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极限通勤每天来回 6.5 小时,如何看待我国 1400 万人忍受极端通勤?通勤时间带来哪些影响?
知乎用户 搜狐新闻 发表 通勤时间还影响了游戏行业、影视行业、短视频行业等等娱乐行业。 可以说,中国现在很多娱乐行业的发展方向,都是为地铁设计的,因为上班族在地铁上坐牢,太无聊了。 我做短视频 up 这段时间,明显总结出的规律就是,视频点 …
看了访谈原文,专家的逻辑是:人们在进行长时间通勤时会在网上买买买,进而提升自己的幸福感。在明面上的话之外,可能还有一句潜台词:超长时间通勤,对于刺激消费也是有帮助的。
但我认为这种论证方式并不妥当,做个极端的类比,就像是为了振兴跌打损伤药品市场鼓励当街用大铁棍子打人一样,所激发的需求仅仅是为了弥补创伤,并不一定是健康的消费。
有心理学家认为,当人们在整体自尊或者自我实现的需求存在缺失时,容易出现特定的消费行为,从而弥补这种缺失状态,[1] 形成了一种「代偿性消费」的行为。例如,有研究发现美国的少数族裔一旦发了笔小财,就更容易购买奢侈品打扮自己,在炫耀性消费方面投入更大比例的金钱,从而补偿自己收到的歧视。我们嘲笑的一些「暴发户」,可能也是代偿性消费的受害者,用消费行为来报复自己贫穷的日子。
还有学者研究指出, 掌控感、权力感的缺失,会让人们更多地进行彰显地位的消费。[2] 一个人在工作中被 PUA 了,自尊受到了打击,打开购物 app,发现自己依然是被商家所宠爱的「女王」和「男神」,于是忍不住通过消费来进行补偿,挥舞钞票吸引他人来取悦自己;一个人被 996 剥夺了诗和远方、对人生状态失去掌控,但在一键清空购物车的时候,会产生一丝幻觉,认为自己依然挺有生活的,把自己的小日子安排得还不错。
那么,即便那些忍受超长通勤时间、被漫长上班路剥夺了对人生的掌控感的人们,如专家所说,愿意通过网络消费来利用时间,他们真的是在提升幸福感吗?抑或只是在弥补自己内心的缺失?
当前的社会环境,也在助长这种代偿性消费 – 社会通过无所不用其极的精细化分工、激进的绩效考核和淘汰机制,让人们在工作中精神高度紧绷。而为了缓解工作和长时间通勤带来的压力,商家又准备了各种「轻奢」消费品、花样繁多的「VIP 权益」、各类购物节日,让人们仿佛通过消费就能超越自身所在阶级、摆脱生活的痛苦,给人们更多放纵、奖励的理由。到头来,年轻人将时间浪掷在了通勤上,为了购买能弥补空虚乏味感的快消品又掏空了钱包,留不下什么可以持续增值的个人资产,不得不继续为了生计奔忙。
诚然,弥补负面心理状态也是一种幸福感的提升,专家如果只是从实然层面解释社会现象,倒也无可厚非。怕的是此类言论是在为社会政策吹风、是在给公司撑腰,掩盖问题,把极端通勤合理化。 到最后,社会上形成了一种幸福感的闭环 – 先制造创伤,再用消费来弥补,正如下图所示的功德永动机一样,源源不断地制造幸福感:
那我就要问专家了:年轻人都把时间用在了通勤上,把钱花在了代偿性消费上,又怎么有时间生孩子、接盘房地产呢?
一个专家有一个专家的问题,有请下一位吧 ==
通勤时间过长,毫无疑问肯定是降低幸福感的一件事情,这是正常人的感受。至于所谓的财经专家认为的,长时间通勤还能拉动城市发展,怕是脑子坏掉了说胡话。
城市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什么?不应该是日夜辛苦劳作,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的劳动者们更应该享受城市的发展成果吗?当通勤影响了幸福感,也就意味着城市的发展跟个人发展是背道而驰的。
对于普罗大众来说,能选择的通行手段大都是公共交通,早晚高峰能挤进去都是运气,想再抢个位置更是难如登天。在这种拥挤的环境,还能指望有什么好的体验?还奢谈什么幸福感?
若是选择开车呢?拥挤的道路,密集的红绿灯,加塞的车流,刮碰的拥堵…… 凡此种种,作为司机也很难有畅快的体验,困守在方寸之间,还不如路边的行人可以享受四季的风。
想开摩托车或者电动车,既可以享受灵活的通行,又能超越汽车的龟速。很遗憾,被禁了…… 老爷们觉得治理太麻烦了,干脆一禁了之,全然不顾普通人的需求。
各种通勤的乱象,根子里头反应了一个城市治理水平的低下。科技的进步,对于城市的治理提升是有很高价值的。糟糕的是,制定规则的人既没有能力也没有动力与时俱进。
要彻底解决这些问题很简单,大部分的拥堵只是秩序问题或者不合理的政策问题。当通勤的种种问题,能够对相关部门形成考核评价,影响他们的福利待遇,那自然就迎刃而解了。
60 分钟的通勤时间意味着什么?
以上这些意味着在离工作者居住地 15-40 公里的辐射范围里,很难有更好的工作选择
这是个什么概念?
从北京站到北京丰台站,距离约 18 公里,时间 56 分钟
也就是说如果以北京站为中心的话,几乎是覆盖了整个北京四环以内的区域
如果按 60 分钟的通勤距离为 20 公里算,从居住点到工作点的辐射范围是 1256.63 平方公里
比整个香港的陆地面积还大
比半个深圳大
当然大城市嘛,通勤时间和通勤距离不一定是完全的正比
毕竟还有塞车、交通便捷性、城市道路设置等等方面的因素
1400 万人是什么概念?
比杭州人口(1220 万人)还多,再添点儿都快赶上深圳常住人口 1768 万了
这么大量的人口,也决定了几乎不大可能是集中在某几个行业或岗位
说明就业资源非常可怕地集中在超大型城市的某些区域
当整个产业结构、劳动力分布、各地发展均衡性等问题都非常明显地摆在面前的时候
报道的侧重点是 “通勤时间长可以拉动居民消费”、“路上还可以上网购物”
可以说是非常贴心地考虑到广大人民群众不想看到添堵消息的心情了
换了种脱口秀的方式给全国人民解乏、逗乐
必须要给得出这个研究成果的专家点赞,你很棒棒哦~
好家伙,问题越来越离谱了。
一个小时以上的通勤时间,你还问是好是坏???
这不是有病吗?
你喜欢你也可以做到啊,降低通勤时间不容易,增加那多容易啊。
你就到了公司门口,不上楼,你就围着公司大楼溜达呗,通勤时间想多长就多长,取决于你的体力好不好了,这还有个好处,能锻炼身体。
要不然就地铁做坐环线呗,你多坐一圈,这个通勤时间是不是就长了?
你看看,你看看,如此容易的事情的。
有人做吗?
但也有财经专家认为,通勤时间长对个体是坏的,而对企业和城市发展不一定就是 “坏” 的,长时间通勤可能提高居民收入,拉动家庭消费。
还有这不知道哪里来的专家,这不是纯纯的扯淡吗?
感情个体和企业,城市发展是矛盾的呗?
个体不好了,企业和城市发展就好了?这不是典型的不把人当人看观点吗?
企业发展的目的是什么?城市发展的目的是什么?
不是人吗?
哦,我懂了,是人,但是和你们这些打工仔没关系,在他们眼里,你们不是人。
我们还是不是社会主义国家?
为什么通勤时间长?
说白了就是房子过于值钱,劳动力过于不值钱。
房子太贵,不能随便换房子,靠近市中心的房子买不起也租不起。
北京那么多在燕郊买房和租房的呢。
然后劳动不值钱,所以路上通勤的时间,你一点都不心疼。
如果,我说如果,你业余是一个成功的网文作者,通勤 3 个小时,你能更新 6000 字。每个月能赚上几万块。别杠啊,我说了 “成功的网文作者”,可不是你上你也行的意思。
你肯定在公司附近租个房子了,省下时间写小说,对吧。
这时候你肯定心疼你的时间,因为那就是钱啊。
说白了,这就不可能是什么 “好事情”,这纯纯的是资本在权力的保护下,对个体压榨的结果。
这应该是一件需要解决的事情,是耻辱,没想到还能当成好事来说。
魔幻现实主义。
我之前住深圳龙华,换了一份工作,单趟路程要 90 分钟
每天早上出门基本的路程是这样的,先是找个摩的,花 6 元坐去地铁站,然后在地铁站里面转 3 个站,最后出地铁站后,步行 8 分钟到公司。
单趟 90 分钟,来回就是 180 分钟…
总结一个字,累。
基本上回到家之后你啥事也不想做了,在楼下吃个沙县,然后回到家洗完澡后直接躺在床上,连刷手机的欲望都没有。
要是碰到工作比较忙的阶段,你甚至回家倒头就睡在沙发上。
唯一的好处,就是房租便宜。
50 多平只要 1500 元 / 月,加上水电平均只要 2000 元不到。
但我可以很负责任的说,哪怕房子再怎么大,居住环境再怎么舒适,在来回通勤时间长达 3 个小时的路程面前,你没有任何享受的心情。
有同事跟问我,你傻啊,干嘛不搬家?
呵呵,我担心搬了家,结果试用期没过,又要重新找工作,结果又找到更远的地方,那这个家岂不是白搬了?
但最终我还是没有忍住,搬了家。
现在通勤时间缩短到 40 分钟,从家门口出来步行 5 分钟到地铁站,然后坐 30 分钟地铁,再骑 5 分钟脚踏车到公司楼下。
搬家前搬家后通勤时间少了足足有 100 分钟
总结一个字,爽。
但爽的代价就是房子小了,房租贵了,十几平要 2500 / 月,商用水电一个月平均房租就将近要 3000 元。
然后楼下也没有沙县了…(我的快乐一去不复返)
不过这个结局我能接受,因为通勤时间少意味着我能把更多的时间花在有意义的事情上,比如回到家多看几本书之类的~
至于专家认为通勤时间长有助于拉动家庭消费.,刺激消费…
说实话,我没什么太大的感知。
住的近就不在网上买东西了?
不可能,我旁边那位同事家就在公司旁边,还不是天天在网上各种买买买,我个人认为没有太大的差别。
反正我搬家后幸福感提升很多,唯一的遗憾就是沙县小吃没了。
我唯一不太懂的是,通勤时间长是不是坏事还需要讨论。
姑且不论通勤长是否能刺激消费,就算可以,也可以看得出在这种唯发展主义魔怔语境下面,个人的感受基本是能忽视的。
通勤一小时还好了,早高峰堵车,公交无直达,反复倒车,半个小时一趟公交车,通勤一小时算是比较幸福的了。然后呢,越是上下班时间公交车越少,车上全是人,得使劲挤才上的去,而其他时间车多得很,很多时候都是空车。
并不是每个人都在自己的被窝里上班的,那样通勤时间短。
专家体重 150 斤,其中 149 斤反骨。
命运是公平的,你虽然找不到钱多事儿少离家近的工作,但可以被专家忽悠这是好事,得到心灵上的慰藉。
骂专家干嘛,骂专家能改变你的通勤时长吗?
专家是好人,如同麻醉剂一般的存在。
让我们一起说,谢谢专家。
这些专家我怀疑说的是人话吗?长时间通勤增强幸福感。睁着眼睛说瞎话是我国专家的特长
如果有一项高科技,只要每天让猪痛苦一小时,他的口感就能提升。
你说这是不是个好科技?
如果工资能给够,我觉得通勤时间长,还是能忍受的。
我最近和一个供应商伙伴一起工作,他们的公司在广州的东圃那边。
然后好几个同事竟然都是住在佛山和中山,当然他们都是开车上下班,坐地铁确实是太塞车。
反正每天开车单程都要一个小时就对了。
而且这不算塞车的日子。
我当时就说,哎呀,这么长的通勤时间,你们会不会很累啊。
结果后来我知道他们的工资后,我想这事最好的通勤时间吧。
实际上,你得把通勤时间算入你的上班成本。
所以我就说他们的薪酬让他们包容了这个通勤的时间。
当然,我个人来说并不喜欢这么长的通勤时间。
就算你让我开车我也不愿意。
因为开车很费神,如果让我开车一个小时,又得让着这个那个,我会很累的。
而且本来开车就是一个很辛苦的事情。
但是我看到了新闻里面说的这些个案的朋友,确实是真的辛苦。
不过我也知道,比如说在北京上班的朋友们,我看过有北京的朋友说自己换乘的故事,反正就是从家里到公司,换乘两次地铁已经算是一个幸运儿。
事实是,很多公司,尤其是在大城市的,特别是有制造业的,都会把工厂这块和公司合起来了。以前可能公司会在城市的中心或者是办公区域,现在都是为了节约成本,两者都会在一起办公。所以就是更多的公司在迁移到郊区或者是城市的边缘。
关键又在于,我们很多人还是为了孩子和医疗住在城内,所以问题就出现了。
是坏事儿。
“研究普遍认为长时间通勤会降低人们的幸福感,但也有财经专家认为,通勤时间长对个体是坏的,而对企业和城市发展不一定就是 “坏” 的,长时间通勤可能提高居民收入,拉动家庭消费。”
这虽然很容易理解,但是这样的专家说出来的话真的没有一丝丝人味儿了。
以民为本,不是说说而已。为什么这些专家能够说出来这样的话。如果能够 5 分钟通勤,有几个人愿意把自己的时间都花在路上。如果能够坐下喝茶赏花,谁愿意把时间浪费在极端通勤上?
这些人说的,通勤时间长会促进 “可能提高居民收入,拉动家庭消费”,在我看来这就是一个谬论。你以为大家出勤时间长是有时间逛街吗?是有时间去购物吗?你难道不知道,通勤时间指的是这些忍受长时间通勤的人的时间都耗费在了公交、地铁、开车之上,哪里有什么时间去购物,哪里有什么时间拉动消费。如果你一星期通勤时间很长,你还愿意周末去购物放松吗?
我看到的研究是,大部分通勤时间长的人都没有整块的时间去学习进修,导致只能做哪些没什么前途的工作。因为工资低,所以要租便宜的房子,因为要租便宜的房子,因此租住距离工作地点远且交通不便利甚至环境也会更差,环境更差他们会更加丧失学习的氛围,这进一步造成了他的恶性循环。他们失去了自己的学习时间,却没有为自己带来任何的收益。关键是 “在车里” 你给我讲讲如何拉动消费?
“网络消费成为上班族的重要消费渠道和通勤时间利用方式。”
你如果注意看看乘坐地铁的人,大多数人是不是在刷各种娱乐软件,有多少人在车上学习的?至于网络购物的,都是在稳定且安全的环境中干这种消费的决策的,大多数都不会在车上去弄这些。上班族利用通勤时间最大的方式就是刷那些短视频、短文字。绝不是网络消费。
在我看来,长时间的通勤时间不仅对个人是有害的,对于拉动消费更是没有任何好处。因为你自己的时间越多,你才会更好的花费自己的时间去消费、去运动、去活动、去购物、去旅游,而不是通勤时间长你会做这些事情。
长距离通勤源于现代商业洗礼,不提供住宿加上就业不稳定性,促成了长距离通勤。
从商业角度看,长距离通勤是所有环境当中必然的代价。多中心的城市,这个问题不但不会减轻,还会扩大。
例如,家在五棵松,却要去国贸上班。家在怡海花园,却要去中关村上班。我在怡海花园,请问,为什么我不能去总部基地上班?
因为总部基地公司把我开了,中关村企业接收了我。你说,我通勤距离是不是增加了?
就业不稳定的情况下,工居一定分离,工居分离的环境下,通勤距离不可避免的就一定要增长。但是恰恰相反,这种不稳定的就业才是促进商业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因此,所谓的注重商业环境的体系下,这种情况是一定会发生,是一定不可避免的。
月净收入 8000,并非 4000 的二倍,而是超过三倍!
因为,保证衣食住行、维系基本生存,最低需要 2000……… 一二线城市往往超过 3000……… 具体我不去细算,相信这一点没法杠。
那么你收入 4000,撑死 2000 盈余,收入 8000 则可以有 6000!
事实是月入 4000 高概率月光,不负债已是人生赢家,至于一年能存一万的,算他牛逼!
====
在自由支配时间这件事上,适用同样的道理!
比如某单位严格执行 8:30-17:00 八小时工作制,有甲乙两个员工:
甲通常骑电动车上班,通勤 6 公里要 20-30 分钟;而乙住的远,要先骑到一公里外的地铁站,倒一两次地铁,出站再骑几百米,需要耗时 70-90 分钟!
甲一般提前一小时,在 7:30 起床,晚上 17:30 肯定能到家,他可以夜里 00:00 睡觉也不至于影响休息,每天 17:30-00:00 有 6 个半小时自由支配的时间。
乙呢?他一般得 6:30 起床,晚上到家经常要到 18:30,必须在 23:00 睡觉否则身体吃不消,他每天只有 4 个半小时自由支配的时间。
===
这里有很多问题,首先就是所谓自由支配的 4 个半小时里,真正自由的时间究竟有多少?去掉洗澡、洗漱、打扫卫生的时间,再扣掉购买生活必需品、缴纳水、电、气、房租物业、电话费等等时间,真的不剩什么时间了…………
所以,乙每天被通勤额外吞噬的,并不是简单的两个小时,而是四成行动的自由与真正的生命!他只是努力得活着罢了………… 哪来什么幸福可言呢?
