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监控和热搜
【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1 利令智昏,别那么放肆,没什么用。 2022年11月10日9时54分,黑龙江省大庆市肇州县。 一家奶茶店正在营业中,进来了三位客人。 店员先是说了一句,“欢迎光临”,过了几秒,又说了一句“请扫码”。 就这么 …
"
有人用诗描摹过普通人用双手撑起自己生活这件事:“生活的砂粒里,他伸手抚摸过的都有,细微的光泽。”
生活本是一片空旷的荒野,人们在原野上耕耘。 2018年,90后@林果儿linguoer返回家乡,用硬核的手艺,为乡亲们维修电机;北漂夫妻@一朵北漂,一个开网约车,一个送外卖,他们不分昼夜地穿梭在城市间;32岁的藏族奶爸@洛桑和小志玛为女儿留在家乡,记录生活,通过视频平台,来自天南海北的网友认识了这对可爱的藏族父女。他们是这片土地上的大多数,也正是从这些平凡人的普通生活中,酿出了这片国度的人们所信奉的诸多美德。
我们记录下几位创作人奋斗的故事,他们用质朴扎实的劳作,创造美好生活,他们身上迸发的勤劳自强、奋发、顽强等品德,让我们心生敬意。他们用一万种物件,发出一万种声响。一万种声响,就记录了一万种好日子。
机械西施,为爱发电
村里的人大多都知道,林家的女儿林果儿会修农用机器。
已经很难追溯这个消息是如何传出去的。一些乡民们听说,去了昆明读大学的女孩林果儿辞职回了家,准备考编制。利用闲暇时间,这个女娃叮叮咚咚地,自己修了一间竹屋。小屋需要用电,她从二手市场淘了一台发电机回来。发电机有些老旧,需要自己修修才能用。林果儿在大学里学的是水利水电工程,懂一点皮毛,找附近的维修师傅反复请教,自己一点点把电机修好了。
后来不知事情是怎么发展的,大家只知道林果儿干脆帮乡亲们维修起了坏掉的电机。有时候也不用送上门,给她发去消息,比如说建筑工地里被人拆了好多零部件的柴油机,工地老板给林果儿打了个电话求助。之后,在云南昭通乌蒙山这座小山村里,响起了林果儿开着她家那台三轮斗车的声音。“突——突——”地开到工地上,把电机拉走,修好了,再给送回来。
维修是免费的。乡亲们知道林果儿同时在搞视频创作,她会拍下维修这些农用机器的过程,剪辑成视频作为作品发布到网络上。大家还是对林果儿十分感谢,止不住地夸她能干。
在西瓜视频,90后林果儿有一个“机械西施”的称号。这是粉丝们为她取的,林果儿也因拍摄自己维修各种废旧机电的视频,吸引了上百万陌生人关注她的账号。
林果儿身材瘦小,体重不过90来斤,一些机器重达百斤,起初她搬不动,就用竹篓子扛在肩上。修得多了,力气也渐长,仅靠双手就能拎起一些机子。
经常性地,人们可以在她的视频里看到,身材并不敦实的她,将某个沉重的铸铁部件沉沉地放到标志性的木质半露天工作台上,手戴脏污的手套开始拆卸、维修、组装。有时部件过于精细,拆卸或组装的过程中她只能脱下手套,用手指去摆布机器。那些黏腻的黑色机油,有时还会借由她劳作的手指,蹭脏她的丹宁色外套和白皙的面颊。
每一条视频的评论区,都有人津津乐道她年轻稚嫩的外表,和不拘小节的维修画面形成的鲜明对比。林果儿耐心专注钻研的模样吸引着粉丝,大家通过她的视频,也领会到林果儿用热爱装点生活的氛围。
这天,林果儿路过二叔家的菜园子,二叔正在菜园子里忙活着什么。
夏天气温高达44度,地里的庄稼、菜园里的蔬菜这几日被晒得发蔫。林果儿跟二叔打了招呼想走,被二叔叫住了:“我这水泵坏了,你可以修不?晚上等着浇水呐。” 她二话没说,娴熟地将小型水泵搬运到自己的工作室。
回了工作室也没耽搁。从毒太阳下取回的水泵还半烫着,林果儿已经架好拍摄用的机器,把扳手、螺丝、榔头、油钎等工具取齐了摆在木质的长桌上,开始了维修。
