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表示「二十条」不是放松防控,更不是放开、「躺平」,还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by , at 14 November 2022, tags : 疫情 防疫 隔离 清零 防控 点击纠错 点击删除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中国网​ 发表

发布会的发言人话讲得太艺术。答主作为基层防疫人员,以连续参加 20 条相关的 11 日 15 点视频会、12 日 14 点视频会以及视频会结束后本地卫健系统内工作会的观感来逐条解读一下吧,如果有理解不对的,求轻喷。

(一)对密切接触者,将 “7 天集中隔离 + 3 天居家健康监测” 管理措施调整为“5 天集中隔离 + 3 天居家隔离”,期间赋码管理、不得外出。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的第 1、2、3、5 天各开展 1 次核酸检测,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第 1、3 天各开展 1 次核酸检测。

第一条对于被隔离的密接人员来说,实质上不能说是放松管控。因为隔离时间上从 7 天变成了 8 天(3 天居家也是隔离)。虽然取消了 3 天居家健康监测,看起来从绝对时间长度上对密接人员友好了 2 天,但答主认为第一条实际上更多还是对各地政府内部各部门防疫资源的调整:对于一二三线城市来说,由于绝大部分市民家里都不符合居家隔离的条件(即使是本地土著也很少有两套自住房而不拿一套去出租),所以实际上是从集中隔离七天变隔离八天。而对于四线城市至十八线的乡镇,由于房子不值钱,大概率可以有二套房居家隔离,7 天改 5 天可以有效减少地方政府运营隔离酒店的经济负担。但对于地方卫健部门来说,负担反而重了很多,因为居家隔离 3 天的密接不能出门(居家健康监测时密接可以医疗目的出门自行到医疗机构完成采样),其核酸检测是由地方卫健部门指派基层医疗机构医护人员上门采样,这就给基层医疗机构增加了超级多的工作量。而之前集中隔离时,一个隔离酒店七八十个隔离者是由驻隔离酒店的医护负责采样,一个小时就能完成。改成上门采样后,基层医疗机构派出一组医护一个上午通常只能采集 5 到 6 户,极端条件下在偏远乡村居家隔离的密接,乡镇卫生院得派人走二三十公里山路才能完成上门采样。

总体来看,第一条对有钱的一二三线城市地方政府来说,财政负担可能还会略微加重。对于较为穷困的四线及以下地方政府来说,财政负担会有所减轻(毕竟运营隔离酒店时可少花一些钱),但实际是否减轻不好说,因为地方卫健的工作量是明显增加了,只不过是将一些要支付给隔离酒店的支出改成在卫健体系内以固定成本的名义内部消化。

(二)及时准确判定密切接触者,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

第二条更直接的意思是集中力量于主要方面。对于地方防疫来说,其资源尤其是疾控中心专业的流调人员有限,本来就不足以分出力量覆盖次密接。绝大部分地方的次密接实际上都是由社区、公安等非疾控部门人员根据比较粗略的标准来进行判定和管控。由于次密接感染概率极低,故此次不再判定次密接,能解放相当多社区、公安、基层卫生机构的力量(不用上门给居家隔离的次密接采样了),地方疾控中心也可以专心将力量放在密接人员的处理上,算是本次 20 条中最给基层减负的措施。

(三)将高风险区外溢人员 “7 天集中隔离” 调整为“7 天居家隔离”,期间赋码管理、不得外出。在居家隔离第 1、3、5、7 天各开展 1 次核酸检测。

虽然第二条给基层减了负,但第三条实际上又找补了回来。对于一二三线地方政府来说,本条影响不大,反正绝大多数人不符合居家隔离条件,还是要集中隔离。对于四线及以下政府来说,隔离酒店的负担会少一些。但对于基层来说,不用管控 7 天居家隔离的次密接,但马上又要开始管控 7 天居家隔离的高风险区外溢人员,那句成语怎么说来着……

(四)将风险区由 “高、中、低” 三类调整为 “高、低” 两类,最大限度减少管控人员。原则上将感染者居住地以及活动频繁且疫情传播风险较高的工作地和活动地等区域划定为高风险区,高风险区一般以单元、楼栋为单位划定,不得随意扩大;高风险区所在县(市、区、旗)的其他地区划定为低风险区。高风险区连续 5 天未发现新增感染者,降为低风险区。符合解封条件的高风险区要及时解封。

比第九版略微优化了一些,第九版的高风险区一般划分到小区(村)。相比之下,最大的差异来源于第九版和第八版,自第九版划分之后,高风险区和中风险区的概念比第八版的概念明显缩小,第九版颁布之后的这几个月,中高风险区的提法被明显弱化,故本次 20 条更多只是再次强化了第九版对第八版的改进。

(五)对结束闭环作业的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由 “7 天集中隔离或 7 天居家隔离” 调整为“5 天居家健康监测”,期间赋码管理,第 1、3、5 天各开展 1 次核酸检测,非必要不外出,确需外出的不前往人员密集公共场所、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又是一个明显减轻基层一线负担的合理化改进——实际上,作为闭环作业的高风险岗位人员,在这几年来本身就应该熟练掌握自身防护技能,其自身感染的可能性本就应该比无防护的普通人小,只要按规范操作,结束作业后本来就不需要承担类似密接的管控措施。

(六)没有发生疫情的地区严格按照第九版防控方案确定的范围对风险岗位、重点人员开展核酸检测,不得扩大核酸检测范围。一般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只在感染来源和传播链条不清、社区传播时间较长等疫情底数不清时开展。制定规范核酸检测的具体实施办法,重申和细化有关要求,纠正 “一天两检”、“一天三检” 等不科学做法。

本条有两个有意思的内容值得探讨,一是国内有多少地区自第九版颁布后到现在的四个多月,仍然没有足够的能力做到 “严格按照第九版防控方案确定的范围对风险岗位、重点人员开展核酸检测”?二是那些层层加码整出 “一天两检”、“一天三检” 等不科学做法的地区,尤其是那个成天活在热榜上,每周都有各种奇奇怪怪防疫问题连开个新闻发布会都能翻车成为全网舆论热点拖累全国防疫工作的准一线城市,该如何处罚?

(七)取消入境航班熔断机制,并将登机前 48 小时内 2 次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调整为登机前 48 小时内 1 次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本条对于归国人员是重大利好,特别是从广大亚非拉国家回国的国人,这些国家要么没有国内便宜到 3 块 5 的核酸检测,要么就是没有国内 6 小时出核酸报告的能力,再加上取消熔断机制,还间接使广大第三世界国家人员来华人员受惠。

反过来,对于国内那些国际航班出入口岸城市,肉眼可见会持续每天新增上万入境人员需要口岸城市落实集中隔离(包括大量转机人员在口岸城市无居家隔离条件最终变成 8 天集中隔离),可以预见这将是一大笔沉重的财政负担。

(八)对于入境重要商务人员、体育团组等,“点对点” 转运至免隔离闭环管理区(“闭环泡泡”),开展商务、训练、比赛等活动,期间赋码管理,不可离开管理区。中方人员进入管理区前需完成新冠病毒疫苗加强免疫接种,完成工作后根据风险大小采取相应的隔离管理或健康监测措施。

将隔离入境的外宾改为隔离接触外宾的国内政府招商部门官员和体育部门工作人员,对于普通人无影响,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影响也不大(本来这些重大活动就很烧钱了不在乎多这一点)。

(九)明确入境人员阳性判定标准为核酸检测 Ct 值 <35,对解除集中隔离时核酸检测 Ct 值 35—40 的人员进行风险评估,如为既往感染,居家隔离期间 “三天两检”、赋码管理、不得外出。

考虑到入境人员几乎在口岸城市无居家隔离条件,故本条实际上的意思是如 Ct 值在 35-40 之间的非口岸户籍人员,请继续在口岸提供的集中隔离酒店隔离到 Ct 值 > 40 为止。

(十)对入境人员,将 “7 天集中隔离 + 3 天居家健康监测” 调整为“5 天集中隔离 + 3 天居家隔离”,期间赋码管理、不得外出。入境人员在第一入境点完成隔离后,目的地不得重复隔离。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的第 1、2、3、5 天各开展 1 次核酸检测,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第 1、3 天各开展 1 次核酸检测。

同上,对于大多数入境人员来说,还是由于不存在居家隔离条件,实际上是将之前的隔离 7 天后回目的地的家中补足 3 天居家健康监测升级为在口岸集中隔离满 8 天。

(十一)加强医疗资源建设。制定分级分类诊疗方案、不同临床严重程度感染者入院标准、各类医疗机构发生疫情和医务人员感染处置方案,做好医务人员全员培训。做好住院床位和重症床位准备,增加救治资源。

本条实际上是重申了第九版的要求。而相对于第八版,第九版在这方面对于地方卫健系统的能力建设来说,有一个幅度极大的提升,以至于相当多地方卫健部门迄今还没法落实第九版的能力要求。

(十二)有序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制定加快推进疫苗接种的方案,加快提高疫苗加强免疫接种覆盖率,特别是老年人群加强免疫接种覆盖率。加快开展具有广谱保护作用的单价或多价疫苗研发,依法依规推进审批。

该要求直接诞生于上半年国内某一线城市持续数月的大规模疫情,那次疫情后有两个结果,一是第九版,二是针对该市疫情中老年人因为疫苗接种比率低而导致出现的某些防疫漏洞,国家特意下达了任务指标要求各地自 21 年 3 季度开展老年人疫苗接种工作之后,在这几个月重新推进老年人疫苗接种,为此,国内相当一部分该指标排名落后的地区在这几个月里又开启了一段鸡飞狗跳的疫苗接种推进工作,不过好在目前倒数第一的省份比较出乎意料,其他未完成任务的垫底省份估计见此也就没有像去年那样花样频出了。

ps: 关于疫苗接种中地方使用小手段的拓展阅读可见

怎么能让咱们心甘情愿、积极主动去接种疫苗?(十三)加快新冠肺炎治疗相关药物储备。做好供应储备,满足患者用药需求,尤其是重症高风险和老年患者治疗需求。重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做好有效中医药方药的储备。加强急救药品和医疗设备的储备。

这一点答主还是

@睡前消息

来解读吧,另外上一个标签 #蛋卷俱乐部投稿#

(十四)强化重点机构、重点人群保护。摸清老年人、有基础性疾病患者、孕产妇、血液透析患者等群体底数,制定健康安全保障方案。优化对养老院、精神专科医院、福利院等脆弱人群集中场所的管理。

本条大体上还是重申第九版的要求。

(十五)落实 “四早” 要求,减少疫情规模和处置时间。各地要进一步健全疫情多渠道监测预警和多点触发机制,面向跨省流动人员开展“落地检”,发现感染者依法及时报告,第一时间做好流调和风险人员管控,严格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避免战线扩大、时间延长,决不能等待观望、各行其是。

答主觉得,这条说的是之前那个因为防疫问题一直活在热榜的准一线网红城市,就是该城市胡搞瞎搞,整得现在国内其他城市都不敢相信外地通报的阳性数量、红黄码和流调信息,在面对外地流入人员时总要心里犯嘀咕思考:流出地政府是不是隐瞒了什么信息没告诉我,这些看似无问题的流入人员是不是要搞个落地检复核一下?那些来本地的红黄码人员是真有风险需要本地投入人力资源核查,还是流出地政府出于其他目的在白嫖本地的管控资源帮流出地政府落实其他目的的管控?

现在这条明确告诉各地政府,要依靠自己本地开展落地检,不要指望流出地能及时给你发流调协查函,自行判断不对时要马上果断采取必要的措施,不要因为没有预警就抱有等等看再说的等待观望心态。

(十六)加大 “一刀切”、层层加码问题整治力度。地方党委和政府要落实属地责任,严格执行国家统一的防控政策,严禁随意封校停课、停工停产、未经批准阻断交通、随意采取“静默” 管理、随意封控、长时间不解封、随意停诊等各类层层加码行为,加大通报、公开曝光力度,对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依规严肃追责。发挥各级整治层层加码问题工作专班作用,高效做好举报线索收集转办,督促地方及时整改到位。卫生健康委、疾控局、教育部、交通运输部等各行业主管部门加强对行业系统的督促指导,加大典型案例曝光力度,切实起到震慑作用。

此条不评价,懂的都懂……

(十七)加强封控隔离人员服务保障。

重申第九版

(十八)优化校园疫情防控措施。
(十九)落实企业和工业园区防控措施。

见第十七条。

(二十)分类有序做好滞留人员疏解。发生疫情的地方要及时精准划定风险区域,对不在高风险区的外地人员,评估风险后允许其离开,避免发生滞留,返程途中做好防护。发生较多人员滞留的地方,要专门制定疏解方案,出发地与目的地加强信息沟通和协作配合,在有效防止疫情外溢的前提下稳妥安排,交通运输、民航、国铁等单位要积极给予交通运力保障。目的地要增强大局意识,不得拒绝接受滞留人员返回,并按照要求落实好返回人员防控措施,既要避免疫情外溢,也不得加码管控。

本条主要针对的是类似海南岛、云南等这样的财政比较穷困的热门旅游地区,当本地政府财政负担不起大量滞留人员消耗时,在符合一定条件下,可将超量的外地人员安排回外地处理以减轻本地负担。考虑到答主所在地区也同样是有丰富旅游资源的欠发达地区,答主还是支持该条能在欠发达的旅游目的地和发达的旅游出发地之间得以落实,也可以在打工流出地和流入地之间得以落实。

综上,本次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中,新闻发言人说 “二十条优化措施是对第九版防控方案的完善,不是放松防控,更不是放开、‘躺平’,而是为了进一步提升防控的科学性、精准性,是为了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这个说法大体没错,只不过讲得太简略,以至于造成部分观众对此产生了理解偏差。

答主个人看来,20 条更多是防疫资源在不同地区、部门和层级之间重新调整,对于普通个人来说,当然有不少减轻负担的部分,但对各地政府的防疫工作来说,更多还是资源从左手换右手,并没有明显的放松。

知乎用户 MUMA​ 发表

想的很好,但执行下去肯定变味,什么结果无法预测,于是很多人已经开始按照最坏的来准备。

俺一直认为,防疫最需要的,不是科学性和精准性,而是标准化。

科学性精准性都是很玄学的东西,没法判断是不是合格。把这个权力放给各个地方,那必然是群魔乱舞。

甚至不用提防疫,大点的服务企业,也都是只能靠着标准化来保证服务质量。那个什么服务宗旨,服务精神也就是考核的时候背诵一遍。真决定企业服务水平的是服务标准化内容,相关培训与日常监督。

好的服务企业,是总部负责科学与精确的制定标准与标准执行。各地负责落实标准。总部标准越细化,企业服务质量就越好。总部给个大框架,那企业就会变成大车店。

标准有问题,各地提建议,总部来修改找试点,然后看市场反馈。出了问题,标准问题就总部负责,执行问题那总部就要支出具体责任人是谁并附带证据。

服务企业如此,防疫更是如此。

总部把责任甩了出去,那服务水平必然一路下滑,滑倒哪谁也不知道了

知乎用户 飞跃本屯 发表

我前阵子在南京疫情里做了志愿者,看到了一些情况,拿出来结合这一版的修订内容来说说。

我服务的那个小区,10.25 晚上查出来一例阳性,吓得当夜封了阳性一整栋楼,后面陆陆续续把一堆密接给拉走,次日封了整个小区。

全小区差不多一万人上下,部分住户给封在新港那里,每次应检尽检的核酸人数大概接近 9000 人。原本说是封 7 天,后来南京疫情扩散有点凶,政府直接封了栖霞区的三个街道,许进不许出,封了大概 10 天。

这 10 天里,我所在的小区发了三次物资,每次发菜的分量在 10 公斤到 15 公斤不等,还发了 5 公斤装的米和一小瓶油。所有物资是按户发,部分住户是合租的房子或者一大家子(5 口人以上),这样的情况还是只能按户平均而非按人头平均,人多的住户跟志愿者申请,志愿者反映问题后再多发一份或者半份。同时,有的一家人在小区里有两户房子,还是按户发菜,等于这家可以多拿一份。

所有物资都是政府买单,光是这个小区接近一万人,政府管了 10 天饭。这得多少钱?由于物资分配无法实现均衡,小区里居然形成了黑市,有外人能从小区的墙外送点肉进来卖。我就遇到过一对小夫妻要去买肉,给家里的老人打打牙祭。类似的情况身为志愿者我们没有执法权,也只能劝说他们:外面虽然能送肉进来,但我们整个街道都在管控区内,指不定送来的肉上面有病毒。同样的,志愿者只能对黑市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睁眼的时候禁止外面的人直接从小区门口递送物资进来:你们哪怕从墙边呢,能不能不让我们志愿者难做!

封到四五天之后就有居民时不时来找我们志愿者询问,什么时候能解封,自己还要上班。有的能在家办公的还算好的,有的人属于手停口停,抱怨说 “要是政府强制企业在我们停工期间不停工资,那我们也愿意配合静默”。说实话,哪怕他们这么说,实际行动上也是非常地配合了。

我们志愿者自己累得够呛,也想早点回家休息,于是每天看公众号发布的风险地区,盼着从中风险降为低风险。高风险到中风险需要连续 7 天无新增且无阳、再降为低风险需要连续 3 天无新增;中风险降为低风险需要 7 天无新增且无阳。

此次修改规则,高风险连续 5 天无新增,就能降为低风险,还省去了中风险这个环节,至少节省了 5 天的时间成本,这对于需要为静默群众提供物资的政府来说,也节约了很多资金。

经过这两三年的抗疫,很多经历过封城静默的人都能有所体会,封到后面无论是政府的财政还是个人的收入都吃不消,且封久了群众精神状况会很不爽,非常想下楼走走什么的。我服务的小区六成居民是老人,没有年轻人那种可以对着网络一整天不出门的耐心,精神生活极为依赖邻里的社交,所以还出现过聚众打麻将的情况——这在疫情防控初期是很有可能造成传播的。

高风险判定精准到楼栋,这个我也是非常支持的。我服务的小区那栋阳性的楼,暴雷之后直接拉了警戒线,专门有专人 24 小时别的都不做就在楼下守着值班,不能让楼里的居民出单元门——当时楼里也没剩几户居民了,大部分都因为算作密接给拉走了。服役期间社区的人也再三叮嘱,尽量不要接近这栋楼,没事绕着走,不然有可能健康码变色。但是连续十天核酸检测下来,小区其他楼栋的居民没有受到影响。考虑到上层有更多数据的支持,我谨慎认为把高风险判定缩小到楼栋是可行的。

二十条不是放松防控,是在长期数据的统计之下做出了调整,尽可能避免不必要的浪费。一口气封几个月,政府财政吃不消,居民收入也吃不消,经济活力彻底丧尸。

但是,二十条的执行,尤其是对于禁止一刀切的管控,就要看后续了,到底是在抗疫的基础上保经济,还是死板且不顾经济代价地把清零坚持到底,我觉得是要看会不会对过度抗疫做出处理和处罚。

知乎用户 明镜磨心 发表

无论放不放开,

我只希望大家‘没啥别没钱,有啥别有病!

没钱还有病,那才是真的惨!

没钱还有病,还反复有病,那就是反复真惨!

没钱还有病,还反复有病,还背着房贷欠款,那就是惨中惨!

没钱还有病,还反复有病,还背着房贷欠款,还上有老下有小跟着一起没钱还反复有病,那就是没有最惨只有更惨!

真心希望大家都不要尝试经历。

知乎用户 漫步红尘 发表

20 条出来的时间其实挺意味深长的。

就是双 11。也许只是巧合,但确实,正是在双 11 的前一天,单日确诊人数(含无症状)破万了。时隔大半年后的又一次破万。

而这次的破万,相信很多人也明白,和大半年前那次不同。

大半年前那次确诊破万主要是上海拉起来的。而这次确诊破万(从 11 月 10 号到现在,我们已经连续三天单日确诊破万了)是多个省市数字聚合的结果。10 月 10 日,有 31 个省市报告了确诊人数(含无症状)。其中 5 个省市达到了 1000 人以上,10 几个省市达到了 100 人以上。

这是什么概念?按过去两年的经验,达到 100 人,该省市其实就处于非常特殊的状态了。

而更可怕的是什么?更可怕的是这些数字是在前所未有的防控力度下产生的(2020 年初除外)。

在上海疫情之后,全国的其他省市事实上都在加强疫情的防控措施。因为大家看明白了,奥密克戎这传播力,如果你不枕戈待旦随时行动,那是没有一丝侥幸的可能的。所以像新疆、甘肃、河南这些地区,事实上都已经用非常严格的封控和奥密克戎缠斗了好几个月了,但结果呢?

结果是疫情仍然在蔓延。

那么,加大力度吗?像两年前那样,来一次全国范围内的暂停?经济已经不允许了。如果说前两年我们还靠着防疫拿到了足够的经济红利,那么今年,随着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这种红利已经难以为继了。从第二季度开始,各项数字的难看程度已经无需多言了。这时候再来一次全国范围内的静默?看看最近层出不穷的各种社会新闻吧,人的忍耐力是有限的。两年前是一鼓作气,今年呢?而且即便暂停能够度过这波疫情?那下一波呢下下一波呢?我们要进入暂停、重启的循环吗?

所以,其实只剩下求变一条路。

在我看来,20 条的提出。本来就是现实环境已经到了必须要改变的情况下所做的改变。之前的防疫无论口头怎么说,事实上很多地方一直在做的是加法。症状越严重,药用得越猛。但现在药已经用到头了而症状还不能缓解。理论上可能还有用的只是一味虎狼药。副作用确定非常大的那种。

于是就换一换思路咯。看看用轻一点(无论怎么解释都是轻了)的药,能不能达到某种新平衡。

如果不能达到,试试其他药的可能性依然被保留。所以,说它不意味着放松、放开,那是一点都没问题的。因为放松、放开等于承认这病不用治了。我们现在压根没这个口风。

至于这味药前方的抓药人接不接?敢不敢承担不能达到某种新平衡的后果?我就不知道了。但一看北方某市弹窗有没有变少;二看广东某市的防控区域有没有变小;三看一刀切的处罚力度有没有变大。我相信几天下来,大家也就有数了。

知乎用户 包茅子​ 发表

提供一个 18 线小城市这两年的视角。

21 年境外 14+14 的时候,中西部大部分的小城市,也就是中国最广大的地区,没有病例,没有静默,没有 24 小时核酸,甚至公共交通戴口罩都放松了,节假日周边游人群爆满,人们的生活平静。

第九版出来之后,先是一线城市,然后是全国大多数的小城市开始出现病例,疫情 KPI 不变的情况下,90% 的中西部小城市没有任何财力、物力、资源和人员追密接处理精准防控,只能静默控制,毕竟 KPI 得要。一个病例小城镇几十万人陪着静默,2 周把基层人员累得半死,小城居民疯狂折腾一遍。

一开始大家都很配合,毕竟小城镇的人看不懂英文,更不懂什么 R0,他们只想悠闲的在小城镇里无病无灾,一个月 3000 收入就能很舒心,打打麻将悠哉乐哉,所以,他们一般都很配合,要做核酸小区里吼一嗓子都去做了,要静默大家也都平静接受了,甚至于一些激烈的手段,铁皮锁门,也没有什么人念叨人权,只想快点过去,然后继续过打麻将的日子。

后来他们发现,即使好好戴口罩,就窝在小城镇里打麻将,还是要 24 小时核酸,还是会被 “出去旅游回来投毒的人” 连累静默,他们也有怨言了。闲聊八卦时候喷出省出市出国的人让他们日子越来越难过,似乎很没素质,但这就是小城市的生存法则,大家都是一条绳上的蚂蚱,一荣俱荣。而那个被骂出省玩回来投毒的人全家感染,包括 6 岁的女儿,据说痛苦不已,似乎已经很少在小区里看到他了。

虽然我人生的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大城市,但因为某些原因,20 年开始在 18 线小城镇的家里,出门 10 分钟能遇到 3 次熟人的熟人社会中,我才开始了解小城市,像老家这样的小城市在中国有无数,他们才是最基层的中国,两三千的工资,干一天打一天麻将的悠闲日子,似乎没有什么追求,但日子很平静,现在,这些人正在承担所谓精英便利隔离,精准隔离然后外溢的后果。而恰恰,这些地区的人根本没有能力精准防控,更没有精英们的高收入,高素质,高追求,只想打打麻将,坐在院子里八卦八卦就这样平静的一生。

外紧内松的时候,他们很悠闲快乐,日子机会和疫情前没有任何差别。外松内紧追求效率求经济发展的时候,他们很痛苦,很难熬,两三千的收入都因为静默成了奢侈。

即使是 20 条发布,卫健委拼命解释精准防控而不是躺平,对他们来说,只要 KPI 还在,在 R0 都已经十几的病毒面前,政府无资源,无能力,无水平,无条件完成这样的精准防控,他们得不断为源头那百分之 1 到百分之 5 的外溢付出代价。

当有一天小城市医疗被击穿的时候,身边出现因基础病死亡的时候,不知道这些在互联网上没有任何声音的小城镇和农村人会不会像富士康的年轻人那样徒步百公里逃亡,毕竟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曾经是农村人,山区人……

+++++

补充声明,首先,我没有删除评论。

其次,不管你是什么想法,是赞同还是反对以上内容,心理骂我一句 SB 就行,不用告知,不用污染平台,不用对我做任何价值判断,我不 care 你的想法,但是,人身攻击拉黑。

(欢迎交流,可以不看,与正文没太大关系,仅代表个人观点)

关于我自己对疫情的想法:

从理性的角度,我很清楚的知道,在 R0 已经十几甚至可能超 20 的奥密克戎时代,几乎没有任何可能永远清零,这里的清零是包括一线城市,边境城市到 18 线城市都没有任何病例。而且,我并不认为放开就能经济发展,因为连我们小区不识字刚从农村被接过来给儿子带娃的阿姨都知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身体好才能干活,即使是感冒发烧也是影响干活的……

但工业时代让农村和小城镇的这群人承担发展的代价,疫情时代仍然让这群人承担精英便利带来的风险,真的挺感慨的,希望以上内容可以为需要的人带来一个新的视角,毕竟大部分小城镇的人和承受代价的人,在互联网没有声音。

从社会秩序失序的角度来看,真正的无产者恰恰是大城市高楼里的中产阶级。农村人,小城镇的人是可以随时回农村的,他们有的选,而城市高楼里一旦静默只能在百余平米内的百万级房子里面踱步的人才是真正高风险人群……。正如温铁军所说…… 农村才是真正的低风险区,各种意义上的低风险。

关于评论:

我后台看创作者中心可以看到被删除的评论除了不友善内容,都是有关于具体版本方案的,如果想评论交流的话,或许可以尝试回避直接提到具体版本方案这种敏感信息。

关于经济和疫情

首先,我不认为疫情与经济发展有直接关系的最大原因是我认为科技才是经济发展的第一引擎,而据我所知,最近几十年,硬科技几乎没有任何发展,关于这一点从知乎学科劝退贴都能看出来,而且我自己学术体感也觉得很多学科目前都在水文章,真正有价值的,能帮助发展的内容寥寥无几。所以,我不认为在科技树几乎没有任何成长的情况下,经济可以快速发展。

其次,富士康事件其实可以看出来,即使是最为年轻力壮风险最低的年轻人,在真正面对失去秩序的恐慌的时候,第一想法是回家。那么那些在大城市打工的年轻人如果面对和富士康一样的情况,他们是选择回家呢?还是选择在大城市多挣三五千块钱给大城市当干电池呢?

最后,经济发展是很复杂的问题,不是简单的承担疫情风险就可以解决的,全球高通胀的情况下,有几个国家真的经济发展了呢?

知乎用户 笑望君 发表

看广州吧。

要是接下来感染人数稳的住,且缓慢下降,最后压回日增一两位数。虽然清零速度慢许多,但大势还能稳住,那说明这套 “优化” 逻辑起码在一二线城市还是行得通的。

大城市有常态化核酸兜底,8 天以上超长潜伏期及次密接的漏洞是能补上的。

有人说广州常态化核酸没用,也未必,主要是广州城中村堪比印度的人口密度,卫生水平,小作坊里的那些工人多久没做核酸了还说不定。

不要拿广州和四月的上海比,上海当时一开始是打着精准防疫的旗号打死都不肯做全员核酸。封城是各种奇葩操作,网格化,鸳鸯锅,后来又是管他有没有疫情按照行政区域一封干净。广州日增吓人是吓人,好歹阵脚还没乱。

再说了,上海常态化核酸后也没怎么大规模爆过。(上海疫情失控其实还有更深层次的不便说原因。)

所以,大可以再观察观察。

就我个人来说,防疫物资一直有屯,现买也不难,呼吸机我暂时没买,家里亲戚朋友医生什么的都有。

但是,倘若中西部三四线线十八线全面爆发,海量输入病例的漏网之鱼照样会挤垮一二线城市的防疫网。

中西部且不论,浙江防疫这几年做的也还是不错的,杭州这里防疫对生活的影响已经尽可能小了。国庆节也是人山人海。

如果躺勾这都不满意,只能说什么反对防疫为生计都是假的,他们就是希望看大规模死人社会崩溃。

就杭州这里来说,自己瞎开海克斯饭店导致倒闭怪防疫是完全没道理的。

没有疫情没有过度防疫的情况下喊躺躺躺,什么居心还看不出来嘛?

某些人也别幸灾乐祸说疫情扩散好啊,狠狠打清零派脸,有种把自己封起来的话。

我就是这么准备的。

刚好在杭州郊区某没啥人小区有一套上叠正在装修,我楼下那套没人住(估计业余炒房团入手的),已经考虑按照防疫标准装修了,不装中央空调,几个房间都是独立风管机,卫生间厨房地漏止逆阀用的好点,厕所门升级密封性更好的。到时候空气净化器常开基本就比较安全了。

如果杭州疫情真爆炸,把需要保护的长辈接过来住。虽然我家长辈身体都还过得去。

至于子女教育,我老婆本身就是师范毕业的,不说学霸,起码自学能力很强的那种,教教伢儿没问题,辅助上上网课,反正顶着疫情去学校这事干不出来。

我自己没事画画油画,就不教学生了,也挺好。本身就是不怎么消费的人,有点积蓄,不遇上大通胀三五年饿不死的。就当回归九十年代生活了。老子又不是奋斗逼。

至于外出如何极限防护,可能会借鉴这个亲戚的做法。

https://www.zhihu.com/answer/2633874907

大部分在杭浙江人都有老家可以回,无非房子新点旧点,偏僻点躲疫情刚好。

至于所谓的放开后经济起飞,餐饮消费火爆,消费消费 mb 啊,我肯定自己在家做饭了,省钱啊,头铁去下那些海克斯馆子店啊。

未来? 未来谁知道,死人太多政策转向,重新清零或局部清零。或者病毒真的随人愿变得没啥杀伤力(我个人认为绝无可能)。最差,少感染几遍也是胜利。

在杭州,这两年明明是没有疫情餐饮旅游才回暖一些,躺勾尽管颠倒黑白吧。

躺勾整天底层底层的,我真是很担心放开一波后,杭州街头那些本来就仅剩的臭豆腐葱包桧油墩儿爷爷奶奶还在不在。大马弄那卖倒笃菜的萧山老头,会不会依旧出现在巷子的入口。

知乎用户 张望湖 发表

全程印象最深的是台上那位女同志的一句话:隔离时间还可能进一步缩短。

国内缩短完全支持

至于国外回来的,本来就缩短到五天了,再继续缩短会发生什么?

大家可以自行发挥想象力

知乎用户 Rasia 发表

个人是坚定不移地反对共存

在 二十条刚刚成立的昨天我就在相关问题下和大家分享我对于二十条的焦虑。也有快 600 位网友愿意和我一起焦虑。

但今天焦虑稍微缓解了一下,公开了对于二十条调整的依据。

还是建议大家看一下,是不可多见的说人话比较容易看懂。因为不需要中译中,我就不带大家过了,大家自己读一下,我只说我关心的部分,先上文中的几个截图

由于专业原因,我个人一直相信大数据而拒绝身边统计学。从大数据中不难看出,我们之前防疫措施存在极大的资源浪费,调整如果能落实那就是把好钢用在刀刃上。比如说次密接动不动感染上万人,这批人隔离的衣食住行如果拿去雇佣更多的流调人员更快速扑灭疫情,那就同样防疫效果的情况下对群众生活的影响更小。

当然这只是我随手举得例子,因为我的信息和大家并没有太大的出入,具体怎么做我也不知道。但目前放出数据告诉我,这次调整并不是放开,而是调整资源分配,好钢用在刀刃上

但是具体怎么样,有待实践。比如居家隔离的三天里怎么避免全家感染,奥的最大潜伏期是八天的话为什么不 8+0,7+3 这个 3 能带来多大风险。上述措施如果在没有常态化核酸的情况下能不能起效,比如广州就是没有严格的常态化核酸(有常态化核算但是不强制)下的精准失败案例。

上诉问题希望能够回答一下。至少目前的信息没有昨天那么悲观了,昨天看到二十条虽然也是说不完全躺,但第九版的实践让我觉得就是躺。但今天给出了依据让我多多少少恢复了信心,觉得还是没有躺的(至少被完全吧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公开透明是消灭谣言最好的方法。就比如目前疫情爆发了这么多城市,暂时没有质疑广州数字造假的声音,也没有诸如 “整个街区都阳了” 的谣言,就是因为广州的公开透明程度在全国都算前列。

希望能多公布数据,公布信息,不要什么都藏着掖着。关于新冠的具体症状,无症状定义,无症状转确诊的比例传染性,关于后遗症的调查等等信息能以群众看得懂的方式详细地公开出来。

说白了,多说人话,少说信息熵极低的话


补充一点,现在不管是共存派还是防控派都应该观望。广州疫情还没有结束,广州疫情的走向决定了二十条真正的定义。

广州一直以来是加码最少的城市,一直以来也是改革的排头兵。让广州去探索再合适不过。

但是希望能做好群众工作,给基层群众做好宣传。

大部分群众不知道新冠重复感染 后遗症等知识,那自然就会接受了来自共存派这是个感冒的知识

————————

之前的好像被删了,那我在这里补档一下

主要是提醒不论共存还是防控,新冠不是流感,如果共存了请做好防护

立场还是反对共存

真的要共存必须明白这玩意不是大号流感。这玩意有后遗症,这玩意能杀人,这玩意能让你身边的人都得一轮。

当然,如果我被打脸,这玩意没有后遗症也不会死人,那我也很开心。但是共存派记得别发小作文

反正如果还在清零我可以摆烂,如果不清零了我只能戴好口罩自我防疫了。

我自己今年二十有健身的习惯,好几年没体验过发烧的感觉了,感冒一年有两次顶天了。我相信新冠短期内杀不死我,但是我怂新冠后遗症。脑雾这种东西谁爱得谁的,只要这玩意还在后遗症大礼包里那我对新冠的担忧就不会降下来

总而言之,真要共存真要开摆也请各位先共存一年半载真没问题再说

该准备的东西准备好,不然真出事就会哄抢

产量永远是足的,但是事态紧急那几天绝对是供不应求。只需要买够事态紧急那几天的物资即可

顺便补充一下关于脑雾的信息,这是来自台湾的消息。国内不知道为什么一直不愿意公开后遗症信息,只有含糊其辞和左右互搏

然后关于糖尿病的

另外附上论文名 Risks and burdens of incident diabetes in long COVID:a cohort study

还有共存的台湾是如何看待后遗症的。如果真的要不惜一切代价恢复经济,大家戴好口罩自我防护,不要成为代价

本来想看看共存国家如何正常法,是不是真如知友说的微乎其微以缓解焦虑。结果推上看到不少热门后遗症小作文,转发大家看看。毕竟不能只有我一个焦虑,不喜欢的全当我是焦虑贩子。毕竟讲数据没人喜欢,那一起看小作文吧, 当然为了避免知友说我捏造,我就选一些高赞的吧。不过我只是纯搬运,真伪自己判断

比较多的或者原 po 就是图的我懒得一个个点进去机翻了,大家应该都能看懂

来自一个 19w 粉的大 V Dianna Cowern。怎么说,去蓝鸟上看看 longcovid 真是焦虑满满捏

然后再来一个高引推

简单总结,带好口罩防护第一,这玩意医生除了告诉你你是 longcovid 外帮不了你

再来个 po,这位的简介是 Professor of Psychology UniOslo

看到 Aly 老师发的了,大家一起焦虑

肯定有人不知道脑雾是什么,正好刷到一个 po 讲了这个,除了第一个 po 因为脑雾没法写学术论文外还有啥乐子呢

这个大离谱

美帝医疗还是强的,第四针打辉瑞吧

怎么比知乎上柳叶刀的八分之一高这么多

所以这个啥意思,longcovid 显著降低生活质量?

小姐姐说的在理,戴好口罩尤其是共存后戴好口罩别给人带来麻烦

超长的新冠主要来源于奥秘可溶之前,不知道现在毒株怎么样,但是看这个小哥描述英国后遗症有点离谱

时代的一粒沙,个人的一座山,哎

有一说一,我作为程序员虽然一直能科学上网,但真的很少在蓝鸟看东西,才发现居然有个带回口罩的热门 tag

不做评价

不知道怎么评论,但细想好像除了知道后遗症种类繁多和不少的绝对数量外。对于怎么治疗真的一无所知

德语没学过,机翻大家看一下,我不负责真假,大家自己考证

再给大家转个乐子

首先是美国 CDC 11.12 的图,可以看出 BQ.1 和它儿子 BQ.1.1 占据了大头,并且增长相对优势很明显

现在法国也是 BQ.1 崛起中。不过好消息是绝对数量和相对优势上下降, 但评论说法国检疫的罢工,原 po Tom Wenseleers 表示住院也下降了所以影响不大,具体怎么看知友自己独立判断吧我就不给结论了

然后是德国方面的消息,天下还是 BA.5 的天下,但 BQ.1 家族正在上升。值得注意的是 BF.7 的占比也不小。

话说回来,和 BQ.1 并称的 XBB 到底在哪呢?目前只知道新加坡主要是 XBB,然后香港登录没多久 XBB 未成大局。据说在日本掀起了波澜,但碍于我只会中文和英文,所以就不去搜索相关信息了。但 XBB 至少在我能搜索到的英文信息里真没啥影响

其实就算病毒要迭代,最好也是像德尔塔 奥秘克容 BA.2 BA.5 这样子全球同一个款式,起码大家能集中全球力量一起做研究,说不定可能至少或许大概应该有希望对病毒的了解能赶上病毒的变异速度吧。如果出现视频里预言的以后不同地区会有定制变种那可就太糟糕了

知乎用户 路过的小林 发表

国家没有骗人啦!

首先这不过是撕开一个小口子,离真正的共存躺平还远得很。

在我看来台湾目前的防疫措施才叫快躺平了。只差全面解除口罩令了。

来看看台湾主要防疫政策。

第一、确诊者,靠快筛阳性即确诊,不需要 PCR,自主申报。不申报可以嘛?反正没人管!黑数很多的。

第二、确诊居家隔离五天,自主管理七天。隔离期结束后,理论上无症状就可戴口罩出门,只是不可就餐,不可搭大众交通。后 7 天,快筛阴性自动解隔离。到第七天依然阳性,也解隔离。所以,不筛解隔离可以嘛?没有有效的监督措施。

第三、确诊者不再申报密接的资料,只需要报密接的人数,分 2 岁以上和 2 岁以下。不报,应该也没有人力查吧。台湾地区匡列密接一向少。

第四、密接不再隔离。不管是否接种三剂疫苗,全部 0+7 天。即七天自主隔离。外出需要两日内快筛阴性。但是否被监管?看最后一句话,不追踪。

第四、入境管理。免申报,不需要阴性证明,免除居家检疫,仅七天自主防疫。其他和密接一样。出门需要两天内的阴性证明。一样没人管。

第五、虽然还有口罩令,但是运动可以不戴,骑车可以不戴,拍集体照可以不戴…… 我觉得走路也算运动!

第六、原本需要接种三剂疫苗才能出席的活动全部取消了。

所以,看看大陆目前的措施。这的确不叫躺平。这才哪到哪呢!

我觉得大家目前也不要太紧张。现在国家还在管理确诊者,黑数也不多,大可不必焦虑。按照自己的规划好好做准备就好。等到国家开始不再管理确诊者,由确诊者自行申报的时候,再加强管理就好。也许到那个时候,已经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了。

不过,我要提醒大家的是:已经开始缩短隔离期了,漏网之鱼一定会有。新冠能不得就不得,能少得最好少得。所以,还是要做好自身防护。

祝大家都平安度过疫情。

附昨天写的台湾地区感染者按年龄分布的感染率、中重症率、死亡率以及今年的粗死亡率。

优化新冠疫情防控二十条措施公布,密接者管理调为「5+3」,风险区调为「高、低」两类,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开始我不想说的很清楚。

既然看不懂的人那么多……

台湾的政策就是大陆未来的方向。

随着开放,医疗资源、财政以及人力都会紧张,只能越来越宽松。所以,开放政策是开弓箭,没有回头路的。

如果大家发现国家开始不再管理确诊者录入的时候,不在再监管密接的时候,入境也不需要隔离的时候,就是快要躺平的时候。

知乎用户 桃小夭​ 发表

重新排了个版,身边朋友的看法和评论以及补充信息,都放到最后了,开头直接放搬运的信息,主要如下,看到新的再补充:

1)本篇是翻译的是 2021 年美国内外科医师协会出的《居家新冠治疗指南:可能救你命的 “手把手” 医生方案》和英国 NHS 官网上的自助指南,**主要讲怎么识别症状,轻症怎么缓解痛苦,重症怎么提早发现的。**用药、监测和社交距离方面的信息主要来自 NHS 官网,到 2022.11.13 为止是最新的,症状描述等来自美国内外科医师协会《指南》和 NHS,因为我不是专业人士,所以虽然尽可能去除了关于德尔塔的段落没有翻译,但可能还有一些错漏,有朋友说内外科医师协会的小册子有更新,欢迎补充。可以直接往下滑,也可以看原文:

新冠家庭自助指南

2)搬运的跟牛津大学医院有关系的医学顾问们今年编写的后遗症自助指南,主要讲后遗症有哪些类型,哪些症状,如何自我缓解,什么时候要去看医生的。国外的情况是后遗症比例不高,绝对值不低,谁中招谁可以对照看一下,有不放心的也可以自己提前存一下,以防万一:

新冠后遗症家庭自助指南

3)新冠时期餐饮业自助指南,国外经验,餐饮业从业者是最惨的,封控惨,放开继续惨。自助指南主要关于逐渐放开过程中流失顾客怎么办,还有店员如何防护,避免反复感染,基本是一些杂志报道和论文,会搬运一下,希望能给餐饮业的朋友帮上一点忙。因为是国外的经验,感觉对咖啡店小餐厅之类的比较有用,对大排档苍蝇馆子之类的不太好照搬,不过可以参考下:

新冠餐饮业自助指南

4)餐饮业自助指南下面有土澳的朋友留言说他们家四十多岁的白人装修工因为感染一周多了还上不了工,可能有一些劳动争议的问题,这提醒了我确实之前看到国外因为感染和后遗症等产生的劳动争议还挺多的,未来国内应该也会有一些。下一篇会搬运劳动争议方面的材料。因为国内问题还未凸显,政策法规又总有滞后性,所以先看看国外的经验,不管是用工的还是出工的,都可以提前做个准备。

-——-

以下正文:

我一直搬运的是英美那边的消息,所以这次搬运的也是那边的新冠居家经验,毕竟他们经验丰富。今天我首先准备介绍一下 2021 年美国内外科医师协会出的**《居家新冠治疗指南:可能救你命的 “手把手” 医生方案》和英国 NHS 官网上的自助指南,主要讲怎么识别症状,轻症怎么缓解痛苦,重症怎么提早发现的。**明天我准备介绍一下牛津大学 2022 年出的《新冠后遗症自助指南:管理症状的实用方法》。亚马逊上今年讲后遗症的畅销书特别多,我随手找了一本。

我不是专业人士,如果专业人士有更好的实用性建议,欢迎到留言区批评指正。

另外本篇主要不是讲囤积物资的,而是讲症状辨识和自助流程的,我看知乎上已经有不少海外的朋友在介绍囤积食品和药品的经验,可以参考一下。外语好的朋友也可以到社交媒体上找一下英美那边的自助群,看看他们分享的经验。英美那边有一些人是选择自我隔离的,前一阵子 New Yorker 还是谁还专门报道过。

好,下面进入正题。

新冠是什么、致死率如何的章节可能过时了,我就不介绍了,我直接从高风险人群部分开始翻译,各位可以自查。

综合《居家新冠治疗指南:可能救你命的 “手把手” 医生方案》和英国 NHS 官网上的自助指南,高风险人群一般指

  • 50 岁以上,有以下一种或多种情况的人:
  • (1)肥胖症
    (2)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代谢综合征”)
    (3)肺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纤维变性、哮喘、囊肿性纤维化
    (4)肾病
    (5)肝病(6)高血压
    (7)自身免疫病
    (8)癌症治疗史
    (9)经常摄入皮质类固醇的历史
  • 唐氏综合征患者
  • 镰状细胞贫血患者
  • 做过器官或骨髓移植的人
  • 艾滋病等免疫系统病患者
  • 一些大脑或神经疾病患者,比如多发性硬化症、运动神经元病、亨廷顿舞蹈病、重症肌无力、脑瘫
  • 严重或多重学习障碍症患者

推荐重点关注一下高血压,这个很多中年人也有。还有糖尿病,据说有 1 亿中国人有。

感染新冠后的典型症状有这些(并非每个人都会有所有症状):

  • 流鼻涕、打喷嚏
  • 突然开始非常疲劳
  • 乏力、莫名烦躁
  • 身体疼、肌肉疼、头疼
  • 咳嗽,常常是干咳,可能不会有痰,如果有痰,痰的颜色不是症状轻重或者疾病种类的可靠判断标准
  • 如果咳嗽让你感到胸闷气短或干扰你的睡眠,这可能意味着病情加重
  • 有 “发烧感”,即使体温并不高于 38.3 度
  • 夜里打寒战
  • 白天没运动,但突然开始流汗
  • 失去味觉或嗅觉(一般在有其他症状 1-3 天后出现,可能早一点出现,也可能晚一点出现)
  • 没胃口、恶心、肠胃不适
  • 可能会有腹泻,尽管不常见,腹泻很快会引起脱水和电解质不平衡
  • 差不多第 5 天之后,当发炎变严重了,经常会有胸闷、呼吸困难、气短
  • 血氧浓度下降(可用手指血氧浓度计测量)意味着有严重的呼吸问题
  • 心率加速、心悸
  • 注意力无法集中,记忆力变差

《居家新冠治疗指南》是 2021 年 8 月更新的,所以我也不知道上面的症状现在是不是都适用,反正供大家参考。书里说最典型的严重症状有三个:发烧、气短 + 呼吸困难 + 胸闷、严重咳嗽。其中气短可以是休息时的气短,也可以是日常活动时的气短。

如果你怀疑自己感染了,应该怎么办呢?

  • 首先,先跟家人隔离
  • 然后,注意摄入足够的水,不要喝糖分和添加剂的饮料,喝水,足够的水分对免疫系统非常重要
  • 呼吸新鲜空气,并且一天两次 10-20 分钟晒太阳,促进生成维生素 D。很多白领长期在室内,是很缺维生素 D 的,可以吃维生素片。体内维生素 D 指标越低,越容易死,书里原话。
  • 健康饮食,新鲜水果和蔬菜
  • 时刻关注自己的症状发展,及时与医生联系
  • 注意发烧症状,发烧意味着病得很重,也意味着身体正在和病毒对抗。如果发高烧,可以吃扑热息痛或布诺分,也可以同时冰敷,用来退烧。冰敷可以敷在后背、肚子或侧肋。扑热息痛对肝可能有副作用,注意一下。吃扑热息痛和布诺分时,注意千万不要吃过量

如果感染了,还在家,应该怎么办呢?

  • 虽然新冠早期症状跟流感类似,但是新冠跟流感不同,新冠可能快速向不可预测的方向发展,这是因为它可能引发重要器官的炎症,也就是 “免疫风暴”,新冠病毒引发免疫系统过激反应,免疫系统破坏身体器官;以及可能引发脑、肺、肾、肠道和其他重要器官的凝血,凝血可能发生在静脉,也可能发生在动脉,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危及生命。
  • 所以基本的药有抗病毒类的药、消炎药、抗凝血药。配以注意补锌、维生素 D、维生素 C、电解质饮料。另外可以准备家用制氧机

《居家新冠治疗指南》的具体用药建议是分成四个阶段的,从日期分布来看似乎是针对德尔塔的,而且推荐药里有羟氯喹,我记得美国药监局当时紧急批准这个药似乎闹出过一点争议,所以我就不翻译这块了。下面翻译英国 NHS 官网上的自助指南上和《居家新冠治疗指南》不重合的部分:

  • 如果咳得太厉害,不要平躺着,试试侧躺着,或者坐直
  • 如果是孕妇,最好联系一下医生。作为过来人,我想对新手爸爸们补充几点,了解预产期,关注孕妇心理,注重营养和食谱,很重要。事先摸清楚妊娠流程和要办的相关手续,也很重要。一些在私立医院生产的要注意,万一万一,出现危险,不少私立医院是没有抢救手段的,要把人往公立医院送,了解紧急情况的转运手段,了解好救护车情况以防出现叫不到车等突发状况,也很重要。孩子生出来,还有一系列麻烦的事,姓名登记的手续等等。还有新生儿似乎是不能打疫苗的,怎么做防护,也要事先规划
  • 如果有血氧仪,血氧水平 95-100 时,不用太担心,正常,保持定期按时测量就行了;如果是 93 或者 94,等一个小时再测,如果还是 93 或者 94,给医生打电话;如果是 92 或以下,立刻再测,如果依旧是 92 或以下,立即给 120 打电话;如果你平时的水平就低于 95,但又突然下降了,立刻给 120 打电话——我查了下,血氧仪不贵,几十块钱,我觉得可以准备一个,定时检查,似乎是个提早发现重症的手段

NHS 还有一个针对高危人群的日常行为建议:

  • 打疫苗
  • 公共场合戴口罩
  • 保持两米社交距离
  • 试着说服老板,居家办公
  • 常用洗手液或肥皂洗手
  • 避免聚集,避免去人群密集处,少在室内见人,尽量在室外见人,如果非要在室内见人,开窗通风
  • 在室内碰到别人的话,试着劝别人戴口罩
  • 试着说服会面的人做核酸检测
  • 千万不要见确诊的人,直到确诊至少 10 天之后
  • 千万不要见有症状的人,直到对方不发烧了或者对方感到好了

-——–

以下其他信息——

1)身边一些人观点及我的观点:

没有哪个套餐是只上一道菜的。

昨天朋友圈里的大城市白领们,庆祝的居多,看上去没几个担忧英美那边的骨牌效应会不会在国内重演(《欢迎来到艰难时代》)。跟几个朋友私下聊了下,原来该买呼吸机的都已经下好订单了。想来也合理,大城市中产要么有积蓄,要么公司有医保,平时去的是和睦家、维士达这类的私立医院,诊费 1600 起,看得起高端医疗的人确实更关心平时能不能出差,收入能不能维持,万把块的呼吸机,只要收入不断,就不是问题。

但我在群里跟鹏哥聊了下,听他说很多底层工人是没有五险一金的,可能很多人平时去的面包店或者餐饮店的服务员就没有,而他们每天接触的陌生人最多,他们大多也是一周单休或者一周无休。

这些人风险大,出问题要么只能看挂号费 50 的公立医院(微信有挂号小程序,劳驾有些大聪明们上去搜一下看看北京的,如果你觉得服务员生什么病都去工地边黑诊所,从来不去医院,那我就没话了),要么就生挺着。我记得以前说过,我曾经拿 6-24% 的感染率和上海期间 0.2% 的重症率乘以我们老家的人口 60 万,然后对比了一下我们那儿重症病床的床位数——东部小城大概四五十张,我就很担心故乡那些老人。这几个月国内一直在拨款,昨天也提了要做好住院床位和重症床位准备,不过我还是担心。我建议有空的朋友都计算一下,做到心中有数,能做准备的提前做一下准备,至少万一出急事,手头就有电话,知道什么流程,该找谁。

我理解有些自认为风险低、不满收入受影响的人的高兴,但是我想提醒一句,有些结果已经经过了无数国家的确认,这个时候你自己高兴,可以理解,也是你的权利,但是你的庆祝活动动静太大,声音喊得太响,等于字面意义的坟头蹦迪,比刘书记的 “成人礼” 还难让人接受。

我知道很多人会说,有些专家都说了,“大部分” 人是没问题的。“大部分” 这个词很妙,因为比例上它绝对正确,绝对值上它非常灵活。我要说的是,**今天这篇文章,我主要是写给 “少部分人” 看的,我也是写给觉得自己差点钱的朋友看的。**之前说过,防疫这事,各人有各人的小账,各国有各国的大账。现在变化到这个阶段,照顾自己的责任更多的来到了我们自己这边。

……

今天的新冠家庭自主指南就写到这里,明天或者后天介绍牛津那本《新冠后遗症自助指南:管理症状的实用方法》。我还在想要不要从台湾省那边搬运点这几个月的小作文过来,给大家做做心理建设,我再想想。还有之前看到过国外有餐饮业幸存指南,相关经验好像也可以介绍到国内,因为感染多了以后,很多人反而会因为害怕感染,不再堂食,我觉得餐饮业主可以看看,顾客也可以参考参考。

昨天跟朋友聊天,让我想起了《流浪地球》小说里的氦闪。这两天出来了新变种 BQ.1,研究人员给起的名字叫 “地狱犬”,不太懂,就不多说什么了,有兴趣的朋友自己关注一下。总之希望我的读者朋友们都身体健康,家人安康。

2)补充个美国的信息,算是一点心理建设

A. 美国现在的数据是每天死 400 个左右,《大西洋月刊》几个月前的报道标题是 “新的一天,又要有几百个美国人死于新冠”。福奇昨天又出来说了一下,说数字太高了,要想办法降。人口绝对没死绝,许多人也绝对麻木了。每天 400 持续几个月,这组数字可能有些人受得了,我不太受得了。

B. 防止道德滑坡的连锁反应,比如美英澳的道德滑坡

美国路径是 ICU 不够用,儿童医院不赚钱,所以把儿童医院改成 ICU,结果造成儿童医院的医疗挤兑,孩子看不上病,家长花更多钱。这是《纽约时报》10 月 12 日的报道。11 月的报道是医生的孩子也排不上队了。

英国路径是从老人等不到救护车、到救护车在医院门口排队放不下病人因为医院没床位、到 Private Eye 骂澳大利亚人的私立医院在英国公立医疗体系崩溃之际赚 “末日利润”。

澳大利亚的路径是服务员生病,上不了班或者被老板开除,出现 40000 人的缺口,于是行业协会推动放松年龄限制,让 13 岁儿童补缺。我自己没看到关于孩子是不是也会感染然后上不了班的讨论。

反正是从坏苹果和坏苹果里选,但是把别人的烂苹果看成好苹果,是不对的。

知乎用户 林一五 发表

说明要继续打持久战。

其实之前共存派和清零派之间的争议,主要着眼点在于保第三产业还是保第二产业。

共存派所推崇的国外模式,其实都是以保第三产业为主,对于第二产业的伤害比较大。共存以后,街上到处是人,第三产业肯定能保住,但是第二产业肯定好不了。第二产业需要稳定的出勤,比如一个工厂有一千员工,上班八百人的话,能达到原先 80% 的效率吗?很难,因为只要有一个部门的人缺勤过多,整体就有可能停摆… 临时换人上去?很多专业性岗位你怎么换人?这还是局限在一家工厂。扩展到整个供应链呢?现代供应链体系整体的不稳定对于一整个行业来说都是致命的。

而清零派推崇的清零模式,则是对第三产业的伤害很大,以保第二产业为主。减少了各种人员流动,减少了大家出门上街的次数,第三产业受的打击是最直接的。而低感染率有助于保持工厂的正常运作,所以出口指标才屡创新高。

用做生意的眼光来看,什么最赚钱?当然是别人最缺的东西最赚钱。

当绝大多数 “外国” 都在牺牲第二产业保第三产业的时候,他们什么东西最缺?自然是各种工业品。这也就是最近两年我们经济数据虽然不算好看,出口数据缺屡创新高的最大原因。(第三产业比较惨,第二产业赚得多)

有人说海关出口数据造假,拜托您有点常识。所有经济数据中,最不可能造假的数据就是海关的进出口数据。倒不是因为海关的工作人员道德水平高,而是海关所有的数据都是 “双份” 的。比如我们出口了欧洲多少多少,欧洲的海关也会有同样的数据显示进口了我们多少多少… 这个数据你怎么造假?联合全世界各个国家的海关帮你一块造假吗?

回到我们一开始讨论的共存和清零的争论上来,将清零的标准调整,恰恰说明短期内不可能放弃清零的整体路线(不然还做什么微调?直接大刀阔斧)。

全世界的第二产业都在衰退,除了我们。

所以,你说我们的第二产业能不能丢掉?不光不能丢掉,还必须加快发展。

乘着别的国家第二产业衰退的时候,抢他们的市场份额,抢他们的工作机会……

有人说我们的第三产业不是也衰退了吗…

第三产业除了部分行业,绝大多数行是跟地域和收入直接绑定的。

你多了一家大的工厂,多出来成千上万的工人,自然而然围绕他们会产生一定规模的第三产业。现在只是因为防疫政策的原因这部分第三产业被压制了… 一旦防疫政策稍微放松一点,马上就会恢复。

但是如果你的第二产业的工厂跑到了别的国家(比如巴斯夫中国建厂),短时间看你的第三产业还有欣欣向荣的数据。长期看,再繁荣的第三产业也无法脱离了第二产业而长期单独存在。美国铁锈带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所以,从发展的眼光看,选择保第二产业而不是保第三产业,就是这个道理。

知乎用户 沈琪​ 发表

看了一下对这些政策的解释。我相信数据是有依据的,依据这些数据,当然我也愿意相信,这个政策是可以有效的。

但是……

坦白说,我们面对的是新冠疫苗问世以来最严峻的一个冬季。

这张表就是著名的霍普金斯大学数据,虽然一些国家已经逐渐开始不怎么汇总数据了,但是霍普金斯这个数据依然是全球范围内最有名的体现全球疫情的数据。

最左面这一列是过去 28 天总数据排行榜。

高居榜首的是德国。就是最先开发出来疫苗的那个德国。就是复必泰疫苗的那个德国。过去 28 天感染和死亡分别是 142 万和 4168 人。感染和死亡比是 2.92‰,比 2020 年初我们探讨的那个千分之二还要高一些。当然,美国的数据更不能看,美国是 8.88‰,很吉祥。

新冠还是那个新冠,并没有更温和。

这个冬天,注定新冠叠加流感。这是一个更艰难的季节。

然后,全国多个地区出现高发,当然和境外不能比,但是这一轮的高发在过去三年里也没有过。

11 月 11 日,中国大陆新增确诊和无症状感染者破万,广东、河南、内蒙古、重庆四省市破千,另有 9 省破百。两位数以下的寥寥无几。

武汉、上海、吉林爆发的时候,我们是用了全国驰援的方式,还要数月之功,勉强控制住。到了今天,我们大概没有办法靠这种方法了。

之前我说,中国人可以不用讨论 Long Covid 问题,因为动态清零就没有这个问题。以后,就不知道了。

我个人私下猜测,日新增 20 万,大概会是上限。到了日新增 20 万的时候,我们就不可能有有效的公卫干预手段了,无论是医疗设施、方舱、格里酒店、医护人员、基层工作人员,就都是不可靠和不充裕的,到了这个量级,放不放就只不过是文字游戏而已。

那么 1 万和 20 万差多远?我不知道。

所以,也许是不得不了。

据说宽松能救经济。

据说 facebook 要裁员 10000 人,我猜,这个和美国的清零政策没啥关系。

公卫事件,最后当然是公共部门来解决。因为个人确实无法应对这一切。但是公共部门也确实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政策。

如果一年感染两百万,死一万,那当然…… 甚至可以毫不在意了,在一个 14 亿人的国家,这个量级的呼吸道传染病,只要发消息要求大家做好预防就行。

那么到多少才需要干预?这个倒也不好说。反正如果有很多人写小作文,说满地无主的手机的时候,哪怕感染和死亡还少,也是要严阵以待的。

但是公卫考虑的不光是生死问题,还要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压力等等,所以公卫最终要选择一个各种妥协的方案。

但是有些方案,是一旦选择,就回不去的。

今天的疫苗,今天的药物,和一年多以前并没有大的区别。

今天的病毒,其实和一年多以前也没有多大区别。奥密克戎不是另外一种病毒,它仍然还是新冠。

德国的新数据是 2.9‰。这还是个新冠啊!

我愚钝,当然无法站到政策制定者的高度,我只能站在地面上,看看我的周围。

2021 年以后的疫情,当然都是境外进入的。这两个月的疫情比去年同期、前年同期都要严重,期间如果说变量,那当然就是 7+3 之类的变量。然后这个变量还要降低。

河南已经需要依靠行政动员来为富士康招工了,有定额的。然而河南的工人宁可徒步百里离开富士康。富士康的方法就是不管次密接。

所以……

听说昨天开始很多人都在买制氧机……

@曾博士

都已经开始科普了。

这倒是带来了新的增长点……

刚才去药店买药,服务人员看到我的清单,笑说 “这是在备药?都知道了?” 不是我一个呗。

基本上,如果公共部门决定退后一步的话,那就意味着我们这些停留在原地的老百姓就被迫比之前更进一步了。

更要依靠自己吧……

像日本人一样,像我们的香港人一样。

准备血氧仪、小药箱和试纸吧,以及更多的备用生活物资。

因为不知道到时候如果阳性,我们能出门还是不能出门。也不知道到时候,我们能去医院还是没有医院可去。

关于新冠,数学规律是无情的,就只是希望,这回数学能站在我们这一面吧。但是不知道数学他同意不同意……

知乎用户 甄昊元​ 发表

毫无疑问,二十条下来,会让新冠患者更多。因为哪怕是次密接只有十万分之三,不再管控了,意味着扩散风险变大了。所以才会有 11,12,13 条中的医院分级一说,备药一说,正常阅读理解的人应该都能想到,一个大的向上指数曲线要来了。

我知道你挺慌,但是先别慌。为什么,因为你不是已经慌了快一年了么,从今年春节开始,到上海,到乌鲁木齐,到郑州,可以说 22 年我们国家就没过过几天安生日子。大家觉得封控能解决问题的基础在于可以保住弱者的生命,保住经济。现在这个时间点上来看,人们对自由被限制(出门便利,旅行自由),对服务业萧条这个层面已经越来越无法忍受了。键政群体在知乎上面掰扯是一回事,老百姓连续数月没有入账,和社区工作人员冲突越来越多是另一回事。这次能不能压制住本次的多点开花疫情,我真说不准,至少我个人说实话,没有信心。

我们撇去所有的价值判断,撇去你的屁股在哪个国家,单从利益的角度看待这件事,其实就是一个权衡问题。弱者的生命和制造业在左边,自由出行和服务业在右边。这在没有疫情的世界是全都可以有的,现在则变成了抉择,因为一旦启动,不可以回头。过去两年,我们通过强力措施干掉了本土疫情,新冠在国外演化,所以我们获得了一个相对兼得的局面,清零当然就占了上风。但现在 rna 病毒演化的结果是传播效率极大增加,我们的核酸结果就算 24 小时更新一次,也来不及阻断传播。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清零,就意味着更大的封控区域,更长的封控时间,更少的人员流动。新冠传播出现了更强悍的变异,这就是我们现在遇到的困境的现实基础。

那么咱们聊的第一件事,从二十条看,我们选择了哪个方向?

防疫为自由,为经济让路。原因超级简单,乌鲁木齐,静默 90 天以上,拉萨,三个月,鄂尔多斯,两个月以上,郑州,一个月,上海,三个月。这种封控方式带来的副作用很大,而且不是一次性战斗结束就完事儿。我们说长新冠相当于小艾滋,一次次冲击你的免疫系统,最终把你身体耗尽。对于社会的打击不也是这样么,一次大的静默也相当于一次大的打击。未来十年我们看不到新冠消失的希望,反而是越来越厉害,那么未来十年您所在的城市将会面临多少次的封控,可以抗住多少次的封控,您可以告诉我吗?

为经济让路意味着我们的敞口风险变大了。但这在我看来算不上共存,说得准确一点,是躺平,因为我们在 2020 年元旦就已经和新冠实现了共存。如果我们把不惜一切代价将病毒消灭叫做极端清零,把什么都不做叫做极端躺平的话。那么所有的国家都在这中间游走。中国肯定处在清零一侧,美国肯定处在躺平一侧。但我们毕竟没有把核酸检测搞成两小时一次,美国的白宫也是要天天做核酸的,日本人出门也是天天戴口罩的。可以说大家都在执行灰度操作,我们总体在搞清零,其他国家躺平了,但也没躺死。

不用说因为躺平导致缺员率很高,不用说因为躺平出现的长新冠,也不用说因为清零出现的长期静态。我们明确的事情就是,二十条把标杆从清零那侧稍稍向躺平移了一点,看看会发生什么。这个我相信你认同吧,不然我们没有对话的基础了。当然我完全同意二十条里面说的,绝不放弃清零,绝不躺平,我们调整之后肯定还在清零这一侧很近的位置。

那第二点我们就来说说二十条可能产生的结果。我不是预言家,但把大概率的可能性罗列一下,这样也可以让你看到一个大概了。

我们再来回顾一下预设背景:

1,新冠的传播 buff 在不断增加,致命性是随机演化的,潜伏期基本还在 2-7 天。

2,新冠主要通过空气传播,接触间接传播能力远小于空气传播,除非走冷链。

3,长新冠存在,你在一生得的次数越多,你得的频率越快,你就越容易死。

4,新政后我们只将阳性患者的楼栋封了,其余点皆为低风险,人员可自由流动。

5,新政后施行常态化核酸检测,公共场所皆需要 24 或 48 小时核酸才可以进入。

6,新政后低风险跨省旅行的人不被隔离,国外和高风险区跨省旅行的人要被隔离数天。

可能性 1,新政策让 R0 小于 1。阳性患者会慢慢减少,那就太好啦!

这样我们真正实现了使用较低成本即控制住了疫情,同时最大限度的保证了大家的自由,最大限度降低了给大家带来的不便。这样我们摸索出了真正意义上的长期防控策略,未来数年我们都不用担心新冠带来的各种问题。这是最优结果,但我没有信心。如果这真的实现,你会看到和现在不一样的地方就是某个地方一旦出现疫情,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才会慢慢清零,因为这是获得更多自由的代价。

可能性 2,新政策让 R0 大于 1。新政策下阳性患者越来越多,最终大家都得了新冠。

首先我再强调一遍,即便 R0 都大于 1,等于 2 还是等于 20 是完全不一样的概念。我们上政策和不上政策如果能将全员感染的时间周期从 1 个月拖延到 12 个月,结果是完全不一样的。如果完全躺平,假如你一年会得两次新冠,假如你有 10% 的概率领到一个新冠后遗症礼包,那么 5 年以后你比较健康的概率就是 0.9^10=35%,20 年后你比较健康的概率是 0.9^40=1.5%。如果在上政策的前提下你两年感染一次,那么 5 年后你比较健康的概率是 0.9^2=80%,20 年后比较健康的概率是 0.9^10=35%。

我们再来想想二十条下如果发生了更广传播,医院的情况。在我们医疗资源和人口条件的当下,随着新冠人群指数级的增长,如果所有新冠阳性都要去医院,那么 R0 不管多么接近 1,我相信都会发生医疗挤兑。这就是第 11 条要做分级诊疗的原因。至少是新冠,相信一定会做分级处理的,不然如果发生了如下两种情形,一定会产生很严重的医疗后果,情形一,大部分新冠患者直接去了三甲医院 ddos 攻击门诊,医疗挤兑发生,情形二,新冠病毒由于新冠患者的大量增加进入了其他疾病病房,导致重病者更重。

三年前武汉和今年上海告诉我们,如果阳性患者在家自我隔离,最终整栋楼都会获阳。所以所有阳性患者统一集中治疗,可能是更好的方法。未来一个可能的结果是,某个城市出现了若干新冠阳性,小阳人拉走去方舱医院治疗,病重的拉去新冠定点医院,小阳人所在楼栋隔离 5 天,没有新的阳性则解封。一个城市的时时刻刻都会有数十个楼栋被封着。

看看这种情况下的经济,确实不会动不动封在家里不能上班了。服务业肯定会慢慢复兴,但还记得他和制造业在天平的两端吗?R0 大于 1 对制造业是大不利的,我一直坚持这个看法。因为在公司上班,就一定是人员密集型场合,一人患病,不及时处理,离全厂患病也就不远了。这是我们需要很重视,又难以拿捏的地方,也是我们的必救。要知道,为什么这三年只有我们是顺差,还不是因为国外的制造业因为新冠导致的缺员垮了。国内,富士康的事到现在还是进行时呢。

那么制造业有没有可能在 R0 大于 1 的大环境下,还能保持生产的连续性呢?我觉得这是我国要面临的最大问题。能答出来,就能继续保持很好的势头,不能答出来,这个势头就要黯淡很多,我们相对于东南亚,相对于西方,吸引力则大大减低。目前从富士康的实践来说,失败了。这方面我们还需要摸索,但时间不多了。

最后,我描述一下我猜想的一个明年的场景。某中型城市 23 年 8 月某区域因为疏于核酸,一下子多出来几百个小阳人,政府立刻把该区域的阳性全拉去方舱医院隔离治疗,同时,社会面的小阳人也开始涌现,数个楼栋被封,数家工厂的开工受限。一个月的时间方舱达到满负荷,城市的楼栋封锁也达到最高的数十个。然后开始缓降,方舱在后面的三个月时间内从满负荷降到了半负荷,被封楼栋也降到了二十个左右。但不存在清零了,就像股票板块轮换一样,全市各个住宅都会陆续发现小阳人,方舱也时时刻刻都有小半数的新冠患者在仓里治疗。这个城市用两到三年时间把所有人都感染过了一遍。

最后的最后,我希望你以后还能想起来有个政府曾经拼尽全力想办法保护这个国家的国民,整整撑了三年。

知乎用户 兔斯基 发表

真心建议展开大讨论,征求意见,集思广益。

毕竟,这事关每一个人。

现在的舆情已经到了很凶险的程度。

表面上看是清零派和共存派的对骂(已经不止是争论了,就是对骂)。实际上,是大家对路线(以及可能出现的摇摆)的担心。

我可以明确提出警告:人民群众有撕裂的风险!这是极其危害团结大局的!

我自己就深有体会。我已经发现,最近半年关于防疫和躺平的舆情已经相当不正常了。

这种不正常体现在没有交流和争论。

是的,你没看错,完全没有争论。这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

我们当律师的,处理过离婚纠纷。有一句戏言,说两口子要是连架都不吵,那怕是真要离婚了——这就是为什么我在前面说有撕裂的危险。

但以往我们曾经有过争论和交流,那反倒说明感情还没有完全破裂。

比如说,以去年为例。当有共存派认为病毒会变异出 “终极版本”,可以思考长期共存的时候,清零派起码还会从医学,社会,伦理等等方面来反驳,甚至还达成过“再等等看” 的短暂共识。但是,随着病毒变异,“终极版本”这一说也就不存在了,搞得清零派对共存派大为光火,压根就不再相信共存派,说共存派都算是客气,有人直接都开骂他们是“人奸,躺匪”。

反过来,清零派也没好到哪儿去。一开始,当各地出现一些过度防疫导致的悲剧时,清零派既会批判这些不对的做法(不信,你们可以翻我以前的答案,看有没有批判过),也会替当局辩解,效果好的时候,也能争取到一些 “中间派” 甚至是共存派里面“好说话的”。只不过,后来,有些悲剧一再发生,社会怨气积累,共存派也越来越不耐烦,开骂清零派是“封城爱好者,核酸爱好者,防疫爱好者”。

现在的情况是,两方已经到了老死不相往来的地步。都是在各自的话题里圈地自萌。比如,讨论外国研究新冠后遗症,境外疫情的话题里,清零派就喜欢聚在一起找 “血流成河”,压根没有共存派掺和进来。另一方面,在经济不景气,防疫压力大,过度防疫的乱象等话题下,共存派也是自成一体,刷各种梗,清零派自然也不会去触那个霉头。

实际上,除了极少数 “别有用心的人”,其他绝大多数本来就没有那么多 “原教旨主义者”。不论是清零还是共存,大家都是普通人,只不过都有自己在乎的利益,也就都站自身的立场,并且,随着局势的严峻,矛盾的加深,都担心对方会拿自己当牺牲品。

支持清零的,无非是担心新冠的杀伤力(症状难受程度,重症死亡率,后遗症,对身体,生产和生活的负担),操心对人民生命健康安全的保障决心和程度。同时,生怕共存了就 “不管我们了”。

站共存的,也是遭遇现实难题(封控期间的生活保障,经济压力,事业,经营大环境),操心经济发展方向,氛围和水平。同时,也生怕清零就是要把大家的生路都清掉。

说直白一点,就是两派都担心对方要自己去死。区别仅仅在于病死,社死或者穷死。

矛盾真就尖锐到这种程度。

但实际上本不该如此的。

我也是俗人,情绪上来了也忍不住跟共存派开撕。但我的理智同时也告诉我,病毒不会区分清零派和共存派,它只是与全人类为敌。病毒压根就不在乎大家的意识形态,它只是馋我们的身子。

按道理,除了对那些极少数 “别有用心的人”,其他大部分人在解决了后顾之忧的前提下,应该是可以作为同类(同为人类)站在同一条战线的。

其实,我们(不论是清零派还是共存派)都是既要,又要,还要——这不丢人,官方文件也这么写的呢。

难道共存派就跟人命有仇?肯定不会啊。但凡能保平安,谁愿意得病?谁愿意受罪?谁愿意去抽病毒的生死签?

难道清零派就跟钱有仇?肯定也不会啊。但凡能防疫兼顾经济,谁愿意有钱不挣?谁愿意受穷?

活着挣钱(最好还是站着把钱给挣了)不是最朴素的普世价值吗?

所以,我才希望干脆让大家大讨论。

把大家的顾虑,大家的难处,大家的设想,大家的建议…… 全都摊开来说。

我虽说没什么本事,但干脆抛砖引玉,先说出自己的一些想法,希望集思广益,不断探索和完善。

疫情已经三年了,我们如何继续熬过去?

真理越辩越明,办法越想越行。

三个臭皮匠还顶个诸葛亮呢。何况我们全国十四亿人。

我们还偏就要找病毒讨说法,找出个 “既要,又要,还要,更要”!我们不光要赢,不光要取得抗疫的胜利,还要赢得战果!我们中国人还就这脾气!

知乎用户 李劼 发表

不想宏大叙事,也不懂什么清零还是共存。我数学很差,不管是清零还是共存,你们列出的一大堆数据论证你们的所谓论点,我看不懂也没兴趣看。我也几乎没有什么生理学、病毒学、现代医学等等一大堆高大上得吓人的知识,就是一位愚昧落后的群众。

我只知道,在我过去的几十年人生里,就连普通感冒我都没有自愈过,对的,从来没有不吃药就自愈过。幼年时,几乎每次都会转成扁桃体炎,高烧不退,不打点滴绝不退烧。到最后一般抗生素都没用了,必须上激素才能退烧。

成年后扁桃体炎的概率减少了,但是又几乎都会转成气管炎,不吃药那就是每天晚上咳嗽不止,睡都睡不着,不吃药绝对好不了。

就算是感冒初起就吃药,几乎也要熬过最难熬的前三天,身体发冷,人很困却又睡不着。即使不转成扁桃体炎或者气管炎,也得熬上十天半个月才能好,最后也是鼻涕很浓并且发绿,浓痰很多,说几句话就咳嗽。

这还是普通感冒。我看共存派说新冠是大号感冒?那么请问有多大号呢?我得个普通感冒都能这副德行,如果换新冠我能有多大好?高烧不止最后打点滴,大量用激素,那是肯定逃不了的吧?

所以对我来说,自然是不感染新冠,那是必须的。至于共存还是清零,随便你们,这个我不关心,我自己不感染才是最最重要的!你要说我自私,说我精致利己,那随便你吧,我也没说我是个大公无私的人对吧。

我知道知乎是个人均中医黑的地方,你们黑中医那是你们的事,我反正也不懂啥是现代医学,我一愚昧的群众,只知道谁能治好我的病,增强我的体质,我就用谁。新冠出现以前,我就喝过几次中药,效果都还挺好。特别是有一次感冒看了中医,喝了中药,居然三天就好了!这真是破天荒头一次!也练习了一段时间中医的保健气功,效果也很好。最近有中医大夫推荐了一些增强免疫力、预防新冠的汤药,还有中药香囊、中药粉改造口罩,我觉得挺好,准备用起来,应该对于保护我不感染新冠能够发挥有益作用。

反正对于什么现代医学我不懂,也不崇拜。看新闻我就只知道现代医学也就这样,新冠肆虐都好几年了,也没把新冠治好,到现在特效药也没有。所以只能试试中医。不用拿这个 PUA 我,没用的。现代医学治病的本事不咋地,PUA 倒是挺厉害,我可不上当。你要骂我反智那也随你。毕竟,我也没说我不反智对吧。

知乎用户 迪迦杀手 发表

我觉得目前最重要的是,要确保通过宣传,让支持 “极端清零” 和“极端共存”的人都控制在少数,大多数人的意见形态,都应该在清零和共存二者之间,找一个目前最适合对抗国内疫情的中间态。

如果将对于疫情的态度视为一个回声室,那么 “极端清零” 和“极端共存”正常情况下,都应该是少数。

回声室大致有三种形态 [1],当社会影响力和争议都较小时 ,达成中立共识,其中所有代理的意见趋向于零;见图 1(a)所示;当社会影响力或者争议之一较大时,共识被破坏并引起单边激进,也就是一边倒的意见,群体的意见不收敛,广泛传播,并且可能达到远远超出初始意见区间的值,如图 1(b)所示,对于这种情况,系统的动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群体如何选择交互。在引入同质性β后,在与意见相同的个体反复互动的推动下,群体之间强化了他们的意见,并在中立共识的对立面分成两组,如图 1(c) 所示。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以意见的双峰分布为特征的极化状态。一个系统,大致会经历(b)——(c)——(b)——(c)的循环过程,(a)只是在当某个事件影响力较低时的理想状态而已。

但是,现在却出现了一种非常诡异的情况:目前疫情之争,虽然接近于图 1(a),但持有极端意见的人已经不再是少数,而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趋势。也就是说,正常情况下,持有极端意见的个体会大打出手,正常人完全拿着爆米花吃瓜看戏;但现在不一样,持有极端意见的个体非但没有打起来,还很默契地将目标转变为转换中立意见,将中立意见转换为极端意见。

做一个简单的估计,如果自由发展,那么最后不会发展成图 1(c),而是会在图 1(a)的情况下,两级反转,也就是所有意见都趋向于 1 和 - 1,而中立意见几乎消失,也就是不存在持中立立场的个体。

所以此时媒体就要担任意见领袖的作用,直接在清零和共存中间,取一个最适合目前国内疫情形式的中间态,同时划出很大一部分的中立空间,对极端清零和极端共存都 “各打五十大板”,这样将不合理的回声室形态慢慢调整为合适的回声室形态,也就是大家祈望的 “少数极端派在少部分空间打起来,正常人不参与,也不应该参与争论”。

参考

  1. ^Modeling Echo Chambers and Polarization Dynamics in Social Networks;Fabian Baumann, Philipp Lorenz-Spreen, Igor M. Sokolov, and Michele Starnini;Phys. Rev. Lett. 124, 048301;27 January 2020

知乎用户 思辩​ 发表

最近在和分公司的同事完善一个项目推广经验,画了一堆思维导图,其中最关键的一条叫:

让基层员工做最简单的事

知乎用户 诗与星空​ 发表

11 月 10 日,在第二届亚洲医疗健康高峰论坛上,国家卫健委副主任曹雪涛表示,香港基于科学精准原则,因时因势调整疫情防控措施,统筹接轨世界与连通内地,卫健委将根据香港需要一如既往提供一切必要技术支持。

所以,其实按照卫健委的定义,香港现在的模式也不是躺平和放开,而是 “精准科学防控措施”。

当然,今天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

可能大家听到原来的 “7+3” 改成“5+3”,认为是不是松了?实际上不但不松,反而要求更高了。这些调整要求我们在防控工作中要更科学、更规范、更快速地开展防控。
——国家疾控局副局长常继乐

知乎用户 任幻想​ 发表

一定会有某些地区借着这个文件搞躺平。

也会有地区用这个文件搞更严格的清零。

几个月后数字和现实会告诉大家谁对了。

这 20 条里面

主要威胁有这么几条

一个是把 7+3,改成 5+3

而事实证明 14+7 的时候,国内大部分地区不用全民核酸。就在 2 年多的时间内防住了病毒。

仅有几个地区因为处理不当破防。

而在 7+3 后,国内大部分地区都出现了此起彼伏的疫情。

防疫的高成本,恰恰是 7+3 带来的。没有 7+3 的时候,防疫成本并不高。

而 7+3 到 5+3,会有更多的长潜伏期漏网。

要清零的成本会进一步提升,全民核酸要做下去才可能清零。

而这就触发了第二个 bug,没有疫情的地区不需要全民核酸。

不做核酸。有疫情你也不知道啊。

所以,漏网的外国人会传播一定时间,传播一定人群。才会在社会面发现。

途径是医院发烧做核酸。

由于目前病毒一天一代,r0 已经达到 18,发现的时候,至少百八十人,传播三代以上。

这个时候组织一次全民核酸。会有各个地方的几百人阳性,几千密接,次密接真是无法找全。

这个时候,隔离已经控制不了疫情。

封城,每天核酸,连续至少两周,多的可能一个月,如果有检查作弊的公司要好几个月的封城才能清零。

这个损失会非常巨大。

而且只要有一个长潜伏就会漏网。

要防疫只能继续做昂贵的定期全市核酸。

不做你就要定期封城。

或者放弃清零。

而这 20 条清清楚楚的写着,坚持动态清零。

就是说按照 20 条做

只有一年多次封城才能清零,代价比现在更大。

执行 20 条不加码,就要放弃清零。

执行 20 条不打折扣。就要准备封城。

如果放弃清零了,那就是躺平了。

放弃地区全民感染。复制香港,日本,台湾。

香港,台湾的代价刚刚开始,第一轮而已,日本已经好几轮了。

我们会面临最残酷的第一轮。

当放弃清零的地区。会面临重大政治经济危机。台湾第一波的加强版(人均医疗资源弱于台湾)。

按照 20 条要求,不得封闭交通。

跑毒到加码区会成为选择,北京会是首选。

北京如果封闭交通,意味着 20 条成废纸,

各地都会封闭。

躺平区的人逃不出来,出来会劝返。

坚持不封城,会演化成政治经济危机,最后当地主官成为替罪羊。

所以,我认为,大多数地会根据防疫清零的要求自觉加码。

少数头铁地区,真的执行了,迎来一次次封城。

知乎用户 maomaobear​​ 发表

20 年 1 月,我带着一书包的口罩和消毒药水回家,嘲笑我反应过度。

20 年 3 月开始,我只要离开家门就全副武装,说我反应过度,就算被德国佬指着鼻子骂病毒我也得这么出门。

20 年年底至 21 年年中,被封在家,离开所在郡需要申请出门条,去所有场所需要快检阴性证明,娱乐性场所全关,餐馆不允许堂食。

家里做出了半污染区,所有外面的衣服留在车库的衣架上,进门的东西能喷消毒药水的就喷一遍,不能喷的就用紫外线照。

期间备足了消毒药水,罐头,瓶装水,制氧机,血氧仪,不出意外我又反应过度。

那后面那段时间,反应不过度的应该老开心了吧。

现在相比疫情前,鸡蛋和牛奶的价格都翻倍了,能源 4 倍,工业品也差不多翻倍了。

2021 年底,我说张文宏就是个老中医被人追着喷,2022 年 3 月,说了一句华亭宾馆出事的时候至少应该封区被骂了老半天,6 月说上海解封早了更是被人指着鼻子骂。

当然,在这期间我无数次地被开除了上海籍,同时也挨其他省市的骂。

现在,2022 年 11 月份,我买了一台制氧机,一个紫外线消毒灯给家里寄回去,不出意外的,我反应又双叒叕过度了。

三年的流水账到此为止


三年来,我认识的人中,死亡一人,重症卧床至少俩月一人,后遗症失去体力劳动能力一人,后遗症爬三层楼要喘两次一人。这还只是一个在德国刚踏上社会的社畜那小的不能再小的社交圈,这个圈子可能都不足 100 人。

至于朋友的朋友,朋友的熟人这种消息,多到已经麻木了,不再赘述。

基于我的反应过度,我已经是圈子里少有的完全没被感染过 / 至少从来没被测出,显得自己倒像是异类。感染两次三次的不计其数,确实,大部分人都不会有太大的事,至少当下来看不会。

也许我的运气不错,家中有四位 80 + 的老人,其中年纪最大的爷爷明年 7 月将迎来 90 大寿。

之前我总觉得,家人在国内,健健康康平平安安挺好的,我在外看看有没有机会再拼个博士,不让爷爷他老人家太丢脸。我了解可能发生负面结果的概率并且接受,只要家人都健康就好。

灾害三年效应还是来了,疫情开始时我就和很多朋友说过这件事,只是真的到来的时候,还是觉得手足无措,一腔怒火无处发,只能怼着阴阳怪气的疯狂输出了。

至于说我身边统计学的大可不必,要读数据自己去

@拍帮主

那里找论文链接。

知乎用户 企鹅烹饪大师白熊​ 发表

哪怕是印度南非也没躺平啊,看印度 up 主的视频,密接照样要核酸,确诊也是要隔离,一些人太敏感了,看见不全民核酸不封城静默就要说躺平。

知乎用户 李逍遥 发表

知乎用户 荒野的过客 发表

给出了很多数据,诸如次密接检出率,确实挺低。

但没有给出密接 5 天内检出率,只用了一个模糊的形容词,很高。

很高到底有多高?

