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小鹏称「若供应链企业无法找到复产方式,中国所有整车厂或将停工」,会有哪些影响?

by , at 16 April 2022, tags : 上海 疫情 汽车 供应链 点击纠错 点击删除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Will.liu​​ 发表

汽车按车身、底盘、动力系统,电气架构四个基本部分组成,所有零部件粗略算下有三万来个。

而最让汽车的供应链头疼的是,这么多的零件,必须都要有货,如果里面的零件没货,哪怕是一个零部件,那么整车的生产就卡在了那个环节,后面的组装可能就要停下来。

这也是为什么主机厂要给供应商定下那么高额的罚款,如果因为供应商提供的零部件质量不合格或者无法及时供货,那么导致主机厂停线一分钟,罚款 5000 到两万块。

而即便是有着零部件众多的高风险,但是主机厂却不肯多备零部件的库存,而是近距离(同一城市)采取循环送货,物流车辆每隔一段时间进行送货,主机厂仓库基本不备该零部件库存。

远距离的供应商,主机厂则备一部分应急库存,用定期批量采购的方式来保障正常生产。总的原则就是能够压在供应商那里的库存,不占用自己的资金,就尽量压在供应商那里。

所以,如果形容汽车的供应链,就是一根颤颤巍巍的高空钢丝线,而供应链的人则要在这根高空钢丝线上保持平衡,一次次走来走去。汽车零部件十分复杂,种类繁多,且绝大多数的关键零部件都不能少,偏偏库存还因为成本的原因控制得如履薄冰。

这个时候可能有人要建议,有些零部件缺货,找近似的零部件用不就行了。这个还真的不行。

对于造车来说,对于零部件的要求都有严格的规定,从尺寸的大小(毫米),到材质的要求,到环境下的变化,都有严格的规定。就连不涉及到安全的内饰件,你如果不用这个车型的,用其他车型的内饰,可能光泽度,颜色就有细微的差别,即便人的肉眼在自然光下无法辨别,在系统里也属于不同的物料,也不能替换。

关键,改用其他近似料,这在工艺上也是极为复杂的。因为每一个零部件都有自己的料号,组件都有自己的 BOM,你改用相似件进行组装,涉及到工艺的变更,BOM 的改变,不仅要做验证,第三方审核,一套更改的流程就是耗时漫长,而且紧急时刻,验证出了问题,谁担责任。

记得以前一家安全带的供应商提出国外因为罢工,导致胶水缺货,要改用另一家的胶水。但是胶水的更改,需要到上海的实验室做验证,实验室说周期是三个月,加钱排在前面也得一个半月才能出结果。关键验证结果下来,说这个胶水对安全带的影响会体现在 5 年后,安全带有可能会出现卡住的可能,结果验证不通过。那个供应商只能加价从国外空运胶水,亏本亏得一塌糊涂。

而汽车的供应链,分为 Tier1,一级供应商,给整车提供零部件和总成模块;Tier2,二级供应商,给一级供应商提供零部件。

车企找一级供应商,在成本和距离的考量下,基本都会找周边工业圈的,除非是周边工业圈的某个零部件价格过高,那就宁愿找远一点的,但价格除开运费还低一些的供应商。

而因为集群效应,一个大的车企周边也会慢慢涌现一些专门为车企服务的一级供应商,宁愿前期亏本,也要抢占市场,给车企专门做配套的工厂。

但一级供应商下面的二级供应商就是分布天南地北了,不一定能够聚集在一级供应商周围了。因为一级供应商的利润比较丰厚,可以选择在主机厂周围建厂或者建流水线。而二级供应商的利润相对较差,所以很多知名二级供应商都会在一些地价便宜,政府给的优惠力度大,且交通方便的小城市建厂,然后长途供货给一级供应商。

所以,汽车的供应链遍布全国各地,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但这也带来了一个缺点,就是多点之间的物流不通畅,就会造成二级供应商的货生产出来了,也到不了一级供应商那里。而一级供应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无法生产或者无法物流供给主机厂。而主机厂一贯都是少库存,甚至提倡 **JIT(just in time)**的生产方式,就导致了何小鹏的言论,全国车企要停产。

疫情下,上海的某些 Tier1、Tier2 供应商接受不了货,自然就会给上海的主机厂断粮。而上海又拥有单城市最多的 Tier1,Tier2 供应商,给全国的主机厂供货。可以说超过一大半的,分布全国各地主机厂的零部件,都来自于这块长三角地区。

而上海封闭,周边省市的高速封闭,也导致了长三角地区的物流严重受阻,物流司机即便送的货不在长三角地区,但如果不穿过疫区,也要多绕一两天的路才能把货物送到零部件供应商处,这又涉及到了成本问题。一次、两次偶尔可以这么做,如果变成了一个月、两个月的常态,物流公司和零部件公司都吃不消这个额外成本,最后只能选择停运。

而在现阶段,连民生保障的物流都限制的前提下,还要考虑开放高速给制造业的物流,让其川流不息地进出疫区,鉴于上海目前的高风险持续的情况下,那么对于疫情来说会不会更不可控?会不会病毒扩散到全国的供应链所在地?所以,真的是难啊。

知乎用户 天马行空​​ 发表

这些大佬说的是实情。由于上海这一波魔幻的操作,其影响甚至比武汉还要大。

大家可能觉得 奇怪,上海只有上汽、上海大众、通用等车企,为何对所有整车厂都有影响呢?

这里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供应体系,上海整车厂可能并不多,但是零部件供应商非常夸张,中国绝大多数外资供应商都把上海作为海外到国内的中转站。

比如我现在搞产品开发,负责几十个零件,其中有很多供应商都在上海,现在只能开发停滞,物流停滞,供应停滞。我手上有一些是进口的零件,但是总部或者是窗口都设立在上海,零件需要从外海到上海,然后到分配到各个整车厂,这下好了,上海直接瘫痪了,零件直接就无法出上海市,我们没有零件,根本无法生产。日企又喜欢玩什么精益生产,库存量就少,现场生产线库存早已消耗完,已经停工了,直接被躺平。。。

国内一些车企的库存量备的比较多,还能坚持坚持,但是到 5 月份,如果疫情没有恢复,物流还是这样进不去出不来的状态,那么大家都玩不转了。预计从现在到 5 月份,销量表现会持续下滑。

知乎用户 何先生​ 发表

小鹏要的原材料可能都在这

作为国内汽车行业核心零部件供应商,几乎所有的汽车都要多多少少用到我司产品。

如今我司虽然没有停工,但是物流不通

高速为了应付疫情检查,堵车十公里是常事,不少司机受不了都拒绝来长三角,因为这里检查最严格。

从苏州运十吨货到无锡要一万块你能理解?

现在运费不仅高,而且还贵,贵也就算了,还没有司机接货。

平时十个小时的路,现在要跑四五天。

如果长三角维持这个样子,5 月汽车公司得停了。

知乎用户 伊泽瑞尔大法师​ 发表

4 月 14 日 0—24 时,上海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3200 例和无症状感染者 19872 例。人在上海,现在的上海已经基本没有未确诊的净土了。现在的封控,精确到楼。厂区生产线,那么多人,如何确保完全是 0 确诊?除非吃住完全在公司,但现实情况是很难。面临的问题还有物流问题、后勤饮食的问题。

之前蔚来的李斌已经宣布因疫情导致整车生产暂停,他自己也过起了微信群葱换盐的日子。因为运力的问题,现在缺零件更缺能填饱肚子的物资。

整个上海大大小小的供应链公司有上百家,辐射了全国的绝大多数车企。因为停产,基本没有一家车企可以独善其身。除了上海,吉利、江苏等车企供应链公司,因疫情也不同程度的减产甚至停产。

结合 Q1 的交付数据,小鹏 34,561,同比增长高达 159%。疫情下,这其实是非常好的成绩了。以 P5、P7、G3i、轿车 SUV 的产品矩阵,让小鹏慢慢站稳脚跟,后面中大型的 G9 也蓄势待发。目前车市合资、自主厮杀依然激烈,却因疫情打乱了计划,无法生产、交车,也难怪何小鹏着急了。


看来手机也不能幸免,制造业正在遭受打击:

我们接下来的课题是如何动态生产。

知乎用户 Alfred Cheng​​ 发表

至少现阶段,上海在中国汽车产业链上的位置是无法替代的。

汽车行业不能失去安亭,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
注:安亭是上海汽车产业重镇,大众四座整车工厂坐落于此,产能超过 100 万辆。另有大量汽车研发中心、零部件制造企业等。

整车制造

2021 年,上海汽车产量为 283 万辆,在省级行政区中已经排名第 2,仅次于广东省。

零部件制造

除了整车制造外,上海还汇集了大量的外资、内资汽车研发中心、零部件研发及制造企业、市场及销售中心、汽车技术咨询公司、汽车工程服务公司等等,尤其是研发方面的实力,在国内城市中首屈一指。

上海的汽车零部件产业链的规模和数量,也极为庞大,几乎所有的世界知名汽车零部件企业都在上海设立有中国区总部、研发中心、工厂等。

所以,上海本次受疫情停摆,受影响的不仅仅是整车制造。

大量零部件企业无法正常开工,无法发运,将对全国的汽车产业造成巨大冲击。

应对措施

可能跟很多人理解的不同,疫情对制造业影响最大的并不仅是制造环节,而是物流环节。

几乎所有的工厂,都具备封闭运行的能力和经验。事实上上海封闭一个多月,很多工厂在原材料有库存的情况下,并没有完全停工,仍然能够在部分人员封闭的情况下持续生产。

但一个多月过去了,原材料库存耗尽,成品无法运出,这才导致波及全国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危机。

笔者作为汽车从业者,对防疫不专业,仅仅是根据了解到知识尝试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对于防疫来说,最关键的是阻断大规模人员流动。

货物的流动相比大规模人员流动,不仅本身传播风险小,而且可以有效纳入防疫管控。

毕竟管理人员有序流动很难,而货物本身并不会乱跑。这为实现物流正常化提供了理论基础。

打造市内、跨市双闭环物流模式

市内司机不出市、市外司机不入市,在边界形成人员隔断,只限物流通过。

尽量采用标准化包装

以集装箱、半拖挂等易于接驳转运的形式组织统一物流。

在边界设立转运区

在上海与江苏、浙江沿线设置大面积独立转运区,同时利用物流企业本身封闭运营的优势条件实现接驳和挂箱的循环管理使用,避免外地司机进入上海。

充分消杀和检疫

货物出运前,抵达后,应进行充分消杀,并通过表面取样抗原检测等手段,对货物进行检疫确认。

以上是几点简单思考。

汽车行业是一个规模达万亿以上,涉及从业人员超过 500 万人的超大产业,对于经济影响十分巨大。希望相关部门在保障防疫的同时,尽快恢复汽车产业链正常运转。


我是阿福 @Alfred Cheng,车企产品经理,经常分享实用的汽车选购知识。如果你对一切汽车相关的东西感兴趣,请关注我。

Alfred Cheng

35 次咨询

5.0

汽车行业、汽车、汽车选购、新能源汽车优秀回答者

上海交通大学 项目管理硕士

去咨询

知乎用户 讲不清就不楚 发表

随便例一下汽车零部件的一部分供应商,你就会发现,整个中国汽车产业,离开上海,好长一段时间都玩不转。

1,玩不转,不是缺它就不行,不缺它就不能生产,而是切换供应商,需要时间,会有短期的阵痛。

2,下面的供应商不是只在上海建厂,也不全部的供应商就这些了,而是说明上海在汽车上下游产业链上,布局早,上下游完备,成本更有优势。这个类似广东顺德之于家电产业

知乎用户 谷人云 发表

说实在一点,不只是小鹏急了,其实国内大部分的车企都开始急了。

现在宣布停产的虽然是零星几家,但接下来会有更多的车企蚌埠住,要停产了。受疫情影响,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像是上海和东北的,都被迫停产,配合防疫工作。

而不是上海和东北的供应商,虽然还能产,不过一方面这些供应商的原料供应商可能也停产了,另一方面,上海和东北也有不少整车生产线,运输受限,还有各种阻碍。

预计,这是情况继续大半个月的话,可能就很难搞了。好多车企都得停产,搞不下去了。不信的话,我们可以月底再来数一数有多少车企停产。

同时,有汽车供应链内部的人说,从停产到复产,其实也得花一些时间。不是说疫情一结束,就能立刻生产整车。因为这不是某家整车生产企业的问题,而是整个行业的问题,从上游原材料到供应商再到整车制造,都需要再一次形成通路,才行哦。

今年的汽车行业太难了,芯片影响,原材料上涨,疫情不断,供应链断开,汽车的价格短时间可能会一直上涨。

但这必须要有相关政策来处理,不然一直持续下去,整个影响会特别特别大。

希望汽车行业尽快好起来。

知乎用户 少隆​ 发表

这是在给 ZF 施压呢。

蔚来已经停产,未来排队停产。

上海整车车企

  • 上海大众:只有 10% 员工,3.31 开始停止部分生产
  • 上汽通用:3.31 开始停止部分生产
  • 上汽乘用车:5000 员工睡工厂封闭生产
  • 特斯拉:3 月 16、17 停产 2 天后闭环生产,3 月 29 日停产

上海车企每停产一周,产量损失约 4.6 万台上汽大众 1.6 万、特斯拉 1.5 万、上汽通用 1.2 万、上汽乘用车 0.3 万)

其它地区

蔚来(安徽合肥):4 月 9 日宣布整车生产因供应链停产而停产,每停产一周,产量损失 2500 台

零部件供应商

零部件安波福、蒂森克虏伯已宣布停产……

还有很多在路上

停产影响

本来受缺芯和原材料上涨影响,艰难度日的整车厂再遭遇封控影响,确实危险。大家余粮都不多了。

但抗疫大方针短期可能不会变。所以…

蔚来已经停产,未来还会有很多一二级供应商和整车生产商排队停产

连华为余承东也这么说:

汽车类消费占整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十分之一,占 GDP 比重超过 4%。汽车销量整体下滑 20%,GDP 影响 0.8。算上其他产业,算上其他封控的城市,影响难以估算,5 怕是保不住了。

- 完

知乎用户 学写作的丧失​ 发表

在很多人眼里,上海只是一个搞金融的破城市,其实上海还是中国工业,外贸出口和半导体的心脏城市。

比如说外贸出口,上海基本是深圳的 3-4 倍。

比如问题提到的汽车产业,上海 2021 年规上工业企业营收占到了全国 17%+ 的份额。

这是一个相当,相当,相当大的份额。

不只是汽车,上海还一直都是全国半导体重镇,我们叫得出名字叫不出名字的半导体公司,很多在上海有工厂。

全国集成电路产值上海占比 23%。

全国 IC 设计产值,上海占比 25%。

全国半导体制造产值,上海占比 18%。

全国芯片封测产值,上海占比 17%。

上海还占到了工业机器人下游产量的 25%

不只是上海,这次疫情爆发的广东和吉林,这三哥儿分别是中国汽车产能前三,加起来占到中国汽车产能的 33.4%。

所以说大家可以通过我以上简单的数据看得出来,上海现在的影响非常大,受到影响的绝不仅仅是汽车。

上海半导体直接影响到全国先进制造,电子,汽车的上游供应——同时上海还是我国非常重要的化工城市。

以及国产替代逻辑起来之后,好不容易建立的海外订单,现在也有断链的风险。

上海绝对是中国最重要的心脏之一,而且不是大家所熟悉的金融中心,更是半导体,先进制造,汽车,化工,出口中心。

我们必须尽快找到复产的方法。

知乎用户 凯风​ 发表

并非危言耸听。

华为的余承东说得比何小鹏还要直接:

如果上海不能复工复产,5 月之后所有科技 / 工业产业涉及上海供应链的,都会全面停产,尤其汽车产业。

原因无他,上海在汽车、芯片等产业上太重要了,一地足以影响全国的供应链。

汽车产业尤其悲催。上海之外,还叠加了长春疫情的冲击。

广东、上海、吉林,是我国最大的三个汽车生产基地。

数据显示,2021 年,广东、上海、吉林汽车产量分别高达 338.46 万、283.32 万、242.41 万辆,三省合计占全国的 1/3 左右。

而广州、上海、长春,则是我国三大主要汽车工业城市。

三大生产基地中,上海、吉林双双受到深层次冲击,多家整车工厂停产。

雪上加霜的是,上海疫情的影响不只是一城一地,围绕上海在江浙形成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同样受到疫情波及。

三大基地里,广东虽然疫情反复,但管控相对及时,受到的影响最小。

但问题是,汽车产业涉及数万个零部件,供应链条长,一家车企对应着 200 多个零部件供应商,不是一个地方仅靠 “内循环” 就能完成。

供应链,产业链,本身就是一环套这一环,一地连着一地。

这些省市一旦遭遇疫情,停工停产,对全国汽车产业链都会带来直接冲击。

更严重的是,疫情冲击之下,全国货运物流明显受阻,这进一步加剧了供应链的紧张态势。

数据显示,长三角货运物流指数下降近 20%,大量收费站、服务区关闭。

所以,还是那句话,按住疫情是第一位的,但稳定经济同样重要。

如何努力以最小代价实现最大防控效果,才是最难的。

[

中国城市大趋势:未来 10 年的超级新格局

京东

¥79.00

去购买​

](https://union-click.jd.com/jdc?e=jdext-1498275350212177921-0-1&p=JF8BARcJK1olXg4FUlpbDUMQBF8IGV8SVAYBUW4ZVxNJXF9RXh5UHw0cSgYYXBcIWDoXSQVJQwYAUFlUCEgSHDZNRwYlPnNDHFkiQRF1eQkKciJMXAVhLC0gaEcbM28BG1kdXAcCU11tCEoWA2sNGFgTXDYyVFttWiXPtdnQvuoJiayNgdbKOEonA2gNE1MdWgELVV5fCHsXC2s4zfWBiI69je743uG51uK4ztK-ibiEZG5tC3tMVjtBXkcVWA4LV1hZCk8WAG8LG10TVQUCSF9BCHsXAm4IHlwTXQQEOltdCUoQAGYPE1l7XwcDUV5eAU4fBF8IK1glA2gDB1hfCE4QAAFVGxBcCgFaUjBdCUMTBmgKGGsXXAcAVm4)

知乎用户 子弹财经​ 发表

4 月 14 日晚,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在朋友圈的一声呐喊,让汽车圈的人都倒吸一口凉气!

何小鹏

何小鹏写道:

如果上海和周边的供应链企业还无法找到动态复工复产的方式,五月份可能中国所有的整车厂都要停工停产了
好消息是部分部委和主管部门正在尽全力协调,期望更多政府和主管部门们的支持和共同努力。

估计很多人都没有想到,中国的汽车产业会遇到今天这样的困难。

此前在 4 月 9 日,蔚来汽车也曾公开表示他们的整车已经暂时停产,原因也是受到了疫情影响,蔚来公司位于吉林、上海、江苏等多地的供应链合作伙伴已经陆续停产,零部件都不能凑齐,整车生产也就无从谈起。

李斌也曾回应整车停产一事,他说 “这个情况也不是我们一家,很多厂商都暂停生产了。”

但在蔚来停产 5 天后,也就是在今天,蔚来又透露他们的供应链较之前略有恢复,因此他们在合肥的生产基地已经逐步恢复生产。但后续生产计划依然不能完全保证,只能根据供应链的恢复程度来决定。

但其他车企并没有蔚来这种运气,长城汽车旗下的坦克 300 车型从今天开始也已经正式暂停生产,其官方 APP 在 4 月 13 日曾发布通知,称受到上海、江苏、吉林等多地疫情影响,坦克 300 车型共涉及 8 家供应商伙伴已经停工、停运。

另外,在上海的特斯拉工厂,自今年 3 月 28 日暂停生产之后,至今也没有重启,期间曾多次推迟复工日期,目前停工时间已超过半个月。据特斯拉空头机构 GLJ Research 的分析师曾预测,上海的特斯拉工厂可能将持续停产至 5 月中旬。原本这只是分析师一种看空的预测,结果如今却有可能成为现实。

据报道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在进入 4 月后也都已经暂时停产。还有报道称,在上海及周边地区,分布着全球汽车零部件百强企业,以及大大小小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合计超过 2 万家。

如今上海及周边地区疫情形势严峻,也让汽车圈的大佬们真真切切地感受了一把什么叫做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那么汽车公司整车停产一天会有多少损失呢?

如果我们按小鹏汽车 2021 年的营收 209.88 亿元来计算,他们在 2021 年一天的营收就有 5750 万元;蔚来汽车 2021 年的营收高达 361.36 亿元,他们在 2021 年一天的营收高达 9900 万元。

目前蔚小理三家造车新势力中,仅有理想汽车没有曝出过停产的危机,但想必在当前的形势下,所有整车厂商的日子都不会太好过。

知乎用户 童毅​ 发表

好多人认为现在疫情当下制造汽车不是必须的,汽车也不是必需品,但是汽车行业相关的人要靠工作吃饭的。

如果中国汽车整个行业遭受重大打击,那么经济损失可能会非常严重的,可以预见相关从业者估计要吃土了,都会被拖欠工资,甚至长时间没有收入。

现在希望动态复工的有何小鹏、余承东都出来喊话,说上海供应链影响了很多行业,好多人都觉得他们是资本家,要搞共存,为了搞钱,不管老人孩子死活,要把他们吊路灯。

很多停产的行业从业者看他们骂的那么凶,也不敢在网络发声说自己快要没收入交房贷车贷了。

也有人提议,要共同抗疫的话,就大家一起不要收入,一起共克时艰,房贷车贷各种债务都暂缓。

我想问一下现在那些骂别人资本家,如果你们公司因为疫情停工导致没有收入,没有钱给你们发工资,你们会骂老板吗?能理解老板主动不要工资吗?试问如果因此你要灵活就业,你能不抱怨吗?

知乎用户 果酱君​ 发表

特朗普打贸易战没做到的事情,上海的买办做到了,而且是一出手就敢这么大阵仗。

事情都得联系起来看, 在 N 年前,就有高人讲不要再对上海进行任何的战略性投入了,原因也讲了,应该怎么调整区域布局,说的也很明白了,并且这个高人还说如果 2010 年再不调整经济布局,中国经济再怎么发展,最终也是待宰的猪。

结果呢?没人当回事。资源仍然在上海布局,什么 “海运便宜”,什么 “长三角的重要性”,这么多资源放在一个买办文化盛行的地方,你就不担心产业链安全?

直到人家黑虎掏心,才想起二十年前那个人说的话,还来得及吗?

目前以长江流域为中轴,华北、华南为两翼的战略是和所谓的韬光养晦、消气外交相配合的,不可能有大的作为,隐藏着极大的危险。而所谓上海长江三角洲的重要性,只**是一百五十年前鬼佬弄出来的迷混药,**在中国历史上,任何以江浙为重心的朝代都是弱势的,这种巧合恰好是中国地缘所隐含的必然。因此对该地区,国家不能继续保持目前如此的投入,拉高就要出货了,别最后吊在半空,自弹自唱。该地区可以成为某个经济中心,但绝不可以成为一个战略中心。
……
为达到以上目的,有一系列、全方位的具体措施,这里眼多耳杂,就不说了。大家权当游戏,不妨想想。**但如果在 2010 年前还不改变现在的战略格局,中国将失去机会,就算经济怎么好,也就等于养肥的猪,最后还是要挨宰。**由于人的原因已经浪费 13 年,今年的改变是否是一个契机,就不是在下所能把握的,只是尽一点国人的义务罢了。
……
有人看了可能要说:" 任何脱离长江流域的发展计划只能是空中楼阁 “,请问,长江流域不在这个三角的控制范围内吗?这个大三角的意义在于用这个大三角作为基本骨架把整个中国支撑住,然后又可以以其三个顶点分别向外打通企图困住中国发展的通道。例如环渤海湾地区这个顶点,又可以看作那个外向三角的一个顶点,另外两个分别在中蒙之间某个地方和中俄朝之间某个地方(具体就不说了),其他两个类似。如此一个大三角,是一个攻中带守,守中带攻的格局,而不是目前这种窝在一边的格局。试想,那雁头现在对着太平洋,究竟想干什么?难道想和美国隔海相望,望成望夫石?
从美印策划构建亚洲版北约看中国地缘新战略中解构 “雁型”、建构 “三角” 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想想,时间还有多少?以前是否浪费太多?这只东向大海的大雁是否将面临来自西方的强大气流?
——2003 年,缠中说禅。

以下新闻,自己品味。

上海要成为国内大循环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4 月 14 日上海新增本土确诊病例 3200 例、无症状感染者 19872 例,目前情况如何?4 月 14 日苏州张家港突发聚集性疫情,多区域在社会面筛查中发现阳性感染者,目前当地防控措施如何?余承东,小鹏汽车等人提出上海不复工复产整车厂停产,科技企业停产,是不是露出了资本家的嘴脸?

现在的年轻人,大概没有听过缠中说禅这个名字吧。

很多人想要这一篇文章。放在这里吧。

从美印策划构建亚洲版北约看中国地缘新战略中解构 “雁型”、建构 “三角” 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缠中说禅: 2003-06-02 12:46:03
昨天有两个新闻,一个是三峡下闸蓄水,一个是美国和印度正策划构建亚洲版的北约。这两个看似不相关的新闻其实都是和所谓以长江流域为中轴,华北、华南为两翼的韬光养晦战略的相联系的,具体就不说了,大家从天时、地利、人和入手,就能明白。

在没有用这个打喷嚏打喷嚏之前,咱还用过一个捣糨糊的马甲,后来密码忘了就不用了。在深水曾有一个帖子,现在把相应的摘抄如下:
一、目前以长江流域为中轴,华北、华南为两翼的战略是和所谓的韬光养晦、消气外交相配合的,不可能有大的作为,隐藏着极大的危险而所谓上海和长江三角洲的重要性,只是一百五十年前鬼佬弄出来的迷混药,在中国历史上,任何以江浙为重心的朝代都是弱势的,这种巧合恰好是中国地缘所隐含的必然。因此对该地区,国家不能继续保持目前如此的投入,拉高就要出货了,别最后吊在半空,自弹自唱。该地区可以成为某个经济中心,但绝不可以成为一个战略中心。

二、从长期的角度,应以环渤海湾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秦川地区建构大的战略三角。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起点打通东南亚一线,以秦川地区为起点沿原丝绸之路打通中西亚一线,两者构成对印度的双线钳制。以环渤海湾地区为起点打通东北亚一线,抑制日本和俄罗斯在该地区的影响。(另外这三角间的互动以及构成每一角的小三角,由于太琐碎,这里就略过)

三、中国以这个大三角的为基础将逐步成为亚洲之王,其领土(或附庸性质的影响)应该从乌拉尔山往东直到大海与美洲对望,从北冰洋直到太平洋俯视澳洲,形成世界的中轴,让欧洲和美洲成为其两翼。它们本来就是从原始大陆因地壳运动分出去的,如此只是恢复本来面目。

四、为达到以上目的,有一系列、全方位的具体措施,这里眼多耳杂,就不说了。大家权当游戏,不妨想想。**但如果在 2010 年前还不改变现在的战略格局,中国将失去机会,就算经济怎么好,也就等于养肥的猪,最后还是要挨宰。**由于人的原因已经浪费 13 年,今年的改变是否是一个契机,就不是在下所能把握的,只是尽一点国人的义务罢了。
有人看了可能要说:“任何脱离长江流域的发展计划只能是空中楼阁”,请问,长江流域不在这个三角的控制范围内吗?这个大三角的意义在于用这个大三角作为基本骨架把整个中国支撑住,然后又可以以其三个顶点分别向外打通企图困住中国发展的通道。例如环渤海湾地区这个顶点,又可以看作那个外向三角的一个顶点,另外两个分别在中蒙之间某个地方和中俄朝之间某个地方(具体就不说了),其他两个类似。如此一个大三角,是一个攻中带守,守中带攻的格局,而不是目前这种窝在一边的格局。试想,那雁头现在对着太平洋,究竟想干什么?难道想和美国隔海相望,望成望夫石?