视频里,林果儿半露天的工作木桌背后,就是乌蒙山深绿的植被。在这座普通的小山村里,林果儿生长在同为工匠的父亲和爷爷身边,从小就喜欢摆弄、研究各种机电设备。在她的认知里,任何一台机器的小问题或者小零件的状态,都影响机器运行。遇到一些“疑难杂症”的电机,她就在书上查相关参数。这种钻研,有时候需要持续数日才能解决问题,好在把问题钻研清楚就是她的满足感的来由,因此也不觉得辛苦。
拆去二叔家水泵的外壳后,林果儿皱了眉。这部水泵,二叔应该是请别人修过。修理的人的手艺有点糙,原来的防水圈老化松脱了,维修者本该换掉,却只是涂了一些胶水把防水圈粘回去。在林果儿看来,这很不专业。比起勉强维持运转,林果儿更想为这些机器完成重生。
她继续拆卸水泵。黑乌乌的机油流到了她的手上,林果儿没有在意。一点点深入,她发现了机器这一次“罢工”的原因:电机已经烧坏,还发了霉。检查结束,林果儿将满身油污的机身清洗干净,开始更换水泵失效的零部件,然后加固防水层,重新喷漆、组装。
几天后,她把翻修后的水泵送回二叔家,在院子里装满一桶水,将水泵放进去,插上电,“嘶嘶~”水泵重新喷出水,又可以使用了。维修水泵的过程被拍了下来,西瓜视频上的观众跟着镜头围观了全过程。
图 | 图源@林果儿linguoer,林果儿帮村民修理机电
一次,村里一位独居的阿婆请她去修家里坏掉的水电发电机。林果儿拆开外壳,发现电机老旧,相比重新置办,修好要花费额外的许多力气,并不值得。但这台发电机是老奶奶家必备品,家里的用电照明都需要靠它来实现,林果儿还是决定修好它。她将里面的零件逐一更换,发电机重新工作,想到阿婆又能用上这台发电机正常生活,林果儿不由得愉悦起来。
类似情况发生得多了,林果儿互联网上的粉丝给这种维修起了个新的名字,叫农机精修。
“原来女孩修机器的样子那么美!”诗人张远伦应邀为她写过一首诗:“螺丝刀旋转着时间/大扳手拧开了青春/在村里穿梭/在爱的秩序里行走/机械学便是她笃定的原初/零部件也能获取温情的生命”。来自远方的夸赞,让她感到格外开心。
在西瓜视频上走红,林果儿隔三差五就会被亲戚、邻居、网友拜托,修理各种机器。这些机器在她手里都像被施了魔法一样,几乎都能变废为宝。通过在西瓜视频上发布自己维修机器的视频,林果儿收获了164万粉丝,累计获赞340万。伴随着叮当敲打的声音,林果儿和邻里的生活,在变得越来越美好的方向行进。
以前的东西坏了,旧了,人们没想换新的,只想着修修补补,还能使用。在村里修机器的这一年,林果儿看到了老一辈朴素节俭的生活方式,也因为真的帮助到了大家而感到高兴。她在做自媒体的同时,也帮助更多旧电器重新焕发生命。
北漂夫妻,乘风破浪
在北漂夫妇可可和小飞的镜头中,他们的家——一座40多平方米的两层平房,周围包裹着一圈林立的高楼。
这种对照构成了一种隐喻,就像这个质朴的北漂家庭和北京繁忙精致的大城市生活一样,是被隔开的两个世界。
带着刚上小学的女儿,他们一家三口住在这40平米的平房内。平房上下两层,夏天没有空调,冬天没有暖气,没有独立的卫生间。这样的条件,是夫妻俩北漂14年来,住过的最好的房子。
刚结婚的时候,可可和小飞留在家乡的县城做生意,盘下了两间商场里的店铺,卖快餐和麻辣烫。没有额外的资金请帮手,夫妻同心经营,生意也不见起色,只能歇业关门。后来,他们辗转来到北京。
起初,丈夫小飞在三里屯一家餐厅里打工,可可在商店里卖帽子。经过一年的努力,他们攒下9万元,小飞看中了一个档口,把它盘下来,做外卖,自己创业。生意做得不错,可好景不长,档口因为存在安全隐患,创业戛然而止。这之后,他们又多次创业,全都以失败告终。但这些失败没能让他们放弃自己的创业梦,他们相信一次次的尝试,总会有希望和转机。
2018年,为了有自由的时间方便照顾年幼的孩子,妻子可可决定开网约车挣钱,丈夫小飞则靠跑外卖挣钱。从每天凌晨5点开始,北京最繁华的街道,夫妻俩一天要经过数次,夜幕降临,他们才回到落脚点。在北京四环外十八里店乡的一所平房,他们得以享受片刻的歇息。
