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上海保供物资来自成立「仅 5 天」的企业,官方回应「系此前保供公司推荐,符合标准」?
知乎用户 搜狐新闻 发表 这波啊,这波就叫肥水不流外人田 赚钱的生意 那必须赶紧注册公司拿下呀 况且你们误解这位常艳青常总了 在疫情之下 常总可是加急注册公司来争夺哦不是,来支援保供物资 ta 深刻的认识到, 越新鲜的公司,提供的保供物资 …
无独有偶,昨天路过一些水果店。看到那西瓜又大又圆,忍不住咽了口水。
于是跑去问老板这个瓜怎么卖,心里盘算着 50 块钱应该能买一个。老板的眼睛都没有瞟我一眼,直接就说 8 块。我说既然是 8 块钱一个,那我就要两个。
老板这时斜了我一眼说,兄弟这瓜是 8 块钱一斤,不是 8 块钱一个。我说你这个花有这么贵吗?
他说,这是新出的巨无霸。皮薄又水多,好吃又甜。
我说,再怎么好吃也不可能这么贵啊,他说现在就这个价,没办法他们也要吃饭。
听着这话我就不乐意了,我也摸不出声,心里就想,你要吃饭就让老子们吃 8 块钱一斤的瓜。你当我是傻瓜么。
当然这个话,我没敢说出来。因为老板正拿着一把亮晃晃的西瓜刀在切西瓜。我害怕他不切西瓜,反过来切我。
按照目前的行情来看,西瓜普遍是高价格。不过上海的西瓜居然滞销,最不可思议的就是这个新闻,居然上了热搜。
不过有了热搜,就能够带动销量,就能够解决滞销的问题,我们不买可能会有人去买。说实话,以我这种每月 0. 几 w 的薪资。
想吃个西瓜都很难,毕竟这个价格不是我能够承受的。不是我不想吃,只是实力不允许。
不知道是错觉还是普遍现象,最近一段时间无论是西瓜,还是哈密瓜,还是香蕉,价格都普遍上涨。
我就想问 8 块钱一斤的西瓜,你能吃得起吗?
看一件新闻要学会和前面的事件联系在一起。
河南援沪「漂流哥」因上海疫情防控原因返乡,父老乡亲在高速路口拉横幅迎接。如何看待「漂流哥」援沪事件?
“漂流哥” 为货车司机提供爱心餐,而一旦货车司机得到了食物援助,那么即可缓解疫情期间物流困难的情况。货车司机即可带着更多的食物进入上海驰援群众。
再加上 “漂流哥” 在社交平台上直播全过程,因此带动了更多的 “漂流哥” 模仿其行为。
所以问题很简单,为什么漂流哥不能出现在上海?考虑到模仿行为,“漂流哥” 拉的一车粮食,胜过 100 车粮食。
他直接打破了上海 “单一卖方” 的情况,所以为了保证“进入门槛高”,必须要让“漂流哥“走人。
所以 “爱心餐” 和“西瓜”背后,折射出的都是 “垄断” 的思维。
垄断,即 “不存在竞争的市场”。
垄断至少具有以下五个特征之一:
所以真的都是因为疫情原因吗?考虑到上海的公信力,很明显是要打个问号的。
“漂流哥” 被迫离开上海,说明了物流通道必须要保持堵塞的现状,而瓜农的西瓜进不来上海市场,说明了上海物资短缺的情况必须人为保持。
太阳底下无新鲜事,美国既然能发生 “倒牛奶” 的怪事,由于我们的逻辑一直都是“从美国的错误中吸取‘教训’”,所以上海自然也从中吸取了“教训”。
供给端充足,需求端稀缺,人都是逐利的,供需矛盾必然带来大量的中间利润,重金之下,必有勇夫,并且本来就是增加商品货币的流通,也是利好经济的。供给不缺、需求不缺、中间转运意愿不缺,三要素齐全了,就是无法打通商品和货币的流转,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补充:
有上海的读者评论说已经恢复供应了,价格也还好,不在上海,以上海的评论现实情况为准。
阿饭这两年测评了小半个中国的应季水果
当季的水果按道理说应该是物美价廉的
可是看到大家那的果子那么贵。。
再看看我们广西的。。真的是有点差距
现在广西的西瓜一块一斤
十块二个,各个都是贼新鲜
市场供不应求
想知道上海西瓜的价格
看到大家评论区讨论激烈
欢迎大家来水果大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玩耍
别的不说,水果管够、绝对的物美价廉
喜欢吃水果的朋友
不妨看看阿饭的应季水果测评~
五月份有哪些好吃的水果推荐?全国优质产区水果汇总|2022 年上半年应季水果购买推荐攻略
虽说作为农村出来的孩子,一直力挺解决农民收入的问题,也特别希望有人可以帮忙给这些西瓜种植户找到销售渠道。但是跟普通农民稍有区别的是,规模化大棚西瓜种植本身其实是一个生意:投入高、收益高,那自然的风险也高,看新闻里这对夫妇也是外地过来承包的种植户。这与种小麦、种玉米还是有本质区别的:大多数农民种地属于没得选择,而承包大片农田种西瓜实际属于一种投资行为。
从这两年疫情的形势,有很多行业都遇到了生存困难的问题。
我一个朋友的媳妇儿加盟的一个面包蛋糕店,因为疫情已经关门快一个月了,后面还不知道要等多久,这几年疫情反复,几乎天天在亏钱,没有办法,也只能用 “做生意嘛,又赔又挣很正常”。还有一个同学他爸,疫情前承包了一个旅游景区里的游乐休闲场所,狠狠挣了两年钱,尝到甜头以后了,然后就贷款加民间借款近千万装修、扩大规模,哪知道还没建完就遇到了疫情,客流量骤降,关关停停,据说现在已经成了老赖,到处躲债……
我们老家号称上海的蔬菜基地,4 月疫情开始的时候,除了少量走 “驰援上海” 路线的蔬菜商可以入沪,很多菜农的菜也只能眼睁睁看着坏在地里(正值蔬菜开花的时候),最后铲了喂羊,或者送到脱水厂做脱水菜。
时也,命也,运也,非吾之所能也。
希望广大瓜农朋友咬紧牙关,挺过今年吧,今年亏的明年想办法挣回来,那不然咋弄呢~
逢天灾就是百姓苦,辛辛苦苦种的果蔬庄稼,就在成熟这段时间,滞销了,瓜果不等人,过不了几天就全烂在地里,这对瓜农来说,不仅仅是直接损失,更是一日日的煎熬。
一方面是没销路,一些超市大客户不进货,另一方面通行证也是大问题,比较难办,“希望有人能帮帮他们,农民太苦了”。
![](data:image/svg+xml;utf8,)
停滞=一个卖不出 ➕一个不想买!
一个小西瓜都要五六十,稍微大点的过百,吃不动啊!
救命,我好想吃西瓜啊,但是买一个八十!
一边滞销,一边高价,真行 !
前段时间说上海郊区蔬菜,玉菇瓜滞销,现在 8424 又滞销,团购、各大平台 8424 均价 10 块 / 斤,为什么滞销不明白吗?
经济萧条的先锋:滞涨!
红框内为农批市场,上海的农批市场有江桥市场、江川路市场、上农批等。
目前农批市场提供的主要职能有:
1. 物资集散地:外地商贩将货物送到市场,本地商贩、饭店、超市再到市场里面买,维持松散的合作。
2. 价格发现:如果外地某种商品出现了短缺,市场内供需变化,则价格会出现波动。
3. 撮合成交:摊主、商贩现场谈价,用微信、支付宝甚至现金交易,最小交易量为一箱(比如 4 个西瓜是一箱,20 斤苹果也是一箱),多的是整车。
农批市场瘫痪:市内的商贩、外地的货车司机、商贩、本地饭店的采购频繁进出,人员流动性极大,很容易被疫情影响。如果市场内出现社区传播,疫情将很容易扩散到全市各个角落。
**农产品很难离开田地:**农民很少自己找销售渠道,依赖商贩收购,一旦商贩缺位,就会出现物资卖不掉的问题。
**终端供应不足:**农批市场到小区的市场化供应链不通畅,产生了权利寻租和” 高价菜 “的问题。
为了在农批市场瘫痪的条件下继续完成信息对接和交易,有两种思路:
城市小区和农村自由组合,建立长期供应关系,这里提到的农村可以是本地的,也可以是外地的。现有农产品商贩可以充当经纪人角色。
建立线上平台,农村和城市小区建立直接交易渠道。
可参考去年上虞保供的情况,物资分拣,打包的工作完全放到外地
12 月 11 日晚,接到新昌、柯桥两地商务局保供上虞物资的任务,杭州世纪联华勾庄生鲜集散中心便开始忙碌起来。他们把原本的停车场清理出来,作为临时的装箱基地,并从各个分店和总部抽调了 300 多人组建分拣小组,从晚上八点忙碌到第二天下午四点,才终于把第一批货按时送达至上虞。
以上案例中,外地没有疫情的农批集散地完成了物资采购、分拣打包的工作,运往上虞的物资已经按户装好,到目的地后仅需完成 “分发 " 这一个动作,极大节约了封控区的人力资源。
疫情期间,农产品产地和小区之间点对点运输,不再经过农批市场,实现减少传播节点的目的。
两个区域的边界附近设置换装场,换装场设置单间休息区,安全区来的货车消杀换疫情区域的司机继续完成运输任务,完成第一段任务的司机休息。
空车返回换装场后,进行彻底消杀,安全区司机驾驶空车返回。
也可以用甩挂运输、集装箱运输的方式。
安全区域货车司机不进入疫情区域,则司机感染和被隔离的可能性就可以大幅下降。
按这个思路,既可以限制疫情扩散,还可保障物流畅通。
1、估计是因为本地的西瓜价格透明,没啥好赚的,团长们都看不上。介于有些丈育的理解能力堪忧,解释下:我没说上海本地西瓜便宜,只表达本地西瓜因为价格问题销量不佳。至于百姓吃的上吃不上,瓜农们能不能活下去,那就不管了。
2、感谢中国青年报的报导,上海本地的看看新闻 news,新民晚报,上海发布,都没有报导这个新闻。
等着上海解封了,不知道有没有人(这里的人指的是忍受了两个月高价菜的普通百姓) 去陈毅市长的雕像下面哭诉。
人在上海,西瓜从 10 块钱一斤逐渐变成 2 块,在这里我要郑重感谢 PDD,是他让我在魔幻的上海实现了水果自由。强烈建议瓜农们上 PDD 开店,上海社区团购分分种解决滞销。
以前对 PDD 的印象一直不好,它以永远差一刀著称。真没想到关键时刻 PDD 犹如神功护体的虚竹,在其他 App 定点闹铃高不可攀,时不时炸死啥也买不到的情况下,只有他啥都能买,啥都能送,而且还价格便宜。
有图有真相,左边大的 PDD 买的 65 元 25 斤,右边小区团购 88 元 10 斤,其实应该 12 斤,缺斤少量了 2 斤。
虽然 PDD 的肉类良莠不齐,我也不敢买,但水果至今没踩过坑,在邻居还在吃 10 块钱一斤的团购西瓜时,我已经在 PDD 上买到了 5 元西瓜,后面他们团购 8 块钱一斤时我买到了 3 块钱一斤。
PDD 在疫情期间的作为,让无数对他嗤之以鼻的邻居们都好印象飙升。成团速度越来越快,成团种类越来越多,以至于引来居委和街道的打压。但 PDD 就像打不死的小强一样,越挫越勇,越来越多的邻居加入无偿卸货的行列,人在上海的我们也终于有了一个正常点的物价。
真心感谢拼多多,公关费不用了。关键时刻靠谱的不要不要。
羊毛出在羊身上
瓜农哭诉「摊贩进不来,西瓜熟透卖不了」,为何不考虑自身「高价」因素呢?
相隔不到 30-50 公里,瓜农的瓜 3 块钱一斤无人问津,马上要全部坏掉,被困在小区里的我们只能忍受 10 块钱一斤的高价瓜。
究其原因,便是上海出入不自由,快递没有恢复运作,“吃瓜群众” 没有办法献爱心,即便大家望瓜口渴,但动辄 10 元 / 斤的高价瓜,买一只瓜上百元能有多少个家庭承受的起呢?
看到他们抱着西瓜哭也真的很心疼,但是特殊情况要学会变通,在疫情之下,很多人都挣不上工资、都在纷纷逃离魔都。你一斤西瓜还非要卖七八块钱或者四五块钱,估计也只能眼睁睁的看着烂掉吧!
上海虹桥火车站遇离沪大潮,男子加价 500 抢到票,称「进站都要 2 小时」,还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当然,我相信高价瓜并非是瓜农一手造成的,但这是否也以为着当市场自由流通的机制瘫痪之后,缺乏 “无形之手” 的资源调解,才造成了瓜农一边哭诉 “滞销” 腐烂在田头,另一边消费者却被限制在家中,望瓜兴叹,甚至诅咒何方妖魔剥夺了 “吃瓜” 的权利呢?