从美印策划构建亚洲版北约看中国地缘新战略中解构 “雁型”、建构 “三角” 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想想,时间还有多少?以前是否浪费太多?**这只东向大海的大雁是否将面临来自西方的强大气流?解构 “雁型”,建构 “三角”,不能再等了!**至于三峡怎么办,都建了就建了,是好是坏关键看人,在大三角中,它一样有妙用,这里就不说了。

知乎用户 现实主义理想者​ 发表

何小鹏的话总体上不算错,其实不止汽车产业,上海这波疫情对其它产业链也有较大影响。

甚至于,连一些国之重器都受到了上海疫情的影响。

没人否认上海经济的重要性,但为此攻击动态清零的政策就大可不必了……

如果不是上海在两种路线之间摇摆不定,上海疫情至于发展到如今这个地步么?

如果不是上海连续错过控制事态的黄金窗口,上海疫情至于到现在仍看不到明确拐点么?

上海是中国最大的核心城市之一,这在经济上成立,在公共健康安全上也是成立的。

上海的防控关系到的并不仅仅是上海,上海共存基本上就等于全国共存,不能报侥幸心理。

我个人并不绝对排斥共存,但有一点应该明确:

共存是迫不得已的结果,而不是理想的方案。

个人认为,未来半个月到一个月的时间可能尤为关键。

如果不能尽早实现社会面清零,部分重点企业又必须尽早复工,管理上的难度会很大。

全封闭生产的确是一种措施,但上海目前存量患者太多,能否做好确实是未知数。

事已至此,只希望上海在这段关键时间内能有较为明确的进展。

知乎用户 walle 发表

上海的政策太优越了。

不说远的,上海开发浦东的时候,政策条件比那几个特区都好。在拥有特区政策的前提下,还有特殊的浦东开发十项优惠政策。后来搞自贸区,上海的政策又是几个自贸区里面最顶级。可以说每一轮发展,上海都是时代的宠儿。

政策叠加区位优势,上海拿到了产业链里利润最高链条最长的汽车链。和手机链比较均匀分布在珠三角不同,上海几乎是集中了汽车链的全部核心环节。

现在全域静态管理了,对于汽车链的影响可想而知。

另外补充一点,芯链,上海计划是复刻汽车链的发展,拿下产业升级后下一个利润最丰厚的链条。上海这个篮子装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

知乎用户 荔枝 发表

没什么太多想法。

俄乌战争之前特斯拉在德国的工厂建了七七八八,各种理由开不了工,上海的产能奶全世界,

然后一打仗,德国工厂闪电速度开始投产了。

美国的超级工厂也各种憋大招,不是新电池就是 Roadster,再有就是卡车的量产版。

从纯纯的汽车消费者角度看,选择更多,电动车品类更有整体竞争力了,

谁说互联网没有记忆,老百姓没有记忆,

特斯拉来之前,新能源车型拿着高昂的补贴产的都是些坑自己人的垃圾,为了一线城市的牌照,捏着鼻子忍了,

特斯拉来之后,砍瓜切菜一样,逼得车企精研产品,然而不少车款不敢和特斯拉硬碰硬,只能打差异化,

要么就从模式,要么从服务,要么从配置,要么从空间和座位数,要么从续航焦虑,总之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要是特斯拉被空头真打爆了,马斯克有个三长两短,上海工厂没戏呢?那国内老百姓现在能买到的电动车,肯定不是今天这个模样。

那么问题来了,

车企和特斯拉肉搏的时候,选择的策略是不是你当初花很多钱,找了 N 个专家调研的结果?

比如你车子的配置给得很满,在设计之初就得考虑到零部件芯片各个供应链的配合问题,有没有备选方案,产不出来怎么办,答应消费者的最后没给配,消费者骂街怎么办,这些问题难道不应该是车企提前花时间想明白的事么?

换句话说,

假如平行宇宙,新冠病毒突然销声匿迹了,消费井喷,

供应链无与伦比地顺畅,原料大量供应还便宜,

国内之前选择对策略跟特斯拉打差异化的车企肯定赚了,那时候唱衰特斯拉,批判人家 “毛坯”,不“豪华” 等等弱势,水军和空军都开始下场了,

那时候活该倒霉的就是特斯拉而不是国产品牌了,

我又不是车企领导和资本大佬,仅仅从消费者的角度觉得,在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可能每个企业或多或少地都会遇到某些 “至暗时刻”,

也就是中国人常说的,机遇与危机并存,挺过去就化龙,挺不过去就 gg。

知乎用户 一直住顶楼​ 发表

5 月份,所以还有 2 个星期。

再说也没说 5 月哪天不是嘛,所以上海还有 15-45 天可以清零?

最后想说一句话:清零我是支持的,但是现在这个版本不行,要升级,太折腾人了,简直和以前阿里双 11 时候员工睡在机房一样搞笑。

知乎用户 温酒 发表

为了证明少了上海一样转,

键盘国师们马上就要把何小鹏和余承东变成 1450 了……

可惜的是,我不知道为什么有种感觉上海马上就要宣布社会面清零了……

可能一下子又看不到他们吃观音土了,很难受。

============================================

很多人的见识根本不足以帮助他们深刻认识到上海是什么。

上海是一个代号。

这代号代表了一百多年的历史沉淀的工业基地,

代表了长江入海口和太平洋入口,

代表了外国人的认知习惯。

没有一个东西是可以转移的。

上海很多第二产业其实早就在开始转移了,

转来转去,只把产线转出去了,核心部门和一些物流,死活转不走。

为什么转不走?

是因为政策吗?是因为有谁强迫他们吗?

不是的,是大家都觉得留在以” 上海 “为代号的地方,可以有产业链优势……

你问外地人为什么来上海,当然是就业资源好。

你问公司为什么在上海,当然也是一样的,别人都在上海我不在我就吃亏了……

整天做梦转移转移,北边那个大计,你看转移了吗?

想疏散上海的重要性这个事情,其实干了二十年了,甚至某十年某个重要人物都没来过一次,

想把上海的功能疏散给天津,结果天津呢?天津有他自己的津门任务……

我觉得再往下也没法再解释了,怎么说呢。

上海成为上海,是偶然。

但我国会有上海这样一个地方,是必然。

你幻想中的产业链转移,什么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是不存在的。

中国为了经济上崛起,这个鸡蛋要么再在上海,要么在苏南。

但苏南老工业区基础薄弱,所以其实‘上海’在上海,也是必然的。

多读书吧。

知乎用户 Jarvis​ 发表

当前更需要的是一个现代版的 “三线工程”

其实发展到现在,我们真的还需要举那么大力发展几个头部城市来扩大影响力吗?

几个一线城市甚至一些二线城市从账面数据和城市基建来看,在国际上都绝对不虚了。

不如把产业尽可能平均一下,大城市留下最尖端的那部分就可以了,让更广大的人有一个在家门口工作的机会。

而且这波疫情,大家看到产业链备份的重要性了吧?疫情还真的就是越大的城市风险越高。

把乡镇、三四五线城市都经营好,其实大城市光把持住金融融资需求和产业链少部分尖端也能过得很舒服啊。

而且盘子大了,能虹吸的东西也更多,竭泽而渔是万万不行的。

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更不行。

目前共同富裕的方向绝对没有问题,但是区域间的大平衡也必须得到重视了。

就像前段时间整合的几个新央企,总部落地还在几个大城市。。。

其实也不算什么特别新的行业了,能承接传统行业的省份一点也不少啊。

就像电气装备集团,又落地在了上海。还是许继集团、平高集团、山东电工电气集团及南瑞恒驰、南瑞泰事达、重庆博瑞重组整合而成。

把相当于把不少原来散布在各地的资源又归拢给了上海。

虽说这些公司都还在各自地区,但是高层管理班子、核心技术研发甚至利税分配肯定不会跟原来一样各自归属所在地,这个新总部所在地一定是能拿到一部分本不属于它的东西的。

如果真的必须要集中整合,这类传统工业也绝不是只有上海有这个能力,完全可以给其他省份来均衡一下。

山东就没能力承接电气这种传统工业吗?江苏也可以、辽宁也可以、河南、重庆、湖北、陕西等省份也都可以。

但是这样的整合再分配给大城市,差距实打实又被拉大了。


如果对金融、宏观经济、房地产感兴趣,可以关注公众号:白菜研究所

如果你想从事经济分析类的工作,这里有一个金融财会求职交流群,里面有各路金融圈的大神,来听听有经验的过来人是如何处理各类求职问题的,并且还可以进行招聘信息的共享。希望帮助你理顺思路,更加清晰、客观的面对未来。

-——————- 我是分割线 ———————

如果对于房地产、宏观有兴趣,可以移步我的知乎文章和回答~

财政部表示,今年内不具备扩大房地产税改革试点城市的条件,释放了哪些信号?

中国 2 月份货币供应量 M2 同比增加 9.2% ,意味着什么?

2021 年中国 GDP 突破 110 万亿元,比上年增长 8.1% ,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中国哪个年代的人最有可能成为最后一波房价韭菜?

如何解读中国第一座「 4 万亿」城市诞生,有什么现实意义?

如果对于城市分析有兴趣,可以移步我的知乎文章和回答~

上海和北京,谁是中国第一城市?

北京和上海,哪座城市潜力大?

如何评价深圳这个城市?

如何评价广州这座城市?

中国除了北上广深外,哪些城市具有发展成国际大都市的潜力?

知乎用户 我是小呀小未名​ 发表

上海这次的事最终结果肯定是更加坚定动态清零的决心,因为相比于短期的封城而言(参考深圳),明显上海给我们示范了非常错误的方式。

复工当然好了,谁不想复工,但不考虑实际的疫情问题,盲目的呼吁复工那就是非人哉的行为。

如果工厂发生大规模的疫情扩散,最终为其买单的不仅仅是国家财政,还可能因为疫情发生人员死亡或者是后遗症等问题,对于资本家而言,他们有啥损失吗?相对而言并没啥影响,他人早一天上班对方就多赚一天的钱罢了。

我觉得动态复工,这是以后应该会尝试的方向,但也是相对于封闭的场所而言(工作住宿均为封闭工厂),不过如今的上海肯定是不满足这样的条件。

不能抱着死道友不死贫道的想法去盲目呼吁,而这种人可能人家一看疫情来了,第一时间就躲在家里了,然后开启遥控指挥了。

现如今最大公约数的选择肯定是动态清零,无论对财产还是人命,那都是最优选择。

知乎用户 青山布衣​ 发表

中国汽车市场一年的销售规模在 2600 万辆的量级,按照 15 万块一辆均价计算,是 4 万亿的盘子,按照行业普遍 3-5 个点的利润率计算,整个行业利润在 1300~2000 亿的规模,还不到工商银行一家银行的一半。

所以,整车厂即使停工,对全社会的影响非常有限。

此外,国外铁一般的事实已经证明了,不进行清零防疫,其结果并没有使得经济发展表现更好,反而他们增速失速,这明摆着是一条错误的道路。

因此,我们要继续坚持清零防疫,只有保持持续的零传染,才能确保工厂复工复产,届时国外因为混乱而让出来的市场空间自然会由我们掌控。

相关企业的负责人应该认清形势,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各方面资源,协助社会各界打好疫情防卫战。


知乎用户 盖世汽车​ 发表

新一轮疫情对汽车供应链的冲击,始于上海,但不仅仅止于上海。
不过由于汽车供应链本身复杂且臃长,这波缺供少供危机从上游传导至下游还需要一定的时间,预计更大范围的零部件短缺危机将从 4 月份开始逐步显现。
疫情致生产受阻,多家企业被迫停产
疫情之下,汽车供应链再一次面临严峻的考验。
4 月 14 日,据坦克品牌官方消息,因上海、江苏、吉林等多地疫情,坦克 300 车型共涉及 8 家供应商伙伴停工、停运,受此影响坦克 300 车型于 4 月 14 日起暂停生产。在此之前,长城汽车相关负责人刚刚于 11 日表示,受上海、江苏等地疫情影响,其多家供应商出现停工、停运状况,导致工厂零部件储备量持续下降,为此长城汽车已经在对现有储备物料进行评估,重新制定排产计划。

坦克 300,图片来源:坦克品牌官网
而同样在 11 日,博世也在一份声明中表示,为了遵守当地疫情防控规定,其在上海的一家生产家用热水系统的工厂以及吉林一家汽车零部件工厂已暂停生产。与此同时,博世在上海和江苏太仓的汽车零部件工厂也采用了闭环运营模式,以维持生产。
考虑到国内疫情正呈现多点散发及局部规模性爆发态势,长城和博世的遭遇并不令人意外。事实上,早在 3 月份吉林爆发疫情时,一汽就对旗下多个品牌作出了停产安排,3 月中下旬上海疫情开始大规模爆发,这波减产停工潮进一步在上海区内的企业中间蔓延开来。
目前,在零部件供应端上海有很多企业因为疫情正在艰难运转。一家头部线束企业相关工作人员此前对盖世汽车表示,他们上海本地的工厂在 3 月 24 号左右就开始安排员工驻厂闭环管理,以维持工厂的运转。另一家位于上海浦东的汽车线束及电子电器供应商也透露,在此轮疫情中,他们安排了大约 1/3 的员工驻厂保产,后来该企业甚至还多次试图为员工申请通行证,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迟迟没有办理下来。
“我们的业务覆盖研发和生产,研发方面各部门同事居家协作还算顺利,但户外路试、车辆调试以及数据采集则受到制约。生产端受到的影响更广,一方面是受物流停滞影响,供应链端采购存风险,另一方面是工厂等封闭,影响产线运转和产品出货。” 一家本土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提供商在接受盖世汽车采访时则如是说。

上汽大众安亭工厂,图片来源:上汽大众官网
上游零部件供应商生产节奏被打乱,出货安排被打断,下游车企日子亦十分艰难。上汽大众位于上海嘉定安亭的工厂就曾于 3 月 14 日进入闭环生产,并于 3 月 31 日停止部分生产。上汽通用位于浦东金桥的工厂因为疫情也放缓了生产节奏。特斯拉上海工厂甚至早在 3 月中旬就因防疫需要停产了两天。随后 3 月底,上海实施了新一轮防疫措施,提出以黄浦江为界分批对浦东和浦西实施核酸筛查,特斯拉工厂再次被迫停产。
据悉,直到目前特斯拉还未明确传出复产消息,这意味着目前特斯拉已累计停产超过半个月。若按照网传当前上海工厂每周生产 6,000 辆 Model 3 与 10,000 辆 Model Y 计算,在过去这半个多月里特斯拉已至少损失超过 32,000 辆新车,且这一规模仍在继续扩大。
特斯拉之后,蔚来于 4 月 9 号也正式宣布停产。当天蔚来在官方 APP 上发布公告称,自 3 月份以来,因为疫情原因,公司位于吉林、上海、江苏等多地的供应链合作伙伴陆续停产,并一直未恢复。受此影响,蔚来整车生产已经暂停。
4 月 14 日,据最新消息,蔚来供应链略有恢复,合肥生产基地正逐步恢复生产。不过蔚来同时指出,其后续生产计划还有赖于供应链恢复情况。考虑到目前的疫情形势,这意味着未来其工厂的运转情况还存在较大的不确定因素。
疫情持续蔓延,断供风险逐步显现
3 月份,尽管很多车企和零部件供应商因防疫需要暂停了部分生产,目前来看在生产端造成的影响还不是特别明显。据乘联会公布的 3 月产销数据显示,上个月国内乘用车累计生产新车 182.3 万辆,环比增长 22.0%,同比仅下降 0.3%。
但接下来的 4 月甚至 5 月,就没这么乐观了。根据乘联会测算,上海等地的疫情预计会给汽车行业带来 20% 的减产损失,并将给汽车产业的关键零件供给带来较大影响。
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日前甚至还在朋友圈发文称,如果上海和周边的供应链企业还无法找到动态复工复产的方式,五月份可能中国所有的整车厂都要停工停产了。

图片来源:网络
这其实不难预料,现阶段很多企业安排员工驻厂保供,主要依靠的是已有库存。但库存总有消耗殆尽的时候,而上海此轮疫情到目前还没有看到拐点,这意味着现阶段的封控措施仍将持续,包括对物流实施严格的管控,如此一来很多企业的库存将得不到补充,停工停产无可避免。某合资车企在接受盖世汽车采访时就表示,由于上游零部件生产及物流受阻,公司部分零部件几乎没有库存了,目前工厂已经完全停工。
据盖世汽车了解,汽车产业链上下游存在类似断供风险的企业并不在少数。前述受访的线束企业就表示,目前他们的库存已经吃紧,估计只能再坚持数周时间。另一家线束企业受访人士也指出,尽管目前公司有部分员工在闭环生产,并且有采购人员在全天候对接上游供应商,跟进发货进度,但由于物流受阻,只能一定程度上延缓疫情的负面影响,却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长此以往也会面临停产风险。
另据前述智能驾驶解决方案提供商透露,他们公司的库存也只能维持不到 3 个月的生产,为此公司正通过异地资源调配、上下游产业链伙伴及股东等的合作互助,尽最大可能做一些预案和缓解。
另一家浙江的供应商在接受盖世汽车采访时也坦言,他们公司的原材料供给预计仅能维持到 4 月底、5 月初。目前该公司也已试图在上海周边寻找替代供应商,此前他们的供应商在上海。
但这并不容易。由于疫情多点散发,多地防控措施持续升级,零部件的跨省运输现在也是阻碍重重。比如上海,除防疫及生活必须品外,很多生产物流都陷入了停滞,这样导致的结果是,从外地运往上海的原材料及零部件进不来,而需要从上海发往外地的产品也发不出去。而即便有少数的物流可以运转,时间成本较之前也高了很多。据某企业员工透露,其供应商由于不同城市之间的封控政策,只能先将产品从供应商仓库拉到一个点,通过人工卸货下来,再转到高速路口上另外一辆车,如此多次中转才能拉进位于上海的工厂。

上海疫情新增趋势图, 图片来源:新浪新闻统计
更何况,目前上海周边地区也开始爆发疫情。以苏州为例,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4 月以来苏州累计报告的确诊病例已达 8 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 311 例。另外杭州、宁波、嘉兴等地也呈现散发态势。而国内很多零部件企业都分布在长三角地区。据统计局数据显示,长三角地区在国内汽车产量占比约为 21.6%,汽车工业增加值占比更是高达 31.2%。一旦管控范围进一步扩大,潜在的风险毋庸置疑。
上海一家模具企业的相关负责人就表示,此前他们有很多物料在江苏昆山加工,但从 4 月 5 号开始,由于昆山实施了严格的防疫管控,相关企业被迫停工停产,现在该公司正考虑直接在浙江寻找相关的企业协助生产,因为他们的原材料很多原本就来源于浙江。
徐州一家零部件企业的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应防疫要求,现在部分公司员工不得不居家办公,导致生产节奏放缓,外地新员工不能及时到岗,客户无法拜访。另外,物流的受阻还使得公司原材料交付延迟,出货受阻,并且不再受控。
更为严峻的是,近日广州、武汉等地也开始爆发新一轮的疫情。另据最新消息,宁德时代总部所在地宁德市蕉城区也出现了疫情,为此该地从 4 月 10 日起对外通道实施交通管制,宁德时代也在内部采取了网格化管理措施,确保宁德基地有序开展生产。但在随后的三天,宁德分别新增 1 例、7 例和 9 例确诊病例,23 例、6 例和 15 例无症状感染者。
考虑到这些城市所在的汽车产业集群本身就是国内重要的汽车工业基地,以及涉疫区相关企业在汽车供应链上的重要地位,如果这波疫情长期得不到控制,必将对国内汽车产业造成更大的冲击。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图片来源:盖世汽车
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21 年广东省累计生产汽车 338.46 万辆,占全国汽车总产量的比例为 12.76%,位居全国第一,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占比超过 15%。紧随其后的分别是上海市、吉林省和湖北省,去年汽车产量分别为 283.32 万辆、242.41 万辆和 209.9,占全国汽车总产量的比例分别为 10.68%、9.14%、7.91%。
前述徐州零部件企业相关负责人就认为,如果接下来疫情迟迟得不到控制,将会对 Q2 产生较大冲击,短期会减少企业成品库存,造成订单积压,长期可能会恶化汽车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而影响整个行业资金流和物流的正常运转。
前述智能驾驶解决方案提供商相关负责人亦表示,由于上游供应商企业产品交付或服务有所延迟,这种延迟从供应商传导到 OEM 也需要一定的时间,预计会对未来几个月的汽车行业产生持续影响。”
或难再现报复性消费,Q2 挑战将大于 Q1
伴随着上海及周边地区疫情的持续,Q2 汽车工业生产端将严重受阻已是不争的事实,那么终端市场的需求会如何?还会像 2020 年那样再现 “报复性消费” 吗?
多位受访人士均认为,这种盛况今年或难以出现。“疫情到现在已经有几年了,基本上能买车的都买了,另外最近很多车都涨价了,可能对大家的热情影响比较大。” 前述合资车企相关负责人就表示。具体到 Q2,其认为由于整车企业成本压力比较大,可能会推进消费市场价格上涨。另外考虑到汽车供应链的复杂性,及疫情复发的可能,即便后续复产了,可能还有部分供应商供不上货。
盖世汽车研究院分析师也认为,相比武汉疫情,预估疫情后会出现部分消费小高潮,但是幅度不会太大,主要是受影响月份用户订单取车推迟叠加正常交易导致。蔚来近日就表示,由于公司整车生产已经暂停,近期不少用户的车辆会推迟交付。长城汽车也作出了类似的回应,指出受排产放缓影响,后续部分车型的交付时间会延长。
“其中 Q2,由于整体市场面临地缘政治冲突、原材料成本上涨、局部地区疫情突发带来的三重影响明显,车市预计会出现断崖式下跌。“上述分析师表示。他指出,这主要是因为上海、长春等疫情严重区域汽车产业发达,集聚了上汽集团、一汽 - 大众、特斯拉等多家头部车企,仅这两个地区就占据国内汽车年度产量 20% 以上,其中上海地区新能源乘用车产量占据全国接近 1/6。同时,这些区域内全球领先 Tier 1 企业研发、生产制造基地分布密集,疫情导致的生产停摆和物流管控将导致正常生产面临巨大压力,也会导致供应链供给不足,进而影响外地如长三角、中部地区汽车产业的正常生产。
华福证券也预计,Q2 将是汽车板块探底的阶段。一则,目前全国疫情仍未见拐点,汽车板块仍受压制;二则,即便拐点过后,考虑到本轮疫情的影响范围更广、影响程度大,汽车消费恢复需要更长时间。不仅如此,在该机构看来,由于此轮疫情涉疫范围较广,且爆发地区多为汽车产量大区,考虑到长三角地区在国内汽车产业链中的重要地位,而 2020 年 Q1 疫情主要控制在湖北范围内,本轮疫情对汽车工业的影响可能远超 2020 年。

新能源汽车需求强劲,图片来源:乘联会
不过也有例外,此次调查中多位受访者均认为,即便有疫情影响,今年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还是会十分强劲,这在一季度其实已经有所体现。虽然此前多家新能源车企宣布对旗下产品涨价,这并没有影响终端市场的消费热情,乘联会公布的数据显示,3 月国内新能源乘用车批发累计销量达 45.5 万辆,同比增长 122.4%,环比增长 43.6%;1-3 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 119.0 万辆,同比大增 145.4%。
乘联会认为,目前环境下自主驾车出行成为首选,但受高油价影响,更多人将选择购买新能源车,因此 4 月的新能源车依旧保持较强增长。但整体市场表现来看,由于 4 月初本土新增确诊病例仍处于上升阶段,中小企业从业人员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预计 4 月国内车市零售销量将大幅低于 3 月。这其实已经可以预见,至少在长三角地区,由于疫情管控仍在持续,会极大地降低相关地区 4S 店的到店率和成交率。
值得关注的是,考虑到上海还是世界第一大集装箱海港上海港的所在地,此次疫情封控措施的持续,也将一定程度上影响汽车零部件和整车的进出口,进而对全球市场产生冲击。而今年很多自主车企都将出海当做了发力重点,这次疫情会否一定程度上打乱本土车企的出海节奏,也有待继续关注。

知乎用户 FFAA 发表

资本家可不会发善心为人民群众的健康着想。

不然这样吧,

凡是感染肺炎的企业员工,不管是正式,还是劳务派遣,一律由公司出钱治疗。

公司没钱的,由过去五年的分红股东出钱。

如果你真的热爱中国汽车行业,牺牲一下自己的私人财产,想必不难吧。

毕竟地主还知道给牛喂饲料呢。

知乎用户 每日经济新闻​ 发表

上海大厂突传复工复产准备!何小鹏:上海不复工,5 月中国所有整车厂或停产,华为余承东:的确如此!

