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 2015 年初,上海有卫计委官员呼吁大家生二胎?
知乎用户 chenqin 发表 想象一个场景。2015 年,差一天就到 55 岁生日的张大妈正在喜孜孜地打算明天退休了去哪儿跳广场舞,但她却突然晕倒在电视机前——原来延迟退休方案公布了,政府决定,所有人的退休年龄都在 10 …
看到数据帝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尤其是里面非独夫妇和单独夫妇的年龄构成,我颤抖了。从 2013 年底单独政策放开,已经明显感受到之后高危妊娠的发生在显著增高。而如果结合这个年龄构成的变化,以及 2014 年公布的 54% 剖宫产率,仅从一个专科医生的角度,可以稍作一下展望。
首先要明确一个概念,开放二胎后的 “再生育”,和普通的生二胎还是有所区别的。一般的生二胎,通常在生第一胎的时候就已经有所打算了;而 “再生育”,则很多是本来已经放弃生育的女性,对于生育计划的再次规划。因此,这样的 “再生育”,给第二胎的孕产过程带来更大的风险。
比如三年多前我在回答中国孕妇剖腹产率超警戒线三倍,是否说明医院唯利是图?为什么?时就提到,中国畸高的剖宫产率,和计划生育政策脱不了干系。
剖宫产的影响,主要是在产妇身上,而且随着手术技术的发展,更多影响是远期的,就是说是对下一次生育的影响,比方说疤痕子宫的破裂、前置胎盘、疤痕妊娠等等。在一胎政策的影响下,每个家庭对于这个唯一的宝宝都很看重,很多妈妈都是抱着宁可我受苦,也要宝宝好的心态来生孩子的,觉得我肚子上挨一刀没事,万一生的时候孩子缺氧就麻烦了;而且反正就生一个,下一胎的不良影响就根本不用考虑了。在这种心态的驱使下,很多人铁了心要剖宫产,根本听不进医生的劝告,也就很好理解了。我之所以说这个原因最重要,是因为一方面,这是我们国家特有的,要讨论我们国家高剖腹产率的问题,就不能绕开这一点;另一方面,这个原因可以几乎把前面的几个原因都包含进去:因为每个家庭只能生一个,所以就特别强调良辰吉日;因为剖宫产的主要影响在产妇而且多是远期影响,而中国的很多产妇估计这辈子就生这一回了,那么中国的医生在评估风险的时候对剖宫产的风险评估就会下调,从而提高了剖宫产率。这一条国策,左右了医患双方的决策,所以我说,这几乎是中国高剖宫产率最重要的原因!
2014 年最新的国内剖宫产率是 54%,就是有超过一半的女性,生孩子的方式是剖宫产,部分地区达到了 72%。这其中,全国范围内因为产妇要求而进行的无指征剖宫产占了 25%,最高的医院达到了 50%。这很大程度上是源于没有生二胎的打算。现在,政策放开了,重新规划了,我们将要面临什么?
从数据帝的回答中,我们看到非独夫妇的年龄结构明显偏大,集中在 35-45 岁之间。这是一个可怕的年龄结构。
在医学上,超过 35 岁的孕妇,被称为高龄孕妇。
无论你的身体多么健康,只要年龄超过 35 这么一条,就可以被划分到高危孕产妇的行列!
之所以这么划分,是因为超过 35 岁怀孕,无论是孕产妇还是胎儿,各方面风险都明显增高。
比如说不孕。
据统计,35 岁女性的生育能力只有 25 岁女性的一半,而 40 岁时又只有 35 岁时的一半。因此,可以想见,当这批重新进行生育规划的高龄女性准备怀孕时,她们最先遇到的可能就是不孕的问题。**所以,各个医院的不孕不育科可能要迎来一个高峰。**同时,妇产科一直以来都是混乱的医疗市场的重灾区,很多不了解情况的人吃亏上当(当你遇到这些情况,请提高警惕 - 太医来了 - 知乎专栏)。因此,和不孕不育相关的医疗市场乱象,也需要相关政府部门尽早部署整治,否则恐怕将有更多的家庭落入陷阱。
除了不孕,还有胎儿畸形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这是最常见的几种染色体异常发病率和年龄的关系,你会发现,大约在 35 岁的时候,斜率陡然升高。据统计,仅仅 21 三体综合症这一种畸形,45 岁女性怀孕的发病率就达到了 5%。
所以,当你穿上防辐射服,精心挑选各种绿色食品,尽可能避免各种药物的时候,可能没有注意到,你的年龄已经使你的胎儿畸形率升高了。
因此,可以预计对于胎儿畸形的各种筛查和诊断检查,将会非常火爆。比如最近刚刚规范化过的孕妇无创基因检查。同样,既然是一个巨大的市场,那么就要留意市场中的乱象。因为这是和下一代健康息息相关的,每年几百万上千万的基数,1% 的差池,可能都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除了畸形,还有一些和胎儿相关的并发症风险也会增高。
比如流产、早产、宫内生长受限,甚至宫内死亡。
据统计,30-34 岁的早产风险大约 4.5%,而 35-39 岁则达到 5.6%,超过 40 岁,早产风险为 6.8%。而早产儿,以及宫内发育迟缓的新生儿的出生,其日后发育存在缺陷的风险大大增高,这就需要社会加大对于儿童康复以及生理缺陷人群的保障。**也就是说,我们在追求开放二胎之后的人口红利的同时,也应该做好准备,为那些随之而来的保障做好安排。**要知道,以这样的人口年龄结构,生理缺陷人口数量的增加几乎是必然的。
除了胎儿的问题,孕产妇相应风险也在升高。
这是孕产期常见并发症的发病风险,超过 35 岁,都是达到最高值。同时,再加上前面提到的之前的高剖宫产率,可以想见,今后一段时期以内,病理产科的发生会显著增高,产后大出血、栓塞、高血压疾病的严重并发症,恐怕将更多的见诸报端。以目前紧张的医患关系,当孕产这一生理过程承受了更多病理性风险时,不知道医生承受压力的那根弦还能再绷多久。
目前新建了不少妇产科医院,不少民营医院首先进军的也是妇产科领域。这就造成了孕产妇的分流,民营医院或者新建医院,不愿接收太重的病人,于是疑难危重孕产妇更加集中到了一些三甲大医院。
我曾经统计了我们医院上半年剖宫产的构成比,发现胎位异常而去剖宫产的比例在下降,这部分患者被分流到了其他医院;而多胎妊娠、前置胎盘的患者比例,在直线上升,这些都是产后大出血的高危病人。
比如前置胎盘,是一种非常严重的产科并发症,因为胎盘附着位置的异常,很容易出现孕期或者产后的大出血。据统计,前置胎盘孕产妇的死亡率较普通孕产妇增加 3 倍,因产后出血而死亡的孕妇产妇中,前置胎盘占了 17%。而前置胎盘的高危因素中,高龄和曾经做过剖宫产手术,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下图的红色折线就是前置胎盘)
而我统计的我们医院前置胎盘患者,占了全部剖宫产患者的将近 9%,从绝对数量上看,平均每天至少 1 个前置胎盘的患者进行手术。
当前置胎盘又遭遇之前曾做过剖宫产手术,那么这个危险系数再度飚高,在临床上被称为 “凶险性前置胎盘”。这类患者几乎都要面临早产,平均分娩孕周不到 34 周,超过七成的人因为大出血而需要输血,膀胱损伤比例超过三成,ICU(重症监护室)入住比例在 30%-70%。
高龄女性发生前置胎盘的风险将近 1%,当这个风险乘以一个庞大的基数,再加上有一半以上经产女性做过剖宫产,我不敢想象将来会是怎样的一幅画面。
**因此,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医务人员的压力和风险都明显升高了。**单独二胎政策是 2013 年底放开的,我们医院去年下半年产科分娩量,和 2011 年全年基本相当,而且疑难危重比例在升高。去年最忙的一段时间里,医生和助产士都经历了几乎让人崩溃的节奏。一个助产士一个后夜班从 0 点到 8 点,八个小时平均要接生 6-10 个,最多的 8 个小时接生 14 个。产房给助产士准备了一次性内裤,以备汗水湿透了更换,但是大家没有时间换!你能想象一下裹着衣服被汗水浸泡八个小时不能休息是什么感觉吗?她们很多人下班的时候,腰都是僵住的。
目前国内助产士缺口至少 20 万人,再联想到之前儿科医生的严重缺口,所以,二胎政策开放,不知道我们有没有足够的医务人员去应对?如果没有足够的医务人员储备,孕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保障从哪里来?
就不要再强调让医务人员发扬不怕苦的精神了,我觉得让医务人员发扬不怕苦的精神,就是让患者发扬不怕死的精神。因为人员配备不足,而造成的和健康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一旦增多,它所带来的不确定性,恐怕就不是单纯的医疗问题了。
会出现这样的家庭:老大上大学,老二上幼儿园。
从「单独两孩」到「全面两孩」,时间恰好过去两年。「单独两孩」的效果,想必大家都已经看见——截止至 2015 年 6 月 30 日,成功进行再生育申请并且通过审核的仅有 131 万对夫妇,远低于计生委之前所谓的每年 100 到 200 万对新增新生儿的预测。那么,「全面两孩」会给中国人口带来多少改变呢?
政策窗口大小
一些朋友根据单独二孩的经验,给出了这样的判断:人们已经不愿意生育了,全面二胎,也不会有很大效果的!