互联网上,有至少112万陌生人观看过这个普通的北漂三口之家的生活。开端在2019年8月25日这天,可可跑完订单,接到女儿,久违地在她平时载客的车里休息。
临时起意,她在车里打开手机,录下了一条视频。她学着平时在网上看别人拍视频那样,和大家打招呼。她自顾自地对着镜头说,作为网约车司机,她现在停止接单,打算陪女儿去超市买橡皮泥。视频记录了整个过程。她粗糙地截取了其中几个片段,发到了网上。
图 | 图源@一朵北漂,可可在车内
那是她用视频记录生活的伊始。后来,可可会不定时地在西瓜视频上传她和家人北漂的生活片段,就像写日记一样,记录她作为北漂打拼者、妻子、母亲等不同身份的生活点滴。偶尔有网约车司机同行“路过”,还会留下一些鼓励的评论。
或许是因为共享着相似的生活苦甜,观看“一朵北漂”的陌生人越来越多。这些人中,就有外卖员王计兵,他2021年因写诗走入民众视野,被大众称为“外卖诗人”。了解了这对北漂夫妇的经历后,王计兵给他们写了一首诗留作纪念:“一直在创业,没有放弃过/有些植物一直在生长/一直不开花/一棵风雨中的树苗/倒下过一万次/站起来一万零一次。” 夫妻俩有一颗乘风破浪的心,从未停止在城市中打拼成长。
普通人的生活,不会因为被“看到”而停止奔波。视频之外,北漂夫妇还在继续为生活打拼。这天,可可的视频里出现了淋雨归家的丈夫,可可心疼丈夫,在镜头前一把搂住了他。那是个下雨天,可可丈夫最喜欢的天气——因为雨天派到手里的单子多,报酬也高。那天他在雨中把车骑得飞快,一次次飞奔着上楼,汗水和雨水一起浸透了他的衣服。妻子可可试图用镜头跟拍他,可总是跟不上他。
图 | 图源@一朵北漂,可可记录丈夫小飞送外卖
可可跑网约车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为了不堵车,可可常常天还没亮就出车,半夜才收车,一天多达十几个小时,脚后跟因为频繁踩刹车而生疼。
可可不分昼夜地穿梭在城市间,与各式各样的人打过照面。她拍下的视频,成了一个小小的标本,记录她的生活,也让网上的陌生人得以窥见这个北漂小家女主人的生活琐事和心里话。
她的视频里,会倾诉烦恼,也经常会记录发生在家里微小而确定的幸福。有时候,丈夫忙碌一天归家,可可会做好饭菜,遇到可可忙时,就由丈夫担起家务,和女儿一起等待为工作忙碌一天的可可回家。闲下来的时候,就是一家三口幸福的时刻,夫妻俩会陪着女儿去游乐场,他们懂得生活需要一张一弛。
拍摄视频4年,可可感触颇深。在这座巨型城市中,有无数和她一样用双手打拼未来的普通人,大家谋生的手段不同,不管是司机、骑手还是其他职业的人们,都在为过上更好的生活努力奔忙,期待用双手让平凡的生活也能开出花来。
拍摄视频让可可得到了些许的慰藉。一些安慰来自天南地北和她情况相似的陌生人,一位妈妈看到视频鼓励她:“同为母亲,为生活为家人,一起努力。”
可可觉得自己意外收获了另一样宝贵的东西——朋友,还有努力生活的勇气,那是自媒体带给她的。因为被“看到”收获了无数鼓舞和慰藉。每天还是照旧奔忙地生活,但在北京乘风破浪的日子,正在因为那些通过拍视频认识的朋友们的出现而变得明亮了不少。
奶爸回乡助农闯出一片天
“小志玛,吃饭咯!”年轻的爸爸洛桑吆喝道,4岁的小志玛应声而来,刚煮好的牦牛肉还冒着热气,父女俩坐在木屋的桌椅前,吃完后,两人齐声祝福“扎西德勒”。
这对藏族父女的家乡在九龙县,在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与凉山彝族自治州交界处,作为多民族聚居县,带着质朴奔莽的气质。在西瓜视频账号“洛桑和小志玛”上,有200多万人关注着这对父女在遥远的藏地如何经营生活。
7、8月份,正是村民上山采松茸的时节,凌晨4点半天还没亮,洛桑起了个大早,背上背篓,拿上挖土的工具,戴上头灯,摸黑赶往山上,只为了采集新鲜的松茸。
