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五年(2011~2015)你经历了哪些重要的人生节点?对现在有哪些影响?

by , at 03 August 2020, tags : 知乎 经历 创业 节点 翻译 点击纠错 点击删除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赵思家​ 发表

被邀人里我好幼齿。人生才开头,没太多回顾。不过,18 到 23 岁,对于谁来说都是人生节点密集的五年。对我来说,也是如此。

现在我在日本东京旁边的厚生市。城市挺小,背靠一座叫「大山」的雪山,前面流着一条我老是记不住名字的小河。

我读博士的奖学金是由一个叫日本电信电话的企业提供的,所以这次两位导师带我来这里开会、汇报工作、顺便吃吃喝喝。

我的一导叫玛利亚,是个俄罗斯女人。在苏联度过了童年,少年时期在以色列长大,17 岁后独自一人去了日本,然后 20 出头回到以色列服兵役、读大学、研究生,专业是计算机、经济和东亚文化。现在是个神经科学家。

我的二导是一个美国人,小提琴家。在 25 岁之前都在德国演出和学小提琴,后来因为对语言和心理学感兴趣,回到美国读了心理学博士。

而且他们俩每人都会熟练运用五种不同的语言。而且仅有英语重复…

更为重要的是,他们为人真的非常非常好。你们肯定能想象的出来与他们一起旅游是件多么享受的事情。

-—-/—–/—–

18 岁时,我独自离家来伦敦读本科。

我一直有些自得,在年少轻狂的时候,读了世上最酷的专业。

21 岁,跨专业读了个计算机硕士。

虽然我的计算机水平还是拿不出手,但在过程中从新的角度看问题总是充满了疑惑和启发。可能是距离产生美吧,我对神经科学的思念在这一年里疯长。我开始回顾以前学过的知识,来知乎回答问题。就当是给神经科学在中国区做市场推广好了。万万没想到 积少成多,竟然还出了本小书。

刚满 22 岁时,简单地结了婚。

我从未想过我会这么早结婚。现在都结婚了快两年了,我有时还是有种错觉 “赵思家结婚了,但我还没有。” 但当两人的话题从 “下个夏天我们去哪里玩儿” 变到 “多少岁之前我们要做什么”,感觉真的很不同。在做决定时,谨慎小心翻了倍;在努力工作时,决心和忍耐也变多。

一直很想有机会去日本工作或学习一段时间,所以找到了现在的导师。

接着,我一人回国休息了三个月,因为好奇毕业生找工作是怎样的一个体验,我投了一份简历。边在老家做装修,种种花,看看书,然后不知不觉一轮轮通过拿到了 offer。由衷之言,那个 offer 我真的很喜欢。在犹豫要不要不读博士的时候,大三的老师正好那时得了诺贝尔奖。有些时候就是这样,有些事情其实和我没有任何关系,但就是影响了我的决定。

到这周,我刚好开始读博士整整一年。用一句话概括这一年的生活就是 “每天叫醒我的不是闹钟,而是工作。”

读博士这个节点给我了什么影响?

我以前自觉有点完美主义,希望能把每件事情都做好。这一年我明白了一点,要是只是要求 “做好” 而已,那是在浪费别人和自己的时间。

只有做到最好才无愧于心。

-—-/—–/—–

昨天开完会,我们去了箱根汤本,就是新世纪福音战士的那个中心城市。前天刚刚下了一夜的雪,人字形的屋檐上盖着一层绵绵的白雪。我们一起乘小火车、爬山、冷了就茶屋围着火堆喝甘酒。

我们坐在街边等巴士的时候,玛利亚问我以后的打算,我说我还没想好。她点点头,说,博士之后想做什么是你自己的决定,所以从未问过学生这个问题,也不愿干涉,但如果你愿意试试成为神经科学家就好了,我们对你有很高的期待…

听完我愣了一会儿,眼神转到其他地方,看着被雪覆盖着的茶屋屋顶上,缈缈青烟。然后我盯着那烟,说谢谢。几秒之后我意识到,这是我第一次意识到我被期待着。实际上之前她提过一次,但我当时以为她对每个学生都这么说的,说的也不是这么郑重。

可能雪景太美,也可能是从两个远近闻名工作狂的导师们口中听到这句话令我略有些担忧。我莫名其妙地有点情难自禁,眼睛湿湿的。

当时只有一个念头,
只要把专业做好了,你就能乘风破浪。

这既不是梦想,也不是目标,而是当下我应该做的事情。

有时我心里感叹,这可能是我这辈子最幸福快乐无忧无虑的日子了:身体健康、感情顺利、家庭和睦、做着自己喜欢又有意义的事情。

人生总是起起伏伏。我肯定会再次遇到低谷的,只是希望,到那时,一定要记得回想一下此刻的心情:

我能成为现在的我,实在是太好了。

富士山和鸟居。赵思家摄于箱根汤本 ·2016 年 1 月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巫师整个过程从来没有向我拿过授权,我不认识他,不是他的前辈,没有共事的荣幸,事发后才三次消息向我道歉,此事一切信息以我为准。现在欢迎 B 站帮我维权,睿总知道怎么找我》

人生最好五年就在一间公司过了,这五年就好像在我躺在铁轨边上,听见中国经济呼啸而过,回头看就觉得在中国做投行真的是可以在短时间内经历别人无法想象的巨变,因此想好好纪录一下我的生活。

容我从 2010 年说起,当时刚入行,世界刚从海啸中复苏,四万亿遍地建桥造楼,当时做了 AIA 上市,那是金融危机之后 AIG 断臂还债的大项目,还做了各大国有商行的配股,当时的中国呈现出一种全球金融海啸都无法阻挡半分的巨大增长潜力。

整个金融界都对中国的未来有一种前所未有的乐观情绪,每个人都在算中国人要穿多少西装(利郎项目),多少珠宝(周生生项目),买多少手机(乐语项目),上多少英语课(环球雅思),喝多少牛奶(雅士利),吃多少火锅(小肥羊),擦多少屁股(维达纸巾),每个人都觉得自己能在在这个巨大人口基数中挖到金子,市场上有非常强烈的乐观情绪。这市场有多好呢?我上班第三天瑞信就来挖人,我告诉猎头说我第三天上班,他们说知道没经验但就是要挖说中文的人。

美国欧洲的基金经理没有来过中国,但掐指一算就把身家性命押在中国上,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上述的一半企业都只能残喘了。这一年我入行,也是工作以来最累的阶段,最夸张的时候就是五天定价四个项目,工作 48 小时睡 5 个小时再工作 48 小时。这一年也是红杉系企业大举进入市场的时刻,包括博纳,蓝讯,乡村基,诺亚全都是沈南鹏的企业,后来在很长的时间里我们都是为红杉系企业打工,那时候啊高瓴还是一个中型基金。

这一年极其重要因为奠定我后来五年的很多工作方式以及世界观,直接改变了我的 “金线”,教会了我什么叫大局观。

2011 年 1 月的时候,我们叫一个互联网公司卖旧股,因为股价从上市起已经翻了几倍,股东很贪心,两三分钱吵的不可开交,我印象很深因为他们说春节后再讨论。后来中概股危机发生了,股价大多腰斩,要卖也卖不出去了。东南融通啦,网秦啦,全都跌没了。中国人去美国路演就是被人当骗子看,CFO 要银行存折带着走,世纪佳缘等上市都困难很多,这一年最大中概股项目是人人网的八亿美金上市,当时说中国的 Facebook 哦,现在回头看就不知道是什么了。(如今随便一个 C 轮公司就可以融这么多钱了吧?)当时中国消费股还是可以忽悠一下市场的,Esprit 和李宁都是后来才垮掉的。

其中我们为了争取凡客诚品这个项目,做了很多努力,我真的是熬了四五个通宵,为了讨好公司,我自己单独开了一个网店,截屏放在我们的计划书上。那就是当时的凡客达人网店,陈年说的凡客真正的互联网转型,也就是现在说的网红经济。后来的事情大家就都知道了。

我觉得这一年我最感概的其实不是凡客,而是三一重工,当时还陪着向总开投资者会议,三一是极少数公司可以如此大牌(当时),可以不挪位置,让投资者络绎不绝上门来开会的。可现在三一也开始做手机了。

项目的细节自然不方便说,可是主要的教训就是中国这个地方什么产业都会在资本的助力下催熟的很快,也会死的很快。周期比别国短,你要不就一直自我更新换代好像腾讯阿里,自己走在自己前面,否则在转瞬即逝的时势上稍微一个失手就前功尽弃。(还有一个例子就是优酷 / 土豆,也就差几个月啊)

2012 年的时候,中国市场非常差,神州租车的美国上市也失败了,公司裁了很多人,当时离开公司的小朋友们有些去了京东,Uber,Facebook,拿了科技公司的股权,还有同事创立了有利网,我居然一直留在投行。这年算是完全废了。如果那时决定做点什么,那今天也许已经财务自由了。当时阿里巴巴在支付宝事件后还出现过短时间融资困难,我的天,你可以想象马云需要钱拿不到的时候吗?如果说有什么教训的话,就是一定要逆势而为,要凑近了看,要敢赌大的。

这一年我入行第三年,我自己第一次带队帮一个医药公司融了 5000 万美元,真的是第一次自己主导融资过程,面对并解决各种困难。当时还算是个菜鸟,这个项目轮得到我插手主要是因为没有人看得上,而且没有人认为做得成。我做成功不因为别的,我是刚好坚持下来了。这个项目给公司赚了钱,我在组里的地位也瞬间提高了,被认为是可以独挡一面的人,为后来的很多事铺了路。

2013 年我升了经理,那一年我是 deal captain 做了某服装公司的上市,与前几年的消费品不同,这已经是一个设计师品牌了。年底又已经做了几个矿业的项目,这时候资本市场已经有了非常恶劣的风气就是注重基石投资者,不了解的朋友可以找找知乎里的一些介绍。理论上基石投资者是帮助发行减低风险的,可是后来实际上变成发行人提前预售并控制定价的方式,其中猫腻不为外人所知。国企上市成了其他国企互相投资的机会。国企上市本来是 privatization,结果上了后大小锁定股东还是国企。这个事情让我对当时的工作性质产生强烈厌倦,当事人应该都记得人保集团上市项目给我们工作体验和生活带来的影响。当时啊以为这就是极致,后来发现更多公司做了更多次一样的事情。这一年开始,我对帮公司找基石投资者有强烈的反感。

2014 年主要就是京东了,这个时候中国互联网大潮已经开始了。我经常在想中国互联网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我对企业的早期判断真的是错的离谱,我曾经觉得奇虎这公司要倒闭了,我曾经觉得豆瓣是明日的太阳。因为我看康熙一直用当时的 PPS,所以我对其他网站就视而不见,当时我觉得唯品会就是卖福建小牌子的网站,别人和我提到美团,我还在反问拉手糯米窝窝在哪,2014 年我第一次见到王兴的时候,他已经是个意志坚定并且有明确想法的人,当时我不理解美团,也意识不到后来的趋势。如果可以预期后来的发展,我就应该跪在地上要一份工作呢。我在很多事情上都错的离谱,真的应该自残双眼。

也许就是这些错误的判断,让我对未来有更加谦虚的态度,让我后来愿意走得更近,看得更细,更能够识破别人的吹嘘与谎言。

这一年下半年就花在中广核上了,这是教科书般的成功案例,我职业生涯中非常高兴能够做到这样的案子,可以吹一辈子。

2015 年发生了很多人事变动,原来的部门和新去的部门人员变动起码 60%,过去五年搭好的伙就要拆了。每天在办公室都会想到那些为离别而创作的唐诗宋词。这一年也真正开始把兴趣和事业集中在科技行业上,上半年一窝蜂的私募融资,并购还有私有化。这是分水岭的一年,我真正开始成为一个 idea generator,就是能提供客户欣赏的想法建议。投行的人说白就是谋士,你的想法一定要有人觉得有价值,而我这一年不论是想法或者是想法的表述上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我觉得自己真的很幸运,怎么总是有那么多人相信我,给我那么多机会试错,来快速提高自己。

但这一年也是焦虑的一年:

“TMT 深深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我同一届进投行的人里现在好多都去了 Facebook,Apple,Uber,乐视,京东,春雨医生等,留在金融圈的人都少了。剩下我还在投行,不过做的也是 TMT。而我每天早上醒来都在面对自己的无知,不知道手机里某半导体芯片的 2020 年价格预测,不知道女性月经 app 如何转化到女性电商,不知道土耳其的 logistics 是不是像中国一样好可以短时间送货,不知道银监会对各种 P2P 的监管方向,不知道 VR 产品研发量产的时间表,不知道二次元的 a 股公司有没有兴趣做跨国动漫 IP 并购,不知道太子妃对乐视订阅会员的转化率数据,不知道二线城市按摩店的 GMV take rate,不知道印尼政府对于打车软件的看法,不知道锤子手机的最新出货量,不知道 gopro 的股东平均成本是多少,不知道蜘蛛人在法律上如何重新加入复联,每天早上起来就掉进知识带来的巨大焦虑之中,以夸父追日的姿态去抵抗这个变化太快的世界。思维啊框架啊总是需要一点点东西来填补的。”

回顾我的五年,从早期的工业,地产,零售消费到后期的新能源,互联网,金融科技,我的职业生涯就是一个被高度浓缩的中国现代经济发展史。我仿佛坐在第一排的位置上看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戏,我见过亲手上市的企业半年内就被人收购,我写过国企的 MEMO 后来收信人都进了监狱,我曾经有项目失败后 CEO 去出家的,我还有见过上市第三次失败的公司,我因为三分钱的定价当着客户的面和自己的 MD 吵起来,也曾经因为三分钱的事被客户困在办公室 24 小时睡不了觉,我曾经在美国收市香港开市前的半夜中几个小时做了一个 14 亿涉及两个上市公司项目,我曾经被客户骂的体无完肤后来那客户两年内关了一半店,我还曾经为了做一个项目每天带人去看海豚和白鲸,而更重要的是,令人印象深刻的不是成功的项目,而是那些失败的项目。我时时想起那些失败的人,想想自己的错误,客户的误判,市场的不可测,遇到这样的情况,就总是思考是否还有另一种可能。

我们用非常短的时间走了别人很长的路,而这条路还是继续快速地往前延伸,我们不知道自己将去向何处,我们努力追赶,就是希望能够不要被时代甩的太远。这五年给我的体会就是世界是如此之大,每一个人包括创业者也好,投行人也罢,都要抱持谦卑,以求寸进。

知乎用户 王尼玛​ 发表

这个答案在问题出来的时候就收到官方邀请想写来着,但迟迟没有动笔,因为实在不知道该说点什么,现在写呢,是因为最近发生的一些事和即将到来的大日子,感触良多,突然想要谈谈心。

前段时间,我在办公室做出差取材前的准备,运营部头子敲门进来简单交代了一下工作,他是个挺干练的人,行事冷静理智,喜怒不形于色,话少但精准简洁。平时交接的时候,通常是他汇报我需要知道的情况,我再布置一些需要完成的工作,他记下,然后离开,没遗漏过任何重要的话,也从未多说一句话,似一台没有感情的工作机器。

而那天,罕见的,在临走关门前,他像忽然想到什么,探出头有些感慨的说:“老大,我们算了一下,下一期暴走大事件好像是我们全平台做的第一千个视频,微博粉丝恰好也快破千万,你想做个活动或对粉丝说点什么吗?”

我一愣,随即反应过来:“嗯,知道了。”

“嗯。”

他关上门,我放下手里的事,打开电脑进微博看了看粉丝数,果然,快千万。

从零到千万,算算,快五年了。

仔细想想,近年来无论是知乎号还是微博号,我除了发内容,基本没看过评论和私信,一方面呢,是实在太多没办法一一回复,另一方面则是我完全不在意这些反馈了,因为这些数以万计的评论私信,细分之下,其实只有两种论调,一是铺天盖地的表扬,二劈天盖地的批评,而无论是好的反馈还是坏的唾骂,都很难拨动到现在的我。

是的,或许在几年前,从暴走漫画,暴走社区,甚至到在我们只有三个人却要完成整季暴走大事件的时候,我会对我们每发一个视频后收到的表扬评论私信而欢欣雀跃,对增加一个粉丝手舞足蹈,对严厉的批评浑身难受直冒冷汗,而现在,似乎都有些过眼云烟。

虽然听起来像是忘记了初心,变得膨胀狂妄自大冷酷无情,店大后欺客不理会观众的情感,但实际上,这样的不在意,是我从那三个人的出租屋成长到如今几百人的公司后感悟的一丁点社会的感觉。

即是说,当阅历越深,经历的事情越多,做的事情越多之后,我终于理解到,回应支持你喜欢你憧憬你的人最好的方式是做出越来越好的作品,而回应抨击你打击你批评你的人最好的方式,也是做出越来越好的作品。

观众们不是因为我们才喜欢暴走漫画和暴走大事件,而是因为暴走漫画和暴走大事件才开始喜欢我们,粉丝的越来越多不是因为我们越来越会哄人讨好观众,而是因为暴走大事件做得越来越好。

不需要反复的去强调自己做的事有多辛苦,自己的产品多超值,自己的作品付出了多少心血,也不需要反复的告诉粉丝,让他们不要离开,让他们继续喜欢,于我们创作者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全神

贯注的创作出越来越被认可的作品,把你想说的话,想表的心全都投入到作品里。

不用刻意去逐条回复,有心人总会感受得到你的情,对他们而言,无论感觉你变好还是变坏,该留下的总会留下,而该走的怎么拦也拦不住。

与其用言语挽留现在,不如做事创造未来。

在暴走开始取得一点小成就之后,长久以来,我都是这个想法。

因此,这么多年来,我专注于工作创作,很少回复粉丝们的支持,很少向粉丝们亲口道谢,对这些各式各样的好评渐渐习以为常,产生抗体,对日益增长的粉丝感到麻木,甚至快要开始慢慢忘记粉丝们的感受和生活,只将他们当成一个个数字。

而这个数字,即将迎来一千万这个很有意义的大关。

连一向冷静话少的运营头子都会感慨多言,我也难免触动,随即开始翻看私信和评论,想挑几个狂热的粉丝回复回复调戏调戏送点暴漫周边,翻着翻着,我突然想到一个很重要的事。

我突然想起,不知在多久前,我在机场待机时,忘记是在知乎还是微博,看到的一条私信。

之所以对那条私信记忆深刻,是因为它发自一个绝症病人。

他向我问好,并表示自己时日无多每天忍受病痛折磨,而唯有看暴走看大事件是他忘记疼痛的最美好的时光,希望我们继续加油带给别人快乐。

是的,这是一个绝症病人,来自病床上的对我们的鼓励。

当时我很感动,想着回复他给他打气,然后要到他地址,把我经常戴着的头套送过去陪他,但因为忙着赶飞机和接踵而至的杂七杂八工作琐事,就把这茬搁浅了,只留下深刻的记忆。

而现如今恰好记起这件事,又恰好达到了千万粉丝这样值得纪念的数字,我立马开始寻找那条私信。

然后,一直,找到了今天,也没找到。

这段时间,我几乎利用了所有空余,翻看了知乎这几年来的所有私信,也在微博私信大海里捞针看得眼睛都快充血,但就是找不到。

不知道是被单向删除,不知道是不是他账号被重置,不知道是不是网络数据出问题,总而言之,那条我知道一定存在过的私信,就那么消失无踪了。

而令我最难过的,是我总是在想,如果找不到私信代表他去世了,那他永远也不会知道我一直记着他,我想送他头套,我想好了话给他打气。

因为我第一时间没有回复,因为我开始下意识忽略粉丝们的祝福,因为我开始用忙来当借口,他永远也不会知道,我很感谢,感激他。

问候迟到了,到头来感动的只有自己,而他可能,永远也不会知道了。

这么多年来,我很少在平台上向粉丝老爷们道谢或诉苦,因为我大部分都在做那些微小的,想让你们自己感受的工作,我一直想用实际行动表达自己的感情,现在却觉得,无时无刻怀着一颗感激的心,随时能对喜欢我们的人说出口,不仅对他人,对自己而言,也是那么重要。

因此现在我能够毫不迟疑的就说出口:“陪伴我到现在的小伙伴们,我感谢你们,也深爱你们。”

在这个值得纪念的千部千万的日子,我希望的是那个绝症病人如果还在世,看到这篇文章后能够再拜托你联系一下我,让我向你道个谢,道个歉,并赠与你我引以为生命的头套。

我希望的是支持我们的千万粉丝,一个都不要走,陪我们见证两千万,三千万,在这期间我们肯定会做出一些很坏的狗屎,也肯定会做出很厉害的艺术品,希望你们不要吝啬自己的批评,也不要藏着自己的赞美。

我希望的是大家多一些包容,不要总是说,你们变了,你们商业化了,你们江郎才尽了。因为老实说,能不变吗?三个人拥有几万粉丝,当然可以对着他们天马行空的胡说八道,而几百人拥有上千万粉丝,你说得每一句话都需要负责都要被审查,我们已经力尽所能的在刀尖上跳舞。

我希望的是你们会享受接下来我们将举办的一系列新节目,感受我们接下来的视频或游戏或电影的诚意。

无论如何呢,我们都是在向着朝着自认为对的方向走,一路上当然总会有好有坏,这构成了生活的一切。

十年、二十年或三十年后,当少年变成大人,当大人变成老人时,我想你们能够对自己的晚辈或孩子说。

你看,那个大头死变态,陪了我们好久好久。

我爱你们,并会一直爱下去。

王尼玛

知乎用户 夏昊 BFA 发表

看到这个问题,我忍不住好奇五年前此时此刻的我在干嘛。 那时候还没有知乎,也许唯一留下痕迹的地方就是人人了。于是我试着去寻找这块埋葬着青春的坟墓

这句五年前的状态,让我想起了鸡汤届那句经典名言:“将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拼命的自己

五年前我在新加坡读高中,那时候压力特别大,人也特别迷茫。之前在国内初中还拿过几次学科竞赛的奖,但是来了新加坡后一起竞争的不光是同一个 SM1 奖学金项目的中国人,还有全亚太地区的学生。我拼了老命才拿了一个铜奖,然而和我考同一张卷子的学弟却轻松拿了金奖。我清楚地记得考完竞赛的那天中午,那个学弟在饭桌上绘声绘色地讲他是如何用拉格朗日中值定理解出最后一道答题,而我在一旁默不作声地查那个我从来没有听说过的名词。在我看到学弟脸上自信而且开心的表情的时候,我就知道我和他在这方面的差距是永远也追不上的。 因为他是真心的喜欢数学,喜欢的那么纯粹,数学本身就会给他最好的回报,他根本就不是像我那样一边忍受着学习的痛苦,一边功利地计较如果得了这个奖会对我申请大学带来什么帮助。

我的自尊心就像一块玻璃,硬度很高但是很脆弱,一旦我在一个付出努力的领域不如别人我就会很难受。那时候我突然想明白了,我必须要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学科和真正热爱的事业。那正是在我无数低谷时期给了我精神力量的 —– 电影。 在那期间我正好看了《搏击俱乐部》,皮特把强碱洒诺顿手背上时说 “It’s only after we’ve lost everything that we’re free to do anything” 当我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似乎被雷击中了。

电影对我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我父母都不是影迷,以至于我到 14 岁了看过的电影还不到十部,这其中还大部分是中小学组织观看的。 这就导致了当我学会上网看电影的时候就发疯似的看电影,这大概就是心理学上说的补偿心理适应机制。 在三线城市普通家庭下长大的我当时并没有好的外教资源,原汁原味的英文电影就成了我最好的老师。

我长期喜欢着电影,却又不敢光明正大地追她。当我发现我原定的,被传统观念设计好的道路塌方以后,我才真正有了对电影说爱的勇气。 为了达到目标,我拆解开来,第一个阶段就是考上一个顶尖的电影学院。因此 2011,12 这两年我把大量的课外时间甚至课内时间都用来看电影和电影相关方面的书籍,以及自学摄影。新加坡的国家图书馆中,其中有个在滨海湾艺术中心的,里面有大量的影像资料,剧本和电影相关书籍。办了会员之后一次最多可以借 8 本书或者 DVD,基本上我一个星期去一次。这时候电影就不再只是什么娱乐了,有时候要学习影史,就不得不看很多沉闷甚至晦涩的电影,但研究透彻之后,我也获得了像搞数学的那个学弟一样的乐趣。

我的想法遭到了父母强烈的反对,我便开始了捍卫理想的斗争。这其中的过程不忍细说,现在回过头来觉得对父母伤害太大,十分内疚。 那时候 SAT 都考了,申请 USC 的材料也准备好了,可是当时我几乎面临死局:
1,我只想学电影专业。我不相信什么曲线救国。
2,几乎所有大学的电影专业都没有奖学金 (一些 LAC 有纯理论 film study,但几乎没有实践机会)
3,父母明确表示如果不继续拿奖学金,就无法让我在国外读书。

在这扇门几乎向我关闭的时候,我几乎是痛苦和绝望地查询每一所学校的信息,发现 The Hollywood Reporter(好莱坞报道)的网站上连续两年将一所学校评为世界第三,而且学费只要 1240 美元一年,它是这么介绍的 “If one film school anywhere in the world has shaped a whole nation, it’s the Beijing Film Academy " 在我内心里将这句话翻译成中文的时候,” 北京电影学院” 让我的心脏都有些颤抖。
Best Film Schools 2011: Top 25 U.S. Schools
Best Film Schools 2012: Top 25 U.S. Schools

这是我最后一根稻草了。
可是我当时翻遍了官网,问了很多人(包括知乎)都发现我的 SAT 成绩(美国高考)和 A-level 成绩(英联邦高考)都没用。只要我是中国国籍,我就必须参加高考。

新加坡学制不同,高中是 2012 年 11 月底毕业(本地男生服两年半兵役),世界绝大多数大学是 9 月开学。2012 年 12 月我和父母说,反正我最快也要到 2013 年 9 月才能上大学,不如这段时间让我去试试 2013 年 2 月下旬去考北京电影学院吧。就我和父母斗了这么多年,他们也许是累了,也许是想看到我失败然后死了这条心,就答应了。所幸我的学籍还在户口所在地,有惊无险地在高考报名的最后一天交齐了所有材料拿到了高考报名号。

就这样,我拿着几张毛爷爷,就坐上了海口到北京的跨海火车,之后寄宿在我亲戚家。 自然我没有钱去上任何艺考培训班,就网上买了十几本和电影和艺考相关的书啃了起来。我只有两个月的准备时间, 别人嘲笑我,很多人考了很多年都没考上,你凭什么认为你两个月就能考上? 我无力争辩,但是我清楚,我虽然只有两个月备考,但实际上我已经准备很多年了,甚至可以说从我喜欢电影那一刻就开始了。

当我考完艺考,找到一个高中借读时,离六月七号的高考正好只有 99 天。别人都复习完第二轮的时候,我才刚刚预习课本。第一次月考我只考了三百多分,但是我要去电影学院的愿望太强烈了,我都走到了这一步,不可能就这样失败。高考冲刺阶段不夸张地说基本就没有走过路,教室到食堂到宿舍都是小跑。之后每次月考我都能进步六十分到八十分。

转场黑屏。淡入淡出。

最后我拖着行李来到了西土城路四号院,学得不赖也获得了交换生的机会,现在在伦敦的深夜敲下这些文字。

现在想想虽然特别感谢当时努力的自己,但不否认运气也占了很大成分。

-—————————————-
小插曲:
五年前我知道用理想是无法说服我父母的,只能用他们的逻辑来打败他们,我试图证明电影很赚钱 —— 中国电影年度总票房实现了 30% 的增长率,突破了一百亿的大关。他们大笑,一百亿对于一个行业来说算什么呀,在中国十几亿上百亿的公司就好几百家。

后来的故事大家也都知道了,2015 年全国电影总票房为 440.69 亿元,比 2014 年增长 48.7%;与此同时,大多数行业都在面临衰退。

眼看着自己所在行业日渐衰退是怎样一种体验? - 职业发展
眼看着自己所在行业日渐兴盛是怎样一种体验? - 彬彬的回答
他们面临的是第一个问题,而我是第二个问题。

知乎用户 李开复​ 发表

感谢邀请。

这 5 年时间对于我个人和工场来说,确实都有不小的改变。

首先,是我个人心态和看待问题的方式有很大不同。几年前,我曾经很偏执地相信: 世界因我而改变。我会热衷于追求影响力的最大化;认为影响力越大,做的事情就越能够发挥效应,却从来没有怀疑过它的正确性。正是为了追求更大的影响力,当时的我像机器一样盲目、快速地运转。直到后来生了大病,养病期间,我才有功夫沉下心来仔细去想:精确地计算每分每秒如何能够产生最大的影响力,或者几乎偏执地把运营社交媒体当作人生的重要目标,把获取粉丝视为志在必得的事情是否正确?

旁观者角度的答案是毫无疑问的,但要一个身在其中的人从之前的状态里脱离却很难。我也是花了很长的时间才体会到:珍贵的生命旅程中,只要让自己每天都比前一天有进步、有成长就好。不必改变别人,只求做事问心无愧、对人真诚平等。换言之:如果我做一件事情,其他人也都来做,那么我们的世界会不会变好一点?如果会,现在的我就去做,但不会再用量化的思维计算每件事的 “价值” 和“意义”。

另外,让我感到平和与高兴的还有创新工场的稳步成长。

五年前,当工场团队很小,也就是我们内部定位处于孵化 + 投资的第一阶段时,我认为创新工场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李开复的品牌。一方面,我对于公司应当有巨大的启动作用;另外一方面,这对我个人也积攒了非常巨大的压力。

之后随着创业者经验的提升,无论成功或者失败,都不断地迭代,整个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我们也找到了更好的目标。工场作为投资者,除把钱投给比较好的创业公司之外,也持续提供投后的价值。包含在人员招募、公关、财务方面的帮助,或是公司发展、产品方向的规划建议,我们都会非常重度参与。在投资 + 投后的这一阶段,工场的团队有了进一步扩张和成长,合伙人制度保证了公司进入一个规模化、可运营的程度。即便在我生病,没有办法具体参与公司的业务的一年多时间里,他们仍旧做的非常好。这些伙伴们有的出来创业成为合伙人,快要上市了。有的则在公司内部进一步成长;管理很大的团队、很多的资金,方向完全交由他们掌控。工场对外的形象和投资的成果也被大家进一步所认可。

最近一年来,我们看到行业继续有一些改变,也看到巨大的机会。

其一,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在接触、改变着每一个传统行业。而面对所谓的互联网 + 时代,我们需要不断地提前寻找即将被改变的领域。

其二,本土资本市场开始崛起。它意味着我们必须要去理解和对接人民币的投资人、市场、上市渠道以及退出情况。

其三,需要有产业化的投资布局。比如在互动化的娱乐领域,能否整合发行渠道,有没有互联网电视的资源,有没有电影的发行资源,有没有动漫的资源,甚至有没有电影院的资源等愈加重要。因为它不是一个全虚拟的行业。创业者一定会希望能够看到投资人的帮助,不仅仅来源于投资加上投后的概念,也不只是对产业分析的理解,他还希望你能够有真金白银,真才实料的后期资源。所以我们手中不能只再有最好的行业经验分析,而是需要努力达成全产业链的资源整合或者是资源的合作、互补。 等于投资 + 投后 + 产业资源 + 二级市场。

它的复杂度意味着我们要做、要学的事情越来越多,因为对新的事物, 包括二级市场的融资、退出、券商关系甚至 A 股的合作伙伴等,都需要重新建立更加清晰的认知。今天互联网已经不是独立的产业,它与传统产业紧密连接。我觉得对于整个团队来说,都是一个能够找回初心,继续出发的新挑战。

当然,知乎也一直是我特别关注和热爱的项目。最近半年大家都在谈共享经济,共享经济是把吃喝玩乐通过互联网来解决。而实际上人类最有价值的宝藏,是人们的知识和经验。所以我觉得它也非常的生逢其时,作为一个知识、经验和智慧的共享,机会和挑战同样巨大。我希望知乎能够找到理想和商业的平衡点,未来和工场都越来越好。

最后也说些题外话。

借此机会翻看了一下自己的回答记录,这好像是我最近一年以来在知乎回答的第一个问题。好久都没有过回答行为,以至于有的朋友就会私信问我:“开复你作为早期用户之一,是不是抛弃知乎了?”

其实并非如此。我逐渐比较少参与回答的原因来自于多方面。

大家也许知道,创新工场成立后投资的前几个项目,都属于移动互联网工具型,因为当时我们预判智能手机的使用增长会加速移动互联网的爆发。而知乎是我们投资的第一个新类型公司,作为初创参与者,我们当然希望帮助每一个被投资的公司发挥它的潜力,达到最好的成长。所以我们也很愿意帮助知乎收集到首阶段足够对应的用户群。而且在当时,我们刚开始做创新工场,本来也有很多人关注并希望了解其中的一些详情。基于这两方面因素,我参与了一段时间的深入回答。

而之后我看到知乎有了很好的成长。举个例子,我回台湾养病的时候,很多台湾的朋友说都要上知乎,它的影响广度甚至比我想的还要巨大。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是知乎带动了中文互联网投资、创业等领域的信息流通。很多讨论话题,能够回答的从业者已经很多,陆续又有很多新的、很厉害的人加入进来,这其实是让我个人特别欣慰的。

还有件比较有趣的事情,半年前周源和我聊天时也讨论到这个问题。周源邀请我除关注科技相关的讨论外,也可以参与其他兴趣有关的问答。我回答他说:不用你说我也想过。因为生病的时候,我有很长一段时间都呆在家中研究室内装璜和厨房设计,因此在这方面已经蛮有自信。可是当我真正搜索的时候,才发现相关问题下面已经有很多厉害的设计师的回答了,懂得比我专业很多。不看不知道,看了有井中之蛙的感觉。所以这代表平台做得不错,也意味着需要我们雪中送炭的时间已经过了。与其锦上添花,不如把我个人更多的时间花在帮助我们投资的一些新公司上。锦上添花的机会有很多,也是每个投资人都愿意做的,但雪中送炭会更重要一些。

另外,经历了生病的事情后,我确实把放在社交网络上的时间有意识的减少了一些,包括微博和知乎都是。而且你可能会发现:最近 1-2 年知乎上有关创新工场的一些讨论,都有我们其他的同事,包括投资经理等做了很详细、精彩的回答说明,他们已经成为工场在知乎很好的品牌发声者了。所以虽然我现在仍然会花时间看,补一补养分,但其实不太有频繁参与的必要。

之后在工作和家庭之外,有时间的情况下,如果能发现有一个真正有自信答得比别人更好,或者能够提供比较有价值观点的问题,我也还是会参与的。也祝知乎五岁生日快乐!

知乎用户 葛巾​ 发表

谢邀。
其实很坦白地说,我这五年并没有什么明显的节点,只是一切都在按照计划正常的进行着。
我先生常说,人生要平顺,不要有大起大落。虽然并非名士,但也不妨学学谢安,一切大喜大悲,且等下完一盘棋再说。

当然,自前些年进入了知乎,我似乎是在有了一些小小的名声,也引起过一些纷争。但其实以本身的个性而言,我是一个相对宅属性比较强的人,所以当被冠以 “大 V” 名号时,其实是相当的战战兢兢呢。
不过,这几年经过思考,我确实也任性地决定了一些事,而且至今欣喜地在知乎执行着。
1、将已经制作好的男装书籍放弃出版,因为再三览阅,仍然觉得自己的水准不足以付诸纸墨——既然我在知乎上最初回答的本心是分享,那就不适合再将回答卖一次钱。(其实,最初的目的,也是因为程浩的旧事,想用稿酬成立一个知乎慈善基金之类的,但最近的童瑶乱象……)
2、尽量不回答自己不熟悉领域的问题,少点赞,避免污染他人的时间线。
3、拒绝商务合作,包括并不限于软文,点赞,演讲等等,毕竟被误解一回已经够痛了。
至少,我可以问心无愧地说,到现在为止,我没在知乎写过一个字的收费软文。
4、不开设公众号,毕竟不喜欢回答中的二维码。

有位编辑曾经劝我:你在知乎上回答了那么多问题,不把它直接变现,是不是有些可惜了呢?
我想了想,觉得做人,还是要耐得住寂寥。

当然,以上只是个人暂时的选择。我本身的立场,其实是一直赞成知乎官方与答者商业化的,现代社会,除非背后一直有慷慨的捐助者,几乎不存在什么乌托邦。只是,一切需要一个合理而相对成熟的机制而已。

祝大家在二十年最寒冷的日子里温暖喜乐。

知乎用户 动机在杭州​ 发表

前几天点击查看『我的知乎五周年』,才发现原来自己上知乎这么早,在 2012 年 5 月就注册了,是知乎的第 284363 个用户。时间过得真快,四五年前的知乎,居然已经有些像远古时代了。

2012 年,知乎还是个小网站,在豆瓣做推广,我在豆瓣的 timeline 经常会看到知乎经典的蓝色 logo 和一些有趣的问答精选。那一年,我刚博士毕业不久,在学校的心理中心工作,除了论文,没写过别的文章,在哪个网站都是潜水的小透明。那时候知乎还要邀请码。我心想,需要邀请码,说明这网站非黄即拽,我赶紧在豆瓣知乎小编发放邀请码时,要了一个,从此开始了知乎之旅。

那一年算是我的一个人生节点。而我接下来的很多人生节点,都跟知乎交织在了一起。

知乎的口号是『见识更大的世界』。对于我来说,它做到了。从 2012 年起,我因为在知乎写一些答案,开始被一些人知道,成了知乎荣誉会员,出版了盐系列的电子书,也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我和这些朋友的关系从知乎发展到了线下,他们给了我很多的信心和帮助,成了我生活中很重要的部分。

2014 年,我的女儿出生了。说起来,女儿的出生还和知乎有关。女儿的名字是采铜老师帮我取的。我还记得当年我们第一次见面时的情景,那时候他写了一个类似『社交最浪费时间』的答案。我惴惴然地请他吃饭,一边想他会不会拒绝,谁知道他高高兴兴就来了。不仅来了,好把没吃完的笋干老鸭汤打包带走了。他读很多书,很有文化的样子,所以女儿的名字,就由他取了。女儿还没出生的时候,我还经常跟他开玩笑说,也许女儿是他的儿媳妇呢,但是当女儿长大一点,比如一岁的时候,我就再也不这么说了。因为我舍不得了。

帮我女儿接生的,是楼上的知乎大 V 田吉顺老师。去田大夫那个医院做检查的产妇挤到爆,经常要半夜三更排队取号,有时候实在挂不到号了,只好找黄牛。那时候我跟田太医还不熟,不好意思叨扰他。有一次,我没挂到号,犹豫要不要去找田太医。松蔚老师来杭州玩,帮我壮胆说『你怕鸟啊,这不是医生和病人的交流,而是两个知乎大 V 之间的交流!』于是我鼓足勇气去跟田太医联系,谁知道太医很热心地帮了我。一来二去,我们又成了好朋友。我唯一妒忌的,是他是这个世界上第一个看到我女儿的人,比我都早。可是他已经见怪不怪了。

张春老师、松蔚老师和张飞老师也是我在知乎认识的好朋友。2015 年,我们在一起做一个叫《心理学你妹》的播客节目。虽然这个节目有一搭没一搭,但因为这个节目,我们组成了一个微信群,成天在一起相互吹捧,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

2015 年发生的最重要的事,是因为某些原因,我从浙大辞职了。有一些相熟的朋友和学生听到了消息,到知乎邀请我回答相关的问题,于是我在知乎写了个『官宣』,做了一番解释。这个官宣我的很多朋友都看到了。前几天有个很久没联系的朋友,约一起吃饭,我还在纠结要怎么解释我生活的变动,谁知道他说他早就从知乎上看到了。这太好了,省了我很多解释的麻烦。

前几天有个人问我,最开始为什么要在知乎写答案。我说,因为分享是一种本能,单纯而美好。如果别人问了一个问题,你恰好知道答案,你会忍不住想说几句。以前在知乎写答案,像是在一个小茶馆跟几个朋友聊天,吹牛卖萌怎么都行,回应寥寥也没关系。我没料知乎会发展到这么大,现在在知乎写答案,到有点像到广场演讲,因为听众多了,有时候你就不得不给自己壮壮胆,才敢出来说两句。

最近我在想,虚拟的生命其实也有自己的独特的生命历程。假如知乎本身是一个文明,我们都是参与这个文明发展的种子。我们注册了一个 ID,就是在这个文明里诞生了,我们注销了这个 ID,就是在这个文明中死亡了。你在这个文明中的岁数,不是你真实的年纪,而是你 ID 的年龄。

这么说来,知乎这个文明应该正值壮年,而我,已经是这个文明中的老人了。

老人最大的好处,就是有记忆。这个记忆里既有我的生活,也有文明的历史。

我还记得知乎是怎么萌芽、发展壮大的,而我很高兴,参与其中,贡献了自己的一些力量。和这些贡献相比,我获得的回报,远远超过我的期待。我很高兴,我的人生,跟着这个网站一起,经历着一些美好的变化,而我知道,这个变化,还在延续。

知乎用户 田吉顺​ 发表

五年前,我晋升职称成为一名主治医生。其实,和同期工作的同学相比,我晚了两年晋升,原因是没有文章。我一直天真的以为,只要我临床做好了,难道真的非得有文章才能晋升吗?后来才知道,真的是这样!
于是我花了半年多时间,收集临床病例统计数据,发表了一篇临床研究的 SCI。同事说用这么一篇 SCI 晋升主治,实在是浪费了,随便什么二级刊物上发两篇就够了。我是觉得,既然文章是署我的名字,那就得保证质量,否则万一日后搜索我的名字,发现竟然还写过垃圾文章,脸上实在挂不住。
经过这次晋升,我就一直问自己,我喜欢这样的晋升职称吗?做这些有劲吗?为了这个晋升,我能得到什么?我又要失去什么?如果要再进一步晋升副主任医师,我还需要再有个博士头衔,这个博士头衔和我的临床能力没有丝毫关系,我得到它完全是为了晋升职称,我要去努力得到它吗?
虽然一直犹豫不决,不过后来想想,报个名考个试总还是可以的吧,于是我报名参加博士生英语入学考试。但是,一直到我交完报名费,打印好准考证,我也还是没有说服自己要去追求那个博士学位,要去追求那个副高职称。
于是,我忘记参加考试了——不是故意不去,确实是忘记了。
我只记得考试时间是某个周末,然后当一个礼拜天,我在抽屉里拿出准考证确认一下考试时间时,愕然发现,原来考试时间竟然是昨天!
不知道是潜意识里压根就没想让自己记起来,还是真的就是忘了。反正这次忘记考试,让我自己清楚了,我的内心对晋升这件事是排斥的。恐怕以后都不会有一个「副主任医师」田吉顺了吧。

五年前开始上知乎,当时需要邀请码实名注册,我喜欢这种形式,因为我觉得这会让大家对自己的言论负责。当时之所以热衷于在知乎上答题,完全是因为平时工作中和很多病人沟通不畅,遭到误解,都是由于他们对于医学常识的不了解,甚至是错误观念的误导。所以,我就很想把那些让大家产生疑问的回答写下来,让更多的人知道。这里确实要感谢知乎,我觉得这个平台让我做到了。
没想到的是,不过就是在业余时间回答了一些专业的问题,五年来让我竟然积累了这么多人的关注,甚至还有机会出版了医学科普书,确实如知乎所言,让我见识到了更大的世界。
随着知乎开放注册,注册用户暴涨的同时,我的粉丝数也跟着暴涨。我意识到,当我写的专业内容真的如我所愿,被更多的人看到时,我必须要让自己写的内容对得起这些读者。当年我不愿意随便写两篇垃圾文章发表晋升职称,为的是自己的脸面;现在如果写出垃圾文章,恐怕会影响到更多的人。
这些是知乎带给我的。

当然,过去的五年里,我经历了目前为止对我人生影响最大的一件事——我太太的怀孕,以及女儿的出生。
我太太的怀孕分娩过程,让我最真实的体验了一把自己的工作内容,这个过程中让我学到了很多,比之前十几年医学生和医生生涯学到的都多。这些内容教科书上没有,文献、指南上也没有,更没有上级医生和老师教过——那就是,除了教科书上描述的专业内容之外,孕产妇们真正的社会 - 心理体验是怎样的,她们的家属真正的体验是怎样的;那就是,我面对的患者们,她们真正需要我做的是什么。
经历过之后,我知道了。
而女儿的出生,让我体验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爱意,这种对女儿的爱,让我觉得人生都更加完整了。所以我很能理解父母对于儿女的爱是不计回报的,这还要什么回报,她的到来以及陪伴她成长所带给我的愉悦,已经足够作为回报了。

知乎用户 洪霟 发表

12 年前,我失去了豆蔻年华的妹妹,4 年前又亲手送走了这个世界上最爱我的那个人我的妈妈。

这些年来,纵是疾病缠身,却依然莫名其妙的活着,直到有一天看到杨绛先生说钱钟书先生和他们的女儿钱瑗虽然都已离世,剩她一个人还活在这个世界上,是因为她还要为钱钟书先生和钱瑗收拾残局。

我想老天不让我先走,大抵也是如此罢,可能我还有未完成的事情需要我去做罢。

我从不做什么人生计划,基本属于好好活着过好每一天就行的心态,什么五年什么十年,谁管它,脚踩西瓜皮,溜哪算哪呗!

知乎用户 周源​ 发表

今天 1 月 26 日,知乎上线五周年。

有两个小故事有感而发一下。

第一个故事,是关于我的儿子。

他出生那天,出了意外。在产房门外等了一上午,但当门打开的时候,只有一位医生,她说「你家小孩呼吸有问题,需要立刻转儿科急诊,在这里等着。」然后,门关了。

我站在门外,当时就傻了,一下子不知道如何独自去面对这个状况。那时知乎刚上线一年,我正忙于学习如何做一个创业者,怎么带团队,做一家公司是怎么回事。家里的事情,因为一直有老婆在操持,有老丈人在帮忙,我不需要承担太多。接下来的几分钟,是我生命中最长的几分钟,我开始胡思乱想:怎么可能呼吸有问题呢?产房里面到底发生了什么?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我开始害怕,感到绝望,想去找在病房等候的姥姥,姥爷求助,他们也许会知道接下来应该干什么。

但在最后一刻,我冷静了下来,我必须要独自面对这一切。我意识到,自己已经是一名真正的父亲了,没有任何人可以替代我去照顾好家人,在产房门再次打开之前,我下定决心,要成为一个有担当的父亲。无论发生什么,都要勇敢面对。

那天接下来的故事,我老婆是在 3 个月以后才全部知道的,「当产房的门再次打开,我抱着小生命,和举着氧气袋的护士,一路狂奔冲到重症监护室…… 然后悄悄藏起病危通知书,回到病房陪她讲笑话。」

四年过去了,我儿子非常健康,这件事已经很少被提起。偶尔驻足思考,我会把它拿出来,翻阅一下当时的自己。

第二个故事关于旅行

我第二次去西藏,目标是转山。抵达塔尔青镇那天是 12 月 9 日,因为冬季寒冷,镇上的酒店和饭馆的人都已经撤走了。

@张亮

笑我的旅行都是苦旅。转山旅行的确非常艰苦,2 天的时间,徒步行程是 56 公里,而我在第一天快到中途休息点止热寺时,耗尽了所有体力,每一步都走得异常艰难,走完最后 2 公里用了 1 个半小时。晚上睡了一间牲口房,四面漏风,冻惨了。

第二天,难关是翻越 5630 米的卓玛拉山口。头一天晚上下了一夜雪,深及膝盖,6 点出发,待我爬上山口,已经是中午 12 点了。登顶那一刻,我已累瘫,活了三十多年,体力从来没消耗到这个程度。张嘴拼命呼吸,浑身疼痛,坐下就不想再起来。

等我恢复过来,人便开始有些小兴奋——也不过如此嘛,体力又回来了,山口已经翻越,剩下的,就是直奔终点了呀,后面都是下山和平路了。

但是,后面的三十多公里的路,才是真正的挑战。一鼓作气攀登山口时,目标在前,你会执着一念,而当平路行走时,却很容易失去目标。攀上山口之后的路,是在你以为胜利已经取得之后,随便走走即可完成的路,但当真的走进冈仁波齐背阴面的山谷,阳光逐渐消散,迎面的寒风慢慢带走你身上的热量,前面的路都像是重复的,你开始感觉不到终点,攀爬山口的兴奋感被一点一点消磨,直到开始怀疑是否有终点。

那天最后走回塔尔青,夕阳泯笑前,我特别想给我的团队打个电话,创业如选山攀崖,让我们兴奋的,是一个一个可见的目标,但让我们抵达终点的,却是忍得住寂寞,兴奋消退仍然埋头远足的耐力和坚持。在那个逆风、背阴的山谷里,你已兴奋全无,是否还有力量驱动自己继续前行?

一年过去了,这段 56 公里的鸡汤经历我还蛮受用的:)

五年,海盗们生日快乐。

知乎用户 程归子 发表

我来讲一个年轻人过去五年的经历。

一、

这位年轻人,与身边很多人一样,相貌平平智商标准,作业交的不早不晚,年级排名中不溜秋,高中最盼望大学的无忧,于是高三努力了一把,考了个差不多的分数,上了个差不多的学校。

到了大学,上课盯着屏幕看,下课盯着屏幕看,走路盯着姑娘看。
回到宿舍,整栋楼响着撤退信号、进攻信号,枪声、基地爆炸声。
晚上,喝酒、吃火锅、挨个发烟,听东北人吹牛、听西北人吹牛、听全国人民吹牛。
舍友集体起晚,索性就集体请假。
这位年轻人可以很舒服地躺一个上午,再躺一个下午。那句话怎么说来着?没什么能比吃饭睡觉更有趣。看着舍友跟自己 “躺” 在同一条战壕上,他睡得更香。

又过了一年,他觉得生活不应该这般空洞,于是他找了个女朋友(笑。
对于恋爱经验值严重不足的他来说,某位朋友的推荐无意间拯救了他。这个地方名字叫做知乎。
他开始饥渴地吸取恋爱经验、感情法则、pua 招式。学习这些累了,便逛逛别的专区,那时几百赞的文章,在那个时代的知乎用户笔下,妙趣横生。这位可爱的年轻人往往看起来就忘记了时间,常常痴汉脸一个下午。

那就像是,阿里巴巴的宝库打开了,里面不但有金山银山,还有很多书。如果被锁死在宝库里,确知自己一定会死,那么能在死之前看到这些文字,死的痛快。

过了不久,他分手了。他早知道这段感情无法维系。美少女养成类游戏,终究不太现实。

但是知乎却陪着他一路走来。
他渐渐开始明白一些东西。
这位好像明白了什么的年轻人,婉言谢绝了晚上无聊的吹牛聚会、麻将桌大战、交(xiang)谊(qin)舞活动、lol 屠杀竞赛。

他开始像以前那样沉下心看一本书。这件看上去很普通的一件事对他来说,十分不易。一年多养成的
碎片化阅读习惯与每隔半分钟就要看手机焦虑症,阻碍着他去做这件事。
中途放弃又坚持,坚持又放弃,到最后咬牙铁了心摔坏手机。
十分不易,他做到了。并在知乎上写了一个答案,作告诫用。

又是一年过去。2014 年夏季,某位知乎答主写下自己创业艰辛苦涩与成功后的喜悦,文字间浸透着一股平实却有力的理想,有如朝这位年轻人心脏开了一枪。

他给自己定下一个目标,54 天内以合法途径赚到 6000 块。
写短片小说冲量、写艺术生毕业论文、写某游戏公司视频栏目主持人手稿、写策划新闻、论文改重,把整个语文功底拿出来用。
每天敲敲打打 6 个小时,裤子上沁满了汗,做完一天工作,手指关节无法伸直,两腿发软。
但他把每笔日结周结攒在一起时,看着上窜的数字,满心欢喜。

45 天的时候,账户里已经有 5925 块钱了。
49 天的时候,6150 块。
51 天的时候,他收笔了,实在干不动了。如此高强度的用指,使他患上了肌腱炎,到今天手机聊天时,一用到全键盘,指尖就会微微颤抖,像个老年人。

不过,我们结实地,为这位年轻人,感动了一把。
他做到了。

二、

2015 年夏,这位年轻人第一次花了很长很长的时间,规划了自己以后的路。看着房间里满地的纸团,或 5 年 10 年人生规划,各种或胎死腹中或将要成型的人生分支剧情,他突然想去知乎怒答一记——「一夜写废 100 张 A4 纸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最后他的规划成型,9 月份他想要完成的,是报考上海某高校研究生。对一个几近于荒废掉 4 年学业的人来说,要在 9 月份准备到 12 月考试这短短的 100 多天时间里完成从心态过渡到静心学习→重拾政治英语以及专业课→深耕细作每一个知识点,看上去哪条都像痴人说梦。

他硬是把 124 天时间分成了几个大段,几个小段。对其他人来说,一天 16 个小时的学习计划也许难以接受,但对这个可以搏命的年轻人来说,他的血在沸腾,偶尔沸腾不起来,就拿红牛继续沸腾。

他把 7500 个单词背了两遍,政治市面上所有选择题做到无题可做,休息时间是在图书馆专业课书架旁整理笔记。

他每天早上六点半起床,把前夜背的知识点再温一遍,早上在图书馆的路上,耳机里放的是许巍《曾经的你》。
如果一个人有了动机,背马原通篇知识点都可以满怀微笑。

2015 年 12 月 27 日下午专业课二考完,走出考场。这位年轻人突然想起一句词,“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痛快!痛快!

