏我的专栏:体制话谈


[

+V44737022 领老 A《提拔重用指南》.txt

53

·

百度网盘

](https://pan.baidu.com/link/zhihu/7BhFzauMhjiXbTN1dmVFN5JWZwcndVUQQ1hE==)

正所谓 “不孝有三,不考公务员为大。”

至今我依然清晰地记得,几年前我的大学室友被其父母逼着考公务员的情景。

妈妈每天微信视频,检查有没有好好备考,家里亲戚齐上阵疯狂劝说,最后总是以一方气得挂掉视频方罢。室友不想考又拗不过,只能一边找工作一边粗略地浏览资料应付考试。

到最后,因为分数不过线才暂时打消了室友父母的念头。

除了我室友,很多年轻人也都有同样的困惑:

然而…… 这几年情况却悄悄发生了变化。

《2019 年部分 “双一流” 高校毕业生体制内就业占比》发布,根据报告显示,很多的高校有超过一半的毕业生选择进入体制内,甚至有的在 80% 以上。

如果说上面这份报告学生样本不全,那么从北京大学官方发布的《2019 年北京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中可窥见一斑,北京大学取样了 9904 位北大毕业生,有近 50% 的人选择进入体制内,基本上就是体制内外一半一半。

去年,一张杭州余杭区的拟录用人员公示名单就曾引起了热议:其中八个街道办事处的录用人员竟都是清华北大的硕士,甚至是博士。

无独有偶,一张深圳中学拟招聘的 35 名教师名单也曾刷屏,在这 35 人的名单中,光是清华北大的毕业生就有 20 人,还有 1 人毕业于哈佛大学,且 35 人均是研究生学历,其中 8 人是博士,堪称顶级豪华阵容。

有人说:连顶尖学府的人都甘愿追求稳定的体制,清华北大争当老师不是浪费国家资源吗?

可是更令人深思的是,为什么优秀的人乃至顶尖学府的人都开始选择在体制内奋斗了?

而那些曾经一直和父母对抗不愿进入体制,渴望在大城市闯出一片天地的人,又怎么突然调转方向了?

上个月,脉脉发布的《人才吸引力报告 2020》显示,在工作幸福感与满意度的排行榜上,互联网行业在所有行业中,排名垫底。

这个结果并不令人意外。

从去年以来,关于 996 福报、大厂花式裁员、资本冷血压榨的戏码便轮番上演,争吵不休。

拼多多女孩的倒下,更是又一次揭露了资本家真实的嘴脸。

2020 年的最后一天,一名 98 年出生年仅 23 岁的拼多多女员工,在凌晨 1 点半的下班途中猝死,永久地倒在了深夜冰冷的街头。

拼多多官方账号在知乎平台回应,称 “看看底层人民,哪一个不是用命换钱,我一直不以为是资本问题,而是这个社会的问题,这是一个用命拼的时代,你可以选择安逸日子,但你就要选择安逸带来的后果。”

一石激起千层浪,令人愤怒的不仅仅是他们对于生命的冷漠,还有他们对资本压榨的毫不遮掩。

1 月 10 日,有拼多多员工发视频表示:“因为看到同事被抬上救护车,我被开除了。“ 并透露了许多令普通打工人咋舌的 “内幕”,传播之快,几小时便有千万人观看。

紧接着 1 月 12 日,一位浙大毕业的前拼多多员工,在网上发表了一篇长达 1 万多字的博客《我在拼多多的三年》,详细地记录了自己工作从其乐融融到公司容不下质疑声音,变本加厉丧心病狂地加班的过程。

最后他劝学弟学妹不要重复他的路,不仅仅是因为加班,还有因为那里更多的是洗脑式的体制、集中营的生存规则,它们剥夺着你的生活、爱好乃至吃饭上厕所等人最基本生理需求的权利。

比如:无止境的加班,通宵全员加班,即便没有自己的业务,下了命令就得执行;公司非常不信任员工,补卡都需要 HR 查监控来执行;取消灵活的吃饭时间,像喂猪一样卡点进食禁止 12/18/22 点之前到取餐室等。

这也让大众对于大厂的种种美好幻想也进行了一次新的洗礼。

正如三表龙门阵说,上市企业的光环和门槛,很容易敲碎 958、211 人才的骄傲和自矜。

你会听到这样的声音:“这份工作足够光鲜,跑赢了众多的年轻人才获得的,是更优秀的才配拥有的。” 最优秀的人拥有了最光鲜的工作,这份工作便有了天然的责备豁免权。

对未来的憧憬有多热切,梦想坠落的速度就有多快。

刚毕业总是心比天高,然而大厂繁杂的业务线和众多的部门决定了大多人的 “螺丝钉” 体制。梦想被击碎,跌落谷底后却也不一定能够绝地反击,随之而来的还有疯狂的加班和内卷。

身体每况愈下的焦虑,35 岁无法升管理层的恐惧、一线城市无法落脚的漂泊感,逐渐成为大厂员工无法逃避的问题。

当然社会大体制的分工下,人人都是螺丝钉,在企业里更是如此,可是螺丝钉之间也有大区别之分,关键部位的螺丝钉自然也是强于无关紧要的螺丝钉,可重要的螺丝钉不过也就寥寥无几。

在时间精力成本的消耗下自然是熬不过一年一年涌进的新鲜血液,也争不过那些专业能力本就比自己强和 “天赋异禀” 的其他同事们。

最后不得不面临一个对自我打击之深的难题:承认平庸和现实。

作家海明威曾在《流动的盛宴》里写过一句话:

“假如你曾去过巴黎,这辈子巴黎都会在你左右。”

20 世纪 80 年代,许多冲着这句话千辛万苦赶赴巴黎的日本人,因为巴黎和想象中的模样大相径庭,最终患上了 “巴黎综合征”——一种由于预想和现实间巨大差异而引发的心理疾病。

互联网大厂已然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

高薪的羡慕稳定,稳定的羡慕高薪,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看似焦虑,更多是人云亦云后的迷茫。

有一段时间,我身边很多朋友陆续辞职回家考公务员,让我很慌。

我慌的是,越来越多的人跟我选择不一样了,我慌的是,越来越多优秀的人去体制内了。

强烈的对比是之前互联网大厂的挤破头,现在成为了体制内强烈的竞争和挤破头。

当我在群里表示不解时,我闺蜜说了一段话让我很有启发:

“优秀的人去体制内其实是好事,品学兼优的人去考公务员,公务员系统越来越好,这样国家才能越来越好。但是如果你觉得自己不适合,也不用太在意,选择自己喜欢的就好。”

那一刻我发现,其实真正的焦虑是因为每个人都有从众心理,尤其是连接身边人的从众心理。

体制内的稳定和待遇好,互联网大厂的剥削和紧张可以说是一直存在的,只是现在信息化时代的加剧,把这些无限放大化了,作为我们个体来说总被信息化所裹挟的。

不仅仅是因为和别人不一样的慌乱,还有我们害怕试错成本的慌乱,但其实人生从来都没有一蹴而就的对与错。

还记得小学语文本上的《杨桃》吗?