山上植被茂密,地形复杂,只有村民们才熟知这里的环境。32岁的洛桑眼神敏锐,在一片绿叶中,发现了一处冒头的蘑菇。他将土撬起,小心翼翼地徒手拔起蘑菇,又赶紧把洞填好,这是为了蘑菇来年还能长得好。几个小时后,天已大亮,走了几十公里的山路,洛桑收获颇丰。从小,他就习得这样的本领,这也是大山的孩子生存的本领。
“时代在加速向前/而内心柔软的人却放慢脚步回到原点/从繁华都市归来的人,和降临人间最小的神/是父亲爱着幼女,女儿黏着父亲/是爱与勤劳给予世间最鲜活的教育/一如绵延的雪山沉默不语/却给了外面的世界一个敞开的怀抱”,在藏族诗人王志国的诗作《归来的人和最小的神》中,洛桑便是那个放慢脚步回到原点的人,而他年幼的女儿,则是那个“最小的神”。
洛桑的母亲是当地人,父亲是汉族。他还有一个小5岁的弟弟,一家人挤在一间十几平米的小木屋里生活,洛桑就这么长大到了青年时期,走出大山闯荡。
在外面,他先后去往安徽、上海、浙江,干过服务员、工人、外卖员、销售员等工作。起初洛桑因为说不好普通话,买东西或者坐车,用手比划半天,对方也听不懂他需要什么。打工十余载,日子过得清苦,直到2018年,洛桑遇到现在的妻子,两人才重新回到家乡。
洛桑原本打算等孩子降生,再考虑留守藏地还是外出打拼。但孩子降临的那一刻,他就做了决定。多了一块心头肉,他的心也被融化了。不想让女儿留在故乡无人看顾,他留了下来,在舅舅的屠宰场里帮忙。
除了牧场,家乡没有太多其他工作。一开始,洛桑利用在外打工学的技能,开了家小餐馆,给附近的茶楼、网吧送外卖。好景不长,附近的茶楼、网吧停业导致餐馆失去客源,洛桑只能再回舅舅的屠宰场上夜班。
生活停滞,洛桑又起了外出打工的念头。他还未出门,就被女儿一声奶声奶气的“爸爸”劝退了。
洛桑辗转反侧,不知道生活该怎样进行下去。有一天,他拿出手机刷视频,萌生了拍摄自己生活的想法。他一开始尝试用拍摄视频记录家乡美景、生活日常,以及女儿小志玛的成长轨迹,但并未获得太多关注。
直到2020年9月,他发出了一条带着小志玛去湿地公园割牧草的视频,一下子收获了几千条点赞。互联网上的陌生人,感慨着小志玛的天真可爱,以及她身后的广袤葱绿的美景。那一晚,洛桑激动得睡不着,一方面,是他的小志玛和故乡被这么多人看到了,另一方面,他隐约觉得,更新下去,或许可以继续留在小志玛身边,同时赚取一些收入供养家庭。
洛桑的镜头记录了女儿的成长:磨豆花,准备跨年饭,把厨房搬到室外吃当归炖鸡;去海拔五千米的雪山上吃冰片牛肉,做农活,到湖边的坝子上放风筝……
一次,小志玛吵着要买冰淇淋,洛桑没有答应,但为了满足女儿,他动手做起草莓冰。他带着小志玛去了草莓大棚,两个人一起采回了新鲜草莓,回家后洗净,放置冰箱冷冻,成型后的草莓中间挖去一个小洞,放上炼乳,做成了草莓冰。镜头里小志玛天真地表达着喜悦。
图 | 图源@洛桑和小志玛,小志玛在摘草莓
在九龙县,洛桑是第一个以拍视频为生的人。当地人不理解他的作为。好在家人支持他,也没有阻止他。后期,他的弟弟,妻子也加入进来,洛桑出镜,有空的人,就举起手机成为摄影师。
洛桑的视频,逐渐成为了一个藏民家族的纪录片。家人们一起去湖边拣烧火的牛粪、去田里掰苞谷、去山上采松茸,做完农活,一起吃薯条炸鸡、西瓜皮炒肉片或者手抓牛肉。其乐融融的家庭氛围、美丽的藏区风光,配上色香味俱全的美食,“洛桑和小志玛”很快成了西瓜视频三农领域的优质创作人。
一个家庭的生计,也借由这些视频有了新的着落。2021年,洛桑开始尝试在网上卖家乡的农产品。去年,他尝试边采松茸边直播带货,效果不错,赚到了远高于在屠宰场杀猪挣的钱,努力在生活里砸出了声响。
“在外打工这么多年,如今在家乡既能陪伴女儿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洛桑感到不可思议。
生活处处响亮
拍视频的第二年,林果儿想把喜欢的事物发展成自媒体当做事业经营。几块废铜烂铁或几根木棒竹子,在她的一番切割、拼接、焊接和装饰下,变成生活中的电烤箱、电冰箱、电磁炉。