是 95% 还是 98%,还是 90%?

感觉这个数据应该不是很乐观。

第九版防控方案缩短了隔离时间,搞出了 7+3,然后有的地方把 3 天健康监测改成了 3 天居家隔离,也就是某些人口中的「加码」。

昨天公布了 20 条,一些地方行动很快,很快地「减负」了,一些地方行动也很快,很快地「加码」了,「减负」的大张旗鼓地「减负」,「加码」的悄悄「加码」。

大家回忆一下,全国普遍推行「定期区域核酸」「非必要不出 / 来 X」「落地检」「24/48/72 小时核酸阴性方可入内」「登记域外来返人员」「有疫情地区来返人员 N 天 M 检」等等相对于 2020、2021 年来说可以算是「加码」的诸多举措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是从第 9 版防控开始的。

对于绝大多数普通百姓来说,第 9 版出来以后并没有更便利,反而是更麻烦了。

嗓子眼捅出茧子的梗,已经不是一地两地百姓的戏言了,全国都是如此,也正是没完没了的核酸、没完没了的限制,才导致诸多怨言。

当然了,如果没有这些限制,恐怕现在就不是感染者日增过万了,过十万过百万都是有可能的。

2023 年的春节不远了。

2823 年的春节,未必比 2022 和 2021 的春节好过。

知乎用户 看试手 发表

不管上面说什么,也不管下面他们怎么执行,反正先未雨绸缪,尽可能安排好自己的生活。

作为一个从三月份开始被封闭 87 天,一个人在家,整得差点抑郁的人,不管他们说什么做什么,

在此奉劝路过的各位朋友,只要你住在城市里面,无论你的身边现在是不是有口罩事情,都请记得买大容量的冰箱或者冰柜,并且随时塞满它。

你一定要买冰柜!2022 年冰柜选购指南

这不是一个奇葩的建议,而是一个过来人的经验教训。

希望口罩事件,能够快速翻篇。

知乎用户 桃花岛蓉儿 发表

大概是在等广州的结果吧,要是广州没有严重挤兑医疗,就可以配合别的手段(比如强制 n95 口罩)开放了。要是广州后果很严重医疗系统崩溃,那就会趁过年封控了。其实当初是 14+连续三天核酸,而不是 7+3,也不至于如此局面了。

另外一个事情是,对于大部分人来讲,是由没病没钱变成有病,但还是没钱的体验。现在放开纯属自找没趣,经济下行周期,衰退不可避免,你做什么都改变不了这个周期,但是你这个周期内做的事,将来都得背大锅,本来可以甩锅给防疫了,结果自己把锅给砸了,然后自己背上,难以理解了属于是。

更新两张图,新加坡是去年 9 月开放的,岛上是今年 3 月开放的。不讨论超额死亡各种复杂术语。就是直白的死亡人数,坐标系有调整过的,数据源是拍帮主,不用考虑预期死亡人数,只要比较前几年数据和现在的数据。你们自己心里有结论。

知乎用户 哥谭夜魇 发表

要和下面这个新闻连起来看。

通州本来执行的是比其他地方更严格的限购政策,需要有通州户口才能买房,即在市限购政策上加码了通州区限购政策,俗称 “双限购”,属于层层加码。在“不准层层加码” 的指示之下,通州两个地区退回到了市限购政策。

大家都清楚限购政策是在托房价,一旦开始放松后面麻烦更大。但是现在已经顾不得那么多,再不刺激交易就凉透了。说明确实没钱了,限购放松多掉价啊,以后还怎么彰显尊贵身份呢,但凡还有别的办法都做不出这事。


总之我觉得还是要理解,顶了这么久家底都掏空了。你们韭菜又不以实际行动来支持,嘴上喊的声挺大,一到掏钱的时候全跑了。

如果你对这个政策不满意,那赶紧就去买房,房企销售上去了就有钱拿地了,地卖出去了才有钱继续坚持啊。现在是你们既要人家坚持,又不以实际行动支持人家,那怎么行。

赶紧买,明天就买,按当地限购政策顶格买,居住地和老家同时买。加油。

另外我强烈建议,自即日起可以给购房者本人授予终身绿码,并标注巨大的 “买房光荣” 四个字,以表彰其巨大贡献。


你们觉得要恢复入境隔离 14 天,可以啊。那就把因为入境隔离 14 天而耽搁的所有生意损失集资补上。比如说咱国内某个企业有个进口设备需要外国技术人员维修,按照新 20 条 5+3=8 天就可以出来,既然你们要求 14 天,那把损失的 6 天的钱补上就行,微信还是支付宝?别走啊!

知乎用户 老岳 发表

我认为无论是什么样的政策

防疫基层人员最起码要有点理智,讲点科学

现在防疫真的是一点脑子不动

作为居民,跟防疫人员交流就跟人工智障没什么区别了

作为防疫人员,对待居民就跟对牲口一样,只要不是因为得新冠出事,你出啥事都无所谓,什么问题都得有个轻重缓急吧,人总能区分出来人命最重要吧

最后就是所有的人,作为一个人,都得有点良心吧,有人突发疾病了,或者受不了寻短见了,那些人在这个时候是怎么能做到还要严格执行那些狗屁流程的,哪怕是一分钟,都可能就是一条人命,你耽误一分钟,就相当于害死一个人,你良心不会痛吗?如果这个人换成你的亲朋好友,你受得了吗?

知乎用户 Chen1Mmm 发表

防疫抗疫不可松懈,要求更高,措施更准,组织更精。

综合来看,可以分为几类

一是国家这个时候出手二十条,是及时的。

目前全国各地,有些各自为政,各自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特别是由秋入冬,面临防疫的高度挑战,有些地方已开始趋严管理。这个时候出手,是刚有苗头,就有措施。对冬季防疫,及时定下了基调。

二是国家这个时候出手二十条,是精确的。

在基于前期数据、国内外实际情况,以及我国自身防疫抗疫的能力、基础上,科学决策,分门别类、精准调节。二十条本身就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具体对策,不搞一刀切,动态调整优化,全程全局可控。

三是国家这个时候出手二十条,是兼顾的。

既兼顾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又兼顾社会发展。在保证安全前提下,保障社会民生、经济等领域尽可能正常化,至少是新平衡态的正常化。

四是国家这个时候出手二十条,是发展的。

不形而上学,不一成不变;而是随着外部因素如病毒、内部因素如防疫抗疫能力的变化进行的动态、灵活优化与调整,总方针不变,战略不变;过程管控随机应变、战术变;保证以最小代价取得最大的抗疫胜利。

知乎用户 萧煮夫​ 发表

基本比人家的政策加码个 20% 然后晚 3-6 个月

按照这张表 基本可以判断下一步是什么时间点

真以为说人家优秀是假的啊?

知乎用户 星落风起​ 发表

国家卫健委给出了各种数据,解释了 “二十条” 的调整原因,借用下微博用户

@航空物语

的总结。


但我个人对根据这个数据得出这个结论还是保留意见的。

因为这些数据之所以低是各地各种加码严控的后果,本身就不是按标准防控后的正常结果

比如,我就知道有的县有疫情会把下边的镇都划为中风险区,而这个镇实际上一例阳性都没有。所以卫健委给出的中风险区阳性检出率为 10 万分之 3,可能这 10 万里有 9 万人本来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中风险区的,而是地方加码后给强行划为中风险了。这样中风险区阳性检出率就是被低估了。

调整的真正愿意大家都知道,就是原防控政策的成本大于社会发展的成本了,疫情防控和社会发展需要统筹兼顾,这是里子。用数据解释,不过需要个台阶下,这是面子。

这个理由大家看看就好,否则按这个逻辑来推中国(不含港澳台)14 亿人,只有 100 万人感染,这么低的感染还防控什么呢?

知乎用户 一粟 发表

看到很多严格清零派在哀嚎,在买制氧机和 N95(也有趁机贩卖焦虑带货赚钱的),我说几句事实,首先亮明分析的理论框架,就高中课本上老掉牙的两句话:

1. 物质决定意识

2.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现在说现实:

1. 有的地方连续封了三个月乃至更多,你如果关注疫情你知道是哪里,清零派的理由在这些人面前已经有了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的滑稽效果。

2. 有的地方连续封控了一个多月,你如果关注疫情你知道是哪里,数字开始根本就不透明,民怨沸腾, 羊的转不走,阴的出不去。还有近期的奶茶店被封,老板睡觉没戴口罩受到警告,网红书记一脸无辜…… 这些分散的事实能否说明目前一些地方的行政能力低下,让他们搞清零派的严格防疫,既防不住疫情,又搞垮了经济,只能带来民怨沸腾?那么在无法上下全换人的情况下,在高质量行政人才难得的前提下,怎么解决问题?

3. 严格防疫,有的地方已经缺钱缺人缺地到了严重的地步。核酸检测机构长期拿不到钱,下面有罢工;转运车不够,羊 的不能及时拉走;方舱不够,不得已临时动用烂尾楼,人才楼,乃至文物保护园区(中途被叫停)和中学(面临家长反对的很大压力)…… 面对这种现实情况,严格清零派如何解决?

4. 某地因为控制半天到现在疫情还是新增天天破千,已经从原则上不离 x 到保证阴性(是没检测出来,还是潜伏期,还是没人检测,还是多次检测阴)人员应出尽出,这是不是打算以邻为壑?以邻为壑的背景是不是山穷水尽束手无策?

5. 某地于 2022 年出现人类大规模迁徙事件,是不是和最初数字不透明有关,和厂区防疫不到位有关,尤其物资保证有关,如果继续严格防疫,数字日日破千,干活的人越来越少,被隔离的人越来越多,就算钱和地和人手都要中央兜底,如果四处开花,兜不过来怎么办?

6. 天天说放开了一床位难求,现在医疗资源是不是已经大量倾斜到了核酸检测工作中?连某积水潭某烧伤科某有黑历史的专家微博大 v 都已经亲自带头上阵连续天天给人做核酸,是否已经说明其他病症的患者乃至发热患者已经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和看护?这不是因为转向导致的,而是转向前已经存在较为普遍(一个地区出现几个羊后大概率是这个节奏)的挤兑?甚至家长是医生,要为自己的孩子做手术(比较紧急)都要写小作文哭诉才能申请下来(一般家庭达不到吧)。

7. 严格清零派说要一定程度理解过度防疫,因为不过度则难清零,难清零则事实上就是躺平。那么越严格提高标准,是不是对经济影响就越大?是不是就越发缺钱缺人缺地?(严格执行,肯定需要充足人,物资,钱,隔离地点),人人动不动就居家办公,不创造产值,某些问题下某高赞回答说我们这是保二产弃三产,那富某康保住了么?居家办公能叫二产么?现实怼脸上了竟然还在发癔症,真是愚不可及。

8. 比起一年后能不能看到太阳,很多人的现实是这马上就要看不到太阳了,考虑长远意义的前提是现在能凑合下去,现在都凑合不下去了谁管你长远啊。

9. 所谓的延期房贷,要知道中小企业可不只是有房贷,疫情冲击最大的就是解决各地就业问题有突出贡献的中小企业,他们的贷款(可能已经不想贷了)要不要延期,普遍延期了他们银行活不活的下去?

10. 百姓的房贷延期虽然有先例,但是办理复杂,线上办理和线下办理延期不同(线上 28 天,线下 6 个月最多),如果居家甚至隔离了怎么线下?如果 28 天后还不解封(今年就有实例,还不少)那还怎么办,有没有政策?即便可以,目前流程复杂,能办理的人员甚至本人就在居家办公或隔离,效率低下,电话打不通,又怎么办?

11. 即便精简了流程,线上线下延期还贷一样时长一样好办理,那么前一阵各地因烂尾楼问题发起的断供潮已经让银行吓怕了,如果主动允许断供,会不会让银行完蛋?银行要不要保,要不要救?

12. 封控时间过长的地方(超过三周),高三的家长和师生,初三的家长和师生什么心情?他们会有怎样的诉求?他们又有怎样的数量?

以上问题如果你关注疫情,就会知道说的是哪个或哪些地方,已经小作文满天飞了,现实就是旧版清零方案已经没有客观条件再实施下去了,不管接不接受喜不喜欢,转向都是基于物质条件而不是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

––––分割一下

1. 民众能不能有既要又要的权利和愿望?我觉得有,然后公仆们要努力实现,一旦真的实现不了,要开诚布公不讲 p 话套话地把现实摆出来,然后再号召共克时艰。如果就没几句实话或实情,只会嚷嚷再苦一苦百姓,大概率没人会听你的,没人会跟你走。

2. 物资供应是个大难题,防疫越严送货越难,菜来了放门口过 24 小时,24 小时后志愿者(不能所有居民都志愿吧,一栋楼是不是也就两三人志愿)再陆续送到各家门口,这个效率下,一旦一两个志愿者中招,人接不走,接走没地方又送回来,接走没地方送回来被拦住扔大街上,这也是现实,是山穷水尽的现实。

3. 某地是新一线,是省会,在中部,已经撑不住了,缺钱,缺人,缺地,到现在开会还再嚷嚷日清日结,就是说很可能缺人到无法保证日清(一天检测完并出结果)日结(结果一出,应隔尽隔——有地方有人送物资有钱交隔离费),那么转向就是不得已的现实。

4. 严格清零派再哀嚎再骂再说什么不理智不应该是没有用的,现实不以人意志为转移,不管时机到没到,掉头就是掉头了,因为前面已经小碰壁几次了。但船不能沉,诺亚方舟又没有,真天塌了先砸死底层,转向成本还是底层在支付,就和层层加码乱防疫的成本是底层支付一样,陶两次钱,受两次罪,是无法避免的了。

5. 理想是既要又要,现实却是既失去又失去,这是任何灾难发生后都一再证明的真理。平等还在努力实现中,现实就是要么你是爷,要么你是孙子。努力当爷吧,就算当不了爷只是个孙子,也要努力做个明白孙子。

-——– 再补一句吧,评论没一个是我删的。

知乎用户 顺天致性 发表

发布会看完了,说说个人看法:

1. 亮点有很多,高低风险、杜绝一天两检、整治层层加码一刀切等等,央视记者提的问题算不上尖锐,但也把群众的诸多问题问到点了,但是需要提醒各位,每位记者在提问前绝对会将所提问题递交上去,会让专家做好准备,这也说明有关单位确实感受到了舆论的冲击,也看到了人们的渴求。

2. 关于防止层层加码、一刀切问题,上层确实非常重视,而且也已经做出了调整。专门配备了领导小组来调节解决物流运输等问题。例如擅自阻断交通、随意封控静默、长时间不解封等等。

各地方也组建了整治工作专班,每天都要进行调度,紧锣密鼓的推动优化防控措施 20 条,让各地方原原本本的吃透,严格贯彻执行,还要加强群众宣传工作,尽可能做到人人知晓,让大家都能了解措施的具体内容,同时,各地网民、人民群众遇到的各种问题要有效回应,并转交地方推动解决,遇到层层加码一刀切问题要及时反映、要保证 20 条原原本本、不折不扣落实,典型事情也要及时曝光。

可以说上层完全能看到下层的所有顾虑以及呼声,而且执行力也是非常有信心和有动力的,但是一分部署,九分执行。关键在于下面听不听话,做不做得到,有些城市的小区物业以及有关人员,真的是有权便是王,这群人向来是拿着鸡毛当令箭,你不能惹也不敢惹,很多物件都在欺负老百姓,甚至是过度中的过度,这件事情又该如何解决?这种地头蛇谁来压制?我们应该如何推进?其实都是相当难的。

4. 强调坚持动态清零不动摇,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这就说明了在 20 条落实之前,乃至落实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都不会完全放开,毕竟现在医疗卫生资源总量不足,医疗床位每千人 6.7 张,万人重症床位不到 4 张,放开就意味着爆了!如果你身体健康,抵抗力强,那无可厚非,但老人小孩等抵抗力和免疫力低的群众,一旦放开医疗系统会崩溃,那时买个感冒药都难。世间并无两全法,希望按照这条路走下去,能让我们看到破晓时的光芒。完全放开现阶段完全不要想,但肯定还会针对现有问题进行相应调整。

5. 关于大学生封校的问题,如何保证大学生在校期间的生命安全?如何缓解封校时间以及封校时间评估?如何保证大学生在校的医疗资源和保供措施?

6. 关于看病就诊,上层说的很切合实际,不能 来了就全关闭,消杀完成后,没啥大问题就要及时恢复,不要一封到底。而且针对派车救护方面,不能为了达到零风险,就推诿和拒收患者,不能让人民把小病拖成大病,要保障老百姓的就医需求。

听了全程,感觉说的确实很全面,而且也感受到了上层的温度和发言人的专业性,他们确实很了解网络上的各种声音以及问题,真的很为人民着想。但是也感觉到了下层的执行难度,既要又要还要,执行难度可想而知。

政策虽好,关键在于落实,真的希望各地能抓紧学习,尽快给老百姓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毕竟封在家里真不挣钱啊,坐吃山空啊,而且还容易患上各种心理疾病、焦虑症、抑郁症,唉,但尽快求落到实处!

知乎用户 Oneline 科技​ 发表

二十条」不是放松防控————那么我想问一下,入境隔离由 7+3 减为 5+3,这是想 “防” 还是 “放” 漏掉的阳性病例怎么追踪,是不是加大了防控难度?漏掉的阳性旋风般扩散出去,会不会迫使一轮又一轮的封城,核酸,直到大家筋疲力尽,被迫躺平为止?

知乎用户 名师三国 发表

我觉得这二十条是不是放松就取决于一个问题。

如果各地不加码的执行,那么这些改动(尤其是 7+3 变 5+3,最近的遍地开花可以说和 14+7 变 7+3 不无关系)会不会造成感染人数变多?

毕竟被查出阳性会被隔离,封楼栋(单元)这一点还是没改的。

这会不会导致加多少码和感染人数成了一个比例关系,但是最后被封的面积却固定。

因为。。。。

不加码,感染人数增多,被封的地方就多。

加码,感染人数减少,但是为了控制传播,还是得封那么多地方。

到时候别管是严格执行还是层层加码,全都得被骂。

另外。

今天发布会解释,20 条里的新政策,是基于实际数据的。

那么。

众所周知,第九版发布以后,根本没几个地方是严格执行,加码的比比皆是。

这就不是第九版的效果,而是各地加码以后的效果。

同时,各地的加码程度,全都不统一。

这个政策的制定,会不会是根据层层加码以后的数据,却在不加码的第九版基础上做优化?

这才造成了让一堆人以为要开始躺平摆烂了。

知乎用户 明日香 发表

我的建议是:不看他说了什么,看他做了什么

我的想法是:不管你说你怎么干,我现在就按你要全面放开共存做准备

我的行动是:

买退烧药

买消炎药

买维生素 C 片

买生理盐水喷雾

买 N95

……

今年年初西安疫情爆发之后,本人是第一时间采购了大量的生活物资和应急食品的。虽然后来因为北京未发生大面积封控而没有用上,但是全国各地在后续一年里发生的事情证明本人预测还是有一定准确性的。

知乎用户 大熊喵​ 发表

在高速路口查验点和国道查验点守了那么多个通宵,肾结石发作了,吃了止痛药硬扛;穿着防护服上厕所不方便,晚饭就尽量少吃;没得到过一分钱加班费、值班费,还要自掏腰包请志愿者吃夜宵…… 三年后你跟我说 “14+7 改成 5+3 了”,请问我可以说脏话吗?

知乎用户 帝国小吏 发表

借这个问题,提一下为什么我们要缩短隔离期。

新冠的潜伏期有多长?

1. 潜伏期(incubation period)是传染病学上的一个重要概念,通常指的是从病原体感染到出现症状的时间间隔。我想这个概念大家都可以理解,我们从小到大听过很多疾病的潜伏期,有的疾病潜伏期只有短短数天,有些可能是几个月,还有的则以年为单位计算。

了解一种疾病的潜伏期,对于我们公共卫生防控策略的制定(比如隔离时间、密接者追踪)以及疫苗、药物的研发都有着重要意义。

2. 然而,对于很多老百姓来说,更关注的一点可能是最长潜伏期。

因为在一些都市传说中,某些疾病存在着超长的潜伏期,而这些「超长潜伏期」至今仍然会让一些人日复一日的恐慌,其中最经典的一个便是——

狂犬病。

狂犬病这个话题我之前写过很多了,不过今天并不是讨论狂犬病的,所以这边只说一些结论性的东西——狂犬病并没有二十年潜伏期。

WHO 认为狂犬病潜伏期多为 1~3 个月,极少数超过 1 年(rarely more than 1 year),目前最长有一例 8 年的病例(巴西→美国),但是这例存在争议,8 年以上的没有获得认可。

也就是说,大多数狂犬病在暴露后 1~3 个月内就会发病,1 年以上发病非常罕见,「狂犬病 20 年潜伏期」是国内经久不息唬人无数的都市怪谈,这个不存在的 20 年也导致了大量的「恐狂症」人群。

3. 而对于大多数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来说,潜伏期通常也就几天到十几天,新冠也不例外。

新冠的潜伏期到底有多长,这是三年来各国科学家一直在研究的重点,因为上面提到,这对我们制定防控策略和疫苗药物的研发有很重要意义,尤其是现在的主要毒株 Omicron。

在今年 8 月,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在 JAMA Network Open 上发表了一项重要的荟萃分析,关于不同新冠变异体的潜伏期(DOI: 10.1001/jamanetworkopen.2022.28008. 通讯作者梁万年博士)。

通过对全球两年多以来 141 篇论文(涉及超过八千名感染者)的荟萃分析,研究人员汇总出不同毒株的平均潜伏期分别为:

- 原始毒株 6.65 天;

-Alpha 5.00 天;

-Beta 4.50 天;

-Delta 4.41 天;

-Omicron 3.42 天。

作为对比,我们可以看一下其他急性呼吸道传播病毒的潜伏期,甲型流感(1.43~1.64 天)、副流感(2.6 天)、呼吸道合胞病毒(4.4 天)、和鼻病毒(1.4 天),另外过去四种引起普通感冒症状的人类冠状病毒(如 229E 和 NL63),平均潜伏期为 3.2 天。

也就是说,随着几年来的进化,目前新冠病毒的潜伏期,已经逐渐接近常见几种具有季节性的人类冠状病毒。

4. 这边我们重点说一下 Omicron。

上面这项研究发现 Omicron 变体为 3.42 天。我们可以看看类似的研究,比如日本科研人员今年 5 月发表的研究(DOI:10.3390/ijerph19106330),纳入了 1589 例核酸检测确诊的新冠病例,对比了 Omicron 潜伏期与之前其他变异体的差异。

研究结果表明,Omicron 的潜伏期为 3.03±1.35 天。

作为对比,之前的 Alpha 潜伏期的第 5、25、50、75 和 95 个百分比例分别为 2.1、3.5、4.5、6.1 和 9.6 天,而 Omicron BA.1 潜伏期的第 5、25、50、75 和 95 个百分比例 1.3、2.0、2.8、3.8 和 5.8 天。

也就是说,Omicron 感染者的平均潜伏期显著低于 Alpha,绝大多数 Omicron 感染者的潜伏期在 5.8 天之内。

5. 结合大量研究,目前各国普遍认为大多数 Omicron 的有症状感染者会在感染后 2~3 天左右出现症状,而最长潜伏期不超过 8 天。这也是各国制定隔离措施的重要依据。

顺便提一下,新冠潜伏期的研究比很多人想象的更加复杂,需要追踪指示病例(index case,也就是俗称的「零号病人」 )和密接者,收集他们的发生接触的日期和地点,以及所有人出现症状 / 体征或者核酸检测阳性的日期等,还需要对感染者的毒株进行基因组测序, 并且排除其他可能传播途径,是一项复杂的流行病学研究工作。

当然可能还有人为,那么有没有更极端的情况呢?

理论上确实不能排除极端情况。在医学研究中,由于个体的生物学差异,自然会有极端情况出现。但是当出现远超置信区间的极端情况时,首先要考虑的是研究方法是否有问题,以及极端个例是否出现了干扰因素。

比如网上一些通过入境人员信息推测极端潜伏期。如果你理解上面说的潜伏期的研究方法,那么应该可以理解入境人员数据其实完全无法做潜伏期研究,大部分重要信息都是缺乏的:

- 没有指示病例

- 没有发生接触的日期和地点

- 没有基因测序结果

- 没有排除其他可能的传播途径

如果通过这种方法计算的话,那么搞出一二十天甚至一个月以上的「潜伏期」也毫不奇怪。

6. 因此,在今天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疾控局副局长常继乐也专门解释了国内经过正规的流行病学研究计算的 Omicron 潜伏期。

我们节选其中一部分:

「6 月 28 号发布以后,7 月份和 8 月份又进行了方案的评估,当时我们国家的主要流行株是奥密克戎 BA.5 和 BA.5.2、BA.2.76。评估发现,密切接触者 3 天内检出阳性比例是 81.4%,4 天达到 90.1%,5 天达到 94.5%,7 天达到 99.7%。根据这些结果,将隔离期限进一步优化到「5+3」。」

这也是为什么在优化二十条措施当中,将密接者的管理措施从「7+3」缩短为「5+3」。同时还有很重要的一点,下午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 CDC 传防处研究员王丽萍专门提到,缩短入境人员管控期限,同时也是为了防范在集中隔离点的交叉感染风险。

7. 最后,我们汇总一下,根据目前全球各国的大量研究,大多数 Omicron 感染者的潜伏期在 3~4 天以内,最长不超过 8 天。这是我们缩短隔离期的最重要依据。

和狂犬病一样,新冠那些传说中的「最长隔离期」总会让一些人陷入莫名的恐慌,这需要我们用更多详细的科普来消解谣言,国家疾控局这次的数据发布就是非常好的一个典范。

随着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的来临,我们仍然应当持续科普新冠病毒的相关知识,不要夸大也不要无视新冠病毒的危害;同时不断提醒人们疫苗接种的重要性,继续做好各种 NPI 措施(如勤洗手、戴口罩和保持社交距离等),做一点适当的储备,保护好自己和家人才是要紧事。

知乎用户 庄有猫​ 发表

本狐为知友们带来更多信息:

【二十条不是放松,而是要求更高了!这场发布会信息量很大】

11 月 12 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措施,全力抓好当前疫情防控处置工作情况。

国家卫健委:
二十条优化措施不是 “躺平”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表示,二十条优化措施是对第九版防控方案的完善,不是放松防控,更不是放开、“躺平”,而是为了进一步提升防控的科学性、精准性,是为了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国家卫健委:
不能为了达到零风险就推诿拒收患者
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雷海潮提到,最近有些地方出现了对于一些有基本医疗服务需求的人员,没能够及时救治的情况,案例十分令人痛心。雷海潮表示,在院前医疗急救方面,特别是一旦发生疫情,一定要对日常需要,保证充分车辆,充分人员。一旦有需要,要迅速开车。雷海潮特别强调,不能因为疫情防控为了达到 “零风险” 就推诿拒收患者。

调整防疫会使疫情更难控制?
国家卫健委回应
雷海潮介绍,对于当前疫情防控政策进行不断的优化调整,也是我们过去两年多以来一直坚持的一个工作节奏和风格。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我国持续跟进全球疫情态势和病毒变异特征,结合防控举措的实施效果进行动态评估。有关专家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还有,我们通过两年多的防控实践,经历了若干次聚集性疫情的挑战,也积累了很多防控的经验,对于病毒的传播规律和临床治疗特点,有了新的认识。另外,我们在疫苗的研发方面,在药物的研发储备方面,也有了新的技术进步。可以说,每一次我们对防控措施的优化调整,都是十分审慎的,也是经过专家科学论证的,确保积极稳妥、风险可控。
另外,基于我国人口规模巨大,特别是脆弱人群数量比较多,尤其是老年人口在我国占比大,这些都是我们的基本国情。而且我们的医疗卫生资源总量上也是相对不足的,并且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分布也不够均衡。结合我们对第九版防控方案等政策实施情况的评估结果,经过专家的深入研究和论证,提出了二十条优化完善的政策举措,优化之后的举措能够明显缓解各地疫情处置当中遇到的一些瓶颈和障碍的问题,比如说隔离资源相对比较紧张,隔离房间不足。另外,流调方面压力非常大,流调的人员也相对不足。比如说这次我们取消了对于密接的密接的判定,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更好地集中流行病学调查人员的精力和时间,来把风险地区和密接人员的有关调查和风险管控的工作做的更好,能够用更小的代价在尽可能短的时间把疫情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平衡好我们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所以这样的调整和优化,是基于科学的认识,也是基于循证研究的新的成果,这不是放松,更不是 “躺平”,而是要更加精准科学的做好我们的疫情防控和处置工作。

为何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
取消中风险区判定?
国家疾控局副局长常继乐介绍,二十条优化措施涉及的优化调整是基于多地疫情防控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相关评估数据做出的。常继乐对大家特别关注的几条措施,做了详细解释。
一是密切接触者的管控措施由 “7 天集中隔离 + 3 天居家健康监测” 调整为“5 天集中隔离 + 3 天居家隔离”。
随着病毒变异,其潜伏期逐渐缩短,在 5 天内发现阳性的概率很高。
此外,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集中隔离时间由 7 天改成 5 天预计可节省大量隔离资源(约 30%)。
同时,考虑到奥密克戎最长潜伏期为 8 天,5 天集中隔离结束后实施 3 天居家隔离能最大限度管控住风险。
二是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
评估显示,密接的密接人群规模大,但感染风险极低,阳性检出率仅为 3.1/10 万。通过及时判定并管控密切接触者,就能降低密接的密接转阳的风险,因为极低的阳性概率造成大量人员被管控,两害相权取其轻,故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
三是取消中风险区判定。
评估显示,中风险区阳性检出率低,仅为 3/10 万。但中风险区划定后,导致大量人员被管控,出行和流动受到限制,同时消耗了大量基层工作人力。因此取消中风险区判定。
四是高风险区外溢人员 “7 天集中隔离” 调整为“7 天居家隔离”。
评估显示,高风险区外溢人员阳性检出率为 4.9/10 万,均在风险区域划定后 7 天内检出。高风险区阳性人员外溢主要与风险区划定不及时、范围不准确、协查不及时有关。发生疫情的地方要第一时间精准划定高风险区并对社会公布。
五是对结束闭环作业的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由 “7 天集中隔离或 7 天居家隔离” 调整为“5 天居家健康监测”。

评估显示,解除闭环管理的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感染风险极低,阳性检出率为 1.6/10 万。通过闭环和居家健康监测期间规范开展核酸检测,可以及时发现感染者。
常继乐表示,二十条优化措施不是放松,而是要求更高了,要求更科学、更精准、更规范、更快速地开展疫情防控,把该管住的重点风险管住、该落实的落实到位、该取消的坚决取消,充分利用资源,提高防控效率,更好地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来源:环球网

知乎用户 搜狐新闻​ 发表

是的,“放松等于躺平” 这个概念只适用于中国形容其他国家的时候,并不适用于中国自身。

每个定理都有适用范围,跳出适用范围讲定理是耍流氓行为。


既然现在的网友理解能力这么差,那我就补充几句。

“躺平” 被中国某些人赋予了贬低国外开放的防疫政策的意思,简而言之,用这个词形容其他国家便等用于站在道德制高点,享受 “赢了” 的快感,而实际上,从没有一个国家的防疫政策是毫无作为,任其发展的,“躺平” 这个词从一开始,就是拿出来供政治、民粹使用,其本身便带有对国家政策儿戏化,充满反智色彩的意味。

中国未来同样会走上相同的道路,最终是殊途同归,如今 “躺平” 在过去的努力下变得深入人心,纠正这个词便等同于否认先前自己的发言,于是变选择了重新定义 “躺平” 的含义,先缩小其定义范围,再试图将自己当前的方针与 “躺平” 隔开。

弄这么复杂,也算是一种反噬吧。

知乎用户 硫离子 S2 负 发表

泻药,人在方舱,刚吃完饭

本来不想写疫情相关了,因为感觉变成了情绪场,但既然

@李劼

大佬说真理越辩越明,我也认同这一说法,那就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目前我在知乎以及更多的社交网站当乐子人的经历来看,全国各地的网友们,在面对疫情到底是封还是放的立场选择时,已经出现了一个很明显的倾向:

支持放的,绝大部分是经历过下半年长期封城的。而反对放的,大部分都是所在地区未有过长时间封城的——仅就发声者而言,另外这一点得感谢 ip 地址的显示。

这其实很好理解,人们如今在讨论封和放的时候,总是会说两个因素,一是病毒危害,二是经济影响。

这俩主要因素的讨论本身是没错的,但是忽视了一个重要因素:地方政府的能力。

事实上,绝大多数地方政府,是做不到动态清零的,面对当下流行的这一波奥密克戎变种,甚至静态清零的能力也没有——这是多地长久封禁,越封越多所展示出来的事实。

比如物资,各地只要被封,就会出现物价飞涨倒卖物资和物资供应不来的情况,像我们小区,有老人家里只剩两个土豆,物资却仍然好多天没有来,靠邻居接济才能度日。

事实证明,纯粹的市场力量亦或者纯粹的政府力量都无法组建一个正常的市场(至少目前是),一旦缺失充分竞争,就会畸形。据某不知名受益者朋友说,他的确赚到了很多。

不过我们本地也算是民风彪悍,能闹,虽然在互联网上没有话语权,但也有一些小区通过闹的方式解决了一些问题。

我给你讲一讲我是怎么阳的吧。

10 月底,距离我这里封城(一说是静默)已经过去了 20 天,但丝毫不见好。按理说,理想预期内,14 天执行到位,是可以隔断传播并找出所有阳的。然而事实是,但凡人为,必有漏洞。

我所在的小区坚持 20 天无阳,然而在上月 31 日,同一天,小区突然检测出了 6 个阳性,同时,在混管检查时,跟着被判定为密接次密接的人也不少。

其中就有我,我和阳性患者居住楼栋比较远,但楼下做核酸时,我的核酸和他的混管了,我成了次密接。

在宾馆隔离 7 天,期间核酸检测阴,在抗原检测阴后出院回家,第二天,新冠混管阳了,并且单管也阳,最后进入方舱。

患病后出现以下症状:腹泻(但肚子不是很疼),发烧 39 度,腿软(软到坐不起来),本来想一觉睡死过去,迷迷糊糊中想到了

@格罗斯特公爵

给我讲的,他知道一个我们本地中学生发烧烧成半身不遂还的事,吓得我爬起来搞了块毛巾蘸水糊在头上。

第二天醒来后,体温恢复至 37 度,腹泻好了,腿没事了,无咳嗽、咽喉痛等症状。

但是因为发烧太猛,仍遗留下了头昏(感觉是发烧后遗症)的症状,并逐渐消退。

其实在患病前,得知被判定为密接的我就在群里说了,我倒不怕得病,因为我一直都很想知道病毒到底有多凶猛,而舆论一片情绪场让我很迷茫,我希望能如实记录下我的症状。

当然了,我的症状太少了,而且我一个人构不成样本,所以从我转运至方舱的那一刻起我就在保持打听。

和我一同坐救护车来方舱的同行人中,有一位年龄七十多的老人,居住的也是老人小区,老人有我一把手数不来的慢性病:脑梗、呼吸暂停综合征、胆结石、慢性肾炎、对好多东西过敏…… 但老人并不担心,我问了一下,原来是一来她们小区很多老人都患过但均痊愈,二是她已经转阴了…… 但还是需要拉到方舱隔离观察。(至于我为什么知道这么详细,因为我门救护车上 5 和人,3 个老人,老人们的入院信息填写都是我给填的)

但今天我没看见老人,听同来的跟我同楼道的姐姐(这姐姐是被我传染的 hhhh)说,老人因为基础病太多,拉去医院了。

昨天我到方舱的时候,我左面的大哥烧的要死,今天也已经退烧。

现在方舱执行的是两次核酸阴性即可出院,但是核酸间隔比较长,所以出院周期平均在 14 天左右。

在我进来后,和分区区长(病人转志愿者)什么的打听了一下,据说,目前该方舱无重症患者,也没出现过重症患者,患者年龄有从大到小,大有七十岁,小有不会走路说话。症状除了我有过的,还有喉咙痛和咳嗽,有部分人发病时出现了视力模糊的情况。

但是,据他观察,说是这一波疫情,发病时间(症状明显)的似乎是某一批十多岁的学生?这个原理不太清楚。

另外,方舱治理很好,物资充足,生活用品齐全,吃的比隔离酒店好多了(酒店的饭和调料有仇一样,淡死了),唯一的不足是洗澡热水不够,昨晚洗澡,抹完洗发水一点热水都没了,大冬天我愣是冷水洗完了,冻麻了。

对了,写这篇文章的时候,被告知区长要出去了,我接任了区长,帮大家取物资打扫卫生什么的。

如果你得了新冠,那我要告诉你,新冠不可怕,别吓自己,多吃肉,多睡觉,多运动(睡觉和运动不冲突,听从身体然后主动调节),心态好是第一位的。

如果你没得新冠,我希望你不要得新冠,发病那一晚的确难熬。建议大家家中常备基础病的药,尤其是退烧贴和退烧药,发烧的确凶猛。

如果出现后遗症,或者在我担任区长这段时间,有人病情出现奇怪症状,或者本地有人出现后遗症,我会如实更新在这里。

第一次更新:

搞清楚那两位眼睛看不清楚的是怎么回事了,本身有高血压疾病,眼睛通红;

有一位中年女性出现了两侧肺不适的感觉,但无大问题

知乎用户 久肆 发表

看起来好像放松了些,但是实际是更人性化和灵活一点。

我在四川一个地级市大专学校里工作。之前九月,这里有确诊阳性病例,就全城封控。企事业单位居家办公,可以说是非常严格。一有风吹草动就封。就因为封得厉害,大家潜意识会觉得,这次疫情必定非常严重。于是马上去超市抢购物资,那超市里可谓水泄不通。

这几天又有确诊阳性病例,但是都没有全城封控。我下班后立即赶往超市囤货,也没见着大批人员采购。昨晚,有同事晚上排好久队去做核酸,但要排到时却被告知,排队做核酸人太多,现为节约时间,绿码人员可以回去,黄码人员继续排队做。这在以前是肯定不可能有的。种种迹象让大家觉得,此次疫情没有以前严重,大家不会觉得非常担忧、焦躁!

总体来说,是种进步!

知乎用户 穿山甲​ 发表

作为一直以来支持清零的人,这里我给一些比较实际的建议:

根据香港和新加坡的情况,如果放开的话,医疗资源短期内出现一定的不足是肯定的。

年轻人可能问题不大,但是有基础疾病和慢性病的群体是脆弱人群。

所以弱势人群和比较担心的人最好多囤点物资,按 2-3 个月的标准准备。万一发生短期医疗资源挤兑,大家可以自我封在家里等第一波过去,等社会调整完成。

客观说,从外国的情况来说,最可怕的是第一波冲击,后面的虽然也是个问题,但是第一波确实最可怕。所以你要先争取避开第一波。

如果不赶时间,暂时不要生孩子。

知乎用户 一直住顶楼​ 发表

答主坐标韩国,先说一下这边的情况。

不是媒体每天发布新增人数,几乎感受不到疫情的存在。早在今年 9 月,韩国取消了户外戴口罩的限制,如今只有小部分人出行仍然佩戴口罩。

作为人口只有五千万的国家,**在今年三月的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创下了日增 60 万的记录。**尽管韩国凭借着疫苗的高接种率以及出色的医疗系统最大限度的降低死亡率。但是截止到目前,将近三万人因新冠而丧命。并且大部分因新冠去世的人都是老年人,或带有基础性疾病的中年人。

在 2021 年新冠爆发初期,韩国也执行着非常严格的新冠防疫措施。入境韩国需要隔离 14 天,并且每天通过 APP 向韩国防疫部门汇报身体温度(类似于打卡)。不管在外吃饭还是在家的私人聚会,都严格限制在 4 人以内,餐馆、咖啡店晚上 9 点开始宵禁限制。在这种这种防疫措施下,虽然每天仍有数千新增,但总体可控。

在欧美各国决定完全放开后,韩国也紧跟脚步,一步步放开管控措施,直到也完全开放。随后就进入了疫情爆发高峰期。身边的朋友一个接一个的传出确诊的消息,甚至有人 “三阳开泰”,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疫情就在自己身边。每次上课都会有同学因为确诊隔离,没能按时到教室。甚至有的课程因为教授确诊,休讲当天的课程。且韩国政府对待确诊者几乎没有任何救助,确诊者需要自我隔离 7 天之后才能正常按时上班、上课。当然,自我隔离也没有任何监管。甚至,在大学校庆中,有的确诊学生为了见到爱豆,偷偷跑出去参加校庆。

起初,韩国政府会给每位确诊者 50 万韩元的确诊补贴。但由于确诊增长速度过快,将补贴下调至 30 万韩元后,又下调至 10 万韩元(约合 500 元人民币)。不断增加的确诊人数,也让韩国的财政倍感压力。

当前的主流毒株仍是奥密克戎,其特点就是传播力强,但引发的重症相对较少。并且人们重复感染这一毒株的风险更高。

我咨询过一些确诊的朋友。在确诊初期,嗓子会有大量的痰,伴随着不断地咳嗽。中期嗓子持续性剧痛,后期减轻症状,直至康复。有少数人在发病中期会失去一些味觉,康复后恢复。但这些都是轻症患者,且都是 20 多岁的年轻人的症状。如果是带有基础性疾病的老年人确诊,还会如此幸运吗?

回过头来,我国拥有 14 亿的人口。如果实行开放躺平政策,按照韩国的确诊率粗略计算。在一年的时间内将会有 7 亿人确诊新冠病毒按照世界平均致死率 1.04%计算,将有 728 万人丧命, 平均每天死亡 2 万人。即使按照韩国的 0.11%的死亡率计算,也有近 77 万人因此丧命。

那么,我们能达到韩国的致死率吗? 虽然我国的医疗水平属于世界先进水平,但是在 960 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也难以做到医疗资源的平均。并且,我国的千人医生数量仅有 1.79,即每 1000 个人口中有 1.79 位医生可以提供医疗服务。千人病床数量为 4.2,即每 1000 个人平均拥有的医院病床数量为 4.2 张,我国的医生数量和人均床位在庞大的人口下也显得寥若晨星。

由于老年人是新冠的易感人群,我们横向对比中韩老年人占总人口比例。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60 岁及以上人口为 26402 万人,占 18.70%(其中,65 岁及以上人口为 19064 万人,占 13.50%)。**2021 年韩国老年人 (65 岁及以上) 占总人口比重 16.57%。**虽然韩国老龄化更为严重,但我国 60 岁及以上人口也占总人口的 18.70%。在全球老年人占总人口 9.3%的对比下,我国的老年人群体,依旧数量庞大。并且我国是当今世界唯一一个老年人口数量超过 1 亿的国家。老年人大多有基础疾病,因为身体素质较差,感染后病情往往较重。因此,老年人比年轻人更易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而且一旦感染病情会比较重。

那么试想,一旦我国实行完全开放政策。按照当前奥密克戎的传播强度,我国的医疗系统将面临重负。医疗系统如果崩溃,疫情将出现全面失控的风险(可参考印度)。届时,西方媒体将变本加厉的攻击我国。

实践已经证明,新冠疫情带来的巨大生命代价和经济代价不是不可避免的。西方疫情严重,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把商业利益放在人民的生命之上。**我国政府在保护经济和保护民众生命的选择题中,认为后者更重要。**所以我国实行的动态清零的政策,是目前最适合我国国情的政策。

作为留韩学子,我也渴望回国,也渴望着像以前一样想回家就能回家的时候。但我相信,我国终将战胜疫情!


12 月 23 放假,12 月 28 飞广州。试想一下,每天都有朋友确诊,你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轮到你。最基本的健康都难以得到保证。

有的人生活在阳光下,便觉得阳光是那么廉价。

知乎用户 白白告​ 发表

6 月 28 号发布以后,7 月份和 8 月份又进行了方案的评估,当时我们国家的主要流行株是奥密克戎 BA.5 和 BA.5.2、BA.2.76。评估发现,密切接触者 3 天内检出阳性比例是 81.4%,4 天达到 90.1%,5 天达到 94.5%,7 天达到 99.7%。根据这些结果,将隔离期限进一步优化到 “5+3”。

所以大家可能注意到,我们从第一版开始,一直到第九版和到现在的优化版,原来是 14 天,后来变成 “14+7”,后来是 “7+3”,现在是 “5+3”,是这样渐进的过程。这个过程听起来少了 2 天集中隔离,这 2 天可以给我们省出约 30% 的集中隔离资源。同时,因为奥密克戎的最长潜伏期是 8 天,所以我们采用的是 “5+3”。

————————————-

咱就不说别的,怎么得出省 30% 集中隔离资源的?

5 天隔离是比 7 天少了 2 天,酒店是少用了两天。

但是根据给出的比例,后面居家三天的阳性率还有 5.5%。这时候阳了,他所在的楼栋是不是要全按照密接拉走隔离?这时候就不用资源了?

————————————————

@眼不见心不烦

提醒,我之前想错了,中间漏算了入境 / 密接 - 变阳性的概率,如果乘上这个比例后,资源占用率比我说的会低很多

知乎用户 世界光 发表

自己种下的因

结的果要自己吃下

我从去年就开始说

狂热的舆论环境,将会导致未来转向困难

本来,在疫情初,舆论大可以往更科学的方向进行。而不是嘲笑这个,贬低那个。每个国家的国情不一样,没必要分孰优孰劣。

在贬低 mrna 疫苗的时候,你们有想到未来自己也要用到 mrna 吗?那个时候真的被洗脑的老百姓会怎么转弯?

在嘲讽国外躺平,而不是科学分析具体国情的时候,有想到终有一天,我们也要走这条路吗?

在大肆宣扬后遗症的时候,有想过我们得同胞将来也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得新冠嘛?他们如何自洽?

说到底,我们不能像国外放开的根本原因:人口多,医疗资源匮乏。

可是前段时间是只字不提啊。

承认又能怎么着呢?毕竟还是发展中国家。

现在嘛

某些人一觉醒来,糟了,我变 50w 了。

所以,我认为需要清算这批在疫情中散播恐慌,宣扬极端民族主义的大 V

正是他们,让未来的一些政策难以转向,让本来科学的问题变成了无脑的屁股问题

这就是 捧杀。

低端的舆论导向:直接贬低某样东西

高端的舆论导向:把这样东西捧上不科学的高度,然后到一个时间,狠狠地摔下来

知乎用户 SeeyoKing​ 发表

重庆市才正确理解了昨天的文件精神,今天开始封城 7 天

知乎用户 土司 发表

上海封城是什么原因?是徐家汇的一个隔离酒店,也就是闭环作业者转阳的,是 10 万分之 1.6 的概率酿成的大祸。咱们具体来说说:

——

官方公布了几个 10 万人数据,特别特别特别重要:

1、次密接者转阳率:3.1/10w;对应措施:不判定次密接。作用:极大减轻基层政府工作(不用追踪次密接),极大减少工作生活干扰(次密接不需要居家隔离)。

2、中风险人者转阳率:3/10w;对应措施:不设定中风险。作用:部分减轻基层工作(虽然不需要划中风险,但中风险一般都划进低风险,还是要划低风险),减少工作生活干扰(中风险不需要居家隔离,但一般中风险是高风险旁边的几个楼栋,所以影响范围不大)。

3、高风险外溢者转阳率:4.9/10w;对应措施:7 天集中隔离改为 7 天居家隔离。作用:部分减轻基层工作(不需要安排集中隔离酒店,但没有居家隔离条件的还需要集中隔离),减少财政资金投入(居家隔离不用政府买单)

4、闭环作业者转阳率:1.6/10w;对应措施:7 天集中 / 居家隔离改 5 天居家健康监测。作用:促进闭环作业者及相关产业的恢复,加快闭环作业效能。

针对这些数据,国家进行了调整,主要作用是减轻了基层政府工作、减轻了基层财政压力、减少对相关人员的工作生活干扰,也是一定程度的促进经济恢复。

但是,病毒不会从天而降,都是从某些关键要害的地方复制传播出来的,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病毒就是钻了一个个的蚁穴才会发展成大窟窿。总结的 4 个 10 万分之几,正是每一次发生疫情的肇始之因。

例如,上海封城就是徐家汇的隔离酒店出了问题,这属于闭环作业者转阳率万分之 1.6 导致的疫情!天津最近的疫情就是沧州等地高风险地区回来的人,这属于万分之 4.9 的概率导致的疫情!

在前述四项当中:

第 1、2 项属于疫情防范的中后期发生的事情,一般各地都比较重视,执行比较彻底。降低标准后,估计会成为新的疫情发生源,虽然概率很低,但在千万级人口城市,如果检出阳性到一定程度,需要封锁的次密接也会达到 10 万人级别,那么 3 个阳性也是一波大规模传染的起点,10 万分之 3,在千万级别人口城市还真不能算小概率事件。

第 3、4 项属于疫情早期发生的事情,其实更应该加强监管,堵住蚁穴,而不是放松管理。

最后,还是建议屯一些吃的东西,以保万全:

太空铁:【万字长文】疫情囤货指南之一——食品篇(主食)

知乎用户 太空铁​​ 发表

问题在于,不防输入,任何行为都是躺平,这个例子世界各国都是这样,并不是你说不躺平就能做到的

病毒又不讲口号

知乎用户 一叶障目 发表

作为疫区人民

我坦白说一句

我惧怕病毒,但更惧怕 “不确定性”

这个不确定性,指的是上午辟谣,下午实锤,凡事一刀切

未知笼罩着整个社会,谣言满天飞,又不知道哪个谣言突然就变真了,前途一片黑暗

防疫挂帅,高于一切

病毒会死人,没饭吃也会死人

发展是解决内部矛盾的最好方式

没有发展,就没有安全

人民内部矛盾用人民币解决

但是 20 条一出

指明道路,明确方向

不怕大家笑话,周四晚收到天文台消息,说周五下午有 “大阵仗”,叫我注意看新闻

我以为是台风,晚上 9 点半和我老婆拖着车跑出去永旺扫了批尾货囤起来

谁知道第二天是大晴天,天都光晒

既然明确了不会封城

那一切照旧,积极配合就完事了

最怕空气突然安静,而自己没准备好

有备则无患,无备就等扑街

防疫不可怕

可怕是一刀切,还是层层加码的一刀切

不能用前两年否定第三年,也不能用第三年否定前两年。这两个时期,从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疫情防控道路这条主线来讲,是一个整体,一脉相承。

前两年的防控政策让我们赢得了充分的回旋空间,中国之治与西方之乱形成鲜明对比

今年因时而变更体现自我修复性

只要不沦为上海式的封城,经济能稳住

就是一个巨大的胜利

就让广州回到他专属的历史定位

为改革趟地雷、开先河吧!

躺平不会躺赢,放宽不是放松

让广州探索一条更适合国情的疫情防控道路

岂不美哉?

知乎用户 小谷围古天樂​ 发表

为何不再判定次密接?为何取消中风险区?这场发布会权威解释!各地还成立了整治 “层层加码” 工作专班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于今天(11 月 12 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米锋介绍,昨天,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了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二十条优化措施是对第九版防控方案的完善,不是放松防控,更不是放开、“躺平”,而是为了进一步提升防控的科学性、精准性,是为了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要坚定不移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定不移落实 “外防输入、内防反弹” 总策略,坚定不移贯彻 “动态清零” 总方针。要坚持科学精准,立足于防、立足于早,以快制快处置突发疫情,严防疫情外溢扩散和规模性反弹。要全力做好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服务保障,切实满足疫情处置期间群众基本生活和看病就医等民生需求,解决好群众的实际困难。要坚决克服简单化、“一刀切”,坚决整治层层加码,解决好群众反映的问题。

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王丽萍介绍,这次二十条优化措施对于密接、高风险区溢出的人员,以及结束闭环作业的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缩短了集中隔离期限,或者由之前的集中隔离调整为居家隔离或者健康监测,这样的调整是基于我们对病毒新的特点,以及前期边防控、边研究、边总结、边优化的实践,在基于数据、证据的基础上做出的,并不是说集中隔离作用必要性在降低。未来随着病毒的不断变异,对这个疾病的认识不断深入,以及整个国内外疫情形势变化,我们也不排除再对我国隔离措施进行进一步的优化调整。

疫情防控措施为何做出调整?国家疾控局最新解读

会上,国家疾控局副局长常继乐表示,这些调整是基于多地疫情防控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相关评估数据做出的。

为什么密切接触者管控措施调整为 “5 天集中隔离 + 3 天居家隔离”?

随着病毒变异,其潜伏期逐渐缩短,在 5 天内发现阳性的概率很高。

此外,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集中隔离时间由 7 天改成 5 天预计可节省大量隔离资源(约 30%)。

同时,考虑到奥密克戎最长潜伏期为 8 天,5 天集中隔离结束后实施 3 天居家隔离能最大限度管控住风险。

为什么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

评估显示,密接的密接人群规模大,但感染风险极低,阳性检出率仅为 3.1/10 万。通过及时判定并管控密切接触者,就能降低密接的密接转阳的风险。因为极低的阳性概率造成大量人员被管控,两害相权取其轻,故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

为什么取消中风险区判定?

评估显示,中风险区阳性检出率低,仅为 3/10 万。但中风险区划定后,导致大量人员被管控,出行和流动受到限制,同时消耗了大量基层工作人力。因此取消中风险区判定。

为什么高风险区外溢人员管控措施调整为 “7 天居家隔离”?

评估显示,高风险区外溢人员阳性检出率为 4.9/10 万,均在风险区域划定后 7 天内检出。高风险区阳性人员外溢主要与风险区划定不及时、范围不准确、协查不及时有关,发生疫情的地方要第一时间精准划定高风险区并对社会公布。

为什么对结束闭环作业的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管控措施调整为 “5 天居家健康监测”?

评估显示,解除闭环管理的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感染风险极低,阳性检出率为 1.6/10 万。通过闭环和居家健康监测期间规范开展核酸检测,可以及时发现感染者。

国家疾控局副局长常继乐表示,二十条优化措施不是放松,而是要求更高了,要求更科学、更精准、更规范、更快速地开展疫情防控,把该管住的重点风险管住、该落实的落实到位、该取消的坚决取消,充分利用资源,提高防控效率,更好地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调整优化会不会致疫情更难控制?国家卫健委答问

会上,国家卫健委副主任雷海潮表示,对于当前疫情防控政策进行不断的优化调整,也是国家卫健委过去两年多以来一直坚持的一个工作节奏和风格。

不断优化疫情的防控举措,不是放松疫情防控工作,而是强调更加科学精准,强调更加与时俱进,要根据病毒的演进变化趋势,还有实际防控能力的改善和提升,以及积累的临床治疗的经验和认识,来优化和调整疫情防控措施。总的要求就是,要落实好 “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 的要求,做到既防住疫情,又尽可能减少对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服务保障的影响。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我国持续跟进全球疫情态势和病毒变异特征,结合防控举措的实施效果进行动态评估。有关专家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还有,通过两年多的防控实践,经历了若干次聚集性疫情的挑战,也积累了很多防控的经验,对于病毒的传播规律和临床治疗特点,有了新的认识。另外,在疫苗研发方面,在药物的研发储备方面,也有了新的技术进步。因此,要因时因势来调整优化防控举措,不断提升防控的科学精准水平。可以说,每一次对防控措施的优化调整,都是十分审慎的,也是经过专家科学论证的,确保积极稳妥、风险可控。

另外,基于我国人口规模巨大,特别是脆弱人群数量比较多,尤其是老年人口在我国占比大,这些都是我国的基本国情。而且我国的医疗卫生资源总量上也是相对不足的,并且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分布也不够均衡。结合对第九版防控方案等政策实施情况的评估结果,经过专家的深入研究和论证,提出了二十条优化完善的政策举措,优化之后的举措能够明显缓解各地疫情处置当中遇到的一些瓶颈和障碍的问题,比如说隔离资源相对比较紧张,隔离房间不足。

另外,流调方面压力非常大,流调的人员也相对不足。比如说,这次取消了对于密接的密接的判定,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更好地集中流行病学调查人员的精力和时间,来把风险地区和密接人员的有关调查和风险管控的工作做得更好,能够用更小的代价在尽可能短的时间把疫情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平衡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所以这样的调整和优化,是基于科学的认识,也是基于循证研究的新的成果,这不是放松,更不是 “躺平”,而是要更加精准科学地做好疫情防控和处置工作。

如何督促地方落实 “二十条”?

雷海潮表示,**一是要加强各级党政干部的政策解读和培训工作。**昨天(11 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已经召开了电视电话会,孙春兰副总理在会上就二十条优化措施进行了具体解读,另外也对落实二十条措施,向各级疫情防控的领导机关、有关部门也提出了相应工作要求,领导干部要先学一步、要带头掌握。

**二是要加强对各级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指导。**这二十条措施内容虽然看上去不多,但是也对第九版方案在很多地方作出了优化和调整,我们在实施过程当中,需要各级从事疫情防控的工作人员,深刻理解和掌握优化措施二十条的具体内容和有关要求。今天下午,国家疾控局已经安排了相应的视频培训会,在国家层面紧锣密鼓地推动优化防控措施二十条原原本本的理解、吃透,在各地得到贯彻执行。

**三是要进一步加强对群众的宣传工作,尽可能做到人人知晓、理解,**只有群众参与到我们的疫情防控工作中,才能凝聚磅礴力量,才能得到群众长期支持。另外,群众掌握了政策、理解了措施,也能够很好地去监督这二十条优化措施的落地,能够形成良性的互动局面。

**四是要加强对于 “一刀切” 和“层层加码”问题的整治力度。各地已经成立了整治 “层层加码” 工作专班,**我们每天都在进行调度,对于各地网民、人民群众反映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积极有效的回应,转交给有关地方来予以推动解决。当然,今后工作当中,我们还要及时收集整理各方面群众和有关媒体的反映,来进一步保证优化疫情防控二十条举措能够原原本本、不折不扣地得到贯彻和执行落实。另外,我们对于在整治 “一刀切” 和“层层加码”问题当中好的做法、好的经验,也要及时总结和交流。另外,对于一些典型事件,也要进行曝光。

中疾控:对入境人员管控和核酸检测进行优化

会上,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王丽萍介绍:结合当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形势发展变化,为更好地统筹疫情外防输入和国际交往,便于人员往来,根据前期对入境人员防控措施试点评估结果,对入境人员管控和核酸检测进行优化调整。

一是取消入境航班熔断机制,并将登机前 48 小时内 2 次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调整为登机前 48 小时内 1 次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二是随着境外疫情广泛传播,人群感染率较高,导致入境后首次核酸检测 Ct 值大于等于 35 的入境人员中既往感染的比例很高,据此,调整了入境人员阳性判定标准。

三是参照北京冬奥会、成都世乒赛疫情防控经验,对于入境重要商务人员、体育团组等特定入境人员设立免隔离闭环管理区(“闭环泡泡”)。对免隔离闭环管理区内的外方和中方人员严格落实闭环管理、个人防护、核酸检测等要求,严防 “破环”。

四是由于新的奥密克戎变异株潜伏期进一步缩短,同时为防范集中隔离点的交叉感染风险,调整了入境人员隔离期限为 “5 天集中隔离 + 3 天居家隔离”。

交通运输部:将协调解决货车通行过度管控等问题

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副司长韩敬华介绍,近期部分地区出现对货车通行层层加码、过度管控问题,造成局部物流不通不畅,对人民群众正常生产生活造成一定影响。交通运输部高度重视,一事一协调解决不通不畅问题,对问题突出省份进行督办和通报,坚决巩固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和交通物流保通保畅成果。

交通运输部坚决纠正层层加码、“一刀切” 行为,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全力为稳定经济大盘提供坚强交通运输服务支撑。

**一是加强统筹部署,明确科学精准管控要求。**认真落实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最新印发的优化防控工作二十条措施,督促各地实施精准通行管控政策,切实做到 “五个严禁”:严禁擅自关停关闭交通物流基础设施和限制运输服务;严禁以车籍地、户籍地为依据,或有涉疫地区行程为由限制货车通行;严禁 “一刀切” 限制封闭区域末端配送,切实打通配送 “最后一米”;严禁实施 “静默” 或封控管理的城市一律限制货车进出,要采取有效措施保障重点生产生活物资运输、重要物流枢纽集疏运等货运车辆顺畅通行;严禁以等待核酸检测结果为由限制货车通行,严格落实 “即采即走即追” 要求。

**二是加强督办转办,推动问题立行立改。**针对部分地方出现的擅自关停关闭交通物流基础设施、擅自阻断交通、随意限制货车通行等过度管控问题,立即启动督办转办,强化跟踪调度,确保问题及时整改到位。对于过度通行管控问题反复出现、督办转办问题解决不及时不到位、货车司机投诉举报较为集中的,交通运输部将加大通报、公开曝光力度,强化警示震慑效应,坚决防止层层加码、“一刀切” 问题反弹,确保交通物流运行顺畅。

**三是加强值班值守,一事一协调切实解决问题。**坚持 24 小时值班值守,畅通各级应急运输保障电话,做到即报即查、即接即办,加强动态跟踪,形成闭环管理,提高办理时效,确保问题迅速妥善解决,确保重点物资安全高效运输。及时对反映的交通物流不通不畅问题进行研判分析,聚焦突出矛盾,优化调整相关政策措施。

商务部:全力保证居民生活物资需求

会上,商务部消费促进司副司长安宝军表示:商务部全力保证居民的生活物资需求。

**一是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商务部将持续强化市场监测与预测预警,及时投放肉类储备,协调跨区域物资调运,保障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稳定。指导各地设立市场保供工作专班,**将疫情防控和应急保供 “同部署、同落实”,统筹协调米面油、肉蛋奶和蔬菜等生活必需品的生产供应,组织商贸流通骨干企业与生产养殖企业加强产销衔接,增加货源供应;制定封闭小区配送、区域联保联供等专门预案,畅通诉求反映渠道,及时解决居民基本生活问题。

**二是维护保供主体有序运转。**指导地方督促大型超市、农产品批发市场等重点商贸场所,严格落实相关要求,科学精准做好自身防疫。针对可能出现的涉疫情况,要做足前期准备,提前规划临时替代场所,一旦需要,能够迅速做到人员、设施、车辆、物资平稳转换,维护保供主体能够有序运转。

**三是强化物流配送保障。**指导地方建立完善保供企业白名单制度,优先保障名单内企业经营、车辆通行和人员到岗,也要为外地保供企业创造便利条件。在封控区域,合理设置物资接驳站、固定接收点,加强人员配备,保障末端配送力量充足。根据老幼病残孕等重点群体需求,要制定相应的保供方案,满足封控隔离居民基本生活需要。

**四是做好区域联保联供。**商务部将根据地方需要,加强跨区域联保联供协调,帮助组织货源,保障市场供应总量充足。指导地方要统筹好肉、菜等生活必需品的储备,采取及时投放、定向投放的方式来增加市场供应。要求各地全面掌握本地生活必需品的货源主渠道,并与周边地区、主产区加强 “多方帮一方” 的互助互保合作,如果有需要,可以立即开展应急调运支援。

编辑 | 王月龙 杜恒峰

校对 | 段炼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自央视新闻、人民日报、澎湃新闻

知乎用户 每日经济新闻​ 发表

6 月底开始的 14+7 改到 7+3,和之后的境内多点爆发的情况强相关,有解释没有?

境内防止防疫过度、随意封控,你怎么立规矩都好说,毕竟 2020 年中以后我国境内就清零了!但入境条件一松再松,为什么??!

知乎用户 周山 发表

你猜放开后,大家是更喜欢去公共场所,还是更不喜欢去公共场所?

哪怕只是感冒发热症状,任何家庭,尤其有孩子的家庭的成员就会很大概率不去公共场合。谁也不想自己和小孩不舒服,跑医院很烦的好不好。

你想看数据的自己跟一跟这几天广州重庆的新冠人数和无症状人数,有症状的人的比例相当高的。有个症状就会烦扰你的生活哦

经济只会更加凋零,不管是开饭店的还是卖衣服的。

真的是很担忧。千万不要放开躺平。

知乎用户 一无所有 发表

说一千,道一万,如果理解成国家层面对各级政府部门的要求更高了就可以。

唯一怕的就是本身能力就这样,遇到这种防控直接就投降的,那就把大家坑哭啦。

这样的地方但愿不是很多。

知乎用户 二民​ 发表

被举报投诉了,说是挂人,所以截去回答者的名字。

非常可笑。

当抖音,微博,知乎这些 app,反对封锁言论成汹涌澎湃之势的时候。

说人民群众有撕裂的风险了吗?

什么叫民心所向?

民心所向就是抖音这种下沉软件评论区一片欢呼声。

民心所向就是资本市场在外围放消息是要有放开倾向时,股市大涨。

民心所向是朋友圈、群里大家热切支持。

当然,dota2 比 dota1 先进几倍,但 dota1 还有遗民一样,支持封锁的自然会有遗民。

你们小圈子自个儿闹腾就行了,还搞得自己拥有很大群众基础似的。别在那边绑架舆论了。

也别太高估自己了吧。还一而再再而三的在这里渲染恐慌。

大家都给你们找出路呢

既然全世界都已经放开了,地球不适合你们待,可以去火星。

火星去不了,可以考虑去深山老林不接触人群。

你在家里过也行,自己封锁自己,大家也不会撬开你的门。

吃喝可以外卖,每天给自家走廊消杀一遍。

你说你想过出门也可以,穿大白衣服。出门逛街工作,大白衣服 + 防毒面具,保证不感染。

如果穿大白不让你工作。你也可以盘核酸点,毕竟核酸点不容易感染。

这么多出路,自己选一个,会有光明的未来的。

还有些人就更逗了,还替医生群体作决定,不妨告诉你,至少在我们单位,医生从上到下,几乎没有不骂封锁的。别在那边杞人忧天觉得医生会怕。

知乎用户 陈天涯 发表

思想上让你放松,行动上让你紧张。

汇总今天(20221112)亲友团信息,坐标北京朝阳区:

1. 学校没通知周一复课,只说学生和共同居住人连续三天核酸

2. 约朋友咖啡,朋友次密接黄码居家,我说次密接不是就地解散么,她说问了社区,社区回复看到新闻了但没收到通知。

3. 孩子去西西弗书店,结果反馈华联 / 天街全部关门,进小区要 24 小时核酸。

4. 申请一个多月返京未果的朋友,说昨天弹窗 3 神奇消失了,喜大普奔买了明天的票回来上班,今天又弹窗了。

用最小的权力,最大限度地为难群众。

知乎用户 好奇懂事会​ 发表

和我昨天预料的一样,“二十条” 的核心在于 “减少浪费,凝聚力量”。

下面是国家疾控局副局长常继乐的发言:

疫情防控措施为何做出调整?国家疾控局最新解读

摘一下:

**1. 为什么密切接触者管控措施调整为 “5 天集中隔离 + 3 天居家隔离”?——**集中隔离时间由 7 天改成 5 天预计可节省大量隔离资源(约 30%)

  1. 密接的密接人群规模大,但感染风险极低,阳性检出率仅为 3.1/10 万

3. 中风险区阳性检出率低,仅为 3/10 万。但中风险区划定后,导致大量人员被管控,出行和流动受到限制,同时消耗了大量基层工作人力

  1. 高风险区外溢人员阳性检出率为 4.9/10 万,均在风险区域划定后 7 天内检出

  2. 解除闭环管理的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感染风险极低,阳性检出率为 1.6/10 万


疫情防控是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的。

**比如 “流调”,**采访确诊者、查监控、确定密接人员范围、打电话通知、安排地方隔离。一个确诊病例,可能要看他过去 3-5 天的行动监控,然后确定几人几十人的 “密接”,然后打电话。

注意,这个工作量已经很恐怖了。然后,密接作为起点,找 “次密接” 是一个类似的过程。工作量又被放大了 10 倍。

此外,“流调”和 “管控” 是一个高度时间敏感的任务。结果晚出一小时、管控慢了一小时,“密接”可能真的是阳性,就又多传染了一个小时。

**不再追次密接,能立竿见影的节省人力。**或者这么说,因为要赶时间完成任务(密接、次密接),可能一个确诊者的 “密接” 筛查漏了所造成的风险,可能精准确定一万个次密接都不补上。

再比如 “隔离”。集中隔离是什么意义呢?

你有传染他人的风险。同时,你又还没有阳性,也有被传染的风险。那同时为了保护你,也保护公众,就需要 “集中隔离”。

这种隔离房间的要求是很高的。通风换气、上下水、吃饭生活保障。都是要花钱的。

密接的隔离条件好一点,保障充分一点,群众也就更容易去配合。那么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条件良好的隔离资源” 高一些,更有利于防疫工作。

**又比如 “封控”,一个楼、一个小区封控,实际上非常像 “隔离”。**同样存在着生活保障、紧急情况处理问题,也是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范围越大、保障难度越大。但由于环境传染风险,以及不确定的感染状态,范围性封控同样是为了所有人负责,为的也是最快速度斩断社会面传播


上述内容,除了 “人力物力”,也存在一个“技能技巧” 问题。今天的发布会也提到了对领导干部、对疾控系统的培训。这是 “减少成本,取得更好收益” 的好办法。


讲中国经济发展原因,曾经有一个 “地区间锦标赛” 的说法。在当下,新一轮的 “锦标赛” 又开始了,比的是综合统筹和管理能力。

知乎用户 海阔天枫​ 发表

虽然不知道这二十条算不算是 “投石问路”,但我相信这二十条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提醒下面各级政策的执行者决不能 “矫枉过正”,防止之前呼和浩特的悲剧、上海等城市那些因为封控没法及时得到救治的突发其他疾病患者的悲剧再次发生,而且一定程度上能把之前 “矫枉过正” 中出现的问题解决一部分。而且看了这两天的新闻,有些措施也是立马收到了效果,比如广州马上解除了次密接的隔离,我所知道的宁波前两天封控的小区,除了涉及密接的单元和楼栋之外昨晚也有解封的,这就是立竿见影的效果。

说句实话,之前的疫情防控之下出现的各地的各种负面新闻,不但显示出各地基层执行防疫政策时存在 “矫枉过正” 的现象,也证实了 “矫枉过正” 的措施可能给人民群众和城市经济造成的损失会更大,比如说有一例密接就封整个小区、有疫情苗头就以行政区划为单位开展全员核酸检测,有些地方甚至是一天两检,这真的有必要吗?而这些给群众带来的不便和给城市、给各单位带来的经济损失却是大家有目共睹的,现在很多地方都得推行核酸自费了,市里财政的压力也可想而知。而且更重要的是,再这么防控下去,经济还撑得住吗?

二十条优化措施是对第九版防控方案的完善,不是放松防控,更不是放开、“躺平”,而是为了进一步提升防控的科学性、精准性,是为了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在这段话里,我相信对于现在的我国而言,最后一句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不管是封控期间无法上班、基本生活和看病就医等民生需求难以得到保障的居民,还是由于疫情防控而导致工作停滞、生产受到影响的单位和组织,又或者是因为核酸等支出导致财政捉襟见肘的市各级部门,对于这个 “二十条” 的政策都是非常欢迎的,但具体到各地的执行层面,恐怕还需要一段时间的摸索和适应,也不是每个地方都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知乎用户 温和派 Zero​ 发表

优化疫情防控二十条颁布后,社会各界对未来的防疫策略调整充满期待,特别是第三条明确 “将高风险区外溢人员管理措施调整为‘7 天居家隔离’”,让很多人看到了返乡团聚自由流动的希望,可是在各地层层加码的惯性和残酷现实面前,大家的期待却可能未必如愿。

(洋县 39 岁男子隔离期间死亡引发社交平台热议)

昨日,一条陕西汉中洋县 39 岁的工程师程立辉在集中隔离期间发病死亡,遭家属质疑 “一刀切、层层加码” 违规隔离,且 “十余天过去,没有提供让家属信服的调查结果,未给出后续处理意见,家属仍在痛苦中煎熬” 的网文引发众多关注。

梳理信息发现,程立辉之所以从工作的深圳返乡,就是为了治疗糖尿病,“因为在老家住院看病,医保报销比例高一些”。可让程立辉以及家属万万没有想到的是,10 月 30 日下午 4 点半,从深圳经西安中转抵达洋县后,甫一下高铁还未来得及回家看望一双儿女,就被家乡 “防疫人员违规要求拉去集中隔离”,隔离次日晚上九点左右就因 “肾衰竭,不治”。

身体并不健康的程立辉返乡的目的就是为了治病,且在被加码要求”必须集中隔离 7 天 “后,主动向家乡防疫人员告知了自己患有糖尿病,提出“带的药品有限,想到定点医院隔离” 愿望,但家乡人员态度坚决只能入住隔离酒店。

来自深圳低风险永福街道的程立辉在洋县被强制集中隔离 7 天,此举已经明显违背了今年 6 月 5 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明确提出的疫情防控 “九不准” 要求,“不准随意将限制出行的范围由中、高风险地区扩大到其他地区;不准对来自低风险地区人员采取强制劝返、隔离等限制措施。”

10 月 30 日晚上七点半入住集中隔离酒店,不到两个小时后的 9 点 20 分左右,程立辉就感到身体不适,向防疫人员提出就医申请没有被允许,第二天上午,程立辉父亲多方反映 “希望把程立辉转入医院” 治疗,直到“下午 15 时左右”,程立辉才“被 120 救护车接去洋县医院”,大约 6 个小时后医院就通知家属“程立辉经抢救无效而死亡”,连死亡的具体时间都不清楚。

(家属发布的通话内容显示程立辉 “没有吃饭”)

身为糖尿病人的程立辉为何在入住隔离点之后发病这么快呢?根据家属在 10 月 30 日晚上 9 点左右与他的通话显示,当晚入住之后程立辉没有吃晚饭,程立辉说 “没人管”,事后家属质疑 “隔离酒店的保障措施缺失或执行不到位”,当地给他们的答复是 “30 号晚上去酒店,已经过了饭点,31 号说是(饭)放在门口的”。

也就是说,自从违规被拉到隔离点入住之后,直到次日下午 3 点左右被送往医院,程立辉 “在隔离酒店十几个小时没有吃过东西”,显然,这对于糖尿病人来说是致命风险。可以想象的是,放在门口的饭程立辉没有吃到,除了工作人员服务不到位之外,他的身体是不是已经在前一晚 9 点半之后出现了问题,没人知道。

同样的悲剧我们并不陌生,别说糖尿病人程立辉,此前,身体健康的 37 岁宁夏银川大货车司机郭刚在河南信阳顾岗隔离点隔离几天后猝然离世后,家属就曾质疑顾岗隔离点没有达到 “每日三送餐两敲门” 承诺。

家属称,郭刚在 10 月 22 日同家人视频通话时突然中断,之后就再也没有联系上,隔离点监控回放发现,23 日郭刚还自己出来拿了一次饭,之后再也没有出过房门,24 日中午,家属接到了郭刚在隔离点去世的通知,郭刚在隔离点房间里到底经历了什么,有没有工作人员上门敲门送饭,没人知道。

面对一再出现的悲剧,我们不仅缺乏必要的深入反思,反而往往仅以个例搪塞蒙混,殊不知,就是在一起起的悲剧个例背后,透露出来的其实是罔顾生命漠视生命权的共性,没有触及灵魂的反思和改进,显然悲剧还会重复出现,顶多就是换个时间换个地点换个悲剧主角而已。

(网友投诉鹰潭违背 20 条优化措施)

在陕西洋县程立辉因违规隔离付出生命代价后,却依然无法警醒江西鹰潭的一刀切加码隔离。

网友 “星星点灯” 在社交平台上反馈称,其父亲在 11 月 12 日从四川成都回江西鹰潭老家时,仍然遭遇了“一刀切”、随意加码的情况。要知道,其父亲所在的成都市成华区猛追湾街道并没有高中低风险区,而面对质疑,鹰潭信江新区防疫指挥部给出的回复是他们内部有一份“风险区域管控表”,在这份表格里,整个成华区都被划归为高风险区域,按照当地的防疫政策其父亲要被集中隔离七天。

这名网友表示,“这令我难以接受,这不是与国家政策相违背吗?我称要投诉他们,对方留给我的只有一句话:你投诉吧!”

