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新目标「人均 GDP 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是什么水平?
知乎用户 月亮白猿 发表 中等发达国家 不是中等的发达国家,而是发展到中等发达水平的国家 知乎用户 John.L 发表 在中国增长的时候,有很多国家是原地踏步乃至后退的。 比如泰国,俄罗斯,巴西,土耳其,墨西哥等等等等。 2011 年巴西人 …
我们从两个角度看这个数据:
1)汇率角度计算 GDP 有杠杆撬动作用
我长期维持出口导向的经济外循环政策,原因在此前文章也分析过,产能过剩是工业化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而打破需求限制的经济增长的关键就是外循环,即打通国际需求市场,可以把内部需求不足和产能过剩对经济增长的限制压得很低。但如何维持商品的国际竞争力,迅速抢占市场,两个关键,一个是内部的人口红利挖掘,中等收入也是经济发展很重要的一步,当然这里面也存在问题,不在本回答展开,另一个则是宏观政策扶持,其中就有强制压低本币汇率来补贴出口利润和国际竞争力。
国际贸易的核心是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我给你商品你得给我相应的东西(也可能是信用),全球的主要经济体我们几乎都是其重要的贸易对象,最大的原因是我们符合上述中廉价商品的稳定供应,压低汇率是利益的再分配,比如贸易战时期,为了应对加税对于我国出口企业利润的挤压,在 2019 年本币贬值破 7,贬值利好出口,加税部分通过干预本币汇率的内部利益分配来弥补。疫情以来,人民币相对于美元的大趋势是升值,主要原因可能是全球产能供应减弱,而我们迅速从疫情中挣脱恢复生产,为全球供应产能,但并不需要再用更高的补贴来维持中低端产能的利润,更多的来源于内部竞争。
疫情以来迅速本币迅速升值,从当时破 7 到现在已经在 6.35 左右,升值幅度 9% 左右,这里面有个杠杆,通过汇率的流量变化撬动总 GDP,假设 GDP 不变,而本币升值 9% 同样可以带来美元标下的国内 GDP 增加,同样的道理,一些发展中国家外汇储备较少,经济鲁棒性较弱,会出现短期内本币贬值大几十个百分点的情况,这时即便内部 GDP 变化不大,用美元标时也会表现出 GDP 的高速下滑。
2. 人民币被低估,实际产出应该高于美元核算的 GDP
只要还维持出口导向,那么大概率还会通过宏观手段干预本币升值,基本支撑是国际需求的产能我们是最大的供应方,那么人民币就会被低估,用美元核算的 GDP 与实际社会产出就有出入,而且大概率是被低估。
工业化就是这样,只有发展了,产出增加了才有更高的物质基础,经济基础决定很多东西,比如原来经济体只产出了 0.0001 份 / 人的商品,即使摇号,绝大多数人也享受不到,而随着工业化推动的经济产出大幅度增加,可以做到这项商品 2 份 / 人时,虽然可能存在很多人还是享受不到这样的商品,但供需关系决定了价格会更加亲民,平均生活质量就会提升,这就是所谓的发展才是硬道理。
3. 发展可以解决平均问题,无法解决财富结构问题
喜人的数据背后,还有一个贯彻始终的线,就是内部对工业产出的消费能力增长不及产出增长的速度,03 年内需不足限制经济增长被经济全球化的需求所打破,08 年的内需不足被凯恩斯模型下的扩大信贷的大放水所掩盖,结合出口导向将海量的产能出清,避免了内需不足导致的产能过剩问题。而内部居民的财富换成了钢筋水泥混凝土,占比高达 70% 以上,能用在消耗工业产能上的钱并没有随着发展增加更多,甚至比例还不如以前。
一方面是工业产出越来越大,对于工作强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是居民可用于消费的比例越来越少,更多的是以债务和利息的形式被耗散掉,无法形成消费 - 企业利润 - 就业薪资 - 消费的良性循环。核心问题就是资本收益在扩张性货币政策周期远远大于劳动收益,而既得利益者对资本的积累越多,反过来有能维护自己的分蛋糕的比例,发展红利流向消费主力的比例更少。也就是说,发展可以解决平均问题,无法解决财富结构问题,而财富结构影响经济的良性循环。
21 年的 GDP 增速为 8%(有计算同比时的一些影响),而今年的预期目标在 5.5% 左右,疫情窗口期外部环境相对较好,欧美不会敢在内部通胀逐渐失控,急缺廉价产能中和通胀的时候撕破脸,最大打打舆论牌。而预期明年内部的消费不足将会比 21 年第四季度更加严峻,即便外部环境在窗口期稳定,5.5% 的预期也是不小的挑战,归根结底是还是财富结构问题,导致经济无法形成内部循环,应对产能过剩只能通过宏观政策补贴让利国外需求。
总结起来,发展和稳增长是没问题的,但发展也分长期发展和短期发展,刺激信贷可以短期增加经济增长,让数据变得好看,就好比一个人撸各种贷款短时间挥霍,但扩张性货币政策会加剧分配不均,中下层根本吃不到信贷扩张的红利,传递下来更多的是债务和通胀,让经济的内部良性循环和长期发展更加捉襟见肘,所以在此预测今年的货币政策还是会偏于中性保守,MLF 这种中期货币工具也就是走钢丝时的配重,既不能加息刺破泡沫,又不能继续放水吹大泡沫,高负债下钢丝两边都是硬着陆,只能用越来越大体量的中期借贷便利来保证短期不出问题,lpr 一年期和五年由于经济下行会下降,但大概率控制在 5 或者 10bp,货币供应增速稳定在 8% 左右。
最后,发展的目的是让居民有能力消耗更多的商品和劳务以提高生活质量,逐渐追赶发达国家人均消耗的水平,钢筋水泥混凝土终究是不可贸易和慢消耗品,债务支撑的价格虚高也就维持一下货币幻觉的心理,内部消费跟不上产出速度,如此规模的廉价工业产能还要通过政策让利补贴外部需求,总是一件值得思考的问题。
谢邀
世界上对于 “高收入经济体” 的标准有许多,而其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World Bank)的标准更为人所接受。按照 IMF 标准我们还差距甚远,而在世界银行标准下我们已经在门槛前了。
IMF 的标准更高一些,它采用的是接近等价于 1960 年美国人均收入水准来计算高收入经济体的下限,2021 年的水准是人均名义 GDP 高于 2 万美元。
根据这个标准,世界上只有 47 个经济体是 “高收入经济体”,欧洲 34、亚洲 7、美洲 4、大洋洲 2。
我们距离这个标准还有很大差距。这还是 60 年前美国人的生活水准。
差距巨大啊同志们。
如果简单线性计算世界通胀、而我国的增长率之后按照 5% 年化来计算,那么大致在 2035-2040 年,我们可以进入这个名单。
假设真的那么乐观,也就大致意味着我们不仅是总量、人均也是全世界前 20% 最富有的经济体了。
而世界银行的标准相对来说更宽松一些。最早,是根据 1987 年的 6000 美元来计算,然后每一年考虑美国、英国、日本、德国、法国及后来欧元区的平均通货膨胀数据,加上相关数值,每年都有一定程度的增长。
我们加入 WTO 的那一年,这个数字至 9265 美元;而 2020 年,这个数字是 12696 美元。
我们今年由于汇率提升,已经接近这个数字了;如果汇率保持不变甚至更高,那么乐观情况下我们明后年就超过了。
在这个标准下,数量多了将近一倍,80 个经济体符合这个标准。
而且由于每年标准都有变化,所以经常有国家会进进出出。
比如,阿根廷在 2013、2015 和 2017 年属于高收入经济体,而在其他年份则不是;
俄罗斯在 2012-2014 年油价高的年份属于,其他年份则不属于。
这个属于一个脚步迈进高收入经济体的门槛了,在全世界 196 个主要国家和地区里排名前 40%。
谢邀。
吼,资瓷。
21 年全国人均实际可支配收入是 35128 元,每个月将将 3000 元。
看着很少吧?08 年这个数字是 15781 元,每个月 1300 元多点。
十三年间翻了一倍多,很可以了,这是值得庆贺的增长。
这数字个人感觉没啥水分。08 年时珠三角工厂的普遍底薪是 1000 元,加班加满了一般也就是 1500 到 1800 元。2000 至 2500 元档位的,已经是技术工人和外资工厂的水平。
我当年的梦想就是月薪 6000 元,30 岁前能过万在我眼里属于高级白领。
而且这个收入增长的物价稀释害行。
现在猪肉价格很多地方还是个位数,8 元一斤。这几个月所谓的 “暴涨”,无非就是冲到了 10 元一斤。
08 年猪肉价格最高在 12 元一斤,最低也是 9 元一斤。
十年前的 “姜你军”、“蒜你狠”、“豆你玩”,高位价格都超过今天。但只要是国家有投放物资、平抑价格能力的市场,最终都能实现温和上涨。
不用打引号,十年下来也就是涨个 10% 到 20%。和全球大多数国家比,真的很温和了。
08 年刚开完奥运会,我就有胖友移民去了巴西。
19 年巴西人均 GDP 也就 8900 美刀,我国已经是 1.1 万美刀了;疫情后巴西的人均 GDP 更是被砸到了 6800 美刀。
但在 08 年,我国人均 GDP 只有 3800 美刀,而巴西已经是 8800 美刀了。在很多出过国的人眼里,里约热内卢还真就比北上广高一头。
如今我让你润去巴西你愿意么?
08 年时中国人哪都敢润。移民南非的,好歹有个约翰内斯堡还能理解;移民肯尼亚的你见过吗?
我见过,蹲在内罗毕开个小超商,卖拖鞋。
人均 GDP 突破 1.2 万美刀是个实打实的成绩,群众现在润的目的地只有西欧北欧美加澳新日,这就是力证。
但为啥还是有很多人不爽呢?
因为问题也是很真实的。
一,不平衡的分化。
前期的增长是有普适性的:产业水平差、空白市场多、整体基数低。只要工厂建起来,甭管是做衣服的还是做箱包的,整个镇子都能起来。
形象地说,像香槟塔:
不平衡依然存在,但这是大区之间、城乡之间的不平衡。整个东部处于上升,中西部劳动力向东部迁移,沿海全线都是高增长。
青岛大连的辉煌期。
但自全面进入货币过剩后(大概 10 年后),分化开始:
先是实体收益增长停滞,互联网崛起,金融业崛起;
实体产业的就业量是很强悍的,实体一停滞,北方的外向出口型产业集群衰退,产能向南方转移;
南方制造业产能总量增加,但同步产生内部分化,超速城市化将巨量资金集中在少数区域,典型的就是珠三角和粤东西北的差距;
国家不断提出平抑调控,拉东北中部西部。但国家调控只能以点带面,超大型中心城市不可逆(成都武汉西安等);
同时在中心城市内部,高度货币集中导致产业继续细化,行业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拉大(集体转 CS)。
最终的结果就是:北方人觉得南方人有钱,南方人觉得广东人有钱,广东人觉得深圳人有钱,一个在龙岗蹲产线的打工仔觉得老子有个屁钱。
不平衡的分化加剧,集体普惠的增长在衰退,自然会导致很多人对增长总量产生怀疑:我呢?
二,固化。
这其实是伴随分化同步进行的。
我爸当年抱着一本小学英语课本跑去赞比亚,就是因为确实有很多买卖能赚钱,你愿意吃苦就行。
蹲在工厂里组货,甚至要自己和力工们搬一两千斤,然后坐十几小时的经济舱飞到拉各斯,住在港口旁的仓库里把货清出来,再自己开车把货出给当地的零售商买家。
你的腰没有断,货没有被抢,钱没有收到假钞,人没有被民兵毙了,这个集装箱里至少 30% 的净利润就是你的。
有胆子有命就行。
到我大学的时候,民企国企外企感觉区别都不大,外企还高大上点,华为中兴直接整个班级带走。
比较求稳的同学可以去试试大学生村官,基本没门槛;有想法的可以去考公,虽然竞争已经挺激烈,但 08 年报考人数才 25 万人,远没有今天动辄三百万人夸张。
08 年的大学文凭更像一种身份,你是个大学生,仅此而已。在非专门技术岗位上,你文凭上的专业并不会限制你的职业选择。
分化和固化是同步的。分化越具体,固化越强烈,跨高校圈子、跨专业、跨行业、跨城市的代价越来越大。
现在已经到了 “读什么高中基本就能看出你读什么大学”,不同层次的大学的毕业收益差距又越来越明显,赛道之间的壁垒在增高。
没人真心喜欢可能性越来越小的生活。
三,核心开支成本走高。
房子、教育、养老。
如果说分化和固化是经济平台期的必然,那核心开支就成了不满的集中爆发点。
眼下的金句:不婚不生快乐一生。如果你还有套无贷款的房,那就是快乐老家。
这就是最近十几年公共资源市场化的恶果,大量如医疗教育的服务被高度货币化,拉动单价上涨,最后拿走了大部分工资剩余。
典型的就是房子。强行把地区公共资源绑定到钢筋混凝土里,进城税,你不得不买。
把这些消费都计入内需,那我国内需不是不振,是炸了。我国城镇居民负债里购房借贷占七成。
如果固化分化是建立在一定的宜居条件上,那其实情绪不会太差。日本小青年买个团地房,一辈子也是一眼望到头;但 711 打工三个月能去菲律宾玩几天,心情也还好。
咱们没有啊。外卖平台加收 15% 到 20%,房租一般占工资 20% 至 30%,还有难以计算的教育费用(买房和养老我就不算了)。
尽管国家可以在基础必需品上做抑价,可剩余空间早被拿走了,你还是没有什么剩余。
没有剩余你能消费啥?能对增长有啥好感?
所以现在就是尴尬。
成绩是有的,问题是真的,怎么说都是挨骂。
只能说:发展确实是硬道理,增长不要停。增长过程中还有改革的回旋余地,停滞只会造成隐疾发作。
释放吧,今年积极的财政政策!
知乎分配壬的算法一般是这样的:10 个人分 10 斤米,我只分到 3 斤,说明分配有问题。
10/10=1,确实有问题,给他分配的太多了。
每年 1.2 万美元,也就是每月 1000 美元,折合 6361 人民币,也就是说如果中国完全平均分配,而且把所有公共服务的成本全都让美利坚承担(包括辽宁号都是美利坚出钱养),那所有人的税前收入就是 6361 人民币。
但是这么算的话还有个因素没算进去:人均收入大约是 GDP 的一半。
也就是说在现实中,合理分配之后,高收入国家的人均收入水平应该是 3180 人民币。
这时候有人会提出,中国的劳动人口比总人口少,大约只占 7 成,也就是这个数字还要除以 0.7,也就是 4543 人民币。
这就是你球世界银行的 “真空中球形高收入国家” 的收入水平:税前月薪 4500。
所以有些人家这些年越过越不好,那正是中国收入分配情况改善的外在表现。
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 1 月 17 日在新闻发布会上指出,2021 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 8.1%,经济增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经济总量达 114.4 万亿元,突破 110 万亿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 17.7 万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二,占全球经济的比重预计超过 18%。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80976 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 12551 美元,突破了 1.2 万美元。年末,外汇储备余额 32502 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一。
大概一年多两年前就有两个判断
如果想活得滋润些,无非就是两条路,无论哪条,核心都是压低制造成本
a. 把制造,尤其是低端制造逐步转移出去,通过外部廉价劳动力压低制造成本,这条路走久了也会碰到美国现在产业空心化的问题,不过社会主义国家有个好处,就是强制在国内进行再分配,所以至少在分配这个问题上,情况大概会比美国好些。
b. 把制造留在国内,直到大规模自动化生产改造完成,通过压缩产线人力需要降低制造成本。选这个的问题就是低端人口可支配收入成长慢,好处就是不会产业空心化。当然,在世界市场没有大变化的前提下,这样印度这种国家就没路走了。
有人说了,a 和 b 都是降低工业就业人口,转移产业或搞自动化,那中国那么多人去干啥?唉,原来中国九成农民,现在七普不足 4 成,有谁饿死了么?我们可以留恋工厂,但不要再留恋血汗工厂。要利用经济规律但不要违背经济规律。
看宏大叙事,心情激昂。
看家庭收入,郁闷沮丧。
人均 gdp1.25 万美元,已经是正式脱离发展中国家大部队,开始进军最前端发展中国家,逐步超中等发达国家发展的阶段了。
![](data:image/svg+xml;utf8,)
波兰人均 gdp 列表可以分析出,波兰十年时间,人均 gdp 也只是增长了 3000 美元,目前以**波兰,智利、匈牙利**这些东欧先进国家为代表,算是发展中国家最后的先锋军,中国已经逼近他们了。
波兰不要小看,二战时期就是个有不错工业基础的国家,波兰当时可以研制 10TP 轮履转换式快速坦克、WZ.39 型 310mm 重榴弹炮、WZ.40 型 155mm 加农炮姆、PZL-37 战术轰炸机、PZL-38 战斗轰炸机、PZL-62 战斗机等武器,工业化基础可见一斑。
匈牙利是目前最接近发达国家的东欧国家,人均 gdp1.8w 美元。
南美最后的荣光,智利人均 gdp1.32 万,最高位 1.59 万美元。
有很多人有疑惑:【我们怎么没感觉这么好,一家三口 24 万,根本就没有啊。】
gdp 是劳动价值,产品价值,不是收入,也就是最终产品价值经过纳税程序,被记录在财务报表里,或是商户上报给国家,所统计下来的数据,国家一般都会说【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字样,就是说明统计范围只在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展开,个体工商户,走贩等不计算在内**。甚至我们国家至今没有把租赁收入算入 gdp。**
一个工人在生产线工作 12 个月,产生 8 万元价值产品,这点我相信没有人有异议,甚至苹果工厂的工人一年不止这些,但利润要分配给国家税收,运输,企业主,原材料,水电费,全部减去后,能普通拿到 4 万的收入(3.3k 月收入)就很良心了…….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普遍拿 3.3k。这点不要怪企业主,我也不是为资本家说话,作为会计,我知道企业运营是风险很大的,需要产生更多的费用,这次疫情,直接击垮的是几万家小企业,银行贷款需要利息,租场地需要租金,材料需要押金,这些都会产生巨大费用,不是你们说不用就不用的,单纯我公司的场地,水电费和租金就要 4 万元每个月。
所以你们骂老板的时候,自己投资搞一搞,就知道什么都要钱是很恐怖的事,五险一金负担也很重,所以分配给劳动者的报酬不可能是 100%,70% 都不大可能。
去过智利、波兰、匈牙利的人都应该了解一点,他们的生活水平跟中国普通人没什么大区别。但他们毕竟是欧洲国家,普及教育和工业化比较久,在一些方面是优秀于中国的,尤其是中国不少地区缺乏环境改善,房屋破旧,民众素质偏低,收入不平衡,这些都是要过程的,波兰起码领先一个世纪。
浙江农村:
未来中国大部分农村普及成浙江这些房子,代表农村地区开发成熟。
未来可期的就是中国做到这几点:
1,普及高中义务教育。
2,投资中专和大专职业院校,提高技术要求,提高进入门槛。
3,公民福利提升,减少地区不平等现象。
4,城市房屋政策更注重现代化,实用化,舒适化,而不是筒子楼。
5,开发和破坏的大量土地被改善,颁布更好的环境保护措施。
事实就是,中国离中等发达国家比想象中的近。在全球发达国家的人均 GDP 排名中,东欧算是比较低的地区,捷克、希腊等地的人均 GDP 约 2 万美元,而大部分的西欧的德、法、英、荷等国人均 GDP 在 4-5 万美元,亚州的日本约 4 万美元,刚进入发达国家俱乐部的韩国人均 GDP 约 3.2 万美元。世界 34 个发达国家的人均 GDP,均值是 4.5 万美元,中值是 5.3 万美元。按此标准,中国人均 GDP 至少达到 2 万美元,才算跨进发达国家的门槛。
虽然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均 GDP 快速增长,1995 年只有 605 美元,2021 年已经达到 12,558 美元,25 年时间增长了 20 倍。对比发达国家的 20,000 至 60,000 美元,看着还有较大差距!实际结果未必如此!
先说人均 GDP 的本质。就是居民的生活水平,反应到物质和精神消费上就是衣食住行、文教体卫等。例如服务业的理发,美国男人理发的平均成本是 30 美元,中国男人平均 3 美元,只是美国的 1/10。理发对中、美两国人民带来的愉悦感是一样的,但是同样的劳动,美国产生的 GDP 却是中国的 10 倍,难道美国人比中国人高贵,同样的服务产生的 GDP 就应该多?显然,比较人均 GDP 还得落实到居民平均获得的物质产品、精神产品的数量上面,而不是单纯看数字金额。
再看一组数字。物质消费层面:1)中国的人均住房面积 32 平米(建筑面积 40 平米,0.8 得房率)在发达国家中也算中等水平;2)人均肉食量,中国 58 千克,和日韩在同一水平,相比欧美等发达国家还有差距,或许人种的体格能解释这种差别;3)人均汽车保有量与发达国家差距明显,中国还没做到 1 个家庭一辆车;4)人均用电方面,中国与发达国家还有差距。精神消费不好比较,数据不多,以人均观影为例,中国与德国、日本差不多,与其他发达国家存在差距。
总结下来:中国的物质和精神产品的消费量与发达国家还有差距,但远远没有人均 GDP 表现的 3-4 倍那么大差距。
既然物质和精神品的消费量与发达国家差距不大,那么人均 GDP 的巨大差距的根源是什么?当然是货币,或者说汇率。特别是服务业的成本,多数发达国家都以第三产业为支柱,人力成本很高,理发就是例子,像美国律师行业每年的收入就达 1.4 万亿美元,占 GDP 比例达到 6.7%,而中国不到 0.1%,民众间的互相诉讼不过是社会的摩擦成本,并没有为人民带来物质快乐 or 精神快乐!同样是打官司,美国收费高,都能成为 GDP 的支柱产业,**大家说这算水分吗?**所以产品和服务是同质的,只是货币的价值不同罢了,从而造成人均 GDP 的不同,那么结论就显而易见:伴随货币的升值,中国人均 GDP 达到 2 万或 3 万美元,时间会比想象中来的快。
1980-1985 年,日本的人均 GDP 在 1 万美元左右,汇率也在 210-230 左右,但 1985 年 9 月广场协议签订后,日元迅速升值,到 1995 年升高到 1:92,后基本维持在 100 左右,同时日本的人均 GDP 也从 1 万美元提高到 4 万美元以上。
从更细的数据可以看到:以日元计价,日本 GDP 在 1985-1995 的 10 年中,只增长了 54%,而人均 GDP 从 1.16 万美元增长到 4.34 万美元,增长 275%。显然,汇率的升值让日本 GDP 额外提高了 143.5%(即 3.75/1.54)。所以,日本不是自然增长到人均 4 万美元,而是拔苗助长的结果。这种做法的后果也显而易见,日本自 1995 年之后人均 GDP 一直维持在 4 万美元上下,GDP 总量也在 500 万亿日元上下,就是所谓的 “失落的 20 年”。
中国人均 GDP 增长的过程,其实有 2 个因素:名义 GDP 的增长和汇率。大家常会看到 GDP 增长率指的是实际 GDP 增长,而计算人均 GDP 则是用名义 GDP,例如 2020 年中国 GDP 总量,101.6 万亿是名义数字,相比 2019 年的 98.7 万亿,名义 GDP 增长是 2.9%,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实际 GDP 增长则是 2.3%,差异包含了物价因素,一般情况下,名义 GDP 的增长会比实际 GDP 增速要大。2021 年前三季度,名义 GDP 约 82.3 万亿,去年同期是 72.3 万亿,名义 GDP 增长 13.8%,而统计局给的实际增速是 9.8%,差了 4 个百分点。市场经济下,温和的 2-3% 通胀会持续存在,因此计算人均 GDP 的时候,要考虑名义 GDP 增长带来的差异。很多人估算未来 5-10 年 GDP 的时候,总喜欢用实际 GDP 增速作假设,实际偏差会很大。
另外,从日本的例子能看到,汇率是会极大的影响人均 GDP 的增长速度。日本从 1985-95 年并没增加多少 GDP,但美元计价的人均 GDP 就从 1 万美元涨到 4 万美元,还有比这更快的吗?
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及中国商品在全球的竞争力提高,都最终会反映到人民币的汇率上面,人民币升值便是水到渠成的事,人为抬高人民币汇率反而会弄巧成拙!
**汇率本身是综合国力的象征。**虽然中国的综合国力已经很强,但中国在高精尖技术领域的实力还不够,高科技产品的竞争力不强,与发达国家差距比较大,而这些商品是需要用美元才能购买,没有这些高科技产品就无法推动科技进步,所以人为改变汇率是不可取的。中国也是先购买了发达国家的盾构机,才最终学会制造盾构机。当善于学习的中国人掌握各种高精尖技术,能够制造各种高科技产品之后,只会是世界购买中国商品,我们为什么要用美元购买发达国家的产品呢?
不妨假设这么个场景。随着中国越来越强大,中国能制造世界上任何高质量的产品,如 CPU、高精机床、芯片、民航飞机等等。如果世界上其他国家可以在中国买到任何产品,那为什么不直接用人民币呢?这种事欧美还真做不了**,只有中国有着全世界最齐全的工业门类,中国的人口也相当于发达国家的总和,所以他们需要分工,而中国可以全面发展**。
普京和世界银行都说过,按购买力平价(Purchasing Power Parity,即 PPP)算,中国 GDP 总量已经超过美国,成本全球第一,IMF 按购买力平价算中国 2020 年 GDP 总量是 24.14 万亿美元,相当于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是 4.21,而 2020 年市场平均汇率是 6.54。
仍以日本为例,广岛协议后,日元升值,市场汇率大幅低于购买力平价汇率,在 1995 年达到高点,所以日本人均 GDP 才能用 10 年的时间就从 1 万美元提高到 4 万美元,而失去的 20 年只能算是还债。
从长期看,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高科技领域不断突破,人民币交易汇率也会从目前的 6.5 向 PPP 的 4.2 收敛,甚至是 4.0 左右。
从物质和精神消费的角度看,中国离发达国家的差距并不大,改革开放后的生产力巨大进步,让中国人用较低的价格享受到了较高的生活水平。
人均 GDP 方面:若中国名义 GDP 按 8% 左右的速度增长,实际 GDP 增速约 4-6%,平减指数 2-3%,汇率 5 年之后向 6.0 靠拢,人口每年增加 50-100 万(2021 年才 48 万),则 2026 年人均 GDP 约 1.97 万美元,基本接近发达国家的门槛。
**世界的变化不是线性的。**如果中国人均 GDP 达到 2 万美元,则中国 GDP 总量将超过 28 万亿美元,这将不是单纯的线性变化,世界的产业格局也会有深刻改变。到时候,中国已经在科技领域有巨大的突破,中国生产的高端、中端、低端等各层次的产品会充斥世界,没有什么产品中国公司不能制造。华为在 5G 做到了领先,如果不是美国制裁,西方的 5G 设备还有市场吗?华为毕竟还受到技术制约,5-10 年后或许欧美就没多少牌可以制约中国了,中国制造将天高任鸟飞,东西方就将是此消彼涨的时代,追赶会更快。智慧、勤劳的中国人民一直在进步,而久跪的公知们却还在刻舟求剑!
2021 年的经济数据出来以后,多数人感觉很背离。
看总体数字,其实高速增长的一年,但是个人感觉到收入消费大增的不太多。
这个主要是行业差距导致的。
2021 年说经济增长不到 10%,但是外贸狂涨 20% 多,按照三驾马车的理论,意味着消费和投资增长低于 10%,才会把外贸那么高的增长给拉下来。
对普通人来说,外贸出口相关行业,2021 年恐怕赚的钱是历史上比较多的一年,不止是比 2020 年强的问题。
这些人不会怎么出声,闷声发大财。
但是,对其他行业来说,这个经济增长数字就没有切身感受了。
2021 年,继续打压房地产,不向房地产投货币。
不仅是中介没饭吃,一大批产业都受影响,水泥钢铁,可以修地铁修水坝修铁路修奇迹消化。
但是,装修家电这类东西没法补。
服务业,今年打击教培对家长是好事,但是也消灭了一些服务业的 GDP。
另外,今年财政紧,一些体制内人员收入下降也有一定影响,这些收入稳定的人敢于消费,而且不用借贷消费。他们紧一些,社会消费影响很大。
疫情对线下消费影响很大。
在外用餐娱乐旅游消费的次数稍微减少一些,到了统计数据上就会很大。
另外,疫情可能对大众消费意识有所影响,以前借钱买买买的,到了疫情封锁一个月,就体会到没储蓄的麻烦了。
疫情拉动外贸和产能不知道能持续多久,这个要看病毒变异情况,目前看奥秘杀伤力不太足,不足以消灭印度和越南的产能,让订单像德尔塔时期一样涌向大陆,要看下一波有什么新病毒。
2022 年谨慎乐观。
另外,各个地方的财政收支都有些问题,外贸好的地方今年不错,其他地方因为不卖地很困难。
对中国来说,只要老百姓日子好过,有些波折也不会出大问题。
可喜可贺,补充两点个人见解:
人均 GDP 达到 1 万美元的工业国(划重点,是完成了工业化的国家),汇率大概率会开始稳步上升,所以人均 2 万美元会比大家想象中来得快。
比如今年我们加上通货膨胀和汇率上涨,我们以美元计的年化增长率是 20%,GDP 直接从 14.7 万亿干到了 17.7 万亿,这是一个非常震撼的数字。
人均 GDP 达到 2 万美元时(当然还需要持续的产业升级),恩格尔系数显著降低,服务业产生的 GDP 会快速增长,且基本不受制于外部资源供给。
所以并非许多人担忧的那样,经济到了 2、3 万美元之后就很难上涨了,不要简单套用曾经两头在外的外需型经济理论。
只需要一部分具有技术竞争力的产业崛起,就能把大量从事低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人解放出来,投身于服务业且收入不低。
最后,持续造舰,维护原材料供应和外销市场之间贸易线路,保卫世界和平。
有些人可能一看到这种问题就内心不适想骂人。
我提醒大家几个事实:
第一,中国搞了一年左右的信贷收缩了。
信贷收缩的背景下,日子不可能过得有不收缩时候那么好,更别提跟信贷扩张时期比了(但实际上我们信贷扩张的时候很多人会骂通胀,“虽然我收入涨了资产涨了,但物价也涨了呀” 总之怎么都是骂),之前杠杆率高的、抗风险能力强差的,这个时期肯定不舒服。
别的国家疯狂放水,我们信贷收缩,别的国家放水那气势几乎是 “我死后哪怕洪水滔天”,我们不为所动搞紧缩。
那是不是意味着,我们未来有充足的宽松空间,有大量的货币工具去应对即将到来的全球金融危机 / 经济危机 / 经济衰退 / 萧条?
第二,这个时候真不是考虑什么你收入增速放缓了还是日子难过的问题,是想想接下来全球大危机的时候你能不能活下来—活得好—抓住大机会的问题。
疫情期间除了中国之外的世界基本都在疯狂放水,但货币政策总要恢复正常,总要正常过日子呀,不收那肯定是恶性通货膨胀。从波涛汹涌的状态下收水,它大概率要出危机的嘛,亚非拉美 / 欧洲 / 老美,总得有几个或者全部要出危机的嘛。你想过你该怎么办了吗?
是,我国因为之前收水遇到危机肯定会逆周期调节放水,我们肯定比别国过得好,关键是,你自己呢?你有没有做个预案?如果危机是 08 年这个级别,你的预案是什么?如果是 1929 年大萧条这个级别,你的预案是什么?如果是世界大战,你的预案是什么?想想这些不好吗?骂能解决问题?
第三,工业国没有中等收入陷阱,别杞人忧天。不用担心之后十年中国经济增速问题。退一万步,哪怕增速大幅降低呢,至少也能 3%-4% 中速增长很多年。一个十四亿人的还在增长的大市场,还容不下你?你找不到个机会?抱怨能让你抓住机会?骂能让你过得更好?
被平均了就骂,某种意义上是见不得别人过得好。
被平均了就骂,某种意义上是自己过得不好。
被平均本就是一个基本事实嘛,谁没被平均?所有人都是分母的一份子啊,只要不等于平均值的,不都被平均了?
我觉得,这种境遇下还不想办法解决问题,还是只会骂的,你境遇还会变差。
第四,高收入国家的定义就是人均 GNI 超过 12535 美元。 它门槛挺低的,跟你想象的 “高收入国家” 不是一个东西,你想象的那是高度发达国家,连发达国家都不够格,像葡萄牙捷克希腊这种初等发达国家的普通国民,你真了解到他们的生活水平,在衣食住行教等各个领域深入了解后,你大概率会说:“就这?”。
最后,没背景的普通人,你想翻身不靠危机靠什么?大洗牌的时候你都翻不了身,人家强者愈强赢家通吃的时候你能翻身?你再骂?越骂你越惨。不信你就骂。无能狂怒,无能和狂怒,是两个互相正反馈的词,越无能越狂怒,越狂怒越无能。
我做过推算,未来 10 年,汇率就会贡献 GDP 的 30% 增长,所以 2030 年,我们人均可以到 2 万美元。
注意:现在 1.2 万美元,是接近高收入水平国家,不是发达国家!
我看一些经济学家们,已经扭曲为成为发达国家,跨国 “中等收入陷阱” 了!
发达国家目前没有官方标准,一般认为是人均 2 万美元的 GDP。
现在这个成绩,当然是可喜的,但是我们的问题和挑战很多,能否跨过 “陷阱”,就看这 10 年表现了。
光是本世纪以来:
土耳其人均 GDP2013 年到了 12591 美元,后来崩掉了,今年光是货币就贬值超过了 40%,估计不到 8000 美元了。
巴西人均 GDP2012 年到了 12370,目前一样跌回了 8000 多美元了。
这是两个典型跌入了 “中等收入陷阱” 的样本。
俄罗斯在人均 GDP 在 2013 年到了 16000 美元,如今回到了 11000 左右,没有跨过。
我们当前面临妥善处理房地产泡沫和产业升级两大重任,
如果能够处理好,我认为 2030 年可以实现目标,其中人民币升值贡献 30%。
如果不能处理好,就难说了。
天佑中华!
这个说法是个预热。
首先高收入标准是 “世界银行 2020 年 7 月确定的_高收入国家_最新_标准_为人均 GDP12535 美元”
我们 2021 年人家 gdp 是 12551 美元,似乎超了,但是 2020 年的美元通胀了有 5% 左右。因此 2021 年的 12551 美元应该比 2020 年的 12535 略差一点。
要使得高收入国家做扎实,人均 GDP 需要再高一些,需要时间因素,总量增长,和产业升级(带动汇率)。
第二个关键因素是,人均 GDP 不等于人均可支配收入,世行的标准是默认人均 GDP 和人均收入是一个比较稳定的比例关系(40%-50% 左右),但是我国的人均收入占人家 GDP 比例是较低的水平。所以我们的高 “收入” 国家成就达成,还需要再加一个人均收入指标才能有说服力。
“我国 2021 年人均 GDP 为 8.096 万元人民币(折合 1.255 万美元)接近高收入国家标准,人均可支配收入 3.5128 万元人民币,占人均 GDP 比例为 43.39%”。
这个因素需要我们未来的工资水平上涨才能提升,看起来几个百分点的占比提升,实际上需要人均工资水平上涨幅度可能要 10-20% 才能做到。
第三个关键因素是,“均 “
高收入国家不等于,全民高收入,离 “平均” 高收入国家还有一定差距。
这个要看关键的 “基尼系数” 指标。统计局上最近几年收入基尼系数在 46%-48% 左右。还是偏高的。一般认为超 40 为警戒线,但最近几年也有学者说发展中国家高一点是可以接受的。但总体上还是略高。
另外财富基尼系数可能在 60% 上下(有一些大学数据提到),也是偏高的。
这个数据是大家日常感觉不公平的主要来源。
未来需要推进共同富裕去解决。
为各位知友补充更多信息。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天(1 月 17 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介绍 2021 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并答记者问。经济日报记者在现场提问:2021 年我国经济总量超过 110 万亿元,占全球 GDP 的比重继续提高,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有望超过 1.2 万美元,接近世界银行的高收入国家门槛。这些数据该如何看待?这些变化又意味着什么?