美国大萧条时候倒牛奶,并不是农民自己倒牛奶,而是一般处于物流链中间段的 “农产品协会” 强制去给农民“倒牛奶”,来制造牛奶短缺,维持牛奶的价格。
毕竟单靠农民自己没有销售渠道,是很难把牛奶卖出去的。
西瓜是一种成熟期很稳定的水果。
大田收瓜时,怎么判断生熟?是拍瓜吗?看纹路吗?看瓜须吗?
上述都是辅助手段,主手段是看时间。
一般一块田的西瓜都在几天内授粉挂果,查着日子到了,然后抽检几个就可以判断这片田可不可以收了。
说了这么多,我的意思是,一个月前就可以知道现在有这么多的瓜要熟了,某地的基层机构一点都不关心瓜农。
也许他们没时间关心,这不忙着注册公司嘛。
哦,对了,据我所知,上海的瓜农基本都是外地人,也许大概不属于上海管吧。
至少针对新闻报道这几户瓜农,没啥可行方案。
8424 这个品种西瓜即使在正常年头,在上海超市或水果店价格也高于外地品种西瓜。
至于味道,仁者见仁吧。不过因为产地就在上海,运输距离短,采收成熟度通常会更高,风味得以更好的呈现。
其中所谓 “贴牌” 的正宗 8424 价格高昂,正常年头一般人也不会轻易大肆采买。新闻报道中的这几户瓜农,按他们自己给的往年收购价,应该都是种的所谓 “精品贴牌” 正宗 8424 西瓜
目前上海市区电商平台上销售的,70 多元一个的 8424 西瓜,多半就是这类精品瓜,价格基本也和往年持平。
正规电商平台通常不会明目张胆的抬高物价,但可以下架价廉商品,上架精品果蔬。这你总挑不出什么毛病吧,合规合法啊。
最后即使解除物流限制,疫情带来的消费降级,也会使得这类相对高价水果销量受到影响。
这个问题其实无解…… 要不上海政府发点西瓜消费券吧
一方面,郊区的菜被销毁。
另一方面,发布会上说在抢种绿色蔬菜。
一方面,说物资不足,小区里卖的西瓜四个 150。(冰糖麒麟瓜)
另一方面,西瓜滞销,农民无计可施。(不过新闻里说 5 块一斤采购,虽然是 8424,还是有点离谱)
上一次看到这样的新闻,还是西方因为疫情牛奶出不去,把牛奶倒了。
更早之前,我记得是西方资本家把牛奶倒海里。
“他掰着指头向记者算起了账:承包一亩西瓜地租金要 3000 元 / 年,加上种子、施肥、搭棚等各项成本,一年一亩地的成本在 1 万元上下,他向银行贷了 20 万元左右,一年利息要 1 万多元。”
一万多,我就算你一万四吧,年化利息就是 7 个点左右。
“您好,农业银行商业房贷首套房利率:常见贷款批出利率是 5.39%,最低利率是 4.90%,最高利率是 5.88%。”
比农业银行房贷最高一档还要高出 19%。
有个叫常艳青的人你了解一下?他的公司比你的西瓜还新鲜!找到他,半小时就可以把你的西瓜卖出去。[酷][酷][酷]
一个多月前我发了个图片,说国内西瓜也和日本一样要一百块一个了。然后很多人反对,说旺季就降价了。
结果呢?现在旺季来了,一方面是瓜农产品滞销,一方面瓜价居高不下,到底问题出在哪里?
…………………………………….. 分割线……………………………………..
真是服了评论区的某些人了。我家楼下就生鲜传奇,街上偶尔有瓜摊,但出摊有时间限制,还经常被城管赶走,我就近买个西瓜怎么了(总不到开车到产地买吧)?怎么就是捡贵的买了?我是嫌钱多吗?
我想表达的是——我国的物价水平不比西方发达国家低,但收入平均水平远远低于他们,不要急着嘲笑别人吃不起牛肉水果,多想想自己生活不易。
不明白这话触及了谁的利益?如果我说的不对,向你们表示歉意,动了您的蛋糕真不好意思!
一边是抓紧时间抢种,
另一半是放烂了也卖不出去。
根据统计,上海最近一个月来,全市已经抢种蔬菜面积 8 万多亩,其中绿叶菜面积 5.8 万亩。到目前为止,全市在田蔬菜量达到 26.4 万亩,其中绿叶菜在田面积量已达 15 万亩。
同日,一条短视频在网上流传:
视频中的女子自称为上海青浦区朱家角镇的农户,她说,自家和村里的蔬菜由于卖不掉,不得不直接在生产基地销毁,“外面小区买菜买不到,而我们这里的蔬菜基地一根(菜)也卖不掉”。
瓜农杨再国, 每年 4 月中旬左右,就有收购商、合作社来地里批发、采购,每斤 7 元, 行情一般也能卖到每斤 5 元
记者在多家电商的生鲜平台看到,标签为 “南汇 8424 西瓜” 显示 “今日售光”“当天无货”,处于“补货中” 或“约明天到”状态。一个 3 公斤重的整瓜约 50 元,5 公斤以上的大瓜约 70 元,约合每斤瓜 7 至 8 元。
上海的物价这么贵的吗,水果店进货就 5-7 元一斤了,然后水果店出售价格为 6 斤 50 元,等于 8 元多 1 斤。这不是疫情的价格,这是平常的价格啊,这吃得起的啊?我这瓜就 2 块多一斤啊
扁鹊已经润了。
为什么要卖瓜?你家没有老人吗?
买办城市的小布尔乔亚还想吃瓜?还想喝咖啡?
只有我一个人觉得这价格不太正常吗?
上个月我和室友去学校超市囤货,他说要不囤个西瓜吧。
我抄起一个大瓜就走,差不多也是 7 块钱一斤,整个西瓜上百块钱。
最后,我哆哆嗦嗦地把西瓜放回了原处。
当时我还在想,这是在淡季,贵有贵的道理,不买就是了。
旺季的时候,北京的西瓜再贵,也不过 2 块一斤,更不用说我们老家那边能降到 1 块钱以下。
但是我看这文章里写的是:
瓜农杨再国告诉中青报 · 中青网记者,他们家种了 20 亩西瓜,每年 4 月中旬左右,就有收购商、合作社来地里批发、采购,“行情好的时候能卖到每斤 7 元,行情一般也能卖到每斤 5 元,一天能卖 2000-3000 斤。”
靠,这瓜是金子做的还是啥做的,怎么这么贵?上海的物价一直是这样吗?
PS:昨天看到超市的西瓜终于降价了,今天准备去买一个尝尝鲜。
后续:
抱着强烈的好奇心,买了,最便宜的甜王。
我们东北这边超市里的主流品种甜王西瓜,现在一斤不过 2 元,六七八月本地西瓜上市会逐步低至五六毛…… 这是本地西瓜应有的价格。
这种大面积承包土地种植高溢价经济作物的 “农民”,本质上就是商人。
如果大家真要这么有同情心,不妨多关注关注真正的农民吧。
而且这种在地头的收购价就高达 5-7 元每斤的瓜,也不是大家伙能买得起的,散了吧,轮不到你我操心。
上海的 8424 西瓜每个月的价格都是浮动的。
这个瓜农说的没错,行情好的时候七块一斤是正常的。
8424 行情最好的时候是每年的四五月份,因为这个时候上海的天气开始炎热,人们憋了一年才吃上第一口西瓜,所以销量特别好,价格也就水涨船高。
而 8424 西瓜是上海特产,水多、瓜甜,特别好吃。味道和其他品种的西瓜是不一样的。
上海也有其他地区的西瓜,很大,长得像冬瓜,但是这种西瓜没有 8424 好吃,价格也便宜,最便宜的时候 1 块钱一斤。
8424 到了 7、8 月份就会开始降价,最便宜的时候大约每斤三块不到一点,但整体来说还是偏贵的。
现在上海封城,不仅不让卖瓜,去瓜地也是不允许的。
瓜农的销售渠道主要是水果店和超市。有时候他们自己也会拿一些没被收走的瓜出来卖。
其实我特别同情那些瓜农,我认识的瓜农几乎都是其他地区来的,人很好,比如我曾经跳过水果摊,直接去瓜农的地里卖瓜,他们都会当场给我摘最新鲜最好吃的瓜。从来没让我失望过,价格也比水果店里便宜。
而且我观察过瓜农的生活,真的很让人心酸。通常是夫妻二人,他们通常住在乡下的一间破屋里,屋里阴暗潮湿,没有空调,卧室和厨房是连着的,墙壁和水泥地都是灰蒙蒙的,看起来很脏。一张破木床靠着墙,床单褪了色,床底下零零散散放着一些盆子,盆子里放着一些行李。就算是大白天,里面的光线也很暗,给人一股窒息的压抑感。
略贵的西瓜价格并没有改善他们的生活。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某个 40 度的高温天,大约是中午十二点多,我路过一座桥,桥上没什么行人,桥边有一辆放了许多瓜的三轮车,一位皮肤黝黑身材矮小的中年女瓜农坐在桥上睡觉,看起来一脸疲惫。我问她这里人都没有,你为什么不换个人多的地方卖瓜,她说别的地方城管会抓,所以只能躲到这里。
后来和我一起的人说要去瓜地买瓜,她就指了方向让我们先过去,她自己蹬着几百斤重的三轮跟在后面。
这些瓜农真的很可爱,这次疫情那么多瓜卖不出去,对他们来说无异于一年白干。非常可怜。
然而现在的上海市场是被少部分人控制的,渠道也被人牢牢掌握。一方面是一部分人通过造成物资稀缺的假象来涨价为自己牟利,另一方面是勤勤恳恳的农民一年收成烂在地里卖不出去。
真的是神奇,我们前不久团购西瓜,30 斤左右的四个西瓜要 90 元。
差不多 3 块钱一斤,大家很快就成团了,但是由于不是必需,被叫停了。
后来小区里再团购,我就没有参与,后面大概也是在 100 元左右的四个西瓜。
西瓜其实不难卖,如果按照 30 斤一份的团购,只要 4 万个家庭就能消耗掉。
难的是很多瓜农没有运输的渠道。
我就纳了闷了,每个街道都能有自己的保供,为什么就不能去买点西瓜给大家呢?
后来我算了笔账,还真不行,发咸肉香肠的运费才多少?价格的水分有多大?
看看西瓜,运费高不高?不但运费高,损耗也高。西瓜水分高,但是西瓜价格水分低啊。
你让志愿者送嘛?不是要累死志愿者?
所以,今年的西瓜,必然是要滞销一批了。要怪,就怪西瓜长的太大了。
一看这瓜,就不太行。
散纹不行。
黄经过多。
熟度过高。
价格肯定上不去,一块多大量采购价格。
我的老家是全国蔬菜之乡寿光,也盛产西瓜。我深知菜农、瓜农的苦。
西瓜是大棚种植,种大棚是又脏又累的辛苦活。
大棚的温度比室外高 10 度左右,外面凉风习习的时候,在大棚里已经汗流浃背。夏季,大棚温度高达四五十度,汗水就如雨水一般流下。
到收成的关键时刻,就如新闻里说得,锄草、浇水、剪枝、凌晨四忙活到到晚上十点。
一天连续干 18 个小时的体力劳动。
往年忙得时候还可以雇人,今年由于疫情,只能瓜农老两口自己忙活。
农村真的不是风花雪月的自然风光,而是苦累到了极致。
这种苦,一般人真得吃不了。
这么苦,这么累,如果收成好,能赚到点钱,农民也非常知足,是的,就是这么容易知足。
不求大富大贵,只求没有病虫害、没有台风、大雪,收成好,卖个正常价格。
去年台风损失惨重,今天风调雨顺,却赶上疫情。
还有一周的时间,这些西瓜就要烂在地里,彻底浪费掉。有谁能够接受自己辛苦一年的成果打了水漂,成为垃圾,颗粒无收。
而自己这一年只有化肥、农药、劳动力的支出,没有任何收入。
一年的辛苦化为乌有,瓜民又岂不能心痛落泪。
如果说去年的台风是天灾解决不了,今年的通行证问题也解决不了吗?
上海的通行证问题一直倍受关注,办通行证究竟需要什么资质?谁负责签发?
为什么竟这么难?又是什么导致了这么难?
市民有需求,瓜农有供给,就因为区区一张通行证,290 亩西瓜就要烂在地里,这正常吗?
这是正常的疫情防控吗?
国务院联系发文要求保证货运物流通畅,当地又是如何执行的呢?
尽快解决吧,再晚恐怕就来不及了。
资本家习惯性倒牛奶,中间商总喜欢吃太狠。
最终还是苦了买卖两头的百姓们。。
这种天气下,熟透了的瓜不及时入冷库或者卖掉。
那在地里就基本等着烂掉。
这些滞销的西瓜都是南汇 8424,非常有名的品种,堪称南汇水果头牌,皮薄多汁甜脆味美,让人百吃不厌,如果上百万斤都烂在地里,实在是太可惜了。
现在问题是道路受阻以及物资供应不畅,瓜农想卖卖不了。想吃瓜的买瓜价格有那么贵?到底是谁在中间搞事情?
