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乱流”中,如何避免报道失实?丨【芒种·观点】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点击上方蓝色文字

关注“腾讯媒体研究院”

9月25日,《校园创作者培训计划》系列课程如约进行,课上腾讯新闻优质账号“不正经蜀黍”负责人杨凯阳带来了主题为《在“乱流”中端正自己——保持对新闻的敬畏感》的分享,**解析自媒体在操作社会民生题材时,应该怎样保证报道的真实性,获得更广泛的传播。**腾讯媒体研究院将部分内容整理成稿,以下为课程实录。

我是企鹅号“不正经蜀黍”的编辑杨凯阳,今天我要讲的题目是在乱流中端正自己,保持对新闻的敬畏感。

为什么我要讲这个题目?自2020年以来,特别是疫情开始之后,假新闻比以前多了很多。比如疫情期间,国内流传的“喝酒能杀菌”,“粮食短缺,需要囤米抢油”,以及国外流传的“5G会传播新冠病毒”等等。

谣言之多导致像腾讯新闻之类的平台都会专门开辟一个辟谣的专区。这些谣言不仅会让社会群众形成恐慌心理,还会对专家造成影响。他们在救人之余,还不得不挤出宝贵的时间来辟谣。谣言不仅占用了很大一部分公共资源,还影响了新闻的公信力,导致民众不相信新闻,百害而无一利。

所以,今天的主题分为4个部分。第一是乱流的产生;第二是乱流会带来的影响;第三是如何在乱流中端正自己;最后是总结。

01

新闻“乱流”如何产生?

自媒体时代,流量为王。只要有流量就有收益。由于有这些利益的存在,导致了创作者大量涌入。

现在自媒体行业的门槛要求很低,每个人都可以用手机拍摄作品,用文字表达自己对于某些现象的观点。但是创作者大量涌入后,他们的素质参差不齐,以往的新闻专业主义已经没有办法约束到每一个参与信息传播的公民。

很多作者可能对于新闻行业一知半解,对采访拍摄剪辑所需的能力一知半解。他们没有专业能力去判断自己要表达的东西是否正确。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作者盲目追逐热点,在热点新闻上进行二次加工,不进行自己的原创和劳动。甚至有些人会故意罔顾新闻的正确性,只要有流量、有钱赚,他们就往那个方向做内容,完全不管后果。

第二个原因是二手信息过剩。

现在的短视频资讯平台上,经常会发现,不同的人发相同主题的视频,同样的剧情,同样的事件。原创的人太少了。

对于新闻资讯领域来说,原创就是自己拿到的一手素材。但现在新闻领域跑现场的人特别少,基本上新闻的出处无外乎固定的几家媒体,其他人只需搬运这些原创新闻即可。

甚至有些人在搬运的过程中直接将原内容做了篡改,强加了很多自以为从视频中看到的现象,然后归纳总结出自以为这个视频想表达的内容。但实际上原视频可能没有想表达这些内容和情绪,这就会造成另一种方向上的舆论压力。

总而言之,很多人一旦开始利益为先,就特别容易走上歪路。

总结一下,这样会导致新闻事实出现三种情况——旧闻、假文和过分夸张。

旧闻,在国内的编译新闻中比较常见。有一些事情可能刚发出来的时候没火,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后火了,这时国外的一些媒体网站就会把之前发布的视频拿出来再发布一次。

国内的编辑看到后,觉得这件事情挺有意思的,但是他们并没有核实这件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在编译和二次创作之后,当成新闻发布出来。但实际上新闻内容可能是1年前,甚至10年前发生的事情。这就造成了旧闻变“新闻”。

假文,就是假新闻。举两个例子,一个是公务员长时间停放轿车车主被死亡的事件, 第二件是安徽大爷没有健康码徒步千里,这两个都是今年影响比较大的两个假新闻。

这两篇新闻里想表达的情感是美好的,但是因为没有进行核实事实,在第一篇新闻中,当事人还活着,但新闻出来却说人家死了,这种新闻做出来就会贻笑大方。

过分夸张,常见于标题党中。现在各个平台都在打压标题党的存在。标题党并不完全是假新闻,但是他们通过标题暗示或者内容上进行暗示、诱导、欺骗受众,将原本很小的一则新闻,描述的特别严重,吸引受众点进去观看。