“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觉得自己画得很准确,当我把画交出去的时候,几个同学哈哈大笑起来:‘你这是杨桃吗?倒不如说是五角星吧!

然后老师让其他同学坐到我的位置上,他们看到的就是五角星。”

你可以选择你以为的,但是也不要一味的排斥拒绝另一种可能性。

当自己选择享受体制内的健全与相对舒适时,也就断然无法感受到体制外的挑战与情绪价值上的高额满足。然而年轻时爆炸般的冲劲,也无法成为源源不断的永动机,走一步看一步也不见得是多么不堪的后备之选。

正如《谁动了我的奶酪 2》里所说 “选择一个新观念,改变你的想法并不意味着改变你的本质”。

接受一个曾经不认可的观念,不代表对不起自己,也不代表承认自己以前的想法是错误的。

当初坚信泰塔尼克号 “永不沉没”,没有准备足够的救生艇的人,不也受到了惨痛的代价吗。

知乎用户 鱼朝恩 发表

可以代表全亚洲

知乎用户 大同文稿​ 发表

**1. 20 到 30 岁这段时间,是人的一生中精力最旺盛、创造力最强、可塑性最强的黄金时期。**不管你在做什么,不要把时间浪费在玩游戏、看肥皂剧和无意义的交际上,踏踏实实地去做点事,提高自己的思维和能力。

2. 不要担心未来,不要焦虑,不要抱怨,不要相信什么社会阶层固化之类的鬼话。月薪三千和月薪一万五之间,并不是由社会阶层决定的,通过努力就可以做到。

**不要把阶层固化作为自己不努力、浑浑噩噩过日子的借口。**出身和原生家庭不能决定一切。踏踏实实去学习,去做事,去积累,你一定能改变自己的命运,一定能让自己过上更好的生活。

3. 比学历、家庭条件、长相等先天条件更重要的,是人的信念。不管你现在的起点和处境怎么样,你都要有做一个优秀的人的信念,都要有你能做成一番事业、能出人头地的信念。处在困境中的时候,信念能给你无比强大的力量。

4. 多渠道获取优质信息是人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与比你牛,比你经验丰富、阅历比你广的人同行,学习他们的思维方式,会让你变得更聪明。聪明的人,在现在这个社会不管怎么混,都不会太差。

5. 比人的能力、财富、地位、权力更重要的,是一个人的格局。**格局决定了你能走多远,身边能聚拢多少人,能守住多大的财。**一个具有大格局的人,不会为一城一地的得失而懊恼,也不会为眼前的一点点挫折而怨天尤人。

6. 普通家庭出身的人,不要太急躁,要沉住气,有机会出现的时候就主动出击,**没有机会的时候就蛰伏和韬光养晦,以时间换空间。**普通家庭的孩子,人生一般 30 岁以后才慢慢有点起色。

7. 几千年来一切都在改变,**但唯有人性没有变。**把握了人性,了解了人性的欲望和弱点,掌握了人性的贪婪、嫉妒、骄傲、好逸恶劳,你就掌握了打开人心的钥匙,你就掌握了智慧。

8. 没有利益的关系不牢固,没有感情的关系不长久。**人世间最厉害的,其实还是一个情字。**利益固然能搞定很多事,但真情才能无坚不摧。因为有血浓于水的亲情、肝胆相照的友情、忠贞不渝的爱情,才让我们觉得这个世界值得活下去。

9. 永远不要把事业当成是人生的一切,比事业更重要的,是家庭和生活,**我们必须学会在事业和生活中找到平衡。**如果没有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事业,没关系,那就努力挣钱吧,用心把生活过好。

10. 比任何人给你的建议和忠告更重要的,是你自己的决心和行动,一打纲领不如一个实实在在的行动,不行动,我上面说的就等于一碗浓鸡汤,而且这个世界会狠狠惩罚那些懂得了很多道理却没有行动的人。

知乎用户 吟游诗人 发表

我不算是精英,学生干部是从初中开始做起的,初中班长,高中班长校学生会主席,大学四年班长,一年学生会部长。毕业了考取我们市区的国税局。(为什么不考市组织部或省厅单位是因为应届毕业生,先考国考,考上了就只能来报道!)最低服务年限 5 年,我没有显赫的家世,筚路蓝缕,直至今日。今年我 23 岁了,看了你们的回答,我只有羡慕和嫉妒夹杂着痛苦。还好我还年轻,虽然不知道未来的路会怎么样,但是我还是要咬牙坚持走下去!

知乎用户 公子襄 发表

毕业 1 年,工作在国内知名区委办算不算?跟上答案的同志一样,如今两办真的可以说是忙上加忙。

虽然不像乡镇街道那样直面基层,但是上头任务一茬接一茬。

在乡镇党政办呆了一年到信息科工作,最大的体验是,越上工作氛围越压抑。

去市委办公厅信息处挂职的时候,氛围更加窒息。在乡镇办公室的时候,虽然忙但是大家都是兄弟姐妹,有竞争但是也是互相帮忙,私下中午经常开小灶什么的。到区里后,基本以客套为主了。

最后想说一句:材料狗永不为奴!!!!!!(咦,94 年的我怎么开始脱发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组织部算是精英部门吧,省委组织部的那些年轻人在领导面前唯唯诺诺的,到了下面,牛逼哄哄,还不是领导呢,天天装出一副领导的样子,我看这样子,尽早要完。

知乎用户 Katherin 发表

..

知乎用户 于之华 发表

精英部门?一脸问号

知乎用户 hhpoker 发表

不建议年纪小区去,我爸跟我说要去小部门工作,大部门当领导才去。不然要累死。

知乎用户 每个人都是演员 发表

这种问题,确定不是那些‘别有用心’的 007 人物发出来制造对立的吗??请问题主明白什么是体制吗?明白 “公务员” 的职责与义务吗?您以为政府各部门是世界 500 强跨国机构还是华尔街的各种投行和会计律师事务所!您给我解释解释,什么特么的叫做“体制内的精英部门”??政府自始至终说着为人民服务,高层天天要求“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到您这里就还区分精英和普通了,真的是其心可诛!!

