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规定 M2 不得超过 GDP 的 70%,而中国 M2 是 GDP 的两倍」的说法是否正确?

by , at 04 August 2020, tags : 货币 融资 货币流通 比例 点击纠错 点击删除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zou johnny​ 发表

@Zampeli Diana

邀。这个问题牵涉到两个子问题——关于 M2 的定义,以及所谓金融深化的问题。

M2 的定义问题。美国跟中国有没有差距?答案是肯定的。
美联储的定义:
“M2 consists of M1 plus (1) savings deposits (including money market deposit accounts); (2) small-denomination time deposits (time deposits in amounts of less than $100,000), less individual retirement account (IRA) and Keogh balances at depository institutions; and (3) balances in retail money market mutual funds, less IRA and Keogh balances at money market mutual funds.”

人民银行的定义——“M2=M1 +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 + 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 + 信托类存款 + 其他存款广义货币的供应量”。但是注意,在 2011 年,人民银行把口径进一步放宽了(中国人民银行有关方面负责人关于广义货币供应量(M2)数据的说明):“考虑到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在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存款住房公积金存款规模已较大,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较大,2011 年 10 月起,人民银行将上述两类存款纳入广义货币供应量(M2)统计范围。对此,人民银行在 2011 年 11 月 11 日公布今年 10 月货币供应量统计数据时已在注 3 中予以说明。
按完善后的口径,2011 年 10 月 M2 余额为 81.68 万亿元,2010 年 10 月 M2 余额为 72.35 万亿元,其同比增速为:(81.68-72.35)/72.35*100%=12.9%。(完)”

也就是说美国并没有把 Time deposit 里面超过 10 万以上部分计算在内,如果根据 Z1 表,美国实际包括 Time deposit 的 M2 达到了近 14.63 万亿美元,较联储 11.66 万亿美元(截止 2015 年底)的数字要大上不少。除此以外,美国也没有计算非存款金融机构的同业存款(L109 到 L131 表去除存款性金融机构部分),这一部分粗略计算(可能有少量重复计算),包括了美国的两房,达到 2.3 万亿美元。也就是说美国实际可比的 M2 达到了近 17 万亿美元,也接近了美国 2015 年全年的 GDP(不同口径计算有所不同)。

这一部分的结论是:由于统计口径的不同,若以中国口径的拟合计算,美国的 M2/GDP 实际上在大概 100% 左右,高于人们预计的 68-70% 左右。

但中国的 M2/GDP 高达 205%(2015 年)。显然绝非深究统计口径就能缩小差距的问题了。

周小川行长曾经在这方面有所着墨,他认为中国的 M2 过高源自于两个因素,一是储蓄率过高,另外是间接融资比例过高。

其实,如果从 M2 的定义来看,更多的反映了 “存款性机构” 系统中的货币派生,而中国恰恰是以银行这样的存款性机构为主的结构,再加之居民储蓄并不多样化,导致了 M2 比例似乎过高的局面。

如果我们用非金融企业的金融资产比上 GDP 来作一个简单的比较:

美国的非金融部门的金融资产——包括存款、债券、股票、保险等,根据最新的 Z1 表达到了 98 万亿美元,近乎是 GDP 的 5 倍多。如果仅计算存款、债券、股票与共同基金的话,达到了 41.3 万亿美元,也就是 GDP 的 243.3%

中国的非金融部门的金融资产——包括存款(非金和个人)、股票、债券和资产管理项目的话,大约是 200 万亿人民币,也就是 GDP 的 295%。这个数字还是较美国为高的,但显然已经不是 2 倍那么夸张的数字了。 而中国的企业的其他方面金融资产,包括保险等,则远逊于美国。但这部分的资料,就不是那么齐备了。

总而言之,M2 已经越来越被主管金融部门淡化,从融资角度更有社会融资总额这样的数字。但中国也迫切需要更细化的金融资产负债统计, 以方便研究。

知乎用户 Sgt Pepper​ 发表

M2/GDP 是个比较有趣的指标,这个指标到底用什么用,还不知道。

我的理解与

@chenqin

@雷静晗

有分歧的地方在于,这个指标的绝对数字是不是能表示金融深化程度或者货币化程度,不一定。谁能说中国的金融深度或者货币化程度比美国高呢。但如果把时间限定在 80-90 年的中国,处在转轨阶段的中国,M2/GDP 确实随着货币化程度的提高而提高了,但这个绝对数值,很难说明货币化程度高到什么程度。

关于 M2/GDP 和通货膨胀的关系,chenqin 解释的非常清楚,就是没什么关系,不同国家的 M2/GDP 指标并不能反映 CPI 的差异,一国一段时间内 M2/GDP 比例也不能说明 CPI 变化趋势,在中国通缩十分严重的时间 M2/GDP 也在稳步提高。