最起码,甲有理由觉得更幸福!
===
可怕的是,在这么痛苦的情况下,很多企业还执行 996 工作制,还得额外的加班………………
这些单位中,通勤超过一小时的,怎么可能是幸福生活的人?只是社畜、牛马罢了!
想一下,这样的生活你得坚持到 60 岁,甚至还面临被 “延迟退休” 的威胁!
即便我们的祖辈、父辈,也不至于如此辛苦。
而这,就是当今的社会现状!
====
现在专家说:“通勤时间长对个体是坏的,而对企业和城市发展不一定就是 “坏” 的,长时间通勤可能提高居民收入,拉动家庭消费。”
我也想问问你,你怎么看?
要我说,这就是牺牲 “我” 来成全“你”,对不起我不是雷锋,而你一定是周扒皮!
这些专家的问题在于反人类……. 我说的够清楚了么?反人类!
他们需要深思一下,经济建设的目的究竟是什么!究竟是为了提高民生,还是让一部分人富起来?
如果经济建设的结果是让少部分人更加富裕,却降低了民生和大部分人的幸福感,那么这就是吃人的社会,损不足而补有余,这种社会持续发展下去,其结果必然是灭亡…… 这是为历史所反复证明的事实。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的通勤时间 65 分钟。
因为家在一个区,公司在另一个区。
从家里打车 10 分钟去地铁站,在地铁里停留 45 分钟(地铁站内一次转线),地铁出站后走到公司 10 分钟(含等电梯上楼)。
当然我也可以开车去,但即使上高速也要 45 分钟才到公司。之所以放弃,是因为在城市开车很费精力,还经常堵车,尤其是夜里开车。
通勤长是不是坏事 ?当然是坏事,绝对是坏事。这些时间原本可以用来休息,用来休闲,甚至用来吃早饭晚饭,结果都耗在毫无价值的通勤路上了。
通勤长的根源是城市经济的区域不平衡性,如果各区发展平衡一些,都能创造不俗的就业机会,大家还会舍近求远跑到别的区去上班么?当然不会。
聪明的你也许还会说,大家直接住在就业机会多的区,并且在那上班,不就解决问题了么?那问题来了,人多了就面临资源分配,资源有限,人多了需求多了就涨价,无论是高房价还是高租金,大多数人并不能承受。
毫无疑问,这种通勤长的绝对坏事,基本很难解决。
但这就像打牌,当你抽到了烂牌,难道你就弃牌不打了么?很少人有能力作出这种选择,一般人唯一能做的只是把这把烂牌打好,输少一点。
我的选择是在通勤路上看看书,刷刷知乎,玩玩游戏(这也是我放弃了开车的原因,因为开车只能专心开车,无法解放双手干点别的)。
人一天的时间是有限的,既然都无可避免地 “在路上” 了,就干点有意义的事情吧。要么增长知识,要么消遣娱乐,再上进点,想想方案和后续工作开展也成,反正你在地铁里多想一点,回到公司就少想一点。
对个体而言当然是坏事,不仅累浪费时间还增加了经济支出成本,还要与很多人去挤,多通勤时间增加心理负担,增加意外产生概率,增加通勤风险。
通勤时间短的好处有哪些呢?
比如张三住在单位旁边,每天走路上班,5 分钟之内搞定,可以睡懒觉,可以愉快加班,没有通行费用,有车也不用。加之个人能力强比谁都能熬,在奋斗的路上以此策略作为 buff 效果,终成卷王!
李四也愉快,住的地方离单位隔了一个公园,小区和公园绿化都好,上班路程 8 分钟走路,天天心情美滋滋,车水马龙尽收眼底,大有普天之下拥挤与我无关之气势,每天享受 VIP 式小骄傲。
离单位近,通勤时间短真的太舒服了,你加班心理也没有打不到车的负担,更加精力充沛的投入工作,离得近还拥有更多舒适体验感就像半上班状态一样,心理优势巨大,有事能应对自如也方便照顾家庭。有些人会故意在工作很稳定情况下在单位旁边买一套房,真的很爽。仔细算下来每天比别人多休息挺多时间,还能随时方便回家拿东西,中午有些单位想躺着不舒服,有些没开车,有些开了但是车里温度不舒服,于是你想想这个时候,中午走路直接回家躺着沙发睡 2 小时空调电视音乐享受着,美食饮品整一些,是有多舒服哈哈。
通勤时间太长我曾经也小有体会过,感觉真的像一群被生活压力驱赶的社畜一样,热锅上的蚂蚁又何尝不是一种无奈的状态。大城市的地铁你需要很早去都有可能面临高峰期等五趟才上的去,挤的你动弹不得呼吸困难怀疑人生,人要适宜的放过自己改变生活方式和状态。
通勤时间长只是对宏观经济有一定的贡献,但大多数普通个体是很难受的坏事。
家在单位旁边,让张三和李四这类人成为了这个时代为数不多的即能躺的舒服同时还能成为卷王的存在!
人们为什么喜欢网购不喜欢去实体店一样的道理,人们需要一个不需要太多界限与壁垒的时代,让一切看起来轻松高效。
聪明的你们今天轻松了吗?有人希望自己这一生看起来像是在奋斗而不是粪斗。
于是我一生都在努力成为点睛的人,而不是画龙的人。
[
知乎出品 跨越时空的中国飞鸟
知乎自营
¥109.00
去购买
现在的专家啊,啧啧啧。
放老佛爷身边,李莲英能不能混出头还真不一定呢。
实话实说,链接的视频我没看,堂堂央视网的新闻,竟然用机器腔配音,再加上弄弄的抖音风,实在没有看下去的欲望,说它是 X 流媒体,真是挺抬举它的。
咱就说问题描述里的结论吧。真的是 “钱比脸重要。” 跟某些群体相比,失足妇女挣得真是干净钱。脸都不要了。
最可怕的是结论,长时间通勤可以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得,按专家的办法办,现在居民的幸福感不够强,还是因为通勤时间不够长,想长?好办,郊区房价涨一波。让牛马们再往远了搬。大城市周边再整治一波,把小企业应关尽关,能关全关,不能关的劝关。让牛马们吃不到窝边草。这样大城市还能更卷,用工成本还能降。
这样,房价涨了,GDP 上来了,用工成本降了,企业负担下来了,这对城市和企业的发展不是更有利?
现在都本末倒置了吧,是因为有了人口的聚集,所以才有了城市。现在可好,为了建城市把人口往里赶,自然赶不过去了,就变着法的赶。
关停村镇小学,让适龄儿童到所谓的中心校区上学,孩子都去了,家长怎么办?
关停各类小企业,让打工人去城市开发区、工业园区聚集,没办法总得吃饭,
通过教育、医疗、养老系统性的区别大城市、小城市、乡村人口。最终实现人口(尤其是青年人口)向大城市聚集。打造各种各样的国际大都会。
在提高非国籍人口的待遇,让国际大都会更有国际范。
他们都过的不错。
我们呢?
6 年前的上一份工作,我每天的他通勤时间 5 个小时左右。我住北京房山,上班在海淀北部,往返一百多公里,那时候地铁不方便,我就公交倒公交倒公交。
每天下班,是我最痛苦的时候,首先,公交不可能有座的,全程站着。其次,是那种不用扶扶手的站着,特别是夏天,人挤人,那酸爽。
基本上每天到家都 8 点多了,也没办法正经吃晚饭,基本上就是下公交后,在路边买点吃的,或者去家门口的小店儿吃点。
当时每天都很痛苦的,早起痛苦,长时间站着痛苦,下班痛苦,不能按时吃饭痛苦。
有人说你可以在车上看视频,打游戏,学习啊。
说真的,在北京早晚高峰的公交或地铁上,玩手机都费劲。只能戴耳机听听歌,但也完全没啥心情听歌。
后来,换成了现在的工作,不用坐班了,又从一种极端到了另一种极端。
我几乎 90% 的时间都是在家办公,虽然我在北京市区的核心地段有独立的办公室,但我也不愿意去,就是因为起床后走两步就能去办公的感觉太舒服了。
我现在也不知道当时为啥我能忍受那么极端的通勤。
也可能是现实逼迫的没办法吧,当时也是考虑房租,考虑孩子,考虑老人什么的。
上有老下有小的时候,很多苦只能自己忍着。
或者说,当自己很穷的时候,也没太多舒服可以享受的。
我想,那一车车的人,也肯定知道站着 2 小时很累,挤着很难受,汗臭体臭很难闻。
但没得办法,这已经是我们当时能做的最好的选择了。
大部分人都不容易,各有各的难处。
当然是坏事,而且是大坏事。一般来说,除了生死 ,都是小事,但通勤是大事。
地铁上的时间质量极低而且非常的碎片化,高强度学习根本行不通,没有专注的条件。
对于年轻人意味着啥,意味着需要拿通勤之外的时间高强度学习,意味着除了学习通勤没有任何时间娱乐,如果不高强度学习,几乎几年内就快速的被淘汰,失业,甚至无法再就业。
就算没被淘汰,属于自己的时间还是基本没有的,白活。
终身高强度学习真的不好,一是没有时间,二是没有精力,不是不学,但是天天跟高三一样,996 + 长时间通勤,之后不休息,还要继续高强度学习,这太离谱了。而这个却是大部分程序员的归宿。
每天都生时何必久睡,很快就死后自会长眠。
想到一句话:
有些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一秒自己的时间没有的人,其实已经死了。
通勤时间长,意味着和家人朋友在一起时间会缩短。
记得一次,在公司加班到 8:30 左右,下了地铁,快 10 点。想去食店吃饭,好几个店打烊了。超市也开始播回家的 。而我却因为忘吃晚餐,肚儿空空。回到家,已经累的说不出话,哪有什么家人聊天,只有洗洗睡睡了。
CCTV 的专家认为通勤时间长也有好的一面,这观点不足为怪。毕竟他们的专家在意的是 GDP,个人都是可以牺牲,而且应该牺牲的。
通勤时间影响的基本是个人生活质量,对城市 GDP 没太多影响。所以对于具体的人来说,一定是坏事。长期通勤时间过长,身心灵都会被负面侵蚀。新型职场病 burn-out 的诱因中,应该包括过长通勤时间。
首先,你必须早起晚睡。睡眠不足增加患阿尔兹海默几率,这是许多真专家的共识。
第二,与家人相处时间减少。视频通话不算与家人相处。
第三,逐渐失去工作兴趣,或者因为获得与付出差异太大,导致心理失衡。
这样的生活,是你想要的吗?
并不是多人忍受就不是坏事。
论文确实挺专业的,上班通勤时间长,还可以刷刷淘宝,买买东西提升幸福感,从未设想过的道路。
那是不是还有:
网络消费成为上班族的重要消费渠道和 996 之后业余时间利用方式,有利于缓解工作时间过长带来的负面影响,提升居民工作幸福感。
网络消费成为上班族的重要消费渠道和烂尾楼复工时间等待方式,有利于缓解烂尾楼复工时间过长带来的负面影响,提升居民等待复工幸福感。
鲁迅说过:向来如此便对吗?
按这个逻辑,城市治安差,群众每天打架斗殴,也不一定是坏事,因为可以让医院和药店等领域发展得更 “繁荣” 咯?
大多数人之所以选择通勤一两个小时上班,下面几个原因专家来选一个试试呗:
第一,恐怕不止 1400 万吧。实测 60 分钟就是电动车 15——18 公里左右,红绿灯那么多。上班距离比这个长的大有人在。第二,通勤时间长了肯定不是好事,骑车一小时,心累,身体也累。第三,至于能不能忍受,看挣多少钱或者有多少其他利益了,不是还有北京上班沧州住的,天天坐高铁。或者组织安排你去,你就得服从。比如我一个科长原来上班 4 公里,后来提副处了,上班 70 公里,只能是一周开车回两次家。
我上大学时候的一位老师,住大连开发区,早上 6 点多就得出发,还要保证东北快速路不堵车的情况下,开车几十公里,才能在 8 点前赶到黑石礁来上课。
19 年达沃斯论坛那几天大连限号出行,老师高兴坏了,可算看见东快路上那么少的车了,一路顺畅,心情也愉悦。
所以这一路是非常耗精力的。第一不方便,第二耗时间,第三耗费耐心与精力。
今年在贴吧上看到有网友通勤是从学苑广场到金石滩。这位想必更痛苦,地铁都没有直达的,得地铁 1 号线—公交—地铁 3 号线这样转乘。即使有车的话每个月油钱都能顶好多天工资了吧。徒增成本。
所以题主你说是好事还是坏事?
分情况讨论。
如果发生在日本,那就是电车方便,低碳环保,住的远环境好人人乐在其中。衍生出来 “终电” 概念还能成为日本人的独特体验和记忆。
如果发生在美国,那就是人人有车交通便利,郊外大 house 又便宜又靓,家家户户游泳池花园烧烤。
如果发生在中国,那就是漫长通勤无比煎熬人间地狱,上班族怨声载道社会即将崩溃。
何不吃肉糜?
你以为有其他选择?
现在的专家越来越不说人话了。
我现在的工作,坐公交的时间 40 分钟,出门加上等公交起码 20 分钟。
通勤时间妥妥一个小时了。
要不是疫情大环境,早就跑路了
长时间坐公交,有个鸡毛的好处
除了越来越肥的身体
除了六点多出门,冬天的时候天还没亮全
除了到家就天黑的夜景
除了疲于奔命的心理
好像还没感觉到好处
倒是可以车上听课
但是,日渐下降的耳朵的听力谁来买单
眼睛日渐增长的度数谁来买单
通勤时间能通过购买增长幸福感,呵~啐
我兜里两个钱能别惦记么
我还想攒点保命钱跑路呢
跟我们那些没尝过人间烟火的领导们一个样。
只差一口唾沫没往他们脸上啐了
**通勤到底是好还是坏,从不同的角度答案都是不同的。**通勤能带来人流,沿途的商家 / 公共交通会因此收益;通勤会降低幸福感,时间的挤兑会让生活选择性减少,不能和朋友聚餐,不能带孩子游玩,休息只想静静的待着等。
**如果有选择,每个人都愿意选择离家近,可以兼顾生活的工作,但现实是为了生活不得以选择过长通勤的工作。**所以,通勤这件事最终讨论的不是好或坏,而是怎么选择的问题,如何去降低通勤对个人的负面影响。
从自己的经验来说,可以参考 “通勤时间”“碎片复用” 两种方式来应对。
第一,通勤时间不宜过长,选择 60 分钟内最佳
建议选择 60 分钟以内,是基于普遍的岗位 8 小时 - 10 小时工作制,每天往返通勤 2 小时,还有 12 个小时可以自由分配,学习、社交或休息都能较好的平衡。这里没有绝对的标准,根据岗位性质,工作强度据实调整,重点是给自己留一点个人时间。
第二,让通勤的时间更有意义
可掌握的事情会更自信,不要让自己在人群中随波逐流,通勤时看看新闻,听听书籍或规划工作,只要是感兴趣或是想做的事就动起来,让通勤的时间得到复用,提高时间 “质量”。
通勤时间越长耗费精力越多,这是一定的。
人的时间、精力都是有限的,在通勤上耗费的多了,在工作、学习、生活上耗费的自然就少了,能量守恒。
所以怎么办?
第一,有效利用时间,60 分钟通勤的分割提取。
如果一趟车直达,可以拿本刁钻的书,车上人的注意力反而很容易集中,可以思考复杂的问题。
如果要倒车,可以听听得到的课程,樊登读书等电子书,或者每日新闻,不那么费神,又不浪费时间。
第二,短暂休息恢复精力。
15 分钟休息分割线是亲测比较有效的休息黄金点,无论看书、听书、思考问题,可以留出 15 分钟休息时间,大脑在空白区域既调动了思维潜力,又得到了充分休息。
好事,还是坏事,全看自己的选择。任何境遇,只要向好的方向思考和发力,就一定会变好。
建议专家不要说话,直接闭嘴!
在北上广这样的一线城市,对于打工人来说,60 分钟的通勤时间,也许恰好是工作与生活的平衡点,也许就是一次地铁转线而已。
60 分钟的通勤距离,一般是在 CBD 与郊区的中间 : 既不会房租过高,造成较大的经济压力;又不至于路程奔波,过度消耗人的精力。
而且 60 分钟的通勤时间,一般刚好可以在地铁上听一小段书,或者读半小时的文章,或者单纯是刷半小时的抖音或者爱奇艺(优酷也行)缓解生活工作的疼痛感。
在这样压力大的现实中,60 分钟的通勤,看起来不像是坏事吧!
![](data:image/svg+xml;utf8,)
![](data:image/svg+xml;utf8,)
![](data:image/svg+xml;utf8,)
普通人不考虑经济,谁愿意跑到郊区去买房子,上班每天先坐公交、换地铁、再导单车,来回 2 个小时。兜里有钱谁愿意买郊区的房子。哪些说买郊区的房子有好处的人,建议让他们自己去郊区租房子体验一下生活,再来发表高见。
一线城市 CBD 的房源是极其稀缺的资源。稀缺资源面前普通大众有两种选择:用更少的时间去买高昂房价的 CBD 的房子,要么用较多的时间去换单价低郊区的房子。买房子前就已经明白做了两种之中的任何一个选择后,需要面对的结果。从经济学角度在当然是一种好事,可以通过价格让资源实现合理有效的配置。
人生不止房子。家庭生活能够给我们带来很多的快乐,或可以抵消 2 小时通勤的痛苦,或者他需要买郊区的房子解决子女上学的问题。
人需要做一些取舍选择和承担。人生有时候就是一种接受和放下,如果现实经济实力不足以买 CBD 的房子,只能去买郊区的房子,也是一种选择。找到平衡点即可。
我国超 1400 万人忍受单程超过 60 分钟极端通勤,通勤时间长到底是不是坏事?
