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中国乳制品协会发布的关于蒙牛伊利等左右国家标准的辟谣声明?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厨房人类​](//www.zhihu.com/org/chu-fang-ren-lei) 发表于 7/11/2020

7月9日,一篇名为《深扒蒙牛、伊利6大罪状,媒体不敢说,那就我来说》一文,火了。

随后,该公众号受到了蒙牛和伊利两家公司的联合投诉,文章被迫删除:

然后到了今天早上,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发布声明,表示上面此文“罔顾事实、刻意杜撰、用心险恶。”

同时,该话题也被顶到了热搜榜第一的位置。

那有朋友就问我了:你是怎么看这件事的呢?

我认为原作者这样写没什么问题。

结合事件爆发后的舆论反应来看,大家多少都有点“天下苦伊利蒙牛久矣”的意思。

但问题是:

当我们在表达一个观点时,我们需要用大量的事实数据来支撑,这样才会让文章更有说服力。

显然,无论是原作者的文章,还是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的声明,两方都缺乏一定的事实依据。

你不摆点数据吗?

没关系,原作者和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没做的事,我来做。

原作者罗列的蒙牛伊利“六大罪状”,具体为:

1.2005~2008年,在伊利蒙牛的推动下,国家启动“禁鲜令”,低温鲜奶的外包装上不能再使用“鲜牛奶”等名称。

2.蒙牛和伊利也和三鹿一样,添加了三聚氰胺。

3.蒙牛伊利利用三聚氰胺事件,降低了奶制品质量。

4.蒙牛爆出质量问题,微博禁止评论。

5.2018年的伊利跨省追捕。

6.蒙牛CEO当众表示:我们总把最好的产品投放到中国香港、新加坡市场。

接下来,我会用大量的事实和数据来佐证:

到底原作者罗列的蒙牛伊利“六大罪状”,是真实存在的吗?

伊利和蒙牛真的推动了“禁鲜令”吗?

结论:正确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2005~2008年的国家“禁鲜令”是真实存在的吗?

经过查资料得知:这是真实存在过的:

那么来到最关键的问题:

伊利和蒙牛真的推动了“禁鲜令”吗?

很遗憾,这一点,也是事实。

在凤凰网《禁鲜令警报解除 巴氏奶阵营打了翻身仗》一文中,他们提到:

在2005年商务周刊《乳业禁鲜令:烽火戏诸侯》一文中提到:

请大家认真看完以下文字: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在这一部分中,显然原作者没有说错,伊利和蒙牛确实推动了“禁鲜令”。

蒙牛和伊利当年添加了三聚氰胺了吗?

●结论:正确

这个问题一点都不难查,随便翻翻就有了:

毫无疑问,作者也是对的:

三聚氰胺事件中,不止是三鹿,蒙牛伊利也有添加,只不过没有被当做出头鸟去打而已。

三聚氰胺后,蒙和伊降低质量了吗?

●结论:正确

南方日报报道:

三聚氰胺事件后,伊利和蒙牛起草“乳业三大国标”,受到不少人的质疑:

联商网也同样报道了此事:

第一财经日报的《乳业标准之争实为大佬之争:光明VS伊利蒙牛》更是指出:

蒙牛伊利指定的新国标中:

生乳蛋白含量从1986年的每100克不低于2.95%降到了2.8%,细菌含量从2003年每毫升50万调至200万

这显然是把中国乳业的标准硬生生拉低了一个档次。

同时,也符合作者文中的这段论述:

作者原文
据我的了解,三聚氰胺事件后,质量降低的原因,是出于“保护奶农权益”的需要。
一旦提高标准,许多农户的牛奶将不能卖出,进一步打击奶农的收入。

当然了,这个理由是否正确,就见仁见智了,像当时还是有不少业内人士反对的。

总的来说,原作者关于“三聚氰胺事件后,乳业质量降低”的叙述,是正确的。

蒙牛爆出质量问题,微博禁止评论吗?

结论:总体正确

原作者文章中写道:

2012年,西安的大三学生发布《我在内蒙古的十天——蒙牛冰淇淋代加工点实习记录》,将在蒙牛的实习经历形容为噩梦。

这篇文章是真实存在的吗?

是的没错。

那么蒙牛是否在微博道歉呢?也是有的

但至于他们微博有没有设置“禁止评论”,就不得而知了。

总的来说,原作者叙述的问题不大。

伊利真的有跨省追捕吗?

结论:正确

先说刘成昆,他因为在个人公众号上连载小说《出乌兰记》。

结果被指影射伊利集团高层,然后被伊利指控,由呼和浩特市警方跨省抓捕。

这个看看伊利的官方声明就知道了:

刘成昆认为,小说是艺术,是虚构作品,所以坚持自己无罪。

当时事件一出,微博炸了。

无数人为刘成昆说话,但没什么用:

后来伊利跨省追捕山西人刘玉珍一事,也是真的:

当然了,虽然这件事是真的,但这些被伊利通缉的人,是否真的做错了事,这就不得而知了。

但原作者举的这两个例子,无疑是真的存在的。

蒙牛CEO真的承认特供奶的存在吗?