疫情反扑之下,全球汽车产业再度遇阻。3 月以来已有多家车企相继宣布停产。业界对供应链受冲击的忧虑也在升温。

4 月 14 日晚间,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发文称,如果上海和周边的供应链企业还无法找到动态复工复产的方式,五月份可能中国所有的整车厂都要停工停产了。好消息是部分部委和主管部门正在尽全力协调,期望更多政府和主管部门们的支持和共同努力。

4 月 15 日早间,华为消费者业务 CEO、智能汽车 BU CEO 余承东亦在微信朋友圈发文称,的确如此,如果上海等地不能及时复工复产,5 月之后所有科技、工业产业涉及上海供应链的都会全面停产,尤其汽车产业。

15 日午后终于传来大消息,上汽推动复工复产,4 月 18 日启动测试,计划在 4 月 17 日反馈复工摸排情况,4 月 18 日启动复工复产压力测试。对于返岗员工,要求每 48 小时测一次核酸。

上汽集团工作人员称,“这是集团对于旗下各单位的情况进行摸底排查,属于前期准备工作。后续能否顺利复工复产,还要看摸底的情况,也要根据疫情的情况再做决定。”

全联车商投资管理(北京)公司总裁曹鹤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上海及周边的汽车供应链企业几乎与全国车企都有联系,可能对一汽集团、广汽集团的影响会稍微小一些。如果控制不好,今年新能源汽车想要实现年销 500 万辆,恐怕会有难度。”

受供应链停产停工消息影响,不少 “明星车企” 在资本市场中的表现开始走低。截至记者发稿,特斯拉(TSLA)报 985 美元 / 股,跌幅为 3.66%;小鹏汽车(XPEV)报 26.93 美元 / 股,跌幅为 2.64%;蔚来(NIO)报 19.65 美元 / 股,跌幅为 3.77%。

**

**

疫情带来阶段性影响

生产活动降至较低水平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各省生产数据,上海和吉林省的汽车产量各占全国汽车年产量的 11% 左右。上海部分企业的生产满负荷运转,上海也是中国高端汽车零部件企业的核心中枢。所以,4 月上海、吉林等汽车产业核心地区的乘用车产销会受到比较大的影响。由于汽车产业链长,协同要求高,核心零部件生产和物流基地的停产辐射范围更广,4 月的车市产销压力可能很大,目前 4 月第一周的厂家生产形势不容乐观。汽车是最复杂精密的产业链体系,如果(企业停工)延续时间长,汽车部件的次生灾害损失巨大。”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告诉记者。

有对中国东部城市 102 家企业的最新调查显示,36% 的公司在 4 月的第一、二周即因上海的封控措施遭遇停产。整车与零部件、半导体及相关行业均被波及。

更为重要的是,上海疫情或切断了全球汽车产业链的物流系统。从整车到芯片,从零部件到电池设备,从传感器到工业机器人,都被原地封锁。此外,上海港的货运量下降了 40%,对全球产业链的影响也在加深。

“4 月中旬开始,部分企业就已经开始因上海等封闭(管理),导致供应链断供停产了。如此持续下去,产业经济损失、代价将会很大。” 余承东在社交平台上称。

实际上,疫情带来的影响已体现在汽车产量上。据乘联会数据,多家车企 3 月产量出现大幅下滑。其中,一汽红旗 3 月产量同比下滑 73%,一汽 - 大众下滑 45.8%,上汽通用下滑 31.3%,北京奔驰下滑 30.7%,华晨宝马下滑 51%,上汽大通同比下滑 34%。

“因为疫情使得实体经济的压力加大,消费的动力就不足了。从企业端来看,市场出现了疲软的情况,订单也在减少。上海和吉林的疫情给当地的企业正常生产经营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比如上汽乘用车、上汽通用、上汽大众等。一级供应商受到限制,(车企)基本上就处于停滞状态。在生产阶段,工厂的生产活动已经降到两年多来最低的水平。”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师建华向记者表示。

不过,在师建华看来,经历了两年多疫情之后,国内疫情形势还是能够看清楚结果的,并不会带来永久性的伤害,只是阶段性的影响,停工停产也是阶段性的。疫情得到控制后,落后的产能和销量是可以努力补救回来的,这对全年汽车产业的表现不会造成不可逆的影响。

**

**

已有多家车企宣布停产

作为中国最庞大的汽车集群地之一,上海地区此次停产减产的影响逐步在发酵,并有愈演愈烈之势。

4 月 9 日,蔚来汽车在其官方 APP 上宣布已暂停整车生产。对此,蔚来表示,自 3 月份以来,因为疫情原因,公司位于吉林、上海、江苏等多地的供应链合作伙伴陆续停产,目前尚未恢复。由于上述原因,近期不少用户的车辆会推迟交付。

4 月 11 日,长城汽车相关负责人表示,受多地疫情影响,长城汽车多家零部件供应商受到波及,导致工厂产能受限;4 月 14 日,坦克官方宣布即日起暂停生产其热门车型坦克 300 的生产。而停产是因为受到疫情影响,坦克 300 的 8 家供应商停工、停运。随着坦克 300 暂停生产,坦克 300 用户的车辆也会推迟交付。目前坦克 300 累计未交付订单已经高达 14 万辆,提车周期已经长达半年以上。

而早在 3 月 28 日,特斯拉就开始暂停了上海超级工厂的生产,并相继取消了原定于 4 月 1 日与 4 月 2 日复工的生产计划。4 月 15 日,有消息称,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可能到 5 月 15 日才能复工。也就是说,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或将继续停产一个月。但特斯拉中国相关负责人回复《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置评请求时,对上述消息进行了否认。

而此前的大半个月里,为配合疫情管控,一汽集团包括一汽丰田、一汽 - 大众等在内的长春五大整车工厂陆续全部停产。上汽大众在进入 4 月后也宣布停产。

不仅是国内,日系车企的日本工厂停产的名单也越来越长。除大发、三菱、本田外,马自达也因上海疫情导致零部件供应中断被迫停产。

崔东树表示,根据测算,上海等地的疫情,预计会给国内汽车行业的带来 20% 的减产损失。同时,以上海为核心的 “江浙徽” 地带,也是汽车核心零部件的供给核心区,上海的疫情将给汽车产业的关键零件供给带来较大影响。

“广东、吉林、上海三地汽车产量位列全国前三,产量占比合计高达 33.3%。而产业链中断放大了疫情对长三角地区生产的影响程度,长三角地区汽车产量占比为 21.6%,汽车工业增加值占比高达 31.2%。” 华福证券在相关研究报告中表示,3 月以来,疫情相继在广东、吉林、上海等地爆发。考虑到本轮疫情爆发的长三角、珠三角经济体量较大,且爆发地区均为汽车产销大区,疫情对汽车产业生产和消费的影响可能远超 2020 年第一季度。

**

**

汽车业打响 “保供攻坚战”

记者了解到,不少工厂在上海的汽车供应链企业早在封控管理前就做好预案准备,以保障在封控期间维持生产。

“封控管理前,生产线的工人就已经驻厂工作了,在工厂闭环管理,坚持生产,虽然产能与以往有所下降,但至少可以保证为整车厂的订单供货。” 上海某汽车零部件企业内部人员向记者透露。

此外,上汽集团旗下整车厂及零部件企业也在积极推动复工复产。日前,上汽集团发布了《关于下发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复工复产疫情防控工作指南的通知》称,在上海市全面解封前,集团统一为下属企业上报申请提前启动复工复产企业 “白名单”,要求复工复产前期,各单位都需要做好复工人员、服务能力、供应链等摸排工作,做好复工排产准备,并表示各生产企业根据排摸情况于 4 月 18 日(周一) 开始启动复工复产的压力测试。

“这是集团对于旗下各单位的情况进行摸底排查,属于前期准备工作。后续能否顺利复工复产,还要看摸底的情况,也要根据疫情的情况再做决定。” 上汽集团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值得一提的是,疫情造成的 “断供” 危机,已引起国家层面的重点关注。“好消息是,部分部委和主管部门正在尽全力协调,期望更多政府和主管部门们的支持和共同努力。”何小鹏在社交平台上发文称。

上汽货运出行平台浙江事业部总经理常立家接受中新网采访时称:“自上海本轮疫情发生以来,汽车制造企业的零部件供应链受阻,直接影响了整车制造进度,当务之急正是通过设立中转站恢复零部件运输。”

根据中国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和中国有关部委工作部署,为缓解上海部分车企零部件供应链的短缺危机,浙江在杭州部署建立产业链应急保供中转站。

4 月 11 日,受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委托,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正式上线 “汽车产业链供应链畅通协调平台”,将征集全国车企和供应链企业当前面临的实际困难,以及时协调解决。平台主要功能包括汽车产业链供应链企业基本信息注册、问题反馈和留言回复等。通过平台可对复工复产、物流运输等方面的实际问题进行信息交流,建立汽车产业链供应链企业问题诉求与反馈机制,以及时协调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面临的实际困难问题。

另外,针对物流困难的问题,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也于日前印发了《关于切实做好货运物流保通保畅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到,因疫情需对地级城市市辖区和县域、地市级及以上城市实施全域封闭管理的,防疫通行管控措施分别由地市级、省级联防联控机制批准并公布。不得随意限制货运车辆和司乘人员通行,不得以车籍地、户籍地作为限制通行条件,不得简单以货车司乘人员、船员通信行程卡绿色带 * 号为由限制车辆船舶的通行、停靠。

但需要注意的是,疫情的反复仍使国内汽车产销稳增长的任务变得艰巨。中汽协方面表示,展望全年形势,受宏观经济影响,汽车行业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地方应尽快将国家有关稳增长的政策措施细化落地,企业也应继续积极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同时建议政府部门出台促进汽车消费的政策措施,包括以往行之有效的购置税减半政策等。

记者 | 孙桐桐 董天意

编辑 | 程鹏 裴健如 盖源源

校对 | 卢祥勇

|每日经济新闻 nbdnews 原创文章|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镜像等使用

知乎用户 正午马天尼 发表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中国有两个经济火车头,一个长三角,一个珠三角。上海广州深圳是三台发动机。

上海停工不仅对汽车产业影响巨大,几乎所有其他行业除了互联网和金融都有影响。如果三大一线城市一起停摆,直接芭比 Q 吧。

知乎上的学生眼高手低讲话不经过大脑,动不动就是产业链转移。产业链要是能转移,谁会背井离乡去沿海地区打工。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教培业、旅游业死了,他们的人还活着,多死个汽车界也没事的

知乎用户 臧大为 发表

新冠疫情大过天。管控不能松。坚持到底,不要前功尽弃。否则人民受的苦就白受了。

继续!

知乎用户 通信农民工​ 发表

说的就是你何小鹏,就知道叫唤!

知乎用户 严重朱震 发表

简直是一屁胡言!

这就是共存派,天天想着自己。

比亚迪难道跟你互联网车企一样全靠忽悠啥也没有么?

一汽、二汽、陕汽、内蒙一机、长安、广汽、江淮……

不依赖上海的多了去了。

知乎用户 王家 CFA​​ 发表

汽车,并不是必需消费品。

现在的主要问题是庞大的汽车产业链链条长、流程多,极度依赖物流,当下物流不解决,汽车复工复产也很难。

目前看物流系统肯定是逐步恢复,当下在必需消费品物流都困难的情况下,一旦有运力冗余,第一还是满足食品和日常用品的物流。

汽车行业停摆,对经济首先会造成比较大的冲击,但是非要二选一,疫情之下的居民生活肯定大于经济数据。

GDP 每 1 个点增速对应着 100 万左右的就业,但是上海这次是千把万人的生活。

无论是比总量,还是权衡短期和长期利益,都会选择保生活。

目前中国汽车行业的主要市场仍然是国内,国内消费者从 2021 年下半年开始已经出现了消费需求不足的问题。

汽车行业即使复工复产,对经济和社会消费的贡献能迅速回到正常水平么?

我个人是有疑问的。

微观层面也很清楚,现在普通人关心的都是粮油米面、肉蛋菜奶,换辆新车?

要不再等等吧。

企业向社会喊话,都有个屁股的问题,这个问题也真实存在,只不过在主要矛盾不解决的情况下,次要矛盾肯定要往后放。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汽协)4 月 11 日新闻发布会上发布消息显示,3 月,我国汽车产销分别达到 224.1 万辆和 223.4 万辆,环比增长 23.4% 和 28.4%,同比下降 9.1% 和 11.7%。一季度中国汽车整体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1 至 3 月,汽车产销达 648.4 万辆和 650.9 万辆,同比增长 2.0% 和 0.2%,但增速比 1 至 2 月回落 6.8 个百分点和 7.3 个百分点。

当然还是希望疫情能够尽快过去,中国是制造业大国,当下多数行业已经形成了高度分工,时间再长一些,经济数据就真的会很难看。


以上,供参考

知乎用户 朱总厘 发表

大概率事件。

核心或重要零部件供应链断了,是非常可怕的一件事情,对于整车厂而言。只有成本,没有收入。直营模式就更痛苦了。。。痛的都是自己的。

即便 5 月可以开工,整车交付也要到 6 月去了,非常考验整车厂的整体协调能力。协同不佳的话。就 7 月去了。这还都是乐观没有太多幺蛾子的情况下。。。

总之一句,难,很难,非常难。Q2 没了。更致命的,对于未来的不确定,会让人减少或者暂缓购车计划,这些需求没得找补。

知乎用户 乘风破浪的爷爷​ 发表

其实工厂还是可以组织封闭生产,这主要应该还是人力短缺和上游供应链不畅导致的工厂只能维持极低产能,又或者因为人力不足又或者防疫政策的问题,物流断了,运都运不出去。

其实这就跟美国港口物流出问题那段时间很像。整个供应链人力短缺,集装箱转运不出去,最后淤积在港口甚至船上。

这也侧面说明了,共存策略最大的问题。

因为共存≠不防疫。就算你去美国,大街上也能看到免费疫苗注射点,和固定(流动)核酸检测点。

基本上海外大多国家疾控给出的防疫意见都是感染、请假、居家隔离、痊愈后再上班。如果症状比较明显,或者危及生命,再求助医生。

没有那个国家疾控给出的意见是,你知道你染病了,你还可以在街上晃荡,可以去工作场所传播给更多人。

当然,个人是觉得这件事也没那么可怕。这玩意只要中央和部委去协调,解决人力问题,把供应链打通,也没多困难。

工厂,尤其是大型工厂其实很容易变成闭环环境。唯一就是地方政府怕担责胡乱加码,不让人员复工。然后各地又互相推脱,制造认为阻塞,断了供应链。

我是觉得吧。国家可以考虑在南北东西向上修几条专门跑货车的重载高速,然后在沿途建立一些大型物流节点。这路以及沿途的物流中心就直接归国务院和交通部管。无论是从民生还是国防上都有好处。

至于建立多个产业集群,不把鸡蛋装在一个篮子里。问题是是这里面很多是外企,很多就只在沪苏这些地区建厂,而且国内的需求以及对中国在全球市场中的定位也没有支撑其到另外的地方去建立新厂的意愿。

只能看国内的非合资厂,能不能整合起来,一起去扶持一些国内替代企业。未来能在国内不同区域,建立 5-6 个产业集群。

知乎用户 翻毛腔的三黄鸡 发表

我就搞不懂了,餐饮,娱乐可以停,你汽车,工厂不能停?这种时候开始要和我讲 too big to fall 了是吧?为了防疫居民的日常生活,甚至生活保障都要耽搁一下,你们这些车厂,手机厂每年几百亿几百亿的挣,这会还提这提那的要求?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还顾不上呢,还要专门负责你?是车,手机重要还是老百姓的生命安全重要?我觉得,这个何小鹏和余承东就是脱离群众的典型,直接吊路灯就结束了,防疫大过天,谁再提一句生意难做,你就别做了。

知乎用户 Sirius​ 发表

我看到很多回答提到:希望转移上海的产业到其他地区,最好分散开来,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更有甚者,连新三线建设都出来,要求这些发达产业前往西部地区,前往农村地区搞乡村振兴。

我非常感慨,感谢广大卧龙凤雏的献言建策,让我再次领悟了:知识是有限的,但想象力是无限的,这一名言警句。

说回正题,很多人有类似的疑问,可以理解,但是这些解决办法完全是搞混了发展的逻辑关系

首先上海的产业、工厂、公司之所以这么多,并非行政分配的结果,而是地里条件和经济规律的影响

整个长三角地区有着良好的港口条件,非常适合国际贸易。而且又背靠平原,可以整合江浙沪皖四个地区的资源,形成一个超大的都市圈。这种现象一般成为产业集群。

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区域中,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且在地理上集中,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金融机构、相关产业的厂商及其他相关机构等组成的群体。不同产业集群的纵深程度和复杂性相异。代表着介于市场和等级制之间的一种新的空间经济组织 形式。

产业集群的好处在于可以提高该地区整体企业的竞争水平,加强合作,促进创新等

说白了就是比起把一个学生孤立起来让他自学,显然找一群学生在一起,让他们相互学习,整体的提升效果会更明显。

所以企业和经济要发展,要高速增长,就必然会导致产业集群,也就是一堆企业扎窝的这种现象。

只不过长三角地区以上海为龙头,这些企业群大多数都待在上海。

因此,从这里也可以知道,从产业发展角度,把鸡蛋放到几个篮子里的手段是不可行的。把上海现有的产业拆分到其他几个地区,是违反经济规律的。

有人可能会问,那就把全部的迁走,迁到浙江,迁到江苏都可以。反正就不要放在上海。

这就是典型的逻辑搞混,为什么上海疫情严重?人多是很大一个因素。我怎么没见塔克拉玛干沙漠有新增呢?

那现在把整个产业集群迁到其他省份,这不就导致那个地方人多,容易爆发疫情,且不容易管理吗?然后到时候大家又会说那个地方不行。

除此以外,还有人提西部建设

早期的三线建设是出于国防考虑,而不是经济考虑,现在还提三线建设,是对我国国防力量的质疑

而且内陆地区没有海港,水运也不发达,这会导致生产出来的产品输送出去的成本很高

现如今水运的成本是最低的,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小商品会集中在浙江

而像成都重庆这种地方,更适合生产高附加值的产品,如芯片,高科技仪器。这些东西即便空运或者陆运,其成本也是可接受的。

这就是为什么不能把产业前往西部地区的原因。

最后就是迁往农村的,我都懒得解释了。假设你现在是企业家,你愿意把工厂开到农村吗?农村的公共服务,基础条件,和人力资本可以符合你的要求吗?为什么大的商场都开到城市,因为城市人多,规模效应大,可以摊平成本。工厂公司也同理。你当老板你都不愿意去农村开厂,为什么还叫别人去呢?

有人说,那把一堆产业和人口都迁到农村去不就可以吗?

这本质上不就是在农村地区新建一个城市出来吗?放着原来的城市不用,又去借几百个亿新修个城市出来,这不是闲的蛋疼吗

以上,献给各位奇思妙想的卧龙凤雏们

知乎用户 游西松 发表

这样说的话,开战先废掉上海,中国就要投降了?

一汽二汽已经废成这样了啊,

三线工程要继续啊。

知乎用户 今天备考了吗​ 发表

看起来是说因为疫情,工厂停工。

实际上是想表达,新能源汽车不能在今年就取消补贴。

明年三四季度可以看具体谁家在裸泳….

知乎用户 maomaobear​​ 发表

说过多次了。

严格清零,积极防疫,是经济代价最小的政策。

正常的防疫,是外国人(国内疫情区)进来隔离,外国货物消毒,重点人群每天核酸,其他人群定期抽样,防止漏网之鱼,医院发热门诊先核酸。

偶尔有漏网之鱼,通过隔离密接、次密接解决。

这个成本不高,就是个核酸钱,养一个跟踪密接的队伍。

国内大多数城市都是这么做的。

这种情况,可能会偶发群体感染。发现的时间晚了点,传播一段时间才有发烧的。

类似于青岛莱西、上海华亭之后的疫情。在 3 月 6 日,青岛的阳性比上海要多。

这时已经扩散,扩散范围多大不知道。已经无法精确找到阳性和密接。

这个时候,进入第二级防控。封控传播区域,全民核酸,阳性应收尽收隔离。

这个成本要高一些,封控传播区域,全民核酸,隔离资源都要钱

但是,除了封控传播区域外,所有行业都不用停工停产,只是堂食、健身房、咖啡厅停业两周。

实际上,青岛只用了一周,就控制住疫情,剩余两周是在打地鼠清零。

深圳在不断有香港人偷渡传播的情况下,在堵塞漏洞后也是两周解决问题。

上海在这个阶段,在唱共存,各种共存轮充斥媒体。没有用几轮全民核酸补救华亭的失误。(华亭不失误,第一阶段的措施依然能控住。)

这就是思想出了问题。因为病毒指数传播,两周时间,让共存派干扰防疫,上海就错过低成本清零的机会了。

如果前期连续失误导致大面积失控,类似于武汉、西安、吉林的情况。需要封城。

先红码封闭出城通道不扩散

工作重点就变成封死人员流动,保障物资供给,核酸反而不着急全民。

人员流动封死,阳性应收尽收,小区就不应该再有新增。

吉林做得已经很差了,也见到曙光了。正常情况应该是封死后,两周见到效果。

上海的做法与国内其他城市不同。

上海在第一阶段跟踪密接没有问题,精确防控。有一只跟踪的队伍。

但是,在华亭失控后,上海就偏离了防疫正常道路,迟迟不全民核酸,把失控的阳性找出来。

结果,疫情传播了很久。一直到浦东大面积核酸才暴露出来。上海错过了低成本解决问题的机会。

封城下,如果保证物资供给,又不传播病毒,紧急情况如何处理。

这个武汉前期吃过亏,但是后期就解决了。

西安开始没搞好,后来也解决了。

偏偏是上海,物资居然是靠外卖,团购来解决。中间商赚差价,而且物资途径进入的病毒完全不可控。

小区封锁,封锁出麦德龙紧急关门,大量堵车。说明封闭没有封住人员流动。

结果是长时间的停工停产,而疫情又在扩散。

上海现在就是扩散的速度比躺平慢点。

但是,封闭带来的不便,要超过其他城市。

疫情扩散,清零遥遥无期,长时间停工停产,经济损失很大。

知乎用户 neo anderson 发表

众所周知,由于车祸,中国每年死亡的人数远远高于新冠死亡人数。

为了生命和财产的安全,有必要对汽车施行清零。

汽车清零,从停止生产汽车开始。

…………………………………………………………………………

许多蠢货根本没有理解社会化大生产之中,所有的生产环节环环相扣,核心地区宕机,对其他地区的生产有毁灭性的打击。

核心地区,也是最容易中招的地区。

要么回到中世纪,要么认真考虑影响,不要随意任性。

知乎用户 恩恩​ 发表

。。。回答和评论都把我看乐了

感情企业在哪里布局,是打游戏?你一点就造个厂,一圈就一堆工人进去。。。

强造产业集群的事情,还真有人在不停尝试。

比如早期大小三线建设,到给了 30 多年政策的海南特区,从比较近的滨海新区,到前几年火爆的雄安新区。

唯一成功的案例只有一个:靠着香港的深圳

知乎用户 我不做镰刀很多年 发表

之前有人问,那些希望共存的是不是都是别有用心

今天看了余承东的话,我明白了,那些希望不计一切代价清零的估计都是 50W

不得不说,拜登时期的 50W 都进化了,不像川普时代的 50W,川普时代的 50W 都长着洋人脸,在 BBC 之类的外资机构干活,只知道拍点假视频,用点阴间滤镜,喷中国没人权这种中国人完全不信的东西

现在的 50W 都是高级 50W,选取的都是长期生活在中国的中国人,往往还是受过高等教育的 B 站大 V,而且很接地气,知道中国年轻人喜欢什么,讨厌什么,于是动则就说不能开放,因为开放就会死很多人,你看欧美都那鬼样子了,我们怎么可以。人命大过天,只要不病死,什么都可以。这些人没说的是,只要不病死,挖了中国科技产业的根也可以,只要不病死,中国经济崩盘,大家饿死再也不能跟美国竞争就是可以的。这些人还很擅长做自媒体视频发在 B 站,鼓吹 omicron 后遗症,却丝毫不谈经济崩盘,封城 2 个月,供应链长期不稳定的后遗症。选择性引导舆论的目的是什么呢,现在还好小鹏,华为等龙头企业站出来说话了,要是再没人说话,多少人一直被蒙在鼓励呢

病毒在进化,我们在进步,不得不说敌特分子也在进化,这些人现在深谙中华文化的精髓,深知中国普通老百姓的痛点,发展出新的话术,引导大家裹挟政策,欲除中国科技龙头企业而后快

知乎用户 王雄 发表

说明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

建议所有产业链上海占比高的,逐步分流到内地、珠三角、京津、东北、成都这些地方。

以免因为上海不运转,地球都停转了

知乎用户 CODspielen 发表

当时深圳疫情严重的时候,比亚迪就要求所有员工驻厂隔离,以厂为家,在车间打地铺,疫情期间一刻都没有停产。真正做到了 “又能防疫,又能保证生产,还能上新闻宣扬一波正能量”,真正做到了弘扬工匠精神,你看当时住进厂里的工程师、工人、宫酱们多开心,终于可以 24 小时在工厂里吃苦耐劳、不求回报、任劳任怨、做牛做马了。说不定以后大国工匠纪录片里还能因此给自己宏大叙事一波。

估计在工厂住一辈子都可以,没一个人抱怨的。

知乎用户 Gaarmat 发表

说明汽车产业不适合放在上海,将来应该把汽车产业向长江流域转移,甚至大部分转移回东北地区。另外我认为大飞机制造也不适合放在上海,而适合放在西北地区。那里气候干燥,地势平坦,视野开阔,植被稀疏,人口稀少,适合飞机的各种试验。上海的造船业在崇明岛,未来造船业配套产业也应该往崇明岛上转移。还有芯片制造等行业,我都纳闷为什么都要向上海挤。还有大量的高校和科研单位,都应该疏解。这些行业的收入在上海金融业从业者的面前就是被降维打击的存在,在上海高房价下毫无喘息之力,越待越不开心,何必呢?

上海应该疏解资源了,这次就是一个契机。

知乎用户 张艾菲​ 发表

影响好像不小,日本今天就在新闻里嚎,说供应链混乱,不仅影响上海日企,连日本国内都打击。

新闻原文↓

因为疫情导致的上海城市封锁,对日本企业的打击正在扩大。不仅是当地的业务停止,供应链混乱导致马自达和三菱汽车在日本的生产也出现障碍。

在中国开店超 300 家的 “无印良品” 母公司,良品计划目前约有 50 家正在关店中。堂前宣夫社长说:“下半年肯定预计低于设想。”

优衣库董事长兼社长柳井正说:“在上海的收益方面和员工生活方面,我都感到非常困扰。”

另外,上海市约有千家日本罗森便利店,有 8-9 成正在停业中。为日本企业经营带来了巨大难题。

知乎用户 朋克李 PunkLi​ 发表

五月份停产?速战速决再封一个月不就完事儿了,复工啥也不耽误。就怕有人浑水摸鱼,又开始指望着不封城拖全国下水。

本来大规模筛查能解决的问题,非要精准防控。

本来封城一周的事情,非要拖成封城 1 个月的局面。

本来封城 1 个月的事情,因为魔幻操作变成封 2 个月。

上海处于摁住摁不住疫情的边缘,现在唯一要做的一件事只能是硬着头皮封下去。而且今天报出来的数字不管保不保真,起码在下降了。现在又想放开,不是纯傻逼?

有人说万一最后还是没封住咋办?乐观的人往往成功,悲观的人往往正确。你悲观,你就不会全力以赴,你就会浪费宝贵的时间和精力去三心二意,最后事情只能朝着你悲观的方向发展,你正确了,但是失败了,又有什么用呢?

封城不是造成经济倒退的原因,防疫不力才是。与疫情共存的经济也不会变好,死的人也不会变少,即使一轮又一轮的封城所带来的代价已经超过了选择共存的代价,也不应该选择共存,因为共存是一件没有退出机制的事情。

现在与新冠共存的声音是有人带节奏吗?

最后申明一下,我是一个共存派。我非常反对防疫扩大化和封城。但是,我更加反对毫无准备的放开躺平,这 TM 还不如封了。

知乎用户 Lyu Chee 发表

国家把所有资源 (包括工业教育金融等) 都集中到这几个大城市,不出事还好,一出事真是后患无穷。

知乎用户 无志青年刘敬梓 发表

大明不可一日无东南

知乎用户 天窗上的狐狸 发表

要了金融,要了迪斯尼,要了互联网,要了半导体,…… 还要汽车制造,想全包了:

知乎用户 学习领导 发表

何小鹏典型的西方买办思想

被美国利用来打疫情牌,想要煽动我们 “开发”,“躺平”。这就是资本家的嘴脸。

大家一定不要被利用了,一定要坚持清零不动摇,我们一定能赢

知乎用户 苏格兰边境梗猫哥​ 发表

大家慷慨激昂,有的说得分散布局了,有的说得让汽车厂坚持下下毕竟谁家没老人,有的说就算没了又咋样还不是你们不努力,有的说生意好惨要大家一起 BBQ 了。

你们都说得对,毕竟每个人考虑问题的角度都不一样。

唯独没有考虑到,汽车产业中的从业人员也是要吃饭的,这种超重资金的产业链,虽然人员工资占比极小,但一旦停摆,无论是闭环生产还是彻底断货,首当其冲的永远是从业者。

毕竟在大家的眼里,制造业的人拿着很一般的收入,在苦哈哈的环境里给国家换来外汇,给大家生产物美价廉的商品,都是应该的。

至于从业者的下场怎么样 in whatever scenario,大家也觉得是应该的。

知乎用户 人行天地间 发表

上海正好作为实验品,逼迫国企和民营企业退出上海,为逆城市化,乡村振兴做个试点

知乎用户 雪泥鸿爪 123 发表

主要原因是产业布局太集中在北上了。

是时候重新布局了,汽车工业理应加大西部权重。才能避免封一座城就断全国产业链的局面。

是时候新时代三线建设产业备份了。


本来是随手感叹一下,但既然评论里有人要辩经,肯定是要辩一辩的,免得网上全是些垃圾言论。

1 造成这次停产关键是产业链集中,一线超级大城市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差导致的。以前是觉得随着防空导弹系统完善,一线城市无论怎么集中都是安全的。现在看来除了物理攻击还有病毒这种生化攻击。过分集中本来就不利。

之所以要来追写一部分,完全是看不惯评论里,上海就要吃干抹净还一副地理经济优势理所当然的嘴脸。

2. 沿海一线的优势是出口运输成本,又不是全都是优势。对于空运的一些高价值产业,以及汽车产业里面的一些高价值部分,完全可以脱离地域限制。此外,对于以内销为主的部分,完全可以考虑中西部城市布局。这个世界,从来就没有地理决定论。有的大多是资源诅咒。比如上海这一次由于经济产业集中,无法封城就是对全国与上海本地的资源诅咒。

3. 西部的优势是伴随着中巴走廊,中缅,中越,等铁路的开通,直达印度洋的优势反而是东部没有的。有人或许会说不稳定。但是如果西部没有稳定大宗的进出口产业的需求,这些走廊,铁路,西部接壤国家的友好建设永远不会稳定。不培养产业联动,只是单纯支援或者口号,是不可能有稳定的友谊与这些走廊的稳定经济建设的。

4. 扯在内陆不如去东南亚的,这些高价值产业,你看看会不会去东南亚呢?如果能去东南亚,直接从日韩转移产能就过去了。何苦还来上海建厂呢。你们的眼睛里真的是什么产业招人就能上是吧。能去东南亚的,只能说一些低端制造业。这些东西,一线城市不就早就往东南亚撵了吗?这些中高端附加值的产业,放心好了,就算拆分布局,也是不会走的。

5. 最后,就是一位网友评论补充的企业风控了。正常跨国企业为了风控都会故意分拆布局。连跨国企业都有风控意识,国家就为了挣钱,怎么赚钱怎么来,不应该有风控?没有点风控意识,还来评论嚷嚷扣帽子的 S.B.,就不要来秀智商了。

最后的最后,看到你们害怕的样子,只想发笑。

知乎用户 Christ​ 发表

别的都不用说,就一句,在中国不存在资本绑架国家决策。

国家自然会想尽一切办法去解决生产问题,但你不能说因为要生产就放弃根本原则。

两害相权取其轻。

知乎用户 陆家嘴搬砖​ 发表

贴一个我之前的回答。

说三点

1. 这一轮的疫情对今年中国经济影响有多大?按照目前金融圈内最新的估算,影响今年全年 GDP 增速大概 0.5%-0.9%。对了,刚开完的两会我们提出的目标是今年增长 5.5%。而这个影响是假设疫情只影响 3-4 两个月,也就是从 5.1 开始全国恢复到完全没有疫情的状态。不过看上海这样子好像有点困难……

2. 对 GDP 的这个影响主要是因为上海的疫情。上海对中国经济有多重要这会你们知道了吧?停摆两个月可以影响 0.5%-0.9% 的 GDP

3. 以我身边有限的例子来看(包括同事朋友圈内同行),对严格风控带来的各种问题的不满远超过对感染新冠的担心。对了,你们封控可以待在家,我和陆家嘴的同行们已经吃住在公司好多天了。

哦对了,这几天好多人说上海是买办城市。我就多说几句。我就不扯什么 GDP 工业增加值 进出口总额 集装箱吞吐量等等这些宏观数据上海都是全国第一,我们说一些通俗一点的。

1. 航母 003 在上海建造。001 是乌克兰二手货,002 是第一艘国产,但是 001 和 002 都是训练用,真正形成战斗力的要从 003 开始。10 万吨级 电磁弹射 and 核动力(存疑)。对了,最先进的驱逐舰 055 的第 1 和第 2 艘也在上海生产。

2. 第一艘国产大飞机 C919 在上海建造。在国内坐飞机嘛,要么波音要么空客,没有坐过国产飞机对吧?以后有机会了。

3. 最被卡脖子的行业是哪个?或者说过去几年国家最最重视的产业是哪个?当然是芯片半导体了。这个产业链极其漫长,我就不细说了。最重要的是设备和生产端。设备的话,除了光刻机还没办法国产(上海微电子正在努力,也是国内目前唯一有希望做出来的),别的基本都实现国产。除了北方华创在北京,剩下的比如中微 万业 盛美 至纯都在上海,生产端国内代工做的最好的中芯国际也在上海。哦对了,还有最前端的电子级硅晶圆片,目前国内也就沪硅产业能做,也在上海。说上海是中国半导体第一城那都算谦虚的。

那些说买办的,要么让你们那来生产航母或者驱逐舰或者大飞机或者各种半导体设备?手动滑稽

哦对了,还有一个,上海的汽车产量全国第二,仅次于广东(一个市和一个省比),比一汽所在的整个吉林省都高,没想到吧?