是不是坏事?答案是肯定的:坏事。难道还有人奔波在上班的路上感觉到很享受吗?
一天工作 8 小时,可能每个人都不止 8 小时,如果上班单程需要一个小时,那么一天来回路上就需要两个小时。
这两个小时要么做公交,要么做地铁,要么开私家车,请问那个出行方式会让人感到愉悦呢?
挤地铁、公交,基本什么也做不了,没有几个人能有在闹市学习的本领,听个音乐都听不清。
开私家车相对安静,可是你除了在早晚通勤高峰,专心致志开车,稍不留神就要闯红灯 ,发生剐蹭什么的也说不定,遇到塞车更是心急如焚,坐立不安。
曾经的姐弟俩,弟弟在上海 ,姐姐在老家一个小县城。弟弟每天上班单程至少一个小时 ,经常堵车也会有一个半小时到两个小时不等。姐姐在县城每天走路十几分钟到单位,最多也超不过二十分钟。姐姐已经在家吃完饭品着茶,弟弟还在灯火阑珊的夜晚穿梭,你说谁的幸福指数更高些?
显而易见,通勤时间太长无异于浪费生命。
长时间通勤可能提高居民收入,拉动家庭消费?
对个体有害,增加个体成本负担,在整个经济层面能拉动内需、刺激消费的事多了。
口罩、疫苗也是一种消费,如果能提前预防,减少这种消费,不应该对整个社会和经济更好的?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既然提到了刺激消费,那么长时间通勤的弊端和损失计算没有?整体比较而言哪个大,哪个小?对打工人身心造成的损伤计算了没有?
人对空间的忍耐习惯程度、速度要远大于对时间的忍耐力。
我们租的房子狭小很快会习惯,并且觉得空间还行。但通勤上的等待,时间长难以忍受就是难以忍受,它不会因为你每天通勤时间都长而变短。所以,我的建议是租房尽量选离公司近空间小一些的,也比离公司远面积大些的房子要好。
空间和时间的取舍,空间会习惯,时间则永远不会,长时间拥堵的难受也不会改变。
可能对大多数人来说,通勤时间长是坏事吧,所以,很多人都会选择就近就业,比如公司在楼下?不过对我来说,通勤距离长可能并不是坏事,只要有合适的交通工具能够保证通勤时间,如果这个交通工具再是我的玩具那就更好了。
想一下,每天朝九晚五基本奉献给了工作,晚上要么陪家人,要么做点工作之外的事情,周末能够拿出来自己用的时间基本也很少,平时攒下的待办事情、孩子上课外班、车子维修保养等基本会把周末两天占满,想自己一个人骑摩托车出去玩儿反而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想来想去,唯一能够确定可以自己支配的就是上下班这两段时间,换句话说,只有这两段时间是真正属于自己的,所以如果把这两段时间当作骑车 “兜风”,那我还真不希望它太短。
就像现在的我,单程 40 公里,骑摩托车需要 60 分钟左右,这个时间对骑车兜风来说是刚刚好,也不需要赶时间,每天骑两趟,周末即便不骑,也不会有 “挠” 的感觉。如果路程短了,缩短到 20 分钟,可能我还会挤占周末的时间来满足我的“骑瘾”。
所以,对我来说,通勤距离长不一定是坏事。
通勤时间长对个体是坏的,而对企业和城市发展不一定就是 “坏” 的
“个体”与 “企业、城市” 已经不是利益共同体了,甚至是对立的了,那请问我们每一个 “个体” 到底为了什么要组成 “企业和城市” 来使我们自己痛苦?
拼死拼活,为眼前挂着的那根胡萝卜 “奋斗” 终生,玩命拉车,就为了让车上那一小撮幸福吗?
这个问题我很有感触啊,怒答一波。
本人通勤时间超过 60 分钟,接近两个小时。公交转地铁,地铁里面还需要换线一次。
通勤时间长到底是不是坏事? 感觉提问者的诱导性太强了。这是疏导舆论大众的按摩文吗?
好吧,满足你。通勤时间长当然不是坏事,甚至是好事一件呢!
你看,通勤时间长,能促进消费。大家坐地铁或公交的同时有时间网购,促进了消费,拉到了 GDP,利国利民。
通勤时间长,就有更多的时间通过即时聊天软件和亲朋好友在线聊天,提升关系,联络感情,说不定还能挽回前任。
通勤时间长,就有更多的时间在坐车的时候刷剧看小说看视频,不被其他人所打扰,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怡然自得(缺点就是容易错过下车站点)。
通勤时间长,意味着你有更多私人时间。这个时间里,你可以不被工作打扰,也可以不被家人打扰。因为你有一个完美的借口: 在车上不方便处理这些事情。
当然,如果你是开车还通勤这么久,以上好处你就享受不到,开车嘛,安全是第一位的。亲,这边建议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通勤喔,环保又省钱,现在油价这么贵,高峰期还堵车你说是不是。
以上纯属胡说八道。
回到本人的通勤情况,一般一场电影的时间看完刚好到家。但是这个通勤时间太长了,我可不想天天享受漫长的通勤时光。我只能选择每周末回家一次,周一到周五住公司。
如果可以选择,我宁愿住在公司楼下,或者在住的楼下工作。但是最好不要居家办公,居家办公感觉一天 24 小时都在工作有木有?!
加油,天选打工人!
专家也是见风使舵。
前面一个专家说,年轻人不要在通勤上浪费太多时间,要节约时间提升自己。
结果被喷的很惨。
专家不体会民情,谁愿意浪费时间通勤,这不是没办法嘛。
这边专家一见,赶紧转移个角度,通勤也是有点好处的嘛,利于在路上消费,有助于城市的发展。
结果还是被喷。
真正要说这个问题的正确答案,那就是,通勤时间长就是城市化的必然结果,想什么办法都只能缓解。
人们会按照市场化来自行选择,高薪工作但是距离远,人自己会思考,这个薪水跑这么远值不值呢?是忍一忍,还是不干,冷暖自知。
专家来说这个问题,咋说都会被喷,因为人与人的冷暖是不一样的。
城市搞搞好公共交通,其他交给市场化来选择就好,专家这么答,就不会被喷了。
还是有人喷?不用理会,因为这是正确答案。
首先我们明确,60 分钟通勤是个什么概念?是你坐地铁从南五环的火箭万源到北三环的大钟寺所需的时间:
而火箭万源到大钟寺有多远?大概是 24 公里。
也就是说,全国至少有 1400 万人,单程通勤距离是在 20 公里以上的,实际上在北京单程一小时的通勤时间已经算是幸福的了。
由于北京城市规划严重失衡,北边远比南边发达,因此很多住南边的人只能 “跋山涉水” 来到北边上班。
你以为这些人不想就近在南边就业吗?可是即使是南边最好的工作岗位,薪资待遇也不如北边一般的工作岗位,而且北边的工作还比南边稳定。如果你不想忍受从北京的南边到北边的长距离通勤,你就要牺牲高薪以及稳定性。
举个例子吧,某人住火箭万源,假设大红门有个还算说得过去的工作岗位让他干,但是他干了一段时间后被迫辞职;这时候大钟寺那边有个工作岗位让他干,比大红门那个薪资高很多倍,而且也更稳定,你说他干不干?原先火箭万源到大红门,起码你还没离开南边丰台;现在火箭万源到大钟寺,南边到北边,距离被大大拉长。所以通勤时间就是这么被拉长的。
所以无论怎么看,通勤时间过长都不是什么好事,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城市规划的不合理性以及就业的不稳定性,毕竟谁都不愿意堵在路上或者挤在地铁上太长时间。
哦对了,放着南边广阔的大平原不发展,去大力发展北边山脚下的平原,也不知道哪个大聪明想出来的…
你好意思问,十分钟通勤时间不香吗?这个问题还要问吗?对打工人来说铁定是坏事呀
我现在就属于这 1400 万人中的一个,遇上堵车我就更不爽了。
为了不堵车我甚至七点前就从家出发,晚上加会儿班避开高峰期,这样导致我出发的时候我小孩还没起床或者起床,晚上回来的时候他们已经睡觉或者马上要睡觉了
打工人的一天不是上班就是在路上,完全没有自己的生活
你现在知道我觉得是好还是坏了吗?
当然如果你是开加油站的、收费站的等等,你当然希望我们通勤时间越长越好……
单程 60 分钟算是极端通勤了吗?我们学校很多老师住在蓝山来悉尼上班的,单程开车 2 个小时。早高峰还堵车。我去上班晚上没人的时候开车半个小时,早高峰就要一个小时,就这很多老师都羡慕。我还以为上班开车一小时算是正常操作了。
这些年由于工作关系,一度单程通勤距离在 200 公里以上,单程通勤时间在四五个小时(山路),别的没什么,就是练就了一身在什么车上都能睡着的本领,无论是上百万的红杉,还是十来万的中兴皮卡,车一上路就能睡着,再颠的路都能睡着,“门到门” 的睡……
再举个例子
我把你腿打断了
所以你要坐轮椅
你看轮椅不比你走路快
电动的哦
比你拄拐杖好吧
你幸福吧
以早上八点半上班为例
一小时通勤
你至少得七点钟起床,算洗漱吃饭到七点半出发
卡点上班,
自驾要考虑到堵车造成的意外
公交也有堵车,地铁要卡时间
所以最好留有十到二十分钟富裕
那么就早上六点 50 起床吧
下午五点半下班
到家算七点
如果家里有人准备好晚饭,直接吃还行
不然还要自己做饭,洗碗清理
如果有孩子了,还要带孩子
搞到十点,终于能自己玩会了
十一点睡觉
那么问题来了
干嘛不在公司附近买房?
是没钱吗
坏事,对绝大多数人来说。
剩下的极少数人,我觉得不是什么砖家说的那些稀烂的原因,而是那些种种原因不愿在家多呆的人。
不过 1 个小时对大城市的人来说,这个通勤时间真的不算啥。别说现在城市这么大这么堵,70 年代也不稀奇。另外和通勤形式已经个人状态关系很大,如果可以上车上船睡觉那就好很多。
日本的研究曾说抵御地铁晃动对腰部健康有益
我这根据 “每天听见吴晓波” 频道的信息,看到的是这样一组信息,如下所示,供参考:
当前,在咱们国内,如果你在北上广深工作,早上从家里到办公地点平均通勤时间是多长,这个数据是:
1、北京,是全国最长的。一个人上班花 97 分钟,也就是一个半小时才能到他的办公地点;
2、广州,是 93 分钟;
3、上海,是 90 分钟;
4、深圳,是 87 分钟;
顺便说下,前几年有一次去北京出差,曾顺便造访过居住在门头沟区的一位同学家里。我计时核算了下,出发的地点是东直门地铁站,从这开始计算时间。按照同学的路线指示,我先乘坐地铁 + 乘坐巴车 + 同学接我,并带我步行回他家的时间,单程正好是 2 个小时。经我询问,同学每天往返上下班的通勤时间大致接近 4 个小时,他的工作地点在中关村。
北上广深,上班时间,平均时间基本上要一个半小时左右。
也就是说,假如上班时间是 8 个小时,上班下班时间会超过 3 个小时,这就是大城市上班族的时间成本。我们换算一下,以北京为例:
目前,北京市一般公司职工的月平均收入在 7000 元左右,如果每天上下班的时间需要花费 3 个小时,一个月工作 22 天,每天工作 8 小时,那么每小时的成本为:
7000/22/8=39.77(约等于 40 元)
每天 3 小时的通勤时间成本 = 3*40=120 元
每个月的通勤时间成本 = 120*22=2640 元
也就是说,每个月收入(按平均 7000)的三分之一以上实际上是每天上下班的通勤成本。
美国布朗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一个人上下班时间的长度对一个人的影响大于他的工作日的总时间长度。
根据研究,比如 2 个人,如果一个人花很少的时间上下班,但每天工作 10 小时;另一个人上下班需要花费 2 个小时在途中,工作时间为 8 小时。两者比较的话,尽管花在充满压力令人不快的工作任务上的总时间相等,但前者比后者拥有更健康的生活习惯。
调研机构的调查显示:
上下班通勤时间超过 1 小时的,普通认为,通勤比工作搬家,或者去医院看病的压力更大!
其中,早上通勤是一天中最不令人愉快的时间,晚上回家的通勤不愉快排第三位,工作则排在第二位。漫长的通勤时间给大家的健康和幸福感都造成了消极影响。
综上所述,无论是引用哪个数据,对于个体来讲,对于单程通勤时间一定的情况下,如果月收入越高,那么他的幸福指数也会相对更高,忍受这种极端通勤的忍耐力也就更强。
建议专家不要放屁
我所了解的,至少在北京,每天通勤时间大于 2 小时的不在少数。
而通勤时间长的几乎都是混的不错的,在远郊买了房子的人。
如果不买房,谁脑子进水了每天挤 2 个小时地铁?
早上 7 点回龙观的鸡蛋灌饼味道还不够浓郁是吗?
但也有财经专家认为,通勤时间长对个体是坏的,而对企业和城市发展不一定就是 “坏” 的,长时间通勤可能提高居民收入,拉动家庭消费。
说得也没错,如果都就近租房了,山里那片钢筋森林又由谁来消化?
其实也不需要彼此折磨,如果可以避免贪腐和浪费,把钱都花在配套设施上,启用赎罪券模式也不是不可以,至少不用折腾人了。
大珠海,每天来回 3-4 小时,共倒六趟公交,疲惫不堪,劳命伤财……
财经专家认为,驴长时间拉磨,乍一看,对驴是坏事,对磨坊是好事……
但是呢,驴短时间拉磨,可能导致磨坊亏损倒闭。磨坊没了,驴只能被做成火烧……
这么一看,驴长时间拉磨,对驴其实是好事……
驴,听懂了吗?
通勤时间越长,越糟糕的。长时间在地铁、在公交上能做什么,更多时候只是在不断消耗精神,不断内耗。说在通勤途中学习、消费,那么坐在家中独处学习效率不是更高么、舒舒服服躺着购物下单不香么。把这些通勤时间用来和家人团圆、和朋友小聚,这不是更多消费么。说通勤时间长是好事的,天天上下班通勤 3、4 个小时试试再说。即使开车每天 3/4 个小时也不容易,更何况上下班时间更容易堵车。
目前我上班通勤 80 分钟。如果坐地铁的话应该时间还能短一点,也能轻松一点。
开车的话,堵车风险很大,而且通勤时间难以预估,需要提前出发。
目前已经维持这样三年了,每天已经习惯了,如果说好不好,我觉得通勤时间长并不一定是坏处。
长时间的通勤不好的地方就是离家远,不方便,如果家里有急事可能来不及回家。
但是带来的好处是可以倒逼你早睡早起,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在地铁上的路程完全是你自己的时间,你可以静下心来干你自己的事情,阅读、写作、思考、看电影等等。
最后还有一个比较大的好处,离单位比较远,单位需要加班有事情的时候都可以以无法赶到的正当理由拒绝。
看城市。
超大城市,一小时属于常态,大家都如此。改变的成本比较高。
中小城市,时间不算短。换单位,换房子都是看实际财力。简单点就看看调整交通工具是不是有办法解决。
长时间通勤分两种,一种是公共交通,在公交或地铁被挤得和沙丁鱼罐头差不多的情况下,专家觉得我们还有心情刷刷购物 APP,给国家拉动点内需。
那另一种,开车通勤的人能做什么?除了忍受早晚高峰堵车加塞,增加路怒症患病概率,我也想不到别的了,哦,可能可以听听电台主播带货。
长时间通勤能不能提高居民收入、拉动家庭消费没有验证过,但有一点很明确,能得出这个结论专家可能是真的不曾体验高频的跨区域 / 跨城通勤。
大约五六年前,我和我老公,一个平均单程开车通勤 30 公里 +,一个平均单程开车通勤 50 公里 +,且都需要走一段高速,才能把单程通勤时间控制在一个半小时以内。
而那会儿又很应景地出了这么一个新闻,暗示我们家离婚率增加 40%✖2。
家都要散了,还拉动消费呢。
1994 年,意大利物理学家塞萨尔马切蒂(cesare marchetti)描绘了一个概念,后来被称为马切蒂常数。他认为,一般来说,人们每天愿意从家里单程上下班半小时左右。瑞典于默奥大学社会地理学教授 Erika Sandow 研究指出,长时间通勤占用了人的日常运动、睡眠等生活时间,严重损害身心健康。上下班耗时超 45 分钟,离婚率将增加 40%。
时过境迁。
作为已经是中年人的我们,几乎再也不抱怨通勤时间了。工作不敢轻易换,老人和小孩也不会挪地方,终于和长距离通勤妥协了。
当然地铁也开通了,车技也进步了。
最后我们还没有离婚,生活美满,一切安好。
我在深圳的时候有一次出去玩,确实感受到了通勤的可怕
我们那一次玩得比较晚,大约已经半夜 12 点了,打不到车就只能坐地铁
但是地铁居然是满的,而且我们的目的地差不多是终点站,而在我们下车的时候,车上还有很多人
下车之后坐公交车,同样也是人满为患,整个车都是满满的
这是半夜 12 点啊
我随便找了个人聊了聊,下了公交之后还要走十几分钟才能到家,第二天早上八点就要到公司
按照这个时间的话,女孩子梳洗打扮差不多六点就要起床,而十二点多他们还在通勤的路上,整个睡眠的时间可能只有五个小时
那时候我就感觉深圳不能待,除非我买得起房子
那时候有一个同事在惠州买的房子,就是每天从惠州开车到深圳,感觉这个效果比在深圳郊区租房子还合适
通勤时间长究竟是好是坏,取决于和什么来相比较。
自己买的房子放那里了,这个没有办法,另外,还有一家老小,带着一帮人租房子总不是一件好事。况且孩子还有可能要上学,有时候还需要迁就孩子呢,也是没有办法。
钱多、活少、离家近、赛道好、方向还对,这种三百六十度没有死角的好工作大概率是没有的。所以我们很多时候都在取舍。
比如,一家公司离你家远,但是机会不错、薪酬也不错。那是不是可以忍忍。如果自己实在忍不了,那就考虑换工作。
本人是一直非常介意通勤时间的。从工作到现在七年了,多数通勤都在 20 分钟以内。但是今年情况有一些变化。我遇到了一个比较心怡的岗位,所以我只能做出取舍,接受了大概 50 分钟的单程通勤。但是幸好是地铁通勤。如果是公交车,我感觉我可能就动摇了(本人晕车,坐车 10 分钟,能晕一上午)。
慢慢就习惯了这么长的通勤。但是在路上的时间也不一定全部浪费。我努力的目标是至少半个小时的时间可以被利用,看书或写文章。
在北京上海这些城市,单程通勤超过一个小时真的太正常了。在深圳也会有不少人是超过一个小时的通勤,但是以目前的市政规划,四五年后,深圳的公共交通会提速以及网络也会得到拓展。到时候,就不用再忍受过长的通勤了。
另外,还要说的是,如果有好机会就果断抓住,不要太在意通勤。
还是那个观点:肉体消灭大部分专家,有助于减少无意义的财政支出,维护社会稳定。
建议专家闭嘴
我好想骂你,你就是那些提出那些煞笔解决办法的专家吧???艹,就这问题你还问是好还是坏???
