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该怎样学英语?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我们应该怎样学英语?

·方舟子·

有很多人反对学英语,理由是,从小到大我们学了那么多年的英语,还是学得不怎么样,不如不学。这个理由是经不起推敲的。如果英语很重要,却没学好,那么应该是要想方设法尽量学好,而不是说干脆不学了,那不是因噎废食吗?

英语学不好原因很多,例如学习的目的和学习的方法都有问题。学英语有不同的目的,为了当翻译,为了以后搞科研,为了应付考试,为了跟外国人交流,为了阅读英语的材料增加对信息的掌握……根据不同的学习目的,相应地就有不同的学习要求,在英语的说、听、写、读这四方面就会有不同的侧重。

先说“说”。以前中国人学英语被说成是学的是哑巴英语,不会说,后来反过来了,变得特别地强调要会说。有各种各样的英语培训班,都是以“说纯正的英语”作为招牌,重金聘请外教,学员重金进这种培训班,为了能够向外教学习纯正的英国口音、美国口音。这就导致很多人认为,英语发音很标准,说明口语好;讲英语有口音,就说明英语口语不好,甚至认为英语不行,还怎么去跟外国人交流?

其实,“口音”和“口语”并不是一回事。发音只是口语中的一小部分,不能因为一个人讲英语有口音,就认为这个人英语口语不好,甚至说他英语不好。就像我说普通话,很多人也都抱怨说我普通话有口音,以前《南方周末》为了抹黑我干脆说我讲普通话人们听不大懂,但是能说我汉语口语不好吗?甚至说我汉语不好吗?显然不行。所以,不能把“口音”和“口语”混为一谈。

中国人之所以特别强调英语的发音,花了很多的精力试图让自己发出很标准的英语发音,我觉得有一个原因,就是中国人特别歧视那些讲话有口音的人,喜欢嘲笑他们。在国内歧视那些讲普通话有口音的人,到了国外又去歧视那些讲英语有口音的人,结果导致好多中国人因为怕暴露出自己说英语有口音被笑话,不敢讲英语了。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越是不敢讲越是不会讲。

美国人一般是不会嘲笑别人讲话有口音的,那被认为是很不礼貌的。而且,美国人认为,外国人讲英语有口音是很自然的事,不会因此就瞧不起你,就去笑话你。只要不影响交流,别人能够听得懂你在说什么,那么,讲英语有口音不是一件多么可怕或者可笑的事。

别人听不懂你讲英语,不是因为你有口音,而是因为别的问题。比如说,发音是乱的,不同的音分不清,那么就很容易让人听不明白你在说什么。或者把重音搞错了,别人也很难猜出你究竟是在说哪一个词。更关键的是,词汇量太少,表达也不行,这样讲出来的是“破碎英语”,别人当然就很难明白你在讲什么了。如果因为担心有口音,不会讲也不敢讲,那么就会导致越来越不会讲。所以,“说”最关键的就是要经常说。

但是,如果没有说英语的环境,不在国外生活,或者虽然在国外生活但是是在中国人的圈子里面混,没有说英语的机会,那么,发音再标准、记的单词再多、掌握的表达方法再多,真正碰到说的机会的时候就都紧张地用不上。没有说的环境,是很难提高说的能力的。但是,反过来,如果没有说的环境,说的能力也就用不上,那么也就没有必要花很大的精力在“说”上面了。

再说“听”。提高英语的听力要比提高说的能力容易多了,多听就可以了。多听要比多说更容易有机会,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要找到各种英语听力材料太容易了。我读书的时候就没这么幸运。我上大学本科的时候,基本上没有什么听力材料,只能是每天拿着一个短波收音机去收听美国之音,还是被干扰的,听上去很模糊。后来有磁带录音机,英语磁带很少,只是录一些托福考试的听力资料。

因为我在出国之前没有接触过多少英语听力材料,初到美国留学面临的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听力的问题。上课的时候听不大懂老师在讲什么,甚至在日常的交流中有时候也听不明白对方在说什么。我听从了一个老生的建议,拿到第一笔奖学金马上就去买电视机,然后每天坚持看几个小时的电视,主要是看美国的情景喜剧,把字幕调出来。这样坚持看了几个月,听基本上就没问题了。

现在英语听力材料太容易找了,美剧、好莱坞的大片,网上还有各种美国视频节目、音频节目。看英语节目不要看中文的字幕。翻译有可能是非常糟糕的,即使翻译得很准确,看中文字幕对听力的提高也没有好处。看字幕要看英语的,对照英语字幕听,对听力很有帮助。

再来说“写”。在说、听、读、写中,写是最难的。我看过国内一些著名翻译家、英语教授写的英文文章,写得也不怎么样。其实这不奇怪,一般的美国人也写不好英文的文章,就像一般的中国人写不好中文的文章,是一个道理。所以,对于写大家没必要把标准定得太高。问题是,很多人即使学了一辈子的英语,不要说写英语文章了,连一个短信、一封简单的电子邮件都写不好,写的时候担心有拼写错误、用词不当、语法错误……越担心越写不出来。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写得太少。