说买办的,你们是不是真的以为上海只有陆家嘴的金融和咖啡馆?手动滑稽 again

哦对了,还有。官方数据显示,上海是全国异地就医流入人数最多的省 / 市。就这点来说,上海确实是全国人民的上海。再次手动滑稽

知乎用户 左撇子车神 发表

一个只会营销的品牌没资格评论汽车产业,论销量他算老几。

知乎用户 嘉慧 Lincoln​​ 发表

这波就是在提醒我们:顺风不要浪,切勿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要学会分散风险,不然一旦篮子出现问题,就会导致鸡蛋全军覆没损失惨重。

相信这波过去之后,大家该考虑如何多极发展了,相信周边省份的兄弟们都会很开心为上海分担业务。

知乎用户 螺丝 Loscock 发表

东风岚图表示:

本来快被挤兑死了,感谢上海英明决策,躺赢,赢麻了。

知乎用户 土豆 发表

把鸡蛋放到一个篮子里风险太大了,不如将上海的负担都分给其他穷的兄弟省份去承担。

知乎用户 Airamiya 发表

看完又对这个品牌多了几分恶心

知乎用户 奶包的大叔 发表

知乎用户 一只设计师​ 发表

你可以找比亚迪给你供货啊,,

是你不想用吧

知乎用户 饭卡 发表

有没有基础配置的方案车型?减少额外配置的零部件,只考虑基础代步功能。

这是一个可以考虑的替代预案方向,尤其考虑到全球疫情可能长时间无法结束的情况下零部件供应链出问题的概率和波动影响会很大。

汽车电驱动化后燃油车相比,动力获得成本大幅下降,使用成本大幅下降,唯有整车成本反反复复,目前不降反升。

替代燃油车的最大的经济型紧凑型买菜车份额,高配置和智能化辅助驾驶这类功能不是刚需。用有限的获取成本,加上廉价的使用成本,是替代燃油车最好的手段,也是大众用户的刚需所在。

用削减零部件的策略来维持整车供应,和提高零部件库存的冗余度,同时降低整车成本,正好满足这个方向的需求。

别人停产,你能交车,这就是大胜利。

知乎用户 嘉盛集团​ 发表

原作者姓名:澎湃新闻 原出处:华尔街见闻原文链接:何小鹏:若供应链企业无法动态复产,5 月全国整车厂或停工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此前表示,目前疫情对全国汽车产量带来的直接损失和影响大约在总产量中占比 20% 左右,未来仍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

车企面临着不容乐观的供应链问题。
4 月 14 日晚间,小鹏汽车 CEO 何小鹏在微博发文称,“如果上海和周边的供应链企业还无法找到动态复工复产的方式,五月份可能中国所有的整车厂都要停工停产了。”
同时何小鹏也表示,“好消息是目前部分部委和主管部门正在尽全力协调,并期望更多政府和主管部门们的支持和共同努力。”

据悉,目前小鹏汽车共有广东肇庆工厂、广州工厂和武汉工厂三座自建工厂,后二者均在建设之中,小鹏汽车的产能主要集中于广东肇庆工厂。但由于华东地区集中了大量核心供应商,即便位于广东的工厂也无法避开供应链的影响。
自 3 月以来,上海和吉林两地已有不少汽车工厂因疫情而停工停产。乘联会数据显示,一汽大众、华晨宝马、上汽通用等 3 月产量下滑幅度均超 30%。
4 月 9 日,蔚来汽车发布公告称,“自 3 月份以来,因为疫情原因,公司位于吉林、上海、江苏等多地的供应链合作伙伴陆续停产,目前尚未恢复。受此影响,蔚来整车生产已经暂停。”
随后,蔚来汽车 CEO 李斌也表示,“一辆车差一个零件都没法生产。受长春和河北疫情影响,3 月中旬我们有些零部件就断供了,靠着一些零部件库存勉强支持到上周。最近又碰上上海和江苏等地疫情,很多合作伙伴供不了货,只能暂停生产。”
此外李斌还表示,这样的情况并不是蔚来一家,很多厂商都暂停生产。
4 月 13 日晚间,长城旗下坦克品牌宣布,受疫情影响,坦克 300 车型共涉及 8 家供应商停工、停运,受此影响坦克 300 于 4 月 14 日起暂停生产。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此前表示,目前疫情对全国汽车产量带来的直接损失和影响大约在总产量中占比 20% 左右,未来仍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

知乎用户 VincentZ​ 发表

我们单位也是在上海的制造型企业,很多客户都快疯了,因为我们没法供货,他们也被迫暂停很多业务,其中有不少还是很关键的支柱行业的龙头企业。

放大到整个制造业,不仅仅是汽车,很多工业生产都的产品上游产品都在上海,上海一停摆,外地企业没有原材料或者基础部件,也被迫变相停产。

知乎用户 深具世界眼光​ 发表

♦断供先断外资,再断合资♦

知乎用户 林夕邦邦 发表

先说结论,小鹏还没资格说这个话,它家在中国汽车产业链里基本属于 nobody,体量太小。但是他确实点出来了一个问题。

这个其实是供应链管理的一个悖论

所有的供应链都希望压缩库存周期,恨不得一点货都不备,随到随做,随做随到,下午生产上午到货。都希望上游供应商再自己周围建仓库,随时可以调配,同时又希望只有下游厂商下了订单才生产,恨不得一点库存都没有。

但是,一个很显然的问题,如果全部供应链环节都这么玩,这个供应链的鲁棒性特别差,是没有什么容错余量的。正常情况,凭借先进的管理模式确实可以更高效的运转,但是遇到非可抗拒力的因素就完蛋了。而且中国在前一段时间主要在追求规模优势,又因为政府的产业政策,形成了很明显的区位产业集群。对于一些市场规模大的消费制造业还好,但是面对产业用户的高端小众市场,就会严重缺乏冗余。

所以我十分不能理解,从哪试点共存都可以,为啥要挑上海,他们没有想过失败的后果吗?

当然,小鹏这个就是纯属胡说八道了,也有可能是它需求量太小,目前的行情没人鸟它,所以它自己拿不到货就跑出来搞个大新闻。不过就小鹏的出货量,估计上游供应商确实也没精力管。等什么时候比亚迪和一汽跑出来说这话的时候大家再紧张吧。

知乎用户 Mr.Zhang​​ 发表

我发现部分网友的脑回路真的是十分清奇。

人家何小鹏只是陈述了一个整车厂或将停工的基本事实,有些人怎么就能转进到讨论清零和共存的问题和资本家有没有良心上了呢?

为什么这么多人的脑子就像二极管一样只有非黑即白的概念呢?

这个世界上不是只有躺平和封死两个选项,还可以边动态清零边逐步恢复生产。比如涉及紧要行业的产线员工非阳性的住在工厂或者酒店进行闭环管理,比如对物流加强消杀和管理而不是一刀切封死。

我们目前的确需要坚持动态清零的政策不动摇,但不妨碍我们也需要科学防疫,尽可能降低经济损失,希望一些二极管们能想明白这两件事并不冲突。

知乎用户 岐大黄 发表

比亚迪、长安、长城:你这个新人就别瞎说了。

论造车,你还年轻。

知乎用户 奥特之父​ 发表

会死两批

一批等着复产复工的企业;另一批是以为承接了供应链的地理位置并不好的企业。

我最近在想一件事情,就是老百姓的财富都在哪里。

想了 0.2 秒钟,确定了,都在房地产。

在大陆,留存够久的,最贵的商业地产在故宫。次一点的,上海法租界。

这些地产最后归谁了呢?

所以你们真的觉得,现在老百姓手上这些水泥盒子可以传代,或者底下的土地你是有所有权的?

说到企业,大家可能对五十年代的公私合营略有耳闻。其实古巴这种地方更极端,直接所有外资私人投资收归国有。

结合最近出台的有关统一市场的文件。

真的就嗅不出一点味道么?

有钱,囤点黄金罢。我知道的那些八十年代末把法租界房子搞回来的,都是靠解放前藏的金条。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挺好的,给其它地方一些发展机会。

以前整天吹嘘什么治理水平高。

其它地方,就是什么穷山恶水,刁民懒政之类的。

现在看,水平也就这样。无非还是政策红利。

让其它地方也吃点政策的汤水。减少点整天说的像吃亏吃大法的转移支付压力。

知乎用户 到此为止 发表

有点儿危言耸听了。

说的好像没了上海的供应链,中国的汽车工业就彻底停摆了似的。

美国把华为彻底封杀芯片,华为都没死,上海的体量难道比美国还大?

知乎用户 白军 发表

我看到有人说北老挝再继续大健康运动搞下去,产业链就该跑光了。关于这一点,你们倒是多虑了,我敢说外资之后又会掀起疯狂的建厂热潮,理由如下:

先明确一点,北老挝的大健康运动虽然搞得如火如荼,但最终还是会结束的。无论三年大健康、五年大健康、还是十年大健康,最终肯定会结束。“坚持大健康一百年不动摇” 这个不过是嘲讽、夸张而已。

在这段大健康时期,产业链肯定会转移出去一部分。然而,本次大健康让外资看到了:整个世界上再也没有北老挝人这样如此温顺、能忍、任劳任怨的群体了。

环顾全球,欧美就不说了。从拉美到黑非洲、到北非、中东和中亚、再到南亚以及东南亚,工人一个比一个懒。

只要这些地方的经济因为产业链转移有点起色后,人们立马心思就活络起来,开始各种抗议要这个要那个,与全世界最任劳任怨的北老挝顺民相比简直是一个天一个地。

所以说担心产业链转移大可不必,北老挝不愿当顺民的精英当然会跑,但剩下的顺民组装个 IPHONE 肯定是没问题,世界工厂还可以继续存在一百年不动摇。

知乎用户 时代之 发表

第一,是时候反思超大城市这种发展路径了。

我们的资源过度集中在超级大城市里面,既然已经决定走德国模式,那么也学学德国的城市发展模式。

其实在 2020 年武汉疫情的时候,我就提出这个问题。结果,疫情后,武汉人口报复性增长,去年增加了 120 万常住人口,在所有城里面排名第一。

第二,我认为 4 月底,就会放开了,无论数据如何,这么下去,根本不是长久之计。

之前传有 8 个试点城市,放松入境管理,当天股市大涨,旅游和航空大涨。

结果收盘一分钟,卫健委出来 “辟谣”,说坚持动态清零不动摇。

这就是中国式辟谣,只辟一部分:

没有 8 个试点城市,目前只有 1 个!就是厦门,14+7 的隔离,变成了 10+7。

这说明,政策正在探索更好的方式。

我知道很多人要扣什么 1450 的帽子了,要扣也扣到公布数据的人头上去。

我自己靠投资为生,偶尔写点文章,在封 10 年对我影响都不大,反而我让优势更加明显。

按照上海和吉林的数据,这么低的死亡率,

的确不是大号流感,这就是个小号流感嘛。也别说什么冲击医疗体系,30 万感染,只有 9 个重症,如何冲击医疗?

而轻症和无症状又不用住院,顶多吃点口服药就行,不是 2300 那种,吃点连花清瘟就行了。

大家可以关注同名公众号,和知乎内容基本不重合,拜托了,感谢!

我是时代之,一个独立投资人¥心理咨询师,关注金融投资及自我升级,更多干货,欢迎关注公众号 jingji-xinli,或者微信搜索公众号 “时代之”。祝你幸福!

知乎用户 J Wu 发表

据说 003 都停工了?

知乎用户 西门吹 HP​ 发表

汽车可以不开,但人不能不活,企业家可以破产,工人可以下岗,失业潮并不是没经历过。

最坏的打算是企业破产而已,政府可以最低保障的收购。

秩序会恢复,只是企业家比较急。

他们真的很急!!!

经营生意确实是厮杀,这个市场让给别人太亏。

比如比亚迪,这个说到广州市政府的治理能力。

我认为可以拉出来对比看看。

知乎用户 南瓜包子来俩 发表

歇了吧各位,这话不是说给大家听得,说给发改委和其他相关部委的人听的。。。

他小鹏卖的比谁都多。。。

知乎用户 顾拜蛋蛋​ 发表

其实很多人只看到了上海,并没有看到长春的一汽,严重程度并不亚于上海;

从上个月 13 日开始到现在位于长春的一汽几个主机厂均处于停滞状态,包括一汽丰田、一汽 - 大众、一汽 - 大众奥迪、一汽红旗、一汽奔腾以及一汽解放等多个品牌。

停产天数已超过了 30 天

我们算个数据吧,上汽的数据并不一定比一汽少,一汽和上汽在全国各地也都有分厂,但主要产能和总部均在长春和上海。

按照今年年初一汽定下的 410 万辆的年产能推算,停产天数按照 30 天计算,粗略计算为 36 万,具体数据没有拿到,只是粗略计算,毕竟很分厂的零部件也来自吉林省,外地分厂的产能多少也会受到限制。

离 410 万辆的年销量目标距离越来越远

再来看看其它车企因为疫情影响如何:

3 月 22 日,受沈阳疫情管控影响,华晨宝马沈阳大东工厂临时停产。

3 月 16 日至 17 日,特斯拉上海工厂停产两天,3 月 18 日恢复生产,但恢复生产才十天,特斯拉上海工厂再因上海疫情面临停产 4 天。

截至 3 月 27 日,由于芯片短缺,今年全球汽车市场累计减产量约为 125.48 万辆。

今年全球汽车市场累计减产量到达 200.17 万辆,受疫情影响将会这个数据将会更高。

国内车企这么难,国外也不好过:

美国两大汽车巨头通用汽车公司和福特汽车公司周四双双表示,由于零部件短缺,他们在密歇根州的工厂下周将分别停产。

通用汽车表示,由于暂时的零部件短缺,在上周取消 Lansing Grand River 装配厂的生产

福特表示,由于全球半导体短缺,其生产野马汽车的 Flat Rock 装配厂已于上周暂停生产。

对于一些供应商们,似乎做得要比主机厂更好一些,由于零部件的类型和技术不同,一些供应商在停产前就留下了一大批员工用于保证解封之后的产能限制,而这些员工也吃住均在工厂内。

虽然零部件的部分库存已经充足,但主机厂却因为疫情员工无法到岗,并没有按照实际的日期复工。

4 月 14 日,也就是昨天,吉林省实现了动态清零的目标,各大车企也在有序的实现复工复产,但目前得到的信息也还是在停产状态,很小一部分员工已经到厂,在为生产前一些事项做准备,有望 20 日左右陆续开工。

身处长春,所以多聊了聊疫情期间疫情的情况,而上海同样也是如此,几天的停工停产对于这样的大都市来说已经很难,甚至还会因为供应链的问题影响到全国的整车供应。

供应链以及疫情因素将会加重影响车企的生产,预计近两个月份国内大部分车企的表现将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知乎用户 宅成神 发表

他有好的方法可以提出来

知乎用户 我就不说 发表

说的好像放开了就能正常生产似的。

知乎用户 iDamon 发表

记得 2020 的时候口罩怎么说的?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区区一个小鹏,区区一个上海,居然等于中国新能源汽车和汽车行业? 人家比亚迪中西部那么多工厂,中国缺你一个小鹏就不生产了是吧?

知乎用户 医师黄继斌​ 发表

只要能清零成功,工业化倒退几年,几十年也是可以接受的。

至于清零成功之后怎么办?继续再来一轮吗?

可能得借鉴北邻模式了。

另外下一步是准备封物流吗?或许,只要能清零,去工业化,将 70 年,几代人含辛茹苦建设好的交通系统关停,也不是不可以接受!

知乎用户 云天明 发表

他说错了!

他应该说:若上海无法找到正确的清零方式或者仔细学习其他地方行之有效的清零方式,中国所有整车厂或将停工。

别搞错原因。

知乎用户 fullsail​ 发表

上海疫情,灰犀牛。

知乎用户 考拉熊 发表

这次上海疫情结束后,可以考虑把上海重工业和一些工厂可以转移到其他省,不然一旦再有什么,对我们国家工业打击太大了………

供应链一定要考虑到客观原因和突发情况下的完整性和不能断!

知乎用户 马将军​ 发表

想什么呢,如果人都隔离在家了,生不成产小汽车还真的有意义吗。

小汽车是奢侈品,疫情大环境下生产出来了也没地方卖,想要出口创汇当我没说。

知乎用户 清风车影 发表

有个毛线的影响,它当自己是谁?

当年马杰克指点江山,现在还不知道在哪猫着。

最大的影响可能是,它的市场份额迅速给友商吃掉,比如产能不足的比亚迪。

知乎用户 赞美猴小猴​​ 发表

难道这不正是说明了产业过于集中于某地的风险么,不如趁此机会分散布局产能,例如西部,东北老工业基地等区域。

知乎用户 揽风入怀​​ 发表

我觉得这从长远来看绝对是件好事,现在产业链过于集中在某处,一旦遇到自然灾害、战争等极端情况,该地日常运作处于瘫痪时,就会影响到整个产业。

此外,以目前的国际局势来看,三战在我们这一代极可能发生,所以早日将产业链分布式处理,不仅可以解决经济和就业问题,还可以提高战时的抗打击能力。

现在国内交通如此发达,物流成本已经非常低了,一个产业链内的公司,完全可以分布在全国各地,而且互联网也很发达,远程管理完全不是问题。

如果上海这些企业真的死掉,其实也挺好的,牺牲一批买办阶级,成就国内长远的稳定发展。上海倒下了,深圳、武汉、成都、西安、广州、长沙、重庆等这么多城市都可以诞生出新的企业来代替它们去生产相应零部件。yysy,那些产业链里没几个高科技企业,绝大多数都是些传统电气机械行业的技术,不考虑专利的问题的话,国内制造业很多工厂都可以造出来的,就算考虑专利的问题,也会有一些替代方案。

所以,我是很乐意见到上海这些买办阶级所在的公司倒闭的。

知乎用户 不惑知天命 发表

只能说明,当初企图用共存闯关的汉奸,绝对不是一个小团伙,而是一个反革命集团。

知乎用户 开心一笑​ 发表

现在都发现上海的重要性了吧。

来,我们大家复读一下:上海是中国的经济中心。

行,最大的经济中心。

上海不是西安,不是南昌,不是长春,他是长三角经济区的核心与全国经济的重要节点。上海打喷嚏,全国经济就要感冒, 那么上海感冒了呢?诺,结果大家看到了。

因此,自从新冠疫情出现以来,上海一直在走一条艰难的道路,要在保经济与防疫情之间保持平衡。

也就是要尽量减少对经济活动的干扰,同时要保证疫情动态清零,这并不容易。

如果像其它城市,比如南昌,发现几十例之后就果断全社会测核酸同时静态化管理,没事不出门。像这样的操作,上海也能做啊,上海政府的大小官员们都是在职场多年的人,这种 “一声令下” 的优势,他们会不知道?

但他们没有选择容易的道路,反倒是不停的走钢丝,应该说,前两年做的不错。

唯独可惜的是,病毒变异了,而防御系统的变化跟不上病毒变化的速度,之前行之有效的办法被变异的病毒轻易击碎。就好像二战的德军绕过了马奇洛防线,让法国迅速崩溃一样。

所以,这次疫情在上海的爆发,上海是替全国背了一半的锅,把责任全部归于上海是不公平的。

至于上海爆发疫情后的各种乱像,我只能猜测说,在过去两年防疫成功的时候,他们并没有为最坏的情况做好准备。比如封一半的城市要怎么做,全部封城要怎么做,也许有预案,但有没有进行演练? 而从张医生的有关发言来看,对这方面的准备应该是不足的。

所以,我认为疫情爆发这事情上,上海要背一半的锅,而疫情爆发后的乱像上,这个锅就甩不掉了。

如果有人认为我在帮上海洗地,那麻烦上海有关部门的同志疫情平复后帮忙给点辛苦费,你们一定能找到我的,是不是。

最后:一定要清零,一定要清零,一定要清零。

知乎用户 大嘴巴​ 发表

挟持舆论,施压目前的抗疫政策。
小 P 作为行业明星企业,如果因为上海的防疫措施受到限制,
企业经营出现困难,
他们有的是办法和途径,向上级主管机关反映自己的困难和建议,
甚至找到市级领导都不是多么困难的事情,

但他们非要说给公众听,在公共网络空间表达自己的意见,
那就是想鼓动舆论,对上海现行的防疫措施施加压力,
企业算的是经济账,可是对于新冠疫情下,
如果放松管理措施或干脆躺平不管,
去世的那些老弱病幼弱势群体,
可就是一大笔的人命账、社会账了

凡是只喊企业困难,需要马上复工复产,
但绝口不提防疫放松管控后,出现死亡案例怎么办,不敢承诺包赔死者家属的,
都是自私自利者,他们只是精致利已者而已,
他们只是在上海赚钱,而不想承担社会责任,
这类人、这类企业,该唾弃。

知乎用户 啊毛 发表

没影响

到处都封城,我楼都下不去

监狱里的犯人要车干嘛,看么?

知乎用户 lwangls 发表

冷笑话,新造车势力少造一台车少亏损

知乎用户 haoranqikuaizaifeng 发表

这次上海的疫情难道还不能证明把各种精华产业都放在东南地区是不明智的嘛?一波疫情就让所有整车厂停工,那如果东南有战事,全国的经济岂不是更得停摆?合理的应对难道不是把给东南地区的优惠政策转向内地和北方,尽快引导工业、金融、高科技等产业转移?至少重庆已经证明,基于现在的基础设施,不沿海的城市也可以把工业等搞得很好,也可以出口。结合中欧班列,内地和西部也可以搞出口。把长江、珠江两个三角洲的膏腴之地还原为耕地,对我国的粮食安全也非常有利。危机,既是危险也是机会;这次疫情就是调整地域分布的机会。

更何况有越南的前车之鉴:放弃清零,疫情大规模蔓延,大批工人聚集的产业只会更惨。

在美国核动力印钞、全世界大通胀的背景下,外向型的生产停一停也没什么不好。


上海一公司向境外出售高铁数据:一个月采集信号数据达 500 个 G

知乎用户 听月上官 发表

无论是传统汽车车企还是新能源汽车车企,又不止他这一家,他就来代表中国所有整车厂。我就看看有没有比他规模更大的车企跟他的言论。

鼓吹和偷偷放任疫情的时候,不见这些资本家出来反对,疫情放任造成了后果,需要解决问题的时候这些资本家却来绑架政府和社会、阴阳怪气。既然事前没有社会责任担当,甚至就是某些社会问题和思潮的利益推手,事后利益上多吃点痛活该。记得多感恩,我还没说挂路灯这种话不是。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着急自己复工复产的话,建议去上海当志愿者,帮助早日结束本轮疫情

知乎用户 左鹰扬卫中郎将 发表

没用的, 何小鹏咖位没徐新高吧, 人家还在抢菜., 你住在广州当然不用担心这个

汽车生产算个什么 , 现在大局怎么样防止爱丁堡不要再输入小阳人,

一但输入一个城市都 要被封一半, 相对于这个代价, 相对于各个小区自己团购买菜, 开不上电车算什么大事?

所以说最现实的做法是去国内其它地方分散风险, 好日子还在后面呢

知乎用户 zigma 发表

我们也是供应链一段,我们停了,周围的昆山,苏州等供应商也半瘫痪状态。没人没料。主要是没料,坚持了一个礼拜,上周彻底躺下了。

知乎用户 冰水​ 发表

不惜一切代价,有人负责不惜一切,有人就是代价

知乎用户 陈程 发表

坐标安亭,不要说等上海了,你就把上海市嘉定区安亭镇封了,全国车企都得瘫大半。

知乎用户 木下 发表

上海之前想共存想躺平,现在的这种拉垮局面应都是因为类似原因吧,这些所谓大企业大资本在跟封控政策角力?

知乎用户 八云社​ 发表

感觉私企和国企对复工的态度差得很多。

与几家私企(小鹏、蔚来、华为)不同,

上汽(国企)已经开始做复工的准备了。

上汽推动复工复产,4 月 18 日启动测试,计划在 4 月 17 日反馈复工摸排情况,4 月 18 日启动复工复产压力测试。对于返岗员工,要求每 48 小时测一次核酸。

知乎用户 Hader 发表

上海说上海不能停

让我们拭目以待,看看上海到底能不能停

知乎用户 大象小猪 发表

清零的人,大多搞不清楚自己的食物、自己赚的钱,是怎么来的

知乎用户 布尔乔亚 发表

资本倒逼政府政策??

防疫大于天,任何事都得靠后。

就你一家受影响了是吧!

建议重拳出击。

知乎用户 梁明哲​ 发表

请问这种是被限流了吗?

知乎用户 1P 和 1N​ 发表

反正我是看热闹不嫌事大

什么时候口罩防护服的产业链断了才好玩

知乎用户 欢欢喜喜过大年​ 发表

疫情之后赶紧把这些重要的供应链都挪出上海就完了。

这烂地儿还搞什么商业啊,风险那么大。

知乎用户 jetwaves 发表

那就要赶紧战略脱钩啊

现在闹个病毒就影响全国所有整车厂了,将来万一有战争了咋办?全国要造飞机坦克的还得看你买办的脸色?