宁吉喆表示,经济总量达到 110 万亿元,确实是一个标志性事件,人均 GDP 也相应提高了。过去一年,我国经济总量规模和人均水平都是持续提高的,这意味着我国综合国力、社会生产力、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升,也意味着我国发展的基础更牢、条件更优、动力更足,同时也为全球发展贡献中国力量。
**第一,这意味着我国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经济规模进一步扩大,2021 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突破 110 万亿元人民币,稳居世界第二。过去一年,名义 GDP 从 101 万亿元到 114 万亿元,增量约 13 万亿元人民币。这个增量,按年均汇率折算合 2 万亿美元,相当于世界上一个比较大的主要经济体一年的经济总量。如果考虑汇率因素,这个增量还不止 2 万亿美元。经济总规模和经济增长数量之大,来之不易。同时,我国全部工业和制造业增加值分别为 37.3 万亿元、31.4 万亿元,已经连续十多年居世界首位。货物贸易、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一位,服务贸易、对外投资、国内消费市场规模居世界第二位是没有问题的。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 8 万元人民币,按年均汇率折算为 12551 美元,虽然尚未达到高收入国家人均水平的下限,但已逐年接近。
**第二,这意味着我国社会生产力进一步提高。**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继续位居世界前列。从农业方面看,2021 年,粮食总产量 1.3 万亿斤以上,按世界的统计,谷物产量居世界第一,籽棉、花生、肉类、茶叶、水果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从工业方面看,粗钢产量 10.3 亿吨,发电量 8.1 万亿千瓦时,化肥产量 5446 万吨,布产量 396 亿米,汽车产量 2653 万辆,微型计算机设备产量 4.7 亿台,手机产量 16.6 亿台,均居世界第一。我国 220 多种主要产品产量都是世界第一,这显示了社会生产力的增强。同时,科技实力也明显增强。目前,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全时当量超过 500 万人年。2021 年底,我国发明专利有效量 359.7 万件,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 7.5 件,比上年又提高了 1.2 件。
**第三,这意味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就业规模持续扩大。2021 年,新增就业人数超过 1200 万。居民收入消费保持较快增长。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5 万元,比上年实际增长 8.1%;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 2.4 万元,实际增长 12.6%。反映消费结构的恩格尔系数,即食品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是下降的。2021 年全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为 29.8%,比上年降低了 0.4 个百分点。
**第四,这意味着我国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扩大。**我国经济保持较快增长,拉动了世界经济增长。2020 年,世界经济负增长,我国经济正增长,对世界的拉动作用十分显著。2021 年,我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预计将达到 25%左右,这是引领世界经济恢复的重要力量。同时,我国统筹抗疫发展对全球抗疫发展作出巨大贡献。过去一年多,我国率先控制住本土疫情,并坚持 “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保证了 14 亿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这是对世界抗疫的重大贡献。同时,到去年底,我国已累计向国际社会提供了约 3720 亿只口罩,超过 42 亿件防护服,84 亿人份检测试剂,向 120 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了超过 20 亿剂新冠肺炎疫苗,成为对外提供疫苗最多的国家。
同时,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我国目前仍处于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人均 GDP 尚未达到高收入国家下限标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我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当前还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我们要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通过艰苦不懈努力,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推动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社会生产力和人民生活水平。
虽然但是,家里这几年越过越不好。。哎
人均收入与人均 GDP 在概念上是不同的。
2021 年中国人均 GDP 为 80976 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 12551 美元,突破 1.2 万美元。
但同时,2021 年,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5128 元,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 29975 元。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占人均 GDP 的 43%。
这说明普通劳动者产出有 57% 被别人占有了。
从总体上看,人均收入如果与人均 GDP 的差异较大,说明政府和资本获得的收入分配比例较高,个人的收入分配比例较低。
做为对比,2020 年美国人均收入为 3.86 万美元,美国人均 GDP 约 6.3 万美元,美国 “人均收入” 约为 “人均 GDP” 的 61%。
站在西部人民的视角,日子是循渐进在变好的,只是增幅没有之前几年大,但是依然感觉生活变好了。
同时也要感谢工业化,可以非常轻易而便宜的买到任何需要的东西,小到孩子吸管杯上的吸嘴配件、扭扭车的发光轮等,大到日化彩妆制剂想要的各种仪器和配件,从定制到现货应有尽有。至少在生活和生产上方方面面得到了实惠和方便。
感谢美国的技术禁用,慢慢习惯很多国货的实验仪器,电子天平 PH 计和各类没有什么技术壁垒的小仪器,能上国货都上国货了,老板终于没有非进口不用的要求。
感谢勤劳的中国人,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仪器打印条及色带,没有国货之前,只能捏着鼻子买几百上千的进口耗材,而现在,淘宝 19.9 包邮真的香死了。所以欧美这些躺在全球身上吸血的老爷们肯定不干了啊,不弄你弄谁。
至于下一个目标,日化护肤品和药品生物制品医疗器械我们也在努力,所有的无产阶级一定要团结起来。
知乎上的小民族资本家们应该要认清现状,历史的车轮不会为了几句抱怨而停下。
然而我还躺在出租房里月薪 3000,令人感叹
2 月 28 日,国家统计局发表了《2021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公报披露,经国家统计局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1143670 亿元,比上年增长 8.1%,考虑到 2020 年疫情因素,两年平均增长 5.1%。全年人均 GDP 80976 元,比上年增长 8.0%。实现国民总收入 (GNI)1133518 亿元,比上年增长 7.9%,人均 80263 元。
人民银行公布的 2021 年美元兑人民币全年平均汇率为 6.4515。据此推算,2021 年我国 GDP 为 177272 亿美元,人均 GDP 达到 12551 美元。GNI 为 175698 亿美元,人均 GNI 达到 12441 美元。这是中国人均 GDP 和人均 GNI 历史上第一次超过 1.2 万美元大关。
高收入国家的标准是在 1987 年以后,由世界银行制定和公布的人均收入即人均 GNI 标准。按照世界银行在 2021 年 7 月份公布的最新标准,2021 年的人均 GNI 超过 12695 美元,即成为地球上的高收入国家。
人均 GNI 达到高收入国家标准,意味着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这一提高不仅体现在 GNI 达到标准线上,还体现在涉及居民消费质量的以下方面:
一是人均收入与 GDP 的比例较高,最终消费率较高。
达到高收入标准的国家,居民消费需求旺盛。消费旺盛的根源,在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中,劳动者收入占比较高,一般会超过 55%,处于 55-65% 之间。在 GDP 构成中,最终消费率也比较高,一般都会超过 75%,消费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世界银行多年的发展报告显示,一般高收入国家的人均收入与人均 GDP 的比例,都在 60% 左右。比如依据美国商务部人口普查局发布的数据,美国居民家庭的 2020 年平均收入约为 9.7 万美元,同年美国居民的人均收入为 3.86 万美元,人均 GDP 为 6.3 万美元。2020 年美国居民的人均收入占人均 GDP 的比重为 61%。
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报告,高收入国家的最终消费支出占 GDP 的比例,即最终消费率一般在 80% 左右,发展中国家一般也在 70% 以上。2020 年美国的最终消费率为 82.4%。
二是消费结构明显改善。
达到高收入标准国家的居民消费需求,已经实现了从物质需求转向精神需求的重要转型。维持生命需要的恩格尔系数极低,文化消费、精神消费已成为提升国民幸福感的重要途径。
衡量消费结构的主要指标是恩格尔系数,即食品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的占比。当今世界,主要国家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一般不超过 20%,高收入国家的恩格尔系数普遍在 15% 以下,只有少数国家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超过 30%。
一般来说,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越高,初级农产品价格及食品价格对居民家庭经济负担和生活水平的影响越大,还反映出居民整体生活水平不高,获得感不强。人们除了保证吃饱穿暖之外,其他方面不敢消费,或者消费意愿不足。
三是社会福利制度基本完善。
经济发展的目的是为了民众的生活更加美好。福利制度依赖于经济发展水平,没有强大的经济基础就不可能构筑完善的福利制度。
社会福利制度在人类历史上早已存在。这一制度的初衷并非是为了让人们不劳而获,而是为了照顾社会上那些最贫困无助的人群,让他们得到最基本的生活保障。这既体现了社会关怀,也有利于社会稳定。说得更通俗一点就是为困难人群 “兜底”,为普通大众解决后顾之忧。无论在哪种社会制度下,为民众提供基本的保障福利都是非常有必要的。
以高额累进税、完善的社会保障政策来缩小贫富差距、缓解劳资矛盾和重启经济的凯恩斯经济学,基本是高收入国家标配的经济制度。在达到高收入标准的国家,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促进了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了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促进了社会的全面进步。
2021 年,我国人均 GNI 为 12441 美元,距离高收入国家的标准仅差 254 美元、2%。不用一年时间,我们就可以轻松跨越这一标准。即使 2022 年世界银行适当调整这一标准,我相信 2022 年我们的人均 GNI 收入,百分百能够超越世行新的高收入国家标准线。
因此,仅从人均 GNI 这个标准来衡量,我们在 2022 年一定会从中高收入国家跨入高收入国家的行列。
但是,如果我们从高收入国家丰富的内涵来分析,因为我们独特的以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简单外延式发展模式所限,我们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并未带来对应的居民生活质量的改善。
1、从居民收入占 GDP 比例看,我们才达到高收入国家门槛的 58%。
自 2013 年统计局首次公布城乡统一的居民收入以来,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占人均 GDP 的比重基本保持在 41%~45% 之间,与发达经济体 60% 以上的占比标准仍有较大差距。
如 2021 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5128 元,人均 GDP 80976 元,人均收入与 GDP 比例仅有 43.3%。比同年美国的 61% 低 17.6 个百分点。亦即如果我们的经济总规模不变,如果能够通过缩减政府支出比例,扩大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的占比,将人均收入与 GDP 的占比提升到 60%,2021 年我们的人均居民收入就可以从 35128 元增加 38.6%,达到 48676 元。再说得更通俗一点就是,同样达到高收入国家的人均 GNI 标准线,其他国家的人因为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比高,与我们相同人均 GNI 的国家,他的居民收入比我们要高 38% 以上,消费能力也比我们强 38% 以上。
2、从消费率指标看,我们才达到高收入国家底线的 70%。
近 30 年来,,我国以较高的投资率,换取了较快的经济增长。消费率呈现出稳步下降的趋势,最终消费支出占 GDP 的比例大约在 55%~60% 之间波动。这是一种以牺牲社会消费为代价的经济增长模式,是一种居民获得感较差的、难以持续的发展模式。而发达国家的消费率一般都在 75% 以上。2020 年全球平均消费率也达到了 75%。
2020 年,我国 GDP 中的最终消费率为 54.3%,大大低于发达国家 75% 以上的水平。只达到欧洲平均消费率的 73%,北美平均消费率的 67%,全球平均消费率的 72%。国民消费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大大低于国际平均水平。
3、从衡量生活水平的恩格尔系数看,我们才达到发达国家的 67%。
恩格尔系数是衡量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与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密切相关。
目前,世界上主要国家的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一般不超过 20%,发达国家的恩格尔系数普遍在 15% 以下,只有少数国家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超过 30%。
上图是在经济学人杂志公布的 2020 年 22 个国家的恩格尔系数。高收入国家的恩格尔系数基本上都低于 20%。比较贫穷的非洲、巴基斯坦等恩格尔系数都在 40% 以上。
根据 2020 年《国际统计年鉴》转引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最新的数据,2018 年美国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不到 9%,日本虽然食品价格水平居世界高位,但 2018 年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也不到 18%。
比较而言,近年来我国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平均值一直维持在 30% 左右,严重偏高。2020 年,中国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为 30.2%,远高于高收入国家 20% 以下的水平。
从单纯的恩格尔系数来观察,2020 年我们的恩格尔系数 30.2%,比 1960 年美国的恩格尔系数 24.3% 还要高,这从侧面反映了我们的 GNI 虽然接近了发达国家标准,但生活质量还停留在发达国家 60 年前的水平。
4、从社会福利支出看,我们只达到高收入国家底限的约 40%。
根据国际经验,人均 GDP 处于 1 万美元到 2.5 万美元之间的国家,平均来看社会福利支出占 GDP 的比重一般都在 20% 以上。欧盟国家的平均社会保障水平都超过了 25%,有的国家还超过了 30%。在高收入国家,美国的社会福利支出比重是较低的。2020 年,美国的社会福利支出达到 42503 亿美元,占当年 20.95 万亿美元 GDP 的 20.3%。
2002 年,人均 GDP 仅 6800 亿美元的巴西,其社会福利支出占 GDP 的比重,达到 20.1%。2020 年,中国发放失业保险 2013 亿元,养老金支出 51301 亿元,医疗保险支出 21032 亿元,工伤保险支出 820 亿元,生育保险支出 762 亿元,城乡养老保险支出 3355 亿元,合计福利支出 79283 亿元,在当年 101.4 万亿 GDP 中,仅占 7.8%,大约为美国社会福利支出比例的 38%。
当然,也有比我们的社会福利更差的国家。比如,2020 年人均 GDP 仅 1958 美元的印度,其社会福利支出占比约为 7.1%。这个国家的人均 GDP 比我们低 84.4%,社保支出占 GDP 比例比我们低 9%。
国民经济稳步增长,我们人均 GNI 已经达到了发达国家标准的 98%。到了 2023 年 1 月份,我们就可以在媒体上自豪地向全世界宣布,14 亿人口的中国,已经迈入了高收入国家门槛,成为高收入国家的一员。这的确令人兴奋,让人自豪。
但我们兴奋过后冷静下来,我们是否应该摸着我们的心,好好想想:除了京津沪深,除了超过平均收入的那 30% 的人群,其他的大多数中国人,过上了发达收入国家的生活了吗?即使把高收入人群算进来,从居民收入与 GDP 比例看,我们才达到高收入国家门槛的 58%;从消费率指标看,我们才达到高收入国家底线的 70%;从衡量生活水平的恩格尔系数看,我们才达到高收入国家的 67%;从社会福利支出看,我们只达到高收入国家底限的 40%。
这些数据告诉我们。我们披上了高收入国家的华丽外衣,穿在身上,还太大,显得松松垮垮,空空荡荡。我们的身体,还没有发育成熟,还处在中等收入阶段。让我们的身体发育长大到与高收入国家豪华外衣匹配的程度,还需要好几年甚至上十年的时间。
让我们的身体顺利健康地长大到高收入国家的标准,我们还必须在以下方面继续努力。
一是要继续提高劳动者的工资性收入水平。
工资性收入是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因为我们还不是完全的市场经济,有些生产要素还处于国有垄断阶段,导致我们目前的生产要素价格还不太合理,国民收入初次分配过程中,劳动者的工资收入比重偏低。这个不合理体现在,垄断性的资金价格过高,市场化的劳动力价格太低,这是我们的居民收入与 GDP 比例过低的主要原因。
我在《将资金价格降低到实体平均利润率之下,是解决宏观经济问题的有效解药》一文中分析过,2001 年,金融系统获取的利息总额为 1.08 万亿元,占当年 GDP 的 9.77%;2020 年,中国金融系统获取的利息总额为 14.69 万亿元,占当年 GDP 的 14.46%。20 年时间,资金价格在 GDP 中的占比增加了 48%。
2001 年,中国城乡居民收入约 4705 元,人均 GDP8717 元,收入占 GDP 比例为 53.8%。2021 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5128 元,人均 GDP 80976 元,人均收入在 GDP 中仅占 43.3%。20 年间,劳动力价格在 GDP 中的占比下降了 19.5%。
劳动力价格占比下降,是企业的责任吗?实体行业的营收利润率,从 2004 年的 5.65%,下降到 2020 年的 3.33%,16 年来,实体行业的利润率指标下降了将近一半。16 年间,实体行业的算术平均营业利润率为 6.55%,而金融部门的算术平均社融利率为 9.15%,比实体行业利润率高 39.7%。
很显然,并非企业逐利压低了劳动力价格,而是因为资金来源于垄断性的银行,资金价格为垄断性定价。而劳动力价格是在市场竞争中形成的。垄断的资金价格在 GDP 中的占比不断扩大,而挤压了市场竞争形成的劳动力价格在 GDP 中的占比。
因此,如何有力地压低资金价格,将资金价格让出的利润分配给劳动力,这是我们的金融体制改革和金融政策必须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二是要鼓励个体私营企业的经营与发展,不断提高居民的经营性净收入。
随着带有资本优势和不正当竞争优势的电商的高速发展,个体和私营企业的经营环境迅速恶化,越来越多的小微实体企业破产倒闭,小老板们被电商干到后,成为被互联网平台控制的灵活就业人员。
依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1 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获得的经营性净收入 2846 元,在总收入中占 19.6%;到 2020 年,获取的经营性净收入为 5307 元,在收入总额中占比下降到 16.5%。下降了 15.8%。
10 年来,电商成交额从 6 万亿增长到 43.8 万亿,增长了 6.3 倍。但居民经营性净收入从 2846 元增加到 5307 元,仅增长 1.2 倍。只有电商增速的 19%。
电商的发展并非让天下难做的生意好做了,而是让天下的生意人挣不到钱了,成为影响居民收入增长的重要的负面因素。
三是要通过遏制炒房现象,发展、完善金融证券市场,增加居民财产性净收入。
财产性收入占比偏低,是中国与高收入国家居民收入结构差异的主要表现。根据广发银行《2018 中国城市家庭财富健康报告》统计,对比 2018 年中美居民收入构成情况,中国居民财产性收入占比为 8.4%, 美国居民财产性收入占比超过 16%,接近中国的 2 倍左右。
与高收入国家相比,我国居民财产性收入偏低,主要是因为金融资产在家庭总资产中占比仅为 11.8%,在美国这一比例为 42.6%。中国居民资产 70% 集中在房产和存款上。相对而言,高收入国家居民在证券市场和保险养老计划上的资产分配占到 80%。
20 年来,依靠不断增加的居民信贷杠杆支撑起来的急速上涨的房价,是导致中国居民资产配置集中于房产,而较少配置证券资产的主要原因。这在我们消化房地产泡沫,让高烧的房地产风险软着陆的过程中,对居民的财产性收入还会产生进一步的挤压的影响。但不经历这个过程,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始终难以快速增长。
四是要尽早并轨体制内外差异巨大的社保制度,增加全体居民的转移性净收入。
尽管在东方大国的思维理解中,西方福利社会是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的一个环节,目的是以拉动需求对治过剩性危机。但抛开目的不谈,高收入国家的趋于完善的福利制度,的确维护了人的尊严,促进了人的自由发展,并因此推动了经济和社会的持续进步。
虽然西方走向福利社会,是资本主义迫于发展压力的自我革新,过程非常痛苦曲折;而中国的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一以贯之的自觉奋斗和追求,是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但实现共同富裕,离不开公平的、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在这方面,我们与西方的福利制度差距不小。
美国为什么消费率高,因为美国人没有养老的后顾之忧。美国以中国四分之一的人口,拥有养老金池子的规模是 GDP 的 150%,而中国只有 GDP 的 10%。
2020 年,美国的社会福利支出占当年 GDP 的 20.3%。而我们才达到 7.8%。
我们的养老金制度还存在三轨制,这导致了我们低水平的社会保障体制中明显的不公平。
社会保障水平较低,是摆在我们迈向高收入国家道路上的最大路障。只有拿出刮骨疗毒的勇气,改革行政管理体系,压缩庞大的行政开支,将不公平的三轨社保体制并轨,将财政支出中的一半左右用于社会保障支出,才能搬开这个路障,让 14 亿人真正迈向与高收入匹配的高品质生活。
【作者 国证大数据 徐晓伟】
以前专家预测,国内的总量 GDP 会在未来十年内,超过老美,取得全球第一,但是在 30 年之后,国内的 GDP 又会因为人口减少,被老美反超。
国内还是应该好好发展技术吧,别炒房了,踏实搞点技术。
这是我们国内的人数。
2021 年出生人口 1062 万人,死亡人口 1014 万人。
2020 年出生人口 1200 万人,死亡人口数据没有。
2019 年出生人口 1465 万人,死亡人口 998 万人。
从这个趋势来看,除非国内那些生三胎的人比较给力,在 2021 年放开三胎之后,就立马开动生三胎,不然的话,2022 年人口负增长没悬念了,并且就算这些人愿意生三胎,在 2022 年回光一下,2023 年也会负增长了。
当年棚改涨房价的威力太大了,只要房价平均上涨 1%,总和生育率将显著下降 0.45%,我们房价平均上涨了那么多,生育率才跌了那么少,这已经是说明大家都还是想要生育的,强行的削弱了这个规律,只是房价太高了,大家实在没办法。
婚都结不起,还怎么生。
看到这个比例,你就知道大家为什么都没钱了。
这是国内近几年的居民新增贷款。
2015 年,居民新增贷款 3.89 万亿。
2016 年,居民新增贷款 6.34 万亿。
2017 年,居民新增贷款 7.14 万亿。
2018 年,居民新增贷款 7.38 万亿。
2019 年,居民新增贷款 7.43 万亿。
2020 年,居民新增贷款 7.86 万亿。
2021 年,居民新增贷款 7.92 万亿,贷款余额超过 71 万亿。
牛不牛,在大家工资都不涨的情况下,负债不断的增加,而且很明显,在 2015 年涨价去库存之后,大家买房从过去的全款买房,变成了只能负债买房。在这种情况,钱都流到房地产去了,社消根本分不到多少资源了。
人口出生越来越少,对当下的影响还并不明显,真正能具体影响到现实生活,至少是 5 年之后了,尤其是在人口出生减少后的 20 年之后,才会更加明显。
很多人说如果我们人少一些,人均 GDP 就能高起来了,但实际上我们的人均 GDP,都是靠那些广大的劳动者干出来的,国内现在光就业人数就有 7 亿多,你想想以后如果没有了足够的年轻人,就业人数从 7 亿多减少,而你想要保证你的总量 GDP 不下降,人均 GDP 还能继续增加,那就意味着那个时候的年轻人要创造出更高的价值才行。
那如果技术没能发展上去,光靠做一些低端的制造业,人均 GDP 又怎么可能增长的上去。
很多人都听过我们 GDP 在十年内会超过老美,但是他们没有听过后半段,就是当我们人口优势没有之后,在我们的总量 GDP 超过老美后的 20 年后,又会被他们反超。
提前说一声: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人均 GDP 的 35-50%
你说它有用吧,毕竟国内是看人民币计价。说它没用吧,中国又是深度融入全球市场。
2021 年人民币美元汇率升值了 6 个点,只要今年美元没有加息继续放水,美元还要继续贬值,汇率很可能到 6。按照最低增速明年中国 GDP 也有 120 万亿,就是 20 万亿美元,到时美国发展顺利的话能有 24 万亿,还是占比 8 成。
2021 年中国进出口总值是 6.05 万亿美元,占 GDP 的 1/3 以上,外循环不可谓不重要。汇率就是一个国家货币的价格,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地位。靠数字上的变化看起来对国内经济没意义,实际对于中国全球经济布局和内部产业结构调整非要重要。
北京是中国的中央银行,中国发展北京就能发展而且更快。美国是世界的中央银行,世界发展美国就能发展而且更快。
现在中美就是比谁犯的错误多,按照正常发展速度中国极难追上美国。中美跨越式接近一个是次贷危机,一个是现在,两次都是直接体现在汇率上。2015 年犯了一次错直接拉大了距离,之后贸易战更是不得不以空间换时间压低汇率。
接下来汇率要持续稳步提升到 6 以内,真正的考验是美联储加息,看看能不能顶住收割。
中国 2021 年经济 “成绩单” 出炉。
1 月 17 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 2021 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介绍,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1143670 亿元,比上年增长 8.1%,两年平均增长 5.1%。
这是中国 GDP 连续第二年超百万亿元大关。
“经济总量达 114.4 万亿元,突破 110 万亿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 17.7 万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二,占全球经济的比重预计超过 18%。” 宁吉喆在新闻发布会上指出。
“2021 年全年 GDP 增长 8.1%,四季度增长 4%,基本符合预期。今年能取得这样的增长很不容易,国外疫情反复导致供应链受阻。国内疫情呈现散点性暴发,对经济都有很大的影响。”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宏观经济学研究室主任汤铎铎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此外,2021 年中国人均 GDP 为 80976 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 12551 美元,突破 1.2 万美元。
“虽然尚未达到高收入国家人均水平的下限,但逐年接近。初步测算,2021 年世界人均 GDP 是 1.21 万美元左右,我们是 1.25 万美元,已经超过世界人均 GDP 水平。” 宁吉喆表示,同时我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均 GDP 还不到美国的 1/5、日本的 1/3。
在汤铎铎看来,中国人均 GDP 到了中高收入的临界点,未来几年的稳定增长尤为重要,这将决定中国能否跨越 “中等收入陷阱”。
2021 年经济增速为 8.1%,高于 6% 以上的预期目标。一、二、三、四季度同比分别增长 18.3%、7.9%、4.9%、4.0%。按两年平均算,分别增长 4.9%、5.5%、4.9%、5.2%。
“四季度经济两年平均增长率比三季度还高一些,这反映了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宁吉喆说道。
具体而言,三大需求对全年经济增长都作出了积极贡献。
2021 年,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分别拉动经济增长 5.3、1.1、1.7 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 65.4%、13.7%、20.9%。
其中,国内大循环主体作用增强,经济增长还是以内需拉动为主。
2021 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 40 万亿元,比上年增长 12.5%;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超过 50 万亿元,增长 4.9%。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 79.1%,比上年提高了 4.4 个百分点。
国内国际循环相互促进、相互结合,也都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2021 年,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显现,内需扩大拉动了进口;产业体系健全、生产能力稳定的优势得到发挥,外需拓展促进了出口。全年来看,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再创历史新高,其中进口、出口分别比上年增长 21.5%、21.2%,贸易顺差 43687 亿元。
面临复杂严峻的经济环境,宁吉喆在发布会上表示,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有利条件没有变,新的经济增长点将不断涌现。“下一步,我国经济增长的动能不仅来自需求‘三驾马车’的拉动,而且来自供给的推动;不仅来自内需的扩大,而且来自外需的拓展;不仅来自消费的增长,而且来自投资的发展;不仅来自改革的推进,而且来自创新的带动。”
此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中国 2022 年 GDP 增长 5.6%。高盛预计,2022 年中国 GDP 增速将放缓至 5% 以下,实际 GDP 增速为 4.8%。世界银行报告则认为,2022 年中国经济将增长 5.1%。
总体来看,多名经济学家和多家研究机构对 2022 年经济增速的预测,基本都围绕 5% 上下波动。
“2022 年中国经济要回归常态化,回到 5—6% 的合理区间。”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此前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专访时指出。
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王军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展望 2022 年,中国经济整体表现并不悲观,“有望在年中实现疫情冲击后的二次探底并企稳回升,大概率是‘前低后高’的走势,经济硬着陆的风险比较小。”
王军分析,2022 年上半年依然是非典型 “滞胀” 主导,工业品价格高位徘徊与经济惯性下行并存;下半年有望在消费反弹、基建托底、房地产软着陆、制造业回升和出口韧性以及政策扩张等多重因素的共同支撑下,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和高质量发展。“中国经济在 2022 年有潜力继续保持 5% 以上的稳定健康增长格局。”
中国社科院建议,2022 年国 GDP 增长设定在 5% 以上。社科院在《经济蓝皮书》如此解释:2022 年我国潜在经济增长率约为 5.5%,但受疫情反复、大宗商品上涨等影响,实际增长速度可能略低于潜在增长率,“目标设定为 5% 以上,留有一定余地,较为稳妥,也有利于各方面集中精力推动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
汤铎铎预计 2022 年经济增长 5.5%,加上 2% 以上的通货膨胀,名义增长在 7% 左右。“今年 GDP 总量是 114 万亿元,如果 2022 年 GDP 是按 7% 的名义增长,总量大概在 122 万亿元。”
日本是这么报道的↑
最好别这样人均,让 80% 的人看着不舒服,至少是 60% 看着极不舒服,只有 20% 的人感觉数据还够真实。
我国 2021 年的 GDP 超过 100 万亿,增速达 8%,确实可喜可贺,值得骄傲。
可我瞬间想起南宋时期的一首民谣: 月子弯弯照九州, 几家欢乐几家愁。几家夫妇同罗帐,几个飘零在外头?
别的城市不敢妄言,来谈一谈郑州,2021 年上半年尚可,下半年几乎停滞: 7 月,千年不遇的大雨,把郑州泡的透心凉,还有若干人随雨而去,痛心啊!紧接着 8 至 9 月份,疫 q,按下了暂停键;10 月份假期多,上班时间只有十几天;11 月刚刚喘口气,12 月底疫 q 又来了,又接下暂停键。
影响最大的就是服务行业,而郑没有支柱产业,也就是服务业还勉强说得过去,但全年关门 5 个月,许多小老板都骨瘦如柴,自顾不暇,你让他怎么给你开工资?
所以我很抱歉的说,我给母亲拖后腿了,对不起!
…………… 追更……………
其实城市的贫与富,除与地域有关,关键还是城市的运作者的水平欠佳。长江以北的城市普遍是这个状态,管理人才缺失,水平有点低。管理者除了盯着仅有的 Z 府工程外,很少有创造性的开发项目,改善民生。
郑州虽然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交通发达,人口众多,还有全国唯一的航空经济实验港。但无论是谁来中原大地这个染缸里一染,再好的翘楚也变成了市政 J 长,似乎只有挖挖补补的市政工程,没有 Z 略上的奇谋了。
这个城市的整个精神状态就不是这回事,办事拖拖拉拉,找关系、托朋友是常有的事。本来一天就能办完的事,一星期就不一定能办完。这样的工作效率,经济能发展起来吗?
就拿这次疫情,郑州平均每人做了 10 次核检,每人按 20 元计,1200 万人参检,仅此一项的费用就是 24 亿元。而上海近期也发生了一点疫情,高风险区仅是静安区一个 20 平米的奶茶店,一墙之隔的理发店依然是低风险区域,照常营业。上海从疫情到现在,核检的人数仅有 40 万人。这个城市人的精神面貌是积极向上的,做事认真。像防疫这种事是专家说了算,而不是领 D 说了算,把防疫工作用在平常,关键窗口,关键岗位常态化,依靠科学,精准防治,不扩大,不肓目,不影响大多数老百姓的生产生活。
只可惜俺己不年轻了,拖家带口的也不可能移居其它城市,只是感觉有点憋屈而已。
首先,人均 GDP 不等于收入啊。
在微博上有些财经博主的科普就搞错了这个概念。
2021 年人均 GDP 突破 1.2 万美元,这个数字的意思是,在 2021 年,我们国家平均每个人创造的财富超过 1.2 万美元。
有人说,我就没赚到这么多钱啊?
因为人均 GDP 不等于人均收入,GDP 是一个时期内,国内居民创造的总财富,而收入财富分配到个人手上。
这就好比你在公司上班,给公司创造的收益,和你的工资是不一样的。
那么这个人均 GDP 又和收入不一样,这个数字有什么意义?
比如人均 GDP 增加,国家分给百姓的钱也增加,收入自然也会上涨。
人均 GDP 增加,也意味着,国家有更多的钱来改善民生,同时意味着我国社会生产力进一步提高。
不过,“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我国目前仍处于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人均 GDP 尚未达到高收入国家下限标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大国崛起和普通人的幸福是不冲突的。
尊嘉祝每个人,在新的一年都能赚大钱!
风险警示:文中内容都有其特定立场,投资有风险,交易需谨慎。尊嘉竭力但不能保证以上内容完全准确与可靠,亦不对因信赖或使用第三方信息操作而产生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
大善
那厢发改委官宣了: 人口红利将继续存在并日益显现,粉碎了一小撮妄图看人口笑话的人的邪恶企图。
这厢统计局又官宣了我国人均 GDP 突破了 1.2 万美元,经济形势一片大好。
疫情以后世界上唯有我国喜事连连,这应该就是我小时候在课本上学的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国家更强大了,但我还是没希望。生而为中国老百姓,很抱歉。除了 996,没啥能为国家和资本家做的了。
今年中国的人均 GDP 是 1.25 万美元,
刚超过世界平均 1.21 万美元,
在这之后就是在这个世界的一半以上,
再往前一步就意味着要不断把别人踩下去,
才能离平均线越来越远,
这个世界是金字塔型的,
注定吃肉的只有少部分,
所以今后的每一步,
注定越来越艰难,
注定了靠人海去堆 GDP 已经不现实了,
不占领世界高端产业,
没有高利润行业就没有高收入,
这也就美国制裁华为等中国企业的原因,
今后只有不断加大教育和科研投入,
培养高端人才,
占领高端领域,
把其他国家高端产业夺过来,
走别人的路,
让别人无路可走,
虎口夺肉,
这就是真刀真枪的拼刺刀啊!
这是一条通天之路,
这也注定是一条艰辛之路。
按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2018 年的最新收入分组标准为:人均国民总收入低于 995 美元为低收入国家,在 996 至 3895 美元之间为中等偏下收入国家,在 3896 至 12055 元之间为中等偏上收入国家,高于 12055 美元为高收入国家。
中国现在人均 GDP 是 1.2 万美元,处于中等收入国家水平。和俄罗斯,土耳其,墨西哥,巴西,南非,马来西亚等差不多。
其他不说,单论数据,确实很厉害了。
2021 年,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达人民币 35128 元,月均 2927 元;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达人民币 80976 元,合 1.2 万美刀;
所以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是两个概念,在中国两者比例接近 0.43。
希望在做大蛋糕的同时,早日将衡量居民收入贫富差距的基尼系数降到 0.3 以下,早日实现共同富裕。
另引用:
“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王军认为,2021 全年 8.1% 的增长速度基本符合预期,但经济逐季快速走低,特别是四季度 4% 的中低速增长属于近年来十分罕见的较差表现,其蕴含的经济下行压力之大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内需不足是当前稳增长的最大 “拦路虎”。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唐建伟认为,拉低经济增速的主要是内需,即投资和消费。投资是受到基建和房地产的拖累,消费主要是受到国内疫情散发的影响,线下消费没办法真正恢复。再加上汽车消费受芯片短缺等的冲击,住房相关消费也比较弱等等,这种趋势 2022 年上半年预计还会持续。”
说实话,这些年看到了国家的变化和发展,但确实没敢想过自己有生之年还能生活在发达国家。但今天,看到这个数字了,突然觉得很有希望。
其实作为老百姓,我们能做的就是努力工作,好好生活,不给国家拖后腿~~
中国人均 GDP 超过 1.2 万美元,首超世界平均水平,相当于其他经济体哪年的发展水平?——刘焕的书房
2021 年中国人均 GDP 突破了 1.2 万美元,首次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这是划时代的大事。
有人说,世界平均水平?敢情世界 76 亿人口,平均 GDP 是偶 1.2 万美元。
从 1979 年改革开放至今,2021 年中国才达到这一水平?
没错,因为中国人口太多了,达 14 亿之多,且发展不平衡,沪宁杭地区可能早就人均 3 万美元了,宁夏和贵州还远远没有。
也就是说,中国人口占世界 18%。
如今,这将近五分之一的人口终于达到了世界平均水平。
自然还有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印度、非洲等地,所幸的是,中国逃出了泥泞,这是非常不容易的,而中国人均达到世界平均水平,总量达到了惊人的世界第二,且和美国的差距越来越小。
我们自然有一个疑问:世界那些发达国家大概是哪一年达到人均 1.2 万美元的?我们和发达国家还有哪些差距。
记得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就听到很多关于西方发达国家的传说,好像这些国家的发达是我们遥不可及的,如今西方的神话越来越破灭了,不过我们也希望了解下,西方究竟曾经如何领先过中国?
下面根据著名经济分析师 “黑布林北海居” 制作的各国人均 GDP 图表,对比下中国和主要的发达国家,以及和亚洲四小龙经济体的对比,看看这些经济体都是哪一年达到人均 GDP1.2 万美元的。
发达国家是如何发家的?
首先,哪个发达经济体最先达到 1.2 万美元呢?
查了下数据,除去极个别小的经济体,目前已知,第一个达到人均 1.2 万美元的是瑞士。
瑞士也并不是一步登天的,作为中立国,且二战后接受了很多无主犹太人的金银财宝,瑞士的发展比旁边的德国和法国都要快点,凭借着金融业、精密机械制造业和制药业这三驾马车,瑞士的经济一直冲在欧洲前列。
那么,什么样的人均属于低收入,什么样的人均属于高收入呢,我们看下世界银行的标准:
人均 GDP755 美元以下为低收入经济体。
756-2995 美元为中下等收入经济体。
2996-9265 美元为中上等收入经济体。
9265 美元以上为高收入经济体。
一旦达到人均 3000 美元,就进入了中上等收入经济体,摆脱了中下等收入经济体,这是突飞猛进的进步。
我们看下瑞士二战后的经济发展表,可以看出,1948 年,瑞士人均 GDP 是 1063 美元,已经是中下等收入经济体了,也就是说,二战后的瑞士,没有经历过低收入经济体,一直是较为富裕的。
1968 年,瑞士就进入中上等收入经济体,1975 年,瑞士进入高收入经济体。
而瑞士达到人均 1.2 万美元,也就是说中国 2021 年人均 GDP 水平,是在 1978 年。
这一年,正好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一年。
所以,能够理解为何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尤其是 80 年代的中国那么崇拜西方了,因为西方发达国家确实太发达了。
瑞士 1978 年的人均 GDP,中国要等到 2021 年才达到,当时的人们不要疯了,如此遥远,能够完成吗?
其实,这些很早就达到高收入经济体的经济体有一个更为人熟知的名字:发达国家。
什么样的国家是发达国家,根据世界银行的定义,就是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准较高,人民生活水准较高的国家,又称作高经济开发国家(MEDC)。
说起来云里雾里,其实很简单,就是人均 GDP 达到 2 万美元,就可以算发达国家了。但是超过 2 万仅仅是中等发达国家,比如很多波罗的海国家,要人均超过 3 万美元,才属于真的发达国家。
我们看下世界银行定义的发达国家有这些。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芬兰,西班牙,德国,爱尔兰,瑞典,荷兰,瑞士,奥地利,比利时,挪威,卢森堡,丹麦,冰岛,新西兰,澳大利亚,意大利,日本,韩国、新加坡、以色列。
也就是说,世界上的发达国家只有这 24 个,占全世界 200 多个国家的十分之一左右,**而且大多数都是欧洲国家,或者北美和澳洲的盎格鲁撒克逊系国家,唯一属于亚洲的只有日韩新以 4 个国家,**其中韩国是今年才被认证为发达国家的,因为人均超过了 3 万美元。
还有一些人均 2 万 - 3 万美元的,是中等发达国家,也有人认为属于发达国家,主要在欧洲,有:斯洛文尼亚、捷克、斯洛伐克、马耳他、塞浦路斯、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匈牙利、葡萄牙。
这 11 个国家大部分都是以前东欧剧变的国家,有些也达到了人均 2 万美元,但是是否是发达国家,也有争议。比如最近蹦跶的立陶宛。其中还有希腊,曾经达到人均 3 万美元,成为发达国家,却发生了倒退,目前退回到了人均 1.9 万美元,已经不是发达国家了,被除名了。
那么,这 24 个发达国家分别是哪一年摆脱 756 美元的低收入门槛?哪一年摆脱 2995 美元的中低收入门槛?哪一年摆脱 9265 美元的中高收入门槛?什么时候达到人均 3 万美元的呢?
