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不生《永乐大典》,人类万古如长夜
原创 老牌恶棍 老牌恶棍 1403年,明成祖朱棣命解缙、姚广孝等人修编类书,要求“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备辑为一书,毋厌浩繁”。 4年之后,永乐大典定稿,朱棣亲自为序并赞曰:“上自古初,迄于 …
原创 敏敏郡主 玖奌杂货铺
一个傻X,在我后台留言骂人。大过年的就跑过来开骂,想来是恨我很久了。
我的文章,写国外的事情很少,不知道为啥会被傻X们盯上,竟然也被扣上了“殖人”的帽子。不过呢,翻翻历史,按照网络上那帮傻X的定义,符合“殖人”标准的,我倒是想起一个人。
谁?明代的徐光启。
徐光启有多牛呢?
他编撰的《农政全书》,是中国古代四本农学著作之一。
他翻译的《泰西水法》,第一次系统介绍西方先进水利技术,是面记载的取水蓄水的方法,在今天的一些地方还在用。
他和传教士利玛窦一起翻译的《几何原本》,是中国古代数学史上的一件大事,几何、点、线、平面、四边形、平行线、角、对角线这些现代数学术语,都是徐光启发明的,到现在还在用。
更牛的是,他和传教士汤若望等人修订的历法《崇祯历书》,也就是后来的《时宪历》(清朝将《崇祯历书》改名为《时宪历》),到现在还在用,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农历。
不过,按照傻X的标准,徐光启是“殖人”无疑了。他不仅学习西方,而且在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带着全家接受洗礼,成为了中国第一位受洗的士大夫,天主教东传之后的第一代领袖。
徐光启批评八股文“直是无用”,认为科举是“爬烂泥路”,把一众傻X气得七窍生烟,有个名叫杨光先的傻X,就大骂徐光启是“名教罪人”,说什么“邪臣徐光启贪其奇巧器物,不以海律禁逐,反荐于朝,假以修历为名,阴行邪教,延至今日,逆谋渐张”。杨光先把西方科技认为奇巧器物,应该禁止,这是多傻X?
直到现在,还有一帮西方伪史论的傻X在骂徐光启呢,骂徐光启是买办汉奸、卖国贼,偷了《永乐大典》送给西方呢。这群傻X直到现在还坚定的相信,西方科技的发展都是抄袭永乐大典,牛顿和爱因斯坦的理论,也都是抄袭的《永乐大典》。
这傻X的基因实在是太强大了,子子孙孙,无穷无尽。一旦蠢起来,能持续蠢上好几百年。
按照傻X们的定义,还有一个人也挺符合“殖人”标准的。
谁?清代的郭嵩焘。
郭嵩焘现在被称为“清醒看世界,华夏第一人”,可是当年,就因为在《使西纪程》这本书里,介绍了西方的文明,介绍了西方的科技,介绍了西方的政体,就戳了一群跪久了的傻X的肺管子。
有人写了副对联骂他:
出乎其类,拔乎其萃,不容于尧舜之世;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何必去父母之邦。
愤怒的傻X烧毁了他出资修复的玉泉山上的唐代名刹上林,还计划要烧毁他的老宅。郭嵩焘回国,一群傻X自发组织起来,竟然拒绝郭嵩焘的船靠岸。
几百年来,傻X们一直在祸国殃民。几百年过去了,傻X还是一样的傻X。今天的傻X,借助互网网,聚集在一起,愚蠢成堆了。不仅蠢的更加顽强,而且蠢得更有攻击性了。
越愚昧越盲目自信,越盲目自信越排外,越排外越愚昧。这些傻X,吃了一肚子屎,以为骂几句“殖人”,就不是傻X了?能显得自己高人一等了?
傻X们下半身是韭菜,上半身长了一颗蛆虫脑袋,便以为自己能活成珍贵的冬虫夏草,实际不过长成了一条韭蛆而已。
今后如果还有傻X开口闭口把“殖人”挂在嘴边的,建议把这篇文章甩给傻X们看看,让傻X们好好照照镜子,长了一颗天天吃屎的蛆虫脑袋,也永远成不了虫草,永远只能是人人唾弃的韭蛆,而且是一条又蠢又丑的韭蛆。
往期文章:
原创 老牌恶棍 老牌恶棍 1403年,明成祖朱棣命解缙、姚广孝等人修编类书,要求“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备辑为一书,毋厌浩繁”。 4年之后,永乐大典定稿,朱棣亲自为序并赞曰:“上自古初,迄于 …
原创 倪刃 倪刃 在历史的河流之中,总有一些深沉的时刻,让它们的余波久久未能平息。 苏联帝国,一个曾经辉煌的名字。它仿佛是20世纪最宏伟的建筑之一,从战火中崛起,在二战中用钢铁和血肉抵挡了法西斯的狂飙,之后又在冷战中与西方抗衡长达半个世纪之 …
原创 蔡照明 蔡照明透视 如果让张维为“教授”评价洞庭湖决口,我想应该是这样的: 我在国外工作生活了几十年,到过几十个国家,综合比较还是中国治水最好。首先我们有几千年的和水相生相伴的历史,我们把这项伟大事业叫水利,而西方叫水害,water …
原创 说点想说的而已 七叶星 七叶星 微信号 gh_171e44520544 功能介绍 同样的故事,不一样的看法! 财联社根据俄联邦海关署的统计,非友好国家的进口商在两年制裁期间少得到价值21万亿卢布的俄罗斯商品。 财联社怎么堕落成这个样子 …
原创 界面文化组 界面文化 界面文化 微信号 BooksAndFun 功能介绍 在这里,与最优质的文化原创内容相遇。 发表于 采写 | 林子人 编辑 | 黄月 在谈到中国以外的学者对有关中国的方方面面进行研究的学科时,我们往往会用汉 …