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百姓为什么那么轻易就投降了?

by , at 12 August 2022, tags : 秦国 百姓 刘邦 秦人 秦朝 点击纠错 点击删除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宇文 发表

你想象的秦法:统一六国,大家都做人上人,让六国做社畜来伺候我们!

实际上的秦法:你们都是社畜,但通过努力(消灭六国),少部分人可以成为高级社畜

消灭六国以后: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六国和你们一样,都成为社畜了;而且,你们已经不能通过消灭别人来成为高级社畜啦

秦国子民:MMP!

知乎用户 上杉谦信 发表

秦国老百姓有云:周章来了我带路,项羽来了我跑路,刘邦来了我加入,章邯来了我投毒.

知乎用户 Mac Chen 发表

当一个政权,它的存在对所有人都是一种折磨的时候,它的垮台对所有人都是一种解脱

不必管它曾经多辉煌,多强大。在它倒的那一刻,没有人会为这个政权留下一滴眼泪。

知乎用户 闻柏 发表

统治者拿你当亲人了吗?

统治者拿你当自己人了吗?

统治者拿你当人了吗?

商君书》有曰:以善民治奸民,国削至乱;以奸民治善民,国治至强。商鞅的驭民五术中包括:壹民、弱民、疲民、辱民、贫民。

知乎用户 黄狗​ 发表

读过商君书,这个问题可能会变成 “秦国百姓居然还有不投降的,是不是贱啊?”

知乎用户 白啊兴 发表

大秦帝国系列与真实中的秦国有很大出入,过于贬低六国,洗白秦国,从长平之战前期的上党老百姓宁愿抛弃家园也不愿为秦民就看得出,当时的秦国肯定不是电视剧里那般美好。

外加秦朝时期,秦始皇大肆修建各种劳民工程且法律还是按照战时秦国实行,老百姓当然不堪重负,这才打响了历史上第一场农民起义第一枪。

知乎用户 超电磁炮​ 发表

每日在事无巨细且苛暴的秦法中挣扎,突然有一个人来推翻统治者告诉你就三条,其他所有法律没有了!

每日多到你记不清、记不齐、也搞不懂的各种规定,只能机械被动受各级裁决压榨,触犯每一种都很可怕,生活在无法预测的疑惧中。

突然,告诉你律法都没了,统统没了,只有杀人者死、伤人抵罪、盗窃抵罪,其他统统没了!

老秦人从最苛暴密集的律法中,蓦然进入最宽松律法的环境中!枷锁解除!肩头大山全部搬走!天空获得释放!那是怎样的一种解放感!

那是怎样的一种感恩和拥戴!

项羽到咸阳的作为是不智的。

而关中成为心向汉王刘邦的铁盘。

“十一月,召诸县豪桀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耦语者弃市。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吏民皆按堵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兄除害,非有所侵暴,毋恐!且吾所以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要束耳。” 乃使人与秦吏行至县、乡、邑告谕之。秦民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享军士。沛公让不受,曰:“仓粟多,不欲费民。” 民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汉书. 纪 · 高帝纪上》)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168LmO 发表

“天下苦秦久矣”

这个 “天下” 不但包含六国百姓,也包括秦国自己的百姓。

刘邦跑去咸阳 “约法三章”,秦国老百姓先起来放鞭炮。

所以秦制是真牛逼,狠起来自己都不放过

知乎用户 黄猫高 发表

微型话剧《皇帝和百姓》

皇帝:“朕的赤子们,放眼望望四周,看到了什么?”

百姓:“江山如画!”

皇帝:“错。是朕的江山如画!”

微型话剧《皇帝,奴才和百姓》

奴才:“百姓们,始皇帝是中国之父,将你们当作赤子一般爱护。他每天辛辛苦苦,批阅一百斤竹简,都是为了你们的江山如画啊!”

百姓:“太好了,皇帝原来是我们爸爸。不修长城了,走,去爸爸的宫殿喝酒吃肉。”

皇帝:“把这帮刁民都抓起来!”

百姓:“可是爸爸,你的东西不就是我们的吗?”

皇帝:“朕的一切当然都属于人民,但朕没给你们,你们不许抢!”

知乎用户 我竟无言以对 发表

秦朝早晚有一天得被大伙搞成屏蔽词

知乎用户 都督六合诸军事 发表

《君主论》里说的比较明白……

高度集权国家,统治者是君主及其奴仆(官员)。后者是由于前者恩宠获得的权力。

这种国家很难被征服(毕竟集权能调集的力量大,且不会出现诸侯引进外敌的情况)

但一旦其被征服了,且君主家系被人斩草除根了。奴仆(官员)就没了号召国民继续反抗的能力——甚至由于习惯做奴,他们还会主动向一位又一位新主子俯首,以求继续得到 “恩宠”。

反过来——

分权国家,统治者是君主和诸侯(贵族)。

这种国家容易被征服(无法全力以赴,诸侯中的野心家也有可能去当带路党)

但对这种国家的统治很难维持。

即便君主被杀绝,诸侯在民间(尤其是自己世代承袭、经营的地区)的号召力也不会受到什么影响(反倒可能加强)。

只要征服者自己出现问题(通常是皇位继承呐、压榨太过、文化冲突什么的),诸侯们就能以复国者姿态,裹挟怀念旧时代、相信自家贵族的民众发起声势浩大的叛乱。

…… 以上。

知乎用户 自由如疯 发表

在秦始皇的眼里,秦国的子民只是红利

知乎用户 郑天玑​ 发表

老秦的破天荒之处在于把军国主义推进到了极端化的地步,战争结束后都没有停止对民力持续性竭泽而渔,甚至更为变本加厉地压榨出了一滴血,但老秦的问题在于,极端化的军国主义,也就是所谓的霸道,会带来同样极端化的组织度,而随之会产生的后果是那个时代法家所预见不到的——基层对君权认同的虚无化。

法家驭民之术逻辑过于简单,认为用尽一切手段贱民之后,民无智无信无财无尊形如牲畜,官则是代天子牧,则民顺于官,官顺于王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事实上王的统治逻辑却只能依附于官僚系统,民不识具体的王,不惧具体的王,只识抽象的官,只惧抽象的官,这也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源头,王是到底谁反而无所谓了。

在普通秦人看来官是可怕,但官又不是像宗教上帝一样先验的,也不会永远绑在具体某个人身上,所以旧的官僚组织被摧毁后,秦民也只会服从新的官僚组织,至于它姓秦还是姓汉无所谓。

对于秦王想要万世一系,恰恰不应该被法家诓骗,想要不被官僚体系虚无化,要抓住机会让官民相互博弈,自己出面时而保民时而保官,让双方都意识到王是必须的☞我是王的民,王的官,王是护佑我们的,非此王不可。如此一来,老秦上下,从民到官只会尊秦王而不会尊汉王,至死不渝!

知乎用户 颵颻一醉 发表

修灵渠,郑国渠,灭六国,修六国宫,修咸阳宫殿群,修骊山陵,修长城,修驰道,北击匈奴,南平百越,六次东巡,出海寻仙,帅不?​就连震惊世界的兵马俑,都只是一个不值一提的配菜罢了。

可你想想秦朝一共多少百姓?多高的生产力?百姓包括老秦人苦不苦?

明君和暴君不冲突,汉武帝也是这样,另外千古一帝也是儒家最先说秦始皇的。

二世元年七月,这个时间点始皇帝没死也照样造反,区别就是秦始皇大概率能把陈胜吴广打死,但他一死秦朝还是得凉。

————————————————————

秦始皇这些工程,哪怕放现在,也就中美俄能修。

知乎用户 肥嘟嘟左卫门​​ 发表

别扯那么远。

苏联解体时 2000 万党员不也轻易就接受了。

知乎用户 金陵小老头​ 发表

每个公司都有奖惩制度

一旦出现惩天天有,奖看的见摸不到的时候

这个公司就完了

知乎用户 西西石头 发表

你不能只看到宏大叙事,忘记老百姓已经苟延残喘了。为秦皇汉武奠基的冤魂枯骨估计也是历史之最。

知乎用户 石泉浅珑 发表

因为秦国没电视,也没野生国师,整天在电视上赢赢赢。

知乎用户 林先生 发表

事实上,在秦始皇统治时期,统治就已经不稳了,

秦始皇经历过四次刺杀,每一次刺杀都对他影响巨大。

第一次,是荆轲刺秦王。秦始皇还能自己安慰自己,毕竟是敌国。

第二次,是高渐离刺杀

第三次,是张良雇佣大力士在博浪沙刺杀,秦始皇还能安慰自己,毕竟原来这不是秦国的地界。

第四次,是秦始皇在秦国境内被秦国人刺杀,这一次,秦始皇在咸阳城内,夜游咸阳,结果遭人刺杀。秦始皇大索十天,都没有抓住凶手。这一回,秦始皇再也不能自我安慰,在自己地界被自己人刺杀,可见统治多么不得人心了。

知乎用户 浮生追忆 发表

因为秦始皇体制下 秦人也没有得利。。

秦始皇政治圈子几乎都要依靠那几个关东客卿

不立皇后 没有外戚

反对宗室

反对勋贵。

秦始皇政权的政治基础是极其值得怀疑的

承认了土地私有制 军功的饼也画不下去了。

还要去大漠吃沙子。。

刘邦入关中后 宣布承认旧秦军官团的田宅后 就迅速倒戈了。

还有很多人有个错觉 秦人体制下是严密的体制。实际可不是吹嘘的那样

项梁这种政治犯在关中杀人被司马欣放走,回江东老家 成为郡守座上宾

张耳通缉一直抓不到

陨石刻字诅咒秦始皇 一直抓不到谁是主使者

张良可以在博浪沙清楚知道秦始皇车队出行时间,谁是报信者?

目前看来秦始皇末期不断东巡 实际是为了威压地方

知乎用户 木石子 发表

鲍鹏山教授曾经说过,每个王朝灭亡后总有一些忠臣遗民,只有秦朝是个例外,没有遗民。

秦朝被当时所有的人,不约而同地抛弃了。

但他后面又补充了一句,原来秦朝有遗民,他们生活在今天。

知乎用户 brambles​ 发表

大概秦国的百姓都是公知、精汉、恨国党和 50 万吧。

也可能是来电了,1450

知乎用户 万事如噫闻太师​ 发表

凡事凡事多讲正能量!

这正是秦国百姓的伟大之处啊!

《商君书》中说:民弱国强,国强民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

弱民无财无勇,只作为工具活着,工具为何要反抗,拿在谁手里还不是一样干活儿!

为了锻造强大的秦国,秦民让渡了自己的一切,只剩下一副专供趋势的行尸走肉,这种伟大的精神难道不应该歌颂吗?

那些希望秦民自发反抗的人太恶毒了,敢于反抗的秦民哪里配得上如此强大的秦国?

知乎用户 熊小心 发表

你以为的秦人:赳赳老秦,共赴国难,赳赳老秦,复我河山。血不流干,死不休战!

实际上的秦人:被老赵家残酷压迫,咒赵政死,喜迎灭秦的楚国王师,唯恐楚将刘邦不为秦王,唯恐诸侯联军不入关灭秦,秦人命贱、夷人命贵。

楚将刘邦入关灭秦,宣布 “约法三章”、“馀悉除去秦法”,然后就是 “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 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然后就是秦降兵唯恐诸侯联军不入关灭秦。

秦吏卒多窃言曰:“章将军等诈吾属降诸侯,今能入关破秦,大善;即不能,诸侯虏吾属而东,秦必尽诛吾父母妻子。”

秦人命贱、夷人命贵。

(秦昭襄王赵稷与夷人)盟曰:“秦犯夷,输黄龙一双;夷犯秦,输清酒一钟。” 夷人安之。

最后,就算是新安坑杀了二十万秦降兵,关中的秦人仍然对项籍率领的诸侯联军抱有期待。

项羽遂西,屠烧咸阳秦宫室,所过无不残破。秦人大失望,然恐,不敢不服耳。

有希望才会有失望,项籍在屠掠关中前,秦人都对此抱有期待,只有在屠掠之后,秦人才会 “大失望”。

秦人是多么的嫌弃老赵家,嫌弃秦国,嫌弃秦法。

知乎用户 奸奇大魔里德逊 发表

因为当时的秦国黔首没有下图的小可爱们的觉悟。如果秦国的百姓能有这个觉悟,大秦续到 2022 年问题不大。

知乎用户 温酒 发表

秦国百姓跪秦始皇跪得多干脆,他们跪项羽就会跪得多干脆,不会多一丁点拖泥带水的。

看到项羽冲过来会热血上头青筋爆起的,在老嬴家来的时候,已经被杀光了。

活下来的基因,全是 “看他城头变幻大王旗” 的……

世间万物就是这么辩证。

越好统治的顺民,剃头易发就越快。

随便怎么说,节操和顺民只能选一个。

为什么我们说神兔二相啊?因为他们都是同一种 “顺民”。

还搞笑什么刘邦约法三章,他要是多读点书,约法五章,我大秦就不会亡了吗?

知乎用户 胡怀昭 发表

题主怕是连史记都没怎么读过……

第一个攻进关中的军队不是六国贵族的军队,是刘邦的兵。

刘邦这个人非常知道收买人心的重要性,所以虽然攻进了一个繁华富庶的大国首都,却也能约束军纪,不纵兵劫掠,约法三章这个成语就是那个时候来的。不仅不动人家的财物,还废除了不少严苛的秦法。再加上,最后的秦王子婴是主动投降的,还被刘邦宽待。大王都带头降了,老百姓还抵抗什么?本来处在战争时代的人心惶惶,生怕被乱军劫掠,刘邦这几手措施一下把秦国旧民慌张的心给安抚了,上上下下的都主动来捐物资,恨不得马上拥戴刘邦称王。

(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 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召诸县父老豪桀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馀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 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史记 高祖本纪》)

可以说,当时的老秦人看刘邦军队的感觉就像是在白区待久了忽然看到红军打过来的感觉差不多,天下居然有一支不乱杀百姓,不随意抢掠的军队,这是王师阿。

后面的事情大家就熟悉了,鸿门宴。刘邦小细胳膊掰不过项羽粗大腿。带着军队去汉中巴蜀。项羽带着仇恨过来接手秦帝国的遗产了,纵兵大掠。这个时候咸阳早就没有军队设防了,再说,你秦国普通百姓,打得过力拔山兮气盖世,两万军队破五十六万军队的西楚霸王?

(项羽遂西,屠烧咸阳秦宫室,所过无不残破。秦人大失望,然恐,不敢不服耳。《史记 高祖本纪》)

你看,不敢不服。

然后嘛,秦国最后的一支精锐部队的余部,也就是中尉军,集体加入刘邦的军队了,死心塌地的帮刘老三打项羽,把我父老乡亲祸害成那样,我跟你玩命。

顺带说下,项羽自刎后,分尸项羽的五个人:

吕马童,关中乾县人,本为秦国郎中骑将;

王翳,关中渭南人,本为秦国郎中骑将;

杨喜,关中华阴人,本为秦国郎中骑将;

杨武,关中渭南人,本为秦国郎中骑将;

吕胜,关中人(地址不详),本为秦国骑兵。

全是老秦军旧部。

百姓从来不是 “轻易” 就投降的,心里都有一杆称。

谁对他们好,谁对他们坏,都记在心里呢。

知乎用户 再论秦​ 发表

欧洲人征服美洲过程中发现一个规律,原来阿兹特克帝国,印加帝国的子民特别容易接受外族统治,只需要几百个西班牙人就可以长期地,稳定地统治几十万,乃至上百万人。

往北方情况有所不同,美国境内的一些部落始终不屈服,顽强抵抗西方殖民者 300 年,比如,拉科塔人,夏延人,苏族人,阿拉帕霍人,科曼奇人,阿帕奇人,易洛魁人,他们的勇武善战精神让殖民者深感钦佩,现在美国军队还用他们的名字来命名一些武器系统。

要知道,北方印第安部落非常原始落后,组织涣散,有些还处在母系氏族阶段,为什么他们反而比阿兹特克帝国,印加帝国更难征服?

**凡事皆有代价,帝国子民经过很长时间中央集权统治,被驯服了。**他们变得只知道听从命令,没有了自我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不管上面是谁发号施令,他们想都不想,条件反射般遵照执行。

荀子曾经去过秦国, 他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秦人对官府敬服程度之高,“甚畏有司而顺”,每当见到官员,一副很害怕的样子,上面交代下来的事情,从来没人提出质疑,立刻就遵照执行,因而显得行政效率很高。

听话和忠诚是不同的,论听话,秦人可以打一百分,论忠诚,只能打零分,他们不忠诚于任何特定的社会团体。

他们真正服从的是权力,不管你是谁,只要你能掌握权力,成为他们的上级,他们就会如同机器人一板一眼,一点不打折扣地执行你的命令。

只要上级发出命令叫他们投降,他们就会全体投降,至于应不应该投降的问题没有人会去自己思考。

知乎用户 oldgame 发表

大秦帝国系列电视剧真的是宏大叙事草菅人命的集大成者。

知乎用户 LtHarrySmith 发表

看到有新答案又要发动岁月史书拉偏架来答一下,只能说互联网的记忆确实是金鱼……

有的营销号也不用急,气急败坏地开始 “这些答案都意识形态太重了!(翻译:跟我 2021 能躺着赚钱的鉴证方向不一样)”,这问题的提问时间和大多数回答时间都是 2021 末 2022 初,那会要说有啥 “太重”,我看主要是,

《大秦帝国》这系列电视剧和书的饭圈,无论是 Z 世代小朋友饭圈还是抖音杀伐果断饭圈对正常人的压迫 tm 太重了 (绝望脸)……

题主,你有没有领教过他乎所有,注意是所有正常泛历史话题爱好者答题,只要答了相关,评论区就极有可能开始血战的场面?最严重的大概是 2020 年中那会吧,至于问这问题的时候正在 “沧海横流” 大战中……(绝望脸 * 2)

你感受下:

为什么横扫六国装备精良的百战精锐无敌秦军会在巨鹿惨败给叫花子似的六国联军?

如果给秦始皇献上现在的世界地图和海图,这个世界会变成什么样?

秦始皇的黑料是否都是儒家编造的,其本人其实是一位仁慈爱民的君主?(这问题我黄豆流汗了)

老秦人为何在秦朝覆灭时失去了当年赳赳老秦的抗争?

选了那个时间段的一些我点赞的正常人答案。你知道那会一个路人每天刷到相关话题是啥表情么,实在很难蚌得住……(这些问题本身如今看来有的也很难蚌,这就是饭圈)

我说,这按照大秦帝国粉丝世界观算不算 “跟灭六国一样,这是受苦的人绝望的反抗!(大嘘)” 啊………


“意识形态” 一下的话,可能,大概,说不定就跟这答案差不多吧,

请先看这个答案:

历史上有哪些经典的复仇?

后来我又查了一下,这位野田光晴合作到了战后接受美军的采访,采访内容后来都结集出书了,还引进了

《日本人口述 “二战” 史:一部日本平民亲历者的战争反思录 (这本书,我们等了 70 年!数百位亲历者首度公开血腥残酷的战争经历,为真实的历史发声!畅销英语世界 25 年、再版 15 次,傅高义、曹景行、朱克奇鼎力推荐;《纽约时报》★值得关注的图书,每一页都是人间悲剧)》 田谷治子(Taya Haruko Cook), 西奥多 •F. 库克(Theodore F. Cook), 小小兵人, 潘丽君, 易伊 书评 简介 电子书下载 Kindle 电子书

野田光晴在开战 (珍珠港) 时是山本五十六的文书官,书中他回忆当时的想法

我是当代俊杰,能给山本长官当秘书,比一般小兵强,小兵还是不努力;
山本长官经常跟我多说几句话,这说明我有前途;
珍珠港不是山本长官犯的错,没有更好的办法;
珍珠港大家都很高兴,我们一定能胜利;
中国战场是一个泥潭,谁去谁倒霉,去的也都是不努力,我绝对不会去的;
我要去美国,去西海岸,胜利之后一定会在洛杉矶,或者旧金山给我发一套公寓 (原话,真的不是我阴阳怪气),我不要当大老粗军人,我要继续读书,当一个白领

我好像明白他最后为什么一定要对旧日军复仇了。可能这就叫大学毕业吧 (逃)。

另外美方其实对日方俘虏种种激烈的反应 (比如哭着喊着要自杀最后又不死了) 一直有见识,也有心理准备,野田君是我见过的唯一一例被形容 “这人配合得太夸张了,像个做作的歌剧演员,是不是演的啊”,我谨慎怀疑这位大哥整了 “斯大帅啊我给您磕头了!让我带路” 这级别的活……

知乎用户 从前有个土豆 发表

你以为的秦国是小说大秦帝国里的秦国

实际上的秦国是史记里面天下苦秦久矣的秦国

知乎用户 大雨没有伞 发表

入关前,大家努努力多吃点苦,面包会有的,牛排皮卡大 house 也会有的。

入关后,实际上跟入关前并没有什么区别,该吃苦的人照样还在吃苦耐劳,人上人在入关前就已经拥有牛排皮卡大 house 了。

入关前你™欺负我,入关后你™还欺负我,那™不是白入关了吗?

知乎用户 盛必击而破之 发表

大秦法治社会啊

弩射不中罚二甲

城旦损坏工具每值一钱抽 10 鞭

马不听指挥县司马罚二甲

城旦做工评为下等抽 100 鞭

母牛(羊)不生小牛羊蔷夫罚一盾

城旦逃亡官吏罚为城旦妻子卖为奴

出自《睡虎地秦简

千人以上军官战败投降临阵脱逃挖其祖坟—《尉缭子重刑令

偶语诗书者弃市—《史记秦始皇本纪

秦大饥,应侯请曰:“五苑之草著:蔬菜、、橡果、枣栗,足以活民,清发之。“昭襄王曰:“吾秦法,使民有功而受赏,有罪而受诛。今发五苑之蔬草者,使民有功与无功俱赏也。夫使民有功与无功俱赏者,此乱之道也。夫发五苑而乱,不如弃枣蔬而治。秦法不赈灾—《韩非子

一岁屯戍,一岁力役,三十倍于古;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重以贪暴之吏,刑戮妄加,民愁亡聊,亡逃山林,转为盗贼,赭衣半道,断狱岁以千万数。《汉书食货制》

奴隶尚且会破坏生产工具,这不造反等过年呢

知乎用户 文册​ 发表

孙悟空学艺归来之前,混世魔王是这一代的大王,不但占领了花果山,附近七十二洞也都是他的势力范围。

但这人有人臭毛病,特别喜欢立规矩,高兴的时候一天能立八条。

一开始附近的小妖们还挺高兴,觉得既然有规矩咱们小心遵守就行了,总比那天上一脚地上一脚的大王强。

可随着规矩越立越多越立越严,小妖们就开始知道厉害了。

规矩已经好几千条了,根本记不住。而且就是记住了也没用,里面有很多都是模模糊糊的,甚至互相矛盾的,一不小心就要犯忌。

解释权都是混世魔王手下的小妖嘴里,他们说什么就是什么,而且理直气壮!规矩都明明白白给你们立出来了,要打要杀绝不欺负人。

等到孙悟空干掉了混世魔王,他看到那些规矩就气不打一处来,一把火都烧了。

告诉附近的小妖,没事儿我也不找你们,有事儿帮我打架就行了。七十二洞妖魔倾心归顺。

知乎用户 伊利比亚步兵 发表

秦始皇等政府领导把秦国的信用败光了。

明明戍边一两年就能回家,明明迟到罚钱,因故迟到钱都不罚,秦朝百姓却觉得到长城就回不了家,迟到了就要死。

为什么?因为秦朝政府给百姓玩阴的。政府公信力已经成负的了。

秦始皇派大军南下伐越,士兵没有功劳也苦劳。始皇帝大笔一挥通通赐广东户口,不准回家。

知乎用户 清贫道德君子​ 发表

分几种人,第一是王室贵族,在秦始皇的制度下秦国宗室被打压成狗一样,没什么实际权力,也没封地,而且刘邦来之前已经被胡亥给杀光了。

第二是官吏,秦末历史上,秦国官吏表现特别突出,基本上没有效忠的观念,我们看省部级的,会稽郡郡守殷通同志,这哥们发现天下大乱,做出选择是和项羽家族合谋造反,结果自己被黑吃黑,郡里所有资源都归了项家。

在看地市级的县令,蒯通游说范阳令归顺,然后厚待他,结果 30 多个城池投降。刘邦顶头上司,也是想和刘邦一起造反被黑吃喝的。

最神奇的是武关的守军将领,是被财物贿赂收买故意放进来的,连高官厚禄都不用了,直接花钱买了。

有官如此,那百姓呢?第一,秦国从没给百姓多少好处,尤其统一之后没玩没了的徭役兵役,大家对秦国灭亡是无所谓的,唯一担心是诸侯会不会劫掠,所以刘邦进来就舔刘邦送补给,刘邦一个高姿态,就大悦了。

所以整体上秦国没有人愿意为他牺牲,核心问题在于没有思想作为基础。

知乎用户 Shusen Wang 发表

爹亲娘亲没有秦始皇亲?拜托,秦国百姓不是傻子。

要不你穿越回去教育秦国百姓要热爱秦王?

知乎用户 蒙古上单 发表

自古以来,统治者剥削越大,国家越容易被外敌灭国。

汉朝实行著名的 “十五税一” 和“三十税一”。虽然因为土地兼并和人头税的关系,民众有额外的税务压力,但实际税率一直到西汉亡国前才发展到 50% 的情况(王莽所说的 “豪民侵凌,实什税五也”)。因为汉朝民众生活相对轻松,他们对未知事物自然也更有探索欲望,人性的一面较好的发展起来。所以遇到异族入侵的时候,他们反手就打哭了匈奴。

曹魏立国后,曹操宣布他征服的土地为国有土地,并在此基础上展开全国性屯田,税率为 50—60%,汉朝亡国时期才达到的实际税率在魏国居然变成了台面上的起步价,而实际上税情况则无人知晓。随着门阀政治的发展,此税率很快就水涨船高,一路升成 80%,并沿用到五胡十六国。在这样的高强度剥削下,民众每天除了希望能多喝一口稀粥外不可能再有其他想法,整个中国自然是一片死气沉沉。于是在五胡乱华前后,百姓都没有什么反击的意识——谁剥皮不是剥呢。

唐朝建国时采用 “租庸调” 的税法,税率接近于汉代的 “三十税一”,国民的积极性成功复兴,并经常对外作战。之后的宋朝政府给外国的贡银极多,加上某些皇帝的爱好过于广泛,常有经费缺乏的时刻。为了解决财政危机,宋朝政府肆意编织税目,对百姓吸血敲髓。到南宋时期,实际税率和曹魏接近,于是民众的精气神再次消失不见,再次被外敌灭亡。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看看史料相对较多的明朝。明朝晚期税率暴涨,结果很多边地百姓觉得被外族掳走打工更加开心。

“迩岁以来,虏岁掠我人以万计,辄散处于板城而恩养之。给之妇,使生子女,给之牛马田土,使孳息耕种。待其心志无变易,而后用为奸细,用为响导。…… 有挖人地窖者,有指人粟谷之数而逼索之者,有呼仇人之名而焚其庐,掘其墓者,皆汉人也。”
建州夷地有千家庄者,东西南北周回千余里,其地宽且肥。辽沈以东,清河、宽奠等处与夷壤相接,其间苦为徭役所逼者,往往窜入其中,任力开垦,不差不役,视为乐业。夷人利其薄获,阳谓天朝之民也,相与安之,而阴实有招徕之意…… 乃今公私之差日增月益,已自不支,而矿税之征朝加夕添,其何能任。况在此为苦海,在彼为乐地,彼方为渊为丛,民方为鱼为雀,而我方为獭为鹯,以故年来相率逃趋者,无虑十万有余。”
“辽军自东征骚扰以来,复遭高淮毒虐,离心离德,为日已久。今又驱饥寒之众,置之锋镝之下,愤怨之极,势且离叛。尝秘闻外间人言:‘向特怕虏杀我耳。今闻虏筑板升以居我,推衣食以养我,岁种地不过粟一囊,草数束,别无差役以扰我。又旧日掳去人口,有亲戚朋友以看顾我。我与其死于饥饿,作枵腹鬼,死于兵刃,而作断头鬼,毋宁随虏去,犹可得一活命也。’不祥之语,以为常谈,而近益甚。汹汹惶惶,莫保旦夕。”
“昔日李成梁镇辽,每丁军所至,城堡骚然,酒食尽出于民家,妇女多遭其辱。马蹄经过,鸡犬一空。民谣有云:‘若遭建虏还有命,若遭家丁没得剩。’”
“淮自是益募死士,时时出塞射猎,发黄票龙旗,走朝鲜索冠珠、貂马,数与边将争功,山海关内外咸被其毒。又扣除军士月粮。三十六年四月,前屯卫军甲而噪,誓食淮肉。六月,锦州、松山军复变。淮惧内奔,诬同知王邦才、参将李获阳逐杀钦使,劫夺御用钱粮。二人皆逮问,边民益哗。”

没错,百姓抗击外敌的积极性和他们生活的幸福程度是直接挂钩的,历史有时就是这么简单。

现在转过头再看看秦朝,秦朝剥削有多残酷呢?税率方面和西汉末期差不多,名义上是十税一,实际上是十税五。而更惨的是,秦民还有数不尽的徭役要去干。

《汉书食货志》: 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又颛川泽之利,管山林之饶,荒淫越制,逾侈以相高;邑有人君之尊,里有公侯之富,小民安得不困?又加月为更卒,已,复为正,一岁屯戍,一岁力役,三十倍于古;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这种惨状,大概只有打了错役补丁的曹魏能胜过他们了。

知乎用户 考古专家孙殿英 发表

暴秦这种超级监狱也配叫民族国家啊?

