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小鹏称「若供应链企业无法找到复产方式,中国所有整车厂或将停工」,会有哪些影响?
知乎用户 Will.liu 发表 汽车按车身、底盘、动力系统,电气架构四个基本部分组成,所有零部件粗略算下有三万来个。 而最让汽车的供应链头疼的是,这么多的零件,必须都要有货,如果里面的零件没货,哪怕是一个零部件,那么整车的生产就卡在了 …
年轻人好好干,未来给你加工资,公司才是你们的未来。
996 是福报。
年轻人,第一份工作不要考虑工资,不要太计较得失,成长最重要。
别人都在加班,就你走了,是你不够努力。
….
类似洗脑言论才是资本家的嘴脸吧…
疫情之下,没有一个行业可以独善其身。大到企业,小到个体经营,都渴望能找到办法复工啊.. 人家只是提一个诉求,怎么就上升资本嘴脸了。
乘用车近年差不多 2000 多万 + 销量,4-5 万亿的经济体量,不知道你觉得重不重要。你可能不知道上海等长三角停产对全国的影响。这里覆盖了全国 70% 以上供应链体系。
对于车而言,汽车少一个核心零件都无法生产。整车 3w + 的零部件也让每个品牌的供应链错综复杂。
供应链减产停产直接影响的是全国的汽车生产,不只是小鹏。有些库存的现在还能顶一顶,但随着疫情影响的深入,车企产不了车,交不了用户,销量下滑。最受影响的依然是供应链上或是产业相关矜矜业业的普通群众。每个人都有家庭,都要讨生活,不要光盯着上层有话语权的人说什么.. 某个行业不转了,最惨的依然是打工的。
何小鹏称「若供应链企业无法找到复产方式,中国所有整车厂或将停工」,会有哪些影响?
在大是大非面前,资本家居然谈事实?
知乎快点开放 IP 显示吧。我好看看哪里人最喜欢批发 50 万,来电了。
我在另一个问题下回复未来应该降低一线城市对各项产业链的垄断,各项重要产业应当在西部做好备份, 关键时候至少满足国内循环。结果一大群来冷嘲热讽的。
这个问题下面又一波人来批判想要复工复产的。
怀疑,这会不会是一波人。既不想复工复产,又不想产业转移备份失去垄断地位。这算盘打得满精的。
想什么呢,资本家嘴脸就是再丑恶,也强过封建官僚和地主领主啊。
供应链断了,上海零件厂太多了,华域,延锋,上汽子公司,采埃孚,博世,博泽数都数不清
把自家产业停了来威胁?资本家没这么弱智
真是好笑
我挺好奇的,能问出这种问题的人,是觉得自己吃的饭、父母的退休工资、自己的医保教育、城市和国家的发展乃至于现在 “最最重要” 的疫情防控的支出,这些钱都是哪里来的?天上掉的是吗?
把上海、深圳这样的城市封掉,觉得无所谓,产业链外迁觉得不重要,汽车、科技企业停摆要中启,就左一个资本家右一个资本家的帽子乱扣,怎么着,中国现在日子过的太好了是吗?!非要退化到清朝闭关锁国的时候才开心?你们手里拿着的键盘,抱着不放的抖音可都是资本家。
这次汽车一众大佬发言,更有一帮人兴奋的阿,纷纷在哪里高潮,“什么太好了,正好都离开上海,到我城市来”,那种感觉就好像一个富豪的正室吵架了或出差了,路边的野鸡都觉得自己可以趁虚而入了。
这些企业真的搬离了上海,不信任上海了,你们真的觉得别人还会信任中国?都去印度东南亚了好吗!上海的 GDP 下降了,你们觉得上海人会不舒服?没知识去补课好吗?百度一下你的城市和省份说不定还需要国家财经补助,你以为是靠谁在供血?就这么几个地方!
上海经济下降了,最多就不给国家供血了呗,自给自足就行了。对我们的生活不会有半点影响和关系,别做梦了。
国家经济下降了,各大产业链外逃,到时候你们就继续抱着键盘骂吧:“我现在饭都吃不起了,工作也没了,但是我新冠可是阴性,我们国家坚定动态清零,为什么没有人给我送钱,他们都是资本家,可恶的嘴脸!”
企业赚钱的时候,喷一句资本家还能满堂喝彩。
今时今日,这一招不灵了。
企业完了,经济也就毁了。
把资本家都打倒了,企业都关门了。
打工人也就饿死了。
所有人都做医师公,都来分蛋糕,看看蛋糕还够不够分。
现在打工人都盼着企业还能苟延残喘。
资本家的嘴脸已经暴露地够多了,实在无需通过疫情再暴露一次。
转移社会矛盾得考虑新招了。
舆论造势也需与时俱进 。
推荐一下已经有 100 个收藏的文章《33 个沟通和谈判技巧祝你战无不胜》
不知道提问者是什么逻辑。
我只想问一个最简单的问题:灾难来临时,富人好过,还是最底层人好过?
停工停产资本面临的是金钱损失,底层打工者面临的是生存困境。谁更有承受力一目了然。
余承东、小鹏汽车上游供应链出问题,经过一段困扰后,还有可能找到替代品。而作为上游厂商的上海,因长时间停产而丢失的市场,可不是疫情过去就能轻易夺回的。
这也意味着,经历了这次艰难的抗疫后,还将有一批人面临失去工作岗位的窘境。
因此,余承东、小鹏汽车说出这些话时,绝不仅仅是在考虑资本的损失,他们的话一定也包括了,对企业及员工,还有在上海的上游企业及员工命运的担忧。
我相信,希望社会尽快步入正轨,希望企业尽快恢复运转,绝不仅仅是余承东、小鹏汽车的声音,更是全体中国人的心声。
资本家………
这个逻辑关系再清楚不过了,上海在制造业产业链上很多关键位置的资源过于集中,这么长时间停摆确实会吃空下游企业库存。
而且人饿了会叫,企业要顶不住了也是要喊的啊。
这个已经不是什么企业贪婪的问题,停产那就是生存问题了。
能不能不要树立对立了?这就是说个事实还要谈阶级问题?这一天天都是啥?电费充多了不停电了?
这就是什么一开始上海一个不封城的理由是:
“上海是全世界的上海”
的根本原因。
在说上海是个金融中心 / 买办城市之前,必须要认识到一点:
上海是个港口城市,是依靠工人阶级起家的。
实际上,世界上所有的金融中心本质上都是港口城市:
纽约:位于纽约州东南部大西洋沿岸,是美国第一大城市及第一大港。
伦敦:位于泰晤士河和北海的交界处,曾经世界上最大的港口,如今是英国第二大港。
香港:目前的全球第八大港口。
新加坡:位于马六甲海峡南口,全球仅次于上海的第二大港口。
东京:坐拥东京港,日本最大的货柜处理港口,日本第二的贸易港口。
那么上海呢?
地理位置跟伦敦相似,为长江出海口和东海的交界处,是全球最大的港口。
**2021 年,上海港集装箱完成 4700 万标箱的吞吐量,连续 12 年位居全球第一,**集装箱吞吐量超过世界第二的新加坡港约 956 万标准箱。
之于全国,在 2021 年,上海保障了全国近 1/2 的出入境航空物资运输、近 1/3 的出入境航班起落,以及近 30% 的进口冷链食品。
为什么金融中心大多都是港口城市?
逻辑其实也很简单:
全球最重要的货运方式就是海运,海运带来贸易,贸易催生金融交易。
这不是想当然地拆分城市职能就能搞定的——因为想把上海的某些制造业职能拆到内陆去的话必须要考虑一个问题:
供应链成本。
所以,一个很残酷的逻辑就是:
上海一旦封港,不仅大量货轮会在东海漂泊,而且向内地的运输大量物资也会终止,让全国很多地区经济停摆。
而上海的货邮吞吐总量更是碾压级的存在:
2020 年上海仅浦东机场的国际(含港澳地区,下同)货邮吞吐总量就达到了 341.74 万吨;
作为对比,北、广、深的机场 2020 年的国际及地区货邮吞吐量合计为 235.61 万吨。这意味着仅浦东机场一家的国际货邮吞吐量就比北京、广州、深圳三地的总量还要多 106 万吨。
全球物资在抵达上海后,再经由海、陆、空各种渠道转运到全国各地,支援各地抗疫,保障经济与生活运行。
再具体到到经济指标和工业领域:
2021 年,上海以不到全国千分之一的土地面积、占比 1.7% 的人口,贡献了全国 3.8% 的 GDP。分行业看,上海的金融业增加值占全国比重达到 8.6%,批发零售业也超过 5%,工业为 3.1%。
根据税务部门统计,2021 年,全国公共财政收入共计 22.25 万亿元,其中 85% 来自于税收收入,而上海全年组织税收收入达到 1.87 万亿元,占比超过 10%。2021 年,上海上缴国税收入超过 1 万亿元,意味着上海税务部门每收到 10 元钱,其中有 6.5 元上缴中央,只有 3.5 元留给地方使用。
而从国际的影响力来看:
上海口岸贸易总额占全球 3.4%,位居世界城市之首;
在沪就业外籍人士超过 20 万人,数量全国第一。
换句很现实的话来说:
上海和香港就是国际社会观察中国的两个窗口。
上海之于全球供应链的重要性,我直接引用新华社的社论:
近日有海外媒体称:中国实施的疫情限制措施导致作为全球最大港口的上海实施 “封锁”,将对几乎一切贸易产生“全球性影响”。他们做出这样的判断,一是没有深入调查研究,二是对中国经济的韧性潜力,乃至中国改革开放的决心做了错误估计。上海没有也不会“封锁”,中国仍将是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的“稳定器” 和“压舱石”。
信心从哪里来?
对现实的评判,要基于事实。3 月以来,上海疫情仍在高位运行。一系列阻断病毒传播措施的出台,确实对贸易物流产生了一定影响。进入 4 月,上海港枢纽业务有少量下降,但从未有外媒报道的 “封锁”。9 日,洋山港码头进出港国际船舶 26 艘次、国内支线集装箱船 42 艘次,基本保持日常作业水平。通过码头分区封闭作业等措施,上海港仍然保持全天候运行,全力保障长三角乃至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通畅。
具体到汽车行业:
汽车工业是对跨境物流、生产保障等要求最高的行业之一。
下图是上海汽车产业链:
上海一地,支撑起了超过 300 家汽车零部件上下游企业。
如果上海停摆的话,上汽大众 80 万的产能、通用 138 万的产能、上汽集团 25 万的产能和上汽乘用 22.5 万的产能也随之出现问题。
他们总不见得是资本家吧?