三、

这位年轻人是我。
是你,也是很多普通人。

绝大部分人是要在一段时间浑浑噩噩糊里糊涂的。游戏上混分,工作上混日子,感情上混心。有人愿意委屈一下,暂时地混混,到最后真把自己变成个混子。有人想逃,一刻都不停留。

我很幸运,在最能决定未来变成个什么德性的 5 年里,一次经历告诫我要做立马就去做,一次经历告诉我结果可以很差,但你得对得起自己把头一甩的潇洒,而不是以泪洗面,“我悔不该……”

如果没经历这两件事,我到现在仍是个混子。混一个差不多的职业,混一台差不多的车,混一个差不多的人结婚。

考研初试成绩下来时,专业课一差 5 分。原以为英语政治会考的很差,结果英语一 73 分,政治 72 分。
但是,问心无悔。
足够。

从「打完游戏上床脑子里想的是第二天怎么打游戏」,到「想靠双手赚钱,敢对理想奋力一搏」,也就短短的 33 个字。

却用了 5 年时间。

来得及,一切都还来得及。

年轻人,请奋命找工作,奋命工作,奋命寻求生活,奋命热爱生活。
请继续加油。

知乎用户 陈岑 发表

昨晚才看到这个问题,抑制不住想写写我这五年的经历与成长,因为正好我做这份工作整整五年。
五年前有人问我做什么工作的,我说做数独推广的,人家问:什么是数独?
三年前有人问我做什么工作的,我说做数独推广的,人家问:就专职做这个?
最近不少人碰到我跟我说,有一期最强大脑,主持人说现在请出国内数独界的权威专家,我和我们家孩子脱口而出:陈岑。结果你真就走出来了。

2011 年北京广播电视台成为世界智力谜题联合会中国大陆地区唯一授权机构,负责在国内推广数独和组织国家队参赛。那时候开始我作为技术方面的负责人负责所有的赛事、培训和出版。在这之前我主要是作为选手代表国家参赛。由于世智联的体制是这样设定的,一个国家只有一个授权机构,同时国家队必须是机构选派,一个国家的参赛人数是有限制的。所以看上去权利很大,但是压力更大。

2011 年我们主要做了一件大事:
2011 北京国际数独大奖赛,当时的海报现在还在我办公室的墙上贴着呢。虽然是第一次做,但是起点非常高,因为这在当时是全球奖金最高的大奖赛,并且世界前十的选手都被邀请来了。其实一个数独比赛对外国选手的吸引无外乎三点:1、赛事水平高,奖项有含金量;2、奖金高,选手能挣钱;3、题目质量好,来刷题很过瘾。所以在前两点都做到的情况下,我的压力来自出一套质量很高的题目。在这之前我已经拿过世界第七,也给国外网赛出过题,所以在国际数独圈还是有一定知名度的。同时国内圈里的出题人和参赛者都比较信任我,所以当时公认国内出题质量最高的应长丰(乐逍遥)和谢金伯(蓝天)老师都愿意来协助我完成这项工作。由于数独题大部分是手工完成的,所以在编辑录入的过程中就有可能有人工的失误,我当时非常紧张这一点,反反复复的验证。但是依然预赛中有一道题出了错误,还好赛事组委会的领导们全力支持我,当时世智联的秘书长荷兰的 Peter 给了我很多鼓励和帮助,当时还有专家顾问美国的黄炜华老师帮我来维持比赛,顺利的处理完题目出错这件大事。后面就是决赛,由于我们决赛首次引入电视录播,所以我们既要力保赛事顺利举行,由于数独比赛要求非常安静,同时不能有任何干扰选手的情况出现,所以就选手的题板角度、录播间的灯光亮度、摄像机的位置等等我们一遍遍的彩排,最终选手在封闭的环境比赛,比赛画面传出到大厅,比赛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在外面给观众进行解说,也终于在电视上呈现了第一场有解说的数独比赛。

2012 年成绩上的突破:
2012 年我们又完成了一届国际大奖赛,对我来说办国际比赛虽然各方面比较累心,但好处就是能给国内的选手提供实战经验。但我没想到这么快就收到了回报。
在 2011 年我们国家队的成绩还是团体第十名,在这之前比这个还惨。而 2012 年 10 月在克罗地亚,我们拿到了团体第三名。当然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我们终于请到金策出山了。之前他在网上各种比赛公认成绩很好,但谁都不知道他参加线下比赛会怎样,但是因为他学业和其他竞赛任务繁重,所以一直没时间来参加数独比赛。当时我们做了很久他和他家长的工作,他终于来了:第一次参加国内比赛拿到全国冠军、第一次参加世锦赛进入世界前十。外国选手都问我们他是谁。那一年我也是再次刷到了世界第七的成绩。当时我们的领队王幸村老师特别激动,一直盯着发布成绩,我们和第四名德国成绩一直咬得很紧。那届比赛除了创历史的拿到世界第三,也让我们看到了未来的希望,金策可以成为中国数独的领军人物,而邱言哲也是成长很快。当时拿到亚军的捷克队领队酸溜溜的说:中国人一旦站上领奖台就不会下去了;当时我们拿到季军,更激动的是日本队,他们虽然一直是数独项目的冠军,但那些年这个舞台上只有他们和欧美诸国,他们其实很孤独。当时我们强势进入前三,他们其实真的很开心。但是只开心了一年。
2012 年在世锦赛上各国代表全票通过 2013 年在中国举办世锦赛,但是给我们的准备时间只有一年,之前每个国家都是提前两年确定主办的。

2013 年的大发展:
2013 年初我们决定举办北京中小学数独比赛,确定的比赛场地是石景山体育馆。之前北京没有市级比赛,我们不知道最终会有多少孩子愿意参加数独比赛。场馆的容纳量是 800 人参赛,我们既担心人少,又担心人多。最终报名人数在 780 多人,因为很多学校卡了参赛名额,否则肯定会超过这个数。这大概是世界上同场人数最多的数独比赛了,又都是孩子,我们很是紧张,由于在体育馆还有检录问题,孩子们需要在台阶上上下下,虽然有领队老师和家长,但我们还是担心,我们的领导亲自带我们把体育馆里每一个台阶都踩过一遍,有不平不稳的都立了警示牌。前一天布场到夜里 12 点多,比赛当天嗓子都喊哑了(实际上每次中小学比赛我嗓子都撑不过上午半场。)由于这么多人的比赛当天就要出成绩,所以我只能创造一种新的数独比赛规则。最终比赛效果非常好,我们的专业性得到了学校和学生们的一致认可。很多喜欢数独的孩子也终于有了表现的舞台。

2013 年 10 月我们接着举办了世锦赛,由于中国北京的吸引力太大,最终来了 37 个国家和地区的选手,参赛规模算是世锦赛之最。而这些选手是怎么来的,由于签证问题,我们挨个给他们寄出邀请函,有的大使馆还要亲自打电话确认,那些年我半夜打过电话的中国驻外大使馆有:加拿大、土耳其、南非和很多想不起来了…… 他们有的很友好,有的呵呵呵……
还有关于那时的记忆是从早到晚的出题,一道麻将数独的题我们出了一宿。终于在数独这种舶来品上,我们加入的中国元素,而且还让外国人们玩的很开心。
比赛其实很成功,比大部分的世锦赛在组织工作上都好。但是由于在克罗地亚我们已经拿到了团体第三,所以在中国比赛政治上是必须更好的。而数独项目有个传统,因为主办国负责出题,为了避嫌大部分国家主办的时候是不派出最强阵容的,所有一线的选手都去当裁判了。而我们毕竟是有中国特色的。所以除了我去负责出题我们最豪华的阵容全部参赛了。对我来说那是一次注定要挨骂的工作,无非就是挨谁骂。中国队拿到团体和个人双料冠军的时候,我感受到了其他队的不友好,美国捷克领队频频对裁判组发难,中国队领奖的时候其他队很沉默,有个意大利人还在颁奖之后不怀好意的问我:你才是中国最强的对吧?那时候什么都不说才是最好的,我们只能在未来的比赛中证明自己的实力。
金策夺冠属于天时地利人和,决赛直播但是万万没想到最终冠亚军对决是中日,两个选手比赛的状态都极为紧张。由于 Kota 对金策不熟悉,在选题上出现策略失误,选的都是金策擅长的,所以他们相当于把冠军让给了我们。赛后日本领队也和我说:你们的年轻选手太强太神秘,我们大意了。
那一年除了金策的成绩,孙彻然也很让我们意外。第一次参加世界锦标赛,我只带她训练了一年。她也是目前首次参加世锦赛成绩最好的选手了,世界第五。但是由于金策的光芒,没人太注意她,直到第二年播出的最强大脑。
在世锦赛举办之前一个月,最强大脑节目组找到我,想给我测试让我上节目,形式已经定好了盲填数独。由于我实在没时间,也不想练记忆,所以我推荐了孙彻然,我觉得她上节目可能表现更突出。但是我万万没想到这个节目能做到收视率这么高,当时他们跟我说要做一档国内收视率最高的节目,我是死活都不相信脑力节目可以达到这种高度的,所以也没太在意,结果没想到节目播出后给孙彻然带来了很多困扰。其实节目的每次录制我都陪着她,一次次的改变规则要求,对于选手去适应节目还是挺难的,孙彻然也是出现了很多情绪上的起伏,这不是参加数独比赛那么简单的。不过我和她想这件事情都比较简单,如果收视率真的还可以,这是对数独好的一件事情。虽然最强大脑播出以来没有哪个选手是因为看了节目才苦练数独脱颖而出的,但是数独一下子得到了很多地区和教育工作者的认可,他们从不知道到希望推广数独,最强大脑的贡献甚至比我们举办一次世锦赛要好。
2014 年平稳中度过:
那一年其实就是按部就班的组织已经成形的比赛,另外要去伦敦证明中国队的实力,也许我们本可以做到最好,但是队伍太年轻大家太急了。再加上这一年德国派出了最强的阵容,赛前就叫嚣要战胜中国,可能也是在心理战上想让我们更慌张一些。最终我们险胜捷克,虽然德国拿到世界第二,但是领奖台上挤下去的是捷克不是我们。再加上戴潭潭首次参赛进入世界前十,那些有非议的国家终于承认了中国实力很强大,中国队有很多有实力的年轻选手,我们有很多可以冲击世界前十的选手,而邱言哲居然没有进入中国 A 队,他们只能羡慕嫉妒恨我们如此强大的选手只能在编外。
2014 年开始做很多普及性的工作,出差去很多地方培训,这一年我培训了 100 多的数独老师,他们开始活跃在各个学校和机构。数独在国内的知晓度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15 年数量级上的翻番:
这一年中小学数独比赛决赛虽然依旧是 800 人,但是首次全市初赛,参赛人数超 2300 人,参与学校更是接近 100 所。这一项比赛这几年也是不断的为国家队培养着后备力量,11 岁的胡宇轩在中小学比赛中脱颖而出,在今年的全国赛已经拿到全国第十名了。
中国数独锦标赛中新一届的国家队有两个新的面孔,分别是宋嘉诚和陈诺,他们也一直是活跃在赛场的选手,虽然没有我和金策,但是这届新的国家队取得了骄人的团体世界亚军。现在国外的强队每次拿到中国队的阵容都会惊恐这个是谁,那个又是谁。他们很多人还分不清:Chen Cen、Jin ce、Sun Cheran、Chen Nuo 这些名字有什么不同……
这一年我去了 10 多个城市,培训了 300 多数独老师,各地的数独活动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特别是高校里的数独比赛非常之多。
这一年我们创造了大陆地区首个数独方面的吉尼斯世界纪录,200 个中外学生做对了 200 道数独题,由此组成了世界上最大的连体数独。纪录本身不仅仅是题目的完成,还有背后一遍遍推倒重来的构思和验证能否实现能否直播的过程,在活动前的一周才最终敲定的方案和实施流程,每一步都心力交瘁但是信心十足。

有人很不解,推广数独为什么要全职,但其实这几年我忙的脚丫子都上天了。数独看上去很小很不起眼,但是我们做到了很多以前没人做或者不敢想的事情。可能有很多人不懂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其实有时候我也不明白。但是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喜欢数独,我们国家队的成绩越来越出色。在国际赛场上每次扬我国威的时候,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知乎用户 锺一勺 发表

没人邀,被继新哥的知乎五年截屏感动,回来了。

看看过去的五年,真的没有什么大起大落,应该算是沉淀期。唯一欣慰的是一致都在缓慢地成长。

2011 年上马自己的第一个大项目,当时刚从做软件编程转型到管理产品硬件设计 (ME) 不久,内心是极端的不自信,表面上却要装做一副有主意的样子。因为是第一次独立承担的案子,也没有什么可以依赖的对象,只好用最笨办法加班加点,平均每天 12-16 小时的工作,摸爬滚打一路下来,终于也算是有惊无险。当 iPhone 5 呈现在世界的面前时,那种感动无以言表。值得一表的是,在 2012 年的最后一个工作日完成了我的一大心愿,由 Richard Howarth 引荐给我当时的男神 Jony Ive!我当时花痴得几乎晕倒,不知道是哪来的演技还能强装镇定地正常对话。如今谈话内容已经忘得七七八八,但是那温柔的口音和手上的触感仍然记忆犹新(脸红星星眼)。

做 iPhone 6 的时候明显自信了很多,偶尔一瞬抽离出来,以旁人的角度审视自己,感觉还是成熟了许多。懂得了评估风险,权衡利弊,抓大放小,也开始慢慢有了自己的管理风格,和工作方法。小六的过程虽然也很辛苦,但是很享受。合作的团队已经有了默契,大多都是很好的朋友,一个眼神就知道对方心里的想法。发布会的现场很不矜持地向每一次划过的摄像机猛挥手,快乐得像个小孩子。

去年,我做了艰难地决定,离开了像家人一样的队友们。开始了全新的挑战。希望能在下次回顾的时候能看到更优秀的自己。

有很多人问我苹果到底是什么样子的?那些影响这亿万人生活的产品是如何炼成的?其实即使没有保密协议,也是很难说清楚吧。真想知道的话,就自己来做一做吧 (这是一则软广:Apple - Jobs at Apple)!我可以很负责任地说没有什么比看到自己的产品被那么多人使用喜爱更另人满足的了。

-------------------------------------------

祝贺知乎五年!谢谢你带给的我很多知识!还有当年那一批有意思的知友们,如今已经是有好几年交情的好朋友了。
最后还要特别鸣谢黄继新老师!谢谢你把第一个内测邀请送给了我,让我有机会和知乎一起成长。
祝福知乎能够越来越好!

知乎用户 郭强 发表

其实,要回答这个问题真的挺难的,最后还是决定回答,算是给自己这 5 年做一个总结。

2011 年,我毕业了,一所三流大专,化工专业,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到今年正好毕业五年了,这五年确实对我影响很大,毕竟人生一共能有多少个五年呢。

这五年分为 2 个阶段:

2011 年毕业——2013 年 4 月,这一段时间其实对我影响并不大,时间有所浪费,大学刚毕业的迷茫,刚入社会的新鲜,学生到职场的转变,这些都有一些吧,但是不多,几乎都是各种化工厂的操作,没什么新意,也基本不会有什么能力的提升,日复一日的把人当机器,基本上我到了 2013 年仍然跟刚毕业差不多,因为基本上没有跟人交流的机会,也没有什么提升的地方,每天操作机器,我去的第一天就会了,这 2 年最让我难忘的是 2012 年 9 月到 12 月三个月之间的骑行,天津——河北——山东——江苏——安徽——上海——浙江——福建——江西——广东,最后于深圳坐火车返回天津,到目前仍然是我最怀念的经历之一,一路经历了沙发客,露营,旅馆,景点而且各种地方都睡过,上一张图吧

但是,这不是我今天要分享的主要内容,真正让我毕生难忘,而且真的改变我一生的是 2013 年 4 月到现在,这三年的经历。

2013 年 4 月,我到了前公司(答题前 2 月刚辞职),公司不大,150 人左右,老板小学没上完,资产大概小一千万吧,不是特清楚,信奉读书无用论,公司最常见的就是开会,一般一周 2 次,一小一大,老板叫这个教育式管理,公司规章制度较少,全靠开会统一思想。

那时候太天真,我曾经很长时间里觉得这个公司就是世界上最好的公司,没有之一,这是我的真实想法,老板亲自培训,主题大概有这么几个:
1、你不是来打工的,你是来学着怎么当企业家的;
2、不要想着你能赚多少,先想想你为公司付出多少;
3、任何事不能有不同意见,否则就是一顿教育,美其名抱怨是死亡的开始,有问题找方法,不要找借口。
4、你以为我想给你们培训啊,你们觉得那个老板大半夜不回家给员工培训上的,是的,我们经常开会到十二点。
5、所以离开公司的,都是混蛋,都后悔莫及,后悔的肠子都青了,社会上多黑暗,人心多么险恶,我们公司多么和谐,对了,进公司第一件事,背诵弟子规,背不完不允许办理入职手续。
6、要把店面当成自己的,你是给自己干,不是给公司打工。

这些是在知乎上被喷的毒鸡汤!

我到现在也无法确定这些培训对我的帮助更大,还是伤害更大;但是,当时我信了。

知乎是一个高素质的平台,985 、211 的不少,一本就更常见了,可能大家无法想象一个十一岁之前没出过村,没见过楼房(哪怕是二层楼房),十八岁之前没坐过火车,2013 年才全村第一次通固定电话,这样一个地方出来的人见识之浅薄,思想之单纯,没有经历过的人可能无法想象。

所以,以上这些培训的内容可能大家一看,不屑一顾,这就是洗脑,骗人,但是,一个来自十八线小县城的十八线村(我们村县里基本没人知道,太偏僻)的刚出校门的半大青年无条件的信了,而且是百分之百的完全相信了。

这三年我无条件相信着老板给我的所有思想,最长连续一年没有休息一天,因为老板说了,你是给自己干的,不是给别人,几乎每个月都会拿出 500 元投入店面(销售工作,店面),而且,心甘情愿,不找公司报销,因为,我相信老板所说的,我是给自己干的,三年时间我待过的所有店面都被我自己出钱全部装修一新,花费的钱无法统计,我对他无比感恩,觉得他是最好的老板,

然而,三年过去了,我迷茫过,怀疑过,低沉过,也奋斗过,最终,走出来了,感激我这三年生活,经历了,感悟了,就是财富。

三年前,我相信着老板的成功学鸡汤,幻想自己有一天成功,激动不已;
三年后,我成立自己的公司,虽然感刚刚起步,举步维艰,但是,对于未来,我很清晰。

三年前,我的手机里看的是【盗墓笔记】【斗破苍穹】【大主宰】【异世邪君】【傲世九重天】……
三年后,我的书桌上摆着【史记】【资治通鉴】【一万小时天才理论】【金字塔原理】【弗洛伊德全集】……

三年前,别人说什么,我信什么,基本没有自己的判断
三年后,对于任何事情,我有自己的看法,不在人云亦云。

三年前,我的全部上网都是快播,优酷,百度
三年后,我的手机及电脑上都是知乎,简书,MOOC,Tandem……

三年前,我不善言辞,不敢与人说话,发广告一天只能发 3 张出去
三年后,我与总公司洽谈合作事宜,亲自拿下天津地区代理权,跟工商局也能自如打交道。

三年的时间,改变很多,又好像什么也没变,这就是我,来自偏远农村,毕业于三流大专,但是,从没有放弃自己,坚信会越来越好,加油!!

知乎用户 杨迪 发表

2011 年的时候,我正在经历人生很痛苦的一段时期:上半年本科毕业找工作,下半年好不容易找到了工作,就被家人逼着跟男友分手,因为我父母非常希望我留在美帝,而我男友因为种种原因无法出国。一边是分手的痛苦,一边是作为菜鸟每晚梦见对账不平的压力,到了 2011 年年末,我在本命年里长出了眼角边的第一条细纹。

2012 年年初,经过深思熟虑,我和男朋友悄悄复合了,并且发誓再不提分手,一条道走到黑。年中又因为错发的一条短信,被父母知道了我俩死灰复燃的事实。我提出回国的打算,遭到父母强烈的反对,以至于年末男朋友想要拜访二老时,被告知不用来,来了也不见。同年,我在父母支援下在湾区某市郊买下了一套房子,买完后美国经济开始复苏,房价疯涨,被家里一致认为我踩到了狗屎运。做梦渐渐不再梦到和工作有关的事情。

2013 年的开头很有戏剧性。先是我去拜见了未来公婆,得到了很热情的招待,公婆表示全力支持我们的恋情,会尽一切办法成全我们。轮到男朋友去拜见我父母的时候,则是颇费了一番周折,具体情况说多了都是泪。总之他成功让原本坚决反对我们关系的父母改口同意了我们的继续交往,但是前提条件是我目前不许回国。以为 2013 年会是一个新开始的我,继续留在了美帝,被公司晋升为 senior。异地恋第 5 个年头。

2014 年,男朋友从机关单位出走,获得了 50% 的自由身,顺利找到了一份还不错的工作,开启码农新生活。我开始为考 CPA 做准备。期间回国两次,和男友一起探亲访友,没有了家人的反对,恋情很甜蜜。到了那年的夏天,我的母亲在来旧金山看望我的时候飞机出事,全身多处受伤。我陪着她在医院度过了一个星期,看尽了生命的脆弱和父母的老去。自那以后她就申请了内退,和我的父亲两个人结束空中飞人的生活状态,开始长期居住在湾区。我很难得的在成年之后,享受到了一整年陪伴双亲的美好日子。

到了 2015 年的春天,CPA 的四门考试全部通过的时候,我拿到了一个北京的 offer,男友也用 1 克拉钻戒向我求了婚。我先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妈妈。和 13 年春节时不同的是,经历过生死关头的她很平静地接受了我要回国的消息。妈妈告诉我,人生苦短,想做什么就去做吧,祝你幸福。就这样,2015 年 7 月 1 日,我正式回国,结束了长达 8 年的异地恋。我爸爸很生气,气到我回国后就再也没有跟我讲过话,一直到 11 月底我们结婚,在婚礼上,他才气呼呼地说不但小棉袄不能丢,连大棉袄(指我老公)也要抢过来!又别别扭扭地对我说了句 I love you。结完婚,我们在北京买了一套小蜗居,刚买完二手房的市场就因为股市低迷又开始火爆,从此我被冠上了买房小能手的称号。同时,当年的男友,现在的老公又很顺利地跳了一次槽,如果愿意也可以回答 “在北上广年薪 XX 万是什么体验” 之类的问题了。

最美好的事情发生在 2016 年 1 月,深受机关荼毒,差点因为这个而与我有缘无份的老公终于 100% 恢复了自由身。现在回想起来,如果问我对年轻人有什么忠告的话,就是出卖什么也不要出卖自由。

我现在过得很幸福。每天按时上班下班,回家吃老公做的菜,一起看看电视,再一起说晚安。周末逛逛宜家,为小家梳妆打扮。也要应付婚后的答谢宴,埋怨喝得醉醺醺的王先生几句,再替他洗脚盖被子。日子很平淡,但是每每想起过去五年的种种,我就深深感激和珍惜现在拥有的这份平淡。结婚的时候我以为我会痛哭,结果却一滴眼泪也没流,可能是因为我知道,这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吧。我向往这个全新的开始:)

知乎用户 闪米特​ 发表

五年,实现了人生理想,不再追问人生意义。
心里觉得无愧这句话:【这世上只有一种成功,就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
第一年:2011 年
5 月 横渡了琼州海峡(30 公里)
7 月 横渡了渤海海峡(130 公里)

[纯人力,无护航式独木舟横渡,属于国内首次。这是 “无护航式” 横渡颇受争议的年,也是我从大型团队转向小型的开始。]

第二年:2012 年
环渡了海南岛(846 公里)
[纯人力,无护航式独木舟环渡,属于国内首次。这是人际关系颇受争议的一年,极端艰苦环境中,人性中的良善显得无比脆弱,我从小型团队转向单飞。]

第三年:2013 年
独木舟跨省穿越(南中国海 1000 公里)
我想试试不用坐车,划船去其他市或者省看看。
[纯人力,无护航式独木舟跨省穿越,属于国内首次。这是长线旅行的开始。]

第四年:2014 年
独木舟跨国穿越:泰国 – 柬埔寨(900 公里)
[不知道这条线有没有外国人用独木舟穿越过,沿途遇到各国游艇客,心里装满了感动和感慨。这是国外探险的开始。]

漂完了珠江干流(5000 里)
[这是从海洋转向河流探险的开始]

第五年:2015 年
漂完了黄河全程(5490 公里)
[这一次,花光了所有积蓄。是重新赚钱的开始。]

下图红线,是我用纯人力独木舟,在地球上划出的一条轨迹。

以上是我过往五年的人生节点。

每一段航程,都有刻骨铭心的故事。

每一段航程,都有和死神擦肩而过的瞬间。

每一段航程,都让自己离梦想更进一步。

它对我现在的影响就是:别 BB 这 BB 那,想到该干什么或者还想不到该干什么,都先专注干好眼前的事情。

感谢点赞的知友!

知乎用户 凉夏 发表

过去五年,我从 21 岁到 26 岁。

早些年有句话满大街:“我奋斗了十年,才有资格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

虽然恶俗,但还蛮像是在说我的。

2011

11 年 1 月份的时候,我母亲重病,失去生活自理能力,治病花掉了家里大部分积蓄(本来也没几个钱),于是父亲停止打工生涯回去照顾母亲,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也断了。

弟弟小我六岁,当时高二,可能因为这一变故,再加上成绩一直不好,坚持要辍学去打工,怎么都劝不回头,撵去了学校也还是跑出来,最终去了上海,跟着亲戚在酒店的厨房里从学徒做起。

我那年大四,因为保研的原因,从来没做过找工作的准备,再考虑到读研期间没有学费还每个月有点补贴,所以还是继续读了下去。

2012

平静的一年,在哈尔滨体验着最后的学生生涯。

2013

懵懵懂懂地硕士毕业,前往帝都工作,在一家测控公司写着代码,调着硬件。

工作,对当时的我来说,不过是赚钱的途径。眼界格局所限,这一生走到这,前面的每一步都是被生活推赶着往前跑,根本不曾踏实地想过自己想要什么,更别说对自己人生进行靠谱的规划——倒是有过些不切实际的幻想。

而从工作开始,每个月的工资让我有了前所未有的安全感,在最初的欣喜,兴奋过后,我开始静下心,认真地打量这个世界,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性,也带来了新的迷茫与不安。

2014

这一年,工作越来越上手,但公司却在下半年开始有资金链紧张的迹象。

短短数月,连续两次组织架构的变化,向来准时的工资开始有所拖延,报销迟迟不下来,项目奖金规则变更等等,一时间谣言四起人心惶惶,大家都在暗自投简历找退路。

这个时候,上层决定解散我所在的部门,员工合并入别的部门中,与这个决定一起来的,是某高层带着我们部门的骨干一起离职,开了家新公司。

那几个月的风雨飘摇中,我拿着一个原行业上市公司的 offer,也收到了我当时部门领导一起去新公司的邀请,然后想着转行到互联网行业这件事。犹豫间,我最后选择了跟着领导前去新公司,当时正是 2014 年的 12 月。

2015

进了一个从零开始的创业公司,要做的事情将会繁杂琐碎,对此我是有足够的心理预期的,于是刚入职的那个月,我一个开发工程师,经常要做行政,财务,采购,市场宣传的活,倒也能够心平气和。

然而,大概是冥冥中自有天意吧,最终我还是因为某些原因,决定要离开。因为离开的这个契机,我也顺势捡起了当初那个跳入互联网的想法,开始为转行默默地做准备,

15 年 4 月,从帝都来到上海,成为了一家互联网金融公司的产品经理。

与以前的工作不同,我发现自己真的喜欢这个岗位。随着在工作中的飞速成长,我从当初的小菜鸟,到如今能独当一面。

弟弟也在上海,学徒变厨师,一切都在越来越好。

15 年 12 月,领证成亲,跟那个与我一同来到上海打拼的男票。

小小的我们俩在大大的魔都里相依为命,一起拼搏,却因为彼此的存在,少了许多迷茫不安。

2016

在 2016 的开始,我对 2016 有很多的期盼,要一起去度蜜月,要买属于我俩的小房子,要拍很多美美的照片,要在工作上有所突破……

然而最重要的是,我这一生,从来没有像现在这般,安心笃定。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11 年 伦敦 某投行实习
12 年香港某投行交易员助理
14 年调往北京办公室
15 年升职了
16 年 2 月辞职换了一个平凡的工作,当然,薪酬待遇下降了 60%,但,我终于开心了,老朋友们又开始走动了,有时间看球打球了,能脱下西装穿球衣了,也顺便小面积纹身了。

未来,我还想继续开心下去,很可能会回二线城市开心。
我和那些做互联网的人想的可能不一样,我目前只想做我自己,我目前只想过云淡风轻的过日子,没想过做多少牛逼的事。也没想过认识多少投资人,我只想做我自己。

除非未来能真正找到一个我热爱的创业点,干我热爱的事情,那样我可能会一头扎进去把他干牛逼,我也一定会干牛逼。但是我想,那件事一定不会是互联网。互联网只是工具,不是我创业的内容。因为我如果创业,那么一定不是为了钱,只是出于纯粹的热爱而已。

就像我朋友目前的创业现状:“我只想闷声干事情,每天没想过把自己变得多牛逼,我只想着把事情做到我满意,我不想花太多时间像搞演唱会似的频繁参加各个创业论坛去吹嘘行业多么有前景,我只想做我的事情。”

创业的方式和动机有很多种,我只选适合自己的那种

知乎用户 王小川​ 发表

谢周源邀请。

5 年,足以见证一个公司的成长。

5 年前,搜狗刚从搜狐分拆不久,我们当时每个季度的营收也才 800 万美元,现在已经涨到 20 倍;那会儿团队只有两三百人,现在有 2500 人了。这个变化是巨大的。我的工作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从创建搜狗的前身——搜狐研发中心时做月度计划,到做搜狗 CEO 时每季在华尔街发财报,生命的时钟一下子变快了,以 “季度” 为单位飞逝,5 年,就有了 20 次印象深刻的日子,这是我和搜狗共同的成长记忆。

在这其中,我特别想要提两个年份。

2013 年是搜狗很重要的一年。这一年腾讯与搜狗的合作开创了一个全新的互联网投资模式,被大家戏谑为 “搜狗模式”。我们和搜搜的合并,让我们在搜索这场战争中取得了局部胜利。随着腾讯的不断支持,我们后续又独家接入了微信公众号的内容,让我们在搜索领域做到了竞争对手做不到的事情,建立起差异化搜索的能力。这让我们可以真正地昂起头来做出不一样的产品,搜狗在搜索领域里的角色从追赶,开始转变为超越。

如果说微信内容搜索和微信头条是因为腾讯的支持,那么 2015 年对搜狗就尤为重要,我们战略投资知乎,代表着自力更生,是我们超越和差异化能力自我生长的体现。我很喜欢知乎这个平台上涌现出来的智慧,它聚集了热情又专业的用户,并将他们集体的能力得以很好地发挥。这几年,知乎开始不断对外界输送内容,使得知乎从一小部分人的归属感,变得让大众都开始能享受到知乎上的知识沉淀,而搜狗和知乎的合作更能够帮助用户检索和浏览到知乎上的内容,同时也让搜狗有了进一步的差异化能力。我们的输入法所以被称为 “国民输入法”,也是因为它是全国用户的智慧沉淀和表达,所以我觉得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这 5 年里,我还见到了几位神往已久的人,对我有诸多启发。

一位是 Kevin Kelly。2012 年冬天,我在我们搜狗的大演播室第一次见到了 KK,当时 36kr 的王壮问 KK:“有了微信之后发现自己的时间更加碎片化,使得自己不能再专注连续性地工作,效率降低,怎么办?” 我当时想:“自己改进就可以了,这是自身的问题。” 然而 KK 的回答是:“一个新的事物总有你不理解它或者没法和它和谐的阶段,小孩子还要通过三年时间才能好好的说话,才能掌握这样一种技能,我们需要用更长的时间来掌握如何和微信相处。” 这种认知角度对我来说更有爱,对于未来更有期待和包容。

一位是蒋勋。2014、2015 年随着搜狗越来越走向互联网的中心舞台,开始陷入到了互联网的更多利益纠葛中。直到 2015 年底我见到了蒋勋,他让我有了新的思考。他使我懂得去和整个世界相处,不管是善良的,还是不善良的。我开始跟世界和解,并更专注于内心的追求。我更加可以找到自己的价值和意义,并回归到做好技术本身,而不是把关注点放在是是非非里。

每过一段时间都觉得自己会有进步,这种进步与年龄、阅历都有关系,要经历那么多事才能对世界有这样一种认知,于是特别感谢时间。

2016 年初的时候,我花了很长时间捣腾 Apple TV、视频网站,以及游戏,这跟我原来自己的工作习惯、娱乐习惯并不一样,但我希望能够更多地去接洽、去拥抱这种娱乐化的世界,才能够让 AR/VR 这样的技术更加有质感。记得我曾写过一篇文章,大家为什么喜欢写程序?其实就是想创造一种生命,赋予程序一种智能。AI 最近这些年突破性的发展,使得全社会都能看到这样一种力量。所以我们要开始接受虚拟世界,一定要接受技术慢慢具有一种智慧,能够帮你做选择、帮你做判断,成为你的朋友。

这几年可以发现美团、滴滴等新公司蓬勃而出,搜狗作为老牌的公司在战场里面立稳了脚跟,技术能力展现了出来,而往下更多地是要让搜狗的技术催生出一些更创新、更酷的产品。这是我未来要做的一件事情。

知乎用户 梁涛 发表

2011-2015,经历不少事情,感觉整个人大变一场。

2011 年:养第一只猫,彻底改掉「暴躁,喜欢拿人撒气」的毛病,愿意静下心来倾听别人的想法(哪怕是只猫),学会站到对方的立场上看问题;
2012 年:跟女朋友分手,单身至今;养第二只猫,学会照顾人(哪怕是只猫);从稳定的外企离职,选择加入创业公司,并从码农转型为运维,彻底改掉「害怕主动打电话给陌生人」的毛病;
2013 年:深刻体会运维领域知识的深厚和纷杂,害怕自己不能全身心投入学习、继续承担责任,决定再次转型为技术支持,开始在第一线工作,正面接触客户;养了第三只猫(被迫的);
2014 年:很快在技术支持领域碰到天花板,一度迷惘想要辞职,在二老板盛情挽留下再次转型成售前,进入频繁出差、与各类客户面对面沟通的工作状态,彻底改掉「害怕一个人长途旅行」和「喜欢跟人夸夸其谈不着边际」的毛病;恢复背英文单词;
2015 年:经历一整年努力,建立起对售前工作的深度认知和理解,并组建出一支有战斗力的售前团队(全国),为多个部门输送年轻生力军,协助销售完成年度业绩目标;周末频繁出没于图书馆,发奋研读多国通史,建立起对经济和政治的个人知识体系,正在改掉「做事从不思前想后」的毛病;单词量上升到一定程度后,听力也有改善,目前正在训练听力中。

回头去看,几乎每一年都有微小但深刻的改变,从未间断。因为相信自己一定会改变并能变得更好,总能谨慎设定目标后努力达成。只是改变力度还不够大,路子可以再野一些,步子还可以再迈得大一些。

结论:
人一定能改变自己,问题只在于何时开始改变。
无论何时开始改变,永远不晚。

知乎用户 落木君​ 发表

突然惊恐的发现,五年前我是十九岁,不是十四五岁!这五年里竟然有四年都是二字头的年纪!而五年前居然是 2012 年而不是 2005 年!艾妈,太惊悚了!

喝口水冷静一下,仔细想想,这五年每一年都过得沉甸甸的,哪一年都不容易呢。

2012 年的这个时候,从人人网上看到一个耶鲁大学的宣传片, 学生自己创作的歌舞片形式,介绍学校的各种服务。看完我简直震惊了…… 帝国主义的教育和国内教育差距太特么大了!尤其是那宿舍,跟宫殿似的!后来又看了国外大学的公开课,我天哪!老师讲得也太好了吧!每节课还跟美剧似的有个标题,课程设计的比美剧还吸引人,学生都好聪明好认真反应好快!所以看到学校交换项目的时候,从来没想过出国的我突然动了出国的念头,一冲动先跑到钓鱼台办了个护照,然后就开始了漫长的学托福之路。

我没考虑好的是,作为一个艺术生,我的英语是很烂的,考托福是很难的,于是 2012 到 2013 年寒暑假基本上都是在报班学英语中度过了,学校宿舍丧心病狂的没空调,夏天在宿舍简直被蚊子咬成包子,蒸熟了的那种!我一边敷毛巾一边安慰自己,没事,到了美国就可以住宫殿啦哈哈!反正省略各种苦逼,学了一年英语考了无数次托福,我托福分终于从惨不忍睹的六十几分刷到了能申请交换的一百多,很幸运的申到了伯克利的交换生。

2013 年,旧金山,在坐了十几个小时飞机,被关小黑屋两个小时,拖着三个大箱子,我终于到了伯村。好失望,伯村没有宫殿式的宿舍,没有霍格沃茨似的教室,老师讲课当然跟公开课差不多,但是没有中文字幕不开心!而且作业好多呀!生活好不方便!公交车半小时一趟什么鬼!超市好远!在伯村一年的生活好苦逼,每天读不完的 reading 写不完的 paper,一度负能量爆棚。直到在伯村的最后一周,考完期末考试,终于腾出时间到旧金山玩玩玩,坐旅游车到 treasure island 看旧金山的天际线,夕阳余晖洒在海面上,给整座城染上浪漫到像韩剧一样的玫瑰色,那一刻我的少女心!瞬间爱上旧金山!

但这个 crush 来得太迟了,两天后我就卷铺盖回北京报了 GRE 的班。2014 年的余下的时间我都在和各种考试申请搏斗,考了托福,GRE,参加了国内的研究生考试,考完研第二天考期末考试,准备专业课,准备毕业音乐会,一天喘气的机会都没有,期间还见缝插针的大病了两次… 2014 的主题是考考考以及烤焦了 n 次…

2015 年,继续申请,毕业季焦虑绝望压力山大,等消息等得年也没过好,跑去媒体实习,让自己忙一点,好不那么焦虑。15 年的上半年特别难熬,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哪里。我去了好几次雍和宫,让自己平静一点,接受人生的无常,开始吃中药,锻炼,但还是不够超脱。在知乎上关注了被梦想的学校拒绝了是什么体验,打算彻底悲剧了就去回答一下,看下面的回答看得好难过,做恶梦若干,梦里总是迷路,怎么也走不出来。

最终还是没被梦想的学校拒绝,老天待我太好,给我这么好的机会,让我这个学渣还出来混要还的学债。2015 夏天,收拾行李,又坐十几个小时飞机,这次是来纽约。

2016,纽约,生活一步步走上正轨,搬了三次家终于找到布鲁克林的一个温馨的安身之所,学车考驾照,打工,拿到社会安全号,一步步成为一个社会人。

葛巾老师说生活要平顺,不要有大起大落才好。真心同意,但我道行太浅,每年都过得跟坐过山车似的,期间崩溃过无数次也嗨了无数次。不过,我尽力让自己心态平顺下来,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我是一个对自己自我期待很低的人,现在的生活是我五年前完全不敢想象的,但又和我想象中的生活是一样的,能在此时此地做喜欢的事,我很感恩。

知乎用户 王麟​ 发表

这是一个略带感伤和回味幸福的问题。
这五年简单的总结就是一首歌的时光
2011 年 我的伤不起很红很红我很忙很忙
2012 年 我的伤不起还是红我继续忙
2013 年 我的思密达没红 我的小伙伴没红 我的伤不起还有人听 我继续还能忙
2014 年 我的五环之歌没有红 我的伤不起还有余温 但我很闲了 于是我开始写知乎,开始玩微博,开始和姐妹们到处走走玩玩,会有一整个下午在家里发呆,会有时间陪父母,会有时间想想自己的生活,想想自己想唱的歌,想想自己的事业也想想自己的家庭

2015 年,我发行了一张 lp,里面都是为了神曲而神曲的作品,但还是没有被市场认可,我依然还要靠着伤不起继续走穴,但收获了知乎女神的封号,虽然自己远远不够,但在虚拟的世界找回了一些存在感。经历过大红,也尝到了下坠,似乎更懂得了一些生活的意义,有工作,有家人陪伴,有人愿意听你分享,还有可以一起讨论问题的知乎大神们,从内心来讲已经很满足了。

2016 年,唱神曲也好,唱民谣也罢,知乎女神也好,微博神经病也罢,没想过那么多,平平安安的,幸幸福福的,毕竟现在我考虑的不只是我一个人了哈哈

知乎用户 乔维里 发表

五年前我高二,那一年某天,傻逼的教导主任忽然发布了一条新校规,“高二高三的同学,午休时间不要回寝室了,在教室里自习吧。”

那时候已经快期末,夏天了,午休的时候我举手问班主任,窗户外面的傻逼知了太特么吵了,我睡不着啊。
班主任说,谁让你睡觉的,你就这么困啊。蹲到后面做题去,蹲着就清醒了。

于是我成功地蹲到了墙后。

人齐了。
算上我,墙后总共有六个人,六个老熟人了。

那时候我们都是风一样的中二少年,攒了几次买练习册的钱,定了六身假的 AC 米兰球衣,每天一到宿舍就脱了校服换上球衣,曾经创下过一个礼拜踢破三块玻璃的记录。

那个傻逼知了不停吵闹的中午,
我们决定偷偷溜出教室,溜到操场,校服里面套着球衣,在烈日炎炎下酣畅淋漓地踢一场球,
躲着各路眼线各路保安,
做六个大汗淋漓的傻逼。

我们理科班的教室在四楼,没有树的遮挡风会从后门鼓鼓地吹进来。
班主任也开始打瞌睡了。
我们蹑手蹑脚地跑下楼,围着高二高三的教学楼各绕了一圈,穿过食堂,直奔操场。

那天中午真的特别热,
学校的操场质量很不好,我们也没时间换球鞋,十分钟之后板鞋的鞋底都被磨得发软,滚烫。

我一脚断下球,感觉贝尔附体,我冲着守门的坦克说,你准备好,我要射了我要射了我要射了。

那是我在高中时代的最后一次射门,
没射成,
差了零点零一秒,

人生中有很多零点零一秒,
零点零一秒之后下课,
零点零一秒之后交卷,
零点零一秒之后隔壁班花会从教学楼里捧着书包带着耳机走出来,

零点零一秒之后,教导主任也会奇迹般地出现在操场,阻止我的发射,
额,我是说,阻止球的发射。

本来,束手就擒也就罢了,
飞机抓起球就跑,一边跑一边冲我和坦克他们叫喊,快跑啊傻逼,那个傻逼就要追上来了。

我们呼哧呼哧跑到学校大门口,
又围着停车场,保安室,绕了几圈,最后爬上了一个废弃的教学楼。

那栋教学楼很老,楼梯是在外面,悬空着,环绕上去的,
一层一层,一转一转,就上到了楼顶。

太累了,我们六个人都把衣服脱了赤膊,
所有人的身材都很差,有的瘦骨如柴,有的胖出一个 B 罩杯。

“哎,这学上的真几把累。”
“是啊,觉也不给睡,球也不给踢,我们他妈的又不是机器。”
“你们说前面的那么多傻逼怎么受得了的?”
“你特么才是傻逼呢!”
“哟哟哟,说你马子了,你还急眼了你。出息!”

飞机是我们那六个人里最高的,所以他外号才叫飞机,
飞机忽然说,“要不,我们集体退学吧,求着家里给点钱,我们去上足球学校,天天踢球,冲出亚洲,走向世界。”

然后忽然都静了,
风在耳边吹不出声音,
傻逼知了也不叫了。

然后我们都爆笑,哈哈哈哈哈这傻逼,还想冲出亚洲,哈哈哈这傻逼,还想走向世界。

然后忽然又静了,
风在耳边又吹不出声音了,
傻逼知了又哑巴了。

第二个人附和,你真的敢退学吗?
飞机说,我飞机有什么不敢的,我特么都敢上课打飞机,坦克你敢不敢?

坦克是我们六个人里最矮的,所以他才叫坦克,
他抖了抖自己的 B 罩杯,我坦克什么不敢,我就是一傻逼。

坦克问炮弹,你敢吗?
炮弹,“嗯” 了一声。
他话少,所以才叫炮弹。

火箭学着贝克汉姆,剃了一个高高的尖头,所以他才叫火箭,
他说,我特么肯定敢啊,你们谁去学踢球没钱,我来给!哦不,我爹来给。
火箭的爹是大老板,贼有钱。

鱼雷说,我们他妈的干脆去欧洲学踢球,一边打工一边踢球。
乔,你觉得怎么样,鱼雷问我。

我摇摇头,傻逼知了又开始叫了,“知了,知了” 叫的特别烦人,像一头母猪在叫床,

我说,我不敢,我还得高考呢。

接着又是一阵安静,风,知了,云,蓝天。

后来他们劝了我好久,热火朝天,热血沸腾,血气方刚,中二少年。

我说我不敢,我真不敢,大写的不敢。
他们说,好,那绝交吧。
我说你们千万别乱来啊。
他们说,你看我们敢不敢。
我说,你们真的要退学啊?
他们说,你真的不退啊,你成绩又不好,考个傻不拉几的学校继续傻不拉几地念书,有什么意思,一点意思都没有。

我说,我知道,没意思没关系。

这是我五年来做的第一个决定。

可能我写的有点夸张,踢球啊,退学啊,足球学校啊,走向世界啊。
懂的人自懂,
不懂的人永远无法想象一个真正热爱足球的人,对足球究竟有多么的热爱。
飞机说,足球场永远像脱光衣服的模特姐姐给你劈开的腿和张开的怀抱。
炮弹,“嗯” 了一声,表示同意。

而且那天下午我们几个傻逼在天台上哼哼唧唧地说要退学,也不是随便说说而已,
虽然是一时意气,但中二少年的意气时间从来都是比较持久,
久过飞机打飞机的时间。

于是,除了我,剩下五个人,飞机,坦克,炮弹,火箭,鱼雷,
一起退学了。

教导主任拍案豪爽地叫了一声,好!我们年级的升学率又升高了不少!
临走之前,我们六个人一起去学校旁边的烧烤摊吃腰子。
他们五个人一边吃着一边说我怂蛋,说以后记得来看我们踢球哦。
说以后好好加油读书吧。
说也老大不小了。
说这学,还真特么就退了。

这只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对于上学与否,有了抉择。

这种抉择在成绩好的人看来,是个球啊,什么都不是,是不需要考虑的。
可是对我们这种人来说,就像某个傻逼曾经说过的一样,这个世界充满诱惑。

后来我面对过一次次的诱惑,
高考前我姐跟我说,你成绩也一般也考不上什么好大学,跟我去美国吧。
我问她,去美国干嘛?
她说,去美国吃香的喝辣的啊。
我说,然后呢?
她认真地想了一下说,继续吃香的喝辣的啊。
我姐是个典型的享乐主义者。

后来高考我果然考了个很一般的分数,
我大姑跟我说,要不别上了,现在有文凭的人多了,跟我做生意,一样能挣大钱。

上个月我准备考研和工作,我妈打电话说,有个班上就上班吧,现在工作这么难找,还考什么研,上了这么多年学你不烦吗?

不烦啊,我一点都不烦。
但我也不喜欢,一点都不喜欢。

对于读书上学这件事,我的感觉是,没有感觉。

可我似乎就喜欢一直呆在没有感觉的感觉里面,
我是个喜欢自我放逐又自我安逸的人,
我是个,喜欢温水的青蛙,尽管知道这个温水最后是用来煮死自己的。

飞机说,我带你跳出这个温水缸吧,我摇头,
我姐说,我带你跳出这个温水缸吧,我也摇头,
大姑说,你还是跟我跳出这个温水缸吧,我又摇头,
我妈说,你也是时候跳出这个温水缸了,我还是摇头。

这五年来,我做的每一个关于读书与否的抉择,
我都选择继续读下去,
尽管有的时候,选择不读,我也能活的很好过的很舒坦,就好像现在的飞机坦克他们。
但我仍然选择继续读书,
尽管我每天吊儿郎当混日子。

我这种人属于最不争气最没出息的那一种,
虽然我不怎么认为,
但很多成功人士这么认为。

这个社会是一个结果至上的社会。

啧,扯远了。

后来我发现,我根本不是喜欢读书,也不是害怕因为不读书而付出什么代价,

我只是很简单的,害怕改变而已,

害怕突如其来的变故。

这是泡温水澡的青蛙的共性。

而且我也从不尝试改变。

前几天我们六个人又聚在一块吃腰子,

火箭还是那个富二代,他老爹挣的钱越来越多,够火箭花一辈子也够小火箭花一辈子了。
飞机比我小一届,他退学之后不就又到隔壁高中重读高一了。呵呵他也是个怂蛋。
炮弹这几年话多了起来,他跟着工队跑到广西,在工地里当一个整天被骂傻逼的监理,他告诉我每次开工前都要烧几柱高香,神神叨叨的。
就坦克跑得最远,他当了海员,
跟着船上一批人,去过很多地方,越南,马来西亚,苏伊士运河,印度,埃及,各种地方,
坦克这个人比较有意思,
下了船,其他的海员都跑出去拍下当地最有特点的地方,
坦克则反着来,他拍下那里最平常最普通的云,
后来他把所有的云都给我看,越南的云,马来的云,印度的云,埃及的云,
我说,这特么都一样啊,
坦克哈哈大笑,哈哈哈哈哈是吧,到哪都一个叼样。

这五年来,他们也做了很多的抉择,
我们像从一个点出发的五条射线,只能相隔的越来越远,
偶尔在一起喝醉酒回头看时,
才能看到那个还重合在一起的点,

那是我们共有的人生节点,
那个大汗淋漓,傻逼知了吵死了的夏天。

这五年我的所有抉择都在刻意不去改变。
因为我害怕改变。

但到今天我才明白过来,害怕有个卵用。
除非你在撒哈拉沙漠,一个别人都没有。

我身边的人在这五年里的每一个人生节点里都在不停地变啊变,
飞机坦克他们只是一部分,
还有更多的人在变啊变。

其实我的生活每天都在发生着改变,

如果再让我回到五年前我们六个人第一次的人生节点,

我要么把他们五个人都揍晕不让他们退学,
要么,我跟着他们一起犯傻逼。

因为到如今我才明白了,
其实青蛙一直不在温水里,
他只是麻痹自己,
假装还在温水里罢了。

.

知乎用户 layla 发表

下周就是我的 25 岁生日了。看到这个问题才忽然意识到,过去的五年刚好是 20 到 25 岁的五年。

对于任何人来说都异常宝贵的最青春的五年。

五年前的生日,大学三年级,去香港大学做交换生。这是高中去德国短暂游学之后,人生第二次坐飞机(莫笑,就是这么土)。什么也不懂,也没想好去了是该怎么玩,还是该怎么学,就觉得很兴奋,望东望西。

那个时候已经莫名其妙地涌起了想要出国念研究生的想法。这是大二听了一次大四出国学姐的报告之后,觉得很新奇而产生的念头。但是现在想想,真心感谢自己当初看到海报之后,抱着长见识的心态去参加了那个报告会。那时候的我还在发愁 GPA 怎么才能保证 90+,课程报告应该怎么写,怎么样才能申请多一点的奖学金,全然没有为日后人生做准备的觉悟。直到去听了师姐的报告会,才意识到 “啊,原来大学毕业可以出国读研究生的啊”, “原来还有金融工程这个专业啊”。
(那个时候怎么会想得到,几年之后我去了当时师姐去的那个 program,现在又留在了师姐工作的城市工作,每隔两个周末就会和师姐一起出门买个菜吃个饭,人生真是有意思啊……)

自从大二开始思考未来的发展之后,就开始懵懵懂懂地准备了起来。去香港交换也是其中之一,纯粹是想看看什么叫 “金融中心”,也像体验一把全英文授课自己到底行不行。整个一学期过得痛苦又充实。痛苦的是一边上着五门专业课一边准备 GRE 考试,整个人死去活来。充实的是,认识了很多同去 HKU 交换的优秀的学生(尤其是清北的妹子们,真的好拼啊),在自己羞愧的同时,眼界上又稍微拓宽了一些。至少知道了我的同龄人是有多么努力,对于“人生不可懈怠” 这一点有了更深的体会

四年前的生日,应该是在投国外院校的申请,同时在找国内的工作。这是一段极其苦逼的时光,之前在其他的回答里讲过(21 岁的你在干嘛?找到了人生奋斗的目标了吗? - layla 的回答),就不赘述了。总之就是对自己反复的质疑和思考,对虚无缥缈的未来的莫名的悲观,对父母不理解我放弃保研的难过…… 负面情绪一路纠结着不肯散去。我还记得 21 岁生日的那一天,我坐在 NJU 老校区门口青岛路的某个蛋糕店里,捧着一个小蛋糕发呆。夜已经深了,我拍拍手站起来一路小跑回自习室,因为还有最后的一个申请没有提交。

**三年前的生日,**我在河南的某个地方出差。我把学校的 offer 延迟了一年,用 gap 的这一年时间去了某家事务所做审计师,想着既然要去读金融数学了,那么会计和财务分析这种基础知识也得补一补不是?所以就麻溜地跑去做了一年审计民工。那时候出差在河南,项目不算太好,有点累。再加上我当时没有经验也没有太好的工作习惯,大概也是一边累着一边自我怀疑这样熬过来的。

我记得客户有 20 多家分子公司的 100 多个银行账户需要函证,回函的 file 可以订成超级厚的一本。22 岁生日那天凌晨两点,我窝在宾馆里一封封地写事务所的银行询证函以及 EMS 的快递单子,然后再一个个地封好准备明天交给快递公司的人。耳机里听着最喜欢的作曲家勃拉姆斯的《匈牙利舞曲第五号》。那个现场的版本演奏到最后,音乐家们放了个小彩蛋,把曲目专成了生日快乐歌收尾。我听着听着就哭了。也许是觉得辛苦,或者别的什么,总之眼泪就这么流下来了。我手忙脚乱地扭过头(担心眼泪滴在询证函上),然后去找餐巾纸,反复对自己说,不可以哭啊,今天是生日,要开心。

是的,如今再回头看,我不会同情那时候熬夜加班的自己,甚至再放我回去我也不会再哭。一行有一行的难处和辛苦,既然做了选择就要承受。哭是没有用的,而应该提高工作效率来解决问题。

**两年前的生日,**在芝加哥。一边吃着晚饭一边思考着,上周作业要写的交易策略回测程序还没写呢,该咋办。芝城读书这一年是另一种辛苦,也许经常需要熬夜,感觉把在 NJU 没上过的自习一口气全都补了回来,每天不是在写作业,就是在走去写作业的路上…… 哈哈。
这是一种和在事务所上班不一样的累,但是同样的都是在学习新的东西。很多本科的时候没有学扎实的内容,通过这样高强度的学习好好地夯实了一下。尽管可能现在的工作暂时没能用上那些知识,但是如果把当初的讲义扔给我复习一段时间 ,很快就又能捡回来。所以尽管累,但是值得。

**现在,**我已经在现在的公司工作了一年半的时间了,也到了再一次思索未来的时候。现在的工作朝九晚五压力不大,但毕竟属于中后台,和前台业务相比还是学到的太有限。关于以后的发展也还在思索中,或许 25 岁这一年,又是一个人生的 big move 呢?

回望这过去的五年,我从南京到了香港,从香港到了上海,从上海到了芝加哥,几乎是一年换一个地方。从学生变成职场人士再变回学生再变成职场人士,兜兜转转好像波浪推进地前行。父母有时候觉得我太跳脱了,到处跑,甚至会怀疑我对自己的期待是不是过高了。也许真的有这个问题吧,但是时至今日回头看,我很感谢当初的自己选择了一条充满冒险的不平静的路。是的,本科毕业回家乡做银行职员、稳定生活结婚生子也是一条路,出国念书跑来跑去、还犹豫着要不要回国重头再来也是一条路。没有哪条路一定是更好的。

但是对我而言,我来过,我努力过,我领略过这一路前行的美好的风景,这就够了。
更何况,前头的风景更迷人呢!

