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诡异的失业率》这篇文章的方法论?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慧航​ 发表

@尹小二

邀请。

我并没有看第二章,仅仅看了第一章,感觉是,有可取之处,尽管这些可取之处是人人都知道的,但是掩盖不了经济学常识的匮乏。

先说可取之处。
官方数据长年稳定在 4% 左右,完全无视经济波动。按照我党的说法,无论经济增速是此前的 20% 还是目前的 7%,反正失业率就不会变,就是 4%。

这是真的。详细的官方数据是这样的:

中国的失业率数据常年维持在 4% 的水平,主要原因是中国目前统计的失业率为登记失业率,但是谁都知道这个东西完全不靠谱。现在来看一下他的算法,有这么几个根本的错误:

  1. 失业率并非 失业人口 / 总适龄劳动人口,而是 失业人口 / 劳动参与人口。什么意思呢?比如一个 30 岁的适龄劳动女性,在家当全职太太,那么她属于『不在劳动力市场』因而不应该被算作分母。
  2. 一般失业率计算为城镇失业率,因为农村、农业人口的就业情况说不清楚。在家种地算不算就业?农村的家庭主妇我想应该更多吧?他们也会参与农活,算失业、就业还是退出劳动力市场?
  3. 如果文章作者对官方失业率数据不信任,为什么要信任官方的就业人数数据?我猜想按照官方的就业人数数据,使用以上的失业率的严格定义计算出来的失业率数据,官方应该不会给自己打脸的。所以这位作者算了半天,等于用一个本身不靠谱的数据替代了另外一个不靠谱的数据,非常不靠谱。

至于靠谱的失业率数据,其实已经有人在核算了,所以失业率数据的问题上,也并非是这位作者所说的 “研究禁区”。比如我在我的公众号和专栏都推过我们学校冯帅章老师以及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胡颖尧老师以及 Robert Moffit 的文章:中国失业率与劳动参与率的长期趋势 / 中国失业率与劳动参与率的长期趋势 - EconPaper - 知乎专栏。他们通过使用国家统计局的住户调查数据已经的到了一个相对更可信的结果,有兴趣的可以去看这两篇文章。

这里可以先贴一下他们的结论:

其实按照这篇文章的测算,进入到 2000 之后,中国的失业率甚至一直在 10% 以上的,比那位作者的 8% 高多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谢谢

@尹小二

邀请,这篇文章毫无价值,整个论证过程,基本没有对的地方。
第一段:

2014 年,全国 16-59 周岁的人口数为 9.16 亿。这些人不是去读书,就要去工作。如果读不了书,也没有工作,那么他们当然就处于无业状态。因此理论上,适龄劳动力 - 在校学生 - 全国就业人数,减出来的结果,就是无业人数。2014 年的在校学生总数 6936 万,其中高中生 2401 万,中职生 1802 万(老实说我之前真不知道原来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有这么多),本专科大学生共 2548 万,研究生 185 万。而官方公布的全国就业人数为 7.73 亿。注意,这个 “全国就业人数”,包含了在乡村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数,因此这个数据会比我们后面会重点阐述的“城镇就业人数” 要高。

现在结果出来了:9.16 亿 - 6936 万 - 7.73 亿 = 7363 万。这算是使用官方数据简单推算出来的我国宏观上的失业总人数,是包含了农村和城镇所有人口的失业数。这个算法简单易懂。按这么算的话,我国 2014 年适龄劳动力的失业率为 7363 万 ÷9.16 亿 = 8%,当然超出了 7% 的国际失业警戒线。