幸亏现在还有媒体平台能发声,要搁以前这不就干等着抓瞎了吗。
希望可以借助电商平台或者通过当地的网红介绍一下当地的情况,并对自己的水果进行宣传与推介。当然,对瓜农来说,也要突出自家西瓜的特点与优势,通过网络的传播更有利于西瓜的销售。
上次做完核酸第二天去超市,看着成箱的西瓜,问了一下价格,一斤 5.8,我问了一下一个大概四十多吧。
西瓜是夏天我最爱的水果了。
那个时候天气不热,我笑着说还是等夏天再买好了。
确实有点贵。
然后现在还没解封,冰箱里放的都是发的蔬菜。
根本没有下楼的欲望……
也许等解封了,西瓜的价格降到以往的价格。
冰箱里的容积能空下来放半个西瓜的时候,
我才会买吧?
虽然我很爱,夏天拿着勺子舀半个西瓜。
但这样的闲适现在竟显得有些奢侈。
是的,
奢侈。
如果有一天榴莲滞销了,
你觉得是喜欢吃的人吃不到的情况多?
还是大多数人忍住了购买的欲望?
很显然,
物价上涨、可支配收入减少,
人的消费能力和消费频率都会下降。
——
再说了,
尝过疫情涨价的甜头,
不知道还要有多长的时间
才会回到从前的价格。
比如,
外卖的配送费。
可能以后就很难降回去了?
大家还是多学自己做饭吧。
虽然粮油的价格也都涨了。
嘿嘿……
抓紧辟谣呀!
每年 4 月中旬左右,就有收购商、合作社来地里批发、采购,“行情好的时候能卖到每斤 7 元,行情一般也能卖到每斤 5 元,一天能卖 2000-3000 斤。”
目前我们嘉定这边的水果店和超市,包括团购和生鲜平台的,打着 8424 名义的西瓜,价格基本在 3.5 到 7 元之间。
我不清楚批发价,往年价,成本价那些,但是以他的心理期望批发价,那要么我们得吃 10 元一斤的零售瓜,要么批发商就得亏钱卖西瓜。
这只是千千万万事中的一件。
疫情让我彻底看透了某些组织的嘴脸。他们哪怕错了,上新闻了,闹大了,也不会改,明着欺负你们。我们无法反抗,只能阴奉阳违,等待时机。
在一个国际大都市郊区,距离消费市场如此近的地方,不应该出现西瓜卖不出去的事。
觉得瓜农卖的贵的,更需要探讨下背后是不是存在成本上涨的原因;一面降成本,一面扩销路才是正解。还有一句话觉得很讽刺啊,一边是瓜农的西瓜滞销、卖不上价,另一边是上海市民买瓜难、买瓜贵。。。
说个题外观点,就算不是疫情,瓜农的瓜一样不好卖。自从城管开始管理市容,就渐渐断了瓜农自己运西瓜进城卖的路了。城市市容是要管理,但在规定人好好走路之前起码先得把路给铺好了。你要是设个卡,瓜只能运到你这里,卖给谁卖多贵都是你一把抓了,那叫封路堵路,连买路费都看不上眼了。跟当年《粜米》中的粮店也没有任何区别。至于有的人老说的什么安全质量啥的,这些 “中间商” 又有几个是尽职尽责了。
对不起,滞销我们也不贱卖给您。
不对,烂了也不卖给您。
隔离 10 周,舍友小姑娘跟别人拼的西瓜 4 个 200 多
同事那边价格。
解决办法就是西瓜可以作为廉价消暑水果售卖。而不是麒麟瓜一样的吃不起品牌。
这是此时此刻打开淘鲜达的价格。
这是 PDD 山东西瓜的价格:
你说让封了快 3 个月,天天买高价菜的上海普通人怎么选?
我倒是想支持本地西瓜,可惜我的钱包不允许啊。
不让卖瓜还是过分了,我认为堵不如疏,应该对所有西瓜进行核酸检测,允许西瓜持 24 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上架售卖。
非常抱歉,我们普通人无法提出任何可行的解决方案,因为上海的西瓜滞销并不是市场供需关系造成的。
而且根据上海这几个月在疫情中的实际处理方式和结果来说,不普通的人恐怕也无法给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可是今年一个摊贩都进不来,我们也出不去。”
上海本轮新冠疫情发生后,一些进出田地的主要道路中断,“被上千斤的大石块堵住”。
采购商、合作社也遇到了困难,“合作社不收了、卖不出去”。
一家上海本地果蔬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还被封控在家。
一方面是没销路,一些超市大客户不进货,另一方面通行证也是大问题,比较难办。
上海的南汇 8424 西瓜,一直是上海人民最喜欢吃的西瓜品种,很多家庭都是一天一个,只要听说哪家水果店进的西瓜好,很多人都是天天去买。
尤其在 8424 刚上市的这个时节,好品质的西瓜可以说是供不应求的,往年的这时候的价格也是节节攀升。
在上海学习工作的那些年,5 月份的西瓜我是舍不得买的,因为贵,要等到 6 月底价格稍微降下来一些之后,才舍得买一些。
所以,单纯从市场需求的角度来说,8424 西瓜是不会滞销的。
造成滞销的原因,还是疫情。这个问题无解。
摊贩进不去,瓜农出不去,西瓜就只能烂在地里。
除此之外,合作社和采购商也在疫情期间遭遇重大打击。注意,这部分合作社跟采购商,应该是没资格加入上海 “高价蔬菜” 利益链条的普通商人,他们搞不到通行证,蔬菜水果也送不进小区,所以才会得出 “卖不出去” 的结论。
上海这几个月的魔幻现实,已经让大家看明白了,这里有好多只黑手,垄断了通行和渠道,建立起了自己的关系网。
在这条关系网里面,我们看到了超过市场实际价格几十上百倍的蔬菜水果,看到了天价跑腿费,看到了运送兰博基尼的轿运车贴着保供的横幅招摇过市。
在这条关系网外面,我们看到了各地援沪的物资被当成垃圾扔掉,看到了回不去家也回不去公司的小姑娘连扎在路边的帐篷都被人拆掉。
现在新闻里说上海解封了,好多人连夜离开上海,有图,我信。
可是我问了在上海的朋友、前同事,一个个都还被封在家里,什么时候能解封还不知道。
疫情不结束,黑手没揪出来,这些本应走进千家万户的西瓜,就只能让它烂在地里当肥料。
————
对了,以往的农产品滞销,是因为市场原因滞销,所以有人出来组织低价采购和帮助销售。
上海这个情况,组织这类活动是不可行的,因为首先你不一定有足够的力量打通物流渠道,其次你真去低价收购西瓜会被当地瓜农骂死。
不信你看看以往的助农销售活动,哪一个不是一地鸡毛的结局?
曾经组织过类似活动的媒体、电商,哪一个敢做第二次?
市场的原因,就让市场自行调节。
其他的原因,就让有解决权力的人去解决。
一边卖高价,一边滞销,玩的贼溜
4.15 论箱卖,一箱 4 个,400 元,还算是便宜的
然后从 10 块到 8.5 到最近的 6.5,一个轻轻松松大几十块
说啥好呢,烂掉也不降价是吗?
当地瓜农手里收购价 5-7 元一斤,加上物流和配送,我刚看了一眼盒马 3kg-4kg 的,64.9 元,4kg 以上的 79.9 元。
现在上海能开的水果摊,至少是和这个价格持平或者超过的。
一个西瓜 80。
吃瓜群众连瓜都吃不起了。滞销是正常现象,大环境不好,以后这种现象会越来越多。
我 5 月 21 日买的西瓜,两个 148 元。我在上海,被关在家里。 呵呵
简单啊 反腐啊。
这是第几集了?强行断供,然后哄抬物价。从爱丁堡封城以来,米面鸡蛋全部来了一遍,现在终于轮到西瓜了。
疫情期间,居然恶意种瓜,请问他们有下地干活证吗?
种了这么多瓜,有每天核酸正常隔离,有错峰种瓜吗?
哭诉之前,有在全村做检讨吗?
想卖掉,首先要符合动态清零的政策,
不然,西瓜怎么动态清零?
正宗南汇 8424 这瓜吧,我吃不起。平时能看到就七八块钱一斤。
来个 21 年上海发布的报道吧:
最近再来说说一般西瓜价格:
我们(仅限我们及周边)小区团购和水果店渠道,外地 8424 的价格已经 2.9(团购)-3(水果店)元了。我们小区有个公益团,基本是要求对方报市场上能看到的最低价,之前报价是 3.1,昨晚看到对面小区团购价 2.9 了,今早就重新把价格压到了 2.9。
5 月初同类瓜的价格在 3.5-4 元,已经 3 个下肚了。
所以南汇 8424 什么的,我说啥呢,去找找高端社区的团购吧(在我们这种小区如果团购恐怕凑不够起送的吧),虽然我不知道高端小区搞不搞团购。
PS:说到团购,小区居民一定要组织起来,靠松散的个人是无法和渠道议价的。据说我们小区公益团部分货品可以直接从上海市一级批发商供货。订购按楼栋按大包,价格公开,楼栋对接小区团组织,自行组织统计和分发,前天我在楼里卖了 4 块多丝瓜和蒜苔,相比整包价赚了 6.3,给大家发红包了 ,然后从别人卖豆角的红包里抢了 2 块。
目前我们小区蔬菜水果猪肉主要有公益团和保供私人超市(有公益团在,私人超市在蔬菜水果上也没法上浮)。其他有一些长期团购,主要货品来源 costco,山姆,有些代购团购疫情前就存在,不会偏离长期价格基准(costco 前天说团购走货量太大,货架太空,影响了他们拍新闻,所以有批货缓两天 )。有上面这些在,基本的价格体系就不会崩。还有一些餐饮店的团购,满足不同需求,比如烤肉,火锅,熟食,牛肉,面包甜点,早点(有家每天早上准点送到,甚至可以直接拿回来吃早饭)。
感叹一下,西瓜已不是我等凡夫俗子能吃得起了。
尚未全面解封的上海,我们已经连续 7 天还是 8 天核酸,现在正在雨中排队核酸来回答这个问题。
如今的上海不要说是西瓜、就连平常吃的苹果、香蕉什么的,价格都已经达到平时的 3-4 倍了,有的甚至更高。对于居家办公又要交房贷、房租的人来说,西瓜对我们简直是可望而不可及。一般的买菜平台上西瓜要 60-70 元一个,有的甚至高价直接叫到 100 元以上,对普通家庭来说还是买苹果吃的比较划算。
现在疫情期间,就算瓜农肯低价出售,那也需要团长肯好心接单,防疫工作人员肯好心让路,如果道路封阻,不能跨区域活动,团长不肯接单,怎么能送遍全上海进行销售。有些昧着良心赚钱的团长或许还嫌弃你给的佣金太低而不肯接单,就算接单了,你瓜农能不亏本就不错了。如果团长瞒着瓜农高价出售导致西瓜滞销,让原本充满希望的瓜农无疑又是重锤一击。
好的方案都需要四面八方一起来支持,哪个环节哪个人出了问题都不行,天灾导致人祸,躲也躲不过。
为身边的农民做点事
外地的朋友想要帮助他们,也没有办法,一是运输成本很高,二是疫情管控无法运出来。
不仅上海如此,北京也是如此,瓜果蔬菜销售都会受到影响,其他城市应该也一样。
为身边的农民做点事儿,尽可能买他们的东西,让他们减少一点损失。
说明种多了,今年做成西瓜汁吧!
明年种今年出货数量的一半,价格就开 30 一斤,奇货可居可行?