结论:正确

这个连视频资料都有了,还能有假吗?

大家可以移步到这位微博用户的微博下,寻找答案哦:

微博用户@魔年微凉,也把该视频资料整理成截图,方便大家观看:

因此原作者的列举的例子同样没错,蒙牛确实存在双标的现象。

看到这里相信大家都清楚,原作者在《蒙牛伊利6大罪状》中,所列举的例子,基本都是事实。

也有人会怀疑我找到的报道不是真实的,拜托,难道10几年前就有媒体故意抹黑他们吗?

另外,本文只涉及“事例”方面的讨论,不涉及对于原文中的数据等方面的论证,请大家了解。

也许蒙牛伊利,现在变得更加“专业正规”,但以上的历史,也是他们不能抹去的。

我也希望蒙牛伊利能拿出“实质性的证据”,来佐证原作者是否在造谣。

事情的进展会如何?让我们拭目以待。

参考文献:
凤凰网《禁鲜令警报解除,巴氏奶阵营打了翻身仗》
联商网《乳业三大国标由伊利和蒙牛参与制定遭质疑》
北京现代商报《巴氏奶巨头沉默抵抗禁鲜令,蒙牛、伊利弃鲜》
商务周刊《乳业禁鲜令:烽火戏诸侯》
京华时报《专家所谓乳业标准降低系从国情出发说法遭质疑》
鉴闻《山西一奶农涉敲诈勒索被跨省追捕,曾发文举报伊利》
观察者网《蒙牛代工厂问题曝光,责任人已停职》
BiliBili《深扒伊利蒙牛6大罪状,媒体不敢说,那就我来说》

厨房人类

专注于 研究「人类行为学和美食之间关系」

致力于 把和食物有关的趣事儿煮给你吃

  知乎用户 [洛水秋风](//www.zhihu.com/people/ma-ma-shuo-bu-ke-yi-zuo-ma-bao-nan) 发表于 7/11/2020

  堂下何人,状告本官?

经知友提醒,责承用法没错。(看来我语文还是没学好。。。)

另外,该声明中还有语法错误:“摆布、左右国家标准的制定”。摆布这个词放这里搭配不当。这个也有知友说用法没错(啪啪啪啪)

  知乎用户 [知乎只适合投诉](//www.zhihu.com/people/zhi-hu-zhi-gua-he-tou-su) 发表于 7/11/2020

  这个协会本身就是服务蒙牛伊利的,这个协会本身并没有为社会做过什么,况且这个协会是什么?协会是指由个人、单个组织为达到某种目标,通过签署协议,自愿组成的团体或组织,中文将英语Association译作“协会”,和工会组织的概念不同。

况且某些行业协会以营利为目的,混淆了社团法人与公司法人的界限。而我国社团登记管理条例明确规定:“社会团体不得从事营利性经营活动。”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社会团体不能进行任何收费或者赚取利润的活动,只是表示社会团体取得的财产不能够分配给会员,必须用于其目的事业”。

而且你还不能说他们不好,舆论压力大了过段时候他们就会制造新闻,国产乳业行业要被国外乳业搞死了,以后中国的牛奶就是国外说了算了。搞的好像他们卖常温奶不给利乐上贡一样……

  知乎用户 [Doge精神污染](//www.zhihu.com/people/dogejing-shen-wu-ran) 发表于 7/11/2020

这文章真的???水平有够低的

不是应该“经调查核实”么?

什么叫“我们认为”?

别的不说,评论区集体翻车,

无聊去协会官网翻了下,看看这是啥

所谓的“官方”,就是自己掏钱办了个组织刻了个章??

——————————————————————

顺便扔张以前X牛的经典名言

  知乎用户 [南湾已秋](//www.zhihu.com/people/nan-wan-bu-qiu-23-96) 发表于 7/11/2020

  知乎用户 [Angelo的常识](//www.zhihu.com/people/wang-ze-zhu-80) 发表于 7/11/2020

  > 2016年4月21日,中国农垦乳业联盟在哈尔滨召开峰会,会上决定,以光明,三元,完达山乳业为首的17家乳业成员单位在今后的生产里执行《中国农垦生鲜乳生产质量标准》。  

该标准基本上照搬了美国与欧盟标准中较高的一项:菌落总数每毫升低于十万,乳蛋白不低于百分之三,加入了奶牛乳房体细胞数每毫升低于40万(美标75万欧标40万)。
该事件被称为中国奶业的“东南互保条约”,17家在全国奶业占比仅有百分之十的地方性企业彻底与国家标准决裂。

背景

作者:Angelo

编辑:Angelo

致敬:蒋卫锁 王小七

注:本文部分文件链接在非VPN状态下无法打开

王小七先生的《深扒蒙牛伊利六大罪状,媒体不敢说,那就我来说》一文目前为微博热搜第一,文章只有知乎与B站尚有原文,其他平台均已将之删除,读者复制文名搜索即可得原文。

本文不涉及该热搜争议,只整理中国奶业及相关标准与国际奶业及相关标准基本发展过程,尽力居于客观角度。

一.国家乳业标准为谁而设?