有办法,谁愿意长时间通勤?
目前无法解决的,私家车的不然学个东西。比如伪音
正在通勤路上,不想多说。
就想问专家:你是 1400 万分之一吗?如果不是,请你闭嘴。
不是亲历者,没有发言权!
要么忍,要么滚
60 分钟太正常了。
正常到没法拒绝。
实际上,看看其他国家的都市圈通勤。
一个小时,真的有这么普遍么?
还是外面的大城市,真的这么大的厉害了。
大城市通勤时间长是必然结果。所以这个问题没有讨论的价值。
不想忍受就换工作。
通勤时间长不是坏事,说明我们的选择范围广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选择自己从事的工作越来越个性化,对工作有要求工资高的,有要求福利好的,还有要求具有国际化背景的,还有的想得而兼之。加上交通的极大便利,人们的选择范围大大扩展,因此在路上花费时间就相应增多。我一个同事在北京上班,住在天津,每天上下班都坐高铁,单程时间不到一个半小时。住房方面他不想凑乎,他说自己天津的房子刚刚装修好,住着舒服着呢!
国庆节期间依然上班且无加班费单程通勤一小时四十分钟的人默默路过
还能咋着
等于在继续实施计划生育
正巧看到这个问题,不请自来
原因是自己有过一段长达 5 个月的单程 55 公里,堵车加塞车需要 1 个半小时的通勤经历(因为工作原因被调到总部,坐标青岛,原来是在高新区工作,换到总部是到了西海岸新区)。
最开始我选择的是开车,但是在开车的第一天我就因为停在公司写字楼对面的小道里面,被贴了罚单,你问我为什么不停在写字楼的停车场,原因是没办月卡,一小时 10 块钱,感觉停不起。
后来选择滴答顺风车通行,顺风车通行有个坏处就是车主可能接了好几个跟你顺路的单,恰巧你是最后一个,于是卡点或者迟到每个月都要来上几回,感觉自己除了付出高昂的通勤费用和时间,还要因为迟到被领导诟病,真的是很让人窝火。
再后来,青岛地铁 1 号线通车了,我改成了早晨顺风车,晚上地铁的方式,1 号线 - 8 号线,历时 1 个半小时,在地铁上屁股都坐疼了才能下车。回家已是晚上 8 点。
至于某位财经专家说的长时间通勤可能提高居民收入,拉动家庭消费。我只能呵呵一笑,我忍受了长距离通勤,换不起房子也舍不得租房子,在没找到新工作的情况下也不舍得裸辞,我又怎么会在这么长的通勤时间里,把我舍不得的钱来网购?
再者,这位财经专家认为而对企业和城市发展不一定就是 “坏” 的,那只有拉动 GDP,对城市而言才是好的嘛?如果我的幸福感都被破坏了,只想摆烂,那从长远来看,对整个城市的发展都是不利的,这一定是一叶障目的说法。
例外情况有,那就是你从工作中获得的物质和精神报酬能够抵消或者大于长距离通勤带来的辛苦,只有这样你才可能坚持的下去,但是这样的神仙公司和神仙岗位可遇而不可求,所以奉劝各位朋友,找工作要谨慎,通勤距离真的与工作幸福感有直接关系。
个人自己的经验来说,长时间的通勤消耗实自己的耐性,同时增长更多的不确定性。
长时间的通勤的,其实需要每天更加得早起和晚归。
其次碰上下雨天,堵车,增加了迟到的可能性,如果有考勤扣款的话,那么说实在的,还不如住的近一点实在。
当然这个主要是针对租房一族,买房的话,是没有其他选择。
家住公司附近,每天两点一线,没有社交,没有业余活动,生活范围极大缩小。
家住 60 分钟通勤范围外,下班可以和同城的其他朋友约一个折中的地方,散后再各自回家,社交变成了一个顺便的事情。
以上都是废话,当然知道通勤时间短是好的啦,但是在无法改变的情况下,要去发现这种现状的优点,然后去积极对待,而不是抱怨浪费太久时间在路上,你通勤时间短还浪费时间在家刷抖音呢。你通勤时间长刚好用来路上看书碎片化学习不也可以嘛。
所以通勤时间长短,不能从是不是一件好事来评判,因为有了评判结果你能怎样呢,说他是坏事,明天依旧还要 60 分钟通勤上班不是嘛?
社会是不公平的,但也是相对公平的,你比那些通勤两小时的幸福,也比那些失业在家的幸福,你甚至比同样通勤 60 分钟和你工作差不多但没你工资多的幸福。
接受它,改善它。不要抱怨,因为没用!
在商业逻辑中,长距离通勤意味做大的市场。职住平衡不是做不到,而是不做。
都守家在地,经济数据是不好看的。人的疲于奔命,统计数据漂亮。
60 分钟通勤,有这好事?
超长通勤,居然让专家分析出来一些好处?
我 X
肯定是不好的,问题上的财经专家也太 “砖家” 了,通勤六十分钟以上去上班肯定是时间紧啊的,在路上肯定是有耽搁时间的时候,那你还有心情去网络上购物啊!
典型的,习惯哪个东西拿过来就好了,律师有的是。
按照我自身情况,我觉得一小时能通勤都是幸福的。
说实话,单程 60 分钟的通勤根本不需要忍受。
很快就过去了。
每天如此。
个人认为是坏的,因为通勤时间占据了 1/24,且在这样的影响下,人们更不愿意出门,对出门会有抵触情绪,不愿意有过多的社交,这对经济、恋爱婚姻是有很大影响的。
以上是肤浅见解。
通勤的目的是为了什么?是为了上班和下班,那通勤时间长,大量挤占了你的剩余时间,还能是好事?
其实改变应该是可以的。例如:
1、复建高速地铁,长距离、少停靠,配合目前的慢速地铁。(成本比较高,但实现后,效果好)
2、上下班高峰期早晚各 3 个小时,公路最旁边车道强制只能公交车使用。(成本低,实现后效果也可以)
P.S. 生命是有限的,被通勤大量的浪费都能拿出来探讨是不是坏事,我真不知道这是有多奇葩?
至于说什么 “拉动消费”,我就想请问,我如果节约了通勤时间,我就不能拉动消费了吗?
当然是坏事?
自从地铁开通后,许多岗位如果你想糊口的话很多情况下都是要通勤 1 个小时,甚至更长。
打工人都无奈。
没办法,要养家糊口啊。
挣一分钱不容易,经济又不好。
当然是大好事
原因一: 可能是把空闲的车都租给开滴滴的了
原因二: 我国青壮年思想觉悟高,热爱工作
为人民的别墅添砖加瓦,为人民的劳斯莱斯加满汽油,治愈人民的精神内耗
“网络消费成为上班族的重要消费渠道和通勤时间利用方式” 是的,我在通勤路上 diss 你们这些专家就是很好的证明。明明时间可以花在更有意义的事上。
不会吧
通勤时间长对一座城市来说是无奈之举,所以不是好事,很简单,从经济型考虑,人均成本高了,对城市发展是不友好的。那为什么大城市的通勤时间会越来越长?就是超大城市在各方面(譬如营商环境、就业公平等)会比其他城市更具备优势,因此人们愿意牺牲更多的通勤时间来到超大城市争取更多的机会。所以对政府来说,也在不断的努力实现更有效的缓解通勤时间越来越长问题。
大量时间用在路上,这是对时间的浪费。至于由此带动消费,也是鼠目寸光了。
时间都被浪费在路上了,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别说咱国内了,新加坡这么小,700 平方公里的半个县面积,你能想象很多人每天东部跑西南角上下班通勤时间达到 1.5 小时吗?
专家:研究认为通勤时间长有助于买买买,提升幸福感。
下班后,专家:草尼嘛,每天都堵一个小时,xxxxx
对本人或许是 “坏事”;对行政管理来說是 “好事(可疏散中心区人口密度等)”
这有啥可问的。
这么长的通勤时间,如果缩短,分别会用在哪些地方,这买卖还是好算账的。
只不过算这账的是好几波人,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话虽如此,把问题提给买卖的物品多少不太合适。
专家是地狱笑吧来的?这么魔鬼的问题
这是什么脑回路?
老爷们凭借枪杆子分权割地拿黄金,子孙后代荣华富贵不断,星斗市民只能燃烧自己,建设老爷们的家园,你跟我谈通勤时间长是不是坏事?是好事你咋不自己享受?是坏事你咋不去解决?搁着闲聊呢?
奴隶不是能忍,是因为老爷们有枪,而且老爷们团结相互维护,能咋地,混口饭吃,只能什么都忍受,通勤时间算什么,一天睡几个小时的大有人在。
助人为乐说一嘴,但凡不盲目的听从老爷们的思想教育,不去搞什么买房买车生几个,你的苦恼解决 90%
1400 万?我怎么那么不信呢?北上广深就不止这个数了
通勤 1 小时在北上广深我估计都是比较幸福的
忍受,极端都是添加了个人主观情感因素的词。有些人习惯独处,认为这些时间有条件也可行的情况下,会做一些喜欢做的事情,有些人不喜欢独处,认为这是在剥夺与家人相处的时光。芸芸众生,众生百像,适者生存,不适者改变。
即使有一万个理由进行正、反两方面的辨证讨论,实在找不出能让 “通勤长时间成为好事” 的论据。
通勤时间长,从哪个角度看,都毫无幸福感可言,无论通勤工具是电瓶车、汽车、地铁、高铁 —- 说白了,选择远距离的工作单位,大多是生活所迫的无奈选择罢了。存在极少数的特例,不代表广大群体。
实在是看不过包装假话的人,连最基本的价值观和信仰都缺失。公众发言,要有自己的态度,标新立异没必要。
通勤时间长的解决办法分两步:
1、短时间内无法换工作,好好利用通勤时间学习,掌握更多的技能,提升自己;
2、学习到足够优秀,匹配上一份离家近一些的工作;
感悟:所谓铁饭碗,就是无论到哪里都有饭吃。
看个人吧,我一直把每天的通勤时间控制在 180 分钟左右。如果不凑巧,离家太近,我会搬家或者换工作。
对我来说,在车上的时间特别纯粹,看点需要的资料,思考一下工作相关问题。把琐事消灭在平时,感觉工作轻松很多。
反正我自己是不开车不坐班车,一直挤地铁。每天抱着书或者 iPad 在魔都挤来挤去,感觉还行
关键是,每次都可能遇见一些事情。比如,踩了小白鞋对嘛的,互看不顺眼干架的,咸猪手被讨伐的,甚至偶尔地铁晕倒的…… 兼职是人生百态啊!
这些经历给生活增添了不一样的东西,最重要的是啊在车上不用担心被催快一点,被催做家务,时间老纯粹了
这视频有一点带节奏,我们就从专家说的企业和社会发展的角度上去讨论专家们的这些观点。
一、通勤长能减少上班族的偷懒,因为一开始上班族可能会因为通勤时间长,而选择在工作中偷懒寻求补偿,但是工作中偷懒会降低工作评价,但是但是上班族肯定不会愿意降低工作评价而被淘汰或者降低回报,所以最终会实现上班族更加努力提高工作评价,从而降低企业员工整体的偷懒水平
这观点…
敢情企业降低员工的偷懒水平都要采用先抑后扬的方法,先给员工一个偷懒的机会,让他尝到社会的铁拳工资之降低大法之后,幡然醒悟加倍努力工作,拼命减少偷懒,从而让公司整体偷懒水平下降。
好一个浪子回头金不换
不知道专家们有没有计算过浪子转化率,有多少上班狗会因为同行时间长而偷懒,这些偷懒的上班狗有多少会享受社会的铁拳,享受社会的铁拳的上班狗又有多少回头是岸,而不是直接躺平。
我认为算一下这个转化率,就能够知道对社会和企业是否真的是好。
二、在长时间的通勤时间内,员工能阅读、玩游戏、看电影、消费,完成工作和生活之间的缓冲转换,减小压力传导,从而提高在工作中的绩效表现
我不知道在电梯那种嘈杂的环境下,以及上下班高峰期那种拥挤的人流下,有多少上班族能完成除阅读,看短视频以外的玩游戏,看电影,消费等活动。
这是个命题作文,是说在极端的通勤时间下。
我不知道有这个极端的通勤时间,为什么不能用来在上班前下班后运动运动,在家里好好看看书,甚至在公司好好一个人加个班,这些难道不能够更好地作为工作和生活之间的缓冲吗。
三、现代信息技术让很多工作都可以在通勤中移动实现,长时间通勤提高社交处理能力,增强嘈杂环境工作的适应性
从这段话中可以发现,专家们把通勤人限制在了通过公共交通工具上下班的人。
对,上班狗确实是能在地铁里干活,但那是要在有座位的情况下… 对,没座位可能也行,但至少能给个空间,让上班狗拿出电脑吧,有多少趟上下班的地铁可以实现这样的条件呢。
**长时间通勤提高社交处理能力,**指的是抢座位、推搡吵架吗?这是我看到的在上下班途中百十人齐聚的环境下,最常见的社交方式了。
**增强嘈杂工作环境的适应性,**如上,早晚高峰期这是正常能干活的环境吗?
四、通勤时间长减少闲暇,所以上班族需要购买服务增加闲暇,比如餐饮,家政,衣着加工服务,增加消费支出,从而降低储蓄率
这段观点对上班族来说都有一点政治不正确
且不论正不正确
到底是减少闲暇带来的更多的被动生活服务性消费能够增加消费支出。
还是增加闲暇带来更多的享受型消费、自主性消费能够增加消费支出,这真是个问题。
五、通勤时间长可以提升家庭消费,尤其是那些非国有企业事业员工以及家庭压力较大的群体消费,网络消费有利于缓解通勤时间过程带来的负面影响,提升居民通行幸福感
同上,这对上班族来说,有一点政治不正确。
尤其是针对家庭压力较大的群体,为啥要去提升家庭消费,是不是有一点竭泽而渔了。
并且你相信我,在早高峰,晚高峰等通勤时间的网络消费,并不能提升幸福感。
邓清晏
9 次咨询
5.0
广东深美律师事务所 执业律师
688 次赞同
去咨询
什么人才应该叫专家?
通勤距离和通勤时间分清楚了吗?
缩短通勤时间,可以自由选择干什么,这是经济学基本原理呀!