如果位于上海安亭的安波福、科世达、延锋等汽车零部件企业停产,将影响一系列下游整车制造企业的生产计划。
像安波福,其产能的 30% 出口到欧洲、美国等地。
上海的汽车产业链一旦崩溃,影响的不仅仅是数十万的汽车工人就业,而是对全球的供应链都会产生极为深远的负面影响。
到那时,影响的恐怕就不光只是汽车产业了,更重要的是外资对于上海乃至中国的信心。
2021 年,实到上海的外资金额达 225.51 亿美元,新设外资企业 6708 家,同比增长 16.6%;吸引合同外资 603.91 亿美元,同比增长 16.9%,是中国内地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机构最集中的城市。
一旦信心没有了,
再重振,
靠键盘吗?
那只是汽车,只是因为有余承东和何小鹏。其实各行各业现在停产、发不出货的比比皆是。
上海是全球吞吐量最大的,第二是宁波港,第三是香港。三个要么封控,要么共存了。都让中国的 国际贸易、供应链陷入停顿。
疫情刚开始,对上海冷嘲热讽的键盘侠,自己考虑考虑未来找工作,自己爸妈的工作吧。少在宿舍里嚷嚷。
另外不仅仅上海,东部大动脉已经瘫痪了。卡车上了高速就下不去。从广州到大连,一路都有封控,都有病例。只要下高速,就上去不。只要上高速,就下不去。
可能普通人对于 80 公里卡车堵塞,没有概念。对长三角封城没有概念。就是类似人的心梗。
但不仅仅是东部大动脉。其实中部大动脉武汉、合肥也是,只要下高速,就带星。带星上了高速,就下不去。
实体就不说了,现在做电商也是输麻了。没法生产、没法发货、发货了物流慢、物流慢退单暴增。
电商是反馈最明显,最快速的。代表着消费市场遇到的巨大的问题。
无所谓啊,你愿意怎么喷就怎么喷
你愿意喷资本家也行,喜欢喷居委会也好
当然我建议用知乎近期流行词 “买办”,显得特有文化
事实是,不复工复产企业就会倒闭,劳动者就会失业,财政收入就会减少,经济增速就会降低
学生在学校,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封校没法出去玩敲键盘的时间倒是多了
等你爸妈失业断了你生活费,或者你毕业找不到工作,就会面对现实了
不是,而是事实
例如你开早餐店得
突然告诉你,没盐了
超市没得卖,网上卖得到不了
你也所剩无几
哪怕别的米面油肉菜你都有
你这个早餐店还是要歇业
虽然就那么一味盐,但是少了真不行
科技企业说到底还是要卖产品
产品需要制造企业去生产,而制造业是一环扣一环得,你这个企业需要的原材料是别的企业提供的,别的企业又需要其它企业去提供
最简单的,为什么油价涨了,不开车得人也要受影响?
因为油是很多行业得原材料,而这些原材料又不断影响下游产业,最终整体物价成本提升。
现在不光科技企业,很多企业都是,差这个差那个
你一个产品哪怕装到 99%,某一个小配件到不了,你整体就不能发货,你不能发货,那么别的等着你产品得项目就动不了,而很多项目建设是不能跳得,你这一环不完成后面所有都要灯。
这也是为什么有些时候需要特殊快速通道。
个人看待这个问题,实际上是脊背发凉的。
表面上这是一个上海 “抗疫与复工” 的矛盾,背后实在是过去几十年产业向单一城市集群发展的 “负面效应”。如今因为疫情导致上海“停止运行”,就已经让中国绝大多数汽车制造业“熄火”。那以后如果是遇到战争,洪水等其他不可抗力因素呢?这些因素可是在物理层面直接击毁工厂的,物理层面消灭产业工人的,到时候是不是全中国的“汽车制造业”“科技研发业” 都要停滞数年?
几年前我们可以不考虑这些因素,那时整个国际环境还是比较平稳的,但如今全球正在进入一个动荡期。俄乌冲突的事实就摆在眼前,中美之间的对抗也越发激烈,台海关系也处在一个变动期,未来不可控的因素实在太多。而且随着现代化武器的装备,高精度武器已经不再是各个国家之间遥不可及的差距,只需要一发精确制导武器就足以让整个工厂陷入瘫痪。
想不到华为余承东也来趟这趟浑水了,不知道只是他个人的意见,还是上海商界的意见。
个人猜测,目前上海的商界内部应该已经达成了一定程度的共识。
如果后续又有更多的商界大佬们发话,那应该猜的就没错,让华为打头阵,会让一些人投鼠忌器。
后续会有什么样的发展呢,可以观察两点: 一方面是商界人士会不会陆续跟进,敢不敢跟进。
另外一方面是舆论会不会从张文宏扩展到余承东这类人身上,毕竟余承东只说经济损失,没说政府拯救了很多无价的生命,扣个资本家代言人的帽子问题不大。
如果没有产生新的舆论,那么可能上海就会在没有完全清零的前提下开放。
比如把所有的阳性或者有风险的小区全封起来,达成社会面清零什么的,总之就是带零字的新名词。
和资本家有什么关系?
明明是受到疫情的影响好吗?
一汽和上汽,你总不能也用资本家的大帽子来扣吧?
你知道光一汽集团就有 28 万员工,上汽在职员工超过 20 万。
这是多少就业呀?
不要动不动就资本家这样资本家那样,回到没有资本家的时候,就是用粮票也吃不饱的特权时代~
说你不喜欢的实话都要被 “扣帽子”?
汽车零部件多,上海又占据国内汽车产业重要位置,不复工复产会导致整车厂停产是事实。他们作为有影响力的名人发出声音,让决策层听得到,有助于更全面的疫情研判和更科学的政策制定。
过去一刀切的 “清零” 容易执行,适合中国人口众多、医疗资源薄弱、集体意识强的国情,在疫情刚开始的两年时间取得辉煌战果。
但客观事物在发展变化,按辩证唯物主义,应该实事求是,不能一味的 “刻舟求剑”。
第一、病毒的特点已经逐步被摸清,不像武汉那会一片空白,有针对性防控的基础。
第二、已经有疫苗了,在对抗重症率和死亡率有效果,不像武汉那会完全没防护,有降低医疗资源挤兑风险的基础。
第三、国外很多国家已经摸索出与病毒共存的路线。如 NBA 封闭场馆内,坐满了不戴口罩的球迷。连医疗资源薄弱的第三世界国家,如曾经濒临崩溃的印度、印尼、越南等国都挺过来了。有学习模仿的基础。
第四、病毒不仅人传人,还会物传人,传染性比武汉那会儿更强。花巨大成本的封锁,过一阵子又破防,反反复复。老百姓可以忍受暂时几个月的隔离,没办法承受三年没收入。
“动态清零” 还是 “与病毒共存”,不应该是划阵营的政治问题,而应该是综合考虑经济民生的科学问题。
我的天 活久见 史诗级的一天啊。华为来电了
资本家重要吗,重要的是这个产业链。汽车制造业,是全国除了房地产,第二大的行业。上下游全体成员 5000w 人,占 GDP4%。现在产业链断了,全都要下岗。恭喜灵活就业人员喜加 5000w,恭喜 GDP 喜—4%
而且除了汽车制造,还有其他实体产业链,都在原地螺旋式爆炸去世。BOOM
这几年还说这要振兴实体经济,产业升级。结果是又要变成从 0 开始建设实体经济了。
。。。。。。插入一条分割线。。。。。。。。
对不起忍不住挂一下,没留名字,但如果觉得受到侵犯,跟我说一下。
1. 活久见啊,华为都是卖不出去的垃圾品牌了。哈哈哈哈哈哈哈,有生之年系列。
2. 供应链是什么意思,您还是不懂。以及现金流不能断的重要性也不懂。建议搜一下,我就不包括教学了。
改开目的永远是先富带动后富,而不是产生资产阶级,市场经济必须为社会主义服务,如果这个前提条件没了,我们就走歪了。
“不要以为,一说计划经济就是社会主义,一说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不是那么回事,两者都是手段,市场也可以为社会主义服务。”
重要的还是想什么、做什么。
不妨想想小鹏汽车为什么停产,是不是因为某些人让疫情扩大化了。
资本家剥削劳动人民这种说法,有那个时代的背景
因为在工业革命刚开始的阶段,生产力其实不够发达,还没有到科技带来足够利益供分配的时候,所以资本家开设的工厂要赚钱,更多的是靠压榨密集劳动力的雇佣成本来降低生产成本
什么样的企业是这样的企业呢?
没什么科技水平的,主要靠堆人力来解决问题的都是,比如那些血汗工厂
还有一类资本家连生产都不生产了,只玩金融工具的,那就更是资本家了,用操纵股票收割民众,比如华尔街之狼里演的那样
但是现代科技企业,主要成本已经不来自于人力成本,主要收益来自于高科技带来的原材料深加工技术,美国公司为什么这么有钱,就是因为高科技专利让他们在产业链上游,并拥有了定价权,所以资本家对员工都挺好,钱也给的多,主要是本身利润够大够给大家分
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制造业很强大,但在世界产业链上,其实还处于下游,能提供的主要也是低廉的人工成本和免税的盖工厂的地皮,所以很多企业逃不掉资本家的嫌疑
电动汽车是中国可以由下游弯道超车成为上游的高科技行业之一,特斯拉已经表演了一次如何在美国弯道超车传统大型汽车企业
当年日本也是这样利用小轿车逆袭美国的
我刚讲了本来科技企业靠的就是科技产权带来的高利润空间,不在于压榨劳动力,但如果原料搞不到,成本高,零部件供应链出问题,那么电动汽车就造不出来,或者造价高昂,科技本身的溢价就没了,到时候如果不停产,更要露出资本家嘴脸去压榨劳动力了
所以停产本身还谈不上资本家的嘴脸,你们还没见过真正的资本家嘴脸
现在这个只是大家都不想赔钱,基本商业逻辑
我就想知道,为什么别的传统车企没说。
这些所谓的 “新势力” 这么激动?