日前牛奶行业举办的内部研讨会上, 广州市奶业协会理事长王丁棉认为我国现有的奶业标准全球最低,主要是因为被个别大企业绑架;而内蒙古奶协秘书长那丁木德则认为,制定牛奶质量标准要从国情出发。

观点中国

国情论”从根本上说并不能真正维护奶农的利益,相反,在在维护大企业的利益,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奶农恰恰也是受害者和不被保护者。当大的危机到来时,奶农很可能成为“垫背者”而非那些大企业。

中国网 朱四倍

早在2011年,中国经济网即刊文《突破底线:制定标准者和执行者同穿一条裤子?有牛奶喝比牛奶标准更重要?荒唐!

为低标吆喝的内蒙古奶协常务理事金海认为三聚氰胺事件是因为之前的乳业标准太高,只有降低标准才能保证牛奶的安全。 这显然违背公众常识,倘若都是标准惹的祸,干脆废除所有的标准不是更安全吗?事实证明在任何情况下,低标只会让企业越来越放纵自己。

曾参与乳业国标制定的西部乳业发展协作会执行副会长魏荣禄曾向媒体证实,乳业国标做初稿时,蒙牛制定巴氏奶标准,伊利制定超高灭菌奶标准,光明制定的是酸奶标准。

中国经济网 来源:红网

中国经济网的另一篇文章**《“标准向下看”最终会毁了乳业》**及以下截屏中圈出的文章目前均已无法打开。

下文同样无法打开:

以下链接为中国经济网,产经部,佟明彪为责任编辑制作的**“国家乳业标准为谁而设”**网页链接:

http://www.ce.cn/cysc/ztpd/2011/nybz/index.shtml


插入(源自 中国经济网):

  据王竹天研究员介绍,按照**《食品安全法》、《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和《奶业整顿和振兴规划纲要》**有关规定,2008年底卫生部会同有关部门开始清理整合乳品安全标准。

卫生部、农业部、国家标准委等部门及相关行业协会组成乳品安全标准清理协调小组,并由各部门推荐近70名专家组建了专家组,制定了专门工作方案,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广泛征求部门、科研机构、行业、专家的意见,并上网公开向全社会征求意见,同时通报了世贸组织(WTO)。

经过1年的努力,完成了包括《生乳》在内的66项乳品标准,经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审查通过于2010年3月正式公布。

  王竹天研究员说,乳品安全标准的清理整合工作始终坚持以下原则:

一是以保护消费者健康为宗旨,以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为科学基础,确保科学性和可行性;

二是与国家有关产业政策相衔接,考虑乳品行业现状和产业发展,确保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

三是根据乳品安全特性合理分类,整合现行乳品安全相关标准,扩大标准覆盖面,增强通用性和合理性

四是坚持公开、透明的原则,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并积极借鉴国外管理经验。

《生乳》标准是乳品标准清理中的重点,其指标设置分为三类:一是安全指标,比如污染物、真菌毒素、农兽药残留、菌落总数等,二是质量指标,比如蛋白质、脂肪等,三是感观指标,如色泽、气味等。

《生乳》标准综合考虑了安全、质量、行业发展等因素,是生乳生产和收购的准入门槛。

  孟瑾高工强调,生乳作为原料乳,消费者不会直接饮用,生产企业使用其生产产品时要经过杀菌等工艺,达到乳制品产品国家标准规定后方可上市销售。

他解释,《生乳》中设置菌落总数指标主要是为了反映奶牛健康状况、牧场卫生状况和冷链运输质量控制情况。

1986年,农业部门制定的《生鲜乳收购标准》(GB/T6914-86)将生乳中菌落总数分为四个等级,Ⅰ级低于50万CFU(菌落形成单位)/毫升,Ⅱ级低于100万CFU/毫升,Ⅲ级低于200万CFU/毫升,Ⅳ级低于400万CFU/毫升,按照该标准,菌落总数小于等于400万CFU/毫升的生乳都符合收购要求。

新公布的**《生乳》标准总结该收购标准实施多年经验的基础上,将生乳中菌落总数指标从400万CFU/毫升调整为200万CFU/毫升,提高了生乳收购门槛,应该说是要求更加严格了。**