前几天和国内的好朋友的聊天,他向我介绍了国内现在的二级市场的各种岗位和体系,了解的程度之深令我汗颜。就在我在中后台慢悠悠地生活的时候,对方已经在国内的前台岗位上摸爬滚打着学习了许多。距离我们上次在国外告别也就一年多的时间吧,彼此之间已经有了如此的差距,我在为对方高兴的同时也为自己觉得羞愧,有了深深的深深的危机感。也就着这个机会再一次思考,现在的生活状态真的已经很好了吗?一直做一个安稳生活的螺丝钉,这就是你想要追求的事业吗?(果然人生不息,思索不止)

说真的,很多读金融的学生也许直到研究生毕业了都还不了解金融体系究竟是怎么运转的,都还对市场一知半解,也包括我。

朋友向我介绍的这些,我原本应该在读本科的时候就去好好了解一番的,但是那时候自己的格局太窄,眼光太浅,父母家人的眼光也没有达到那个高度的层次,以至于自己竟然意识不到自己的无知。五年前的我只能以当时那样幼稚的心态,走上一条在那时的我看来最好的路,尽管其实这也是有些曲折的弯路。

不过不要紧,25 岁不算太晚,人生新的征程就在前方。现在有好多好多的新知识要学习,有好多好多需要迎头赶上的。不能期待着朋友们在原地等我,要迈开步伐和大家一路同行。等到五年后我 30 岁的时候,希望不论我在做什么职业,生活在什么地方,都能真诚地说,我珍惜了我最好的时光,我不后悔。

知乎用户 李老鼠​ 发表

我是一个不怎么聪明的人,哦吱。

离开了当时同班同学都削尖了脑袋想要进的一汽大众(西北地区一汽的专科名额很少),离开的原因简单,当时和学长一个宿舍,他告诉我在装配流水线上面你什么东西都学不到,浪费了大好青春,在 QQ 上跟在老家的朋友聊天,他告诉我现在他在学机修,学真正的技术,如果没有离开我现在应该是一个骄傲的班组长。

回到老家,看到朋友所在的机修厂条件太差,而且是修柴油车的,工资不如在一汽的 1/5,在家想了一天,另外一个同学告诉我有一个一类汽修厂有在招人,我们俩一起去了,因为我是本地的所以被留了下来,同学需要占一个床位和在修理厂吃饭(床位不足)所以被刷掉,在这里认识了我第一个师傅老张,他是一个老烟枪,喜欢上网吧聊 QQ,我管了他一个月的红塔山,后面他教了我不少修车的野路子,第四个月我们吃烧烤,他告诉我一句话:『机修是不错,铁饭碗,但是你得熬得住,我熬了 11 年现在成了大工,一个月 6000,小李你能熬得住么?』那顿烧烤吃完了以后,老张告诉我以后二手车评估师肯定赚钱,第二天我把工服洗干净,在博士修理厂呆了最后一天,领走的时候老张给我了一盒软糖和两条红塔山,吊儿郎当的告诉我『好好学二手车以后肯定赚钱』,如果不离开,我现在应该是一个技术到位的大工。

我揣着半年的工资去了长沙学习二手车,回来以后发现本地找不上工作,我心里面把老张草了一千零一次,把卡里最后的 700 块钱取了出来,买了一身西装,去面试本田销售,在去面试的 102 路公交车上,我背着小皮挎包,手里面捧着简历,我的边上胖大姐也穿的职业装,她先开口跟我聊了起来,问我:你是去 XX 面试吗,我尴尬的笑了笑了说:是啊,姐你也是也是去面试的吗。然后我们在同一站下的车,进了同一家 4S 店,第二轮面试的时候我知道她是这家店的销售负责人,她变成了我第二个老大,教我话术教我练厚脸皮,逼我没完没了的打客户回访电话,后面和她发生了口角… 被辞退,如果不被开了我现在应该是一个能说会道的销售 =。=

然后也倒腾过一个汽车美容装潢的生意,黄了,接着自己倒腾二手车,也黄了,无奈之下北上,跟着一个大哥做玉器的生意,没错,就在潘家园,二月份到四月份的时候感觉刚有点起色,进入五月份以后生意突然惨淡,小拍市场更是惨,我当时住在左安门,我在左安门外办了一张一年的健身卡,当时没有什么朋友,收摊以后就去健身房,从家里到健身房要经过左安门桥,太阳刚好在要下山的位置,那是我见过北京最美的风景,我当时心里面就想着 “钱花的差不多了,眼看着我又要开始重复我的人生了。”

直到知乎在我的时间线中出现…

对,看着有点像一个软文,可是这是一个硬广。
之前处于好玩的心态在知乎上面写过两篇答案,一篇是关于月薪 2000 买车的,纯属逗乐,还有一篇是关于二手车的,也是瞎写,第一篇答案因为写的很好玩,一个北漂的小姑娘看完我的答案以后觉得我很有趣,就加了我的微信,后来相处成了我的女友。

这篇答案上了日报,老刘看了以后邀请我和 geek car 的刘时笑去央广做节目,FM99.6,第一次进录音棚紧张的跟狗一样,表面上装作很熟练的样子,第一期节目我后面又听了听,把自己都逗笑了。

第二篇关于二手车的答案,被人人车 CTO 王清翔看到,给我发了一条消息,大概就是『您好,我们正在创业,有没有兴趣电话聊一聊?』那会儿的人人车还只有 11 个人,我坐了 1 个半小时地铁从潘家园跑到上地,见到了我的老大杜希勇,杜哥跟我聊了两个小时,聊得我热血沸腾,就这样我又通过知乎得到了一份互联网公司的工作,当时有一个特别有意思场景,杜哥给我分析了二手车未来的增长和目前市场格局,当我最后问到薪资的时候,杜哥问我:『你自己有什么期望吗?』,我说『因为我在汽车业内也工作过一段时间了,也有好几个证,我觉得最少最少得….5 千!』杜哥笑了笑,对我说了一句话『老鼠你低估了自己的价值,在未来的一年,你会看到你的价值远远超过现在的几倍,甚至更多。』后来大哥说的都实现了,是大哥挖掘了我在内容上面的能力,也逼着我改掉了粗心大意浮躁的臭毛病。

通过知乎认识了好朋友刘珏。

通过知乎白杰的推荐我成为了 FM99.6 的每周特约嘉宾,和央广的主持人韩磊成为了好朋友。

后面又陆陆续续写了很多汽车和二手车的答案,写了一篇 “朋友圈二手车小机灵” 广传朋友圈,一位广州的传统车商加我微信,让我过去给他们运营公共号,愿意给我 5 万的跳槽费,当时自己手头正在做一个非常有趣的项目,所以没有接受,后来他又来北京请我吃了烤串,现在成为了好朋友,很多改车的配件都是他帮忙找到的。

写了一篇 “二手车的黑话” 让易车的编辑看到了以后私信说想转载一下,通过这位编辑认识了易车 APP 的主编林昊。林昊又把王洪浩老师介绍给了我,王老师在我眼里是个顽童级的主编,每次换的头像也让我匪夷所思… 有一段时间头像是一包烟上面有只大公鸡,下面配字:“累了,来根大鸡吧”… 后来我有一些视频上面的想法想要请教前辈,所以就约了王老师喝咖啡,他给我介绍了 Ozel 李晓光和东北老赵,晓光哥在我视频初期的时候提了很多中肯的建议,东北老赵教我什么才是真正的视频传播,视频初见模样,王洪浩把他的好朋友何明科介绍给了我,何明科是一个低调有内涵爱讲段子的高人,至于怎么高,上在行搜一下就知道了… 何明科又把我介绍给了姚劲波姚总… 他们都比较看好二手车视频的项目,健哥也找我谈,愿意各方面支持我的想法,就这样吱道二手车就诞生了,目前是国内唯一一档二手车评测的视频节目。

通过知乎,我认识了电子工业出版社的秦聪,出版社愿意帮我出一本书,不出意外在 2016 年就可以出版,我还记得我当时 12 岁生日的愿望,就是可以当一个真正的作家。

还有太多太多,数不胜数。

刘尧上次在 Club 盐的时候看见我:“鼠哥,你这一年变化好大,都吃胖了。”
我看着台上比去年瘦的周源,心中无限感慨。

知乎用户 王洪浩​ 发表

过去 5 年经历最重要的节点就是我从传统媒体转型到互联网媒体
我 28 岁时就做一本汽车杂志的主编。凭着小聪明,做得很轻松。我一直做了 5 年。
我当时很困惑,为什么杂志圈的汽车记者都在宣扬和谐,而不是崇尚竞争。我自己不太喜欢风轻云淡的生活。从很小,我都希望能够像战士一样活着。2012 年,加入了易车,一家汽车垂直网站。
于是,我开启了悲怆的转型之路。我原以为很多年的平面杂志经验会给互联网编辑带来新的视角、新的技巧,我原以为我可以改变互联网游戏。事实上,我错了。
我的推荐人

@何明科

给过我 3 个忠告。1 人一辈子都在与惯性对抗 2 你此时拥有的财富,可能是你明天的包袱 3 不要盲目地去改造一个体系,而是先去理解和学习一个体系
3 年的互联网生涯,我着实感受到这 3 句话的沉重。
在易车,我第一次发现我喜爱的浮夸内容,用户原来不屑一顾;我第一次体验了,内容有硬伤被网友打脸;我第一次体验了,竞争对手长期一贯的执行力所带来的压迫感……
互联网真是一个很有趣的地方。竞争每天都在持续。而结局大家都清楚——互联网每个领域最终只存留下 2 个胜利者,有时候残酷到只剩下 1 个。这种烈度的竞争下,有的人可以假装看不见,但我自己内心没有办法找理由搪塞不足。我学会内心要谦虚地像一个新手一样面对每天的工作,坦诚面对批评。
这 3 年我没有改造易车,没有颠覆互联网;我反而是被互联网、被易车所熔炼。
如今和几年前相比最大的改变:脚踏实地,心存敬畏
如今和几年前还一样的心态:第二名不过是得分最高的撸蛇(Loser)
最后,很感谢骂我的网友;很感谢竞争对手;是你们让我夜不能寐,永不瞌睡。
我也是一个脾气顽张的人——谢谢那些包容过我的同事以及前同事。永远欠你们一个拥抱。

知乎用户 刘作虎 发表

感谢周源邀请

5 年,不长不短,却经历了人生非常重要的三个阶段。

5 年前,我还在做蓝光 DVD。

和发展势头迅猛的手机事业部相比,蓝光事业部是一个不太容易被关注到的团队。40 人左右的小团队,很多人跟我一起工作了近十年,理念一致,配合默契,工作没有太大压力。2005 年,我们在海外就从论坛开始,和海外的发烧友交流怎么做产品。很多发烧友很专业,甚至比我们工程师还牛,他们会提很多问题和建议,我们都会认真听取,体现到后面的产品中。跟用户一起做产品,用户对品牌具有很强的拥有感。

DVD 已经便宜到 20 美金的时代,我们却在 500~1000 美金的高端市场打败了 DENON、SONY 等国际一线品牌,几乎囊括了欧美视听领域的专业大奖。这些荣誉给我们带来极大的鼓舞,好像有一种为国争光的感觉。也让我们明白:好产品没有国界。只要产品好,用户就会认可你,尊重你。

也正因如此,我们在 5 年前(2011 年)将事业部的愿景定为 “做一个受尊敬的全球品牌”。当时蓝光团队很小,但发自内心的相信只要跟用户在一起,坚持产品梦想,品牌梦想就能实现。

-—————————————————————–

2011 年 11 月,负责 OPPO 手机海外市场,2012 年 3 月也开始负责国内市场,一不小心踏入手机行业。

看似一个外行闯入,但作为一个理工男来说,我觉得产品的理念和原理都是相通的。一直以来,我个人很喜欢看产品的拆机图,我收藏了很多产品的内部拆机图,我记得第一次看到 Mac Pro 的拆机图,里面做得真他妈美,你不得不佩服苹果。我之前摔过主板,并不是为了强行装逼刷存在感,就是因为看到那个主板布线太丑。虽然不影响功能,虽然用户很难看到内部结构,但我看到丑陋的东西就会有强迫症,心里极不舒服。作为一个产品人,产品能不能做出来是一回事,但你总得知道什么是美的。

2012 年的时候我们发布了 Find 5,在全国 30 多家体验店首销的时候,都排起了很长的队,当时还是年关,有一些用户将火车票退掉就为了拿到手机,看到这些非常感动,深刻感受到一个企业,把产品做好,承载了很多的社会责任,现在说这些感觉好矫情。后来做一加的时候,通过交流发现,论坛第一批 “加油”(热爱一加的用户称谓)很多都是因为 Find 5 追随过来。

-——————————————————————————–

2013 年,互联网思维很火,感觉是互联网要颠覆一切的感觉,现在好像没什么人再提了。当时大家都跟着炒概念,个人一直比较反感这些虚的东西。互联网思维的根本还是做好产品,用互联网的方法提升用户体验,优化企业的运营。

13 年底,几个人一起,成立了 OnePlus(一加科技)。互联网有个天生的优势,可以省去渠道的费用,口碑传播快。一个简单的想法就是让更多的人享受品质生活。自认为做好产品还是我们最擅长的。

当时为品牌定下了一个 Slogan:NeverSettle(不将就)。不将就是我们对待生活的一种态度,不是完美,而是一种追求。

带着这股劲,2014 年 4 月 23 号发布了一加手机 OnePlus One,大获好评,在海外得到了 Times、 NYJ、 WSJ 这些主流媒体的一致好评,很多人都不信,说你一加是不是只会吹牛逼?在海外是不是请了水军?我记得很清楚,有篇新浪驻硅谷记者写一加的文章里提到:作为中国科技媒体人,夸奖国产的手机品牌反而是有风险的,因为很容易被质疑为 “水军无疑” 或是“收钱了吧”。

对此我很无奈,同时我意识到这背后的根源是长久的国人对中国制造的不自信,自己都不相信自己能做好。我希望一加的出现,能给大家多一点相信。经常有人问我一加在海外怎么火的?我说其实很简单,最重要的还是产品要好。

2015 年一加做了两个系统,两部手机,一个耳机。这对于一个新兴品牌来说其实是极大的冒险。也导致 2015 年遇到了很多的困难,后来我也反思,2014 年的成功一度让我们迷失方向,但 2015 年的遭遇及时让我们清醒,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反而是一件好事。在团队、软件产品上都日趋成熟。相信 2016 年能给用户呈现一个更加成熟的一加。

2015 年的手机乱战,厂商纷纷脱裤子竞争,搞得这个行业赚钱都变成一件可耻的事情。但我觉得这种现象不会长久,基本的商业规律不能违背。我一直在内部讲,我们不是最聪明的,但我们会把有限的事情努力做到最好。我们只要把产品和服务做好,就会有一席之地,最终就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很多品牌可以赢得市场,但未必能够赢得尊重。成为一个受尊重的国际品牌,是一加一直奋斗的目标,这点永远不变。

-————————————————————————

5 年,是智能手机疯狂的 5 年,也是我真正进入这个行业的 5 年。在一加出来之前,行业内流行参数配置,性价比,很少有人强调产品的细节。自一加出来之后,手机厂商都开始讲产品的设计,工艺,手感。对于行业的这些变化,个人还是十分欣慰的。很高兴我一直做着我喜爱的产品,如果自己都不喜欢就别出来做了。如果不喜欢而坚持,那有什么存在的必要呢。

希望下一个 5 年,我们还能在这愉快的聊产品:)

Never Settle

知乎用户 龙荻 发表

五年前從碩士項目通過一個學術小組評定,寫了一個博士論文的研究計畫書,轉進了博士項目。然而最後還是在看完了所有 comps 的書以後放棄了讀博。放棄的時候是 2012 年底,从零八年夏天到 2012 一直都在美國南方的大學城學美國歷史,13 年底碩士論文答辯結束畢業,因為之前的研究準備是為寫博士論文做的,所以論文超出了長度。想想看一切都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我還是更喜歡大城市的生活。

但在学校学历史和当助教给美国本科生上历史课的五年经历还是很宝贵的,至少让人学会了和习惯了在很多人面前正经讲话,且感觉很舒服。解決了英文寫作的問題,甚至說英语比讲中文更舒服。

13 年底原计划是要回国,但因为一些原因就不用回去了(当时也并不想回),就决定搬到纽约待一年再说(反正我们有 opt). 我記得過去五年內哭得最厲害的一次就是搬家收拾交接前,回到空空的公寓客廳,心情有些複雜,倒不是很不確定未來,就是很複雜,也不是害怕未來,就是覺得總算等來一個 closure.

然後我就搬到了紐約,開始 freelance, 写稿画画(我並沒有科班學過畫畫,但从 11 年开始陆续给一些还不错的杂志画插画,画过一期三联的伦敦奥运封面)。纽约是之前读书时候每个暑假都会去待我如女儿一样的犹太人家小住的地方,很亲蜜的若干闺蜜也在这个城市,于是就去了。

很多人在纽约,会觉得自带光环,给自己做的事甚至自己自带光环。大概我从小不善于自带光环,所以对这样的想法和做派,以及在纽约重新打造一个自我(其实只是一个形象)的方式甚至有点反感。我一直觉得一个人要是有意思和有本事,他在哪里都一样是有意思和有本事的。

2014 年底在上海辦了第一個個展。

2015 年又陆陆续续写了一些画了一些,参加了一个群展,开始帮汉舍在纽约筹备新店。會給 Avenues The World School 做中文內容,繼續畫畫,再辦一個個展。年低申請到了 O1 签证,aliens of extraordinary ability 签证,16 年大部分時間還是在紐約。

2014 年底畫展前碰到李如一,很偶然地答應他做播客,然後也做了四十多期,這周會有更新。我有些朋友對於做事寫字有個觀點是不能變現就不做,我尊重他們的想法, 但是有的時候沒有什麼目的性僅憑興趣而做的也許更好。所以在寫東西錄播客等等上,我都比較憑自己喜歡。

其實知乎五年了,我只玩了一年多,回答過一個問題叫社會更歡迎怎樣的女性,答案有最多的讚。那個問題就是看到時候有點生氣,然後在家裡沙發上寫了一個半小時寫完的, 事後也沒有再補充過。

其實過去五年,甚至在長大的過程中,大概因為幸運,我都沒有被這樣的問題困擾,也許年輕時候還會困擾如何成為男朋友更喜歡的女人,但現在也不會了。因為我已經遠離了那種需要我放低自己去照顧他自尊的男人。我現在三十一歲,成為世俗眼光裡受歡迎女性也不是活著的目標,回看自己的選擇和做的事,很難用努力和吃苦來形容,只是為了不讓自己遺憾,問心無愧地做事而已。單身的時候從來不會覺得自己孤獨或者慘,也從回來沒有為了要依靠誰而拍拖過。五年裡從來沒有為逼婚結婚這種事困擾過,幾乎不在我會覺得煩惱的事的 list 裡。

五年經歷的人事和變化只能讓人更明白,很多事也許沒有計劃,但也是有一個發展的邏輯和脈絡,而自己在變得更好和更勇敢的同時,也不再那麼尖銳和處處需要露出鋒芒,人可能溫柔了一些平和了一些,更能夠平等寬容愛人,和自己相處得也更好。噢,还长了一点白头发,也不担心…

知乎用户 Jo Jo 发表

非常好的问题。*** 以下评论仅代表本人观点 ***

五年前,我从 Singapore 的 Global Markets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换到了香港的 IBD(做上市融资兼并收购),因为其实是完全不同的领域,很多投行不要我。。。我那时候已经是 Senior Associate,不会有投行容忍你拿着 package 干不了活。新加坡是我非常喜欢的地方,我把人生最美好的青春留在那里,但是新加坡离大陆太远,国家过于固化,无论从职业发展还是照顾家庭考虑都不适合久留。

然后就经历某高票回答的,AIA 上市,10 年,那时候市场多火爆,我们一口气做了AIA, 巴西石油,欧舒丹,Prada, ferragamo, 那时候我们有一本书,告诉客户香港上市的优势 vs. 大陆 vs.Singapore. 那时候的香港市场,最火的就是 MNC 来港上市,HK is the stepping stone to the huge PRC market 这句 pitch book slide 的标题我还记得;对于海外投资者,香港也是很好的 access China 的机会,市场投资欲望强烈。我刚做投行,虽然没啥经验,但是我以前有过很多和 MNC 董事会汇报的经验,被反复委以带着高管们和投资者交流的重任,仅仅 11 年,我就飞了 6 个 global roadshow…

除了火爆的 IPO,10 年下半年,国企的 cross boarder MA 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接踵而至的是发海外债,资金留存海外接着买买买。。。那时候国内外借款利息倒挂,所以大家都喜欢发海外债,还有做内保外贷。

现在的情况是,香港市场流动性差的可怜,以房地产为代表的企业都去内地融资。。。前者是因为有更多的钱可以直接进内地,A 股赚钱比港股容易多;而谨慎的海外投资者,比起流动性过剩的而又懂得中国国情的内地投资者,更不愿意给内地公司借钱。。cross boarder MA 肯定年年创新高,原因更为复杂,不详说。

12 年开始香港市场急转直下,人保那种 corner stone 模式,实在是为了发出去而不计后果(投资者会担心后市的流动性而愈发不敢参与),也损坏了香港市场。12 年的伊泰,让我下定决心离开投行。。。

13 年初开始创业,目睹智能硬件,到 “免费的智能硬件 “在某几个业界大佬的煽风点火下,瞬间烧遍朋友圈和投资圈。 我们这种苦心做好产品的,被认为是 “缺乏想象力”。我实在是经历过太多市场从 bubble 到 burst, 对于跟风已经没有兴趣,还是努力做好产品,寻找可持续的盈利模式,为消费升级做贡献吧——后称供给侧改革,呵呵。

个人方面,去年以学习为目的,参与了一把大陆股市,受益颇多,对国内的规则有了更直观的理解。通过对深圳楼市的参与,感受到了流动性的泛滥。退出了早年的一两个天使投资,投资了一个受益于流动性和人民币贬值的 startup,感觉这个靠谱。认识了很多做实业的老板,感觉实业为艰啊,这个流动性泛滥的年代,要在钱的海洋里翻转才能越赚越多哦。。。。。。。(真无奈)

前面都是流水账。过去五年,“国际和国内形势日益复杂多变 “,也可能是我经历一些事情,才能对这些变化有所感触和思考。下面说一下我这几年的 key takeaways,算是经历过各种变化后的沉淀吧。

第一,不要跟风,是的,风口上的猪都能飞,但是能飞多久? 同时我很认同要看大势,所谓大势,是更为基本和持续的宏观趋势。最近几年,我明显加强了宏观经济学,政治,哲学,历史的学习,这些看似形而上的东西,在关键时刻指导我不会南辕北辙。目前最大的宏观背景就是全世界范围内的 QE,这对创业者来说,是好的机会。

第二,坚持与调整。昨天见了一个 BCG Alumni, 在全国开了几个私立学校了,5 年就能回收一个成本,生活很悠哉。可是他五年前,也是私立学校领域,破产,去 LA 躲了半年债。人生有时候,要有耐心。我们这一代,特别是金融从业人员,看到了太多的 30 岁 + 退休,去创业公司拿 option 的(话说创业公司 option 坑很多:-p),其实大部分的成功是在四五十岁以后的。

第三,占在别人的角度想问题,给别人留有空间。 前者是做了老板后,更能理会到老板的不易,如果让我再做一次投行的 junior,我应该能够做的更好。 推了广之,对于其他的 stakeholder,也是尽量给别人留有赚钱的余地,和办事的空间,这样别人以后有好事,还是会想到你。成功不就是你帮帮我,我帮帮你,大家都螺旋式上升?当然圈子很重要。

知乎用户 赵世奇​ 发表

人对自己的就掌控像枣核一样,年幼年迈时总有各种不可控,唯有青年中年才有大把的时间和精力真的属于你自己。一个成年人的五年时间,很可能占了他生命中最辉煌时段的五分之一甚至更多。

11 年我还在南京的药企做新药科研员,每天的工作上能做的事情单调且无聊。一天下来基本上实验、看文件、看检验结果、找个地方打 DOTA(做实验中间时间很长)。没多久,我的主管买房了,但也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因为作为工作接近十年,在公司混的还算不错的他,没钱。这让我意识到可能我即使工作了十年,即使熬到他的位置,我也只是这个样子,加上第一次去女朋友家号称自己要五年内收入乘以五,自己吹得牛么,自己含着泪也要(你们懂的),所以决定做点什么。作为东北人,有一些东西是南方人想不到的,家里人会觉得稳定的工作比更高的收入更重要,你要是敢做生意就是不务正业,而且脑子里天生就没有做生意的技能树。所以本着试试看的态度,淘宝店走起来。不会 PS,学。不会装修,学。为了刷交易量在充值软件上挂了广告,现学的编程写了个脚本检测淘宝交易情况自动给软件和手机号充值。两个月时间,接近四钻。当然,代价也是几乎两个月没睡过超过六个小时。很快,联系了朋友,代售大枣,每个月收入逐渐多了一些。

之后不久结识了一些做团购的人,因为曾经一不留神也学了怎么做简单的建站和简单的数据库维护,在那些比我学的更简单的建站公司不灵光之后帮了人几次忙之后,便被带入了团购的大潮中去。渐入正轨的淘宝店交给了女朋友帮忙打理,自己在南京也做起了团购来。那会和另一个朋友几乎两个人下班后风雨无阻的在挨家扫店。后来团购没做起来,分析原因主是对人群分析不足,没有摸到消费者真正需要的是哪类团购,搞了一些没用的方向,最重要的电影、理发、餐饮、住宿类谈下来的太少。加上后来本地团购网站越来越多,没有发现自己能够活下去的优势,就放弃了。之后又尝试了招聘类网站,因为对行业了解太浅,资源太少,糟蹋了一些钱之后也挂掉了。今天看知乎五周年,发现当年第一次邀请,就是做团购站的时候解决 eDM 问题。

这之中要提一下,在月光博客看到了知乎,觉得看起来很牛逼的样子。于是混进来了,恰好当时知乎都是 IT 从业者,几乎自然科学没什么人,所以反而混了一些名堂。很快因为搜索不怎么好用(是的,你没看错,这个历史遗留问题一直到去年才解决 = =!),就写了个爬虫,疯狂的抓取知乎整站数据。但是,我忽略了一个事实,就是知乎那会还是个很小的网站(鬼知道那会李开复之类的都在的网站是个小网站啊),所以我的流量异常到管理员能看到的地步,于是我荣幸的成为第一个被知乎挂起的用户。之后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道歉信,以及指出了当时抓站利用的一个小漏洞,所以解封了,不过这事到现在还是同事黑我的点……。这之后,算是挂上名了…… 后来他们发现这个干坏事的家伙写的内容还成,就建立了联系。当然,这段时间知乎对我有三个重要的影响:一个是不对自己不了解的事情发表观点。一个是作为一个一天没看新鲜事物就会觉得白过一天的人来说,我觉得互联网行业是我理想的行业,我决定跳槽了。还有一个是通过知乎结识了很多靠谱的朋友,这个数量要远比之前多很多倍。

改行之后到现在,发现药企在质量控制方面的影响是我没有意料到的,一个是 QBD,也就是常说的质量源于设计,原意是药品质量是通过良好的设计而生产出来的。一个是影响产品质量的五因素「人机物法环」,其中人是最不可控的因素。此外,SOP、质量控制点、事故链等等。这些看似在药企中质量控制的方法,在其他行业依旧有着极大的用途。

11 年下半年,恰好朋友在北京有个项目,需要组个小团队,因为想正好改行,所以就来到帝都了。不过让我意外的是项目进展很差,一方面我们经验少,另一方面对接的公司内斗很严重,所以不出半年我们整个小团队离开公司了,之后一年这公司因为没有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资质从世界上消失了。不过这段时间给我增加了很多互联网相关知识。很快团队散了,在北京的小出租屋里几个月的时间学习各种东西,试图自己做个新项目。之前的各种折腾加上押一付三的房租身上的钱所剩无几。最惨的时候只有不到三百块钱,方便面都不舍得买,天天挂面咸菜。这里需要提一下,准备跳槽到互联网行业的人,请不要一抹黑的学编程…… 血泪史啊。事实告诉我们其实改行互联网的话从运营入手会更容易些,因为你只要肯从头学习,运营是可以边学边转行的,而程序员则是学成了才能转行。另外怀揣一个想法就要创业,也不要什么都想着单兵作战。

12 年初,因为在知乎的持续活跃和创作,接到继新的电话,问我要不要来知乎聊聊,这一聊就把我聊到知乎工作了。那次相谈甚欢,以至于拍板之后两个人都没谈工资的事,以至于后来补了个电话随意的定下来了薪酬…… 过了年,正式成为科学运营。嗯,我来知乎的第一天,李奇这家伙从运营变成产品了,从此走上了鄙司全栈员工的路线。入职之后大概两三个月的样子,告诉家里,我已经在北京了。已经换了工作了,收入比以前高很多,以后回家近了。这段时间,其实收获蛮多的。一方面对运营有了更深的理解,考虑问题视角的变化。入职前觉得运营工作很简单,很多时候思考问题的角度都是单单从某一类用户的角度去看的。但是等实际工作后逐渐看到不同用户群体之间的差异,也发现很多理所应当的事情实际执行的时候其实可能并不容易。另一方面也逐渐变得更职业。比如运营分析、PR 意识,邮件礼节等等都是在这方面养成的。当然,这之中还有一个有意思的事情,当年的编程没白学,运营过程中逐渐遇到的各种问题,其实很多是可以通过写个程序来解决的。工程师永远有一万种办法提升你的工作效率,但是他未必知道你居然连这么复杂的东西都不知道。

14 年初知乎开放数月,知乎从以前互联网行业讨论为主的社区变成一个综合性的社区,各领域的优质讨论增多,各行业的用户明显增多。增长的同时必然会伴随阵痛的,要做永远不应该是惧怕成长而是去解决成长带了的问题。开放后产品、运营、社区机制的跟进速度明显加快。高密度的解决各种问题几乎在那时候成为常态。这个时间也给我带来了更多解决问题的机会,让我处理问题的能力显著提高。一方面是能够快速的认清目标,及时找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另一方面是不怕遇到问题了,反而在解决了之后会有一种莫名的快感。也因为不断的努力,开始带着一个团队往前拼。最初其实一片空白,开始逐渐的去学习管理、去看和回忆每个人管理的风格,寻找自己的一套方法。

15 年 1 月的知乎 Hackathon ,我参加的一个三人小组做的版权在线售卖平台拿到了商业类产品的第一名,当时商业类产品同时竞争的还有认证咨询类产品、类打赏模式产品等方向。这也是我第一次深度的思考商业变现的事情。作为企业尊重商业才能会走的更远。如何在尽量不损害用户体验的情况下甚至在给用户创造更多价值的情况下站着把钱赚了是很值得考虑的事情。当然,这次 Hackathon 里面项目撞车的情况还挺多的,主要一个原因是保护内容创作者,如何让内容创造者获得更多机会是很多人想解决的问题。比如知乎版权维护产品的最早雏形就是这次 Hackathon 中让知乎社区变得更美好方向的产品之一。后续又加入了合作平台(这个合作其实来之不易,那会还没有和腾讯有投资的情况下高层们多次飞去微信合作推进此事),进行了大量法务调查(真的深入的做过维权的人会知道,国内在网络版权保护这块到底是什么样子),然后经过不断打磨后才有了现在的样子。有文章对比百度和腾讯在危机后的变化,有个观点我觉得蛮喜欢的,任何一个机构,变好是需要努力的,而变坏却是自然的

15 年 10 月,终于办了婚礼把认识多年的女友变成了夫人。因为负责的事情越来越多,时间就越来越少,今年年初的一个晚上两点多收工的时候看到了 token 胡依林 写的《疯狂之路》- Life is a crazy ride, all in or nothing。突然意识到自己好像回家之后忙到那会没顾上说几句话。虽然老婆从未抱怨过,但是深觉自责。协调工作和家庭的平衡显的尤为重要。虽然目前还没什么好的方法,但是尝试还是要做的。

回首五年,走了很多弯路,零零碎碎的写下,希望对改行的人有所帮助。未来五年会如何还不知晓,但无论平庸与否,认准目标,努力前行,五年后就算未能如愿,至少可以吼一句「老子是一路拼过来的!」。

知乎用户 洛胭 发表

五年啊。。
从 2011 年到 2016 年,

变化很剧烈的五年。
研究生毕业,北漂工作,从化学转到法律(专利)。

在无数的分分合合与狗血事件后,到底还是嫁给了最爱的人,俩人携手私奔出国。
(恩,私奔二字在很大程度上不是开玩笑。。)

为了在国外立足,申请学校读 JD。
妈蛋,从来没出过国的小土鳖刚出去就读法律,简直是作死挑战地狱模式。。
似乎顺利存活。

正在考虑忘掉那些沉没成本,把与化学有关的东西丢掉算了。
目前一边继续读书一边在反家暴之类的公益组织做志愿者。
人类啊还是要做让自己觉得热血沸腾的事情才好呢。

养了两只美国猫,大毛和二毛。(喂,分明是花椒和八角!)
总之在异国他乡好好地生活着。

五年前想不到自己在这里,和某人在一起,每天做这样的事情。
所以现在也不去设想五年后。

总之一直努力生活就好。

知乎用户 赵丹喵 发表

五年前的这个时候,2011 年 1 月底,我还是大二上学期,在北京昌平。临近期末考试的时候,也许是复习的生无可恋,突发奇想就上网搜索了下美国的法学院是什么样子。跳出来的第一篇帖子就是一个清华理工男,耶鲁环境硕士,同时收到了哈佛和耶鲁法学院 JD 的 Offer,最后去了耶鲁。那帖子写的生动有趣,作者虽然自称理工男但是文字功底很棒,看得我心潮澎湃,恨不得也想飞到美国去,去耶鲁,每天抱着厚厚的案例书跟教授吵架,一脸高冷又气场十足的穿梭在校园里。

正巧我那个时候喜欢没事逛学校 BBS 的跳蚤市场,那天刚看完清华理工男的帖子,就在跳蚤市场上看到一个学姐在卖全套 LSAT(美国法学院入学考试) 复习资料,说是自己实在不想考了。刚看完人家的经验贴,正热血沸腾的我,当即决定拿出两周的生活费——四百大洋去把这堆书抱回来。还记得回到宿舍的时候,分了三次把一共能有我半人高的书抱上来,室友像看神经病一样问我——你又抽什么风啦?

从那时候就掉进法学院的坑了。拖拖拉拉的准备考 LSAT,第一次成绩不理想 cancel 掉第二次又没达到预期目标,被一同复习一直以为水平还没我高 (后来升级为男票) 的基友半路狙击分数超出一大截,犹豫纠结了几个月还是决定申请,运气爆棚申到了 T14 吊车尾的乔治城,欢天喜地的去了。到了美国后,发现自己还挺适合学法律,这条路算是误打误撞的蒙对了,第一年成绩出来后就顺利转学到了耶鲁,也拿到了纽约大律所的 Offer。现在 2016 年 1 月,来到耶鲁已经一年半了,还有几个月法学院就毕业了。回头想想,距离一开始打算读 JD 的那个冬天,正好已经五年了。

2011 年的我,还是个土了吧唧的大学生,喜欢打辩论跟人吵架,也喜欢挂个相机满校园乱逛的摄影,偶尔化妆买点好看的衣服,但因为总是找不到自己的风格,各种被小伙伴亏说 “浓妆淡抹总不相宜”。整天嫌自己腿粗,嚷嚷着要减肥,却从来都是饿一顿晚饭后就回归原状。学习也是一开始一腔热情,行动力超强地作准备,兴奋的睡不着觉,但从来打不了长线战役,LSAT 拖拖拉拉折腾了一年半,中间放弃过好多次跑出去玩别的。就这样一个没长性没耐心没毅力缺乏自律性的我,居然一点点进步着努力着来到了最开始梦想的地方,想来人生也真的很神奇吧。

更神奇的是,今年年初回北京,经某学长介绍跟另外一个耶鲁法学院几年前毕业的学长搭上了线,他现在正好在我毕业要去那家律所的北京办公室,已经第六年了,也算是同门嫡系兼未来律所上司,我好不容易回趟北京自然要求见面求抱大腿的。一起喝了下午茶之后,我回家的路上,忽然后知后觉的意识到,这不就是我五年前看过那片帖子的 Po 主吗?年龄和学校背景都对的上啊,耶鲁本来也没几个中国人。回家一问,果然是他。所以说人还是要做梦的,哪怕是看起来很遥远的白日梦,万一就实现了呢?

过去的五年,其实比起自己取得了哪些成就,更让我觉得欣慰的是,自己在一点点努力着变成一个更好的人。当然也可能 17 到 22 岁,本来就是一个人慢慢蜕变,慢慢对世界形成自己的看法,认识到自己的弱点和长处,探索到自己想要努力的方向的过程吧。

(因为我念书比较早所以 17 岁就上大二——这个再另外一个答案里解释过啦!)

相比起五年前又懒又宅,不爱静下心来读书思考但是又喜欢立口号的我,慢慢也变成了现在的样子——每天要求自己最少学习六个小时,所有的 reading 作业提前规划,循序渐进完成。每周坚持打卡锻炼五个小时,从大学时候的懒逼死宅变成现在钢管舞长跑桑巴舞打壁球骑自行车做俯卧撑什么都想练一练的健身喵。不管是学习生活还是感情都要求自己有明确而专一的方向,不再人云亦云,混混沌沌被环境推着走。坦然接受并努力改善自己的缺点,但却明白自己的真正擅长的是什么,不去跟别人比较无用的东西,好好做自己的事,努力读书和工作,认真生活,活的踏实而坚定,不迷茫不慌张。

好吧其实上面一堆都是自吹自擂,虽然我有一点点在进步,但是也还没达到自己理想中的完美状态啦╮( ̄▽ ̄)╭。拖延症和懒癌都还没有完全治愈,不过比起从前的自己,已经好很多了不是吗?

接下来的五年,希望自己能继续并坚持适合自己的路,破除一切迷惘和不安,遇到困难也能冷静而理智的解决。希望自己能更加自律而坚持,读书健身,努力工作争取升职加薪。希望自己能更加努力进行时间管理,每天都要打败拖延症和懒癌,认真积极的活着——其实五年后我能走到哪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一直要保持正能量,鞭策自己不断反省不断努力提升自己,五年后的我能回头看看,发现自己一直在认真努力着,慢慢变成一个更好的人,就真的会很满足了呢。

快过年了,到处都冷冷的,美东也刚经过一场暴风雪的摧残。干了这碗热热的鸡汤,新年继续加油啊喵!(●°u°●)​ 」

知乎用户 江南春​ 发表

这是我在知乎回答的第一个问题,想回答这个问题也是因为我很少能有时间放空下来专心思考人生之类的,借此机会一并写下。

过去五年,显而易见的重大节点就是分众经历了私有化、挥别纳斯达克、成功回归 A 股。

2011 年,在带领分众经历了成立初期那几年的快速扩张、收购、一系列的跑马圈地之后,我开始重新思考企业的管理模式和长期战略。从 2012 年 8 月发起私有化邀约,到 2013 年 5 月完成私有化,距分众成立已经整整十年,纳斯达克历程八年。对我来说,在第二个十年的开始,企业需要静下来思考核心竞争力的再提升,寻求更强大的发展动力,这也意味着我的下一个征程,如何孕育出分众新的未来。

也是从 2011 年开始,作为一个媒体人,我深刻感受到了移动互联网带来的冲击。于是这几年里,如何将分众同移动互联网连接在一起,成为了我不断学习、思考、探索和试水的主题。分众逐步开始尝试娱乐化、内容化、知识化营销,并且在广告屏中铺设 Wi-Fi/iBeacon 热点,尝试利用物联网技术、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系统等等,来提升更长久、更强大的竞争力。

2011 年,初为人父不久,我逐渐开始注重工作与家庭的平衡,每周末都尽量飞回台湾陪伴家人,也更加关注社会中大病儿童和青少年教育的议题。记得是 2011 年 6 月,我在微博上关注到一则 7 岁小女孩为救同伴在车祸中失去双腿的消息,便转发出来请分众当地分公司的同事代为探望,他们很快就赶到小女孩所在的医院送去了救助金,这些过程我们都在微博上同步直播了。当时我大概有 100 多万的微博粉丝,引起了很多支持和转发,后来我们就发起了一个 “分众人在行动” 的微博话题,专注于微博公益救助。因为分众在全国各地都有分公司,我们查询到受助人所在的医院或家庭住址,便安排当地同事进行考察、核实,力求做到透明公开,也尽可能地扩大和吸引公众参与。我觉得微博公益能把宣传和行动结合起来,网友们在关注、转发的同时就是在进行实际的公益活动了。

Patrick J.McGovern(IDG 创始人)有句话对我影响很深,他说人的一生要做好三件事:一件自豪的事,一件有趣的事,一件对社会有益的事。我在内心觉得慈善与事业成功是同等重要的一件事,并把这看作是人生价值的一个组成部分。2004 年我和王兵等 7 位同学联合发起了爱佑慈善基金会,致力于孤贫儿童医疗救助,一晃已经是第 11 个年头,在 2015 年,爱佑被福布斯评为中国慈善基金会榜第一名,这是令我们所有人备受鼓舞的一种肯定。此外还有爱飞翔乡村教师培训计划、美丽中国下乡支教这些分众共同参与的项目,他们的影响力都越来越大,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在阳光下尽情的绽放笑容,这是我们共同的理想。

这五年间,在分众私有化到重回 A 股的过程中,我的心态也变得更加平稳。我坚信 “人生以服务为目的,赚钱顺便”,就像你做一个面馆,如果你想的是如何把面做得更美味更健康,顾客吃得更舒心,这时候你赚钱是顺便的,是注定的。如果每天想着怎么把这碗面做得更大、毛利更厚,做成连锁的面店,甚至做成资本市场的一碗面,这个时候就会发现,你离破产倒闭不远了。

这五年来,资本市场、经济环境和个人心态的改变,见证了我每一步的选择和成长,有过意气风发的时候,也有危机四伏的时刻,经历了激情与梦想,也经历了苦难与疼痛。我想,这才是我人生最大的财富。和中国许多最优秀的创业者一样,我相信再过十年二十年,当我们的孩子逐渐长大了、懂事了,我们有资格告诉他,我们为自己的人生努力过、奋斗过、咬牙坚持过,我们证明了自己所拥有的能力与价值,我们达到了自己所能达到的高度,我们活过,了无遗憾。

有人说成功需要大势,需要风口,但我认为更大的成功需要挑战,需要变革,需要残酷的竞争。我庆幸自己遇到了一个最好的时代,在无数新的挑战、变化的背后,也蕴藏着无穷的机会和更多的可能性,这就是这个时代的迷人之处。未来五年,有人怀疑中国经济是否还能高歌猛进,有人担心中国经济是否会步入冬天,但我认为,对于一个永远的学习者和变革者来说,每一年都会是一个新的春天。

知乎用户 董可人​ 发表

过去的五年,算来应该是 2011-2015 年。

即便如此,当时还是下定决心选择这条路。相信每一个选择读博并且最终完成学业的人,都会有相当复杂的感情。对我而言,能不能把书读好这件事情,实在是一件太过沉重的心结。其中难以描述的,就不多说了。总之,为了解开当时的心结,决定无论如何要完成这件事。读博的整个过程,我过的并不轻松。越到后来,越是感觉精疲力竭,不夸张的说,只觉得这是一笔沉重的人生债务,绝不能放弃,绝对要偿清。

一路挣扎着,到了 2014 年底,终于通过了博士答辩。当时的心情,其实没有太多喜悦,只觉得终于走完这段路,快让我歇一歇。但回过头看,这个时点的确是人生重大的转折。仿佛从那时起,才终于摆脱债务枷锁,从此可以享受自由的空气。

老板性格急,譬如今天布置一个任务需要用到一项全新的技术,第二天就要来问做到什么程度,完全不顾及你甚至还没有时间通读一遍文档。任何具体的工作安排,一旦布置下去,平均每隔半小时就要来问进展,甚至午休吃饭的时间也是无视的(他自己的午饭就经常是买个三明治边走边吃,出门十几分钟,回来时已经直接进入工作状态了)。

而因为其自身的极高素质(智商+技术水平,比如亲自手写高性能二进制位运算操作这种事就不说了),在技术方面与其对话是一种极难的挑战,汇报工作时任何浑水摸鱼的想法都是无法幸免的。我自己就必须倾尽脑汁才能跟上进度。这种高压,当然是全公司所有人一视同仁了,然后的确有抗压能力差的同事无法承受。我就亲眼见到一位同事在会议上被连续问责半小时技术失误后情绪崩溃,五分钟后写了辞职信。

他的自控力之强,可说刷新我的三观。50 岁的人,可以做到每天 4 点起床,检查系统,看论文或技术文档,然后 9 点钟精力充沛的来公司,高强度工作到晚上 7,8 点,这种状态只是日常。单纯说勤奋,我也可说见过很多勤奋到自虐程度的牛人,但是勤奋到这种程度,仍然身心健康,性格开朗,我就只见过这一位。自控,但不自虐,我是在这里学到的。

跟这样一个人密切共事了近四年(事实上其他几位同事也并不逊色太多),我可以说这绝对是一场以命相博的过程。我活了下来,并且活得很好。我学会了与其对抗的方法,也得到了工作上的信任。我甚至特别相信今后再难遇到比当时更困难的局面,更难对付的对手。这其中的收获绝对远超任何学位或是履历。

在后来的日子里,遇到困难的时候,我总会想,如果是他,会怎样面对?每当此时,总能找到力量的源泉。我想,这就是真正的恩师吧。

回头看,这件事可以说给我的生活带来很多正面的影响。我本身的性格可以说相当内向,一般情况下,特别是在公众场所,我很难和别人形成有效互动(我甚至愿意认为这就叫社交恐惧)。随着知乎上我写的一些回答的传播,在一些同业聚会的情况,有些人因为看过我写的东西,在初次相识时自然就有了话题,减少我很多尴尬和窘迫。然后以知乎为社交平台来使用,我又得以结识了业内很多有趣的小伙伴,这些散步在全球各地的背景,年龄差别都很大的人们,竟然也可以因缘际会的结成朋友,是一件很奇妙的事。

一年多的回答,最终整理成一本小书《我是高频交易工程师》(http://www.amazon.cn/dp/B017L8WQGO/ref=kd_we_zhihu_web_061115)。前面说了一些沉重的话,这里就引用一位长者的话来收尾:很惭愧,就做了这么一点微小的工作。诗就不念了,今后还请大家多多支持。

--
过去五年,可说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五年。我失去,我学习,我成长。重要的是,我得到坚实的内核。今后路漫漫,我心中有明灯。

知乎用户 许小喵 发表

-——–<突然的醒悟>———
2011 年自己还是高二,在一个小城市的一所普通高中读书。
高一的时候是全年级的风云人物,不仅因为初中是市重点,高中入校时成绩是全级第二名,更因为作为实验班的好学生,竟然是全级为数不多的几个烫头发的女生之一。高一时谈恋爱被年级的老师逮住许多次,上课玩手机于是手机被收了许多次,和老师眼中不安分的捣蛋分子关系特好,高年级到处都是我 “x 哥”“x 姐”。高一结束时,成绩一落千丈,被老师认为是 “自毁大好前程”。
没想到高二一开始我便突然看破了 “红尘 “,突然觉得那些浮于表面的社会关系特别阴暗,也觉得这个年龄的恋爱特别幼稚,突然特别后悔当初放弃去省重点高中的机会而选择了家门口这所” 城乡结合部 “的高中,看到身边的人都没有什么目标,浑浑噩噩地度日,也有人虽然勤奋但是学起东西来完全找不到头绪,没有“开窍” 的灵感。而自己,似乎靠着从前的基础和那一点小小的领悟力,似乎还有脱离这个环境的机会。于是我从高二开始拼了命地努力学习,一下子放手了很多复杂的人际关系,也斩断了很多暧昧的情结,变得尤为清心寡欲。我剪去了长头发,不再花时间去逛街和玩乐,没有之前那么在意形象。那时有很多人会在背后议论,有许多身边的人不解我的转变。身边关系改变带来了很大的落差,有许多解释不清的内心想法,最终还是放弃了诉说,选择一个人默默回去学习和思考。
最终在 2012 年的夏天,我如愿以偿来到上海,进入交大。

-——–<其实我只是那么平凡>———
在交大的日子并没有那么顺风顺水,入学以后就遭到了所谓的碾压。第一次考数学分析考试以不及格的成绩来告诉我和身边同学的差距。在那时候,我陷入了迷茫和焦虑中,所幸身边的人都给了我持续的鼓舞。我到有名的裘老师的课堂上蹭课,每节课跟着大家一起认真做笔记,生怕错漏了什么点。为了在裘老师的课上抢到一小个位置,常常是前一天下午开始就到数分课的课堂去一遍自习一边占座。我也厚着脸皮反复和身边的同学请教,虽然许多都是他们觉得小儿科的问题。
不幸的是,期中考,我依旧是不及格的成绩,虽然比小测时高出几分,这让我一度怀疑自己的智商。不过还好,身边的人一直鼓励我,于是我坚持着,终于在期末考时考出了还算满意的成绩。那时我懂得了:其实我也只是那么平凡,身边的人都很厉害,可能我再没有从前那些小小的骄傲的资本。但如果我不如别人聪明的话,我就花多于别人的时间去应对好了。

-——–<第一次 “赚了名气”>———
在大一暑假的时候,我做了一件算是令自己小小展露头角的事。当时我们年级正要进行军训,作为班长的我,在网上看到了所谓的军训神奇——充气鞋垫,出于对班里的同学的关心,我主动帮班里的同学买了充气鞋垫,但买的时候由于多买了几双,我犹豫是要退给店家还是扔掉或者送人。突然就灵机一动想要问问身边的同学有没有人想买,于是在朋友圈里一问,没想到有好几个班的班长都挺感兴趣。于是我就大胆地提出说可以几个班一起团购,由于我比较有经验,所以我主动承担这个工作。由于我大一的时候认识了各个学院的同学,于是我把认识的同级同学都问了一遍,发现这个需求大大存在,于是我想办法联系到了各个学院的班长,提出了这个团购计划,没想到越做越大,最后所有学院都有班级参与了我第一次的团购。

为了把这个计划进行下去,我瞒着爸妈,把我大二的学费搭了进去,并且自己提前两周到了学校,处理货物的分发。销售鞋垫的这两个星期算是我大学中最辛苦的几天,我一个人承担了订货、运货、联系、扫楼宣传、分发、结算种种工作。由于卖的班级很多,最后在我们年级竟然出了名,连辅导员、下一级国防生都主动来找我订购。两个星期过去,我瘦了 6 斤,最后由于军训开始了,我一边参加训练一边分发鞋垫,实在精力不够,这个订购工作就在销售了 1700 双之后停止了。

以上都是当时的人人截图

当时一个年级参加军训的大概有 3000 人,在短短两个星期里,我在这个范围内竟然有了自己的名气。在做这次团购计划的过程中,我认识了许许多多不同学院的同学,和他们成为了朋友。他们之中有许多人主动来帮忙,我特别感激这些朋友,其中一些甚至从此成为了我的知己好朋友。
最后我还在军训的微电影创作中,自编自演了卖鞋垫的故事,作为这部微电影的导演、编剧、主演、音乐监制,可以说大大过了一把瘾,2013 年的 8 月是我大学中最快乐的时光之一。那个时候我发现,自己想做的事有好多,我承认自己的贪婪,希望能尝试更多,收获更多。

当时我拍的电影帮我们连在微电影评选中拿到了 “威武精锐” 大旗,象征着荣誉的旗子哦!这个小小的挥舞的人就是我啦哈哈哈哈哈!

-——–<刻骨铭心的创业回忆>———
大二开始我接到了许多交大创业团队的邀请。交大的互联网氛围特别浓,都是一些喜欢倒腾又比较有主见的学生,早早地开始了自己的项目。我幻想过我参加各种各样的项目的情况,但最终我还是跟了一位已经毕业多年、多次创业的学长做一个校园活动平台。一开始并没有想很多,也没有在意学长画的大饼是怎么样一副宏伟蓝图。我就是那么单纯地想要接触一份工作,体验提前步入社会的感觉。我身边有许多同学那时候有自己的项目,可没想到,最后他们都渐渐失去了自己的消息,而我却跟着学长,这一卖命就是两年零两个月。两年内,我从团队里一个只顾埋头自己做事的微信小编兼活动跑腿,做到公司里掌握最大权利的 “实习生”。
还记得开始的半年内,学长每次找我谈心,我都是静静听着他讲他的创业故事。我不喜欢侃天侃地,但我会记得他和我说过的每一句话,也会在心里自己分析。一开始做微信小编,我没有什么营销的灵感,但我仍然坚持付出比别人多的时间去挖掘素材,不断进行尝试。团队里有许多实习生,大家都是女生,但每次在需要去领一些活动奖品的快递或者进行分发的时候,我总是在大家都不愿意去做苦力时默默接受跑腿的工作。还记得第一次办线下的试吃活动,团队里其他女生在现场只顾着吃,而我一直在帮水果店老板处理水果和管理现场,从头到尾没顾上吃一口。团队的 1000 个纪念文件夹寄到学校,我默默拖着几十斤重的箱子从很远的快递点回到宿舍楼,然后搬上 5 楼储存室。

2014 年 2 月开始,我主动提出想要做市场推广的工作,那时候我在上海其他学校没有什么认识的人,和其他做推广的人相比,完全没有优势。我厚着脸皮把身边的人的人脉都问了一遍,连上课时都在问身边的同学是否有可以提供的人脉。在找到第一波人时,我好说歹说,终于让他们成为了我们的校园团队成员。那时候我还没想清楚该怎么和他们相处,怎么样让他们和我目标一致。我没时间去想,我每周都要从闵行跑到松江大学城去和团队人见面。我知道自己个子小,但作为领导人,为了让自己有足够的气势,去松江和我的团队成员开会时,我常常穿着 10cm 高跟鞋过去。为了让他们信服,我尽量让自己做的培训看上去更加专业,于是我逼着自己做看上去高端的 ppt,并且训练自己在人群面前自如地演讲。每次从松江回到闵行都已经到晚上 10 点左右,但我乐此不疲,并为自己感到骄傲。

当时我们平台组织的宣传邦校园经验分享活动,

这个蠢蠢的一脸单纯的组织方,我,在这里。

2014 年 6 月这个项目接到了天使轮的融资,公司也就真正创立了。更加严苛的挑战开始了。7 月开始,我挑战的是南京、厦门近 20 所学校的推广。而从 10 月开始,由我一个人带领一个推广团队,进行全国几十所分散的学校的推广。那时候我每天从早上 6 点开始工作,无论上课下课,我都在工作。我失去了大部分的娱乐活动,从不敢花时间去看连续剧,很少出门看电影,唯一的调剂方式就是长跑,在跑步中发泄自己的压力。每一天,我去哪里都背着电脑,随时都可以打开电脑就地开始工作。即使是在学校食堂,只要有需求,我时刻待命。到了 2014 年年底,超额完成了老板交给我的让总用户量达到 20 万的目标。
到了 2015 年,公司接受了 A 轮融资,要开始规范化了,新的市场总监接管我所在的部门。然而我从前的工作成绩总监并不太清楚,于是我被划分到和其他普通同事同样的位置,重新接受考验。一开始我的内心真的很难接受,但我还是咬牙把委屈都忍了下去。之后在 2 月到 11 月的推广期内,我所组织的新的推广团队,完成了 100 万新增用户的目标。全公司都对我的团队刮目相看,我也终于再一次证明了自己的实力。我有了属于自己的决策权,也有受人尊重的自由。在下半年 7 月到 12 月之间,我一边从事推广工作,一边开始做我感兴趣的 BD 工作,在 2015 年年底,也有了一定的人脉。接了一些让公司盈利的合作,也策划一些大型品牌活动。这段工作经历,在我的人生中扮演着无比重要的角色,让我一步步往上走,有了自己的成就感也有了自己的方向。

当时完成了推广 kpi 发的朋友圈,哈哈哈

-——–<离开舒适圈,寻找新生活>———–
在 2015 年年底,我最终决定离开这家我投入了无数心血的公司。可能是在熬过了坎坷的路途之后,慢慢已经走入了比较安逸的时段。感受到自己可能进入了一个危险的舒适圈,担心失去正确的自我认识。我也渴望能有更加丰富的人生,于是在大四的上学期结束时,我向带着我创业的学长提交了辞呈。带着心痛,也带着希望离开了我们共同热爱的事业。这段工作经历是我人生中无可替代的财富,它给了我不知以后还能否再次得到的发挥自我的空间,给了我骄傲的理由,让我认识了一群可爱的志同道合的人。离开的时候我没有说再见,因为这当中建立起来的友谊不会因为工作关系的解除而消散,到现在我还和那群推广的小伙伴常常见面一起聊天呢~

-——–<重新出发>———–
2016 年 1 月我去参加了厦门马拉松,看到这么多人都愿意去挑战自我,坚持信念,我感受到了生活给了我们的无限可能,感受到了未来就是因为未知所以才美好。如今我重新做回一个普通的学生去求职,希望能再找到一个热情的爆发点,享受生活给我的机遇和挑战。

这五年,恩,总结一下,虽然过得学生不像学生,但也许是人生中对我影响最大的五年。未来是否还有这样的机会我不知道,但我知道自己好歹也可以说 “我有故事,你有酒吗”,仔细品来的个中滋味,也能说上几天几夜。这五年,也算值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28 岁的时候我离开了相爱整整 7 年的恋人,在那个 “小三” 用自己的微博骂我是个 SB,在她的朋友尖着嗓子冲我喊 “哎呦这么丑啊~” 之后。

于是我拱手相让。很狼狈。我祥林嫂般的对每一个朋友控诉他的罪行,在他们气愤的谴责之后,我突然发现原来自己从来没有爱过这个人,我伤心的不是他的离去,而是我的自尊被践踏,我难过的不是他爱上了别人,而是他背叛了我。

当年在校园里,他帅到跑步的时候后面都会跟着一群女留学生,脾气又很好,我们几乎没有吵过架,他的爸妈也很善良,对我很好,我喜欢这一切,让我很舒服,于是我以为这就是爱。

很多朋友对我说:如果有一天你们俩要是分开了,我就再也不相信爱情了。

于是,我忽略了,或者说我从来没有意识到一些非常严重的问题,

比如,从 21 岁到 28 岁,7 年的时间里,我竟然没有出过国。也许你会觉得好笑,没出过国算什么严重的问题?又不会掉两斤肉。但是对于现在的我来说,这简直是无可挽回的遗憾。

我是一个好奇心特别强、喜欢体验、尝试各种有趣事物的女孩儿。

可是…

➔大学的时候,朋友叫我和男友去北戴河玩,一个人平均费用撑死也就 400 元,可他竟然说:我们现在还没赚钱,没到可以出去旅行的时候。

➔我爱看书看杂志,他却不高兴,觉得 20 元一本杂志太浪费钱。

➔旅行去的最远的地方是三亚……

于是我在最美好的年华里,在那么多美妙的假期里,却只是重复着逛街、打台球、K 歌、泡夜店…

那会儿是真的开心啊,有个颜值爆表的男友,在互联网最牛逼的公司上班,开着辆黄色的小骐达,唯一的烦恼就是男友没什么责任心,见异思迁是家常便饭,但是每次分手了,没多久他就会把我追回来,我甚至都没怀疑过这点…

于是就这么开开心心的走到了天崩地裂的那一天。

我的整个世界都坍塌了,千万别误会,不是因为他的离开。而是他的离开带走了我早已习惯的一切。

我 “死了” 三个月。直到一个 “十一” 长假的到来,一个好友对我说,陪我去欧洲吧。我看着自己一片空白的护照说,好啊。

然后我们就一起报了个团…

报团的理由是因为我俩都是白本儿,怕签证过不了,其实心里很清楚,就是因为怂…

之后的 10 天经历就像噩梦。或者说,是导游的噩梦。

➔我们脱团在罗马街头暴走,从未出国门的我惊讶的发现,汽车看到我站在路口,会很远就开始减速停下来让我先过;卖冰激凌的意大利帅哥很认真的对我说:英语不好可不行哦;

➔我们迷失在威尼斯的小巷中,流连于各种各样精致的面具店里,以至于错过了登船的时间,害全团的人等我们,被导游痛骂。可是这么美好的地方,为什么只给一个小时的自由时间… 那一刻我就发誓,这辈子倒给我钱也不会再跟团。

(三年后我又独自回到威尼斯,踏踏实实住了三天,却再也找不回当初一见钟情的心动。)

➔在巴黎老佛爷全团人都疯狂购物的时候,我却独爱街角的小咖啡馆,一杯拿铁,一份可爱的小甜点,在难得的阳光下安静的呆一下午,等着团里人的凯旋,还有导游嫌弃的脸…

虽然只是一次失败的跟团经历,但却是我人生的一个转折点。

两个月后的元旦,我又去了新加坡,画植物纹身,玩环球影城,第一次知道动物园里是可以不要笼子的,海洋馆里的鱼是可以触摸的… 也发现了其实一个人旅行没那么可怕,那些陌生土地上的人都那么热情友善,我可以自由自在,想干嘛就干嘛。

之后就一发不可收拾,那时候我喜欢看日出,吴哥窟的朝阳浓重而浑浊,马尔代夫的朝阳清澈而透亮,长滩岛上的颜色浓烈像泼了油漆,法国尼斯的又特别柔和清淡…

28 岁开始,我陆续去了小 20 个国家,从一开始打印满满一摞的攻略,到后来的连行程都懒得安排,我的胆子也越来越肥… 当然,人也越来越懒,直接表现就是再也无法早起看日出了…

就这样,虽然我失去了以为可以走完一生的人,失去了那个建在中轴线上南北通透的大房子,却拥有了无限的机会与人生的可能。

我用以前泡在 KTV 的时间,在摩纳哥的赌场赢得了一张机票钱;

我用以前窝在家里看美剧的时间,去杜马盖地约会了鲸鲨;

![](data:image/svg+xml;utf8,)

我用打五组台球的时间,体验了全套的日本艺妓妆流程;

我用逛街购物的时间,在 1 号公路上和开机车的美国老大爷聊人生…

一切都很好。我以为自己开启了人生新高度,开了眼界、体验了多种生活方式的我足够快乐和满足了。

直到 2013 年的某一天,我在乘坐的快艇上被大浪抛起,又重重摔在座位上,忍受了四十分钟的颠簸终于抵达一个叫 “美人鱼” 的小离岛之后,我的人生再次被改变…

那是在马来西亚亚庇市区周边的一个离岛。

每天上岛名额限制在 40 人,整个岛上只有一个度假村。

没有热水,房间没有淋浴,想洗澡,只有一个大水缸,用水盆舀水往身上浇….