当你享受了低库存高周转的利益时,你也就应当承受供应链波动带来的不利因素。国内太多 “互联网”&“新势力” 就是吃政策红利太多了,以至于政府的扶持红利,以及用公共资源去为本应由他们实现的基础设施这类事上,少一点都被认为是政府的错了。
尤其是余承东,为什么华为在面临美国制裁之后,你领导的手机 BG 受得影响那么大,而传统基站 / 传输 / 数通业务的影响却没什么?
更新:主要问题:1. 防疫全国一盘棋,为啥上海这么拉胯?2. 疫情两年了,还有这么多断供应商链危机的。
有风险,也是上海政府造成的,也只能找上海政府,和中央防疫政策关联性不大。
—————原答案—————
我跟我儿子说,你要是一周内完成暑假作业,我就带你去北京天安门。
儿子说好,我能完成。
我买了机票,请好假,快要出发了,结果他作业还没写完。
去还是不去?
儿子说,去吧,不然请假工资白扣,机票钱也浪费了。
这个问题我有点感觉像是上面的场景。
上海防疫出了问题,引起了企业生产的问题。然而,企业还以 “民生”“经济” 为由,要求放开防疫。哟嚯,这逻辑很感人啊。
按理来说不是应该提出防疫措施或者调整生产管理模式(如闭环生产)去适应防疫政策,在此基础上再提出对防疫政策的建议吗?
我儿子都会说,爸爸,带我去吧。我保证在路上每天抽一个小时写作业。等旅游回来的时候我的作业就写完了。
越高端的产业越复杂,其产业链就越长,聚集效应也就越突出,因为如果每个环节之间都要承担完整的物流、研发、交易成本,那么整个产业链的终端价格会高到无法进入大众市场,这是个很简单的逻辑,而聚集的产业链集群其实某种意义上,是当今中国在人口红利消逝,新旧动能转换,高端产业攀登的冲刺阶段最大的底气。
上海为什么一直号称精准防疫来规避封城,除了可能有的自信或者傲慢外,其根本就在于上海有太多的产业链集群了,不光有汽车,还有芯片,材料,医药,还有造船等等。这些产业之所以聚集上海,除了沉没成本以外,更多的考量可能还是上海本身的地位能够保证其管理、政策、制度的稳定性和可预期性,动辄大区域封城肯定会危害到这一形象。这和深圳还不太一样,深圳目前其实更多的还是金融、IT 为代表的服务业,制造业集中在高端环节,产业链没那么长、那么重,远程办公和生产备份都很充足。
这次疫情下,上海自身的管理能力会破坏这一预期,同时大家也意识到了上海还不是大到不能倒的地位,我相信很多企业,尤其是外资,可能都在考虑找备份的问题了,而产业链一旦散了,竞争力和潜力都会直线下降。
从这个角度,资本家和打工仔在这一刻的利益其实是连在一起的。等资本家为了度过危机疯狂裁员降薪压榨跑路的时候,那才能看到真的嘴脸呢
这问题问得好。
上海不能封的第一牌是影响民生。
事实上,不是封影响,是人在影响。不用多解释了。
第二牌就是,上海不能停工。以汽车产业来出牌。
当你去讨论这能不能时,就已经陷入了对方布置好的陷阱。对方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因为,争吵没有意义,只有最终一锤的声音才是 “真的声音”,“是讨论出来的声音”。
你们真的是拿着锤子的那个人吗?
去讨论封不封的问题,就跟欧美一样。只有当资本的声音……。
所以,提问是对的
不是,这只是单纯的 “我真的有一头牛”。
但是这反而解释了一个现象:洋人们自己没本事在疫情初期压下去,进入社会面大规模传播时为什么很多地区都不选封城。
就是因为在突破某个阈值后封的代价远大于不封,封不起了。
爱丁堡目前就是这个过程的翻版罢了,区别只是爱丁堡只是中国一个比较大的城市而国外是全面开花而已。
基于此任你洗出花来都回避不了如下两个问题:
1. 爱丁堡在病情突破这个阈值之前,干什么去了?
延伸这个问题,就是道二选一了:
左灯右转一市倒逼全国?还是真的纯粹是自己没本事?
2. 全国 600 多个大中小城市水平不一这个破防的阈值也各不相同,但无论如何,被输出的城市的损失算谁的?国家兜着还是爱丁堡自己兜着?
这个问题压根不用延伸
让国家兜着那国家动态清零的策略凭什么就爱丁堡特殊?
如果爱丁堡自己兜着… 他兜得住?
国家毕竟只能保底,一城肯定也兜不了全国。
————————
到时候等大家都被波及时才真是资本家嘴脸原形毕露的时候:
毕竟健康工人多的是,落座于个人,健康就是健康不健康就是不健康。你指望他们一视同仁那他们还配称为资本家?
喔,也别嘲讽什么事业单的隔离有钱拿,站着说话不腰疼…
当你听到一个事业单位的说共存不好 / 可以共存时,那人家还真就大概率不带利益色彩而是带着脑子说话。
毕竟放开后,人家就是发烧请病假,也照样有钱拿。
倒不认为这是资本家嘴脸。
疫情严峻,老百姓的生活没保障好,所以叫的凶,大家关注度可能都在那里。
但是像上海这种级别的大城市,疫情除了影响当地人的生活,导致当地的服务业直接垮掉,还会影响很多周边的工业。最直接的江浙一带,很多关系密切的企业生产停滞,上海就像心脏一样,一个地方卡住了,整个产业带都会断掉。
像一些从上海进口或者在上海制造的上游原材料,因为疫情直接出不来,如果没有替代品,下游的企业就没法开工,货期延误。
珠三角疫情严重的时候,产品做好了也运不去,这个不单单影响企业,因为这些产品还可能是居民生活的必需品,影响国民生计,就像多米诺骨牌。
除了科技行业出来提了,背后应该还有很多受影响的中小企业,在默默承受,或者用库存在扛。
很多国家选择共存,因为经济停滞同样难以承受,健康要保,饭碗也要。
我们坚持动态清零的方针,动作要快,手段要铁腕,不然就容易等不及。
这也扯上 “资本家”?
他们所言,其实是基于现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呀。
供应链中断,汽车生产如果继续必然会产生大量半成品,难不成生产一堆半成品先?
不停产的话,一堆半成品就要考虑库存问题了。
现在车商都是按照订单来生产,哪里搞库存?
即使按订单来,产能也跟不上。
所以,就更别说这种提出停产是资本家嘴脸了!
相信他们是确实着急,也是确实要反映供应畅通的问题,因为他们的订单确实很多。
这种长时间延误,明显耽误了今年新能源汽车的销售大好态势,是汽车大佬们非常不愿看到的。
当然,他们的呼吁得到了回应,前天呼吁、昨天就传来上海的一些汽车重点生产企业开始复工复产。
今天中午看新闻,提到一句 “上海也重视起日常的市场的力量”,是说日常用品保供问题,每个商超有自己特殊渠道,允许商超联系供货渠道,大大减缓了日用品采购压力。
蔬菜水果肉这些到了商超后,由街道统一统计居民需求订单,商超再配货。
这相比只有主管部门一家之力去解决 2500 万人的日常需求,借助市场的力量更有效果。
一路通,路路通,在保供这个问题上开窍用市场化途径后,大概也不会一刀切限制相关企业的复工了。
一手防疫、一手抓生产。
大部分地区都是这样的。
开窍,慢慢恢复了,汽车供应焦虑也会慢慢缓解。
看看提问者的回答就明白了
知乎这是怎么了?
不懂经济就算了,还完全不懂生活的艰难,还动不动就是资本家的嘴脸。
多读点书吧,要不然去找个厂上上班。
工业停摆,经济失速,最容易受伤的中底层劳动者,资本家依然可以活得很好。等失业率上升、通胀横行,希望你们不要埋怨国家、要自强不息、该摆地摊摆地摊。
此刻键盘侠们怒骂资本,但相信那成百上千万汽车制造业相关的工人,心里有一百个想死。
在这个问题之下,印证了一个数据: 中国网民本科率仅 4%。
我就是汽车行业的,是的,就是如此,别说私企了,国企一样顶不住。
这并不是说上海多不可取代,而是,取代代价极高,同时,根本不可能在这个时候进行产业转移啊!
别像巨婴一样,打雷了也是 zbj 害的。
当年东莞堵车,全球电脑缺货也是这样的。
这是个生产力在时空分配的问题。
这是资本论看多了啊,还是看少了?
还是说跟资本论没关系,而是奇奇怪怪的东西看太多了?
提问者自我介绍还是
能如此描述问题,甚是不解。
制造业拿到大批海外订单之后,为了获取劳动力,发动清零把服务业活活逼死,只为让服务业劳动力流入制造业。
卖个鸡蛋就有一堆清零派上来质问:你家没有老人吗?
现在,服务业死了,该暴发还爆发。怎么服务业可以停摆,你们制造业就不可以停产?工人就业?当年东北的时候你们不是说再就业吗?服务业停摆的时候你们不是说灵活就业吗?
请!
我家老人可以不开消费级私家车,不能不吃鸡蛋。
别说运鸡蛋离不开汽车,你们的汽车到底是在国内运鸡蛋的还是卖去美国换美国别墅的?
是的,所以社会主义的铁拳必须向他们挥舞,一击必杀,免除后患,这个答案想必很能满足提问者
不复工复产,整车厂停产的结果是整个汽车产业链崩盘
汽车产业链上的就业怎么办,这些人的生活怎么办?