  孟瑾高工表示,随着奶牛养殖业的发展和养殖水平的提高,养殖环境的改善,生乳菌落总数会逐步降低。

国家鼓励企业在生乳收购中设置菌落总数分级收购标准,引导奶农标准化规模养殖,不断提高生乳质量,我们也将根据产业发展状况及时调整相关指标。

  孟瑾高工告诉我们,《生乳》蛋白质指标是反映原料乳的质量指标,不是供消费者食用的乳制品终产品指标。

据农业部门调查,我国生乳蛋白质含量范围在2.8%-3.2%之间,平均值为2.95%,但生乳蛋白质含量受奶牛品种、饲料、饲养管理、泌乳期、气候等多个因素影响,比如在5月下旬至8月下旬的3个月的泌乳期内,相当一部分牛奶蛋白质含量低于2.95%的平均值。

  孟瑾高工特别提示,《生乳》标准中蛋白质含量指标是生乳收购的最低要求,乳品企业根据优质优价的原则收购牛乳,将不同蛋白质含量的生乳用于不同类型乳制品产品的生产,其产品必须达到相应乳制品产品国家标准中蛋白质含量规定后方可出厂上市销售,例如《巴氏杀菌乳》、《灭菌乳》等标准中规定蛋白质含量都不得低于2.9克/100克。

  他说,为进一步鼓励奶牛科学饲养,推进生乳收购“按质论价”的进程,**农业部正在着手制订生乳分级标准,**引导乳品加工企业合理使用不同等级的生乳生产差异化乳品。王竹天研究员也表示,卫生部依法正在对乳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实施情况进行跟踪评价,并将根据跟踪评价意见对标准进一步修订完善。


根据中央政府颁布的**《全国奶业发展规划( 2016 - 2020 年 )》**文件(网络搜索文件名即可直接下载PDF文件):

2008年以来累计抽检生鲜乳15.1万批次,清理整顿奶站11893个,奶站基础设施、卫生、检测等条件显著改善。2015年,生鲜乳中的乳蛋白、乳脂肪抽检**平均值分别为3.14g/100g、3.69g/100g,**均高于《生乳》国家标准,规模牧场指标达到发达国家水平;违禁添加物抽检合格率连续7年保持100%。乳制品抽检合格率99.5%,婴幼儿配方乳粉抽检合格率 97.2%。

该文件第二部分指出中国奶业所面临的挑战:

(一)竞争力不强:与奶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奶牛单产水平、资源利用效率和劳动生产率仍有一定差距。 (二)进口影响加剧:我国乳制品关税低,只有世界平 均水平的 1/5,进口乳制品完税价格大幅低于国内生产成本。 (三)消费信心不足:消费者对国产乳制品,尤其是婴 幼儿配方乳粉还缺乏信心。同时,国外婴幼儿配方乳粉价格 明显低于国内婴幼儿配方乳粉价格。

文件中提及的所面临挑战中并未包括中国奶业生产标准低于欧美为全球最低水平一条,竞争力不强被归结为生产力原因。

二.国际及各国奶业标准

美国牛奶安全标准,源文件:Grade “A” Pasteurized Milk Ordinance:

(美国食品药品安全局 FDA 文件链接:https://www.fda.gov/food/milk-guidance-documents-regulatory-information/national-conference-interstate-milk-shipments-ncims-model-documents

由于作者非食品安全专业出身,为避免翻译误差,故不作翻译,读者请针对**“Bacterial Limits”**栏目自行查看数据。

附录:该链接为文件 “Landmarks in the U.S. Dairy Industry” PDF链接,可作参考之用:

https://dairymarkets.org/PubPod/Reference/Library/Weimar&Blayney.1994.pdf

欧盟奶制品标准:

(TradeMilk European Dairy Treasures: http://www.trademilk.eu/cZ_l_s,6775,0,-1,cn.html#_ftn2

对牛奶质量的评价工作在牛奶厂就已经开始,每批经过感官(外观和气味)检查,并检查其温度(牛奶温度不能高于10℃)。然后检查奶的酸度(滴定酸度测定不得超过7.5°SH),检测抗生素和抑制剂的残留。从各供应商的每个样品检测:蛋白质,脂肪,乳糖和干物质;检测凝固点(大于-0.512℃)。另外,检测微生物数量(在30℃下的微生物的允许的总数目为100万/毫升)和体细胞(400万/毫升)。
《欧洲乳制品的质量》

根据澳大利亚与新西兰食品安全标准 code 2.5.1 系列之规定:

(澳大利亚与新西兰食品安全标准官网 Food Standards Codehttps://www.foodstandards.gov.au/code/Pages/default.aspx