知乎用户 吉尔伯特 发表

忙。

知乎用户 狒桑 发表

这种群聚的习性不大像是体制内精英的特点啊…

知乎用户 cccc ccc 发表

这个问题特别想邀请我认识的同年选调生来回答,短短三年完成了从乡镇到区到市到省委办的四级连跳,我等渣渣望尘莫及……

知乎用户 生在波尔思科广场 发表

啥叫精英部门…………

知乎用户 明天会更好 发表

我就举一个例子。芮成钢。这个人年纪轻轻就进入了精英部门,在自己还没完全成熟的情况下就获得了自己认为很大的权力,其实这恰恰毁了他。

知乎用户 杜云飞 发表

我媳妇他单位主任,三四十岁一头白发,他们单位有个关于这个主任的笑话:一个岁六七十岁的老大爷来问事情,见了他张嘴来了句:老大哥。。。。。。

知乎用户 john wong 发表

我年纪轻轻入了民主党派明年进入政协了

知乎用户 吴知道 Raymond 发表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先不回答问题标题,先说说问题描述的问题:

群里面有新华社央视的驻外记者,有省部级领导的秘书,有国某局在海外的统战人员,这些人能量都大得很,要不然就是分析问题一针见血,要不然就是交际极为广阔,要不然就是有很多内幕信息

  1. 驻外记者…emm… 也就是电视台的在外特约记者吧
  2. 省部级秘书,emm… 也是一步步升上去的吧,但仅仅是秘书,他服务的对象更重要
  3. “分析问题一针见血”,很多业余人士也能做到啊,业内人士的更要关注的是决策预期和对手预期,也算是很枯燥、没人想了解的东西了…
  4. “有内幕消息”,emm… 任何一个领域的员工都有他们领域的内部消息,就电影引进、审核、定档、票房数据这事而言,其实内部员工都知道,只是没人说,没兴趣说… 所以引进电影这事一般只有在宣发部门宣布,或者记者去求证才会有消息。

根据题主的说法,除去这些人的工作内容,题主更自惭形愧的是他们的其他言论。大概就是什么领域都有所了解,能发表自己观点吧,经历和阅历上去了这东西水到渠成,既然题主说他们年轻的话,这些东西更可能是他们从网络和书刊了解到的信息。什么都要了解的人,是很累的,我试过睡前查阅陌生领域的资料,经常不知不觉就是几个小时过去了… 所以说嫌丢脸就多读书!

另外赞同下这个匿名回答:

真怀疑你加的是啥群,竟然还在群里当众分析问题,表达自我观点,有点不可思议,典型小屁孩的心态。
真正体制内的精英,很少甚至几乎从不在社交群里发,带有倾向性的言论。即使发了,也基本都是就事论事,谨慎克制,很少加上自己的主观评论。他们实在憋不住想发表一下个人见解,一般也只敢匿名在网络上发,比如我

题主说的群聊情况,其实在很多兴趣群或者工作群里都有。

最后还是回答下问题标题吧,我只能类比想象,感觉因人而异吧,有的人是以此为谈资哈哈大笑,有的人是和同事惺惺相惜更进一步。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知乎用户名是本人名字,所以还是匿了。

11 年本科毕业后考入中部地区某地级市选调生,14 年通过遴选考试进入地级市政府办,目前已经 3 年了,从事秘书工作,负责主要领导公务活动。

那位组织部门的朋友已经说了部分体制内好处了,那是在党委部门,我们也差不多,我们稍微会多一些经济方面的优势。

比如说购房、入学方面,我本人及其亲属,均可享受最优,有时候还可以帮别人解决一下;

比如说涉及到某企业解决问题,我们可以考虑安排结合工作统筹领导的调研活动,帮助企业解决问题,等等

总之就是在不违法的情况下,可以优先帮助熟人办理若干问题。

至于个人的发展,我觉得很重要还是看机遇。我们这代人机遇是真不好,考大学也是人最多的时候,毕业也是经济下行的时候,到了工作,也是前面违规提拔的特别多,超编乱岗现在严重,现在清理,前面占了很多位置,导致个人发展没有前面的迅速了,这也是没办法。

个人的经济方面,反正出去吃饭不怎么用花钱,每个月工资不多,投资收入还有一点,超不多 1 年 10 多 W 吧。

想到其他的再更吧。

知乎用户 柠檬不萌 发表

体制内,不懂能否称为精英部门。

很苦,早 7:50 到单位,晚上领导走了才能走,碰巧我的领导很爱加班,所以基本没有十点前踏实过。

24 小时待命,随时要能被联系上,手机座机微信都要保证随时畅通。

加班常态化,比如现在,刚到家。

还有就是心态变好了,成熟的特别快,24 岁真的觉得和 18 岁不同了,不容易斤斤计较,不容易耿耿于怀,委屈自己消化,眼泪默默还得踏实工作。

知乎用户 邪魅狂狷三少爷 发表

我应该算是你所描述的

这种体制内精英部门中的精英吧

出身名校,在特殊体制内,还是大机关。

未来可期,前途无量。

985 本,行业强校硕。

工学硕士。

毕业的时候,别人都去了作战 BD

而我,抓住历史性的机遇。

来到某分布下属单位。

日子舒服的要死。

比学校还舒服很多。

于是曾经引以为傲的八块腹肌的身材

一段时间竟然走形了。

不用抓体能的日子,每天正常上下班。

没事的时候,每天按点回家。

工资高

待遇好,

福利极好,

社会地位高,

政治地位优越,

战略地位极其重要。

与地方政府及企业打交道多。

优质性资源极其丰富。

舒服到怀疑人生。

羡煞那些在地方政府工作部门工作的同学。

本以为这样的日子,可以一直舒服下去。

可是遇到一个让我心疼的处长,

处长偏爱我,

非要借调我。

而后进入某机关单位。

曾经在某保障单位工作过,

可以说是 BD 中的精英部门了。

负责岗位是区域内单位通用物资、

训练器材、和指挥通联等方面的采购保障任务。

在总部借调过一段时间。

总部某部采购管理局,

那段时间,是真正的高光时刻。

每天和郭嘉粮食物资储备局、财政部国库司的兄弟、采购管理局的兄弟

协同总部机关开展市场调研、编报采购需求、组织采购评审、拟制采购合同等总部业务培训。

军改后,调入一个新组建的部门,

开始全新的另一段高光时刻。

人生多曲折,故事多传奇。

改天来分享分享。

知乎上敌特太多。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认识三四个不同部委的领导秘书,都在 30-35 之间,既有 top2 出身的,也有普通重点大学的。他们身上有两个相同点: 第一,嘴严,朋友圈一年发不了几条,还基本都是和本部门工作成绩有关的;第二,贼忙,基本是一周上班六天或七天,早八点到晚十二点,对家庭几无贡献。

在我看来,要么是我所知太有限,要么是题主进了假的微信群。

PS: 那个哈佛耶鲁伦敦政经的答案,编的太假了。

知乎用户 老了吧少年 发表

你们这些人刚刚进入体制内,就开始讨论精英不精英了?我想问问你们,你们是什么时候开始觉得自己所在的部门是精英部门的?你们从什么时候开始觉得自己成为精英了?你们是比农民会种地?还是比工人会加工零件?天天讲为人民服务,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你们是如何理解我党的根本宗旨和路线的?一直要你们踏实做好 “三严三实” 和“两学一做”,不是让你们泡在知乎里,在这里相互吹捧、自我炫耀!不要觉得自己在什么什么部门工作,就开始飘飘然了,不要觉得你毕业于什么 top ten 大学就开始高人一等了,什么是脱离群众,你们这就是!无论你是在任何部门,从事任何职务,说到底是老百姓给予的!是无数曾经的革命烈士和贫苦子弟兵抛头颅撒热血换来的!你们觉得和他们比还有脸说精英这两个字吗?