—————————————————
以上玩笑,城市不运作起来,谁都救不了。
至于为什么非本地的西瓜能运入上海?那是另外的问题…
农民的瓜果蔬菜都成熟了,本地政府同意通行销售,买方政府不一定接受,所以很多批发商以此压价,收到手里后运到疫情轻的城市倒换车辆,宣称疫情轻的城市的瓜果蔬菜
农民卖的价格低,百姓买的价格贵
媳妇家是潍坊的,家里种大棚西瓜,正常就五一到端午之间上市;
我赶上过一次她家卖西瓜,当天打算卖了,先联系好买家,买家去地里大概的验一下成熟度,没问题的话,岳父就顾个拉瓜队,从地里摘了,用小三轮拉到收瓜的大车那;
买家每一个西瓜都会过手,不合格的不要;
于此同时,另一个小车的买家在旁边候着,大车挑剩下的,他们直接收走,价格是大车价格的一小半;
我本来想帮着摘西瓜,然后接连搞爆了好几个,岳父就让我一边凉快去了;
大车收瓜的师傅,一聊起来,说是收了 8 年西瓜了,西瓜一过手,就知道熟的咋样;
岳父肯定希望每个都合格,一开始对师傅挑出来的几个有异议;
那师傅非常自信,说,咱可以打开一个看看,我要是挑错了,你全部的瓜我一个不挑全拉走…
挑瓜的过程中,师傅还会专门拿出几个他认为好的 当样瓜;
完事儿整车过磅;
而小车上的瓜,就是我们在城市里常见的 拉着一车随处卖的那种;
也就那时候我才明白了,为啥超市的瓜卖四五块一斤的时候,外面看着一样的瓜不到两块…
我跟媳妇结婚这些年,对西瓜也算有了点了解了,知道这玩意的买卖挑时候;
今天 2 块一斤,你想卖,但成熟度不够,你是卖不掉的;
后天 1 块 5 一斤,你不想卖,但再不卖就熟过了,到时候 1 块五都没人要;
买卖的窗口期就那么几天,赶上什么价就是什么价,跌跌涨涨,一斤能差一小半;
今年山东疫情,刚好跟下瓜的时间重合,我还跟媳妇说,劝劝岳父别管价格了,能卖就早卖掉,不然疫情起来,收瓜的车都进不来,瓜要烂地里了;
后来打电话一问,岳父说没问题,当地规定的很细,外地的货主全程不下车,挑瓜的是货主顾的本地人,没有耽误卖瓜;
岳父家俩大棚,三个小棚,今年卖的 1 块 6,七万多斤;
上海 120 万斤西瓜,体量比媳妇家那小多了,大概也就相当于他们村十几二十户瓜农的产量;
都有疫情,都赶上下瓜,这么点事儿都处理不好的话;
大上海比之小县城,笑掉大牙
上海自年初疫情期间我不知道在网上看了多少视频和文章去讲这个神奇的物流,物资事情。
然后就是神秘而且未知的【公开型保供企业】名单。
一些抖音大 V 也是卖水果蔬菜的,通过各种渠道去问这个保供企业是怎么一回事,它们甚至想要免费的为大众提供物资,都找不到渠道。
为什么要免费为大众提供物资???
你以为它们送就送的出去了?各种申请志愿者,然后还碰到志愿者黑幕这个事情,我简直笑死。
苏州前一段时间因为上海,封禁比较严格的时候,水果商都是怎么做的?
全员开车到边远小区门口流动摆摊售卖。
这属于是真正用心想要卖货的,能有什么办法?你不过来我们过去吧。
可是上海你想这样?根本做不到。
那些线下店在囤货风潮的时候第一时间开始涨价。
一些水果店铺的价格,我看一眼都觉得离谱,都是什么贵族水果能卖到 5-6 块一个,那钱还能是钱吗?
活该被线上生鲜压着打,活该开不起店倒闭。
这个世道是没办法的,社会哪有什么协作体系?
人们都在想尽办法谋求生路。
你想正经种西瓜,正经找经销商,很容易死掉,你得想法设法去找销路,托关系,搞人脉才行。
我觉得报导可能不大对,西瓜滞销可能不是因为进来出去的问题,而是上海的市场没有了。毕竟上海的瓜已经吃了整个 5 月,而且看起来还能继续吃下去,正常人早就饱饱的了。
不开玩笑,答题。
解决方法太简单了,瓜农首先要选出一个代表。然后要搭上有路子的供保单位,什么叫有路子?请看这里。最后,瓜农代表还可以去联系社区团购,记得一定要找居委啊、街道啊之类的团购,私人团长不行,他们的货可能哪儿都进不去。
上海西瓜的批发价,使得吃瓜的态度有成为一种阶层差异的趋势。肉疼。
《西瓜烂地赋》
西瓜熟了卖不了
在家居民吃不到
瓜熟烂地里
风吹无人地
春夏交接时
花开芬香在家里
大老远从外地进
本地西瓜烂地里
圆圆圈圈还是圆
圈圈圆圆却说方
皇帝新衣真好看
西瓜烂地也看不着
热搜一会儿就看不见
过的幸福又安康
………
如果想把西瓜卖出去,需要一条可流通供货链。
在商业之初,要考虑三个因素,商品、客户、营销。
商品:甜、熟、西瓜。便宜
客户:上海本地以及周边
营销:又包括手段以及路径。
手段可以与封控居委进行沟通联系。打通路径,就似电路般,线路没有问题,考虑的就不过是并联还是串联的问题,灯泡总归会亮。
最后,我想吃吃西瓜,才回答这个问题。
摊贩不会进不来 现在上海农村基本都防范区,出入还是没问题。问题出在太贵,这 “农民” 不肯降价,没人去收购
瓜农说行情好 7 元,普通行情 5 元。那么行情差什么价格也没说,3 元卖不 2 元卖不卖?他就没想过行情差吧?
西方人倒牛奶,上海人卖西瓜。
真像。
今年西瓜价格。。
亲身经历,
坐标苏州,
3 月底,
附近水果店,
最开始 6.8 一斤,
我一般买小的,
买了几次,
一只瓜 30 元左右,
我还觉得好贵,
哪想到却是最便宜的一次→_→
半个月时间,
7.8,8.8,9.8,
眼睁睁看西瓜价格涨上去,
最贵的时候十几元一斤,
我问老板为什么这么贵,
老板说他开店这么多年也没遇到这么贵的西瓜,
主要是海南西瓜,
成本都在在于运费上了,
本以为今年吃不起瓜了,
结果本地瓜开始上市的,
也是 8424,
从最开始的 6.8,
到现在的 2 元多一斤,
也就经历了 2 周时间,
所以看文中描述上海的价格,
感觉还是有点贵。。
如果实在卖不掉,
要不加工成西瓜汁→_→
上海本来可以不用付出这么大代价的,结果被几个神棍忽悠惨了。
对比一下深圳,就可以看看应该是采取什么办法。
现在上海不断的放开了,但是有点担心,但愿不要反弹,如果受二次疫情的话,全年都很难了。
昨天买了 4 个,82 块钱,1.8 一斤,很实惠的价格。
前段时间买了一个小的 4.5 一斤,还不新鲜。
就是最近天气有点凉,买了吃的也少,分给邻居两个。
120 斤西瓜,只要上海政府但凡是愿意帮帮忙,拉到小区门口就会被人买光了。
人均一周消化 3 斤西瓜,也是 40 万人的事,这点人口,也就是上海零头而已。
但是这 1.8 一块钱的西瓜,哪个团长愿意卖呢?跑一趟下来,一个 10 斤的大西瓜可能就赚几块钱。
这要是 10 斤的蔬菜起码赚 40-80。
那个团长愿意干这吃力不讨好的事呢?做生意不能只靠良心啊!
中国是西瓜最大的种植国,这个季节一般销售区域都在百里之内,也就是上海的西瓜上海人消费。
本来是西瓜的钱,经过层层过手,就是香瓜的钱,还可能更贵。
现在,只要有门路运进上海市区,那种东西都比西瓜挣钱多。
只要不是刚需,运送任何物资进上海都容易被骂,就为啦发泄情绪乱骂一气。可乐需求骂人的不会理解,他们认为人就有动物性需求,不需要心理情感需求。
保熟的西瓜只要任何一个地方遇到阻力,撇掉不要钱都是福分。
高风险低收益的商品,光靠嘴不行,得有实际行动。
查了一下这个南汇 8424 的瓜。
新疆育种。上海栽培。有商标。商标是集体商标,商标所有人是 34 个种植单位。
多年来这个商标一直保护的很好。
所以这个瓜的价格也一直比较高。一般在 5 元左右一斤,一个瓜零售价格大概在 70 元以上。
非常有格调。
据说识别其正宗与否,主要看瓜子,说这个瓜的瓜子都是黑的。
黑瓜子和味道当然无关。
如果按照一般西瓜亩产 4000 斤计算,按照平均一亩西瓜成本 4000 元计算,大概一亩毛利是 16000 元。
这个瓜嘛……
很赚钱的。
种一年能顶麦子好多年。
每年 4 月中旬左右,就有收购商、合作社来地里批发、采购,“行情好的时候能卖到每斤 7 元,行情一般也能卖到每斤 5 元,一天能卖 2000-3000 斤。”
怪不得卖不出去…… 中间商再赚个差价,一般人还真吃不起
魔都的魔是魔幻的魔吧
一边是 120 万斤西瓜滞销瓜农哭诉,一边是超市里上百块钱的瓜鲜有人买
说好的价格由供需关系决定的呢?
市场不流通啊?那没事了
无利可图,团长们,怎么可能 “纡尊降贵”!
参考上海某公司成立五天就可以成为保供单位。可以得出结论,哭诉不起作用,门路以及打动团长等人的利益,才是关键。
我们有建议权限吗?
现在的疫情,就好比水有污染风险,无色无味,这种情况,早就在社会防控智商之内的了。
不存在超过智商范畴。
=
全国那么多读了书的,搞科研的,
那么多感同身受,经验丰富的,
他们有机会参与讨论吗?
有机会打磨方案吗?
=
只有官方老太太般的威严,任何方案不准提前推敲,不准提前讨论。
开完笑,现在团购西瓜最便宜也要 5、6 块一斤,我还以为今年西瓜欠收了⋯
西瓜是近些年被折腾坏了的品类,大有向日本西瓜靠拢的方向。
我小时候种过西瓜,2000 年上下,那时候北方的西瓜,普遍是 5、6 毛钱,丰产季 2、3 毛钱。即便是这样,因为亩产极高,一般在做 5、6 千斤,按低的算,一亩地也有个 2500 块收入。那时候的小麦,撑死 700,800 块,人工也便宜,农民种西瓜是可以赚点钱的。
不知道啥时候开始,西瓜有向奢侈品靠拢的迹象。深圳,6-7 块一斤是常态,好的品种要 10 块。一个西瓜经常过百块。我不知道是产量不行了,还是成本太高了。但是我去年回老家,当地还是一两块的主流,搞不懂为什么会这么贵。
上海的西瓜就好玩了。
8424 这种新品种,其实并不新。我们小时候(2000 年以前)就有,没人种,因为小,皮薄容易坏,没法运输去远处,品质也不好,所以农民不愿意种。
但是好处是生长快,成熟早,所以后来变成了城市郊区的主打产品,只卖本地,无法跨区域。说白了,上海的瓜只能卖给上海人,别的地方接不了。没法运输,而且更远的地方,种出来更便宜,根本就不会要。
那就是有人掐住了西瓜进入上海的渠道。这里面咋回事,可就有故事了。
但是这个采访明显的往疫情防控的节奏带,有点用心险恶了。
在任由这种情况发展下去,我们以后买西瓜,就是日本人的待遇了。
前几天我老家的樱桃熟了,我堂姐让我帮忙在朋友圈里卖一下,我说好啊,怎么卖?她:不贵,150 块 5 斤包邮。
打扰了,长了一副我吃不起的样子。
不过她们也不怎么愁卖,她们的樱桃上市早将近一个月,贵是正常的,而且我不卖,地里也会有其他的供应商来收,价格同样美丽。
等到半个月差不多多去了,我老爹给我打电话:给你寄点樱桃?
我:不不不,太贵了,而且麻烦。
他:现在降价了,9-11 块钱一斤。
我:这么好吗?那多给我寄几箱好了,想送朋友。
他:好嘞。
过了 3 天寄过来了,多汁,超甜,贼好看,还是刚从树上摘下来的新鲜,比超市里买的好吃多了。
再过半个月核桃就熟了,嘿嘿,期待~
回到本题:
上海 120 万斤西瓜滞销,我…… 爱莫能助啊。
这是上海浦东的西瓜啊,守着上海这么大的一个需求市场,愣是卖不出去,都竞争不过远道而来的西瓜们,很显然,是各路团长们看不上它们。
为什么看不上呢?不划算嘛,进价高,卖价就只能更高,连续吃了那么久奢侈生鲜的本地人,遇到个更奢侈的西瓜,只能拼命咽口水了。
so,一边是果农哭诉卖不出去,一边是当地人买不起(当然还有团长们抬高价格等其他因素),两种情况同时出现了。。。
解法嘛,都上热搜了,基本肯定解决了,也用不着我来解决。祝大家今年都能早日吃到便宜应季的西瓜。
难道卖瓜比防疫更重要吗?
你损失的只是几个西瓜,别人损失的可是命啊
苦一苦瓜农,骂名我来担
北京这边西瓜没那么贵,顺义路边、超市 2.5-5 块一斤。昌平三四块
大兴路边小瓜要十块、七块一斤,没买。
樱桃、草莓的采摘多少受些影响。
我跟瓜农出个主意,黄浦区来福士对面那块地空间很大,开三轮拉过去,在那里卖,保证很快卖完。
真搞笑,一群人带西瓜节奏。
难道你们不知道不同的瓜,无论是味道还是种植成本都不一样的吗?