那 M2/GDP 到底是什么?字面意思,是各种货币与 GDP 的比例,是产生 1GDP 所需要的货币量。因为各国的经济体制、支付方式、货币流通速度等根本因素的不同,导致了 M2/GDP 绝对数量的不同,很难说高一点就更好,或者低一点就更差。M2/GDP 高可能是因为货币发挥的效率太低,或者沉淀无用货币太多,或者经济增长的效率低。

而中国的 M2/GDP 数字也并没有什么实际用处,大家发现这个指标超高的时候研究一下,找了不少原因,一边找也一边在否定一些猜测,例如间接融资为主并不是导致 M2/GDP 高的原因等,比较普遍认可的是商业银行巨量不良贷款要为这一指标过高负责,这还是从沉淀货币方面找原因。这也同时说明了这一指标并没有什么实际用途,无论在度量风险还是指导货币政策方面都无甚用处。

知乎用户 chenqin​ 发表

提示:题目已经修改,本答案可能显得文不对题,请看题目的修改记录。
======================
谢谢邀请,看了别的答案才知道,原来这个概念是韩志国弄出来的。说起韩志国,其实是民科类型的人物,但当年他在微博上的认证是 “著名经济学家韩志国”,而且很多时候狗屁不通,流毒甚广,一干人等实在看不下去了,最后我一个朋友的同学出手打假,说他那点水平那点训练压根不能称为经济学家。结果韩老师甚为淡定,他把签名里去掉“著名” 俩字,变成“经济学家韩志国”。
不扯了,厘清几个概念。M2,即广义货币,是现金加活期存款加定期存款的总和。M2 比名义 GDP,实际上就是雷静晗的答案所述的,衡量金融深化的指标。如果粗略一点来理解,一个直观的公式是费雪方程式:M * V =P * Q
货币 * 货币流通速度 = 价格 * 总产品由于衡量的是名义 GDP,相当于总产品 * 变动的价格,那么 M2/GDP=M/(PQ)=1/V,我们就可以把 M2 对 GDP 的比值视作货币流通速度的倒数。那么,所谓的 “美国规定 M2 不得超过 GDP 70%” 这种谣言就显得可笑了,美国为什么要规定限制自己的金融深化程度呢?我们把 2011 年的前 12 大经济体拿出来,做一个排序,看看他们的 M2/GDP 比值是如何发展的。

这个图的横轴是年份,纵轴是 M2 对 GDP 的比值的百分比。从 2011 年的最上面数到下面,分别是日本:237,西班牙:203,德国:180,英国:171,中国:167,法国:152,意大利:151,美国:83,印度:72,巴西:69,俄罗斯:48。
说个题外话,如果美国有个韩志国老师,他应该上推高呼,美国怎么了,为啥 M2/GDP 的比例和印度巴西俄罗斯这三个 “金砖四国” 国家混在一起?要知道金砖四国中的大哥中国已经赶到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行列中去了!
许多人对 M2/GDP 比例高企的一个顾虑是,这个系数越高,是否代表通货膨胀程度越大?不是。通货膨胀已经反映在了名义 GDP 中,想象一下一个经济体原本的 M2/GDP 为 1,现在一个外生冲击让 M2 上升一倍,那么 M2/GDP 会如何?答案是不变,因为通货膨胀了一倍,名义 GDP 也上升了一倍,两者相除的系数没有任何变化。事实上,M2/GDP 的系数,与该国的通货膨胀率是成反比的。我们看看上面一张图,排名第一的日本,2011 年的通货膨胀率是 - 2.1%,通缩第一名;再看看排名末尾的俄罗斯,通货膨胀率高达 15.9%,通胀第一名。下图列出了 2011 年所有国家的 M2/GDP 和通胀率的散点图,这个答案就更明显了。

上图能看到,M2/GDP 的比值与通货膨胀率呈负相关。理由很简单,M2/GDP 衡量的是一个国家金融深化的程度,金融深化程度越低的国家,越可能是发展中国家,而发展中国家在资本积累的阶段,通货膨胀率一定是很高的。
因此,这个问题正确的问法应该是 “发达国家的 M2/GDP 的比例都很高,那为何美国会成为特例,低于 100?” 这个问题我也不清楚是为什么,没有找到回答这个问题的文献,我个人猜想是和美国的低储蓄率以及 M2 的计算方法有关,希望有人能给出答案。