(非脱脂牛奶)乳脂不少于32克/千克、含有不少于30 g / kg的蛋白质(以粗蛋白质衡量); 脱脂牛奶乳脂含量不超过1.5克/千克、对于源自牛奶的脱脂牛奶- 包含不少于30 g / kg的蛋白质(以粗蛋白质计量); *仅在以下情况下,才可以将植物甾醇,植物甾烷醇及其酯添加到牛奶中: (a)牛奶中总脂肪/ 100克不超过1.5克;和 (b)植物总固醇当量含量不少于3 g / L的牛奶和不超过4 g / L的牛奶 (*注:未能获得微生物菌落相关标准数据)

三. 争议:低标准的蛋白质与菌落含量

2010年04月22日,卫生部发布《生乳》(GB19301-2010)等66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卫通〔2010〕7号),争议以此为开端至今未曾结束。

(卫生部《生乳》文件下载源链接:http://news.foodmate.net/2010/04/162487.html

2011年06月25日,新华网刊文《国内奶业标准“世界最低”引争议 做不到还是不想做》(源链接:http://news.foodmate.net/2011/06/184176.html

2010年以前,我国生乳标准是每毫升细菌总数不超过50万个,蛋白质含量最低每百克2.95克。新修订的标准变为:每毫升细菌限量总数提高到200万个,蛋白质最低含量下调至2.8克。 对此,广州市奶业协会理事长王丁棉说,“新国标"蛋白质含量远低于发达国家3.0克以上的标准;而菌落总数则比美国、欧盟10万个的标准高出20倍。这一标准堪称"世界最低”。

四次参与乳品"国标"制定的西南民族大学教授魏荣禄,研究乳品加工学已长达50年。他说,从25年前的每毫升50万个的菌落总数标准,到现在定为200万个,确实令人匪夷所思。“200万个是什么概念? 形象地说,就是在牛场挤奶的牛舍里,苍蝇乱飞”。魏荣禄说,原奶细菌包括乳酸菌、酵母菌、霉菌以及致病菌,如此低的标准容易造成食品安全隐患。 安徽益益乳业公司董事长吴明楼坦言,从消费者角度看,菌落总数控制在50万个以内是比较合适的。“新国标"主要针对以137℃高温瞬间杀菌制作的常温奶,如果细菌过多,有些菌很难杀死。 菌落过多不会致命,但“好比原来喝纯净水,现在喝自来水,对健康肯定是不利的”。


文中有一重要部分如下:

“降标准"是保护奶农还是保护企业?

对于降低乳业标准,一种理直气壮的解释是**“国情决定论”。**

有关部门曾在去年7月(2010年《生乳》文件发布两个月后)称,“新国标"设置主要考虑我国奶牛养殖正处在从传统向现代养殖转型的过程中,奶牛饲养中粗饲料结构单一、优质饲草饲喂率低,因此生乳蛋白质含量相对较低。这一标准也符合我国奶牛泌乳规律及国内的养殖现实

近期,内蒙古奶业协会秘书长那达木德更明确表示,如果中国现在按乳业发达国家标准执行,那么占总量70%的散养殖户中,绝大部分要倒奶、卖牛或杀牛。

但形成鲜明反差的是,不少养殖户、奶业专家,甚至包括部分生产加工企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并不认同这一说法。

合肥市一家奶牛养殖场负责人坦言,宣称降低质量标准是为保护小型奶农利益,这是一个借口,实质问题是**“对奶源的管理问题”**。

这位负责人说,牛奶挤下时微生物含量很少,**只是后面收集、保管、运输中才呈几何数增长。**如果采取分散养殖、集中挤奶等方法,加上后续的冷链运输,这个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有关部门和一些大型加工企业不想解决问题,而是以此为借口,迁就降低奶业质量标准。这是不负责任的。”

一些养殖户表示,他们曾向加工企业提出建集中挤奶站,但企业不愿意干,一是不愿增加奶站投资成本,二是怕管理出了问题承担责任。

**“企业不愿做、养殖户做不了、政府推动又不够,这是一个尴尬局面。”**魏荣禄说,最终只能迁就降低质量标准。

实事求是地说,降低标准成为"最省事"的做法。既可以名正言顺说保护奶农利益,又有利于企业降低成本,有关部门也容易管理。最终损害的,是消费者的利益。


当笔者在查阅欧美、澳新的相关资料时发现,其关于奶制品安全内容出现最多的并非生产安全标准,而是运输、储存、相关接触人员的安全标准。

(源自美国食品药品安全管理局 FDA,源链接:https://www.fda.gov/food/guidance-documents-regulatory-information-topic-food-and-dietary-supplements/milk-guidance-documents-regulatory-information

笔者未能在《中国食品安全法》与卫生部相关文件中找到关于牛奶的储存、运输、相关接触人员等的明确标准性文件。只查得如下文件:

(文件链接过长,请前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官网 搜索文件名自行查阅)


在搜索相关资料的过程中,笔者又有以下发现:

食品伙伴网相关专题下扩选文中全部无法打开(源链接:http://www.foodmate.net/special/anquan/9.html):