作者认为,从适龄劳动人口中减去学生和在业人口后,剩下的人口就是失业人口。这一段有两个问题。
第一,中国的人口年龄结构、在校学生总数和在业人口总数来自三个不同的数据渠道,他们的口径和误差都有自己的特点,是不能简单加减的。例如在业人口这个指标并不一定是 15-59 岁之间,60 岁以上的在业人口还占总在业人口的 6.6% 左右,还需要从总就业人口中扣除。
第二,判断失业人口的一个重要标准,是看这个未在业人口是不是有找工作的意愿,有了工作机会是不是就能开始工作。如果一个人没有工作意愿,那么他是不能算在失业人口里的。很容易就可发现,这段计算,没有考虑到 60 岁以下的退休人口。50 岁刚过就提前退休,或跳广场舞或打麻将或带孙子孙女的大妈大爷,这批人不在少数,他们不应算在失业人口中。
在适龄劳动人口中,除了在校和在业人口之外,还有几类人口不属于失业人口,他们是:1,家务劳动者、2,离退休人员、3,丧失劳动能力者。根据第六次人看普查,这三类人口,在 16-59 岁劳动适龄人口中占 9.8%。在 50 岁以上年龄段中,这批人占比 30%。不把这些人口去掉,无法计算城镇失业率。
第二段:
中国的 “农民工” 群体在迅猛增长。1997 年农民工总数仅约 7000 万,到 2000 年约为 1.2 亿,2008 年已经增加到 2.25 亿,2014 年更是达到了 2.74 亿的规模。对应 “城镇就业人数” 数据,1995 年的城镇就业人数为 1.9 亿,扣除当年度 7000 万农民工,有 1.2 亿城镇本地户籍居民实现了就业。2000 年的城镇就业人数为 2.32 亿,扣除当年度 1.2 亿的农民工,还有 1.1 亿的城镇本地户籍居民实现了就业。2008 年城镇就业人数为 3.21 亿,扣除 2.25 亿的农民工,只剩下 9600 的工作岗位留给了城市居民。
到 2014 年,城镇就业人数 3.93 亿,扣除 2.74 亿的农民工,城市本地人的就业人数已经恢复到了 1.19 亿的规模,这大概算是回归到了 1995 年的美好时光。经过 20 年的经济发展,各项产业蓬勃兴起,中国从经济破产的小农经济国家变成了工业大国。城镇就业人数从 1995 年的 1.9 亿上升到 2914 年的 3.9 亿,这意味着城镇区域范围内,新增了 2 亿的就业岗位。而城市本地居民在就业问题上取得最大成就,竟然就是一次轮回,毫无增长可言。这真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发现:在这 20 年间,2 亿新增的工作岗位,全被农民工抢走了。或者可以这么说:中国这 20 年的经济增长质量其实非常低劣,只能为饥饿的农民工提供工作岗位,而无法为要求更高的城市居民提供工作岗位。
作者认为,从城镇就业人口中减去农民工,剩下的数字就是城镇户籍居民的就业,而这样计算下的城镇户籍居民就业 20 年没有增加。这一段有两个问题。
第一,错误理解了农民工的含义。农民工,顾名思义就是从事非农工作的农民,和是否在城镇就业没有丝毫关系。以 2014 年为例,2.7 亿农民工,本地农民工有 1.06 亿。这 1 亿多人,没有进行任何迁移,只是在农村从事非农就业,他们不应该算在城镇职工范畴中。
第二,对那些进行过迁移的 1.68 亿农民工,他们虽然迁移了,但其中也有一批只是到其他乡镇从事非农劳动,事实上所在地仍然在农村。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那些户口为农业户口,且进行过迁移不在户籍所在地工作,并且从事非农工作的 “农民工”,有 15% 只是换了一个农村从事非农工作而已,这 2500 万人仍然不在城镇工作。
因此,如果要从城镇就业人员中减去 “农民工”,这些真正在城镇就业的农民工也应当只有 1.43 亿(2.74 亿农民工中减去 1.06 亿本地农民工再减去 0.25 亿换了一个农村工作的农民工)。按照作者的算法,如果农民工的分布保持一致,在城镇工作的农民工始终占总农民工的一半左右,那么留给城镇本地居民的就业应当从 1.9-0.7*50%=1.55 上升到 3.9-1.43=2.47 亿,共增加了 9200 万城镇本地居民就业。作者所说的城镇就业 “无法为要求更高的城市居民提供工作岗位”,纯属无稽之谈。
第三段
2010 年佛山的户籍人口 371 万,常住人口 719 万,常住人口数减去户籍人口数,就是外来长期打工的农民工数量了,719-371=348 万;到 2014 年,佛山户籍人口 386 万,常住人口 735 万,农民工数量计算一下是 349 万。很明显四年下来,佛山的人口规模增长非常缓慢,户籍人口增长了 15 万,而农民工数量只增加了区区 1 万。