白天没电,整个岛都没信号,没 WIFI。

我决定在这里住四天,考 AOW(潜水进阶开放水域证书)。

于是我成为整个岛上第一位 AOW 毕业学员,离开那天全岛的潜水教练、Dive master 都来和我合影…

度假村冷冷清清,大部分游客都是游览亚庇市区的时候,来这里一日游,所以只有中午吃午餐的时候,我才能看到除我以外的 “游客”…

这是个真正与世隔绝的地方… 日用品都只能坐快艇回亚庇买。

那四天的时间,

每天都是早上 7 点起床,不刷牙不洗脸穿着比基尼直接下海第一潜,

上来 8 点多吃早餐,休息一小时继续第二潜,

上来吃午餐,然后去林子里的藤床上睡个午觉,

起来第三潜,上来和教练上课聊天,

一直聊到夕阳染红了整片天空,渔民在码头送来肥嫩的大螃蟹。

晚上的海边,满沙滩都是一闪一闪的 “蓝眼泪”,当地人说这是海里的一种微生物,被浪带上沙滩,离开水后只有几分钟的生命,当光亮变弱,就是生命消逝的时候…

度假村在小岛的东侧,穿过一片原始森林,就是岛上唯一的渔村。当地人信仰穆斯林,所以只要看到我开始穿衣服了,就说明我是要去渔村玩了…

四天过去了,我早已和这里的工作人员们成了朋友。教练 “阿布” 是已经快 70 岁的澳大利亚老头子,眼睛不太好,走路也不利索,可是只要一下水,那姿势、那动作,那在大流里依然稳若泰山丝毫不变形的“trim”,简直帅炸了天… 我真正爱上潜水,都是因为他。

还有菲欧混血的帅哥 Sorian,跟了我两天就为了帮我拍照和摄像,所有照片和剪辑好的视频只收了 150 元人民币… 当然这是 “友情价”。他的女友在餐厅帮忙,Sorian 经常换潜店,他走到哪,女友就跟到哪,半年后我们又在马来西亚另一端的马布岛上相遇了。

最后一天我感冒了,洗了四天冷水澡的结果… 和我们一同离开的还有几个 DM,他们是想蹭船回市区买东西。

那天的阳光特别足,星罗密布的光点撒在五色海上,像一地的珍珠滚落。

我和每个人拥抱,Sorian 坐在码头边,高举双手做了个大大的 “桃心”,另外一个 DM 很坏的从背后偷偷推他,吓的他差点掉到海里。

船上的人都大笑着… 那天的浪依然很大,马达轰鸣,溅起的浪花盖过了我的脑袋,朦胧中我看着码头上的人嬉笑打闹着渐渐走远,眼泪突然止不住的流下来…

四天前我还在为工作上的小事而恼火,还在为朋友的一句话而伤心,现在却觉得很好笑,很无聊。

在这个不需要手机、不需要 WIFI,一切物质需求都降到最低的岛上,我终于有了大把的时间去感受,和自己的内心对话。认真的去思考,我到底想要的是什么。

就在那艘颠簸的早餐差点吐出来的快艇上,在我 30 岁的那年里,我突然觉得心脏那里有什么东西被触动了。

那是种特别奇妙的感觉,无法形容,就好像有什么东西穿透了我的胸腔,我的肋骨,击中了我的心脏。

那一刻我才发现,以前我买到季节限定版包包的开心,我在 1 号公路上飞驰时的愉悦,我在米其林餐厅享受味觉盛宴时的满足,我在装修房子时的期待…

这一切的感受,这一切隔靴搔痒式的快乐,都败给了这座一无所有的小岛。

我知道,不去这座小岛,我也能很快乐,就像如果不离开那个好了 7 年的男人,我也能过的不错。

可是我来到了这里,我也离开了那个男人。

我拥有了更多的体验,结识了世界各地的朋友,我的三观被颠覆。结婚、生子、找个不讨厌的工作赚钱,这些我一直以为理所当然的人生目标,都已黯然退场。

因为那些我以为是我喜欢的生活,其实从来都是我父母希望的。

年轻时的我甚至连独立思考的能力都没有。或者说我根本就没有要质疑过。

谢谢你,不爱我了,

谢谢你,爱上了我的男人。

曾经我觉得相爱就是激情,后来觉得相爱更多是陪伴,

现在我明白了,真正的爱情是能让双方都变成更好的自己。

每种生活方式都有它的好,各有各的幸福,各有各的残缺不全。

人生是条无法逆转的时间轴,可如果两种人生同时摆在我面前,我会选择现在的我,更加包容、成熟,更加热爱生活,对世界的好奇心却从未减弱。

在今年生日之前,我要送自己一个礼物,一个完成冲浪入门,拿下摩托本,在海里遇见 MANTA 的我。不是因为做这些很酷,而是因为在做的时候,我都不知道自己能这么的快乐。

写到这里,回忆着,想象着,嘴角都会不由自主的上扬,心情好的想飞起来。

我已经知道如何真正的取悦我自己,那种有东西穿过胸膛冲击心脏的感受,越来越频繁了。

离开美人鱼岛一年后,马来西亚的朋友跟我说 “阿布” 教练因为癌症去世了,希望他能走的安详,在天堂里依然可以继续他热爱的事业,永远潜下去…

知乎用户 张小野 发表

-

看到这个题目我很开心,已经很久没有自己其实还挺年轻的感觉了,感谢这个题目。

2011 年 1 月 27 号,我还是高三,所以 2011 年到 2016 年的这五年了,可以称作人生节点的就两件事,在一个城市念了一所学校,又换了个城市再念了一所学校。要再加一件事的话,那就是开始于 2011 结束于 2015 年,持续四年的恋爱吧。

这样一想其实这五年我各方面改变都很多,自然而然的,是一些知识和阅历的扩充,人际关系的扩大;自己拾掇一下(说的轻而易举,吃了多少苦头),连外表也变了又变。大学里开始学起了设计,从人到狗,也是个很大的改变。这五年我个人观念上有很大的动荡,有数也数不清的起起落落,姑且就认为宏观上变好了吧。曾经被虚无打败,又努力从虚无里挣扎出花来。所幸的是,一直真心待人,在哪里都可以遇到许许多多可以相待一生的朋友。我是个社交属性为 0 的人,大学四年没有参加过什么社团和学生会,一直在狭小的自我里琢磨琢磨琢磨。来了美国以后更是离群索居,一天不开口说话都不是什么事。以前就自怜那点羽毛,不愿轻易示人,其实也不是什么稀罕玩意。日子这样过下来,居然真的逐渐在内心构筑出了一方天地,灵魂在此栖居,甚是安宁。

很多时候我也说不清成长究竟是持久缓慢的变化还是瞬息之间的领悟,大概兼而有之。前几日翻到半年前写到东西,被自己的怨念逗笑。

还在朝着做人的路上很努力的走着。这条路一步三劫,但是我确定会有一天,内心能立起来,人也能立起来。

也恨自己天生疏狂,偶尔会想要做一个规整无缺的人;有时又觉出常情常理的可笑,生出离经叛道的冲动。大概人心就是这样杂糅在一块,不断不断地被不同的心思击中。这五年里,物质欲望降到了很低,反而经常会被沉重的情感打败。也许是因为胆小,人一直很简单,依着本心来,也很执着地想让写的东西一直坦诚下去。在知乎写的每一个字都在力求有所指,去粉饰,尽天真。这个行为真的真的很幼稚,想赚吆喝的一定不要这么做。

2013 年年初来到知乎,一算接近三年。现在还看不出这算不算人生节点,希望能算吧。

感谢看到这里的你哟,互联网上相遇不易,虽然此时我和你时空皆异,但也算是一场缘分

-

知乎用户 王丰 发表

最重要的可能就是换了工作,搬了家,并且经历了职业生涯中前所未有的一个坎。

上个世纪末从大学毕业以来,我一直都在媒体工作,职业发展基本上是一帆风顺。从官媒到外媒,做了几年初级记者。海外留学两年后,继续回到新闻行业做编辑,从国内一流财经媒体的资深记者到外媒的部门主编,管理的团队从三四个人到七八十人。期间经历了传统纸媒的潮起潮落,也见识了财经媒体在整个媒体行业中从一枝独秀到迅速衰落的历程。

我服务多年的一家国际通讯社经历了一次百亿美元级别的并购,然后走上了清洗—清洗—再清洗,折腾—折腾—再折腾的作死道路。连着两年,几乎每周都收到全球各地发来的告别邮件,眼看着老东家诸多拥有二三十年工作经验的老记者、战地记者、资深编辑、部门总编、全球总编一个个被新东家以相当拙劣的手段清洗掉,不胜唏嘘,不胜压抑。

2012 年初,我接到了一家猎头公司的电话,动了心。这家总部位于香港、号称 “亚洲最有影响力” 的百年英文大报正要改建自己的网站,招聘一位网站主编。它刚刚任命了第一位出身于中国大陆的总编辑,跟他聊了几次之后,我对他的 vision 颇为认同:这家报纸拥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定位,完全可以成为报道中国最权威、最客观的一流国际大报,成为中西方话语的最佳平衡点。

2012 年春天,我从北京搬家到香港。刚开始工作就大病一场:公司会议室里变态的空调,让我从北京带来的 “京咳” 迅速恶化成急性支气管炎,在床上喘着粗气躺了两周。从此我成为香港空调的终生黑。

入职前半年,本报已经拥有 15 年历史的旧版网站正处于苟延残喘期,设计和功能仍旧是典型的 “1990 年代风格”,平均每三天崩溃一次。我整天除了与 IT 部门开会讨论新网站的架构、功能,策划组建新编辑团队,就是旁听报纸编辑部开会,研究编辑部政治。整个编辑部有近 300 位编辑记者,除了日报加星期日版外,还出版多种增刊和若干份英文生活时尚类杂志。目测外籍员工占比 50% 以上,香港本地员工 40% 左右,多数也是受本地国际学校教育,并有留洋背景。像我这样出身大陆的编辑员工在香港办公室大约只有 10%。

在改版和组建新团队的过程中,香港吸引人才的优势让我印象深刻。一方面,欧美传统媒体行业凋零,大批顶尖媒体的资深记者编辑不远万里来香港寻求机会,而且工资要求并不算高;另一方面,因为雾霾、政治气氛等原因,也有不少与我背景类似的国内媒体人来香港工作。最终,我在报社内部建立起一个不到 30 人的网站编辑部,仍旧是资深外籍员工过半,来自大陆的和香港本地员工相对都比较年轻,数量大体持平。

说到人才优势,不得不提到我的几位优秀同事:来自奥地利的记者 P,入职时刚刚 29 岁,就已经拿到维也纳大学的中国研究博士学位。他的母语是德语和意大利语,还精通英、法、西班牙语,中文更是好到直接给国内报纸写专栏文章。可以想象,在跨国调查报道中有这么一位人才,是如何无往而不利。还有我们从加拿大 La Presse 报业集团挖来的数据编辑 C,和曾经担任 CNN 制片人的视频编辑 S,以及曾在英国《每日邮报》工作多年的新闻 / 首页编辑 A。以他们几位为核心的黄金团队,联手制作了多部多媒体 - 数据调查报道,得过若干国际奖项,最近一两年我也曾在国内媒体同行圈内多次推介他们的作品。

但是,这个团队的黄金合作期只持续了一年左右,这些优秀人才后来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纷纷辞职。到今天,我当年组建的那个不到 30 人的网络编辑部中,仍留在报社工作的已经不到 5 个人了。无论如何,能跟这样一群有才华、有理想、有性格的新闻人合作,是我这几年最大的收获。

现在回想当时整个报社的情况,一家老牌纸媒,在 21 世纪第二个十年才开始严肃考虑向网络 - 新媒体转型,显然已经落后太多;30 人的网站编辑部,看似一笔不小的投资,但只占整个编辑部人数 10%,也是远远不够的。更何况,在随后几年中,网站编辑部的人数和预算不但没有任何增长,还被多次迫向报纸 “反向输血”。尽管包括总编和 CEO 在内的公司高层多次发起“报网融合” “资源共享” 等内部改革运动,但往往是口惠而实不至。作为打工仔,我可以抱怨公司高层固步自封、缺乏自我革命的魄力和决心,但也必须反省:自己还是胆子太小,不够 aggressive, 在说服高层、争取资源方面力度不足。

从大环境看,香港独特的媒体市场也可以解释公司高层缺乏转型动力的原因:香港纸媒市场的衰落与欧美和大陆相比要滞后多年。在这个不过 700 万人口的城市,至 2015 年下半年,仍有 27 份中文报纸和 12 份英文报纸发行,只是在最近两年才出现了纸媒大批关停的拐点。尤其是我服务的这家报纸,多年来从 IPO 广告、分类广告和奢侈品广告赚取丰厚利润,曾经是世界上平均每位订户利润率最高的报纸。但多数收入来自纸质版,网站的订阅和广告收入不到 10%,销售部门一贯不擅长、也没有动力开发新的数字化盈利模式。由此不难理解,在纸媒的商业模式仍旧活得十分舒服的情况下,管理层自然没有决心做伤筋动骨的大改革。

作为部门主管编辑,我主要的工作是管理好团队,产生优质内容;所以整个报社在数字化转型、报网融合方面缺乏进展并不是我最大的挫折。倒是在管理风格和如何 “权威、客观地报道中国” 这些基本职能方面,与我的直接领导频繁冲突,成了我绕不过去的坎。

不夸张地说,这家报纸编辑部的种族、文化多元程度,远远超过我工作过的其他国际媒体。报社内部的种族、地域政治也的确不单纯。我的直接领导是报社 110 年历史上首位中国大陆出身的总编辑,在上任之初还因他的大陆背景而遭到不少非议。起初,我也为他感到抱不平,认为这些批评和质疑是主要出于西方新闻界以及香港本地根深蒂固的文化优越感和种族主义。但是很快我也发现,事情并不总是那么简单。

这家报纸不时发表有关中国政治、时事的独家报道,并且常常在几个月甚至几年之后得以证实。这也是它在国际新闻界声誉的重要来源。与之相伴的是,对其他一些中国话题的报道也会受到限制和修改。对此,我此前早有耳闻,也有心理准备,但在处理具体报道时,还是忍不住要跟记者站在一边,多问几个问题,尽量争辩几句。事实证明:已经奔四的我还是 too young, too simple…

【下边开始讲故事了…】

在我看来,我的团队在 2015 年 “树倒猢狲散”,在很大程度上跟下边这个故事有关。

2014 年上半年,我们开始策划一个大型多媒体报道项目。我不想给知乎惹麻烦,就不说具体题目了。总之是某个纪念日,墙内依法不予显示的话题。这个话题在这家报纸一向是可以做的(2016 年能否延续,也是一个重要风向标),尽管力度和角度也许跟其他外媒略有区别。总编和副总编牵头开了多次策划会,要求报纸和网站都予以高度关注,大力报道。香港媒体圈多年来一直存在对本报 “自我审查” 的种种传说和批评,本报的很多编辑记者也希望借这个机会有力地反击一下这些人,大家都摩拳擦掌。我的网站同事们通过与外部伙伴合作以及自己的研究报道,获取了不少独家和深度内容,计划以一种全新的形式呈现这个深度报道。在多次报稿会上,领导们对我口头描述的计划并未提出异议——也许他们并未完全理解到我描述的究竟是什么。

5 月初,我的团队在网页上做出一个初步模板,全文和各种多媒体内容尚未完全填入,但效果已经相当震撼。我给领导们展示了一下,他们似乎有些吃惊,就内容的来源和采编标准、流程问了不少问题,我们一一作答。随后,我按原计划去美国出差两周。期间,领导在某天凌晨给我电话,批评我在对外合作和编辑标准问题上没有跟他充分沟通,重提了之前的疑问。我意识到他可能出于某些原因,不愿让我们发表这个项目,就跟他摊牌:“You’re the boss,你当然有权决定做不做这个项目。” 他没给我直接回答。

出差结束,我回来上班。这个项目是生是死,领导们仍旧没有给我一个明确的答案。到 5 月中下旬,文字和多媒体内容已经基本定稿。我感觉我跟领导处于一种微妙的 “冷战” 阶段,他不再跟我说话,只是派副领导和报纸那边与我平级甚至级别低于我的几位编辑来跟我沟通、审稿。那几周时间,我和我的团队整天处于一种亢奋状态。我们要应付报纸编辑提出的种种质疑、问题,相应做修改或补充报道;但又惴惴不安,生怕他们在最后一刻毙掉这个项目。同时,我们也都为能参与这个项目而激动、自豪。对我自己来说,作为一个中国新闻人,it’s the opportunity of a lifetime to do the right thing.

随着最晚发稿时机一步步临近,我的同事们越发悲观。他们觉得领导可能以一直不表态的方式拖死这个项目。我每天给领导们发封邮件:“可以了吗?能发了吗?” 主创的几位记者说,如果这个项目最终被毙掉,他们就辞职。我说:“I won’t be too far behind.”

最后,在纪念日前一天下午,副领导叫我到她的办公室。“Go ahead.” 她说。我跑回到网站编辑部的角落,跟小伙伴们做了个拳头的手势。早就等在那里的几位年轻记者们欢呼起来。

(P 和 C,发表那一天。)

多半年之后,在向我下最后通牒的时候,我的领导指责我给他设陷阱,逼他不得不放行这个项目,尽管他自己非常不情愿。Guilty as charged.

项目发表了,影响很大,后来还得了几个奖,我们也很清楚自己在这家报社的日子不久了。随后几个月,我开始拜访香港有限的几家大外媒机构,为自己和参与这个项目的几位核心记者找后路。他们自己也都没闲着。我曾经幻想某家大雇主能整体接收我们的 “黄金团队”,但几个月下来,没发现哪家有这么大的胃口和计划,只好 “批发改零售”。

我还记得跟某家美国大报亚洲主编的早餐对话:“… 我自己搭建的团队,现在由我亲手拆散它,也是理所应当。你看 P 怎么样?他的语言能力和调查报道能力绝对不逊于你手下的任何一位记者。C 呢? 你跟他也合作过,我说他现在是全亚洲最牛的数据可视化编辑之一,不算夸张吧?…”

“… 我自己吗? 嗯,我另有计划。(实际上我是真的不喜欢这家美国报纸。尊敬,但不喜欢。)”

平心而论,我的推销工作并不很成功。参与这个项目的几位核心记者、编辑用了几个月时间才陆续跳槽,也有裸辞的,改行的,搬离香港的。不知道网站团队其他的小伙伴们是否也受了这个项目牵连。总之,如我之前所讲,30 人的团队,目前大概还剩下 3-4 个人。

我自己于 2015 年 4 月开始了一份非常理想的新工作。

知乎用户 大头帮主​ 发表

谢邀。

知乎某篇令人印象深刻的文章,讲人生的时间是有加速度的,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过的越来越快。

孩提时代,五年光阴便是其记忆的所有,点滴事迹都能刻骨铭心。

大叔如我,五年则真只是弹指一挥。惊觉这又是过了半个十年,那份内心的无奈与焦虑,堪比每天刷牙时直面镜中发迹线的飞升。

5 年前,我大概是这样的——

蹲在咖啡馆角落望天打褂。

5 年后——

下午茶时间。

其实五年以来,所经历的人情物事,并没有什么太特殊的地方。于我个体而言所谓的人生大事,比如结婚,比如首马,各种悲欢离合,其实泯然于芸芸众生中,微不足道。

假如个中曾经发生过什么有趣的小故事,大都也借着答题或者专栏文章,老老实实的记录在了知乎之上。令人有点措手不及的是,自四年前的第一篇回答,便开始积攒起了读者,到今天也有了颇为可观的数量。人生的奇妙,正是在这些不期而遇的地方。

比如两年前,我第一篇过万赞的回答。

那时候,我的工作室漏水失修,炎炎夏日也装不起空调,不得不混迹在各个咖啡馆中,以中杯美式换取一整天的工作空间。当其时,我并没有什么靠谱的委托项目,百无聊赖之下,随手在留言本上涂鸦,然后渐渐一发不可收拾,画上了瘾。

画到后来,其实我的项目稳定了下来,有了还算靠谱的收入来源,便与伙伴重新租了工作的地方,安顿下来。只是画画成了习惯,停不下来,于是便有了一堆记录,留在手机中大概 4、50 幅的模样。

在这年的 9 月份,看到一条有趣的问题,兴致所至,便边写边贴,选了一些勉强能够入眼的涂鸦,上传到知乎。

答完题,便没有再关注。而这条答案也沉寂了下去,好几天赞数寥寥,并没有什么人理会。

直到某个晚上,突然在评论区来了一位访客,自带着几万粉丝,进来看过以后,狂 @ 了另一群也是自带几万粉丝的大 V,让他们赶紧过来看,说是很有意思。并且就此在评论区你一言我一言的灌起了水。

没过多久,便过了万赞。这大概就是我与知乎真正亲密接触的开端。

这篇文章的第一句话,是这样的:

“草根设计师一枚,可笑的是,竟然还有创业的梦想。”

到今天,这枚混迹咖啡馆的草根设计师——

  • 慢慢积聚起稳定的核心设计团队,居有定所;
  • 有了自己所坚持的,不被市场左右的设计风格,每年能至少出品一件水准之上的作品;
  • 创立了极轻体育,追随自己的兴趣,研发自己的产品;

所以在今天,我其实应该自嘲的写:“可笑的是,即使发迹线掉头向下发展,也依然还有梦想。”

当然,我知道,我离自己的梦想,还非常遥远。希望五年之后,我可以勇敢的再次接受邀请,回答类似的问题。

PS:

2015 年末,受业主邀请,去自己设计的画廊参加 “白色大笨象”。自己准备的一张小画作,居然喧宾夺主成为了全场最抢手的礼物,几度易手,最终被抽得一号签的美女釜底抽薪收去了……

对于我的 2015 年,这是个蛮有意思的结尾。

知乎用户 cataloguelee 发表

生命中的前二十五年,是句笑话。
而二十五岁以后,是句废话。

当然,这个人就是我。
如果按照题意完整作答的话,那在我过去的五年里,前三年是笑话,后两年是废话。

在那三年里,我用尽一切人所不能及的手段,苦心孤诣地经营——提干、升职、获领导赏识、构建自己的小圈子、结交权贵、和自己的初恋眼看就要修成正果。笑容要内敛而迷人,谈吐要沉稳而惜字,做事要干净而利索。好个春风得意马蹄疾,在一片艳羡和祝福中,我几乎被捧上了天。

然后,就像所有二流小说三流电影里的情节一样,变故突然降临。
身败名裂,锒铛入狱。

于是,在后两年里,我的人生就像是坐过山车一样,直接从天堂掉到地狱,没有半分犹豫。
天堂到地狱,相信这个比方不说家喻户晓,也差不多是人尽皆知。可我是一寸一寸地丈量着,真的是一寸一寸地丈量着,这从天堂到地狱的直线距离。
那滋味可真的不好受啊。
哈哈。

被异地羁押的时候尝试过自杀。右手拿着刀片,左手摸准颈动脉的位置,迟迟下不了手。15 瓦的长明灯下,只有我和墙上那只白色的时钟面面相觑着。就这样和时间对峙。但最后,我被它看透了。它说,你是个懦夫,更是废物。

律师来见我的时候告诉我,原来单位里传言说我在里面已经失心疯了,要把谁谁谁拉下水,要把谁谁谁的破事揭发给纪委。我苦笑着把烟头摁灭在手铐上。
到底有多少人是希望我真疯了呢,还是装傻?

开第一庭的时候,单位里的领导同事坐在后排黑压压一片。我笑眯眯地看着他们一脸的铁青。法官让我最后陈述时,我只说了一句:我,不是坏人。
身后传来一阵不屑的笑。

朋友来接见,吞吞吐吐地告诉我,我最好的兄弟已经牵起了我未婚妻的手。看着朋友手机里他们两人的照片,就像是屠龙成功抱得美人凯旋的勇者传说的大结局那般耀眼。我是捂脸也不好,微笑也不好。半天挤出一句,这也行?
哈哈,这他妈谁写的剧本怎么啥事都让我给撞上了?

不是说人生如戏嘛?
好啊,那我就演给你们看。
免费的,不收钱。

这一演,就是两年。
扮着坚强,装着勇敢,拿痛苦当枕头,把经历当下酒菜。一副豁达开朗乐观坚强打不死杀不掉命硬得像小强的样子。
对啊,我就是不能向那些看轻我的人低头,就算是坐牢,我也要坐出点名堂出来!
于是,拿起笔,写写写;拾起书,看看看。
于是,右手中指一侧写出了老茧。
于是,将半个阅览室的书硬塞进了脑袋。
于是,我拿着整个监区最高的分数,比理论上计算的日子,还提早了一个月出狱。

我回来了,拎着一张释放证回来了。
比起轰轰烈烈地进去,出来就只能用静悄悄来形容。而且,我发现,回来以后的生活,我可以不用再去扮坚强,不用再去扮勇敢,不用拿痛苦当枕头,不用把经历当下酒菜。
我可以放声地大哭,也可以放肆地大笑,可以在公路上跑 30 公里,也可以在球场上打球打到脚抽筋,可以喝酒喝到不认娘,也可以抽烟抽到耳朵冒烟,还可以在知乎上把这些玩意儿写下来博大家一笑。
是啊,坚强给谁看,勇敢给谁看,谁会来看?谁?还有谁?

没啦,戏早演完啦!散场啦,打烊啦,倒闭啦,破产啦!哪凉快哪待着去吧!

翻出五年前的签名档:没有哪个胜利者信仰机遇。

现在的签名档:我的两只眼睛,一只看着过去,一只看着现在,没有未来。

知乎用户 Steve Shi​ 发表

我的上上上个人生节点刚好发生在五年前,那时刚好结束了加拿大七年的留学生涯,决定回国。在加拿大积累的广大人脉和朋友圈子,众多书籍资料和工作机会,被我糊里糊涂地抛在了身后。当时真的不清楚自己为什么要走这条路,只是心里有个模糊的感觉,觉得回国是正确的选择,因为国内的社会变化更快,世间万象更为丰富,也就意味着更多的乐趣,挑战和机遇。

现在回想起来,这个选择让我失去了在加拿大十分稳定,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但是给我换来的更丰富的人生体验和眼界。每个人都有特别在乎的东西,我特别在乎的就是人生的体验,所以当时这一步走得非常没有底气,甚至都不敢细想怕怕想多了会退缩,最后是以一种糊里糊涂的感觉迈出去的。

【最后一次从多伦多飞回国】

我的上上个人生节点发生在 4 年前,当时我从北京迁到了上海。离开北京有两个原因,一个是感觉自己的做事方式和大氛围太不搭。自己是个注重创造和尝试,执行力也很强的人,在北京感觉诸多限制,一方面是体制上的,另一方面更是人的意识上的。另一方面是因为当时谈的对象在上海,我又是个很感性很重感情的人,所以就义无反顾跑去上海了。

这个决定让我再次失去了在北京的一大圈朋友,以及我热爱的三里屯夜生活。这决定总体也挺盲目的,因为主要还是感情的驱使,对于上海并不了解,只是有个大概的印象觉得挺国际化的,应该和我气场比较搭。结果是上海至今都是我最爱的城市,甚至多过我自己的老家成都。自己的性格和做事方式在这里有了更多的空间,而且也因为这里的开放和国际化,结实了很多有趣的朋友。后来和当时的女友(毫不意外地)分手了,但是这一点没有让我觉得后悔。

【北京最后一天上班】

我的上个人生节点发生在 3 年前,我辞了当时为了养活自己而做的工作,正式开始运作自己的个人品牌,成了一个自由职业者。这一次的糊涂感比前面两次都要强,因为这次不是要离开一个地方,而是离开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绝大多数人熟知的,肯定不会出错的生活方式。

那个时候试图在大众心理学和培训的领域里打开局面,基本上是从零开始,新开微博和微信号,一篇一篇原创文章,一场一场线下活动,一封又一封自荐信,一个又一个 cold call,和一位又一位可能对我有帮助的陌生人喝咖啡吃饭聊天。最大的挑战是在无数个日夜里,都需要独自一人工作,虽然避免了早起上班这个噩梦,但是孤独感却强烈地考验着我的内心。

我这人对于自己喜欢的事物足够偏执,也在《炼金术士》这本小说的激励之下一直坚持着自己的信念。有一天我发现,我也可以推掉一些我不感兴趣的合作邀请了,我也可以限制自己做的个案和活动数量了,那种成功立足之后的充实感,让之前所有彷徨的日夜都有了意义。

【人生最后一天上班】

我现在正在经历的人生节点,则是和知乎有千丝万缕联系的。从最开始的答案被知乎的朋友们注意到,到去年 11 月和知乎一起出版了我人生的第一本书《假性亲密关系》,再到接下来进一步的出版计划,让我的文字和工作逐渐的从小众走向了更为广大的主流,让我这个人更多地被公众所了解和认可,也让我意识到原来之前每一个人生节点的选择,其实到了今天都开始有了非常显而易见的意义。

对于一个天天上班的人来说,他所能得到的最好的认可就是来自上司和同行的肯定。而对于我这样一个独立咨询师来说,他所能得到的最好的认可,则必须是来自许许多多素未谋面的陌生人。当我从自己的书的热销中体会到了这种认可时,一方面对大家的支持感到无比感激,另一方面也会深深地在心里给自己一个拥抱,谢谢我对自己的坚持,陪伴和信任。

【庆祝人生第一本书出版】

五年前我觉得五年时间好漫长。
五年后我觉得五年时间可以做好多事情。

五年前我只有一个自己都说不清楚的模糊想法。
五年后我有了一个依然无法定义但是让我骄傲的职业身份。

五年前我我对世界对自己的认识模糊不清。
五年后我觉得这世界最不需要的就是一个定型的认知。

五年前提到梦想两个字我会觉得自己很蠢很扯很无知
五年后我发现梦想是让我不断前行的唯一动力。

大胆和叛逆,偏执与耐心,职业的尊严,生活的热情。朋友家人的支持,粉丝学员的认可,还有来自知乎真诚而专业的同行。

我从未写过软文,但是这篇文章就是要把知乎这个我最尊重和认可的平台点一下名。

知乎用户 王莆中 发表

工作和生活,两条线,主谈工作。
一个关键词:O2O

2010 年下半年,我和两个朋友搞得小公司黄了,在家休息看机会。10 月份,加入一个不到 40 人的创业公司,雅座。

2011 年,在雅座开始探索会员制营销和服务行业 CRM。疯狂建团队,不断尝试产品方向,年中傍上当时最火的新浪微博的大腿,做了垂直频道。第一次见王兴,印象很深刻。

2012 年,发现 2011 年的绝大部分探索失败,回归原始业务,还好基础已夯实,在当年的团购热潮下,主打会员营销,发展了一批不喜欢团购的客户。

2013 年,雅座开始赚钱,我觉得我的使命也差不多了,心生去意。7 月份加入百度地图,负责 place(百度 lbs 当时搞 o2o 方向的团队)。9 月开始做地图用车,年底成为 lbs 的明星项目。除了打车业务,当时同时在做的,还有餐饮(订座,外卖),酒店预订,景点门票,bgc,电影票等。阴差阳错,入职半年多,拿了百度最佳经理人。

2014 年,1 月份滴滴和快的开始烧钱大战,打车行业机遇已失,深刻反思,决定要 all in 一个垂直行业。5 月份,带着地图的 4 个 pm,与另外两个 bd 一起,成为百度外卖的初创团队。我们的早期团队非常拼,在一个封闭会议室办公,且策略想的很清楚,基本上没有走弯路,半年即成为了百度 o2o 的明星项目。后遗症是,突然就变成了一个很大的团队,突然就多了太多人关注。

2015 年,我带着复杂情绪加入美团。初期负责产品和一部分技术,下半年负责外卖事业部。事业部人很多,事情也很多,但是氛围很好。基本上,2015 年完成了美团外卖转向白领,且获得白领市占第一的使命。

这 5 年,我感觉我是在做一件类似的事情,没有离开 o2o,甚至也没有离开餐饮服务业。好像真的想不到 5 年过的如此快。

知乎用户 盛小劳 发表

关于评论,我一个也没有回复,抱歉了 。但我会给一个新答案给大家,因为原答案话题毕竟涉及敏感,不好处理。

这五年对答主来说是重要的,答主和相爱的人结婚了,并且有了可爱的宝宝,财务压力不大,事业也又了点小苗头。也正是这五年,发生了一些事让答主成长,我选几件来分享。
一,zjw 办案让我长了见识。
某年,我作为一名办案人员,借调 zjw,参与了对某部级老虎的案件办理工作。这名老虎是某央企领导,我们称其为一号对象。
这个话题太过敏感,我已删除,但是留下了一点体会,各位对不起了。
谈谈自己的体会。
a,你永远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哪怕你在体制内,不然,我一个检察官怎么会去北京办案。
b,人生就是选择,坚持,重复。遗憾的是,普通人连选择都做不出来。
c,人生而孤独,要选择好家人,朋友,很多话得有人听,一颗不俗的心要有人懂 。

二,最好同事的反目让我懂得了情感。
进单位之初,我就认识了一个同事,他比我大八九岁,当时他是中层,业务水平不错,只是家境过于优越,任性的很,我们暂且称他为 C 吧!
一直以来,我都很信任 C, 视他为我无话不谈的师傅,师傅待我也不错,还借过钱,大家一起吃饭玩耍,当然我们还有一起办案。
事情就出在一起办案上,大概得回到 12 年,那时我刚拿下司考不久,可以开始独立办案。有次我和 C 一同办案,办案时间太长,我经验不足,内心有点依赖 C,C 对我的支持很少,几乎没帮助什么,所有的材料,文书都是由我来完成的,但是 C 应该认为自己是做了很多的,只是我不觉得吧。当时事情太多,而我掌控力度太弱,有次实在累的不耐烦,就嚷嚷了几句,不针对任何人,大概就是抱怨我累死活该之类的话吧。C 不知怎么的就发脾气了,应该是双方互有积怨的,我也不理解 C 为何有气。C 后来就对其他人说我过河拆桥,见利忘义之类的话。很多时候不知道说啥了,我也试图和解,毕竟我觉得以前关系那么好,现在散了可惜。但是貌似他一直念念不忘,又不肯原谅,所以就慢慢淡了,C 前年去其他单位当领导之后,我们和解的机会就更少了。
自己的经验
a,我是独生子女,从小依赖性就强,这件事的发生,让我彻底在思想上,情感上独立了起来,我反思自己的错误,还是以前在情感与工作上都对 C 有依赖的。那几年 C 不止一次说我成熟的很快,但是彻底的独立还没有做好,导致了一时的心态失衡。
B, 对外人的低期待,一视同仁,反而会更加舒服地处理好关系。别人并不在乎你的情感和立场,只在乎你能不能提供帮助给他,或者说有没有用
C, 学会从另一个角度看家人,他们也不是你能完全依赖的人,而是你应该给他们提供依赖的人 。

知乎用户 泉四 发表

@李老鼠

邀请。

三个方面,一个是工作;一个是情感;一个是生命。

工作。

第一份工作是在**美丽中国,Teach For China,** 聚集了非常精英的一群 staff 一起做这件事,招募了中国美国最优秀的大学毕业生在云南和潮汕做两年的长期支教老师。在这里,我与身边来自哈佛、斯坦福、联合利华、四大、麦肯锡的同事们共事,学会了非常专业的工作技能,尤其是一些价值观,令我在随后的人生里受益匪浅;与这个年代里的最优秀最善良最理想主义的一群年轻人一道,见证了很多个农村孩子命运的巨大变化。而作为政府关系经理的我,在与基层农村学校、教育系统和公安系统的合作中,也看到了中国农村的真实现状,对于大世界和小我有了更深层次的认知。
几件最让我难以忘怀的事情:
(1)福根是个云南孩子,内向,阴柔,在当地的学校中,由于阴柔而备受同学歧视,由于内向而没有朋友,因为很多个原因而学习极差,内心封闭。TFC 的一个郝老师是他的班主任。郝老师希望帮助福根,但是无论如何努力,福根是不愿意开口的。郝老师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发现福根喜欢跳舞,于是在学校的文艺汇演上找到镇里的音乐老师给福根排练了一支舞蹈,还帮助福根去借好看的服装。节目大获全胜,福根也从此开朗自信了很多,学生们也都不再像以前那样排斥福根了。初中毕业的时候,福根没有像身边的很多同学那样回家种田,而是去了昆明市的艺术中专学校专业学习舞蹈。
你看,这就是所谓的 “这条鱼在乎”,福根的人生路径就这样发生了重大变化;这就是这些青年精英苦哈哈做两年支教老师的意义。
(2)临沧有个县下面有非常穷但很貌美的小村子,具体地名我就不说了。风景秀美,翠峰环绕,空气清新,物种超级多样,沿着小路一路走下去,路边人家院子里伸出来的枝桠和果实都不一样,村子里还有一口很多年的老井。小学就在山坡上,看得到周围山谷里的田地,会有金色的阳光洒在不大的小操场上,操场正中是一棵有年头的桃树,树底下掉落了一地奇形怪状的小桃子。操场一头是低矮的一排教室,另一头是宿舍,挨着宿舍的是旱厕。
这个旱厕建得有点问题,排水不科学,导致了平时厕所地面会积尿液。小朋友们值日的时候,要清理尿液。云南山里的孩子,一年也就只有一双鞋,平时跳绳的时候都会光脚,避免对鞋子磨损太多。打扫尿液也光脚。尿液是酸的,时间久了,小孩的脚底都被腐蚀。
但也没有其他办法。
类似很多件事,让我懂得,我们是何其幸运。你看,在这个世界上,有那么多和我们一样的人,却没有任何选择的能力和机会,不得不过这样一种极其真实的生活。
(3)12 年的夏天,美丽中国在临沧师专做那一年的暑期培训。每年的优秀支教老师入职后,都会在过渡的那个暑假进行专业的教学培训,毕竟再优秀的人才,也未必是天生的老师。这个假期是这群有同样追求的年轻人第一次聚到一起,培训结束后,他们要分开,分散到各个支教学校去。他们中的有些人,再次见面就是两年后的毕业典礼了。
那一年我也成为了培训工作人员。七八月的临沧是雨季,每天白天下雨,傍晚放晴;地上湿漉漉的,山上挂着黑色的白色的云彩。桂花开了,淡淡香气;树还都绿着,榕树的叶子比巴掌还大。有一天我还在树上看到了两只比脸还大的蝴蝶在交配,霎时觉得生命好美。
有一天晚上,年轻的即将走上讲台的老师们结束一天培训,在操场上分组玩着激烈的飞盘比赛,我坐在操场旁边看神采飞扬的他们。身后是师专的琴房,没有回去放暑假的女孩子在叮叮咚咚地弹着钢琴。
这一刻我永远都不会忘,那是神仙一样的日子。像久石让的曲子那样。

第二个工作在_百度_。13 年 - 15 年。
在此之前,我是最弱的那种互联网用户。别人用智能机两年了,我才知道要买个可以滑屏的水货 HTC;网上都在说找你妹多好玩,我想玩,都不知道去哪下。所以那时候的我,并不打算做互联网有关的工作,我觉得互联网简直就和 “科学” 是一个意思,离我非常远。
但是我又非常渴望去做与市场营销搭边的工作,在美丽中国继续做政府关系工作已经不能满足我的学习欲和心底的兴趣。过去的工作背景和教育背景是无法让我顺利找到工作的,基本连面试都拿不到。所幸那时候拿到了百度移动的面试机会,我用了半个月时间下载各种产品用,猛读虎嗅文章补课。那时候才知道,哦原来可以在百度手机助手下载找你妹啊(弱爆了)。
运气好,感谢那时候移动运营中心徐老板和尚老板信任,通过面试我就入职了。
就是在这两年间,我的几个收获:
1. 我确定了未来要继续做和互联网有关工作的目标。原来互联网是一个非常有趣有可能性的行业,想象空间巨大,自成一体,融汇所有行业,且这是我所知的唯一一个所有人都在研究人都要懂人的行业。人性是复杂而美好的,充满吸引力。感谢百度的这次角色转换,我找到了愿意毕生工作的行业,看到了一种更新更有生命力的未来。
2. 美丽中国毕竟是一家没有竞争危机的小机构,刚到百度的初期,我感慨于几件事。第一是,原来互联网行业发展如此迅速,人生密度在互联网行业格外大,很饱满;第二是,一个四五万人的公司能够保持有序有机地运行是一门精深的充满了执行困难的学问,这一点我在百度内充分观察,学习了很多;第三是,互联网从业者每个人的危机感非常强,像王兴说的,每个人都活在适度焦虑中,这也使得每个人都在尽最大努力去成长。很动人。那时候我们移动事业部大家都非常喜欢说一句话,叫 “拥抱变化”。有点无奈,但也充满了乐观。
3. 对于互联网行业整体的理解,对于生态的认知。生物学科之外,可能只有在互联网行业里,“生态 “这个词才会被如此频繁地提起。我刚到移动的时候就被要去完成一些和“生态” 有关的演讲材料,但除了画棵树,我基本没有任何想法。当时是用了大概三个月努力去理解这一切,也有了自己的想法,不忙的时候还在当时的各类媒体网站发表一些自媒体类型文章;但是现在回头看,其实从那时到现在,都在不断更新对于生态的认知。永无止境。
从我个人的成长和事业路径上看,我非常感激百度,感激当年的所有 leaders 和同事,能够容忍一个什么都不懂的、性格又很偏执的我,给我时间,等待我融入。

现在的工作,人人车
从大公司来到创业公司,要适应一些一定会有的混乱:各类制度的不完善,压力更大的工作环境,不如以往的福利,极度焦虑的生存状态,没日没夜的也看不到尽头的加班,没有了朋友和生活,但也根本没有时间寂寞。
也就是在这一年里:
我经历了有生以来最大的压力,却也学到了有生以来最有用最值钱最丰富的实战经验。我承担着数千万的广告投放任务,而这次投放不允许出任何问题,又要做到竞品几倍预算的效果。第一天的广告比较弱势,没什么效果,我的弦硬撑着没断。第二天晚上,从电视上第一条人人车广告开始,效果突然就出来了,我一边看着同事们在手机里发送的数据截图,抓起苹果啃着看电视,却忍不住大哭了一个小时。更不要说在做这件事的之前、之后甚至同时,还要同时盯着运营、部分公关、推广传播,一个人的人效,是有无限延展空间的。
我认识了一群极其聪明又勤奋的人。过去在美丽中国这样一个精英组织,大家的背景和特点都有点同质化,比较容易达成一致,形成整齐划一的统一步调;在百度,也有幸认识了很多青年才俊,不过由于人群基数太大,是不太可能形成精英氛围的。在人人车,这群人的背景非常不同,各自的聪明方式也完全不一样,但是都有着让我想跪下的优秀表现。如果说美丽中国的人们可以上天,那人人车的人们想上天则上天,想入地则入地,是一群披荆斩棘的人。更难得的是,这群人都非常善良。我有一个朋友评价说,聪明人总有很多选择,选择善良,最值得尊敬。
我曾经和人分享:在人人车,你既知道自己的价值无可替代,独一无二,又能从身边每个人身上学到很多。自信又谦逊,这样一种群体素质是极其难得的。
我也终于理解了什么叫 “生存”。这一路过来,我们一直都在“不死” 的路上狂奔,也看到了太多或曾竞争或曾合作的公司突然就没了。团队雅姑娘有一天发朋友圈把我看泪奔了:某人说,快抵达珠峰山巅的路两边全是尸体,即便如此,还是有人前赴后继。我们都在爬山,不知道翻过这座山,会不会豁然开朗,或是面对一座更高的山。你很累很累,然而这种疲惫真实到让你感觉活下去是件挺值得称道的事。鬼知道山的那头是什么,但别停下来,继续爬吧。
这是一个人的生存体验,更是一群人的生存体验。

情感。

没有人能在任何一个时刻真的想明白自己到底是谁、要什么、去哪里。每一刻你回头去看,都和上一刻的认识不一样,失望不一样,欲望不一样。
每段恋爱并不会让你知道自己要什么;它最大的意义是,让你知道自己不要什么。
那也已经很幸运了,总有一天你一定会看清。

生命

就在上文提到的那个神仙一样的在临沧的夏天,我外婆当时病重入院。在我的规划里,暑期培训结束后,我会马上休假,回家陪陪外婆。我知道那也许是我能陪伴她的最后的日子。
就在结束当晚,大家一起去 KTV,我唱着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的时候,妈妈电话来了,外婆去世了。感觉那时候唱起这首歌,好像并不是一种偶然。
那天晚上我自己在临沧的街道上走了半宿,哭一会走一会,眼泪干了脸皮崩得很紧。我在那个晚上突然意识到,当人老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有那么一个临界点,过了临界点,他就只属于过去,从不属于未来。对外婆来说,“我”是小时候那个大舌头的小姑娘,是戴三道杠的大队长,是戴眼镜的考第一的学霸;但 “我” 不是开始谈恋爱的大学生,也不是有了一份正经工作的真正的当下的我。小时候我对外婆说长大了我给你买房子;但其实当我长大后我的未来里并没有老去的外婆。
这是一种现象,是一种生物本能,并不能算得上是一个问题。但是还是让人觉得尴尬,生硬,悲伤。

14 年,我妈妈做了甲状腺癌手术;15 年,我自己做了一个小手术。这些时刻让我更深地明白,很多时候,你以为你理解了别人的伤痛。其实也只是理解了。没有经历过伤痛,永远没资格讨论伤痛,因为你并不知道伤痛到底什么样。

15 到 16 跨年的时候,我反省,我在朋友圈说:
2015,对家人不够好,对自己不够好,对朋友不够好。希望我能越来越关注人,做一个真正平静温暖的人。

改变自己很难,但是值得努力。最近我在工位立了一个小横幅,写着:Everybody calms down。希望工作再忙压力再大,我们都能是平静的人,路上风景再糟糕,也不是成为一个充满戾气的人的借口。

-——————————————
我一直觉得,人生是不要和别人对比的,因为每个人的起点都不同,选择也不同。只要和自己比。只要自己一直在向前,那就是值得骄傲的人生。

这也许是这个问题对于所有人来说,最大的意义。

知乎用户 Mingo 鸣哥 发表

五年前的这两天,刚刚申请了香港的研究生,我记得我是在春节前寄出的申请信,只申了两个学校的各一个专业,没填保底,因为不想将就。

后来被港中文的新闻传播学院录取,认识了一群山南海北的朋友。后来相熟的好友有人去腾讯,有人成了 36 氪的早期员工如今已是硅谷 startup CMO,有人去 UCLA 念 MBA,有人在凤凰卫视、China Daily… 而我毕业后幸运的进入了通讯社,成为了跑得特别快的人。蛤蛤蛤。

这几年里也在问自己,到底要不要每日与政治相伴?谈论区域一体化、一带一路或者自贸区带动沿海发展?关心塔利班政府和解与朝核六方会谈?

新闻明天成旧闻,我却想抓住一些更属于自己的东西。

于是,五年后的现在,就在今天上午,领导对大家宣布了我要离职的消息。

在资本寒冬的当下,从大船跳到小船,在很多人看来,恐怕无异于跳海吧。

但是就是想做一点酷的事情。今天玩知乎五年的 html5,看到自己被知乎日报推荐了 22 次。不算多,但也应该不少,这是持续输出内容的力量。好像也是有人爱看的。

我相信人们的视野总是缺少好的内容,只不过良心的内容如今已经不一定非要穿着公家的鞋才能跑得快。光脚,天寒地冻,也能跑,就是累一点,冷一点。这样也好,知冷知热。

至于做什么方向?在做了多年旅游杂志的自由撰稿人和摄影师之后,我选择了做旅行媒体。不为别的,只是觉得旅行也是生活的一部分,永远不要忘记探索另一面的自己,永远要对世界充满好奇。

另一个想做旅行媒体的原因,是我对目前几个平台都不是特别满意… 穷游有些小气,马蜂窝太清新,驴妈妈和途牛宛如批发市场,而携程,我站在当事人李淼这边…

我们欣赏的内容,是以 go pro 和 Airbnb 为标杆,不局限于极限运动和居住,从旅行中参与的活动入手,去发现更大的世界。

从今天开始的第二个五年,我希望自己能做好这件事。

过去已去,未来已来。

-——
最后发一张前几天朋友帮我拍的照,很喜欢,那天挺冷,很大风,可我看着不冷,我还笑呢。

愿所有人的所有五年,都在风中凌乱又安然。

ps:也不用太担心我饿肚子,鸣哥所在的小团队属于腾讯系及经纬系,欢迎勾兑蛤蛤蛤…

知乎用户 黛西杂货铺 发表

在香港这五年,主动也好,被动也罢,我经历过三次重大的放弃,也可以说是失败。第一次,放弃一直引以为傲的学术生活;第二次,放弃玩儿命工作换来的升职加薪,跑去花光积蓄过间隔年;第三次,放弃认识十年,相恋两年,为了我来到香港的前任。每一次放弃,都伴随着巨大的痛苦,高昂的沉没成本和对未知的强烈恐惧。有段时间,没钱,没工作,没男友,没亲人朋友在身边,生活跌到谷底。其实,体验过一无所有,才知道它没那么可怕。虽然在他人眼中,我不按 “常规” 行事,好像什么都不够在意,放弃和失败是常态,奋斗和成功只是注脚。但我自己清楚,我在 “逾矩” 中享受着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我学着把自己的生活从学霸和学术模式的窠臼中解放出来,从精英的虚幻优越感中脱离出来,忘记条条框框,踏踏实实地去做事,做人,发掘和享受生活的美感和乐趣;在面对瓶颈和局限时,不逃避,不拧巴,学着接受和变通,不再为别人的眼光而活。

这段经历就像好的爱人,好的父母,他们就算不够美丽和富有,也从没停止过给我关爱,压力和启迪,帮助我突破思维的枷锁,重新审视自己,调整看待生活的高度和角度。现在看来,我不后悔一路的选择。

我放弃的,是社会眼光里的正确道路;我得到的,是属于自己的幸福。

现在我不敢说自己一定会” 成功”,但我相信,我正坚定愉快地走在探索幸福的路上。追求幸福是一项综合工程,不只是学业事业感情家庭任何一两项的美满就可以支撑。我的体会是,幸福的能力更像是一种对自己的教化:在谨慎又勇敢地摸索中,不断学习爱和被爱;在失败和放弃后,一次次升级自我认知,提升自我把控能力;在痛苦的选择和舍弃中,不断成熟。

成熟带来思维和人格的独立,独立让人更自由,自由带来希望。有希望就是幸福。

前段时间和发小在香格里拉酒店小酌,望着维港的灯火通明,她说,我觉得你蛮有勇气的,这么多年一个人在香港打拼。你不怕失败吗?你有没有想过,如果过几年你没有成功怎么办?

我说,姐姐,我并不在乎。

说不在乎,并不是在游戏人生,我的意思是,我更关注的点不再是世俗意义上的成功。或许过几年我仍然没有百万年薪,自己的豪车靓房,令人艳羡的职位和老公,但我坚信,这些年积累的丰富工作生活经验,在香港的高压环境中磨砺出来的更成熟的心智和心境调节能力,培养的分析解决问题和高效的学习能力,组成了一个大的 package,这是我人生物质和心灵上的坚实后盾,我也会一直更新和丰富这个 package。我有这个自信,既能靠头脑和勤奋,天赋和热爱养活自己,也能不断学习实践如何主动选择事业和朋友,经营和爱人的关系,教养孩子,照顾家人。这是发自内心的力量。

能不能获得世俗意义上的” 成功”,这是能力和运气的综合结果,要不断精进,也无法强求。或许因为变现能力有限,人脉资源尚浅,机缘天命未到,我们都或多或少经历职业和生活的瓶颈期。当我们发现,自己的能力和技能已经不适用的时候,或者运气欠佳,遇到经济环境,国家政策,行业生态等大环境的冲击,此时支撑我们走下去的,除了银行卡里的存款,更多的是内心的支点。它来自和朋友,爱人和家人的幸福关系,也来自过去积累和培养的耐心,勇气和信念。坑跌多了,也都翻滚着爬起来了,自然就有更多自信,也教人谦卑。这种力量帮助我们冷静直面困局,筑高墙,广积粮,伺机而动,直至找到出口。

这种内心的力量不会凭空得来,靠打鸡血灌鸡汤更是枉然。我个人的经验是,学习面对失败和放弃,在迷茫期学会做出符合自身情况的选择,勇敢面对自己,持续更新自己,是培养强大内心的不二法门。

在来香港之前,我习惯于过” 学霸”” 学术精英成长之路” 的生活,轻松考到人大新闻学院,又毫不费力地来到香港读研工作,一路顺风顺水,得意洋洋。正是这种” 学力” 上的优势,还有运气,制造了一种假象,好像只要把学习(工作)搞好,我就会幸福;或者说,我误将运气当做实力,偶然当成必然;甚至,我曾理所当然地认为,我得到的是我应得的,尽管彼时我的智识和修养,确实配不上那些好事和好人。这种假象阻碍了生活向我显示它的多面性:我只看到它温情明媚的一面,不曾见识过它残酷晦暗的样子;掩盖了我做为一个” 人” 的很多乐趣,剥夺了很多接地气的挑战,让我在日后面对真实生活的严酷考验时狼狈不堪。我所受的全套正统教育,总是鼓吹努力和成功,却从没有教孩子们如何面对失败和放弃,迷茫和选择,尽管它们是人生更常见的部分。

22 岁到 27 岁,五年的青春和热情,失败和成长,都和香港这个让人又爱又忧的城市血肉相融。审视来路,我发现自己连一个合格的港漂都算不上。毕竟,很多同龄人已经在事业发展和物质积累上远超过我。我的经历,其实是一个曾经被命运眷顾的平凡女生,在运气的红利用尽后,停下来重新布局生活的过程。它不够跌宕传奇高大上,我想分享的原因是,它是有启发性的。我们大多数人,真的都是普通人。在现实还没有揭示这个真相的时候,我们会被紧簇的花团蒙蔽双眼;而在经历真正的生活残酷和考验时,又措手不及,甚至不堪一击。我希望自己破茧重生的经历,能够给经历相似,尤其是觉得自己正身处谷底的小伙伴们带来一丝鼓舞:不用害怕。

每个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都有迷茫和失败,这是生命的题中之义。在逆水中行舟,艰难是必然的;在浑水中过河,摸索是必须的。除了抱怨,愤懑和逃避,你也可以选择更理智平和,在接纳和包容现实的基础上,踏踏实实行动,与痛苦同行,和迷茫共生。

不要试图找到正确答案。想得太多,会折损你敏锐的直觉。生活没有标准,全是历劫。不如把浪费在过度思考和自我纠结上面的精力,花在行动上,真正去努力做事,好好做人。至于结果,时间和运气会酿出你的专属美酒,不论口味如何,你都会真切感受到:

生活不可能如想象般美好,但也确实不会太糟。自己的牌,输了几盘又如何。只要牌还在自己手里,接下来怎么打,你可以说了算。

知乎用户 葛昊 发表

21-25 岁这五年,做了很多选择。在不断的变化中认识自己,寻找方向。回想起来有时候觉得很不可思议,又似乎是命中注定。越来越享受这种在不确定的未来之中寻找确定的命运的感觉。

一直以来自己的选择总是和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终于在走过了这五年之后,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

2011 年,从美国中部的一所文理学院办了休学,回国开启第一段创业旅程。大一暑假一个人无聊在宿舍做了一个电商页面,意想不到订单竟然源源不断。在经过一周的思考之后,决定休学回国把这件事做下去。在回国的飞机上,设想过无数的可能。学业也许就这样无疾而终。事业也有可能一败涂地。面对未来一无所知,又充满期待。

电商是个苦差事。对于一个没有任何供应链经验的大二学生来说,更是难上加难。幸运的是赶上了电商第一波获客成本极低的红利。从零开始搭建供应链,库存,客服体系。寻找有效的获客渠道。曾因为爆仓问题被顾客骂的狗血喷头,也曾因为服务器被攻击日夜无眠。

2012 年,奋斗一年之后意识到如果不在供应链端深入下去,这只能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生意。而后来很多自营品牌和垂直渠道的倒闭和合并也印证了这一判断。如果这么做下去价值不大的话,我选择在维持日常经营的情况下,回美国继续上学。每天的生活变成了白天按美国时间上课,晚上按中国时间上班。身体和精力严重透支。

2013 年,经过深入的思考,决定关掉投入了无数心血的电商公司,做一些自己更擅长的事。两年的经营虽然很艰难,但是极大的改善了自己的经济状况。可以保证以后在做任何决定的时候不考虑经济问题。自己的内心深处依然对技术充满崇拜,同时过去这两年创业生活也让自己身心疲惫,不得不修整一下。所以决定继续读书休养生息,于是申请了一个计算机相关的 Master。很幸运拿到了 CMU 的录取通知。

2014 年,在匹兹堡度过了一段自由愉快的时光。专心致志的投入在课程和作业之中。随波逐流也找了一份硅谷的工作。在拿到公司 Offer 的那一刻,内心开始疑惑。不确定这是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与此同时,2014 年也是国内创业大潮起步的一年。每天在微博上看到关注的人都在激情澎湃的投入创业的浪潮中。而我却和那样的生活越走越远,真的不知如何是好。所以毕业之后迅速搬到硅谷入职,想要在这个新的环境中寻找自我。

蓝天,碧水,高薪,硅谷舒适的生活充满了诱惑。越适应这样的生活,内心越挣扎。参加了各种各样的创业活动,听了各式各样的经验分享。看到周围大多数人只是看看热闹,而没有勇气做出选择。自己内心的煎熬越来越严重。决定必须做点什么尝试一下。想过加入一些团队,却没有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智能硬件在那个时候非常的热,我也投身其中做了一个项目。并迅速在年末找到了第一笔投资。

2015 年,经过过去近半年的尝试与验证,觉得自己不擅长硬件相关的领域。经历了几个不眠夜的挣扎,重新思考方向,团队,和自己的问题。最后决定退出这个项目。这段经历对我做大的帮助是坚定了我离职创业的想法。虽然没有跟着项目进行下去,但是并不后悔。经历了很多之后,才知道和谁做其实比做什么更重要。所以我对于合伙人的选择极其慎重。很幸运,通过同学的介绍认识了现在的合伙人。而人对了之后,一切进行的都异常顺利。

离职的最后一周,每天上下班的路上在车里循环汪峰的那首《硬币》。就这样放弃现在舒适的生活,工作签证和积累多年的朋友圈。回国之后甚至还不确定要做什么,投资从哪来,团队去哪找。当时的感觉就是把自己的未来通过扔硬币的方式做出选择。但是内心深处的呼喊告诉自己必须这样去做。

印象深刻的是最后一天的 pay check 在我下班之前就躺在了公寓门口。一直以来对美国的生活和工作的感觉都是这样。自己没有真正融入进去,似乎也没人会关心你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其实这没什么好坏之分,只是不同人有不同的想法和目标。我越来越确定现在的生活不是自己真正的想要的,也就没什么可留恋的了。

很幸运,回国之后通过了群英会的面试。从一千多个项目中进入到最后四十个。开营的 party 在开复老师家的别墅里进行。这次 party 聚集了中国互联网的各种大佬和顶级公司的 CEO。对于刚刚回国的我来说充满了惊喜与敬意。这恰恰与美国的状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似乎很难想象自己会有机会与美国对应等级的大佬与 CEO 们共处一室。

后来顺利的拿到真格和王刚的第一轮投资。组建了一个非常有经验和活力的团队。正如我们的投资人所说,创业的过程是从零起步 90 度角爬到珠穆朗玛峰的过程。痛苦和折磨是肯定的,但是自己从来没有后悔做出这个选择。