凤凰财经相关板块完全失效,或与时效有关,失效具体原因未知:(源链接:http://finance.ifeng.com/news/special/ruyebiaozhun/


2011年11月28日,人民日报刊文《奶业专家:乳品新标准由乳业三巨头起草》,文中引述有:

(源链接:http://news.foodmate.net/2011/11/194999.html

“内部待议稿上显示,巴氏奶标准初稿的起草单位是蒙牛乳业集团,生鲜奶标准由伊利集团起草,酸奶标准则由光明集团起草。” –曾寿瀛,中国奶业协会乳品工业委员会副主任,先后四次参加相关乳品标准制订的讨论会 “我至今也没有明白,反复讨论形成的送审稿,其中一些关键性标准,最后为什么会被推翻?” –魏荣禄,西部乳业协会执行副会长,先后三次参加相关乳品标准制订的讨论会 “我现在没什么可说的了。““说了有什么用?” –多名曾经参与标准制订讨论会的奶业专家

文中还对比了2005年的相关文件与2010年相关文件的重要区别:

**至于具体的起草单位和个人,**在2010年公布的生乳、灭菌乳等乳品标准及政府公告中,**并没有具体介绍。**而2005年卫生部和国家标准委发布的巴氏杀菌、灭菌乳卫生标准,前言部分公开了该标准起草单位为南京、天津、南宁等9个地方卫生防疫站,主要起草人为唐世树等9人。

仅仅2天后的2011年12月1日,人民日报又发布《卫生部:乳品标准绝不可能被企业绑架》一文,文末提及《乳品安全国家标准问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于2013年06月05日更新发布《乳品安全国家标准问答》。

(两文源链接:

http://news.foodmate.net/2011/12/195238.html

http://www.nhc.gov.cn/wjw/wdjd/201306/1d5f7a29e2a14ae59aeee704fc11b2b0.shtml


文中第十四条强调:

十四、《生乳》标准的蛋白质和菌落总数指标是科学合理的。

《生乳》标准将生乳定义为“从符合国家有关要求的健康奶畜乳房中挤出的无任何成分改变的常乳。产犊后7天的初乳、应用抗生素期间和休药期间的乳汁、变质乳不应用作生乳。”从健康奶畜乳房中挤出的常乳都应当被纳入标准范围进行监督。《生乳》标准从质量和安全两方面,对受生产、收购环节影响的指标进行了规定,将引导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和生乳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

在专家组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设置蛋白质指标为大于等于2.80g/100g。主要基于以下考虑:

**一是符合我国生乳生产实际。**生鲜牛乳的蛋白质含量与饲养水平等多种因素有关,尤其是全株玉米青贮饲料、苜蓿干草等优质饲草饲喂量对生乳蛋白质含量影响很大。我国目前奶牛饲养中粗饲料结构单一、优质饲草饲喂率低,因此生乳蛋白质含量也相对较低。

**二是符合奶牛泌乳规律。**在奶牛不同泌乳期蛋白质含量不同,高峰期蛋白质含量比中后期低。我国绝大部分奶牛在5~9月份进入泌乳高峰期,这个季节又是天气最炎热的季节,两个因素的叠加影响导致夏季生乳蛋白质含量明显低于其他季节。

**三是尊重客观事实。**从健康奶畜乳房中挤出的、蛋白质含量低于2.95 g/100g的常乳是客观存在的。据农业部调查,2007年和2008年夏季,北方一些省份生乳蛋白质含量低于2.95克/100克的比例分别达75%和90%;乳品企业6月份西北、中南、东北等三个区收购生乳蛋白质含量低于2.95克/100克的比例分别达75.8%、33.8%和24.9% 。

**四是有利于生乳质量安全监管。**从调查情况看,荷斯坦牛奶蛋白质含量主要分布在2.8-3.4g/100g之间,《生乳》标准作为质量安全监管的依据,便于质量安全监管的顺利实施。

菌落总数是反映奶牛健康状况、牧场卫生状况和冷链质量控制的卫生指标。目前我国奶牛小规模散养比例较高,100头以上规模养殖比例仅为23.1%,5头以下比例为32.4%,这种小规模养殖的现状短期内难以改变。

养殖水平低造成生鲜乳菌落总数相对较高。

当前,《生乳》国家标准设置菌落总数的指标是符合我国发展实际,能够保护大量中小规模奶农的利益,维护我国奶业稳定发展。近年来,国家大力扶持奶牛规模化养殖,自2008年以来,已累计投入12亿元建设1944个200头以上的奶牛养殖小区(场)。

随着奶牛养殖业的发展和养殖水平的提高,生乳菌落总数将逐步降低。鼓励企业在生乳收购中设置菌落总数分级收购标准,引导奶农标准化规模养殖,不断提高养殖水平。

我们将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定要求,开展标准的跟踪评估,并参照国际标准,广泛听取食品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意见,不断修订完善我国食品安全标准。


