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子来了》为什么会屠村?花屋为什么在屠村之后再也没露出人性的一面?

by , at 17 September 2022, tags : 花屋 大三 村民 本人 鬼子 点击纠错 点击删除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元元 发表

姜文就想说一件事:大家以为全民抗战,其实是个伪命题。

直到抗战结束 “绝大多数” 中国百姓,根本没有觉醒,他们认为这就和天王老子换家一样,即使全中国被日寇占领,也是如此。他们可以不断规劝自己“和解”,在日军的统治下其乐融融。

到了生命尽头,才想起来,“原来我该反抗”。

这部片的确有夸张的部分,但夸张是为了讽刺:讽刺中国老百姓的自我宽恕能力之强悍、讽刺阿 q 之子嗣之绵长。

但它的目的是惊醒:你若不尽全力反抗暴行,反抗压迫,最终只会带来灭亡。

任何权益,都是靠斗争获得的,不是妥协——妥协,也只能从最负隅顽抗的斗争中孕育而生。

最后,主角才真正地觉醒,他之所以失败,是因为 “更多人还没有觉醒”。

这里的日寇只是个意象和化身,姜文其实说的还是当今的事,一直在持续的,从百年前就没有中断的事业。

要反抗,要反抗,不是支持他人反抗,不是看着他人反抗,而是从我开始,每一个人,都要反抗。

知乎用户 若问行慢​ 发表

题主,你混淆了一些概念。

对待日本这个国家,我也和题主一样,有过一些情感上的矛盾。姜文也曾有同样的疑惑:

1982 年我在中戏上学时,班上来了一拨日本留学生,和我们同龄,关系也特好,走得时候依依惜别,甚至有和我们班同学谈恋爱的。当时我就很奇怪,他们和我小时候看的抗日电影中的日本 “鬼子” 说的都是一样的话,怎么态度和人的精神面貌那么不一样?

1972 年中日重新建交,改革开放以后,大批的日本文化产品进入中国。比如日本的动漫。

答主生于 1996 年,《犬夜叉》《龙珠》《迪迦奥特曼》乃至日剧《排球女将》(这是我看的第一部日剧,小时候在电视上播)都是童年记忆的组成部分。在情感上,我们接触到的,都是日本这个国家的优秀之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正确认识那段历史。这最多只能证明,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有很多优点的敌人。

姜文后来是这样解决情感矛盾的。

我就带着这个问题听了很多亲历过抗日战争者的讲述,后来有机会去日本看了很多《菊与刀》之类的人类学、社会学著作。到现在,我渐渐能把这两类日本人的形象重叠到一起了,他们其实就是一回事,只不过在不同环境下表现形式不同而已,这就令我毛骨悚然:一个温文尔雅的日本人很容易变成一个我们印象中的日本兵。

说回题主的问题。

香川照之是一名演员,花屋是一个戏剧形象。你不该将二者混为一谈。

花屋为什么在屠村时,对有恩于他的老百姓下杀手。

这个解读依旧是片面的,或者说你也被巧妙地蒙蔽了。

回顾下村民的审讯吧。

发现问题了吗?

花屋所谓的人性,是翻译官转述之后的结果。在这场审讯开始时,花屋已经被定了性——侵略者。杀过中国男人,凌辱过中国女人的侵略者。往后的一切,都是建立在翻译官为了活命,在村民和花屋之间周旋,利用了村民的善良和愚昧的结果。

至于屠村,不过是写实罢了。

在《鬼子来了》中,影片大部分段落都是文戏,如果抛开历史的恐惧和沉重,他更像一部家常电影。一堆村民开开会,有强盗带着武器进来,要吃肉,你就烧火给人家做一顿,只要强盗不欺负家里的女人小孩,男人被戏耍被侮辱,忍忍也就算了。

这也是姜文的聪明之处,他不直勾勾地向你展示敌人的邪恶,他乐于让观众放松警惕,乐于让观众相信 “人是人他妈生的,畜生是畜生他妈生的”,甚至让观众觉得,都是人应该没什么不一样吧。

说说两场武戏,屠村和杀俘。

花屋被村民们放回后,初看时,日本兵的反应让我感到奇怪。没有欢迎,没有庆幸,只有责骂和侮辱,对待战友和对待敌人的态度竟然如此相像?

你死了,是烈士,是英雄。

你活着,是俘虏,是耻辱。

这是最有趣的部分。

我不需要你认同,我只需要你服从。

从以上影像我们可以看到。

日本兵的战斗意愿,来自于报效 “天皇” 的荣誉感,而屠村则是因为无力面对战败的屈辱。电影中,还用大段的镜头,展示了村民们活埋花屋前的反复纠结,而与之作为对比的,日本兵杀青壮年、杀老人小孩,可就不曾有半点犹豫,俨然一副驾轻就熟的模样。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最可怕的是,你面前的人很有可能会变成恶狼时,你依旧揣着小白兔的善良与天真,妄想与狼共舞,那被邪恶吞噬就是必然了。


马大三的死,是为数不多的,印在我脑海中的电影结局。含笑九泉?并不是,那是说书人编故事的角度。马大三的死,是必然的悲剧。

容我反问一句,电影中的 “我” 是谁?

到底是谁把这两个人送来的?抗战即将结束,挂甲台的村民们,虽然没有什么尊严,遭受着炮台的严格管制,可他们是没有武装力量的平民,真正意义上的平民,原本是有机会苟活的。可 “我” 的出现,打破了微妙的平衡。挂甲台的村民,不得不面对偶然或必然的遭遇。

是我把那两人招来的?
那是拿枪杆子顶着脑门,给你送来的。非让你看着不可,出了事要咱们全村人的命。

出了事要咱们全村人的命。

这句是村民们的解读,事实上,那个 “我” 并没有表达这样的意思。那个 “我” 没有回来,是因为日本投降了。

“我”是一个隐去的形象;“我”是一面镜子;“我”是一段需要严肃对待,但又不敢严肃对待的历史;“我”是一个把灾难甩给别人,自己悄然远遁的 “英雄”;“我” 是一个人,又是无数个人;“我”是荧幕里的事件导火索,又是荧幕外的所有观众。

鬼子来了的视角是特别的。

他们既不是 “我”,也不是城里的伍队长。他们是只能靠自己才能勉强活着的普通人。他们要靠赔笑、挨打、杀鸡甚至杀驴才能活下去,即使这头驴敢日 “皇军” 的马。

聊一段平行蒙太奇,

村民们惨遭屠杀时,马大三在幻想着和鱼儿未来的生活。与日本兵不可捉摸的人性相比,马大三的性格一直都是清晰的。

一个杀日本兵都心存善念的村民,面对全村被屠,怎能心安?

与国军优待俘虏的准则相比,马大三只信奉以血还血以牙还牙的简单逻辑。《鬼子来了》的荒诞之处就在于此,日本宣布投降,日本兵屠村;国军收押了俘虏,马大三报仇。按理说,和平已经到来了,可为什么杀戮才刚刚开始呢?

这是留给观众的问题。


其实整部电影的戏剧冲突,都捏在一个人的手里——翻译官董汉臣。他的立场是最关键的。他的诉求是既不相信村民,也不相信 “我”。他只相信眼前的利益,如果他曾有一刻良知觉醒,村民们不会死。

最后附一段话。

姜文:爱国主义不需要唤起,只要一个人还知道自己是谁,对自己的人格有一定的尊重,他就会爱自己的祖国。鲁迅对自己民族与文化中某些问题进行讽刺与挖苦,这也是充满了爱的。他为什么不挖苦日本去?因为他是想让中国这 “脖没了,比日本强了,这是最大的爱国。反过来个别人为了自己的私欲违心地故作赞扬歌颂状,而不让人们看到问题的实质,那就像我们片子中的翻译官董汉臣一样了。我觉得比“卖国贼” 更可怕的是 “爱国贼”,他们打着“爱国” 的旗号,危害却比 “卖国” 还大。我虽然达不到鲁迅那么高的境界,但我很崇拜和欣赏他。他有时候表现得比较尖刻,但他看问题很准确。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很多人看不到问题、不愿意看到问题或者看到了也不愿意说。鲁迅这种高境界我理解就是“民族魂”。
要是有那么几百个鲁迅,这个国家就会很了不起。

知乎用户 快乐阿全​ 发表

讲的很清楚了吧?

花屋在村民的影响下,基本上变回一个农民了,然后他回到了部队,然后呢?

然后是急风骤雨般的军国主义教育。

这片子讲的非常好,其中一点就在于他近乎寓言版的讲清楚了,军国主义是如何把几千万日本人变成小鬼子的。

知乎用户 徐达 发表

当年把《鬼子来了》禁掉的其中一个理由就是把农民的形象塑造得太过猥琐,懦弱,土气。

这是丑化中国农民么?