近期,受上海、江苏、吉林等多地疫情影响,我国汽车产业再次陷入摇摆状态。
其中,上海作为全国汽车产业的核心地带,同时又是本次疫情的重灾区,当地疫情的发展态势可谓牵动着整个汽车产业界的心。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此次疫情下的产业发展情况,盖世汽车特发起相关主题调研,共收到 1779 份有效调查结果反馈。
在这些参与用户中,超过三成人员来自零部件企业、两成来自整车企业、另有占比 13%、11% 的用户为原材料提供商和技术提供商、汽车经销商和物流运输商均占一成左右。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参与用户中,超过一半(占比 55%)的人员所在企业位于重点涉疫区,这就让此次调研的样本数据能够更为真实地反映疫情下的汽车产业运行现状提供了依据。
近七成企业深受疫情影响,物流停滞首当其冲
在此次调研结果中,有占比近 40% 的人表示,疫情对公司的经营影响非常大,占比 30% 的人认为影响较大。而这些影响集中体现在 “物流停滞”、“工厂封控” 两个方面。
面对传染性极强的新一轮奥密克戎疫情,3 月 28 日凌晨,上海紧急调整防控策略,从 “网格化” 管理到 “划江而治”,从“压茬推进” 到“全域静态管理”,持续至今。
也是从 3 月 28 日开始,江苏、浙江、安徽 3 省的多个地区的高速出口对上海车辆管控措施再升级,铜陵、诸暨、镇江、丹阳等地直接劝返,仙居则对来自上海的集卡司机实施下高速后直接隔离。
疫情的防控升级几乎让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按下了 “暂停键”,随之而来的物流停滞开始影响着各行各业。据了解,自 3 月 28 日以来,上海除防疫及生活必须品外,很多生产物流都陷入了停滞。对于产业链长、关联度高的汽车业而言,最直接的结果就是从外地运往上海的原材料及零部件进不来,而需要从上海发往外地的产品也发不出去。即便有少数的物流可以运转,时间成本较之前都高出了许多。
据某企业员工透露,由于不同城市之间的封控政策,其只能先将产品从供应商仓库拉到一个点,通过人工卸货下来,再转到高速路口上另外一辆车,如此多次中转才能拉进位于上海的工厂。
而一位外资零部件供应商的人士则表示,在上海封闭前,公司的零件上了高速,到了收费站,对方看车辆来自上海不放行,最终下游车企只能叫叉车来卸货转运进城,运输成本比部件都高。
配件进不来、产品出不去,是上海疫情下汽车企业们普遍面临的困境。虽然有占比 19% 参与者表示企业有备件生产,但也难以维持产能。一家头部线束企业的相关工作人员告诉盖世汽车,依靠库存备料,公司各条线基本都在稳步推进,但也只维持住了疫情之前 80% 左右的产能,且备料情况已经吃紧,应该只能再坚持数周时间。
伴随着疫情防控升级,除了物流停滞外,置身上海的汽车企业们面临的第二大挑战便是 “工厂封控、需闭环管理”。
据了解,早在 3 月 14 日,上汽大众位于上海嘉定安亭的工厂就接到通知,要求工厂进行 48 小时闭环隔离管控,但事实证明远不止 48 小时,随着疫情进入社区,防疫管控措施不断升级,闭环时间一再延长。上汽通用位于浦东金桥的工厂因为疫情也放缓了生产节奏。
特斯拉上海工厂在 3 月中旬也因防疫需要停产了两天,随后在 “划江而治” 政策实施后,又于 3 月 28 日再次被迫停产,原计划停产四天,但至今其上海工厂员工仍继续处于居家状态,何时复工依旧 “暂无定论”。在一季度销量公布时,马斯克在推特上称 “由于受到供应链中断和疫情的影响,这是一个异常艰难的时期”,但 4 月份的停产,会使得第二季度更加困难。
理论上说,在后勤供应充足的情况下,“闭环管理”是行之有效的,但汽车产业是 “牵一发而动全身” 的,对于整车企业而言,差一个零部件车辆都没办法生产。因此,在上游零部件供应商生产节奏被打乱后,下游车企们不得不放慢生产节奏,甚至被迫停产。
4 月 9 号,蔚来就正式宣布停产。蔚来称,自 3 月份以来,因为疫情原因,公司位于吉林、上海、江苏等多地的供应链合作伙伴陆续停产,并一直未恢复。受此影响,蔚来整车生产已经暂停。
据 4 月 14 日消息,蔚来供应链略有恢复,合肥生产基地正逐步恢复生产。不过蔚来也指出,其后续生产计划还有赖于供应链恢复情况。考虑到目前的疫情形势,这意味着未来其工厂的运转情况还存在较大的不确定因素。
驻厂、灵活调整产线,企业为保供各显其能
事实上,为了应对疫情影响,不少企业都在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其中 “鼓励并及时安排员工驻厂办公” 成为生产制造型企业保供的首选方案。
以上汽大众为例,上海作为其大本营承担着大部分的产能。公开资料显示,上汽大众共有 6 大生产基地、9 个整车厂。其中,上海基地共有一厂、二厂、三厂及新能源汽车工厂,四家工厂均位于嘉定区安亭镇。其中,新能源汽车厂在 2020 年建成投产,年产能约 30 万辆;其他三座工厂年产能超过 82 万辆。这意味着,仅上海安亭基地就承担着上汽大众超过 112 万辆的产能。
因此,在 3 月 14 日收到 48 小时闭环管控通知时,上汽大众就开始征询员工意见,并鼓励留在工厂里 “闭环生产”,并为驻厂员工们准备了行军床、帐篷和瑜伽垫等用品。不过,大部分的员工都被隔离在家,能在工厂坚持上班的员工比例并不多,因此产线虽维持着运转,但因人手不足,生产节奏也大幅放缓。
除此之外,“灵活调整现有产线,同时将产能迁至非疫区工厂”、“抱团合作与联盟发展” 等成为车企们的备用方案。
4 月 15 日,针对上海等地疫情对汽车产业链的影响,上汽通用五菱相关负责人就表示:“公司目前通过各基地、各生产线和产品品种的柔性调整,灵活生产,以最大程度上减轻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
通用汽车总部亦表示,供应链正在执行全球范围内的 “应急计划”,以减轻限制的影响。据业界猜测,所谓的 “应急计划”,可能是启动 AB 厂的替代供应。
福特汽车相关负责人则表示,面对严峻的外部形势,公司正携手合作伙伴和供应商积极应对,“目前,我们在重庆、南昌和杭州的主要生产基地均未停产,根据当地防疫措施,我们制定了完善的计划,保证畅销车型的生产。”
零部件企业方面,一家本土智能驾驶解决方案提供商透露,他们公司的库存也只能维持不到 3 个月的生产,为此公司正通过异地资源调配、上下游产业链伙伴及股东等的合作互助,尽最大可能做一些预案和缓解。
另一家浙江的供应商在接受盖世汽车采访时也坦言,他们公司的原材料供给预计仅能维持到 4 月底、5 月初。目前该公司也已试图在上海周边寻找替代供应商,此前他们的供应商在上海。
为避免更多车企停工停产,相关部委积极出手保供
但需要指出的是,由 3 万多个零件组成的汽车,其产业链之长、影响面之广可见一斑,特别是对于下游车企而言,“闭环生产” 也好,“灵活调整” 也罢,一旦上游关键零部件供应受阻,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就如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 4 月 14 日晚发布微博称,如果上海和周边的供应链企业还无法找到动态复工复产的方式,五月份可能中国所有的整车厂都要停工停产了。
随后,华为消费者业务 CEO、智能汽车 BU CEO 余承东亦在微信朋友圈发文称,“上海如果不能复工复产,5 月之后,所有科技、工业产业涉及上海供应链的,都会全面停产,尤其汽车产业,产业经济损失、代价将会很大。”
因此,在日益艰难的疫情防控战中,为了保障汽车产业链供应链畅通,寻求政策支持成为汽车企业们的最后筹码。好消息是,从这两天的动向来看,工信部、上海经信委等均已出手。
图片来源:工信部网站
4 月 5 日,工信部研究建立产业链供应链诉求应急协调机制,设立工业和信息化领域保运转重点企业 “白名单”,集中资源优先保障包括汽车制造(产量占比全国 11%)在内等重点行业的 666 家重点企业复工复产。
为了进一步保障汽车产业链供应链畅通,4 月 11 日,中汽协正式上线 “汽车产业链供应链畅通协调平台”,帮助汽车产业链供应链企业及时反馈和解决实际困难问题。
近日,工信部派出上海前方工作组,与上海市有关部门一道,加强部市协同、前后方联动,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重点企业和外资项目进行摸排,掌握生产运行面临的困难问题,摸清复工复产的梗阻和障碍。
一系列动作后,4 月 16 日晚,上海经信委发布《上海市工业企业复工复产疫情防控指引 (第一版)》。指引明确,各区政府和街镇、园区要积极支持企业复工复产,指导企业 “一企一策”,切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要做好核酸检测点设置和提供检测服务,及时处理医废,并对防疫物资和生活物资保障提供托底服务。
而在 4 月 15 日下午,一份由上汽集团副总裁王晓秋签发的《关于下发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复工复产疫情防控工作指南的通知》的内部文件显示,上汽集团正在尝试推动复工复产。该文件显示,上汽集团计划在 4 月 17 日反馈复工摸排情况,4 月 18 日启动复工复产压力测试。同时,文件表示上汽集团将统一为下属企业上报申请提前启动复工复产企业 “白名单”,批准的名单将在各属地街道、社区备案。如能成行,对上汽集团来说无疑是降低损失的有效办法,其他企业也可积极借鉴。
半数参与者认为疫情对车市影响大,全年增长不乐观
作为主要涉疫区,同时也是汽车行业的重点聚集地,上海、苏州、吉林等地疫情的爆发对汽车产业的影响是立竿见影的。目前来看,上海地区的确诊病例仍然居高不下,这也为企业的复工复产增添了许多不确定性。
上海疫情大数据报告,图片来源:百度 APP
对于此次疫情对车市的影响将会持续多长时间这一问题?近 40% 的参与者表示会在 1-3 个月之间,另由 30% 的参与者表示影响会在 3 个月到半年之间。
对此,一家本土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提供商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于上游供应商企业产品交付或服务有所延迟,这种延迟从供应商传导到 OEM 也需要一定的时间,预计会对未来几个月的汽车行业产生持续影响。”
某合资车企相关负责人亦表示,考虑到汽车供应链的复杂性,及疫情复发的可能,即便后续复产了,可能还有部分供应商供不上货。
从 2022 全年来看,半数以上的参与者认为疫情对全年车市的影响较大,全年车市稳增长十分困难。
根据乘联会统计数据显示,2022 年 3 月,我国乘用车市场零售销量达到 157.9 万辆,同比下降 10.5%,环比增长 25.6%;1-3 月累计零售 491.5 万辆,同比下降 4.5%,同比减少 23 万辆。
乘联会指出,从整体市场层面来看,由于 4 月初本土新增确诊病例仍处于上升阶段,中小企业从业人员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预计 4 月国内车市零售销量将大幅低于 3 月。如果上海等地的疫情延续,预计会给汽车行业带来 20% 的减产损失。
对此,盖世汽车研究院资深分析师表示,上海、长春等疫情严重区域汽车产业发达,集聚了上汽集团、一汽 - 大众、特斯拉等多家头部车企,仅这两个地区就占据国内汽车年度产量 20%。同时,这些区域内全球领先 Tier 1 企业研发、生产制造基地分布密集,疫情导致的生产停摆和物流管控将导致正常生产面临巨大压力,也会导致供应链供给不足,进而影响外地如长三角、中部地区汽车产业的正常生产。该分析师还指出,由于整体市场面临地缘政治冲突、原材料成本上涨、局部地区疫情突发带来的三重影响明显,今年二季度车市预计会出现断崖式下跌,这对全年而言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
不过,仍有占比 30% 的参与者认为,疫情对短期市场会有影响,但全年影响不会太大。这部分参与者的自信来源于,疫情影响下的整车企业、供应链企业甚至是物流等配套企业都在积极应对,小的项目节点虽然会延迟,但大家对推进项目整体进展信心依旧很足,研发、生产节奏也都基本按照 SOP 在稳步前进。特别是此次政府出手托底保供,相信产业链面临的问题和压力会逐步化解,而 5 月全国汽车行业大面积停产的担忧也将不复存在。
上海的各个汽车厂当然完全可以继续正常生产,但是可能有的零件买不到了。
那么让这些继续生产但缺少几个或者几十个的零件的汽车,全部打包卖给你们家所有亲戚每天开车上下班——你说这么做好不好?