知乎用户 者也 发表

真正的体制内精英我认为是没有心情把时间浪费在 qq 群里的。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没有精英部门,只有精英。每个部门总有一两个中流砥柱,最重要的还是养成学习的习惯。不甘于碌碌无为,那就选择奋起直追。保持好奇谦谨,多学些东西。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不是精英,甚至无编,可以提供另个角度给各位看客了解组织部的工作。

一、25 岁进的部里,周围除了同批进来的,都是大七八岁以上的同事,分管副部长年纪轻轻三十多就秃了。

二、组工干部永远充满活力,似乎有用不完的劲,钟表是摆设,从不按时下班,以组织部的灯,登登登登为荣。

三、工作异常严谨,一份文,能过部办公室,那必定改得面目全非,顺带每办一次文,都被部办公室狠狠怼一次。比方说:你们都不会参照上级文件吗?又比方说:上级文件都是对的吗?

四、政治意识异常坚定,大局观可以压倒其他一切。

五、能在组织部的,那必定是卧龙凤雏,组织部女人又多,事儿也多,很多时候,工作不累,累的是和同事打交道。

六、每个人都莫名有一股优越感,部内强势办公室的,对边缘化办公室,狠不得鼻孔朝天;对其他单位,不言自明。

越写越心累,有人看,再更些奇葩日常吧。

知乎用户 我学了假体育吧 发表

推算题主年纪也有 30 左右,净说些胡话。那个群真伪不判断了,一切皆有可能吧。可是你的描述,听着我就气,我的天!什么单位闲的如此完美!!确定不是黑公务猿吗?这个点还在开扶贫会议的基层人员看到了要吐血!在单位里做个打杂的,领导真是屈您的才了,什么料做什么事,心里没点哔数吗。要真觉得领导狗眼不识泰山,埋没您的才华和能力,你可以另谋出路,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在这里窝着做什么?有种你走人,公务猿这队伍不缺混吃等死的,缺实干的。舔着脸一边说羡慕人家,一边说自己有限。那你一辈子去羡慕别人吧,提高自己的能力再逼逼。我 23 岁,事业编,我只想说,愿意干活的人就不会问这种哔问题,好高骛远,我看你是羡慕人家的风光,而不是能力吧。辣鸡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题主所谓的精英部门中也分实权部门和边缘部门,边缘部门收入和实权部门差不多,相对清闲。我在两个精英部门的实权部门工作过,聊聊感受:

第一个精英部门: 每天处理的都是大大的批示,还有上新闻联播的事。

人员特征: 根据个人接触,感觉学历水平是公务员中层次最高的了,清北很多,但比一些高大上且挣钱多的地方还是差一些,有国外经历的不多。富贵子弟少,普遍学者气息浓。有很多确实有理想的人。也有阴奉阳违的。

工作状态: 实权部门加班是常态。处里一般不超过六个人,每天早八点,晚八到十点。实职司长级普遍九点。实职部长级基本上时间就是国家的了,没有自己时间。心理压力大,睡不着觉,做梦都是各种事。文字要求高,修改完成后的终稿,处里换人核三四遍,空格、标点、全角半角等等。之后办公厅核,印厂线上核,线下核…… 工作氛围和领导有关,遇到习惯没有统一标准批评人和甩锅的领导就悲剧了,忙且沮丧。

权利: 某人被司里批评一下(不是无端批评),市场上就风向突变,要墙到众人推了。

好多外面的人认识你都可以炫耀一番并且说关系很好。但其实和你本人没有关系,都是这个位置带来的。另外,没来这之前加完班打车回家时司机和我聊的火热,现在经常一路一句话没有……

层次: 接触很多高层,认识很多领导。平时食堂吃饭就可以看到新闻联播上的人。

生活: 大多数还是比较清贫,收入在北京实在太低,司长挣不过送外卖的。

工作环境: 老楼,十五平的屋里坐五个人。老桌子老椅子,九十年代的装修。食堂便宜,但一般。电脑 office 版本老的都不会用。晚上加班厕所没灯。

第二个精英部门: 主要接触项目,项目多人少,年轻人锻炼的机会多。我去年就做了一个年度全球前几的并购案。

人员特征: 没有海外背景的北清有点拿不出手,实习生都是哈佛耶鲁硕博且背景雄厚。

(本文纯属个人臆测)

剩下的有空再补充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这个作者是一名体制内工作的编外人员,大概是大专毕业,这样年龄似乎就对得上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据我所知,这一类群体辛苦与否因人因岗位而异,但普遍都比较忙,而且涉及到保密纪律,几乎没有人在群里说话,所以就不知道你加的是怎样的道场了。就酱。

知乎用户 太阳落在水瓶座 发表

走到最后的不是成才,不是袁朗,而是许三多。

知乎用户 luffyjay 发表

懵懵懂懂上岸,之后懵懵懂懂借调到我们这边的秘书处,每天领导就是让给大 boss 写稿子,根本无处下笔,每天压力爆表,办公室的环境就是大家都很忙很认真做事,自觉能力太差,格格不入。

知乎用户 leeli 发表

看到你对精英部门的理解,不用说都知道你是体制内的,我觉得在 20 几岁的时候我们还是谦虚一些的好,在精英的部门也有普通科员,市值在高的公司也有被辞退的员工,通过你的问题,看到了你深深的对体制内的骄傲和优越感,你不像来和大家讨论的,很像来和网友吹牛逼来的,我觉得一个在北京二环内不贷款买的起 160 平米房子的人可以吹牛逼,但仅仅只在体制内的人就没有必要吹牛逼了,你也没资格吹牛逼

知乎用户 一大坨 发表

首答,女朋友前年考的一个县级城市公务员,肇庆四会市,今年创文,六月份就取消了双休,每个单位下发几个人去站大街,她不幸被选中了,有时候上早班,每天五点就起床,有时候上晚班,每天十二点才下班,上班就一直在路上走着,这几天开始检查了,轮到她夜班,每天夜里一点才下班,单休也没了,什么时候检查的人走了什么时候才放假,每天累的跟狗一样,我问她创文成功了有什么好处,她说,领导有成绩,仅此而已,嗯 为领导服务!