三线建设是一场从 1964 年开始,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中国内地省份进行的一场以备战备荒为目的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电力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三线地区是一个军事地理概念,包括中国中西部地区的 13 个省、自治区。其核心地区在中国西北地区(包括现在的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和中国西南地区(包括现在的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其开始的背景是越南战争的升级和美国在中国东南沿海的军事攻势,以及中苏交恶和两国间的小规模武装冲突、全面战争危机

知乎用户 小小小哲子 发表

车价要涨。

知乎用户 一只小狐狸​ 发表

也简单。

上海参照外国进行管理。

知乎用户 静山 发表

如果疫情能够使得这些制造业转移出上海,那对上海和其他城市来说无疑是一件好事。

上海既然要定位为金融中心,就不应该把制造业放在上海。

让出高端制造业的份额给其他城市才是明智之举。

谁能想到 2022 年了,中国最大、最现代化的钢铁企业 “宝钢” 生产高端板材和精品钢管制造的最大工业基地位于上海。

————

有些人脸都不要了,现在就能堂而皇之地说出上海今日的一切是地理和经济规律的影响

请问你把改革开放的历史放在哪里了?

@Sirius

1984 年开放上海、天津,大连等 14 个沿海港口城市,1990 年 4 月 18 日,浦东开发开放;1990 年 11 月 26 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2005 年 6 月 21 日,国务院批准浦东进行综合配套改革试点;2005 年 12 月 10 日,上海洋山深水港开港;2010 年 5 月 1 日至 10 月 31 日,上海世博会成功举办;2013 年 9 月 29 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成立;2018 年 11 月 5 日至 10 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举办;2019 年 8 月 20 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揭牌……

再看企业,上汽自己本身就是计划的产物

1978 年 11 月 9 日,邓小平在回答上海轿车项目能否合资经营的请示时一锤定音:“可以,不但轿车可以,重型车也可以嘛。” 自此,上海轿车项目从引进装配线改为中外合资经营。

没有这些特定历史阶段被给予的特殊政策和规划,哪来你今天的上海?

怎么现在到有些人嘴里,就成了一切都是地理和经济规律的产物了?

你们是在否定改革开放?否定国家在历次规划中给予上海特殊政策的历史吗?

还有这位,到他嘴里产业链转移都不能存在了,真牛啊!

2021 年中国稀土集团总部落户江西省,三峡集团总部启动回迁湖北,中国华能将会把总部疏解至雄安……2021 年有 8 家大型央企决定将总部迁至京外或在北京以外的地方落户

北京的央企都能搬,你上海的不能搬?上海产业链不能转移?

我寻思纽约在美国也没占据这么多产业啊,这些人眼里,上海该是多么伟大的城市啊,都已经无法实现产业链转移了,什么资源都要归上海,不是天天学美国,学北欧吗?怎么到了上海身上就不行了么?

北京面临的问题难道上海就没有吗?

央企改革 “大棋局” 了解一下

@温酒

什么叫优化布局,更高质量发展,懂吗?

就这,还在网上大言不惭的教人多看书

新华社:央企总部搬迁,背后考量几何?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20015381507282962&wfr=spider&for=pc&searchword=%E6%96%B0%E5%8D%8E%E7%A4%BE%E5%A4%AE%E4%BC%81%E6%80%BB%E9%83%A8%E6%90%AC%E8%BF%81

知乎用户 不清 发表

我发现有些人眼里建产线就跟星际争霸人族一样,房子起飞 - 飞走 - 降落就完事了。。。

一座工厂从选址、投资、建厂、开工,怎么说也要一年吧

一年的时间上海都真 “群体免疫” 了。。。到时候危的就是其他地方了

知乎用户 Eonian Gooner 发表

不仅仅是汽车,所有的影响到全局的工业企业,都要考虑在做好抗疫的同时复工复产。很多企业一旦倒下,就不会再起来,影响将是深远的。

比如有答主说的物流双循环,以及武汉原来试过的人不离厂(进厂前严格检测,进厂后不再出厂,隔断与外界的接触),都是可以尝试的办法。

对于服务类企业,直接发钱救济吧,减税减费没有用,人家本来就是挣个辛苦钱,没什么家底继续撑下去,现在是生存问题。

知乎用户 周先生 发表

很简单,只要上海彻底封锁了,然后社会清零之后就可以安排工人回去复工了,问题是现在某些人就是不想封锁,又不想清零,

因为 2300 一盒的 “神药”,还有 17 亿剂的疫苗,都是他们的财路。。

如果全清零了,这些药怎么办?这可是多少亿的大项目呀!

还有,现在因为封锁,通过 “特殊渠道” 一个月赚 3000 万的食品供应商,还有一个月 40 万以上的“前 JD 员工”,“前叮咚员工”。。。还有食品供应商下游的各个团长。。

他们还等着赚够一套上海房子再解封呢!

还有,某些人在正常人都被封锁的情况下,能够坐火车,坐飞机,坐私家车带着 “阴性” 证明,全国乱窜,到了目的地从高速口子下车走进市里,这些 “lun,du,yun” 的铁粉,再加上刚拨款的 3 亿美金。。

他们还等着推墙结束梦想着做 “二等人” 呢。

从上到下,“国际化” 太彻底了。

唉。。。。

知乎用户 二民​ 发表

短时间看有利于上海,长时间看这些企业必然淡出上海。

都停工损失再大现在也不能不动态清零,这一点是一定的。

共存派可以休矣。

知乎用户 呛嗓的白沙 发表

又吹牛逼呢,上海停工其他车企别活了得了。你活不了你的友商不得高兴死啊

知乎用户 无牙子 发表

所以集中力量建城市的问题出来了 又是经济中心又是制造业中心 停摆了吧

我是叫嚣 不复工就死给你看

知乎用户 ChrisJK 发表

我来讲一句站着说话不腰疼的话,把供应链转出不就好了

知乎用户 倪静风​ 发表

上海那么多才老百姓都在家里没收入,你汽车产业少生产一点,少卖一点,也影响不了大局。

就算全中国的汽车停工了,也影响不大。

因为生产出来的汽车还可以跑好几年,中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在跑国。

所以抗疫最重要,不能为了所谓的 “经济”,不注重抗疫,因为病毒会指数增长,会影响全国。

你汽车厂有全国经济重要?一年不买车,对全国影响不大吧?

自从上海疫情管控加严后,很多人站出来说三道四,说经济受损,正是因为前期一直注重经济,没能控制住疫情导致的,现在不能为了经济,让疫情扩散到全国。

从武汉经济表现来看,封锁当时几个月是有很大的影响,但清零完成后,后面经济很快反弹,现在武汉经济已经恢复到疫情前水平。

所以短期的封控对经济长期增长影响不大,后面会反弹强势。从欧洲美国,日本,韩国来看,如果全国感染了疫情不断传染,对经济长期影响非常大。

现在的封控只是短期的疫情,如果有的企业经营上有困难,完全可以申请银行给予更多过桥贷款,后面疫情控制住了,经济很快就能恢复上来,不能造成长期影响。

抗疫不能马虎大意,当疫情影响到了你们厂的经济,你就叫了,可见还是疫情防控重要,如果不严格防控疫情,后面出现全国大面积感染,对经济的影响会是越长期的,更难恢复。

像美国过去二年付出了增长 20 万亿美元的国债(人均 40 万人民币),100 万死亡的代价,这个影响会更大,会导致债务长期影响经济发展。

指责上海加强抗疫的根本没有任何道理,疫情防控就是需要严格减少人员流动,不能为了经济,两头误,最后疫情也没有防住,经济也无法长期恢复,从深圳和上海同时感染疫情现在的情况来看,使用深圳那种短时间封锁是最好的办法的,付出的代价也是最小。而不是为了经济不加强疫情防控。

上海这波疫情导致长三角,很多附近的工地,农民工在家没工作,不一样是自己扛着,很多有房贷款的人工作也没钱,不一样是自己撑着。

所以指责上海加强防疫,没有任何道理。

防疫是头等大事,因为病毒传染会指数增长,最好的办法是在前期或是现在加强管控,而不是在未来,因为病毒的指数增长未来会更加困难。

病毒传染指数增长,专治各种不服,只有科学防疫才能让未来经济不受长期影响。

知乎用户 夏木​ 发表

干着急也没啥用,很多时候不能只算小帐不算大帐。还有如果现在半途而废,不仅紧邻的江苏、浙江两省,全国都不得不深陷泥潭,怎么办?

面对疫情,上海如果早封城,不会如此严重。每个地区都应该多备医疗设施,要有安全冗余啊,上海财力那么雄厚,之前如果多备检测设备,整个上海每天检测一轮,应收尽收,应该也不会拖这么长时间吧。

可每次总是先算小帐,算到最后全国都跟着很被动,付出很大的代价,唉。

还有,虽然大城市有大城市的高效率,但也有很多系统性风险,未来也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最后,有的时候感觉长江两岸也是奇葩的存在,尤其是江苏上海这段,江南江北经济差距还是太大了,要是多往北方发展发展,也能带动苏北发展,倒不是说别的,其它往西往南方向都发展得很充分了,只有北面还有很大发展空间吧。当然,苏北没什么大型城市,有些东西承接不了,那向别的大城市转移吧。

如果说之前搞全球化、外向型经济,追求极致效率,现在应该多考虑点风险因素的,降低风险也是一种效率吧。

知乎用户 硕鼠 发表

我前两天说过,影响会一波一波往外推。不要以为可以隔岸观火。

小鹏总部在广州,蔚来总部在安徽,但是很多配件来源在上海。

就把上海的产业当一个黑箱,从外联的物流说起。背景是,2019 年,长三角的货运量,占全国 22%,而上海港并没有封。但是,就是绕不过上海封掉的部分,众所周知,就是浦西和浦东。

比如,据说昆山八十家台资厂停产,我看到的名单是四十几家。那说苏州也有海关啊,从长江上运到上海没有封的码头换大船不行么。行的话也不要停产了。

就是说,产业链无法跳过上海这个沿黄浦江城市,不能光用上海的海岸线。

这说明,根本上,上海这个城市,是软实力优势,而不是地理位置优势。

知乎用户 Louis Wang​ 发表

这言论和当初美国的资本家施压政府开工有什么区别?除了我们限制人身自由外?

知乎用户 塔斯马尼亚雨林​ 发表

嘘,莫谈实话。

知乎用户 维特 发表

上海不仅是上海人的上海。还是全中国的上海。是全世界的上海。果然上海一停,全球都要停了。还不快点买药?

知乎用户 伊芸 发表

中国脱实向虚太久了。越是买不着,订单排期越久,涨价越严重。谁不想打一针 HPV 就几百亿利润到手呢。尤其是能够变成邪教就太好了。你洁身自好就不会得的病,却一针难求。订一辆车,2 年才生产,中间就可以有无数倒腾订单的机会。封城下,有太多的生意可做了。不只是疫苗企业,不论怎么骂,人有正常出行需求,封城属于可以抑制一切需求的手段。

知乎用户 瞎猫 发表

何小鹏:死几个老百姓要什么紧,耽误我生意,你们担当的起吗?

武汉,湖北封的时候有算经济账吗?

西安封的时候有算国防航空业的损失吗?

沈阳封的时候,有算沈飞战斗机的延期交付吗?

到上海了,就开始盘算资本家的损失了?

就想问下上海姓资还是姓社?

知乎用户 赵星 发表

上海这一封停这么久,中国已经损失两个俄罗斯的 GDP,长期来看供应链的损失至少有十几到二十个俄罗斯的 GDP,为啥?因为倒闭的企业不能够复生。

知乎用户 仿佛天下 发表

第二上海市计划可能要提上日程

知乎用户 看娃老爹 发表

“如果供应链无法动态复产,5 月份中国所有整车厂将停产。” 作为小鹏汽车的 CEO 这话说的应该有根据的吧,不应该是空穴来风,那么只能说明上海现在的疫情已经对中国的经济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到底是要清零还是要经济,似乎已经成为了一个 2 选 1 的问题。

如果选经济,那么上海必须得解除封闭,这样供应链才能复产,国外原材料才能进来,货车司机才能上高速,才能继续跑起来。

但是这样做又会导致疫情的扩散,扩散之后的城市同样又面临着到底是要经济还是要清零的困局。

对于这种重大的决策,我们这些升斗小民无法做出选择,但是我们都知道如果经济不行了,我们的人生活一定会受到影响。尤其养老金的转移支付,以及公务员,教师的工资,这些钱都是来自税收。财政没钱了拿什么发,靠印钱吗?饮鸩止渴?

知乎用户 曹枭傑 发表

本来缺芯我们生产已经采用滑线生产了,现在上海这一波疫情,我厂四月份以来,除开补件上班,正常生产线员工总共上了五天班。

知乎用户 成都汽车人杰森​ 发表

有几个朋友正好在给各个主机厂供货。首先何小鹏称的这种中国所有整车厂国家停工有点过头了。但凡是有点常识的或者是在汽车行业干的,就知道中国很多企业现在已经实现了自给自足。

但是他这么说,有些企业无法找到复产方式也并不是全错,因为说实在的一些高端汽车品牌还有比较负责任的汽车品牌,他们的供应商供货在这次疫情当中确实受到了影响,甚至是中断。

说个很多甚至连从业者都不知道的事,就拿吉利来说。他们的备件连自己都不知道该供多少或者是自己有多少库存,说出来你们不信,也许连他们自己都不信,但是给他们供货的厂商一定知道这个事情。

什么意思呢?直白点的时候我们知道造汽车需要很多的零配件,但是当一个车其他所有的零配件都可以自给自足的时候。那么外界再怎么影响,其实对他来说也没有什么影响。

但是对于一些要求非常严格的车企,他们所有的零配件都不可能用国产或者说是自己随便造,一个因为一旦出现这种情况,整个企业将遭受致命的打击,但是对于像面包车这种就几万块钱的东西。你再拿进口的零配件去组装,这就有点不合适了。

当年某知名面包车企的 CEO 直接怼客户说我这个东西就几万块钱,你还想要求我怎么样能开个两三年就不错了。

所以照这么说,中国所有的车企会因为这次疫情受到影响,这句话还有待考证,可能多数车企会有影响,但是尤其是对于国产车来说影响是越来越小了。

知乎用户 三观成型没法改 发表

他保守了

我曾经深耕过一段时间电商供应链

我可以很肯定的说,在疫情进行拉 (wai) 锯(yi)的情况下,仅国内目前的供应链回复到某省疫情前,需要最少 11 个月(这里不特指整车相关),并且目前的周转率每提高一天,恢复就追加 1 个月,我其实更倾向于 17 个月。

如果 5.1 前能整体实现社会面清零,或者最少完全控制住外溢,可以通过招聘和增加投入的方式的补血,那也需要最少 2 个半月。

如果到了 7 月还无法有效控制,我说句不客气的话,你们家酱油该涨价了,传导已经扩散到你们面前了,我们大概率迎来快速滞胀。

我说句不客气的话,这次某省疫情不止是干掉了我们 1 个季度的 gdp

现在的情况是有可能干掉未来 20 个月的经济,把我们 19 年后所有的努力扼杀,甚至把西方疫情和政治动荡,以及乌克兰战争带来的潜在机会,通通扼杀。我们甚至丧失了处理金融风险,调整利率的宝贵窗口期。

未来十年内经济条件无法改善的人,组织,机构,现在可以把某省钉在草人上了。

知乎用户 敷衍的心灵 发表

资本的消息是提前的,上海疫情,天齐锂业等锂矿行业,早早高位血崩

知乎用户 1 齐看数据 发表

停产好啊,让员工休息休息

为啥其他国家控制不住疫情

因为真的不想控制

因为短期的割肉

太疼了,太疼了,太疼了

一年死亡 100 万与我何干

我的企业不受影响才是最主要的

真把中国当资本主义国家了啊。。。

知乎用户 骑墙感恩神神党 发表

最大影响就是老美那边不知道价格会有影响不?

我担心那边的自由人民

知乎用户 nan liu 发表

如果全国主机厂都要停产,那倒卖零部件和现车不正是赚钱的大好机会吗。主机厂~4s~二级经销商~黄牛~车贩子一条龙加价倒卖发大财,囤积居奇,不会比原来赚钱少,这不就是现在在上海发生的事吗。

知乎用户 万能胶 发表

现在的问题不是封控导致的。

是疫情严重导致的。

疫情为什么这么严重?

知乎用户 难得糊涂 发表

我不信

知乎用户 永远感恩​ 发表

你们猜猜当年洋鬼子青岛天津广州都有租界,还要选择上海开埠?

你们猜猜为什么火车枢纽要选在郑州?

你们猜猜为什么新加坡会发达? 为什么古代扬州会发达?

猜不出来买张地图看看好伐。你们是不是以为货轮是个港口就能停? 你们是不是以为货轮不烧油?

你们真以为上海,广州也是政策才发达的?

我早说过,上海即使要封城也不要封物流,现在好了,上海的确不封物流,结果从三月开始没司机敢去了,去也至少三万五万起,就算你们把上海人当做洪水猛兽,也不能把卡车当洪水猛兽吧?更好笑的是很多仓库,保税仓等等,没人上班了,司机去了也没用。

GDP 一半靠房产,另一半进出口占了多少能去查查吗?

继续把进出上海物流当洪水,我倒要看看这病毒和经济谁先死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不行,上海绝对不能解封。上海没有彻底清零之前,造出来的汽车手机零件都可能带病毒,不能用。必须先彻底清零再说,不然这么多老人小孩怎么办!

知乎用户 雨宫一彦​ 发表

疫情之下这类新闻很正常,

并没必要过度解读。

最近喜欢拍照,

今年所有相机的涨价幅度从 50%-100%,

原本 5000 的的相机,现在卖 9500。

原本 11000 的相机,现在卖 15500。

涨价那么多还长期缺货,

早就已经产能不足了。

…………

全世界的相机都由小日本垄断,

而且小日本拥有相机的全产业链。

现在正是赚钱的时候,

为啥不把产能跟上???

很明显是因为疫情的影响。

上海如果严格管控两个月,

可以换来全国其他地方全十二个月的满负荷生产。

但如果像国外,

持续不断地重复感染,

只会让产能大幅下降。

现阶段维持” 动态清零” 应该是最好的。

如果继续持续下去,

国外所有跟不上的产能,

只会转移到中国,

大家都会受益的。

………….

当然何小鹏只是随便发的一条朋友圈,

语气也很轻松。

只是在当下环境,

这类发言必然被某些人拿来恶意解读,

进而误导群众。

就比如特斯拉,

就算上海特斯拉工厂停工两个月,

也绝对是整个疫情期间,

全球所有特斯拉工厂里最给力的,

因为只有中国的工厂,

在动态清零以后是满负荷甚至超负荷生产的,

世界上其他国家根本做不到。

知乎用户 wky 发表

我们应该考虑战略问题,如果这是战争了??

如果这是战争,是不是说只要上海遭受打击,中国全国的汽车都会受到制约?

这太危险了⚠️⚠️

我国应该在其余地方建造,能够媲美上海的汽车生产副中心!而且应该是多个,这样才能使得国家的汽车产业,更加安全!

知乎用户 张 sir 不在家啊 发表

今天 16 号(我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

你想要 5 月份复工复产

就主动配合政府

先把旗下所有需要复工的工作人员

疫情隔离情况处理好 再说

啥都不做不就是赤裸裸逼迫政府么

企业一心想要生产

不想相应承担责任是吧??

知乎用户 房住不炒科技兴国 发表

让嘲笑美国的人来解决这些问题,民粹主义有害无利


家电 - 1:3 月份家电市场线上、线下消费下跌意味着什么?家电消费与结婚率、商品房空置率有什么关系?

2022 年 2 月我国家电市场细分品牌和份额,及相关品类销售情况

2 月份我国家电市场就出现了明显的下跌趋势,15 个类目中,9 个品类都是下跌的,3 月份下跌品类进一步扩大,达到了 12 个。

独立式干衣机线下是上涨的,线上是下跌的,其余电器中只有洗碗机和集成灶是同比增加的。

3 月份整体家电市场线上市场萎缩额在 12% 左右,线下市场萎缩额在 15% 左右,把 3 月份的数据做季调以后,全年的家电销量可能同比 2021 年下跌 10% 以上,折合零售额为 6843 亿,创 2015 年以来新低。

国内家电市场的萎缩不仅意味着国内家电企业更加依赖国际市场,还意味着我国内需的真实降低。

2017-2021 年家电市场零售额经历了 4 年才同比下跌 10%,而 2022 年当年的销售额就有可能下跌 10% 以上,说明我国住房市场正在发生结构性的改变。

-—

我们把家电消费场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新婚家电消费市场,第二类是日常更替家电市场,第三类是迁居新房的改善市场。很显然对于家电需求最大的市场来源于第一和第三,消费力都较第二类有质的提高,那么我国新婚家电市场变化趋势什么呢?

我国结婚对数连年下跌,每年的跌幅可以达到 10%-15%, 因此在 4.9 亿的家庭户中,城镇家庭预计为 3 亿户,2020 年结婚对数为 813w 对,对于家电的需求只有 813w 套,占总户数的数量为 1.6%,而 2021 年新房销售面积为 17.9 亿平,合计新房在 1400w-1500w 套,新房销售面积 = 刚需 + 改善 + 投资,刚需和改善随着人口结构的变迁,会越来越少,因而造成了我国商品房市场投资比重较大的现状,那么投资者会买家电吗?

可能性很低,我国新房大部分集中在既得利者手中,他们的房子空置率很高,有相当一部分还是毛坯房,这就解释了为何新房销售面积在增加,家用电器销量却提前见顶的现象。

**换言之,是否可以认为家电零售额可以代表我国真实的住房需求呢?**空置的新房中很显然不需要配置空调、洗衣机,对于全自动洗衣机、空调的需求,主要来源于住人的新建商品房,农村也有一定的需求,但是需求占比几乎忽略不计。

既定的家庭成员中,并不需要过多的碗筷,那么全国总人口反转的情况下,人口降低,必然意味着存量需求降低。

家电的配置与新房交付周期有一定的关系,因此新房交付与家电零售额发生背离以后,那就足以说明新房出现了大规模的空置情况。

**以 2017 年为分界线,我国新房的交付量在 2017 年以后发生了很大幅度的上升,然而家电销量不仅没有上升,在四年间,出现了 10% 的下跌,意味着什么?**意味着 2017-2022 年我国商品房的空置率在上升,8000 亿的家电零售额按照 10w 元家电 / 套房的去估算,实际装修新房在 800w 套左右。按照 5w 元家电 / 套房估算,实际装修新房在 1600w 套,我国家电市场分为存量市场和增量市场,去掉新人结婚形成的增量市场,那么意味着其余 4.8 亿户的家庭实际消耗掉 800w 套新房的家电。

从城市户数来看。3 亿户 20 年换一次家电,那么每年的市场规模在 1500w 套,而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居民更换家电的速度可能没有那么快,也没有那么贵。

2004-2018 年长达 14 年的时间内,商品房销售面积与家电零售额是同步关系,而 2018-2021 年商品房销售面积与家电零售额是背离关系,这种异常的数据告诉我们,2018-2021 年我国商品房市场存在大量的投机泡沫。

2021 年 8 月后我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开始断崖式下跌,2022 年初,我国家电零售额也开始出现断崖式下跌,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跌速度在 25%-50%,而 3 月份的家电零售额下跌速度为 12%-15%,这说明了什么呢?家电零售市场的泡沫来源于人口负反馈,结婚率降低人口负增长,然而人口负增长的速度是缓慢的,且增量市场为结婚对数,而结婚对数的下跌速度恰好为 10%-15%,两者极为相似。

**商品房市场的泡沫来源于投资者断层,**投资者消失的速度恰好对应商品房销售额面积下跌的速度,投资者被全部消耗完毕以后,实际的新房消费每年只有 150w-300w, 商品房市场的泡沫远大于家电市场的泡沫。

因此我们又得出了一个新的结论,2022-2030 年间,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在下跌过程中,也会与家电零售额产生背离。

结婚对数长期下跌以后,会形成一个初步的低位,这种下跌速度是缓慢的,而商品房会经历一个暴跌周期,形成一个足够低的市场心理以后,出现底部小反弹,最终两者相遇,形成一个顶部背离后的底部背离。

[1]

为什么 2017-2021 年结婚对数的下跌比例会大于家电零售额的比例呢?首先有通胀的因素,其次家电消费市场中 2017-2021 年的改善消费正在逐年降低,因此改善消费类似于投资者断层,在 2022 年也出现了断层,所以 2022 年的家电市场的销售额降低与结婚对数降低的比例非常接近。

参考

  1. ^ 家电 - 1:3 月份家电市场线上、线下消费下跌意味着什么?家电消费与结婚率、商品房空置率有什么关系?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1MjE5MDAzNw==&mid=2247487811&idx=1&sn=a6284d9efea7791872efe98d42f5daa2&chksm=fb84b879ccf3316f016e049a2f26d4c2fed86058f314a936d73d456acaeefde089425e40bd96&token=205245011&lang=zh_CN#rd

知乎用户 lili 发表

未来的疫情管控,对国内整个供应链体系,都是毁灭性的打击。

现代社会生产,依赖高度专业化分工。

供应链以天为单位规划。

不仅仅是自己没问题就可以的,需要客户,供应商,整个物流体系都顺畅运行才能正常生产。

上海精准防控失败后,局部封闭,物流中断将成为常态。这对整个供应链体系都是灾难。

现在供应链追求的是减少库存,高速流转。但这样对于无法预判各种管控风险,毫无应对能力。随时可能由于库存运输等原因停产。但大量囤积也有问题,会大幅增加成本,降低效率。

很多人对于管控造成的各种隐形成本毫无所知。键盘侠们不知道问题不大,可怕的是很多应该知道的,也不知道。

知乎用户 刘硕 发表

你家没有老人嘛

你家没有小孩嘛

你知道后遗症嘛

你知道这么大的基数会有好多人感染吗

你看不见美国死了那么多吗

[狗头]

知乎用户 Joy 发表

过去几年里,我们相继经历了入土为安的旅游业,说没就没的教培业,五花大绑的文娱业,断臂求生的互联网,岌岌可危的房地产… 现在多一个英勇就义的汽车制造又如何呢?永远抗疫,永远热泪盈眶。

知乎用户 棉花掌 发表

软件行业,上海封城的这个月,我们累安逸了。

由于上海封城,很多开发任务在上海推进太慢了,都慢慢转移给非上海地区。除了开发任务变多,还有部分运维任务。开发任务还能通过远程解决,运维任务就彻底没法通过远程解决了,我们必须到指定机房,上海那边的运维也需要由我们保障。

软件行业还能通过网络把生产关系进行转移,制造业是一点办法都没有啊。

不说了,反正累安逸了。

快点把上海解封吧。mmp。

知乎用户 盐水花生 发表

我有一计: 把上海圈起来复工复产。

知乎用户 持续低智熵 发表

你们可能会有人死,但我们可是没有车卖了啊。

知乎用户 你明用户 发表

当时很多人嘲讽上海是世界的上海这番话。

但是上海比他口中说的还要重要一百倍一万倍。

上海是上游企业最多的地方,他可以影响全国的制造业,我们这的企业都在等上海恢复才能干活。

上海算是心脏了,他不干活我们只能干等着。

这就是为何长三角解封了还停工停产的重要原因。

所谓的复工就是工人到了公司工厂吹吹牛逼划划水,我们也很无奈。

知乎用户 月光下的凤​ 发表

某些病毒爱好者大可不必偷换概念。

如果能阻断跨省、跨区投毒,上海及其周边的汽车产业链大比例恢复,本来就不需要全上海疫情 5 月前清零。

只需要江苏浙江与上海嘉定区清零就可以了。

5 月前完成,难度并不大(如果能阻断精准投毒的话)

何小鹏原话说的是 “上海和周边”,而不是单指上海停摆全国汽车就没得转了。

上海周边地区的供应链产业要恢复生产,最便捷的手段是 “共存” 吗?当然不是,毕竟有劳工跑路的风险,重新找一批共存爱好者恢复生产也不是半个月就能完成的事情。

最便捷的手段的果然阻断上海的精准外溢。

只要把精准外溢堵住了,苏州杭州等地 5 月前恢复生产当然不是问题。

甚至于说,上海汽车城、大量汽车厂所在的嘉定区,本身与苏州大面积接壤不存在物流障碍,疫情也远没有市区严重,近两日每日新增 1000 例以下,确诊比例也比较合理(200 确诊、600 无症状),如果能禁止从其他区投毒进来,5 月前完成清零的可能性也是很大的。

与静安区写字楼里的打工人不同,嘉定工厂车间的工人们,大部分还是住在嘉定的。

事实上,嘉定区已经开始独自加码、加速清零了。

——————————

上海市民居民楼 100 米外建方舱都一个个鬼哭狼嚎,聚起来跟警察对峙。

顶着疫情去封闭的车间上班?开什么玩笑。

产业链问题是没办法靠上海香港化(上海独自与病毒共存、全国对上海 14+7)来解决问题的。

本来这些车间的打工人也没几个上海人。上海防疫香港化,大部分会跑路会老家的隔离。

按照这种思路,只有全国病毒共存,让老百姓无路可逃,才能解决问题。

知乎用户 玩大了的青春 发表

停工停产怕什么?有什么影响能比命重要。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反观西方国家,任由病情发展,死了 100 多万老人,那可都是我们的父亲母亲,爷爷奶奶啊。

我们国家坚持动态清零,可见担当,国家为了我们百姓的生命,不惜每天损失这么多钱,虽然油价涨了,菜价涨了,但是我们核酸免费,新冠治疗免费,我们不能不感恩。

现在我们能做的就是配合防疫,最后的最后全世界都是疫区,只有我们赢麻了。

手动狗头吧。

知乎用户 GOPE 发表

能叫出声就知足吧 ,你看旅游业还能哼哼吗

知乎用户 磨叽的蘑菇 发表

一步一步达到了某些人的期望。

谁希望中国的供应链全部出问题?