原作者姓名:柴旭晨 原出处:华尔街见闻原文链接:何小鹏:蔚来之后,小鹏或面临停产
车企的倒春寒。
就在蔚来暂停生产的消息才过去没几天,小鹏汽车也因为疫情下供应链停摆的问题亮红灯了。
4 月 14 日,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在其社交平台上发文称,“如果上海和周边的供应链企业还无法找到动态复工复产的方式,五月份可能中国所有的整车厂都要停工停产了。”
不过何小鹏随后表示:“部分部委和主管部门正在尽全力协调,期望更多政府和主管部门们的支持和共同努力。”
据悉在上海,就有博世、蒂森克虏伯、采埃孚、博雷博、梅克朗、伟巴斯特等关键部件供应商。而在上海周边的苏州、⽆锡、常州,则有着大大小小更为密集的汽车供应商。
就在 4 月 9 日,在造车新势力中,蔚来第一个举出 “停产 SOS”。李斌在蔚来 APP 对用户坦言:“一辆车差一个零件都没法生产。”
他补充道 “受长春和河北疫情影响,3 月中旬蔚来有些零部件就断供了,靠着一些零部件库存勉强支持到上周。最近又碰到上海和江苏等地疫情,很多合作伙伴供不了货,只能暂停生产。”
不过到了 4 月 14 日情况迎来转机,蔚来方面对华尔街见闻透露称,“目前供应链略有恢复,合肥生产基地正逐步恢复生产。”
正当蔚来才喘过气时,小鹏和其他友商都亮红灯了。4 月 13 日,坦克品牌官方 APP 发布通知称,受到上海、江苏、吉林等多地疫情影响,坦克 300 车型共涉及 8 家供应商伙伴停工、停运,坦克 300 车型于 4 月 14 日起暂停生产,受此影响,坦克 300 用户的车辆面临推迟交付。
还有产地在上海的特斯拉,自从 3 月 28 日停产后至今没有恢复。此外,疫情影响下,蔚来 ES7 本计划于 4 月中旬上市,现已延期到 5 月末;理想汽车原定于 4 月 16 日推出的新车 L9 将延期,具体时间待定。
4 月对于一些车企而言,是一场意料之外的倒春寒。
要不,先让资本家停产一会?
顺便也让一汽上汽停产半年?
看看是企业熬不住,还不是打工人先被失业?
经济学中有个奥肯定律:
GDP 每下降 2%,将导致 1% 的失业率。
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之前一周,我们都在猜测今年一季度的 GDP 增速是多少,国家统计局的工作人员要熬死多少脑细胞。
4 月 15 日,何小鹏在朋友圈中说到:
如果上海和周边的供应链企业无法找到动态复工复产的方式,五月份可能全国所有整车厂都要停工停产了。
我是有点惊悚的。因为他说的是全国汽车企业,不仅仅是上海。而事实上,光上海市的汽车产量就接近 300 万辆。
就这,还有人说这样喊话是 “暴露了资本家的嘴脸”?
等到今天(4 月 18 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今年一季度经济运行指标,GDP 增速 4.8%(预计全面增速 5.5%)、物价上涨、就业压力、消费负增长、商品房销售下降,一切答案都已经揭晓。
以中国约 9 亿适龄劳动人口计算,0.7% 的 GDP 增速差(4.8%-5.5%=-0.7%)可能导致 600 万人的失业。而我国存在着不少单人工作的家庭,因而可能实际影响近千万人的生计。
凛冬将至,保就业就是保民生!
在唾骂资本家的小将们,还请醒醒,你可以不工作过得很优渥,但有成百万上千万的人都指望着工作糊口。能不能暂时闭嘴?
4 月 16 日晚,上海市经信委发布了《上海市工业企业复工复产疫情防控指引(第一版)》,明确提出目标:
有力、有序、有效推动企业复工复产,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此次,人们纷纷予以各种解读,有认为防疫政策变化完全放开指日可待的,有担心疫情蔓延功亏一篑的…
其实各种过度解读大可不必,这是当前经济发展、社会民生现状的必然要求,而防疫政策的基本方针也并不会由此而产生根本性改变。
❶ 保就业就是保民生
首要要明确一点,抗击疫情是一项需要严肃遵循科学原理的大事,来不得半点侥幸与浮夸——首鼠两端的防控是要不得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要求各地坚持 “外防输入、内防反弹” 的总策略和 “动态清零” 的总方针不动摇,早日打赢这场歼灭战。
但 “早日打赢” 的描述意味着上海人民至少还需要坚持一段时间,这就导致了一个现实的问题:
只有保证民生,才能得到民众的理解与配合,才能真正有效地推行 “动态清零” 政策。
我在《全域静态管理下的上海,物资配送可问谁?》一文中说到,当前最基本的民生包括两个方面:
在短期内,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的衣食住行需求问题;在长期内,解决人民群众的工作就业问题。
在前一阶段的上海防疫战中,“层层加码”的物流系统和不尽如人意的物资配送过程,造成了 “最后一公里” 甚至 “最后一百米” 难题。但在重新组织物流企业运行、保障物流畅通电视电话会议召开后,短期民生目标似乎看到了改善的曙光。
**而从中期看,上海市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如果因上海及周边长三角地区的供应链企业 “趴窝”,对于当地重点企业的停产打击是非常严重的。**例如,钢铁企业高炉熄火很可能造成炉体损坏;而上海的汽车年产量达到 300 万辆,停工的冲击难以估计。
更麻烦的是,**重点企业的风波极可能波及到整个行业,牵动上下游产业链。**据 4 月 12 日天风证券消息:
苹果 iPhone 第二大代工商和硕表示,受疫情影响,已停止在上海和昆山的组装,这两家工厂的产能占全球 iphone 产能的 20%-30%。
而与此同时,印度清奈地区开始生产最新的 iPhone 13 系列——这意味着印度的产业链将对我国制造业优势产生一定冲击。
所以从长期看,如果任由长三角地区供应链情况恶化,我国在 3C 电子产品、半导体、汽车制造等领域中的产业链优势地位将受到挑战,并对我国的产业布局、经济发展战略构成长期的负面影响。
这绝非耸人听闻。
4 月 18 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 2022 年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状况。其中,我国 GDP 增速是:
4.8%。
虽然它与上一季度环比增长了 0.8 个百分点,但与今年 5.5% 的预期 GDP 增长目标存在一定差距,对后续三个季度的经济增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更何况,发布会还提到了物价上涨、就业压力、消费负增长、商品房销售下降等现实问题。
这一切其实早有征兆。
从《财新》公布的 3 月制造业 PMI 指数(48.1)来看,这是 2020 年 3 月以来的最低记录。而 PMI=50 的直线就是经济强弱的分界线(枯荣线),跌破枯荣线即意味着经济规模在收缩。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财新的服务业(非制造业)PMI 指数也从 2 月的 50.2 下降到 3 月的 42.0。
这甚至是国内制造业与非制造业 PMI 指数首次双双下降,意味着以往中国经济 “东方不亮西方亮”,经济动能在制造业与服务业之间来回切换的原有模式被打破,整个国民经济部门都失去了扩张的动力。
所以,4 月 15 日央妈的 “降准” 就显得远远低于市场预期:历史最低的下调幅度(下调 0.25%,而此前降准幅度是以 0.5% 为基数的),还没有披露出任何降息信息。
很多人觉得这样的降准并不能有效刺激经济、提振市场信心。殊不知央妈也很难办:
降准属于货币政策,但现阶段影响经济紧缩的根源却不是货币问题,而是疫情导致的生产、流动环节的困难。例如开不了工、运不出去、销不了货…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即使能正常运行的企业,也不敢去银行贷款扩大产能。
所以,如果实体经济扩张环境不具备,“降准” 的幅度再大,也很难流入生产领域,反而可能在系统内产生 “空转”。
最终,左右为难的央妈只能:
微微一松,表明态度。
![](data:image/svg+xml;utf8,)
如果说宏观经济离大家太远,那么反映到微观经济的就业更能说明问题。发布会原稿是这样描述 “调查失业率有所上升” 的:
经济学中有个奥肯定律:
GDP 每下降 2%,将导致 1% 的失业率。
以中国约 9 亿适龄劳动人口计算,0.7% 的 GDP 增速差(4.8%-5.5%=-0.7%)可能导致 600 万人的失业。而我国存在着不少单人工作的家庭,因而可能实际影响近千万人的生计。
凛冬将至,保就业就是保民生。
❷ 复产复工与现有防疫政策冲突吗?