需要注意的是,与陕西洋县程立辉被违规隔离发生在 “优化疫情防控二十条” 出台前不同,网友 “星星点灯” 父亲在鹰潭的遭遇是在 “11 月 11 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公布进一步优化疫情防控的二十条措施” 之后,各地积极响应新举措调优化整防疫策略纠正“层层加码”,社会各界对 20 条新措施满怀期待之际,性质自然不可同日而语。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于 11 月 12 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上再次确认,将高风险区外溢人员管理措施调整为 “7 天居家隔离”,“在居家隔离期间要赋码管理,本人和共同居住人员严格做到不外出。居家健康监测期间要严格落实非必要不外出、及时核酸检测等要求。”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将通过一系列举措来推动二十条优化措施落地见效)

显然,鹰潭信江新区依照当地土政策制定的 “风险区域管控表”,不仅无法适应国家疫情防控策略的转变,甚至是在明知违背 20 条举措的情况下却继续执行不予以纠正,属于典型的层层加码。

鹰潭信江新区的一刀切集中隔离非风险区人员,本质上同 20 条新举措发布之后,重庆九龙坡孕妇因走不出小区耽搁送医导致孩子流产悲剧,以及重庆将静默管理归咎于 “市民自发静默 7 天” 一样,都是对 20 条优化措施的变相抵制,对此,其实优化措施发布之际已经明确,那就是“加大通报、公开曝光力度,对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依规严肃追责”。

当大家都把关注的焦点放在 “不久的将来会全面放开”、“是否逐步取消集中隔离”、“动辄封城静默成为历史” 的时候,先是 “重庆市民自发静默 7 天”,接着又来了“重庆孕妇就医遇阻流产”,再到鹰潭信江新区的一刀切集中隔离非风险区人员,这种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差异,无异于“光速打脸了” 二十条新举措。

我们也期待着 “依法依规严肃追责” 早日发力,让各地的 “层层加码”、“一刀切” 成为历史。

知乎用户 聞舞 发表

《健康成人新冠感染极限约 4-5 轮|国外躺平共存下后遗症高发、大幅降低患者生活质量且需长期治疗》

· 【晚发现治疗】导致病毒未在第一时间清除而大量繁殖持续消耗并损伤机体产生后遗症

· 【高病毒环境中反复感染】导致免疫系统持续耗竭机体持续损伤加重后遗症及死亡风险

-–

新冠病毒的感染预后

因为病毒在感染后会有轻症和重症两种结果,故预后也有区分。

【第一类:许多人新冠第一次感染会表现出轻微感冒的症状,只会发低烧或干脆不发烧,随即于 14 天内康复,这就导致许多首次感染者认为新冠是个小感冒】。

根据武汉疫情回顾,疫苗前全市实际第一波感染人数大概是 40 万人左右,但只有 9 万人住院,死亡 5000 人。这其中应该有 30 多万人是没太大症状自己扛过去了。【这些人的病毒没有入血或微量入血后很快就被清除了,所以他们是完全康复,基本不会有后遗症】。

而【上海的几十万感染者,绝大多数都是发病前核酸筛出来的,所以应该极少有二类预后,这也是共存派甚嚣尘上的原因】。

其实,【多数人都是被核酸检测早发现治疗救了才没有导致慢性感染】,现在许多人还在嘲笑多次核酸检测无用,真是太无语。

【第二类:但另一部分人感染新冠后反复发高烧 5-7 天以上,这代表病毒已经大量入血】,所有病毒感染急性期转慢性期都是如此,【这部分慢性感染者绝大多数都会有新冠后遗症,或早或晚,或严重或轻微】。

新冠后遗症也分两种,【对于抵抗力弱的人,病毒会在全身多器官持续存活】,会【造成毛细血管炎症导致皮肤异样感、血栓导致的疼痛、局部微出血导致的皮肤斑疹、神经炎导致的失去味觉、微栓塞导致的脑雾和失忆。

比较严重的后遗症还包括肺栓塞、脑出血和脑梗,这些都是导致这类后遗症患者突然猝死的原因】。

【对抵抗力强的感染者来说,其体内多器官的病毒会在免疫系统的作用下于几个月内逐渐被清除,反应到知觉上就是得病后的疲惫感消失】。

但是,【部分顽固的新冠病毒会在脑部,睾丸,卵巢等器官长期存留增殖且无法被清除,因为这些地方都有血液系统屏障 (血脑屏障和血睾屏障) 致使抗体无法到达】,这一切已经被病理解剖所证实。

因此,许多新冠后遗症患者会出现【精神障碍 (情感障碍,痴呆,帕金森) 和生殖障碍 (不孕不育,畸形)】,这一切会在余生中不断加重。

【第三类:欧美现在的特殊情况:不同类型新冠病毒毒株的反复感染】。

【我国现在极少有病毒反复感染的患者,而且国家新冠核酸检测密度极高,绝大多数病人都是症状还没出现前就被筛查出来了,经过治疗后有幸属于第一类,所以有后遗症的人非常少】。

而【欧美国家因为躺平,多数人都在被病毒不同变异毒株反复感染】,并且由于得不到及时救治,许多人感染预后已经是进入第二类了,但自己却不知道。

这类人群存在很大的短期内再次感染风险,【导致一种我国没有的特殊情况的出现:免疫耗竭型猝死】。

正常人体内存在大量的免疫细胞储备,主要储存在肝、脾等器官内,而且骨髓也可以快速增殖制造免疫细胞。

欧美感染与国内感染在初期症状上存在差异,【国内病毒极少,感染一般都是少量病毒被呼吸道吸入,毒力小,繁衍慢,加上核酸快筛,病人很容易在初期就被发现】。

而【欧美在新冠大流行三年后,绝大多数的公共环境都充斥着病毒,因此他们的感染是大量病毒进入呼吸道且毒力强,快速增殖导致致病时间极短】,【当免疫系统有所反应时,病毒的数量已经形成了很大的规模,免疫系统会全面调动进而持续高烧多天,大量免疫细胞储备消耗 (疲惫感)】。

等恢复到慢性期后,虽然许多人表面看不出什么,但【由于免疫亏空很大因此在 2-3 个月内,因为病毒变异绕过免疫系统再次感染就会更加严重,免疫系统的消耗就会更大 (持续疲惫感就是免疫系统得不到恢复的报警】,许多欧美人首次感染都觉得是感冒,但二次感染后,就必须躺着挺过去)。

【在随后的第三次感染中,许多 50 岁左右的人就会因为脾萎缩而扛不住了,在生病期间就会伴随发生免疫耗竭,只要是一个轻微的肺部感染或肠道出血就会没命了】。

这也是在西方许多国家,即使许多人已在康复期已测不到核酸阳性后但症状会依然存在,人突然就没了的原因。这些人的死亡在西方国家的统计口径下会被算成各种其他死因。

【即便是身体强壮的年轻人所能承受的感染极限最多也就是 4-5 轮,所以最近欧美青年人和儿童因为反复感染新冠病毒的各种变种后猝死的案例也来越多】。

所以笔者希望在欧美【已经感染两次以上新冠的同胞要尽量避免再次感染,同时加强营养以拉长感染间隔,给免疫系统一个缓冲期,否则会因免疫耗竭而直接致命】。

【未来随着病毒的持续变异不停,而欧美持续躺平共存,十年内他们大概率会逐渐失去绝大多数劳动力。

根据美国国会报告, 目前美国已经有 1400 万人有新冠感染后遗症,其中 200-400 万人失去了劳动能力。】”–《新冠后遗症将导致欧美于 10 年内失去绝大多数劳动力,反复感染和免疫耗竭将击垮西方社会》2022-09-20(公众号 “张原同志”)

-

·【国外晚发现治疗 + 反复感染下新冠后遗症高发、大幅降低患者生活质量 且需长期治疗】

据美国彭博社 2021 年 12 月 27 日报道,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NIH)对 44 具新冠死者的尸体进行了解剖后,对于新冠病毒有了新的发现。该研究所最新的发现证实,【新冠病毒在感染一个人后,可能会在其体内存留数个月之久,并扩散到包括在心脏和脑部的全身各个位置】;【即使是患有轻度或无症状的患者,也会长时期在体内保留新冠病毒。】;【病毒在体内迟迟得不到清除,是造成新冠病毒患者持续症状的原因】。https://m.weibo.cn/1887344341/4719341679675943

2022 年 4 月 23 日,英国莱斯特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柳叶刀》子刊 “The Lancet Respiratory Medicine” 上在线发布研究报告:【感染新冠一年后,仅有 29% 的患者完全康复,71% 的患者有后遗症】。

2022 年 4 月 20 日,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UCLA) 研究人员研究日前表明,【多达三成新冠患者会发展成长期新冠症状】。

2022 年 4 月 24 日,日共同社引述日本呼吸器官学会公布调查结果称,【感染新冠病毒住院的患者中有约 10% 在出院一年后仍可能留有后遗症】。

2022 年 2 月《NatureMedicine》(自然医学)杂志发表的一篇论文《新冠病毒感染症的长期心血管影响》,根据一个 15 万人左右规模的新冠组以及 560 万人左右规模的对照组研究表明:【新冠感染 1 年后的 20 种心血管疾病患病风险仍高于未感染者,重大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是 1.5 倍出头,任意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则是 1.7 倍左右。如其中中风风险高 52%,心脏衰竭风险高 72%】。

-

参考消息网 2022 年 5 月 14 日报道:英国《柳叶刀 · 呼吸医学》杂志 5 月 11 日发表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在感染了新冠病毒原始毒株的人群中,【有一半的人在康复很久后依然存在健康状况糟糕、生活质量低下的问题】。

研究人员说,虽然康复者的身心健康状况随着时间的推移普遍有所改善,不过对近 1200 名在最初感染后住院接受治疗的新冠患者所做的评估表明,【在之后长达两年的时间里,他们通常存在疲劳、气短和睡眠不佳等症状】。

研究人员说,这一结果表明,比例很高的新冠感染者受到 “长新冠”(long COVID,新冠肺炎的长期影响)的折磨。

此前的研究表明,【多达 60% 的新冠患者会在长达一年的时间里持续存在一些症状,只有 1/4 的患者能在这段时间里彻底康复】。

http://m.cankaoxiaoxi.com/science/20220514/2479140.shtml

-

“现在已经用 “后新冠综合征”(post COVID syndrome, PCS) 或者 “后新冠后遗症”(post-COVID sequelae) 来形容新冠肺炎的某些后遗症,其症状包括乏力、嗅觉和味觉改变 / 丧失、(劳力性)呼吸困难和胸痛、创后应激障碍等。已经有人开展流行病学研究调查了这些症状的发生率。以下是 PCS 的某些症状及其发生率的统计[1][2]:

【乏力】——最为常见,住院患者发生率 60.3%,ICU 患者发生率 72.0%;一项针对 50 岁以下人群的研究得出 39-73% 的发生率;甚至有人得出了更高的 82.9%;

【(劳力性)呼吸困难】(dyspnea)——住院患者和 ICU 患者出院后发生率为 42.6% 和 65.6%;

【胸痛】——22%,对于出院两个月的患者来说;

【睡眠障碍 / 焦虑抑郁】——分别影响 26% 和 23% 的患者,即便是出院六个月以上;

【创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流行率在 5.8-20.0% 之间;

【神经病】,包括缺血性脑中风、脑血管炎、格林 - 巴利综合征 (Guillain-Barré syndrome, GBS)、脑炎、肌炎、癫痫、眼球震颤肌阵挛症(opsoclonus-myoclonus syndrome, OMS)、急性横贯性脊髓炎(acute transverse myelitis, ATM) 等,可以成为并发症或后遗症,但发生率较低或非常低。有研究得出了 5.8%(患者组)与 2.5-3.4%(对照组)的比较关系。GBS、OMS、ATM 已经在急性病例中作为并发症被报告。(这里使用的缩写只是暂时为了方便,不是常用的缩写,请读者谨慎在其他场合随便使用。)

【嗅觉和味觉障碍】——出院六个月患者的发生率为 11% 和 9%,有研究得出了更高的发生率,33-36%。(嗅觉障碍发生机理可能包括,嗅上皮细胞表达 NRP1,NRP1 是新冠病毒的辅助受体之一;嗅上皮细胞表达 ACE2 和 TMPRSS2,同样是新冠病毒感染细胞的辅助因子,新冠病毒可能对嗅上皮造成了严重破坏。关于这个,我写过文章:小鬼星云:新冠病毒有其他受体 (4):神经菌毛素 1(NRP1)、小鬼星云:新冠病毒有其他受体 (5):重新认识 ACE2 和 S 蛋白。味觉障碍的机制不明。)

【肺损伤】(包括肺纤维化在内):39-83%;

不同研究得出的,至少发生一种并发 / 后遗症症状的发生率最高可以达到 94.3%[3],也有研究估计在 10-35% 之间 [4][5],这种巨大的差异源于研究手段和对象的不同。

-

辛辛那提大学医学中心建议将后新冠后遗症分为 5 种亚型 [6]:

1 型:【康复时间与感染、器官损害及其病症的严重程度直接相关】;

2 型:新冠症状自起病起可持续六周或以上;

3 型:在最初感染后病症处于不活跃状态或者完全恢复,此后复发,时间持续 3 个月及以上(3A 型)或 6 个月及以上(3B 型);

4 型:【感染后无症状,而在 1-3 个月(4A 型)或大于 3 个月(4B 型)之后出现症状】;

5 型:起病很晚,在接下来 12 个月内的某个时间中可能突然死亡。”

-

“牛津大学实验心理学系和纳菲尔德临床神经科学系的研究人员表明,【曾感染上新冠的年轻人,即使当时新冠的症状很轻、甚至没有任何症状,在康复后半年里还是会有无法长期集中注意力和微弱的健忘的情况】。论文发表在《Brain Communications》。”

-

海外网 2022 年 9 月 10 日报道:“美国研究机构布鲁金斯学会于 2022 年 8 月 24 日发布了新冠后遗症对美国社会产生的相关影响的报告。报告显示,【目前约有 200 万至 400 万美国人因患长期新冠而失业。而这只是工作年龄(18 至 65 岁)的美国人中患有长期新冠的总人数(大约 1630 万)的一部分】。美国圣路易斯联邦储备委员会估计,【这 400 万美国人占美国劳动力 2.4%。这也就是说长期新冠对美国的经济产生了难以置信的影响,它目前已经抹去了美国超过 2% 劳动力】。

据美国广播公司报道,一些人称这种情况为【 “大规模致残事件”】,而保险公司和美国联邦政府都没有处理好此事件。因为与长期新冠相关的私营保险公司尚未公开其残疾索赔数据。”

https://finance.sina.cn/2022-09-10/detail-imqqsmrn8565711.d.html?from=wap

知乎用户 寒阳碎雪 发表

北京能不能带头落实二十条?不然从第九版以来一直单独设卡,有种拿各地当小白鼠的感觉。请带头相信自己制定的政策。

知乎用户 天道花怜 发表

整理了份防疫居家应急包

希望大家能用上

希望永远用不上

欢迎各路大神补充指正

知乎用户 丶青峰​ 发表

坚持清零和放开都是生命至上。

病毒变了,我们跟着变,是与时俱进的具体体现,并不是打脸,没啥不好意思的。

知乎用户 蜜婼呀 发表

你知道为啥建国以来,我们一直就是 “一放就乱,一收就死” 吗?

知乎用户 三幺哥 发表

谁代表了我,我又不想躺平,上有老下有小,疫情初期连个口罩都抢不到,现在让我抢病床,太看得起我了。

我老实呆在自己的省份 3 年,也有自己的自由,陪着父母子女,偶尔周边游,也是非常快乐。但是现在因为这些政策焦虑不安。

知乎用户 耳耳耳耳朵很大 发表

今天发生了一件事情,心里有点感想和大家说一说。我家楼上有一个小学 1、2 年级的小女孩,今天孩子的妈妈和孩子爆发了两次比较大的冲突,在楼下可以非常清楚地听到摔东西的声音,大声呵斥女儿的声音,女孩大声哭喊的声音,最后妈妈把孩子赶出了家门,孩子无助地在楼道里哭泣。

我不知道这样的事情是不是因为疫情被封闭在家,孩子无法上学而导致的,但是我想多多少少总会有一些相关。当疫情发生的时候,全城都在静默管理的时候,人们在家里无法出门的时候,我想不仅对于大人来说是一种煎熬,会产生焦虑,其实对于孩子来说同样也会有很大的影响。

在孩子本来最活泼好动的年纪,每天只能呆在家里,每天还要上网课,可能除了偶尔看看电视,看看手机,再没有其他的娱乐。如果这个时候家长还要强迫孩子每天好好学习,认真写作业,也许有些孩子能够接受,但是也会有很多的孩子无法接受。

当孩子做不到的时候,父母一定会焦虑,生气发脾气,但是这样做的话会让孩子的内心更加的抵触,烦躁,甚至可能会抑郁。其实在这种情况下,谁也没有更好的办法,我们都在说再坚持一下,为了老人孩子,但是对于孩子来说真的已经很难再坚持了。

知乎用户 看娃老爹​ 发表

我在意的是二十条之外与之后的事情。

直到现在,包括 12 号发布会,也只是说缩短隔离期限之类的措施是因为原有措施的成本高于收益,从成本收益的角度来看,是要取消这些措施。但里面没算是的,只要放出一个阳,至少一个小区面临风控半个月的成本。也就是 CDC 认为,成本只限在疾控部门内部的成本,放出阳的社会成本不用考虑。自然,也可能延伸的是,传染病防治,只要考虑疾控部门本身的收益就可以,其他社会层面的成本是不用考虑的,毕竟就算是一地不发疫情,也不会感谢疾控部门,而一地爆发疫情,大家的责难直接针对疾控部门。这样的话,现在的二十条确实是最有利于疾控中心的。自然,也可能的是,二十条促进了社会流动,更用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社会效率最大。但我前段时间看到富士康的现实是,只要有阳,二产是受不了的。

很多人拿路边私营小店做例子,说封控会影响他们的生意,活不下去。但现在台湾省也放开了,路边的小店是否熙熙攘攘?大家 应该都一样,只要附近有阳,就基本不敢出去吃饭,放开后就真的能活得好?还是这个问题,经济不好的根源在于疫情,如何将疫情限定,然后才会有利于经济发展。但现在说这个没意义,因为方向确实是放开,那就看看放开的效果吧。

后期感染数量必然增加。那问题就是如何处置大量的阳性患者,因为随着放松而来的问题是:当后期传染的阳性患者超过目前前的密接人员时,对密接人员集中隔离已经不现实了,是不是以后对密接也不隔离?甚至到了最后,阳性人员再增加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人们也不得不也取消对阳性人员的隔离?

我还是原来的提法,我认为必然要放开,但能不能事先有个预案,比如日增两万我们如何,日增五万我们如何做,日增十万我们如何做,甚至,日增几十万我们应该如何做,总要有个准备。既然说不让各地一刀切,层层加码。那疾控中心应该也不要把不同的情形之下的措施一刀切吧,总得有个区别对待。

现在必然要涉及到死人的问题。日增死亡几十例我们如何做,几百例我们如何做,也是应该考虑的问题了。自然,照现在很多人的讲法,说新冠已经死不了人了。那真是因为国家前三年保护得太好了,就算是上海最严重的上半年,周围人阳的也不过几例。但后面,阳性人员增加的时候,或者还是这么运气好?最多是个不严重的后遗症吧?我也盼着这样。

其实最后的核心是这个,不管二十条或者什么条,疫情人数必须要控制到一定的规模。但现在看到的,只是放松,没看到预期的爆发规模是多大,希望这个预期的规模会比较小,比如日增两万吧?

知乎用户 两个苹果 发表

反正朋友圈平时鼓吹放开的人,在新规出台后都在买预防物资。

哦,原来都指望别人没事一样去拉经济呢。

自己还是怕的。

知乎用户 测不准的猫 发表

看一下最新的疫情防疫政策,明显是准备过渡了,大概率明年夏天正式放开

各地财政池都空了,人员精疲力尽,某些人怨气丛生

我上半年已经说过了,感谢我们的祖国,保护了我们三年的时间去缓冲,而不是像国外那样疫苗都没打疫情都没搞清楚直接共存,拿人命去测试。

躺平派预计明年开始转变成怒骂派,这很简单只要开始有亲人死了肯定会开始抱怨了,对于他们来说不给钱不行,死了更加不行。

我仅说说普通人能做什么。

首先不要幻想真放开就和之前的日子一样了,只要疫情在,已经回不到 18 年没有疫情的时候了。

1. 家里人哪怕是老人,也要把疫苗打了,以防万一。这病打不打疫苗死亡率相差很大。

2. 囤粮囤药必要时囤防身器械

我家现在常备两个月的存粮,放开后会扩张到三个月。

药物屯一些紧急时刻救命的,比如速效救心丸和哮喘药什么的,不要想着医院,放开开头一段时间医疗肯定击穿,中国人一生病就往最好医院跑的坏习惯改不掉的。

防身器械,防爆头盔,防爆盾牌,还有格挡的长枪啥的买一套放家,必要时防身用

3. 找份接触人少的工作,减少消费。

不要幻想以后东西会便宜了,除非依旧轻重症全部兜底,否则只要一个底层去医院花个几十万治病,服务业制造业立马招不到人,成本暴涨。

我自己就是服务行业的,员工怎么想我心里很清楚。周边有个高风险地区恨不得集体请假不上班,一个月几千块钱谁和你赌命啊?

很多人家里还有地,真出问题了饿死的都是城里的,农村饿不死人。

就某些人还在那幻想底层人想顶着疫情上班,合着人家不要命啊? 她们最多是穷,但是不傻!

4. 多陪陪家人,过好自己的每一天

身体是自己的,没必要太卷了,身体不好未来就没意义了。

多陪陪家人,未来的事情难说

最后说一句,躺平可以,但是普通人不要幻想,死亡率再低的疾病,死到你身边的时候你该绝望还是绝望,不会有例外的。

死亡率多少和普通人没关系,死到自己身上的时候就是 100%。

数据是上面看的,而你就是数据!

知乎用户 冲锋号​ 发表

现在的情况是,应该在防疫和确保经济发展之间找到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子。

以前的思路是,牺牲一下经济发展,先把疫情清零了再说,对于武汉大爆发,包括其它地方的疫情局部爆发,隔离,管控,甚至封城,这种招数确实有效。

但是,动态清零是有条件和前提的,这个条件是,经济发展一直比较顺利,短期的中断不至于影响全局,前提是,周边国家和地区能够有效控制住疫情~今年以来,疫情一而再再而三地局部爆发,而经济发展受到了疫情和地缘政治等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出现了很大的问题,所以,多地财政收入吃紧。如果出现经济危机,动态清零也就不可持续了。

另一方面,新冠病毒也发生了变异,从原始毒株那样,经常引起严重的肺部感染,变化成趋近于只引起上呼吸道感染。武汉大爆发以后,非常明显的是,尽管感染者数量大幅度增加,但是重症危重症的数量很少,死亡的数量,相对于武汉大爆发的时候,确实很少了。

但是,层层加码的现象很多,有些地方为了所谓的疫情防控,在没有出现疫情的时候,也进行大规模的核酸检测,甚至封城,而且,至今为止,很多地方并不允许低风险地区之间人员的有序流动。

而经济发展和民生,确实出现了很多问题。

很多网友呼吁出台各种标准化的防疫政策,其实,更准确的是诊断和医疗技术上标准化,在疫情判断,隔离,管控问题上的法治化,以及,万一出现疫情爆发的时候,如何确保经济发展和民生。

目前,最需要明确告知大家的,是最基本的东西,比如病毒对人们究竟还有多大的危害,如果危害依然很大,比如需要经过复杂的治疗过程,确实能出现比较大的死亡风险,那么坚持动态清零也就是唯一的选项了。问题是现在并没有出现很多重症危重症,以百万感染者数量计,也没有出现大规模的死亡(武汉大爆发以后,各地报告的死亡数量大约在一千多人?)所以,适度放开,以至于完全放开,并不是没有可能吧?

知乎用户 老疙瘩汤 发表

我说说我的观点

我个人的感觉是,“动态清零” 政策不但与地方政府的治理水平息息相关,也和运气有很大关系(虽然大家都不想承认,但确实和运气有关系)

如果运气好一个阳性患者是个宅男宅女,那影响就小很多,这次疫情更好控制。如果不巧阳性患者是社交达人,一晚跑好几家酒吧夜店,那就完蛋了…….

但是只要阳性数字达到某一个数值,那么就算是上海广州这种相对管理水平较高的地方也是很难的,想要控制就不可能用 “精准” 的方法,只能是全区封控甚至全市封控。连朝鲜都做不到完全防疫,大家在想啥呢??

知乎用户 公子北辰 发表

一周一次,彭叔的全国房产交流群又开始拉人了,第 4 期

彭叔还是要友情的劝一下大家。

放开的前提,是医院那边要准备好。

大家要想想,在 2020 年之前,没有疫情那会,国内的医院都是爆满,人山人海的。这两年虽然大力的发展了医疗,但是国内人口基数毕竟有那么多。医疗的压力还是很大的。

彭叔建议那些有负债的人,或者是家里顶梁柱的人,要特别注意。

因为你如果不小心得了,上班肯定是没戏了,你公司要没什么良心的话,把你再一开除,又或者是这个病让你耽误的时间比较久,到时候你家里的负债,该谁来还,这些都是要考虑的东西。

大家憋了很久,放开听着是很爽,但是这个落到了有负债的人,或者身体不太好的人头上,就不一定那么好了。

学生年轻,身体素质好,那些 30 多岁,40 多岁的,正是家里压力最大的时候,是要把自己保护好。

知乎用户 有事问彭叔​ 发表

坐等医疗挤兑 + 大规模死亡。


而且现在新冠的后遗症已经不仅是各种奇奇怪怪的症状导致劳动力残废这么简单。

还会攻击免疫系统!这是奔着小号艾滋病的方向去了。艾滋病患者从来不会死于艾滋病,只不过由于免疫系统完蛋了,死于别的各种疾病而已。这时候就真如躺匪所说的 die of,die with 了。只不过超额死亡还是能体现得出来的。

我们面对的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病毒?

随着医疗挤兑 + 大规模死亡,各种制造业的工厂将首当其冲,郑州富士康的工人已经展现了原来低层和底层竟然也怕死,不愿当躺匪!

本来现在全球各国躺平,导致劳动力纷纷由于 Long Covid 而残废,因此通货膨胀,物价飞涨,各种制造业越发往严格防疫的中国极集中。并且这也证明了越严格防疫,越封城封国,越与世界脱轨,那么经济就越好。

这里我们以 2019 年世界 2019 年对外贸易顺差前六大国家为例,三个靠制造业,另三个靠资源。

2019 年对外贸易顺差前六大国家,三个靠制造业,另三个靠资源_世界

先说一下这六个国家,靠制造业的:中国,德国,意大利。靠资源的:俄罗斯,巴西,澳大利亚。

再放四个中国主要的竞争对手,印度,日本,韩国,越南的情况。

根据数据,我们可以看得出,除了那些靠卖资源的,躺平带来的只有经济崩溃。很多原本贸易顺差的国家,在躺平之后,甚至都变成了贸易逆差的国家!

因此,在躺平导致病例暴增,大规模死亡并医疗挤兑,从而工人逃离工厂,制造业停摆之后,中国经济经遭受重创,就像 2020 年初疫情刚开始时一样。并且由于制造业停摆,劳动力逃离,还会导致通货膨胀,物价飞涨,就跟目前国外这样。

当然了,好消息是就算中国通货膨胀,物价飞涨,国外并不会获得什么好处,甚至由于全世界唯一能正常生产的地方崩了,导致世界各国物价更 TM 飞涨得厉害。

面对此情此景,我觉得国家并不会继续躺下去。到了那时候,各大社交媒体小作文遍地,各大高校的学生宿舍哭天喊地,当年敲锣女的那锣鼓声在各大城市此起彼伏。

彻底清零从来都是一项选择,只不过付出的代价是大还是小而已。躺平时间越久,需要付出的代价也就越大。但鉴于如今躺匪们掀起的舆情,一些代价是不得不负的。各位抗疫爱好者和清零爱好者们能做的,只有做好防护,让自己和亲人们不要成为那个代价。

想要在炼狱般的躺平状态走向清零其实不难。首先是严格彻底封城封国至少三个月,只准出,不准进。让国内自行逐步清零。这个过程中由于医护感染和疲惫,以及物流人员的匮乏,依然会产生大量的死亡和残废。但至少血是逐步止住了。这时候国家需要做的,除了尽力而为外,更重要的是要让整体民众知道,是什么导致了躺平,是什么导致了开放,是什么导致了与世界接轨——是那趟匪,是那躺匪掀起的舆论,是那些面对的焊死铁门等正确防疫措施狺狺狂吠的躺匪,是那面对理所应当的隔离措施还以跳楼自杀去对抗的躺匪,是那面对着转移人员遭遇车祸这普通而正常的意外事故上蹿下跳的躺匪,是那转发韩国日本等外国搞狂欢节之类的新闻然后叫嚣 “什么” 人生有多少青春……",什么" 被偷走的人生……" 的躺匪!之后,把体制内的躺匪,把舆论传播链中的躺匪的关键节点,尽可能揪出来,彻底严惩,以慰由于受到舆论压力导致的躺平而死亡和残废的人们以及经历遭受重创的国家。

之后,国家基本实现彻底清零,可以恢复国境进入。但这一次,入境隔离将全面恢复 14+7,甚至 21+7!全国核酸检测常态化,根据地区风险程度的区别(比如某些边疆口岸地区和大城市风险就高,那些中部省份的地级市,县城啥的风险就低)去进行从一天一检到半月一检不等的常态化核酸检测。对所有密接人员进行 14+7 的严格隔离。

为了弥补餐饮及酒店行业由于新冠疫情造成的损失。可以让部分符合条件的酒店专门做隔离酒店,飞机不再进行熔断,入境人员可以在飞机起飞前在专门的网站或者 APP 选定自己心仪的隔离酒店,反正价格公开透明,自己选择即可。

做完这些之后,国境将永远不会向疫情前那样开放,彻底与世界脱轨。除非境外已经彻底消灭新冠。最终,中国大陆将成为世界上唯一安全且能正常生产制造各种东西的净土,不仅低端制造业回流中国,高端制造业也涌入中国。全球资本都将基本被中国所吸纳,大量资源只有基本上只有中国这唯一一个买家,从而形成买方市场。

PS: 在医疗接近挤兑的时候,以下这个用法也可以上马。

知乎用户 桥郡 发表

这次让我觉得最好的一点是看到了曙光,疫情不再是 ZZZ,也不再是 ZCWT,而是可以实事求是的,证明并没有完全放弃经济,只不过这次的容忍度更高一点罢了。既然如此,那就可以乐观一点

知乎用户 我不做镰刀很多年 发表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于今天(11 月 12 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措施,全力抓好当前疫情防控处置工作有关情况。

发布会现场图

二十条优化措施为何不是放松、躺平?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表示,二十条优化措施是对第九版防控方案的完善,不是放松防控,更不是放开、躺平,而是为了进一步提升防控的科学性、精准性,是为了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调整防控措施会不会使疫情更难控制?

国家卫健委副主任雷海潮表示,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我国**持续跟进全球疫情态势和病毒变异特征,结合防控举措的实施效果进行动态评估。**有关专家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还有,通过两年多的防控实践,经历了若干次聚集性疫情的挑战,也积累了很多防控的经验,对于病毒的传播规律和临床治疗特点,有了新的认识。另外,在疫苗研发方面,在药物的研发储备方面,也有了新的技术进步。因此,要因时因势来调整优化防控举措,不断提升防控的科学精准水平。可以说,每一次对防控措施的优化调整,都是十分审慎的,也是经过专家科学论证的,确保积极稳妥、风险可控。

另外,基于我国人口规模巨大,特别是脆弱人群数量比较多,尤其是老年人口在我国占比大,这些都是我国的基本国情。而且我国的医疗卫生资源总量上也是相对不足的,并且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分布也不够均衡。结合对第九版防控方案等政策实施情况的评估结果,经过专家的深入研究和论证,提出了二十条优化完善的政策举措,优化之后的举措能够明显缓解各地疫情处置当中遇到的一些瓶颈和障碍的问题,比如说隔离资源相对比较紧张,隔离房间不足。

另外,流调方面压力非常大,流调的人员也相对不足。比如说,这次取消了对于密接的密接的判定,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更好地集中流行病学调查人员的精力和时间,来把风险地区和密接人员的有关调查和风险管控的工作做得更好,能够用更小的代价在尽可能短的时间把疫情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平衡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为何取消次密接和中风险?

针对为什么取消次密接和中风险,国家疾控局副局长常继乐表示:评估显示,**密接的密接感染风险很低。**两害相权取其轻,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可以节约服务保障资源;评估显示,**中风险区阳性检出率低,有风险但是不大。**但中风险区划定后,导致较多人员被管控,出行和流动受到限制,同时消耗了较多基层工作人力。因此取消中风险区判定。

如何督促地方落实二十条?

雷海潮表示,**一是要加强各级党政干部的政策解读和培训工作。**昨天(11 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已经召开了电视电话会,孙春兰副总理在会上就二十条优化措施进行了具体解读,另外也对落实二十条措施,向各级疫情防控的领导机关、有关部门也提出了相应工作要求,领导干部要先学一步、要带头掌握。

**二是要加强对各级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指导。**这二十条措施内容虽然看上去不多,但是也对第九版方案在很多地方作出了优化和调整,我们在实施过程当中,需要各级从事疫情防控的工作人员,深刻理解和掌握优化措施二十条的具体内容和有关要求。今天下午,国家疾控局已经安排了相应的视频培训会,在国家层面紧锣密鼓地推动优化防控措施二十条原原本本的理解、吃透,在各地得到贯彻执行。

**三是要进一步加强对群众的宣传工作,尽可能做到人人知晓、理解,只有群众参与到我们的疫情防控工作中,才能凝聚磅礴力量,才能得到群众长期支持。**另外,群众掌握了政策、理解了措施,也能够很好地去监督这二十条优化措施的落地,能够形成良性的互动局面。

**四是要加强对于一刀切和层层加码问题的整治力度。**各地已经成立了整治层层加码工作专班,我们每天都在进行调度,对于各地网民、人民群众反映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积极有效的回应,转交给有关地方来予以推动解决。当然,今后工作当中,我们还要及时收集整理各方面群众和有关媒体的反映,来进一步保证优化疫情防控二十条举措能够原原本本、不折不扣地得到贯彻和执行落实。另外,我们对于在整治一刀切和层层加码问题当中好的做法、好的经验,也要及时总结和交流。另外,对于一些典型事件,也要进行曝光。

如何解决货车通行过度管控等问题?

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副司长韩敬华介绍,近期部分地区出现对货车通行层层加码、过度管控问题,造成局部物流不通不畅,对人民群众正常生产生活造成一定影响。

交通运输部坚决纠正层层加码、一刀切行为,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一是加强统筹部署,明确科学精准管控要求。切实做到五个严禁:严禁擅自关停关闭交通物流基础设施和限制运输服务;严禁以车籍地、户籍地为依据,或有涉疫地区行程为由限制货车通行;严禁一刀切限制封闭区域末端配送,切实打通配送最后一米;严禁实施静默或封控管理的城市一律限制货车进出,要采取有效措施保障重点生产生活物资运输、重要物流枢纽集疏运等货运车辆顺畅通行;严禁以等待核酸检测结果为由限制货车通行,严格落实即采即走即追要求。

二是加强督办转办,推动问题立行立改。**针对部分地方出现的擅自关停关闭交通物流基础设施、擅自阻断交通、随意限制货车通行等过度管控问题,立即启动督办转办,强化跟踪调度,确保问题及时整改到位。**对于过度通行管控问题反复出现、督办转办问题解决不及时不到位、货车司机投诉举报较为集中的,交通运输部将加大通报、公开曝光力度,强化警示震慑效应,坚决防止层层加码、一刀切问题反弹,确保交通物流运行顺畅。

三是**加强值班值守,一事一协调切实解决问题。**坚持 24 小时值班值守,畅通各级应急运输保障电话,做到即报即查、即接即办,加强动态跟踪,形成闭环管理,提高办理时效,确保问题迅速妥善解决,确保重点物资安全高效运输。及时对反映的交通物流不通不畅问题进行研判分析,聚焦突出矛盾,优化调整相关政策措施。

知乎用户 趟 Jolly​ 发表

既然生命至上。建议先把白酒,香烟这些致癌物禁了。

香烟和肺癌强相关,而酒类和肝癌强相关。中国 14 亿人每年肺癌死亡 71 万人,肝癌死亡 39 万人。肺癌和肝癌的治疗和常用药品也都进入了医保,他们的治疗由全民承担。

与之相对,2022 年除中国外全球 60 亿人新冠死亡 100 万。

所以不禁烟酒的理由是什么?

知乎用户 卧底辅助带崩三路 发表

再科学的政策,落实到基层也是 “用有限的权利避免无限的责任”。

接下来就看对 “防疫过当” 与“医疗紧缺”的处罚孰轻孰重了。

如果对 “医疗紧缺” 的处罚依然严重,那仍有层层加码的需求,反而因为防疫大环境恶化,进一步加大力度;

如果一转攻势从重处罚 “防疫过当”,那么各地“层层加码” 迅速转为“层层减码”。乐观的说,我们将走上类似欧美发达地区的防疫道路。

虽然今年部分地区防疫拉胯、管理混乱,但我相信这些地区的医疗资源足以应对新的防疫形势。(确信)

知乎用户 云汐 发表

新规定完全不是躺平。仍然是世界最严格防疫措施的国家。

防疫做的最好的澳大利亚等国,也仅仅保留了阳性强制隔离等基本措施,但是效果还是非常不错的。

病例可能会略微增加,但是其后果我们有理由相信是可控的。

而减少的封控的措施,对生活和经济的恢复则至关重要。

一例阳性全县静态这种显然已经不合适目前的实际情况。

也就是说,我们不需要采取封城封路等措施,仍然有很多措施可以控制流行和可造成的后果。

我认为是积极的措施。

我们没有必要动不动就静态、全民常态核酸,我们也没有必要直接躺平。防疫不是非黑即白。

我们完全可以重新找到平衡点。

我们完全也没有必要过分担心。

天塌不下来。

知乎用户 臧大为​ 发表

我现在不能理解的是,2020 年十一,我去了山东安徽江苏,一路上经过了济南曲阜滁州马鞍山南京常州苏州这么多城市,完全没有问题;

2021 年十一,我去了河北河南,一路上经过了保定邯郸安阳洛阳开封新乡这么多城市,也完全没有问题;

两年十一假期,去了孔府琅琊山枫桥金山寺,去了殷墟关林白马寺等等,回到北京从来没有被要求隔离,从来没有被弹窗,疫情前两年,我总共只做了两三次核酸,我当时的疫情问题的回答下还有核酸记录的贴图。

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是为什么,忽然变成这样了?之前两年的黄金周明明是游人如织,明明和疫情前差别很小,到底是什么原因忽然在 22 年变了。这其中疫情的变化是因为什么?有没有原本有效的抗疫措施被改变的原因?有没有正确的措施没有继续坚持的原因?还是有其他原因。

放开可不可以解决现在的问题?问题到底是出在放开不放开的原因上,还是动态清零没有被完整、全面、准确地执行的原因上?

之前两年,按说是疫情最严重的时候,是病毒危害最大的时候,我们戴口罩的时候其实主要是在各个建筑的入口,现在按照很多人的说法,疫情没那么严重了,我反而要像很多人那样准备更多的口罩,准备时常戴好口罩,我不理解这种有悖逻辑的情况。

知乎用户 潇潇 发表

不谈变异以后毒性的变化,乙类传染病提级管理的理由还存在,随时可能改回去。

新增一万的话,隔离区不会减少,甚至可能增多。

下一步怎么处理,才是需要拭目以待的。

随着患者数量的增加,观点冲突可能会更加激烈。

一方面,患者越来越多,许多恐怖传说会不攻自破。

另一方面,隔离区数量和面积会爆发性增长。

那时,虽然只有高低风险区,却可能隔离更频繁,更普遍,更不可预期。

对普通人来说,那时最困难。

对基层来说,那时将疲于奔命。

届时,是否承认早已毒性下降,需要减少封锁,那才是真正的抉择时刻。

知乎用户 MRneoanderson 发表

从身边的感受来看,北京好像是外松内紧。

大家在其他地区的感受如何?

知乎用户 极萨学院冷哲​​ 发表

国家政策个人无法左右。唯一能给大家说的是做好个人和家人防护,谁信新冠是感冒让他去信。

PS: 本人完整经历了今年上半年的上海封控。

不说了,有图胜千言

知乎用户 Saturn 发表

话都听不懂的就别在那儿分析了,明显就是政策掉头,扛不住自己给自己脖子上套的套了,有什么好分析的。

就是要放开吗,有任何疑义吗?台阶当然要一级一级下。

有些人还抠着人家说一句动态清零不放,是不是听不懂领导说话啊?

在咱这地方混,连话里话外啥意思都听不懂,这辈子也算是废了。

防误伤,我支持立刻就地无条件完全放开。

知乎用户 Sean Wu 发表

一切以你家小区门口志愿者 + 保安接到的上级通知为准。

知乎用户 包藏祸心 发表

提要:如果说,我个人支持什么政策,我支持:延长隔离时间到 14 天,具体是 7+7 还是 10+4 并不重要,同时,实行精准防控,避免随意的静默,避免随意扩大封控区。我并不反对降低封控力度,但是我反对降低封控时间。数据不会作假,不管怎么执行,5+3 一定会造成 13% 的病例漏到社区当中,5% 的病例漏到社会面当中,乘上新冠的再生数一定会造成源源不断的有疫情出现,社会面不断出现病例,民众不断的被 5+3 隔离封控。十万级别的隔离后社会面阳性病例,百万级别的阳性病例,我们真的准备好了吗?


我反对进一步放松疫情防控措施,归根结底有两条原因:第一,目前的现状表明,现行的防控措施无法控制住疫情;第二,所谓的放松大概率无助于经济复苏,只能引起更大的衰退。

第一点的根据在于,依据上海发布的数据,7+3 尚且有 6% 的病例漏到社区当中,3% 的病例漏到社会面当中,5+3 则会有 13% 的病例漏到社区当中,5% 的病例漏到社会面当中。

以目前新冠动辄 10 + 的再生数,这个比例的传染再生一定大于 1,也就意味着疫情无法控制。以入境人次加上国内公民出入境 2000 万核算(这并不多,20 年上半年入境游客都有 1400 万左右,说实话 * 5 都不多),入境阳性率按照 10% 核算(这同样不高,瑞丽入境人员阳性率超过 20%,不过缺少官方数据)这意味着 10 万左右的社会面隔离器后阳性的输入病例,100 万以上的社会面感染病例。这种级别的压力,会造成多大的医疗资源冲击?我们一共有多少负责防疫控制的工作人员?一下子工作压力超级加倍能扛得住?就目前的疫情防控来看,我持极度悲观态度。

第二,放松大概率无助于经济复苏,只能引起更大的衰退。

很多人都说,新冠感染后,发个烧就好了,一周就好,没太大问题。那么,咱们算账。一年 52 周,一周意味着 2% 的时间。目前新冠大概一年四五轮,咱们简单点算,就按照两轮算,毕竟不是每一轮都每个人都感染。如果疫情失控,这就意味着每个人少工作 4% 的时间。那么,经济产值会下降多少?我知道会有人反驳:又不是每个人都会感染,又不是每个人都有症状。那还有 long covid 等着呢,这是一个无症状不一定没有,重症不一定有的纯抽奖。总体核算下,经济增长速度下降 2% 应该不是问题。美国目前 3% 的适龄工作人口因为新冠后遗症退出劳动市场,说实话 2% 的经济增速下降甚至是保守的。中国有大量的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企业,员工的大量病假对加工制造来说打击绝对是毁灭性的,严重影响生产稳定性,更不论后面的 long covid。如果算上密接的 5+3 隔离,那么人均工作时间还要再下降不是吗?

况且,疫情之下,至少我个人花钱的欲望会降低非常多。21 年,我出行两趟,一趟黄山,一趟秦皇岛。每一趟都能花一两万出去。那时候出京入京、到目的地都不需要核酸、不需要查验健康宝,我就像没有疫情一样的出去玩了两趟。平时也经常和朋友打打本,玩玩密室什么的,没太多的受到疫情的影响。而今年的疫情之下,我已经不出北京了,平时也基本不会去商场,只有疫情平缓的时候会和朋友聚一聚。今年花在玩乐上的钱,加一块应该不超过一万,甚至是否超过五千都不一定,大概也就去了趟环球影城是大花销,那也就三四千罢了。如果疫情失控,会有大量我这样的人,选择降低花费,避免被感染,而且选择存钱应对风险。这种情况下,国内的消费萎靡只会更甚,不会有所缓解。那就只能看对冲了,看放松防控刺激消费增长的多还是民众保守降低消费衰退的多。

如果说,我个人支持什么政策,我支持:延长隔离时间到 14 天,具体是 7+7 还是 10+4 并不重要,同时,实行精准防控,避免随意的静默,避免随意扩大封控区。我并不反对降低封控力度,但是我反对降低封控时间。数据不会作假,不管怎么执行,5+3 一定会造成 13% 的病例漏到社区当中,5% 的病例漏到社会面当中,乘上新冠的再生数一定会造成源源不断的有疫情出现,社会面不断出现病例,民众不断的被 5+3 隔离封控。十万级别的隔离后社会面阳性病例,百万级别的阳性病例,我们真的准备好了吗?

其实很多人对封控的态度让我非常想不明白,甚至觉得他们是不是没有算过账?到底是有感染风险隔离 14 天,但是能够尽快消灭风险、避免反复密接、反复隔离来的划算,还是放任一百万左右的阳性病例到社会面中,密接风险陡增,每一次密接都来隔离 5+3 来的划算?按照统计概率,算个数学期望,哪个封控的时间更低?还不会生病?


看起来不管是骂我的还是赞同我的评论都删了…

知乎用户 骑士黑伯爵 发表

最大的一个特点是,开始讲数据和概率了。这符合我在这个回答中说的 11 月 9 日广东新增本土确诊病例 500 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 2507 例,目前疫情情况如何?统计学维度:

要积极获得和公布各种数据,要讲概率和期望,研究各种数据分布,对照和交叉验证各种数据。

比如,在谈到为啥要取消次密接判定的时候,说次密接检出阳性的概率只有 3.1/10 万。这个数据很好,不过,解释了为啥取消,没解释为啥是现在。正好 Gemfield 昨天在这个回答里也解释了为啥取消次密接判定,大家感受下:

国家卫健委最新通知称「不再判定次密接,最大限度减少管控人员」,还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另外,之后要再接再厉,争取公布更多的数据,比如(还是那个回答里写的):

奥密克戎 ba.5 变异病毒株的重症率、致死率是多少;
比如香港、上海等地的死亡病例平均年龄和当地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为什么几乎一样;研究并公布有可能被挤兑的医疗资源的占比,比如,每万人感染者中,有多少人依赖到了资源 1、资源 2、资源 3…(这些资源可以是主刀医生、呼吸机、ICU 病房、血清等等),这些数据有了吗?

这样,方能取得防疫主动权,而不是被动的被形式追着跑。

知乎用户 Gemfield​ 发表

其实这件事理解起来很简单:

疫情规模起来了,如果按照原先的精准防控措施,需要的资源也是指数级的增长,这显然是不可持续的。

再加上各地出现一刀切的懒政,让精准防控的意义完全失效——精准在于只限制必要的人员,如果擅自扩大范围,资源一定会有大量浪费。

原有精准防控的措施还有资源投入收益比过低的问题,即花了很大的精力确保滴水不漏,反而会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最后得到的效果却提高很少(参考发布会数据:十万分之三)。

为了解决这以上问题,提出了第九版的优化方案。

遏制疫情的发展,靠的是快,如果第一批不够快,就会出现第二批,以此类推。假如花在第一批上的资源太多,而且一直迟迟不能释放出来,第二批的反应速度就会更慢。

这次的调整,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减少单次投入资源,将资源高效利用起来,以增强批次处理的速度,找回防控的节奏。

这就像游戏为了保证 60 帧运行,会尽量减少每帧的运算时间,如果遇到压力大的计算,通常的优化方法就是要么降低单帧运算的复杂度,要么将复杂度分散到多帧去分担压力。

而这次的优化思路,一部分是前者的方法,一部分是后者。

前者为了减少单次资源的浪费,手段是要整治一刀切的做法。一刀切为什么这次会这么重视,多次强调,还要通报典型,最简单的理解就是,这样做极大的浪费了资源,让本来就不富裕的地方资源更加紧张,进而恶性循环,如果第一波防不住,地方很难处理以后得第二波,第三波。

而后者为了提高多批次执行能力,必然要降低单次执行投入的资源,让绑定在同一批次的资源早些释放,投入到后续批次的执行上,让资源回收再利用变得可以持续,从而应对今年冬天严峻的考验。

因此后面我们会观察到,疫情处理仍然会出现疏漏,打地鼠一样的情况会不断出现(其实现在已经是这样了),但是相对应的,更快速的响应速度,更少的人被隔离,同时防疫前线的人员也得以喘息的机会,最终达到更长时间的,可持续的动态清零

希望坚持到明年春天,疫情可以逐渐平息,而在那之前,仍然是一场生死对决之战。

知乎用户 li9s 发表

我对二十条大部分内容没有意见。但是对入境管理 5+3 表示反对。

现在支持放开的人喜欢拿经济说话,动不动就是 “封控隔离一百年”、“14 亿人蹲在家里” 这种充满情绪化却毫无事实依据的警告。

可问题是,不根据实际情况的盲目放开就能使经济好转吗?不被封在家里,就能赚到钱,就能入院看病,就能岁月静好了?那么国外没有封控,也没有常态化核酸,哪个国家现在疫情结束了,死人结束了?白宫为啥一天一检甚至两天三检?拜登为啥搞这种 “防疫社交圈”?

我个人是支持 “动态清零,择机放开” 的。所谓动态清零重点不在 “清零” 而在“动态”,就是使疫情始终处于一个可控的状态,譬如 2020 年 3 月—2022 年 6 月的这两年多的状态。

大家回忆一下,在入境隔理还是 14+7 时,全国有过大面积封控和疫情扩散吗?哪怕是上半年上海那波,最终也在全国支援的情况下给摁住了。下半年开始 7+3 以后呢?还有过跨地区驰援的新闻吗?各地都疫情频发,自顾不暇,经济实力强的地区城市管理能力也更先进,疫情影响也较小,可是新疆呢?内蒙呢?甘肃呢?我们穷兮兮的河南呢?

同时,在多数人认为新冠=感冒的情况下放开,结果会惨上加惨。别杠,资本最清楚哪里有金钱的味道

哦,除了丧葬业,以后新冠后遗症生存指导应该也会是个朝阳产业,亚马逊上这类书籍都上架 70 多部了,“流感生存指南” 是一部都没找到。毕竟,论对新冠的了解,中国人是没法跟老外相提并论的。

还有,入境改成 5+3,国内那本就不富裕的医疗资源还要分一部分给专门从国外回来看病的人,而医生可不会从货架上长出来。

冷知识——临床医学本科 5 年毕业。疫情至今,还不到 3 年。所以,请不要用 “三年了,什么都没有准备…” 这种没有逻辑和事实依据的话攻击国家,毕竟你也没有选择去“自学成才”。

还有,放开后医护感染将会是板上钉钉,那么医院内的感染也将不可避免,即使挤进了医院,你面对的也将是以下的局面,参考新疆小作文——

现在政策已出,说什么都是枉然,只能希望现实能打我脸,让国内的疫情快快可控,大家都能过几天正常日子吧…

知乎用户 盐汁小油梨 发表

非常好,说明两个问题:

第一,疫情的防控,终于开始科学指导,而不是以前的某些东西主导了。我多次强调,到底隔离多少天,是要以统计学、流行病学数据说话,而不是拍脑袋的两周、10 天、一周。

如今,各种情况感染的概率,都已经说得很清楚了。

第二,未来,疫情会常态化,每天阳性的人数,可能会长期保持在万人以上,这是可以接受的。毕竟经济问题十分严峻了。

我个人预计四季度 GDP 增速可能只有 3% 了,去年也是 3% 的水平,该出手了。

未来,实际执行的过程中,肯定有新的问题产生,但是有问题解决问题,大方向一定不能跑偏了。

我是时代之,提供策略、实盘,祝幸福,双击发大财。

知乎用户 时代之 发表

相信很多人经历过居家隔离、集中隔离、封城、封小区,有的是毫无理由封控,这种防控对人的精神是一种摧残,打破人们的正常生活,出外省都受限制,联系酒店回答是不接待。

就今天这个通告来看,不是放开,而是根据概率模型不断优化防控工作,比如许多地方的大规模静默,快递物流也好长时间不能配送影响民生,最后结果就检测出几例感染者,连带伤害范围太大太不精准!要根据概率模型确定哪些人需要隔离,不断优化概率模型隔离准确度,最终实现被隔离的必然最终检测结果是阳性,杜绝隔离几天后却没有检测出阳性的无效隔离。

希望实现物流快递实现最多阻断不超过 5 天吧,5 天的时间内完全可以确定一名快递员是否感染,如果确实没感染的快递员就应该让他们去保供快递运输尽快复工,这样才科学。

知乎用户 沉默驴子​ 发表

1. 这二十条当中,对疫情防控方面,我感觉最难执行的就是 “5+3” 政策当中的“+3”,据我所知,大部分人还是能够遵守居家的政策,但仍有少部分人对居家的要求置若罔闻 – 即使是用上“小门神”。要制定何种规则?既不使基层权力过大,也让社区对其监督有法、有规可依,才是关键。

2. 对于如何纠正一刀切?我认为上级应给予基层明确的指导级操作意见,而不是只提出工作要求,当甩手掌柜。据我了解,某地要求街道这种没有研判能力的,自行上报高风险区划,这是一个街道工作人员能研判的么?他们能怎么办?只能从严而划,这就是层层加码的由来。

其实,不论是取消 “7+3”,还是取消次密判定,说白了,将会有相当大的压力传导给到基层,让基层和百姓共担改革后的风险。当然,我们不能光看基层的压力,也要看到当中的机会。既然有压力,那必然要有相应的解决办法,这就是机会。也许会关乎你我。

比如:

1. 是否会设立更多的基层职位、工作专班以应对防疫压力。(或可变相增加就业?)

2. 是否会建立更多的方仓战时医院以应对突发疫情的不可控。(大基建)

3. 提升现有医院及社区诊所医疗能力;一公里生活圈建设更加完善。(关乎民生)

等等……

以上,随性想到的。

知乎用户 小睿同學​ 发表

时间不多了,该调整战略做点什么事了。以下把公开的新闻罗列一下:

1、2027 年建军百年目标,建成世界一流军队。所谓军事一流,就是至少做了一件美国想干预,却干预失败或者不敢干预的事。世界的一众小弟都在等一件标志性事件好跳船换大哥,最佳选项就是收复台湾。

2、京台高铁规划 2035 年通车,海底隧道又得挖多少年,似乎 2025 年差不多得开工了吧。

3、2024 年,台湾选举、俄罗斯选举、美国选举,美国国债潜在崩盘时间,是一个时间节点。

4、北溪管道被炸,欧洲工业成本高企,去工业化不可避免。全部吃掉欧洲工业,美债崩盘可以避免,美国可以重新实现工业化。但有部分欧洲工业会流向中国,适当放宽管制,有利于接收欧洲转移的高端制造。

6、供销社重建基层组织,“各市(区)应选取 3 至 5 个社区开展完整社区建设试点,试点的内容包括规划建设社区综合服务设施、食堂等便民商业服务设施。”。国家在经营兜底能力建设。

7、美国派 10 架飞机开始搬空台积电的主设备与关键人员,12 月美国亚利桑娜州 “移机典礼”。说明美国已经把台湾卖了个好价钱,中美双方有了一定默契。

8、2020 年公开招标了 140 万件防弹背心,生产时间是 2 年,现在应该已经装备好了。防弹保质期 3-5 年。国家采购保质期取 5 年,则防弹衣生命周期刚好是现在到 2027 年建军百年。收复台湾之后,驻军维稳需要大量单兵装备。

9、中程导弹、高超音速导弹等优势,使中国有 2000 公里以上的区域拒止能力;加上 “过于先进,不便展示” 的陆基中段反导试验成功;说明美国已经没有武装干涉中国的能力。

10、朝鲜、伊朗都有了高超音速导弹;伊朗加入上合组织。美国如果鱼死网破,在局部代理人战争,或者全面战争上都不占优势。

种种迹象表明,台湾问题应该会在 2025 年左右解决,再花 2 年左右治理,完成 2027 年建军百年目标。欧洲高端制造有部分会逃到中国来保存工业火种。至于美国服不服软,做不做交易,中国也是见机行事,并不指望他们。

知乎用户 擎朥置腹气自华 发表

作为一个坚定的清零派表示,如果已经发展到不得不逐步共存了,那我也只能接受了。

坚持清零的原因是,我认为政府应该有控制传染病的义务和配套的人力、物力资源。这样假设出现杀伤力更大的新冠变种的时候,不至于束手无责。

能接受的原因是,如果防控新冠的成本已经达到连 “利维坦” 都撑不住了的话,从道德上来说,我们不能把这个成本无限制的转移给他人,只能自己承担了。

希望大家能理性对待吧,我们永远都不是在 good 和 bad 中做选择,而是在 bad 和 worse 中做选择。到底哪一个是 worse,相信历史会告诉我们答案。

知乎用户 ccccc 发表

知乎用户 MadMel​ 发表

现在不提老人和小孩了,开始推销呼吸机了,哈哈,还什么穷人更怕得病毒,笑死,就跟别人吃方便面你说不健康一样,自古以来没听过逼你出门的政策,你怕你就躲起来,天天馒头咸菜一天 5 元够了,你可以躲起来 10 年,等支持开放的都病死了你再出来不就完事了。

知乎用户 看到我家 发表

我们需要问几个问题:

1. 层层加码尚且无法完全阻挡疫情清零,如果选择更为宽松的政策,又怎么会压制传染曲线?

2. 对于胡乱加码的官僚不处理,对于玩忽职守的官僚不处理,对于赚黑心钱的社区团长不处理,怎么?要印证常凯申说的那句话了吗?

3. 第十一条口口声声说要加大医疗资源建设,那么我们的重症病房是多少,欧美,乃至香港的重症病房是多少?

我们的基础病和老龄人口有多少?欧美有多少?

我们的不得不依赖公共交通方式出行的人口有多少,欧美有多少?

我们的居民医保额度有多少,对于新冠及后遗症有多少偿付能力?我们是否会因医保支出过多而采取新冠及其后遗症自费治疗的新政?

4. 如今可以出现持刀买奶粉的事件,未来会不会出现持刀就医的事件,如果婴幼儿大面积的得病,甚至死亡,为此发生的社会恶性事件谁来买单?谁愿意在一个时时刻刻都会有人持刀乱砍,且民众没有丝毫自保能力的社会环境下消费娱乐?

5. 村镇医疗资源远小于大城市医疗资源,但却有着保障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劳动人口,现下的村镇居民尚且可以和大城市共享医疗资源,但等到传播指数直线增长的时候,大城市医疗资源尚且自顾不暇,村镇居民该何去何从,为此引发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萎缩乃至于崩溃,谁来负责?

同时,目前第一产业劳动人口的老龄化程度众所周知,相比于欧美,国内第一产业的地均劳动人口远高于欧美,在没有实现机械化大农场生产前,因为疫情加剧而无法得到耕种的土地该如何解决?还是说正欲借此机会从无法支撑自我医疗的小民手中掠取土地?

6. 目前国内收入水平低于正常生活标准线的人口还有很多,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在校学生,而目前在校学生的生活来源很大程度上均是父母亲人进行供养。

我们可以思考,当父母亲人因为染病短时间内无法提供供养能力时,失去生活来源的学生们会做什么?当前国内的课业压力比欧美要大很多,并不存在一边进行打工一边继续学业的可能性,而大学生因为短时间内失去供养的人数过多,原本的家教和打工行业也会在人均方面极大程度溃缩。

那么,失去生活来源的青年学生是否还能继续学业,而不是在社会上为了生存增加犯罪率呢?

我们和欧美是不同的,当第一第二产业面临萎缩崩溃的时候,欧美尚且可以采用金融手段攫取全球财富,而我国却没有这个能力,所谓的放开以后经济会恢复,以我国国情来看,属实是痴人说梦。

知乎用户 半个愚者​ 发表

其实大家没必要盯着

“动态清零”

具体看怎样去实施

其实现在 “计划生育” 也没有取消

但是和之前已经天差地别了

不要看他怎么说

要看他怎么做

我现在最希望看到的是

严惩层层加码的人

这个一出

说明风向就真的变了

知乎用户 明黎​ 发表

欲迎还拒,欲说还休。

知乎用户 莫三给给 发表

“优化” 了,微调了。“二十条” 刚出来,就有嗅觉灵敏的网友在自己公众号留言板块建议读者准备相关物资了。

这几天网络上也满是讨论要不要抢购制氧机和呼吸机的声音。**看来,只要不是天真的人,都知道,新一波的冲击无可避免。**虽然科罗娜女皇座下奥系家族的确往高传染性低毒性的变异方向走,但是看美日新等地的数据,反复感染 + 不正确的治疗,的确会有部分人群留下后遗症。

冲击之下,最先受影响的必然是有基础病的人群,君不见某 “明珠”3-5 月份举全国支援的情形下去世的近 600 名患者全是因基础病而死?道理很简单,本来他们的身体就很脆弱,是在药物和仪器的加持之下才形成了脆弱的紧平衡,结果那啥一来,平衡被打破,事情就会变得很棘手。这个时候,离世了,争论究竟是 die of 还是 die with 其实意义不大,因为那就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前几天还有某地网友讲述自己母亲作为透析病人,医院停掉了病人及陪护的每日核酸,且院内发生院感,其母被感染肺部感染合并心衰离世。这还是一个三甲医院,后专门只接透析病人,要求透析完了必须住在医院。医生也很无奈,哪怕发生院感了,也得带病硬抗。

在 NHS(国家医疗服务体系)最为发达的英国,long covid 患者的比例,全人群中患病率医护能排到第三,但严重影响日常生活的比例医护能排到第二。真流感化了还好,问题是目前还是比流感要猛那么一点点,更何况得了流感如果不及时治疗,自身免疫力差的还是有死亡风险的,19 年春的一篇文章《从流感发烧到重症监护 一场流感如何改变一个中年中产之家的命运》,当时惹得多少人焦虑不安?

这次微调当然还包括了分级分类诊疗方案,增加重症床位,准备救治药物等,这也是三年来一直都在强调的。这个时候,真的得抓紧时间学一点中医。**毕竟相比不确定的大环境,人最能改变的就是自己。**不然,如果家里有人发烧或其它突发急病,碰上医院院感、医疗挤兑、原则居家等情形,还真是麻烦的事情。下两图是加拿大部分网友的经历:

类似的情形,3-5 月时 “世界的某都”,也出现过不止一例孩子发烧,线下求助无门,最后家长诉诸网络,然后问题在线下得以解决的情形。

如果家长懂一点中医,类似的问题都不是大问题。网友 “马贼山” 就分享了自己 2020 年冬春之交的故事,在风暴之中的他们,大年初一儿子发烧 38.6 度,妻子力排众议,用厨房的食材和一点中草药使得孩子两天退烧,三天止咳。在当时的背景下,他们一家更是幸运地躲过了医疗挤兑和在医院内发生的感染。

除了常见病的治疗,特殊情况下某些急症的急救也可以用,典型的就比如潘粤明的母亲在针灸医生远程指导下缓解了他父亲的新发脑梗,具体情形详见《能做个实事求是的合格 “中医黑” 吗?》,这里不再赘述。此外,中医还讲治未病,预防为主,懂中医理念学中医方法,能给自己的生活带来很大的便利。当然了,除了口罩,该备的防疫药品和物资储备还是要做。网友 “中医妇儿 - 林波” 医生就建议,“包括但不限于:艾条,苍术粉,藿香正气丸,连花清瘟胶囊,银翘解毒颗粒,参苏丸,小儿肺热咳喘颗粒,九味羌活丸,清肺化痰丸,午时茶,荆防颗粒,四磨汤或槟榔四消丸,保和颗粒,安宫牛黄丸,云南白药等等”。

最终,心态很重要。有了相应的知识和物资储备之后,心态还是要平和,要稳,国内和国外的经验都证明,中医对该病有很好的疗效(HK3-5 月那波冲击还特意从大陆请的中医专家和团队过去支援),反正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胸有成竹,咱们不慌。

引用:

还是抓紧时间学点中医吧!

知乎用户 数峰清瘦​ 发表

防疫爱好者歇着吧,喜欢封的自愿回家封,剩下的人出来当正常人,你们见过宅男宅女出来非议别人吗?

知乎用户 梦想​ 发表

有人说应该讨论,然而可以讨论的前提是讨论者认同一件事:目前随意封城的防控措施,如果长期持续下去,必然导致经济崩盘,不具备长期可行性。因此必须逐渐放宽防疫措施,走向宽泛意义上的共存——即向中国媒体口诛笔伐的某些 “躺平” 国家看齐。

然而实际情况呢?讨论范围只有:无限期的清零和共存两派。讨论共存不管你具体立场如何,一律被口诛笔伐。

讨论?讨论个 P。

一群人丝毫不关心钱从哪来,丝毫不担心如果财政彻底破产之后该如何防疫,丝毫不考虑没钱防疫后表演自由落体式共存的时候该怎么办。

只知道张嘴闭嘴老人小孩,无忧无虑的像个没长大的三岁小孩,只知道要这要那,一点不用担心钱的问题。

20 年几乎没人喊共存,大家都支持忍一忍过去,资本、民间都有信心,认为明天会更好

21 年几乎没人喊共存,当年我国受到疫情的影响很小,封城的范围、力度、时间都很小,我国各大资本都在疯狂校招、扩张,经济充满了活力。

22 年开始才出现越来越多人反对随意封城,因为封城的范围、力度、时间越来越夸张,夸张到资本、百姓集体躺平,中央开闸放水都止不住下面躺平,水你随便放,谁花钱谁 SB。

地方政府自己都承受不住目前的防疫措施:许昌因为不付核酸钱闹上了新闻;郑州顶着疫情开工,甚至还给基层下指标招工;阆中打包 30 年经营权卖光光。

要么在财政还有钱的时候主动选择共存,掌握共存的速度、规模。

要么在财政破产之后被动走向共存,到时候共存的速度、规模全看天意了。

新冠这道题的选项,不是共存和清零,而是:清零到财政破产后再共存 和 财政还没破产的时候主动共存。

两种死法你必须选一种,在 2 位数的 R0 出现后,不存在既要又要的完美清零

知乎用户 咸鱼 发表

重新买五升的了,害加了个血氧仪

知乎用户 云天明 发表

在别人恐慌的时候镇定 在别人兴奋的时候恐慌!——巴菲特。

我早在 2020 年就说过疫情只有两种处理方式,一种是清零,一种是放开,绝对不可能存在中间政策,任何的不清零就等同于放开。现在依旧如此……

所以对于最近的政策,我倾向于放开。(当然,这么弄,比如全国直接解封十几万次密接,那未来也不得不放开了。)

这个时候,建议大家提前囤药,阿比多尔、利巴韦林、磷酸氯奎都对新冠产生的症状具有缓解作用,更主要的是,目前这几种药的价格还非常低廉,三五十一盒。你一家人买个三五百块的,这疫情就算过去了。

你信不信,未来可能这几种药里有的抢的可能比当年口罩还凶,因为国内目前根本就没有那么大的储备,还不赶紧买上(这个时候建议中医粉只囤连花清瘟,把西药交给更有价值的人吃)。啊,家里没有老人小孩的可以不买,因为成年免疫系统正常的感染新冠大部分都无症状。

知乎用户 穆然​ 发表

第九版出来的时候,我非常激动,我认为我们终于要拿出第二章的作业了,第一章的作业虽然是拿的高分,但架不住同班同学纷纷乱答,到最后已经快被他们拉下去一块了。

简单来说,就是抗疫的成本已经快要逼近疫情了,我们和所谓的躺平的国家相比,优势越来越小了。

这时候自然得降低抗疫的成本。

但抗疫这玩意,其成本是很难降的。

毕竟有一个单价和总数的问题。

简而言之,抗疫单价越低,那么对病毒的封锁越弱,抗疫需要覆盖的范围就越大,成本反而会上升了。

第九版,结果来说,没有那么成功。

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结果来说,病毒多点爆发,其覆盖的广度,带来的损失,都可谓是超过了 2021 年,是武汉之后最高的。

保持现状肯定是不可能了,曾经很多人期盼的 “另一次奥密克戎式” 变异让新冠覆盖的危害减小,目前也没有看到希望。

在我看来是两条路。

1. 是加强入境手段,乃至闭关锁国。这可能是大范围压下疫情的唯一手段了。国内也可以回到 2020.21 那种大部分城市都没有疫情的局面。

2. 继续降低封控手段,正式 “接纳” 感染,让 “疫情” 的危害放出来,让 “防疫” 的危害降下去。

没有哪条路是一条好路。闭关带来的经济损失无法承受,普遍感染带来的局面也很容易失控。

甚至搞不好会像第九版那时一样,封控级别变低了,但封控时间反而变长了。

但国家给出了答案,也希望他们有足够的理由。

就我个人来说,是希望第一条路的。但那也是因为我和家庭都属于相对的稳定行业,疫情期间没有受到多大经济影响,家里老人孩子都有,比较担心他们的身体。

但还有大量的人是实打实的经济受到影响了,我也非常理解他们对于放开的渴望。

不过也有些乐观的东西,我个人也经历了两次长期隔离了,这里面确实有些东西是可以优化的。

比如说风险区设置,二十版的按单元,楼栋设置,去除中风险区,这就合理很多。会大幅度降低隔离成本,也未必会带来多大的扩散风险。

一个阳性封锁一个小区,除了当事楼之外,其他住户小区里四处闲逛,不能上班,做七天核酸,最后全阴,实在是没有什么意义。

这样的优化能多一些,也许那个 R0 小于 1,但防疫影响又大幅度降低的未来会更可能一点。

但无论如何,畅通的国际交流还是不可能的,毕竟内外的水根本不是一个颜色的。

知乎用户 双月​ 发表

其他不说了就这几天各个省份的新增数量,其实跟放开差不太多了,就是时间的问题。

对了无症状是说的肺部阴影好像,发烧咳嗽虚弱嗓子干,症状不少。

知乎用户 简小白 发表

我想试问一下 “躺平派” 一个问题,在您回答之前,平和情绪,理智认真思考后再回答:

您有一个生意伙伴或者重要顾客,在某幢写字楼办公,此写字楼 1000 人,有 200 个人是阳性(已躺平未封楼),这次洽谈也许能给您带来半个月的收入,请问,您想(敢)去不?

您说你年轻身体好,得了也就像感冒一样几天就没事了,但这半个月收入很重要。但您想过您家里那 2 岁不到的可爱的女儿没有?想过 60 多岁白发苍苍的父母没有?您把病毒带回家传给他们,您敢肯定他们也只是像得一场小感冒而已么?

在心平气各并且理知认真思考后,假如你内心真实的回答是 “不”,那么其实您就是个 “伪躺平派”。

您要知道,完全开放躺平的话,全国所有地方、每一寸土地,都是那幢写字楼!如果你不想(不敢)走出门去逛街购物吃饭、工作赚钱洽谈的话,那么,经济(或者说您的收入)、社会活力,会比现在惨无数倍。

如果条件时机不合适而真的现在直接放开躺平,可以肯定的是,半年后的 “怒骂派” 绝大多数来自于现在的“躺平派”。
我自己个人绝不是 “躺平派”,但也不是顽固的 “防疫爱好者”。我相信国家,国家会根据毒株特性、社会经济发展压力、防疫人力财力物力的压力去调整防控政策,甚至未来不久也有可能会全面开放,我相信国家是真的做到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如果不久的未来全面开放了,不管如何,我都会感谢党和国家、感谢医护人员、感谢防控工作者,为我们争取了三四年的宝贵时间而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评论不是我删的,我不会去删除评论的。。。

知乎用户 六卖神剑医痒趾 发表

预约手术的时候各个医生麻醉师护士和患者阳了任何一个手术如何进行?

术前感染发烧对手术的影响

术后感染对患者的影响

这二者有人能解答一下吗?

知乎用户 归鸿 发表

现在都已经全国多点开花了,然后出个更松的政策告诉我们这叫科学防控。。。

知乎用户 月明星稀​ 发表

观其言察其行

知乎用户 Joey​ 发表

我是支持 20 条半放开的,因为知道防不住。

今年一整年帝都人均 72 小时核酸,4 月封了近 20 万常住人口(静默区)压下来疫情。九月以来都知道的弹窗三,而且这边民众口罩佩戴率也相对更高,但还是这个样子。

20 条出来后,给十八线小地方的父母电话沟通了下:第一,以后大概率会往共存发展,更多的是靠自我防护所以防护意识得转变过来;第二,未来两三个月肯定是阵痛期,要么彻底不管要么管死,基层办事情况大家懂都懂,所以一定要注意防护,真有问题还是要靠自己;第三,屯点常备药、消毒用品。

知乎用户 禾吉吉​ 发表

“可以用 A、B、C、D 来打个比喻。如果 A 是确诊病例,B 与 A 曾在一起生活、工作、吃饭等,就是密切接触者。而 C 与 B 也存在着类似的关系,就是密切接触者的密切接触者,那 C 就是次密切接触者。D 则是与 A 和 B 有过交集,但没有过密切接触的。”

看了看原文:

密切接触者的管控措施由 “7 天集中隔离 + 3 天居家健康监测” 调整为“5 天集中隔离 + 3 天居家隔离” 奥密克戎最长潜伏期为 8 天,5 天集中隔离结束后实施 3 天居家隔离能最大限度管控住风险。

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因为极低的阳性概率造成大量人员被管控,两害相权取其轻,故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

中风险区划定后,**导致大量人员被管控,出行和流动受到限制,同时消耗了大量基层工作人力。**因此取消中风险区判定。

高风险区外溢人员 “7 天集中隔离” 调整为“7 天居家隔离”。

结束闭环作业的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由 “7 天集中隔离或 7 天居家隔离” 调整为“5 天居家健康监测”。

个人看法,前三点没有问题,甚至对多数人避免过多管控有好处。但是 4-5 点个人觉得需要优化,因为存在高风险地区居民不自觉或者没有居家条件;比如说密集居住的工厂宿舍,城中村单间床位等,居家隔离会导致交叉感染风险提高。

诚然如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雷海潮提到,最近有些地方出现了对于一些有基本医疗服务需求的人员,没能够及时救治的情况,案例十分令人痛心。

因此在权衡利弊之下,个人希望能够再优化下高风险地区隔离条款,特别是住房条件比较差的高风险群体,还是有必要实施集中隔离的,但时间可以缩短。另外个人建议,要加强口罩使用的教育力度:

在批发市场和城市街巷里,已经很多人不戴口罩聚集一块打牌玩扑克,即便是露天,这种传播病毒也应该禁止的,优化措施应该也对这类行为进行处理。

知乎用户 orchimike​ 发表

来自深圳网民。

1. 建议以后讨论关于防疫问题的内容时先报自己所在地,再说详细内容,如有必要就报市 + 区。这样的话更容易让人知道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2. 总的来说,深圳可能真的是防疫防控全国做的最好的地方了……(尽管我们是用 砸出来的)近一年坚持 24 小时核酸出行的防疫天花板操作,最大程度做到不给火苗复燃机会。烦是真的烦,但流动人口太大如此操作确实是不得已而为之也是可以理解的,尤其是看到近仨月,西北五省的各种无头苍蝇的骚操作,就更觉得自己的税没白交,深圳确实在做事。(别杠,有本事就说出第二个比深圳舍得花钱还能真做实事的地方?)

3. 我并不认为二十条对我们老百姓日常会有多大影响,因为无论外紧内松、外紧内紧,都无法改变病毒的高传染性以及各个地区随心所欲的防控手段(说白了除了入境管理是能落实到具体的,其他条款现在很多地方都是 “你说你的我做我的”,国家到底知不知道是哪里的问题?哪些人的问题?反正绝对不是老百姓问题,人民群众都非常听话,听话得让人心疼)。所以二十条出来后,我认为面临更严峻挑战的地方应该是以往做的还算可以的一线城市,比如深圳。因为全国没几个地方能做到像深圳这样砸钱,二十条后深圳还能不能扛得住… 照目前情况来看确实难度又加大了,但好像一定程度上又是在减轻深圳 zf 和流调人员的负担,看似简单的事情面临了更复杂的结果。一线以外的地区请直接忽略以上,直接去备好感冒退烧药,备好慢性病药,备好 kn95/n95 口罩,备好粮食,备一个夹手指的血氧仪(很便宜的几十块钱就能买到,必须买,如何鉴别要不要打 120 全靠它),家里有老人或者有冠心病的必须准备制氧机或者便携瓶装氧气,别的啥也别去分析了,提前做好准备是所有人都要有的觉悟。不管怎么样,国家努力了三年,我们比别的国家多了三年时间准备,也多了三年应对新冠的经验,这已经超全球 99% 的国家了…… 如果到现在还不知道升级戴 kn95/n95 口罩的,我只能说,祝好运。(街坊邻居看到没升级口罩的也提醒一声啊喂)

4. 虽然知乎里中医黑很多,但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多一种自保的方法比没有强。莲花清瘟的方子其实挺烈的,体虚者慎服,可考虑自行抓药,密封保存,或者代煎后冷冻保存。备着。

挑了几副预防方。

预防方不是让你没事儿喝!而是比如你是密接次密接、你同栋楼有确诊、你家人室友羊了你还没羊…… 这种情况下用的预防方:

怕麻烦的可以直接买【玉屏风口服液】。

根据自己和家人的不同情况来选择药方备着,记得密封储存,或者代煎后冷冻保存。都是固本避瘟增免疫的中药材(我个人认为羊了更应该喝!别杠!比羊了光吃感冒药退烧药强!)注意中西药相隔俩小时吃。

打死不信中药,觉得吃中药伤身的,那就去 tb 买仓术的线香、塔香,或者药房买仓术打粉去烧。消毒总得要消吧?!烧香对空气消毒且对人无害,总比你满屋子喷酒精喷 84 要强得多了吧!