就上海,认识的同事里面大部分都 1 小时及以上单程,奈何公司附近租房太贵而且环境还没有郊区的好。
我在上海,拿上海举个例子。我住在徐汇区老破小,40 平的房子 5k 的月租,而且居住条件不怎么样。之前考虑过往郊区去找找,结果像闵行,宝山这种地方都不便宜。要想找到价格合理的房子只能忍受通勤 1 个半小时以上更远的郊区了,除非公司就在郊区。
刚毕业来上海时没钱,住的老远了,通勤时间 1 个半小时我就觉得有点受不了,每天像机器一样,完全没有自己的生活时间。像互联网公司经常晚上 8 点才下班,吃个晚饭回到家就差不多 10 点了。这时候再想放松一下,刷个剧什么的一搞就 12 点了,这也是为什么现在那么多年轻人都熬夜的原因之一吧。虽然很不健康,但每天一下班回家就倒床睡觉真的根机器没啥区别。这还是没有家庭的情况下。如果是双职工家庭,每天都通勤这么久,孩子的上下学接送问题怎么办,辅导作业,每天陪孩子沟通等等都是问题。
另外,住在太郊区的地方完全享受不到城市的基础设施服务、感受城市的魅力以及参加一些社交活动等等。比如逛个图书馆,逛个展,周末参加个活动,一看通勤时间,来回就 3 个小时没了,宁愿窝在家里。像徐汇的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虹口的甜爱路,m50 等地方都是一些适合去城市徒步的地方,住得老远了大家会没事去这里溜达吗。恰恰这些又是一线城市比较有价值的东西,很多人除了打工挣一份工资这些东西都是没有享受到的,就因为没有住在城市的核心生活区。
上海这么大,但核心区域也就是下图的那一小坨了。
换成其他城市,也差不多。比如我的故乡武汉。武汉高新产业基本都是在光谷,离整个城市的核心区域太远,周末想去市中心玩一下,见个朋友也是耗时极长的。这种完全就是想把年轻人围在这个地方专心搞 GDP,我没感受到当初在规划时考虑过年轻人幸福感的。
之前看过一个段子,两个朋友,你住在嘉定,我住在奉贤,可以考虑换一个朋友了,基本约不出来的。
所以现在让我选,我宁愿还是住在贵一点的老破小,也不愿意住通勤时间超过 1 个小时居住环境会提升很多的郊区。对我来说,自己的空余时间更重要。每天除了工作和睡觉外,我期望有 3-4 个小时的完整时间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而不是因为时间被碎片化只能去接受一些碎片化的产物。
60 分钟真的是极限了。大家能忍受长时间的通勤也是一种无奈的选择,我真的看不出来哪里有幸福感可言。以上这些是我作为一个普通人真实的一种感受,我是用心去说的。不知道专家是用什么去说的。
建议专家不要建议
其实就是房价 / 房租太高,或者城市规划不合理。
当然不是好事。
第一,会占据打工人大量的额外时间,导致工作者没有充足的可自由支配的时间!进而间接触发一系列连锁反应,比如加重打工人的心理负担;第二,会加重交通运输的压力,进而 产生更多的污染,温室 气体,会对环境产生更多的破坏!第三,会对工作产生一定的影响,比如准点率满勤率等等;第四,通勤时间的延长必定会带来更高昂的成本,这在经济放缓的当下无疑是不利的,尤其是疫情尚未得到完全控制的现在!
总而言之,通勤时间变长不会带来太多的益处,反而由于现代社会联系分工之紧密,产生一系列的恶性影响!!!
坐标浦口,上学在鼓楼,每天通勤两个多小时上学。
麻烦下次报道专家时候,把名字写出来,人想出名,你的写清楚,最好工作单位也都写出来,我怕我喷错人
不是坏事会用到 “忍受” 这个词?
我总觉着这些节目是故意的,为了上热搜骗流量就要请某些所谓的专家发表暴论引起争议就能增加收视率。不然通勤时间用来购物能增加幸福感这个逻辑是怎么成立的,难道在家躺着购物不香?在办公室多坐会儿购物不幸福?
我只知道睡不够 + 长通勤会导致我 san 值直线上升,智商断崖式下降。
纵观人类进化史,本质上就是在平均给每个人延长寿命,赢得时间。最基础的,人只有解决了温饱问题,才能活得更久。工业革命之后生产力大幅提升,饮用水和食物的供给得到保障,更多的人获得了更久的寿命,更长的时间;而医疗水平的提升则进一步延长了平均寿命,赢得了更多可支配的时间。
而长通勤毫无疑问是在减少人的可支配时间,使得人愈发麻木和缺乏脑力,我认为这代表着一种退化。
通勤拉动消费,这是什么道理,可笑
付出跟回报成正比,通勤时间长也没关系,比如通勤 8 小时,工作 8 小时,通勤时间算加班,你愿意吗?
李克强总理说过,我们国内有六亿人月收入不足 1000 元。那么请问,月收入过低到底是不是坏事?
请开始你的表演。
你查查英国伯恩茅斯到伦敦的距离,火车时长,然后看看那些住在伯恩茅斯然后每天早上起来赶 5、6 点钟火车去伦敦上班的人们,你就知道这世界的 “极端” 的多样性了。发达国家如此,你觉得凭什么发展中国家就应该舒舒服服的通勤?你真以为共产主义实现了?
1.1 小时框在交通工具上,效率一定是受限的
2. 在这个基础之上,更多是回捞时间的价值,比如学习,比如工作中常规的沟通,比如看看视频新闻微博热搜,换换焦点
2006 年,我毕业于武汉关山口男子职业技术学院,也叫新屋熊什什么学院吧。
2005 年,开始就频繁的 “参加” 校园宣讲会,主要是好奇 + 测试。我们那两年爆出一些师哥师姐被腾讯录取年薪 20 万的新闻,一时之间在同窗中广为传颂,成为武汉本土大学生待遇天花板。
我还很清楚的记得楚天都市报等本地媒体报道杨淑子院士申报个人所得税,因为年收入达到 12 万,所以那时候 1 万元月薪,已经是我们看破不说破的理想目标。
因此我参加很多到目前位置都是行业巨头的宣讲会,比如烽火,比如神州,比如什么集团。
在这个过程,05 年基本上属于看热闹,看一看宣讲会是啥样,06 年的时候就开始去光谷社会上招聘,因为鸭梨有点大点紧迫,毕竟按照我家里的安排我如果不自己想办法就要回老家,那是我不愿意的。
专业是新闻,在光谷招聘会奔波了一半个月后(这个过程也参加了好几次主流媒体的笔试,可惜没下文)我去了武汉本地一家建筑装饰集团公司下属子公司,对你没看错,岗位是企划,其实不太懂这个岗位,也没有经验,但只是觉得和文字打交道算是沾边把。
这个时候已经是 2006 年 3 月初了,距离毕业离校还有 3 个月,根据我的了解在我们班级,属于社会招聘(自己找工作签约)最早的一个,试用期月基本工资 2800,转正后 3300. 其他绩效补贴之类的大概加起来一共 4500-5000 左右
这家公司现在还在,而且越做越大,但我只干了 5 个月。
学校在光谷关山口。上班的地方在古田四路(武汉分三镇,武昌、汉口、汉阳)我们是 8 点 30 分上班,那时候我选择继续住在学校,所以我每天 5 点起床洗漱外加吃早饭(大多数都不吃),整个宿舍楼都是一片沉寂,鼾声也是此起彼伏。穿着 500 元置办的行头,提着公文包,穿过校门口毛爷爷像,先乘坐 536 或者 521 等车到广埠屯,然后再换成一辆车(忘了线路)到古田四路,穿越三镇,穿越长江大桥,汉江大桥。顺利的话单程 90 分钟,不顺利大概需要 120 分钟,真可谓是披星戴月,导致同宿舍的兄弟半个月基本上没见过我,因为这期间作为新入职的经常培训加班,还有去工厂,所以很多时候等回到学校都在晚上 10 点,11 点了。
但是,那时候不累,每天都很兴奋,抢车挤车不觉得苦,感觉自己每天都有钱赚太爽了。
这样的日子我坚持了三个半月,直到前女友,告诉我他回老家,家里安排好工作,月收入 7000.。。。
我不禁深深陷入思索中。。。。半个月后在总经理和其他同时的诧异中,我坚决的辞去了这份工作,我已转正,并且公司送我去了工厂学习,培训,按照重点发展对象。
后来听同事们说(一同进入的新员工有中南财经,华师)总经理在聚会中非常生气我的离职,言辞非常不满,但那时候就是年轻,无所谓,而且脑子一热就去了蓉城。这又是另外一个故事,按下不讲
就且说这个通勤时间问题,如果是刚毕业的,小镇出来的我认为问题不大。
如果是有家有室,这样的通勤时间肯定不行。如果是单身,喜欢锻炼问题也不大,如果是懒人那就是不可能的。
除了穷,大城市里通勤时间长绝对是最降低生活幸福感的事情,没有之一。
我是工作时谨小慎微的女性,上班不愿意迟到还很怕被领导批评的人。工作十多年了,前面十年我的通勤时间一般在 40 分钟左右,属于一般情况,那时候本埠人口还没过千万,在公司做后勤类工作,领导又不看不见,迟到早退不打紧,通勤时不太焦虑。但是在第十年换了工作后,工作需要经常参加有领导有客户的会议,通勤时就开始焦虑了,那时候地铁还没开通,每天只能坐公交车,而公交车并不是真的能完全固定通勤时间的,同样的路线不堵车 20 分钟,堵车可能要 50 分钟,早 10 分钟出门与晚 10 分钟出门到达公司的时间经常相差半个小时以上。虽然这样,也没有觉得有什么,毕竟通勤时间比我长的人太多太多。
直到后来我意外的在离住地仅几百米的一家公司工作,一周 5-6 天每次持续 50 分钟的出行焦虑在那一瞬间彻底消失,满满的都是安全感。早上可以掐好时间慢慢走过去,再也不焦虑公交车不准时,路上堵车,东西被偷,车里听不清电话这些破事。下午根本不用着急踩点下班,能够用心把事情做了再走,可能做完事到家是 7 点半,通勤时间长的时候到家也是 7 点半,就算同样的结果,心里的感受是天上地下的差别。
后来有个朋友买房,公司附近 1 公里内有个老破小可以买来住,但她不确定老破小值不值,我劝她买,因为那点钱也投资不了更好的房子,但买下它可以马上改善工作时的通勤焦虑,没有了通勤焦虑日常的幸福感会提升 80%,她将信将疑,但最后还是没有更好的投资选择买了那个老破小。半年以后,她说离公司近真的是太幸福了,加班也没有抗拒心理了,尤其是经常在休息日突然通知去公司办点事(开个门、送把钥匙、收点资料之类的),走几分钟就过去了,基本不在意被占用休息时间。
我所在区域,通常地铁会有连续 5 趟挤不上的情况,所以地铁也已经变成了不可控的交通方式,周围那么挤怎么可能用手机从容看书学习购物?手都举不到胸前好吗,何况还要留意是否到站。总之,我再也没有去通勤 30 分钟以上的公司工作(超距离了简历都不投),因为太清楚通勤行程可控与不可控之间的感受有多么的不同。
题主引用的新闻,那么说的人简直是坏透了!现在年轻人为什么不结婚甚至都不想谈恋爱,你以为是他们真的不想吗?明明是工作那么卷透支了精力,甚至连通勤都在透支精力,回到家已经精疲力尽了,连做饭都累,休息时间将就自己都够呛了,还谈恋爱去将就别人?
我身边生二胎的主力并不是所谓很有钱鸡得起娃的,而是生活很 “闲” 的,比如就在本小区物业公司上班的后勤,比如吃住就在建筑工地的资料员,比如在一个公司做了 20 年出纳的人。为什么是这类人在生二胎?为什么正值婚龄的年轻人连恋爱都不谈?还通过上班路上购物提升消费?通过上班路上购物提升幸福感?可拉倒吧!
当然是坏事啊!
至少对个人来说,一定是。
我家白云区,工作天河区,单程通勤 1.5h 到 2h。
七点钟起床,十点钟上班,晚七点下班,晚九点回家,十一点睡觉
一天当中,唯一且仅有的私人时间就是回到家后的 2 个小时,这里还包含了洗澡护肤的时间。
每天都感觉整个人被掏空,提不起任何兴趣,连看综艺的不会笑,头发大把大把地掉,经常失眠
我不知道是工作压力太大,还是太累
这样的日子坚持了 2 年
到现在回想起来,都觉得是做了一场噩梦
早高峰的死亡三号线,下班永远看不到太阳,独自骑共享单车回家摔倒了,回到家父母的担心
那种感觉就是可怕到,我下班后并不想回家,我恐惧那段漫长窒息的通勤
那段时间,我还爱上了去献血。
说起来也搞笑,我每次献血后会出现大概一周时长的亢奋期,就是觉得整个人都很兴奋,很快乐。
大概这就是人体失血后的自我调节。
我那时候,心情特别压抑就去献血,抽个 200,能顶一周,就跟嗑药似的
后来换工作了,离家近,骑电瓶车 30min 就到了,整个人就快乐了很多。
上周还收到献血站打来的电话,说 o 型血急缺,希望我有空去献血,我这才想起来,我已经好久没去献血了,也不需要靠献血去维持心情愉悦了。
人是需要一些用来独自发呆的时间的,如果连这点时间都被剥夺了,离崩溃大概也就不远了。
高度怀疑这个 1400 万人的数字。我估计全国 4000-5000 万人可能也是保守的。
单程超过 60 分钟的通勤时间,在大城市中是普遍的,而在超大城市中更是突出的 “城市病”。
经济学上可以这样来计算通勤时间过长造成的成本:人数 X 劳均 GDPX 通勤时间 X 次数除 8。
具体的数据不写了,举例说,如果某城市人均 GDP 是 20 万元,通勤时间为 1 小时每天 2 次,那么该员工每年的成本就是 5 万元。如果有 20 万人采取这种模式,年社会成本就是 100 亿元。像北京市这样的通勤人数超过了 200 万人,人均 GDP 是 40 多万元,那么增加的社会性成本至少是 2000 亿元。
那么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对大城市来说,可以采取快速公交、地铁等办法,加快速度,从而减少通勤时间。对超大城市来说,主要是建设地铁网络。尽管地铁的建设成本很高,但是综合计算下来,即使地铁是亏损的,对城市经济整体来说却是最有利的。
在其它方面,最典型的就是我国的高铁网络。因为我们都将浪费在路途中的时间算作成本,因此交通速度越快,成本就越低。
对所有的城市规划来说,通过合理科学的规划,使居住地与工作地、学习场所等尽量靠近,就可以大大降低通勤人数和通勤时间。所以城市规划好与不好,可以从通勤时间上反映出来。
以前有个相声,说在北京可以采取城区工作,郊区买房,开车通勤,这样可以节省很多钱。现在都看出来了,这不过是相声,这种算法就是相声中的包袱。
作为一个常年生活在帝都的人,我觉得我真的很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我家比较偏远,在北京西北方,所以去城里基本都是 1 个小时以上,其他更偏的位置比如东南的亦庄有可能还要到 2 个小时以上。
前面有人说路上一个小时可以放松想一想工作,听听音乐看看资料。可是我想说他们太低估路上的劳累程度了,不是所有工作都是早晨 9 点半 10 点上班的。早高峰大概 6,7 点的时候,人太多挤成沙丁鱼罐头,到了单位不到 8 点,体力消耗不少。然后忙了一天,有可能午饭都吃不上,六点回去了,一点自己做饭的力气都没有,点个外卖。虽然知道油大不健康也只能这样了。然后洗个澡收拾收拾,接着打开电脑自己学习,或者整理整理白天的内容到 11 点就得赶紧刷刷手机睡觉不然第二天起不来。
这样的日子实在受不了了,我就花高价在工作地自行车 15 分钟的地方租了房子,每天骑自行车来回。就这样每天早上还会堵自行车(是的,自行车都骑出快慢双车道)得 20 分钟左右到。就这样还是会累到一周点三四次外卖,但是可以睡得长一点,晚上时间更完整,可以再思考一两个小时比较复杂的问题,看看书和电影,或者整理房间。之前连收拾房间都只能在周末。
所以国外那些把大学、医院等建在偏远地方才是明智之举,像梅奥诊所是一整个城为一个医院服务。所有人通勤时间短,房租水平低,其他服务设施齐全,不会和其他产业抢地方(我租的地方就是被其他高薪行业把房租价格都带起来了)。然后大都市特别是市中心留个这些高薪行业。
个人认为,通勤时间超过 60 分钟是不可忍受的事情,我情愿放弃这份工作。
至于有的专家说,通勤时间长,能够促进经济发展,提升辛福感,这个脑回路有点短。
对于单身社恐来说,长时间的通勤 日复一日的两点一线,根本没有其他时间去做其他的事情,会慢慢磨灭对生活的期望。就像紧绷的弦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断,哪来的幸福感
但凡脑子正常的,都不会认为是好事!
呵呵
当然是坏事,通勤的时间相当于上班时间,增加了上班时间,而且是自己花钱上班哦。
无语了,坐地铁挤得根本拿不出手机,公交车站着一只手还得抓吊环拿出手机了还得放窥屏(怕买羞羞的东西被看到),开车的堵的要死一分钟挪一下,谁有精力看淘宝?