去年,可可和小飞在北京密云游玩时看中了一家民家小院,他们用两万元将小院租下来,夫妻俩亲自动手装修小院,把装修的过程拍下来,粉丝们通过视频找到小院。线上交流的朋友们来到线下,大伙畅快地吃饭,喝酒。民宿不大,却别有一番景致,更重要的是,它安放了可可累了想有地方歇歇脚的愿望。
洛桑成了家乡做视频的领头人。他以创作人的身份帮扶民营企业回馈家乡,也希望自己的经历能吸引更多年轻人回乡创业,并找到自己真正的价值。
有付出,生活处处响亮。林果儿linguoer,一朵北漂,洛桑和小志玛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了丰厚的回报。
在西瓜视频,多的是在各自的生活中,靠双手创造响亮日子的创作人们。@小白的奇幻旅行,用手中的相机,为大山里的老人拍照,留下一个个朴素又温情的故事;@水星逛博物馆,95后浙大考古女博士,用镜头探秘古墓,把考古科普拍成“侦探剧”,更多人走进了考古的大门;@韩船长,34岁的韩船长为完成他全球航行的梦想,把房子卖了开启这场冒险的旅程,成为中国单人单船穿越亚丁湾第一人;@外科樊医生,通过拍摄视频记录外科医生的工作日常和家庭生活日常,让人们更全面的了解外科医生工作、知识,并记录下抗疫医生群体的奋斗故事。
今年,西瓜视频在一年一度的创作人聚会「西瓜PLAY好奇心嘉年华」上,邀请了方文山等知名诗人,为这群普通但不平凡的创作人写诗,这些创作人身上集合了大多数属于中国人坚韧、美好、温和的特点,他们的人生态度能够化成诗歌中无限的诗意,让大众看见创作的美好,感受到西瓜视频创作人处处响亮的烟火生活。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创作人们的生活虽平凡朴素,却也饱含诗意。正如献给响亮生活的告白诗中所说——“来自四野八荒的天地之子啊/把生活唱得处处响亮”。有了辛勤的耕耘,生活的荒野上才会花开遍地,草木成荫。
- END -
撰文 | 周青
编辑 | 林森菜
往期回顾
【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1 利令智昏,别那么放肆,没什么用。 2022年11月10日9时54分,黑龙江省大庆市肇州县。 一家奶茶店正在营业中,进来了三位客人。 店员先是说了一句,“欢迎光临”,过了几秒,又说了一句“请扫码”。 就这么 …
知乎用户 快评哥 发表 抖音不会毁掉年轻人,头条也不会,爱奇艺优酷芒果台,都不会的。 真正毁掉年轻人的,是他们无法从更有意义的渠道,用更有意义的方法度过自己的青春年华。 我希望他们亲近自然,每天工作学习之余,有那么一个小时躺在草坪上望着蓝 …
知乎用户 搜狐新闻 发表 你不辟谣我还不知道还有这事呢。 知乎用户 简其安 发表 讲真,我是真的忍不住了,你们还要让老百姓怎么样,你说隔离大家隔离了,你说带口罩大家戴了,你说检测大家也检测了,你说封城,大家也骂骂咧咧的接受了~ 然后呢?天 …
|各种信息叠加,促成了大逃亡 这几天,成千上万年轻打工者拖着行李箱徒步逃离郑州富士康园区的视频震惊了国人。在这场大逃离中,既有悲壮,也有温情和无奈,但是,始终有一个疑团没有得到回答: 这些年轻人为什么要逃离? 他们恐惧的是什么? 是什么促成 …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一部叫《伯德小姐》的电影,讲的是一个小地方女孩寻找自我的故事。 她厌恶家乡向往大城市,讨厌本名,要求大家喊她“伯德小姐”……她试图用各种方式,去摆脱“小镇女孩”的标签。 这像极了曾经的我。在如愿成为北漂大军的一员后,这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