知乎用户 想要自由的十七阙 发表

在下毕业不久,现在某市督察办工作,直接和市委、省厅对接,也不知道算不算的上是精英部门,总之工作量算得上是精英的了,下面和你说说所谓的体制内工作是啥样的:

1、谁再说公务员不忙我真的要打爆他的狗头,每天 8 小时日常工作要求几乎 6 小时全趴在键盘上出文,如果省里一开会,还要加班加点,有时候周末还要被夺命连环 call(顺便一提,我们办公室最忙的还是我们的打印机,一个月打了 5w 张,维修电的小哥来换墨盒的时候都惊呆了)

2、工作分工感觉没那么明确了(意思就是你什么都必须会点)领导安排任务通常都是随机的,除了撰写工作动态和档案收录的之外,关于上报和下发文件的任务,全是逮到谁谁做,一做就要全套的,举个栗子,领导安排做个资料汇总,从文件收集,到数据统计,到设计格式打印,做封面,装订,成书,上报你要一条龙完成,其中的工作领导都是默认你会且能胜任的(所以我自学了封面制作和装订技术。。)

3、活的像一个推销话务员,由于省里发文我们要统计发到市委市政府还有各个县市区的相关单位去,为了确认他们有没有查收,要一个个打电话去问他们办公室:喂,我办刚刚以 xxx 的形式给你们寄送了 xxx 的 x 号文件,请问你们收到了么?县市区的办公室主任还好,不怎么认识,就是工作上有交集还挺客气的,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就有些尴尬了,由于他们经常跑我们办处理文件,所以认识我们,所以经常会让我们文件纸质档直接给他们送过去,或者莫名其妙的调戏我们,真的说不出话。

4、见识的东西变多了,从很有钱的公司老板,到省委的大佬们,见过了才发现,其实他们的生活真的挺迂腐的,不是特别向往他们那种生活,怪别扭,不过见识的东西多了,也开拓了我的视野,让我找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目前也在趁着工作之余努力的学习,希望自己永远保持的离开体制的勇气和实力,也希望所谓的精英部门的工作不要抹去我身上的锐气,凡事都一笑而过,还有什么意思呢?

总之,在我们督察办工作小几个月就这么点想法啦,公务员真的没有比外面好,社会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这样,你能力多高,你就能过的多好,如果你现在还不够满意自己的现状,说明你的能力还需要提高啦,一起加油吧。

知乎用户 慧颖 发表

愿你们不为钱财,只为奉献。愿你们不沾染官场污气,光明磊落。愿你们在退休放下时,不悔其生。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匿个名吧还是,之前高赞回答发改委的同行,低调点,在机关的都知道是做的什么工作。拿出来说的看似激情飞扬博眼球拔高站位,一没意思,二没意义。月坛南街 38 号更需要做,而不是说。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建议题主多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业务能力。恕我直言,你这样的行文水平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拖了体制内人员的后腿(对于你是否为体制内在编在岗人员,持保留态度)。

知乎用户 blablabla 发表

我只想说重金求入群

知乎用户 牧之 发表

年轻人 不要飘

知乎用户 夏日飞雪 Sara 发表

( 背景:体制内,副科级实职、正科级待遇,27 岁,某二线省会城市,党政机关 )

从一个普通的科员一路晋升至省部级官员的公务员,现在已是凤毛麟角,其中要经过副科、正科、副处、正处、副厅、正厅、副部、正部,八级台阶。根据计算,从一个普通科员成长为一位正厅局级官员,大约需要 25 年。如果你不能在 35 岁升到正处,45 岁升到正厅,那么你的仕途很可能将从此止步。

考上公务员

公务员起步:22 岁

升迁比例:1.45%

升迁关键:在国考大军中突围取得公务员资格

这意味着你要加入国考大军。2012 年 123 万,招募比例 1.45%,也就是平均 68 个人中,就有一个人被录取,某些热门职位你只需要淘汰 4895 个人就可以上岗了。你可以和近千人抢夺一个热门职位,也可以选择一个冷门职位。热门和冷门的区别,你懂的。按规定还有一年的试用期,转正后,你就从临时工变成科员了。

科员到县处级干部

正科级:28 岁

升迁比例:4.4%

升迁关键:以尽量短的时间完成副处到正处的升迁

只要你好好 “为人民服务”,按规定 3 年就可以从科员升至副科级,再 3 年到正科级。大部分人到此为止了。如果你真心想当 “领导” 的话,需要获得组织的培养。全国科级干部有 90 万人,组织部门要从中选出 4 万人作为县处级干部的后备人选,升迁几率小于 4.4%。如果你很幸运得到升迁,你至少需要 7 年的时间做到正处级。需要指出的是,上述 “三年可升级” 是必要条件而非充要条件,也有 7 年之后还是副科甚至科员的。如果你是硕士或者博士,试用期满后可以分别直接定为 “副主任科员” 或“主任科员”。相对而言,反而是捷径。

上述说的都是 “职级” 而非“职务”,比如主任科员是正科级,但是你可能没有科长这个正科级“职务”。有时从主任科员到科长,还需要一定的年限和机会。所以在一些机关,一辈子做主任科员的也不是没有,很多主任科员到退休时能混一个副处级的“职级”,也就到头了,这就是所谓“天花板干部”。

北京市委党校曾受市委组织部委托,参与过一项针对北京市优秀官员成长规律的研究课题,这项研究调查了 200 名北京优秀局、处级官员样本。这些 “优秀” 官员,都是用了大约 11 年从普通科员升至副处。

随后从副处到正处的时间,是第二轮较量。升至副处后出现了一个分水岭——能否以尽量短的时间完成副处到正处的升迁非常关键。也就是说,你在正科级之后,要保证在 4 年左右时间内升到副处。否则,将被落下。通常,如果一个官员能在 3—4 年内由副处晋升为正处,那么他由正处升为副局、正局的空间就较大。在这个阶段,“小步快跑”是升至较高级别的不二法门。上述北京市的调查显示,在这一环节,高位者明显比低位者 “进步” 快——而关键阶段一两年的时间差,则往往意味着这个官员是否能确保年龄不过线。按照最佳状态,你会在 35 岁左右升至正处。

根据公开资料统计,前任外交部部长王 … 就是从 “小步快跑” 脱颖而出的官员。他仅用 7 年时间就完成了从科员到处长的多级跨越。当然,对于大多数北京官员而言,在仕途上需要更多的耐心。