最最后,烦请各位真的别杠!你有内种闲情逸致杠我,麻烦多想想万一,未雨绸缪不见得是坏事,尤其在大家都无法选择的情况下!我反正是准备了的,就是准备好了有那个余力,好心提醒大家,最好也准备周全。

知乎用户 花生了什么树 发表

我们这群从三四月份呼吁调整政策的人,从来没有说过要躺平。我们是希望实事求是的把防疫政策从 “防感染” 调整的 “防重症” 上,通过管控控制民众感染的节奏,最终形成群体免疫

知乎用户 CHAPI CHA​ 发表

防控派 - 放开派 互骂难解难分。

“防控派”曾经站在国家高度指责 “放开派” 不懂国家责任。“放开派”指责 “防控派” 不知人间疾苦。

如今国家政策放松,“防控派”恚愤。“放开派”指责 “防控派” 不懂国家智慧。“防控派”指责 “放开派” 不知人间疾苦。

大家只支持自己的观点,除此没有什么是必须护卫的。这个交锋双方没有输赢,受损的 只有国家信誉。

知乎用户 东边一树 发表

刚发布,还看不出到了下面会怎么样。反正目前该封控的还在封控。

至于某些海外人士。就这种嘴脸咯。

国内怎么做完全不用考虑这帮人的看法,因为你怎么做,人家都反你

知乎用户 李昀 发表

我单位一工人,长得确黑,又巨胖,成天小皮鞋擦得锃亮,小衬衫硬绷起肚子,小头梳得溜光水滑,据他说,他家开买卖的,家资巨富,特别有钱,北京的房地产有他家一大块儿,“要不是 90 年我爹赔本一千万,现在哪有什么王思聪,那就得是我了。” 他以前在电梯公司干活,“新国图电梯就我安的,当初某某某来国图视察,他坐电梯我就站他前面保障。”

说起买房子,他说:“我一个电话过去,立减一万”,他看我们信了,赶紧加一句 “不过得拿现钱,要不不行。” 他自然知道我们刚上班的,哪里有现钱呢。

这个人,平时骑电动到班车点,坐班车上班,“我就是没车本儿” 他辩解说,他老丈母娘,在公司下属的另一个厂子食堂做事,成天踩个皮拖鞋,和一帮老头子呜嗷乱喊撒泼打滚,“我丈母娘,在 xx,平趟。” 他说。

我们自然都知道,他那什么房地产,什么 “立减一万” 都是吹嘘,于是也没人愿意理他。他在我们厂,也是很不招人待见,人见人烦的,后来岗位变动,直接把他调走了。

自己都做不到的事,能吹出口,大言不惭,最终就会身败名裂。

同理,不解决 “放松” 就处罚,“加码”只道歉这个根本问题,二百条也没多大用。

至于这二十条实施效果如何,我觉得广告里的一句话说得好:

“别看广告,看疗效。”

知乎用户 列兵阿廖沙​ 发表

我还是有点担心,文件写的是科学性、精准性,都是形容词,形容词在每个人的理解是有所差别的,就是在执行时的标准的把握问题:现在取消了次密接的隔离,只有密接了,有没有一个标准,保证不把次密接的人群不被划归到密接的人群,从而降低了隔离的人数和隔离的标准要求。主管部门的人员要求是 “狙击手”,而不是“机枪手” 进行扫射。

知乎用户 实战专家鲍明忠​ 发表

本人的判断基于我能接受到的信息。

二十条实际上已经导致基层放松。新规看似基于统计学。但已有的统计数据建立在层层加码的基础上。建立在人心没有散的基础上。也有些理想化,忽视了在层层加码的时候,部分地区哪怕静态也做不到快速的社会面清零。上海都要 83 天才能基本做到的事实。

今天做核酸采样的人到我的时候没有喷酒精消毒手套,棉签轻轻的划过我的舌头中段。成都采样的点很少有 24 小时的,六点前很多,六点后九点前难找,九点后的一般只好去大医院。采样的时候是下午,并没有很多人排队。采样员工作强度不大的情况下依然出现了划水的情况。

虽然我觉得我提醒她她一定会喷酒精,但我也懒得提醒了。我今天也疑惑自己排队采样图什么,虽然有要求,实际上平时也没什么人查,聚集反而容易导致暴露。反正有种防不住的感觉了。

戴口罩真的不舒服,街上很多不戴的,我考虑过买有呼吸阀的。反正街上的大多数人不在乎。我带一个没呼吸阀的憋自己图什么。

今天老家外地的同事和我说,他家乡是一个小城市,那里风险地区返回的人不服从隔离管控到处跑。没人管的住,没人愿意管。

因此我个人预计疫情暴发的会比较突然。大城市将从防控一线,防控重点成为共存中勉强不失序的地方。

以前岁月静好的小城市,小县城,放松前静态清零都费劲,放松后遭遇疫情就会变成事实共存,难以清零的病灶。

知乎用户 羊乐​ 发表

1,调整是基于明确统计数据的,这一点我觉得值得点赞。相关部门也公布了数据,再次点赞。

2,之前的防疫手段中,有大量人员和资金投入到了对次密接和中风险地区的隔离管控中,这反而导致了一些重点工作,比如对密接的流调,阳性人员的转移,因人力不足而产生疏漏。

3,在更加科学的集中力量之后,就要看效果了,这一波的广州正好是可以验证这个模式有效性的地区。

4,预计有些地区还是会加码,比如降低高风险区域划定标准,或次密接判定标准等,因为有一个根本问题没有解决,那就是假如严格按标准执行防疫工作的情况下,疫情还是扩散了,那主要领导是否还是要背责任的问题。

知乎用户 Will Hanson 发表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道德经》第八十章

二十条优化措施是对第九版防控方案的完善,不是放松防控,更不是放开、“躺平”,而是为了进一步提升防控的科学性、精准性,是为了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网格化管理,精准防控,动态清零。

知乎用户 赏奇析疑 发表

当初上海疫情的时候能不能封城的路线之争,有些人败了最后就是现在这个结果。

封城等于砍腿治病,上海底子好能重新接上。有的地方封完最后发现变残疾了。

知乎用户 SundayPark 发表

  新的 20 条不是放松躺平,是对防疫的更高要求,要求更精准,更高效。

  防疫今后的路可能还长,动作标准化非常重要,全国一盘棋,防疫经验千万条,统合优化,流程标准才能做到更高效。

  比如中央组建常态防疫支援部门,地方组建防疫志愿组织,哪个点出事都有标准流程,也有监督措施,还有案例库参考,这样才能高效标准,精准防控。

知乎用户 田海龙 发表

我看发布会了。

1. 数据逻辑我是认可的。

2. 肯定也是多个部联席评估了干系事件,做了相关的推演,得到的的最优解——无论是人民安全健康,还是经济社会发展,或是公共事件等一系列情况后,得出有医学数据支撑的最优解。

我现在担心的是我数据库里贴敌人 tag 的,都在积极支持并且嚷嚷着官方都说躺平了,我不知道他们欢欣鼓舞在哪儿,是否有什么我不知道的事情在密谋读条走回合,比如他们要通过嚷嚷造成一种既定事实,就是大家都默认要躺平了,突破公众心理防线,并制造恐慌情绪。

要相信国家做出这种决定肯定不是毫无理由的。国家数据也比我们全面。

一个决定做出之前往往先有一个慎重的考量 ( a carefull deliberation),慎重的考量首先包括考察与该决定相关的人与事所具有的各种真实的倾向和可能性。判断以之为基础的理论性考察是不可能被证实的。因此,我们永远都无法确切无疑地表明,被作为我们共同行动之规则的实践判断,到底是哪个实践判断才是最好的判断。所以任何一个人在任何时刻都可以对其提出反对意见,并主张可以设想一个更好的行为过程。由此,被认为为追求共同善而需要的统一行动将会受到不断的阻扰,除非该共同体的所有成员一致同意遵守这个决定,并且只能是一个决定 (one prudential decision and only one)。

针对隐形变异、过度解读的事,成立了整治专班,同时变成 5+2 等 20 项——有没有一种可能,就是降低执行的资源占用,确保可持续性的执行

知乎用户 孟郊 发表

看来局部地区依旧摇摆

知乎用户 心倦 发表

分摊责任到个人头上。

就这么简单。

以后保护好自己,不要得新冠,远离任何有新冠疑似症状之人所在地(密集场所百米以外,稀疏场所十米以外,不戴口罩迅速远离)

相信我,以后你会看到越来越多的阳性患者被处罚甚至判刑,当然,肯定是合法的。

自费治疗,完全自费隔离都会出现的。

对个人严防死守,对政府放开躺平

至于纠结二十条具体文字的,不妨看看过去九版防控的执行结果

总之,自由的代价就是自负后果。

政府努力了,你们不满意,可以啊,那你们自求多福吧。但是,你们最好不要影响到政府工作,否则,罚款判刑等着你们

知乎用户 俗人 发表

“二十条” 要求,确实不是放松防控,更不是放开,躺平。

政策的制定是基于很多方面的,但是疫情防控政策必然要基于科学数据!

减少隔离时间,那肯定有数据支撑,比如根据多少万例的数据证明,这样的措施是科学合理的。

不再判定次密接,不再划中风险地区,这都是有数据支撑的,我相信公卫事业的专家学者肯定是经过研究,论证的。

还是要坚决走科学精准防控的路线,但是这是建立在各地有一支专业,熟练掌握疫情防控的队伍的基础上的,从组织实施核酸检测,阳性病例上报,核实,转运隔离,医疗救治,防疫物资保障,流调排查,环境消杀及评估,生活物资保障,等等多个方面。

我是专门从事流行病学调查工作的,工作就是现场(或打电话询问阳性人员,最近 7 天每天的详细活动轨迹),我始终认为,流行病学调查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询问阳性人员(传染源)去了什么地方(可能的风险点位),见了什么人(可能的密切接触者)然后将信息上报。

传染病防控的原则就是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我们要做的其实就是尽可能找到所有可能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至于医疗救治那是医院医生的事。

流行病学调查就是要抢时间,以快治快,赶在病毒传播的前面,尽可能找到密切接触者。

这么长时间的工作来看,最常见的传播方式是同空间长时间接触,一起工作的同事,同住家人,同乘交通工具,或者直接提供服务的人员,餐饮酒店等。

但是实际上不同地区的工作方式区别是很大的,一线城市还能好点,有专业的公卫人员,但是大多数时候这些工作是由公安人员来进行的,以刑侦的手段去 “破案”,这有点大材小用,所以就会出现不精准的情况,而且很多人不知道密接是什么,次密接是什么,大家千万别觉得我在瞎说,因为这正是我去基层派出所工作所遇到的。几十个人里面居然没一个知道这些疫情防控工作中专有名词的概念的,即使经过我短暂的培训,他们是明白了,但是他们上级 LD 不一定明白,因为从来没经历过,也不会主动去了解,对于大多数三四线城市,逻辑其实很简单,只要不让中高风险地区的人回来,那自然就没风险了。这也是很多地方搞层层加码,搞一刀切的最主要原因。一旦出现本土病例,就加码,面对本地疫情往往会手忙脚乱。这样的差距在不同城市之间是非常明显的。

目前国内疫情多地爆发,广东,河南,内蒙等地疫情形势仍然不容乐观,现在新的政策出来,对当地的疫情防控工作无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否能顶住压力,科学精准防住疫情?又能尽量保证减少对更多人生活影响,增加城市活力。这无疑是地方政府将要面临的难题。

知乎用户 请叫我伊兄​ 发表

至于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

我已经不抱希望了,这病毒早晚会感染到我身上。

知乎用户 王政钦 发表

我觉得有一件事情需要先理清楚,绝大部分人反对之前的清零政策,并不是反对清零本身,反对的是清零过程中的种种不科学、不人道的行为,没有人想让自己得新冠,所以把反对清零政策划等号为支持共存本身就是有问题的,这也是为啥新政发布后引起巨大反弹的原因。

所以那些说 “之前反对清零的是你,现在反对新政的也是你” 的人,属实是没搞清楚状况。

知乎用户 MichaelLee​ 发表

纯粹只是为了口头争个输赢的话,那几年后赢的肯定是清零派
但是一片废墟上的口头胜利,毫无意义

对于代价的计算,其实很简单

国家卫健委最新通知称「不再判定次密接,最大限度减少管控人员」,还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共存派从来不会说,为了生活恢复正常,每年即使多死 XXXXXXX 人也是值得的

他们只是乐子人,渴望见到成河。

知乎用户 申一 发表

昨日先是大雾弥漫,然后下了一天一夜的雨,深秋之寒气愈发逼人。午夜气温降至冰点以下,如果是往年的话,大概供暖早已大张旗鼓提前启动。这也是全国各地多年来屡见不鲜、皆大欢喜、性价比最高的 “亲民” 之举。就算至今纹丝不动,也在廊坊人的意料之中。

廊坊今年的日子实在并不好过,春天遭遇三年来最猛烈的冲击。漫长的封控之后,没人会说取得一场多么伟大 “胜利”。“敌人” 毫不仁慈,秋末冬初卷土重来,缠斗半月有余处,至今仍阴晴不定。百业艰难,昔日颇为倚重的房地产更是一日不如一日,落户放开,限购解除,似乎也没掀起来多大的波澜。全国冰封千里,一地更难花开。

廊坊一季度 GDP 增速告负,上半年勉力转正,前三季度虽追至 1.74%,却也还是位列全省最后一位。政府公开的数据显示,1-8 月份全市税收收入 122.7 亿元,下降 37.4%。其中自然有减费降税的因素,但经济形势也可见一斑。

昨日最重磅的还是二十条,日增数以千计、水深火热的广州 “借坡下驴”,顺势而为,第一个喊出坚决落实,里子面子一并全据为己有。各地纷纷跟上,借风口数据放量,被一些人视为趁势 “去库存”。河北虽不例外,却仍是一如既往的 “成熟稳重”。

石家庄跳表增至 289 例,但病毒却实实在在已经迫近很多人的家门。无数石家庄人第一次真正听到病毒的脚步声,无论你身处城市还是乡村。廊坊倒是心平气和,持续个位数的输出,广阳区 2 例、开发区 1 例、文安县 1 例、大厂县 1 例。

尽管一再强调目标方针不变,但昨日二十条实则结结实实缚了执行者手脚。在日增破万之际,出人意料放出如此实质性大招,导向不言而喻。关于二十条已有铺天盖地的信息传递,无需赘述。只是苦了三年的一线大概还要更苦些时日,大而化之的天条希望有尽快的细节落地,否则,一线人容易左右为难、精神分裂

这样的决策,无论如何都要立刻 “执行”,这是这片土地亘古不变的信条。俗称的做好做不好能力问题,做不做态度问题,态度比能力重要千万。廊坊也立刻取消了中风险区域,连改名带降级,统共还有 40 余高风险,且基本精确到单元。

广州振臂一呼,得到万千赞誉。但仔细观察会发现,点赞的似外地居多。很多本地人相对保持了冷静,他们担心的是火势控制不住,每个人都不得不置身火海。三年来,如此种种,让人群不断分裂,相互诅咒且针锋相对。但出乎意料的选择初冬迈出这一步,连一些 “躺” 派都沉默不语。

仔细想来,“躺” 派也分铁板一块,大概也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笃定认为这就是已变成感冒,种种举措不过杞人忧天;第二类虽觉得比感冒略重,但实在是受过了天天束手束脚;第三类则并不讳言伤害,但认为治病的创伤已超过疾病,且认定当前手段无论从哪方面看都难以持久,所以长痛不如短痛。

第九版就已让诸地手忙脚乱。二十条一出,虽减小范围、缩短期间、不再认定次密接,都被视为减轻了基层负担(个人大胆猜测很多地方病毒散开之后,事实上之前已经无暇顾忌次密接的集中),但更精准的递进显然对追踪、判断、处置、管控等诸多能力提出了更 “苛刻” 的要求。三线以下城市、县域、乡村,是否有此储备,想必大家也心知肚明。

不管你是多么痛恨 A,也不要想当然地觉得选择了 B,所有困难就会烟消云散。A 有 A 的问题,B 也有 B 的难处。对很多普通人来说,以前更多的是面对简单粗暴的 “医生”,以后可能会真正直面“疾病” 本身。无论 AB,我们都无法左右,唯有小心躲闪,祷告别被时代的尘埃击中。

号角已经准备吹响,“战争” 注定迟早来临。疫苗、抗病毒药品、个人防护、你的免疫系统,将是每个人在战场上的武器。既然无法避免贴身肉搏,那就做好心理建设,保持昂扬,并竭尽全力使出手里每一件武器的最大效力。

这个冬天,注定煎熬,无论对谁。不如我们相互拍拍肩膀,送上最真挚的祝福。

知乎用户 廊坊遗梦 发表

什么都不干才是躺平。

首先先定义好什么是 “动态清零”,“动态清零” 并非“零感染”,而是尽早把疫情扑灭。

南方都市报记者:
请问梁院长,您最近采访的时候提到多次 “动态清零”,请问怎么理解动态清零?2021-12-11 15:28:37
梁万年:
谢谢你的问题。所谓动态清零,是当前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总方针,它是指在现在的情况下,当出现本土病例的时候,我们所采取的综合防控措施的一种集成,来快速扑灭疫情,实际上是中国疫情防控经验的总结和提炼,也是现阶段我们疫情防控的一个最佳选择和总方针。
从专业的角度、科学的角度来看 “动态清零” 的内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怎么及时主动发现传染源。这种传染源包括患者、无症状感染者,甚至可能携带病原体的相关其他的动物,主要是通过监测发热门诊的预警以及一些检测、主动筛查的手段,来发现传染源。
第二,一旦发现有病例出现的时候,就要快速采取公共卫生和社会的干预措施,这些措施主要包括疫点的管控、密切接触者的管理、流行病学的调查,以及减少人群聚集等管控措施。
第三,有效救治。主要运用中西医结合等方法,来有效救治患者,尽快、尽量阻止疫情的进展,也就是防止轻转重,减少重症和死亡的发生。
这里需要特别强调几点:一,“动态清零”是个总方针,要追求快速,要追求精准,如果没有快、没有精准,就很难做到 “动态清零”。二,“动态清零” 不是 “零感染”,我们现在还没有能力不出现一例本土病例,但是我们有能力,也有信心,当发现有本土病例出现的时候,快速扑灭疫情,所以这是我们要特别强调的,不是追求“零感染”,而是要追求尽快把疫情扑灭。三,“动态清零” 不是躺平,不是任由疫情发展,而是控制它、切断它。四,“动态清零”的总方针是追求最大限度地统筹社会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谢谢。2021-12-11 15:29:00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 2021 年 12 月 11 日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

还有请不要忽视流感的冲击。流感也会破坏你的免疫系统,下面是香港政府专家顾问孔繁毅接受 TVB 采访关于流感和新冠的夹击对香港的影响,呼吁大家未接种新冠疫苗和流感疫苗的尽早接种

政府专家顾问孔繁毅估计,明年一月后,本港疫情受流感夹击,有机会变得严峻,重症、死亡个案或会上升。
政府专家顾问孔繁毅表示:「很多研究显示,未必是两个病毒一起感染,很多时候是一前一后,一前一后都会有很大问题。假设你感染新冠,然后再感染流感,新冠可能会在上呼吸道造成大破坏,流感病毒又破坏的时候,就很容易有并发症,可能是下呼吸道多肺炎的个案出现,相反亦都可以发生,所以这是为何我们让市民,抑或儿童、长者,尽快接种流感疫苗及新冠疫苗。」
不过他认为,毋须建议全民接种第四针新冠疫苗,因为不少人已打三针,部分更曾受感染,相信仍有足够保护力,减少重症、死亡率。
他估计随着持续有人确诊,加上接种率不差,相信新增确诊人数会减少,到明年夏季有条件全面复常,即取消所有入境检疫限制及社交距离措施,但相信口罩令要在冬季、病毒活跃时再推出。

同场加映:美国现在医疗系统已经受到流感的冲击,流感住院率已创十多年来新高,截至 11 月 4 日,预计已有至少 160 万感染病例,其中住院病例达 1.3 万例,死亡病例 730 例。

美国流感住院率创十多年来新高 - 新华网


下面是我整理新冠疫情以来,新冠和流感发病数和死亡数的数据表格。数据均来自国家卫健委和中国国家流感中心。

知乎用户 big2Moon 发表

有一个叫

@李劼

的网友提出要进行大讨论,我是乐见的。

如果大家都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的话,我认为意见不同的网友是可以达成共识的。

教员的《论持久战》是一部伟大的著作,辩证唯物主义是它的精髓 ,在今天依然有着深远的指导意义。

但是,我们今天的敌人和当年的日本鬼子是不一样的。现在的疫情有点像永无休止的海浪,一浪一浪地拍打过来,范围越来越广,每一次拍打,就会消耗我们一点资源

我们是坚定的唯物主义者,也能清醒地意识到,海浪的拍打是无限的,因为 RNA 病毒的变异会持续 “上万年” 甚至 “上百万年” 而不衰竭,但是,我们的人力、物力却不是无限的。

我们面临的是与当地的抗战完全不同的形势,当年的日本鬼子,其资源并不是无限的,相反,日本的资源被英美卡着脖子,他们人力资源不足,没有足够的铁、煤、石油,这注定了他们在民族觉醒的年代 ,盲目扩张必然灭亡。

那么,还能把持久战坚持下去吗?能。

一个事实是,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出口,目前只有出口还算稳定,但是,从十月起出口也开始下跌,这种情况持续下去,各地就没有支撑清零的物资基础了。

本质上还是因为把资金不断投入到核酸检测和静默中,对人力、物力的占用太大了,同时又不能产生积累,因为无论是核酸还是静默,都只是一轮轮的消耗。

有没有另外一种更利于打持久战的抗疫方式呢?有的

钟南山院士 2022 年 4 月 6 日在《National Science Review》发表的文章,提出的 “序贯免疫 + 分级诊疗 + 抗原检测”,是一种进取而积极的策略,也可以有效利用我们现有的医疗资源(例如我们的基层卫生院和社区卫生中心网络,以及中医中药体系,疫苗也可以继续支持我们的国产疫苗),这三样一样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和精力去做,从维持静默和核酸采集中释放出来的医务人员和志愿者可以承担这项工作。

而且利用分级诊疗抗疫,可以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改善和提高我们基层医疗水平,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医疗投入由中心化改为了去中心化,由主要投入到 “静默” 和“全员核酸”,投入到少数几家厂商,改为投入到每一个卫生院,每一个诊所,每一个抗疫的毛细血管节点,广大基层卫生人员也是受益者,因为他们从 “核酸采集” 中解脱了出来,可以全心身地投入到自己热爱的临床事业之中去,以后,在抗疫的进程中,我们的基础医疗卫生机构也会越来越强,应对各种疫情越来越熟练,甚至有一天 “武装到牙齿”,成为一个个抗疫的坚固堡垒。


说到分级诊疗,许多人觉得很玄乎,其实根本就不玄乎,在分级诊疗上,我们还拥有西方所没有的优势。

其实用最简单的话来说就是:

分级诊疗很简单,就是无症状感染者自我居家观察,轻症患者国家发放中药,中成药,普通型,重症接入医院精心治疗,放开诊所,药店出售相关感冒药物,用帮扶代替粗暴的封控,这有什么不对呢?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逐渐减少核酸采集的量,逐渐代之以抗原自测。

奥密克戎具有无症状感染者数量占比高,传播速度快的特点,在港大医学院公布的疫情模型中,一半以上的感染者为无症状,所以,大规模聚集接受核酸检测是非常危险的,在人口密集的城市,很有可能因大规模核酸检测,导致奥密克戎加速传播。

从数据上看,在香港,大规模的核酸检测,对于遏制疫情传播,没有起到任何作用,相反,导致了民众恐慌情绪的加重,以及医疗挤兑。

抗原检测替代大规模核酸检测,可以极大缓解排队聚集接受核酸检测的现象,也可以减缓奥密克戎传播的速度,减少民众恐慌。

所以应当尽快用抗原检测作为核酸检测的补充,允许民众居家自行进行抗原检测及上传抗原检测的结果,并在通行码中认可抗原检测的结果。

在逐渐开放的过程中,如果依然做大规模强制核酸,会导致大量的无症状感染者和轻症患者把医院医疗资源都占满,真正有需要的患者反而就医困难。


总的来说,我的意见是,只要当地星罗密布的药店依然处于开放的状态,可以自由销售治疗感冒的药物,那么就不用太担心。

很多人认为中国没有分级诊疗体系,实际上,我们拥有世界上最发达的分级诊疗体系之一,几乎每一个社区、街道附近都会有一家触手可及的中医、西医药店,其中抗感冒药品之丰富,在全世界都是绝无仅有。

这得益于中国有着两套完整的医学体系,西医药体系和中医药体系,药师也有西药师和中药师,再加上,中国的药师 / 医师的培养其实是非精英化的,不像欧美,每一个药师 / 医师都需要顶级大学才能培养出来,中国的药师 / 医师准入门槛不高,特别是药师,只要专业是药学、中药学或相关专业的考生可以报考,所以中国的医学 / 药学的培养其实是面向大众的,继承的是赤脚医生培养制度的精神,目的是解决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缺医少药的问题。

中国的每千人床位数远远高于美国,我们的每千人床位数是 6.7 张,美国每千人床位数仅仅只有 2.8 张——在中国如果你真的想住院,预约时间是远远短于美加的。

所以,中国不是没有分级诊疗,中国只是分级诊疗体系的形式和欧美不一样的,欧美的分级诊疗体系,就是你感冒生病了,首先得预约家庭医生,家庭医生检查一番后,一般就是叮嘱你喝喝白开水,除非你病情特别重,否则你并没有太大的选择。

知乎用户 黄继斌医师​​ 发表

@兔斯基

最后的最后,我希望你以后还能想起来有个政府曾经拼尽全力想办法保护这个国家的国民,整整撑了三年。 转

知乎用户 王诚 发表

只要有隔离和封控,哪怕缩短到隔离一秒钟都不算躺平。

知乎用户 maskbaby 发表

有人在回复里杠大多数人是轻症。

我懂~

毕竟在今年上半年的爱丁堡,连续三天发烧 40 度呼吸困难都叫无症状。问题是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能接受这样的症状躺在家,而且不知道明天会不会好,还是直接恶化。

对于连菜都抢不到的人来说,只要人没冷,瞳孔没全散,都是轻症。

。。。。。。。。。。。。。。

以下为原回答:

我周围,gwy 们很开心,他们不用再下社区免费干活,不用离家到封控区送菜,也不用挨家挨户打电话搞滴调了。不仅仅是社区的公务员,疫情期间,什么法院的发改委的体育局的都要干这个。

而且真有亲属感染了,他们也是最容易弄到床位的那群人。

真不知道平时连抢菜都抢不到的普通人在狂欢什么,难道你以为你能抢到床位?

医院要做好心理准备了,接下来会有认为医生救治不及时的大批小作文了。真的放开了,必须严格分诊,条件不达到的一律不准入院,药房开点药回家去,医院只收重症。

知乎用户 慕容墨言​ 发表

距离二十条发布才过去 2 天,目前多地疫情已经成爆发式增长。但是这种爆发显然不是因为二十条的松绑,毕竟才过去了两天而已。反而可能是因为二十条的出台,让各地政府敢于如实报告疫情,确诊人数也随之大幅增加。

个人是支持有序共存的,不过这二十条来的也算是突然了,至少应该在几个城市先推广一段时间,再陆续推广。不过从今天各地的疫情数据来看,这次的二十条是不得不发了,因为现有的防疫政策已经控制不住疫情了,除非使用完全静止的策略。

但是现在的财政已经无以为继,目前来看用最小的牺牲代价来保住经济是必然的结果,毕竟没有钱,你真的无法防疫,更不用说清零。

知乎用户 泷月 发表

看病是比防疫更花钱更消耗资源的。毕竟大白人人可干,医生真要培养几十年。

唯一的好处只能是国家的负担减轻了。

是的,连防疫都无法承担的时候,看病必然是自费的。

在国家的扶贫工作中,最常见的困难就是因病返贫。

是的,穷的人生活条件差,更容易得病,而病人当然会更穷。这是一个互为正反馈的恶性循环。

希望各位觉得放开可以有钱吃饭的,也都能顺便挣到看病的钱。

知乎用户 王俊 发表

根据各地实际,目前重症与死亡病例很低,大面积封控已经过时。再就是不以感染者为 “敌 “也不要把普通人作为管制对象,如弹窗那样的做法既不科学也不精准。20 条已经很具体,问题是地方上可能因为各种原因甚至利益不愿意放开。

知乎用户 嵩山脚下走走 发表

乐观一点的想法,就是政府借疫情提高公务员队伍的素质,提升全民抗疫防疫的能力。

但是,从之前阶段大城市的表现来看,第九版没有帮助上海解决疫情,帮助上海解决疫情是靠三个月的大面积封城。

这个时候再让各种中小城市直接拿出比大城市更好的抗疫防疫能力,委实有些强人所难。

当下各地此起彼伏的疫情已经反应了大部分城市防疫能力不足的问题。这种情况下,继续提高对防疫能力的要求,不是一个好办法。

从个人角度来说,这次信息发布,只能是提醒大家做好个人防护的准备。

知乎用户 晓东 发表

很多人觉得 5+3 比 7+3 少了两天就会有不少的漏检

这个观点正确的前提是毒株没有发生变化,潜伏期没有变化

比如在今年上半年的时候,毒株是 Ba.2,这个时候 5 天检出率是 89.1%,7 天是 97.3%

现在的主流毒株是 BA.5.2(7 月份的时候首次出现国内),5 天的检出率就已经是 94.5%,跟上半年的 7 天检出率效果差不多,但少了 2 天的资源投入,节约了 30% 的资源投入,而且奥密克戎最大潜伏期也就是 8 天,5+3 也拥有极限考虑,此外,次密接的感染率才 0.0031%,放弃次密接节约资源的投入到更有性价比的地方明显更好

在研究数据正确且毒株没有大的变动下,也保障了疫情防控的水平没减低,确实是优化了防控

不要拿上半年的数据和模型过度扩大解释现在的情况

知乎用户 易晓 发表

“清零派” 不是一直支持国家决定的吗?怎么现在动摇了?

知乎用户 我是李帅兵 发表

换一个角度理解这一次的 20 条政策,这是一次将防疫责任从政府到个人的全面下放,即从原来的政府大包大揽变成政府抓大放小,这就要求每一个人根据自己对于新冠的理解去负担起个人的责任。

很多回答会推荐大家去屯药物或者是呼吸机。这都是基于对于新冠本身致病性的恐惧症,说实话是很必要的。但个人觉得真的全面爆发的时候,基础药品一定是不缺的,各种处方类的药物都会敞开供应,因吃尽吃。

针对医疗资源而言更为可怕的是由于新冠产生的医疗资源挤兑而让其他各类疾病无法得到及时准确的救治。

关于这条针对性的意见也非常简单明了。那就是呼吁身边的所有高龄家长立即完成三针免疫接种。自己和家人都立即去做一个全面体检。一旦发现问题,可做可不做的治疗都尽快落实。防患于未然的各种手术也宜早不宜晚,包括但不限于智齿等等。

简而言之就是未来两年内可能去医院的情况,都做好无法去医院的准备,现在能处理赶紧处理。

更新本人应对:

1. 入手空气净化器 (已有 1,新购 1),常用药品 (泰诺,布洛芬,止咳糖浆),口罩,体温计,血氧仪 (自用的是血氧功能手环)

2. 体检,复查,咨询专科医生处置意见

3. 以上带长辈来一遍

知乎用户 Ronda 发表

我觉得以后联防机制应该加入纪委、组织部的领导,通报下因 “一刀切”“层层加码” 违纪、被处分的人员名单。

此外,也可以公示下各地因疫情防控的支出情况,统计下因防疫各地商户、企业的损失情况。

知乎用户 satantang 发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这是第九版的效果:

![](data:image/svg+xml;utf8,)

等着看二十条的效果。

知乎用户 夹夹更开心 发表

以前的防疫方法可以说是用高射炮打蚊子,现在新的二十条显然更加精准,更加有效。其中最显著的是取消次密接的隔离政策。

之所以取消次密接隔离,是因为投入产出比太低了。投入三个多亿才能检测出三个阳性,这样的投入产出比显然太不理想了。

参与过抗疫工作,对这个政策做一下解读。

一个密接者要被隔离七天。为此产生的费用是多少呢?

来回的转运费算三百块。

每天的住宿费算两百五十块。

每天的伙食费算一百块。

每天的服务费算五十块。

每天产生的费用总计为四百块,七天总计为两千八百块。

总计隔离一个人需要三千一百块钱。

隔离十万个人总费用需要三亿一千八百万。

然后检测出三点一个人。

这样的投入产出比,你认为合理吗?既然不合理,当然会取消的。

说一个身边前段时间发生的一个真实案例。

有个人坐高铁回到了广州,住到了弟弟家里。第二天防疫人员通知他,他们同乘的高铁里面有一个人检测出阳性,他成为了密接者。

他回到广州之后,曾经去过超市买东西。超市老板成了次密接者。于是超市老板夫妻被隔离了七天。后来证明没有被感染,才被放回来,重新开业。

更离谱的是他弟弟去过另外一家超市,那个老板也被隔离了三天。

显然无论是对官方还是对于老百姓,取消次密接的隔离措施是皆大欢喜的。

知乎用户 樽粮与红浅学 发表

重点需要关注的是,重症、致死率和传播性。一旦低于流感 ,就不用太大惊小怪。

动不动封这封那的,老百姓心里压力已经到了临界点。

港澳台都放开了,出门自己戴口罩。其余正常。大家都要生活要交通,否则怎么活命?

知乎用户 销售教练 发表

知道了,看来我错领会意思了。唉 —– 大地光秃秃真干净。

知乎用户 刑天唐伯志 发表

谈谈对常态化的一点理解和建议。

其实我们生活中是有成熟的、标准化的、常态化的防灾减灾机制的,那就是消防队。从疫情的持续性,病毒进化的未知性以及严重性,以及公共卫生面临突发状态、紧急事态和严重威胁的趋势来看,防疫的归宿最终应当要做到跟防火差不多。

下面做个类比:

  1. 局部灾害区域专业队伍的快速介入。火警电话一响,消防队快速出动,封锁现场,控制火势,扑灭大火。疫情也是一样,局部出现病例,专业防疫队伍快速出动,小范围封控,全面介入接管,直到疫情消除。把灾害尽快尽早控制在有限范围内,消除恐慌,这样才能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影响尽量小。
  2. 重点场所和区域的日常管控。进重要场所通常要安检,查打火机,查火源,查危险物品,防止火灾的发生。防疫也类似,重点场所和区域推动验核酸立等可取,跟安检一样,消除大范围传播的途径。这条需要产业进步和发展。
  3. 防控标准和条例的常态化执行。消防标准大家都知道,建筑交通各方面都需要考虑。防疫也一样,街道到省级的防控设施建设,人员培训,应急预案都要建立,并常态化核查。各级医院的处置措施,设备配备,在建设之初就要按防疫的标准来。学校、电影院、车站、体育场、展览馆等大型场所建设和运行也必须考虑防疫因素。
  4. 全民全面的宣传和普及教育。跟消防宣传一样,长期不间断的进行,深入人心,获得人们的理解和支持。防疫是场战争,人类与病毒的战争,我们不能松懈,不能存在侥幸心理,就像对待火灾一样。一旦疏忽,势必痛之又痛,悔之又悔。

常态化防控的核心思想就一条,专业人士做专业的事。全民动员越少,对社会经济各方面的冲击越小,成效越大,效果越精准。各地各级应当借鉴消防防火的成熟经验,在卫健系统建立一套与减灾系统类似的体制,进而夺取抗疫战争的最终胜利。

知乎用户 mao guhoo 发表

实际上就是在换一条路走了。

现在每天新增一万多,还放松政策。

这。。。

急病不该用猛药么?

知乎用户 John MacTavish 发表

反对放开,这三年已经让我习惯疫情时代,而放开之后就又需要重新适应后疫情的生活。

知乎用户 蓉姬 发表

封城一年,等于人寿命死亡率 1%,不是千分之,是百分之一

知乎用户 emmmmmm​ 发表

国内部分我没意见,因为这么些人也变异不出啥奇怪的病毒,变异出来也能控制住,而入境关不把严就很奇怪了,入境 14+7 会造成基层的超负荷么?我看未必吧,只有控制好国外入境的,才是对于基层队伍的最好的保护

知乎用户 记事簿 发表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残酷,中小城市的人力、素质以及资源能否跟上,一目了然……

知乎用户 可可 发表

都关注毛线啊关注

三年了,还不懂什么叫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疫情期间,下有对策也被称作为发明家,不停发明新词的发明家。这三年发明了多少次你们数一数,两个巴掌都不够

20221111,国务院刚刚下发二十条意见,20221112 重庆的发明家们就发明了新词

知乎用户 你别这样啊 发表

给科学留点发言权。

35 国沦陷!超强变种再袭,华人感染者自曝:没潜伏期,发病超猛,快筛测不出!

知乎用户 什么是资本论 发表

层层加码最多批评一下,辖区大面积爆发可是要丢乌纱帽的。

表面上是既要还要,实际上是探探口风,为接下来的政策作准备。

连政策发布者都澄清不想背锅,你能背上?

知乎用户 中县 发表

有序放开,做足准备,形成共识,精准防控,以防万一,从容面对!

知乎用户 子钰​ 发表

我表态:坚决支持国家政策,坚持动态清零,对所有和国家政策违背的做法一律抵制。

对我所有违反上面表态的评论和答复,不是反对动态清零,更不是违背国家政策,而是为了进一步提升知乎上疫情相关问题讨论的科学性、精准性,是为了最大程度表达对疫情防控这一政治问题的重视,最大限度减少其他支持共存的言论对广大知友的影响。

知乎用户 Tao Yang 发表

先不谈防疫和共存的优劣,只说下执行的问题。

1. 年初的政策上还没放松,上海就已经率先躺平了,等达成共识开始严管的时候,时间已经过去了一个月。就这一个月的躺平,就已经让上海的病例将近百万。

既然当初上海的事情都没有追责,而现在的政策比当初还要宽松,那么会出现什么情形呢?

2. 上海这样的城市都能出现近百万的病例,那别的城市呢?

一旦全国铺开,会出现多少病例呢?

上海医疗条件好,加上全国的支援,才没有死多少人,但其他地方有这个条件吗?

外国的经验告诉我们,前几波先把基础病的老弱病残给淘汰掉,死亡率才会大幅度的下降。

即使现在的新冠毒性没有以前那么强,那也是对年轻人说的——年初的香港也是证明了这点,第一波把老弱病残淘汰掉,死亡率就会下降了。

但按照中国的人口基数,和特有的农村空巢老人现象,第一波死亡几十万甚至上百万老弱病残,真的没有问题吗?

其实我也有些社会达尔文主义,不太在意这些数字。

但经济会在意这些数字!这些数字会对经济造成惨重的打击,至少持续三个月、甚至半年,才会缓慢的恢复过来——这也是欧美和香港所经历过的。

其实更大的问题在于,面对经济的暂时倒退和死亡人数的快速攀升,中央会不会再次改变政策?

如果共存到一半又改回严控,就像年中的上海,造成的损失恐怕更大。

知乎用户 冰雪莹 发表

管它白猫黑猫,只要抓得到老鼠就是好猫。

管它清零放开,只要对人们有利就是好政策。

知乎用户 宾果哟​​ 发表

在企业管理方面,尤其是绩效管理、绩效考核,经常用到这么一个概念,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定性主要就是指确定事物的性质,属于软指标

定量主要是通过数据等硬指标来进行判定或考核

定性与定量结合的好处就是,既能变通,又能防止随意变通,既能恪守标准,又能避免刻板僵化

二十条很好,让地方政府坚持精准性、科学性,完成了定性,但并没有给出具体的标准,这必然导致地方和基层有很大的自主权,这就应了那句话:上面的本意是好的,只是下面执行歪了

你们觉得上面会考虑不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吗?

知乎用户 花离笙​ 发表

谨慎悲观态度。

现在最可怕的不是病毒,开放是会有阵痛期的,现在开放不彻底,管控又到处漏勺,拖的越久阵痛期就越久。

这阵痛期到底要多久?!我不知道。

知乎用户 子兔的狂风​ 发表

过度防疫都防不住,精准防疫怎么能挡得住,会发现减轻措施之后可能确诊更多吧

知乎用户 1403244763 发表

二十条” 是不是要放开、“躺平”,我搞不清楚。我想说的是,世界上其他国家可以放开,但中国不可以,因为中国的放开躺平跟其他国家的放开躺平,性质完全不一样!

其他国家放开,是不得不放开:

一是经济普遍对外依赖性很强,长期严格封控,经济承受不了;

二是绝大多数国家都是民主政体,政府权力有限,强制隔离管控等措施难以真正持久有效实施;

三是其他国家缺少居委会和村委会等社区基层组织,执行力受限;

四是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是资本主义国家,资本做主,资本首先考虑的是自己的利益,当需要在牺牲很多人的生命健康和自己的利益之间做选择时,资本自然会本能地倾向于选择后者;

五是从人种和文化上说,作为西方国家的人民,更崇尚个性和自由,所以很难接受严格管控,很多人宁愿承受染上后遗症甚至死亡的危险,也不愿配合政府严格防疫。

综上所述,世界上其他国家放开躺平,主要是迫不得已,是不得不躺平,而中国躺平那就不同了,这是因为:

1、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有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国家,搞内循环就能维持经济基本正常运行和发展,前两年严格管控境外输入,经济却领跑全世界,就是最有力的证明。最近疫情对经济和民生的影响越来越严重,但这不是严格管控导致的,而是放松境外输入人员的隔离管控,将 14+7 改为 7+3 导致的,这进一步说明严格管控疫情有利经济和民生,放松则有害经济和民生。

2、中国是集权体制,政府有足够权力实行严格的隔离管控措施;

3、中国有居委会、村委会等严密的基层组织,执行力非常强大;

4、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资本的权力受限,可以优先考虑人民的生命和健康,而且动态清零对经济明显更有利,从而也有利于绝大多数国内资本。

5、国人的种族特点和文化特点都富有集体主义精神和合作精神,对于政府的清零政策能够积极配合,使政策得以高效执行。

总之,抗疫就好像治病,假如有一种病(这里是假设,不特指某种病),现代医学治不了,没有特效药,一般国家对于这种病只好选择放弃治疗,而中国有中药,对这种病有特效,能很好地治疗它,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也学习别的国家,对这种病选择放弃治疗,是不是不可思议?所以,世界上其他国家对待新冠疫情放开躺平,可以理解,而中国如果终止动态清零的严格防疫而选择躺平,那就只能说是原因不明、目的不明,无法理解。

—————————————

在美国的某个地区,上级命令,为了解决干旱问题,将某河道打开一个缺口,引河水灌溉。缺口打开了,不久导致洪水泛滥,引发了洪灾。下面官员赶快组织百姓逃难,以减少灾害。这时上面继续下命令,不得随意限制老百姓的行动自由,同时要求必须扩大河堤决口,以彻底解决干旱问题。下面的官员傻了:继续强制百姓集体逃离灾区,被百姓唾骂,被上级追责;不管了吧,河堤决口越来越大,远比现在大得多的洪灾即将爆发,多少人命就会失去,自己更会被追责!——美国的基层防疫干部好苦啊!

知乎用户 李舟 发表

我个人对于防疫看法如下。

新冠现在已经是一个 r0 破二十的病,所谓的精准防控以及其他策略是实质上的共存,外加上还有两个月就要春运,如果之后的防疫策略不改变,那共存已经是既定事实。

我认为,如果想走一条路,那就一条路走到黑,起码这条路你有经验,有更大的可能成功。如果想摇摆,那就干脆摆到底,直接全面放开,不然现在这种既要想要还要的搞法,既防不住疫情,还浪费钱财。

我对防疫的想法是,对外锁紧到第九版之前(如果境内主要疫病来源为境外来客)。

第九版之前回国困难主要是因为熔断政策造成的高不确定性,所以取消熔断政策,改为两周一班,只要不整出一班飞机三十大几个阳性就绝对不停。

对内,所谓的共存还是防疫说白了就是防疫成本谁承担的问题。我认为,国家进一步承担防疫成本,对于受疫情影响人群无论是发放钱财物资都可以,停或暂缓房贷类的还款。

对于防疫政策的要求标准化,让具体执行人员有章可循,而不是先做再看过不过分,

对于疫苗的功效进行进一步研究,有用强制打,密接的密接都隔离,疫苗有啥不敢强制的。

知乎用户 Heinrich 发表

新冠只有零和全部,没有中间项,放松就是共存。

之前那么严,新冠不还是愈演愈烈,哪来的信心放松不等于放开。

知乎用户 我要烫卷毛 发表

不要看说了些什么,要看做了些什么

知乎用户 汉钟离 发表

私信聊天中竟然用 “各位防疫爱好者”,“你们害怕了” 这样的字眼。

这真的是个真人吗?

这算是图灵失败了吧。

同时感觉后背发凉,真的有人用这么卑劣的手段在影响舆论吗?

知乎用户 豆包 发表

“不是放松防控”

只是换了种形式的防控方法并希望达到理论最精确

“更不是放开,“躺平””

只是一步步的试验

还有哪些信息要关注:

7+3 防到全境小城市各种爆,在没有进一步人员培训,没有进一步防范配套的情况下,转 5+3。

让我们祈祷大家都好好的。

知乎用户 暂时不知道起啥 发表

看了下不能躺平,我立马站起来,然后又继续躺。

知乎用户 IT 佬的未来 发表

什么是劣币驱逐良币?

以前一直认为,假冒伪劣产品以低成本低价格,把高成本高价格的真货赶出市场,就是劣币驱逐良币。

现在有了深一层的认知,劣币驱逐良币,意味着黑暗森林法则的成立,意味着更高等文明不等于必然和平。

严防严控,防控的是什么人?并非多数人,多数人不需要防,他们自己会把握一个限度。防的其实不过是千分之一、万分之一的个别人。这些个别人,会逃避核酸、逃出疫区、到处乱逛、不戴口罩、随地吐痰。。。。。。

9999 个人文明,1 个人黑暗,会导致远大于万分之一的黑暗后果。这就是黑暗森林法则。

或许高等文明有着整体的文明和平,但并不能保证,他们派出的每一位星际舰队的舰长,都不会随手干掉一颗靶场内的小星球。更不能保证,这个小星球永远不会是太阳系的地球。对于地球或者较弱文明来讲,宇宙就是黑暗森林。

所以,不再严防严控时,9999 人一样文明,但那个万分之一就必然逃脱,因此疫情势必扩散。

但是,时至今日的疫情扩散,和三年前扩散,有根本性的区别。因为病毒的毒性完全不同。

三年来的严防严控,英明果断,无比正确,救人无数。如果能够放松,极大可能是变异病毒的毒性已经够弱,因此可以放松。

个别人仍然有害,但已经无足轻重了。他们的害处,不及严防严控下经济受损的害处。

希望如此。

知乎用户 大圣 23​ 发表

这个解释很正确。

确实不是放松防控,更不是放开躺平,只是对以前过严的防控措施进行微调。

因为新冠病毒主要通过空气传播,只要保持安全距离,搞好个人防护,即使到过高风险区,被感染的几率也很小 (10 万分之 4.9)。但以前出于以防万一的考虑,凡是高风险区外溢人员,都会集中隔离,导致隔离的规模过大,一是阻碍了正常的人员流动,二是加大了各地的隔离负担。

所以新 20 条把高风险区外溢人员的集中隔离调整为居家隔离,是科学的。

取消次密概念,也是为了科学缩小集中隔离规模,因为密接要再次成为传染源,是需要一定时间的,一定时限内的次密被感染的几率是很小的 (10 万分之 3.1),取消次密这种分类,也是科学的。

其他几个微调基本都是出于同样的理由,就不赘述了。

新措施出台,就等于放开躺平了?非也!相反的是公众被传染的理论风险提高了,需要大家更加注意个人防护,需要大家进一步提升公共健康安全意识,绝不是像共存派鼓吹的可以像以前一样不戴口罩到处窜到处扎堆。

原因也很简单,你自己感染了自己背,甚至可能连症状都没有,但不戴口罩到处窜到处扎堆,导致他人尤其是亲戚朋友被感染,以后还会有人跟你玩么?如果不幸还传染了几个老人或有严重基础病的人,导致有人死亡,他们的子女亲戚不骂你一辈子?不找你赔偿?就算是大家都不知道是你传染的,难道你自己心里也没有点数么?你不会背上沉重的心理负担?

所以,新措施下,需要每个人更加自律,既要保护好自己,也要保护好可能会与自己接触的亲人朋友同事合作伙伴……,不然,新冠杀不死你,你一样会社会性死亡。如果造成的损失达到相应标准,还会受到各种处罚甚至被法办。

知乎用户 newstar 发表

我只知道第九版防疫标准出之前 疫情很少,除了个别城市大家该干嘛干嘛。现在倒是慢慢顺了某些病毒爱好者的心了,但是我只能说没用的,你缩短隔离时间他们还会说国外都是完全放开,你真完全放开 死了人他们绝对会说政府不管老百姓,你制定什么政策他们都会抨击,什么疫情什么经济都是虚的反政府才是真的。

知乎用户 平行 发表

我个人支持清零是因为新冠远高于流感的感染率,放开之后大家能接受一个月感染一次吗?就算新冠症状不严重了,一个月一次小感冒也很难受吧。

还有得了新冠要不要治疗,放开后感染人数暴增会不会挤兑非新冠患者的医疗需求,就现在感染人数不多的时候各地都出现非新冠患者没能及时就医酿成惨剧,放开管控后激增的感染者就不会进一步挤兑医疗了吗?有人说新冠症状不严重不需要去医院,我问问等到你自己确诊的时候你会不会在家硬抗不去医院?到时候去医院的人还是绝大多数吧。综上所述我国的人均医疗水平现在就是达不到放开的要求,强行放开后牺牲的肯定是没权没势的普通打工人。

还有就是感染之后老板让你带病上班吗?虽然现在大部分人症状不严重了,但是感染后也没法继续上班吧,有人说可以远程工作,但是绝大多数如富士康那样的工人怎么办?他们感染一次就要隔离最少一个星期,如果放开后新冠这么强的感染率一个月就得感染一次吧,那工人们还能正常上班吗,这样就不会影响经济吗?

最后我就是想问问那些说新冠是大号流感的人,你们大多数人一年也不会得一次流感吧,但是新冠呢?放开后恐怕每个人一年都要感染好几次吧,这谁能受得了,时间久了再强的抵抗力也不行吧?其实放开不放开主要取决于我国的人均医疗水平和新冠的感染率,新冠太容易传播了,大号流感可没有这么强的传播速度。

感染率这个用词不准确,我想说的放松管控后很多人都会被感染,而且是重复感染,就是好了之后又被感染,这样的话打工人怎么正常上班呢,每次感染最少七天隔离,这不就相当于封控吗?希望大家能有一个共识,就是放松封控后感染的人数一定会变多还会重复感染,那么这些感染者的封控不就相当于之前的全员封控吗?谁又能保证放松管控后自己不被感染呢,而且会一个月就被感染一次。

不理解为什么评论都被删除了,大家发什么了,我都没看到。

知乎用户 是晚还 发表

二十条不代表不管控。

目前的来看,二十条的执行力度还是很大的(坐标长春,已取消全民核酸,吉大开始逐步开放),也就是说疫情将会大规模蔓延,观察河南、新疆、内蒙古和广东等地的疫情发展势头,蔓延全国的速度可能比想象中的还要快。

如果不进行进一步的政策放松,那么以单元、楼栋为单位的高风险区将会增加。封控概率可能甚至比以往还高。

另参考台湾:台湾于 3 月 1 日起开始施行 “经济防疫新模式”,一开始疫情稳定,甚至 3 月 10 日实现台湾省内无本土新增,然而 4 月即开始了奥密克戎的彻底爆发。

考虑到目前大陆单日新增病例已超过一万,新疆内蒙河南广东等地疫情严重且已放松管控,还有季节因素,与台湾放松管控的时刻相比,我们可能离爆发的时间更短。

所以说,请大家一定要做好准备:

目前没有可购买的新冠特效药。

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泰诺、扑热息痛、氨咖黄敏胶囊、维 c 银翘片等),缓解症状。

利巴韦林等广谱抗病毒药物,现已被踢出新冠肺炎治疗方案第九版,请遵医嘱服用。

不要滥用阿司匹林、头孢等抗菌药物,请遵医嘱服用。

准备体温计、测氧仪。

知乎用户 土豆​ 发表

最近和国内老爸聊天,说到防控的事情。

我:国内清零隔离政策是不是搞得有点太过了,动不动就封小区。

老爸:各人过各人的日子,你别老是一副见过世面的样子。不用说别的,你们这些得病的有什么资格来指点我们这不得病的?无论怎么说还是不得病好,所以防控得好,中国就得这么干。

我:可是我听说有些人因为隔离连医院都去不了死掉了。

老爸:这么大个国家这么多人,总会有些极端的情况,不用老是拿这些极端个例说事儿。前几天我一个老伙计因为逛了个超市就被拉去隔离了两星期,白吃白喝,我觉得挺好。

我:可是很多人这样子不能工作没收入了。

老爸:你不要听他们瞎讲。谁平时还不攒一些呢,哪能就一天不干活明天就没饭吃了。像那些开门头(做生意)的,就是少挣些钱就是了。反正我没听说过身边有谁吃不上饭的。

我:那你没觉得被这样子管束着很弊屈呢?

老爸:我没觉得弊屈,想出门就做核酸,不想做(核酸)就别出门,你在家藏着也没人管你。又想出门又不想做核酸,国家这么多人,凡事哪能都由你性子来。每个国家都有自己情况,照我看朝鲜都做得不错,大家都过得挺安稳。哪像你们那里今天枪击明天游行的,又有哪里好了。

我发现我老爸有做国务院发言人的能力。

知乎用户 阿栋哥 发表

之前爱好者天天叫嚣国家比你们聪明,相信国家支持国家,怎么到这会一个个的在这跟要天塌了一样?之前说别人自私,总封城国家都撑不住了,你倒不同意了,你这不是自私?国家这会没你聪明了?

你觉得世界末日来了,你觉得天要塌了,你就自己把门一封,每天线上购买物资,拿回家以前多次消毒,出门拿的时候穿防护服,进门以前也多次消毒,你们既然这么喜欢封城,肯定是因为封城不会影响你的收入,所以你完全可以自我隔离啊。这样肯定感染不到你们,所以你们担心什么?

按照某些爱好者的逻辑,不支持封控的买点药品就是打自己脸,那你这么这么支持封城,你要是出门肯定是打自己脸吧 。

知乎用户 久溺深海丶 发表

昨天公布这条新闻后,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一群大 V 在那哭天抢地,带货呼吸机,制氧机,囤柴米油盐,贩卖医疗挤兑焦虑,仿佛明天就要横尸遍野。

但开头就说了,总方针没有变。新冠防控及诊疗,仍然使用第九版方案。

这二十条,既不是 “清零派” 的失败,也不是 “共存派” 的胜利。是在纠正目前疫情防控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是对第九版方案部分内容的优化调整。

其实这二十条真正让人欣喜的是,不管最后要全面放开还是要继续清零,疫情防控层面,逐步回到科学的轨道上了。这才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专业的事情,应该留给专业人去做,科学的问题,仍需科学家解决。以事实为基准,实事求是进行策略调整。这就是科学的轨道。

当务之急,媒体们应该做的是科学地宣传这个病毒,让老百姓都知道这个病毒当前的毒性如何,该怎样做好个人防护,做好怎样的心理建设,一旦确诊如何科学治疗。

而不是在那为了流量盲目制造焦虑,把一个科学问题政治化,立场化,路线化,把持不同意见的人标签化,派系化。凭空制造人民群众的内部矛盾,白白浪费科学抗疫的时间。

知乎用户 查拉拉如是说 发表

坐标广州,目前正是疫情最严重的的时候,每天日增几千例,国务院发布了《二十条优化措施》,广州居然领先全国,第一个响应了国务院的新规。下午刚发布,晚上就宣布解除所有次密接者的隔离,这是我万万没想到的。

从一开始的 “应检尽检、应隔尽隔、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应转尽转”,转向成现在 “经济要稳住、疫情要防住、发展要安全。”

从一开始的坚决遏止疫情的传播,尽早实现社会面清零,变成现在的精准防疫,科学防疫,严禁层层加码,一刀切。

从不择手段的刚性防疫,转向成具有一定弹性的柔性防疫,这都意味着今后对待新冠的态度,要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了,并且这个决定是深思熟虑的,是基于各方面复杂情况下的决定。

至于后面会不会视情况,回到以前,还是继续逐步放开,这是后话了。(但是基本不可能回到以前,原因后面会说。)

共存、清零两边都在争论,但是你们忽略了一个事情,那就是随着新冠病毒的不断变异,目前奥密克戎变异株,已经没办法防了。

11 月 10 日,广州举行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广州市疾控中心党委书记张周斌透露此次疫情病毒潜伏期较以往更短,病毒只需要 1 天的时间,就可以完成感染到传播的过程。

你告诉我,怎么防?

继续拿广州举例,从 11 月 1 日至 11 月 10 日,广州本土新增新冠感染者累计 15429 例,近十日疫情广州每日新增无症状感染者均数倍于确诊病例,占比总感染人数超九成。

这还只是无症状患者的比例,如果加上轻症,基本可以说全是了,这已经不是 2019 年年末爆发的那个致死率极高的病毒了,我觉得每个人都要改变对新冠的认识,真的不必过于恐慌。

中科院院士也说了新冠肺炎自限性疾病,一般不会造成后遗症,你在怕什么?你不是打疫苗了么?

国家已经够谨慎了,在外国已经基本接受新冠而完全共存的时候,国家还在坚持清零,并不是国家认为新冠最后会消失,而是再拖一拖,等待新冠毒性继续减低,等待疫苗接种率继续升高,等待其他国家在共存后,参考各方面的影响,最终判断中国能不能承受?

等到这一切都做好准备,自然就会改变硬性防疫,照顾经济大盘。

因为新冠根本不可能消失了,外国新冠漫天飞了已经,如果还依然坚持要清零,那只有两个选择,一个就是把其他国家在地球上抹除,中国全国隔离个一个月,新冠自然消失了。另外一个选择,那就是断绝和国外的一切联系,自己玩自己的,但是这可能吗?

坚持开放是国策,已经进行了几十年了,不可能关掉国门的。在这种情况下,国家是肯定会对防疫措施进行改变的,只是时间早晚和尺度大小的问题。

疫情三年,已经重创国内经济了,这是人尽皆知的事情,你不能因为你自己是铁饭碗,你自己有稳定收入,你就无视那些失业的、被裁员的人。你不能因为你没有被封控在家里几个月,就无视那些被封在家里几个月,没收入,还挨饿的人。

如果你经历了他们所经历的,我相信你清零的念头会打消的。未知他人苦,不要妄下定义。国家已经在国外集体躺平、共存的情况下,硬生生拖到了现在,你难道真的以为清零政策可以永远延续吗?

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相信国家的决策,锻炼身体,增强免疫力,有一个乐观的心态,新冠没有你想的那么可怕。

知乎用户 柳长衣 发表

动态清零的目的不是清零

而是将 14 亿人全面感染的时间从 1 年延长到 10-20 年

代价是经济

收益是稳定

过去 70 多年,tag 在经济和稳定之间做出过无数个选择,选择经济十不存一

此次调整防控政策也是经济压力巨大,稳定压力小形势下的选择

等哪天发现经济压力小了自然而然又会加大力度

知乎用户 牛栏里关猫 发表

抗疫两道防线

第一道,防感染

第二道,防感染后转化为重症和死亡

第一道防线治表,核酸检测能力,流调追踪能力,隔离能力,长期看提高这些能力意义不大

第二道防线治本,重症设备数量,医生待遇,疫苗研发能力,分级诊治能力,长期看有意义

理想的做法,用第一道防线争取时间,资源更多投入到第二道防线。在第二道防线准备好,第一道防线伤亡过大时,可以主动放弃第一道防线,退守第二道防线。

中国的现实:大量资源投在第一道防线,第二道防线投入不足。第二道防线没有准备好,又反过来强化第一道防线的重要性。近乎所有资源都投入在长期看并无意义的项目里。

即便如此,第一道防线的防守难度也因病毒传染性增强而增大。

现在的放松,不是第二道防线建设好了的主动放松,而是第一道防线资源不足,副作用太大的被动放松。

防线还是第一道防线,还是必须守住。但是现在炮兵支援没有了,以后手榴弹也会没有,子弹也得悠着打,需要我们的战士个个都是神枪手,一枪消灭一个敌人。

知乎用户 馒头卡喉咙啦 发表

称呼我已经想好了,就叫立足于动态清零的基本方针,在平衡经济发展与疫情防控,维护民生的基本要求下,面对防疫新常态、新形势下作出的必要举措。

知乎用户 十一维跃迁 发表

当然不是。

日本今年九月才全面开放外国人入境,但是按照一些人的说法,日本 2020 年就躺平了。

加拿大去年 8 月才取消入境隔离政策,但是按照一些人的说法,加拿大 2020 年就躺平了。

香港现在入境政策是 0+3,官方说法仍然是动态清零。

现实是,今年下半年以来实行的政策,就是外国这几年一直在搞的 “拉平曲线”。

原因很简单:新增数据没有清零,那就是拉平曲线,就是一些人所说的 “共存”。

下半年这一波疫情,清零了吗?在「二十条」发布前,全国日增是不是就已经在一万左右了?我不明白,日增一万为什么叫清零?你们的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

嘴硬至极。

知乎用户 ea013 发表

国家手里的数据更加全面 根据病毒的变异逐步调整方针政策 是正常的 对于普通人多屯点感冒药 消炎药 退烧药吧 具体效果还得看春节这波了

知乎用户 花生 发表

不同意题主的说法。

本次二十条很明确就是放松防控、就是开放,就是疫情软着陆。

你要说还有哪些信息得关注?

第一要关注本地的疫情变化,感染人数是否大幅度增长,并且关注啥时候出现很明确的居家隔离政策(所谓轻症居家)。这点表明医疗挤兑,很多中重症患者开始出现难就医现象。

第二是要关注本地物流的受限制变化,食物、药物等必须的物资是否出现供应困难。这点说明了社会运作出现障碍,很可能需要挨过一波疫情才会过去。

第三是要关注后期病毒反应出的实际危害究竟有多严重报道。这点说明了病毒对社会和家庭的实际危害程度和风险几率。

结合以上几点,需要及时安排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务必保持自己相对良好的身体状况。哪怕是为了家人活着,为了在家人需要的时候自己可以挺身而出。

其次需要规划购买备用物资,我是购买了呼吸机、血氧仪、布洛芬等物资。至于口罩、洗手液等本来就是家里常备的物质。

再次需要根据社会上物资流通的状况塞满冰箱和储藏室。优先囤积点罐头类耐存储的食物、米面油、冷冻肉类。其他蔬菜类难以保存较长时间,可以根据社会情况和食材耐存储时间囤积点萝卜、土豆、姜蒜大葱、洋葱、胡萝卜,不太建议过早囤积易腐败的蔬菜,可以用冷冻脱水蔬菜救急。可以考量囤一些饼干类耐存储的食物。

长夜漫漫,参考香港、日本、台湾等地的疫情,社会和家庭必然受到冲击,只是程度未知、范围未知。中国人讲究未雨谋筹,是时候准备起来了。

知乎用户 龚逸楠 发表

基本上绝大多数清零派都是家中有一定积蓄,或者如果被隔离了,单位还是发工资的,甚至可以不干活还发工资的。或者是从事相关行业,如果被封控,自己就能做团购的团长的。

绝大多数共存派,要么是不上班,单位不发钱,或者发钱很少的,或者是中小企业老板,高管,或者店铺老板,如果被封控,会有很大损失的。

其实最好有个平台能让大家充分的进行沟通,交流意见,问题在于: 根本没有这样的平台。

知乎用户 叶智健 发表

接下来的很长的几年,没结婚单身的年轻人,你们是幸运的,你们将会迎来一个美好的中年的老年生活。但是这几年一定要注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的身体,以及继续单身、不婚不育,直至疫情结束。因为这将成为你与其他人相比最大的比较优势

评论有疑问,那我再多说一点。单身不婚独居,只有你尽可能简化社交、工作场所不密集、公卫习惯科学、生活习惯健康,那么会最大限度降低你的感染几率。同时后遗症会不婚不育也是有概率的。最后说一句残忍的话,你趁这档口赶紧生一个,结果小孩属于易感人群,三岁之前又不能打疫苗,你忍心看他(她)就这样被折磨?万一没挺过去走了或者挺过去有了长新冠,这和你自己得了新冠不孕不育有什么区别吗?

知乎用户 boneroger​ 发表

01 一个猜测

文化人类学上有一本著名的著作,那就是美国文化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的《菊与刀》。这本书出版于 1946 年,但创作背景却不是为了单纯的学术研究,而是美国政府在 1944 年二战胜利在望之际,拿不准战后该如何处置具有东方文化背景的日本,为此美国政府动员各方面的专家研究日本,为政府的决策提供资料和意见,以期制定出战后对日本处理问题的最后决策。本尼迪克特就是参与这一任务的众多专家学者之一。

文化人类学最基本的研究方法是田野调查,也就是实地参与现场的调查研究工作。但是,由于当时美、日两国的战争还没有结束,所以本尼迪克特不能亲自到日本本土进行调查;于是,她便运用文化人类学的方法,调查了当时住在美国的日本人和战时被拘禁在美国的日本战犯,同时收集了大量有关日本的文艺学术作品,从日常生活细节中去解读日本人的思维方式和习惯,最终揭示了日本这个大和民族的矛盾性格和民族性,即——“菊”与 “刀” 的综合体。所谓“菊”,是日本皇室的象征;“刀”,则是日本武士道精神的体现。本尼迪克特用这两个词概括了日本人的两种矛盾的性格——好战而祥和,黩武而好美,傲慢而尚礼,呆板而善变,驯服而倔强,忠贞而叛逆,勇敢而懦弱,保守而喜新。

为什么我要开篇就讲这件事呢?因为这两年有一个念头时不时地就会从我的脑袋里往外冒,那就是:美国会不会也召集了大量的专家研究中国和中华民族的民族性。目的则是为了更好地牵制中国,遏制中国的崛起之势,维护美国在全世界的霸主地位。

02 美国的情报机构

虽然这只是我个人的猜测,但我总是忍不住想,这种可能性是极大的。

首先便是美国研究日本的先例,“菊”与 “刀” 的巨大成功。尤其是美国人对日本人国民性的总结,得到了日本本国人的认可。1949 年,日本便翻译引进了本尼迪克特的《菊与刀》,并将之列入日本“现代教养文库”。按理来说,我们对于日本的印象是“樱花”,然而看看日本人的护照封皮,赫然是日本皇室最看重的黄色菊花,可见本尼迪克特眼光之毒。

其次,我们都知道美国有全世界最著名的情报机构——美国中央情报局(CIA)。这一机构与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克格勃)、英国军情六处和以色列的摩萨德,并称 “世界四大情报机构”。除了著名的美国中央情报局之外,美国还有美国联邦调查局(FBI)、美国国家保密局、美国国家安全总局(NASA)、美国国防情报局、国务院情报研究司、陆海空三军情报局、国家侦察办公室、陆军信号情报处和海军通信保密科,以及各种情报人员培训学校等十几个情报机关。这其中最著名、最广为人知的便是美国中央情报局(CIA)和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前者的主要任务是公开和秘密地收集、分析关于国外政府、公司、恐怖组织、个人、政治、文化、科技等方面的情报,协调其它国内情报机构的活动,并把这些情报报告到美国政府各个部门;而后者的主要工作是调查反联邦法罪犯,支持法律,保护美国,调查来自于外国的情报和恐怖活动,并领导阶层和法律方面执行等。

已经拥有了由以上 17 个机构组成的庞大的情报机构网络,你以为这就是全部了吗?不要忘了,美国还有一个国家安全委员会(NSC)。它既是美国最高军事决策机构,也是美国政府讨论和研究重大战略决策的核心组织,成立主旨便是为总统国家安全和外交事务方面的决策提供参考。在中美关系破冰问题上居功至伟的基辛格,就曾经任职这一部门的领导人——国家安全事务顾问。

这么多各式各样的机关,除了在编的本职人员外,该有多少像本尼迪克特一样拿着美国政府的补助,为美国政府工作的学者、专家?作为普通人,没有什么一手的信息来源,我们对美国的了解几乎全部来源于美国的影视作品和网上的新闻。尤其是前者,几乎建构了全世界人民对于美国形象的一切想象和认知。稍举一例,美剧《生活大爆炸》中的几个主人公,除了女一号 Penny 外,其他五人全部是美国顶极科学家和工程师。在漫长的剧集中,他们去过南极科考、上过太空,我们也经由剧集看到美国顶极大学中的顶极科学家与美国政府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据此,我们是不是有理由相信,美国存在着大量的政府编外学者、专家,也在与美国的各种情报机构同时研究着全世界各个美国主要关注、关心,与美国国家利益息息相关的国家——包括中国;并且,美国是不是早已经把中国和中华民族研究了个底儿掉,将中华民族的特点和民族性也像本尼迪克特的《菊与刀》一样,进行了精确地总结?

03 中华民族的民族性究竟是什么?

中国有一句古话,叫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们对自己这个民族和这个国家的理解,更多都是正面的,我们会强调中华民族的勤劳、勇敢、善良,也会赞美中华民族的中庸、坚忍、以为和贵,甚至鼓吹我们的贫穷与节俭美其名曰吃苦耐劳,讳饰我们的孱弱与不争声称我们爱好和平,无视我们这个民族劣根性中对权力的无上崇拜和迷信。我们动辄号称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张口就是有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和文明,骨子里实则是自卑和傲慢的矛盾体。论幅员辽阔,这个世界公认;说历史悠久,这个世界也公认。然而,我们却只是个发展中国家,到现在经济发达程度和老百姓的平均生活水平也没追上一百年前的美国。最可怕的是,关于这一点,从来没有人告诉过我们的老百姓。而我们的老百姓就一直活在地大物博、历史悠久、世界大国的自我陶醉中。

最可怕的是中国的五千年历史。这漫长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是每一个中国人的骄傲,但实际上也是中国这个国家巨大而沉重的包袱。古代中国人言必称尧舜,今天的我们其实和古人也没有多大差别。中国当前的一切貌似是在不断打开国门放眼看世界,学习美欧西方的先进经验,实则有关中国的一切,根本都可以向故纸堆翻找,换汤不换药的理念,和清末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的洋务派本质上没什么不同。整个国家从上到下,骨子里信奉的、实用的还是儒家的那一套理念,有事临时抱佛脚,向西方学习,没事时全是古老的东方的“智慧”。

接下来进入本文正题,我们古老的智慧在应对疫情方面教会了我们什么。

04 古代中国疫情及处置方法

中国有漫长的五千年历史,五千年实在太久,中华民族史上多灾多难,其中就包括各种各样的疫情。

中国最早对疫情的记载,可以追溯到《周礼》一书。《周礼 · 天官 · 冢宰》:“疾医掌养万民之疾病,四时皆有痼疾。” 从这一记载来看,早在西周时期,中国人便对瘟疫有了一定的认识,总结出其时间上的规律性。《中国古代疫情年表》一文统计了从公元前 243 年到公元 1911 年间中国发生的重大疫情的次数。在这漫长的 2154 年间,中国一共发生了 352 次重大疫情共,平均 6.1 年发生一次瘟疫;到了清朝中期,瘟疫的爆发频率更是提高到每两年爆发一次。著名历史学家邓拓在《中国救荒史》一书中也曾经统计过历代发生疫灾的次数:周代 1 次,秦汉 13 次,魏晋 17 次,隋唐 17 次,两宋 32 次,元代 20 次,明代 64 次,清代 74 次。其中疫情最严重的一次,从死亡人数来看,是宋绍定五年(金国开兴元年)也就是 1232 年的汴京大疫,50 天内 “诸门出死者九十余万人,贫不能葬者不在其数”——这场大疫,整个汴京城死了九十多万人,没钱无法安葬的更是不计其数。

曹操的诗《蒿里行》里有一句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很多人以为写的是东汉末年战乱导致的民不聊生的悲惨场景,其实他的这两句诗实际反应的是东汉末年的大瘟疫。根据史书记载,汉桓帝延熹九年(166 年)“天垂异,地吐妖,人疠疫”、建宁二年(169 年),“疫气流行,死者极众”。我们都知道东汉末年的名医张仲景有一部著作,叫《伤寒杂病论》,所谓 “伤寒”,指的便是当时的瘟疫。东汉末年几十年间,全国性的大瘟疫共发生了十多次,当时的人将其统称为 “伤寒”,具体症状表现为高烧喘息,气短而绝。此一 “伤寒”(瘟疫)发病急、死亡率高,身上伴有血斑。是不是听起来和非典、新冠有相似之处?张仲景在《伤寒论自序》中记载,从汉献帝建安元年到九年间,他的家族本来有两百多人,死了三分之二,其中十分之七死于伤寒。东汉首都洛阳,人口半数以上死于瘟疫。曹植在《说疫气》一文中说 “建安二十二年(217 年),血气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利,或覆族而丧”;他在《七哀诗》中写道:“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记述的都是这次疫情期间的惨象。中医有所谓的温病学派和寒病学派之分,原始之根也源于这次的疫情和张仲景在这次疫情基础上著作的《伤寒杂病论》。更可怕是,这次疫情一直从汉献帝年间延续到三国和晋朝,持续时间之长,令人叹为观止。疫情最高峰发生在建安九年至二十四年(公元 204-219 年),给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中原地区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并以空前的传播速度席卷着华夏大地的每一个角落。东汉末年有名的建安七子中的四人——徐干、陈琳、应玚、刘桢都死于建安二十二年的大瘟疫。甚至令诸葛亮千载垂名的《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中的火烧连环船的桥段,据曹操写给孙权的信的说法——“ 赤壁之役,值有疫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确虚获此名”——曹操之所以败给孙刘联军,并不是诸葛亮草船借箭、烧了曹军的连环战船,而是由于当时曹操军中正遭大疫,所以他无奈之下只好自己放火烧船后退兵,并且因此造成了后来三国鼎立、三分天下的局面。根据史料记载统计,自汉桓帝永寿三年(157 年)时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 年),全国人口由 5650 万降为 1600 余万人。东晋历史学家裴松之对这场瘟疫的总结是——“自中原酷乱,至于建安,数十年间生民殆尽。比至小康,皆百死之余耳。”

正因为中华民族史上屡遭瘟疫,付出过无数惨痛的代价,所以古代中国人也总结出了一套应对疫情的方法。具体来说有三。

利用巫术和仪式驱疫。

受限于认知水平,古人往往认为疫情是由于人不顺应天道因而上天降下的对人的惩罚。比如《礼记 · 月令》中说,“孟春行秋令,则其民大疫;季春行夏令,则民多疾疫;仲夏行秋令,民殃于疫;孟秋节夏令,民多虐疼。” 因此,每当发生疾疫时,古人便作法以期驱除疫鬼。《周礼 · 夏官》中记载的方相氏四狂夫,便是专职的驱疫鬼者。传说上古帝君颛顼有三个儿子,他们死后为鬼,其中的一个居于江水成为瘟鬼。而专职驱疫鬼的方相氏四狂夫,则身披熊皮,头戴面具,执戈扬盾,帅百隶逐室殴疫——这也是后世傩戏的由来。历代流行的设醮、纸船送瘟神等民俗,也都和驱疫鬼有关,就连端午节的龙舟竞渡也和驱疫鬼高度相关。

二、预防与控制传染源。

仅靠巫术或宗教仪式应对疫情显然不靠谱,所以随着古人认知水平的提高,医学治疗手段便跟了上来。

在意识到瘟疫的发生与公共卫生之间的密切关系后,古人开始重视卫生防疫。秦朝规定,如果有疑似传染病的病例出现,典甲(相当于乡长)有责任调查和迅速上报。南宋理学名家真德秀在泉州任职期间,发现 “淤泥恶水,停蓄弗流,春秋之交,蒸为疠疫”,于是作《开沟告诸庙祝文》,对当地沟渠进行了清理。南北宋之交的吴芾在乾道二年(1166 年)任职隆兴府其间,发现当地 “旧有豫章沟,比久湮塞,民病途潦。公曰:‘沟洫不通,气郁不泄,疫疠所由生也。’亟命疏浚,民得爽垲以居。”

以上都属于预防手段,并不能杜绝疫情的发生。当疫情发生后,古人动用的最重要、也最有效的应对措施,就是——隔离。

根据《汉书》的记载:“元始二年,旱蝗,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 这是史书中最早的为应对疫情,而进行集中隔离治疗的记载。南北朝时期,政府将这一方法上升为国家制度。南朝有宋、齐、梁、陈四个朝代,萧齐时代齐武帝萧赜的长子、太子萧长懋设立了专门的病人隔离机构——六疾馆,以隔离收治患病之人。唐代则由僧人设立乞丐养病坊,隔离收治病患。宋代大量官办养老机构,也起到了隔离病患的作用。如根据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的《元丰类稿》的记载,熙宁九年(1076 年)大疫,北宋名臣赵汴在越州 “为病坊,处疾病”。赵汴之所以创立病坊,想必也是为了集中处置隔离病患,从而进行救治之策。

古代还有另外一种传染性极高的瘟疫,那就是麻风病。 麻风病在中国古代医书中又被称为疠、癞或大风。《黄帝内经》“疠者,有荣气热胕,其气不清,故使其鼻柱坏而色败,皮肤疡溃,风寒客于脉而不去,名曰疠风,或名曰寒热。”,描述的就是麻风病的症状。

麻风病可致人毁容,得了麻风病,古人言有 “五死”。编篡于明代洪武年间的大型方书——《普济方》是这样表述的:“一、皮死,遍身麻木不治;二、肉死,刺割不痛不治;三、筋死,手脂脱落不治;四、骨死,鼻梁崩塌不治;五、血死,溃腓成脓不治。” 虽然麻风病很少导致死亡,但会导致肢体残留和畸形,使患者失去劳动力,严重的还会影响深层组织和内脏器官;所以麻风病在古代被视为绝症,称为 “天刑”。民国时期徐珂在《清稗类钞》中记载,麻风病发病时“市多疯男女,行乞道旁,秽气所触,或小遗于道路间,最能染人…… 当盛夏时,风涛蒸毒,岚瘴所乘,其人生疯尤多。” 除了种种不正常的精神状态外,该病还会导致结节、溃疡、关节僵硬、须眉脱落、鼻梁塌陷、排汗障碍、皮色枯槁等躯体症状,更具有严重的 “非人化” 表征,令人恐惧,以至引起周围人的歧视。所以“凡生疯,则其家以小舟处之,多备衣粮,使之浮游海上,或使别居于空旷之所,毋与人近”。麻风病一度在明清年间在民间盛行。

得了麻风病,怎么办?根据 1975 年 12 月云梦睡虎地发现的秦简记载,早在秦代时便已经出现了专门隔离麻风病患的 “疠迁所”;到了隋唐时期则设立了疠人坊,将麻风病人送到里面的空房子进行隔离治疗和供养照顾,并且将男女分开管理;而清代则 “官于城外偏僻处,设一院以收之,禁其入城”。所以说,在防止麻风病扩散方面,历史上多采取隔离措施。

疫灾往往与其他灾害相伴生。所谓大灾之后必有大疫,大灾后人畜大量死亡,如果尸体得不到及时处理,细菌和病毒便会大量繁殖,从而导致疫灾发生。比如隋炀帝大业八年(612 年)天下大旱,继而发生大疫,染疫者多死。宋仁宗庆历八年(1048 年)河北发生大水灾,次年继发疫灾。元文宗至顺二年(1331 年),衡州连年大旱,接着发生疫疠,“死者十九”。一旦出现疫死者,尸体就会成为主要的传染源。所以,处理因疫情而死亡的尸体,便成为应对疫情的重中之重。据《周礼》所载,从先秦时期,古人便有了处理无主尸体的做法。此后,凡遇大疫,官府一般都会出面主持掩埋死者的尸体。如南朝梁武帝时郢城大疫,全城十余万口 “死者十七八”,朝廷便做主给死者提供棺器盛殓,以防止疾疫传染。宋朝则每于灾害过后招募僧人掩埋尸体,并奖励参与尸体掩埋工作的僧人度牒。以宋宁宗嘉定元年(1208 年)的江淮大疫为例,当时官府招募志愿者,凡掩埋尸体达 200 人者,则给度牒一道作为奖励。有人会疑惑说,这算什么奖励?须知僧侣不事生产,也无需向朝廷交纳赋税和服劳役,根本就是游手好闲的国家蛀虫;宋朝严格控制僧侣数量,而只有拥有度牒,才是国家层面承认的出家人,才能享受以上待遇,所以在宋朝度牒是十分昂贵的。正因为如此,宋朝政府才以度牒作为奖励。北宋末年,朝廷还在各地普遍设立漏泽园,以掩埋因贫困无法安葬的无主尸体。宋代以后的政权纷纷效仿这一制度,普遍建立漏泽园,从而减少了经由尸体暴露繁殖传染病毒细菌的机会。

三、医学治疗。

前文我们提到,东汉末年的大瘟疫,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关于治疗疾疫的医学方法和药物,散见于各种像《伤寒杂病论》一类的专业医书。除此之外,古代很多文集和笔记中也留下了一些验方和偏方。比如东汉王充在《论衡》中提出 “治风用风,治热用热,治边用密丹”,他将这种方法称为“以类治之”,通俗地说也就是以毒攻毒。苏轼在《与王敏仲书》中也曾提到治疗瘴疫的处方——“用姜、葱、豉三物,浓煮热呷,无不效者。”《宋史》中还提到宋真宗景德三年(1006 年)六谷吐蕃的铎督部族发生疾疫,北宋朝廷为其提供的治疫药物有:白龙脑、犀角、硫黄、安息香、白石英等 76 种。沈括也在《梦溪笔谈》中记载过柏叶治疫颇有神效。宋人丁特起在他的《靖康纪闻》中记载的治疫药方为黑豆汤——黑豆二钱(令炒香熟)、甘草二寸(炒黄色),右二味以水二煎一盏,时时服之自愈。” 元人笔记《辍耕录》中记载,元朝初年军中发生疾疫,所用的药是大黄,据说有近万人靠这味药而活命。王充 “治风用风,治热用热,治边用密丹” 的以毒攻毒免疫观,用今天的科学观点来看,属于朴素的 “获得性免疫” 认知, 和现代医学通过感染某种病原体或接种该病原体的疫苗产生针对该种疫病的抗体,从而达到免疫功能的理念是有共通之处的。

中国古代不仅有了原始的 “获得性免疫” 认知,而且到了宋代便发明了针对天花病毒的 “种痘” 防治法,也就是疫苗防治法。古代有五大恐怖、不治疾病——伤寒、疟疾、天花、麻风病、痨病。天花之猛,古人得上一般来说只能听天由命,靠身体免疫力熬过去有了抗体就活着,熬不过去就等死。清朝的顺治皇帝就是死于天花,甚至有说法认为同治皇帝也死于天花。根据清代医学家朱纯嘏的《痘疹定论》记载,宋真宗时的宰相王旦不管生几个儿子,每个儿子都会得痘疾也就是天花,所以当王旦又生了一个儿子王素后,他便召集很多医生,向他们求问治疗应对天花的方药。有一个四川人名叫清风,他告诉王旦峨眉山有神医能种痘,“百不失一”。于是王旦便将这位会种痘的神医请进京城,神医给王旦的儿子王素种了痘后,“至七日发热,后十二日,正痘已结痂矣”。到了清代,用种痘法防治天花普及到了皇室子弟。

05 中国的崛起

正是因为中国有丰富的应对疫情的历史经验,现在让我们回到本文开头提到的猜测:美国是不是像当年二战期间研究日本国民性一样,早已经把中国和中华民族研究了个底儿掉,将中华民族的特点和民族性也像本尼迪克特的《菊与刀》一样,进行了精确地总结,并用以指民美国的对华政策。

众所周知,拿破仑有一句名言:中国是一头沉睡中的东方雄狮,当它醒来,全世界都会颤抖。拿破仑死于 1821 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发生于 1840 年,也就是说拿破仑说这话时,彼时西方已经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即将迎来第二次工业革命,而我们大清王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还在坐井观天,傲慢地以 “天朝上国” 自居,不自知中国其实已经到了落后于西方。从拿破仑评价中国为东方睡狮,到二战结束、新中国成立乃至改革开放后的今天,中国积贫积弱两百余年;如果从第一次工业革命算起,中国已经落后于西方两百五十余年。

然而,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 21 世纪以来,中国的发展速度十分迅速。1978 年开改革开放之初,中国的 GDP 不足 4000 亿元;但到了 2000 年中国的 GDP 突破 10 万亿元,超越日本,正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到了 2020 年,中国的 GDP 首度突破百万亿元大关,人均 GDP 超过 1 万美元。

除了经济上的成就外,中国在军事、外交、体育、文化、学术等各个领域都有引人注目的亮眼表现。当初美国扶持中国,是出于在亚洲打压日本和韩国的政治考量,但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发展。日本无论是从国土面积、人口基数,还是科技、工业、文化、艺术来看,都是世界强国、大国;韩国虽然国土面积和人口基数上比不上日本,但也是后起之秀;可是与中国的国土面积和人口基数相比,都远远不如。过去中国空有广袤的国土和超大体量的人口,其他实力都是麻绳串豆腐——提不起来。可是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经济不断长足发展,与之伴生的便是中国的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各种软实力的长足进步,以及随之而来的中国作为大国的崛起。

虽然,当前的中国人均 GDP 根据 2021 年的数据,在世界上排名只有第 60 位,还远远不如发达国家;但是以中国当前的发展势头和发展速度,根据美国《快公司》杂志发表的一篇评论文章预测,到 2030 年左右,中国的经济大概率将会反超美国。这一预测和中国学者的预测十分相近。前世界银行副行长、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林毅夫在去年(2021 年)出席《香港 01》2020 经济高峰论坛时预测说:“2014 年,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的经济规模已经超过美国。按照市场汇率计算,中国在 2030 年会超过美国,基本上已经是国际共识。” 今年。他在 2022 年两岸青年峰会上再次预言:“2049 大陆经济总量或达美国 2 倍。同时,到新中国成立 100 周年时,中国大陆人均 GDP 应可成长到美国的一半。” 据说林毅夫的这一测在国际社会引发剧烈轰动,同时也给美国施加了压力。

事实上,美国对中国的国家政策早已经发生转折。苏联解体后,克林顿政府一度试图从反共的意识形态和以美、西方为中心的人权外交出发,对华采取敌视政策。美国一度取消中国 “贸易最惠国地位”,在波斯湾制造“银河号” 事件,邀请台湾前领导人李登辉访美;但最终中国坚持改革开放与和平崛起的意志与决心,令克林顿政府意识到美中相互尊重、合作互利的重要性,从而将对华政策由敌视改为“建设性接触”。克林顿政府对华政策的转向,帮助中国走向国际市场并进一步融入世界,标志事件便是 2001 年 12 月 11 日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自此,中国正式成为世界工厂,以及全世界工业化进程最快的国家。而这一国际背景,也是过去二十几年来中国经济腾飞最重要的外部环境因素之一。

中国在工业化上的迅速发展,也给美国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政治上,中国的发展起到了美国平衡东亚,牵制日本、韩国发展的作用;另一方面,大量中国制造的优质、廉价工业产品出口到美国,有助于美国稳定物价,使美国的通货膨胀率始终限制在较低水平。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国的起到了帮助美国社会在中低收入群体相对扩大的情况下,保持国家的基本稳定的作用。因此,从克林顿政府到奥巴马政府,美国一直秉持对华 “接触政策”,可以说中、美双方都从美图对华的接触性政策中受了益。

那么,事情究竟是从什么时候起变化的呢?