谁希望中国骑虎难下?

难道开放了供应链就不受影响?

20 年是哪个国家最早全面复工,21 年越南因为疫情严重供应链受损严重,随便搜一下就能看到以下的例子

例如,宝成集团是世界上最大的运动鞋制造商,10 月 6 日本是其在胡志明市工厂正式复工的日子,但根据当天的统计,仅仅只有 20%-30% 的工人回到了原先工作的岗位,有超过 4 万名员工未能按时返岗。据越南纺织服装协会估计,行业原先雇用 300 万人,而现在其中 100 万人已离职、暂时无法上工,或处于休无薪假状态。协会表示,行业面临劳动力短缺、供应链中断等难题,外贸订单来不及交付,可能无法达到原先制定的全年出口目标。

美国目前有 160 万劳动力因为疫情离开劳动力市场。

知乎用户 松子鱼 发表

何止大公司?

我们小县城因为害怕 “外省”,早就闭关锁国,停工的厂子多的很。

以前招装卸工费劲,现在装卸队人满为患,都是厂子的工人出来打零工。

知乎用户 y060302​ 发表

在这样继续下去,动不动封城和小区

整个中国经济要崩溃了

知乎用户 沪漂大叔 发表

当年浦东一个镇升级环保标准,通用全球吃药… 现在是上海全市封闭……

知乎用户 我就看看不说话 发表

我真的没有办法冷静的写上海的这些天发生的一切,魔都仿佛变成了吃人的魔窟

上海复工复产看上去遥遥无期,说白了还是一群利己主义者在其中作祟,但是你能说他错了吗?一群跑腿小哥干多久能做到 40 万?现在一个月就可以,我还管自己是不是阳,我还问你会不会阳?只要有钱都是小问题。

所以怎么办?上海现在汽车要断供了,整车厂都要停产,那么上海之前的决策都在哪里?是不是逼迫全国必须放开?现在能不能放开这个问题早就说过了,上海的领导到底在干嘛呢?现在把上海的领导该抓的抓,该问责的问责,由中央督导组全面接管上海, 可能上海的情况就会好很多了。上海说到底不是中国的上海,是世界的上海。

我想起了电影《八佰》隔着苏州河歌舞升平,现在看来都像个笑话。

知乎用户 帝王蟹 发表

那就别造车了呗,车子又不是必需品,大家坐公共交通就行了

知乎用户 天星舰水手 发表

都停工其实就等于都没停工。

知乎用户 273S 发表

赶紧停吧,别挣扎了。

防疫第一,吃饭第二。汽车不是必需品,隔离用不上的。

以现在通行证的效率看,几年不生产,汽车也足够用,过剩了在高速上晒太阳挺可怜的。

知乎用户 黑佩奇 发表

东三省和山东的这波疫情

会不会影响今年的粮食安全:?

知乎用户 阿吉米德 发表

看了一些答案,发现很多人的认知真的一言难尽。

首先,投资是要赚钱的,投资是有风险的。

这一次上海疫情影响对远期看对于投资中国的资本在预期层面和实际层面的打压都是实打实的存在。

很多人说,风险暴露了,把产业链从上海往外地转移就可以解决了,全中国那么多地。

这完全是扯淡,内资外资看到上海疫情一刀切的处理方式,只会选择避险,未来产业链迁移只会加速。并且别想太多,他们不会只是迁出上海、甚至是迁出中国。

在疫情之前,做产业投资的朋友应该就知道,传统产业链的迁徙是从高制造成本地区向低制造成本地区迁徙,而中美贸易战背景下,中国的产业链迁徙呈现低成本的向东南亚迁徙、高技术的回流欧美趋势。

目前上海疫情只是加强了这一趋势。

知乎用户 时分秒 发表

我记得前年吧北奔还是奥迪来着也说过同样的话

知乎用户 俺也不想魔怔 发表

干过制造业的答下:

上海于汽车制造业就如同人之咽喉,外资进入、零件中转均在上海,一旦上海物流、人力体系停泄降拖累上下游企业,甚至会出现违约。

汽车制造业是制造业的皇冠,其精密组件要求和管理体系均是其他产品无法比拟的,但是恰恰因为如此,疫情之下,这些优点成缺点。

细的就不往下了。

以上。

知乎用户 五方音符​ 发表

网民骂上海的封城管理时,我没有反驳,因为我觉得他们说的对。

网民把骂共存派当作政治正确的时候,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懂传染病和公共卫生科学。

网民以最大的恶意谩骂网暴几个经常露面上海传染病专家的时候,我觉得这个事儿有点无厘头。骂发言人有什么用?

网民把上海批斗成资本主义大本营的时候,我觉得不太对劲了。但我是乡下人,没去过几次大家印象里的那个 “上海”。不太了解,也没有多想。

网民把上海人开除中国籍的时候,我越来越无语了。但是上海确实外溢严重,让人骂两句出出气也无妨。

但是当网民嘲笑上海自大,讽刺趁早把上海的产业转移出去的时候,我当场愣住。因为我恰好懂那么一点点经济学和全球产业链。

20 年的时候我在嘲笑美国人。现在我笑不出来了。

知乎用户 鸿雁复北翔​ 发表

不说话就放两张图。

虽然我知道这个董事长估计要没有明天了。

防疫很重要,但是过度防疫不可取。

知乎用户 欢乐多又多 发表

中国又不只有上海一个地方能造整车,浙江,广东,重庆……… 上海汽车可以替代,小鹏汽车更可替代。

知乎用户 DvA2ldxo 发表

不要逼着企业停产。

问企业愿不愿封围墙?

问企业有没有基本医疗能力?

问企业有没有基本的搞物资能力?

我相信大部分叫的上名号的企业都是有这个能力的,只要你企业别把所有的路都给封死了。

即使在 2 年前的武汉,也有些工厂是封闭着生产的。我相信大部分有头有脸的工厂,工业区都可以封闭着生产,政府可以设置条件,例如需要测体温,需要有资质的医疗人员驻场等等,让工厂的青壮年自由选择是否要挣钱。

知乎用户 倬彼昊天 发表

制造业真的没必要过于集中,去中心化带来的成本增加要小于风险成本。

问题是,临上花轿现梳头发也来不及啊,去中心化阻力最大的就是几个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这些城市还是需要制造业巨头的,毕竟工厂搬走了有钱的领导也得搬走,房价又得跌。还有工厂搬走了,外地的工人可以走,本地的工人怎么办。更不要提,还有税收因素在。

还有国内的三线城市和四线城市,这两年房价已经暴涨了好几轮了。正苦苦等着接盘侠呢,工厂搬过去,人力成本不会下降,员工的房贷压力依旧很大。而且,三线城市和四线城市防疫比上海好,但是服务企业真的不如上海等一线城市,一个个的都是活得《中县干部》。

进入死胡同了,该怎么调头是个问题。

知乎用户 白衣古剑 发表

这是要来波大的?

哪怕这波国家帮忙硬抗过去,各大企业对供应链集中在上海有了点别样心思,对上海而言,这打击也非常大

知乎用户 蔡夫斯基 发表

比亚迪说自己没问题!

知乎用户 薛定谔的猫 发表

说明了我们的汽车工业要多做备份,上海就这点事情就导致汽车产业有问题,我们不应该引起更大的思考吗?南北,东西都要相互备份支援

知乎用户 纸老虎刀叨忉忉​ 发表

个人认为应该开放进口,也要开放产业链向其他国家转移。很多人有一种守着国内全产业链的想法,也是过去数年中美摩擦不断,然后有些企业,有些人认为中国要造全产业链的东西,实际上,市场经济的根本在于分工协作和互通有无,倘若从一家企业的角度,比如蔚小理,他们如果供应链是全球的,比如苹果那样,那么如果一个区域出现风险,其他区域就能够保证供应。供应链多元化才是出路。但现在,这几年,我国非常强调供应链独立自主,且在独立自主之上,将供应链集中于东部某些区域,比如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这就使得供应链一旦一个环节出问题,所有环节都一起出问题。

个人预期此次上海为主的疫情将影响深远,且会很漫长,很多人低估了当前防控的困难程度,这就像打地鼠。实际上,有人讨论是开放躺平还是积极清零,我觉得是没有必要讨论的,防不住就躺平,天经地义加自然而然。和医疗系统承载力一样,防控也有承载力的,基层当前本身风控志愿者并不是很多,且当前和居民之间琐事导致的矛盾日益增多,所以,这并不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只是希望万一发现防疫守不住了,要灵活应对,不要死扛,疫情毕竟是天灾,不要上升到一种极端的政治正确。在这方面,欧美是一个极端,我们不要走另一个极端。

回到供应链的问题,如今我们供应链的问题就在于所有供应链环节都在国内,而很少有企业考虑成为跨国企业。而且,个人认为国内对于跨国企业的氛围也很不好。诸如小米在印度遭遇了挫折,很多人就会是那种状态 “我早知道”,“国内好好的去国外干什么?” 个人认为,这可能一定程度上体现出这几年我国老百姓的保守倾向,而企业层面,其实是有全球化的倾向,诸如很多企业依然谋求美股上市。

还是那句话,美国孤立我们,我们就真的开始自闭,这是不应该的。我国过去 40 年经济繁荣来自全球化,未来 40 年想要繁荣,依然需要全球化。至于,有人说供应链技术要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前提是你进全球供应链,否则,连技术的边都摸不到。

知乎用户 莫道顶真一只眼 发表

普信车

知乎用户 纹结大酥 发表

比亚迪好像丝毫不慌 ,甚至觉得是个机会

知乎用户 轻健身 发表

咱就不说汽车产业供应链了。

就说咱开连锁健身房的吧。因为上海+广州疫情,总共关闭了 25 个门店,运营流水彻底枯竭,这不说了。

说新建门店。

前段时间深圳被封锁了,我们跑步机的那个芯片生产就彻底中断了,导致我们订货的几十台跑步机都下不了线。健身房没有跑步机约等于没有开,可想而知,苦不堪言。

去同在珠三角的厂家走访,一路高速过去,不到 200 公里路,一共拦下来验了三次核酸。那是在广州疫情出状况之前两天。现在再去,没门儿了,在收费站会被直接勒令掉头。

还有运动地胶,就是健身房里要用的在地面上的,法国进口,供应商是上海的,惨兮兮被锁在小区的都快断粮了。仓库在常熟,处于随时可能被封锁的模糊区域,谁都不知道能不能调出货。但我们就不用操这心了,因为我们指定的色号没有了,现在也不可能加单,只能熬到上海疫情彻底过去才能跟进。

实属彻底停摆,确实死球了。

知乎用户 孤独的人 发表

从小鹏汽车这方面来说,是公司的收入为零,大量的员工处于失业状态。小鹏汽车的供应商,也会失去一个稳定的消费客户,造成部分人的失业和收入的降低。从国家的这一方面来说,是暂时失去了来自小鹏汽车这一方面的利税收入,影响了国家部分利税收入的预定计划。

知乎用户 硅基生物 发表

搞笑,餐馆旅游区半关停的时候,你们这些开工厂的欢呼。因为服务业的都失业了你们就能更容易招到人了,就能尽情 996 不怕员工辞职。

现在服务业半停业一年了,轮到你们了,你们装可怜?你们担心停产?

懂不懂什么叫不惜一切【代价】?

知乎用户 木子 发表

我们县是造汽车轮子的那个啥啥,

听说没活干了,

以后要严格落实 8 小时双休制度了。

知乎用户 ati 发表

只要没有人因为新冠而直接死亡,其他的所有的所有,一切的一切,都在动态清零之外!

知乎用户 张婷 发表

短暂停产,只能代表短期库存降低,无需过度解读。

自从上海在今年 2 月爆出第一例新冠确诊病例后,上海疫情已经持续一月有余。此次疫情的持续性超出大多数人预期,此前甚嚣尘上的 “新冠流感化” 也开始逐渐哑火。

首先是新冠后遗症愈发明显,根据《柳叶刀》杂志《1-year outcomes in hospital survivors with COVID-19: a longitudinal cohort study 》一文可知,大多数新冠康复者,出院一年后仍未彻底痊愈,超六成新冠康复者有至少一种新冠后遗症。目前已知新冠后遗症,包括 “疲劳、失去嗅觉或味觉、脑雾、焦虑或抑郁、影响生育能力” 等。

从生命健康角度来看,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种绝不是流感,毕竟流感患者积极治疗痊愈后,大多数是没有后遗症的。从社会角度来看,上海此次持续近两个月的疫情,必要的静态管理除给个人工作生活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外,还为工业化带来不小的挑战,汽车制造业更是首当其冲。

刹车,再启动

4 月 14 日晚间,小鹏汽车董事长在社交媒体发文 “如果上海和周边供应链企业还无法找到动态复工复产的方式,整车厂 5 月份可能停工停产”。

随后,华为消费者业务 CEO、智能汽车 BU CEO 余承东也在社交媒体表示,如果上海依旧无法复工复产的话,所有涉及上海供应链的科技 / 工业产业企业,都会全面停产,尤其是汽车产业。在此之前,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也在社交媒体发声,受长春和河北疫情影响,3 月中旬有些零部件就断供了,靠库存勉强支撑。

作为我国最重要的汽车工业基地,上海和吉林等地长期不能复工复产的话,肯定会对中国汽车行业带来负面影响。但凡事无绝对,虽然一般车企在配件补充中断情况下,依靠库存维持正常生产的时间有限,但是各生产企业供应链的具体情况不同,也有通过寻找替代渠道补充配件等生产资源来实现正常生产的可能性。

对此,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汽车工业经济技术信息研究所所长陈士华表示,“只能说可能会出现大面积停产的现象”。

为尽快解决这一问题,上海 4 月 9 日的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宗明对外公开表示,上海将实行分区分级差异化防控,依据风险程度的大小,按照 “三区划分” 原则,进行阶梯式管理。

这 “三区” 分别为封控区、管控区和防范区,防控区指的是 7 天内报告阳性感染者的区域,管控区是 7 天内没有报告阳性感染者的区域,防范区是指 14 天没有报告阳性感染者的区域,其中防范区人员,可以在本区域内适当活动,即复产复工。

在此背景下,上汽集团 4 月 15 日发布 “复工复产疫情防控工作指南”,该文件中提到,即日起上汽各生产企业对复工复产准备情况进行排摸,排摸结果于于 4 月 17 日(周日) 前进行反馈,各生产企业根据排摸情况于 4 月 18 日 (周一) 开始启动复工复产的压力测试。

换言之,4 月 15 日的上海,已经开始准备复工复产了。对比产业链企业复工,更为重要的是保证运路畅通,即企业复工后,产品可以运向全国市场,甚至海外市场。同样是 4 月 15 日,工信部召开专题会议,传达日前召开的 “保障物流畅通和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专题会议” 相关内容,研究落实工作举措。

该会议强调,要多措并举保障重点企业稳定生产和重点产业链运转顺畅;调动各方积极性,合力抓好货运物流保通保畅政策落实;继续保障医疗物资生产供应;抓好各项助企纾困政策落实,进一步研究加力帮扶中小企业纾困解难的政策措施。

汽车库存够用吗?

2021 年汽车产销同比增长,同样意味着零部件供给需求增加,产业链内,部分零部件即使现有产能连轴转,恐怕也不能满足潜在需求,比如此前多次提及的汽车芯片短缺。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全球半导体行业产能投资相对保守,且汽车芯片领域由于需求波动相对稳定,制程相对落后,导致该领域投资,在整个芯片行业占比较低。

而且疫情爆发后,受防控措施影响,导致消费电子芯片市场增长,抢占了部分汽车芯片产能,而且伴随部分地区疫情加剧等不可抗力因素,导致半导体生产企业出现减产、停产,成汽车芯片供应不足且芯片短缺矛盾,在汽车产销同比增长的 2021 年愈发明显。

具体来看,我国汽车产销量,2021 年 4~8 月连续 5 个月环比下降;9 月开始芯片短缺的情况虽不断好转,但订单仍无法满足。由于生产不足,国内汽车企业库存大幅下降,截至 2021 年末,乘用车和商用车库存,分别较 2020 年末下降 12.56% 和 24.17%,分别为 55 万辆和 29.5 万辆,乘用车库存减少 7.9 万辆,商用车库存减少 9.4 万辆。

4 月份汽车产业链重启之后,现有芯片产能,能否保证满足当月产销的前提下,补足 2021 年大幅减少的缺口,尚且需要时间验证。或许很多人认为,汽车库存减少对企业来说求之不得,补库存多少有些杞人忧天。实际上,关于汽车库存一直有一个较为简单地衡量指数,即 “汽车经销商综合库存系数”,该指数的警戒线为 1.5。

根据国际同行业通行的惯例,库存系数合理范围在 0.8-1.2 之间;大于 1.5,反映库存达到警戒水平,需要关注;库存系数大于 2.5,反映库存过高,经营压力和风险都非常大。也就是说目前,库存达到警戒水平,需要关注。

但这个系数并不是越低越好。库存指数低,虽然可以间接证明车辆销售水平较高,但同样可以说明生产量不足,供给关系紧张。

更重要的是,库存不足,将导致消费者买车意愿降低。这主要是因为供给关系紧张将导致单车价格波动明显,导致价格敏感型消费者延缓下单,且库存不足也会延长购车者拿车时间,增加销售方违约概率,增加违约的可能,影响生产商和经销商的口碑。

故此,提升库存不管是对汽车生产企业,还是经销商,都具有现实意义。以最新数据来看,该指标 3 月份为 1.75,处于警戒线上方,需要进一步关注。所以,即便这次上海、长春疫情结束,汽车行业面临的挑战还远未结束,如何提升消费者购车意愿,才是下一步需要解决的问题。

再促销费,提升销售增速天花板

回顾 2021 年之前汽车产销市场,得益于持续的促进消费政策的带动下,国内汽车市场需求不断释放,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同比增长 3.4% 和 3.8%,分别增至 2,608.2 万辆和 2,627.5 万辆,均超过疫情前 2019 年同期产销水平。

日前,深圳由于已经结束本轮疫情,当地再次开启疫情后购车补贴政策,其中福田、龙岗、盐田等地,单车补贴为 3000~15000 元。而且根据深圳 2022 年以旧换新汽车购置补贴要求,购车者能够额外申请 5000 元奖励。

以上补贴措施,将直接对辖区内汽车消费产生明显刺激作用,由深圳推行购车补贴来看,本轮疫情后,其他地区同样会跟进推出更多刺激措施,鼓励汽车消费。

虽然 2021 年汽车行业产销增速都是以个位数增长,但不代表汽车产销遇到了瓶颈。相反,未来一段时间内,由于消费者观念的升级转变,以及各种消费新模式的不断涌现,该数据有望进一步提升。

在过去的几年中,国内汽车金融渗透率不断上升,2020 年贷款买车者已经超过半数,约为 51%。但是对比国外发达的汽车金融市场上,超过 70% 的平均金融渗透率,我国汽车金融渗透率和发达国家相比仍差距明显。

实际上,汽车贷款,是可以媲美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的优质资产,并具有扎实的场景、较强的合规性,零售汽车金融,正成为商业银行零售转型的重点发力方向。公开数据显示,2016~2020 年,全国汽车金融公司总资产规模平均增长率均为 19.05%,截至 2020 年末,全国汽车金融公司总资产规模达到 9,774.80 亿元。

至 2021 年末,全国已有 25 家汽车金融公司获批成立。累计发行金融债券单数及规模,同比增长率均由负转正。2021 年,汽车金融公司发行 16 单金融债券,合计发行规模 270 亿元,分别较上一年增长 300.00% 和 116.00%。

ABS(个人汽车贷款资产支持证券)方面,2021 年个人汽车贷款 ABS 产品累计发行 237 单,累计发行规模 10,072.40 亿元;其中,2021 年个人汽车贷款 ABS 产品发行 52 单,较上年增长 26.83%,发行规模合计 2,635.12 亿元,较上年增长 35.81%。

由此可见,在汽车销售领域,“贷款买车” 已经是越来越多人的 “共识”。我们姑且不去探究疫情影响下,贷款买车的必要性,仅就贷款买车越来越普及来看,国内汽车产销同比增速也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非常时期,大家都在努力调适着,尽量让自己在玻璃渣子里找糖吃,希望疫情快点过去,还人们一个开心热闹的生活吧。

大敌当前,唯有同仇敌忾、众志成城才能取得胜利。我们也一定要明白,这座光荣的城市从来与广大市民互相成就。我们坚强,上海坚强;我们勇敢,上海勇敢;我们理性,上海理性;我们美好,上海会还你满城春色。

部分国家已经意识到完全 “躺平” 是一种错误的决定。本月 4 日,德国联邦卫生部同各州达成一致,计划从今年 5 月 1 日起,感染新冠病毒者不再由卫生部门指定居家隔离。但在不到 48 小时内,德国卫生部长卡尔 · 劳特巴赫在社交媒体上接连发文称:“感染后无需隔离的行政决定错了!”“新冠不是流感!” 劳特巴赫同时宣布,卫生部门将继续通知所有感染者居家隔离。

“西方在抗疫失败情况下,没有选择只能够‘躺平’,然后把‘躺平’说成很开心很愉快的事情。不应该简单、冲动地去学习西方,我们依然是有更好选择的。” 卢永雄认为,“动态清零”依然是全球范围内最科学的防疫策略,它不仅从整体上将成本降到最低,更重要的是,“动态清零”重视每一个人生命的价值。而对于 “未来变种病毒的杀伤力比奥密克戎更低” 的说法,卢永雄明确表示,这只是一个推想,不是一个现实,不能仅凭假定就说下一代病毒一定杀伤力低。

防疫或者抗疫,究竟采取什么措施,最终不是一个医学问题,而是一个政治问题。

探讨新冠疫情要尊重科学,这当然是正确的,不能不顾科学蛮干。但引用科学研究的结论,要注意研究本身的背景条件,不能简单地套用数据,也不能片面引用对自己的观点有利的数据。最近舆论上的讨论非常热闹,不管持什么立场的人,很多都在用别国数据来为自己背书,却往往不交代数据获得的时间、各国的背景,这本身就是缺乏科学精神的表现。

有些人或许只是缺乏科学精神,但也不能排除有些人故意利用许多民众相信科学却不懂科学的特点,蓄意为了某些政治目的,大做文章,煽动舆论。

抗疫不只是科学,首先是政治

有两个最近很常见的说法是 “要讲科学,不要政治化”,“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然而,防疫的重中之重恰恰是政治决策。科学只能负责提供其“专业” 范围内的参考信息,政治的 “专业” 决策理当由政治家来做。

对于社会而言,即使有少部分人能从疫情防控中获利,总体来看还是一件不得不考虑如何分担损失的事。亲人不幸亡故是损失,封城经济停摆是损失,“共存” 后商业万一不景气也是损失,很大程度上就是在考虑让哪些人承担多少损失,这显然不是科学问题,而是政治问题。

不同社会对死亡的接受程度是不同的,生命的价值是否能够衡量,该如何衡量,也是政治问题。英国目前每天新增的因新冠死亡人数为 150 左右,每百万人口为 2.34,大部分人及其亲友确实都不会感受到直接的威胁,因此许多民众连口罩都不戴。

英国人口约 6700 万,就按 7000 万比 14 亿的人口比例简单估算下,中国每天也要因新冠新增死亡 3000 人,每月就是约 9 万人。

当然,如前所述,这样的套用是不恰当的,中国即使与病毒 “共存”,也不大可能像一些西方国家那样完全 “躺平”,而会继续执行公共交通戴口罩、进入商场测体温等政策,可以减缓病例的增加,从而减少单位时间新增的死亡数字。

我们看上去可以通过已有的实证研究来估计这些措施可能的效果,但民众心态也会导致措施执行不到位,比如口罩不好好戴。当你增加参数,而每个参数浮动的范围又比较大时,结果很可能 “随心所欲”,科学意义就不大了。

但是这里为了讨论方便,就给死亡数打个极限折扣,几乎一折吧——哪怕每月只有 1 万位新冠患者死亡,很可能依然对社会带来巨大的心理冲击。要知道,现在中国累计也只有 4000 多位新冠患者死亡,一个月就比累计量翻倍还多。

注意这还只是设定一个 “极限折扣”,实际情况很可能更糟糕;这还只是一个月,看到几个月累加的数字后呢?要判断普通民众在这些设定下做何反应,是否会导致社会动荡,并非医生或科学家能做的 “专业工作”,而是要靠政治判断。

同样人心难测的是,即使支持 “共存” 的人,万一自己染病或家人不幸身亡,很可能又变卦了。当然我们也不用去苛责这样的人,这是人性使然。但问题在于,“共存”舆论看上去有不少人支持,如何分辨坚定和不坚定的支持者,真正把握民意的变化,也不是医生或科学家能给出答案的,社会调查恐怕也难以通过精巧的问卷测出潜在变卦者的比例。

再举个例子,“居家隔离” 还是 “方舱隔离”,也是最近人们讨论的热点。

对于普通患者而言,居家隔离确实更舒适,可以得到更好的照料,有利于康复。在方舱不足的地区,事实上已经有大量居家隔离的案例,因此更被认为是可行的。但居家隔离存在隔离措施不得当、导致社区传播的风险,进而造成封控时间被迫延长,产生更多损失。如何衡量这两者的得失,超出了医学范畴,同样是个需要政治抉择的问题。

居家隔离时,轻症突然恶化却得不到及时救治的风险,虽然依旧不大,但比起方舱隔离确实可能增加。如果没有死亡案例,绝大部分轻症患者或许还能安心在家休息,但出现极端案例后,一些人就会恐慌,对新冠导致的发热更为恐惧,想尽办法得到救治,甚至强行出门、闯医院。纸面上可行的方案,也许就会酿成严重的社会后果,这也是政治责任。

从中又带出另一个热门话题——“医疗挤兑”“医疗击穿”。

各国在新冠疫情下,多少都出现了对医疗资源的占用,但如何判定 “医疗挤兑”“医疗击穿”,其实并没有公认的标准。如果中国与新冠“共存”,一些怀有敌意的西方媒体是会报道医疗系统“承受压力”“排队延长”,还是炒作“挤兑”“击穿” 呢?这种标准判定其实也是政治问题。

香港这一波疫情,据统计显示,“在任何时间节点,只有不到 150 例重症病例以及不到 150 例需要使用 ICU 的病例”。这数字究竟算多算少,基于不同立场的人会给出截然相反的解读,这其中也有政治判断的因素。

还有一种 “挤兑” 被称为 “防疫挤兑” 或“隔离挤兑”:目前国内由于重症少,单纯因新冠造成的治疗需求较少,方舱隔离、全面检测占用的医护人力更多,成为 “挤兑” 的原因。然而,“隔离挤兑”可以通过各地支援来缓解,如果处于“共存状态”,固然没有了“隔离挤兑”,但各地因新冠产生的医疗压力都要独自承受。

封城导致医院普通门诊停摆,也会导致大量人员得不到救治,有人根据 2018 年官方数据计算,上海每天有 74 万人次门急诊和 7000 台住院手术。如果单看新冠病人的数量,哪怕全部需要门诊,都无法与这样的停摆损失相比。

但封城是为了防止疫情蔓延,不管是讨论 “隔离挤兑” 还是 “封城停摆”,都要考虑到“共存” 下新增的新冠治疗消耗比起 “清零” 的情况,也是种医疗资源的 “浪费”。到底哪个对医疗资源消耗更大,浪费更多,其实涉及参数很多,并非“科学” 能够清晰界定。

还有人搜集很多国内外数据,推导某地 “能扛得住多猛烈的感染”,但是不确定的条件还是太多,推导时考虑了一些数据修正因素,却难以给出可靠的修正参数。当参数的选择有很大的随意性,且会对结果有明显影响时,这就不完全是科学问题,而与立场密切相关了。

从国际比较中可以看到,“共存”后每百万人口因新冠住院病人各国大相径庭,中国如果 “共存”,考虑继续推行的防疫措施和执行效果等等,数学模型可以把结果落在很大的范围内。这样的“科学” 讨论,很难说不是“政治”

而且,这类推导的最终结论,如果要得到一个好的结果,还是要落实到疫苗注射、民众心态上,这些都是不可能单单在科学层面上解决的。科学分析可以提示哪些问题需要关注,但是否落实,怎样推动,还是政治行为。

更深入的讨论还要进入经济学领域。经济学家可以建立模型来预测 “共存” 下的经济发展,但这比流行病模型还复杂得多,要考虑更多因素。尽管中国人会更注重自我防护,减少疫情的影响,但恐慌心态也会抑制服务业消费。如何在模型中衡量这两种相冲突的效应,同样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也有人担心,中国与新冠 “共存” 后,会导致制造业外流。是否相信中国即使在 “共存” 条件下,依然能比其他国家管控得更好,不会产生明显的制造业外流压力,实际上也是一种基于政治信念的判断,不是经济学家能确切证明的。

知乎用户 左耳猫 发表

经济问题下面还在发泄情绪。。。天天鸡蛋,篮子的,你们眼里能不能有点五金件

魔怔人以为的撤离:产业链顶着几倍的成本从上海搬到内陆,或者搬到浙江祈祷下一个封城的轮不到自己,上海报废,共同富裕了

实际上:产业链直接迁出 cn,从此不担心封城,制造业报废,一起死

川普搞了四年都不见起色的制造业回流,我们凭什么认为可以慢悠悠等到疫情治理好再说

知乎用户 困惑 发表

影响非常大,借用最近在朋友圈里经常看到的段子:有配件的时候,工人被隔离了。有工人的时候,又没有配件。配件和个人都有的时候,厂区被风控了。这是真脑溢血了。作为汽车后市场的服务环节一环,亲身体会到了这种无奈。汽车行业是这 2 年备受打击的一个行业,好不容易从芯片危机上缓过一点点气。全国各地此起彼伏的疫情又把节奏打乱了。每天打开朋友圈,不是这里就是那里,全国各地没有消停的时候。就是生产链的下游能继续生产,因为疫情物流也是很难保证。要不就是发不出来,要不就是时效没有办法保证。目前感觉影响最小的可能是比亚迪,影响最大的是新势力造车企业,因为成本和供应链不成熟的原因,新势力造车企业的供应链最分散、最没有议价谈价能力,在供应商那边的优先级别最低。难!比亚迪这奇葩企业可能还好一点,因为,它是什么钱都想挣的,举个例子,在 10 年的时候,一瓶售价 15 元的化油器清洁剂比亚迪都开始自己造了。反观其他大厂,根本就看不上也谈不上有预案。

知乎用户 星星之火 发表

如果连上海都摆不平,那怎么能摆平台湾呢?