在极个别非常低层级的干部选拔中,即使你的年龄资历都满足了条件,忽然发现又有一些苛刻条件从天而降,与那个有背景的人相比你只剩下背影了。

县处级干部到正厅局级

正处级:35 岁

升迁比例:0.01%

升迁关键:基层经验不可缺少

此后的阶段,就越来越是少数精英的游戏了。成为县处级领导之后,你可要经得住 “滚滚红尘” 的考验,美女、金钱等。这时候你有 60 万县处级同僚,其中只有 6000 人可以成为厅局级后备干部,你至少还需要 11 年才能升到正厅局级。对这个级别官员来说,此后的关键则是具有基层经验。北京市党政主要领导干部成长规律调研组所做的,《领导干部成长规律研究》的调查报告显示,北京市官员自己认为的晋升最有效的几种途径是:进行基层锻炼、增强个人修养、提高群众威信、轮岗交流和争取领导重视。基层锻炼还排在增强个人修养和争取领导重视之前。因此,对市局的机关官员来说,调任区县或委办局,则通常是提拔 “培养”。

虽然基层经验颇为重要,但若仅以速度论,专家认为在从普通干部升至正处官员的阶段,市直委办局的官员在升迁速度上较占优势。但机关的处级干部,如果不补上基层经验这一课,就不容易有上升的空间。

完成了从处级到局级官员的跳跃之后,其升迁还可借助于 “交叉锻炼”。截然不同的锻炼经验能使官员思路更加开阔,作风也更务实。专家说,官员在其成长过程中,普遍经历多个岗位,其中正局级官员平均经历过 6-8 个岗位,正处级官员平均经历 3—4 个岗位。值得关注的是,在“交叉锻炼” 的岗位中有的部门是升迁的 “福地”,比如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管理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区县和部门中,稳健型或创造型的官员都更容易获得提升,而在“看摊型” 单位的官员则上升的空间一般不大。

如果成为公务员时是 22 岁,这时候官至厅级你已经 47 岁了。即便一切顺利,组织也对你寄予厚望,但由于任务完成得不和谐,机会可能就没有了。例如,拆迁遇到钉子户,群体事件犯众怒,微博开房被围观,安全生产出事故。当然,关系到你升迁的远不止这些。

正厅局级到省部级

正厅局级:47 岁

升迁比例:0.025%

升迁关键:关键要看空缺的是什么岗位

然而高层职位毕竟有限,哪怕是仕途的佼佼者,他们绝大部分的政治生涯也都止步于局级。当官至厅局级后,这时候组织部门会从 4 万个厅局级干部中选出 1000 人,作为省部级后备干部,升迁几率小于 2.5%。一位进入副部级人选考察视野的官员曾表示,“到了区委书记这一层,谁当副市长都行,很少有人不胜任,但决定能否晋升的因素是多样的,关键要看空缺的是什么岗位”。

689 万公务员,32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98 个中央部门,从普通公务员上升到这些部门党政一把手的几率是 1/5 万。如果你在某个岗位上耽搁了一两年,到了升迁的时候发现自己的年龄超限了,你就可以进入后备老干部的队伍发展了。

至于跨入省部行列,则需要升得更快,更年轻。2009 年一份对时任 31 个省份的省委书记履历的分析表明,他们初任地级市市委书记(或相当职务)的平均年龄为 41 岁,这要求他们在每一个层级都领先于同僚 5-10 岁才行。这样才能保证他们在大概 53 岁的时候升至正省部级。

对于那些能够在千军万马中晋升到省部级的官员而言,除了到点退休外,继续的升迁之路则是进入中央或通过交流到其他省任职。事实上,地方官员从副部级、甚至局级岗位,调至中央部委任职的情况都并不罕见。其中最著名的是国务院原副总理吴仪,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何鲁丽,她们均是在北京市副市长的位置上被调入中央,并最终进入国家领导人行列。

当然,无论具体升迁轨迹如何,所有官员更替都在遵循一条朴素而普遍的法则:适者生存。

从科员到部长升迁七要诀:

其一,年纪要轻。

当今中国,干部升迁是要划出一定杠杠的。比如,副处,一般 35 岁以下,副局,一般 45 岁以下,副部,一般 55 岁以下。同样条件,年纪轻者,自然占有先天之地利优势。

其二,学历要高。

过去,只要有基层经验,政绩比较显著。如今行情已变,处长局长们递过来的名片,博士甚至博士后已是稀松平常。

其三,岗位要多。

岗位的轮换交叉,几乎是高层次干部的必备条件之一。

其四,基层要下。

基层虽然级别不高,但一个基层就是一个小社会,任务非常艰巨,情况十分复杂。这对干部综合素质的考验与锻炼,远非坐机关朝九晚五可比。如今,凡提拔省部级及以上更高级别干部,必须有基层工作经验,这已成为不成文的规定。

其五,班子要强。

往往是,某一地区或某一部门,因为业绩突出或其他原因,干部升迁很快,反过来,因为干部升迁很快,又会有更多优秀干部被派到此一地区或部门。于是,形成良性循环,越是出干部的地方,越是多出干部。

其六,领导要爱。

主政一方且掌握着干部升迁大权的主要领导,其经历和喜好,不可避免地决定了某一时期官员的升迁命运。

其七,机会要巧。

常言道,来早了不如赶巧了。比如某一部门领导因为贪污受贿犯了错误,另一部门领导前去接任,此一部门缺额需要填补,您单位一把手奉调前往,于是,您成为唯一接任者。

知乎用户 速兜虫 发表

起自谎言,充满罪恶,理论崩塌,发生蜕变,投机分子,亡命之徒,媚上欺下,终归尘土。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就在你说的智库和政研室,不过是高校的,top5,具体不说了

真的太累了,除了一大堆屁事以外还要被领导逼着做科研,已辞职

知乎用户 李方之 发表

1.23 岁进入浙江省 XX 厅

2.25 岁加入民盟(浙江最年轻的盟员)

3. 干了四年,中间调配过宣传部,新华社。

4. 看了你们这群人的回答,精英呵呵。这个世界哪有什么精英,核心权利和你无关。不过是领导的代笔和打字器罢了。

5. 现已离职。离职那天莫名的开心

6. 在机关,永远不存在年纪轻轻就进入精英部门。体制内的精英是 45 岁后。你认为精英不过是你的幻觉。

知乎用户 Kleinpoaffe 发表

真希望有一天考察干部 能通过大数据看到有些人的留言 除了混官场 真正高的思想境界 严谨的态度 啥也没有

知乎用户 我是歌手程程程 发表

我就一句话,可以拉我进群么。

知乎用户 大大 zhi 发表

我小学五年级就三道杠了,天天带着一群一道杠两道杠检查卫生,这。。。。算不算?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27 岁,某市纪委工作,匿了。

总体来说,工作用四个字就能形容:循规蹈矩

不知道能不能算年少,也不知道算不算精英部门,但是有一点,单位里就我一个 90 后,每天做事、说话都很小心,书记、主任一句话甚至有时候一个眼神都要想一下什么意思,虽然有人会感觉这样工作很累,但我心里会觉得这样至少会少犯错误吧。