你看暴秦灭亡以后秦地有百姓说要复国的吗?

知乎用户 默苍离​ 发表

1,秦国投降的是刘邦,而不是题主所说的项羽,正是因为项羽坑杀秦军,因而促成了秦国人急于投降名声更好的刘邦。

2,秦国的体制是古典军国主义的一个加强版本,来源于模仿春秋时晋国的体制,并经过商鞅进行了升级,这种机制其实是一种掠夺后全民分赃模式,但是,当所有诸夏的对手都被消灭后(也可以认为都变成了分赃的一员),没有外部的掠夺收益可以分配了(诸夏以外的蛮夷之地非常贫困,没有太大掠夺价值),这个可运行体制就变成了庞氏骗局。

3,秦国的动员机制,在刘邦入关中之前,已经失效了,其原因是灭六国过程中,官员迅速的被六国残余的地方土豪腐化,秦律的执行性在横扫六合之后,随着官员的膨胀,反而丧失了,整个秦国的官僚体制在始皇帝的压制下,仍然可以假装前进的运行,但始皇帝驾崩后,就立刻走向崩溃。

4,由于在变法中,秦国对于贵族和公室的清算非常到位,秦的统治支点其实是军功集团、王室和秦吏(公务员),所以在军功集团和公务员系统腐化过程中,贵族体系无力进行调整和对冲。

5,秦国的战斗力没有消失,后来的刘邦与项羽的楚汉之战,其实是秦国与六国统一战争的第二个阶段,刘邦屡败屡战,靠的完全是原秦地的组织动员能力,毁灭项羽的,甚至在乌江之畔与之最后搏杀的,正是他曾经企图毁灭过的老秦军。

但是这一次,老秦军跟随的领袖更加逆天。

知乎用户 武大郎的药 发表

秦朝举国体制意味着,他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可以在制度上保证国家在搞事的时候将代价分担给所有人。

也就是说,秦国可以轻而易举的把国家损失权贵代价嫁接到黔首身上,而黔首在国家即使是衰退的时候也无可奈何。这个时候,秦国即使是要他们的性命,黔首也只能服从。

这种制度,在底层还能跟着喝点稀饭的时候自然没什么问题,刚开始大家也会以自己是秦国人为荣。然而,举国体制会让上层白嫖的很爽,上层再有点骚点子时,自然还是想要举国体制来白嫖。因为举国体制可以灭六国修长城,也可以修阿房宫,本身是没有什么属性的,秦王想干什么,黔首是无可奈何的。

几百年的军国主义,秦国上下除了少数人,几乎都摆脱不了被白嫖的命运,所有人几乎都是商鞅阁下白嫖的对象,而且在制度上,以及物质交换上,大家确实又无可奈何,既然被那啥了,不如就躺着享受吧。这种情况大概在秦国急匆匆的灭亡了六国开始,准备白嫖其他六国人时就出大问题了。

六国虽然在抵抗秦国时无能为力,但是成了自己人后,你还能用对待六国的手段对待成为秦国人的六国人么?太君来之前我被欺负,太君来了后我还被欺负,那太君不是白来了?六国人哪里见过秦国这种白嫖手段,自然秦国的统治基础是不稳定的,所以嬴政必须到处旅游镇压不服,所以嬴政必须勤政处理种种事务。

(ps:这里说一下,六国百姓为什么怀念六国,战国七雄都不是好东西,有什么怀念的?我认为就是因为六国百姓在六国时还能活着,但到了秦国就可能死了,跟我们一样为什么很多人怀念之前而对现在不满,过去种种未能让我死,现在种种个个要我命,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所以六国先乱,六国最乱的,必然是传统与习俗与秦法离得最远的,军队镇压最为不易的地方。虽然秦国与六国都有各种方式的白嫖,但是,现世的白嫖带来的危害永远大于之前不在的白嫖。

(为什么直到现在,全球都存在各种自治制度,就是因为强加在别人身上的白嫖不如传统的约定俗成的白嫖,约定俗成的白嫖有着跟他一块长大的传统与文化可以维护其白嫖地位。不过有人出来解决这个白嫖的时候,大家还是会很开心的,如果后来新加的白嫖可以温柔一点的话,大家就会觉得更好了。)

乱从六国起,直到燃烧到秦国。秦国人也不喜欢被白嫖,但是他们拥有长久和完善的白嫖制度,因此刚开始还是有战斗力的,但是等到了山阳公戈尔巴乔夫执政期间也就是秦二世时期,维护白嫖的军队也那啥了,就在也没有人来维护秦国残暴的白嫖制度了。

其实秦国人老早就想投了,只不过大家都不敢说出来。他们中的某些人或许还怀念三代之治,念着周礼,他们也知道,秦国权贵和六国权贵都擅长白嫖,只不过顾不得了,先投了再说,明天或许可能会更好吧。

真的会更好,刘邦约法三章,秦人大喜,不,汉人大喜,喜滋滋的迎来了汉武帝的到来。

================================

悠着点,前朝旧事而已,和现在完全不是一个概念的事情。一个拥有几千万人口和拥有几亿人口的国家行为做事都不是可以做简单对比的。

知乎用户 gentiana 发表

虽然我是陕西人,但我看到 “秦” 这个字,我想的就是伐无道诛暴秦。

我要生活在战国和秦朝,我巴不得赶紧来个国家弄死这个邪恶的帝国

—————————

更正,秦王的话,我还是能想到一个喜欢的秦王的,他不姓赢,他姓李。

知乎用户 犀首 发表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秦征伐六国,兵员来自秦人的父兄子侄;

秦筑长城、修骊山陵墓、建阿房宫、通驰道,天下百姓苦秦久亦,秦人又何尝不是这样;

山东各国百姓面对严苛的刑法、繁重的徭苦不堪言役,秦人百姓同样如此;

子婴已降,秦王室已灭;

楚人手上沾满了二十万秦人的血;

刘邦约法三章进入关中的时候,便深得秦人民心。

知乎用户 jymao 发表

养猪场换老板了,猪一定会反抗吗?

秦国是一个法治国家,但是,老百姓不能参与 法的制定,法完全成为了皇权的统治工具,事实上,老百姓和养猪场的猪地位类似。

陈胜吴广为什么会起义?

他们带队去外地服役,法律规定,必须在指定时间到达指定地点,没有按时到达的,不论什么理由,一律死刑。

这条法规没有考虑任何意外情况,没有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完全是从统治者立场,一言而决,有权任性的产物。统治者舒服了,管理方便省事了,但是,对那些服役的人来说,这就是一条恶法。

陈胜吴广路上遇到连日的大雨,肯定赶不上截止日期,无奈之下,造反成为了唯一出路。

这是阶层地位失去平衡,代表皇权的官僚阶层独大,其他阶层被残酷压迫之后,必然的结果。

这种社会现状下,老百姓不会为了独大的皇权而反抗的,反而会为皇权的滑落拍手称快。

——

秦朝开启了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治乱循环。陈胜吴广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

封建制度的内生缺陷延续了两千多年。无数次阶层平衡,失衡,到再平衡。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

熟悉中国历史的人,可能会看到问题,但是开错药方,从一个极端滑到另一个极端。

封建时代,是官僚阶层独大,因此,有些人认为,应该让普通老百姓阶层独大。这实际上也让阶层失衡,实践的结果不如人意。

任何阶层都不能独大,地位必须平等,互相制约监督。

知乎用户 用户名 发表

百姓只不过是因为被秦王朝统治,所以才被称为秦国百姓,又不是说他们脑袋上天生就刻着秦这个字。

知乎用户 杨泽人 发表

商鞅的体制核心在于把老百姓卷入耕战,罚一定执行,赏一定给。但是一个政权能做到这两点的时间很短暂。实际上昭襄王时代,赏的问题已经非常乱套了。

商鞅的理论中有一点很重要,要搞商鞅五术。但是要算计自己的本钱。做什么目的很明确,而不是乱来

秦始皇显然一直在乱折腾,罚更重,但是赏给不出。最后的结果就是,办公室附近都有盗匪的存在。

老赢家的秦王不厚道,秦国百姓不想出力。但是老刘家的秦王厚道,汉爵比秦爵泛滥的多。军功容易得。最后老秦人在价码合适的情况下,操着家伙又灭了一次六国。而汉初和秦的变化实际上很有限。文景之治什么样,看看阳陵的万人坑就知道了。武帝时代之前的大汉朝,整体是一个不乱折腾的秦。

知乎用户 教子有方张献忠 发表

???????

秦灭韩的时候,韩国百姓为什么那么轻易就投降了?

秦灭燕的时候,燕国百姓为什么那么轻易就投降了?

秦灭齐的时候,齐国百姓为什么那么轻易就投降了?

秦灭六国的时候,上述三国都是轻易灭国的。顽强抵抗的是赵、魏、楚三国。其中赵国也只是在首都以外的战区顽强抵抗,真等到秦军打到邯郸和代,还是一刀秒了。魏国和楚国之所以被打到首都还在顽强抵抗,也是因为当时国君(魏王假和昌平君)还在继续抵抗的原因。

想搞影射史学的还是首先要注意一件事,古代的国家和现在根本不是一回事。古代的国家等同于 “宗庙”“宗社”,是国君和卿相的私产(丘也闻有国有家者)。所以如果君主自己都放弃抵抗了,百姓有必要代替君主抵抗?秦国是这样,六国也是这样。所以最正确的答案就是子婴自己投降了。

日本侵略东北的时候,有部分军头当时就持观望态度,看到少帅不会反攻了,他们也就当汉奸了。这些人的想法是东北是你张家的,你张家自己都不要东北了,我们忙活什么?(见张正隆《雪冷血热》)当然到了当代,这种想法肯定是极端错误的。但两千年以前的秦国百姓那也就是一样的想法:关内是你嬴家的,你嬴家当家的自己都不想打了,我们凑什么热闹?

古代的战争也可以分两种,一是农民反抗压迫的战争,二是君主之间的兼并战争。民众在反抗压迫时,主动性和战斗意志都非常坚决。但君主之间互相打仗,民众的兴趣就没那么大了,即便换了个君主,只要他看起来还过得去,民众也不会坚决反对。刘邦打到关中就是第二种情况。

所以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很简单,不用人为地搞复杂了。要论得人心,古代有人比得过刘备?刘备集团在荆州经营了很长时间,基础不可谓不深厚。关羽失败后,刘备想夺回荆州,结果他在夷陵和吴军对峙了几个月,荆州百姓愣是没有起来在吴军后方响应刘皇叔的。

知乎用户 大蒙古上单 发表

我发现这个秦真的在很多中国人的潜意识里就很中国。

以前夸赞秦,好像也不是在夸秦。现在在贬秦,下面好多人也不觉得在贬秦。

不管怎么说,至少一点可以看到的。经过几十年的思想输入,秦已经成为了现代中国民族主义的一个象征了。

现在的秦,在网络上,在大众的认识上,好像不仅只代表了历史上的那个秦

他的延伸意义很不小啊。

至于你说历史上那个秦,从客观角度上来说,其体系是完全劣质的。秦国百姓苦秦久矣

知乎用户 胡晓 发表

秦国在统一六国前将阶级矛盾转化为民族矛盾,对内宣传说你们之所以过得不好是因为魏人在欺负你们,是义渠人在欺负你们,是齐楚燕韩赵魏联合起来欺负我们老秦人才让大家的日子越过越糟,山东六国总是在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后来秦始皇统一了六国,老秦人发现日子并没有更好,反而更加糟糕了,没有了战功来抵那些层出不穷的罪名,日子越过越难过,原来一直压在自己头顶上的不是山东六国,而是自己侍奉了几百年的嬴氏宗族,这秦国并不是自己的秦国,是他嬴家的秦国,当秦国内战大乱时,将军章邯只能以战功减刑的口号动员一些劳改犯去保卫秦国,那些老秦人理都不理他们。

秦国的长城军听到消息说太远了,我们要防范匈奴来不了,而南越的几十万军队则是消息已读不回,别问,问就是没看到消息,看到了也是山路难走来不了。

当刘邦站在咸阳城下约法三章,那些剥削人的法律统统作废,老秦人连忙打开城门喜迎王师,山东六国几十万军队联合起来都攻不下的咸阳城最后被刘邦不费一兵一卒占据了。

知乎用户 卫凌贞 发表

如果我们读过《史记》当中的《高祖本纪》、《项羽本纪》和《淮阴侯列传》的话,这个问题就很好解释了。

关中百姓归顺的是与他们约法三章的刘邦,是一个想要做秦王、对民间秋毫无犯、连旧皇子婴都没有杀掉的正常人。

汉元年十月, 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 系颈以组, 封皇帝玺符节, 降轵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 固以能宽容; 且人已服降, 又杀之, 不祥。” 乃以秦王属吏, 遂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 樊哙、张良谏, 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 还军霸上。召诸县父老豪桀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 诽谤者族, 偶语者弃巿。吾与诸侯约, 先入关者王之, 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 法三章耳: 杀人者死, 伤人及盗抵罪。馀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来, 为父老除害, 非有所侵暴, 无恐! 且吾所以还军霸上, 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 告谕之。秦人大喜, 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又让不受, 曰:“仓粟多, 非乏, 不欲费人。” 人又益喜, 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这和坑杀他们亲人、毁灭他们家园的战争犯项羽有什么关系呢?

居数日, 项羽引兵西屠咸阳, 杀秦降王子婴, 烧秦宫室, 火三月不灭; 收其货宝妇女而东。

而对于葬送他们的亲人、还有脸回来做伪王的三秦王,关中人民也是反对的:

项王所过无不残灭者, 天下多怨, 百姓不亲附, 特劫於威彊耳。名虽为霸, 实失天下心。故曰其彊易弱。今大王诚能反其道: 任天下武勇, 何所不诛! 以天下城邑封功臣, 何所不服! 以义兵从思东归之士, 何所不散! **且三秦王为秦将, 将秦子弟数岁矣, 所杀亡不可胜计, 又欺其众降诸侯, 至新安, 项王诈阬秦降卒二十馀万, 唯独邯、欣、翳得脱, 秦父兄怨此三人, 痛入骨髓。今楚彊以威王此三人, 秦民莫爱也。**大王之入武关, 秋豪无所害, 除秦苛法, 与秦民约, 法三章耳, 秦民无不欲得大王王秦者。於诸侯之约, 大王当王关中, 关中民咸知之。大王失职入汉中, 秦民无不恨者。今大王举而东, 三秦可传檄而定也。

知乎用户 吉翁兵 002B​ 发表

讲句 “大逆不道” 的话,不管是秦国还是楚国还是民国,不管你是哪朝人,只要你附近被敌国占领了,你就应该能跑则跑,跑不掉便就地投降或以其他方式委曲求生。最不该干的就是拿起统治者发的武器跟敌国军队硬钢。

道理很简单,一句话就说得明白——当初分工的时候就已经定好了,你就是把我当个养料,我啥都不配拥有,也就不需要背负别的义务,不能到了该兑现的时候你又反悔。

当然,新来的统治者可能比原来的统治者干得更过分,可能搞得你连委曲求生都没办法了,不得不抄家伙干他丫的,可能还用得上原统治者发的武器,甚至可能还得上山打游击,忍冻挨饿,这都是完全可以的。但你得清醒地认识到——这已经是另一个故事了。

——————

鉴于评论区有个大聪明

@算不上君子

和我讲 “精神祖国” 话题,那我就稍微聊一聊我的理想。让你等弱鸡见识一下我的心胸和格局。

我就开门见山地说了吧,我的确是有精神祖国的,但这个 “国家”,或者说是 “政治联合体”,还未在我们这条世界线出现过。

它是这个样子的:

这个 “国家” 横跨亚欧大陆,北到北极圈以北,南到大堡礁,东到夏威夷群岛,西到亚速尔群岛。包含中国、俄罗斯及原苏联各加盟国、印度、日本、两伊、叙利亚、阿富汗、罗马(棒读)、欧盟诸国、东盟诸国等。

国名叫 “欧亚民族及人民代表大会”,国旗底色调为红色。国体为人民民主专政,政体为公民(人民)代表大会。这个国家在境内普遍实现了实质意义上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消灭了阶级压迫,生产力高度发达,所有成员的生活水平极大富足。

这个才是我的精神祖国。

好了,我把我的精神祖国介绍完了,不服以及觉得和我道不同不相为谋的,可以开骂了 / 手动微笑。

知乎用户 掉落兔子洞 发表

大体上有以下几个原因:

1. 秦始皇听从李斯的建议,施行郡县制,在当时的交通和通讯条件下,以高度中央集权的体制直接统治一个如此幅员辽阔的国家是极其困难的,要求地方官员有高度的忠诚感、认同感、责任感,才能有效统治新征服的国土与民众。

各个地方官员仅是职业经理人,与皇帝没有休戚与共的血缘亲情。最典型的就是守卫岭南的秦军主力不仅没有北上勤王,反而阻塞北上的道路,甚至独立建国。

2. 战国时期的秦国强大,在于建立了一套以首功制为核心的军国主义体制,所有男子平时耕种,战时出征,以获取敌人的首级数计功封赏;为了维系这个体制,实行严刑峻法,户籍管理极为严密,保甲连坐,严禁人口流动,政府横征暴敛,整个国家变成了一架精密运转的耕战机器,所有人都是这台机器的零件、齿轮。

但这一套耕战军国主义体制只适用于扩张时期,因为可以掠夺关东诸国的土地、财物、封赏立功的将士,一旦扩张停止,这一套体制就无法继续运转,秦军也就失去了战斗目标,这也是秦始皇帝在统一六国后仍然北征匈奴、南伐百越的原因之一。

3.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在北击匈奴、南征百越的同时,又大兴土木,将灭亡的六国宫殿复建于咸阳,又征发关东六国多达 70 万的刑徒大建阿房宫与自己的骊山陵

这些刑徒、戍卒从遥远的关东六国步行前往远在西北的咸阳以及长城一线戍守,很多人死在路途,不由令人怀疑秦始皇帝是在有意消耗这些六国青壮年男子,以消除对政权的隐患。

秦始皇听从了李斯的建议,将非秦国的历史书籍全部烧毁,除了博士收藏的图书外,天下收藏的诗、书、百家论著全部烧毁,但医药、卜筮、种树一类的实用书籍可以保留。有敢偶语诗、书者 “弃市”(公开处死),以古非今者灭族。私学废止后,天下人要学习法令,以吏为师。

4. 六国的王族、贵族当然极为痛恨灭亡其国的秦国,韩国贵族、世代为相的张良就曾雇用大力士在博浪沙刺杀秦始皇帝未遂;大规模的战争与劳役也让天下人,特别是六国的百姓深感压迫与死亡的威胁,极为痛恨秦的暴政,甚至包括秦始皇帝一度信任的儒生、方士也对他的统治不满。

韩国的侯生与燕国的方士卢生私下议论,他们认为:秦始皇帝天性刚戾,灭亡六国、兼并天下后,为所欲为,认为自己是有史以来第一伟人,专门亲幸狱吏,严刑峻法以治天下。虽然有 70 位博士,但只是备位,并不听取他们的意见。丞相以及诸大臣都听命于他,没有主见。秦始皇帝喜欢以刑杀来显示威风,天下官员拿着俸禄害怕被治罪,没人敢尽忠。他听不得任何不同的意见而日益骄横,官员只好说假话来取悦他。

30 年为一世,一个政权的前 30 年最危险,因为被统治的民众绝大多数都是前一政权或故国的臣民,不仅对新政权没有认同感,甚至怀有仇恨。因此秦在统一后应该采取怀柔政策,以仁政化解敌意,让时间消除仇恨,这样过了一代人(30 年)、两代人(60 年)后,旧时代的人逐渐老去、死去,治下都是出生在新政权的人,他们自然会形成对新政权的认同。

但秦统一后,不仅没有采取怀柔政策,反而实行苛政,变本加厉。耕战军国主义体制并没有改变,而且推广到了关东诸国,以严刑峻法维持横征暴敛以及高强度的劳役兵役。大量关东诸国的青壮年男性死于服役的工地和路上,这种人口灭绝式的政策不可能不激起反抗。

底层民众和被 “焚书坑儒”、“偶语诗、书者弃市” 政策迫害的社会中上层,以及对秦怀有血海深仇的六国旧王族、贵族相结合,整个关东诸国各阶层的民众都是秦的死敌。因此即使没有沙丘之变,扶苏继位,甚至即使秦始皇帝长寿,也很难避免秦的迅速灭亡。

5. 赵高与李斯合谋篡改遗诏,改立胡亥为太子,扶苏被赐死,蒙恬失去了起兵的合法性,蒙毅也被杀。

二世皇帝登基后,由于担心兄弟姐妹怀疑沙丘之谋,便与老师赵高变本加厉,将秦始皇帝的其他所有儿子、女儿全部诛杀。2 000 多年后,他们高等级的墓葬经由考古被发现,尸骨或身首异处,或更残酷,被腰斩两段。胡亥与赵高承袭了秦始皇帝的严酷刑法,连皇子、皇女都可以被全部诛杀,大臣、百姓更是个个惶惶不可终日。二世皇帝年幼昏庸,居于深宫不见大臣,甚至丞相李斯都很难见到他,政权逐渐被赵高掌握。

秦始皇帝的诸位皇子、皇女被杀光,最信任的蒙家兄弟、丞相李斯被杀,这些举动让秦的核心高层基本盘彻底瓦解,人人自危,对政权的信心、忠诚荡然无存。继秦始皇帝得罪遍了关东六国的上、中、下所有阶层后,二世皇帝又得罪遍了秦的核心基本盘。

就像贾谊说的那样:“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肴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知乎用户 浩然文史​​ 发表

道理很简单。秦国百姓在统治者眼里就是 “工具人”,一点不受重视。这就不得不提到以商鞅、韩非为代表的法家思想。
一、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商鞅原来是卫国人,本名叫公孙鞅,后来因在秦国变法有功,被秦孝公封于商地,故被后人称为商鞅。商鞅成年后并没有在母国卫国寻求发展,而是来到了当时的强国——魏国,希望在这里一展宏图。但可惜的是,他在魏国辗转数年,一直未受到重用,于是他便又去了秦国。正是在秦国,商鞅才真正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舞台,在历史的长河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当商鞅来到秦国时,秦孝公正因国力贫弱而忧心忡忡,他急需一场变革来改变国家力量、提升国家地位。而商鞅的到来正满足了他的需求,双方一拍即合。在听完商鞅关于法家治国思想的论述后,公元前 356 年,秦孝公正式任用商鞅变法。

第一,实行连坐法。也就是邻里之间如果有人犯罪,但却不互相告发的,所有人无论是否参与犯罪一律都受罚。与此同时,如果有人告发犯罪,则会受到奖赏。
第二,强迫民众分家。如果一个家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成年男性却不分家,政府会向这个家庭收取双倍赋税。
第三,无论普通民众还是贵族,如果想要获取爵位都必须立有战功。
从上文可以看出,商鞅变法的目的有两个:第一是削弱基层民众的凝聚力,比如连坐法削弱了邻里间的互相信任度,而分异令则削弱了亲族之间的紧密关系。第二是削弱封建贵族的势力,要求贵族无战功不得封爵。而平民立战功可以封爵,又能对旧贵族的势力形成制约。既然平民凝聚力被削弱了,贵族势力也受到打击,那对谁最有利呢?当然是秦国国君。经过削弱和打击的贵族与平民,在秦国国君面前变成了绝对的弱势,从此只能任由君主驱使而无力反抗。

如果只是从变法的制度角度去考量,商鞅变法并没有后世史学家说的那般残酷。但是如果继续深究商鞅变法的精神内核,那么它对人民的残酷性将暴露无遗。
商鞅指出,对于人民而言,在精神上有六种东西是非常有害的。这六种东西具体指的是,诗书、礼乐、修善孝悌、诚信贞廉、仁义、非兵羞战。为什么在正常人看来属于人类文明之光的东西,在商鞅看来却是有害的呢?原因可能是这六样东西是人类在思考过后制定出的原则和操守,而有了这些原则和操守之后,国民就不容易被随意操控,国家也就不能够将君王的意志随意强加在人民的身上。这些理念与法家思想正好相对,不利于君主集权,对国家也就是有害的。
那么问题来了,一个国家如何才能够不使人民生出 “诗书礼乐” 这些道德原则和操守呢?商鞅给出的回答是,无论国家贫穷还是富有,都要进行对外扩张。因为贫穷时对外扩张,可以增强国家的实力,也可以使民众不那么安定。而富有时对外扩张,则可以不让国民过得那么安逸。总之一句话,不让民众过得安逸和安定,他们就不会在精神世界上追求诗书礼乐这些东西,这样国家就能够随意操控和驱使人民。

估计有人会说,国家如此奴役人民,如果人民反抗怎么办?方法前文中已经提到过了,通过制度上的连坐法、告秘法和分家法,普通民众根本无力反抗政府,而贵族的实力也被无军功不得授爵的制度削弱,因此也无力反抗。可以说,商鞅变法的核心归结起来就是一句话,先削弱人民的力量,再控制人民的精神,最后君主的意志就可以随意的操控整个国家。
二、韩非子的主张
韩非子出生显赫,是韩国宗室公子。韩非子早年和后来成为秦国宰相的李斯师出同门,二人都拜大学者荀子为师。学成之后的韩非子回到韩国后,不得重用。韩非子有口吃,不善言辞,但他的《韩非子》一书却文笔流畅,思想深刻,读之令人拍案叫绝,传到秦国后,深受秦王嬴政喜爱。为了让韩非来到秦国,嬴政不惜以武力逼迫韩国。来到秦国后的韩非,因为李斯等人的陷害,最后冤死狱中。

韩非子本人也相信法家思想,甚至可以说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认为有五种人对国家有害,分别是学者、游侠、纵横家、工商业者以及贵族的各种门客。为什么说这些人有害呢?因为这些人要么有学识,要么有武力,要么非常的接近权力和财富。当然更重要的是,这些人居无定所,不安分,国家难以控制他们。
韩非子还认为,国家需要改造那些喜欢独立思考,有自己的理想追求和主张,并且还喜欢违背国家意志的人。因为他们在人格上保持自我独立,国家不能随意将他们当成操作工具。那些不喜欢独立思考,容易被国家所操控的人才应该是国家的主流人群。

可以这样认为,在韩非子的治国理念中,像牛马一样的工具人才是合格的国民。普通的国民不需要思考,又或者说思考是一种罪过,人民对于国家而言只是会说话的工具而已。但问题又来了,但凡智力正常的人,都不可能也不愿意甘心被当成牛马一样随意驱使。针对这种情况,国家应该如何做呢?
答案很简单:

第一,国家可以通过强制性的暴力手段,将所有不顺从国家意志的游侠、学者等人一网打尽。

第二,要控制社会舆论,不让人民接收到独立思考以及人格独立等方面的信息。同时还要利用官方的宣传机构,向人民灌输如何做好一个工具人的思想。

文史君说:
秦国运用法家思想治国,最后凭借着强大的国力成功统一华夏,建立了大一统国家,功劳不可谓不大。但法家思想给秦朝带来的后遗症也很大。秦始皇死后,人们无法继续忍受秦朝的暴政,纷纷揭竿而起,推翻了秦朝的统治。但即便如此,法家思想并没有在中国历史上销声匿迹。秦朝之后的历代帝王,都在不同程度上表现出对法家思想的迷恋。愚民、弱民以及将君主的意志强加在整个国家的民众之上,这似乎就是大多数封建帝王的人生追求。

在一些影视剧的渲染和影响下,战国时的法家思想似乎已经有所洗白,甚至有些人将其拔高成现代法治思想的渊源。但文史君想说的是,中国古代的法家思想和今天的法治思想完全是两个概念。法家思想强调的是通过严刑酷法来巩固君王统治,法律不是为人民制定的,而是为君王制定的。而现代的法治思想,为的是保障和维护人民的利益,两者绝不可同日而语。法家思想最终追求的是使人民丧失思想独立和人格独立,从而成为君王的工具。而法治思想是为了保护人民的思想独立和人格独立,从而提高人民的幸福感。
参考文献:
1、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2010 年。
2、谌旭彬:《秦制两千年:封建帝王的权力规则》,浙江人民出版社,2021 年。
(作者:浩然文史 · 阚翔)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搜索,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浩然文史是全博士团队文史科普自媒体,全网主流平台文史类优质作者。**让专业的历史更有趣,让有趣的内容更有深度。**古今中外,考古文博,更多内容请关注我们的同名公众号(id:haoranwenshi

知乎用户 Serendipity​​ 发表

很简单,因为秦国不得民心,你以为 “天下苦秦久矣” 是句玩笑话吗?