相比之下日本兵个个膘肥体壮,穿着整齐,这明明就是现代人和古代人的区别。

然而,像这样形象糟糕的中国人,他们整部电影絮絮叨叨的东西都是因为不敢把花屋小三郎杀掉。

而且理由并不是怕日本人报复,就像鱼儿说的,如果马大三杀了人,那她肚子里的孩子就成了鬼胎了。

这种不敢杀人的懦弱其实是一种善良的表现,他们朴素的观念是人,不能杀人,杀了人,你就不是人了。

然而电影的结局是这些形象光鲜的日本鬼子毫不犹豫地向老幼妇孺举起了屠刀。

是鬼向人举起了屠刀。

花屋小三郎一开始拒不合作的时候也是一个纯粹的鬼子,后来被放到 “人” 的环境中,逐渐想起自己也是一个农民,露出了 “人” 的一面。

当他被放回 “鬼” 的环境中,重新接受 “鬼” 的体罚教育和洗脑,迅速又变成了鬼。

导演在这个情节就是拷问观众,什么是人,什么是鬼,人是怎么变成鬼的,鬼还能不能变成人?

从这个角度说,酒冢是最彻底的一个鬼,它怎么可能真的放村民一条生路呢?这荒谬么,荒谬就对了,不荒谬对于这个主题来说才是荒谬的。

不然怎么把这个电影的最主要矛盾推到最高峰呢。

那么最后怎么安排马大三,又成了一个问题。

作为主角他势必要活到最后,反抗不适合,不反抗也不适合,怎么办呢。

电影前半段他一直在纠结一个问题。

就是试图和他家里藏着的这个鬼子产生共情。

一直试图用 “鬼子也是人” 这种理由来说服自己,并一度把花屋感化成人,然而,到最后,这一切彻底崩塌了。

作为一个戏剧中的角色,人设崩塌以后,他甚至变得可以杀人。

如何解决他身上这个矛盾呢,其实可以让他投八路,但是这样篇幅势必要加长一倍,于是他的死就是必然的了,想清楚这一切之后,这个角色就可以含笑九泉


其实我想了一下,姜文这些年特别喜欢搞隐喻,早期这个倾向还不是很明显。

不过吴大维拄着拐带着两个美国大兵出现的时候这个味就太浓了,所以最后的含笑九泉就不能单纯从马大三的个人角度来看了。

我的理解是,马大三代表的就是旧时代的中国农民,在鬼子来了的过程中被彻底摧毁。

从此他含笑九泉,往另一个角度还可以说是这场战争重塑了中国人的自我认知,很多东西都一去不不复返了。

鱼儿肚子里的跟他长得一模一样的儿子在后来的伪记录片里,变成了另外一种中国人的代表,最后和垂暮的花屋达成和解,这好像隐喻的是是历史上的某一幕。

知乎用户 cOMMANDO​​ 发表

酒冢是个纯军国主义份子,一方面听到战败后难以接受,自暴自弃,一方面他从来就没把中国人当人看,属于听到战败疯狂了。

花屋就是个老实人,阴差阳错,受了村民这么大恩惠,所谓升米恩斗米仇,压力太大,恼羞成怒。当然还要加上酒冢和军队气氛给他造成的压力以及村民 “不敬” 让他难以自处。

村民们虽然各个蝇营狗苟,小肚鸡肠,完全一盘散沙,但那也是 “人性”(包括翻译官)。电影里的鬼子们则都被先进的工业化文明 + 军国主义思想洗成了 “纪律性”,令行禁止,一个整体。花屋被俘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他人性苏醒的过程。回到部队的时候花屋已经恢复了人性,结果被酒冢迎头精神注入(里面还有个很有趣的细节,酒冢说全村都把你当战死的英雄了!我妈来信还说起你,让我跟你看齐呢!这意味着首先酒冢也曾是个普通农家子弟,也曾经是个 “普通人”,其次军国主义这个气氛谁也别说没责任…… 也挺耐人寻味的),质朴的农民花屋小三郎瞬间精神又回来了……

后来大家一起当了战俘,非常配合,非常合作,非常文明。简而言之就是畏威而不畏德。这也体现了姜文眼中的 “日本人的性格”。我记得电影里有一句,“这鬼子咋变脸这么快呢?”。

很早以前姜文有个很著名的访谈,讲到鬼子来了,就提到他上大学的时候认识了不少日本留学生,发现这些日本留学生学习认真,为人善良,性格开朗,为人诚实,反正特别好。他就很奇怪,这些日本人和自己看抗战电影里侵略中国的日本人不一样啊。后来深入了解了一下,才发现这些日本人和侵略中国的日本人就是一样的。这个发现让他 “毛骨悚然”。

知乎用户 大熊 发表

这里跳出《鬼子来了》,推一段《紫日》的剧情。

鬼子抓了中国老太太,绑在柱子上,让刚从日本征召的新兵用刺刀杀了她。

新兵戴着眼镜,年纪轻轻,看起来像个学生,一开始不想杀人,但是在长官的逼迫下闭着眼睛捅了一刀。

然后是两刀,三刀,发了疯一样捅着老太太的尸体。

有些东西就在这一刀一刀之间消失了。

你可以说那就是人性。

若干年前,有一部短篇漫画,《无痕》,里面有一句台词,有些事情,发生了就是发生了,再怎么修补也会留下痕迹。

日本军官试图通过让新兵手上染血来刺激他,让他忘记原有的社会框架,成为一个能上战场的士兵。

事实上现代军队都是这样,没见过血的士兵永远是新兵蛋子。

但是有一件事很不同,通过战场杀敌,得到的可能是一个士兵。通过屠杀平民,大概率得到的是一个畜生。

亲手杀死同类的人性崩塌,可以被敌我,正义,责任等很多正向社会元素重新支撑起来,但是屠杀不会。

在人的心理自我保护机制的作用下,凶手只会通过时间给自己重建一套与常态社会观念不同的思考方式,去告慰自己所实施的反人类行为的正确性。

这种人再也不会具有常态意义上的人性了。

知乎用户 也说 发表

因为这部片子巧妙的描述了三个战争中的概念——

人、人群、国家

什么是人群?

一群朴素的中国的河北挂甲台的小村村民,这是人群;

一群等级森严喊着武士道精神 屠戮平民的军人,这也是人群。

片子的一开始,没有常见的家国叙事,只有两个日本 “人”(一个是翻译)落在了一群中国老百姓手里。“人群” 是有趋同性的,在决策中会互相影响,所以村民商议后想处死两人。

但谁来做,同样要落在了 “人” 身上,当 “人群” 变为了“人”,就不再有纯理智思考的特征,而是有自己的算盘,也就是人性的一面和利己主义等情绪。

所以谁都不愿下手,才有马大三在照顾了两人几个月后和对方建立了某种基于人性的默契,或者叫做怜悯,过年能给对方喂饺子。

而当日本兵回到了军队的人群种,他又开始被周围的冷血军人同化,变回了要用马大三的血洗刷他的耻辱的那个士兵,这也是人群的同化,人群是冷酷的,能吞噬个体情绪的。

这部片子的大背景其实是两个国家之间的战争,但其实从来没有出现真正的 “国” 与“国”的视角和镜头,不是有象征意义的的双方举旗冲锋,也没有总部的运筹帷幄。

因为国家是抽象的,而实际上的每场国与国的战争都是在不同的小战场下的人群和人群的你死我活来完成了。而到了人和人的层面,有时候胜负反而又不重要了。

这种关系其实在很多战争片中都有运用,比如比如《钢琴师》、《波兰语课》里面都刻画了 “人群” 的敌对关系下,当远离同类后,可能达成的 “人与人” 的和解。

但所有这类影片最后多半会打醒观众,让我们发现其实这是一个伪命题,不管是钢琴师最后的审判,还是波兰语课最后的名单背诵,都提醒我们,在这场大战争下,人和人最终依然无法和解。

所谓的那些 “片刻的温馨” 其实不过是一厢情愿的镜中水月。

知乎用户 卢青春 发表

我记得姜文曾经在接触了普通日本人后,就困惑为什么日军会那么凶残。

后来他去看书也好,去日本实地探访也罢,最后得出的结论有点归结于日本人天性如此。

我并不赞同。

曾经我也有姜文的疑惑,后来我找到的答案是路西法效应

提出这个效应的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他原来有个困惑是,在卢旺达大屠杀中,很多平时和蔼友善的邻居,一夜之间就把隔壁的全家给杀了,这是为什么。