我查阅了资料,就不一一贴出各自 GDP 的列表了,否则冗长。
24 个发达经济体人均 GDP 超过 756 美元,也就是跨过低收入门槛的时间,从先到后依次是:
美国 1940 年、瑞士 1942 年、澳大利亚 1942 年、加拿大 1942 年、瑞典 1942 年、英国 1946 年、法国 1946 年、芬兰 1946 年、卢森堡 1947 年、新西兰 1948 年、荷兰 1949 年、西德 1949 年、挪威 1949 年、丹麦 1949 年、冰岛 1951 年、比利时 1952 年、以色列 1952 年、奥地利 1957 年、意大利 1959 年、爱尔兰 1962 年、西班牙 1964 年、日本 1964 年、新加坡 1969 年、韩国 1976 年。
我们可以看出,各个经济体的基础果然不一样,有的经济体是基础非常高的,而奥地利之后的 6 个经济体,是基础不高,但是发展速度却极快的,即意大利、爱尔兰、西班牙、日本、新加坡、韩国,它们跨过 756 美元门槛,脱贫的时间比较晚,但是发展速度非常快,和其他的经济体相比也不逊色。
也就在这一时期,欧洲煤钢共同体建立了,欧洲的发展走上了快车道。
24 个发达经济体人均 GDP 超过 2995 美元,也就是跨过中低收入门槛的时间,从先到后依次是:
美国 1962 年、瑞典 1965 年、加拿大 1966 年、冰岛 1966 年、瑞士 1968 年、卢森堡 1968 年、丹麦 1969 年、挪威 1970 年、澳大利亚 1970 年、西德 1971 年、法国 1971 年、荷兰 1971 年、比利时 1971 年、英国 1972 年、芬兰 1972 年、新西兰 1972 年、奥地利 1973 年、意大利 1973 年、日本 1973 年、以色列 1973 年、西班牙 1975 年、爱尔兰 1977 年、新加坡 1977 年、韩国 1987 年。
大家看,基本上欧美发达经济体的发展速度相当,都是四五十年代脱贫,然后大多都是在六七十年代跨过中低收入门槛,其**中意大利、西班牙、爱尔兰等发展速度在欧洲最快,**60 年代才脱贫,70 年代就达到了中高收入,**发展速度和日本、新加坡相当,**韩国是最后一个达到的,已经是 1987 年了,是末班车。
也就在 1974 年,发生了一件改变世界格局的大事件,海湾国家大幅度提高石油价格,引发资本主义危机,尽管如此,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依然增长迅猛,而海湾国家则用了十年时间迅速成为高收入国家,但并非发达国家。
24 个发达经济体人均 GDP 超过 9265 美元,也就是跨过中高收入门槛的时间,**甚至可以说,迈入低等发达国家门槛的时间,这个时间非常重要,是敲开发达国家大门的敲门砖,**从先到后依次是:
瑞士 1974 年、瑞典 1975 年、卢森堡 1976 年、丹麦 1977 年、冰岛 1977 年、挪威 1977 年、荷兰 1978 年、美国 1978 年、法国 1978 年、西德 1978 年、比利时 1978 年、加拿大 1979 年、芬兰 1979 年、奥地利 1979 年、澳大利亚 1979 年、英国 1980 年、日本 1981 年、新西兰 1986 年、意大利 1986 年、以色列 1987 年、爱尔兰 1987 年、西班牙 1988 年、新加坡 1988 年、韩国 1994 年。
可以看出,这几个经济体的发展速度极快,而英国和新西兰,则早就脱贫,却和它们一起在 80 年代才步入发达国家门槛,是比较慢的,这一时期,英国发生了滞胀,撒切尔夫人改革才摆脱了困境。
24 个发达经济体人均 GDP 超过 3 万美元,成为高收入发达国家的时间**,**从先到后依次是:
瑞士 1987 年、卢森堡 1990 年、瑞典 1990 年、**日本 1992 年、**挪威 1995 年、奥地利 1995 年、荷兰 1996 年、美国 1997 年、冰岛 1998 年、丹麦 2000 年、芬兰 2002 年、爱尔兰 2002 年、英国 2002 年、德国 2003 年(统一后)、比利时 2003 年、加拿大 2004 年、法国 2004 年、澳大利亚 2004 年、意大利 2004 年、新加坡 2005 年、新西兰 2007 年、以色列 2010 年、西班牙 2018 年、韩国 2019 年。
我们仔细看这段名单,可以发现,人均超过 3 万,成为高收入发达国家,就真的步入了发展的殿堂级别。
然而,各个时代进入名人堂的却不同。
**80 年代,只有经济和金融高度发达的瑞士进入,**这也是世界上第一个高收入发达国家。1990 年的卢森堡凭借着金融业,瑞典凭借着汽车和制造业勉强进入。所以为什么说各国发展不平衡,瑞士 1987 年人均就 3 万了,西班牙 1987 年刚刚超过 9000 美元,可加欧洲内部,发达国家内部,发展也非常不平衡,但是不要紧,快慢不同,终究都是发达国家。
90 年代,资本主义国家渡过了 80 年代的滞胀,开始了飞速发展,这个时候进入名人堂的国家有:日本、挪威、奥地利、荷兰、美国和冰岛。其中,日本是速度最快的,但是步子走大了,扯蛋了,后面就是 20 年的泡沫经济。
同时,大家也知道了,为什么美国人这么崇拜克林顿,因为老布什期间虽然苏联解体了,但是美国还不是高收入发达国家,正因为克林顿的新经济政策和信息高速公路,大力发展 IT 产业,才让美国成为高收入发达国家。
虽然有 1998 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但是主要影响了韩国和新加坡等亚洲经济体,欧美没有受到影响。
21 世纪前十年,是世界上近四十年中,各国发展速度最快的,这也是中国腾飞的十年,在 2008 年次贷危机之前,各国凭借着世界浪潮纷纷进入名人堂。
21 世纪前十年进入名人堂的有:丹麦、芬兰、爱尔兰、英国、德国、比利时、加拿大、法国、澳大利亚、意大利、新加坡、新西兰,其中中国香港经济体也是成功进入。
然而,2008 年次贷危机,浪潮一下子没了,再也不能鲤鱼跃龙门,发达国家的大门就此关闭,从此之后,再也没有国家能够进入。
有些原本进入的,比如希腊,一下子倒退了十年,至今不能进入,有些 2 万左右,所谓的中等发达国家,比如葡萄牙和捷克等,一直发展缓慢,至今也不能进入。
次贷危机之后,只诞生了 3 个高收入发达国家,第一个是以色列,因为中东战争,被耽误了十年,安定后迅速进入。
第二个是西班牙,2007 年的时候差点就进入了,后来几经浮沉,凭借着强大的工业能力再度进入。
第三个就是韩国,从此之后,很难再有国家能够进入了,因为成为发达国家,终究要靠工业化。
以上就是发达国家的发家史。
下面来看看美国、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的发展历程。
日本和亚洲四小龙是如何腾飞的?
说到发达国家,首先想到的就是美国,美国是对中国影响最大的西方发达国家,那么美国是哪一年达到人均 1.2 万美元的呢?
查阅资料,美国人均达到 1.2 万美元,是在 1980 年。
而中国和美国,恰恰是前一年,1979 年才建交的。
所以 80 年代的中国人才会那么崇拜美国,尤其是去美国的留学生,看到美国如此发达的经济,一定是惊讶得目瞪口呆。
而且,美国作为 3 亿人口的大国,人均 GDP 居然和 700 万人口的瑞士差不多,瑞士 1978 年达到人均 1.2 万,美国则是 1980 年达到,今天美国的人均 GDP 也和瑞士差不多,足见美国的富裕。
美国达到人均 1.2 万美元,也就是说中国 2021 年人均 GDP 水平,是在 1980 年。
那么,作为保持世界第二大经济大国长达 40 年之久的日本,是什么时候达到的呢?
我们可以看出,**日本二战后的发展速度极快,**1964 年,日本人均超过 756 美元,才摆脱低收入经济体,这一年,也是日本东京奥运会举办的一年,标志着日本二战后的崛起。
1973 年,日本人均 GDP 就超过了 2995 美元,达到了中上等收入经济体。
1981 年,日本人均 GDP 就超过了 9265 美元,达到了高收入经济体。此后第二年下降了点,1983 年继续稳定了。
从中上等收入经济体到高收入经济体,日本只用了 10 年,是所有经济体中时间最短的。
1987 年,只用了 4 年,日本人均 GDP 就超过了 2 万美元,也是史上用时最短,当然了,有广场协议、日本升值的因素,并且最终在 1994 年破灭成泡沫经济。
日本达到人均 1.2 万美元,也就是说中国 2021 年人均 GDP 水平,是在 1985 年。
当时中国的经济还在缓慢增长中,毕竟增长的初期,速度是十分缓慢,甚至看不见成效的,需要十分的艰苦和累积,所幸中国挺过来了。
大家可以看下中日经济的对比,曾经的日本一骑绝尘,特别是 1995 年,达到了中国的十倍之多!后来却一直停滞,中国却一飞冲天。
下面比较下大家最熟悉的四个经济体,也就是亚洲四小龙,它们是什么时候达到人均 1.2 万美元的呢?
首先是中国香港地区。
一条深圳河,隔开了香港和深圳,在 80 年代,香港是所有中国大陆人心目中的神话,当时听过一句话,香港的发展水平和美国差不多,只要中国大陆有朝一日达到香港的水平,中国就超过美国了。
乍一听匪夷所思,毕竟那个时候内地和香港差异太大了。
从图中可以看出,香港的发展确实堪称飞速!
我们比较下瑞士和香港,瑞士一直没有低收入经济体的时期,二战后的 1948 年就是中下等收入经济体了。
而香港,一直到 1969 年才摆脱了低收入经济体,人均超过 756 美元。这个时间比日本慢了 5 年。
1977 年,香港地区人均 GDP 就超过了 2995 美元,达到了中上等收入经济体。这个时间比日本慢了 4 年。
1988 年,香港地区人均 GDP 就超过了 9265 美元,达到了高收入经济体。这个时间比日本慢了 5 年。
也就是说,香港地区的发展基本上和日本保持着统一速度,跨越三道门槛的时间都比日本慢了 5 年,说明速度相等。
1993 年,香港地区人均 GDP 超过了 2 万美元,比日本慢了 6 年,但是却比日本扎实,虽然经历了亚洲金融危机和非典,但是香港人均今天远远超过了日本。2020 年,香港地区的人均 GDP 是 4.63 万美元,而日本的人均 GDP 是 4.02 万美元,香港地区不仅超过了日本,也超过了英国。
香港地区达到人均 1.2 万美元,也就是说中国大陆 2021 年人均 GDP 水平,是在 1989 年。
香港地区的发展速度几乎和日本齐平,是当时全世界最快的。也超过了新加坡。
人们最喜欢和新加坡和香港类比,的确,两个都是城市,而且人口差不多。
同样,新加坡也没有我们想象的富裕,至少建国初期,地小人多,新加坡的人均一度是低收入经济体。
新加坡,一直到 1969 年才摆脱了低收入经济体,人均超过 756 美元。巧合的是,这个时间和香港地区是同一年。
1977 年,新加坡人均 GDP 就超过了 2995 美元,达到了中上等收入经济体。巧合的是,这个时间又和香港地区是同一年。
1988 年,新加坡人均 GDP 就超过了 9265 美元,达到了高收入经济体。巧合的是,这个时间又和香港地区是同一年。
也就是说,新加坡的发展速度,甚至人均 GDP 都和香港地区几乎一模一样。
然而,今天新加坡人均却远远高于香港,2020 年,新加坡人均 GDP5.98 万美元,世界第 9,超过了香港地区。
大家看香港地区和新加坡的人均 GDP,基本上都是伴随的,可是 2005 年之后拉开了差距,香港依然很快,但是新加坡却是飞速。
两者的差距为何会拉开呢?
1993 年,新加坡人均 GDP 超过了 2 万美元,也巧合了,这个时间又和香港地区是同一年。
2006 年,新加坡人均 GDP 超过了 3 万美元,香港地区则是 2007 年达到了这一水平,基本上还是同一水平线。
2010 年,新加坡人均 GDP 超过了 4 万美元,香港地区则是 2015 年才达到这一水平。
2012 年,新加坡人均 GDP 超过了 5 万美元,香港地区则至今也没有达到这一水平。
也就是说,两者的发展差异,是在 2005 年之后拉开的,李光耀当时高瞻远瞩的房屋政策、高科技产业政策都发挥了功效,甚至新加坡还开设了赌场,而渐渐把香港拉在了身后。
新加坡至今还保留着裕廊工业区,有医药、电子等高科技产业,而香港则早就产业转移去了珠三角,前店后厂的模式,产业空心化导致了香港发展后继乏力。
新加坡达到人均 1.2 万美元,也就是说中国 2021 年人均 GDP 水平,同样是在 1989 年。
下面来看下中国台湾地区。
中国台湾地区在上世纪 60 年代是全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60 年代,台湾地区经济年平均增长率为 10.2%,世界第一。**高雄出口加工区是全亚洲第一个出口加工区。
后来在台湾经济陷入困境的 80 年代,蒋经国推进十大建设,同时兴建新竹高科技产业园区,在芯片上大力投入,今天的台湾地区,是和美国、韩国鼎足而立的半导体生产体,在芯片上一直保持着世界领先地位。
台湾因为人口众多,所以发展的速度比香港慢点,也比人口更多,但是基础更好的日本要慢点。
我们可以看出,台湾地区早期的发展十分艰辛,虽然 60 年代经济增长率世界第一,但是人均基本上没有增长,一直十分缓慢,因为人口增长太快了,这个大陆 80 年代改革开放初期基本上一样。
台湾地区,一直到 1974 年才摆脱了低收入经济体,人均超过 756 美元。比香港和新加坡晚了 5 年。
1984 年,台湾地区人均 GDP 超过了 2995 美元,达到了中上等收入经济体。比香港和新加坡晚了 7 年。
1992 年,新加坡人均 GDP 就超过了 9265 美元,达到了高收入经济体。比香港和新加坡晚了 4 年。
此后,台湾遭到了亚洲金融危机的沉重打击,一蹶不振,2011 年,台湾地区人均 GDP 才达到了 2 万美元,比香港和新加坡晚了 18 年之久。
所以说,台湾地区的经济在陈水扁时期遭到了大规模停滞,这是事实。
台湾地区达到人均 1.2 万美元,也就是说中国大陆 2021 年人均 GDP 水平,是在 1994 年。
那一年,也是台湾地区和中国大陆经济对比最为失常的一年,台湾地区经济几乎等于中国大陆经济的一半!
那个时候,大陆人对于港台文化十分仰慕,也崇拜港台明星。
而因为千岛湖事件,最终台湾地区和大陆也有了新的隔阂,甚至此后就进入了长期对立状态,令人唏嘘。
亚洲四小龙中,发展最为缓慢的就是韩国。
毕竟韩国人口最多,基础也堪称最差,朝鲜战争几乎把韩国炸成了废墟。
而韩国在发展经济的时候,和中国很相似,都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导致今天韩国是为数不多几个拥有齐全工业门类的国家,这一切都源自 70 年代朴正熙的高瞻远瞩。
![](data:image/svg+xml;utf8,)
我们看下韩国的图表,和台湾地区进行一个对比,毕竟两者都是千万人口级别。
可以看出,韩国是亚洲四小龙中基础最差、最穷的,堪称赤贫,人均不到 100 美元的发展阶段和中国历史上的 60 年代也很相似。
可是凭借着 70 年代的快速发展,韩国奋起直追。
韩国,一直到 1976 年才摆脱了低收入经济体,人均超过 756 美元。比台湾地区晚了 2 年。
1987 年,韩国人均 GDP 超过了 2995 美元,达到了中上等收入经济体。比台湾地区晚了 3 年。
1994 年,韩国人均 GDP 就超过了 9265 美元,达到了高收入经济体。比台湾地区晚了 2 年。
我们可以惊人地发展,新加坡和香港地区的发展,人均 GDP 的速度几乎一样,而韩国则和台湾地区的速度相同,都只比台湾地区晚了 2-3 年,在三个重要节点上保持着和台湾地区一样的速度。
然后,韩国遭到了和台湾地区一样的金融危机的打击,一蹶不振。
奇迹的是,21 世纪,韩国奇迹般复苏了,这里面有中国很大功劳,中国对韩国产业打开了市场,也对韩流打开了市场,席卷全中国。
2006 年,韩国人均 GDP 超过了 2 万美元,比台湾地区早了 5 年,韩国完成了对台湾地区的弯道超车和超越!
2017 年,韩国人均 GDP 超过了 3 万美元,而台湾地区至今依然没有超过 3 万美元大关,都说 2022 年要破 3 万大关,那就比韩国还是晚了 5 年。
2006 年,韩国人均 GDP 达到了 2 万美元,比香港和新加坡晚了 13 年,但是比台湾地区要快。
我们可以发现,正是陈水扁时期,台湾地区落后于韩国,至今依然没有追上。
韩国达到人均 1.2 万美元,也就是说中国大陆 2021 年人均 GDP 水平,是在 1996 年。但是由于遭到了亚洲金融危机的打击,韩国出现了倒退,2002 年韩国才恢复人均 1.2 万美元。
所以,韩国既可以说 1996 年就达到了 1.2 万美元,也可以说是 2002 年达到,所以中国人对于韩国经济发展比较亲切,因为我们都是亲历韩流的一代人。
好了,除了发达经济体和亚洲四小龙,其实,中国回头一看,基本上没有超过自己的国家了,很多我们以为很富裕的国家,比如阿根廷、泰国等,其实人均不如中国。
我们还可以和一个国家对比下,那就是马来西亚。
马来西亚曾经作为亚洲四小虎之一,和泰国、印尼、菲律宾并称,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泰国遭到了沉重打击,十年都没有恢复元气,只有马来西亚保持着稳定增长。
下面把马来西亚和中国大陆的人均 GDP 进行一个类比。
为什么把这两个进行类比呢,因为马来西亚 2021 年人均 GDP 也是 1.2 万美元,排在中国后一位,和中国难兄难弟,那就进行对比。
其余的经济体,要么和中国发展不同,只是依靠资源,要么是拉美国家,长期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增长停滞。
可以看出,马来西亚的发展比中国要早,但是没有中国快。
马来西亚,1974 年就摆脱了低收入经济体,人均超过 756 美元。这个时间和台湾地区基本上一样,比韩国还早了 2 年。
此后,马来西亚经济一下子找不到北,陷入长期停滞。
1992 年,马来西亚人均 GDP 超过了 2995 美元,达到了中上等收入经济体。虽然比台湾地区和韩国要晚,但也不算晚。
然而,马来西亚一直到 2012 年才超过了 9265 美元,达到了高收入经济体。用了 20 年之久,这当然有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但发展速度也是比较缓慢的。
可以说,亚洲四小龙是一个特例,发展如此快的经济体并不多见,而大多数就像马来西亚一样,增长缓慢,走三步退两步这种。
比较下中国大陆。
中国大陆 1997 年才摆脱了低收入经济体,人均超过 756 美元,这个时间点,太晚了,比美国晚了 56 年,比日本晚了 33 年,比香港地区和新加坡晚了 28 年,比台湾地区晚了 23 年,比韩国晚了 21 年。
1997 年,香港都回归了,此时的中国大陆经济居然如此之低,而且外面面对着亚洲金融危机,内在也有进行国企改革和下岗浪潮,可以说,当时人能够挺过来,十分不容易。
中国大陆 2008 年才进入中下等收入经济体,人均超过 2995 美元,这个时间点,比美国晚了 46 年,比日本晚了 35 年,比香港地区和新加坡晚了 31 年,比台湾地区晚了 24 年,比韩国晚了 21 年。
也就是说,一直到现在为止,其实中国大陆和这些经济体相差的年份其实差不多,这说明了一个道理:中国大陆保持了和日本与亚洲四小龙一样的狂飙发展速度。
那一年,也是北京奥运会举办的一年,西方称之为中国崛起的元年。
中国大陆 2019 年才进入中上等收入经济体,人均超过 9265 美元,这个时间点,比美国晚了 41 年,比日本晚了 38 年,比香港地区和新加坡晚了 31 年,比台湾地区晚了 27 年,比韩国晚了 25 年。
也就是说,中国大陆还是保持着和亚洲四小龙一样的速度在狂飙着,但是比亚洲四小龙晚的年份加大了,说明还是没有达到它们曾经的速度,毕竟它们是小龙,体量小,好调头,而中国大陆体量太大了,每走一步都是雷霆万钧。
中国大陆 2021 年人均 1.2 万美元,达到世界平均水平,这个时间点,比美国晚了 41 年,比日本晚了 36 年,比香港地区和新加坡晚了 32 年,比台湾地区晚了 27 年,比韩国晚了 25 年。
但是,不要紧,只要奋起直追,脚踏实地,一定可以再攀高峰,而这对于世界的震撼,远超亚洲四小龙。
那么,我们可以设想下,亚洲四小龙是过来人,如果中国大陆还保持着和四小龙一样的高速不变,什么时候能够人均 2 万美元,什么时候人均 3 万美元?
从人均 1.2 万美元到 2 万美元,乍一看,好像很容易,其实很复杂。
所谓的拉美中等收入陷阱,就是说的拉美国家,发展数十年可能还无法挣脱泥潭。
东亚地区经济体从 1 万美元到 2 万美元的时间,总体都比较快。
最快的是日本,1983 年人均突破 1 万美元,1987 年就破 2 万美元了,当然了这是广场协议导致日元大幅升值的结果,只用了 4 年的时间,这在人类经济史上是最快的。1992 年人均就达到了 3 万美元,也只用了 5 年时间。
香港地区 1988 年人均突破 1 万美元,1993 年人均就突破了 2 万美元,用了 5 年的时间。但是 2009 年才人均达到 3 万美元,用了 16 年之久。
新加坡 1988 年人均突破 1 万美元,到 1993 年人均突破 2 万美元,同样用了 5 年的时间。2006 年人均达到 3 万美元,用了 13 年之久。
韩国 1994 年人均突破 1 万美元,中间遇到了亚洲金融危机,2003 年才恢复到 1996 年的水平,2006 年人均突破了 2 万美元,总共用时 12 年。2018 年才人均突破 3 万美元,用了 12 年之久。
台湾地区则最慢,1992 年人均就突破 1 万美元了,到 2011 年人均才突破 2 万美元,用时 19 年的时间。至今未突破 3 万美元。
也就是说,日本和亚洲四小龙这 5 个经济体,归纳下。
从人均 1 万美元到人均 2 万美元的跨越:
日本 4 年、香港地区 5 年、新加坡 5 年、韩国 12 年、台湾地区 19 年。
从人均 2 万美元到人均 3 万美元的跨越:
日本 5 年、香港地区 16 年、新加坡 12 年、韩国 12 年、台湾地区至今还没有破。
所以,速度最快的是日本,这在世界经济史上无法复制,但是因为太快,导致泡沫经济停滞 20 年,至今几乎被韩国追上。
而同时最长的是台湾地区,用了 19 年才突破 2 万美元,不亚于陷入中等陷阱的拉美国家。
在 2 万美元到 3 万美元的攀登中,香港地区明显力不从心,用时较多,落后于新加坡。
如果中国大陆还保持着和四小龙一样的高速不变,什么时候能够人均 2 万美元,什么时候人均 3 万美元?
可以设想下。
1、如果中国大陆保持着日本发展的速度,那么 2019 年人均突破 1 万美元,2023 年人均突破 2 万美元,2028 年人均突破 3 万美元,成为发达国家。
这太不可思议了,也只有日本完成了,但是代价却是 20 年泡沫经济,1996 年之后的图表都是平行的停滞。如果中国能够像之前日本这么狂飙的话,2028 年超过了美国,世界第一。
2、如果中国大陆保持着新加坡发展的速度,那么 2019 年人均突破 1 万美元,2024 年人均突破 2 万美元,2031 年人均突破 3 万美元,成为发达国家。
新加坡的速度是第二快的,也是很稳定的,至今人均都远远超过日本,如果像新加坡这样,那么中国到 2024 年人均 2 万,2031 年人均 3 万。
可以看出,新加坡一直比较快,除了 1995 年之后遭到亚洲金融危机有点停滞,其余时候都是世界前列。
值得注意的是,西方经济学家假设中国经济,似乎参考的就是新加坡,中国制造 2025 被广泛关注,并被特朗普猛攻,就是特朗普觉得中国要在 2025 年,通过科技升级突破拉美陷阱,这是他绝不允许的。
而西方预测中国超过美国,也是 2030 年。
前提是中国要有新加坡这么快的速度。
3、如果中国大陆保持着香港地区发展的速度,那么 2019 年人均突破 1 万美元,2024 年人均突破 2 万美元,2035 年人均突破 3 万美元,成为发达国家。
这个似乎稳妥点,值得注意的是,2035 年,正好是我国规划中,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那一年。
这岂非是冥冥之中的天意?
前提是中国大陆要有香港地区这么快的速度。
4、如果中国大陆保持着韩国发展的速度,那么 2019 年人均突破 1 万美元,2031 年人均突破 2 万美元,2045 年人均突破 3 万美元,成为发达国家。
感觉这个更加稳妥点,西方预测中国超过美国就是 2030 年,预测的就是中国人均 2 万美元,就足以超过美国,而美国不会让中国这么好过,一定百般阻拦,不亚于亚洲金融危机对于韩国的打击,既然如此,宁可步子慢下来,不要数量,只要质量,用 12 年突破,也是可以的。
第二个时间点不就是 “三步走” 中所说的,到 21 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和这个预测一样,在天之灵应该看到,也能欣慰的吧。
台湾地区的类比就不类比了,至今没破。
要达到这个水平,一定要产业升级,从 2021 年的情况来看,中国的几个核心产业升级是可以的,尤其是汽车是最大的亮点。
汽车是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主要的出口产品,中国和他们比,是有劣势的,可能数十年也来不及。
谁知道西方人鼓吹环保给了中国人机会,中国在传统汽油车上没有优势,可以生产电动汽车,一下子给了中国弯道超车的机会,比亚迪已经成为世界著名的电动汽车企业,得到了巴菲特的垂青。
下一个突破口就是半导体,因为中国出口最大的产品是电子产品,而芯片一直被卡脖子,可以说,突破了芯片,中国成为发达国家,不是梦想。
不得不感慨曾经为中国发展挥洒汗水的先辈,你们辛苦了。
说一个数据
中国香港 1988 年人均突破 1 万美元,1993 年人均就突破了 2 万美元,用了 5 年的时间。
东南亚的新加坡 1989 年人均突破 1 万美元,到 1994 年人均突破 2 万美元,用了 5 年的时间。
韩国 1994 年人均突破 1 万美元,中间遇到了金融危机耽误了 7 年的时间(2003 年的人均 GDP 才超过了金融危机前的 1996 年的历史最高水平),也在 2006 年突破了 2 万美元,总共耗时 12 年,但是如果去掉中间金融危机耽误的 7 年,时间也是 5 年左右。
日本战败国 1983 年人均突破 1 万美元,1987 年就破 2 万美元了,当然了这是广场协议导致日元大幅升值的结果,只用了 4 年的时间。
中国台湾是个例外,1992 年人均就突破 1 万美元了,当时还是领先韩国的,但是到 2011 年人均才突破 2 万美元,耗时 19 年的时间
可能有人会说中国人多地大 但是也吃着口红利
he 你有关系吗 政府的钱
你只是个平均数
有什么可以感叹的 a
把郑爽这些人的钱平均一下 看看 一下就拉高了多少人的收入
今年人口净增长 48w 了,预计明年就可以进入负增长阶段
到时候经济加人口一起发力,总量上去,人口也下来了,人均 gdp 明年开始起飞,这就是历史的行程啊!
6000 以下拖后腿了
这题目下有些人反应冷漠,或是嘻笑自嘲,我觉得可以理解。
起码,这至少反映了一个事实: 宏观数据与很多人的实际感受出现了反差。
造成这种反差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短期的,一个是长期的。
短期的原因,就是人民币汇率的上升。2021 年,人民币汇率的大幅上升,拉高了我国以美元计价的 GDP 总额,也拉高了人均美元 GDP。
但这种拉高,除了一定程度抑制了 PPI,并稍微拉低了 CPI,给大部分国人并没有带来收益的实际增加。
原因很简单,汇率提升虽然会降低进口品的价格,但对大部分国人来说,在他们的购买支出中,进口品的权重很低,有些甚至为零,可以忽略不计。
说去年汇率的提升对人均美元 GDP 的影响是短期现象,在于去年人民币的这种提升,不大符合常规和常识。在去年的大部分时间,人民币汇率竟然与美元指数和美联储加息预期正相关。至于为什么,我就不多说了。
造成宏观数据与微观个人观感反差的长期原因,则与我们的 GDP 增长模式有关。迄今为止,我国的 GDP 增长一直是投资拉动型的。这种以投资为依托的 GDP 增长,必然会造成一种后果: 人均收入占人均 GDP 的比重偏低。
2020 年,美国人均收入占人均 GDP 的比重为 61%,2021 年,我国的这一比重约为 45%。
当然,个人观感与宏观数据的反差,也与贫富差别有关。不过这是老生常谈了。
而且,贫富分化也与 GDP 的增长模式有关。投资拉动型的增长,天然就具有分化收入的动能。
说到贫富分化,很多人认为这只是个分配问题,其实从源头看,它更是个生产形态问题。生产的格局,从根本上决定了分配的格局。
投资拉动型为什么天然具有分化收入的属性?因为投资规模和项目是分台阶的,等级分明,大型项目和巨量投资的门槛极高,只有极少数人才能跨过这个门槛。
而一旦进入这个圈子,你就会发现,这里简直就是资金流的海洋,金融资产的天堂,你能进入这个圈子,想不发财都难。
可对大多数人来说,别说摸到这个圈子,连看一眼的机会都没有。收入分化第一步就这样决定了。
美帝也存在这个问题。美帝的经济增长,高科技的贡献功不可没。而高科技的门槛,更是高得难以想像,大部分人只能敬 (或妒) 而远之。
高科技术领域,聚集了最密集的金融资金,最丰厚的利润或收益预期,但只有少数人才能分享。
一万亿美元的收入,60% 由高科技企业创造,但这些企业的关联人数,可能只占总人口 (或劳动力) 的 8%,贫富悬殊在生产阶段就定型了。
至于后面的分配,怎样分配,做几次分配,已无关紧要。分配可以缩小贫富差别,但扭转不了在生产阶段即已定型的贫富悬殊格局。
照着这个等级,一个标准的 6 人家庭 2+2+2,也就是 7.2 美元,大概是人民币 46.08 万元
这里面有两个老人,两个孩子,大概是两个劳动力,也就是每人 23 万,平均每个月两万
每个月两万?小县城大部分也就是两千
不用谢,为提高人均我只是尽了几个小目标的力量……
额!
GDP(国内生产总值)和 GNI(国民总收入),是有一定区别的。世界银行的标准是人均 GNI,当然就我国统计口径而言,GNI 和 GDP 相差不大,所以这话也不能说错。
国家统计局 “现场” 科普:什么是 GDP、GNI 和 GNP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世界银行共有四个经济等级(2019 年),低收入(≤1035 刀),中等偏下(1036-4045 刀),中等偏上(4046-12535 刀),高收入(≥12535 刀)。
——
最后来点特色:
世界银行,受美国影响极大。
其高收入国家标准这么低,很可能是为了针对咱们而故意如此。
美国千方百计就是要打压我国作为 “发展中国家” 的贸易和经济权利。
这下好了,给它抓住把柄了。
你既然是高收入国家,那现在是时候向 “发展中国家” 提供帮助了……
人均实在是太有意思了
1 个小时前我才看到某豪宅里一长排 80 万美元一瓶的酒
都 2202 年了,人均啥意思还没点 B 数么
武汉市蔡甸区的一个招聘广告。
其他地方可想而知。
人均,就是你 + 马云除以 2。于是 1.2 万美金大家都飘了。
很好,大国崛起,未来可期。
请不要以悲剧主义、阴谋论等论调,来反讽我们国家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果
谢谢
以上。
明年就进去了,别着急。
哎呀我去~~ 我可太自豪了 感恩感恩
你问为什么 我是 2 亿分之一啊
敢不敢写众数和中位数?
咱谈谈六亿和一万元高收入人群占 3% 这些实实在在的东西 人均太虚
收入太高了,对我说的是房东
马爸爸们真努力。
全国 6 亿人人均可支配月收入不超过 1000 元,言犹在耳。
收入没涨,但换成美元能比去年多
不是刚治了偷税的和贪官吗,他们撑起了平均数
那些贪了几个亿的,得平均多少人?
能带上我么?被人均了,可我月薪只有三千多。
对不起国家啊!拖后腿了,很惭愧!
你说他没用吧,也有点用,毕竟我们之前总说中国人均 gdp 不行,现在人均终于上来了。
你说他有用吧,有个球用,底层人民还不是娃生不起,房买不起,媳妇娶不起。物价涨了,工资不涨。
人均 GDP 不是人均收入,到底是什么呢,创造了这么多价值,都去哪了呢
我数了数去年的工资 别说美元了
就是人民币也就 2w 不到
之前还能吃点渣,现在毛都没了
GDP 嘛,年年高。
光谈收入不谈分配,这段子真没意思。
我有一个观点不知道对不对
鸡蛋 1 个 1 块钱的时候,工资 2000
和
鸡蛋 1 个 2 块钱的时候,工资 4000
是不是等于工资没涨?
GDP 可以直接转化为可支配收入吗?脑子?这有什么好吹的
GNI,中文叫做 “国民总收入”,但实际上就是 GNP。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公民,所创造的全部生产总值。它与 GDP 的差异就是计算的范围不同,GNI = GDP - 外国公民在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 + 本国公民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
这个指标就是世行对于国家收入高地的评判依据。
2020 年,世行将这一标准调整了一下,将低收入国家的上限提高到 1025 美元,即人均 GNI 低于 1025 美元的国家,才属于低收入国家;人均 GNI 超过 1026 美元,但不超过 3995 美元的,归为中低收入国家群体。
人均 GNI 在 3996 美元到 12375 美元之间,归于中高收入国家。如果人均 GNI 超过了 12375 美元,就已经进入到高收入国家行列了。
我国去年是 12551 美元。就差了 176 美元。不出意外今年就赶上了。
这个真的是得感谢政府感谢党。
谁能想到 45 年还一穷二白的中国,今天能够如此繁荣富强。80 年就能完全靠自己的努力改变一个国家,这在世界上也是个奇迹。
人均可支配收入 35128 元,月均 2927.33 元,相信大部分打工族都有这个收入,是不是感觉很低?因为这个数把没有收入的老人、孩子、残疾人也平均了,你把你全家人的年收入,除以总人数,如果超过了 35128 元,那么恭喜你,全家人达到了全国平均水平!如果没达到,那你努力了,毕竟找一份几千块钱月薪的工作并不难。
2021 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占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 GDP)80976 元的 43.38%,中国还处于扩大再生产阶段,还在做大蛋糕,这个比例算是比较合理的。
咱们国家的经济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哪天我们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351280 元,那真是盛世华夏了!
GDP 衡量的是宏观经济水平,人均 GDP 对社会发展的实际有可能只是一个欺骗性数据。
用人均 GDP 来衡量一个社会发展,只有参考意义,没有实际价值。
GDP 总量增加的同时,也要看中等收入群体中位数占比,即中产创造的 GDP 所占比例。
如果贫富差距距离减小了,共同富裕的目标接近解决了,人均 GDP 越高越好,不然 GDP 越增长,财富分配越呈现两极分化,导致的社会问题越严峻。
在我们国家,距离实现共同富裕还有一定的距离,时间的挑战也非常艰巨,虽然当前的反垄断和国企央企混改,能够从一些侧面改变一些现象。
贫富差距的有效遏制,才是解决持续发展的根本。
不然资本裹挟资源和资本暴利,必然会加剧贫富差距,对资本暴利所得加以约束,对资本非法所得加以严惩。
富人很多都是资本的代表,特别是资本的嗜血野性,GDP 增长越快,富人持有的财富(资产越多),穷人的负债也会越多,资产的分配不均使得财富最终并不会转移到大部分消费者手上,而是通过资本手段不断劫持更多资源回到富人的口袋。
看了今年国家统计局披露的数据,比以往更加符合中国实际,披露了中位数数据与平均数,而且还记算了中位数占平均数的比例,这才是接地气的数据统计。
之前有写过一篇文章,关于全球各地 GDP 和人均 GDP 的数据的对比和 GDP 的实际价值与意义。
拉动 GDP 的三驾马车:投资、出口、消费。
只有消费是最接地气的,而消费关联最大的因素是收入水平。
衡量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应该是居民人均收入。
投资主要是企业和投资机构,出口基本都是大型商业或者企业才有的商业行为。
GDP 衡量经济发展的宏观层面,主要是评估社会经济发展的体量。
最重要的是,如果中国中等收入群体占比超过 80%,且人均收入进入全球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时候的人均 GDP 对国家的战略定位和持续发展意义会更明显。
哎,哪天统计一下人均负债吧,保证吓得自媒体一年不敢再夸什么盛世
建议关注下西部贫困山区的人口数量,三餐吃土豆的孩子还少吗
![](data:image/svg+xml;utf8,)
一线城市,一个车牌六位数,一个车位也是六位数以上~
目前全国汽车保有量近 4 亿
四个一线城市大概 1700 万辆左右
可是全国中位数收入呢!?
城市 3 万一年一人,农村 16000 一年一人~
截止 2021 年城镇化率大概百分之六十四,14 亿人里面大概还有 5 亿人生活在农村,哪怕是城市的 9 亿人,相信在省会和一二线大城市的也不会占多少吧,更多的是住在普通地级市和三四五线城市吧(东南沿海发达省份三四五线城市相对收入更高)。
也就是说哪怕你在一线买辆代步的 10 万车,加上车牌差不多是超过半数广大农村地区近十年的年收入了。
更别说一线城市的房价~
嗯,基尼系数细思极恐~
不要讲人均,对老百姓意义不大,我更关心收入中位数。
统计意义上的高收入,和总理说的六亿月收入不到一千的实际情况,还会长期共同存在。
嗯,也许是世界银行标准有问题,也许是捅 jj 的统计方法有问题
1 月 17 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 2021 年中国国民经济年度数据,数据显示,2021 年中国 GDP 总量高达 114.4 万亿元,增长 8.1%,总量稳居世界第二,按年汇率算,人均 GDP 也高达 1.2 万美元,位居世界中上游。
**
**
这已经是中国连续 4 年人均 GDP 超过 1 万美元了,从建国初期不足 100 美元,到改革开放初期不足 200 美元,再到 2003 年人均 GDP 突破 1000 美元,以及现在超过 10000 美元,中国一路走来非常不容易。特别是在中美贸易摩擦、新冠疫情的影响下,中国经济展现了它的韧性,显然,人均 GDP1 万美元不是终点,中国经济仍然会稳中有进地发展下去,2 万美元是下一个目标,而人均 GDP 从 1 万美元到 2 万美元,美国用了 9 年,日本用了 6 年,那么,中国要用几年呢?
2021 年中国人均 GDP 为 1.2 万美元,假设人口增长率维持在 0%、人民币未来升值到兑美元汇率为 1:6.5、中国 GDP 增长速度保持在 5%,中国将在 10 年后,也就是 2032 年实现人均 GDP 的翻番!
10 年后,中国人均 GDP 达到 2 万美元,相当于现在广州的水平,到那时,中国的三四线城市将和现在的广州一样,个个成为 “新一线” 城市,共同富裕继续大步前进!