过去这五年,我从幼稚走向成熟,从急躁走向稳重,从盲目自信走向认清自我。渐渐的学会正视自身的问题和不足,听取别人的意见,不断学习和突破自我。虽然听起来有些陈词滥调,但是创业的过程会把每个问题放大数倍,必须要强迫自己以最快的速度学习与改变,否则失败是必然。思维和心态是决定人和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因素。我最佩服的企业家和投资人都有着清晰的思维:触类旁通化繁为简。他们也有着良好的心态:处变不惊运筹帷幄。

自己对创业的理解越来越深刻。放弃了可以赚钱的生意,放弃了舒适安逸的生活,那么内心深处向往的必然是做一个真正有价值的事业。喜欢一个创业者说的那句话:时间是好公司的朋友。我认为时间也是一种无形的资本。以平静的心态面对各种挑战。五年之后回望今天必将对这份事业有更深的感受和理解。

知乎用户 Liu Richard 发表

5 年了,我从一个初入职场的小白鼠,现在有幸带领一个团队经历从零到一的过程。我是一个很少回忆过去的人,因为自我感觉记忆力不错,很多事情都不会忘,也不会存在要想才能想起。还有就是一直在路上,不喜欢走走停停,最好就是既往不恋,纵情向前。

每一天都是一个新的开始,无比期待每一天,下一个五年我再来好好写写,也许那个时候,能够写的东西就有很多了,现在还是一个积累和学习的过程。

知乎用户 袁牧​ 发表

五年很长,人生并没有很多个五年。感谢

@竹君

的邀请,让我回头来看这五年。
过去的五年, 也就是 2011-2015 这五年,是我的人生轨迹改变的五年,虽然还算顺理成章,然而人生里大的事情,发生了好几件。只是人年纪大了,记性真的不好了,似乎时间是一种幻觉,我们只是四维时空的一个静止的瞬间,全靠记忆让我们以为自己是在时间中运动。
不过还好我有整理照片和工作文件的习惯。过去五年,拍过 50790 张照片,分属 400 多个事件文件夹。工作项目和事务大概 100 个,大概可以还原出这五年的概貌。

-——————-2011——————————
2011 年初,我离开工作了两年半的上海,离开了全国最大的建筑设计院之一,定居南京,算是结束了长达十五年的两地分居(但五年后我才退掉了鸡肋的上海户口)。
但刚刚过了年,就在师兄的盛情邀请下,又飞往曾经呆过 12 年的北京,进入师兄的民营双甲设计公司,帮他打理建筑设计的业务。
这短短几个月,实际上有三个大的变化。

首先,从体制内终于来到体制外。
当然会有不安,但更强烈的感觉是自由。自由职业,本来的价值就在于自由,而国资大型设计院的体制,在我看来既不合理,也无前途。
但对于在体制内生活了三十多年的人,要下这个决心并不容易。想起来,当时看到读库张立宪老师离开体制的文章,很收鼓舞。07 年曾经跟张老师有一饭之缘,但没想到几年之后,跟他又发生了更多的羁绊,这是后话。

其次,离开北上广。
最终我是要回到南京的,并准备在南京开业。因为北上深广的成本,对于建筑设计行业已经无法承受,个人就业虽然可以维持,但想开办企业,成本已经不是行业利润所能维持的,产业转移势在必行。 至于到北京,那是因为师兄表示,咱合作搞个华东地区的分公司嘛!一个人终归难做事,抱团组队在所难免,到北京磨合两年,再回南京不迟。我想想,也对,本来建筑师也是老人行业,年轻时候不必着急,于是奔赴北京,开始了一小段北漂生活。

最后,从技术到管理。
本来做的是单纯的技术工作,转变为团队建设、项目管理、运营营销,业务谈判,政府审批,这些都是全新的然而必要的挑战。这基本上,算一个半创业的前奏。
随着年纪变大,从球员到队长,从队长到教练,以后老了还得变成观众,这个过程是不得不经历的。只是我尽可能还自己画图做设计,不离开前锋线的教练兼队长。
也是在这一年,做了第一个自己主创并且完成全部建筑施工图以及各专业协调的博物馆,并在年底拿到了注册证,算是真正能够独立执业的开始。这是我工作的第三年,也是本科毕业的十周年,33 岁。也在这一年,我的第一本书出版。顺便,在南京买了第一套自己的房子,安居和乐业同时开始。
似乎人生重大的事情都集中在了这神奇的一年。

![](data:image/svg+xml;utf8,)

-————–2013—————–
之后的 2012 年似乎没有什么痕迹就从鼠标和屏幕间滑过了,虽然也有着大量的项目增长。
2013 年,我如约回到了南京,正式离开北上广。
在收房的同时,真正定居下来,也第一次,很惭愧,开始正经做室内设计,是自己的家。似乎从此,才算是有了根——自从十八岁离家上学之后十七年。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夏天,我注册了知乎,年底开设了专栏,并在 2014 年因此出版了我的第一本电子书《建筑迷城》,(这本书在 2015 年更新了版本,增加了一倍的内容,希望购买过的同学们开心)。

虽然之前我也上过十多年的 bbs,写过十年的博客,也有新浪微博的认证账号,但只是从知乎开始,我才找到了接入互联网时代的方式。

-————–2014———————–
2014 年除了更多的项目,值得重视的是,我和大学的室友,在张立宪老师的邀请下,开始以姚仁喜建筑师的作品为素材写作《堂奥》系列。
这次的写作计划至少包括四本书,2015 年出版了《农禅寺:水月》,2016 年春节前将出版《乌镇剧院:并蒂》,这几本不同的主题几乎与我那狭窄的专业方向(乡土民居 风景区建筑 佛教建筑)无缝对接。

早在我的博士论文期间,就注意到姚仁喜的现代佛寺作品并引为最重要的案例,多年之后的这一组写作,或许是冥冥之中的命数,但确定的是这补完了我那未完成的论文研究。写作的过程包括大量的调研,访谈,这不单是研究和写作,更是一种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我几乎重新学习了建筑学,也希望能将这些收获分享给更多的非建筑学专业的读者们。

-————-2015—————–
2015 年,除了更多的项目,最有意义的一件事,就是我能够荣幸的成为知乎盐 club 十名荣誉会员之一,并因此认识了很多知乎的朋友。

不仅仅是写过的 20 万字答案令自己也感到惊讶,更重要的是,我发现了身为建筑师的更重大的专业责任:让建筑学这门与所有人如此相关、却完全没有得到应有普及的学科,能够被更多的人所了解,从而让我们的建筑和环境更加美好。

而与之不谋而合的是,张立宪老师发起堂奥系列,也正是为了向所有人介绍建筑学。他和知乎给我的信息是如此的一致:
大家愿意并需要了解建筑学。我想这会是我未来一生的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而相对次要一点的是,这一年我办完了分公司的注册手续,开始寻找合作伙伴。这也是我的职业生涯的一个全新的阶段。团队不再是一个人,要服务的也不止是一小部分人。我相信这个世界仍然需要建筑学,而这个公司也不会只是一个做建筑设计的公司。
互联网会是一个重要的新元素,但显然还不是全部。按照我校的老传统,本科毕业以后需要工作五十年。未来如果还有七个五年可以健康工作,可能性将永远超乎想象。这一年我 37 岁。

-————————-
我从本科毕业到正经跨入职业的大门,用了十年。
又用了五年换了城市,站稳,重新学习,再出发。
这五年里,我更深刻的理解了这个社会,也看到了更大的世界,找到了更远的方向,这会是一个好的开始。
建筑学是一个古老而缓慢的行业,五年只能蹒跚前行一小步,我想我本来也没有什么天赋,至今还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作品,最有希望的那些工作,都才刚刚开始。
2016,听说知乎也是五周年了,可喜可贺。
互联网迭代很快,但在我这缓慢爬行的建筑业里,却快不起来,
我也不着急,静静的期待五十年后的分晓。

希望到五十年的时候,我们还能在这里快乐的玩耍。

知乎用户 程青松​ 发表

这 5 年最重要的决定是创办了中国电影金扫帚奖,向中国烂片开炮!毫不畏惧各种攻击,坚持自己的电影态度。到今年已经是第七届,虽然艰难,但是无怨无悔。
这 5 年最重要的选择是出任《青年电影手册》主编,先后出版了 5 本《青年电影手册》并且带着我的书先后在北京大学、北京目的地同志酒吧、时尚廊书店、当代 MOMA 库布里克书店、CCD300 艺术与设计中心草吧、南京先锋书店、南京艺术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浙江传媒学院、上海戏剧学院、同济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成都理工大学、成都今日阅读书店、中山大学、北京星美影城分钟寺店、中国农业大学、成都 BL 酒吧、成都八又二分之一酒吧、成都理工大学广播影视学院、四川师范大学文理学院、四川音乐学院戏剧影视文学系、重庆工商大学长江论坛、西南大学文学新闻传媒学院、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四川外语学院、重庆精典书店、重庆购书中心、上海星期天观影会、双城咖啡等地举办 “青年电影彩虹飞扬” 讲座。之所以不想遗漏任何学校和举办地,就是因为在这些讲座当中,与热爱电影的朋友们的互动和交流,让我受益匪浅,也成为我继续把这本书做下去的动力。
2015 年,我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青年电影手册的微信公众号之中 dianyingshouce66,用更加直接的方式与电影爱好者互动。不是当成事业,而是当成我的兴趣来做。
这五年最有意思的是变化是我在 2011 年 10 月 22 日担任了第 28 届中国电影金鸡奖颁奖典礼总导演,而在 2014 年我基本退出了这个奖项的所有活动,有关的黑幕或许需要很多年之后才能去谈,我也不后悔自己的这个决定。
这五年当中让我最难忘的是 2011 年获得的一个奖项,首届彩虹媒体奖的年度同志致敬人物,作为一个公开同性恋身份的人,我一直坚持为这个群体发声,在大陆和台湾分别出版了《青年电影和手册第五辑:华语同志电影 20 年》、《关不住的春光:华语同志电影 20 年》。2015 年 10 月还担任台北国际酷儿电影节的评委。2015 年 11 月担任了第五届彩虹媒体奖的评委和颁奖嘉宾。

2015 年,我做过最疯狂的事就是从北京坐高铁到福州,然后从福州乘坐海峡高速渡轮,横渡台湾海峡(渡轮只需要三个小时)去台湾,10 月 31 日参加第十三届台湾参同志大游行。从 2005 年出柜到今年,正好十年!十年才第一次与那么多同志朋友同行!激动!开心!

这 5 年遇到的最大的一个困境就是我花了三年时间做的一本 80 万字的关于中国纪录片的书暂时无法出版了。
这 5 年遇到的最让我难过的事情,是长达 5 年的一段感情无疾而终,这是我完全没有想到的事情,不过,我依然跟从前一样,收拾心情,重新开始,永远恋爱,永远工作!
我喜欢我自己的这个状态。17 岁的时候我就下过这样一句话:用巨大的热情去热爱生活!

知乎用户 七个月亮 发表

我是非英专,本科生物科学,硕士细胞生物学。如果非说有什么不同,那么就是我从小喜欢英语,而且英语成绩一直不错。
我一直相信,人生是存在某个转折点的,转折点出现的时候,你所做的任何一个小小的决定,可能会决定你的一生。

我的节点,发生在 2014-2015

我研一那年,在看了一本叫做《沥川往事》的小说后,整个人像是忽然被什么打通了一样,对翻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就是开端。

我决定从 catti 三笔开始,最开始只买了三笔综合能力和实务的官方教材。像大多数人一样,我从第一页开始看起,但我发现读得懂和会翻译之间差别实在太大。而我非英专的劣势很快就显现出来,没有系统的学习,只凭吃老本根本走不了多远。我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怀疑和否定中,我既不是英语专业,英语又不是特别出众,我真的能做翻译吗?

第二天,我醒来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手册,郑重的写下一句话:**一切能阻止你的只有你自己。**做的第二件事,就是开始搜索关于三笔复习准备的一切经验帖,把它们通通收集起来,一条一条认真读,把有用的经验都记在手册里。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 “10000 小时法则”,大意是如果你在某一领域用于学习的时间达到 10000 小时,那么就能成为这方面的专家。

这是我当时写下并严格执行的计划:

根据 10000 小时法则,每天保证 7h 的学习时间,4 年左右能够完成翻译方面的蜕变。
7:00—7:30 (0.5h)
复习已经听写过用荧光笔标出的所有单词,划掉记住的单词
8:30—11:00 (选 1h)
背考研单词书的一个 list,结合单词书附赠的录音复习之前背过的全部 list,把没记住的单词用橙色荧光笔标出
12:00—5:00 (选 3h)
1. 分析前一天晚上做的中英互译,对照标准答案,逐字逐句分析答案为什么这么翻译,并总结生词。
2. 看完一节《十二天突破英汉翻译》,动笔翻译每一个例句。
6:00—8:30 (2.5h)
完成翻译实务教材的英译中和中译英各一篇(动笔翻译)
做完计划我踏实了很多,按照计划坚持下去,没有一天偷懒,就这样过了两个多月,我走上了三笔的考场。笔译实务并没有想象中困难,反而比官方教材中的材料简单很多。于是我顺利通过了三笔。

三笔通过以后,我信心大增。原来非英专的我也是有可能做翻译的,然后信心满满地准备考二笔。我是个好了伤疤忘了疼的人,通过三笔以后,我忘了刚开始我是怎么看到一篇英文,读得懂却怎么也翻译不出来了;忘了我是怎么在做实验的空隙里挤时间背单词,也忘了我两个多月没看过一次电视剧,晚饭后的时间都贡献给了图书馆或宿舍的小书桌。这些我都忘了,我被冲昏了头脑,是的,我松懈了。

接下来准备二笔的过程,远没有三笔辛苦。时间线拉的很长,所以我只是保证每天做一段中英互译,用手机 app 做好规划,每天背 70 个专四单词。在考前一个月,我忽然有点慌了,然后开始疯狂的刷真题,刷模拟题,像以前一样逐字逐句分析答案为什么这么翻译。然后就猝不及防的被推上了二笔考场。
二笔实务文章难度跟三笔差不多,但篇幅足足多出一倍!考场上我很慌张,忘了考试前 10 分钟刚给自己制定好的作战计划,交卷铃响起的时候我刚刚写完最后一个字,字迹潦草,惨不忍睹。
出了考场我很沮丧,坐在人挤人的公交车的最后一排,我心想,这次完了,下次我一定要考过。于是考完后的第三天,我给自己定下了新的学习计划,每天用 app 背 50 个专八单词,翻译一篇纽约时报上新发表的文章,手翻一段政府工作报告。
可是造化就是这么弄人,在一天不拉的坚持新计划 2 个月后的一天,我在刷微博时刷出了查成绩链接,点进去一查,发现实务 60,我居然又擦边过了!!我人品究竟有多好!!毫不夸张的说,看到成绩的一瞬间我感觉像做梦一样,来来回回登录查了好几遍,确认到底是不是二级。我居然二笔实务 60 分过线了!我的天,这意味着我不用再考二笔了!

激动完了还是要冷静一下,二笔是不用再考了,但是二笔证书只是一个敲门砖,但是寻根究底还是要提高自己的翻译素质的。一下子不用再翻译政府工作报告和纽约时报感觉整个人都萌萌哒~ 终于可以翻译自己想翻译的了,噢耶!

从 0 到二笔,我用了大约 1 年的时间,

从二笔到专职翻译,我又用了 1 年的时间。

二笔通过以后,我开始在各个兼职网站上海投简历,可是我手里除了二笔成绩之外一无所有,没有翻译经验,没有翻译人脉,这相当于 0。没有公司愿意把稿件交到一张白纸手里,但相反的,我会经常收到各个公司的试译稿件,有时 1000 字,有时 2000 字,有时又只有几百字。我很困惑,不知道为什么试译要翻译那么多字,但我又不愿意放过任何一个机会,恰逢硕士毕业论文的实验不顺,本来能轻松结束的实验一下子垮了下来,我一边狂补实验,一边又做着大大小小要的很急的试译,我把自己搞的很累,很迷茫。
我本以为考完二笔就会有大把的翻译稿件向我扑来,但现实却完全不同。那段时间,我在微博上向几个我很崇拜的大 v 发私信,描述我的困惑。很惊喜,他们都回复了我。 我女神 gigi 姐说,她也做过一段时间的社区翻译,而每一个成熟的翻译都是从默默无闻过来的。我听了他们的话,踏踏实实做好每一份试译。就算全部石沉大海,我还能涨技能呢!

但生活没有一直消沉下去,后来我接到一个电话,她说公司接到过我的简历,现在有一份 7000 字的营养品稿件,三天交稿,问我是否愿意接。天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巧,我的实验刚刚重返正途,这三天中我只有几个常规实验,正好可以做完稿件。于是我很开心的接下了稿子,完全没意识到 7000 字三天交稿对当时的我来说是什么概念。是的,第一天我翻译到晚上 11 点,第二天又翻译到晚上 11 点,终于翻译完了。但对于强迫症来说,必须要把稿件逐字逐句抠一遍我才能交稿。于是第三天早上 6 点,我早早的来到实验室,开始细抠,没吃早饭,一直抠到快吃午饭才终于结束。发出译稿之后,我两眼一花,整个人塌了。后来她给我打来电话,说我翻译的很棒,以后可以长期合作。我两眼一花,又幸福的塌了。

知乎用户 罗永浩​ 发表

好久没在知乎上写任何文字了,但经常能学到些东西,感谢知乎。今天是知乎五周年,祝贺。

从培训界转型,做了一个科技公司
2012 年,只是 “听从内心的呼唤”,做了自己一直想做的事,开了一家科技公司。接下来的三年半,是这辈子身心都最累的三年半,遭遇了大规模的批评、讽刺和诋毁,头发掉了一半,胆结石大了一倍,体重增加了百分之二十,但这些跟我获得的无穷无尽的快乐、满足、成就感和难以置信的温暖支持和鼓励相比,屁都不是… 或只是一个屁罢(注意在知乎发帖时考究的用字#墨镜#)。如果没有意外,我后半生的全部,除了家庭,也就是这个公司了。能每天从事自己热爱的、有益于人民的伟大事业,随手还能把家人照顾得很好,没有比这更幸福的了。

做第一个公司时惹了一个大流氓
准确地说,不是 “惹” 了,而是 “搭理” 了一个大流氓。虽然 “搭理” 得很欢乐,但实在是太浪费时间了。后来不长记性,做第二个企业时还搭理过一个小流氓。做企业最宝贵的就是时间,以后再有流氓惹我,而且我那时还没退休,我会都记到一个小账本上,留到退休后再说。原则上,真正严重的流氓是不能放过的,原谅不该原谅的,是所谓“道德上的深刻堕落”。

维权时让很多企业界人士认为我是一个大流氓
跟某厨房设备企业维权时,虽然大多数了解前因后果的媒体和网民对我的行为是高度认可和赞许的态度,但对很多无知、无趣、无调查有发言权、价值观可疑的企业界人士来说,某厨房设备企业 “还是挺好的”,而这个叫“老罗” 的人应该是一个“惹不起的大流氓”。这对我后来做企业或多或少也带来了一些尴尬,但整体上说来,还是利大于弊的:1. 他们毕竟是生意人,有生意做还是会和我做;2. 我无权无势,那些没有原则的生意人怕我,对我是好事,可以省去很多麻烦。

莫名其妙地跟一个游手好闲型的小兄弟维系了松散无比的友情并因此阴差阳错地受益
我们是在网上认识的,其实很少见面,我帮过他一些忙,但微不足道,偶尔见面时大家也就是贫两句无聊的话,忙的时候,只贫一句。但我两次创业(我只做过两家公司)的时候,他作为一个我们共同朋友圈里都公认贪玩,爱嘚瑟,严重不靠谱的小伙子,两次都随随便便就帮了我极其重要的忙。如果没有更好的例子,这种就是传说中 “命里的贵人” 了吧?我的社交经验里,还有几个类似的例子,后来我就渐渐理解为什么做企业的人大都迷信了… 虽然我永远也不会弄一个金属癞蛤蟆放到木雕关羽的边上。上次回家,还有朋友建议我烧一个真手机给我去世的父亲,我说,就算京东把坚果手机的价格下调 200 元至 699(实际上他们最近刚刚这样做了!),使得烧手机的成本大幅度降低,我也不会做这么不环保的事儿。

以貌似毫无希望的开局,骗来了一大批善良、正直、聪明、有才华的理想主义中青年一起创业
锤子科技最初的几个软件工程师,几乎都不是学安卓的,大都是入职后才开始看生平第一行安卓代码。他们从很好的互联网公司或芯片公司来到锤子科技,并且几乎没有人看好锤子科技的发展,但当时我像傻 x 一样得意洋洋,对此一无所知。后来公司最困难的时候,他们当中有些心理状态不稳定的经常在群里交流负面情绪,我说你们他妈的这么不看好公司的前途,当初为什么要来?他们说上学的时候听了你的录音,心里当你是启蒙老师,现在看你犯傻要做一件找死的事,就觉得,那就浪费个一年左右的时间帮你了结这个心愿吧,反正吃技术饭的,到哪儿都不愁工作,谁知道这破公司搞这么久还他妈迟迟不倒闭…… 咦?公司怎么牛人越来越多了?不会真的能成事儿吧?

知乎用户 小小胡杨子 发表

蹲厕所刷知乎无意中看到了这个问题,不是问题燃了我,而是 2011—2015 这个时间段。好吧,记忆把我拉扯到了五年前。

很巧,五年前的今天我坐 T2 来到了北京,开启了北漂生活,此时此刻特别想写点什么,权当做留给自己过去五年的一种纪念吧。

那年,我爸给了我三千,我妈给我三千,自己还存了点压岁钱三千多,加一起不到一万。这是我去北京的全部家产,当时真的什么都没有,现在回想起来很佩服我那时懵懂的勇气。对于当时来说,这笔钱不多不少,只能说够用。

初到北京,住过大望路附近的地下室,又黑又潮,尤其是那个现在回忆起来情愿憋着也不想去那个厕所方便,又恐怖又脏又破。住到第三天的时候我就很崩溃了,作为南方妹纸每天都希望能洗个热水澡,当时对住房最大的要求就是有个可以洗热水澡的地方而已(除澡堂子以外哈)。

三天后我疯狂的在网上找房子,那时觉得中介房子需要一个月的中介费,为了省钱,我专门只找个人房源。我只用了二天时间终于找到了心仪的小窝,在朝阳区双桥离地铁步行需要 30 分钟的一个非常老的小区里面,一个 10 平米的次卧,600 月一个月,隔壁屋是一个和我一样大的女生。哦!对了,这里可以每天洗热水澡,只是卫生间超级小,感觉只有半平米吧,但是我终于有了人生中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小窝了。也许只有老天爷才知道那刻我是有多开心。

当我搬完家的第二天,就接到了第一个面试邀约,第一次去面试,当时真的什么都不会,只会画一些插画和做手工,凭借这两项技能居然意外的非常顺利的拿到了我人生中第一份 offer,而且第二天就去上班了。

现在回忆起来,特别神奇,真的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里,只用了一周的时间把工作和住房全部搞定了。直到现在依然都觉得那时的自己一定带着超能力,啊哈哈哈哈哈哈哈~

2011 年,依然懵懂,对于工作当时的心里诉求就是只要有个工作就可以,对薪资距离等等其他因素都不作为考虑。那一年,我只是呆在两家小公司做着很基础的设计工作而已~~

2012 年,在一家做原创产品的公司工作,当时岗位是视觉传达设计师,设计氛围很好,好像也是从这家公司开始自己才对设计工作有了一点点悟性,依然无忧无虑的工作了一整年,但还算有所成长的一年~~

2013 年—2014 年,跳槽到了一家算是很有名的,企业文化非常有趣的公司,整整的呆了两年。不过那时也只是一个小小的包装设计师而已,还好有一个不错的师父带着我一起成长,教会了我不少专业领域的知识,还有还有就是整个公司的小伙伴都非常年轻有趣,第一次感受到工作原来可以那么好玩,没事就去玩猫溜狗,渴了困了去吧台找帅哥沏杯咖啡,饿了还有各种美食免费吃。上班不打卡,常常 12 点多才到公司工作,感觉那两年真是一段不错的人生体验。又玩了最主要的是成长到后来真的可以有翅膀单飞了。

2015 年,天啦噜!开了挂一般的一年。原打算跳槽出来拿一个还算高薪 offer 后,把重心放到生活中来,并且开始捣鼓起我心心念念的一个独立手作品牌。随可知,计划赶不上变化,开始变得完全没有生活了,更别提属于自己的品牌的事情了~

事情大概是这样,三月初我跳槽到了一家钱多活少的所谓的国企,正准备拿着不错的薪水开启自己的手作原创品牌,正打着各种劲为着那份小小小事业认真筹备时,直到月底,莫名其妙的接到了一个猎头的电话,对方是一家创业公司,在我表明已经找到工作了,对方仍不放弃,第二天 CEO 直接联系到我,电话沟通半小时好像聊得很燃,觉得应该见面聊聊,他直接从东直门杀到了大通州,因为刚好到了饭点,一起边吃饭边聊天,可能每一次沟通都能 get 到点上吧,一直都处于很嗨的状态吧,晚上刚到家不到十分钟就接到电话谈合作和薪资的问题,这效率让我各种蒙圈,当时纯当 get 技能去的,没想到一直合作了四个月。整整四个月我都跟开了挂一样,白天在本职公司上班,一下班就赶到兼职公司开会,周末就宅在家做设计,在这样的一个状态里面无限循环着~

对了,我已经离开了上面所提到的两家公司,现在我很好,在一家前途无量的创业互联网公司折腾着设计工作,很喜欢这里,好像终于找到了真正意义上有归属感的地方。

过去五年我一直在路上跌跌撞撞,像个好奇宝宝一样体验着职场,不断 get 新技能;接下来的五年,嗯!应该干点不一样的事情了~~~

ps:感觉自己巴拉巴拉的记了五年的流水账一般,阿哈哈哈哈哈~好啦~纪念一下那个再也回不去的北漂第一个五年!并把此文献给我认为的超拼 girl~~~嗯!我自己~啦啦啦啦~~~~