8424 滞销只有一个原因,渠道不畅,而不是什么价格。
只要能运出来卖,就不可能滞销。
西瓜能和 8424 媲美的只有海南麒麟,但海南麒麟没那么水嫩,算是各有千秋,其它的瓜都算了吧。。
人在上海,我们学校一个西瓜 39 一小只,还销量,打开销路,打开格局,怎么会没有人买。
疫苗出来了,虽然临床试验阶段,疫情是不是快接受了。
一般本地西瓜下来的时候,价格都是比外地低的,
就像北京周边的西瓜下来的时候,价格往往会比从外地来的低很多
但是上海周边的居然比外地运来的还贵,这是我没想到的
近日,由于上海受疫情影响,位于浦东惠南镇的瓜农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外面收购的车辆进不去、自己又不能运出去。
瓜农正在烈日下采摘成熟的西瓜,希望能卖给路过的散客。瓜农有近 20 家,他们种了 290 亩南汇 8424 西瓜。据瓜农介绍,按照往年的估算,这种大型西瓜亩产在 4000 斤左右。今年日照充足,气温高,收成和长势都比往年好。
有的瓜农说 “但是今年没有一个摊贩能进,我们也出不去。”,在上海当前的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一些进出田地的主要道路中断,“被成千上万块大石头堵住了”。为了照看好西瓜苗,瓜农们吃住都在瓜棚里。
还有的瓜农说 “我种西瓜二十多年了,第一次遇到熟了却卖不出去的东西。”
他们有的瓜农借了 30 多万,专门来到上海租地种瓜,搭了个棚种瓜,意味着今年可以多干点活,多挣点钱。没想到,他们又遇到了上海疫情,西瓜滞销。
原本有销售渠道的瓜农负责人也说:“现在他本人还在家封控,根本出不去,更别说销售了,我实在帮不了。一方面是没有市场,一些大超市顾客不进货。另一方面,通行证也是个大问题,比较难。”
说实话,农民太不容易,辛辛苦苦种一季庄稼,还要靠天吃饭,老天爷不刮大风,下暴雨,粮食才能有收成。西瓜等水果也是一样。而且水果保质期不像粮食那样长,从成熟到餐桌也就短短几天时间,时间一长,可能就烂掉了。
往年这样的高端西瓜,最高价可能是七八块钱一斤,批发价也要五六块钱一斤,但是今年疫情,很多人在封控区或者管控区,现在还出不来,而且外地的车也没办法到上海拉西瓜。
看到他们抱着西瓜哭也真的很心疼,但是特殊情况要学会变通,在疫情之下,很多人都挣不上工资,生活都成了困难。你一斤西瓜还非要卖七八块钱或者四五块钱,估计也只能眼睁睁的看着烂掉了。
是否可以考虑价格上调整一下,平价销售呢?少赚点,甚至是少亏点出售,总比砸手里强吧!只要卖得出去就是赚了!不要再和往年比价格了,这没有意义。
大家对此怎么看呢?
5 月 5 日买的。江苏盐城的,折合 9.5 元 / 斤。
现在降价到 55.9 元。折合 7 元 / 斤。
上海南汇的 8424,目前差不多 10 元 / 斤……
然后呢?
我给你们看看我这几天买西瓜的价格吧
这瓜的价格来看,它的市场定位就错了
这瓜应该进军国际市场,跟日本瓜去拼,抢占日本瓜的市场,浦东农协应该去跟日本农协掰腕子,赚外国人的刀乐,我一个穷人还是喜欢吃物美价廉的本地瓜
所以,这个价,这个忙,实在帮不了
吃惯了 5 毛,8 毛一斤的瓜
凡看到单价两块钱以上的西瓜,
默认商家把我当傻瓜
除非迫不得已
否则不会买。
把高价卖西瓜的老板挂路灯上。
8424 啊……
先感谢一下吴明珠教授。
其实这件事解决方式很简单,但是以目前申市的行动力。
呵呵。
调几辆运输车,把西瓜采摘打包,然后司机全程不下车不接触。
到地方以后消杀过的接货人直接拿下去就行。
基本上几天就能解决。
这模式,来自于疫情期间我们这地方的送货模式。
小哥店门口拿外卖,到地方放小区门口。
我们再去拿。
基本上除了菜价确实涨了,其他的方面我们这里隔离和没隔离也没啥区别。
也就是我们这帮人拿外卖的距离长了点。
所以我想不通,我们一个小地方都能解决的问题。
为啥上海民众到现在都在为口吃的绞尽脑汁,煞费苦心,用心良苦,千金散尽没菜来。
方案多得很,随便怎样都能解决。但是这又不是一个经济问题。。。。
换句话说『为什么要卖西瓜』
这才是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当然,这个问题显然是不能现在市民和瓜农的角度,而要站在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的人的角度
所以,他们为什么要解决这个这个所谓的问题?
上海还有一批搞高科技有机农场的同学,你们还好吗~~~
啥瓜啊,七八块一斤?
东北这边西瓜应季还早着呢,也不过 2.5 一斤……
我估计不仅是疫情导致物流不畅,还有部分原因是疫情期间人们尽量避免非必须消费,所以不买这么贵的瓜了。
稍微查了一下,五月中下旬上市的话,上海南汇西瓜可供应期约五个月,早熟瓜损失可能比较大,但后几个月解封了二藤瓜上市应该就好了,总体上不至于形成绝收级别的损失。
不过这篇报道是 2008 年的,气候环境和如今还是有细微区别,仅供参考吧。
上海这次疫情一定会写进历史书,抗疫第一天就断掉物流,导致全市居民只能高价买不良商贩的劣质货物,这比 1949 年两白一黑战役还可怕。
真的太贵了,现在上海的西瓜基本都是 6、7 块钱一斤,反正我是没见过低于 5 块钱一斤的。
也确实好久没吃到西瓜了,本来想着咬咬牙,买一个解解馋吧,孩子确实也喜欢吃。看到团购群里有发卖西瓜的,所以就问问。结果人家说必须要一次买四个才可以,不然人家不给送。并且他们这个团购四个西瓜,都不告诉你多重,直接就是 160 块钱,爱买不买。换做你,你会去买这样的西瓜么,反正我不会。
其实也不仅仅西瓜贵啊,所有水果都贵啊,还必须得团购,不然人家不送。包括蔬菜也是,我一朋友之前感染阳性,她老公是不对军官,后来联系部队接到医院隔离十几天,好了回来,他跟我说从 4.25 回来到现在还不到一个月,就三个大人外加一个 2 岁多的孩子,光买菜买水果花了 6000 多,你可以想想上海这边的蔬菜水果有多贵。
我把这个报道发到朋友圈,下面好几位朋友评论,有上海朋友说买过 8.5 元一斤的,也有说不仅贵还没有外地的好吃的,而外地朋友说他们那地方西瓜一两块一斤。
这差距真的是太大了。
作为一个种过西瓜的人来说,估计现在是早熟瓜大棚瓜,
真正大规模成熟的西瓜大致在七八月份,小时候都是每年暑假时候才去瓜棚看瓜,八月末九月初还会有一批,不过属于尾巴了不太好吃也不难吃,水分甜度相对差一些
而且由于和种麦时期重合,种了西瓜种不了麦子,所以卖瓜时候好多都是拿麦子去换的
至于现在西瓜情形应该大差不差,都是种早瓜赚差价,所以贵
至于其他不评价
ps 现在农产品应季的很少,但是方便运输的品种越来越多,好多农产品都不好吃了
想不到解决办法。
只有含泪买买 60 一个的团购西瓜。。。。
没办法,谁让我想吃呢。
这个新闻告诉我们,上海的农产品生产供应量巨大,而不是传统印象中上海是一个各种蔬菜水果需要外部输入的城市,打通物流最后一公里,充分利用团购资源,我相信这些优质西瓜还是能卖掉的。
哪里有什么上海
只有 21 世纪的江户罢了
先说下为什么居民能买到的西瓜都很贵,放一个摘抄 2021 年的新闻:今年品牌 8424 西瓜零售指导价仍保持去年价格,一只装西瓜(9 斤以上)70 元,二只装(每只 8 斤以上)130 元,四只装(每只 6.5 斤以上)190 元。
8424 是南汇那边政府集体注册的商标,鼓励种植并给出零售指导价,零售卖低了还不行,这就是本地品牌西瓜自我保护,卖起来就是贵。
同时往年都有外地其他普通平价西瓜补充,一两元的都有。但是现在外地瓜基本进不来了,据说南京到上海 30 吨的车皮最高涨到 6 万元一车 (其实是包含了 14 天隔离 + 消毒等司机的时间成本),也就是每斤运费至少要 1 块以上,有多少商家愿意冒风险运这个有可能损耗,滞销甚至消杀等流程走完就会坏的西瓜呢?花更高的运费换冷鲜车就更不可能了。所以这类瓜价格至少也翻倍了,团购里大概 5-6 元左右。
再说农民西瓜困局,这个主要还是之前也提到的运力问题,市内运力也非常短缺,运费水涨船高。另外往年还有私家车上门采购的,夏天两三元,冬天三四元,瓜农不用太担心库存,现在这部分清库存的也没有了。现在卖进市区大部分都是自己有通行证车辆的合作社或者大企业,而且能搞到车的,运西瓜利润低损耗大,吃力不讨好,一车也装不了多少西瓜。
要解决的话只有政府统一采配了,本身是政府封锁造成的次生灾害,理应政府协助解决,至少应该牵头提供物流渠道。
卖那么贵,还好意思喊滞销?
这个跟上海疫情有啥关系。你 5-8 元一斤的批发价,批发商加上中间的储运,分拨,搬运,还有损耗加上合理利润,那么到终端消费者至少 8-10 元一斤,西瓜这个价还有几个人吃得起。
用他们自己的账去算,一亩一年两茬,每次 4000-5000 斤,那么一年就是 8000-10000 斤。就算按照你最低销售收入在 4-5 万。你每亩投入一万,赚四五万。20 亩投入二十多万,赚 80-100 万。一年 4—5 倍的回报,有多少行业累死累活的,连你们十分之一都没有。这还好意思说卖不出去?
现在我这边(浙江)各种渠道平均价格在 2-4 元,我估计批发价应该就是在 1-2 元。如果是这个批发价,利润率在 20-50,算上你投入的人工我觉得这才是一个符合市场的回报。想卖高价,想赚钱没问题。但是别把自己心黑拿出去卖惨,这就不对了。
●这就是应该建立什么温铁军说的【农会】【农协】的原因啊!
万事不求人,求人靠不住。
咱农民兄弟自己的组织。
没有中间商赚差价
●如果农会将来成为了一个利益集团,那不说明农民的利益已经部分得到保障了吗?
而且农会不也是党领导吗?
西方好多大品牌都是农会发展出来的。
或者有农会这些专业机构和人员来对接那些大公司。
现在食品和水果价格都很高,但农民却没有赚到钱,都让流通商挣了。
延长产业链。农民可以自己去流通啊,自己去创品牌,甚至自己去开店。
就是这样。
眼下西瓜应该可以卖得出去了。
再苦一苦农民吧,骂名由疫情来担。
忘了是哪一年看到的新闻,大概是说上海五月份消费的西瓜占全国的一半,已经挺久了,具体内容和数字记不太清。
但是现在的上海还在封闭管理当中,上海人想吃西瓜就只能高价团购比较贵的瓜,原本我挺喜欢吃西瓜的,去年夏天基本上每天晚上都会来半个瓜吃,但是今年实在有点吃不起的感觉。
所以这个具体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西瓜滞销,大概一方面是疫情影响能吃到上海的瓜的人少了;另一方面也是价格比较高,其他人有了其他的选择。
我对这方面的研究不多,不知道有什么好的措施,不过哪怕是上海解封了,我估计也不会买这么贵的瓜,两块钱一斤的吃着也挺香的。
其实,人是不怕穷的,怕的是骨子都是匪和盗,还美其名曰 “上进”“奋斗 “。
兄弟大城市解封了,是让这些人终于可以回老家了。想不到的是,我大江苏竟然是第一回流地。怪不得这边的酒店生意又忙了起来,原来是欢迎回家的老乡们。
那些以前过所谓的双城生活(在昆山 M 房、沪上上班)的人,当初的便利成了今天的后悔,现在怕是要好好反思了吧。
不过,**既然人能回来,为啥水果时鲜物资不能流通?**就苏城这物价,会让人怀疑我们这里的水果是从西边边陲地区运来的吧?
那么,为啥不从临近滞销的瓜农手里进货呢?这个,是能在这里说的吗?
这不是月薪两千块钱的人该考虑的事儿。
这两天,饮水君看到了两则很有趣的事情,给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个,某公司成立仅 6 天就成了符合要求的保供单位,速度之快令人咂舌!
另一个则是浦东数十名瓜农,辛苦种植的 600 吨西瓜滞销,即将烂在地里,多方寻求无果之下,只好寻求社会媒体的帮助。
把这两个事件放在一起进行对比,是不是略显滑稽?
饮水君忍不住想将这两件事放在一起浅谈分析一下,如有不足欢迎斧正。
企业成立 6 天成保供单位引质疑,是否存在利益问题
最开始看到这个消息的时候,饮水君还有些惊讶。
现如今的上海虽然逐步复商复市,但审核资质的部门应该还没有这么快上班吧?
退一万步说,即使他们上班了,也不至于效率如此之高。
以至于在短短几天内,就确定将一个成立不过 6 天的企业,签批为保供单位吧?
要知道,在上海情况严重的时候,京东、天猫等管理体系极其完善,并拥有物流渠道的大公司,都无法成为保供方。
可一些注册资本不过百万元,成立仅仅数日的新公司,却可以光速成为保供单位。
说出去,谁信?