是否如此呢?先看一张图:
上图是 CFPS(2010)数据中,分妻子年龄的夫妇对数。绿色部分在很多地区早已可以生二孩,之前的「单独两孩」政策,也只是对其中的红色部分起作用。而「全面两孩」政策,作用的是图中的蓝色部分。蓝色部分的夫妇总量,是红色部分夫妇总量的接近 9 倍。换个通俗的说法,如果「单独两孩」只是将生育政策的窗户打开了 1 指宽,那么「全面两孩」就是把窗户一下子开到十指宽了。
年龄结构
但是,9 倍的政策窗口大小并不意味着「全面两孩」就肯定会带来「单独两孩」的 9 倍新增人口,原因可以看下面两张图:
可以看到,单独夫妇虽然人数少,但是夫妇年龄结构相对年轻,集中在 25 到 30 岁左右。而非独生子女夫妇的年龄结构就要老得多了,竟然是 40 岁以上的部分最为集中。较为老化的年龄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全面两孩」的政策效果。
生育意愿
虽说所有非独生子女夫妇都会被包括在政策作用对象之内,但是,「全面两孩」真正的政策作用对象,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非独生子女夫妇,已经有一个孩子,且在没有政策限制的情况下想生第二个孩子。理由很简单,如果已经生了两个孩子,那么已经不在「全面两孩」政策允许范围之内。而如果这对夫妇一个孩子都没有,那么他们生的第一个孩子在没有「全面两孩」政策时也是允许的。我们正是要找到这样一群人,计算他们的第二孩的生育意愿到底有多少。
从 CFPS 数据中,可以看到仅有一孩的非独生子女夫妇数量占比如下图:
从总数上来看,大约 50% 的非独生子女夫妇已经有了一个孩子,且他们集中在 30 岁左右。使用 CHNS 的 2009、2011 数据,可以计算不同家庭情况女性的生育意愿,问卷中题目的问法是这样的:在现有情况下,「如果你可以选择所要孩子的数量,你想要几个孩子?」。这是一个询问生育意愿的题目。我们将那些已经有了一个孩子的非独生子女夫妇全部拿出来,检查他们的分年龄生育意愿,见下图:
可以看到一个明显的随年龄下降趋势。在一个妻子为 20 岁的非独生子女夫妇家庭中,如果已经有了一个孩子,那么他们的再生育意愿为 0.9 个孩子;妻子年龄越大,再生育的愿望也就越低。
**「全面两孩」**政策释放的生育意愿有多少?会增加多少新生儿?
将每个年龄段的夫妇中已经有一个孩子的非独生子女夫妇数量算出来,乘以这个年龄已经有一个孩子的非独生子女夫妇的再生育意愿,最后按年龄加总,总数约为 2517 万人。意思是,受「全面两孩」开放的影响,对于现有夫妇来说,共有 2517 万个意愿内生育将不再违反政策。
当然,这 2517 万个不再违反政策的意愿内生育,并不一定会成为生育现实。我在这篇文章(单独二胎政策,为什么卫计委算错了? - Clean Data - 知乎专栏)中提到过,从生育意愿到生育现实要走很多道关卡,最后的实际生育数量必定要少于意愿数量。那么,从意愿到现实的转化率是多少呢?
一个简单的方法,是计算「单独两孩」政策释放出的意愿与实际生育之间的差距。使用同样的数据和方法,我们可以算出约 303 万被释放出的生育意愿。根据之前的数据,「单独两孩」实施一年半左右,被释放出的生育意愿的审批通过量为 43%(审核通过 131 万)。按照这个意愿到实际的成功率**,如果****「全面两孩」立即实施,一年半之内的审核通过量会达到 1085 万人。若审核通过的夫妇绝大多数都能够成功生育,两年左右将会新增 1000 万左右的新生儿,相当于在当前基础上每年新增 33% 的新生儿。**
读到这里,可能有读者表示十分欣慰,而另外一些读者可能已经倒吸一口冷气。切莫着急,1000 万新生儿看起来数量虽大,却有着许多先决条件和限制因素。
首先,这 1000 万人是根据现存夫妇的总量和结构计算出来的,是一个生育意愿总存量的释放,也是一个一次性的释放。当这批人的生育意愿释放完毕,接下来,就得靠新增的新婚非独生子女夫妇继续进入这个政策的作用窗口中,除非有什么「全面三孩」之类的进一步政策出现。
但是,新婚的非独生子女夫妇,本身就是一个正在萎缩的群体。根据 2005 年人口抽样调查,一个 1990 年出生的人口,是独生子女的概率仅有 20.8%,2000 年出生的人口,独生子女概率上升到 47.2%,按照这个速度,一个 2010 年出生的人口,是独生子女的概率可能会超过 70%。那么,在一个最一般的假设下,1990 年的非独生子女夫妇概率应为 0.8*0.8=0.64,2000 年的非独生子女夫妇概率就下降到 0.53*0.53=0.28。等到 2010 年出生的孩子进入婚姻阶段,非独生子女夫妇的概率就只剩下 0.09 了。「全面两孩」的政策窗口,会很快越变越小。
其次,新婚的非独生子女夫妇的生育意愿也在下降。根据 2013 年 CGSS 数据,女性按照年龄分的生育意愿如下图(注意坐标底部为 1.5)所示,2013 年的 15 至 19 岁女性,生育意愿仅勉强多于 1.5 个孩子,这批人进入婚姻后,因「全面两孩」政策而被释放出的生育意愿也会相应减少。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我在计算出 1000 万这个数字时,所使用的数据都是 2010 年数据。到现在,已经 5 年过去,一些有生育意愿的女性可能已经无法再生育,新增的非独生子女夫妇比例也在降低,他们的生育意愿也比 5 年前又低了不少,这导致被释放出的生育意愿,已经没有 2517 万那么多,或许已经下降到了 2000 万左右;另外,单独夫妇的比例上升,也使得「单独两孩」被释放出的生育意愿也可能不止 303 万那么少,用实际审批数字 131 万比上增大的生育意愿数字,算出的意愿转化率也不会有 43% 那么高。因此,考虑到数据使用时间和变化趋势,**我们比起 5 年前,面临的是一个正在萎缩的生育意愿,乘上一个被高估的意愿转化率,两年内「全面两孩」政策导致的新生儿增量可能会比 1000 万还要低一些。如果「全面两孩」**政策的实施推迟,新生人口增量还会进一步降低。
综上所述,「全面两孩」如果能够立即实施,会释放 2000 万人以上的生育意愿,这会在两年内带来一个 1000 万人左右的人口增量。但随着存量意愿释放完毕,新增非独生子女夫妇比例的降低和年轻人生育意愿的萎靡不振,「全面两孩」在未来 3 至 4 年后的政策效果会快速减少,并让位于「单独两孩」的政策效果。而之前计算的前提,则是政策立刻落地施行,落地施行得越晚,效果也会越差。
后记:
1,本文仅讨论人口情况,暂时不涉及其他社会现象,可能有些跑题,向大家道歉。
2,一些回答说,人口结构会从 421 变成 422,这个比喻很有趣,但不是全面两孩的结果,而是双独二胎的结果。如果夫妻双方均非独生子女,在全面两孩的作用下,是会从 442 变成 444。
3,还有一些回答说,全面两孩放开会导致女性找工作更难,但其中还存在差别——独生女早在单独二胎时就已经受到影响了,在这一轮政策中其实根本没有受到影响,只有非独生女才受到这一轮政策影响。对于独生女来说,由于非独生女会因为本轮政策受到更大的歧视,在性别替代比较差的情况下,非独生女没能进入的岗位难以分配给男性,会留给独生女,因此独生女的处境反而会比之前有所好转。
4,任何放松生育限制的政策,都只能对目前生育意愿较高的那批人起作用,当限制逐渐放松,意愿生育率在政策限制线以上的那批人群的存量全部释放完毕之后,再继续放开生育,对意愿生育原本就低于政策限制的人们来说,毫无作用。中国目前的情况便是如此,30 岁以上女性的生育意愿远高于新婚女性,放松生育限制,对前者有用而对后者无用,此时如果政府想要继续提高生育率,就只好用到经济激励,行政推动,甚至是强 R^&KI%HR
特别有钱和特别没钱的放开猛生,中间依然讨论 0 和 1 的问题……
这个答案这么火,吓死宝宝了。解释一下放开猛生,两端的人一般都会踏过边界值,以前突破 1,政策放开时突破 2。政策下发来,中间基数大的不响应,最终政策极有可能会完全放开的。
怎么就爸妈生二胎的事开导自己?
父亲 50 岁想生二胎,感觉弊大于利,要怎么说服他?
四十多岁的父母想生二胎,已经 21 岁的我该怎么办?
如何看待 50 + 的老人准备怀二胎?
父母生二胎要怎么调整心态?
为什么总说二胎可以和哥哥姐姐相互扶持帮助? 难道不是哥哥姐姐单方面帮助吗?
作为一个家境普通的二十多岁的独生女,我不想父母生二胎对吗?
我今年 21 岁,全面放开二胎以后,父母还想要一个孩子,我该怎么办?
父母要生二胎我不同意现在闹掰了怎么办?
反对妈妈生二胎,妈妈说我自私,我错了吗?
50 岁的爸妈今天突然跟我说他们要再生一个,我该怎么做?
我是一个 17 岁的女孩,而现在我父母生下了一个男孩,一个比我小整整 17 岁的生命,我很矛盾,有些绝望?
有个比儿子 / 女儿还小的亲弟弟 / 妹妹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 =大二的时候得知妈妈要给自己生个弟弟(妹妹)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全面二孩政策即将出台,父母打算要二胎,我应该如何调整心态?
我快 20 岁,父母想要二胎?
以上十几个问题都是最近 2 天在知乎上出现的,内容惊人地相似。
这些题主大多数在 20 岁左右,而他们的父母大约在 45-50 岁。而且,几乎所有题主都是女生。
生不生二孩,生下来怎么办那都是以后的事情了。而这个政策引起的遍及全社会的家庭问题,却是瞬间爆炸近在眼前。
如果不是我妈当年早就上了环,估计这几天就该给我打电话商量这事了……
生了一胎的夫妇,过年的时候又有问题让亲戚问了
大学生过年可以先下手为强,问问七大姑八大姨什么时候准备再生一个 [doge 脸]
澳洲母牛奶头一紧……
————华丽的分割线————
大家不要再点赞了…… 段子原出处
首先,核心观点,大家都说了,最富的人和最穷的人敢于生,中产阶级不敢。我只是在这个前提下进行推演。
第一,从这三种人群来看,由于我们国家贫富差距非常大,所以导致的结果是,最富的人掌握国家经济命脉,最穷的人是国家的基本盘(也就是所谓的人民群众),而中产阶级其实是最脆弱也最不重要的。
因此,最穷的人框框猛生,是国家劳动力的根本保障。以天朝连高铁都能随便修的财力,保障这部分人的义务教育还是没问题的。
而现在的中产阶级 2 个生一个,拼命保证后代还能保持中产生活的做法,也空了大量中产名额,一部分分给继承不了家业的富人孩子,一部分给那些天赋异禀的穷人孩子,保证阶层的更替。
至于中产阶级孩子逆袭成为富人的可能性,以中产阶级前怕狼后怕虎的尿性,可能性还不如天不怕地不怕,基数大变异可能性高的某些穷人孩子。
抖了个机灵被点赞那么久,也算如愿了
====
父母对还没有对象的我说 “你不生,我们自己生”
看到了很多宏观上面的现象,我只想补充一个很小很小的微观问题:
这一代独生子女长大的父母,为二个甚至三个孩子的教育,做好准备了吗?