知乎用户 王有贵 发表

要正确地理解这个比例的经济含义,就是从费雪提出的货币交易方程出发,正如 chenqin 和雷静晗所提及的那样:M2/GDP=M/(PQ)=1/V。
因此,与这个比例近乎完全一回事的概念就是货币流通速度,所有决定这个比例大小的因素同时也是货币流通速度的决定因素。那么,都有哪些因素决定货币流通速度的快慢呢?!前面提到的金融深化程度和经济货币化程度都是及其相关的因素,但是只是这么笼统地说明还是不够的。货币流通速度是由所有持有货币的人共同决定的,它的决定者不是货币本身,而是人以及人所在的经济环境。
首先,人们的收入支出模式是最关键的决定要素。一个人拿到钱了,愿意留在手中持有多长时间再花出去,这个叫作持币时间。人们的持币时间长,货币流通速度就慢,M2/GDP 这个比例就高;持币时间短,货币流通速度就快,M2/GDP 的值就小。而持币时间的长短取决于人们的储蓄倾向,喜欢储蓄的,持币时间就长;偏爱及时消费的,持币时间就短。于是,M2/GDP 比例的高低和人们储蓄倾向密切相关。
其次,收入支出的结余积累成人们的储蓄总额,这个财富的持有方式是有选择余地的,可以是货币,也可以是其它金融资产。货币占一个人总的金融资产的比例,是决定货币流通速度的另外一个重要的因素。这个比例越小,货币流通速度越快,M2/GDP 比值就小;反过来,这个比例越大,M2/GDP 的值就越大。金融深化程度高,人们就可以少持有货币,多持有其它流动性好的资产,于是货币流通速度就高,M2/GDP 这个比例就低。
再次,货币流通速度还有一个重要的却没有被认识到的因素是银行贷款的平均还款时间,还款时间越长,货币流通速度越慢,反之亦反。而决定还款时间的主要是借贷者的经济效益和坏账率,借贷者的投资收益越高,还款时间就可能更短;而银行贷款的坏账率越高,平均还款时间就越长。
总之,单从持币者行为看,中国 M2/GDP 这个比例过高的原因,用一句话说就是有钱的不花,借钱的不还,钱的可替代资产太少。
本来各个国家由于人们所处的经济金融环境不同,货币流通速度自然不同,但只要稳定或高或低都是无所谓的事情。但是一般而言,要是 M2/GDP 这个比例在一段时间内持续走高,意味着决定货币流通速度的结构在变动,由于人们的收入支出倾向一般比较稳定,其根本的肇因往往是银行的信贷投资收益日趋恶化,伴随而来的一定是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就是政府对公众的额外税收,是一种变相的掠夺行为。换句话说,M2/GDP 过大,意味着不良信贷所带来的损失,最终要由老百姓埋单了!

知乎用户 电商狗 - 老李 发表

要明白,控制 M2 投放量从来都不是目的,维持 GDP 增长才是最终目的。现有的所有金融政策 (不仅仅包含货币政策),都是为了 GDP 又快又好又可持续发展而设定的工具之一。所以 M2 只不过是为了这个 GDP 目标而做的被动选择。

那 M2 投放的标准在哪里?答案就是在通货膨胀率。一般来讲,要想经济又快又好的增长,GDP 维持温和的通货膨胀率是最好的,一般在 1-3% 之间比较理想。如果 CPI 过低,投资和消费意愿过低,经济有恶化倾向。这个时候就要投放更多的流动性,例如增加 M1(央行扩表、财政负债增加)、M2(降低央行准备金率,加大商业银行杠杆率; 降低利率,鼓励贷款)。

如果 CPI 过高,则说明经济过热,不利于经济长期增长。恶性通货膨胀还会造成社会稳定,经济失控。所以稍有过热苗头就需要回收流动性。例如央行发债券回收流动性、增加准备金率迫使商业银行减少 M2 投放,提高利率降低贷款意愿,贷款增长率就会降低。

所以 M2 占 GDP 比例从来都不是控制目标,也没有多少意义,M2 投放是央行为了达成 CPI 目标而做出的金融工具之一。

如果要问中国的 M2 占 GDP 的比例为什么会这么高?可能更有价值。

首先,M2 里面有很多是长期贷款,是长期占款,不会立即体现在 GDP 里。

其次,M2 很多是偿还以前债务的,或者作为周转资金而存在,不会全部进入投资或消费,自然不会体现在 GDP 中。例如我今年贷款 100 万,但去年有 80 万的债要换,20 万用来投资,那这 100 万中只有 20 万体现到 GDP 中,其中的 80 万可以理解为资金周转,而不是 GDP。

很多人还不明白这个关系,再举个例子。

我今年找银行贷款 1 亿,利率 6%,用来作为进货周转。

我这批货批发给零售店,它需要 1.1 亿贷款才能购入,利率也是 6%。

消费者用信用卡消费了这批货物,价值 1.3 亿,也就是消费者找银行贷款了 1.3 亿。

那么体现在 GDP 中的是多少呢?就是消费者支出的 1.3 亿。

M2 是多少?各环节贷款之和: 1.3+1.1+1=3.4 亿。

然而,有些企业的资金不全部是从银行贷款的,可能是自有资金,也可能来源于私人借贷,也可能是出售股权融资,就无法体现在 M2 中。

中国为啥 M2 占 GDP 比例这么高?

