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大举袭击伊朗的背景与中东妥协和平的消失
以色列大举袭击伊朗的背景与中东妥协和平的消失 作者:王庆民 6月13日,以色列对伊朗发动一系列攻击行动。仅仅几小时内,伊朗革命卫队总司令、伊朗军队总参谋长、多位主要将领、多位核科学家被证实被杀,伊朗首都德黑兰及其他多处军民关键设施遭遇严重打 …
末代国王之子想成为伊朗的下一任领导人
礼萨·巴列维(Reza Pahlavi)拥有一个显赫的名字,但他是否在伊朗国内拥有足够支持以掌权仍未可知。我采访的大多数专家都对巴列维在伊朗国内拥有庞大支持基础表示怀疑。“伊朗境内没有支持他的武装或非暴力公民抵抗运动,”研究伊朗历史的匹泽学院政治学家舍温·马利克扎德(Shervin Malekzadeh)说, 马利克扎德指出,支持巴列维的口号零散且孤立。在其他反政府抗议活动中,人们既高呼反对国王,也反对最高领袖。相比之下,1979年,数百万伊朗人走上街头支持霍梅尼。他们阅读他的著作,将他的演讲磁带偷运进国内。
巴列维甚至与以色列建立了联系。2023年4月,这位前王储访问以色列,会见了以色列总理本雅明·内塔尼亚胡、总统艾萨克·赫尔佐格、情报部长吉拉·甘利尔等多位高级官员。他对以色列政府表达了好感,其妻子也表示支持以色列国防军。以色列并未忘记这层关系。6月13日,轰炸开始后,以色列侨民事务部长阿米查伊·奇克利发布了一张与巴列维握手的照片,配文写道:“很快在德黑兰见。”
巴列维的以色列之行在流亡者群体中引发了不少争议。专家们告诉我,这次访问——以及巴列维拒绝谴责以色列和华盛顿的轰炸——几乎肯定也削弱了他在伊朗国内的声望。但对于希望空袭动摇伊朗政权或未来计划攻击伊朗的以色列人或美国人来说,这无关紧要。毕竟,巴列维的论点对他们极为有利:如果轰炸伊朗伊斯兰共和国能让该国走向民主革命,那么这场战争的风险微乎其微,却可能带来巨大回报。巴列维在周一的演讲中称,“可靠报道显示,阿里·哈梅内伊的家人以及政权高级官员的家属正在准备逃离伊朗,该政权已穷途末路。”
但有理由认为巴列维的判断存在偏差。仅靠轰炸行动很少能推翻政权。如果伊朗政权在过去几周的打击中幸存下来,它将极有可能在可行的情况下尽快冲刺发展核武器(包括由哈梅内伊以外的人领导时)。如今,核武器是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威慑攻击的最佳选择。即便政权真的倒台,伊朗也是一个分歧严重的国家——包括族裔层面——可能面临分裂主义叛乱。一些分析人士认为,这两种结果都有可能发生:政权可能被削弱到足以让分裂叛乱分子和恐怖分子趁势而起,但又足够强大到继续发展核武器并残酷管控大部分领土。那么,接下来的局面可能会更糟。
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国际事务与中东研究教授瓦利·纳斯尔(Vali Nasr)在电子邮件中告诉我:“一个面积相当于利比亚、叙利亚或也门数倍、坐落在波斯湾的国家陷入混乱意味着什么?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IRGC)、导弹和核技术会怎样?伊朗可能成为一个巨大的麻烦,即便美国不派兵入驻,也需要积极‘照看’。”
君主主义者意识到这些担忧,但他们坚信政权会倒台,并自信只要巴列维回归,国家崩溃的可能性微乎其微。阿斯兰尼(Aslany)告诉我:“伊朗不会像伊拉克倒台后那样陷入混乱。”她称巴列维人气极高、实力雄厚且准备充分,不会允许这种动荡发生。