甚至,中国的发展速度只会比这个快,中国速度还能继续提升,能更快实现人均 GDP 达到 2 万美元的目标!
一是因为中国的发展潜力还未完全爆发出来,如果未来 10 年中国能找到第二成长曲线,从而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一举迈过中等收入陷阱!
二是因为人民币升值空间很大,我们都知道,由于中国崛起,人民币在国际交易中的重要性不断提升,人民币一直是在升值的,并且,随着中美经济差距不断缩小,美国经济陷入停滞阶段,美元的避险作用不断被稀释,外资就会偏好持有稳健、保值的人民币,人民币还会有一波升值空间,人民币升值就相当于美元贬值了,那实现 2 万美元的目标自然就更容易了。
当然了,人均 GDP 终究只是一个数字罢了,不管中国的人均 GDP 什么时候达到 2 万美元,确保经济发展稳中有进、保障稳定的就业率、不断提高居民生活水平,这些才是真正有意义的事情。
“如果你觉得文章很棒,对你有帮助,可以订阅作者微信公众号:李博士的投资日记(leonbaiyunli),订阅更多优质内容。”
2021 年根据福布斯实时富豪榜,目前的中国富豪的前十位分别是:钟睒睒、马化腾、马云、张一鸣、何享健、杨惠妍、李嘉诚、王卫、李兆基、秦英林。
根据所谓的人均政策计算来看,我跟中国首富钟睒睒平均一下,2021 年我的身价应该是 313 亿美元,
就算跟排名第十的秦英林平均一下,我的身价也应该是是 153 亿美元。
可是问题来了,我的钱哪儿去了?谁能告诉我?
GDP 这个东西不要太在意,都是数字游戏。美国的 GDP 就靠印钞票撑着个股市泡沫,以做账为主,没有物质基础。
大陆理个发,20 元人民币。美国理个发,20 美元。算 GDP 差 6 倍,但它们是等价的劳务服务。而美国的 GDP 中一大半都是这类服务业。
一个大国,真正要关注的是它的工业规模和技术水平。美国一个产业完全空心的国家,连个口罩都做不出来,高超音速导弹和 5G 也做不出来,待宰羔羊而已。
大家伙千万别客气,不用谢,不用感恩戴德,更不要献上你的膝盖。为人民服务,提高所有人的平均的 GDP 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的担当和使命所在!大家伙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超过了世界平均 GDP 水平,同时也提高并将长期提高了世界 GDP 平均水平。GDP 反应的是价值创造,我们来看看反应收入水平的可支配收入(除去税、社保等最后拿到手的钱),中国 2021 年人均可支配收入 35128 元。
35128 元 \ 12 月 = 2927 元 / 月,每月每人平均到手 2927 元真心很高了,刨去小孩(不刨老人因为老人即使退休也可以工作,小孩没法工作,童工违法)后,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瞬间达到 4000 元 +/ 月了,不要跟物价比,要跟期望比,你正常刚需花销,4000 元是稳够的,作死的话,半个包都买不到,为了虚荣,只能做些臊事了。
4000 元可支配收入,一年是 4 万 8,如果省一省,省出个 1 万,是不是 3 年内就能在鹤岗市区买房子了,还是地级市的市中心,偏一点的都是万元房了,一栋房子一万元,不香吗?
如果中国人觉得香的话,就不会有各种矛盾了,就是因为愿意做韭菜,导致奢侈品消费持续上涨,刚需消费持续下跌。美国郊区一栋 100 万美金的大别墅你说便宜,中国市区一栋 5 千美金的大别墅你就不讲话了甚至假装不知道,美国郊区的便利程度远不如中国的市区,而且是木头屋子,你就愿意买账。
中国的薪资没有问题,是期望的问题,上海老破小是乡下老破小价格的 100 倍,是普通县城老破小的 98 倍,是县城新房子的 90 倍,是四五线城市新房子的 80 倍,是三线老破小的 70 倍,但你的眼里只有上海,但是能达到上海人口密度和便利程度的城市美国一个都没有,你怎么去对标?What?你用美国无名城市的郊区去对标?鹤岗下面的县城请求出战!
综上,中国薪酬低,但对应消费也低,你非要买奢侈品 + 一线城市房子,就只能当键盘侠了。中国房价的中位数还是不足 5000 元 / 平方,你不去买罢了,但是却羡慕美国 2 万一平的郊区房,然而也只是 YY 罢了!
不用质疑和阴阳怪气,
1.2 万美元没什么问题,
只是可支配收入太低了,
国人大多都是负债前行。
卧槽,这都能押韵?
2017 年庸碌无为呆在山东十年的两姜下台,山东经济发展和社会舆论便陷入了三年的严冬煎熬!先是 2017 年国家环保政策趋紧,离北京近的山东被强制关停 11 万家污染重的散污工厂!接着是 18 年国家出台政策让山东新旧动能转换产业升级,山东被迫把滨州的魏桥铝电产能转移到云南和贵州;聊城的信发铝电产能转移到新疆,广西和山西;东营,淄博和潍坊的石油地炼产能转移给浙江镇海和江苏连运港炼化!
2019 年初山东 GDP 被削减一万亿,更可怕的是山东法院判了南山必胜客腾讯侵权,导致南方系资本腾讯系互联网媒体平台对山东进行长达年余的舆论攻击。更兼阿里系龙头马云当年曾被山东官方怠慢,浙江的互联网电商经济风生水起,大有赶超山东经济之势,因此阿里系控制的互联网媒体在网上刨制出山东经济东北化论无药可救,敦促山东青年离开山东到以沪苏杭为中心的长三角发展。2019 年的山东陷入了严重的经济倒退和年轻人口人才外流,旧的经济产能己经关闭或外移,新的经济产能却因为舆情名声受损和人才人口外流而步履维艰!
家贫思贤妻,国难思良将!2020 年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让国民见识到了山东那稳如泰山的力量。山东搬家式支援兄弟省份抗疫,尽全力生产提供各种工业用品和农业果蔬农产品保障灾民生活不受影响。在山东土生土长,曾经带领山东县级市滕州经济腾飞和高铁站落力,大力改善山东省会济南市政府执行能力和营商环境的王书记空降武汉后,首先组织武汉本土医疗力量和全国救援力量进行三次拉网式大排查核酸检测摸清了疫情受感染人数,全力推广格网式疫情隔离措施阻断疫情传播。终于使武汉人民在 4 月 8 日清晨走出家门正常工作,重回以前吃喝玩乐游玩逛街的正常生活!
凤凰涅槃必经历烈火焚身的苦痛煎熬,才能迎来金钢铁骨般的金身火焰重生!2020 年下半年山东的经济开始缓慢回升,招商引资促进产业水平提升工作也因为自身名誉恢复而更为方便展开!德国凯傲新能源叉车落地济南莱芜,北京有研半导体工厂落户德州,华为旗下的哈勃投资入股第三代半导体宽禁带半导体山东天岳,海尔卡奥斯和浪潮云洲入选国家工业互联网平台五强,青岛控股奇瑞汽车并在青岛建新能源汽车产业园, 张予京在青岛与富士康创建芯恩半导体等都预示着山东产业升级迎来曙光!
随着全球疫情的蔓延反复以及疫情下的人民对工农业产品的消费需求越来越旺盛,山东那囊括全球产业链的完整工业体系和农业产值稳居全国第一的压舱石般的底蕴力量在 2021 年迎来了再次爆发!济南用富能高功率半导体解决了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的缺芯荒,把富能半导体优惠价出让给比亚迪也让比亚迪投桃报李,先是出资在济南建比亚迪刀片电池弗迪电池一二期工厂,接着又在济南黄河北起步区买地数千亩建比亚迪新能源汽车整车和零部件产业园,一步到位就给济南带来了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吉利也出资在济南建新能源汽车工厂和换电站设备。就连特斯拉也因为在济南销售良好且和比亚迪弗迪电池有合同需求,也同济南方面多番联络谈洽进一部合作; 青岛因为海尔,海信对液晶面板的巨大需求引进了京东方显示屏工厂落地,海信发布全国首款 8K 控制屏芯片促使合作商紫光展锐和柔予光电也纷至踏来。高合汽车也因为青岛的大力扶持而选择把总部搬迁到青岛; 烟台万华化学一路高歌猛进促使山东最大的炼化项目 - 整合山东近百家炼化工厂而形成年产能五六千万吨的裕龙岛炼化一体项目开工建设,睿创微纳在红外夜视仪,荣昌生物在生物医药方面都在带领烟台产业升级; 潍坊潍柴推出了热功率超过 50% 的内燃机,又推出了成熟化的商用氢燃料电池系统用在为北京冬奥会服务的中国重汽产雪蜡车和中通客运汽车上。潍坊歌尔也在向 VR 领域和元宇宙领域深入,歌尔孵化出的歌尔微电子落户青岛崂山并等待创业板上市!就连山东吊车尾的枣庄也因为前些年提前布局锂电池新能源产业迎来了老工业矿产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曙光!枣庄本土原有滕州中材锂膜提供锂电池隔膜,鲁南化工和联泓新科提供电解液原材料,台儿庄丰元锂电提供磷酸铁锂正负极材料,薛城精工电子和天瀚锂电生产锂电池和电池组,峄城天科电动和台儿庄元芯生产电机和控制器,山亭博雷顿电动装载机组装锂电池新能源车辆!随着 2021 年新能源汽车的爆发,世界各国品牌车商对新能源锂电池需求暴增。枣庄的新能源锂电池产业也跟着发展壮大,吸引来了金彭电动轿车产业园和人民汽车产业园建厂落地!吉利汽车也看中了枣庄拥有完整的新能源锂电池产业链,大手笔投资 200 亿在枣庄高新区张范工业园分二期建 15GW 的欣旺达锂电池产业园,建成后枣庄新能源锂电池产业将达到 30GW!
乘势而上续辉煌,凯歌高奏捷报传!
成绩是巨大的,收入差距是真实的。
大家也感受到了,中国越来越强大了。在世界人民心中也越来越富有了。但是在解决收入差距上,还需要走很远的路。
就比如说朋友圈,有 10 位朋友,大部分是工薪阶层,月收入 3000 元 - 10000 元都有,人均收入还可以,但是县里首富一进来,那就不一样,人均收入不止 6 位数啦。你叫这 10 位朋友富豪,他们愿意么?
韩文秀主任表示,2021 年我国 GDP 有望达到 110 万亿元,人均 GDP 约 1.2 万美元,接近世界银行高收入标准。所以朋友圈内有些人是不赞同,这样的表示。
收入差距怎么来的:个人收入量的多少,与自己的劳动贡献大小相关,自己占有的生产要素多少相关。比如,地皮、厂房、设备、新技术、知识产权、人力团队、数据、现金流、物流、新产品、新工艺、客户、创新、软实力、占有这些生产要素数量多少、占有这些生产要素质量高低等。这就是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对个人收入差距影响巨大。
缩小收入差距未来方向:
1. 养家糊口首先干好工作,才能进一步缩小差距,这是前提中重要条件。
2. 政府、工会、企业共同参与的协商,健全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
3. 一技在身,胜家财百万,终身职业技能学习,不断提高劳动者,增加收入的能力。
4. 村村富了,中国也就富啦,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农民更有钱。
5. 建立公平的生产要素买卖渠道。
6. 建立公平的,以创新能力、质量、贡献为依据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
7. 提高知识、技术创新,参与受益分配。
8. 加大科研人员职务发明成果收益分配力度。
9. 加大数据要素收益分配力度。
10. 加大股份制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的分红力度。
11. 推广员工持股。
12.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农村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 “三权分置”。
13. 加大城乡居民,依靠合法动产和不动产,获得收益的渠道。
14. 发挥税务作用,合理调节城乡、区域、不同群体间分配关系。
15. 加快全民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16. 加大对相对贫困地区转移支付力度。
17. 加大对低收入、需要救助家庭经济核对能力。
18. 提高受困家庭救助精准性和有效性。
19. 发挥慈善财产,在扶老、救孤、恤病、助残、扶贫、济困、优抚等方面的作用。
20. 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关爱行动。
21. 遏制各类灰色收入。
22. 取缔非法收入。
23. 消除权力和腐败带来的分配不公。
所以未来很长远的方向看,要从这些方面入手,一旦我们解决了这些问题,那么,中国的实力将会远远超过任何国家。毕竟一个 14 亿人口的大国,拥有无穷无尽的内需,而且拥有极高的收入,不仅能够在,任何世界市场大战中,永远抢占先机,而且即使在危机来临之时,也可以自身独立于危机之外,自给自足。所以中国的收入差异值得注意,未来很有希望。
中国 GDP ,经过 121 年的跌宕起伏,重回巅峰,不是奇迹而是全中国人奋斗的必然结果!
看了下某些高赞答案,连骂分配都不能骂了,没钱就是没本事。
行,穷人没本事,但你说这话的时候最好不要让穷人遇上。
几年前知友在我心中的形象:
人在美国,刚下飞机。
毕业常春藤,paper 发不停。
税后年入过百万,买房二线咱不看。
现在知友在我心里形象崩塌了,人均 1.2 万刀 GDP 竟然全是拖后腿的,合着知友都是加里敦大学电子阅读信息学院手敲键盘专业毕业的。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需要知道分配问题也是很尴尬的。
如何让资本主义在努力挣钱后,自主自愿的把钱吐出来是另一个关键性议题。
我个人是非常支持给有钱人超规格待遇的。
比如,某些大学可以给有钱人专门留出来一些位置,让他们可以花钱买,完全不用考。
一个录取通知算你 500-1000w 不算过分吧,这些钱就可以掏出来给其他没钱上学的孩子提供奖学金,学习留一部分搞科研,国家还能减少开支。
反正有钱人要学历也没啥用,他们的财富是继承制的,学历无非就是一个门面装饰而已。但是他们自愿掏出来的钱就可以帮助到更多没有钱上学,但是真正有学习意愿的人。
有钱人乐意掏钱给自己和孩子买到了面诊,学校经费更多,穷学生有钱上学,国家省了教育经费。除了面子上有些不好看,但是按财富再分配的角度来说属实美滋滋。因为大家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你问有钱人要钱,他们通常是不愿意给的。但是你卖他们一点微不足道,但是稀少的东西,那他们就会趋之若鹜的掏钱。
2021 年中国经济「成绩单」终于揭晓了!
除了 GDP 突破 110 万亿,其他数据也公布了,都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一起聊几个重点:
首先,去年经济在稳步增长。
8.1% 的增长也是很亮眼的成绩了。但我们也看到,2021 年四季度的增速是 4%,低于三季度的 4.9%,连续 3 个季度出现增速下滑的现象,这也让 2022 年经济面临比较大的挑战。
再来看看,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出口、消费和投资。
受到疫情的影响,也不是特别乐观——
消费趴着:受到疫情的影响,居民的消费难有起色;
投资冲击:主要是固定投资,然而房地产寒冬;
出口还行:在海外供应链尚未恢复的情况下,让我们接到了不少订单。
其次,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 9%。
去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3.5 万,比上年增长 9.1%,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另外,人口数据继续下滑。
2021 年底,我国人口达到 14.1 亿,全年净增 48 万人(当年出生人口 - 死亡人口),数据创下 60 年新低。
其中,65 岁及以上人口超过 2 亿,占全国人口的 14%,按照国际通行划分标准,我国已经进入到深度老龄化社会。
这些对我们有哪些影响呢?
为了响应今年「稳字当头」的基调,各地纷纷将基建作为稳增长的重要抓手,集中开工大批重大项目。
央行也出手宣布「降息」,这次的降息,力度和覆盖范围都很给力。
贷款的成本降低了**,**企业有钱经营了,也有钱雇人了,对于「稳就业」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再来说说人口变化带来的影响。以同样步入老龄化的日本股市为例,最近 25 年间,科技、医药、消费三大行业的股价涨幅位居前列——
其中,医疗行业体现了老龄化对医疗服务需求增加;消费捕捉了健康化、功能化的新趋势;而制造业高端化是人口红利减少后,经济转型的必然方向。这或许对我们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推荐阅读:
有些人可能一看到这种问题就内心想骂人。
第一,中国搞了一年左右的信贷收缩了。
信贷收缩的背景下,日子不可能过得有不收缩时候那么好,更别提跟信贷扩张时期比了(但实际上我们信贷扩张的时候很多人会骂通胀,“虽然我收入涨了资产涨了,但物价也涨了呀” 总之怎么都是骂),之前杠杆率高的、抗风险能力强差的,这个时期肯定不舒服。
别的国家疯狂放水,我们信贷收缩,别的国家放水那气势几乎是 “我死后哪怕洪水滔天”,我们不为所动搞紧缩。
那是不是意味着,我们未来有充足的宽松空间,有大量的货币工具去应对即将到来的全球金融危机 / 经济危机 / 经济衰退 / 萧条?
第二,这个时候真不是考虑什么你收入增速放缓了还是日子难过的问题,是想想接下来全球大危机的时候你能不能活下来—活得好—抓住大机会的问题。
疫情期间除了中国之外的世界基本都在疯狂放水,但货币政策总要恢复正常,总要正常过日子呀,不收那肯定是恶性通货膨胀。从波涛汹涌的状态下收水,它大概率要出危机的嘛,亚非拉美 / 欧洲 / 老美,总得有几个或者全部要出危机的嘛。你想过你该怎么办了吗?
是,我国因为之前收水遇到危机肯定会逆周期调节放水,我们肯定比别国过得好,关键是,你自己呢?你有没有做个预案?如果危机是 08 年这个级别,你的预案是什么?如果是 1929 年大萧条这个级别,你的预案是什么?如果是世界大战,你的预案是什么?想想这些不好吗?能解决问题?
我觉得,这种境遇下还不想办法解决问题,还是只会骂的,你境遇还会变差。
最后,没背景的普通人,你想翻身不靠危机靠什么?大洗牌的时候你都翻不了身,人家强者愈强赢家通吃的时候你能翻身?你再骂?越骂你越惨。不信你就骂。无能狂怒,无能和狂怒,是两个互相正反馈的词,越无能越狂怒,越狂怒越无能。
GDP 不一定能说明很多问题。比如像房地产的 GDP,和一些铁路公路建设上的 GDP,像金融的 GDP。
有些是因为投入巨大,所以它产出也很大。像房地产的投入,一些房地产企业效益并不好,但它的生产总值并不少。有些从事旅游业的地区和国家,它的 GDP 不一定高,但它的居民收入可能很高。现在的 GDP 中,劳动者所占收入较低,所以 GDP 总量不一定是能说明太多的问题。成为高收入国家,这应该还是一个愿望。
#灵魂搭配#
对于某些人是现实对于某些人是幻想
大盘总量一直再涨,
可底下的塔基的收入却越来越少,
说明什么?
说明金字塔尖积累的财富更多了。
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一辆公交车,车越来越快,油越来越少,不烧更多汽油,车怎么能跑那么快呢。至于谁是乘客谁是汽油的问题就不多说了。
原本的期望是 “先上车的人带动后面的人上车”,
现实却大概分几种情况:
1、先上车的人急着把车门焊死
2、先上车的人巴不得车赶紧开走,甩开后面的人
3、先上车的人哄骗群众上车,结果直接把人怼油箱里当燃料,还对你说燃烧是福报。
所以当年轻人开始躺平、不生孩子的时候,最着急的永远是车上坐着的乘客。
(以上内容均来自对虚构动画片的一些联想,我个人非常喜欢瑞克和莫蒂,与现实无关)
最近加班加的有点头晕,现在晚饭都还没吃上。
昨天部门要求写同事评分表,特别强调了几次要客观。这是有屎以来第一次。
客观?
最客观的一个,工作量,我给别人评有的两分,有的九分,也有五六分的。我想如果能自评的话我应该也是个 9 分级别的。
标准是 5 分即工作强度正好,不多不少。
我想,我的评分挺客观,反正半小时没白费。
下午,我忙得屎屁尿都还没去排掉的时候,领导站办公室门口让我过去一趟。我走不开,拖了两分钟。领导冲进办公室,再次强调要客观公平。
然后出去时又叫了我一声。我夹着腚过去,以为最近工作量太大诸多疏漏或者投诉太多要做我思想工作了。
然而,问我为什么给大多数人的评分这么低?要按标准去填分啊!要重新评一下。
我应了一句: 早说嘛,我还真按标准去填了。
花了二十秒不到,把十几个人各十几项的评分表重新做了。
工作量,不是九分就是八分,有干点活的全是九分,天天搓脚毛玩手机的八分,另两个一样忙到蹿稀都夹裆里的给十分。
其它什么工作效率、准确性、学习能力、专业技能、解决问题能力。。。。全部在九分十分飘。
一刷下来,每个人综合得分 95 以上。
然后有个不知道哪钻出来的鸟人屁癫屁癫跑过来,拿着原先我们填的,让我们签名。所有人全部重新打印,签上自己的大名。
不出意外,如果这份评分有用的话,我们有可能不会最差。当然,也不出意外,有些部门肯定比我们还不要脸,因为据说标准答案是每个人所有评分项十分,挑一个比重最小的打个九分。
就像我十月份加班 60 小时变成 48 小时是因为 “怕公司审核不过”,没满分的原因也是怕公司审核不过。
什么性质的公司,不用我说了吧?
关于人均 1.2 万美元,嗯,客观来说应该可能大概也许有吧,甚至不止。毕竟在知乎某大神有理有据的一大通数据分析之下,传闻平均的分母比 “客观” 的要小十一分之一。
好在,客观地说,克制住九成消费冲动的话,其实生活是不错的,看着灯塔那边上演的零元购,也从没产生过羡慕。
再者,客观来说,这么大体量,上升加速一但启动,作为乘客,客观来说,我们都将顺势而上,未来可期,诸君共勉。
收入标准又创新高,我对你们的未来充满希望,只要你足够努力,哪怕一日三餐吃洋芋的小孩也能靠 996 实现阶级跃迁吃上战斧牛排。
你要说过得好了吧,确实,这没啥可否认的,
明显是可选择的,买得起的东西变得多了,
家里各种奇形怪状乱七八糟的物件儿也多了,
下馆子也变得频繁了,想出去吃也就出去吃了,不用再考虑这些那些。
但你说 GDP 这事儿吧,显然,普通人的收入增长可比不上某些吸血鬼来得多。
只能说某些一上来,不由分说就否定生活质量提升这事儿,张嘴就是 “麻了” 的,可能真的是喜欢那种吃顿麦当劳都算是上等西餐的日子吧。
GDP 是国内生产总值
要说收入的话年收 1.2W 刀我还 cover 的住
你要说我一年的产值的话
都是 996 的大佬带着我在跑
美国人均 GDP 很高,但财富差距更大。
中国人均 GDP1.2 万亿,结合 14 亿多的人口,说明经济体量很大。
人们的生活还是比几十年前有了质的改善,当然,压力也有了质的飞跃。
这个世行高收入标准是猴年马月制定的?在各国都在赛着印钱的当下,这个人均 GDP 一万二早不是当年的一万二了,也就刚超过世界人均 GDP,总不能说超过人均就是高收入了吧。
现在各国国内高收入的标准,一般是收入中位数以上一定比例,一般至少比中位数高 50% 才能算高收入。如果按去年世界中位数一万二算(现在还没看到确切数据),那去年至少人均一万八千美元才可算作高收入国家,以后每年按提高后的世界中位数收入逐年提高标准。
由于中国目前的年增长率只比世界平均增长率高两个点,而且增速差逐年缩小,所以要拉开 50%,基本二十年内是不太可能的,也不要指望人民币汇率会帮多大忙,因为人民币汇率指数(对世界一揽子货币而不是对美元)是比较稳定的。
所以,二十年或至少十五年内,中国作为整体(全国人均)跨入世界高收入国家,几乎是不可能的。
当然,中国这么大,国内地方差距也很大,去年按省市算,人均超过一万八的不少。有些省份早就超过了比世界中位数高 50% 的标准。
总而言之,不顾各国每年的收入变动和通货膨胀,划一道死杠杠作为标准不是科学的方法,属于刻舟求剑。
去年不还是人均五十万吗,怎么今年降这么多
需要解释一下,人均 GDP 并不是人均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更接近人均收入。根据统计,2021 全年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3.5 万元人民币,平均到每个月不足 3000 元,基本上符合大多数人的收入状况,而且每个省的数据差异也很大,可以结合起来参考。
那么,我国人均 GDP 达到 1.25 万美元,在全世界属于什么水平?根据统计,2020 年全世界的人均 GDP 为 1.1 万美元,这意味着我国人均 GDP 已经超过世界人均水平,这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我国人均 GDP 已经完全甩开俄罗斯、巴西、土耳其等国家。
数据显示,俄罗斯 2020 年人均 GDP 跌至 1.01 万美元,预计 2021 年会缓慢提升,但是我国人均 GDP 超过俄罗斯已经成为定局,巴西、南非、土耳其等国家的人均 GDP 持续多年徘徊在 1 万美元左右,有时会掉至 1 万美元以下。
一直以来,都存在 “中等收入陷阱” 的说法,巴西、南非等国家已经陷入这种“陷阱”,最为直观的表现就是人均 GDP 常年徘徊在 1 万美元左右,无法持续上升,如今我国已经越过 1.2 万美元的关键门槛,未来还会继续实现稳稳地提高。
这些国家之所以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和丢失制造业的支柱地位有很大关系,尤其是巴西的 “去工业化”,直接导致 GDP 持续多年无法提升,还一度不断下滑,人均 GDP 从 1 万多美元不断下滑,如今已经不足 7000 美元。
相反,我国制造业仍然是经济的重要支柱,2021 年我国第二产业增加值为 45 万亿元,占 GDP 的比重接近 40%,我国仍然是全球第一大制造业大国,在诸多制造领域已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未来我国还会继续向高端制造领域进发,不断实现更多的突破。
恭喜大家快接近高收入了,可喜可贺!
一般有几种回答:
1. 感谢感恩自豪。
2. 我穷和我没关系。
3. 汇率涨了才这么牛。
我的回答是:
这个增长是客观的,值得大家高兴,不必骄傲。我认为,我是获益者,也为之高兴,我相信有我的一份力,也有我的一份收成。
规培生,一个月 4000 扣完 3500,一年????还是本科五年。哈哈哈哈哈哈,跟主任平均一下应该有了,并且好像重庆规培工资还算高的
都小康社会了 这点事有什么奇怪吗?
那些买不上房的 打好几份工的人 都是自己年轻时不好好努力 不能怪社会啊
bbc:中国经济正在可持续性崩溃中…… 习惯了,bb 去吧
gdp 我喜欢看总数,到底经济啥水平我更喜欢看中位数。
那有些标准是不是…… 得重新计算了?
2020 年全国 GDP 总值 101.36 万亿,人口 14.121 亿
2021 年全国 GDP110 + 万亿,人口 14.117 亿
GDP 总值增加,总人口减少,人均没办法不增长啊
![](data:image/svg+xml;utf8,)
地方:
上半年各地财政盘点,仅上海有 “盈余”,地方财政平衡压力上升
中央:
2021 年上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117116 亿元,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121676 亿元,缺口 4560 亿元。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这算是个历史性的时刻,我们成为二战以来经济实力最接近美国的国家,且有望继续刷新记录。最终它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毫无疑问,GDP 跨越式增长,总蛋糕变大了,确实是好事。但是,切蛋糕就上升到更突出位置,要解决 “GDP 一大步,居民收入迈半步” 的问题。
当我们还在贫穷国家之列时,就算你切蛋糕切出花来,每个人能分到份额,也是少的可怜。所以当初首要目标,就是想尽办法把蛋糕做大,就是无论白猫黑猫,能抓到老鼠的就是好猫,鼓励少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
只要经济还在快速发展,只要总蛋糕还在增加,只要每人到手的蛋糕还在增加。在创富过程中,摸着石头过河可以容忍,先乱后治也可以容忍,少数人拿走大部分蛋糕更可以容忍。
然而,进入高收入国家后,经济增速必然会下降,虽然蛋糕还在继续增大,但增长速度不可避免地变慢,蛋糕增量已不能满足,分到每个人的蛋糕,可以持续增大的需求。
另外,蛋糕总量比起 40 年前,已经不可同日而语,已经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如果按照购买力平价,我们的实际体量,早就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了。
可见,原先可以容忍的问题,现在就变得突出,民众关注点,转移到切蛋糕的方式,转移到贫富差距,转移到财富分配上来。
此时,我们也认识到了分配的重要性,适时提出了脱贫攻坚、共同富裕等,就是要强化公平切蛋糕,缩小贫富差距。
不少人解读共同富裕是对富人不利,其实恰恰相反,适当的共同富裕,反而对富人有利。如果贫富悬殊达到一定程度,少数人占有绝大部分财富,稳定性极易遭受冲击,社会的投资赚钱效应消失,富人的财产无法保值增值,甚至财产安全都也得不到保障。
而恰恰是共同富裕,可以缓解社会割裂的矛盾,给予大部分人向上的希望,兜底少数贫苦人的生活,经济才可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因此,我们提出的城市化战略,除了提升经济效率,也推动了共同富裕的早日实现。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说,一国的 GDP 增长很重要,一国居民的生活水平持续提高更重要。
最后的话:2021 年全球人类人均 GDP 是 1.1 万美元,我们人均 1.2 万美元,表示中国人终于站上人类平均及格线,一直坚信我们的产业链升级会持续走强,发展会越来越好。
教员说得好: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无论是在国家层面还是个人层面,大多数中国人已经站在了一个不低的平台上,那么 “保持战略定力” 和做好自己的事,就非常重要了。
或许经济发展不能带动每个人同步,但只要大平台提高了,对于贴在上面的人,总归是好事。毕竟我们的确是从一穷二白走来,如今已形成规模和体系,未来真的可以走向星辰大海。
我国人均 GDP 突破 1.2 万美元,意味着什么?
风云学会陈经:有媒体报道,2021 年以美元计 GDP 增长 20.4%,人均突破 12500 美元。
1. 这个幅度是有些夸张的,一个是经济增长 8.1%,这是实际增长扣除通胀的,名义增长是 12.6%。然后兑美元平均汇率从 6.8972 升到 6.4515,升值 6.9%。最后美元计算的增幅就是 1.126*1.069=1.204,增加 20.4%。#2021 全年 GPD 同比增长 8.1%#
2. 人均 GDP 超 12500,意义是超过了世界平均,甩开了几乎所有发展中国家。如俄罗斯、巴西、墨西哥、土耳其、马来西亚,在 1 万上下波动,中国就和它们拜拜了。
3. 这事说明,中等收入陷阱在中国不存在,还在快速增加。虽然大家说要躺平,没戏了,但这是个人感觉。时代节奏还是高速增长,随便挣点居然也有不少钱了。比如一年存个 2 万元,很一般,女性在婚恋中根本看不上,彩礼 20 万起。但是 2 万在国际上真算一笔大钱,出去旅游都很值钱的。从收入看,农民工出国旅游真没啥了。
看了几十个回答,感觉已经没什么可以补充的了。
有几点感触:
我个人感觉国家是走在正确的道路上的,在这样的社会努力就会有回报,躺平也不会饿死。
特别棒。但是跟我没啥关系。
柳传志个人 GDP 也配和我平均,真 TM 给他脸
拿在大层面,也就是经济学层面,肯定还是有参考意义。但是呢,放在知乎这些个体身上就没有太大的参考意义。
相信很多人都会对比一下自己到手的 money,感叹一声,又拖后腿了!
不过,人均 GDP 只不过是 14 亿多人创造的社会总财富,这些财富还要除去成本,还要留足发展基金,zf 支出,等等所有的,所以他和人均收入区别挺大的。
只是,希望在蛋糕做大的同时,好好分配一下这个大蛋糕吧!
这几年,还是很难的,尤其是绝大多数中低收入群体,日子过得非常艰难。
从经济总量看,2021 年中国 GDP 连续第二年超过 100 万亿元,并突破 110 万亿元人民币大关,占世界经济比重进一步上升,人均 GDP 已逐年接近高收入国家人均水平的 “门槛”。
值得注意的是,2021 年中国经济 8.1% 的增速,不仅彰显经济复苏取得的巨大成绩,也创下近 10 年来的新高。
回顾不平凡的 2021 年,我们可以发现,进出口创纪录、工业生产强劲、消费稳步恢复成为这一年中国经济的 “主旋律”。
展望 2022 年,投资企稳、改革红利接踵而至,将成为推动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新 “引擎”。
从总量上看,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核算,2021 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 1143670 亿元,首次跨过了 110 万亿元这个关口。
在全球疫情大流行的背景下能够收获这样的成绩,意味着中国经济的 “大盘” 已充分消化疫情带来的影响,实现了量和质的稳步提升。
更令世人瞩目的是,2021 年我国人均 GDP 出现超预期大幅度抬升,首次超过 1.2 万美元大关。
宁吉喆披露,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 8 万元人民币,按年均汇率折算为 12551 美元。而在一年之前,我国人均 GDP 处在约 10431 美元的水平,短短一年间增幅高达约 20%,这可以说是一个相当不俗的成绩。
与此同时,约 1.25 万美元的人均 GDP,也已经接近世界银行高收入国家的门槛。就在 2021 年 12 月中旬,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韩文秀曾表示,2021 年我国 GDP 有望达到 110 万亿元,人均 GDP 约 1.2 万美元,接近世界银行高收入国家的标准。
高增长≠高通胀:
CPI 创近 11 年来新低
与 PPI 剪刀差明显缩小
2021 年困扰全球多数主要经济体的高通胀问题,在我国得到了较好的应对。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 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CPI)比上年上涨 0.9%。其中,城市上涨 1.0%,农村上涨 0.7%。
分类别看,食品烟酒价格下降 0.3%,衣着上涨 0.3%,居住上涨 0.8%,生活用品及服务上涨 0.4%,交通通信上涨 4.1%,教育文化娱乐上涨 1.9%,医疗保健上涨 0.4%,其他用品和服务下降 1.3%。
在食品烟酒价格中,粮食价格上涨 1.1%,鲜菜价格上涨 5.6%,猪肉价格下降 30.3%。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 CPI 上涨 0.8%。2021 年 12 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 1.5%,涨幅比上月回落 0.8 个百分点,环比下降 0.3%。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各季度经济数据发现,2021 年 CPI 第一季度与上年同比持平,上半年同比上涨 0.5%,前三季度上涨 0.6,全年 CPI 同比增 0.9%。
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王军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在政策重心转向稳增长、政策基调倾向于 “稳字当头、稳中求进” 的背景下,经济有望在 2022 年中实现疫情冲击后的二次探底并企稳回升,大概率是 “前低后高” 的走势,全年 GDP 有潜力继续保持 5% 以上的稳定增长格局,前期消费和投资相对偏软的情况在 2022 年将会有所改善。
2021 年亮眼的成绩单已成为过去,展望 2022 年,投资企稳、改革红利接踵而至,将成为推动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新 “引擎”。
应对挑战和压力,中国经济已经提前筑牢了雄厚的基础,自然也就更加从容。相信在新的一年里,中国经济依然能够保持稳中有进,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每日经济新闻
突破壁垒中国 2021 年中国人均收入突破 1.2 万美元,接近世界银行的高收入标准。
这是完完全全的证明一点,美元放水模式,去年中国才刚刚超过一万美元,怎么一下子超过一万二千多美元,一下子涨到多少了,百分之二十多用这种方法美元增长速度,简直是惨不忍睹啊。
中国经济怎么会这么快呀?
我怎么没有感觉到啊,去年股市还在三千多点晃悠,股票不赚钱,实体经济除了外贸,互联网大厂外的大多数人感觉经济不好过。
其实差不多是美国美联储美元大放水模式,美元结算贬值,而中国人民币兑换美元升值,美元贬值也是中国这次一下子增长百分之 20 以上。
现在需要的是提高老百姓的幸福感爆棚,这是完完全全需要提高产品附加值,反对垄断暴利行业,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凡事影响中国人民生孩子,养孩子,影响中国人民幸福感的,影响中国就业问题的行业,垄断妨碍中国中小型企业发展的那些人,企业,行业,垄断巨头通通带走,整顿一下。
经济改革,国外的形式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国外特别是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对中国进行制裁,想改变全球化进程,把中国排除出世界供应链体系,阻挡中国一带一路发展,倒逼中国闭关锁国,而中国被迫开启国内国外双循环。
台海问题,钓鱼岛,新疆产品下架,哈萨克斯坦暴乱等,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步步紧逼,前一段时间的香港发生的事情等等,疫情发生等,我们必须面对危机,解决经济问题等等各种各样的问题。
美国与俄罗斯在欧洲,乌克兰剑拔弩张,火药味十足。
中国跨过中等收入陷阱是时间问题,中国现在有完备的工业体系,5g 通信技术先进,准备进入德国人最早提出的工业 4.0,智能制造,智能创造,人工智能代替人类完成生产制造的任务。
而这个赛道垄断是前三次工业革命没有的,美国和中国作为赛道垄断玩家,人工智能,量子计算机,芯片等是关键。
中国是最全的工业体系完整 100%,但是缺乏高端制造,芯片,发动机,材料等一些重要部门的先进性有差距,需要长时间追赶打磨。
而美国工业体系完整读 93% 左右,但是掌握高端制造,原材料,海洋霸权等,众多的盟国,历史形成的英文统治体系。
第四次工业革命谁夺得冠军,会产生压倒性制造优势,后发国家靠便宜人工无法招架由人工智能武装的智造,只能成为原料提供者和消费者。
我不认真看还以为是段子 大胆一点我加马云的钱是中国最富有的人
马云、马化腾、李嘉诚、我,我们 4 个的资产平均一下,你这辈子都超不过我。
人均?有本事咱看中位数啊
说明即使现在分家,不继续投入生产了,开了挂把现有 gdp 产值无损耗地分配给所有人,人均月收入也就 6662 元,还是个税前工资,还要包括保险里的公司部分,还没有年终奖~~~
看来交完保险,所有人都不需要缴个人所得税了,真棒!
建议扣除美元通胀再算一遍
不差钱:有没有你心里没数吗?