两个孩子,在教育上需要付出的努力,绝对不止是两倍,而是更多。
明年计生办的标语,我都帮你们想好了:
1. 该生不生,就是畜生。
2. 国家兴旺,匹夫有责;二胎生育,丈夫有责。
3. 能生的生出来,能切腹切出来,坚决不能打下来。
4. 惩罚一胎,普及二胎,提倡三胎。
5. 宁可血流成河,不准只生一个。
6. 谁不实行二胎生育,就叫他家破人亡。
7. 多生孩子多种树,多生孩子防养老!
8. 山区人民想致富,多生孩子多种树。
9. 怀上来生出来养起来,就是不能打下来。
10. 经济搞上去,人口跟上来。
11. 二胎奖,一胎罚,丁克不育都该抓。
12. 该生不生,后悔一生;该养不养,老无所养。
13. 生男生女都一样,不然儿子没对象。
14. 一人拒绝多生,全村人工受精。
1. 我国的人口形势十分严峻:
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在 1998 年已经降到了 1% 以下,2008 年以来一直在 0.5% 的水平徘徊。
对比:世界人口平均增长率(1.2%);中等收入国家(1.2%);美国(0.7%)、英国(0.6%)巴西(0.9%);印度(1.2%);高等收入国家(0.6%)。_(数据来源:世界银行)_
1949-2014 年我国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 总和生育率已经连续二十余年低于更替水平
总和生育率的变化更能反映人口增长问题的严重性。总和生育率是指育龄妇女在育龄期间(一般认为是 15 到 49 岁愿意并且能够生育的婴儿数量)世界平均更替生育率水平(即保持人口长期稳定需要每对夫妻生育孩子的数量)为 2.1,一般认为我国略高于这一水平为 2.2 左右。我国自 1993 年开始已经持续 20 余年总和生育率低于 2.2 的更替水平,目前为 1.7 左右(世界银行的数据,六普显示我国人口总和生育率为 1.181,考虑到漏报瞒报因素,我国人口学专家普遍认为我国人口总和生育率为 1.4-1.5)
3. 少子化和老龄化问题突出
1960 年以来中国和印度 0-14 岁和 65 岁及以上人口比例变化比较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
与同为发展中大国和人口大国的印度比较,上世纪 60 年代初期,我国 0-14 岁和 65 及以上人口占比与印度基本相同,自 70 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少子化和老龄化趋势开始显著快于印度,1960 年中印 0-14 岁人口占比分别为 40.0% 和 40.3%,到 2014 年则为 17.2% 和 29.2%;与此同时,我国老龄人口比例从 3.7% 上涨到了 9.1%, 而印度仅从 3.1% 上涨到了 5.5%,我国人口的年龄结构问题显然更为严重和紧迫。
4. 性别比例失衡或影响深远
性别比例失衡对人口结构的影响则更为深远,按照人口学的理论,人口出生适宜性别比在 107,由于男性夭折比例要高于女性,随着男性比例的相对下降,在适婚年龄段,两性比例会趋于平衡,而目前,我国低幼年龄段人口比例严重超高,根据 2010 年 “六普” 数据,我国 0-4 岁、5-9 岁和 10-14 岁性别比例(女 = 100)分别为 119.1、118.7 和 116.2,预示着未来十到二十年适婚年龄段性别比相对当前更加失衡。
此外,单独二胎严重不及预期。“单独二胎” 在全国正式实施时,国家卫计委曾估计,每年将会新增超过 200 万个新生儿,而试点满一年后全国各省市报告的申请总量仅为 128 万份,剔除省市虚报和申请后并未生育等因素的影响,预计新生儿实际新增不足 100 万个,远低于国家卫计委的预期。
综合以上因素,可以看到,全面二胎某种程度上是我国不得已的选择,但是,全面放开二胎是否有效呢,事实上,从其他国家的经验来看,对人口的长期增长几乎没有作用。原因就在于:低生育率是难以逆转的!低生育率是难以逆转的!低生育率是难以逆转的!
1960-2013 年日本人口总和生育率变化
1960-2013 年新加坡人口总和生育率变化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
以日本和新加坡为例,日本自 1974 年开始人口总和生育率水平开始低于更替生育率水平,自 80 年代初,日本开始采取一系列的鼓励生育措施,然而并没有起到很好的效果,只有在 1981-1984 年间有一个短暂的生育率回升,此后生育率一路下滑,2003 年左右已经下滑到了 1.3 以下。
新加坡建国时生育率曾高达 5.4,为抑制人口过快增长,70 年代开始,新加坡提倡节育,提出 “两个孩子就够了” 等口号,取消生育多个孩子家庭的部分福利,生育率开始急剧下滑,1977 年生育率首次低于更替水平,到 80 年代中期,生育率已经降到 1.6 左右,1984 年新加坡开始鼓励接受高等教育的夫妇生育 3 个以上的孩子,但是并没有起到效果,1986 年生育率下降到了 1.4,当年新加坡取消了计划生育和人口委员会并鼓励生育 “三胎” 以上,1988 年生育率提升到了接近 2,然而次年生育率就再次进入了下滑通道,此后生育率继续下跌,2013 年生育率已经跌到了 1.2 以下。
事实上,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东亚文化圈的生育率水平整体较低,按照世界银行的统计口径,2013 年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平均生育率仅为 1.8,而考虑到北美和澳洲的发达国家对地区平均生育率水平的拉低,东亚及东南亚地区的生育率要比 1.8 更低,明显低于人口更替水平。
1960-2013 年世界主要区域人口总和生育率变化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
除了地区性的相对低生育率影响之外,我们认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将会导致单个育儿支出随之上升,动摇育龄夫妇生育多胎的意愿;而女性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则提升了育龄妇女的劳动参与率,三十年来,计划生育政策执行的同时,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女性受教育程度也在不断提高,这会使得我国低生育率水平难以逆转。
1960-2013 年我国人均 GDP(美元)水平增长
从经济发展水平来看,我国分别在 1995 年和 2007 年达到了中低等收入国家和中等收入国家水平,2014 年我国人均 GDP 为 7593.9 美元,接近中高等国家收入水平(7967.0 美元),而中高等收入国家自 1996 年以来,生育率一直低于更替水平,2000 年以来,平均总和生育率均在 1.9 左右。
女性教育水平的提高或许对于低生育率的持续有更明显的作用,自 2003 年以来我国高等院校女生与男生入学比例(男 = 100)持续升高,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女生与男生入学比例(男 = 100)已经从 2003 年的 82.9 提升到了 2013 年的 115.0,而同期,世界平均水平从 102.6 提升到了 110.3,2008 年,我国高等院校女生与男生入学比例首次超过 100,即高等院校女生入学数量首次超过男生,随后 2010 年我国高等院校女生与男生入学比例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而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和九十年代中期,我国女生高等院校入学率仅为男生的 1/3 和一半,受高等教育女性比例的提高对于生育率的降低具有明显的抑制(此处笔误,应为促进,感谢评论里各位指出错误)作用。
在写这篇报告时,我做的假设就是在 2016 年会正式实施全面二胎政策,但是根据国际经验,这种全面二胎政策对于人口增长的刺激作用也仅仅会维持两到三年的时间。
我在以下的假设下,做了比较乐观的人口增长估计:
假设:
(1)全面放开二胎所催生的婴儿潮不具有持久性,婴儿潮持续期为 3 年,即 2016-2018 年。按照国际惯例和我国的人口统计规定,把育龄妇女的年龄区间设定为 15-49 岁,2016-2018 年每年各年龄段的育龄人口妇女数量以 “六普” 数据为基础进行平移调整。
(2)二胎政策调整对于 “15-19 岁” 和“45-49 岁”两个年龄段的生育率的影响微小,可以忽略不计。全面放开二胎对于 “20-24 岁” 和“25-29 岁”两个年龄段的育龄妇女具有生育率明显的提升作用。“30-34 岁”、“35-39 岁”和 “40-44 岁” 三个年龄段的育龄妇女受政策影响会 “补偿生育”,“补偿生育” 是全面放开二胎导致新生儿增加的主要因素。
(3)假定 2016、2017 和 2018 年 “20-24 岁” 和“25-29 岁”两个年龄段的育龄妇女受全面放开二胎影响,生育率分别同比前一年提升 10%、10% 和 - 5%,不考虑死亡对于育龄妇女人口基数的影响。
(4)假定由于放开二胎导致的补偿生育使得 “30-34 岁”、“35-39 岁” 和“40-44 岁”三个年龄段的育龄妇女生育率分别提升至 “五普” 对应生育率的 50%、75% 和 60%,新增新生儿在 2016-2018 三年完成生育,三年新生儿占补偿生育新生儿总量的比重分别为 20%、50% 和 30%。
根据 “六普” 数据,全国总和生育率(未考虑漏报、瞒报)为 1.18,假设漏报瞒报率为 15%-20%,再考虑到 2013 年末以来实施 “单独二胎” 的政策效果,估算 2015 年人口总和生育率约为 1.5。近十年来我国新生儿数量在 1500-1600 万左右,2015 年新生儿数量约在 1600-1650 万之间,取 1600 万作为未实施人口正常调整的新生儿 “自然增长量”,超过 1600 万的新生儿数量为受到人口政策影响的“新增数量”。不考虑死亡率对于育龄妇女基数的影响,根据“六普” 数据,估算 2015-2018 年育龄妇女数量分别为 3626.0 万、3573.7 万、3531.1 万和 3460.0 万,整体呈逐年递减的趋势。
经过我的测算,同比不实施单独二胎的新生儿 “自然增长量”(即 1600 万),2016-2018 年新增新生儿数量分别为 190.1 万、271.3 万和 104.1 万,合计新增新生儿 566.6 万。
这已经是比较乐观的估计!
这已经是比较乐观的估计!
这已经是比较乐观的估计!
事实上我个人认为,在不考虑强制生育二胎这种奇葩政策出台的前提下,对于直接的人口增长仅为 300 万 - 400 万,甚至更低,而所谓的婴儿潮,可能根本不会出现。
几句感慨:
有的政策能够摸着石头过河
有的政策可以有决策思维惯性
有的改革可以稳健推行
但是人口政策
或许不具有以上三个特点
人口红利消失和人口老龄化等问题
或许是中国正在面临的最大的问题!