他经过研究后用路西法效应解释了这种现象,简单来说就是不受惩罚的恶会将天使变成魔鬼,而人们的从众心理更是会火上浇油,古今中外的各种屠杀莫不是如此。

日本人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和我们一样是人类。我记得有个侵华日军写的回忆录里,说原本老家镇上的有个警长是个十分正派的人,在和作者一起参军后,一开始还会阻止日军对中国平民的奸淫掳掠,痛斥那些日本人不是人,结果一年后他们两个再遇到的时候,这个原本正直的警察正在轮奸一个中国妇女。这就很好说明了路西法效应。

社会环境对人的影响才是最大的,一个好的环境会使人人是天使,而坏的环境就导致人人变恶魔。

所以,花屋在村民中生活,他也是个淳朴的人,但是他一旦回到日军环境,就成了杀人不眨眼的恶魔。

回到个体角度的话,如何避免自己陷入路西法效应,避免自己突然成了砍死邻居全家的恶魔,就一定要有独立的思考,避免从众。

放在当今互联网时代,那些网络键盘侠,或者网络喷子,实际上就是路西法效应的体现。一个在网上喷这喷那的人,现实中很有可能儒雅随和。吃着各种瓜,输出点网络暴力的人更是陷入其中而不自知。

知乎用户 胖哒二世 发表

因为这他妈的就是鬼子啊

姜文的电影愿意展现人物性格的多重性,《鬼子来子》、《邪不压正》这两部讲鬼了的犹为如此。但是这里面的多重性不是把人物给洗白,而是展现这些人如何将自己的行动自我合理化,不论他们如何自我合理化,但混蛋还是混蛋。

姜文展现的是混蛋的自我洗白,而不是借着镜头对这类角色进行洗白。

知乎用户 Lorenzo​ 发表

这很好理解啊,在中国,你怎么看日本人其实是照镜子。

有人觉得日本啥啥都好,侵略都是小事,在亚洲播撒了文明,觉得东北工业化要感谢本子。

还有些人觉得,报仇么,就得拿 U 型锁砸日系车。

有人觉得自己超越了前两种的狭隘,看了几本关于日本的破书,觉得自己已经吃透日本人的民族性了,安倍一死就忧心忡忡,觉得东亚局势要乱了,日中关系要毁了…… 甚至要自杀。

我这人不敢说自己格局有多大,我只能说,老祖宗把这点道理都讲明白了。

以德报怨,何以报德?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安倍主动对华亲善,我们以礼相待。安倍拜鬼,我们往低了说得骂他狗日的,往高了说,就该宰了丫的。

中日关系可以变好,我也分析过,没有什么实质的矛盾。日本人想把日本变回一个正常国家,哪怕是修宪恢复战争权,我觉得都没问题。大家要相信,无论是谁,日本、韩国还是越南,只要能自主制定政策,肯定不会和中国死磕到底的。

但是,我说的中日亲善,前提必须是把靖国神厕这个几把地方平了再说。这叫直。

你们有些人啊,瞻前顾后,畏首畏尾,那就是纯纯的小人。

或者换个角度讲,有些人就和这电影的村民一样,只相信自己愿意相信,只看到自己愿意看到的。你跟他们讲日本人如何如何坏,如何如何不思悔改,他会告诉你,日本人很懂礼貌的,过去的战争都是过去的事了。这类人往高了说,叫天真善良,往直了说就是纯纯傻逼。

知乎用户 倬彼昊天 发表

用爱是感化不了军国主义狂热分子的,要不然日本法西斯也不会一个半工业化国家暴走到四处烧杀抢掠。

对待法西斯,必须要比他们更强大的武力,让他们感到绝望。二战时的美国人和苏联人做到了,二战时的中国人只做到了一小部分。二战时的美国人远超过了让法西斯绝望,毕竟两发核弹一来,军国主义日本军人连玉碎瓦的勇气都没有了,之前日本法西斯能想到最绝望的处境也就是一亿人玉碎瓦全。

知乎用户 纳星鱼 发表

你搞错了一件事那就是鬼子从来没有人性,花屋说的话都被翻译官美化过得。

知乎用户 差不多先生 发表

首先这个是真事,是有历史原型的。

有侵华老兵回忆,军官把他们召集起来,然后开始屠村,最后再宣布日本已经战败。

没有原因,非要给个原因,可能是对战败的不甘心,所以就屠杀老百姓泄愤?

反正日本人也不是第一天没人性了。

另外,花屋并没有显露你理解的人性。

他所谓的人性就是一种单纯的求生本能。

再说一个真事,当年日军扫荡,有两个被八路军打散的日本兵躲进一个村子,村里商量之后决定藏起这两个日本兵,为了避免他们被八路发现,村里人把他们藏到了附近的山上。

等到这两个人回到部队,就带着队伍回来屠村了。

你老用人的角度去看日本人,你会觉得很多事情毁三观。

你看看日本人干的破事就知道了,日本从上到下都没有把人性当成事,甚至有人性会被认为是软弱的。

俄罗斯有句谚语,镜子越擦越明,日本不打不行。

你看,毛熊还是明白的。

知乎用户 Temo Alen 发表

可是,极端民族主义者也是人啊,为什么他们的人性就不是人性了呢?

接下来给你讲三个小故事,证明一下极端民族主义者灵活的道德观念:

1. 犹记得犹太人的圣经里面记载着这么一个故事:犹太人又双叒叕因为在当地叛乱被镇压然后被驱逐,流浪的犹太人部落途径一个城市,某个少年爱上了一个犹太姑娘,犹太人表示:“你们都是异教徒,必须割礼(宗教意味的包皮环切术)才能娶她,而且为了表示诚意,你们家族的所有人都要进行割礼。”

天真的少年和他善良的家人同意了,在做完手术之后犹太人震惊了;“这群异教徒居然全部没做过割礼???(啊可不是么谁闲的蛋疼切包皮呢)” 于是在盛怒中屠杀了整座城市(?)。【注,虽然故事依稀记得是来自圣经但是哪一段忘了,类比的话在塞浦路斯,犹太行省(罗马),埃及(法老王时代)犹太人叛变自利然后屠杀当地人(甚至包括基督徒)又不是一两次了】

2. 莫哈维氏族(这个故事我都讲烂了,直接抄袭我自己了)。拉斯维加斯旁边有个沙漠(或者说这座城市落座于沙漠之中),这个沙漠的名字叫莫哈维沙漠。

莫哈维沙漠有一个同名的印第安氏族世代居住于此,后来发生了什么呢:

白人强制买下了这里的一部分土地(指绿洲),然后强制要求当地的印第安人离开(他们世代居住的)土地去到其他地方(指莫哈维沙漠深处)自谋生路。部分失去理智的印第安人鲁莽的攻击了前来谈判(和强拆)的白人(军队),之后失去了丈夫和儿子的印第安人接受了他们的命运,消失在了莫哈维沙漠的深处……

你看,白人合法合规有契约精神,印第安人不讲道理不讲法律不讲道德不讲武德不文明还没有契约精神。

3. 刚刚看到这个题目点进来的时候发生的事情,也是现在全国甚至全世界黄皮华裔有些人内心深处的声音:

![](data:image/svg+xml;utf8,)

这个中文 ID,IP 地址 “澳大利亚” 的人悲哀的感慨道:“反抗是要死人的,还是润吧

那么他们润到国外会怎么想呢?借用高赞的一个电影截图:

“我给你人,我给你粮食,我对得起你,你还能对不起我?人心不是肉长的?”——《马大三》

换成现在的环境;“我出国工作,拿最低的工资,干最累的活,我对得起外国,外国(政府)还能对不起我?人心不是肉长的?”

来,兄弟们,我们上图嗷:

我们来到外国

干最累的活

拿最少的工资

你还能对不起我?

我什么都给你了

你还能对不起我?

人心不是肉长的?当年不是我给的你粮食?

美洲的特产,南瓜和火鸡,需要你们这群欧洲人送给我?

谁感恩谁?


