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把年轻人推向了摆烂?
知乎用户 一直住顶楼 发表 外国年轻人的摆烂:零元购,领福利,想不劳而获。 中国年轻人的摆烂:想遵守劳动法。 知乎用户 摘月亮的二七 发表 那天在抖音上看到一个新媒体相关的创业富二代发自己招煮饭阿姨的故事,坐标杭州。 他说他想找个煮饭阿 …
奥德彪
“吃得苦中苦,伺候人上人。”
“年轻的时候很穷,努力了几年终于不年轻了。”
“钱虽然没赚到,但也没白干,起码是累着了。”
“我不再是当年的穷小子,我是今年的穷小子。”
“早出晚归,财神来敲门我都不在家,我不穷谁穷。”
你可能也听过这几句“奥德彪语录”,奥德彪这位用自行车拉香蕉的非洲小哥,在中国网络上意外爆红,随即出现了许多借用他名义的“语录”——当然,那几乎可以肯定不是他本人说的,倒不如说那更像一场降神仪式:太多无名的打工人需要这样一个神灵附体来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在这些自我揶揄的黑色幽默背后,首先值得注意的是对一种对传统工作伦理的反叛:“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激励在现实面前已经失效,努力的结果没有带来什么改善——吃苦就只是吃苦,毫无意义,人们也已不再期待“勤劳”能“致富”。
另几句“毒鸡汤”也隐含着对说教、鸡汤的调侃:年轻时的开拓眼界、努力不会带来什么正向的结果,就算有结果也不是你原先想象的那样,宏大的意义在此都被消解掉了。
“趁年轻要多出来走走,以后送外卖才认识路。”
“高中玩三年,那么将苦30年。高中苦三年,那么将苦33年。”
“世上本来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坐车的就少了。”
“努力不一定被看见,但休息一定会被看见。”
既然勤劳不能致富,那么上班的规训也就没什么说服力了,延迟满足更没有必要,至少当下这一刻你得到的是真实的:
“正义都可以迟到,为什么上班就不能。”
“先苦不一定后甜,但先甜是真的甜。”
这样的生活没什么乐趣可言,甚至也没有意义,因为人们明知不会带来什么回报,更谈不上乐在其中,却停不下来,只是在日复一日地机械重复这样的劳作:
“不是单车没有刹车片,而是生活没有暂停键。”
“我不能踩刹车,因为贫穷会追上我。”
“如果我不会被生活压弯,那生活就会把我压弯。”
“安慰别人一套一套,安慰自己总想绳子一套。”
“我并非无路可走,我还有死路一条。”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生存状态?那甚至谈不上是“生活”,也没有对未来的期许,而只有当下咬牙熬过每一天才是真实可感的。实际上,千百年来中国人的“活着”,正是如此:活着不为什么,活着只是活着。只不过传统社会还有血脉延续的永生渴望,而到现在,人们连这一点也都放下了。
不要以为这只是年轻人的几句自嘲和牢骚,在我看来,这正标示出社会心态的深刻变动。“勤劳致富”原本之所以有那么强大的魔力,是因为它虽然谈不上是契约,但至少是一份有说服力的承诺,然而现在,年轻一代发现,原有的伦理期待已经落空了。
在中国社会,一旦这种伦理期待(诸如“善有善报”)在现实中落空,都会引发严重的精神危机,因为当原有的信条失效之后,在新的信条确立之前,就会出现一个真空地带,很难有什么能说服人们照常行事了。这就是马克·吐温所说的,“让你陷入困境的,并不是这个世界;真正让你陷入困境的,是这个世界并非你所想象。”
如果你还以为这只是年轻人吃不起苦、只想躺平,那就错了,这之所以构成精神危机,恰恰是因为这是新一代从自身处境出发的冷静思考。当人们意识到吃苦除了让自己痛苦之外,并未带来什么真正回报时,就会质疑那种“吃苦”哲学。这是一种基于反思的哲学转向。
在现代化进程中,这当然不是第一回出现。19世纪初的法国,正如雨果在《悲惨世界》中所说的,人们也开始意识到仅仅劳作并无价值:“如今有什么东西便宜?什么都很贵。这世上只有辛苦便宜。世上的辛苦一钱不值!”