以武汉封城为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逐步推进复产复工并不与现有 “动态清零” 政策相左,且能够带来明显的社会效果。
2020 年 1 月 23 日至 4 月 8 日,武汉经历了共 76 天的 “封城”。但在 3 月 11 日,武汉就开始部署复产复工,同时并未停止物流系统,从而保障了千万人口城市的基本正常运转。
当然,武汉的复产复工并不是 “一窝蜂” 地躺平放开,而是按照三天一次的风险评估,分区分级进行。
具体到特定区域的企业,也是按照分类方法,有序推进:
① **最重要的 “停不得” 的企业,优先级最高,主要包括水电油等公用事业,以及米面粮油等与民生直接相关的企业。**此外还包括少数对全国、全球产业链有重要影响的企业。
**② 物流、金融等与复产复工配套的企业,及重点工程项目被列为优先复工企业。**因为离开了它们,生产就组织不起来,生产出来的产品就运送不出去。
③ 与生产相关的服务业(如法律、会计、软件产业),限制在中风险地区有条件地放开。
④ 娱乐消费类服务业(如电影院、酒吧、舞厅等),列入限制清单,原则上不予开放。
可见,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哪怕是疫情最严重的武汉地区,也优先保障了民生产业(第一类、第二类产业)的复产复工。其中,公共事业单位的复产保证了全城不断水电(尤其是医院等重点单位),物流金融单位的复工保证了物资配送与支付系统的基本运行。
而武汉防疫经验也表明,减少直接接触、做好交接环节的消毒防护、配置专用补给站、人员与设施的每日检测维护… 能在很大程度上控制疫情蔓延,避免失控。
武汉市在抗疫过程中的教训当然要引以为戒,但其中的成功经验,上海等地完全可以学一学嘛。
因此,上海市经信委在 16 日发布的复产复工指引,显然是痛定思痛下的勇敢尝试。我们来看看指引的五个部分都说了什么:
① 企业落实主体责任部分; ② 实施场所分区分类管理部分; ③ 强化企业员工管理部分; ④ 加强物流管理和防疫物资储备部分; ⑤ 企业做好应急处置预案和工作保障部分。
基本上与武汉版复产复工中的 “分区分级” 有颇多相似之处,关键在于确立了各部门权责,有序推进复产复工。
同时,工信部宣布近期派出上海前方工作组,与上海市有关部门一道,**全力做好医疗物资供应保障,推动重点工业企业稳定生产和复工复产,保障产业链供应链运转顺畅。**具体而言包括:
设立工业和信息化领域保运转重点企业 “白名单”,集中资源优先保障集成电路、汽车制造、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重点行业 666 家重点企业复工复产。
**这一决定与武汉版复产复工中的 “分类分时” 原则是相通的。**例如这 666 家企业就满足武汉 “停不得” 一类企业中 “对全国、全球产业链有重要影响的企业” 这一描述。
4 月 18 日,上汽集团启动复工复产压力测试,相关工厂进行封闭管理,确保人、物料、环境的安全。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❸ 复产复工不等于马上放开
上海有序推进复产复工,是防疫政策的一个重大转变,也是兼顾当前社会、经济、民生的务实选择。
但需要注意的是,复产复工并不等同于在短期内,防疫政策滑向彻底放开。
4 月 15 日,副总理孙春兰透露:
上海疫情的传播指数由此前的 2.27 下降到现在的 1.23,社会面清零的目标指日可待。
传播指数下降到 1.23,意味着上海市经过全域静态管理等严格防疫政策后,一个感染者从平均传染 2.27 人下降到 1.23 人,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
当传播指数降低到小于 1,新感染人数的增长才会出现真正拐点,疫情将衰减直至终止。
只有在这波猛烈的疫情被控制住之后,对防疫政策的评估与调整才可能出现,有预案、有应对、有准备的全国人民,才可能对 “动态清零” 与“有序放开”进行有实际意义的讨论。
这很可能是个痛苦而清醒的事实,然而,正如柏拉图所言:
只有忠实于事实,才能忠实于真理。
全文请参阅:
更多内容请访问公众号将军箭(jiangjunjian31)。左走天堂,右走金盆,弓开弦断, 一往无前。本号关注财经与民生,虽是自娱自乐,仍求立足干货!欢迎关注,欢迎转发!
所以说,复工是资本的核心需求 ,资本的需求它是不考虑整体的严重问题的。
对资本家的需求的抑制,才能不至于社会被资本来主导,
资本本身,他最重要的是利益最大化,而与公众权益相冲突的时候,就成了问题
汽车复工,和某些通讯企业重要,难道医院,食品,教育,生活必需品不重要
那些不是绝对必须的复不复工,要看其它更关键的能不能正常运行
这样的呼吁,没有特别的意义, 更关键的能运行,这些才能给予考虑
更何况上海的疫情严峻的爆炸,没有轻微和缓的迹象,怎么胆敢提出这样的自己公司的要求
疫情搞不定,就要求复工自己公司,
那既然汽车和通讯都要求,别的行业资本家一起要求吧
暴露上海的资源过于集中,不利于稳定生产,需要拆分资源
暴露出资本家更务实,更了解实际情况的丑恶嘴脸,应该拉出来好好批斗。
分明就是上海政府一步一步任由疫情发展,导致上海企业受到拖累。
和资本不资本有啥关系。
不过以后这些企业在拿到上海优惠政策的同时也要考虑一下,一个只知道招商引资的政府是否能扛风险了。
小朋是露出了紫苯甲的嘴脸,因为小朋是私企,
乏味不是,因为乏味是民族企业,
华为现在也过气了吗?
上海根本不可能复工复产,否则,前面所有的一切防疫举措将会全部白忙乎。
4 月 14 日晚,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在朋友圈发文称,如果上海和周边的供应链企业还无法找到动态复工复产的方式,五月份可能中国所有的整车厂都要停工停产了。4 月 15 日,华为汽车 CEO 余承东也发文称,上海如果不能复工复产,5 月份之后,所有科技 / 工业产业涉及上海供应链的会全面停产,尤其汽车产业。
能让两位国内重量级企业的一把手发出如此悲观的话语,这在过往的汽车制造历史上都是少有的,即便是此前全球芯片以及供应链问题,也没有让他们发出这样的话语,显然这一次的影响绝非一时半会这么简单。
问题的产生,并非是突然而起,就像新能源车企发出的担忧一样,实际上进入 3 月以来就已经有事情发生。
3 月以来,由于长春、上海受到了疫情影响,导致多家车企开始停产。根据乘联会数据显示,3 月已有多家车企产量出现大幅下滑,其中一汽红旗 3 月产量同比下滑 73%,一汽 - 大众下滑 45.8%,上汽通用下滑 31.3%,北京奔驰下滑 30.7%,华晨宝马下滑 51%,上汽大通同比下滑 34%。
位于上海临港自贸区的特斯拉超级工厂,也因为疫情关系在 3 月中旬就已经停工第一次,第二次停工是在 3 月 28 日开始,直至到今天还没有恢复生产的计划。也就是说这家 2021 年支撑特斯拉总产量 50% 的超级工厂,在近半个月的时间里,一台新车都没有下线,产量为 0。
除了特斯拉以外,大部分位于上海区域内的车企工厂,如上汽大众、上汽乘用车、名爵、荣威、智己等诸多品牌也受到,总之无论是传统车企还是新能源车企,都没有逃过停工停产的命运。
不仅是上海区域当中的产线受到影响,即便是产线位于周边城市的车企,也受到影响,蔚来就是其中一员。虽然其工厂并不在上海,而是在合肥,但蔚来董事长在蔚来汽车 APP 中表示,受疫情影响,3 月中旬蔚来已有零部件断供,靠着库存支持到上周,近期上海、江苏等地的疫情导致更多合作伙伴无法供货,只能暂停生产。李斌直言:“这个情况也不是我们一家,很多厂商都暂停生产了。”
4 月 13 日,工厂位于重庆的长城汽车发通知称,受到上海、江苏、吉林等多地疫情影响,坦克 300 车型共涉及 8 家供应商伙伴已经停工、停运。除车企外,许多汽车相关产业也是受到影响,上游的大陆、博世、采埃孚等世界有名的供应商、汽车零部件等等,下游的各家品牌经销商,在这个三月已经陷入了不同程度的麻烦当中。
受到停工停产影响的上海汽车制造业,现在已经产生了负面影响。上海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几个汽车产业链生产基地城市之一,数据显示,上海 2021 年的汽车产量为 283.32 万辆,占全国汽车总产量的 2652.8 万辆的 10.7%。2021 年上海新车销量 63.8 万辆,也处于超 10% 的巨幅增长中,作为一个如此大体量的汽车重镇,上海所涉及的经济总量带来的负面影响,势必会对整个上海造成严重的伤害。
更何况,这样的负面影响还不仅仅是对本市区域的汽车生产,所在区域的供应商、上海周边城市的工厂、乃至全国的工厂都被一一牵连。
上海作为汽车重镇,除了工厂产线外,还有各大汽车零部件厂商在上海建设产线。当中有我们熟悉的如博世、采埃孚、安波福、联合电子、延锋、海拉、博格华纳、电装等一级供应商,也有飞思卡尔和德州仪器等重要芯片供应商。
供应链问题在此前的 “芯片荒” 时期已经让一众的汽车厂商相当头疼了,这次全面的停工停产影响更为广泛。缺芯时期,厂商可以选择延后安装,并非无货可供,而这次上海区域的零部件是真正的缺货,并且生产的零件基本涉及了车辆大部分的零件,这对于 “差一个零件都无法生产” 的汽车而言,是真正意义上的“停产”。
在零部件当中可以看到像提供变速箱的采埃孚、给全国大部分主机厂供应线束的安波福,广泛提供 ESP 的博世等等,其中安波福、蒂森克虏伯(机械制造)已宣布停产,博世位于上海以及太仓的工厂由于实施闭环生产,目前还是处于工作当中,采埃孚位于浦西的工厂也是处于封闭生产,但产能依旧是无法满足。