怎么增加写英语的机会呢?我刚到美国留学时,有一段时间经常玩网游。那个时候的网游只有英文的,而且是文字的网游,所谓“泥巴”(MUD)。大家玩网游最主要的还不是玩,而是在那儿聊天。聊天有一个好处,大家不会在乎你的拼写错误或语法错误,讲究的是速度要快。这对英文的表达是一个很好的训练,想说什么敲出来,马上就发送出去,锻炼反应的能力。这样练一段时间,对提高英语的“写”很有好处,不是写作水平,而是简单的写,不要担心拼写或者是语法,只要能写出来,就很好。美国小学对小学生的拼写错误、语法错误也很不在乎,就是为了鼓励学生写。这跟中国是不一样的,中国小学对错别字看得非常严重,反而打击了学生写的积极性。现在也可以到网上去跟美国人、英国人聊天,比我们那个时候平台多多了。

最后说一说“读”。四种能力当中,我认为“读”是最重要的,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是大部分人学英语的最主要的目的和最主要的用处。很多人一辈子都没有和外国人交流的机会,说、听、写有可能都用不上。但是,如果英语阅读能力非常强,那么就能够掌握很多英语信息,这些信息会是比较准确、全面的信息。

读的能力是最重要的,而读的能力也是最容易提高、最容易自学的。听、说、写也许还得去培训培训,读是用不着的,因为只要多读就可以了。每天都读英语的文章,特别是新闻的报道,就是一种很好的自我训练。我的英语阅读能力就是通过阅读《纽约时报》得来的。我刚到美国留学的时候,我们系的阅览室订有《纽约时报》,我每天都去读。我们生化的实验往往要等那么两三个小时,这个时候我就跑到阅览室看报纸,主要就是看《纽约时报》。而且我是什么都看,一份《纽约时报》从第一页看到最后一页,甚至包括里面的广告也看,主要就是为了扩大知识面,增加词汇量。

刚开始会有很多单词不认识,要经常查字典。查起来很麻烦,因为那个阅览室里面的字典是一本《韦氏大辞典》,找一个单词翻半天。现在查字典就很容易了,因为读的都是电子版的,电脑、手机里头都有字典,一点单词就出来解释,不会让阅读中断。生词很多,读的时候老是中断也是挺烦的。一开始可能生词比较多,像我那个时候读《纽约时报》一开始也经常要翻字典。随着阅读量的增加,积累下来,要查字典的次数就越来越少了。到最后,我读《纽约时报》完全就不用查字典了,甚至能发现它里面的拼写错误、语法错误。

对一般的人来说,一开始就去阅读《纽约时报》可能门槛太高了一些。如果有中级的英语水平,首先可以阅读比《纽约时报》更浅显一点的新闻报道,例如美国电视新闻报道的文字稿,就比报纸的文章要简单多了,也比较短。第二步再去读《纽约时报》这样的报纸。第三步可以读杂志的文章,像《时代周刊》《纽约客》《大西洋月刊》《国家地理》。杂志文章篇幅比较长,写法比较文雅,读起来会困难一些。最后一步,要读英语的著作,小说或者非虚构的作品都可以。从学英语的角度来说,读非虚构的作品比读小说要好。读历史、文化、传记或是科普的著作,对提高阅读能力、扩大知识面,要比阅读小说好得多。

到后来养成习惯了,每天自然而然地都要看英语的新闻报道、英文书。所以,学英语其实也没有什么窍门,就是要坚持,持之以恒,每天都看,慢慢地积累,越看越多,最后英语就变成生活的一部分,再也离不开。

2021.3.11.录制,2021.8.29.整理

(XYS20210905)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我是中国人,更要学英语

我是中国人,更要学英语 ·方舟子· 北京开“两会”有一个好处,就是能让大家欣赏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种各样的奇谈怪论。例如,今年“两会”有一个政协委员建议,取消义务教育阶段英语作为必修课,把它改成选修课,高考也不要考英语了。 这个建议其实不 …

李光满檄文走红引猜测

李光满檄文走红引猜测 记者:储百亮 2021年9月9日纽约时报 李光满是一名已退休的中国报纸编辑,多年来一直在默默无闻地写文章,一篇接一篇地抨击时尚名人和知名大亨,谴责他们背叛了毛泽东坚持的社会主义价值观。除了狂热而狭隘的中国“毛左”外,很 …

疑似文革又重来   ——中国警方在线缺席批斗方舟子

疑似文革又重来 ——中国警方在线缺席批斗方舟子 作者:周宏 8月30日,中国警方在线突然对方舟子大感兴趣,发了一个睁着眼睛说瞎话的帖子:这还是那个我们熟知的你吗?(这里配了一个二哈的表情),这还是那个经常攻击中国戴口罩政策,批评在美华人抢口 …

如何评价大象公会?

知乎用户 ApplePie 发表 “美国体制无法隐瞒疫情” “科莫州长坚决抗疫” “因作者设置,评论已关闭。” 知乎用户 上泉信纲 发表 大象公会: “而且还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虽然高考试题牵涉到公平,而且大家也能很容易地查到往年试卷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