还是让蛮族钦点的爸爸 / 草原上的红煌流星 / 八匹骏马的主人 / 游骑兵的开端以及集大成者 / 出口成章的诗人 / 盛唐的缔造者 / 大隋掘墓人 / 瓦岗寨大逃杀胜利者 / 蛮族舞蹈鉴赏爱好者 / 杀兄篡逆者 / 天可汗 / 唐太宗 * 李世民来告诉你一个最简单的道理吧:

夷狄, 禽兽也, 畏威而不怀德 。”

【译文:外族,都是白眼狼,记打不记吃。】

知乎用户 颜回子渊 发表

个人理解,导演是站在相当客观的位置对中日双方都进行了深度的批判。

最后的结局我认为传达了这样一种意思,日本人的军国主义思想一直没有灭亡,他们偶尔会有人性的觉醒,但是一旦他们回到了他们的集体里面个人的觉醒定然会被大多数的狂热所代替。

即使是现在,看上去彬彬有礼的背后暴露的全部都是刽子手就如同最后屠村的刽子手一样,不管心中是否有人性都只会服从于集体的决定。

至于村民们的愚昧当时代表了大部分人的心里,但随着教育的普及愚昧随之减少,而像翻译官这种则是典型的知识分子的依附性,服从强权,阿 q 式自我欺骗,替统治阶级或者侵略者提供统治工具来获取个人的利益,里面每一个配角都很有代表意义。

知乎用户 大嘴巴​ 发表

你是一善良人,你当然不能理解魔鬼的行为了。
别说几十年前的抗日战争时期,
就是现在,你能理解美国对中国新疆的污蔑吗?
你能理解耐克、优衣裤、H&M 拒绝使用新疆棉花吗?
能理解耐克拒绝使用新疆籍的 W 族和其它少数民族工人吗?
你如果向他们解释,中国没有对 W 族种族屠杀呢?
你解释不清楚,因为你明明知道 W 族人几十年里增涨了好几百万人呀!

知乎用户 咆哮的赞歌 发表

为什么会屠村,站在酒冢的视角:

1,花屋失踪半年,突然在接到上级的投降通知这天给送回来了,还签了协议换两大车粮食,这未免太巧合了吧。

2,开啥玩笑累死累活十几年,这就投了?军人要有股气,天闹黑卡半载 (吧啦吧啦一大堆省略)……

3,马大三领粮食的时候笑呵呵,怎么分粮食的时候不见了,喊八路去了吧!(酒冢亲口说的台词)

4,历史上绑票鬼子,劫鬼子军粮这种事真实存在,亮剑里谢宝庆这种土匪头子干的就是。到 44 年以后鬼子无力组织大规模扫荡,沦陷区抵抗组织各种搞破坏,鬼子跟伪军出门就挨冷枪,都龟缩在县城不出来。(酒冢有理由怀疑马大三他们是土匪或者八路,养的饭票再不兑就作废了)


花屋这半年为了活着脸都不要了,他心理的变化电影里表达的多清楚啊,啥军人的尊严,啥帝国的战士,一开始嗷嗷叫叮咣骂人,不能当俘虏得自杀尽忠,结果到后来挨了刀子跟三孙子一样哭,老子就是个养蚕的农民不想死。


最后那个镜头就是表达花屋的选择,只要能活着,别人都可以死,啥道德都可以放下,啥人性不人性的,能活着别的啥都可以抛弃。酒冢当然不会杀了他,他们是一个村的同乡,都认识,但是他丢了军人的脸,被俘不自杀把他这个队长搞得下不来台被动承认了那个协议,酒冢得找补回来。

知乎用户 結構 发表

屠村是酒冢一手策划的,没有他不会发生

花屋之前脱离了日帝军队,在和中国农民接触的过程中怕死和不那么热衷杀戮的本性逐渐回归,可归队后,之前把他塑造成军国主义冷血士兵的环境又回来了

酒冢屠村是觉得花屋被农民囚禁了这么长时间还答应给农民粮食换得释放是奇耻大辱,而且站在他的角度,囚禁日本士兵的村落必然是勾结游击队的村落,这不过是为以前死去的士兵复仇。

但是花屋自己苟且偷生也是导致他自己、“皇军”乃至 “大日本帝国” 受辱的关键因素,所以要么让放了花屋的村民再把花屋打死以示互不相欠(答应的粮食也给了),要么花屋参与屠村亲手恩断义绝 “戴罪立功”,消除皇军受辱的知情者。知情人死光了,停战诏书自然不算什么。

马大三最后不能说含笑九泉,只能说是看透了世界、时局、人性后依然做出了自己的选择。他只要想是可以活下去的,但他决意以自己的方式复仇,哪怕最后落得被自国下令处决的下场。

关于你的补充提问,其实没有什么特殊的,花屋也是农民家庭出身,没有什么心眼,队长说来开宴会联欢就真的以为是来军民同乐的,几杯酒下肚做出点略出格的事也不意外。别说花屋了,连理论上和酒冢同级甚至地位更高的海军的野野村都被蒙在鼓里呢。毕竟就算是军人,也没几个人能想到酒冢打算借联欢搞屠杀。

酒冢是姜文塑造的侵华时期最坏的那种日本人的代表,阴险、对敌我均冷酷无情、笑里藏刀、甚至还足够聪明得以逃脱惩罚活到战后。

知乎用户 逐客 发表

首先一点,屠城,屠杀平民,在古代战争中几乎是常规操作,尤其是孤军深入敌后没太多后勤补给的情况下。

所以历史上不扰民的军队如岳家军,戚家军,以及我们军队,才值得大书特书。

侵略战争更是如此,尤其是日本。

日本就等同于改革成功的大清,封建时代的思想配上了工业时代的武器,一群装备精良的僵尸而已。

他们屠城屠村理由很多

不好管理可以屠光

为了围剿我军坚壁清野可以屠光

单纯为了泄愤可以屠光

至于人性光辉,那得是他把你当人的情况下才有的。战场恶魔可能上大学时捡瓶子做慈善,经常做义工,这并不冲突,因为人类就是这么复杂。

感觉目前为止军纪最好的部队也就是我军了,其他国家的部队没一个没有黑料的。

知乎用户 爱勃者 发表

英文名:Dlives on the doorstep 说明一切了吧,魔鬼终究是魔鬼,又何况是一只脚踏在门槛上的恶魔,下一个镜头必然是屠戮。

知乎用户 笨拙的小鸟 发表

去年看的。比起题目更想说一说电影中体现的花屋最大的人性。

花屋刚刚被俘虏的时候,宁死不屈,多次寻死,但是有一次差点被杀后,突然转变了,涕泗横流向村民求生,叫爹娘装孙子。

这个转变当时不是很理解,心想日本士兵的武士精神也太脆弱了吧,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驴得水》,周铁男,刚开始不也是一身正气,硬刚特派员吗,但是一声枪响后,立刻转变为狗腿子,跪地求饶。我当时看见这个片段,觉得和《鬼子来了》完全异曲同工。

在没有死亡威胁之前是理想主义,高喊者可以为理想献身,但是黑漆漆的枪口指上你的脑袋时,与死亡擦肩而过时,苟活下来的人们心中就只有一个念头——活着,出卖尊严也要活着。

知乎用户 霓虹灯​ 发表

在军国主义教育洗脑下,任何国家任何民族的人都可以变成变态杀人狂。比如 18 到 19 世纪还有欧洲人评价:“没有比德意志人更温和的了”。但是纳粹利用了德国的天时地利人和,成功洗脑德国人雅利安最高贵应该统治世界,犹太人是邪恶与不幸的来源。举不宽泛更具体点的例子,日本军国主义者干涉国民政府北伐制造济南惨案之前,先在日本国内铺了一波舆论说中国人屠杀日本侨民百余人,于是群情激愤。而实际上是有几个鸦片贩子引起民愤被杀,且也不是日本人。此等例子多如牛毛,再比如军部在课本里,直接把登过报纸的新闻里送孩子出征母亲喊得 “你一定要活着回来” 改成“你一定要以死尽忠”,诸如此类,对国内外各色事件颠倒黑白。这种环境下,本性善良的人也难免搞成魔怔人,即使看到真实情景,也会用洗脑给自己的信息来解释。

题主不喜欢历史课,认为历史上的大屠杀不是那个样子。恰恰相反,人类历史充斥着不幸与屠杀,血流成河是历史的常态。只不过有些历史时期被突出得多,有些少而已。比如战国时代,伊阙长平人尽皆知,但汉末从 184 年之前到 208 年为止全国损失人口达 98%,恐怖可谓力压战国,只怕了解的人并不多,仅仅有那个时代兵荒马乱、天灾饥荒瘟疫横行的模糊了解而已。

能生活在相对和平的年代和地区,可谓幸事,但我们仍应该警惕前人教训。生产力低下的古代与工业革命后的世界不同,上段仅用于说明人类历史的血腥过往,不论。就说近百年的军国主义者们、极端民族主义者们的所作所为类似的行为,时至今日仍在这个世界上演,而且依然真伪莫辨,与那个没有网络的年代相比,欺骗性有过之而无不及。人们也仍然只相信自己所相信的,哪怕自欺欺人。慎之勿忘。

知乎用户 粉红色的陀螺 发表

为什么屠村?

因为今天不屠,明天就没机会了。好比有个孩子家里开糖果店的,他从未表现过喜欢糖果,逢人便说:“我对糖果不感兴趣”,有天他被告知明天糖果店就要转让给别家了,他疯了一样冲进了糖果店,往嘴里和口袋里拼命地塞糖果,这就叫 “最后的疯狂”

花屋为何恩将仇报?