几乎就在中国经济开始腾飞的 2001 年,美国高盛公司首席经济师吉姆 · 奥尼尔便嗅觉灵敏地首次提出了 “金砖四国”(BRIC)这一概念,将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称为“金砖四国”,借以特指世界新兴市场。但是,彼时的金砖四国经济体量和国家实力还很小,甚至微不足道,可以说这只是奥尼尔作为优秀经济学者的敏锐嗅觉。但是紧接着,高盛公司在 2003 年 10 月,又发表了一份题为《与 BRICS 一起梦想的全球经济报告》,在这份报告中预测,到 2050 年世界经济格局将会经历剧烈洗牌,全球新的六大经济体将变成中国、美国、印度、日本、巴西、俄罗斯。” 如今金砖四国中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印度在世界经济中排名第六位,俄罗斯和巴西虽然不如中国和印度,但也排在第十一、十二位。这四个国家的土地面积加起来占世界领土总面积的 26%,人口加起来占全球总人口的 42%。如果将军事实力的排名放出来,则根据 2021 年全球军事实力排行榜,俄罗排在第二位,中国排在第三位,印度排在第四位,巴西排在第九位;而且俄罗斯、中国和印度都拥有核武器,巴西也在 2020 年提出了造核武器的计划,如果巴西成功造出了核武器,世界军事排名无疑会上升,并且届时金砖四国便全都拥有了核武器,则在经济、军事双加持下,金砖四国的国际影响力和世界格局的洗牌的从预测到成真,便只是时间问题了。

所以,对于美国来说,是时候扼制金砖四国的发展了。

06 中国威胁论

2020 年 7 月 23 日,美国特朗普政府时任国务卿蓬佩奥在加利福尼亚州的尼克松总统图书馆和故居前宣称,不能再继续 “与中国盲目接触的旧模式”,并鼓动“自由世界” 联手对抗中国。这一事件正式宣告美国对华接触政策的 “失败” 和结束,中美关系迅速转折。

事实上,中国加入 WTO 后,中美之间的贸易争端也就开始了。早期表现是,美国通过掌握的科技专利对中国收取高额的专利使用费,使中国在低端产业中只能获取微薄的收入。之后美国伙同欧洲各国,在贸易关税上做文章,打压中国的国际贸易发展。同时,美国还进行了倾销和反倾销,打压中国本土公司的发展。更不用说美国在尖端科技领域对中国的封锁,“卡脖子” 的行为让中国的经济发展一次又一次陷入困境。

到了 2018 年,中美关系恶化的端倪便开始更加明朗化。当时的特朗普政府面临着二战后越来越严重的国内社会不平等、中产阶级不断萎缩、民粹主义崛起、大众和精英之间的关系日益紧张、族裔冲突加剧,以及伴随民权运动的开展不同种族和性别之间政治上自由权利平等带来的对文化价值观平等的追求,也即 “政治正确”…… 这一系因素导致美国社会走向严重的左右撕裂、国家认同削弱等混乱局面。就在这样的社会背景和时代背景之下,加之中国的可预期发展以及中美贸易摩擦已升级到贸易、科技、金融、外交、地缘政治、国际舆论、国际规则等全领域。因此,特朗普政府试图通过贸易战收取关税利益并让制造业回流美国,通过科技战遏制中国创新活力,通过金融战获得更多打击中国经济的手段,通过地缘战搞乱中国及周边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通过舆论战混淆是非欺骗世界人民——最根本也是最本质的目的就是要遏制中国的崛起、维护美国的霸权。而关于中美贸易战,我们老百姓最为耳熟能详的,便是美国对中国芯片的打压、对华为的打压。

接下来是我个人的猜测,纯属臆测,有没有道理,大家可以讨论。

贸易战,虽然能起到打压中国的目的,但是我们知道方法不怕多,管用就行。二战后,美国为了和苏联争霸,使用了冷战的手段,大搞军事竞赛,导致苏联在 1991 年解体,从此美国放眼世界再无对手。中国当前对美国来说,还不构成像苏联那样强大的威胁,但 “靡不有初”,为了防微杜渐,从美国的国家利益出发,必须提前将这种可能性掐灭。

而从新中国成立时起,中国威胁论便几度甚嚣尘上。20 世纪 50 年代,美国便曾炒作过 “中国威胁论”,说中国革命的胜利有可能在东南亚引起多米诺骨牌效应,从而对美国形成“红色威胁”。朝鲜战争爆发后,从冷战需要出发,美国提出“遏制共产主义在亚洲蔓延” 的口号,在联合国宣传 “中国对邻国的威胁”。到了 90 年代,伴随着苏联解体以及中国经济、军事逐渐强大,“中国威胁论” 开始在美国、日本、菲律宾等国家泛滥起来。1992 年,美国学者罗斯 · 芒罗(Rose H. Munro)发文《正在觉醒的巨龙:亚洲的真正威胁来自中国》,声称“中国将是冷战结束后美国潜在的最大敌人”。1993 年哈佛大学教授亨廷顿(Huntington Samuel P)断言 “儒教文明与伊斯兰教文明是西方文明的天敌”。1996 年有关“中国威胁” 的讨论称 “没有理由相信中国成为强国后不会通过霸权保护本国利益”。1997 年前后,理查德 · 伯恩斯坦( Richard Bernstein)与罗斯 · 芒罗合著《即将到来的美中冲突》,称“在可预见的将来,冲突将是美中关系最有可能呈现的状况”;亨廷顿称“核恐怖主义对美国可能造成短期威胁,而中国作为一个东亚霸主的出现是美国的长期威胁”。到了 1998~1999 年间,特里普利特(William C . Triplett)和爱德华 · 廷珀莱克(Edward Timperlake)合写《鼠年》和《红龙跃起:共产党中国对美国的军事威胁》,指责参与美国政治的华人是“特务”,操纵美国对华政策;1999 年,美国抛出《考克斯报告》并制造“李文和案”,称中国“偷走” 美国核技术,威胁美国国家安全。进入 21 世纪后,小布什政府初期主张对华强硬和全面遏制,出台《美中经济关系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和《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力量问题的年度报告》,指责中国军力不仅对台湾而且对周边国家甚至美国构成威胁。2004 年台海局势高度紧张,2005 年 3 月中国颁布《反国家分裂法》,美国借机大炒 “中国海军威胁” 论。2006 年,美国《四年防务评估报告》称:“中国是最有潜力与美国进行军事竞争的新兴大国。”2007 年,中国首次 “反卫星” 试验,美国开始渲染 “中国太空威胁”,与此同时日本声称中国将对外扩张。这一阶段,从美国的《中国军力年度报告》《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到日本的《防卫白皮书》等,都大肆渲染“中国军事威胁论”。与此同时,还有“中国经济威胁论”、中国黑客在政府的支持下攻击一切” 的“网络威胁论”,以及随着中国太空试验和神州系列飞行成功引发的 “太空军备竞赛” 和“太空威胁论”,甚至 “生态环境威胁论” 与“资源能源威胁论”“争夺国际金融话语权”“海外并购威胁”“债权威胁”“中国软实力威胁论”“中国国际秩序威胁论 ”,等等。其特点是,威胁论的内容从军事、经济、政治意识形态、文明等领域一直扩展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而这一切随着 2010 年中国 GDP 超越日本跃居世界第二位、同年中国制造业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二位,以及与此同时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西方发达国家陷入经济衰退达到顶峰。2012 年美国大选之年,为了赢得选票,美国政客渲染 “中国是美国经济困境的罪魁祸首”。同时,美国搅动南海局势、钓鱼岛争端、南沙群岛争端、黄岩岛事件等。2017 年 12 月,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炮制中国“锐实力” 概念。印度学者布拉玛 · 切拉尼声称,中国正在利用 “一带一路” 倡议进行 “债权帝国主义”。2018 年 2 月,德国总理默克尔提出要警惕中国。尤其是西方将中国的” 一带一路“政策解读为当代“马歇尔计划”,声称中国要借此主导世界政治经济格局。

正是因为以美国为首的国际社会大肆渲染中国威胁论,所以我们才能看到中国政府高层一再对内对外表态和承诺:中国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而这一政治和外交思路源于 1974 年 4 月 9 日邓小平出席第六届特别联大时的发言。那是中国恢复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席位后首次派遣高级代表团出席联合国大会,也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高层领导人首次登上联合国的讲台,因此中国在会上传递什么样的声音、展现什么样的立场,备受世界瞩目,对中国来说也至关重要。邓小平当时的发言稿中是这样说的:“中国现在不是,将来也不做超级大国。如果中国有朝一日变了颜色,变成一个超级大国,也在世界上称王称霸,到处欺负人家,侵略人家,剥削人家,那么,世界人民就应当给中国戴上一顶社会帝国主义的帽子,就应当揭露它,反对它,并且同中国人民一道,打倒它。”就是在这次大会上,邓小平代表中国首次向世界做出了 “永不称霸” 的承诺。

可是,面对中国政府长达几十年的外交承诺,国际社会始终持怀疑和不相信的态度。比如牛津大学客座教授尼尔 · 弗格森认为,中国必然会在 21 世纪称霸,因为世界需要一个霸主才能带来稳定,西方民主制度出现了问题,国家跟着衰退,在这个西方国家不断衰退的过程中,正在经济腾飞的中国必然会接过霸主的权杖,这是客观现实的要求;而 CNN 国际事务访谈节目的主持人法利德 · 扎卡利亚也认为,虽然中国表面上看起来迅速复兴,但是经济奇迹的背后是有危机的,中国呈现给外界的是一个 “被制造” 出来的中国,营造漂亮数字是有代价的,效率低下、人口减少和贫富不均等问题都被 “隐藏” 住了,所以为了继续 “掩盖” 这些问题,中国肯定会在复兴后“建立霸权统治”,让其他国家“不敢说话”。

07 中国可能中了美国的圈套

总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担心被中国超越,失去对国际社会的主导地位,所以才有了 2020 年时任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在尼克松总统图书馆和故居前的那段讲话,才有了其后中美蜜月期的正式结束。蓬佩奥的讲话只是美国对华政策转变的一次外化,而美国对华政策的转折肯定不是从那次讲话开始的。美国上层此前据我合理估计,一定已经就中国的崛起、中国崛起对美国的威胁讨论过无数次了;同时,美国政府一定也已经在其智囊团的参谋下,结合我在本文开头提到过的大量学者和专家对中国民族性的研究,制定了一系列对付中国的政策和方法。包括经济打压、政治围剿、颜色革命、利用新疆和西藏民族宗教事务问题以及所谓的人权问题分裂中国等,无所不用其极。而在我的推测中,除了以上的方式方法外,从 2020 年 1 月开始在全球肆虐的新冠大流行,十分有可能就是美国用来遏制中国的手段之一。

有人会说,你这个猜测讲不通,因为新冠病毒不仅祸害中国,也祸害了全世界,包括美国和西方国家,没有这样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美国不会这么愚蠢。

那么,我说说我的看法。

首先,中国和美国为首的西方有不同的价值观。以对待疫情的态度来看,很明显,中国从新冠疫情爆发以来,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一、爆发初期武汉便迅速封城,跟着建立方舱,对阳性患者集中隔离和治疗,对普通群众实施网格化管理;二、迅速投入到疫苗的研制中并在疫苗研发出来后迅速在全国推广疫苗接种;三、随着病毒的不断变异,中国的防疫政策未松反紧,中国各个城市先后发明了 “非必要不出……”,七日一检、三日两检乃至一日一检的严格而频密的核酸检测制度,以及全城静默、封控等各种严格到甚至侵犯了大量人身自由的管控措施。这一切在我们自己看来,是行之有效的,虽然要付出相当的代价。所以,尽管国外陆续宣布新冠大流行已经结束,但中国的防疫政策一直没有松动。

我们认为,这是我国政府和专家经过反复、慎重的科学论证后,拿出的最好的应对疫情的方案。但是,我们有没有想过,我们当前的这一系列做法,包括以后可能进一步演化出来的做法,都在美国的计划之中呢?

正如我在文章开头中猜测的那样,美国或许早把中国这个国家和这个民族的国民性研究了个底儿掉,并总结出了中国的一些特点,比如自古以来的中央集权特性,比如中国老百姓的服从性,再比如中国历史上应对疫情就喜欢采取的隔离方法,等等。通过对这一系中国国情、中国国民性和历史应对疫情方法的分析研究,美国政府可能早就预判了一旦疫情在中国爆发,中国政府和民间会做出的相应反应。换句话说,我们今天无论从官方还是到民间的一切所做所为,都没有超出美国政府对中国的预判。也就是说,如果我的猜测为实,那么为了打压中国,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手段,其中的生物手段便是放出新冠病毒,任由它在中国和全世界肆虐。因为反正中国和受西方文明影响的其他国家是如此不同,当西方国家的政府和人民为了自由而躺平时,中国一定会反其道行之,收紧再收紧,管控再管控;而一个不流动的社会,迟早会成为一滩死水。

从我的这个猜测,反推新冠爆发后西方国家的一些反应,比如英国最早提出了全民免疫的论点,到今天西方国家的大量国民已经反复感染新冠病毒多次,理论上来说,很多国家可能已经实现了全民免疫来看,无论是中国对疫情的反应和应对,还是西方国家对疫情的反应和应对,可能都在美国的预估之中。而中国,由于防疫政策的严格执行,离全民免疫还遥遥无期。如果这一政策再持续几年,中国的经济会不会被拖垮呢?

如果美国真的是通过研究中国的国民性制定了这样的一个政策,借由新冠病毒来实现这样的一个目的的话,目前看来,显然是十分有效的。2020 年中国 GDP 增速 2.2%,2021 年 8.1%,但是到了今年,前三个季度 GDP 的增速分别为 4.8%、0.4%、3.9%,平均增速只有 3.03%。而 2022 年中国政府对 GDP 的增速预期是 3.2%,无论第四季度中国的 GDP 增速是多少,恐怕都距疫情发生前的 2019 年的 6%,有了很大的下降。而美国本年前三季度的 GDP 增长速度是 9.78%。不要做简单的减法,认为中美两国本年前三季度的 GDP 增长速度差距是 6.76%,而是要看到中美两国的 GDP 总量的差距。以 2021 年为参照,排在世界 GDP 总量第一位的美国,比排在第二位的中国,整整多了 6.08 亿美元,占美国当年 GDP 总量的 26.50%,但是却占中国当年 GDP 总量的 36.06%, 中美两国的经济总量差距还是很大的。2022 年前三季度,美国 GDP 经济增速已经达到了 9.78%,而中国则只有 3.03%,可以说两国的差距进一步被拉大了。

通过以上这组数字,我再次重申我的猜测。我十分怀疑,新冠大流行就是美国在研究中国和中国民族性基础上的一次对中国的对症下药。药,我们吃了,然后我们如美国所设计地那样,生了病了;我们自以为正在吃自己给自己开的对症之药,殊不知,连我们吃的药,也很可能是在美国的设计之中的。

我早就想写这篇文章,但总觉得自己一个普通老百姓,不应该把个人的揣测随便不负责任、没有证据地摆出来。但是,今天早上,有一个新闻促使我敲下了以上这些文字,那就是在昨天(11 月 5 号),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北垣街兴光 A9 小区,有一位 55 岁的女子王某芝,由于疫情被封控的家中,从 12 楼纵身跳下自杀身亡。据当地人说,小区家门被焊死。我想,如果我的猜测为真,美国在制定用新冠病毒对付中国的政策时,自然不会确切地预知有一天远在内蒙古的王某芝会从楼上跳下殒命;但是,美国一定已经通过前期分析研究中国的国民性和中国这个国家特点,预估了这种可能性。甚至,如果我的猜测为真,美国方面还会有相关的预估数据:疫情会在中国持续多少年,经济会因之放缓发展甚至倒退多少年,可能死多少人(其中多少人因病毒感染而死,多少人因应对措施而死,多少人因精神问题而死,等等),以及中国社会和中国的政策会因为这次的疫情而发生怎样的嬗变。

大多数手中有钱的人,尤其是手中有权的人,都以为自己是那个下棋的人。殊不知,下棋的人很有可能也是别人手中的棋子,自己的一切排兵布阵,都只不过是下在了人家安排好的棋盘上,你耗尽心思运筹帷幄走出的每一步,算计好的每一步,都在人家的算无遗策之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欢迎关注公众号:赵王(**erruwu)

知乎用户 王赵 发表

清晨,一阵刺耳的喇叭声,由远到近慢慢的传到了楼房周围,喇叭里面传来” 做核酸了 “,清晰而又明亮的的几个字,家里交了取暖费了,但还是因为一些冷意,让人留恋有一些温度的被窝,在磨磨蹭蹭中,有着点点寒意的衣服,终于套到了身上,砰的一声,关门声把带有一丝困意的大脑叫醒了过来,下楼看着暮色还未褪去的天空,禁锢的感觉,与暮色结合在了一起,那感觉使人崩溃,现在已经是 11 月份了,清晨的空气带着一些风,虽然风很小,但一阵一阵的寒意还是向人袭来,

知乎用户 猛人 发表

明明就没有放开,没有躺平,可为什么就是有些人要往这个方向引导呢?

什么是躺平?是直接丢那什么都不管。这才叫躺平。

我在减脂,突然发现碳水降得太低了,影响到了我的训练和情绪。我调高了一点碳水比例,你就在那说我不减脂了。

这是什么道理?

知乎用户 苏老铁​ 发表

家庭、个人要做好准备工作。囤一些药。囤一些心理准备。

这个病毒,虽然致病能力下降了,但还是比流感高很多的。香港 800 万人可是死了 1 万多人。

知乎用户 清澜 发表

我来给你们发一下我这被封了一个半月的官方通告。我自己说怕兔友们不信,你们在网上争的脸红脖子粗,看看人家在干嘛。

至于为什么会出这种事,大家不妨想一想

知乎用户 嘉心糖 P 用没有 发表

要严防清零派防疫爱好者绑架国家开放的发展路线,这帮所谓的保守左派,在中美竞争的大环境下选择进一步去全球化,进一步增加中国利用外国资源的成本,是妥妥的国贼。

知乎用户 NCNG 发表

换一个角度。

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十四亿人,并且生产出供养全球的工业品。

拿什么来保护这十四亿人,拿什么来保护这庞大的工业体系?

举国体制可以解武汉之急,但是全国之急如何应对?

20 年的原始毒株可以在 21 年变异出德尔塔,谁又能保证 22 年的奥米克戎之后不会有新的毒王?

我们需要强大的医疗和防控力量,不只是药品和物资,更重要的是人员,是队伍。

从白山黑水到天涯海角,遍布城乡的医疗和防控队伍。

组织有序,运转流畅,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医疗和防控队伍。

可以承受大量战斗性减员,经验丰富,经受过血的考验的医疗和防控队伍。

所谓未雨绸缪,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

知乎用户 帐篷火车 发表

现在只是一个风向标和信号,确实撑不住了,经济和民生都不能兼顾了,已经尽全力了,平时我也喜欢玩责任全在美方,现在确实是责任全在美方了,不能因为全球只有我们在积极抗疫就说违背大流,大流不是任人被病毒折磨到死几百万人,认为生老病死是自然界必然,死了就死了的人就纯纯的社达,还是那种自以为社达。准备迎接小作文。

我还是有以下关于抗疫和优化政策的建议和想法,涉及二十条和一些产业想法。

①当务之急,最最当务之急是,尽全力推动分级就诊。我们公立医疗办的太好,以至于但凡小病大病都去大医院三甲医院看,社区医院和定点这几年也在慢慢推,但是进度不见得好。要花大功夫推动,无症状轻症,感冒流鼻涕一点头痛就别去三甲了,这是必然的短痛,长期来看也有利于社区医院发展和给医学生多点路子走,但必然会多出医院患者政府之间的社会矛盾。建议要进三甲大医院除非是 120 送进来的,生孩子的、大病住院、重病预约的,原则上必须要有社区医院的转诊单才能上。然后加快大医院和社区医院的人员流动。但是这里的一个问题是,农村的卫生院怎么办,农村卫生院的衰落是市场经济下必然的结果。

②官方得出系列的抗疫医学建议,除了口罩啊消毒液什么的,要出一份医药清单,有这么多的研究,中药西药都有相关的药物实践,出一个药品清单应该也是迟早的事。然后药品的供应,大概率是市场了,要准备药物大涨价的准备了。

然后是整顿那些大街药店,拿出推进建设供销社的毅力去建设这些大药房,最好能给点物美价廉的药品,实在想赚钱也稍微球球你良心一点。放开部分处方药下去,一些自检抗原也可以加大一点供应量。呼吸机氧气最好多一点。

③口罩令是基本不可能会放开了,但是可以学习一下香港的做法,对于入境的,5+3 从科学上来讲确实是不合理的,第七天复阳的以往经验概率也是不低的,7+3 是仅对于入境人员中我认为相对科学合理的。香港的做法是入境的 0+3,落地快检,赋蓝码,这三天不允许进入公共密集场所(公共设施像公共交通地铁那没办法),每天做一次核酸

④保持小部分的集中隔离,尽量防止二次大规模大范围传播

⑤在全国范围做好重点生产企业白名单,协助制造生产企业建设闭环隔离生产车间和生活区域,把那快检机器用上,尽量保证生产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不然德国第四次工业革命怎么肯在中国落地。至于像义!乌!的小工厂,东莞小工坊,那些真的没办法了,不可能所有的工厂都给你做闭环,太高成本了,而且工人流动性太大了。

⑥有效疫苗,估计未来五年也没希望了,对于一大早就打完三针疫苗的,看看能不能在下一次再调整政策前补一次第四针,就算是最开始的灭活或者后面一点的合肥重组基因智飞疫苗都好,最好是在全国范围内能宣传多一次补第四针,那么实际上开放后的第一波扛过去了,就还能换取一点时间。

⑦学校。唉。

知乎用户 木冷鹰 发表

新冠还未结束或控制住,你我仍不安全。结束或控制新冠肺炎疫情,还需积极地在传播途径上的减少空气、动植物、旅行传播等方面及环境保护因素上做好全面预防。不管何种原因特色有一定存在着积极性意义,新冠病毒感染是三年多时光的新疾病,新冠肺炎病毒在现阶段不应归属是自限自愈性疾病。虽然有轻症和无症状感染者存在事实如此,但把新冠肺炎病毒归自限自愈性疾病,为时还早。结束或控制住新冠,主要关键因素方面上,应对上有各种特色特点。1. 重视疫苗性及精微化或升级化效能预防系统,包括减少不平等因素、改善排序举措。2. 提高信息和传递的可信度,包括提供获得准确的信息信任,并减少使用大量的代表专业术语。3. 应对公共卫生系统建设支持参与,包括多个社会性、学科、部门和行为属性主体建设,提高近程高度和远程偏远、弱势群体获得医疗等服务。新冠病毒感染结束或控制住因素完整性是远远是不够的,结束或控制新冠肺炎疫情,你我还需努力积极,做好个人防护预防,自己安全掌控,是对他人及社会性负责贡献。

知乎用户 医道之窗健康​ 发表

戏说不是胡说,

改编不是乱编!

知乎用户 长风破浪 发表

西北几个省份封了几个月都没清零,证明过往的手段已经失效了。人不能一直封控下去,虽然我不愿意,但是还是不得不接受。

这场疫情就像是小马过河,在得病前谁也不知道自己是松鼠,老牛或者是小马。或者你这次是老牛,下次就是松鼠。

大多数人只能在无症状,轻症自愈,重症硬抗,不幸去世和玄学的后遗症之间反复横跳。

有的人就算封城数月也能锦衣玉食,就算医疗资源紧张也能得到最好的医护。但是我觉得做为普通人,还是多做一些准备。也许没用,也许会成为我们过河时的救生圈。特别是家里有得基础病老人的,最好多备点药。

希望每一个人都多做点准备,保护好自己的家人,尽量不得少得,就算得了也真就是个大号流感。

知乎用户 毛毛熊 发表

数据分析很好,有理有据

只是一点:

希望没有参考河南省的数据

利益相关:河南人

知乎用户 惊秋一叶 发表

这个事儿其实就一个问题,

新冠对于人的影响到底有多大?

以下对话仅为共存派和清零派的极端情况,如有冒犯,你就想想,你算个什么东西?

:完了,向经济妥协了,要让穷人以血肉筑起新的隔离带了,趁现在早做准备,把呼吸机、血氧仪各种设备都屯上,以后外出医疗的费用得涨上天,上面不保护我们,我们只能尽量自我保护。

:你说屁呢,这是认清事实了,新冠这个用于教化管理民众的谎言终于要破产了,新冠其实就是大号流感,不然国外不得都死光了,我自己身边和朋友就没有一个重症的,网络上有重症患者现身说法吗?再说了他们那些死的人本来就是上年纪了,有基础疾病,得个啥病也会死的。

:经典身边统计学啊,沉默的大多数懂不懂?中国的预期寿命到多少岁了?新冠的研究关注一下啊,我认为新冠就是空气传播的艾滋,每次得都会削弱你的免疫系统,再怎么说,新冠也是种病吧,你这么想得病,跑国外得去啊,现在放开了,快滚吧。

:啊对对对,他们一帮 7、80 岁的老头老太太没新冠能长生不老。很多人宁愿病死也不愿意穷死,你当谁都能长期居家隔离呢?你以为我不想走吗,我这么优秀,是国家拦着,不然我早走了,没体会过政策的限制吧,也是,只有穷人才…

:你就是国内拿美援的吧,这么给你爹卖命,你说我是既得利益者,又说我是穷人,下面是不是该说我是粉红、五毛了呀?

:哟,自我认知还挺准确,你就是那样的,因为你们一天一变,一点儿自我的坚守都没有,也不从实际出发,就是做上面交代的事儿,自我合理化政策,不懂得独立思考。

有空再续

知乎用户 一方公子 发表

放松管控服务业就能回暖吗?未见得。

反正至少从我看来,社会面感染人数少,没有封控的时候我还会去外面吃饭消费,如果社会面感染变多了,我肯定是不会冒这个险的。

如果现在的服务业是时断时续的话,放松之后恐怕就是一直低潮了。

知乎用户 道南繁 发表

大家都累了,想要尽快散场。

知乎用户 花飞过少年 发表

既然不是躺平,为什么不能严防外输,外紧内松呢?从 7+3 以后就开始不断,各地开花,不要说奥密克戎传染强,奥密克戎 2021 年 12 月 29 月份就进入中国了,,中间还有过年,也没有各地爆发。现在还不是因为外放没控制住造成的。

知乎用户 寂寞指间愁​ 发表

中国的第十四个双十一,据已公布的数据显示,双十一全网交易额为 5571 亿元。其中全网销售平台占比情况如下:天猫占比 62.6%,京东占比 27.1%,拼多多占比 6.7%,其他占比 3.6%。而去年仅天猫一家在双十一的总交易额就达到 5403 亿元。没钱是主调!

双十一统计数据出炉了,全网交易额为 5571 亿。而 2021 年双十一销售额是 9651 亿,较去年减少 4080 亿,同比下降 73%,堪称断崖式崩塌,这是开办双十一活动十四年来的首次惨烈下跌。淘宝的主战场天猫,也没好到哪去,交易额 3434 亿,同比下降 36%;京东更是暴跌 44%,跌回了 2018 年的水平。

中国最大的年度购物节 “双十一” 增长乏力,阿里巴巴集团首次决定不披露其最终销售额。这是该集团自 2009 年开始举办该活动以来,首次未披露确切的销售数字。阿里只说今年的结果与 2021 年的成交量一致。

知乎用户 玖吾贰拾​ 发表

4、密接从 “7+3” 改成了 “5+3” 的原因:

评估发现,密切接触者 3 天内检出阳性比例是 81.4%,4 天达到 90.1%,5 天达到 94.5%,7 天达到 99.7%。根据这些结果,将隔离期限进一步优化到 “5+3”。同时,因为奥密克戎的最长潜伏期是 8 天,所以我们采用的是 “5+3”。

5、少了 2 天集中隔离,这 2 天可以省出约 30% 的集中隔离资源。

6、密接的密接不判定了的原因:

次密接的阳性检出率很低,大概是 3.1/10 万,也就是 10 万个人里面有 3 个人。通过及时判定并且管控密切接触者,能够降低次密接的阳性率。根据这个情况,次密接不去管、不去判,可以节约很多服务保障的资源。我们出台公共政策,就要两害相权取其轻,所以不再判定次密接。

7、取消中风险区的原因:

中风险区的阳性检出率为 3/10 万,刚才说的次密接是 3.1/10 万。我们觉得有风险,但是不大。同时,中风险区划了以后,管控的人员比较多,也消耗防疫人员。在这种情况下,也是两害相权取其轻,决定取消中风险区。

8、高风险区外溢人员 7 天集中隔离调成 7 天居家隔离的原因:

外溢人员的风险经评估以后大概是 4.9/10 万,但是这些人均在风险区域划定后 7 天内检出。

9、闭环管理作业的高风险人员,从原来的 7 天集中隔离改成 5 天居家健康监测的原因:

这次发现在闭环管理的高风险人员,如果严格执行闭环管理措施,这些人他的阳性感染率很低,只有 1.6/10 万,比刚才说的中风险和次密的还要低。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觉得可以调整成 5 天居家健康监测。

挺好的,几处调整都是基于统计。

国家的思路大概是: 漏掉引起小规模感染是极极小概率事件,十几天封控极少部分人可以解决,漏掉又引起小规模感染是极极极小概率事件,半个月到一个月封控少部分人可以解决。

针对这点,我对我的城市有信心,对那些兼具流调能力和核酸能力的城市有信心。

第九版以来,我市几次小规模疫情都迅速扑灭,小规模封控,同时中高风险地区解封很快。不关注疫情的人差不多是无感。

但对那些现在搞一刀切粗暴防疫的城市,真有那个执行力吗?我持怀疑态度

有些省份能健康和经济兼顾,有些省份两者皆失。想开些,哪里有好工作,哪里公共服务好,哪里就是家。很多城市明显不值得有这么多人。

知乎用户 常清净 发表

在台湾,我家里 60 多岁的父母,两个妹妹,他们的三个小孩,90 多岁的外公以及菲佣全部感染了,也没有出现什么太大的问题,各别两三个的喉咙痛比较严重,说话吃力,大约两天缓解,一周之后复查就没事了。我父母跟我妹属于无症状,周围亲朋好友大部分也感染了,都没听过有谁比较严重的。(我是来大陆 20 多年的弯弯,我说的是台湾家里的状况,好几个评论说 ip 不是台湾)

目前台湾每天因为新冠的死亡人数是 2、30 人,我倒很想知道的是在没有新冠之前,全台所有医院因为感冒,流感,呼吸道感染而重症甚至死亡的每一天有多少?我认为或许也不是太少。

内地现在节节高升的感染人数,开始大动作放松调整,而且终于动真格的开始打击层层加码,这有点让人想不透意图?

冬季来临,目前亦情处于一个爆发潮,這時候开始调整降低房控,难道是想让亦情演变为无法控制,然后顺理成章的共存?

如果真要开放,这次的二十条应该是早几个月天气热的时候,犯不着等高发的动机来调整?如果是如此那也应该集中宣船注射疫苗,然后提前多建方舱以及呼吸治疗设备,一切针对感染人暴增的应对手段,但好像也没看到有什么动作,这点没想明白。

又或者是想救经济?不能再如此严房史守下去,得适当开趽,但现在开趽也一样诡异,早几个月都比现在合适,不是吗?又或者经济到了不得不开的境地?依照公布的数据虽然不好,但也不至于非常差,这点又是想不明白?

一切确实非常诡异,都付出那么大的代价,颜房史守撑到现在了,在这节点做这些调整的是为何?只会让感染人数暴增而已不是吗?那应该做的不是全力增加方舱以及救护设施吗?

现在台湾一切如旧,所有社会活动一切正常,上市场买菜、上学、上班、聚会、没有太多差别了,除了新闻上还报导新冠以及统计,似乎新冠在所有人的生活中不存在一般。

我只是单纯表述我自己以及周边认识的人的真实处境,这不能代表全部,还是有极少数人在这场不幸中失去生命或者失去家人,我们不能对正在遭受苦难的人视而不见,但也一样不能上纲上线这些苦难,尤其是那句谁家没个老人小孩。

一个社会,每一天有人出生也有人死亡,有人中大奖也有人破产,有人结婚也有人离婚。凡事应该都得合乎道理,而不是整天想着逆天改命,违背规律,自己就是那一个万里挑一。

知乎用户 一杯紅咖啡 发表

作为一位共存派

我不屑于隐藏观点

让共存的那一天快点来,如果共存后我家人或者我自己因为新冠去世,我也绝不后悔

立贴为证

知乎用户 努会​ 发表

知乎用户 灵喵 发表

现在防疫不仅是个经济问题,更是政治问题,真要全面放开是个几百万人 ,叫的最欢的还是同一批人,防疫最多再坚持一年,等毒性较弱后 再来波疫苗后放开

知乎用户 亚帝 07 发表

本来就是这个意思,关键病毒爱好者智商不够用,在网上蹦哒的欢,非要把这解释成政策 180 度大转弯躺平放开,然后自我高潮了好几天。

知乎用户 朋友一生一起走 发表

应该看石家庄,石家庄放开力度比广州还要大,以前完全不用做核酸了,只要是绿码就可以任意出入公共场所。且医疗水平远不如广州,一个月以后的情况更具有说服力

知乎用户 我心牵你手 发表

不按照二十条执行,和按照二十条执行导致疫情扩散哪个会被问责?哪个会被上级处理的更重?

所以本质问题不改,很难完全执行下去,而且部分基层本身就没有能力去执行二十条,又能控制住疫情。

知乎用户 月清涧​ 发表

有些防疫爱好者真的是杞人忧天,前怕狼后怕虎,畏首畏尾,把你们封控一辈子得了

知乎用户 Beauty Coding​ 发表

下午开着电视,左耳进右耳出地看了全场。其中有一段话说的很明白:**所谓的二十条是对第九版防控方案的改进(而不是推翻)。**而众所周知,第九版防控方案的目的是清零而非共存。

所以从昨天下午开始带共存节奏的,真的洗洗睡吧。

另外发布会中还说到了重要的概念:**不同版本的防控方案是针对不同病毒,综合研判产生的防控方案。**前几版密集出在 2020 年 1 月到 2 月,针对的是最初的新冠,后面的德尔塔之类也有专门的版本应对,第九版防控方案是针对奥密克戎毒株的方案,二十条可以视为 ver9.1。所有版本的方案,目的都是 “清零” 而非“共存”,方案的变化取决于针对不同变种的特性。

换句话说,并不是二十条放松了一些,以后就会越来越松。现在放松一些只不过是考虑当前毒株重症率小,综合考虑经济等诸多因素而采取的放松措施。

后面再出来重症率高的毒株,第十版或第十一版完全可能再严起来。

再说一遍,所有版本的防控方案,目的都是 “清零” 而非“共存”。

知乎用户 试试能不能改名​ 发表

国二十条之后:一条艰难的路

昨天,双 11 最大的新闻是国二十条出台。

终于可以再写防疫这个主题了,前几个月怎么写都发不出来。

只要不走极端、逻辑清晰的人,在 2020 年全球新冠大流行后,心里就明白了:人类将与新冠病毒共存;今年奥密克戎出来后,心里就都明白:我们也将与新冠病毒共存了。

这是现实,不是选择。

我们要选择的是什么时候放开,以什么样的方式放开。

打个比方,防新冠就像筑堤防水。水一直上涨,不可能退去,其他国家都和洪水共存了,付出了一些人被淹死,一些财产被冲毁的代价。

我们还在筑堤防水,但堤筑得越高,水蓄势越多,将来一旦溃堤或决口,水冲下来的损失越大。

我们扛了三年,为筑堤付出了很多人、财、物的代价,包括国外民众不可能接受的自由、个人利益、空间等等。但这三年,不应该是一味为筑堤而筑堤,而是为准备将来和洪水共存后的一切条件。

这和抗战很像。我们一直坚持不降,是以空间换时间,等待国际形势变化;这三年,我们扛着没放开,是以时间换空间,一边挡着水,一边修将来洪水冲下来时的船,准备物资,训练船员,等等等等。

对防疫来说,就是利用这三年时间尽量多地打疫苗,尽量研制出特效药或有效药,尽量多储备一些药品,尽量为放开后的分级治疗新建、改建一些医院,尽量做好舆论准备。

最理想的状态是,我们做好了所有的准备,然后再放开。现实是,我们的准备还远远不够,但筑堤的速度已经快赶不上洪水上涨的速度了。

所以,无须讳言,国二十条是放开的第一步。

放开这事,一旦走出第一步,就再也没有回头路了。

但是,在方向确定的情况下,我们仍能掌控的是,放开的速度。

放开不等于躺平。所以,我极反对把人分成两派:清零派和躺平派。

目前,国二十条的路子是对的,就是大方向是放开,但过程会很长,慢慢放开。如果非用躺平的话,也是绷着腹肌,缓缓坐倒。

打个比方,一般人中了五绝一拳一掌,立马躺倒,那叫躺平;金轮法王不一样,被黄药师和一灯大师同时戳中一指,又挨了周伯通一拳,还能坚持着缓缓坐倒。

这就不叫躺平。

新冠就像这两根指头加上一拳,天下没有哪个国家能挡得住。我们最多只能做到金轮法王,缓缓坐倒。这已经很难得了。

当下,两种看似矛盾的情况同时上演:一边是全国单日病例不断上升,一边防疫政策在国二十条后开始放松。

北京已经采取了全国最严厉的措施,但短期仍没有清零的可能;广州日增以千计;新疆等很多地方封了好久,但仍没有好转。这说明,现有的举措已经不可能清零。更不要说对民生、经济带来的冲击也已经到了极限。各地出现的一些极端个案在网络传播下带来的震憾也前所未有。

另一方面,取消次密接、中风险、熔断等等措施,只会让疫情在全国进一步蔓延。

放开后是什么样子?除我们之外的所有国家已有太多例子了:必然会有一波感染上升,直至高峰,然后还可能会有第二波、第三波。同时,经济也未必会变好。

这就是现实。我们能做的,就是把这个放开后即将来到的高峰熨平,让峰值变得矮一些,来得晚一些,但过程肯定也会相应长一些。

在长痛与短痛之间,我们选择了不那么痛的长痛,而不是比较痛的短痛。当然,这说的只是单纯从防疫角度看,如果算上经济与社会的代价,这三年已经很痛了。

还是拿筑堤防洪来比,即使要放洪水下来,也不是一下子把堤坝撤了,而是先开一个小口子,让水慢慢流下来,减缓冲击力;要采取的措施有分洪、泄洪,而不是决堤。

接下来,随着时间推移,社会上的病例肯定越来越多,或许我们每个人都或早或晚遇到病毒。

我们会分三类:第一类是大部分人,感染过,也就过了;第二部分是少数人,感染过,会有后遗症,也就是国外的 long covid;还有第三部分是极少数人,会转重症、甚至会因此去世。

最后这第三部分极少数人就相当于九八年长江防洪、大武汉保卫战时的荆江分洪区。

大概率地说,这些人是七八十岁、没打过疫苗、有基础病的老年人。这已经为国外的经验所证明。

同时,由于绝大部分人都会被感染,按照大数法则,从绝对数字上看,必然会出现不少重症与死亡病例,可能会有医疗资源挤兑。

熨平曲线的意义就在于,让这些重症和死亡病例不要集中在一个短时间出现,而是缓缓释放出来。

所以,我们看到,国二十条没有一下全放开,只是在原有基础上稍微放松了一点。

未来,这个政策的口子还会放松一点,再放松一点。

我们的防疫措施已不可能消灭所有的病毒,只能跟在后面尽可能多地减缓它扩散的速度。

未来,怎么放开,有几个指标。

这次,取消了次密接。下一个指标是,密接也不再拉走集中隔离,而是改为居家。

再下一个指标是,阳性确诊病例也不再拉走集中治疗,而是改为居家。因为轻症和无症状是可以自愈的。

最后,只有重症会拉到医院治疗。这也就是美欧的做法,重症才进医院治疗。轻症居家几天,等症状消失再恢复上班。

这是最终的方向,也是最重要的几个步骤和节点。但具体的实施过程,会很复杂、很小心,过程也会很长。

今天的发布会详细解释了为什么取消次密接隔离,由七加三改为五加三,数据很详细和科学,措施建立在大量数据基础上,很可信。

所以,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做出任何一个决定都不容易,都不是草率的。

接下来,或许一年、或许两年,我们都将处于这个过程中。期间,舆论上的争议绝不会少。有件事一定要同样重视,而二十条没有提到,那就是以科学的态度做好普及,那些所谓欧美放开后尸横遍野、后遗症如何如何厉害的言论,也该歇歇了。

从个人来讲,继续死守其实比放开要好,因为收入和生活没怎么受影响。但是,实事求是地说,早该走这一步了。这是无可奈何的事。

我们到底是绑在铁轨上的那五个人、还是一个人,真还不好说,但扳道岔的人和铁轨上的人,我们每个人,都真是难啊!

(公号:行云楼)

知乎用户 龙辰​ 发表

这三年来没有哪个国家因为新冠的总人口千分之三的死亡率崩溃的。

社会需要一些思想准备,有了这些准备放开就必然。

至于是不是放开、躺平,那就见仁见智,美国也没说自己躺平,仍然把防疫作为重要卫生任务来做。

中国这么大的国家,只有过度防疫和躺平 AB 两个选择,没有第三条路可以走。但凡有过组织经验的就清楚,一个十来人聚会,把自己折腾半死都很难让所有人满意。

点对点防控、精准防疫,说起来很好也很科学很符合群众利益,但是做不到。这对人民群众和组织者的要求太高了。

既然选择了放开,那就勇敢面对它,提前做好舆论公关,做好老年人后事安排可能遇到各种社会问题的准备,做好乡村医疗出现人力匮乏的准备。

我个人建议呢,平时出门多带口罩,买个大点冰箱,未来大概率是无症不算感染,轻症居家自我隔离,重症去医院,所以买个冰箱做好轻症居家的准备是有必要的。

知乎用户 不需要冷静​ 发表

看了发布会,很多人对这个 3.1|10 万的次密接阳性检出率有疑问,我觉得还是很有可信度的。

今年四月份的时候,《知识分子》采访深圳三院院长卢洪洲,他就说深圳的病例,所有的次密接都是阴性,建议国家修改对次密接的防控措施

https://zhuanlan.zhihu.com/p/510373210

知乎用户 sheng yan​ 发表

同意有个答主说的应该标准化。都 3 年了,什么特殊情况都应该基本都见过了,为生孩子的生病的工农兵学商的各种情况制定一个严格遵守的规则,不要让基层的某些又蠢又坏的东西凭着对金钱和权力的欲望胡搞了。

设定清楚为了防疫,各级政府,机关,军警宪特,城管卫生消防工商税务,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更重要的是不能干什么),白纸黑字写清楚,犯错了是罚钱坐牢还是枪毙。不要像某些地方好事全安到防疫标签上,在另一些地方又把坏事全都安到防疫标签上。

防疫清零一点都不可怕,影响经济也没那么可怕,可怕和恶心的是那些拿着防疫当尚方宝剑去实现自身的金钱权力欲望的那些基层组织和个人。要是能把这些东西逮出来全枪毙了,严格清零再坚持三年都肯定没问题。

知乎用户 jetwaves​ 发表

原答案在这里重发下,希望更多人看到,科学看待病毒,不用恐慌。

本人是一名 985 本硕博的医学博士,我在广州,关于 “疫情” 我有一些想说的:omicron 主要是侵袭上呼吸道,所以现在还叫它新冠肺炎是不准确的。该病的死亡率和重症率都很低,这里各区域各人种的数据不同,我国现有 8313 例,现有重症 27 例,大家可以窥见一斑。而且,这些重症患者我估计大多数都有严重的基础疾病,换句话说,他们得感冒也可能重症。关于后遗症,由于 omicron 才爆发不久,要对它的后遗症要下结论还尚早。但按照常理来判断,它对于大多数人不会引起强烈的免疫反应,后遗症危害应该是不大的。对于极小部分患者可能会有特殊严重的后遗症,但这就像是芬必得也会让极小部分人造成严重不良反应一样,不应该过分恐惧,这是极小概率事件,不要因噎废食。而且需要注意到,有许多的后遗症症状和抑郁症,焦虑症症状重叠,这些有可能并不是 omicron 后遗症,而是因为防疫给患者带来的巨大社会压力所致。

过度防疫也会带来严重的医疗挤兑,现在某些地方的情况是,即使只是密接人群,也需要消耗大量的医疗人力物力资源,很多其他疾病的患者看病变得困难。我们要落实国家更加精准科学的防疫政策,避免资源的浪费。

最后,希望大家科学看待疾病,不要恐慌,有条件还是接种疫苗。疫苗能有效降低重症率,这是有数据支撑的。至于接种的不良反应,还是那句话,不要因噎废食,疫苗本身的原理和技术是成熟的,不太可能有系统性的问题。

原答案根据知乎平台的规定,做了部分修改。针对评论区的留言,本答案作如下补充:

1. 我一开始写的时候确诊人数和重症人数分别是 8313 和 27,当前的情况分别是 9915 和 25,死亡人数为 0。这部分数据之后不做继续更新,大家可以通过国务院客户端查询到;

2. 评论区有些症状的描述是针对于新冠原毒株和德尔塔的,而当前在我国及世界范围内流行的均为 omicron,它的毒性是要明显更弱的,一般情况下引起的症状也更轻。比如,评论区有人提到美国新冠死了 100 万,可是这 100 万绝大部分并非死于 omicron 啊。另外,关于后遗症我也想多说一点,当前关于新冠后遗症的大部分研究所基于的样本都是感染之前毒株的,关于 omicron 后遗症尚未有定论。且由于无法做双盲对照试验,这里存在一个不可避免的偏倚。试想你之前得了感冒,但医生告诉你得的是新冠,然后他问你后遗症,你是不是很有可能说一大堆;但如果你之前得的是新冠,但医生告诉你是感冒,你可能就会说没什么后遗症了。对于研究者来说,他同样 “希望” 后遗症发生率更高,因为这样他的研究也就更有价值。要是研究都表明新冠得了没事,他也就申请不到什么钱了。我并非说这里面有造假,而是说大家要理性看待结果。另外,对于统计学理解不深的人来说,了解太多后遗症并非好事。举个例子,吃药前医生跟你说有 1% 的概率会出现肠胃不适,你用药后很有可能就真的会出现不良反应了。

3. 关于病毒一直在变异,这点没错,而且它的变异也不移人的意志为转移,难以预测。但不难理解的是,病毒变异成相对毒性更轻的情况更利于它的存活。换句话说,如果全是无症状,那是最利于病毒自身的。当然,病毒本身没有这些主观思维,这是环境选择的结果;

4. 关于传染率:omicron 的传染性确实是十分强,它的基本传染数 (R0) 普遍认为在 7 以上,但这是在没有外力情况下,且所有人都没有免疫力的理想数值,它在真实世界下的有效传播数 (Rt) 是要低于这个的。关于这点,我举个例子,根据 WHO 的数据,自 2020 年 1 月 3 日至 2022 年 11 月 10 日,美国总共有 9600 万新冠确诊患者,而美国总共有 3.32 亿人口。美国的防疫是要比我们 “躺平” 的吧。当然这里包括未被检出的情况。但也就是说,omicron 传染性是强,但也不会是一接触感染者自己就一定会患上的地步。如果大家能够对 omicron 有科学的认识(大多数患者其实并不需要去医院),相信在更精准的防疫政策下,我们有这样的医疗承载能力。

5. 我写这个答案是一个相对即兴的行为,这里面的主要观点来源于文献或世卫组织,但由于我是随手写的,观点来源于哪些文献我已经记不清了。如果有读者看到观点来源于你的文章,请提醒我加上参考文献。谢谢并表示真挚的歉意!这里面关于部分 “后遗症” 可能是抑郁症或焦虑症是我自己的发现,并且我也发现一个趋势:在防疫更为 “严格” 的地方,后遗症发生率更高。如果有对这一发现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私信联系我合作。

还有关于为什么美国殡仪馆股票上升的问题,由于这里面变量太多,我觉得和 omicron 没有直接关系,我就不答了。另外,有很多评论说我答案是机器翻译,我哭笑不得。对于单纯指出我中文写的差的朋友,我不接受,并且倔强的认为自己有文学天赋,哈哈;对于单纯想给我扣帽子的,我也不生气,因为这文章本来就主要是写给你们看的,希望能引发你们的一些思考。我们所有认识的出发点都应该是客观事实,而不是用自己的观念去否定事实。在人类思想的长河中,历史一次次的证明了亚里士多德的正确,柏拉图的错误:人类的智慧是有限的,我们激进设计的一些东西可能远不如自发形成的那般复杂有效。最后,倘若我写一篇文章全是赞誉,我觉得我也没有写的必要。欢迎大家批评。

针对 20 条,本答案作一点补充:本来这是件好事,但有些人却过分担忧了。说真的,不管政策怎么变,它都不影响你防疫啊。这是个传染病,只要你切段传播途径,你就不会感染。你要是真想隔离你就自行居家隔离呗,可你为什么要限制别人的人身自由呢?好在事物的发展是螺旋上升的,这事最后会怎么演变,相信你们心里也有点数了吧。

知乎用户 方便大家找到我 发表

你以为不是,你觉得自己很强

但 omicron 一传十八啊,omicron 要哈哈大笑了

共存和清零哪里来什么中间状态,一旦广州完成共存,就没有回头路了

广州能顶住,快则明年初

广州顶不住,慢则明年中

知乎用户 理想三和 发表

我在重庆,我是自发静默的,封控的铁皮是我们自己团购的,电焊是看手工耿视频现学现用的,两天一次的出门条是我们自己打印的,守门的保安是我们强迫他守门的,一天一次的核酸是我们自己给自己做的,快递是我们强迫他停的,流产的孕妇是自愿流产的,总之,我们是自愿的。

知乎用户 薄荷猫 发表

我大胆预言一下:在目前这种多传播链的感染下,随着感染人数的上升,感染新冠不同分型的人同时涌入方舱,方舱会成为新的传播源,在方舱里养病的同时有机会获得第二种、第三种新冠病毒的感染,并有一定概率在新潜伏期内出舱后然后再在一两周内 “复阳”,造成新的传播。

知乎用户 法提麦麦 发表

知乎用户 尘世中迷途小书童​ 发表

作为防疫派

我知道

很有可能防不住了

20 条虽然很难受,但是我也能理解。民生多艰

总之,自己做好准备做好防护

呼吁大家远离即将到来的一篇篇网络小作文

如果你是中青年,大概率感染了也是轻症,尽量在家自愈,别去医院

把医疗资源多多留给老人孩子孕妇

别来按闹分配那一套

PS: 希望政府取消新冠免费治疗,可能会一定程度减轻医院压力。

知乎用户 独苗苗号​ 发表

一个个提意见的笑死我了……

你们支持或反对都改变不了任何结果,国家的政策都下来了照做就是了,该干嘛干嘛去。该囤物资囤药品的就去囤,该做核酸的就去做核酸,该居家的就居家,别太把自己的情绪当回事。

知乎用户 JAIME GONZLEZ 发表

疫情防控最新的 20 条措施意味着什么……

11 月 11 日,国家卫健委公布了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 icon 发布的优化精准防控措施的通知,通知里有 20 条具体措施,这些措施迅速被媒体简称为 “20 条” 并且迅速传播。

疫情三年以来,这是一个重磅通知,也是界碑式通知。通知明确规定,集中隔离时间从 7 天缩至 5 天、取消次密接筛选和管控、取消中风险区概念、高风险区以单元或楼栋为单位划定,对高风险区外溢人员的 7 天集中隔离改为居家隔离,等等……

这三年,不容易的不只有百姓,还有国家;受冲击的不仅是民生,还有财政。本次 “20 条” 的出台,相信国家一定是在慎之又慎的研判之后,在疫情防控和保障民生之间求出的最大公约数。

解读这 “20 条”,明显感觉这是三年疫情管控以来,约束力最宽松的措施。这些措施极大地压缩了管控范围,极大地保障了民生和经济社会的正常运转。

但是,需要明白的是,今后的疫情防控不是放松了、放开了、躺平了,而是更精准、更有力、更有的放矢了。因此作为我们个人,防控意识丝毫不能弱化,该戴口罩还戴口罩,该不乱跑还不乱跑,该不聚集还不聚集。

疫情三年,各地在防控过程中,管控范围 “一刀切”、管控措施“层层加码” 的现象比比皆是,由此引发许多怨气。“20 条”出台后,希望各地都严格执行,真正落实 “通知” 要求,“严禁随意封校停课、停工停产、未经批准阻断交通、随意采取‘静默’管理、随意封控、长时间不解封、随意停诊等各类层层加码行为”。

知乎用户 火云​ 发表

想法很好,数据上看我也能理解和接受。

现在就看 7+3 都控制不住的西北各省,在 5+3 之后的表现吧。

精准防疫谁都喜欢,就怕你精准之后顺势就躺下了。

广州加油,大家都在看着你呢。

知乎用户 Boreas 发表

反正就给个模棱两可,怎么解释都合理

知乎用户 淡淡红尘 发表

人就一张脸,两只手,左手打一边脸,右手打一边脸。反正都打脸。

知乎用户 极度深寒 发表

如图

知乎用户 RAYM 发表

放宽些,不等于要共存。不能一见短袖子,立刻想到白臂膊,立刻想到全裸体,立刻想到生殖器,立刻想到性交,立刻想到杂交,立刻想到私生子。

看了规定,没什么问题。应该能控制住,不会出什么乱子,至于共存,我是反对的。

病毒的演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中国以实践证明,不管病毒是危害变强还是变弱,都能控制住病毒的传播。其他国家就只能听天由命。

现在只是少部分人居家几天,隔离几天,做几天核酸,就熬不住了,就要共存了?真共存,有哭的时候。就不说无数人生命受到威胁,就每个人都得一次,都有的熬了。

知乎用户 陈圣 发表

我突然在想,可不可以换个法子隔离?

比如统计各地区弱势群体,孕妇、老人以及慢性病群体,然后设置集中隔离生活点,让以上群体自愿选择是否进入隔离点生活以及什么时候离开隔离点。

隔离点以内严格管控,隔离点以外全面放开。

隔离点内的费用由国家和个人五五开。

知乎用户 胸藏利剑李林甫 发表

希望立即停止把香港、台湾、新加坡、韩国、日本、朝鲜、美国、英国、法国等全世界其他国家与地区的防疫措施称为 “躺平”。

知乎用户 Mwustl 发表

原来是绝不能躺平

现在是绝不是躺平

知乎用户 免疫力​ 发表

现在这个病毒的演化规律都没研究透,何来科学和精准

知乎用户 辽北第二狠人 发表

咱们相信国家,不管次密接是有道理的。

但是 7+3 变 5+3 是板上钉钉的变短。

那么疫情就没有理由变好。目前每日新增这么多,以后只会更多。

忐忑的过每一天,观望新增数据吧

知乎用户 龙大锤 发表

确实不是躺平,但当然是放松防控,更不是什么医学意义上的优化。其实就是中国政策的常态,看情况慢慢调。
打个比喻,洪水最可怕的是洪峰,常见的措施是水库蓄水,削去一部分洪峰,事后再释放,多个水库就层层削峰,把曲线压低,直到洪峰小到下游能承受为止。
那么在政策制定者看来呢,目前我们的情况属于蓄水压力相对大(防控的经济、社会成本高),而下游风险低(阳性基数还算低,死亡、医疗挤兑情况还好),那就均衡下压力,多放点水下去看看呗。
所以接下来几个月就是重要观察窗口期了。如果 疫情自身的风险发展还有可承受的空间,那就进一步放松,直到疫情的破坏成本和防控成本大致平衡为止。当然了,如果这波就玩脱了,那政策自然再收紧回来,国外也不是没有先例。
由于众所周知制度上的原因,我国的防控成本比大多数国家低,所以病毒本身没有大变化的情况下,个人认为政策达到平衡点时,大概率还是比国外严不少的。

知乎用户 Marswalkerliu​ 发表

总是要慢慢降低防疫力度的。区别只是快慢而已。

任何事都是要成本的,也是有收益的。疫情有三个阶段。

一,疫情之初,面对不可知的危险,强力压制是明智之举。

二,疫情中间,全世界陷入混乱,我国作为世界工厂,只要内部稳定,就能向世界输出产品。

这两年大家因为防疫感觉生活不易,但是整个国家并不面对一个个的个人,一个个的人其实就是一串数字而已,整体是要算大账的,全世界都在无限放水印钱用以缓解疫情导致的萧条,于是我国在世界一片萧索中依然保持了出口的增长,维持了庞大的出超。

这个账算完这期间我们与全世界逆行,看上去是个异类,但是却是非常理智的行为。

三,现阶段并不是国内有多大的变化,如果全世界还在无限的放水,我国能维持大量的出超,严格的防疫政策是依然正确的。即使大量内需被压制导致大量的人收入锐减。

但是今年开始美国带头开始收水,美国加息并开始缩减资产负债表,美元是世界货币,其他主要国家都只能随之起舞,那么需求就会被压制,我国作为世界工厂,随之而来的必然是出口收缩,出超减少。

经济整体无非不就三个出口,出口,消费,投资。随着美国加息这几个月的发展出口被压制应该是大概率事件了,那么要维持一个经济的发展,只能在国内加大投资以及提高国内消费。

如果防疫政策不慢慢降低下来,消费萎缩就不可能逆转,我国现在的体量光靠政府这一架马车是拉不动的。

所以防疫政策在度过最初疫情爆发阶段之后,就不单单是疫情问题了。这里夹杂着经济问题,政治问题。我想如果排除政治问题,放松防疫政策可能会更加快。在美国宣布从无限宽松转为货币紧缩的第二天就应该采取更大的措施了。

现在的表态事实上是个政治态度,所谓政治经济学,这两者一体两面,总是要战战兢兢找到一个平衡点的。

知乎用户 火山飞熊 发表

数据给的挺详尽了

连我这个 14 天党都一定程度上被说服了

结果来知乎一看

果然又是一水的情绪输出?

只能说一句贵乎确实药丸了呗

知乎用户 曾几何 发表

可能到执行以后密接会换个叫法

知乎用户 西安贷款经理 发表

昨天经过一个路口,两边俩大喇叭在喊:快来做核酸啦,来做核酸啦!热闹程度和菜贩招揽客人一样。

核酸两天做一次,有时候一天一次,每次做核酸的时候就棉棒沾沾舌头,不知道有没有用。

不敢说自己身在国外的朋友得新冠的情况,因为会被说是行走的 50w。

看新闻看到重庆一个怀孕的姐姐因就医不及时流产,据说这还是个军嫂。不禁想到如果我对象要怀孕生孩子遇到这种情况,我会不会拿刀开路。

前几天食物中毒,凌晨三点难受的不行去急诊,一听腹泻,直接拒收让去发热门诊,发热门诊让现做核酸,外面的核酸不认(我 12 点核酸出的结果)然后在寒风中等了俩小时核酸结果,挂上水的时候人基本已经虚脱了。

之前一个朋友说他们小区之前管控的时候有一个发烧四十度小婴儿因为管控不让就医,讽刺的是同一个小区领导的孩子上网课断网了,就可以让维修人员来修。

刚刚刷抖音看到河南卫视的重阳奇妙游,然后下一个视频是商丘一个男孩因为爸妈被隔离在家没法回家,只能在楼道上网课拿馒头冲击,再想想前几天没有参加女儿成人礼的刘书记,不知道该说啥。

以上是一个普通人的所见所闻,估计现在应该会有人说我贩卖焦虑了。

知乎用户 萧忆情​ 发表

必然不是躺平。

如果能完全按要求执行的话,那既精准防疫,又不影响群众生活,还保住了经济,肯定是个好事。

关键是,能做到吗?

给执行侧的压力更大了,出现大规模感染事件,问责。为了不出现大规模感染事件,执行了严格的风控策略,又会被点名批评。

那接下来会发生的事情就可想而知了,要么完全按照防控要求来不背锅,赌不出事儿;要么适当加码,尽量少影响群众生活的前提下控制疫情 / 控制公布的疫情。

知乎用户 秋江带雨​ 发表

“持续优化精准防控” 措施,必须在持续和精准上下功夫,不能简单粗暴防控,不能用原始方法代替科学手段,不能用行政命令代替精准防控。最主要的要在可持续上下功夫,所谓可持续是生产、生活和防疫必须并行,防疫必须为正常生产生活的有序保驾护航,而不是相反。防疫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民享受更健康、更安全、便捷,高质量的生活。

知乎用户 clida 发表

有些地区 拉一踩一 冲上热搜

【论下虾皇饺就是比胡辣汤高贵这件事?河南小老弟跟我说 他喜欢吃虾皇饺?- 哔哩哔哩】 https://b23.tv/7zVmULQ

有些事

其实还好【优化新冠疫情防控二十条措施公布,密接者管理调为「5+3」,风险区调为「高、低」两类,哪些信息值得关注?(无言解读)- 哔哩哔哩】 https://b23.tv/EvRsDL2

知乎用户 卢沟湖砍柴人 发表

我和我家人都是完全支持放开的,封那么久真的受不了了,该死就死

但制氧机血氧仪该买也买,反正真到那个时候肯定找不到位置,能保住命就保住命,实在没办法那就算了

知乎用户 lalala 发表

放不开,北上广这样的大城市还好,对于四五线的基层就是是唯结果论的责任制,只要出现阳性,就得有人担责,而且即使基层工作人员按规矩来,但是老百姓不会按规矩来的,瞒报,不备案,逃卡,四五线基层的剑没一二线那么利,就只能用力多砍几刀了,层层加码检查组的威胁是达摩克里斯之剑,但是出现阳性患者造成的追责是如影随形,倏忽即至的,所以基层不可能完全按二十条来。

知乎用户 大木米 发表

二十条出台,与时俱进,支持国家!

知乎用户 kenwong 发表

中国的抗疫投入和决心是全人类有史以来独此一份的。可以说,这是不符合利益原则的,因为抗疫是一件出力不讨好,没收益,还要被被保护者反骂的一件事。

不管你是极端清零派,还是新冠共存派,不管你是 “赢,麻,村里发金条,回来做核酸” 的网友,还是小粉红类的网友,不管你是资乎人上人,还是普通劳动者。

国家已经尽力保护所有人 3 年了,以后自求多福吧。

也许弱肉强食,你死我活,百姓命同草芥才是历史的本色。也许美国日增 100w+,累计死亡百万,大量弱势群体被抛弃才是各国应有的本色。牺牲大量基层人民,换取大资本,大制造业繁荣才是本色。

所有人啊,自由了,可以出门了———

知乎用户 沏風 发表

总之,希望本来搞得好的城市,不要因此乱了节奏。例如广州,本来就控制得很好。千万别乱了。瑟瑟发抖。

知乎用户 胖胖 2020 发表

防疫乱像,人为惨剧,表面是疫情的问题,实质上还是当代绝大多数基层管理能力的退化。论管理者能力、被管理者素质、组织度,大学应该是防疫最好的区域,而现实中,由于大学生的合作性强,延迟开学,长期的封控,绝大数大学未发生疫情蔓延的情况。

社区人员组成复杂,平时无疫情,也就糊弄着过去,没有组织,组织度低下,物资信息传递效率极低。或者社区不敢放开组织,没有魄力能力进行组织。疫情封控后,组织社区人员自救就成为大难题,怎么发挥组织力,怎么调动组织。发生问题,解决问题的人要冲到一线去,要起带头作用,只有一线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知乎用户 木石青 发表

囤药是应该的,但渲染恐慌和小作文是不应该的。

在 20 条发布后,开始渲染恐慌,担忧家中老人和小孩的,试问一下 20 条之前就没有担忧吗?

清零派需要面对的一个现实是:“真的能够清零吗”

清零派其实一直有点理想化,不肯面对现实,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如果清零派认真去看一下上海、吉林、海南、内蒙古、西藏、甘肃、新疆、郑州、广州、重庆,请再仔细思考一下

现在我们还能防得住吗?真的能够清零吗?

一个残酷的事例是新疆严防死守,全疆封城三个月,足不出户,至今依旧稳定日增感染者 1000+

请问我们该如何防守?在下半年以来,全国普遍 24 小时、48 小时核酸的严防死守下,依旧沦落到现在许多城市日增 1000+,请问有清零的希望吗?

先是海南、新疆,后是西藏、甘肃、内蒙,再来后来是郑州、广州、重庆,地域包括西部、北方、中部、南方,经济落后地区、经济一般地区、经济发达地区。

这个残酷的事实无疑显示了

各地皆有沦陷的可能

这个可能与 20 条无关,在 20 条之前就已经告诉了我们可能。除了极少数地方,谁能保证自己不是下一个新西兰内、郑州广州重庆?

其实在 20 条之前,大家就需要考虑自己所在城市沦陷,自己家人感染的可能了。西藏以为自己不会沦陷,新疆以为自己不会沦陷,结果现在都是一塌糊涂。广州郑州重庆人以为自己不会感染,但现在城市日增 1000 + 的情况下,感染与否其实就是一个幸运问题。

在 20 条发布之后,开始写小作文的,其实多少有点愚昧

假如他们不愚昧,肯去面对一下多地日增 1000 + 残酷的事实,在 20 条之前就应该写小作文担忧了。

现如今,一个城市中普普通通的上班族都随时可能遭受无妄之灾,感染新冠。

新西兰内,郑州广州重庆那些感染者不都是普普通通的上班族吗?你也和他们一样,你不会天真地以为如果没有 20 条,你就是绝对安全,不必担心吧?

我个人观点认为 20 条是放大了每个人感染的可能。但这个可能不是在 20 条之后才有的,在各地相继沦陷之后,这个可能就成为我们不得不面对的残酷的事实了,与 20 条无关。

最后是一点私人疑惑

请问你们家的老人小孩有做到两点一线,非不要出门,不旅游不聚集不外出不玩耍,严格做好自身防护吗?假如你们家的老人小孩都没有做到好好戴口罩好好消毒,严格防护不聚集,自己都不在乎自己,自己都没保护好自己,结果要求别人来保护好自家老人小孩,这合理吗?

扪心自问

你们家老人小孩有没有做到非必要不出门?

————————————-

我发现好多评论根本发不出去,我的有些回复也发不出去,应该是触及敏感词被系统直接封了。

我记得中学时候受到的教育是集体主义原则,少数服从多数

在今年以来,我们的情况更多是保护少数人的利益,其实大家为了少数人的利益已经牺牲很多了,也足够久了。

这么长时间了,加上现如今是危害并不太大的奥密克戎,大家应该做好心理建设,准备过渡到下一阶段了,我们不可能一直原地不动的。

知乎用户 尛龘 发表

怎么说。

第一眼看到这个消息的感觉其实和看到佩罗西防台的心情是彼此的。作为一个正常人不往坏处想是不可能的。

但是

请相信我们这个民族、我们这个文明。请相信中国共产党这个依靠民主集中制走社会主义特色道路的组织。它不是依靠选票而是依靠实实在在提高生活质量执政的。

所以看一下台海,回想一下佩罗西防台前的发言。以及谁想到了结果?

惊喜不惊喜?意外不意外?

不论如何,做最坏的打算,尽人事,努力防疫。

让吃里爬外的滚蛋。

知乎用户 任逍遥 发表

让防疫回归科学,按照科学原则处理防疫和经济民生平衡的问题,实际上现在基于无知的恐惧比疫情更危险

知乎用户 执两用中 发表

没有放开吧,没 24 小时核酸不能上班

知乎用户 不走平常路 随风 发表

新冠从来都不可怕,怕的是痒了密接了隔离 7-30 天带来的家庭影响工作影响,怕的是关小区里面青黄不接或者千金难买高价菜,怕的是万一的重症嗝屁,怕的是上市味觉意识吃顿再举不能

但我们讨论有什么用呢,不同屁股决定不同立场,共存派和清零派的间距只有几个月的封控而已,我们说了也不算,上面无论加法减法,后面层层加码变形到妈都不认识

知乎用户 剑圣 发表

新冠特效药还没看到

开放合适的战术是,随时可以全员核酸(自测),必要时限制区域、城市、省市之间人员的流动

严重时采取短暂(一到三天)的封城

新冠特效药必须有,相关药品也要准备充足,疫苗研发不能停,新冠床位高效率运作

口罩继续带,消毒继续喷,健康码继续用,全员核酸限制流动封城一个都别丢

新冠变异加重时,随时做好再次回归初期抗疫的准备

知乎用户 唐寅 发表

不管怎么解释吧,最终结果应该都是一样的,建议屯一些药,除了抗病毒和一些常用抗生素,最好再屯点粘液促排药,切诺,欧龙马,吉诺通,氨溴索也凑合,能化掉鼻涕和痰液,自愈过程会舒服很多。

知乎用户 绝对妖怪​ 发表

躺平?

知乎用户 风来运转 发表

我们看了太多的通告

只讲原则,不讲细则

只讲定性,不讲定量

所以为了让下面弄清

还是要尽可能地界定

什么是放松防控

什么是放开躺平

什么是两头兼顾

知乎用户 谔言 发表

观察到的一些改变:

  1. 出席专家,最高是副部级的雷海潮,与之前仅出现非实职司局级不太一样。
  2. 第八版防控方案和第九版中间相隔 413 天,主要原因是:a)根据奥密克戎修订;b)在全国 7 个城市进行为期 1 个月的试点。c)从 1 月份开始准备制定,到 6 月份开始颁布,用了半年。
  3. 安排香港经济导报的记者提问「是否放开」「要放开需要做哪些准备」,算是很尖锐的问题了;但回答比较模棱两可,说「预防为主」,要做好「医疗资源储备」,继续「走小步、不停步」。
  4. 80 岁以上老年人疫苗接种率确实不是很高;疫苗接种方案即将下发。

【补】据 “八点健闻” 消息,二十条措施的一部分内容在今年 1 月份就提出过,后来在修订地过程中,给删掉了。


此时此刻的微博热搜第一就是错的。

评论和转发很多人误认为是放开后的那种次密接 “感染率”,认为比出门车祸两次的概率还低。

事实上,这里准确的说法是「检出率」,即真实管控后的「感染率」。

实属这家媒体被迫带节奏了。

另外,中国的车祸率是 22.3/10 万(2020 年公布的数据是受伤 250723 人 + 死亡 61703 人),是次密接检出率 (3.1/10 万) 的…… 倍。

知乎用户 宁毅​ 发表

讲理论就是不讲 ZZ

事实就是逐渐共存

才用逐步小范围感染的方法

尽量让大部分人都自愈,不产生挤兑

今天感染个几千几百封几天

下次再来个几千几百这样

一方面

有能力管控的,比如大城市,做到只封一个小卖部,一栋楼是可以的

另一方面

没能力管控的,还没钱的,出来一堆,来个,静默,我也不批评你了

总结就是一句话

各凭本事做事了

但是经济不好,不打钱或者少打钱,自力更生

但是就是不搞大新闻,民生事件

只要把握这些,就行了

知乎用户 李非 发表

发疫情财的老板已经急眼了,因为他们一本万利的好日子要到头了。

他们和他们的水军开始在网上狂喷:

他们一会儿冒充农村老人,

一会儿又冒充医生,

一会儿冒充华侨,

一会儿又冒充砖家,

一会儿冒充准妈妈,

张嘴就来:

呼吸机,ICU,死亡率,墓地

污蔑共存派是恨国党

甚至预言国家将要无正负了,陷入混乱了。

他们说这些的目的就是制造恐慌,煽动民心,挟持舆论。

实际上呢,都是一套毫无逻辑,毫无事实依据,漏洞百出的说辞。

他们说他们是纯粹的防疫爱好者,那他们就应该从 11.11 后,就躲在家里,自己隔离封控呗,比如,把自己焊死在家,门窗下水道全部封上,24 小时直播居家生活,这样,才叫知行合一。他们做到了吗???其实,他们自己心里清楚得很,新冠不是啥大事,他们就是想煽动恐慌,让国家继续实施老政策,方便他们继续发疫情财而已。

允许他们再继续蹦哒几天吧,就像秋后的蚂蚱一样。我们领导和群众早就看清了你的真实面目了。

知乎用户 全世界最棒的阿 Q 发表

犹抱琵琶半遮面

知乎用户 Warrior​ 发表

6 月 28 日,14+7 改为 7+3

前一日新增病例 16+84,其中本土病例 1+21

11 月 11 日,7+3 改为 5+3

前一日新增病例 1209+9520,其中本土病例 1150+9385

知乎用户 筛子 发表

听很多人说要放开,第一次下单买了 N95 口罩,1000 只!之前都是医用外科口罩。你们谁爱得谁得,别 T/M 惹我!

知乎用户 East 发表

边际效益递减定律,听说过吗?

昨日,2022 年 11 月 11 日,国务院公布优化疫情防控的二十条措施…… 想从边际效益角度点评一下。

何谓边际效益递减定律

:同一块地里种玉米,施 1 斤氮肥(投入),可增加玉米产量 50 斤(回报),是不是可以按照每 1 斤氮肥投入可获得 50 斤玉米增产效益来计算投入 2 斤、10 斤、35 斤、50 斤氮肥的玉米增产效益呢?

:不可以的!真实的结果也许是:

  • 投入 2 斤氮肥,多产 90 斤玉米,平均**边际效益(每斤氮肥投入所带来的玉米增产量)**是 45 斤玉米,由 1 斤氮肥到 2 斤氮肥的边际效益是 40 斤玉米;
  • ……
  • 投入 9 斤氮肥,多产 240 斤玉米,平均边际效益是 26.67 斤玉米;
  • 投入 10 斤氮肥,多产 250 斤玉米,平均边际效益是 25 斤玉米,由 9 斤氮肥到 10 斤氮肥的边际效益是 10 斤玉米;
  • ……
  • 投入 34 斤氮肥,多产 425 斤玉米,平均边际效益是 12.5 斤玉米;
  • 投入 35 斤氮肥,多产 430 斤玉米,平均边际效益是 12.29 斤玉米,由 34 斤氮肥到 35 斤氮肥的边际效益是 5 斤玉米
  • ……
  • 投入 49 斤氮肥,多产 498 斤玉米,平均边际效益是 10.16 斤玉米;
  • 投入 50 斤氮肥,多产 500 斤玉米,平均边际效益是 10 斤玉米,由 49 斤氮肥到 50 斤氮肥的边际效益是 2 斤玉米

随着投入总量的增加,每斤氮肥投入的边际效益在递减。

在生产、商业、生理等许多过程中都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即每增加一个单位的投入所获得的回报会随着投入总量的增加而减少,这就是边际效益递减定律 (the law of diminishing marginal returns)。[1]

精明的农民不仅要获得高产,还要获得高效益。假如氮肥每斤 5 元,玉米每斤 1 元,则只有氮肥边际效益达到 5 斤玉米时继续增加氮肥投入才划算。让效益最大化的氮肥投入量是 35 斤;投入氮肥高于 35 斤就不划算了。

疫情防控中的边际效益

疫情防控包含着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而控制住疫情的蔓延就是这种投入的效益。疫情防控必定遵从边际效益递减定律。以隔离天数为例:

  • 隔离 3 日也许可识别 90% 的阳性病例,平均每日隔离的边际效益是识别 30% 的病例;
  • 隔离 4 日也许可识别 98% 的阳性病例,隔离第四天所获得的边际效益是 8%;
  • 隔离 5 日也许可识别 99.6% 的阳性病例,隔离第五天所获得的边际效益是 1.4%;
  • 隔离 6 日也许可识别 99.9% 的阳性病例,隔离第六天所获得的边际效益是 0.3%;
  • 隔离 7 日也许可识别 99.95% 的阳性病例,隔离第七天所获得的边际效益是 0.05%;
  • ……

其它如管控范围的大小、封堵天数等因子和防疫效果之间的关系,应该都遵从边际效益递减定律。

从边际效益角度看优化疫情防控二十条

将 “7 天集中隔离 + 3 天居家健康监测” 调整为“5 天集中隔离 + 3 天居家隔离”,根据边际效益递减定律,隔离天数缩短了两天,对于疫情防控效果的影响应该是极小的,因为集中隔离的第六天和第七天对防疫效果贡献的边际效益可能已经降到极低,更何况还有 3 天的居家隔离。

根据边际效益递减定律,【5+3】是否划算?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可以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根据疫情资料准确计算的。

假说:隔离天数很可能仍有缩短余地。

对高风险区域大小、高风险区封堵天数等,可以进行类似分析。

有效应用边际效益递减定律,可以使疫情防控更加科学,更加精准。

参考

  1. ^Samuelson, Paul A.; Nordhaus, William D. (2001). Microeconomics (17th ed.). McGraw-Hill. p. 110. ISBN 0071180664.

