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并不无辜:我们大都是携带群体暴力基因的隐形杀手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作者:老虱。于细微处捕捉时代精神症候,寻找和记录时代的“病人”

为什么中国人的创新能力不如美国人?都怪传统文化和国民教育?

为什么当年会发生文化大革命?全怪四人帮?

假如马克思的观点——外因是通过内因发生作用的——站得住脚,那么,当我们普遍把责任推给文化、教育和历史的时候,是否有必要自我反思一下:作为个体,我们真的那么无辜吗? 我们是否曾经和正在以集体无意识的方式,参与一场又一场扼杀多元主义和创新精神的“多数人暴政”?

仔细清理一下中国人的日常沟通语言,非常容易发现,在无意识层面,我们大都是携带群体暴力基因的“隐形杀手”。由于普遍对此毫无觉察,在义愤填膺地谈起中国人为什么缺少创新能力、缺乏宽容精神时,我们总是那样的一脸无辜。

不妨自我审视一下,当有人谈论丁克或不婚人群时,你或身边的人近乎本能的反应是什么?

某一天中午,在同事群里,我转发了一篇关于几位60多岁的丁克人士对自己当初的人生选择和生活现状的看法的采访报道。一位老师不假思索、旗帜鲜明地表示反对:“丁克不应该提倡。如果所有人都选择丁克,人类要灭绝。” 

虽然是QQ群聊,我却似乎听到了他铿锵有力地敲打键盘的声音。它所传递的是一副俨然真理在握、不容质疑的态度。

先看他的前面一句话:“丁克不应该提倡”

“你这是典型的凭感觉而不是凭大脑说话。” 我哑然失笑,“作者不过是写篇文章报道丁克人群的生活状况。报道一种生活方式,就相当于是提倡它?这是什么逻辑?你从哪里读出作者提倡丁克了?”

这些年,这种粗暴武断的逻辑,一直在互联网上蔓延滋长。它是公共文化遭到严重扭曲,对话精神被严重损害的表征。网络提供了表达的便利,我们却忽视了聆听的重要性。我们经常抱怨媒体和公众对很多问题噤若寒蝉,却鲜少反思自己是否缺乏准确理解别人的足够耐心。

接着,看看他的第二句话:“如果所有人都选择丁克,人类就要灭绝。”

即使作者非常希望所有人都是丁克,只要智商正常,他就一定清楚,这绝对是如蝼蚁撼树和愚公移山一般心有余而力不足的事情。耶和华尚且无法让全人类都信仰基督教,何况他呢?

这位老师错在哪里?他虚构或想象了一个几乎不可能出现的极端情境,以及在这一情境中被严重损害的整体利益——所有人都丁克导致人类灭绝,以此作为自己反对别人选择丁克的理由。

试想一下,全世界的人都选择丁克的情况有可能出现吗?

在人类漫长的历史中,结婚生子始终是绝对主流。几千年来,这么庞大强势的主流人群,尚且无法说服或迫使不结婚或不要孩子的少数人群追随主流,何况让居于绝对弱势的少数丁克或不婚群体去同化所有主流人群呢?

如果根本不可能出现的情境可以随便假设,任何人的权利都有可能被这种“假设”轻易地剥夺。

看到人家买奔驰,你可以质疑并上前阻挠:“如果所有人都买奔驰,那中国的一汽集团要破产了。你不爱国!”

看到人家买苹果手机,你可以质疑并上前阻挠:“如果所有人都买苹果手机,那中国的华为手机生意还怎么做呢?你不爱国!”

看到人家喝黑根啤酒,你可以质疑并上前阻挠:“如果所有人都喝外国品牌的啤酒,那中国的雪花啤酒还经营得下去吗?你不爱国!”

……     

如果这种假设只是个体无意识的自然流露,那我们大可笑它滑稽幼稚。当个体无意识融化汇合成民族的集体无意识的时候,它便蕴含着巨大危险。在某个历史节点,它有可能被多数人或野心家——比如希特勒——轻易铸成一把用来迫害少数人的冠冕堂皇的道德利剑。他完全可以这么假设:假如欧洲所有国家的议会和政府全部被犹太人占据,德国日耳曼人总有一天要被他们统治或消灭…….

刚刚撂下这场关于“整体利益”的争论没多久,几天之后的中午,我又卷入了同事群的另外一场争论。这一次,它的焦点是“绝对正确”。

那一天,在群里,我发了几张我烹饪的啤酒鱼的照片。几分钟之后,引来了两位教师的质疑。

张老师不假思索地指出:“你的鱼首先就选错了!啤酒鱼不应该选鲈鱼。”

李老师的语气同样不容置疑:“你不知道鲈鱼必须清蒸吗?” 

为什么用鲈鱼做啤酒鱼一定是错呢?谁规定做啤酒鱼不能用鲈鱼?谁规定鲈鱼只能清蒸?我问他们:“你怎么知道用鲈鱼做的啤酒鱼,不如清蒸的或用草鱼做的好吃?你们都试过了?” 

也许,两位老师上面的话有点调侃的性质,真正暴露其思维路线图的是接下来的这一句话。

张老师不以为然:“不与你争论。你觉得中国上千年的饮食习惯,成千上万名中国厨师都是垃圾,只有你是聪明人?” 