作为农民的花屋可以没皮没脸、好死不如赖活,作为军人(武士)的花屋则非杀人不可,类似封建礼教下的女性受辱了不但要杀死侮辱者还要自杀,而作为战俘就特别老实,任打任骂还能赔笑脸

酒冢要处死花屋是提醒花屋别忘了自己的身份,你不是农民,是武士,作为武士的花屋无法忍受六旺对酒冢的 “以下犯上”,也不能接受自己 “失贞” 于一群农民,于是杀人后立刻准备自杀

实际上鬼子没有完全遵守 “身份法则”,酒冢知道了日本已经投降的消息,但村民不知道,既然村民不知道,那我还是武士老爷,可以随便杀人,而同时他又告诉准备自杀的花屋你已经不是军人(武士)了,可以不自杀了,既凶残又狡猾

最后花屋斩杀马大三那段,花屋墨迹了半天,他需要一系列充满仪式感的行为来完成身份转换,从一个战俘重新化身刽子手,然而好容易酝酿的情绪却让马大三一眼瞅破了功,花屋的层层面具下面,不过是个只敢朝手无寸铁之人挥刀的懦夫

马大三最后的笑,我不认为是因为复仇,头颅掉下的时候画面从黑白转为彩色,寓意他看清了这个世界,像是顿悟,原来全是带着面具的拙劣表演,如小丑跳梁,惹人发笑

知乎用户 柿子 发表

全民抗战本来就是一个伪命题。

城头变换大王旗,天下之式,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才是自然的常态。

况且在日军打来以前就已经给异族当过奴才了,有经验有准备。

如果没有太平洋大海战,我们现在都说日语还是有这种可能的。

俗话说兵过如匪,那兵是汉人是满人还是日本人有区别吗。

你笑他不懂抗争,他笑你不懂中国。

发工资了么你就想让我拼命。

知乎用户 文斌地​ 发表

《鬼子来了》最好还是跟之后拍的伪纪录片一起看好点。

【姜文】【彩蛋】《鬼子来了》的 “伪纪录片” 后续_哔哩哔哩_bilibili

知乎用户 夢羽靈泉​ 发表

这是一种认知错位

对于一个从来没用过电的原始部落人类来说

街上一个街溜子,你说他坏吧他也不是 “故意坏”,但坏是坏的,因为这是他的生存习惯

就逗那个原始人,指着一个电门,让原始人上去摸一把

你说这体现了狗屁的人性啊,一个不认识电门的人,被一个没心没肺的人坑了,结果死了,你怪电门?

它就是一个认知错位,就是那个翻译官不当人

甚至于说,这里的矛盾初始设置其实在于,村民不是 “善良” 那么简单

而是村民和那个原始人一样,不认识 “电门”

他们对鬼子本身所受的反人类的教育毫无认识

Cindy 不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她是不认识虎——王建国《吐槽大会》

这才是问题

这里面最无辜的,就是那个日本兵,我不是说日本兵本身无辜,是说这个鬼子兵在这个被戏剧化的故事矛盾中,是没有责任的

底层鬼子兵受到的本身就是一种底层的,兽性的,看似有结构关系,却在本质上是非人的军队教育

这东西和人性觉醒不觉醒无关,和最后扯的爱国甚至都没关系,就是一个恶趣味的误会

鬼子来了之中,最大的问题,就是现代性的缺失,是实际教育的缺失

有些人对社会运行中的不合理视而不见,碰到什么事儿,都要怪 “人性”

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卡尔 · 马克思

所以我们的共产党说,要怎么让老百姓知道鬼子是可恨的,是该杀的,是挨千刀的

这最重要。

知乎用户 赞美猴小猴​ 发表

实话实说,这部片子让我第一次认识到人性的复杂性,并不是所有事情都是非黑即白,思考意义大于传统抗日题材片。

知乎用户 小喵她还是喵喵 发表

不矛盾,禽兽本来就是禽兽,披了一张人皮罢了,披的久了真以为自己是人,结果一点的血腥气就把自己禽兽之本质暴露。

那你以为一些日本人竟然不是禽兽?讨论什么人性?

就现在,侵略过你生活的这片土地,蹂躏过这片土地,屠杀过这片土地上人民的日本人,竟然民调超百分之九十以上仇华反华,信不信,人家手里有枪,瞄准的就是以德报怨的我们啊?

知乎用户 Louis 发表

以下为个人见解

在军部时,酒冢的几个手下就怀疑花屋的事情有蹊跷。但是由于花屋与村民签了契约,酒冢就必须帮助花屋信守诺言。到最后与村民联欢时,酒冢的意思就说粮食我已经答应给你们送来了。但是花屋到底是被谁抓来的,为什么被你们村民关在地窖里,这个你们要给我个合理的解释。还有你们的村子叫 “挂甲台”。名字是当年一名将军在这个地方“卸甲归田” 的由来,说明这个地方是不能够有 “武装分子” 的。但是花屋被人绑架来此,酒冢认为这些村民根本不尊重先人,不守原则。(在这里酒冢队长表达的很明确,怀疑挂甲台有抵抗组织存在,或者是挂甲台的村民与抵抗组织有联系)就当酒冢队长问六旺是谁把花屋抓来的,六旺却说不知道,说花屋知道。(把责任推给了花屋)花屋说不知道。六旺就说人都送回去了不就结了。(这点误会加深)当酒冢问道马大三去哪里的时候 六旺说去接鱼儿了(这之前酒冢队长与马大三说全村人必须到齐,可马大三还不在了) 在之后酒冢队长的问话中就怀疑马大三去找抓花屋的人想把他们一网打尽。但马大三是真的去接鱼儿了,可恰恰非在这个时候去接。这让酒冢队长和花屋小三郎产生了误解,让日本人认为这个村子的村民与抵抗组织有关系。再加上六旺对酒冢队长及其的不礼貌,最后还摸酒冢队长的脑袋,这一下就激怒了花屋小三郎。导致了屠村的惨剧发生。只能说六旺是个导火索,而根本原因是在日本人认为 “挂甲台的村民可能与抓花屋的人是同伙”。

其实日本是一个原则性很强的民族。他们太过于遵守原则。现在的日本人也是如此,比如餐厅的服务员一直冲你保持微笑,还会向你鞠躬。而且那种微笑让你感觉一定是发自内心。做服务行业的日本人是绝对不会对客人有一丝的不敬。即使客人骂他 是客人的不对,他也不会反驳而是鞠躬道歉。他们认为做服务行业必须要遵守服务行业的准则。我有一次去日本旅游,天降大雪,旅游大巴陷进雪地里,大巴司机一个人去铲雪,满头大汗。当时我们团里的人都说要不去帮帮司机师傅,看他挺累的,而且一个人干又没效率。然而当地的导游却说,你们不用去帮他,你们帮了他反而是在害他,他会觉得很失职,他觉得这是他一个人应该干的。而且他也绝对不会因为没人帮他而生气。大部分觉得无法理解,其实仔细想想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如果这个大巴司机当了兵会如何呢?那绝对会遵守军人的职责。他在战场上会变得像我们认为那样:日本人及其的残忍,冷酷无情。

回到二战期间,日本人在二战前先后打败了中国人(甲午战争)和俄国人(日俄战争),又将朝鲜纳为其附属国。这时的日本人觉得在亚洲日本是第一,亚洲国家没有能与之抗衡的了。再加上日本这个民族崇尚强者,对于那些弱者,被他们打败过的民族他们是绝对瞧不起的。所以那时候日本人根本瞧不起中国人,认为没有理由同情弱者。再加上军国主义思想的影响下,他们把中国人视为所谓的 “支 na 猪”。

因此,花屋小三郎在刚被抓来时在他眼里他是一名军人,是天皇陛下的战士。战士是 “不畏惧死亡,是杀人不眨眼的” 但后来慢慢的他的人性的一面开始显露出来,他开始惧怕死亡,开始哭泣。在炮楼里和懂汉臣吵架时说自己就是个农民,家里是种棉花的。和这些中国村民一样。这个时候在他眼中他自己转变成了一个农民。不难得出所谓的“军国主义” 思想是那么的虚伪。其实他打心里根本就不想死,只是身为一名 “战士”,有着不能怕死的原则 自己又成了俘虏,这是身为一名“战士” 的耻辱。战士就必须死在战场上。但自己又不敢自杀,如果他敢自杀早就去撞石头了。还费力去撞木头,还学了一嘴所谓 “骂人” 的中国。时间长了花屋小三郎被村民 “同化” 了,他意识到自己也是个农民,没有必要瞧不起同是农民的中国人,他也怕死。可是在回到军部时,又在他的同乡们的渲染下,在酒冢队长一点点的刺激下,他身亡一名 “战士” 的身份又一次觉醒。最后大开杀戒。