兴亡谁人定,盛衰岂无凭?

王朝周期律能形成的根本原因,乃是所谓的王朝制度以及王朝内部联系在一定发展阶段出现极端矛盾且无法调和后造成的周期必现的定局,不是那么容易能跳出的。

出现极端矛盾且无法调和,为何还要身处其中?自然轻易投降了。

黄炎培就曾经和主席聊过关于历史周期律的问题 [1]

毛泽东问黄炎培来延安几天感想怎样?
黄炎培引用《左传》《中庸》等典章,提出了 “周期率之问”:“我生六十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大凡初时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卖力,也许那时艰难困苦,只有从万死中觅取一生。继而环境渐渐好转了,精神也就渐渐放下了。有的因为历时长久,自然地惰性发作,由少数演为多数,到风气养成,虽有大力,无法扭转,并且无法补救。也有为了区域一步步扩大了,它的扩大,有的出于自然发展,有的为功业欲所驱使,强求发展,到干部人才渐见竭蹶、艰于应付的时候,环境倒越加复杂起来了,控制力不免趋于薄弱了。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中共诸君从过去到现在,我略略了解的了。就是希望找出一条新路,来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
毛泽东从容答道:“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2]

此外,卢梭的《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对这部分也有描述:

我们将会看到,民众为预防国外的威胁而使内心被一系列的谨慎想法压抑着,而他们在国内却被同样的措施压迫着;**我们会看到,压迫将会变得越来越严重,而被压迫的人民却永远无法知道这种压迫有无尽期,也无法找到终止这一压迫的合法途径;**我们会看到,公民的权利与国家的自由将逐渐熄灭,而弱者的抗议则将被视作具有煽动性的抱怨;我们会看到,政策将给予那些为国家共同事业而奋斗的人民荣誉,而这份荣誉仅限于小部分受雇佣的人;我们会发现,从这里便诞生了征税的重要性,泄气的耕种者即使在和平的年代也会选择离开他们的土地,丢下手中的犁头,准备投入战斗;我们会看到,那有关荣誉等级的致命且怪异的规则从此诞生;我们会看到,那些祖国曾经的保卫者迟早将成为国家的敌人,不断地在公民面前挥舞着拳头;然后终于有一日,我们会听见他们对国家的压迫者说道:

如果你命令我将利剑刺入我父亲的胸膛,刺入我怀孕妻子的腑脏,我终会完成你的命令,尽管我的臂膀它在反抗 [3]

从财产与社会地位的极度不平等中,以及多种多样的欲望和才能、无用甚至有害的艺术以及毫无价值的科学中,诞生了无数的偏见。这些偏见都是与理性、幸福和道德背道而驰的。我们会发现,领导者会不遗余力地鼓吹各种想法,从而分裂那些聚集起来的人类,削弱他们的势力;煽动所有那些足以让社会出现和谐的假象,实则播下分离的种子的思想;策动所有那些能够将不同等级的权力和利益对立,使他们之间产生间隙与憎恨,从而进一步巩固它遏制各方势力的权力的措施。

正是在这些骚乱与变革中,专制国家抬起了它卑鄙的头颅。它贪婪地吞噬着国家各个部分美好且健康的东西,直至践踏法律,蹂躏民众,最终在共和国的废墟上拔地而起。在最后一次变化之前的时期,必然是一个充满骚乱与灾祸的年代。但是最后,所有东西都将被这头怪物所吞食,人民从此不再有首领,也不再有法律,拥有的将只有暴君。也正是从这一刻开始,事情不再关乎道德和美德,因为在所有被暴政统治的地方,“谁也不能希望从忠贞中得到什么”[4]。专制政治是不允许有任何其他主人的,也不需要征求他人的同意,而对于奴隶而言,盲从就是他们唯一的美德。

这里便是不平等的最后阶段,是让我们回到出发点,将整个回环闭合的终点。在这里,所有个体之所以重新恢复平等,是因为他们现在什么都不是。

臣民除主人的意志外没有任何别的法律,而主人则除自己的欲望外没有任何别的规则。这样,有关好的概念及正义的原则再次消失。在这里,一切又回归到强者法则,因而也回到了一个新的自然状态。但是,这个新的自然状态与我们出发时所说的自然状态不尽相同:后者是一个纯洁的自然状态,而前者却是过度堕落的结果。

然而,两种状态之间的差异是那么地小,而且政府的契约那么轻易地被专制废弃,以至于暴君只能在其保持最强的状态时称王,**而一旦人们有能力将其驱逐,他也没有理由去抗议别人的暴力。杀死君王或者将其赶下王位的起义行动,与暴君任意处置其臣民的生命与财产的行为同样合法。**暴力让其保住王位,同时也是将其推翻的力量。

因此,所有事情依旧按照自然规律运转着,无论这些短暂而又频繁的革命事件性质如何,任何人都无法抱怨他人的不公,而只能怪自己的不小心与不幸。

秦国百姓那么轻易就投降,也就只能怪秦国统治阶级自己了。

参考

  1. ^《延安归来》:千古名篇 “窑洞对” http://dangshi.people.com.cn/n1/2022/0214/c436975-32351292.html
  2. ^http://paper.cntheory.com/html/2022-02/14/nw.D110000xxsb_20220214_1-A3.htm
  3. ^ 见《吕干诗集》,I,第 376 页。
  4. ^“谁也不能希望从忠贞中得到什么” 这句话,仿照弗昂的说法,也许是由塔西佗的 “谁也不能从良好秩序中得到什么”(见塔西佗所著的《历史》,I,21)这一句话转变而来的。

知乎用户 佛拉夫 发表

入了关也没有牛排皮卡大 house,还不投等啥?

知乎用户 先生 发表

《孟子 · 离娄下》:“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 则臣视君如寇仇。

大秦把老百姓当土芥,老百姓还能当它做天?

秦民的反应,不是再正常不过了吗。

知乎用户 alvitr 发表

真入关后日子怎么样,秦人用屁股告诉后世子孙了。

知乎用户 wyxygmx​ 发表

秦国从法律到文化都在努力把人塑造成机器。机器善于执行,而无法自主思考。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商鞅的政策,也难以确定秦国在多大程度上执行了商鞅或商君书的政策(特别说明一下,商君书肯定不是一个人写成的,但商鞅思想应该在其中有相当多的体现),但有相当比例的执行应该是可以确定的。

从后往前,还是从秦始皇焚书说起。焚书是把民间的诗书百家之言,各地馆藏的非秦国的史书都烧掉,而留下种树医药卜筮之书。简单来说,烧掉的书是教人价值判断、让人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的,留下的书是教人怎么把事情做成的。这一烧一留,目的很简单:百姓不要自己思考,但是官府要百姓做的事,百姓要有能力做成。

焚书的指导思想,恐怕很早就在秦国实行了,比如荀子就说过,秦国百姓 “甚畏有司而顺”,很听官府的话;而商君列传也说,秦人怯于私斗而勇于公战。在战场上面对敌人可以不要命,但面对官府非常顺从。

秦人并非没有感情,在后来刘邦说 “父老苦秦苛法久矣” 的时候,秦地父老都很感动。感动意味着对秦苛法的不满。但不满,却不敢反抗。

巨鹿之战投降项羽的那只军队,他们在被坑杀前也窃窃私语,“章将军等诈吾属降诸侯。今能入关破秦,大善;即不能,诸侯虏吾属而东,秦必尽诛吾父母妻子。”从这里看得出对投降的不满、对家人的担心,但看不出对秦国的担心。甚至说 “能入关破秦” 是“大善”。要知道,“大善”在当时是非常高的褒奖。难道二十多万秦兵都是道德败坏的人,所以甘心卖国?不大可能。可能性更大的是,秦国百姓普遍对秦国没有爱,只有服从。

在秦国政府的训练下,当地百姓成了不敢怒也不敢言的执行者。他们四肢发达,但只能听命于官府。赢姓管理,可以;刘氏管理,也可以。秦国用法律的手段让人不敢不听话,用文化的手段让人不敢想象不听话的生活。所以秦国出现了一个特别奇怪的现象,就是政府投降之后,各地就投降。

这个在子婴投降之后表现很明显。甚至楚人刘邦让秦地百姓不断地支援自己去和项羽作战,每次前线打光了,萧何马上就可以在秦地组织起来部队去支援,秦地百姓都非常听话。当然,秦人更喜欢刘邦而不喜欢项羽,但仅凭 “喜不喜欢”,是很难让一个地方的人前赴后继去支持前线的。

而对比明显的,恰恰是远离秦地、受秦政(或许还有三晋)文化影响最小的齐燕之地。前 314 年,齐国灭燕,燕国国君都死掉了,但是后来燕人叛齐,把齐人赶了出去;前 284 年五国伐齐,齐国只剩下两座城,但是又能复国。甚至到了秦朝灭亡之后,项羽去齐地打田荣,又在齐地烧杀之后,齐人就起来攻击项羽,导致项羽陷入齐地不能脱身。这些事情在秦地都没有见过。最高统治者缺席的情况下,中层和下层能够自发反抗的事情,在齐燕之地都发生不止一次,甚至六国之地都有。但秦地没有。

我认为根本原因就是文化,而法律是促成这一文化现象的直接手段。

文化的差异,甚至在汉初整理诗书的时候也能看得出来。我们看看传承下来五经的人,几乎都是六国的人,特别是齐燕之地的很多,比如,济南人伏生流传尚书,诗经的三家诗有燕地的韩诗和齐诗鲁诗。这些地方都是文化保存更好,离秦国更远的地方。甚至看汉书艺文志当中提到的有名学者,绝大多数也都在六国,甚至就是齐燕之地居多。

当然,以上也有例外,比如张苍,他出生的时候,他的老家应该已经被秦攻下来了。

还有,秦也绝非一直都是法家思想。比如吕不韦当政时期,就一定有调整,不然不会有吕世春秋;商君书的思想也并非百分百执行,否则不会有巴寡妇清和乌氏倮。我们也不能确定秦人服从官府的文化都是商鞅之后造成的,比如诗经黄鸟就表现出秦人痛惜三良的殉葬,但却看不出他们对于殉葬的反抗。

要想做一个百分百正确的事实判断是很难的,这个回答姑且作为一个参考吧。

知乎用户 君子剑转转转 发表

人家投的刘邦,怎么好像说的投降项羽一样?实际上对于秦人来说,项羽和项羽的狗腿子是一定要寄的

且三秦王为秦将,将秦子弟数岁矣,所杀亡不可胜计,又欺其众降诸侯,至新安,项王诈坑秦降卒二十馀万,唯独邯、欣、翳得脱,**秦父兄怨此三人,痛入骨髓。**今楚彊以威王此三人,秦民莫爱也。大王之入武关,秋毫无所害,除秦苛法,与秦民约法三章耳,秦民无不欲得大王王秦者。于诸侯之约,大王当王关中,关中民咸知之。大王失职入汉中,秦民无不恨者。今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

首先,彭城惨败后的刘邦是靠秦人站稳脚跟:

复以中谒者从降下砀,以北至彭城。项羽击破汉王,汉王遁而西,婴从还,军于雍丘。王武、魏公申徒反,从击破之。攻下外黄,西收军于荥阳。楚骑来众,汉王乃择军中可为骑将者;**皆推故秦骑士重泉人李必骆甲习骑兵,今为校尉,可为骑将。**汉王欲拜之,必、甲曰:“臣故秦民,恐军不信臣,臣愿得大王左右善骑者傅之。” 婴虽少,然数力战,乃拜婴为中大夫,令李必、骆甲为左右校尉,将郎中骑兵击楚骑于荥阳东,大破之。受诏别击楚军后,绝其饷道,起阳武至襄邑。击项羽之将项冠于鲁下,破之,所将卒斩右司马、骑将各一人。击破柘公王武军燕西,所将卒斩楼烦将五人,连尹一人。击王武别将桓婴白马下,破之,所将卒斩都尉一人。以骑度河南,送汉王到雒阳,从北迎相国韩信军于邯郸。还至敖仓,婴迁为御史大夫。

其次,根据功臣表进行对照,斩杀项羽的五个人都是秦人

吕马童,好畤县(今陕西乾县东)人,本是旧秦军郎中骑将,汉元年参加刘邦军团,曾经以司马的官职出击楚国将领龙且的军队,后来与他人共同斩杀项羽,汉七年正月受封为中水侯,一千五百户。(存疑,史记里吕马童与项羽相识)
王翳,下邽县(今陕西渭南市临渭区)人,本是旧秦军郎中骑将,汉元年参加刘邦军团,属于淮阴侯韩信的部队,后来跟随将军灌婴与他人共同斩杀项羽,汉六年封为杜衍侯,一千七百户。
杨喜,华阴(今陕西西安南)人,旧秦军郎中骑将,汉二年参加刘邦军团,属于淮阴侯韩信的部队,后来跟随将军灌婴与他人共同斩杀项羽,汉七年封为赤泉侯,一千九百户。
杨武,下邽县人,旧秦军郎中骑将,汉元年参加刘邦军团,曾经参加攻击阳夏县的战斗,后来以都尉的官职与他人共同斩杀项羽,汉八年因功封为吴防侯,七百户。
吕胜旧秦军骑士,汉二年加入刘邦军团东出函谷关,后来以郎将的官职与他人共同斩杀项羽,汉七年封为涅阳侯,一千五百户。

最后秦人普遍效力于个人魅力和包容性更强的刘邦并在刘邦麾下完成了对数十万秦地壮丁的复仇,并且在之后的汉帝国作为帝国主干军事力量三辅兵而存在,活跃在从长安到匈奴的战场上。

平民军边境出兵

元凤四年九月, 客星在紫宫中斗枢极间, 占曰:为兵。其五年六月, 发三辅郡国少年_诣北_军。

贵族军首都卫士

上居建章宫, 见一男子带剑入中龙华门, 疑其异人, 命收之。男子捐剑走, 逐之弗获。上怒, 斩门候。冬, 十一月, 发_三辅骑士_大搜上林, 闭长安城门索; 十一日乃解。

囚犯军讨伐西羌

西羌反, 发_三辅_、中都官徒弛刑, 及应募佽飞射士、羽林孤儿, 胡、越骑, 三河、颍川、沛郡、淮阳、汝南材官,

这么看的话,秦实际上更像是萨达姆政权,有一个坚决抵抗甚至称霸一方的土壤,但是没有动员这土壤的能力(萨达姆问题上张召忠很明显比认为可以轻松拿下伊拉克的美军主流意见强,可以看到前一层,但是局座很明显高估了萨达姆),最后要不然交给更极端的 ISIS 进行极端的宗教动员,要不然让更亲和的伊朗人进行社会动员。

但无论谁动员,最后项羽都是要寄的。

知乎用户 小透明 发表

实在是扛不住了。

秦国就是一架战争机器。与六国不同的是,秦国这架战争机器在利益分配方面处理地相对比较好一点。

但是秦灭六国后,这架战争机器出了问题,那就是:战争对象没了。没有了跟你打仗的对象,那原本围绕战争设计的一系列制度,迅速由优势转化为成本,秦国面临严峻的制度改革问题。这有点像什么呢?今天中国的生产过剩。世界工厂的中国足以生产供应大半个世界消费的物资,这原本是巨大的优势,可是突然外需不振,这巨大的生产能力可就变成成本和负担了,如果不能及时找到新的市场,甚至会演变成祸端。

面对经济的转型压力,中国选择了以内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的路线。在内提升内部需求和消费能力、对外一带一路开拓新的市场,来消化自身的过剩产能。

秦国同样面临了转型压力,秦始皇选择了继续折腾,同样搞出来内外两条线路:对外继续发动战争,六国没了那就北征匈奴、南征百越,继续让秦国这架战争机器运转;对内则上马超级工程和项目,修驰道、修长城、修宫殿、修坟墓,手笔一个比一个大。这样问题就来了:以前秦国老百姓在内徭役、在外征战是有好处的,秦国的利益分配还是可以的,辛勤劳作、提刀玩命只要官府认账、好处照给,也不是不能忍的,更何况那是战争时代,我不杀你、你就要杀我;现在六国没了,秦王陛下您还要我们玩命,甚至玩地更狠了,我们也不好说什么,问题是您的分账得跟上啊。可是,你觉得秦王陛下会老老实实地分账吗?以前分账那是抢六国的,现在六国没了,哪来好处给你分!

于是,天下苦秦久已!

明明六国已灭,战争早已结束。结果在始皇帝陛下的英明领导下,秦国百姓生生地被逼着又过了十四年的战争状态,徭役、赋税不仅没少反而更多了,然后换了个二世皇帝还是一个球样,甚至比他爹还不靠谱。终于,来了一个楚国人告诉秦国百姓:约法三章,其他的傻批规定一概拜拜。

换你是秦国百姓,你会怎么想?

还 TM 等什么,赶紧投降啊!

知乎用户 庄苏谷​ 发表

先纠正一下问题描述:投降项羽的秦军并不知道自己会在新安被坑死,而咸阳百姓投降的是刘邦而不是项羽。

下面答题。

高度集权是一把双刃剑。

天下纷争群雄争霸时,谁的集权程度高,谁就更有机会一统天下。

完成统一对抗外侮时,谁的集权程度高,谁就更经不起失败。

对于秦国来说,自商鞅变法以来,废除分封,编户齐民,意味着王室的意志可以通过郡县直达基层,秦国由此获得了比六国更强的战争动员能力,进而一统天下。

然而这种高度集权下产生的动员力,是以强行抹杀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为代价。士兵们在为统治者的意志而非自身利益而战斗,一旦遭受重大失败,极易崩溃。

章邯投降项羽时,底层秦军竟然希望诸侯联军可以入关破秦,否则自己的妻子儿女必受诛连。

刘邦入咸阳,与民约法三章,竟使秦人大喜,争相献上牛羊酒食。刘邦以府库充足,拒绝百姓供奉后,百姓们更是唯恐刘邦不为秦王。

凡此种种,皆说明底层秦人对于秦王与秦法只有畏惧,毫无留恋——这正是高度集权下民力透支之后果。

与秦国灭亡相反的例子是越国。战国中期,越王无疆攻打楚国,兵败身死,无疆诸子争立,各称正统。楚国虽占有吴越故地,终不能灭越,越国的寿命竟比楚国还长。

再如晋室南渡后,大河南北坞堡林立,后赵虽强,也不能将它们尽数剿灭,只能对其招徕妥协。其中一个原因,便是这些坞堡都是家族聚居,以保全族人身家性命为第一要务,凝聚力自然比 “帝国士兵 “要强得多。

知乎用户 老岳 发表

我感觉这个问题下面的答案意识形态味道有点浓了。

关中平原位于四关之中,面对六国的正东为函谷关、东南为武关。四关之中是一马平川,天气好的时候可以直接从沣峪口向北看到渭北高原的轮廓,几条河流也不够宽和急。所以破关之后关中平原根本无险可守,在冷兵器时代这种地形是没法打的。周文第一次破关逼近戏水时,秦军中央军尚在,周文军扩军太快都是乌合之众,秦王朝才有一次回光返照。待到刘邦二次破关的时候,军事抵抗已经彻底没戏了。

秦国数百年基业就是靠着能够面对东方始终固守函谷关和武关,形成了关在手则高枕无忧的固有观念,所以刘邦再次进入武关之时,秦人的抵抗意志已经(再次)消失,就已经宣告秦国的灭亡了。

知乎用户 蛾子 发表

商鞅变法的基础就是功利主义,耕战为务,不讲道德。所以秦是虎狼之国。谋利是秦合法性的关键,团结一致去打仗,打仗砍脑袋就有田爵。为此百姓就要忍受严刑峻法。

这样的强秦,外强中干。不断胜利还好,勉强划得来。要是它败了。士卒都不知道为什么要继续效忠它。它没有任何值得捍卫的必要。将领呢?只许胜不许败,败了只能逃跑,或者投降。反正不能回去。

就好比土匪靠抢劫维持队伍,有一天打败了,那么就是作鸟兽散,谁还跟你混?利尽则散。

伟大的秦国已经灭了六国,一统天下。实现了伟大的民族复兴。但严刑峻法依旧。老百姓为什么还要付出呢?意义何在?你还有什么伟大梦想没实现?这是不是没完没了?

不值得继续牺牲下去了。鉴于秦国是摇手触禁动手陷刑,只有外来的力量才被视为救星。结果老百姓纷纷当了带路党。唯恐刘邦不王。

秦没有捍卫自己的中枢力量。宗室都被杀干净了,人人自危。谁会效忠?外派的地方官都伙同造反了,章邯镇压不力选择了投降。

知乎用户 空之音 发表

大秦帝国不需要你的反对,也不需要你的支持。

黔首好不容易有个从统治对象变成统战对象的机会,还不赶紧搏一搏单车变摩托。

什么叫投汉一念起,刹那天地宽啊!

“请问你是宗室吗?”“不是”

“请问你是大王妃子的亲戚吗?”“不是”

“请问你是六国留学生吗?”“不是”

“混账你踩了我脚了!”

“我乃老秦人贵族之后!一参军就是十级左庶长爵位,你们这些黔首再怎么砍脑袋最多就第四级爵位不更”

“我错了我就不该出生”

知乎用户 潘大人 发表

商鞅在彻底消灭了胆敢反对自己的声音之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着手收拾那些竟敢支持自己的人。在法家的理想国里,反对官府和拥护官府都是有罪的。所以说管仲竟然被立为法家祖师,简直是千古奇冤

知乎用户 裸猿 发表

从下往上看:因为烂掉了,好管,所以才有秦制。一个基本的事实:秦灭六国的时候已经到了春秋战国的王朝末期了,各国各种狗血内斗,在比烂比谁先倒下。

周礼制定的宗族跟以前能选举酋长的氏族相比属于原子化,家长制切断了同辈水平合作、五服限制了家族规模。打开地图随便搜个新石器时代遗址,跟附近以姓氏命名的小农自然村对比一下面积就知道宗族有多原子化了。

经过东西周八百年统治,宗族代替氏族并且传遍社会。正是这种初步原子化的顺民使得秦制编户齐民(包括强制迁徙居住打散宗族彻底原子化)变得可行,否则在有氏族基础的地方会被打死。

秦灭六国:文明的余烬坍缩的时候爆发成了超新星。

知乎用户 翟 di 生 sheng 发表

因为约法三章

刘邦入关受到关内百姓的欢迎,是因为刘邦跟关内的百姓约法三章,你认为这个约法三章是什么意思呢?是刘邦约束自己的军队,不扰乱地方治安,不骚扰地方百姓的原因吗?