这个数据很正常啊,毕竟我们是人民当家做主,资本家哪敢像美国一样,10% 的人拥有 90% 的财富。
2015 年 2 月 27 日,中央提出让人民群众有更多 “获得感”。“获得感” 一词由此迅速流行。
2015 年 12 月,语言文字期刊《咬文嚼字》发布 2015 年度 “十大流行语”,“获得感” 排第一。
2016 年 5 月 31 日,教育部、国家语委在京发布《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16)》。“获得感” 入选十大新词。
但是最近五年多,已经没有人再提 “获得感” 了,提得更多的是“内卷”“社畜”“躺平”“拖后腿”……
所以,你问我如何看待,我无法回答。因为已经早已没有获得感了。
宏观数字要关注,这证明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实力,这个非常赞同。
同时需要关注到人民的生活质量,毕竟这是每个人的质量。
其实大家都知道目前的情况,但无法发声。住房教育医疗这些一步步的提升才是关键,一味的提倡自己的人口红利,终将付出代价。
数量第一,质量关键。
请问 Gini 系数是多少
人均提升了,生活消费也高了,一加一减,不如卖红薯去。
丝毫不影响我月薪 3000 的生活
拖后腿了,还真不好意思呢
“世界银行高收入标准” 是用人均收入来衡量的标准,却被用人均 GDP 来对比,不知道的人一看标题又沸腾了,还以为我们接近高收入了呢
统计局又开始树新风了
你说的对 但是根据美国约翰霍普斯金大学的统计
【1– 美国 累计确诊超 6694 万例】
累计确诊: 6694 万例 新增确诊: 404,549 例
累计治愈: 4309 万例 新增治愈: 40,017 例
累计 SW:873,471 例 新增 SW:540 例
累计检测: 85868 万次 每百万检测: 257 万次
每百万确诊: 20.0 万例 感染率: 20.0434%
每百万死亡: 2,615 例 感染死亡率: 1.3%
总人口: 33399 万 现存确诊: 2297 万例
疫苗接种: 5.27 亿剂 新增接种: 129 万剂
完成接种: 2.09 亿人 接种率: 63.67%
icu 现存: 25,778 例 现存住院: 151354 例
测序数量: 20479 例 Omicron:88.4%
Delta:11.49% others:0.08%
【2– 印度 累计确诊超 3737 万例】
累计确诊: 3737 万例 新增确诊:+257,063 例
累计治愈: 3522 万例 新增治愈:+142,246 例
累计 SW:486,482 例 新增 SW:+388 例
累计检测: 70244 万次 每百万检测: 50 万次
每百万确诊: 2.7 万例 感染率: 2.6682%
每百万死亡: 347 例 感染死亡率: 1.3%
总人口: 140090 万 现存确诊: 166 万例
疫苗接种: 16.02 亿剂 新增接种: 916 万剂
完成接种: 6.54 亿人 接种率: 47.83%
icu 现存: 8,944 例 现存住院: N/A 例
测序数量: 262 例 Omicron:81.68%
Delta:17.94% others:0.38%
【3– 巴西 累计确诊超 2300 万例】
累计确诊: 2300 万例 新增确诊:+31,229 例
累计治愈: 2171 万例 新增治愈: N/A 例
累计 SW:621,099 例 新增 SW:+92 例
累计检测: 6377 万次 每百万检测: 29 万次
每百万确诊: 10.7 万例 感染率: 10.7065%
每百万死亡: 2,890 例 感染死亡率: 2.7%
总人口: 21488 万 现存确诊: 67 万例
疫苗接种: 3.4 亿剂 新增接种: 29 万剂
完成接种: 1.45 亿人 接种率: 68.92%
icu 现存: 8,318 例 现存住院: N/A 例
测序数量: 107 例 Omicron:75.7%
Delta:24.3%
我搞社区工作
一个月到手工资 1666.43
疫情防控大家都懂吧
单位保险部分都是自己交
4 万六买断一年 算吧
第一、人均 GDP 和高收入国家标准的 GNI 有着本质的不同。
1 月 17 日,2021 年中国经济年报出炉,2021 年,中国人均 GDP 达到 80976 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到了 12551 美元,突破 1.2 万美元。
根据世界银行 2021 年 7 月发布的最新标准,高收入国家的 “门槛” 上调至人均 GNI(国民总收入)超过 12695 美元。
我看到网上一片欢呼,说中国已经贴近了世界高收入国家的门槛。这种自嗨式的欢呼,其实是不专业的表现。
首先,GDP 的计算的口径和 GNI 有着巨大的差别。
GDP 是国民生产总值,是从生产角度核算的结果,反映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强调的是增加值的创造;但是生产的增加值不等于国民总收入。
GNI 是从收入分配角度核算,反映的是一个国家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获得的劳动者报酬、生产税、补贴、固定资产折旧、商业盈余和财产收入这些原始收入总额。
如果是经营者,你一定懂得你的生产增加值,一定不等于上面所说的常驻单位收入总额。
第二、中国确实是第二大经济体,但还不是人均高收入国家。
中国虽然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按中国巨大的人口基数计算,远未达到高收入国家下限标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巨大差距。
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中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这样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而且面临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中国有 6 亿低收入人群,城乡差距和贫富悬殊问题仍然突出。
从经济总体发展来,当前还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
其实,按照 GNI 的口径计算,中国到达高收入国家的门槛,意味着经济增长速度将会进入长期下降阶段,并最终逐步收敛到 3%左右的水平。
第三、中国稳健的经济增长,意味着中国有着巨大的国内消费潜力。
当然,中国经济 2021 年达到 8.1% 的增长速度,2021 年中国所增加的 13 万亿的新增 GDP,意味着中国的四亿中产阶级的规模更加的稳固。
意味着国内市场的需求的巨大潜力,国家在十四五所推动的双循环战略,毫无疑问是正确的。
第四、未来几年,中国稳步发展,产业突破,一定可以成为 “高收入” 国家。
国家在稳步发展的情况下,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会日益提高,人均收入也会逐步递增。
中国发展巨大的规模基数,意味着中国的产业正在不断升级。
中国的发展路径和战略与过去相比,会呈现出五个重要的战略重点;
打造 “双循环” 新格局;推动 “双碳” 目标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城市化发展从粗放式转向集约式发展道路;科技创新的核心是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以及基础软件产品的突破。
当这些领域有所突破,而且持续稳定增长下去,在 “十四五” 结束的时候,中国确实有机会真正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
好事,总人口数量越少,人均分到的机会就越多,很多事情,有机会总比没有机会要好。
人均 GDP 和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是一个东西,后者是前者的二分之一及以下。
对于普通人来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35128 元” 的新闻更值得关注。
这个数据意味着,你月工资三千 rmb,就已经超过大多数中国人了。
赶英超美,任重道远。
在收入差距巨大的时候,算全国平均的意义不大;在资产和劳动回报率差距巨大的时候,只看收入的意义不大。
理论上平均数没有任何意义
中位数都更有价值
每次看到这种新闻,我心里想着,大概又和大多数普通百姓无关
众所周知,国家稳定重于一切。
人均 gdp 在人口大国,可以说明综合国力的强盛,说明我们国家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不得了的成就。
在具体到个人头上的时候,人均 gdp 还得参考基尼系数来看,这个就涉及到了分蛋糕了,也就是所说的共同富裕。
由于我们人均 gdp 突破 1.2 万美元,蛋糕在持续做大中,这个时候就要补齐分配的短板。
整体而言,虽然与人均可支配收入没有直接的关系,但人均 GDP 不断上涨是个好事,对大部分人而言,收入还是在上升。但由于中国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还存在体制内和体制外收入、福利的差距,导致贫富差距较大,不同地区、不同身份的民众享受的社会福利差距也很大。
但愿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保障程度能不断完善,让低收入群体也能够充分享受下经济发展的成果。另外能否在税收等政策上照顾下经济落后地区,在这些地区多创造一些就业机会,让民众能够就近就业,不要背井离乡,骨肉分离,造成了留守儿童等多种社会问题。
为啥统计局的数每次我都拖后腿
评论好像大家都觉得 1.2 万美元有些高,1.2 万美元按照现在的汇率,差不多是 7.6 万元人民币,而人均 GDP 是大家凭借在一年创造的生产总值,这并不是等同于工资收入哈。
统计局消息,2021 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5128 元,每个月差不多就是 3000 块,这个更能够实际反映大家的收入情况。3000 块,你总没有拖后腿吧
我国目前仍处于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人均 GDP 尚未达到高收入国家下限标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我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当前还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
中新经纬 1 月 17 日电 国新办就 2021 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举行发布会。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介绍,2021 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突破 110 万亿元人民币,稳居世界第二。他同时提到,我国目前仍处于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人均 GDP 尚未达到高收入国家下限标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有记者提问,2021 年我国经济总量超过 110 万亿元,占全球 GDP 的比重继续提高,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有望超过 1.2 万美元,接近世界银行的高收入国家门槛。这些变化意味着什么?
宁吉喆提到,经济总量达到 110 万亿元,确实是一个标志性事件,人均 GDP 也相应提高了。可以说,过去一年,我国经济总量规模和人均水平都是持续提高的,这意味着我国综合国力、社会生产力、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升,也意味着我国发展的基础更牢、条件更优、动力更足,同时也为全球发展贡献中国力量。
宁吉喆提到,第一,这意味着我国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经济规模进一步扩大,2021 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突破 110 万亿元人民币,稳居世界第二。过去一年,名义 GDP 从 101 万亿元到 114 万亿元,增量约 13 万亿元人民币。这个增量,按年均汇率折算合 2 万亿美元,相当于世界上一个比较大的主要经济体一年的经济总量。如果考虑汇率因素,这个增量还不止 2 万亿美元。前面发布的数据,今年经济总量折美元是 17.7 万亿美元,去年是 14.7 万亿美元,因为过去一年人民币升值,这样计算出来的增量是 3 万亿美元。这个经济总规模和经济增长数量之大,来之不易。同时,我国全部工业和制造业增加值分别为 37.3 万亿元、31.4 万亿元,已经连续十多年居世界首位。货物贸易、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一位,服务贸易、对外投资、国内消费市场规模居世界第二位是没有问题的,尽管现在一些国家的数字还没有完全出来。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 8 万元人民币,按年均汇率折算为 12551 美元,虽然尚未达到高收入国家人均水平的下限,但逐年接近。2021 年我国已经超过了世界人均 GDP 水平,现在初步测算,2021 年世界人均 GDP 是 1.21 万美元左右,我们是 1.25 万美元。
第二,这意味着我国社会生产力进一步提高。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继续位居世界前列。2021 年,粮食总产量 1.3 万亿斤以上,按世界的统计,谷物产量居世界第一,籽棉、花生 (油料的主要来源之一)、肉类、茶叶、水果产量均居世界第一。这些实物量都是实实在在可以比较的。过去讲农业 “以粮为纲”,工业 “以钢为纲”,粗钢产量 10.3 亿吨,发电量 8.1 万亿千瓦时,化肥产量 5446 万吨,布产量 396 亿米,汽车产量 2653 万辆,微型计算机设备产量 4.7 亿台,手机产量 16.6 亿台,均居世界第一。我们 220 多种主要产品产量都是世界第一,实际还不止这么多,这显示了社会生产力的增强。同时,科技实力也明显增强。目前,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全时当量超过 500 万人年。2021 年底,我国发明专利有效量 359.7 万件,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 7.5 件,比上年又提高了 1.2 件。
第三,这意味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就业规模持续扩大。2021 年,新增就业人数超过 1200 万。居民收入消费保持较快增长。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5 万元,比上年实际增长 8.1%;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 2.4 万元,实际增长 12.6%。反映消费结构的恩格尔系数,即食品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是下降的。2021 年全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为 29.8%,比上年降低了 0.4 个百分点。
第四,这意味着我国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扩大。我国经济保持较快增长,拉动了世界经济增长。2020 年,世界经济负增长,我国经济正增长,对世界的拉动作用十分显著。2021 年,我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预计将达到 25% 左右,现在只能是预计,因为全世界的数据还没有汇总出来,这是引领世界经济恢复的重要力量。同时,我国统筹抗疫发展对全球抗疫发展作出巨大贡献。过去一年多,我国率先控制住本土疫情,并坚持 “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保证了 14 亿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这本身就是对世界抗疫的重大贡献。同时,到去年底,我国已累计向国际社会提供了约 3720 亿只口罩,超过 42 亿件防护服,84 亿人份检测试剂,向 120 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了超过 20 亿剂新冠肺炎疫苗,成为对外提供疫苗最多的国家。
宁吉喆同时表示,应当清醒地看到,我国目前仍处于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人均 GDP 尚未达到高收入国家下限标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我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当前还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我们要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通过艰苦不懈努力,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推动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社会生产力和人民生活水平。
这个问题下阴阳怪气的玩意不少呢,让我想起可持续崩溃来了,虽说这是北美章副局提出的,然而最热衷崩溃论的是日本,说实话日本这么想也算情有可原,亲身经历嘛。可惜当今的中国并非 1980 年代的日本,而是 1900 年代的美国,接下来是以世纪计的盛世。
不服?让我们拭目以待。
我非常惭愧的告诉大家:不好意思,我不但拖了全国人民的后腿,而且现在而今眼目下还没有一丝迹象能改变现状!
这真是:雨打着芭蕉,却红了海棠。
抱歉!
这是微博上一位大神总结的:从 1950 年开始,我国净增人口数量。
进入 2000 年以后,除了 2012 年人口数量突破了千万,剩下的最多也就 900 多万。
去年 2021 年是一个拐点,净增人口只有 48 万。
当时我以为自己看错了,反复看了一遍,就是净增 48 万人。
那么问题来了:原因何在呢?
看了一圈,我很费解。
我其实挺知道这个社会的收入分配的,资产上亿的到欠一堆网贷的人我都认识,村里老人生病了,就算有新农合,还是不愿意花钱回家等死的,我也见过了。
可有些人介绍里有博士的,有什么 IT 人士的,还回答里说自己拖后腿了,你拖什么后腿了?看你这介绍还能一个月收入三千都没有咋滴?不知所谓。
最烦的就是这帮货,自己本身压根也不是平均收入以下,在这一通瞎扯淡,年纪轻轻的,一个月没三千不会搞点兼职送送外卖,跑跑滴滴去,喊有啥用。
社会就这发展水平,本来也没到发达国家的程度,收入能高到哪里去?超过平均收入就是超过了,在这瞎扯淡就能成人上人了?
1980 年美国的水平
国家统计局就发布个统计数据连直方图都不给看? 那我还能怎么看待? 就一个统计数据能说明什么问题?
不管用什么标准中国都至少有一亿到三亿人的生活水平够到了发达国家的门槛,以任何角度来看这都是很大的一批人。
而在二十年前这样的人连零头都没有。
最近大家戾气都好重啊,全是情绪输出了。
歪个楼。
怎么这么多阴阳怪气的?
大体浏览了评论,有价值的信息不见多少,各种内涵式的评论倒是俯首即是。本来想滑走了事,忍了忍,还是没忍住,想说几句话。
觉得出了问题就好好分析问题,讲清楚问题是什么、在哪里,为什么有这样的问题。如果水平再高些,就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给浏览知乎的大伙儿敲一敲警钟,把这个世界看得更清楚。
现在某些阴阳怪气的评论倒算什么?没有调查研究,没有事实分析,没有理论支撑,只是单纯的情绪宣泄甚至是妄加揣测,唯恐天下不乱?这天下乱了对你有什么好处?“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只有很少人是写诗的曹操,普罗大众只是那荒郊白骨。况且,把曹操搁在今天,他也没时间逛知乎。
再多说两句,八零年以后出生的人,是随着我们国家经济腾飞成长起来的,承担了经济发展的代价,也享受了经济发展的成果。别否认这成果,否认你就把知乎退了,把手机摔了。
现在国家遇到困难了,需要全国上下一起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了,你嫌腰带勒紧了?一点苦也不想吃了?没这个道理。再说,今天腰带勒紧了,是为了将来我们能站着把钱赚了。我们的父辈,一代人吃了三代人的苦,成全了我们。我们的觉悟不及父辈,难道连骨气也没了?荒唐。
首先,祝贺国家越来越强盛!
然后,我感觉不要太高兴,2021 年太过于特殊,有很多疫情相关的产业产出 GDP 占比过高,一旦疫情结束又会跌了很多。而且房地产的 GDP 确认,我记得是逐年摊销的,这点非创造性产出 GDP。还要最重要的一点,GDP 计算的三个方法,我记得有些出入,尤其是进出口及海外投资产业的调节科目,貌似有个统计的方法区别问题。
最后,说实话美联储放水太多,不知道这个通胀在 GDP 会不会有体现?
谁还记得老王推荐的那本书,旧制度与大革命。
当法国经济越来越好的时候却爆发了大革命,人民的不满大增。
事实就是如此,不患寡而患不均。
以前盯着湾湾,日韩,现在有些地区已经看不上了,开始盯着最富国了,美国西欧,达不到就是不行。
开弓没有回头箭,这条路必须走到底,超英赶美必须实现。
分配是大问题,如何更好分配?还要保持中速增长?
毕竟资本几十年的贪婪造成收入两极化大大增加,虽然看到明面上的人均 GDP 突破 1.2 万美元,但是广大 80% 劳动人民收入其实低得很,不信?
看看 2021 年全国有多少法拍房吧…………..
看看有多少人失去了工作和资产严重缩水吧…………..
所以,总数是增加了,增加的都在那些资本寡头手中!
如何看,还能怎么看?就这么看看…………….
反正我们都没增加收入反倒是收入更少了!
人均两万刀以前没什么好看的,反正说要发展其他方面的东西也会有人出来抬杠说太穷。
人均 GDP 三万美元,汇率降到 4.0 中国进入发达国家行列,任重道远。
前天,国家统计局公布 2021 年中国 GDP 数据,2021 年 GDP 达到 114.367 万亿元,同比增长 8.1%。折合美元 17.73 万亿美元,人均 GDP12251 美元。和世界银行衡量高收入国家人均 GDP 门槛 12736 美元非常接近,和发达国家人均 3 万美元差距还比较大。
中国地域差距很大,城乡差距很大。一线城市上海,北京,深圳等,人均 GDP2020 年已经超过 2.5 万美元,2021 年这个数据还会提高,离发达国家人均 3 万美元的距离已经很接近。但一些西部地区,一些贫困地区,人均 GDP 还很低。从全国范围看,一些和发达国家的水平接近,一些和贫困国家的水平相近,单看人均 GDP 水平,现实意义不是特大。
另外,人均可支配收入刚过 3.5 万元人民币,相对水平还很低,离发达国家和世界高收入国家差距很很低。中国人的富裕程度排名在全球还比较靠后,这点还是要有比较清晰的认识。
国家整体经济实力很强,美国 2021 年 GDP 还没有公布,按照前三季度预计全年 GDP 约为 23 万亿美元,中国经济总量和美国的差距 2021 年进一步缩小,约占美国的 77% 上下。
中国人均 GDP 和富裕程度离发达国家还有不小的差距。
GDP 超不超过美国并不是最重要的事
这几天有几个重磅数据公布,但效果却对比强烈。
一个是 2021 年的经济数据。
GDP 已连续第二年突破百万亿大关,同比增长 8.1%,两年平均增长 5.1%,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一枝独秀。
这在疫情下显得极为不易,也难能可贵,在被卡脖子和贸易战的情况之下,中国坚持了下来并且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充分说明了这两年疫情决策的正确性和经济发展的韧性。
我们看美国纯拼经济,死了 87 万人,去年死了 40 多万,印了几万亿收割全世界,GDP 也才 6%,所以,如果没有战争等极特殊的情况,中国取代美国成为第一大经济体的时间不会特别长。
但同时,大家之前担心的四季度 GDP 增速会不会在 5 以下,因为三季度 4.9%,但事实上比那个都差,却没人提了,大概是怕 “唱衰”。
另外一个是 2021 年人口数。
新出生人口 1062 万,只比去年增加 48 万。
同时放出的数字很多,摆在一起容易看不出来轻重,但是如果仔细想想 “双减”、房地产等政策的逻辑,其实人口问题实际上已经成为当下最重要的事情。
这里面包含两个反差效果:
一方面,经济越来越好,但是大家生活的真实感受却越来越不容易。
大面上看不见讨论不太理想的事情,但人是会用脚投票的,考公务员的、靠教师编制的人都暴增,大企业裁员,公务员降薪……
2021 年我国人均 GDP 超过 8 万元人民币,按年均汇率折算为 12551 美元,已经超过了世界人均 GDP 水平,但是有多少在拖人均的后腿 “被平均”,这个比例其实是不小的。
这也正是国家在这个时候提出 “共同富裕” 的重要时代背景,是下决心要解决这个问题,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也在此,我们不会被任何利益集团绑架。
另一方面,国家越来越强大,但年轻人却越来越不想结婚,也不太想积极生孩子。
某经济学家说印钞生孩子,被封号了。
虽然我不认同他提的那些方法,但看得出来这一个观点引起全社会这么大范围的关注,侧面可见事态到了什么境地。
现在的政策,对于处在人口负增长门槛的中国来说,是存在窗口期的,如果五年内不见效,我们就有可能滑向另一个阶段。
当年的计划生育是国策,以至于到现在依然有影响,一对夫妻如果要生育,四处盖章、准生证、跑来跑去还是很麻烦的,更不要说奖励如何落实,任何政策都有其巨大的惯性问题,需要从深层次尽快进行改变和清理。
今天读者群在聊,有位读者 30 了,一胎,孩子有个数据由问题要做检查,收费动辄好几千,但有没有必要做也不知道,关键是费心费力,人在公司加班,连个和爱人商量的时间都没有。
那现在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国家在走上坡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更艰巨的困难,人口问题想要解决,也是顶级难度的。
有的时候并不是一个功利性解决双减问题、职高问题或者是房价问题就能解决的,生孩子是一个愉悦体验的问题,就像做系统,为什么有的系统比较丝滑,而有的系统用起来说不出的难受,就是因为用户体验的区别。
说双减,小学的依然在考试,考得还非常难,大学也没有扩招,中学还横刀拦一次,其实只不过把一些恐慌转到了桌子下面而已。
而想从根本解决这个,更多应该归结于软实力和多样性,不能强制和追求一刀切和一致性成为流水线生娃的模式,所以正是我们需要提高的地方,怎么能让人们放心去爱,自然去生。
今天外交部一位副部长说了一段话得非常好,他说:
中国的经济总量超不超过美国,我们不感兴趣,也不是我们的追求。让 14 亿中国人民过上好日子,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才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要知道,中国还有 10 亿人没有坐过飞机,2 亿多中国家庭没有抽水马桶,中国人获得大学本科以上教育的比例仅有 4%,而美国却有 25%。这才是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并努力去改变的。比起 GDP 是否超美,我们更看重我们在思想观念、治理能力和对世界所作的贡献等方面实现赶超,要力求更先进、更符合人民期盼、更顺应时代潮流。
更多的人文关怀,更好的生活体验,才是我们国家发展的最终目标,而不是跟谁比,或者需要向任何人证明什么,如此,会是最强大国力的体现。
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说,这是一个标志性事件。
可以说,过去一年,我国经济总量规模和人均水平都是持续提高的,这意味着我国综合国力、社会生产力、人民生活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也意味着我国发展的基础更牢、条件更优、动力更足,同时说明,在全球发展贡献中,中国在国际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最显著的是,我国综合国力有了进一步增强。
2021 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突破 110 万亿元人民币,经济规模进一步扩大,稳居世界第二。过去一年,名义 GDP 从 101 万亿元到 114 万亿元,增量约 13 万亿元人民币。这个增量,按年均汇率折算合 2 万亿美元,相当于世界上一个比较大的主要经济体一年的经济总量。如果考虑汇率因素,这个增量还不止 2 万亿美元。
我国社会生产力也有了进明显提高。
曾讲农业 “以粮为纲”,工业 “以钢为纲”,2021 年,我国的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继续位居世界前列。同时,科技实力也不容小觑,目前,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全时当量超过 500 万人年。2021 年底,我国发明专利有效量 359.7 万件,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 7.5 件,比上年又提高了 1.2 件。
这一系列的发展也带动了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2021 年,新增就业人数超过 1200 万,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居民收入消费保持较快增长。
不得不说,数据看起来很漂亮,但我们还是要清醒地看到,我国目前仍属于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人均 GDP 尚未达到高收入国家下限标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我们依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不过,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从长远来看,中国确实是越来越强大,我们依旧要铆足干劲,乐观向前!
世界银行高收入标准指的是人均国民总收入超过 1.25 万美元,我们是公有制,生产出来的东西不管归谁都可以看作是是收入的一部分,用 GDP 这个国民生产总值作为国民总收入没有什么毛病。
有些答主故意在这个话题下拿人均可支配收入带节奏,应该重拳出击。
获得感是怎么没的,还不是被这些用心险恶的答主说没的。
舆论的高地,可不能被敌人占领咯。
负债一万美元,创造财富,两千美元
马尔萨斯说过…… 国家富强不代表个人也能跟上……
可能他预见了信贷的变化…………
其实按平均汇率算是 12550 美元。但这根本不重要。
甚至” 中位数收入 “也不是一个重要的指标。
重要的指标是看大多数人实际过得是什么样的生活。
如果坐地铁一次 20,盒饭一盒 100,理个头 200,看个感冒几万,大学学费一年 50 万,那年挣 20 万肯定也不够花。
局座的语言功力之强,让每天坚持码字的我,流下惭愧的泪水。小弟自愧不如局里的文化人。
以下为局座部分分析:
标题:目前我国灵活就业人员已经达到 2 亿人左右
1 月 17 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 2021 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表示,我国过去一年城镇新增就业增加和调查失业率稳定,调查失业率低于预期目标。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经济持续恢复发展不断创造新的就业岗位,奠定了就业的基础。去年我国经济增长
8.1%,四季度经济同比增速虽然是 4%,但是按两年平均比,尽管由于 2020 年四季度增速比较高,最终核实数由 6.5% 调整到 6.4%,但 2021 年四季度两年平均增长达 5.2%,比三季度的 4.9% 加快 0.3 个百分点。
第二,就业优先政策发力显效。一系列援企稳岗帮扶政策,对于高校毕业生、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都产生了积极作用。2021 年农民工总量是 29251 万人,比 2020 年增加 691 万人,2020 年比 2019 年是下降的,2021 年已经超出了疫情前 2019 年的水平。同时,去年下半年以来,外来农业户籍人口调查失业率能够保持在 5% 以下的较低水平
第三,新就业形态蓬勃发展。我国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去年仍在继续较快发展,各种灵活的就业模式吸纳了许多劳动力就业。目前我国灵活就业人员已经达到了 2 亿人左右。据调查一些平台外卖骑手达到 400 多万人; 在平台上从事主播及相关从业人员 160 多万人,比上年增加近 3 倍。
第四,部分行业用工增加较多。尽管有些行业就业人数有所减少,比如一些服务业、制造 业、建筑业,**但是一些行业就业人员是增加的,支持了总体就业稳定。**2021 年 11-12 月,批发零售业从业人员数量增加 181 万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从业人员增加 41 万人,居民服务业从业人员增加 33 万人,商业服务业从业人员增加 28 万人,弥补了其他服务业就业人数的减少。
**第五,调查失业率反映了部分人员暂时退出了劳动力市场。**全国调查失业率总体上比城镇调查失业率还要低一些。但是从城乡之间看,如果农民工回到农村,他就不属于城市劳动力市场,就在农村接受劳动力调查。另外从城市本身看,**由于季节性歇业、照顾家庭、身体健康、学习培训等原因,有一部分人转为非市场劳动力。**比如,一些原来从事农业和建筑业的劳动力,到了冬天,他们暂时退出劳动力市场。
房地产企业何时爆炸,
你们有没有发现,咱们现在的社会,小孩和老年人都过得不错,小孩子义务教育,老年人退休金年年涨。
只有中年人,真的不如狗啊。
经济也是这样,有钱人一直岁月静好,没钱人一直负重前行。
只有中产人,真的不如狗啊。
市场上曾经流行着 GDP 无用论,一讲到 GDP 就好像是政府的政绩工程一样,是属于面子。每每都会讲到,哪哪地方穷的怎么样。
其实 GDP 这个经济学中的一个指标,还是很重要的衡量一个指标。GDP 高,意味着我们有富裕的能力,蛋糕已经做得大了。至于是不是每个人都富裕,那是分配制度的问题。所以现在国家在改革分配制度,实现共同富裕。
还是一句话,GDP 代表着富裕的能力,GDP 低的国家也不可能富裕的。
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根据人均 GDP 将全球各经济体分为:低收入(<1046 美元)、中低收入(1046~4095 美元)、中高收入(4096~12695 美元)、高收入(>12695 美元)。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发布,2021 年中国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人均已经达到 12551 美元,已经在高收入经济体的门槛了,况且我严重怀疑就是为了延迟一年进入这个行列尽量压低了数据。
所以不出意外明年这个时候国家公布 2022 年中国人均 GDP 超过 1.3 万美元的时候,占据人口基数绝对优势的底层网民排山倒海此起彼伏的 “拖后腿啦”“蚌埠住了”“急了急了”“就这就这还高收入”“傻子才信” 将成为多么壮观的场面。按目前知乎素质的滑坡速度,届时知乎的平均智商比现在再降三五个点不成问题。
做好准备,明年这个时候备好瓜子在相关帖子下面看猴。
1 月 20 日,我国第一经济大省广东省统计局发布统计数据显示,2021 年,广东地区生产总值为 124369.67 亿元,同比增长 8.0%,两年平均增长 5.1%。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 5003.66 亿元,同比增长 7.9%,两年平均增长 5.8%;第二产业增加值为 50219.19 亿元,同比增长 8.7%,两年平均增长 5.2%;第三产业增加值为 69146.82 亿元,同比增长 7.5%,两年平均增长 5.0%。
同日,江苏省也公布了自己的经济成绩单,2021 年江苏地区生产总值迈上 11 万亿元新台阶,达 11.63 万亿元,增长 8.6%。
这意味着,在江苏的不断追赶中,广东 2021 年依然稳坐中国 GDP 第一省份的宝座,成为全国唯一一个 GDP 超 12 万亿元的省份,并且连续 33 年居全国第一。
“粤老大”与 “苏大强” 之间的经济角力,精彩继续。
12 万亿元意味着什么?这是一个富可敌国的水平。根据预测,广东 GDP 很有可能赶超韩国加拿大,跻身世界前十大经济体。不仅如此,他距全球第八意大利也仅一步之遥。
按照广东省统计局的数据折合美元测算,2021 年,广东省 GDP 约为 1.92 万亿美元。
2021 年 12 月 20 日,韩国政府发布《2022 年经济政策方向》,预测 2021 年的该国 GDP 增速为 4%,将达到 1.7 万亿美元。
这就意味着,广东将以 0.22 万亿美元的优势超过韩国。
不仅如此,广东还将一并赶超另一经济大国加拿大。
数据显示,2020 年,加拿大全社会完成的名义 GDP 略微超过 2.2 万亿加元,折合约为 1.64 万亿美元。权威机构预测,加拿大 2021 年经济增速预期 5.4%,或将达到 1.73 万亿美元。
上图所示,2020 年,加拿大、韩国 GDP 总量排名分别居全球第九、十位。
这意味着,2021 年广东 GDP 将首次跻身 “全球前十”,列 “第九位”。
另外,广东 GDP 总量与排在第八位的意大利仅有一步之遥。据测算,2021 年意大利的 GDP 总量约为 2.01 万亿美元,仅领先广东 900 亿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于 2000 年才在 GDP 总量上超越意大利。
20 年后的今天,我们单把一个广东省的经济拿出来,都比加拿大、韩国、澳大利亚要高,这确实是一个了不起的成绩。
但高兴之余,但还有一个问题值得关注。
2021 年我国人均 GDP 达 1.2 万美元,可韩国人均 GDP 在 1994 年就突破一万美元,1995 年韩国人均 GDP 为 1.26 万美元【比我们现在的还高】,全球排名第 41 位。2020 年,韩国的人均 GDP 更是连续四年超过 3 万美元。
GDP 我们是一省顶一国,富可敌国了,但我们的人均只有韩国四成,加拿大三成。
这是为什么呢?
看着一群人阴阳怪气的就恼火,难道你不是中国人吗?不是就滚。
显然这是一个成就,我们已经逐步在逼近世界的前列,重回自己的辉煌。
当然走到这里不意味着社会完美了,不意味着大家富足了。虽然离理想还有相当的距离,但是,显然我们比过去好多了。
这帮阴阳怪气想干什么?你能一下子解决所有问题吗?你能你上呀!
前苏联全面拥抱资本主义的结果是,大部分人今不如昔。难道一年不如一年才是我们应该向往的吗?
说实在的,我是逐步理解了这个国家面对的巨大困难和挑战。我觉得政府这几十年的发展策略是对的,没有错,是完全站在中国这个国家和中华民族的公利上的。
学会读懂和欣赏他人的劳动也是一种美德。不要无病呻吟。
这个国家还有很多的不完美,但是,这不是否定和打击成就的理由。
我们付出与我们无关,正如我们吃猪脚饭拿命加班与你无关一样,新冠流调的时候人家还说我们天天猪脚饭麻辣烫给深圳丢人了……
抖音上有些人说自己深圳一个月拿三四千属实把我震惊到了,难以理解他们是为什么留下来,是怎么留下来的,难道他们最后能赢,难道我们最后能赢,难道我们又赢了?
我最近时常想起他老人家!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全党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王子君老师回答里的大部分观点我认同,但是就这个问题而言:
![](data:image/svg+xml;utf8,)
我觉得其实最简单的回答就在问题里,不用说那么多:
![](data:image/svg+xml;utf8,)
![](data:image/svg+xml;utf8,)
12558/3800≈3.3
35128/15781≈2.2
你说人民群众为什么幸福感下降?
预估一堆感恩即将到来
这是一个好消息,只不过得等它飞一会,才能到寻常百姓家。
听到这个消息之后,非常的开心,感觉浑身都充满了力量。
有一种丰收的喜悦。
虽然榜一热搜突然没了,但我还是要展望一下未来,人口继续下跌的话,意味着我们的人均将会持续增长,赶英超美指日可待
这是 2020 年中国 GDP 总量
14.72 万亿
这是 2020 年美国 GDP 总量
20.94 万亿
我们比较可得出,一直到 2020 年,中国 GDP 占美国的比重为 70.29%
这是个什么概念呢?
这是日本在 1995 年 GDP 巅峰总量
5.5 万亿美元
这是美国 1995 年的 GDP
7.6 万亿
我们比较可得
在 1995 年日本经济巅峰期占美国 GDP 比重为 72.36%
72.36%>70.29%
不行
这是 2021 年中国的 GDP
1143670 万亿人民币
按照实时汇率
约合美元 18 万亿
这是 2021 年美国 GDP(预测)
22-23 万亿,最多不超过 23 万亿
我们就以 23 万亿作为基点
78%
恭喜各位
从今年开始
新的时代到来了
进步很大,国家强大,人民幸福。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蛋糕越做越大是好事。
然而也应该看到,即使人均 GDP 高如美国,社会病也深入骨髓。
蛋糕要做大,更要分好,吃蛋糕之外的事情也要顾及到。
不要掉进同一种深渊。
稳中向好!
GDP 只是总盘子,是整个的蛋糕大小。具体怎么切蛋糕,还是要深入到细节。
2021 年,我国人均 GDP 达到 80976 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 12551 美元,突破 1.2 万美元——记住 80976 这个总数。
**2021 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5128 元,占 GDP 的比例是 43.38%。**其他国家的占比水平大家请自行搜索。(居民收入之外的部分,自然属于政府和企业所有。)
分城乡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47412 元,增长 8.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 7.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8931 元,增长 10.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 9.7%。
人均可支配收入还要进行细分,**人均可支配收入,包括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其中转移性收入就是养老金或退休金、社会救济和补助、政策性生活补贴、报销医疗费之类的。经营净收入,是指住户或住户成员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获得的净收入,注意是净收入。财产性收入不必说,就是理财,存款,股票分红,房产出租,专利等等资产性收入。
经营性收入和财政性收入主要属于资本家,个体户和房东;转移性收入主要属于体制内;对于我们广大劳动者来说,真正属于我们的收入大头只有工资。
按收入来源分,**2021 年,全国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 19629 元,增长 9.6%,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 55.9%;**人均经营净收入 5893 元,增长 11.0%,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 16.8%;人均财产净收入 3076 元,增长 10.2%,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 8.8%;人均转移净收入 6531 元,增长 5.8%,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 18.6%。
这才是蛋糕里面属于你的那一份,请拿好。
群魔乱舞!!!发现好多人把自己的收入和人均 GDP 搞不清,每年公布数字都会出来一批赢麻了、被平均、拖后腿等等妖魔鬼怪… 嗯,确实是不学习的妖魔鬼怪。
GDP 是什么,社会生产总值,人均 GDP 是什么,是人均社会生产总值,简单说就是你人均一年在社会上创造的价值,是所有的价值,包括你各种消费,在企业或工厂工作所产出的价值,也就是你这一年累死累活为国家发展创造的价值!!!
记住,价值几乎永远不等于收入!!!等于了就到了共产主义!!!
人均 GDP 是你一年干了这么多事,为中国创造了七万块的价值,如果没有达到,说明… 说明你能力…
你一个月 3000 的收入,说拖了后腿,那我告诉你应该去看看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数字洗洗脑子,这个玩意才算是全国的人均收入,而不是人均 GDP,你创造了七万块的价值你要全部拿走变成到手工资,傻子都知道不可能!!!
唉 -_-|| 本人戾气太重,罪过罪过!
规模很重要,均值也重要。最重要的是共同富裕。
时也势也:中国经济开始切换赛道。
命也,运也!