知乎用户 洋芋 发表

建议:二环里坚持 “动态清零”,确保首都功能运转正常。

**二环外:**医疗资源重点投放到重症治疗上,60 岁以上老人全面疫苗,轻症或无症状感染者自我居家隔离。其他人正常生活工作。

也可以把隔离区放在五环里。五环里大多是机关和央企国企,职员旱涝保收,经得起折腾,对他们生活工作影响都很小。五环外大多是民企私企,让企业正常营业养活员工,让人们上班挣钱,养活全家。

知乎用户 金字塔​ 发表

知乎上的水军和汉奸不高兴了

知乎用户 郭阳 发表

说是这样说没问题,但首先要做的是提高基层工作者的素质,否则冲突会越来越多。

知乎用户 我的天 发表

作为疫情来严格防护做的很到位的我来说吧,日常口罩手消随身带,平时不乱窜,结果发现现在越来越多人不戴口罩,我觉得与其搞动态清零,还真不如严格落实个人防护

知乎用户 黑咖啡​ 发表

就是要精准防控,避免过度防疫

一切为了保证民生的正常运转服务,一切为了保证经济的正常运行保驾护航。禁止一切为了防疫而影响民生和经济运行的行为,同时还要继续执行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变。

给政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给他们带来更严格的挑战。一方面要防疫,保证不扩散,动态清零,一方面还要保证民生和经济不受影响,可以说有点 “强人所难”,但是没办法,现在就算没有疫情影响,经济都在下行,这是整个国际形势和经济大环境影响的,不是个别区域的个例,所以如果经济崩溃了,民生瘫痪了,即使防疫做的再好,也无法得到民众的理解和拥护。

所以,这是特殊形势下的不得已的做法。这个时候也正是考验人民政府的施政能力的时刻,肯定会有很多优秀的团队脱颖而出,肯定也会有很多命运之神没有眷顾的人民的公仆,会倒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

时势造英雄,看看能有多少英雄会出现,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知乎用户 举重的蚂蚁​ 发表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表示「二十条」不是放松防控,更不是放开、「躺平」。

嗯。

希望关注这个问题的朋友,不管你原来立场如何,都能离开简中的信息茧房

多多关注海外共存国家和地区现在的美好生活:

GDP,线下消费,场所及交通工具人流量,人均医疗支出和医疗企业利润,出生率和孕产妇死亡率,岗位需求、就业人数和辞职人数,全因死亡人数、死因排名和超额死亡率。

这是百度百科关于九一八事变的介绍。

知乎用户 随即测试制衣 发表

昨天看到 20 条还有点激动,今天就被封了

知乎用户 affectalways 发表

主要是看真是的执行是更严格了,还是缓和了。现在全国每日新增一万多例,每个省都有病例,并在快速增加,这还是建立在之前的政策基础之上。并且现在刚入冬,从冬天到春天,再到初夏,还只是个开始,大规模流行还未到来。

而现在的政策的修订版本,很明显是放松了。如果严格的防控都阻挡不了新增的急剧增加,那么放松后的后果,必然导致病例的进一步增加。这是可以预见的。

不管发明多少新词,都改变不了这个客观趋势。Zero Covid 已经失败。下一步是如何平稳的过度到共存。很明显,这 “20 条” 是个初期步骤。

知乎用户 心若阳光的树荫 发表

平日里医院里就人满为患,医护人员就那么多,以前大量感染是周边乃至全国支援。。。以后各个城市自身都难保了。。乡下应该没多少人愿意冒着生命危险出来打工了,自己有地吃喝不愁。

随着再来几次变异反复感染,免疫也被冲击的差不多了。不知道人能挺过几次,后遗症会不会影响工作?到时工厂召不到人手。。变成数字的人多了,房价也进一步降低。。不知道哪里利好经济了。。

外紧内松前,全国大多地方都是自由的,现在近一步放宽,不知道未来等待我们的是什么,

没事打算多看看儒释道方面的书了,至少能平静些心态。。。。发善念,其它的各安天命吧

知乎用户 修口 发表

我只想问一句,新冠到底是怎么来的?到底是不是生物武器?

知乎用户 小张同学 发表

无话可说

知乎用户 不谏 发表

怎么想的怎么说的全都不重要,得到什么样的结果才是关键。

知乎用户 第三行星的奇迹 发表

是缓步放开、逐步解封,等病毒毒性越来越弱就是完全解封!

知乎用户 考拉熊​ 发表

二十条,是成为真正的二十条,还是纸面上的二十条,有两个关键点:

**一是广州的情况。**年初上海没得到的机遇,年末让广州遇到了,所以广州的落实速度也是最快的。这一波,只要广州挺住了,那就至少说明,在经济实力雄厚的大城市,到明夏的开放是可能的、也是现实的。

**二是整治的力度。**各地都成立了专项整治组,下一步该如何工作?对落实二十条不力的、会不会追责?追责力度有多大?这才是二十条落地的重中之重!要知道,在这波疫情中,不发通知就静默、数据瞒报、全员核酸、隔离扩大化等情况还是比较普遍的。

还有,接下来是不是该让专家出来说说话、吹吹风了?后遗症、致死率等问题尤其要说明白。说实话,政策这样突然一变化,群众还是比较恐慌的。

知乎用户 北地小吏 发表

发布会是很成功的:用大数据的方式证明 为啥改,为啥不是开放共存。简单明了,直接不含糊。

但是还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现在全国多点爆发的局面是 1. 病毒传播越来越快 2. 有些地方防疫能力跟不上。这些 20 条解决不了。 20 条只能帮助那些本来有能力的地方优化资源更好的控制疫情。绝对静默两三月还几百几千的地方,5+3 和 7+3 有差吗?

到底是共存还是清零? 我个人听完了发布会的理解:目前口上是要清零的,身体上也是要求努力清零的,但是后台已经在做最坏准备了只不过不能说出来,能顶住最好,顶不住也不能一溃千里。

现在是最人心浮动的时刻,希望广州,重庆,郑州 乃至新疆都能力挽狂澜。

这个春节 注定很多人要在方舱和隔离中度过了,到时候不要看小作文,要看春晚。

知乎用户 皮皮​ 发表

嗯,您说得都对。

我是支持防疫的,但是现在的形势,防疫工作很难做,政策的变化很难不让人产生联想。

知乎用户 大王叫我来寻膳​ 发表

清零是牺牲大城市的经济,保证小地方的安全

开放是牺牲小地方的安全,保证大城市的经济

大城市有足够的行政力和医疗资源所以能勉强硬抗共存后的前几波,而小地方很难。

没有好的选项,都是坏的选项。

知乎用户 Chesterlsy 发表

吃不上饭还不上贷的人是真苦啊

知乎用户 爱好喝茶 发表

哎 我只想说 没钱才是这个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

没钱 你连作为一个人的尊严都不会有的

知乎用户 无恶不作丶阿伟 发表

不明白为什么广州弄不完的人要往深圳拉去治疗,已经拉了 400 多人了。照共存派和这 20 条的意思,都是轻症,都让在家待着不行吗?平白地给别人造成困扰。

话说就广州这一线城市,感染这点人都得让隔壁深圳帮忙,可别说全面放开了,头疼脑热,腹痛腹泻,跌打损伤,能上医院挂上号我当你面用头走三圈

评论里病毒爱好者离远点,我爹我姑都 t.m 在医院抗议,昨天我爹都拉去住隔离酒店就为了这帮人了,不行你把你爹换去,还我急,该你 jmao 事?

知乎用户 大圣夫人​ 发表

建议大家口罩焊死在脸上。反正对于个人而言真的不建议没病找病,非得用得病来换抗体,总归是损伤免疫系统和身体的。

这一版科学是科学了,但是漏掉的万分之一的概率能搞成啥样就不知道了,不过万一这一版出现奇迹了呢 ?

建议卫健委学学香港不带口罩罚巨款的规定,既然物理上少关了人,那只能靠个人外部防护加码了。或许这样还真能找到一个神奇的平衡。

香港个人防护做好的中招概率确实小很多,但是香港放了相对内地比较大比例的感染的人到社会面的堂食和健身房,好在有口罩疫苗保命这段时间总体数字不太难看,医院没炸。内地现在放出来的小阳人比例上是少的,如果搭配好普遍的个人防护在放松的同时搞不好还真能把确诊压倒很小比例。

或许有个奇怪的现象就是之前那些要死要活要放松防疫的现在无缝衔接开始喷 20 条了,是不是接着要开始写小作文了呢 ?

知乎用户 一蓑烟雨任平生 发表

有句话一直想说:很多人把国外的防疫称为 “躺平” 甚至“摆烂”,我很不认同。撇开哪个防疫方式好的争论,我认为绝大多数国家采取的维护正常工作和生活、主观上藐视病毒、兵来将挡应对医疗需求的方式,是积极主动的防疫,而我们目前这种被动消极、恐惧逃避、动辄静默封闭划地为牢的方式,才是“躺平”。我们希望这样“熬过病毒”,但病毒未必听我们的。

新冠是对全人类的挑战,是一件坏事,必然会造成人员伤亡、影响经济生活,那是躲不掉的。但主动积极地应对、主观上不恐惧(病毒)、不排斥(感染者)、尽力正常地工作和生活、保护民生、应付医疗挑战,是健康态度的应对,而畏之如虎、杞人忧天、把感染的同胞视如麻风、自断经济、不顾民生、家中静默、划地为牢,是被动消极的应对。什么叫躺平?是谁在躺平?我觉得这也是一种世界观、人生态度的差别。

知乎用户 一风 发表

最后那句我有疑问啊,现在群众真的有反映的渠道吗?

知乎用户 伊尔伽 发表

看到有不少回答说应该外紧内松,恢复回国隔离 14+7 的,支持的证据是 2021 年全国基本上都处在没有多少病例的环境中。

这种观点忽视了几个事实,一是 2021 年流行的不是奥密克戎,二是今年秋天全国开始爆发的疫情之所以扩散,不是因为巨量的航班带着感染者们涌入国内。国庆一开始爆发的地方是新疆和西藏,这两个地方到现在都还有很多病例,去看看当地人写的贴子就知道,那些地方病例一直增长的原因是流调慢,隔离转运不规范。

现在回国新增的病例每天就几十个,和本土成百上千的新增比起来根本不算什么,根本原因是地方的防控体系已经开始疲惫了,2021 年经济形势没有今年这么糟糕,病毒不是奥密克戎,也没有大规模爆发疫情影响地方政府的防控能力,但今年不一样了,二十条开始意识到地方政府不可能一直饱和式地把所有资源全投入到防控上。现在的防控措施本来就是不可持续的,就像七八十岁的老人不能像年轻人那样天天加班干体力活一样 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

知乎用户 林源 发表

昨天冷静的想了一下,哪天本地开始取消定期核酸普查了,个人建议就是要开始准备囤吃囤药呼吸科血氧仪制氧机有条件的搞一套,现在考虑再去买个冰柜回来,平时多备点吃的以防突然出现的问题,去人多地方要近距离接触的 n95 口罩必须加上眼镜带齐,外科口罩用来平时不聚集用,起码备足一年份的(现在家里都是五百只日常储备),保健营养品也是要的,鱼肉类罐头储备一批,方便面也要备一部分。

目前这边还是一天一查,昨天还在进行阳性爆发区域的封控没有放弃,暂时安全性还好,不需要恐慌,加上这些年的防疫经验也很丰富,先观察观察,看后面情况。

知乎用户 sky 发表

欢呼,只有一个重点,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身体健康。

舆论要么是带节奏的,要么是个体的极致表达,群体的利益重要。

只是,我们需要一个不抛弃不放弃的思维和思想,而不是以为了集体的名义必须让一部分人放弃自己生存的权利。

生命是体现关怀的最主要方式。

知乎用户 复合 V 生素 发表

我觉得魔幻的一开始明明是放开派偏多现在有放开迹象了怎么一个个就开始忧心忡忡了

(是真不好受

知乎用户 Mrlao​ 发表

卫健委副主任答香港记者问题如下:

https://mparticle.uc.cn/article.html?btifl=100&app=uc-iflow&title_type=1&wm_id=911f500556c04e16bbf06b7176117935&wm_cid=520517184535934976&pagetype=share&client=&uc_share_depth=1&uc_param_str=frdnsnpfvepcntnwprdssskt

民话版翻译如下:

知乎用户 五分之一墨点 发表

虽然放开长期看是利好,但还是要经历阵痛。亲身体会,原来封控小区时还经常下楼活动下,现在放开出入,社会面有好多阳性,楼都不愿意下了,彻底足不出户了。

疫情前一周至少去一次大卖场采购,但这三年以来,基本在家附近的小超市购物,几乎不去大商场大超市。可以说抗拒室内购物场所,能露天解决的绝不去室内。

以前的游泳健身卡任其过期作废也不愿去。现在的健身方式是公园跑步和跳舞,还要尽量找无人的角落健身。

知乎用户 水自流 发表

在冲国防疫已经是电车难题了,无解

之前过度防疫最多被批评下,防疫不力可是掉乌纱帽的,所以接下来最后到底做下来怎么样,还是看具体怎么奖罚的,如果过度防疫真的抓的严,那会适当好点,如果防疫不力还是威胁乌纱帽,那必定还是层层加码

知乎用户 宝宝宝心里苦 发表

公司新开发了一款内部办公 APP,说明书 30 多页。

一个小领导这么总结:说明 BUG 太多了

对于现在的职场年轻人,APP 的基操随便就可以上手,还要这么详细说明,代表什么?反人类的设计太多呗。不好用呗

知乎用户 张继英​ 发表

不是放松防控,更不是放开,反正这话我是说了事儿,我也办了疫情,该怎么来还是得怎么来?再出什么幺蛾子,那就不管了 。在一清到现在为止,可以说,一直在强调的一刀切,一直在强调的一切,以生命为最高标准,只不过是伴随着种种的恶性事件,这些具体的标准才能实际落地。国务院联防联控说明了对此次长达三年的情做了总结和定性为之后的疫情防办,之前的一切过程,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在真正疫情常态化的同时,要想活的轻松自在,要想在未知领域拿到商机,顺势。

知乎用户 李螃蟹 发表

封闭和放开都有副作用。前者的副作用,大家已经都知道了。而后者的副作用,除了医疗挤兑外,还有劳动力不足。

人生病就要静养休息。感染的人多了,同时间内能干活的人就少了。如果是脑力劳动,影响相对较小,但也会怨声载道——平日里同事摸鱼、捅娄子、休产假导致自己工作量猛增,都要痛批一番。放开后轮流请病假,团队里人都凑不齐,这能受得了?

对于涉及大量体力劳动的行业,就不是发发牢骚的问题了。农村人口密度小,居住条件也更好,农田里更空旷。姑且认为农业生产不会受影响。那制造业呢?超市里的必备生活用品,好多虽然是地里长出来的,但必须经过加工、仓储和运输才能摆到货架上。而其它生活用品,地里根本长不出来。到时候因为缺人产能不足,导致物价上涨,各位能接受吗?还是说寄希望我国能瞬间完成工业全自动化,或者从业人员能百毒不侵?又或者双标一点,自己行业放开,重要的工业生产部门关得死死的?

前几年光景好的时候,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巨大的产能,一直是好多人的嗨点。有句话叫中国人干啥都能干成白菜价。那这两年牺牲服务业保制造业,怎么都和天要塌了一样?

以后闭环生产的工厂肯定会越来越多。一组人进去前先隔离,然后干一个月,隔离没事后再放回家。这也是无奈的做法,但一些人怕是要借题发挥,联想到些有的没的。这些人大可放心,肯定不会优先考虑他们。前几天富士康去农村招工是个开始,主力还是农村人——有些悲哀。

知乎用户 咬脚的跳蚤 发表

二十条优化措施不是放松,而是要求更高了,要求更科学、更精准、更规范、更快速地开展疫情防控,把该管住的重点风险管住、该落实的落实到位、该取消的坚决取消,充分利用资源,提高防控效率,更好地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知乎用户 短视频代剪辑​ 发表

仅以我所在的帝都为例做个比较。

今年五月份那波疫情,每天大概确诊五六十例,最多一天我印象中没有破百。

当时的做法是,市民每天检测一次核酸,餐厅停止堂食,电影院等市娱乐场所暂停营业,全市公园,博物馆,商场停业。

病例相对集中的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等居家办公,学校停课,公共交通系统(包括出租车)甩站或停运。

再看现在。

今天确诊 98 例,其中朝阳区最多 61 例。

市民每天检测一次核酸,朝阳区学生停课,公共交通正常,餐厅正常营业,没有大面积居家办公,部分有确诊病例的商场,公园停止营业。

目前我知道就这些,可能有不准的地方,大家自行比较。

知乎用户 阿强 发表

看了一圈回答,感觉还是封少了

知乎用户 土耳其烤肉人 发表

家里常备少量退烧药,消炎药,感冒咳嗽药剂,维生素 c口罩,消毒液。

少量就行,药品也会过期。

以中国的生产能力,供应国内药品是绰绰有余的。

所以,不要浪费。

过于担心的人,你直接看国家行为就行。

如果还在管理,还在封控,就不用过多准备。

如果到了象台湾省那样自己申报,回家等死的程度,那才需要大量囤货了。

个人感觉,国家不会躺平的,而且封控是有甜头的。

保持住生产力,资金没往美国跑,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国内没有躺平的原因。

事实上反而是很多人回国了。

我的表妹早就绿卡,也回来长住一年多了。

无它,怕死而已。毕竟躺平地区,致死率再低也有几率,家里又不是缺钱,何必去博。

知乎用户 鲁俊 发表

舆论很有意思,一开始有意思,后来有意思,现在有意思,以后仍然会有意思。

谁都看的出来,这就是博弈,全方位的博弈后的,争取取得动态的平衡的选择。

往左走出了问题,并不代表往左走就是错的,也不代表往右走就是对的,更加不代表往右走就不会出问题。当然,也不代表往左走就是对的,不代表往右走就是错的,更不代表往右走就一定会出问题。

过去的历史一次次的教导我们,为什么就没教会有的人,非此即彼,非对即错,非黑即白,盲目站队是有问题的呢。

从我个人角度讲,无论怎么搞,几乎没有影响。所以,爱咋咋地,怎么搞就闭着眼怎么听就得了。

但是,不是每个人都像我一样无所谓的。那么,研判出发点和走向,观察落地实际情况,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未雨绸缪。有非左即右站队吆喝,抒发观点求认同的功夫,给自己和家人搞点实际的不好吗。

吵,是吵不出东西来的。因为利益和立场都不完全相同,甚至完全不同。又不可能真的付出自己的利益来争取立场,光吵有什么用。

知乎用户 wsndy 发表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正确与错误,有的只有利弊的取舍。

开始的时候全民一致支持防疫,因为我们珍惜生命,害怕病毒,我们以为新冠可以像非典一样结束。现在越来越多是开始抗拒防疫,因为对正常生活的需求,逐渐盖过了对病毒的恐慌,防疫仿佛没有尽头。

就是这么简单的逻辑,腻了。

所以真的别在说什么致死率,后遗症,更不要说什么 “谁家没有老人小孩 “,人总是要死的。看看那群大学生,现代人一生中最美好最让人留恋的四年,变成了准监狱式的生活。

人与动物是有差别的,人也追求生存,但是人的行为不会完全被求生欲所主导。当然,防疫爱好者除外,这是一群精神上或者物质上的防疫受益者。他们的利益也应该得到维护。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Ov6eyp 发表

我觉得发言人的讲话有知乎遗风。

目前我国主要流行 Omicron BA.5 BA.5.2 BA.2.76,密切接触者 3 天内解除阳性的概率是 81.4%,4 天 90.1%,5 天 94.5%,7 天 99.7%。隔离期限优化到 5+3 后,能够节省 30% 的隔离资源。
次密接的阳性感染率是十万分之 3.1。中风险区外溢人员检出阳性的概率是十万分之 3.1。重点行业闭环管理检出阳性的概率是十万分之 1.6。

一切拿数据说话。

希望将来知乎的讨论能够脱离 “防疫小将”“行走的 50 万” 等“帽子战”,摆事实讲道理,否则知乎就逐渐走向了贴吧。

知乎用户 卧在角落的猫 发表

我想到之前很多人喜欢用的一句话:你能想到的,上面的人想不到?国家智库你不信?反正支持就完事儿了,嘻嘻

知乎用户 四川精神病院主任​ 发表

想看最抽象的一届春晚

知乎用户 左灯右行的冲突 发表

曾经,我们的策略是尽可能扩大隔离范围,用钱换时间,尽可能快地实现清零;

如今,放松对风险较低人群的隔离,意味着接受社会长期带毒运行,只求省点钱。

正常来说,结果是清零时间更长,用更长的封控时间给疾控减负,算是资源不足时没办法的办法。

但是入境的口子还在,而且更大了;病毒是会传播的,而且传播力很强;社会面流动限制还更少了。那么每天新增的阳性数量就会比过去更多,防控的压力并不会减小,而且一年中绝大多数时间根本不可能实现清零。地方层面暂时造成的后果有三种:

一是部分地方充分挖潜,加之成功把解放出来的防控力量投入新的防控战场,维系住本已摇摇欲坠的战线;

二是部分地方能力有限,面对迅速的爆发只能以封代管,进入长期封控;

三是部分地方能力太差漏洞太多,封都封不住,很快事实共存。

而在全国层面,随着新增不断创新高,病毒正在战略上取得优势,越来越多的地区一类变二类、二类变三类,最终的结果只能是资源不足的防控力量一退再退,最终淹没在病毒的汪洋大海中。

特别是错失了这个机会,后面恐怕连全国层面指导文件都会进一步放松(没办法,越来越管不过来),从而病毒可以高歌猛进,在地方的被动退却和国家的指令撤退下加速迈进,席卷全国。

此时,国家层面的指导已经和共存没什么区别了,从而实现 “有序共存”。在这个过程中前线将士的战斗意义不大。而且在病毒的高传播力下,我很怀疑撤退不会演变为溃退,即“有序” 可能只是个美好的幻想。

————————————————————————

个人的期望:病毒教育了全民后,重新形成共识,最终在付出巨大代价和曲折的斗争后重新清零。至于病毒会不会变成流感?不知道。我希望病毒变成流感,希望这些努力都是白费的,但是不能用单一可能性甚至是一厢情愿来指导行动。

11 号刚听到这个消息,我很是悲观了两天,准备了很多物资。现在我对未来几个月到一年依然悲观,但是开始有精力思考更远的事。中国人中不乏勇敢无私的英雄,人民的多数依然是在季风气候中习惯了团结奋斗的中国人,只要有思想和组织,哪怕经过王明路线的破坏和长征的艰险,依然还是能够胜利。退一步说,如果新冠一时没能挡住,我就投身预防、治疗和后遗症康复。

知乎用户 kjkj 发表

条款清晰了,责任明确了,压力下放到地方了

知乎用户 大少爷的枪 发表

我想买套房子,面积不小于两百,双层以上带花园,每个房间彩光好,一线城市中央 CBD 附近,要求教育医疗体育等基础设施全面且十分钟步行距离以内,附近配有大型公园带河流或湖泊,最重要的是总价必须在五十万人民币以内。

这个追求不是不现实,更不是躺平,就是对自己严格自律且高要求。

知乎用户 Jonnytang 发表

既要这样,又要那样,还要这样,当做一件事说一堆条条框框的时候已经是无法实现了

知乎用户 蕙茝君 发表

本人教师,抽调到隔离点已经快二十天了,隔离点里什么样不能写,怕接电话,只说说每天吃的怎么样吧

知乎用户 Monlogue 发表

中文学得不太好,看不太明白,请教几个问题:

  • 联防联控机制是啥?机制是物还是人,还是抽象的概念?机制会开会?

(官方英语翻译是 Joint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chanism)

  • 抗疫 20 条用语不应该是老百姓一看就懂的吗?怎么到处是铺天盖地的解读,不解。

知乎用户 孙博士英语​ 发表

有没有个叫张角的专门看瘟疫的医生啊。

知乎用户 餐慁​ 发表

支持 20 条,大国担当。里子比面子重要。

知乎用户 kingdom 发表

现在最难管的只有一件事。

感染新冠——我没死,我身体倍儿棒,我大喊要开放。

真开放了,第二次感染新冠——我死了,我的家人接受不了,血泪控诉政府不作为。

大部分人能活,所以大家都喊着放开。等自己成了那 20% 要死的人,别哭就行。

知乎用户 吕布发来干爹请求 发表

一抓就死,一放就乱,老传统了

知乎用户 轻吻死神 发表

明显能看出这些政策是在缩小影响范围,不代表放开了,你是密接照样隔离你。现在各地基本都有封城的情况下保证物资供应的能力,更何况只是封几栋楼了,以后不封城,只封密接人员,成了密接照样被隔离。

我们单位刚下了通知,上级要抽调人员作为流调储备人员,这还只是我们一个单位,全市各单位都跑不了,那最起码要抽调几百上千名流调储备人员,你认为抽调这么多人员做流调是为了干嘛。现在不隔离次密接,隔离期限也变短,就是因为这类感染的概率小,但是人员数量又很大,为了这点小概率大规模隔离造成的影响太大。这么多流调人员就是为了应对以后可能出现的大量密接,不是不隔离了,而是不搞大水漫灌式隔离,要更精准隔离。

知乎用户 蹲坑拉寂寞 发表

一年打四次疫苗,许多人不接受。开放后一年得四次新冠,就可以欢呼。没有逻辑思维的共存派,开放后也注定得不到想要的(权贵人士,海外水军除外)。

知乎用户 froch 发表

可怕的不是开放,而是毫无准备的被迫放开。

之前严的时候各地基层乱成一团,但流的是汗。

现在松了,留的只会是血。

我们的血。

之前失去的尊严不会回来,而之后只会血债平添。

知乎用户 哥谭队长 发表

既要,又要,还要。

知乎用户 Sherry 发表

其实没那么复杂,主要看会不会因为疫情撸乌纱帽

如果会,那就层层加码

如果不会,那就越来越松

这个病毒,清零是不可能的,防也防不住的

现在谁能拿出清零的办法?不封国境的前提下

只有封城,那样经济吃不消

知乎用户 大象小猪 发表

矫枉必须过正

有挺多人坚信放开了经济就会好起来,边走边看吧

知乎用户 在异地读书的憨憨 发表

不要只听嘴怎么说,而要看手和脚在做什么,手和脚实际做的才是脑子真正的想法

知乎用户 曾想​ 发表

在这里预测一波:

现在是什么情况呢?

大概是现在应该就是维持社会面低水平传播,年底或者明年一月可能还会再松一波,等到三月开完两会之后再全面开放,赶在明年冬季前筑起自然免疫屏障

所以大家也都看到了,今天(11.13)首次实现 31 省市全部出现感染个案,总新增感染数达到 1.4w 宗水平,保守估计随着 “二十条” 出台,一两周之内日新增会达到 2w,一两个月内可能会达到 5w 或 10w 甚至再往上水平,当然这取决于管控程度

所以大家可以大致根据这一时间表安排个人及家庭日程了。

该买储备药还得买,虽说 Omecron 已实现绝大多数无症状或轻症,但有备而无患,因为不管怎么压平曲线,第一波及其伴随的医疗挤兑还是挺猛烈的

还有家里有老年人的朋友满足条件的赶紧施打疫苗,注意最好打近期新研发的(听说科兴那些保护率很差)

知乎用户 南钟北平 发表

不看你说什么,而看你做什么

知乎用户 峰锋 发表

1、某种意义上讲,现在的这个结果是必然的,全世界共存的前提下,我们这样一个超级工业国,不可能彻底跟外界断开联系。既然断不开,那结果就是确定的,迟早的。不管你喜欢还是支持,都是必然的,政府已经做了能做的全部,把这一天一直往后推,到如今,显然是没法继续维持之前的手段了,从我做起,一直支撑政府的各项决定。

2、某种意义上讲,现在的这个结果是必然的,全世界共存的前提下,我们这样一个超级工业国,不可能彻底跟外界断开联系。既然断不开,那结果就是确定的,迟早的。不管你喜欢还是支持,都是必然的,政府已经做了能做的全部,把这一天一直往后推,到如今,显然是没法继续维持之前的手段了,从我做起,一直支撑政府的各项决定。

4、把疫苗打了,尽快。香港那边的数据是,88% 的死者未完成 2 剂疫苗的接种,老年人接种 2 剂或 3 剂疫苗,病死率低至少 10 倍。

4、今后不管得没得,把维生素 C 一定补充上,应该是最基础的操作,我在海外的同学大部分都感染了,也没吃啥药(病毒感染也没啥特效药),其实就是狂喝水,吃橙子,补维 C。我北医大的师哥跟我说去药店买那个最便宜最土的维生素 C 吃上,一块五一瓶,够吃小一个月,跟大几十的是一样的,没必要买贵的。

5、我最喜欢的一件事,之前没少提,当初苏联用氢弹炸了个水库,有人说,你那水库都被核污染了,还能用吗?科学家说氢弹尽管是核弹引爆的,但是核燃料已经充分燃烧,几乎没有核污染。果然炸完后,测了下核辐射,发现已经不超标,前苏联原子能委员会主席当场跳进水库游泳,后来他活了九十多岁,寿命比苏联还长。

社会主义人民爱科学,今后会有很多专家给大家解释后遗症的事,也没那么吓人,属于低概率的事,也不要恐慌。

知乎用户 暖茶大叔 发表

7 天阳转是 97.3%。所以第九版是 “7+3”。
后来 7 天阳转达到 99.7%。根据这些结果,将隔离期限进一步优化到 “5+3”。

所以真的是更严了 [捂脸] 以前把你关到有 97.3% 的把握就放走,现在是关到 99.7% 的把握还得再多关一天。以前 7+3 是七天集中隔离,后面三天只是监测,5+3 都是隔离,所以隔离其实长了 1 天

因为奥密克戎的最长潜伏期是 8 天,所以我们采用的是 “5+3”

引自新闻发布会

知乎用户 qwert 发表

我觉得既然大家都盘出来了,现在有所松动的原因主要还是钱的问题,那防 y 爱好者们别在这妖言惑众了,还想带货呼吸机给我笑死,赶紧都特么捐钱捐劳力去啊。我作为放开爱好者在这申明,如果国家招募主动感染的志愿者,我自掏 5000 预算去卷一下。

知乎用户 Naive​ 发表

​11 月 12 日 0 时至 24 时,北京新增 161 例本土确诊病例和 74 例无症状感染者(含 5 例无症状感染者转确诊病例,其中 98 例已通报),214 例隔离观察人员、16 例社会面筛查人员

知乎用户 zhanggaame 发表

有没有举报电话,我老家河南一个乡没一个疫情,封了一个月,小孩不让上学,新闻上从没听说有疫情,家里面却天天抓人去封控。

知乎用户 徐小 发表

疫情改变了生活。

疫情反复,封控时间,停摆,静默。

疫情缓和,区域解封,复工,复产。

来来回回的折腾,谁受的了。

许多企业瘦身,苟延残喘,有的甚至倒闭破产。

很多底层的民众,面临失业或者裁员,岗位减少了,工资降低了。在这个冬天,许多人不得不节衣缩食,艰难度日。

欠发达地区的政府受不了,防护用品,防疫人员的工资,车辆费用,核酸检测费用,各种各样的支出让他们疲于应付。房地产市场低迷,卖地也难卖个好价钱。或者干脆没人买,有人买也是城投公司在支撑,真的是捉襟见肘。

中央也受不了,有些地方政府的窟窿很大,等着兜底。大的窟窿堵也堵不住,补也补不住,岂能开启先河。其他地方政府有样学样怎么办。

国务院联发联控机制发布会,制定了新的防疫防控二十条,强调了精准防控,科学防控,正确应对疫情的措施,各地政府如能不跑调,不走样的执行。全国人民团结在党中央周围,是能够战胜疫情的。

知乎用户 观海听涛​ 发表

不推演疫情走向,只是在思考人性。毕竟乱世全是钱财暴富,百姓该躲哪些坑

知乎用户 钢铁仓鼠 发表

真正推动共存的就是经济内循环的停滞

20-21 年之所以能接受 是因为经济内循环有所保持

破坏内循环的无非就是地产泡沫的开始

今年的防疫之所以民生怨言

在原来经济内循环的时候 正常时期老百姓能挣到钱 即使防疫封锁也对未来工作生活有信心 但今年相反了 没有疫情也挣不到钱

钱不好挣的根本原因从大的讲是美元加息等国际上的通胀 跟老百姓相关的就是房地产的爆雷出现

房地产的问题导致社会面上的投资进一步萎缩 这也是相当多的行业今年都很难做

其实如果经济内循环能良好运行下去 老百姓能在解封的时候靠经济活力弥补封锁的损失 清零大家依然能接受 但是今年相反

问题就出在 如何解决国内经济的内循环

那就是在地产经济萎缩投资变少相关行业萎靡的时候 扩大外资投入 增强经济活力

这个为什么是 7 月 防疫政策改成了 7+3

此时即将进入下半年 能源危机在欧洲四起 外企在华投资进一步增加

在国家层面来说 防疫的本身是保护人民的同时维持经济的内循环 但是显然行不通了 不管是个人 企业 还是政府都无法在当下经济环境下 无疫情的情况下弥补防疫封锁的损失 只会越来越亏

毕竟单单靠外贸和制造业养不起 13 亿的人口

放松管理并不是国家不看重老百姓的命了 也不是看淡病毒的危害 更不是全球躺平潮流影响

只是经济的循环出现问题 这将导致系统上的问题出现 这个后果很严重

所以 全面放开不可能的 他不会对所有经济体有好处的 不存在经济起飞的

而现在的措施就是 稳定国内经济循环 降低防疫成本 集中资源治疗新冠 扩大吸引外资

所以别纠结病毒的危害 因为当下没有全部放开 而是统筹资源尽能治疗 将危害降低最小 将外资投入阻力也降低最小

至于鼓吹全面放开就别想了 当内循环和防疫平衡之后 5+3 会成为常态 即使会造成更多的洋人 但是经济能保住大多数人能在无疫情下弥补封锁的损失 老百姓也就能接受了

封的封 阳的阳 反正国家没躺平 还在集中隔离治疗 也不担心防疫的损失 因为大环境能挣过来 这就是当下的解决方案

知乎用户 limbo 凯​ 发表

昨天优化新冠疫情防控二十条措施公布了,这似乎是国家释放的信号,在原先严防严控都抵挡不住疫情的情况下,逐步放松管控力度,这似乎是在告诉大家,新冠疫情国家很难继续防控了,有逐步放开的趋势了。

知乎、微博、抖音上对于新的防控措施一片欢呼,也终算是圆了那些抗疫反对者的心愿,股票也是一片大涨,大家也纷纷高呼看到了希望。

而我始终是防疫拥护者,我一向支持国家的防疫政策,所以对于放开,我持有十分悲观的心态。

近月来,无论是新疆、内蒙古还是郑州、河南、富士康等,一系列关于防疫的新闻一条又一条进入了大众的视野之中,被互联网上铺天盖地的谩骂、阴阳怪气的声音所侵扰**。**

我深信,全国百分之九十的人都是不愿意和病毒共存的,而我们之所以没有站出来,一方面是因为最近病毒不断变异,传播力不断增强,国家防控政策的僵化给我们造成了太大的压力,另一方面是网上的哭声太大了,似乎称赞、歌颂都成为了千夫所指的对象。

**我承认,**封城、封门、封楼、关店铺、一刀切的防疫政策存在很严重的问题,每天来来回回的核酸让我们心烦意乱、疲惫不堪,动不动的封校让大学生们都失去了原有了开放、包容、自由的大学生活。

但我想说,任何人,都不应该否定国家这三年所做出来的努力。

笔者对于近 7 年的美国和中国的死亡总人数进行了对比,发现自新冠疫情以来(2020 年彻底爆发),美国的死亡人数急剧增加,2020 年 2021 年与 2019 年相比每年均增加 50W 人,也就意味着,在新冠疫情肆虐下,美国比原先总死亡人数多了一百万人。而中国自 2019-20221 年期间,总死亡人数的变动处于合理期间,这必须要归功于我国的防疫政策。

那天我和朋友闲谈,他和我说防控没有收入也是会死,染病也是会死,为什么不试一试呢?而我想说的是,在疫情防控下,可能人们的生活质量确实会下降,我也承认,因为疫情管控,自杀、医疗资源被占用、人们难以就医等问题频发,会有许多人因为这些问题死去,但是,终归是少数,也是因为那些哭声太少了,而被互联网无限放大,所以人们就会以百分之一千的精力去批判,而防开之后,几十万,上百万的人死亡,那互联网上的哭声会有多大,又会有多少人因为这个疫情真正的离开我们,数据实实在在显示的。

美国的人口是 3.3 亿,中国的人口是 14.1 亿,中国总人口是美国的 4.2 倍,就算我们去忽略中国的人口密度远高于美国、中国的医疗水平、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经济发展等方面不如美国等因素,仅单纯按照人口比例来算,也就意味着中国每年要多死亡 200 万人(美国每年多死亡 50 万人),更何况中国的诸多条件远不如美国。

香港放松管控的情况下,700 万人死了 1 万人,1/700 是什么概念,是意味着,**我所在的两三千人的大学校园,就会有三四个人因为疫情而死去,**意味着我身边就会真真切切的有人离开这个世界,这种事情将再也不会只在互联网上看见,再也不会在朋友圈的转发中看见,而是出现在我们的身边,直面身边的死亡。

柳叶刀杂志是国际上公认的综合性医学四大期刊之一,其发文称八分之一新冠感染者出现长期症状,这意味着,八个人一间的宿舍里面,就有一个人有长期后遗症

有人说当时上海 40000 人阳性,无一人死亡,说明新冠疫情已经不可怕,却不知是倒置了因果,正是因为当时举全国之力援助上海,再加上上海高水平的医疗条件,才会出现这样的结果,而当全面放开后,所有人都会自顾不暇。

有人说,死亡的最多的是老人。是啊,可我们有什么资格、又凭什么去决定他人的命运,而我们也终究有一天会老去,我们不希望我们未来也会是被社会利益最大化所抛下的那部分人。

死亡没有到达自己头上,所以人们永远可以以讥讽的心态去讨论生死。

人们只看到了痊愈者的发声,却忘了死去者只能一言不发。

人们从不感谢罗辑

那些 “共存派” 一直嘲讽核酸、嘲讽疫苗、嘲讽管控,可我想说的是,疫情这个事情,从来就不是保护 A 的利益损害 B 的利益还是保护 B 的利益还是损害 A 的利益,而是在两者利益都损害去情况下,我们去选择损害更少的那一项。

可惜,人们往往只会看到,发生在眼前的成本,而忽略了眼前的收益;人们只看到了白纸上的墨点,却忘了整个白纸的整洁。

人们只看到了罗辑的独裁、专制、时刻将人类命运握在自己手中的威胁,却忘了正是因为我们选择了他,才防住了三体人的入侵,才防止了更大的成本和威胁的到来。

所有的人类都在诋毁他、谩骂他、排斥他,恨不得置之死地而后快,却只有三体人想要杀死他。

大家说,人生才几年,防控占三年;大家说,人生才百年,防止三体入侵就两百年;大家说疫情不会死人,防疫才会死人;大家说三体不会杀人,防三体才会害人……

不得不感慨,历史是多么的相似。

人们常说国家因为疫情,掏空了国库,国家没有钱了。是呀,国家没有钱了,那么就该老百姓们死亡了吧……

现在互联网上的哭声太大了,负面情绪太多了。但是这些并不是政策的问题,而是因为人性的问题。

人都是这样的,任何一个国家、政体,都会有只顾自己利益的绝对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会有人始终生活在自己圈层之中何不食肉糜。

这和任何一个政策、政体没有任何关系, 因为人性的贪婪、自私是刻在骨子中的。

我时常在想,我真的不是一个善良、勇敢的人。因为**善良勇敢是需要付出成本的,**我可以在公交车上给老奶奶让座,但是当我选择去送路口摔倒的老奶奶去医院还是选择去参加我辛辛苦苦准备了三年的高考时,我肯定会选择后者。

善良、勇敢都是需要成本的,自吹自擂的善是抽象的,是对于自我道德的一种宽慰,也是经不起考验的。

所以我也时常在想,当我们去嘲讽那些台上的人时,我们能否坚定的说,当我们在台上,我们不会成为那些人?如果我们不能那么坚定,我们是否还有嘲讽的资本呢?

最近在看朱光潜先生的《给中国青年的十二封信》,里面写到

“青年们常欢喜把社会一切毛病归咎于站在台上的人们,其实在台上的人们也还是受过同样的教育,经过同样的青年阶段,他们也曾同样地埋怨过前一辈子人。由此类推,到我们这一辈子青年们上台时,很可能地仍为下一辈子青年们不满。今日有理想的青年到明日往往变成屈服于事实而抛弃理想的堕落者。”

当我们经过了无数努力到达那个台上的位置时,我们是否真的有牺牲一切、抛弃我们既得利益的勇敢、魄力和善良呢?我不知道,但我可能做不到。

这一切,是因为那些既得利益者的自私,但也是大部分人都会做的抉择。

而,我相信,放开之后,互联网上的哭声会更大……

国家已经在非常努力的拖延那些人的到来了,我们不能说,因为那些人是穷人、那些人是老人,就应该去死,就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就应该被淘汰……

中国向来是一个大政府状态,当问题发生时,人们都迫切的希望让政府去解决,如果不能够顺遂我们的心意,我们就会说他们不作为。

我也希望,现在心心念念想着放开的人,到时候不要再因为大量疫情感染者占据了医疗资源看不上病而再去骂政府……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倾尘法说) 有喜欢的点一下关注,更新与法律法规时事热点有关的文章。

知乎用户 倾尘法说 发表

更新下感有点全乱了!!我们市高风险地区增涨很快。以前全国封控的紧,对国外卡的严,一次封控能安稳一年左右。

现在根本就清不了零。前边这清零了又从别处传过来。封控看着比去年松了,但是频率有点高了。

我刚和我妈说别出门了,前两天去打个零工,现在被我阻止了。我爸有叫去开车土方车这个与人接触的少防控严一点应该没事。我自己个体户与人接触不多也不担心。这么一看国家防控依然很严,邻村确诊了被封控了,但是我心态又平稳了。虽然我还在封控中。

我以经买了好多 n95 了,我疫情三年都没怎么戴过口罩。

让我爸妈少出门了。我一个个体户平时也少与外人接触。所以我们家相对还是安全性高一些的。

其实这个放宽也不全是坏处,起码能把以前的次生灾害必免了。至于新冠可能死的那能怎么说呢,希望中国能做到应收尽收。而不是感染者居家。

知乎用户 我是大于 发表

支持逐步的取消熔断,但现在突然激增的入境客流量可能会对入境城市和目的地造成很大压力,有破防可能。

不能以后无限制的缩短隔离期,5+3,确实有些短了,10+4,压力会小很多。不能以后一味的缩短隔离期!

应该扩建入境隔离资源,改善隔离环境,尽量舒适,实惠,可选择,规范隔离点,而不是以后无限的缩短隔离时长来避免交叉感染。

对于假期短的,来了就走的探亲人士,可以进入闭环泡泡,家人进入闭环泡泡。境外回来的不隔离,家人出来隔离,或者这样既便利了国际交往,也不会造成太大压力。

病毒来源于境外输入!!!只有管好源头才能缓解各地的压力!不能漏回社区!大家的压力和不满主要是 2022 年 3 月以来国内的社区传播太多,隔离次数太多,只要管好境外输入和物传人就能回到 2020 和 2021 的生活!源头在于境外输入,在于潜伏期超过隔离期,在于隔离点交叉感染。国际交往必须有必须便利化,所以可以逐步取消熔断,设立闭环泡泡,增加并完善隔离点

记忆不可也不应该被篡改!


一、病毒已经存在,不可能有任何不造成不便就能防住的措施。世界回不到 2019 之前,是因为病毒的客观存在而不是防与不防

二、应该完善措施,尽可能减少对绝大多数百姓的不便程度和影响,防住输入疫情才能减少静默次数!如果静默必须以快制快不能拖拖拉拉,尽量一周以内搞定

比如不能长时间封锁,大学封学生不封老师,长期网课,这样谁都受不了,这些都不是动态清零所追求的,这是对立面,反而是不利于长久实行的。

保障封控区的就医,买菜

完善方舱环境,完善隔离点环境

在牢牢外防输入情况下,境内被隔离的人会少很多。给予被封控的阳性以及密接人员基本收入补贴!钱从哪里来,可以增发国债,以及使用外贸盈余和外汇储备,这些补贴最终会以消费和生产的形式泵入经济循环中。

三、解决层层加码问题,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层层加码和一刀切,不能说跨省三天三检也是一刀切,不能污名化必要的防疫措施

过去凡是跨省,不论感染人数和风险都劝返肯定是不对的,这些是要整治的。但是戴口罩,扫场所码,跨省核酸,并不是一刀切!

阴阳怪气核酸经济的是在扯淡,一个破核酸就算是支柱了?中国经济拉出来有名有姓的产业都比核酸赚钱多了。核酸公立医院反而贴钱,许多核酸公司应收账款早都超过利润了,简而言之收的是白条。你开个小超市,天天收白条能叫赚钱吗?房地产,教培都绑架不了,得多不动脑子才能说出核酸公司绑架防疫的话。至于核酸产业园搞清楚,核酸不是新冠专利,许多医疗手段检测都用得到,这是研发技术的高新科技园,不是给捅嗓子眼的大白

四、大家想回到的是 2020,2021 夏天,不用频繁的做核酸,口罩没疫情也可以不戴,封锁少的日子,又没什么感染风险这才是真正的民意!外紧内松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而不是缩短隔离期了之后,大家萝卜蹲,今天你封城,明天他静默。要知道叫嚷着手停口停吃不上饭的想要放开的真正底层人民,是没有钱送孩子去美国欧洲新加坡自费读书的。况且闭环泡泡和不熔断已经极大可能减少了国际交往的影响,没必要一味缩短隔离期。

病毒变异了,传播力变强了所以大家口罩还是要戴无论是否出入公共场所,保护家人,阳了总归是要难受几天耽误工作和学习的


五、病毒变异了,所谓传染力强毒力弱是错误的,变异是随机的,只是选择有压力的。所谓奥密克戎不是新冠也是错误,无症状感染者判断本来就有主观性,没肺炎症状就是无症状很误导人。发烧 39,40,腹泻,味觉嗅觉失灵你管这叫无症状?感冒不会嗅觉减退,那是鼻塞,新冠导致的嗅觉味觉减退是神经损伤,新冠后遗症绝对存在,国际期刊,所有主流观点均已发表 long covid,国际社会也已在讨论,比如 long covid 导致劳动力人口退出劳动力市场,已得到官方政府确认,这个上外网一搜就有,谁都造不了假!

六、过去的宣传解释不到位,没有把 long covid 真的存在的例子,新冠从来不只是肺炎而是侵袭全身的病毒讲清楚,一方面宣传大号流感没事的,一方面让大家严格配合肯定会造成不理解的,可怕的从来都不只是死亡,而是半死不活,苟延残喘的活着!这才是生不如死,不该苛求寿命长短,新冠造成的除了死亡更重要的是对青壮年劳动人口的损害。人一过三十哪个打包票不会得基础病?腰间盘突出,三高,过敏,慢性胃炎,如果感染一次群体免疫也就罢了,但反复感染,一次次削弱免疫才难受,哪怕是上海人,香港人,都没经历过足够次数的反复感染,所以说新冠没事纯属自己身边的统计学,反复感染,还能像以前一样赚钱吗?感染飞天了社会基本秩序会混乱,今天你缺勤,明天他缺勤。不是什么老人孩子三件套,而是事关每一个人,哪个中年人不是家里的支柱?年轻人就没有去医院的一天?院感了,本来中年人的慢性病,谁上了 50 敢打包票没有轻微的高血压了?活的好好的,新冠一加剧,丧失劳动能力了,或者至少不像以前一样强壮了,谁来养家?慢性病人有 6,7 亿人,占总人口的一半了!新冠本身不致死的情况下,因为重复感染攻击免疫系统,加剧原有的基础病,这才是生不如死,苟延残喘!

境外来往的便利措施是好的,支持。但应该在升级隔离点,增加不隔离的闭环泡泡,增加机票,这样民航也能恢复。

而不是一味缩短隔离期!

减少境内百姓的不便更是好的!但大家是想尽量没疫情发生,而不是只是缩短了隔离期,萝卜蹲,或者感染飞天,14 亿人养蛊,重复感染,劳动力人口丧失劳动能力

防好境外人传人物传人才能让境内尽可能少静默封锁,并且核酸早发现才能以快制快。

线性增加或者对数型增加的医疗资源追不上指数型感染的速度,杯水车薪,再投也达不到传染病需要的医疗资源,治了并不能所有人完全恢复到以前!反复感染,影响劳动能力,一旦放开没有回头路!放开就无法互相援助清零了!

知乎用户 通辽鸽王丹 发表

其他的什么联防联控机制我不想关注,三年了,已经麻木了,我现在只关注我们身处广东的打工者过年能不能回家?能不能回家?能不能回家?能不能回家?能不能回家?能不能回家?能不能回家?能不能回家?能不能回家?能不能回家?能不能回家?能不能回家?能不能回家?能不能回家?能不能回家?能不能回家?能不能回家?能不能回家?能不能回家?能不能回家?能不能回家?

知乎用户 实心眼儿​ 发表

关键是落实啊落实!还有多少地方,明明没有新增病例,还在进行区域核酸检测,地铁公交还在查验 48 小时证明,公然违背二十条精神,上面难道没点逼数?

知乎用户 柯南 28 发表

对,这不是躺平。

谁敢说咱躺平必须搬起石头砸他脚。

但我躺平配合清零应该不给你们丢面儿吧?

知乎用户 公子老王 发表

哎,以前有一个人,又有一杆矛,又有一个盾。

想赚点钱就去街上卖了。

我的矛是世界上上最厉害的武器

我的盾是世界上最好的防御..

结果咧

矛盾这个词出来了

你要是加强管控,那么经济完了

你要是放松管控,一些说新冠是感冒的,到时候必然后悔。为什么呢

因为这个病毒连续感染数次后会产生不可逆的影响,而且是未知的。

所以还没被放弃应该烧高香

知乎用户 若梦浮生丶​ 发表

问题来了,有些人 “共患难” 都做不到,那他们能不能和其他人同享福。

这个古语不会说反了吧。

知乎用户 点点滴滴 发表

说实话没有人想得这个病毒,全世界都一样,但是这病毒不可能消失了,要实际求实,很多人还想极端的清零,那样考虑目前经济还能抗多久。所以不是什么共存排清零排,而是你又得选嘛,这个只是延缓操作,最终时间拉长一点肯定是一样的。

知乎用户 加油咯 发表

其他不管,把外防输入改为 10+4,至少 8+6 我就信。

知乎用户 轻轻的我走了 发表

我只想说一句话,现在生意真的很难做,很多店铺都关掉了,20 条说的话,很文雅,很文艺,看上去高大上,但实际老百姓的日子,真的好难过,那种痛苦,没有经历过,想不躺平,动不动就风控,尤其是做生意的,我们又能怎么办呢?

知乎用户 浪子​ 发表

蒸熟的鸭子

知乎用户 云遮月 发表

我真是不敢相信你乎什么时候变成一个这么反智的平台了?

那些高赞的回答,有一个算一个,你所在的城市没有发生过大规模的疫情吗?发生之后死了几个人??到底发生了多大的恐慌??

我就是一个普通市民,我没有你们这些大佬们的仁人之心,我只知道不止新冠能杀人!

郑州从去年到现在少说也有五六次封城了,多少人去世我不知道,但是失业的人是一茬接一茬,再就业的难度是越来越高,毕竟老板们都活不下去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但是,房贷并不会因为你失业了就可以不还了,老人和孩子也依然要养,目前郑州依然在封控,再这么下去,死于新冠的概率多少我不知道,饿死的概率最后一定是 100%!!

知乎用户 望舒​ 发表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是取消了中风险,但临时管控区又冒出来了

知乎用户 zz19​ 发表

知乎用户 9037625611 发表

现在似乎掉进了思想和认识的怪圈,认为放开是错误的。已经没有重症了,全都是无症状和轻症,难道不应该放开吗?放开等于躺平吗?如果病毒永远存在呢?难道要永远封控?永远做核酸?

知乎用户 麻辣不烫 发表

从我明天还得去测核酸就看的出,这事成不了。

毕竟下面的人是想活着,不想医院被挤爆。

知乎用户 hezi 发表

20 条没有别的意思就是为了更好的清零,所谓的松,只是节约资源,然后把资源投入到清零中。

只有清零和更加科学的清零两条路好走,从来没有松,只有崩,想想改革开放怎么来的?

如果从清零的角度,20 条肯定更科学了。

但你要是问清零本身科学不科学,时间会证明一切。

知乎用户 查理斯宾塞 发表

我不知道你们在高兴什么,难道觉得我们会像美国人一样感染了当场带薪休假?

我们的医疗资源和社会福利摆在那里,如果真的放开,肯定比美国人难受的多,属于是两种苦全吃一遍了。

知乎用户 Jakezzz 发表

很多社区基层人员只有数十人甚至十数人,突如其来的疫情没有统一的细分处理规程也没有足够的人力处理,临时招募的志愿者在沟通协作方面也存在问题,面对数十万的社区百姓难免捉襟见肘。面对愈发狡猾的病毒,频繁的冲击,如何充实基层力量,行成处置规范,压实责任可能更为重要。

​我一直觉得很奇怪,疫情发生三年了,疫情防控也出到了第九版标准,但具体执行还是存在层层加码,沟通堵塞的情况,地方到底有什么顾虑,有没有形成及时的反馈,标准到底有没有问题,是否超出地方能力,可否做到准则细分。

看现在世界这架势,我们离全面放开业不远了,与其被动挨打,不如早日完善防疫标准,做到有据可依,有规可查,做到事前有预案,事中有规范,时候有总结。责任落实到人,大家才能安安心心做事。

毕竟没有科学数据,可行分析,详实战术计划的战略要求就是天方夜谭。

知乎用户 王淼 发表

既要,又要。

知乎用户 更陈王奋起挥黄钺 发表

如何判断风往哪吹呢?

看墙头的草往哪倒就行了

知乎用户 巨硬新星 发表

其实什么政策都不重要!哪怕是所谓的 “清零派”,如果因为封控,你没有收入来源了,吃不上饭了,怎么办?!

所以啊,只要管饭!什么政策都支持!只要管饭,城市(区域,街道,小区皆可)不限期封闭也支持!只求管饭!

现在经济不好,疫情再来深深的补刀!我现在很焦虑!真怕断粮的那天啊!

知乎用户 鸿羽 发表

不想看怎么说,想看怎么做。

之前说不允许层层加码,做的时候加的飞起

之前说不允许哄抬物价,做的时候物价飞起

知乎用户 隐形透明胶​ 发表

蝼蚁尚且偷生,而穷人活不起也死不起,现在多活一天就是赚。

知乎用户 爬行的蜗牛 发表

为什么密切接触者管控措施调整为 “5 天集中隔离 + 3 天居家隔离”?

  • 随着病毒变异,其潜伏期逐渐缩短,在 5 天内发现阳性的概率很高。
  • 此外,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集中隔离时间由 7 天改成 5 天预计可节省大量隔离资源(约 30%)。
  • 同时,考虑到奥密克戎最长潜伏期为 8 天,5 天集中隔离结束后实施 3 天居家隔离能最大限度管控住风险。

为什么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

评估显示,密接的密接人群规模大,但感染风险极低,阳性检出率仅为 3.1/10 万。通过及时判定并管控密切接触者,就能降低密接的密接转阳的风险。因为极低的阳性概率造成大量人员被管控,两害相权取其轻,故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

为什么取消中风险区判定?

评估显示,中风险区阳性检出率低,仅为 3/10 万。但中风险区划定后,导致大量人员被管控,出行和流动受到限制,同时消耗了大量基层工作人力。因此取消中风险区判定。

为什么高风险区外溢人员管控措施调整为 “7 天居家隔离”?

  • 评估显示,高风险区外溢人员阳性检出率为 4.9/10 万,均在风险区域划定后 7 天内检出。高风险区阳性人员外溢主要与风险区划定不及时、范围不准确、协查不及时有关,发生疫情的地方要第一时间精准划定高风险区并对社会公布。

为什么对结束闭环作业的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管控措施调整为 “5 天居家健康监测”?

  • 评估显示,解除闭环管理的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感染风险极低,阳性检出率为 1.6/10 万。通过闭环和居家健康监测期间规范开展核酸检测,可以及时发现感染者。

二十条优化措施不是放松,而是要求更高了,要求更科学、更精准、更规范、更快速地开展疫情防控,把该管住的重点风险管住、该落实的落实到位、该取消的坚决取消,充分利用资源,提高防控效率,更好地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知乎用户 读书达人丹青羽​ 发表

其实判断这件事情很容易。

究竟是不是躺平和开放。

只需要看治疗新冠的费用还是不是免费。

知乎用户 杠上桦 发表

层层加码更严重了,单位要求更严了,老家四线小城镇甚至提出了强制 “自愿静默”强制 “自愿隔离” 的概念。

知乎用户 燕回花落 发表

人们希望有所放松,但估计只有少部分希望彻底放开。

所以要逐步调整策略,达到经济与防疫的平衡,一下子放松会带来麻烦。

知乎用户 lij 发表

据我观察,

共存派基本上是以下几类人:

1. 被长期封控的老百姓;2. 因封控而影响生计私营业主;3. 真正了解这个病毒危害的;4. 走南闯北知道全国肉眼可见萧条的;5. 了解国外防疫情况的;6. 男人居多。

清零派基本上是以下几类人:

1. 文化水平不高的(此处无歧视);2. 有养老金的老年人;3. 整天玩抖音的;4. 个别极端网络大 V;5. 女人居多。

不过,特别要说,多数其实是没有特别意见的。对特别管控有意见,对病毒也害怕,没有深度思考过的居多。

说明,本人属于共存派,照顾好脆弱人群,照常生产生活。属于既要又要还要。

知乎用户 淡淡地 发表

这么回应的话基本就是确认了。

知乎用户 为你空白 发表

管你说啥,我的制氧仪今天到了,昨天抢了一千多的药品和消毒液先囤着,方便面加零食四箱备用,争取第一步先苟到明年开春再说。

知乎用户 zha zha 发表

摆出数据讲共存后会死多少人的清零派可能不懂有些共存派的精神状态。

这么说吧,我这种本身精神状态就极差的人,世界末日到来那天,一定会第一个拍手叫好。

不能好好活着,那就去死。大自然把我淘汰掉,那就淘汰掉咯。

至于说什么家里有老人小孩的,我这种没房没车没未来,一直在外漂泊的人,听你们讲这些都觉得可笑。

你们猜在拆那,像我这种精神状态的人有多少?

知乎用户 vvvvan OCD 发表

富士康不利共存有人关注吗?没有呢。

知乎用户 abbie123 发表

这其实在一开始的通报中就已经体现了,题目上说的是 “优化措施”。

所谓优化,自然是说前面的主题是对的,现在只是在细节上予以完善。

所以所谓的” 躺平说”、“共存说” 甚嚣尘上一开始就是错的。

现在之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放开新冠的管控措施,是源于政府财政的现实和社会上民众的呼声。

首先政府的财政在经过过去三年的折腾,已经逐渐见底。再大规模的封城、全员核酸,有的经济不发达地区的财政显然已经难以为继。毕竟一方面大笔大笔的支出,另一方面却又无法开源,毕竟不断的静默管理对于经济的伤害是很明显的。有很多商家就是因为被层层加码的管控措施一再折腾,结果现金流中断,只好关门大吉。

财政支出上,我们简单算一个帐就知道了。一个人一次核酸检测的费用,单管据说 16 元左右,共检的大概在 3 元左右。一个中等城市按照 100 万人口计算,所有人三天一检的话,每周需检测 2 次。那一个月的费用就是 600 万。

一般一个 100 万的城市至少配置 1000 人左右的核酸检测及流调人员,每人相关费用粗算 1 万的话就是 1000 万。

再加上隔离人员的费用,粗算为 500 万 / 月。

一年的防疫费用大概就是:2100 万 * 12,就是 2 个多亿。

在一线大城市这样的数字得翻十倍以上。全国来说,一年光防疫费用支出就达千亿之多,这太恐怖了。回到上个世纪 90 年代的时候,光防疫费用就能吃掉全部的财政费用。即使是如今跃升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也吃不消这样无休止的折腾了。

知乎用户 云中飞 554 发表

不管再怎么说,KPI 变了就是变了。从防疫第一变成经济第一,对地方政府的影响是根本性的。因为绝大多数地方政府只有意愿去全力处理好第一个 KPI,而其他 KPI 属于有余力有要求就处理一下,没余力没要求那就开摆。

重要性高,事关人民生命安全的副 KPI 多了去了,比如环保,比如食品安全,比如防洪抗震,比如以前的公共卫生,重要性一定拔的很高,但怎么处理的就 dddd,除非突发事件让地方政府突然把此事提升为第一 KPI,不然都是差不多就得了的状态。防疫这个 KPI 也会随着舆论关注减少变成其中之一。

现在与其关注防疫要求,不如看看舆论,几时舆论不关注,那就彻底躺平了。


顺便讲一个问题,就算要转向,怎么也应该先补一轮疫苗的,我问了一圈身边的朋友,最晚也是今年 3 月份前打的最后一次疫苗。到现在,半年多过去了,效力基本没了,病毒还已经变异了好多次,再怎么着也应该重新来新一轮疫苗接种才转向的。

知乎用户 懒癌 发表

本来是科学,但执行起来又像玄学。

知乎用户 勤俭智仁勇 发表

以现在的制度,都带来广州的大面积感染,国内疫情的此起彼伏。

20 条就只会带来更高的传染系数。那我有理由相信,疫情往着更宽松的方向走。所以有老人小孩的家里,最好做好储备

知乎用户 史蒂文的十字研究 发表

能够做到一个话题全民关心的印象中这是第一个。

也是全民的问题。

不用刻意回避争论。

现在要做的恐怕就是迎接第一波疫情的冲击直到春节。

县以下的各种医疗点,改扩编尽快扩编吧,至少能富裕出一些病床以及一定要留出给老人、孩子的应对病床,甚至是乡镇一级小方舱。乡镇一级,还是要采取一些严格的封控,尽量不让第一波冲击到。

在此之前,还是多听取去过方舱 以及医院的人的亲身经历。

退烧药之类的备上。口罩以及勤洗手的习惯一定要坚持。

如果有时间多陪陪家里的老人,多说说心里话。

每个人都将老去,世界上的病毒却永远不会消失。

知乎用户 风中的味道 发表

经济下行,财政吃紧,哪有资源长期实行高成本的防疫措施?

放开是早晚不得不为的事,面对现实吧。

知乎用户 连恋北京 发表

如果现在严格的防疫政策持续到明年,那经济肯定受不了,会出现更严重的危机。

原来和朋友讨论过一个问题,为什么国内媒体疫情普遍报道欧美等发达国家,难道非洲、中东就没有疫情了吗?答案是当然有而且更严重,可是为什么这些国家普遍无视疫情呢?因为对于他们来说,有比疫情可怕的多的事情。(战场急救有一条原则,同一批伤员中优先抢救的不是那些嗷嗷叫的而是那些没啥动静的,嗷嗷叫的说明还有活力一时半会死不了,真正危险的是那些连发出声响力气都没有的。)

但是如果放开的话,以以往 “一抓就死,一放就乱” 的情况肯定会造成混乱,比如老人大量染病造成医疗系统挤兑,还有长期以来对于新冠的心理恐惧。但是就目前来看放开是迟早的事情,人是无法和自然客观规律对抗的,如何正确应对接下来的冲击才是关键。

知乎用户 chzlhy1998 发表

完全放开,一部分老年人特别是经济条件差的难免会因此失去生命,美国死了一百多万,我们保守一点就算死五百万,死了的家庭政府补偿一百万,这样在几年内陆续投入五万亿就能缓解掉经济问题、就业问题、医疗问题、养老金问题、贫富差距问题、社会焦虑问题

唯一不确定的是各地方政府会不会多报错报以权谋私,所以权利监督和人性贪婪的问题始终才是最大问题

知乎用户 大猫​ 发表

大疫不过三年,三周年疫情也就结束了,放开,躺平当然是不可能的,每年的流感疫情也没躺平啊,不过新冠会慢慢回归乙类传染病的正常管控。

知乎用户 无名 发表

重庆已经给出了答案

来源: 重庆日报

知乎用户 熊猫研茶社 发表

我反正口罩还是带着,药品什么也备好。毕竟我不信共存派的只要放开一切就会变好的鬼话。

知乎用户 克尔苏加德 发表

放松防控的标准是什么?

放开,躺平的行为定义又是什么?

知乎用户 不吃香菜 发表

以前坚持清零,有人不满意,现在软着陆,有人不满意,让所有人满意是不可能的了。至于老百姓,左右不了大局,能做的就是接受。

知乎用户 爱是一道光 发表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这句话不仅仅指官方与民间的关系,同样适用于统一内部的上下级 中央与地方。

知乎用户 浑中混 发表

说完这句话,地方又开始变态防控了

知乎用户 Aleksib 发表

宣传口和地方执行面孬子太多

知乎用户 congconggege 发表

嘴真硬

知乎用户 cnkoehfm 发表

上有政策

知乎用户 姜胖 发表

我今天走路边明显感觉不带口罩的人多了……

知乎用户 煜箸 发表

坐标株洲,低风险区域,已经连续核酸十天。全体居民情绪低落,基本上本地官方的抖音里全是负面情绪。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解封。本地官方还在发着看不懂的文章。买菜基本靠 app 上抢,没看到所谓的物资包。每天压抑的要死,希望赶紧结束吧!

知乎用户 Memory 发表

其实有没有一种可能,疫情是一个忠诚筛选器。网络是实名的,政审时候引用大数据筛选,谁是 “两面人” 一目了然?

〔手动狗头〕

知乎用户 三楼的咖啡猫​ 发表

要是奥尼克容真有后遗症,国足早就世界杯冠军了

知乎用户 帅气的 SCUer 发表

是时候检测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执行力了

知乎用户 诺曼地豆腐 发表

weiquan 主义是这样的,不能认错,理解一下。从我们走了一些,到特色,哪次不是这样?

烫知识,新疆和香港都是动态清零,盖章认证过的。

知乎用户 你喜欢河马吗 发表

换个方向前进?放松就放松了,好事,有什么不敢承认的?

知乎用户 长夜难明​ 发表

香港现在采取的 0+3,也不是放开,不是躺平。相反,恰恰属于动态清零。

知乎用户 咪咪 发表

后续各地区的防控水平,防控效果差异,将拉大各地区的综合发展差距。

20 约束下疫情防控做得好的地方,经济生活两不误。做不好的地方,经济生活都耽误。

很快就会分化,疫情管控不好的地区,本地老百姓跨省出行受限,同时外地也不敢去那旅游消费。

越坚持到后面的地区,承担的责任就越小,吃到的红利就越多,ZZ 富士山产能下降,马上就会把产能分拨到全国的其他 40 多个厂区,自己失去的份额,都变成了竞争对手的份额。

蔚来,比亚迪每停产一个月,特斯拉就能多卖一万台。总体上,20 之后,疫情防控和治理能力双重考验下,各地区的综合发展水平差距不是缩小,而是进一步扩大。

2022 年中国赚取了全球 2/3 的贸易顺差(取代德国),中国吃掉了欧洲地区的制造业,同样,这个过程也可以在国内各个地区之间发生的。

同时在各个地区内部,也会出现垂直分层。有财力,有精力的继续防控,没有的话就听天由命。就如同欧美那样,私立学校各种手段防疫,降低感染频率,普通学校就只能社达。

知乎用户 Saladin 发表

从能量守恒来看,传染性越强的病毒,毒性相对下降,致死率会越低。

真的变成了一个大号流感!

知乎用户 国际学校预科班​ 发表

我可以放心大胆的买美股,远离 A 股了

知乎用户 杨青 发表

各说各的,哈哈哈,谁说了也不算

知乎用户 骚又浪 发表

这是不可能有中间状态的

知乎用户 机械核心 发表

有没有人认为,国家之所以这么做是要抓更重要的事?我先举例,例如战争。

知乎用户 Negan 发表

都懂的,都懂的,放心

知乎用户 加斯科因神父 发表

外面躺平,只要我们有对外贸易往来,感觉国内就是在给躺平的国家买单。

新冠头两年,我们控制的很好,其他国家才开始爆发,很多人都觉得清零政策让我们有了先机。

现在绝大数国家躺平,生意又不能不做,所以如果继续严格把控,经常性停工延迟交货什么的,可能经济真就难以想象了……

现在看这个二十条,个人感觉其实就是有点逐步放开的意思,只是之前说的太绝对,一下子放开显得有点尴尬。

这次广州的疫情,最严重的海珠区,里面有个中大纺织城,人是越来越少,这段时间那些老板们估计更睡不好觉了,不知道这波以后会有多少老板坚持不住。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经济是肯定不能丢的,所以,不管现在看他们怎么说,我已经开始准备囤一些防护用品了

知乎用户 又饿了 发表

上海在最初调整 Ct 值时,全城有点智商的就已经明白,清零已经不可能。

(九)明确入境人员阳性判定标准为核酸检测 Ct 值 <35,对解除集中隔离时核酸检测 Ct 值 35—40 的人员进行风险评估,如为既往感染,居家隔离期间 “三天两检”、赋码管理、不得外出。

我们当然承认这类标准必是经过实践验证的,但从 40 降至 35,可见我们当中有普遍的病毒携带现象,只不过传染力较低或极低或为零而已。(就像现在为什么取消【次密】,因为传染力极低。)

上海最初没有公布重症和病死者,因为在初期要求清空医院以备防疫,有大量慢性疾病、癌症患者本需长期住院治疗,却因此不得不回家。最初病死集中在这批人身上。因此上海本地认为,这群人不是死于新冠。但随着上海感染人数每日新增上万,如果仍然没有重症者和病死者,显然会造成市民对全城静默的反对,因此开始产生重症和病死数据。当然其中有更复杂因素,不便拿出来说。

我参与疫情防控服务的社区,三千常住人口,阳性感染者约为 15-20%,基本是老人,最严重的是一位 23 岁年轻志愿者高烧 39.8,无人重症,无人死亡,目前身体状况都很好。由于 23 岁志愿者发生感染,所以几乎所有一线社区人员都是密接或次密,全体被迫隔离观察。我本人有过发冷、咳嗽长达一周,但到现在为止核酸检测始终在正常值内。我们一线防疫人员中,医生护士若干,医学博士二位,医学院博士生导师一位,他们都认为如果我们这些一线防疫人员去测新冠抗体,应该都有阳性反应。

为什么说这些呢?

我想提醒一些大脑僵直要求清零的人,如果 Ct 值改回 40,或者更高,全国有多少阳性感染者?我大概应该被拉入方舱隔离三五回吧。所以不要自欺欺人了。没有意义。

知乎用户 王政英 发表

如果进攻攻不上

防守守不住

一个劲地争论该进攻还是该防守有多大意义呢

目标策略执行能力要相匹配

不学中国男足,要做中国乒乓

知乎用户 myxa0218 发表

我严重怀疑,现在反对二十条的人和当初支持完全放开躺平的是同一批人。

目的都是一个,挑拨对立,阻碍国家经济发展。

知乎用户 领跑者 发表

1. 中央政府对新冠肺炎,进行严打死守政策并没有改变,只是相对之前的防疫政策,更理智,更冷静,在大数据分析的结果下,优化防疫政策,不存在躺平和放开,个人和组织都需要充分理解政府的相关政策,少跑弯路,不要带有任何侥幸心里,防堵结合的政策;

2. 个人支持政府的决策,理解并配合;

知乎用户 上海亨公电缆有限公司 发表

过高的估计各地执政官员的管理水平。没有统一标准,没有处罚条例。

知乎用户 菜饭妖 发表

关注啥,意思就是还那样

知乎用户 帅哥不是她是你哥我​ 发表

没用的。

小城市小县城因为出阳可能县长之类的要被问责,我老家听说县长换了两波了,这种情况下,那还管你上边在说什么?

知乎用户 离为火 发表

其实吧,效仿 2020 年时候全国同时静默一个月就彻底清零了,经济倒退就倒退一点,后面花时间补上,长痛不如短痛。国内清零后核酸也没必要这么频繁了,最重要是加严入境管控,也不是说要坚持熔断或者加长隔离时间,主要就是要确保入境人员不要在后面三天居家隔离期乱跑,管住他们的腿。不然现在天天整这些有的没的不累吗?

知乎用户 柒月记忆 发表

我觉得是在运行一段时间之后,对防控的正常调整。既然 100 元就能控制住,为啥要花 1 万元?

有那钱还不如补贴一些高科技产业

知乎用户 简单的复杂 发表

谁能给个准确数据,国内现在 omi 感染到底死了多少人?

知乎用户 专业涂鸦 发表

支持静态管理。谁家没有老人和孩子。

知乎用户 相见恨晚 发表

我就是好奇,假如接着封下去的话,大约要多久才能提高疫苗接种率,加速特效药的开发,加快医疗设施建设和改革分级诊疗?是不是钱全拿去搞封控了所以进展缓慢?好歹拖了两年半了,是时候交代一下了吧。

知乎用户 TAC.Rainbird​ 发表

魔幻的 “战斗”,到底谁才是真正的敌人?

知乎用户 执火炬 发表

你们这么喜欢封的话可以搬来新疆住嘛

这边防控一直很严格而且特别安全

来呗来呗!

知乎用户 一只麦奎 发表

那为什么?感觉管控越来越严格了我住的小区,外人也进不来了,需要天天核酸,我的学校,我现在也去不了学校了

知乎用户 不要离开我 发表

官字两张嘴,谁的官位大谁说了算

知乎用户 月影​ 发表

主要还是要关注措施执行力,这点很重要。能明显看到的主要是两大条信息,一是不在判定次密接,二是不在划定中风险区,这两条将大大降低管控人数。而对于其他的也就是仅仅缩短隔离时间以及一些辅助支持措施。

那么对于以上两条,我们通过新闻发布会能够看到,之所以会有改变主要还是通过大数据分析,该人群中的阳性率较低,为 10 万分之 4 一下,也就是 10 万人才有 4 个人才会感染。将会大大释放基层的人力,让基层的工作人员能够将精力投入到其他工作当中。

我国之所以坚持防控措施,迟迟未放开主要原因是人口老龄化,基础疾病的人员较多,人均医疗不足,东西部医疗资源不平衡,放开恐冲击现有医疗资源,引起更严重的次生医疗危害。那么这次二十条措施政策的优化,接下来要关注的就是看现有的医疗资源能否应对新措施之后的全国新冠疫情,这是最值得关注的一个点,另外以防万一,二十条措施明确提到要储备新冠治疗药物,以及重症病房储备,都是为应对接下来的新冠疫情这场战役。

我预测,我如果今秋冬季各地落实新 20 条措施,不层层加码,来年如若各地医疗条件能够应对新冠疫情,那么彻底放开就在不远的前方。

知乎用户 我是一名公卫人 发表

这次改革,意图很明显,就是为了落实精准这两个字。防疫资源配置要精准,防疫措施实施要精准,避免有限资源的浪费,让防疫回归到防疫。尽可能减轻防疫对社会正常生产生活的影响被提高到和动态清零一样的级别,其目的就是为了寻求长效管控。因为过度的、盲目的资源投入除了能得到心理安慰,往往不会获得什么实质性的进步,反而会滋生其他问题。把资源更精准的运用,一来节约了防疫的成本,使其长期化成为可能,二来减轻了对社会的影响,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反过来又为疫情防控提供了资金支持。所以认为这是共存前兆的认知是错误的,这其实是落实常态化的积极尝试。当下的中国,既不具备共存的物质准备,也不具备共存的心理准备,更没有选择共存的必要。

核酸检测病毒、隔离阻断病毒传播是既往疫情防控的两大具体措施。其中隔离是整个疫情防控中最消耗资源和人力的,也是对社会影响最大的。既往的隔离有两种形式,一是对次密接、密接、感染者、近期流动范围大的人员进行隔离,这属于对个体的措施;二是对整个区域进行静默、封控。这次改革呢,有效缩小了隔离的范围,划出了次密接人群,又要求了区域封控的范围不能太大一刀切。这都是可以有效节约防控资源、减轻对社会影响的举措。至于核酸,我认为会和既往一样,会随着各地区的疫情实际情况进行改变,如果区域内没有疫情,频度就比较低,如果出现了疫情,频度就会增加。不会有太大变动,因为它对社会正常生产生活的影响比较小,而对疫情防控的实质性作用又非常大。

知乎用户 畏施 发表

针对二十条,民间疑惑重重,到底是放开还是其他,估计各地也是摸不着头脑,国务院也是及时进行发布答疑解惑。我理解新的二十条最重要的就是精准,但是就目前各地的社会治理水平能否做到精准得打个❓,过去一些地方之所以能短时间控制住疫情,很重要的一点就是 “宁可错杀不能放过”,大范围的核酸和大面积的封控。现在要做到精准真是一大考验,如果做不到精准,摁下葫芦起了瓢,其结果显而易见……

知乎用户 一点科普 发表

在发布会上,以充实的数据作为依托,详细解释政策依据,这很好,可以有效避免误解。

本身各种决策就是不同考量妥协的结果,把考量的过程公之于众,这样能让国内的人民群众更放心,更支持相关政策。

说实话,之前真的是有些担心的,心想如果放松还不如直接放开呢。但如果是有依据,可以有效防控,还能降低成本,何乐而不为?

政策层面应该是没什么问题了,关键是执行,一定要以为了保护人民利益的角度去做事,不能出现那种高价菜、锁单元门、不让看病之类的。

知乎用户 大海 发表

科学管理,如果是对比之前政策,不就是放松嘛,因为今年和之前不太一样,病毒传染力更强了,一个个主要城市封城清零,效果也不太行,虽然不封更严重。

知乎用户 Hxx 发表

每个字都认识,合在一起像猜谜语!

高深莫测

知乎用户 kelpc 发表

很好,支持,拥护

知乎用户 心智牢笼 发表

某些 “清零” 派怕的好像不是得病,只是怕 “乱” 而已,放心,一个现代国家没有那么容易乱,怕得病去打疫苗,自己该戴口罩就去戴,没得新冠重症就别往医院里投毒去,普通人啥也影响不了,只能管好自己了

现在不是共存,是过渡期,以后应该也不会 “共存”,而是回归乙类传染病管理

比起所谓清零共存医疗挤兑这种有的没的,我更关心他们是否能以强力手段推行分级诊疗,这是新冠时期的唯一解

知乎用户 马秃工单推人​ 发表

国家还是明智的,放开想回清零那就难如登天。

知乎用户 霹雳大天邪神 发表

支持动态清零政策

知乎用户 小王​ 发表

我感觉放心了。国家还在保护我们,没有丢弃我们。

知乎用户 云兮 发表

酒菜再自欺欺人,周日排队核酸的人有多少一看就知道了

知乎用户 南侠展召 发表

说点普通人能做到的吧。

1、看好家里的孩子和老人,特别是有基础病的老年人,远离聚集人群,毕竟医疗资源有限。

2、贮备好感冒药和老年病的日常药,有条件的可以买制氧机或呼吸机。

3、多看看医学指南,药物指南等,储备一下医学知识,也许关键时刻用的上。

知乎用户 毕毕安 发表

看来得买退烧药和洗手液了

知乎用户 z10185​ 发表

官网账号吗?有的官网下面已经关闭了评论,政策是好的,一执行就变了味,就像我现在就去不了北京,搞不懂

知乎用户 先知 发表

又是一个通宵执勤的夜晚。。。。。

知乎用户 笨笨狼​ 发表

既要 xxx,又要 xxx。

总体还是要防疫的,但是我不理解为什么死死咬着核酸这件事。还是说其实就是让各个城市看自己情况发挥。怎么看都是常态化核酸对于部分财政负担的起的城市是很有效的啊。我自己在这边被封过一次,不到一星期,当时是这个区有病例,我在的区可以内部流动。我对象那边一切正常。

我家那边从三月上海后也是常态化,最近也是就封了几个村一个星期左右的时间,因为有个病例赶集,村子里可以流动。

反正我是觉得不判定次密接挺好,但常态化核酸确实是最有效直接的切断方法

知乎用户 雪羽 发表

疫情三年了次密接应该确实没有感染的,如果二十条全部是有科学依据的强烈支持

知乎用户 户部萝卜 发表

病毒和疫情都是在变化波动的

唯一不变的是神神一贯反中的立场

知乎用户 话有点多​ 发表

别贷款买房买车会好很多。

知乎用户 活在空气里 发表

所以到底是啥意思,能不能给个官方解读

知乎用户 福祸相依 发表

够够的。。。。。。

知乎用户 达岸教育 发表

放心,老百姓觉悟很高,会自发隔离的

知乎用户 且听风吟 发表

公司怕疫情影响生产,我十六个同事被工厂留在厂里吃住干活,不得出门。

想必这个不属于加码,毕竟他们都是 “自愿” 的。

知乎用户 瞳眸冷 发表

“来自高风险地区” 怕是史上最难理解的一句话

知乎用户 知道不知道 发表

中国终于能为病毒变异做出自己的贡献了。

1. 以后中国会独立发现新变种,甚至是拥有自己独立命名的血清分型,以中国的人口基础怎么能老让印度在该领域一枝独秀?太丢人了。

2. 各种新冠相关的医学论文会大量的发表,整个医学行业和生物基础学科会得到有效的重视和投入,因为国内前期的政策让中国医学在这块落后世界太多,比如网红医生只能转述国外的结论,让大家耻笑,就算之前通过自己努力获得了一定的研究素材和国外的专家比也是小巫见大巫,以后中国就不会落后国外了,我们会培养出属于我们自己的为国为民的真正的国士。

3. 社保基金会得到充分有效的使用,之前全浪费在做核酸了,培养了很多蠹虫,以后我们这些钱可以全部用来给老百姓治病,让核酸产业不再吃政策红利。

4. 数字化转型会得到进一步发展,之前中国发明的健康码、各种政府数字化治理手段已经领先国际,后续国内会进一步发挥数字化带来的经济效益,让人对经济的干预降到最低,比如继续发挥视频会议的作用,无人工厂、无人配送彻底切断病毒传播链,大家也可以安心选择在家疗养不用戴口罩出门上班,生活无比便捷。

5. 融入国际社会,经济获得高速发展,加入 WTO 让中国经济腾飞,让新冠结束会让中国再次与国际接轨,共生共赢。

知乎用户 凝固​ 发表

政策是好政策。但最大的变量是人啊,执行绝对各地不一样

知乎用户 空佛行 发表

行程码取消星号意味着可以随便出去玩了吗?