错了。

是因为约法三章解除了秦国百姓的枷锁,使法律变得简单,可以语言自由,走路自由,不必再有秦国的严刑峻法。结束秦国苛政暴政

这是大部分现代人对约法三章这个成语最大的误解。约法三章,不仅仅是约束军队,也是和百姓之间的约定。

楚将刘邦入关灭秦,宣布 “约法三章”、“馀悉除去秦法”,然后就是 “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 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知乎用户 天南地北想说就说 发表

历史上写的很清楚:亭长三瓢清汤水,浇灭秦锅百沸汤。秦朝的 “法网” 密布,小老百姓不知道哪天就犯了哪条法被拉去骊山修墓。整日生活在恐惧之中惶惶不可终日。而刘邦直接废黜了秦所有的法律,只规定 “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意思所有的法律只有三条: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盗窃罪。小老百姓再也不用担心失期、法皆斩,或者按里耶秦简所书罚的你倾家荡产卖儿卖女也还不清最后还是被拉到骊山修墓。也不用担心不小心采了几篇桑叶被抓去做牢、做苦力。在秦朝,你不管返了任何一条法律可能都只有死路一条。

幸好人民的大救星刘邦来了,废除这该死的一切。百们当然要跟着汉王干到底。

秦国,是秦王的秦国,而不是秦民的秦国。而大汉,是汉皇的大汉,也是百姓的大汉。

知乎用户 董不懂爱摸鱼​ 发表

直接原因是 (政)麻了。

知乎用户 Mr Anderson 发表

答案就在毛选第一卷第一章,但是细分析起来还是有意思的。

我们先讲客观条件。

秦国的时候,气候温暖,关中还有大象。

在这个前提下,秦国通过一系列的宏大叙事,大基建如都江堰啊,郑国渠啊,开发西部如蜀国啊,国力大增,人口爆炸,吃了一波人口红利。加上百家争鸣,用天下人才,自然顺了。

这就是所谓的奋六世之余烈。

但是到了天下一统,书同文,车同轨,收天下之兵,禁刀禁枪,统一思想,焚书坑儒,万马齐暗以后。一方面人口红利没了,另一方面不患寡患不均,最终导致了天下苦秦久矣。

再这个基础上,阿房宫的利益跟基本盘的利益越发脱离,到了陈吴揭杆,项刘起事,实际上秦庭手里的牌就相当有限了。

证据就是,南北军团一个干脆玩失联,一个得斩了头目才能调动。而真正能靠得住的是在信息不通,科学上网也无的地方挖坟的那批人。最终还不敢给他们派军头去领导,派了个搞基建的既得利益者去继续忽悠。

到了巨鹿决战,项王那点人居然都让囚犯和北野战军投了。这事情太明显了,明显是北军和挖坟军从局域网里出来连上了 5G,知道真相以后不想干了。要不就算章包工头想投,下面几十万人不想投,他能投得了?反过来下面人要投,包工头不投还能活命么?两个兵团的人都投了,说明这是共识啊。

然后说项王活埋了投降的秦兵。这大规模,怎么长平的万人坑找到了?巨鹿的死活没找到?说明这是投之前就商量好了的。号称坑了,目的就是把这户籍先销户,换身衣服接着打,省得关中父老遭到打击报复。

这后面的事情就说得通了。

刘邦一路跑到咸阳啥阻力也没,项羽更是大摇大摆从正门进来的。

铁证如山,阿房宫早就不跟基本盘有共同利益了。你把人当红利没问题,但不能理所应当就认为是应该的。如果是应该的,凭啥你享受?板凳你坐得,别人坐不得?谁给的条件好那就谁坐。所以刘邦的减负直接夺取了民心。

所以,太阳底下无新鲜事,要以历史为镜。

我在此奉劝美国两党,要以美国无产阶级人民利益为重,耗子尾汁,不要以为你们那点花花肠子老百姓看不懂。

兴许美国大半老百姓没上过大学,未来也不会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但是你不要忘记,就跟当年挖坟的囚犯一样,一旦他们觉醒了,不干了,你们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

知乎用户 花村妇联主席​ 发表

因为秦朝本身就是被秦朝百姓推翻的,在秦朝末年的大背景下,秦朝百姓帮谁,谁就赢。

刘邦和关中百姓约法三章,项羽想的是 “关中猪早该图图了”,于是转眼之间,项羽败亡乌江。

这个就叫 “神蛆の西德错误”。

知乎用户 冬十月 发表

刘邦入关时,楚廷的判断是:

怀王诸老将皆曰:“项羽为人强悍猾贼。项羽尝攻襄城,襄城无遗类,皆坑之,诸所过无不残灭。且楚数进取,前陈王、项梁皆败。不如更遣长者扶义而西,告谕秦父兄。秦父兄苦其主久矣,今诚得长者往,毋侵暴,宜可下。今项羽强悍,今不可遣。独沛公素宽大长者,可遣。”

刘邦入关后,行为是:

召诸县父老豪桀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馀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 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秦末战争有个现象,那就是六国虽然复立,称王者却不一定是原王室。可见,这秦王赢氏当得,刘邦也当得。

至于投降,我觉得不轻易。刘邦入关前连连作战,入关后在秦军主力降于项羽的情况下打了好几仗,清空了关中秦军,秦廷走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才被迫投降。然后秦人并没有什么非得本地人来当王的意识(其实六国人也没有)。

知乎用户 子泓​​ 发表

因为秦国的百姓发现了一个非常严重的事实:生活在一个统一的大秦帝国,幸福指数竟然还不如生活在乱世中。

秦朝得罪的阶级实在是太多了,这点跟很多王朝末年的症状很像:

一、得罪了部分官僚阶级:

秦始皇可以算得上是古今中外都名列前茅的勤政皇帝了,但是皇帝勤政,就代表他掌握了很大的权力,要不然像光绪那样的,想勤劳也勤劳不起来,只能去修表

他废分封,改郡县,加强了中央集权。但专政专权的一个后果就是,官员的压力会非常大,就会得罪部分官员。

如果你想不明白,可以将视角代入到公司里。比如你是一个公司的中层管理,但在你那强有力的直属领导管理之下,你的权利变得非常小,每天的任务只是写报告,传达精神,是不是你也会感到不太满意?

当然这个例子未必准确恰当。

二、地主贵族阶级不满

由于那些东方六国的地主阶级和封建贵族并没有很早就投降秦国,并成为秦国的统治阶级,也就是说,他们在秦国的根基本身就不太稳当,而且秦始皇还对这些人使出了强硬的军事手段去镇压,包括将他们全部迁到都城等等。

这就让那些原先是统治阶级的人,现在已经失去了以前的利益既得者的身份。所以,他们对秦国不仅没有归属感,反而还有一种天生的排斥。

三、知识分子不满

像 “焚书坑儒” 等政策,让那些知识分子彻底站到了秦国的对立面。

四、农民阶级不满

本身,多年的战争和繁重的徭役赋税就已经给了秦国百姓巨大的压力,但是没办法,那时候是乱世,战争是常态,如果能通过战争解决战争的话,百姓也会非常乐意。

但问题是,当国家已经实现大一统之后,这些百姓不仅没能得到一个休养生息、安居乐业的机会,反而还得到了更加沉重的税收负担:修建陵墓、建造阿房宫以及修长城等等。

这些农民的生存空间本就已经被战争给压缩的几无立锥之地,现在就只剩下了 “死国可乎” 了。

另外,秦国**以法治国,这的确是一个富国强兵之道**,所以他成为了战国乱世中的最终胜利者。

可问题在于,当时的法家文化也是有缺陷的,比如他强调 “国强必须民弱”,比如他注重刑罚,动不动就 “皆杀之”……

如果说秦朝能做到 “马上得天下,马下治天下” 的话,那他的享国时间未必会这么短。

可是他没有,所以在哪怕秦始皇还没死之前,就有人说出了 “今年祖龙死” 这样的话。如果太子扶苏能够顺利继位,展露出统治者温柔的一面来,或许秦国也未必二世而亡。

然而,那种假设已经毫无意义了。

总之,生活在秦国,除了最高统治者之外,其余人的生活,都是猪狗一般的棋子罢了。

知乎用户 闪点 发表

因为秦人没有统战价值

知乎用户 禽兽一只 发表

因为秦国百姓,不懂得感恩

知乎用户 伊斯塔战灵 发表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知乎用户 甲鱼不是龟 发表

万事总是有利有弊的。

高度中央集权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君主可调动资源的极大提升。这是秦国奠定统一的基础。

但同时,也催夸了基层宗族制度。

宗族强盛的地方,往往皇权难以调动基层资源。百姓只认乡绅而不认君主。君主想获得乡绅的认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但一旦获得,也不会轻易变更。

所以,我们看那些正统封建制的地方,他们打仗往往兵力不会特别多,一场仗打几十甚至上百年。而且折腾来折腾去,就屁大点地盘。

包括日本、包括欧洲,也包括中国春秋时代。

这是因为传统封建制能调动的资源本来不多,同时基层稳固,不容易变节,向心力强。

而秦可以说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

秦之后,乡绅不再肩负领导基层的责任,基层原本的体系被打碎,皇帝获得了无上的权威,但与此同时,国家却变得脆弱了。

所以中国改朝换代特别频繁,忠诚度其实是屎一样的。而在世界其他地方,很多封建君主的家族持续了上千年。

现在我们的国家观念,其实是近代民族主义。近代之前,国家观念是极其淡薄的。

毕竟,哪个皇帝来了你还不是得种田?哪个皇帝来了还不是收你税?

很多人不知道,八国联军,英法联军的时候跟着他们混的汉奸比联军还多。我记得有一张老照片,联军攻入北京城的时候云梯都是中国人搭的。

中日甲午战争的时候,百姓夹道欢迎日本人……

而且这种彻底的中央集权军队,只有顺风局靠着人数优势的时候强。逆风局简直风一吹就垮了。

清朝的核心主力八旗,元朝的蒙古大军都曾经是东亚最强的军队。其根本都是运用这种理论。

皇权军队,输了你当逃兵,谁知道谁跟谁。跑了就跑了。最好祈祷变天。政权垮了你屁事没有。不跑是傻子。

宗族部队,你敢跑?你的战友就是你邻居王二,你的上级就是你同村二叔。你跑了,就算政权垮台,只要你敢回乡,有的是人找你算账。逃兵成本一下暴涨。

直到二战,日本都是把同一个地区同一个城市的士兵编在一个部队。为的就是这个。一环扣一环,互相牵制。

另一方面,在原始封建制度下,哪怕政权垮台,只要宗族还在,人心所向,依旧有可能组织反抗。因为组织系统没有完蛋。而中央集权下……

嗯,没了那就是真的没了。你就是让秦始皇再世,面对已经垮了的秦国,他也不知道上哪里调动力量。难道路上拦个人:“我是秦始皇,你帮我复国到时候我让你当大将军……”

所以中国朝代更替对前朝皇族都是直接砍了,不用废话。

相反,你看日本战国,他们哪怕打下了敌对大名的领地,往往都是:命令责任人切腹、保留家名、过继养子……

说白了,都是顾忌底层的乡绅。

德川家康弄丰臣家,来来回回弄了多少年,到最后关原之战的丰臣家臣也没死光,多少家族保留了领地。

知乎用户 滴滴滴滴滴滴吹的小号 发表

其实呢,咱们也可以举另一个例子——昭和日本

从明治日酋开始,这个政权的统治基础就是建立在带日本蝗军战无不胜的神话上,也就是说,带日本蝗军收拾列强如探囊取物,镇压你们这些草民就更如砍瓜切菜,于是也就有了带清间接资助建立的国立企业被贱卖给权贵,日本百姓视若无睹、军队更是严重军阀化,陆海军内斗程度距离内战就隔一层窗户纸这种烂事。

到了昭和日酋时期,国内矛盾由于权贵实在太没有底线,导致 226 兵变事发,权贵们为了保住自己那点儿玩意儿,把国内的矛盾对外输出,再加上从明治日酋开始搞得那套现代化装备的中世纪野人国体,直接放了个大烟花给全世界看,让全人类见识到了什么叫物质向现代化靠拢,精神向公元前靠拢的劣等国家。

更好玩的是,在被美国一通图图,臊眉耷眼地投降之后,美国人本以为即便日本投降了,登陆日本也得准备好跟日本残余抵抗势力打治安战,没想到,之前还扯着脖子高呼要跟英美鬼畜一亿玉碎的日本鬼子,直接变布偶猫了,那叫一个温顺粘人啊

前些日子还在太平洋上要七生报国跟美国人玩神风突击的日本男人,直接跑到美国军营大门前摆摊了,举着削尖了的竹竿要跟米露鬼畜一命换一命的日本姑娘,直接放下竹竿,抓起了美国大兵两腿之间的那根杆子。

起初,闪电侠. 麦总督还以为是裕仁小四眼说话好使,后来才发现,哪是这近亲骨科出来的 1 分男说话就是神谕啊,那是这种靠恐惧维持统治的垃圾政权,它治下的国民所谓的爱国狂热,本来就是在这种法西斯暴政统治之下的生存技能,如果哪天这个政权赖以生存的暴力机构吃了败仗,甚至被打得肝脑涂地,那些日本人上一秒还在白骨犹唱大和魂,下一秒就隔江犹唱后庭花了

知乎用户 礼赞悉达多 发表

我劝你多读读商君书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教科书读少了。

国家是历史的产物,其实质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暴力工具,是统治阶级意志和利益的表现。 --王仲田主编:《政治学导论》,中共中央学校出版社,1997 年 6 月版,第 87 页。

虽然不是教科书吧,但我记得高中政治有过如此只言片语的。

自己的生计甚至生存解决之前,少看国家叙事 yy,多关心关心自身吧。你一个螺丝,自己都快金属疲劳折了,关心机器往哪走有半毛钱用吗?你是 99% 一本率实验班的一份子,但你就是那 1%,实验班的光环对你有用吗??秦国扫六合,但你是修建长城时的 “伤亡指标”,秦国再伟大跟你有什么关系?

知乎用户 非凡 发表

秦朝该亡,但是项羽分封也失败了,最后是汉承秦制。

这个问题的谬误之处在于:秦国百姓?

秦朝建立的同时,秦国也没有了。

司马迁说秦始皇分天下为 36 郡

不管是 36 郡还是 40 郡,都没有秦国了。

这一变化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

大家都是秦朝的子民,秦国已经是历史了,对于个人来说,就是某个郡的人。

邯郸之战是公元前 259(周赧王五十六年)至公元前 257 年(周赧王五十八年)秦国与赵、魏、楚联军在赵国首都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进行的一次城池攻守作战。

这个时候嬴政还是个婴儿,这是秦朝建立以前的战争。

项羽坑杀 20 万秦军是公元前 206 年 10 月。

距离邯郸之战已经过去了 50 多年时间。

以当时的人均寿命来计算,这已经是好几代人了。

我们不说这么久远的历史,就看南京大屠杀。

南京大屠杀的发生时间是 1937 年 12 月 13 日,距今 85 年。

日本人屠杀了 30 万中国人。

你说这个仇大不大?

85 年确实要比 50 几年要长一些。但是现代传媒和历史记录更加清晰,更加不容易忘记。

那么,当代中国人和日本人的关系如何?

你们谁因此而去报复日本人了?

并没有这样的事情,相反喜爱日本的中国人多如牛毛,比比皆是。

你不会一看见日本人就想起那场大屠杀,然后嚷嚷着要报仇,这是事实。

这对于赵国故地的人来说,对于秦国故地的人来说,早就没有那么大的仇了。

不然你就无法解释现代中国人对日本人的态度。

时间是抚平伤痕的最好工具。

不管社会怎么进步,怎么发展,人的本质是没有变化的。

秦朝都建立了,郡县制也搞起来了,所谓的秦赵楚等国不过是推翻秦朝的一种宣传口号。

如果这个口号真的是百姓的心声,那么汉朝建立并延续秦制又该如何解释呢?

项羽搞分封并没有成功。

两汉 407 年非常稳固,这才是民心所向,汉人就是这么来的。

这种提法就是在发明历史。

战国历史秦朝历史这是不能混淆的。

自秦以来,中国就是大一统,所谓的战国七雄早就不复存在。

而项羽坑杀 20 万秦军,这件事情是有争议的,有人认为没有这回事,有的认为确有其事,但是并没有这么多。

不论此事如何,都和邯郸之战毫无关系,这是一场项羽军队推翻秦朝的战争,而不是楚国和秦国的战争。

属于秦朝的内战,不是国与国之间的战争。

这种替换法很恶心,你能说解放战争不是内战吗?

秦朝要是镇压下去了,这就是戡乱平定。

秦朝因此而灭亡了,这就是改朝换代。

不变的就是中国大一统局面。

讲任何问题都要搞清楚原委,说明白性质。

现代很多人骂秦朝的原因,就是恨这个大一统。

问题是汉承秦制,你也骂汉朝?骂完汉朝,是不是该骂汉人了?

这份历史沉淀,已经刻进中国人的基因里,知乎几个答主掀不起什么浪。

知乎用户 西伯利亚 发表

被胡亥杀怕了!

胡亥连亲兄弟都不放过,用赵高制律令,变更秦法,大臣动辄横死,秦人父老血战无功,子弟横死。

赳赳老秦,喜迎沛公,沛公废新秦法,奉老秦法啊!

知乎用户 Lsquirrel 发表

昭和日本的百姓也很轻易就投降了啊,自从麦克阿瑟大将军赴日,昭和男女才过上了人该过的日子。

古今越千年,但道理还真是一样的

知乎用户 凸凸 发表

入关后(函谷关),国家还不稳定,有很多问题需要处理,普通秦国百姓不算统战对象。

知乎用户 凤藏羽 发表

《中国是部金融史》里有一个观点感觉挺好,我个人觉得有道理,那就是中央集权的政体,好处是能充分调动所有资源,但是坏处就是调动资源的机器——官僚系统,使用起来的成本会越来越高。

因为这个系统也会满足自身的利益,随着系统对资源控制的力量越来越强,“资源” 的活力就越来越弱,面对外力的强力打击,持久消耗对打的能力就特别弱,尤其是在重要战略节点打输,极易崩盘。

资源的使用成本太高了,虽然能够集中起很大的力量,能很好应对小的挑战,但是面对同样庞大的力量,可持续性就非常差,输不起,输了或者持续太久,运作系统的高耗能,分分钟耗死 “资源”,“资源” 竭泽而渔,不可再生,就没有反抗能力了。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水抽干了,舟还有用吗?

知乎用户 书剑 发表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知乎用户 商君书 发表

秦皇汉武为什么叫独夫啊?明明那么多皇帝,他两为什么能享受这个待遇啊。雄才大略可能是没错,什么利在千秋可能也没错。但你不能说话不腰疼啊,他们为未来中华民族打下了基础。那代价呢,代价你们记得吗?该感谢的人是他们嘛?

秦皇我就不说了,锅让二世背其实有点无辜的。二世三年就天下皆反,这只不过说明到临界点了。这些老百姓怎么不朝廷 想想呢,再怎么也不能不爱国啊,是这个国家保护了他们的安全,是这个国家让他们免受盗贼困苦。这个国家有长城那么大的建筑奇迹,有几十万大军,还征服了百越。老百姓怎么不跟着自豪呢?我们大秦简直太厉害了。

至于汉武,我觉得比秦皇人渣多了,自私自利,刻薄寡恩,好大喜功,急功近利,用人为亲。控制欲强。能力肯定是强的,但是基本没有人性上的任何优点。当然了,因为我不知道皇帝应该是什么样的,所以我可能不应该用人的标准去要求一个皇帝。

我发现很多中国人很奇怪,自动屁股都坐在统治者那边。经常为了 xxx,这样也没办法。反正你不是代价是吧。

喜欢秦皇汉武的,祝你全家在秦朝。你爸修长城,你在修骊山,你妈在家一个人伺候六十亩田累的半死。你弟弟戍边路上生病死了,弟媳还被罚去给官府舂米。

知乎用户 小兔 发表

谁在莫斯科 我就支持谁

知乎用户 wonder 发表

有啥好说的, 军国主义碰上反攻倒算呗

法家那套一旦没了战争红利, 民众立刻会让你死….

知乎用户 红瑛 发表

因为秦国:

1、贫富差距过大。

2、房价过高。

3、阶级固化。

4、底层内卷。

5、教育不公平。

6、医疗不公平。

7、养老不公平。

8、失业率高涨。

9、贪腐严重。

10、法制环境恶劣。

11、内残外忍。

12、特权阶级众多。

13、赋税严苛。

14、工具化劳动人民。

欢迎补充

知乎用户 长风​ 发表

人家为啥不投降?人家要为谁搏命?为他们自己?那他们有什么东西,投降就会失去、不投降就不会失去?

他们会失去他们的国家?那他们还得到了一个新的国家呢。

他们会失去他们的家园?新的国家巴不得他们赶紧安心生产呢。

……

如果投降,他们会失去什么?他们又能得到什么?

如果不投降,他们会失去什么?他们又能得到什么?

对了,你说,当初的国统区百姓,为什么那么轻易就投降了?

知乎用户 我那个也有 发表

一辈子人吃一辈子苦是常态,

一辈子人吃三辈子苦是在建设伟大的国家,

严刑峻法让一辈子人吃五辈子苦,那就只能逼他们建立一个新国家了。

但是,明确下我们在讨论的是秦国,好多回答在那儿阴阳怪气看着就来气。

秦国最大的问题是操之过急了,很多事情连续推行刺痛了太多人,不仅百姓苦,贵族们也苦,有钱商人也苦。以至于始皇帝一死,手下的人都心思活络起来。废分封,立郡县;修长城,击匈奴;开发岭南百越地区;兴驰道,通运河;统一文字度量衡等等,这些建构千秋万载霸业的宏伟蓝图变成了自掘坟墓,把我们的盟友搞的少少的,把敌人搞的多多的。如果这个整个过程拉长放在三代明君身上,用百年尺度去推行,让民众得以修养生息,逐一剪除保守顽固势力羽翼,建构出取代军国体系的封建统治制度。完成这么多成就如此恢宏强盛的国家,就算有六国旧贵族想发起 “七国之乱”,也是命一上将军率军轻松可平。

知乎用户 端木弗貢 发表

又去将心比心了。由于自己是斯德哥尔摩症候群的病人,就以为人人都这样,得了这个病的是天经地义,免疫的才是天理不容。

「玉音」放送后叫嚷着要一亿玉碎的日本人为什么那么轻易就投降了?美英发动第二次海湾战争,为什么只付出 172 人阵亡的代价,短短 21 天就横扫伊拉克,占领巴格达?

谁知道外国的占领军是宽仁和善还是凶狠残暴呢?总归有明天,就还有希望,怎么着也比糊里糊涂地替暴们君白白送死强吧。

知乎用户 徐晓轶 发表

西汉初年以功臣子弟为郎官,是为恩赏,但西汉末年郎官 5 千;东汉设太学,到了东汉末年,太学生 3 万多;宋 6 冗吃垮财政;明宗室上百万。

简单说,只要一开始承平,既得利益集团就不由自主的越来越大,原因就在一句话:

政治,就是把我们的人搞的多多的

权贵们的子孙繁衍,都有私心,要加以照顾,不照顾就是得罪了这些权贵,对于依靠权贵维持统治的独裁者来说,这是必须的让步:独裁者吃独食,就会把自己搞成真的孤家寡人。

所以,秦作为第一个大一统的独裁帝国,依然奉行赏罚二柄,但大一统之后,外部敌人全部被消灭了,没有了从外部的掠夺,那赏从何来呢?!而且法家的赏是来刺激欲望激发动力的,现在已经是大一统了,强刺激臣子们的欲望想让他们干什么呢?!

既然赏不可行,所以秦以罚来威压天下,导致自己就成了吃独食,最后众叛亲离,典型的如南方大军自绝道路,只好发刑徒以管皇帝小金库的章邯为将。

后世吸取秦的教训,以怀柔拉拢既得利益集团来维持长治久安,但就避免不了既得利益集团越滚越大,最后活生生的把整个下层吃垮。

所以传统上我们始终存在几个矛盾:

1、积极进取 vs 遏制欲望

欲望是恶之源,因为人欲壑难平,人是既得陇且望蜀,而物质财富的增长速度太慢。所以任何一个文明想长治久安,都必须要有自己的克制欲望的手段。

但另一方面,我们地处信风带,天灾多,北方还有游牧民族的威胁,所以又注定我们必须积极进取、积极有为来应对。

2、德治 vs 抑豪强

上面所说的如何遏制既得利益集团

3、天下为公的理想 vs 私天下的现实

知乎用户 柳鲲鹏 发表

用词错误。投降都是指军队及政府的行为,百姓不存在投降不投降的问题,他们只是生活生存。

知乎用户 海水浴场的小号 发表

因为当时的人不等于现在的人。

你以为的 “人”:各个都是独立的个体;国家有难,放下锄头就参军救国;赳赳老秦,共赴国难。(有没有,有 他们和斯大林格勒的苏军去同一个地方了)

实际上的 “人”:村里的族长,村长,乡老,乡贤,城里的手工业者,有产者。

种地的 “黑夫” 也配叫人?

那么身为睾贵的 “人”,你是喜欢年年往村里贴秦律,月月搞亭长到处巡逻,还让泥腿子 “黑夫” 能用战功爬到你头上的秦国呢;还是喜欢 “约法三章” 外啥也不管,重新让你说啥算啥,不会有县尉、亭长、军头来抓你说你豪横乡里是违反秦律的楚人刘邦呢?

哪怕嬴政晚年不昏庸,哪怕李斯赵高胡亥不篡位,秦国的主要矛盾也重新从秦国与六国的矛盾转化成了传统土地贵族与新兴统治阶级的矛盾,而且已经无法通过对外战争转移矛盾。所以当军功阶层阵亡殆尽,秦律的受益人完全消失,剩下的 “人”,为什么要维护不利于它们的秦国呢?

知乎用户 王宝宁 发表

刘邦夺取天下的基础就是三秦老百姓,沛公约法三章后深得三秦之地的民心,项羽击败刘邦数次,但刘邦却总是能聚起人数超过项羽的部队,其中大多还是三秦老百姓,所以不是老秦人拿不动刀了,是觉得这秦国不值得了,以前以为灭六国可以当天龙人,结果灭了六国后待遇不变,甚至更苦了,这六国不是白灭了吗?

知乎用户 帝国余晖 发表

天下苦秦久矣。

天下,才是平民百姓和士大夫们关心的。天下不亡,人民就有生机。

“秦” 只是一个国号,甚至可以是一个皇族的氏名。除了皇族和既得利益阶层以外,谁在乎?

问题是,秦利用权力,不断混淆天下和秦的概念,你反秦就是反天下。而题主这样的伞兵显然就是这样被毒害的一代,被家国主义捆绑,问出这样伞兵的问题来。

秦,符合中国历史任何一个时代。因为秦这个代词,代表着一群从不代表人民,只会利用暴力的黑社会群体。秦这个名词,和洪兴,东兴这些词语,没有任何分别。

知乎用户 h 汉唐气象 发表

秦国百姓受秦国暴政的苦最深,这句话没错吧。刘邦入关后宣布尽废秦法,约法三章,秦国百姓欢声雷动,唯恐刘邦不做他们的领袖。

知乎用户 宅人妖 发表

灭亡的是秦王的国家,又不是秦国百姓的国家。

知乎用户 lionheartxj 发表

因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关系脱节了,甚至是反方向的

知乎用户 伊卡洛斯 发表

这个问题下面大部分回答都归因到秦国,其实秦国这里有点背锅了,因为 “百姓” 在历史上能作为 “投降” 的主体是在民族主义之后的事情,而在此之前一般老百姓无论在东西方都是没有投降的资格的。翻开史记也只能看到 “X 伯降”、“X 王降” 之类的字眼,是完全没有 “百姓降” 一说的。

大多数学者认为现代民族主义的起源是 18 世纪的法国大革命,尽管在此之前民族主义情绪也零星在希腊人和犹太人等民族中出现过;而在中国,最早算得上出现过民族主义情绪的是靖康之变之后的宋朝,至于现代民族主义的正式形成则是甲午中日战争之后的事情了。所以不仅是秦国,历朝历代能进行投降的主体都是官员或贵族,而百姓是没有进行投降的主观能动性的。

知乎用户 资本市场极左​ 发表

秦国百姓不是投降了,是真赢了。

知乎用户 今川议员 发表

因为天下苦秦久矣,包括秦国百姓,秦国的军国主义体制早就把秦人压榨的苦不堪言,现在看见有人反抗它,高兴还来不及,谁还会为他殉葬。

秦帝国如同二战时期的日本,秦人在苛政压迫下精疲力尽,麻木不仁,苟且偷生,根本无暇去思考反抗的事,现在有外人把几百年来一直套在他们身上的枷锁砸开,让他们第一次觉得自己活着像一个人,尝到自由甜头的秦人自然会衷心拥护这个砸开枷锁的人。秦人不是没有血性,暴秦把他们当做牲口,他们自然会冷眼旁观暴秦自取灭亡,刘邦把他们从苛政下解放出来,他们自然愿意为刘邦浴血作战,哪怕刘邦是楚人

知乎用户 LeechJ 膏药药 发表

搞项目需要项目负责人。

一功,秦始皇。赵政迁六国贵族到咸阳。 保留了革命的火种,六国复国战争,这里冒个宗室那边冒个宗室。

二功,秦二世。胡亥把他兄弟姐妹切了。但是留有子婴和驸马李由等,此说可能有误。想来是杀了一些的。

三功,项羽。把子婴杀了。

没人带头复秦。

知乎用户 thoughtful 发表

同理,江浙百姓喜迎渡江的解放军,并且抛弃了以江浙为基本盘的蒋记国府。

知乎用户 Burgundian 发表

干了那么多超级工程,秦国百姓的热情耗干了,最后麻木地出征、打仗、战败,回家或被坑,都是在一代人之间。

知乎用户 火炎焱燚​ 发表

商鞅变法和历代秦国上层给秦国描述了一个蓝图,消灭六国,统一天下。由此诞生的耕战制度告诉秦国如何在乱世拥有强大的造血能力,却没有告诉秦国消灭六国之后应该怎么做。

翻翻商君书,满篇都是弱民愚民使民之法,都是利出一孔的方法,商鞅变法本质就是近现代的总体战,可是总体战的制度在天下太平之时哪里可以持续呢?