作者的失业陷阱之一和之二两段,大意是通过各种统计数字计算户籍人口和外来人口的增长速度,研究不同地区的外来人口增长率,并说明这些大城市的外来人口增加很慢。
这一段属于根本对统计数字不了解的呓语。且不说外来人口在定义上是否能够等同于农民工这个问题了,普查年份的常住人口数字,和非普查年份的常住人口数字就完全不可同日而语,非普查年份的外来人口增长,几乎肯定是被低估的,不足为凭。具体可参考这篇文章中国的人口数据 - Clean Data - 知乎专栏,关于非普查年份的外来人口变动是如何被低估的。作者如果要计算不同地区的外来人口,需要等到 2015 年的人口变动抽样调查,俗称小普查完成之后才可计算。
**第四段
**
然而我们必须知道一个基础设定:中国的农村户籍人口没有任何养老方面的福利制度,也不存在退休制度。我必须要强调的是:即便经过了 30 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农村户籍人口仍然占总人口的绝对多数。这一点应该出乎很多人的意料。目前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只更新到了 2012 年,但相信与现在也不会有什么大的差异。2012 年中国农村户籍人口总数为 9.7065 亿,当年度全国总人口为 13.5404 亿,农村户籍人口占比达到惊人的 71.7%! 按照这种比例计算,2.12 亿的老人,其中有 1.5 亿生活在农村,他们必须要依靠自己的双手劳动来挣钱养活自己,在官方统计上,也仍然将他们视为劳动力,纳入就业人口统计。
……
现在回归到第一章的失业人口计算公式:失业人数 = 适龄劳动人口数 - 在校学生 - 全国就业人数。这一次我们要算得更加精细。2014 年中国 16-59 岁的适龄劳动人口为 9.16 亿,在校学生为 6936 万,全国就业人数为 7.73 亿。但是我们现在已经知道了,全国就业人数中其实包含了 1.5 亿的农村老年人,既然我们在计算 16-59 岁的适龄劳动力的就业情况,这部分人我们当然要从全国就业人数中扣除出来。
这一段的意思是,农村老年人口没有保障,因此需要工作,于是我们要从就业人数中扣除这些要工作的农村老年人,这样反推后就会得出更高的失业人数。这一段有三个问题:
第一,农村并非没有养老保障制度。2011 年底,农村居民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人数就已经达到 3.3 亿,其中领取养老金人数 8525 万,2014 年底,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 5 亿,实际领取养老金人数 1.4 亿,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农村居民。
第二,户籍性质和实际居住情况几乎已经没有关系。虽然农业户籍人口占总人口 7 成,但并不意味着住在农村的居民也有七成。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60 岁以上人口中,有 55% 住在农村,约有 1.24 亿。随着城市化进程,这个数字在今天只会更低而不会更高,所谓 1.5 亿农村老年人,是大大高估了农村老年人口。
第三,大部分农村的老年人并未被纳入总就业人口的范畴。而且,作者在这个时候想起从总从业人口中减去老年劳动力,为时已晚,我们在这个回答的第一段就已经将这个问题考虑进去了——60 岁以上的在业人口占总在业人口的 6.6% 左右。
总结
现在,让我们来教会作者如何进行基本的运算。如果这名作者真的想用这种舍近求远的方式来计算失业人口,正确的步骤应当是:
首先将 9.16 亿劳动年龄人口打九折,除去那些不在校也不打算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劳动年龄人口人口,等于 8.24 亿。
再从 8.24 亿人口中,减去 6936 万在校学生,得到 7.55 亿有工作意愿的劳动年龄人口。
然后将 7.73 亿就业总数乘以 93.4%,扣除老年就业人口,得到 7.22 亿劳动年龄人口的就业总数。
最后从有工作意愿的 7.55 亿劳动年龄人口里面扣除 7.22 亿已经在就业的劳动年龄人口,得到 3300 万失业人口。
3300 万除以 9.16 亿,等于 3.6%,与这名作者一开始的疑问 “为什么统计局公布的城镇失业率长期稳定在 4% 左右” 相比没有任何矛盾。更别说失业率本来的分母就不应该是劳动年龄人口总数了。
当然,这个答案不是想说统计局给出的数字没有问题,也不是说失业率就应该等于 3.6%。我的主要意思是,凭这点概念不清的三脚猫功夫就号称找到了统计局公布数字的漏洞,咳咳,还差得远。