其实这个片子让我印象深刻的是 “一刀刘” 与结尾马大三被砍脑袋相呼应。“刘爷”吹嘘自己是砍过八大臣的脑袋,而且干净利落,一刀就砍掉,绝无第二刀,所以称“一刀刘”。“被砍之人,脑袋落地必转九圈,面朝刘爷,眨眼三下,嘴角一翘,含笑九泉” 马大三听完求刘爷帮他们村杀掉日本人,可想而知刘爷是在吹牛,就是个骗子。也没杀成日本人。结尾马大三被花屋砍掉脑袋,转了九圈,面朝花屋,眼眨三下,嘴角一翘,含笑九泉。

总结一下就是,中国人(马大三)让中国人(刘爷)去杀日本人(花屋),结果没杀了。而中国人(国民党军官)让日本人(花屋)去杀中国人(马大三),结果杀了。

体会一下这三者之间的顺序,一下就明白了什么,不是吗

知乎用户 林霖 发表

我个人观点,如果一个侵虐者想好好经营这块土地,那么大概率是不会屠村的,比如东三省,日本花了大力气经营。

如果只是掠夺或者泄愤,清理游击队,只留下堡垒,那大概率会屠村。

乱世之中,为了打击对方的统治,经常百里无人烟,只在重要关口驻军。

知乎用户 花鲸灵​ 发表

个人认为是双方价值观冲突了。在屠杀村民后,花屋要切腹自杀时,队长说日军已经投降,他不必自裁了,说明当时其实他们不必杀这些中国村民的。队长屠杀,一部分当然是杀红了眼的日军的兽性,但另一部分也是因为他憋屈。他觉得为了证明日本民族受信他必须遵守承诺,但给粮挑战了他的价值观,等于承认一个日本军人被中国人养着,承认敌对国家人民的恩情,一旦承认就等于否定了他作为日本军人在华打杀的意义。再次是队长和花屋都认为人的尊严,尤其是军人的尊严很重要。村民又是拍打队长肩膀,还按压对方脑袋,这对于日军来讲是奇耻大辱。这体现出了中国人人性中的弱点。我自己就有,会潜意识里觉得能公开说一个人的私事提现了我和他 / 她关系近,会觉得向人家展现我和一个有头有脸的人关系好是做一些越界的行为。比如我就拍打过一个欧洲帅哥的脸,人家的一脸茫然让我很窘迫。花屋在这时被激发出了他作为日本军国主义的血腥一面,包括一直给村里小孩发糖的军官亲手杀了说着日语的村里男孩,也是很可以理解的。

知乎用户 咬十五 发表

我们的电影里,尤其是与近代史有关的。尤其喜欢塑造完美的形象,完美的英雄,完美的受害者,完美的敌人,完美的领袖等等。这完美就是你不喜欢的原因,因为没有人的气息,也就是没人味。

《鬼子来了》是姜文有意识的在这个最严肃的题材下,引入了人的概念。村民是战争中的人,侵略者是战争中的人,抵抗者是战争中的人,甚至汉奸、疯子都是战争中的人。是人就会有的弱点,所有角色都表现了出来。这部电影最大的特点,是从头到尾没有有意识的拔高意图,没有创作者的主观提炼,它并不取悦观众,甚至是残酷的挑衅观众的情绪。电影带给你多少的难过与压抑,实际就是战争带给人性的难过与压抑。

《鬼子来了》这部让你如此不舒服的电影,恰恰就是抗日题材电影的经典,可惜它无法上映。

知乎用户 杉杉树 gfh 发表

哈哈又到了精日花样给主子洗地的节目了,高赞的话和底下的评论真叫人大开眼界!

我看过好几遍,我怎么没有这么反思?我只看到了中国人的善良,只看到了日本人的残暴和恩将仇报!

知乎用户 杀手小顾 发表

螨清入关时候也打着为明朝报仇的旗号, 后来发生了什么不用我和你说吧?

知乎用户 文艺暴龙兽 发表

比现在市面上大部分抗日剧质量好,给我的印象深刻

知乎用户 张凡 发表

现在的日本人在中日战争再次爆发后会立刻变成日本鬼子,就像 1945 年时日本投降后日本鬼子马上变成日本人。日本人的脑袋中有一个开关,是它控制日本人在人兽之间转变。在日本人的思维中,黑白之间不存在灰,而正常人则存在灰。

知乎用户 钰途 发表

他们是军国主义下的日本兵

这个时候日本兵普遍是没有人性的 他们仿佛就是一群狂热的邪教徒 你能理解来邪教徒的脑回路吗?

所以也不会露出人性的一面

知乎用户 两点水东流 发表

不论在日本国内怎么宣传,在中国这些人很清楚自己就是在侵略屠杀抢劫,有人性的早自杀或者逃走了

知乎用户 姜太公钓鱼 发表

因为他们是畜生啊

知乎用户 原来是人心啊 发表

电影只是导演个人三观的体现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三观,可以去分析,没必要去理解

知乎用户 aqqq 发表

能屠村为什么不屠村,没责任,鬼子还能人人有收获。

知乎用户 渠梁 Polaris 发表

我一直认为,很多人对于抗日战争的第一印象是:日本对外侵略,然后我们反抗。确实是这样的,但是,我们似乎忘记去挖得更深,去探寻日本人要进行屠杀这件事。

很多哲学家、思想家对于纳粹的大屠杀的反思可谓是把纳粹的核心扒得连皮都不剩,而对于我来说(也可能是我学识不深),我并没有看到对于作出同样事情的日本的反思。

《鬼子来了》这部电影很有意思的一处是,花屋被回到军营而被殴打这件事。“你已经是一个英灵了,你已经为国尽忠了。” 而反观日本现在对于侵华战争的普遍态度则是:“我们也是受害者,战争是我们祖先发起的,和我们毫无关系!”

在二战时候的 “愚忠” 和现在的否认战争看起来,仿佛日本已经甩下了战争包袱,跨步走在正常国家化的道路上。

而事实却不是这样的,我们可以看宫崎骏的《起风了》。

…… 这种后果在政治范畴内的全面爆发带来了对宫崎骏最后一部作品《起风了》的主要争议。这部历史传记电影从主角堀越二郎的童年生活开始是不无道理的,因为这个人物的影片故事形象基本就是童年人格的直接延续。堀越二郎这个角色对飞机的无限热爱避免了 “性化” 的歇斯底里而具备完全的天真无邪。因此《起风了》就可以被视为宫崎骏在完全的现实历史背景中贯彻儿童纯真无邪以救赎千疮百孔的日本近代史的一种尝试。…… 在影片中堀越二郎参观海军航母舰载机起降的场景中,作为情节背景,观众又遭遇了最纯粹的电影奇观——包括长门级战列舰在内海军战舰依次在镜头中亮相。最严重的问题在于,当宫崎骏将一贯的纯真恋物视域强加在这些对象之上时,他不可原谅地同时将这些对象 “中性化” 了。这种“中性化”剥离了对象之上交织的复杂社会文化网络(日本帝国实现扩张野心的战争机器,军事集团把持国家财政的原因与成果),而将之展现为纯粹的物质化的工业奇观(啊!壮丽的人类智慧与劳动的结晶,大工业文明的奇迹!)。回到电影的故事情节层面,难道对堀越二郎角色 “不忘初心” 的纯真无邪一面的描写,不也是在将他积极参与日本帝国军事工业机器的行为“中性化”?甚至影片中对帝国政府对进步人士残酷迫害的折中主义描写都有着对这种不可接受罪行进行 “美化” 嫌疑(故事中受迫害的对象是个德国人,碍于 “友邦” 身份无外乎也就是驱逐而已,相比于 28 年和 35 年两次遭到大规模围捕入狱甚至死于非命的日共成员来说简直是贵宾待遇)。[1]

这种所谓的对 “飞机”“舰船” 等等一系列的战争工具的热爱,在日本军国主义之下不能被视作一种政治的“中立”,而是应该被视作“原法西斯主义”(proto-fascism),战争工具被 “政治审美化” 了,在宫崎骏背后的正是反动政治。在此应回到与宫崎骏同享盛名的高畑勋所导演的《萤火虫之墓》。战争受害国对于这部动画电影无法引起共鸣,甚至遭受批评。吉卜力工作室眼中的二战,就好像《起风了》里面 1923 年的关东大地震一样,来之突然。然而我们不应忘记,在这次大地震中,许多朝鲜人、中国人、社会主义者被军国主义者的疯狂害死。

告别战争的日本,又何尝不像告别东亚的日本。当日本军国主义政府抛出 “大东亚共荣圈” 的概念时,就连国内对马克思主义同情的知识分子也一同走向了战场,成为了侵华战争的帮凶。

那么,花屋是否丧失了人性?这里的回答是否定的,恰恰是花屋太像人了,他会为自己没有在战场上尽忠而悔恨,会在回到军营之后而感到羞耻,他的家里还有吃不饱饭的母亲、可能还有个被卖到吉原的姐姐 / 妹妹。恰恰是这些事情构成了二战时期日本陆军下层士兵的个人意识,而又是这些,联合着法西斯主义在经历过伪革命之后将一批又一批的日本人推向了中国战场、太平洋战场。

而对于日本法西斯主义的批判,随着日本国的卖国条约永远的迟滞了。

参考

  1. ^https://zhuanlan.zhihu.com/p/70270156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花屋没彻底觉醒。

花屋:再说一个武士没有战友看见他死,也算不上个武士!