秦国集中整个国家的力量,愚昧农民,压制商人,限制权贵,鼓励耕战。就相当于一笔巨大的投资,农民贵族之所以可以忍受,是因为秦国发动战争可以掠夺大量财富,贵族获得更多爵位,农民获得上升的机会,所以大量秦人效死,同时又大规模愚民,让农民没有多余的心思,一心军功封爵和种地。

秦灭六国之后,秦始皇滥用民力,而百姓无尺寸之利,天下早就忍不了了,昔年征战有鱼跃龙门的机会,同时六国尚存,不满秦制的人可以 run 去六国,今岁徭役无止,而六国已灭,军功爵不见,而秦国内部的底层聪明人又无处可去,就只能鼓动大伙造反,推翻这个让他们无利可图的国家。

秦始皇如果晚死十年,可能和王莽一样,是一个一世而亡的皇帝了,秦始皇之所以四处巡游,就是因为军功爵的破产,征匈奴和百越让秦国国力大损,长城驰道宫殿的不停修建,又让百姓怨声载道。

秦朝对关外几乎没有掌控力,因为秦国在战国时代过于愚民,秦国本土根本没有足够的政治人才去统治各地,只能大量依靠当地豪强,这些豪强对秦法没有一丝一毫的好感,当地百姓也没有一丝一毫的好感。秦始皇在洛阳地方巡游的时候,被数次刺杀,都找不到凶手,这还是里关中不远的河南,其他地区可想而知。

变法之后,秦国高层掌握权利全是外国人,范雎,商鞅,范增,赵高,魏冉,张仪,吕不韦。秦始皇死后,当汉朝建立,中间这十年左右的乱世,没有一个关中出身的政治家,可见愚民政策的威力。这种人才储备怎么可能有效统治六国呢?

灭六国后的秦国,耕战破产,六国的土地不能有效统治,士族人心不附,又滥用民力,怎么可能不灭亡?秦国百姓在秦国这种变态的制度下被统治最久,最是顺民,秦国制度讲究愚民弱民,如此愚民弱民顺民怎么可能在秦朝制度崩溃的情况下还有反抗力量,更何况反抗毫无利益可言。

秦国的人心不附早就在战国时代体现了,那时候耕战尚未破产,尚且可以维持。长平之战后,秦军被魏无忌领兵在邯郸城下击破,然后一路打到函谷关,相当于被一路从赵国首都达到秦国首都了。中途根本没有任何人反抗。

吹秦国法治的,送你去阿富汗,哪里也法治,不过是伊斯兰教法。

知乎用户 马泽依 发表

秦朝的时候全国人很少 也就千万级别

地广人稀 没有人地矛盾

其他王朝土地兼并之类 根本就发生不了

这么快亡国 纯粹就是皇帝的责任 人民受不了了

知乎用户 流光容易把人抛 发表

《史记》:

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 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召诸县父老豪桀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 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知乎用户 向南楼孙儿 发表

以前是跟外国人打你死我活,统一天下后就是打内战,无所谓了

知乎用户 阿卡林 发表

因为没把税收到 100%,他们还有力气投降

知乎用户 没事跟着乱 发表

因为发现,入了关以后,生活水平并没有什么变化

知乎用户 恩恩 发表

因为百姓并不怀念六国,而是厌倦和抗拒在和平时期继续沿用战时体制。

秦国的体制是为战争而生的。

一旦战争扩张也到了极限,再往北,往西,往南都是气候恶劣的土地,那么扩张和战争就不再有收益,无法去抵消战时体制对百姓造成的沉重负担。

而一旦战争威胁消失了,那战时体制在恢复经济和组织生产上的优势也随之消失,同样成为经济发展的负担。

西楚霸王要恢复六国旧制,一样得不到六国支持。刘邦要彻底排除异姓王,六国百姓一样无所谓。

看到了吗?关键问题根本不是意识形态或者民族大义,而是经济政策,日常生活。

对统治者而言,战时体制确实高效,强有力。但它对底层人民的折腾却导致这不是一种可以长久被使用的体制。

知乎用户 萧湘越 发表

商君书里定的国策就是用奸邪之人统治百姓,百姓弱,国家就强大,君主必须先征服自己的百姓,才能征服敌国。

你是一个生活在秦地的普通老百姓,阶级上升的路径之一是生产、种田,除此之外任何奶头乐都是邪恶的,音乐、诗歌都是靡靡之音,除了农学之外的知识都被认为是诡辩、玩弄人心。

另一个阶级上升的途径是上战场玩命。

你的上级如果死了,你得死,你的小队如果没有斩获人头,你也得死,你要是敢逃跑,你死全家。

你唯一的指望就是,去战场上拿到人头,秦王给你分田。

你的主帅很强,带领你们在长平打了胜仗,俘虏敌军 40 万,你很开心,如果能活着回去,你也算是有产者了。

可是营地里隐隐流传,你的主帅动了恻隐之心,似乎用 “别的方式” 处置这批俘虏。

你沉默了,因为衡量你是否有功的量化标准没有 “别的方式”。

跟你一起沉默的,是营地里的所有人。

你上战场玩命,不是因为你真的想杀人,而是如果你的刀尖不指向敌人,国家机器的刀尖就会指向你和你的家人。

你不反抗,是因为商君给了你活路,秦国的律法承诺你杀敌就有奖励,现在有人要违背律法,剥夺你的奖励。

是,你知道这些俘虏跟你没什么区别,都是别人的父母兄弟,不杀他们,让他们去服辛苦的徭役,让他们去修农田水利,对大秦更有利。

可也只是对大秦有利,于你,“利” 没有一分能分到你手里,你即使能活着回去,依然要面对残酷严苛的剥削,你交出了自己生而为人应有的权利与尊严,大秦就有义务遵守它自己写就的律法。

胆敢侵犯律法,就必须受刑,像我一样,无论是谁,即使是大秦军的主帅。

主帅退缩了,你送了一口气。

跟其他人一起,挖了一个大坑。

多少年后,一个叫刘邦的人过来告诉你,只约法三章。

你迷茫了,再也没有一个机构赋予你 “使命” 和“意义”,你终于有一天时间可以放下劳苦的农务、无穷无尽的徭役。

行走在山林之间,坐在石头上,你意识到,你的人生没有意义,但正因 “无意义”,你是自由的。

知乎用户 tom 发表

现在还有人还真以为自己是 “赳赳老秦”,就不是代价了?

基于商鞅及法家的 “弱民理论”,秦皇对秦人也是往死里用。修完长城修阿房、没修完阿房修皇陵。。。

秦法之苛刻,刘三搞个 “约法三章”,就感动得三秦父老,喜迎沛公!

知乎用户 范日旺伯伯铁粉 发表

因为在商鞅变法后生存下来的人都是纯粹的人,以法家为用的弊端就在于此,人之初,性本恶,在这法家的框架下,你不压别人自己也得饿死

知乎用户 紫风无梦​ 发表

“天下苦秦久矣” 喊了俩千多年了,诸位就没点新鲜的口号吗?

暴秦,暴秦,到底暴在何处?

严刑峻法,又到底如何严酷?

在秦国砍棵树判几年?在秦国掏个鸟窝判几年?

秦国距今已有俩千多年,你们如此言辞凿凿的说秦国如何如何,是掌握了什么证据?能分享一下吗?

还有些人怎么好似亲历者般苦大仇深,你们是 “不死者”,还是 “穿越者”?


诸位的观点,到底来自史料,还是网文?

看史料的人又是否经过思考?记载是否符合逻辑,是否符合自然规律?

现实告诉我们,历史是可能被美化、修饰,甚至颠倒黑白的,不经思考等同于 “以讹传讹”!

战国五大名将之首 “郭开” 证明古人说谎也是很熟练的!

而且在一个 “求情” 就能被 “宫刑” 的朝代,书真的可以随意写吗?真的能无视皇帝的想法吗?

“当环境变得恶劣的时候,动物就会停止繁衍!” 人类更是如此,如果自己都活不了,怎么去会生孩子?又用什么去养孩子?

“饱暖思淫欲”,挨饿的人是没那心情和体力的!

秦人不傻,活不下去,也是会跑路的,别说有六个国家可去,就是大统一的王朝,人们还能进山那!

秦国连年征战,死伤必定不少!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寿命短,死伤多,逃人多,生育少,秦国人口怎么保持的?

没有人口,哪来的粮食?哪来的士兵?又怎么能征服六国?

秦国的百万甲士,是秦始皇 “撒豆成兵” 变出来的吗?

“民不聊生”和 “人口增长” 是不能共存的吧???

“齐之技击不可遇魏氏之武卒, 魏氏之武卒不可遇秦之锐士。遇之者, 若焦熬投石焉。”

秦军被六国称为虎狼之师,可见秦人精壮勇猛、悍不畏死!

如果秦法真的残暴,秦人食不饱腹、衣不蔽体,一不小心就变奴隶,不怕死的秦人怎么会逆来顺受?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兔子急了都会咬人,虎狼却不反抗,这合理吗?

而且吃不饱,怎么可能强壮?秦人能吸收日月精华吗?

逻辑完全不通啊!


商鞅变法是公元前 350 年,秦国灭亡是公元前 207 年,“严刑峻法” 实行了 143 年!

**【**古人成婚早,按 18 年一代人,8 代人生活在 “严刑峻法” 之中,好像的确 “苦” 的挺久的!】

一个谁都不喜欢的制度,损害所有人的制度,能保持 143 年,也是神奇啊!

平民无力反抗,但权贵、大氏族也都是吃素的吗?

春秋战国时期弑君者一双手数的过来吗?

“三家分晋”、“田氏代齐” 证明君主不是唯一的,不能乱来都可能被 “禅让”,被 “落水”!

商鞅死,法不改,贵族们只能拿商鞅尸体泄愤,说明 “严刑峻法” 有群众基础,说明 “严刑峻法” 有实际的正面效果!

历经六代君王,“严刑峻法”都没被推翻,秦国也没有改姓,足以说明 “严刑峻法” 名不副实!

【商鞅(约公元前 390 年-公元前 338 年),姬姓,公孙氏,名鞅,卫国人。

公元前 338 年,秦孝公死后,商鞅被公子虔诬为谋反,战败死于彤地(今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西南)。尸身被运至咸阳车裂,全家被杀。】


未完待续

知乎用户 zhujeffers 发表

现在歌颂秦国的影视剧太多了,影响了一部分人的世界观

知乎用户 没救了自动出院吧​ 发表

秦国的法家思想下,苛政暴烈还没有限制商业娱乐活动。换游戏里就是笑脸空了,林登万随时爆发。

面包和马戏是人类的刚需,法家只不过是把马戏的生产力拿来暴兵罢了,看起来强大其实危机重重。

秦国一直胜利还好,大家还能利出一孔,秦国突然被被起义军轮流暴打,这下芭比 q 了。

法家看起来国力强大,但输不起,输一次直接爆炸,你打战略游戏可以压着最低笑脸,林登万失控就读档,你现实里上哪去读档呢?

根据考古结果,秦始皇时期的赋税是汉朝的三倍,你说为啥没人和刘邦拼命,约法三章闻风而降。商君们天天弱民疲民还徭役一大把,这时候有个人带兵把商君们全砍死了,还约定轻徭薄赋,你会为商君们报仇吗?

也就现代商业大片天天赳赳老秦,实际上的老秦人是最没统战价值的:

(秦昭襄王赵稷与夷人)盟曰:“秦犯夷,输黄龙一双;夷犯秦,输清酒一钟。” 夷人安之。

知乎用户 阳玉 发表

骊山刑徒,来自全国,秦国人很少。因为秦国人遵纪守法。

知乎用户 一铭行者 发表

平时在家种地

打仗时就是士兵

打仗时粮食自己买,军装自己做

国家有徭役还要去

平时哪里也去不了,没有介绍信,乱跑要治罪。

邻居犯法,你不举报,和邻居同罪。

盐是国家专卖,你贩卖私盐要砍头。

。。。。。。

说白了老百姓就和牲口没啥区别。

知乎用户 郭向东​ 发表

社会结构,通常具有三个层次,即政权中间社会力量个体。其中,中间社会力量是凝聚社会结构的骨干力量,有了这个层次,个体才不会成为一盘散沙。

政权是上层建筑,它无法代替中间社会力量的功能。如果加以代替,社会阶层的矛盾会以强化了的官民矛盾的形式展现。政权会以利益当事方的身份卷入社会矛盾,并弱化其公信力。

我国传统农业社会中的中间社会力量,主要就是以家庭为基础的宗族,其中领袖群伦的是世族力量。在未来,我国现代社会的中间社会力量,将是社区、行会等社会利益共同体,这需要在未来有一个建设过程。

中间社会力量的政治站位一般比较保守,它的政治选择通常以其既得利益(即特权,包括经济利益、政治利益和文化利益)为出发点,因此也是革新和行动的阻碍性力量。

但是,正因为其保守,中间社会力量是社会的压舱石,是定海神针;对革新和变化的阻碍,也阻挡了自由电子的过度逃逸。

有两个典型的例子,就是秦国和苏联,都是已经将中间社会力量彻底铲除的政治实体。它们的社会结构只有两层,一个是权力高度集中的官僚政权,一个是个体。而它们的结局都一样,顷刻之间快速败亡。因为它们只有原子核和自由电子两层,但当原子核受损时,个体除了逃逸没有其他作为。

秦国立国强国,从商鞅变法开始,也是逐步铲除贵族力量的过程。当贵族力量被铲除干净的时候,它就能闪电般征服山东六国,一统天下;也因此,当山东六国的贵族力量有机会复辟时,秦的彻底覆灭就没有悬念了。

因为,能够抵抗亡国打击的只有中间社会力量,即贵族力量,以老秦人自居的宗亲和世族。他们被消灭了,社会的个体层次是无法被组织起来的。

至于中央集权制的官僚,无法进行反抗,他们其实也只是个体,也是打工人。国家覆灭了,打工人重新换工作就是了,如萧何,有必要反抗吗?没有食邑,不值得他们去反抗;没有食邑,也没有力量反抗。(楚国不同,项燕就是楚国贵族,项家拥有私兵,这是反秦物质力量的重要来源)

所以,没有中间社会力量的社会,灭亡起来比谁都快。秦国如此,苏联也如此。

商鞅变法产生了一体两面,并行不悖的结果:快速强大并快速征服天下;同时也是快速败亡。这就是霸道的一体两面,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知乎用户 清徽 发表

邯郸之战中赵国百姓疯狂袭杀秦军

这事从哪里来听来的?

不会是这件事吗?

于是平原君从之,得敢死之士三千人。李同遂与三千人赴秦军,秦军为之却三十里。

这是平原君给钱了

今君诚能令夫人以下编于士卒之闲,分功而作,家之所有尽散以飨士,士方其危苦之时,易德耳。

秦国百姓投降不投降,是自己决定的吗?

子婴为秦王四十六日,楚将沛公破秦军入武关,遂至霸上,使人约降子婴。子婴即系颈以组,白马素车,奉天子玺符,降轵道旁。沛公遂入咸阳,封宫室府库,还军霸上。
子婴立三月,沛公兵从武关入,至咸阳,群臣百官皆畔,不适。子婴与妻子自系其颈以组,降轵道旁。沛公因以属吏。

子婴、群臣百官都要投降,难道秦国百姓能说我不降?这不是莫名其妙吗?几时轮到百姓做主的?

除非你这个百姓指得是春秋之前的原义,那时候百姓这个词含义是贵族官员。

那么群臣百官要投降,原因就在于关内的秦军没了,能打得已经投降项羽了,关内无兵对付刘邦。

知乎用户 闻铎 发表

孟子: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

知乎用户 lvjjing 发表

还是民生的问题,五百万民,却有一百万兵,搁哪个国家的百姓也受不了长期这么重的负担。

要是能吃饱喝足,没有苛捐杂税和徭役,自由?是个毛线啊!古人本来就很多人一辈子只在家门十里范围内活动的。

知乎用户 春树 发表

苏联为啥说崩溃就崩溃

不得民心的帝国都是泡沫

看起来强大

知乎用户 IMBA 丶小路 发表

倒不如问问,秦国百姓凭什么要为秦国出头呢?

长城在书上写的确实很恢宏,但对秦人来说,不过是把孟姜女的故事来来回回演绎了无数遍。

严刑法度在书上写的确实颇有成效,但对秦人来说,不过是人人自危,生怕哪一天就被抓走杀掉。

秦国百姓不过是大秦的人口红利。

知乎用户 Hao Ma 发表

不投降能怎么办?兵器都被收走做金人了。

知乎用户 王诚 发表

有个事,秦二世不是尊儒的吗

知乎用户 神云大侠 发表

官家主义的缺点: 短命.

官家主义的社会: 皇帝个人, 官府部门, 官员个人垄断全部权力, 底层一片散沙, 任何其他结社都是非法.

这样搞, 整个社会就你一个组织者, 没有备份, 没有冗余, 如果你自身堕落了或者被击败了, 肯定没有现成的组织顶上去,

从微观来讲, 我一个个人, 一个家庭, 面对入关的军队, 找不到任何可靠的组织去加入抵抗, 当然是跪在地上山呼万岁来的稳当.

知乎用户 vc123 发表

秦国在统一之后,秦国的原国民并没有过上超国民待遇的生活。这一点是和罗马有很大不同的。罗马会给自己人公民权,没有这样的生活作为诱惑,也就没有捍卫的动力。

亚历山大东征之后,也是他一死就分裂了。而且他是死在巴比伦,和秦始皇死在河北有些相同。

秦朝并不是当时最富庶的地方,巴比伦比马其顿也富庶的多。

如果征服不能给原班人马带来好处,那很可能丧失原来的核心集团。所以刘邦要分封,马其顿被亚历山大手下分了,如果不分的话,也将是很快各地就会起义。

分封制今天看起来不太好,但在过渡时期是必须的。

秦始皇的制度里最累的活儿自己人干,生活水平也一般。而战争让秦人看到了各地的富庶,这就摧毁了秦人的信仰。

知乎用户 保鲜膜​ 发表

因为民族主义还要一千五百年,在一万五千里外萌芽。

传过来还要五六百年。

知乎用户 Meursault 发表

秦二世而亡的责任人,秦始皇只能排第二。统一后没有及时调整做好政治工作,而是继续用军国主义的做法折腾各种大工程。

第一责任人还是秦二世,把秦制中的先进因素也破坏了。

知乎用户 同人于野 发表

秦朝暴政,哪里暴政了,压榨民力,哪里有,你看到了吗?你有证据吗?

成为大秦百姓你就偷着乐吧

要我说,此生无悔入大秦,来世还当大秦奴!

知乎用户 Kommune Galaxy 发表

秦国百姓为什么那么轻易就投降了?

很多人没看懂郑天玑的意思。我给个提示:把秦王身份代入某位湖南教员,再仔细品味所谓 “时而保民,时而保官,挑起内斗”。

知乎用户 乔伊 发表

现在高中语文不教《过秦论》了吗?

知乎用户 IT 网站设计 发表

个人觉得人民承受是有个度,而且跟外部环境有很大关系。比如抗战时期西南人民能承受国民政府巨大的财政负担,而且还会极力支持国民政府,但抗战胜利了,如果再这样,民心就没有了。秦国也一样,从秦孝公开始,耕战政策执行了上百年,以前有六国,而且战争不断,为了过好日子,为了统一,所有人都可以忍受,也因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国家统一了,没有外部敌人了,应该休养生息了,但统治者不,还是穷兵黩武,最终导致秦国民心散尽,投降就不足为怪了!

知乎用户 豆豆 发表

秦国百姓什么时候轻易投降了?

知乎用户 知贴总督杨威 发表

别说两千多年前的秦国百姓,就算是吴三桂开关后的大顺百姓,八旗渡江后的南明百姓,不也是轻易的投降了吗?

问题的答案很简单,只需要回答一个问题——在当时谁才算百姓?庙堂之上高高在上的那一小撮识字的肉食者?还是九成以上目不识丁只会种地交粮充徭役的 “黔首”?如果一成肉食者代替九成的黔首宣布投降,那些黔首除了默默接受,还能干什么?他们可能连“秦” 字都不认识,秦王是谁都不知道。

黔首唯一知道的是——给谁种地不是种,给谁交粮不是交,只要能吃上饭就行。如果新朝开篇就颁布诏令约法三章减免税赋免除徭役,那简直要第一个去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大秦帝国》当小说电视剧看看就行,千万不要当真。大秦 1 是部精彩的古装传奇剧,大秦 2、3 是部精彩的历史剧。至于大秦 4,半历史半言情吧。我现在最想看的反而是大秦 5,不知道以后有没有。

那些无视历史现实,只会生硬地以古喻今的回答者,这不就是嬴政坑杀的儒生的模样嘛。况且提问者是来找答案的,不是来接受洗脑的。结果看看这个问题下的回答,知乎变成这样还是有些必然性的。

我是从首页推荐点进来的,可能是因为我比较喜欢历史吧。结果点进来一看——这都是什么玩意儿?以前的知乎打开后直接就是热榜,左右滑动才是各种乱七八糟的推荐。如今的知乎不谈也罢

知乎用户 细粒精 发表

秦灭六国前 600 多万人口,而当时总人口大概 2500 万。当时大一统观念还没有那么深入民心的,为了维持统治秦的男性大部分调到全国各地了。比如岭南 西南驻守的秦军就没有回中原了,甚至索性当山大王了,这是普遍的心态,可参考徐福懵秦王 3000 童男童女。秦灭 6 国是集中兵力去攻打的,而秦末兵力分散在各地,面对起义时从各路调动过去征伐。就成了兵家大忌逐次增兵了。一批批地去送,你可以看到最后匡樟只能用骊山刑徒来打仗。有两个原因,主力部队分批送了,第二个原因是很多主力部队变成刑徒了。延误军期不砍脑袋只是当刑徒算秦王之德?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

秦法太严苛,战时可以维持将兵靠战功晋升或者不死不活。但是和平时期各种连坐罪罚又没有晋级的途径。因而很多选择隐退,不犯错还能苟。躺着好过坐着发呆,坐在那官位上随时一个简单的调动乌纱都没了。你看陈胜吴广那延误时间要砍脑袋。所以造反?秦末聪明的都躺了。

秦始皇杀了所有有威胁的皇族。赵高又杀了遍,秦二世杀了遍,子婴时已经没什么皇族了,因子婴已经远远不是赢泗那支秦宗室了,很远血缘关系续的秦皇位,估计隔壁镇的老赵。秦人人心散了。子婴没有足够声望号召关中孤儿寡母。实际当时没有人知道子婴是谁哪里来的,已经到了要用刑徒来镇压叛乱,跟商末牧野之战一样。主力调到别的地方去了,分批送,只能用奴隶打,商王是自焚。秦王先去帝号求放过后是投降。再是被项羽坑杀。

知乎用户 布鲁斯 · 喵 发表

不要因为儒家不是好东西就认为法家是好东西,它倆不是对立的,所谓外儒内法,用俗话说就是红脸白脸。

知乎用户 正一道 三明 发表

首先来说,你要懂得感恩,没有大王,你啥也不是。

你觉得秦国基建落后,你就去建设长城,建设驰道

你觉得秦国压力大,你可以创业改变自己啊,实在不行跑六国去,那里轻松(小心你的三族)

你觉得秦国贫穷,你就要好好努力,成为县令,好好治理,让它繁荣富强

咸阳房价太高,买不起,那是你没有本事,好好努力

同里的富二代,娶了两个老婆,大宅院,还操作,不用去打仗,因为你是贱民,只有出力的份

就这你还觉得秦国跟你没关系,秦国就是跟老爷们和大王准备的,你个屁民,只有出力的份

生在秦旗下,长在关中里,这盛世如你所愿,先立军功的带后立军功的,大王万年 !

知乎用户 丰穰天下甪端​ 发表

贾谊三篇《过秦论》结尾的总结基本说清楚了,杜牧的《阿房宫赋》也提醒了。

过秦论上篇:一夫作难而七庙,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中篇:坏宗庙与民,更始作阿房之宫;繁刑严诛,吏治刻深;赏罚不当,赋敛无度。天下多事,吏不能;百姓困穷,而主不收恤。然后奸伪并起,而上下相遁;蒙罪者众,刑戮相望于道,而天下苦之。自群卿以下至于众庶,人怀自危之心,亲处穷苦之实,咸不安其位,故易动也。是以陈涉不用汤、武之贤,不借公侯之尊,奋臂于大泽,而天下响应者,其民危也。故先王者,见终始不变,知存亡之由。是以牧民之道,务在安之而已矣。下虽有逆行之臣,必无响应之助。故曰:“安民可与为义,而危民易与为非”,此之谓也。贵为天子,富有四海,身在于戮者,正之非也。是二世之过也。

下篇:先王知雍蔽之伤国也,故置公卿、大夫、士,以饰法设刑,而天下治。其强也,禁暴诛乱而天下服;其弱也,五伯征而诸侯从;其削也,内守外附而社稷存。故秦之盛也,繁法严刑而天下振;及其衰也,百姓怨望而海内矣。故周五序得其道,而千余岁不绝;秦本末并失,故不能长。由是观之,安危之统相去远矣。

野谚曰:“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 是以君子为国,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之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去就有序,变化因时,故旷日长久而社稷安矣。

《阿房宫赋》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知乎用户 德拉米尔 发表

明白了,谁赢他们帮谁。

知乎用户 Ku Kl 发表

苏联人笑而不语……… 秦国至少还遇到暴力………

知乎用户 许广新​ 发表

一代奇人堂吉诃德 · 多弗拉明戈说过

正义必胜,那是当然的啊

因为只有圣者,才是正义啊

而对于秦朝百姓而言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那是必然啊

因为群众都会拥戴胜利的一方

他们并不在乎皇帝姓李还是姓嬴

只在乎太平,别打仗了

至于让群众知道自己也可以翻身做主人

那需要有引路人的

堂吉诃德的世界,引路人蒙奇 ·D· 路飞已经觉醒

而秦朝的世界,群众的引路人德胜公

得让陈胜吴广的同代人等两千多年

知乎用户 白木 发表

秦其兴也入关,其亡也入关。

秦国百姓之所以有战斗力就是用六国的财富激励他们,打下六国过好日子,而当他们真的横扫六合以后却发现秦皇并没有给他们足够的好处,在秦短暂的时间里铺开各项的巨大工程,直接导致秦人发现虽然不用打仗了日子比以前还苦。

老秦人爱大秦,就像大秦爱老秦人。清朝就聪明多了靠八旗得天下,也知道要靠八旗稳定天下。

知乎用户 爱民如子豫亲王 发表

何止是投降,

简直对赢秦弃之如弊履。

六国灭亡,都有无数的复国主义者前赴后继。

唯独赢秦,一丁点复国的想法都没有。

人心向背如此!

知乎用户 杨飞凡 发表

因为法家只讲法,不讲情,不讲礼

法家和儒家是不一样的,儒家讲究礼,维护礼,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套礼仪运行了几百年之后就成了所有人心中根深蒂固的东西,所以西汉亡了有东汉,东汉亡了还能弄出来个蜀汉。

法家只讲法,不研究礼。而礼是务虚,法是务实。务虚的礼往往经历几代人的维持才会产生明显效应,但是生效之后就成了根深蒂固的潜规则,难以打破。而务实的法颁发即生效,但法律的效力依赖国家机器的武力威慑,一但失去这种威慑那么律法条文也就成了废纸。

尤其当律法没有约束时,就会逐渐演变成剥削和压迫的残酷工具,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矛盾就会被不断放大,当矛盾放大到军队亦不愿意为统治者效力时,律法自然也就崩溃了,国家亦然也。

所以后面的统治者都充分吸取了教训,走外儒内法,儒法合一的路子。因为儒家用礼和爱民两种思想给法家上了两层套子:用礼来限制法的上限(比如说刑不上大夫、宗法高于国法),用爱民来限制法的下限(税法分离、天子大赦)。从而大幅度缓和了统治阶层与被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

知乎用户 陈丹​ 发表

和平时候你拿我当韭菜,战争时期你又拿我当炮灰?我要是不去就变成汉奸投降了,合着嘴巴长你身上了,想说啥是啥吧?