再联想到焦头烂额的京东,咱们浅比一下,是不是略显讽刺?
因此,当这个事情在网上传开后,立刻遭到万千网友的热议。
不少网友都认为此事太过蹊跷古怪,都怀疑这里面是否存在利益问题?
虽然相关负责单位,第一时间就发文进行了回应,表示一切手续都合理合规,但仍在网上引起了不少的争论。
对此,饮水君不做评论,只是觉得上海速度真快!
无独有偶。
上海某企业 6 天成保供单位的事风波还未平息,浦东某地爆出不少瓜农种植的西瓜滞销一事。
这些瓜农,望着熟透即将烂在地里的西瓜,愁得夜夜睡不着。
他们想尽各种方法,甚至不惜以批发价出售,可惜依旧无人搭理。
万般无奈下,这些瓜农只能求助媒体,期望通过媒体的力量获得销路。
有的网友认为,瓜农之所以找不到销路,只要还是因为没有拿到通行证导致。
此外,瓜农没有渠道能够与某些有能力的‘团长’达成合作,这才导致找不到销路。
还有大量网友则认为,是瓜农们种植的西瓜卖得太贵,每斤西瓜的价格普遍在 6 到 10 元不等。
这个价格,放在以往这个价格也就算了。
可如今上海情况特别,很多居民隔离在家没有收入。
或者只能领到最基本的工资,每月都是入不敷出。
在这种情况下,即便瓜农不滞销,相信很多底层人员也消费不起动辄 100 元一个的西瓜。
网友的观点虽然各不相同,但饮水君想说的是,为什么一个成立仅 6 天的新公司,可以快速成为保供单位,而瓜农数百吨西瓜通过各种渠道反映后,却如同泥牛入海杳无信息?
上海速度哪里去了?
咱们国家一直倡导‘人民至上’,这难道只是一句空口号吗?
难道不该切实跟进,将解人民之忧解人民之难,落实到实处去吗?
虽说事情有轻重缓急之分,但瓜农的事难道就不是要事、大事吗?
就不值得‘速度’一次吗?
非要等到瓜农求助各大媒体,继而冲上热搜才能解决吗?
不是饮水君想要刻意说些什么,只是觉得每一个城市,都会遇到各自的困难。
今年的上海,尤为如此。
只不过,上海速度不仅要体现在复商复市上,更应该体现在人文关怀上,体现在方方面面上,不是吗?
最后,愿所有在上海的同胞们,都能在艰难时期,依旧清闲自在葳蕤繁祉!
对于成立仅 6 天的公司光速成为保供单位,瓜农 600 吨瓜多次求助无果滞销一事,你怎么看?
欢迎留言讨论!
创作不易,喜欢请点击关注饮水君!
首先,现在各地区都严格限制物品的进出,甚至说对这种商品或者是日常的吃的东西都要进行严格的消杀或处理。而且就是车辆的出行基本上到了各地区都是直接限制,比如说你需要做阴性检测证明甚至进去之后就出不来,还要隔离。
所以,你既然交通方面限制这么死,或者你的动态清零的政策就是这样的顽固。那我只能说全员做检测或者全员的这种处理和处置态度,就导致你经济和消费水平的降低,就导致你的生产过剩了之后你的这种社会不稳定情绪就会增长。
然后,中国现在就是处在你保证经济或者说你去开拓现在的消费市场没有办法进行的阶段,这个渠道你只能说通过当地或者是周边的一些省份来进行消化,不过也是杯水车薪。
物价极高,一个西瓜好几十,能卖出有鬼了。
我也不知道怎么解决
我只想告诉大家,现在广西的西瓜 1-1.5 元一斤,过段时间可能就降到 0.8 元一斤了。
荔枝也已经上市了,现在还比较贵,超市要 7-8 元一斤,过段时间 3-5 元一斤的时候可以过来吃吖
啥玩意这个价,我这里的瓜也就 8 块到十几块一个
西瓜滞销跟疫情有没有关系?有,但是我认为不大!
封闭期间最近两个星期,我已经买了两次瓜。这几天小区的群里,也一直在团南汇 8424,价格是 4 块钱。8424 口感和甜度,我们一致认为比麒麟瓜好。
但是我们看下各电商平台 8424 的价格:
京东某生鲜店 6.5 一斤
经济学告诉我们,当供应上升时,价格自然下降;但是为什么旺季了价格还是这么坚挺呢?
我也想知道我为啥吃不上西瓜
大家觉得魔幻吗?
我们初中,高中大学的时候,在看到隔壁日韩出生率低下,老龄化严重,连吃个西瓜也是一小块的小心翼翼谨慎样子
这才几年,就轮到我们了
不敢想,不敢说,不敢问,只想做个傻子,吃了睡睡了吃,管他吃了什么呢
一斤瓜 8 块钱?
一个瓜要 50 块钱?
对不起,告辞!你们的问题不是我这个消费能力的人可以解决的…
难道没有人看到这个瓜多少钱一斤么?
当然,图片里也说,往年不愁销路,可能就是有人喜欢吃 8-10 块钱一斤的瓜。
同样是封控,能买到 2.5 一斤的西瓜,4 倍的价格差距,反正我是不会买的。
利益相关,几个点说一下吧!
1. 浦东农委在四月底时候就致力于西瓜销售了,在 5 月十五日之前,西瓜是供不应求的。
2. 五月中旬后,西瓜的供货量增加,(江苏东台等地方),同期价格江苏瓜 1.8 一斤左右,上海瓜 40 元 / 个 8 斤起(都按十斤算江苏瓜地头价也就 20 块),这是上周的行情。你可以说江苏的瓜不好吃(事实上江苏的瓜也很好吃)
3. 该新闻报道该农户的 120 万斤,过于夸大,真实数据应该是总共种植了 120 万斤,实际上好瓜已经销售 7788,只有 20 万斤左右的两头瓜(大头,小瓜),这个数据是昨天新闻发布后,就咨询了一下实际情况,今天九点农委领导会去那边实地考察之后,有更新的话,我在更新
4. 不过整个浦东西瓜销售压力也很大,需要开通多渠道销售,五月底还有很多西瓜要上市。
当然了价格到位,四皇干废,我自己也是卖瓜的,现在一天也就卖 2000 斤左右,我祖上也风光过,一天 2-3 万斤 。
当然最后
希望全天下的瓜农不贱卖瓜,还能让全世界的看官老爷们都买到实惠的瓜
这…… 价格吓到我了。
我家乡那边现在 2.5 元一斤的西瓜,家里人还嫌贵,说降到 1 块多再批量买,现在就一个半个买着尝个鲜。
上海有钱人多没错,但这个价格确实不太美丽,要不考虑降价出售?我觉得价格合理还是有很多人会愿意消费的。
(上海战疫录)上海一公司成立仅 6 天参与物资保供?官方回应称 “符合条件”
相信上海速度,这点小事情根本不是问题
解决的办法有,但是用不用这个办法不是一般老百姓能决定的。
emmm 这个西瓜好贵,地头价都 5 块以上,零售十几块起步了。我们这西瓜已经降到 1 块多一斤了,感觉也挺好吃的。
老百姓钱包空空+疫情封控,在市场流通不畅的情况下,西瓜又不耐储存,万一被卡在路上几天就血本无归,瓜贩子贩卖这种高价瓜要承担的风险远比平价瓜大,自然愁销路了。
我爷爷是瓜农 这种种瓜的基本是郊区人民 上海的市区和郊区完全就是两个地方 郊区的偏僻只有来到上海的人才能理解
郊区是在 1950 划了几个区给上海 这几个区说白了就是给上海当粮仓的 以前这些是江苏的
大概 80 90 年代吧 我爷爷种了两亩地西瓜 品种和这种应该差不多 然后大约是两车的西瓜 开着车去上海的市区摆地摊 (因为种的人太多了郊区消化不了这么多)
后来在市区卖 几毛钱一个吧 然后市区一些人要求说买了西瓜要送上楼 没办法肯滋肯滋送到人家六楼 然后再回来摆摊
有时候价格已经很低了 那些市区的还要杀价 最后我爷爷实在受不了 把那些瓜全部砸了 神奇的一幕来了 没走多远 发现有人在挑没怎么裂的西瓜
再后来 我爷爷就再也不种西瓜了 这件事情成为了他心病
都不要瞎几把输出情绪!说啥的都有
水果类我只吃西瓜,我全年消耗的其他水果总量不超过西瓜的 1/10。这个南汇 8424,全国我都没见过比这个贵的瓜,不敢说最好吃,最起码排前几名的。(所有细分类西瓜)本身就是顶级的。不看看地租都已经 3000 一亩了。南汇 8424,也不是普通的 8424 西瓜。南汇是上海的地名,也不是所有这个地方种的 8424 都能卖这个价!他是有标准的
这种瓜,本身就不是普通人消费的,地头价最低 5 块。消费者到手差不多 10 块左右的。现在上海物流不便,零售渠道铺不开,滞销是必然的。我现在住的上海郊区,附近种植水果蔬菜不会滞销!整个上海情况物资本就缺乏,本地种植的普通果蔬不可能滞销!
题主的问题很难解决,普通人不需要,有需要的人买不到!花精力解决这个小问题,我觉得就是在浪费公共资源!他要是愿意像普通本地 8424 一样价格卖,哪怕高一点点,也不会滞销的!
广东的朋友说六块一个瓜
我要是能买到这么便宜又好的瓜,我家一天吃两个
120 万斤,换算下,就是 600 吨。
4 米 2 货车拉水果 5 吨免高速费。120 车就能拉完。
当地总产量近 4.5 万吨,“行情好的时候能卖到每斤 7 元,行情一般也能卖到每斤 5 元,一天能卖 2000-3000 斤。”
看来一方面是滞销数量并不是很大,另一方面是价格真贵。
那句话怎么说来的…… 查到了 “一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有 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 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 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有 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 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
我不信一块千斤石头能挡住发财路,除非上面有政府封条。没有的话,十来个人一声号子就给掀路边了。
这消息啊再看吧。
在著名的「华强买瓜」片段中提到,大棚的瓜运到市里也就 是 15 斤,30 块。平均两块钱一斤。而事实上如果在产地买那就更便宜了。我们考虑 cpi 的上涨,也算 2 块一斤。
120 万斤西瓜算下来也就 240 万,不够上海两个卧室贵,也不够上海大酒店封控一天的损失。
这也能上热搜?
其实也有人在想办法
比如我们小区之前就有人组织团购西瓜
本地产的
4 块钱一斤
4 块一斤的瓜,可能不在上海的人会觉得贵。
但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你看叮咚现在的瓜价
你再看叮咚前阵子的瓜价
叮咚已经算 “平价” 的了
事实上,有段时间在上海,线下超市随便买个大西瓜,大概得一百多。
诚然,这种价格差有季节的因素。
但是我感觉大概率还是因为中间商要多赚点差价。
毕竟一块钱一斤瓜,你得卖十斤才能赚十块钱。
但是如果直接 10 块钱一斤卖出去,你卖一斤,再丢掉 9 斤都不亏。
是伐?
这有什么可奇怪的。在上海这个地方,外地免费的物资就算送到了街道,都能被扔进垃圾堆。当地的瓜农有本事把西瓜送到街道吗?那还指望啥啊。
还解决的可行方法呢,网民骂扔物资骂了多久了?上周不还是照样在扔?鬼知道上海内部发生了什么。
我最喜欢的就是西瓜,然后我在小区隔壁小区的群里一直在瞅着瓜的价格,从十几二十块钱一斤到终于前几天降到七八块钱一斤,当然有的小区便宜点,降到五块钱一斤,哎,反正就是价格不是很透明,同时瓜的价格又高,我失去吃瓜的权力了,真是哭笑不得。
我从上个月就开始看西瓜,真的因为价格太高,我一直等,一直等,等着等着。
然后前几天终于降了一点,一个小瓜,四五斤这样 35 五块钱,买过来,还不是很好吃。
所以就只吃了一个西瓜。
生活在上海真的老百姓吃不上便宜的好瓜,瓜农滞留大量的瓜卖不出去,这中间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不知道到底是天灾还是人祸?还是附加?
看到这个新闻,真的难受。
那么多瓜啊,我却吃不了,心心念念的瓜啊。真悲催。
中国是一个单一制国家啊,而且中国这么大。这种问题的出现,就不正常。
我能想到的可能性,就是有人想搞联邦制,甚至想搞邦联制。
西瓜收购价几毛钱接地气
西瓜销售价几块钱接日本
奥密克戎毒株传染速度快,隐蔽性大,给防疫带来了困难,打乱了社会、经济生活秩序,对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
新冠病毒无论如何变异都是呼吸道传染病病毒,主要是靠空气传播疾病的,实质是吸入致病量的新冠病毒就会被感染。
新冠病毒无论如何变异都是呼吸道传染病病毒,不吸入就是防疫的终极措施,基本就不会染病。美国科学家研究结论是不吸入新冠病毒时,新冠感染概率下降到千分之一。
在现有的检测技术水平的条件下,严格坚持发生疫情动态清 0,有没有可能以不影响社会、经济生活秩序为前提,用降低奥密克戎毒株传染速度的手段做好防疫?