花屋是小三,小虐,小觉醒。

主角是大三,大虐,大觉醒。

知乎用户 The whispered 发表

nazi 帝国军有 nazi 帝国军的道德

村民有村民的道德

地球人类有地球人类的道德

星舰人类有星舰人类的道德

土鳖有土鳖的道德

高华有高华的道德

君子因时制宜,随遇而安

或者叫通过忠实的映射宇宙来隐藏自我,是融入永恒的唯一途径

知乎用户 张平 发表

一个地方,武装的军队都撤退了,只剩下没有武装的百姓,你让老百姓怎么办?都去跳楼?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因为敢于独立思考的绝对理性人是不存在的

或者说这种人在这个世界上少到极端缺乏

怎么形容这种缺乏呢,如果聪明的智商已经是万一挑一,那么拥有极端理性思维的理性人,是高智商人中的万一挑一

可以这么想,在那个年代,日本作为一个穷逼帝国主义

作为一个从原始社会强行过渡到工业社会的国家

普通倭人的智商和行为判断能力,实际上和驴差不多

所以电影当中,倭人那种,所谓 “人性” 不过是周围环境的一种投射罢了

环境善良,他就表现出 “人性”

回归到驴群中,他就能表现出 “驴” 的那一面

我管这种行为模型叫做,弱算力投射,即可以忽略个体的存在,群体的总和才拥有人的行为动机

而且就算到了今天,倭人依然如此,算是当年明治维新留下的伤刻到 DNA 里面去,成民族孽根性了

知乎用户 兰戈 发表

花屋没得选,不屠村就依然会被队友羞辱霸凌,被中国人捉住这种事情会成了他一辈子的耻辱

为了证明自己屠村的时候还要更卖力一些表现出自己的 “勇敢” 和忠诚

就算他真的心里感激马三儿也不敢表达出来,毕竟还需要融入集体啊

这不是很简单的人性嘛

知乎用户 卖豆浆的小黄豆 发表

屠村的原因很简单,因为日本投降了,再不杀人就没机会了。

当然,酒冢为屠村的罪恶行径,找了个非常 “武士道” 的理由:一帮低等民族的贱民,囚禁、侮辱了高贵的武士,他们罪该万死。

至于说大三儿 “通敌”,则是临时凑的借口。

花屋以及日本兵的人性变化,电影里借董汉臣讲的很清楚了:“日本人生气和客气都是一个模样,要不咋叫鬼子呢”(暗指凶神恶煞的花屋不过是纸老虎)。凶残和懦弱集中在一个人身上,看似矛盾却又是统一的。用凶残来掩饰懦弱,懦弱又来掩盖凶残,凶残 = 懦弱。

相比较日本人的中二性格,剧中的中国人要圆滑的多。虽然大三儿诸人是没文化的农民,但其人性的复杂程度远远超过呆头呆脑的鬼子兵。这就是文明的厚度和深度,对国民性格的影响。两种文明的冲突是电影的主线,也为电影结局提供了答案。

知乎用户 汽水 发表

哎呦 我的老天爷 不怀着仇恨的目光 你还能说句人话吗?日本鬼子当年对你家是有多好 是不是还帮助你家人口兴旺起来了

知乎用户 Kinpy Gao 发表

导演对 “我” 把持的态度 你可能需要再看几遍

不过你不相信日本人在战争时期的所作所为

再看几遍也没用

不要从心底成为真正的 “汉臣”

知乎用户 深具世界眼光 发表

【失去人性,失去很多】

【失去兽性,失去一切】

懂?

知乎用户 清净 发表

《鬼子来了》为什么会屠村?

因为村民涉及俘虏花屋的战争行为,平民涉及到战争,就不再是平民,尤其是 “我” 代表的游击队势力本身也不穿军装,无法分辨军队和平民,所以在日军眼里,所有涉及战争的村民都不再是平民。

花屋为什么在屠村时对有恩于他的老百姓下杀手。并且之后再也没露出人性的一面?

这可以参看王朔写的《动物凶猛》,人本身是群体动物,被群体抛弃是十分可怕的,尤其是花屋作为一个农民却能够有资格像武士一样参战,他内心还是有强烈的荣誉感,而作为敌方的俘虏,他没有机会自尽,辱没了日本军人的尊严,被长官和战友嘲笑、羞辱、殴打,这使他有强烈的被群体抛弃的危机感和负罪感,并在后面队长被村民羞辱的时候所爆发,以重新获得信任,融入团队,小队长杀死之前他经常哄着玩的小孩也是同样的心里。

酒冢为什么明知停战还要屠村?他怪罪花屋做战俘,要大家处死花屋,可是最后他们都成了战俘,这个角度看酒冢想处死花屋是什么心态?

人的本质就是天使与恶魔的结合体,村民既然已经不是平民,借杀人而发泄战争失败无处宣泄的情绪,这就是作为人类兽性的体现,这甚至和酒冢作为侵略者的身份无关。

酒冢要处死花屋是因为他没有自尽而被俘丢了日本军人的脸面,集体投降是天皇的命令并不是战败被俘。

马大三砍死几个日本人之后真的含笑九泉了吗?

马大三含笑九泉这个情节的设置具有很强的 zz 意味和深藏在背后的人文关怀,可以说是整部影片最最核心所在,导演真正想表达的核心思想。你必须很大程度上了解中国古代史、近现代史,了解中国政治、社会文化,并且能透过历史记录的只言片语读懂其背后隐藏的真实,而且要了解东亚农民这个群体,了解人性,才能看懂这个情节。

这部影片的黑白设置,就是借鉴了《七武士》对农民的写实描写,对标《粮食》《地道战》之类伟光正的影片,所以当我们看到片头马大三和小鱼儿赤果果偷情的画面,我们是如此的震惊,原来农民也有生活需要,农民并不是整天研究怎么收拾日军,反而在侵略者的统治下苟且偷生得有滋有味;也没有农民们兴高采烈给鱼水之欢的 “我” 赶着大车送粮食,农民自己都不够吃,农民也并不是勤劳、勇敢、杀鬼子好像玩游戏一样轻松,马大三哭的像个孩子也不敢杀人。

整部影片都是黑白色调,到结尾马大三被杀这里转为了彩色,告诉观众这并不是故事,而是真实发生过的事情,而且只是两国交战中平民生活现实的一个缩影,马大三作为农民群体的缩影,即使死后依然会被说书先生所代表的奴才文人编排、篡改,并为 zz 目的所服务,马大三被砍下的头颅也正如刽子手刘爷所说滚动九圈,以示感恩,嘴角子微微上翘,含笑九泉,农民就是到死也无法决定自己的命运,而那颗掉落的头颅哪怕已经无法说话还是被一块红布堵住了嘴,正如崔健在歌词写到的,“你的嘴将我的嘴堵住”,农民就是到死也没有为自己说话伸张的权利,依然要被无良文人所编排。