最主要的原因是不动产融资比例高,最近几年的房地产、基建沉淀了无数资金,都固定在银行的长期资产表里,M2 投放量占比 GDP 即使很高,市场中仍然流动性不足。简单来说,就是银行通过 M2 贷出的资金,其实很大一部分还在银行。例如我买房贷了 100 万,其实资金没出银行,它转给了开发商的账户。但开发商也没取走,还在银行,大部分还了开发商的贷款。所以市场中流通的资金仍然很少,只是沉淀进不动产了。沉淀进不动产的不仅包括 M2 贷出的资金,还包括居民的存款,通过首付的方式,所以,市场中的流动资金会更不足。

为了保证流动性,就必须继续维持宽松货币政策,其中就包括扩大 M2 投放量。

而美国的不动产投资高潮早就过去,长期沉淀资金少,交易环节也少,银行以外的融资渠道多 (例如股权、债券),自然 M2 的占比就低。

我们需要控制 M2 占 GDP 的比例吗?不需要。我们只需要关注 CPI 就行了。


精彩推荐:

扫地机器人哪个牌子好?2020 年优质扫地机器人评测推荐

平板电脑什么牌子好?2020 年高好评平板电脑推荐

笔记本电脑什么牌子好?2020 年高评价笔记本电脑评测和推荐

拍照手机什么牌子好?高评价拍照手机评测

智能手机哪个牌子好?2020 年高口碑、高销量智能手机推荐

知乎用户 alphameow​ 发表

我简要补充一下第二问:
当年 ZG 刚刚入藏的时候,推行 RMB,刚开始大家用 RMB 买藏区的东西。
然后藏区的 RMB 越来越多(都是外来的),而本地由于物产有限(GDP),过多的货币追逐有限的物资,就导致了通货膨胀。为什么是有限的物资呢?因为外地物资进藏很难。所以理论上可以买外面的东西,但是因为买不到,大家就只能在藏区买,就是相当于在 M2 大大高于 GDP,而且无法购买外部物资的时候,发生通胀。
现在中国情况类似,关键点在于
1. 由于长期贸易顺差原因,积累了大量外汇,对应发行了大量 RMB,从而提高了 M2。
2. 贸易顺差,就是一种购买外界物资困难的表示。而当下情况不是买不起不是买不了,而是我们要的东西他们不卖。如果让我们花 10 块钱买在本国 5 块钱可以买到的商品我们肯定不愿意。这就与藏区难以购买外界物资的情况类似。
3. 资本净流入。资本净流入跟贸易顺差是一个意思,只不过就是换成了目前我国大量吸引外资,而外资退出道路不通畅、我国资金出去的道路也不通畅。。。就好比叫很多人来藏区投资,但是外资产生的利润和藏区本地的资本都出不去,于是只能在本地(藏区)买楼…… 炒货…… 投机……
4. GDP 是一个地区的生产总值,假如以藏区为例,虽然 GDP 可以非常少,但是如果他们可以非常方便的用货币购买外界的物资,一样不会有通胀。以中国为例,如果我国资金可以顺利的出去,一样不会有通胀。

根据以上形成的原因,
我们可以发现,其实通胀的关键不在于 M2/GDP 是多少。也不在于 M2 有多少……
而在于贸易的资金流情况和资本进出的通道
1. 要扭转贸易顺差,尽量形成进出口平衡的情况。所以要去美国买飞机,要让他们承认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让他们把我们真正需要的东西卖给我们,不能认为限制。不然通胀是他们搞出来的,不是我们。
2. 拓宽资金出入境通道,促进人民币国际化。不过因为监管难度,这个推进速度比较缓慢。

请大牛评价。

知乎用户 索里沃克 发表

美国的企业主要是发债券去融资的,中国的企业主要是通过银行贷款去融资的。张三的储蓄就是李四的负债。储蓄是算在 M2 里面的。企业的债券融资是不算在 m2 里面的。你把美国发的那些债券加到 m2 里面。美国的 m2 基本上和中国的 m2 一个量级。融资方式不同,美国直接融资多,中国间接融资。现在 boss 好像也发现了这个问题。也要多搞直接融资,减少间接融资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知乎用户 涂亮 发表