当然可以,破坏新冠病毒靠空气传播的途径,让人人都很难吸入致病数量的新冠病毒,就会减少被感染。
主要以下列五个手段即可达到:疫情不爆发,少爆发,即便爆发了扩散速度也会大幅度降。
1、室内场所尽可能长期开窗通风,没有条件长期开窗通风的室内场所,主动的室内外通风量提升到国家标准值 5 倍;
2、地面公共交通工具开窗通风运行,地铁站台、车内通风量开至最大,禁止非必要乘客乘坐直梯;
3、进入室内场所,乘坐地面交通工具、地铁戴 KN95 口罩;尽量缩短在室内场所停留的时间;
4、进入室内场所无法戴口罩时,或在室内场所停留的时间长时,保证固定座位的人吸入的空气是没有可致传染的新冠病毒的空气,并保证呼出的气体不飘向周围的人;
5、做好外防输入,加入在入境的第一地点杀死入境的新冠病毒的技术措施。
笔者认为,采取了上述措施后,一定可达到疫情不爆发,少爆发,即便爆发了扩散速度也会大幅度降低的目的,愿对文字责任负责。感兴趣的知友可以看以后的论述内容。
上海本地有社区团购但没买,一个 8424 要四五十块钱,还是算了。
我觉得现在全国进入了软诈骗时代模式。
相亲彩礼
买房套路
装修套路
教育培训三四万
技能培训一两万、三日万
各行中介
直播带货
出国留学
各种代办
现在已经一脚掺进人民群众的生活消费区。
保供企业何在?政府下达行政命令啊,所有食品的保供企业按照上个月的果蔬比例定点定价采购西瓜。不能由着这些黑心的资本家胡搞啊。
没有方案,只能烂在地里
不太了解上海的物价,我已经很多年没去上海了,我不知道四五块钱一斤的西瓜在上海什么概念,反正在北京四五块钱一斤的西瓜我不会买。
今年西瓜还没有怎么上市,往年一两块钱一斤的西瓜还是可以买到的,北京卖西瓜的那么多,夏天在果多美跟人拼地雷瓜,买 1/2 或 1/4 是我下班回家路上常干的事。
疫情这么久,各行各业都受影响,不是谁哭的声音大,谁就值得关注,被封了那么久的上海,大家还有钱吗?
西瓜不是运不运的进的问题,即使运进去了,那么高的价格,大家买得起吗?
一个个的都看不完问题是吧?零售 8-10 块,然后一堆人喊着钱全让中间商赚走了,收购价不到一块。但问题里写的清清楚楚,地里的批发价 5-7 块!
这不是传统印象里的中国农民,更接近美国的 farmer,这个词应该翻译成农场主,而不是农民。两个人年收入 50-60 万的那种,属于贵族农民,轮不到底下几千块钱一个月的打工人同情。人家干六年上海全款买房(上海真实房产成交均价也就三百多万),轮不到连首付都凑不齐的普通人同情。能打南汇 8424 标的都是有关系的,普通瓜农有能耐租到这里的土地?有这心情还不如担心一下因为疫情失业的打工人拿什么付房租吧。
据浦东农协会负责人介绍,今年浦东 “南汇 8424 西瓜” 种植面积近万亩,与去年持平,总产量近 4.5 万吨,略高于去年。
平均每亩地产量差不多 9000 斤,这个瓜是一年两季的,4000 斤应该是一季的产量。
承包一亩西瓜地租金要 3000 元 / 年,加上种子、施肥、搭棚等各项成本,一年一亩地的成本在 1 万元上下。
每年 4 月中旬左右,就有收购商、合作社来地里批发、采购,“行情好的时候能卖到每斤 7 元,行情一般也能卖到每斤 5 元。
就按 5 块钱一斤算,一亩地一年产量售价 45000,一亩毛利润 35000。
牟桔珍也是一位来自浙江台州的瓜农,她的老公身体不好,留在老家,她和年过七旬的老父亲两人在上海打理 20 亩瓜田。
两个人 20 亩瓜田,毛利润 70 万。
“今年种瓜很累,4 月份前后是最忙的时候,雇不到人,只能两人干活。”
也就是说往年这个时候他们是雇人来干活的,并不需要自己这么累。
算上旺季雇人的钱。这两个人一年纯收入也有 50-60 万,知乎有多少人能到这个收入?该不会大家真的以为知乎人均年薪百万吧?不要把他们当成传统概念里的中国农民,他们更像是日本农民,而且还是农协一心为公的那种。
原答案:
批发价 5-7 元?这个 “南汇 8424” 和普通的 8424 西瓜区别这么大的吗?西安这边美团优选上 8424 一斤也就 3 块左右啊。普通的水果店(大学内或附近除外)差不多也是这个价,收购价应该不超过一块五吧。
老话说的好:“解铃还须系铃人”。上海西瓜滞销是谁造成的,那么就应当由其负责。
上海浦东瓜农卖不出去瓜可以去找上海市政府解决,因为浦东封城的决定是上海市政府决定的,因为封城造成的一系列后果自然由上海市政府承担。
另外,农户没必要着急卖瓜,根据我国政府历来的行事风格,因不可抗力造成的农业损失,政府会给予相应的补贴。就比如前两年闹的 “非洲猪瘟”,各地政府下令扑杀家猪,被扑杀的家猪每头按照相应的标准补贴,后来我们知道猪价疯狂上涨,最高峰时期猪肉的价格比牛肉都贵,牧原、新希望等养猪大企股票都涨疯了,国务院下令要全力扩大生猪产能,确保猪肉价格回归正常水平,结果就是猪肉这两年又跌的厉害了,农业农村部的冷库都不够用了。
按照现在的农产品市场状况,考虑到全球疫情下出现的粮食短缺问题,各国正在加强对农产品出口的限制,中国也不例外,政府应该会在 6 月份到 9 月份实行农产品收储工作。另外我国是最大的西瓜出口国和消费国,每年出口的西瓜占世界出口数量的 6 成以上,西瓜的销量好不好关键在于出口,毕竟国内的消费能力有限,从近几年西瓜在国内的销售情况来看,国内西瓜的供大于求,价格本来就不太高,在国内卖挣不了几个钱。但国外不同,比如日本,日本一个西瓜能卖 100 块左右,如果一个瓜有 10 斤,一斤就是 10 块。
上海的瓜据新闻报道往年能卖 7 块一斤,我想一定是因为上海往年的瓜绝大部分都是做出口的,否则按照国内的西瓜市场价大概 2-5 块一斤的价格,上海的瓜根本不可能卖出去。因此上海农户可以咨询一下上海的海关或者商务部今年西瓜的进出口价格和政策,有能力的话可以和上海当地的农产品出口企业洽谈合作事宜。毕竟往年上海出口贸易繁荣,企业才有动力用高于国内市场价两到三倍的价格收购上海本地的西瓜做出口,今年上海限制进出口,哪个企业会有动力收购本地农户这么贵的瓜,别说 7 块钱一斤,就是 3 块钱一斤收购企业都不一定要。
讲真的,5-7 元一斤的西瓜是真的贵,就算是 7/8 斤的瓜,这算下来一个瓜就得 4.50 元,感觉自己舍不得吃。尤其现在疫情 + 裁员的大环境下,相信和我一样的普通人都是不舍得吃这么贵的水果的。团购出来之后,感觉是优惠不少,今年都是在团购买的西瓜。
价格比较亲民,是我能接受的,不是很大,一次也不会吃太多,也就不怕长胖了,刚好适合减脂的我。南汇 8424 西瓜我是感觉自己是不会买的,相信如果物流可以恢复,价格再优惠一些,应该也不会难卖,毕竟是夏天居家必备的水果。
“今年一个摊贩都进不来,我们也出不去”
“道路被上千斤的大石块堵住”
“种了 20 几年西瓜,第一次遇到西瓜熟透了却卖不出去的事”
……
以上是浦东瓜农的哭诉心声,瓜农在讲述的时候,还在抹眼泪。
浦东 “南汇 8424 西瓜” 将近 290 亩,要是还没有人来收购,真的是会烂在地里。
人算天算,没有算到 yq,今年光照充足,雨水多,西瓜长势好。
瓜农们本来想着西瓜成熟,可以大卖。
但是自己养大的 “孩子” 砸在了自己的手里,附近的采购商、合作社迟迟都没有来采购。
道路上更有上千斤的大石块堵住,再过一周,就真的要烂在地里了。
近日,新成立的 “上海朝晟食品有限公司” 仅成立 5 天,就出现到了高境镇新一轮物资发放的公告里。
很多网友质疑是否有相关资质,手续是否齐全?为何官方保供单上没有出现他们的名字?
网友随后扒出,常女士和郑先生作为 “朝晟” 股东之一,两人竟有 7 家交际公司之多。
而常女士随后也对上述问题一一回应了。
他们的资质没有任何问题,手续也齐全,作为保供公司是另外一家公司推荐的,后续官方也做了实地考察,才允许他们作为保供企业之一参保的。
最后,就是大家质疑的时间问题,其实早在 3 月份就申请注册了,但是因为其他原因,一直没有办下来,现在也是刚走完手续。
让大家不得不感叹之版图强大。
南汇 8424 西瓜是 2021 年浦东新区的新产品,并获质优农产品荣誉。
但是品相如此好的西瓜却无人问津?
真的是因为价格太高了吗?
合作商今年整体环境不好,所以拒收吗?
交通不畅,导致从源头上没有办法输入市场?
![](data:image/svg+xml;utf8,)
还是销售渠道过于窄?
![](data:image/svg+xml;utf8,)
这些问题都值得思考。
据星仔了解,浦东农委在今年 4 月底就开始大力推荐西瓜了,在本月 15 号之前,西瓜销售火爆,反倒是供给不上。
目前的现状就是 “想吃得吃不上,想买的卖不掉”。
![](data:image/svg+xml;utf8,)
目前上海能买到的价格更是高于其他区域的。
比如,线上买菜平台,叮咚 60 一个。
如果找团长团购的话,3 元 / 斤,路边的 5 元 / 斤。
散户拉到批发市场的,大约 2 块 / 斤。
还有网友在拼多多上购买,大约 3.5 元 / 斤。
美团上也合计 3.24 元 / 斤。
就算因为 yq,可能贵上几块,也不至于滞销这么多?
网友甚至笑称 “我的团长我的团”。
经常合作的就那几家的收购商,一般能去直接去源头生产地去采购的,大部分都是私商,散户,如果赶上流年不利的情况下,这部分采购商随时四散而去,不是很固定。
如果不借助其他销售渠道,这些朴实的瓜农如何尽快解决这一难题?
一个西瓜,乃至一片瓜地,培育出来,瓜农费了不少心思
有网友说,如果成为保公司或者成为他们的源头商,可能指日可待。
农民是一群可爱的人,他们只是想让自己的劳动成果找到好的途径换取生活所需,而不是想着不劳而获或者赚中间差价。
希望瓜农们早日眉开眼笑~
对此,你是如何看待南汇 120 斤西瓜滞销的事情呢?
图 / 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猜你喜欢
01 西电大再上热搜,毕业设计造假,学生和代写攀扯,学校回应来了
02 上海核酸机器人于 6 区霸气上线,人工核酸检测或被取代?
03 上海 “封闭式” 婚礼:3000 邻居隔窗祝福,4.7 万网友直播点赞
成本价就每斤 5 元、7 元的
目瞪口呆
在上海待了许久,会发现一个现象
上海卖菜卖水果会有一个 “本地 XX” 的现象
但令人惊奇的是
本地蔬菜水果往往会比同级别的其他水果蔬菜都贵
要知道,本地的东西基本上都不要仓储物流冷链的
有这个现象真的令人费解
而上海本地产的东西一般都是自产自销
这 150w 的西瓜说到底可能是上海自己消化不良了
而且 20 块钱也是钱啊
上海的 8424 往年都卖到 10 块左右一斤
今年还想卖高价?
外地都是物流的把价加上那么一些
上海市本地瓜农自己抬价,还越抬越高
疫情之下哪有闲钱吃上海的西瓜
还不想着降价促销
你问问上海瓜农 愿不愿意和外地瓜一个价,肯定是不愿意的
那不是自降身份?
拼夕夕的外地瓜不能吃? 2 3 块一斤
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首先从打通西瓜产销堵点开始。
需求者,买不了物美价廉的西瓜。
生产者,西瓜卖不出去。
请问堵点在哪里?