1400 万分之一不请自来。每天 60 分钟就算极端通勤,那我这每天 120-150 分钟算什么?地狱通勤吗 。已经坚持 6 年了,从来没迟到。工作日每天从城市南边去城市北边上班。6 点起床,6.30 出门,8 点 30-8 点 50 到公司。晚上 17.30 分下班,准时出发,到家也 19.30-19.50 了。每天在公交车上坐 5 个小时
其实习惯了也还好,每天上车的时候,车上已经坐满了为生活奔波的人,他们比我起的更早。晚上下车的时候,车上还有那么多比我晚到家的人。知足常乐。唯一有点遗憾的是,习惯了早起后,生物钟在周末也会 6 点把我叫起来,根本不给我睡懒觉的机会
加油吧,也许再加把劲,明年就不用那么早起来了。搬到北边去,通勤时间应该就会一小时内,会好起来的。
坐标重庆,全国拥堵排名前三的城市。
为什么那么堵?究其原因,重庆的是山城,城市依山而建,道路没办法扩宽,限制了通行车流。及使好不容易扩宽的道路,众多的隧道也会忽然使得道路变窄,大家一起堵在隧道口。重庆也有两条大江(嘉陵江,长江)穿城而过,在朝天门汇合后同奔东海。因此,重庆又称为桥都,众多的桥梁也进一步与隧道一起降低了车辆通过效率。
可能天气也有一定的原因,“雾都” 重庆,一年除了夏天,经常雾蒙蒙,能见度较低,也限制了车速。
加上重庆的布局为组团式布局,主城 9 区几乎都有自己的商圈,其中几个大商圈相隔较远,进一步加剧了人的通勤距离。
哎,我从出门到公司 50 分钟,每次都觉着幸福。
因为有的同事为了生孩子换个两居室,光地铁就要 50 分钟,算上出门 - 地铁 - 到公司,都要 80 分钟了,甚至还有个同事刚毕业的为了房租便宜,单程 100 分钟,坚持通勤了三个月才搬家。
我如果打算生孩子,可能也要搬到他那去了,因为他那里两居室 4K,房子还不错。
以前在济南,出门 10 分钟到公司的日子是想也不敢想了。。
财经专家应该是没有挤过地铁和公交
我上一家公司,通勤方式是开车,通勤间大约 20 分钟,公司提供免费车位,且车位充足。每次下班进了小区停好车,总是忍不住刷会儿抖音看会儿小说,甚至单纯的开着音乐闭上眼睛放空一下自己,再抽两根烟,一来二去半小时就没了,实际回家通勤时间大概是 50 分钟,虚耗时间 30 分钟
现在公司距离比较远,通勤方式改成了地铁。时间正好一小时,这一小时里面足够我刷完抖音,看完小说。出地铁站回家路上正好抽颗烟,实际通勤时间 60 分钟,虚耗时间 0。甚至我可以下班和朋友喝点酒,而我妻子也没感觉我的通勤时间更长了。
所以就我个人而言,60 分钟的公交通勤时间比 20 分钟的开车通勤时间更完美。
除非我老婆回娘家。
如果 60 公里纯地铁通勤,轨道工字钢按 12 米一根算,一共有 60000÷12=5000 个接缝,也就意味着每天在振动台上震动 10000 次。
到家散架。。。
新闻工作者请严谨用词。
什么叫 “忍受”?你能保证这 1400 万“面对” 极端通勤的人口中没有一个 “享受” 的吗?
依我看,不见得都在 “忍受”。
上一份工作上下班要三四个小时,入职两个月就辞职了。
极端个屁,小时候同学上学几个小伙伴结伴走山路都要一两个小时,这 60 分钟的通勤就算极端通勤。你们经历过脸上能结冰的 “通勤” 吗?
这矫情病啥时候能改改啊!
记得当年北漂有一段时间就是这样,想想还挺值得回忆的,就感觉每天都很有意思
说明老板给的太多了
这什么牛马专家,意思是我住单位附近,通勤时间不长,我就不消费了是吧?你要说带动消费,我通勤的油费或者车费倒确实是硬性开销,但是如果我住的近,有时间又有闲钱的话,消费项目和额度,比通勤的费用,那肯定是要多很多吧,这专家洗地洗的都很敷衍。
盆友超过 60 分钟的核酸你也不是一样得做,有什么办法呢
看了王瑞恩老师对问题的解答:“看了访谈原文,专家的逻辑是:人们在进行长期通勤时会在网上买买买,进而提升自己的幸福感……”。
我没有深刻的答案,就从问题字面看,“忍受”“极端”,毫无疑问的,通勤时间长谁能说是好事。但凡有解决的办法,谁愿意大把时间在通勤上。
是的,在我的认知里,单程超过 60 分钟的通勤,决不是什么开心事。
我经历过通勤的辛苦。九十年代初,毕业刚参加工作,每天从农村通勤到县城,坐车大约半小时左右,但从家出发到单位决不止半小时。刚开始是从农村骑自行车 20 多分钟到镇上,自行车要存放到车站附近的存车场。然后等车,坐半小时的车到县城,好在下车站点在单位附近。前前后后时间不止 60 分钟。那时没有现在的公交车,早上那时间就那么一趟班车,赶不上车就基本没有办法直达。最难的是东北的冬天,要提早到车站等,说是班车,时间大多要延误,只能挨冻,不敢迟到。那时最羡慕的是谁家搬到县城了,不用再通勤了。
我们有十几个人,因同坐一趟班车,也熟悉起来,大家也是苦中作乐,有几位年岁大的,上车就找地方打扑克,说说笑笑的,一路上倒也不寂寞。
后来,天气好时,我们有两三个人就偶尔相约骑自行车上班,大约要骑 1 个多小时,不用再纠结能不能赶上班车、车挤不挤、有没有坐位。好在那时年青,现在想想真的怎么挨过来的。
年代不同了,现在通勤上班要比我们当年好些吧,至少车次要多,或自驾,要方便许多,但谁知道通勤人的辛苦,工作时间就算是早九晚五,不会因为你通勤而改变,不管你要经历多少,要在指定的时间到达,要在指定的时间可以下班。遇到恶劣天气,通勤更是甘苦自知。
不想再写什么了,我是不用通勤了。我就想让那些专家日复一日的单程 60 分钟通勤试试,让专家也再提升一下幸福感,看专家还有没有精神再总结出点什么道理理论的。
我?我无时无刻不在想着辞职,偶尔还会想想第二天公司大楼倒了休息两天。
不过最近好多了,最近老觉得俄罗斯把大伊万一扔,世界核平。
估摸着再有半年我觉得大行星撞地球的概率也会变大,保不齐还有宇宙再次爆炸。想想就觉得明天真好!
什么?才 1400 万?
确定才 1400 万人? 一个二线城市都不止 100 万吧
我这单程通勤时间六小时的看来是极端个例了。
还好不是每天通一次。
我昨天就经历了一次极端通勤,6 公里的路因为修路和下雨,我开车开了 90 分钟。久违的踩离合右腿膝盖痛的感觉又浮现了出来。
那么我属不属于这 1400 万人中的一员?如果是昨天我所在的市就贡献了起码上万人。
目前是其中之一 60 分钟好像是常规操作
真的吗?我不信
才 1400 万?
大好事,许愿中国十四亿人都和我一样每天上下班三个小时
难道是好事嘛。
我也是单程通勤超过 60 分钟大军中的一员。肯定会降低幸福感啊,如果可以,谁不想下班走两分钟就到家吃饭啊。
财经专家认为的可能有道理吧,但也仅仅是有道理的屁话。
如果不禁摩我完全接受这么长时间的通勤 但是让开车堵的一心火 或者挤公交地铁忍受这么长时间 没人会觉得它不是坏事
如果某个新闻里有专家说了某个建议,但是这个专家又不具名,基本上你可以把专家这个词替换掉,比如替换成 S13,NC,坏种子之类的
每天花 2 小时 + 在通勤上,是许多在一线城市工作的人的常态。绝大部分的人都是无法忍受通勤时间过长,但没有办法,因为工作的场所一般在比较繁华的地段,那边的房租、水电、吃饭等等的费用都是一般上班族无法承受的,一个月的工资,还不够一个月的房租,因而只能选择较远较偏的地段居住。
疫情以来,远程居家办公模式慢慢兴起,许多企业也因为疫情的原因,开始尝试了远程工作的模式。如果自身是比较自律、有规划、而且工作是适合远程的工作的,可是尝试一下选择远程工作的方式。远程工作模式就可避免了通勤时间长的问题,而且也不需要每天早早起床,去挤公交挤地铁。
60 分钟,就极端通勤了?提问的是不是对北京,上海的早晚高峰的公共交通出行有什么误解?
本书基于联通手机信令数据,选取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十大都市圈,通过分析居民日常通勤情况,试图以人和交通的流动为观察视角,来对比各都市圈极端通勤人群的分布和特征,进而勾勒城市的边界和轮廓,探索城市的发展路径。
在大城市上班,特别是现在的年轻人,全国多达 1400 万人,每天要挤超过 60 分钟以上时间幼通勤车一入能上班、下斑,早年我也有几年这种经历,这肯定是一件令人烦心的事。这是因为住房制度、择业选择等多种因素叠加的影响,相信随着城市发展及快速通道的建设,这种情况将会大大改善…
路上没有风光,我愿意将时间留给自己。
60 分钟对于广大北漂族来说一点都不极端。
常见的五环外到四环内的通勤路线一般都超过了这个时长。
美国数据,差不多。
主要是住郊区去市中心上班的太多了。
人在上海,公司在嘉定,家住公司旁边,日常步行 10 分钟到工位。
个人而言,一线城市通勤时候半小时内比较合理,1 小时基本到极限,一周只能接受 1-2 天。
可能我不是那种狠人,家住苏州,工作漕河泾,每日通勤高铁转地铁,单程 1 个半小时起跳,一周五天风雨无阻,这种是真狠。
这都是自己决定的,即使有些人有点无奈,或者说对现实的妥协。但既然是自己决定的、妥协的,那么这个幸福感就可控,就不算太极端,而真正降低幸福感的是这个问题,和那些回答,自己活自己的,用不着别人定标准。
铁钢杂谈回答: 我国超 1400 万人忍受单程超过 60 分钟极端通勤,通勤?
暂且不论这 1400 万数字是否准确?单程通勤即上班超 60 分钟有什么不正常吗?北上广深等超大城市及大城市上班族要想打拼赚钱,这是必须付出的代价。人活着,有鱼和熊掌兼得的好事吗?没有。所以,这个付出是应该的。不存在忍受不忍受问题。因为,不忍受,可以放弃,选择其它。
作者: 张铁钢
个人觉得纯粹浪费时间,这么长时间在路上能学习个啥?只能是各种娱乐打发
建议把这些专家拉到西藏去,每天爬山上班。
对这些专家身体健康大大的有利。
看完访谈原文、我有话要说。
讨论的价值是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立场发现不一样的问题。
原文 “1400 万人忍受极端通勤 通勤时间长到底是不是坏事?” 中给出了一种现象,并提出了个问题。现象中有用到 “忍受” 这个词,忍受的定义是把痛苦、困难、不幸的遭遇等勉强承受下来。那这样看来就是一个主观接受的事实。那这种现象的发生是城市 “中心化” 发展带来的。那就新形成了个人意愿与城市发展之间的权衡。
1400 万人代表不了 14 亿国人、通勤时间长也决定不了幸福感、至于影响心里健康水平更是无稽之谈。单程超过 60 分钟的一般都出现在大城市,因为房价太高工资勉强,才会住在那么远的地方。都沦落到这种情况了还考虑幸福感?再者说工作的选择是主观意识,像二三线城市肯定不需要这么久。
互联网的全面普及让我们觉得自己很行了,忽略了我们依然在发展中。城市的发展肯定是有优先级的,集中力量在一个地方才能有最快的突破。从百废待兴到改革开放再到可以比肩纽约、伦敦的北上广深。从火车到高铁。一直都在进步。
附上作为极度发达的美国平均通勤时间。
最后通勤时间长对我来说是坏事,但我却选择了让这种情况发生。
看完了我都怀疑这些文章是不是小编专门找的那些不靠谱的专家言论发出来的,让我产生了专家们都不靠谱的印象。
通勤路上有啥事是不能在家里躺沙发上干的?如果能在家里干,那和通勤时间长有啥关系?
感觉像是为了掩盖城市交通不便,通勤时间长的问题,强行找了个理由,转移注意力。
2 个小时单程通勤人士表示一个小时太短了,算个屁,书都看不了几页就到了
超长时间通勤这个问题是我国长期以来城市发展的必然性。就拿我所在城市西安来说,改革开放前其实就是以城墙内区域为主要城市中心的省会城市,城墙的全长就 14 公里左右,以钟楼为中心划分为东西南北四块主要区域,任何一个边角到达钟楼的步行时间也就 30 分钟,可以想象当时人们的通勤时间。而随着经济发展,就需要新建厂房、办公楼,而这些建设从投资成本考虑,优先考虑的是稍远地方的城郊地区,土地便宜,拆迁补助成本低,所以在 10 年前全国各城市都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现象就是城中村,在经济发展中实现了 “城市包围农村”。企业从自己经营的成本、交通的成本,都是在新的经济开发区扎根立营,那么企业员工只能跟着迁移(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嫌弃上班路程远手上又有一定经济能力的,都在公司附近又购置了新房,随着前几年房地产市场的上涨,也实现了一定资产的增长(这里不讨论那些专业炒房客),对这些被动购房的人而言,超远的通勤路程刚好赶上了一波资产收益。而刚到一个城市或者新入社会的打工者就只能被动接受这现实,毕竟社会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为了削弱通勤时间带来的痛苦,那么随之而来的通勤消费就摆在了社会人的眼前,阅读一直是主流消费项(只是随着科技发展,媒介一直在变化),可能有人说现在电子书几本不付费,但是在阅读免费内容时的广告就得被动接受,说不准什么时间就会引起个人的二次消费。
从个人角度考虑,通勤时间长不是什么好事,上边说了这么多,也只是想提出解决这个问题的个人建议,首先得平衡一个城市各个区域的居住成本,进而再尽可能的降低居住成本,这样大家都会选择就近居住,同时将现在的通勤消费引导到实体消费中,以前的万家灯火、烟火气也会重新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复苏,这样的实体消费不会存在太多虚火,不像现在这样经济形式不好,大家消费就缩手缩脚,这个真不是不想消费,而是以前网络消费有太多都是脱离自己真实需求的,要不然为什么现在网络消费依然很火的领域是餐饮。
怎么不算坏事呢
每天都感觉睡不醒
每天都觉得很疲惫
下午坐车坐到最后晕车想吐
想休息睡觉就睡的脖子疼
坐久了腰也疼
事业上只想躺平
通勤时间长,无非就这么几种情况:
1、公司离家远,但是不想租房
2、公司周围房租太高了,根本租不起
3、工资太低,公司周围的正常房子租不起
从第一种来看,通勤长但是家人都在,可以理解,长点就长点
第二三种,是单纯的租不起,被迫通勤长。但是为了降低开支,让自己生活下去,那就只能选择通勤长,并且安慰自己,这是一种好事,至少省钱。
至于专家所说的,我觉得跟我认知的存在差异,如果是第一种情况,那么可能存在 “成为通勤时间的利用方式”,但是二三种情况,则可能性不大。
作为 1400 万中的一员,对于我来说,我单程通勤时间要 90 分钟,通勤时间长,是我选择工作时能接受的,但是对于能接受的事情,并不表示它不是坏事。
我将近 5 年的上班经历,通勤时间单程 90 分钟左右,先坐公交车到地铁站,在地铁上转线 4 次,再步行 10 分钟左右到公司,就等于我需要花 3 个小时在路上,就等于我陪伴家的时间减少了 3 个小时。
可能很多人会说,这么长的通勤时间,可以自我增值,学习课程,的确,我们可以在路上看书,煲剧,刷短视频…… 做很多事情,但是这些都是被动接受的。如果可以,我希望公司就在家门口,可以步行到公司,中午午休还可以回家奢侈得睡个午觉,真的不要太美好。
嗯嗯,也就是想想,哈哈哈
最近改变工作模式,有时间看日落,看天空发呆后,偶尔拍到的飞机✈️
严重怀疑这个数据造假。
通勤时间的严格定义:从踏出家门口,至坐到办公室座位上的总时间。
中国一线城市和日本全国的通勤时间已经不相上下 (开车的话,国内堵车更为严重;公共交通的话,日本比国内有效率)。我个人感觉超过 1/3 的上班族,单程通勤时间超过 1 小时。
有什么办法,生活就这样!
移动是一种浪费。对企业来说把东西拖来拖去意味着成本增加。对个人来说,通勤就是浪费时间。可惜政府和个人都没有认识到这个问题。
每天的单次通勤时间最好在半小时之内,最长不要超过一个小时。最理想的状态就是每周能有几天在家办公。希望未来大多数人能实现这种状态。
是不是坏事你不都得忍受嘛,讨论这个有什么意义呢,你能忍受就忍,不能忍受就换工作,就这么简单的事。
提这个问题的同学,通勤时间过长好坏很明显,你只需要在早高峰晚高峰的地铁公交和天桥看看就好了,无论是站着的还是坐着的,当然,最好可以自己体会一下。
大城市虽说是 9 点上班,但是通勤一小时的前提下,基本都要 7 点多就起,洗漱后被人群挤进像沙丁鱼罐头一样的地铁公交,能不能坐下来完全靠运气,基本上做不到位置,人和人挤在一起,各种味道混杂在一起……
你想象一下这种场景吧。
总之到公司真的已经很累了,一天之中精力最旺盛的时候,完全被这种糟糕的通勤体验破坏了。
是好事。
建议大家去鹤岗买房,每天打飞机上下班。
通勤足够长,还降低了买房压力。
哦,不对,买房压力低是不是也不好。
通勤时间长真的太难受了,上一份工作的时候
早上 6:00 起床,6:30 出门
走到地铁站 15 分钟,坐地铁一个小时
7:45 出地铁站,再走 20 多分钟
8:10 到公司楼下吃早餐
8:25 到公司,8:30 上班!
住的远太难了,通勤时间将近两个小时,虽然坐公交可以少走很多路,但是特别堵,根本不敢坐,坐地铁不堵但也特别挤,每次换乘都是小跑,有段时间真的疯了!八点半上班的我,六点就要起床!太悲催了。
想想公司住的近的同事,半个小时的通勤时间,公交就在楼下,七点四五十出门,我可太羡慕了!幸福感爆棚啊!