反思都是从这种痛苦的质疑开始的,毕竟当人们发现自己原先为之努力的事情并无意义时,是很难不痛苦的。安东尼·吉登斯在《现代性的后果》中指出,这或许是一种新的开端:
悲观主义不是一种行动方案,而且,以其极端的形式来说,它只会导向一种麻痹性的消沉。可是,如果它与犬儒主义相结合,它就提供了一种带有实践意义的观念。
确实如此,当下的“奥德彪语录”之所以流行,当然是因为它以戏谑的形式道出了打工人的感受,但其基调从根本上来说是犬儒的,乍看起来并未召唤什么抗争或行动,即便有也是消极意义上的,然而它仍然为深陷困境中的人们带来了一种实践可能:他们至少开始理解和反思自己的处境。
王朔在《我的千岁寒》中的一段话完全可以一字不差地用在这里:“我们每个人在生活里,无论过得好还是不好,但有一天,或高坐庙堂,或醉卧街头,忽然怀疑自己,怀疑这眼前的一片繁华,这怀疑就是觉悟的种子。”
觉悟当然因人而异,但有一点是明确无误的:新一代的打工人已经不那么容易受骗了,因为如果你不相信“勤劳致富”的承诺,那么就很难说服自己相信吃苦是必要的、合理的。既然忍受并不能带来预想中的成功,那么为什么要忍受?
更进一步说,“努力”常常意味着要在自我反省的基础上自我改善,不断进步,然而现在这一点也在迅速消逝,因为那个外部成功的功利目标并不取决于自我努力,有时运气甚至还更重要,那么只有能真正提供内在激励的动力才能让人心甘情愿去做。
这诚然是一场精神危机,但变化也都是由危机带来的。
相关阅读:
东哥保留对兄弟的最终解释权
成功是靠努力还是靠运气?
成功学的退潮
在上班和上学之间,年轻人为何选择了上香?
我们时代的精神危机
知乎用户 一直住顶楼 发表 外国年轻人的摆烂:零元购,领福利,想不劳而获。 中国年轻人的摆烂:想遵守劳动法。 知乎用户 摘月亮的二七 发表 那天在抖音上看到一个新媒体相关的创业富二代发自己招煮饭阿姨的故事,坐标杭州。 他说他想找个煮饭阿 …
知乎用户 晨星 发表 我怎么就丧了? 你要跟我聊买房买车,我是丧,但你要是跟我聊足球、聊三国、聊火影忍者,那我可一点儿都不丧。 阿森纳能不能进前四?杜兰特是不是抱大腿?吕布和张飞哪个更能打?歼 11 和 F16 哪个更牛逼?大蛇丸一个大招 …
这是半佛仙人的第241篇原创 1 今天51劳动节,我在床上躺了一天,觉得自己找回了青春叛逆的自己。 到了晚上,我就开始心虚了,所以我打算聊一个与劳动和努力有关的话题。 文章很短,不耽误大家的正常时间管理和夜里的多人运动。 最近我一直听到一个 …
原创 倪刃 黑噪音 黑噪音 微信号 heizaoyin21 功能介绍 抵抗洗脑,只谈常识 因为年轻网络暴民,他们不仅不相信民间的批评,也不相信权威——这恰好就是暴民的特质,他们只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说到底,他们只相信一种集体的狂热情绪。 最 …
刘强东 京东创始人刘强东再次定义了“兄弟”。他在5月24日的一次线上讲话中,说到一些员工选择“生活第一,工作第二”: 不想拼,我能理解,每个人选择都是不一样的,你没有错,但我只能说,你不是我们的兄弟,你是路人。什么叫路人?就你既不是我的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