2019年03月18日,新华网刊文《新成果新标准,伊利再造中国乳业国际竞争“制高点”》。(源链接:http://www.xinhuanet.com/food/2019-03/18/c_1124248704.htm

(伊利)以**“视品质如生命”**为最高原则的伊利,首创行业内“质量管控三条线”:企业标准线高于国家标准线50%,内部控制线高于企业标准线20%,这也使得伊利对于源头到终端的每一个环节都有着极致苛刻的要求,从而保证把高品质奶源的营养与风味,完整地传送到消费者手中。

但该说法目前未得到专家证实,仅为媒体所发布之内容。

四.巨头们

早在2010年,腾讯财经即发布以下数据:

源链接:https://finance.qq.com/zt2011/milkbz/

2011年06月11日,中国网刊文《大企业绑架奶业标准只会“害人害已”》。(源链接:http://opinion.china.com.cn/opinion_87_17887.html

这样的一个“低标准”表面看维护了企业利益,但实际上却是一个“害人害已”的标准。 一个远低于发达国家的乳品标准,对于广大消费者而言,看似天天喝的是奶,实际上是一个“水货”,蛋白质不够、菌落标准超标,只会对饮用者造成健康隐患。 温总理曾说过,我希望每个中国人每天喝一斤奶。总理说的一斤奶绝不是全世界蛋白含量最低的,更不是提高了菌落总数标准高达4倍多的奶!中国网 毕晓哲

2008年09月21日,新华网刊文《卫生部:现有1.2万余名婴幼儿因食用奶粉住院治疗》,三聚氰胺事件影响范围至少达到1.2万以上婴幼儿身心健康受损。

(源链接:https://web.archive.org/web/20080924031536/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8-09/21/content_10088082.htm

2008年09月16日,http://CCTV.com发布《22家生产不合格婴幼儿奶粉企业名单》。

(源链接:https://web.archive.org/web/20140902011433/http://news.hexun.com/2008-09-16/108931615.html

2008年9月24日,中国国家质检总局表示,牛奶事件已得到控制,9月14日以后新生产的酸乳、巴氏杀菌乳、灭菌乳等主要品种的液态奶样本的三聚氰胺抽样检测中均未检出三聚氰胺。(源自人民网,源链接已失效:http://www.people.cn/404/error.html

2008年09月30日,在卫生部三令五申严查三聚氰胺的情况下所公布的新一次抽样检查结果显示:

目前,全国约有290家普通奶粉和其他配方奶粉生产企业,这次共抽检154家企业(合计市场占有率达70%以上),有134家企业未检出三聚氰胺,占87.0%;共抽检9月14日前生产的265个批次产品,有234个批次产品没有检出三聚氰胺,占88.3%。国家质量监督检查检疫总局 《国家质检总局公布对普通奶粉和其他配方奶粉三聚氰胺专项检测情况》

(源链接:https://web.archive.org/web/20130606091723/http://www.aqsiq.gov.cn/zjxw/zjxw/zjftpxw/200809/t20080930_91891.htm

两次检查,蒙牛、伊利、雅士利、三鹿均赫然在列。

至于跨省追捕、蒙牛与伊利两家公司之间的关系等事,因无法获得绝对官方资料,故此处不作讨论。

五.结语

美国食品药品安全管理局 FDA 每年都会发布去年的相关公开报告,目前最新的文件为2018年的相关报告,自1996年克林顿政府建立“互联网高速公路”以来,所有文件完全透明,全球任何人都可通过互联网获得相关文件。

而我国的文件则总体偏指导性,相关报告内容并不充分。这对很多关心奶业事务的工作者来说是一个难以面对的难题。

(FDA 源链接:https://www.fda.gov/food/guidance-documents-regulatory-information-topic-food-and-dietary-supplements/milk-guidance-documents-regulatory-information

这一点,还望祖国向欧美学习,毕竟,食品安全,大于天。

结尾引用 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会长 应松年 的相关采访:

(人民日报《奶业专家:乳品新标准由乳业三巨头起草》源链接:http://news.foodmate.net/2011/11/194999.html

“过程更加民主、透明,是解除公众疑虑的一个重要途径。”

他同时指出,“公开透明也不是万能的,公众情绪并非完全理性。如果在讨论过程中,有专家提出某指标有害,但是经过大量的论证、调研证明其实是无妨的,最后标准采用了相对科学的意见。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整个过程都透明了,公众有可能还是会有所质疑:为什么不采用那个专家的意见,为什么不采取更严格的标准?