80 后真是最悲催的一代人。
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代独生子女
上半年为国接盘,钱亏。下半年为国生娃,肾亏。
为国接盘先得有钱
为国生娃先得有妹
上有四老下有二小,
老了还得自己赚养老金。
上学竞争激烈,找工作竞争激烈,到头来国家嫌人口少。
附:
我前天看新闻,因准备生二胎的调查结果太低,没达到理想状态,有关部门要求现在的计生干部要作好工作转换的心理准备。可能工作重点要从号召少生优育过渡到促使多生多育。
于是我脑补了一下从事计生工作的同志们的下一步促生工作:
同志们手拿房产证,后面牵着牛,进村促生,嘴里唱道:
拿了你的给你送回来
拆了你的给你盖起来
闪闪红星里面的对白
我倒着唱出来
欠了你的给你补回来
抢了你的给你交回来
你我好像拉锯般来回
结果不好猜…… 唉!
嘻唰唰 嘻唰唰 嘻唰唰
嘻唰唰 嘻唰唰
“双职工” 家庭将成为一个历史名词。
422 结构总结的很好。以后 4 个老人,一对夫妻,2 个孩子会很常见。
等孩子们长到可以独立生活了,差不多四个老人也走到生命尾声了,完美衔接,你继续忙活老人吧。两个人都想长期离开家以事业为重?做梦呢吧。
请人?你真是太机智了。只是你的同龄也人都在这么打算。十年后,护工比你这白领的工资高几倍。你再盘算一下,是请人还是自己来?
所以局面可能比 422 更严酷。一个人养七个人的家庭将开始大面积出现。
即便你无父无母,终身丁克。只要你是这代人,只要你是劳动力,抚养比的担子总有办法以各种形式让你背一部分。
独生子女一代的不合理性,是贯穿生命所有阶段的。我们是历史长河中的一次失败试验品。始作俑者,已无可寻,亦无所究。违反自然规律的惩罚,只有我们这代人自己背了。
先同意一个结论,开放二胎只对最穷的和最富的那一批有作用。
(同样,反过来说,计划生育真正影响的是少数贫困地区和少数高官。除了少数越生越穷,越穷越生的地区,大部分地区计划生育的效果还没有普及电视机从而减少性生活对生育率的影响大)
然后呢,最穷的那一批(撇开潮汕这些有钱了照样多生的群体),影响其实不算大,真正影响大的是最富的那批。
然后呢?张艺谋不用交罚款了?
拿衣服!
80 年代一胎化,一个非常明显的作用其实就是打击红三代。因为这些人互结姻亲,根子广泛分布到党政军,预备好接班。一胎化,长期看是必然要无害的自然腾位置,加上送出国、丢国企当花瓶,算是安抚了一大批反对改革的声音。
这些年一胎化打击最严的是什么?是农村吗?不是,是公务员里面的 “乡贤”。农村还要维稳,公务员二胎开除叫冤都没人听的。
每个地方公务员高层都生两个,然后安排继位,你们还想有阶级流动?互相结亲,势力盘根错节,官场在山东山西还有广东某些地区本来就已经水泼不进,中央调任不到一年就要滚蛋的节奏,以后这些地方恐怕是越发政权不下乡,阜阳没有共产党了。
当然,多生儿子对另外一个阶层就不好说了,比如说相信多子多福的商人阶层。你们要自己玩推恩令,当权的笑都来不及呢。
反正我相信比如某港的某人,儿子越多,家败得越快——幸好不多。
社员同志们注意了!社员同志们注意了!
今天下午县计生办的领导就要来村里视察工作了,咱们村今年的生娃指标还没完成,也就是说,在咱们村,还有一部分落后分子,结了婚只生一个娃,甚至不生娃,这是非常错误的行为,应该按照规定接受批评教育和处理处罚。但是考虑到大家伙都不容易,我们村委会不希望咱们村有社员被当做反面典型,也不希望让我们整个村被当做计划生育落后村,村委会经过紧急会议协商讨论,决定对没有完成生娃指标的社员同志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 抓紧时间就近去隔壁村的亲戚家借孩子,尽一切可能在领导视察前让家里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娃娃。
2: 一定不要让娃娃们说漏嘴,该叫三姑四舅的统统都改口叫爹娘,千万不能在领导面前露出马脚。
3: 端正态度,不能在领导面前说计划生育政策的不对,应该坚决拥护党的政策,争做思想先进的新时代好村民。
希望大家一定要严肃对待这件事情,抓紧时间行动,我和支书一会儿就去挨家挨户检查。基本上就这么多,大家伙抓紧时间行动起来,咱们村能不能继续留着计划生育先进村的称号就看今天了,请社员同志们务必重视。
作为一个女性,对于全面放开二孩,我比较关心三个问题:
1、生几个这个问题好说,但我的子宫什么时候才能我说的算,而不是老公说的算,老公父母说的算,社会压力说的算,国家说的算?我什么时候才能对我的子宫有充分的决定权?比如我可以生,可以不生,可以生一个,可以生两个,但不会有人逼我,也不会因此影响我的家庭幸福,不会引来舆论压力。
2、如果不得不生第二个,面临的工作歧视问题,工作方面个人发展问题,收入问题等等,谁来保障我未来的生活质量和尊严?
3、如果我和一个独生子结婚(我是非独生),又不得不生了二孩,未来巨大的养老压力和二胎压力,谁能负责?
我对政策没有异议,对男人没有偏见。作为生养问题中起了最主要作用的女性,我希望的是我能在我觉得安心安全的环境下,选择要不要生,生几个,不生会不会有人逼我,生多了会不会生活压力太大,孩子养不好。
我只是觉得国家应该为生养的主力军的女性,多做点什么。
生二胎有没有奖励已经不重要了,太专业的经济政治方面影响我也不太懂。
但是只要不出现下面几个情况就行:
1 不生二胎下岗或者父母下岗或者亲戚下岗
2 居委会(二胎计划办公室)联合领导亲戚去你家劝你生二胎
3 不生二胎收独生子女税
4 强行受精
毕竟这种类似的事情又不是没发生过。
悲观一点来讲,开放二胎政策估计会是:好想法,烂执行,配套政策跟不上,思想观念不重视,出什么问题以后再说。
至于可能发生点什么:
1. 房价上升的趋势无可遏制。
“我觉得开发商还可以再抢救一下”
2. 计生委职能发生重大变化。
“夭寿啦!老谋子来要钱了!”
3. 阶级固化迅速加快,社会资源更进一步向精英阶层倾斜。
“土豪生娃,多多益善”
4. 女性求职门槛更高,职场歧视加重,一部分女性被迫成为全职太太。
“小姑娘好好生娃做家务,不要做升职加薪的白日梦了。”
5. 能解决一定程度上的老龄化问题。
“此一时也,彼一时也。”
婴儿潮还是会出现一小波的。中国人民的生育意愿依然很强。以我在国内接触来看,底层,即使是某几个计生抓得最严的东部中部大省,二胎三胎仍然很普遍。至于某生育文化浓烈的南方省和中西部,以及西南部那些个资源人口大省,计划生育影响根本不大。最近网络讨论来看,支持计生与反对计生的比例大概是 1:5,一个个都要为国生娃,精神赵家人不在少数。
从国家来看,开放二胎当然有好处,这不,富土康又缺人了。养老金也有缺口了,知乎上热烈讨论未来中国超大体量必然引领世界。。。。
从个人来看,很多人会被父母逼着生二胎,我们父母一代,有着浓厚的生育愿望,却没生下来,自然会把这个愿望转嫁到孩子身上。你跟他们解释半天,他们一句,我帮你养,竟无语凝噎。
咱不说大富大贵人家,就说说小中产吧。生了二胎,体会一下如下感觉:
=====================
有人回复的好,这次全面开放二胎
根本不是给独生子女准备的!!
而是给那些准备做高龄产妇,以及非独生子女准备的,前者尤为恐怖,以女性平均 25 岁生育头胎,最高生育年龄 40 岁算,至少有积压了 15 年的妇女,有生二胎的心却一直没生下来,要生二胎年龄不等人,必须今晚就贯彻中央文件精神。另一部分是双非独生子女,由于他们养老压力相对较小,家庭生育意愿相对较大,所以也更有可能再生一个。造成的结果就是未来 3-5 年内有一波婴儿潮。如果你不想你的孩子未来面临升学,就业,找对象的压力,还是避开这恐怖的 3-5 年吧!
作为一个还没找工作,还没男朋友,已经做好不生孩子打算的女孩子,我觉得我的将来更渺茫了
如果只能生一个,可能我还能说服我将来的另一半放弃生育,但是放弃儿女双全比放弃一个孩子要难得多。尤其是现在刚放开,一大波老一辈人心花怒放,我的父母这一辈正好就是当年想生没法生的那一批人,所以,我未来公公婆婆可能也是怀有同样遗憾的。现在你说可以生二胎了,那还不逼着我赶紧生生生?父母把自己的遗憾强加给下一代去实现的例子,太多太多了。我该怎么安抚他们?
如果只能生一个,女性的职场歧视可能不会那么大,起码不会继续严重下去。可是我现在怎么才能让我的未来老板相信我不会为了生两个孩子耽误双倍的工作时间呢?两个孩子,生一个一年,然后养身子,然后再生一个又一年,怎么着也得花上 3~5 年的时间,全用来生生养养浪费时间,我是老板我也会不想招女职员的。
瞬间觉得心好累啊
我无比惧怕亲戚劝说我父母
“再生一个男孩吧”
——————————分割线————————
如果父母真的再生一个,我跟下一个孩子差一轮多甚至两轮,到时候父母没有办法养的时候,我养这个孩子。说是弟弟妹妹,跟自己的小孩子有什么区别呢?
到时候我既要养父母,也要养这个孩子,家里面唯一的年轻劳动力是我,万一结婚了,还有对方父母。我怎么养得起?那我就是拿命来养这个家。
万一是个男孩,我心里阴暗一点,我能有什么,换句话说,这个小男孩会把我现有的一切拿走一大半甚至全部。我不怕大家笑话,我说实话,我到时候一无所有,这个弟弟却活生生弄走了我半条命。如果生个弟弟,他长大成人的时候我都快四十多了。我难道能指望他养我吗?