一样的人口更多的吃里扒外。

知乎用户 Iamhere 发表

没事 特斯拉也停产

数据都难看等于都不难看

知乎用户 漆黑烈焰使 发表

利益相关

是不是所有车企都受影响我不清楚,但确实已经有车企受到影响了,目前生产正处于停滞状态。这家主机厂分公司位置还不在上海,但它的供应商的部分零部件在上海生产,环环相扣,最终导致了主机厂停工。

知乎用户 妮娅保护协会 发表

联系前几天国内大市场的定调

怕是要产业转移了

()

知乎用户 阿姆西林 发表

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知乎用户 外汇使徒 发表

谁敢放开和病毒共存谁就是民族和国家的罪人,枪毙一百次都不为过

知乎用户 肥鸡咕咕​ 发表

很多人不理解什么叫产业集群,以为真能分散集群啊?

举个例子,我作为一个供货商在大众附近,一个货车四小时能完成成个来回的供货和装缷。

你搬到苏州假如你来回要十二小时,那意味着你司机、货车、油货、料架都要我的三倍以上,你拿什么和我四小时的争?

要是出紧急问题要修件,退货,因库存导致的紧急停线的紧急订单什么的,我开车一脚油门就到主机厂办好了,那时候你还没进上海吧?再要是主机产当天更改生产和供货计划,你反应的过来吗?

是不是老百姓钱是大风刮来的,同产品力下就爱买贵两万的分散集群的车,而不是便宜一两万的集中集群的车?

说分散的就不要瞎放屁了。

知乎用户 哈哈 发表

国家支持,你却坐地涨价。你别多想,现在是疫情之下,物流行业的弊病暴露了,跟你新能源车没关系。

高风险,低回报,平台砸价,高投资,低回报,内卷,司机地位低下。才是应该解决的问题。

知乎用户 历非妤 发表

魔幻。

万物落而团菜生。

知乎用户 ROULOIS 发表

记得去年奔驰好像也说过类似的话,被喷死了。

房地产整个产业链比汽车大吧,从业人员不比汽车少吧,一样干废掉,有什么问题吗?没有问题,照常运转。

知乎用户 坂本是只猫 发表

会哭的孩子有奶吃。这几家互联网车企是深谙互联网营销之道。企业或者行业的困难找有关部分协调啊,几个人几乎在同一时间发朋友圈是想干什么?无非想将自己企业或行业的事情优先处理。在当前的环境下,又何止车企的供应链受影响?如果因此而优先给其开路,后面企业就搞朋友圈经济的了。

知乎用户 永远的少年郎 发表

你看,朝堂之下,江湖人站队了,你所看到的每一句言论都是各自站的队伍。

江湖可是联系着朝堂的

知乎用户 清平乐 发表

请把中国两字去掉,改成您的小鹏。

知乎用户 钥匙 2020 发表

从我们做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角度,整车厂又有充分且正当的理由可以拖欠供应商的付款了。

我们之前做过很多向整车厂催款的案子,整车厂的供应商往往很卑微,被整车厂拖欠的不行了,逼不得已才会考虑委外催款。他们这种业务模式就决定了每次供应商委托的应收账款金额都挺大,账龄都挺久的,而此时,整车厂往往也都缺少还款能力了。

向整车厂催款,这种款很难催,因此这种款催收的佣金不低。这种单子一般我不太愿意接,因为我们跟委托方之间在佣金方面有很大的分歧,催款难度大,对应的佣金比例就要高,而供应商,也不是超高利润的行业,往往不舍得付相应的佣金。

我记得一个供应商提到整车厂,他说整车厂正常情况下他的资金不会出问题,因为他光占用供应商的钱就够他用的了,但往往出问题的都是因为这些整车厂贪心不足,拿钱去瞎投资,步子迈的太大了……

知乎用户 特立独行侠 发表

其实停产也许并不是坏事,一方面车企可以加价卖车,降低产能保证产能不要过剩。毕竟需求量很大概率是要降低的。把话放出去,然后减产就可以加价卖了。

其次我国汽车消费会逐渐降低,甚至由于疫情原因,裁员等原因,房贷和车面前先抛弃谁,当然是车了呗。甚至二手车卖量会增加,经济不稳定,疫情导致收入降低,油价维持高位,第一个抛弃的必然是车。其实就算停产,也不会对市场有太大影响。毕竟只有少数人在疫情期间赚到了钱,给这些人加点价其实没有问题。

停产并不一定是坏事,一方面防止过剩,一方面可以加价,卖得更贵,盘活二手车业务,适当降低产能。毕竟国产车没能在国外卖得那么好,存量市场越来越小,适当控制产能,也是好事。

知乎用户 刘三江 发表

说个不是汽车行业的

工厂用的变频器,某国产品牌说郑州仓库已经卖空了,但是上海厂发不出来货,这事儿过去了一定要搬个地方

知乎用户 Nick 发表

外行人请教一下,为什么汽车供应链企业全部集中在上海及其周边区域?全球规模最大的集群在这里,很好理解。

但中国其他工业较为发达的区域,没有成规模的汽车供应链企业群体吗?

这还是国内的疫情。要打起仗来,咋办。东部沿海区域是台海这个方向最容易打到的区域。

知乎用户 Kendy 发表

汽车产业是一个非常大的供应链,一辆汽车的零部件涉及上万个的零部件,上千家的供应商,影响的工作人员更是上百万。

汽车零部件的供应链分布主要集中在沿海一带等三线城市以上,工业配套发达,人口高度密集,而今年以来的疫情正好大多数集中在这些城市,导致绝大多数企业无法复工复产。

汽车零部件的供应最终围绕整车厂而运行,整车汽车的制造,需要所有的零部件配套后,才能最终组装完成下线。然后按出厂标准,才能走向市场,交付用户。这个制造过程中,各种零部件供应链高度粘合,相互依赖,缺一不可,否则,整车的生产链只能停止,无法最终完成。

国内疫情的爆发,已严重影响了中国的工业发展,尤其是汽车行业的制造大国和消费大国。除了原材料 、人力等成本的逐年上涨外,汽车的市场价格也在竞争中不断下调,汽车的利润点也随之下滑。

目前已经进入今年的第二季度,也是汽车产业最繁忙的时期。疫情防控的发展变化,也会直接影响汽车厂家的年度产销目标。除了要控制固定成本的上涨外,还要加快生产进度,完成年度任务。这是目前所有汽车厂家负责人最大的担扰。毕竟,汽车的制造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需要充足的时间完成。

目前汽车行业的智能化程度已经非常高,尤其是整车厂的生产线,无人化的自动生产线应用超过 80%,但是,汽车零部件厂商的自动化率还待提高中,相信很多汽车厂家已经在开始思考,如何在疫情防控的压力之下,更安全更高效地完成年度产销目标,汽车产业链的智能化程度刚需将会进一步加大。

知乎用户 瞎炮​ 发表

实在不行关掉好了,汽车又不是生活必需品,没必要生产那么多辆,现在疫情防控期间,也没多少人会去买车了。

那些鼓吹共存的人省省吧,真共存了,谁去买车?

而且汽车行业不过是众多行业之一,对经济没影响,顶多算第二个教培,全部关闭都没事。

知乎用户 等风的光景 发表

你们都是独家供货没有第二第三供货商?那你停产不亏

知乎用户 mytone​ 发表

其实这样不好,但仍关注闹剧如何发展

知乎用户 猎犬狐 发表

看来只要拖到 5 月上海就赢了

知乎用户 守望信爷 发表

武汉的主机厂,重庆的主机厂,广州深圳的都还没停产的吧

知乎用户 玄甲陌刀 发表

魔都的魔幻操作!

产业链过分集中!

先控制住吧,不然今天你躺,明天他躺,工是开了,运做的起来吗

知乎用户 一一 发表

利好二手车

知乎用户 清澈 发表

说明不宜倚重,城市管理差会连累企业增大风险。

知乎用户 抬杠小程序 发表

吓死,还好他说的是中国所有……

知乎用户 出众述学陶 发表

自己快不行了,就不要来制造恐慌!

人家烧油的车活的不知道多滋润!

所以说,关键的时候,还是要有自己的那一套东西,不是各种概念。希望,五月份可以看到小鹏电动倒闭的消息!

知乎用户 离开卡戴珊 发表

不不不,小鹏老板此言差矣。

即使所有国产品牌、上海的所有车企(包括现在辽宁、吉林,之前爆发的天津)都不产车了。

全国至少还有 10 家比较大的、平价的、合资品牌可以产车:

1. 北京现代(北京)、2. 东风悦达起亚(盐城)、3. 长安马自达(南京);

4. 长安福特(重庆);

5. 东风标致(武汉)、6. 东风雪铁龙(武汉)、7. 东风本田(武汉);

8. 东风日产(广州)、9. 广汽丰田(广州)、10. 广汽本田(广州)。

何来 “中国所有整车厂停工” 一说。

知乎用户 死去活来 发表

停产就停产,自行车更环保呢。

知乎用户 永丁​ 发表

知乎用户 美琴大小姐的硬币 发表

没影响,那么多商场,饭店,商店,小厂,关门也没见有啥影响。

知乎用户 那日的风 发表

复产不复产,

苦的都是底层人民

知乎用户 李研生 发表

叫得再响些。

刚好借着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把你们迁走好吧。

为了共同富裕和战略需求,也不能让大城市有这么多职能啊。

难道一旦打仗,离了上海,全国就没法守了吗?

知乎用户 尼罗河 发表

曹操还知道借汝人头一用呢,怎么上海闹成这样连一个出来担责的都没有??

知乎用户 佛拉夫 发表

早该停停了

知乎用户 酱油 发表

溜了溜了

知乎用户 以德服人 发表

要怪就怪上海人沒有處理好自己的疫情, 怪中國干嘛.

知乎用户 eyodi111 发表

看了好多答案,感觉很多人觉得汽车这个东西靠主机厂貌似就能造出来。。。

知乎用户 红旗漫 发表

《涨价去库存》

知乎用户 心红手黑十八千​ 发表

平时调侃调侃 “爱丁堡”“孟买” 也就得了,还真打算拆分 SH 产业? 一个个自称“唯物主义者”,连基本的物质世界的规律都视而不见,你唯的哪门子物?

SH 的确是历史上蒂国主义掠夺中国的门户,也确实曾是买办街机和江浙财阀的堡垒和大本营。但也别忘了,这座城同样是我国舞铲街机的摇篮,同时也是先锋队事实上的诞生所和新民主主义歌命事实上的滥觞地。时至今日,那里依然有全国最庞大的工人阶级和人数冠绝全国的先锋队员。我永远不会拿这座城市和某港某岛相提并论,那里不是弗兰格尔的克里米亚,而是共和国的需要保卫的彼得格勒和察里津。

知乎用户 陆陆 发表

趁这段时间停下来想想后面布局也不错

知乎用户 河豚 发表

相比较整车厂,我觉得 003 停工影响更大。大家不介意晚两个月买车。

知乎用户 曹勃立 发表

上海与阿嬷是自愿的。

知乎用户 吃饱了晒太阳 发表

纽约的宣传官员四处打电话给各个资本寡头

让他们集体发声给白宫施压

纽约的网红医生不治病,大谈经济、历史、写小作文、提倡月薪 3000 的人和他这个年薪千万的共存……

纽约的资本家恐慌不已:怕工人吊自己、怕财富流失

吓唬谁呢?

纽约市民要做的是赶紧制造路灯,

把那些故意传播、投放病毒的医药公司、检测机构、利益团体、那些网红医生、那些投机客请到路灯下。

知乎用户 梓非鱼 发表

党始终代表人民的利益,但资本家不是。

资本家希望早点复工,希望资本的车轮越滚越快,打工人的生命健康根本不在他们的考虑之列,新冠的后遗症也不在他们的考虑之列。

螺丝坏了可以换,毕竟还有人口红利和人才红利。

知乎用户 楚烈​ 发表

当时游戏版号断供的时候,游戏行业死多少个项目,

没事,游戏行业死得,你造车的死不得?

危言耸听,众生平等。

外来资本要进来,总得杀几头家禽款待一下,但不会伤基本盘。

知乎用户 加冕为王 发表

经济危机。启动!

所以喷吴凡女士干啥。

余大嘴,何小鹏这是向我党施压了。

知乎用户 Bill 发表

清零最重要,坚定不移的清零。

知乎用户 萝卜丝一丝 发表

假的,怎么可能 经济一片大好

知乎用户 杨力 发表

如果只是考虑整车车场停工,那还不是最坏的情况。

知乎用户 刘众 发表

怎么上海疫情这么多喊共存的,有点事就叫两声。

知乎用户 whyx 发表

说实话,要是一开始雷厉风行,这会怎么着都差不多复工了。。。

论人口规模上海北京差不多大,北京也经历多次疫情,哪次跟上海这次规模这么大了。

同样是一线城市的车企,深圳的比亚迪说了什么了吗???(如果说了,我删掉这一段)

就跟人一样,小病不想看,嫌花钱,拖成大病代价。。。

这一切都不是 “动态清零” 的问题,而是执行力的问题。。

知乎用户 GNAVITER 发表

一汽 (吉林) 上汽 (上海) 广汽 (广东) 一锅端……

知乎用户 还是混子 发表

不惜一切代价做好疫情防控!

别总想着找理由和中央对着干,人民的生命安全和安居乐业才是最大的政治。

看看上海为啥这么拉跨,还不是想着和病毒共存,不认真贯彻执行疫情清零。让上海人民算着米粒吃饭,数着卫生纸拉屎这才是真正的灾难。

知乎用户 john tang 发表

感谢某城市的精准防溢,现在变成全国播种了。最新返回各地的方舱建设者回去很多都中招了,说明当地的管理能力,至少现在的管理能力非常低。而新开的高铁,这是要把邻居拉下水,然后把自己前期的魔幻操作吹嘘成先见之明,还可以邀功请赏吧。

知乎用户 月林 发表

防疫第一,停产算什么

知乎用户 汤姆船长 发表

都是妈的儿,那当然是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不会哭的晚会吃甚至没奶吃!

知乎用户 不耻瞎问 发表

难道不是因为美国准备制裁中国汽车产业吗?

知乎用户 有道财经 发表

余承东:如果上海不能复工复产,5 月之后汽车产业将全面停产!

知乎用户 AMD 地球 发表

快点停

反正国产车都是腊鸡

[

《战地 2042》中国坦克手 ATM 开 M1A5 坦克 8 分钟屠杀美国玩家【4K 光追超高】

AMD 地球的视频

 · 2930 播放

](https://www.zhihu.com/zvideo/1446250498227224576)

[

《战地 2042》中国坦克手开 T28 坦克 9 分钟屠爆 11 辆日本玩家坦克 4K 光追超高

AMD 地球的视频

 · 1132 播放

](https://www.zhihu.com/zvideo/1445553331506266112)

[

《战地 2042》大疆 C5 无人机炸弹侠 ATM 出动!炸美军 M1A5 坦克、泥头船 22 次

AMD 地球的视频

 · 6568 播放

](https://www.zhihu.com/zvideo/1445548596075040768)

[

《战地 2042》中国飞行员 ATM 开苏 57 暴打美国 F35、小鸟【4K 光追超高】

AMD 地球的视频

 · 1083 播放

](https://www.zhihu.com/zvideo/1444791194925088768)

[

《战地 2042》中国坦克手 ATM 开 M1A5 坦克暴打美国玩家 14 分钟【4K 光追超高

AMD 地球的视频

 · 1651 播放

](https://www.zhihu.com/zvideo/1444457378955984896)

[

《战地 2042》C5 无人机炸弹人 ATM 出动!炸美军 M1A5 坦克 M5C 博尔特 10 次

AMD 地球的视频

 · 2053 播放

](https://www.zhihu.com/zvideo/1444449356426932224)

[

《战地 2042》征服沙漏 卡塔尔多哈:中国特工 ATM 开 M1A5 坦克屠杀高级 AI

AMD 地球的视频

 · 1072 播放

](https://www.zhihu.com/zvideo/1442976078498910208)

[

开箱吊打 A 炮的微星 MSI RTX3080Ti VENTUS 万图师 OC 显卡

AMD 地球的视频

 · 182 播放

](https://www.zhihu.com/zvideo/1441895805775474688)

[

英特尔 12 代酷睿 i9 12900K CPU,AMD 中国用了都说好!【4K】

AMD 地球的视频

 · 4764 播放

](https://www.zhihu.com/zvideo/1438975503985823744)

知乎用户 正方形 发表

哦,知道了。

人民比企业重要。

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

https://mp.weixin.qq.com/s/5C_DR8Fcy6sJgjOw6UDCyg

知乎用户 邵小七 发表

上海现在要敢发货,谁能保证那些收到货的车厂不爆雷?爆了雷谁兜底?

知乎用户 乐康 发表

业内人士说一句,小鹏生产线已经停了。

小鹏说的话是真真切切的实话,不存在施压这回事。

现实就是这样,没必要夸张,也不用带任何立场。

至于怎么办,那是上层的事。

上海之所以能够吸纳如此之多的优秀人才,是因为有足够高薪的岗位。

高薪岗位的背后,是产品具有高附加值的高端技术型企业。

上海瘫痪,会拖垮底下十倍百倍的企业,是经济无法承受之重,时间甚至不用等到五月。

很遗憾,上海把所有人都拉进了泥潭。

我没法说脏话。。。。。。。

知乎用户 Erika 发表

供应链是能什么一天之内说改就改的吗?

都好好想想唯物辩证法,无论你想不想魔都的工业往外迁,你必须承认时间是客观规律好不好。

短缺才是要命啊。

知乎用户 深空 发表

作为一名经历过 2012 年钓鱼岛事件的从业者,可以说这个在汽车行业不算大危机,只不过恰巧是这个时间段不好而已。

还记得当年钓鱼岛事件那才叫恐怖呢,昨天还在三班倒拼命加班都不够,突然就来反日货,谁都没反应过来,也没有应对的手段,一天之内产能削减到勉强揍够一个班,而且这种状况持续了好几个月,谁都说不好明天还能不能开工,明天会不会就破产了。

相比之下,这次最多也就一个月,而且珠三角、武汉那些个都没封,也就是可预估可应对,根本不是没路子。

只不过现在这个时间段谁都缺钱,融资有困难是真的,搞不好就得破产重组,但不至于到破产清算的程度,所以也没有那么绝望。

正确来说,这回的危机重点还不在汽车行业,而是在金融层面上,汽车行业停产会导致短时间内坏账飙升,就和前几天房贷展期的影响一样,只不过规模是房贷展期的好几倍。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憋不住了,靠共存派们喊话,靠投毒都发现没什么效果。资本家这是亲自下场逼宫了。

一个个就差没喊出来:“赶紧放开吧,放开后,他们损失的只是命,再不放开的话,我损失的可是钱啊!

知乎用户 葛焜霖​ 发表

哪些影响我不知道,但是我感觉这个时候应该自主研发,不能说一部分产品就得永远的靠国外,靠国外的产品整辆车就不属于国产的

知乎用户 德国师爷德国法律​ 发表

必须复工!

知乎用户 分享我刚编的故事 发表

上海制造业早该拆分给三四线了,总不能全国上下只有一线吃撑其他城市饿死吧。

知乎用户 fuccc 发表

上海原来如此重要,看来要提早找备胎了,否则瘫痪了上海,中国岂不是就要沦陷了。

哦,原来用的是 “或” 这个字啊,那没事了。

类似的句子还有:若今天早晨我睡过了头,没在天亮前睁眼,世界或将不复存在。

知乎用户 不小心失眠 发表

这就是当年的因

今日的果

大家将鸡蛋塞满一个篮子

现在这个篮子太重掉在地上了

你说这个篮子再不提起来

大家都没鸡蛋吃了!

知乎用户 执念 发表

车企可以把空闲的厂房出租出去啊,可以把公司的车租出去拉货啊,这群人怎么笨手笨脚的,看得我着急。

知乎用户 半夜两三点 发表

说句不好听的,只能说孟买吃相太难看了,什么都往身上套,各种工业不放手。某深也一样,搞的前海全球总部基地不就是为了把控总部税收嘛,为啥不依靠地产,都吸全国了要什么地产。

各种优惠政策下发展起来的真的是他们的能力?还是…… 拿别人家的干粮当自家

这些年看那些优惠幅度是真恶心,各种突破下限。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这次疫情对上海或者说国内经济带来的的最大损失是信心。

我是青浦某园区里面一家制造业企业的小股东,园区里面的一些小老板大家组了个群,大家现在对疫情后的经济持极其负面的看法。因为大家开始的期望值挺高,上海之前普遍被认为是国内治理水平最高的城市,没想到弄到现在这样。其实在三月底,青浦这边刚刚开始封闭管理的时候,大家还在群里调侃,大部分人觉得清明前能清零,包括被关在园区吃白水挂面的老哥。然后大家经历过很多魔幻的事情后,大多数表现出逃离的意思,主要分为去苏州,或者打包资产卖了移民。这还是个新园区,企业都是 2020 年中才开始入驻的,投了大把固定资产做水处理做工艺流程,然后很多人现在也愿意狠心割肉,因为真的没啥信心了。

群里面讨论比较多的是以下几个现实问题:

1. 供应链断了,很多上海本地的供应商无法供货,外地的也没法进来,就算明天就全面放开,整个供应链起码需要小一个月恢复。这一个月人工,租金,还可能面临国外的违约金。

2. 因为疫情,很多上海产品将丢失国内市场,国内口径过于妖魔化新冠,导致国内供应链或者终端消费者对上海产品带有歧视。整个供应链上海所占比重铁定将下降。有家公司给电动车企做阀门和连接件的,已经接到某两家的减产通知了。

3. 工人外流。有工人被困在园区,吃了一星期的白水煮面,想回家或者另谋出路是正常的,有些公司有超过一半人工人说疫情结束离开上海。我在的公司也有 15% 的人跟大老板说了。而且外面的工人也不敢进来,人力资源短缺是必然的。

4. 国外全是病毒,难道我么能对每一个进口的商品消毒吗?我们能对飞进来的每一只候鸟做核酸隔离吗?所以这意味着不断反复,这才是信心丢失的最大原因。

可怜我在里面投的小一百万了。希望有人接盘不要打水漂。

……………………… 分割线………………

20220415

猜测下疫情的最终走向

1. 有国产特效药或者宣布研发出了特效药。另外就是辉瑞的药应该在谈判了,国内坚持动态清零的方针可能是给辉瑞施压做价格筹码。

2. 宣布病毒变异为新毒株,伤害降低,然后全面放开。对新冠病毒的伤害以及后遗症的口径很快就会发生变化,变得后遗症减弱,重症率降低。这是经济因素决定它必须这样。

3. 半年内 “动态清零” 的方针必定会改变,因为收到消息,昨天很多上海本地的富豪,只要有旅游商务签的,等所在小区解封后已经带着家人跑了,去解救水深火热的美国人民。听说知乎很多学生朋友,你们想象不到这次资本和智力出走的压力有多大,还说正好机票便宜,出去走走。

预计今年上海经济增长 0.6%(官方口径),实际衰退 8% 以上,更重要的财政收入萎缩 15% 以上,心疼上海基层公务员。

另外,上海这一波最迟将在正式入夏前结束,不是说要一直封到那个时候,而是部分解封后会出现反复的情况。入夏后,防疫成本将比春冬季节陡增。下一波就难说了。

知乎用户 鲁小夫​​ 发表

汽车不是生活必需品。

绝对不能为了保障少数人的非必需品需求,牺牲全国 14 亿人的生命安全。

必须坚持清零政策不动摇。

知乎用户 暮云​ 发表

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此疫之后,大生产全国开花已成定局,加上国家开始搞大市场,总感觉是在肢解爱丁堡,咱也不确定,咱就是瞎猜。

金融倾斜到深圳和北京。

工厂迁移内陆和其他沿海城市。

东数西算这个算是正常的成本优势,但事实上造成数据中心西迁。

芯片就不用多说了,中芯投资的 28nm 已经分散在北京上海深圳了。

接下来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投资基建是肯定的,大市场引导下估计重型运载铁路也会全面开花,去承载更多内陆之间运力。

这才叫先富带动后富嘛。

知乎用户 Java 牧码人 发表

又是 2W + 的一天,这么下去到 5 月份都控制不住,到时候供应链全部停滞,全国各地工厂停工,经济是要出大问题的;

别犹豫了,不能因为一个上海影响了全国经济发展大局,建议在上海建立防疫特区,作为共存实验田,让上海躺平共存算了,不能因为 2000 来万人,影响了 14 亿人的生计问题,可以实行如下策略:

1. 解放军直接在上海边境巡查,严禁人员流动,抓到私自越境的直接重判,发配宁古塔挖土豆;

2. 国内所有想共存的人都可以来上海生活,其他省份对上海过去的按国外回来的待遇处理,直接 14+7,私自返回的直接重判;

3. 主要是解决货物流通问题,实行口岸机制,江苏、浙江在上海周边多建立几个边检站,只允许货物流通,按边境口岸的管理策略处理,所有货物在口岸消杀后再流通,虽然会稍微慢了一丢丢,保证供应链不断就行,至少不会拖跨全国经济,其他地区可以逐步把供应链往其他省份分散;

4. 所有国际航班和国际业务全部放到上海处理,毕竟上海的防疫政策是跟国外接轨的,老外来了也比较好接受,上海不是喜欢买办么,干脆让出国际业务给你机会让你买办;

5. 作为防疫特区的代价,全国成本价供应上海基本生活物资,14 亿人供 2000 万人的吃喝还是供的起的,至于上海内部把价格炒成啥样,由上海自己负责;

这样即满足了共存派的利益,也满足了买办阶级的利益,还能把国外反动势力圈禁在上海,对外也可以占领舆论高地,最关键的是保证了国家经济发展和全国 14 亿人的利益,没有输家,都是赢家!