具体工作呢,几乎每个礼拜都有人来反映举报官员问题的,认真做好笔录—请示领导—找相关部门或下级纪委调查—跟进度—约时间回复… 大概举报就这样,看看简单,其实很繁琐,有真有假,人真的是很难琢磨的动物。其实呢,非体制内党员犯错误也会将问题并轨到纪委部门,要做大量材料,出处理意见,约谈…… 还有工作呢就是一些市政府交代的走访、调查、监督等…… 事情是做不完的,最大的心愿就是党员干部都少犯点事,材料、流程什么的真的很多啊……

总结一下,纪检工作其实并没有《人民的名义》里那么惊心动魄,相反,十分的规矩和标准。由于干纪检工作时间不算很长,不到之处忘多担待~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是九五后,我已经为战忽局工作两年了。

当时毕业的时候学校里有它的招聘会,是以国家级机关的名义招聘的。因为和我的专业对口待遇不错,我就抱着试试的想法报了名。在我通过体检之后,他们把我带到一个小黑屋里,让我坐在和地面浇筑在一起的水泥墩上,一个大大的探照灯照到我的脸上,对面那个隐藏在黑影里的男人反复问着我一些重复的问题:你叫什么名字?你家里有几个人?等等。

在小黑屋里的三天我滴水未进,也未曾合眼,不知怎的昏了过去,醒过来的时候就发现我躺在病床上了。

一个穿着海军制服的和蔼老人说,我被战忽局录取了,当时我就对他讲,我一个普通的应届大学生,怎么就进了全国地位仅次于中南海的战忽局了呢?然而我在念了一首诗的功夫里就接受了这个事实,紧紧握住老人的手不肯放开。

然而局里的日常工作并没有我之前想的刺激,一年只有一天的假期,空有丰厚的工资没地方花。局里还让我假扮五毛每分在网上发帖,而且有时还让我发关于战忽局的帖子。

前者我还能理解,后者我就想不通了,我问给我指派工作的首长,他也只是笑笑不说话。

但他给我说了,每年招进局里的年轻人都是按照因果律武器操纵的适格者来培养的,而我是其中最有希望的一个。在对工作懈怠的时候我就拿这句话激励自己,重新燃起了斗志。即使工作无聊,敲键盘敲得把指纹都磨没了,我也绝对不会辜负党和人民给我的寄望,不辱使命的完成上级交给我的每一项任务。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坐标帝都西城,重点高校王牌专业,本科,土著,毕业进了对口部委的大局级单位 (遍地校友的那种),现在毕业三年。先到组织人事部门工作,然后借调到部委的人事司工作,然后借着机构改革调动到业务部门搞研究,然后借调到业务司局工作。没关系,性别女。

我承认,今天开会,行业协会会长讲完,大家讨论完,主持人邀请我讲两句,类似总结陈词压轴的那种,我飘了。没说要发言没准备但提前想到可能让我讲,于是讲得非常有范儿,我才 25 啊。

感受到权力的滋味,感受到工作的乐趣,实现个人价值的充实。

你们快夸我,我牛不牛 “哔——”!我太牛哔—了,…… 但是要行稳致远。

知乎用户 三千万本票 发表

有空多看点书,你也就不自惭形秽了。不看书,你跟他们屁也学不到。都不是一个层次的人。

他们要是不看书,见了大领导不也噤若寒蝉和你一样。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这个问题的水分太大了,特别是对体制内精英部门的定义。

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海关总署、商务部算不算体制内的精英部门?

省里的发改委、财政厅、人民银行算不算精英部门?

就我自己的感觉来说,在这些所谓的精英部门工作的话,真的没有外界眼光看得那么高大上,个中艰辛,可能只有内部的人士才能了解吧。

先说省里的部门,发改委、财政厅这些单位,在八项规定之前确实是实打实的肥差,一个签字、一条批文可能就是几十万上百万,逢年过节发个万把两万的过节费跟玩似的。拿我们单位来说,一个十分普通的厅级单位,八项规定之前全国各地的旅游景点没有我没去过的,而且到各地出差旅游都是警车开道;每年发的购物卡,少说也有几万元吧,以前逛商场买东西,基本没花过钱;至于发的什么鱼、肉、蛋、奶、菜,根本就吃不完,我在家专门买了一个冰柜,就是为了放这些东西。

八项规定之后呢,啥都没了。唯一能让你找到存在感的,可能就是去地市和监管的单位检查,别人溜须拍马时给你带来的快感吧。至于说能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我觉得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苦中作乐,聊以自慰吧。

北京的各部委就更苦逼了,八项规定之前当然相当之爽,分房子,发票子。但是八项规定之后,据我所知苦逼的不要不要的。财政部、发改委、商务部我都有认识的人,新入职的人想分房子,那你就去排队吧,排多久?少则五年多则十年,买房子?每个月那几千块钱想在北京买房子,痴人说梦。工作压力?那是大的不行,加班加点常有的事,而且北京各部委为了与市直机关错峰上下班,都是 8 点就上班,你能想象到北京那么拥堵的交通状况下会有多苦逼不。我经常跟各部委的朋友说,你们真是为人民服务,比我们都苦逼。

上述的发言是不是太消极了?其实,我只是想说,体制内的精英部门也只是一分普通的工作罢了,有抱负的人可能是想居庙堂之高,改变一批人的生活,没抱负的人无非是找一个稳定的工作,农妇山泉有点田,过自己的普通日子。至于你所幻想的那种特权、那种高高在上的感觉,我觉得现在已经没有了,而且以后也不会再有。

知乎用户 1984​ 发表

体制内还精英…… 笑死了,哈哈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是。不会回答。

更不可能在 QQ 群给一个不认识的人瞎侃。

谁都没傻到违反纪律。断送自己前途的地步。

饵咸钩直。

知乎用户 梨酒 发表

我咋觉得你在吹牛呢,你天天上班就是玩电脑,要不就是玩手机,再不然就是打印文档,甚至扫地擦灰,你这么拽纪检委知道吗?不怕公知大 V 拍个照给你曝光了?还精英群?你确定中共会允许这样的群存在?你咋不说你进了兄弟会呢

知乎用户 虎皮猫大人的小斗牛 发表

谁建群,谁负责…… 估计这群猪已经凉了

知乎用户 金融分析狗​ 发表

许多东西微信群里能说吗?只有自己多思考,提高自己的思维认知能力,才能真正做好自己。

知乎用户 小邓同学 发表

经受不了微博一挂。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无尽的加班,哪有空玩微信

知乎用户 心理 - 创伤治疗 发表

我倒是想进体制,然而还没考上。反倒是有关系却不好好为群众服务的,进去了不少。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编,