我觉得独生子女挺好的,我是不愿意生二胎的。我真的不想被生活压力逼到死角。
我说个真事儿,我外公家家住农村,一个外地女孩子嫁到我们这边来,生了第一胎,一个女儿。男方家长很不高兴,天天吵天天吵。女孩子没办法,老公也很无奈,又生了第二胎,确实是个男的。但那女孩子产后抑郁了,听人说是 “脑子不清楚了”。后来这家人过上了生的起养不起的日子,过得水深火热凄风苦雨。
我这辈子都不想过这样的日子。
————妈呀吓死我了的分割线——————
我只是睡了个午觉而已啊……
好啦评论里说我上初中的那是不可能的,说我逻辑有误的我也不争辩什么,我现在的想法就这样,我爸妈是不会生二胎的,他们年纪挺大的了,有聊过具体内容不说了,自己家里事往外没什么好说的。
至于匿名知乎有熟人,不大愿意让别人看见。
我个人是很不想有个弟弟妹妹的,我曾经亲眼看过我的同学要在自己攒的钱里面扣钱出来给弟弟买点卡,问为什么这么做原因我也说不好。她给我的感觉就是这个弟弟就是要来养着他,他弟弟马上要结婚了她还要出礼金(没有任何收入,并且要出的多一点),于是去想办法赚钱凑礼金。我没有办法理解也不可能做到这样。
大家思维方式不一样的很,有什么反对的很正常。
——————再分一次——————
评论有人说我把父母的责任和我的责任分的太清楚了…… 拜托做父母的自然有他们的责任,难道他们把小孩子生出来什么都不做吗?而且只是假设会有第二个孩子并不是真的有了好吗?
我从小到大确实不知道有个孪生弟弟妹妹有什么好处,但是我也没有说有弟弟妹妹不好啊?我只是单方面觉得,或者是我认为独生子女很好这有什么错吗?
还有真的,我周围很多人都被催着再生一个,其中要再生一个男孩的特别多。当事人对男女无所谓,可长辈们天天念生男的生男的,这种情况难道你们没遇见过?就包括我们这一辈的独生子女,有表亲或者堂亲的也能够明显感受到男女不平。我同学她奶奶家那边过年连红包钱给的都不一样,我自己的大姑过年连饭桌都不能上只能在厨房吃饭,我因为是独生又从远方回来才和父亲一起在饭桌上吃饭,然而那一顿饭伴随着无数意味不明的目光和调侃的话语,我心里很不是滋味。大姑家的孙女连高中都没读就要嫁人了因为家里过不下去了。有很多地方,女人都是地位低微或者根本没有地位,我亲眼见过才知道思想的落后会多么可怕。
有些活的很好的人,到现在为止也只是听说过男女不等并不真正看见过或者经历过,你们真幸福。
我再说最后一个真事,大姑嫁过来并不是因为爱情,就是 “说的媳妇”,在大姑的儿子快要离世的时候,她被打了,被我奶奶一家打了。说是没有照顾好家里的长子。你们可能觉得我在编故事,但这是真的。我大姑到现在每天给这一大家人做饭,只敢在厨房吃饭,有的时候偷偷哭一下都不敢哭出声,害怕被她的小舅子听见。
这是多么的可怕。哭都不敢哭出声,却还每天为这一大家人做事。
——分割分割——
过了这么长时间,今天我才把所有的评论都仔仔细细的看了一遍,修改了一部分答案,当时因为太冲动有些话说的太绝对了。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个人有个人的难处,人么,总是有一些不好说的难处。往外说别人说你矫情,只好闷在心里。
这种社会人文方面的问题,几乎不会有一个统一的答案,家家户户都有不同。我很少会回复评论,不小心就要吵起来,争得你非要同意我的观点才可以容易给双方带来不痛快。
这个问题我的看法基本也就是这样了,没想到评论血雨腥风…… 哎
对城市普通人来说,这年头一家养一个孩子都够受的,生二胎……
老婆会因为企业不愿意招收女性员工而导致收入下降甚至失业,至少是因为忙于照顾孩子而影响职场前景。就算四个老人自己有退休金吧,丈夫一个人的收入养全家,一方面它等于总体收入减了一大截,然后开销突然猛增出一个人的(小孩子开销更大且需要人手照看),另一方面这个家庭的风险承受能力也大幅度降低,万一丈夫出了什么事影响收入,好了啦。别以为老婆回了家她那份工资会加到老公手里,倒是多出来的活,企业老板不一定乐意多招一个人,说不定老公就给他们单位被挤兑走的女员工顶锅了。
画面太美我不敢看。
要么有钱人不差多养个孩子的,要么没钱人不怕多养个孩子的,他们生去就好。咱养不起。
真是被人口红利惯坏了,不趁着劳动力紧缺强行发展自动化跑来搞这些,6
放开二胎两年后……
小明在学校犯了错误,老师让其把家长叫来,小明说家长不在家,舅舅可以么?
老师说行。
第二天,小明背上刚满周岁的小舅奔向学校……
女权问题与同性恋问题会越发尖锐
全面放开二胎。文件却说,“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 这就很清楚了,限制是计划的一部分,放开是计划的一部分,鼓励是计划的一部分,强制也是计划的一部分,人老病死除了上帝能决定的都要交给党。什么叫政治自信,这就叫政治自信。
题外话,计生委不会取消,十三五很明确把人口发展战略放在超越经济发展之上的位置,计生委的重要性只会更高,全球主要发达国家中许多都对二胎及二胎以上家庭给予了部分政策鼓励,我们也会如此。
儿子和孙子称兄道弟。
一、社会中可支配资产高点儿的,家里几百万轻飘飘的人,可以随意生,才不管政府什么政策,罚款多少呢;有了二孩政策,只会生的更多。
二、中产阶级呢,家里双方父母均可自足,应该会有很多考虑生二孩的,毕竟少享受一下,小的孩子也还能好好养的
三、中产以下,只能保证基本温饱生活的家庭呢,男女双方均 3K 左右的,身上背着房贷的,做到一个孩子优生优育优养都会稍显吃力,会有多大可能考虑二孩呢?
四、农村乡镇家庭,从小还体验过苦日子的小伙子小姑娘们,依然还能吃苦并勤劳的年轻人,在老人的督促下,应该会更多的选择生育二孩吧,相对来说,生育二孩之后的养育成本会比城市里面低一些。
其实,归根结底的是,开放二孩是因为国家人口老龄化加剧,青年一代生存压力以及赡养双方老人的压力增加,导致对于生育孩子的考虑增多,生育率下降。为了防止人口负增长,所以才开放了二孩政策。但是!社会发展的基本问题不解决,广大基层普通民众的生存压力和对稍好生活前景的难以改变不解决,开放二孩政策就远远不能产生预想的效果,不能解决小市民的生存、医疗、住房、养老、育婴等等社会难题,这个政策将是一纸空谈。
以上,一个即将结婚,男女工资 3K 加,的独生子女,对此政策的看法与担忧
“罚我家的钱能退吗?”
首先表明立场:放不放开我都不想生,如果硬要怕被自己将来的自己打脸,起码现在放不放开我都不生。
相关学术向吐槽:
1. 随着女性受教育的水平提高,女性拥有的社会资源相较以前较多,更有能力做出符合自己医院的选择。这个选择可以是生或不生,生了好好养等等。所以随着女性受教育水平提高,生育率降低是客观事实。
吐槽向发言,世界上最好的避孕手段就是女性的受教育水平
。随手找了个图
懒得好好写引用:Data Highlight
2. 放开了就意味着我们在面对人口老龄化的同时,还要面对更多的 child dependency。本来我们国家 dependency ratio 还是挺低的,老龄化虽然严重但还能忍,现在再多来点孩子 = = 懒得自己画随手找了个图,你看你看将来就被非洲跑赢了吧。、、
引用:http://www.slideshare.net/augustin59/2013-02-sub-saharan-africa-economy
这个有兴趣的话可以去读读 David Bloom 的东西,虽然上他课的时候我在玩手机
http://www.hsph.harvard.edu/program-on-the-global-demography-of-aging/WorkingPapers/2010/PGDA_WP_53.pdf
3. 如果我能结婚的话,我不仅要管我爹我妈我爷爷我奶奶我外公我外婆我男人爹妈我男人爷爷奶奶我男人外公外婆还要从管一个孩子变成管俩,目测无父无母有车有房的男人要更受欢迎了。(此处保留吐槽)
4. 当然了我要做一个积极的人,起码我们国家在尊重生育权这一项基本人权的路上走了不知道是大是小的一步,但不得不说世界人权宣言里没有直接指出生育权,但一般来说联合国人权高专办认为生育权与各项基本人权息息相关,就这么着吧。不过那时候美国黑人还被隔离呢,我国政府还不是我国的呢。而且人权高专办经常这么写 Sexual and Reproductive Health Rights,所以我觉得我应该把这个吐槽再改改
所以最后总结说来我觉得是我要的不是国家让我生二胎,而是我想想做不想做想和谁做想做到少次,以及,想生不想生想生多少,都该由我自己说了算。性爱这么让我觉得美好的事情和当妈这件让我觉得这么不美好的事情,我爹妈都不管,别人就更别管了。
作为一个生物狗,不想讨论宏观的社会层面的东西,只想来说说更切合适龄产妇本身的问题。
首先,头胎能顺产的就不要剖腹产!
首先,头胎能顺产的就不要剖腹产!
首先,头胎能顺产的就不要剖腹产!
因为一旦剖腹产之后,再想生第二胎,受精卵有很大几率会着床在子宫壁的手术伤口附近,那些说两年以后会愈合就可以继续妊娠的,愈合不代表不会二次撕裂,之后引起的大出血,子宫很可能就保不住了的!
第二,RH 阴性血型的孕妇,想生第二胎的时候务必定期孕检,有很大几率发生新生儿溶血症的。
(补充,O 型血的孕妇也需要注意 ABO 型溶血症,新生儿有几率发生溶血性黄疸。)
暂时想到这么多,若有其他,以后再补。
总之,很多跟孕妇切身相关的问题可能在一胎的时候不明显,但是一旦二胎就会出现严重的危害,而这些方面的医疗知识还未普及,可能在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之前就怀上了,手动搜索一下相关新闻就可以知道并不是少数了。就像羊水栓塞,在有新闻出来之前并不了解他的严重性,也是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希望有更多专业人士来进行科普或者举一些详细的例子吧。
p.s. 认同前面看到的一个梗:来自
世界上最好的避孕手段就是女性的受教育水平。—————————————割几割几——————————————————
看到一个梗:
相亲的时候现在男方的要求变成了:同意生二胎,婚后跟公婆同住以方便照顾孩子。
女方就顺势认为:噢,那你家房子挺大哈,车是几座的呀?
男:现在的女孩子怎么一上来就要求有车有房,真是太物质了!
女:。。。。。。
—————————————割几割几——————————————————
之前提到【第一胎是男孩的,第二胎男孩是同性恋的概率会增加 30%(kin selection)】
评论指出相关研究存在需要质疑的地方,尚未完全证实的理论确实有些不妥~
但本人是相关理论的坚定支持者,认为 homosexuality 是人类对于后代(自身基因延续)利益最大化的繁殖策略的补充。不知道算不算是夹带私货,就先放着吧~
Let’s talk about the demography of possible acceptance rate of this new policy (two-children):
The rich and wise people will endorse this policy since they will grow a larger and larger web. it may be true that these people brought it about. They are invincible by any means. And every means will only strengthen their privileges.