中国 GDP 将达到美国 80%。
按年平均汇率计算,2021 年中国名义 GDP 折合为 17.7 万亿美元,较上年净增 3.03 万亿美元。
网友预测 2021 年美国的 GDP 将达到 22.14 万亿美元。
中国 17.7 万亿美元 / 美国 22.14 万亿美元 = 80%
这一里程碑意义重大。
二战后,GDP 曾达到过美国 70% 的国家只有两个:
一个是日本,另一个就是中国。
总体经济局面很清晰:主要矛盾两个。
一个是供给冲击。一个是需求收缩。
由此导致预期转弱。
解剖一个事物,三个基本动作:
一个是澄清概念。
一个是确定标准。一个是建构系统[解决方案亅。
澄清概念意味着:形成概念的能力才是认知基本功。
也就是说:
需求收缩到底是在说啥?收缩到什么程度了。
供给冲击到底是在说啥?冲击到什么程度了。
说不清楚这两个基本问题,结果就是:
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
其实现代经济管理两句话很简单:
第一句,如果你不能衡量,那么你就不能管理。
第二句,如果你不能描述,那么你就不能衡量。
所以,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描述。
其次才是衡量、管理。
A、2021 年描述:中国经济开始切换赛道。
2021 年,房地产、教培和互联网垄断行业都被整顿过一圈,这些结构优化动作对 GDP 会带来很大影响。
2021 年两大目标 GDP 和就业率都超过预期。
应该是印度和越南先后爆发疫情导致国内出口生产激增造成。缺电也是因此导致:供电计划也是根据生产计划来指定的,生产大幅超过计划才会引发缺电。
2021 年经济结构优化:
包括加大科研投入,这个投资回报时间会很长;包括化解房地产和地方债务金融隐患;包括打击垄断与税务改革促进分配公平性推进共同富裕。
以及一带一路与 RCEP 增大中国经济圈容量。
真正体现经济困难的,不是表面上的增速高低。
直观分类:
一个是社会消费数据不理想。
12 月份的消费品零售总额只有 1.7% 的增长。不过仔细研究分项数据,主要是因为汽车销售数据低影响。这个数据参考各车企的销售数据也可以反映出来,四季度都是腰斩的。如果剔除汽车销售数据的影响,12 月份的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3% 多一点。
一个是银行 2021 年净利润增速居然高达 20%~30%。这意味着大量 GDP 在小圈子里转圈,经济的活力一直在被抽走。
月月还贷消费能不下降吗?
不患寡而患不公。中央对当前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是正确的。
我国经济中最大的问题,是效率问题。
应该逐步淘汰和改造低效率企业以及社会管理的相应部门,全面提高经济和社会运行效率,以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
效率问题的背后:核心是契约精神问题和诚信问题。
中国经济有个规律:每年都会有一个新概念冒出来,然后会被很多投机者和骗子率先利用,变现自己的贪婪。
2012 年时,他们是互联网思维的信徒;
2013 年,他们自诩为微商大咖;
2014 年时,他们强调自己做的是 o2o;
2015 年时,他们追捧资本运作。
2016 年,他们干起了 P2P;
2017 年,他们开始疯炒虚拟货币;
2018 年,他们大张旗鼓干起了区块链;
2019 年,他们开始玩起了产品+传销+短视频;
2020 年,他们开始了产品+资金池的庞氏骗局。
2020 年,他们开始了元宇宙。
没错,上面这一波又一波的人,其实都是同一伙人。
他们永远都以颠覆者自居。
每当遇到传统企业,上来就要革人家的命!
很多人害怕他们,就把他们请进家门。
结果发现他们根本就是一伙强盗。
忽悠的时候,他们温文尔雅;争抢食物时,他们张牙舞爪。
他们的方式不变:打一枪换一个地方。
他们的心态也不变:伺机捞一把就走。
所到之处,如同蝗虫过境。
2021 年最典型的骗子许皮带,你以为他是搞房地产?
其实他做的是房地产+资金池的庞氏骗局。
所有这些:
让商业社会交易成本快速升高,有效交易效率大大下降。
这是非常大的问题。
好在已有动作,比如最近上海张庭夫妇传销案。
胡锡进胡编说:
「很多地方的生活场景萧条,工作不再好找,很多人的收入停滞甚至下降了。与此同时,人们感受到了越来越多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东西,思想解放少了,政治正确性变得无处不在,我们社会的闯劲在萎缩,保平安思想在不同人群中间蔓延。」
一提到老胡,就忍不住笑了。
多年以来:老胡忍辱负重,老胡能屈能伸。
在无数漫骂声中挨过一个又一个春、夏、秋、冬。
老胡也从胡编加冕至胡叼盘再加冕至弗拉基米尔 · 锡进。
我也写文《笑死我了:胡锡进联想风波为啥突然改口?》《胡锡进谈 “莆田案” 为何遭网民“群殴”?》批过老胡。
但是,老胡这一社会经济评论是有一定道理的。
世界是多元的世界,碰撞才能产生进步的火花。
老胡的思想也是多元一种,绝对不能忽略不计。
成就给人自信,失败也不气馁。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才是国人该有的风度和气魄。
B、供给冲击描述:外贸订单越来越没有价值?
全球经济正在从滞涨走向萧条。
中国目前是外贸第一大国。
美国是第一大消费国,其次是德国、日本、荷兰、韩国、英国、印度。
中国外贸第一意味着就是世界工厂。
世界工厂中国负责全球商品的组装周转:
硬币背面是外贸依存度高,硬币正面是对世界贸易格局影响力大。
几乎所有国家都与我们有贸易往来。
中国国际影响力仅次于美国。
2017 年是中国外贸见顶的分水岭:
我国外贸 2018 年为 4.62w 亿,2019 年为 4.57w 亿,2020 年为 4.647w 亿美元,
也就是我国的近三年贸易额合计增速几乎为零。
数字会说话:外贸市场已经进入存量时代。
全球化导致的外贸规模已经见顶。
2017-2020 之间,韩国、中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外贸规模基本处于瓶颈期,
GDP 的增长全靠内部居民加杠杆和政府支出,以及货币兑水。
供给冲击是指可能引起生产能力和成本变化的事件。
世界经济体系大循环中:我们是生产者,俄罗斯等国是资源供应方,而欧美社会则是消费者角色。
疫情打断了全球自由贸易的格局。
欧美社会应对疫情货币大幅放水,同时对民众发补贴。
大幅放水推高了金融市场上的资产价格。
大幅放水导致穷富差距增大,后续无法修复。
货币供应的本质就是债务驱动。
在福利补贴制造的收入假象中,越来越多的选择不去就业,因此美国的就业率反而持续走低。
货币放水导致通胀持续上涨,就业率持续走低,社会生产的恢复雪上加霜。
在经济体系中,链条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如果跟不上,整个供应链条就无法恢复。
所以,美国和欧洲社会遭遇了各种供应问题——
连许多保障基本生活所需的物品供应都出现了大面积短缺。为什么在过去那么多的订单涌向中国?
西方社会民众把他们的购买需求转嫁到了中国。
所以,我们的出口非常强劲。
甚至出现了海运持续涨价的情况。
放眼全球,目光所及之处都是通胀。
所有央行应对疫情的策略都是放水,到处都是水满四溢。
然而,放水不仅没能解决问题,反而加剧了社会问题。
一个基本常识:
疫情打断了全球自由贸易的格局。
需求端购买力无法通过自身的供给来满足,就加速转化为生产者的外贸订单。然而,这种订单会越来越没有价值
——因为它的购买力是虚的,通胀越厉害购买力就越弱。
原材料大幅涨价和通胀导致货币的购买力持续下降。二者相互叠加在一起,同时作用在生产方身上,这样的生产必然难以为继。主动限制出口并减少生产并非下什么大棋,而是双重压迫下的被逼无奈。
所以,持续失衡的通胀只会在全球范围内造成大规模的通缩。
这对每个国家都不利,但对我们尤为不利。
因为我们是整个全球经济体系中的生产贸易角色——供给的能力大大高于需求的能力,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启动国内大循环最为迫切。
内循环就是不依赖外贸拉动力,保境安民守一方平安。
双循环就是在风雨飘渺的风暴中为需要庇护的各方提供一种创造增量的拉动力。
因此,明年的消费会是重点!
不出意外的话,明年会有更多的政策出台来放开消费限制!
一旦产生大规模的需求不振和生产凋零,整个供应链加速断裂并且难以恢复,那么资产的暴跌就不可避免。
在资产暴跌之前会有一波冲高的假象。
因为大量的货币只有三个去处:
要么流向金融市场,不断抬高资产价格。
要么流向实体经济,导致日常生活方方面面的通胀持续增加。要么沉淀在银行系统和居民储蓄里。变成一种账面上的钱。不管是哪一种都将非常糟糕。
因此,只能让多余的钱流向推高资产的金融市场,并且在反复的波动中消耗掉一些。
这样的路口,手上的现金会变得越来越珍贵。
必须控制杠杆风险,注意利率变化。对于流动性比较差的重型资产配置需要谨慎,对海外投资需要谨慎。
供给冲击?冲击到什么程度了?
一个事实:外贸订单越来越没有价值。
C、需求收缩:内部市场开始出现见顶迹象。
中国面临的问题恰恰相反,是严重的通货紧缩。
居民消费依靠加杠杆,资金进入房地产空转,实体经济被电商摧毁,制造业萎靡不振产能过剩。
2017 年是中国内循环见顶的分水岭:
我国的能源进口在 2017 年以后处于稳定状态,也就是外部市场潜力耗尽的情况下,
内部市场也开始出现见顶迹象。
表现为人口购买力峰值 2017 年见顶:
空调、手机、汽车的消费峰值纷纷在 2018 年前后出现顶部。
大宗商品:2017 年至 2020 年只有房地产突飞猛进,
而这一时期我国经济也大体依靠房地产和大基建完成。
什么是新能源和电力革命呢?
完整意义上的说法就是存量替代,新能源汽车替代燃油车,光伏风能替代火力发电,
表面上是大发展,实际是存量革命。
什么是增量革命呢?
单位商品的市场份额扩大,产值扩大。
新能源革命并没有创造新的消费增长点。
新能源革命好比电商经济替代实体经济:
电商扩张,实体消亡。此起彼伏,存量不变。
增量革命是人均耗电量、耗能量提高,收入增加、就业增加、社会大循环增加,
而目前从外贸、内贸数据来看,不是增加,而是存量替代。
2021 年,房地产规模排头兵恒大剧终。
预告房地产供给侧见顶,需求侧购买力断层提前到来。
需求侧购买人数降低,住房拥有率越来越高,居民杠杆率越来越高,结果可想而知。
几乎很难找到一个指标判断全球居民的幸福指数,比如消费占 GDP 的比值、基尼系数、居民杠杆率、国家宏观杠杆率。但是从所有指标综合来看,很容易区分出哪个经济体更加优越、风险更低,哪个经济体更加内卷、风险更大。
目前来看:韩国、中国、英国居民的负债率全球最高,其中韩国最为可怕。我们看到的基尼系数以及所谓的平均工资,根本无法识别底层的生活成本和幸福指数,而负债率恰恰反映出底层人们为了获取单位幸福而付出的债务比例。
如果为了获得单位幸福,却付出了高昂的债务,那么整个居民的幸福指数一定是较低的。
一个国家为了获得 GDP 增长,扩大广义货币(各国统计口径不一样),那么同样其 GDP 和经济体也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单位产值的背后如果是超额的信贷,那么隐含的风险将大大超出我们的想象。
需求收缩?收缩到什么程度了?
看看居民负债率就知道了。
D、居民消费:财富去那儿了?
我们把居民收入拆分:分为初级消费、次级消费、大宗消费、边际消费四类型,政府购买主要涉及城市建设维护,以及医疗保障和转移支付。
初级消费:主要涉及居民必要的衣食住行开支。
例如粮食、通讯、交通、租房,这些消费构成了居民最基本的社会保障。最低收入工资严格意义上应该参考这一项。生产力严重过剩以后,低于必要初级消费的居民应该领到足额的现金用于消费。
这是近两年食品 CPI 走势,去掉猪周期后,基本都是通缩。
通缩意味着什么?
从白酒、啤酒产量数据来看,酒类的产量是缩小的,白酒其实是作为一种边际消费的产品。
喝酒的人数在降低,说明居民边际消费数量在降低,满足衣食住行以后,消遣娱乐减少。
2010 年,中国 20-34 岁的年轻人为 3.25 亿。
2020 年,20-34 岁的年轻人 2.9 亿,减少了 3463 万人。
年轻人人口同比前十年仅有 89.3%,少了十分之一。
当一个社会 35 岁以下年轻人在萎缩的时候,讨论全体人口何时负增长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
因为,人口已经算是实质性的负增长了。
疫情改变了经济模式,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交通、旅游会受到抑制。可能 5 年或 10 年,直到疫情全部解除。
此时可能中国的消费人群已经步入老龄化。
中国财富去那儿了?
中国财富结构:从经济奇迹到社会奇迹的断层。
亚洲那些成功越过中等收入陷阱的经济体,即早先的日本和后来的 “四小龙” 韩国、新加坡、台湾和香港,在经济起飞的 30 多年时间里,不仅实现了经济奇迹,从贫穷经济体提升为发达经济体即高收入经济体,还实现了社会奇迹,即培养了占这些经济体 70% 的庞大中产阶层。
相比之下,尽管中国的改革开放将近 40 年,取得了同样的经济奇迹,但社会奇迹并没有出现。中产社会没有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国家的收入分配机制出了问题,即财富集中在绝对少数人手中。
在任何社会,中产阶层是财富的 “载体”。
中产阶层没有壮大,表明财富没有积累起来而流失了。
国家财富去了哪里呢?
实际上,研究财富的去向或者流向,甚至比研究财富的获得更为重要。创造财富固然重要,但保护财富更为重要。
中国所创造财富流失的几个迹象:
财富向海外流出。
财富流向海外的现象已经持续了多年,至今没有减缓迹象。财富流转和折腾。
财富在海内外倒来倒去,换一个名称,内资变外资。
财富的浪费。财富的浪费是惊人的。
很多企业因为种种原因到海外投资,但海外并不能找到理想的投资环境,造成损失,甚至是完全的失败。这既有国有企业,也有民营企业。
各种类型的腐败。正如中共十八大以来的反腐败运动所揭示的,中国腐败的深度、广度和额度都是史无前例的。
腐败不仅干扰正常的经济生活,影响财富的创造,更造成财富的巨大浪费。
缺少社会公平。收入差距过大,社会过于分化。
改革开放以来,政府确立的社会保护机制不足,甚至没有到位。
市场创造的大量财富流向极少数人,而大部分人没有获得应当得到的财富,
少部分人甚至成为牺牲品。
比如劳务派遣制度。
现在国企、公务员大量的劳务派遣工,这些劳务派遣工拿着最低限额的工资,
做着一线最繁忙最危险的工作,劳碌,没有保障,自然也没有消费欲望。
这是典型的恶法,应予废止。
任何社会:就其本质而言,所有问题都是精英的问题。
创富当然属合法,暴富必定是掠夺。
部分极端的资本精英、权力精英,有时甘愿自我堕落。
这部分人不仅没有能力引导社会的进步,甚至利用社会弱势的特征,
牺牲社会利益,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2020 年福布斯富豪榜我国亿万富翁数量有 745 个,位居全球第一!
就整个社会的即时或极短时刻而言,社会财富遵守 “即时财富守恒定律”,
某部分人在极短时期内暴富,必定是掠夺了众多老百姓的财富。
恒大和联想现象:
正是中国 40 年来所谓的一批垃圾企业家的隐喻。
这些个所谓的垃圾企业家通过左右互搏、寻找替手、培养替身、循环控股,合法洗劫和转移财富。
掏空企业数典忘祖奴大欺主正是这些人的致富真经。
全球化毫无疑问已经走入困境。
当先富起来的许皮带们柳教父们富到湮灭了一切希望的时候,这条路就山穷水尽了!
所以:必须开启共同富裕之路。
E、共同富裕:政权的本质是什么?
政权的本质是什么?
政权是规模更大、内部的密度更高,分工协作的协同性更强,控制的资源更多,
转化能量的能力和应对生存环境的能力更强的生命体!
所谓权力就是影响资源流向并牵引人的行为的影响力!
哪怕是小到一个家庭,这个共同体所控制的资源如何分配和利用,
人员又如何分工协作才能满足彼此的需求和共同体的 存续,这种决定权就是一种权力。
权力是一种能量转化的工具,它能够让每个人的自我驱动力变得有序而不是相互抵消。
从而形成结构性的力量,达到里出一孔的效果。
任何一个权力体系中必然存在一个核心节点,就如同人的所有器官都在大脑的调度之下运行在一个统一的完整体系中一样。基于这样的底层逻辑构建起来的法律和道德体系天然的存在偏向性。
这种偏向性服务于生命体的存续这种终极目标。
权力体系必然存在一个是非判断和价值取舍的原点,并从这个原点开始衍化出一套能够渗透到个体求存行为方方面面的完整体系。在为个体的行为提供指引的同时,也为其行为设置边界。
这个政治规则中是非判断和价值取舍的原点:就是共同富裕。
中国的未来必须要走科技创新 + 共同富裕的路子。
共同富裕:这是一个政治纲领,这是一个政治承诺。
这是一个重建系统的过程。
因此,在共同体的内部才需要一套规则来为个体和规模更小的共同体之间的生存竞争设置边界,
从而将这些博弈限定在整体有序的范围之内。
由此可知,12 月 8 日至 10 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设置了两个边界:
一个边界:专门有一句叫做 “为资本设置红绿灯”。
一个边界:专门有一句叫做 “保障农民工工资发放”。
2012 年以来历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未有如此表述。
官方的 “新华视点” 列出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六大民生看点》,没有提到 “保障农民工工资发放”。
民间微信公众号和微博舆论场里铺天盖地关注 “共同富裕”、“为资本设置红绿灯”,
关注里面与产业政策、房地产、投资、生育、养老有关系的内容。没有谁提到这句话。
君子见微而知著。
说明什么?
说明官方和民间许多人缺乏清晰的权力边界意识。
任何一个社会,权力可以分解成为政治权力、经济权力和社会权力。
它们是具有自己的边界的。无论从西方的历史还是中国的经验,政府权力站在哪一方,
是资本还是社会,就会产生不同的政体,也会改变经济和社会领域间的平衡,
从而对社会秩序产生影响。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两个边界涉及资本、权力和社会三者的关系。
理顺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很不容易。
一个真相:中国经济将从规模成长路线,切换到可持续的价值成长路线。
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一切权力服务于人民。
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
2021 年:是中央重建分配秩序和社会秩序的开始。对于公平:中央的态度是认真的。
什么是里程碑?公平正义,共同富裕。
2021 年我国 GDP 有望达到 110 万亿元,人均 GDP 约 1.2 万美元,接近世界银行高收入标准,是我国改革开放正确国策、党的领导和全国人民群力奋发发展的结果,也是中等收入陷阱挑战的开始。
市场经济的发展,人均超过万美的阶段,
对外的一个巨大挑战是中等收入国家陷阱;
对内的一个巅峰挑战是贫富差距的持续扩大,
全球霸权国家美国,至今仍然被这个巅峰挑战困扰。
在党和人民共同努力下,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 70 多年艰苦奋斗,目前我国人均国民收入已经超过 1 万美元,平均预期寿命提高到 77.3 岁。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有 7.7 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中国减贫人口占同期全球的 70% 以上,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的解决,小康社会全面建成,中国人民正在向共同富裕的目标扎实迈进。
人均国民收入超过 1 万美元,简称人均万美;市场经济发展到这个阶段,对外,要破除中等收入陷阱,这是国家之间的事,迈过去,就是发达国家水平,否则是陷阱;对内,要破除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达到我党建立的初心。
市场经济马太效应的 “越穷越见鬼、越富越发财” 机制,其高效的市场资源配置方式,提高生产效率、产生极大社会财富的同时,引发资本的收益大大超过员工的工资收益,形成社会穷人与富人之间的贫富差距,从而导致社会生产力与社会需求脱节而爆发的周期性经济危机、社会矛盾甚至引发社会暴乱。
而随着数据化智能化时代的到来,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及更多岗位被机器人、大数据、无人机、无人驾驶等代替,普罗大众将面临无工可务,但又不得不消费的窘境!
马太效应产生贫富差距这个问题的根源,在《圣经》、《道德经》77 章都有提及,《圣经》、《道德经》都指出了马太效应的形成机制,不同的是《道德经》指出了修正方式,即天道的张弓效应。
张弓效应是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机制上的引富扶贫),
马太效应是 “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 (越富越发财的机制)。
马太效应与张弓效应相互作用机制,就是超投必投。
超投必投,破局市场经济人均万美贫富差距持续扩大的趋势,
是新世纪 “打土豪,分股票” 的引富扶贫、共同富裕、消灭贫富差距的机制。
更多详情请参阅张弓智库专栏文章:
超投必投:人均万美的巅峰挑战:中等收入国家陷阱与贫富差距的扩大思想之花醉美:逼空战蔓延,再占华尔街,美国颜色革命序幕:“打土豪分股票”!0 赞同 · 0 评论文章思想之花醉美:中产阶级将沦为无用阶级,自救靠兴趣 1 赞同 · 1 评论文章思想之花醉美:财富小故事系列 01:马太效应钱生钱的秘密 2 赞同 · 0 评论文章
土豪从王保长手里夺过那一千银子,交给有一万银子的张盖茨去继续管理的社会经济行为机制,就叫马太效应。
马太效应机制,是能力认证机制、信用认证机制,并且是钱生钱的财富增值机制!
只有这样的机制,土豪的财富、公司的财富、社会的财富,才会在像土豪、张盖茨、李巴菲这样有才能人士的手里,达到保值、增值的目的。马太效应更残酷更进一步的剥夺现象是,王保长、普罗大众等工人挣了工资,有了点钱,转眼就会被土豪通过高房价、高房租、游戏、食品、饮料等方式夺走,充分体现应马太效应是 “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是 “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得,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首先,肯定我国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就。
其次,指出当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结论:人均 GDP 接近所谓的 “高收入标准”并不能证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得到了缓解,更谈不上解决。如此宣传 “人均 GDP 接近所谓的高收入标准” 只会进一步激化阶级矛盾,因为尚不成熟的工人阶级会因为认识到一个问题而成熟—自己被一些人(并不只是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平均了。
虽然疫情对传统行业打击很大,但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迅速,直接拉动了制造业的逆势增长。特别是半导体和生物制药,既不需要高强度面对面工作,又有疫情带来的巨大市场需求,又赶上了全国上下正在大力扶持,业绩翻倍的企业如展锐等不在少数。
北京核心区的房价被下了限价令,但架不住全款成交的越来越多,实质上也差不多涨了 50%,而且很多是投资落户的中青年们。后生可畏。
不过新闻下很多的 yygq 也说明了男怕入错行这句话有多厉害。
我不是经济学家,我就是个普普通通的小老百姓,俺也不懂那些什么经济学啦和高上的概念。我只说我小老百姓的体会。
1 万 2,说高也高,说不高也不高。老百姓个体的生活不会因为这个数字有大的改变。到手的工资,需要的房贷车贷都不会有大的变化。
再通俗点说,比起人均 GDP 这样宏大的概念,老百姓还是更加关注自己能用多钱买到猪肉;能用多钱买得起房;能用多钱供孩子上学。
宏观的数字无限美好,自家的住宅孑然一身,好像变了,好像什么也没有变……
我国人均 GDP 是计算的产出,和收入有啥关系?
国民生产总值(GDP)是一个很好的指标,但是更好的指标是在这个国家生活的人的真实感受。
比如中国 2021 年的人均 GDP 是 1.2 万美元,可是非洲有个国家叫赤道几内亚,2008 年的人均 GDP 达到了 2.3 万美元,是同时期中国的六倍还多,看数字的话能把你馋哭。
但是人均 GDP2.3W 美元的赤道几内亚五岁以下儿童夭折率 20%,接近 60% 的人用不上自来水。
著名的通辽历史学家
陛下的通辽宇宙里还专门点过这个国家的地图,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去搜一搜:
它的人均 GDP 跟中国一比能把统计局的人馋哭。
但是你要问我愿不愿意去赤道几内亚生活,那我还是想要回答你:此生无悔无华夏,来世还生种花家。
因为我知道:
国民生产总值(GDP)是一个很好的指标,但是更好的指标是在这个国家生活的人的真实感受。
GDP 是指的在中国领土上创造了多少财富,所有在中国的外资企业,以及合资企业的外资部分,他们的利润都不属于中国,所以才有跨国公司里流传的那句名言 — 把 GDP 留给中国,把利润都带走!
这就是发达国家利用跨国企业 / 资本对别国进行的剥削!尽管你账面 GDP 数据是好看了,但是你却没有享受到真正的财富。
所以我觉得计算一个国家的收入首先应该要把这些被别人拿走的利润给扣掉之后再来算,特别是对于我们这样长期靠吸引外资利用外资来发展 GDP 因而给外资很多超国民待遇的国家。
另外要算到个人的收入部分就还有很多东西要扣除掉,比如国内资本的剥削,上交的税费,甚至五险一金之后才是个人的真正收入。
所以 GDP 人均 1.2 万美元,对个人来说没多大意义,还是关注自己的真实可支配收入才靠谱。
GDP 对咱们这样的国家来说也要谨慎看待。即使哪天 GDP 超过美国了,咱们离发达国家还是很有距离,还有很多很重要的指标需要关注,比如单位 GDP 能耗,咱们与发达国家还差的太远。
作为中国人很自豪,但是自豪过后仔细一想自己今年工资,跟老子有 diaomao 关系
咱也不搞阴阳怪气那一套,有事说事。
既然谈到高收入,请问这几年的基尼系数是多少?敢真实公布吗?(感谢评论区
提醒,这一点是我很不严谨,统计局年鉴是公布了 2019 和 2020 年两年的基尼系数的,我在此道歉。)
当年西南财大的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中心,可是为了公布真实的基尼系数,谁的数据更可信,和统计局从人民日报吵到了华盛顿邮报……
岳希明、李实:我们更应该相信谁的基尼系数?- 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甘犁:以公开科学的抽样调查揭示真实的中国 - 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
其他的还有恩格尔系数,CPI,失业率,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房价收入比,这些重要的民生指标单个拎出来你可能不觉得有什么,但是横向比一下,你就会觉得有什么。
举个例子,咱们新闻上天天报道的吃不起牛肉的,生活成本很高,年轻人压力很大,被财阀控制的,我们天天嘲讽的伪发达国家韩国,恩格尔系数为 12.9%
在家花的钱变多了:韩国去年恩格尔系数达 20 年来新高 _ 东方财富网
咱们是多少?30.2%, 这还是完成扶贫后降下来的新数据。
所以,人均 GDP 接近高收入国家,只有统计意义,这数据没问题,但是以此为根据说咱们高收入就有问题了。因为它无法全面反映真实情况,无法反映分配结构。何况同样是根据今年统计局的公报:
“2021 年中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 16902 元,中位数是平均数的 89.3%”
如果你认为拥有 6 亿农民的国家的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是这样的数据,而这样的国家叫高收入国家的话,那我只能说你们真棒。
下面评论区的朋友们很精彩。全部在鞭挞该不该拿韩国来比。说我不该拿韩国来比,因为韩国是发达国家。
请问我该和谁横向比较?印度还是墨西哥?
如果承认韩国是发达国家的话,那么韩国是一个实质意义上的高收入国家没毛病吧?
那我拿即将成为统计意义上的高收入国家的中国和实质意义上高收入国家的韩国对比一下恩格尔系数,不合理吗?
如果你们认为不合理,那岂不是恰好证明了:统计意义上的 “高收入” 不代表实质意义的高收入
再者,网络上大家的目标都超英赶美了,优势在我的时候你们和日韩欧美对比,优势不在我的时候,你们又说自己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对比不公平。这是什么 360° 立体防御?
如果你们认为我逻辑是错的,请有条理的分点指出,道理是越辩越明的,如果你能说服我,我自然更正道歉。而不是在评论区扣帽子或者自说自话,那样毫无意义。
论点:统计意义上的高收入国家代表国民社会实质意义的高收入吗?
论述 1: 韩国是名副其实的发达国家,也是实质意义上的高收入国家。地理单元相近,文化相似,发展年限相近,一定程度上可以用来做横向比较的参考。
论述 2: 以恩格尔系数来举例,因为恩格尔系数是衡量民富的重要标准之一。中国为 30%,韩国为 12%,还有较大差距。其他的民生指标你都可以拿来对比。
结论:我们离实质意义上的高收入国家还有距离,统计意义上的高收入门槛不代表实质意义上国民社会迈入高收入。
请问,有什么错误的逻辑,请指出。请不要给我说世界银行定的标准,所以我们高收入了。那高考时候定个本科线,你上线了就能读本科了?也请不要给我说我们和俄罗斯印度比比就得了,你在班级里成绩中等,你天天拿中等生一起比然后心安理得?然后你给老师说你要成为优等生,你要 “复兴”,老师给你说,那可以把目标向优等生看齐,你告诉老师这不公平,因为你是中等生?
最后,这样的数据自然是好事,增长总比下跌好,进入高收入标准总比不进入好,我总不可能说这是坏事,哪怕是统计意义上的。只是想说,我们在关注总量的同时,更应该重视分配,重视中产和低收入群体。
—————————
评论区出现魔幻言论,给我说应该只拿江浙沪和韩国比。
合着广大的中西部地区和华北东北地区不算一个中国吧?
你到世界上参赛,你告诉大家:请只看江浙沪,这样公平。
那韩国是不是还能说请只看首尔地区,美国还能说请只看加州湾区?
指日可待
2020 年全球疫情肆虐,而我们这边风景独好,人口在增加,GDP 更在高速的发展。
我们有人口,我们有钱粮,我们有技术,我们有梦想,我们有未来,我们有信心。
让那些几十年如一日唱衰中国的伪专家,让那些在阴暗的角落中吐酸水的键盘喷子,不断的绝望,不断的被事实打脸吧!
人在家里,刚从工地回来,我脱下搬砖的手套,掏出手机,打开热榜,发现我们已经达到人均 GDP1.2 万美元,接近世界银行高收入标准!
如果我没有理解错的话,这其中好像也包括了我诶,开心!
这是根据公布的 GDP 总量计算的,跟老百姓实实在在的收入什么的不能划等号。这代表我们这一年经济总量增长了,但受各方面因素影响,其实部分行业发展情况不是很好,利润空间缩小,导致相关从业者收入减少,实际收入达不到这水平。行业间和行业内部差距还是很大的,所以不能太看重这个人均 GDP 数字。至于世界银行所谓的高收入标准也是相对的,毕竟生活好不好还是老百姓最有发言权,收入又没有增加还是劳动者最有发言权。经济规模上的数字是大环境宏观层面的观察,小到我们老百姓还是关心我这一年收入是增加还是减少了,我的消费能力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我的生活水平是提升了还是降低了。这个就没有所谓的标准,因人而异。
但不管怎么说,国家经济总量增加导致的人均 GDP 增加还是值得恭喜的,只要国家经济向好发展,加上国家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综合施策,逐步缩小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贫富差距问题。
知乎 er 什么时候从人在美国刚下飞机变成月薪 3000 都没有了?
坐标沪上
身边认识的同学朋友月薪基本在 $10K 以上。
人均一词经典。
公布下每创造 100 元 GDP,发了多少工资呗(不算分红)
没能给国家发展建设添砖加瓦,反而还拖后踢了,是我的问题,我需要自我反省,自我提高。
人民幸福感到底如何看下生育率就好了嘛……
我也不阴阳了,
天天喊产业升级,都知道要做高精尖,问题来了,从哪个行业开始呢?是被中国保护了几十年的汽车?还是狠下心突破芯片封锁?还是依赖最近用灵魂砍价的集采所谓扶持国产的医疗生物产业?
难不成靠腾讯?阿里巴巴?滴滴打车?
还有哪些高精尖?
另外,天天扶持国产企业,结果呢?苹果进了中国拉起了手机上下流产业链,特斯拉来中国后中国的电动车进步大家都看得到,再看下佳能退出中国,到底是哪个企业让老百姓得利了呢?
我也希望中国的企业目标是星辰大海
我有个疑问,世界银行高收入标准为啥以人均 GDP 而不是人均可支配收入呢?
网上总有些人阴阳怪气的,搞得自己啥都懂,对啥都是冷嘲热讽,唉,真把自己当上帝了!
人家世行也是按照人均国民总收入来划分的好吧:
世界银行公布了 “2020 年版全球低收入、高收入国家标准了”。新标准认为:人均 GNI 低于 1036 美元的国家,属于低收入国家群体;人均 GNI 在 1036 美元到 4045 美元之间的国家,属于中等偏低收入国家(如下图)。
虽然数值上相差不大,但是概念却不同啊,基本经济概念我还是知道的。我还是觉得评价一个国家的收入水平还是用人均年收入数据比较好,更直接啊。收入是有劳动创造的,收入高那付出的劳动就多,那创造的国民价值自然就高,其实是一个意思,但是反应这个什么收入水平国家更直观好理解啊,对吧!
看来,我拖国家的后腿了。
这两年,疫情发生后,生意一落千丈,已经停顿了大部分业务,一直都是亏本经营,不要说收入了,就算是最低生活标准都达不到。
自从创业以来,个人工资就没有发过一毛,也就是说都是帮别人打工,帮国家交税,说是老板,实际上就是帮别人打工的,这样的情况下,怎么可能有 1.2 美元的收入呢?
不知道这个人均 GDP 突破 1.2 万美元,接近世界银行高收入,国家统计局是如何算出来的,如果真的是这样,就只能说是我拖了国家的后腿了!
我没明白这种标准为什么要用人均,而不用中位数
看到他们在富裕的道路上稳步前进,我感觉浑身洋溢着喜悦,感觉自己平时的努力都没有白费,人生有价值,奋斗有意义,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成功,都希望美好生活,加油 2022!
人均 GDP 达 1.25 万美元,差 1%,够到世界银行高收入标准
世界银行将世界经济分为四个收入组:低收入国家、中低收入国家、中高收入国家和高收入国家。世界银行每年 7 月 1 日更新分组标准。最新一期的标准是 2021 年 7 月 1 日公布的。
根据最新的标准:人均 GDP 低于 1046 美元为低收入国家;1046-4095 美元为中低收入国家;4096-12695 美元为中高收入国家;高于 12695 美元为高收入国家。
近日,国家公布了 2021 年国内生产总值 GDP 为 114.4 万亿元,人均 GDP 达到 80976 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到 12551 美元。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 我们为中高收入国家,但是已经非常接近高收入国家的底线标准了,离 12695 美元的标准仅差 1.1%,有望在今年达到高收入标准。
但是我国也存在收入差距较大的问题,基尼系数处于较高水平,而且个体之间、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差距明显。国家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在促进共同富裕方面作出了不懈努力,我们取得了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未来,我们可以在不断提升全民收入的同时,不断缩小收入差距。
中国的成就惊人,改革开放 40 年取得的成绩伟大。
但是
盆友,别忘了中国还有 6 亿人,月可支配收入不足 1000 元。
在中国,还有 10 亿人没有坐过飞机,有 5 亿人家没有抽水马桶。
中国已经发放了 1.4 亿本护照,可是真正出过国的人,连一亿都没有,去过美国的人,从 1949 年开始算,也没多少人。
![](data:image/svg+xml;utf8,)
我们有繁华的一线城市、新一线城市,别忘了,我们还有大片不那么富裕的地方。
你看到的中国人占领了国外,各种打卡。其实,也就是那么一小撮。
绝大多数中国人,都是普普通通。拿着微薄的工资,过着并不太富裕的生活。家庭存款超过五十万的,都是少数……
举个栗子~
我有个东北的同事,他家里就是东北农村的,父母在家务农。他家里有 20 多亩地,每年还要承包那些外出打工的村民家 20 多亩地。
这就粗浅算 50 亩地吧?!东北一年一熟,土地也就种点玉米和花生。
农业,真的是靠天吃饭的活。
玉米一亩地成本是 1000 元,丰年能卖个好价钱,2000 元一亩,普通年份一亩地就是 1500-1700 元,差一点的年份,一亩地也就是勉强保本 1000 元,等于一年白干了。
我们就按普通年份算,一亩地刨除成本只能赚 500-700 元。我们定格算 700 元。
50 亩地就是,3.5 万元,这里还有扣除租别人的 20 多亩地,租金怎么也得 7000-8000 年吧?那一家一年,纯收入就是 2.8 万元左右。
农民只有新农合这种合作医疗,没有养老金,没有公积金。
这是种地的纯收入,有这几十亩地的人家,就是这种收入。
但是农村不咋花钱是真的,菜自家院子种,再养几只鸡,养狗,猫啥的。柴火可以上山去拾,也就买点油盐酱醋之类的,还有用电啥的花点钱。
这样收入的群体,在东北农村,是绝大多数。年收入也就是 3、4 万而已。
我大学一个同学 A 来自湖南农村,他有一个哥哥高中毕业就去广东打工了,爸爸也出去打工,他是留守儿童,从小爷爷奶奶带大的,我至今清晰的记得,我上大学那会,他一个月生活费只有 400 不到,每天只吃两顿食堂,还不挑肉菜点。而我们城市里长大的孩子,父母每月都给我们 1500+,还总问我们,够不够用?
那个时候学校食堂有勤工俭学的岗位,我们都能看见他在食堂倒盘子。有次我吃完了去送盘子的时候,看见他对着一个都是满满的菜的盘子皱眉头,在犹豫,最后倒的时候还在摇头,说怎么这么浪费呀,这是多好的饭菜呀!
后来 A 也在大连上班,有一次同学聚会,A 跟我讲起,他说他家现在农村种田种菜,一年年收入都不到一万块钱。。。那是 2015 年左右,一家种地种菜,年收入,不到一万元。
农民是真的没有钱!他说他村里的小伙伴,没有几个是读了大学的,很多高中都没毕业,甚至不少初中毕业就去广东打工了,熟知的什么富士康呀,各种电子厂呀,服装厂呀,都有他同学的身影。一些不愿意打工的,还有去念技校、职高之类的,出来之后在附近的三四线城市,学个汽修,理发等等,也算是有了一技之长,还有高中毕业就去参军了,算是比较好的前程了。
同样是同班同学,让我看到了一个割裂的中国,A 的暑假是心疼路费太贵不敢回家,还要兼职打工,赚一点生活费。另一个同学 B,则是暑假满世界旅游,那时候我们流行玩人人网,她的暑假动态,不是在非洲看狮子,就是去美国玩。嗯,后来有了朋友圈她晒得是什么滑翔伞、潜水了。
B 大一就考了驾照,大二的时候,她爸爸就给了她一辆奔驰车开,我至今都记得她发过的一条人人状态:海事门口站岗的保安小哥哥好敬意,不论我多晚开车回来,都给我抬杆放行。。。
是是是,您开的大奔是我们当年海事校园里最靓丽的风景线之一。
后来看 B 站,我知道了,这种人叫~后浪。
后来我上班了。
有一次去扶贫,就在我们大连下面的海岛上,我被分配去了最远的小海岛 — 海洋岛,这个小岛离大连港,坐船要 4 个小时,船还不是每天都有,2014 年那会,岛上的快递只有邮政和中通,顺丰包邮?不好意思,没听过顺丰。。。
如果赶上风浪,好几天不通航,我当时赶上过 6 天不通航,听当时的扶贫专员说,最狠的一次是 28 天不通航,还是解放军的船来送淡水和赈灾物资。
有一次,我们去送扶贫物资到一户人家,那家人住在海岛的山上。那个山路汽车开不上,我们只能扛着米面油走上去。到了他家,我想到了一个成语,家徒四壁。
那是真的家徒四壁呀!家里的墙上全是用报纸糊上的。破报纸掉了的地方漏出的是黄色的土墙。进门就是张床,还有一张简单的折叠桌子,几把塑料椅子。家里什么也没有。他无儿无女,属于五保户。要不是政府每月给低保,真不知道该怎么活下去。
那一年,国家统计残疾人、低保户等情况,我们挨家挨户的去核实,去发放表格,很多农村的老人,看不懂表格,你得一个一个耐心的讲解,最后都是我们一个一个帮助他们填写完的。
你能想象吗?2015 年的时候,还有很多人不识字或者阅读困难。
扶贫的时候看了看当地县里很多领导同事的资料,他们很多人,大专学历都是函授的,最好玩的是一个副镇长,吃饭的时候开始吹 他是他们镇第一个双大专文凭。还问我,双大专是不是就和本科一样了,我是双大专呢, 我是不是厉害老鼻子了!?