啥意思 每天让你浪费个身心俱疲的 3 小时 你觉得这是好事?你挺牛阿
上过班的都知道
解决办法:
1、把房子租在或者买在单位旁。
2、只在家周围工作。
3、有传送门。
4、睡单位。
我现在就是单程 1.5h。其中 20min 骑自行车,其他时间在地铁上坐着,是终点站到终点站。如果不是能坐着我才不要这么通勤,我脑袋没进水给资本家贡献体力和时间。
这个通勤时间长有助于买买买就很扯淡,有这个时间回家撩妹或者生孩子不是更能带动消费还缓解人口问题呢,拿着这个数据说出这种结论,有时候就是大众反感所谓专家的主要原因。
有多大能力干多少事,尤其买房定居后,通勤时间长大概率是定居郊区的,郊区通常房价较低,市中心房价有的却高的离谱,且不说北上广深,就拿我在的杭州举例,市中心一平 5~8w,郊区 2~3w,地铁现在到市中心武林门单程都差不多一小时,如果你买了房,30 年贷款,你是觉得通勤时间长点能承受呢,还是买了市中心的房后经济压力能承受呢?
杭州郊区 2w 地铁房,甚至有 1 字头单价的,首付差不多五六十 w,月供 7k 左右,按照 30% 理论(即月供不应超过总收入的 30%),两个人只要总月入 2w2 以上就可以生活不错了,二线头部和一线城市的郊区配套也都还不错。如果是市中心试试,通勤时间虽然短了,看似很幸福?然而至少 500w 的房子需要 150w 的首付,月供 1w8,就算能承受的起,但考虑经济过风险吗,考虑过断供的风险吗……
在我看了经济压力所带来的坏影响要远大于通勤时间长,通勤时间长的解决难度远比经济能力提升难度低。
人在广州,在国际学校和私立学校当外教助教,在早幼教中心当英语主教。
暂时住在花都,10 月份搬到学校附近。
公司上班时间是朝十晚六,
学校上班时间是朝九晚六。
通勤时间:
公交 30 分钟,地铁 70 分钟,但是我要掐着点来通勤,因为公交基本 25-30 分钟一趟。
7:30 出门,7:45 的公交到住所附近,8:30 前要到地铁站,9:55 左右到公司。晚上 19:50 左右公交到花都某个地铁站,回家就 20:30。
4 月份有个工作,通勤时间差不多,但是在死亡三号线,太让人窒息了。现在的工作,可以多换乘一站,避开三号线。
在公交上,我会听音乐。
在地铁上,我会背专八单词(要备考专八和 CATTI 二级,现在快背完一本 4000 词的单词书),或者听美剧《摩登家庭》。
好几年前看过摩登,去年在 B 站发现有 up 上传了 11 季资源,目前无字幕看到第 10 季。于是,我就从头开始,把美剧当成听力素材,天天在地铁上后台播放,能听懂 80%,根据内容知道这一集讲了什么。
下班呢,人比较累,不听摩登的话,就看看《七十二家房客》,放松放松。或者不看手机,让脑袋休息一下。
我看到很多人也像我这样奔波。有个女生,和她男朋友 / 老公,每天上下班坐公交都看到他们与我同行。很多人都在高增站,即三号线换乘九号线,去往花都区。打工人不容易啊。
成年人都是六点左右起床,无关你出门的早晚,通行的长短,你以为住的近就可以起的晚?你想多了。
这都是成年的代价
我自己的通勤,自驾时,寒暑假会稍微好点,单程行车 50 分钟左右,到停车场再走三公里到办公楼。开学后,单程 1 小时 10 分钟左右,走三公里到办公楼。下班就算不准了,开车一个半小时起步。在公司不能早退迟到,一般在公司 10 小时到 12 小时,所以,我还有多少自己的时间?
通勤时间一个小时每天的负能量是不通勤的两倍以上,加班的话负能量更是指数级增长
那你一天通勤 24 小时把所有事都做了吧,可以拉动一切呢
竟然全国才 1400 万,好吃惊。那我和我身边的人占的比例也太高了些。大城市的恶劣交通真是温水煮青蛙,有时候都忘记一小时应该算是不好,而非正常了。
财经专家说得对极了
祝福这帮专家的子子孙孙
工作通勤时间一年更比一年长
我一直以为之前自己每天花在来回通勤上的 2 小时已经极限了,结果还有这么多人比我更煎熬的…… 我之前辞了一份啥都很好的工作,原因就是实在忍受不了通勤了,现在想想都还会自我怀疑一波,是不是当时再忍忍就好了
通勤超过半小时都是一种消耗,没有意义的内耗,不是没得选,谁想时间都浪费路上?
砖家说的很对,上班通勤时间长有利于拉动经济,提升城市发展,增强个人的幸福感、获得感。
由此可得,如果砖家去死的话更有利于发展!你看,砖家死了,就要买墓地,可以来一波地产 GDP。砖家他妈每年生一个专家,就可以极大的拉动母婴消费品市场。另外,砖家他妈每年生产出来的砖家都去死的话,那就每年都有新的墓地需求,毫无疑问,这是很有利于发展地方经济的。(衡大等机构可以再次入场收割一波)
砖家死的多了,墓地卖的多了,地方财政才能欣欣向荣。你看,经济不就起来了吗?不就幸福了吗?
随着城市扩张通勤时间长是必然的
大部分城市人口的通勤时间是长于 60 分钟的
模拟专家:建议长时间通勤的群众在工作单位附近买房。
单程 60 分钟也就二线城市城东到城西,不算夸张。
专家都说了对 _个体是坏的_对 企业和城市的发展不一定是 “坏” 的
这还有啥讨论的,通勤时间长就是拉动了网络消费,不管是网购也好还是直播、短视频、游戏。
甚至拉低了娱乐方式让绝大多数人都拥有了共同的娱乐方式,之前你在家打游戏、吃泡面,他去高级餐厅打卡,你在家刷剧,她去歌剧院看歌剧,你在家看漫画,她去看艺术展。现在大家都在家看短视频。
当你只能通过某种方式出行的时候,哪怕有再多的不满 你也只能接受 因为没得选择
死的人多了还能拉动殡葬行业消费呢
中国至改革开放以来可以说是突飞猛进,城市建设也是最大限度在扩张,大量涌入一二线城市的人口把空间越填越满,我每日的出行总结通勤 1 小时已经是不错的了,毕竟不是人人都能满足在通勤半个小时的范围找到合适的工作呀。
因而我们利用好在公交车、地铁上可以听书,通过办公软件处理公司事物务,可以跟客户线上交流等等,同样是可以为自己为社会创造价值的哦!
无人驾驶非常有必要。
我工作最舒服的时候是住在单位楼上,每天都睡到上班前半个小时才起,慢慢悠悠洗漱然后吃个早餐准时上班,中午吃完饭后能回到家里,在自己床上舒舒服服躺 1 个小时,简直不要太爽。
现在换单位了,住得远了不少,要开电动车 10 分钟才到,已经有点不爽了,早上只提前半个小时起必然是很紧张,慢一点就迟到。中午回家的话睡觉时间也不多了。
不敢想象通勤一个小时会怎么样。不过我是在小城市里工作,不在大城市内卷就是了
不止这么点吧
怎么可能不是?
不是上班族,体会了通勤人的苦。
我单程火车票,换乘 50 多分钟,全程近七个小时。
且不论火车座椅本身反人类的 90 度设计和无从落脚难以舒展的空间,单论这近七个小时的车程,就要了我的老命了。
举个例子,旅游开心吧,但是,交通工具超长时间乘坐无疑是削砍这份开心的巨大利器。
那为啥城市规划学刊上专家们都在讨论 15 分钟生活圈呢?是为了让人民生活更不幸福吗?
习惯就好
还是房价太低了
又是一个傻逼问题,鉴定完毕,下一个
1400 万人?远远不止!
十八线浙江小城市 通勤十分钟,家门口,做了跟单,就是月休两天。底薪五千五➕提成那种,过年休息二十多天,已经四五年了,图近,有事中间回去也方便
我爸妈那个年代,大多数人都在家附近打工的时候,大多数人都是骑自行车上班,那时候摩托车都还很少。爸在镇上的钢铁厂上班,妈在一个鞋厂上班,骑车上班,半小时左右的路程。社会发展了,世界都称为城中村了,汽车的普及、轨道交通的飞速发展。。。让我们这群穷逼花更多通勤时间去更远的地方打工了。
我建议把这些专家的奇葩建议、见解搞个汇总,看看这个年代的专家脑袋都装了些啥?看看这个年代有多可悲!
我建议,那些觉得这不是一件坏事的企业家或者城市或者专家,可以报销我们在通勤时间上产生的网络消费。
每天上下班都有人帮忙清空购物车,那确实是一件好事,幸福感直接爆棚好嘛,我超爱通勤的,通勤时间越长我越爱。
勤劳致富的事,怎么能宣传成 “忍受” 呢,这事的本质是充分培养了我国人民的吃苦耐劳精神,是小赢。
不是坏事难道是好事?
下一题
居然有人笨到认为通勤时间长是好事???
是好事的话,头头们,领导们自己为什么不开车绕单位三千一万圈再去上班呢?
或者专家们设计城市分区的时候,可以刻意的设计某城市 A 只能住人,某城市 B 只能上班,某城市 C 只能购物呀。城市 D 只能上学。
这样头头们,都可以不绕单位三千圈了,反正都住在城市 A。
为什么不这样呢?
发展是不是为了人的幸福吗?人的幸福感丢包严重,工程师们还不修复 BUG 吗?
哪个砖家胡扯扯,让他一天在路上跑两三个小时试试!
超过 20 分钟都不能忍受
研究普遍认为……
但也有财经专家认为……
不愧是专家。
笑死,专家会说大家都是自愿忍受的捏
… 这居然还能是好事…???
这个问题居然是疑问句?通勤时间长难道是好事??
你们会不会有这样的体会,就是跟男(女)朋友煲电话粥的时间超过 1 小时或者超过 2 小时的时候,自己一点都不累,而且还特别幸福
那怎么办咯,都是自己的选择~
我通勤时间只有 10-15 分钟我都觉得有点远,索性直接住在店里了,通勤时间只要 30 秒,打开房间门就是办公室,打开办公室的门就是自己的店。
一个小时以上简直忍无可忍毫无幸福感……
坐车坐地铁时间长了,只能低头看手机看平板,不好受,我想尽快到家。
简单一点来说:“从你出门那刻开始,就已经在上班了”。
所以通勤时间长,就代表工作时间越长
建议财经专家先极端通勤
普通人民群众只想钱多事少离家近
通:接送往回。
勤:每天工作事务。
既体现社会性固有资源丰富,又反映时空性上资源效益性配置不当,是综合与利用上发挥作用欠缺。
通勤不当,长期性影响生活习性行为和工作,并引起精神与功力上变化。
长期通勤是一种社会性配比失当。
通勤需求因素存在,是在主被动关系间特定固有存在。
通勤时间长,消耗更多社会性和个人能量。因而对企业和城市发展发挥作用上,深远意义也如此,不可用表面的好坏论之。
社会性需要高效益性能配比,人生需求筒单崇尚自然属性规律优势化。
通勤的网络消费成为上班族的重要行为方式,但不一定提升通勤式的幸福感。
通勤是一种社会必然常态,但长期长时间通勤是一种不当,甚至是一种不应存在的异态或 “病态 “。
蓄藏资源和节约能量,是社会和生命的稳定性发展基础,长时间通勤对生理和生活或生态环境保护因素等少促进作用,而对年轻人来说于家庭、生、育具有相关影响关系的。
超 1400 万人忍受单程超过 60 分钟极端通勤,广受社会关注与议论。
这不是废话吗?通勤时间长还能是好事?
这不是明知故问?
说白了还是我国国情独特,没办法将互联网和部分计算机职业普及线上办公,管理方面低能,领导大多喜爱玩弄权术。
所以很多人只能忍受着长时间的通勤去上班。
是不是坏事?
这难道是好事吗!
多少年前的话题了,怎么又来了
通勤时间长、交通拥堵等问题明显降低百姓幸福感。解决起来,也并不是很难,在城市规划上,更多关注宜居度,将办公区域分散规划。
肯定是坏事啊。路上那么危险,花在路上的时间越长就越容易遇到事故。而且每天浪费两个小时,就意味着自由安排的学习时间被压缩了,要么上班特别轻松摸鱼学习,要么专业技能就到顶了
一个初级阶段的发展中国家,你要干什么?
一个 960 万平方公里横跨五个时区的国家,你要干什么?
一个 14 亿人口的超级大国,你要干什么?
典型的引战帖
美国疫情都什么样子了?你们还在这里谈论通勤时间的问题 !
大城市一个小时的单程通勤时间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单程一个半小时是极限,超过了直接建议换工作。中小企业建议以地铁站步行不超过 10 分钟来租用办公室,或者周边有大的城中城农民房,否则人员会很不稳定。
我乎现在的问题,只能用诡异来形容,按照这个逻辑,地震过后灾后重建也拉动 gdp,那地震岂不是好事?越严重的地震,破坏面越大,越是大好事。
加班时间长到底是不是坏事?
本人所在公司,大部分人通勤时间超过一小时
下面重点来了,这一小时是公司班车上的时间!!!
班车只停市内若干个点!
这些点设在哪里呢?设在各区领导干部小区门前。
所以,大部分耗材们,下了公司班车,再去乘公交挤地铁。。。
他们一般早上 5 点多就要起床,归家 7 点算早的。
幸福个毛线。
通勤一趟三个小时我已经麻了。。。及其厌倦 看见地铁站就恶心
真觉得天天这么通勤青年猝死不是没有可能
我感觉是好事,如果这都忍受不了,以后的生活他更受不了!
弱弱的问一句: 允许不幸福吗?
在人贴人的车厢里看书、看报,这是那个次元的事?
专家们不用挤地铁和公交,所有腰是一点也不疼啊!
这不是说的在天府机场上班的成都人么 自从天府机场修好 辛福感直线下降 每天多来回多 3 个小时上班时间
18 号线上做兄弟?我们 12 小时工作制 早上 6 点起床 晚上 10 点半 11 点回家 的啊 不晓得以为兄弟们是非洲黑奴呐
肯定是坏事啊
谁不想上班离家近呢?
人民群众建议专家不要建议
我最喜欢的工作模式就是居家办公
你觉得是好事?
都叫 “忍受” 了,还不是坏事,真是 niu。
总结、吃苦是为了以后不吃苦,凡是让你以苦为目的而苦的都是骗子。
如果是公共交通可以一站到达,我觉得还能忍受。现在手机性能这么强,这么长的时间可以安排好多事情,而且这段时间基本应该没打扰,刻意安排的话可以干好多有意义的事。自己开车的话就只能做些和耳朵有关的了,可以听一些书也是不错的。当然,最好在家就可以办公。
连 RQ 都没有,还在讨论 60 分钟是不是坏事。
一个小时原来是极端通勤啊,我一直以为正常都是一个小时左右
深圳,开车距离 9 公里左右,如果坐直达公交车半小时一趟,在科技园里绕来绕去再加上堵车,需要一个多小时。最快的方式只能坐 20 分钟其他公交,然后走 10 分钟。自己开车 30 分钟到一个半小时之间。
为什么导航显示只要 15 分钟?因为今天深圳各区都封区了
谁不想找个钱多事少离家近的工作
堵车怎么办,总有地铁到不到的地方
有网友表示,在找工作时就应该考虑到这个问题。我想,金女士未必没有考虑过。极限通勤,是人们权衡了金钱、空间、时间和精力后做出的选择。或许,她舍近求远去工作的工资除去交通成本,比她就近工作的工资还要高一些。不然,谁愿意每天把这么多时间浪费在路上呢?
早前,就有 “何不食肉糜” 的专家建议年轻人在工作的地方就近租房,以便把更多的时间用来提升自己。难道是年轻人不想这样吗?究其原因,还是公司付出的劳动报酬,无法负担起普通上班族在城区的房租和其他生活成本。 极端通勤已经成了很多一线城市的普遍问题。通勤,是每一个上班族都绕不开的问题。花费在路上的时间,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工作状态,也关乎城市生活的幸福感。
长时间的通勤已经成为很多打工者难言的痛。数据显示,中国有超 1400 万人正在忍受单程超过 60 分钟的极端通勤。打工本就辛苦,光是通勤,就耗尽了一大半力气。这种无奈的选择,对于个人来说,毫无幸福感可言。
但是,有些专家就是格局大,看问题的高度和角度都异于常人,认为通勤时间长对个体是坏的,而对企业和城市发展不一定就是坏的。
专家认为,对于企业来说,过长的通勤时间会使员工在工作时间内通过偷懒来寻求补偿,偷懒者绩效低会被解雇或降薪,这将倒逼他们减少偷懒行为。所以,长时间通勤有利于降低公司的偷懒水平。
对于城市发展来说,通勤时间过长导致闲暇时间减少,居民将通过购买服务来增加闲暇时间,增加消费性支出,刺激经济增长。
在这些专家看来,社畜的痛苦,居然也有利用的价值。先不论其观点是否合理,这打算盘的声音,就是生产队的驴听见了也要落泪。舍本逐末,漠视人的幸福感,把人当作发展的资源和工具,这样的发展究竟是为了什么?
问:为什么我当不了专家?