The rich and not-so-wise people will continue to do as they have always been doing: to have more women, and more children.
The wise and not-yet-rich people will be cautious to avoid Malthus trap for his own family. they are well educated enough and have the kind of calculations for both family birth planning and family economy planning. They may produce more children or less children, depends. however, the so called sex equality in these families may be harmed.
The not-so-wise and not-yet-rich people may fall into the trap and become the emerging power source of the society. The mother will be forced to spend more time at home to take care of her babies, and will become less competitive in the job market. Soon the husband will find himself become the sole bread-earner for the large family he has brought himself in.
The really poor people, whatever the policy is, will continue to supply man power for the rest of the society, since their only chance of change, lies not in education/work opportunities, but in giving more births.
And let’s talk about how things are really are even before these policy changes (as of 2015):
Bravo the machines! Soar our industrious nation! We will continue to grow, and burst our blood into your holy greatness!
Finally … miserable for the generation of independent women that have accompanied our youth… we really miss you… however, the younger generation of women may become more obedient?… does that sound good to you?… obedient and silly? that’s really stupid… but what if they are more beautiful?… ok… these are just nonsense… and some other nonsense: how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the increasing less-educated male population vs. less female population in general?
But wait, let’s just see what will happen ahead of us?technology singularity!
Maybe it will not be very soon before we all be replaced by the new AIs, and world economy will only need a small fraction of today’s population to provide their intelligence and creativities. The rest, may be left to disaster since they become jobless, or be left to be supported by the government since they are the’pure consumers’…
Maybe we will have safe fusion technology very soon, and everyone will be enjoying more children together with greatly boosted well-being:
The certain thing will be that the equilibrium will be arriving in another form. Maybe we will expand into the universe so rapidly that we simply burnt out our moon and then our sun away. Maybe earth simply cannot afford our messing around with the environment since we would be so powerful then. see this: 你有哪些小说的构思一直堆在脑子里懒得写的? - alex00zoe 的回答
combined with AI or fusion, this may become a superb heaven for our super-gigantic future population..
will greatly affect or decrease world population, even if we will have more advanced medical and genetic therapies in the future… and the viruses themselves may very likely be the result of the combined force of our messing around with genes and the earth itself…
well, in this sense, our increased population may become a buffer for that…
oh wait.. what if the purpose of our increased population is to go through this?… some kind of human purification and evolution program? … oh holy… these are just nonsense…
will find itself greatly boosted by the population explosion, and technology advances.. Why the contradiction here? because no matter however advanced the economy and society may be, if they are “ill-balanced”, then the “ill-balance” itself will continue to grow, and utilize all the resources it could get, and become a self actuation.
抱歉电脑上输入法坏了只能用英文。这会儿发现了在线输入法!
这篇回答受到了如下精彩回答的鼓励,所以才自己又多说了这么多。。。
全面放开二孩会出现哪些社会现象? - 匿名用户的回答
计划生育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 汪呜呜呜汪的回答
========================
20151103 更新:
可以继续阅读以下回答,作为参考:
无法给子女提供合格生活条件的贫困父母,生孩子的行为是否不道德? - chenqin 的回答
伊斯兰教有可能迎来「宗教改革」吗? - 知乎用户的回答
知乎上之前有过回答的吧,生育率一旦下降就回不去了,何况私以为想多生的从来拦不住,不想生的毕竟也不能强迫生。妇女受教育程度越高,生育意愿越低。之前的单独二胎放开后,其实跟没放开的情况也差不多……
带来的结果就是,市民办理政务不方便,医院学校人口紧缺。国家相比往年会提供更多的公务员岗位,学校和医院会扩招很过人。
随着经济的发展,计生委的罚款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所需要的费用来说并不算多,一个小孩从小养到大少说百来万,还要帮忙买房娶媳妇,几万与十几万的抚养费压根不算什么,而且罚款不用马上缴,等小孩要读书要上户口的时候缴,这时候钱也已经筹到了。而且中国的堕胎十分的方便,不会像很多国外政府不予许堕胎,理所应当为国少生的思想作祟,心安理得的就堕胎了。所以超生人群的生育意愿强烈,计生委的罚款是起不到作用的。
少生,优生,优养的思想已经深入骨髓,毕竟计划生育已经实施了快 30 年了,党的宣传教育还是很厉害的,怎么可能在短期内做出改变的。
所以开放二胎实际影响的人群就是那批城市里的编制人员,例如公立学校的教师,公立医院的医生护士,政府部门的公务员,国企的职员等等行业。他们工作稳定,享有国家的各种假期福利等,原来超生就会一票否决,离职等,现在可以放开来生。
所以可以预感,此波多出来的二胎主要出现在政府职能多,公立部门多,国企多的省会城市,例如北京,上海等。其他小农村,小城镇什么的没有影响。
-—————————————————–
由于政策的效果不及预期,国家会加大宣传一家生二胎的口号。
我们就会从电视连续剧看到更多的 4 口,5 口之家,并且强制限定凡是家庭类影视剧,子女必定两个及两个以上,而且十分和睦,独生子女家庭生活悲惨等。而不会出现《家有儿女》一样,父母各自从以前的家庭离异组成一个新家庭,三个小孩的血缘复杂的现象。
-——————————————————
然并卵,工业化的推进 -> 经济增速减缓
人口结构老化 -> 消费饱和 -> 经济减缓 -> 生育意愿下降 -> 消费减少 -> 发展停滞。
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
看来房价又可以继续上涨 20 年了。
————————————————
鉴于很多人不懂,我再衍生一下。
第一,中国的房价问题,比人口老龄化要更加严重。中国房价类似传销,是透支未来,崩塌只是时间问题。
第二,保房价最大的利益集团不是万科,万达,地方政府,而是中央政府。
第三,如果有购房倾向,建议立刻购买,不需观望,因为政府会想尽一切办法保住房价,甚至可能不择手段。
第四,如果有购房需求和移民需求,建议立刻移民,因为房价的过程是一直上涨,但是结局无法避免,一定是崩溃,自然规律无法回避,只能拖延。
第五,中国的房价与城镇化无关,五线,六线城市,房价暂时也不会跌,想买的可以立刻买,理由参见第三条。
一想到父母将来的养老问题,女性在工作中的隐形歧视问题,422 阵型当中的中场球员压力大大增加的问题,以及养育孩子的成本问题,我觉得一年前做出移民这个决定是多么正确。
如果不是计划生育我妹妹今年已经成年了。
我就想问问这条人命怎么算?
未来一个月内,验孕棒等生育用品需求猛增。适龄妇女乃至高龄妇女都希望自己能够为儿女再添一个兄弟姐妹,这波婴儿潮将会被称为政策婴儿。
未来三个月不孕不育医院需求火热,大批产妇选择试管婴儿,高龄产妇猛增,安胎药相关医药行业开始发力。
未来十个月到未来三年时间会形成出生潮,婴幼儿市场股份火热,纸尿裤,奶粉供不应求,花王可能会进入中国市场,带动大批日化类日企进入中国市场,但中国奶企可能会掀起一股新的全球置地活动,其中新西兰,澳大利亚,巴西,智利与中国更加紧密。
政策婴儿随后会掀起学区房,教育资源新一轮的拼抢大战。
但我觉得这并不是好消息,教育资源并没有赶上,社会分工系统还不是那么完善,社会并没有良好的流动机制,富人的二孩不缺乏教育投资,将成为新一代的富人,普通人的二孩却将成为普通人的负担,穷人的二儿还将永远是穷人。二孩的政策应当分阶段开放,说句不好听的,博士先开放,再硕士开放,再本科开放,虽然是一种歧视,但能舒缓婴儿潮带来的教育资源对普通人的压力,等到普通人再富一些。
如今面对宏观经济不好的压力,需要新的消费热潮,继续中国的高速发展。
这是一场赌博,赌中国能在未来几年年教育资源能够迅速发展跟上需求,但教育资源达到如今独生子女的水平还不够,还要更多些。
我希望有人能在这波互联网浪潮中完成对教育翻天覆地的革命,使教育成本大大降低,让这波政策婴儿享受到革命的红利,中国才能顺利进入发达国家行列。
批语:富贵险中求。
有资源的家庭,在子女身上的投资和开销乘以 2, 没有资源的家庭,在每个子女身上的的投资和开销除以 2。那些原本起跑线就输的人,原本就不多的资源又要折半,差距拉的更大。
众多超生黑户将落实户口问题。
\------------------------------------------------------------------------------
评论有说罚款的,简单说一下。
个人认为在开放二胎前因超生一胎而未处罚的,新法生效后无需缴纳罚金。
理由,根据我国司法领域 “从旧兼从轻” 原则,当旧法被新法取代时,发生在新法生效前的行为适用旧法,但当新法的处罚轻于旧法时,适用新法。
旧法认为违法,而新法认定为合法的行为,在新法生效前未按旧法处理,是合法行为。
既然是合法行为,计生委要钱的时候不用交了。
单身狗拒绝回答。
除非生二胎,奖学位,购房大折,还送礼品,妈妈不上班也有育儿金发,不然真的影响不大。现在的父母上有老下有小,不工作,行吗?哪有时间精力生二胎。这并不是说的全部人,但大部分应该是这样了。
放开二孩后正常人口增长引发的社会现象应该都是过去 20 年来常见的。政府最希望看到的莫过于楼市恢复以前的火爆。 GDP 8% 以上、土地拍卖地王拼出、遍地工地、塔吊林立,售楼处彻夜排号抢房…,yesterday once more!