作为一个爱吃瓜人士,说点不一样的吧。
新闻里的西瓜是有注册商标的 “南汇 8424 西瓜”,这个品牌是归属于上海市浦东新区农协会的。这个协会具体是农民自发组织还是品牌管理机构还不清楚,但是网上已经能查到该协会控告侵权案例。
再说说价格,瓜农自称往年行情差的时候出厂价也要卖 5 块一斤,今天 2022-5-24 上海市网络售价大约 6 块一斤左右,拼多多,叮咚买菜大约 6 斤 33.99 元送货上门,价格跟往年几乎无差异,甚至更便宜一点,所以这跟通行证没什么太大关系,市场价格几乎持平,有变化的是往年大量的线下渠道大卖场被封死,“南汇 8424 西瓜” 这个品牌的消费者还没转向线上,亦或是今年消费能力下降,已经吃不起这么贵的西瓜了。
说到受伤的,上海疫情伤害的更多是低价普通老百姓的消费品,往年 1.5 元一斤的普通西瓜基本看不到了,不论什么品牌什么成色的西瓜,如今基本都在 3 块一斤以上,这才是通行证的威力,真正受影响的是安徽,江苏,山东的普通西瓜瓜农,原本田间收购价 3 毛 5 毛,到上海卖价 1.5 左右的西瓜,如今直接被封死了一个大的市场,今年西瓜原产地周边的瓜价应该是历年最低价了,所以只要封控持续,再过一个月可能会有西瓜免费摘的新闻出现,出厂价可能都不够支付采摘的人工费了。
7 元一斤的西瓜,你就算 1.2 亿斤西瓜滞销,想帮我也帮不了啊。
我尼玛一个月虽然也能挣个 1、2 万。但西瓜的认知上超过 2 元都嫌贵。
我小时候西瓜才 5 分~1 毛一斤啊,那个时候 97 年前后
为什么大家都在说中间商赚差价呢?团购的价格是 5 公斤 70 左右,也就是一斤 7 元。
可问题里写着瓜农本来的价格也不是很便宜呀 “行情好的时候 7-8 元一斤,普通的时候 5-6 元一斤”。
即使不是疫情原因,买到手的价格也差不多是这样…
是我太穷了吗,感觉已经很贵了
只能说种的西瓜越来越贵了…
就是这条新闻啊,邻居看到就去联系了,三块钱一斤,不物流不售后,只负责提供瓜,想助农但臣妾做不到啊 。果然又是个瓜啊,随便吃吃吧
5 月 23 日深圳发现一位阳性,仅用 4 小时完成筛查解封,对此你怎么看待?如果发生在上海会怎样?
借助最近流行的一句话,上海人民只是封控在家里,也等着吃瓜,又不是死了。试问问所谓的保供渠道掌握在谁的手里
坐标山东青岛,今天赶集,有好几大车西瓜,如下图
1.5 一斤,买了半个打开的,13.5。
今晚吃一下,再来更新
我是穷吊丝,说真的,我家还从未在四五月份就开始吃西瓜,基本都是等六七月最热的时候才吃
小区从上个月开始,就陆陆续续团购西瓜了,我只有羡慕的份
这两天能出小区,到物美超市,也看到有 8848 西瓜卖啊 (别纠正我哈哈哈)
看小区团的那么火热,超市也有摊位,不出这个热搜,我还真没想到,会出现滞销
疫情以来第一次,我只是小屁民,在小区里也是一直跟团的份,没做过团长,关于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现象,而我却是真的没有感知到,这可真的不知道为什么了
以前还说吃瓜群众,这个价格,吃瓜都吃不起。
解决方法就是不要再发这种新闻了!!!
被媒体卖惨消费过很多次
现在已经不再相信这种事了
爱心耗散光了
疲了
真也好,假也好,环境和市场变化的风险永远都会存在
不能寄希望于有救世主降临援助
更不能助长恶劣媒体两头吃的恶行
建立更强壮的体系消化、抵御风险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就酱
为了证明我没有吹牛,我们这里的西瓜真的是这个价…… 坐标成都,所以到底怪谁?
月初 8424 西瓜 6.9(最近应该降了些)
上个月葡萄 30,这个月稳定在 20
转身进了隔壁药店,“老板,来两瓶 vc,再来瓶 b 族”
“好的,要哪种?”
“国产最便宜的”
“好的,一共 1x 元”
“刷医保卡”
“稍等,拿好”
省了一个月的水果钱,美滋滋~
他们家种了 20 亩西瓜,每年 4 月中旬左右,就有收购商、合作社来地里批发、采购,“行情好的时候能卖到每斤 7 元,行情一般也能卖到每斤 5 元
我说实话这价格不低了,收购商来地里收货就已经这个价了,对外卖给普通消费人群也至少八九块了吧。本来大家被疫情搞的都没什么收入,8 块的西瓜现在真的算是奢侈品了。
昨天晚上在武汉一个地铁口遇到个河南老乡卖西瓜,老乡说包甜,38 块钱我买了个 10 斤的,回去杀开之后味道真的超棒。
买西瓜能在路边西瓜车上买就一定买一个,因为没有中间商赚差价。
路边西瓜车 3.8 / 斤
小水果店 5.2 / 斤
生鲜店 7.4 / 斤
超市 8.5 / 斤
拼夕夕 4-6 / 斤
吃不起超市西瓜又遇不到西瓜车的朋友去拼夕夕碰碰运气吧,拼夕夕上面一堆瓜农滞销西瓜!
前几天买了个西瓜,花了 100 多,对你没看错,是 100 多块钱一个西瓜。
一边瓜农西瓜无人收,一边高价西瓜各种卖。
凡是不可评论的,都有点猫腻,这权力的游戏,我不懂我不懂。
还有些扇贝一本正经的分析。为了抗疫的胜利,少卖几个西瓜怎么了。你家没有老人小孩么。
我都不知道怎么评论!
这种问题,谁也解决不了,谁也无法解决,怎么解决?
疫情重于泰山:
如果人员随便移动,出了问题,谁负责。
如果你是官老爷你该怎么办?
你所在地区出现疫情,你会丢了官帽子,你治下的农民吃不上饭,不会有人追究,不会影响你仕途,因为决定你仕途的不是他们。但是只要出现严重疫情,你仕途彻底终结!
如果疫情在 2020 年结束,中国的防疫措施,会成为神。会成为全世界的典范,各种措施会被歌颂至少 10 年。但问题是疫情结束遥遥无期,经济疲软。你仔细看,还有人在网上歌颂各种抗疫措施吗?
核心问题还是经济问题?钱没了,怎么办?
卖瓜的卖不出去,买瓜的又面临高价格。天灾人祸,总是相伴着。
看到网友们提到的西瓜价格,我寻思着家里真的好,到了西瓜的季节,吃西瓜的时候完全不需要考虑价格,但同时也感慨,大城市里的西瓜着实有点小贵了,中间多倒几次手,价格就蹭蹭上涨,最终苦的是源头的瓜农和终结的消费者。
当网络上出现各种疫情求助信息,听到朋友高价团购物资的时候,再看到滞销的西瓜,就有点魔幻了,不愧是魔都!而 5-7 元 1 斤的西瓜,再经过运输最终到达消费者手里时,价格铁定得再涨,不是一般人还真不能吃瓜自由。
内容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星空财富”(ID:xingkongcaifu1)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上海浦东 120 万斤西瓜成熟由于疫情滞销,即将熟烂在地里,希望有好心人和商户能来收购。
联系人:瓜农代表杨先生
联系电话:15221477445
以上信息已经核实,有需要直接联系即可。
我只是一个平凡的普通人,但看到视频里的瓜农泣不成声的说投了 35 万、20 万这样一些对于他们来说是大数字的金额,看到他们为了种植西瓜而居住在简陋的房间内,看到他们因为劳作而枯燥的双手,看到他们因为金钱和努力都将白费而流下的眼泪,还是忍不住想为他们做些什么,所以发布了此文。
小编除了个人的购买,也想在此呼吁有需求的朋友可以通过上述联系方式进行购买,如果您不在上海也没有需求是否也可以帮忙转发,让更多不玩微博的朋友知晓。
西瓜那么甜,不应该让瓜农碎了心,他们、我们都是为了生活苦苦奔波劳碌的普通人。疫情无情,人却有情,力虽微小,出则无价,不论何种形式,哪怕只是转发让更多人知晓。
⦁联系人:
瓜农代表杨再国先生
联系电话:
15221477445
“行情好的时候能卖到每斤 7 元,行情一般也能卖到每斤 5 元,一天能卖 2000-3000 斤。”
瓜都吃不起了。。。。。。
7-8 块钱 / 斤的西瓜。。。我们连嘲笑日本人吃不起西瓜的梗都没有了。。
因为最近我们小区群里面经常团购西瓜,我昨天看到这个消息的时候还觉得说瓜农为何不弄弄团购,抑或是通行证搞不定?不过我觉得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太贵了吃不起。
前几天想吃瓜和小区群友一起拼了一个是 75 块钱 2 个,相当于 37.5 一个,瓜特别甜。这两天价格又略有下降基本上在 30 一个,一个大概在 10 斤左右。
就吃而言,如果上海现在这么丰富的内需你还解决不了滞销的话充分竞争的时候只会更难,可能有人会说我幼稚,言下之意东西不重要,通行才重要。但是我想你有东西的话现在都 2 个月了,找个通行应该没那么难。
希望瓜农最终可以卖掉滞销的西瓜,120 万斤如果 10 斤一个也就 12 万个,我们小区团西瓜一次也有一百个左右,12 万个也就 1200 个小区一天的量,前提是价格合适,因为真的要精打细算了。
感觉挺讽刺的,一边是上海 120 万斤西瓜滞销,瓜农哭诉「摊贩进不来,西瓜熟透卖不了」,另一边是我朋友在拼多多,叮咚买菜等软件上抢不到西瓜!
人在上海,刚做核酸
看了一下
叮咚 45 块一个,盒马 65 块一个瓜
没敢买,我不配
马陆的葡萄,阳山的水蜜桃,正宗 8424 西瓜 (所谓正宗我没吃过,我吃的都是价格 2-3 元之间,7.8 月大量上市的那种不贵但是很好吃的 8424 西瓜)。
有的水果生来比较高贵,我想还是等我吃得起的时候再替它们操心。
西瓜多少钱一斤不是关键问题,为什么有人老是纠缠这个问题呢。难道西瓜贵了就有原罪,就应该烂在地里吗?
西瓜是易烂的水果,品种也多,在不同城镇,价格能一样吗?
只要物流畅通,消费者自由选购,二十块钱一斤,或者几毛一斤,都是正常的市场现象。
没有刮风下暴雨,瓜农没有做错什么,也不是没有需求,因为物流不畅,好好的瓜就烂在地里,瓜农是很冤的。
如果这个问题不能从顶层上来解决,以后农民不愿承担不可预测的风险,就会减少种植面积,养殖户也不愿多养殖,影响将会波及每一个人。
这位 “有渠道” 果蔬合作社负责人别吹了,还不是因为你根本没有 “硬” 渠道?
但凡你和能有镇长这条渠道,你还搞不到进出证?你还能被封控在家自身难保?
如何看待上海保供物资来自成立「仅 5 天」的企业,官方回应「系此前保供公司推荐,符合标准」?
曾经看到过一个观点:大面积承包土地,然后种植高溢价经济作物的 “农民”,实际上是商人。
如何判别农民与农产品商人,很简单,批发价是多少!
“行情好的时候能卖到每斤 7 元,行情一般也能卖到每斤 5 元,一天能卖 2000-3000 斤”,,,这是批发价?
我貌似每年都会看到 “请好心人购买” 的农产品。上海疫情这段时间,连上海的绿叶菜都曾经要好心人购买、现在上海的西瓜也要好心人购买?请农民们和农产品商人们找上海各级政府,给出合理而良心的批发价,请政府收购以后发给饱经疫情困苦的上海人民,就行了。
上海人民现在要想买一个瓜(包括但不限于西瓜皮、西瓜籽),价格一斤 10 元左右。貌似非常过分。
知乎用户 搜狐新闻 发表 这波啊,这波就叫肥水不流外人田 赚钱的生意 那必须赶紧注册公司拿下呀 况且你们误解这位常艳青常总了 在疫情之下 常总可是加急注册公司来争夺哦不是,来支援保供物资 ta 深刻的认识到, 越新鲜的公司,提供的保供物资 …
我是黑龙江人,今年 25 岁,在香港一所高校攻读博士研究生。 今年 1 月底 2 月初,香港疫情很严重,刚开始,每天新增几百个确诊病例,后来变成每天新增几千。那是香港的第五波新冠疫情了,可以说单日确诊人数一度达到疫情以来的最高峰。 那时候, …
知乎用户 鄙弃我 发表 自述一下自己从疫情开始到现在的经历。 首先,我愿意为我说的每一句话负法律责任。 其次感谢一直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 同样感谢评论区的关心,我就不一一回复感谢了,虽然有些评论因为敏感已被删除哈。 我会一直更新这个帖子到 …
知乎用户 Kevin Zhang 发表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 不过是有人替你寻衅滋事 知乎用户 无力的善良 发表 “他们会尊重你们,会停止高价团购,不再入户消杀。” “只因为我来过。” 知乎用户 守法公民 发表 西方的路灯让工人获得了应有的权 …
收录于合集 #雷斯林怎么看? 346个 前天,上海市统计局发布了2022年4月上海的经济数据。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生产总值,和去年同期相比下降61.5%: 这里的“规模以上”,指的是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法人工业企业。它们日子都很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