然而,当美国推进“伊拉克自由行动”时,其鹰派也曾以流亡侨民中的人物作为证据,声称伊拉克最终会实现稳定——这个人就是艾哈迈德·沙拉比(Ahmed Chalabi)。作为伊拉克国王被推翻后流亡的显赫家族后裔,沙拉比花了数十年时间组织伊拉克反对派并推动推翻萨达姆。在美国总统乔治·W·布什上任并重用沙拉比的人脉后,他成功了。
沙拉比与巴列维之间存在差异。沙拉比远比巴列维勇敢,他曾在20世纪90年代前往伊拉克,协助策划针对萨达姆·侯赛因的秘密行动,且与美国官员关系更密切。但两者的相似之处难以忽视:他们都在青少年时期离开祖国,都来自政治王朝(流亡前,沙拉比的父亲是伊拉克参议院议长和该国首富),都组建了支持者认为能推动政权过渡的反对派组织(巴列维的“伊朗繁荣计划”和沙拉比的伊拉克国民大会),都声称与流亡者有联系,都多次通过电视倡导政权更迭,都将自己塑造成民主与人权的捍卫者,且都认为自己是现有政府倒台后最适合领导祖国的人。
沙拉比曾有机会证明自己的正确性。在美国推翻萨达姆后,他被任命为伊拉克临时政府管理委员会成员,甚至在9月担任该委员会主席。但他从未成为自己承诺的自由派亲西方政治家。相反,沙拉比及其政党致力于将逊尼派政客赶下台。2004年,美军突袭了他的住所,指控他向伊朗泄露美军情报。尽管沙拉比在伊拉克政坛活跃多年,但事实证明他的反对派运动在国内几乎没有支持。在2005年12月的伊拉克议会选举中,伊拉克国民大会在1200万张选票中仅获得3万票。
与此同时,伊拉克恰恰陷入了沙拉比曾承诺不会出现的泥潭。该国沿宗派路线分裂,美军花了数年时间与叛乱分子作战并应对恐怖袭击。事实上,华盛顿至今仍在“照看”这个国家,驻扎了2000多名士兵,而巴格达依然严重失能。
历史并非总是先例。如果伊朗政权真的崩溃,过渡进程可能确实会比伊拉克更顺利。作为一个国家,伊朗有着悠久而自豪的历史。世界可能还远未看到崩溃将如何上演——该政权已在数十年危机中幸存。以色列和美国都未提出入侵伊朗的想法,即便他们这样做了,也无法保证巴列维最终可以搭乘F-16战机回国掌权。
但在数十年的干预、抗议和内部镇压之后,当前的辩论让许多伊朗人既充满希望又感到不安——包括对巴列维的看法。
“在伊朗,明显依靠外国支持会遭到民众强烈鄙视,”扎马尼在谈及前王储及其支持者时说,“我国历史上从未有过外国入侵带来民主的情况。我们了解历史,不想重蹈覆辙。”
来源:The Hill
编译:温克坚
以色列大举袭击伊朗的背景与中东妥协和平的消失 作者:王庆民 6月13日,以色列对伊朗发动一系列攻击行动。仅仅几小时内,伊朗革命卫队总司令、伊朗军队总参谋长、多位主要将领、多位核科学家被证实被杀,伊朗首都德黑兰及其他多处军民关键设施遭遇严重打 …
知乎用户 彳艮 发表 打仗就该学以,直接干你领导人就完事了,不要动不动去炸学校医院商场啥的,就逮住领导炸,谁上位炸谁,哈马斯不就被炸服了,斩首行动 yyds,支持所有国家打仗都玩这套,谁怂谁就投 知乎用户 梨花压海棠 发表 阿克萨洪水时,抵 …
阿亚图拉·阿里·哈梅内伊自1989年鲁霍拉·霍梅尼去世以来一直掌权. 伊朗最高领袖阿亚图拉·阿里·哈梅内伊(Ayatollah Ali Khamenei)经受住了一系列挑战,但以色列前所未有的袭击标志着他迄今为止最严重的危机,既威胁到他领导 …
原创 小西cicero 海边的西塞罗 一个希望之国的夭折与死局。 好多读者让我聊聊伊朗的事情,的确,在新一轮的以伊冲突当中,伊朗被以色列打的几乎毫无还手之力。 1 截至目前,伊朗被以色列“定点清除”的高官至少已经有五名:伊朗武装部队总参谋长 …
知乎用户 陈如松 发表 一、阿萨德是世俗化的,但这无关胜利 对于历史,很多人有两个思维上的误区,其一是认为:“人民群众必然想要文明和进步,只要我文明和进步了,人民群众必然会支持我。” 其二是认为:“只要我进步,只要我文明,人民群众必然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