知乎用户 Max. 发表

远不止大佬说的那么简单和轻松。

2020 年 2 月从老家回到沿海地区,在公司要求下在家办公。那时武汉封城,公司作为整车厂,要管理近 2 万个零部件,我们项目组负责其中底盘的一个系统,悬架系统,这其中又包涵减震器,弹簧,稳定杆,衬套,塔顶支撑座(隔板绝缘块),轴承,上下弹簧垫,稳定杆衬套。我上面提到的每一个零件都有 5 家一级供应商左右,一级供应商下面又包涵多家二级,三级及原材料供应商。

作为设计部门,我们本不应该来参与供应商在供货问题的工作任务,但是武汉的供应链断了,所有的设计部门,采购部门,制造部门都为了让供应链保证连续加班加点,不分昼夜,方案每天改,进度每天更新,微信视频电话会议不停。一遍遍进行新的方案设计和计算,只为了留足备案计划…

而政府只要用 word 敲打两个字 “封城”,打印出来在 A4 纸上,盖上公章。就可以让无数汽车全价值链的人寝食难安。

我们都想问,他妈的还有王法吗?

ps:当时供应商兄弟发的朋友圈。

知乎用户 喜欢卷​ 发表

复工也要有个轻重缓急,先后顺序

比如这种红头文件:

知乎用户 何必东风效西风 发表

资本家跳脚咯

知乎用户 是繁华呀 发表

首先,还是那个说法,疫情是场灾难。

合着就你们汽车行业必须强制复工是吧。

阴阳怪气的引导舆论给谁压力呢?

之前实体经济 做餐饮的 旅宿的 旅游行业受到的冲击不比你大?被冲击的时间不比你长?

也没见你跳出来呐喊啊

电商冲击线下零售的时候 你也没出来说线下实体店需要拯救啊。

轮到你了开始带节奏给政府施压是吧?

他们资本家这样就算了,本来就是坏水一肚子。

下面一帮替他们咬的是什么成分啊?

最离谱的是这答案下面开始有人秀上海的优越性,秀上海不可替代性?

可滚 nm 的吧

这次你在输送病毒 破坏健康码体系上确实是优越。

不是你们 能有这么多无辜躺枪的城市?

群众里有坏人啊

知乎用户 大象​ 发表

解封了怎么嘲讽美国

一直摸着美国过河,好不容易自己走一回。

一定要走的虎虎生威

知乎用户 是张飞不是王菲 发表

小鹏还没做大呢,就开始旁敲侧击的吐槽中央的清零方针了,这要是做大了岂不是要飘到天上,资本家只知道考虑供应链对自己生意的影响,丝毫不考虑人民的生命安全啊

知乎用户 怪我咯​ 发表

证明了把一些项目和工程放在上海外的地方迫在眉睫,上海现在动不动经济要挟,强势的狠啊?

知乎用户 haha kim 发表

汽车厂家现在应该考虑换个地方建厂。

知乎用户 古一 发表

上海帮美帝做到了它们想做的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如果战争上海被占领,中国所有车辆工业就都会垮掉,是这意思吗?

知乎用户 bromitheuros 发表

有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除了上汽,北方还有个一汽呢。

是一汽技术不行,还是产业规模不行?

一汽人家也是有配套产业的。

现在东北疫情有控制住的趋势,并且一汽已经复工了,订单会不会转移到东北去呢?

那些共存派越鼓吹上海不可替代,中国离开上海就要歇菜,那么上海就越危险。

上海还没发展到吴王刘濞那个程度,现在一拱火,该提前削藩了。

知乎用户 AAA 发表

汽车链停产又算什么,人民健康第一,挟毒自重,要挟谁呢?如果今天为了一个月的汽车产值放松防疫,明天是不是就可以为了这个放弃台湾?

上海错误路线,让全国人民牺牲健康去背锅?

知乎用户 一个保安 发表

珠三角没有停工,芜湖也没有停工,怎么就会全面停产了。

一家企业一种原料没有 2 个以上的渠道,是愚蠢的行为。

知乎用户 程序员康复指南 发表

倒逼全国共存,上海的操作绝了

知乎用户 TiSapphire 发表

正如大洋彼岸的另一位电车厂商掌门人

不过没人家那胆子罢了

知乎用户 五河千代纸 s· 改 发表

这只是冰山一角。

虽然很难接受,但是全产业链,离了桑海就会全部完蛋,哪怕一天也不行。

你们骂的那句 “桑海是全国的桑海”,恰恰是完全正确的而且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完全正确的,桑海一天都不能封,哪怕封一天,整个赛里斯都要为此付出惨重代价。

而且绝对不会封到五月中旬的,马上就会 “社会面清零” 然后该怎么样怎么样强硬降温恢复基本生产秩序了。反正赛里斯只有这一种选择。

不信咱们继续封,骑驴看唱本走着瞧,反正到时候死的也不止我一个。

知乎用户 谢晦 发表

买办城市被制裁,怎么民族资本家反而不行了呢

知乎用户 白胡子工程师​ 发表

产业过于集中了,这些企业并没有必要非得集中在上海。实际上,上海隔壁的太仓、昆山、苏州也是制造业基地。昆山、太仓距离上海一墙之隔,完全可以把工厂搬迁到太仓、昆山。增加的物流成本可以忽略不记,人力成本会比上海更低。在抗疫方面,太仓、昆山、苏州可比上海强多了。交通方面,城际铁路、地铁也都与上海直连,研发放在上海,生产放在太仓、昆山也完全没有问题。这次疫情过后,我相信会有很多企业向外转移,避免再次出现这样的问题。

知乎用户 柔然 发表

做起新时代的 “三线建设” 吧。鸡蛋不要放一个篮子。把珠三角,长三角的产业划出一部分分给中西部。

知乎用户 yizhongguyan 发表

挺好的,削弱大众通用特等外资,让奇瑞长安比亚迪等自主品牌过得更多机会。

知乎用户 什么那个什么 发表

明明是资本家要挟国家,对这种恶意停产的行为建议重拳打击。

知乎用户 总有一死 发表

很鄙视这样的资本家

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

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

资本家竟然想用经济来绑架党和政府

我们必须用无产阶级的铁拳来打碎这些资本家得黄粱美梦

知乎用户 马后炮​ 发表

不事生产的小粉红们理解不了现代社会的工业生产到底有多脆弱。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作为不在上海的人,我早就说应该调整策略,放开对上海的管控,一方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一方面把上海当作大型试验场所给我们提供经验。

当然要做到下面两点:

1. 彻底封锁上海与外界的交通,非允许不得通行。

2. 一旦全面爆发,各省市自顾不暇肯定没有余力帮助上海,为了更加符合真实场景,十数万外地医疗团队及志愿者全体撤出上海,物资供应减半。

上海是供应链中心,上海停摆对全国都有影响,而上海 s 不 s 人则和我们无关,所以我强烈要求上海开放

知乎用户 清流财记​ 发表

感谢邀请。

今天市场非常关注的一个消息是,就看到几位行业大佬发话了:

华为余承东和小鹏何小鹏说,如果上海五月不能复工,所有涉及上海供应链的科技和工业企业,尤其是汽车企业,都将全面停产。

再加上之前的蔚来李斌:

国产新能源的半壁江山的车企老大都出来讲话了,看来上海疫情对供应链的冲击确实不小。这个消息早上迅速压垮了整个汽车工业板块,包括新能源汽车,早盘都下跌惨重。

有人会问现在的情况有这么严重吗?全面停产,会不会有点耸人听闻?可能真不是。

首先是海外供应链,上海洋山港是全球第一大港,很多依赖进口的原材料和元器件,现在都受到了影响。

目前,我国大多数制造行业的上游关键原材料、设备及零配件无法自主生产,需要从国外进口。

目前公开的信息是,上海港因为核酸检测能力不足,已经处于半瘫痪状态。

然后更重要的是上海本土供应链企业。首当其冲的是汽车行业,难怪几大车企大佬都在着急发声。

我国有三大汽车中心,上海、广东、吉林,目前上海和吉林疫情都很严重,广东也不乐观。

以上海为例:全球汽车零部件百强企业,几乎都在上海及周边设厂:

一级零部件供应商:博世 / 联合电子、安波福、采埃孚、舍弗勒、大陆、博格华纳、蒂森克虏伯、电装、延锋伟世通。

汽车芯片供应商:飞思卡尔、德州仪器、恩智浦、上汽英飞凌等。

其他零部件供应商:华域汽车、科博达、保隆科技、岱美股份、上海沿浦、福耀玻璃(福耀上海)、拓普集团(上海拓为)、银轮股份(上海银轮)、天成自控(上海天成)、继峰股份(格拉默上海)、宁波华翔(上海井上华翔、上海华翔哈尔巴克)、新泉股份(上海新泉)、经纬恒润(上海涵润)、大洋电机(上海电驱动)、三花智控(上海三花)、沪光股份(上海泽荃)等。

整车生产商:上汽旗下一系列品牌、特斯拉等。

**目前多数零部件公司目前采用关键岗位留守工厂闭环生产的模式。**目前产能肯定是受影响的。

但是汽车行业还不是主要的供应链,上海最重要的其实是:半导体产业链。

**

**

上海在国内半导体产业链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产业规模占全国 23.9%、拥有国内 40% 左右的产业人才、集聚超过 700 家行业重点企业,是国内半导体产业链最完整、企业集聚度最高、综合竞争力最强的地区之一。

晶圆厂:中芯国际及华虹半导体。

封测厂:安靠封装测试、凯虹科技有限公司、日月光封装测试、紫光宏茂微电子、晟碟半导体。

半导体被誉为现代产业的粮食,上到航天、军事,中到计算机、手机和汽车,下到空调、电视机、电风扇,少了半导体都不行。

这就是不是影响一个行业这么简单了,而是影响全行业。

目前,半导体企业都在封闭式生产,但是如果疫情不结束,原材料运不进来,产品运不出去,光生产出来也没用。

这时候再回忆之前上海官员说的那句话:上海不只是上海人的上海,确实是这样。

从上面大佬给出的时间 5 月份看来已经是库存消耗的极限了,现在到 5 月只有 15 天,上海能控制住疫情吗?

压力还是蛮大的

有网友说要拆分产业链,谈何容易,产业链的聚集,是资金、人才、区位、政策、配套…… 各种要素结合的结果,为了一个疫情搞三线建设,没必要。

如果真的面临停工的问题,大家可能要做好心理准备了:控制好现金流,量入为出,不要轻易跳槽辞职。

事实上大佬的呼救也是好事,情况应该不会真像上面说的这么糟糕,对战略核心产业带来这么大的重创,这是很难承受的,这些企业老板之所以这么说,不排除也是想给有关部门施加一些压力,加快复工节奏。

果然,下午就有消息传说,上汽集团已经在着手准备复产复工了。

上海今天公布的无症状数量已经明显在降低了,4 月底之前控制住并且逐步复工复产,应该还是很大概率的,所以对汽车板块也没必要太悲观。

下午,汽车板块已经开始反弹,带动整个创业板拉升反攻,情绪在回暖。

消费板块已经出现企稳的迹象,前两天领导也出了一个刺激政策,后续应该还会继续回暖。

成长板块(新能源、光伏、半导体芯片)短期还是有美联储加息缩表利空压制,转机可能得到五六月份了。

清流,资深投资人,蚂蚁财富、雪球、知乎基金优秀答主。

如果投资上有什么疑惑,可以关注同名 ID**“清流财记”**(qingliucaiji)

或者直接在文章和回答下面留言,能答的,清流都会解答。

知乎用户 faceofzg 发表

为了体现制度优势,人定胜天的戏码又开始,然后只会更加折腾这片土地的人

知乎用户 kakaka kukuku 发表

哎,东孟买本来占据了产业链上不可替代的垄断生态位,但它一门心思要共存。

这下好了,汽车零部件要去中心化了,而且会体现国家意志。即使国家不动手,资本自己也会多找几个篮子。

哪几个城市能接招,看它们造化了。大生意。

除了汽车,金融、钢铁、商飞、口岸什么的,也一样。

东孟买仍然会很强大。但会丧失垄断地位。

识大体顾大局讲 ZZ 守纪律,这可不是说说而已。

知乎用户 无限风光在险峰​ 发表

我好奇的是上海人民好多都在喊没菜没饭吃,也没见政府迅速协调,资本家一哭诉各部委马上就安排协调,我要问下上海姓社还是姓资?

知乎用户 历史事 发表

威胁? zbj 现在这么猖狂吗?

知乎用户 旺旺仙贝 发表

一开始我还以为上海会是一个走向正轨的开端,然后随着新冠病毒的毒性减弱逐步调整防疫政策,但看到孙去上海后他们突然下了这么大决心封锁上海,我傻了,这场运动已经开始了。

真理部出动就行了,官方发个新闻,所有行业一片欣欣向荣,今年 gdp 增速百分之十,谁敢说不是造谣抓了,多容易的事。

建设超级城市群的后果,产业全集中在那几个城市,别的地方连口汤都不给喝,劳动力也只能背井离乡出门打工,不但造成留守儿童等诸多后果,现在篮子一摔,里面的鸡蛋也该碎碎。可问题是超级城市群是产业链自发的结果,产业需要集中度才能保持产品的研发,运输,生产优势。某则产业链的竞争优势在哪里?

考虑到工业企业都在郊区,上海应该先将市区封闭,郊区清零。郊区清零后,工业就可以逐步恢复。

无法临时更换零部件还有一点,那就是现在普遍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生产,零部件的更换很可能需要设备改造。

为什么要临时更换零部件呢?

就我所知的,为了生产案例,主机厂一般都不会允许一种零配件只有一家供应商,一般每种零配件都有多家供应商负责供货,然后按照这些供应商的供货质量、交付及时性等因素对这些供应商进行分级管理。如果某家供应商因为某些原因不能及时供货了,可以马上切换另一家供应商进行供货。

另外,主机厂也不是完全无库存的,只是一般库存量很小而已。

文末配图来源摄图网

文章配图源于摄图网(https://699pic.com/)小伙伴对版权素材有需求的,可以取用这个网站,目前是国内主打 “版权” 的比较靠谱的网站噢~

知乎用户 Ein’s 发表

资本家为了自己的利益什么话都能说出来,一点不顾大局,不顾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危。我坚决支持偏紧的防疫策略,直到我打了我想打的疫苗为止。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为了资本家的欲望,不顾全国动态清零政策?应该把先小鹏收归国有

知乎用户 1450 总钻风 发表

你一个破卖车的,有防疫清零重要嘛?难道你家里没有老人孩子?宁可中国人一百年不开车,也要彻底清零!

知乎用户 时光尽头 发表

归根到底不是因为上海政府行政能力差治理能力差吗?这次是危险性不太高的奥密克戎,上海政府都能拉跨成这样,试问如果真的有一种未知病毒疫情爆发在上海,或者外国敌对势力对上海进行金融甚至武力打击,就上海政府现在的无能表现,到时候会怎么样?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而且还是破篮子里。当年香港回归英国人说如果香港回归了香港经济崩溃了会影响中国现代化建设,邓公说什么?如果把现代化能否实现寄托在香港的繁荣上只能说这个决策本身就是错的。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因历史、地缘、政策等因素而繁荣的上海。上海确实是中国的上海,但是中国不必要也不需要把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寄托在上海一个城市上。

知乎用户 卡卡 发表

不用等到五月份,我所在的城市汽车园,已经接近停摆状态半月了。

知乎用户 一三二 发表

上海拉胯就是拉胯,产业链在上海怎么啦?又要不是要饿死了,停一两个车企全国人民就不活了吗?去问上海政府去怎么造成这个局面,3 月初开始当然魔幻操作,把基本保障和一人三餐的物资非要交给市场让市民自己解决。让上海政府花钱的事情就没有一件做的好的。总结就是上海政府的锅。

知乎用户 草莓不蘸草莓酱 发表

当一个 xx 中心的城市出现问题时,会带来很多次生问题,这是集中式城市建设的缺点。

相较于这种城市分布模式,限制城市规模的卫星式城市集群是一种更好的选择。在一个城市集群中,设立行政管理上的中央枢纽,消除物理上的城市枢纽。各卫星城之间通过 50-100 公里左右的高速交通连接,并在集群的多个节点上针对重要行业设置功能备份。

每个城市以核心功能区,居住区,资源区的方式划分。

这样一个城市出现问题时,可以及时将其从集群中切断,而不会对整个集群造成过大影响。等该城市恢复正常后,再将其添加进来。

知乎用户 sweetiredness 发表

都散了吧,堂吉诃德准备跟风车大战一百年呢

知乎用户 艾霆 Ating 发表

如果说危言耸听,请抓人

如果说事实如此,那这反而是一个好现象

可以趁此机会给上海周边和中国其他城市一个发展的机会,不至于产业过分集中于上海这个 “国际大都市”

也不用太过惊慌,我就不信,离开了上海,中国就造不出一台像样的汽车了?

借用农民伯伯的一句话:听见蝲蝲蛄叫,还不种地了?

知乎用户 王一帆​ 发表

上海的情况其实非常简单,地方一开始根本就不想停摆,然后中央发话了,两边顶着了,然后索性贯彻到底用舆论倒逼开放,常见的操作手段

知乎用户 擎森 发表

简单点

资本家意图干涉政策

知乎用户 四十一个哈利 发表

停工的越多,天平某一边的筹码越多。

如果疫情一直不好转,总有一天,中央会觉得好像还是经济崩溃更可怕。

看看对房地产的态度转变,看看房产税的延期,中央很多时候是会妥协的。

知乎用户 李祎白 发表

没有谁离不开谁,听话听音,这话不是说给消费者的,也不是给供应商听的,不过是一种 “挟洋自重” 罢了,也算是另辟蹊径地在求生罢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汽车零配件行业利益相关。

公司在国内多个工厂,基本全部处于停摆状态。

停的早的是长春,上海很早就开始居家办公。

我所在的工厂在三线小城市,配套日系某品牌,从清明节假期回来就已经停产,因为主机厂停了。

其实即使主机厂不停,我们也撑不了几天,我们也有上海的供应商,有些供应商的供应商在上海。

整个供应链全部被打乱,很多人不能到公司上班。

看到有评论说车会涨价,是的,显性或者隐型。

新车上市会延迟,是的,因为实验室的实验跑不下去了,居家办公有些文件在家是打不开的。

天天打开朋友圈,基本被上海的同事,朋友刷屏,但都是积极正向的,大家都在努力。

今年对汽车行业来说确实是艰难的一年。

知乎用户 明英宗朱标 发表

外资,原来是外资的,现在正好是换国产供应商的机会,我绝对不相信,东北的一汽基地,武汉基地,重庆基地,广州基地都必须要从上海进零部件,这些地方一个分厂都没,一个替代的都没,封了上海全国所有的整车厂都得停工,看 4 月的销量吧。看看到底是不是五月大家都不卖车了,是不是 4 月基本都卖存货了。现在宣布停产的才几家?按这个逻辑大家五月都得宣布停产,看看吧,最终的事实看看打谁的脸,

知乎用户 张公子​​ 发表

我认为孟买已经事实独立了,新德里的公文到了孟买就是废纸。

知乎用户 纽约谢大脚 发表

大是大非面前谈经济?建议这也资本家都以违反传染病防治法抓起来

知乎用户 oceancwy 发表

全国停工都得清零,坚持清零一百年不动摇

知乎用户 Ricky 发表

上海政府那些跟海外资本勾搭的躺平派,到在现还心存幻想,除了各种消极抵抗中央政策,各种人为制造层层障碍(如恶意不让成熟的电商平台京东,饿了吗美团等等送菜送粮),故意让事情大到无法收拾,借以倒逼中央良好运行了两年多的清零政策,前几天还暗咪咪逼着张网红出来带节奏,现在又搬出什么车企来搞事。。这次上海疫情结束后,一定要把这帮二鬼子一网打尽。。

知乎用户 ABC 发表

停产就停产呗

这玩意就是个产能过剩的产品

他以为他造的是保障物资吗

知乎用户 董卓瑶 发表

想什么呢? 防疫 100 年是基本国策,怎么能因为几个资本家的利益就开放生产。

流水线生产有多大风险不知道?

阳性人员生产出来的车里面你怎么能保证没有病毒?

你家没老人小孩?

知乎用户 蓝星 发表

就是那个请杨笠代言的小鹏汽车吗?

知乎用户 lightscar 发表

鸡蛋放一个篮子里的后果, 疫情后建议分拆上海功能,分散产业

知乎用户 强尼哥 发表

没影响,不惜一切代价,这样走资派的小工厂,就该全关了,让国家来生产新能源车,难道会不如他们?动用全国力量,一定可以打败特斯拉!

知乎用户 HOLMES 发表

这类人要改一下说辞么?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不开车了又能怎样,大家在家里隔离对汽车的需求本来就不高。一年车祸还会撞死好几万人,人命关天,非必要不开车。美股上市公司的 CEO 考虑问题的角度就是不一样。

知乎用户 herbie 发表

政治本来就是平衡和博弈的过程。如果所有人利益途径一致,就不需要政府了。但是这不现实。目前就是清零和经济发展之间的一个权衡。很多企业和个人都在向政府施压。之前为什么一直清不了,因为很多人实际上就是站在另一边的,内部不统一的。就看怎么取舍了,哪一个重要,哪一个会有什么后果,我不知道,也不评论,只知道一定会有人受损。要想完美折中,可能得等拐点到来,不然以目前的传染性,很难在复工恢复物流的情况下,不让人感染。

知乎用户 沃 OK 哭咯 发表

上海好像第一次面对疫情似的,每个工厂让所有能上班的工人管理层安排进封闭生活区,每天只允许工厂宿舍两点一线班车接送,每一个工种非必要不能混合接触,所有进出物资严格消杀,外界运输人员与内部人员不能直接接触。这些措施在 20 年很多工厂都是这样做的。

知乎用户 玻璃心都是惯出来 发表

很多人嘲讽当初上海官员称上海很重要不能停不能封的言论 觉得是危言耸听自视过高

现在呢?。。

知乎用户 niek kaei 发表

这是一个好事呀。趁机推动工业从上海转移。以后战争来了也不用那么危险了

知乎用户 fay​ 发表

一汽复工了,yeah

知乎用户 3 山 EM 发表

只要中国主动去工业化,美帝就没法制裁我们啦 ,赢麻了。

知乎用户 独孤求败 发表

一直停工停产不是办法,不仅病毒会让人死亡,没钱吃饭也会让人死亡。上海还有很多外来打工的,他们的工资只够维持基本的房租和食物,每个月剩不了多少钱,一个月的停工,他们交不起房租,买不起食物。而且这些人在网络上的声音是极弱的,他们连发声的渠道都没有。

上海还有很多慢性病患者——糖尿病患者,他们每天都要用胰岛素,这种药一般最多开三周,但疫情让他们不能买到这种药。还有很多突发性病症患者因为没有核酸进不了医院,我能理解医院的做法,如果院内出现交叉感染会变成很麻烦的问题。

但复工复产是合理需求,慢性病人的药品也是合理需求,不能因为有困难而不去想解决方法,广州也有疫情,但专门关注了封锁区慢性病人药品的获取问题。大家都是中国人,不要急着给别人扣上资本主义的帽子。

上海的疫情太严重了,在这种灾难级的疫情面前,肯定没办法照顾到每个人的。1942 大灾荒,没有粮食的情况下,所有人的尊严都是可以被践踏的。人的尊严是在正常社会情况下才得以保证的。

希望上海可以快点控制住。

知乎用户 共震 发表

最好不能复产,我正想看看比亚迪是不是真像吹的那样自给自足。

知乎用户 光明哨兵 发表

所以上海还是老实的做个港口城市吧,把功能拆分给周边的城市,话说发展大城市集群本来就是一个傻逼的决策

知乎用户 savanio 发表

上海就还是赶紧复工复产,国家经济遭不住,我的股票也遭不住。我支持上海搞共存。

但是我住的地方,那必须清零,谁提共存我跟他拼命。。

你看看,网友们的逻辑就是这么的简单暴力。

知乎用户 剡 main 发表

发动机的内部磨损已达极限,断裂的嘶吼将响彻五洲。

纵使胡佛先生背负骂名,但罗斯福先生终会赢得世界。

祝你好运,大不列颠。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不止是车企,中国 80%的行业都要受影响

之前吴凡说上海不只是中国的上海这句话后,有很多人冷嘲热讽,我想上海封城后造成的经济影响早晚落在那些人头上。

知乎用户 天下 发表

就当是压力测试吧,照这样子真打起仗来,给上海深圳等城市来几颗大炮仗,中国的工业体系岂不玩完,这样把矛盾暴露出来,后续能够及时调整,这些代价也是值得的。疫情真的是一面镜子,谁能想到 “精英们” 夸夸其谈的上海这么拉跨?危机危机,希望国家能够充分的利用好疫情所付出的代价、及俄乌战争反应出的相关问题。

知乎用户 stream​ 发表

何小鹏,你家没有老人小孩吗?你是什么意思,没想到你也是 1450

知乎用户 抑郁的雨 发表

坚持清零 100 年不动摇!不就是经济吗,再忍一忍。要有大橘观。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讲个笑话

5.5

知乎用户 lxwtsqr 发表

这个时候,资本家和买办的嘴脸都露出来了!!!

至少、至少,燃油车不 SI 绝前,是不回去买电车的!!!

知乎用户 躺着冒泡泡的咸鱼 发表

别说汽车,未来可能连药物都会出现问题,华东地区是国内最大的生物制药基地,很多产业园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现在层层设卡,药物都会出现短缺。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非必要不买车。

非必要不产车。

非必要不外出。

非必要不吃饭。

非必要不活着。

集体去死呗。

至少清零了。

奥利给!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靠,影响真有这么大吗?

收录于话题 #发现价值 137个 1576个字 阅读时长:5分钟 中产先生 | 洞见时代 发现价值 讲述生活 估计是真的。 - 1 - 今天一早,就看到几位行业大佬发话了: 余承东和何小鹏说,如果上海五月不能复工,所有涉及上海供应链的科技和 …

理性分析,上海需要如何走出这一波疫情?

知乎用户 廖诗琴 发表 看到上海抢菜的盛况,想起了一个资本主义笑话: “未来技术革命,98% 的人将被淘汰。” “那我们怎么办?” “成为那 2%。” 根据上海统计年鉴,上海常驻人口 2488 万,假设一人一天需要消耗 1.17 公斤食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