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伟卖车:寻路中国到失路中国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原创 孙旭阳 卖杏花

卖杏花

微信号 yigehuaiwa

功能介绍 去掉滤镜的人间……

河南人张丰为美国人何伟(Peter Hessler)写了一篇《已到路的尽头:何伟要卖车了》

何伟要卖的这辆车,我2020年拿到驾照后,在网上看了很久——CRV四驱,新车大概要20多个W。

何伟的这辆车里程刚过1万公里,希望他能在低行情下卖个好价钱。

我隐约猜得到何伟必须离开中国的原因,但我不会说,或者说不敢说。我没有内部信息,也不认识何伟两口子。但时代的泥石流滚滚而下,你是姚明还是潘长江,归宿都一样。

何伟如今在成都丢掉教职,跟当年到涪陵谋得教职,就像一本书的终章和开篇,看上去颇多抵牾,严重点说是新篇章背叛了老黄历。

但正因为如此,这才算得上一个完整的中国故事——作者和主角都活到了最后一页,只是都不会在彼此的续集里露面。

在口罩期间,何伟写的一些文字很被老读者诟病,认为他过于迁就和支持管控。我看过其中刊发于《纽约客》的一篇,非常失望,何伟居然能写出这样的文字来:

“在我看来,中美抗疫表现的不同还与教育和努力程度有关。抛开中国学校教育中所涉及的政治理念不谈,中国的这套制度的确是引导人们尊重科学的。此外,勤奋是另一个核心价值观,社会因此变得更加欣欣向荣,且并未丧失向上攀登之志。”

不是每一个作家都能像奥威尔那样,把故事和评论都写得同样好。何伟这些话,充分现实了他对中国某些维度的无知与幼稚。

我也决定不再读他的东西。

回想起十几年前,“非虚构”还远不像今天这么时髦,我第一次读到《寻路中国》时的欣喜和震撼。

作为闯入者时,何伟的打量,与中国人的日常很容易催发出化学反应。在中国写作者习焉不察的空地上,滚起雪球,越滚越大,最后隐然有雄迈的气象。

但当同样一个人,一个视涪陵为故乡的成都居民,被红袖章岗哨、铁皮围挡、采样棉签、体温计和二维码规训一段时日后,禁不住为这些辩护,倒也可以理解。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斯德哥尔摩。

但至少中国题材上,他很难再带给我惊喜。

这样的何伟注定尴尬。对一些人来说,何伟是个麻烦。他是很和善,但在某些环境下,忠实记录就等同于恶意。

对张丰等另一群人来说,何伟像是一枚风向标,一条热带鱼,可以证明风向和水温尚未完全崩坏——在日趋板结的国土上,还可以残存一点共识,容许一个人——哪怕是洋人,从主流叙事旁逸斜出,为文明遮点羞,留三寸体面。

恶意和期许,何伟都是担不起的。走了也好,以他的才华,写作主场可以是全世界。

✒️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何伟离开中国:时间就在这里,请你们记录一切

" 当一个美国记者真的来到了中国,真的和这里的人民成了朋友,一起吃路边摊,一起侃大山,一起在城镇乡野穿行,那么ta认知中国的框架就会增加很多维度,写出来的作品也就会更加地接地气,更加客观,更少陈词滥调,更少偏见。 " 按 …

记者节专题丨何伟:保持联系,记录一切

文丨洋洋 编丨江城的菌菌 编者按 这是本专题的第二篇文章。记者、非虚构作家何伟(Peter Hessler)于七月结束了他在四川大学的任教工作并返回美国。大环境的变化影响了何伟近年的写作进程,来自中国的报道越发稀缺和重要,于是,他持续记录重 …

纽约时报:在这17本书里读懂中国

上个月,《纽约时报》发表了五篇关于中国不断崛起的影响力和波及范围的系列文章。一些读者来信询问有什么书可以推荐,让他们能更深入地了解这个题目。下面是一个远非完整的起步书单。 一般兴趣 《寻路中国》(Country Driving),何 …

习近平与拜登谈出了什么?

习近平与拜登谈出了什么? ·方舟子· 习近平到旧金山参加亚太经合组织峰会,趁机跟拜登进行了中美两国元首峰会,这是习近平6年后再次访问美国。 中美两国对这次峰会都很重视。从中国方面来说,中国现在的经济状况很不好,经济增长减缓、进出口减少、外国 …

访问台湾后,我最担心的不是中国,而是美国

访问台湾后,我最担心的不是中国,而是美国 作者:纪思道 2024年1月27日纽约时报 对美中开战的担忧已经促使前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迈克尔·马伦听起了芭芭拉·图赫曼的《八月的枪声》(The Guns of August)有声书,该书讲述的是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