知乎用户 韩冲​ 发表

五年,从中国到中东回中国。
先占坑。

~~~~~~~~~~~~~~~~~~~~~~~~~~~~ 割~~~~~~~~~~~~~~~~~~~~~~~~~~~~~

今天不上班,来更新一下这个答案吧。

五年前的也就是大概这时候,冰河解冻狗熊撒欢,我心躁动。
已经做了两年电视编辑的我,真的厌倦了整日坐在电脑前改文稿、编片子的工作。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4 月份,单位组织驻外考试,我报名了。
跟我女朋友说,我要考驻外了,第一个任期是两年。
她哭了,说我怎么这么倒霉,刚认识你你就要走。
我说放心吧,我还会回来的。
其实后来我们结婚,她也跟着我去了中东,这是后话。

视频记者岗位的考题就四道,前两题英文,后两题中文,每道题 30 分,满分 120。
考完之后我心惴惴,自己英语不太好,怕考不过。
有一天在街上溜达拍照,遇见领导接孩子放学。
说韩冲你考试成绩出来了,男生里第三名。
我很惊讶很想笑,但又要表现得谦虚,我说啊?我都没好好准备,以为过不了呢。
领导说,这次普遍得分都不高,你这是矬子里拔将军。

七月份的一天,领导找到我。
愿意去中东吗?利比亚那边打得厉害,总分社的记者去了一波又一波,都很疲惫了,需要新人。
我说愿意去。
领导说好,那就去总分社吧。

中国→→→中东。

到了开罗,总分社所在地,同事们很优秀,也很友善,经常去其他国家出差,所以度过了忙碌而充实的一年多。也从一个编辑变成了记者,从原来骂记者的人变成了骂编辑的人。
在开罗的任期快结束的时候,我决定去耶路撒冷。
2012 年的 11 月的一个周一,在我的老家宿州,我和爱人领证了,那天人挺多的,我们俩穿着格子衫拍了一张合影。
在结束国内的短暂休假之后,我们到了耶路撒冷,开始了近三年的圣城生活。
两年多时间长期生活在一个地方,这和之前的驻外经历又不一样,收获很多。
对于以巴冲突有了更直观的认识,稿子也比以前写得好了。
四年的驻外生涯整个就是一个人生节点,一个漫长的节点,见识很多未曾见的景象,感觉自己也更理性一些了。
照片也拍了不少,好几块硬盘都存满了。
更多的财富,可能还需要以后慢慢去翻找。

中东→→→中国

2015 年 9 月,我们带着几大箱行李,降落在首都国际机场,一下飞机我就吸了口雾霾。
嗯!还是这个味儿!
现在我又回到了原来的办公桌前,回到了每天坐在电脑前编片子的日子。

这五年,走了一个圈。

两张照片,做个对比:
2011 年 9 月,去利比亚采访之前领到防护装备,办公室里拍的留念照。↓

本月,林大的同学给我拍的照片。↓

所以,这五年我经历的最重要的人生节点,就是:重了五十斤
对现在影响很大。

.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并不是个喜欢回顾过去的人,但过去这五年当真经历了太多,人生层面的一切都有重大转折,以至于现在回想,恍如隔世。

知乎是需要特别感谢的。

经常有很多人问我,怎么才能有趣?怎么才可以避免无趣?这个问题实在是太大了,难以回答。是否有趣每一个人定义不同,幽默感也多数殆天授而非人力。

可能对我来说,知乎最重要的意义就是,这里的的确确是个更大的世界,在这里遇见了许多有趣的人、见到了很多有趣的事,让苟活于世的人(这么说好像略灰色?但每个人未尝不是)能感受到一些生而为人的乐趣,尽管在最初的时候,我是把这里当成资料库在用的 orz……

这五年里经历了一次职业历程的转变,也许是最重要的一次转变,前途如何,难以预料。这样一个新兴的行业,可能真的能改变什么吧,但愿如此。

也开始计划写新的作品了,毕竟 2015 年里在知乎就写了 15 万字…… 不可思议的同时也在想,既然知乎都能码出这么多,其他的不应是难事才对…… 希望有看到脑洞实体化的一天,而这一天不要来得太晚……

总而言之,2012 之后,总觉得蓬蓬勃勃都是新生命呢。祝大家在末世之后,一切都好。

来路不由己,但前路可期。

知乎用户 狗粮试吃员 Kim 发表

不折手段非豪杰,不改初心真英雄。

Storms make Rome Roman.

知乎用户 徐小疼 发表

五年前的这个时候,我正走在奥斯陆郊外齐腰深的积雪里,突然顿悟滑雪这项运动并不是温带中产阶级们资本主义灯红酒绿生活的一种消遣方式,而是祖宗从冰河时期留下来的不学会就会死的生存技能。

而在回到电车上,与灌满裤腿的积雪作斗争的我根本没有想到,五年后的今天,我将会坐在我的桌前,从面前的玻璃窗遥望在夜色的掩护下已经看不见的军都山和耀眼醒目的望京 SOHO,并在知乎的答题栏里面敲下这些文字。

这五年对我来说,和以往的每一个五年并无二致。甚至,和以往的每一个五年比起来,更加地灰头土脸。我经历了很多,看清了很多,学会了很多,失去了很多,也得到了很多。和以往那些昂首挺胸,站得高高的五年比起来,这五年的我一事无成,梦想和希望破灭了一个又一个。我开始意识到自己并非从前所期望的那个与众不同的人,我开始承认我不过是全世界六十亿人中间的普通的一个,或许是个中游的水平,虽然算不到垫底,但也远够不上杰出。

认识到并承认自己的平庸,我认为是我从学校离开以后,跨向社会的第一步。这一步很漫长,漫长到直到今天,五年了,我仍未走完。但是我越来越意识到自己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不过是明亮的北极星周遭忽明忽灭,大部分时间别人根本看不见的普通星辰中的一颗。时至今日我越来越认识到自己的无用与无知,并提醒自己时刻保持着谦卑与警惕。

这不断平凡下来的五年当中,如果真的要想出什么节点来的话,可能就是遇到了知乎。

我一向来爱写东西,以前写博客,后来写微博,再后来在豆瓣和十五言写些小说,试过很多方式,希望让自己的文字能够被更多的人一道欣赏与琢磨。——说欣赏有些牵强,毕竟写的也不是什么文学艺术,就是自己的一些想法而已,希望与大家商榷与探讨。但是一直以来我的关注度并不高,微博的关注也不过是几千,在豆瓣的阅读量一个月也不过是一两个人。我总是希望自己能够不断地进步,不断尝试着不同的写作方式和风格,但到了后来,我过于实验性的写作方式终于连豆瓣都不愿意再发了。

我开始想,我的文字,究竟有没有价值?——为什么始终都没有人愿意看我的文字,我的文字只是毫无意义的吗?

而现在,知乎告诉我,我的文字,是有价值的。

对于我而言,我的文字能给我带来多少经济上的回报,其实并不重要。我想要的是我的文字能被更多人看到,能被更多人提出意见和建议——甚至尖锐的批评,使我能做得更好。我未必想以写字为我唯一的生存之路,但我对于我的文字有一种偏执的精进的欲望。我希望从我手上写下来的文字能够越来越好,故事越来越跌宕曲折,词句越来越抓住人心。我需要更多的读者,我并不奢求每一个读者都能够好评——而事实证明我的文字远没达到这种水平;我希望得到更多读者的反馈,好让我知道我差在哪里、我弱在哪里、我没道理在哪里,这样我才能写得越来越好。

我是个对自己严苛的人,尤其是在我在意的事情上,我对自己近乎疯狂地严苛。我希望你们来骂我,越直白越好,越凶狠越好,越尖刻越好,就像一把一把的尖刀将我的文字戳烂,我便知道我究竟有多少可以改进的地方。对,就是一种抖 M 的感觉,希望听到更多的批评声。而这种批评声,在微博、在豆瓣,是听不到的。只有在知乎,我才能收获我最想得到的东西。

我这个人,面对指责和辱骂,从来都是照单全收。我从来不关闭评论区,也从来不删评论,更不会举报评论。因为我需要你们,我的指责者们,来作为我自己的镜子,好让我知道我的提升空间仍然十分广阔,从而防止我躺在某一个自以为是的平台上孤芳自赏。

我很感谢知乎给了我被人关注的机会。如果没有来到知乎,我大概从来不会知道,原来有接近八万位朋友愿意看我的时间线,看我每天关注了哪些问题、点了哪些赞;我也从来不会知道我的寥寥数千字可以收获几千位朋友的赞同,并被那么多朋友收藏。我从来不会知道会有人为了捍卫我的观点而在我的评论区舌战群儒,我更不会知道竟然会有那么多朋友每一天都来给我留言、给我私信,让我赶快更新专栏里《扁舟记》的最新篇章。

在此也和《扁舟记》的读者们深深地道个歉,原本故事应该已经进入尾声了,但我却想不好这个故事怎么结尾了。容我再好好想想,好吗?谢谢你们。

知乎就像是一面放大镜,把我微不足道的一些爱好和趣味放大;又像是一团火,把我们这些有相同爱好的小蛾子聚到一起来,在篝火边一道愉快地玩耍。其实,我原本以为我的对历史的奇怪癖好大概是和寡的,平常也没有什么人可以聊。但是现在有了知乎,那就可以天南海北地瞎聊和开脑洞了。虽然知乎是碎片化的写作和阅读,但是对于真正的兴趣爱好者而言,这种碎片化的知识,终有一天是能够穿成线,成为一个新的知识体系的。当然,不可能指望看知乎就能看出博士水平来,但至少慢慢地,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能够再上一个层次。

说实话,在上知乎之前,我对明史的爱好和理解不过是初级,简单地知道明朝有那些皇帝,每个年号都发生过什么大事,对于明朝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也就是了解大概而已。但是,在知乎不断答题的过程中,我或主动或被动地不断翻越、挖掘各种史料和文献,虽不能说有了飞越,但整个知识结构和深度,比一年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有人说知乎是个装逼的网站,我觉得确实有点;但是在装逼之前,你也得有内容啊,不是吗?在我答题,尤其是答明史题写长答案之前,我都要至少查两三天的资料,认真写好提纲才敢答题。因为我知道,虽然有些题目在我回答之前关注人数并不多,但是得益于大家的抬爱,在我回答之后,这道题的关注度能够上涨一些,自然会有更多的大牛来答这道题。既然能够引玉,那么我这块砖也要抛得有水平才行,所以我从不敢怠慢那些题主用心去写的题目。

因为我终究是个平庸的人,能够得到大家的关注太不容易,既不能自暴自弃,也不能洋洋得意;我只有继续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才可能不断地接近我自己对自己的要求和目标。我也只有更加谨慎地精进自己的水平,才能够不负我的关注者们所给与我的装扮他们时间线的机会。

而去年十月的《北京 1644》与前不久刚上架的《北京 1643》,算得上是给我的关注者们,也是给我自己这一年来的知乎旅程的一个小小的学年答卷。这两本电子书里的故事,虽然短少,但每一个细节,都是我从各种不同的史料当中找出来的。明朝算不上是太久远的朝代,流传下来的各种史料很幸运地并不少。一件事,在不同的史料当中会有不同的描述,逐渐地一个立体的故事、立体的人物形象便就可以被挖掘出来。这两本电子书里面,基本都是史实,没有添油加醋的场面。而单纯地垒砌史料也会令人感到枯燥,所以我尽量用更加戏剧化的手法去处理这些史实。其实对于我这个写惯了小说和剧本的人来说,完全按照史实去写故事有点带着镣铐跳舞的感觉;但毕竟也是一场舞,即使只能在史实的局限空间里表演,也应当尽量表演好。其实,相较已出版的版本,我的最初版本有更多戏剧化的细节。不过出于严谨的原则和对历史的尊重,编辑同志还是忍痛去掉了这些过于戏剧化的内容。我想,这也是一个善意的提示,毕竟历史就是历史,还是要保持严肃的。

回想起来,加入知乎是我过去五年来的一个重要人生节点;而这个重要人生节点当中的一个重要节点,可能就是我的第一个爆照回答吧。当时也是实诚,一口气爆了这么多照。其实爆一半就足以吸粉了,剩下的照,之后慢慢爆会更好,放长线钓大鱼嘛,你们讲是不是啊?

谢谢知乎,谢谢你们。

对了,可能不切题,但我还是想在这个答案里许个愿。

希望 2016 年,我能够有一个万赞答案。

啊,希望能吧。

知乎用户 张兆杰 发表

1,
一辈子是多久?

大多数人会说是六十年。

而对于蜉蝣,只一两天。

在痴心一片的男孩嘴里,是一生一世。

在花心轻浮的渣男嘴里,也是一生一世,另外还要加上永远。

而在我这里,一辈子不多不少,正好五年。

因为活一辈子不够,我想多活几辈子。

2,
在过去的几千几百年,五年如沧海一粟般渺小,那时生产力低下,一年也不过就是《西游记》里,孙猴子初学艺时,比出的那根小指头。

那时候的五年,可能一朝天子去了,一朝天子又来,可能麦子熟了,割了,烧掉,然后来年又熟。

而现在的五年,却远非如此。

五年前,科比正劲,天下无敌,而现在,只能拖着老腿,跑完这最后一程,挥挥手,再见。

五年前,iphone4 刚刚发售没多久,小米刚刚 “为发烧而生”,而现在,我们都看到。

五年前,多少人还不认识,而现在,多少人已相忘于江湖。

时代发展,科技进步,谁又知道五年后会是什么样子?

是不是无人驾驶汽车已经跑满路,是不是从愣头青变成了抱着女儿的大叔,又或者不小心被五年前挖的坑给埋住。

3,
在过去的五年,我经历了很多事情,是以往的人生所不曾有,我清晰地记住那些节点,有些是可以触碰的,有些不能。

我愿意把可以触碰的那部分分享出来,希望能有所帮助。

1)所有你认为过不去的事情,都是会过去的。

这是 2013 年最深的领悟,前半年每天都忙得团团转,不是这儿出问题,那是那儿出问题,而且很多问题都似乎是不能解决的,或者不好解决。

似乎每一件事都不能如意,每一件事都会卡住你,把你绊倒,让你过不去。

可是过一些时日,回头望时,你会惊奇地发现:

卧槽?

每一件事情,都正正常常的过去了,可能过程曲折,但最终,还真都是过去了,没有耽误事,没有搞出多大的麻烦。

你以为是我特别幸运么?

不是的,自然也会有过不去的事情,可是,那些过不去的,你以为会长久的,甚至一辈子困扰你的事情,就像是偶尔的一场伤风,你以为很重,你难受的要死,可是,慢慢的你就会适应,然后慢慢的,就自然好了。

以上,无论工作,或者爱情。

2)不要斤斤计较于短暂的得失。

我很喜欢一句话:我得到的都是侥幸,我失去的都是人生。

里面的意思不必深究它,喜欢就好。

在人生阅历未够的时候,我们大多数人都是近视眼,我们视野不够,那些真正弥足珍贵的东西就在眼前,但我们视而不见。

我们看见的,是小得与小失,是鸡毛蒜皮,是闲言碎语,是心上人有个信没回,是老板的种种不好,又或者对自己的消极否定,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了,哪怕一点点微小的工作。

我想说的不是看破红尘,与佛陀谈笑风生,然后坐在长灯前入定,一秒千年,也不是就此放纵,活一天是一天,甚至堕向变态,像《七宗罪》里的那哥们,想搞个大新闻出来。

我想说的是,站高一点,再高一点,这样,你就能看到更远的地方,也看得更清楚。

这样你就会发现,有些得与失啊,不过尔尔,太小了,你当初竟然为这个计较半天,为这个哭了鼻子伤了心,真的好笑得不得了,然后你就真的笑出来。

那时候,你会笑自己昨日的傻逼,你明天会笑自己今日的傻逼,这没有什么不好,这棒极了,这说明你又站高了一点点。

关于得与失,我喜欢李敖的一句话:

对于人生的得与失,我有一个固执地观念,那就是一件东西没有到我口袋之前,我都不当它是我的,它可能在我看不见想不到的时候,在我看不见想不到的地方,不见了,它根本不是我的。

当然,如果你执迷于眼下的失去,那可能更需要这一句:

得不到我想要的,就会得到更好的。

请无条件的相信这句话,不是因为相信比较快乐,而是因为它常常会成为自证的预言。

3)道理一个就够。

在《后会无期》里,韩寒说,“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这其实是个很朴素的逻辑,听过多少道理,和过不过得好,完全是两码事。

你看了一万部 AV,可在床上还是被姑娘笑话是新手,原因啊,不是你懂的不够多,而是你干的不够久。

听了未必就懂,懂了也没卵用啊,很多时候也就是自以为懂。

有一些人,是光听得多就能高潮,每天怒刷知乎八小时,椅子都坐穿,自己被自己感动哭。

有一些人,是听得多也懂得多,但就是懒得动手,就爱指点江山,在办公室挥斥方遒,然后到点,打卡,下班。

真正厉害的,是那些做事的人。

他们会在做事的过程中,遇到困难,然后为了解决困难,去听去看去摸索,慢慢的自然也就听得多,也懂得多了。

然后,先前那些自我感动者和自以为是者,就会激动地呼朋吼友:

快来看那谁的采访啊,真牛逼,每一句都是金玉良言啊!不行,我得记下来!

所以啊,不用再买太多励志书,也不必再找许多鸡汤灌,去学方法论,去一步一步的走,去寻找困难,挑战困难,战胜困难。

很多炫酷的大道理只能带你装逼,扎扎实实的做事才能让你起飞,哪怕你是一头猪,它也会把你推到命运的风口上。

然后你就真的飞起来。

接受自己平庸的那一刻是什么情境? - 张兆杰的回答

知乎用户 张赢 发表

这篇回答,拿来当我的遗书倒也不错。

其实本不想理睬这个问题,但题目里的 “五年” 和“转折点”实在太妙,让我情不禁想起许多人和事。

2011 年,我初中毕业,没考上高中,理所应当,毕竟我英语差数学差物理化学全都差,唯一优秀的是历史语文,可惜独木难支,终究落榜了。

妈妈问我想不想复读,我放弃了,因为之前已经留级过两次,比我晚两年上学的表妹都考上高中了,我再留级,反而成了表妹的学弟,丢不起这个人。

既然不上,那就去学个技术也好。爸爸拿着郑州某个学院的录取通知书翻来覆去的看,什么数字媒体财经金融网络技术动画制作,但为期五年每年两万多的学费显然吓到了他。最后我实在看不下去,直接和他说:“我跟你下工地,学开挖机。”

那时候蓝翔的梗还不火,会开挖掘机不但有面子,还是个技术活,月薪四五千不成问题。

爸妈商量了一下,觉得这主意不错,儿子有兴趣,学个半年提前挣钱,然后买房子买车娶老婆生娃一条龙,何乐而不为呢?

于是我跟着爸爸一起去了湖北的工地,那里正在搞南水北调,挖掘机推土机到处都是。临行前妈妈一直给我装衣服装零食,她拉着我的手说:“你过去试试,如果不行的话,咱还回来上学。” 我安稳她:“没事,我肯定能干好,你放心吧。”

这应该算是第一个转折点吧,我从一个初中留级两年的烂学生,变成蚂蚁般的农民工,懵懵懂懂便随着父亲踏入社会。

2012 年,我挖机没学成,真是惭愧。本人上学那会沉迷于网络小说不能自拔,退学后更是变本加厉。跟着老爸学了半月,除了操纵杆的八个动作外什么都不会。那会挖山修路,工地监工也不肯让我开,原因嘛,第一是工作过于危险,第二是 “让你开机干的活还不够油钱”。

无所谓,就当度假啦。既然不让碰机器,那我就看小说。一本接一本的看,从紫川看到召唤悍妞,笑得合不拢嘴,别人都用看傻逼的眼神看我。管他呢,开心就好,在这偏僻的山野间,小说就是我的一切。

2012 年的转折点大概是在十月份,工地出了事故,老爸要回家一个月,挖机就丢在某个废弃楼的下面。为了防止山民把挖机零件拆了,我必须住在那楼里看着机器。

我在那楼里住了一个月,有水有电,自己也把门窗装了,偶尔会爬山涉水地跑去外面的村子买菜。生活无忧,但我很怕。

每到夜里,山里常常会刮起旋风,暗影摇动,树叶哗哗作响,其他的房间静悄悄的破烂着,我连撒尿都是备好瓶子尿完就丢的。

那天夜里外面有狂风暴雨电闪雷鸣,我尿急的很,偏偏屋子里怎么都找不到瓶子,总不能尿到碗里去。于是我壮壮胆,推开门走到楼梯边上撒尿。

刚尿完,一股冷气从尾巴骨那里直窜上脑,我吓得一哆嗦,转身就跑。楼梯口离我房间大概有十多米,在奔跑的过程中山风呼啸雨点冰凉,右手边一个个的空房间幽暗到近乎鬼屋,我甚至感觉到那些房间里有影子在晃动。好怕,真的好怕,似乎有东西在对我脖子吹气,在我吓到几乎要昏死过去的时候,一个炸雷从天而降,明亮的闪电几乎把黑夜化为白昼!到处都是光!!!

也许很难有人明白,那炸雷仿佛在心底响起,闪电则劈开了灵魂,一时间我整个人都傻了。

山还是山,树还是树,房子依旧是房子,你到底在怕些什么!!!

我对着大山狂笑,笑到弯腰,笑到泪流,我笑整天浑浑噩噩的我,我笑夜里胆小如鼠的我,作为一个自杀过的人,你连死都不怕了,还有什么可怕!

从那个雷雨夜开始,不知道好坏,我从此无所畏惧,无论是父母同事老板官员,我都不怕了。极端的念头从此在心底萌发:“匹夫一怒,血溅十步!”

2013 年的时候,我去了福建工厂打工,因为厌倦了工地。在网上的好友们讨论热点新闻时,我总是插不进去,在工地的一年半让我和社会严重脱节。我甚至用手机百度 “WIFI” 这个单词,因为许多人都似乎特别喜欢这个东西。

在工厂的日子乏味至极,许多人喜欢跑去上网打游戏,我喜欢休息时通宵去看海贼王,有时激动的整夜精神百倍,有时因为剧情的无趣躺在椅上睡着了。

爸妈整天催我在工厂里找个姑娘回家结婚,可我还抱着 “转角遇到爱” 的心态,一切随缘。

2013 年的转机,大概是和同事去泉州购物,在某个大商场的数码科技区,因为女售货员都很漂亮,所以同事假装买手机去和美女搭讪。我第一次见到演示用的平板电脑,惊叹着喊同事过来看:“哇,你看还有这么大的手机啊”。

电脑区那个漂亮的售货员,我清楚地看到,她扯了扯嘴角,露出嫌恶的表情,好像我们是在当众小便一样。她快步走过来,芊芊玉手压在台上的平板电脑上,说:“这是 ipad,平板电脑,进口机,至少五千。” 说完她又体贴地说:“你们还是去看看那边的金立三星,价位比较低些。”

我不知道她脸上的笑是微笑还是嘲笑,回去的路上胸口堵到几乎要爆炸,从小到大我受到的嘲讽讥笑并不罕见,大多都是头脑简单学业不成之类。这是第一次被一个漂亮的,我甚至在心里 YY 过的女生,当面笑我的贫穷和落伍,从头到尾她连正眼都没有看过。

回到宿舍里,我一口气写了五页的笔记发泄。从那时起,我便在心底发誓,一定要好好工作努力挣钱,将来升职加薪让那个售货员好好等着爷来打脸!

于是,我像傻逼一样在工厂的流水线上卖命干了一年的 —— 普工。

2014 年到来的时候,我已经对在工厂里升职加薪绝望了,整天面对着胶水毒气和电器辐射,偏偏工资永远只有三千五,只罚不奖。妈妈很心疼我的身体,她怕恶劣的环境会让我染上重病。然后在过年时候,家里人四处拉关系,终于在某个亲戚的朋友那里,找到一份轻松自在的工作。厂在嘉兴,不用三班倒,包吃住,环境优美,月薪四千,唯一的缺点是全年无休,除非请假。

我在福建做的身心俱疲,但辞职经理又不允许,他说必须提前三个月,我提前你妈逼。以前有员工提前辞职结果被当成狗一样使唤,恨不能榨干他身上最后一丝气力。

于是我等公历二月份工资发下来,收拾好行李背着包就坐车去嘉兴,投奔亲戚的朋友——范哥。

我虽然很累,但还抱着可能是运气不好进错厂了,多进俩厂就时来运转。范哥在的那个厂,是韩国有名的企业,在嘉兴也算是纳税大户。只不过是化工厂的缘故,名声不大好听。

我在那厂里的日子,几乎可以用优哉游哉这个词来形容。在范哥的帮助下,我进了最清闲的维修部,每日的工作就是带上口罩耳塞去工作区转一转,检查下有没有故障,那些几十万甚至几百万的进口机器怎么可能常坏呢?所以我除了日常的巡逻观察和保养外,基本就是坐在休息室里玩手游。

可是我很惶恐,连我自己都不明白为什么惶恐。这个厂里虽然危险物品多,经常有人因为安全措施不当中毒被送医院,但工资伙食都很好啊,特别是伙食,每顿鸡鸭鱼肉牛羊肉丸,还发乳酸菌和红苹果,除了工作区危险点外几乎都是在玩了。

一天八个小时,你玩手机都玩五个小时,厂里还管吃住有无线网,有什么可惶恐的?

直到某天晚上,有个同事来找我,说他辞职了。我问为什么,他说:“我又不打算养老,还是出去闯闯好。”

我悚然动容,的确!这个厂里年轻人来了又走,没几个能做过三年,但超过三年的大多都是四十多岁的老员工!梁园虽好非久留之地,这个厂如同一汪死水,平静到你只需要按部就班的工作,让人一眼可以看到二十年后的自己。

我开始痛苦的挣扎,想出去闯荡,但又舍不得安逸的生活。每天胡思乱想,考虑着将来何去何从。

因为日夜苦思,我白天状态不佳,时常出错,被维修班班长点名批评,我向来左耳进右耳出,但那班长兴许心情不好,竟然对着我批评教育了两个小时!

一怒之下我和她大吵一架,她说维修班容不下我的傲气。我说好啊,这就去找上级科长申请调换部门,但班长跑得比我还快,早早坐在办公室里痛斥我的大逆不道和目无尊长。

来的路上范哥劝我乖乖听话,好汉不吃眼前亏,你要为家人着想,赶紧给班长赔礼道歉。

我答应了,并发誓这是最后一次低头。

当我承认错误向班长道歉希望她能原谅我时。

我被开除了。

原来科长和班长是一家人。

从化工厂离职是又一个转折点,我不明白自己究竟想要什么。因为不甘心人生就这样平淡的过去,我丢了可以养老的工作,但关键是我他妈还没想出来自己到底想干什么啊!!!

无论如何,饭是要吃的,工作也必须要找。爸妈并不知道我被开除的事,他们之前还打电话考虑过年时去嘉兴看我。在我的哀求下,宿舍阿姨允许我可以在原来的宿舍住到找到新工作为止。

我不能这么昏昏沉沉下去,必须找到新工作。嘉兴的人才市场我每天都要过去,拿着厚厚的一摞宣传单一张张挑选心仪的工厂。

面试一次又一次的失败,让我沮丧,身上的钱越来越少,家里人还以为我照常上班,偏偏我连自己想做什么能做什么都不知道,这种压力简直要把我逼疯。至今还记得,有天夜里我从梦中惊醒,颓废到有气无力,我觉得自己需要振奋一下,可连心脏的跳动都那么缓慢,于是我褪下内裤准备撸管,可怕的事情发生了,没有任何一部毛片或黄书能引起我的欲望,哪怕手都搓疼了,我依旧呆呆地看着屏幕上的文字或画面,我一点力量都没有了。

拯救我的,是知乎上的濯濯其泽。他是知乎上那个 “二十多岁依旧看不到方向” 最高票的答主,足有数万个赞。我当时把那篇回答看了三四遍:“我像只趴在纱窗上疲惫的苍蝇,前面就是广阔的世界,我知道这纱窗上一定有一个破洞我可以钻出去,只是我不知道这个洞究竟在哪里。我找不到,我害怕在我还没有找到的时候我已经垂垂老矣,再也飞不起来。”

看到这一段时,这些年来酸楚苦痛涌上心头,强忍着的泪水夺眶而出,哭得像小孩,他当时还没有匿名,我哽咽着给他发私信,把自己的痛苦,悲伤,迷茫,全部说出口,求他能看在曾是天涯沦落人的份上救救我,那时的我,已经觉得死亡反而是种解脱。

濯濯其泽很快回复了我,他要我绝不能放弃希望。他说你还年轻,有的是机会;他说迷惘不要紧,你先找份工作慢慢想;他说喜欢什么就去做,想学数媒可以先买台笔记本;他说没有过不去的坎,条件是你必须先养活住自己……

这是我第一次被大 V 回复,他还和我聊了那么久,很担心我的样子。在最绝望的时刻,是濯濯其泽在背后推了我一把。有时候回想,也许对他而言只是开导鼓励某个疲惫的青年,但对我来说,等同于救了我一命。

我后来去市郊的某家地产公司做保安,朝八晚五,用第一个月的工资买了一台笔记本,开始学习打字和画图。我想先把基础打好,再模仿濯濯其泽去报考学习班,当保安是件很无趣的事情,每天任务就是站岗看门再换岗。

站岗时人必须一动不动,但心呢?谁也管不着我想什么,于是每天站岗我都在思考人生,你做什么?能做什么?可以做什么?

我想写故事,也想去办公室朝九晚五,但它们对当时的我来说都遥不可及。我必须在现实追求和梦想上三选一,我上网搜索,我在知乎发问,我回天涯求助,可是得到是嘲讽和打击。“都二十岁了还学什么网络技术”,“你还是回工地比较好”。

我咬着牙,继续调查研究,在日记本上写下一个个心仪的职业和详细的资料,并在下面分析它的前景和我学习所要付出的代价。

一直到年底,日记都写了两本,我终于决定回家和爸妈摊牌,我不干了,打工的日子,无论是工厂还是工地,没一天真正快活过。我想回去上学,上高中是不可能了,我当年的同学都大一了,我所想的,不过是去学习数字媒体,或者游戏策划。

我渴望体面的活着。

没想到的是,最激烈反对的居然是妈妈,她说我已经二十一了,该准备相亲置办彩礼了,回去上学简直让人笑掉大牙。我说:“妈,你答应过如果不行还可以回来上学的。” 她说:“路只有一条,你既然决定要打工,就只能干到底。”

原来她在骗我。

我不能反驳她,连一句重话都不能说,她有慢性高血压,严重时甚至双目失明,她每顿都要吃药,还坚持在家里种几十亩地,忙地团团转,她重病缠身还努力为我着想为我拼命,我只能听妈妈的话。

我三年的迷茫悲痛,一年的苦思冥想,半年的调查分析,两本厚厚的日记,我把它拿给妈妈看,希望她能理解我所做出的抉择。

全都是无用功,镜!花!水!月!

我靠在墙上看着这个家,想哭又想笑,嘴巴开开合合却发不出一点声音,这一年我都做了些什么,都做了些什么!傻逼啊!

那两本日记,从此我再没见过。

2015 年我依旧跟着老爸学挖机,不过这次是去的贵州。想想真是有趣,让诸位见笑了,小子学挖掘机居然学了四年。

比起刚出门学机那会,一五年的我被老爸夸沉稳多了。但我不悲不喜,漠然置之。

这辈子我大概就是个开挖机的师傅了。

相处时间久了,老爸看出我的不对来,他开始骂我 “无精打采”“从不动脑”“不管不问”,我也不理他,颓废依旧。

某天夜里,不知道为什么总是睡不着,我和老爸躺在各自的床上聊天,聊着聊着矛头就指向我本人。他说我没一点年轻人的精气神,我说能活着就不错了;他说你怎么不学学谁谁谁,人家多上进,都快当老板了,我说我也很上进啊可惜我妈不允许;他说不过我,气的半天不吭声,然后从牙缝迸出一句:“你怎么就成现在这样了?”

我躲进被窝里,身子蜷缩成一团,低声哭泣:“爸,我已经看不到希望了。”

这句话只有我一个人能听见。

我跟着老爸在贵州呆三月,又回老家干活,期间我自己也出去开过两台挖机,不过都被辞掉了。谁也不想要一个整天魂不守舍,沉迷于幻想世界的司机,何况他的技术还不怎么样。

九月份的时候我被送到地产公司,这里有我爸当年的同事,他承诺一定会把我带成合格的师傅。但我还是抱着无所谓的心态,到底什么时候他们才会死心呢?

地产公司的工程赶得很急很快,如暴雨倾盆,很难持久,忙过一阵便是休假。网络小说我已经很少看了,知乎倒是常刷,不过初来乍到时的敬畏早已烟消云散,我这个初中毕业的家伙居然也试着回答了几个问题,还好没被喷出心理阴影来。

有时候闲着没事,我就去知乎看看,回答俩问题,发泄一下情绪,不知不觉也攒了几十个粉丝。

如果不出意外,我会这样慢慢过下去,在苦海中挣扎起伏,与周围环境逐步同化。

但人生的转折点来了。

有一天,忽然有人私信过来,问能否转载我的那篇有关尿毒症的回答,他是栏目编辑,会按规定支付转载的费用。我当时惊呆了,怎么可能?连我这么粗糙的文笔也能被别人看上?

以前的回答的确也有人夸赞,但网友间的吹捧我向来不放在心上,毕竟空口无凭,万一人家只是客套话呢?

但当五百块实实在在地落在支付宝钱包里时,我忽然有些热泪盈眶。

原来,原来我身上还有可取之处!

我开始不停的写故事,单纯的手机码字速度实在快不起来,没关系,我不在乎时间。

有的故事写出来就点赞过千,有的故事点赞却寥寥无几,我不明白什么原因,只是不住的写,想到好点子就把它写成故事。我要练笔,这样的文笔还不够,想写出那构思多年的故事,我笔力远远不够。

有人开始邀请我回答问题,有人问我考不考虑去做编剧,有个小妹还跑来问怎样才能写得和我一样好,我真不知道该怎么指点只好让她多写多练,找出自己的风格,现在她的粉丝比我多几十倍,也真有趣。

但我知道,我不属于知乎,我从来都不是按题写作的好学生,生平最喜欢的是随心而欲写自己创造的故事,而不是看题回答。

我属于故事,属于网文,属于那些或庞大或细腻或热血或柔情的幻想世界。

从第一次看网络小说时,我脑海里便有许许多多的故事,道士联妖除魔,男人垂死搏斗,巨龙破土而出,天使羽翼残缺,少年提着断剑仰天痛哭。

那些故事陪伴了我好多好多年,在湖北的废楼里,在河南的田野间,在贵州的山脚下,他们陪伴我走过一个又一个艰难的日子。在无人交谈的时候,他们的故事便在我脑海里浮现,变成一章章文字。我曾以为这辈子都难把他们的传奇故事描述出来。

我有过许多梦想,上学那会最大的梦想是看不完的小说吃不完的零食;刚毕业时想的是学好挖掘机,将来当富豪;后来进工厂想的是升职加薪出人头地;最后我只想回归正途,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即便如此卑微,它还是碎掉了。

写作是我最初也最珍贵的梦想,在现实的冲击里,我那些梦想一个个凋零枯萎,和现实间如两个武士决斗,我的披风毁坏盔甲破裂战马死去,写作是我唯一的武器,可它太过玄妙,我不知道它究竟是把匕首还是长剑,是见血封喉还是锈迹斑斑,我只有不停挥舞着,用凛冽的风声炼剑。

等明年开春,我会前往嘉兴,在那个梦碎之地,燃烧我仅剩的梦想,和残酷的现实开始最后的决战。

2016 年,将是我最后的转折点。

知乎用户 丸子 发表

可能这个问题已经是个坟了,但还是想来更新下。我考研考上清华了,下半年就入学了,我这个本科挂科挂了七门的学渣,现在是真的翻盘了~得了抑郁症就认命?去你妈的命运!

以下原答案

========

只是一个普通人的大城小事

12 年 6 月,高考失利加表白被拒,虽然现在看来屁大点事儿,但当时打击特别大。

得了两年多的抑郁症,大学里前两年就在泡面和游戏中度过,做什么事情都没有动力。读的通信工程,四级考三遍,英语挂,马原挂,模电数电信号与系统微机反正重要的专业课全挂了一遍,碰到喜欢的女生畏畏缩缩不敢去追,总之生活一团糟。一个人身处黑暗中,你不会死,但你也出不来,呆久了,甚至都不知道你以前也生活在阳光下,也呼吸过新鲜空气,也曾青春活力,也曾激扬文字。你会觉得这个世界就是这么无聊透顶。

但生活总是让人琢磨不透,也不知道怎么的,慢慢从抑郁中走了出来了。拒绝了辅导员留级的建议,为了能够顺利毕业,大三一年修了 20 门课,这学期又修了 5 门,还在一边准备考研。

今天上午终于考完了大学里最后一门课,放下笔的一瞬间,如释重负,欠了好久的烂账终于还清了。

从来没有告诉过父母和好友我的大学过得有多么糟,在他们眼里,我就是从小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就是轻轻松松包揽下高三一整年年级第一的学霸,就是数理化全精,奥赛拿奖拿到手软的 “天才”!

只有自己知道我是一个不敢面对失败的懦夫。

大学是个舞台,多少少年当年意气风发,想成为舞台的焦点,?又有多少人在大学毕业时黯然退场?

我相信,这四年的经历,不是我一个人的经历
=============================

谢谢评论区里朋友们的关心,第一次在知乎收到这么多赞和评论,看来和我经历相似者不在少数。

我一直挺喜欢这句话:种一棵树最好的时候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大家一起加油!୧(๑•̀⌄•́๑)૭

知乎用户 叶怡萱 发表

作为一名还未完全走出校园的学生党,过去五年中,主要的节点似乎都和学业有关吧。

2012 年,参加了高考,成绩不好不坏,但在志愿的问题上受到了人生第一大挫折。我填的三所学校,录取分数线均是近几年的最高点,结果最向往的北外上外均以几分之差失之交臂,第三志愿也险些滑档,最后被调剂到北京一理工类 211 的市场营销专业。

在一所工科学校学经管类学科,尴尬可想而知。加上我本人对营销没有半分兴趣,一时间完全不知道自己以后该怎么办才好。高中的好朋友都留在了南京,时不时见面聚餐,我一个人住在北京五环外,在一所完全没好感的学校里,没有谈恋爱,没有好朋友,没有学习的动力,每天还被北方冬天的雾霾和妖风折磨得苦不堪言。从高中时一度叱咤风云的优等生,忽然变成了大学里浑浑噩噩混日子的小透明。那时候的种种痛苦,在旁人看来可能不算什么。但我从小顺风顺水,在北方的寒夜里,所有的小挫折都会被成倍放大,压得我透不过气。

2013 年 1 月,稀里糊涂混到第一学期结束,觉得不能这么下去了,于是重拾了高中时写小说的爱好。作为入坑多年的资深 HP 粉,我高二时曾用一部 OPPO 翻盖手机敲出足足 20 万字的 HP 同人,我的贴吧账号 “爱拉米米” 也在哈利波特吧里混出了一定名气。这第二篇小说一写就是一年,整整 30 万字,到 2014 年 1 月才正式完结。这件事对于学业当然没什么帮助,但也算一个重要的节点吧,因为笔下的两个主角犹如我性格的两面,我亲笔勾绘出她们人生的轨迹,让她们经历种种痛苦,然后去寻找内心的安慰,最后逐步走向平静和释然。在这个过程中,我的心境也逐渐淡定了下来,开始接受现在的种种不愉快,并让自己像笔下的人物一样,坚信最好的总会到来。

2013 年 8 月,在父亲的帮助下,进入某著名互联网公司市场部实习,在喜欢工作氛围和团队的情况下,更加确定了自己不想学营销的心。

2013 年 9 月,大二开学不久,遇到了人生中最重要的转折之一。我去听了一个有关口译的讲座——对,就是那种培训班开的、吸引你去报班学习的讲座。我是一个很难被别人 “忽悠” 的人,但我的确被吸引到了,六个小时的讲座时间,我像着了迷一样,完全陷进了老师描述的那个世界里。那个讲座结束的时候,我就已经知道,我今后一定要成为一名翻译。这个决定看似仓促,但我自己清楚,这个想法已经在我心中孕育许久,只是缺乏一个激励它破土而出的契机。毕竟,当年我的前两个志愿是北外和上外,错过它们是我最大的遗憾之一。

========================================================================

2014 年 2 月,大二下学期开学,开始备战托福,认识了一起考托的隔壁班男生。两月后 “托友” 升级为男票,结束 20 年的单身生活,托福一战 106,三口一战裸考败北。

2014 年 9 月,投出大量简历后,终于获得一次大型赛事翻译志愿者机会。

2014 年 10 月底,参加某杂志社童书翻译活动。编辑以专业不对口、学历不达要求为由,拒绝给试译机会。据理力争后终于获得机会,在四十余名翻译硕士中排名前十,如愿获得独立翻译整本书的机会。两个月翻译出 13 万中文字,翻译质量大受好评。遗憾是没有署名权,且每千字只有可怜的 40 元,算是第一次经历国内笔译市场之乱象。

2014 年 11 月,参加 CATTI 三级笔译,裸考一次通过。

2014 年 12 月,发现大一时实习公司的科技部招翻译,第一时间投出简历和试译稿,很快接到面试通知,并顺利通过面试。实习生工资只有每天 70,但看着自己翻译的新闻发表在著名新闻网站上,文后署着自己的笔名,那种自豪感无可比拟。

========================================================================

2015 年 5 月,过了几个月比高三还不如的日子,CATTI 三级口译、二级笔译、上海高级口译通过。

2015 年 6 月,结束原公司的实习,拿了两个新实习 offer,最后选择去外研社,在两本英语教材扉页上的 “中文翻译” 后留下了自己的名字。

2015 年 9 月,原公司上司忽然问我是否还有时间翻译,于是做回原来的工作,只是不再以实习生身份,而是正式的译员,薪水按翻译字数计,一下子涨了好几倍。每天工作两小时左右,月收入 5000+,一跃成为学生中的有产阶级。最顺利的一个月,加上奖学金和陪同口译酬劳,收入直逼 1w 大关,买了心心念念好久的 MacBook Pro。

2015 年 11 月,收到英国纽卡斯尔大学口笔译硕士 offer,CATTI 二级口译通过,两年前定下的短期目标终于实现。

========================================================================

男友常笑我走的是曲线救国路线,虽然错过了北外,但几年来兜兜转转,最后还是如愿成为了一条翻译狗。想想也的确如此,过去五年里,经历了很多所谓的 “节点”,一步步走到今天。现在离大学毕业还有半年,我考取了想考的所有证书,拿到了想拿的 offer;做着真心热爱的工作,每月的收入足够我买想要的一切东西,不需要向家里要钱,还能在必要时为家里提供支援;和男友感情稳定,四年前的朋友们也都还在我身边。

有时想起自己大一那一年的颓丧心境,依然会感慨万千。也会做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如果我顺利进入北外,现在会怎么样呢?如果我选择复读,现在会如何呢?如果我没有参加那次讲座,我今后又会选择怎样的职业呢?如果我没有决定出国,我和男票现在是否还是陌路人呢?

每每念及于此,都不禁感恩命运,觉得这都是最好的安排;同时也感谢自己,没有辜负自己年少时孤注一掷的心气。

知乎用户 莫妮卡菲 发表

看到这个题目突然想回顾一下,恰逢今日空闲。
2010 年年初,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记忆中考试前那晚下了一场很大很大的雪,我知道自己会考上,没有悬念地睡觉,第二天早上趟雪去考试,然后顺理成章考上。
2011 年 1 月,对我来说是个转折点,我因为参加了一个活动,获得去香港参会的资格,大会补贴给我一千块钱的路费,乘早班飞机经停广州,再搭乘广州到九龙的高铁到香港。我想,我永远也忘不了那个华灯初上的夜晚,我站在维多利亚港看着隔岸璀璨灯火时的心情。
如果,在这个过程中我有一刻放弃了,那我今天就看不到这个动人的场景了,周围的游客熙熙攘攘,而我是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是以游客的身份第一次来香港。那一刻我相信,我还能做到比现在的更多,我还想去追求更多,拥有更多。
2012 年 1 月,再度赴港,彼时在广场上许下的心愿是秋天来时可以去美国做交换生。
2012 年 2 月,我只身来到北京,记得清清楚楚的是,那时的我甚至不舍得给自己买一张动车票。背着电脑,书包,拖着行李箱坐上需要 9 个小时才能到达的北上列车。大家挤在卧铺下铺的铺位,每个人占据一个位置,在这趟车上我看完了杜拉拉升职记。
2012 年 3 月,我有了第一份实习工作,开始在北京朝九晚五,和所有人一样挤地铁,早出晚归。
2012 年 7 月,我进入梦寐以求的央企,而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看似剑走偏锋,但我却认为这都是香港之行种在心里的种子。因为我的研究生学校不是北京名校,虽是 211,但在海归云集的北京,我清楚的知道这不算什么。我每天都在对自己说,如果真的想去,办法一定比困难多。最后,我在微博上找到了认证信息为 HRD 的领导,通过私信征得同意后,发送了简历,通过部门面试,获得了实习的机会。虽然实习工资只有 1000 元每月,这根本不足以支撑我在北京的开支,但我在第一时间同意并接受了这份工作。
2012 年,应该是我近几年生活的最辛苦的阶段,住在家人所属单位的员工宿舍,属于自己的只有一张下铺,没有洗衣机,现在的我回想起来好像想不起冬天的衣服都是如何清洗的。同时期,我知道我将没有机会获得北京户口,去和留成为心中的挣扎。同时期,一同相约来北京闯一闯的同学返乡了,受不了北京的地铁,觉得挤得人丧失了尊严。
2013 年 7 月,通过一整年的实习,我争取了唯一一个留在部门的名额。我终于有了人生中第一笔正式工资,可以租一处喜欢的房子,看房我只用了十分钟便决定了,一间 20 平米左右的房间,带独立阳台,尽管房租是我工资的一半,我还是毫不犹豫决定了。那种开心,那种觉得自己将拥有一个独立并真正属于自己的房间的开心难以描述,我知道只要我有工作,只要我持续交房租,再也没有人要我晚上凌晨 2 点收拾行李从一个房间搬到另一个房间,再也没有人会在我晚上和朋友聚会回来晚了摆脸色给我看,这个房间我想睡到几点就睡到几点,这是我的房间。
2014 年 4 月,我认识了一个令我倾心的男孩子,我好希望我能嫁给他,尽管从一开始我们就要开始辛苦的异地恋爱。别人都说,这个年代这个年纪,男女之间都经不起异地,而我只想再爱一次,再心无旁骛地爱一次。
2014 年 11 月,我搬出了合租的房子,开始独自租住一套小房间,这一年,我的生活开始趋于平稳,但工作有了瓶颈。我严重地意识到强烈的不公平和被压制,在部门我的学历最高,却拿着最低的工资,我时常觉得生活捉襟见肘,我的生活需求用度开支在提高,可是我的薪水永远停留在那个位置。新一年的考核下来我意识到我扎扎实实地被极品女领导坑了,意难平,我第一次想到了离开。离开这个当年我梦寐以求的职场。
2015 年 12 月,我的人生发生了三个改变。跳槽,搬家,结婚。
首先,我最终选择了离开,勇敢的离开,因为我相信我值得拥有更多
其次,我搬家了,我搬出了出租屋,搬进了属于自己的小家
然后,我结婚了,我嫁给了当时我最想嫁的人,我爱的人,爱我的人,我们将携手走完这一生
五年时间,我经历了很多,也得到了很多,我失去了我最爱的亲人,也组建了新的家庭。
记得 12 月的一晚,我和先生在新房,我在卧室准备睡觉,他想看球留在卧室。起初,怕影响我睡觉,他关了所有的灯,然后单开一盏沙发旁的落地小灯。我隐约听得见电视的响动,伴随着他看球时的自言自语,渐渐睡去。酣然一梦前听到他说,我们的小家真好,好温馨。
五年
我记忆中吃得苦一定不是最多的,我现在得到的也一定不是最辉煌的
但是,这里是我的成长,我的轨迹,我很满足。
下一个五年,可能我已为人母,再回头看时,希望人生依然平和、简单,愿此生我希冀的都能通过努力得到,愿得不到的我都释然。

知乎用户 Bell Wang 发表

感觉这种可以记流水账的问题我能回答一发。

我真正想到要将口译作为职业是从 09 年底参加了一个口译培训班,有幸得到两位同传老师的指导,A 老师挥洒自如,B 老师勤恳踏实。在他们两位的影响熏陶下,我打定主意走这条路。其实当时也有很多时候会怀疑自己能否做到,不过我一直脸皮厚,心又大,总体还是比较有信心的。在 10 年 5 月份大学毕业前我去考了 CATTI2 交传,后来出成绩是低空飞过,也是给我不少信心。

也是在 10 年 5 月开始,我去了世博中国馆做 “VIP 驻馆翻译”,当然实际有时候就是个英语导览员啦……10 月份世博快结束的时候,我辞职了,经过 B 老师的推荐,来到一个石化行业的合资企业 S 做 inhouse interpreter。这个公司的翻译其实是外包给翻译公司 J 的,而工作地点是在金山附近的漕泾化工园区,于是 J 公司就租下金山的一个老公寓房给我住。好像一个月就几百的,真便宜,也难怪他们舍得,哈哈。于是我就开始在这里工作了。其实另一边我还是在市区和哥们有合租另一个公寓,因为金山确实是个鸟不拉屎而又陌生的地方,让我一直困在这里我一定要无聊挂了,所以我都是每周五坐着公司的班车回市区,周日下午再坐个石梅线(后来就是铁路了)回金山。

其实现在我手机里的一些歌,我再听起来,还能隐约激起些回忆,早上上班的睡眼朦胧,盛夏石梅线上的汗味,晚上在金山跑步锻炼时喉咙的干涩,还有周五晚班车上透过车窗路灯的闪烁。

11 年,经过之前年底和年初的几个月会议旁听,我也慢慢的开始做会,之后在 S 公司转正。其实 J 公司除了 S 公司的业务还有很多别的石化行业的业务,所以有时候他们也是在 S 公司帮我请假派我去

别的地方出差,例如到福建帮某个合资企业开董事会,或者跑到北京给一个合同谈判做翻译等等。新工作刚开始的时候总是新鲜而富有挑战的,所以这一年我觉得还是过得很快。平时上班,晚上在金山跑步锻炼,我在大学养成的宅男体质也慢慢好转,精力和身体也慢慢越变越变好了。11 年我也认识了我的前任,也感谢她陪伴了我两年,不过这两年我们互相折磨得也是够呛。

贴两张图吧,这个挺有意思,是在 7 月份最热的时候,S 公司的内部消防队接受一个马来西亚培训师的营救培训,我跟着翻了三天,全都是演练,特别有趣。

12 年,我依然在 S 公司里面好好开着会。J 公司一共给 S 公司提供 5 个口译,形成一个 translation desk,供 S 公司分配各种会议。其他的翻译们基本都是 35 岁往上,所以我还是有优势的,年轻嘛,英语教育自然也好些,所以我的基本功还是相较他们还是要好很多。于是慢慢的,我从部门会议起家,开始去开生产部的会议,到公司周会,到月度管理层会议。于是在年中的样子我就提了涨工资,J 公司答应了(这里提一下,S 公司付给 J 公司是个不变的 package deal,总数不变,所以有的翻译涨工资,就得有别的翻译降,不然就是 J 公司少赚钱)。这一年里,由于开的会越来越多,也意识到自己需要不断积累,我的心态慢慢沉淀,在公司上班没事的时候就各种看英文小说,包括把魔戒三部曲给啃了,大概花了半年,真是痛苦…… 后面又迅速的看完达芬奇密码三部曲,一对比瞬间觉得好轻松……

12 年也是大学毕业后的第二年了,有的同学朋友在魔都呆了一段后陆陆续续地选择回家或者去别处发展,所以这一年也是感觉有些寂寥呀。

年底的时候,我真正第一次请假在外面做了第一次的同传,真是兴奋又紧张,也算是个里程碑啦,是个页岩气方面的会。我的搭档就是 B 老师,其实我去 S 公司相当于就是接了他的班,他就是 10 年出来做自由职业的。那次会上,因为我是第一次嘛,所以英翻中很多都是他翻的。到我翻的时候其实心里还是很打鼓的,感觉翻出来的质量也一般,让我的心里很不爽的。后面慢慢就开始接别的会,水平也是在慢慢提高。

转眼一下到了 13 年,年初我在 S 公司开的会特别多,简直是连轴转,早上两个,下午再一个,嗓子都要干了。于是我又说要涨工资,J 公司不是很愿意,说是太频繁了,于是我以辞职威胁,他们说你辞好了,于是我说第二天我就交辞职报告,结果他们又虚了,让我保证两年内不再涨,就同意给我涨到能给到的最高,我就同意了(当然我心里是知道我那年基本就要辞职出来做自由啦哈哈)

另一方面,由于前任的一些原因,我打算在年中的时候辞职去做自由,于是开始各种投简历试水。中间也是遇到一些挫折。就在辞职的 5 月,我做的第一场会,翻译公司给我的反馈是我 “一听就感觉是新手”,我这个心里不爽啊,真的那一下午就一直在沮丧。另一次是我去一个翻译公司面试,面得我自己都觉得一般,那天晚上我睡觉都睡不着。那时候开始我觉得面试对于同传来说是个不靠谱的东西,不可控,而且水平要打折扣(不过现在我已经能在各种面试中被选中了,所以想想可能也是因为当时还是不够强吧,真的够强就不会那么紧张,而且就算紧张打了折扣之后表现也依然过硬,这才是真的够强)。

但无论如何,我还是在 5 月下旬辞职,开始自由职业了。然后的 6 月…… 我整一个月就开了半天会,收入基本连个房租都付不起…… 这是我心里最虚的一个月。当时基本每天都趴在电脑前疯狂的投简历,各种看起来不靠谱的面试都会接。

还好,也算是天助自助吧,因为之前在 S 公司做得好,在 7,8,9 月连续得到了几个不同的客户的会,都是和 S 公司相关的,有的是我给他们开过会,有些是 S 公司里的同事推荐的,慢慢的我算是熬过了最难的阶段。而且这时候有些翻译公司也开始给我会了(后来听说是 A 老师给我美言了几句)。9 月份的这个会是一个我心目中的里程碑,因为这是直接客户,而且是当时我开过的最大一次会,不容有失。我也找来了 A 老师做搭档。结果效果很不错,主办方很满意,而且由于这次会我又得到了很多介绍,也得到了很多这一领域的会议或者培训的翻译机会。在这次会上,和 A 老师搭档得十分舒服,我也不知为何似乎开窍了,就从这里开始慢慢形成了自己翻译的节奏,慢慢地开始和那个 “一听就感觉是新手” 的自己道别,而成为了这个领域的翻译“专家”(允许我不要脸一下)

另一件事就是我和前任分手了,结束了两年的感情和互相折磨。之后我也成熟了些,意识到了在很多事情上自己需要做得更好,也意识到有的时候努力无法弥补不合适。

12 月份我买了 ps4,作为自己在那一年给自己的圣诞礼物,奖励自己的成长和坚持。于是乎,除了工作,运动,读书外,我又回归原形——游戏宅男。

13 年还有一件比较重要的事,就是认识了 @Boyd Liu,之后在 14 年,他介绍我认识了妹子

14 年我的收入相比 13 年增长了三分之一,会也越做越熟。但这都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我认识了妹子,这要多谢媒人的介绍。不过他也不亏,妹子把自己闺蜜介绍给他了…… 之后妹子跟我回老家玩的时候,也得到了家乡父老的好评。

这是我爸发的,估计他当时是喝的有点多……

15 年的重点是… 我又开始做饭了…… 本来妹子说买些厨具,她可以给我做饭,但因为我是自由职业,所以我时间多,所以就变成我来做饭了……

我做起菜来我自己都怕……

15 年相比上一年收入又增长了大概五分之二。虽说比不了很多的前辈,比不了很多大神和精英,但是对于一个野路子 inhouse 出道的译员来说,我还是觉得自己的成长是可喜的。

这五六年走过来,正好也就是从毕业到现在这么久。真正印象深刻的,真正艰难的,其实就是前面几年。万事开头难啊。

对我来说,从毕业去世博,到去 S 公司,到出来做自由职业,直到现在,it’s all a blessing. 这些年,有的时候感觉大的脉络都记不清了,可是看到某样东西,听到某个旋律,当时的心境却又会浮现。我觉得自己在工作上,在生活上,都在成长。平时不觉得明显,只是偶尔突然想到,会有 ah, I’ve come this far 的感觉。比如一个笑话我给翻出来了,会突然一回神想,要是两年前,估计会翻得很 flat 吧;又比如和客户或翻译公司打交道,几年前可能就唯唯诺诺了,现在就非常清楚,触碰我底线就一定让他们滚蛋。

从今年开始,我又有些 “见山不是山” 的感觉了。刚开始工作时觉得,口译就是个技术活,效果好不好全看自己活好不好。我自己呢,也从刚开始时需要老师担待着,成长到后来搭档撑不住我来撑;现在几年下来,又有些觉得,有些情况是无能为力的,比如有些中国讲者说不来英语硬要说,我们确实听不懂,但还是会被抱怨是翻译的问题。也许再经历几年,我又会见山还是山了吧,也许会觉得只要自己尽力做到最好,不会受这些有的没的干扰?我希望如此。

这五六年,我明白的最大一点,就是生活是个持续的过程,不是到某个节点戛然而止。锻炼到某个体重,ok, job done, 可以胡吃海塞了,这就不对了,必须继续控制,继续锻炼,不然依然不进则退;赚到多少钱了,可以歇歇了,wrong,一歇,推掉几个会,人家都不愿意再来找了, 机会一去不返;找到相爱的人了,性格也合适,搞定,高枕无忧,错了,既然真的是相爱的,就要更小心的珍惜、呵护彼此,感情才能长长久久。要把生活,当成是一辈子的事业去做,对我来说,这才是正确的态度。

大家也可以微信搜索我的微信公众号 “职业英语人”,我会在上面分享一些英语或者职业方面的心得体会。

或者点击链接,扫描底部二维码关注

第一次更新:让我懵圈的客户

知乎用户 Jessie Kim 发表


金慧
白羊座
骄傲任性
且简单粗暴
我有很多缺点
可从未想要改正
有人说我的坏脾气
在电视剧里能活两集
不到最后谁又知道结局
我笑说我命好会逢凶化吉
因常常经历萍水相逢的善意
因常常拥有拔刀相助的真情谊
我总会在挫败之后继续所向披靡
可是我也有很多对这个世界的困惑
努力更高更快更强后到底有没有意义
富士山下茨城机场温哥华大道都是记忆
西安北京长春台北札幌都是成长轨迹
因执念牵扯五年后我终于回到深圳
是真的越过山丘才发现无人等候
我不爱声色的张扬未知的疯狂
我知道没有更好更圆的月亮
我是个没有故事的女同学
单曲循环何必故作伤感
快过年了又老一岁了
别再和时间较劲了
走过了许多风景
错过了许多人
我终于变成
曾经熟悉
又陌生
那个

知乎用户 田小淮 发表

2011 年,7.22,认识了我生命中最最最重要的男孩子。
2012 年,6.08,我高考了。高考后,我认识了一座从未听说过的城市,结识了一群性格迥异的姑娘。
2014 年,8.13,我和那个生命中最最最重要的男孩子领证了,裸婚领证,很星湖。
2015 年,6.15,我们闹了很大很大很大的矛盾,或许因为常年异地军恋,或许因为性格,学历,家庭差异,总之,差点离婚。这件事的意义在于,我性格大变,不再无理取闹,不再无病呻吟,不再以年龄小为借口进行各种幼稚的行为。我们和好了,但不再是一对二逼的小情侣,而是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夫妻。
2015 年,8.21,我发现我怀孕了。从此,这个世界上有了一个可以随时让我心甘情愿付出一切的人,我要做妈妈了。
唔,好星湖,再过两个多月我就要做麻麻啦。

生命中的转折从来都不是一瞬间的,一个个小转折,从宏观看,就是一个大转折。
五年时间,从少女田变成了孕妇田,这中间经历太多太多太多。

知乎用户 傅渥成​ 发表

谢邀。

五年的时间里,说起来轻松自由,但也其实经历过很多事情。例如看着越来越多的少女结婚了,亲人突然遭遇大病,与很多新老朋友的相聚和再见,总是充满了忧伤。

特地赶在知乎五周年来回答这个问题。最近的五年是我从本科毕业到博士即将毕业的五年。这五年时间里,每天都还在同样的地方,做的工作也还差不多,算是一段轻松自由的日子。一想到今年就要毕业了,这或许也是最后一段在学校里轻松自由地宅着的日子了。

曾经看过一个漫画示意「博士」到底意味着什么,博士并不意味着在任何方面比别人知道得更多,而是在某个角度上达到了别人从来没有过的深度。但这其实是我一直想着去逃避的事情。我还想如同小孩子一样对世界有广泛的好奇,不想在某个具体而细致的研究方向上走上一条越来越窄、但同时也无人能超越的路。

对我来说,博士期间最大的收获是我终于有机会不走上这样的路。我很高兴我所做的一些东西可以在一个更广的意义上具有重要性。很幸运的,因为读到了一些跟集体行为(例如鸟群、昆虫群运动)有关的文章,这时我才发现我自己以前所研究的一个问题背后还有某些更基本的意义在,去年在日本跟一个法国的教授介绍过这个工作之后,在他的帮助下我参加了一个在德国的会议,会议上认识了大量在「临界」相关的领域的研究者。他们大部分来自于生态、复杂网络、神经科学、集体行为等领域。通过这样的会议,让我有机会能跳出一个小圈子,跟神经科学方面的国外著名教授合作,实在觉得是非常难得的好机会。去年暑假,我把自己在当时关于「临界」的许多想法整理成了一本电子书《临界:智能的设计原则 - 「知乎 ⋅ 盐」系列》,这虽然很不学术,但对我自己是一个很重要的总结。

这五年间,跟大多数人一样,本科时学过的一些东西会变得越来越模糊,感觉自己不断退步之余,幸好有与朋友们的交流,在各位朋友的帮助下,让我自己仍然还有些机会提高。这些交流包括在会议和暑期学校里跟其他朋友的学术讨论;也有在知乎上的回答和交流,还有在集智俱乐部等讨论组跟朋友们更多脑洞的讨论;除此以外,把自己的一些想法整理成电子书也是一个交流的过程,在去年一年里,我出版了三本电子书,非常感谢知乎的出版部门和许多读者朋友们的支持:

这五年间,因为大部分时间一直还是在南京,所以对我来说,我自己感觉重要的时间节点都是某些离开南京的时候,我很清楚这些经历对我自己产生了很重要的影响。

  • 2012 和 2013 年的暑假在北京,连续两次参加了统计物理的暑期学校,有机会认识了许多相关领域的老师和好朋友。当时可能看起来并没有觉得这样的经历特别重要,但现在回想起来,实在是非常开心而刺激的经历。

  • 2014 和 2015 年的春天在北京参加的两次知乎举办的「盐 Club」,2015 年的时候还有幸成为了荣誉会员,真是非常开心。我从 2012 年加入知乎,知乎也从另一个方向上改变了我的生活。我在知乎上学到了很多,很高兴能知乎上认识这么多的好朋友,也很高兴能跟知乎一起成长。

  • 2014 年的夏天和 2015 年的春节在法国和日本认识了很多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实在是非常有趣和难忘的经历。

  • 最后,还有去年在德国参加诺贝尔奖会议的难忘的两周。 http://zhuanlan.zhihu.com/fuwocheng/20114222

知乎用户 张鹏​ 发表

在知乎看到这个问题觉得有必要参与下。这五年是知乎诞生后的第一个纪元,要恭喜!而我也想起了这五年自己的一些难忘经历,值得回忆和纪念……

记得大概 6 年前,我跟随刘湘明、蒋贻中两位好友一起离开了效力 11 年的《IT 经理世界》杂志,加上从 IDC 出走的万宁,兄弟几个从零开始创建了一本新的杂志——《商业价值》,以及一个全新的 CIO 社区 ITValue,开始宣扬 “移动互联网”、“技术商业创新”、并且把互联网企业当成“主流公司” 来报道。同时也是最早做移动客户端,开微博,并且把内容通过数字手段免费传播的媒体。

现在想想那时候真是青葱岁月精力充沛啊,因为一边跟大家新创个杂志,我还不知死活的张罗着要弄个叫极客公园的 “试验田”,去尝试弄个新的内容分发产品。由于缺乏对产品的常识和理解,这个产品从诞生之时就有致命的缺陷并迅速被放弃。但也是出于这种对无知的切肤之痛,我觉得应该把真正做产品和技术的人聚集起来做些交流,看看人家是怎么思考产品的。而且,我做了十多年互联网报道,早就成了极客群体的粉丝,有机会请他们来交流那自然是很开心的事情。

阴错阳差,这成了在大概五年前极客公园开始组织线下活动的起点。每个月我们组织 2 场线下交流,请来最新最热的产品团队演讲、访谈、碰撞,探讨未来的趋势和产品的心得,特别聚焦在互联网和移动领域,钻的很窄但很深。

在这些每次最多只能做 5,60 人的交流活动里,一些神奇的事情发生了。那群真正关注产品思维、以及真正可以分享产品心得的人里面,恰恰孕育着新一代的领袖和了不起的产品。雷军、王兴、周鸿祎、王小川、豆瓣的阿北、大众点评的张涛、今日头条的张一鸣;还有微信的第一次演讲、知乎的 beta 版发布,陌陌的自我进化…… 那两年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而他们对于产品的专注、和那种 “好奇心和改变力” 的共性精神,让极客公园也演变成了同样的气质,迅速成为了一个源源不断吸引优秀创新者的社群组织。

其实,极客公园在第一年产品迅速失败后,就更像是个非正式的社群组织,基本上都是靠小半个我(另外大半个我还是要花在杂志主编的工作上)和唯一一位 “专职员工” 阿禅(这位可能吧的吧主实际上还是商业价值杂志的客户端产品经理),加上公司编辑部、技术部众多小伙伴们的 “加班时间” 来运转的。

直到第三年才是开始变成一个业务,有了专职的 3 个员工。但即便这么低成本自己也挣不回来,而且当时公司在在杂志业务上持续投入了几年,尚且在盈亏平衡线上下挣扎。我这个 “个人爱好” 看不到任何收益,也说不清去这个事情有什么价值,所以几乎因为消减成本的原因而被停掉,只是最后在几个合伙人邮件讨论中我用近乎 “耍赖” 的请求,才得以延续。现在想起来也非常感谢几个合伙人的包容,还有很幸运有阿禅这样牛 X 的小伙伴们当时的一路坚持。

记得就在邮件讨论极客公园是否还继续做下去之后 2 周左右,我接到了某家互联网公司愿意给他们的产品经理买票参加我们的线下交流的电话,因为他们觉得这种极客人群务实的交流,是业界独一无二的,觉得对员工有帮助…… 这是个很重要的火花,我记得自己当时跟抓住救命稻草似的见人就讲这件事。因为你突然知道自己做的不是一个自我满足的东西,而是对别人有价值的事情——有时候,坚持的信心真的就是来自于一些很小很小的东西。

一年之后,当 Google 的董事长施密特和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同时出席极客公园创新大会的时候,我更加确认我们一定无意中做对了些什么。这个关注产品创新的极客人群越滚越大,开始成为了一个独立而有价值的的群落,而极客公园本身也变成了一个对产业有意义的力量——虽然那时候还不知道我们这个 “意义” 怎么变成正向的商业循环。

那个时候,极客公园不再是个可爱的婴儿,而开始看出潜力要长个儿了。这真是个好消息,也真是个坏消息。

实际上,当我们兄弟几个创业进入第 3 年后。那时候主战场是杂志和 ITValue 社区,也即将实现盈亏平衡。90% 以上的收入和人力、资本投入都在这边,此时要再加大几百万投入给极客公园这个项目去顺势发展,是绝对不可能的。几个合伙人最终作出了一个现在看起来非常正确的决定——拆分极客公园,让其获得独立融资和进行独立探索的机会,也降低目前公司运作的成本和风险。而我也下决心放弃做了 4 年的杂志主编,作为 “资产” 被注入这个全新形态的业务中。话说在创业四年刚看到曙光的时候,又走上一条新的未知岔路,那感觉之恐怖我真没勇气再来一遍。

不过幸运的是,后来极客公园确实获得了快速的成长;而另一边的《商业价值》和 ITValue,也在后面与钛媒体的合并中也找到了全新的发展空间。股东和合伙人们曾经面临的一个两难问题,最终变成收获了两个独立但更有价值的公司。现在想想,算是个惊险的临渊一跃吧。