接着往下编,

编出你的故事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这个先匿了。

在中国驻比利时大使馆工作。这边签证官,对,就是那个管所有签证申请过不过的,93 年生人,妹子,单身。

有机会的少年们你们努力。

知乎用户 杨天宇 发表

体制就是职场攀比的衍生物,这就好比有钱人买 6000 元苹果手机,没钱人买 2000 元小米手机一样!只要你有钱,体制对你来说就像买苹果手机一样容易!你没钱,体制对你来说,就是一道坎…… 如果大家不攀比,我想这个世界体制就少点,因为大家都可以用 3000 元华为手机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最基层两年,靠写业务论文进部委。干了三年,极度失望,走之。

无法改变体制,就改变自己吧。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道友你进的这个群,要么是某清北的 mpa 群,要么是啥校友群,要么就是相亲群了吧哈哈哈哈。

相信我,你群里面的人是没时间灌水的,整个群应该很冷清,加班还加不过来呢。越是牛逼的部门,加班越多。八项规定出来之前还有个应酬多,现在是少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副省级城市市局应该能勉强算是中级部门吗?发现身边的同事学历都很高,素质也很好,沟通起来很愉快。更高级的部门不敢去想。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歇了吧,符合条件的人不会来答这题的,至少不会实名,体制内关于公务员网络言论和规定,你们以为只是说说而已。

知乎没有实名和身份验证,你永远都不知道回答背后的是真正精英,还是混迹于一众从社会老油子、用道听途说来写答案的键盘精英 / dog。

看不下去了,这种题目的某些回答都不在装 X 的范畴了,纯粹骗子!

知乎用户 环保青年前行者 发表

刚毕业进了个坑,还没跳出去

知乎用户 我讨厌雨天 发表

我认识的朋友里,航天院,部队,xx 研究所,进去第一件事签保密协议,背个什么保密规程,前几天看某位吐槽,保密规程考试,90 分及格,每低一分罚 100,不说那种群里随便认识的人,同学 5 6 年,关系不浅,偶尔聊到他们工作的时候都会说这些东西不能随意说,有监控云云,我怀疑题主是不是进了什么吹水群,或者传销群,可别被忽悠了才是 2333

知乎用户 空水门 发表

他如果上知乎,会说:我也不是谦虚。。。

知乎用户 余小二 发表

个人觉得年纪轻轻进不了精英部门。

你喷我,我也还是这么认为。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是的,我承认,很多进体制内的人都是名牌大学毕业,博士硕士,家庭背景雄厚,个人素质也极高。

但那又怎么样呢?进去了还不是内耗。

你找一群博士去刀耕火种,难道就比一个目不识丁但是开着拖拉机、扛着农药化肥的老农民效率高了?

匿了。

知乎用户 爱吃肉的猫 发表

本人 211 小硕,入职国企近 4 个月,每天就是整理档案,扫地擦桌子。工资低,成长慢,机会少,感觉看不到未来,因此选择到一个小角落把自己埋起来默默搞副业,走一步看一步咯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只能说年纪轻轻就在知乎装逼装出了新境界,不懂年纪轻轻的意思吗?我来告诉你,没阅历、没资历、更没人会赏识你(有背景又如何,别人只会说你是谁谁谁的谁谁谁,说的是你吗)。潜龙勿用的道理不懂吗,这个时候你就要享受尊重和敬仰,不觉得很心虚吗?趁着自己对自己还不够满意,努力做好自己,好好学习适应工作上的人和事吧,说句实话,你单位领导要是知道你进了这个部门在网上这么跳,你未来几年都要被带有色眼镜看了。

知乎用户 海蓝透了心 发表

要不 你发个红包试试

知乎用户 全时在位 123 发表

忙,事不断件连篇。

严,有标准无止境。

累,五加二白加黑。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没啥感觉,全家及周边很多小伙伴都在体制内核心部门工作,反而去外面的不多,平常心对待。

值得反思的一件事是,小伙伴们清一色央企、银行总部核心部门,但却没人愿意去当公务员。。。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20 岁绝无可能,25 岁可能在厅局及以上单位入职,但也只可能是从科员开始入手,而要在中央部委或其他重点精英部门,必须是有一定要求的,25 岁有可能,但微乎其微,因为中央部委一般情况是要求基层工作经验的,除非是高层次人才,而高层次人才一般年龄应该在 27-30 岁左右,所以你所说的年纪轻轻进入体制精英部门,怎么也得在 30 岁以上,所以你的问题问的不严谨;

30 多岁(一般 35 左右,不符合你的描述)能做到厅局级领导的秘书,也就是办公室主任,处一级待遇的,是可能实现的,但是要做到省一级领导的秘书,以 30 岁左右的资历,水平,难于上青天,除非人极为优秀,注意是极为。你可以跟你朋友打听打听,30 岁能当上省委领导秘书的有几个,是什么人;

我知道的一个人进入中科院学习,在新单位也不过作为新人去工作,能参加高端会议,也能见到大咖,但他也不过是在新单位工作的新人而已,科级待遇,但这也是他勤恳努力的结果,根本不存在能量极大什么鬼话。

所以以 30 左右进入精英部门是可能的,但他们也和大多数人一样,人生的旅程才刚刚要揭开序幕,你可以想象,但不要过分。心中激荡,藏之于腹才是能成大事的人

知乎用户 执香饵 发表

体验就是没什么空在微信群闲聊,更没什么空玩知乎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有没有 SAFE 的小哥哥小姐姐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有没有年轻人进了体制后不想升职的?

知乎用户 技术官僚​ 发表 不想升职就对了。 某省直属厅局的公务员,干了 10 几年了,见的不少,自认为可以有点发言权。 一个老油子退休处长和我说过不少建议,尽管我一直觉得这个人居心叵测,因为他很可能对所有年轻同志都这么说了(广撒网表示关 …

体制内的女生名声不好怎么办?

知乎用户 胖熊猫 发表 没办法,烂到底了,我们这里属于国企吧,不用考就可以进,曾经有个离婚少妇,二十来岁的时候傍上一个财政局的小领导,给安排了进来,还得上夜班的工作,不过工作是真不错,稳定,收入也还行,她自以为可以靠人脉上位实现阶级跃迁,各 …

在体制内工作,你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

知乎用户 西街以西​ 发表 得到了工作保障和实现价值的机会。不作伪。失去的是自由感和轻松感,公务员体系高度内卷化(知乎人熟悉的 involution),存在高强度竞争而无其他出路的。有些人的激烈竞争史结束于高考,公务员们则大概要到五十几岁, …

什么样的人适合从政?

知乎用户 发表 本人本科在校大学生,明年夏天毕业。一直对考公务员很感兴趣,一来是认为政府职能是管理社会,公务员是很锻炼人的,二来觉得在这样的工作岗位工作,可以实现我的人生价值。可是很多学长告诉我像我这样的年轻人考上公务员以后在单位里只能做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