知乎用户 张旭欣 发表

手机回答,给丞相简单说下自己的看法。
首先,关于失业率的作用和意义。失业率实际上不是一个经济周期指标。传统的初、中级宏观经济学简化地将失业率描述为经济周期指标。但实际上失业率是一个 “” 居民福利指标 “”。简单来说,政策担心“” 想找工作的人 “” 找不到工作,而不想找工作的人失业,是不影响居民福利的。政府的宏观政策更多考虑居民福利,这很容易理解。
例如美国失业率(U6)统计定义,分母是 4 周内找过工作的人,分子则是其中没有找到工作的人。而长期失业人口没有重新寻找工作的意愿和能力,导致了失业率数据的序列正相关(宏观经济学称为失业回滞现象)。因此,相较于实际经济周期有较强的滞后性。
如果丞相担心的是统计出的失业率跟经济走势不符,大可不必担心,连统计部门都意识到了这个问题。预计就要推出中国版的非农就业数据。这个数据的周期同步性要强得多。
至于劳动供给问题,可以查一下人社部统计调查的劳动供求数据,求供比例很早就开始高于 1,也就是说劳动力早就处于供不应求状态。按照你转的文章的统计方法,失业率当然是下降的(12 年后,适龄劳动的绝对人口开始出现下降)。这也是这种统计方法的可取之处(至少从结果上)。
至于失业率统计的方法论,可以看看美国劳工部 U1 至 U6 的各项统计方法。从准确性角度看,虽然有需要推敲的地方,但大体上反映了劳动力市场的状况,总比登记失业率好。

补充下对于宏观经济政策的看法。从充分就业的角度来说,刺激的必要性真心不大,去产能去杠杆才是关键。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只知道我们在统计上报城镇登记失业率的时候,是先看年初政府定的目标管理责任书中的预计数值,倒推出来的,而且一般还要比那个数值略低一点。以往多年都是 3.5%,最近几年是 4%。就业人数,同理可得,只是要做得比目标高一些,以示工作成绩。

只能匿了。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如何看待国家统计局公布 2020 年 4 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 6.0%?

知乎用户 与影竞走者 发表 结论:城镇调查失业率无法反映失业全貌,但相比以前的登记失业率,我们已经有了很大进步。 展开说明之前,有必要先弄清楚我国失业率的统计体系。 主要有两个失业率指标,一个叫城镇登记失业率,另一个叫城镇调查失业率,后者是 …

再论失业率——被掩盖的真相

序 2015年初,老蛮我曾经发表《诡异的失业率》一文,也算是轰动一时。在那篇文章中,老蛮我使用大量详实的数据和完整的逻辑推演,分析出中国的宏观失业率超过20%。到现在,过了两年,关于中国的失业率问题,我认为很有必要再写一篇文章来进行阐述。 …

诡异的失业率——用官方数据推导中国真实的失业率

第一章 人口拐点 中国的失业率问题,在我国经济学界大概属于一个研究禁区。官方数据长年稳定在4%左右,完全无视经济波动。按照我党的说法,无论经济增速是此前的20%还是目前的7%,反正失业率就不会变,就是4%。对于像我这样的数据狂来说,最喜欢的 …

女人上都市,男人留农村|大象公会

现代社会中,大城市中的女性数量往往超过男性,尤其是处于适婚年龄段的年轻女性人口更是远多于男性人口。这是为什么? 文|格格 你被长辈催过结婚吗? 如果你是一名单身女性,那答案多半是肯定的。中国式催婚是一个更多针对女性的现象,长辈们热衷对家中二 …

谈谈农民工与基督教

墙内反思 Original 艾尔文团长 沉思的托克维尔 2020-07-20 中国有多少基督徒?2018年官方发布的宗教白皮书显示我国有3800万基督徒,约占人口的2.71%,看起来不多,但官方的数字只包含在基督教协会登记在册的,大量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