这两年在极客公园独立运作这中有很多大艰难,但也有很多小幸福。比如我们把最崇拜的 Tesla 和 SpaceX 创始人 Elon Musk 请到了极客公园啦,以及和极客鼻祖苹果联合创始人沃兹尼亚克成了朋友什么的…… 但这些都比不上极客公园从一个 “爱好” 最终找到了自己的价值重要。我们继续用独立专业的报道、高价值的线下交流来探讨科技和创新;也在用成体系的会展品牌服务以及对创业者的加速服务,参与到产业的发展变革之中,有能力帮助他们,并分享他们创造的价值。

五年时间,能在 “热爱” 之外,找到 “力量” 和“价值”所在,其实挺不容易的。特别是我这种做内容出身的媒体人,对商业的理解和对人性的感悟上会有很多教训和困扰,真不是一般的艰难。好在如今越来越多的媒体人开始实现依靠自己的能力去“做自己热爱的事情”,这要感谢这个大时代。

有时候思维穿梭,发现自己现在做的事情与五年前的好奇心和兴趣并无改变,但却变得有能力做出更棒的东西,拥抱更大的世界…… 最大的欣慰莫过于此。

记得《IT 经理世界》的创始人王超先生——我职业生涯第一个领导,去年他在我 39 岁的最后一天发来微信说:“40 不惑。所谓不惑,并非尽知,而是能更清醒客观地认识自己、也审视自己在 2、30 岁时的选择,让你对未来的道路更加笃定。”

此时此刻,真的不能同意更多。

很庆幸 40 岁前经历了这么有趣的五年,然后让自己可以坦然回味肆意激扬的自由年少、也抚摸刻骨的伤痕;把经验写成知识、把知识变成智慧、更把友谊化成爱,再把爱融入生命…

感谢所有支持过极客公园这个小组织的朋友、同事、伙伴,感谢让我们能坚持这么与众不同。过去五年咱们与所有的遗憾和懊恼 Make Peace,因为咱们要相信,下一个五年还会有更加精彩的旅程。

知乎用户 也么哥 发表

5 年,只不过 1800 多天,居然经历着这么多事情呢,应该经历的人生重要节点都差不多在这五年的时间里经历了,五年中,前面五分之三,完成了大学学业;后面五分之二,完成了职场前面最重要的两年试错期和摸索期。这些经历几乎把自己由内而外地换了个遍。
1、三观被毁和重塑。
导火线是从高中开始,那时我一周上课 6.5 天,每天从早上 6 点到晚上 23 点甚至更晚,当我日复一日地做题、考试的时候,我终于开始思考一个问题:我为什么要上大学?然后带着这个问题我问遍了周围的朋友、老师、家人,他们的回答无法让我满意,越得不到答案越想知道。但那时候我在那个小县城连手机也不会用,更没接触互联网,所以信息非常闭塞。所有人告诉我,等你上了大学就好了。所以我就逼着自己什么都别想,先考上大学再说吧。
于是我也就上了一所二流的大学,居然读着中文系(选专业基本哪个专业名字好听选哪个)。到了大学,我的三观就真的开始了一个一步步摧毁的过程:
发现自己除了会考试 会做题会背书,一无是处。没有一项拿得出手的兴趣爱好,或技能。我不会穿衣打扮,不会聊韩剧(因为前面十几前根本没时间进行娱乐生活),我仅有的三脚猫的唱歌、游泳、吹笛全是自学的。
发现一夜之间就是大学生,但完全没有人告诉我一个大学生应该怎么做,怎么适应。
我们从前一直被歌颂的大学生活,就是天天睡觉、上网、打游戏?
实习原来就这样?随便找个单位盖个章?
大学的奖学金就是这样到手的?关系好的,会考试的……
大学的老师就这样?对着 PPT 念,上课水平差不来就点名威胁。
而导致彻底摧毁的,是在中文系里上的那些课,听着老师、看着书本,突然了解了很多在大学以前从来没接触过的知识。关于历史,关于我党,关于战争……
我承认自己从小是个书呆子,虽然家庭贫穷,但并未见多少人情冷暖,活在象牙塔中,专注学习,只管考试 100 分,年级前十,人畜无害。我就像《楚门的世界》里的主人公一样,我的世界,什么都是美好的,和谐的,然后有一天,有个人突然告诉你,这些都是假的,都是人为设计的。从小到大一直被神话的东西,全部崩塌!
我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从什么都相信,到什么都不再相信。什么是真,什么是假,我怀疑着世界上的一切,可我找不到答案。我开始思考各种各样的问题。然后,我突然觉得,什么都是假的,我像一个玩偶一样被某一些我不知道的因素或人物把控着。
从质疑再到愤恨,恨高考,恨应试教育,恨自己信息闭塞,恨先天条件不足……
在质疑、愤恨中不知如何自处的我,看书、浏览互联网,在我了解越来越多的真相的时候,在我经历得越来越多的时候,尤其是下面这些事,我才慢慢学会接受和妥协。
你看那马路边的树,他们命中注定就是树,被人运来植种在城市里,一会有人给他们修剪了,一会有人在他们身上刻字了,一会又有人把他们砍掉了,可是,他们能做什么呢?
你再看一只狗,他从生下来起就是狗,他被谁领养,他遇到什么样的主人,他会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都不是他能选择的。
……
于是,从万生万物,看我自己,我终于接受了很多事实,我生下来就在那样的环境里,我无法改变历史的一切。我只能和这个世界和平相处。并且在相处中,努力做一个三观很正的人,独立的人,精神自由的人,不断进步和成长的人。

2、重度抑郁症和恢复。
我患上重试的抑郁症和前面提到的,自己三观被毁有很大关系,甚至是直接的关系。在我患上之前,我曾经有好几次救命稻草式的缓解。在我高中的时候,我天天学习得想死的时候,我告诉自己,上了大学就好了;在我上了大学,发现一切都和以前的认知不一样找不到自己的时候,我想,谈恋爱找个爱自己的男友就会好了;在我终于什么都没有了,我又告诉自己,出门工作独产就好了。
于是,我便义无反顾地来广州一个人打拼着,开始的一两年,由于前面二十年我没有学会任何适应社会和职场的技能和本领,我遍历各种挫折,吃了很多苦,在我人生第一份工作被炒,连换了四份工作每月工资不超 2K,靠借钱生活周末不敢出门的时候,我最后一根稻草没了,我终于暴发了。
我终日思考,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结婚的意义是什么?工作的意义是什么?活着的意义是什么?……
我每天带着这些没有答案的问题,为了生存被迫工作着,各种病症开始来了,持续地失眠,头痛,喘不过气,很累,不想说话,不想交际,不想出门,很懒,失去对一切娱乐和美食的兴趣,手脚很难受天天像是多长在身体上的一样希望有人砍掉它们,健忘分不清时间,每天痛哭,看天花板长久地发呆,周末在家不吃饭躺床上几天,想死幻想各种死法……
这些持续近一年,说到恢复,是我自己一个人在广州,我知道自己死了也不会有人知道,顶多被房东发现。那时,即使自己已经绝望到最极点,我对生命还是抱有一点点希望和幻想,这可能和我自己性格中自命不凡有关,总认为自己的人生不应该就这么了结了,我此生必定是不一样的。于是,逼着自己写日记,逼自己学日语,逼自己定锻炼计划,逼自己看书……
那段时间,孤独地,看了很多书,尤其是哲学上的,祈求找到答案。
后来的后来,经过漫长的痛苦和答案的寻找,我终于想明白了,找到了让自己内心深深认可的答案:
人生就是没有意义的,意义是你自己赋予它的。只要你生而为人,你就需要活下去,掌握生存的各种本领和技能。活下去还不够,你还要学会怎么好好活着,让职业能力更强,让自己更专业,让自己赚更多的钱,让自己可以强大到保护想保护的人。之前那些种种无法改变的因素,咱只能接受,但未来的路,我可以控制,可以主导,可以改变。以前不知道的知识,我补!以前不晓得的道理,我学!以前不懂的人情世故,我练!
然后,我的抑郁症慢慢好起来,应该不叫好起来,而是当我把所有的时间用来想怎么提升自己的时候,我已经不再去思考怎么死的问题了。

3、清醒而深刻地认识自己。
这五年,最大的变化就是认识自己、接受自己。终于接受自己只是普通人中最普通的一个,不过是大千世界里的尘埃一粒,只是平凡人而已。从小到大,骨子里那种总是认为自己会不一样,会获得万人荣光,会以某种特别的方式出现在世人面前然后名躁一时,会功成名就……
**很浮躁。**为了这种梦,尝试了种种方法,发现自己凡事三分热度,竟很多东西吃不了苦、坚持不了。吉他怕疼、书法讨厌重复、锻炼怕累…… 我才知道,原来,我不是自命不凡,我只是浮躁,老想一蹴而就、一步登天。
**多愁善感情绪化。**除了女汉子的风格和行为,很多时候其实也很敏感玻璃心,别人一句话、一个眼神,都可以瞬间击中自己,受了伤,然后暗暗消化。一个人的时候非常脆弱,很多细节的事都能触动自己。比如看电视剧,真情栏目,小动物,都能哭好久。
**胆小怕黑怕雷怕蟑螂怕蛇怕老鼠。**尤其在广州独居生活近两年后,更意识到自己害怕的东西真多,看到新闻就会担心发生在自己身上。碰巧我又是个极爱臆想和代入感极强的人,经常想象自己马上就要遇到危险,吓得不敢关灯睡觉。
……
还有很多,很多。
身上有优点、有缺点,这些年让我认知到这些,从一个很狂妄、骄傲、高调张扬、热闹的人变成一个更安静、更包容、更低调的人。明白自己的弱点,也就能接受很多力所不能及的事,可以不用一直和自己过不去。
不过,我也知,接下来的一生,我要一直和自己身上的人性弱点一直斗下去了。

4、遇见现在的爱人。
在我小时候和大学期间,我对爱情一直停留在琼瑶剧、韩剧的 YY 当中,刚好我也没有太多鉴别能力,确实害人不浅。这就导致后来发生很多地、“不堪回首” 的关于要死要活、痛不欲生的故事,很多年成为周围笑谈。而那时的我,却认为,这是一件很光彩的事,因为,我是 “为爱执着”。写了很多说说、日记,公布大量文章,把自己的痛苦、感想都曝光大家面前。像那只向周围的猴子展示伤口小猴子一样。后来得抑郁也基本对爱情没有任何期待,而且早就做好了光棍一辈子的打算。
当然,**我还是要感谢这些经历,一个没有在深夜里痛哭过的人,不足以谈人生。现在,很多网友说我在爱情上 “三观很正”,是因为之前有过这些经历。**而在我回答知乎几个问题,帮别人解答的时候,我在生活里遇到现在的爱人,我叫他 “欧巴”。让我明白,好的爱情,就是一起成长进步,互相理解,像我之前回答的一样,一起去探索未知的世界,一起面前未来的风雨。

5、升职加薪
工作的路,我走得很坎坷,具体经历我不细说了,在我另一个回答里有提到,引用过来:
一个人就跑广州了,我是文科啊,尼玛我连怎么找工作也不懂,也没人教,然后就在网上各种行业的乱投,当时想的,只要能让我付得起房租,我就干!然后就进了第一家公司,搞金融支付的,还是创业的。尼玛悲剧就来了,我还当自己是大学的学生呢,我把我公司的总经理当班主任呢,以为什么不懂啊,玻璃心啊,都可以找董事长,总经理求安慰啊,经理,今天我做什么好啊,经理,我现在这个职业我不太懂啊,董事长,我上了一天的网感觉好累了……(已经不想回忆我那些当着董事长和经理面说的这些逗比台词了)
然后,然后一个月后我就被炒了!一个月啊,!人生第一份工作啊!被炒了啊!我还一个女孩子在广州啊!
然后就哭着回出租屋了。
然后继续投简历,进了一个广告营销,月薪 2K,工作 12 小时以上,不工作到晚上九点就没有晚饭吃,那什么五险一金什么双休你想都不要想,把人不当人…… 干了 2 个月,又因为自己各种说话不当,脑残,离职了。
那时,不仅欠银行学费几万,房租也出不起,天天要吃饭,各种借钱啊,但我朋友都是穷人啊,尼玛真惨,那时候我才知道,出来一个人拼,是酱紫哒,完全不是想象那种哇!(小说和电视看多的后果)
然后依旧是继续投简历,要知道,从毕业起,已经快过年了,我还没找到一份靠谱的工作,谁都不要我,工资 2K 别人都好像嫌给多了,问我问题,我是三不知,要知道大学我是中文系,天天看小说,呆在象牙塔,工作经历就是那么兼职家教哇,发传单啊,摆地摊啊…… 哎哟喂,不能再说了简直。
当然,也因为在这两家公司,我从来没闲着,正因为这两家公司,我利用自己学习能力还不错的强项,基本是了解了互联网的大概,才让我顺利进入第三家公司,游戏行业啊,我可从来没有玩这游戏啊,但主管就是被我的诚意打动了哇,觉得我特别努力特别实诚哇……(难道这就是永不放弃得到青睐?)工资照样 2K,但我很开心有木有啊,因为有双休啦,有包餐啦,想想自己多么没出息。当时不知道高兴成什么了。

但我同时又很幸运,加入现在这家公司。因为是创业公司,老板亲自带我们,各种培训,我自己也很努力,找到了职业方向,一切有了转机。
现在自己是一个小小的管理者了,不是很优秀,却一直在努力者。

6、拖拉着写了一些文章,竟然 10 多万字。
还有值得一提的是自己写的东西,其实我心里很清楚写得很挫很烂,而且都是自己个人的小事情,登不得大雅之堂。而且其实我是一个不喜欢写作的人,但为什么写了这些?真的是因为太孤独了,我不愿意再如当初那样找人倾诉,唯有记录,在文字中发泄。
然后自己跟风弄了个公众号,里面两年了也就发一点文章,关注我的知道,我有时半年更新,有时一个月,拖延症很严重。但是,再小的石头也会激起浪花。因为写这些小东西,让我结识一些网友,感觉也是很好。

似乎为了验证 “从量变到质变” 这个道理,我前面这 6 年事,所有的转折和质的飞跃都发生在第 5 年,清醒地认识了自己,抑郁症恢复了,找到了生命中的另一半,职场晋升……
我很喜欢现在公司老板的一个比喻,在讲到人生格局的时候,他常说 “人生就是爬山峰。那些优秀的人是在 1 万米的高空上。我现在是 2000 米,你们很多人还没开始上山,甚至在低谷。从现在开始,你们要开始向上努力爬,爬到 100 米,继续爬 500 米,继续爬 1000 米。高度有了,有能有见识和格局,才能看懂很多事。”
我想,过去这五年,我终于从低谷爬到地面上来了。
接下来,
屠龙刀少女,已经准备好,
开始爬山!
20160204 中午 13:00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首先要說一下我是一個外國人哈,2011 年的這個時候我應該是剛剛結束我在清華的第一個學期,回老家過年了。中學的時候學習成績還可以,當時意外的獲得了清華工科的錄取,世界知名學府耶,結果屁顛屁顛就來了。

第一個學期結束后,陷入了人生的低谷。首先是各種不適應,食物吃不慣,生活習慣也差異很大,發現中國跟新聞報道里的完全不一樣,很多東西需要重新學習。對於來自熱帶的我,冬天簡直不能更可怕,入冬的時候病的好慘,感覺自己都快掛了,又第一次出門感覺好絕望,天天想著退學回國。

重點是學習跟不上,我以前算是優等生了,但來到清華簡直被虐的不要不要的,我每一科都是在老師通融下勉強及格,看著很多中國同學都 100 分,覺得自己好爛。重點是不喜歡,所以很難投入去學習,感覺就是每晚在打 dota 中度過,生活完全沒了盼頭,度日如年。

於是我終於決定,不管怎樣,我都一定要去學電影了!人只能活一次,當然是要選快樂的模式。其實這也不是突然萌生的想法,我一直都蠻喜歡看電影的,也想過要讀導演。不過念電影在我們那裡簡直跟要去登月差不多一樣搞笑,首先沒有成熟的工業(相比之下中國已經算不錯了),大人都覺得搞電影活不了,我也沒有勇氣直接入行,選的工科純粹是形勢所逼。父母很反對,因為從小我的美術課成績就在 C 和不及格之間徘徊,他們認為我沒有藝術天賦,不可能能搞電影。我中學的時候,看一部電影是非常困難的,住在小鄉村里,上映的基本都是好萊塢的大片。如果想要在網上看一部電影,下載大概要 3﹣4 天,速度只有 10kb(現在也才提升到 50kb).

然後我還是轉到清華的新聞學院,因為當時不退學是我父母的底線,然後清華的新聞有紀錄片方向,算是慢慢靠近了我想要搞電影的方向了。這算是我這幾年最重要的一個節點吧!人有了目標和希望,感覺整個狀態都不一樣了。我在電影學院認識了很多吃喝玩樂的好朋友,因為拍片的關係走遍大江南北(目前已經攻克了中國 23 個省份哈哈),跟中國同學處的特別好以至於我混在其中大家都不會發現我是外國人。從一開始的不適應到現在天天懷念學校外面的烤羊肉串和麻辣香鍋,13 年還跟系排球隊在決賽逆轉對手拿了全校總冠軍,很多美好的回憶。

最重要的 12 年被我的恩師雷老師帶入了這個行業,奮鬥到現在。我時常覺得電影是一個很奇妙的行業,套用木衛二的書名 “用電影延長三倍生命”,不管是看各種大師作品,還是自己投入到創作中,電影讓我有機會去體驗很多不一樣的生活。到現在還依稀記得剪完自己第一個片子的滿足感,就像自己生了個寶寶一樣。

最近改變我的另一個人生小節點吧,就是北電的 ISFVF 影展。當時拍完畢業作品沒多想就是投了幾個影展,很多都是那種領領獎就散伙了。在 ISFVF,我才有機會見識到來自世界各地差不多年紀的青年才俊的作品,真是把我嚇壞了。他們不論是技術還是主題立意都把我甩得遠遠地,包括北電的一些作品。在那裡也認識了很多熱愛電影的小夥伴,至今依然保持聯繫。

從那裡回來之後,知道自己有多渺小以後,就開始更加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決定從影展發展我的事業以後,去了幾個國家的影展放映自己的作品,也開闊了自己的眼界。當然最開心的是在戛納影展看到自己的偶像科恩兄弟,我想放幾年前我根本不敢想象吧!對於平時不追星的我看到影壇大神的真身也是超級激動,話都不會說了。

前面說到父母一開始是超級不同意,不過現在他們也是很支持我了。不得不說拿拿獎還是很重要的,至少得做出一點成績讓他們覺得我過得還可以。現在他們也會來我的作品放映,平時也得愛調侃我大導演小導演的。我爸爸媽媽一個月會去看兩三次電影,然後打電話來跟我 hardsell 斯比爾伯格的《間諜之橋》之類的。我妹妹被我拖入了藝術電影的大坑,現在也會跟我聊侯孝賢小津的電影那裡厲害之類的(雖然她不是學這個的)。感覺全家人的生活都在悄悄改變了呢。

這大概就是電影的魔力吧哈。

p/s: 答主現在還是在只能在劇組當搬磚的 pa,希望下一個五年能出點成績吧。

知乎用户 凉粉小刀 发表

2012 年初,我的二女儿在北京出生,没有户口。

她满月的时候我到悉尼出差,看到了蓝天白云青山绿水,没有围墙的街区,见到资本主义国家的人民如何生活。遂决心移民。

当年五月开始学雅思,八月准备材料,九月职业评估,十月申请,十二月提交,13 年二月下签证。

13 年三月找工作,四月拿 offer,五月登陆,六月租房子,八月全家搬迁。

在墨尔本生活至今。两个可爱的女儿在这里过得很开心。我和老婆也是。

知乎用户 MrToyy​ 发表

过去五年经历的最重要的人生节点,当属这次创业啦。

创业前,我已有两年的审计、四年的财务管理经验,正在证券公司做投行业务。公司业务老总对我非常器重,是重点培养的中坚力量。我的职业前景与大多数人无异,或许以后会成为一名职业经理人吧。
这个时候公司的合伙人来找到我,说大数据是未来的方向,一起干吧。
我给他煮了杯咖啡,用鲜奶打了奶泡,想了想说,我可以做什么呢?他说,第一做 CFO,第二你来做数据分析,我需要你的头脑。
我想这是我们合伙人最牛逼的一点能力,就在跟你交流的一瞬间,能够准确的把握你的需求,一分不多,一分不少。这两个都是我梦寐以求想做的事情。我说,干吧!
如果说,以前的成长是线性的,那么加入这家公司后,成长是指数级的。在很短的时间内,我迅速开始主导大数据金融产品设计、公司投融资等。到目前为止,我所初创的大数据金融产品已成行业翘楚,客户与投资人踏破门槛,效颦者无数,同时也为公司完成三轮融资。通常,一家公司的产品负责人和 CFO 是两个人担任,但在我们这儿,是我一个人。不是因为缺人,而是因为我们产品与金融息息相关,懂产品才能给投资人讲好故事,讲明白产品的潜力和未来。
这次创业的另外一件很辛运的事情是,我们不是在做一件 copy2china 的事情,而是在做从无到有的事情。这件事让我这个从小就无视权威的人无比兴奋。这将是一个集大成的创新,凝结几十位顶尖研究人员的心血,建立一套全新的理论体系,从一个全新的从未尝试过的角度来看待信用问题。每天我们都在做新的尝试,提出异常大胆的设想,再试图解释它,并创造一个数学体系来描述它,最终在模型中嵌入这个新的理论,解决这个自金融诞生以来就没能完好解决的问题。当然,我们创新还未成就,你可能觉得我在这儿不负责任的吹牛逼。没关系,我的答案从长期来看从来没失误过,咱们过两年再看。

我觉得,人生几件最快乐的事,学习成长算一件,能够创新做一件伟大的事情是另一件。非常幸运的是,在那个煮咖啡的午后,我说了干吧,才有了今天将两件快乐的事同时收入囊中。我觉得,这算是改变整个人生轨迹的转折点吧。

知乎用户 Teddy 晓 发表

2011 年 7 月,怀揣着对事业的追求和梦想,从哈工大毕业,去到东风本田;

2011 年 9 月,事业不要了,梦想不要了,我要和女朋友在一起,我要考研,我要为她放弃一切,辞职,回母校考研;

2011 年 10 月,女友提出了分手,天昏地暗;

2012 年 1 月,考研的第二天钻进网吧,弃考;

2012 年 4 月,放弃了事业编面试,二战;

2012 年 10 月,去她的城市,下跪,挽回,直到她上了另一个男人的宝马 3 系;

2013 年 1 月,三天两夜没睡,考研;

2013 年 3 月,成绩出来,380 分,1000 人 30 名;

2013 年 7 月,三星手机销售冠军;

2013 年 9 月,入学,迷茫;

2014 年 5 月,开始做自媒体,教育分享;

2015 年 9 月,成立自媒体公司;

2015 年 11 月,提车,宝马 X5;

2016 年 1 月,站在窗前,看到这个问题。

节点都在这里,至于改变,太多了。

一个只会学习见人屁都不敢放的内向狗,经历了失去一切,经历了深渊,经历了失去事业,经历了挚爱的离开,经历了父母的质疑,经历了亲朋好友的失望眼神,我站起来了,这是我唯一能做的。

两年前朋友圈写过一句话:

To be a monster rather than a kindhearted loser

这就是对我的改变

最后,我的偶像

知乎用户 水太深 发表

做了全国最大的海参电商

知乎用户 宋德 发表

过去五年,天翻地覆,经历了好多段人生。
五年前,吃沙县的时候,总是会犹豫,要不要加个鸡蛋。
现在,吃沙县小吃,想加几个鸡蛋就加几个鸡蛋,并准备参加博鳌论坛。

  • 2011 年,高考失利,认识了

    @LTY1993

  • 2012 年,来到了 RHIT,第一笔可观入账。

  • 2013 年,支教遇险,认识了学妹。

  • 2014 年,情感受挫,休学,流浪。

  • 2015 年,离开校园,拿到融资,遇到了她。

2016 年初,也就是现在,项目回炉成功,感觉在走向人生巅峰呢~
**2011 年,高考失利,认识了

@LTY1993

。**
2011 年参加高考,失利,沮丧。
不甘心去二本学校,和家里人商量了一个月,决定出国,去了南京读预科。
出国的费用很高,百万以上。
父母本是粮管所(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的在职工。2000 年出头的时候体制改革,买断下岗(并没有领到买断费)。之后父母离异,我跟着妈妈。几年打拼,妈妈在家乡有个小作坊,每个月差不多能赚 3 万块,如果仅仅在当地来看,似乎不少。但如果出国的话,随时会变卖房产。
在读预科的过程中,认识了好基友

@LTY1993

,一个炒鸡土豪 + 炒鸡高 IQ 的理工男,我请了一碗馄饨,一包方便面,交了这个朋友。
LTY 是个技术大大,少年得志。举个栗子,这是他在 2011 年时候做的一个小玩件,那时他 18 岁。

我们搬宿舍跑到了一起,床是双层的:上层住人,下层放东西。
和他相同的是,我上层住人;
和他不同的是,我下层堆满了书和零食,他下层堆满了脏衣服和过期零食。
你和你的室友之间有哪些可以分享的故事? - 吃喵粮的汪的回答
2012 年,来到了 RHIT,第一笔可观入账。
2012 年,被 RHIT 录取,9 月份入学。

US NEWS:Rose-Hulm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百度百科:罗斯 - 霍曼理工学院
不抬高,不贬低,在美国也没什么名气,一个比较特别的小学校,我们一般自称大螺丝。
之后,通过 Amazon 倒腾了点生意,赚到了第一笔可观收入,陆续赚了几十万。
简单来说,就是把中国没有的东西,美国卖到中国;美国没有的东西,中国卖到美国。
当然,这里面主要不是卖的商品,而是信息差。
2013 年,支教遇险。
年初的时候,申报了国内的支教团,希望能一起去支教。
动机比较单纯,不是为了娱乐,也没准备说能够造福一方。单纯的决定很多事情,现在不做,怕以后没了机会。
当时去的是四川凉山,也就是《泪》这篇诗的起源地。
具体来说是冕宁县,由于各种社会原因,这里是 “留守儿童” 一词的发源地。
支教的小村子是群山环绕的一个地方,头一晚便遭遇了山洪,泥水伴着滚石倾泻而下。
断电,惊慌,尖叫。

或许是因一直未曾安定,很罕见的,我成了第一批反应过来的人。四下惊恐,情势危急,当时摆在我面前的便有两个选择:

  1. 赶在众人未清醒前夺路而去。毕竟一切尚不明朗,若真有险情,或许我会使最有可能生还的一批人。

  2. 冷静我的队友,让更多的人得以逃脱。

人的成长总在不经意间,尤其是面临抉择的时候,很感激那次山洪。

恍惚之间,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人所应担负的,不应仅仅是他的自身,还应有这个世界。

我做出了第二个选择。

夺下钥匙开门,拿 kindle 照明,守在在楼梯口,最后离去。
转移,有个队员神情恍惚,将备好的臂圈递上。
次日,雨水减小,警报消除。
两座桥梁被毁,多出农田被淹,电力、手机信号中断。

如何不虚度 gap year?都可以做些什么事情呢? - 吃喵粮的汪的回答
大二的时候喜欢上了一个小学妹。最开始也不算是追求吧,觉得这个妹子挺有意思,多多少少有些照顾。
小学妹刚来到美国,学习上有些不适应,外加上学校的学习压力也确实很大。碰巧来说,答主之前算半个学霸(伪),便经常给她补习点功课啥的,也手打了许多学习资料,比如物理啊,计算机神马的。对了,因为微积分有些晦涩,我还中英文混写了本微积分教材。

生活上也差不多吧,那个小姑娘蠢萌蠢萌的,经常会出些小状况,她郁闷的时候,答主就放下手里的 project,打电话或者其他和她聊聊。当然了,也经常给她弄些小物件。小情调的事情也做了不少,还是有点甜蜜的。
2014 年,情感受挫,休学,流浪。
学妹的事情有了转折,准确的说是开始于 13 年的圣诞节。
适逢学校假期,我便在网上乱刷东西看,直到看到了这么一句 “没有耽误一时,而不可成就的事业;但有耽误一时,而悔恨终生的爱情”。当然了,这话看上去很中二,但却戳中了我那时的心。
于是乎,表白咯~ 于是乎,发卡咯~ 此处强行插入我的另一个回答:
你给姑娘写过怎样的情诗? - 吃喵粮的汪的回答
好吧,其实当时我是崩溃的,但更崩溃的事情还在后面。
圣诞节假期结束,学妹向我的室友表白了,然后他们就在一起了,尽管他们之前并不熟。好吧,和之前一样,尊重小学妹的选择,反正她任性也不是一天两天。不过我也确实更崩溃了,应时买了回国的机票,休学!
后面的故事比较心碎,就不详述了,可以看这里:
女朋友说只要对方对她好,时间久了都会喜欢上,女生们都是这样觉得吗? - 吃喵粮的汪的回答
之后用了半年的时间四处流浪,从北京一路南下,一直到广东。
进过工厂,要过饭。。。真的。
夏天的时候,再度返回校园。
2015 年,离开校园,拿到融资,遇到了她。
15 年初,一方面心比天高,另一方面由于感情,不想再呆在美国了。今年初时提交了休学申请,3 月份,回国创业,开始了北漂生涯。
回想起来有些后怕。由于不想依赖别人(也没人可以依赖),且当时钱包里仅剩 300 美金(在机场换成了人民币),每天都在琢磨着明天的房租怎么付,明天的米饭怎么吃。

下飞机,机场大巴到中关村,在路边小店办了张电话卡。在中关村创业大街旁边住了两天的临时公寓(300 每晚),尝试着去挤各种创业圈子。也是由于表现的比较活跃吧,一些前辈也很乐意分给我一些事情去做,赚到了第一笔兼职费用。同时呢,一个音箱业的前辈,更是提供了一方安身之所。

4 月份参加了真格基金合伙人冯新老师组织的一个活动。也是由于表现的比较活跃,获得了一些关注。里面的朋友看到我只身北漂,创业不易,便很慷慨的提供了一套办公室,很是感激。

4 月底前往山西,为一家母婴电商公司担任为期一个月的顾问。同时呢,做了项目相关的市场调查,也给当地企业做了关于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运营的公开演讲,并用兼职赚的钱,捐了一个小型图书馆:山西经济还有希望吗? - 吃喵粮的汪的回答

5 月底折抵北京,与马肖风老师第一次碰面并敲定了投资。6 月投资到账,开始做更进一步的市场调研。哪些创业项目仅凭一个点子就拿到了天使轮? - 吃喵粮的汪的回答

去了趟以色列。订购了 Transaero 航空公司的往返机票,9 月 30 日走,10 月 9 日回。然而呢,Transaero 公司在 10 月 3 日破产,只得中途另买机票。

还有呢,在中东的时候,我亲身经历了 3 次恐怖袭击,穿越了 6 次巴以边境,竟然还平平安安的回来了,附图是巴以边境的隔离墙。

似乎走在了巅峰的路上,如果真有什么要说的,怕也就是就是没有女朋友了。

然而,12 月,找到了属于我的她。
把这条段子,强制的打上了钩。

2016 年,项目危机,回炉成功,好运连连。
这个月,美国的开发团队整出了个大新闻,各种兼容性 BUG,崩溃 ing。
我和 CTO

@LTY1993

采取了非常手段,项目从最底层全部撤换,重来,加上迷の好运,已经完全通过测试了,这两天发布。
女朋友这两天去新加坡,怕我饿着,留下了这个:

暖心。
以及,收到了这个:

感觉,在走向人生巅峰呢~

知乎用户 BlueKent 发表

看到了大家各自精彩的 5 年故事,也很想说一说自己其实既不鸡汤也不狗血的 5 年创业史。

对于一个 20-25 岁的人来说,这 5 年里,可能每一天、每个小时、每一个瞬间,都是改变人生的命运节点。
我从小就一直有一个「噩梦」,梦里的情形是这样的,一个面目不清的女子背上包,对另一个女子说:“下班了,我先走了。” 背景依稀是南京大学图书馆的阅览室。
我妈从 20 几岁就在南大图书馆里工作了。小时候放学放假早,我妈就把我带在身边,我看着她和其他阿姨们日复一日上班下班,听着她们讨论并羡慕谁谁谁要退休了,看着初见时容貌惊艳的阿姨年复一年容颜不再,知道她们最常鼓励对方的话就是:“再过几年上幼儿园就好了。”“等上小学就好了。”“高考完了就好了。”“恭喜,儿子结婚了你的任务就完成了。”“你多好,退休了就舒服了。”
我自小对于时间的流逝异常敏感,慢慢的这些所见所闻就积累成了「噩梦」。
蹲一个办公室一直蹲到退休的人生,简直可怕到绝望。

过去的这五年的伊始,我刚好 23 岁,刚刚在北大念完研一,也拿到了基本所有必修的学分。如果说 13 岁的时候还坚定的认为自己是注定与众不同的人,将会接过月之冕守护地球的话,到了 23 岁,在国内念到北大算读到头了,如果不考虑出国深造的话,对于未来的盼头就基本上被限制在了「找个好实习」以及接下来的「找个好工作」。
那个时候有人忽然问我:「要不要一起创业?」
啊???
愣了一分钟,说**「好呀。」**

一句「好呀」,也就轻易的改变了一生的职业。
生长于一个无比「稳定」的家庭里的孩子如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是一个能够和「创业」扯上边的人。对于父母来说,蹲在一个办公室里攒工龄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更长的工龄意味着下次学校分房子的时候,我们家可以分到大一点的房子,一家人不用住的这么拥挤。
甚至在 2011 年的时候,「创业」也远没有今天这么炙手可热,大部分同学炫耀的还是一个大厂的薪酬丰厚的实习 Offer:据说网易有道一顿饭有 40 块的饭贴,据说鹅厂的 Payment 比一般的实习工资高出很多,据说 IBM 只是看起来光鲜如果不是想去养老还是别去了,据说马云爸爸(那时候马云还不是爸爸)那里是看人给价的,据说狼厂的产品岗设计岗就别去了真的没前途……
所以,这份无薪的创业 Offer,拿的是分外沉重的。

年少轻狂,一句「好呀」,为的是义气。
老板并不是我真正的导师,亦无权干涉我学业,说白了我能不能顺利毕业他说了也不算。只是我一个在北大读艺术系的程序员,是一个十足十的异类,正牌导师基本挂名放羊,没有实验室,没人带没人管,他把我收留到自己实验室的 team 里,悉心指导。
为了能让我尽早的拥有一台自己的 Macbook Pro,他帮我找了好几份兼职,又特意从 HK 帮我把我人生里的第一台 Mac 用比国行便宜很多的港行价格提了回来。
而且,我不但自己上了船,还拉上了男朋友。
当年的男朋友是个手持司法考试证书、日语一级证书、在北大学习自动化翻译(英语)的男同学。
私心里,我知道翻译公司的美女巨多,私心里,我不放心他不在身边;而他也说自己对做产品很感兴趣,SO,我的老板就把我俩打包收了。

这是一份开始并没有任何薪酬的工作,但是我们需要吃饭,需要交房租,需要打电话给家里,艰难的开口说虽然我们已经实习了,但是需要家里「打点钱」。
因为那几年「创业」这事儿尚不光鲜,所以我们辛辛苦苦却也偷偷摸摸的做事,连跟同学们吃顿饭吹牛逼的资本也并没有。
纵观在这个团队里的 3 年多,从 2011 年夏天到 2014 年冬天,我是设计师、是前端程序员,我写商务 PPT、记录会议纪要,有时候我是销售、有时候我是财务兼行政……2014 年,我们的第一个产品正式上线,我是整个团队里,我们的第一个客户(女)最喜欢的孩子(天知道为了让她能认可我,我付出过多少努力)。

然而这并不是一个纯粹正能量的励志传奇,其实它是一个「改变」的故事因为我们用更多的时间去观察和推敲,所以美好的童话会幻灭;又因为我们用更多的时间去成长和感受,所以柔弱稚嫩也可以茁壮繁茂。
5 年的时间,我的老板从一个让我非常尊敬佩服的有情有义的老大,变成一个也有私欲、也会软弱、也能三番五次寒了我的心的普通中年男人;5 年的时间,我的男朋友变成了我的先生,亦成长为工作中我可以全心全意信任和倚重的最佳拍档。

2014 年,我们离开了让心里五味陈杂的第一个创业团队——我们是最初一起创业的小伙伴之中,熬到最后的人,于情于理,我自问心无愧。
在过去 5 年的最后一年里,我和我先生开始了新的征程,仍然认定彼此就是最好的搭档。

对于我来说,这个 5 年,让我知道我不会在一个办公室里蹲到退休。
直到现在还是经常被我妈碎碎念说,你们为什么不找个稳定舒服的工作,为什么不去考公务员或者读博留校当老师啊!
**我想,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幸运到拥有一份自己真心喜欢的工作:在忙碌一天后回到家里躺在床上,还会禁不住琢磨今天取得的小小的成就;在早上醒来的时候,会自然而然的对这一天要做的工作有所期待;在每个项目完成的时候都明显的能够看到自己比上一个项目做的更好;在每一年的年尾(比如现在)能够掰着手指头数数今年都做了哪些事情,因为做的事情太多导致年初的记忆仿佛是很久很久以前。
每天都在做自己真心喜欢的事情,时间因忙碌而过的很快,也因充实而过的很慢。
**
所以「创业」,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真的容易上瘾。

甚至因为听说天天开很多的会、写很多的文档、走很多的流程、干很多「政治正确」的事情,所以连大厂的 Offer 都不敢接。
特别是现在,自己目前为止设计的最漂亮的 App 即将上线(虽然我知道再过两个月它就会与彼时的最高水平拉开很大距离),有些忐忑和紧张。
按耐不住内心的激动把内测版的截图发给小伙伴们,听到大家说「好看」的时候,心里盛开了一个春天的花,在这个冬天还远远没有过去的季节。
这 5 年,找到了做一辈子的工作,携手了同行这一生的人。

至于「创业」这事儿能不能成功,其实我和我妈、和所有关心我的人一样想知道却不知道,但是正是因为这事儿不确定,所以我一眼望不到我「退休」的那天。
今年我先生的妈妈从蹲了三十年的办公室光荣退休了,说起办公室新来的小姑娘无比羡慕的问:「老师,你说我什么时候才能退休啊?」
而对于快要奔三的我们来说,青春这么好,退休个毛线啊!

「只是当时站在三岔路口,眼见风云千樯,你作出选择的那一日,在日记上,相当沉闷和平凡,当时还以为是生命中普通的一天。」
「不是看到希望才去坚持,而是坚持了才会看到希望」。

知乎用户 寂寞小志 发表

2006 年,毕业,在一家私人公司,没有五险一金,到手 1K,租房,信用卡帐一屁股。

2011 年,来到现在的公司。有人给交保险了。扣完五险一金虽然还不到 2K,但我很知足了。
2012 年,还清了之前欠的大概 1W 多卡帐,开始有存款了。
2013 年,家里买房了,虽然面积不大,虽然不在市区,虽然是父母拿的钱。虽然房主不是我。
2014 年,买了单反,射手座,开始计划每年去一个地方旅游了。
2015 年,去年年底来北京发展,买了 MacBook,买了 Plus,去了天津上海南京烟台沈阳。

2016 年,毕业 10 年。

知乎用户 毛羽立 发表

20 岁生日那天,我和闺蜜一块儿去北京玩,在 798 逛了一整天。夕阳西下,站在公交车站等车,我沉重地叹了口气说:“唉,这么快就 20 了,感觉自己马上要老了!”

闺蜜说:“别担心,我 20 岁的时候也这么觉得。但过了两年,我觉得从 20 岁到 22 岁这两年感觉还是挺慢的。”

彼时我有一个男朋友和一帮小伙伴,保研了却没有过上传说中猪一样的生活,还是整天忙得像狗。那时大家还没都用上 iPhone,男朋友送了我一个 iTouch,晚上睡觉前,我在宿舍的床上蒙着被子偷偷切几局水果。

后来,跟闺蜜不复当年的亲密,男朋友也早就分手了。昨天睡前看到朋友圈刷屏的知乎五周年,打开一看,竟在里面看到了闺蜜和前男友的 id,顿时百感交集。

带着一种情怀,我甚至重新下载了水果忍者,切了一局街机模式,只得了四百多分。但五年前,我能切到 1200 多分,力压一切小伙伴。

离开的朋友后来有突然出现,生命像一个圆圈。这话你不得不服,就连多年前唱着这句歌词的萧亚轩自己,都在多年后改头换面,带着一张网红脸重新出现在视线中。

我是一个平凡人,五年中却也经历了不少转折点。好像透支了后面的一些幸运,遇到了很多贵人,磨平了一些棱角,完成了小小的迁徙。跨过不太远的山和大海,穿过不太多的人山人海。

我想平凡人的生活就是这样的,那些身处其中时觉得跌宕起伏的事情,过后再看,其实也没多大事儿,不过正是这些事情引起的蝴蝶效应,一点点地把我们的生活推向未知的地方。

I’m not half the girl I used to be.

这五年,

我曾经放弃过初心,因为有太多的诱惑;

我后来找回了初心,因为我感到迷茫;

我再次放弃了初心,因为我发现它其实没那么好;

我还是找回了初心,因为只有它,才是真正属于我的。

知乎用户 李嘉 发表

我也在这里留下我的足迹。 2011 年 1 月到 2016 年 1 月这整整 5 年真的让我经历很多。

2011 年 2 月的时候,我爸妈从中国飞过来看我跟我在澳洲一起过年。当时的我还是只拿着临时签证,考不过雅思 4 个 7,没有一个像样的工作的已经毕业一年的留学生。原本计划可以带着爸妈在澳洲转转,享受一下美好的自然风光的我,却在父母来的第一天晚上面对了父母的摊牌。

爸妈当时给出的理由诸如澳洲花费很贵,我爸目前在国内朋友圈里目前还有一些能量,回去还可以帮助我等等,但是最最归根结底的理由还是不相信我这个从小被他们娇生惯养的儿子真的能够在这个完全陌生的跟自己的祖国差别十万八千里的地方扎根。

我当时听着爸妈对我苦口婆心的劝导,我当时也是不知道如何是好。我就记得我那天晚上真的哭了,感觉到爸妈在国内依然每天放心不下我,也感觉到自己根本没有硬实力让爸妈对自己放心。

这个时间节点,我觉得真的是毕业面对社会最被否定的时期。哪怕你过去在校园里取得了多好的成绩,如今出了校园,一切归零。你以前那些个文艺青年啊,三好学生啊,在你挨饿的时候一个馒头都换不来!!

于是那天之后,我改变了,我不再是哪个整天抱怨澳洲移民政策坑爹,整天猜忌雅思口语写作疑似卡分,整天嫉妒别人怎么那么顺利那么好运的我。我沉了下来,我把自己放低了。说句心灵鸡汤的话,把自己放低以后我真的觉得世界有意思多了。就连面对那些雅思高分段落,我也不再是一脸鄙夷的 “这有什么了不起”,而真心地萌生了一种“我真的想不到可以这么表达,我要变得具有这种表达能力的人” 的积极心态。

那天之后,我是这么拼下来: 我暗暗发誓不再问父母要一分钱,我每天出去打工,回家的时候如果天气好,我就走路 1 小时回家。在路上我就自己背雅思(堪培拉人烟稀少,路上根本没人),如果天气不好或者太懒太累我坐公交车的时候,我就拿出自己的黑莓全键盘手机默写自己最近背过的文章。

2011 年 6 月,我在澳洲移民政策改变之前(如果到了 7 月,我就必须去考翻译,那样我父母如果拒绝对我经济支援,我就真的只能回国了),考到了 4 个 7, 并顺利递上了 PR 申请。

现在回头看这段时间,我不脸红地说,我为自己感到骄傲。这段时间自己的努力,给自己的未来以极大的信心。从此以后,我对自己有信心,我觉得再难得挑战,只要我能够沉下来努力,我就不会失望。我庆幸自己没有活在读书期间的美好回忆中,我在面向社会的第一步中 (其实已经晚了一年),我用自己的努力给了自己一个良好的基础。

这个事情的影响很深远,以至于我面试埃森哲的时候,我都能凭借自己的精心准备,用极快的语速简单粗暴背出了埃森哲的公司价值观等等,让面试我的 senior executive 直接当场给我 offer。在工作的时候,我也总是想着全力以赴,不给自己留下遗憾,不让自己以后想起来后悔。

知乎用户 Alex waker 发表

等你发现时间是贼了,它早已偷光你的选择。

在我的所有朋友中,我算是唯一一个可以勉强被称作时间天敌的人。

我始终警惕于时间的流逝,我始终不甘心于被岁月改变。

我相信每个人都有一颗滚烫的内核,在年轻的时候它们大多数表征着美好和热血。

我不介意自己在这些年的摸爬滚打被磨去的那些边角。

我在意的是自己,即便在那些被心魔湮没的时时刻刻里,仍旧不能丢失的部分。

梁边妖曾回复私信给我说,留住热血,坚持中二。

我希望等到我三十几岁的时候,再这样骚骚柔柔的写十年回望的时候,我依然可以说:

十年饮冰,难凉热血。

我希望等到我衰老到连牙齿都没有几颗的时候,我依然可以说:

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过去我和老友们这么不说人话的时候,他们会恶心我说:哇,这逼装的,我给你 100 分。

100 分不重要,如果可以的话,再给我 50 年少年时代吧。

像我这样一个,很难被时间侵蚀的人,有的时候回头看,依然会被时光的力量所震动。

当我想起,我已经离开学校、离开故城,在外 5 年了。

当我想起,很多事情回忆起来的时候已经可以说,10 前如何如何。

当我想起,我的一些老友,已经相识超过 20 年了。

我还会像个没见识的傻逼一样,唏嘘一阵。

再唏嘘一阵。

五年前,我刚刚离开学校,进入熔炉。像个受气的小媳妇儿一样,被现实狠狠的操了几顿后,很多人劝我别梗着脖子像个楞逼一样,关于这些或善意或无意的 “忠告”,到今天我的答案都是,去你妈的,不接受,绝不接受。

五年前的毕业季,我刚刚和我女朋友在一起,很多朋友替我担忧我们的未来,觉得这场恋爱或许不会有善终。我理解他们对我的关怀,但是我只愿意自己做决定。五年中,我们有三年时间异地,中间有数次吵得分崩离析,坦率的说我并不是没有想过放弃,但是直到今天,我们还在一起,重要的是我们想和对方在一起。

今年 10 月,我们要结婚了。

说说这五年,我自己的大事记。

五年前,大学毕业前夕,经历一段糟心的求职故事,但好歹结果是好的,签约去天津的一家军工方向的国企做射频工程师。但是坦白说,我当时内心并没有多少喜悦。

坦率的说,我自己过去有一段经历,这些年我一直羞于启齿,那就是:我和我其他大学同学不一样。

别人有一场毕业典礼。

我没有。

拿出两张毕业证书比对一下,别人的是 2011 年 6 月签发的,我那张的日期是 2011 年的 7 月 14 日。

由于大学有两门课一挂到底,我需要参加毕业考试,通过了拿学位证。

通不过的话,那对不起。

毕业典礼那天,我自己待在宿舍,隐约能听见操场的礼乐声,甚至我能听到人们的欢笑声,我伤感吗,我懊丧吗?其实都没有。

我内心里只有一团对自己的烈焰般的仇恨和愤怒。彼时我暗暗思忖,如果我能够从这座悬崖中爬出来,我不会再置自己于这般境地。

等你发现时间是贼了,它早已偷光你的选择。

永远都不要让自己没有选择,无路可退。

之后有两周的时间准备考试,暂时住进了研究生公寓,有三个大学同学留下来陪我备考。

现在说起来轻描淡写,在当时那基本上是炼狱一样的十几天,几个好兄弟各司其职,帮助我备考,对我的情分我无以为报,只能在此后的岁月里,尽量不辜负他们对我的厚意。

考试结束后,我走出考场,路过球场,作为一个老帮菜,目睹着学弟们在烈日下挥汗,很难说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我不再感到伤感,未来已经等我很久了,我得赶快策马赶上。

我的第一份工作,在天津做射频工程师,干了整整三年。

有那么大概两年时间,我几乎没有写过任何东西,那几年我忙碌而平静,我甚至已经接受了作为一个理工男传递至工程师的职业宿命,我开始和每一个身边的同事一样,想着买房、结婚、生子,一辈子就在天津生活下去了。

那几年我几乎有一半的时间都在出差,跑各地的研究所、部队,做实验做联试。武汉、石家庄、南京、成都、广州、苏州、西安,机场和火车站闭着眼睛都能摸到安检。

由于大学时代的过分不靠谱,那几年我一直都在给自己幻觉,试图让自己接受这样的设定,假装自己正在做一件正确的事情。那几年至少有一半的时间都很疲劳,工作忙碌,东奔西走。

假意仗剑疾行,但心底的那个少年,已经陷入昏迷。

生了几场无关生死的大病,闯了几次无关未来的大祸。

直到 2014 年,因为在南沙的一场部队试验导致的肺炎,在漫长的修养时间,真正让我有机会,和心底那个少年直面对峙,从而清醒的审视自己的过去和未来。

那几十天里,我什么都没有做,只是想明白了一件事情:要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而不是做在别人眼中貌似靠谱的事情,珍惜我的时间,珍惜这个世界给我的每一次选择的机会,就像珍惜你的眼睛一样。

我再也不能以安稳之名,放任岁月荒唐流散,流年大梦,危险如雷池,但是我的内心不能再次被射落至深渊。

2014 年,大病初愈后,心底的少年也随之苏醒。

我从天津离职,从一名通信领域的射频工程师,转行做了一名广告文案。

叫兽易小星有一句话深得我心:我不愿只能远远看着自己的梦, 在别人的花园里开花。

做这个决定之前,我自己其实也有犹疑和不安,但是我没有再给自己任何一次唧唧歪歪的机会,趁着一时热血和力量,提起了这个再次上路的行囊。

我很高兴看到自己,可以和那段岁月做了一次了断。

我在天津离职之前,同事和朋友的反应大概有两种:

第一种是他们不理解,我为什么放着这么好的工作不做,非要跑到北京去做什么广告。但是他们相信我的决定并不是一时意气。

第二种比较有趣,他们一样不理解我的做法,同时他们会表示嘲讽并 “好意规劝” 我,之后会后悔的。

对于他们,我想说:这个世界上有这样的人,他们曾经也做过梦,甚至梦里的景致比我的还要美好,但是他们就这样眼睁睁看着它远去了,梦醒了。然后他们回过后教育年轻人,现实点吧,这已经不是一个让你放肆做梦的年纪了。对此,我由衷的感到恶心,他们被自己的怯懦打败,终于在强悍的命运脚下下跪,本来他们是有机会的,然后他们教育年轻人说,快来和我一起跪下吧,迟早都是要跪的。

转眼间,我转行已经一年半了,我没有如你们所愿的后悔,抱歉了。

顺便说一句,我这个人可能会有遗憾,但是从来不后悔。

因为种种原因,我想做没做的事情,我会遗憾。

因为种种原因,我选择去做的事情,我从不后悔。

2015 年 10 月底,我去保定参加大学时宿舍老大的婚礼,

我和小浩彻夜长聊,聊往事,聊未来。

小浩说,冯老师,你最终还是选择去做了自己喜欢的事情。
我听闻此话,不知为何忽然有些伤感。

我和他讲,坦白说,你也知道,我虚度了很多好时光,我也一度觉得,就这样算了吧,日子也一样云淡风轻。一晃再一晃,半辈子也就过去了。但是几年过去,我忽然发现,内心的火种依然还在,它不依不饶奋力燃烧的样子,让我恨不能抽自己几个嘴巴。于是我想,再给自己的人生,一次机会吧。

和不想让自己的梦在别人的花园里开花一样,我同样不想辜负了这团十年不灭的少年火种。

最后扎几针鸡血。

毕业五年,在社会上来回趟了几次,谁也难免没有几回捉襟见肘的时候,穷途毕现的时候请记得:

命运这东西有时候看起来格外强悍,一拳一拳将你打的你节节败退,直到把你逼到墙角,直到把你放倒在地上,直到你抹着嘴角的腥红对他屈辱的低下头,你说我认命了。
然后会发生什么呢,其实认命了也就认命了,你也不会死掉,你只是会在之后的岁月里的所有不如意的时候,都会后悔的把肠子的翻出来。所以,我的做法是,命运怎么击倒我,我就怎么还击回去,即便我眉骨尽碎,即便我满口腥咸,即便我四肢全断,即便我胸膛坍塌,即便我像是一条死狗一样被踩在脚下,也没有什么关系,我还有牙齿。

人这一辈子,最怕的不是不如意和不甘心,而是心甘情愿。你一旦妥协和低头,那些你心心念念的好景致,即刻就将云散。

你挺不过来,甘心被踩在脚下,那么这往事就是一根鱼刺,永远如鲠在喉。
你挺过来了,转身继续上路,多年后,这些心酸,不过就是一碟下酒菜。

知乎用户 小爝​ 发表

毕业 7 年了,如果说大学和刚毕业的时候,我运气还不算坏,经过努力给自己的人生开了个好头,那么 11-16 年算是我在 30 岁之前的最后折腾的机会了。

11 年下旬我从杭州回到了北京,当时心里的想法就是杭州生活节奏太慢了,工资太低了,技能学的也差不多了,回来吧,我还是一个骨子里喜欢折腾的人。

面了 10 几家公司,但是天意弄人,最后去了一家特别不出名的小公司,除了待遇在当时来看比较高之外,我现在想想怎么都觉得不是个特别好的选择。

做了有小半年吧,以自己一人之力干出来了个社区和 pc 商城(前端)觉得产品方向真的是不能做大,偷偷出去面试,最后还是去了一开始放了我鸽子的新浪。

然后这一干就是小 4 年。

第一年刚去,疯狂加班,当时刚把美图做的微相册新浪接收回来,写了小半年,有时候会加班到 12 点之后,总算是做完了。成长了很多,也遇到了一个好老大。

之后因为公司级别调整,我们部门拆分,后来转岗到门户,写了人生中的第一个,第二个,第三个框架和工具,用于生产环境的,解决当时门户博客多个业务线的框架和工具。体会到了一个道理,只有在一家公司做的足够久了,才能剥开业务看到部门真的需要什么技术支持。通俗点讲,那一年是个人的积累到了,技术输出能力井喷。

再后来做过的项目也不少,博客,门户,移动编辑器,微博长文发布器,聊天直播网站等一些内部创新项目。

可能是资源不够,也可能是真的做的烂吧,没几个还活着的。

14 年,因为几次晋升和几次对外部交流的机会,认识了手机新浪网的同学们,正式从 pc 开发切入到移动互联网,转部门后,从一个高工切换到一个小团队的 tech leader,经历了一个部门全部离职,全是新人,从没什么积累到成熟稳定的一个发展阶段,输出了几个当时解决问题的工具和重写了不少有历史问题的代码。

感觉刚刚看到亮的时候,原来的老大离开新浪,算是出去创业,衡量了一下个人的发展方向和空间,算上又出去面了几家公司,最后的结果对比,还是来了国美。

这个选择到现在也不知道对错,但是可以准确的说,目前来看还是当时几个选择中结果最好的。

15 年中到现在,从一个 5,6 个人的小组发展到现在 30 多人的一个前端开发部,能承接公司所有前端业务,半年多时间干出来 N 多个移动端产品和 pc 产品,内部系统,从团队组建管理,技术路线制定,到框架选型基本是从 0 跟到尾。

不得不说,当时无论是去阿里还是美团还是乐视都没有这样的机会和资源。

转眼 16 年你们看也要过去了,我也 29 了,明年就到了而立之年了… 所有人都说过中年危机这个话题,以前觉得离自己特别遥远,现在想想也快了,面临结婚,买房子,生孩子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希望之后的五年能继续好运吧。

感恩毕业之后任性的我遇到了那么多喜欢自己支持自己的朋友和同事。做过不少操蛋的事,也干过不少蠢事。真的是运气好能走到今天…

总结完毕,tb 去了。蛤蛤。期待下个五年。

知乎用户 谢照东 发表

看到这个问题,回忆了一下 5 年发生的事情,仿佛都还历历在目……

2011 年,高二,爷爷去世,对我造成了很大的打击。从此奋发图强,努力学习,周末也在教室里看书,练题。下一次月考就从班上 30 多名到班上第一名 (骗人小狗)。想起当年这也是比较神奇的一件事情,怎么做到的我真不记得了。只记得,那个时候我对数学真正的产生了兴趣,我也被同学们刮目相看了。之后成绩就一直稳定在前几,当然没人之后背后发生的故事。
同时交了个女朋友,到现在快恋爱五年了,爱情来得太快就像龙卷风。

2012 年,高考,为了爱情,理综物理 16+18+19=53 分大题选择放弃。因为我能预估自己的分数,数学当时能保证绝对在 140+,语文 90 分左右,理综 220 左右,英语 100 分左右,如果正常发挥 560 分差不多 (别吐槽我的语文),当时理综应该是第三科吧,前面两科考下来心里已经大致能猜到分数了,所以我放弃了物理三道大题。所以后来和女友一起看《匆匆那年》的时候,男主角说为了女主角放弃了 10 分的题目,我也只是微微一笑(给自己满分)。
成绩出来,我报了重庆邮电大学,学习计算机软件。女友成绩不佳,没上二本,准备去打工,后来告诉了她我为了他做的事,她选择复读。而我就来到了这里. 梦想开始的地方

2013 年,女友顺利考上和我一所学校,成为学院网络部的部长,带领一群小鲜肉建立社会主义新学院。同时,经过层层阻碍,通过学校实验室的考核,正式进入实验室开始和实验室导师做项目。日以继夜,天天写代码,晚上回到寝室放下书包的时候,寝室刚好停电,躺下就开始睡觉。

2014 年,很平淡,努力学习编程,在不上课的情况下还拿了奖学金,优秀干部什么的 (没什么卵用)。年末,在家里开始准备来年的校园招聘,一直在学校耗着,这是第二个年头

2015 年,3 月,要找实习了,顺利拿到百度,去哪儿,阿里巴巴 offer,最后选择去杭州阿里,实习到要参加考核的时候,申请转岗去中间件,我梦想的职位和团队,顺利转岗成功,在这里我得感谢紫萱姐, 一直帮我。后来在这边呆到 9 月初,拥抱变化,好几年没有流过眼泪的人,瞬间就崩不住了,周五晚上 10 点,大家都走了,我一个人在工位哭成傻逼,9 月回学校,前前后后拿到,蘑菇街,腾讯,美团,美图秀秀的 offer 后就不在面试了,今日头条给我打电话叫我一定要去成都面试,当时想这是个啥公司啊,没听说过,现在想想真是 naive。应该去的。后来阿里巴巴也给我打过电话叫我回去,但是我已经签约了,而且薪水和职位我不是很满意,就拒绝了。把我伤得这么深的公司,我可能真的没有以前那么喜欢了。不是因为他缩招,如果是正常缩招,我们实习生能力不够,没面试过,你不给 offer,正常. 我们也不说什么,关键是,说面试过了,9 月的时候各大公司内推都结束了,你告诉我没有 HC,滚蛋!!!。我内推的同学都拿到 offer 了,你让我走了,NICE。不好意思收回 offer,技术最低给到 8K, 我拿到最高 offer 有你两倍多,你好意思不?我给你买个串天猴,你上天吧。哎,有点激动了!冷静!

回想这五年,经历了挺多的,亲人去世,又得到爱情。失去职位,又收获更多的肯定。

ps:知乎今天把我封杀了?一直上不去是什么意思?

知乎用户 南半球 AUV 发表

选择有时候比坚持更重要。这是我过去五年里领悟到的,而且我做出的这些选择,不仅仅影响到我的现在,更是影响我的一生,改变了我一生的道路。

10 年前,我放弃进入国企的机会,独自在帝都漂。

5 年前,工作逐渐有了清晰的目标,渐渐跟最初的职业规划契合,任职北京前十名的互联网公司。认识了现在的媳妇儿。

4 年前,沉沦于甜蜜的爱情和顺利的工作,在职业高峰期选择跳槽至外企互联网公司,待遇 double,工作更自由,逼格前进好几个 level。

3 年前,开始面对即将成家的各种烦恼,面临买房的问题。不想甘当房奴,过一眼望到头的生活。

2 年前,做出选择,决定出国读硕士,实现留学梦。选定南半球一个小国家,风景秀丽,民风淳朴、各种极限户外运动著称。申请学校,将北京的所有家当变卖打包,回家乡领结婚证。

1 年前,逐渐适应国外的好山好水好寂寞。找到对口的工作,勤勤恳恳,为华人争光。

现在,拿到永久居留 3 个月,计划未来的小日子。

帝都奋斗十载未得北京户口,国外折腾 1 年 PR 斩获到手。

我在万里之外找到家的归属感。

知乎用户 BBKinG 发表

2011 年的那个春节,我在家里休息了一个月,无聊的蛋疼,想找点事情做,此时正是我进入电竞这行第十个年头,DOTA1 正火,英雄联盟还在公测,但星际、CS、War3 都已经衰落了。

  很多当年无限风光的台前明星,都开始褪去明星的光环,甚至很多年轻玩家都不知道这些人存在过,他们就消失在人海里了,更别说那些在幕后的人,他们可能从始至终都没露过脸。

  我突然觉得这是一件很悲凉的事情。

  历史不应该忘记,这些为新文化探索付出过努力的开拓者,以及他们探索出来的经验,需要传承。

  于是,我开始着手写《中国电竞幕后史》,从 1997 年到现在的电子竞技台前幕后故事。

  这件事情虽然跟我从事的工作相关,但是在 “IP” 还只是代表网络地址,电竞解说开淘宝还只是为了糊口的时代,我并不知道这件事情,能给我带来什么东西,所以这些文章从一开始,我就一直放在网上,没有人约稿,也没有稿费,更没想过能出版。

  直到现在有人私信我,说想转发,我只要求注明个出处就可以了。

  小时候,语文课本里有一篇文章讲 《钓胜于鱼》,里边有句很玄乎的话『我是为钓,不是为鱼』,学的时候能感觉出这话很屌,但年龄太小了,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直到 2014 年,一个出版商跟我说,愿意出版这些我已经在网上发表过的文章,那一刻,我好像明白了些什么。

  2015 年 12 月 4 日,经过 3 年多的不断积累,我终于把《中国电竞幕后史》出版了,算是给众多电竞前辈和幕后工作者,以及自己的青春一个交代。

  在写这本书的过程中发生的事情,更是让我没有想到,特别是 2014 年直播平台大战兴起之后,又赶上 2015 年股票牛市中被追捧的电子竞技概念股。

  这些事件不但让电子竞技从小众领域走到大众的面前,也让我直接从电竞圈,一步跨到了投资圈。

  整个 2015 年上半年,我大概认识了 500 多位投资人,参加各种大小投资论坛二十多次,做了 2 次 TEDx 的演讲,同台的是生化医疗、人工智能、社会慈善、地球环境等各方面世界顶尖的科学家。

  有越来越多的影视公司,开始找我谈电影和电视剧剧本的制作,IP 内容的开发。

  我认识了很多以前只能在电视和新闻头条上才能看到的人,他们对电竞的好奇和敬意,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这个曾经饭都吃不饱的行业。

  回过头再看那些迷茫的日子,幸好我没有想太多结果,幸好我没有停下来,幸好我处于这个伟大的时代。

  感谢电竞,感谢这个时代。

  Run, Forrest, Run!

知乎用户 安晓辉​ 发表

看到这个话题忽然与了回答的冲动,不请自来。2011~2015,我经历了下面几件对我具有深远影响的事情:

  • 2014 年因为 10 年之前在网络上发表的小说涉及家乡的人和事而被追责

  • 2014 年独立完成了两本技术图书(《Qt on Android 核心编程》和《Qt Quick 核心编程》)的写作并出版

  • 2014 年离开工作七年的公司,先做项目总监又做程序员再去创业

  • 2015 年创业,然后失败,亲自宣布公司关闭,再度回归软件开发

  • 2015 年参加职业规划师培训,明确了自己的定位

  • 2015 年创建订阅号 “程序视界”(programmer_sight),定下每周更新三篇原创文章的规矩并坚持下来

一个一个来说说对我的影响。

【01】因小说而被追责

文章系小说,从现实生活中化来。2001 年的作品吧,当时根本不会想到穷乡僻壤也会有人能从互联网上发现我的文章。科技的进步远远比我想象的要快,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随时随地的连接成为可能。(也许我现在写的这个回答也可能被看到,不过现在我已能平静面对类似的事情了。)

这件事我记忆犹新,对我影响深刻。当时刚刚过完春节,在某个夜晚接近凌晨时被短信通知,然后在电话里被骂了将近一个小时。完全懵了,牙齿鏖战,说话荒腔走板,浑身颤抖,冷汗如浆,无力抵抗。

我可以说这是小说,咬死抵赖。然而我选择了承认这件事,并决定去补救。连续有半年左右我都情绪低落,郁郁不乐。

在此之前我很难想象我和身边人所构成的关系网络会对自己有这么强有力的影响,我第一次开始认真思考自我和他人的关系。在发生这样的事情后,我经历了艰苦的思想斗争,但做出了关键的选择,并决定去积极处理。

这是我这五年中的一个关键节点,正是从这件事之后,我开始了自我审视、自我学习、自我成长的道路,从 14 年到 15 年,两年时间,我个人的思想和对事物的认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02】完成两本技术图书写作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前一件事发生时我正在写作《Qt on Android 核心编程》。后来我又写了《Qt Quick 核心编程》。这两本技术图书的出版,对我个人也发生了较为深刻的影响。

《Qt on Android 核心编程》和《Qt Quick 核心编程》这两本书本身没有给我带来多少经济收入,我曾经在 “写一本技术书能赚多少钱” 这篇文章中算过一笔账,感兴趣的可以搜索看看。但除了经济上的回报,更大的回报在这里:

  • 我确认自己对技术比对管理更有兴趣

  • 我有了一张新的名片,在寻找新的职业时很有帮助

【03】2014 年经历了四家公司,2015 年创业

2014 年我离开工作了七年的 XL 公司,原因比较简单,互联网机顶盒产品因为政策原因及资金原因无法继续下去。这个产品就像我的孩子(09 年媳妇怀孕时我一心扑在产品上天天加班),我对它有深厚的感情,我看着它出生,看着它慢慢往大里长,然后看着它还没真的长大就夭折了。

我和我带领的团队,有一些分拆到其它团队,有一些离开。我也离开了。

离开后进了一家互联网 - 彩 - 票 - 公司做项目总监,干了一个月,离职。因为我从这种纯管理的工作中感受不到成就感,看不到自己的价值。回想写作《Qt on Android 核心编程》和《Qt Quick 核心编程》时的感觉,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所以,我又回到了开发岗位,进了 QS,而且恰恰是因为我写了两本书而获得了这样一个机会。这也是前面我说的更大的回报。

然而我只做了一个月,就又离开了,接受朋友邀请,创业去了,而且是互联网 - 彩 - 票 -,看起来我好像到前面那家做彩 - 票 - 的公司(ZC)去做商业间谍去了,其实完全不是。我从 ZC 离职时是到了 QS,做互联网会议开发,和 - 彩 - 票 - 完全不搭界。只是因缘际会,我那朋友选择了 - 彩 - 票。

后来发生的故事颇具戏剧性,2015 年 2 月 28 日,几个部位联合禁掉了互联网 - 彩 - 票,到现在也没恢复!所以,我 2014 年 12 月开始创业,其实只过了 3 个月就被枪毙了!