基层的日子简单,单调,为了做完那次统计,我加了好几个星期的班,但是我觉得很开心,因为我觉得我也为这个国家做了一点实事。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的经济腾飞了,GDP 总量世界第二。
我们有繁华的上海和北京。可是别忘了 ,我们还有广大的农村,还有那么多人依然很不那么富裕。
我记得,2018 年过年前回家的一件小事,那次我出门陪着我爷爷买一些年货,爷爷跟我说他的降压药快用完了,要我去帮他买一点。我屁颠屁颠就去了药店,我走进药店的时候,看见药店里有个走路颤颤巍巍的大约是 80 来岁的老大爷,老大爷身体在发抖,感觉有些痛苦。他在药店的柜台旁犹豫着,原来他是来买止疼片的,本来他一直吃的止疼药是 5 分钱一片,100 片一小盒,也就是 5 块钱。结果药涨价了,现在 8 分钱一片,还是 100 片一小盒,涨到了 8 块钱。老大爷犹豫了好久,最后还是默默转身走了,颤颤巍巍的拄着拐棍走了。
这个世上真的还有很多贫穷的人。
我至今都在懊悔我自己,当初为什么,我就没有主动去买一瓶止疼片送给他。我就呆若木鸡的看着他,什么也没动。我不知道他是谁,我也再也没见过那位老大爷。但是他那颤颤巍巍走出药店的背影,我一直记得。。。
2019 年过年,年三十的时候,我们一大家子吃完饭在看春晚唠闲磕。这时候却听见门外咚咚咚的敲门声,打开门一看,原来是村里的三大爷。三大爷穿着一身旧棉袄,进屋有些不好意思,一直没开口,最后终于还是开口说了,想找我爷爷借 200 块钱,把今年这个年过了。
就 200 块钱,过年的时候要找人借……200 块钱还不够一顿海底捞的…
可是你们知道吗?在农村,200 块钱真的能过很久。农村的物价,这么多年就是这么低。卖什么都不赚钱呀!
我爷爷还没事喜欢去卖点菜。总说要搞个微信、支付宝收钱,现在人买菜都不喜欢带零钱。。。
过年的时候给我就给爷爷买了部红米智能机,给他注册了微信支付宝,教他学会用微信收钱。
过了一段时间,我爷爷兴奋的跟我打电话说:“我这一个月多,卖赚了 100 多块钱呢!”
我爷爷有个电动三轮车,每天早上起早挑着两筐菜去卖,一天也就卖个十来块钱。老爷子倒也不差钱,就是怕寂寞,找点事图一乐。但是很多像他一样去卖菜的人,可不是图一乐,就是要靠卖菜取得生计呀!
农村真的有很多人很穷很穷。
在中国的农村有句话:救护车一响,一头猪白养。生病不敢住院,自己拿点药吃了,就这么自己扛住,小病慢慢就扛成大病了。
我们创造了举世闻名的经济成就,保持了多年的高速增长。但是我们依然不是发达国家,我们依然在奋斗。希望本世纪中叶,我们能够成为中等发达国家。
而不是什么高收入。。。
实现中国梦和伟大复兴,这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
中国还有 6 亿中低收入及以下人群,他们平均每个月的收入也就 1000 元左右
结合者这个人均 1.2 万 USD 的平均 GDP,可见贫富差距已经有到了多么恐怖的地步。
难怪不敢公布基尼系数
这么高收入还如此低生育率,
哪个有问题?
做为一个 80 后,能深切的体会到,收入是涨了,生活水平是好了。
但相对的人们的需求也整体提升了。
提升的需求影响了两样基本的需求:结婚和生子。
这是问题所在。
抛开中位数说人均的都是耍流氓。
我所待公司去年去去年人均产值 40 万。
18 年行情好,人均产值 50 万。
按公司大概三成计算工资。人均税前 12/15 万中层高层拿多少不知道。
公司的房租,证书各种费用,人力成本。电脑设备等等能赚多少不知道。
但是我知道我创造的利润,一部分去了房地产,公司的房租和我出租房。
一部分是资本家手上。
另外的交税建设国家,给国家公务员拿着。
7 万多人民产值人均,我能一带五,带 6。我老婆收入和去区别不大。算 2 带 10 吧,
我两个人产值带了十个,比例上没这么多老人小孩。
我活着不容易啊。
啥时候收入达到产值的一半。资本家,和房地产抽水少一点才有打工人的未来。
人均产值高了,总体还是恭喜,问题真的多。
收入占 gpd 比例也许一年比一年低吧。
所以又关我叉事。
算错了吧
2021 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80976 人民币,等于 121464 美元。
所以 2021 年我国人均 GDP 应该是 12.1 万美元
想回到 18 年疫情前的时候
神神在这个话题下面一如既往的发挥稳定。
这么多年了,还是分不清人均 GDP 和人均可支配收入。
然后还有 6 亿人月收入不足 3000?
好,很好,非常好。
那么,敢不敢把基尼系数也一并公布出来?
大伙都没涨,甚至有点下滑,如果是平均的结果,那很显然,富得更富了
我和马云人均 500 亿
讲中位数吧,别平均数
精彩不言而喻!
那群只谈论数字增长,绝口不谈通胀系数的人。
他们跟曾经那群只谈美国好,不谈美国问题的公知有区别吗?
蛋糕有多大是一个重点,另一个重点是你得有资格分到蛋糕。
现在别说蛋糕了,桌子你都上不去。
你趴在桌子下流口水,没事哀叫两声就可以分块边角料,还搁这儿风景独好是吧。
个人倾向于这个数字是可信的,人均 gdp 不同其他,是一项重要指标,国际上很多眼睛盯着,倒推方法也很多,作假影响很坏。
为什么很多人说拖后腿了,一个现在分配上 emmmm,二个同济局经常丢公信力,比如今年的蜜汁失业率。
人均收入没摸到高收入标准的下限
人口出生率却低于绝大多数高收入国家
个人认为前景不容乐观
根据大家的讨论,可以得出:接近世界银行高收入标准,在国内大概相当于人均可支配收入达人民币 35128 元。
而根据某度的结果,一个美国失业流浪汉,2021 年大概能领 1 万美元救济金,大概 63500 人民币一年。
也就是说,所谓的接近高收入标准所对应的可支配收入仅仅是比美国失业流浪汉的救济金的一半多一点。
也就是,这个标准无法体现我们和发达国家之间的巨大差距。
但是国家统计局还是坚持要去用这个标准,与我们实际生活感受差距太大,当然会被大家吐槽了。
大家其实都特别希望统计局能发布一些负面的数据,贴近生活仅仅是其中一方面,另一方面则是大家希望郭嘉能正视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藏着掖着掩耳盗铃。
高开低走:2021 年中国 GDP 增速逐季放缓 问题究竟出在哪
中国国家统计局 2022 年 1 月 17 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初步核算,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录得 1,143,670 亿元(人民币,下同),按不变价格计算,较 2020 年增长 8.1%。考虑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GDP 的两年平均增长率为 5.1%。分季度来看,2021 年一季度同比增长 18.3%,二季度同比增长 7.9%,三季度同比增长 4.9%,四季度同比增长 4.0%,经济增速呈逐季放缓趋势。
从需求的角度来看,消费、投资、出口是拉动经济的 “三驾马车”,其中,除出口外,消费和投资均表现较差,导致中国经济的需求端持续疲软。
数据显示,2021 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录得 440,823 亿元,较 2021 年增长 12.5%,两年平均增速为 3.9%。值得注意的是,2021 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基本呈现逐月下降的趋势,12 月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已经降至 1.7%。
分消费类型来看,2021 年 8 月、11 月、12 月餐饮消费出现同比负增长,这主要是因为疫情多地散发,对户外消费形成持续冲击。此外,由于芯片短缺等问题,2021 年汽车类消费全年同比仅增长 7.6%,拉低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整体增速。
消费是基于收入的函数。就居民收入而言,2021 年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录得 35128 元,较 2020 年名义增长 9.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 8.1%,两年平均实际增长 5.1%,与 GDP 增速相当。相比之下,2021 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同比名义增长 13.6%,两年平均实际增长仅为 4.0%,显著低于收入增速。这表明,由于经济预期较差,就业形势严峻,加之 2021 年多个行业因监管而遭受巨大冲击,居民消费意愿较弱。
投资方面,2021 年中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录得 544,547 亿元,较 2020 年增长 4.9%,两年平均增长 3.9%。值得注意的是,2021 年固定资产投资月度累计同比增速逐月下滑,从前 2 月的 35% 迅速滑落至前 12 月的 4.9%。
2021 年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却无法沿产业链传导至下游,中国的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和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剪刀差持续扩大,导致广大中下游制造业企业的利润被压缩。投资是基于利润率的函数。**制造业企业利润下降,投资意愿也相应下降。**只有利润水平较高的产业链上游企业和发展前景较好的高新技术企业取得较高的投资增速。
除制造业投资外,地产投资和基建投资对投资增速的贡献更低。2021 年中国整个地产行业陷入融资困难,房地产开发投资也是一降再降,较 2020 年仅增长 4.4%;而 2021 年地方财政吃紧,财政支出放缓,导致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较 2020 年仅增长 0.4%。
总体而言,2021 年中国经济面临的下行压力逐渐增大,经济增速逐季放缓,拉低了企业和消费者对未来经济增长的预期,导致需求端消费和投资的双重疲软。而需求的疲软又增加了经济的下行压力,进一步削弱了企业和消费者的信心。如今,这种**预期转弱和需求收缩的相互作用已经形成恶性循环,令经济在惯性中不断下行。**因此,2022 中国政府必须采取更积极的宏观调控措施,提振消费和投资,改善企业和消费者的预期,打破上述恶性循环。
1 月 17 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初步核算,2021 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 1143670 亿元,占全球 GDP 的比重继续提高。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 17.7 万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二,占全球经济的比重预计超过 18%。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80976 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 12551 美元,突破了 1.2 万美元。年末,外汇储备余额 32502 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一。值得注意的是,2021 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 1.2 万美元,已接近世界银行高收入标准。
对此,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认为,“过去一年我国经济的总量规模和人均 GDP 水平持续提高,这说明我国的综合国力、社会生产力、人民生活水平、国际影响力都进一步提升,也意味着我国发展的基础更牢、条件更优、动力更足、同时也为全球发展贡献更大的中国力量。” 据介绍,2021 年我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预计将达到 25% 左右。
与此同时,宁吉喆表示,“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我国目前仍处于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人均 GDP 尚未达到高收入国家下线标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宁吉喆表示,我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当前还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头压力,接下来要立足新发展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通过艰苦不懈的努力,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推动高质量发展。
木桶盛水看最短木板长度而不是平均木板长度。
最近这两天公布了一系列重要的经济数据。
2021 年,是一个相当不容易的一年。
在全球范围内疫情肆虐、供应链紊乱、特别是全球通胀失控的情况下。
我们仍然保持了 8.1% 的 GDP 增长,外贸进出口总额连破 5 万亿美元、6 万亿美元大关,达到了 6.05 万亿美元。
这是一份相当来之不易的成绩单,整体是值得肯定的。
但我们在欣喜之余,也要客观正视这份成绩单也存在一些隐忧。
比如分季度看,2021 年的经济也存在高开低走的情况。
第四季度一些经济数据并不是太乐观,比如第四季度 GDP 同比增长 4%,增速下行的压力还是比较大,包括第四季度的消费数据也没有什么起色。
所以我今天文章,也会从好和坏两方面,来综合分析 2021 年的经济数据。
我会秉持我的风格,不盲目乐观,也不过度悲观。
在充分认知一些困难和风险的前提下,仍然对未来保持坚定的乐观和信心。
(1)值得肯定
先来说说 2021 年的经济数据里,一些亮眼的地方。
根据公布的数据,全年国内生产总值 114 万亿元,扣掉价格因素,同比增长 8.1%,两年平均增长 5.1%。
这个增长速度整体是符合 21 年初各大机构的预判,当时基本大多数机构都是预测我们 21 年的 GDP 增长会在 8% 以上。
而我们给自己设定的目标则是 6% 以上,是属于比较保守的,这不代表我们预期只会增长 6%,而实际上只是反应我们一个态度,不再 “唯速度论”,转而向高质量发展。
纵向对比一下。
2019 年 GDP:98.65 万亿元。
2020 年 GDP:101.6 万亿元。
2021 年 GDP:114 万亿元。
在遭受疫情这个巨大冲击下,我们在 20 年和 21 年,都保持了正增长,两年平均增长 5.1%,这是世界主要经济体里独一份。
因为其他主要经济体,2020 年都是出现大幅下降。
那么我们再横向对比一下。
就选美国这个我们头号竞争对手来对比。
美国 2019 年 GDP:21.43 万亿美元。
2020 年 GDP:20.95 万亿美元
2021 年 GDP,目前美国还没有公布最终数字,
已经公布的数据看,美国 21 年前三季度 GDP 为 16.9 万亿美元,以此估算,美国全年 GDP 可以达到大约 22.7 万亿美元左右。
由此看,美国的名义 GDP 增速,也是超过 8%。
这里补充一下,我们通常所说的 GDP 是名义 GDP,也就是没有扣掉通胀因素。
实际 GDP 才是扣掉通胀因素,一般说 GDP 增速的时候,是实际 GDP 增速。
而我们都知道美国在 21 年的通胀情况是十分严重的,美国的实际 GDP 增速估计也就是 5% 左右。
而这是建立在,美国去年 GDP 增速为负 3.5% 的低基数基础上。
我预估美国两年平均增速大约就是 1%~1.5% 之间。
虽然扣掉通胀因素,美国 2021 年的 GDP,仍然取得比 2019 年 GDP 的正增长。
所以美国最近出现一些政客,在那边自夸美国是世界上唯一经济恢复到疫情前的国家。
但很显然,这些政客把我们给无视了。
我们不但连着两年正增长,而且两年平均增速是 5.1%,都远超过美国。
所以,我们可以对比一下 2019 年和现在,我们 GDP 按照美元计算,跟美国 GDP 的差距在大幅度缩小。
我们 2019 年 GDP,折算成美元是 14.27 万亿美元。
2020 年 GDP,折算成美元是 14.7 万亿美元。
2021 年 GDP,折算成美元是 17.7 万亿美元。
这里可以看到,20 年我们 GDP 按美元计算,只增加了 0.5 万亿美元。
但 21 年 GDP 按美元计算,却暴增了 3 万亿美元。
这个主要是受 21 年外汇的大幅度升值影响。
2020 年平均汇率是 6.9。
2021 年平均汇率是 6.45。
单单汇率就升值了 6.9%
所以 21 年 GDP 折算成美元就出现大幅度增长。
19 年 GDP 为 14.27 万亿美元,是美国 GDP 的 66.5%
20 年 GDP 为 14.7 万亿美元,是美国 GDP 的 70.2%。
21 年 GDP 为 17.7 万亿美元,约为美国 GDP 的 78%。
也就是,由于美国 20 年 GDP 暴跌,再加上 21 年我们汇率大幅升值。
所以,我们当前 GDP 已经是美国 GDP 的 78%。
这是最近这一百年,首个国家 GDP 跟美国 GDP,是如此接近的时候。
日本在 90 年代泡沫的巅峰时期,日本 GDP 最多的时候,约为美国 GDP 的 70%。
所以,美国现在才会这样如临大敌,把我们视为头号 “竞争对手”,甚至把我们当做头号敌人。
(2)人均 GDP
另外,由于汇率大幅度升值,所以 21 年的人均 GDP,按美元计算,为 12551 美元,突破了 1.2 万美元。
这里需要注意。
我们是在 2019 年,人均 GDP 才首次突破 1 万美元,达到了 1.02 万美元。
2019 年人均 GDP 为 1.02 万美元。
2020 年人均 GDP 为 1.04 万美元。
2021 年人均 GDP 为 1.26 万美元。
21 年这个大幅度增长,也是受益于汇率升值。
另外,从历史看,有这么一个比较有趣的规律。
一般来说,大多数新兴市场国家,在人均 GDP 达到 1 万美元之前,都是发展得顺风顺水。
但往往在人均 GDP 达到 1 万美元后,要么碰上美元收割,要么碰上经济危机,然后经济就大幅度停滞,甚至衰退,所以一般会把人均 1 万美元称为中等收入陷阱。
但另外有的国家,特别是工业国,一旦跨过了中等收入陷阱,就会出现人均 GDP 大幅度增长的情况。
这往往都是建立在汇率大幅升值的基础。
比如日本就是非常典型。
日本是在 1981 年,人均 GDP 达到了 1.04 万美元。
到了 1987 年,日本人均 GDP 就达到了 2.07 万美元。
日本用了 6 年时间,将人均 GDP 从 1 万美元,变成了 2 万美元。
这跟当时日元大幅度升值有很大关系。
美国是在 1978 年,人均 GDP 达到了 1.06 万美元。
同时是在 1987 年,人均 GDP 达到了 2 万美元。
美国是用了 9 年的时间,但美国的人均 GDP 是以本币计算,并无汇率升值的加成,属于比较实打实的增长。
再看看韩国。
韩国是 1994 年,人均 GDP 达到 1.04 万美元,2006 年才达到 2.17 万美元。
韩国是用了 12 年的时间,才把人均 GDP 从 1 万美元突破到 2 万美元。
但在这期间,韩国实际上是经历了 97 年亚洲金融危机,当时韩国遭到重创,一度差点破产,这导致韩国人均 GDP 翻番被大幅度延后。
由此可见,在没有遭遇经济危机的情况下,正常发达国家在跨过中等收入陷阱之后,在没有汇率加持情况下,一般会用 9 年左右的时间,实现人均 GDP 翻番,彻底跨过中等收入陷阱。
而如果出现日本这样有汇率加持,这个时间可能会缩短到 6 年,甚至更短。
所以,大家不必为我们人均 GDP 大幅度增长,感到意外。
同时,大多数人也没有多少感受到人均收入大幅度增长。
但从数据看,21 年人均可支配收入 35128 元,比上年名义增长 9.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 8.1%,与就 GDP 增速同步。
但从现实看,实际个人收入增长情况,是比较撕裂的,存在冰火两重天情况。
一些受益于出口、疫情的行业,比如医疗、服装,还有受益于国家重点扶持的行业,比如芯片,可能相关从业人员的收入是可以感受到这个增速。
但其他一些被疫情重创的行业,还有一些受消费萎靡拖累的行业,比如餐饮、旅游、零售等相关从业人员的收入,别说增长了,可能还会下降。
这种冰火两重天,在经济上有个比较专业说法,叫做 “K 型复苏”。
我在一年前的文章里,也跟大家分析过 K 型复苏的事情。
这种撕裂式复苏,不均衡复苏,是需要我们重视的,而不能让这种撕裂所带来的的矛盾和问题,被平均化的经济数据所掩盖。
所以,我们在肯定 21 年经济数据,值得欣喜之余。
对一些新的问题、新的挑战、新的风险,都要有充分认知。
只有这样,我们的乐观,才是有坚实基础,才能不管发生什么事情,都能保持乐观。
而不是一会乐观,一会悲观。
那样很容易患得患失,心态失衡。
(3)重视问题
21 年经济最大亮点,当然就是出口。
21 年,我们进出口规模达到了 6.05 万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
这个数字是相当夸张的。
因为我们在 2013 年外贸就达到了 4 万亿美元。
但在随后 7 年里,我们外贸总额都没有突破 5 万亿美元。
一直到 2020 年,我们外贸总额是 4.65 万亿美元。
但 21 年,单单这一年我们外贸总额增量了 1.4 万亿美元,一口气连破 5 万亿美元和 6 万亿美元大关。
也就是 21 年一年的外贸增量,比之前 7 年的外贸增量还要多。
当然,这也跟 21 年汇率大幅度升值有关。
即使不考虑汇率,我们 21 年进出口总值为 39.1 万亿元,同比增长 21.4%。
这个外贸数据,是相当惊艳。
不过,就像我一年前说过的那样,这种极其惊艳的外贸数据,并不是可以长期持续。
21 年的外贸数据,是建立在一系列百年罕见的重大变数基础上。
比如全球供应链紊乱,东南亚受疫情肆虐冲击而出现停工停产。
这使得,全球大量订单,在 21 年仍然持续回流到我们这里,外贸企业订单接到手软,制造业全力开工。
2021 年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 10.3%,这是最直观反应我们制造业全力开动的情况。
但这里就有个问题,用电量同比增长 10.3%,GDP 实际增长 8.1%。
这说明,我们很大一部分用电增量,效益是比较低的。
也就是我一年前提到过的 “赚了产能不赚钱” 问题。
此外,经济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出口,目前只有出口表现亮眼,其他两项都显得还比较萎靡。
可以看到,21 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情况,也是随季度持续下行。
不过投资增速相对还没有出现较大幅度下降。
相比之下,消费的增速已经是有点 “失速” 的现象。
社会零售总额同比增速,在 8 月份骤降到 2.5% 后,就一直在低位徘徊,12 月的同比增速仍然下降到 1.7%。
这个消费增速,应该说是我们过去 30 多年来,最低的。
所以消费萎靡,是当前经济的最主要问题。
三驾马车里,投资和消费都是高开低走。
所以 GDP 增长分季度看,也是高开低走。
一季度增长 18.3%,二季度 7.9%,三季度 4.9%,四季度 4.0%。
我们在 20 年提出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不过当前情况,却有点反过来。
外贸仍然一枝独秀,但内需却有点萎靡。
这跟我们新发展格局并不相符,同时也会放大我们的风险。
当前外贸虽然表现十分惊艳,堪称过去几十年从未有过的增长数据。
但由于这是建立在一系列不可复制的临时基础,疫情总有消退的一天,而且发达国家也不可能任由我们制造业虹吸走世界制造业产能。
所以,即使新冠病毒继续变异,疫情继续持续,恐怕这些发达国家都要咬紧牙关,坚决躺平。除非新冠病毒能变异出一个超级危险,让这些躺平国家都有毁灭危机的情况。
否则以德尔塔和奥密克戎当前这个程度,还不足以让他们从躺平里站起来。
奥密克戎一度让欧美国家 “躺平病中惊坐起”,但也就“惊” 那么一下,欧美国家很快就继续躺平。
这是因为,如果他们在这个时候严防严控,说不定这些本来临时转移到我们这里的订单,还真有可能 “永久性” 转移的可能性。
另外,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过去一年都在搞所谓的 “供应链弹性”,这实际上就是在搞 “供应链去中国化”。
比如美国和日本鼓捣的所谓半导体产业联盟,就是一个充满排斥我们的特点,试图构建一个孤立我们的半导体产业链。
并且,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有试图把这种排斥我们的产业链扩散到其他一些高精尖制造业领域,而不仅限于半导体。
另外,就是美联储今年还有多次加息预期,可能会货币大幅度转向。
当美国高高举起镰刀的时候,世界金融市场大概率又会掀起一场腥风血雨。
假如类似 2008 年次贷危机那种规模的金融危机再爆发一次,我们也是需要防范这种外部冲击的影响。
像 2008 年的次贷危机,也是扩散到全球贸易领域,导致 2008 年我们海外订单骤降,当时大量沿海工厂大量倒闭,最后我们不得不大放水来刺激经济,也因此产生了很多副作用,遗留至今。
所以,对于这种外部潜在的危机冲击风险,我们是要高度重视,吸取过去的一些经验和教训。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在为外贸成绩值得欣喜的同时,也要为这种 K 型撕裂复苏,还有不均衡发展,背后所隐含的问题,要高度重视。
我认为,新的一年里,我们要更加重视内需,要坚持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不能太过于依赖于外贸。
外贸虽好,但太过于依赖,很容易会因为外部一些重大冲击,而放大风险。
比如韩国这样的完全出口型国家,对于这类外部冲击的抵御能力是很弱的。
这也是韩国为什么被称为 “金丝雀” 的缘故,也是亚洲经济体最近这半年加息力度最早、最大的国家。
韩国在 1 月 14 日再度加息 25 个基点,把利率上调至 1.25%,这是韩国最近这半年第 3 次加息,利率已经恢复到疫情前状态。
韩国会如此大力度加息,是因为韩国这样的出口型国家,面对通胀失控、投机泡沫风险的情况下,内部抵御危机的 “经济战略纵深” 是很低的。
我们拥有超大市场规模优势,有庞大的经济战略纵深。
但这都需要我们把自己庞大内需开发出来,改变消费萎靡的态势,这需要全方位的系统工程、配套政策、预期管理来综合改善,而不能仅仅依靠印钞放水一途。
总的来说,21 年我们在严峻的外部压力挑战和冲击下,仍然保持了可喜的惊人增长。
但仍然面临着很多问题和风险,需要我们高度重视。
22 年外部最大的变数,仍然还是美国会对我们采取什么手段,来对我们的发展进行狙击。
但美国现在各方面都有点拉胯,在世界范围内的号召力也大不如前,对于美国对我们的一些狙击手段和效果,我认为很大可能是美国又自己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我相信,我们终将会克服这些难题,美国也不可能阻止我们的发展。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历史潮流,是大势所趋,不是美国可以阻拦得了的。
对此,我们还是要有信心。
本文作者:星话大白。
我每天都会写分析文章。
原创不易,多谢赞赏和关注支持!
基尼系数是多少?
我不想被平均
怎么说呢,联想的高层一年的收入就可以平均一个县吧。接近没有用,共同富裕,人民生活有保障,减轻焦虑,实现产业升级才是王道。
未来向好,
全球无敌指日可待!
数字毫无意义,
数字是冰冷的,
哈哈哈哈哈哈!
盆友们!
我们要看火热的生活,
不信你看,
中东 5 国前来我大天朝朝拜,
这优势杠杠滴,
老铁们,盆友们!
我的工资还是扣完保险到手一千九百七十二元,2022 年由于保险份额增加三十元到手为一千九百四十二元整
对平均数已经麻了,想看看中位数和尼基系数。
感恩资本
拖后腿了,我
别搁那里算了,美国经济第一之后,还没有一个国家追赶到这么近。现在妥妥的第二,大航海以后,第二的要么把第一掀翻,要么被第一打死,所以接下来的竞争更加激烈
全球 70 亿人口,印度 15 亿在我们底下垫着,亚非拉发展中国家 30 多亿又在底下垫着,
十四亿人,
我们再往上够一够,
盎格鲁撒克逊人就坐不住了。
老是搞这些虚的,就是收入是直接第一,又能咋滴,幸福指数能上来吗?打工十年的工资能买的起房吗?你应该整收入和房价等差排行榜,或者多少个月的工资能买房的排行榜,刚自我感觉良好一点,你就表示我活的还不如要饭的
这是一个作为农村人的母亲一个月的收入,职业(工厂里包装工人)2021 年 12 月,一个月要打工 26 天。
平时晚上回来,还会偶尔做点手工活儿,赚点小钱,有点心疼,我们赚钱不多,但是足够日常生活物品的开支。
在农村没有房贷没有车贷,菜自己种,稻谷自给自足。
没有城市的繁华,没有车来车往的喧嚣,只有安静的夜晚,鸟儿鸣啼,早出晚归的节奏。
这样的生活,但也很开心。
这个我就不说了,今天已经被删过一次了。
我想起一个常用的例子,如果一个人吃了三个馒头才饱,我们充其量才吃了第一个。中国和西方的差距不是表面数据差异那么简单,而是西方已经经历了长期富裕财富的积累,而我们不过刚刚开始,所以用来衡量我能到了什么程度可以用一个数据表达一下,其他急于想表达的东西其实都没有什么意义。拉美一些国家进入中等收入陷阱正是我们现在这个平均(有的还要更高些)。再过五年十年,如果多数人收入分配大致还是这个感受状态,其实就是跨入了 “陷阱”。
现在的问题是看总量我们很牛的,看平均也不错,涉及到个人家庭,绝大多数还是过得并不轻松的。我的城市里多数人年收入也就四万上下,环卫,保安,幼儿园小学初高中年轻老师,餐馆,超市员工等等。。。但是平均是都快七万了。
这个数据恰恰说明了问题,所以现在开始讲 “获得感” 了。只有最底层有工作的人普遍感觉到生活轻松,中产感到舒适满足的时候整个国家才能说开始进入正真富裕发达的状态。
从实际看,如果两蓝领夫妻两孩子在一个二线城市居住,有三居室租房,能轻松过日子还略有结余,那么这个平均就真实有效了。事实上,两蓝领带孩子在一个二线城市租房子生活都会过得比较窘迫,一线城市就不用说了。
到 2035 年如果整个中国的生活状态大多数能达到现在韩国(或者现在的台湾省)的水准了,说明我们终于成功进入发达行列了。否则,就是在陷阱里了。
我希望,以后数据不仅有平均数,还有中位数,1th,5th,25th,75th。原先以为可以分蛋糕,未曾想原来做的时候已经分好了。
如果你感觉到负重前行,那一定是有人在替你岁月静好。
感恩!
我是醒酒药 ======
随便找个招聘软件、app 、网页。
看看这几年的工资变化,特别是 “人口红利” 等人群。
共同富裕迫在眉睫
结合着看,工作还是很严峻的。
四季度 GDP 增速貌似只有 4%,房地产政策显著影响了 GDP 增速,加快产业转型才是正经,房价降低社会消费品才能增加,实体经济才能发展
看了一圈,总结就是成绩很好,问题也很大
浏览 360 万 回答 1315
就算只有 200 万人看过,也平均 1500 人才有一个回答,那也说明知乎的互动性太差,而点赞量绝大多数集中在前几名的回答,知乎的用户也大多数是一二线城市年轻人还有各地的学生,沉默的还是大多数,只能说知乎社区活跃度好低。。。
现在在中国看人均数据也很难说明问题了 只能看中位数了 毕竟贫富差距太大了
数据说话:
1、金融时报数据显示 中国后 50% 收入人口占比 不但和发达国家差距巨大 甚至和印度不相上下
2、招行数据显示 即便是排除了流动资产不足 50 万的非金葵花用户 在富人群体中 2% 的人仍掌握了 80% 的财富
3、统计局数据显示 所谓消除绝对贫困 收入标准只有 4000 元每年 注意是每年
4、税务局数据显示 区区 5000 元的个税起征点 每年只有 6000 多万人够资格缴税 即便有富人逃税 和 14 亿的人口基数相比也是微乎其微
数据不会骗人 如此之大的贫富差距下 人均数据毫无意义
更何况这还只是人均 GDP 而不是人均收入 GDP 把路拆了修、修了拆也能硬刷上去
希望共同富裕早日落地吧
啊,房子依然买不起,痛哭流涕,悲喜交加。
人均 GDP1.2 万美元,真的很牛逼,被动高收入了。
庆祝一下,再加片肉!
我发现一个很好笑的现象,只要是说中国经济有一定发展,有一定成绩和成就的,就一定会有一群人在阴阳怪气和指桑骂槐。
还有一群外国籍华人喜欢对中国的防疫政策横加指责。图我就不发了,我一发就会被人举报。呵呵
这个定律我愿意称之为: 知乎中国崩溃定律。在知乎上中国比孟买的贫民窟还差我是见识到了
我没能明白的是,
GDP 为什么能和收入比,
难道正确的姿势不该是我国人均收入突破 XXX,接近世界银行高收入标准吗?
还是说,
现在人均收入已经接近 6350 元了?
迷惑。
“人均” 是个好东西,希望尽快搞起
如果你觉得在负重前行,那一定有人在替你岁月静好。
北方县城,街上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了。
可能他们都在外地创造 GDP 吧。
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我国仍然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党的十九大报告
实事求是,戒骄戒躁。
接下来要着力解决民生问题,这才是难啃的硬骨头:
要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党的十九大报告
我和马云合砍 80 分
不许按时间顺序查看!{生气}{生气}
最新的数据是人均 1.27 万美元了
结合热榜第一来看,
人均 GDP 应该会稳步上涨,稳中向好
整天吹广场协议
85 年日本人均 gdp1.2 万美元,巅峰 95 年 4.3 万美元,全球人均排第三,前二都是几百万人口小国。然后 19 年还是 4 万。
反而法国不知道是不是吃错药,95 年才人均 2.7,19 年也是人均 4 万。
也有反例,
马来西亚 11 年 1.04 万美元,21 年还是 1.04 万。
泰国以前 8000 多现在还是 8000 多
哪里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
这话当真不假。
少数人凭借自己的力量,一次次拉高数据,让各种数据,各种报告变得更加好看。
那么多人都说自己拖后腿了,所以更能凸显这一句,负重前行。
感谢。
确有岁月静好,更有负重前行。
高楼大厦多了几座
纸醉金迷盛世长歌
金碧辉煌红墙绿瓦
今日加班与你无瓜
我该死
办了贷款之后,我开始买临期食品,打折衣服。
但我很自豪,我为 GDP 作了贡献~~啦啦啦
恭喜!恭喜!
这说明——我国由高速度型经济增长成功转型为高质量型经济模式。
实现这一伟大壮举,充分说明了我国坚持走特色社会主义国家路线是明智而又无比正确的选择。党的领导是具高瞻远瞩的先见性的。民营企业家们对员工的的激励和鞭策是必不可少的。
身为国人一员的我为这一刻感到自豪,感到无比的骄傲。
同时也希望广大群众们不要骄傲,继续保持拼搏向上的精神,为建设我们的国家贡献出一份力量。为了伟大的中国梦而继续努力奋斗!!!
高收入这个词听起来确实很美好,中国能有今天的成绩我也很高兴,但这方面必须要细说一下。
不要觉得高收入就是北欧北美日韩那样之间高福利大 house,一美元炸鸡吃到爽,平均工作时长不到 8 小时。社会主义不是七龙珠,不可能许愿就能变成地上天国。
高收入国家是个什么概念呢?用世界银行 2020 年的数据,我举几个这条线附近的国家:
巴拿马(12509):全国靠运河吃饭;
智利(13231):地铁票加价能导致百万人游行;
希腊(17622):差点被金融危机干成中高收入国家,被嘲笑比难民穷(当然这是夸张的说法)。
像什么沙特(20110)、葡萄牙(22176)、西班牙(27063),可是要过两万才能有明显优于中国的观感,可能还互有来回;
韩国(31714)过了三万,法国(39030)菜一点也没到四万;
日本(40193)、带英(41124)、新西兰(41441)、加麻大(43258)、以色列(44168)、德国(46208)是两万的两倍还多;
深深最爱 run 的北欧五国,芬兰(48773)、瑞典(52274)、冰岛(59270)、丹麦(61063)、挪威(67389),已经是这条线的 4~5 倍了。
你看着欧美日韩抱怨生活,那是很自然的现象。社会主义不是阿拉丁神灯,它或许能让 12000 的人均 GDP 过出 20000 的生活质量,但你要是想到三四万甚至五六万的水准,你不如去请三体人。
说这些就是希望大家认清现实,不要拿许愿机的标准要求国家,那属于非蠢即坏了。
还是统计统计人均债务吧!房贷车贷都算上。这才是能说明人民的生活水平。
最富的 20 名富豪的总财富为 40210 亿元,换算为美元则为 6433.6 亿美元。[1]
如果再加上排名 21-40 的富豪的总财富 22680 元,[2] 那么我们就会得到这样一个数字:62890 亿元。
虽然说钱只是一个数字而已,但这不表示我们不能算一算 62890 亿元换算成美元又是多少?算一算,再算一算,数字有点大,算起来有点累哦。终于算出来啦:10062.4 亿美元。
当然,我们不得不提一提美国的未来可能出现突破 89000 亿元(14240 亿美元)的状况,毕竟,美国也会学习别人的优点,人与人之间本来就是应该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只有这样,生活才能变得更加美好、更加正能量。
因此,我们认为,我们达到每个人的生活都在稳步上升,每当我感到疲惫或者困倦的时候,我就看一看人均 GDP,听一听陈平大师的建议,再浏览相关数据,我觉得我的生活越来越有希望了。
另外,我还想说的是:在这个时代,无论我们内心是怎么想的,作为不能去美国、去北欧的普通人,我们唯一的希望就在于整片土地的繁荣。整片土地的强大是个人通往幸福之路的唯一途径。抱怨是没有用的,抱怨不能使整片土地强大起来。
任何平头百姓,如果幻想着通过消极抵抗,来与相关机构双输,最后就只会被他人抛弃,自己输了,而迎头赶上、忠顺勤劳的人才会吃饱饭。
任何平头百姓,如果幻想着打击相关机构,那最终的结局也不会好。
我们老百姓就应该老实本分地工作、更加努力地工作,用我们辛勤的汗水来灌溉整片土地,将整片土地建设繁荣了、发达了,我们老百姓就能过上幸福快乐的好日子。
“这不,我们已经取得了好成绩,” 著名瑞士学者说,“人均 GDP 突破 1.2 万美元。”
“请再接再厉,再接再厉呀!” 著名神秘以色列学者说,“勤劳的人最美丽最光荣。”
啥时候比一下基尼指数,比一下人均月收入对一般生活用品的购买力
这和理塘地区大刀阔斧的扶贫政策取得卓有成效的进展密不可分呀
每当看到这些振奋人心的消息,李老师都会由衷的说一句对不起国家和人民,给国家拖后腿了。同时也很困惑的问一句 “我的钱呢?”
衡量标准可否增加中位数、标准差,而不仅仅是平均值?