中国全面放开二孩就出于一个单纯的目的:拉动经济。还是那老套路,继续拉动那俩掉进泥潭的轮子:消费和房产。
为了实现这么直白而单纯的目的,政府会不予余力的倾斜政策推动(毕竟没有什么其他拉动经济的好牌可打了),作为普通老百姓怎么利用好这个政策,生个二孩再从房产上赚一票是最现实的。
前几日习大大访英期间也有之友私信问我伦敦房价这么高还能不能投资了,因为太忙没顾上怎么细说,正好借二孩这话题聊聊人口增加与房价增长的现象,给有二娃打算的朋友做个参考。
房产投资对于普通人来说也复杂也简单。说复杂是因为自己要想全部了解影响房价的因素需要掌握太多专业知识,说简单是因为如果知道了哪些是影响房价的主要因素,买房时对号入座跟对大趋势就没错,只是收益多少的差异。
最简单的判断房价变化方法就是看人口因素。房产作为商品遵循着最基本的供求规律,人口就是需求的表现,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持续增加,住房需求必然增加,从而引起房价上涨。
现在的房产投资一定要扩大视角和提高着眼点,在全球范围和一个长时间段内,你能清晰发现房价一直呈上涨趋势的城市只有伦敦、柏林、悉尼、墨尔本、温哥华、多伦多、旧金山、洛杉矶、纽约、东京等超级城市。这些城市无一例外都是人口在持续不断增加,相对于需求不断增加,城市土地资源有限,其结果只能是房子供不应求,房价不断上涨。
先看看前段备受瞩目的伦敦。
根据英国国家统计局(ONS)数据预计,伦敦人口未来数年将继续高速增长,突破 900 万,在 2030 年之前人口破千万大关。促成伦敦人口高速增长两大因素是大量移民涌入和生育率上升(三分之二伦敦出生新生儿父母是外来移民)。强劲的人口增长推动了房价的增长,2030 年伦敦房价将达到 £1000,000 是目前均价 £490,000 的 2 倍。
下面两张图可以轻易看出在伦敦人口增长的同时房价一路飙升,对于质疑伦敦房价还会不会涨的人来说答案已明确。
人口因素影响房产市场的最典型例子是美国。
美国房价伴随着人口的增减出现过明显的周期性特征。看看东、西海岸两大超级城市纽约和洛杉矶人口与房价变化对比趋势,都是在人口相继增长后导致市场需求增加,进而引起房价上涨(全美房价在 2008 年以后都是因为次贷危机而有一定下降,这俩城市在 2010 年人口增加后房价开始恢复上涨)。
再来看看以移民为主的澳洲两大城市悉尼、墨尔本人口与房价变化对比图。两城市都是在 1960 年起人口持续增加,房价也同步快速上涨。澳洲政府预计未来 15 年悉尼和墨尔本人口将突破 500 万,人口的不断增加一定带动当地房价整体上涨,保持现有的趋势特征。
最后回顾下我们熟悉的帝都房价和人口变化。
从 2001 年到 2011 年北京人口规模从 1382 万迅速扩张至 1961 万,突破了北京城市总体规划设定的 2020 年 1800 万人口发展目标,10 年间北京城镇人口增长率达到了 61.4%。2014 年北京平均房价为每平方米人民币 37249 元,与 10 年前相比增长了 3 倍。
很多人可能没印象北京的房价在 2003 年间前还曾出现一个明显的下降,但当年 7 月 15 日起取消 3% 的外省市个人在京购买商品房手续费,仅凭身份证和暂住证外地人就可在京购房。这一纸政令直接取消了外地人购房限制,北京人口暴增(从下图可清晰看出)引发了强大购房需求,源源不断的人口增长把房价一路推高。
这几年北京人口增长停滞并有所减少,房价也相应下降。相比于 2013 年的 7.9% 和 2012 年的 6.7%,2014 年北京房价平均年增长率下滑至 4.5%。尽管一系列限购限贷对北京房价产生了影响,但人口下降、需求减少是个重要因素。
在 2013 年单独二孩政策启动之初,北京预期每年将新增 5 万出生人口,而实际情况显然相去甚远。据北京市人口研究所估算,北京市因单独二孩政策实际新增出生人口数大约 1 万多,这在北京每年的新增出生人口中的占比是比较少的。
目前符合二孩生育条件的家庭普遍再生育的意愿不强,主要原因在于成本太高,负担不起。
预计全面二胎放开政策带来的北京市的人口数量增长影响较少。
如果按照 “六普” 数据计算,我国总和生育率水平约为 1.18,那么 “单独两孩” 政策使得我国总人口的总和生育率上升到 1.25;而 “全面放开二胎” 会使我国的总和生育率上升到 1.27。这个结果仍然是极低水平的生育率。
由此看来,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并不会使得人口暴增。但北、上、广这种一线超级城市对外地人口的吸引力还是很高的,城市人口会不断增加,房价会随之上涨。但过去黄金 10 年那种暴涨不可能了,房价的上涨能跑赢 CPI 就算不错了,想借二孩机会从国内房产赚一票的人要慎重考虑了。
对比多个国内外的大城市也能清晰发现人口因素对房价影响是非常直接,这是一个最基本的供需关系体现:人口增加房价上涨,人口下降房价下降。未来全球会出现哪些超级城市见下图
附:截止 2014 年在全球范围内人口逾千万的 10 个超级大城市中没有一个在欧洲,除纽约、墨西哥城、巴西圣保罗、开罗外基本都在亚洲。人口因素中还有影响房价涨幅多少的子因素,这个会整理些相关数据再展开分析。
一石激起千层浪。。。答主言辞激烈,有些失仪了。。。
修正一下:
1. 我是独生子女。同时,我的观点仅代表我自己。
2.「父母生孩子的动机」那里,经知友指正,还有「稀里糊涂跟风生孩子」这种情况。
3. 但是说到「父母其实希望一孩养育二孩」这点,我指的并不只是传统意义上老大辍学打工供弟弟上学这种情况,更多的是「由于二孩和一孩的年龄差接近父母和孩子,和父母的年龄差接近祖孙,所以父母在潜意识里多多少少会有那样的想法,尤其是当自己不能继续工作,而一孩正处于社会中坚力量的时候。并且,如果一孩的孩子与二孩年龄相近,那么一孩对于二孩与自己的关系,必然觉得比起自己的弟弟妹妹,其实更像是自己的孩子。然而,事实上,一孩并没有抚育二孩的责任和义务」
4. 请「有逻辑地」argue,尤其是不要「诉诸感情」和「轶事证据」
————————————
hhh
在目前阶段,有很多父母生孩子的动机并不是为了爱情和孩子——「希望创造一个继承了你我优秀基因的爱情结晶,并希望和帮助 ta 拥有一个幸福人生」,而是为了自己——「养儿防老」和「拥有『完整人生』」。(动机中甚至不包括为了另一半——否则便不会有那么多父母在离婚的时候争夺孩子抚养权了)
基于前者,孩子只是用来赡养在未来丧失劳动力的自己的工具而已。基于后者,「生养孩子」这一行为只是满足自己为人父母的愿望而已。
所以眼下,当父母表示想生二孩的时候,他们其实是在表示——1. 再造一个养老工具 2. 圆自己一个梦。
而当一孩二孩年龄悬殊过大(比如 15 岁 20 岁)的时候,父母其实还有第三个表示——3. 一孩分担或直接承担养育二孩的责任,并且一孩二孩都给我养老。
hhh
一孩何辜。
当然,父母生不生孩子,那是他们的事情,作为子女,无权干涉。但是,有一点需要父母明白——
二孩是你们的孩子不是我的孩子
二孩是你们的孩子不是我的孩子
二孩是你们的孩子不是我的孩子
谁生谁养。至于「长子如父」「长女如母」这种话,请咽回去吞进大肠带进棺材里。
你活着,你能养,你养。你死了,养不起,不好意思,我爱养养,不爱养不养。
#请友好并且「有逻辑地」进行 argue, 谢谢。
不够吧,单独政策遇冷已经说明单纯开放禁令应该不足以改编生育习惯,毕竟中国的妇女解放干的太成功了(无讽刺只是陈述事实),我觉得真要为了解决生育率问题可能需要很快出二胎补助政策了吧。
等着看看有没有更好的社会学和数据计算方面的评判。
二胎开放的当晚,街上的人少了很多,感觉整个小区都在晃动。(转自朋友圈)
弱弱的问几个问题:
1,汉族新生儿比例,还有 85% 吗?
2,青海、宁夏、西藏、新疆汉族新生儿比例到底是多少?
3,我们盖了那么多房子,到底还能给谁住?
4,我们国家能止得住外来移民吗?
5,养老到底要靠谁呢?
6,是不是我们都要像村里的老光棍一样,孤单的老死?
为什么我觉得并没有什么变化
从几年前单独双生就开始讨论这样的话题了
只是我们没想到全面放开来的这么快
人口压力是真的!
我们真的自己阉割了自己!