知乎用户 疲惫生活中的英雄梦想 发表

疫情目前对我国是从境外高密度向境内低密度扩散。

人是流动的,像液体一样。

河流是怎么保持淡水?需要的是降雨。

但是人不能蒸发啊

知乎用户 李子​ 发表

我一开始也是坚决清零派,毕竟家中尚有年近九旬的奶奶。

但做人不能这么自私自利、只顾自己,更不能无情冷血失去人性。

有钱人和体制内的封控十年也衣食无忧,但没有收入保障和积蓄的底层穷苦百姓就不行。

现在很多地方动不动封城,原本贫穷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不仅赚不了钱还要高价购买基本的生活物资。

据我所知,现在很多家庭已经到了无米下锅、借钱度日的艰难窘境。

这也是很多人坚决反对清零的主要原因。

这是个非常庞大的群体,但几乎无人问津与关怀,任由其自生自灭。

成都短短的半月封城期间,几乎天天有不堪经济压力而跳 lou 自 s 的。

坚决清零也不是不可以,但我们可以向欧美、日韩甚至印度学习。

疫情期间,美国政府向每一位美国公民发放每月 700~1300 美元的救助金,连续发放了一年。

美国毕竟是世界第一经济强国大国,我们是世界第二,我们可以少发点,每人每月两千人民币就可以了。

这钱对于有钱人是可有可无,但对穷人来说就是救命钱。

还有背负房贷、车贷的,政府也可以出台文件延缓还款。

把人关在家里不让赚钱,还让他们按时还款,这就有点太没人性了。

其实中国人是很好说话的,只要发钱能维持基本的生活,我想封控十年也不会有人反对。

知乎用户 人生总有遗憾 发表

昨天禁止随意封城,今天重庆就整了个居民自愿静默。

真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属实文艺复兴了

知乎用户 大明 发表

说什么就是什么!

知乎用户 德国师爷德国法律 发表

我感觉应该会更严了。。。

知乎用户 大战河马 发表

管管新疆的情况吧,新疆这个防控怎么说,还有河南郑州的防控。

支持群体免疫的我

不就是按照美国死亡率大概就是几百万的老年人的压力。

但是我们看看意大利的养老金压力得到了缓解。

知乎用户 看烟火不嫌事大 发表

现在逐条分析这二十条字面和背后的含义已经完全没有任何意义了!

家里有老人和孩子的可以依照准战时状态准备了。

囤药!囤粮!囤钱!

丢掉幻想,准备战斗!

知乎用户 Brahms 发表

建议决策部门加入社会心理学专家。我们这里前天阳了一个,群里充满了搜寻密接信息,小县城。按理说大家应该很紧张,但是街上没几个人戴口罩。就算是面对死亡的战争年代,3 年过去,民众也会习惯战争状态。1450 一边说这是个大号感冒而已,一边说富士康招人就是让人去死。所以不管是共存还是清零,只要是 1450 说的,我都送一句冯指挥说的:“no! 去你 XX!”

知乎用户 xiaohuajun 发表

我觉得挺好,跟上世界的步伐

知乎用户 值不值的呀 发表

这个大受高赞: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权威回应二十条优化措施调整,将风险区调整为 “高、低” 两类,纠正 “一天两检”“一天三检” 等不科学做法,取消入境航班熔断机制,加快新冠肺炎治疗相关药物储备……

现在老百姓不是怕疫情防控,怕的是没完没了的 “静默”、“封控”!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权威回应二十条优化措施调整,明确堵住了地方随意封控静默的路子!也许老百姓的生活慢慢会走上更正常一些了?!

而我,手上还有点股票,而且是疫情相关的股票;所以我还特别关注政策与股市机会的关联,盘后的消息加快新冠肺炎治疗相关药物储备,这说明上周五新冠治疗药物板块的调整是震仓,众生药业、以岭药业、中国医药、精华制药、新华制药、凯莱英、华润双鹤、盘龙药业等一众龙头明天的走势将说明一切…

刚刚查询了一下目前疫情形势,国内疫情已经愈演愈烈,蔓延到了 27 个省区市,广东、河南、重庆、北京、内蒙的抗疫形势都非常严峻,政策的调整的大方向是逐步放开管控,必须先储备药物,让民众有一个逐步接受的过程,最终把新冠的伤害控制在流感水平…

知乎用户 德然 发表

我有个关键问题,目前小阳人国家可以出钱医疗,问题是有限度的开放后,小阳人很多国家还包治疗吗?

为什么这么问?

我们一开始核酸检测基本都是免费的,除了没有疫情需要绿码之外,但是现在已经通知核酸要给钱了。所以是否医疗也能持续免费?

知乎用户 薛定谔的猫 发表

责任全在美方,黄石公园里已经没有石头了

知乎用户 as35g513 发表

全国目前啥状态都有,可以总结经验教训,说个总政策肯定很模糊。例如新疆,都封控百日了,乌鲁木齐感染的比例… 例如广州、重庆、郑州、深圳,各地把握和状态都有所不同。专家和城市管理专家能不能调研搞几个相对合适的最佳可操作案例?总原则解读这件事情很难把握。放开万一失控,医疗挤兑?不放开过严又不符合 20 条… 务实、实事求是,下基层听老百姓声音,集中全社会专家、精英、打开言路科学决策。

知乎用户 善言 发表

给大家分享点笑料:

  1. 部分网民在发布会后说 “终于开始讲数据了”、“难道一开始没有数据吗”。

太乐了。

正经说,根据不同时期的流行毒株,我们的统计数据一直在变化,这一点发言人清晰的阐述了。7+3 到 5+3 就是基于这种变化的。先前的各种版本措施出台和变化也是基于数据的支撑的。

至于有些人的 “开始不看数据”,只能说超人和普通人还是不一样的。建议去买世界杯彩票,反正你已经有数据了。

  1. 一些网友认为民意就是抖音、微博、和朋友圈,他们都在抱怨,所以民意汹涌,所以措施更改。你反对我这么说?那你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这个论断很有勇气,也很让人快乐。

成年人了解世界,竟然是通过这种方式。民意的评价标准竟然是这么具体、有指向性和容易辨别。我大开眼界。西方国家的民调公司可以关门了,让这些大哥去吧。

咱但凡也多读点书、看点报,多看点数据,起码得有个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敢于破除信息茧房的勇气。待在算法创造的世界里,和一帮复读 “科技狠活” 的人共舞,竟然还说别人“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太搞笑了。

知乎用户 驷介陶陶 发表

是我理解错误么?为什么底下一片开香槟的声音。

疫情三年,抗疫也三年,众生皆苦,覆巢之下无完卵,虽然有对立,但是我不认为有谁能在疫情下独善其身。

三年的抗议经验换来了 “二十条优化”,绝对不是躺平或者放开,一朝躺平,全盘皆输么?这次二十条优化政策溢出就突然成了躺平者的香槟宴,哪有这样的玩法,要我我都不会这么干,投资也得有个长期性啊。

“不是放松防控,更不是放开、“躺平”,而是为了进一步提升防控的科学性、精准性。” 这句话写在前面都成了摆设喽。

这次只是对防疫政策的调整优化,以杜绝过度防疫现象,节省下来的防疫资金更好的投入到疫情应对之中,而且政策没有打死,如果效果不行,依然会往回调整的,别乐了

知乎用户 柚可 发表

昨天,我戴了 16 个小时口罩,测了两次核酸。

知乎用户 老江 发表

都是外宾?不知道中国的情况?这情况还能直接说躺平不管?就是放弃管控,都赶紧做准备!别听共存曲 扯,新冠真的会杀人!

知乎用户 zwe45 发表

我父母身体不好经常住院,以前住院经常要等床位或者在楼道加床。后来疫情来了,住院除了要做核酸,做肺部 CT 之外依然是爆满,也有楼道加床的。

如果新冠躺平,可以想到的就是,医院直接被挤爆凡是住不了院的都得等死。

国家能看到的数据和考量比我们多的多,没有人拿一手牌非要把牌打烂。

知乎用户 嘘 包言传 发表

防疫爱好者已经恼羞成怒了

知乎用户 跋涉万水攀千山 发表

想得美

知乎用户 onion​ 发表

犹太人利用成本很小的病毒,用二选一的方法在测试华夏人。这是个大赚的买卖。

知乎用户 蹦哒哒 发表

家庭防疫物资清单(下方链接会频繁更新,欢迎收藏):

优化新冠疫情防控二十条措施公布,密接者管理调为「5+3」,风险区调为「高、低」两类,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建议综合考虑本地疫情发展趋势家庭风险承受能力家庭经济条件进行准备;总的原则是 “花小钱办大事”,尽可能做到有备无患。

按照必要程度,从高到低排布:

  • 一、口罩(N95、KN95)、手消、酒精
  • 常态化防控后,基础防护反而更加重要,但也更难坚持
  • 使用概率:100%
  • 经济成本:较低
  • 二、基础退烧药:布洛芬、泰诺 / 扑热息痛
  • 两种药不能同时吃
  • 布洛芬类药物对胃部有一定刺激性
  • 扑热息痛对肝肾有一定刺激性
  • 但总体来看两者都是很安全的药物,对原发性痛经也很有效
  • 使用概率:100%
  • 经济成本:退烧药价格一般为 10-20 元 / 盒
  • 三、进阶药物:适合儿童老人使用的退烧药、止咳药、消炎药、止泻药、电解质补剂、维生素 C、特效药
  • 使用特效药应当参照国家卫健委的最新说明目前暂时还不明确
  • 家庭还应当适当增加其他常用药慢性病用药的储备,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医疗资源紧张等意外情况
  • 电解质补剂主要应对家人发烧后流汗较多的情况
  • 使用概率:近乎 100%
  • 经济成本:只是在原有储备的基础上略微增加,止咳药、消炎药价格一般为 20-40 元,电解质补剂、止泻药价格一般为 10-20 元,维生素 C 片价格一般为 5 元左右
  • 四、抗原快筛试剂
  • 不用与核酸检测人员产生接触,用于快速判断是否感染,考虑到自采样的精度不高,可以多备一些,比如一盒十支
  • 使用概率:较高
  • 经济成本:试剂单价约 5-10 元
  • 五、血氧检测仪
  • 用于快速发现缺氧等危险情况,指夹型即可;平常可以用于检测运动后的恢复情况(一些品类的智能手表、手环也有此项功能)
  • 使用概率:一般
  • 经济成本:50-100 元

以上五类物资尤其是前四类),建议适量储备


关于家用制氧机无创呼吸机

  • 此类设备仅限遭遇紧急情况医疗资源供应紧平衡时使用
  • 也可在就医前后,遵医嘱使用
  • 不应期待使用家用设备可以代替正规渠道就医
  • 专业设备使用强烈建议提前咨询专业医技人员
  • 尤其是无创呼吸机的使用模式,需要格外注意
  • 使用概率:较低
  • 经济成本:制氧机一般大于 2000 元,呼吸机一般大于 5000 元

关于常见退烧药的选取,可参见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参与制定的网页词条:

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


关于新冠肺炎具体诊疗、用药建议,请参考国家卫健委权威发布的最新诊疗方案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

知乎用户 清高的木材 发表

个人愚见,最终结果就是逐步放开然后实现共存。

虽然普通人看不到新冠具体感染以及重症死亡率,但是新冠传染速度越来越快,变种越来越多,毒性越来越弱,这是共识,所以想在这种传播速度下进行清零是不可能的,即便你一线城市可以,换成三四线城市绝对崩溃,只要和政府稍微打点交道,都清楚今年政府财政亏空多少,之前靠卖地拆迁挣钱,现在房地产不景气,最多最快的收入来源没了,你让政府从哪凭空变出钱来?无非是拆了西墙补东墙,这个东墙还不断在破,西墙早晚拆干净的那种,所以坚持清零的属于看不清形势,只考虑老幼病残,忽略经济决定上层建筑的客观规律,俗称逆天

至于内循环经济,别做梦了,美国一加息你国内物价都飙成啥样了,天天封城老百姓收入来源都成问题,饭都吃不饱还考虑内循环?搞笑!

回过头来说一下这个放开,不要贪放开色变,之后也会有思想上宣传,随着时间的推移,毒性越来越弱那是肯定的,单单靠核酸已经赶不上传播的速度,所以认清现实,转变思想,准备药物,不能逆天。

最后说一下这个动态清零,我觉得从疫情爆发开始就没有所谓的动态,只有清零,不清零就有传播的风险,不然为什么有的地方没疫情还要定期核酸检测,那是要及时发现及时管控,不然一发不可收拾,传播链都找不到,遍地开花,到时候只能大规模封控,得不偿失。

知乎用户 衣锦夜行 发表

更新一下!!

不行了,越想越气,越看越气!我真想想问一下那些共存派的人,你家有多少资产资源允许你想共存?骂当地政府的不作为?骂发疫情财的(说的是类似上海团购那种)?我真心想问一下你,没别的意思?就是单纯好奇?

你觉得共存后当地政府的不作为对你伤害大呢还是有国家清零这把刀在他们乌纱帽上悬着对你伤害大呢?你觉得那些 “投机” 分子的人是在隔离时期对你吃喝玩乐发 “疫情财” 伤害大呢?还是共存后对你的医疗资源吃喝玩乐甚至生命危险伤害大呢?

还有就是,我们国家明明有能力清零,你们为啥那么喜欢没病反而想得病?


现在网络上有很多人说官员,党员已经脱离了群众。事实上你们何尝不也是脱离了群众?

现在网络上的活跃人群,有几成是生活在一线城市的人?有几成是生活在小城市的人?

中国不是只有广上北深,长沙西安武汉一二三线城市,中国还有最广大的乡镇县级地区,中国老龄化人群占比最高的地区,这些地区,乡镇上没有医院,好点的有个卫生院。交通不便,有公路但无交通工具。这里面有奋斗一二三线城市中外来人员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儿子女儿,但他们在这繁荣的网络言论中没有半点话语权。

所以,到底是国家脱离了群众?还是你们这些敲键盘的人脱离了群众?

总有人拿美国疫情数据来对比,但你们忘记了,美国是全球医疗体系最完善最充足的国家,一个 3 亿多人口享有全球最好的医疗体系,却在疫情下崩溃了。你们是选择整体失忆?

一天到晚在 “共存”“共存”“共存”!真是看见了真想一巴掌呼过去!你是不是以为没有人为广大乡镇老人出声?

要 “共存” 你就润出去!

知乎用户 你有点短 发表

这几年疫情期间培养了大量的既得利益者,包括但不限于,疫情期间可以卖菜的菜贩子,可以送外卖的外卖员,不想上学的高中及以下学生,不想上班但有稳定收入又不需要参与防控的企事业单位,疫情期间被赋予权力或者权力被扩大的群体,疫情期间可以借助某些途径敛财的群体等等,他们会成为逐渐放松管控的巨大阻力,散播谣言,让普遍容易受到舆论影响的群众害怕恐惧新冠进而对放松管控产生畏惧,本人已经体会到了这些既得利益群体的某些破坏防控政策的做法,近期石家庄流传出新冠会白肺的谣言以及石家庄要封城三天的谣言,这些谣言均是在二十条公布后出现的,真的很难不想象制造这些谣言的目的,绝不是简单的引起人们恐慌而已,要的是人们恐慌的后果,需要警惕,个人自身也要有识别错误信息的能力,比起新冠更严重的是无谓的恐慌,盲目的受谣言影响的群体我相信并不会影响政策的改变,但会极大的影响政策后续的效果

知乎用户 蔡蔡 发表

股民路过,11 月 1 号时候,小群里就传出来过这么一个图

知乎用户 say 华心​ 发表

外国人不抄我们的作业,

反过来,我们防疫优等生,去抄他们的?!

知乎用户 李子 发表

立个神棍:这就是 “放开” 的前奏,但是,不能直(明)说。


三年了,伟仔都卧底完一轮了,

国内的国外的、墙内的墙外的、现实的网上的情况,

我们都看了、经历了一大堆了。

到这份上个人主观一派胡言如下:

1、现在流行的病毒,对成人青壮年的身体健康危害很有限(重点:不是没有)

2、即使因个体差异或某个分支病毒,导致对上述群体的危害再增大,这个伤害值也抵不过逆全球化的伤害

3、地方和居民,都扛不住了,是的,那些微信屏蔽的文章和视频就是最好的证明

4、谁都不想得病,哪怕危害很小,谁也不想一年发两次烧

5、二十条是在试探,并且看效果,实际情况是依照二十条的结果就是不可能实现清零,动态的也不行,对 R0 = 20 的病毒来说,不可能

6、在二十条的政策试探,和老百姓的转变心理预期是并行。如果现在说直接放开,没有免费核酸了、跨省提前 x 天自费核酸、不隔离了、不播报每天新增了,你看有多少老人在家吓得不敢出去,有多少年轻人又要开骂了

7、放开是必然的,但需要时间,什么时候大家不在意每天新增了、不担心黄了的次生灾害了,那么就可以放开了

知乎用户 古灵阁摸鱼队长 发表

我感觉知乎和 b 站用户还是小孩子多学生群体比较多,中年人和父母少,没有生存压力,体会不到封控导致断收入和店面倒闭的压力,没有房贷车贷压力,而且不开学正合她们心意,都无脑支持封而且社恐喜欢精神内耗并自己制造焦虑,我光看知乎下面的回答,十个里有八个都是要提一嘴呼吸机 [捂脸],咋的这是带货卖仪器吗还是吓得,这也太胆小了吧,香港之前开放那么早,你觉得国家没有观察过香港吗,如果重症率很高他会放开?反观抖音,快手,这种一般是上班族和老百姓用户比较多的,评论里都是想放开的,因为真的面对一个月 6000 房贷 2500 车贷又降工资的时候,家里的积蓄能够撑多久呢,一直封总不是长久之计,早晚要走这一步 中国是最后一个抗疫的国家,我觉得做到这份儿上已经够意思了,对比其他国家

知乎用户 我不是悟空 发表

其实很简单,无论你再怎么改变,但凡地方有个疫情爆发就整体追责的这种机制不变,那么地方官员对于中央的防疫规定也就是笑一笑,该封还得封,小区门该出不去还是出不去,最后保护官帽肯定大于得罪老百姓,然后就变成了所谓的地方保护主义。

知乎用户 keke 发表

我是支持共存的,不想永远活在疫情的阴影下。

但是我只想知道,如何才能保障我家人的安全,八十好几高龄的爷爷,近六十岁的父亲,一岁出头的儿子,以及因当时孕期以及哺乳期未接种疫苗的老婆。

日本放开后时常发生医院床位不够,急救车不够用,看病难排队久,更何况人均医疗才日本三分之一的兔子了。

与人均年入百万的知乎不同,我只是月薪六千的底层打工人,我的家人没有社保医保只有新农合,是的我们是农村人,我作为个人我没有大志气也没有多大的理想,也就是希望一家人有的吃有的喝,儿子能健康成长一家人其乐融融,在目前我所了解的情况下,放开后没有太多办法能很好的保证家人安全。

我很希望能回到三年前没有疫情的世界,但是前提是能保证我家人安全的前提下。

最后提醒大家,非必要,尽量别着急要孩子,如果没有他或许我会勇敢很多。

知乎用户 Ghosts 发表

看过一圈答主,发现其中不少是缺乏基本医学常识的。他们似乎认为流感就是普通感冒,所以觉得大号一点的流感也不值得敬畏。这些答主的乐观,多半是基于这种虚幻的认知。

而且,我不认为所谓的放松有利于服务业。如果街上遇到羊的可能性比以前大,我个人会尽可能减少再减少外出,不像现在还偶尔去买个卷饼撸个串。

从另一方面看,此后各地的施策可能会有更大的差异性。个人认为,哪个城市做得到位、局面稳,谁就能保证二产的产能、三产的基本盘,自然就能吸引资本和人力的转移。反之亦然。可能两、三年之后,现在咬牙不躺下的城市才是最大的赢家。

刚才去看了一下,我打算尽量减少外出的评论有 639 赞,跳出来嘲讽要我隔离几年的有 611 赞。一些人不仅自己不想防控,甚至无法容忍其他人自我防控了。为什么呢?

知乎用户 YuQn 发表

知乎用户 一方通行 发表

本来觉得第一条已经够傻栾了,结果第二条更是重量级

知乎用户 卡里斯玛 发表

如果全国上下严格执行这二十条标准,不加码不松懈,那么疫情情况肯定比现在严峻。如果各地方依然如现在加码,那么社会情况肯定也比现在严峻,因为群众就要挺不住了。首先,我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我真干不动了,我白连夜下夜还要出去采核酸,开的钱不够车贷房贷,最后是流血流汗又流泪。

知乎用户 梅子酒 发表

公司 kpi 考核要领:

1. 没有量化目标,就不具备考评意义。

2. 没有明确制止,即是默许进行。

知乎用户 键盘突突鸭 发表

第 18 条说严禁随意封校,真的有用吗?除非哪个学校随意封控被发现后校长下台了,要不然还是随意封…

知乎用户 丹牛 Daniel 发表

不知道,反正北京健康宝和全国各大高校应该是当耳旁风了

知乎用户 Akatsuki 发表

没有发生疫情的地区严格按照第九版防控方案确定的范围对风险岗位、重点人员开展核酸检测,不得扩大核酸检测范围。

一般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只在感染来源和传播链条不清、社区传播时间较长等疫情底数不清时开展。

制定规范核酸检测的具体实施办法,重申和细化有关要求,纠正 “一天两检”、“一天三检” 等不科学做法。

就这一条,说了当没说,不知道发出来干嘛?

我们这边没有疫情,小区也要 24 小时核酸才能进出。

我刚才进小区,48 小时核酸,保安说暂时饶我一次,下次必须要 24 小时核酸。

我说政策规定了,一般不按照行政区开展全员核酸检测,为什么要 24 小时核酸?

保安指着墙上贴的告示说:一般是一般,但是情况一不一般,我们领导说了算,这是领导规定的,我也没办法,只能按照上级指示办事。

得,你能怎么办?

基层那些体会到权力的快乐的那些人,不会轻易放弃来之不易的快感。

但凡有一点点空子,它们就会死死抓住,然后把口子越扯越大,最后又变回看样子。

知乎用户 谷雨 发表

我是共存派。物竞天择,有慢性病的老人就不要外出,学校继续严格管理。天天戴口罩的日子我是过不下去了。

物流物流发不出去,出差一路心惊胆战,半途而废,没饭吃你说破大天都没用。

知乎用户 廖进 发表

笑死我了,直奔评论区不知道的还以为世界末日来了,生离死别的泪目感都来了。太搞笑了,郭嘉智库没有你们这些听风就是风的小天才懂?防控了三年,现在做的每一个决定都是经过了重重讨论,慎重考虑。结果倒好,政策一出: 哀鸿遍野。不知道的还以为要亡国了,真的是自作聪明。

知乎用户 地质逃兵 发表

不划次密接?那以后次密接全部按密接管理就好了,卫健委管不了各省领导,乌纱帽要紧

知乎用户 GGG 发表

石家庄躺平了,躺的无比快,似乎一直在等这个政策,政策一出立马躺下了。这是要跟国外接轨了…

知乎用户 夏 838 发表

做得好了是领导指示的好,做的不好了是地方误读。

希望各方能肩负起责任,老百姓苦。

知乎用户 申野池 发表

也不知道这个话让不让说。

我一直觉得吧,管控措施是松还是严,和防控措施的内容并没有什么因果关系。

而和疫情的问责机制是产生直接关系的。

说到底,就是个 KPI 考核。

这个疫情控制好坏的影响因子有多少?

如果还是和以前一样,一旦疫情控制效果不好,市长都要被追责被撤的思路。

你就是现在发布会规定防控措施全部取消,也不会有城市去取消的。

话又说回来。

要是现在这个疫情效果好坏不会有任何人需要为此负责。

你就是发布会规定再严格,和经济建设相比,也没有哪个城市会去执行。

毕竟所谓的新增病例,只要你不去测就是没有。

知乎用户 土豆​ 发表

不嘲讽地说,我还蛮奇怪竟然没有人说要囤连花清瘟,都在说囤抗生素退烧药血氧仪啥的…

知乎用户 爬山爱好者​ 发表

疫情防控 20 条措施,当然不是放开,不是躺平,不是纺织不管,不是放松防控。

白纸黑字明明白白的写着更加科学,精准防控。

如果把精准防控、科学防控理解为放开、躺平,这脑回路可够惊奇的。

对这个 20 条我们可以这样的理解。

过去的防控更侧重于全面性的防控,原来新冠病毒的毒性较高,致死率较强,我们是不计代价。把可能的病毒携带者封控在可控范围之内,从而快速切断传播链条。

经过长时间的疫情防控,我们也总结出来许多的经验和有效的办法。

新冠病毒的毒性已经大大的降低。

结合这两点给了我们精准防控的底气。

当然,最终还是要看执行,由实践来检验。

知乎用户 华木​ 发表

现在终于理解欧美国家的人为什么一开始就放开了,真的是没办法。欧美国家的人没有储蓄的习惯,一旦封了没法工作,就没有收入,生活面临问题,所以不得不在疫情最初就嚷着放开。中国人民能够挺过这么长时间,一个是各项防疫资金国家出,二是中国人民都有储蓄的习惯,这两三年都是靠这两项才能挺过来,但是随着经济下行,工作收入减少,储蓄减少的情况下,再封就真的受不了了,同时由于病毒毒性减弱,放开就是必须的了。毕竟还是要工作、吃饭的,还是要还各项银行贷款的。

知乎用户 希兮​ 发表

最大的感受是必须整顿基层的吏治了!从一开始的万众一心到现在的怨声载道戾气冲天,基层的胡乱作为甚至是肆意妄为起了重要的作用。各种牛鬼蛇神利益团伙都跳出来了,拍脑袋的动不动静态的,高价保供的,涉黑物业的,公路乱收费的,滥用权力往死里吃拿卡要的,做核酸造假的,低级红高级黑假装负责不顾百姓死活、激化干群矛盾的,不管是不是真坏装蠢,不管有没有外面的黑手,内部都该痛下决心刮骨疗毒了!

知乎用户 乛乛 发表

周五去县城办结婚证我和媳妇俩人,我有 24 小时核酸媳妇没有,俩人行程码都没出过驻马店,就是不让进一个民政局就十几平,他们中午不出去吃饭的么?吃饭不摘口罩么?死板的让人心累

知乎用户 瞅你那熊脸 发表

做都做了,也没打算拉屎往回坐,就是解释一下而已,一般解释就是掩饰

所以

说了什么不重要,看怎么做

阀值测试 v1.2 是现在

阀值测试 v1.0 是上海

知乎用户 亦木​ 发表

国家防疫的核心是什么?

无论对内的坚持清零,还是入境的不断放松,核心就三个字,制造业

此时此刻,如果不能吸引到产业资本,真是白瞎了天下大乱的大好形势。你想让德国人来设厂,总不能不让人来实地考察,总不能远程签约吧。制造业才是立国之本,也是大国 (其实也就是中美) 争相抢夺的最宝贵的资源,决定了未来十年中美博弈的走向。现在的形势是,谁能在这波经济衰退中,苟得住,保得住核心资产不流失,谁就能撑到最后。疫情三年,百业凋零,唯制造业还在增长。

理解了这个逻辑,就会明白为什么国内疫情明明已经失控,却还在放松入境管控,但对内又不敢完全放开。因为短时间的集中爆发会严重摧毁供应链。现在对内也开始逐步松绑,也是在发现病毒传播力已经超过了防疫能力以后选择尽量软着陆的无奈之举。文旅餐饮只要疫情结束,人在就能恢复,制造业一旦迁出就很难回来了。

防疫和经济,其实国家要的一直都是经济,只不过不是每个人的经济,但最终会成为每个人的经济。

知乎用户 刘大大 发表

上一个用精准两个字的是上海

知乎用户 罐罐 发表

说真的,关于这次调整下大部分阴阳怪气说要买几台呼吸机备着的人,我多少怀疑是不是准备借着这个劲加上双十一期间,再卖一波呼吸机发家致富啊?

知乎用户 文莱桦 发表

和封城爱好者的战争快要结束了,感谢所有疫情期间发声的人,中国永远都不缺为民请愿的人,人民万岁。

知乎用户 养猫的人 lq​ 发表

即使在美国那样的人口密度和医疗条件下,目前每天仍有上百人因新冠而死,诚然死亡率很低,但这不代表不会死人。

我是支持国内施行宽松防疫政策的,因为我是年轻人,而且打过六针疫苗,我并不怕病毒。但是在我看来,我们不得不承认国内施行宽松政策之后,一定会有上万本可以活着的无辜平民死于新冠;我理解支持共存的人,但我认为从良知出发,每一位支持共存的人都一定要记住放松的政策背后是成千上万个同胞的生命,国家现在把自由还给我们,我们也要更对周围人的生命健康负责,戴口罩,勤消毒,少拜访易感人群聚集地,防疫的目标不应该是共存派和清零派争个你死我活,而应该是两批人互相合作、尊重对方的需求,共同达成损失最小化。

知乎用户 Yospea 发表

天天玩文字游戏,苦的永远是平民百姓

知乎用户 弦海白炎 发表

哈哈,我就知道,这个问题下面绝大多数都是反对放开的。

在资乎已经被共存派冲成这个样子的情况下,竟然还能有一个问题,让防疫派占了上风,我感觉既高兴又难过。

高兴的是,在如今的知乎,还有人能通过专业的分析,得出一些合理且有价值的结论,知乎遗风犹存。

难过的是,为数不多的防疫派占上风的问题,竟然是政府放松了防疫政策。

换句话说,对某些人来说,防控还是放开并不重要,只要是政府所说的,就要坚定不移地反对。

某些人请反思一下自己的行为,究竟是不是真的为国家,为人民着想。

还是要说一下我个人的观点:基本支持,但某些程度上持保留意见。

我个人算是坚定的防疫派了,那我为什么会支持这样一项政策呢?很简单,这项政策是真正地从科学出发,增加最少的风险,节省最多的成本。

和知乎上某些人的言论一对比,就会知道,什么是真正为人民的利益着想,什么是自私自利,无脑反国家反政府。

知乎用户 wang 发表

今天下午小区外卖 / 快递不让进,之前形同虚设的扫码进小区也开始严格执行了,办公也得 24 小时核酸。应该如何结合政策解读?

知乎用户 郑爽 发表

国家政策的发布,不同人理解起来会有准确性的差异,因此发布会才会补充说明不是放松防控。但有案例在穿隔离服情况下与多个阳性共处同一密闭空间数小时,与阳性接触仅佩戴外科口罩仍未感染,说明对病毒的政策是需要改进了。

抗疫三年,现在已经进入了又一个困境,即动态清零的代价对于广大百姓而言在逐渐放大,且奥密克戎防控较 Covid-19 与德尔塔难度更大,但其致病严重性又有所减弱,潜伏期有所缩短,这么看来政策调整是有道理的。可以看最近的疫情数据,日本、美国等国家仍在统计新冠感染者数量,但增速明显放缓。数量维持在日增万余,反观国内,精准防控之下的日增已同样破万,但每 10 万人病床数却远低于日本与美国,若政策不调整,对于财政、医疗资源方面所造成的挤兑与负担是难以想象的。基层医疗人员紧缺且长时间超负荷运作,都加剧了医疗系统的不稳定性。即对当前社会任务的排序与占比需要调整了。

但二十条是对基层人员、社区管控、人民素质所提出的更高标准与要求,难保会出现矫枉过正的偏颇理解。缩短隔离期限、放开入境后所造成的规模感染是否能够承受,是否能够提振大部分人群的收入,在执行层面有待进一步验证。

三年抗疫已然在大部分人心里留下了难以磨灭的阴影,相比国外人群早已完成心理建设,国内相当一部分人在宣传之下对于新冠仍是恐惧的。实际上,现在的隔离场所,早已不是之前提到的负压病房,也没有所谓的 “三区两通道”,阳性患者甚至多人同住,共同使用相应设备。轻症患者不需用药,甚至说难听点,因为感染基数大,医疗转运能力差,大部分轻症患者在轮到转运时,已经靠自身免疫与常备药(连花清瘟、布洛芬、藿香、头孢等)挺过了新冠最严重的症状阶段,真实的接触奥密克戎才能够明白它已不是之前需要人人上 ECMO 的 Covid-19 了。

相较于此,抑郁症、资金链断裂、激愤杀人、基层与被封控人员矛盾、失业人员反社会心理、封控挤占资源所造成的意外去世等,比目前的奥密克戎可怕太多,也不是人民所能接受的。

对于奥密克戎是一定会放开的,只是社会问题暴露的时间早晚问题。

知乎用户 LCL 有空​ 发表

本来就是如此,不知道为啥二十条出来了之后防疫派这么悲观躺平派又这么乐观,动态清零总方针又没有变,通稿里写的都是更加精准绝非躺平,而且弄得好像你说不让层层加码就真的不加码了一样。

说白了这个二十条就是提出了不过度防疫的动态清零的要求,其实这是最好的应对疫情的方式,那做得到吗?不知道。至于躺平,等到什么时候不隔离不扫码不做核酸了那才叫躺平。

知乎用户 明月隐星烁 发表

外紧内松,才是既防疫情又提经济的措施,我们完全可以建立国内国外的缓冲区(特区),让对外商务经济政治交流在缓冲区解决呗。

知乎用户 Seacrest1988​ 发表

表面是清零派破防,执行的时候共存派破防

这一波应该是双输

知乎用户 晚上一起吃烤肉吧 发表

全国各地政府是否能真正吧这 20 条防疫措施落实下去呢?层层加码的某一些人是否得到惩罚呢?

知乎用户 繁华落尽终成殇 发表

按照英国 20 年的旧闻,

七天对感染者的拦截成功率是 94%,5 天是 88%。

先不讨论人数增加对后续传播的影响,初始压力就是目前 9 版的基础上翻倍的

知乎用户 天堂向左我向右 发表

我的想法是。少死人是最大的事。

共存会死人,经济停滞也会死人。

小老百姓提供不了任何建议。

清零和共存派都没错。

站在老百姓的立场想都没有问题。屁股不歪就行。

有人说地方政府能力支持不了动态清零。

我也想说,清零都做不好。躺平地方政府能做好吗?物资能供应?医疗资源能跟上吗?特别是经济不发达的地方。那老百姓是不是清零对他们公平一点。个人想法。

知乎用户 汉尘 发表

我看成了二十一条。。。。

知乎用户 变色蜥 发表

[cp]#11 月 12 日新增本土无症状 13086 例 #盘点一下我应对疫情的资源:

一、本人及亲人三针疫苗均接种完成,尤其是有基础病的老人,在本人的每天督促下三针都打完了。

二、本人准备了头孢克肟 5 盒,莲花清瘟 5 盒,咽喉片五盒、退烧药 + 退热栓若干,vc 泡腾片 2 盒,血氧仪 1 个,给老人准备了一个医疗级 5l 制氧机。

ps:我买制氧机不是相信他能保命,而是希望当医疗挤兑的时候,如果你有制氧机,哪怕能多等两天,万一等到一个床位,就能保住命了。买制氧机的想的不是制氧机能治病,就像遇到熊的想的不是能跑过熊,能跑过其他占床位的人,哪怕半天时间,都是生死之别。所以只是为了在极端情况下,能多一两天,有争取生存机会的希望。

三、以本人写微博长篇积累的经验,虽然我及其厌恶小作文,但是哥们我必要的时候批量个小作文毫无压力。虽然当小作文每天几十万的时候就不会像现在每天两三个值钱,虽然人们看多了小作文会麻木,不管会贬值成啥样?但凡能有点用也比一点用没有强。

ps:本人微博记录良好,除了气急眼发癫,没有躺平史,写小作文没有道德压力。

四、台湾每月超额死亡 5000 左右,很稳,换句话说平均每天超额死亡 150 人以上,每天的因疫死亡 50 人,每天因疫总死亡人数 200 人。考虑到台湾的医护资源比中国好几倍,只要中国死亡比例不超过台湾,每天死亡人数不超过一万三千人,就是干的好的,我就只有点赞的。但是考虑到第一波大流行必然医疗挤兑的物理现实,我会在第一波大流行期间 n95 不离口,酒精喷雾不离手,希望拖过第一波大流行期,尽量不给国家添麻烦。

当然了这种级别的疫情,没有国家力量,单靠自己是躲不过去的,我只能多准备一点,尽量拖一拖,然后听天由命,自求多福。

五、现实就是,这种级别的疫情,没有国家力量,抗疫是不可能成功的。

这种级别的疫情,国家没有绝大多数人的支持配合,哪怕只有少量的不配合,只要这个数量达到一定比例,国家力量也是办不到的。

我不会因强行共存此去抨击国家,因为我的国家能撑到现在,全世界独一份,已经尽力了。

六、开弓没有回头箭,该把所有可能的后果说清楚,让大家自己有所预备,无论物资还是心理,不要画饼…… 画的饼如果实现不了,大家希望越大失望越大,会反噬的 [抱拳] 无论结果如何,我的最低盼望,是不要破坏社会秩序。

而且开工没有回头箭,早点接受现实,有助于早点走出痛苦。[/cp]

知乎用户 yunheng​ 发表

你在北京动动嘴皮子谁不会?

你在地方实际做事试试。

知乎用户 饱腹的鼹鼠 发表

现在放松的主要是管控措施,但是医疗方面的防治措施并没有放松。

对于一个普通的密接,医疗方面还是要按照以前的防治方案来执行。

普及一个知识,密接一般都要求到发热门诊就诊,发热门诊不可能配备齐全的诊疗科室和设备,普通的诊疗可以在发热门诊完成,但是遇到专科性强的疾病,还是需要呼叫专科医生会诊。对于心梗、脑梗、创伤、危重产妇等等抢救患者,需要导管室、手术室的,发热门诊根本无力应对。

举个例子,对于高度怀疑感染新冠 (密接者)的急诊手术患者,医院要求是 120、急诊、手术室、手术科室以及其他辅助科室,要立刻派出人员穿好防护服 (防护服的价格、穿脱时间大家可以自行了解),全流程跟踪抢救 (中间不许换人,只能加人),划定单独的医疗区域,在患者核酸出来之前,所有以上人员和区域都要封起来,不许和其他人接触。

急救患者如此,普通的密接患者也是要求类似的就诊流程。在以前严厉的管控之下,就已经多次出现延误诊疗的现象,大家看到的基本都是导致了严重后果的案例,普通就诊被无限拖时间的更是多如牛毛。

医疗资源有效,有人在占用,别人必然要等待。

管控措施的放松会导致很快出现大量的阳性病例,阳性可以集中治疗,但是随之而来的大量密接 (一个阳性一般伴随 10 个密接以上),会使医疗资源快速的被耗尽。

不是反对放松管控,只是希望可以实事求是,及时跟进医疗防控措施的调整,不要再等到一个个惨痛的案例出现,再去调整方案。

还有一个大家容易忽略的问题,在诊治密接患者过程中,防护服、环境消杀、人员等待都是需要钱的,并且消耗巨大,政府也是不会买单的。但是收费跟普通患者一样,以前偶尔出现一个密接,这些额外的支出医院还可以负担,如果越来越多,谁来填补这个窟窿?

知乎用户 上下度 发表

人在广州,封控的第五天

在半个小时前(凌晨四点多),突然被大力的拍门声叫醒。进来工作人员要求在室内客厅安装监控,问能否安装门外,说门外没电源,要安装室内,沟通无果。

知乎用户 small tree​ 发表

不关注。

跟我们有什么关系,我们能做主还是咋滴

昨晚核酸,早上 7 点结果出来绿码,中午绿码,下午黄了(一天没出过门)

排队 3 小时人山人海个个紧挨着

我关注什么有用吗,一介蝼蚁,围着你们热锅转罢了。

连有一天回家拿不出 48 小时核酸(正在检测还没出结果)都回不来家,我说他没权利这么做,他说 “你报警呀”,我能说什么?敢说什么?笑死。

知乎用户 freakSK 发表

还有我这里的信息值得关注。

但是没人关注,没人敢关注。

三个月了。

看到这新闻想笑。

知乎用户 dstime​ 发表

车轱辘话来回说,具体实施自己领会。下面你可看清楚啊,我可都说的很清楚,人民群众不满意,捅出娄子的你们自己担着。

知乎用户 苗苗 发表

怎么没问下面不听指挥,怎么解决,装聋哑人嘛?

知乎用户 sex 芬 发表

禁止学校封校这条就很难落实下去。学校实质上是封校,向外宣称却是非必要不离校,是学生自愿的行为。学生举报喊冤就拿毕业证与前途相要挟,学生永远是处在最下端的弱势群体。而学生是有着 2.9 亿人的庞大群体,这最难的一条都忽视了,还如何指望着其他政策能落实好?希望相关部门能重视学生群体的权益,抓好基层的落实,体会到学生的合理诉求。

知乎用户 左转有效 发表

与之前比确实放松了,应该说更科学了。

知乎用户 阿林​ 发表

有啥好解释的 我们人都麻了 你何必还解释一下呢

知乎用户 韧 1995​ 发表

这一轮的政策调整和表态让人感到困惑。

政策上极大放宽了,必然会导致大爆发。

基层在过去的防疫中已经到了极限,不论是人员还是财政,抑或是百姓。

一边放宽政策,一边要求不失控,而且不给任何资源和抓手。

要怎么做?

知乎用户 Mr.Z 发表

怎么说呢,什么中风险十万人 3 个,次密接十万人三个,这个数据就是假的,全国多少瞒报众所周知,这不是去除噪音就能解决的误差

但我希望就这么着,解吧,在家两年了

知乎用户 kukka 发表

清零派和躺平派每个人登记,清零派优先使用床位,这样就皆大欢喜了

知乎用户 取不来名字 发表

我认为应该坚持清零,然后让清零派补偿共存派,而不是现在只有共存派受损失。

如果能够直接发放到手,我赞同公务员、事业编、军人、教师、医生等体制内的部分降工资津补贴,然后降的这部分工资津补贴补偿给那些手停口停的被隔离人员。这样才能体现共克时艰。

而不是放松防控,放开躺平。

知乎用户 罔两问景​ 发表

存地失人, 人地皆失; 存人失地, 人地皆得

知乎用户 jim 发表

其实你们根本不需要解释,发个通知就完事了。

是不是和谐社会久了?

国家为了我们忙前忙后,还要开始跟我们解释了?

知乎用户 xxxxxxxx 发表

我学了那么多字,为什么还是听不懂人话

知乎用户 无花 发表

笑死,现在有高赞开始说大家要团结不要吵架了

谁跟你是人民? 一年前甚至半年前怎么不说团结? 抱歉,很多人现在想的就是不团结,当初人为制造的撕裂,现在就不要想着填补。之前想拉着大家一起蹲坑,现在大家没有逼着你不准继续蹲坑了,还好意思说什么要团结不要分裂? 建议推出如同战争债权一样的核酸债券,要求所有本回答下支持继续加码封锁的认购,岂不美哉

知乎用户 缓缓打出一个问号 发表

我感觉,如果我们学西方躺平就上当了。而且是上洋当了。

网络上有一股势力,引导网民,把当前防疫过程中所有的不顺利归咎于防疫政策,借此倒逼国家放开、躺平。

可是,如果国家放开、躺平,一旦形成了大批病人争夺医疗资源的情况怎么办?会有多少人死亡?这时候,你以为网络上的这股势力不会兴风作浪、趁火打劫?它们不希望中国过得好,恨不得中国完蛋、经济崩溃。

现在已立冬了,新冠整体喜冷不喜热,冬季正在流行高峰期,美国卫生官员已经发出明确警告,今年冬天美国极有可能感染人数超亿计。澳大利亚官方警告两大最强子变种 BQ.1 和 XBB 已经入侵, 确诊数周内恐翻 10 倍。这个冬天让西方国家先去躺平不好吗?看看他们的实际情况再来制定一步计划不好吗?

让子弹飞一会。

知乎用户 圣殿骑士​ 发表

建议卫健委向麦当劳肯德基学习一下,至少他能够做到在每个城市都是一个味儿

知乎用户 冰原狼 发表

说买呼吸机的全不要信,这帮人只是单纯反骨而已,不开放嘲讽你,开放了又关心健康来了。

现在还没开放,只是展露开放态度而已,病例不会突然飙升!不会突然飙升!不会突然飙升!

医院的床位是完全够用的,最重要的是 icu 床位,要是上 icu,那就不是你呼吸机能力挽狂澜了。

这个病毒会给医疗系统造成压力,但只要严格控制开放速度,大家不要没事跑去医院添堵,一下就扛过去了。

还想让自己家里口罩一传传三代的可以自己建个底下堡垒。

知乎用户 不知道叫啥​ 发表

很难想象 “躺平” 这个词会出现于国家最高部委之口,感觉这个词一直以来都在妖魔化已经变得不那么严重的 “奥米克戎”。用“共存” 这个词难道不客观吗?

政策落实到各地方,然后就开始用简单的政令一刀切、封城,这才应该叫 “躺平” 吧!

知乎用户 猪头杯 发表

这图我能用一辈子། – _ – །

知乎用户 好奇的小奇怪 发表

清零,大多数人没钱没病。

共存,大多数人没钱有病,少数人有钱没病。

我没钱,所以 我支持清零。

知乎用户 舍予 发表

记者提问,此次防控措施的优化将多处集中隔离的要求进行了调整,请问这是否意味着集中隔离的作用和必要性在降低?以后是否会逐步取消集中隔离这一做法?

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王丽萍介绍,新冠肺炎疫情是一种新发传染病,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新冠疫情是 “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事件” 仍然还没有终止,对于这样一种新发传染病,从它的危害角度,我们对于新冠病毒感染者的密接人员实施集中隔离,这个措施是对于切断传染病传播途径非常重要的环节,在近三年的抗疫实践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当然,这次二十条优化措施对于密接、高风险区溢出的人员,以及结束闭环作业的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缩短了集中隔离期限,或者由之前的集中隔离调整为居家隔离或者健康监测,这样的调整是基于我们对病毒新的特点,以及前期边防控、边研究、边总结、边优化的实践,在基于数据、证据的基础上做出的,并不是说集中隔离作用必要性在降低。未来随着病毒的不断变异,对这个疾病的认识不断深入,以及整个国内外疫情形势变化,我们也不排除再对我国隔离措施进行进一步的优化调整

第一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新冠疫情是 “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事件” 仍然还没有终止,但世卫组织总有宣布终止的这一天,这个就是下坡的台阶。

第二句:不排除进一步优化调整 = 未来隔离时间还会继续缩短。

清零派破防去吧。

知乎用户 捂脸喵​ 发表

一直有个疑问…… 按照 21 年的情况,基本上只要控制入境 14+14 就能搞定了,是现在传染程度已经回不去了吗?

知乎用户 你跺你也麻 发表

这二十条,理论上是符合目前形势的,理论上也不是放开和躺平,的确是防疫政策的优化,没错。但具体到基层政府的执行能力,实质上就是放开,或者说半放开吧!更宽松灵活的规则,其实是比以前严格的管控更考验基层政府工作能力的。而各地基层政府的工作能力,已经在过去的三年里得到了检验……

一开始看到二十条我是反感的,我觉得以前出门我心态是放松的,以后可得小心谨慎做好防护了。但是后来站在国家的角度考虑,也是完全能理解的。

疫情难以彻底控制和解决,生产生活又不能正常运转,对于人民群众的生活以及国家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既然如此,不如放松管控,让生产生活恢复起来,生活秩序回归正轨、人民能够正常生活了,国家发展不停滞,才能更好地面对未来复杂多变的形势。其实这就是两害相权取其轻了,也是目前严峻形势之下的最优解。就像人生病了,要切掉一部分身体器官才能保命,虽然切掉身体器官不是什么好事情,但保命最重要吧?

发布会表示不是放松,更不是放开和躺平,感觉是一种有心无力的表达,一方面敦促基层政府切实执行好二十条,同时也是在告诉大家要自律和做好自我防护,思想上不能松懈。但是基层政府是否能够在更灵活宽松的规定下掌握好尺度并把工作做到位,以及中国人那么多,总会有不怕感染认为这就是个大号感冒甚至比感冒还轻也不会想到这玩意儿是会反复感染的,这些都是不可控因素。包括这几年我们被国家保护得太好自我防护其实做得不够到位,看到一个在美国的答主说他已经养成习惯随身携带酒精时不时就手上消毒,出门不用手摸口鼻,这两点我就没做到,因为以前觉得有国家在保护我们所以比较安心。

看到有人说国家保护了我们三年,现在该自己保护自己了,还有人说国家已经做得很好了。表示同意。疫情这种天灾真的是没办法的事情,国家已经在能力范围内做到最好了,这二十条也是现阶段最合适的防控规定。

未来会如何,谁也不知道,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希望中国国运昌盛。

知乎用户 Wjdzw 发表

还嘴硬

知乎用户 一一 发表

我就在想,如果以后的指导用药是复方氨酚烷胺和莲花清瘟该怎么办。

我本人是支持逐渐放松的,因为现在区域性停摆的后果正在显现,社保也好,楼市汇市也好,地方财政也好,慢慢的都没法支撑了。再加上各种层面上的、各种原因的事实失业人群,社会压力达到了一个临界点,尝试放松实际上是唯一的选项。

但这几年,因为核酸封城简单粗暴好用,原研药仿制药、mrna 疫苗的研发都没有什么新闻上的特别大的进展,靠谱的基本只有一个阿兹夫定,以后居家治疗的话能否有靠谱的方案我个人要打个问号。

还有,对一些持坚决清零立场的大 v,我的意见是现在接呼吸机的推广还来得及,赚这一笔嘛,不丢人。

知乎用户 dhuias456 发表

不要看他怎么说,看他怎么做。这就是共存。

我不支持共存也不支持清零。

希望各位认清现实,清零是不可持续的,拖的时间越久,放开的时候对经济影响就越大。等到人人失业,国库亏空,国家摇摇欲坠的时候,可就太晚了。

至于共存之后?戴好口罩,做好消杀,屯好蔬菜。悲剧没有发生在你身边那就是 0%,发生了那就是 100% 。

知乎用户 清风渡北关 发表

确实,弹弹乐越来越频繁了,很好,保持。

知乎用户 唐代基因​ 发表

上面政策做的再好,下面不全条实施或者变味实施也是没用的。

以前在多个发布会上就提到过不能一刀切,但是有几个省份几个市能做得到?就拿湖南的健康码来说,每到节日外省回湘必变码,不管是不是从风险地回,也不管是不是已经报备了。既如此,那报不报备、从哪来又有什么区别?区别只是在于你不报备就要付刑事责任,而报了备的就不用付?这和阻断疫情传播又有什么必然联系?

再者,就拿我们单位来说,一个垄断央企,层层加码,上面制定的政策是不要去中高风险区,到了下面具体执行就是不准跨市出省,我工作地没疫情,目的地没疫情,就是不准流动。但是如果是工作原因可以流动,哪怕出发地有疫情、目的地有疫情也行,个人原因就不准流动,这般规定又是为何?上面那些人可以在责任区域内流动,他们可以说是因为工作需要,因为他们家基本上都在责任区域,想回就回,我们基层员工呢?动不动就半个月一个月甚至两个月不准回家,但是工作地目的地都没有疫情,我不知道这防控政策防的是什么?

如果有疫情我们自己也不敢回,怕会影响家人和同事,但是如果是没有也不准,我不知道这到底是为了什么?

知乎用户 一只在井底的蛙 发表

从 2010 年,万事反着听,你早就实现财富自由了

知乎用户 进行一个寄的打 发表

我不知道很多人在高兴什么。

减少封控时间和人群,只能带来的是潜在阳性。

结果只能是阳性更多,封控区域更广。

跟放松,放开,躺平完全是背道而驰

知乎用户 尹祯 223 发表

科学性和精准性都是给大城市准备的,小地方包括三线以下城市由于资源的缺乏,根本达不到所谓的要求,所以预测还是用最简单粗暴的方法,一封了之。

我所看见就是某地出现了阳性,需要晚上连夜把人转运到其他省市县方舱医院进行隔离。

随着 20 条的优化,越发的考验政府的办事能力、水平,我们会越来越多的看到一些更加魔幻的新闻。

最后请大家勤洗手、戴口罩,有发热、咳嗽症状就近发热门诊就诊。大家一起共渡难关。

知乎用户 tttlll​ 发表

财政顶不住了。

先说我知道地方——二三线港口城市大连市、四五线内陆城市淮北市。

大连市的从今年(2022)三月份开始就实行常态化核酸检测,平均每周两次,全民统一参加且免费。实行这个政策是由于大连的人口流动大,常常出现社会面阳性或者无症状,需要定期检测严防严控。若市民有临时的核酸检测需要(外出等)需要去医院,采样费用未知(我没做过)。

检测机构是辽宁省临床检验与质量控制中心,是省一级的公立卫生检验机构。

淮北市的政策也叫做 “常态化”,但和大连市不同,不进行统一的检测。其原因是淮北市人口流动性小,没有必要进行持续性的严防严控。具体方案是在全市范围内设置若干核酸检测岗亭(各个社区保证至少一个),市民若有需要(主要是去外地)可自行前往岗亭完成咽拭子采样**(免费)。若出现疫情,则临时开展全民核酸检测(免费)**。

所有岗亭每天将样本集中送往市疾控中心、定点公立医院(比如皖北康复医院等)等机构完成当天样本的检测。

偶尔也涉及私人检测机构——华大、迪安、艾迪康、天博等等,个别机构做核酸检测也是免费的。

核酸检测是需要成本的,不管私立、公立机构,都需要劳务费、材料费的,问题来了——钱谁出?

羊毛出在羊身上,群众检测不花钱,那自然是靠财政收入维持,毕竟是市政府制定的防控政策,财政不出钱谁出钱?

但是财政能撑得了一时,却顶不住一世,甚至一年都难。实际上疫情之下,各地方财政都不好过,且不说前些年欠下多少债务吧,就说疫情这些年,各行业萎靡不振,能有多少收入?

郑州为什么一边静默封控,一边还要让富士康正常运转?富士康的税收是郑州市财政收入的大头,正是富士康的运转才能支持的起偌大一个城市的封控成本。

再就是这次发布会放出的消息,很明显是想逐步放开,谨慎小心地放开,取消航班熔断、不判定次密接、取消中风险地区等,都是在简化防疫措施、减少防控环节、降低防疫成本、适当增加财政收入。

————————

当然,财政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完全从财政看问题是片面的,肉食者应当放眼全局,当能远谋。

知乎用户 达达里奥 发表

有没有一种可能,这叫有序放开。

知乎用户 云蛋蛋 发表

要正确理解二十条的颁布。当前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如何在严峻的形势下取得抗击疫情的最后胜利,是摆在大家面前的最重要课题。过去讲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党和政府也是一直在完善或者说优化防控方案措施。在当前形势下,无疑二十条的发布是让大家心里有底,解答了大家关心的问题。

二十条是对第九版防控方案的完善,不是放松防控,更不是放开、“躺平”。

二十条是对过去防控的科学性、精准性的一个升级和上水平。

二十条是对坚决贯彻和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这一理念的进一步重申。

二十条表明了要对防控期间简单化,层层加码,一刀切,高高在上,无视群众基本生活和看病就医等民生需求的现象坚决纠正和打击的决心。

希望每一个中华儿女都要在这场疫情防控保卫战中,按照党和政府的要求,做出应有的贡献。

知乎用户 民得福 发表

我想知道,在哪里可以投诉,没完没了的全员核酸。无锡这里还一样

知乎用户 晨光万丈 发表

目前人在吉林,已经五轮全员核酸没参加了,太早真起不来,给了黄码但社区没再打电话,也没感觉生活被影响,需要绿码就三块钱去小亭子做一下。

我爸因为经营驾校要每天做核酸,社区监督,自从新条令下来后,商户不用每天做了,社区甚至直接把他微信删了,怀疑是社区心里想:老子终于解放了,你们这些人都爬哈哈哈

知乎用户 庞皓元​ 发表

看看墙头草们怎么为祖国的大开放唱赞歌。

知乎用户 差不多先生 发表

最高赞已经没了

知乎用户 deficit 发表

政策的具体内容和政策的解读在前天和昨天都分别出台了,相比而言和之前的防控政策有较大变化,这些大家到网上或者一些大的公众号上都能找到解答。政策出台的初衷肯定是为了更稳定发展经济的同时做好疫情防控,但如何保证政策不变味显得至关重要。

不许层层加码、一刀切,这里的层层加码、一刀切的范围属于什么?由于各地经济、文化、财力水平、流调能力等不同,执行的时候可能会有不同,这该如何优化?

应该有更多的投诉举报和咨询渠道,让百姓真正遇到问题了能得到解决。目前来看,虽然 “二十条” 出台了,但出台以后群众有疑问该找谁,其实多数人心里还是一头雾水的,绕来绕去找到的还是当地政府,而当地政府有时候也未必能给你一个满意而权威的答案。

所以 “二十条” 执行的过程中可能还会存在一些曲折,这也需要大家更有耐心,更需要各地政府更有作为,主动担当。

知乎用户 公职奶爸 发表

第一定律:否认的才可信

知乎用户 未央鹿鸣​ 发表

是在尝试新的道路。

疫情当下已经几年,对国家对人民都完成了很大的困扰。刚开始病毒致死率高,为了人民安全只能慎之又慎。经过疫苗的全面接种,病毒也在不断升级,病毒的传播性更强,但是症状已经不像开始的破坏性那么严重。

国家适当的放松是为了更好的发展,老百姓要吃饭,就业压力山大,某国各种使绊子,内忧外患之下,我们必须要有破局的智慧。

相信国家,积极配合,做好防护,相信我们都可以熬过去!

知乎用户 青云直上 发表

发言人列出了详细的数据来为新政策提供决策依据,例如次密接阳性率很低等。但其实这些数据相信在国外或者香港等地区也有,但是我们却等奥密克戎在国内传播了大半年后才统计出相应规律。

回看过去三年我发现这是各国普遍现象。在早期处理原始毒株时,西方国家也基本会无视当时中国的数据,比如居家隔离带来的交叉感染等。各国普遍喜欢自己攒一波数据再调整政策,甚至还喜欢重复发论文的出得出类似结论。横向经验借鉴仅停留在学术层面。

知乎用户 Sam Lee 发表

我相信祖国,但是我真不相信下面的这些公务员能把这个政策落实的多走心

知乎用户 梵月山人 发表

中国车祸概率万分之三哦,奥密克戎 BA5 的死亡率又有多少呢?这次因为概率小而取消了中风险,更改为 5+3,是时候进一步放开了,要不然公布一下 BA5 的死亡率?喝热水呛死的概率是十万分之二哦

知乎用户 李若楠​ 发表

现状不可描述,未来难以预测,一切皆有可能

知乎用户 黑夜 发表

进出京问题:1. 京内国央企要求员工非必要不离京谁审批谁负责算不算层层加码?2. 北京健康宝弹窗算不算按行政区划分防疫政策层层加码?

知乎用户 妮妮 发表

如果你能认真的看完关于 “二十条” 的答记者问,你就不会有这样的困惑;

如果你觉得太长看得太麻烦,想着简单点,那去看下 “二十条” 的微解答,也可以解答你大部分的疑惑;

如果你啥也不想看,只是想要一个答案,那么你得到的可能是许多种答案,因为你无法知道给你答案的人,会告诉你什么答案,这个时候只能祝你自己好运了;

至于官方表述 “不是放松防控,更不是放开,躺平”,在我看来基本就是告诉第一类和第二类你解答的时候搞清楚重点,告诉第三类我告诉你答案了,别被瞎忽悠了。

你如果看过答记者问,就应该清楚现阶段还是以第九套为基本防疫政策,二十条是在此之上的修改和补充,且作出这些补充是有充分的数据支撑的。

至于将来如何,如果数据上支持,那当然可以,但这不是现在该讨论的问题,因为所有的可期预测都是建立在未来的数据基础上,而未来是未知的。

知乎用户 怀沙​ 发表

用事实教育民众,凝聚共识。

就像不让孩子下水的最好方式,那就是淹他一下,让他亲身体会下恐惧

知乎用户 羽一 发表

大多数回答太极端了,以为这就是躺平,那我现身说法一下,人在广州,村里发现两例,连夜封村隔离,公告封五天,高风险的封七天,医生上门核酸,居民限时出门取物资和快递,你见过有这么躺平的吗?这可发生在昨天晚上,实在调整政策之后噢。

知乎用户 HUANGNIAN 发表

今天这个发布会让我想起了一个事。1975 年美国发表了 WASH-1400 报告。报告指出,原来大家所认为的最大可信事故,也可以理解为最严重的设计基准事故是大破口事故,它的风险不一定是最大的。因为虽然它的后果很严重,但是它的发生频率很低,所以总的来看风险可控。

反而是小破口事故,虽然它发生后看起来后果不是那么的严重,但是因为它实际要用到的缓解手段比大破口事故还多,而且发生的频率还特别高,所以反而不能忽视它的风险。而且报告还专门指出了人员误操作带来的风险,认为人员的误操作某种情况下会带来很大的风险,这种风险不一定比设备失效的风险小,要予以重视。

报告刚发出来,大家都不理解,甚至觉得可笑。结果到了 1979 年,美国三里岛核电站发生了一个小破口事故,操纵员判断失误手动关闭了安全系统,导致了堆芯熔毁。

知乎用户 duzhy931004 发表

清零爱好者少在网上四处拉屎,有能耐往家里改造个负压病房啥都不用虚了。

不让人发小作文是什么心态?任何人都有权以合理的手段表达自己的困难和诉求,这一点无关政策变化,也由不得你们这些善人代替我宣布让渡我的表达自由。

知乎用户 一只普通的仓鼠 发表

挺好的,想了两天想开了,随便你怎么样,我管好我自己就是了,买了一些 84 泡腾片,退烧药感冒药 n95 口罩,反正口罩过年回家肯定要用,其他的本来就是常备药,即使没有疫情家里也要准备的。

我是有自知之明的,如果到了最坏的情况,我肯定不是能抢到病房床位的那批人,但是换个角度想,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不管怎么说我也不会是最惨的那批人。

反正这几个月没少被扣防疫爱好者的帽子,那我当然就要多多准备防疫物资了,希望我这样的 “防疫爱好者” 坚持保护自己别感染,也希望 “躺平爱好者” 多多为相关的研究提供感染率致死率治愈率等一系列的数据,我们都有光明的未来。

知乎用户 不吃瓜的猹​ 发表

回忆起佩洛西事件自己的反应,我已经认清了自己无知与短视。

现在面对疫情形势,我只想说我认为自己还没有被放弃,我也会全力遵守配合疫情防控措施,不为防控添乱!

知乎用户 风眠 发表

不要埋怨国家,更不应该 谩骂,国家保护了你我三年,已经用尽全力了,

中国坚持了三年,从新冠到德尔塔,一直坚持到奥密克戎,绝对是人类史上的壮举。

永远不要怀疑 动态清零 ,这绝对是所有国人最大的福音。只不过自从上海之后,奥密克戎 无法被彻底斩断的社区传播已经成为了既定的事实,再加上现在一些城市的不作为和瞒报,把压力传递到人民,舆论再把压力传到国家,所以 放宽防疫标准 成了唯一的选择。

清零永远都有两个选择 ,而一旦选择共存,再也没有回头路,

这个时候选择对防疫优化是被迫的,实在是没办法了。

任何人都可以兴奋 ,但绝对不能像共存派那样狗日的王八蛋,否定三年的努力,否定三年来国家尽力的保护,否定前两年时间全国几乎无超额死亡的成绩,任何人都可以议论,但绝对不能像共存派那群狗日的王八蛋,选择性无视美国 120w 的死亡,印度 400w 以上的生命消失。

奉劝诸位 ,确保家人和自己都接种三针以上疫苗,屯够足够的感冒 + 发烧 + 消炎 + 止咳药,有手术需要做的赶紧去做了,有医院关系的提前打好招呼看看以后能不能走下后门,是当下能做的事。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人类不感谢罗辑。

剩下的日子大家 自求多福吧。

知乎用户 一首简单的歌 发表

被世界所裹挟的最终放开趋势不可避免了。

所以这个世界没有对错,只有顺势而为。哪怕你是对的,势不在你,那你也是错的。这是咱们整个国家在全球化下的缩影。

知乎用户 那就这样吧 发表

前排很多说不要躺平,继续封控的回答,而且统一点赞还很高,身边人在期盼着放开,怎么这群人就是希望继续呢?你们是既得利益者还是居心叵测之人呢?

知乎用户 那个谁谁谁 发表

这难道不是进步吗?防疫爱好者既然那么害怕病毒和喜欢封控,把这种进步称之为 “躺平”,那咱是不是也可以来一句:那么害怕病毒,你自己把门窗焊死呆家里不就好了?实在不行,退籍费 250,去你认为安全的地方吧!

知乎用户 没有用户名也挺好 发表

暂时肯定不会完全放开。

现在的二十条,为后期的放开留下了一些活口。 具体情况还得看舆论风向。这几天全国情况比较严重,肯定强调坚持不动摇,如果哪天 自限性”,“后遗症不明显” 大范围开始讨论了,说明就要放松了。说白了,在不久的将来,共存是一种必然

现在看来,今年冬春实现完全共存可能性不大。大胆的预测一下,2022 年元旦春节,应该是最后一个管控的元旦春节了。明年五一节开始,到中秋节,大体应该恢复正常。

但是,以后我们的生活完全回到 19 年以前的状态可能性不大了。就算口罩完全过去了,我们未来的生活也会留下不能磨灭的 “后遗症”。

知乎用户 废柴大叔 发表

党中央做的已经够好了,已经争取了宝贵的三年窗口,虽然已经成功地把抗疫的精神传达给所有民众,就算立即全部放开,中国人的应对也绝对会比两年前的欧美要强,这些功夫是显露不出来的。更何况我们是一点点来。

回到放开本身,这背后反映的还是中央对地方的掌控能力不足。中央不可能兼顾所有地区的情况,所有具体地防控措施都是需要在科学防控的精神下,由地方自主进行的设计,但这恰恰是最容易出问题的地方。对地方来说,所谓的科学防疫就变成了地方官员为了保住自己乌纱帽而进行层层加码的借口,因为没有标准,还不好去对这种行为进行纠正,只能是一遍又一遍地强调底线。但真正的底线在哪里?第一是不爆发大规模群体事件,第二是在相当条件下不会让疫情失控,第三是经济发展不能停滞,那其实这些底线的划分已经等于中央在给地方放权,而放权之后却没有建立相应科学的追责认责机制,各地当然就是无上限的封控,无止境地检测,就算刨除可能的权钱交易,作为地方官员的选择也很有限。

所以根本问题在哪里,还是政治制度现代化改革还不够,国家发展水平还不够,中央对地方还是没有办法做到灵活操作,很多时候就是不放权就没有效果,放了权反而更糟,这是自周朝分封制以来一直在华夏大地上久久不能解决的矛盾,哪怕是现在,它依然会影响到我们每一个人。

而解决的关键就是我们一直在说的五个现代化。但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甚至可能几十年砸进去都不会有效果。

知乎用户 奥鳄曼 发表

三年了,我都一年不戴口罩了,到现在还没测出阳性。

两个实验室几十号人没有感染两次的。驻英大使馆开学安全宣讲也线下了,全场包括参赞都不戴口罩,没人提疫情了,国外疫情怎么样看看我国大使馆怎么做的好吗?

知乎用户 Bumblebee 发表

有三体第二部里讨论 “逃亡主义” 那味了。

知乎用户 龙晓生 发表

开始讲数据,讲科学了,防疫真的进入一个新阶段了

现场解释了为何不再判定次密接,以往数据显示次密接阳性检出率为 3.1/10 万,同时还公布了中风险区阳性概率比次密接还要低为 3/10 万。所以不管了。这跟以往的绝对清零,应隔尽隔,宁可错杀不可放过要求产生了根本性转变,可以说防疫工作在这次二十条公布后彻底进入收尾阶段。

知乎用户 勒布朗尛 发表

放开了我肯定不会去堂食和人员密集封闭场所,餐饮娱乐死的更快。

知乎用户 呦尔 · 戴德 发表

考虑到还有很多轻灵人如此害怕病毒,建议出台以下措施:

各社区组织辖区内所有居民,按照是否轻灵的意愿,给居民两个选项:愿意放弃轻灵的,参照绿码管理,各种出入活动均不受限,如得新冠,费用参照普通乙类传染病报销;

坚持轻灵的,与其同住人一起,参照红码管理,封门,非必要不出门,出门需申请。如得新冠,按目前政策,免费方仓,免费治疗。

这样岂不是两全其美?

知乎用户 unitedsteak​ 发表

不是不想管,是管不住了。

首先我们相信国家的政策肯定不是拍脑袋想出来的,并且上层的政策考虑的是大多数群体利益而不是个人利益。

之前的严格管控肯定是在计算了投资收益之后的决定,也就是感染后对医疗资源的消耗和对群体健康的危害要高于管控成本

现在流行的是奥秘克戎变异株,传播力和他的祖宗比都不是一个量级的,我也简单咨询了一下在疾控工作的朋友,他们之前的流调还能靠人工一个个打电话,自从奥株开始了之后,即使是 24h 不停工作,靠人工 + 大数据也很难完成。

针对之前流行株的管控方式边际效益越来越低,国家必须要寻求一个改变,这种改变也许是放开管控力度,以部分群体感染为代价,去平衡成本。

知乎用户 将落​​ 发表

我先对这个问题是持支持的,加持很严格和跟合理的管控制度

个人感觉,国家已经很棒了 ,之前也看过很多大 V 分析过,也都是再说疫情防控的在严,也都会会有阳的,说这样的案例只会越来越多。所以以后的疫情防控一定是和其他回国家一样,持开放政策。我对这一关点还还是不太认可的。虽然大 V 说的会出阳的案例会有,但总好过那些其他国家应为没有及时的做好防控措施的工作,而导致疫情大规模的的扩散来的要好多的多吧。

我国的人口本来就多,如果因为对疫情的开放,那很可能会让我国的医疗,以及其他行业遭受到无法想象的危害。这个时候可弄就有人问了,很多得过新冠的都没事,看看其他国家不还是好好的吗?我只想说一句,就是我们想的太乐观了,不能因为别人咋模样,我们就跟着咋样。这样的结果往往都是最坏的打算。

我们国家现在可以说是全世界唯一一个在疫情防控工作这方面做的最好的一个国家。所以我们没有办法去借鉴其他国家的方法,只能在这个道路上反复摸索,更何况我们国家五千年的历史,也有过大大小小,瘟疫。,古人在没有这么多的医疗设备,和技术是都让我们过来了,借着前人的经验,我们应该做的更好。

可以看到其他国家这样的政策都是基于对疫情的防控无力了,导致国家的经济,工业的瘫痪,承受不住了,才这样做的。而我们国家已经度过了最难的一步了。我们的经济还允许我们这样做下去,现在的我们只是在这里遇到了与新冠的拉锯战当中。

虽然我们国家现在应为疫情的影响,也导致很多问题,但都不是不可以过去,更何况我们的经济还没到有和其他国家一样到达了一个没有翻版机会的地步。

下面是我看到国家做的一些措施,和结合个人想法说的一些措施。

个人觉得政府应该在多地增加核酸的采样点,每天进行核算检测。(我现在人在南京,也只是看到发现阳性了,政府才这样做过几天,后面又放松了)

地点可以设置在小区小区的门,规定出入集中场所时必须出示 48 小时检测报告(当然我也不太清楚是否有这么大量的工作人员)

3 这样也有利于当地政府对每一位人员的管控可以更及时去排查阳性患者以及处理

4 对具有物流传输的人员要很严格的管控,如外卖小哥,滴滴司机,快递专员,送物资的派送人员

在这个看不到硝烟的战里,我们国家已经做到很好了,现在就是一场拉锯战,看的是谁坚持的更久,谁就可以胜利。所以我相信国家,我支持我们国家的政策,我也相信我们可以看到人人都不用戴口日子。

这些也都是我能想到的一下看法,肯定还有不足的地方,希望大家可以多多补充。

知乎用户 洛溪. 戳 发表

此地无银三百两

知乎用户 刘一麟 发表

接下来就看调头水平怎么样了,但是当初车速过快,我看挺困难。

知乎用户 嘴上装拉链的人​ 发表

看看沈阳刚发出的考试要求

知乎用户 方圆​ 发表

自新冠爆发以来,病毒的毒性的确是呈现下降态势,再加上疫苗的普及率不断增加,科学防疫研究的不断进展,逐步放松管控也是应有之义。

只是在疫情和经济发展之间,必须要找到平衡点。

之所以强调不是放松防控,更不是放开、「躺平」,是因为这个平衡点很难掌控,就像是走钢丝,失去平衡就意味着跌入深渊,之前的一切努力也付诸东流。

其实对于经济发展,国家是非常上心的,毕竟在改开之后的中国,合法性来源本质上是从意识形态切换为了 GDP 增长。。。所以国家注定不可能把疫情永远凌驾于经济之上。

但经济问题永远存在,也不存在一劳永逸的必胜制度,经济界的不同学派之间尚且争论不休,谁又能说 “自由” 一定是好的呢?

我一直认为,如果不坚持抗疫政策,直接 “躺平”,对社会经济造成的危害必将更大,说不定在 2020 年就和美国一样进入负增长了。。。

而我们国家的行政体系呢,其实就是一个从上到下层层加码的体系。。。很多时候,上级说 1,中层就说 2,到执行端就变成了 3。。。

之前很多 “过度防疫” 的新闻,也是在这种体系下的必然结果。

因此,现在国家出台了 20 条防疫新规,条条都是在 “放松”,甚至连次密接都不再进行判定了。这种姿态,很可能通过层层传导,到了执行端,干脆就变成了完全 “躺平”。。。

基层防疫人员是非常辛苦的,我所认识的和防疫相关的朋友,聚会从来都约不上。。。他们其实也是非常渴望能够 “放松” 的。所以一旦政策上有了这种 “放松” 的迹象,如何在基层控制好“度”,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

我自己也是非常渴望 “躺平” 的,只是 “躺平” 虽然容易,但开弓没有回头箭。

一旦在防疫上失去主动权,从主动的 “动态清零”,变成被动的 “静默管理”,甚至演变到 “群体免疫” 的地步,那对经济社会与人身自由造成的损耗,必将更加难以承受。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情,而中国自古以来在抗疫上都是优等生,这是因为我们的社群管理能力远远强于西方,而极高的人口密度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集聚,也注定让疫情对我们的影响比欧美更大,让我们不得不在防疫上做更多的功课。

社会的资源是有限的,而与欧美相比,中国更是一个人均资源相对较少的国家。如何在有限的资源下,达到一个相对更好的结果,那就唯有发挥集体主义的优势。

我承认,有所成必有所毁,有所毁必有所成。防疫政策不可能没有代价,但完全 “躺平” 的代价就可以被忽略了吗?