应松年强调,**本行业的专家是懂行的,整个订标过程至少应该对专家全透明。**他们信服了,就不会产生反对的意见领袖,这样新标准执行将更加顺利。如果决策和专家的意见有大分歧,应该重新召开论证会,避免"暗箱操作"之嫌。


争议的核心,“保护奶农”而降低标准在笔者看来并不具有说服力,相反牛奶最容易感染的运输、储存、相关接触人员的安全管控才是重中之重,该问题仍需得到重视。

宁可不喝劣质奶,也不应让消费者承担低健康标准带来的代价。

  知乎用户 [杨超越黑粉头子站](//www.zhihu.com/people/ycy19980731) 发表于 7/11/2020

  不是啊,现在有个红戳就敢说自己是“官方辟谣”了吗?

全文拿不出实际性的证据来反驳文章里说的菌落、蛋白质含量等数据,苍白无力,毫无干货。

辟谣要拿出证据与逻辑,不是靠盖个红戳就能服众的。整篇声明一句“我们认为该文罔顾事实”就完事了?你好歹说个“经调查”吧,真是好大的官威。

所谓的“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也就是个社会性团体,跟那个什么全国牙防组一样,都是企业自发组织的机构,谁还不知道是咋回事儿?这种组织就是联谊会,联谊会乱发什么文件?搞联谊才是你的主业。

写这声明的也不可能是机关出来的,哪个办公室这文字水平早被领导骂死了。想反驳的话,要么有理有据,要么就找顶头上司出来说话,“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出来站台就跟夹去阴间宣布被盗账号调查结果一样可笑。

官方声明成这样就是自打脸,我就当那篇文章里的都是事实了,实锤。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undefined) 发表于 7/11/2020

厉害了,个破协会敢要求国家。你有多大的脸。

要求作者道歉,要真没问题早跨省起诉了

正确的写法是蒙牛伊利官方辟谣,不是官方辟谣蒙牛伊利。

是不是想搞点大事情?

谁不知道协会公司以前是随便注册的?香港在前几年还可以注册名字更牛逼公司名字呢。

  知乎用户 [Castor](//www.zhihu.com/people/wei-ming-75-81) 发表于 7/11/2020

  “共同维护来之不易的我国乳业发展的良好局面”

既然大家都赞同这句话,那我们把标准定高一点,严格一点怎么样?相信贵公司不会反对吧,这是在维护我国乳业发展啊

还是说你们的意思是

“共同维护来之不易的我方企业发展的良好局面”

  知乎用户 [结石宝宝父亲郭利](//www.zhihu.com/people/jie-shi-bao-bao-fu-qin-guo-li) 发表于 7/11/2020

  知乎用户 [Joms](//www.zhihu.com/people/zhangxiangyu-54) 发表于 7/11/2020

  事关建州人蛋白质摄入,希望看到大佐的发言

@寒冰射手曹草草

  知乎用户 [夜羽](//www.zhihu.com/people/ye-yu-35-86-34) 发表于 7/11/2020

  切

连辟谣都不会

学下我们割割的工作室好吗?

直接在文章处P上个大大的红色的“假”字并且挡住关键部分,这都不会吗?

就这,就这?

  知乎用户 [洛克马戏初号机](//www.zhihu.com/people/fu-chou-zhe-16-45) 发表于 7/11/2020

![](data:image/svg+xml;utf8,)

一个社会团体出来辟谣?

辟谣也就算了,还强烈要求?

这是在表明自己官商勾结的铁证么?

真是贼不打三天自招。

  知乎用户 [wpstqe](//www.zhihu.com/people/wpstqe) 发表于 7/11/2020

  乳协在三聚氰胺事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在大头娃娃实践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在近几年的乳制品发展中扮演了什么角色,你有何底气发布这份声明?

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蒙牛、伊利等企业左右国家标准制定”不实​www.inkli.com.cn图标

  知乎用户 [and then](//www.zhihu.com/people/forever1973) 发表于 7/11/2020

  “包大人,好大的官威呐”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微博热搜第一!伊利和蒙牛的「6大罪状」是真的吗?

7月9日,一篇名为《深扒蒙牛、伊利6大罪状,媒体不敢说,那就我来说》一文,火了。 随后,该公众号受到了蒙牛和伊利两家公司的联合投诉,文章被迫删除: 然后到了今天早上,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发布声明,表示上面此文“罔顾事实、刻意杜撰、用心险恶。” …

如何看待伊利与蒙牛这两家公司?

知乎用户 [流光](//www.zhihu.com/people/xu-dong-20-20) 发表于 5/1/2020 两个都不是什么好饼,三聚氰胺证明它们都干了坏事,可大锅被三鹿背了,国内好的乳业,去查查三聚氰胺那件事哪家保持了良心,不 …

深扒蒙牛伊利6大罪状,媒体不敢说,那就我来说

写在前面: PS:因为这篇文上了微博热搜,我被乳协威胁,结尾附上最新进展文章。 这是一篇深扒蒙牛与伊利暗黑发家史的文章,长达6500字,但每一个字都不多余,每一个字都有意义,可能开头会有稍许枯燥,但如果可以,希望你可以认真读完这篇文章,最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