知乎用户 小恶魔 发表

一群奴隶是没得选择的

五千年文明是就是一部奴隶史

知乎用户 金红石 发表

秦国这么不得人心为什么他们能统一?

知乎用户 因土而亡 发表

因为秦始皇, 没有留一个残敌,100% 地实现了祖国统一大业。

统一大业 本质上是个口号,和阿弥陀佛,上天堂是一样的,以此为口号,可以随时盘剥百姓,打压官僚,统一大业就是最强的政治口号和理想。

理想是不能实现的,实现了之后就是一切灾难的开始。

知乎用户 红烧排骨卤牛肉 发表

天下苦秦久矣,这句话背后是无数秦人的血和泪。

知乎用户 LEFT 观察 发表

编户齐民的秦人菲拉不堪,

没有秦王的秦人什么都不是,

楚人武德高,

楚人道德高,

项羽破关入咸阳,天火焚城连三月,秦人早就吓破胆了。

知乎用户 jingdayao 发表

问题本身就是错误的。

从来没有投降的百姓,只有投降的朝廷。记得鸦片战争时期,清军打不过英军,就幻想着让大清的老百姓与英军拼命。事实证明,老百姓也不愚蠢,压根没有和英军打过大仗。

秦国王朝建立之后,关东秦国的百姓实际上仍然是奴隶的身份,百姓的身份也很低。国家兴衰,百姓没有决定权,也没有兴趣。

知乎用户 张曼成 发表

因为没有利益了,百姓和军队就失去目标了。

秦朝的崛起,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军功爵位。

一场大战,只要保证有军功,并且整体上不出错(秦朝连坐制度,受罚是一起受罚的),就能保证全家有土地,有奴隶,有待遇。给与了底层百姓上升的空间,无数人支持啊。

然而六国灭了之后,时代变了,国内土地基本饱和,只能让秦国百姓只能分到边境附近的地。

六国灭了,自然也就没有六国战俘作为奴隶了。

还要就是待遇和资源,秦朝为了快速吞并六国,对投降的六国贵族还是保留一定待遇的,但是这就使得部分资源很难收回,而后期大量军功贵族的出现也有尾大不掉的现象,军队整体开始失去了上升空间。

一系列措施导致秦朝军队失去目标,百姓失去向心力,自然支持者少了。

还是一个原因就是继承人问题,秦朝唯一指定继承人公子扶苏死了(在秦始皇出巡的时候,公子扶苏已经开始处理政事,之后又和军队蒙恬等人在一起,同时作为当时为民请命的代表,威望极大)。

楚国搞事初期就是以公子扶苏为理由的。相应者无数

知乎用户 伊布太强了 发表

准确来说,秦国没有及时地给自己人好处。

我们看看刘邦怎么做的?刘邦光是外王就封了韩信、彭越、英布好几个,几乎是这边干翻项羽,那边立刻封,尤其是韩信,项羽还没死,就先给韩信封了(韩信太急了)。刘邦还减免了大量赋税,处罚只搞三条,几乎等于给下面松绑。

当然了,刘邦后来全收回来了,但是毕竟还是给了一段时间好处,这对稳定大局很重要。

而秦呢?

统一六国以后,好处基本上也就到赵高李斯这个级别了。王翦的待遇还不如刘邦时期的英布。

所以后来除了章邯带一帮囚犯玩命,其他人集体划水。

知乎用户 钟国仁 发表

秦国统治阶级把秦国百姓改造成了丧尸武器。都被当丧尸使用了,你说头脑正常的秦国百姓会爱秦国吗?

知乎用户 老汉​​ 发表

制度成本被大多数普通人承担。

制度收益被少数特权阶层享用。

知乎用户 尼德钦达耶 发表

人人可立军功,拿爵位的时候,秦军什么样子你看到了对吧。拼拼命,搏一搏那啥变摩托。

好了不打仗了。

秦人还剩什么?

只剩义务劳动了。劳动参与的工程都是什么级别的?

全是尼玛人类史上都数得着的史诗级工程⚠️!会死人的那种!还不升级!失期当斩!!

明明是战时体制,结果不战了还在用。打仗时发面包 100 克,打完仗了面包还是 100 克,经济成果都去哪儿了?

几十万几十万的人不是拉去戍边就是去填土

没希望的制度你支持它??

知乎用户 鬼火渊 发表

秦国投降的是承诺给秦人松绑的汉王不是新的屠夫项羽

知乎用户 沧桑短笛 发表

不请自来。回答个脑洞大开吧。

第一、

大多数人都相信,“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也正是基于这样的逻辑,才有 “秦国百姓为什么那么轻易就投降了” 的谬论。比如说,陈胜吴广的大泽乡起义中,陈胜吴广是这群戍边者的领导,而陈胜比吴广更高级。正因如此,鱼腹藏书中的 “天意”,是陈胜王,而不是吴广王。

以被压迫而言,这群人中,陈胜吴广是受压迫 最少的,因为他俩至少还能压迫戍边甲、戍边已。。。。。。戍边甲、戍边已才是最受压迫的最底层。但是,带头 “反抗” 的,却并不是戍边甲、戍边已,而是压迫者陈胜、吴广。

臭名昭著的奥斯维辛,被苏联红军解放了出来。估计大部分人都会觉得他们是幸运者吧?然而,这些人大多数最终选择自杀而结束了自己生命。这是为什么呢?事实是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顺从。他们是顺从者。因为顺从的更早,他们同时也是压迫者。

第二、

承第一。秦人拥戴刘邦,不拥戴项羽,所以最终刘邦赢得了楚汉之争,这个结论是错误的。

刘邦是一个迷。是中国历史上,唯一自承 “祖宗不可考” 的帝王,而且刘邦还是开国的帝王。东汉有个大文学家叫刘向。【百度百科】是这样介绍的:刘向(公元前 77 年~公元前 6 年),原名刘更生,字子政,沛郡丰邑(今江苏省徐州市)人。汉朝宗室大臣、文学家,楚元王刘交(汉高祖刘邦异母弟)之玄孙,阳城侯刘德之子,经学家刘歆之父,中国目录学鼻祖。

刘向说,刘邦是由秦、经魏、来到楚国地界,在楚国没有什么祖坟之类的。而魏国,又只是刘邦由秦到楚的经过地,自然也不是楚国人。刘邦很弱,率领一支这支战败的部队,就一路过关,甚至顺利的占领了咸阳。

占领咸阳、百姓投降。你说,刘邦牛不牛?为啥刘邦这么牛呢?百度搜索:“程步新浪博客”,提高你的逻辑思维能力。

不是我故弄玄虚,原文实在太长了。

第三、

在第二部分,介绍刘向的时候,有一句话叫 “汉高祖刘邦异母弟”。史书记载,刘邦的生母是一条大蛇。当然,大蛇是不可能的,之所以说成大蛇,掩人耳目尔。

问题来了。刘交的父亲可不是那条大蛇,跟刘邦的关系居然是 “异母弟”,那么,刘邦和刘交,就即不同父,又不同母,毫无血缘关系了。哪,刘交凭什么被封王呢?

对比来看,作为刘邦养父的刘老太翁,可是被刘邦打发到骊邑。而骊邑则是因修建秦始皇墓而成立的一个 “管委会” 性质的区划。由此推论,刘老太翁是被刘邦打发到骊邑,给秦始皇守陵的。更奇怪的是,刘老太翁,反而因此不再 “郁郁寡欢” 了。这是什么鬼?

秦国百姓轻易投降刘邦,只是个以讹传讹的笑话。自然没有为什么

知乎用户 lynxliu 发表

在人均寿命很低的古代,你说的这些仇恨也没有你想象的那么不可饶恕。那个时候生孩子多,卫生环境差,几乎家家户户都有死人的经历,人死了没有那么不可接受。

战国时代是总体战,真的坑杀只后,真的就很难有足够的后背力量了。楚汉相争,刘邦后期从关中拿出来的士兵包含了老人和小孩,说明萧何确实把关中人力搜刮殆尽了。

没有士兵了,留下老幼妇孺,不投降也做不了什么了。何况秦投降的是刘邦啊,刘邦也没有大开杀戒,秦人也提前算不到项羽还会来一波。当然,秦人恨项羽,所以不离不弃,助战刘邦最终取胜。

知乎用户 某人 发表

累了,毁灭吧

知乎用户 罕见无比十万 发表

跪服于一个神灵的奴隶只会在另一个神灵没有打败他的主人之前表现出傲骨

知乎用户 卡什维斯 发表

因为当你能拿出的最精锐的部队都打不过对手而你下面那些看到了不可能再拿出比你更精锐的部队的时候,还怎么办呢?

知乎用户 全校第一我就改名 发表

秦国百姓又不是秦国公民,说直接点秦国百姓就是秦皇的牛马、耗材罢了。

秦国百姓一直在投降,只有当他们反对秦国的时候,才算从投降中暂时脱离出来,但是很快又换了个投降的对象。

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末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 “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 “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 原君》)

知乎用户 曾志宇 发表

秦始皇为何叫始皇帝?

在他之前之后,统一中国的可不止他一个人。中央集权的也不止他一个人。打下来的版图也不算大。王朝存在的时间上,他更是不值一提。

那他为何历史上被一致公认,是比肩汉武的始皇帝呢?

搞清楚这一点,你就知道了。

—————————

周天子听说过吧。始皇帝之前,周天子才是合法的。其它都是周天子的家臣,只是王。周天子才是万世一统的统治法理性的基础。类似日本的天皇,英国的女王。

你能架空他,你能让他出不去宫门,说不了话。但你却永远绕不过他。你需要被他册封,需要借他之名来证明你统治具有合法性。

结果呢?

结果大家都知道。周天子死了。秦始皇改变了最高统治者的法理性逻辑。

自秦始皇之后,统治的法理性法变成了 “德者居之”,最高统治者只需要“天地册封” 即可。登个山,烧点纸。老天没直接给你劈死,那你就名正言顺谁也不能 BB 你,质疑你了。

更后来大家也知道。不知秦始皇没被劈死,而且刘邦也没被劈死。这可不就证明了刘邦是德者,所以德者居之了吗。

———————

这才造成了中国没有出现类似欧洲的贵族传承,也才产生了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呼声的土壤。

知乎用户 张海祥 发表

秦国奉行任人唯贤,只要你有能力,阿猫阿猫也能当上大官享受富贵,这样的结果是秦国朝廷上下聚集了大量极有能力的人,凭血统得到高官厚禄的旧贵族极少,凭着贤人们的能力,秦国战无不胜统一天下。

但是贤人的忠诚度是不高的,他们认定自己的荣华富贵都是凭自己本事所得,与秦国无关,当秦国遇到大难的时候,他们简单就改换门廷抛弃了秦国。

六国正好相反,朝廷上下基本都是世袭的旧贵族,荣华富贵都是来自本国,国家一倒自己的荣华富贵就会化为泡沫,所以旧贵族对六国极其忠诚,一有机会就起来恢复旧朝,旧朝恢复了,自己原来的荣华富贵也就回来了。

后来的朝代吸取了秦国的教训,口头上任人唯贤实际上任人唯亲,忠诚比能力重要太多了。

知乎用户 金童 发表

秦军主力已经没了,王离的长城军团,章邯的骊山刑徒军团先后被项羽击破,赵佗的岭南军团在广府安家

关中军团畏惧项羽的残暴,先降的刘邦,成为刘邦集团的一份子。刘邦畏惧项羽,又主动撤出咸阳。这不是关中老百姓能决定的事。在后续楚汉战争中,关中老百姓是积极配合刘邦,对项羽军进行复仇。

至于该问题下的大多数评论,明显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咯。

知乎用户 索索 发表

这个问题下的回答没有什么人在讲历史,大多数都是在阴阳怪气。

下面正经一点回答。

秦亡,在于统治者不行,而不是制度不行。封建制度加上中央集权,是很吃统治者能力的,统治者要是不行,一祸害就祸害整个国家。但凡秦二世长点脑子,也不至于一点脑子也不长。

老百姓脑子里基本上只有一件事,好好过日子,过好一点的日子。虽然统治者大权在握,但是距离老百姓实在太远,所以统治者姓什么叫什么跟老百姓关系不大,姓嬴姓项姓刘甚至姓战爽坤凡都无所谓,关键在于能不能让老百姓好好过日子。

秦末,老百姓已经经历了几百年春秋战国,好不容易统一了,四处征战、徭役也够要命的,农民起义起来了。简而言之,秦二世、秦这个政权不能给老百姓安定的生活。这时候项羽打过来了,统治者换了,那还能怎么办,秦统治不好换你项羽来统治试试,老百姓投降归你管了。如果项羽也不能让老百姓安定地生活,照样推翻。

后来事实也证明了,项羽一封封了十好几个诸侯,诸侯之间又开始战乱,打得不可开交,这个制度还是没让老百姓有稳定的生活环境,也没了。

知乎用户 玉肌枉然生白骨 发表

你是个秦国人,咸阳骊山的宫殿都很漂亮,但是你只是干活的奴隶,买也买不起。只能租个草屋,然而各项税收都要按时交给政府,少交要坐牢。项羽来了烧了阿房宫,烧的也不是你家的楼,除了一个月能收 160 万万斗租金的大户在哭,大多数秦人不仅不哭,还看火看的很开心。

知乎用户 charlie​ 发表

因为他们发现了真正的敌人是谁。

知乎用户 跨境农夫 发表

没工作前:我大秦牛逼,入关。

工作后:纳粹看了都流泪,邪恶政权,活该死。

知乎用户 咸鱼 发表

秦国是一个军国体系,唯军功论英雄,战乱年代这种制度会有极强的侵略性,频繁的战争带来足够宽大的上升通道、消耗了大量青壮人口、从其他国家掠夺了足够的资源,所以即使再严苛的法律,秦人都能接受,并且把 6 国都砍翻了。

但是统一天下后不再有这么高频率的战争了,秦皇再怎么找敌人也无法再复现春秋战国时期那种:吃饭、睡觉、砍人的状况了。

这时候秦国仍旧维持着军国体系,并没有转型成一个和平时期的体系,这谁顶得住啊。

知乎用户 丘拜斯​ 发表

看看秦人的民族政策,再看看苏联的民族政策

你会知道答案的

知乎用户 连山易 发表

这么多奇形怪状的答案,阴阳怪气的人已经渗透到历史圈了吗?

1. 题目不成立,秦二世三年(前 207 年)十月,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在轵道(今陕西西安城区)旁,向刘邦献上了传国玉玺。秦朝至此灭亡。

秦王子婴投降了,看到没,秦国的最高统治者投降了。如果子婴不投降,秦国百姓抛弃了他,主动箪食壶浆投降,那题目勉强说的过去。秦朝的抵抗一直持续到蓝田,轻易投降不成立。

秦的投降是发生在约法三章之前的,那些阴阳怪气的肯定不会闭嘴,但别被他们带跑就好。

2. 如果要问的是,为什么投降之后,秦国百姓没有反抗刘邦,这是另一个问题,首先投降后不具有反抗的理由了。刘邦的约法三章确实提供了更宽松的环境。其次反抗需要核心力量,这个核心已经不存在了,秦王室扔掉了,最大的利益获得者放弃了全部,其他的都是细枝末节,谁来组织反抗呢。最后刘邦可没在巨鹿坑杀降卒,刘邦没有和秦国百姓产生血仇。

所以那些阴阳怪气的主动把约法三章拿来做对立,是其心可诛。

3. 第三个问题,在秦王投降后,秦国百姓到底有没有反抗呢。有!针对谁?项羽。一个有血仇,轻视秦人,掳掠财务,焚烧宫室,屠杀秦王室的人。秦国百姓在没有更好的选择的情况下选择了帮助刘邦对抗当时天下最强的项羽。所以毫无疑问是有反抗的。

所以历史是:秦廷巨鹿失败,高层内斗消耗,秦王带领秦国百姓对抗刘邦失败,主动选择投降,让渡自己全部权利,秦国百姓认同和接受了刘邦,但遇到了强大的项羽,并在刘邦的带领下,反抗项羽。在汉的旗帜下,再一次击败了关东六国的势力,以汉的名义再一次完成了统一。

回到那些阴阳怪气的讨论中来,他们说的有没有可取之处呢,有!

那就是为什么秦法后面得不到秦国百姓拥护,约法三章取得了巨大政治的效果。

怎么认识这个问题呢,首先不要拘泥于法律,法或者制度只是表面的机器,核心是利益。

221 年完成六国统一,利益获取接近终止。207 年秦国灭亡,整整 14 年,旧有的制度和建设并没有适应新的环境,新的利益无法继续通过扩张获得了。没有新的利益,单纯的严刑峻法,侵害了绝大多数的利益。这是一个只有消耗,没有产出的制度。他当然不会得到拥护。

知乎用户 花坛 发表

百姓为啥不投降,百姓是当时得利阶层吗

知乎用户 我爱 HW 原神俄罗斯 发表

一定是因为秦国老百姓都不爱国!

知乎用户 杨致远 发表

国社的第一个受害者是不是德国人,这至今还有争议。

但是法家的第一个受害者就是老秦人,这一点可以说是毋庸置疑了。秦国统一了六国,但是秦人的生活反不如初。秦国百姓望风而降,并非因为项羽多么好,实在是法家统制下的秦国真的不是人待的地方。所以即使可能被屠杀,被劫掠,老秦人也要不惜一切代价逃离那个把所有人变成战争机器廉价消耗品的秦国。

知乎用户 银色黎明​ 发表

秦朝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悲剧

秦始皇为了一个统一的中国呕心沥血,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灵渠、长城,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法律等,拆毁六国时期修建的全部边防工事(除了防范匈奴的),用郡县制代替分封制,从根本上防止了周王朝时期诸侯割据的局面再次发生

这些举措每一项都是为了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然而超负荷的兵役和劳役最终压垮了秦朝,使得人民揭竿而起推翻了秦朝

人民当然有反抗暴政的权利,推翻秦朝无可厚非。但是这并不妨碍秦始皇是中国的伟人,秦朝是一个伟大的朝代

秦朝之后中国再怎么割据分裂,最后都会归于一统,这就是秦始皇最宝贵的遗产

知乎用户 北风 发表

题主又开始钓鱼了

知乎用户 小民 发表

秦王来了

要交税

赵王来了

要交税

楚王来了

还是要交税

秦国 10 抽 1,赵王 5 抽 1,楚王 8 抽 1。

这个时候突然来了个汉王 20 抽一,跟他干活好处多多。

这时候突然来了只苍蝇,叽叽歪歪的说要为秦王尽忠。

我特么立刻把你抓跟汉王

知乎用户 平尺攸 发表

刚穿越到盛秦时的家国情怀:秦民,打头阵!

饱受疯建暴秦的猛虎瞌政后:快去救秦民!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lWepNZ 发表

统一六国之后,为了治理和扩张,有能力的老秦人都要么东出,要么北上,要么南下,大都离开了关中,进入了更大的世界,从而被大幅度稀释掉了,核心人口的分散削弱了秦人的力量。为了防范六国贵族,秦始皇又把许多六国人口迁入关中,加上服徭役的关外百姓,关中老秦人变少,六国人变多,人口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张楚起义之后,呆在六国故地的老秦人因为分散而惨遭屠杀,后来章邯军出关平叛,士兵是骊山刑徒,中层以上仍是老秦人,这一批人是秦朝最后的余晖,当他们战败之后,能够组织秦人对抗义军的青壮年基本上没有了,余下的老秦人以老弱妇孺居多,丧失了保卫国家的能力。至于南方赵佗领导的秦军和北方边军为何没有回援,历史上语焉不详,我个人认为原因如下,

一是路途遥远以及百越和匈奴的牵制,贸然撤离会遭到追击。

二是秦始皇父子轻用民力,没有让老秦人享受到统一天下的红利,让远戍边疆的秦军心有怨气。

三是北方边军因为蒙恬之死对朝廷失望,坐观成败不肯勤王,南方秦军更可能因为交通问题对中原的情况不够了解。

四是起义形势变化太快,二世因个人问题信息壅闭,未能及时调动兵力,等到形势危急已经来不及了,只能抽调骊山刑徒救急。

我认为第四个应该是最合理、最关键的原因,王朝的兴衰有时候就是关键的几步,可悲的是二世根本不会走路。

知乎用户 金先生 发表

秦国的百姓可没有投降,而是加入楚军英勇抗争了。

知乎用户 袁公路 发表

过秦论跟阿房宫赋明明就在语文课本里,你忘了?

知乎用户 一樽还酹江月​ 发表

如果商鞅变法的制度能够两三百年都执行的端端正正刚正无比过于严苛,然后导致的秦朝灭亡,而非长期战争体制畸形腐化最终自我瓦解,那我反倒要疑心你们说的是不是人类国家了

知乎用户 224 发表

关中群盗没干死吕政算他跑的快命大

知乎用户 无敌的 LILI​ 发表

土地,财产,父母妻儿是个人献出生命努力保卫的根本,如果这些都没有了,还有什么好保卫的

知乎用户 Victor King 发表

这个问题太幼稚,难道百姓们可以决定吗?不是子婴带人投降的吗?

秦打齐国的时候,是齐国百姓们决定投降的吗?

燕太子刺秦王是燕国百姓们出的点子吗?

百姓们其实做不了多少事情,绝大多数情况下也就是跟着别人做点什么——这不是说百姓愚昧,而是做大事是需要有组织的,真正起决定性作用的往往是顶层的少数人。

即使毛主席认为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但如果在那几十年的历史进程中,把他或者其他将领拿掉,历史会是什么走向?

所以,百姓是大船,但顶层那几个关键人物才是舵。

说白了,领头的那些人觉得哪边利益大就去哪边呗。真正坚守心中信念的,反而是少数。

秦始皇打天下,军事统一过快,行政统一跟不上,本来就是起了一座漏洞百出的破楼,虽然不会立刻倒下,但也谈不上完整。秦始皇也知道这个问题,但他选择了很激进的手段,自然效果不好,但也能维持。随后秦二世继位,不仅维持不下去,还开始拆房子了。

这种情况下,有选择的人会怎么做?当然是换个更安全点的地方了。

有人说为什么南方的秦兵不回援,是不是他们的将领都叛变了?我觉得,换成任何一个理智的人都不会回援。因为他们的秦始皇已经去世了,新上任的二世明显不靠谱,你回援了,成功了,八成会因为没有完成原来的任务被处罚,或者赵高认为你把国家内乱的问题过于扩大化,以至于让二世知道了,还要杀你。(如果是秦始皇,你回援成功可能会受奖)所以,还不如静观其变。

成年人讲利益。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居然有人说 “约法三章” 好,真是……

“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简单明了,比原来的法律好记多了

但是,我骗你钱就没关系了,你欠我钱不还似乎也不在此列……

而且,刘邦进了咸阳,虽然都说秦人生怕刘邦不当秦王,但也没呆几天,就离开了,萧何还把官府的各种文书都拿走了

说白了,约法三章就是收买人心的做法,前朝的做法不好,咱就废了它,换个简单的。还有人以为这就是刘邦得民心的原因,那可真是大错特错了,如果刘邦在咸阳带一年半载,真按照 “约法三章” 管理,民心早就丢完了。刘邦最得民心的做法是约束军队,自己也离开了皇宫,没有像当时流行的那样大肆抢掠一番,也没有过多扰民,维持了一个比较好的秩序。

另外,虽然司马迁记载是刘邦和关中父老约法三章,但稍微动动脑子或有点生活常识就知道,这三条覆盖的面太小了,只有杀人、杀人和盗(盗包含偷和抢),诈骗不在此列,卖假货不在此列,更不用说债务纠纷之类的,如果就靠这三条来治理一个已经高度发展的城市,基本就是要玩儿完的节奏。所以,个人理解,有两种可能性:

1、收买人心。秦法太多太细太严,咱就只关心最基本的,看我好不好?

2、第二种可能性更大:“约法三章” 根本就不是面向关中父老的,而是用于约束刚进城的军队的。因为当时包括后来很长一段时间也包括刘邦自己的军队,胜利的一方对失败的一方烧杀抢夺是比较常见的,胜利一方约束好军队的反而不多。所以没有诈骗这种问题——胜利一方去抢就可以了,不让抢杀了你。

另外,了解一点历史的都知道:刘邦坐天下之后,官员架构是秦那一套的,法律是在秦律基础上调整来的,宫廷礼乐制度也是在秦的礼乐制度上调整来的——也就是 “汉承秦制”

(另外,虽然汉沿用了秦的法令,但还是适当放宽的,更重要的,汉初以休养生息为主,不搞大工程,所以执行起来也没那么严苛。就好像一辆车,你时速 60 慢慢跑,和非要飙到 160,对车辆的损耗是不同的——哪怕设计最高速度是 200)

知乎用户 从长安到 ROMA 发表

这个问题下阴阳怪气、说什么 “既然都是奴隶,当谁的奴隶并没有区别” 的影射壬从来没读过《史记》吗?

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
—《史记 · 卷七 项羽本纪》

觉得给在秦国(印欧语言称作 Chin、Chine、Cina、Chinstan 等等)的秦国老百姓生活压力大,就觉得在秦国是奴隶、项羽来了只不过换个主子。可是项羽真的来了,人家是要你的命、抢劫你的财产、烧你的房子、强奸并绑走你的妻子女儿的。

主动润去项羽那里,一句话让项羽不高兴,项羽可是 “烹说者”。

所以建议 yygq 的人,最起码有一点历史常识。

哦对了,秦国百姓投降的不是楚军,而是沛公

知乎用户 杨灏旻 发表

秦赢麻几千年

知乎用户 北辰 发表

“赳赳老秦” 人,秦国从秦孝公开始经营了七代的基本盘,为何一朝之间成了楚人的带路党,“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贾谊《过秦论》)

“召诸县父老豪桀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 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史记 · 高祖本纪》)

项羽 “屠烧咸阳秦宫室,所过无不残破。秦人大失望,然恐,不敢不服耳”,而关内三王中的雍王章邯曾投降项羽,导致二十万老秦子弟兵在新安被悉数坑杀,老秦人几乎家家戴孝,对章邯恨不得食其肉寝其皮。

所以刘邦从汉中出兵关中的时候,老秦人是翘首以盼,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知乎用户 天涯倦客 发表

国家掌权者都投降了,手头没有任何资源的普通老百姓又能如何?况且对于百姓而言,秦王朝干的各种大事,基本都是用他们的累累白骨所堆砌出来的,商鞅的严刑峻法,也让百姓苦不堪言,因此你作为他们中的一员,你是会继续反抗,还是希望有人能够解救你于水火?

知乎用户 科穆宁 发表

韭菜想换个钝点儿的镰刀有什么问题吗?

知乎用户 原谅侠 发表

秦国有一些地方,看起来和大型的劳改营差不多

秦国百姓都是文盲,倒也分得清哪儿多哪儿少

不用讲道理,直接一人一票,大秦铁定没了

知乎用户 王东来 发表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櫌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贾谊《过秦论》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苏洵《六国论》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杜牧《阿房宫赋》

知乎用户 咖啡乐二世 发表

百姓从来一盘散沙,无非是看有没有人领头。

换句话说,这个问题本质是,秦朝的既得利益者们在秦末都去哪了?