20 条防疫新规给了我希望,这说明疫情是在向好的方向发展,被新冠支配的日子,终有一天会远离我们。

这是一个 “摸着石头过河” 的过程,只要每一步都 “摸” 的实在,走的坚实,胜利就必将在未来不远处。

共勉!

~~~

个人公众号「迟英的世界」(chiying366),每晚 11 点,首发最新原创。

知乎用户 迟英​ 发表

上面不让随意以区域开展核酸检测

那我就拆开把每一个街道都写一遍

政策和对策,永远拿捏的刚刚好

知乎用户 韩磊 发表

是不是放开、躺平,数据会告诉我们答案。

7+3 的时候就有这个趋势了,所以 5+3 到底是不是 “优化” 呢?

知乎用户 熊狼 发表

不说了做核酸去了。

知乎用户 慕云 发表

国家包分配吃的和工资的话 封十年都行 黑黑

知乎用户 Yukiii 发表

庙堂太高

知乎用户 余晖坐客 发表

啊对对对

知乎用户 九公子 发表

自从外国来的放松以后就一直此起彼伏,没什么好说的,反正作为底层人无能为力!

知乎用户 零落​ 发表

老百姓和基层干部能把口罩戴标准了,能把核酸做标准了,这两条最基本的做不到位,其他做的再多,都是无用功!

知乎用户 大伟​ 发表

在校大学生答一波,学校在低风险地区,封校出去需要辅导员审批(懂的都懂),这周中央开了个会议,学校这周直接解封了(当天出校往返不出市的,随意出去),真不错

知乎用户 K 同学 发表

疫情三年,官方发布的防控措施时时都有更新和变化,这也是在科学研判的基础上进行的有针对性调整,可谓与时俱进!

作为老百姓内心始终是忐忑和不安的!既有对目前生活状态的不满,又有对疫情爆发不可知的担忧,担心重症和病死率的波动!

想放开,期盼社会经济和文化生活恢复到从前状态甚而比以前更好!但是又怕染病,特别是为家里的老人和孩童深深地担忧!

这就是老百姓!想一千道一万,自己虽然知道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但是怎么就说不出道不明呢!心里怎么就那么焦躁不安呢!

知乎用户 念乔 发表

我在市内 从一个常态化防控区去另一个常态化防控区,被居家隔离了 6 天了。各种举报都是踢皮球

知乎用户 HU DING 发表

一城一策,实事求是吧

知乎用户 张大千 发表

歪个题,有哪位老哥知道要备用什么吗,我先备着?

正题:公司形势不好要把你开了跟你说不会裁员就是不裁员?他和你说你毕业了,人家也没裁员啊

知乎用户 Hunter Piers 发表

现在的奥密克戎已经不是原先的奥密克戎,只是 WHO 不再给新名字而已。所以原先的试点毫无意义,最最起码,看看 R0 值相差多少?

相关的论文又不是不好找,只不过该专家解读的,要么不解读,要么部分解读。

自己用搜索引擎,自己学习吧!

知乎用户 helicopter​ 发表

最难的还是原本就有高医疗需求的人,我奶奶有肝硬化,基本两个月就要去医院一次,清零吧,医院难进,放开吧,打不了疫苗,怕一波就过去了,普通人还能怎么办,哎

知乎用户 森木同学 发表

问题在于基层的执行,基本上不是严封严控就是放开躺平,和心态、资源、人力、财力、能力、执行力都有关系,没办法展开说。

知乎用户 郭扬 发表

一方面不能一刀切,不能随意静默封城,随意集中隔离

另一方面不能放松防控,不能放开躺平

到底怎么做?

要动态清零,动态防控,灵活治理,深入贯彻落实指导方针,摆正积极态度,努力拼搏,奋发刻苦,正确应用唯物辩证法,从实践中摸索道路,探明方向……

我编不下去了

知乎用户 好一只大虫 发表

欲盖弥彰

知乎用户 小幺同学​ 发表

那些说家里有老人孩子的先做一件事吧:带老人孩子先把疫苗打了吧!

知乎用户 裸男骑车 发表

哪里都软,只有嘴还是硬的。

知乎用户 成不错 发表

在既要又要的政策逻辑下地方 zf 是很难办的,但聪明人应该都知道,重点还是在于疫情防控,虽然出台了禁止随意静默的规定,但是可以搞自愿静默,先自愿静默七天看情况,解封一天再自愿静默七天。这样既完成了疫情防控工作,又不会违反国家防疫规定。

知乎用户 麓枫沅芷 发表

搞笑,哪都没去,今天给我弹个 3

知乎用户 她的背影 发表

讨论是不是放松防控、或者放开其实意义已经不是很大了。

当前最急迫的是各地市应建立新冠危重症病人快速绿色通道。

最好由省级以上部门协调医疗资源,尽可能增加危重症病人床位,高校医药护理专业学生,尤其是大四学生,可以尽量征调,替代毕业实习甚至是毕业论文!

当各种理论及思辩百花齐放时,最可宝贵的却是常识

起码,当那些普通家庭愿意为亲人付出所有储蓄时,希望公共医疗资源能做到 “病者有其医”。

至到普通的家庭走到尽头——面临如《老有所依》中吕希的瘫痪母亲 “让我去”,以及《天道》中丁元英 “让他 S” 的脑溢血父亲。——少一点点遗憾吧……

知乎用户 松茂​ 发表

1. 关于不追次密的问题。通知 20 条出台后,对部分人群明归类调整一下,统一口径:密接称为核心密接;次密接称为密接;其他风险人员称为重点人员。

2. 关于以后只有高低风险区的问题。关于风险区的判定,如果不能精确判定范围的话,可以大范围划定。

3. 关于低风险区不再常态化核酸检测的问题。基于目前疫情形势,还是要保持常态化核酸检测。

11.12 上午八点多的会议精神,我传达给大家,希望大家认真理解,落实到位。

我胡说八道的,别信啊

知乎用户 不减二十斤不改名 发表

既不是放松,也不是躺平,那就是病毒的衰减,毒性减弱。在感染者传给密接之后,密接身上的病毒就没有能力再传给次密接了。所以次密接就不要隔离了,这是我的理解,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就是一个信号,胜利的曙光出现,这么看来,之前有专家预测今年冬天会结束疫情,就会成真了,这是多好的事情,让人激动。但在目前,病毒依然有传染性,可以传给密接,那么防护措施还是要坚持,就是黎明前的黑暗了,再坚持一段时间,决不能功亏一篑。自古流传下来的 “大疫不过三年” 再一次验证为真理了。从股市的表现,航空数据的增加,从侧面也表现了这一点,特别是股市,可谓 “春江水暖鸭先知” 全世界的股市都翻红了。

知乎用户 咕咕 发表

次密接阳性检出率低,为节省社会成本不再划分次密接。——这等于将 “动态清零” 改为“动态清万分之一以上”,躺平倒是不会躺平,立正改稍息还是有的。

知乎用户 秋天 发表

很多人说这是因为疫情三年,让很多人有苦难言,生活困难。很多行业和领域开始凋敝,所以当新的政策出来以后,引发了大量的讨论。其实按照中国人特有的集体主义角度,再多的困难也只是少数人的。

真正引发 大量舆论讨论的并不是防控本身,而是后的清零派和共存派对对方的阴谋论调和人身攻击已经让本身是一个科学范围内的问题变成了动机论和侮辱对方的问题。现在有关的任何问题,都是相互对立,相互讽刺的问题,从来都不是科学问题,也从来都不讲道理。在互联网上放眼望去,没有哪一个人口下留德的。

中国人娇贵,在健康方面经不起一点儿波澜。所以一直封必然是国民的选项。反正只要自己的生计不被影响哪管别人的生活洪水滔天。只要自己不被影响,倾向放松的人都是美国奸细。

知乎用户 薛西斯的猫 发表

新防控二十条中强调了,有一种强化疫苗,但是没有公布其相关的科学实验数据,只是说目前要供给特定人员使用。

这种强化疫苗,是国产研发的新型医学产品,还是进口的优秀产品?

为什么只供给特定人群,而不是向早期三针科兴疫苗一样,采取全民接种?

如果全面接种这种强化疫苗,是不是要进行收费?

知乎用户 迷路十年 发表

总而言之,无论是防控还是躺平,都是需要代价的。

谁都不想成为代价,但病毒是客观事实,总有人会成为代价的,时代的尘埃落到头上就是一座山,成为代价的人希望能抗住吧,祝大家好运!

知乎用户 任丹丹 发表

支持国务院决定,虽然节奏略慢,但好歹是与时俱进的选择

知乎用户 Haehrhr 发表

广州增城,天天全员核酸。。而且很严格,棉签要捅进喉咙使劲擦几圈。。。即使整个区域没有新增,都在做。。。连续了很久。。各个单位都要 48 小时核酸,学校要 24 小时,学生是天天做核酸。学生天天两点一线,也没有放假或者离开居住地,没有疫情没有病例还天天做,过度防疫。中央 20 条下来,社会面马上就没有天天核酸检测了。。。那么宅家的人,不出门就可以不做核酸了。要去哪里才做,这样才合理。虽然学校还是很严格,但是已经算是减轻了点负担了。所以不管 20 条是啥导向,我觉得实实在在约束了地方乱搞。

知乎用户 换成 发表

 转发社区通知

注意:所有出常德市人员(仅指省内无疫情的地市)返石从今天开始实行三天三检,居家 3 天,不再是 3 天两检。需要外出市外省内人员请知悉 [抱拳][抱拳][抱拳]

知乎用户 锅炉 发表

啥都没用,只要考核官员,不看感染数,只看经济,那就真的松了

知乎用户 京东图文 发表

执行起来难度不是一般的大,采取的这些措施无异于让病毒传播得更广。

只要 “感染者就要隔离” 这一底层逻辑不变,在病毒传染力越来越强的大背景下波及到更多的人,更多的地区,造出更多的经济堵点。

从国家最近密集频繁调整方针的动作就能看出来经济形势不容乐观,一再强调做好疫情防控同时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的影响。

知乎用户 先生​ 发表

1 关于这个二十条实现起来必然导致大城市放开一下,然后疫情蔓延,接下来静态管理,再接下来人性化,再加强静态管理,不断升级,比如广州海珠模式,上海模式。

2 在地方因为疫情防控压力大,就会继续一刀切,比如湖南,回来继续一刀切,继续自己设置哪些地方回来需要隔离。全部外省来都变黄码。

3 导致东部沿海开放区虽然有疫情,但是出行仍然很方便,内陆省份继续加强一刀切保平安,不断隔离,打工人回家变难。

4 我认为处理机制是先全国建立一个细则,地方根据实际条件进行一些修改,农村和城市用不同细则。

5 每个地方细则更改必须上报中央,以县级为一个单位,每份隔离的名单都要上面审核修改。

6 开放投诉平台,让民众能反应困难。

知乎用户 Frank 发表

起码有一点应该是共识了。

不要听他们说什么,要看他们做什么。

先看看。

知乎用户 基尼太美 发表

日落是自然的规律,无论采取什么网的措施,全球性的大萧条乃至全球市场的总崩溃不可避免。

国际共运的又一高潮就要来临了。

知乎用户 yzf 发表

反正共存是迟早的事

知乎用户 人生苦短 发表

香港一次疫情的起点就是居家隔离,尤其是人员居住密集区,居家隔离自行监督导致等于没有隔离

知乎用户 Ar Gas 发表

作为个体,我们只能相信并支持国家的决定。尽管说实话,我和身边的家人也好,朋友也好,心中还是有那么一点紧张。就拿我们生活的城市来说,近十天时间一直在全员核酸、执行一些临时的封控措施,但是却也一直没有实现社会面清零,总是此起彼伏地这里一个那里一个,好像一直就完全控制不住一样。当然也相信政府在疫情面前强大的管控能力和专业水平,但是平时出门,一方面总是心中还是有一丝担心,另一方面也还是有很多场所和门店会临时关闭,多少生活还是受到一定影响。

而在我们家乡,相对经济落后一点的地方,学校已经很久都是网上教学了,一直没有完全放开管控,往往是没有划定什么高风险地区,但是在相当大范围内就会实行交通管控、静态管理什么的,生活受影响的程度就更大了。

现在相对宽松的新政策出台,希望能够对经济情况确实是一个利好的消息,但是现在冬天也来了,病毒也许也更易传播了,还是让我们每一个人从自己做起,积极接种疫苗,严格落实个人防护,希望再也不要有大规模大范围的流行吧。

知乎用户 兔犯 发表

一直大规模的限制人的流动,就是限制经济发展。是不可持续的,财政的钱迟早花完。没钱做核酸,总不能用借钱吧。

所以慢慢的恢复人员的流动,恢复正常的经济活动是必须的。不然哪来的钱做疫情防控。所以未来可见的预期一定是放开人员流动,不再会对人正常的经济活动有过多的干扰。否则经济只会让社会突然解封。只会出现更惨烈的感染状况。现在积极的做出改变,是在拿时间换转机。

如果还是按照以前的方式动不动的就等封城静态,迟早会有地方因为没钱而放弃疫情管控。到时候疫情只会更厉害,从而影响到全国。

现在防控仍在继续,只是对人正常的经济和社会活动减少了阻力。有利于释放被疫情压抑的消费需求和经济活动。从而能使财政减少的慢一点,时间拖的更长一点,更容易看到转机。

所以,大家还是要做好准备。

知乎用户 Zcm​ 发表

知乎用户 给我爱吃的喜之狼 发表

看来疫情防控大方向要开始转变了

知乎用户 尼可罗 发表

文章转自新华社。

二十条优化措施:基于大量防控实践和评估数据

国家疾控局副局长常继乐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 12 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二十条优化措施在第九版防控方案的基础上,对风险人员管控、风险区域划定、入境人员管控、医疗服务和疫苗接种、重点场所防控等方面进行了优化调整。这些调整是基于多地疫情防控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相关评估数据做出的。

**比如,密切接触者的管控措施由 “7+3” 调整为“5+3”。**据介绍,对第九版防控方案的评估显示,随着病毒变异,其潜伏期逐渐缩短,在 5 天内发现阳性的概率很高。同时,考虑到奥密克戎最长潜伏期为 8 天左右,5 天集中隔离结束后实施 3 天居家隔离能最大限度管控住风险。

**再比如,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评估显示,密接的密接人群规模大,但感染风险极低,阳性检出率仅为 3.1/10 万。通过及时判定并管控密切接触者,能降低密接的密接转阳的风险。因为极低的阳性概率造成大量人员被管控,“两害相权取其轻”,故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

**还有,取消中风险区判定。**评估显示,中风险区阳性检出率低,仅为 3/10 万。但中风险区划定后,导致大量人员被管控,出行和流动受到限制,同时消耗了一定的基层工作人力,因此取消中风险区判定。

常继乐表示,二十条优化措施不是放松,而是要求更科学、更精准、更规范、更快速地开展疫情防控,把该管住的重点风险管住、该落实的落实到位、该取消的坚决取消,充分利用资源,提高防控效率,更好地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除了优化的这些措施,其他措施仍然按照第九版防控方案执行。科学决策,就是尽力用最小成本在更短时间内控制疫情,就是尽力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的影响。

知乎用户 历经风雨你还文艺 发表

二十条其实是在民生与防疫底线之间做了一个微调整,更多的往民生这一边靠了靠。

二十条产生的背景,疫情结束尚未看到明确的时间,甚至是遥遥无期,长时间高强度的防疫政策确实消耗了大量的财力和人力,以及底层民众(最庞大的群体)的生活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且积攒了一定的怨气,另外在目前的病历当中,多以轻症为主,治愈以及恢复速度比之前快了很多。

基于对防疫、经济、民生的综合考量,最终得出了二十条,对整体来说是一个非常明智的决定!

二十条刚颁布下来,疫情暂时比较严重的广州立马跟进,毫不含糊,其中大概率是接受了命令和安排,并且有信心把疫情给控制住。

在二十条未出来之前,广州的防疫政策也非常人性化,没有过度防疫,其实也是在寻求一个能很好的平衡防疫、经济、民生的度,就目前为止,广州还是在一个可控范围中持续尝试中。

为什么二十条恰恰是出现在广州疫情相对严峻的时候呢?这涉及到广东这边相对正职没那么浓郁,关系相对简单,所以各种资源能够合理的进行调动和分配,能够很好的检测和测试防疫政策变动所对应的各种资源分配调整后的效果,到底这适当的调整能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如果广州搞得好,那么就是一个样板,对于后期全国疫情防控有很好的实际指导意义。

就目前的状况来看,二十条的颁布非常及时且准确,能更好的协调好防疫、经济、民生这三大问题,希望广州能尽快的结束现阶段的疫情,更好的解决平衡好防疫、经济、民生问题。

知乎用户 佛系皮哥 发表

唉,一大堆申论八股文,能说点大白话吗?

知乎用户 某故事会会长 发表

别讨论了。心里乐就好了。别说了。

知乎用户 kk550 发表

2022 年 11 月 11 日,优化疫情防控措施二十条公布。以下信息值得关注:

1. 方针策略不变,坚持″动态清零 “,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

2. 防疫进入常态化。据此研判,疫情短期内不会结束,至少是一两年,也有可能是三五年甚至更长。

3. 统筹防疫和经济社会发展。经济不能跨,社会要稳定,国际形势复杂,国内如果主要精力放在防疫上,不防疫的美帝日本欧盟等竞争躺赢。

4. 外防输入风险大。取消入境航班熔断机制后,明确入境人员阳性判定标准为核酸检测 Ct 值 <35,48 小时 1 检阴性入境,对 Ct 值 35—40 的人员进行风险评估,“5 天集中隔离 + 3 天居家隔离”,潜在风险和压力极大。

5. 向中医找出路。科学家研究了近三年,目前尚无有疗效的药。向中医找出路,重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做好有效中医药方药的储备。

6. 人员流动逐步回归正常。必要的外出能保证,出得去,回得来,民生得到保障。

7. 政策执行中的新问题。新措施的执行与原政策的衔接,地方各级干部的理解有偏差在所难免,需要一段时间消化。

知乎用户 叶倾城 发表

有没有一种可能 我一个内蒙古呼伦贝尔绿码低风险地区的去黑龙江还要我 7 天隔离呢

知乎用户 自挂东南枝 1234 发表

从全世界防疫成果来看,国家制定的 “动态清零” 政策在现阶段依然是成本最低、效果最好方案。

对于当前防疫过程当中出现的问题,主要的是有的地方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简单粗暴、以封代管、层层加码,防控措施只顾政绩不顾人民群众的生活,从而导致矛盾升级,并最终引发民怨。

国家现在不断推进 “精准防控”,避免一刀切,目的就是要尽量通过“精准” 来达到成本更低、高效率的防疫,尽量降低疫情对群众生活的影响。但是,现在的问题是,做到这一点难度较大,尤其是地方政府的管理水平参差不齐,领导班子只热衷于各种会议防疫,并缺乏对防疫工作的详细指导。这样 “精准防控” 是很难得到有效执行的。防疫指挥一定要领导下基层了解情况,要指导部署而非下了文件了事。

所以当下各级政府需要不断提升管理水平,落实好中央政策,服务好广大人民。

知乎用户 略知一二 发表

已经很明确了吧,就是字面的意思。不是放松、不是放开、不是躺平。为什么有人以为是放开的节奏呢?

从玄学方面预测一下哈,并不一定准确,当乐子看吧各位。

未来是更精准防疫的走向。首先全国健康码统一,新升级的小程序更加精准监控个人行程轨迹,第一时间分析风险等级,精准判定密接,所以以后莫名其妙的时空伴随被密接这种事不会发生了。当然,隐私这个问题请自动忽略吧。管控力度不会和现在有太大差距,但是管控成本需要民众分摊一下了,核酸自费什么的。疫苗未来需要持续接种。方舱是不会闲置的,无症状会允许居家隔离转阴。

基于国际形象及经济发展的需求,外国投资者和之前回不来的不想回来的都可以放心大胆毫无顾忌的回归了。这一块管控一定是友好的包容的,放松的,就像现在你去世界上任何国家一样。

至于大家想彻底放开,回到疫情前生活方式的美好愿望,其实,世界已经变了,再也回不去了。会有彻底放开的那一天,只是,那时候发生的事一定会更严峻。

知乎用户 陶子君 发表

应该庆幸这种平台还能讨论,某博评论还能见么

知乎用户 三观 victim​ 发表

结合当地疫情的猜测

① 全国 10 月份以来,爆发性增长,数量激增, Control 不住了。

② 大家网上看到搜到的数据, Not actually real. 可能十分之一都不到。

③ 病毒变异演化到现在,实际的损伤、影响已经很小了,致 die 率也已经很低了(不算高烧 烧 die 的那部分的话)

④ 最核心、最重要的一点,还是 Economy 挺不住了(大家熟知的各方面…)

知乎用户 hope 发表

这二十条优化措施是对上一版防控方案的完善,不是放松防控,更不是放开、“躺平”,而是为了进一步提升防控的科学性、精准性,是为了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国家要发展、社会要稳定、我们要健康,不管后续有什么政策,我想都是在这里面找到一个平衡点,就如卫健委官员所说,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做到既防住疫情,又尽可能减少对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服务保障的影响。

就在二十条优化措施发布之后,多个省市都相应调整了防控措施。这对一线防控工作来说,就必须要要更加科学、更加精准、更加高效,不能再搞 “一刀切”“土政策”,更不能像奶茶店因服务员没有先说请扫码就被勒令关门荒唐事。

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们的生活都会回归正常……

知乎用户 七里香 de 味道 发表

医护人员一天上班 24 小时待命,休息作息无规律全凭 zf 领导抗疫安排,无提前通知情况下 0 点工作到早上 9 点多,临床出来一点儿临床经验没学到,防护服隔离衣穿脱比内外科背的还熟。新设立的隔离酒店居然使用公共卫浴,消杀送餐医护十几人公用一个浴室厕所洗手池,听起来就是笑话。通宵加班没有真正意义的加班费,名义上一天 280,实际上不知道何年马月才能到账。大型核酸第一个永远能想到我们,一天 10 小时就是为了撩喉咙,一分钱没有。别人外包的核酸小站都有几百,我们医护成免费劳动力了,真是光荣。

听说这里很多抗疫积极分子,看完这段应该无比感动,激情澎湃吧?那请问可以给我打钱吗?

知乎用户 最紧要扯旗 发表

深挖洞,广积粮,做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

这次疫情给我的教训,遇到大事情,先饿死的都是没有积蓄或者负债的,老鼠都知道吃饱了之后要把剩下的粮食藏起来,以备不时之需。我们有什么理由次次梭哈,寅吃卯粮,高负债去赌,危机来临,你不死谁死。

没有钱借首付去买房,零首付为了享受去买车,这些都是在自己身后装定时炸弹的行为。

居安思危,充分准备应对可能来临的风险,永不过时的真理。

知乎用户 苦修者​ 发表

房住不炒

知乎用户 天狗精灵 发表

难道是抓紧国内防控,同时给洋大人开绿色通道?

知乎用户 井底野心​ 发表

再也回不去 2019 年以前了,全球经济大萧条已成定局,准备过苦日子了!

知乎用户 都要回去了 发表

已经明明白白说了,不是放松不是躺平。也不知道那些躺平派高兴什么,清零派在悲哀个啥,一切照旧而已

知乎用户 777777 发表

知乎用户 愿原地踏步 发表

不是放松管控?那是从严管控了还是说了没用的话?防控左右都各有利弊,但是要放松防控的最大原因可能是~ 房价要挺不住了。房价才是我国最重要的事。

知乎用户 投资宝盒 发表

要么彻底放开,要么继续封控清零。精准防疫理论上很好看,但是具体的执行能力大家也都看清楚了

知乎用户 云雵 发表

准备放开了?

知乎用户 施八英 发表

信息说得不通透明白吗?还要关注什么?就像做阅读理解,非要再去揣摩,大家不能都按要求做吗?非要搞点新花样,与众不同。

知乎用户 缥缈 发表

共存是什么?

完全躺平是什么?

完全清零是什么?

动态清零是什么?

放开是哪种程度的放开?

动态放开跟完全放开有啥区别?

我一直怀疑大家都没搞清楚上面这些名词的定义是什么。共存跟完全躺平是两码事还是说是同一个意思?放开是指科学逐步慢慢分区域的放开还是指完全一下子立刻放开?

知乎用户 Phil 飞飞飞 发表

责任下放吧…. 要求个人做好防护,感染了那也只是个人的事儿

反正外国的友人告诉我基本上都是自己照顾自己了,没那么复杂…

不过国内巨婴多,不确定之后医闹事件会不会多起来,唯一确定的是… 小作文会多起来,各种控诉医生、zf 不行的

知乎用户 陳一辻 发表

明显是为了更科学,更精准。说什么全面放开的休矣!建议自己完整看看二十条,再分析动脑子思考一下。

知乎用户 求知若渴 发表

政府可能真的是这样的想法,但人们的心理预期可不是这样的。没什么用。给人感觉更像是为了在将来极限压缓感染曲线用的。真有那一天,不怪中国,这个世界太拉胯了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Q224lT 发表

还是觉得国家广泛征求意见为好。

虽然说科学问题,应该用科学的态度来解决。

可是防疫这个问题,掺杂了很多其它因素。

如果在经济上行的阶段,很多问题就不是防疫问题。

可是在经济下行的阶段,很多问题就可以是防疫问题。

另外,在咱们国家,有许多人还处在信息茧房里,不了解病毒,不了解防疫政策,甚至根本不知道网络上激烈的争论。

只是跟着基层组织亦步亦趋地走而已。

这些默不作声的人,才是最庞大的人群,应该需要有渠道听听他们的声音。

知乎用户 挤痘君 发表

如图

次密接的判定

知乎用户 LHJ 发表

难道直说放开躺平?中国官场的语言艺术向来如此。

话不说满,实际操作起来用另一套办法。控制不住那也没有办法,尽力了。

知乎用户 韭菜的自我修养 发表

讲数据!!

知乎用户 修心匠​ 发表

这个问题下,最有趣的是躺平派们开始讨论买呼吸机了。。。

知乎用户 冬天晌午一锅面​ 发表

因为内地有过清零的先例,所以才敢说香港的防控政策不能叫” 科学 “,什么叫 TMD 科学,我就知道没有病例才叫科学,现在有多少病例没报出来各位网友可以去和周围不同地区的朋友聊聊,看看他们是不是有些你没有听到的消息。层层加码之下都是这种状况,地方政府真要是松一松会出现什么状况?

很多事情不是所谓的”科学 “、” 理性 “就能解决的,精准防控是最理想的状态,但是这种选择的结果就是风险增大,而每次某一地区如果集中爆发疫情就要撤换主要领导。这种情况谁敢放松一下?我也不是非得跟地方政府站队,但是在管理者角度来看事情就是这样的一个逻辑,除非这个 zf 你不要它了。现在疫情防控舆论的大头,除非整个国家国民的认知有了根本上的变化,所谓” 共存 “也是“科学”,也是没有危害的,否则加码的问题不会因为发了什么文件就能得到改变,真正能靠” 科学“就能把疫情控制住的几率几乎为 0。

但是政府的财政压力确实很大,作者有朋友为三支一扶的志愿者,9 月入职后工资一直没法,这是什么情况?所以这次的二十条作者比较看好是一种 “ 不得已情况下的微小的让步 “。因为整个国家的认知和舆论导向整体仍然是疫情防控>经济发展,所以仍然可能出现的情况为各地该加码还是加码,否则如果出了事就是撤职。并且放松的政策可能导致更大面积的封控,对经济来说更是得不偿失,所以不太可能各地都能能按照二十条来实行,作者更倾向于把这次的二十条看作是一个仍然决心未下的结果。

集中体制的国家有其自己的特点,有些事情西方国家不敢干的我们可以去做,历史书上都有,并不能说现在不能用了,只要你的舆论宣传到位。各位网友真的可以多去打听打听,现在的疫情情况远没有我们看到的这么乐观。如果情况在日后变得更加糟糕,更大面积的封控必然要出现,或者采取其他的战时动员政策也是可能的。

结论:1. 情况转好的前景尚不明朗,” 科学 “不是解决答案。

2. 会有新的制度创新。

站队喷我的就不用留言了,放开也好,更加严格也好,我跟着 zf 走,zf 咋说我咋做,我只是想做个未来可能出现情况的预测。

知乎用户 大熊猫 发表

以后的舆论骂点要从封控吃不上东西变成医院没有床位了,只要是在管控状态政府就会挨骂,拐着弯的骂。

知乎用户 乐了 发表

我疑问非常大的一点是,之前不管是知乎还是别的社交媒体,共存派都是绝对的占据舆论上风的。为什么这次新政策出来,本应该是共存派开香槟的时候,怎么又突然冒出来这么多清零派?是不是可以说,不管是清零派还是共存派,对国家政策的认同仅仅只局限于是不是符合自己的心理预期?我是支持共存的,只要不傻的人都能意识到目前的强行清零是不可持续的,当然那些说既然都这样了为什么不直接放开的人脑子也绝对有问题,缓慢共存才是唯一的解,把疫情扩散放缓到一个可控不会超过医疗资源承受极限的速度,这可能是为数不多的解法了。

知乎用户 有关部门临时工 发表

想都不用想,等真放开了,扭头就骂为什么不防疫的也是现在 “呼吁” 开放的这批人。

知乎用户 不学无术 发表

清零还是躺平,建议开征清零税,自愿认缴,比如每天 5 亿指标,如果有 5 亿清零派每人每天也就出 1 块钱,如果累计到有十天没缴足,那大伙就一起躺呗。

知乎用户 神了 发表

昨天新增一万例,放松对老外限制会让更多新冠超级变种进入中国,大规模感染医院病床肯定不够,只能排队,大家赶紧囤积呼吸机吧

知乎用户 一剑穿心 2000 发表

重大利好!

说明我国防疫工作取得的重大胜利,已经赢得了防疫战争的阶段性胜利

知乎用户 思语 发表

对于国外叫躺平

对于香港和新加坡的处理方式叫投降

轮到我们了嘛,叫优化或完善

所以治理和管理的艺术,其实就是变着法子编新名字和走老路

知乎用户 中国红 发表

我们这边响应政策是很快的,周五下班时新规就一条接着一条来。

周六整个片区的核酸检测点就减少了至少一半,但要求 24 小时核酸码的场所还是那么多。

所以以前常规核酸十分钟能解决的事,以后半个小时能排到就偷笑了。

支持核酸收费吧,希望收费不要太高,花钱买时间了属于是。

知乎用户 june​ 发表

希望各地能严格按照中央的政策实行。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才是真正伤人的。

知乎用户 韓啟健 发表

我就服了。

国外搞群体免疫也有两年了吧

怎么还有这么多还不免疫。

还得了又得,一年几遍。

搞得中国也乱七八糟。

知乎用户 小鸡进行曲 发表

这样行不行?

说疫情影响生活的,该开店的让他们开店,该出国的让他们出国,继续严格执行现有的防疫政策,进公共场所比如酒吧、网吧、景点、会场、考试、公共交通啥的必须健康码和核酸,查处一例关一例,别和我说什么生意难做,给你机会了你不中用啊。菜市场、超市这种民生可以适当放松一点,医院除了急诊急救外也严格核酸。

这其实就是边控制边放开了。

你所在的城市一天几百个传染病人在外头游荡,得病了得自己花钱治。新冠这才几年,网上就好多人说大号流感、自限性疾病、没有后遗症…… 到时候你看经济能好到哪里去……

知乎用户 懒汉 发表

既要…… 又要……

知乎用户 星光 发表

我叫王文超我在洛阳市栾川县白土填店上村村民 \ 我在洛阳市洛阳洛龙区腾飞司政有限公司成包、二广高速路上班 I 资到现在没有给我的工资没有给我

知乎用户 王文超 发表

严禁核酸检测传毒、造假!

知乎用户 苗艺严 发表

人类不感谢罗辑。

知乎用户 贪婪的肥喵 发表

我倒是觉得政策还是有可能再重新变紧,或是民众防疫意识重新加强的,家里老人没了,小孩长新冠成绩下降了,自己感染了干不动活被裁员了,写几篇小作文骂骂政府上热搜,那就可能又变回来了。

知乎用户 灵落​ 发表

中国人讲究的是一个人情世故。

何谓人情世故?就是给人留点颜面,不要得理不饶人。

这次防疫政策调控是我们政策制定的巨大进步,

意思是我们的政府还是能听意见的,能善于自我否定革命的。

所以,大家也不要太阴阳怪气,还是给政府留点颜面,

毕竟政府后面也是和我们一样的人,也是需要颜面的。

这次防疫政策调控,我觉得很好。

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而且这次调整,还有具体的数据指导,

比起以前的政策发布,全是空话套话,强太多了。

这次要给政府点赞。

知乎用户 K3 就是 K3​​ 发表

确实不是躺平,我一开始也以为是躺平,但细想了几天,20 条中心思想就是 “拖”

20 条是防疫和经济妥协的产物,我国人口大多数集中在一二线,20 条针对的是一二线,一二线有钱,是经济支柱,防疫花了钱,但经济流通又赚了钱,

至于 34 线,小县城,不行你就封,中央知道你没钱,但你绝对不能给我大规模感染,大规模感染要问你责的。

未来新冠毒性是越来越低的,这是一个规律。多拖半年,都会少死很多人,

无论二十条困难多大,成本多高,都会执行,(限于经济强的地区)

知乎用户 粗枝大叶 发表

网络上说的好像危在旦夕,现实中还不是该干嘛干嘛,只要不过度防疫,不造谣不传谣,避免造成恐慌,对生活的影响真的微乎其微

附:让大家备口罩,备呼吸机,备药物的,一律是传播恐慌,怕不是看国难财发完了,想再多捞一笔。

知乎用户 阿西莫斯 发表

所以,我只关心高校们这下能解封了吗?封了三年的大学生们,过了三年的 “被隔离” 生活,过了三年死气沉沉的大学生活,还不如高中,高中好歹还能每星期回家,就大学生每次都一开学就封到学期结束。

知乎用户 心有萌喵 发表

共存有很多种。说美国的共存是躺平,是不准确的。

美式共存的目标是为了避免医疗资源被击穿。这个目的并不容易实现。虽然美国没有做得很好,但基本上达到了目的。

我们都知道,最理想的防疫,是全世界都采取中国的静默封城。但是其他国家明摆着不会这么做,新冠会长存于世。那么中国要继续坚持清零,需要持续付出代价和牺牲。

如果中国有朝一日希望采取共存措施,那么美式共存的措施很有借鉴意义。这也是美国付出一定牺牲后总结的措施方案。

1)积极宣传无症状或轻症状自我隔离自愈。这一条看似荒谬,但其实最重要。民众正常的就医需求,在疫情前都可以让医院的过道人满为患。如果额外加入大量因新冠阳性而问诊的民众,必定会有人因无法及时救治而去世。所以首先要极力避免的就是,人一旦阳性,就赖在医院、赖在医护人员身边不走了。

2)民众每过一段时间(比如美国两个月)可以约打一针疫苗加强针,增强免疫力。顾名思义,不再赘言。

3)民众免费收到邮寄的新冠测试盒,用于自测。阳性后,年轻力壮者,申请居家办公。如果工作无法远程办公,政府补贴一定比例的收入。有基础病者,早日申请免费的新冠特效药(比如 paxlovid),由于稀缺,须保证按需免费分配。

4)供给足量的感冒药、止咳药、止流鼻涕药。预期会有很大的需求量,有备无患。让民众轻松顺畅地购买,缓解症状。发烧了,如果持续不退烧,咳嗽了,如果持续不止咳,这都是会出人命的。

5)持续统计每天感染人数,并及时做出调整。如果增长过快,则严格要求民众佩戴口罩,关闭室内娱乐场所。如果增长在预期内,则改为鼓励佩戴口罩。需要有缓慢的增长来实现群体免疫

我们的邻国朝鲜,则是另一种共存模式。朝鲜是很好实验对照组,因为这里无疫苗、无特效药,医疗资源不发达。在 omicron 进入朝鲜后,新冠迅速蔓延,最严重时一天感染 30 万人(考虑到朝鲜的总人口)。然而,过了一个半月后,朝鲜宣布抗疫胜利。

虽然朝式共存短平快,但不可忽视的一件残酷的事实是,在一个半月内,医疗资源肯定是击穿的。这说明,一个半月内,你如果有就医需求,不论是有急性疾病,还是要生孩子,没有任何医护人员来帮你。这是非常残酷而恐怖的。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在疫情初期都有过这样的阶段。美式共存的措施,正是为了避免这样的人间悲剧。

知乎用户 千载周瑜 发表

没事,可以自愿静默

知乎用户 黄旻​ 发表

我跟几乎所有人想法都不太一样!

首先声明:我很不喜欢当下很多事情,比如我认为法治,才能最大程度保护好每个人,建立良序社会。。。。。

但是:

————防疫,是个体的责任!

其实,纵观历史,3、50 年来一场大疫情,并不奇怪。奇怪的是,把一切责任、希望、要求,统统丢给政府…… 政府做医疗兜底,做教育,搞疫苗…… 能做的,都做了。

说实话,我认为,不需要做的,不该做的,也都做了。

三年抗疫,政府已经尽力了。(绝非开脱,我希望政府越小越好。)

有时候,我们最大的问题,并不是上面非要来管。很多新闻,耸人听闻,乱扯一通最后就是 “呼吁监管”???谁来监管?作为公民,不行业自律,不寻求建立法规的渠道天天呼吁监管,而一旦管起来了,又天天找机会钻空子。

真正的公民社会,规则都是处于自身的需要,大部分会主动去维护规则的规则,才是好规则。

成天贩卖焦虑,让人忧心忡忡,有个屁用,说数字,说解法……

愿意抗疫的,好好抗疫!

愿意共存的,勇敢向前!

知乎用户 快刀欧木​ 发表

以前封闭的时候,说经济顶不住了,撑不住了,软妹币下跌,这个那个的,说香港好,现在好不容易放开了一些,又是一堆人骂,说真的,欠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的嘴巴。

知乎用户 Kkkkk 发表

别的暂且不说,就想问低风险地区能不能流动了。

知乎用户 FallinCC 发表

文旅相关,有图为证。

知乎用户 灯泡的灯​ 发表

关于这个,让我想起了刚刚看过的小说,出自我国的科幻作家王晋康先生的手笔的《爱因斯坦的密件》中的善良女神的这一个章节。其中,提到过的 “低烈度纵火” 的观念在王晋康先生的大部分作品中都有所体现。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还是其中提到过的 1988 年的美国黄石国家公园失火事件,同时也是 “低烈度纵火” 出处的源头。

1988 年美国黄石国家公园的一场大火,前后共投入了累计超过 25,000 人,出动直升机百十余架,灭火总费用超过 1.2 亿美金,总计达 793,880 英亩(3,213 平方公里)受到影响,灾害区域大约占黄石公园总面积的 36%。

究其原因,还是自 1890 年开始,美国黄石国家公园管理局就对森林火灾采取零容忍态度,为防火灾,配备了强大的消防力量,刻意防范,最后那些老化的灌木、残枝败叶经过长年的累积,超过了阈值,形成了发生了火灾的超临界状态,随后一个小小的诱因便诱发了这场世纪的火灾。

也就是在这场火灾之后,专家总结经验,提出了低烈度纵火的方案。情况也开始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同样是如此,在这片《善良女神》中也同样提到了天花 BD 的概念,同样的低烈度纵火计划,总感觉和目前的形势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过分的防控真的有可能是在温水煮青蛙,成为不远的将来重磅炸弹的导火索。

知乎用户 放肆 发表

大家也都冷静冷静

根据从二十条发布后我的个人感受来看,没有任何变化

依旧是有一个病例就全员核酸,全员静态

知乎用户 In 丶 k0Ko 发表

我想说的是:疫情当前,有资格住院插队和没能力住院插队的还是要分开。

没能力的就别在这个问题下面凑热闹了,没意思。人家就算判断失误,也可以插队住院,你能吗?

记住:小百姓在医疗挤兑时候是没有资格住院的,只能指望疫苗和药物。

知乎用户 改名 CD 又转好了 发表

针对老、弱、有基础病的这类群体,希望能够出台具体措施,怎么重点管理有相应的办法

知乎用户 依依 发表

人民群众要正常生活,要吃饭,要工作!这一点国务院看到了,所以才有调整!

知乎用户 天德甲醇汽油 发表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 11 日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 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12 日,国家疾控局副局长常继乐表示,调整是基于多地疫情防控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相关评估数据做出的,二十条优化措施不是放松,而是要求更高了,要求更科学、更精准、更规范、更快速地开展疫情防控,把该管住的重点风险管住、该落实的落实到位、该取消的坚决取消,充分利用资源,提高防控效率,更好地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不得不承认,疫情防控三年来,全国人民经历了最初的惊慌失措,到接着的全力应对,继而则是漫长而又些麻木的无奈,甚至不得以的消极配合。三年来,没完没了的核酸,莫名其妙的黄码和红码,动不动的隔离静默和封控,在消耗大量的医疗和行政资源的同时,也极大的困扰了广大群众的生活和地方经济的发展,消极事件频出不可避免地消耗了群众的信心和耐心。本来我们应该在疫情的不断暴发中慢慢熟悉新冠疫情的来龙去脉以及应对之策,但是,在消息管控、信息不公开不对等、防控措施滥权化、过度非专业的行政化等现实面前,我们越来越多的是无脑的疲于应付,并渐逐心生怨言。

有句话说得很到位:可怕的不是疫情,而是我们面对疫情的态度。在防疫过程中政府和相关部门相继暴露的诸如 6 月 13 日河南郑州村镇银行储户被精准赋红码事件、8 月 2 日河南商丘静默期间老农下田打农药要求到村委会读检讨十遍事件、11 月 4 日内蒙古呼和浩特女士封控期间坠楼事件、11 月 11 日黑龙江大庆奶茶店检查人员进店未先说请扫码并要求关店事件等,使不少群众已经非常质疑防控是否已经偏离防疫的本身。我相信,实际防疫中的问题肯定不止如此,那为什么我们明明是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之举,称颂不说,却反而这么不被群众所接受和所理解呢?

不得不说,优化防疫的相关规定其实是来得有点晚,当然,好在还是来了。真的,如果再不来的话,真的有些不堪设想。

对于优化防疫的新规定,我们盼了好久,寄予了极大期望,希望以此为转折,彻底扭转防疫情势。然而,对于防疫,我还是有更多的思考甚至疑惑。

一是我们的人民是最好的人民,历经三年的时间,群众给予了极大的配合,可以说要封控就封控,要静默就静默,红码就红码,黄码就黄码,核酸说多少遍就多少遍,要打防疫针就打防疫针,要打几针就打几针,甚至很多连根本不需要用智能手机的老人都为了扫码换了智能机,学习使用智能机。而且,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及时精准掌握了每个人的行动轨迹和接触者。倘若还无法控制疫情,那怎样才能控制疫情呢?如果这个疫情发生在信息不发达的 20 年前,那将会是怎样的状况呢?想想真的有些后怕得毛骨悚然。

二是有不少人坚信病毒是美国所为,对此我不发表评论。但是,我们知道战争的残酷性,毕竟日本人侵华的细菌战、美国对日本的核打击还记忆犹新,其惨状历历在目。而且在可预见的未来中美之间的斗争和摩擦不可避免,且随时会有升级的态势,中美之间的掰手腕和明里暗里较劲势在必然且是家常便饭。无论是不是美国放出来的这个病毒不重要,但倘若他随便一放我们不但不知不觉,而且三年五年还无法消灭控制,那我们又何来对抗美国的资本和底气?再有一旦真的真刀真枪干起来了,既然他核武器都敢用,又能保证不会用随时可以抵赖的病毒武器呢?到了他真使用了武器时,我们再用什么去抗衡,是用他三五十年乃至更长时间的封控还是到联合国没完没了又没有任何结果像个怨妇式的控诉呢?

总有种时不待我的感觉,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政府和我们的防疫部门,真的该好好地利用这段有缓冲的时间,将防疫作为国防的一部分,不断地积累和总结防疫经验,并且不断的完善,从而形成一套在任何疫病发生时都可借鉴和复制的防疫体系,才是历时多年的防疫所赋予我们最积极的意义。

知乎用户 君子动口 发表

所以现在核酸一日一检。

知乎用户 分子筛 发表

1,境外入境隔离 7 天增加到 8 天

2,国内去掉对极低概率的捕风捉影

3,要凭本事管,不能乱封

就这么简单,就是标题的的更精准防疫,政策讲的都是大白话,请不要过度解读,也不要自己 yy 欢呼。

知乎用户 哈起劲 发表

身在兰州,21 条跟我们没关系,跟西北五省都没关系

知乎用户 会飞飞鱼​ 发表

有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如果真的走向躺平,有多少人挣得钱能够覆盖治疗新冠的费用?扣掉所有的支出,一个月净留存 5000 元,在我国就算摸着高净值人群的边了,新冠特效药 2300 一个疗程,两个疗程就是 4600,加上误工及其他附带支出,5000 打不住。

知乎用户 喝酒屁股疼 发表

现在是凌晨 1 点,在宿舍里等着做核酸,明天一大早可能还得被叫去送饭。

知乎用户 斯寧 发表

新政要求: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注意多了中间关于经济的那句话。“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表明当前的防疫政策正从注重防疫转向防疫与经济统筹兼顾,既要守护好人民的生命健康,又要维护好疫情下的经济发展。

新政对民生保障着墨甚多,甚至在第十九条关于企业和工业园区防控措施章节,提到的也是民生保障:发生疫情期间,要全力保障物流通畅,不得擅自要求事关产业链全局和涉及民生保供的重点企业停工停产,落实好 “白名单” 制度。对工业企业自身的保供措施,尤其是不涉及 “产业链全局” 的普通企业,如何保供,则尚未提及

一边是中央的保经济的宏观要求,一边是地方的保财政的现实需要,都要求企业必须要尽一切可能维持正常运转,减少疫情的影响。新政没有关注到普通生产企业要维持运转的保供问题,这就要求我们企业从业者创造性地自力更生寻找出路

在此,我们向制造业和商家发出

“建立中小商家保供联盟” 的倡议

![](data:image/svg+xml;utf8,)

保供联盟的成员对象

非生产用辅料耗材一般是分散采购,采购人员和供应商受疫情影响的风险最大,这种影响也是分散的(比如其中的某几种物料因供应商被封控或者道路阻断而临时断供),而不是集中的,在采购端的企业里受重视程度不够,在政府专班服务里也几乎不会考虑到。因此,非生产用辅料耗材的采购和供应商,是保供联盟的重点对象

![](data:image/svg+xml;utf8,)

保供联盟的主要职能

在不打乱供需双方交易关系的前提下,将需方需求信息尽可能扩散到更多的供应商,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提高保供效率,提高局部封控阻断保供的风险应对能力

![](data:image/svg+xml;utf8,)

![](data:image/svg+xml;utf8,)

保供联盟的运作模式

  • 采购方企业(简称采购方)的需求,通过其接入供应商(简称接入商)在全联盟发布,获得全联盟供应商支持,互相调货,保障供应;
  • 接入商对采购方提供一对一保供服务,类似于首问负责制,避免采购方面对多家供应商时出现事实上的无人负责状态;
  • 联盟其他商家(简称友商)在联盟平台获取需求,向接入商报价,接受接入商的比价筛选。

对某采购方而言,此联盟成员是接入商,其他联盟成员是友商;

对另一采购方而言,彼联盟成员是接入商,其他联盟成员是友商。

因此各联盟成员身份是不固定的,这就形成一个真正的互助平台、资源平台,能够显著提高对作为采购方的联盟成员的保供能力

运作模式示意图

![](data:image/svg+xml;utf8,)

保供联盟的运行载体

超绩供应链系统完全适应上述运作模式,可作为保供联盟的运行载体。

1、接入商注册超级系统后,将获得一个独立的客户端和一个独立的业务管理后台

客户端示意图

后台示意图

2、接入商将自己的客户端提供给采购方使用,就建立了与采购方的一对一服务关系。

3、采购方在客户端发出的寻源询价需求(或者采购方通过其他方式向接入商发出需求后被接入商录入到系统),接入商在自己的后台可以处理。

4、采购方的需求将以接入商的名义出现到友商的后台需求里,友商可以选择报价给接入商。

5、接入商可以选择自己的现有资源向采购方供货,也可以比较选择友商的报价资源向采购方供货。这就实现了需求分发和友商互助,且不改变接入商对采购方的一对一服务模式

超绩系统运营方承诺,加入联盟的成员使用超绩系统,满足上述基础使用要求的功能永久免费。

使用超绩系统后,不再需要重复录入需求,不再需要反复向多家供应商转述需求,所有环节的效率都将得到提升;还将使联盟成员获得在线化、轻量化能力,提高应对疫情的灵活性和抗风险能力

![](data:image/svg+xml;utf8,)

保供联盟的落地方案

一、采购方

有辅料耗材采购需求的工厂、企业,可以在自己的现有供应商中选择一家有一定实力、有较强服务意愿、有一定互联网意识和能力的供应商,邀请其加入保供联盟,成为联盟接入商。

也可以由联盟推荐一家接入商负责与采购方的业务对接。

二、接入商

有一定实力、有较强服务意愿、有一定互联网意识和能力的中小商家,可以申请注册超绩账号,成为接入商

成为接入商的商家,也可以邀请自己的供应商、友好商家成为接入商,壮大联盟实力,提高服务能力。

有意愿加入保供联盟的企业,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提交基础信息。

补充说明

  • 保供联盟是一个去中心化的松散组织,联盟对成员不拥有任何形式的约束力。
  • 成员间的关系仅因互相之间的买卖交易而受双方合同、民法通则及相关法律法规约束。
  • 但因联盟具有规模越大、成员越多、效率越高的特点,联盟自身需要谋求不断发展,因此联盟拟招募区域协调人,负责区域内的联盟推广。有意愿成为区域协调人的企业,也可扫描上方二维码提交申请。

欢迎您的加入!

添一把火,温暖众人,也温暖自己!

知乎用户 超绩 发表

各位答友解释得够详尽了,说点别的。

按劳分配,基层承担了更多的责任,希望也能得到更多的 “分配”。

知乎用户 Sharpen​ 发表

生三胎也是严格执行计划生育

知乎用户 进击的二甲苯​ 发表

昨日 11 月 12 日,发布二十一条说的优化措施不是 “躺平,更不是放开”,而是为了进一步提升防控的科学性、精准性,是为了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对于我来说值得关注的是:“啥时候快点解封”?前面隔离 7 天封村,后面 7 天封门,说是密接,在家呆了几天了,每天有人上门验核酸,有人收垃圾。其余啥事没有,不得不说无语。躺在家里,这个标准由 10 天减到 7 天,我都没感觉了。这个疫情长期搞下去,这里封,那里封,啥时候是个头,每天同事都在群里说谁谁谁又封了。企业再这么封下去,大家伙都歇菜了!

如果躺平的话呢,先看看目前全国病床的情况:

据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胡强强介绍,《2020 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0 年末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 102 万余个,比上年增加 1 万 5 千余个;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床位 910 余万张,每千人口床位数由 2019 年 6.30 张增加到 2020 年 6.46 张。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OECD) 统计,至 2020 年日本的病床拥有率全球排名第一,拥有为 12.84 张 / 1000 人。韩国排名第二,拥有为 12.44 张 / 1000 人. 而中国的数据为 4.79 张 / 1000 人.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美国,拥有为 2.83 张 / 1000 人. 曾经有一段时间在国内被吹捧的印度拥有为 0.53 张 / 1000 人. 以下是一些较为熟悉 / 重要的国家的床位数量指标。

先了解一下状况,发挥一下想象力,政策放松一点改为自愿居家隔离的话,那密接的不是阳性的肯定是不愿意居家隔离的,如果新冠阳性的,自愿在家扛的人员应该增多,第一是没病床,有床也得让给老人或者是病重的,你确定千分之六的床位,你能抢的过人家。第二是受到社会舆论影响估计你还是上不了班,第三难受的话备点应急药品,制氧机,止咳药,酒精啥的,这些东西应该被抢空。第四每日的核酸仍然少不了,因为办公室随时都有可能阳性出现,永远不知道下一个会不会是自己。第五长期新冠人员还是无法工作,长期受到新冠的症状包括脑雾、焦虑、抑郁、疲劳和呼吸等问题困扰。

[

Amazfit 跃我智能运动手表 GTR 3 Pro 戈壁棕

知乎自营

¥1035.00

去购买​

](https://www.zhihu.com/xen/market/mall/detail/1451200979274772480?mcn_card_id=1575183668137668608&source=goodsRecommend-pc&zh_nav_left=back&zh_nav_right=empty)

最后,想想国家还是对的,网格化控制,适当放宽。不然你还有好的办法,家不好当啊!评论区留言,聊聊!# 疫情防控 #健康# 话题

知乎用户 广慧 生殖医生​ 发表

本次疫情,成为了政府动员组织能力的一次难度合适,风险可控(有人说经济影响大,但是结构毕竟完好,肯定可以弹性回来)的一次练兵,对干部的选拔应该有决定性的参考意义。

知乎用户 足痣多毛​ 发表

本周对股市影响较大的有两件事。
第一个是国内疫情防控二十条措施的出台。疫情防控优化二十条,包括取消入境航班熔断机制、隔离 7+3 改 5+3、不判断次密接、降低核酸频次、风险区由 “高、中、低” 三类调整为 “高、低” 两类等等。

此防疫优化措施,目的是更科学精准地防疫,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的同时,减少疫情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尤其是后者,据数据表明,仅不判断次密接这一点就能节省 30% 以上的隔离资源。

另外,国务院还表示各地已经成立政治 “层层加码” 工作专班,中疾控昨日也表示不排除隔离措施进一步优化调整,并回答了关于未来是否全面放开的问题。
优化防疫措施对股市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经济复苏的预期上,本周银行、基建、地产、航空机场、旅游酒店等率先大涨。

第二个对股市影响明显的,是美国公布的 10 月份 CPI 大幅低于预期,在美股暴涨的情况下,周五 A 股跟涨明显。
这几年,A 股相比以前已经越来越 “独立” 了,但在某些重大时刻,A 股走势还是会受到美股的影响。比如这次,美国通胀率大幅降低,美国加息的幅度和概率就会下降,利率是货币的价格,利率增加的预期下降了,意思就是美元没有预期中那么值钱 (美元贬值),那相对应人民币就会升值,A 股作为人民币资产,内在价值也会上涨。
10 月份 CPI 数据公布后,美元大跌创下近两年半以来最差单周表现,而人民币却大幅上涨,从 7.25 升值到 7.11 附近。像这种短期而大幅的汇率强弱变动,股市必然跟着波动。

……
行情方面,本周沪深 300 指数上涨 0.56%,周五,沪深两市总成交量超过 1.2 万亿,放量大涨。1.2 万亿的成交量,是去年沪深 300 指数在 4500 点以上的基本操作,而这次,是今年下半年首次重回 1.2 万亿成交,这表明市场信心正快速回暖。
疫情防控政策优化 + 股市触底反弹,这两周是属于 A 股的重大转折点。既是对过去将近 3 年的疫情防控政策的重要 “转折点”,也是今年以来 A 股成交量和行情走势的关键转折点。

除了政策面利好、市场情绪面的回暖,指数的技术面也符合触底反弹的特点,比如上图,长达接近一年的下跌,期间经历两个底部,这就是技术面上常见的 " 底部二次确认 “。
反正,这也到年尾了,跌也跌了一年了,这一次转折,如果接下来把疫情防下来,再以一个全民消费的春节长假来开启经济恢复的节奏,明年一季度 A 股业绩开始预喜,然后这个过程由于市场信心进一步恢复,拉几根大阳线,A 股就此起飞,上证指数彻底远离 3000 点,这并非不可能。

大饼先画在这,坐等后续演变吧。
……
操盘方面,本周继续满仓躺平。芯片 ETF 原本有机会卖出一格,最近少看盘,居然忘记了。
本周受医药医疗行业拖累,总仓 -2.5%,但我绝不会因为目前处于疫情防控的后期,而对医药医疗行业的前景有所怀疑,医药医疗行业早在疫情没有爆发之前,就已经走出了 10 年以上的长牛行情,并且整个行业的利润增速、毛利等,都是 A 股最靠前的几个行业之一。
……
熬了这么久,最艰难的阶段过去了,继续捂住筹码,怎么跌下来的未来 3-5 个月都要怎么涨回去,​坐稳别卖飞了!

如有疑问或想法,欢迎 + 我 V 共同探交讨流:qunzhu-licai

个人公众号:股市三十六技,注意是技术的技,别跑错地方咯~

如果觉得本文有用,请点个赞支持一下,感谢~​​

知乎用户 股市三十六技 发表

买一点自己的经历吧,都是自己的亲身经历,不一定具有什么代表性。

今年到目前为止,总共被静默了 19 天。第一次是一月份,历时 14 天。当时是我这个镇第一次被全镇封控,感觉当时大家都心态都还是很好的,基本都是想着,这就是偶尔的一次不走运,配合着全民核酸,还不断地开着玩笑。第二次是三月份。那天早上我还开着车悠哉悠哉地去上班,路上发现大堵车,当时还在想是前面发生了车祸吗?结果到了路口一看,原来已经交通管制了。这一次历时三天就解封。不过时间短了,大家心态却变差了,一堆人喊着投诉,群里骂娘的也变多了。第三次是我工作的地方封控,历时两天,因为我赶在封控前回了家,只是居家办公了两天,感觉不强烈。

总体来说,人们的情绪从年头的配合理解,已经慢慢变成了年尾的谩骂和诅咒,就像一个一个被不断吹涨的气球,渐渐有了爆炸的迹象。这一次调整也是适当给气球放点气吧。

第三产业的颓势肉眼可见。家里附近的商场里面的店铺已经倒闭了八九成,成为了黑灯瞎火的鬼场。步行街的店铺在下半年也开始渐渐凋零,已经少了两成的店铺。

第二产业暂时没见到太大的影响,我认识的天选打工人还都在上着班,过着 996 的美好生活。

总的来说经济在今年一路走来的确有不好的苗头,调整政策也算是很合时吧,不过会不会造成负面的影响只能边走边看了。

知乎用户 LouNgaiman 发表

有没有说异地旅游、探亲、返乡等层层加码的问题?

知乎用户 so so 发表

“更” 科学

知乎用户 思来享趣 发表

不知道现在天天核酸的意义,核酸检测越来越糊弄了。

知乎用户 二哈 发表

哈哈哈加快进程吧

知乎用户 HWShws 发表

防疫没任何意见,拜托给老百姓发点钱吧!

知乎用户 立立​ 发表

可以问一下有举报电话吗?通过啥渠道反馈?

知乎用户 赵知乎 发表

很希望我们的新闻发言人能发不出有价值的消息,疫情常态化是大趋势,平常心是公众心理追求,当然,“动态清零” 也是最终追求。

“疫情防控标准化”是我们解决问题的根本。如果向下放权,每个地方对疫情的认知和关注度不同,但最终还是要统一一种防疫方法,统一一种对疫情的态度。而非撒手交给地方政府。交给地方政府势必会有些选择 “躺平”,有些选择“一刀切” 层层加码。就比如郑州这一个城市,每个区,每个小区防疫政策不同,这边严加管控者,那边疏忽管理,病情蔓延着。

“全民执行力 “是清零的关键,对于分属相关部门,很多都是应付,所谓消毒,扫码,检测,很多不过是走个过场,以致付出的人力物力,因静默而造成的经济损失,白白被填入时间黑洞里。此外,很多人都存在侥幸心理,总觉得自己是安全的,提防着别人,放松的自己。而且,在闲散时还容易出心理时段。封的严了,出来闹。不封不管了,说管控不严。说白了就是不嫌事大。

“新科技,新方法势” 在必行。有时候我就在想,有没有一种喷剂,一喷,若遇病毒即可变色,我们尽快识别,尽快处理。说白了我们依旧还是需要加强科学领域的人才建设。

知乎用户 卿公子​ 发表

坐标乌鲁木齐,至今仍在静默中。**《二十条》的第四条:高中低——高低。**让我感受到最直观的明显变化。

有人调侃说:双十一力度最大的是国家卫健委,一路减减减。

乌市立刻动态调整风险区 357 个

(一)高风险区降为低风险区 208 个

(二)中风险区降为低风险区 149 个

也就是低风险区一下增加了 357 个之多。我们曾经低风险数量最少的时候只有 6 个。所以,357 于我们而言,绝对是一个庞大的数字。

不过,357 这数字再庞大,还是少于病例数。

11 月 12 日,新疆新增病例数 790,其中乌市 691。马上就居家百天了,该做的都做了,能做的都做了,数据不降反增,问题究竟在哪里?

知乎用户 小苏打 发表

天空是蔚蓝色

窗外有千纸鹤

陪我弹琴写歌

每一分每一秒

以上

愿景

疫情下一切就好了

好了歌

知乎用户 铿锵产品君​ 发表

应对变化,逐步放开。愿疫情早结束,共建和谐社会。

知乎用户 乌鲁木齐民用航空 发表

百度一下这个机制,感觉应该是个类似项目组的形势,毕竟专门成立一个岗位或者部门,就不好转岗了,况且当前抗疫头等大事。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全称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 [1-2] ,是中国政府为应对 2020 年初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而启动的 中央人民政府 层面的多部委协调工作机制平台。 该机制是由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牵头建立的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成员单位共 32 个部门。 联防联控工作机制下设疫情防控、医疗救治、科研攻关、宣传、外事、后勤保障、前方工作等工作组,分别由相关部委负责同志任组长,明确职责,分工协作,形成防控疫情的有效合力 [2] 。

中文名: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

国家主持: 2020 年 1 月 20 日孙春兰副总理主持会议

机制性质: 中国国家政府层面协调平台

牵头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首次披露: 2020 年 1 月 21 日

知乎用户 chuan 发表

总的来说是一个好的政策,毕竟现在经济形势太差,宽泛的防疫措施对经济上的压力可谓是雪上加霜。

但是政策变了,下面的一些防疫措施就要变,要不只会更加麻烦,例如:7 天居家隔离,如果是在乡下,乡政府真的会派人检测吗?一旦政策不下乡,对于群众来说只会更加麻烦无语。

说白了就是不敢彻底放开,但是有些支出需要减少,毕竟大环境下地主家也未必有余粮

知乎用户 郑州视献眼科 发表

是不是到了赤脚医生们回归了的时候了。

知乎用户 守卫梦呓 发表

知乎用户 小吕同学​ 发表

支持

知乎用户 行半齿​ 发表

爱咋说咋说吧,无所谓了,说和做又不一定是一回事儿。

知乎用户 诺诺的小角落 发表

一句话,传不传播,你说了不算。

知乎用户 Ryan 发表

说这话我还是信的,不是前段时间去隔离点工作,我都不知道现在最多只要隔离七天就行了,当初可是 14+7

时间确实会越来越短,相信他们有科学的判断,7 天隔离防疫效果也是可以的,慢慢摸索临界点吧

知乎用户 金陵长松 发表

三年了,还没研制出来解药吗?

知乎用户 你们都好聪明啊 发表

https://zhuanlan.zhihu.com/p/580695649 这个白居易后人依靠圈套骗的钱可以要回来吗?人已经跑美国

知乎用户 弘扬正义 发表

坐标成都目前疫情又严重了,1 公里内有小学确诊了,有写字楼工作人员确诊,菜市场,沃尔玛都有轨迹,这是我附近 2 公里的情况,糖酒会刚刚完,后续未知,有没有建议,咋办 (・ o ・)

知乎用户 celina31 发表

更严格、更精准、更接地气、更好社会经济效果的防控。

知乎用户 一帆同学 发表

关于清零派和共存派的说法,我认为都对,所以我理解这两派人的存在,存在即合理

为什么这两派人的存在是合理的,是因为清零和共存确实都有好处。

坚持清零可以维持目前的状态,但随着病毒的变异,逐渐越来越难或者说成本越来越高,代价越来越大。

共存的好处是预期的经济和生活都能好点,毕竟管控的存在还是影响了中国的大多数人的生活,甚至是生存,但存在的问题是共存只是预期经济和生活会好,而不是真真实实发生的,只是预计,会怎么样我相信没有人敢说一定的结果。

但不要忘记,这个世界很多事情不是非黑即白的,既然坚持原来的清零政策已经不可取,全面放开又风险过大,代价过高且不可逆,那何不折中一下

何况目前的调整的最新方案是根据实践的数据做出的,不是拍脑袋,只要数据统计的没问题。我认为目前的方案是合理,统筹安全和发展。

知乎用户 观雨听风​ 发表

应该,差不多了吧

知乎用户 宜山路老狐狸 发表

都可以哈哈

知乎用户 AldnoahKnight 发表

一个好的政策,能否发挥好良好的效果。不仅要考虑到政策的设计是否合理,还要考虑到政策执行的难易程度。

放松防控,更不是放开。在执行层面上比较模糊,广大的执行者很难把握好有效的尺度。

看得出来,上层在考虑到佛系防疫和防疫层层加码的问题,是非常理智的。但如果能把具体的防疫政策再细化一下,甚至细化到,什么情况该怎么怎么做,至于一份指导手册。让大家实际工作中有据可依,那样就很完美了。

知乎用户 菜小菜 发表

风向一转,有人就开始装理中客了呢。你说是吧,李劼。

知乎用户 無心 发表

其他的我不清楚,但是没有疫情就不检测简直是搞笑。你漏出率再低总还是有的,这时候再不要求做核酸,等到疫情起来的时候再去做早就晚了,那不还是放不住。

知乎用户 绛调 发表

知乎用户 往事都随风 发表

说一万道一千,管好下面拿着鸡毛当令箭的行为,就是真为人民服务。

知乎用户 百撕不骑姐 发表

比起得到的,人们更害怕损失。

知乎用户 小白 发表

不知道啥时候能落实哦,现在郑州高校低风险来湖南郴州还是被拉走隔离了,顺口一说饭菜一天五十

知乎用户 AL 老咸鱼 发表

相信国家,疫情之下,管好自己。不信谣不传谣

知乎用户 Cindy19 发表

希望做好 “防控和放开之间的平衡工作,” 记不得在哪里看到的了,说是“有些人这时候拼命鼓励封闭,以此希望拖垮经济。”

知乎用户 Y.b 发表

至少进步了,下次还有调整进步的空间

知乎用户 平平无奇小陈 发表

因为新冠后遗症残疾截肢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人们。请问会有什么样的补偿吗?

知乎用户 捍卫和平和自由 发表

综合判断,二十条就是一个过渡,地方财政已经绝对吃紧,已经陆续出现自费核酸和自费隔离的地区,人民挤压的情绪已经濒临爆发,有序放开是迟早的事情,只不过现在不行,已经进入冬季,病毒存活时间更久,加之室内暖气空调导致密闭空间给病毒传播创造足够环境,而且冬季又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心脑血管病人混合新冠会造成大量重症,所以现在开放会导致短时间大量病人增加。以我看来,现有政策会持续到明年夏初,期间会加大病床数量和危重病床数,加大药物生产囤积,增加疫苗免疫人数,为后续陆续放开做好准备。

知乎用户 略略略 发表

先看一下最新防控图,有变化但实质没变,就是人民至上,更重要的是人民的生命至上。

不论是 7+3 改成 7+5,还是取消中风险地区,集中隔离改成居家隔离,都是尽可能朝城着简化封控方向发展。

为什么呢,就是尽可能恢复经济,但核心的根未动,那就是动态清零。

都知道经济不好,疫情影响严重,但也只能是在确保疫情可控的条件下适当地放开。

所以这次的调控,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疫情不死,想要的完全放开还很遥远,但相信已经在路上了。

知乎用户 半点墨水​​ 发表

记得哪些是躺平派 以后可以拉出来鞭尸

知乎用户 小皮 发表

知乎用户 复得返自然 发表

道理是道理,村里是村里。严格落实才是真的。

知乎用户 飞飞飞 发表

政策是政策,执行是执行两码事

知乎用户 杨沐 发表

建议将投票权交给全体武汉人民,因为只有他们可以说走过完全放开(致病性有所不同)和长期封控(听说今年不太好过,没有细了解)。

知乎用户 王毛 发表

支持国家指导。因为我不知道要说啥了

知乎用户 哒哒哒帅帅 发表

出台相应的防疫制度是好事,但是每个地方的情况不一样,这就导致实践起来也不一样,各地方也需结合地方疫情实情和防疫制度,才能更好的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和经济发展水平。

知乎用户 有风吹不止​ 发表

国家政策很好,但是各级政府层层加吗,导致民怨很多,国家也是迫不得已

知乎用户 structures 发表

教育学习问题,老师,因为教育问题压力常常很大,所以并不会管到所有同学,导致同学对老师,产生了一种心理,老师根本不管我,那我就不学了,叫她不管我。其实大家可以互相体谅,让学生想一想,老师为了给自己讲课有多么辛苦,从而解开师生矛盾。

知乎用户 陈华飞 发表

现在真的到了讨论是否放开问题的时候吗?关键问题难道不是即使不放开部分地方政府仍然没有动态清零的能力吗?防疫那么久了,依旧没有一套高效的防疫措施,说全区 “静默” 就全区“静默”,只是一昧的盯着防疫,长期静默产生的一系列其他问题没有任何考虑。嗐,让不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多少有点为难了。

比方说,有这么个地方,经历了三轮疫情,两轮大规模封城仍然没有总结出任何经验,顾头不顾腚,没法统筹解决问题,物价飙升,居民生活没有保障,封城一个多月仍旧每天上千人确诊,我不说是谁。

知乎用户 出离 发表

公布阅读理解的标准答案呗,你答对了吗?

知乎用户 砳砳 发表

当初他们还说 “严防严控” 不能“层层加码”,实际情况如何呢?

作为普通人,坚持科学防控,多备药品,带好口罩,总是有好处的。

知乎用户 李二狗呀 发表

认得的人的小区原本封控,经居委努力,提前进行两轮全员核酸,如果没有问题,可能会从封小区降为只封病例所在单元楼。

上级主旨变动还是影响了基层,需要基层仔细解读和实施了,对基层能动性要求提高了。

知乎用户 珊瑚小同学 发表

咱就是说要不要先把离北京最近的大同市一刀切防疫整治整治???!!!

知乎用户 爱吃草的机器猫 007​ 发表

貌似地方理解的不可放松,不可放开是指:

宁可核酸两天一检,不可放过一人阳性

知乎用户 一路如歌 发表

知乎用户 洁白无暇沙瑞金​ 发表

11 月已经每天 1 万多例,经过 20 条的严格 (fangfei) 管理,12 月不得每天几万例,我真怕今年不能回家过年!!!

知乎用户 小屿 发表

非常科学的论调。

知乎用户 周永海 发表

很多人写了这么多,都是书面分析啊

就目前我所在的区域,依然每天全员核酸,次密接还在家里封着,认识的有羊的但是也没有报出来,或许是形势严峻不敢放松吧。反正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具体什么情况还要看情况再说

知乎用户 张琰 发表

半卧位

知乎用户 上帝邻居 发表

真纠结啊!地方政府也难!

知乎用户 老衲有禮 发表

二十条是给我们的,不是放开不是躺平是给上级的

知乎用户 小二狗的爸爸 发表

模棱两可

知乎用户 雷博世 发表

就第十五条说的落地检政策,感觉有些城市都不会落实。

上个礼拜从上海去贵阳一趟,下了飞机居然没人让做落地检,最后还是自己不放心去外面做了个核酸。

从贵阳出发去上海的时候,贵阳这也没人查 48h 核酸,就把人放进去了。[捂脸]

从上海出发,上海一路上就查 48h 核酸查了好几次 ,然后从贵阳回到上海下去机场就会直接做核酸。然后从上海坐高铁到苏州,又做了一次核酸 [捂脸]

感觉有些省份确实不重视核酸,有的省份核酸就一直做。

来回一趟,看了我三个健康码(江苏的苏康码,上海的随申码,贵州的贵州健康码)。

一路上就做核酸也是各个地方操作不一样。

在苏州只要登记好健康码以后,只需要身份证或者报身份证号就可以做核酸了。(苏州这边做核酸很方便,很多小区里就有核酸采样点,各个社区也有,医院也有,出示身份证或者健康码就可以了。在社区和小区做都是免费的,医院没去过,不知道多少钱)

上海是防疫人员扫描你的随申码,然后就能做核酸了(上海没去其他地方,不知道做起来是否方便 不知道是否需要付费)

贵州是你要用健康码扫描一个试管标签,然后也能做核酸了。(在贵阳是要去找一些核酸点,基本还是去医院做。医院有的混检 5 块钱,有的便宜点 2.6。但是做起来是真的麻烦,让你到处跑来跑去,就是不肯一次告诉你从哪去,让你一直问人,没有人给你说清楚,也不知道是故意还是真的不知道。做一个核酸到处绕来绕去花了十几分钟。。。)

知乎用户 孤寂宇宙 发表

单从逻辑上来说,现行政策肯定是比之前政策放宽了,所以肯定不会比之前控制得更好,而之前的政策在新的变异株面前也明显压不太住了,所以这次调整只从逻辑分析目标不是清零了,而是不大规模爆发。

知乎用户 小小浮沉 发表

新冠肺炎是划分为乙类传染病,但目前是按甲类进行提级管理,目前总的基调并没有改变,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最近政治局常委会总的指导方针并没有改变,还是坚持动态清零。

变化的是具体的防控措施,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进行了优化,不过这也算是一个信号,下一步肯定还有相关措施。

什么时候新冠肺炎不按甲类传染病提级管理了,就是真正的改变防控措施的时候。

知乎用户 云天 发表

这些信息表明我上次的猜测是差不多的,就是在国计民生与人民健康之间寻找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平衡点。既能有限控制疫情也不会过度影响到民生经济。毕竟三年疫情以来失业率高企,中小企业经营困难甚至倒闭的比比皆是,解决民生问题已是刻不容缓的了。无论政策怎样的好,最后还是要看下面的执行能力。

知乎用户 踩到柠檬脚好酸 发表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几年来的防疫教训告诉我们,要透明,透明才能最大限度传达真实信息到民众,要放开就大大方方承认,政府与民众都有个心里预期和准备期,大家一起查漏补缺,想对策。利用中国强大的工业能力生产储备医疗用品,下发到各级医疗机构,争取将医疗挤兑降低,拉平后期的感染曲线,小步慢跑,渐进感染。

知乎用户 六点了 发表

看了昨晚社区发布的通知,说实话我有点担心具体的实施

知乎用户 忘的发 发表

不懂就问,北京的出京弹窗不能回算不算层层加码?

知乎用户 橙子 发表

管又管不住,不管又不行

知乎用户 丰垒​ 发表

不要听它怎么说 要看它怎么做!大家自有判断。。。 我可啥都没说 还不让匿名了?

知乎用户 谷歌邮箱 Gmail 发表

好奇。奥米克隆倒底造成了哪些危害,能不能科普一下。至少可以让百姓知道,付出的代价得到了什么。

知乎用户 风雨逛大街 发表

我只有一个请求,那些鼓吹共存的人在实在控制不住、真正共存的时候,不要批判国家防疫不力!

知乎用户 Maxwell Riemann 发表

好了好了,我们知道了!

知乎用户 大空 发表

要注意,不是矛,不是盾,而是茅中有盾,盾里藏茅,大家一定要惯切下去哈!!

知乎用户 Gavin 发表

责任都在美方

知乎用户 ATP 呦 发表

只希望能够加强监管把政策落实

知乎用户 嘎嘣脆鸡肉味 发表

是是是,对对对

知乎用户 云想万里 发表

我们老百姓是好拾到,但不是真傻啊

知乎用户 大鱼吃水 发表

人家用数据说话的,这些黑子黑啥?

知乎用户 一个大坚果 发表

生命诚可贵
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
二者皆可抛

知乎用户 好运 发表

做好小作文满天飞的准备

知乎用户 天真烂漫懒羊羊 发表

大家现在能做的就是乖乖听话

知乎用户 食外皮后生 发表

解决了把疫情当成生意做的人。

1,郑州一开始大面积封控也没有解决疫情,反而越来越多了。

2,大家居家隔离快一个月了。一直阴性为何突然有阳性出现?

3,防疫工作全全交给社区,社区人员也是最基层人员,没有专家指导有没有能力做好这么严格的事?

4,发布会上着重提到了禁止对货车通行一刀切,并留下了举报电话,一事一办。防止囤积居奇。

知乎用户 小金刚 发表

又要抓经济,又要防疫情

知乎用户 第三轮 发表

一次性得了新冠它不可怕。反复患上了新冠失去了劳动能力拿才叫一个可怕。关于反复感染上新冠,并且失去劳动能力的这块儿,数据有支持么?还有哪些地方的数据分析是空白?这个都要仔细地严防死守。外界数据是什么样子的?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呀。

5+3 是有数据支持的,这个感觉很与时俱进了。

另外,想要得到对方的先进技术,或者还是想靠着贸易与时俱进,或者还是想彼此交流共同进步致富,这条路还是得和外界彼此包容吧(敌视中国的某部分除外)。有一部分业务,想要出去拿活儿,但是外界担心和这边的交接会因为新冠终止,活都怕拿不回来。对于所有靠外贸活着的企业来说,这是噩耗。

最后,能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击退疫情。祝愿我们能先于别的国家发明出更多的抗击新冠的药物和疫苗。同时也将中药推向全世界。

知乎用户 王铱铱​ 发表

执不执行就看当地了

知乎用户 婷 abcdefg 发表

有一种 “阶段性学业水平质量反馈” 的感觉呢

(◦˙▽˙◦)

知乎用户 索尼地产集团 发表

一句话总结: 防疫概率化,把有限的流调、隔离、管理、医疗资源对准主要矛盾,降低次要矛盾对资源的占用和对大众生活的影响,从而提高 “动态清零” 的可持续性。

知乎用户 lee phy 发表

下面的基层能执行,切实执行,没有一个月也要三个月

知乎用户 谢 Edwin 发表

数据怎么来的,准不准确,有没有瞒报漏报,影不影响上面判断

知乎用户 凭剑听雨 发表

想要落实到位比防疫还难百倍吧

知乎用户 活着​ 发表

字面上来说二十条看上去相比前边来说确实是放松了啊,放开了,像躺平了。

但俺们的总路线还是坚持动态清零

所以咋可能说二十条是放松放开躺平呢?

另外就是二十条又不是宣布疫情不用管了,它只是提出另一套管控标准和要求,所以也不是放松放开躺平

然后二十条这么写是一回事,下边实际操作又是另外一回事

最后二十条虽然这么写的,但很多条里面有写 “一般不准”“不得随意” 啊之类的,这些是啥意思还能不懂了?

所以二十条肯定不是放松放开躺平

知乎用户 江铁家的吉娃娃 发表

建议弄个主动感染点隔离完了赋黑码畅通无阻取消此类人员出入境等各方面限制我第一个去

知乎用户 投降输一半 发表

口嫌体直呗。

知乎用户 大音希声 发表

笑死,这问得好像关注有用是的。下面该怎么乱来你管得了?

知乎用户 笑一笑十​ 发表

该放还得放,这是现实总有一天要面对

知乎用户 信息搬运工 发表

zhen 更本不应该乱封城

知乎用户 有价 发表

要么放开要么紧缩,上海例子还不明显吗

知乎用户 喝奶茶吗 发表

每个人都是一位哈利波特,更何况 14 亿人,政策层面也不可能将所有的已发生,即将发生的的场景应对方案都写得清清楚楚,需要一个自我理解,达成一致的过程,一口气吃不成胖子。

知乎用户 阿珍 发表

论语言艺术

知乎用户 柠檬 发表

中国人这么多,放开不好吧

知乎用户 起风了 发表

以前我一直在思考国家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大家为什么要交税给政府?

为了养军队对抗外国?

为了建设基础设施让大家过上更好的生活?

为了发展经济让大家赚到更多钱?

还是为了打击犯罪分子?

面对死亡的时候,我明白了,国家诞生的目的和意义就是为了保护国民的生命!

以上所说的,不过就是国家诞生之后才产生的功能罢了!

知乎用户 众生皆苦​ 发表

没法评论好和坏,但是清零这种东西,只有严格和没效果两种可能,不存在 “兼得”,传染率这么大这么快,你放松一点马上就成片了。下面的人就算真的有心他也拦不住,目前备受人反感的各种“死封” 就是地方官保乌纱帽的唯一办法了……

然后你现在说不能这么封,你得开点小口子…… 我觉得下面的人只能有两种理解,第一种封的更死阳奉阴违,另一种彻底躺平,估计连工作人员第一波冲击都在家带病休息了。

没猜错的话我这边会选择 1,有些地方会选择 2,当然他们也进不来。好坏没法评价,但这事绝对不存在半躺平这个选项,要全国仰卧起坐拖上一两年,一个月开放,一个月封死,那才是真完蛋,比放开和封死都糟糕。

总结:我觉得这也是没办法的事,除非彻底封死,否则就是扛不住了。另外就是,想要孩子的,最好躲开这一年怀孕,等医疗不负载的时候再生,要么很多罪要受。

知乎用户 样子 发表

知乎糾結這個問題有意思嗎?

知乎用户 正法明 发表

一、既要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又要大力发展经济,保障国家繁荣昌盛!

二、病毒虽然传播能力强,但是治愈率也高,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

三、目前的严格防控,不仅对大家的出行产生巨大影响,对各地方政府来说,经济影响和疫情防控成本也很大。

四、外国已有放开的先例,而且没有造成恶劣的影响,所以,逐渐放开或许也是正确的选择!

知乎用户 知了 发表

哦,我信了

知乎用户 清歌流水 发表

“上面计划得很好,下面执行得好狠”

知乎用户 kume 发表

暴论 ,哪一种对你的切身利益更友好,那你就支持好了

知乎用户 行远致糕 发表

有些事只能做不能说,有些事只能说不能做

知乎用户 Kkmojo​ 发表

这下利好老人小孩了

知乎用户 czw​ 发表

政策的出发点是好的。防疫为前提,又为人民生活出行考虑。

可惜事与愿违,政策的落实很难得到保障。也许是因为政策才出来,地方落实需要时间缓冲;也许政策只能停留在国家层面上,很难落实到地方。

目前来说,还是有很多地方并没有落实这个政策。且行且看吧。

知乎用户 老莫侃侃 发表

太会说话了

知乎用户 莫舞 发表

其实真不用浪费口舌,不要看怎么说,就看怎么做,行动不会骗人。嘴上我们不躺平,实际身体很诚实也有可能是吧。所以不用花费精力纠结和理解这话什么意思。想做的动作已经做了,说别的就很苍白。

知乎用户 背光​ 发表

vicojxpxhozcoxocoopxpzhiv

知乎用户 邝仲弘 发表

想法不错,落实不一定,这玩意往什么方向落实都行,有可能封的更严也有可能摆烂,如果地区间的落实差异大可能比原来弄得更乱。

知乎用户 DDDDDDD​ 发表

我没有那么悲观。

二十条相当于对执行的优化,如果执行不力,后续的操作可能会收紧。

但在变化之前,肯定会有大量感染

知乎用户 甄叔 发表

懒得拍完照片。

我家这全封了。

延安市。

没通知。

领导说封就封。

动态清零。

真的是动态清零 。

知乎用户 听雨说 发表

国务院的标准或者要求是好的,方向一定没问题,但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到基层走不走样,打个问号

是不是按照这样做就不会打板子了,其实不然,防疫是过程加结果双管控,科学精准防控本就是很玄学的东西,平衡很重要,但确实苦了一线社区工作者和服务性人员

愿疫情早日散去

知乎用户 程咬金不咬金 发表

没有什么用,基层,尤其是乡村,该咋办咋办

知乎用户 TM 虎门​ 发表

病毒又不会变成益生菌,难道继续封控 50 年?? 逐步开放是必然的。

知乎用户 天地无用 发表

这些规定对自治区有效力吗?

知乎用户 国产好衰锅 发表

希望疫情早日结束,希望人民早日摘掉口罩,呼吸新鲜空气。

知乎用户 明月 发表

国家的出发点是好的,可是我们国家总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等到实行的时候又是层层加码。

知乎用户 袁大头 发表

这个冬天会充满恐惧和混乱,直到新一年春天的到来。都不容易,共勉吧

知乎用户 不爱扯淡漠沙荆棘​ 发表

开门了

知乎用户 祿綛 发表

即将迎来大爆发 随即被迫提前放开

知乎用户 星夜 发表

这是乌鲁木齐市晚报的文章,希望大家可以看看 https://mp.weixin.qq.com/s/t9YP0aO6hBOqIEiIYz_J-A

知乎用户 唯一的太阳 发表

高低风险重新划分?没有用啊,地方已经发明了’防控区’、‘防控区’等概念,封控一个区,防控一个市,不用风险区的概念了。

知乎用户 武陵人 发表

看不懂,谁翻译一下究竟咋做

知乎用户 哈哈弥勒 发表

灵活防控

知乎用户 草木有本心 发表

呵呵呵呵

知乎用户 bleem 发表

看看烟台吧,我服了。

知乎用户 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发表

当然不是躺平,肯定不是绝对的放松,里面还是有很多的一些条款还是很严格的,包括对于封控和管控,还有绝对的这个相关的检测限制。然后对于一些聚集环境下的相关处理和管理,怎么样也还是有 5+3 的方式。

所以也绝对不可能完全的放开。只是现在陆续的根据目前的政策开始进行相关的调整。尽量避免出现一些之前的问题或者是影响到我们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学习。来尽量的恢复经济活力。

知乎用户 西日韩留学吕老师​​ 发表

但我已经躺平了啊。

知乎用户 已注销 发表

无所谓,灵活开放会出手的

知乎用户 飞行荷南人 发表

我头一回看到整条街上除了俩超市和药店别的店(包括洗车店洗衣服的店)全关了的景象… 然后去药店买连花清瘟,直接问我要身份证或者身份证照片不然不给买。

好些地方用红色水马封了,扫了场所码,只要是绿色都能进去。

没了。

知乎用户 小白心里软​ 发表

2024 年底疫情全部结束。

知乎用户 张城 发表

中国人喜欢折中,建议直接放开。

知乎用户 hijack 发表

貌似给基层很大的风险与压力

知乎用户 何方微尘 发表

别的不知道,但在知乎可以发现一个问题:

纵观过去严格管理时期的提问,回答下评论风向基本是放开压倒封闭,现在新政策提问下回答中的评论两方可以做到 55 开,这也是某些群体的传统艺能,上面怎么做我就反着做。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如何看待目前你所在地区的疫情防控?

知乎用户 港岛妹夫 发表 1. 你试图进入教学楼 / 图书馆,门口的保安要求你一定要戴上口罩,否则不能进入。当你越过他一步之后,摘下口罩,神奇的事情发生了,保安对你不闻不问,并且里面的人大多也没有戴口罩。问:保安的行为是为了( ) A. 疫 …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喊防疫过度?

知乎用户 大西瓜 发表 因为人类很诚实。 我因为疫情被困在单位连换洗衣服都没有天天泡方便面吃火腿肠的时候,我坚决抵制过度防疫。 当我身边区域挨个爆出疫情,走哪儿都是高风险区域的时候,我坚决支持严防严控。 我可太诚实了。 知乎用户 我植物鄙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