第一,中国 M2 中有不少国际热钱,原因是人民币升值的预期。

第二,美国的金融衍生品非常多,市场的规模也非常大。比如 CDS 在 08 年就高达 55 万亿美元,而 12 的 GDP 只有不到 16 万亿美元。

中国印了很多,而美国印了更多。

知乎用户 雷静晗 发表

M2/GDP 是常用的衡量金融深化的指标,这个比值越大一般说明经济货币化程度越高。
M2/GDP 比例的高低,受到货币流通速度、货币供应量等因素的影响。
通俗说来可以这么理解,M2 是 GDP 两倍,也就是 2 块钱货币拉动 1 块钱的 GDP。
M2/GDP 的比值上涨,一方面说明我国商品经济的发展,经济货币化程度的提高,但是过高,到现在这个地步,已经说明货币低效化,这是货币超发的后果之一,如果持续较高程度地倚靠货币手段拉动 GDP,这个比值就会不停增长。
目前能感受到的持续通胀,钱不值钱,也是 M2 超需求增长的表现之一。也有不少人认为,持续增长的 M2,节制不力的新增信贷,泛滥的货币是指向经济崩盘的前期信号。

当然也不能说这个比值越小越好,并不绝对,只要 M2 增速与 GDP 增速在一个合适的比例区间,都是可以的。

知乎用户 飞刀又见飞刀 发表

钱存银行, 银行用来贷款, M2 增加
钱存银行, 银行用来买债券, M2 增加
钱存银行, 银行用来买股票, M2 增加

自己借钱给别人, 不增加 M2.
自己买债券, 不增加 M2.
自己买股票, 不增加 M2.

M2 简单 (大概)来说就是银行的负债端。看到这里应该知道为什么中国的 M2 这么高了吧。

知乎用户 水采 发表

没有这种规定。

另外 GDP 有可能被低估了。

知乎用户 宇智波洋 发表

其实这个问题很好回答,也不复杂。

首先 M2 简答来说就是基础货币 * 货币乘数————中国的 M2 高————说明货币乘数高————说明中国银行部门的杠杆率高(中国非银部门杠杆率超过 260%,也非常高)。

接下来说明为什么中国银行部门杠杆率高。

1, 中国以间接融资为主,简单来说,银行作为金融中介机构主导中国融资,而美国直接融资发达,公司债券甚至美国国债都非常发达。 直接融资不产生额外的货币乘数,间接融资产生额外的货币乘数。

2,很多人说 M2 和房地产无关,这是错的。 中国的银行贷款中 70% 和房地产抵押有关(包括私人抵押贷款,各种企业质押贷款), 中国的房地产估值因为土地供给端的特殊原因造成价值泡沫,如此 " 值钱的” 土地当然能获得更高额的抵押贷款,所以高地价也推高了银行的自然杠杆率,也就是说银行因为高地价贷出去了更多钱,全国的所有房价之和显然扩大了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增加了 M2 总量。

3 中国的储蓄率高,这直接增加了银行部门的负债规模,也推高了银行的杠杆率。

以上几点就是中国 M2 虚高的主因。

接下来我要展开。


1 有人说中国的快速发展 ,房地产功不可没,这没错,房地产帮助中国快速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没有房地产作抵押物,银行怎么贷出去那么多钱呢?

2 中国房地产的系统性风险实际上是非常可怕的,整个中国银行系统的资产负债表靠着房价撑着,但是中国的土地政策是政府背书的,中国土地信用的背后是政府信用。这种看似脆弱的信用,撑起了中国发展所需要的巨量资金。 但我只愿意称这种发展模式是葵花宝典。 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已经黑云压城了, 2025 年之前人口减少已经是大势所趋, 土地供给端一定就会完全掐死吗?答案我不知道,土地供给掐死,房地产商的利益怎么办?政府的新税源在哪里?后面可以展开讨论的事情太多了。

3 间接融资主导和直接融资主导,哪个更好? 关于这个问题我只想说一点,直接融资主导的经济体,货币政策传导的效率更高,更难以落入流动性陷阱。 日本欧洲和美国在金融危机之后的表现是侧面印证。


最后说一些股市上的事情,为什么 A 股的上市银行市盈率都这么低?结合以上我说的事情,我相信市场已经该处答案了。中国所有银行的所谓的资本充足率良好,不良贷款率良好,在房地产这么一个炸弹存在的情况下都很脆弱,这 70% 的房地产 / 土地质押贷款拉低了银行的估值,房地产企业市盈率也很低,同样因为这个原因,市场已经告诉你们风险在哪了,都懂了吗?