我们选择等待,在等待中做其它的产品,水果 O2O、旅游、行家平台…… 坚持到了 15 年 11 月份,我宣布解散团队。

15 年的创业经历,给我三方面的收获:

  1. 我深刻体会到,创业维艰,没钱的日子真心难过

  2. 我真的意识到,需求不等于痛点,非痛点的需求,即便情怀满满,也很难承载一个没什么钱的初创公司的梦想

  3. 我的兴趣点不在管理公司不在管理团队,坚定了以后做技术人的想法

【04】成为职业规划师

机缘巧合,我认识了职业规划师,我对这种帮助人找到职业定位的职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回顾我 2014 年以来在技术博客上发布的一系列漫谈程序员的文章,我忽然发现,其实我勤勉更新不计回报写作那些文章背后的原因,是我希望能帮助到他人,在我确认我的文章对人有帮助时我会有强烈的快感。

而职业规划师,正是助人的职业。

我身边有太多人,包括程序员,包括其他行业的朋友,要么职业倦怠、要么对工作提不起兴趣、要么不知道要做什么,我可以为此做点什么。假如因此也可以养活自己,那太好了。

于是我参加了生涯规划师和职业规划师的培训——当时在创业,日子都过不下去了,2 万多块钱对我是巨大的压力,厚着脸皮跟我媳妇要的。

最大的收获:

  • 我的世界新开了一扇门,由此接触到了全新的东西,现在还在不断自我学习

  • 梳理了自己,确认自己是专业技术者,而非管理者、创业者

要多说一点,一个人一旦确信自己的适合做什么,一旦有了明确的目标,他的生活轨迹和心理轨迹将会发生质的变化。

2015 年我虽然经历了创业失败,但我淡定从容了,我觉得自己有方向有目标也有能力去践行自己喜欢的事,为自己的路负责。我能够坦然面对自己,面对他人,面对不确定,走向未来。

【05】开通微信订阅号 “程序视界”

2015 年 5 月份我开通了微信订阅号 “程序视界”(programmer_sight),和技术博客不同,就定位在程序人生,就聊程序员的职业选择、困惑、发展、成长、生活。

我定下每周更新三篇,两篇原创的程序人生类文章,一篇图书推荐文章。为此我每周需要写三篇文章,读一本书。我开始了坚持做这件事,每年早上 5 点 50 起来看书或写文章。坚持到现在。还会坚持下去。

我决定在程序员的职业规划上做一些事情,持续的写文章,用自己的经历和了解到的知识,为更多的人提供参考和帮助。如果有人对自己的职业定位感兴趣,又恰巧在我所在的城市,通过我的公众号联系我可以免费陪聊,这个活动会持续到 16 年底。

经营 “程序视界”,同样是很难看到回报的事情,但我乐在其中。而且有人关注,使得我更有动力坚持下去。我已经坚持了八个月,每周更新三篇文章。这种坚持,让我有下列收获:

  • 确信做自己想做的事,会自觉积极投入

  • 看到自己的价值

  • 养成了每周读一本书的习惯

  • 养成每天早起看书写文的习惯

  • 彻底抛弃了看电视等无助于自我成长的活动

-——————————————————

2011~2015,这五年里,发生了很多事,有很多事都是节点,然而最重要的是,发现了自我,找到了想走的路,并且走在这样的路上。如果一个人能够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将是莫大的幸福。我自己会践行这个原则,也愿意帮助别人发现自己想做的事。

知乎用户 比昂 发表

祝贺知乎上线 5 周年!

同时祝贺自己毕业后工作刚满 5 年!

2011 年毕业,带着无限美好的憧憬和遐想,摩拳擦掌,被生生丢进了社会这一大锅汤!
工作了差不多刚 3 个月的一天晚上,天气阴沉小雨,接到爸爸电话,语气冰冷,微微哽咽,他说奶奶突发心脏病去了,没来得及送到医院!他现在住在一个小旅馆,天一亮就回家,你跟单位领导请个假!
几句话说的艰难,我嗯了一声挂了电话,眼泪便涌出来了, 没哭…

两天后回家下班车爸爸骑摩托车来接我,风把白孝手巾吹的高高扬起,爸爸一脸胡茬,眼睛布满了血丝,见到我只是很努力的嘴角往上扬了扬说回来了!

那两天每来一波亲戚都是一阵嚎啕大哭,我跪在爸爸身后,递纸钱磕头,腾起的火焰把脸烤的辣疼,爸爸红着眼睛,不怎么说话。望着奶奶遗像,我满脑子都是内年过年奶奶坐在我家炕上,看了我笔记本上我女朋友的照片,扭过头来望着我笑,没有门牙。

施礼的那天晚上,仪式开始前,爸爸和二爸三爸争吵,最后爸爸扑通一下跪在爷爷面前,掏出来一大叠毛爷爷摔在地上,哭的撕心裂肺,说前两年我艰难,现在我把两个娃供出来了,我有钱!
我哭了,抱着爸爸说我挣钱了!好多亲戚哭了!

后来才知道,争吵是因为爸爸不愿意按当年分家时候的约定来办奶奶的丧事,弟兄三个争着掏钱,他觉得二爸和三爸现在比我们家艰难。

那几天爸爸精神恍惚,行为怪异,奶奶下葬前那晚后半夜爸爸不见了,后来才知道爸爸一个人去了奶奶坟地,一直坐到了天亮。安埋了奶奶从坟头下来,爸爸又不见了,我骑着摩托车找到爸爸的时候,他脱掉了孝衫坐在回我家的半道上,看见我说让我去找我妈妈和妹妹带她们一起回家。
他说咱们回家,红着眼睛,眼神像个要零食的孩子,我突然发现,爸爸从此没了妈妈。

后来回到家爸爸就病了,要么整晚整晚睡不着,要么睡着了就说胡话,醒来一阵一阵哆嗦。

2011 年 10 月份,因为老板不兑现承诺我辞职了,月底去了一家医院上班,认识好几个很好的朋友,有我的领导,还有我的老乡,后面两年我们都在一起工作,换个两个地方,最后都又走到了一块儿,过得很开心。

2012 年 6 月 7 号,高考的那天,我和小伙伴骑自行车从西安出发去了成都,之前准备了一个月,说准备其实也算不上什么准备,主要是各自向单位递了辞呈,5 月一整月里一有时间就看论坛,看骑行的日志,每天看的热血沸腾,5 月 12 号我买了一辆山地车,那个周末和另一个朋友骑车去玩,练练好上路,跟着导航绕来绕去穿村走巷的跑偏了,骑到了我们母校,现在想想都觉得邪乎,我说涛叔在召唤,他在校期间就开始在学校外面开店卖鞋,是我们同学中的第一个个体户老板,后来成为那条街道的中老年妇女之友,被评为那条街道最帅最年轻生意最好的企业家。

那天回来,胳膊褪了一层皮,辣疼辣疼,带过去的西瓜很甜!

骑行的一路上青山绿水,偶尔见到几个骑友打打招呼。
总结起来也就一句话,上坡如吃屎,下坡如拉稀。
印象深刻的是骑行的第二天翻越秦岭,到看见秦岭隧道口的时候,眼泪都快出来了,因为天快黑了,一阵一阵落雨点,而且实在骑不动了,倒掉大脉动半瓶水都觉得车子轻好多,甚至一直怀疑后胎漏气,还拿出来气筒打气了,有效果,打完觉得明显轻了,应该是幻觉。

那几天西安市是 38 摄氏度高温,我们一路上戴着头盔手套,蒙着脸,骑行风衣全副武装,热的时候感觉怀里揣着个火炭盆,好在一冲坡山风灌进去像水一样,激的刺啦刺啦冒白气,我跟薛说,我们这是在淬火,烧红了就凉水刺啦一激,冒阵白气。

最刺激也就那天晚上冲下坡了,到隧道口,天已经快黑了,立刻凉了起来,我们换上厚衣服,拿头巾包了头,然后一路下坡,30 多公里就到佛坪县城了,手电筒照出来不大的一坨地方一直不敢偏离黄虚线,因为左边是石壁,右边是深谷,耳边山风呼呼作响,余光老感觉有巨大的怪物快速的跑到我身后,其实那是道边上的树。

到佛坪县城的时候手指头冻木了,38 摄氏度的大夏天啊。
那也是这么多年第一次看见霓虹灯的时候感到温暖,因为之前一直讨厌。
那天晚上还睡了帐篷,在佛坪县城桥头的一个广场,衣服没脱,冻成狗,醒来的时候大妈们在我们帐篷旁边跳广场舞。

到成都我就决定回来了,因为去拉萨的人太多,住满了青旅,另外越走我越放不下,而同行的薛刚好相反,竟然躺在路边上都能呼呼大睡,我说车被偷了咋办,他说你不是没睡么?

他是被家里安排的相亲逼得实在受不了了,他说他见到妹子都想吐,最主要的是,他看上的妹子看不上他,就连他看不上的妹子,人家也看不上他。
乐呵的薛汉子,想到他我就笑,他现在当爹了,痛并快乐着!

我回来最最主要的原因是突然不知道我为了什么,在剑门关给家里打电话的时候,爸爸说他和妈妈在收麦子,让我不要舍不得花钱,吃好喝好,他跟我妈收麦子都热得跟啥一样,别说我翻山越岭了,挂了电话我哭了,一路上我都给他发短信报平安,从来没回过,我也没勇气打电话。

薛是瞒着家里的,而我爸爸是知道的,在我出发前我去告诉他我要辞了工作去骑车磨练意志。我巴拉巴拉的讲完,爸爸沉默了一阵说,我就告诉你一句,你兜里有 10 块钱,你就吃得了一碗面不饿肚子,你没有,你就得饿着!
我说你放心,于是爸爸没有支持也没有反对的我就出发了。

回来之后,2012 年 6 月底,我和医院那个我的领导还有我的老乡一起去了湖北宜昌,他把我又找了回来,而且联合医院院长向董事长推荐,然后我就作为西安的网络部负责人和他们一起被派往了宜昌,又是一段快乐的日子,那半年几乎天天喝酒,因为隔三差五就有各地医院院长来总部,薛说我次奥你特么再这么喝忽然哪天可能就把自己玩完了,我说那我就每天记个便签,这样哪天玩完了,兄弟们也就知道我是怎么把自己玩完的。
真记了,一个月有 28 天有在外面喝酒,很多时候在外面跟我们部门的喝了回去陪他俩再喝。

2013 年 1 月 10 号年会一场大醉之后我和老乡回了西安,那个现在是我好兄弟的我的领导回了厦门,过完年前前后后我们三个人又聚在了另一家医院,又认识了一帮好兄弟妹子,那年年终的时候他们两个因为学历不够以及工作表现不够出色被离开了那家医院。
而我一个人被留了下来。

那一年我们楼顶音乐烧烤,K 歌、出游,几个人一起夜骑长安,过得是很快乐的,但内一年对我来说又是很痛苦的。

5 月 2 号的晚上 23 点多,妹妹打来电话,泣不成声,接起电话的时候我就突然心里腾起一股莫名的恐惧,爸爸在工地外面的一条小道上摔倒了,自己爬不起来,连电话都打不出去,躺了两个多小时才被拉土车发现,脑出血!当晚的出血量就让医生摇头,而且血压极高,在病危通知单上签字的时候我的手都在抖,写的字歪歪扭扭,像刚学写字的孩子。

接下来在医院的十多天是我最艰苦卓绝的一段日子,绝望和无助!
十多天我就和妹妹呆在医院,后半夜睡在薛送来了帐篷里。

ICU 病房不允许探视,我坚决的没有让妈妈来,因为妈妈还在老家,而且没让大多数亲戚知道,因为我知道来也无济于事,安排住宿什么的根本顾不过来,吵吵闹闹反而影响医院秩序。

我知道爸爸在苦苦挣扎,与死神较量,好多次我闭上眼睛祈求老天,留我爸爸一条命,就算瘫痪,再也站不起来,再也不会说话,只要我回家叫一声爸,他能望我一眼我也愿意。

爸爸后面一直深度昏迷,刚送到医院的那晚还能勉强说话,他断断续续的怪罪妹妹告诉了我,然后断断续续的叮咛我千万别告诉我妈,爸爸的左手和左腿不能动弹,他用右手解开皮带,从内裤的兜里掏出来一张银行卡递到我手里,还断断续续的背出了密码,我眼泪就涌出来了,我哭着说爸,你别害怕,咱到医院了,我有钱。

各方找熟人关系,我带着爸爸的 CT 结果跑了西安两家三级甲等医院,找了神外有名的专家,得到的答复几乎一致,此时的出血已凝结成块,任何体位移动都有可能压迫到脑部神经引起呼吸衰竭或者心跳骤停,就是说如果转院,可能在救护车上一颠簸,突然呼吸或者心跳骤停,你连到手术室抢救的时间都没有,可以保守静养,如果出血处创面的肿胀没有致命,就可以慢慢等待组织自己吸收了颅内的出血,说白了就是等待奇迹。

那时候我坚信爸爸能扛得过去,因为就在过年的时候,爸爸早上还在在院子里举架子车轮胎锻炼,还跟我说,小伙,来试试,看看你小伙咋样,我当然不服,看他单手轻松过头顶,我说怎么还不能举十下了,爸爸就笑了说牛皮吹的大,于是我就单手没能举起来一下,双手也勉强过胸。
爸爸一直身体很好,只是偶尔一点点血压高。

后面情况竟然真的好转了,因为可以通过鼻饲管进流食了。
尤其一天早上,我看见地上满地的一次性蓝色床单的碎条,因为突然间爸爸的左手左腿不能动弹了,所以一开始的时候右手和右腿的动作很多,影响输液,于是聪明的护士就把爸爸的右胳膊和右腿绑在了床沿上,但是内天早上我进去给爸爸擦洗身体的时候竟然看见地上好多的碎条,这说明爸爸深度昏迷之后动了,我激动的大喊护士我爸爸醒了,护士说你让你爸爸用手指头给你比个一,我趴在爸爸耳边喊 爸 你给我比个一 你给我比个一,奇迹发生了,那不是幻觉,我百分至二百的保证我爸爸给我比了一个一,虽然弯曲着但是他的食指真的动了,我激动的发疯一样的喊,动了动了,护士抬起头说,不可能,你再让比个二,然后我喊了好久,哭了,被护士从病房里轰了出来。

那是我跟爸爸的最后一次互动。如果后面我一帮他擦脸跟他说话时仪器上显示的心率变化不算的话….

就在我感觉情况稳定下来了,找朋友借好了行军床,把妈妈接到医院的第二天晚上,我回到宿舍,准备第二天上班,好兄弟领导还在宿舍炒了几个菜做好了饭让我带几瓶啤酒上去,洗了个澡,吃完饭,我俩去楼顶喝啤酒抽烟,一瓶刚喝了一半,妹妹打来电话,哭的说不出来话,说你赶紧来医院….

守了一夜,天快亮的时候散大了的瞳孔没有了光刺激反应…..

算是爸爸见了妈妈一面, 或者是他就那样一直苦苦等着妈妈…..

突然我的天就塌了,结结实实的砸在了我的头上,在我二十四岁本命年的时候。
爸爸走的那天的几天前是奶奶的二周年祭日,奶奶走的那年是爸爸的本命年。

爸爸病的那天是爸爸在西安打工的最后一天,第二天他就要回家装修我们家的房子了,他过完年去西安也是帮人干点最后的散活,然后把他的工具带回家。

他答应我答应的好好的,他没有回去。
5 月 1 号我们还通过电话,1 号下午妹妹还叫我跟她一起去看爸爸,她去了,我没有!

有一种遗憾会成为永远,我不想劝,只想提醒,我们长大了,与父母的相处就真的是见一面就少一面。

2014 年的新年钟声敲响,就在春节晚会倒计时的时候,再没有人陪我一起去放跨年的大长串鞭炮了,没人帮我跟着春晚的倒计时大声喊 5、4、3、2、1 了,妹妹没有回家在店里陪员工过年,就我和妈妈,突然间就觉得这个曾经那么幸福的家,突然间就散了,我站在院子里,听着四邻八舍鞭炮齐鸣,焰火照天,泪流满面。

大年初三是我的生日,照旧表兄弟们聚在一起喝酒聊天,喝着喝着我就啥都不知道了,只记得我哭了…

后来才知道,我喝到自己给自己倒,亲戚们谁吼我都吼不住,最后我妈来,我抱着我妈哭,我妈也哭了,所有人都流眼泪了,跑到门外大街道上嚎啕大哭,没人拉的住,最后姨夫把车开来,表哥两脚给我揣进车里,送回了家,那晚我如同魔障了一样,回去让妈妈和妹妹陪我一起跪在爸爸遗像前,上香,烧纸,折腾了大半晚上,最后吐得一塌糊涂,睡着了。

妈妈和妹妹从来没见过人喝醉,她们吓坏了,后面听她们说的时候我笑着觉得我不孝。那晚我们喝完了一箱西风六年,两瓶和雅太白,最后竟然还拿出来了啤酒。

之后我便突然失去了人生的方向,找不到活着的意义,前所未有的放纵,但始终伴随这一种隐隐的不快乐。

很快的喜欢上一个姑娘,又很快彻头彻尾的讨厌她,然后又很快喜欢上另一个,渐渐的又讨厌。

之前我从来不是一个轻易去爱的人,后面的这段时间长点,也最后无疾而终。
现在想想,她们都是挺不错的姑娘,家境优越,对我很好,然而正是因为这样才使得我不断积聚压抑和自卑,直到最后差点酿成一场灾难。

与后面的这个姑娘相处的时候,惯有的完美理想主义让我在开始的时候太过于高的想象她并爱上她,以致于慢慢的了解发现的不完美让我不断觉得被欺骗,而来自家庭的落差以及她对我的体贴,在朋友们包括亲人眼中的的我没理由拒绝,成为了我巨大的压力,自卑在那时候发酵并开始爆发,我开始退却和畏缩,不断的怀疑自己,同时加上新来的一位超高情商到小聪明的领导的里外使诈,让我彻底的从内心深处崩溃了。

我不能面对,只能选择了逃离。

我突然间就失踪了,上午还在上班,下午我就不见了,第二天也没去,我躲在房子里面不再出去了,第二天我的电话几乎被打爆了,但是我一个都没有接,极度的焦虑让我在电话响起来的时候拼命捂着耳朵,或者一根接一根的抽烟。直到晚上的时候,渐渐地给我打来电话的是我很要好的朋友的时候,我意识到问题的严重,单位的人包括朋友们都以为我出事了,如果住我旁边的朋友打来电话我还是没有接的话,那天他们可能就报警了。

之前我有说过我可能抑郁了,他们笑笑了没当回事过去了,但是这次他们开始相信了。

后面领导帮我跟老总打了招呼请了假,让我休息,之后我就再没有回去上班。大约一个星期后关系要好的领导和那个情商高到爆的领导一起来看我,他们约了那个住的离我最近的那个朋友一起来,朋友先到,敲开我房门,扫了我一地烟头,拉开窗帘我才看见外面阳光刺眼。

他说你狗日的成仙了。

这才刚刚开始,因为接下来那样的状态持续了大约三个月。就在那段时间,我几乎也让当时的那个女朋友奔溃,因为她跑的很远来找我,有时候甚至叫不起来我去吃饭。

我真的抑郁了,但是到现在我都不知道症没症,因为我还好好活着并对生活充满了孩子般美好的想象。

那段时间基本上一天只吃一顿饭,晚上醒一夜,白天睡一天,晚上 7、8 点的时候住的很近的那个朋友会打电话叫我吃饭。

也有段时间回到家里,因为妈妈在装修家里,那是爸爸的遗愿,是我之前觉得我要立刻完成的一件事情,但是在爸爸刚去的那年,妈妈实在鼓不起勇气做任何事。回到家我也帮不上任何忙,我总是若有所思的紧锁眉头,一点小事都做的心不在焉,我害怕。

我害怕面对四邻八舍的询问,甚至害怕跟帮忙装修房子的爷爷、姨夫、叔叔讲话。
巨大的自卑和耻辱感吞噬了我。
后来妈妈实在受不了就让我回到西安,再三强调不是让我去上班,去赚钱,只是想我在家里可能和他们没有共同语言,去西安,可以去找找小伙伴。

我依然那样半死不活的活着,直到过年…

很多次想到过死,但是没敢。我试过手指头伸进插座孔,甚至站在楼顶,用弹下去的烟头计算过落下去的时间和高度,我不想活,又害怕摔死,更害怕摔残。

2015 年过完年,我又去了西安,因为回家过年的小伙伴们陆续返城工作了,我又开始焦虑,害怕人们询问什么时候走,怎么还没去上班?

但是好点了…

年前的一段时间我搬去和妹妹住在了一起。
她那边合租的房子空出来了房间,比我一个人住的地方暖和,更重要的是能吃上一口热饭。再那样一天一顿饭,我可能会饿死,要么冻死。因为一个人住的房间实在不堪入目,堆了满地的沾满烟熏味的脏衣服因为潮湿发霉,连最爱的很久很久没再吹的口琴,也长上了绿斑。

后来之前医院的一个领导去了另一家医院,不断的打电话叫我去上班,甚至让我之前一起的老乡陪着我一起去见面吃饭,实在找不出不去的理由了就去了,然后就开始在那边上班,然后从一个人开始组建新的网络部,找来之前一起共事过的朋友,然后一点点的恢复自信直到完全好转,惊喜的是工资比之前的要高,而且所有的事情我都比之前干的更好,突然觉得之前的所有对自己的怀疑和埋怨都是一场噩梦。

那时候自信爆棚了,虽然我知道我正在经历一个新的过程,从一个极端突然跳到了另一个极端。

那段时间精力旺盛的令所有人害怕,我可以一天只睡三四个小时而第二天就像打满了鸡血。

就在那个时候,我还再次遇到了我的初恋…

9 月份最终还是离开了那里,因为一些很意外的问题,叫我过来的领导没多久就离开了那里,他很早的就发现了问题,并提醒我,我不能跟他去,我说问题有就有吧,权当是再一次的锻炼,那么难都熬出来了,还怕什么?

9 月份,就在那里上班整整 6 个月的时候,我还是带着无奈离开了。

直接飞来了深圳,那是我既成都、宜昌之后再一次出远门,第一次坐飞机,竟然因为一把弹弓差点误了机。

之后我去了厦门、上海,去了我想去也有朋友的地方。

元旦的前一天,爷爷去世了,在他的房间里,手里握着遥控器就走了。
爷爷是爸爸的继父,虽然我们没有太深的感情,那晚还是很难过。
爸爸曾经和爷爷在家里大声的吵闹,最后说,我只需要报答你 18 年的养育之恩。
我记得。
当晚我说服所有人后终于征得我妈同意,买了往返深圳 – 西安的机票,但在睡醒之后退掉了。
我不需要去证明什么。

很庆幸,我在选择出去游走一圈的时候选择了往南,而不是往西。
很庆幸,我最后选择在深圳留了下来。
此时抬头便能透过大落地玻璃窗看见外面的海面,我很喜欢。

现在的我会觉得没有什么会让我害怕,但我也不断提醒自己永远心存敬畏与感激。

人生所赐予你的一切都是财富,记得美好的事情总是将要发生。
泪水能洗去污浊给你更明亮的眼睛。

这就是我的 5 年,
2016 年,一切才刚刚开始!

这是我第一次把这些故事和盘托出,也是第一次很认真的在知乎回答一个提问,很多事情比较具体,我不知道会不会有很多人看到,如果你很熟悉,请记得你只是看了一段故事。

知乎用户 江无焱 发表

在北京老同学的宿舍里,他的室友呼噜震天,看着高赞答主们的回答,突然又有了表达欲。

开门见山一句话:过去五年是我的小聪明渐渐失效的五年。

这五年里高考、挂科、裸考 GRE、弃考托福、两次考研,每次都心血来潮想一出是一出,认真两天之后迅速走向虚度光阴。已经有朋友放弃督促我了,我能看到他们的失望。

11 年高考进武大冷门专业,对我个人而言几乎是一个人生巅峰,也算是小聪明最强一波了。

由于从小到大小聪明给我在中小学学习中带来的好处和方便是巨大的,我有了一种错觉或者说是习惯: 遇到凭着小聪明稍微用点心就能做好的事情,就一定要用点心把它做好;遇到靠一点小聪明做不好的事情,就算了……(阈值低)

大一玩文艺部,做网瘾少年刷人人贴吧,讨厌数学物理,于是挂科说来就来。
大二作为主演拿到了金秋情景剧第五名,但那成就感只在那一夜之间就转瞬即逝。开始迷茫,勉强维持学业,听到回家车上一陌生学姐的一番经历,毅然决定改行。
大三开始对未来有所思考,兴致勃勃地准备跨专业考研,但其实还是一些虚浮的表面功夫。英美剧倒是看了不少。
2014 年,同学们都有一定的积累和确定的目标,并坚定地为之努力。而我经历了在逃避人生和直面人生之间挣扎的最黑暗一年。考研自然呵呵。

2015 年尝试过与朋友创业,团队从头到尾完全不成熟,第一批样品都没看到就不了了之。再次参加考研,因为数学底子太差 + 自制力为零,虽然目前结果还没出来,但已经对初试结果不抱希望了。

2015 年底觉得自己需要一个规范的环境约束自己,于是 2016 年立马出来找工作。没有一点专业技能,就只敢投管培岗和一些门槛看上去不高的岗位。

自以为辛辛苦苦打磨出来的简历,实际上一点亮点和重心都没有。
自以为投了那么多大小公司总能面几家,实际上只有两家初创公司通知面试。(也许只是因为人家年底都还忙无暇招聘吧)
自以为自己有所谓的综合素质和快速学习能力,但面对 HR 连一句对其产品营销的成熟见解都说不出来——反映出来的其实不只是水平不够,更重要的是根本没有用心。

HR 最后谈到要热爱从事的工作,当时听上去像是无聊的心灵鸡汤,但事后想想分明是在提醒我 “你还是不当回事儿”。

至此,我才切身地体会到 “我得到的都是侥幸”,如果不想过着得过且过的生活,就不能抱着“我这么聪明,差不多就行了” 的侥幸心理去做事。

我从小擅长反思,也更擅长麻痹自己——所谓的 “制造心理舒适区”。劳心劳力的“自我” 如何与狡猾的 “本我” 博弈,以完成 “超我” 的高要求,是一个致命的难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还得看以后如何用心。

在生活面前,我早已经学会不说大话了。这之后无论先工作试试还是继续谋求考研升学,都得用心,一万倍地用心。

关山难越,六经注我。

知乎用户 一树梨花压海棠 发表

感觉很多答案都是各位大佬在侃侃而谈宏观感受,或者一般人的励志故事等等。第一次看答案没有感触,却是看到题目后很想说说自己的故事。作为一个没有背景却爱折腾的普通人,这五年走来很是波折。我无数次问自己,如果当初在各种 “节点” 上没有那样选择,现在的自己会不会过得更好?

五年前,我刚本科毕业即将踏入社会。学生时代的我一帆风顺,一路名校到毕业。可是一毕业,便不再只有读好书那么简单,于是第一个 “节点”,我便选错了。当时身边的同学们几乎纷纷进入四大或银行这样的热门多金行业,我却脑子被门夹了,一门心思只想进快消做 marketing,认为只有那个才是我的真爱。当然快消也是当时的热门,洋气的校园宣传使很多学生趋之若鹜,而好的公司就那么几家,经过激烈的竞争,我依然没有拿到 offer。更可悲的是,为了追求自己这一“梦想”,我没有认真申请其他公司,导致最后 6 月毕业其他同学都嫁出去了我依然孑然一身,最后好歹是匆匆签了家大型零售公司,想着零售快消一家亲,以后还能跳。没想到这一卖,真的是把自己“卖” 了。

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对以后的职业发展至关重要。一旦选错,全盘皆输。可惜这个道理,自己摔了跟头后才懂。我进入零售行业,成为一名采购。这个行业并不需要多高的学历或多专业的知识,凭的只是经验,并且你一旦入了这行便很难转型。于是为了自保,同事们各种明争暗斗,而我采购管理培训生的 title 也使我成为众矢之的。作为名校毕业生,我承认自己当时的清高以及眼高手低,也更使我在当时的环境下难以生存。面对办公室的暗流涌动以及老奸巨猾的供应商,我实在疲于应付,抑郁一年,跳槽了。

至今回想起来,依然觉得那一年是场噩梦。但那一年确实让我成长了很多,不再是那个刚从象牙塔里走出来的小白毕业生了。跳槽到了新公司后,苦难也暂告一段落。但我依然在零售,没有能够进快消。不是我没有认真找,而是要转行,真的太难。何况毕业一年的尴尬身份,非应届也非拥有丰富工作经验,要找到薪资等各方面都符合期望的就更难了。不过新工作还不错,和同事们相处融洽,薪资也满意,并且不用再和难缠的供应商打交道了。此时的我也已冷静下来,不再对快消 marketing 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和工作了的同学相聚,大家也都意识到其实哪里有满意的工作,工作都是相似的,不断地重复劳动罢了。过去那些远大抱负、宏图远志,都是学生时代的梦,现实就是进一个有前景的行业,待遇好的公司,努力赚钱吧!

我开始认真思考自己的职业规划。新工作虽不错,但无法让我掌握任何专业技能,对我的职业发展几乎毫无帮助。我不想几年后当同学们都好几十万年薪时,我的上升空间却是有限的。零售行业终非久留之地,我觉得如果不作出改变,就会变成温水里煮死的青蛙。(没有歧视该行业,我同批的管培生很多都在零售行业混的不错,还是看各人志向)

工作都同样辛苦当然要找个性价比高的了。于是我想转行做金融。对!就是这个当年其他同学纷纷挤破头要进去而我却不屑一顾的行业,我现在终于回过神来了。。。但从零售转金融很难,于是在这第二个 “节点” 上,我做了人生中很重要的一个决定:去美国读金融硕士。其实毕业后每一个决定,都会对人生产生重大的影响,所以都理应慎重考虑。不过当时我很决绝,甚至没有给自己退路,虽然现在我…… 但 “留学” 依然是我觉得这五年来唯一做对的事,也从未后悔。当然打算去留学的第二个重要原因是因为我从小就崇洋媚外,而且有个美国梦,以前家里没条件,现在爸妈同意了还不屁颠屁颠的去。于是在新公司工作了一年后,我果断辞职开始准备出国留学的申请。当时时间很紧,我又狗屁不懂,为了省钱硬是没有找中介,把 GT 都考出来后,自己完成了所有学校的文书和申请,连眼睛都熬出了血。现在想想都佩服当时的自己!

我本来以为自己这辈子都无法圆美国梦了,没想到在毕业三年后踏上了美国的国土。临走时我下定决心不惜任何代价无论如何都要留在美国,国内手机号码我都直接停掉了。说实话,当时出去了我真的没有打算再回来。

在美国读书的那一年,真的是我最开心的一年。重新做回学生过起那种只要担心考试的日子,真的太美好了。那一年的经历太丰富多彩,又是另一个故事了这里就不再赘述。总之学习一年后,也就是一年前,我顺利毕业了。这时遇到了第三个 “节点”。

我真的发现了,凡是读书的时候都是一切顺利,一毕业要踏入社会事情就来了。我是真的和这个社会格格不入吗。。。原本我是决定一毕业就去纽约的,毕竟那里机会多,但因为男友,我决定去学校附近的那个大城市。男友是我在最后一个学期认识的,比我小 6 岁,这也许注定了我无法省心并需要更多付出。(在此也奉劝各位女生还是找个更成熟的男人多关爱自己吧,理性对待感情。)当时我还是挺幸运的找到了工作,虽然是一家小公司,也和金融没有关系,但同意到时给我办工作签(每年 4 月进行 H1B 抽签,这个我不多解释了),为了留在美国,我就过去上班了。

后来我时常问自己,如果没有选择这个男友,也许就不会有后来那么多的烦恼?从我开始上班起,我男友就想要我辞职。因为我有时会抱怨一下老板的抠门,他便觉得我不要再做了,不如帮他写作业代考试,身份挂在他和他朋友合开的一家公司。我当然不同意,商科留学生找工作本来就不容易,我辞了这份下一份还不知道在哪里呢。但后来有一次和老板有点不愉快,在男友的鼓动下,我和老板提了辞职,虽然最后并没真的走,但就有了这么一出闹剧。

4 月的时候,公司如愿帮我申请了工作签,却一直没有抽签的结果。如果抽中,4 月底前早就该出结果了,却一直到 5 月初都没有任何动静。我觉得肯定是没有抽中了。当时特别沮丧,想过和公司商量挂靠个学校出个 CPT,继续工作等来年再抽。但想到男友一直不想我留在那里工作,而且又嫌两地来回太累(学校在一个村,到我工作的城市有 2 小时车程),为了男友,我便提出了辞职,打算回学校那边找个附近的学校挂个学生身份,顺便学点其他知识,来年再让我男友公司抽。这便是在第四个 “节点” 上,我做出的错误决定。当时脑子可能又被门夹了,忘记了出国时我下定的决心“不惜任何代价留在美国”。。。

结果戏剧性的一幕来了,我刚搬回学校,老板便发邮件告诉我我抽中了!看来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我抽中的消息一直没有被通知。我很尴尬,鉴于提过两次辞职,我也不便再求老板让我回去。老板倒也同意帮我保留到 9 月底。于是我重新开始找工作。但在这个过程中,一系列事情就像是有预谋般一步一步的发生,先是为了省律师费我决定先找工作,接着一家公司拖着不告诉我面试结果,然后又碰到朋友介绍的不靠谱律师让我一直等着,最后导致我不仅没有能够成功的保留我的工作签,连挂学校都来不及了。这是第五个 “节点”,我没有做出合适的处理,导致我失去了留在美国的合法身份。

去年底,我无奈滚回国。从天堂跌入地狱,回来后的我一度无法适应这里的生活。我异常懊悔。曾经离梦想只有一步之遥,现在却输的一无所有。如果没有选择这个男友,没有为他付出那么多,如果后续的处理得当,我依然在美国过着自己想要的日子。当然世界上没有如果,每一个节点的选择都是自己做的,我时常会怪罪别人对我的影响,但其实更厌恶的是自己无能做出正确的决定。

故事当然还没有完。消沉了好一阵后,我现在又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面临第六个 “节点”。因为我执意要回美国,男友打算帮我办 L1 再申绿卡,但我就需要去他妈妈在外地的公司呆一年。好处是也许可以被培养成为女强人,但我的职业生涯估计是彻底乱套了,如果最后没能去成美国,我等于又浪费一年,到时年近 30 没有任何相关工作经验的我再去找金融工作?而且我爸妈又叨叨,你男友过两年毕业要回来的,你去美国算什么?女人生育的最佳年龄都过了!(唉女人真的好可怜。。。)我本来是不想理他们的,但是今天收到了一家金融公司的 offer,似乎还不错,那么问题来了,我去还是不去呢?我要是去,就等于接受命运,放弃我的美国梦,开始按部就班过日子,等男友回来结婚生子。虽然听上去不像是我的风格。那我不去,就是继续折腾自己这把老骨头,而且也不知道前方的路会怎样,也可能依然竹篮打水一场空。

我有时会想,绿卡是自己最初的梦想,如果我放弃了不去试试,和咸鱼又有什么区别呢?但又会想,如果走这条路那又是一次冒险之旅,也许前方凶险,能拿到绿卡那还好虽然也不知道是否能在美国生存下来,若拿不到呢?真的只是又浪费了几年。到时候又怎么办呢?何况男友回国,我们也不能总是异国。我确实放浪不羁,但看看身边的同学们,毕业五年大都事业小有成就,成了家有了娃,一切步入正轨,只有我,兜了一圈仿佛又回到原地,依然是个刚起步的毕业生。我总说我追求的东西不同,但现在看来我多么像个 loser。

一步错,步步错,如果我毕业时没有进零售,现在会不会好一些?但反过来想,如果一开始就一帆风顺,我也许永远都不会去美国。而且这才五年,以后还有更多个五年,也许有些决定现在看来特别糟糕,但从长远来看,也许是对的呢?

但是我并不知道。我只知道这五年来我做了太多目前看来错误的决定,以至于把自己逼到如此境地。在这里把自己这五年所经历的写下来,希望能够看清过去,明鉴未来,不要再选错了。虽然这次,还是不知道怎么选,也许是该找个算命的看看了。

知乎用户 Patrice 发表

2009-2012 年,上大学,狠命刷成绩,得到了各种奖金,奖金超过 20000 元

2012-2013 年,考研,恋爱,然后考研失败

2013.7-2013.12 月,工作,辞职

2014.1-2015.6,工作,辞职,分手

2015.7 月,考上教师,加入教师行业,实现大转行

2015.9-2016.1,成功将四年一班的语文成绩从倒数第一带到了年级第二,然后放假啦,然后又恋爱啦

下学期升到五年级教语文,又是一个新挑战,一个半路出家的语文老师,继续努力。

知乎用户 Melodia 发表

这个我必须答了。
我是云南昆明人,从出生到大学都一直在这个城市生活,2008 年毕业后还是选择留在昆明,在我们云南人看来,一辈子在一个城市生活完全没有一点问题,因为云南人大部分都是家乡宝。
我大学毕业后进了昆明一间名为《生活新报》的报社,做记者工作。2008 年到 2012 年,我在报社 4 年多的时间里,遇到很多奇葩的事,经历过各种撕逼大战,每天都能看到活生生的《甄嬛传》,艰难、痛苦、折磨…… 我就不说了,反正如果有留意过的朋友都知道,《生活新报》经历了欠薪半年,主编跑路等等一系列闹剧之后,于 2015 年正式停刊。
说回 2012 年,当时报社准备变相裁员,说是让员工双向选择,其实选不选由不得你,我被他们分流到要去跑经营,这种事我干不来,索性辞职。
想想自己在这一行也干了这么多年,到最后屁都不剩一个,打算转行。到昆明一间老牌百货公司做营销策划,三个月基本没怎么干活,天天闲的发慌,9 点上班打卡以后就望着天花板发呆到 6 点下班。我当时才 20 多岁,根本受不了,又辞职。
2013 年春节去了北京,见了几个搞媒体的朋友,还是想做回这一行。春节假期后开始着手投外地媒体的简历,被上海一间做电影的杂志叫去面试。
2013 年 2 月底去了上海,面试结果不理想,又遭遇上海变幻莫测的天气,发烧成肺炎,困在卢湾区一间青旅里。每天早上吃个一块二的包子,喝一袋豆浆,午饭不吃,晚上和同住的一位武汉来找工作的女孩去兰州拉面点个青椒炒土豆丝,老板白送两碗饭…… 一天的床位费 50,加上生病打吊针什么的又花了 5、6 百。
关于这段经历,可以看我当时的日记:我必须记录下昨天!!!
后来广州一个朋友叫我过去,说他住在朋友那里,不用房租,还剩一间房,可以给我暂住。我于是买张火车票就去了广州。那是 2013 年 3 月 15 日。
当时很着急,找不到工作不开心,身体也不好,整个人蔫吧着,刚到广州,我一个朋友就带着我去天体看恒大的比赛,他让我把所有不开心的都发泄出来。
关于这段经历,也可以看我当时的日记:我必须记录下今天!!!
为了省钱,在广州每天也还是只吃两顿,白天投简历找工作,晚上就出去跑步,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瘦了 14 斤。我原来在昆明的时候,是个 124 斤的胖妞,没人喜欢我,当然我也不喜欢我自己。3 月底的一天,广州已经开始有点热了,记得满街的紫荆花开着,接到带我去看球赛的朋友的电话,他说某杂志在招聘,他们主编刚发了微博。
我回去后立即给主编发了私信,主编人很好,叫我把简历给他,过了几天就有 HR 通知我去面试。一面以后,有收到主管发来的考卷,连夜写好答案,然后就开始等。
一等就等到了清明假期,我心情很平静,竟然一点都不着急,还去了小洲村、荔湾湖等地方踏青。假期结束后,又接到 HR 二面的电话,这次是直接和主编聊。刚聊完没多久,就接到了 offer,我手机没信号,呼叫转移到我爸手机上,我爸告诉我,当时 HR 的 MM 对我爸说了一句话,他感动了一半天,MM 说:真感谢你们培养了一个这么优秀的女儿。
一高兴,立即冲到 H&M 买了件西装外套……
现如今啊,我在广州已经快第三个年头了。当去年我得知《生活新报》停刊的闹剧时,我一点都不惊讶,因为早已料到。不过我也没有落井下石,说真的,要不是有当初的经历,怎么会有我的今天?
我并不是想炖鸡汤,只想用一句话来做结尾:不如意时,要把自己当人看;得意时,要把别人当人看。
这就是我最重要的人生节点。

知乎用户 王丹彤 发表

c… 高三到大一 VS 的内衣变成买 32DDD 了… 现在大二… 52kg…
—————————————
五年从初二到高三… 罩杯从 A 到 E…

——————————————————————————————————————————————

初二还是个 163cm 98 斤跳芭蕾的,初三到 B,/ 身高没长 体重到 100

然后就出国了… 从没觉得巧克力这么好吃啊薯片这么好吃啊方便面当零食吃啊
2013 年 9 月到 12 月没有量过体重 回家爸妈都惊呆了说我像馒头一样发出来…
这个时候身高 165 体重已经 135 斤
你们知道四个月长三十五斤的概念吗:)嗯?

在爸妈督促下减肥,开始好好收拾自己,去买 bra 才发现已经 cup size 已经 D 了
2014 年 3 月 125 斤,还是很胖…
2014 年暑假两个月完全不吃东西,到十月份体重已经回到 100 斤…
(非常不好!!不要学!影响身体健康!我十一月十二月两个月不仅生病而且天天跑校医那里检查在 infirmary 吃面包果酱花生酱体重回飙 120)
2014 年下半年身高又长一公分,166cm,九月份去内衣店欧美 size DOUBLE D
所以应该是国内的 E 吧…
好,其实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减肥不仅不减胸而且还长胸… 可能我太喜欢喝豆浆…

我还是在减肥啊… 现在就 110 的样子,还是很胖… 身高好像又高一点点?

胸大很烦恼啊,你们这些愚蠢的男人女人!!

知乎用户 袁景伟 发表

5 年,其实是个很长的时间段,但回想起来,过得好快。5 年的时光经历了很多岁月的洗礼,从激进的少年逐渐变为能够掌控心态的青年,从对世界的懵懂到人情世故的略懂,从情感的无知到逐渐学会照顾人,从一味索取到自愿无偿的给予。讲几个印象深刻的事件吧。
2011 年 毕业 孤身来到上海滩,一个人开始了 2 年的漂泊之旅,井底之蛙,总期待着美好的世界,但现实会有一点残酷。
2012 年 10 月, 辞职 破斧沉舟,决定考研。算起来这个决定是最蠢的,也是最明智的决定,却也改变了我看世界的心态,万物有失有得,成长需要积淀。
2015 年 3 月 争取到了百度实习的机会,谢谢岩总,谢谢作业帮, 9 月拿到了心仪的 offer。 12 月 结束了单身生活。
每个决定都会决定人生的方向,这几年的奔波有欢笑,有泪水。最感欣慰的一件事就是在最难的时候自己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心,从不气馁。感谢兄弟张亚楠 谢谢你的陪伴;感谢老爸老妈,谢谢你们的支持;感谢静子,有你很幸福…。
是的,经过 5 年,我成熟了,心态与性情。
期待下个 5 年,循序渐进,顺势而为。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07 年毕业,20 岁,12 年时我想,毕业五年了,要写点什么总结下

09 年创业,22 岁,14 年时我想,创业 5 年了,该写点什么总结下

16 年,29 岁,能说自己二十来岁的时间不足 200 天了,马上三十而立,该写点东西总结下了

这两天天有人诱惑我说,如果我能在年底前知乎有 5000 粉丝,会给我一个大惊喜,好吧,这是我写总结的主要动力。

对了,鄙人男,诱惑人,女。

看了下这个问题的排序,排在前面的全是大牛,确实是,一般谁爱关心小人物的经历呢,但我为了加粉也是拼了。如何在一帮大牛中吸引眼球呢?我只能学做标题党了,放点拿的出手又吸引眼球的数据:

11 年我 25 岁,创业第三年,这一年我赚到了人生的第一个 300 万,之前我曾经匿名回答了一个问题,300 万对人生是个坎,300 万之前和 300 万之后你看问题的视野眼光完全不同了,当时评论里有几个有此经历的人深表赞同,没经历过这个坎的人则很难理解,就好像你问一个处男,ML 是什么感觉?他不但答不上来,可能还会讽刺你;

12 年我 26 岁,创业第四年,我经历了一次生死,这个对我影响极大,后面我会单独说;

13 年我 27 岁,身家过了千万。是的,低调如我,为了涨粉的打赌也是拼了,我知道只有写出这种数字才能获得关注度,没错,我就是一条心机狗;

14 年我 28 岁,因为税务上的风险公司决定转型,创立了 “××××” 这个品牌,转型我们称为二次创业,算是创业这几年最艰难的一年;

15 年我 29 岁,转型用数据说话就是相比 14 年销售额翻 3 倍,达到了 2 亿销售额,这个数字就算对知乎这种遍地常青藤,出门公务舱的群体来说也算能拿的出手。

如果说最近五年对我人生重要的节点,我认为有两个:

第一是 12 年经历的生死,尼采大大说过,凡不能毁灭我的必能使我更加强大。早早的接触生死对年轻人未必是好事,但如果有幸能接触到,那也算是一大幸运,因为他能让你想明白你人生活着是为了什么,赚钱的意义是什么,哪些是对你重要的哪些是你不该花心思关注的,想明白这些对你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塑形是极有帮助的,我认为我比同龄人更早的想明白了这些东西,那我做事的效率,看问题的深度也会明显优于同龄人

第二是 14 年的转型,对一个销售额几千万的公司而言,为了那可能存在的 1% 的风险,放弃在已有模式上舒舒服服赚钱的生活,寻找新的模式这是极难的 (所以创业越久越能体会到国家改革的不易,我现在是自干五)。
————插播鸡汤————
有个朋友跟我说,其实人生最难的一件事是在高位上金盆洗手,在你甜蜜时让你说分手,在你高位时让你说退休,在你赚钱时让你主动歇业这都是极难的。

转型初期那种痛苦不堪回首,但一年回首,恰恰那些不舒服的东西会成就你,所以对年轻人来说,能时常跳出自己的舒适区是一项宝贵的人生技能,而我的这项宝贵技能很好的为我的转型保驾护航

好像写到这总结就结束了,节点写明白了,影响也解释清楚了,至于你还想不想看更多嘛

我是个功利的商人,无利不起早,假设我现在 1 年挣 500 万吧,一天 1 万 5,八小时工作,一小时价值 2000 块呢。

点赞到 100,我写 1000 块钱的,说说经历生死让我想到了啥

点赞到 200,我再写 1000 块钱的,说说转型的前因后果

点赞到 500,我写 2000 块钱的,来一段创业你不可不知的十大捷径

点赞到 1000,我写个怎么挣人生的第一个 100 万的教程。

写这篇文章时关注数 1000 人,我要在汽车,话剧,创业这三个我喜欢的领域里把关注数涨到 5000,加油吧,功利的心机狗。

点赞破 50 我再解除匿名吧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2010 年到 2015 年,六年时间,四年半在美国,一年半在中国。
在美国的时间,学习,工作,开阔视野,基本是每一个出国留学的中国学生所经历的一切,我感谢当年做的决定,让我走出了国门,看到了更多的精彩,而最为珍贵的是美国的几年收获了自信,这是一个鼓励 “个人英雄主义” 的国家,你的所有努力最终都会以各种形式回报给你。

但我今天更想说的是回国后的一年半给我的改变和启示:
作为一家美国公司在中国刚刚成立的分部的头号员工,我经历了这个办公室从无到有,经历了一年飞行 60 多次,8 万多公里,各种宣讲汇报和会见客户,经历了本行业大萧条的不景气,经历了国内市场的不规范和浮躁,经历过各种匪夷所思的项目,经历了夹在中国客户和美国老板之间的无奈,经历过由最开始的畏首畏尾到现在拥有空间去自己思考和处理解决问题

是的,这里的确和美国不同,不规范不按黑白条例办事的市场的确让你恼火,但同时又充满了无限的机遇

这一年半里,我渐渐由一个单纯的设计师角色,转变为项目协调和商务发展,发现自己的兴趣真的不太在设计上,而是喜欢资源统筹和协调沟通

因为工作原因,见了很多开发商投资商和金融企业的总裁,也见了很多业界牛人设计师,眼界开阔很快,作为一个工作还不到三年的 entry level,能有如今的机遇和平台,非常的知足。

2016 年,任务越来繁重也愈加有挑战性,但不知为何,虽然知道前途也并不是非常的光明,但仍然像是打了鸡血一般,可能是出身牛犊不怕虎

这一年半最大的体会就是:很多过来人给你的经验建议,你可以听,但不可完全照搬,除非你想要过对方的人生,相信自己真的是太太重要了。很多事情,都是需要你自己基于目前你能有的经验和思考去作出判断,但不管这个判断和选择在随后证明是如何的糟糕和错误,但请不要怀疑初心,因为那样的选择肯定是当时情况下你能做出最有利的决定了,但不要忘记了,一切都在变化,你可以变得更强

另外,不要纠结于自己年轻,资历浅什么的,不要被国内的资质辈分等压倒,不卑不亢相信自己,不可妄自菲薄,慢慢你也可以修炼出自己的气场。

**
We are our choices.**
与君共勉

知乎用户 玄渡​ 发表

我的这五年

五年前,我还在,每天中午别人午睡的时候,泡在图书馆看书。

看余秋雨,看周国平,看梁启超,看狄更斯,看读者原创版,偶尔翻翻萌芽。

图书馆几十种文学杂志,走过长长的书架,挑顺眼的看。

后来啊,很着迷余秋雨。

后来啊,刘亮程一个人的村庄翻了很多遍。

那个时候常常觉得胸腔里闷着一口气。

白天的时候与周边的大家,身负县城重点高中身份的大家,同样钻教科书。

夜晚的时候常常失眠。

那个时候捏着一个小小的 MP3, 每天晚上听深夜电台的情感节目。电台主持人提起感情话题,很多的人深夜刷微博,聊心事,打电话给电台。

听着别人的故事,在这样的声音中不知不觉睡着。

那个时候每个深夜听着钢琴曲,手指在脑海中舞蹈,演奏悲怆的曲目,在天空中回荡…

那个时候每天早晨站在教室门口的走廊,捧着水杯望着木棉树发呆。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应该只是觉得教室里空气太闷,外面空气比较好吧。

会思考很多的事情。

会觉得我们不应该这样,大好的年华浪费在这样的教科书上。

在很多的书和杂志里,找到与我观点相同的人。

不循规蹈矩。

不麻木就范。

无法随波逐流。

那个时候会拿 “悲伤都逆流成河了可是?” 引周围人哄笑。

那个时候会因为女生而努力打球,虽然总是打不好。不过也算是渐渐在进步。

谈着一段如今想起来根本不算恋爱的恋爱。

初中时的中二病,遗留下来没断开的关系。

是不是也是那个时候开始,陆续地发生了一些事情。

参加学生会,负责全校黑板报的评比。负责出校级的画报。

在文学社的写作部  和一群喜欢写作的人 一起审稿子 写评语 做卖不出去的校刊

一个女生朋友会在偶尔的晚自习下课后过来找我出去走走。

那个时候因为我已经有了 “女朋友”,她也不喜欢和其他女生在一起,所以两个人倒成了不会有男女朋友顾虑的朋友。

那个时候有几个挺傻的朋友。

后来的后来

我选择了出去千里之外的地方上大学

最终还是如我所愿,逃离出了家这个地方,让我憋屈了十几年的大家。

似乎也是五年前 想过从高中退学一年  

觉得生活过得毫无意义 想一死了之

那个时候心里向往着大学的中文系

那个时候我扬言虽然现在无奈选了理科 但我大学一定要上中文系

如今却觉得中文系让我挺恶心的

当年的独来独往的我。

在大学

误打误撞转到了数学系

被虐得毫无向学之心

于是早早地下了决心 既然数学不行 那就专心把计算机学精 让自己 不会受制于一张文凭

如今的我有时觉得 一个人只能用文凭证明自己的话 可能他除了文凭再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了吧

如今是一个计算机工程师的生活

醉心于计算机各领域的技术细节

看很多很厚的书

写代码

玩 Linux

做数据挖掘

写技术博客

查 Bug

排查系统故障

带 Team 做技术项目

参与开源社区志愿活动

到上海进入 IT 公司实习

俨然一个工科技术男的模样

两年多前  和一个初中时代 因投稿机缘巧合认识的笔友 建立了恋爱关系

从未谋面 只是交流 觉得是知己

精神伴侣

不过后来还是证明 精神伴侣 最终还是难以长久维持吧

没有把日子过到真正的人间烟火里

长期的异地 虚渺的感情难以稳固

不知是怎么修来的福分

后来遇到了 现在的 很萌的女朋友

很单纯的 很萌的 又很努力的 笨笨的夫人

过上了 努力的日子

和她一起走向接下来的人生道路

我觉得 没有什么是我扛不过的

没有什么能把我一直打消沉下去

耳机里响起 V.K 克熟悉的旋律

想起前段时间 看到杨澜访谈雅尼

以及一个访谈理查德克莱德曼的节目

当年他们的曲子 在很多个深夜里陪伴了我

希望在接下来的日子

这个我 可以不忘初心

踏实努力 积极向上

谢谢你们

S.E.N.S , V.K 克,理查德克莱德曼,石进,张一益,矶村由纪子,还记得听到广播台放 风居住的街道,我差点在广场蹲下来痛哭。

还有董运昌,还记得我曾听着下午 3 点 40 分骑着单车走过大街小巷。

还有久石让,非常棒的曲子,看着您的现场弹奏视频很带劲!

至今,你们的曲子,依然涤荡我心。

知乎用户 Tara HK 发表

悲观的讲
2011 考研失败
2012 考研又失败 家庭差点破裂
2013 失恋 抑郁
2014 失业
2015 失业加转行

乐观的讲
2011 大学毕业
2012 来香港念书 摆脱家庭纠葛
2013 离开了傻逼前任 硕士毕业
2014 得到酷炫的工作机会和疼我的男盆友
2015 创业

老天爷总是打你一巴掌又给你些希望,人生不会太糟,辛苦得到的都是历练。
感恩 2016 年可以写下这些,唯有好好生活才能不枉费所有经历过的苦与甜。

知乎用户 生命的意义 2014 发表

过去的五年,最重要的事情是经历了创业的失败。

创业的失败,导致了跟合伙人的开撕,爱情的失败,一度曾经走向抑郁。

但这将是我人生最重要的事情。因为我从心理学,特别是积极心理学获取了力量。

最重要的,莫过于理解了金钱和成功不是幸福的必要。

成熟是什么?成熟就是经历了一些事情,有了自己的思考和感悟,正确理解了成功和幸福,获得了内心的平静!!!

知乎用户 华沙​ 发表

五年是比较粗糙的概念。我具体从 11 年初开始说起吧。这五年我 念了三所大学,拿了俩文凭,一个证。但是依旧感觉没有所长,学术不行,前途渺茫。更可怕是和知乎学术方面大 v 比,难过啊。

要说重要的节点其实有几个一个是 12 年初一个是 13 年 一个就是 14 年中旬。

先说 12 年的。念本科嘛,无忧无虑。二三流 211 大学,说松不松说紧不紧。这一年发生了两件事情:第一是我打算出国,第二是玩乐队有了点起色。6 月份在老 what 演出认识了几个朋友,然后再 9 月份愚公移山在认识了几位。整个 12 年下半年到 13 年上半年音乐玩的很开心。而另一方面,现实或者说就业的压力在 12 年起来了。因为真心不想考 GRE 我就去考了雅思。第二次混到了 7 分,顺顺利利就去了。当时感觉全世界尽在掌握,21 岁,未来无限。

第二个重要的点就是在 13 年了。排练大半年,演出两次,倒也是算了;不过玩的开心。之后就是毕业,时间不等人,毕业虽然没有太多感觉但是有一件事情让我感触很深。13 年 6 月份的时候《俺妹》完结了,突然我就感觉到时光如梭。。。。。
年中我换了一个研究生专业,去读了导师制的研究方法。现在想起来这个决定真的会改变我的研究道路甚至是一生。22 岁生日在英国过得,我依旧感觉未来无限。认识老板 Lisa 对我而言是幸运的,非常一流的 lab facility,很优秀的学生。老板丈夫 36 正教授,来之前是阿伯丁的心理学系系主任。在那边我萌生了读博士的念头,也当时约好了在格拉斯哥接着念的打算;难耐人算不如天算。

第三个点就是 14 年了,去开学术会议之前发现 CSC 的奖学金我在我校排第 4(八个人取前二),自然是落选了。我赶忙申请了圣安和斯旺西的博士。当然,当然,当然,申请大多截止;而且我这样条件申请无合作项目全奖简直就是毫无价值。申请自然是没申请到。谁知道我随便瞎申请的倒是中了。那天在湖区,我一兴奋竟然就答应去了。这就是痛苦的开端。刚到这个岛上我 23 了,突感前路漫漫瞬间感觉老了。不骗大家,呆了一年多我现在发际线感人肺腑。
接触知乎也是 14 年念博士开始之后的事情。闲来无事,我当时看到心理学尤其是认知科学领域乌烟瘴气,本科的上了一节课的内容就拿出来大讲特讲或者是嚼烂的鸡汤横行。我就想,我也和你们一样半瓶子醋,就共振一起晃荡呗。写的内容自然是我熟悉的 face perception。写了一段时间就颇感能力不济,反向督促我更加认真的看论文。15 年开始貌似高产了很多,也结识不少在美国读书的博士们比如

@This Is Not Tina

这样的青年才俊。念博士深觉水平不济,认识他们更是感觉能力堪忧。压力,甚至说乌云笼罩了内心。快 25 了,但是感觉已经开始有了中年危机:感觉不再年轻,发觉一无所长。

而在知乎的这一年多里,不开心的时候也有,主要是一些读者对学科了解不深,而将一件原本艰涩的事情讲得浅显又是一件特别费脑的事,非常不容易做到,但这就是科学从业者需要科普的地方。过去一年在知乎出了一本盐,让一些读者发现「看脸」也可以从科学角度讲,我觉得还是挺高兴的。比起答题,我显然更喜欢写专栏,写盐,因为这些形式可以让我从一个有趣的角度切入探讨一些科学的发现。总而言之也是科研之余的一种反思和总结;虽然写这些完全不算休息吧,写起来比论文还累(但就疲劳度 per hour 讲),幸好有人喜欢。

科研这件事,稍微体验了一下之后,就会发现一件事物表达出来了才知道了解得还不够深入。现在是 16 年初,我也不知道未来发展如何。但是上述三个节点到的确改变了我目前的生活。是好是坏我也不知道究竟如何发展。未来五年又会怎么样呢?我还能保住发际线呢,等 2021 年三十岁时候看吧,反正植发技术还是很发达的。

知乎用户 祉久 发表

直到 2015 年我也才十八岁。
回看这 18 年 我的人生也算是顺顺利利。
2011 年中考 我比分数线刚好高了 3 分 那 3 分还是用一个化学制作得到了一个创新奖额外加的分 总之也上了我们这里最好的高中。
2014 年高考 结果出人意料 和平时成绩完全不符 意志坚决不复读 来到了离家一千多公里的大连读了大学。
2015 年我大一 读了法学 一度觉得这个专业枯燥无味 人生无望 想转专业 所幸 现在终于没了这个想法。

我这个人 从小好胜心强 不甘人后 也怕风险。
十八年来一直按部就班地做事 也算是平平淡淡 顺顺利利的度过了这些年。
初中三年为了考上一中而拼命三年 考上一中后为了好大学又拼命三年 不想比别人差 所以一直做自己能够做的一切去达到自己的目标 经历高考失败后 如今再回过头来看 好像结果也没有那么重要。

没有染过头发 没有打过耳钉 没有纹身
没有跳过伞 没有蹦过极 没有走过几大洲几大洋
没有和喜欢的人做过微博列举的一百件小事 没有见到过陈冠希 没有听过 bigbang 的演唱会

可能想做还没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但从未觉得我的人生充满遗憾和失落。
这么多年能回忆起来的 除了没日没夜的学习 还有那个坐在桌子前小小的背影。

我的这些年 就像是在森林里的一条路 每走一步 就拨开一片树叶 就有一道光射进来。

“因为我们都如此轻易地走到了别人的光环和阴影的笼罩下,愚蠢地聒噪,还坚信这就是自己的优点和价值所在。而我淡然地坚持以苍白的语言尽我所能刻画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敌对,以及内心深处库存已久的冷漠与希望,决绝与妥协。真实真实再真实。青春,我可爱的青春。”

知乎用户 秀书生 发表

过去五年对于我的改变是巨大的~
从小都是天之骄子的存在(有点自夸~)
2011 年我初中毕业考!!!
丢了我所有的骄傲!
从县城排名第一的初中去了排名第二的高中~
从那时候起我接受了我的平庸,只是有时候会有那么一点不甘!
高中我看了超过 1000 本小说,累计数字超过十个亿…… 每日梦游于小说世界里,在现实里看不清了方向。
高考如期而至~不出意料的去了一个大专读大学。
至此,幡然悔悟~
开始改变,丢掉小说,捧起书本,丢掉幻想,弹琴练武,丢掉平庸,独自旅行~不断的去试错~
假如后果我可以承担得起,就去做,去试错~
这五年里,我优秀过~也平庸过……

知乎用户 奋起的学渣​ 发表

于我而言,这五年,经历了太多,大起大落,蜿蜒曲折,带给我的却是心理的成熟,情感的成长。从普通高中到一流高中国际部,再到念本科,经历了放开自己,亲人背叛,至亲长辈离世,学习遭遇低谷,学业重新奋斗,2016,我终于回到原点,重新开始踏上走向未来的路。

2011 年初,我只是个高二学生,单恋着一个姑娘 4 年有余的一个普通高中生,普通得不能再普通那种,不拔尖,没特点,每天上课睡觉,下课打闹,所有学科有热情的只有英语,化学。虽然那时早已确定要出国,但那个时候我还没从单恋中醒悟,我还一心一意喜欢她,哪怕初中密友再三嘱咐,我还是深陷其中。为她放弃过高中赴美交换项目,放弃过留德本科。后来某天听到一个女孩转述她说我的话,“哦,他好烦的,我对他一点感觉没有,就吊着他呗,有人送礼物还蛮好的咯”。恰好看到一句话,感动不是感情,于是反思自己,然后发现捂了 4 年的冰川丝毫没有融化,反倒是尊严尽失。自此至今不再动真心,只动情。也因此抑郁了一段时间。

11 年 3 月一个下午,副校长的语文课,我照常睡觉,同学捅捅我,你妈妈来了。我转过头,继续睡。下课,我妈声色俱厉痛斥我一顿,然后叫我收拾文具去一所全市知名的高中面试国际课程衔接班正式准备出国。于是我除了笔袋,什么都没拿,书就摊放在桌上,就这样去面试了。面试顺利过关,于是,我连书包都没回去拿,第二天拎着塑料袋跟一个笔袋吊儿郎当就走上了准备留学的路。正式开课前一个半月的培训班,我每天 6 点半起,晚上 2 点睡,开始抽烟熬夜。只是为了弥补过去高中时光挥霍的时间,班主任看出我情绪不对,找我聊天,我什么都没说,老师却猜的八九不离十。开导我,过去的事情就翻页过去,你擦不掉,改不了。你能做的只有让今后的生活不再犯同样的错。我开始学习在人生中翻篇。回了趟原高中,在同学异样的眼光中,收拾干净书本试卷,全部扔进垃圾桶,拎着空空的书包,离开了那里。国际课程的培训班结束,入门考试,我如愿进入项目。校外租房一个人住,三餐学习都不规律。先是地理,两门没过,险些被开除,体重也从 90kg 飙升到 99。期间,因为姑姑的挑拨,跟爷爷闹翻。之后回家与父母同住,作息饮食全部规律起来,两门经济,还有政治终于顺利通过。体重也一点点减回到 83。

2012,国际部那一年,我心仪过三个女生。第一个太优秀,自己退缩,什么都没做。没开始就结束。第二个认识太久,曾以为重逢是缘分。冷静下来,意识到自己只是 crush。遂再度退缩。刚开始就结束。第三个,喜欢过,后来到大学同校时才感觉不是一类人,于是不再追求,没有表白,无疾而终。本以为自己人缘不错,高考后,很希望有人叫我回原高中参加毕业典礼。最后,除了校长跟妈妈打牌问了我一句,再无人问津。于是,我也释怀,专心走自己的路。暑假,一个原高中同班不足一年,鲜有交集的姑娘却做了一段毕业回忆视频,提到了我。才发现原来还有人记得。于是对这个姑娘充满好感,此后无论她微博还是微信发出的任何问题,只要可以,我都乐于为她解忧,哪怕是大洋两岸,地球两端静静做着一个支持的画外音。因为我感激她记得我,而她本不需要。自此开始,我铭记,所有的故人,记得你,是你的福分,要感激,不记得你是本分,你原本就是路人,自然无须惆怅。

11-12 高三这一年,是我成长中,对我心理承受力考验最残酷的一年。血亲捅刀,祖孙反目,所谓好友,无人过问,最后发现原来有时候普通的同路人比亲人要暖心。明白有时不是人不愿回头,而是已经往前走,就自当义无返顾。

12 年暑假后,大学入学,第一个学期,浪过头,gpa 惨不忍睹,第二学期,身体不适,SB 脑残 advisor 给的错误建议使我错过申请因病休学的机会,被学院开除。外公过世,没见到最后一面。国内喜欢着的一个一起长大的妹子也断了联系。这是我遭遇打击最多的一年,但我早已学会坚韧。

2013 年,转学进入社区大学,疯狂修课,疯狂学习,疯狂拿 A。因为我始终记得,无论时光多么艰难,都会有翻页过去的那一刻。所有事情在变好之前,只会不断恶化。这段时光,我极度压抑,半夜噩梦惊醒,起来抽烟喝酒。14 年,回国与断了联系的姑娘才重新联系,见面聊天,只为为了自己过去情感纠结翻篇。体检查出重度脂肪肝,于是戒烟戒酒,规律运动,一年没吃红烧肉。15 年夏,重新体检,终于所有指标全部恢复正常。

15 年底,顺利转回大学。这小半年下来,我过得很充实,学习尚可,生活也还算规律。最近刚刚收到心仪的学校实验室的面试邀请。而这半年来最开心的莫过于和发小在大洋彼岸的相聚。今年过年时候,发小来美国参加交换学者项目,她曾是我小学两年半的同桌,自然而然相约周末出游。去面基的飞机上,想起妈妈曾经告诉我,小时候玩的好的,长大了,很多感觉都变了,也就不再会投缘了。细细回想,真的是这样。她曾经是我小学时有一段时间最不喜欢的姑娘,我是差生,她是尖子,她是老师放到我边上来管教我的 mentor。现在,她已成为我唯一回国有机会就见面,平时还会时常联系的发小。而那时玩的好的,现在却是四年没见,平时也寥寥无言。我曾对她说,如不是小学班主任神来之笔让她成为我的同桌,纠正我的学习习惯,没准我初中毕业就成为一个盲流了。在 Lake Tahoe 滑雪的时候,我看着她从坡上滑下来,听见她的笑声,突然回忆起小学六年级的那个冬天,我和她,还有其他三个发小一起打雪仗的时光。人似乎都是这样,活得越久,思维和观念变得越多,内心却也越发沉重,笑容也就越发珍贵。那一刻我真的希望,我能留在那个地点,那一天,那一时刻,只为能静静的听她的笑声,欢快的在雪地上玩闹,恣意享受那种久违的儿时懵懂时光里无忧无虑的快乐。

谢谢你们,在我的生命里出现过,也陪我度过了一段时光。无论是高中喜欢的那位,暧昧过的一起长大的姑娘,还是记得我的那个同学,我喜欢过的三位,还有发小们,至少,你们都曾像夜晚的星星那样,在我的这五年最青春灿烂,也最艰难困苦的时光中于我的命运中绽放出璀璨火花,闪耀了我的心房。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为什么最近老觉得中国实力无限接近甚至超过了美国?

知乎用户 温酒 发表 基层去少了是这样的 知乎用户 有文化的蜣螂君 发表 那是一种错觉。。。。(大幅更新回答,请看后面) 上个世纪 20 年代的纽约 100 年前???兄弟,和现在的上海比如何?100 年前咱们什么样。。。。 1969 年阿 …

如何评价酷玩实验室?

知乎用户 业余钳工刘 发表 酷玩商店 - 酷玩实验室​shop1185943.m.youzan.com自从酷玩实验室转型后,Flite Test 的中文制作教程就后继无人了​www.5imx.com优酷视 …

短短20年,为何台湾人变化这么大?

品葱用户 fatdragon 提问于 8/1/2020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10950357/answer/1372070446 知乎高票答案:”21年前,1999年,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 …

为什么这么多人批评高晓松?

知乎用户 张方 发表 很多的答主都挑出了高晓松的学识漏洞,我就不挑了,因为要是挑漏洞,那简直太多了,我想通过这个话题,聊聊三个问题。 其一,高晓松讲的究竟是什么? 其二,娱乐圈的学霸人设为什么容易崩? 其三,高晓松能够给我们带来哪些正面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