答案就明显了,因为在秦始皇理想中的秦王朝,只有皇帝本人才配拥有权柄,既得利益者太少只有皇帝孤家寡人一个,自然就没有余下的人愿意捍卫秦王朝。

后世王朝几大顽疾,宗王,外戚,权臣,宦官,豪强。

它们在扮演着皇权的对手时,同样是王朝的捍卫者。

秦始皇为了皇权打压他们,秦二世因为上位不正清洗他们。

这就使得在秦王朝面对六国余孽反扑崩溃之时,秦廷内部的他们要么被打压到根本不存在势力,要么干脆作壁上观乐见其成。

秦朝能给的,汉朝一样能给甚至给的更多,他们为什么要为了秦朝而死?

明初朱元璋数起大狱大杀功臣废除丞相也是为了维护皇权,结果就是造成了靖难这个历史上唯一的藩王逆袭中央。

知乎用户 hui cui 发表

秦国百姓认得是制度,而非君王。之后两千年,都是如此。事实上秦律和大清律都是一样的。

知乎用户 宏大叙事没有意义 发表

王朝是皇帝权贵的,又不是百姓的,百姓在秦王朝活不下去了换个王朝起码能休养生息上百年,百姓最要警惕的是别被皇帝骗了说天下是百姓的这种鬼话。

秦统一天下真的是历史的进步吗?秦的法治最公正吗?秦的经济最发达吗?秦的科技最领先吗?秦的社会保障最完善吗?秦的人民最有活力吗?

没有了它国的制衡和竞争,秦的统治者是否越来越腐朽和暴戾?百姓是否还有其它选择的机会?

秦中央高度集权比周天子时期各国自治更公平民主吗?

知乎用户 大邑匽 发表

周用仁義治天下,累世六七百歲。秦以 “毒刑駭法,二世而刑亡天下。- 海昏侯简

知乎用户 大头叔叔​ 发表

我不太赞同秦法严苛所以秦国老百姓也苦秦久矣所以喜迎王师的这种说法。

这种说法有点用当代视角解读古人了

那时候别说平民了,就连贵族士大夫啥的都没有特别严苛的国别观念。

毕竟商鞅吴起廉颇这些人都可以在各国之间随意跳槽,对国家的忠诚度就还没今天的工厂工人高,掉头坑自己母国也完全没有心理负担和舆论压力。

秦国人不反抗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城头变幻大王旗这事跟他没关系。

除非是华夷之别,不然古代平民不会在乎跪的皇帝姓啥。

而即使是所谓蛮夷天子,只要你别搞换人种级别的种族灭绝,老百姓也该种地种地该纳粮纳粮。

另外我看现在这些答案大多都在玩借古讽今,我觉得这样不好,这么类比公知味儿有点浓。

知乎用户 天下霸唱 发表

《商君书》有驭民五术:壹民、弱民、疲民、辱民、贫民。

黑夫兄弟俩的家书都看过吧?

信上写的明明白白: 大战在即,让家里赶紧给这哥俩寄钱,不然就活下去了。

按理说,军队里衣食住行,铠甲,都不用担心才对呀,

可偏偏秦国的规矩它不讲理啊?!

——

有人说: 会不会是两人赌钱输了,被逼债了?这是不可能的事。

商鞅定的规矩会允许军队里赌钱?赌钱会掉脑袋好吧~_~

社会上聚众都不允许,都属于重刑,怎么可能让你在军队里聚众赌博呢。

知乎用户 零一 发表

没有谁可以一直赢,从不会输,

如果输了就玩命,输了就玩命,

总有一天会把命玩没了的。

赢家从来不是不会输的人,

而是能够活的得更久,机会来了有资本可以东山再起的人。

知乎用户 嬴离 发表

秦 国 神 神:

天下苦秦久矣!关中索多玛叫驴野蛮不堪,盼人类之光大楚天国早降云梦泽大洪水狂暴鸿儒救救我们沦陷区义人,,,

项王爷:呦西!

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
—— 《史记 · 项羽本纪

![](data:image/svg+xml;utf8,)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这个问题古人说过,还上语文教科书了,以下为节选。

《阿房宫赋》节选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译文:唉,一个人的意愿,也就是千万人的意愿啊。秦皇喜欢繁华奢侈,人民也顾念他们自己的家。为什么掠取珍宝时连一锱一铢都搜刮干净,耗费起珍宝来竟像对待泥沙一样。致使承担栋梁的柱子,比田地里的农夫还多;架在梁上的椽子,比织机上的女工还多;梁柱上的钉头光彩耀目,比粮仓里的粟粒还多;瓦楞长短不一,比全身的丝缕还多;或直或横的栏杆,比九州的城郭还多;管弦的声音嘈杂,比市民的言语还多。使天下的人民,口里不敢说,心里却敢愤怒。可是失尽人心的秦始皇的思想,一天天更加骄傲顽固。结果戍边的陈胜、吴广一声呼喊,函谷关被攻下,楚兵一把大火,可惜阿房宫化为一片焦土。)

《过秦论》节选

二世不行此术,而重以无道:坏宗庙与民,更始作阿房之宫;繁刑严诛,吏治刻深;赏罚不当,赋敛无度。天下多事,吏不能纪;百姓困穷,而主不收恤。然后奸伪并起,而上下相遁;蒙罪者众,刑戮相望于道,而天下苦之。自群卿以下至于众庶,人怀自危之心,亲处穷苦之实,咸不安其位,故易动也。是以陈涉不用汤、武之贤,不借公侯之尊,奋臂于大泽,而天下响应者,其民危也。

知乎用户 罗夏​ 发表

很简单,战国末期,中华文化圈圈内人均法西斯,最后最强的法西斯大秦胜出。

只要你有战场斩首!就能拿大量的赏钱奖励!说白了鼓励战争,因为战国国均军国主义,没有武力哪来的小民尊严??以战养战是常事,天下各国几乎都这么干,光靠贸易在乱世没法发展。

大秦是把这个发挥到极致的国家,到最后统一以后麻爪了。政哥总结先人留下的资源,统一天下打江山他行,可是治理一个大一统帝国,他也是第一次,这时候有没有个姜子牙帮他,各国刚被平了心里还不宣愤呢,自然朝野与民间都还很动荡,然后军国主义那一套就不灵了,一个靠军国主义思想刚刚建立的大一统国家,突然没有了外部矛盾调和内部矛盾,而统治者对内部矛盾的处理方式又不够柔和,就成了一个死结。

各种民生问题与民族矛盾越发严重的同时,秦军也失去了战争福利,就算有战斗力也无处使,等二世时秦军已经失去了战国时的心气,既没有军国红利吃,也找不到对民众拼尽全力的理由,毕竟失去军国主义思想的战士那也是老百姓的一员,以前是打外国人,现在是自己人打自己人,图什么呢?

政哥的大一统功绩是不容置疑的,但建国后的强硬律法是不符合大秦国家利益的,这两点要分开看待。

知乎用户 惟物 发表

这秦国是他老嬴家的江山,又不是我们老百姓的。我见着一群无冤无仇的关东人进到关中来,我为啥要为了老嬴家去跟这些杀气腾腾还无冤无仇的关东人拼命啊?我傻吗?

还不说老嬴家多年苛政,而这个关东佬刚来就说约法三章,亲和力都不比老乡嬴家差多少吧?

知乎用户 小熊 发表

刘邦等项羽破秦军的消息后,立刻搞舆论战。

项羽本来就和秦国有仇,刘邦愿意约法三章,保秦国百姓和贵族。不然等项羽屠城啊。事实上鸿门宴后项羽真的屠城,杀秦国贵族(项羽真的是楚国贵族,他要报仇,秦国和刘邦可没有仇)。不然后来项羽把秦降将封秦王,结果还是刘邦轻松拿下关中。

知乎用户 装不下去 发表

秦国百姓投降?这他妈是什么逻辑。秦又不是让外来势力攻击,接着叫投降。人家是农民起义好吗。你能说武昌起义,老百姓的状态叫 “投降” 吗?

人家明明是拥护好吗。秦始皇在同一不久,没有做到思想统一的情况下,就做大面积的基建,耗费大量民力财力,才使得前有陈胜吴广,后有刘邦项羽。在刘邦得天下后,刘邦本意也是秦始皇那一套,打算抗击匈奴抵御外敌,按此套路估计汉室气数也快。是白登之围,陈平解救以后,刘邦对外采取了和亲策略才开始缓和下来。如果秦始皇能在当时采取休生养息之术,估计也没刘邦项羽什么事。

但是肯定不会跟汉朝一样太平,因为汉朝时候大一统思想已经根深蒂固,秦朝时候灭国战不久各地实际还有复国思想。即便如张子房都在从军路上有复辟之心。

所以,秦朝的百姓根本是一呼百应揭竿而起,那有什么投降不投降的。单论秦兵,也有像张邯军队一样抵抗的。

这问题就水平太低

知乎用户 你也要来一拳吗 发表

我看了些朝代更替,

我明白了一件事:

谁坐在京城皇位里,

对土里刨食的百姓来说,跟他们有卵子关系

你以为他们帮谁谁赢?

实际上,从来都是谁赢,他们帮谁

也就上世纪中期是个意外

不会以为上世纪的那个经历能延续下来吧?

啧啧,

谁赢,他们才会帮谁

知乎用户 朱岩​ 发表

首先 古代没有民族概念 其次秦国使用的是弱民政策 国家政策完全偏向政府 统一后 新征服的地区和原来的老秦人没区别 都是活的向条狗 所以这样的政府 赶紧倒了 迎接王师

知乎用户 与成​ 发表

百姓从来就没有降不降的,或者说百姓从来都是降的,天下永远是少数弄权者的天下,跟百姓关系不大,这点百姓是清楚的。

新的统治者来了,百姓无非还是种地,何况那会地广人稀,人比地贵,刘邦最多也就是将他的父母及同村迁到了秦地而已。

周秦汉唐宋元明清,城头变换帝王旗,可秦人还是秦人,秦地还是秦地,任谁都要吃粮食,要吃粮食就要有百姓种地。

知乎用户 whitehazel 发表

赵国百姓很坚决的抗击秦军了吗?

自古以来,哪朝哪国百姓是不轻易投降的呢?

知乎用户 天星说历史 发表

因为秦始皇负了老秦人。为啥,因为秦始皇对待六国的遗留贵族,酸腐文人太好了,不但没有干净杀绝,还让一群人当博士给所谓的出谋划策。而老秦人出生入死却没享受什么战争红利,而且还要继续南征北战做牺牲。

秦军扫平六国之后,治理六国百姓的还是那些六国遗留的官员,他们还打着秦国的旗号变本加厉的剥削百姓,同时把剥削的钱给六国的遗留势力让他们有造反的资本。别说什么陈胜吴广起义了,都是六国遗留贵族的棋子,最终灭秦的还是那些人。

知乎用户 水平线 发表

很多评论都是借机冷嘲热讽,发泄不满。

完全脱离当时历史实际。

秦国百姓为什么轻易投降。

根本就是秦国没人了。

秦国一国灭六国死了多少秦国青状?

秦始皇又南征南越。几十万最有战斗力的秦人都被调到了南方开发百越。

剩下一帮老弱病残。怎么打?

为什么秦国动用囚犯组成军队。

老秦人,真没人了。

知乎用户 银之钥 发表

不投降干嘛?

保卫自己被大秦律法割鼻子的珍贵权利?捍卫自己徭役的珍贵权利?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你说的这个秦朝

他是哪个?

知乎用户 超武装先知 发表

因为汉承秦制,秦朝压根就没有灭亡,反而升级成了 pro plus max ultra 2.0 版本的汉朝。至于秦朝的那些 “暴政”,统统把错误推给秦始皇一个人就行了,其余的统治架构,高皇帝照单全收

知乎用户 Brando 发表

可能因为苦一苦过了的秦国百姓发现六国被灭了之后更苦了吧。

知乎用户 伊壁鸠鲁主义者 2​ 发表

刘项前后歼灭多少秦军?关中还有人吗?

知乎用户 奉劫 发表

刘邦的基本盘就是秦人和楚人。

知乎用户 Pylos 发表

找个问题就贴这么一大段,复制粘贴当财富密码呢?邪教害人不浅啊!

知乎用户 我本逍遥 发表

你真的确定是 “百姓” 投降?还是被裹挟的投降?

知乎用户 刘华强 发表

秦朝 45% 税,严格的户籍制度,对自己人币外人狠,大兴土木盖 “房子”,他不亡谁亡

知乎用户 常昕 发表

因为六世余烈用完了,正在回气,所以中国人不打中国人。

把时间线往后看,西汉七国之乱,关中人是怎么打击函谷关以东的叛乱分子的。

关中人报仇,百年不晚。

知乎用户 ender wiggin 发表

关中百姓也不愿意投降项羽,最后不是降了刘邦吗?

知乎用户 往释随疯 发表

过秦论,教科书里不是有吗?这是明知故问吗?

知乎用户 微欢 发表

统治越强,民越弱,死得就越快。

知乎用户 叶化凡 发表

况复秦兵耐苦战, 被驱不异犬与鸡。

这首诗,一言道尽秦国百姓轻易投降的秘密。

商鞅搞的秦制,早期确实迅速富强了秦国人,但是这是有巨大代价的。

代价就是秦国人的生活成了绷紧的弓弦,动不动就是连坐灭满门,还有巨大的耕战 KPI 考核。

拿到现在呢,就相当于 996,甚至 997 的天天拼命干活。

一年两年也就算了,可是几代人呢?

到了秦始皇这里,总算扫平天下。但是秦人的日子还是一样 997,终于受不了了。

商鞅这个缺德玩意儿,奴役百姓太狠啦!

秦人最终做出了和当代中国底层百姓一样的选择:躺平。

这剧情是不是很眼熟?

作为被秦严酷统治过的人,汉初的那些名人都是深有体会。

所以刘邦夫妻 + 功臣集团,选择了道家的无为而治,尽量放松百姓,让神经紧绷很多年的中国人喘口气。

事实证明刘邦夫妻的选择是对的,黄老之术下,被秦制折磨得痛不欲生的中国人,靠着休养生息,没几年就恢复了生机,一切变得生机勃勃、欣欣向荣起来。

连秦人都丝毫不怀念秦制的生活。

知乎用户 老年性 CACZ​ 发表

君以国士待我,我以国士报之;

君以众人待我,我以众人代之;

君以韭菜待我,我以仇雠待之。

帝国强大能压迫百姓,百姓得不得不做炮灰。

帝国不行的时候,谁还继续当炮灰啊?

秦国百姓没那么傻。

知乎用户 IT 大白 发表

你想象中的秦国百姓是一心一爱爱秦王爱秦国,把自己丈夫儿子兄弟父亲送到战场统一六国。事实上,秦法太苦,秦国老百姓没有享受到秦法的好处,年年打仗,平了六国,还要打匈奴。

陈胜吴广为什么起义呢,还不是秦法严苛

知乎用户 无心法师 22 发表

因为秦没有灭 6 国前,秦国老百姓还能舍弃家产润 6 国。灭 6 国后只能润匈奴。

知乎用户 叶之帆 发表

国家对我好,我一介平民能娶媳妇买房生三个孩子!为了国家存亡,民族存续,我拼了!

秦人: 我就一韭菜炉灰干嘛那么热血?

知乎用户 陶瓷水杯 发表

抗日战争从东北开始打了几十年,被占区老百姓不还是老老实实过活。

知乎用户 知乎故事会 发表

1450 肉眼可见的多

知乎用户 京云 发表

现代国家概念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才会有,封建主义是没有国家这一概念的。

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不仅是桃花源里百姓的认知,封建时代大部分底层百姓都是这种状态,王朝的更替除非直接显现在他们头上,否则基本要一波多年时间才能逐渐辐射到全国,底层百姓才知道 “哦,原来这个皇帝死了,这个王朝没了”,大部分底层百姓除了知道自己的村叫什么名字,连自己这个村的上一级单位可能都不知道是什么。

王权更替,对底层百姓来说更多的无非是换一个人缴税,如果给打工的地主士绅没有改变,那他们下面的奴才农民的生活也不会发生任何改变。底层百姓为了活着就已经殚精竭虑了,其它的任何影响生存的品质对他们来说都是奢饰品,他们得不到,也没有。忠诚二字对他们来说根本就无从谈起。

知乎用户 林空鹿饮溪 发表

赵高: 警惕项羽打 “奋六世余烈” 牌

知乎用户 Anonymous 发表

大秦是秦朝皇帝,大臣,地主的大秦,唯独不是秦朝百姓的大秦,秦朝百姓再努力也只不过是秦朝上层阶级用来攫取利益的工具人罢了。山东六国不会杀害秦朝百姓,反而会把他们从秦朝的暴政之中解脱出来。

知乎用户 Joshua uiill​ 发表

秦国百姓如果坚持不投降,那么对秦老百姓有啥好处么?没好处我为啥要打,换个统治者和老百姓有什么关系,为啥要为他们拼命?

百姓要站在百姓的立场考虑问题,而不是统治者的立场考虑问题,毕竟百姓不是统治者。

知乎用户 大千世界 发表

国家不过是让你当牛做马子孙后代永远被王公贵族奴役之绝种而已,居然不肯主动献身,真是没有大局观

知乎用户 风行者 发表

知乎用户 武怀月 发表

赳赳老秦,谁的老秦呢?

反正应该不是那些动辄砍手砍脚乃至于性命不保的

知乎用户 A Ben 发表

秦统治下的社会组织,就是蚁群或者蜂群社会,这也是秦政的最终目标,当然也是所谓大一统的最终目标,蚁群社会只需要一个脑子和一群无脑子的工蚁,只有两层社会层级。

汉在秦亡的教训下,进行了适应性的调整,并扩充了精英阶层的规模,构建了多层级治理结构和基于礼教的宗教统治秩序(儒学并非是宗教,真正的宗教是其中的《礼》),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汉在社会公平性上和个体自由上有所进步,但是并没有改变其建立蚁群社会的目标。

人类不同于蚁的是对于自由和公平的追求,也正是自由和公平的努力赋予了人类无穷的创造力,一旦连这点追求都没有了,人类的生命价值也就不存在了,而人类的文明也将不会再有任何的发展和进步。

秦汉蚁群社会思想的构建让中国在以后的两三千年里陷入了发展和衰亡的怪圈,由于这个奇怪的轮回周期足够长,足足跨越了 20 代以上的人,没有人意识到其中的不合理,被剥削者一旦成为剥削者,而被剥削者有了新的可以追求的资源,整个社会就再也没有人去争取和实现永久自由和公平的努力,直到社会资源再次高度集中并崩溃。这也导致了在社会组织的发展中,中国三千年没有任何变化。

知乎用户 Kashiwara1 发表

君视臣如草芥,臣视君如寇仇

知乎用户 秦食皇 发表

在春秋战国时期,从春秋五霸到战国七雄,为什么最终是秦国一统天下?有虎狼之师称号的秦国军队是如何让赵边骑、齐技击、魏武卒都难以抵挡其锋利的?这么厉害的秦国军队因何而强,难道仅仅是因为军功爵制吗?
这里就不得不提秦国在青铜武器冶炼、形制、加工技术方面所作出的改进,并对秦国军事装备产生了怎样的重要影响。

在春秋出现的冶铁技术,到战国末期虽然有了一定改进,但由于铁矿石产量很低,冶铁技术、制作工艺还不是很成熟,铁制武器的威力远远没有发挥出来,而这个时候,青铜的冶炼、铸造工艺及加工技术则正处于最巅峰的阶段。在诸侯广泛配备铁质兵器的时候,秦国依然在使用青铜铸造的武器,难道秦国真能用这么 “落后” 的武器统一六国吗?
这就得先说一说秦孝公和魏国作战失利的事,自从为争关中河西之地秦魏开战以来,大小三次河西之战均告失败,这也让秦孝公彻底识到了魏武卒的厉害,也正是这一亲身经历的惨痛教训,让秦孝公清醒的认识到秦国所面临的危机,决心变法图强。秦国通过军制改革,推行的军功爵制,强化了军队士兵的作战勇气和决心,但光有战斗力,也还只是第一步。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否则凭一时之勇,绝不是取胜之道。武器装备的优势,才是作战胜利的第二步,这个时候秦国通过商鞅变法所带来的军备革新优势就凸显了出来,统一化、标准化、制式化的武器装备才是制胜的关键利器。经过秦国的变法图强,在第四次和第五次的河西之战后,秦国逐渐收复了关中河西失地。

秦军的武器制作技术能快速提升,并超越六国,主要源于三点,一是自从周平王东迁后,原来周朝的一些百姓就归入了秦国治下,其中不乏有技术精湛的工匠。二是秦长年累月和西边的戎狄作战,积累了丰富的武器制作经验。三则是墨家三大传人之一擅长器械研究的相里氏成为秦国御用工匠,相里氏融合了前两者的技术积累,对秦国武器铸造工艺、制式化的制造规范进行了系统改进,使得秦国武器装备制造有了质的改变,再结合相邦吕不韦制定的标准化管理制度,秦国在武器装备生产加工上不仅质量方面有了保证,就是制造速度也得到了提升。
一是改进铸造工艺,在《考工记》中记载了六种铜锡比例不同的合金成分配比,称之为 “六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合金配制记载。“金有六齐: 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 五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斧斤之齐: 四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戈戟之齐: 三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大刃之齐; 五分其金而锡居二,谓之削杀矢之齐; 金锡半,谓之鉴燧之齐。
秦国的青铜兵器,均为铸造成型,由于青铜中含锡的多少直接影响器物硬度,所以都是采用高锡配青铜的铸造方法,这样铸造的兵刃虽坚硬,但在实际应用中很容易折断,如果是在战场上无异于束手待毙,随着铸造工艺的逐渐改进,通过合理配比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铸造工艺较脆的问题,将青铜的柔韧性和硬度达到一个最佳的状态。

按照《考工记》的详细记载,所有铸造的器物均根据用途不同,采用相应的铜锡配比。例如为了提高青铜剑的硬度,将锡的比例提高到 20% 左右,这相当于中碳钢调质后的硬度,非常锋利。这样铸造出的青铜兵器比铁的武器更加锋利、轻便、省力,出剑速度也更快,提高了杀敌效率。
并且武器经过锉磨、抛光之后利用铬盐氧化进行防锈处理,更增加了其使用寿命和使用环境,这种铬盐氧化技术,在当时的世界上可以称之为奇迹。秦国常用的武器剑、矛、弩、箭镞等的铸造水平,以当时的工艺和技术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制造水平。
二是设计制式化的制造规范,所谓的制式化,就是同类器物从造型、尺寸、样式、工艺、材质均采用制式化大规模生产、检验和管理,这种近现代的工业发展模式在 2000 多年前的秦王朝就被写入了法律。制式化的标准生产模式下制造的器物,都是批量生产,有统一的标准,部件规格相同,可以互相拆卸二次组装以及更换、维修和升级换代,同时减少了士兵对武器的适应磨合过程,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对作战的士兵来说,无形中强化了生存机率,同时加大了对敌人的威慑力与杀伤力。

所有的武器装备如剑、戈、弓、弩、箭镞等的样式,都是从千百次战场和实际测试中总结改良而成,严格按照实际需求和材质特性进行设计,将制作工艺的误差率减少到最小。就以让六国闻风丧胆的秦弩为例,已经装备了望山(瞄准器),射出的弩箭为三棱形,没有翼面,箭头成流线型,三个弧面完全一致,能很好的减少飞行过程空气的阻力,而且制式统一,呈流水线生产形式。
大号秦弩据记载射程可达 900 米左右,尤其后期改进的三出刃镞,形似现在的子弹造型,这种箭镞,特点是飞行稳定,射击距离更远,精度更准,而且贯穿性极强,就是最普通的秦弩,最远射程也可达 300 米以上,而且命中率和杀伤率极高,且操作简单。
制式化的标准武器供应,高效的后勤补给制度,对于在战场上进行生死搏杀士兵来说,无疑莫大的幸运,大大提升了士兵的作战和防御能力。秦军依靠压迫感极强的武器装备不断攻城略地,最终扫平诸侯、统一六国。
三标准化的军工管理制度,充足及时的后期补给是战争胜利的基础,这一切都来源于标准化的军工管理制度。随着秦国统一战争的深入,对作战的装备研发也进入旺盛期,建立了专业的工兵兵种,专门来设计、制造、训练士兵使用这些器械。

战国时期由吕不韦主编的《吕氏春秋》卷十《孟冬纪》详细记载了秦国的军工管理制度,“物勒工名,以考其诚,工有不当,必行其罪,以究其情,” 管理制度分为四级,从相邦、工师、丞再到一个个工匠,层层负责,层层把关,任何一个质量问题都可以通过兵器上刻的名字查到责任人,这就是物勒工名的用意,后期还专门设置负责手工业的官员 “大工尹”,目的是为了更好的监督生产质量,质量不好就必须接受惩罚,秦国法律对一应责任人的失职行为惩罚是非常严酷的。
秦国所有的武器装备由中央和地方一级武器制造机构制造,像剑、戈、弓、弩、箭、旗、甲等武器装备,从制作材料、方法、样式、检验标准都是有明文规定的,由相应工序的 “工师” 负责;所有制作流程均实行 “物勒工名” 的追责制,参与武器制造的 “工师” 必须严格按照设计规范进行,每件兵器上都会刻上制造者、检验者的名字,这种追责制督促 “工师” 将制作工艺提升到极致,监督者不敢敷衍塞责。所有责任人必须严格遵守管理法规,每一道工序都有 “工师” 的签名,确保了武器装备的统一制式和质量,这就是 “物勒工名” 追责制的优势。

在武器的供应上则由武库统一管理,并由工师、啬夫、丞等官员具体负责,对武库管理以法律形式做出详细、明确的规定。以标识为依据,通过领取物资上的 “工名” 进行管理,无论是发放、回收都以标识为准,相关责任人员也要受到处罚。
制作精良的制式化武器装备,不仅能提升士兵的战斗力与杀伤力,并且能够及时从战场上补充武器装备损耗,减轻后勤压力,尤其是提升了自己的存活率。由此可见号称虎狼之师的秦国强大不仅仅是因为兵多将广,爵位制的刺激,在武器装备上也较其他六国更有优势,这足以保证秦国有扫平诸侯统一六国的能力。

知乎用户 雾月之殇 发表

其实原因简单得一塌糊涂,打不过啊,没有兵(成年男性)了

王离军团带走 20 万,被诸侯联军强暴,

赵佗军团带走 40 万,就地割据不回来了,

章邯军团把仅有的奴隶和临时拼凑的新军带走了,又是 20 万,全部被项羽坑杀

这就 80 万了,再加上之前在各个地方防守起义军拼掉的军队(比如李由守荥阳就有一两万吧),你算算这是多少兵?

秦倾国灭楚之战也就 60 万,这跟上面的数字对比已经超标得厉害了,真的没有兵了啊,全秦国的成年男性都已经在战场上了啊

你要有个 5 万战兵,5 万套武器盔甲,至于让刘邦轻轻松松破函谷关,武关么?

真的是地主家都没有余粮了啊,一滴都没有

知乎用户 喵哒咪 发表

为什么日本鬼子这么损,竟然给灾民发粮食?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FgYsEo 发表

被境外势力渗透了,拿了老流氓的 50 万,当了秦奸

知乎用户 暗中观察 er 发表

制度的惯性使然,根在商鞅变法。

秦国想要在最短的时间完成最彻底的转变,从 “诸侯卑秦丑莫大焉” 到“秦王扫六合”,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用法家的理念。

法家的严刑峻法保证令行禁止,二十级军功爵位制给普通人上升的通道,把整个秦国的百姓改造成只能耕种与作战的机器。

灭六国前用这套制度,其实没太大问题,毕竟秦需要保证自己不被别国兼并,又想去兼并六国。

但完成统一之后,问题就出来了,已经没有机会给后来人通过战争来提升爵位,而秦法太过严酷不可能长期下去。

这样既没有上升通道,又随时可能因为一点小事被朝廷弄死,老百姓怎么可能会拥护秦朝呢?