知乎用户 天空之城 发表

第一: 美国统计 M2 不包括大额存款和外汇存款。

第二:美国以直接融资为主,企业直接发债,这在 M2 中无法体现,而中国是间接融资为主,企业向银行借款,借来的钱一般还是放在银行账上,这会直接增加 M2 的数量。

其实以国家整体债务与 GDP 的比例来衡量货币发行量更合理,中美大概都在 300%-310%。

知乎用户 wuweilxl 发表

「美国规定 M2 不得超过 GDP 的 70%,而中国 M2 是 GDP 的两倍」的说法是否正确?

答:美国规定 M2 不得超过 GDP 的 70% 没有找到出处,谁有请私信我。

即使有,也不能拿明朝的尚方宝剑砍清朝的官员,严重的违和感。

至于中国的 M2 是 GDP 的两倍,这是事实。

知乎用户 截教中人 发表

看了前辈们的回答,我觉得中国的货币数量方程应该是:
m2 增速 + 货币流通速度 v 增速 = 资产价格增速 + 名义 gdp 增速 (1)
这样就可以解释房价的爆涨了,而资产也跟 m2 存量的概念有了对应。
/// 以上是 2017 年 1 月 5 日的答案,以下是更新:
上面提到的方程(1)已经有国内的学者研究过了:
《经济增长、通货膨胀、资产泡沫与货币政策》– 基于独立性资产交易货币数量方程的分析,李腊生、翟淑萍和蔡春霞,2010,经济学家。
欢迎大家提供更多这方面的文献和讨论。

知乎用户 Bruce 发表

在对

@chenqin

答案的评论中,我说,
因为国家政治经济体制不同,所以 M2/GDP 可能产生很大的差异。比如说在以间接融资为主的国家,M2/GDP 会更大一些。M2/GDP 和通货膨胀的关 系,我认为比较绝对值的方法不是太好。比较 M2/GDP 的变动率和通胀变动率可能会更好地揭示二者的关系。当然,因为 M2 传到通胀还有一定的时滞,所以也 可以比较 M2/GDP 的变动率和下一个时间点的通胀变动率。

结合到问题本身,“M2 大大超过 GDP 会对经济有什么影响?”
这个问题可以分两个方面来回答,请参考 主要国家 M2/GDP

1. M2 长期大大超过 GDP
这个其实是没有问题的,造成这个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政治经济体制的差异,比如说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比例的问题。美国 M2/GDP 长期比较低,有一部分原因就是美国的直接融资占总融资的比例非常高。中国 M2/GDP 长期比较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我国间接融资占总融资的比例非常高。
原因是通过金融市场直接融资,不会产生货币乘数效应,而通过银行间接融资,会产生货币乘数效应。

2. M2/GDP 短期内大幅增长
毫无疑问,这种情况会造成大幅的通货膨胀。因为不管由于体制原因 M2/GDP 的比例有多大,在正常的情况下无论如何不会爆炸式的大幅增长。如果大幅增长,就会造成大幅的通货膨胀。
我们可以看到 2008 年中国 M2/GDP 是 151.3%,而 2009 年变成了 179.0%,增长幅度达到 18.3%。这种大幅的增长就会产生大幅的通胀。

但是官方的通胀指标显示 2009 年并没有发生大幅的通胀,参考 1961-2011 年中国与美国通货膨胀率对比 。这个主要是因为中国统计方法和统计质量的问题。可以对比这个知乎问答,09 年房价为何突然猛涨? 官方的通胀率很小,但是房价突飞猛进,为什么啊亲?

中国的通胀指标之一 CPI 包括房租,但是不包括房价。从理论上来说,从房租作为房价的代理指标是可以的。问题是中国的房租增长率和房价的增长率差别太大了。

知乎用户 Asbeer Bedivere 发表

美日是当今世界超发货币的前两名。
把 M2 当 M0 来作为货币超发证据的不是头部有问题就是臀部有问题。

知乎用户 静风 发表

gdp 增长是真正增长,如同车子速度的增长,m2 增长是加油量增长,理论上 m2 和 gdp 增长应该是趋于同步的,多烧油多跑路。现在的问题是 m2 增长远大于 gdp 增长,你会发现,m2 增长率 - gdp 增长率 = 房价增长率。也就是烧了二百公里的油,跑了一百公里的路,剩下的油都去支持房地产空转了,这个很危险,因为资本是驱利的,当房地产利润率低于 gdp 的 1.5 倍里,房地产的空转游戏就玩不下去了,只能坐等经济崩盘。还有一招就是再疯狂增长 m2, 坐等整个经济崩盘。现在的方法是保持房地产增长,实际上拖的时间越长,房地产越危险,因为金钱 + 时间会产生更多的负债(高利息贷款),泡沫也就越大。经济有自身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除了科技,从来没有经济永动机,现在经济已经严重透支了未来,未来只有崩溃一条路,现在只能选择奔溃的方式不同。