阿斗:“我和我的赵云叔叔在长坂坡杀了个七进七出,击杀 50 多员曹军将领![惊喜]”
嗯,很好,
12000*6.3473=76167 .6RMB,
共同富裕,还是值得期待一下的嘛,
内循环搞起来。。。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是吧,
即使你是亿万富豪,
如果身边都是穷人,
那样的感觉也不是很好,是吧,
相信中国人的智慧。。。
这个往事是发生在朋友王,家里的真事,由王讲述。
大约半年前的晚上 11 点多,一名司机在驾驶公司的轿车回家途中,被一辆电动车追尾,电动车上的人被撞成了重伤。
轿车是一家公司的,司机见发生车祸,第一反应是叫救护车、报警,接着打电话向公司老板汇报。
随后,交警来了,做了各项勘察。救护车也来了,将伤者送去医院。公司老板却始终没露面,也没派人来处理。老板在电话里对司机说,车虽然是公司的,但这个时间既不是上班途中、也不是下班途中,而已是你开着公司的车办私事,这车祸公司不承担责任,你自己搞掂吧。
司机叫苦不迭,他说自己只是个下岗工人,刚被公司聘请当司机,家里老小就指着我一人养家糊口,这医疗费我哪掏得起!
交警便查询这辆车的车主,发现这车登记在一位姓李的人名下。这姓李的人就是王的老公。王的老公半夜接到交警电话,顿时惊得目瞪口呆。这公司老板是他的朋友,那朋友曾借用他的身份证去购买并办理汽车牌照的。更加糟糕的是,这辆车的全险投保刚刚到期,正好卡在还没续保的空档。
见找不到人负责治疗及理赔费用,伤者家属一纸诉状,将车主王的老公告上法庭,声称伤者伤势严重,面临瘫痪。要求王老公不仅要承担医疗费、误工费、诉讼费等费用,还索赔一百万作为伤者今后的生活费。
这真是 “人在房中坐,祸从天上来”,王一家平白无故摊上大事了。
第一场官司焦点主要围绕事故责任主体方面。在法庭上,无论怎么申辩,这辆车确实登记在王老公名下,既然没人承担责任,那就只能由车主负责赔偿。所以法院把王家的房产、银行账号都冻结了。官司打下来,最后判决王家赔付伤者一百万。
王老公不服判决,聘请了律师提出上诉。这次上诉,主要是围绕着赔付数额的问题。经过调查,发现伤者提供的伤残证明有假。再根据交警提供的材料,电动车司机属酒驾追尾,车祸责任各半。最后法院判定王一共赔付伤者 38 万元。王卖掉了一间店面,还向亲友借了钱,才把这场官司了结。
事后王便打电话给老公那当老板的朋友,希望商量一下赔款的事。老板说:“有啥好商量的?你们找司机要钱去!”“司机一下岗工人,哪有这么多钱?”“没钱就找我要?司机是你家介绍来的,给公司造成了损失没找你们算账,你们还倒找我?” 老板挂断了电话。再打过去,电话关机了,后来就再也打不通了。
王越想越觉得冤枉,38 万啊,夫妻俩起早贪黑的,赚钱多不容易。老板是搞房地产的,近几年赚大发了,38 万元根本不算个事。他平时不像是这么不地道的人,怎么在这事上不仅赖账,还赖得这么理直气壮的?
有天晚上王与老公讨论此事,老公沉默了一会儿,叹息说:“你们学中医的不是常说因果报应吗?可能是我的报应来了。” 她老公说:“十多年前我不是跟他合伙开公司吗?那时我管财务,暗地里捞了十几万,现如今连本带利都还给他了……” 王一听此言,惊出一身冷汗:“老板知道这事啦?”“不知道。但这次车祸,他死活不肯出钱,也许冥冥之中我就该还他这笔钱的吧。”
王一听就明白怎么回事了,她说:“欠债还钱,天经地义。还好现在还他了,否则利滚利的后果更严重。还了就心安理得了!”
很多事,从单独的一件事看来,自己很有理,偏偏承受种种不公正待遇。正因为找不到真正的原因,所以这世间就有了那么多的 “维权”、“讨说法” 的事。在因果中,没有一件事没有来由的,就看自己有没有那双慧眼。上述这件事,看似祸从天降,实则是因果循环。还好王的老公坦诚说出了隐私,不然这事让人怎么都想不通的。这还是直接的因果,还有更多是比较隐晦的,比如在家喜欢忤逆长辈的人,在外往往容易感召领导的打压,在职场中受尽了没来由的气。大部分人根本不可能想得到这其中的因果关系,只会把原因归结于领导、命运、犯小人…… 唯独想不到是自己的行为招致的果报,想不到因果会以这种方式找回平衡。
王的老公暗地里捞了十多万的好处,十多年就翻了几番,还了三十八万的因果债。还顺带着惹上两场官司,担尽了心,受尽了气。在因果中欠下的债,这利息太大,好拿不好还。
放中位数吧。
不然总是被平均。
这种公布平均数值的时候,是不是还应该公布一下基尼系数?两者结合着看才能看出问题。
人民币:???
“在哪里?在哪里?”
看完本条新闻,我不由变成了一只神奇动物。不停追问 “在哪里”。
每每看到新闻,中国经济又上了一个新台阶,人均又获大丰收。我的心都忍不住一阵悸动。
不过,在我翻遍了身上所有的口袋以后,失落也重跌谷底。
如果钱不能实实在在到老百姓手里,一个富豪拉动半个中国,人均意义何在?
如果钱只是给老百姓看的数字,左口袋进,右口袋出——通货膨胀。我们抵御风险的能力在哪里?
国家能帮助我们抗险救灾,我们自然很高兴。新冠,我们国家、政府就做的很好。
但在别人的救助到达之前,我们要的是积极自救。以提高生存机会。
不会游泳,整天泡在水里,迟早要淹死。
毛泽东在延安时说过,“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自给自足,是生活的能力,是活着的尊严。我曾不假人手,熬过了最艰险的时刻,不能成为传说。
如果钱不是医疗、养老等的保障,我们只能 “生的伟大,死的贫穷”。
看别人的故事,我们总是云淡风轻。
看自己的故事,我们总是千难万阻。
我希望明年,人均 2 万刀,到每个普通老百姓手里,特别是穷人手里,1 万刀就可以了。
你们觉得这个主意怎么样?
很简单的一道数学题
已知:人均 GDP≥12000 美元
根据陈平不等式:2000 元≥3000 美元
所以:人均 12000 美元≈人均 8000 元
所以结论:人均 8000 元
是不是一下合理多了
连台湾这个区都比不了真以为这个人均 gdp 很高啊,真是笑尿极差中位数众数平均分各位面被吊着打
逼乎变成了失败者联盟?
以前一堆装逼有钱人,现在怎么都是失败者?
世界各主要国家,人均可支配收入一般也就 GDP 的一半。个别特殊的小国和地区可支配收入 GDP 占比会比较高。
人均不到 4 万的可支配收入还不到一万美元。希望可支配收入早日超过 1 万美元吧。
作为开年公布的两个重磅数据,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中国 GDP 却没有继续大幅下降的人口关注度高。
生活品质是否也如 GDP 那般稳步增长呢? 也许生不生孩子更能反应人们对日常生活的感受吧。
除港澳台的数据参考同行之外,其他地区的数据均来自于政府官网,数据可信度非常之高,有很高的参考价值。我们将会从 2021 年各地人均地区 GDP 排行榜中,发现一些有趣的东西。
从全国各地 2021 年人均 GDP 排行榜中可得知,排名靠前和排名靠后的去年和今年相比位置没什么变化,有变化的排在中间这部分,竞争非常激烈。若头尾部比作蓝海,那中部就属于红海区域。
在 2021 年人均 GDP 中,内蒙古超越山东,上升一位,人均 GDP 为 85422 元,而山东为 81727 元,两者相差 3695 元。安徽超越湖南,上升一位,人均 GDP 为 70321 元,而湖南为 69440 元,两者相差 881 元,差距非常之小。
江西超越辽宁、四川,上升两位,人均 GDP 为 65560 元。而辽宁超越四川,上升一位,人均 GDP 为 65026 元。而四川则下降两位,人均 GDP 为 64326 元。
本次人均 GDP 中,上升最快的地区是山西,连升 7 位,人均 GDP 达 64821 元,首次进入排行榜 20 强,成为这条街最靓的仔。
海南、宁夏各下降一位,其中海南人均 GDP 为 63707 元,宁夏人均 GDP 为 62549 元。河南、西藏各下降两位,其中河南人均 GDP 为 59410 元,西藏人均 GDP 为 56831 元。
如果大家把上升的数字和下降的数字分别累加,则得出上升的总数是 11 位,下降的总数也是 11 位,有升有降,升降平衡,位置变化率为 22/34=64.7%,这说明有一半以上的地区排名发生了变化,竞争还是比较激烈,正所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人如此,地区也如此,各位老铁要好好努力了!
2021 年人均 GDP 排行榜,前三甲分别是港澳台,榜首是香港,香港增长虽然停滞了,但是家底还是很雄厚,人均 GDP 高达 320245 元,香港不能乱,必须回到正轨,期望明年香港迎来正增长的数据。第二名是澳门,人均 GDP 为 282387 元,第三名是台湾 213840 元。前三甲的人均 GDP 都超过了 20 万元,属于第一梯队。
第二梯队是人均 GDP 超十万元,共有 6 个地区,分别为北京、上海、江苏、福建、天津、浙江,领头的是北京,人均 GDP 达 183980 元,紧接着是上海,人均 GDP 达 173630 元,北京上海两者差距不大,增长率上北京为 12.1%,上海为 10.7%,北京增长率要大于上海,差距进一步拉开。
第三梯队是人均 GDP 超 7 万元,共有 6 个地区,分别为广东、重庆、湖北、内蒙古、山东、陕西、安徽。其中广东为领头,人均 GDP 达 98285 元,非常接近第二梯队的十万元,希望广东明年能迈入第二梯队,其中安徽首次进入 7 万元俱乐部,成功从第四梯队迈入第三梯队,人均 GDP 为 70321 元,增长率高达 12.7%。
第四梯队是人均 GDP 超 6 万元,共有 8 个地区,分别为湖南、江西、辽宁、山西、四川、海南、宁夏、新疆。其中湖南人均 GDP 为 69440 元,非常接近第三梯队的 7 万元。山西连升 7 位从 2020 年的 51051 元蹦到 2021 年的 64821 万元,增长率高达 27%,居全国增长率首位。
第五梯队是剩下的地区,共有 10 个地区,分别为河南、云南、西藏、青海、吉林、河北、贵州、广西、黑龙江、甘肃。人均 GDP 区间为 41046~59410 元。
2021 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 (GDP) 比上年增长 8.1%,两年平均增长 5.1%,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经济规模突破 110 万亿元,达到 114.4 万亿元,稳居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人均 GDP 突破 8 万元。2021 年我国人均 GDP 达到 80976 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 12551 美元,超过世界人均 GDP 水平。
我和李嘉诚人均亿万富翁
作为一个八九年生人,我人生的前二十年见证了这个国家的跨越式进步,我很有幸生活在这个时代。
至于最近十年,996 呢,没功夫关心这些。
这么巨大的成就,评论才这么点,真不应该。
我很好奇,这个话题下面喊分配不均的人收入不够三万五嚒?还是自己分太多了,想捐点?
还是一百块钱分十个人,你得分五十才叫分配均匀呢?
我们是国际上人均高收入国家,哈哈哈哈还吉里吉里了,我们是谁?!
抛开事实不谈,这个数字不值得我们庆祝一下吗?
2 月份也有很多媒体发布新闻说,根据中国人均 GDP 数字,中国即将步入 “高收入” 国家行列,实际上这也是一个错误信息。
“高收入” 国家或经济体是世界银行根据人均 GNI(人均国民总收入)而非人均 GDP 对世界各国 / 地区划归分组的依据,尽管两者数字大多数情况下相差不大;同时 “高收入” 国家的人均 GNI 门槛标准每年都在提升。
(2000-2020 年,中国的人均 GNI 有 4 次高于人均 GDP,16 次低于人均 GDP,两者最大差额接近 400 美元,最小差额接近于 1 美元)
根据世界银行 2021 年 7 月发布的 “高收入” 经济体的最新人均 GNI 标准:12696 美元 (2022 年最新标准尚未公布),中国 2020 年人均 GNI:10550 美元(2021 年人均 GNI 数据尚未公布)。
我感觉这个数字可信度还是很高的。去年各种出口创汇,人口又不涨,那一算人均肯定要涨了啊?这个数字有什么问题?不能因为没分到蛋糕就不允许蛋糕做大啊?分配问题又不是不可以讨论,大家畅所欲言就好了啊。海内外网民都可以谈,没什么不能谈的。
2021 年我国人均 GDP 突破 1.2 万美元,一方面意味着我国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另一方面也与通货膨胀有关。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消息显示:2021 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为 114 万亿人民币(17.77 万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二。我国目前处于中等偏上国家行列,2021 年人均 GDP 达到 1.2 万美元。但是,我国的人均 GDP 并未达到高收入国家下线标准,与发达国家差距仍然很大。
举一个例子,2020 年,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显示,中国的 GDP 世界第二,而中国的人均 GDP 才排名世界第四十位,连跟广东省经济体量差不多的韩国都排名 35,可想差距有多大。
但是,在经济数据上还是有一些优势的。
1. 意味着我国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2021 年世界人均 GDP1.21 万亿美元左右,而中国 1.25 万美元。
2. 意味着我国社会生产力进一步提高。2021 年,粮食总产量 1.3 万斤以上,谷物、籽棉、花生等农产品加工和销售均位列世界第一。同时,中国还具有所有工业门类的国家,有 220 多种主要产品产量都是世界第一,显示了社会生产力的增强。
3. 我国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2021 全国居民恩格尔系数 29.8%(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消费支出,恩格尔系数越低,生活水平越高)。
对于当下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应当清醒的认识到,我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突出。
我们应立足于新发展阶段,完善、准确贯彻新发展理念,将经济控制在合理区间,推动高质量发展,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
好家伙昨天,GDP 达到 110 万亿的好消息被死死地压在热榜 13 名。
而人口只增长了 48 万的新闻却挂了整整一整天。
而这条好消息虽然挂在第 3 名,却充满了阴阳怪气。
说明,大家心里不爽很久了。
可是为什么呢?
说到底还是分配问题。
而国家也很明显注意到这个问题提出了三次分配。
给国家一点时间吧。
人均 1.2 万产值,60% 工资收入计算,$7200=45360 元人民币 / 12 月 3780 元月入。
问题是前面报道 9 亿人月入不足 2000 元,其中 6 亿不足 1000 元。这中间钱哪里去了?
香港政府的最大问题已经变成了:
对自己的产业升级,科技产业有没有信心?
有?
则放弃土地财政,人口问题,社会矛盾缓和。
没有?
可以继续搞土地财政提高 GDP,人口老龄化加速,产业升级失败,地产商收割完财富跑路欧美。
说的简单易懂点,香港政府相不相信自己的人民能够产业升级提升 GDP,还是相信土地财政能提升 GDP。
这个选择已经到了十字路口。
让中国的富豪更多些吧
我和马云一平均瞬间进入福布斯
呵… 呵…
不知道这样的数字有何意义?
只说我自己:2021 年的家庭总收入较 2020 年降低了约 10%,而且可以预测,2022 年的总收入可能要比 2021 年更低… 因为原辅材料涨价,把公司的利润空间给挤没了。
对了,我是普通工薪族:不知道高收入怎么定义,反正我很确定,我不属于高收入群体:上有老下有小、要还房贷…
再说说我周围的人:高中同学开饭店提前关门、大学同学做教辅培训的失业、邻居做二手房中介的失业…
不多说喽:希望相关部门在做统计的时候,请把我当作空气,这样数据会更漂亮!
无论什么问题都要冲塔是某平台的 zzzq 是吧?
入世二十年,国家发展的确飞速,记得以前上地理课那会,书上写得国内人均 GDP 是 800 美元。
现在蛋糕很大,但蛋糕分配的确存在很多不合理,国家现在也在不断完善,例如近期税改等,普通老百姓生活压力的确大,一套房子就把大家压得死死,如果家里要是有人生一场大病,那稍不注意就返贫。
人均 GDP 稳步上升
人口净增长断崖式下跌
求看中位数
还有个人均收入呢,和 gdp 比似乎太低了
人越来越少,钱越来越多,好事啊!
作者:小时,公众号:时耕科技(SG-TIMEWORK):深耕商业地产 14 年,现已形成以大商圈、智慧园区及 IT 服务为三大核心业务的软件企业。服务过华润、万达、华侨城、碧桂园文旅、大悦城等中国知名商业地产 50 强客户。
根据世界银行的标准:人均 GDP 低于 1006 美元为低收入;人均 GDP 为 1006 至 3975 美元为下中等收入;人均 GDP 为 3976 至 12275 美元为上中等收入;人均 GDP 在 12275 美元以上为高收入。
今年如果我国实现人均 GDP 约 1.2 万美元,不仅将有望跨越从上中等收入到高收入的界限,同时也将是我国人均 GDP 连续第三年超过 1 万美元——
2020 年人均 GDP 第二次突破 1 万美元。今年 2 月 28 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0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预计全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72447 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 2.0%。公报还显示,2020 年全年人民币平均汇率为 1 美元对 6.8974 元人民币,比上年升值 0.02%。经简单计算可以得出,2020 年中国人均 GDP 约为 10504 美元,在 2019 年 10276 美元的基础上有了小幅提升。
从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来看,至少 7 亿多劳动者的月收入低于 6000 元,他们主要是城镇非农就业部门的普通劳动者,灵活就业人员以及农村劳动力,其中农民工就有近 3 亿人。而他们不仅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引擎、财富创造者以及国家税收的贡献者,而且养活了超过 12 亿中国普通民众。
以制造业的收入水平为例,在过去十年,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大动力来自制造业,但是中国工人的工资增长一直非常缓慢。中国制造业工人月均工资从 2010 年的 2,276 元,增加到了 2020 年的 5,110 元,其中,城镇私营制造业员工月均工资从 2010 年的 1,674 元,上升到了 2020 年的 4,826 元农民工的月平均工资也从 2010 年的 1,582 元,上涨到 2020 年 4,096 元。
毫无疑问,GDP 跨越式增长,总蛋糕变大了,确实是好事。但是,切蛋糕就上升到更突出位置,要解决 “GDP 一大步,居民收入迈半步” 的问题。
当我们还在贫穷国家之列时,就算你切蛋糕切出花来,每个人能分到份额,也是少的可怜。所以当初首要目标,就是想尽办法把蛋糕做大,就是无论白猫黑猫,能抓到老鼠的就是好猫,鼓励少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
欢迎关注时耕科技(SG-TIMEWORK),获取更多大商圈运营管理解决方案
又被人平均了~~~~
160 的潘长江和 226 的姚明平均身高 193。
我一月份只发了工资,没发年终奖,从来都在省人均平均收入附近徘徊。
然后看到知乎反复提供数据给我可支配收入在明显增加,我觉得自己成了假人!
人民币升值就是为了这个?
不好意思,我就是 GDP.. 里被平均的那位不知道该感谢哪位富豪给补齐了。
均落到个人的头上像大山
均也让我亲眼看到我国终于成为发达国家
落实到个人身上就是再也不用写英语句子的时候用 ing 这么长的后缀
1 月 17 日,两个消息:
2021 年我国 GDP 有望达到 110 万亿元,人均 GDP 约 1.2 万美元,接近世界银行高收入标准。
因财政困难,本地(基层)公务员,降薪一千,车补暂时停发。
疫情这两年不要提人均了,底层人生活的真的很困难
1 月 17 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初步核算,2021 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 1143670 亿元,占全球 GDP 的比重继续提高。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 17.7 万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二,占全球经济的比重预计超过 18%。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80976 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 12551 美元,突破了 1.2 万美元。年末,外汇储备余额 32502 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一。值得注意的是,2021 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 1.2 万美元,已接近世界银行高收入标准。
2020 考研分数线出来了你过了吗?
![](data:image/svg+xml;utf8,)
对此,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认为,“过去一年我国经济的总量规模和人均 GDP 水平持续提高,这说明我国的综合国力、社会生产力、人民生活水平、国际影响力都进一步提升,也意味着我国发展的基础更牢、条件更优、动力更足、同时也为全球发展贡献更大的中国力量。” 据介绍,2021 年我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预计将达到 25% 左右。
与此同时,宁吉喆表示,“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我国目前处于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人均 GDP 尚未达到高收入国家下线标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宁吉喆表示,我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当前还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头压力,接下来要立足新发展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通过艰苦不懈的努力,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推动高质量发展。
我没有工作,没有收入几年了,今年 59 岁,等着尽快拿到退休金。我期望国家统计局在统计个人收入这块时,别把低收入和没有收入这个群体的人员忽略了。
没啥好说的,平均数本身就不高,月均不到七千,再加上巨大统计样本的平均数更是没什么意义,所以看一乐就行了。
其实,个人觉得 GDP 是最不能衡量一个国家的幸福指数了,因为我们是人口大国,再加上我们贫富差距还是挺大的,这么一平均我们确实也挺多的,其实大多数的钱还是在少数人的手里。不过我们不可否认的是我们人民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
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升。2021 年,新增就业人数超 1200 万。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5128 元,比上年名义增长 9.1%,两年平均名义增长 6.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 8.1%,两年平均增长 5.1%,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面对纷繁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和各种风险挑战,国民经济持续恢复,但也要看到,国内经济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从去年季度经济增速来看,一、二、三、四季度同比分别增长 18.3%、7.9%、4.9%、4.0%,增速逐季放缓。
“按两年平均算,一、二、三、四季度分别增长 4.9%、5.5%、4.9%、5.2%,四季度经济两年平均增长率比三季度还高一些,反映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宁吉喆说,从环比增速来看,四季度比三季度加快 0.9 个百分点,经济企稳态势逐步显现。
宁吉喆表示,下阶段,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继续做好 “六稳”“六保” 工作,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社会大局稳定。
2019 年中国 GDP 总量占世界 16.2%,美国占比 24.8%。
2021 年中国 GDP 总量占比预计超过 18%,美国占比超过 25%。
中国这两年是赢家,高增长低通胀。
美国这两年也没输,高增长高通胀。
其余国家成为代价,低增长高通胀
2021 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 1143670 亿元,比上年增长 8.1%,两年平均增长 5.1%。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 17.73 万亿美元。 2021 年美国的 GDP 预计将接近 23 万亿美元,我国的 GDP 差不多相当于美国的 77%。有专家预测,我国 GDP 将在 2028 年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
据 icon 头条热榜,如果按照平均汇率,中国在 2021 年的人均 GDP 达到了 12551 美元,接近世界银行表述的高收入国家门槛(世界银行最新高收入国家标准为超过 12695 美元)。
在 2021 年,全球 GDP 超过了 1 万亿美元的经济体,一共有 18 个。其中美国和中国各占 4 个。
美国有 4 个行政区 GDP 超过 1 万亿美元,分别是加利福尼亚州,得克萨斯州 icon,纽约州,佛罗里达州。
中国有 4 个行政区也超过 1 万亿美元,分别是广东、江苏、山东,浙江的 GDP 在 2020 年接近了 1 万亿美元,预计 2021 年就会超过。
中国成为高收入国家,成为世界二大经济体,成为世界第一大制造业国家。成就是举世瞩目的。
一百多年来,世界上只有一个国家成功地实现了逆袭。那是一个曾经国运凄惨的贫穷落后的任人宰割的农业大国,通过独立自主不懈努力,形成了门类齐全基础雄厚工业化,努力超越最强大的西方国家,最后成为世界经济领头人。
一百多年来,世界主要强国的座次排位,并未有大变化,除了一个国家例外,她就是中国。
用 gdp 的数值和收入标准比,这是什么操作?
6 亿人月收入 1000 元。
平均数没有意义,中位数才具有实际意义。
别阴阳怪气,自己不富是你自己的问题 手动狗头
愿意怎么统计就怎么统计吧,反正什么都涨了,只有工资降了
这个人均带未成年人群么,带部分可能没有多少收入的老年么,带部分没有收入的残疾人么,带失业人群么
排除退休人群,真正有收入的人群大概多少
以上是我关心的,其他的并不关心
大部分人以为他们抱怨的是国家怎样怎样。
仔细思考他们言论的话,实际上他们抱怨的是 GDP 这个指标的不合理。即反映的内容太片面。
但指标这个东西目前也没有技术上能实现的更好更综合的。
指标本身反应的就是一定的现实,所以不管怎么样,这个指标肯定是越好,国家人民才能越好吧。就冲这一点来说,我不知道阴阳怪气指标的有什么意思。
在指标上,中国不是特殊的。理论上,人均 GDP 差不多的国家人民生活水平是差别不大的,等到中国人均 GDP 破 2 万,人民生活水平和那些人均 GDP 两万的国家应该就差不多了。
不要说什么都被剥削了,人均 GDP 破两万不是光靠加班就能达到的,而是要靠整个体系上实现大的突破,要靠各种制度管理科技的创新。
但是我觉得这个增速实际上还是有些低的,和我预想的不一样,但考虑到疫情并没有完全过去,也不是不可以接受。
我觉得有必要聊聊 GDP 是个什么玩意,它就是描述一年内国内创造的市场价值总和。三驾马车是投资消费出口。
而人均 GDP 不是平均数,也没有办法计算中位数,这几个是不同性质的东西。平均数和中位数是描述数据分布特征的指标,就是各种趋势啦等等。
而人均 GDP 描述的不是趋势,而是一种能力。他反应的实际上就是技术水平。如果人均 GDP 高,说明技术水平高,整体的产业水平高,掌握较高技能的劳动力的就业选择相对就更多一点。创造的财富多,转移支付也会上去的。
我见有些反智言论说,GDP 的增长与人民生活水平呈负相关,真是。。。该观点的支持者可以去搜一些统计数据,看看全国乃至全世界不同时期的 GDP 与人民生活水平的关系。GDP 维系的是就业,是转移支付的力度。如果 GDP 不增长,易子而食就不远了。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既然中国人民都富起来了,所以,下一步,该不该代表消费升级高品质天猫高歌猛进,代表便宜就行拼多多黯然退场了?
这种问题嘛,是少不了阴阳人的身影的。
再阴阳人看来,一切问题都是社会问题,怎么可能有个人的问题。
错的一定是这个世界,阴阳人怎么会错。
要是承认的自己也有错,自己也有问题,那可教他们怎么活!
可喜可贺。蛋糕做大了,啥时候重新关注下分配?
相对于人均 GDP,我更关心人均可支配收入。拿到手里的才是自己的不是吗?
花一分钟感恩父母、丈夫、儿女、邻居和陌生人;一分钟感恩大自然给予的种种关怀和体贴;一分钟感恩每一个祥和、温暖和快乐的日子,身体自然健康,生命自然长久。
每天花三分钟时间感恩,时间不长,但效力很大。它能平息怒火,遏制冲动,换位思考,宽容谅解。在体会到亲人为自己操心、操劳,亲朋同事乃至陌生人为自己付出爱心的同时,也能发现,原来,记住别人所做的一切,充满感激地去回报,就会得到更多的快乐和爱。
购买力,膨胀率,两极分化力一算,不敢
不知道,反正我们一直在赢。
我并没有觉得这个世界对年轻人有多友好。
就像我刚刚写的文章那样
https://zhuanlan.zhihu.com/p/458982464
我不知道我的钱被谁偷走了
说明形势一片大好。
也不替自己问了
就想替他们问下,统计他们了吗,还是被归入别人的数据了?
人均 gdp 高,说明我国的经济体量确实大。但人均 gdp 并不同人均收入特别是人均可支配收入完全挂钩,我国的人均收入与世界银行确立的标准在实际中仍有较大差距。所以,一方面,不能完全以世界银行的标准来衡量我国的居民收入,因为,世界银行的标准他不具有普适性,它是西方主导建立的,是根据西方国家发展实际确立的。另一方面,也提醒我国,我们仍是发展中国家,不能被经济体量的优势蒙蔽双眼,要继续一心一意搞建设。
贫富差距得有多大的——我国富豪真多真有钱,平均数和我们普通人无关,感谢富豪让我平均上了世界先进水平。
国家前途光明
个人前途依旧暗淡
选择躺平
吹牛的吧,哪里有那么高?
什么时候中国可以像美国和欧盟那样
自己印的钱可以直接全世界买买买
那才是真正强国的标志
刚刚看到春节放三天假就跳到这里了!
6 亿人月收入不足 1000 元 RMB。
1000X12=12000R=2000D
2021 人均 GDP=12000D
2000+10000=12000
2000:12000+10000
1:11
数据都是你们提供的。我就是联想一下。
如果没有一些操控,那么今天热搜的第一第二应该分别是 GDP 和人口增长数据。唉,可惜看不到了,不然今日知乎会更加精彩。
人均 GDP 突破 1.2w 美元
对比 10 年的 4282 美元
我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是肉眼可见的,身为一个中国人我是感受到自豪的。
但是现今泛思维化浪潮的互联网时代下,人们更容易接触到一些信息,也更能体会到经济差距,用句民间的话讲叫民智早开,老百姓不好瞒了。一些本就该尖锐的问题也会暴露出来更加的刺眼。
不平衡的分化,社会各方面的固化,社会基本变量的改变以及核心开支成本的不断走高
这也是为什么生育率持续走低,21 年可能是最后一年正增长的原因,生育成本太大,生下来也不会过的好,大家都是韭菜卷起来疯狂给割吗。
这也是为什么会讲,成绩是有的,但问题也是真的,这个成绩是可喜可贺但并不能解决问题。
人口红利不再,增量博弈阶段转入存量博弈阶段,加上新冠,与国际形势的变动,共同富裕的落地就更为重要,就那统计局给的两条数据来说
1. 所谓消除绝对贫困,收入标准只有 4000 元每年,注意!是每年!
2. 税务局数据显示区区 5000 元的个税起征点每年只有 6000 多万人够资格缴税即便有富人逃税和 14 亿的人口基数相比也是微乎其微
一边是 4000 元每年的标准,一边是富人动辄数亿数十亿的逃漏税。虽然是极端例子,但仍然能够感受到云泥之别。
话说到底,发展一直是硬道理。只要增长不停,增长过程中就还有改革的回旋余地。越来越感受到 “百年之未有大变局” 这句话的精准。国家搞了一年的信贷收缩,能预料到今年的会有很多积极的财政政策,希望共同富裕能够平稳落地。
今年冬天挺冷的,希望明年太阳照常升起
不知道是不是我的错觉,感觉越来越多的人已经不想赢了,
他们只想看你输,哪怕同归于尽。
我只能说 (⊙o⊙) 哇,我们都已经快达到世界银行高收入标准了吗?
老生常谈的,我跟首富一平均,我也是首富的理论,什么东西扯上平均就好统计了。
其实也可以反应一些基本的情况和问题,就是 GDP 这个东西并不能很好的衡量人民具体的生活情况,还是人均可支配收入更客观靠谱点。
统计局的工作很好,我很满意。已阅。
我们中国真是太厉害啦!
中国 “十四五” 规划及 2035 年远景目标里提及,到了 2035 年中国经济总量、人均 GDP 都要翻番,2035 年中国 GDP 总量将超过 200 万亿元。
已知 21 年 GDP114.4 万亿,2035 目标 200 万亿,则年化复合为 4% 的名义增速可达到,其中假设国内生产总值物价平减指数每年贡献 2%,则实际 GDP 只需要 2% 即可完成目标。
假设 2035 年人口 14 亿,汇率 6.4 不变,则人均 GDP 为 2.23 万美元。若假设汇率每年升值 1%,则 2035 年汇率约为 5.56,那么人均 GDP 为 2.56 万美元。所有数字都比较保守,都可以调可以谈,未来一片光明。届时人均可支配收入按 2.4 万美元 GDP 的 0.45 计算为 1.08 万美元,将实现全面小康社会
按上面假设看未来可支配收入都翻翻多了,那工资收入增长会更快,那么当下能贷大钱投资买房的也是赚了?居民杠杆率还能提?换句话说就是 2035 年收入翻翻,那么一线城市的房价将如何演绎?
有没有被平均的朋友?来举个手
虽然我知道知乎人均年入百万,但应该有部分朋友和我一样,是被平均的吧?
额,好像搞错了,是被高收入,才是准确得?
发这个东西的人或者法人,真的应该负责任啊!要么你不发,要么你发了我没达到,是应该发的人来给我补上才对!
有同意的朋友么?同意的点赞让更多人看到!
我们要真实数据,不要被平均,被高收入!
gdp 高来自无数辛辛苦苦不舍昼夜的工作人员,高收入也并不代表高消费能力,对比下 https://www.zhihu.com/zvideo/1437935297850421248 的介绍,在德国达到人均收入的一半就非常有幸福水平,在我们国家还任重道远。买个房子要打一辈子工,合理吗?
收入这个东西,方差越大,平均数意义越小
我能问下,钱在哪领吗?
跨入高收入标准了,我能涨工资吗?
看看中国人口出生率吧,就是因为日子过得太好了,阿弥陀佛
可喜,但不意味着你我的乐观。
漂亮国第一经济体,还有人流浪。
想到漂亮国的狗子都能吃得起战斧牛排,我们还是有差距的。
我确实是拖了后腿了。
这两年越过越差吧。
然后呢?
为何不称 8.3 万人民币呢?
大人们,我等可从未见过美元呐。
毕业五年半,失业四年半,期间成为两亿 “自由职业者” 之一,家底已经空了。从未获得劳动合同,真的生产不动、消费不动了。
常去的沙县大酒店,
炒米粉涨价了。
鸡腿饭,鸭腿饭都涨价了。
恭喜恭喜,工资没涨。
转一个视频
收入涨了 300%
你是过的更好了,还是过得更糟了?
中国基尼系数到底是多少
我国目前还是发展中国家,正在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的起始阶段,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我国目前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目前还有近六亿人月收入不足一千,目前才刚刚实现小康社会,人民才刚刚摆脱绝对贫困。
但是相对贫困仍然存在于我国广大地区,正面临人口老龄化、出生人口下降、人民负债率高、就业压力大、贫富差距扩大等诸多问题与挑战,距离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还有很大差距。
虽然目前我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存在问题依旧突出,远远还未到歌功颂德的时候。
高收入的人买不起房子,生不起孩子,都是这个社会的错。
人均现在已经无法代表平均
乾坤未定,你我皆是牛马!
总理不是去年还说国内有近六亿人人均可以支配收入不足 1000 元吗,所以我们人均 GDP 是 1000 美元,那么要么中国贫富差距过大,要么就是美元和人民币的购买力是 1:1
你说是就是吧,到没到老百姓自己能感觉到。
突然挺理解叶文洁了,既然都是输还不如看个乐子
十三年间翻了一倍多,很可以了,这是值得庆贺的增长。
08 年时珠三角工厂的普遍底薪是 1200 元,加班加满了一般也就是 1600 到 1800 元。2200 至 2800 元档位的,已经是技术工人和外资工厂的水平。
我当年的梦想就是月薪 10000 元,30 岁前能过万在我眼里属于高级白领。
而且这个收入增长的物价稀释害行。
现在猪肉价格很多地方还是个位数,8 元一斤。这几个月所谓的 “暴涨”,无非就是冲到了 10 元一斤。
08 年猪肉价格最高在 12 元一斤,最低也是 9 元一斤。
眼下的金句:不婚不生快乐一生。如果你还有套无贷款的房,那就是快乐老家。
这就是最近十几年公共资源市场化的恶果,大量如医疗教育的服务被高度货币化,拉动单价上涨,最后拿走了大部分工资剩余。
热闹都是他们的……
单看数据 这是个最好的时代
结合数据看身边 又是个 xx 的时代
大胆预测下,接下来我国人均 GDP 只会越来越高,疯狂上涨。
为什么?因为没人了啊!人均 GDP 怎么来的?不就是总 GDP / 总人口。现在好了,眼瞅着总人口已经到了山尖了,接下来就是下降了,那人均 GDP 可不是变的越来越高,疯狂上涨了吗。
熬着呗,一代更比一代强,下一代的日子一定比我们好。
平均数算个球?
中位数拿出来看看?
中位数都比平均数更靠谱! 我和马化腾,马云一平均,吊打知乎 99.9% 的人!
统计系统的几十万公务员劳苦功高,成功的拉动了 gdp 的增长。
赢
有人知道我的钱放在哪里了吗?
提醒我一下,我去拿。
难怪我时长想起他老人家。
差不多,中国现在已经是名副其实的高收入国家了,基础建设,高端制造业,民生工程,医疗资源,教育等都是世界顶尖水平!生活在这个伟大的国家,每个人都应该由衷感到庆幸!!!
我就看看,什么时候中国收入能讲中位数。
同志们看来是忘了初心,我们的目标是要赶美超英,不是为了接近靠近人家的标准
知乎用户 月亮白猿 发表 中等发达国家 不是中等的发达国家,而是发展到中等发达水平的国家 知乎用户 John.L 发表 在中国增长的时候,有很多国家是原地踏步乃至后退的。 比如泰国,俄罗斯,巴西,土耳其,墨西哥等等等等。 2011 年巴西人 …
知乎用户 赫岑多夫 发表 目前中国经济遇到的最大问题可以分解为两个:第一是对于房地产投资和基建投资的过度依赖,没有替代者;第二是经历了多年超高速发展,整个经济体的运行效率已经低到不可容忍的程度。对于第一个问题,我在这篇回答里不做过多解释,各 …
知乎用户 郑哲琼 发表 因为你看相亲择偶标准,随随便便就是要求男方月入两三万,还是 “这要求不高”。 实际上门槛类高收入经济体(也就是人均 GDP 13000-25000 美元的)社会里面大多数人也就折合月入 4000-9000RMB 的水 …
知乎用户 者也 发表 汉——桓灵二帝时期在整个东汉都是帝权空前稳固,外戚干政少有被打压。 但是三个神棍的黄巾起义就搅和了半壁江山,调回边将,征发义军才勉强压制。 唐——大中之治,对内结束牛李党争,宦官专权,对外吐蕃十一州重归唐朝。 但还没 …
知乎用户 茶多酚 发表 他们不希望印度追上中国,是希望中国听了他们的话追上印度 知乎用户 恒子笔记 发表 首先放结论:2010 年之前,西方年年都在吹印度: 虽然中国发展快,肯定会崩溃,民主的印度发展慢,但一定会像龟兔赛跑里的乌龟一样赢得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