中产阶级仍然处在生还是不生的问题里
多生一个就掉到贫困阶层
土豪不在乎生几个
罚款?钱不是问题而且还可以去国外生
穷人不在乎生几个
罚款?我家就这点东西,你没收也卖不了钱
养不起我就去乞讨,我就去民政要补助
所以,世界并没有改变
可怜的中产
真的怕出现社会危机
十年后没有工人转型也不成功
所谓中国梦就是黄粱一梦
从个别答案的回复可以看出,威权思想在中国深入人心,许多人只会站在所谓的宏观视角指点江山,却看不到弱势群体可能遇到的问题。
这是我大学同学今天刚收到的邮件,可以说明一些问题。全面二孩后,至少在短期内,女性的社会地位、职场优势都会不升反降。请不要和我说什么中国人口结构的大道理,我们丢的是实实在在的心仪的工作。
精英阶层将获得大量的人力补充,将不再需要从下层社会中选拔优秀人才。下层社会想要向上层流动将变得更加艰难。
特别是国企、事业单位这些父子相承的地方,原本只有一个孩子,父承子业即可,随着经济的发展,岗位需求增多,大量的空缺职位只能向外招聘。放开二孩后,可以预想,国企、事业单位会变得更加封闭,向外招聘的需求也会不断减少。下层社会难以向上层流动,特权阶层固化,贫富差距加大,然后…… 你推我干嘛
我有预感,以后遗产继承方面的法律咨询会增加。
我们这批 8090 后恐成天朝最后一代独生子女。
女性职场歧视更加严重。
过一阵子天涯估计就会有帖子 “50 岁的父母硬说要生个弟弟陪伴我,心里好崩溃”
明年的标语:
1. 怀上来生出来养起来,就是不能打下来。
2. 经济搞上去,人口跟上来。
3. 二胎奖,一胎罚,丁克不育都该抓。
4. 该生不生,后悔一生。该养不养,老无所养
5. 生男生女都一样,不然儿子没对象。
6. 一人拒绝多生,全村人工受精。
7. 农村要想富,多生孩子能种树。
昨天我表姐跟我(我俩都有独生女,她有小孩了)说:外公让咱们爸妈生二胎。我说:那岂不是给我外甥女生舅舅了?我姐说:对,以后开家长会,背着舅舅就去了。。
评论区说,随母姓没用处,不能提高女姓地位。我并没有说随女姓是提高女姓地位的唯一办法,我是说,这是其中一个办法,而且成本低廉。至于有没有用呢,呵呵,冠姓权如果那么没有价值,就不会让直男癌抨击了(注意,此直男癌指那些一听到随母姓就大骂女姓自私的男士)
———————————————————
原答案:
女性地位会降低,必然的。
ps: 如果国家这时间出一个政策:出生的第二个孩子不乱男女必需随母姓,就好了。不费什么劲儿,就能提升以后的女性地位。
我看了大家的讨论,有些不是很客观,我想说几点信息,供大家思考:
1. 生育与否两人共同决定,无损女权(请男性及家人等尊重女性自身的生育意愿);
2. 工作单位是否会因此辞退或不招聘女士的问题,希望国家给出制度规范来解决。例如,单位有女士生育二胎,公司可以得到减免税款等补贴;
3. 可以生二胎才是对女性的尊重,之前一胎化,多少女性受害(强制引产,害怕去医院而找赤脚医生在家生育),放开二胎表示了政府的态度变为了鼓励生育,即使生 3 个,4 个,也不会那么极端处理;
1. 例如东北等地的低生育率,政策之后,不会有太大帮助,可详见其他网友给出的外国案例讨论;
2. 二胎生育仍会是部分人的特权,要么有钱养,要么农村或三四线生活成本低;
3. 或许会使得一些年轻人回到二线三线城市,但是社会资源的集约化还是不可逆的;
4. 一代人的代价提高了人口素质,这代人现在有了新任务,为民族繁衍出高素质的下一代。
5. 单独二胎是个测试,结果显示全面开放也就是那么点人会生,于是等来全面二胎。想到我老家那边符合二胎的夫妻,生一胎先交 3000 块钱,省了第二胎退回。要是铺开了又得是一片骂声,这不是我们用我们自己的钱鼓励自己么,国家顺便赚不少。
1. 大家也知道生育率不会上升回来,国家如此做一个是尽量减小损失,迎接变化;一个是平民愤,毕竟之前的政策被极端执行,政府和时代都有错;
2. 人口红利早晚要用完,不是说我们再造人口红利,我们尽最大努力能够使得人口曲线回归正常就好,提高人口素质才是关键的;
3. 被绑在国家复兴的马车上,大家有受罪,也有福利。农业工业剪刀差也好,控制人口也好,都有其时代背景,一味的骂和夸都没有意义;
4. 人口本身是资源,不是说国家调节人口了就是国家不重视人权(当然了之前确实是不重视);
历史会给计划生育政策一个说法,那是计划经济时代的思维惯性,也是一辈人为了国家未来的牺牲。其中有我的爸妈,有我,有我的孩子,也有千千万失独家庭。
千言万语,感慨政府还是刹住了车,感慨这个政党内部还是产生微妙变化。
最后感谢那些为了放开二胎而奔走的人们,他们是易富贤,他们是一些知识分子,他们是一些失独家庭的父母;
还要感谢那些在极端环境中仍然敢于逆政策而为的人,虽然很多人是处于私利,但是却帮助了国家的,他们承受了很大的精神压力和经济压力。
希望政府和人民可以学到什么,希望那个非黑即白,计划思维的时代永远留在历史书和博物馆。
花钱把户口改成少数民族的人会少一部分
随便扯两句吧,言之无物,看完了哈哈一笑罢了。
1,对那些敏感的女权主义者们,请你们想清楚一件事情,女权的进步,不可能建立在普遍的损害最基本的人权之上。
放开二胎对于女权的进步和正面意义也是显而易见的,生育权难道仅仅是男人的权利?在严格计划生育时期,被强制流产的有一个是男人吗?
2,这事听起来不如放开单独二胎的时候那么让人高兴。当然也是好事,但没那么好。
放开单独二胎代表着上峰们意识到了问题,开始转变思路。这是好事。
但考虑到政府以前一贯较为保守的行事风格,前两年卫计委对于此事的口风和看法,甚至对于卫生计生委结构的调整等等来看,如此之快的开放二胎可能意味着支持者手中已经有了十分有力的支撑根据。
换句话说,恰如今天看到的这个问题:中国人口问题是不是比想象中严重? - 知乎用户的回答。自六普之后,统计局依靠 1% 人口抽查和变动抽查来推测当年的人口情况。那么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两年数据一定已经难看到一定程度,才促使全面开放二胎政策迅速出台。
3,我也并不相信开放二胎能有效的逆转生育率。在回答上面那个问题的时候无聊地翻了翻数据,发现六普的时候即使是维吾尔族的生育率也不过区区 1.842。我不相信以汉族的文化和发展水平,能超过维族的生育率。
具体原因很多人都有精彩的论述,不赘述了。
4,大概一年到两之后,我们就能看到这个政策对于生育率的影响了,因为如果逻辑上讲,有个补偿效应,开放二胎政策第一年到第二年应该是反弹最强烈的。等到那个时候的数据,会告诉大家,我们的生育率到底还有没有救。
反正一胎化之后这个数可是挺难看的,基本上实际的和预期的差了几倍。看看全面二胎会怎么样吧。
5,我记得很多年之前,就有一大堆支持计划生育的人,他们因为地铁人太多支持计生,因为春运买不上票支持计生,因为黄金周景区太挤支持计生,因为工作不好找支持计生,因为中国人素质太低支持计生。
真的,我没什么恶意,只是现在地铁人依然多,春运依然要抢票,黄金周一塌糊涂,工作更不好找,国人正在满世界秀素质,支撑挺计的论据一条都没变。希望你们至少能在见识和气节中保住一样,一如既往的坚持自己的看法,不要听风就是雨。
当年响应政策只生了一个女孩的家庭,刚刚享受到招商银行待遇,又陷入层级的挣扎
我妇产科的同事当年研究课题有妊娠糖尿病的,妊高症的,妊娠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现在他们的课题都改成再次妊娠合并糖尿病,再次妊娠高血压,再次妊娠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目测又能出很多论文!
本来已婚已育女性找工作相对方便点,放开二胎,已婚已育的女性找工作会麻烦,尤其是生女儿的女性,找工作估计会有点磕磕绊绊。
公务员事业单位员工除外。
卫计委已着手转型工作
http://i.ifeng.com/news/sharenews.f?aid=102507253
就是这个标题
真特么傻
难道以后不生真要罚款
就算完全放开生育并发放高额补贴,生育率也起不来了。我比较熟悉新加坡的情况。中国国情和新加坡有一定相似之处,华人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创业就业赚钱的机会很多,享乐主义物质主义成功主义盛行,人们普遍认为养小孩的时间成本,经济成本,机会成本太高。九十年代以来,新加坡的生育率总是在 1.0 左右徘徊,政府再怎么鼓励生育也几乎没有用。
和新加坡一样,国内大城市的八零九零后已经逐渐失去生育意识,更不会有多子多福的概念。有的地方,长辈可能还会给一些生小孩的压力,但是在思想观念比较开放,男女比较平等的地方,比如成都,这种压力也不常见了。随着老一辈的衰老和去世,基于传统文化和宗族观念的生育动力也会消失。
以我自己为例,本人男,将近三十岁,由于工作考研等原因还没有谈女朋友,而且完全不着急。假如我结婚生育,那么我本来可以买别墅,买车,买音响,买酒,吃大餐的钱就得用来养小孩。我本来可以看书,读研,写代码,爬山,旅游的时间,就得用来照顾小孩。以后小孩上学,生病,结婚等等,不知还会有多少的麻烦,花多少的钱,这个简直是细思极恐。在享乐主义盛行的成都,与我想法一样的年轻人已不在少数。
二孩越多,熊孩越少。
对很多一直不想要二胎的女生来说、全面放开让她们再也没有了不生的理由!
哦、不好意思当时回答仓促了些、今天我把答案稍微修改完善一下哈哈:
本来身边好多姑娘都不想要二胎来着、原因有:太累、没人帮忙带、要拼事业、影响身材恢复….. 理由有千百种、很多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不足为外人道也…… 所以、这时候二胎还没开放就成了她们的理由或者说适当拖延转移矛盾的一个途径….
现在二胎全面开放了、近几年身边有很多人都开始准备要二胎了(特别是中产阶级、这个阶层很尴尬、养一个略富裕、养两个压力陡增、但还是有很多人一直在等待政策的放开)、所以过几年大家都领着两个娃出门了…… 那时候的压力才是最大的、不光是长辈们跳广场舞的时候旁边大伯大妈吹吹风、更希望家里人丁兴旺、还有自己内心想法的转变(肯定有一部分人是会转变的!)能顶住二胎风的姑娘肯定有、但比例我就不敢说了……
还有一个要特别提醒姑娘们的:很多时候、反而是男人不想要二胎、这个时候需要特别注意、男人不想要二胎的原因不外乎带孩子太累、好不容易过上舒服日子、也已经有后了、不想重来一次…. 这点他们的想法要比我们现实和自私很多!万一我们一门心思生了,以后累的时候他反而来怪你:看、当年让你别要二胎吧、你不听非要生、我很忙我可管不了! 于是男人们该应酬应酬该麻将麻将该出差出差该调戏小姑娘调戏小姑娘、剩下我们在家带着两个娃天天跟屎尿为伍…..
当然、因为心疼老婆不想要二胎的好同志们不在此讨论范围内哈哈……
重要事情说三遍:没人帮忙带不要生!没人帮忙带不要生!没人帮忙带不要生!
【答案已删除,抱歉】
为什么要在秋招季发布这个政策。。。正在找工作的女生表示很无语…… 好歹在这个更难就业季中给女性一点空间!
知乎用户 chenqin 发表 想象一个场景。2015 年,差一天就到 55 岁生日的张大妈正在喜孜孜地打算明天退休了去哪儿跳广场舞,但她却突然晕倒在电视机前——原来延迟退休方案公布了,政府决定,所有人的退休年龄都在 10 …
知乎用户 chenqin 发表 谢谢邀请。从放开二胎,到生育数量上升,有两个环节: 1,当前能在政策中受惠的人口比例 讨论任何政策之前,我们都必须先仔细研究政策窗口里到底有多少人。 使用 2005 年人口普查以及 2010 年的 CFPS …
知乎用户 王伟麟 发表 其他类似问题下有些答主说国家对于生育完全没有奖励。这完全是胡扯。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奖励措施。 国家说了,从 2019 年 1 月 1 日起,每个孩子可以为父母中的一方扣除 1000 元计税额度,或为双方各扣除 500 …
知乎用户 Manolo 发表 张俊森:The evolution of China’s one-child policy and its effects on family outcomes. 2017 年发表 …
知乎用户 Manolo 发表 张俊森:The evolution of China’s one-child policy and its effects on family outcomes. 2017 年发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