这又是一个在曲解别人意思的基础上任性粗暴的武断。这一次,它祭起的是“绝对正确”的大旗。

我什么时候说过,我做啤酒鱼的方法唯一正确? 我认为,我的做法可以接受,就是否定中国上千年的传统饮食习惯?就是否定成千上万的中国厨师?再说,上千年来都如此,就代表绝对正确,不容质疑和改变?

潜伏在中国人大脑深处的群体暴力基因,就这么通过这些不假思索的反应和看似不经意的言论得以暴露。它把绝大多数人长期奉行的行为模式,长期接纳的思想观念,不加质疑地奉为天经地义的“绝对正确”,并以此为标准,认定其他不同的行为模式和思想观念是错误的。

“绝对正确”并非一无是处。有时候,它能给大家省去自己思考寻找答案的很多麻烦。然而,在对它的过度依赖和膜拜,却是一场智识灾难。它会导致一个民族陷入思维惰性,重伤集体想象力,扼杀创新能力。渐渐地,一个社会会在日益同质化中,丧失多元文化和宽容精神。

智识灾难与政治灾难往往只有一步之遥。还记得文革那十年的动荡吗?几乎所有人穿同一个颜色的衣服,唱同样的歌,跳同样的舞。它能席卷全国,绵延十年之久,难道与这一基因毫无关系?正是对被奉为“绝对正确”的“两个凡是”的大胆质疑,打破禁锢,邓小平成功推动改革开放,中国才取得辉煌的经济成就。丰富多彩的文化,才如“王谢堂前燕”一般,“飞入寻常百姓家”。

一转眼,改革开放四十年了。中国的成就举世瞩目,但是,这些基因仍然没有完全肃清。

当很多网民动辄“不转不是中国人”的时候,手里高高祭起不正是民族**(整体)利益的大旗吗?他们以此占据道德高地,标榜自己绝对正确**,并粗暴武断地否定别人对“民族利益”的理解。

他们认为,所有主张中国的国家利益在于,在冲突中争取对话,构建和平的国际环境,参与全球经济协作的人,都是叛徒。所以,吴建民被骂,资中筠被骂,袁南生被骂……所以,才会出现用U型锁围攻砸伤西安日系车主的人群。

听到这里,张老师似乎无话可说了,话锋一转,不依不挠:“难道我一个研究动物学的老师会不如你懂鱼吗?” 

“你比我懂动物,未必证明你一定比我懂烹饪。动物学家一定优秀的厨师吗?袁隆平研究水稻一辈子,他做的米饭未必比贵州村姑做的米饭好吃。” 我笑了。

张老师痛斥我抬杠:“我只是建议,不为无聊的事情争论。” 

“这个问题不无聊。” 我也不依不饶,“延续几千年的灌输式教育的负面影响延绵不绝。它严重损害了中国人的思维语法。用语言学家乔姆斯基的理论来说,它造成的伤害触及中国人‘思维的深层结构’。”

你或许要嘲笑我了:“你啰嗦了半天,最后的结论还不是教育的错?”

这让我想起了印度电影《厕所英雄》里的一句台词:有人问,谁该为印度农村妇女无处排便的卑微地位负责任?女主角回答说,那些每天早上天蒙蒙亮,就提着灯笼,到野地排便的妇女,最该为自己的卑微地位负责任。因为有人给她们造厕所,她们还会骂人。跟中国古代女人裹脚一样,一开始强迫女人裹脚的是男人。后来,都成了女人强迫女人。

中国的教育确实存在问题,应试教育扼杀人的个性和创新精神,这几乎是共识。但是,作为个体,我们并非都那么无辜,我们都是携带群体暴力基因的隐形杀手。我们一方面批评应试教育体制,一方面又无意识地充当扼杀个性和创新精神的帮凶。在对教育改革翘首以待的同时,我们是否需要来一场触及无意识层面的自我革命呢?

那一天的争论在张老师“拂袖离去”中结束。在全校同事中,我落了个“杠精”的美名。同行之间的和气,自然是伤不了,但是在可预见的将来,由丁克和啤酒鱼所引发的诸如此类的争论,还将遍地开花。单身的我,还将被“都像你这样不结婚,人类要灭绝”的言论炮轰无数次。

欢迎点击这里给我留言或阅读留言

长按二维码向我转账

谢谢赞赏。欢迎转发。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微信 iOS 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二维码转账支持公众号。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比逻辑缺失更可怕的是集体无意识铸造的两把道德利剑

逻辑缺失只是让人“脑瘫”,某些集体无意识却携带群体暴力的基因,比前者更加可怕。在我们的日常交流中,它们经常在不经意中暴露。 第一种集体无意识是以“假设”的形式出现。它通过虚构一个几乎不可能出现的极端化场景,以及在这一情境中被严重损害的整体利 …

文化阉割的魔幻程度再度升级 游戏江南… 来自瓶装焰火

文化阉割的魔幻程度再度升级。 游戏「江南百景图」的更新里,“应有关部门要求,部分角色姓名优化。” 于是,魏忠贤成了魏九天,秦桧成了秦南归,汪直成了汪五峰。 而这荒谬的 “优化”,大概率又和举报沾边。 游戏推出以来,有那么一丢丢人认为,游戏里 …

被骗20年后,我再也不喝国产啤酒了

作者 | 良叔 来源 | 良叔叮叮 (ID: liangshusdingding) 个人微信号:liangshulaiye(不闲聊) 夏天来了,又到了喝啤酒吃小龙虾的季节。 前两天,良叔请团队小伙伴们吃小龙虾,给大家点了几瓶进口啤酒解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