乱流会带来哪些影响?我总结了5点影响,分别是个人,当事人,社会,公众和行业。

个人主要指参与制作假新闻的个体,他们有可能也是参与采访拍摄的人,是第一个最清楚全面地知道事情真相的人。如果他们做了虚假报道,对于个人来说是一个职业生涯的污点;如果虚假报道造成了不良后果的话,个人内心也会受到良心的谴责。

其次,**对于当事人来说,很容易造成黑白颠倒,弱势者没有办法维权。**甚至有一些人,他们只是想通过媒体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又不想暴露自己的问题,所以经常在接触新闻时,可能会碰上这样的情况,当事人不说实话。如果在当事人面前不多听不多问,很容易被人利用。

第三,**对社会造成影响。**一些很恶劣的社会新闻,如果媒体没有正向引导的话,有可能会造成模仿事件。比如前段时间杀了自己妻子的新闻,如果这个事情媒体不做正向引导的话,有可能会造成很恶劣的社会影响。再比如疫情期间的一些假新闻,会造成社会的群体性恐慌。

第四,对于公众来说,假新闻出现的频次数量多了,大家会认为自己受到了媒体的愚弄,造成群体性的意见,形成很大的舆论压力,种种影响加起来,就会对自媒体行业造成影响。

第五,**对行业造成影响。**现在媒体的公信力不足,比如任何新闻底下,都有公众质疑新闻内容和新闻编辑,并认为媒体愚弄观众。这种现象如果长久出现,会导致公众看到新闻的第一反应,都是“这是不是一个假新闻”?

如果这种现象比较常见的话,那到时候新闻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所以说作为新闻领域的自媒体来说,需要避免这些情况出现。

02

在乱流中端正自己

这一部分主要有三个要点。**第一是基本的职业素养,**作为新闻工作者必须得喜欢这个行业,愿意去跑现场实地调查,做那些本来就应该做的份内工作,而不是一味的拿来主义。

只有你自己亲身接触了,你才能比别人更加清楚整个事情的全貌,不至于偏听偏信。如果只靠道听途说或者是根据别人来的素材来判断,终究还是雾里看花,经不起其他人的追问。

**第二是保持对真相的敬畏。**采访最好不要干涉原本事物的发展轨迹。我们只是一个记录者,没有权利随意篡改事实真相,也没有权利断章取义把事实转变成其他故事。

**第三是要客观合理地报道新闻资讯。**从具体操作上来讲要客观合理,主要是拍摄跟制作环节,即采访和编辑。其实这里面也分类,比如一些正能量的事情,它不涉及多方,不像多方各自有各自说法,而是很明显就是真的。这种事情就很容易判断,也比较容易客观合理的报道。

但是涉及到纠纷的事情,想要客观合理,采访者头脑必须得清楚,不能被人牵着鼻子走。

因为纠纷类的事情,就像罗生门一样,每个人都输出一套利于自己的说辞。所以对我们记录者来说,纠纷类的新闻必须得听取多方面的意见进行平衡报道,不能靠一家之言和自己判断。

但是这种新闻其实有一定难度,需要记者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能听出当事人的说辞之中有哪些逻辑漏洞。

制作环节是整个流程中接触素材最多的环节。可能同一个视频要看好几遍,决定素材的使用片段,进行重新整理,在重新整理的过程中就很容易发现一些逻辑漏洞。

03

实例解析:

信源、拍摄、编辑、发布

以上都是基于经验的一些理论之谈。那我们“不正经蜀黍”这个账号平时是怎么做的呢?

总结起来,一共有4个部分:**信源,拍摄,编辑剪辑,和发布。**其实编辑剪辑跟发布中间应该是有一道审核的,但是我们平时将审核融合到发布里面,在制作过程中也会进行自审。

不正经蜀黍这个账号,创始人开号之初本意是辟谣和传播正能量为主,后来随着创始人在西安、商洛、陕北、内蒙各地扫街,到现在慢慢转变成了一个以反映民生为主,兼顾大病救助,社会热点等一些情况的账号。主要还是探究事实,追求客观真实。

首先是信源,信源主要有几个渠道,一个是自己亲身出去采访拍摄;二是如果有资源可以让全国各地的一些拍客给你投稿,或者让当事人给你投稿;三是平时我们刷新闻平台的时候可能会刷到很多有报道价值的视频,这个时候就可以尝试去联系发布者,问一下当时事情的真相是什么。

在这个过程中要怎么核实事实真相?