通勤时间长确实是当下很多年轻人面临的一个情况。因为现在城市在不断扩大,而且很多地方也被重新开发,所以很多年轻人找工作的公司都距离居住的地方非常远。
**根本就很难,用很快很短的时间去通勤。**所以他们每天奔波在上下班路上的时间非常的长,有的超过一个小时,甚至有些要两个小时才能到达,如此极端的通勤时间虽然已经成为了很多年轻人的常态。
通勤时间长其实会极大缩短打工人的幸福感,尤其上班本身就是很不快乐的一件事情。
如果上下班还要花这么多的时间,相当于这也是在无形当中增添了上班时长,所以很多年轻人真的从心底里面感觉到痛苦,但是他们却无力改变这个状况。
尤其是下班本身是件很快乐的事情,但是还要花费一到两个小时回家,那么夜晚的时光就越来越短暂了,对于很多打工人来说,属于自己独处的时间又减少不少,所以压力会积攒的越来越多。
而且通勤时间长也会加重打工人的疲劳感,因为通勤的时候一般都是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人挤人非常的难受,也很难得到休息。并且为了能够按时抵达上班的地点,有时候也要提早起床,更早睡觉。
对于年轻人的身体健康来说是非常不利的,睡眠不足也会导致更加疲倦。
所以通勤时间长,虽然说成为了当下的一种状态,但是其实是非常让人痛心的一个情况,而现在那么多的打工人都只能接受这样的现状,其实是非常无力的。
人均幸福指数中国排名 (来源于网络数据)
2022 年 72 名
2021 年 84 名
2020 年 94 名
2019 年 93 名
我们会越来越幸福。
年轻人上班通勤时间长,应该将居住地搬到公司附近
你是在问这是不是坏事?
我 tm 笑死
个人认为单程通勤一小时都是可以接受的 直到我找了一份单程 46 公里每天单程通勤 2-3.5 小时的工作(有班车 早高峰很堵) 最堵的一个雨天我记得开了将近五个小时
后来觉得自己可掌控的时间非常少 果断在公司附近租了个房 一切都迎刃解决了
所以从问题来看 想解决就公司附近租房 不想花钱就通勤呗 又想不花钱又想通勤短 那就找我目前这样的工作 永久在家办公的
长时间通勤能提高收入,呵呵
搞搞清楚,大部分人的这个通勤时间不是开着自己心爱的汽车听着音乐或广播,驰骋在公路上,享受自己的空间。
而是阻塞在车流中,或者和大爷大妈们挤公交挤地铁。
这种情况还是国家限制一线城市人口,主动分流的结果。
本人 6.5 小时通勤,家和工作地点相距 120+。
6 点起,半小时公交到地铁站,2.5 小时三次换乘到郊区地铁站,没有共享单车,下来步行 15 分钟到单位。回家重演上述操作
与单位领导多次沟通,与上级公司人力部门协商多次失败,甚至出现 “你不想干可以辞职,好聚好散”,因是国企,最后无奈妥协
现在发现我的主管人还不错后彻底摆烂,每个月做好他交代我的一丢丢事,他考勤给我打全勤,我自己就不去了,平均每个月,没固定时间去 3 到 4 次,8 月太热,就去了 2 天,命要紧,不想跑了
专家考虑的角度是只会认为一个人前提是个无情无感的机器人,能够按照他那种天马行空的不切实际的想法来的,或许这又是某种流量密码吧,资本下的专家的现状。
我单程 40km,开车 50 分钟左右。使用公共交通的话,需要步行 + 地铁 + 打车,时长和开车差不多。
先说说坏处吧。每天开这么久的车,基本到公司人是瘫的,需要休息下,缓一缓。然后因为平时工作下班时间也不会早,基本到家宝宝都睡了,等于一天都见不到娃。
那我为什么要通勤这么久来上班呢。工资待遇很高吗?并没有。当然最开始来的时候确实冲着钱来的,只是没想到市场原因,这个项目没能快速去化,反而滞销了,公司的情况也不好,员工直接降薪。我每个月的工资刨去油费餐费等。基本没啥了,好在还能正常交五险一金。
有同事劝我也租个房子在附近得了,但是家里有娃,哪怕早出晚归也见不到他,但是出门前,回家后,能看到他的睡颜,亲一亲他的小鼻子,绝对值了。
再有就是为什么不换工作。一直有在看,但是市场巨变之后,同行业的其他公司都在裁员,本市及周边城市都没有太好的岗位。身边主动被动离职的朋友和同事,很多都是只能歇在家,另谋出路。换行业不是不行,对我这个年纪确实是挑战,聊了几家最后决定还是原地不动,静观市场其变。
算一下,这么也熬了一年了。专家说的有没有益处不清楚,在收入不够的情况下,再刺激消费也没有用,囊中羞涩。年轻的时候可以闯一闯,可以任性,但是人到了一定年纪,确实折腾不动了。
班车两个小时
说明我国其他省市需要更多的像杭州学习,无论是哪个方面
通勤消耗劳动者的路途时间过渡太长:是因为城中规划在办公场所与居住区域设计功能在配套上不合理的社会原因带来的弊病;解决这种问题造成的损伤相单简单。以人为本坚持对存量办公法人企业进行适量规范化控制企业最大扩展用工人数上的极限数量!超值采用办分厂、分公司、分店的控制模式:加以进行具体解决:让毎一座城市中的企业即能保持供应链的衔接配套运营方便的同时;让城市市民的生活居住地与工作办公场所 “争取最大限度的缩小交通路程之间的距离?当然、对于有毒有害的生产制造企业必在城市规划设计理念上放在距离生活区数百公里之外 “进局部封闭化社会职能管辖性设置方案处理方法”。怎么样有效的去解决城市交通规则设定功能与法人办公场所的控制最小出行方便距离?它是让城市最发达与居民生活最友好的衔接职能设计工程科学创新领域的桥梁!它可以允儿让城市道路避免出行 “拥挤超负荷车辆与出勤人员降到最低科学设置水平!在不大拆大建的前提条件下 “由科学规划方案加快解决城市交通拥堵出行难的实际问题”!
有请专家带头发展城市经济
有的你选!有的选!有的选?
坐标大郑州,地铁全覆盖,个人每天来回通勤不到 20 分钟
说的就是本人了。跨区上班,单程 50 公里。
上班走高速,早一点出门 55 分钟可以到停车场,晚一点堵车得 70 分钟,停车场走到公司大概 12 分钟。下班不走高速一般需要 75 分钟。
柳传志迟到了还自己罚站两小时呐,让柳传志极端通勤试试,估计他要罚站一天
我媳妇 10 分钟路程,我不一定,堵车 1 个小时,不堵车 20 分钟。
60 分钟就算极限?怕不是误会了什么。
其实最可怕的不是通勤时间,最可怕的是不赚钱。
只要工资足够高,单程通勤 120 分钟也是可以的。
那些在一线城市,每月几千块,每天还要几小时通勤的,妥妥的底层。
影响资本家赚钱。。
上班 P+R,单程 1 小时 45 分钟。
下班 R+P,单程 1.5 小时~ 如果纯地铁,2 小时回家。
坚持 3 年了。
还在熬着
无他,
穷尔。
专家指出 通勤时间长有利于促进消费增长消费
通勤六分钟
自己的选择无所谓
不好!牺牲自己休息时间,难道会感觉很幸福?
无能的城市规划 “专家” 的功劳,商务区和生活区割裂严重
通勤时间 2 分钟,大多数时间花在电梯上,直线距离 10 米……
我是 1400 万分之一
是不是坏事?但肯定不是好事儿,能选近的会选择远吗?
知行合一,认为通勤时间长是好事的,请自己去增加自己的通勤时间,反之,还是尽量就近工作。
感觉这些问题一点意义有吗,谁能解决谁会管
我就是 1400 万人中的一个。
长时间通勤 = 可能居民提高收入????
影响睡觉,大大的坏事。
通勤时间太长,真的很影响幸福感。三线城市,通勤时间 30 分钟,比之前的 10 分钟多了 2 倍的时间,我的生活发现了如下变化:1. 早起半个小时,睡眠时间受影响;2. 基本 7 点后才到家,没法顾家(等到我回家做饭,家里人都饿死晕了);3. 其他时间变少了,如学习因为通勤时间过长,回来吃个饭,磨蹭两下就得洗洗早点睡了,怕影响明早早起,没有学习的时间了。总之,通勤时间过长,真的浪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成本也高。
工业区 居住区 商业区过度分散惹的祸。
单程超过 60 分钟,简单算往返就是 2 个小时,算你一个月工作 26 天,一个月就是 52 个小时花在通勤上;约等于 2 天 48 小时全在通勤,5 天从早上 8 点一直通勤到晚上 6 点,第五天还得加两小时的 “通勤班”,全年花在通勤的时间达到甚至超过 624 个小时,全年有 26 天花在通勤上,假设“1000 小时定律” 成立,一年半的通勤时间足以让你掌握一种新技能,用来锻炼可以获得一个好身体,这些沉没的时间成本你的工资补的回来吗?
凡是都不是绝对的吧,比如鸦片是毒品,是不好的东西,但是医学上可以用来做麻醉剂。
一小时的通行,来回就是两小时,尤其是每天都这样,确实增加了很多成本,包括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
而且每天那么早起来,加班到 9 点多之后还要再花 1 小时坐公交和地铁,确实会身心疲惫,时间久了大大降低生活质量!这些都是不利的地方。
但是如果你能换个角度,也能给你带来一点点小小惊喜,比如说,地铁上说不定能邂逅一个美女,来一场完美地偶遇,毕竟一直我在家里,什么机会都没有,走出去才会有可能。
你还可以在地铁上看看电子书,平时在家让你看书,你可能没心情看,上地铁后,为了打发无聊的时光,你可能会选择看看电子书,我当年就是在地铁上看完了《明朝那些事》
所以呀,凡是都有两面性,要辩证地去看待,换个角度,也许就会有不一样的收获呢!
专家建议,可以在单位附近租房或者买房。
你看问题不都解决了吗 (手动狗头)
假新闻,中国不是崩溃了吗?不是都因为经济困难跳楼了吗?
是坏事
如果这 60 分钟算上班的八小时之内,那么我认为不是坏事。
如果 60 分钟是我自己支配的自由时间,那么凭什么我要为了工作的缘故来占用我自己的的自由时间?
这是不合理的
如果有那么多好处,那为啥公司附近的房租那么贵呢?不应该狠降到郊区水平?甚至免费也不是不可以啊
用站的发酸的腿想一想长距离通勤是不是坏事。
建议不接地气的人们,先每天练习人贴人站两个小时再来考虑一下长距离通勤是不是坏事。
那还用问嘛?糟糕透了。
对资本发展来说是不是好事?当然是了。因为这样可以多卖好多东西了。
人们为什么要在通勤的时候买买买?因为除了上班之外的时间都用来通勤了,不在这时候买买买什么时候买啊?
只要少数之中的少数,优秀里面的优秀,不肯坐以待毙,这个民族就总有希望。
说白了,主要还是政府不作为。比如我这个城市,修个隧道,之前另一个隧道因为特务破坏死了工人,于是别的隧道也都停工。因为层层转包缺乏足够投入,一个隧道几年都修不好。民生出问题,放在哪个国家的经济还不错的城市,那都是政府出了问题
好还是不好,看看专家自己的通勤时间就知道了
如果是不要换车,还不错,能在车上睡一觉。
但有时太累会过站,我曾经有一次太累了坐过十站。
还有的时候,上来两个人,拼命聊天,睡不着简直烦死,上周末我就碰到一对,md,看来是同事,又不是七老八十不会用手机,非得拼命聊天。
还需要问到底是不是坏事?要不是因为穷谁不想出门十分钟就能到公司?
每天六十分钟,一年折算一下,
就当成 300 小时吧,
这 300 小时拿来造人,不知道能为社会产生多少新的生产力。
我之前通勤时间在一个半到两个小时左右,后来实在不愿意了,
现在就找休闲的事情做做得了。
专家的虚假想法:
通勤时间长对个体是坏的,而对企业和城市发展不一定就是 “坏” 的。
专家的真实想法:
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跟钱比起来。屁都不是
通勤时间长难道是好事?
生育率为什么下降?
躺平的人为什么变多?
为什么年轻人宁愿去送外卖也不愿意进厂?
当然,专家姥爷和我们不一样?
他们住在大 house,有专职司机,最重要的是,上不上班都无所谓,更别说迟到了。
通勤时间与他们又有何关系?
难不成通勤时间长还能成为一件好事?—– 这问题问得
一人一天两个小时在路上,一个月 60 个小时,一年 720 小时!也就是 30 天!这 30 天即没为企业和城市做贡献也没为自己带来任何福利,除了每年浪费一个月生命屁也没干!真他娘的是好事!
还能是好事?!
隔壁邻居的孩子大我三岁,每天山下班通勤距离 90km,已经三年了。
他毕业后就进了现在这家制造业公司做技术研发,第一年的时候还好,公司还算在市区边缘,开过去 30 公里,每天开着一辆家里的公路闪电上班,七点左右出发,带上家里的俩水煮蛋一瓶牛奶到公司七点五十上班,下午四点五十下班,到家五点半正好干饭。
后来市区的一大片制造业都被迁到 “经济开发区” 去了,上下班的时间一下子变成了 45km,最开始的时候跟着导航走,要开一个半小时,每天六点多点就要起床洗漱去上班,夏天的时候还好,冬天那会起的是真难受(那会就看他每天早起在群里就发一句额滴个神)
后来他自己摸索路线,不跟着导航走,还真的给他摸索出一条自己的小路,可以避开很多红绿灯,通勤时间一下子从将近一个半小时缩短到了一小时出头。
后来去年开始油价越来越高,公路闪电都撑不住了,就去买了电车,那会他先去看了比亚迪,结果发现比亚迪电池要质保的话一年行驶里程不可以超过 30000km,他算了算自己的通勤距离选择了极氪 001。
现在就是每天六点二十左右起床抹个脸去公司,到了公司吃个早饭摸鱼到 4.50 下班回家,只要不堵车基本上可以六点到家。
他年初提的车,上周末一起出去玩的时候我看了他的车程,已经 21000+了。
我也问过他,觉得有没有必要这样子,每天 90 来回的通勤,我想想就很劳累
然后他就说自己已经习惯了,还有就是工作也不好找
毕竟他现在在厂里也算个技术骨干
工作时间早 7.50 - 晚 4.50 大小休
待遇每个月工资 8000+五险一金+年终奖,去年年终奖发了 8 万多
最主要的从不加班!工作四年来加班次数屈指可数
再加上他也是那种不太喜欢挪窝的性子,也就一直忍受着 90km 单程一小时的通勤了。
所以我觉得,能够忍受每日单程 1 小时以上的通勤的话,起码说明这份工作对于自身而言是比较优渥不想放弃的吧,或者说工作对于自身的未来发展的助力是比较大的
不然你通勤时间长就算了,干着还不开心然后还没钱没前途的话谁干啊。
然后我现在在进了厂了,厂子就在邻居厂子隔壁 2 公里,不过我平时都是住宿舍单人间,周末的时候跟他一起回家,厂子旁边有轻轨,不过一直都在修建,也不知道啥时候可以通车。
等轻轨修好了,上下班时间应该可以缩短点了。
咋的,四十分钟就不算超长了吗
每天能回家还不幸福?
问是不是好事明显在挑事
谁都想 10 分钟到家 可这违反规矩啊
那些地方被最优秀 最幸运 最有权势占着
不想着怎么超过他们 瞎抱怨什么
扪心自问 自己到底有没有那么优秀
你现在说 能天天回家 是不是好事
不是?
来来来 你说怎么解决
你都已经用了 “忍受” 二字了,还问是不是坏事?
是不是有点尴尬?
你这问题的出现让我陷入沉思,我反思!
房价再高点,争取让国人们都享受这个待遇
知乎用户 搜狐新闻 发表 通勤时间还影响了游戏行业、影视行业、短视频行业等等娱乐行业。 可以说,中国现在很多娱乐行业的发展方向,都是为地铁设计的,因为上班族在地铁上坐牢,太无聊了。 我做短视频 up 这段时间,明显总结出的规律就是,视频点 …
知乎用户 自由 发表 万事耳听为虚、眼见也为虚,只有亲身经历才是实。 我女朋友苏州人,现在我和她均在上海工作。平时周五的时候下班就会回家,周一早上回来上班。有时候我们会从太仓出发,有时候是昆山出发。这两个地方都是苏州离上海最近的地方。 先放 …
知乎用户 徐芃老师 发表 现在早就不是你 “想当年” 的教育模式了,别人家的孩子每天花两个多小时多学一点,你家孩子每天多花两个多小时在路上,这两个多小时,哪怕挤出一个小时让孩子多睡一下也是好的呀。 也就单程也就一个来小时最多两个小时时间, …
知乎用户 搜狐新闻 发表 你在一个多数工人连双休日都得不到的国家,讨论人家的四天工作制是否可行? 知乎用户 糖飘人间 发表 讨论 4 天工作 32 小时的工作制,不觉得可笑么,有意义么? 是想着拼自己所有的力量,为某些特殊群体争取新的福利 …
马云错了,“996”不是“福报” 作者:Bryce Covert 2019年4月22日纽约时报 中国首富、电子商务公司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非常推崇极度过劳的工作方式。他最近赞扬了中国的“996”,意思是每天工作12小时,从早9点到晚9点,每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