为主机厂提供涡轮的 BMTS,其上海工厂厂长朱勤华表示 “即使我们已经尽了最大努力,目前的情况也依然很困难,产量方面总体下降了 25% 以上。一方面是由于部分客户的工厂减产甚至直接暂停生产,订单量随之下降,另一方面,出口项目的客户还是继续因为芯片短缺而订单下降。”
上海与其他汽车重镇有所不同的地方,在于上海并不单单有汽车零部件厂商以及产线,还有作为高精尖行业的半导体。
根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统计,2020 年上海集成电路产业销售规模达 2071 亿元,产业规模占全国比重 23%,拥有完整的集成电路产业链。
据统计,截至 2021 年底,中国集成电路上市企业中上海企业数量占比 32%。中芯国际、华虹集团、中微公司、盛美上海、安集科技、韦尔股份、格科微、思瑞浦等公司总部均位于上海。芯片供应商也有飞思卡尔、德州仪器、恩智浦、上汽英飞凌等。
上述的半导体以及芯片供应商,有一部分提前进入了闭环生产,而有一部分则进行居家办公。上海华虹、上海新昇、和辉光电等半导体供应链企业均已开始闭环运行,像韦尔股份、晶晨股份、中颖电子、乐鑫科技、恒玄科技、富瀚微、艾为电子、恩瑞浦、晶丰明源等 10 家芯片设计公司,其研发人员则是居家办公。
相较于汽车零部件生产的停摆,半导体及芯片研发提前进入闭环生产能够保证产线生产,但整体所需的运输、封装、时间等成本也无法避免的升高,除此以外,伴随疫情封控而来的还有另一个问题—物流运输。
无论是零部件还是半导体、芯片,都需要通过物流运输发往相应的客户。但在目前的封控情况下,对于以往的物流运输形成一个很大的挑战。
根据目前的封控政策,陆运方面,外地入沪的司机达到上海要接受 14 天以上的管控,而去过上海司机行程码将带星,回程在一些地方将无法下高速,即便下高速,也会在当地被要求集中隔离。加之目前外地车辆进入上海需要获得通行证,而大多数外地货车没办法获取,从而形成一个死循环。
有货运公司表示:“过去两周,我们公司很难在上海附近找到可用的卡车,因为许多卡车司机要么被困在高速公路上,要么被困在城市里。” 从山东省到上海的卡车预订价格从 7000 元上涨到 3 万元,上涨了三倍以上。上海新昇负责人则称,上海市经信委已帮助他们办理了各类重要物资保障通行证,因此可以从供应商处调集物资。但其供应受到外省市管控政策不同的影响,可能会在运输途中耽误时间。
因此有部分企业也选择了海运这条路线,根据路孚特数据显示,自 4 月初以来,上海和舟山附近成为了全球最繁忙的集装箱港口,其附近等候的集装箱船数量增加了一倍,达 118 艘,而这一数字是一年前上海、舟山集装箱船数量的三倍。
但无论是海运还是目前的陆运,能够顺利发往全国各地的客户所需要的时间,相比之前是增加许多的,这对于目前急需运转起来的上海汽车制造业来说,时间恰恰是最需要的,这也是为什么何小鹏、余承东等企业一把手有着如此悲观预测的原因。
总体来看,上海汽车产业的停摆,对全国汽车产业,从上游的供应链,到中游的整车生产制造,再到下游的消费者和经销商,都势必会造成了不小的冲击。以目前情况来看,上海重新恢复生产的时间还是个未知数,而停摆造成的负面影响还将持续,5 月份的全国车市将会异常艰难。
尽管目前来看,元气大伤的上海基本确定很难在短时间内重新恢复,但好消息是相关部门已经全力协调处理,这对于上海汽车制造业来说绝对是一个好消息。上海市嘉定区设立了保障专班,出台指引手册和管控方案,以帮助重点企业构建安全生产环境,让符合条件的员工返工到岗,保障上下游供应链安全。
此外,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日前发布了《关于 “汽车产业链供应链畅通协调平台” 上线的通知》,该通知将帮助汽车企业协调供应链,从而保持畅通。
也是在近日,另一个汽车重镇长春开始了有序恢复生产,作为传统的汽车工业城市,长春具备了一汽集团旗下众多的汽车工厂,同时也有一大群传统汽车零部件生产商,像长春海拉等零部件也都有相当的知名度,且涵盖的汽车供应链也较多,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全力支援全国车市的窘况。当然我们也还是希望上海能够尽快恢复到正常的水平。
资本家的嘴脸没看到,现在连当初吹捧的民族骄傲华为都当作资本家批斗,倒是看出一些防御爱好者的嘴脸。
恶意打工,恶意种田,太多恶意被处置后,现在轮到恶意造车了。接下来会不会把一切生产活动都打成恶意才罢休。
魔都的政策很神奇,
开始是装模作样的封,健康码作假,四处投毒。
后来压力大了,那就封给你们看,只封一半,内部可以流动。
封城期间,死命搞高价团购赚钱。对不起,我说错了,是天价团购。
周边的兄弟省市一看,你个浓眉大眼的叛变革命,上面又不准打不准骂,那咋办??
只能把边界封死。这就导致了物流断流。
我是支持劳动法和罢工自由的。
但这个事情,实事求是的看,和资本家有一毛钱关系??
——资本家滚粗!
——真要我走?
——滚越远越好!
——好吧,那我走了……
——…… 欸,不对,回来,还有事儿没完!
——对不起,已经滚远了……
不想正面回答你的问题,其他回答已经说的很清楚了
我想说的是,你们这帮喷子开口闭口一个 “资本家”,其实你们想要的是不劳而获的铁饭碗,要穷就大家一起穷
是是是,资本家把锅背完了,接下来生活应该会很美好了吧???
接下来,你就偷着笑吧!
停的好啊,资本家亏钱了不是好事吗?应封尽封
只有私人企业会这么说,封城影响了他们的生意,这是很大的罪过,他们又不是慈善家,怎么可能管众生的平安
这就是把鸡蛋放进一个篮子里造成的结果。
这给以后很多企业很多启示
供应链不要放到一个区域。
如果这些企业能够明白的话。
看看上海今天的所作所为。我现在突然明白,古代的皇帝为什么要对那些尾大不掉的权臣,必欲除之而后快了。拿着国家给的资源和政策,不知感恩,反而叫嚣着上海养了全中国,利用国家给的资源,反过来绑架整个国家,让国家给他的共存政策买单。
早知今天,何必当初,上海之所以现在进退两难,就是没有彻底执行中央的动态清零政策!同样的问题。深圳不到一个月解决问题,社会恢复正常。上海干成这样,还整天叫嚣着自己做的好,真是恬不知耻!
是时候去上海化了!其他城市要赢麻了!现在就把各大企业搬到大西北去 (ง •̀_•́)ง加油
好日子还在后头呐!
国家应该重新思考把大部分好的资源放在一线城市是否正确
下周一上海工厂复工了。
资本家的嘴脸重要不重要我不知道
怎么对待资本家和怎么对待老百姓,我是知道了
国家一直说,产业链要全面布局,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
非得集中在上海吗?
活该。
资本家大不了少赚钱而已而普通人却没钱交房贷甚至没钱吃饭。
华为、小鹏汽车等人提出上海不复工复产整车厂停产,科技企业停产,是不是露出了资本家的嘴脸?
这位高赞的答主,我只想问一下,上海不封城,是因为上海有你说的各大企业,但中国只有上海有对外经济交流的压力,只有上海有大企业吗?广东广州,深圳,珠海一样有的疫情问题,为什么可以有相关生活保障的精确封城?香港已经摆烂躺平了,为什么深圳可以封了一阵(最多半个月)就清零放开自由生活???封城是让你一封到死永不变化吗?不封城就一点防疫手段都不做吗?
现在上海普查一天几万的病例,广东这边,有问题一查也就几十上百,再努力半个月,就清零后所有人可以正常生活,请问谁影响大?
谁告诉你,如果有病想去看病时不能在有小病时就去看,在有小病时就医好,一定要拖到病入膏肓才能去治的?谁说正常人生病了,只能硬捱到结果只有没事和死定了两种状态的?
复工复产没问题,如果因为疫情原因(包括)并扩散到全国造成疫情暴发,因此百姓得了新冠重症甚至病逝的人,这些企业承诺承担相关合部民事甚至刑事责任就行。合着好处资本企业全占了,后果全国人民帮你担了是不是?对于资本家,有这等好事,我们国还姓不姓社了?
世界第一大港封了 18 天了,你说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余承东来电了?
资本家的嘴脸能轻松被你看穿了?
什么逻辑?
别人说了个事实。这就资本家嘴脸了?
有人开始战队,说明了什么
有人会觉得关心疫情重于经济就是注重人权,“不放弃任何一个人” 的正义行为感人之举。
可是所谓加油也好,挺住也罢的慷慨激昂之词,可以解决一个人两个人的问题,但解决不了全社会的问题。
就好像如果某一个人找不到对象,你可以说让他努力一下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但是如果整个社会有 3000 万人找不到对象,这个时候你难道能通过对社会的鼓励来补上这个缺口吗?
换做经济的问题也一样,对于具体的人,我们可以说让他加油让他撑过难关,但整个社会如果生产力缺了个口子那就是缺了个口子。任你怎么加油怎么努力地喊着好听也解决不了。
事实就是做什么事情都是要花钱的。大到给全国病人看病,造飞机大炮;小到给路边加个垃圾桶,给路灯换个灯泡。哪怕是应对新冠这件事本身也要花钱,甚至花的钱还不是个小数目。那这个时候,又怎么能说 “不过就是放弃一点经济” 这种轻飘飘的话呢?
有时候为了解决社会的问题,反而要超越人们朴素的情感和狭隘的目光。
这会说华为是资本家的嘴脸不合适吧
不是有良心的民族企业嘛
资本家停产和我们有什么关系?青蛙们刚通电?这就扯到言论自由
这跟资本家完全无关。
去年死的资本家难道不多吗?教培,旅游,餐饮,电影死的大佬不多吗?