我们平时外出拍摄时,先会跟当事人进行初步接触,这个时候主要是对事情有个大致的了解,确定一下这个事情有没有报道价值,到底是当事人“无病呻吟”还是真的需要帮助,是否能够证明他自己所陈述的真相。

确定事情大概内容之后,我们会和当事人约定一下拍摄的时间地点,为后续做准备。但是如果你是在短视频平台上看到一个你觉得有报道价值的新闻,就没有办法进行这些操作,这个时候就只能后台私信一下当事人发布者,然后尝试电话沟通,看他们愿不愿意接受报道。

但这种情况很容易出现信息纰漏。我们也曾在这个方面失误过。在疫情期间,我们发布了一条酒店隔离期间收获爱情的视频,当时在找素材时觉得他们的事情是真实的。但是发布之后,被网友们质疑这件事情有剧本,好几个粉丝也给我们出示了证据。

所以从短视频平台找信源的整个过程中,需要特别谨慎。因为你不知道你看到的真实的事情是否是策划得来,所以还是需要多听、多看、多问、多想。

拍摄的过程需要自己不断地积累。很多人刚开始去拍摄,可能比较腼腆,也不知道问什么,特别容易紧张。

你要把对方摆在一个跟自己平等的位置,或者说他有求于你的这样一个位置。要敢于去质疑当事人说的每一句话,你不能全信他的话,但是也不能完全不相信他说的话。最好是对方说的每一句话,他自己都能找到相应的证据来佐证,然后你又能证明这个证据它确实是真的。

此外,在拍摄纠纷类的新闻时,切记要平衡报道,事件涉及到的每一方最好都能问一下情况,不至于自己被人利用。

第三是编辑剪辑环节。我们之前总会跟剪辑老师说,不要只当一个没有灵魂的剪辑工具。在我看来,制作这个过程更像是一种设计。根据已有的素材去添加自己的灵魂,你需要知道你要讲的故事是什么,并思考这个故事怎么能更容易让人接受?

剪辑师是接触素材最多的,也是最容易发现问题的人。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发现事情有什么失误的话,最好在制作过程中能赶紧提出来,让采访的人一块儿去解决掉。因为制作过程一结束,如果整个过程没有联动的话,发布环节的人只能根据剪出的成片来判断是否有失误,但是他们并不知道事情的真相,无法正确判断。

最后是审核发布环节。一般我们剪辑编辑之后都需要先自审一下,首先得确保自己手里没有明显错误,才能把发布所需要的物料给到发稿编辑。

发稿的人员发布之前也会先审核,确保内容没有错别字,病句或者常识性错误。其次检查内容中没有逻辑错误。还有标题是否恰当,有没有存在标题党?有没有可能夸大?

此外,还有一些品牌方面的问题,封面清晰度,以及排除违规内容。这样一篇新闻出来后,也能规避掉大部分的错误。

总结一下以上所有内容,其实就是一句话——各个环节做到位,让自己问心无愧。

要对得起自己,也对得起别人。你只要有勇气说,“凡是从我手里出去的稿子,我都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我确定这篇报道不会有问题和错误’”,就可以了。在这里也希望大家以后如果从事这个行业的话,都可以有自己的底线,能做到问心无愧。

END

推荐阅读

点击下方图片即可阅读

短视频内容定位与创作流程解析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陈秋实等数位中国公民记者仍“失联”引关注

近一个月来,陈秋实、方斌、李泽华等几位在新冠疫情最凶猛期间曾拍摄武汉封城后情况并向外传播的中国人先后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他们的境况引起人们的担忧。 “绝对不会离开武汉” 2月7日,陈秋实的YouTube频道上传了一条其母亲拍摄的简短视频,说 …

胡锡进的助理投诉我了,意外暴露的秘密

《胡锡进观察》公众号到底谁在运营 正文 1 有资本的影子 从一个投诉截图说起 12号《胡锡进观察》公众号发了一篇以胡锡进口气写的文章,文章结论就是,人不能有与法律和道德严重抵触的坏毛病,应该清心寡欲,不贪恋钱财。这点是现实主义认知,所有人都 …

“战狼”其实是“色狼”

“战狼”其实是“色狼” ·方舟子· 中国驻英国大使刘晓明经常在国外的电视节目和推特上义正辞严地驳斥“反华”“辱华”言论,被叫做“战狼外交官”。他对这个称呼是非常认可的,认为中国的外交官就应该在外国当“战狼”维护祖国的利益。 最近这头“战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