知乎用户 长夜未央 发表

长话短说,排名第一的答案是错误的
借用
方程式:M * V =P * Q
货币 * 货币流通速度 = 价格 * 总产品
正解是:
m1=M
m2=M*V
m1 代表的是基础货币,高能货币;m2 代表的是财富的货币化存在形式,里头已经包含了基础货币的乘数效应,是个存量指标。而 GDP 是个流量指标。
m2/GDP 代表什么呢?只能是货币化的社会财富在拉动 gdp 的效率
CPI=P=MV/Q=m2/Q:这下你该知道,物价的影响方式了吧。
我们再来谈谈其他的财富存在形式:开个头,其他人继续
房子:
建造时:建造成本已经货币化,也就是拥有者少了的货币转移给了建造者;但社会财富多了一栋房子,也就是货币不变,房子多了一栋。
升值了,不交易:货币不变,旧房子一栋
升值了,交易了:货币还是不变,左手倒右手,旧房子一栋
住房贷款:买方 20% 的货币减少,卖方 100% 的货币增加,M2 增加 80%,房子一栋不变。
因而,住房贷款是可以增加 M2 的,房子并不能影响 M2 的数量,只是一种财富存在形式
股票:同理
古董,奢侈品:同理

知乎用户 XX 小王子 发表

中国的 M2 代表广义货币,美国的 M2 代表狭义货币,中国 M2 = 美国 M3,中国 M1 = 美国 M2。拿中国的 M2 和美国的 M2 做对
比,有意思吗?

知乎用户 小边观点 发表

说在前面:

不要直接拿两国的 M2 和 GDP 做横向对比,毕竟衡量国家的 GDP 和 M2 的标准及标的都有所不同。

先放一个中美 M2 的差异

国际市场上:

广义货币(M2)=M1 + 准货币(定期存款 + 居民储蓄存款 + 其他存款 + 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

我国对货币层次的划分是:

广义货币(M2)=M1 + 准货币(定期存款 + 居民储蓄存款 + 其他存款)。

很明显,美国方面的 M2 考量标准较中国而言考虑更多的其他因素,举个简单的例子:

在中国,你把钱存到余额宝里或者购买了银行理财产品,那么你这一部分资金虽然也算是在银行,但是并不统计到 M2 里面。

其次是中美 GDP 统计的差异:

美国有很多并不增加财富,甚至是增加国家负债的经济活动被统计成 GDP。例如美国增发国债消费创造了 GDP,政府国债一年年高涨总数已经超过 20 万亿美元。

中国正相反,中国有大量的经济活动被 GDP 统计忽略了,被统计进 GDP 的很多活动本身创造了大量的财富,却只计算了很少的增加值。

所以,M2 是属于一个存量,而 GDP 则是属于一个增量。

如果我们将二者的增速做一个对比,则会得到下面的图:

在大方向上,M2 增速和 GDP 增速保持一致,但是在短期内,如果 GDP 增速大幅度下滑,那么 M2 增速会大幅度增加,从政策角度来看,就是当经济遇到问题或者瓶颈的时候,就需要宽松的货币政策刺激,而当经济过热的时候,则需要紧缩的货币政策来维稳,所以在 GDP 增速变动幅度较大的时间段(尤其是 2008 年之后),M2 增速和 GDP 增速短期内的变化走势一定程度上呈反比走势。

而且观察美国过去几十年来的走势,M2 不得超过 GDP70% 这个说法好像根本站不住脚,近两年的数据都是 71%,一直呈上升趋势。

中国方面确实呈上升趋势,突破 2 也是近几年才有的事情……

所以,只能证明中国 GDP 过去几年来的经济增速远超美国,并不能说明其他问题。

俗话说:

随手点赞,年薪百万

随手转发,今年必发

知乎用户 芥末 发表

从房价和 m2 的解答上来看,这上边的人更倾向于维持政权维护现状的,虽然回答的头头是道。

知乎用户 Good Inflation​ 发表

不正确。

重要的是增量而非存量。M2 的增长率和 GDP 的比较才是重点。

知乎用户 罗化生 发表

没有这个指标,恰好相反,昧联储在 1993 年明确宣布放弃使用一切的货币数量管制手段,也就是不管什么 M0,M1M2M3 之类的
来源:经济参考网
作者:作者:王勇(中国人民银行郑州培训学院教授)
链接:经济参考网
经过其后 10 多年的实践,货币主义的政策主张在美国的货币政策实践中遇到了越来越大的挑战,因此,联储主席格林斯潘于 1993 年 7 月出人意料地宣布:美联储决定放弃实行了十余年的以调控货币供应量来调控经济运行的货币政策规则,将以 “中性” 的新货币政策来取代。所谓 “中性” 的货币政策,就是通过微调让利率保持中性,对经济既不起刺激作用也不起抑制作用,从而使经济以其自身的潜能在低通货膨胀下持久稳定地增长。但这些必须建立在以 “泰勒规则” 即调整真实利率作为对经济实施宏观调控主要手段的基础上。如果市场上的通货膨胀率偏离了美联储确定的目标区域,则变动真实利率。比如,当通货膨胀率发生变化时,美联储必须运用各种手段来变动联邦基金的名义利率,使得真实利率保持在 2% 左右的水平。根据泰勒实证研究的结果,通货膨胀率每变动 1 个百分点,要保证真实利率稳定,名义利率水平需要变动 1.5 个百分点。可以说,“泰勒规则”是当时货币政策理论上的一个新发展,对于推动美联储货币政策操作理念的调整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实际上,从近些年美国货币政策运行的特点看,都是为了实现货币政策抑制通货膨胀促进经济增长而服务的。中性和微调主要是保证调控的幅度控制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使得经济不会因为利率的突然大幅度变化而带来剧烈的波动;利率结构的选择和搭配也是为了能够使货币政策更有效的发挥作用,使多种工具有力的结合,各种经济主体都能获得发展的机会说中国 M2 太大的相当一部分是骗中国人,骗中国央行卡死货币总量,进而卡死中国经济的。

知乎用户 翅膀 发表

关于美国和中国的 M2 的区别,大体上区别不大,基本都是 “现钞 + 活期 + 定存” 这三块。

对于 M2 和 GDP 的关系可以这样简化理解,把一个国家看作一个公司,那么就有:

某公司资金投入资金量(M2)后,一段时间后(例如一年)商品和服务产出量是多少(GDP【商品平均价格 * 数量】)。

换句话说,在长期内这个条件下,M2 最终应该锚定 GDP 的产出。

一国的 M2 可以在个别年份内大于 GDP 的产出(例如经济萧条期,使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或财政政策来刺激经济的产出),但多数正常经济运行阶段时间内,M2 的存量值必须要≤GDP 的。

另外,我没记错的话,美国和欧元区近几年的 M2/GDP 值都是≤1 的。

国内当下的 M2 值现状 =“美国 + 日本” 的总和。国内 M2 之所以这么高,其实跟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关系不是太大,最主要原因其实就 3 个:

1)、外汇占款所发行基础货币(即便以现在 3 万亿的的存量按照 6.5 的汇率也有近 19 万亿的基础货币,再乘以货币乘数【当下的货币乘数是 5 点多】,可算算是多少。这些基础货币所锚定的商品在国外,但对应的纸钞却在国内)。

2)、大而不倒的高投入低产出的企业和僵尸企业,每年需要 N 多的财政货币来补贴。即便在补贴的情况下,它的 G 产出依然远远小于它的投入。M2 的无底洞。

3)、地产财政,土地财政形成了太多的不可消化的商品房产出(国内商品房的现状绝对是供给大于需求的),最终不能消化的房子却锚定了大量的 M2。M2 资金的无效浪费。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回首1998:那一年,我们是怎么熬过三次滔天危机的?

以下文章来源于翔哥有话要说 ,作者科比爸 历史太大太复杂,我们就选几个小切口。 01 血肉长城与豆腐渣工程 1998年8月13日,湖北省荆州市乌林镇的长江大堤,一群人簇拥着一位戴眼镜的老者走在大堤上,滔天洪水近在咫尺。那个夏天,中国大地被洪 …

地方政府如何变身风投?

▲在南京举行的2019年全球新能源汽车供应链创新大会上,博郡iV6新能源汽车出场亮相。2020年6月15日,南京博郡汽车宣布造车失败。(ICphoto/图) 全文共5426字,阅读大约需要12分钟 地方政府引导基金开启了一轮“造富神话”,扎 …

「地方债」是怎么运转的?

知乎用户 kaola198312 发表于 10/24/2014 其实 @何露雪 已经说的比较清楚了,我就补充一些具体的实例,阐述下前因后果,方便像我这样的小白理解。 一、缘起——分税制 一切都缘起于朱相在90年代初推行的“分税制”改革。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