那时候很多企业老板出来哭惨虽然他们确实很惨,那时候也没人说他们是资本家吧。
这次为什么很多人开骂了呢?因为他们发现这次制造业的资本家能力极大,关系到的人口极多,甚至很多清零爱好者自己本身就是停业在家的产业工人。
对于防疫我一直支持清零政策,但是很多防疫爱好者真的忽略了客观经济规律,忽略了经济,导致了共存爱好者越来越多。
很多人可能疑惑我们这类人的诉求到底是什么?
很简单,我是温和的清零派,我不希望清零政策越来越多,因为这势必让共存派到达一个不可控的数量,我反对防疫爱好者的根本原因是不想因为他们的冒进毁了党的清零政策。
其实我们就是不希望受到影响的制造业从业者,至于其他行业死了我们一滴眼泪都不会掉。
但谁让制造业是国之重器呢?谁让你们所有人都得依靠我们第二产业呢?谁让我们的产业工人在中国人数最多呢?
我家厂一年利润 100 多个,有几十个叔叔阿姨,他们的工资就比我爸拿到手的要多一倍,利润率这么低已经是在龃龉前行了,如果把设备卖了买几年社保我父母生活过得也不错,但那群从小喂我零食的叔叔阿姨怎么办呢?
苏南的小厂如我家的千千万,他们怎么办呢?
所以闭环物流和生产势在必行,国家也是这么做的。
是,所以一定要用社会主义铁拳狠狠的揍他。先派审计查查账吧。
资本家这个帽子,之前打压某浙江老版的时候还挺有用可以绑架民粹;
喷 996 的时候也挺有用毕竟责任全部转移;
现在这个屎盆子可不好用,因为铁拳打自己身上了。
是的
如果你有手机,赶紧把手机砸了
如果你有房,赶紧把房烧了
如果你有衣服,赶紧把衣服剪了
如果你有车(存疑),赶紧把车砸了
如果你不在事业单位上班,赶紧把工作辞了
因为这些都是万恶的资本家创造出来的东西
相信国家做的决定站在了更高的位置。
企业要求复工复产,挽救经济损失,这是企业的诉求,如果造成疫情扩散,加大处罚力度,估计也就喊喊了;员工不愿意冒着风险去上班,这是个人诉求,多加些工资就去了。
与疫共存,造成的老小死亡率上升、造成社会动乱、或者国际舆论负面影响等等,这些风险谁承担?所以前一段时间舆论风向变幻,最后国家还是坚持动态清零。
我竟然和这样的脑子生活在同一个社会。
这个问题不就是反向洗地吗?
长痛不如短痛
当初怕疼,现在只能更疼。
是的,资本家本性暴露!
上海别说再封一个月,再封半年也要坚决清零!奥密克戎传染性强,危害性重,抗疫不彻底就是彻底不抗疫!
这些资本家本来就可以获得更好的医疗资源,所以不怕感染,而且他们也不需要聚集,远程办公指挥即可,感染风险也低。可是底下的工人呢,他们家里的老人小孩呢?小心医疗挤兑!
——来自防疫爱好者发言(我替你们说了)
现在很多人新闻看多了,资本家这个词听多了,好像自己一切物质上的不如意都是资本家造成的,一切都是因为资本家的剥削。但是,你想过某些在隐秘的角落的组织,阶层,他们在悄无声息削骨剥肉,岁月静好,甚至有时候你为他们唱赞歌。
看一下国有五大行利润有多高,顶多少个资本家创造的企业,再看一下他们有多少员工。
看一下烟草公司利润率有多高,可以超过多少个资本家创造的企业,再看一下他们员工的福利、工作强度。
看一下人民公仆在当地工资的水平,退休金多少,退休保证。看一下,入狱的人民公仆有多少套房子,豪车,黄金……。
……
中国的资本家也不容易,一直在为某些阶层挡枪,被人民认为是最大的敌人,其实给他们提鞋都不配,是弟中弟。
停吧,看看最后留下的车企才是我们需要的车企
似曾相识
“” 我又不买车,不能开工影响清零传染给我”
这个逻辑才是真的让我无言以对
没有他们说话
你还得多被封俩月
你以为?
你喜欢被封的话
那就骂好了
我是骂不出来
虽然居家,我也习惯了
这个月只花了 350
爽的一批
但是对象在浦西,我在浦东
唉,还是想多待几天的
资本家是最想复工生产的,所以不要把什么锅都甩到资本家头上
建议把华为小鹏收为国有。
资本倒逼社会主义,牛皮。这些人偷偷摸摸干了多少事。
新能源是目前最大的泡沫,积累了过高的估值风险,不复工才能打击这些资本家。
不是,是上海废
当年非典横行无敌之际,广东不也复工复产
还有序安全,没有形成二次爆发
怎么轮到上海就一副封控了个多月还不知该如何做的鬼样
这是资本家的问题吗
这是买办不给力的问题啊~
是啊
所以我建议赶紧在汽车厂商里搞一波三反五反和公私合营
这么重要的东西怎能让这帮资本家控制
卧…… 槽……
其实我建议国内的配套的产业链公司真的要考虑把产线搬到国外了,并不局限于外资,从最近的形势看,这些公司在国内里外不是人,且面临随时停产,无法保证交期的风险
只说一点
中国 汤加 双证铁证新冠病毒物传人
北京天津山西东北疫情都佐证物传人很厉害的
上海没病毒清零前 上海企业包括特斯拉能保证自己的产品 (汽车 汽车配件 食品 等等) 上海港的进口输入商品发送全国,不投毒全国吗? 上海企业自己负全责吗?
资本家的工厂本来就是要赚取利润的,一天不开工就损失一天的利润。何况长久的停工还会造成各种成本和损失。不能用道德去要求他们,他们承担社会责任只能呼吁,是有限的,现实主义的。群众的生命健康那是政府要考虑的事。对于他们来说面对巨大的人力资源市场即使疫情肆虐也总能找到健康的工人。
按照这些所谓资本家工厂主的艹性,但凡有备件配件库存也会开足马力生产的。
住嘴,你是在暗示上海服务不好企业家。
你以为上海管不了贱民还伺候不好企业家?
你以为平时开明高效的上海政府是靠潜规则运行的吗?
你以为一个组织不了贱民的政府不能舔好企业家。
天真。
再说,万一伺候不好还有全国人民擦屁股,你着什么急啊。
所以,为什么不能好好防疫呢,非得弄成现在这样。
问题不是应该,把汽车行业不要全一窝子放上海吗
是
好消息是,年轻人们很快就要回到没有资本家的日子了。
天天资本家资本家,我以为我活在了我爸妈那个年代,搞倒退啊…… 文艺复兴啊
笑死了,资本家就是个背锅侠。背后所有问题中资本家该负责的占不到三成。
根据问题的幼稚程度,提问者应该上高中或者刚上大学且被短视频洗脑严重
支持封城,疫情防控不能动摇。 大是大非面前,哪个重要还要说吗??华为余承东肯定是 1450,来电了 阿美利加走狗。
手动狗头
你知道上海及周边很多工厂都停产一个月了吗?
你知道因为他们的停产,华东乃至全国有多少工业企业商业企业陷入供应链危机吗?
你觉得,他们不想开工,不想赚钱?
暴露了什么嘴脸?
暴露了企业经营的脆弱和不可控,即便是在华东这样最尊重市场和经济规律的地方!一道命令,就能让经济活动停止运行这么久!并且还没有任何补偿!并且还有许多人在叫好,在斥责资本家的嘴脸!
查了一下你的资料,我觉得你可能真的很年轻,不谙世事,所以会提出这么热血却无知的问题。
瞧瞧你问的都是什么问题!
华为、小鹏汽车等人提出上海不复工复产整车厂停产,科技企业停产,是不是露出了资本家的嘴脸?
2022-04-15 15:0780 个回答 140 个关注
为什么女生普遍迷之自信?
2021-11-30 10:423 个回答 3 个关注
女朋友在小区遛弯的时候穿很薄的睡衣,不穿胸罩,奶头和乳晕若隐若现,她是怎么想的?
2019-04-28 08:311 个回答 2 个关注
婚纱店开在住宅小区怎么样?
2018-09-15 15:205 个回答 8 个关注
中国平安为什么招那么多人?
2018-05-21 19:128 个回答 15 个关注
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灵活就业人员、个体户养老保险的领取计算方法各是什么,哪个最划算?
2018-04-14 18:123 个回答 8 个关注
财务领域后期发展方向分析?
2018-03-14 15:451 个回答 6 个关注
石英表几个月不用需要拔出针,停电吗?
2018-02-06 11:434 个回答 5 个关注
知乎用户 Will.liu 发表 汽车按车身、底盘、动力系统,电气架构四个基本部分组成,所有零部件粗略算下有三万来个。 而最让汽车的供应链头疼的是,这么多的零件,必须都要有货,如果里面的零件没货,哪怕是一个零部件,那么整车的生产就卡在了 …
知乎用户 Neo 发表 自 2022 年 3 月 10 日从上海返回住处后,就没能再去上海。此次上海疫情影响范围颇广,丝毫不弱于 2020 年武汉疫情。在此不讨论上海疫情的处理情况,只讨论对汽车行业的影响。 自中国进入 WTO 后,告别 …
收录于话题 #发现价值 137个 1576个字 阅读时长:5分钟 中产先生 | 洞见时代 发现价值 讲述生活 估计是真的。 - 1 - 今天一早,就看到几位行业大佬发话了: 余承东和何小鹏说,如果上海五月不能复工,所有涉及上海供应链的科技和 …
知乎用户 逸杯二锅头 发表 有没有一个可能,这个合同经过重重盘剥后,贩子们只能买得起这个价位的肉以次充好。 表面上看 300 万进货,760 万销售,实际上几十万买垃圾肉,剩下的钱不知去处。 这么想并不是什么阴谋论。 像这样涉及民生的采购任 …
知乎用户 张抗抗 发表 管中窥豹吧,列几个昨日疫情的关键点: 数据下降,希望能够一直保持。但不知道为什么,通报中特地强调了「实际新增」不到 2 万。这是一个通知格式的例行更新呢,还是说 2 万是一个有特殊意义的数据? **2. 肉品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