知乎用户 成人享受慎独精诚 发表

秦朝的败亡事实上,是多种因素造成的。

但最主要的因素,就是靠武力征服的天下。

要知道,在历史,没有任何一个民族或者军队单单可以靠武力征服就可以真正的夺取天下。

事实上,成吉思汗不行,希特勒不行,他秦始皇,更不行。

每个地域,都是有属于他个人的文化背景,文化习惯,人文关系,甚至是百姓之间的联系。

而武力只能震慑,当武力消失的时候,所有的不满都会蠢蠢欲动,只需要一个小小的火星,就可以点燃整个大草原。

秦国在征讨六国的时候,所到之处,几乎是寸草不生,但是只要是活下来的人,没有不痛恨秦国的。

再加上实际上秦国刚刚完成统一,还并没有彻底休养生息的时候,就发生秦始皇死,和虎丘密约。

事实上,如果秦二世能够休养生息,大赦天下,不在那么拼命劳役天下百姓,那么那些六国残存的贵族,也不一定会找到那么多的支持者,毕竟那些人都是被秦国逼着活不下去的,要么死在工地上,要么造反掉脑袋,是秦国的法律造成这一恶性事件的主要原因。

知乎上有一股吹捧商鞅的风气,事实上我早就知道商鞅这种办法,无论在哪个年代都绝对不可能成功,而且最后自己一定不得好死。

因为无论在任何时代,治理天下的必然是人,哪怕不是贵族,但是一定是人,是人就有感情,就有关系。就有不可诉说的很多理不清的丝丝线线。

但是法律不讲这些,直接犯错就剁了,是啊, 剁了的的确犯罪了,没错,但是他要是普通老百姓,也会憎恨吧,不管是不是真的犯罪了,也会难受吧?商鞅针对的是谁?是那些权贵~!人家有权有势!人家制定法律的目的,就是为了既保护了自己的利益,又让天下百姓不反他!这才是人家沿用法律的目的!

商鞅直接拿过来对着贵族举起屠刀!没错,百姓高兴了!但是贵族呢?人家的初衷你可违背了!现在人家不仅不能保护自己的利益,反而要时刻谨小慎微,你觉得这群人能善罢甘休?商鞅的死,是必然,所有用粗暴单靠法律想改变国家的人, 都是愚蠢且不计后果的没有生活经验的小学生罢了。

一无所有的人,当然希望能改革,为什么?因为你也希望拥有利益!或许你可以说你想!因为你还未品尝过权力和利益带来的快乐!

我活到今天,我从没有见过任何一个人,在享受过权力和利益之后,还能心甘情愿的拱手再把它度让出去!从来没有!

以前不会有,现在也不会有,以后也绝对不会有!

想反驳我之前,先问问你自己,你享受过什么?(笑)

知乎用户 无愁眼下迟 发表

你打工的公司被收购了你还跳出来反对一下?

秦国是你的国?

知乎用户 GGF Full 发表

不知道你有没有看过一些男性女性都大概率看过的爽文

没错,是带有黄色性质的那种

虽然男女看的不太一样,但是常见内容大概都是殊途同归的,既我是平凡的一株小草或者其他乱七八糟的,突然有一天因为奇奇怪怪千奇百怪的理由遇见了霸道总裁/美女之流,然后后面的发展你也能想到

我男的,女性看的那些文我没了解过,只说下我对这些带有黄色性质的两性臆想或者说意淫背后的看法

我相信多数男同胞都看过一些。。。算了我不太好描述

就是 NTR 也既牛头人,懂得都懂,不懂的建议退出这个回答页面

各位男同胞看完这些爽文后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

你在臆想中的虚幻世界里能通过各种手段比如物理的心理的专有名词 “调教” 来让不同的虚幻女性对你身心服从

别人为什么不可以?

情比金坚固然是存在的,但是那是一种过去时

因果关系是,不是情比金坚的人才会对你身心服从还是,对你身心服从的人才会情比金坚

复杂了啊,简单点

你能 NTR 别人,别人自然也可以 NTR 你

换句话来说,作为虚幻臆想中的女主角,谁是她的主人或者说另一半,对她来说。。。差不多是无所谓的

当然既然都是臆想和故事了,那么省略了很多你看不到但是能想象的到的细节是很正常的

说到最后我就想刀一刀女同志啊

虽然我不了解你们看的可能刀歪了

想象一下故事中的你多么多么小草,结果被一个路过的高富帅看上了,本来你也要一只高跟步入上流的社会了,结果高富帅明天就要看上另一株小草了,你被踢开了还眼睁睁的看着人家过上了好日子,中间各种狗血剧情,全文完。

看见没有,道理差不多,人家能看上你这株小草,为什么不能看上别的小草?

当然了相比男性女性同志一般都很。。。自信啊自信,这个就不多说了

真真正正的情比金坚 应该是两人出于自愿自由意志组成的 ,故事中的碧如调教等歪门邪路,本质上是摧毁了对方的人格,然后重塑了一遍,也就是说一开始主人公喜欢的她,已经被杀死了,留下来的只是具有幻影性质的皮囊

说到这里了,寓意也就很明显了

秦国把老百姓的人格击碎,固然把秦国百姓调教成服从于秦国了,但是。。。

知乎用户 康 xx 发表

因为最想干秦王朝的人里面想,就有秦国老百姓。

不对,应该叫秦国奴隶,一点破事就犯案,犯案就是大罪,不是剁头砍手就是罚没家产,问题识字的人没几个,犯不犯法就凭统治者一张嘴。

犯法之后只能去秦军当敢死队,装备尼玛还得自费,运气好恢复成平民进入下个循环,运气不好投胎转世来世还做大秦敢死队。

你以为一般人能通过军功实现阶级跨越?麻烦你数一数屎黄时期那些名将有几个人是秦国人?自己国家的贵族都爬不上去轮的到你吗?

六国灭了之后,仗没得打了,罚还是一样的罚,也就是才上一万只脚永世不得超生,连靠军功变回人的妄想都没了。

所以屎黄屎一样不屎都不重要,秦帝国完成统一任务之后立马就是爆炸倒计时了,而且快得很

知乎用户 ighjht 发表

主要原因在于秦朝的民间自组织能力是七国中被破坏得最彻底,最差的。

知乎用户 陈吉思涵 发表

秦朝主力都被消灭了,不投降干啥呢?

任何时候都有一个为谁而战的问题,古代就是为皇帝和国王而战,秦国王室死的死,降的降,氏族和老百姓都失去了效忠对象。

秦国人也是中国人,投降刘邦不寒碜。

知乎用户 赵宇光 发表

因为魏国赵国楚国已经没了,不能搬起石头砸他们脚了。

知乎用户 稻花香里说丰年 发表

不过是又换了个奴隶主,新来的不一定更好,前面的可是坏透了,不投降是脑袋坏了。

知乎用户 裁决的司命 发表

可能是秦国百姓不知道忠君爱国,无君无父……

知乎用户 尼名用户 发表

任嚣:“等天下一乱,你让兄弟们守住各个山口,别几把当秦国人了。”

王离:“兄弟们走慢点—————去早了投胎,去晚了投降了投胎,走他几个月,刚好过去投降。”

大秦是赢氏的,又不是他们的。

天下太平了,人们发现不可能跨越阶级了。子子孙孙世代给人家打工,就失望了。

大秦子民:

周文将军来了?咱带路吧。

什么,项羽将军来了,赶紧跑。

哎,沛公来了,可以无法无天了。

什么?章邯来了?给他使坏!

知乎用户 tianmuyaonuli​ 发表

胡亥也很疑惑

不是说好了我大秦是历史的选择吗?

怎么历史突然改主意了?

知乎用户 Alucard 发表

民族国家是指欧洲近代以来,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民族独立运动建立起来的,以一个或几个民族为国民主体的国家。

古代国家军队完了哪个国家的百姓没有轻易投降?

知乎用户 afr 发表

投降的可不是百姓,百姓也投降不了。

你真以为《史记》写的 “召三老豪杰与会议事” 说的是老百姓,人家三老豪杰可是妥妥的统治阶级,是贵族,准确的说是贵族中军功贵族的主要来源。

用现在的话来说,别拿村长不当干部。

以人来做比喻的话,春秋至秦汉时期,百姓是血肉,君主是头脑,官僚是筋,贵族是骨。

秦朝的问题是始皇帝重筋轻骨,以筋代骨,甚至于揠筋骨剔骨。

秦并六国,秦国的二十等军功爵制灭掉的是六国宗室,而六国贵族并不真的在意宗室的死活,他们更看中自己的利益,做六国的贵族或者做秦国的贵族都是贵族,哪怕是战败者也不会损失太多利益。尤其是从群体角度来看,无非是一个代替了另一个,投降者代替了抵抗者,以前失意的成了今日得意的。

打天下后是治天下,于是问题来了。治天下的郡县制,是从根上对六国贵族开刀,这是他们绝对无法接受的。更搞笑的事情是,始皇帝不仅对六国贵族开刀,他是对七国贵族开刀,顺带对官僚群体也不放过。三老豪杰是最小的贵族,始皇帝可以轻视他们。那三公九卿呢?统军将帅呢?中央百官,地方郡守,他们流血流汗为的不过是世代富贵,始皇帝却不愿意给他们,甚至还盯着他们的财富动脑筋。

最大的贵族是皇帝,排第二的贵族是皇帝继承皇位以外的儿子们,他们和他们母亲家的势力一直认为统一六国后他们会成为新的诸侯,也一直为此努力奋斗、流血牺牲,结果始皇帝一门心思搞郡县制,不封王、不封公侯,他们会没有想法吗?

举世皆敌,就算他是始皇帝,也不行。他的尊号成了最大的笑话。

知乎用户 背信弃义的太阳骑士 发表

因为统一以前秦国百姓以为统一了就是人上人,就算不是人上人起码也能是人,可是统一了才发现,这国的荣光跟他们没关系,苦役苛刑还是如影随形,甚至更加厉害,而更可怕的是上升的渠道被堵死了,那既然你赢家的事跟我无关,那你赢家全家死绝看在以前的份上我顶多不会幸灾乐祸,但是你想我拼命拉你一把?那你事想瞎了您那双只仰望星辰大海不俯就黎民百姓的好眼睛了。

知乎用户 victory 发表

当领导给团队吃香喝辣有钱赚的时候,这叫虎狼之师。

当领导不仅给你喂屎还各种莫名其妙规定扣钱时候,这叫。。。。。

知乎用户 一千个生煎包 发表

商君书你读了吗 读过就知道答案了

知乎用户 庆赫​ 发表

皇帝都不打了。

国家的选择就是秦朝百姓的选择,没错啊!

知乎用户 我的五十万在哪里 发表

秦孝公到始皇帝,六代百余年,从边疆苦寒之地逐步餐食六国,九州四海遂归于一统。

这时秦人民不苦吗?苦!

可为何百姓不投降?因为秦还有条晋升之路,舍出命去,还能获得奴隶土地。只要秦能胜利,百姓总归有个盼头。

可六王毕,四海一后呢?秦百姓需要安定生活,可秦统治者却在伐蜀山木,在盖阿房宫,秦百姓也许没有文化,可秦百姓是有眼睛的,能看见统治者的奢侈与繁华,秦百姓需要更好的生活,需要灭了六国后的胜利成果,秦却在修宫殿与长城,使百姓不得安歇。

当上升的路都被一些因素堵塞,当胜利的成果无法惠及百姓,人总归会绝望的。

这时候,不主动去反秦,已经算秦百姓的最后对秦美好的期望了。

知乎用户 守拙 发表

君视民如草芥, 民视君如寇仇

知乎用户 人生若只如初见 发表

秦朝唯一的失误就在于千古一帝的执念,一代人要做十代人的事。

知乎用户 流云 发表

什么叫投降?根本是喜迎解放好不好?

知乎用户 阿吧阿吧理发 发表

汉朝百姓投得干脆么?

魏呢?

晋呢?

南北 n 国有没有不干脆的?

唐?

宋?

元?

明?

清?

也就到了近代才有匹夫有责这个说法

古代?

城头变幻大王旗,关我屁事

知乎用户 一鲸落万物生​ 发表

如果是秦孝公之前的老秦人,就算败了也可以退回陇西的深山里当蛮族打游击。而公孙鞅的变法搞弱民强国术,拆散民间自发组织,编户齐民伍什连坐,收缴民间兵器,那就意味着一旦正规军战败,民众完全无力反抗。但是以后,不论谁统治中国,这一套都被代代传承了下来,从这点来说,大秦亡了可又没亡

知乎用户 西境之光 发表

一人之心,亿万人之心也。

苏联为什么解体了?

知乎用户 剡 main​ 发表

仗都打到底了还不分红就太特么过分了。

知乎用户 来看乐子人​ 发表

不投降,为胡亥和赵高而战?

知乎用户 愚不追日 发表

美国老百姓真不懂美国在外面坑杀拐骗?

锤子,漂亮国装傻的懂得很呐。

马斯克说 “我们想政变谁就政变谁”。

马上就有人反驳 “如果不是我们入侵 xxx,你的锂电就没货”。

整个美国社会都在享受向全世界吸血的快乐!

是什么让我们认为美国人不爱国?

秦国人的问题就在与此了,秦皇的胜利并不代表秦国国民的胜利。

知乎用户 咕噜咕噜 发表

就秦国的政治体制,国君都不舒服更不要说老百姓了

知乎用户 宫酱自宫 发表

起码纳粹德国前期都要分点红利的

所以德国不也打赢了法国加英国联军

英军跟齐国燕国一个德行

当年秦国可是直接没奖励,直接锁人的

再用军工来免罪,简直是纳粹本粹了。

幸亏希特勒世界史不好

知乎用户 penguin 发表

苏芬战争时,曼那海姆曾说过:最重要的事情是让士兵知道他们在为自己的国家而战,其它都是次要问题

知乎用户 神宫寺铃香 发表

第二次鸦片战争民 主义还未觉醒的时候

有那么多人给洋大人带路去京师

大清的百姓为啥那么轻易就投降了

知乎用户 空空少爷 发表

我的回答是:秦国百姓并没有投降,我们经常能了解到的一些描写中国历史的词汇有那么几个 “汉承秦制”“秦汉帝国” 我的观点是,秦汉本就一体两面,汉朝其实一定程度是秦朝中下层官僚和刘邦上层集团合作的产物,况且刘邦的出身是泗水亭长,本身也是秦朝的中下层官僚。第二,秦朝在项羽攻入咸阳之后,宗室是几乎全灭的状态秦人想以秦宗室为首复仇是一个不太现实的事情,第三,项羽最终出于他自己的政治考量分封诸侯之后自身并没有坐镇于咸阳而是回到了原楚国的地盘有诸多说法:其中之一 :坑杀秦军,恐祸生肘腋。项羽性暴,喜欢杀降,项梁曾经“前使项羽别攻襄城,襄城坚守不下,已拔,皆坑之”,巨鹿战后又连败秦军,章邯率领二十万秦军投降,又“使布等夜击坑章邯秦卒二十馀万人”,这一杀,让项羽彻底失去关中秦人的心,在众多子弟兵被杀的咸阳定都是非常危险的。说明秦人也并不是不想复仇。

所以我们能看到,刘邦定三秦之后的势力范围和秦王政初年的地图是高度重合的。楚汉战争我的定义是这样的:前秦中下层军官和秦人合作所发起的统一战争和复仇之战

以上

注:关于坑杀秦军,恐祸生肘腋。项羽性暴,喜欢杀降,这一段说法出自百度知道的回答:,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2210093267730874068/answer/3539538030.html

感谢这位网友

知乎用户 遇飞哥与小佛 发表

乌合之众的概念,垃圾和垃圾聚起来还是垃圾,没有强有力的人带领就是群破烂,秦末秦国还有几个出彩的人。民心更是扯淡,老百姓只关心能吃上饭不,领头的是谁都不知道,出个村都要开证明,有个屁见识

知乎用户 碳基生物 1 号 发表

地主阶级的国家和农民有什么关系?

知乎用户 Yuxuan Deng 发表

一般百姓们有没有秦国这个概念都不好说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gk4hXO 发表

秦的残暴首先是对秦人

奋六世之余烈得天下,二世而亡为何?

秦统治者拿人根本不当人,全是实现自己野心的耗材

知乎用户 失意去江東​ 发表

责任在美

知乎用户 橙何体统 发表

这汉军总算是来了

知乎用户 spiderHu 发表

秦国百姓早就死完了,剩下的都是耗材

知乎用户 易天​ 发表

谁来了都得交粮纳税,谁反抗谁先投胎。

知乎用户 大周晋国公宇文护​ 发表

你以为秦国百姓很爱秦朝朝廷?

知乎用户 金山夆 发表

996 再惨,喝点鸡汤熬一熬也就过去了,007 是真的要死人的,说啥忠孝仁义千秋百代也没用。

知乎用户 Stelip Comound 发表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知乎用户 小奇大人 发表

贾谊非常详细的分析了秦国灭亡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秦国的狼性政策导致道德沦丧,在毁灭六国时秦军可以靠吃六国的肉来满足自己的嗜血欲望,在统一六国后没有肉可以吃了只能吃自己,狼性文化反噬。超严酷的现实让人更容易铤而走险,于是有了那句 “等死死国可乎?”。

漢刚平定天下时其实和秦一样也是狼性文化,但是那个时候因为战争死了大量的人所以处在一个地多人少的阶段,人很值钱,因此矛盾没有爆发。而且汉文帝刘恒也算是千古仁君了,他各种艰苦朴素各种减免税务让汉朝躲过了二世而亡的命运,从汉文帝霸陵的出土文物也能看出来刘恒确实简朴。当然,到了汉武帝全变了。

知乎用户 逍遥自在晕 发表

谁来都得交田赋

谁来不都一样的吗?

知乎用户 一品棠 发表

很简单,是秦国暴政,杜牧的《阿房宫赋》就可知。隋朝也是一个鸟样,还有元朝,是短命王朝。

汉朝没那么暴政,所以汉朝可以存活好几百年。唐朝也统治了好多年。

清朝也惩治那些专吃民脂民膏的腐烂官员,所以清朝统治也比太平天国长久。

太平天国口号喊得好听而已。很多太平天国管理者前期不腐败,后期那些管理者抵挡不了糖衣炮弹,专吃民脂民膏。有些人前期不贪,后期大贪。太平天国没有什么反腐机构,天王都那么腐败。征兵,士兵训练,军饷,老百姓吃穿住行,都得花很多钱。国家经济都被腐败分子吃了。天下有灾难,清朝都会发放赈灾粮。而太平天国只会给老百姓画饼。拿不出多少钱来造福百姓,钱财都被腐败分子截流了,又想要老百姓为自己卖命,可能吗。

知乎用户 罗汉果 发表

国家军队被消灭,政府无力抵抗,投降才正常,伯罗奔尼撒战争以希腊投降而结束,布匿战争以迦太基投降而终结,德国闪击法国,法国投降。这是传统。死不认输的是中国人。

知乎用户 来这看看 发表

那时的秦国已经不是嬴政的秦国了。

赵高杀李斯、扶苏,屠杀嬴政的后人,用严苛的赋税、徭役残酷剥削人民,“厚赋天下,戍徭无己”,使得大量在秦始皇时期获得土地的农民破产,重新卖身为奴。

知乎用户 滇北野人 发表

新来的说可以减免赋税,总比旧的好一些。

什么,旧的是老乡,是同族?

没见过坑老乡、坑同族这么狠的。

总是要换个割韭菜的吧,也许新的总会好一些。

至少,新的有好一些的概率。

至少,旧的,已经让我们看不到希望。

换一个么,好像也没啥损失。

至少,更换的两三年,还可以活的好一些。

至于后世子孙,那就是另外的事情了。

自己才刚刚自保,后世子孙?唉,就看他们自己的造化了。

或许,不生不结婚,才是对他们负责呢。

所以,秦亡之速,不是显而易见的么…

苛政,让百姓失去梦想,失去活下去的由头,换谁不是换呢?

何必为了压迫自己的奴隶主奋斗呢?

知乎用户 过天涯 发表

秦把人压迫的不像样子了

知乎用户 此世全部之恶 发表

秦国百姓没有投降。

他们什么都不用做。

知乎用户 板栗 发表

因为都是狗罕见

知乎用户 胜利王阿尔赛斯 发表

商君那套制度下来,老百姓过得跟奴隶一样,已经榨干了所有油水,那还有力量反抗

在秦国随随便便犯个小罪,就要剁头剁手,当然免除罪行的办法就是参军,这套制度的特色就是搞得人人都是罪犯,只有报效国家可以免罪。

打个比方,你出生就国家分一套房分一个老婆,然后负债 30 万,18 岁必须还,还不起就是死罪,然后参军可以免罪,杀敌一个算一万,杀 30 个敌人就还清了,死了两清后代不用还,现在明白秦国为什么人人都是战争狂人了吧

这套制度最大的缺陷就是不可持续,六国打完了,接着打百越和匈奴,战争结束遥遥无期,秦王许诺的太平盛世从未兑现,战争和死亡只能二选一,时间一长都遭不住了

知乎用户 上帝之手 发表

我等先辈皆为降者!

知乎用户 房住不炒抖泥丸 发表

因为划算,月供啥的,等于一笔勾销了。

知乎用户 今天气温不高 发表

投降的只是秦王,不是秦人。

秦人后来跟着刘邦第二次出关横扫六国,关中依旧是帝国的中心。

没有了秦王,秦人依旧是赢家。

只要是世界第一,大王姓赢还是姓刘有什么关系?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BCOMd0 发表

我没看懂题目,

如果项羽应该是他有兵,那些兵是楚人居多,至少领导层是

如果是刘邦,应该是约法三章吧,毕竟他统治过一段时间,都很好,但是项羽来了,可能导致他们更怀念刘邦了

知乎用户 六出玉琼 发表

越集权的国家,

越难征服,越容易统治。

攻占法国很容易,但维持法国统治很难;

攻占土耳其很难,但维持土耳其统治就相对容易。

知乎用户 赵敏 发表

国是君王之国

民为天下之民

儒家还未兴起,爱国不是天经地义的。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kXqZt9 发表

一个把自己兄弟的杀完的皇帝,他会让人苟活吗?

知乎用户 民科包治百病 发表

因为大一统编户齐民费拉不堪没什么战斗力 一打就垮 不投降等死吗?

知乎用户 哈哈咯咯 发表

统治阶级是猪,你还会拥护吗?不早点投降等着过年吗?

知乎用户 李肖恩 发表

因为上层统治者和下层百姓早就不一心了,老百姓巴不得上层赶紧死。

知乎用户 智子 发表

苏联不也是吗?百姓为猪狗

知乎用户 未来 发表

这个问题怕是只有研究战国史的学者才知道了。回答的都是自己臆想。。。

知乎用户 围观党​ 发表

按我看秦时明月和各种各样秦背景小说的观点:

是因为苦秦太久了。

没人否认始皇帝的功绩,但秦本身,早就支持不住了。

想想看,战国是个什么级别的乱世?

才多少年里,连续几个国家灭亡,军队几万几万死。

你不讲历史,只把按照时间每年死多少人的表单给我看,说是世界末日,鬼神复苏我都信。

打赢了,秦的土地扩大了,反过来说就是:不比秦人口少的大量他国难民加入秦国,其中心底反秦的恐怕都比秦本身人口多。

社会治理系统不可能不崩溃,这不是一个古代国家能做到的,哪怕就是现在,印度 g 了我国分到一部分,别说一亿了,哪怕一百万,还是现代社会接收次现代人,都是极大的社会动荡。

秦用重典,你说这重典究竟是对友军火力全开,养出一大堆吃拿卡要的小吏,还是对六国遗民重拳出击呢?

连年世界末日级别的战乱,底层吃不吃的饱,有没有穿住,冬天熬不熬的过去?

始皇帝作为战时皇帝,住到了大一统,他能不知道这打来的,原本的田能养活多少人吗?

(我都怀疑始皇帝是支持扶苏怀柔的,隔三差五出巡考究究竟情况怎么样,终于被刀了。毕竟活到了最后,军功爬上来的既得利益团体从上面的各大将军,到下面的小兵都等着好日子呢。不可能放权,裁军。这股力量太强了。说不定蒙氏是始皇帝唯一信任的,把扶苏放过去保安全,自己在朝堂和余下的人斗,最后没赢,全输了,蒙扶二人八成也是被体面的,说不定就是蒙将军最信任的手下动的手。历史这玩意,还是真得看谁死了谁还活着。)

总之秦的民生一定不会好,秦始皇还活着,大家算是有个领头人,有人划分利益。

始皇帝 g 了,皇室也跟着被嘎了,你想想二世服的了众吗,朝堂百分百是完全失控,直接朝臣大乱斗。中央一失控,打下来的地皮还有控制力吗?估计和近代军阀混战时期一样,一样朝不保夕,一样没饭吃。

再怎么样,能活的长久些总比突然就 g 了强。

知乎用户 vent 发表

因为陈胜吴广收了匈奴 50w 黄金

知乎用户 空中石子 发表

怎么?连菜刀都没有,一年到头都吃不到几口荤腥的弱民、疲民,对着手拿弓箭、大刀;顿顿有肉,专职杀人的士兵,不投降等啥?

知乎用户 孙某某 发表

百代皆行 “秦政”,“秦政” 也不是一蹴而就,中间不断试错并且补充,秦朝诞生到清朝成熟。

你公司老总姓什么你在意吗?

你家中父母姓什么你在意吗?

老总 = 君权,父母 = 父权,秦始皇是君,汉武帝是君父,秦始皇 = 你的老总,汉武帝 = 你的老总和父亲。

法家的皇帝只讲利,儒家的皇帝才论礼,君辱臣死是儒家皇帝独有的,法家的政治伦理臣下对皇帝没有义务,只要不破坏组织框架换个皇帝没有道德压力。

刘邦的得关中关键是,萧何掌握了秦朝官方文书,刘邦承认并保留秦朝中层统治,刘邦继承保留了秦法,宽刑罚是刘邦死后的事,“约法三章” 得天下是后世儒生的鸡汤。元清更残暴才能得天下。

知乎用户 666 发表

当战争奴隶这么过瘾吗?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rkBZHL 发表

本以为入关后能骑在六国人头上当人上人,结果和六国人一个待遇,阶级意识觉醒

知乎用户 大梦谁先觉 发表

县太爷问啊 Q,你叫什么名字?啊 Q 说:我叫啊 Q。县太爷问啊 Q 姓什么,啊 Q 摇头,说自己没姓。县太爷大怒,你怎么会没有姓?啊 Q 说:本来我想姓赵,可赵老爷说我不配姓赵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老百姓给入侵者种田织布交税而不是殉国算不算投敌?

知乎用户 忘忧玲 发表 这问题不早就有公认答案了吗? “投敌”、“投降” 是一种政治行为,只有政治主体,比如官员、军人、特工、具有政治影响力的社会名流等才有投降的资格。普通老百姓在政治斗争中不具有主体资格,敌人来了未加以反抗只能叫随波逐流, …

为什么史书对商鞅的评价都很苛刻?

知乎用户 菜头会飞​ 发表 因为商鞅没有正常人的情感,他们不喜欢现在的这些。高楼啊,秩序啊,好看的好玩的,好吃的,他们都不喜欢。 商鞅就是想要建造一个除了秦王,人人都朝不保夕的人间地狱。 知道吗?商鞅死后一百多年,秦国已经是战国第一强国了, …

看完《商君书》快气死了怎么办?

知乎用户 文册​ 发表 九天玄女娘娘梦中传受与宋江三卷天书,醒来打开观看。 这一看不要紧,只吓得宋江冷汗止不住的往外冒。 这书中除了些兵法仙术,便是教人外示忠义内怀诡诈的法门。不仅对敌用尽算计,对自家兄弟也是陷害、操控为主。 宋江百思不得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