《一块红布》

词曲演唱:崔健

  那天是你用一块红布

  蒙住我双眼我蒙住了天

  你问我看见了什么

  我说我看见了幸福

  这个感觉真让我舒服

  它让我忘掉我没地儿住

  你问我还要去何方

  我说要上你的路

  看不见你也看不见路

  我的手也被你抓住

  你问我还在想什么

  我说我要让你做主

  我感觉你不是铁

  却象铁一样强和烈

  我感觉你身上有血

  因为你的手是热呼呼

  这个感觉真让我舒服

  它让我忘掉我没地儿住

  你问我还要去何方

  我说要上你的路

  我感觉这不是荒野

  却看不见这地已经干裂

  我感觉我要喝点水

  可你的嘴将我的嘴堵住

  我不能走我也不能哭

  因为我的身体现在已经干枯

  我要永远这样陪伴着你

  因为我最知道你的痛苦

知乎用户 小周和小林 发表

明太祖朱元璋说过,日本人狡猾无比,反复难养。

知乎用户 晴天 发表

因为他回到了那个氛围,那个环境

知乎用户 猶陪落日泛秋聲 发表

战争让人变成了机器

知乎用户 小唛 发表

下面评论有不少那鲁迅说事,说现代社会容不下鲁迅。他们显然忘了,或不知道,或刻意回避,鲁迅刚开始也是一个普通人,有自己的职业规划和理想,只是后来发现那个社会,他没法正常从事自己理想的职业,或者说,自己的良心无法容忍中国芸芸众生受苦受难,却无力抗争甚至无心抗争的现状。

而在现在社会,虽然也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普通老百姓的生活还是越来越好的,鲁迅也能实现自己的职业规划,他不需要拿起笔。这跟哪些靠拿笔为生的一部分人,拿笔的底层逻辑是大不一样的。所以,别抹黑鲁迅,更别拿鲁迅往自己的脸上贴金。凭鲁迅先生嫉恶如仇的性子,真要拿笔,首先骂的也绝对是这帮靠拿笔为生的人的劣根性。

我倒是很期待鲁迅先生活在现在,用辛辣的语言蘸着入骨的思想,叱骂这帮宵小的风采,想来也是极能让我拍手称快的。

知乎用户 女拳是我的好朋友 发表

战争和人性有关系吗?

知乎用户 新心 发表

在战争面前,人和人就没有人格可言,在古代就变成了物种的战争,而在物种的战争里面,有的是我只想活下去和活得更好,杀敌国人纯粹看心情。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爷爷奶奶新年好,我是你的儿,你是我的爷

知乎用户 天浩​ 发表

除了集体无意识外,花屋本身来到中国就是为了侵略与屠杀,导演在开头的问话就提到了。但随着花屋与村民朝夕相处,以及真正感受到死亡,他 “农民” 的一面就展现出来,花屋小三郎和马大三都带个 “三” 字,他们的性格也一样:懦弱、怕死,所以他才答应去换粮食。

但当他回到军营后,他得知军部已经判断他死亡,成了 “烈士”,他的长官瞧不起他,同僚辱骂他,再到送粮食到村里。开晚会时,他醉酒唱“大哥大嫂过年好”,被长官辱骂,此时作为军人的“狼性” 就被激发出来,军乐声因此变为屠杀的序曲。

知乎用户 冬至蝉鸣​ 发表

了 I I X S E'我 E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抗日剧不都是随便演?

有讨论的必要吗?

知乎用户 乙修​ 发表

主体:

1,村民

2,广大市民

3,花屋

4,董汉臣

5,日军乐队

6,日军

7,国军

以上主体,6 和 7 都是有具体鲜明的思想意识形态的,其他全部都是混吃等死,一脑袋浆糊的

6 和 7 决定了其他所有主体的生死荣辱,花屋在不同群体中的不同面貌,都是被动为之

开头是真正的军国主义者,中间在自身恐惧和外部善意的驱使下改头换面,最后又是在恐惧和军国主义思想的驱使下对羔羊下刀

挨刀的人在恐惧

有些下刀的人也在

让他们热血沸腾和让他们的恐惧的,一直都是 6 和 7

最后摆脱了恐惧的马大三儿,笑了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111111 发表

《鬼子来了》主要讲的是这么一句话:

鬼子就是鬼子,前面扯那么多都是蛋。

当然你要说农民愚昧,左比缺位,宗族仪式,民族意识觉醒,也都能掰扯。

知乎用户 十年磨一键 发表

有的人不愿意送死,但是他会写文章,所以也划成反抗的战士了。有的人同样不愿送死,但不会写文章,所以他就麻木了,不觉醒了。

平常诸位文明人士大喊日本军国主义与日本平民无关,一副是非通达的模样。回过头来却又指控自己的这片土地的苦难源于老百姓只知道过日子不反抗,一脸的痛心疾首。精分的很啊。

观本题下某些嘴脸有感。

知乎用户 安吉丽娜圖图 发表

日本人,就是,需要被 dna 改造的,中国人。

知乎用户 Digin 发表

知乎可以讨论被封的电影了?

知乎用户 雨非 发表

人性和兽性并不矛盾。人性即高等级的生物性,本质依旧是生物与环境长久互动中进化表现出的特质。有时我们也能在高等生物中看到 “人性”:比如动物的舔犊之情,狼群的忠诚合作等等;同样在极端环境中,人也会表现出 “兽性”:古代饥荒时百姓易子而食,折骨为爨便是血淋淋的例子。

二十世纪初诞生的法西斯、极端种族主义便是将世界宣扬为资源贫乏极端狭小的斗兽场,从而驱使民众对外激发兽性。然而世界毕竟不是螺丝壳,世界很大,地球之外的宇宙更大,法西斯的宣传建立于谎言之上。事实上,人性——高级生物性也会随物质不断利用,生产力不断进步而继续提高。“衣食足而知荣辱,仓廪实而知礼节”,如今人类相比百年前无疑更加唯物理性,崇尚科学进步。而当年美苏人民具备的 “人性”,以及一切进步势力的“人性”,无疑也比日德欺骗人民激发的低等的“兽性” 更加强大,所以法西斯最终只能走向失败。

但话说回来,如果人类一直局限于一隅,那么迟早一天资源也会耗尽,到时法西斯,乃至更落后的封建制度就会卷土重来,人性也会不停倒退,甚至 “兽性” 再一次占据主流。

知乎用户 wom 发表

这种片子遭遇的对待和现在热榜的↓

南京玄奘寺主要负责人被撤换,多名干部被处分,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信息?

以及 “毒教材” 还有各种对中国历史 “寇化” 电视剧各地日本街大行其道畅通无阻甚至举报多年无效的,对比十分明显。

看看苏联以及现在前苏联各加盟国的遭遇,“意识形态” 入侵占有极重要的作用。

结合起来就是 “颜色革命”。

美英为首的西方在我国新疆西藏香港的投入收益不成正比,都是意识形态上战争一直压着我们打。

近几年所谓的 “性别对立” 就是人为制造的。

以豆瓣微博小红书等网络平台为不断制造扩大冲突矛盾,仅仅普通网民的影响力是有限的。

以 “货拉拉案”“阿里案” 为代表的一系列匪夷所思的过程结果中,有哪些组织一直在其中干涉司法引导舆论?

警惕这些逆民族反华势力!

知乎用户 茧中人 发表

这是好几年前的问题?怎么突然上热搜了

不屠村没法往下拍啊,导演不拍屠村难道拍日军和村民吃好喝好然后各回各家?那怎么推动剧情?电影怎么收尾?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如何评价姜文的《鬼子来了》?

知乎用户 叉少 发表 多年之后,香川照之仍对在中国拍《鬼子来了》那四个多月心有余悸,其中一大半的原因要 “归罪” 于导演姜文,严酷的训练和没谱的拍摄进度让他每天在剧组过得提心吊胆。 回国后,香川出版了自己在中国的拍摄日记,里面不乏 “我要和 …

失地外嫁女,决心和村庄讨个说法

" 在中国农村,女性因婚姻关系变动而失去村民待遇的现象屡见不鲜,出嫁女长期遭受不平等的利益分配。她们无法享受社保补贴,被剔除股权分红的福利,甚至连土地和工作机会也被剥夺。 据统计,全国失地妇女占农业户口女性的21%,其中因婚姻变动 …

如何评价 “二维码是日本发明的” 的说法?

知乎用户 qalter 发表 本题原标题是:“如何评价二维码是日本发明的”,现标题修改后与原意思稍有出入,本回答以原标题为准,就不跟着修改内容啦。 —————————————————— 谢邀。个人认为没啥好评价的。 人民币上的欧姆龙环也是日 …

如何评价日本人的民族性格?

知乎用户 桃花岛主 发表 如果她欠你一根针一根线,她会鞠躬九十度和你很认真的说对不起。 如果她杀了你全家,她反而觉得心里没什么愧疚。 知乎用户 何以为家 发表 讲一个 “昭和烈女” 的故事,话说 1931 年日军侵占中国东北,有个日本军官井 …

当又一个创业女孩,被村里老人偷瓜偷到破产

收录于合集 #那个文明从这里走过 34个 私有财产,为何会如此堂而皇之的被侵害? 各位好,前天那篇稿子一共挂了2个小时就没了,有点心累。 最近,有好几个前辈都劝我:小西,悠着点,还是写点不敏感、纯吃瓜的话题吧。 行,我们今天就聊个“真·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